TW202234406A - 半導體記憶裝置 - Google Patents
半導體記憶裝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2234406A TW202234406A TW110125534A TW110125534A TW202234406A TW 202234406 A TW202234406 A TW 202234406A TW 110125534 A TW110125534 A TW 110125534A TW 110125534 A TW110125534 A TW 110125534A TW 202234406 A TW202234406 A TW 202234406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period
- wiring
- voltage
- xtrs
- circuit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4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6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6
- 230000015654 memor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2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3
- 239000012535 impurit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
- NRTOMJZYCJJWKI-UHFFFAOYSA-N Titanium nitride Chemical compound [Ti]#N NRTOMJZYCJJWKI-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0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9
- 229910052814 silicon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9
- 229910004298 SiO 2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8
- WFKWXMTUELFFGS-UHFFFAOYSA-N tungsten Chemical compound [W] WFKWXMTUELFFG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8
- 229910052721 tungst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10937 tungste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OAICVXFJPJFONN-UHFFFAOYSA-N Phosphorus Chemical compound [P] OAICVXFJPJFON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5001 laminate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29910052698 phosphorus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11574 phosphoru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ZOXJGFHDIHLPTG-UHFFFAOYSA-N Boron Chemical compound [B] ZOXJGFHDIHLPTG-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10052796 bo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10021420 polycrystalline silic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20005591 polysilic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10052581 Si3N4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3078 crys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HQVNEWCFYHHQES-UHFFFAOYSA-N silicon nitride Chemical compound N12[Si]34N5[Si]62N3[Si]51N64 HQVNEWCFYHHQE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684 electric fiel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669 fiel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401 inhibi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212 insula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44991 metal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Silicon Chemical compound [Si]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4706 metal oxid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2739 metal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568 sex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10 silic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703 silic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29 sup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 tungsten (W)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WQJQOUPTWCFRMM-UHFFFAOYSA-N tungsten disilicide Chemical compound [Si]#[W]#[Si] WQJQOUPTWCFRM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21342 tungsten silic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C—STATIC STORES
- G11C16/00—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ies
- G11C16/02—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ies electrically programmable
- G11C16/06—Auxiliary circuits, e.g. for writing into memory
- G11C16/08—Address circuits; Decoders; Word-line control circuit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5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within the device in operation from one component to another, i.e. interconnections, e.g. wires, lead frames
- H01L23/52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within the device in operation from one component to another, i.e. interconnections, e.g. wires, lead frames including external interconnections consisting of a multilayer structure of conductive and insulating layers inseparably formed on the semiconductor body
- H01L23/5226—Via connections in a multilevel interconnection structure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C—STATIC STORES
- G11C16/00—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ies
- G11C16/02—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ies electrically programmable
- G11C16/04—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ies electrically programmable using variable threshold transistors, e.g. FAMOS
- G11C16/0483—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ies electrically programmable using variable threshold transistors, e.g. FAMOS comprising cells having several storage transistors connected in serie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C—STATIC STORES
- G11C16/00—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ies
- G11C16/02—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ies electrically programmable
- G11C16/06—Auxiliary circuits, e.g. for writing into memory
- G11C16/10—Programming or data input circuit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C—STATIC STORES
- G11C16/00—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ies
- G11C16/02—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ies electrically programmable
- G11C16/06—Auxiliary circuits, e.g. for writing into memory
- G11C16/24—Bit-line control circuit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C—STATIC STORES
- G11C16/00—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ies
- G11C16/02—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ies electrically programmable
- G11C16/06—Auxiliary circuits, e.g. for writing into memory
- G11C16/26—Sensing or reading circuits; Data output circuit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41/00—Electrically erasable-and-programmable ROM [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floating gates
- H10B41/20—Electrically erasable-and-programmable ROM [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floating gates characterised by three-dimensional arrangements, e.g. with cells on different height levels
- H10B41/23—Electrically erasable-and-programmable ROM [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floating gates characterised by three-dimensional arrangements, e.g. with cells on different height levels with source and drain on different levels, e.g. with sloping channels
- H10B41/27—Electrically erasable-and-programmable ROM [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floating gates characterised by three-dimensional arrangements, e.g. with cells on different height levels with source and drain on different levels, e.g. with sloping channels the channels comprising vertical portions, e.g. U-shaped channel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41/00—Electrically erasable-and-programmable ROM [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floating gates
- H10B41/40—Electrically erasable-and-programmable ROM [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floating gates characterised by the peripheral circuit region
- H10B41/41—Electrically erasable-and-programmable ROM [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floating gates characterised by the peripheral circuit region of a memory region comprising a cell select transistor, e.g. NAND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43/00—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charge-trapping gate insulators
- H10B43/20—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charge-trapping gate ins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ree-dimensional arrangements, e.g. with cells on different height levels
- H10B43/23—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charge-trapping gate ins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ree-dimensional arrangements, e.g. with cells on different height levels with source and drain on different levels, e.g. with sloping channels
- H10B43/27—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charge-trapping gate ins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ree-dimensional arrangements, e.g. with cells on different height levels with source and drain on different levels, e.g. with sloping channels the channels comprising vertical portions, e.g. U-shaped channel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43/00—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charge-trapping gate insulators
- H10B43/40—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charge-trapping gate ins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peripheral circuit region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C—STATIC STORES
- G11C16/00—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ies
- G11C16/02—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ies electrically programmable
- G11C16/06—Auxiliary circuits, e.g. for writing into memory
- G11C16/32—Timing circuit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43/00—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charge-trapping gate insulators
- H10B43/10—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charge-trapping gate ins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top-view layout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43/00—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charge-trapping gate insulators
- H10B43/50—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charge-trapping gate ins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boundary region between the core and peripheral circuit reg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emiconductor Memories (AREA)
- Read Only Memory (AREA)
- Non-Volatile Memory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一實施方式提供一種能夠進行良好之動作之半導體記憶裝置。
本發明之一實施方式之半導體記憶裝置具備:基板;複數個第1導電層,其等於與基板表面交叉之第1方向上排列,且在與第1方向交叉之第2方向上延伸;第1半導體柱,其於第1方向上延伸,且與複數個第1導電層對向;第1位元線,其於與第1方向及第2方向交叉之第3方向上延伸,且設置於從第1方向觀察時與第1半導體柱重疊之位置;第1配線,其包含從第1方向觀察時與第1位元線重疊之部分;及第2配線,其包含從第1方向觀察時與第1位元線重疊之部分。當將第1配線之電壓從高電位狀態轉變至低電位狀態之期間設為第1期間,將第2配線之電壓從低電位狀態轉變至高電位狀態之期間設為第2期間時,第2期間之至少一部分與第1期間之至少一部分重疊。
Description
本實施方式係關於一種半導體記憶裝置。
已知一種半導體記憶裝置,其具備:半導體基板;複數個導電層,其等於與半導體基板之表面交叉之方向上積層;半導體柱,其於與半導體基板之表面交叉之方向上延伸且與上述複數個導電層對向;及閘極絕緣膜,其設置於導電層與半導體柱之間。
一實施方式提供一種能夠進行良好之動作之半導體記憶裝置。
一實施方式之半導體記憶裝置具備:基板;複數個第1導電層,其等於與基板表面交叉之第1方向上排列,且在與第1方向交叉之第2方向上延伸;第1半導體柱,其於第1方向上延伸,且與複數個第1導電層對向;第1位元線,其於與第1方向及第2方向交叉之第3方向上延伸,且設置於從第1方向觀察時與第1半導體柱重疊之位置;第1配線,其包含從第1方向觀察時與第1位元線重疊之部分;及第2配線,其包含從第1方向觀察時與第1位元線重疊之部分。當將第1配線之電壓從高電位狀態轉變至低電位狀態之規定期間設為第1期間,將第2配線之電壓從低電位狀態轉變至高電位狀態之規定期間設為第2期間時,第2期間之至少一部分與第1期間之至少一部分重疊。
接下來,參照圖式對實施方式之半導體記憶裝置進行詳細說明。再者,以下之實施方式只不過是一例,並非意欲限定本發明。又,以下圖式係模式圖,為方便說明,有時省略一部分構成等。又,對複數個實施方式之共通部分標註相同符號,有時省略說明。
又,本說明書中,當記載為「半導體記憶裝置」時,有時意指記憶體晶粒,有時亦意指記憶體晶片、記憶卡、SSD(Solid State Drive,固態驅動器)等包含控制器晶粒之記憶體系統。進而,有時亦意指智慧型手機、平板終端、個人電腦等包含主機之構成。
又,本說明書中,當記載為「控制電路」時,有時意指設置於記憶體晶粒之定序器等周邊電路,有時意指連接於記憶體晶粒之控制器晶粒或控制器晶片等,有時亦意指包含上述兩者之構成。
又,本說明書中,當記載為第1構成與第2構成「電性連接」時,可為第1構成與第2構成直接連接,亦可為第1構成與第2構成經由配線、半導體構件或電晶體等連接。例如於將3個電晶體串聯連接之情形時,即便第2個電晶體為斷開(OFF)狀態,第1個電晶體亦與第3個電晶體「電性連接」。
又,本說明書中,當記載為第1構成「連接於」第2構成與第3構成「之間」時,有時意指第1構成、第2構成及第3構成串聯連接,且第2構成經由第1構成而連接於第3構成。
又,本說明書中,當記載為電路等使2條配線等「導通」時,例如有時意指該電路等包含電晶體等,該電晶體等設置於2條配線之間之電流路徑,且該電晶體等成為接通(ON)狀態。
又,本說明書中,將與基板之上表面平行之規定方向稱為X方向,將與基板之上表面平行且與X方向垂直之方向稱為Y方向,將與基板之上表面垂直之方向稱為Z方向。
又,本說明書中,有時將沿規定面之方向稱為第1方向,將沿該規定面且與第1方向交叉之方向稱為第2方向,將與該規定面交叉之方向稱為第3方向。該等第1方向、第2方向及第3方向可與X方向、Y方向及Z方向之任一者對應,亦可不對應。
又,本說明書中,「上」或「下」等表達以基板作為基準。例如將沿上述Z方向從基板離開之方向稱為上,將沿Z方向接近基板之方向稱為下。又,於針對某一構成稱為下表面或下端時,意指該構成之基板側之面或端部,於稱為上表面或上端時,意指該構成之與基板為相反側之面或端部。又,將與X方向或Y方向交叉之面稱為側面等。
[第1實施方式]
[記憶體晶粒MD之電路構成]
圖1係表示第1實施方式之記憶體晶粒MD之構成之模式性方塊圖。圖2~圖4係表示記憶體晶粒MD之一部分構成之模式性電路圖。
再者,圖1中示出複數個控制端子等。上述複數個控制端子存在表示為對應高位準信號(正邏輯信號)之控制端子之情況、表示為對應低位準信號(負邏輯信號)之控制端子之情況、及表示為對應高位準信號及低位準信號兩者之控制端子之情況。圖1中,對應低位準信號之控制端子之符號包含上線(overline)。本說明書中,對應低位準信號之控制端子之符號包含斜線(「/」)。再者,圖1之記載為例示,具體形態可適當調整。例如亦可使一部分或全部高位準信號為低位準信號,或使一部分或全部低位準信號為高位準信號。
如圖1所示,記憶體晶粒MD具備記憶資料之記憶胞陣列MCA及連接於記憶胞陣列MCA之周邊電路PC。周邊電路PC具備電壓產生電路VG及列解碼器RD。又,如圖3所示,周邊電路PC具備:感測放大器模組SAM、快取記憶體CM0、CM1・・・CM15・・・CMn(以下,有時將快取記憶體CM0、CM1・・・CM15・・・CMn簡稱為「快取記憶體CM」;再者,n為自然數)、轉換電路80、資料快取控制電路90、及資料快取反轉控制電路91。又,如圖1所示,周邊電路PC具備:定序器SQC、位址暫存器ADR、指令暫存器CMR、狀態暫存器STR、輸入輸出控制電路I/O、及邏輯電路CTR。
[記憶胞陣列MCA之電路構成]
如圖2所示,記憶胞陣列MCA具備複數個記憶塊BLK。上述複數個記憶塊BLK分別具備複數個串單元SU。上述複數個串單元SU分別具備複數個記憶體串MS。上述複數個記憶體串MS之一端分別經由位元線BL連接於周邊電路PC。又,上述複數個記憶體串MS之另一端分別經由共用源極線SL連接於周邊電路PC。
記憶體串MS具備:串聯連接於位元線BL與源極線SL之間之汲極側選擇電晶體STD、複數個記憶胞MC(記憶體電晶體)、源極側選擇電晶體STS、及源極側選擇電晶體STSb。以下,有時將汲極側選擇電晶體STD、源極側選擇電晶體STS、及源極側選擇電晶體STSb簡稱為選擇電晶體(STD、STS、STSb)。
記憶胞MC係具備作為通道區域發揮功能之半導體柱之一部分、包含電荷蓄積膜之閘極絕緣膜、及閘極電極之場效應型電晶體。記憶胞MC之閾值電壓相應於電荷蓄積膜中之電荷量而變化。記憶胞MC記憶1位元或多位元資料。再者,於與1個記憶體串MS對應之複數個記憶胞MC之閘極電極分別連接字元線WL。該等字元線WL分別與1個記憶塊BLK中之所有記憶體串MS共通地連接。
選擇電晶體(STD、STS、STSb)係具備作為通道區域發揮功能之半導體柱之一部分、閘極絕緣膜及閘極電極之場效應型電晶體。於選擇電晶體(STD、STS、STSb)之閘極電極分別連接選擇閘極線(SGD、SGS、SGSb)。汲極側選擇閘極線SGD對應於串單元SU而設置,與1個串單元SU中之所有記憶體串MS共通地連接。源極側選擇閘極線SGS與複數個串單元SU中之所有記憶體串MS共通地連接。源極側選擇閘極線SGSb與複數個串單元SU中之所有記憶體串MS共通地連接。
[電壓產生電路VG之電路構成]
電壓產生電路VG(圖1)例如包含調節器等降壓電路及電荷泵電路等升壓電路。該等降壓電路及升壓電路分別與供給電源電壓V
CC及接地電壓V
SS之電壓供給線連接。電壓產生電路VG例如依照來自定序器SQC之控制信號,於進行對記憶胞陣列MCA之讀出動作、寫入動作及擦除動作時,產生要對位元線BL、源極線SL、字元線WL及選擇閘極線(SGD、SGS、SGSb)施加之複數個動作電壓,同時輸出至複數個電壓供給線。從電壓供給線輸出之動作電壓可根據來自定序器SQC之控制信號適當調整。
[列解碼器RD之電路構成]
列解碼器RD(圖1)例如具備解碼電路及開關電路。解碼電路對位址暫存器ADR中保持之列位址RA進行解碼。開關電路根據解碼電路之輸出信號,使對應列位址RA之字元線WL及選擇閘極線(SGD、SGS、SGSb)與對應之電壓供給線導通。
[感測放大器模組SAM之電路構成]
例如,如圖3所示,感測放大器模組SAM具備對應複數個位元線BL之複數個感測放大器單元SAU0~SAU15。感測放大器單元SAU0~SAU15分別具備:感測放大器SA,其連接於位元線BL;配線LBUS,其連接於感測放大器SA;鎖存電路SDL、DL0~DLn(n為自然數),其等連接於配線LBUS;及預充電用充電電晶體55(圖4),其連接於配線LBUS。感測放大器單元SAU0~SAU15內之各配線LBUS例如經由開關電晶體DSW連接於配線DBUS0~DBUS15(以下,有時將配線DBUS0~DBUS15簡稱為「配線DBUS」)。再者,於各配線DBUS0~DBUS15連接有預充電用充電電晶體61。
如圖4所示,感測放大器SA具備感測電晶體41。感測電晶體41根據位元線BL中流動之電流而將配線LBUS之電荷進行放電。感測電晶體41之源極電極連接於供給接地電壓V
SS之電壓供給線。汲極電極經由開關電晶體42連接於配線LBUS。閘極電極經由感測節點SEN、放電電晶體43、節點COM、箝位電晶體44及耐壓電晶體45連接於位元線BL。再者,感測節點SEN經由電容器48連接於內部控制信號線CLKSA。
又,感測放大器SA具備電壓傳送電路。電壓傳送電路根據鎖存電路SDL中鎖存之資料,使節點COM及感測節點SEN與供給電壓V
DD之電壓供給線或供給電壓V
SRC之電壓供給線選擇性地導通。該電壓傳送電路具備:節點N1;充電電晶體46,其連接於節點N1與感測節點SEN之間;充電電晶體49,其連接於節點N1與節點COM之間;充電電晶體47,其連接於節點N1與供給電壓V
DD之電壓供給線之間;及放電電晶體50,其連接於節點N1與供給電壓V
SRC之電壓供給線之間。再者,充電電晶體47及放電電晶體50之閘極電極與鎖存電路SDL之節點INV_S共通地連接。
再者,感測電晶體41、開關電晶體42、放電電晶體43、箝位電晶體44、充電電晶體46、充電電晶體49及放電電晶體50例如為增強型NMOS(N-Metal-Oxide-Semiconductor,N型金屬氧化物半導體)電晶體。耐壓電晶體45例如為耗盡型NMOS電晶體。充電電晶體47例如為PMOS(P-Metal-Oxide-Semiconductor,P型金屬氧化物半導體)電晶體。
又,對開關電晶體42之閘極電極輸入控制信號STB。對放電電晶體43之閘極電極輸入控制信號XXL。對箝位電晶體44之閘極電極輸入控制信號BLC。對耐壓電晶體45之閘極電極輸入控制信號BLS。對充電電晶體46之閘極電極輸入控制信號HLL。對充電電晶體49之閘極電極輸入控制信號BLX。該等控制信號STB、XXL、BLC、BLS、HLL、BLX係從定序器SQC輸出。
鎖存電路SDL具備:節點LAT_S、INV_S;反相器51,其具備連接於節點LAT_S之輸出端子及連接於節點INV_S之輸入端子;反相器52,其具備連接於節點LAT_S之輸入端子及連接於節點INV_S之輸出端子;開關電晶體53,其連接於節點LAT_S及配線LBUS;以及開關電晶體54,其連接於節點INV_S及配線LBUS。開關電晶體53、54例如為NMOS電晶體。對開關電晶體53之閘極電極輸入從定序器SQC輸出之控制信號STL。對開關電晶體54輸入從定序器SQC輸出之控制信號STI。
鎖存電路DL0~DLn與鎖存電路SDL大致同樣地構成。但是,如上所述,鎖存電路SDL之節點INV_S與感測放大器SA中之充電電晶體47及放電電晶體50之閘極電極導通。鎖存電路DL0~DLn於該方面與鎖存電路SDL不同。
開關電晶體DSW例如為NMOS電晶體。開關電晶體DSW連接於配線LBUS與配線DBUS之間。開關電晶體DSW之閘極電極經由信號線DBS(圖3)連接於定序器SQC。
再者,如圖3所例示,傳輸上述控制信號STB、HLL、XXL、BLX、BLC、BLS之信號線分別於感測放大器模組SAM中包含之所有感測放大器單元SAU之間共通地連接。又,上述供給電壓V
DD之電壓供給線及供給電壓V
SRC之電壓供給線分別於感測放大器模組SAM中包含之所有感測放大器單元SAU之間共通地連接。又,傳輸鎖存電路SDL之控制信號STI及控制信號STL之信號線分別於感測放大器模組SAM中包含之所有感測放大器單元SAU之間共通地連接。同樣地,與鎖存電路DL0~DLn中之控制信號STI及控制信號STL對應之信號線TI0~TIn、TL0~TLn分別於感測放大器模組SAM中包含之所有感測放大器單元SAU之間共通地連接。另一方面,複數個上述信號線DBS分別與感測放大器模組SAM中包含之所有感測放大器單元SAU對應地設置。
[快取記憶體CM之電路構成]
例如,如圖3所示,快取記憶體CM具備連接於配線DBUS及配線XBUS0~XBUS15(以下,有時將配線XBUS0~XBUS15簡稱為「配線XBUS」)之鎖存電路XDL0~XDL15。鎖存電路XDL0~XDL15中包含之資料DAT(圖1)經由配線DBUS依次傳送至感測放大器模組SAM或輸入輸出控制電路I/O。即,於讀出動作時,由感測放大器模組SAM所讀出之資料(讀出資料)DAT暫時保持於鎖存電路XDL0~XDL15,之後從鎖存電路XDL0~XDL15傳送至輸入輸出控制電路I/O。於寫入動作時,從輸入輸出控制電路I/O送來之資料(寫入資料)DAT暫時保持於鎖存電路XDL0~XDL15,之後從鎖存電路XDL0~XDL15傳送至感測放大器模組SAM。
鎖存電路XDL0~XDL15具備:節點LAT_X、INV_X;反相器71,其具備連接於節點LAT_X之輸出端子及連接於節點INV_X之輸入端子;反相器72,其具備連接於節點LAT_X之輸入端子及連接於節點INV_X之輸出端子;開關電晶體73,其連接於節點LAT_X及配線XBUS;以及開關電晶體74,其連接於節點INV_X及配線DBUS。開關電晶體73、74例如為NMOS電晶體。對鎖存電路XDL0~XDL15之開關電晶體73之閘極電極輸入從轉換電路80輸出之控制信號XTL0~XTL15。又,雖然省略圖示,但對鎖存電路XDL0~XDL15之開關電晶體74之閘極電極輸入從轉換電路80輸出之控制信號XTI0~XTI15。
於鎖存電路XDL0~XDL15中進行資料輸入輸出時,對鎖存電路XDL0~XDL15之開關電晶體73之閘極電極輸入控制信號XTL而使任一開關電晶體73成為接通狀態。
[轉換電路80之電路構成]
於鎖存電路XDL0~XDL15中進行資料輸入輸出時,對轉換電路80(圖3)輸入從資料快取控制電路90輸出之資料快取控制信號XTRS。轉換電路80對資料快取控制信號XTRS及未圖示之控制信號進行邏輯運算處理,使控制信號XTL0~XTLn中之一個為高電位狀態,使其他為低電位狀態。
[資料快取控制電路90之電路構成]
於鎖存電路XDL0~XDL15中進行資料輸入輸出時,資料快取控制電路90解碼行位址CA(圖1),根據其結果輸出資料快取控制信號XTRS。
[資料快取反轉控制電路91之電路構成]
資料快取反轉控制電路91抑制可能隨著資料快取控制電路90之輸出信號而產生之對位元線BL之耦合雜訊。資料快取反轉控制電路91例如可為連接於資料快取控制電路90之輸出端子之邏輯電路。
[定序器SQC之電路構成]
定序器SQC(圖1)依照指令暫存器CMR中保持之指令資料D
CMD,對列解碼器RD、感測放大器模組SAM及電壓產生電路VG輸出內部控制信號。又,定序器SQC適當將表示自身狀態之狀態資料D
ST輸出至狀態暫存器STR。
又,定序器SQC產生就緒/忙碌信號,輸出至端子RY//BY。於端子RY//BY為低電位狀態之期間(忙碌期間),基本上禁止對記憶體晶粒MD進行存取。又,於端子RY//BY為高電位狀態之期間(就緒期間),允許對記憶體晶粒MD進行存取。有時將從端子RY//BY輸出之信號稱為就緒/忙碌信號RY//BY。
[輸入輸出控制電路I/O之電路構成]
輸入輸出控制電路I/O(圖1)具備:資料信號輸入輸出端子DQ0~DQ7;觸發信號輸入輸出端子DQS、/DQS;以及連接於資料信號輸入輸出端子DQ0~DQ7之比較器等輸入電路及OCD(Off Chip Driver,晶片外驅動器)電路等輸出電路。又,輸入輸出電路I/O具備連接於該等輸入電路及輸出電路之移位暫存器、及緩衝電路。對輸入電路、輸出電路、移位暫存器及緩衝電路分別供給電源電壓V
CCQ及接地電壓V
SS。經由資料信號輸入輸出端子DQ0~DQ7輸入之資料對應於來自邏輯電路CTR之內部控制信號,從緩衝電路輸出至快取記憶體CM、位址暫存器ADR或指令暫存器CMR。又,經由資料信號輸入輸出端子DQ0~DQ7輸出之資料根據來自邏輯電路CTR之內部控制信號,從快取記憶體CM或狀態暫存器STR被輸入至緩衝電路。
[邏輯電路CTR之電路構成]
邏輯電路CTR(圖1)經由外部控制端子/CEn、CLE、ALE、/WE、RE、/RE接收外部控制信號,且相應地向輸入輸出控制電路I/O輸出內部控制信號。
[記憶體晶粒MD之構造]
圖5係記憶體晶粒MD之模式性俯視圖。圖6係將圖5所示之構造沿A-A'線及B-B'線切斷且沿箭頭方向觀察之模式性剖視圖。再者,圖6係用以對記憶體晶粒MD之模式性構成進行說明之圖,並非表示具體構成之數量、形狀、配置等。圖7係圖5之C所示部分之電晶體層L
TR之模式性放大圖。圖8係圖5之D所示部分之模式性放大圖。圖9係將圖8所示之構造沿E-E'線切斷且沿箭頭方向觀察之模式性剖視圖。圖10係圖9之F所示部分之模式性放大圖。圖11係圖5之G所示部分之模式性放大圖。圖12係將圖11所示之構造沿H-H'線切斷,沿箭頭方向觀察之模式性剖視圖。圖13係將圖11所示之構造沿I-I'線切斷,沿箭頭方向觀察之模式性剖視圖。圖14係於圖7所示之圖上重疊控制信號傳輸配線m1
L0、m1
R0~m1
L15、m1
R15及反轉控制信號傳輸配線m1
INVL、m1
INVR來表示之模式圖。圖15係圖14之J所示部分之模式性放大圖。圖16係將圖15之K所示部分與位元線BL一起表示之模式圖。
例如,如圖5所示,記憶體晶粒MD具備半導體基板100。於圖示例中,於半導體基板100設置有排列於X方向及Y方向上之4個記憶胞陣列區域R
MCA。又,記憶胞陣列區域R
MCA具備:複數個記憶體孔區域R
MH,其等於X方向上排列;及複數個觸點連接區域R
C4T,其等設置於該等記憶體孔區域R
MH之間。又,於記憶胞陣列區域R
MCA之X方向中央部設置有接線區域R
HU。又,於記憶胞陣列區域R
MCA之Y方向一端部,與排列於X方向上之複數個記憶體孔區域R
MH對應地設置有排列於X方向上之複數個觸點連接區域R
BLT。又,於半導體基板100之Y方向端部設置有周邊區域R
P。周邊區域R
P沿半導體基板100之Y方向端部向X方向延伸。
例如,如圖6所示,記憶體晶粒MD具備:半導體基板100;電晶體層L
TR,其設置於半導體基板100上;配線層D0,其設置於電晶體層L
TR之上方;配線層D1,其設置於配線層D0之上方;配線層D2,其設置於配線層D1之上方;記憶胞陣列層L
MCA,其設置於配線層D2之上方;配線層M0,其設置於記憶胞陣列層L
MCA之上方;配線層M1,其設置於配線層M0之上方;及配線層M2,其設置於配線層M1之上方。
[半導體基板100之構造]
半導體基板100例如為由含有硼(B)等P型雜質之P型矽(Si)構成之半導體基板。例如,如圖6所示,於半導體基板100之表面,設置有含有磷(P)等N型雜質之N型井區域100N、含有硼(B)等P型雜質之P型井區域100P、未設置N型井區域100N及P型井區域100P之半導體基板區域100S、及絕緣區域100I。N型井區域100N、P型井區域100P及半導體基板區域100S分別作為構成周邊電路PC之複數個電晶體Tr、及複數個電容器等之一部分發揮功能。
[電晶體層L
TR之構造]
例如,如圖6所示,於半導體基板100之上表面介隔未圖示之絕緣層設置有配線層GC。配線層GC包含與半導體基板100之表面對向之複數個電極gc。又,半導體基板100之各區域及配線層GC中包含之複數個電極gc分別與觸點CS連接。
配線層GC中包含之複數個電極gc分別作為構成周邊電路PC之複數個電晶體Tr之閘極電極、及複數個電容器之另一個電極等發揮功能。
觸點CS於Z方向上延伸,於下端與半導體基板100或電極gc之上表面相接。於觸點CS與半導體基板100之連接部分,設置有含有N型雜質或P型雜質之雜質區域。觸點CS例如亦可包含氮化鈦(TiN)等障壁導電膜及鎢(W)等金屬膜之積層膜等。
再者,如圖7所示,於電晶體層L
TR(圖6)之記憶體孔區域R
MH設置有感測放大器區域R
SA及鎖存電路區域R
XDL。又,於電晶體層L
TR(圖6)之接線區域R
HU設置有字元線開關區域R
WLSW。又,於相對於電晶體層L
TR(圖6)之記憶胞陣列區域R
MCA在Y方向上偏移之區域,設置有資料控制區域R
YLOG。
於感測放大器區域R
SA配置有感測放大器模組SAM(圖3)等。於鎖存電路區域R
XDL配置有快取記憶體CM(圖3)之鎖存電路XDL0~XDL15等。於字元線開關區域R
WLSW配置有列解碼器RD(圖1)之開關電路等。
於資料控制區域R
YLOG配置有資料快取控制電路90(圖3)及資料快取反轉控制電路91(圖3)。又,於資料控制區域R
YLOG配置有控制感測放大器模組SAM(圖1、圖3)及快取記憶體CM(圖1、圖3)之控制電路(省略圖示)。
[配線層D0、D1、D2之構造]
例如,如圖6所示,配線層D0、D1、D2中包含之複數配線與記憶胞陣列MCA中之構成及周邊電路PC中之構成之至少一者電性連接。
配線層D0、D1、D2分別包含複數配線d0、d1、d2。上述複數配線d0、d1、d2例如亦可包含氮化鈦(TiN)等障壁導電膜及鎢(W)等金屬膜之積層膜等。
[記憶胞陣列層L
MCA之記憶體孔區域R
MH之構造]
例如,如圖8所示,於記憶胞陣列層L
MCA設置有在Y方向上排列之複數個記憶塊BLK。記憶塊BLK具備於Y方向上排列之複數個串單元SU。於Y方向上相鄰之2個記憶塊BLK之間,例如如圖9所示設置有氧化矽(SiO
2)等塊間絕緣層ST。
例如,如圖9所示,記憶塊BLK具備:複數個導電層110,其等於Z方向上排列;複數個半導體柱120,其等於Z方向上延伸;及複數個閘極絕緣膜130,其等分別設置於複數個導電層110及複數個半導體柱120之間。
導電層110係於X方向上延伸之大致板狀導電層。導電層110亦可包含氮化鈦(TiN)等障壁導電膜及鎢(W)等金屬膜之積層膜等。又,導電層110例如亦可包含含有磷(P)或硼(B)等雜質之多晶矽等。於Z方向上排列之複數個導電層110之間設置有氧化矽(SiO
2)等絕緣層101。
於導電層110之下方設置有導電層111。導電層111例如亦可包含含有磷(P)或硼(B)等雜質之多晶矽等。又,於導電層111及導電層110之間設置有氧化矽(SiO
2)等絕緣層101。
於導電層111之下方設置有導電層112。導電層112具備:半導體層113,其與半導體柱120之下端接合;及導電層114,其與半導體層113之下表面相接。半導體層113例如亦可包含含有磷(P)等N型雜質或硼(B)等P型雜質之多晶矽等。導電層114例如亦可包含鎢(W)等金屬、鎢矽化物等導電層或其他導電層。又,於導電層112及導電層111之間設置有氧化矽(SiO
2)等絕緣層101。
導電層112作為源極線SL(圖2)發揮功能。源極線SL例如於記憶胞陣列區域R
MCA(圖5)中包含之所有記憶塊BLK(圖2、圖8)中共通地設置。
導電層111作為源極側選擇閘極線SGSb(圖2)及其所連接之複數個源極側選擇電晶體STSb之閘極電極發揮功能。導電層111對於每個記憶塊BLK(圖2、圖8)電性獨立。
又,複數個導電層110中位於最下層之一個或複數個導電層110作為源極側選擇閘極線SGS(圖2)及其所連接之複數個源極側選擇電晶體STS之閘極電極發揮功能。上述複數個導電層110對於每個記憶塊BLK(圖2、圖8)電性獨立。
又,位於更上方之複數個導電層110作為字元線WL(圖2)及其所連接之複數個記憶胞MC(圖2)之閘極電極發揮功能。上述複數個導電層110分別對於每個記憶塊BLK(圖2、圖8)電性獨立。
又,位於更上方之一個或複數個導電層110作為汲極側選擇閘極線SGD及其所連接之複數個汲極側選擇電晶體STD(圖2)之閘極電極發揮功能。上述複數個導電層110之Y方向之寬度小於其他導電層110。又,於Y方向上相鄰之2個導電層110之間設置有串單元間絕緣層SHE。上述複數個導電層110分別對於每個串單元SU(圖2、圖8、圖13)電性獨立。
半導體柱120以規定圖案排列於X方向及Y方向上。半導體柱120作為1個記憶體串MS(圖2)中包含之複數個記憶胞MC及選擇電晶體(STD、STS、STSb)之通道區域發揮功能。半導體柱120例如為多晶矽(Si)等半導體柱。半導體柱120例如如圖9所示具有大致有底圓筒狀之形狀,且於中心部分設置有氧化矽等絕緣層125。又,半導體柱120之外周面分別由導電層110包圍,與導電層110對向。
於半導體柱120之上端部設置有含有磷(P)等N型雜質之雜質區域121。圖9之例子中,以虛線表示半導體柱120之上端部與雜質區域121之下端部之邊界線。雜質區域121經由觸點Ch及觸點Vy(圖6)連接於位元線BL。
於半導體柱120之下端部設置有含有磷(P)等N型雜質之雜質區域122。圖9之例子中,以虛線表示半導體柱120之下端部與雜質區域122之上端部之邊界線。雜質區域122連接於上述導電層112之半導體層113。半導體柱120中位於雜質區域122正上方之部分作為源極側選擇電晶體STSb之通道區域發揮功能。雜質區域122之外周面由導電層111包圍,與導電層111對向。
閘極絕緣膜130具有覆蓋半導體柱120之外周面之大致有底圓筒狀之形狀。例如,如圖10所示,閘極絕緣膜130具備積層於半導體柱120及導電層110之間之隧道絕緣膜131、電荷蓄積膜132及阻擋絕緣膜133。隧道絕緣膜131及阻擋絕緣膜133例如為氧化矽(SiO
2)等絕緣膜。電荷蓄積膜132例如為能夠蓄積氮化矽(Si
3N
4)等之電荷之膜。隧道絕緣膜131、電荷蓄積膜132、及阻擋絕緣膜133具有大致圓筒狀形狀,沿著除半導體柱120與半導體層113之接觸部以外之半導體柱120之外周面向Z方向延伸。
再者,圖10中示出閘極絕緣膜130具備氮化矽等電荷蓄積膜132之例子。然而,閘極絕緣膜130亦可具備例如含有N型或P型雜質之多晶矽等浮閘。
[記憶胞陣列層L
MCA之觸點連接區域R
C4T之構造]
例如,觸點連接區域R
C4T中,如圖12所示,於排列於Y方向上之2個塊間絕緣層ST之間設置有排列於Y方向上之2個絕緣層ST
O。又,於上述2個絕緣層ST
O之間設置有觸點連接小區域r
C4T。又,於塊間絕緣層ST與絕緣層ST
O之間設置有導電層連接小區域r
110。該等區域沿塊間絕緣層ST向X方向延伸。
絕緣層ST
O例如如圖12所示向Z方向延伸,且在下端與導電層112相接。絕緣層ST
O例如包含氧化矽(SiO
2)。
觸點連接小區域r
C4T具備於Z方向上排列之複數個絕緣層110A及於Z方向上延伸之複數個觸點C4。
絕緣層110A係於X方向上延伸之大致板狀絕緣層。絕緣層110A亦可包含氮化矽(SiN)等絕緣層。於排列於Z方向上之複數個絕緣層110A之間設置有氧化矽(SiO
2)等絕緣層101。
例如,如圖11所示,於X方向上排列著複數個觸點C4。觸點C4亦可包含氮化鈦(TiN)等障壁導電膜及鎢(W)等金屬膜之積層膜等。例如,如圖12所示,觸點C4之外周面分別由絕緣層110A及絕緣層101包圍,與該等絕緣層110A及絕緣層101相接。再者,例如,如圖6所示,觸點C4於Z方向上延伸,於上端與配線層M0中之配線m0連接,於下端與配線層D2中之配線d2連接。
例如,如圖12所示,導電層連接小區域r
110具備排列於Z方向上之複數個導電層110之窄幅部110
C4T。例如,如圖11所示,X方向上相鄰之2個記憶體孔區域R
MH中包含之複數個導電層110經由該窄幅部110
C4T而相互導通。
[記憶胞陣列層L
MCA之接線區域R
HU之構造]
於接線區域R
HU(圖5、圖8)設置有複數個導電層110之一部分。又,於接線區域R
HU設置有複數個觸點CC。上述複數個觸點CC於Z方向上延伸,於下端與導電層110相接。觸點CC例如亦可包含氮化鈦(TiN)等障壁導電膜及鎢(W)等金屬膜之積層膜等。上述複數個觸點CC經由配線層M0、M1、M2中之配線m0、m1、m2、觸點C4、配線層D0、D1、D2中之配線d0、d1、d2及觸點CS而與電晶體Tr之汲極電極連接。
[記憶胞陣列層L
MCA之觸點連接區域R
BLT之構造]
例如,如圖13所示,於觸點連接區域R
BLT設置有於Z方向上排列之複數個絕緣層110A及於Z方向上延伸之觸點C4
BL。
例如,如圖11所示,於X方向及Y方向上排列著複數個觸點C4
BL。觸點C4
BL亦可包含氮化鈦(TiN)等障壁導電膜及鎢(W)等金屬膜之積層膜等。例如,如圖13所示,觸點C4
BL之外周面分別由絕緣層110A及絕緣層101包圍,與該等絕緣層110A及絕緣層101相接。再者,例如如圖13所示,觸點C4
BL於Z方向上延伸,於上端與位元線BL連接。又,雖然省略圖示,但觸點C4
BL於下端與配線層D2中之配線d2(圖6)連接。
[相對於記憶胞陣列區域R
MCA於Y方向上偏移之區域之構成]
如圖6所示,於相對於記憶胞陣列區域R
MCA於Y方向上偏移之區域(與圖5之B-B'線對應之區域),具備於Z方向上延伸之觸點C3。觸點C3亦可包含氮化鈦(TiN)等障壁導電膜及鎢(W)等金屬膜之積層膜等。觸點C3之外周面與觸點C4(圖6)及觸點C4
BL(圖13)不同,並非由導電層110或絕緣層101包圍,而由氧化矽(SiO
2)等絕緣層102包圍。再者,例如如圖6所示,觸點C3於Z方向上延伸,於上端與配線層M0中之配線m0連接,於下端與配線層D2中之配線d2連接。
[配線層M0、M1、M2之構造]
例如,如圖6所示,配線層M0、M1、M2中包含之複數配線例如與記憶胞陣列層L
MCA中之構成及電晶體層L
TR中之構成之至少一者電性連接。
配線層M0分別包含複數配線m0。上述複數配線m0例如亦可包含氮化鈦(TiN)等障壁導電膜及銅(Cu)等金屬膜之積層膜等。
配線層M1分別包含複數配線m1。上述複數配線m1例如亦可包含氮化鈦(TiN)等障壁導電膜及銅(Cu)等金屬膜之積層膜等。
配線層M2分別包含複數配線m2。上述複數配線m2例如亦可包含氮化鈦(TiN)等障壁導電膜及鋁(Al)等金屬膜之積層膜等。
再者,複數配線m0中設置於記憶體孔區域R
MH之上方之配線作為位元線BL(圖2、圖6、圖13)發揮功能。位元線BL如圖6所示於X方向上排列,並且如圖13所示於Y方向上延伸。又,上述複數個位元線BL分別與各串單元SU(圖2、圖13)中包含之1個半導體柱120連接。又,例如如圖13所示,上述複數個位元線BL分別與觸點C4
BL連接。
又,如圖14及圖15所示,複數配線m1中設置於鎖存電路區域R
XDL之上方之一部分配線作為32條控制信號傳輸配線m1
L0、m1
R0~m1
L15、m1
R15發揮功能。控制信號傳輸配線m1
L0、m1
R0~m1
L15、m1
R15於X方向上延伸,並且以規定間隔於Y方向上排列。
又,如圖14及圖15所示,複數配線m1中設置於鎖存電路區域R
XDL之上方之一部分配線作為2條反轉控制信號傳輸配線m1
INVL、m1
INVR發揮功能。反轉控制信號傳輸配線m1
INVL、m1
INVR配置於控制信號傳輸配線m1
R7與控制信號傳輸配線m1
L8之間之位置,於X方向上延伸並且以規定間隔於Y方向上排列。即,就Y方向而言,2條反轉控制信號傳輸配線m1
INVL、m1
INVR配置於32條控制信號傳輸配線m1
L0、m1
R0~m1
L15、m1
R15之中央位置。
控制信號傳輸配線m1
L0經由配線層M2之配線m2
L0及觸點C3
L0(圖15)等與資料快取控制電路90(圖7)電性連接。又,控制信號傳輸配線m1
L0經由觸點C4(圖6)及配線層D2、D1、D0之配線d2、d1、d0等與轉換電路80(圖3)電性連接。
又,控制信號傳輸配線m1
R0經由配線層M2之配線m2
R0及觸點C3
R0(圖15)等與資料快取控制電路90(圖7)電性連接。又,控制信號傳輸配線m1
R0經由觸點C4(圖6)及配線層D2、D1、D0之配線d2、d1、d0等與轉換電路80(圖3)電性連接。
以下同樣,控制信號傳輸配線m1
L1、m1
R1~m1
L15、m1
R15經由配線層M2之配線m2
L1、m2
R1~m2
L15、m2
R15及觸點C3
L1、C3
R1~C3
L15、C3
R15(圖15)等與資料快取控制電路90(圖7)電性連接。又,控制信號傳輸配線m1
L1、m1
R1~m1
L15、m1
R15經由觸點C4(圖6)及配線層D2、D1、D0之配線d2、d1、d0等與轉換電路80(圖3)電性連接。
又,反轉控制信號傳輸配線m1
INVL經由配線層M2之配線m2
INVL及觸點C3
INVL(圖15)等與資料快取反轉控制電路91(圖7)電性連接。
又,反轉控制信號傳輸配線m1
INVR經由配線層M2之配線m2
INVR及觸點C3
INVR(圖15)等與資料快取反轉控制電路91(圖7)電性連接。
再者,如上所述,控制信號傳輸配線m1
L0、m1
R0~m1
L15、m1
R15及反轉控制信號傳輸配線m1
INVL、m1
INVR(圖14、圖15)於X方向上延伸。與此相對,位元線BL(圖6、圖13)於Y方向上延伸。因此,控制信號傳輸配線m1
L0、m1
R0~m1
L15、m1
R15及反轉控制信號傳輸配線m1
INVL、m1
INVR與位元線BL於Z方向上之位置不同,但如圖16所示,沿Z方向觀察X-Y平面時交叉(重疊)。結果,控制信號傳輸配線m1
L0、m1
R0~m1
L15、m1
R15及反轉控制信號傳輸配線m1
INVL、m1
INVR與和該等配線接近且交叉之(重疊之)位元線BL之間可能產生電容性耦合。
[讀出動作說明]
圖17係用以說明讀出動作之模式性剖視圖。圖18係用以說明讀出動作之模式性波形圖。再者,以下說明中,有時將作為動作對象之字元線WL稱為選擇字元線WL
S,將除此以外之字元線WL稱為非選擇字元線WL
U。又,以下說明中,對作為動作對象之串單元SU所包含之複數個記憶胞MC中與選擇字元線WL
S連接之記憶胞MC(以下,有時稱為「選擇記憶胞MC」)執行讀出動作,以此為例進行說明。
於讀出動作之時刻t101,對非選擇字元線WL
U供給讀出通過電壓V
READ,使所有記憶胞MC為接通狀態。又,對選擇閘極線(SGD、SGS、SGSb)供給電壓V
SG。電壓V
SG之大小為,能在選擇電晶體(STD、STS、STSb)之通道區域形成電子通道,藉此使選擇電晶體(STD、STS、STSb)成為接通狀態。
於讀出動作之時刻t102,對選擇字元線WL
S供給規定之讀出電壓V
CGR。藉此,一部分選擇記憶胞MC成為接通狀態,其餘選擇記憶胞MC成為斷開狀態。
於讀出動作之時刻t103,對位元線BL供給電壓V
DD。例如,於圖4所示之感測放大器SA中,使電晶體44、45、46、47、49為接通狀態並且使電晶體42、43為斷開狀態。藉此,對位元線BL及感測節點SEN供給電壓V
DD,開始對其等進行充電。又,例如對源極線SL供給電壓V
SRC,開始對其等進行充電。電壓V
SRC例如具有與接地電壓V
SS相同程度之大小。電壓V
SRC例如亦可大於接地電壓V
SS且小於電壓V
DD。
於讀出動作之時刻t104,開始感測動作。於感測動作中,例如利用感測放大器模組SAM(圖3),對記憶胞MC之接通狀態/斷開狀態進行檢測,獲取表示該記憶胞MC之狀態之資料。例如於感測放大器SA(圖4)中,使電晶體43、44、45為接通狀態並且使電晶體42、46、49為斷開狀態,從而使感測放大器SA之感測節點SEN與位元線BL導通。
此處,例如當記憶胞MC為接通狀態時,如圖18中虛線所示,位元線BL及感測節點SEN之電壓變得相對較低。藉此,感測電晶體41成為斷開狀態。另一方面,例如當記憶胞MC為斷開狀態時,如圖中實線所示,位元線BL及感測節點SEN之電壓變得相對較高。因此,感測電晶體41成為接通狀態。
於讀出動作之時刻t105,結束感測動作。例如於感測放大器SA(圖4)中,使電晶體44、45為接通狀態並且使電晶體42、43、46、49為斷開狀態,而使感測放大器SA之感測節點SEN與位元線BL電性分離。
於讀出動作之時刻t106,對選擇字元線WL
S、非選擇字元線WL
U、及選擇閘極線(SGD、SGS、SGSb)供給接地電壓V
SS。又,對位元線BL供給電壓V
SRC。
再者,於執行感測動作後,使電晶體42(圖4)為接通狀態而使感測電晶體41與配線LBUS(圖3、圖4)導通。如上所述,感測電晶體41相應於記憶胞MC之接通狀態/斷開狀態而成為斷開狀態或接通狀態。因此,配線LBUS之電荷相應於記憶胞MC之接通狀態/斷開狀態而放電或維持。又,感測放大器單元SAU(圖3、圖4)內之鎖存電路SDL、DL0~DLn之任一者與配線LBUS導通,由該鎖存電路SDL、DL0~DLn鎖存配線LBUS之資料。
於讀出動作中,亦可將表示上述記憶胞MC之狀態之資料作為讀出資料。又,於讀出動作中,亦可對表示上述記憶胞MC之狀態之資料執行與(AND)、或(OR)等運算處理,將運算結果作為讀出資料。讀出資料經由圖3、圖4所示之配線LBUS、開關電晶體DSW、配線DBUS傳送至快取記憶體CM(圖1、圖3)。
再者,以下說明中,有時將圖18之時刻t103至時刻t104之期間稱為「充電期間I」。又,有時將時刻t104至時刻t105之期間稱為「感測動作期間II」。
[資料傳送動作說明]
當從記憶體晶粒MD輸出藉由讀出動作獲取之讀出資料時,執行資料傳送動作。資料傳送動作係例如將快取記憶體CM(圖1)中鎖存之讀出資料等資料DAT傳送至輸入輸出電路I/O(圖1)、或將從輸入輸出電路I/O(圖1)輸入之寫入資料等資料DAT傳送至快取記憶體CM(圖1)之動作。
圖19係用以說明資料傳送動作之模式性波形圖。
再者,讀出動作及寫入動作之最小單位即1頁例如被分割成16個部分。以下,有時將這樣分割成16個部分之1個分割單位稱為「層級(tier)」。又,上述16個層級進而被分割成層級L與層級R。於進行資料傳送動作時,依次選擇上述16個層級L、層級R,並依次傳送與所選擇之層級L、層級R對應之資料。
又,圖19中,作為資料快取控制電路90(圖3、圖7)之輸出信號,圖示出資料快取控制信號XTRS_L<0>、XTRS_R<0>~XTRS_L<15>、XTRS_R<15>。資料快取控制信號XTRS_L<0>~XTRS_L<15>為分別與第1個~第16個層級L對應之信號。資料快取控制信號XTRS_R<0>~XTRS_R<15>為分別與第1個~第16個層級R對應之信號。
再者,從資料快取控制電路90(圖7)輸出之資料快取控制信號XTRS_L<0>、XTRS_R<0>~XTRS_L<15>、XTRS_R<15>經由參照圖14及圖15所說明之控制信號傳輸配線m1
L0、m1
R0~m1
L15、m1
R15被傳輸到轉換電路80(圖3)。
又,圖19中,作為資料快取反轉控制電路91(圖3、圖7)之輸出信號,圖示出資料快取反轉控制信號XTRS_INV_L、XTRS_INV_R。資料快取反轉控制信號XTRS_INV_L係例如將資料快取控制信號XTRS_L<0>~XTRS_L<15>之所有信號進行或運算後予以反轉而得之信號。資料快取反轉控制信號XTRS_INV_R係例如將資料快取控制信號XTRS_R<0>~XTRS_R<15>之所有信號進行或運算後予以反轉而得之信號。
再者,從資料快取反轉控制電路91(圖7)輸出之資料快取反轉控制信號XTRS_INV_L、XTRS_INV_R被傳輸至參照圖14及圖15所說明之反轉控制信號傳輸配線m1
INVL、m1
INVR。
如圖19所示,於即將開始資料傳送動作之前之時刻,資料快取控制信號XTRS_L<0>、XTRS_R<0>~XTRS_L<15>、XTRS_R<15>被設定為低電位狀態。又,資料快取反轉控制信號XTRS_INV_L、XTRS_INV_R被設定為高電位狀態。
於資料傳送動作之時刻t201,資料快取控制信號XTRS_L<0>轉變為高電位狀態,並且資料快取反轉控制信號XTRS_INV_L轉變為低電位狀態。
於資料傳送動作之時刻t201~t203之期間,傳送與第1個層級L對應之資料。
例如,當向輸入輸出電路I/O(圖1)傳送第1個層級L之資料時,對參照圖3說明之配線XBUS0~XBUS15進行充電。其次,藉由轉換電路80將控制信號XTL0設為高電位狀態,將控制信號XTL1~XTLn設為低電位狀態。藉此,將快取記憶體CM0之鎖存電路XDL0~XDL015之資料傳送至配線XBUS0~XBUS15。其次,使配線XBUS0~XBUS15與匯流排DB(圖1)導通。藉此,將配線XBUS0~XBUS15之資料傳送至輸入輸出電路I/O(圖1)。以下同樣地,對配線XBUS0~XBUS15依次充電,將控制信號XTL1~XTL15中之一個依次設為高電位狀態,使配線XBUS0~XBUS15依次與匯流排DB(圖1)導通。
又,例如當從輸入輸出電路I/O(圖1)獲取第1個層級L之資料時,使配線XBUS0~XBUS15與匯流排DB(圖1)導通。藉此,將輸入輸出電路I/O(圖1)之資料傳送至配線XBUS0~XBUS15。其次,藉由轉換電路80將控制信號XTL0設為高電位狀態,將控制信號XTL1~XTL15設為低電位狀態。藉此,將配線XBUS0~XBUS15之資料傳送至鎖存電路XDL0。以下同樣,使配線XBUS0~XBUS15依次與匯流排DB(圖1)導通,使控制信號XTL1~XTL15中之一個依次為高電位狀態。
於資料傳送動作之時刻t202,資料快取控制信號XTRS_R<0>轉變為高電位狀態,並且資料快取反轉控制信號XTRS_INV_R轉變為低電位狀態。
於資料傳送動作之時刻t202~t205之期間,傳送與第1個層級R對應之資料。
於資料傳送動作之時刻t203,資料快取控制信號XTRS_L<0>轉變為低電位狀態,並且資料快取反轉控制信號XTRS_INV_L轉變為高電位狀態。
於資料傳送動作之時刻t204,資料快取控制信號XTRS_L<1>轉變為高電位狀態,並且資料快取反轉控制信號XTRS_INV_L轉變為低電位狀態。
於資料傳送動作之時刻t204~t207之期間,傳送與第2個層級L對應之資料。
於資料傳送動作之時刻t205,資料快取控制信號XTRS_R<0>轉變為低電位狀態,並且資料快取反轉控制信號XTRS_INV_R轉變為高電位狀態。
於資料傳送動作之時刻t206,資料快取控制信號XTRS_R<1>轉變為高電位狀態,並且資料快取反轉控制信號XTRS_INV_R轉變為低電位狀態。
於資料傳送動作之時刻t206~t208之期間,傳送與第2個層級R對應之資料。
於資料傳送動作之時刻t207,資料快取控制信號XTRS_L<1>轉變為低電位狀態,並且資料快取反轉控制信號XTRS_INV_L轉變為高電位狀態。
以下同樣,資料快取控制信號XTRS_L<2>~XTRS_L<15>依次轉變為高電位狀態。又,於資料快取控制信號XTRS_L<2>~XTRS_L<15>之任一者轉變為高電位狀態之時刻,資料快取反轉控制信號XTRS_INV_L轉變為低電位狀態。又,於資料快取控制信號XTRS_R<2>~XTRS_R<15>之任一者轉變為低電位狀態之時刻,資料快取反轉控制信號XTRS_INV_L轉變為高電位狀態。又,傳送與第3個~第16個層級L對應之資料。
同樣地,資料快取控制信號XTRS_R<2>~XTRS_R<15>依次轉變為高電位狀態。又,於資料快取控制信號XTRS_R<2>~XTRS_R<15>之任一者轉變為高電位狀態之時刻,資料快取反轉控制信號XTRS_INV_R轉變為低電位狀態。又,於資料快取控制信號XTRS_R<2>~XTRS_R<15>之任一者轉變為低電位狀態之時刻,資料快取反轉控制信號XTRS_INV_R轉變為高電位狀態。又,傳送與第3個~第16個層級R對應之資料。
[讀出動作時耦合雜訊之影響]
讀出動作與資料傳送動作能夠以獨立之時刻(非同步之時刻)執行。此處,如上所述,於控制信號傳輸配線m1
L0、m1
R0~m1
L15、m1
R15及反轉控制信號傳輸配線m1
INVL、m1
INVR與和該等配線接近且交叉之(重疊之)位元線BL之間可能產生電容性耦合(圖16參照)。因此,當於讀出動作中執行資料傳送動作時,與斷開狀態之選擇記憶胞MC連接之位元線BL之電壓因電容耦合而降低,有選擇記憶胞MC之資料被判定為接通狀態之風險。又,與接通狀態之選擇記憶胞MC連接之位元線BL之電壓因電容耦合而上升,有選擇記憶胞MC之資料被判定為斷開狀態之風險。
[讀出動作時之雜訊補償]
如上所述,本實施方式之半導體記憶裝置具備反轉控制信號傳輸配線m1
INVL、m1
INVR。又,本實施方式之資料傳送動作中,於經由控制信號傳輸配線m1
L0、m1
R0~m1
L15、m1
R15傳輸之資料快取控制信號XTRS_L<0>、XTRS_R<0>~XTRS_L<15>、XTRS_R<15>反轉之時刻,使傳輸至反轉控制信號傳輸配線m1
INVL、m1
INVR之資料快取反轉控制信號XTRS_INV_L、XTRS_INV_R反轉。根據此種方法,能夠抑制電容性耦合所導致之對位元線BL之雜訊。
再者,資料快取反轉控制信號XTRS_INV_L、XTRS_INV_R可於執行資料傳送動作時一直產生,亦可僅於特定時刻執行資料傳送動作時產生。例如,亦可於參照圖18所說明之充電期間I及感測動作期間II之至少一期間產生資料快取反轉控制信號XTRS_INV_L、XTRS_INV_R。
例如,圖20之例子中,於充電期間I,執行參照圖19所說明之時刻t201之動作。又,於感測動作期間II,執行參照圖19所說明之時刻t202之動作。
[第2實施方式]
接下來,對第2實施方式進行說明。第2實施方式之記憶體晶粒MD基本上與第1實施方式之記憶體晶粒MD同樣地構成。但是,第1實施方式中係以抑制讀出動作時產生於位元線之耦合雜訊為目的,與此相對,第2實施方式中係以抑制寫入動作時產生於位元線之耦合雜訊為目的。
[寫入動作說明]
圖21係用以說明寫入動作之模式性剖視圖。圖22係用以說明寫入動作之模式性波形圖。
於寫入動作之時刻t301,例如對與複數個選擇記憶胞MC中進行閾值電壓調整之記憶胞MC(以下,有時稱為「寫入記憶胞MC」)連接之位元線BL
W供給電壓V
SRC,對與複數個選擇記憶胞MC中未進行閾值電壓調整之記憶胞MC(以下,有時稱為「禁止記憶胞MC」)連接之位元線BL
P供給電壓V
DD。
於寫入動作之時刻t302,對選擇字元線WL
S及非選擇字元線WL
U供給寫入通過電壓V
PASS。又,對汲極側選擇閘極線SGD供給電壓V
SGD。寫入通過電壓V
PASS之大小為,無論記憶胞MC之閾值電壓為何,均能使記憶胞MC成為接通狀態。電壓V
SGD之大小為,能使汲極側選擇電晶體STD相應於位元線BL之電壓而成為接通狀態或斷開狀態。
此處,例如如圖21所示,對位元線BL
W供給電壓V
SRC。又,從供給至汲極側選擇閘極線SGD之電壓V
SGD減去供給至位元線BL
W之電壓V
SRC所得之電壓大於汲極側選擇電晶體STD之閾值。因此,汲極側選擇電晶體STD成為接通狀態。又,對連接於位元線BL
W之半導體柱120之通道供給電壓V
SRC。
另一方面,對位元線BL
P供給電壓V
DD。又,從供給至汲極側選擇閘極線SGD之電壓V
SGD減去供給至位元線BL
P之電壓V
DD所得之電壓小於汲極側選擇電晶體STD之閾值。因此,汲極側選擇電晶體STD成為斷開狀態。又,連接於位元線BL
P之半導體柱120之通道成為電性浮動狀態。又,連接於位元線BL
P之半導體柱120之通道電位由於與選擇字元線WL
S及非選擇字元線WL
U發生電容耦合而上升至例如寫入通過電壓V
PASS左右。
於寫入動作之時刻t303,對選擇字元線WL
S供給編程電壓V
PGM。編程電壓V
PGM大於寫入通過電壓V
PASS。
此處,對連接於位元線BL
W之半導體柱120之通道供給電壓V
SRC。因此,連接於位元線BL
W之半導體柱120之通道與選擇字元線WL
S之間產生相對較大之電場。藉此,半導體柱120之通道中之電子經由隧道絕緣膜131(圖10)穿隧至電荷蓄積膜132(圖10)中。藉此,寫入記憶胞MC之閾值電壓增大。
另一方面,連接於位元線BL
P之半導體柱120之通道電位成為寫入通過電壓V
PASS左右。因此,連接於位元線BL
P之半導體柱120之通道與選擇字元線WL
S之間產生之電場小於上述連接於位元線BL
W之半導體柱120之通道與選擇字元線WL
S之間產生之電場。因此,半導體柱120之通道中之電子不會穿隧至電荷蓄積膜132(圖10)中。因此,禁止記憶胞MC之閾值電壓不會增大。
再者,於以下說明中,有時將時刻t302至時刻t303之期間稱為「充電期間III」。又,有時將時刻t303至時刻t304之期間稱為「編程動作期間IV」。
[寫入動作時耦合雜訊之影響]
如上所述,寫入動作與資料傳送動作能夠以獨立之時刻(非同步之時刻)執行。此處,如上所述,控制信號傳輸配線m1
L0、m1
R0~m1
L15、m1
R15及反轉控制信號傳輸配線m1
INVL、m1
INVR與和該等配線接近且交叉之(重疊之)位元線BL之間可能產生電容性耦合(參照圖16)。因此,當於寫入動作中執行資料傳送動作時,位元線BL
P之電壓因電容耦合而降低,導致連接於位元線BL
P之汲極側選擇電晶體STD成為接通狀態,有禁止記憶胞MC之閾值電壓增大之風險。又,位元線BL
W之電壓因電容耦合而上升,導致連接於位元線BL
W之汲極側選擇電晶體STD成為斷開狀態,有禁止記憶胞MC之閾值電壓無法增大之風險。
[寫入動作時之雜訊補償]
本實施方式中,亦能夠藉由與第1實施方式相同之方法來抑制電容性耦合所導致之對位元線BL之雜訊。
再者,資料快取反轉控制信號XTRS_INV_L、XTRS_INV_R可於執行資料傳送動作時一直產生,亦可僅於特定時刻執行資料傳送動作時產生。例如,亦可於參照圖21所說明之充電期間III及編程動作期間IV之至少一期間產生資料快取反轉控制信號XTRS_INV_L、XTRS_INV_R。
例如,於圖23之例子中,於充電期間III,執行參照圖19所說明之時刻t203~t206之動作。又,於編程動作期間IV,執行參照圖19所說明之時刻t207以後之動作。
又,第2實施方式之半導體記憶裝置中,亦可與第1實施方式之半導體記憶裝置同樣地,於參照圖18所說明之充電期間I及感測動作期間II之至少一期間產生資料快取反轉控制信號XTRS_INV_L、XTRS_INV_R。
[其他實施方式]
以上,對第1實施方式及第2實施方式之半導體記憶裝置進行了說明。然而,此種半導體記憶裝置只不過是例示,具體之構成、動作等可適當調整。
例如,上述第1實施方式及第2實施方式之半導體記憶裝置具備1組反轉控制信號傳輸配線m1
INVL、m1
INVR(2條反轉控制信號傳輸配線)。然而,例如亦可於第1實施方式或第2實施方式之半導體記憶裝置中設置多組反轉控制信號傳輸配線m1
INVL、m1
INVR。此種情形時,亦可將上述多組反轉控制信號傳輸配線m1
INVL、m1
INVR分散地配置。例如,當於第1實施方式或第2實施方式之半導體記憶裝置中設置7組反轉控制信號傳輸配線m1
INVL、m1
INVR時,32條控制信號傳輸配線m1
L0、m1
R0~m1
L15、m1
R15中,每4條可具備1組反轉控制信號傳輸配線m1
INVL、m1
INVR。
又,上述第1實施方式及第2實施方式中,於資料傳送動作中,資料快取控制信號XTRS_L<0>、XTRS_R<0>~XTRS_L<15>、XTRS_R<15>之任一者反轉之時刻與資料快取反轉控制信號XTRS_INV_L、XTRS_INV_R之任一者反轉之時刻一致。然而,該等時刻亦可不嚴格一致。但是,就抑制雜訊之觀點而言,理想的是資料快取控制信號XTRS_L<0>、XTRS_R<0>~XTRS_L<15>、XTRS_R<15>之反轉開始至結束為止之期間之至少一部分與資料快取反轉控制信號XTRS_INV_L、XTRS_INV_R之反轉開始至結束為止之期間之至少一部分重疊。
又,上述第1實施方式及第2實施方式中,抑制了控制信號傳輸配線m1
L0、m1
R0~m1
L15、m1
R15與位元線BL之間之耦合雜訊,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例如,於抑制配線m0、m1、m2中任意2條配線之間之耦合雜訊之情形時,亦能夠應用本發明。
又,上述實施方式中,抑制了信號狀態(H狀態、L狀態)相對於讀出動作及寫入動作非同步地變化之資料快取控制信號XTRS所導致之耦合雜訊,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例如,於抑制信號狀態(H狀態、L狀態)相對於讀出動作及寫入動作同步地變化之信號所導致之耦合雜訊之情形時,亦能夠應用本發明。
[其他]
雖然對本發明之若干實施方式進行了說明,但該等實施方式係作為例子提出,並非意欲限定發明之範圍。該等新穎之實施方式能夠藉由其他各種方式來實施,能夠於不脫離發明主旨之範圍內進行各種省略、替換、變更。該等實施方式或其變化包含於發明之範圍或主旨中,並且包含於申請專利範圍所記載之發明及與其同等之範圍內。
[相關申請案]
本申請案享有以日本專利申請案2021-23360號(申請日:2021年2月17日)作為基礎申請案之優先權。本申請案藉由參照該基礎申請案而包含基礎申請案之全部內容。
41:感測電晶體
42:開關電晶體
43:放電電晶體
44:箝位電晶體
45:耐壓電晶體
46:充電電晶體
47:充電電晶體
48:電容器
49:充電電晶體
50:放電電晶體
51:反相器
52:反相器
53:開關電晶體
54:開關電晶體
55:預充電用充電電晶體
61:預充電用充電電晶體
71:反相器
72:反相器
73:開關電晶體
74:開關電晶體
80:轉換電路
90:資料快取控制電路
91:資料快取反轉控制電路
100:半導體基板
100I:絕緣區域
100N:N型井區域
100P:P型井區域
100S:半導體基板區域
101:絕緣層
102:絕緣層
110:導電層
110A:絕緣層
110
C4T:窄幅部
111:導電層
112:導電層
113:半導體層
114:導電層
120:半導體柱
121:雜質區域
122:雜質區域
125:絕緣層
130:閘極絕緣膜
131:隧道絕緣膜
132:電荷蓄積膜
133:阻擋絕緣膜
ADR:位址暫存器
BL:位元線
BLK:記憶塊
BL
P:位元線
BL
W:位元線
C3:觸點
C3
INVL:觸點
C3
INVR:觸點
C3
L0, C3
L1, C3
R1~C3
L15, C3
R15:觸點
C4:觸點
C4
BL:觸點
CC:觸點
/Cen, CLE, ALE, /WE, RE, /RE:外部控制端子
Ch:觸點
CLKSA:內部控制信號線
CM:快取記憶體
CMR:指令暫存器
COM:節點
CS:觸點
CTR:邏輯電路
d0, d1, d2:配線
D0, D1, D2:配線層
DB:匯流排
DBS:信號線
DBUS:配線
DBUS0~DBUS15:配線
DL0~DLn:鎖存電路
DQ0~DQ7:資料信號輸入輸出端子
DQS, /DQS:觸發信號輸入輸出端子
DSW:開關電晶體
gc:電極
GC:配線層
I/O:輸入輸出控制電路
LAT_S:節點
LAT_X:節點
LBUS:配線
L
MCA:記憶胞陣列層
L
TR:電晶體層
m0, m1, m2:配線
m1
L0, m1
R0~m1
L15, m1
R15:控制信號傳輸配線
m1
INVL, m1
INVR:反轉控制信號傳輸配線
m2
INVL:配線
m2
INVR:配線
m2
L1, m2
R1~m2
L15, m2
R15:配線
M0, M1, M2:配線層
MC:記憶胞
MCA:記憶胞陣列
MD:記憶體晶粒
MS:記憶體串
N1:節點
INV_S:節點
INV_X:節點
PC:周邊電路
r
110:導電層連接小區域
R
BLT:觸點連接區域
R
C4T:觸點連接區域
RD:列解碼器
R
HU:接線區域
R
MCA:記憶胞陣列區域
R
MH:記憶體孔區域
R
P:周邊區域
R
SA:感測放大器區域
R
WLSW:字元線開關區域
R
XDL:鎖存電路區域
R
YLOG:資料控制區域
RY//BY:端子
SA:感測放大器
SAM:感測放大器模組
SAU0~SAU15:感測放大器單元
SDL:鎖存電路
SEN:感測節點
SGD:汲極側選擇閘極線
SGS:源極側選擇閘極線
SGSb:源極側選擇閘極線
SHE:串單元間絕緣層
SL:源極線
SQC:定序器
ST:塊間絕緣層
STD:汲極側選擇電晶體
ST
O:絕緣層
STR:狀態暫存器
STS:源極側選擇電晶體
STSb:源極側選擇電晶體
SU:串單元
TI0~TIn:信號線
TL0~TLn:信號線
Tr:電晶體
VG:電壓產生電路
Vy:觸點
WL:字元線
WL
S:選擇字元線
WL
U:非選擇字元線
XBUS0~XBUS15:配線
XDL0~XDL15:鎖存電路
圖1係表示實施方式之記憶體晶粒MD之構成之模式性方塊圖。
圖2係表示記憶胞陣列MCA之構成之模式性電路圖。
圖3係表示感測放大器模組SAM、快取記憶體CM及轉換電路80之構成之模式性電路圖。
圖4係表示感測放大器模組SAM之感測放大器單元SAU之構成之模式性電路圖。
圖5係記憶體晶粒MD之模式性俯視圖。
圖6係將圖5所示之構造沿A-A'線及B-B'線切斷,沿箭頭方向觀察之模式性剖視圖。
圖7係圖5之C所示部分之電晶體層L
TR之模式性放大圖。
圖8係圖5之D所示部分之模式性放大圖。
圖9係將圖8所示之構造沿E-E'線切斷,沿箭頭方向觀察之模式性剖視圖。
圖10係圖9之F所示部分之模式性放大圖。
圖11係圖5之G所示部分之模式性放大圖。
圖12係將圖11所示之構造沿H-H'線切斷,沿箭頭方向觀察之模式性剖視圖。
圖13係將圖11所示之構造沿I-I'線切斷,沿箭頭方向觀察之模式性剖視圖。
圖14係於圖7所示之圖上重疊控制信號傳輸配線m1
L0、m1
R0~m1
L15、m1
R15及反轉控制信號傳輸配線m1
INVL、m1
INVR來表示之模式圖。
圖15係圖14之J所示部分之模式性放大圖。
圖16係將圖15之K所示部分與位元線BL一起表示之模式圖。
圖17係用以說明讀出動作之模式性剖視圖。
圖18係用以說明讀出動作之模式性波形圖。
圖19係用以說明資料傳送動作之模式性波形圖。
圖20(a)~(g)係用以對讀出動作時之非同步雜訊之補償進行說明之模式性波形圖。
圖21係用以說明寫入動作之模式性剖視圖。
圖22係用以說明寫入動作之模式性波形圖。
圖23(a)~(f)係用以對寫入動作時之非同步雜訊之補償進行說明之模式性波形圖。
Claims (5)
- 一種半導體記憶裝置,其具備: 基板; 複數個第1導電層,其等於與上述基板之表面交叉之第1方向上排列,且於與上述第1方向交叉之第2方向上延伸; 第1半導體柱,其於上述第1方向上延伸,且與上述複數個第1導電層對向; 第1位元線,其於與上述第1方向及上述第2方向交叉之第3方向上延伸,且設置於從上述第1方向觀察時與上述第1半導體柱重疊之位置; 第1配線,其包含從上述第1方向觀察時與上述第1位元線重疊之部分;及 第2配線,其包含從上述第1方向觀察時與上述第1位元線重疊之部分;且 當將上述第1配線之電壓從高電位狀態轉變至低電位狀態之規定期間設為第1期間, 將上述第2配線之電壓從低電位狀態轉變至高電位狀態之規定期間設為第2期間時, 上述第2期間之至少一部分與上述第1期間之至少一部分重疊。
- 如請求項1之半導體記憶裝置,其中 當將上述第1配線之電壓從低電位狀態轉變至高電位狀態之期間、且為上述第1期間之後的規定期間設為第3期間, 將上述第2配線之電壓從高電位狀態轉變至低電位狀態之期間、且為上述第2期間之後的規定期間設為第4期間時, 上述第4期間之至少一部分與上述第3期間之至少一部分重疊。
- 如請求項2之半導體記憶裝置,其具備第3配線,上述第3配線包含從上述第1方向觀察時與上述第1位元線重疊之部分, 當將上述第3配線之電壓從高電位狀態轉變至低電位狀態之期間、且為上述第3期間之後的規定期間設為第5期間, 將上述第2配線之電壓從低電位狀態轉變至高電位狀態之期間、且為上述第4期間之後的規定期間設為第6期間時, 上述第6期間之至少一部分與上述第5期間之至少一部分重疊。
-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半導體記憶裝置,其中 上述第1期間及上述第2期間包含於如下期間內,即,於讀出動作中對上述第1位元線開始充電起、至對上述第1位元線之感測動作結束之期間。
-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半導體記憶裝置,其中 上述第1期間及上述第2期間包含於如下期間內,即,於寫入動作中對上述第1位元線開始充電起、至結束對上述複數個第1導電層之任一者供給編程電壓之期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21-023360 | 2021-02-17 | ||
JP2021023360A JP2022125651A (ja) | 2021-02-17 | 2021-02-17 | 半導体記憶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234406A true TW202234406A (zh) | 2022-09-01 |
TWI780812B TWI780812B (zh) | 2022-10-11 |
Family
ID=828015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10125534A TWI780812B (zh) | 2021-02-17 | 2021-07-12 | 半導體記憶裝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587868B2 (zh) |
JP (1) | JP2022125651A (zh) |
CN (1) | CN114944182A (zh) |
TW (1) | TWI780812B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439082B2 (ja) * | 2000-06-05 | 2010-03-24 | 株式会社ルネサステクノロジ | 半導体記憶装置 |
JP5814867B2 (ja) | 2012-06-27 | 2015-11-17 | 株式会社東芝 | 半導体記憶装置 |
JP2015164083A (ja) | 2014-02-28 | 2015-09-10 | マイクロン テクノロジー, インク. | 半導体装置 |
US9818693B2 (en) | 2015-12-22 | 2017-11-14 | Sandisk Technologies Llc | Through-memory-level via structures for a three-dimensional memory device |
US9922716B2 (en) * | 2016-04-23 | 2018-03-20 | Sandisk Technologies Llc | Architecture for CMOS under array |
JP2018026518A (ja) | 2016-08-12 | 2018-02-15 | 東芝メモリ株式会社 | 半導体記憶装置 |
US10276585B2 (en) | 2016-08-12 | 2019-04-30 | Toshiba Memory Corporation |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
JP2019053796A (ja) * | 2017-09-14 | 2019-04-04 | 東芝メモリ株式会社 | 半導体記憶装置 |
JP2019053808A (ja) * | 2017-09-19 | 2019-04-04 | 東芝メモリ株式会社 | 半導体記憶装置 |
JP2019149219A (ja) * | 2018-02-28 | 2019-09-05 | 東芝メモリ株式会社 | メモリシステム |
JP2019169207A (ja) * | 2018-03-22 | 2019-10-03 | 東芝メモリ株式会社 | 半導体記憶装置 |
JP2019204565A (ja) * | 2018-05-22 | 2019-11-28 | 東芝メモリ株式会社 | 半導体記憶装置及びメモリシステム |
JP2020009509A (ja) * | 2018-07-03 | 2020-01-16 | キオクシア株式会社 | 半導体記憶装置 |
JP2020145372A (ja) | 2019-03-08 | 2020-09-10 | キオクシア株式会社 | 半導体記憶装置 |
-
2021
- 2021-02-17 JP JP2021023360A patent/JP2022125651A/ja active Pending
- 2021-07-12 TW TW110125534A patent/TWI780812B/zh active
- 2021-08-10 CN CN202110912369.XA patent/CN114944182A/zh active Pending
- 2021-09-02 US US17/464,784 patent/US11587868B2/en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I780812B (zh) | 2022-10-11 |
US20220262724A1 (en) | 2022-08-18 |
JP2022125651A (ja) | 2022-08-29 |
US11587868B2 (en) | 2023-02-21 |
CN114944182A (zh) | 2022-08-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1409776B1 (ko) | 반도체 메모리 장치 | |
US20150036429A1 (en) |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 |
US11114166B2 (en) |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 |
TWI743901B (zh) | 半導體記憶裝置 | |
TWI785314B (zh) | 半導體記憶裝置 | |
TWI776121B (zh) | 半導體記憶裝置 | |
US9330762B2 (en) |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 |
US9466378B2 (en) |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 |
TWI834119B (zh) | 半導體記憶裝置及其控制方法 | |
TWI775297B (zh) | 半導體記憶裝置之動作條件之調整方法 | |
TWI731521B (zh) | 半導體記憶裝置 | |
TWI780812B (zh) | 半導體記憶裝置 | |
TWI810780B (zh) | 半導體記憶裝置 | |
TWI822237B (zh) | 半導體記憶裝置 | |
WO2023002644A1 (ja) | 半導体記憶装置 | |
US20240079065A1 (en) |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 |
JP2024132118A (ja) | 半導体記憶装置 | |
JP2024025470A (ja) | 半導体メモリ | |
TW202405815A (zh) | 半導體記憶裝置及對選擇閘極線之編程動作方法 | |
JP2024028040A (ja) | 半導体記憶装置 | |
CN111668229A (zh) | 半导体存储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D4A |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