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07791A - 用於將纜線置入槽中的系統 - Google Patents

用於將纜線置入槽中的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107791A
TW202107791A TW109109418A TW109109418A TW202107791A TW 202107791 A TW202107791 A TW 202107791A TW 109109418 A TW109109418 A TW 109109418A TW 109109418 A TW109109418 A TW 109109418A TW 202107791 A TW202107791 A TW 20210779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able
frame structure
platform
frame
rai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094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813864B (zh
Inventor
添城 卓
Original Assignee
新加坡商友誼工程私人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新加坡商友誼工程私人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新加坡商友誼工程私人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077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077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138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13864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9/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in or on the ground or water
    • H02G9/08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in or on the ground or water in tunn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F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OR PUSH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DEVICES WHICH APPLY A LIFTING OR PUSHING FORCE DIRECTLY TO THE SURFACE OF A LOAD
    • B66F7/00Lifting frames, e.g. for lifting vehicles; Platform lifts
    • B66F7/28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end stops, pivoting supporting members, sliding runners adjustable to load dimens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stalling, maintaining, repairing or dismantling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06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stalling, maintaining, repairing or dismantling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for laying cables, e.g. laying apparatus on vehicle
    • H02G1/08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stalling, maintaining, repairing or dismantling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for laying cables, e.g. laying apparatus on vehicle through tubing or conduit, e.g. rod or draw wire for pushing or pull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9/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in or on the ground or water
    • H02G9/06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in or on the ground or water in underground tubes or conduits; Tubes or conduits therefor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log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Laying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utside (AREA)
  • Electric Cable Installation (AREA)

Abstract

用於將纜線置入一水平槽(例如,沿著一地下纜線隧道壁)的一種系統,包含一平台,其承載一牽引機器,該牽引機器包含:面向該平台的前部的一入口,其接收該纜線;及面向該平台的後部的一出口,從該處該纜線藉由一牽引機構自該牽引機器向外位移。一底部軌道和一頂部軌道分別從該平台的前部和後部延伸。該底部軌道、牽引機器、及頂部軌道共同形成一纜線位移路徑,其沿底部軌道、穿過牽引機器、並沿頂部軌道而向上與向後傾斜。頂部軌道可建構以具有在該槽的一開放凹口上方選擇性架高至一高度的一端,且係朝該槽為選擇性可側向(再)定位的。

Description

用於將纜線置入槽中的系統
本揭露內容係關於系統或設備,用於輸送、抬舉/抬升、及置放、饋給、或擺放一或多條纜線的部分進入配置在或安裝於例如一地下隧道的一壁之上的一纜線槽。
許多城市、大規模發電廠、及採礦業利用地下纜線隧道,舉例來說,藉由配置於纜線隧道之中的電力纜線來供電。地下纜線隧道的使用,對於道路及建築空間,將上方的開放地面釋出,從而促成地面上空間的利用。地下纜線隧道也防止與高架電力線相關聯的潛在危險意外。在人口稠密的城市,地下纜線隧道可遠低於大地表面而建構,例如低於大地表面高達60公尺或可能夠多,以避免與其他存在的地下基礎設施(例如,地下行車系統、快速道路、排水管等等)的壅塞。
在一典型的地下纜線隧道中,多層的纜線槽係安裝在纜線隧道的一或多壁之上。各槽係加以結構化以承載至少一纜線,其可為重的或非常重的。舉例來說,電力設施電力纜線通常具有每公尺20到60 kg的質量。一特定纜線可能需要擺放進一槽之中,該槽係安裝在距離纜線隧道的底部相當高度之處,例如1.5 m以上的高度。由於在纜線槽中可使用的受限空間、纜線的重質量、以及纜線隧道之壁的曲率,將纜線安裝及置放進不同層的槽,可能不期望地耗時及費工。傳統上,多個鏈滑車和滑輪系統,以及30-50個現場工人,係用以將一電力纜線手動地抬舉和降下進安裝於壁的槽。此滑輪系統必須從具有倒L形結構的高架式鋼管加以懸掛,且此等鋼管和L形結構必須在現場組裝和建構,造成纜線置放操作的額外時間和費用。此外,操縱滑輪系統的工人承受增加的受傷風險。因此,需要一種系統,可至少部分地克服在習知方式中在地下纜線隧道之內的槽之中抬升和安裝纜線(例如,電力設施電力纜線)的現存缺點。
一種纜線搬送與置放系統或設備,包含:對應一組平台結構的一纜線搬送軌道或路徑;一組牽引機器,對應或確立纜線搬送軌道的部分;一前部、較低、或底部軌道,從一牽引機器入口可延伸或延伸往前離開;及一後部、較高、或頂部軌道,從一牽引機器出口可延伸或延伸往後離開。該系統的特定部分係可調整至不同的:距離承載該系統的一參考或基底表面的一高度;垂直(例如,上下)纜線卸載角度;及側向(例如,左右)纜線卸載角度,用於將纜線的部分置放進一槽,例如,以漸進的、持續的、或循環重複的、以及自動化或半自動化方式跨越纜線長度的大部分,以從而與習知方式相比將用於置放纜線進入纜線槽所需的人員數量與時間顯著縮減。
根據本揭露內容的一實施態樣,用於將一纜線的部分從支撐該纜線的一下表面抬舉離開並將所抬舉的該纜線的部分朝一垂直高架的目標目的地搬送的一種系統,包含:一框架結構,相對於該下表面向上延伸且沿著平行於該下表面的一方向為可位移的,其中該框架結構包含一前部部分、向後相反於該前部部分的一後部部分、一左側、側向相反於該左側的一右側、最接近該下表面的一底部部分、及與該下表面最遠的一頂部部分;一組軌道或坡道構件,由該框架結構所承載或提供、或者連接至該框架結構,其中該組軌道或坡道構件相對於該框架結構的部分確立相對於該下表面加以架高的一纜線運送路徑,俾使該纜線運送路徑在該框架結構的後部部分處係與在該框架結構的前部部分處相比垂直較遠離於該下表面;及一纜線搬送機器,連接至該框架結構,其中該纜線搬送機器係建構成將受抬舉的該纜線的部分沿著該纜線運送路徑漸進地從該框架結構的前部部分離開而朝向該框架結構的後部部分加以位移。
該系統可更包含一組側向位移導件,連接至該框架結構、或該組軌道或坡道構件,其中各個側向位移導件係建構用於在該纜線的受抬舉部分朝著該目標目的地加以位移之時將該纜線的特定部分相對於該框架結構的左側與右側保持在一選定的側向位置。
該組側向位移導件可包含至少一側向位移導件,其係相對於該框架結構的左側與右側而側向可再定位於多個位置。
該纜線搬送機器可包含或為一纜線牽引機器,具有:面朝該框架結構的前部部分的入口,該纜線的部分係於該入口處受拉引進入該牽引機器;及面朝該框架結構的後部部分的出口,該纜線的部分係於該出口處從該牽引機器輸出。
該出口可與該入口相比垂直較遠離於該下表面。
該組軌道或坡道構件可包含彼此平行而縱長地延伸的複數個交叉棒,建構以將該纜線的特定受抬舉部分支撐於該框架結構的前部部分與該框架結構的後部部分之間。
該組軌道或坡道構件可包含複數滾子,建構成響應該纜線的特定部分沿其之位移而旋轉。
該組軌道或坡道構件可包含:一第一軌道或坡道構件,配置在該框架結構的前部部分與後部部分之間;及一第二軌道或坡道構件,配置成超出該框架結構的後部部分。
該第二軌道或坡道構件可加以樞軸連接至該框架結構,俾使該第二軌道或坡道構件係相對於該框架結構的左側與右側而可側向位移的。
該第二軌道或坡道構件可藉由一鉸鏈結構加以連接至該框架結構,俾使該第二軌道或坡道構件係相對於該框架結構而可向上與向下位移的。
根據本揭露內容的一實施態樣,用於將一纜線的部分從支撐該纜線的一下表面抬舉離開並將所抬舉的該纜線的部分朝一垂直高架的目標目的地搬送的一模組系統,包含:複數個框架結構,相對於該下表面而相對於彼此串列地配置,其中該複數框架結構每一者相對於該下表面向上延伸且係沿著平行於該下表面的一方向為可位移的,其中該複數框架結構每一者包含一前部部分、向後相反於該前部部分的一後部部分、一左側、側向相反於該左側的一右側、最接近該下表面的一底部部分、及與該下表面最遠的一頂部部分,且其中該複數框架結構包含:一第一框架結構;及一最後的框架結構,連接至該第一框架結構,且具有與該第一框架結構的頂部部分相比距離該下表面更遠的頂部部分;一組軌道或坡道構件,由該複數框架結構所承載或提供、或者連接至該複數框架結構,其中該組軌道或坡道構件確立相對於該下表面加以架高的一纜線運送路徑,俾使該纜線運送路徑在該最後的框架結構的後部部分處係與在該第一框架結構的前部部分處相比垂直較遠離於該下表面;及至少一纜線搬送機器,連接至該複數框架結構,其中該至少一纜線搬送機器係建構成將受抬舉的該纜線的部分沿著該纜線運送路徑漸進地從該第一框架結構的前部部分離開而朝向該最後的框架結構的後部部分加以位移。
此一模組系統可包含一組側向位移導件,連接至該複數框架結構、或者該組軌道或坡道構件,其中各個側向位移導件係建構用於在該纜線的受抬舉部分朝著該目標目的地加以位移之時將該纜線的特定部分相對於該複數框架結構之內的一特定框架結構的左側與右側保持在一選定的側向位置。
該複數側向位移導件可包含至少一側向位移導件,其係相對於該複數框架結構之內的一特定框架結構的左側與右側而側向可再定位於多個位置。
該至少一纜線搬送機器可包含或為一纜線牽引機器,具有:面朝該第一框架結構的前部部分的入口,該纜線的部分係於該入口處受拉引進入該牽引機器;及面朝該最後的框架結構的後部部分的出口,該纜線的部分係於該出口處從該牽引機器輸出。
該出口可與該入口相比垂直較遠離於該下表面。
該組軌道或坡道構件可包含彼此平行而縱長地延伸的複數個交叉棒,建構以將該纜線的特定受抬舉部分支撐於該複數框架結構之內的一特定框架結構的前部部分與後部部分之間。
該組軌道或坡道構件可包含複數滾子,建構成響應該纜線的特定部分沿其之位移而旋轉。
該組軌道或坡道構件可包含:一第一軌道或坡道構件,配置在該複數框架結構之內的一特定框架結構的前部部分與後部部分之間;及一第二軌道或坡道構件,配置成超出在該複數框架結構之內該最後的框架結構的後部部分。
該第二軌道或坡道構件可加以樞軸連接至該最後的框架結構,俾使該第二軌道或坡道構件係相對於該最後的框架結構的左側與右側而可側向位移的。
該第二軌道或坡道構件可藉由一鉸鏈結構加以連接至該最後的框架結構,俾使該第二軌道或坡道構件係相對於該最後的框架結構而可向上與向下位移的。
根據本揭露內容的一實施態樣,用於將一纜線的部分從支撐該纜線的一下表面抬舉離開並將所抬舉的該纜線的部分朝一垂直高架的目標目的地搬送的一種程序或方法,包含:提供一框架結構,相對於該下表面向上延伸且沿著平行於該下表面的一方向為可位移的,其中該框架結構包含一前部部分、向後相反於該前部部分的一後部部分、一左側、側向相反於該左側的一右側、最接近該下表面的一底部部分、及與該下表面最遠的一頂部部分;提供一組軌道或坡道構件,由該框架結構所承載或提供、或連接至該框架結構,其中該組軌道或坡道構件相對於該框架結構的部分確立相對於該下表面加以架高的一纜線運送路徑,俾使該纜線運送路徑在該框架結構的後部部分處係與在該框架結構的前部部分處相比垂直較遠離於該下表面;提供一纜線搬送機器,其連接至該框架結構;及啟動該纜線搬送機器,以漸進地抬舉該纜線的部分從該下表面離開,以及以自動化方式將該纜線的受抬舉部分沿著該纜線運送路徑從該框架結構的前部部分離開而朝向該框架結構的後部部分加以位移。
根據本揭露內容的一實施例,用於將一纜線的部分置放進一纜線槽(例如一目標纜線槽,沿著一纜線隧道的一壁而加以水平裝配)的一種系統,包含:一組平台;一組牽引機器,由該組平台加以承載;一底部軌道,在該組平台的前方延伸;及一頂部軌道,在該組平台的後方延伸,其中該頂部軌道係垂直可(再)定位的以及水平或側向可(再)定位的,俾使例如對應將纜線或意欲將纜線從該頂部軌道卸載之沿著該頂部軌道一位置或地點之該頂部軌道的靠後部分、片段、或端,可相對於該目標纜線槽的位置而垂直與側向地選擇性加以(再)定位。
根據本揭露內容的另一實施態樣,該底部軌道亦為垂直可(再)定位的,且在若干實施例中該底部軌道係垂直可(再)定位的以及側向可(再)定位的。底部軌道和頂部軌道可結構性連接至或包含類似的、相似的、或對應的、結構構件,舉例來說,其結構性連接至平台或受平台所承載,取決於實施例細節,該構件允許其垂直(再)定位,及/或其側向(再)定位。
各牽引機器具有:一輸入口或入口,用於接收纜線;及一輸出口或出口,用於輸出纜線。各牽引機器可位移或運輸纜線的部分於牽引機器的入口與出口之間。各牽引機器係受一平台所承載,俾使該牽引機器可漸進地或重複地搬送纜線的部分沿著朝著該目標纜線槽的一期望的纜線搬送路徑(例如,向上與向後纜線搬送路徑或軌跡)從前部軌道朝向後部軌道。
在系統操作期間,該底部軌道係配置成最接近於纜線的部分最初坐落或在受拉引進或通過牽引機器之前坐落的平面;且頂部軌道係配置成最接近該目標纜線槽。纜線的部分最初所坐落的前述表面可包含或為例如一地板或地面表面(例如,一纜線隧道地板),或甚至另一纜線槽,例如不同於目標纜線槽的第一或來源纜線槽(例如,一第一纜線槽,以低於目標纜線槽的一垂直位準沿著纜線隧道壁水平地配置)。
底部軌道的部分、對應平台的纜線搬送軌道、及頂部軌道可包含:一組摩擦降低構件,例如一或多個滾子,纜線的部分抵著其或在其之上而通過;及/或一或多個框架結構,其本身可包含滾子,纜線的部分通過該框架結構。該等滾子/框架結構輔助或提供纜線的部分朝向並抵達目標纜線槽的降低摩擦的位移,藉此降低機械能損耗。至少一些此等滾子/框架結構可為側向或水平可(再)定位的,舉例來說,用以輔助或允許朝向並抵達目標纜線槽之纜線位移的可調整的側向或水平之擇路或引導。頂部軌道的側向可(再)定位性,結合滾子/框架結構的側向可(再)定位性,可確立相對於或朝向目標纜線槽沿著或橫跨頂部軌道寬度的部分之側向或水平彎曲或非線性的(例如,片段非線性的)纜線位移路徑或軌跡。
以下所述實施方式章節及其相關圖式係意圖描述和顯示根據本揭露內容的纜線置放系統的代表實施例,且並不意圖表示為僅此等方式根據本揭露內容的實施例可加以建構、運作、或使用。以描述和輔助理解為目的,說明書描述代表纜線置放系統的特定結構和功能實施態樣。要理解的是,相同或等效結構及/或功能可在不同實施例中以不同方式加以實現,其亦為本揭露內容的範疇所包含。
當標示於本案其他地方,相同元件號碼係意圖指示相同或類似的元件或特徵。
當使用於此處,用語「大約」或「或」,在成分濃度、條件、或其他量測數值等等的上下文中,意指所述數值的+/-5%、或所述數值的+/-4%、或所述數值的+/-3%、或所述數值的+/-2%、或所述數值的+/-1%、或所述數值的+/-0.5%、或所述數值的+/-0%。
以簡潔和簡單為目的,在以下內容中,電力設施線路電力傳輸纜線可簡稱為電力纜線或纜線;且根據本揭露內容的實施例用於機械式位移/輸送、抬舉/抬升、及移送、鋪設、或置放纜線進入一纜線槽的系統可稱為以下一或多者:(i)纜線輸送、抬舉、及置放系統或機器;(ii)纜線置放或擺置系統或機器;或(iii)纜線置放器。
根據本揭露內容的纜線置放系統或機器的各種實施例係針對將纜線自動化地或半自動化地位移/輸送、抬舉/抬升、及移送、鋪設、定位、或置放進一水平纜線槽。典型上,纜線槽係安裝至一地下纜線槽的一或多壁,例如在圖1中所顯示類型的纜線隧道。纜線隧道係關聯於一地面上電力設施建築物。
圖2A係一代表地下纜線隧道10的剖面圖,該地下纜線隧道具有配置在纜線隧道的一或多內壁(例如,側壁、或左和右側)之上不同位置處的複數條纜線槽20。該等纜線槽20可配置於在纜線隧道10之內不同高度或垂直水平,以及相對於藉由纜線隧道10所界定的一垂直參考平面12的不同側向或向外位置或地點,例如將纜線隧道10切割、大約二分、或二分成左及右半部的一垂直平面。圖2A亦顯示根據本揭露內容的實施例一代表纜線置放系統(CPS, cable placing system)100、200的一部分,其可操作於纜線隧道10內部以將電力纜線輸送和抬舉往或至在纜線隧道10之內的一特定的、選定的、指定的、或目標纜線槽20T;及卸載、移送、或擺放電力纜線進入目標纜線槽或目標槽20T。在圖2A中,各纜線槽20包含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能輕易理解型式之可移除/可替換的蓋子。
圖2B係照片,顯示代表類型之電力纜線70的一部分,其可藉由根據本揭露內容的實施例的纜線置放系統100、200加以安裝在一纜線槽20之中。一條縱長、縱向、或中心軸72可以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容易理解的方式穿過纜線70的大約中點或質心而加以界定。
儘管如此,根據本揭露內容實施例的纜線置放系統或機器100、200不須限定於在一地下纜線隧道10之中的操作。根據本揭露內容實施例的纜線置放系統100、200,可以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從此處揭露內容輕易理解的方式將纜線70擺放在位於纜線置放系統100、200可在其中移動及操作的實質上任何類型的環境中的一渠道、凹口、或槽之中。
參照圖3及4,根據本揭露內容的特定代表實施例的纜線置放系統100、200的實施方式係加以顯示。此纜線置放系統100、200可輸送、抬舉、及擺放、定位、或置放一纜線70(例如,電力纜線)進入至少實質水平的一纜線槽20的一節段,例如,目標槽20T,其至少部分係例如沿一地下纜線隧道10的一壁受到水平地承載、裝配、安裝、或形成(例如,沿著纜線隧道10的垂直參考平面12的靠左或最左部分的左壁,或沿著垂直參考平面12的靠右或最右部分的右壁)。
一般而言,一纜線置放系統100、200包含:至少一框架、平台結構、或平台110;受平台110所承載、支撐、固持或固定/裝配至平台110的至少一纜線輸送或牽引機器115;及複數坡道或軌道,包括以與引導纜線70相反或相逆方向而背離平台110突出的坡道或軌道,其沿著一傾斜角度從一初始、較低、最低或地板水平,朝向並到達平台110的前側,進入牽引機器115,背離牽引機器115而朝向平台110的後側或背側,向上並背離平台110的後側而至最終高架水平,並進入目標槽20T,其一般配置在最終高架水平下方。在圖3中顯示的系統100包含單一平台110,且在圖4中所顯示的模組系統200包含一對平台210。
在各種實施例中,平台110包含或由以下者界定:一底部部分、節段、或底部111;及一相對的頂部部分、節段、或頂部114;一前部部分、節段、或前部;一背部部分、節段、或背部;及二個相反的側向側面部分、節段、或側部,例如右側和左側,其對應或建立平台110的寬度。在此處揭露內容中,平台110的前方係定義為與將纜線70自其最初所位在的地板水平抬舉或拾起之位置最接近的平台110的那個部分;平台110的後方係定義為與將纜線70卸載進目標槽20T之位置最接近的平台的部分;平台110的底部111係定義為與地板水平最接近的平台110的那個部分;及平台110的頂部114係定義為與地板水平最遠的或與目標槽20T最接近的平台110的那個部分。在一些實施例中,平台110的頂部114可對應、包含、或定義為一或多個軌、桿、或棒結構的部分,其在平台110的前方與後方之間縱長地或水平地延伸,且位在距離地板水平最高的高度或距離。可注意的是,平台的頂部114亦可對應或包括,或替代地定義為介於平台110的前方與後方之間的一或多個結構,其向上突出至距離地板水平的最高高度或距離(例如,軌、桿、或棒結構的頂部,其沿著一垂直方向延伸而至距離地板水平之最高水平或點)。
相對於圖3中的實施例,平台110通常由金屬(例如,鋼)、金屬合金、及/或強固到足以支撐纜線70及牽引機器115之重量的其他材料所製造。在各種實施例中,平台110的質量係加以減少或最小化以對應地減小或最小化系統100的整體質量,這有助於在纜線隧道10之內的系統100的迅速和容易的(重)定位和移動。在此等實施例中,平台110可以棒、桿、柱、及/或軸(例如,中空軸)加以建構,以在不犧牲平台結構完整性的情況下減少質量。此棒、桿、及/或軸可藉由緊固元件或緊固器(例如,習知的螺栓和螺母)加以連接或連結在一起,使得建構平台110的此等節段、片段、或材料可方便地運送進並組裝於隧道10之內,特別是考慮到在隧道10之中可取得的受限空間。
舉例來說,平台110的底部111可加以塑形或形成為矩形、方形、多邊形、或對應或界定由多個中空金屬(例如,鋼)軸所建構之框架的其他型態的結構。平台110具有連接或附接於其的複數輪118於其底部111,該複數輪118接觸地板或地面表面。此等輪118的至少一些可為旋動型的輪,允許系統100在隧道10內部容易地(再)定位和移動。並且,旋動輪118的至少一者可與一鎖固機構或鎖固件整合,以當工人組裝、設定、或使用系統100時將平台110固定到位。在各種實施例中,輪118可加以可拆卸式地連接至平台110的底部111(如系統100的其他組件所能夠的)以促成迅速和方便的現場或隧道中的系統組裝。
在一些實施例中,平台110包含從平台110的底部111向上垂直延伸或上升的至少二對的柱112。在圖3所顯示的實施例之中,系統100包含三對的柱112,亦即,分別對應平台110的前部部分或區域、一中間部分或區域、及一後部或背部部分或區域的一前部對的柱112、一中間對的柱112、及一後部或背部對的柱112。各對的柱112通常以預定距離與另一對的柱112加以間隔安裝、偏移、或分開設置。一裝配接頭119可用以將各柱112固定至平台110的底部111。各對的柱112包含配置在平台110的彼此相反或相對之橫向側的第一或右側柱與第二或左側柱。集體來說,這些對的柱112相當於或界定平台110的側邊,並確立或大致確立平台的高度。
牽引機器115係由特定對的柱112加以承載或支撐或在特定對的柱112之間,舉例來說,藉由在此等對之柱112之間所配置的支撐軌或托架116。在一些實施例中,各柱112具有沿著該柱背離平台110向上延伸所橫跨之其長度或垂直距離而在不同位置處形成的複數孔113。在各柱112上的孔113的位置和數量,對於給定的左右成對的柱112,實質上彼此對應,俾使承載或配置牽引機器115於其上的托架116可藉由將托架116使用例如螺栓和螺母之元件可卸下式地鎖固進選定的孔113而裝配至平台110。在地下隧道10之中組裝或使用系統100的操作員,藉由選擇或調整柱112(托架116經由孔113連接至該柱)承載托架116之垂直位置或高度而選擇或調整牽引機器115在平台110的底部111之上或上方的高度。托架116和牽引機器115通常相對於對應平台110的底部111的一水平平面設置或建立向上角度傾斜關係,俾使牽引機器115的前方部分係與牽引機器115的後方部分相比較低或較接近平台110的底部111。牽引機器115可將纜線70逐步地從靠近平台110的前部的較低或地面水平機械式地位移或拉動及/或推動,穿過牽引機器115而朝向並到達平台110的後部,俾使輸送通過牽引機器115的纜線70的特定部分係朝牽引機器115的高架的後部部分向後並向上逐步地位移。
牽引機器115可為習知的(例如,在特別的非限制性代表實施方式中,牽引機器115可為Xing Jia Pte Ltd. 1200 kgf牽引機器、或Showa MC500A牽引機器),且一般包含:一入口,面向平台110的前部以接收纜線70;及一出口,相對於該入口,面向平台110的後部以輸出纜線70。牽引機器115可將纜線70的部分沿著纜線的長度逐步地、重複地、及/或循環式地拉動及/或推動,俾使沿著纜線長度的纜線70的部分從一最低開始位置(例如,隧道10的地板)受到逐步地或漸進地抬升或拾起;受到拉動朝向並進入牽引機器的入口;受到位移、拉引、或拉動及/或推動向上和/或向後通過牽引機器115而至牽引機器的出口;並進一步受到位移或推動向上和向後越過出口而朝向並越過平台110的後部,朝向目標槽20T。
在各種實施例中,系統100更包含一下部或底部坡道或軌道120以及上部或頂部坡道或軌道130,其係分別連接至和突出自平台110的前部部分或前端122(即,對應或位在平台110的前部)以及平台110的後部部分或後端132(即,對應或位在平台的後部),以協助將纜線70導引進牽引機器115的入口並從出口離開。底部或下部軌道120亦可稱為或定義為前軌道或前下軌道;頂部軌道130亦可稱為或定義為後軌道或後上軌道。
底部軌道120及頂部軌道130分別提供或界定纜線70朝目標槽20T所沿著位移之底部路徑及頂部路徑。在數個實施例中(但未必所有實施例),底部軌道120及頂部軌道130每一者一般具有階梯狀設計,以減少系統100的質量。特別是,底部和頂部軌道120、130包含一對棒、桿、或柱,其縱長地彼此平行延伸。在若干實施例中,頂部軌道130的平行柱不需要沿其整個長度為直線,而是舉例來說可以沿著它們長度的一或多個部分為彎曲或彎折的以促成將頂部軌道130(較)靠近目標槽20T而定位。平行柱係藉由複數垂直的交叉棒或橫檔加以彼此連接或連結。該交叉棒或橫檔係加以組織化以確立對應底部軌道120的底部路徑的部分以及對應頂部軌道130的頂部路徑的部分。在一些實施例中,底部軌道120包含對應或形成離平台110最遠的底部軌道120的一部分之前導或前邊緣或端122;且頂部軌道130包含對應或形成離平台110最遠的頂部軌道130的一部分之後或尾隨邊緣或端132。
在一些實施例中,系統100亦包含一中間坡道或軌道117,其配置在牽引機器115的出口與頂部軌道130的一部分之間而將頂部130連接或連結至平台110。因此,中間軌道117係由平台110加以承載或承載在平台110之上而在牽引機器115之後與頂部軌道130之前,且以給定、可選擇的、選定的、或預定角度而向上和向後傾斜。中間軌道117亦可包含一對棒、桿、或柱,其縱長地彼此平行延伸,且藉由複數垂直的交叉棒或橫檔加以彼此連接或連結。中間軌道117,以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所容易理解的方式,形成或提供纜線70的部分從牽引機器的出口受到導引或移送至頂部軌道130所沿著的額外或中間路徑或其部分。
在纜線70朝著目標槽20T的高架水平加以位移或移動時,纜線70的特定部分係由該底部、中間、及/或頂部路徑所支撐或坐落於該底部、中間、及/或頂部路徑之上。為了在纜線70分別受底部軌道120、中間軌道117、及頂部軌道130所承載而沿著底部路徑、中間路徑、及頂部路徑加以位移時縮小作用在纜線70的摩擦力,在一些實施例中,底部軌道120、中間軌道117、及頂部軌道130的橫檔包含或形成為可旋轉的滾子104。因此,底部路徑、中間路徑、及/或頂部路徑可包含或提供複數滾子104,其每一者係以一可選擇的或預定的距離分隔開。當牽引機器115將纜線70朝目標槽20T向上和向後位移時,滾子104對應纜線70的位移而旋轉。此外,在一些實施例中,中間軌道117可承載或包含一或更多個子框架結構,根據纜線70輸出自牽引機器115出口之高度或垂直水平,其將中間軌道的滾子104抬升朝向或到達纜線70的下側。
底部軌道120及/或頂部軌道130可相對於平台110而呈可旋轉地位移或可樞轉。更特別是,在各種實施例中,底部軌道120和頂部軌道130係分別樞轉式連接至平台110的前部和平台110的後部。又更特別是,在數個實施例中,底部軌道120係藉由允許底部軌道120相對於平台110的底部111之垂直角度(再)形成或(再)定位的垂直或上下樞轉裝置、總成、機構、元件、結構、或構件而加以連接至平台110的前部;且頂部軌道130係藉由以下各者連接至平台110的後部:(i)垂直或上下樞轉裝置、總成、機構、元件、結構、或構件,其允許頂部軌道130相對於平台110的底部111之垂直角度(再)形成或(再)定位(且從而允許相對於目標槽20T對頂部軌道130延伸至的高度之垂直選擇或調整);及(ii)至少一側向或左右樞轉裝置、總成、機構、元件、結構、或構件,其允許頂部軌道130的一或多個部分相對於平台的左右側之側向或左右角度(再)形成或(再)定位(且從而允許相對於目標槽20T對頂部軌道130的位置的側向選擇或(再)調整)。
舉例來說,在各種實施例中,底部軌道120係藉由橫跨在平台110的前部處或與其接近之平台的寬度的前方部分而延伸的前鉸鏈總成140而加以連接或連結至平台110。前鉸鏈總成140可包含一水平支撐棒,其以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易於理解的方式承載一或多個鉸鏈構件。前鉸鏈總成140允許底部軌道120相對於平台110的底部111而可擺動地位移(例如,在繞前鉸鏈總成140的一水平軸的一特定角度範圍之內)跨越或到達多個垂直位置。纜線置放系統100亦包含一對前保持元件或棒127,其係選擇性地可連接或連接至平台110的前方或前上部分與底部軌道120,而相對於平台110的底部111以選定或期望的垂直定向牢固地保持或固持底部軌道120。在若干實施例中,底部軌道120可藉由前鉸鏈總成140加以抬升或向上折疊,使得它可呈接近垂直或垂直狀態置放成鄰近平台110的前部,藉此在纜線置放系統100未使用時增進其緊湊性。
在一些實施例中,頂部軌道130係藉由以下者加以連接或連結至平台110:一定位總成150,包含橫跨平台寬度的靠後部分而延伸的一後鉸鏈總成142,以及連接至頂部軌道130與後鉸鏈總成142各者的一側向樞轉總成152。定位總成150允許頂部軌道130的位置的垂直或上下(再)調整以及側向、向外、或左右(再)調整。更特別是,後鉸鏈總成142允許頂部軌道130(也通常以及連接至其的定位總成150)的垂直或向上與向下(再)定位,包含頂部軌道130的靠後或最後方部分(例如,頂部軌道130的後端132)在纜線隧道10之中的最上方或最頂部槽20(例如,其可為目標槽20T)上方的垂直定位。後鉸鏈總成142可包含一水平支撐棒,其以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易於理解的方式承載一或多個鉸鏈構件。
如圖4所示,側向樞轉總成152可包含一支撐板或棒154,其延伸跨越平台寬度的一部分,且承載或包含一側向或左右樞轉或繫扣結構、構件、銷、或接頭156(例如,一樞轉結構156,沿著支撐板或棒154而中央地配置),而頂部軌道130可穩固地樞軸連接至該處。頂部軌道130可包含一接受口、配件、孔口、或開口,樞轉銷156可與其穩固地配合式接合。在其他實施例中,頂部軌道130承載樞轉銷156,且支撐棒154包含接受口、配件、孔口、或開口,樞轉銷156可插入該處以與頂部軌道130穩固的樞轉配合式接合。
再度參照圖3,在一些實施例中,纜線置放系統100亦包含:一對後保持元件或棒137,其係選擇性地可連接或連接至平台110的下方靠後或後方部分與頂部軌道130;以及一保持線或纜繩139,其係選擇性地可連接或連接至平台110的上方靠後或後方部分,以將頂部軌道130例如相對於目標槽20T或在目標槽20T之上呈選定的或期望的垂直或側向定向或定向加以穩固地保持或固持。在若干實施例中,頂部軌道130可藉由後鉸鏈總成142加以向下折疊,使得它可呈接近垂直或垂直狀態置放成鄰近平台110的後部,藉此在纜線置放系統100未使用時增進其緊湊性。
後鉸鏈總成142允許頂部軌道130及側向樞轉總成152相對於平台110的底部111而可擺動地位移(例如,在繞後鉸鏈總成142的一水平軸的一特定角度範圍之內)跨越或到達多個垂直位置。側向樞轉總成152允許頂部軌道130可擺動地位移(例如,在繞樞轉銷156的一中心軸的一特定角度範圍之內)跨越或到達相對於在寬度方向將平台110分割或二分的一垂直平面(或類似地,相對於平台110的左側和右側)的多個側向、向外、或左右位置。因此,側向樞轉總成152允許頂部軌道130側向地擺動,俾使纜線70卸載進目標槽20T之處的頂部軌道130的靠後部分、節段、或片段可以側向配置成接近或非常接近目標槽20T或在目標槽20T正上方。
底部軌道120、牽引機器115、中間軌道117、及頂部軌道130共同形成用於纜線70的運送路線或路徑,在由滾子104造成之低或減小的摩擦力的情況下,纜線70沿著該路徑從地板或最低水平漸進地移動朝向並到達目標槽20T。底部軌道120、牽引機器115、中間軌道117、及頂部軌道130係共同地加以配置,使纜線70傾斜,例如以圖3所顯示方式,藉由纜線70的向上和向後位移而有效地抵達目標槽20T。
底部軌道120係相對地低於牽引機器115的入口而加以配置,以促成纜線70從最低或初始坐落水平(例如在隧道10的地板上)的抬舉、抬升、或拾起。底部軌道的前端122允許系統100在抬舉或拾起纜線70的次個部分、節段、或片段的同時, 先前抬舉或拾起的纜線70的部分、節段、或片段係沿著較靠近平台110的底部軌道120的其他部分,朝向並通過牽引機器115,沿著中間軌道117和頂部軌道130,且朝向並進入目標槽20T的開放凹口而逐步地位移。由於牽引機器之纜線70的漸進或重複的向上和向後位移,纜線70的後續部分係加以位移自、超過、或離開頂部軌道130並進入目標槽的開放凹口。
在各種實施例中,底部軌道120係相對於平台110的左側與右側加以配置或對準,俾使當纜線70的部分受底部軌道120承載或沿其位移時,纜線70的中心軸72係大致地或大約地側向對準於在平台的左側與右側之間的左右中點或中途處。在一些(但不必然全部如此)實施例中,底部軌道120不可側向或左右樞轉。
牽引機器115的入口與出口,且因此沿著受到運輸穿過牽引機器115之纜線70的部分之纜線的中心軸72,也大致或大約在平台的左側與右側之間的左右中點或中途處加以配置或側向對準。
當頂部軌道130的位置係選擇性或偏好性側向或向外地加以確立或調整,俾使頂部軌道130的部分側向或向外地延伸朝向、接近、及/或坐落在目標槽20T之時,沿著頂部軌道130長度的纜線70的部分係關聯或協同纜線70沿著頂部軌道130的向上與向後位移而逐步側向地移位而更接近目標槽20T。因此,相對於由頂部軌道130承載或沿其位移的纜線70的部分,對應纜線70的此等部分的中心軸72不保持大致對準於在平台左側與右側之間的左右中點或中途處,而是逐步地側向移位離開在平台左側與右側之間的左右中點或中途處,朝向、抵達、及/或坐落在目標槽20T之上。
為了確保在纜線運輸期間纜線70不側向滑動或從頂部軌道130落下(例如,由於纜線沿頂部軌道130朝目標槽20T向上、向後、及側向位移時纜線的側向動量),頂部軌道130一般包含一組側向位移導件,其加以結構化以確保沿頂部軌道130受承載或位移的纜線70的各部分係在頂部軌道130上保持在期望的或預定的側向位置範圍或側向位置之內,直到抵達纜線70的此等部分在該處饋進或置入目標槽20T之期望的頂部軌道出口位置。此等側向位移導件包含至少一組杆或軌,其沿著對應纜線直徑至少一顯著部分的垂直方向而延伸。
在例如圖3及4所顯示的各種實施例中,側向位移導件包含或形成為複數框架160,配置在特定頂部軌道位置(例如,此等框架係沿著頂部軌道130的長度以特定或預定距離彼此分離),其中當纜線70通過於其下方或從其中穿過之時各個框架160係圍繞纜線70的一片段或在纜線70的一片段之上加以配置。各個框架160具有一頂部邊緣、一底部邊緣、及一對相對的側邊緣(例如,左邊緣與右邊緣),其圍繞在沿著頂部軌道130的纜線位移期間纜線70通過的一孔口或空間。一特定框架160的側邊緣,當纜線70受到位移朝向目標槽20T之時,限制或限定纜線70的側向或橫向移動。
各框架160一般承載有複數滾子104,用於在纜線70通過其中時降低摩擦力。沿著頂部軌道130的頂部路徑的各個滾子104可相當於或提供一對應框架160的底部邊緣。又,至少框架160的該等相對側邊緣承載有一或多個側滾子104,其在纜線位移期間在與纜線70接觸時為可旋轉的。側滾子104可將由纜線70的位移對它們所施加的力量轉換為旋轉運動,藉此輔助纜線70朝向目標槽20T的受引導運動。在各種實施例中,各框架160包含:一底部或下滾子160;一對左與右滾子104、及一上或頂部滾子104。此框架160各者一般為矩形的,且係建構用於將纜線70承載於由它的滾子104所形成的一孔口或開口。
在一些實施例中,一或多個框架160亦配置在沿著中間軌道117的一或多個位置。沿著中間軌道117或頂部軌道130配置的一特定的框架160可分別加以固定至中間軌道117或頂部軌道130的一交叉棒。
在多個實施例中,一或多個框架160係選擇性地或可選擇地側向或向外可(再)定位的,例如藉由漸進式框架(再)定位,或是沿著框架160所連接至的頂部軌道交叉棒或中間軌道交叉棒的可滑動框架運動(例如,相對於介於平台的左側與右側之間的中點、或垂直中平面或纜線隧道10的中段之左右或向內向外運動)。更特別是,至少一些頂部軌道130的交叉棒以及通常(雖不一定總是)中間軌道117的一或多個交叉棒包含或被加工成提供複數框架架座或沿其側向延伸的框架導件。各個框架160係與一對應複數框架架座或一框架導件加以配對。此外,各框架160及/或它的對應複數框架架座或框架導件包含或提供一緊固或鎖定機構,以當框架160已沿著交叉棒移動至所期望或所需位置時將框架160沿著該交叉棒固持或固定到位。舉例來說,框架架座可包含或可為沿一交叉棒形成於特定或預定位置的孔口,以及用以將框架160固定至交叉棒的緊固器(例如,螺栓和螺母)。一框架導件可包含或可為在一交叉棒中形成的渠道或凹口,一般亦有用以將框架160沿框架導件固定至特定側向或向外位置的緊固器或鎖定機構(例如,一組螺栓和螺母)。
一個側向或向外可(再)定位框架160可沿著一交叉棒配置在一所欲側向或向外位置(例如,藉由交叉棒所承載的複數框架架座或一框架導件,如以上所示)。一序列或系列的連續之側向或向外可(再)定位框架160可確立大致光滑或光滑的曲部或彎部,用以將纜線70引導至並進入目標槽20T。沿著中間軌道117和頂部軌道130之框架160的可選擇或可定制的側向或向外可(再)定位性,輔助或允許分別由中間軌道117與頂部軌道130所承載之纜線70的部分之側向或向外移位或位移,且在纜線70從牽引機器115的出口向後和向上位移離開而朝向、抵達、並進入目標槽20T之時可允許纜線70的此等部分沿著一組直線或彎曲路徑的側向或向外位移。
在多個實施例中,位移或運輸纜線70所沿著及/或經過的牽引機器115的部分、以及與位移纜線所沿著或經過的中間軌道117(包含例如一或多個滾子104及/或框架160的構件)對應的結構,對應或確立一基於平台或駐留平台的纜線運輸軌道,其坐落在平台110之內或平台110的預定邊界之內,例如介於平台110的底部111與頂部114之間,以及介於平台的左側與右側之間。
在各種實施例中,系統100可將一電力纜線70以介於大約1-6公尺/分鐘之間的速率置放進目標槽20T。由牽引機器115所間歇產生的此重複及/或循環的纜線位移力在前向方向上驅動平台110以及從而驅動系統100朝向仍位在或安放在底板或最低水平上的纜線70的部分,該纜線70的部分需要被拾起並移送、饋送、或裝載進入目標槽20T。在沿隧道10的地板以前向方向移動時的系統100的速率係與牽引機器115所產生的功率或力成比例。在一些實施例中,系統100更包含與輪118連接的電動馬達,用以例如當系統100不攜帶纜線70時輔助平台110的運動。牽引機器115及/或電動馬達可由線電力或可攜式電力產生器或由平台110所攜帶或靠近平台110的一組電池加以供電,而毋須插入電力點,其在地下隧道10中可能不是方便可得的。
圖4係根據本揭露內容的特定實施例的一模組式纜線置放系統200的側面示意圖,其包含至少一牽引機器115,且係建構自呈相對於彼此順序地或序列地配置的複數個模組單元210。在以下所述的各種實施例中,各個模組單元210包含一平台110、由平台110所承載的牽引機器115、及由平台110所承載的一中間軌道117。更特別是,在圖4中顯示的實施例中,系統200係形成自:一第一、在前的、前方的、或最前方的模組單元210a;一第二、在後的、後方的、或最後方的模組單元210b;以及無其他模組單元(例如,無中間模組單元係存在於前方與後方模組單元之間)。然而,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將理解,其他實施例可包含額外的模組單元210(例如,三或更多個模組單元)。此等通常知識者亦將理解,在一些實施例中,模組單元210不需要各自承載一牽引機器115(例如,由三個模組單元210所形成的系統200可僅承載二個牽引機器115,例如藉由一第一或前方模組單元210與一第三或後方模組單元210,而沒有由一第二或中間模組單元210所承載的一牽引機器115;或者可能承載單一牽引機器115,例如第二或中間模組單元210,沒有承載牽引機器115的第一或第三模組單元210)。
相對於圖4中顯示的實施例,對於一特定模組單元210,它的平台110係以與就圖3以上所述者類似、實質相同、或相同的方式加以構成,舉例來說,平台110可包含以上所示的平台構件每一者;且模組單元210以與針對圖3上述者類似、實質相同、或相同的方式承載一中間軌道117。在例如圖4中所顯示的一實施例中,或者替代地在例如圖3中所顯示的一實施例中,一或多個平台110可連接至額外的(例如,較大的)輪118。
模組單元210係相對於彼此以順序或序列方式(例如,序列線性方式)加以排列,一個模組單元210(例如,一第一、前導、在前、或最前的模組單元210a)的後部或背部面向且配置成接近或鄰近一相繼的或序列上次一個模組單元(例如,一第二、後續的、在後的、或最後的模組單元210b)的前部。因此,相對於圖4,前導模組單元210a的平台110具有與緊隨其後的模組單元210b相比較短或較低的高度,俾使隨後的模組單元210b的牽引機器115的入口係配置成較高於緊接在前的模組單元210a的牽引機器115的出口。更特別是,隨後的模組單元210b的牽引機器115的入口係建構以接收從緊接在前的模組單元210a的牽引機器115的出口加以位移出的纜線70的部分。
以類似於上述的方式,系統200包含一底部軌道120及一頂部軌道130,其中底部軌道120在最前的模組單元210的前方(例如,在圖4的第一模組單元210a的前方)延伸,且係以一特定的、選定的、或可選擇的傾斜角度加以配置,俾使纜線70可沿著由底部軌道120所提供的底部路徑加以位移,且向上和向後地饋入最前方的模組單元210a的牽引機器115的入口。頂部軌道130係以一特定的、選定的、或可選擇的傾斜角度配置在最後方模組單元210的後方(例如,在圖4中的第二模組單元210b之後),俾使纜線70可從這個模組單元210b的中間軌道117加以接收,且沿著一頂部路徑向上與向後地加以導引或位移朝向、抵達、並進入目標槽20T。
底部軌道120和頂部軌道130每一者通常具有如上所述的一結構,且底部軌道120、中間軌道117、及頂部軌道130每一者承載有可旋轉的滾子104,用以在纜線70分別沿底部路徑、中間路徑、及頂部路徑位移期間降低摩擦力。
底部軌道120及/或頂部軌道130可分別相對於最前方模組單元210(例如,圖4的第一模組單元210a)及最後方的模組單元210(例如,圖4的第二模組單元210b)的平台110而為可旋轉地可位移或可樞轉的。更特別是,在例如圖4中所顯示的各種實施例中,底部軌道120和頂部軌道130係分別樞轉式連接至第一或前方模組單元210a的前部的平台110以及第二或後方模組單元210b的平台110的後部。在數個實施例中,底部軌道120係藉由垂直或上下樞轉設備、總成、機構、元件、結構、或構件而連接至第一模組單元的平台110的前部,其允許底部軌道120相對於平台110的底部111的垂直角度(再)形成或(再)定位;且頂部軌道130係藉由以下各者連接至第二模組單元的平台110的後方:(i)垂直或上下樞轉設備、總成、機構、元件、結構、或構件,其允許頂部軌道130相對於平台110的底部111之垂直角度(再)形成或(再)定位(以及從而之頂部軌道130相對於目標槽20T延伸所至的高度的垂直選擇或調整,包含在目標槽20T上方頂部軌道130的部分(例如,至少它的後端132)之高度的垂直調整);以及(ii)至少一個側向或左右樞轉設備、總成、機構、元件、結構、或構件,其允許頂部軌道130的一或多個部分相對於平台的左右側的側向、向外、或左右角度(再)形成或(再)定位(以及從而之頂部軌道130的位置相對於目標槽20T的側向、向外、或左右選擇或(再)調整)。
舉例來說,在各種實施例中,底部軌道120係藉由一前鉸鏈總成140而連接或連結至第一模組單元210a的平台110,該前鉸鏈總成140延伸跨越與此平台110接近或在其前部處的平台寬度的前方部分,其中前鉸鏈總成140可如就圖3所示加以構成。前鉸鏈總成140允許底部軌道120相對於它的對應平台110的底部111跨越或到達多個垂直位置而可擺動地位移(例如,在繞前鉸鏈總成140的水平軸的特定角度範圍之內)。纜線置放系統200亦包含一對前保持元件或棒127,其選擇性地可連接或連接至底部軌道120以及此平台110的一前方或前上部分,以相對於此平台110的底部111以一選定的或期望的垂直定向穩固地保持或固持底部軌道120。在若干實施例中,底部軌道120可藉由前鉸鏈總成140加以抬升或向上折疊,俾使它可呈接近垂直或垂直狀態置放成與第一模組單元210a的平台110的前部相鄰。
在一些實施例中,頂部軌道130係如以上就圖3所示方式藉由以下者加以連接或連結至第二模組單元210b的平台110:一定位總成150,包含橫跨平台寬度的在後部分而延伸的一後鉸鏈總成142;以及一側向樞轉總成152,連接至頂部軌道130與後鉸鏈總成142各者。定位總成150允許頂部軌道130的位置的垂直或上下(再)調整以及側向或左右(再)調整,俾使頂部軌道130的後方或尾隨邊緣或端132可垂直(再)配置在目標槽20T上方的期望高度處,且頂部軌道130的在後部分可在目標槽20T之上側向地或向外地加以(再)配置,以允許將纜線70卸載進目標槽20T的開放凹部。
如上所述,後鉸鏈總成142可包含一水平支撐棒,其承載一或多個鉸鏈構件。如圖4所示,側向樞轉總成152可包含一支撐板或棒154,其延伸跨越它的對應平台寬度的一部分,且承載或包含一側向或左右樞轉或繫扣結構、構件、銷、或接頭156,而頂部軌道130可穩固地樞軸連接至該處。頂部軌道130可包含一接受口、配件、孔口、或開口,樞轉銷156可與其穩固地配合式接合。在其他實施例中,頂部軌道130承載樞轉銷156,且支撐棒154包含接受口、配件、孔口、或開口,樞轉銷156可插入該處以與頂部軌道130穩固地樞轉配合式接合。
在一些實施例中,模組纜線置放系統200亦包含:一對後保持元件或棒137,其選擇性可連接或連接至頂部軌道130和第二模組的平台110的下方靠後或後方部分;及一保持線或纜繩139,其係選擇性地可連接或連接至此平台110的上方靠後或後方部分,以將頂部軌道130例如相對於目標槽20T或在目標槽20T之上呈選定的或期望的垂直及側向定向或定向加以穩固地保持或固持。在若干實施例中,頂部軌道130可藉由後鉸鏈總成142加以抬升或向下折疊,使得它可呈接近垂直或垂直狀態置放成鄰近它的對應平台110的後部。
後鉸鏈總成142允許頂部軌道130及側向樞轉總成152,以類似於以上所述的方式,相對於第二模組單元210b的平台110的底部111而可擺動地位移(例如,在繞後鉸鏈總成142的一水平軸的一特定角度範圍之內)跨越或到達多個垂直位置。側向樞轉總成152允許頂部軌道130可擺動地位移(例如,在繞樞轉銷156的一中心軸的一特定角度範圍之內)跨越或到達相對於在寬度方向將此平台110分割或二分的一垂直平面(或類似地,相對於此平台110的左側和右側)的多個側向、向外、或左右位置。因此,側向樞轉總成152允許頂部軌道130側向地或向外地擺動,俾使纜線70卸載進目標槽20T之處的頂部軌道130的靠後部分、節段、或片段可以側向配置成接近或非常接近目標槽20T或在目標槽20T正上方。
底部軌道120、各個牽引機器115、各條中間軌道117、及頂部軌道130共同形成用於纜線70的運送路線或路徑,在由滾子104造成之低或減小的摩擦力的情況下,纜線70沿著該路徑從地板或最低水平漸進地移動朝向並到達目標槽20T。底部軌道120、牽引機器115、中間軌道117、及頂部軌道130係共同地加以配置,使纜線70傾斜,例如以圖4所顯示方式,藉由纜線70的向上和向後位移而有效地抵達目標槽20T。
底部軌道120係相對地低於第一模組單元的牽引機器115的入口而加以配置,以促成纜線70從最低或初始坐落水平(例如在隧道10的地板上)的抬舉、抬升、或拾起。底部軌道的前端122允許系統200在抬舉或拾起纜線70的次個部分、節段、或片段的同時,纜線70先前受抬舉或拾起的部分、節段、或片段係漸進地受到位移而沿著較靠近第一模組單元210a的平台110的底部軌道120的其他部分,朝向並通過此模組單元的牽引機器115,沿著此模組單元的中間軌道117,朝向並抵達次個模組單元210b,朝向和抵達頂部軌道130,且朝向並進入目標槽20T的開放凹口。由於藉由牽引機器之纜線70的漸進或重複的向上和向後位移,纜線70的後續部分係加以位移自、超過、離開頂部軌道130並進入目標槽的開放凹口。
在各種實施例中,底部軌道120係相對於第一模組單元的平台110的左側與右側加以配置或對準,俾使當纜線70的部分受底部軌道120承載或沿其位移時,纜線70的中心軸72係大致地或大約地側向對準於在平台的左側與右側之間的左右中點或中途處。在一些(但不必然全部如此)實施例中,底部軌道120不可側向或左右樞轉。
通常,各個牽引機器115的入口與出口,且因此沿著受到運輸穿過各牽引機器115之纜線70的部分之纜線的中心軸72,也大致或大約在承載牽引機器115的各平台110的左側與右側之間的左右中點或中途處加以配置或側向對準。
當頂部軌道130的位置係選擇性或偏好性加以確立或調整,俾使頂部軌道130的部分側向或向外地延伸朝向、接近目標槽20T、及/或坐落在其上之時,沿著頂部軌道130長度的纜線70的部分係關聯或協同纜線70沿著頂部軌道130的向上與向後位移而逐步側向地或向外地移位更接近目標槽20T。因此,相對於由頂部軌道130承載或沿其位移的纜線70的部分,對應纜線70的此等部分的中心軸72不保持大致對準於在平台左側與右側之間的左右中點或中途處,而是逐步地側向或向外移位離開在平台左側與右側之間的左右中點或中途處,朝向、抵達、及/或坐落在目標槽20T之上。
如上所述,為了確保在纜線運輸期間在一非期望頂部軌道位置處,纜線70不側向滑動或從頂部軌道130落下,頂部軌道130一般包含一組側向位移導件,其加以結構化以確保沿頂部軌道130受承載或位移的纜線70的各部分係在頂部軌道130上保持在期望的或預定的側向位置範圍或側向位置,直到抵達纜線70的此等部分在該處饋進或置入目標槽20T之期望的頂部軌道出口位置。此等側向位移導件包含至少一組杆或軌,其沿著對應纜線直徑至少一顯著部分的垂直方向而延伸。
在各種實施例中,側向位移導件包含或形成為複數框架160,配置在特定頂部軌道位置。各框架160具有例如上述的一結構,且各框架160一般承載有複數滾子104,例如底部、頂部、左、及右滾子104,用於在纜線70通過其中時降低摩擦力。沿著頂部軌道130的頂部路徑的各個滾子104可相當於或提供一對應框架160的底部邊緣。
在一些實施例中,一或多個框架160亦配置在沿著中間軌道117一或多者的一或多個位置。沿著一中間軌道117或頂部軌道130配置的一特定的框架160可分別加以固定至該中間軌道117或頂部軌道130的一交叉棒。
以類似於、實質相同、或相同於上述者的方式,頂部軌道130的一或多個框架160,以及第二或後方模組單元210b的中間軌道的一或多個框架160,係選擇性地或可選擇地可側向(再)定位的,例如藉由沿著框架160所連接至的頂部軌道交叉棒或中間軌道交叉棒的框架(再)定位或可滑動框架運動(例如,相對於介於平台的左側與右側之間的中點、或垂直中平面或纜線隧道10的中段之左右或向內與向外運動)。更特別是,至少一些頂部軌道130的交叉棒以及通常(雖不一定總是)中間軌道117的一或多個交叉棒包含或被加工成,以上述方式,提供複數框架架座或沿其側向延伸的框架導件,其中各個框架160係與一對應複數框架架座或一框架導件加以配對,例如以先前所述之方式。
一序列或系列的連續之側向可(再)定位框架160可確立大致光滑或光滑的曲部或彎部,用以將纜線70引導至並進入目標槽20T。沿著以上提及的中間軌道117和頂部軌道130之框架160的可選擇或可定制的側向或向外可(再)定位性,輔助或允許分別由中間軌道117與頂部軌道130所承載之纜線70的部分之側向或向外移位或位移,且在纜線70從第二模組單元210b的牽引機器115的出口向後和向上位移離開而朝向、抵達、並進入目標槽20T之時可允許纜線70的此等部分沿著一組直線或彎曲路徑的側向或向外位移。
考慮多個牽引機器115係根據本揭露內容的一些實施例共同部署在模組系統200之中的情況,此等牽引機器115較佳是在它們的操作上加以同步。此等牽引機器115的同步可藉由將各牽引機器115連接至一共同控制器或控制單元或面板(其可調節各牽引機器的功率輸出及搬運速率,例如呈時間的函數)而加以執行。在各牽引機器115與控制單元之間的通訊可為有線的或無線的。
在此一模組系統200之中,在一給定時間區間期間沿著隧道10之系統200的前向移動速率係與由在所考慮之時間區間期間為現用的各個牽引機器115所產生的功率輸出或力成比例。因此,藉由該控制單元,可調節在朝向、抵達、及進入目標槽20T的纜線位移期間在地下隧道10之中模組系統200向前移動之速率。以類似於上述方式,至少一電動馬達180可連接至一或多個模組單元210的輪118,以提供額外的驅動功率來沿著隧道10移動模組系統200。電動馬達180亦可用以當牽引機器115係未啟動或未承載纜線70之時移動或驅動模組系統200在地下隧道10中從一位置至另一位置。牽引機器115及電動馬達180可由線性電源、可攜式電源產生器或由一平台110所承載的電池190加以供電。
圖5A及5B係示意圖,分別顯示:(a)纜線置放系統100、200的部分的後視圖,沒有偏好性側向或向外定位其頂部軌道130朝向在纜線隧道10的側壁上的一預定高度處所裝配的一目標槽20T;及(b)此纜線置放系統100、200的部分的後視圖,其中頂部軌道130偏好性側向或向外加以(再)定位朝向目標槽20T,俾使纜線70可更容易、可靠、及迅速地從頂部軌道130的一部分饋送或卸載進目標槽20T。
應注意的是,此處所述不同圖式中所示的物理或空間量測值或尺寸,係以描述為目的而提供以有助理解。取決於所考慮的纜線安裝環境(例如,纜線隧道10),不同版本的纜線置放系統100、200或其部分可容易地加以組裝或建構成具有不同物理或空間尺寸。此外或替代地,不同版本的纜線置放系統100、200可容易地加以組裝或建構成提供不同的角度範圍,頂部軌道130可橫跨該角度範圍而垂直及/或側向地(再)定位。因此,特定纜線置放系統100、200或其部分可具有尺寸適於將纜線70置放或安裝進具有若干大小/直徑、大小/直徑範圍、或幾何形狀、或若干其中可得工作面積、或若干其中的槽20的構造的纜線隧道10之內的槽20;且其他纜線置放系統100、200或其部分可具有尺寸適於將纜線70置放或安裝進具有不同的大小/直徑、大小/直徑範圍、或幾何形狀、或提供其他內部工作面積、或其他的槽構造的纜線隧道10之內的槽20(例如,較大直徑的纜線隧道10,其具有與較小直徑纜線隧道10相比安裝得較高的纜線槽)。作為一代表性非限制範例,圖5C和5D為示意圖,以類似於針對在圖5A和5B中顯示的纜線置放系統100、200的較窄和較短的實施例而顯示的後視圖之方式,顯示另一代表性纜線置放系統100、200的後視圖,該系統具有1300 mm的寬度和3600 mm的高度。
圖6A係照片,顯示根據本揭露內容一實施例的纜線置放系統100的側視圖。
圖6B係照片,顯示圖6B的纜線置放系統100的前視圖,具有頂部軌道130向上和向後延伸且在朝右方向上偏好性地側向或向外偏移(如從纜線置放系統100的前視圖所定義),以及由中間軌道117和頂部軌道130所承載的框架160的配置,其可提供纜線70朝向目標槽20T的側向、向外、或向右位移。
圖7A及7B係照片,分別顯示圖6A-6B的纜線置放系統100的前視圖及透視後視圖,其中電力纜線70的部分係沿著一向上、向後、及向右移位、傾斜、曲線、或彎曲路徑(例如,向右指向的曲線路徑,或向右彎曲的路徑,如由纜線置放系統100的前視圖所界定,其中此路徑係沿對應中間軌道117的中間路徑以及對應頂部軌道130的頂部路徑以及對應中間軌道117與頂部軌道130的複數框架160加以形成)受到架高朝向、抵達、及在目標槽20T上方,俾使電力纜線70係加以擺放進目標纜線槽20T。
根據本揭露內容的實施例可以落入本揭露內容之領域的方式展示替代的、額外的、及/或其他的構件、結構、特徵、及/或形態。舉例來說,一些實施例可相對於其他實施例使用較小的或縮短的底部軌道120,其可能不樞軸連接至平台110;或者省略或排除底部軌道120。儘管如此,可注意的是,底部軌道120的存在可在纜線70的在前部分受到抬舉及位移離開最低開始位置時對與纜線70的最低開始位置相鄰的纜線70的在前部分提供分散式支撐,俾使當纜線70受到抬舉及位移時對纜線70的非所欲或非期望應力可加以降低、最小化、或避免,藉此協助纜線完善性的保存。
作為另一例子,一或多個平台110可連接至複數輪118a,例如以上述方式,以及一組平台導向滾子118b,如圖8中所顯示方式。平台導向滾子118b可相對於沿著地板或地面表面延伸的一組平台導向結構(例如,一對平台導向結構)之間協助平台110的對準與保留(例如,自對準及/或自保留)。平台導向滾子118b可具有一旋轉軸,其以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易於理解的方式橫切或垂直於平台的輪118a的旋轉軸。
作為另一例子,如圖9中所示,一纜線牽引機器115可具有相對於它的入口115i而側向或水平偏移的一出口115e,俾使受纜線牽引機器115所位移或穿過其的纜線70的部分係沿著一特定(例如,預定的或選定的)路徑(例如,對應一曲線)受纜線牽引機器115本身或在其之內加以側向位移或傳送。此一纜線牽引機器115可包含複數串列配置的纜線牽引輪及/或帶115w,其相對於彼此而側向偏移(例如,在入口115i與出口115e之間以成對方式),且它們係以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了解的方式連接至一組牽引機器馬達並受其驅動。
此處所示代表實施例在各方面考量為僅說明性,而非限制性。根據本揭露內容的實施例僅受以下申請專利範圍所限制。
10:地下纜線隧道 12:垂直參考平面 20:纜線槽 20T:槽 70:纜線 72:軸 100:纜線置放系統 104:滾子 110:平台 111:底部 112:柱 113:孔 114:頂部 115:纜線輸送或牽引機器 115i:入口 115e:出口 115w:輪及/或帶 116:托架 117:坡道或軌道 118:輪 118a:輪 118b:平台導向滾子 119:裝配接頭 120:坡道或軌道 122:前端 127:前保持元件或棒 130:坡道或軌道 132:後端 137:後保持元件或棒 139:保持線或纜繩 140:前鉸鏈總成 142:後鉸鏈總成 150:定位總成 152:側向樞轉總成 154:支撐板或棒 156:樞轉或繫扣結構、構件、銷、或接頭 160:框架 180:馬達 190:電池 200:纜線置放系統 210a,210b:模組單元
圖1係示意圖,顯示一代表地下纜線隧道及一對應的地面上設施建築物。
圖2A係剖面圖,顯示一代表地下纜線隧道的剖面圖,該地下纜線隧道具有以不同高度配置其中的複數條纜線槽,並顯示根據本揭露內容一實施例在纜線隧道的一地板結構上的一纜線置放系統(CPS)的後部或後方部分。
圖2B係照片,顯示通常安裝在一纜線隧道之中的代表類型之設施電力纜線的一部分。
圖3係根據本揭露內容的一實施例的一纜線置放系統的示意側視圖。
圖4係根據本揭露內容的一實施例的一模組纜線置放系統的示意側視圖。
圖5A及5B係示意圖,分別顯示:(a)纜線置放系統的部分的後視圖,沒有偏好性側向或向外定位一頂部軌道朝向在纜線隧道的側壁上的一預定高度處所裝配的一目標槽;及(b)此一系統的部分的後視圖,其中頂部軌道偏好性側向或向外加以(再)定位朝向目標槽,俾使纜線可更容易、可靠、及迅速地從頂部軌道的一部分饋送或卸載進目標槽。
圖5C和5D為示意圖,顯示類似於針對在圖5A和5B中顯示的但具有不同尺寸之另一纜線置放系統的後視圖。
圖6A係照片,顯示根據本揭露內容一實施例的纜線置放系統的側視圖。
圖6B係照片,顯示圖6B的纜線置放系統的前視圖,具有頂部軌道向上和向後延伸,且在朝右方向上偏好性地側向或向外偏移,以及由中間軌道和頂部軌道所承載的框架的配置,其可提供纜線朝向目標槽的側向、向外、或向右位移。
圖7A及7B係照片,分別顯示圖6A-6B的纜線置放系統的前視圖及透視後視圖,其中電力纜線的部分係沿著一向上、向後、及側向、向外、或向右移位、傾斜、曲線、或彎曲路徑而受到架高朝向、抵達、及在目標槽上方。
圖8係示意側視圖,根據本揭露內容的一實施例顯示一平台的部分,包含一組輪以及一組平台導向滾子。
圖9係俯視圖,根據本揭露內容的一實施例,描繪一纜線牽引機器的部分,其具有相對於它的入口而側向或水平偏移的一出口,且包含相對於彼此而側向偏移的複數纜線牽引輪及/或帶。
100:纜線置放系統
104:滾子
110:平台
111:底部
112:柱
113:孔
114:頂部
115:纜線輸送或牽引機器
116:托架
117:坡道或軌道
118:輪
119:裝配接頭
120:坡道或軌道
122:前端
127:前保持元件或棒
130:坡道或軌道
132:後端
137:後保持元件或棒
139:保持線或纜繩
140:前鉸鏈總成
142:後鉸鏈總成
150:定位總成
152:側向樞轉總成
160:框架

Claims (21)

  1. 一種纜線搬送系統,用於將一纜線的部分從支撐該纜線的一下表面抬舉離開,並將所抬舉的該纜線的部分朝一垂直高架的目標目的地搬送,該系統包含: 一框架結構,相對於該下表面向上延伸且沿著平行於該下表面的一方向為可位移的,其中該框架結構包含一前部部分、向後相反於該前部部分的一後部部分、一左側、側向相反於該左側的一右側、最接近該下表面的一底部部分、及與該下表面最遠的一頂部部分; 一組軌道構件,由該框架結構所承載或提供、或者連接至該框架結構,其中該組軌道構件相對於該框架結構的部分確立相對於該下表面加以架高的一纜線運送路徑,俾使該纜線運送路徑在該框架結構的後部部分處係與在該框架結構的前部部分處相比垂直較遠離於該下表面;及 一纜線搬送機器,連接至該框架結構,其中該纜線搬送機器係建構成將受抬舉的該纜線的部分沿著該纜線運送路徑漸進地從該框架結構的前部部分離開而朝向該框架結構的後部部分加以位移。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纜線搬送系統,更包含一組側向位移導件,連接至該組軌道構件,其中各個側向位移導件係建構用於在該纜線的受抬舉部分朝著該目標目的地加以位移之時將該纜線的特定部分相對於該框架結構的左側與右側保持在一選定的側向位置。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纜線搬送系統,其中該組側向位移導件包含至少一側向位移導件,其係相對於該框架結構的左側與右側而側向可再定位於多個位置。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或3項任一項之纜線搬送系統,其中該纜線搬送機器包含一纜線牽引機器,具有:面朝該框架結構的前部部分的入口,該纜線的部分係於該入口處受拉引進入該牽引機器;及面朝該框架結構的後部部分的出口,該纜線的部分係於該出口處從該牽引機器輸出。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纜線搬送系統,其中該出口係與該入口相比垂直較遠離於該下表面。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任一項之纜線搬送系統,其中該組軌道構件包含彼此平行而縱長地延伸的複數個交叉棒,建構以將該纜線的特定受抬舉部分支撐於該框架結構的前部部分與該框架結構的後部部分之間。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任一項之纜線搬送系統,其中該組軌道構件包含複數滾子,建構成響應該纜線的特定部分沿其之位移而旋轉。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任一項之纜線搬送系統,其中該組軌道構件包含:一第一軌道構件,配置在該框架結構的前部部分與後部部分之間;及一第二軌道構件,配置成超出該框架結構的後部部分。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纜線搬送系統,其中該第二軌道構件係加以樞軸連接至該框架結構,俾使該第二軌道構件係相對於該框架結構的左側與右側而可側向位移的。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纜線搬送系統,其中該第二軌道構件係藉由一鉸鏈結構加以連接至該框架結構,俾使該第二軌道構件係相對於該框架結構而可向上與向下位移的。
  11. 一種纜線搬送模組系統,用於將一纜線的部分從支撐該纜線的一下表面抬舉離開,並將所抬舉的該纜線的部分朝一垂直架高的目標目的地搬送,該系統包含: 複數個框架結構,相對於該下表面而相對於彼此串列地配置,其中該複數框架結構每一者相對於該下表面向上延伸且係沿著平行於該下表面的一方向為可位移的,其中該複數框架結構每一者包含一前部部分、向後相反於該前部部分的一後部部分、一左側、側向相反於該左側的一右側、最接近該下表面的一底部部分、及與該下表面最遠的一頂部部分,且其中該複數框架結構包含: 一第一框架結構;及 一最後的框架結構,連接至該第一框架結構,且具有與該第一框架結構的頂部部分相比距離該下表面更遠的頂部部分; 一組軌道構件,由該複數框架結構所承載或提供、或連接至該複數框架結構,其中該組軌道構件確立相對於該下表面加以架高的一纜線運送路徑,俾使該纜線運送路徑在該最後的框架結構的後部部分處係與在該第一框架結構的前部部分處相比垂直較遠離於該下表面;及 至少一纜線搬送機器,連接至該複數框架結構,其中該至少一纜線搬送機器係建構成將受抬舉的該纜線的部分沿著該纜線運送路徑漸進地從該第一框架結構的前部部分離開而朝向該最後的框架結構的後部部分加以位移。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纜線搬送模組系統,更包含一組側向位移導件,連接至該組軌道構件,其中各個側向位移導件係建構用於在該纜線的受抬舉部分朝著該目標目的地加以位移之時將該纜線的特定部分相對於該複數框架結構之內的一特定框架結構的左側與右側保持在一選定的側向位置。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纜線搬送模組系統,其中該複數側向位移導件包含至少一側向位移導件,其係相對於該複數框架結構之內的一特定框架結構的左側與右側而側向可再定位於多個位置。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12、或13項任一項之纜線搬送模組系統,其中該至少一纜線搬送機器包含一纜線牽引機器,具有:面朝該第一框架結構的前部部分的入口,該纜線的部分係於該入口處受拉引進入該牽引機器;及面朝該最後的框架結構的後部部分的出口,該纜線的部分係於該出口處從該牽引機器輸出。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之纜線搬送模組系統,其中該出口係與該入口相比垂直較遠離於該下表面。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至13項任一項之纜線搬送模組系統,其中該組軌道構件包含彼此平行而縱長地延伸的複數個交叉棒,建構以將該纜線的特定受抬舉部分支撐於該複數框架結構之內的一特定框架結構的前部部分與後部部分之間。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至13項任一項之纜線搬送模組系統,其中該組軌道構件包含複數滾子,建構成響應該纜線的特定部分沿其之位移而旋轉。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至13項任一項之纜線搬送模組系統,其中該組軌道構件包含:一第一軌道構件,配置在該複數框架結構之內的一特定框架結構的前部部分與後部部分之間;及一第二軌道構件,配置成超出在該複數框架結構之內該最後的框架結構的後部部分。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纜線搬送模組系統,其中該第二軌道構件係加以樞軸連接至該最後的框架結構,俾使該第二軌道構件係相對於該最後的框架結構的左側與右側而可側向位移的。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之纜線搬送模組系統,其中該第二軌道構件係藉由一鉸鏈結構加以連接至該最後的框架結構,俾使該第二軌道構件係相對於該最後的框架結構而可向上與向下位移的。
  21. 一種纜線搬送方法,用於將一纜線的部分從支撐該纜線的一下表面抬舉離開,並將所抬舉的該纜線的部分朝一垂直架高的目標目的地搬送,該方法包含: 提供一框架結構,其相對於該下表面向上延伸且沿著平行於該下表面的一方向為可位移的,其中該框架結構包含一前部部分、向後相反於該前部部分的一後部部分、一左側、側向相反於該左側的一右側、最接近該下表面的一底部部分、及與該下表面最遠的一頂部部分; 提供一組軌道構件,由該框架結構所承載或提供、或連接至該框架結構,其中該組軌道構件相對於該框架結構的部分確立相對於該下表面加以架高的一纜線運送路徑,俾使該纜線運送路徑在該框架結構的後部部分處係與在該框架結構的前部部分處相比垂直較遠離於該下表面; 提供一纜線搬送機器,其連接至該框架結構;及 啟動該纜線搬送機器,以漸進地抬舉該纜線的部分從該下表面離開,以及以自動化方式將該纜線的受抬舉部分沿著該纜線運送路徑從該框架結構的前部部分離開而朝向該框架結構的後部部分加以位移。
TW109109418A 2019-03-22 2020-03-20 用於將纜線置入槽中的系統、模組系統及方法 TWI81386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SG10201902589U 2019-03-22
SG10201902589U 2019-03-2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07791A true TW202107791A (zh) 2021-02-16
TWI813864B TWI813864B (zh) 2023-09-01

Family

ID=726099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09418A TWI813864B (zh) 2019-03-22 2020-03-20 用於將纜線置入槽中的系統、模組系統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EP (1) EP3928397A4 (zh)
JP (1) JP2022524681A (zh)
KR (1) KR20210137428A (zh)
CN (1) CN113632333B (zh)
AU (1) AU2020247684B2 (zh)
SG (1) SG11202105239PA (zh)
TW (1) TWI813864B (zh)
WO (1) WO202019748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92011B (zh) * 2021-05-24 2023-04-07 安徽国登管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给水管生产加工用吊装工装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44173Y2 (zh) * 1976-05-31 1981-10-16
JPS5629405A (en) * 1979-03-30 1981-03-24 Showa Electric Wire & Cable Co Method of laying cable with rack
JPH07107635A (ja) * 1993-10-01 1995-04-21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Co Ltd 地中ケーブル敷設方法及び装置
JP2002354619A (ja) * 2001-05-22 2002-12-06 Chubu Electric Power Co Inc ケーブル収納・引出し装置
US7250574B2 (en) * 2002-08-19 2007-07-31 Fox Ronald W Cable trough
AT500191B1 (de) * 2004-03-12 2006-11-15 Wien Kanal Abwassertech Gmbh Anordnung und verfahren zum verlegen von kabeln in rohren, kanälen od. dgl.
AU2005279706B2 (en) * 2004-08-31 2011-11-17 Ghd Pty Ltd Haulage system for pit mining
TWM282411U (en) * 2005-08-03 2005-12-01 Ming-Shiou Peng Movable towing device of labor-saving cable-wire rack
CN101364718A (zh) * 2007-08-08 2009-02-11 上海宝冶建设有限公司 重型电缆敷设系统及敷设方法
US8459611B2 (en) * 2007-08-30 2013-06-11 Wesco Distribution, Inc. System for the simultaneous introduction of two items into a conduit
GB2468883B (en) * 2009-03-25 2012-06-06 Balfour Beatty P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he installation of cables or pipes in tunnels
JP5898095B2 (ja) * 2010-01-26 2016-04-06 ハスクバーナ・アーベー 敷設機械
AU2011284803B2 (en) * 2010-07-30 2013-01-10 Networked Infrastructure National Architecture Pty Ltd A modular ducting section adapted for laying end-to- end and side by side forming a networked utilities ducting system and rain and run-off water management system
KR101471017B1 (ko) * 2014-07-16 2014-12-10 승리전력기술(주) 케이블 멀티 풀링장치
JP6011660B2 (ja) * 2015-03-04 2016-10-19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ケーブル支持装置
US10840682B2 (en) * 2015-04-14 2020-11-17 Hubbell Incorporated Underground composite cable enclosure
CN204905767U (zh) * 2015-07-29 2015-12-23 江苏幸运彩虹船舶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缆敷设装置
JP6602618B2 (ja) * 2015-09-15 2019-11-06 株式会社関電工 布設物搬送方法及び布設物搬送装置
CN105186387B (zh) * 2015-09-29 2017-06-13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济南供电公司 一种大截面电缆隧道敷设用装置
CN106786185B (zh) * 2016-12-23 2018-12-25 上海久隆电力(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隧道内电缆敷设的提升机
KR101795463B1 (ko) * 2017-09-05 2017-11-10 안성감리설계(주) 접지일체형 지중배전기기 기초대
CN207685858U (zh) * 2017-12-11 2018-08-03 安徽上能管桩混凝土有限公司 一种预制装配式地下管廊
KR101880296B1 (ko) * 2017-12-20 2018-07-23 두양전기건설(주) 345kV 지중송전선로의 연결 차단 장치
CN108512187B (zh) * 2018-06-15 2023-11-10 丁雷超 一种综掘机随机电缆自动拖拽收放装置
CN109217184B (zh) * 2018-08-07 2020-12-01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无锡供电分公司 大截面、高落差高压电缆线路高点无接头连续敷设工法
EP4018518A4 (en) * 2019-11-06 2023-09-06 Power Works Pte Ltd SYSTEM FOR FACILITATING THE DELIVERY, PLACEMENT, ATTACHMENT OR INSTALLATION OF A CABL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2020247684B2 (en) 2023-04-27
KR20210137428A (ko) 2021-11-17
SG11202105239PA (en) 2021-10-28
AU2020247684A1 (en) 2021-10-07
WO2020197489A1 (en) 2020-10-01
JP2022524681A (ja) 2022-05-10
WO2020197489A9 (en) 2021-08-05
EP3928397A1 (en) 2021-12-29
CN113632333A (zh) 2021-11-09
TWI813864B (zh) 2023-09-01
CN113632333B (zh) 2023-03-31
EP3928397A4 (en) 2022-1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37031B (zh) 用于地下开采的顶壁支撑板处理
TW202107791A (zh) 用於將纜線置入槽中的系統
WO2021091494A9 (en) System for facilitating delivery, placement, and/or installation of a cable
KR20130123365A (ko) 항공기에의 하역용 컨베이어 장치
KR101810380B1 (ko) 비닐하우스 설치용 수확물 운반장치
US9731903B2 (en) Launch vehicle with a multi-dip deck for highwall mining
US9822640B2 (en) Launch vehicle with a tilt deck for highwall mining
JP5350863B2 (ja) 伸縮式ベルトコンベア、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掘削ズリ搬送方法
KR101940549B1 (ko) 주근 자동 공급 장치 및 이를 적용한 철근 격자망 자동 제조 장치
ES2801057T3 (es) Conjunto y método para entregar una pila de paneles de cubierta de tejado en una ubicación de uso
JP2018096044A (ja) 搬送装置
JP2817618B2 (ja) ベルトコンベア装置
SE433484B (sv) Apparatur for transport av byggnadsmaterial till en arbetsplats fran en hogre till en legre niva eller vice versa
CN211626056U (zh) 一种二次焙烧隧道窑自动运输装置
JP3602845B2 (ja) 農産物収穫機
JP3520153B2 (ja) 苗箱敷設機
KR100728811B1 (ko) 이송물의 수평이동이 가능한 컨베이어장치
JP3285756B2 (ja) 苗箱回収機
JP3415729B2 (ja) 苗箱搬送処理機
JP3514595B2 (ja) 作業機の走行制御システム
JP2018096045A (ja) 搬送装置
JPH1098818A (ja) 電気ケーブルの延線方法
CN117365589A (zh) 一种临时支护自动钻锚与铺网装置及方法
JPH1163301A (ja) 推進管供給装置
JP2000226998A (ja) セグメント搬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