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04452A - 可逆熱變色性組合物、將其內包而成之可逆熱變色性微膠囊顏料、及使用其之書寫用具 - Google Patents

可逆熱變色性組合物、將其內包而成之可逆熱變色性微膠囊顏料、及使用其之書寫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104452A
TW202104452A TW109110611A TW109110611A TW202104452A TW 202104452 A TW202104452 A TW 202104452A TW 109110611 A TW109110611 A TW 109110611A TW 109110611 A TW109110611 A TW 109110611A TW 202104452 A TW202104452 A TW 20210445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is
methyl
reversible thermochromic
hydroxyphenyl
fluoran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106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梅本寛
森垣結衣
桝重直登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百樂墨水股份有限公司
日商百樂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百樂墨水股份有限公司, 日商百樂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百樂墨水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044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04452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BORGANIC DYES OR CLOSELY-RELATED COMPOUNDS FOR PRODUCING DYES, e.g. PIGMENTS; MORDANTS; LAKES
    • C09B11/00Diaryl- or thriarylmethane dyes
    • C09B11/28Pyronines ; Xanthon, thioxanthon, selenoxanthan, telluroxanthon dy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9/00Tenebrescent materials, i.e. materials for which the range of wavelengths for energy absorption is changed as a result of excitation by some form of energy
    • C09K9/02Organic tenebrescent materia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8/0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K8/18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 A61K8/3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 A61K8/33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oxygen
    • A61K8/34Alcohols
    • A61K8/347Pheno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8/0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K8/18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 A61K8/3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 A61K8/33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oxygen
    • A61K8/37Esters of carboxylic aci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8/0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K8/18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 A61K8/3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 A61K8/49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8/0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K8/18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 A61K8/3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 A61K8/49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61K8/4973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with oxygen as the only hetero atom
    • A61K8/498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with oxygen as the only hetero atom having 6-membered rings or their condensed derivatives, e.g. coumari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8/0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K8/18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 A61K8/3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 A61K8/69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fluorine
    • A61K8/7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fluorine containing perfluoro groups, e.g. perfluoroeth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QSPECIFIC USE OF 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Q1/00Make-up preparations; Body powders; Preparations for removing make-up
    • A61Q1/02Preparations containing skin colorants, e.g. pig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3WRITING OR DRAWING IMPLEMENTS; BUREAU ACCESSORIES
    • B43KIMPLEMENTS FOR WRITING OR DRAWING
    • B43K8/00Pens with writing-points other than nibs or balls
    • B43K8/02Pens with writing-points other than nibs or balls with writing-points comprising fibres, felt, or similar porous or capillary materia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9/00Use of pretreated ingredients
    • C08K9/10Encapsulated ingredi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101/00Compositions of unspecified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BORGANIC DYES OR CLOSELY-RELATED COMPOUNDS FOR PRODUCING DYES, e.g. PIGMENTS; MORDANTS; LAKES
    • C09B11/00Diaryl- or thriarylmethane dyes
    • C09B11/04Diaryl- or thriarylmethane dyes derived from triarylmethanes, i.e. central C-atom is substituted by amino, cyano, alkyl
    • C09B11/10Amino derivatives of triarylmethanes
    • C09B11/24Phthaleins containing amino groups ; Phthalanes; Fluoranes; Phthalides; Rhodamine dyes; Phthaleins having heterocyclic aryl rings; Lactone or lactame forms of triarylmethane dy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BORGANIC DYES OR CLOSELY-RELATED COMPOUNDS FOR PRODUCING DYES, e.g. PIGMENTS; MORDANTS; LAKES
    • C09B67/00Influencing the physical, e.g. the dyeing or printing properties of dyestuffs without chemical reactions, e.g. by treating with solvents grinding or grinding assistants, coating of pigments or dyes; Process features in the making of dyestuff preparations; Dyestuff preparations of a special physical nature, e.g. tablets, films
    • C09B67/0097Dye preparations of special physical nature; Tablets, films, extrusion, microcapsules, sheets, pads, bags with dy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1/00Inks
    • C09D11/02Printing inks
    • C09D11/03Printing inks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ther than the chemical nature of the binder
    • C09D11/037Printing inks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ther than the chemical nature of the binder characterised by the pigm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1/00Inks
    • C09D11/16Writing inks
    • C09D11/17Writing inks characterised by colouring ag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1/00Inks
    • C09D11/16Writing inks
    • C09D11/18Writing ink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all-point writing instrum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1/00Inks
    • C09D11/50Sympathetic, colour changing or similar ink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2800/00Properties of cosmetic compositions or active ingredients thereof or formulation aids used therein and process related aspects
    • A61K2800/40Chemical, physico-chemical or functional or structural properties of particular ingredients
    • A61K2800/42Colour properties
    • A61K2800/43Pigments; Dyes
    • A61K2800/438Thermochromatic; Photochromic; Phototropic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3WRITING OR DRAWING IMPLEMENTS; BUREAU ACCESSORIES
    • B43KIMPLEMENTS FOR WRITING OR DRAWING
    • B43K19/00Non-propelling pencils; Styles; Crayons; Chalk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3WRITING OR DRAWING IMPLEMENTS; BUREAU ACCESSORIES
    • B43KIMPLEMENTS FOR WRITING OR DRAWING
    • B43K7/00Ball-point pe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3WRITING OR DRAWING IMPLEMENTS; BUREAU ACCESSORIES
    • B43KIMPLEMENTS FOR WRITING OR DRAWING
    • B43K8/00Pens with writing-points other than nibs or balls
    • B43K8/02Pens with writing-points other than nibs or balls with writing-points comprising fibres, felt, or similar porous or capillary material
    • B43K8/022Pens with writing-points other than nibs or balls with writing-points comprising fibres, felt, or similar porous or capillary material with writing-points comprising fibr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0008Organic ingredients according to more than one of the "one dot" groups of C08K5/01 - C08K5/59
    • C08K5/0041Optical brightening agents, organic pigm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04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1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oxygen in the ring
    • C08K5/151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oxygen in the ring having one oxygen atom in the ring
    • C08K5/1545Six-membered r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211/00Chemical nature of organic luminescent or tenebrescent compounds
    • C09K2211/10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9K2211/1003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9K2211/1007Non-condensed syste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211/00Chemical nature of organic luminescent or tenebrescent compounds
    • C09K2211/10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9K2211/1003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9K2211/1014Carbocyclic compounds bridged by heteroatoms, e.g. N, P, Si or B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211/00Chemical nature of organic luminescent or tenebrescent compounds
    • C09K2211/10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9K2211/1018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9K2211/1022Heterocyclic compounds bridged by heteroatoms, e.g. N, P, Si or B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Bird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Emergency Medicine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t Sensitive Colour Forming Recording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可逆熱變色性組合物及將其內包而成之微膠囊顏料,該可逆熱變色性組合物藉由使用特定結構之螢烷衍生物作為供電子性呈色性有機化合物,而於顯色時呈現黑色,於消色時顏色變化為無色,且顯色狀態與消色狀態之對比度優異,商品性較高。 本發明係一種可逆熱變色性組合物及將其內包而成之可逆熱變色性微膠囊顏料,該可逆熱變色性組合物包含:(a)作為供電子性呈色性有機化合物之特定結構之螢烷衍生物;(b)受電子性化合物;以及(c)反應媒體,其使利用上述(a)成分及(b)成分之電子授受反應於特定溫度區域可逆性地發生。

Description

可逆熱變色性組合物、將其內包而成之可逆熱變色性微膠囊顏料、及使用其之書寫用具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可逆熱變色性組合物及將其內包而成之可逆熱變色性微膠囊顏料。更詳細而言,係關於一種顯色時呈現黑色,消色時顏色變化為無色之可逆熱變色性組合物及將其內包而成之可逆熱變色性微膠囊顏料。
先前,揭示有一種可逆熱變色性組合物,其以供電子性呈色性有機化合物、受電子性化合物、使供電子性呈色性有機化合物與受電子性化合物之電子授受反應於特定溫度區域可逆性地發生的反應媒體作為必需成分,且自黑色或綠色變化為無色(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及2)。 又,揭示有一種於顯色狀態下呈現黑色且於消色狀態下成為無色之顯色濃度及耐光性優異之隱色色素、使用其之熱變色性微膠囊顏料及含有該微膠囊顏料之書寫用具用油墨組合物(例如參照專利文獻3)。 上述專利文獻1至3中,列舉了能夠呈現黑色或綠色之供電子性呈色性有機化合物或作為隱色色素之大量之螢烷衍生物,但並未揭示本發明中之特定結構之螢烷衍生物。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2-294096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2018-123203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專利特開2014-5422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本發明欲提供一種可逆熱變色性組合物及將其內包而成之可逆熱變色性微膠囊顏料,該可逆熱變色性組合物應用特定結構之螢烷衍生物作為供電子性呈色性有機化合物,且顯色時呈現黑色,消色時顏色變化為無色。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本發明之可逆熱變色性組合物係含有如下成分而成: (a)作為供電子性呈色性有機化合物之式(I)所表示之螢烷衍生物; (b)受電子性化合物; (c)反應媒體,其使利用上述(a)成分及(b)成分之電子授受反應於特定溫度區域可逆性地發生。 [化1]
Figure 02_image001
[式中, n1為0、1或2, n2為0或1, X分別獨立為氫原子、碳數1~10之直鏈或支鏈之烷基、或者碳數6~12之式(i)所表示之基: [化2]
Figure 02_image004
(式中, ni為0或1, Ri 為鹵素原子、硝基、氰基、羥基、羧基、碳數1~6之直鏈或支鏈之烷基、或者碳數1~5之直鏈或支鏈之烷氧基), 其中,於n2為0之情形時,2個X中之一者為式(i)所表示之基,另一者為氫原子、或者碳數1~10之直鏈或支鏈之烷基,且2個X之碳數之合計為10~22,此處,於X為氫原子之情形時,X表示之碳數為0, 於n2為1之情形時,2個X不同時為氫原子, Y分別獨立為鹵素原子、碳數1~4之直鏈或支鏈之烷基、或者碳數1~3之直鏈或支鏈之烷氧基,且 Z為鹵素原子、碳數1~4之直鏈或支鏈之烷基、或者碳數1~3之直鏈或支鏈之烷氧基]
本發明之可逆熱變色性微膠囊顏料係將上述可逆熱變色性組合物內包而成。 本發明之可逆熱變色性液狀組合物係含有上述可逆熱變色性微膠囊顏料及載色劑而成。 本發明之可逆熱變色性塗佈用固體成形體係含有上述可逆熱變色性微膠囊顏料及賦形劑而成。 本發明之可逆熱變色性成形用樹脂組合物係含有上述可逆熱變色性微膠囊顏料及成形用樹脂而成。 本發明之可逆熱變色性成形體係使上述可逆熱變色性成形用樹脂組合物成形而成。 本發明之可逆熱變色性積層體係具備支持體、及含有上述可逆熱變色性微膠囊顏料之可逆熱變色層而成。 本發明之書寫用具係收容含有可逆熱變色性微膠囊顏料及載色劑而成之書寫用具油墨而成。 [發明之效果]
本發明可提供一種可逆熱變色性組合物及將其內包而成之可逆熱變色性微膠囊顏料,該可逆熱變色性組合物應用特定結構之螢烷衍生物作為供電子性呈色性有機化合物,且顯色時呈現黑色,消色時顏色變化為無色,且顯色狀態之濃度與消色狀態之濃度之差較大(顯色狀態與消色狀態之對比度優異)。
作為本發明之可逆熱變色性組合物,可列舉至少含有如下必需三成分之加熱消色型(藉由加熱而消色,藉由冷卻而顯色)之可逆熱變色性組合物:(a)供電子性呈色性有機化合物、(b)受電子性化合物、(c)決定(a)成分及(b)成分之呈色反應之發生溫度的反應媒體。 作為上述可逆熱變色性組合物,可使用日本專利特公昭51-44706號公報、日本專利特公昭51-44707號公報、日本專利特公平1-29398號公報等所記載之加熱消色型(藉由加熱而消色,藉由冷卻而顯色)之可逆熱變色性組合物,其以規定之溫度(變色點)為界而在其前後發生變色,於高溫側變色點以上之溫度區域呈現消色狀態,於低溫側變色點以下之溫度區域呈現顯色狀態,兩種狀態中,於常溫區域僅存在特定之一種狀態,於應用表現該狀態所需之熱或冷熱之期間維持另一種狀態,但若不應用熱或冷熱,則恢復至在常溫區域所呈現之狀態,具有滯後寬度(ΔH)相對較小之特性(ΔH=1~7℃)(參照圖1)。
又,亦可使用日本專利特公平4-17154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平7-179777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平7-33997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平8-39936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05-1369號公報等所記載之加熱消色型(藉由加熱而消色,藉由冷卻而顯色)之可逆熱變色性組合物,其顯示滯後寬度較大之特性(ΔH=8~70℃),且關於對因溫度變化所引起之顯色濃度之變化進行繪圖而成之曲線之形狀,於使溫度自較變色溫度區域低溫側上升之情形與反之自較變色溫度區域高溫側下降之情形時,沿著大不相同之路徑發生變色,完全顯色溫度t1 以下之溫度區域之顯色狀態、或完全消色溫度t4 以上之高溫區域之消色狀態於特定溫度區域[顯色起始溫度t2 ~消色起始溫度t3 之間之溫度區域(實質二相保持溫度區域)]具有色彩記憶性(參照圖2)。
以下,對各(a)成分、(b)成分、(c)成分具體進行說明。 (a)成分、即供電子性呈色性有機化合物係決定顏色之成分,且係對作為顯色劑之(b)成分供應電子而顯色之化合物。
本發明所使用之螢烷衍生物以式(I)表示。 [化3]
Figure 02_image006
[式中, n1為0、1或2, n2為0或1, X分別獨立為氫原子、碳數1~10之直鏈或支鏈之烷基、或者碳數6~12之式(i)所表示之基: [化4]
Figure 02_image008
(式中, ni為0或1, Ri 為鹵素原子、硝基、氰基、羥基、羧基、碳數1~6之直鏈或支鏈之烷基、或者碳數1~5之直鏈或支鏈之烷氧基), 其中,於n2為0之情形時,2個X中之一者為式(i)所表示之基(較佳為ni為0或1,且Ri 為碳數1~6之直鏈或支鏈之烷基、或者碳數1~5之直鏈或支鏈之烷氧基),另一者為氫原子、或者碳數1~10之直鏈或支鏈之烷基,且2個X之碳數之合計為10~22,此處,於X為氫原子之情形時,X表示之碳數為0,於n2為1之情形時,2個X不同時為氫原子,較佳為2個X均非氫原子, Y分別獨立為鹵素原子、碳數1~4之直鏈或支鏈之烷基、或者碳數1~3之直鏈或支鏈之烷氧基,且 Z為鹵素原子、碳數1~4之直鏈或支鏈之烷基、或者碳數1~3之直鏈或支鏈之烷氧基]
式(I)所表示之螢烷衍生物較佳為由以下說明之式(Ia)或式(Ib)表示。
對式(Ia)所表示之螢烷衍生物進行說明。 [化5]
Figure 02_image010
{式中, na為0、1或2, Xa 分別獨立為碳數1~8之直鏈或支鏈之烷基、或者碳數6~12之式(ia)所表示之基: [化6]
Figure 02_image012
[式中, nia為0或1, Ria 為鹵素原子、硝基、氰基、羥基、羧基、碳數1~6(較佳為碳數1~4)之直鏈或支鏈之烷基、或者碳數1~5(較佳為碳數1~3)之直鏈或支鏈之烷氧基], Ya 分別獨立為鹵素原子、或者碳數1~4之直鏈或支鏈之烷基,且 Za 為鹵素原子、碳數1~4之直鏈或支鏈之烷基、或者碳數1~3之直鏈或支鏈之烷氧基}
應用式(Ia)所表示之螢烷衍生物之本發明之可逆熱變色性組合物係顯色狀態之濃度與消色狀態之濃度差較大、即顯色狀態與消色狀態之對比度優異者。進而,關於可逆熱變色性組合物,即便反覆發生溫度變化,亦不易破壞在高溫側變色點(完全消色溫度)以上之溫度區域成為消色狀態、在低溫側變色點(完全顯色溫度)以下之溫度區域成為顯色狀態的可逆熱變色功能,又,即便反覆使用,顯色狀態之濃度與消色狀態之濃度亦不易變化。
關於Xa , 作為碳數1~8之直鏈或支鏈之烷基,例如可例示:甲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正丁基、異丁基、第二丁基、第三丁基、正戊基、異戊基、新戊基、正己基、正庚基、正辛基等。 作為Xa ,就容易於顯色狀態下顯示較高濃度之方面而言,較佳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正丁基、異丁基、第二丁基、第三丁基、正戊基、異戊基、新戊基、正己基等碳數2~6之直鏈或支鏈之烷基。
關於式(ia)所表示之基中之Ria , 作為鹵素原子,例如可例示: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碘原子等; 作為碳數1~6之直鏈或支鏈之烷基,例如可例示:甲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正丁基、異丁基、第二丁基、第三丁基、正戊基、異戊基、新戊基、正己基等; 作為碳數1~5之直鏈或支鏈之烷氧基,例如可例示:甲氧基、乙氧基、正丙氧基、異丙氧基、正丁氧基、異丁氧基、第二丁氧基、第三丁氧基、正戊氧基、異戊氧基、新戊氧基等。 作為Ria ,就溶解性優異之方面而言,較佳為碳數1~4之直鏈或支鏈之烷基。
關於Ya , 作為鹵素原子,例如可例示: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碘原子等; 作為碳數1~4之直鏈或支鏈烷基,例如可例示:甲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正丁基、異丁基、第二丁基、第三丁基等。 關於Ya ,就顯色狀態與消色狀態之對比度優異之方面而言,較佳為na為0(即未經取代)、或na為1且Ya 為鹵素原子、或者碳數1~4之直鏈或支鏈之烷基,更佳為na為0、或na為1且Ya 為鹵素原子。
關於Za , 作為鹵素原子,例如可例示: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碘原子等; 作為碳數1~4之直鏈或支鏈之烷基,例如可例示:甲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正丁基、異丁基、第二丁基、第三丁基等; 作為碳數1~3之直鏈或支鏈之烷氧基,例如可例示:甲氧基、乙氧基、正丙氧基、異丙氧基等。 作為Za ,就容易於顯色狀態下顯示較高濃度之方面而言,較佳為鹵素原子,更佳為氯原子。 作為Za 之取代位置,並無特別限定,就容易於顯色狀態下顯示較高濃度之方面而言,較佳為對位。
式(Ia)中,Xa 分別獨立為碳數1~8之直鏈或支鏈之烷基、或者碳數6~12之式(ia)所表示之基,na為0、1或2,Ya 分別獨立為鹵素原子、或者碳數1~4之直鏈或支鏈之烷基,Za 為鹵素原子、碳數1~4之直鏈或支鏈之烷基、或者碳數1~3之直鏈或支鏈之烷氧基,應用此種螢烷衍生物之本發明之可逆熱變色性組合物容易於顯色狀態下顯示較高濃度,且消色狀態下之殘色容易降低,進而,於Xa 為互不相同之官能基之情形時,可逆熱變色性組合物之消色狀態下之殘色容易進一步降低,故而較佳。 作為Xa 為互不相同之官能基之式(Ia)所表示之螢烷衍生物,較佳為式(Ia)之Xa 之一者為碳數1~8之直鏈或支鏈之烷基,另一者為式(ia)所表示之基,更佳為Xa 之一者為碳數1~8之直鏈或支鏈之烷基,另一者為式(ia)所表示之基,且未經取代(nia為0)、或Ria 為碳數1~4之直鏈或支鏈之烷基,進而較佳為Xa 之一者為碳數2~6之直鏈或支鏈之烷基,另一者為式(ia)所表示之基,且Ria 為碳數1~4之直鏈或支鏈之烷基。 藉由應用上述結構之螢烷衍生物,容易獲得顯色狀態與消色狀態之對比度更優異之實用性較高之可逆熱變色性組合物。
作為式(Ia)所表示之螢烷衍生物,就容易獲得顯色狀態與消色狀態之對比度優異之可逆熱變色性組合物之方面而言,較佳為Xa 分別獨立為碳數1~8之直鏈或支鏈之烷基、或式(ia)所表示之基,na為0、1或2,Ya 分別獨立為鹵素原子、或者碳數1~4之直鏈或支鏈之烷基,Za 為鹵素原子的螢烷衍生物。 進而,就顯色狀態與消色狀態之對比度優異,並且容易降低消色狀態下之殘色之方面而言,更佳為式(Ia)中,Xa 分別獨立為碳數1~8之直鏈或支鏈之烷基、或式(ia)所表示之基,且Xa 為互不相同之官能基,na為0、1或2,Ya 分別獨立為鹵素原子、或者碳數1~4之直鏈或支鏈之烷基,Za 為鹵素原子的螢烷衍生物,進而較佳為式(Ia)之Xa 之一者為碳數1~8之直鏈或支鏈之烷基,另一者為式(ia)所表示之基,na為0、1或2,Ya 分別獨立為鹵素原子、或者碳數1~4之直鏈或支鏈之烷基,Za 為鹵素原子的螢烷衍生物,進而更佳為式(Ia)之Xa 之一者為碳數1~8之直鏈或支鏈之烷基,另一者為式(ia)所表示之基,且未經取代(nia為0)、或Ria 為碳數1~4之直鏈或支鏈之烷基,na為0、1或2,Ya 分別獨立為鹵素原子、或者碳數1~4之直鏈或支鏈之烷基,Za 為鹵素原子的螢烷衍生物,尤佳為Xa 之一者為碳數2~6之直鏈或支鏈之烷基,另一者為式(ia)所表示之基,且Ria 為碳數1~4之直鏈或支鏈之烷基,na為0、1或2,Ya 分別獨立為鹵素原子、或者碳數1~4之直鏈或支鏈之烷基,Za 為鹵素原子的螢烷衍生物。
作為應用於本發明之式(Ia)所表示之螢烷衍生物,例如可例示: 2-(4-氟苯胺基)-3-甲基-6-(N,N-二乙基胺基)螢烷、 2-(4-氟苯胺基)-3-甲基-6-(N,N-二正丁基胺基)螢烷、 2-(4-氟苯胺基)-3-甲基-6-(N,N-二正己基胺基)螢烷、 2-(4-氟苯胺基)-3-甲基-6-(N,N-二正辛基胺基)螢烷、 2-(4-氟苯胺基)-3-甲基-6-(N,N-二苯基胺基)螢烷、 2-(4-氟苯胺基)-3-甲基-6-(N-正丁基-N-乙基胺基)螢烷、 2-(4-氟苯胺基)-3-甲基-6-(N-乙基-N-正己基胺基)螢烷、 2-(4-氟苯胺基)-3-甲基-6-(N-乙基-N-正辛基胺基)螢烷、 2-(4-氟苯胺基)-3-甲基-6-(N-乙基-N-苯基胺基)螢烷、 2-(3-氟苯胺基)-3-甲基-6-[N-(2-氯苯基)-N-乙基胺基]螢烷、 2-(4-氟苯胺基)-3-甲基-6-[N-(4-溴苯基)-N-乙基胺基]螢烷、 2-(4-氟苯胺基)-3-甲基-6-[N-乙基-N-(2-甲氧基苯基)胺基]螢烷、 2-(2-氟苯胺基)-3-甲基-6-[N-乙基-N-(4-乙氧基苯基)胺基]螢烷、 2-(3-氟苯胺基)-3-甲基-6-[N-乙基-N-(4-異丙氧基苯基胺基)]螢烷、 2-(4-氟苯胺基)-3-甲基-6-(N-乙基-N-對甲苯基胺基)螢烷、 2-(3-氟苯胺基)-3-甲基-6-[N-乙基-N-(4-乙基苯基)胺基]螢烷、 2-(4-氟苯胺基)-3-甲基-6-[N-(4-正丁基苯基)-N-乙基胺基]螢烷、 2-(4-氟苯胺基)-3-甲基-6-(N-正丁基-N-正庚基胺基)螢烷、 2-(2-氟苯胺基)-3-甲基-6-(N-正丁基-N-苯基胺基)螢烷、 2-(4-氟苯胺基)-3-甲基-6-[N-(2-溴苯基)-N-正丁基胺基]螢烷、 2-(4-氟苯胺基)-3-甲基-6-(N-正丁基-N-對甲苯基胺基)螢烷、 2-(3-氟苯胺基)-3-甲基-6-(N-乙基-N-正己基苯基胺基)螢烷、 2-(4-氟苯胺基)-3-甲基-6-(N-正己基-N-正辛基苯基胺基)螢烷、 2-(4-氟苯胺基)-3-甲基-6-(N-苯基-N-正己基胺基)螢烷、 2-(4-氟苯胺基)-3-甲基-6-(N-正己基-N-對甲苯基胺基)螢烷、 2-(2-氟苯胺基)-3-甲基-6-(N-第三丁基-N-正己基苯基胺基)螢烷、 2-(4-氟苯胺基)-3-甲基-6-[N-(4-乙基苯基)-N-正辛基胺基)螢烷、 2-(4-氟苯胺基)-3-甲基-6-(N-正辛基-N-正丙基胺基)螢烷、 2-(4-氟苯胺基)-3-甲基-6-(N-正庚基-N-正辛基胺基)螢烷、 2-(4-氟苯胺基)-3-甲基-6-(N-正辛基-N-對甲苯基胺基)螢烷、 2-(3-氟苯胺基)-3-甲基-6-[N-(4-正丁基苯基)-N-正辛基胺基]螢烷、 2-(4-氯苯胺基)-3-甲基-6-(N,N-二甲基胺基)螢烷、 2-(4-氯苯胺基)-3-甲基-6-(N,N-二乙基胺基)螢烷、 2-(4-氯苯胺基)-3-甲基-6-(N,N-二正丙基胺基)螢烷、 2-(4-氯苯胺基)-3-甲基-6-(N,N-二異丙基胺基)螢烷、 2-(4-氯苯胺基)-3-甲基-6-(N,N-二正丁基胺基)螢烷、 2-(4-氯苯胺基)-3-甲基-6-(N,N-二異丁基胺基)螢烷、 2-(4-氯苯胺基)-3-甲基-6-(N,N-二第二丁基胺基)螢烷、 2-(4-氯苯胺基)-3-甲基-6-(N,N-二第三丁基胺基)螢烷、 2-(4-氯苯胺基)-3-甲基-6-(N,N-二正戊基胺基)螢烷、 2-(4-氯苯胺基)-3-甲基-6-(N,N-二異戊基胺基)螢烷、 2-(4-氯苯胺基)-3-甲基-6-(N,N-二新戊基胺基)螢烷、 2-(4-氯苯胺基)-3-甲基-6-(N,N-二正己基胺基)螢烷、 2-(4-氯苯胺基)-3-甲基-6-(N,N-二正庚基胺基)螢烷、 2-(4-氯苯胺基)-3-甲基-6-(N,N-二正辛基胺基)螢烷、 2-(4-氯苯胺基)-3-甲基-6-(N,N-二苯基胺基)螢烷、 2-(4-氯苯胺基)-3-甲基-6-[N,N-二(2-氯苯基)胺基]螢烷、 2-(4-氯苯胺基)-3-甲基-6-[N,N-二(4-溴苯基)胺基]螢烷、 2-(4-氯苯胺基)-3-甲基-6-[N,N-二(2-甲氧基苯基)胺基]螢烷、 2-(4-氯苯胺基)-3-甲基-6-[N,N-二(3-乙氧基苯基)胺基]螢烷、 2-(4-氯苯胺基)-3-甲基-6-[N,N-二(4-正丙氧基苯基)胺基]螢烷、 2-(4-氯苯胺基)-3-甲基-6-[N,N-二(4-異丙氧基苯基)胺基]螢烷、 2-(4-氯苯胺基)-3-甲基-6-(N,N-二對甲苯基胺基)螢烷、 2-(4-氯苯胺基)-3-甲基-6-[N,N-二(4-正丁基苯基)胺基]螢烷、 2-(3-氯苯胺基)-3-甲基-6-(N-正己基-N-甲基胺基)螢烷、 2-(4-氯苯胺基)-3-甲基-6-(N-正丁基-N-乙基胺基)螢烷、 2-(4-氯苯胺基)-3-甲基-6-(N-第三丁基-N-乙基胺基)螢烷、 2-(4-氯苯胺基)-3-甲基-6-(N-乙基-N-正己基胺基)螢烷、 2-(4-氯苯胺基)-3-甲基-6-(N-乙基-N-正辛基胺基)螢烷、 2-(4-氯苯胺基)-3-甲基-6-(N-乙基-N-苯基胺基)螢烷、 2-(4-氯苯胺基)-3-甲基-6-[N-(4-氯苯基)-N-乙基胺基]螢烷、 2-(4-氯苯胺基)-3-甲基-6-[N-(4-溴苯基)-N-乙基胺基]螢烷、 2-(4-氯苯胺基)-3-甲基-6-[N-乙基-N-(4-硝基苯基)胺基]螢烷、 2-(4-氯苯胺基)-3-甲基-6-[N-乙基-N-(4-甲氧基苯基)胺基]螢烷、 2-(2-氯苯胺基)-3-甲基-6-[N-(4-乙氧基苯基)-N-乙基胺基]螢烷、 2-(3-氯苯胺基)-3-甲基-6-[N-乙基-N-(4-正丙氧基苯基)胺基]螢烷、 2-(4-氯苯胺基)-3-甲基-6-[N-乙基-N-(4-異丙氧基苯基)胺基]螢烷、 2-(2-氯苯胺基)-3-甲基-6-(N-乙基-N-對甲苯基胺基)螢烷、 2-(3-氯苯胺基)-3-甲基-6-(N-乙基-N-對甲苯基胺基)螢烷、 2-(4-氯苯胺基)-3-甲基-6-(N-乙基-N-對甲苯基胺基)螢烷、 2-(4-氯苯胺基)-3-甲基-6-[N-乙基-N-(4-乙基苯基)胺基]螢烷、 2-(4-氯苯胺基)-3-甲基-6-[N-乙基-N-(4-正丙基苯基)胺基]螢烷、 2-(4-氯苯胺基)-3-甲基-6-[N-乙基-N-(4-異丙基苯基)胺基]螢烷、 2-(3-氯苯胺基)-3-甲基-6-[N-(4-正丁基苯基)-N-乙基胺基]螢烷、 2-(4-氯苯胺基)-3-甲基-6-[N-(4-正丁基苯基)-N-乙基胺基]螢烷、 2-(4-氯苯胺基)-3-甲基-6-[N-乙基-N-(4-異丁基苯基)胺基]螢烷、 2-(4-氯苯胺基)-3-甲基-6-[N-(4-第二丁基苯基)-N-乙基胺基]螢烷、 2-(4-氯苯胺基)-3-甲基-6-[N-(4-第三丁基苯基)-N-乙基胺基]螢烷、 2-(4-氯苯胺基)-3-甲基-6-(N-正辛基-N-正丙基胺基)螢烷、 2-(4-氯苯胺基)-3-甲基-6-(N-正丁基-N-正庚基胺基)螢烷、 2-(2-氯苯胺基)-3-甲基-6-(N-正丁基-N-苯基胺基)螢烷、 2-(4-氯苯胺基)-3-甲基-6-[N-(2-溴苯基)-N-正丁基胺基]螢烷、 2-(4-氯苯胺基)-3-甲基-6-[N-正丁基-N-(4-氰基苯基)胺基]螢烷、 2-(4-氯苯胺基)-3-甲基-6-(N-正丁基-N-對甲苯基胺基)螢烷、 2-(4-氯苯胺基)-3-甲基-6-(N-第三丁基-N-正戊基胺基)螢烷、 2-(4-氯苯胺基)-3-甲基-6-(N-第三丁基-N-正己基胺基)螢烷、 2-(4-氯苯胺基)-3-甲基-6-(N-第三丁基-N-正庚基胺基)螢烷、 2-(4-氯苯胺基)-3-甲基-6-(N-第三丁基-N-正辛基胺基)螢烷、 2-(4-氯苯胺基)-3-甲基-6-[N-(4-氯苯基)-N-第三丁基胺基]螢烷、 2-(4-氯苯胺基)-3-甲基-6-[N-第三丁基-N-(4-羧基苯基)胺基]螢烷、 2-(2-氯苯胺基)-3-甲基-6-[N-第三丁基-N-(2-正丙氧基苯基)胺基]螢烷、 2-(4-氯苯胺基)-3-甲基-6-(N-第三丁基-N-對甲苯基胺基)螢烷、 2-(4-氯苯胺基)-3-甲基-6-[N-第三丁基-N-(4-第三丁基苯基)胺基]螢烷、 2-(4-氯苯胺基)-3-甲基-6-[N-(4-正丁基苯基)-N-正己基胺基]螢烷、 2-(4-氯苯胺基)-3-甲基-6-[N-正己基-N-(4-正辛基苯基)胺基]螢烷、 2-(4-氯苯胺基)-3-甲基-6-(N-苯基-N-正己基胺基)螢烷、 2-(4-氯苯胺基)-3-甲基-6-(N-正己基-N-對甲苯基胺基)螢烷、 2-(2-氯苯胺基)-3-甲基-6-[N-(4-第三丁基苯基)-N-正己基胺基]螢烷、 2-(4-氯苯胺基)-3-甲基-6-(N-正庚基-N-正辛基胺基)螢烷、 2-(2-氯苯胺基)-3-甲基-6-[N-(3-溴苯基)-N-正辛基胺基]螢烷、 2-(4-氯苯胺基)-3-甲基-6-[N-(4-羥基苯基)-N-正辛基胺基]螢烷、 2-(4-氯苯胺基)-3-甲基-6-(N-正辛基-N-對甲苯基胺基)螢烷、 2-(4-氯苯胺基)-3-甲基-6-[N-(4-乙基苯基)-N-正辛基胺基]螢烷、 2-(3-氯苯胺基)-3-甲基-6-[N-(4-正丁氧基苯基)-N-正辛基胺基]螢烷、 2-(4-甲基苯胺基)-3-甲基-6-(N,N-二乙基胺基)螢烷、 2-(4-甲基苯胺基)-3-甲基-6-(N,N-二正丁基胺基)螢烷、 2-(4-甲基苯胺基)-3-甲基-6-(N,N-二正己基胺基)螢烷、 2-(4-甲基苯胺基)-3-甲基-6-(N,N-二正辛基胺基)螢烷、 2-(4-甲基苯胺基)-3-甲基-6-(N,N-二苯基胺基)螢烷、 2-(4-甲基苯胺基)-3-甲基-6-(N-正丁基-N-乙基胺基)螢烷、 2-(4-甲基苯胺基)-3-甲基-6-(N-乙基-N-正己基胺基)螢烷、 2-(4-甲基苯胺基)-3-甲基-6-(N-乙基-N-正辛基胺基)螢烷、 2-(4-甲基苯胺基)-3-甲基-6-[N-乙基-N-(4-乙基苯基)胺基]螢烷、 2-(4-甲基苯胺基)-3-甲基-6-[N-(4-氯苯基)-N-乙基胺基]螢烷、 2-(4-甲基苯胺基)-3-甲基-6-[N-(4-溴苯基)-N-乙基胺基]螢烷、 2-(4-甲基苯胺基)-3-甲基-6-[N-(4-正丁基苯基)-N-乙基胺基]螢烷、 2-(4-正丁基苯胺基)-3-甲基-6-(N,N-二乙基胺基)螢烷、 2-(4-正丁基苯胺基)-3-甲基-6-(N,N-二正丁基胺基)螢烷、 2-(4-正丁基苯胺基)-3-甲基-6-(N-正丁基-N-乙基胺基)螢烷、 2-(4-正丁基苯胺基)-3-甲基-6-(N-乙基-N-正己基胺基)螢烷、 2-(4-正丁基苯胺基)-3-甲基-6-(N-乙基-N-正辛基胺基)螢烷、 2-(4-正丁基苯胺基)-3-甲基-6-[N-乙基-N-(4-乙基苯基)胺基]螢烷、 2-(4-正丁基苯胺基)-3-甲基-6-[N-(4-正丁基苯基)-N-乙基胺基]螢烷、 2-(4-甲氧基苯胺基)-3-甲基-6-(N,N-二乙基胺基)螢烷、 2-(4-乙氧基苯胺基)-3-甲基-6-(N,N-二正丁基胺基)螢烷、 2-(4-乙氧基苯胺基)-3-甲基-6-(N-正丁基-N-乙基胺基)螢烷、 2-(4-乙氧基苯胺基)-3-甲基-6-(N-乙基-N-正己基胺基)螢烷、 2-(4-乙氧基苯胺基)-3-甲基-6-(N-乙基-N-正辛基胺基)螢烷、 2-(4-乙氧基苯胺基)-3-甲基-6-[N-乙基-N-(4-乙基苯基)胺基]螢烷、 2-(4-乙氧基苯胺基)-3-甲基-6-[N-(4-正丁基苯基)-N-乙基胺基]螢烷、 6-甲基-2'-(4'-氯苯胺基)-3'-甲基-6'-[N-(4'-正丁基苯基)-N-正辛基胺基]螢烷、 7-甲基-2'-(4'-氯苯胺基)-3'-甲基-6'-[N-(4'-正丁基苯基)-N-正辛基胺基]螢烷、 6-氯-2'-(4'-氯苯胺基)-3'-甲基-6'-[N-(4'-正丁基苯基)-N-乙基胺基]螢烷、 7-氯-2'-(4'-氯苯胺基)-3'-甲基-6'-[N-(4'-正丁基苯基)-N-乙基胺基]螢烷、 6-乙氧基-2'-(4'-氯苯胺基)-3'-甲基-6'-[N-(4'-正丁基苯基)-N-正辛基胺基]螢烷、 7-乙氧基-2'-(4'-氯苯胺基)-3'-甲基-6'-[N-(4'-正丁基苯基)-N-正辛基胺基]螢烷、 6,7-二氯-2'-(4'-氯苯胺基)-3'-甲基-6'-[N-(4'-正丁基苯基)-N-正辛基胺基]螢烷、 6,7-二甲基-2'-(4'-氯苯胺基)-3'-甲基-6'-[N-(4'-正丁基苯基)-N-正辛基胺基]螢烷等。
對式(Ib)所表示之螢烷衍生物進行說明。 [化7]
Figure 02_image014
(式中, nb為0、1或2, Xb1 為氫原子、或者碳數1~10之直鏈或支鏈之烷基, Xb2 為氫原子、碳數1~6之直鏈或支鏈之烷基、或者碳數1~5之直鏈或支鏈之烷氧基, 其中,Xb1 與Xb2 之碳數之合計為4~16,此處,於Xb1 或Xb2 為氫原子之情形時,Xb1 或Xb2 表示之碳數為0,且 Yb 分別獨立為鹵素原子、或者碳數1~4之直鏈或支鏈之烷基)
應用式(Ib)所表示之螢烷衍生物之本發明之可逆熱變色性組合物係顯色狀態之濃度與消色狀態之濃度差較大、即顯色狀態與消色狀態之對比度優異者。進而,關於可逆熱變色性組合物,即便反覆發生溫度變化,亦不易破壞在高溫側變色點(完全消色溫度)以上之溫度區域成為消色狀態、在低溫側變色點(完全顯色溫度)以下之溫度區域成為顯色狀態的可逆熱變色功能,又,即便反覆使用,顯色狀態之濃度與消色狀態之濃度亦不易變化。
關於Xb1 , 作為碳數1~10之直鏈或支鏈之烷基,例如可例示:甲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正丁基、異丁基、第二丁基、第三丁基、正戊基、異戊基、新戊基、正己基、正庚基、正辛基、正壬基、正癸基等。 作為Xb1 ,就容易於顯色狀態下顯示較高濃度之方面而言,較佳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正丁基、異丁基、第二丁基、第三丁基、正戊基、異戊基、新戊基、正己基、正庚基、正辛基等碳數2~8之直鏈或支鏈之烷基。
關於Xb2 , 作為碳數1~6之直鏈或支鏈之烷基,例如可例示:甲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正丁基、異丁基、第二丁基、第三丁基、正戊基、異戊基、新戊基、正己基等; 作為碳數1~5之直鏈或支鏈之烷氧基,例如可例示:甲氧基、乙氧基、正丙氧基、異丙氧基、正丁氧基、異丁氧基、第二丁氧基、第三丁氧基、正戊氧基、異戊氧基、新戊氧基等。 作為Xb2 ,就容易於顯色狀態下顯示較高濃度之方面而言,較佳為氫原子、或甲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正丁基、異丁基、第二丁基、第三丁基、正戊基、異戊基、新戊基、正己基等碳數1~6之直鏈或支鏈之烷基。
關於Yb , 作為鹵素原子,例如可例示: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碘原子等; 作為碳數1~4之直鏈或支鏈之烷基,例如可例示:甲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正丁基、異丁基、第二丁基、第三丁基等。 關於Yb ,就顯色狀態與消色狀態之對比度優異之方面而言,較佳為nb為0(即未經取代)、或nb為1且Yb 為鹵素原子、或者碳數1~4之直鏈或支鏈之烷基,更佳為nb為0、或nb為1且Yb 為鹵素原子。
作為式(Ib)所表示之螢烷衍生物,就容易獲得顯色狀態與消色狀態之對比度優異之可逆熱變色性組合物之方面而言,較佳為Xb1 為氫原子、或者碳數1~10之直鏈或支鏈之烷基,Xb2 為碳數1~6之直鏈或支鏈之烷基,Xb1 與Xb2 之碳數之合計為4~16,nb為0、1或2,Yb 分別獨立為鹵素原子、或者碳數1~4之直鏈或支鏈之烷基的螢烷衍生物,於上述結構之螢烷衍生物中,就容易降低消色狀態下之殘色之方面而言,Xb1 與Xb2 之碳數之合計較佳為4~12,更佳為5~11。 進而,更佳為Xb1 為碳數1~10之直鏈或支鏈之烷基,Xb2 為碳數1~6之直鏈或支鏈之烷基,Xb1 與Xb2 碳數之合計為4~16,nb為0、1或2,Yb 分別獨立為鹵素原子、或者碳數1~4之直鏈或支鏈之烷基的螢烷衍生物,於上述結構之螢烷衍生物中,Xb1 與Xb2 之碳數之合計較佳為4~12,更佳為5~11。 進而,進而較佳為Xb1 為碳數2~8之直鏈或支鏈之烷基,Xb2 為碳數1~4之直鏈或支鏈之烷基,Xb1 與Xb2 之碳數之合計為4~12,nb為0、1或2,Yb 分別獨立為鹵素原子、或者碳數1~4之直鏈或支鏈之烷基的螢烷衍生物,於上述結構之螢烷衍生物中,Xb1 與Xb2 之碳數之合計較佳為5~11,更佳為6~9。
作為應用於本發明之螢烷衍生物,最佳為使用式(Ib)中,Xb1 為碳數2~8之直鏈或支鏈之烷基,Xb2 為碳數1~4之直鏈或支鏈之烷基,Xb1 與Xb2 之碳數之合計為6~9,nb為0、1或2,Yb 分別獨立為鹵素原子、或者碳數1~4之直鏈或支鏈之烷基的螢烷衍生物。
作為應用於本發明之式(Ib)所表示之螢烷衍生物,例如可例示: 2-苯胺基-3-甲基-6-(N-正丁基-N-苯基胺基)螢烷、 2-苯胺基-3-甲基-6-(N-苯基-N-正己基胺基)螢烷、 2-苯胺基-3-甲基-6-(N-苯基-N-正辛基胺基)螢烷、 2-苯胺基-3-甲基-6-(N-正癸基-N-苯基胺基)螢烷、 2-苯胺基-3-甲基-6-(N-正丁基-N-對甲苯基胺基)螢烷、 2-苯胺基-3-甲基-6-(N-正己基-N-對甲苯基胺基)螢烷、 2-苯胺基-3-甲基-6-(N-正辛基-N-對甲苯基胺基)螢烷、 2-苯胺基-3-甲基-6-(N-正癸基-N-對甲苯基胺基)螢烷、 2-苯胺基-3-甲基-6-[N-乙基-N-(4-乙基苯基)胺基]螢烷、 2-苯胺基-3-甲基-6-[N-(4-乙基苯基)-N-正丁基胺基]螢烷、 2-苯胺基-3-甲基-6-[N-(4-乙基苯基)-N-正己基胺基]螢烷、 2-苯胺基-3-甲基-6-[N-(4-乙基苯基)-N-正辛基胺基]螢烷、 2-苯胺基-3-甲基-6-[N-正癸基-N-(4-乙基苯基)胺基]螢烷、 2-苯胺基-3-甲基-6-(4-正丁基苯基胺基)螢烷、 2-苯胺基-3-甲基-6-(4-第三丁基苯基胺基)螢烷、 2-苯胺基-3-甲基-6-[N-(4-正丁基苯基)-N-乙基胺基]螢烷、 2-苯胺基-3-甲基-6-[N-(4-第三丁基苯基)-N-乙基胺基]螢烷、 2-苯胺基-3-甲基-6-[N-正丁基-N-(4-正丁基苯基)胺基]螢烷、 2-苯胺基-3-甲基-6-[N-正丁基-N-(4-第三丁基苯基)胺基]螢烷、 2-苯胺基-3-甲基-6-[N-(4-正丁基苯基)-N-正己基胺基]螢烷、 2-苯胺基-3-甲基-6-[N-(4-第三丁基苯基)-N-正己基胺基]螢烷、 2-苯胺基-3-甲基-6-[N-(4-正丁基苯基)-N-正辛基胺基]螢烷、 2-苯胺基-3-甲基-6-[N-(4-第三丁基苯基)-N-正辛基胺基]螢烷、 2-苯胺基-3-甲基-6-[N-(4-正丁基苯基)-N-正癸基胺基]螢烷、 2-苯胺基-3-甲基-6-[N-(4-第三丁基苯基)-N-正癸基胺基]螢烷、 2-苯胺基-3-甲基-6-(4-正己基苯基胺基)螢烷、 2-苯胺基-3-甲基-6-[N-乙基-N-(4-正己基苯基)胺基]螢烷、 2-苯胺基-3-甲基-6-[N-正丁基-N-(4-正己基苯基)胺基]螢烷、 2-苯胺基-3-甲基-6-[N-正己基-N-(4-正己基苯基)胺基]螢烷、 2-苯胺基-3-甲基-6-[N-(4-正己基苯基)-N-正辛基胺基]螢烷、 2-苯胺基-3-甲基-6-[N-正癸基-N-(4-正己基苯基)胺基]螢烷、 2-苯胺基-3-甲基-6-[N-正丁基-N-(4-甲氧基苯基)胺基]螢烷、 2-苯胺基-3-甲基-6-[N-正己基-N-(4-甲氧基苯基)胺基]螢烷、 2-苯胺基-3-甲基-6-[N-(4-甲氧基苯基)-N-正辛基胺基]螢烷、 2-苯胺基-3-甲基-6-[N-正癸基-N-(4-甲氧基苯基)胺基]螢烷、 2-苯胺基-3-甲基-6-[N-乙基-N-(4-乙氧基苯基)胺基]螢烷、 2-苯胺基-3-甲基-6-[N-正丁基-N-(4-乙氧基苯基)胺基]螢烷、 2-苯胺基-3-甲基-6-[N-(4-乙氧基苯基)-N-正己基胺基]螢烷、 2-苯胺基-3-甲基-6-[N-(4-乙氧基苯基)-N-正辛基胺基]螢烷、 2-苯胺基-3-甲基-6-[N-正癸基-N-(4-乙氧基苯基)胺基]螢烷、 2-苯胺基-3-甲基-6-[N-乙基-N-(4-異丙氧基苯基)胺基]螢烷、 2-苯胺基-3-甲基-6-(4-正丁氧基苯基胺基)螢烷、 2-苯胺基-3-甲基-6-[N-(4-正丁氧基苯基)-N-乙基胺基]螢烷、 2-苯胺基-3-甲基-6-[N-(4-正丁氧基苯基)-N-正丁基胺基]螢烷、 2-苯胺基-3-甲基-6-[N-(4-正丁氧基苯基)-N-正己基胺基]螢烷、 2-苯胺基-3-甲基-6-[N-(4-正丁氧基苯基)-N-正辛基胺基)螢烷、 2-苯胺基-3-甲基-6-[N-(4-正丁氧基苯基)-N-正癸基胺基]螢烷、 6-甲基-2'-苯胺基-3'-甲基-6'-[N-(4'-正丁基苯基)-N-乙基胺基]螢烷、 7-甲基-2'-苯胺基-3'-甲基-6'-[N-(4'-正丁基苯基)-N-乙基胺基]螢烷、 6-正丁基-2'-苯胺基-3'-甲基-6'-[N-(4'-正丁基苯基)-N-乙基胺基]螢烷、 7-正丁基-2'-苯胺基-3'-甲基-6'-[N-(4'-正丁基苯基)-N-乙基胺基]螢烷、 6-氯-2'-苯胺基-3'-甲基-6'-[N-(4'-正丁基苯基)-N-乙基胺基]螢烷、 7-氯-2'-苯胺基-3'-甲基-6'-[N-(4'-正丁基苯基)-N-乙基胺基]螢烷、 6-甲基-2'-苯胺基-3'-甲基-6'-[N-正丁基-N-(4'-正己基苯基)胺基]螢烷、 7-甲基-2'-苯胺基-3'-甲基-6'-[N-正丁基-N-(4'-正己基苯基)胺基]螢烷、 6,7-二氯-2'-苯胺基-3'-甲基-6'-[N-(4'-乙基苯基)-N-正辛基胺基]螢烷、 6,7-二甲基-2'-苯胺基-3'-甲基-6'-[N-(4'-乙基苯基)-N-正辛基胺基]螢烷等。
(b)成分、即受電子性化合物係自(a)成分接收電子,作為(a)成分之顯色劑發揮功能之化合物。 作為受電子性化合物,可列舉選自具有活性質子之化合物群、偽酸性化合物群[雖然並非酸,但於可逆熱變色性組合物中作為酸發揮作用而使(a)成分顯色之化合物群]、及具有電子電洞之化合物群等中之化合物。上述(b)成分中,較佳為選自具有活性質子之化合物群中之化合物。
作為具有活性質子之化合物群,可列舉:具有酚性羥基之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羧酸及其衍生物、酸性磷酸酯及其衍生物、唑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1,2,3-三唑及其衍生物、環狀碳磺醯亞胺類、碳數2~5之鹵醇類、磺酸及其衍生物、無機酸類等。作為羧酸及其衍生物,較佳為芳香族羧酸及其衍生物、或碳數2~5之脂肪族羧酸及其衍生物。
作為偽酸性化合物群,可列舉:具有酚性羥基之化合物之金屬鹽、羧酸之金屬鹽、酸性磷酸酯之金屬鹽、磺酸之金屬鹽、芳香族羧酸酐、脂肪族羧酸酐、芳香族羧酸與磺酸之混合酐、環烯烴二羧酸酐、脲及其衍生物、硫脲及其衍生物、胍及其衍生物、鹵化醇類等。
作為具有電子電洞之化合物群,可列舉硼酸鹽類、硼酸酯類、無機鹽類等。
上述(b)成分中,就可更有效地表現熱變色特性之方面而言,較佳為具有酚性羥基之化合物。
具有酚性羥基之化合物廣泛包含單酚化合物至多酚化合物,進而雙酚化合物及三酚化合物、酚-醛縮合樹脂等亦包含於其中。具有酚性羥基之化合物較佳為具有至少2個以上苯環。又,具有酚性羥基之化合物亦可具有烷基、芳基、醯基、烷氧基羰基、羧基及其酯或醯胺基、鹵素原子等取代基。
作為具有酚性羥基之化合物等之金屬鹽所包含之金屬,例如可例示:鈉、鉀、鈣、鋅、鋯、鋁、鎂、鎳、鈷、錫、銅、鐵、釩、鈦、鉛、及鉬等。
以下,例示(b)成分之化合物。 作為具有1個酚性羥基之化合物,例如可例示: 苯酚、 鄰甲酚、 間甲酚、 對甲酚、 4-乙基苯酚、 4-正丙基苯酚、 4-正丁基苯酚、 2-第三丁基苯酚、 3-第三丁基苯酚、 4-第三丁基苯酚、 4-正戊基苯酚、 4-第三戊基苯酚、 4-正辛基苯酚、 4-第三辛基苯酚、 4-正壬基苯酚、 4-正十二烷基苯酚、 3-正十五烷基苯酚、 4-正硬脂基苯酚、 1-(4-羥基苯基)癸烷-1-酮、 4-氯苯酚、 4-溴苯酚、 4-三氟甲基苯酚、 4-甲基苯硫酚、 4-硝基苯酚、 2-苯基苯酚、 4-苯基苯酚、 2-苄基苯酚、 2-苄基-4-氯苯酚、 4-異丙苯基苯酚、 4-羥基二苯甲酮、 4-氯-4'-羥基二苯甲酮、 4-氟-4'-羥基二苯甲酮、 4-環己基苯酚、 2-羥基苄醇、 3-羥基苄醇、 4-羥基苄醇、 4-(2-羥基乙基)苯酚、 3-甲氧基苯酚、 4-乙氧基苯酚、 4-正丙氧基苯酚、 4-正丁氧基苯酚、 4-正庚氧基苯酚、 4-(2-甲氧基乙基)苯酚、 α-萘酚、 β-萘酚、 2,3-二甲基苯酚、 2,4-二甲基苯酚、 2,6-二甲基苯酚、 2,6-二第三丁基苯酚、 2,4-二氯苯酚、 2,4-二氟苯酚、 瑞香草酚、 3-甲基-4-甲基苯硫酚、 2-第三丁基-5-甲基苯酚、 2,6-雙(羥基甲基)-4-甲基苯酚、 2,3,5-三甲基苯酚、 2,6-雙(羥基甲基)-4-第三辛基苯酚、 6-羥基-1,3-苯并㗁硫醇-2-酮、 2,4-雙(苯基磺醯基)苯酚、 2,4-雙(苯基磺醯基)-5-甲基苯酚、 2,4-雙(4-甲基苯基磺醯基)苯酚、 2-苯基苯酚、4-苯基苯酚、 2,6-二苯基苯酚、 3-苄基聯苯-2-醇、 3,5-二苄基聯苯-4-醇、 4-氰基-4'-羥基聯苯、 1-羥基苯并三唑、 1-羥基-5-甲基苯并三唑、 1-羥基-5-氯苯并三唑、 1-羥基-5-甲氧基苯并三唑、 1-羥基-4-苯甲醯基胺基苯并三唑、 1-羥基-4,5,6,7-四氯苯并三唑、 1,4-羥基苯并三唑、 1-羥基-5-硝基苯并三唑、 1-羥基-5-苯基苯并三唑、 1-羥基-5-苄基苯并三唑、 1-羥基-5-乙基苯并三唑、 1-羥基-5-正辛基苯并三唑、 1-羥基-5-正丁基苯并三唑、 4-羥基苯甲酸正丁酯、 4-羥基苯甲酸正辛酯、 4-羥基苯甲酸2-十七氟辛酯乙烷、 4-羥基苯甲酸苄酯、 4-羥基苯甲酸苄酯、 4-羥基苯甲酸鄰甲基苄酯、 4-羥基苯甲酸間甲基苄酯、 4-羥基苯甲酸對甲基苄酯、 4-羥基苯甲酸對乙基苄酯、 4-羥基苯甲酸對丙基苄酯、 4-羥基苯甲酸對第三丁基苄酯、 4-羥基苯甲酸苯基乙酯、 4-羥基苯甲酸鄰甲基苯基乙酯、 4-羥基苯甲酸間甲基苯基乙酯、 4-羥基苯甲酸對甲基苯基乙酯、 4-羥基苯甲酸對乙基苯基乙酯、 4-羥基苯甲酸對丙基苯基乙酯、 4-羥基苯甲酸對第三丁基苯基乙酯等。
作為具有2個酚性羥基之化合物,例如可例示: 間苯二酚、 2-甲基間苯二酚、 4-正己基間苯二酚、 4-正辛基間苯二酚、 4-第三辛基間苯二酚、 4-苯甲醯基間苯二酚、 4-硝基間苯二酚、 β-間苯二酚酸甲酯、 β-間苯二酚酸苄酯、 2-氯-4-戊醯基間苯二酚、 6-氯-4-戊醯基間苯二酚、 2-氯-4-己醯基間苯二酚、 6-氯-4-己醯基間苯二酚、 2-氯-4-丙醯基間苯二酚、 6-氯-4-丙醯基間苯二酚、 2,6-二氯-4-丙醯基間苯二酚、 6-氟-4-丙醯基間苯二酚、 2-氯-4-苯基乙醯基間苯二酚、 6-氯-4-苯基乙醯基間苯二酚、 2-氯-4-β-苯基丙醯基間苯二酚、 6-氯-4-β-苯基丙醯基間苯二酚、 2-氯-4-苯氧基乙醯基間苯二酚、 6-氯-4-苯氧基乙醯基間苯二酚、 4-苯甲醯基-2-氯間苯二酚、 6-氯-4-間甲基苯甲醯基間苯二酚、 4-[1',3',4',9'a-四氫-6'-羥基螺(環己烷-1,9'-[9H]-𠮿
Figure 109110611-0000-3
)-4'a-[2H]-基]-1,3-苯二酚、 對苯二酚、 甲基對苯二酚、 三甲基對苯二酚、 鄰苯二酚、 4-第三丁基鄰苯二酚、 1,6-二羥基萘、 2,7-二羥基萘、 1,5-二羥基萘、 2,6-二羥基萘、 2,4-二羥基二苯甲酮、 4,4'-二羥基二苯甲酮、 2,4-二羥基-2'-甲基二苯甲酮、 2,4-二羥基-3'-甲基二苯甲酮、 2,4-二羥基-4'-甲基二苯甲酮、 2,4-二羥基-4'-乙基二苯甲酮、 2,4-二羥基-4'-正丙基二苯甲酮、 2,4-二羥基-4'-異丙基二苯甲酮、 2,4-二羥基-4'-正丁基二苯甲酮、 2,4-二羥基-4'-異丁基二苯甲酮、 2,4-二羥基-4'-第三丁基二苯甲酮、 2,4-二羥基-4'-正戊基二苯甲酮、 2,4-二羥基-4'-正己基二苯甲酮、 2,4-二羥基-4'-正庚基二苯甲酮、 2,4-二羥基-4'-正辛基二苯甲酮、 2,4-二羥基-4'-正癸基二苯甲酮、 2,4-二羥基-2',3'-二甲基二苯甲酮、 2,4-二羥基-2',4'-二甲基二苯甲酮、 2,4-二羥基-2',5'-二甲基二苯甲酮、 2,4-二羥基-2',6'-二甲基二苯甲酮、 2,4-二羥基-3',4'-二甲基二苯甲酮、 2,4-二羥基-3',5'-二甲基二苯甲酮、 2,4-二羥基-2',4',6'-三甲基二苯甲酮、 2,4-二羥基-2'-甲氧基二苯甲酮、 2,4-二羥基-3'-甲氧基二苯甲酮、 2,4-二羥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 2,4-二羥基-2'-乙氧基二苯甲酮、 2,4-二羥基-4'-乙氧基二苯甲酮、 2,4-二羥基-4'-正丙氧基二苯甲酮、 2,4-二羥基-4'-異丙氧基二苯甲酮、 2,4-二羥基-4'-正丁氧基二苯甲酮、 2,4-二羥基-4'-異丁氧基二苯甲酮、 2,4-二羥基-4'-正戊氧基二苯甲酮、 2,4-二羥基-4'-正己氧基二苯甲酮、 2,4-二羥基-4'-正庚氧基二苯甲酮、 2,4-二羥基-4'-正辛氧基二苯甲酮、 2,4-二羥基-4'-正壬氧基二苯甲酮、 2,4-二羥基-2',3'-二甲氧基二苯甲酮、 2,4-二羥基-2',4'-二甲氧基二苯甲酮、 2,4-二羥基-2',5'-二甲氧基二苯甲酮、 2,4-二羥基-2',6'-二甲氧基二苯甲酮、 2,4-二羥基-3',4'-二甲氧基二苯甲酮、 2,4-二羥基-3',5'-二甲氧基二苯甲酮、 2,4-二羥基-3',4'-二乙氧基二苯甲酮、 2,4-二羥基-2',3',4'-三甲氧基二苯甲酮、 2,4-二羥基-2',3',6'-三甲氧基二苯甲酮、 2,4-二羥基-3',4',5'-三甲氧基二苯甲酮、 2,4-二羥基-3',4',5'-三乙氧基二苯甲酮等。
進而,作為雙酚化合物,例如可例示: 1,1-雙(4-羥基苯基)乙烷、 1,1-雙(4-羥基苯基)丙烷、 1,1-雙(4-羥基苯基)正丁烷、 1,1-雙(4-羥基苯基)正戊烷、 1,1-雙(4-羥基苯基)正己烷、 1,1-雙(4-羥基苯基)正庚烷、 1,1-雙(4-羥基苯基)正辛烷、 1,1-雙(4-羥基苯基)正壬烷、 1,1-雙(4-羥基苯基)正癸烷、 1,1-雙(4-羥基-3-甲基苯基)癸烷、 1,1-雙(4-羥基苯基)正十二烷、 1,1-雙(4-羥基苯基)-2-甲基丙烷、 1,1-雙(4-羥基苯基)-3-甲基丁烷、 1,1-雙(4-羥基苯基)-3-甲基戊烷、 1,1-雙(4-羥基苯基)-2,3-二甲基戊烷、 1,1-雙(4-羥基苯基)-2-乙基丁烷、 1,1-雙(4-羥基苯基)-2-乙基己烷、 1,1-雙(4-羥基苯基)-3,7-二甲基辛烷、 1,1-雙(4-羥基苯基)環己烷、 1,1-雙(4-羥基苯基)-3,3,5-三甲基環己烷、 1,1-雙(4-羥基-3-甲基)環己烷、 雙酚酸、 1-苯基-1,1-雙(4-羥基苯基)甲烷、 2,2-雙(4-羥基苯基)丙烷、 2,2-雙(4-羥基苯基)正丁烷、 2,2-雙(4-羥基苯基)正戊烷、 2,2-雙(4-羥基苯基)正己烷、 2,2-雙(4-羥基苯基)正庚烷、 2,2-雙(4-羥基苯基)正辛烷、 2,2-雙(4-羥基苯基)正壬烷、 2,2-雙(4-羥基苯基)正癸烷、 2,2-雙(4-羥基苯基)正十二烷、 2,2-雙(4-羥基苯基)-6,10,14-三甲基十五烷、 1-苯基-1,1-雙(4-羥基苯基)乙烷、 2,2-雙(4-羥基苯基)甲基丙酸酯、 2,2-雙(4-羥基苯基)丁基丙酸酯、 2,2-雙(4-羥基-3-甲基苯基)甲基丙酸酯、 2,2-雙(4-羥基苯基)乙基丙酸酯、 2,2-雙(4-羥基苯基)-4-甲基戊烷、 2,2-雙(4-羥基苯基)-4-甲基己烷、 2,2-雙(4-羥基苯基)六氟丙烷、 2,2-雙(3,5-二羥基甲基-4-羥基苯基)六氟丙烷、 2,2-雙(4-羥基-3-甲基苯基)丙烷、 2,2-雙(4-羥基-3-甲基苯基)丁烷、 2,2-雙(4-羥基-3-異丙基苯基)丙烷、 2,2-雙(3-第二丁基苯基-4-羥基)丙烷、 2,2-雙(4-羥基-3-苯基苯基)丙烷、 2,2-雙(3-第三丁基-4-羥基苯基)丙烷、 2,2-雙(3-氟-4-羥基苯基)丙烷、 2,2-雙(3,5-二羥基甲基-4-羥基苯基)丙烷、 9,9-雙(4-羥基-3-甲基苯基)茀、 1,3-雙[2-(4-羥基苯基)-2-丙基]苯、 1,4-雙[2-(4-羥基苯基)-2-丙基]苯、 3,3-雙(4-羥基苯基)氧基吲哚、 3,3-雙(4-羥基-3-甲基苯基)氧基吲哚、 雙(2-羥基苯基)甲烷、 雙(2-羥基-5-甲基苯基)甲烷、 雙(2-羥基-3-羥基甲基-5-甲基)甲烷、 4,4'-[1,4-伸苯基雙(1-甲基亞乙基)]雙(2-甲基苯酚)、 1,1-雙(4-羥基-3-苯基苯基)環己烷、 3,3-伸乙氧基二酚、 1,4-雙(4-羥基苯甲酸酯)-3-甲基苯、 4,4''-二羥基-3''-甲基-對聯三苯、 4,4''-二羥基-3''-異丙基-對聯三苯、 2,2-二甲基-1,3-雙(4-羥基苯甲醯氧基)丙烷、 2,2'-聯苯酚、 4,4'''-二羥基對聯四苯、 4,4-二羥基二苯基醚、 雙(4-羥基苯硫基乙基)醚 雙(4-羥基苯基)碸、 苄氧基-4'-羥基二苯基碸、 4-(4-甲基苄氧基)-4'-羥基二苯基碸、 4-(4-乙基苄氧基)-4'-羥基二苯基碸、 4-(4-正丙基苄氧基)-4'-羥基二苯基碸、 4-(4-異丙基苄氧基)-4'-羥基二苯基碸、 4-(4-正丁基苄氧基)-4'-羥基二苯基碸、 4-(4-異丁基苄氧基)-4'-羥基二苯基碸、 4-(4-第二丁基苄氧基)-4'-羥基二苯基碸、 4-(4-第三丁基苄氧基)-4'-羥基二苯基碸、 4-(3-甲基苄氧基)-4'-羥基二苯基碸、 4-(3-乙基苄氧基)-4'-羥基二苯基碸、 4-(3-正丙基苄氧基)-4'-羥基二苯基碸、 4-(3-異丙基苄氧基)-4'-二羥基苯基碸、 4-(3-正丁基苄氧基)-4'-羥基二苯基碸、 4-(3-異丁基苄氧基)-4'-羥基二苯基碸、 4-(3-第二丁基苄氧基)-4'-羥基二苯基碸、 4-(3-第三丁基苄氧基)-4'-羥基二苯基碸、 4-(2-甲基苄氧基)-4'-羥基二苯基碸、 4-(2-乙基苄氧基)-4'-羥基二苯基碸、 4-(2-正丙基苄氧基)-4'-羥基二苯基碸、 4-(2-異丙基苄氧基)-4'-羥基二苯基碸、 4-(2-正丁基苄氧基)-4'-羥基二苯基碸、 4-(2-異丁基苄氧基)-4'-羥基二苯基碸、 4-(2-第二丁基苄氧基)-4'-羥基二苯基碸、 4-(2-第三丁基苄氧基)-4'-羥基二苯基碸、 2,4'-二羥基二苯基碸、 3,4'-二羥基二苯基碸、 4-羥基二苯基碸、 甲基-4'-羥基二苯基碸、 4-乙基-4'-羥基二苯基碸、 4-正丙基-4'-羥基二苯基碸、 4-異丙基-4'-羥基二苯基碸、 4-氯-4'-羥基二苯基碸、 4-氟-4'-羥基二苯基碸、 4-氯-2-甲基-4'-羥基二苯基碸、 4-甲氧基-4'-羥基二苯基碸、 4-乙氧基-4'-羥基二苯基碸、 4-正丙氧基-4'-羥基二苯基碸、 4-異丙氧基-4'-羥基二苯基碸、 4-正丁氧基-4'-羥基二苯基碸、 4-異丁氧基-4'-羥基二苯基碸、 4-第二丁氧基-4'-羥基二苯基碸、 4-第三丁氧基-4'-羥基二苯基碸、 4-正戊氧基-4'-羥基二苯基碸、 4-異戊氧基-4'-羥基二苯基碸、 4-(1-丙烯氧基)-4'-羥基二苯基碸、 4-(2-丙烯氧基)-4'-羥基二苯基碸、 4-苄氧基-4'-羥基二苯基碸、 4-(β-苯氧基乙氧基)-4'-羥基二苯基碸、 4-(β-苯氧基丙氧基ル)-4'-羥基二苯基碸、 雙(2-烯丙基-4-羥基二苯基)碸、 雙[4-羥基-3-(2-丙烯基)苯基]碸、 雙(3,5-二溴-4-羥基苯基)碸、 雙(3,5-二氯-4-羥基苯基)碸、 雙(3-苯基-4-羥基苯基)碸、 雙(4-羥基-3-正丙基苯基)碸、 雙(4-羥基-3-甲基苯基)碸、 3,4-二羥基二苯基碸、 3',4'-二羥基-4-甲基二苯基碸、 3,4,4'-三羥基二苯基碸、 雙(3,4-二羥基苯基)碸、 2,3,4-三羥基二苯基碸、 4-異丙氧基-4'-羥基二苯基碸、 4-正丙氧基-4'-羥基二苯基碸、 4-烯丙氧基-4'-羥基二苯基碸、 4-苄氧基-4'-羥基二苯基碸、 4-(2-丙烯氧基)-4'-羥基二苯基碸、 3-苄基-4-苄氧基-4'-羥基二苯基碸、 3-苯乙基-4-苯乙基氧基-4'-羥基二苯基碸、 3-甲基苄基-4-甲基苄氧基-4'-羥基二苯基碸、 4-苄氧基-3'-苄基-4'-羥基二苯基碸、 4-苯乙基氧基-3'-苯乙基-4'-羥基二苯基碸、 4-甲基苄氧基-3'-甲基苄基-4'-羥基二苯基碸、 α,α'-雙{4-(對羥基苯基碸)苯氧基}-對二甲苯、 4,4'-{氧基雙(環氧乙烷對伸苯基磺醯基)}二酚、 雙(4-羥基苯基)硫醚、雙(4-羥基-3-甲基苯基)硫醚、 雙(3,5-二甲基-4-羥基苯基)硫醚、 雙(3-乙基-4-羥基苯基)硫醚、 雙(3,5-二乙基-4-羥基苯基)硫醚、 雙(4-羥基-3-正丙基苯基)硫醚、 雙(3,5-二正丙基-4-羥基苯基)硫醚、 雙(3-第三丁基-4-羥基苯基)硫醚、 雙(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基)硫醚、 雙(4-羥基-3-正戊基苯基)硫醚、 雙(3-正己基-4-羥基苯基)硫醚、 雙(3-正庚基-4-羥基苯基)硫醚、 雙(5-第三辛基-2-羥基苯基)硫醚、 雙(2-羥基-3-第三辛基苯基)硫醚、 雙(2-羥基-5-正辛基-苯基)硫醚、 雙(5-氯-2-羥基苯基)硫醚、 雙(3-環己基-4-羥基苯基)硫醚、 雙(4-羥基苯硫基乙氧基)甲烷、 1,5-(4-羥基苯硫基)-3-氧基戊烷、 1,8-雙(4-羥基苯硫基)-3,6-二氧辛烷等。
作為具有3個酚性羥基之化合物,例如可例示:鄰苯三酚、間苯三酚、間苯三酚羧酸、沒食脂酸、沒食子酸辛酯、沒食子酸十二烷基酯等。
進而,作為三酚化合物,例如可例示: 4,4',4''-次甲基三酚、 4,4',4''-次甲基三(2-甲基苯酚)、 4,4'-[(2-羥基苯基)亞甲基]雙(2,3,5-三甲基苯酚)、 4,4'-[(4-羥基苯基)亞甲基]雙(2-甲基苯酚)、 4,4'-[(4-羥基苯基)亞甲基]雙(2,6-二甲基苯酚)、 4,4'-[(4-羥基-3-甲氧基苯基)亞甲基]雙酚、 4,4'-[(4-羥基苯基)亞甲基]雙(2-環己基-5-甲基苯酚)、 4,4',4''-次乙基三酚、 4,4',4''-次乙基三(2-甲基苯酚)、 4,4'-[(2-羥基苯基)亞甲基]雙(2-環己基-5-甲基苯酚)、 2,6-雙[(2-羥基-5-甲基苯基)甲基]-4-甲基苯酚、 2,4-雙[(2-羥基-5-甲基苯基)甲基]-6-環己基苯酚、 4,4'-[1-{4-[1-(4-羥基苯基)-1-甲基乙基]苯基}亞甲基]雙酚、 4,4'-[1-{4-[1-(4-羥基苯基)-1-甲基乙基]苯基}亞乙基]雙酚、 4,4'-[1-{4-[1-(4-羥基苯基)-1-甲基乙基]苯基}亞丙基]雙酚、 4,4'-[1-{4-[1-(4-羥基苯基)-1-甲基乙基]苯基}亞丁基]雙酚、 4,4'-[1-{4-[1-(4-羥基苯基)-1-甲基乙基]苯基}亞戊基]雙酚、 4,4'-[1-{4-[1-(4-羥基苯基)-1-甲基乙基]苯基}亞己基]雙酚、 4,4'-[1-{4-[1-(4-羥基苯基)-1-甲基乙基]苯基}亞庚基]雙酚、 4,4'-[1-{4-[1-(4-羥基苯基)-1-甲基乙基]苯基}亞異丁基]雙酚、 4,4'-[1-{4-[1-(4-羥基苯基)-1-甲基乙基]苯基}亞新戊基]雙酚、 2,2'-[1-{4-[1-(2-羥基苯基)-1-甲基乙基]苯基}亞乙基]雙酚、 3,3'-[1-{4-[1-(3-羥基苯基)-1-甲基乙基]苯基}亞乙基]雙酚、 4,4'-[1-{4-[1-(3-氟-4-羥基苯基)-1-甲基乙基]苯基}亞乙基]雙(2-氟苯酚)、 4,4'-[1-{4-[1-(3-氯-4-羥基苯基)-1-甲基乙基]苯基}亞乙基]雙(2-氯苯酚)、 4,4'-[1-{4-[1-(3-溴-4-羥基苯基)-1-甲基乙基]苯基}亞乙基]雙(2-溴苯酚)、 4,4'-[1-{4-[1-(4-羥基-3-甲基苯基)-1-甲基乙基]苯基}亞乙基]雙(2-甲基苯酚)、 4,4'-[1-{4-[1-(3-乙基-4-羥基苯基)-1-甲基乙基]苯基}亞乙基]雙(2-乙基苯酚)、 4,4'-[1-{4-[1-(3-第三丁基-4-羥基苯基)-1-甲基乙基]苯基}亞乙基]雙(2-第三丁基苯酚)、 4,4'-[1-{4-[1-(4-羥基-3-三氟甲基苯基)-1-甲基乙基]苯基}亞乙基]雙(2-三氟甲基苯酚)、 1,1-雙(4-羥基苯基)-4-(4-羥基-α-乙基)苄基環己烷、 4,4'-[(3-乙氧基-4-羥基苯基)亞甲基]雙酚、 4,4'-[(3-羥基苯基)亞甲基]雙(2,6-二甲基苯酚)、 2,2'-[(4-羥基苯基)亞甲基]雙(3,5-二甲基苯酚)、 4,4'-[(4-羥基-3-甲氧基苯基)亞甲基]雙(2,6-二甲基苯酚)、 2,2'-[(2-羥基苯基)亞甲基]雙(3,5,6-三甲基苯酚)、 4,4'-[(3-羥基苯基)亞甲基]雙(2,3,6-三甲基苯酚)、 4,4'-[(4-羥基苯基)亞甲基]雙(2,3,6-三甲基苯酚)、 4,4'-[(3-羥基苯基)亞甲基]雙(2-環己基-5-甲基苯酚)、 4,4'-[(4-羥基苯基-3-甲氧基)亞甲基]雙(2-環己基-5-甲基苯酚)、 1,1-雙(4-羥基苯基)-4-羥基苯基環己烷、 4,4'-[3-(5-環己基-4-羥基-2-甲基苯基)-3-苯基)亞丙基]雙(2-環己基-5-甲基苯酚)、 4,4'-[(2-羥基苯基)亞甲基]雙(2-甲基苯酚)、 2,4',4''-次甲基三酚、 4,4'-[(2-羥基苯基)亞甲基]雙(3-甲基苯酚)、 4,4'-[4-(4-羥基苯基)-第二亞丁基]雙(4-羥基苯酚)、 2,2'-[(3-羥基苯基)亞甲基]雙(3,5-二甲基苯酚)、 4,4'-[(2-羥基-3-甲氧基苯基)亞甲基]雙(2,5-二甲基苯酚)、 4,4'-[(2-羥基-3-甲氧基苯基)亞甲基]雙(2,6-二甲基苯酚)、 2,2'-[(2-羥基-3-甲氧基苯基)亞甲基]雙(3,5-二甲基苯酚)、 2,2'-[(3-羥基-4-甲氧基苯基)亞甲基]雙(3,5-二甲基苯酚)、 2,2'-[(4-羥基-3-甲氧基苯基)亞甲基]雙(3,5-二甲基苯酚)、 4,4'-[(2-羥基苯基)亞甲基]雙(2-異丙基苯酚)、 4,4'-[(3-羥基苯基)亞甲基]雙(2-異丙基苯酚)、 4,4'-[(4-羥基苯基)亞甲基]雙(2-異丙基苯酚)、 2,2'-[(3-羥基苯基)亞甲基]雙(3,5,6-三甲基苯酚)、 2,2'-[(4-羥基苯基)亞甲基]雙(3,5,6-三甲基苯酚)、 2,2'-[(4-3-乙氧基-4-羥基苯基)亞甲基]雙(3,5-二甲基苯酚)、 1,1-雙(4-羥基-3-甲基苯基)-4-(4-羥基苯基)環己烷、 4,4'-[(2-羥基-3-甲氧基苯基)亞甲基]雙(2-異丙基苯酚)、 4,4'-[(3-羥基-4-甲氧基苯基)亞甲基]雙(2-異丙基苯酚)、 4,4'-[(4-羥基-3-甲氧基苯基)亞甲基]雙(2-異丙基苯酚)、 2,2'-[(2-羥基-3-甲氧基苯基)亞甲基]雙(3,5,6-三甲基苯酚、 2,2'-[(3-羥基-4-甲氧基苯基)亞甲基]雙(3,5,6-三甲基苯酚)、 2,2'-[(4-羥基-3-甲氧基苯基)亞甲基]雙(3,5,6-三甲基苯酚)、 4,4'-[(3-乙氧基-4-羥基苯基)亞甲基]雙(2-異丙基苯酚)、 2,2'-[(3-乙氧基-4-羥基苯基)亞甲基]雙(3,5,6-三甲基苯酚)、 4,4'-[(3-乙氧基-4-羥基苯基)亞甲基]雙(2,3,6-三甲基苯酚)、 1,1-雙(3,5-二甲基-4-羥基苯基)-4-(4-羥基苯基)環己烷、 4,4'-[(4-羥基-3-甲氧基苯基)亞甲基]雙(2-第三丁基-5-甲基苯酚)、 4,4'-[(2-羥基苯基)亞甲基]雙(2-環己基苯酚)、 4,4'-[(3-羥基苯基)亞甲基]雙(2-環己基苯酚)、 4,4'-[(3-乙氧基-4-羥基苯基)亞甲基]雙(2-第三丁基-6-甲基苯酚)、 4,4'-[(3-甲氧基-2-羥基苯基)亞甲基]雙(2-環己基苯酚)、 4,4'-[(3-羥基-4-甲氧基苯基)亞甲基]雙(2-環己基苯酚)、 4,4'-[1-{4-[1-(3-氟-4-羥基苯基)-1-甲基乙基]苯基}亞乙基]雙(2-第三丁基苯酚)、 4,4'-[1-{4-[1-(3,5-二甲基-4-羥基苯基)-1-甲基乙基]苯基}亞乙基]雙(2,6-二甲基苯酚)、 4,4'-[(3-乙氧基-4-羥基苯基)亞甲基]雙(2-環己基-5-甲基苯酚)、 4,4'-[(3-環己基-4-羥基苯基)亞乙基]雙(2-環己基苯酚)、 4,4'-[(5-環己基-4-羥基-2-甲氧基苯基)亞乙基]雙(2-環己基-5-甲基苯酚)、 4,4'-[1-{4-[1-(3-環己基-4-羥基苯基)-1-甲基乙基]苯基}亞乙基]雙(2-環己基苯酚)、 4,4'-[1-{4-[1-(3-氟-4-羥基苯基)-1-甲基乙基]苯基}亞乙基]雙酚、 4,4'-[1-{4-[1-(3-氟-4-羥基苯基)-1-甲基乙基]苯基}亞乙基]雙(2-甲基苯酚)、 4,4'-[1-{4-[1-(3-氟-4-羥基苯基)-1-甲基乙基]苯基}亞乙基]雙(2,6-二甲基苯酚)、 2,6-雙[(5-氟-2-羥基苯基)甲基]-4-甲基苯酚、 2,6-雙[(3,5-二甲基-4-羥基苯基)甲基]-4-甲基苯酚、 2,6-雙[(4-羥基苯基)甲基]-4-甲基苯酚、2,6-雙[(4-羥基苯基)甲基]-4-乙基苯酚、 2,4-雙[(4-羥基-3-甲基苯基)甲基]-6-甲基苯酚、 2,6-雙[(4-羥基-3-甲基苯基)甲基]-4-甲基苯酚、 2,6-雙[(4-羥基-3-甲基苯基)甲基]-4-乙基苯酚、 2,6-雙[(2-羥基-5-甲基苯基)甲基]-4-乙基苯酚、 2,6-雙[(3,5-二甲基-2-羥基苯基)甲基]-4-甲基苯酚、 2,6-雙[(2,4-二甲基-6-羥基苯基)甲基]-4-甲基苯酚、 2,4-雙[(4-羥基苯基)甲基]-6-環己基苯酚、 2,6-雙[(2,5-二甲基-4-羥基苯基)甲基]-3,4-二甲基苯酚、 2,6-雙[(2,5-二甲基-4-羥基苯基)甲基]-4-乙基苯酚、 2,6-雙[(4-羥基-2,3,6-三甲基苯基)甲基]-4-甲基苯酚、 2,4-雙[(4-羥基-3-甲基苯基)甲基]-6-環己基苯酚、 2,6-雙[(4-羥基-3-甲基苯基)甲基]-4-環己基苯酚、 2,6-雙[(2-羥基-5-甲基苯基)甲基]-4-環己基苯酚、 2,6-雙[(4-羥基-2,3,5-三甲基苯基)甲基]-4-乙基苯酚、 2,4-雙[(2,5-二甲基-4-羥基苯基)甲基]-6-環己基苯酚、 4,4',4''-次甲基三(2,6-二甲基苯酚)、 α-(4-羥基-3-甲基苯基)-α,α'-雙(4-羥基苯基)-1-乙基-4-異丙基苯、 α'-(4-羥基-3-甲基苯基)-α,α-雙(4-羥基苯基)-1-乙基-4-異丙基苯、 α,α-雙(4-羥基-3-甲基苯基)-α'-(4-羥基苯基)-1-乙基-4-異丙基苯、 α,α'-雙(4-羥基-3-甲基苯基)-α-(4-羥基苯基)-1-乙基-4-異丙基苯、 1,1-雙(4-羥基苯基)-4-[1-(4-羥基苯基)-1-甲基丙基]環己烷、 2,6-雙[(3,5-二甲基-4-羥基苯基)甲基]-4-乙基苯酚、 1,1'-雙(4-羥基苯基)-4-[1-(4-羥基苯基)丙基]環己烷、 1,1'-雙(4-羥基-3-甲基苯基)-4-[1-(4-羥基苯基)丙基]環己烷、 1,1'-雙(3,5-二甲基-4-羥基苯基)-4-[1-(4-羥基苯基)丙基]環己烷、 1-(4-羥基苯基)-1-[4,4-雙(4-羥基苯基)環己基]-4-異丙基環己烷、 4,4'-[3-(2,5-二甲基-4-羥基苯基)伸丁基]雙(2,5-二甲基苯酚)、 1,3,5-三(4-羥基-3-苯基苯基)金剛烷、 1,3,5-三(3-環己基-4-羥基苯基)金剛烷、 2,4-雙[(3,5-二甲基-4-羥基苯基)甲基]-6-環己基苯酚、 2,6-雙[(2,5-二甲基-4-羥基苯基)甲基]-4-環己基苯酚、 2,4-雙[(3-環己基-4-羥基苯基)甲基]-6-甲基苯酚、 2,4-雙[(4-羥基-2,3,5-三甲基苯基)甲基]-6-環己基苯酚、 2,6-雙[(5-氟-2-羥基苯基)甲基]-4-氟苯酚、 2,6-雙[(3-氟-4-羥基苯基)甲基]-4-氟苯酚、 2,4-雙[(3-氟-4-羥基苯基)甲基]-6-甲基苯酚、 4,4'-[3-(5-環己基-4-羥基-2-甲基苯基)-3-聯苯亞丙基]雙(5-環己基-2-甲基苯酚)、 4,4'-[3-(2,5-二甲基-4-羥基苯基)-3-苯基亞丙基]雙(2,5-二甲基苯酚)、 2,4-雙[(2,5-二甲基-4-羥基苯基)甲基]-6-甲基苯酚、1,1,2-三(4-羥基苯基)乙烷、 1,1,3-三(4-羥基苯基)丙烷、1,1,4-三(4-羥基苯基)丁烷、 1,2,2-三(4-羥基苯基)丙烷、1,2,2-三(4-羥基苯基)丁烷、 1,2,2-三(4-羥基苯基)戊烷、1,2,2-三(4-羥基苯基)己烷、 1,2,2-三(4-羥基苯基)庚烷、1,2,2-三(4-羥基苯基)辛烷、 1,2,2-三(4-羥基苯基)-3-甲基丁烷1,2,2-三(4-羥基苯基)-3,3-二甲基丁烷、 1,2,2-三(4-羥基苯基)-4,4-二甲基戊烷、1,3,3-三(4-羥基苯基)丁烷、 1,3,3-三(4-羥基苯基)戊烷、1,3,3-三(4-羥基苯基)己烷、 1,3,3-三(4-羥基苯基)庚烷、1,3,3-三(4-羥基苯基)辛烷、 1,3,3-三(4-羥基苯基)壬烷、1,4,4-三(4-羥基苯基)戊烷、 1,4,4-三(4-羥基苯基)己烷、1,4,4-三(4-羥基苯基)庚烷、 1,4,4-三(4-羥基苯基)辛烷、1,4,4-三(4-羥基苯基)壬烷、 1,4,4-三(4-羥基苯基)癸烷、1,2,2-三(2-羥基苯基)丙烷、 1,1,2-三(3-羥基苯基)丙烷、 1-(4-羥基苯基)-2,2-雙(2-羥基苯基)丙烷、 1,2,2-三(3-氟-4-羥基苯基)丙烷、 1,2,2-三(3-氯-4-羥基苯基)丙烷、 1,2,2-三(3-溴-4-羥基苯基)丙烷、 2,2-雙(3-乙基-4-羥基苯基)-1-(4-羥基苯基)丙烷、 2,2-雙(3-第三丁基-4-羥基苯基)-1-(4-羥基苯基)丙烷、 2,2-雙(2-羥基-3-聯苯基)-1-(4-羥基苯基)丙烷、 2,2-雙(3-三氟甲基-4-羥基苯基)-1-(4-羥基苯基)丙烷、 2-(3-甲基-4-羥基苯基)-1,2-雙(4-羥基苯基)丙烷、 1-(3-甲基-4-羥基苯基)-2,2-雙(4-羥基苯基)丙烷、 3-(3-甲基-4-羥基苯基)-1,3-雙(4-羥基苯基)丁烷、 1-(3-甲基-4-羥基苯基)-3,3-雙(4-羥基苯基)丁烷、 4-(3-甲基-4-羥基苯基)-1,4-雙(4-羥基苯基)戊烷、 1-(3-甲基-4-羥基苯基)-4,4-雙(4-羥基苯基)戊烷、 1,2-雙(3-甲基-4-羥基苯基)-2-(4-羥基苯基)丙烷、 3,3-雙(3-甲基-4-羥基苯基)-1-(4-羥基苯基)丁烷、 1,3-雙(3-甲基-4-羥基苯基)-3-(4-羥基苯基)丁烷、 4,4-雙(3-甲基-4-羥基苯基)-1-(4-羥基苯基)戊烷、 1,4-雙(3-甲基-4-羥基苯基)-4-(4-羥基苯基)戊烷、 1,1,2-三(3-甲基-4-羥基苯基)乙烷、 1,2,2-三(3-甲基-4-羥基苯基)丙烷、 1,1,3-三(3-甲基-4-羥基苯基)丙烷、 1,3,3-三(3-甲基-4-羥基苯基)丁烷、 1,1,4-三(3-甲基-4-羥基苯基)丁烷、 1,4,4-三(3-甲基-4-羥基苯基)戊烷、 4,4'-[4-(4-羥基苯基)-第二亞丁基]雙(2-甲基苯酚)等。
作為具有4個以上酚性羥基之化合物,例如可例示: 雙[2-羥基-3-(2-羥基-5-甲基苄基)-5-甲基苯基]甲烷、 4,6-雙[(4-羥基苯基)甲基)-1,3-苯二酚、 4,4'-[(3,4-二羥基苯基)亞甲基]雙(2,6-二甲基苯酚)、 4,4'-[(3,4-二羥基苯基)亞甲基]雙(2-環己基-5-甲基苯酚)、 4,4'-[(3,4-二羥基苯基)亞甲基]雙(2-甲基苯酚)、 4,4'-[(3,4-二羥基苯基)亞甲基]雙(2,3,6-三甲基苯酚)、 1,1,2,2-四(4-羥基苯基)乙烷、 1,1,2,2-四(4-羥基-3-甲基苯基)乙烷、 1,1,2,2-四(3,5-二甲基-4-羥基苯基)乙烷、 α,α',4α'',α'''-四(3,5-二甲基-4-羥基苯基)-1,4-二甲基苯、 2,2'-雙[4,4-雙(4-羥基-3-甲基苯基)環己基]丙烷、 2,2'-[(3,4-二羥基苯基)亞甲基]雙(3,5-二甲基苯酚)、 3,6-雙[(3,5-二甲基-4-羥基苯基)甲基)鄰苯二酚、 4,6-雙[(3,5-二甲基-4-羥基苯基)甲基)-1,3-苯二酚、 2,2'-[(3,4-二羥基苯基)亞甲基]雙(3,5,6-三甲基苯酚)、 4,4'-[(3,4-二羥基苯基)亞甲基]雙(2-環己基苯酚)、 雙[3-(2-羥基苄基)-4-羥基-5-甲基苯基]甲烷、 雙[3-(3-羥基苄基)-4-羥基-5-甲基苯基]甲烷、 雙[3-(4-羥基苄基)-4-羥基-5-甲基苯基]甲烷、 雙[3-(2-羥基苄基)-2-羥基-5-甲基苯基]甲烷、 雙[3-(2-羥基苄基)-3-羥基-5-甲基苯基]甲烷、 雙[3-(2-羥基苄基)-4-羥基-5-甲基苯基]甲烷、 雙[3-(3-羥基-2-甲基苄基)-2-羥基-5-甲基苯基]甲烷、 雙[3-(4-羥基-3-甲基苄基)-2-羥基-5-甲基苯基]甲烷、 雙[3-(3-羥基-4-甲基苄基)-2-羥基-5-甲基苯基]甲烷、 雙[3-(2-羥基-3-甲基苄基)-2-羥基-5-甲基苯基]甲烷、 α,α',α'',α'''-四(4-羥基苯基)-1,4-二甲基苯、 雙[3-(3,6-二甲基-2-羥基苄基)-2-羥基-5-甲基苯基]甲烷、 [3-(3,6-二甲基-2-羥基苄基)-2-羥基-5-甲基苯基]、 [3-(2,5-二甲基-4-羥基苄基)-2-羥基-5-甲基苯基]甲烷、 雙[3-(2,5-二甲基-4-羥基苄基)-2-羥基-5-甲基苯基]甲烷、 雙[3-(3,5-二甲基-4-羥基苄基)-2-羥基-5-甲基苯基]甲烷、 雙[3-(2-羥基-3,4,6-三甲基苄基)-2-羥基-5-甲基苯基]甲烷、 雙[2-羥基-3-(4-羥基-2,3,5-三甲基苄基)-5-甲基苯基]甲烷、 4,4',4'',4'''-四(4-羥基苯基)-1,1'-聯環己烷、 2,2'-雙[4,4-雙(4-羥基苯基)環己基]丙烷、 4,4',4'',4'''-四(4-羥基-3-甲基苯基)-1,1'-聯環己烷、 雙[3-(5-環己基-4-羥基-2-甲基苄基)-4-羥基-5-甲基苯基]甲烷、 4,4',4'',4'''-四(3,5-二甲基-4-羥基苯基)-1,1'-聯環己烷、 1,1-雙[3-(2-羥基-5-甲基苄基)-5-環己基-4-羥基苯基]環己烷、 1,1-雙[3-(3,5-二甲基-4-羥基苄基)-5-環己基-4-羥基苯基]環己烷、 1,1-雙[3-(5-環己基-4-羥基-2-甲基苄基)-5-環己基-4-羥基苯基]環己烷、 4,6-雙[α-甲基-(4-羥基苯基)苄基-1,3-苯二酚、 2,2-雙[3-(4-羥基-3-甲基苄基)-4-羥基-5-甲基苯基]丙烷、 2,6-雙[(3,5-二甲基-4-羥基苯基)苄基]-4-[α-甲基-(3,5-二甲基-4-羥基苯基)苄基]苯酚、 4,4',4'',4'''-四(4-羥基-3-異丙基苯基)-1,1'-聯環己烷、 4,4'-雙[(3,4-二羥基苯基)亞甲基]雙(2-異丙基苯酚)、 2,4,6-三(4-羥基苄基)-1,3-苯二酚、 4,6-雙(3,5-二甲基-4-羥基苄基)鄰苯三酚、 3,3'-[(2-羥基苯基)亞甲基]雙(5-甲基鄰苯二酚)、 2,6-雙(2,4-二羥基苄基)-4-乙基苯酚、 2,4-雙(2,4-二羥基苄基)-6-環己基苯酚、 2,6-雙(5-第三丁基-2,3-二羥基苄基)-4-甲基苯酚、 2,4,6-三(3,5-二甲基-4-羥基苄基)間苯二酚、 2,4,6-三(3,5-二甲基-2-羥基苄基)間苯二酚、 2,6-雙(2,4-二羥基苄基)-3,4-二甲基苯酚、 2,6-雙[3-(2-羥基-5-甲基苄基)-2,5-二甲基-4-羥基苄基]-3,4-二甲基苯酚、 4,6-雙(α-甲基-4-羥基苄基)鄰苯三酚、 4,4'-[1-{4-[1-(3,5-雙(4-羥基苄基)-4-羥基苯基)-1-甲基乙基]苯基}亞乙基]雙[2,6-雙(4-羥基苄基)苯酚]、 4,4'-[1-{4-[1-(3,5-雙(4-羥基-3-甲基苄基)-4-羥基苯基)-1-甲基乙基]苯基}亞乙基]雙[2,6-雙(4-羥基-3-甲基苄基)苯酚]、 4,4'-[1-{4-[1-(3,5-雙(3,5-二甲基-4-羥基苄基)-4-羥基苯基)-1-甲基乙基]苯基}亞乙基]雙[2,6-雙(3,5-二甲基-4-羥基苄基)苯酚]、 4,4'-[1-{4-[1-(3,5-雙(4-羥基-2,3,6-三甲基苄基)-4-羥基苯基)-1-甲基乙基]苯基}亞乙基]雙[2,6-雙(4-羥基-2,3,6-三甲基苄基)苯酚]、 雙[5-(2,4-二羥基苄基)-4-羥基-3-甲基苯基]甲烷、雙[3-(2,4-二羥基苄基)-2,5-二甲基-4-羥基苯基]甲烷、 雙[3-(2,4-二羥基-3-甲基苄基)-2,5-二甲基-4-羥基苯基]甲烷、 雙[5-(4-羥基苄基)-2,3,4-三羥基苯基]甲烷、 1,1-雙[5-(4-羥基苯甲醯基)-2,3,4-三羥基苯基]乙烷、 3,3',5,5'-四(4-羥基苄基)-4,4'-二羥基聯苯、 3,3',5,5'-四(4-羥基-3-甲基苄基)-4,4'-二羥基聯苯、 3,3',5,5'-四(2-羥基-5-甲基苄基)-4,4'-二羥基聯苯、 3,3',5,5'-四(3,5-二甲基-4-羥基苄基)-4,4'-二羥基聯苯、 雙[3-(α,α-雙(4-羥基-3-甲基苯基)甲基-4-羥基苯基]甲烷、 雙[3,5-雙(2-羥基-5-甲基苄基)-4-羥基苯基]甲烷、 4,4',4''-次乙基三{[2-(2-羥基-5-甲基)苄基]-6-甲基苯酚}、 2,2-雙[3,5-雙(2-羥基-5-甲基苯基甲基)苯基]丙烷、 雙[3-(α,α-雙(2,5ー二甲基-4-羥基苯基)甲基-4-羥基苯基]甲烷、 雙[5-(3,5-二甲基-4-羥基苄基)-2,3,4-三羥基苯基]甲烷、 雙[3-(2,3,4-三羥基苄基)-2,5-二甲基-4-羥基苯基]甲烷、 1,1-雙[3-(2,3,4-三羥基苄基)-5-環己基-4-羥基苯基]環己烷、 1,8,15,22-四壬基-3,5,10,12,17,19,24,26-八羥基[1,1,1,1]-間環芳、 4,4'-[1-{4-[1-(3,5-雙(4-羥基-2-甲基苄基)-4-羥基苯基)-1-甲基乙基]苯基}亞乙基]雙[2,6-雙(4-羥基-2-甲基苄基)苯酚]、 4,4'-[1-{4-[1-(3,5-雙(2-羥基-5-甲基苄基)-4-羥基苯基)-1-甲基乙基]苯基}亞乙基]雙[2,6-雙(2-羥基-5-甲基苄基)苯酚]、 4,4'-[1-{4-[1-(3,5-雙(3-乙基-4-羥基苄基)-4-羥基苯基)-1-甲基乙基]苯基}亞乙基]雙[2,6-雙(3-乙基-4-羥基苄基)苯酚]、 4,4'-[1-{4-[1-(3,5-雙(3,5-二甲基-2-羥基苯基)-4-羥基苯基)-1-甲基乙基]苯基}亞乙基]雙[2,6-雙(3,5-二甲基-2-羥基苯基)苯酚]、 4,4'-[1-{4-[1-(3,5-雙(4-羥基-3-異丙基苯基)-4-羥基苯基)-1-甲基乙基]苯基}亞乙基]雙[2,6-雙(4-羥基-3-異丙基苯基)苯酚]、 雙[3-(α,α-雙(3,5-二甲基-4-羥基苯基)甲基-4-羥基苯基]甲烷、 雙[3-(α,α-雙(5-環己基-4-羥基-2-甲基苯基)甲基-4-羥基苯基]甲烷、 4,4'-[4-羥基-3,5-雙(2-羥基苄基)亞甲基]雙[2,6-雙(2-羥基苄基)]苯酚、 4,4'-[4-羥基-3,5-雙(4-羥基苄基)亞甲基]雙[2,6-雙(4-羥基苄基)]苯酚、 4,4',4''-次乙基三[2,6-雙(2-羥基苄基)苯酚]、 4,4',4''-次乙基三[2,6-雙(4-羥基苄基)苯酚]、 2,2-雙[3,5-雙(4-羥基-3-甲基苄基)-4-羥基苯基]丙烷、 1,8,15,22-四乙基-3,5,10,12,17,19,24,26-八羥基[1,1,1,1]-間環芳、 α,α',α'',α'''-四(3,5-二甲基-4-羥基苯基)-1,4-二甲基苯、 4,4'-[1-{4-[1-(3,5-雙(2-羥基-5-異丙基苯基)-4-羥基苯基)-1-甲基乙基]苯基}亞乙基]雙[2,6-雙(2-羥基-5-異丙基苯基)苯酚]、 4,4'-[1-{4-[1-(3,5-雙(4-羥基-2,3,5-三甲基苯基)-4-羥基苯基)-1-甲基乙基]苯基}亞乙基]雙[2,6-雙(4-羥基-2,3,5-三甲基苯基)苯酚]、 4,4'-[1-{4-[1-(3,5-雙(3-第二丁基-4-羥基苯基)-4-羥基苯基)-1-甲基乙基]苯基}亞乙基]雙[2,6-雙(3-第二丁基-4-羥基苯基)苯酚]、 4,4'-[1-{4-[1-(3,5-雙(3-第三丁基-4-羥基苯基)-4-羥基苯基)-1-甲基乙基]苯基}亞乙基]雙[2,6-雙(3-第三丁基-4-羥基苯基)苯酚]、 2,6-雙{[3-(2,4-二羥基苄基)-2,5-二甲基-4-羥基]苄基}-4-甲基苯酚、 1,1-雙[5-(2,4-二羥基苄基)-3-環己基-4-羥基苯基]環己烷、 1,1-雙[5-(2,3,4-三羥基苄基)-3-環己基-4-羥基苯基]環己烷、 2,2-雙[4,4',4'',4'''-四(3,5-二羥基甲基-4-羥基苯基)環己基]丙烷等。
作為羧酸及其衍生物,例如可例示: 3,5-二(α-甲基苄基)水楊酸、 4-(2-對甲氧基苯氧基乙氧基)水楊酸、 4-羥基苯基苯甲酸、 4-氯苯甲酸、 4-[2-(對甲氧基苯氧基)乙氧基]水楊酸、 4-[3-(對甲苯基磺醯基)丙氧基]水楊酸、 5-[對(2-對甲氧基苯氧基乙氧基)異丙苯基]水楊酸、 4-辛氧基羰基胺基水楊酸、 3,5-二苯乙烯化水楊酸、 N-(對甲苯磺醯基)-甘胺酸、 N-(對甲苯磺醯基)-丙胺酸、 N-(對甲苯磺醯基)-β-丙胺酸、 N-苯基胺基羰基-甘胺酸、 N-苯基胺基羰基-纈胺酸、 N-(間甲苯基胺基羰基)-苯基丙胺酸、 N-(間甲苯基胺基羰基)-半胱胺酸-S-苄基、 N-(間甲苯基胺基羰基)-甲硫胺酸、 N-(間甲苯基胺基羰基)-酪胺酸、 N-(對甲苯基胺基羰基)-苯基丙胺酸、 N-(對甲苯基胺基羰基)-半胱胺酸-S-苄基、 N-(對甲苯基胺基羰基)-甲硫胺酸、 N-(對甲苯基胺基羰基)-甲硫胺酸、 N-(苯基胺基羰基)-甲硫胺酸、 N-(對甲苯基胺基羰基)-酪胺酸、 2-O-(苯基胺基羰基)-苦杏仁酸、 2-O-(對甲苯基胺基羰基)-苦杏仁酸、 2-O-(間甲苯基胺基羰基)-苦杏仁酸、 2-O-(鄰甲苯基胺基羰基)-苦杏仁酸、 2-O-(1-萘基胺基羰基)-苦杏仁酸、 2-O-(3-異丙烯基-α、α-二甲基苄基胺基羰基)-苦杏仁酸、 2-O-(苄基胺基羰基)-苦杏仁酸、 2-O-(苯乙基胺基羰基)-苦杏仁酸、 2-O-(苯基胺基羰基)-乳酸、 2-O-(對甲苯基胺基羰基)-乳酸、 2-O-(間甲苯基胺基羰基)-乳酸、 2-O-(鄰甲苯基胺基羰基)-乳酸、 2-O-(1-萘基胺基羰基)-乳酸、 2-O-(3-異丙烯基-α、α-二甲基苄基胺基羰基)-乳酸、 2-O-(苄基胺基羰基)-乳酸、 2-O-(苯乙基胺基羰基)-乳酸等。
作為酸性磷酸酯化合物,例如可例示:酸式磷酸甲酯、酸式磷酸乙酯、酸式磷酸丁酯、酸式磷酸丁氧基乙酯、酸式磷酸2-乙基己酯、酸式磷酸異癸酯、酸式磷酸異十三烷基酯、酸式磷酸油酯、酸式磷酸二十四烷基酯、磷酸單丁酯、磷酸二丁酯、磷酸單異癸酯、磷酸雙(2-乙基己基)酯等。
作為(b)成分,就可更有效地表現熱變色特性之方面而言,較佳為具有酚性羥基之化合物,亦可為選自芳香族羧酸、碳數2~5之脂肪族羧酸、羧酸金屬鹽、酸性磷酸酯及其金屬鹽、或1,2,3-三唑及其衍生物之化合物等。
上述受電子性化合物不僅可應用於本發明之應用特定結構之螢烷衍生物作為供電子性呈色性有機化合物之可逆熱變色性組合物,而且亦可應用於應用先前公知之酞內酯化合物、螢烷化合物、苯乙烯基喹啉化合物、二氮雜玫瑰紅內酯化合物、吡啶化合物、喹唑啉化合物、雙喹唑啉化合物等供電子性呈色性有機化合物之可逆熱變色性組合物。 作為酞內酯化合物,可列舉:二苯基甲烷酞內酯化合物、苯基吲哚基酞內酯化合物、吲哚基酞內酯化合物、二苯基甲烷氮雜酞內酯化合物、苯基吲哚基氮雜酞內酯化合物、及其等之衍生物等。 上述酞內酯化合物中,亦較佳為苯基吲哚基氮雜酞內酯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又,作為螢烷化合物,可列舉:胺基螢烷化合物、烷氧基螢烷化合物、及其等之衍生物。
作為先前公知之供電子性呈色性有機化合物,例如可例示: 3,3-雙(4-二甲基胺基苯基)-6-二甲基胺基酞內酯、 3-(4-二乙基胺基苯基)-3-(1-乙基-2-甲基吲哚-3-基)酞內酯、 3,3-雙(1-正丁基-2-甲基吲哚-3-基)酞內酯、 3,3-雙(2-乙氧基-4-二乙基胺基苯基)-4-氮雜酞內酯、 3-(2-乙氧基-4-二乙基胺基苯基)-3-(1-乙基-2-甲基吲哚-3-基)-4-氮雜酞內酯、 3-(2-正己氧基-4-二乙基胺基苯基)-3-(1-乙基-2-甲基吲哚-3-基)-4-氮雜酞內酯、 3-[2-乙氧基-4-(N-乙基苯胺基)苯基]-3-(1-乙基-2-甲基吲哚-3-基)-4-氮雜酞內酯、 3-(2-乙醯胺-4-二乙基胺基苯基)-3-(1-丙基吲哚-3-基)-4-氮雜酞內酯、 3,6-雙(二苯基胺基)螢烷、 3,6-二甲氧基螢烷、 3,6-二正丁氧基螢烷、 2-甲基-6-(N-乙基-N-對甲苯基胺基)螢烷、 2-氯-6-環己基胺基螢烷、 2-甲基-6-環己基胺基螢烷、 2-(2-氯胺基)-6-二丁基胺基螢烷、 2-(2-氯苯胺基)-6-二正丁基胺基螢烷、 2-(3-三氟甲基苯胺基)-6-二乙基胺基螢烷、 2-(3-三氟甲基苯胺基)-6-二戊基胺基螢烷、 2-二苄基胺基-6-二乙基胺基螢烷、 2-N-甲基苯胺基-6-(N-乙基-N-對甲苯基胺基)螢烷、 1,3-二甲基-6-二乙基胺基螢烷、 2-氯-3-甲基-6-二乙基胺基螢烷、 2-苯胺基-3-甲基-6-二乙基胺基螢烷、 2-苯胺基-3-甲氧基-6-二乙基胺基螢烷、 2-苯胺基-3-甲基-6-二正丁基胺基螢烷、 2-苯胺基-3-甲氧基-6-二正丁基胺基螢烷、 2-茬胺基-3-甲基-6-二乙基胺基螢烷、 2-苯胺基-3-甲基-6-(N-乙基-N-對甲苯基胺基)螢烷、 1,2-苯并-6-二乙基胺基螢烷、 1,2-苯并-6-(N-乙基-N-異丁基胺基)螢烷、 1,2-苯并-6-(N-乙基-N-異戊基胺基)螢烷、 2-(3-甲氧基-4-十二烷氧基苯乙烯基)喹啉、 2-二乙基胺基-8-二乙基胺基-4-甲基螺[5H-[1]苯并吡喃[2,3-d]嘧啶-5,1'(3'H)苯并呋喃]-3'-酮、 2-二正丁基胺基-8-二正丁基胺基-4-甲基螺[5H-[1]苯并吡喃[2,3-d)嘧啶-5,1'(3'H)苯并呋喃]-3'-酮、 2-二正丁基胺基-8-二乙基胺基-4-甲基螺[5H-[1]苯并吡喃[2,3-d]嘧啶-5,1'(3'H)苯并呋喃]-3'-酮、 2-二正丁基胺基-8-(N-乙基-N-異戊基胺基)-4-甲基螺[5H-[1]苯并吡喃[2,3-d]嘧啶-5,1'(3'H)苯并呋喃]-3'-酮、 2-二正丁基胺基-8-二正戊基胺基-4-甲基螺[5H-[1]苯并吡喃[2,3-d]嘧啶-5,1'(3'H)苯并呋喃]-3'-酮、 4,5,6,7-四氯-3-(4-二甲基胺基-2-甲氧基苯基)-3-(1-丁基-2-甲基-1H-吲哚-3-基)-1(3H)-異苯并呋喃酮、 4,5,6,7-四氯-3-(4-二乙基胺基-2-乙氧基苯基)-3-(1-乙基-2-甲基-1H-吲哚-3-基)-1(3H)-異苯并呋喃酮、 4,5,6,7-四氯-3-(4-二乙基胺基-2-乙氧基苯基)-3-(1-正戊基-2-甲基-1H-吲哚-3-基)-1(3H)-異苯并呋喃酮、 4,5,6,7-四氯-3-(4-二乙基胺基-2-甲基苯基)-3-(1-乙基-2-甲基-1H-吲哚-3-基)-1(3H)-異苯并呋喃酮、 3',6'-雙[苯基(2-甲基苯基)胺基]-螺[苯并呋喃-1(3H),9'-[9H]𠮿
Figure 109110611-0000-3
]-3-酮、 3',6'-雙[苯基(3-甲基苯基)胺基]-螺[苯并呋喃-1(3H),9'-[9H]𠮿
Figure 109110611-0000-3
]-3-酮、 3',6'-雙[苯基(3-乙基苯基)胺基]-螺[苯并呋喃-1(3H),9'-[9H]𠮿
Figure 109110611-0000-3
]-3-酮、 2,6-雙(2'-乙氧基苯基)-4-(4'-二甲基胺基苯基)吡啶、 2,6-雙(2',4'-二乙氧基苯基)-4-(4'-二甲基胺基苯基)吡啶、 2-(4'-二甲基胺基苯基)-4-甲氧基喹唑啉、 4,4'-乙二氧基-雙[2-(4-二乙基胺基苯基)喹唑啉]等。 再者,作為螢烷類,除於形成𠮿
Figure 109110611-0000-3
環之苯基上具有取代基之化合物以外,亦可為於形成𠮿
Figure 109110611-0000-3
環之苯基上具有取代基並且於形成內酯環之苯基上亦具有取代基(例如甲基等烷基、氯原子等鹵素原子)的呈現藍色或黑色之化合物等。
對使利用(a)成分及(b)成分之電子授受反應於特定溫度區域可逆性地發生的反應媒體之(c)成分進行說明。 作為(c)成分,可列舉:醇類、酯類、酮類、醚類、酸醯胺類。 於將本發明之可逆熱變色性組合物應用於微膠囊化及二次加工之情形時,低分子量者若實施高熱處理,則蒸散至膠囊外,因此為了穩定地保持於膠囊內,適宜使用碳數10以上之化合物。
作為醇類,有效的是碳數10以上之脂肪族一元飽和醇,例如可例示:癸醇、十一烷基醇、十二烷基醇、十三烷基醇、十四烷基醇、十五烷基醇、十六烷基醇、十七烷基醇、十八烷基醇、二十烷基醇、二十二烷基醇等。
作為酯類,有效的是碳數10以上之酯類,可列舉:由脂肪族及具有脂環或芳香環之一元羧酸與脂肪族及具有脂環或芳香環之一元醇之任意組合獲得之酯類、由脂肪族及具有脂環或芳香環之多元羧酸與脂肪族及具有脂環或芳香環之一元醇之任意組合獲得之酯類、由脂肪族及具有脂環或芳香環之一元羧酸與脂肪族及具有脂環或芳香環之多元醇之任意組合獲得之酯類,例如可例示:辛酸乙酯、辛酸辛酯、辛酸硬脂酯、癸酸肉豆蔻酯、癸酸二-十二烷基酯、月桂酸2-乙基己酯、月桂酸正癸酯、肉豆蔻酸3-甲基丁酯、肉豆蔻酸鯨蠟酯、棕櫚酸異丙酯、棕櫚酸新戊酯、棕櫚酸壬酯、棕櫚酸環己酯、硬脂酸正丁酯、硬脂酸2-甲基丁酯、硬脂酸3,5,5-三甲基己酯、硬脂酸正十一烷基酯、硬脂酸十五烷基酯、硬脂酸硬脂酯、硬脂酸環己基甲酯、山萮酸異丙酯、山萮酸己酯、山萮酸月桂酯、山萮酸山萮酯、苯甲酸鯨蠟酯、4-第三丁基苯甲酸硬脂酯、鄰苯二甲酸二肉豆蔻酯、鄰苯二甲酸二硬脂酯、草酸二肉豆蔻酯、草酸二鯨蠟酯、丙二酸二鯨蠟酯、琥珀酸二月桂酯、戊二酸二月桂酯、己二酸二-十一烷基酯、壬二酸二月桂酯、癸二酸二(正壬基)酯、1,18-十八烷基亞甲基二羧酸二新戊酯、乙二醇二肉豆蔻酸酯、丙二醇二月桂酸酯、丙二醇二硬脂酸酯、己二醇二棕櫚酸酯、1,5-戊二醇二硬脂酸酯、1,2,6-己三醇三肉豆蔻酸酯、1,4-環己二醇二癸酯、1,4-環己烷二甲醇二肉豆蔻酸酯、苯二甲醇二癸酸酯、苯二甲醇二硬脂酸酯等。
又,亦有效的是選自飽和脂肪酸與支鏈脂肪族醇之酯、不飽和脂肪酸或者具有支鏈或取代基之飽和脂肪酸與支鏈狀或碳數16以上之脂肪族醇之酯、丁酸鯨蠟酯、丁酸硬脂酯及丁酸山萮酯之酯化合物。 作為上述酯化合物,例如可例示:丁酸2-乙基己酯、山萮酸2-乙基己酯、肉豆蔻酸2-乙基己酯、癸酸2-乙基己酯、月桂酸3,5,5-三甲基己酯、棕櫚酸3,5,5-三甲基己酯、硬脂酸3,5,5-三甲基己酯、己酸2-甲基丁酯、辛酸2-甲基丁酯、癸酸2-甲基丁酯、棕櫚酸1-乙基丙酯、硬脂酸1-乙基丙酯、山萮酸1-乙基丙酯、月桂酸1-乙基己酯、肉豆蔻酸1-乙基己酯、棕櫚酸1-乙基己酯、己酸2-甲基戊酯、辛酸2-甲基戊酯、癸酸2-甲基戊酯、月桂酸2-甲基戊酯、硬脂酸2-甲基丁酯、硬脂酸2-甲基丁酯、硬脂酸3-甲基丁酯、硬脂酸1-甲基庚酯、山萮酸2-甲基丁酯、山萮酸3-甲基丁酯、硬脂酸1-甲基庚酯、山萮酸1-甲基庚酯、己酸1-乙基戊酯、棕櫚酸1-乙基戊酯、硬脂酸1-甲基丙酯、硬脂酸1-甲基辛酯、硬脂酸1-甲基己酯、月桂酸1,1-二甲基丙酯、癸酸1-甲基戊酯、棕櫚酸2-甲基己酯、硬脂酸2-甲基己酯、山萮酸2-甲基己酯、月桂酸3,7-二甲基辛酯、肉豆蔻酸3,7-二甲基辛酯、棕櫚酸3,7-二甲基辛酯、硬脂酸3,7-二甲基辛酯、山萮酸3,7-二甲基辛酯、油酸硬脂酯、油酸山萮酯、亞麻油酸硬脂酯、亞麻油酸山萮酯、芥子酸3,7-二甲基辛酯、芥子酸硬脂酯、芥子酸異硬脂酯、異硬脂酸鯨蠟酯、異硬脂酸硬脂酯、12-羥基硬脂酸2-甲基戊酯、18-溴硬脂酸2-乙基己酯、2-酮基肉豆蔻酸異硬脂酯、2-氟肉豆蔻酸2-乙基己酯、丁酸鯨蠟酯、丁酸硬脂酯、丁酸山萮酯等。
進而,為了關於顏色濃度-溫度曲線顯示較大之滯後特性而發生變色,依存於溫度變化而賦予色彩記憶性,可例示日本專利特公平4-17154號公報所記載之顯示5℃以上且未達50℃之ΔT值(熔點-濁點)之羧酸酯化合物,例如:分子中含有經取代芳香族環之羧酸酯、含有未經取代芳香族環之羧酸與碳數10以上之脂肪族醇之酯、分子中含有環己基之羧酸酯、碳數6以上之脂肪酸與未經取代芳香族醇或酚之酯、碳數8以上之脂肪酸與支鏈脂肪族醇之酯、二羧酸與芳香族醇或支鏈脂肪族醇之酯、肉桂酸二苄酯、硬脂酸庚酯、己二酸二癸酯、己二酸二月桂酯、己二酸二肉豆蔻酯、己二酸二鯨蠟酯、己二酸二硬脂酯、三月桂酸甘油酯、三肉豆蔻酸甘油酯、三硬脂酸甘油酯、二肉豆蔻酸甘油酯、二硬脂酸甘油酯等。
又,亦有效的是由碳數9以上之奇數之脂肪族一元醇與碳數為偶數之脂肪族羧酸所獲得之脂肪酸酯化合物、由正戊醇或正庚醇與碳數10~16之偶數之脂肪族羧酸所獲得之總碳數17~23之脂肪酸酯化合物。 作為上述脂肪酸酯化合物,例如可例示:乙酸正十五烷基酯、丁酸正十三烷基酯、丁酸正十五烷基酯、己酸正十一烷基酯、己酸正十三烷基酯、己酸正十五烷基酯、辛酸正壬酯、辛酸正十一烷基酯、辛酸正十三烷基酯、辛酸正十五烷基酯、癸酸正庚酯、癸酸正壬酯、癸酸正十一烷基酯、癸酸正十三烷基酯、癸酸正十五烷基酯、月桂酸正戊酯、月桂酸正庚酯、月桂酸正壬酯、月桂酸正十一烷基酯、月桂酸正十三烷基酯、月桂酸正十五烷基酯、肉豆蔻酸正戊酯、肉豆蔻酸正庚酯、肉豆蔻酸正壬酯、肉豆蔻酸正十一烷基酯、肉豆蔻酸正十三烷基酯、肉豆蔻酸正十五烷基酯、棕櫚酸正戊酯、棕櫚酸正庚酯、棕櫚酸正壬酯、棕櫚酸正十一烷基酯、棕櫚酸正十三烷基酯、棕櫚酸正十五烷基酯、硬脂酸正壬酯、硬脂酸正十一烷基酯、硬脂酸正十三烷基酯、硬脂酸正十五烷基酯、二十烷酸正壬酯、二十烷酸正十一烷基酯、二十烷酸正十三烷基酯、二十烷酸正十五烷基酯、山萮酸正壬酯、山萮酸正十一烷基酯、山萮酸正十三烷基酯、山萮酸正十五烷基酯等。
作為酮類,有效的是總碳數為10以上之脂肪族酮類,例如可例示:2-癸酮、3-癸酮、4-癸酮、2-十一酮、3-十一酮、4-十一酮、5-十一酮、2-十二酮、3-十二酮、4-十二酮、5-十二酮、2-十三酮、3-十三酮、2-十四酮、2-十五酮、8-十五酮、2-十六酮、3-十六酮、9-十七酮、2-十五酮、2-十八酮、2-十九酮、10-十九酮、2-二十酮、11-二十酮、2-二十一酮、2-二十二酮、月桂酮、硬脂酮等。 進而,可例示總碳數為12~24之芳基烷基酮類,例如:正十八烷基苯酮、正十七烷基苯酮、正十六烷基苯酮、正十五烷基苯酮、正十四烷基苯酮、4-正十二烷基苯乙酮、正十三烷基苯酮、4-正十一烷基苯乙酮、正月桂苯酮、4-正癸基苯乙酮、正十一烷基苯酮、4-正壬基苯乙酮、正癸基苯酮、4-正辛基苯乙酮、正壬基苯酮、4-正庚基苯乙酮、正辛基苯酮、4-正己基苯乙酮、4-正環己基苯乙酮、4-第三丁基苯丙酮、正庚基苯酮、4-正戊基苯乙酮、環己基苯基酮、苄基正丁基酮、4-正丁基苯乙酮、正己基苯酮、4-異丁基苯乙酮、1-萘乙酮、2-萘乙酮、環戊基苯基酮等。
作為醚類,有效的是總碳數10以上之脂肪族醚類,例如可例示:二戊醚、二己醚、二庚醚、二辛醚、二壬醚、二癸醚、二-十一烷基醚、二-十二烷基醚、二-十三烷基醚、二-十四烷基醚、二-十五烷基醚、二-十六烷基醚、二-十八烷基醚、癸二醇二甲醚、十一烷二醇二甲醚、十二烷二醇二甲醚、十三烷二醇二甲醚、癸二醇二乙醚、十一烷二醇二乙醚等。
作為酸醯胺類,例如可例示:乙醯胺、丙醯胺、丁醯胺、己醯胺、辛醯胺、癸醯胺、月桂醯胺、肉豆蔻醯胺、棕櫚醯胺、硬脂醯胺、山萮醯胺、油醯胺、芥子醯胺、苯甲醯胺、己醯苯胺、辛醯苯胺、癸醯苯胺、月桂醯苯胺、肉豆蔻醯苯胺、棕櫚醯苯胺、硬脂醯苯胺、山萮醯苯胺、油醯苯胺、芥子醯苯胺、己酸N-甲基醯胺、辛酸N-甲基醯胺、癸酸N-甲基醯胺、月桂酸N-甲基醯胺、肉豆蔻酸N-甲基醯胺、棕櫚酸N-甲基醯胺、硬脂酸N-甲基醯胺、山萮酸N-甲基醯胺、油酸N-甲基醯胺、芥子酸N-甲基醯胺、月桂酸N-乙基醯胺、肉豆蔻酸N-乙基醯胺、棕櫚酸N-乙基醯胺、硬脂酸N-乙基醯胺、油酸N-乙基醯胺、月桂酸N-丁基醯胺、肉豆蔻酸N-丁基醯胺、棕櫚酸N-丁基醯胺、硬脂酸N-丁基醯胺、油酸N-丁基醯胺、月桂酸N-辛基醯胺、肉豆蔻酸N-辛基醯胺、棕櫚酸N-辛基醯胺、硬脂酸N-辛基醯胺、油酸N-辛基醯胺、月桂酸N-十二烷基醯胺、肉豆蔻酸N-十二烷基醯胺、棕櫚酸N-十二烷基醯胺、硬脂酸N-十二烷基醯胺、油酸N-十二烷基醯胺、二月桂醯胺、二肉豆蔻醯胺、二棕櫚醯胺、二硬脂醯胺、二油醯胺、三月桂醯胺、三肉豆蔻醯胺、三棕櫚醯胺、三硬脂醯胺、三油醯胺、琥珀醯胺、己二醯胺、戊二醯胺、丙二醯胺、壬二醯胺、順丁烯二醯胺、琥珀酸N-甲基醯胺、己二酸N-甲基醯胺、戊二酸N-甲基醯胺、丙二酸N-甲基醯胺、壬二酸N-甲基醯胺、琥珀酸N-乙基醯胺、己二酸N-乙基醯胺、戊二酸N-乙基醯胺、丙二酸N-乙基醯胺、壬二酸N-乙基醯胺、琥珀酸N-丁基醯胺、己二酸N-丁基醯胺、戊二酸N-丁基醯胺、丙二酸N-丁基醯胺、己二酸N-辛基醯胺、己二酸N-十二烷基醯胺等。
又,作為(c)成分,亦可為下述式(1)所表示之化合物。 [化8]
Figure 02_image016
[式中,R1 表示氫原子或甲基,m表示0~2之整數,X1 及X2 之任一者表示-(CH2 )n OCOR2 或-(CH2 )n COOR2 ,另一者表示氫原子,n表示0~2之整數,R2 表示碳數4以上之烷基或烯基,Y1 及Y2 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碳數1~4之烷基、甲氧基、鹵素原子之任一者,r及p分別獨立地表示1~3之整數] 式(1)所表示之化合物中,於R1 為氫原子之情形時,可獲得具有更大之滯後寬度之可逆熱變色性組合物,故而較佳,進而更佳為R1 為氫原子且m為0之情形。 再者,式(1)所表示之化合物中,更佳為下述式(2)所表示之化合物。 [化9]
Figure 02_image018
(式中,R表示碳數8以上之烷基或烯基,較佳為碳數10~24之烷基,更佳為碳數12~22之烷基) 作為式(2)所表示之化合物,例如可例示:辛酸4-苄氧基苯基乙酯、壬酸4-苄氧基苯基乙酯、癸酸4-苄氧基苯基乙酯、十一烷酸4-苄氧基苯基乙酯、十二烷酸4-苄氧基苯基乙酯、十三烷酸4-苄氧基苯基乙酯、十四烷酸4-苄氧基苯基乙酯、十五烷酸4-苄氧基苯基乙酯、十六烷酸4-苄氧基苯基乙酯、十七烷酸4-苄氧基苯基乙酯、十八烷酸4-苄氧基苯基乙酯等。
進而,作為(c)成分,亦可為下述式(3)所表示之化合物。 [化10]
Figure 02_image020
(式中,R表示碳數8以上之烷基或烯基,m及n分別獨立地表示1~3之整數,X及Y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碳數1~4之烷基、碳數1~4之烷氧基、鹵素原子之任一者) 作為式(3)所表示之化合物,例如可例示:辛酸1,1-二苯基甲酯、壬酸1,1-二苯基甲酯、癸酸1,1-二苯基甲酯、十一烷酸1,1-二苯基甲酯、十二烷酸1,1-二苯基甲酯、十三烷酸1,1-二苯基甲酯、十四烷酸1,1-二苯基甲酯、十五烷酸1,1-二苯基甲酯、十六烷酸1,1-二苯基甲酯、十七烷酸1,1-二苯基甲酯、十八烷酸1,1-二苯基甲酯等。
進而,作為(c)成分,亦可為下述式(4)所表示之化合物。 [化11]
Figure 02_image022
(式中,X表示氫原子、碳數1~4之烷基、甲氧基、鹵素原子之任一者,m表示1~3之整數,n表示1~20之整數) 作為式(4)所表示之化合物,例如可例示:丙二酸與2-[4-(4-氯苄氧基)苯基]乙醇之二酯、琥珀酸與2-(4-苄氧基苯基)乙醇之二酯、琥珀酸與2-[4-(3-甲基苄氧基)苯基]乙醇之二酯、戊二酸與2-(4-苄氧基苯基)乙醇之二酯、戊二酸與2-[4-(4-氯苄氧基)苯基]乙醇之二酯、己二酸與2-(4-苄氧基苯基)乙醇之二酯、庚二酸與2-(4-苄氧基苯基)乙醇之二酯、辛二酸與2-(4-苄氧基苯基)乙醇之二酯、辛二酸與2-[4-(3-甲基苄氧基)苯基]乙醇之二酯、辛二酸與2-[4-(4-氯苄氧基)苯基]乙醇之二酯、辛二酸與2-[4-(2,4-二氯苄氧基)苯基]乙醇之二酯、壬二酸與2-(4-苄氧基苯基)乙醇之二酯、癸二酸與2-(4-苄氧基苯基)乙醇之二酯、1,10-癸烷二羧酸與2-(4-苄氧基苯基)乙醇之二酯、1,18-十八烷二羧酸與2-(4-苄氧基苯基)乙醇之二酯、1,18-十八烷二羧酸與2-[4-(2-甲基苄氧基)苯基]乙醇之二酯等。
進而,作為(c)成分,亦可為下述式(5)所表示之化合物。 [化12]
Figure 02_image024
(式中,R表示碳數1~21之烷基或烯基,n表示1~3之整數) 作為式(5)所表示之化合物,例如可例示:1,3-雙(2-羥基乙氧基)苯與癸酸之二酯、1,3-雙(2-羥基乙氧基)苯與十一烷酸之二酯、1,3-雙(2-羥基乙氧基)苯與月桂酸之二酯、1,3-雙(2-羥基乙氧基)苯與肉豆蔻酸之二酯、1,4-雙(羥基甲氧基)苯與丁酸之二酯、1,4-雙(羥基甲氧基)苯與異戊酸之二酯、1,4-雙(2-羥基乙氧基)苯與乙酸之二酯、1,4-雙(2-羥基乙氧基)苯與丙酸之二酯、1,4-雙(2-羥基乙氧基)苯與戊酸之二酯、1,4-雙(2-羥基乙氧基)苯與己酸之二酯、1,4-雙(2-羥基乙氧基)苯與辛酸之二酯、1,4-雙(2-羥基乙氧基)苯與癸酸之二酯、1,4-雙(2-羥基乙氧基)苯與月桂酸之二酯、1,4-雙(2-羥基乙氧基)苯與肉豆蔻酸之二酯等。
進而,作為(c)成分,亦可為下述式(6)所表示之化合物。 [化13]
Figure 02_image026
(式中,X表示氫原子、碳數1~4之烷基、碳數1~4之烷氧基、鹵素原子之任一者,m表示1~3之整數,n表示1~20之整數) 作為式(6)所表示之化合物,例如可例示:琥珀酸與2-苯氧基乙醇之二酯、辛二酸與2-苯氧基乙醇之二酯、癸二酸與2-苯氧基乙醇之二酯、1,10-癸烷二羧酸與2-苯氧基乙醇之二酯、1,18-十八烷二羧酸與2-苯氧基乙醇之二酯等。
進而,作為(c)成分,亦可為下述式(7)所表示之化合物。 [化14]
Figure 02_image028
(式中,R表示碳數4~22之烷基、環烷基烷基、環烷基、碳數4~22之烯基之任一者,X表示氫原子、碳數1~4之烷基、碳數1~4之烷氧基、鹵素原子之任一者,n表示0或1) 作為式(7)所表示之化合物,例如可例示:4-苯基苯甲酸癸酯、4-苯基苯甲酸月桂酯、4-苯基苯甲酸肉豆蔻酯、4-苯基苯甲酸環己基乙酯、4-聯苯乙酸辛酯、4-聯苯乙酸壬酯、4-聯苯乙酸癸酯、4-聯苯乙酸月桂酯、4-聯苯乙酸肉豆蔻酯、4-聯苯乙酸十三烷基酯、4-聯苯乙酸十五烷基酯、4-聯苯乙酸鯨蠟酯、4-聯苯乙酸環戊酯、4-聯苯乙酸環己基甲酯、4-聯苯乙酸己酯、4-聯苯乙酸環己基甲酯等。
進而,作為(c)成分,亦可為下述式(8)所表示之化合物。 [化15]
Figure 02_image030
(式中,R表示碳數3~18之烷基或碳數3~18之脂肪族醯基,X表示氫原子、碳數1~3之烷基、碳數1或2之烷氧基、鹵素原子之任一者,Y表示氫原子或甲基,Z表示氫原子、碳數1~4之烷基、碳數1或2之烷氧基、鹵素原子之任一者) 作為式(8)所表示之化合物,例如可例示:4-丁氧基苯甲酸苯氧基乙酯、4-戊氧基苯甲酸苯氧基乙酯、4-十四烷氧基苯甲酸苯氧基乙酯、4-羥基苯甲酸苯氧基乙酯與十二烷酸之酯、香草酸苯氧基乙酯之十二烷基醚等。
進而,作為(c)成分,亦可為下述式(9)所表示之化合物。 [化16]
Figure 02_image032
(式中,R表示碳數4~22之烷基、碳數4~22之烯基、環烷基烷基、環烷基之任一者,X表示氫原子、烷基、烷氧基、鹵素原子之任一者,Y表示氫原子、烷基、烷氧基、鹵素原子之任一者,n表示0或1) 作為式(9)所表示之化合物,例如可例示:4-羥基苯甲酸辛酯之苯甲酸酯、4-羥基苯甲酸癸酯之苯甲酸酯、4-羥基苯甲酸庚酯之4-甲氧基苯甲酸酯、4-羥基苯甲酸十二烷基酯之2-甲氧基苯甲酸酯、4-羥基苯甲酸環己基甲酯之苯甲酸酯等。
進而,作為(c)成分,亦可為下述式(10)所表示之化合物。 [化17]
Figure 02_image034
(式中,R表示碳數3~18之烷基、碳數6~11之環烷基烷基、碳數5~7之環烷基、碳數3~18之烯基之任一者,X表示氫原子、碳數1~4之烷基、碳數1~3之烷氧基、鹵素原子之任一者,Y表示氫原子、碳數1~4之烷基、甲氧基、乙氧基、鹵素原子之任一者) 作為式(10)所表示之化合物,例如可例示:4-羥基苯甲酸壬酯之苯氧基乙基醚、4-羥基苯甲酸癸酯之苯氧基乙基醚、4-羥基苯甲酸十一烷基酯之苯氧基乙基醚、香草酸十二烷基酯之苯氧基乙基醚等。
進而,作為(c)成分,亦可為下述式(11)所表示之化合物。 [化18]
Figure 02_image036
(式中,R表示碳數3~8之環烷基或碳數4~9之環烷基烷基,n表示1~3之整數) 作為式(11)所表示之化合物,例如可例示:1,3-雙(2-羥基乙氧基)苯與環己烷羧酸之二酯、1,4-雙(2-羥基乙氧基)苯與環己烷丙酸之二酯、1,3-雙(2-羥基乙氧基)苯與環己烷丙酸之二酯等。
進而,作為(c)成分,亦可為下述式(12)所表示之化合物。 [化19]
Figure 02_image038
(式中,R表示碳數3~17之烷基、碳數3~8之環烷基、碳數5~8之環烷基烷基之任一者,X表示氫原子、碳數1~5之烷基、甲氧基、乙氧基、鹵素原子之任一者,n表示1~3之整數) 作為式(12)所表示之化合物,例如可例示:4-苯基苯酚乙二醇醚與環己烷羧酸之二酯、4-苯基苯酚二乙二醇醚與月桂酸之二酯、4-苯基苯酚三乙二醇醚與環己烷羧酸之二酯、4-苯基苯酚乙二醇醚與辛酸之二酯、4-苯基苯酚乙二醇醚與壬酸之二酯、4-苯基苯酚乙二醇醚與癸酸之二酯、4-苯基苯酚乙二醇醚與肉豆蔻酸之二酯等。
又,亦可應用使用沒食子酸酯(日本專利特公昭51-44706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03-253149號公報)等作為受電子性化合物之加熱顯色型(藉由加熱而顯色,藉由冷卻而消色)之可逆熱變色性組合物及將其內包而成之可逆熱變色性微膠囊顏料(參照圖3)。
本發明之可逆熱變色性組合物係以上述(a)成分、(b)成分、及(c)成分作為必需成分之相溶體,各成分之比率受濃度、變色溫度、變色形態或各成分之種類影響,但一般而言可獲得所需特性之成分比係相對於(a)成分1,(b)成分為0.1~100、較佳為0.1~50、更佳為0.5~20,(c)成分為5~200、較佳為5~100、更佳為10~100之範圍(上述比率均為質量份)。
進而,可逆熱變色性組合物中可視需要調配各種光穩定劑。 光穩定劑係為了防止包含(a)成分、(b)成分、及(c)成分之可逆熱變色性組合物之光劣化而含有,相對於(a)成分1質量%,以0.3~24質量%、較佳為0.3~16質量%之比率調配。又,光穩定劑中,紫外線吸收劑係有效地截斷太陽光等中所含之紫外線,而防止因(a)成分之光反應所導致之激發態而產生之光劣化。又,抗氧化劑、單重態氧消光劑、超氧陰離子消光劑、臭氧消光劑等抑制由光引起之氧化反應。 光穩定劑可單獨使用,亦可併用兩種以上。
作為光穩定劑中之紫外吸收劑,例如可例示: 2,4-羥基二苯甲酮、 2-羥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 2,2'-二羥基-4,4'-二甲氧基二苯甲酮、 2,2',4,4'-四羥基二苯甲酮、 2-羥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5-磺酸、 2-羥基-4-辛氧基二苯甲酮、 雙-(5-苯甲醯基-4-羥基-2-甲氧基苯基)-甲烷、 2-(3',5'-二第三戊基-2'-羥基苯基)二苯甲酮、 4-十二烷氧基-2-羥基二苯甲酮、 2-羥基-4-十八烷氧基二苯甲酮、 2,2'-二羥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 4-苄氧基-2-羥基二苯甲酮、 2-(3',5'-二第三戊基-2'-羥基苯基)二苯甲酮 等二苯甲酮系紫外線吸收劑; 水楊酸苯酯、 水楊酸4-第三丁基苯酯、 水楊酸4-辛基苯酯、 2,4-二第三丁基苯基-4-羥基苯甲酸酯、 1-羥基苯甲酸酯、 3-第三丁基-1-羥基苯甲酸酯、 1-羥基-3-第三辛基苯甲酸酯、 間苯二酚單苯甲酸酯 等水楊酸系紫外線吸收劑; 2-氰基-3,3'-二苯基丙烯酸2-乙酯、 2-氰基-3,3'-二苯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 2-氰基-3-苯基肉桂酸2-乙基己酯 等氰基丙烯酸酯系紫外線吸收劑; 2-(5-第三丁基-2-羥基苯基)苯并三唑、 2-(2-羥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 2-[3,5-雙(a,a-二甲基苄基)-2-羥基苯基]-2H-苯并三唑、 2-(3,5-二第三丁基-2-羥基苯基)苯并三唑、 2-(3-第三丁基-2-羥基-5-甲基苯基)-5-氯苯并三唑、 2-(3,5-二第三丁基-2-羥基苯基)-5-氯苯并三唑、 2-(3,5-二第三戊基-2-羥基苯基)苯并三唑、 β-[3-(2H-苯并三唑-2-基)-5-第三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聚乙二醇300酯、 2-(3-十二烷基-2-羥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 雙{β-[3-(2H-苯并三唑-2-基)-5-第三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聚乙二醇300酯、 2-(3-第三丁基-2-羥基苯基-5-丙基辛酸酯)-5-氯苯并三唑、 2-[2-羥基苯基-3,5-二-(1,1'-二甲基苄基)苯基]-2H-苯并三唑、 2-(2-羥基-5-第三辛基苯基)-2H-苯并三唑、 2-(3-第三丁基-5-辛氧基羰基乙基-2-羥基苯基)苯并三唑、 2-(2-羥基-5-四辛基苯基)苯并三唑、 2-(2-羥基-4-辛氧基苯基)苯并三唑、 2-[2'-羥基-3'-(3'',4'',5'',6''-四氫鄰苯二甲醯亞胺甲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 2-(5-第三丁基-2-羥基苯基)苯并三唑 等苯并三唑系紫外線吸收劑; 乙烷二醯胺-N-(2-乙氧基苯基)-N'-(4-異十二烷基苯基)、 2,2,4,4-四甲基-20-(β-月桂基-氧基羰基)-乙基-7-氧雜-3,20-二氮雜二螺(5,1,11,2)二十一烷酸-21-酮 等蓚醯苯胺系紫外線吸收劑; 2,4-二苯基-6-(2-羥基-4-甲氧基苯基)-1,3,5-三𠯤、 2,4-二苯基-6-(2-羥基-4-乙氧基苯基)-1,3,5-三𠯤、 2,4-二苯基-6-(2-羥基-4-丙氧基苯基)-1,3,5-三𠯤、 2,4-二苯基-6-(2-羥基-4-丁氧基苯基)-1,3,5-三𠯤、 2,4-二苯基-6-(2-羥基-4-己氧基苯基)-1,3,5-三𠯤、 2,4-二苯基-6-(2-羥基-4-戊氧基苯基)-1,3,5-三𠯤、 2,4-二苯基-6-(2-羥基-4-辛氧基苯基)-1,3,5-三𠯤、 2,4-二苯基-6-(2-羥基-4-十二烷氧基苯基)-1,3,5-三𠯤、 2,4-二苯基-6-(2-羥基-4-苄氧基苯基)-1,3,5-三𠯤、 2,4-二苯基-6-[2-羥基-4-(2-丁氧基乙氧基)苯基]-1,3,5-三𠯤、 2,4-二對甲苯基-6-(2-羥基-4-甲氧基苯基)-1,3,5-三𠯤、 2,4-二對甲苯基-6-(2-羥基-4-丙氧基苯基)-1,3,5-三𠯤、 2,4-二對甲苯基-6-(2-羥基-4-丁氧基苯基)-1,3,5-三𠯤、 2,4-二對甲苯基-6-(2-羥基-4-己氧基苯基)-1,3,5-三𠯤、 2,4-二對甲苯基-6-(2-羥基-4-戊氧基苯基)-1,3,5-三𠯤、 2,4-二對甲苯基-6-(2-羥基-4-辛氧基苯基)-1,3,5-三𠯤、 2,4-二對甲苯基-6-(2-羥基-4-苄氧基苯基)-1,3,5-三𠯤、 2,4-二對甲苯基-6-[2-羥基-4-(2-己氧基乙氧基)苯基]-1,3,5-三𠯤、 2-{4-[(2-羥基-3-十二烷氧基丙基)氧基]-2-羥基苯基}-4,6-雙(2,4-二甲基苯基)-1,3,5-三𠯤、 2-{4-[(2-羥基-3-十二烷氧基丙基)氧基]-2-羥基苯基}-4,6-雙(2,4-二甲基苯基)-1,3,5-三𠯤、 2-[4-{[2-羥基-3-(2'-乙基)己基]氧基}-2-羥基苯基]-4,6-雙(2,4-二甲基苯基)-1,3,5-三𠯤、 2,4-雙(2-羥基-4-丁氧基苯基)-6-[2,4-雙(丁氧基苯基)]-1,3,5-三𠯤、 2-{2-羥基-4-[(1-辛氧基羰基乙氧基)苯基]}-4,6-雙(4-苯基苯基)-1,3,5-三𠯤 等三𠯤系紫外線吸收劑等。
作為抗氧化劑(抗老化劑),例如可例示: 琥珀酸二甲酯-1-(2-羥基乙基)-4-羥基-2,2,6,6-四甲基哌啶縮聚物、 聚{[6-(1,1,3,3-四甲基丁基)胺基-1,3,5-三𠯤-2-4-二基][(2,2,6,6-四甲基-4-哌啶基)亞胺基]六亞甲基[(2,2,6,6-四甲基-4-哌啶基)亞胺基]}六亞甲基、 2-(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苄基)-2-正丁基丙二酸雙(1,2,2,6,6-五甲基-4-哌啶基)酯、 N,N'-雙(3-胺基丙基)乙二胺-2,4-雙[N-丁基-N-(1,2,2,6,6-五甲基-4-哌啶基)胺基]-6-氯-1,3,5-三𠯤縮合物、 癸二酸雙(1,2,2,6,6-五甲基-4-哌啶基)酯、 4-苯甲醯氧基-2,2,6,6-四甲基哌啶、 癸二酸雙(2,2,6,6-四甲基-4-哌啶基)酯、 8-乙醯基-3-十二烷基-7,7,9,9-四甲基-1,3,8-三氮雜螺[4,5]癸烷-2,4-二酮 等受阻胺系抗氧化劑; 2,6-二第三丁基-4-甲基苯酚、 2-第三丁基-4-甲氧基苯酚、 2,6-二第三丁基-4-乙基苯酚、 3-(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十八烷基酯、 2,2-亞甲基雙(4-甲基-6-第三丁基苯酚)、 4,4-硫代雙(2-甲基-6-第三丁基苯酚)、 2,2-硫代雙(4-甲基-6-第三丁基苯酚)、 4,4-亞丁基雙(3-甲基-6-第三丁基苯酚)、 3,9-雙{1,1-二甲基-2-[β-(3-第三丁基-4-羥基-5-甲基苯基)丙醯基氧基]乙基}、 2,4,8,10-四氧螺[5,5]十一烷、 1,1,3-三(2-甲基-4-羥基-5-第三丁基苯基)丁烷、 1,3,5-三甲基-2,4,6-三(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苄基)苯、 四[亞甲基-3-(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酯]甲烷、 2,2-伸乙基雙(4,6-二第三丁基苯酚)、 雙[3,3-雙-(4'-羥基-3'-第三丁基苯基)丁酸]-二醇酯、 1,3,5-三(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苄基)-S-三𠯤-2,4,6-[1H,3H,5H]-三酮、 生育酚、 異氰尿酸1,3,5-三(4-第三丁基-3-羥基-2,6-二甲基苄基)酯、 季戊四醇四(3-月桂基硫代丙酸酯)、 三乙二醇-雙[3-(3-第三丁基-5-甲基-4-羥基苯基)丙酸酯]、 1,6-六二醇-雙[3-(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酯]、 2,2-硫代伸乙基雙[3-(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酯]、 N,N'-六亞甲基雙(3,5-第三丁基-4-羥基-苯丙醯胺)、 三-(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苄基)異氰尿酸酯、 2,2,4-三甲基-1,2-對苯二酚、 淨酚、 2,5-二第三丁基對苯二酚、 癸二酸雙(2,2,6,6-四甲基-4-哌啶基)酯 等酚系抗氧化劑; 3,3'-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酯、 3,3'-硫代二丙酸二肉豆蔻酯、 3,3'-硫代二丙酸二硬脂酯、 硬脂硫基丙基醯胺 等硫系抗氧化劑; 亞磷酸三(2,4-二第三丁基苯基)酯、 雙(2,4-二第三丁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亞磷酸酯、 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苄基亞磷酸酯二乙酯、 亞磷酸三苯酯、 亞磷酸二苯酯異癸酯、 亞磷酸苯酯異癸酯、 4,4'-亞丁基-雙(3-甲基-6-第三丁基苯基二-十三烷基)亞磷酸酯、 亞磷酸十八烷基酯、 亞磷酸三(壬基苯基)酯、 二異癸基季戊四醇二亞磷酸酯、 9,10-二羥基-9-氧雜-10-磷雜菲、 10-(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苄基)-9,10-二羥基-9-氧雜-10-磷雜菲-10-氧化物、 10-癸氧基-9,10-二羥基-9-氧雜-10-磷雜菲、 環狀新戊烷四基雙(2,4-二第三丁基苯基)亞磷酸酯、 環狀新戊烷四基雙(2,6-二第三丁基-4-甲基苯基)亞磷酸酯、 2,2-亞甲基(4,6-二第三丁基苯基)辛基亞磷酸酯、 2,4-雙-(正辛硫基)-6-(4-羥基-3,5-二第三丁基苯胺基)-1,3,5-三𠯤、 辛基化二苯胺 等磷酸系抗氧化劑等。
作為單重態氧消光劑,可列舉胡蘿蔔素類、色素類、胺類、酚類、鎳錯合物類、硫醚類等,例如可例示:1,4-二氮雜雙環[2,2,2]辛烷(DABCO)、β-胡蘿蔔素、1,3-環己二烯、2-二乙基胺基甲基呋喃、2-苯基胺基甲基呋喃、9-二乙基胺基甲基蒽、5-二乙基胺基甲基-6-苯基-3,4-二羥基吡喃、二甲基二硫代胺基甲酸鎳、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苄基-O-乙基膦酸鎳、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苄基-O-丁基膦酸鎳、[2,2'-硫代雙(4-第三辛基苯酚)]正丁胺鎳、[2,2'-硫代雙(4-第三辛基苯酚)]2-乙基己基胺鎳、雙[2,2'-硫代雙(4-第三辛基苯酚)]鎳、雙[2,2'-磺雙(4-辛基苯酚)]鎳、雙(2-羥基-5-甲氧基苯基-N-正丁基醛基亞胺)鎳、雙(二硫代苄基)鎳、雙(二硫代雙乙醯基)鎳等。
作為超氧陰離子消光劑,例如可例示超氧化物歧化酶與鈷、及鎳之錯合物等。
作為臭氧消光劑,例如可例示:4,4'-硫代雙(6-第三丁基間甲酚)、2,4,6-三-第三丁基苯酚、1,4-二氮雜雙環[2,2,2]辛烷、N-苯基-β-萘基胺、α-生育酚、4,4'-亞甲基-雙(2,6-二第三丁基苯酚)、P,P'-二胺基二苯基甲烷、2,2'-亞甲基-雙(6-第三丁基對甲酚)、N,N'-二苯基對苯二胺、N,N'-二苯基乙二胺、N-異丙基-N'-苯基對苯二胺等。
本發明之可逆熱變色性組合物直接應用亦有效,亦可內包於微膠囊而形成可逆熱變色性微膠囊顏料(以下,有時表示為「微膠囊顏料」或「顏料」)、或分散於熱可塑性樹脂或熱硬化性樹脂中而形成可逆熱變色性樹脂粒子(以下,有時表示為「樹脂粒子」)。 可逆熱變色性組合物較佳為內包於微膠囊而製成可逆熱變色性微膠囊顏料。其原因在於,藉由內包於微膠囊,可在化學、物理上構成穩定之顏料,進而,在各種使用條件下,可逆熱變色性組合物可保持為相同之組成,發揮相同之作用效果。 再者,微膠囊化有先前公知之異氰酸酯系界面聚合法、三聚氰胺-福馬林系等之原位(in Situ)聚合法、液中硬化被覆法、自水溶液之相分離法、自有機溶媒之相分離法、熔解分散冷卻法、氣中懸濁被覆法、噴霧式乾燥法等,根據用途適當選擇。進而,亦可於微膠囊之表面視目的進而設置二次樹脂皮膜而賦予耐久性、或使表面特性改質而供於實用。 可逆熱變色性微膠囊顏料較佳為內包物:壁膜之質量比為7:1~1:1,藉由使內包物與壁膜之質量比為上述範圍內,而防止顯色時之顏色濃度及清晰性之降低。更佳為內包物:壁膜之質量比為6:1~1:1。
可逆熱變色性微膠囊顏料或樹脂粒子之平均粒徑較佳為0.01~50 μm,更佳為0.1~30 μm,進而較佳為0.5~20 μm之範圍。若微膠囊顏料或樹脂粒子之平均粒徑超過50 μm,則摻合至油墨、塗料、或樹脂中時,分散穩定性或加工適性不足。另一方面,若微膠囊顏料或樹脂粒子之平均粒徑未達0.01 μm,則難以顯示高濃度之顯色性。 再者,平均粒徑之測定係藉由圖像解析式粒度分佈測定軟體[Mountech股份有限公司製造,製品名:Mac view]判定粒子區域,自粒子區域之面積算出投影等面積圓直徑(Heywood直徑),從而測得基於該值求得之相當於等體積球之粒子之平均粒徑的值。 又,於所有粒子或大部分粒子之粒徑超過0.2 μm之情形時,亦可利用粒度分佈測定裝置[貝克曼庫爾特股份有限公司製造,製品名:Multisizer 4e],藉由庫爾特法,測定相當於等體積球之粒子之平均粒徑。 進而,亦可基於使用上述軟體或利用庫爾特法之測定裝置所計測出之數值,藉由已進行校準之雷射繞射/散射式粒徑分佈測定裝置[堀場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製造,製品名:LA-300],測定體積基準之粒徑及平均粒徑。
可逆熱變色性組合物、可逆熱變色性微膠囊顏料或樹脂粒子等可逆熱變色性著色劑藉由分散於包含水及/或有機溶劑及視需要之各種添加劑之載色劑中而製成油墨組合物(以下,有時表示為「油墨」),而可用作網版印刷、膠版印刷、彩色印刷、凹版印刷、塗佈機、軟布印刷等所使用之印刷用油墨/毛刷塗裝、噴霧塗敷、靜電塗敷、電沈積塗敷、流塗、輥塗、浸漬塗敷等所使用之塗料/噴墨用油墨/紫外線硬化型油墨/馬克筆用、圓珠筆用、鋼筆用、書法筆用等書寫用具用油墨/塗佈用具用油墨/戳記用油墨/繪畫顏料/化妝料/纖維用著色液等可逆熱變色性液狀組合物。
可逆熱變色性液狀組合物中可調配各種添加劑。 作為添加劑,可列舉:樹脂、交聯劑、硬化劑、乾燥劑、塑化劑、黏度調整劑、分散劑、紫外線吸收劑、抗氧化劑、光穩定劑、防沈澱劑、平滑劑、膠化劑、消泡劑、消光劑、滲透劑、pH值調整劑、發泡劑、偶合劑、保濕劑、防黴劑、防腐劑、防銹劑等。
作為書寫用具用油墨所使用之書寫用具用載色劑,可列舉含有有機溶劑之油性載色劑、或包含水及視需要之有機溶劑之水性載色劑。 作為有機溶劑,例如可例示:乙醇、丙醇、丁醇、甘油、山梨醇、三乙醇胺、二乙醇胺、單乙醇胺、乙二醇、二乙二醇、硫代二乙二醇、聚乙二醇、丙二醇、丁二醇、乙二醇單甲醚、乙二醇單乙醚、乙二醇單丁醚、二乙二醇單甲醚、二乙二醇單乙醚、二乙二醇單丁醚、丙二醇單丁醚、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環丁碸、2-吡咯啶酮、N-甲基-2-吡咯啶酮等。
作為書寫用具用油墨,可列舉:載色劑中含有剪切減黏性賦予劑之剪切減黏性油墨、或載色劑中含有高分子凝集劑且以鬆弛之凝集狀態使微膠囊顏料懸濁之凝集性油墨。
載色劑中含有剪切減黏性賦予劑之油墨(剪切減黏性油墨)可抑制微膠囊顏料之凝集或沈澱,並且可抑制筆跡之滲透,因此可形成良好之筆跡。 進而,於將剪切減黏性油墨收容於圓珠筆形態之書寫用具之情形時,可防止書寫用具不使用時自圓珠與尖梢之間隙之油墨洩漏、或防止將書寫尖端部朝上(正立狀態)放置之情形時之油墨之逆流。
作為剪切減黏性賦予劑,例如可例示:三仙膠、文萊膠、構成單糖為葡萄糖與半乳糖之有機酸修飾異元多糖體之琥珀醯聚糖(平均分子量約100萬~800萬)、阿爾卡膠、瓜爾膠、刺槐豆膠及其衍生物、羥基乙基纖維素、海藻酸烷基酯類、以甲基丙烯酸之烷基酯為主成分之分子量10萬~15萬之聚合物、葡甘露聚醣、自瓊脂或角叉菜膠等海藻萃取之具有凝膠化能之增黏多糖類、亞苄基山梨醇及亞苄基木糖醇或該等之衍生物、交聯性丙烯酸聚合物、無機質微粒子、聚甘油脂肪酸酯、聚氧乙烯山梨醇酐脂肪酸酯、聚乙二醇脂肪酸酯、聚氧乙烯蓖麻油、聚氧乙烯羊毛脂-羊毛脂醇-蜂蠟衍生物、聚氧乙烯烷基醚-聚氧丙烯烷基醚、聚氧乙烯烷基苯基醚、脂肪酸醯胺等HLB值為8~12之非離子系界面活性劑、二烷基或二烯基磺基琥珀酸之鹽類、N-烷基-2-吡咯啶酮與陰離子系界面活性劑之混合物、聚乙烯醇與丙烯酸系樹脂之混合物等。
載色劑中含有高分子凝集劑之油墨(凝集性油墨)係微膠囊顏料經由高分子凝集劑而形成鬆弛之凝集體,抑制微膠囊顏料彼此接觸而凝集,因此可提高顏料之分散性。
作為高分子凝集劑,可列舉聚乙烯基吡咯啶酮、聚環氧乙烷、水溶性多糖類等。 作為水溶性多糖類,例如可例示:黃耆膠、瓜爾膠、支鏈澱粉、環糊精、水溶性纖維素衍生物等。 進而,作為水溶性纖維素衍生物,例如可例示:甲基纖維素、羥基乙基纖維素、羥基丙基纖維素、羥基乙基甲基纖維素、羥基丙基甲基纖維素等。 上述高分子凝集劑中,就分散性優異之方面而言,較佳為羥基乙基纖維素。
作為高分子凝集劑,具體而言,可例示:住友精化股份有限公司製造,製品名:HEC A grade、HEC S grade、HEC CF grade;Daicel FineChem股份有限公司製造,製品名:HEC Daicel SP type、HEC Daicel SE type、HEC Daicel EE type;日本陶氏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造,製品名:CELLOSIZE WP type、CELLOSIZE QP type、CELLOSIZE EP type;三晶股份有限公司製造,製品名:SANHEC等。 相對於油墨總量,高分子凝集劑於較佳為0.1~1質量%、更佳為0.3~0.5質量%之範圍內調配。藉由設為上述範圍,可形成微膠囊顏料鬆弛之凝集體,充分地表現提高顏料之分散性之效果。
進而,藉由在油墨中調配分散劑,可提高微膠囊顏料之分散性。 又,亦可併用高分子凝集劑與分散劑,於併用兩者之情形時,可提高微膠囊顏料之分散性,並且可進一步提高經由高分子凝集劑所形成之微膠囊顏料之鬆弛之凝集體之分散性。
作為分散劑,例如可例示:聚乙烯基吡咯啶酮、聚乙烯醇縮丁醛、聚乙烯醚、苯乙烯-順丁烯二酸共聚物、酮樹脂、羥基乙基纖維素及其衍生物、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等合成樹脂、丙烯酸系高分子、PO-EO加成物、聚酯之胺系低聚物等。 上述分散劑中,就微膠囊顏料之分散性優異之方面而言,較佳為丙烯酸系高分子分散劑,更佳為具有羧基之丙烯酸系高分子分散劑,進而較佳為側鏈具有羧基之梳形結構之丙烯酸系高分子分散劑。 作為分散劑,尤佳為側鏈具有複數個羧基之梳形結構之丙烯酸系高分子分散劑,具體而言,可例示:Lubrizol股份有限公司製造,製品名:Solsperse 43000。 相對於油墨總量,分散劑於較佳為0.01~2質量%、更佳為0.1~1.5質量%之範圍內調配。若分散劑之調配比率超過2質量%,則自外部施加振動等時,微膠囊顏料容易沈澱或懸浮。另一方面,若分散劑之調配比率未達0.01質量%,則難以表現出分散性提高效果。
又,藉由與高分子凝集劑一起併用側鏈具有羧基之梳型結構之丙烯酸系高分子分散劑及有機氮硫化合物,可提高經由高分子凝集劑所形成之微膠囊顏料之鬆弛之凝集體之分散性。 有機氮硫化合物進一步提高藉由側鏈具有羧基之梳型結構之丙烯酸系高分子分散劑使微膠囊顏料之鬆弛之凝集體分散之分散性,因此於將油墨收容於書寫用具而供於實用時,可進一步抑制因振動所導致之微膠囊顏料之沈澱。
作為有機氮硫化合物,可列舉選自噻唑系化合物、異噻唑系化合物、苯并噻唑系化合物、苯并異噻唑系化合物之化合物,例如可例示選自2-(4-噻唑基)-苯并咪唑(TBZ)、2-(硫氰酸基甲硫基)-1,3-苯并噻唑(TCMTB)、2-甲基-4-異噻唑啉-3-酮、5-氯-2-甲基-4-異噻唑啉-3-酮等之一種或兩種以上之化合物。 上述有機氮硫化合物中,較佳為選自2-(4-噻唑基)-苯并咪唑(TBZ)、2-甲基-4-異噻唑啉-3-酮、5-氯-2-甲基-4-異噻唑啉-3-酮之一種或兩種以上之化合物。 作為有機氮硫化合物,具體而言,可例示:Permachem Asia股份有限公司製造,製品名:TOPSIDE 88、TOPSIDE 133、TOPSIDE 170、TOPSIDE 220、TOPSIDE 288、TOPSIDE 300、TOPSIDE 400、TOPSIDE 500、TOPSIDE 600、TOPSIDE 700Z、TOPSIDE 800、TOPSIDE 950;北興產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製品名:Hoxter HP、Hoxter E50A、Hokuside P200、Hokuside 6500、Hokuside 7400、Hokuside MC、Hokuside 369、Hokuside R-150等。 再者,側鏈具有羧基之梳型結構之丙烯酸系高分子分散劑:有機氮硫化合物之質量比較佳為1:1~1:10,更佳為1:1~1:5。藉由設為上述範圍,可充分地表現微膠囊顏料之鬆弛之凝集體之分散性、及抑制因振動所導致之微膠囊顏料之沈澱之效果。
進而,藉由在油墨中調配水溶性樹脂,可賦予筆跡對紙面之固著性或黏性,並且可進一步提昇提高微膠囊顏料於含有側鏈具有羧基之梳型結構之丙烯酸系高分子分散劑及有機氮硫化合物之油墨中之分散性的功能。
作為水溶性樹脂,例如可例示:醇酸樹脂、丙烯酸系樹脂、苯乙烯-順丁烯二酸共聚物、纖維素衍生物、聚乙烯基吡咯啶酮、聚乙烯醇、糊精等。 上述水溶性樹脂中,較佳為聚乙烯醇,進而就油墨於酸性區域亦富有可溶性之方面而言,更佳為皂化度為70~89莫耳%之部分皂化度型聚乙烯醇。 相對於油墨總量,水溶性樹脂於較佳為0.3~3.0質量%、更佳為0.5~1.5質量%之範圍內調配。
進而,藉由在油墨中調配比重調整劑,於載色劑之黏度較低之情形時,可抑制油墨自外部受到振動等刺激時微膠囊顏料於油墨中沈澱或懸浮而局部化。
微膠囊顏料之比重受微膠囊顏料之粒徑、內包於微膠囊之成分或其含量、膠囊壁膜之成分或膜厚、及微膠囊顏料之著色狀態、溫度影響,其比重於微膠囊顏料為完全著色狀態且於20℃之環境下以水作為基準物質之情形時,較佳為1.05~1.20,更佳為1.10~1.20,進而較佳為1.12~1.15之範圍。又,滯後寬度(ΔH)較大之微膠囊顏料多使用分子內具有2個以上芳香環之(c)成分,具有如上所述之較大比重,此種顏料於在調配有比重調整劑之油墨中載色劑之黏度較低之情形時,可抑制因輸送等而自外部受到振動等影響時微膠囊顏料於油墨中沈澱或懸浮。 再者,微膠囊顏料之比重可藉由下述方法進行測定。
(微膠囊顏料之比重測定方法) 1.於螺旋口瓶中投入甘油水溶液30 ml及完全顯色狀態之微膠囊顏料1 g,並進行混合,獲得微膠囊顏料分散液。 2.將微膠囊顏料分散液30 ml調溫至20℃,於轉速1000 rpm、30秒之離心條件下施加至離心分離機。再者,作為離心分離機,可使用冷卻、桌上離心機[Kokusan股份有限公司製造,製品名:H103N]。 3.觀察微膠囊顏料分散液。 於微膠囊顏料之大半沈澱於燒杯底部之情形時,使用較此時之甘油水溶液提高了甘油濃度之水溶液,再次進行1~2之操作,觀察分散液之狀態。 於確認到微膠囊顏料之大半懸浮於液面之狀態之情形時,使用較此時之甘油水溶液提高了甘油濃度之水溶液,再次進行1~2之操作,觀察分散液之狀態。 上述一系列操作反覆進行至以目視確認到微膠囊顏料之大半懸浮於液面、或甘油水溶液之液面或螺旋口瓶底部附近以外之部分均勻著色之狀態而非沈澱之狀態。測定觀察到該狀態時之甘油水溶液之比重,作為微膠囊顏料之比重。再者,甘油水溶液之比重可藉由JIS K0061 7.1項記載之比重計法對調溫至20℃之水溶液進行測定。
顏料之沈澱、懸浮穩定性於載色劑與顏料之比重差極小時達到最大,上述比重調整劑係使載色劑之比重接近於微膠囊顏料之比重者。載色劑之比重受溶解於載色劑中之水溶性物質之比重及其添加量影響,因此若於載色劑中添加更多之比重較大之比重調整劑,並使其溶解,則可使載色劑之比重進一步增大。
作為比重調整劑,可列舉溶解於載色劑且能以載色劑之比重接近於微膠囊顏料之比重之方式調整者,例如可例示原子量90~185之範圍內所包含之6族元素之含氧酸及其鹽。
上述含氧酸及其鹽選自過渡金屬元素之含氧酸及其鹽所組成之群,其含氧酸離子可謂形成氧原子通常以4或6配位於金屬原子等之四面體或八面體而成者。 作為四面體或八面體單元,可為單獨者,亦可為具有其等經由稜、頂點鍵結之結構之聚酸及其鹽即聚酸鹽。聚酸係金屬元素之含氧酸縮合生成之多重酸,將僅由一種金屬構成且縮合之陰離子均相同之類型之聚酸稱為異聚酸,將兩種以上之陰離子縮合而成之聚酸稱為雜聚酸。而且,將各者之鹽稱為異聚酸鹽、雜聚酸鹽。上述聚酸包含異聚酸、雜聚酸等,上述聚酸鹽包含異聚酸鹽、雜聚酸鹽等。
作為比重調整劑,可列舉單獨之含氧酸及其鹽、異聚酸及其鹽、雜聚酸及其鹽等。 作為單獨之含氧酸,例如可例示鉬酸、鎢酸等,進而,作為單獨之含氧酸之鹽,可例示鉬酸鈉、鉬酸鉀、鉬酸銨、鎢酸鈉、鎢酸鉀、鎢酸銨、鎢酸鋰、鎢酸鎂等。 作為異聚酸,例如可例示偏鉬酸、仲鉬酸、偏鎢酸、仲鎢酸、同鎢酸等,進而,作為異聚酸鹽,可例示:偏鉬酸鈉、偏鉬酸鉀、偏鉬酸銨、仲鉬酸鈉、仲鉬酸鉀、仲鉬酸銨、偏鎢酸鈉、偏鎢酸鉀、偏鎢酸銨、偏鎢酸鋇、仲鎢酸鈉、同鎢酸鈉等。 作為雜聚酸,例如可例示:磷鉬酸、矽鉬酸、鎢磷酸、矽鎢酸等,進而,作為雜聚酸鹽,可例示:磷鉬酸鈉、矽鉬酸鈉、鎢磷酸鈉、矽鎢酸鈉等。 上述含氧酸及其鹽可單獨使用,亦可併用兩種以上。
上述比重調整劑中,較佳為偏鎢酸、仲鎢酸、偏鎢酸鈉、偏鎢酸鉀、偏鎢酸銨、偏鎢酸鋇、仲鎢酸鈉、同鎢酸鈉、鎢磷酸、矽鎢酸、鎢磷酸鈉、矽鎢酸鈉,更佳為同鎢酸鈉、偏鎢酸鈉、仲鎢酸鈉。 上述同鎢酸鈉、偏鎢酸鈉、及仲鎢酸鈉不僅安全性較高,而且其本身為高比重,因此容易根據添加量調整高比重液體,故而較佳。
相對於油墨總量,比重調整劑於較佳為2~20質量%、更佳為5~15質量%之範圍內調配。若比重調整劑之調配比率超過20質量%,則微膠囊顏料容易凝集。另一方面,若比重調整劑之調配比率未達2質量%,則載色劑之比重調整效果不足。 又,微膠囊顏料:比重調整劑之質量比較佳為0.05~4.0,更佳為0.075~2.0,進而較佳為0.1~1.5。
於書寫用具用載色劑為水性載色劑之情形時,載色劑中至少含有水,相對於油墨總量,水於較佳為30~80質量%、更佳為40~70質量%之範圍內調配。
進而,藉由在油墨中調配水溶性有機溶劑,可抑制油墨之水分蒸發,防止載色劑之比重變動而維持微膠囊顏料之良好之分散穩定性,並且使高分子凝集劑、或高分子凝集劑與分散劑形成之鬆弛之凝集體之結構穩定化。 作為水溶性有機溶劑,例如可例示:乙醇、丙醇、丁醇、甘油、山梨醇、三乙醇胺、二乙醇胺、單乙醇胺、乙二醇、二乙二醇、硫代乙二醇、聚乙二醇、丙二醇、丁二醇、乙二醇單甲醚、乙二醇單乙醚、乙二醇單丁醚、二乙二醇單甲醚、二乙二醇單乙醚、二乙二醇單丁醚、丙二醇單丁醚、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環丁碸、2-吡咯啶酮、N-甲基-2-吡咯啶酮等。 於調配於油墨之微膠囊顏料之滯後寬度(ΔH)較大之情形時,微膠囊顏料之比重大於1,於調整載色劑之比重時,若使用比重大於水之水溶性有機溶劑,則容易調整比重,因此作為水溶性有機溶劑,較佳為比重超過1.1之甘油等。
相對於油墨總量,水溶性有機溶劑於較佳為1~40質量%、更佳為5~30質量%、進而較佳為10~25質量%之範圍內調配。若水溶性有機溶劑之調配比率超過40質量%,則比重調整劑之溶解穩定性容易降低。另一方面,若水溶性有機溶劑之調配比率未達1質量%,則水分蒸發抑制效果不足。
又,於將書寫用具用油墨用於圓珠筆之情形時,較佳為於油墨中添加油酸等高級脂肪酸、具有長鏈烷基之非離子系界面活性劑、聚醚改性聚矽氧油、硫代亞磷酸三(烷氧基羰基甲基酯)或硫代亞磷酸三(烷氧基羰基乙基酯)等硫代亞磷酸三酯、聚氧乙烯烷基醚或聚氧乙烯烷基芳基醚之磷酸單酯、聚氧乙烯烷基醚或聚氧乙烯烷基芳基醚之磷酸二酯、或其等之金屬鹽、銨鹽、胺鹽、烷醇胺鹽等潤滑劑,防止圓珠承受座之磨耗。
此外,亦可視需要調配pH值調整劑、防銹劑、防腐劑或防黴劑等各種添加劑。 作為pH值調整劑,例如可例示:碳酸鈉、磷酸鈉、乙酸鈉等無機鹽類、水溶性胺化合物等有機鹼性化合物等。 作為防銹劑,例如可例示:苯并三唑、甲苯并三唑、亞硝酸二環己基銨、亞硝酸二異丙基銨、皂苷等。 作為防腐劑或防黴劑,例如可例示:石碳酸、1,2-苯并噻唑啉-3-酮之鈉鹽、苯甲酸鈉、去氫乙酸鈉、山梨酸鉀、對羥基苯甲酸丙酯、2,3,5,6-四氯-4-(甲基磺醯基)吡啶等。 作為其他添加劑,可列舉:脲、非離子系界面活性劑、還原或非還原澱粉水解物、海藻糖等寡醣類、蔗糖、環糊精、葡萄糖、糊精、山梨糖醇、甘露糖醇、焦磷酸鈉等潤濕劑、消泡劑、分散劑、提高油墨之滲透性之氟系界面活性劑、非離子系界面活性劑等。
上述油墨中,相對於油墨總量,於較佳為5~40質量%、更佳為10~40質量%、進而較佳為10~30質量%之範圍內調配可逆熱變色性微膠囊顏料。藉由使微膠囊顏料之調配比率處於上述範圍,可獲得所需之顯色濃度,並且可防止油墨流出性降低。
本發明之油墨組合物可藉由先前已知之任意方法進行製造。具體而言,可調配所需量之上述各成分,利用螺旋漿攪拌、勻相分散機、或均質攪拌機等各種攪拌機或珠磨機等各種分散機等加以混合而製造。
於將本發明之書寫用具用油墨用於圓珠筆之情形時,其黏度於在20℃之環境下,在轉速3.84 sec-1 之條件下進行測定之情形時,就可抑制微膠囊顏料之沈澱或凝集之方面而言,較佳為1~2000 mPa・s,更佳為3~1500 mPa・s,進而較佳為500~1000 mPa・s之範圍。又,於在20℃之環境下,在轉速384 sec-1 之條件下進行測定之情形時,就可使自圓珠筆之筆尖之油墨吐出性變得良好之方面而言,黏度較佳為1~200 mPa・s,更佳為10~100 mPa・s,進而較佳為20~50 mPa・s之範圍。 藉由使黏度處於上述範圍,可以較高之水準維持微膠囊顏料之分散穩定性或圓珠筆之機構內之油墨之易流動性。 再者,黏度可藉由數位黏度計[Brookfield公司製造,製品名:DV-II,錐型轉子(CPE-42)],將油墨置於20℃之環境下,於剪切速度3.84 sec-1 (1 rpm)、或剪切速度384 sec-1 (100 rpm)之條件下進行測定。
於將本發明之書寫用具用油墨用於圓珠筆之情形時,其表面張力於20℃之環境下,較佳為20~50 mN/m、更佳為25~45 mN/m之範圍。藉由使表面張力處於上述範圍,容易抑制書寫線之暈開、或向紙面之浸透,並且可提高油墨對紙面之潤濕性。 再者,表面張力可藉由表面張力計測器[協和界面科學股份有限公司製造,製品名:DY-300],將油墨置於20℃之環境下,使用鉑板,藉由垂直平板法進行測定。
於將本發明之書寫用具用油墨用於圓珠筆之情形時,其pH值較佳為3~10,更佳為4~9之範圍。藉由使pH值處於上述範圍,可抑制油墨中所含有之微膠囊顏料於低溫區域之凝集或沈澱。 再者,pH值可藉由pH計[東亞DKK股份有限公司製造,製品名:IM-40S型],將油墨置於20℃之環境下而進行測定。
於將本發明之書寫用具用油墨用於馬克筆之情形時,其黏度於20℃之環境下,於轉速6 rpm之條件下進行測定之情形時,較佳為3~25 mPa・s,更佳為4~20 mPa・s,進而較佳為5~15 mPa・s之範圍。又,於在轉速12 rpm之條件下進行測定之情形時,較佳為2~20 mPa・s,更佳為3~15 mPa・s,進而較佳為4~15 mPa・s之範圍。於在轉速30 rpm之條件下進行測定之情形時,較佳為1~20 mPa・s,更佳為2~15 mPa・s,進而較佳為3~10 mPa・s之範圍。藉由使黏度處於上述範圍,可提高油墨之流動性及微膠囊顏料之分散穩定性。 再者,黏度可藉由BL型旋轉黏度計[東機產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製品名:TVB-M型黏度計、B型轉子],將油墨置於20℃之環境下而進行測定。
於將本發明之書寫用具用油墨用於馬克筆之情形時,其表面張力於20℃之環境下,較佳為25~50 mN/m,更佳為25~45 mN,進而較佳為35~45 mN/m之範圍。藉由使表面張力處於上述範圍內,容易抑制書寫線之暈開、或向紙面之浸透,並且可提高油墨對紙面之潤濕性。 再者,表面張力可藉由表面張力計測器[協和界面科學股份有限公司製造,製品名:DY-300],將油墨置於20℃環境下,使用玻璃板藉由垂直平板法進行測定。
於將本發明之書寫用具用油墨用於馬克筆之情形時,其pH值較佳為3~8,更佳為4~7,進而較佳為5~6之範圍。藉由使pH處於上述範圍,可抑制油墨中所含有之微膠囊顏料於低溫區域之凝集或沈澱。 再者,pH可藉由pH計[東亞DKK股份有限公司製造,製品名:IM-40S型],將油墨置於20℃之環境下而進行測定。
本發明之收容有書寫用具用油墨之書寫用具係於書寫用具用油墨總量中以5~40質量%之範圍調配可逆熱變色性微膠囊顏料而成,較佳為於20℃下,於依據舊JIS P3201之書寫用紙A上書寫50 m時,書寫用具之油墨消耗量為60~280 mg,且顯色狀態之筆跡之濃度值除以消色狀態之筆跡之濃度值所得之值C為20以上。
若微膠囊顏料之調配比率超過40質量%,則油墨流出性容易降低,又,紙面上之微膠囊顏料之堆積量變得過度,為了使顯色狀態之筆跡消除或變色,需要更多熱,因此於擦拭筆跡使之消除或變色時容易給手帶來負擔。另一方面,若微膠囊顏料之調配比率未達5質量%,則難以獲得所需之顯色濃度。
又,書寫50 m時之書寫用具之油墨消耗量、即「每單位長度之書寫用具之油墨消耗量」係藉由書寫前之書寫用具之質量(W1)與書寫一定距離後之書寫用具之質量(W2)之差(W1-W2)求出。 若書寫50 m時之書寫用具之油墨消耗量超過280 mg,則紙面上之微膠囊顏料之堆積量變得過度,為了使顯色狀態之筆跡消除或變色,需要更多熱,因此於擦拭筆跡使之消除或變色時容易給手帶來負擔,又,筆跡容易產生暈開等筆跡不良。另一方面,若油墨消耗量未達60 mg,則書寫用具之筆跡濃度容易降低,又,筆跡容易產生模糊等筆跡不良。
本發明之書寫用具之「每單位長度之書寫用具之油墨消耗量」可藉由依據JIS S6054或JIS S6037之自動書寫試驗機,於20℃之環境下,於下述條件下,於依據舊JIS P3201之書寫用紙A上進行書寫而進行測定。 書寫速度:4 m/min 書寫角度:70° 書寫荷重:100 gf 再者,具備鑿(chisel)型樹脂加工筆體之馬克筆係藉由使筆體之寬幅面密接於紙面,使書寫角度保持為70°而進行測定。
又,將顯色狀態之筆跡之濃度值除以消色狀態之筆跡之濃度值所得之值C係藉由利用螢光分光濃度計測定各狀態之筆跡之K值而求出。 一般而言,為了提高筆跡之視認性,書寫用具較佳為筆跡濃度較高,進而關於收容有含有可逆熱變色性微膠囊顏料之書寫用具用油墨之書寫用具,不易視認到藉由擦拭等之熱消除後之筆跡之殘色(色殘留)滿足實用性。 C表示顯色狀態之筆跡相對於消色狀態之筆跡之濃度之程度、即顯色狀態與消色狀態之對比度,消色狀態之筆跡之濃度值越低,C值越增大。 於C為20以上之情形時,顯色狀態之筆跡之濃度較高,並且消色狀態之筆跡之濃度較低,顯色狀態與消色狀態之對比度良好,因此筆跡於顯色狀態下顯色良好,不易視認到消除筆跡後之消色狀態下之殘色,可成為滿足實用性之書寫用具。另一方面,C未達20之書寫用具之消色狀態之筆跡之濃度較高,顯色狀態與消色狀態之對比度不足,容易視認到消除筆跡後之筆跡之殘色,容易有損作為書寫用具之實用性。 再者,筆跡之濃度值(K值)可使用螢光分光濃度計[柯尼卡美能達股份有限公司製造,製品名:FD-7型]進行測定。
對收容上述書寫用具用油墨之圓珠筆、馬克筆等書寫用具進行說明。 於填充至圓珠筆之情形時,圓珠筆本身之結構、形狀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例示如下圓珠筆:於軸筒內具有填充剪切減黏性油墨之油墨收容管,該油墨收容管與尖端部安裝有圓珠之圓珠筆尖梢連通,進而於油墨之端面密接有逆流防止用液栓。 作為圓珠筆尖梢,例如可例示:於使金屬製管之尖端附近自外表面向內側按壓變形之圓珠抱持部抱持圓珠而成之尖梢、於利用鑽孔器等對金屬材料進行切削加工而形成之圓珠抱持部抱持圓珠而成之尖梢、於金屬或塑膠製尖梢內部設置有樹脂製圓珠承受座之尖梢、或利用彈簧體使抱持於上述尖梢之圓珠向前方彈壓者等。 再者,作為圓珠筆尖梢及圓珠之材質,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例示:超硬合金(超硬)、不鏽鋼、紅寶石、陶瓷、樹脂、橡膠等。 圓珠之直徑可應用較佳為0.3~2.0 mm、更佳為0.3~1.5 mm、進而較佳為0.3~1.0 mm直徑程度者。 一般而言,具備直徑較小之圓珠之圓珠筆之油墨消耗量較少,筆跡濃度容易降低,收容有含有可逆熱變色性微膠囊顏料之書寫用具用油墨之圓珠筆有難以獲得較高筆跡濃度之傾向。進而,因圓珠表面之油墨量較少,而容易導致圓珠表面乾燥(dry up),產生模糊等筆跡不良,尤其是若以提高筆跡濃度為目的而增加油墨中之微膠囊顏料之調配比率,提高油墨中之固形物成分率,則有耐乾燥性能容易降低之傾向。然而,本發明之書寫用具用油墨於用於具備直徑為0.3~0.5 mm之圓珠之圓珠筆之情形時,可不增加顏料之固形物成分率而提高筆跡濃度,無損耐乾燥性能而提高筆跡濃度,並且可製成顯色狀態與消色狀態之對比度優異之書寫用具。 又,一般而言,直徑較大之圓珠筆之油墨消耗量較多,筆跡濃度容易變高,收容有含有可逆熱變色性微膠囊顏料之書寫用具用油墨之圓珠筆雖可獲得較高之筆跡濃度,但有容易視認到使筆跡消色時之殘色之傾向。然而,本發明之書寫用具用油墨於用於具備直徑為0.5~1.0 mm之圓珠之圓珠筆之情形時,可不易視認到筆跡之消色狀態下之殘色,可製成顯色狀態與消色狀態之對比度優異之書寫用具。
油墨收容管例如可使用包含聚乙烯、聚丙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尼龍等熱塑性樹脂之成形體、金屬製管狀體。 除於油墨收容管直接連結尖梢以外,亦可經由連接構件而連結油墨收容管與尖梢。 再者,關於油墨收容管,作為筆芯之形態,可將筆芯收容於樹脂製、金屬製等之軸筒內,亦可將尖端部安裝有尖梢之軸筒本身作為油墨收容體,而於軸筒內直接填充油墨。
又,於將油墨收容於進出式圓珠筆之情形時,進出式圓珠筆之結構、形狀並無特別限定,只要為設置於圓珠筆筆芯之書寫尖端部以暴露於外部大氣之狀態收納於軸筒內,書寫尖端部藉由進出機構之作動而自軸筒開口部突出之構造,則均可使用。 作為進出機構,例如可例示:(1)使能夠自軸筒之後部側壁向前後方向移動之操作部(夾具)朝徑向外側突出設置,藉由將操作部向前方進行滑動操作而使書寫尖端部自軸筒前端開口部進出之側部滑動式進出機構;(2)藉由將設置於軸筒後端之操作部朝前方按壓而使書寫尖端部自軸筒前端開口部進出之後端按鍵式進出機構;(3)藉由將自軸筒側壁外表面突出之操作部朝徑向內側按壓而使書寫尖端部自軸筒前端開口部進出之側部按鍵式進出機構;(4)藉由對軸筒後部之操作部進行旋轉操作而使書寫尖端部自軸筒前端開口部進出之旋轉式進出機構等。 進出式圓珠筆係於軸筒內收容複數個圓珠筆筆芯而成,亦可為藉由進出機構之作動而使任一圓珠筆筆芯之書寫尖端部自軸筒前端開口部進出之複合型進出式圓珠筆。
於填充於油墨收容管之油墨之後端填充油墨逆流防止體。 油墨逆流防止體組合物包含非揮發性液體或難揮發性液體,例如可例示:凡士林、錠子油、蓖麻油、橄欖油、精製礦物油、液態石蠟、聚丁烯、α-烯烴、α-烯烴之低聚物或共低聚物、二甲基聚矽氧油、甲基苯基聚矽氧油、胺基改性聚矽氧油、聚醚改性聚矽氧油、脂肪酸改性聚矽氧油等。 油墨逆流防止體組合物可單獨使用,亦可併用兩種以上。
非揮發性液體及/或難揮發性液體較佳為添加增黏劑而增黏至較佳黏度。 作為增黏劑,例如可例示:表面經疏水處理之二氧化矽、表面經甲基化處理之微粒子二氧化矽、矽酸鋁、膨潤性雲母、已實施疏水處理之膨潤土或蒙脫土等黏土系增黏劑、硬脂酸鎂、硬脂酸鈣、硬脂酸鋁、硬脂酸鋅等脂肪酸金屬皂、三亞苄基山梨醇、脂肪醯胺、醯胺改性聚乙烯蠟、氫化蓖麻油、脂肪酸糊精等糊精系化合物、纖維素系化合物等。 進而,亦可併用上述液狀之油墨逆流防止體組合物與固體之油墨逆流防止體組合物。
關於本發明之收容有書寫用具用油墨之圓珠筆,就顯色狀態之筆跡濃度較高,消色狀態之筆跡濃度較低,顯色狀態與消色狀態之對比度良好,並且可更容易進行顯色狀態之筆跡之消除或變色之方面而言,較佳為於書寫用具用油墨總量中,於10~35質量%之範圍內調配可逆熱變色性微膠囊顏料,於依據舊JIS P3201之書寫用紙A上書寫50 m時之油墨消耗量為70~210 mg,且顯色狀態之筆跡之濃度值除以消色狀態之筆跡之濃度值所得之值C為20以上。進而,就消色狀態之筆跡濃度更低,顯色狀態與消色狀態之對比度更良好之方面而言,更佳為於書寫用具用油墨總量中,於10~35質量%之範圍內調配可逆熱變色性微膠囊顏料,於依據舊JIS P3201之書寫用紙A上書寫50 m時之油墨消耗量為80~190 mg,且顯色狀態之筆跡之濃度值除以消色狀態之筆跡之濃度值所得之值C為25以上,進而較佳為於書寫用具用油墨總量中,於10~35質量%之範圍內調配可逆熱變色性微膠囊顏料,於依據舊JIS P3201之書寫用紙A上書寫50 m時之油墨消耗量為90~170 mg,且顯色狀態之筆跡之濃度值除以消色狀態之筆跡之濃度值所得之值C為25以上。
於填充至馬克筆之情形時,馬克筆本身之構造、形狀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例示:於軸筒內內藏有包含纖維集束體之油墨吸藏體,將包含形成有毛細間隙之纖維加工體之馬克筆尖梢直接或經由中繼構件安裝於軸筒而成,使凝集性油墨含浸於油墨吸藏體與尖梢連結而成之馬克筆之油墨吸藏體的馬克筆;經由藉由按壓尖梢而開放之閥體配置尖梢與油墨收容管,使油墨直接收容於該油墨收容管內的馬克筆等。
作為馬克筆尖梢,例如可例示:纖維之樹脂加工體、熱熔融性纖維之熔合加工體、氈體等先前通用之氣孔率大致選自30~70%之範圍之連通氣孔之多孔質構件,將一端加工成炮彈形狀、長方形狀、鑿形狀等對應目的之形狀,供於實用。
油墨吸藏體係使捲縮狀纖維於長度方向上集束而成者,將其內置於塑膠筒體或膜等被覆體,將氣孔率調整為大致40~90%之範圍而構成。
又,閥體可使用先前通用之泵式形態,適宜為設定為能夠藉由筆壓進行按壓釋放之彈簧壓力者。
關於本發明之收容有書寫用具用油墨之馬克筆,就顯色狀態之筆跡濃度較高,消色狀態之筆跡濃度較低,顯色狀態與消色狀態之對比度良好,並且可更容易地進行顯色狀態之筆跡之消除或變色之方面而言,較佳為於書寫用具用油墨總量中,於10~30質量%之範圍內調配可逆熱變色性微膠囊顏料,於依據舊JIS P3201之書寫用紙A上書寫50 m時之油墨消耗量為100~260 mg,且顯色狀態之筆跡之濃度值除以消色狀態之筆跡之濃度值所得之值C為20以上。進而,就消色狀態之筆跡濃度更低,顯色狀態與消色狀態之對比度更良好之方面而言,更佳為於書寫用具用油墨總量中,於10~30質量%之範圍內調配可逆熱變色性微膠囊顏料,於依據舊JIS P3201之書寫用紙A上書寫50 m時之油墨消耗量為120~250 mg,且顯色狀態之筆跡之濃度值除以消色狀態之筆跡之濃度值所得之值C為21.5以上。
進而,上述圓珠筆或馬克筆之形態並不限於上述者,亦可為安裝有不同形態之尖梢、或安裝有導出不同顏色之油墨之筆尖之複合式書寫用具(雙頭式或筆尖捲出式等)。
使用上述收容有書寫用具用油墨之書寫用具在被書寫面書寫所獲得之筆跡可藉由手指擦拭、或加熱器具或冷卻器具而變色。 作為加熱器具,可列舉:裝備有PTC(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正溫度係數)元件等電阻發熱體之通電加熱變色器具、填充有溫水等媒體之加熱變色器具、使用蒸汽或雷射光之加熱變色器具、吹風機之應用等。就可藉由簡便方法而變色之方面而言,較佳為使用摩擦構件。 作為冷卻器具,可列舉:利用珀爾帖元件之通電冷熱變色器具;填充有冷水、冰片等冷媒之冷熱變色器具;保冷劑;冷藏庫或冷凍庫之應用等。
作為摩擦構件,適宜為富有彈性感且可於擦拭時產生適度之摩擦而產生摩擦熱之彈性體、塑膠發泡體等彈性體。 再者,亦可使用用以消除鉛筆之筆跡之一般之橡皮擦拭筆跡,但由於擦拭時產生橡皮碎屑,故而適宜使用基本不產生橡皮碎屑之上述摩擦構件。 作為摩擦構件之材質,例如可例示:聚矽氧樹脂、SEBS樹脂(苯乙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聚酯系樹脂等。
又,亦可將書寫用具和與書寫用具不同體之任意形狀之摩擦構件(摩擦體)加以組合而獲得書寫用具組件,藉由將上述摩擦構件設置於書寫用具,可製成攜帶性優異者。 於具備蓋之書寫用具之情形時,設置摩擦構件之部位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藉由摩擦構件形成蓋本身、或藉由摩擦構件形成軸筒本身、或於設置夾具之情形時藉由摩擦構件形成夾具本身、或於蓋尖端部(頂部)或軸筒後端部(未設置書寫尖端部之部分)設置摩擦構件。 於進出式之書寫用具之情形時,設置摩擦構件之部位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藉由摩擦構件形成軸筒本身、或於設置夾具之情形時藉由摩擦構件形成夾具本身、或於軸筒開口部附近、軸筒後端部(未設置書寫尖端部之部分)或按鍵部設置摩擦構件。
又,上述油墨亦可用作戳記用油墨。 作為戳記用油墨之媒體,可使用水,亦可視需要使用水溶性有機溶劑。 作為水溶性有機溶劑,例如可例示:甘油、乙二醇、丙二醇、二乙二醇、三乙二醇、1,3-丁二醇、乙二醇單甲醚等二醇類及其等之低級烷基醚、2-吡咯啶酮、N-乙烯基吡咯啶酮、脲等。 於戳記用油墨中使用可逆熱變色性微膠囊顏料之情形時,上述水溶性有機溶劑中,較佳為甘油、丙二醇。
相對於油墨總量,水溶性有機溶劑於較佳為30~60質量%、更佳為30~55質量%、進而較佳為40~50質量%之範圍內調配。藉由使水溶性有機溶劑之調配比率處於上述範圍內,油墨不會乾燥或吸濕,容易獲得清晰之印記圖像。 若水溶性有機溶劑之調配比率超過60質量%,則吸濕性容易變高,印記圖像暈開、或出現不均,因此難以獲得清晰之印記圖像。另一方面,若水溶性有機溶劑之調配比率未達30質量%,則印面乾燥,印記圖像產生飛白等,難以獲得清晰之印記圖像。
又,作為上述媒體,除水溶性有機溶劑以外,亦可使用有機溶劑。 作為有機溶劑,例如可例示:蓖麻油脂肪酸烷基酯類;甲基溶纖劑、乙基溶纖劑、甲基溶纖劑乙酸酯、乙基溶纖劑乙酸酯等溶纖劑系溶劑;乙二醇乙酸酯、乙二醇二乙醚、乙二醇單丁醚、二乙二醇單乙醚、二乙二醇單丁醚、二乙二醇二甲醚、二乙二醇單乙醚乙酸酯、丙二醇、丙二醇單甲醚、丙二醇單乙醚、丙二醇單丙醚、丙二醇單丁醚、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丙二醇單乙醚乙酸酯、丙二醇單丁醚乙酸酯、二丙二醇單甲醚、二丙二醇二甲醚、二丙二醇二乙醚、二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三丙二醇單甲醚等伸烷基二醇系溶劑;甲酸乙酯、甲酸戊酯、乙酸乙酯、乙醯乙酸乙酯、乙酸丙酯、乙酸丁酯、乙酸3-甲基-3-甲氧基丁酯、乙酸戊酯、3-甲氧基丙酸甲酯、3-甲氧基丙酸乙酯、3-乙氧基丙酸乙酯、3-甲氧基丙酸丙酯、3-甲氧基丙酸丁酯、乳酸甲酯、乳酸乙酯、2-羥基丁酸乙酯、丁酸丁酯、硬脂酸丁酯、辛酸乙酯、草酸二乙酯、丙酮酸乙酯、苯甲酸乙酯等酯系溶劑;正戊烷、正己烷、正辛烷、正十二烷、二異丁烯、二戊烯、己烯、甲基環己烯、聯環己烷、礦油精等烴系溶劑;氯戊烷、氯丁烷等鹵代烴系溶劑;3-甲氧基-3-甲基丁醇、3-甲氧基-3-甲基戊醇等醇系溶劑;二乙醚、二丙醚、乙基異丁基醚、二丁醚、二異丙醚、二戊醚、二己醚等醚系溶劑;丙酮、甲基乙基酮、甲基異丙基酮、甲基丁基酮、甲基異丁基酮、甲基異戊基酮、乙基戊基酮、甲基己基酮、甲基壬基酮、二異丙基酮、二異丁基酮、甲氧基甲基戊酮、環己酮等酮系溶劑;3-甲氧基丙酸、3-乙氧基丙酸等丙酸系溶劑;二甲基甲醯胺、二甲基乙醯胺、二甲基碸、N-甲基吡咯啶酮、苯甲腈等高極性溶劑;或該等之混合溶劑等。
進而,油墨中亦可調配增黏劑。 作為增黏劑,例如可例示:三仙膠、文萊膠、構成單糖為葡萄糖及半乳糖之有機酸修飾異元多糖體之琥珀醯聚糖(平均分子量約100萬~800萬)、瓜爾膠、刺槐豆膠及其衍生物、羥基乙基纖維素、海藻酸烷基酯類、以甲基丙烯酸之烷基酯作為主成分之分子量10萬~15萬之聚合物、葡甘露聚糖、瓊脂或角叉菜膠等自海藻萃取之具有凝膠化能之增黏多糖類、亞苄基山梨醇及亞苄基木糖醇或該等之衍生物、交聯性丙烯酸聚合物、無機質微粒子、聚甘油脂肪酸酯、聚氧乙烯山梨醇酐脂肪酸酯、聚乙二醇脂肪酸酯、聚氧乙烯蓖麻油、聚氧乙烯羊毛脂-羊毛脂醇-蜂蠟衍生物、聚氧乙烯烷基醚-聚氧丙烯烷基醚、聚氧乙烯烷基苯基醚、脂肪酸醯胺等HLB值為8~12之非離子系界面活性劑、二烷基或二烯基磺基琥珀酸之鹽類等。 上述增黏劑中,較佳為鹼可溶型丙烯酸乳液。 於使用鹼可溶型丙烯酸乳液作為增黏劑之情形時,油墨之pH值較佳為調整為6~11,更佳為調整為7~11,進而較佳為調整為7~10。
進而,藉由在油墨中添加黏合劑樹脂,可調整印記圖像之固著性或油墨之黏度。 作為黏合劑樹脂,可列舉樹脂乳液、鹼可溶性樹脂、水溶性樹脂等。 作為樹脂乳液,例如可例示:聚丙烯酸酯、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聚乙酸乙烯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氯乙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順丁烯二酸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α-烯烴-順丁烯二酸共聚物、聚酯、聚胺基甲酸酯等水分散體等。 作為鹼可溶性樹脂,例如可例示:苯乙烯-順丁烯二酸共聚物、乙烯-順丁烯二酸共聚物、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等。 作為水溶性樹脂,例如可例示:聚乙烯醇、聚乙烯醇縮丁醛等。 上述樹脂乳液可單獨使用,亦可併用兩種以上。
此外,亦可視需要調配pH值調整劑、防腐劑或防黴劑等各種添加劑。 作為pH值調整劑,例如可例示:氨;碳酸鈉、磷酸鈉、氫氧化鈉、乙酸鈉等無機鹽類;三乙醇胺、二乙醇胺等水溶性胺化合物等有機鹼性化合物等。 作為防腐劑或防黴劑,例如可例示:石碳酸、1,2-苯并異噻唑啉-3-酮之鈉鹽、苯甲酸鈉、去氫乙酸鈉、山梨酸鉀、對羥基苯甲酸丙酯、2,3,5,6-四氯-4-(甲基磺醯基)吡啶等。 作為其他添加劑,可列舉:提高溶劑之滲透性之氟系界面活性劑、非離子系界面活性劑、陰離子系界面活性劑、陽離子系界面活性劑、二甲基聚矽氧烷等。
又,亦可視需要添加丙烯酸系樹脂、苯乙烯-順丁烯二酸共聚物、纖維素衍生物、聚乙烯基吡咯啶酮、聚乙烯醇、糊精等樹脂而賦予對紙面之固著性或黏性。
又,亦可調配苯并三唑、甲苯并三唑、亞硝酸二環己基銨、亞硝酸二異丙基銨、皂苷等防銹劑、脲、非離子系界面活性劑、還原或非還原澱粉水解物及海藻糖等寡醣類、蔗糖、環糊精、葡萄糖、糊精、山梨糖醇、甘露糖醇、焦磷酸鈉等潤濕劑、消泡劑、分散劑、提高油墨之滲透性之氟系界面活性劑、非離子系界面活性劑等。
上述油墨中,相對於油墨總量,可逆熱變色性微膠囊顏料於較佳為10~40質量%、更佳為10~35質量%、進而較佳為10~30質量%之範圍內調配。若微膠囊顏料之調配比率超過40質量%,則油墨中之微膠囊顏料之分散穩定性容易降低。另一方面,若微膠囊顏料之調配比率未達10質量%,則顯色濃度容易降低。
上述戳記用油墨可用作戳記墊用油墨、具備具有連續氣孔之印材之戳記用油墨。 例如可使油墨含浸於戳記墊而獲得對所接觸之戳記之印面供給油墨之戳記墊。又,亦可藉由使油墨含浸於具備具有連續氣孔之印材之戳記之印材而獲得戳記。
具備具有連續氣孔之印材之戳記係於作為印材之具有連續氣孔之橡膠狀彈性體中含浸油墨而成,若將其壓抵於被壓印面,則油墨自連續氣孔之開口部轉移至被壓印面,從而轉印戳記之表面形狀。使不期望轉印之部位成為凹部、或對其開口部進行封閉加工而防止油墨附著於被壓印面。 作為戳記之表面形狀,可列舉:日期或記號、「絕密」、「CONFIDENTIAL」、「完結」、「收貨」等文字。
具有連續氣孔之印材以露出其印面之方式收納於戳記基材,為了防止不使用時之油墨之乾燥或不注意接觸所導致之污染,露出面較佳為具備蓋。 再者,亦可設為如下構成:於具有連續氣孔之印材之後部設置對印材供給油墨之油墨貯存部,增加壓印次數。
又,除了於印材中預先含浸油墨後安裝於戳記以外,亦可使安裝有印材之戳記之印材中含浸油墨。 於使安裝有印材之戳記之印材中含浸油墨之情形時,可自印材之前表面含浸油墨,亦可自印材之後表面含浸油墨。 又,具有油墨貯存部之戳記亦可同樣地預先於油墨貯存部中填充油墨後安裝於戳記,亦可於設置有印材及油墨貯存部之戳記之油墨貯存部中填充油墨。
上述戳記可於各種被壓印面形成印記圖像。進而,藉由戳記用油墨所形成之印記圖像可藉由手指擦拭、或上述加熱器具或冷熱具之應用而變色。就可藉由簡便方法而變色之方面而言,作為加熱器具,較佳為上述摩擦構件。
又,亦可將戳記和與戳記為不同體之任意形狀之摩擦構件(摩擦體)加以組合而獲得戳記組件,亦可藉由將上述摩擦構件設置於戳記而製成攜帶性優異者。
於塗佈或印刷可逆熱變色性液狀組合物之情形時,支持體之材質並無特別限定,均有效,例如可例示:紙、合成紙、纖維、布帛、合成皮革、皮革、塑膠、玻璃、陶瓷材、金屬、木材、石材等。 支持體之形狀並不限於平面狀,亦可為凹凸狀。 藉由在支持體上設置含有可逆熱變色性組合物、可逆熱變色性微膠囊顏料或樹脂粒子等可逆熱變色性著色劑之可逆熱變色層,可獲得可逆熱變色性積層體(可逆熱變色性印刷物)。 於在支持體上預先形成有非熱變色性著色層(非熱變色像)者中,可藉由可逆熱變色層使著色層或像隨著溫度變化而隱現,可使變化之樣態進而多樣化。
進而,可藉由將可逆熱變色性組合物、可逆熱變色性微膠囊顏料或樹脂粒子等可逆熱變色性著色劑熔融摻合至賦形劑中使其成形而製成可逆熱變色性塗佈用固體成形體,以固體書寫體或固體化妝料之形式利用。 作為固體書寫體,例如可例示:蠟筆、鉛筆芯、自動鉛筆芯、固體凝膠馬克筆等。 作為固體化妝料,例如可例示:粉餅、眼線筆、眉筆、眼影、口紅等。
作為用於固體書寫體之賦形劑,可列舉蠟、膠化劑、黏土等。 作為蠟,只要為先前公知者,則無特別限定,例如可例示:巴西棕櫚蠟、木蠟、蜂蠟、微晶蠟、褐煤蠟、堪地里拉蠟、蔗糖脂肪酸酯、糊精脂肪酸酯、聚烯烴蠟、苯乙烯改性聚烯烴蠟、石蠟等。 作為膠化劑,只要為先前公知者,則無特別限定,例如可例示:12羥基硬脂酸、二亞苄基山梨醇類、三亞苄基山梨醇類、胺基酸系油、高級脂肪酸之鹼金屬鹽等。 作為黏土礦物,例如可例示高嶺土、膨潤土、蒙脫土等。
上述賦形材中,就容易提高筆跡濃度之方面而言,較佳為含有聚烯烴蠟、蔗糖脂肪酸酯、或糊精脂肪酸酯之至少一種。 作為聚烯烴蠟,例如可例示:聚乙烯、聚丙烯、聚丁烯、α-烯烴聚合物、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丁烯共聚物等蠟等。
進而,上述聚烯烴蠟中,就容易書寫之方面而言,較佳為軟化點為100~130℃之範圍且針入度為10以下者。 若針入度超過10,則固體書寫體過於柔軟而難以書寫,並且於消除筆跡時筆跡於紙面上伸長(蠟薄層化),由此污染被書寫面之空白部分、或容易產生向其他紙之移染或污染。 再者,聚烯烴蠟之軟化點及針入度可依據JIS K2207所規定之測定方法進行測定,針入度之值係將0.1 mm表示為針入度1。即,表示針入度之值越小則固體書寫體越硬,針入度之值越大則固體書寫體越軟。
作為聚烯烴蠟,具體而言,可例示:YASUHARA CHEMICAL股份有限公司製造,製品名:Neowax series;三洋化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製品名:Sanwax series;三井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造,製品名:Hi-Wax series;Honeywell公司製造,製品名:A-C polyethylene等。
作為蔗糖脂肪酸酯,較佳為以碳數12~22之脂肪酸作為構成脂肪酸之酯,更佳為棕櫚酸、硬脂酸。 作為蔗糖脂肪酸酯,具體而言,可例示:MITSUBISHI-CHEMICAL FOODS股份有限公司製造,製品名:Ryoto Sugar Ester series;第一工業製藥股份有限公司製造,製品名:Sugar wax series等。
作為糊精脂肪酸酯,較佳為以碳數14~18之脂肪酸作為構成脂肪酸之酯,更佳為棕櫚酸、肉豆蔻酸、硬脂酸。 作為糊精脂肪酸酯,具體而言,可例示:千葉製粉股份有限公司製造,製品名:Rheopearl series等。
又,作為用於固體書寫體之賦形材,較佳為側鏈結晶性聚烯烴。此處所謂側鏈結晶性聚烯烴係指具有相對於直線狀之主鏈鍵結有相對較長之側鏈之結構者。通常之直鏈狀聚烯烴由於直鏈狀之主鏈被摺疊而結晶化,故而容易於較廣之溫度範圍內發生熔解,相對於此,側鏈結晶性聚烯烴具有如下特徵:結晶化主要於側鏈發生而非於聚烯烴主鏈發生,其結果為,熔點(Mp)較低,又,於較小之溫度範圍內發生熔解。 此種側鏈結晶性聚烯烴中,尤佳為側鏈具有碳數12~28之長鏈烷基者。又,側鏈之長鏈烷基並無特別限定,可為直鏈型,亦可為支鏈型,就結晶性優異之方面而言,較佳為直鏈型長鏈烷基。 再者,側鏈之烷基可具有取代基,但結晶性容易因取代基而降低,為了調整結晶性,亦可藉由例如苯乙烯等使側鏈結晶性聚烯烴之側鏈改性。又,長鏈烷基若具有形成氫鍵之官能基,則長鏈烷基彼此藉由氫鍵鍵結而發生凝集,結晶性提高,故而較佳。
又,側鏈結晶性聚烯烴包含具有高度之支鏈結構之聚烯烴(以下,表示為「高支鏈聚烯烴」),亦可將其用作賦形材。高支鏈聚烯烴具有如下特徵:於結晶化時主鏈不易摺疊,因此熔點較低,又,於較小之溫度範圍內發生熔解。
再者,就固體書寫體之機械強度或熱變色特性優異,進而於製造時容易操作之方面而言,賦形材較佳為重量平均分子量(Mw)為2,000~50,000者,更佳為10,000~30,000者。又,較佳為數量平均分子量(Mn)為1,000~10,000者。 再者,重量平均分子量及數量平均分子量係藉由以聚苯乙烯作為基準之凝膠滲透層析法(GPC)而測得之值。
作為側鏈結晶性聚烯烴,具體而言,可例示:Hokoku corp股份有限公司製造,製品名:HS CRYSTA 4100(Mw:16,000、Mp:44.4℃)、HS CRYSTA 6100(Mw:28,000、熔點:60.6℃);出光興產股份有限公司製造,製品名:EL CRYSTA 4100(Mw:16,000)、EL CRYSTA 6100(Mw:28,000)等。 作為高支鏈聚烯烴,具體而言,可例示:Baker Hughes公司製造,製品名:VYBAR103(Mw:17,348、Mn:4,400、Mp:67.7℃)、VYBAR260(Mw:20,278、Mn:2,600、Mp:54.7℃)、VYBAR343(Mw:10,164、Mp:36.0℃)、VYBAR825(Mn:2,800)等。
相對於固體書寫體總量,賦形材於較佳為0.2~70質量%、更佳為0.5~40質量%之範圍內調配。藉由使賦形劑之調配比率處於上述範圍內,容易獲得作為固體書寫體之形狀,並且固體書寫體之筆跡濃度容易變高。 若賦形劑之調配比率超過70質量%,則難以獲得充分之書寫濃度。另一方面,若賦形劑之調配比率未達0.2質量%,則難以獲得作為能夠書寫之芯材之形狀。
又,藉由在固體書寫體中調配填料,可提高固體書寫體之強度或調整書寫感。 作為填料,例如可例示:滑石、黏土、二氧化矽、碳酸鈣、硫酸鋇、氧化鋁、雲母、氮化硼、鈦酸鉀、玻璃鱗片等。 上述填料中,就成形性優異,於使用微膠囊顏料之情形時不易損壞熱變色特性之方面而言,較佳為滑石或碳酸鈣。
相對於固體書寫體總量,填料較佳為於10~65質量%之範圍內調配。若填料之調配比率超過65質量%,則顯色性或書寫感容易降低。另一方面,若填料之調配比率未達10質量%,則固體書寫體之強度容易降低。
進而,藉由在固體書寫體中調配黏合劑樹脂,可提高固體書寫體之強度。 作為黏合劑樹脂,可列舉天然樹脂、合成樹脂等,例如可例示:烯烴系樹脂、纖維素系樹脂、乙烯醇系樹脂、吡咯啶酮系樹脂、丙烯酸系樹脂、苯乙烯系樹脂、醯胺系樹脂、含鹼性基之樹脂等。 上述黏合劑樹脂中,較佳為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樹脂、乙烯-乙烯醇共聚樹脂、聚乙烯醇樹脂,藉由併用該等樹脂與聚酯多元醇樹脂,可提高成形穩定性。 相對於固體書寫體總量,黏合劑樹脂較佳為於0.5~5質量%之範圍內調配。
又,藉由在固體書寫體中調配受阻胺化合物,可不易視認到消除被書寫面之筆跡之部位之殘像。因此,無損被書寫面之美觀,並且可滿足再書寫性,可提高商品性。
作為受阻胺化合物,就富有與其他成分之相溶性,不易滲出,經時後亦可形成清楚之筆跡之方面而言,較佳為分子量為1000以下者。 又,熔點較佳為120℃以下。藉由使熔點較低,可於製造時不會施加過度之熱之情況下製造固體書寫體,可防止固體書寫體中所含有之可逆熱變色性組合物、可逆熱變色性微膠囊顏料或樹脂粒子等可逆熱變色性著色劑之劣化。
此外,亦可視需要調配各種添加劑。 作為添加劑,例如可例示:黏度調整劑、防黴劑或防腐劑、抗菌劑、紫外線防止劑、抗氧化劑、潤滑劑、香料等。
固體書寫體可單獨作為書寫體使用,亦可作為內芯使用,製成設置有被覆其外周面之外殼之芯鞘結構(雙芯)。 外殼防止位於內部之固體書寫體(內芯)因物理接觸而受到損傷,有助於提高固體書寫體整體之機械強度。外殼中可包含有助於筆跡形成之可逆熱變色性組合物、可逆熱變色性微膠囊顏料或樹脂粒子等可逆熱變色性著色劑,亦可不含,一般而言,固體書寫體之尖端多被削成錐狀,因此多數情況下外殼不會對筆跡造成影響。因此,外殼中一般不調配可逆熱變色性著色劑。
外殼中亦可視需要調配各種添加劑。 作為添加劑,例如可例示非熱變色性著色劑、防黴劑或防腐劑、抗菌劑、紫外線吸收劑、抗氧化劑、潤滑劑、香料等。
固體書寫體可藉由擠出成形或壓縮成形等製造方法進行製造。 上述設置有被覆內芯之外周面之外殼的芯鞘結構之固體書寫體例如可藉由在內芯之塊狀物之外周面配設外殼,利用加壓進行壓縮成形等製造方法而進行製造。
固體書寫體之粗度或長度視目的任意選擇。例如於將固體書寫體用作鉛筆芯之情形時,一般之粗度為2.0~5.0 mm,較佳為2.5~4.0 mm。又,長度為60~300 mm,較佳為80~200 mm。
又,於將固體書寫體設為芯鞘結構之情形時,內芯之粗度及外殼之厚度亦任意選擇。若外殼之厚度較厚,則耐衝擊性優異,另一方面,若外殼之厚度較薄,則內芯之露出量變多,因此可用性容易變得優異。相對於內芯之半徑長度,外殼之厚度較佳為10~100%、更佳為20~50%之範圍。 再者,固體書寫體之粗度或長度係根據鉛筆以外之用途、例如自動鉛筆芯、蠟筆等用途而適當調整。
上述固體書寫體能夠對各種被書寫面進行書寫,進而,由於使用可逆熱變色性組合物、可逆熱變色性微膠囊顏料或樹脂粒子等可逆熱變色性著色劑,故而書寫於被書寫面所獲得之筆跡可藉由手指擦拭、或應用上述加熱器具或冷熱具而變色。就可藉由簡便方法而發生變色之方面而言,作為加熱器具,較佳為上述摩擦構件。
又,亦可將固體書寫體和與固體書寫體為不同體之任意形狀之摩擦構件(摩擦體)加以組合而獲得固體書寫體組件,藉由將摩擦構件設置於固體書寫體、或將固體書寫體收容於外裝收容物所得之固體書寫用具之外裝,可製成攜帶性優異者。具體而言,可列舉於外裝為木或紙等之鉛筆、或蠟筆等之形狀設置有摩擦構件之形態等。
進而,可逆熱變色性組合物、可逆熱變色性微膠囊顏料或樹脂粒子等可逆熱變色性著色劑亦可熔融摻合至熱塑性樹脂、熱硬化性樹脂、蠟類等中,製成顆粒、粉末、或糊劑形態,以可逆熱變色性成形用樹脂組合物之形式利用。 藉由將上述可逆熱變色性成形用樹脂組合物進行通用之射出成形、擠出成形、吹塑成形、或澆鑄成形等方法,可獲得任意形象之立體造形物、膜、片材、板、長絲、棒狀物、管等形態之成形體。 又,亦可藉由熔融摻合至熱塑性樹脂中而獲得增色劑、粉體塗料。
再者,藉由在上述可逆熱變色性液狀組合物、塗佈用固體成形體、成形用樹脂組合物中調配一般之染料及顏料等非熱變色性著色劑,而呈現自有色(1)向有色(2)之變色行為。
亦可藉由在上述成形體或積層體上積層含有光穩定劑及/或透明性金屬光澤顏料之層,而提高耐光性、或設置面塗層而提高耐久性。 作為光穩定劑,可列舉紫外線吸收劑、抗氧化劑、單重態氧消光劑、超氧陰離子消光劑、臭氧消光劑等。 作為透明性金屬光澤顏料,可列舉:將作為芯物質之天然雲母、合成雲母、玻璃片、氧化鋁、透明性膜片之表面利用氧化鈦等金屬氧化物被覆而得之顏料等。
作為使用可逆熱變色性組合物及將其內包而成之微膠囊顏料或樹脂粒子之製品,具體而言,可例示以下者。 (1)玩具類 人偶及動物形象玩具、人偶及動物形象玩具用毛髮、人偶之家及傢俱,衣類、帽子、包、鞋等人偶用附屬品,飾品玩具、絨毛玩具、繪圖玩具、玩具用繪本、拼板玩具等益智玩具、積木玩具、方塊玩具、黏土玩具、流體玩具、陀螺、風箏、樂器玩具、料理玩具、槍玩具、捕獲玩具、背景玩具,模仿交通工具、動物、植物、建築物、食品等之玩具等; (2)衣類 T恤、運動服、罩衫、禮服、泳衣、雨衣、滑雪服等服裝,鞋及鞋帶等鞋類,手帕、毛巾、浴巾等布製個人用品,手套、領帶、帽子、圍脖(scarf)、圍巾(muffler)等; (3)室內裝飾品 絨毯、窗簾、窗簾流蘇、桌布、鋪墊、軟墊、大地毯(carpet)、小地毯(rug)、椅布、片材、纖維氈、邊框、人造花、相框等; (4)傢俱 被褥、枕頭、床墊等寢具,照明器具、空調器具等; (5)裝飾品 戒指、手鐲、頭飾、耳環、髮夾、美甲、帶、圍脖、鐘錶、眼鏡等; (6)文房用具類 書寫用具、戳記用具、橡皮、桌墊、尺、筆記本、黏著帶等; (7)日用品 口紅、眼影、粉餅、眼線筆、眉筆、指甲油、染毛劑、美甲、美甲用塗料等化妝品,牙刷等; (8)廚房用品 杯、碟、筷、勺、叉、鍋、煎鍋等; (9)其他 軋光機、標籤、卡、記錄材、防偽用各種印刷物、繪本等書籍、包、包裝用容器、繡花線、健身器材、釣具、杯墊、樂器、懷爐、蓄冷劑、錢包等袋物、傘、交通工具、建造物、溫度檢測用指示器、教學工具等。 [實施例]
以下揭示實施例。再者,實施例中之份表示質量份。
實施例1 可逆熱變色性組合物之製備 將作為(a)成分之2-(4-氯苯胺基)-3-甲基-6-(N-乙基-N-對甲苯基胺基)螢烷1份、作為(b)成分之1,1-雙(4-羥基苯基)正癸烷5份、作為(c)成分之肉豆蔻醇25份、及硬脂酸丁酯25份進行混合,並加溫溶解,獲得自黑色變化為無色之可逆熱變色性組合物。
實施例2 可逆熱變色性微膠囊顏料之製備 將實施例1之可逆熱變色性組合物投入至包含作為壁膜材料之芳香族異氰酸酯預聚物35份及助溶劑40份之混合溶液中,其後於8%聚乙烯醇水溶液中進行乳化分散,一面加溫一面持續攪拌後,加入水溶性脂肪族改性胺2.5份,進而繼續攪拌,製備微膠囊分散液。藉由離心分離法,自上述微膠囊分散液獲得平均粒徑為2.0 μm之可逆熱變色性微膠囊顏料。
以下之表1~3中,示出實施例1~29之可逆熱變色性組合物之組成、微膠囊化之有無、可逆熱變色性組合物之顏色變化。再者,實施例3~29之可逆熱變色性微膠囊顏料係藉由與實施例2相同之方法內包於微膠囊而獲得。 再者,表中之括號內之數字表示質量份。
[表1]
實施例 (a)成分 (b)成分 (c)成分 微膠囊化之有無 顏色變化
1 2-(4-氯苯胺基)-3-甲基-6-(N-乙基-N-對甲苯基胺基)螢烷 (1) 1,1-雙(4-羥基苯基)正癸烷 (5) 肉豆蔻醇 (25) 硬脂酸丁酯 (25) 黑色⇔無色
2 2-(4-氯苯胺基)-3-甲基-6-(N-乙基-N-對甲苯基胺基)螢烷 (1) 2,2-雙(4-羥基苯基)六氟丙烷 (5) 癸酸4-苄氧基苯基乙酯 (50) 黑色⇔無色
3 2-(4-氯苯胺基)-3-甲基-6-(N-正己基-N-對甲苯基胺基)螢烷 (1) 2,2-雙(4-羥基苯基)六氟丙烷 (5) 癸酸4-苄氧基苯基乙酯 (50) 黑色⇔無色
4 2-(4-氯苯胺基)-3-甲基-6-(N-乙基-N-對正丁基苯基胺基)螢烷(﹡1) (1) 2,2-雙(4-羥基苯基)六氟丙烷 (5) 癸酸4-苄氧基苯基乙酯 (50) 黑色⇔無色
5 2-(4-氯苯胺基)-3-甲基-6-(N,N-二正丁基胺基)螢烷 (1) 2,2-雙(4-羥基苯基)六氟丙烷 (5) 癸酸4-苄氧基苯基乙酯 (50) 黑色⇔無色
6 2-(4-氯苯胺基)-3-甲基-6-(N-乙基-N-第三丁基胺基)螢烷(﹡2) (1) 2,2-雙(4-羥基苯基)六氟丙烷 (5) 癸酸4-苄氧基苯基乙酯 (50) 黑色⇔無色
7 2-(4-氯苯胺基)-3-甲基-6-(N-乙基-N-正己基胺基)螢烷 (1) 2,2-雙(4-羥基苯基)六氟丙烷 (5) 癸酸4-苄氧基苯基乙酯 (50) 黑色⇔無色
8 2-(4-氯苯胺基)-3-甲基-6-(N-乙基-N-苯基胺基)螢烷 (1) 2,2-雙(4-羥基苯基)六氟丙烷 (5) 癸酸4-苄氧基苯基乙酯 (50) 黑色⇔無色
9 2-(2-氯苯胺基)-3-甲基-6-(N-乙基-N-對甲苯基胺基)螢烷 (1) 2,2-雙(4-羥基苯基)六氟丙烷 (5) 癸酸4-苄氧基苯基乙酯 (50) 黑色⇔無色
10 2-(4-氯苯胺基)-3-甲基-6-(N-乙基-N-正己基胺基)螢烷 (1) 4-正己基間苯二酚 (5) 癸酸4-苄氧基苯基乙酯 (50) 黑色⇔無色
(﹡1)IUPAC名:2-(4-氯苯胺基)-3-甲基-6-[N-(4-正丁基苯基)-N-乙基胺基]螢烷 (﹡2)IUPAC名:2-(4-氯苯胺基)-3-甲基-6-[N-(4-第三丁基)-N-乙基胺基]螢烷
[表2]
實施例 (a)成分 (b)成分 (c)成分 微膠囊化之有無 顏色變化
11 2-(4-氯苯胺基)-3-甲基-6-(N-乙基-N-正己基胺基)螢烷 (1) 2-苄基苯酚 (5) 癸酸4-苄氧基苯基乙酯 (50) 黑色⇔無色
12 2-(4-氯苯胺基)-3-甲基-6-(N-乙基-N-對甲苯基胺基)螢烷 (1) 4,4',4''-次乙基三苯酚 (5) 癸酸4-苄氧基苯基乙酯 (50) 黑色⇔無色
13 2-(4-氯苯胺基)-3-甲基-6-(N-乙基-N-對甲苯基胺基)螢烷 (1) 4,4-雙(4-羥基苯基)戊酸 (5) 癸酸4-苄氧基苯基乙酯 (50) 黑色⇔無色
14 2-(4-氯苯胺基)-3-甲基-6-(N-乙基-N-正己基胺基)螢烷 (1) 2,2-雙(4-羥基苯基)六氟丙烷 (5) 硬脂酸新戊酯 (50) 黑色⇔無色
15 2-(4-氯苯胺基)-3-甲基-6-(N-乙基-N-對甲苯基胺基)螢烷 (1) 2,2-雙(4-羥基苯基)六氟丙烷 (5) 硬脂酸新戊酯 (50) 黑色⇔無色
16 2-(4-氯苯胺基)-3-甲基-6-[N-(4-正丁基苯基)-N-正己基胺基]螢烷 (1) 2,2-雙(4-羥基苯基)六氟丙烷 (5) 癸酸4-苄氧基苯基乙酯 (50) 黑色⇔無色
17 2-(4-氟苯胺基)-3-甲基-6-[N-(4-正丁基苯基)-N-乙基胺基]螢烷 (1) 2,2-雙(4-羥基苯基)六氟丙烷 (5) 癸酸4-苄氧基苯基乙酯 (50) 黑色⇔無色
18 2-(4-甲基苯胺基)-3-甲基-6-[N-(4-正丁基苯基)-N-乙基胺基]螢烷 (1) 2,2-雙(4-羥基苯基)六氟丙烷 (5) 癸酸4-苄氧基苯基乙酯 (50) 黑色⇔無色
19 2-(4-乙氧基苯胺基)-3-甲基-6-[N-(4-正丁基苯基)-N-乙基胺基]螢烷 (1) 2,2-雙(4-羥基苯基)六氟丙烷 (5) 癸酸4-苄氧基苯基乙酯 (50) 黑色⇔無色
20 6-氯-2'-(4'-氯苯胺基)-3'-甲基-6'-[N-(4'-正丁基苯基)-N-乙基胺基]螢烷、與 7-氯-2'-(4'-氯苯胺基)-3'-甲基-6'-[N-(4'-正丁基苯基)-N-乙基胺基]螢烷之混合物 (1) 2,2-雙(4-羥基苯基)六氟丙烷 (5) 癸酸4-苄氧基苯基乙酯 (50) 黑色⇔無色
[表3]
實施例 (a)成分 (b)成分 (c)成分 微膠囊化之有無 顏色變化
21 2-苯胺基-3-甲基-6-(4-正己基苯基胺基)螢烷 (1) 2,2-雙(4-羥基苯基)六氟丙烷 (5) 癸酸4-苄氧基苯基乙酯 (50) 黑色⇔無色
22 2-苯胺基-3-甲基-6-[N-(4-正丁基苯基)-N-乙基胺基]螢烷 (1) 2,2-雙(4-羥基苯基)六氟丙烷 (5) 癸酸4-苄氧基苯基乙酯 (50) 黑色⇔無色
23 2-苯胺基-3-甲基-6-[N-正丁基-N-(4-正丁基苯基)胺基]螢烷 (1) 2,2-雙(4-羥基苯基)六氟丙烷 (5) 癸酸4-苄氧基苯基乙酯 (50) 黑色⇔無色
24 2-苯胺基-3-甲基-6-[N-正丁基-N-(4-乙氧基苯基)胺基]螢烷 (1) 2,2-雙(4-羥基苯基)六氟丙烷 (5) 癸酸4-苄氧基苯基乙酯 (50) 黑色⇔無色
25 2-苯胺基-3-甲基-6-(N-苯基-N-正己基胺基)螢烷 (1) 2,2-雙(4-羥基苯基)六氟丙烷 (5) 癸酸4-苄氧基苯基乙酯 (50) 黑色⇔無色
26 2-苯胺基-3-甲基-6-(N-正己基-N-對甲苯基胺基)螢烷 (1) 2,2-雙(4-羥基苯基)六氟丙烷 (5) 癸酸4-苄氧基苯基乙酯 (50) 黑色⇔無色
27 2-苯胺基-3-甲基-6-(N-正辛基-N-對甲苯基胺基)螢烷 (1) 2,2-雙(4-羥基苯基)六氟丙烷 (5) 癸酸4-苄氧基苯基乙酯 (50) 黑色⇔無色
28 2-苯胺基-3-甲基-6-(N-正癸基-N-對甲苯基胺基)螢烷 (1) 2,2-雙(4-羥基苯基)六氟丙烷 (5) 癸酸4-苄氧基苯基乙酯 (50) 黑色⇔無色
29 6-氯-2'-苯胺基-3'-甲基-6'-[N-(4'-正丁基苯基)-N-乙基胺基]螢烷、與 7-氯-2'-苯胺基-3'-甲基-6'-[N-(4'-正丁基苯基)-N-乙基胺基]螢烷之混合物 (1) 2,2-雙(4-羥基苯基)六氟丙烷 (5) 癸酸4-苄氧基苯基乙酯 (50) 黑色⇔無色
比較例1 可逆熱變色性組合物之製備 將作為(a)成分之2-苯胺基-3-甲基-6-(N-乙基-N-對甲苯基胺基)螢烷1份、作為(b)成分之1,1-雙(4-羥基苯基)正癸烷5份、作為(c)成分之肉豆蔻醇25份、及硬脂酸丁酯25份進行混合,並加溫溶解,獲得自黑色變化為無色之可逆熱變色性組合物。
比較例2 可逆熱變色性組合物之製備 將作為(a)成分之2-(2-氯苯胺基)-6-(N,N-二正丁基胺基)螢烷1份、作為(b)成分之1,1-雙(4-羥基苯基)正癸烷5份、作為(c)成分之肉豆蔻醇25份、及硬脂酸丁酯25份進行混合,並加溫溶解,獲得自黑色變化為無色之可逆熱變色性組合物。
比較例3 可逆熱變色性微膠囊顏料之製備 將比較例1之可逆熱變色性組合物投入至包含作為壁膜材料之芳香族異氰酸酯預聚物35份及助溶劑40份之混合溶液中,其後於8%聚乙烯醇水溶液中進行乳化分散,一面加溫一面持續攪拌後,加入水溶性脂肪族改性胺2.5份,進而繼續攪拌,製備微膠囊分散液。藉由離心分離法,自上述微膠囊分散液獲得平均粒徑為2.0 μm之可逆熱變色性微膠囊顏料。
以下之表4中,示出比較例1~4之可逆熱變色性組合物之組成、微膠囊化之有無、可逆熱變色性組合物之顏色變化。再者,比較例4之可逆熱變色性微膠囊顏料係藉由與比較例3相同之方法內包於微膠囊而獲得。 再者,表中之括號內之數字表示質量份。
[表4]
比較例 (a)成分 (b)成分 (c)成分 微膠囊化之有無 顏色變化
1 2-苯胺基-3-甲基-6-(N-乙基-N-對甲苯基胺基)螢烷 (1) 1,1-雙(4-羥基苯基)正癸烷 (5) 肉豆蔻醇 (25) 硬脂酸丁酯 (25) 黑色⇔無色
2 2-(2-氯苯胺基)-6-(N'N-二正丁基胺基)螢烷 (1) 1,1-雙(4-羥基苯基)正癸烷 (5) 肉豆蔻醇 (25) 硬脂酸丁酯 (25) 黑色⇔無色
3 2-苯胺基-3-甲基-6-(N-乙基-N-對甲苯基胺基)螢烷 (1) 2,2-雙(4-羥基苯基)六氟丙烷 (5) 癸酸4-苄氧基苯基乙酯 (50) 黑色⇔無色
4 2-(2-氯苯胺基)-6-(N,N-二正丁基胺基)螢烷 (1) 2,2-雙(4-羥基苯基)六氟丙烷 (5) 癸酸4-苄氧基苯基乙酯 (50) 黑色⇔無色
變色溫度測定用試樣之製作 將實施例1、及比較例1及2中所獲得之各可逆熱變色性組合物於內徑1 mm、長度78 mm之透明玻璃製毛細管中封入至距毛細管底部約10 mm之高度,獲得變色溫度測定用試樣。 又,將實施例2~29、及比較例3及4中所獲得之各可逆熱變色性微膠囊顏料40份、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樹脂乳液52份、增黏劑5份、及調平劑3份進行混合,製備可逆熱變色性油墨。使用上述油墨於道林紙上網版印刷滿版花紋,獲得變色溫度測定用試樣。
濃度測定用試樣之製作 將實施例1、及、比較例1及2中所獲得之各可逆熱變色性組合物滴加至濾紙[東洋濾紙股份有限公司製造,製品名:定性濾紙No.2],獲得濃度測定用試樣。 又,將實施例2~29、及比較例3及4中所獲得之各可逆熱變色性微膠囊顏料40份、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樹脂乳液52份、增黏劑5份、及調平劑3份進行混合,製備可逆熱變色性油墨。使用油墨於道林紙上網版印刷滿版花紋,獲得濃度測定用試樣。
變色溫度測定 將實施例1、及比較例1及2之變色溫度測定用試樣之封入了可逆熱變色性組合物之整個部分浸漬於透明熱媒體液中,一面使透明熱媒體液之溫度變化,一面目視觀察可逆熱變色性組合物之變色狀態,測定完全顯色溫度t1 、顯色起始溫度t2 、消色起始溫度t3 、完全消色溫度t4 ,求出ΔH[滯後寬度:(t3 與t4 中間之溫度)-(t1 與t2 中間之溫度)]。 將實施例2~29、及比較例3及4之變色溫度測定用試樣設置於色差計[東京電色股份有限公司製造,製品名:TC-3600]之測定部分,使試樣部分以2℃/min之速度升溫、降溫,測定亮度值作為各溫度下之顏色濃度,製作顏色濃度-溫度曲線。根據顏色濃度-溫度曲線,求出完全顯色溫度t1 、顯色起始溫度t2 、消色起始溫度t3 、完全消色溫度t4 、ΔH[滯後寬度:(t3 與t4 中間之溫度)-(t1 與t2 中間之溫度)。
以下之表5~表7中,示出實施例1~29、及比較例1~4之各變色溫度測定用試樣之變色溫度測定結果。
[表5]
實施例 完全顯色溫度 t1 (℃) 顯色起始溫度 t2 (℃) 消色起始溫度 t3 (℃) 完全消色溫度 t4 (℃) ΔH
1 7 12 10 15 3.0
2 -18 -7 48 64 68.5
3 -18 -7 48 64 68.5
4 -18 -7 47 63 67.5
5 -16 -8 47 65 68.0
6 -17 -7 47 64 67.5
7 -17 -8 48 63 68.0
8 -17 -6 46 62 65.5
9 -18 -7 48 64 68.5
10 -18 -8 47 64 68.5
11 -18 -7 48 64 68.5
12 -17 -6 47 64 67.0
13 -17 -7 46 63 66.5
14 13 15 28 32 16.0
15 13 15 28 33 16.5
16 -17 -7 46 63 66.5
17 -18 -7 46 63 67.0
18 -17 -7 47 63 67.0
19 -17 -7 47 63 67.0
20 -17 -8 46 63 67.0
[表6]
實施例 完全顯色溫度 t1 (℃) 顯色起始溫度 t2 (℃) 消色起始溫度 t3 (℃) 完全消色溫度 t4 (℃) ∆H
21 -17 -7 47 64 67.5
22 -16 -8 46 63 66.5
23 -16 -8 47 63 67.0
24 -18 -7 46 64 67.5
25 -17 -8 46 64 67.5
26 -17 -7 47 64 67.5
27 -18 -7 46 64 67.5
28 -16 -7 47 64 67.0
29 -17 -6 46 64 66.5
[表7]
比較例 完全顯色溫度 t1 (℃) 顯色起始溫度 t2 (℃) 消色起始溫度 t3 (℃) 完全消色溫度 t4 (℃) ∆H
1 7 12 10 15 3.0
2 7 12 10 15 3.0
3 -17 -6 48 63 67.0
4 -17 -5 45 62 63.0
濃度測定 將冷卻至完全顯色溫度t1 以下而成為完全顯色狀態之實施例1~29、及比較例1~4之濃度測定用試樣設置於螢光分光濃度計[柯尼卡美能達股份有限公司製造,製品名:FD-7型]之測定部分,測定顯色狀態之絕對濃度。 又,將加溫至完全消色溫度t4 以上而成為完全消色狀態之實施例1~29、及比較例1~4之濃度測定用試樣設置於上述螢光分光濃度計之測定部分,測定消色狀態之絕對濃度。 進而,根據顯色狀態之絕對濃度值與消色狀態之絕對濃度值,求出濃度差[(顯色狀態之絕對濃度)-(消色狀態之絕對濃度)]。
以下之表8~10中,示出實施例1~29、及比較例1~4之各濃度測定用試樣之濃度測定結果。
[表8]
實施例 顯色濃度 消色濃度 濃度差
1 1.49 0.13 1.36
2 1.11 0.01 1.10
3 1.12 0.01 1.11
4 1.10 0.01 1.09
5 1.18 0.10 1.08
6 1.22 0.09 1.13
7 1.25 0.08 1.17
8 1.20 0.05 1.15
9 1.09 0.01 1.08
10 1.20 0.05 1.15
11 1.16 0.05 1.11
12 1.10 0.02 1.08
13 1.10 0.02 1.08
14 1.25 0.07 1.18
15 1.11 0.01 1.10
16 1.13 0.01 1.12
17 1.11 0.02 1.09
18 1.09 0.02 1.07
19 1.09 0.02 1.07
20 1.12 0.03 1.09
[表9]
實施例 顯色濃度 消色濃度 濃度差
21 1.10 0.02 1.08
22 1.13 0.02 1.11
23 1.12 0.01 1.11
24 1.09 0.02 1.07
25 1.08 0.01 1.07
26 1.11 0.01 1.10
27 1.13 0.01 1.12
28 1.10 0.01 1.09
29 1.17 0.03 1.14
[表10]
比較例 顯色濃度 消色濃度 濃度差
1 1.37 0.12 1.25
2 1.38 0.14 1.24
3 1.07 0.02 1.05
4 1.09 0.03 1.06
可逆熱變色性微膠囊顏料A之製備 將包含作為(a)成分之2-(4-氯苯胺基)-3-甲基-6-(N-正己基-N-對甲苯基胺基)螢烷6份、作為(b)成分之1,1-雙(4-羥基苯基)-2-乙基己烷6份、2,2-雙(4-羥基苯基)六氟丙烷10份、及作為(c)成分之癸酸4-苄氧基苯基乙酯50份的可逆熱變色性組合物投入至包含作為壁膜材料之芳香族異氰酸酯預聚物35份及助溶劑40份之混合溶液中,其後於8%聚乙烯醇水溶液中進行乳化分散,一面加溫一面持續攪拌後,加入水溶性脂肪族改性胺2.5份,進而繼續攪拌,製備微膠囊分散液。藉由離心分離法,自微膠囊分散液獲得平均粒徑為1.9 μm之可逆熱變色性微膠囊顏料A。 可逆熱變色性微膠囊顏料A之完全顯色溫度t1 為-18℃,完全消色溫度t4 為64℃,藉由溫度變化,自黑色可逆性地變化為無色。
可逆熱變色性微膠囊顏料B之製備 將包含作為(a)成分之2-(4-氯苯胺基)-3-甲基-6-[N-(4-正丁基苯基)-N-乙基胺基]螢烷6份、作為(b)成分之1,1-雙(4-羥基苯基)-2-乙基己烷6份、2,2-雙(4-羥基苯基)六氟丙烷10份、及作為(c)成分之癸酸4-苄氧基苯基乙酯50份的可逆熱變色性組合物投入至包含作為壁膜材料之芳香族異氰酸酯預聚物35份及助溶劑40份之混合溶液中,其後於8%聚乙烯醇水溶液中進行乳化分散,一面加溫一面持續攪拌後,加入水溶性脂肪族改性胺2.5份,進而繼續攪拌,製備微膠囊分散液。藉由離心分離法,自微膠囊分散液獲得平均粒徑為2.1 μm之可逆熱變色性微膠囊顏料B。 可逆熱變色性微膠囊顏料B之完全顯色溫度t1 為-18℃,完全消色溫度t4 為63℃,藉由溫度變化,自黑色可逆性地變化為無色。
可逆熱變色性微膠囊顏料C之製備 將包含作為(a)成分之2-苯胺基-3-甲基-6-(N-正己基-N-對甲苯基胺基)螢烷6份、作為(b)成分之1,1-雙(4-羥基苯基)-2-乙基己烷6份、2,2-雙(4-羥基苯基)六氟丙烷10份、及作為(c)成分之癸酸4-苄氧基苯基乙酯50份的可逆熱變色性組合物投入至包含作為壁膜材料之芳香族異氰酸酯預聚物35份及助溶劑40份之混合溶液中,其後,於8%聚乙烯醇水溶液中進行乳化分散,一面加溫一面持續攪拌後,加入水溶性脂肪族改性胺2.5份,進而繼續攪拌,製備微膠囊分散液。藉由離心分離法,自微膠囊分散液獲得平均粒徑為2.0 μm之可逆熱變色性微膠囊顏料C。 可逆熱變色性微膠囊顏料C之完全顯色溫度t1 為-18℃,完全消色溫度t4 為64℃,藉由溫度變化,自黑色可逆性地變化為無色。
可逆熱變色性微膠囊顏料D之製備 將包含作為(a)成分之2-苯胺基-3-甲基-6-(N-正辛基-N-對甲苯基胺基)螢烷6份、作為(b)成分之1,1-雙(4-羥基苯基)-2-乙基己烷6份、2,2-雙(4-羥基苯基)六氟丙烷10份、及作為(c)成分之癸酸4-苄氧基苯基乙酯50份的可逆熱變色性組合物投入至包含作為壁膜材料之芳香族異氰酸酯預聚物35份及助溶劑40份之混合溶液中,其後於8%聚乙烯醇水溶液中進行乳化分散,一面加溫一面持續攪拌後,加入水溶性脂肪族改性胺2.5份,進而繼續攪拌,製備微膠囊分散液。藉由離心分離法,自微膠囊分散液獲得平均粒徑為1.9 μm之可逆熱變色性微膠囊顏料D。 可逆熱變色性微膠囊顏料D之完全顯色溫度t1 為-18℃,完全消色溫度t4 為64℃,藉由溫度變化,自黑色可逆性地變化為無色。
可逆熱變色性微膠囊顏料E之製備 將包含作為(a)成分之2-苯胺基-3-甲基-6-(N-乙基-N-對甲苯基胺基)螢烷6份、作為(b)成分之1,1-雙(4-羥基苯基)-2-乙基己烷6份、2,2-雙(4-羥基苯基)六氟丙烷10份、及作為(c)成分之癸酸4-苄氧基苯基乙酯50份的可逆熱變色性組合物投入至包含作為壁膜材料之芳香族異氰酸酯預聚物35份及助溶劑40份之混合溶液中,其後於8%聚乙烯醇水溶液中進行乳化分散,一面加溫一面持續攪拌後,加入水溶性脂肪族改性胺2.5份,進而繼續攪拌,製備微膠囊分散液。藉由離心分離法,自微膠囊分散液獲得平均粒徑為2.0 μm之可逆熱變色性微膠囊顏料E。 可逆熱變色性微膠囊顏料E之完全顯色溫度t1 為-17℃,完全消色溫度t4 為63℃,藉由溫度變化,自黑色可逆性地變化為無色。
實施例30 書寫用具用水性油墨之製備 將可逆熱變色性微膠囊顏料A(預先冷卻至-18℃以下,顯色為黑色者)25份、剪切減黏性賦予劑(三仙膠)0.3份、脲10份、甘油10份、非離子系滲透性賦予劑[San Nopco股份有限公司製造,製品名:Nopco SW-WET-366]0.5份、改性聚矽氧系消泡劑[San Nopco股份有限公司製造,製品名:Nopco 8034]0.1份、磷酸酯系界面活性劑[第一工業製藥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製品名:Plysurf AL]0.5份、pH值調整劑(三乙醇胺)0.5份、防黴劑[日本龍沙股份有限公司製造,製品名:Proxel XL-2]0.2份、及水52.9份進行混合,製備書寫用具用水性油墨。
圓珠筆之製作 於將上述水性油墨抽吸填充至包含聚丙烯製管之油墨收容管後,經由樹脂製保持器而與尖端抱持有直徑0.3 mm之超硬製圓珠之圓珠筆尖梢連結。繼而,自油墨收容管之後端填充以聚丁烯作為主成分之具有黏彈性之油墨逆流防止體(液栓),進而使尾栓嵌合於管之後部,藉由離心分離進行脫氣處理,獲得圓珠筆筆芯。 繼而,將上述筆芯組入至軸筒內,製作圓珠筆(進出式圓珠筆)。 上述圓珠筆以設置於圓珠筆筆芯之尖梢暴露於外部大氣之狀態收納於軸筒內,係藉由設置於軸筒之後部側壁之夾具形狀之進出機構(滑動機構)之作動而使尖梢自軸筒前端開口部突出之構造。再者,於軸筒後端部安裝SEBS樹脂作為摩擦構件而成。
以下之表11~15中示出實施例30~49、及比較例5~14之各水性油墨之組成、及圓珠筆之圓珠之直徑。 再者,實施例31~49、及比較例5~14之各水性油墨係相對於實施例30,如表11~15所示般變更所調配之材料之種類或調配量而進行製備。又,圓珠筆係相對於實施例30,如表11~15所示般變更所使用之圓珠之直徑而進行製作。
[表11]
材料名    實施例
(註)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微膠囊顏料A    25 25 25 25 25    30    40 25
微膠囊顏料B                   25    30      
微膠囊顏料C                                 
微膠囊顏料D                                 
微膠囊顏料E                                 
剪切減黏性賦予劑 (1) 0.3 0.3 0.3 0.3 0.3 0.3 0.3 0.3 0.2 0.2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甘油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非離子系滲透性賦予劑 (2)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改性聚矽氧系消泡劑 (3)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磷酸酯系界面活性劑 (4)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pH值調整劑 (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防黴劑 (6)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52.9 52.9 52.9 52.9 52.9 52.9 47.9 47.9 38 53
  
圓珠直徑(mm) 0.3 0.4 0.5 0.7 1.0 0.5 0.5 0.5 0.5 0.7
[表12]
材料名    實施例
(註)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微膠囊顏料A                                 
微膠囊顏料B                                 
微膠囊顏料C    25 25 25 25 25    30    40   
微膠囊顏料D                   25    30    25
微膠囊顏料E                                 
剪切減黏性賦予劑 (1) 0.3 0.3 0.3 0.3 0.3 0.3 0.3 0.3 0.2 0.2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甘油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非離子系滲透性賦予劑 (2)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改性聚矽氧系消泡劑 (3)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磷酸酯系界面活性劑 (4)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pH值調整劑 (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防黴劑 (6)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52.9 52.9 52.9 52.9 52.9 52.9 47.9 47.9 38 53
  
圓珠直徑(mm) 0.3 0.4 0.5 0.7 1.0 0.5 0.5 0.5 0.5 0.7
[表13]
材料名    比較例
(註) 5 6
微膠囊顏料A         
微膠囊顏料B         
微膠囊顏料C         
微膠囊顏料D         
微膠囊顏料E    25 30
剪切減黏性賦予劑 (1) 0.3 0.3
   10 10
甘油    10 10
非離子系滲透性賦予劑 (2) 0.5 0.5
改性聚矽氧系消泡劑 (3) 0.1 0.1
磷酸酯系界面活性劑 (4) 0.5 0.5
pH值調整劑 (5) 0.5 0.5
防黴劑 (6) 0.2 0.2
   52.9 47.9
  
圓珠直徑(mm) 0.5 0.5
[表14]
材料名    比較例
(註) 7 8 9 10
微膠囊顏料A    3 45 25 25
微膠囊顏料B               
微膠囊顏料C               
微膠囊顏料D               
微膠囊顏料E               
剪切減黏性賦予劑 (1) 0.4 0.2 0.2 0.4
   10 10 10 10
甘油    10 10 10 10
非離子系滲透性賦予劑 (2) 0.5 0.5 0.5 0.5
改性聚矽氧系消泡劑 (3) 0.1 0.1 0.1 0.1
磷酸酯系界面活性劑 (4) 0.5 0.5 0.5 0.5
pH值調整劑 (5) 0.5 0.5 0.5 0.5
防黴劑 (6) 0.2 0.2 0.2 0.2
   74.8 33 53 52.8
  
圓珠直徑(mm) 0.5 0.5 0.3 1.0
[表15]
材料名    比較例
(註) 11 12 13 14
微膠囊顏料A               
微膠囊顏料B               
微膠囊顏料C    3 45 25 25
微膠囊顏料D               
微膠囊顏料E               
剪切減黏性賦予劑 (1) 0.4 0.2 0.2 0.4
   10 10 10 10
甘油    10 10 10 10
非離子系滲透性賦予劑 (2) 0.5 0.5 0.5 0.5
改性聚矽氧系消泡劑 (3) 0.1 0.1 0.1 0.1
磷酸酯系界面活性劑 (4) 0.5 0.5 0.5 0.5
pH值調整劑 (5) 0.5 0.5 0.5 0.5
防黴劑 (6) 0.2 0.2 0.2 0.2
   74.8 33 53 52.8
  
圓珠直徑(mm) 0.5 0.5 0.3 1.0
依照標註編號說明表11~15中之材料之內容。 (1)剪切減黏性賦予劑(三仙膠) (2)非離子系滲透性賦予劑 [San Nopco股份有限公司製造,製品名:Nopco SW-WET-366] (3)改性聚矽氧系消泡劑 [San Nopco股份有限公司製造,製品名:Nopco 8034] (4)磷酸酯系界面活性劑 [第一工業製藥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製品名:Plysurf AL] (5)pH值調整劑(三乙醇胺) (6)防黴劑 [日本龍沙股份有限公司製造,製品名:Proxel XL-2]
實施例50 書寫用具用水性油墨之製備 將可逆熱變色性微膠囊顏料A(預先冷卻至-18℃以下,顯色為黑色者)23份、高分子凝集劑(羥基乙基纖維素)[日本陶氏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造,製品名:CELLOSIZE WP-09]0.5份、丙烯酸系高分子分散劑[Lubrizol股份有限公司製造,製品名:Solsperse 43000]0.2份、有機氮硫化合物(2-甲基-4-異噻唑啉-3-酮與5-氯-2-甲基-4-異噻唑啉-3-酮之混合物)[北興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製品名:Hokuside R-150]1份、聚乙烯醇0.5份、甘油25份、消泡劑0.02份、及水49.78份進行混合,製備書寫用具用水性油墨。
馬克筆之製作 使上述水性油墨含浸於聚酯纖維束經合成樹脂膜被覆之油墨吸藏體內,收容於包含聚丙烯樹脂之軸筒內,經由樹脂製保持器於軸筒尖端部以連接狀態組裝包含聚酯纖維之樹脂加工筆體(炮彈型),裝蓋,製作馬克筆。再者,於蓋之頂部安裝SEBS樹脂作為摩擦構件而成。
實施例51 書寫用具用水性油墨之製備 將可逆熱變色性微膠囊顏料A(預先冷卻至-18℃以下而顯色為黑色者)20份、高分子凝集劑(羥基乙基纖維素)[日本陶氏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造,製品名:CELLOSIZE WP-09]0.4份、丙烯酸系高分子分散劑[Lubrizol股份有限公司製造,製品名:Solsperse 43000]0.4份、防腐劑A(2-吡啶硫醇1-氧化鈉)[日本龍沙股份有限公司製造,製品名:sodium omadine]0.2份、防腐劑B(3-碘-2-丙炔基N-丁基胺基甲酸酯)[日本龍沙股份有限公司製造,製品名:Glycacil 2000]0.2份、甘油18份、消泡劑0.2份、pH值調整劑(10%稀釋磷酸溶液)0.05份、及水53.55份進行混合後,加入比重調整劑(聚鎢酸鈉)(SOMETU公司製造,製品名:SPT-1)7份進行混合,製備書寫用具用水性油墨。
馬克筆之製作 使上述水性油墨含浸於聚酯纖維束經合成樹脂膜被覆之油墨吸藏體內,收容至包含聚丙烯樹脂之軸筒內,經由樹脂製保持器於軸筒尖端部以連接狀態組裝聚酯纖維之樹脂加工筆體(炮彈型),裝蓋,製作馬克筆。再者,於軸筒後端部安裝SEBS樹脂作為摩擦構件而成。
實施例52 書寫用具用水性油墨之製備 將可逆熱變色性微膠囊顏料A(預先冷卻至-18℃以下,顯色為黑色者)25份、高分子凝集劑(羥基乙基纖維素)[日本陶氏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造,製品名:CELLOSIZE WP-09]0.5份、丙烯酸系高分子分散劑[Lubrizol股份有限公司製造,製品名:Solsperse 43000]0.2份、有機氮硫化合物(2-甲基-4-異噻唑啉-3-酮與5-氯-2-甲基-4-異噻唑啉-3-酮之混合物)[北興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製品名:Hokuside R-150]1份、聚乙烯醇0.5份、甘油25份、消泡劑0.02份、及水47.78份進行混合,製備書寫用具用水性油墨。
馬克筆之製作 使上述水性油墨含浸於聚酯纖維束經合成樹脂膜被覆之油墨吸藏體內,收容至包含聚丙烯樹脂之軸筒內,經由樹脂製保持器於軸筒尖端部以連接狀態安裝包含聚酯纖維之樹脂加工筆體(鑿型),裝蓋,製作馬克筆。再者,於軸筒後端部安裝SEBS樹脂作為摩擦構件而成。
以下之表16~20中示出實施例50~69、及比較例15~27之各水性油墨之組成、及馬克筆之樹脂加工筆體之形狀。 再者,實施例53~69、及比較例15~27之各水性油墨係相對於實施例50~52,如表16~20所示般變更所調配之材料之種類或調配量而進行製備。又,馬克筆係相對於實施例50~52,如表16~20所示般變更所使用之樹脂加工筆體之形狀而進行製作。
[表16]
材料名    實施例
(註)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微膠囊顏料A    23 20 25          33 30      
微膠囊顏料B             23 20 25       40 23
微膠囊顏料C                                 
微膠囊顏料D                                 
微膠囊顏料E                                 
高分子凝集劑 (1) 0.5 0.4 0.5 0.5 0.4 0.5 0.4 0.4 0.4 0.4
丙烯酸系高分子分散刑 (2) 0.2 0.4 0.2 0.2 0.4 0.2 0.2 0.4 0.4 0.2
有機氮硫化合物 (3) 1    1 1    1 1       1
聚乙烯醇    0.5    0.5 0.5    0.5 0.4       0.5
防腐劑A (4)    0.2       0.2       0.2 0.2   
防腐劑B (5)    0.2       0.2       0.2 0.2   
甘油    25 18 25 25 18 25 20 14 10 23
消泡劑    0.02 0.2 0.02 0.02 0.2 0.02 0.02 0.2 0.2 0.02
pH值調整劑       0.05       0.05       0.05 0.05   
比重調整劑 (6)    7       7       6 5   
   49.78 53.55 47.78 49.78 53.55 47.78 44.98 48.55 43.55 51.88
  
樹脂加工筆體之形狀 炮彈 炮彈 炮彈 炮彈 炮彈 炮彈 炮彈 炮彈
[表17]
材料名    實施例
(註)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微膠囊顏料A                                 
微膠囊顏料B                                 
微膠囊顏料C    23 20 25          33 30      
微膠囊顏料D             23 20 25       40 23
微膠囊顏料E                                 
高分子凝集劑 (1) 0.5 0.4 0.5 0.5 0.4 0.5 0.4 0.4 0.4 0.4
丙烯酸系髙分子分散劑 (2) 0.2 0.4 0.2 0.2 0.4 0.2 0.2 0.4 0.4 0.2
有機氮硫化合物 (3) 1    1 1    1 1       1
聚乙烯醇    0.5    0.5 0.5    0.5 0.4       0.5
防腐劑A (4)    0.2       0.2       0.2 0.2   
防腐劑B (5)    0.2       0.2       0.2 0.2   
甘油    25 18 25 25 18 25 20 14 10 23
消泡劑    0.02 0.2 0.02 0.02 0.2 0.02 0.02 0.2 0.2 0.02
pH值調整劑       0.05       0.05       0.05 0.05   
比重調整劑 (6)    7       7       6 5   
   49.78 53.55 47.78 49.78 53.55 47.78 44.98 48.55 43.55 51.88
  
樹脂加工筆體之形狀 炮彈 炮彈 炮彈 炮彈 炮彈 炮彈 炮彈 炮彈
[表18]
材料名    比較例
(註) 15 16 17 18 19
微膠囊顏料A                  
微膠囊顏料B                  
微膠囊顏料C                  
微膠囊顏料D                  
微膠囊顏料E    23 20 25 33 30
高分子凝集劑 (1) 0.5 0.4 0.5 0.4 0.4
丙烯酸系高分子分散劑 (2) 0.2 0.4 0.2 0.2 0.4
有機氮硫化合物 (3) 1    1 1   
聚乙烯醇    0.5    0.5 0.4   
防腐劑A (4)    0.2       0.2
防腐劑B (5)    0.2       0.2
甘油    25 18 25 20 14
消泡劑    0.02 0.2 0.02 0.02 0.2
pH值調整劑       0.05       0.05
比重調整劑 (6)    7       6
   49.78 53.55 47.78 44.98 48.55
  
樹脂加工筆體之形狀 炮彈 炮彈 炮彈 炮彈
[表19]
材料名    比較例
(註) 20 21 22 23
微膠囊顏料A    3 45 20 23
微膠囊顏料B               
微膠囊顏料C               
微膠囊顏料D               
微膠囊顏料E               
高分子凝集劑 (1) 0.7 0.3 0.4 0.2
丙烯酸系高分子分散劑 (2) 0.2 0.2 0.4 0.2
有機氮硫化合物 (3) 1 1    1
聚乙烯醇    0.7 0.3    0.4
防腐劑A (4)       0.2   
防腐劑B (5)       0.2   
甘油    35 14 25 20
消泡劑    0.02 0.02 0.2 0.02
pH值調整劑          0.05   
比重調整劑 (6)       10   
   59.38 39.18 43.55 55.18
  
樹脂加工筆體之形狀 炮彈 炮彈 炮彈 炮彈
[表20]
材料名    比較例
(註) 24 25 26 27
微膠囊顏料A               
微膠囊顏料B               
微膠囊顏料C    3 45 20 23
微膠囊顏料D               
微膠囊顏料E               
高分子凝集劑 (1) 0.7 0.3 0.4 0.2
丙烯酸系高分子分散劑 (2) 0.2 0.2 0.4 0.2
有機氮硫化合物 (3) 1 1    1
聚乙烯醇    0.7 0.3    0.4
防腐劑A (4)       0.2   
防腐劑B (5)       0.2   
甘油    35 14 25 20
消泡劑    0.02 0.02 0.2 0.02
pH值調整劑          0.05   
比重調整劑 (6)       10   
   59.38 39.18 43.55 55.18
  
樹脂加工筆體之形狀 炮彈 炮彈 炮彈 炮彈
依照標註編號說明表16~20中之材料之內容。 (1)高分子凝集劑(羥基乙基纖維素) [日本陶氏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造,製品名:CELLOSIZE WP-09] (2)丙烯酸系高分子分散劑 [Lubrizol股份有限公司製造,製品名:Solsperse 43000] (3)有機氮硫化合物(2-甲基-4-異噻唑啉-3-酮與5-氯-2-甲基-4-異噻唑啉-3-酮之混合物) [北興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製品名:Hokuside R-150] (4)防腐劑A(2-吡啶硫醇1-氧化鈉) [日本龍沙股份有限公司製造,製品名:sodium omadine] (5)防腐劑B(3-碘-2-丙炔基N-丁基胺基甲酸酯) [日本龍沙股份有限公司製造,製品名:Glycacil 2000] (6)比重調整劑(聚鎢酸鈉) (SOMETU公司製造,製品名:SPT-1)
消除用具之製作 將SEBS樹脂(SEBS共聚彈性體)[ARONKASEI股份有限公司製造,製品名:AR-885C]於150℃下進行熔融混練,以尖端(擦拭部)之曲率半徑R成為2.5 mm之方式成形為圓頂狀,獲得摩擦構件。依據JIS K6253所記載之測定方法,藉由硬度計[Teclock股份有限公司製造,製品名:GS-719G]所測得之摩擦構件之蕭氏A硬度為83。 繼而,於具備藉由設置於軸筒之後部側壁之夾具形狀之進出機構(滑動機構)之作動而使設置於圓珠筆筆芯之圓珠筆尖梢(書寫尖端部)自軸筒前端開口部突出之構造的圓珠筆之軸筒後端部安裝上述摩擦構件,製作消除用具。
油墨消耗量測定 於測定實施例30~69、及比較例5~27中所製作之書寫用具(圓珠筆或馬克筆)之質量(W1)後,設置於依據JIS S6054或JIS S6037之自動書寫試驗機,於室溫(20℃)環境下,於下述條件下,進行於依據舊JIS P3201之書寫用紙A上書寫50 m之書寫試驗,測定書寫50 m後之書寫用具之質量(W2)。繼而,根據書寫前之書寫用具之質量(W1)與書寫50 m後之書寫用具之質量(W2)的差(W1-W2),求出書寫用具之油墨消耗量(書寫50 m時之書寫用具之油墨消耗量)。 書寫速度:4 m/min 書寫角度:70° 書寫荷重:100 gf 再者,具備鑿型樹脂加工筆體之馬克筆係使筆體之寬幅面密接於紙面,並將書寫角度保持為70°。又,書寫試驗藉由如下方式進行,即,於書寫用具為圓珠筆或具備炮彈型樹脂加工筆體之馬克筆之情形時,於書寫用紙上呈螺旋狀連續書寫50 m直徑3 cm之圓,於書寫用具為具備鑿型樹脂加工筆體之馬克筆之情形時,以筆體之寬幅面於書寫用紙上連續直線書寫50 m。
顯色狀態及消色狀態之筆跡評估 實施例30~69、及比較例5~27中所製作之書寫用具中,關於圓珠筆或具備炮彈型樹脂加工筆體之馬克筆,於室溫(20℃)環境下,於A4尺寸之試驗用紙(縱向)之與短邊方向平行之方向上,以手寫之方式連續書寫12個長徑15 mm、短徑8 mm左右之橢圓形狀之圓,該等圓相接且呈螺旋狀。 又,實施例30~69、及比較例5~27中所製作之書寫用具中,關於具備鑿型樹脂加工筆體之馬克筆,於室溫(20℃)環境下,於A4尺寸之試驗用紙(縱向)之與短邊方向平行之方向上,使筆體之寬幅面密接於紙面,以手寫之方式直線書寫15 cm。 目視確認所獲得之筆跡,根據下述基準評估顯色狀態之筆跡。 再者,試驗用紙係使用依據舊JIS P3201之書寫用紙A。 A:筆跡之顯色濃度較高,可獲得顯色良好之筆跡。 B:筆跡之顯色濃度略低,但為實用上無問題之等級。 C:筆跡之顯色濃度較低,無法獲得顯色良好之筆跡。 繼而,使用上述消除用具擦拭試驗用紙上所獲得之顯色狀態之各筆跡而將其消除,目視確認已進行消除之部位,根據下述基準評估消色狀態之筆跡。 A:筆跡之消色濃度較低,無法視認到消色狀態下之殘色。 B:筆跡之消色濃度略高,略微視認到消色狀態下之殘色,但為實用上無問題之等級。 C:筆跡之消色濃度較高,於消色狀態下視認到殘色。
濃度測定用試樣、及筆跡消除性評估用試樣之製作 實施例30~69、及比較例5~27中所製作之書寫用具中,關於圓珠筆或具備炮彈型樹脂加工筆體之馬克筆,設置於記錄式畫線機[DEICY股份有限公司製造,製品名:PL-1000],於室溫(20℃)環境下,於下述條件下,於依據舊JIS P3201之書寫用紙A上書寫10 m圓,製作試樣。 書寫速度:4 m/min 書寫角度:70° 書寫荷重:100 gf 又,實施例30~69、及比較例5~27中所製作之書寫用具中,關於具備鑿型樹脂加工筆體之馬克筆,於依據JIS S6037之自動書寫試驗機中,以筆體之寬幅面密接於紙面之方式設置,於室溫(20℃)環境下,於下述條件下,於依據舊JIS P3201之書寫用紙A上直線書寫10 cm,製作試樣。 書寫速度:4 m/min 書寫角度:70° 書寫荷重:100 gf
筆跡之濃度測定 將上述中所製作之試樣之描線部分設置於螢光分光濃度計[柯尼卡美能達股份有限公司製造,製品名:FD-7型]之測定部分,自螢光分光濃度計之K值測得顯色狀態之濃度值。繼而,使用上述消除用具擦拭各試樣之描線部分而將其消除,將已進行消除之部位設置於上述螢光分光濃度計之測定部分,自螢光分光濃度計之K值測得消色狀態之濃度值。 進而,由所測得之顯色狀態之濃度值及消色狀態之濃度值,將顯色狀態之濃度值除以消色狀態之濃度值,藉此求出C。
筆跡消除性之評估 將上述消除用具以與紙面呈70°之角度壓抵於上述中所製作之各試樣之描線部分,於速度10 m/min、荷重500 gf之條件下,在紙面上往返擦拭5次,目視確認擦拭後之描線部分之消除情況,根據下述基準評估筆跡消除性。 A:擦拭過之部位之描線完全消除。 B:擦拭過之部位之描線大部分消除,為實用上無問題之等級。 C:即便擦拭過,多數部位之描線亦未消除。
以下之表21~30中,示出實施例30~69、及比較例5~27之各水性油墨之書寫50 m時書寫用具之油墨消耗量、顯色狀態及消色狀態之筆跡評估、濃度測定結果、由濃度測定獲得之C值、筆跡消除性之結果。
[表21]
   實施例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油墨消耗量(mg)/50 m 80 100 150 180 200 150 150 150 150 220
顯色狀態之筆跡評估 B A A A A A A A A A
消色狀態之筆跡評估 A A A B B A A A B B
顯色濃度 0.81 0.93 1.04 1.34 1.43 0.90 1.12 1.10 1.53 1.44
消色濃度 0.01 0.01 0.03 0.05 0.06 0.03 0.04 0.04 0.07 0.06
C(顯色濃度/消色濃度) 81.0 93.0 34.7 26.8 23.8 30.0 28.0 27.5 21.9 24.0
筆跡消除性 A A A A A A A A B B
[表22]
   實施例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油墨消耗量(mg)/50 m 80 100 150 180 200 150 150 150 150 220
顯色狀態之筆跡評估 B A A A A A A A A A
消色狀態之筆跡評估 A A A A B A A A B B
顯色濃度 0.81 0.91 0.95 1.22 1.33 0.98 1.00 1.02 1.36 1.07
消色濃度 0.01 0.01 0.02 0.04 0.05 0.03 0.03 0.03 0.06 0.05
C(顯色濃度/消色濃度) 81.0 91.0 47.5 30.5 26.6 32.7 33.3 34.0 22.7 21.4
筆跡消除性 A A A A A A A A B B
[表23]
   實施例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油墨消耗量(mg)/50 m 240 130 210 240 130 210 240 130 130 280
顯色狀態之筆跡評估 A A A A A A A A A A
消色狀態之筆跡評估 A A A A A A B A B B
顯色濃度 0.86 0.75 0.89 0.78 0.70 0.83 1.19 1.10 1.38 1.02
消色濃度 0.04 0.03 0.04 0.03 0.02 0.03 0.05 0.04 0.06 0.05
C(顯色濃度/消色濃度) 21.5 25.0 22.3 26.0 35.0 27.7 23.8 27.5 23.0 20.4
筆跡消除性 A A A A A A B A B B
[表24]
   實施例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油墨消耗量(mg)/50 m 240 130 210 240 130 210 240 130 130 280
顯色狀態之筆跡評估 A A A A A A A A A A
消色狀態之筆跡評估 A A A A A A A A B A
顯色濃度 0.78 0.72 0.80 0.90 0.84 0.85 1.09 0.98 1.40 0.94
消色濃度 0.03 0.03 0.03 0.03 0.03 0.03 0.04 0.04 0.05 0.04
C(顯色濃度/消色濃度) 26.0 24.0 26.7 30.0 28.0 28.3 27.3 24.5 28.0 23.5
筆跡消除性 A A A A A A B A B B
[表25]
   比較例
5 6
油墨消耗量(mg)/50 m 150 150
顯色狀態之筆跡評估 A A
消色狀態之筆跡評估 B B
顯色濃度 0.96 1.11
消色濃度 0.05 0.07
C(顯色濃度/消色濃度) 19.2 15.9
筆跡消除性 A A
[表26]
   比較例
7 8 9 10
油墨消耗量(mg)/50 m 150 150 50 300
顯色狀態之筆跡評估 C A C A
消色狀態之筆跡評估 A C A C
顯色濃度 0.52 1.67 0.66 1.80
消色濃度 0.01 0.08 0.01 0.10
C(顯色濃度/消色濃度) 52.0 20.9 66.0 18.0
筆跡消除性 A C A C
[表27]
   比較例
11 12 13 14
油墨消耗量(mg)/50 m 150 150 50 300
顯色狀態之筆跡評估 C A C A
消色狀態之筆跡評估 A B A C
顯色濃度 0.58 1.47 0.69 1.57
消色濃度 0.01 0.07 0.01 0.08
C(顯色濃度/消色濃度) 58.0 21.0 69.0 19.6
筆跡消除性 A C A C
[表28]
   比較例
15 16 17 18 19
油墨消耗量(mg)/50 m 240 130 210 240 130
顯色狀態之筆跡評估 A B A A A
消色狀態之筆跡評估 B A B B B
顯色濃度 0.82 0.66 0.90 1.10 0.95
消色濃度 0.05 0.04 0.05 0.07 0.06
C(顯色濃度/消色濃度) 16.4 16.5 18.0 15.7 15.8
筆跡消除性 A A A B A
[表29]
   比較例
20 21 22 23
油墨消耗量(mg)/50 m 240 240 50 350
顯色狀態之筆跡評估 C A C A
消色狀態之筆跡評估 A B A B
顯色濃度 0.20 1.59 0.32 1.21
消色濃度 0.01 0.06 0.01 0.06
C(顯色濃度/消色濃度) 20.0 26.5 32.0 20.2
筆跡消除性 A C A C
[表30]
   比較例
24 25 26 27
油墨消耗量(mg)/50 m 240 240 50 350
顯色狀態之筆跡評估 C A C A
消色狀態之筆跡評估 A B A B
顯色濃度 0.16 1.47 0.22 1.11
消色濃度 0.01 0.06 0.01 0.05
C(顯色濃度/消色濃度) 16.0 24.5 22.0 22.2
筆跡消除性 A C A C
應用例1 可逆熱變色性玩具之製作 將實施例14之微膠囊顏料15份於包含丙烯酸系樹脂/二甲苯溶液40份、二甲苯20份、甲基異丁基酮20份、及多異氰酸酯系硬化劑5份之載色劑中攪拌混合,製備可逆熱變色性噴霧塗料。對作為支持體之使ABS樹脂射出成形而得之白色微型汽車之整個車身實施噴霧塗敷,並進行乾燥,設置可逆熱變色層,製作可逆熱變色性玩具(可逆熱變色性微型汽車)。
將可逆熱變色性玩具暫時冷卻至13℃以下,使可逆熱變色層完全顯色為黑色後,若浸漬於32℃之溫水中,則可逆熱變色層之黑色消失,變化為白色。又,若自溫水取出並浸漬於13℃之冷水中,則再次變化為黑色。該變化可反覆進行。
應用例2 可逆熱變色性液狀組合物及非熱變色性液狀組合物之製備 將實施例14之微膠囊顏料30份於包含胺基甲酸酯系乳液62份、消泡劑0.5份、增黏劑2份、調平劑0.5份、及交聯劑5份之載色劑中均勻混合,製備可逆熱變色性液狀組合物(可逆熱變色性印刷用油墨)。進而,將黃色之一般顏料0.5份於包含胺基甲酸酯系乳液91.5份、消泡劑0.5份、增黏劑2份、調平劑0.5份、及交聯劑5份之載色劑中均勻混合,製備非熱變色性液狀組合物(非熱變色性印刷用油墨)。
可逆熱變色性印刷物之製作 於作為支持體之白色聚酯膜(厚度25 μm)之表面,使用網版以上述非熱變色性印刷用油墨實施星形花紋之印刷,加以乾燥使其硬化而設置非熱變色層。於非熱變色層之上表面,使用網版以上述可逆熱變色性印刷用油墨實施滿版印刷,加以乾燥使其硬化而設置可逆熱變色層。進而,於其上表面以透明聚酯膜(厚度16 μm)進行層壓處理,製作可逆熱變色性印刷物。
將可逆熱變色性印刷物暫時冷卻至13℃以下,使可逆熱變色層完全顯色為黑色後,若加溫至32℃以上,則可逆熱變色層之黑色消失,出現黃色星形花紋。又,若將可逆熱變色性印刷物再次冷卻至13℃以下,則再次變化為黑色,無法視認到黃色星形花紋。該變化可重複進行。
應用例3 可逆熱變色性液狀組合物之製備 將實施例15之微膠囊顏料30份、硬質液態環氧樹脂60份、紫外線吸收劑2份、觸變性賦予劑2份、及消泡劑0.5份進行混合,進而添加常溫硬化型脂肪族聚胺40份,製備可逆熱變色性液狀組合物(可逆熱變色性環氧油墨)。
可逆熱變色性啤酒杯之製作 於作為支持體之陶器製啤酒杯之側面,使用曲面印刷機,藉由不鏽鋼網版以上述可逆熱變色性環氧油墨實施心形花紋之印刷,於70℃下加熱硬化1小時而設置可逆熱變色層,製作可逆熱變色性啤酒杯。
若於啤酒杯中注入13℃冷水,則可逆熱變色層顯色而出現黑色心形花紋。又,若於該狀態下去除冷水並注入33℃熱水,則可逆熱變色層之黑色消失而變為無色。進而,若於該狀態下去除熱水並注入13℃冷水,則可逆熱變色層顯色,再次視認到黑色心形花紋。該變化可反覆進行。
應用例4 可逆熱變色性書寫用具用油墨之製備 將實施例2之微膠囊顏料(預先冷卻至-18℃以下而顯色為黑色者)20份、三仙膠(剪切減黏性賦予劑)0.3份、脲10份、甘油10份、非離子系滲透性賦予劑0.5份、改性聚矽氧系消泡劑0.1份、防腐劑0.2份、及水58.9份進行混合,製備可逆熱變色性書寫用具用油墨。
圓珠筆之製作 於將上述書寫用具用油墨抽吸填充至包含聚丙烯製管之油墨收容管後,經由樹脂製保持器而與尖端抱持有直徑0.8 mm之不鏽鋼製圓珠的圓珠筆尖梢連結。繼而,自油墨收容管之後端填充以聚丁烯作為主成分之具有黏彈性之油墨逆流防止體(液栓),進而將尾栓嵌合至管之後部,組裝前軸筒、後軸筒,裝蓋後,藉由離心分離進行脫氣處理,製作圓珠筆。 再者,於後軸筒後端部安裝SEBS樹脂作為摩擦構件而成。
使用上述圓珠筆於紙面上進行書寫而形成黑色文字(筆跡),結果筆跡於室溫(25℃)下呈現黑色,若使用摩擦構件擦拭文字,則該文字消色而變為無色,只要不冷卻至-18℃以下,則可維持該狀態。 再者,若將紙面放入冷凍庫中冷卻至-18℃以下,則顯示文字再次變為黑色之變色行為,該變色行為可反覆再現。
應用例5 可逆熱變色性書寫用具用油墨之製備 將實施例22之微膠囊顏料(預先冷卻至-16℃以下而顯色為黑色者)20份、三仙膠(剪切減黏性賦予劑)0.3份、脲10份、甘油10份、非離子系滲透性賦予劑0.5份、改性聚矽氧系消泡劑0.1份、防腐劑0.2份、及水58.9份進行混合,製備可逆熱變色性書寫用具用油墨。
圓珠筆之製作 於將上述書寫用具用油墨抽吸填充至包含聚丙烯製管之油墨收容管後,經由樹脂製保持器而與尖端抱持有直徑0.5 mm之超硬製圓珠之圓珠筆尖梢連結。繼而,自油墨收容管之後端填充以聚丁烯作為主成分之具有黏彈性之油墨逆流防止體(液栓),製作圓珠筆筆芯。 將上述筆芯組入至軸筒內,獲得圓珠筆(進出式圓珠筆)。 上述圓珠筆以設置於圓珠筆筆芯之尖梢暴露於外部大氣之狀態收納於軸筒內,係藉由設置於軸筒之後部側壁之夾具形狀之進出機構(滑動機構)之作動而使尖梢自軸筒前端開口部突出之構造。 再者,於軸筒後端部安裝SEBS樹脂作為摩擦構件而成。
使用上述圓珠筆於紙面上進行書寫而形成黑色文字(筆跡),結果筆跡於室溫(25℃)下呈現黑色,若使用摩擦構件擦拭文字,則該文字消色而變為無色,只要不冷卻至-16℃以下,則可維持該狀態。 再者,若將紙面放入冷凍庫中冷卻至-16℃以下,則顯示文字再次變為黑色之變色行為,該變色行為可反覆再現。
應用例6 可逆熱變色性書寫用具用油墨之製備 將實施例3之微膠囊顏料(預先冷卻至-18℃以下而顯色為黑色者)25份、丙烯酸系高分子分散劑[Lubrizol股份有限公司製造,製品名:Solsperse 43000]0.5份、有機氮硫化合物(2-甲基-4-異噻唑啉-3-酮與5-氯-2-甲基-4-異噻唑啉-3-酮之混合物)[北興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製品名:Hokuside R-150]1份、聚乙烯醇0.5份、甘油35份、消泡劑0.02份、及水37.98份進行混合,製備可逆熱變色性書寫用具用油墨。
馬克筆之製作 使上述書寫用具用油墨含浸於聚酯纖維束經合成樹脂膜被覆之油墨吸藏體內,收容至包含聚丙烯樹脂之軸筒內,經由樹脂製保持器將聚酯纖維之樹脂加工筆體(鑿型)以連接狀態組裝至軸筒尖端部,裝蓋,製作馬克筆。 再者,於軸筒後端部安裝SEBS樹脂作為摩擦構件而成。
使用上述馬克筆於紙面上進行書寫而形成黑色文字(筆跡),結果筆跡於室溫(25℃)下呈現黑色,若使用摩擦構件擦拭文字,則該文字消色而變為無色,只要不冷卻至-18℃以下,則可維持該狀態。 再者,若將紙面放入冷凍庫中冷卻至-18℃以下,則顯示文字再次變為黑色之變色行為,該變色行為可反覆再現。
應用例7 具備使用可逆熱變色性複合纖維之毛髮之人偶玩具之製作 利用擠壓機將實施例15之微膠囊顏料5份、分散劑1份、熔點180℃之尼龍12(94份)、粉色之一般顏料0.1份於200℃下熔融混合,製備芯部用可逆熱變色性顆粒。 將可逆熱變色性顆粒供給至芯部成形用擠出成形機,將尼龍12天然顆粒供給至鞘部成形用擠出成形機,使用複合纖維紡絲裝置,以芯部:鞘部之體積比成為6:4之方式,自18孔之吐出孔於200℃下紡出,製備包含外徑90 μm之單絲18根之可逆熱變色性複合纖維。 進而,依照慣例將可逆熱變色性複合纖維植發於人偶頭部,製作具備使用可逆熱變色性複合纖維之毛髮之人偶玩具。
將上述人偶玩具之毛髮暫時冷卻至13℃以下,完全顯色為黑色後,若浸漬於33℃溫水中,則自黑色變化為粉色。又,若自溫水取出並浸漬於13℃冷水中,則再次變化為黑色。該變化可反覆進行。
應用例8 固體書寫體之製作 利用捏合機將實施例23之微膠囊顏料(預先冷卻至-16℃以下而顯色為黑色者)40份、滑石(填料)35份、側鏈結晶性聚烯烴(賦形劑)[Hokoku corp股份有限公司製造,製品名:HSCRYSTA4100]10份、聚烯烴蠟(賦形劑)[三洋化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製品名:Sanwax 131-P(軟化點110℃、針入度3.5)]10份、苯乙烯-丙烯酸共聚樹脂2份、聚乙烯醇樹脂2份、及受阻胺系光穩定劑1份進行混練,製備內芯用混練物。 繼而,利用捏合機將滑石(填料)69份、蔗糖脂肪酸酯10份、聚烯烴蠟(賦形劑)10份、及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10份進行混練,製備外殼用混練物。 以上述內芯用混練物成為內芯之方式,於其外周面捲繞外殼用混練物,藉由加壓進行壓縮成形,成形為外徑
Figure 02_image040
3 mm、長度60 mm(內芯為
Figure 02_image040
2 mm,外殼之被覆厚度為0.5 mm),藉此製作芯鞘結構之固體書寫體。再者,上述尺寸為設定值,於壓縮成形後冷卻至-20℃,恢復至常溫,藉此製造固體書寫體。
附摩擦體之固體書寫用具(附摩擦體之鉛筆)之製作 藉由將上述固體書寫體收納成形於圓形外軸(木軸)內而獲得鉛筆。進而,於鉛筆之後端,經由金屬製連結構件固著包含SEBS樹脂之圓柱狀摩擦體,而製作附摩擦體之固體書寫用具(附摩擦體之鉛筆)。
使用上述固體書寫用具於紙面上進行書寫而形成黑色文字(筆跡),結果筆跡於室溫(25℃)下呈現黑色,若使用摩擦構件擦拭文字,則該文字消色而變為無色,只要不冷卻至-16℃以下,則可維持該狀態。 再者,若將紙面放入冷凍庫中冷卻至-16℃以下,則顯示文字再次變為黑色之變色行為,該變色行為可反覆再現。
應用例9 可逆熱變色性書寫用具用油墨之製備 將實施例26之微膠囊顏料(預先冷卻至-17℃以下而顯色為黑色者)23份、高分子凝集劑(羥基乙基纖維素)[日本陶氏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造,製品名:CELLOSIZE EP-09]0.4份、丙烯酸系高分子分散劑[Lubrizol股份有限公司製造,製品名:Solsperse 43000]0.4份、防腐劑(2-吡啶硫醇1-氧化鈉)[日本龍沙股份有限公司製造,製品名:sodium omadine]0.2份、防腐劑(3-碘-2-丙炔基N-丁基胺基甲酸酯)[日本龍沙股份有限公司製造,製品名:Glycacil 2000]0.2份、比重調整劑(聚鎢酸鈉)(SOMETU公司製造,SPT-1)13份、及水62.8份進行混合,製備可逆熱變色性書寫用具用油墨。
馬克筆之製作 使上述書寫用具用油墨含浸於聚酯纖維束經合成樹脂膜被覆之油墨吸藏體內,收容至包含聚丙烯樹脂之軸筒內,經由樹脂製保持器將聚酯纖維之樹脂加工筆體(炮彈型)以連接狀態組裝至軸筒尖端部,裝蓋,製作馬克筆。 再者,於蓋之頂部安裝SEBS樹脂作為摩擦構件而成。
使用上述馬克筆於紙面上進行書寫而形成黑色文字(筆跡),結果筆跡於室溫(25℃)下呈現黑色,若使用摩擦構件擦拭文字,則該文字消色而變為無色,只要不冷卻至-17℃以下,則可維持該狀態。 再者,若將紙面放入冷凍庫中冷卻至-17℃以下,則顯示文字再次變為黑色之變色行為,該變色行為可反覆再現。
應用例10 可逆熱變色性戳記用油墨之製備 將實施例27之微膠囊顏料(預先冷卻至-18℃以下而顯色為黑色者)20份、甘油50份、鹼可溶型丙烯酸乳液[Rohm And Haas Japan股份有限公司製造,製品名:Primal DR73]1.5份、三乙醇胺0.9份、聚乙烯基吡咯啶酮50%水溶液10份、矽系消泡劑0.2份、滲透調平劑0.5份、防腐劑0.2份、及水16.7份進行混合,製備可逆熱變色性戳記用油墨。
戳記之製作 使上述戳記用油墨含浸於具有連續氣孔之印材中,以露出印材之印面之方式固著於戳記基材,裝蓋,製作戳記。 再者,於戳記基材之後端部安裝SEBS樹脂作為摩擦構件而成。
若使用上述戳記反覆壓抵於被壓印面(紙面),則油墨自印材之印面順利流出而轉移至被壓印面,印記圖像不會暈開,可連續地形成清楚之印記圖像。 印記圖像於室溫(25℃)下呈現黑色,若使用摩擦構件擦拭,則該印記圖像消色而成為無色,只要不冷卻至-18℃以下,則可維持該狀態。 再者,若將紙面放入冷凍庫中冷卻至-18℃以下,則顯示印記圖像再次變為黑色之變色行為,該變色行為可反覆再現。
應用例11 可逆熱變色性膠版油墨之製備 將實施例25之微膠囊顏料(預先冷卻至-17℃以下而顯色為黑色者)30份、紅色染料5份、及亞麻籽油系膠版油墨載色劑65份進行混合,製備可逆熱變色性膠版油墨。
可逆熱變色性印刷物之製作 使用上述膠版油墨對作為印刷媒體之道林紙之正背兩面實施膠版印刷,加以乾燥使其硬化而形成日期(熱變色像)。 再者,以正面與背面之熱變色像不重疊之方式形成。 繼而,使用非變色性黑色膠版油墨實施膠版印刷,加以乾燥使其硬化而形成框線(非變色像),製作可逆熱變色性印刷物。
上述可逆熱變色性印刷物係初期形成有黑色日期之記事本形態之印刷物,但可利用藉由使用摩擦構件擦拭正面之任意部位之熱變色像而產生之摩擦熱變色為紅色,變色狀態於室溫(25℃)下可維持,因此對於假日之計劃管理有用。 又,設置於變色部位之背面之日期不會於使正面之熱變色像變色時因熱傳遞而發生變色,因此可進行準確之計劃管理。
應用例12 可逆熱變色性液狀組合物 將實施例4之微膠囊顏料(預先冷卻至-18℃以下而顯色為黑色者)40份於包含胺基甲酸酯樹脂乳液50份、調平劑3份、及增黏劑1份之載色劑中均勻混合,製備可逆熱變色性液狀組合物(可逆熱變色性水性油墨)。
可逆熱變色性記錄材(資訊顯示用卡)之製作 於作為支持體之背面設有黏著層之透明聚酯膜(厚度25 μm)之表面,設置包含胺基甲酸酯樹脂及異氰酸酯系硬化劑之透明增黏塗層,於其上層,使用網版以上述可逆熱變色性水性油墨實施滿版印刷,加以乾燥使其硬化而設置可逆熱變色層。進而,於其上層設置包含環氧丙烯酸酯低聚物、聚酯丙烯酸酯低聚物、及丙烯酸酯單體之透明性保護層,照射紫外線進行聚合,從而製作可逆熱變色性記錄材。 繼而,將上述記錄材貼合於作為基材之白色聚酯膜(厚度188 μm),作為資訊顯示用卡供於實用。
將可逆熱變色性記錄材暫時冷卻至-18℃以下,使可逆熱變色層完全顯色為黑色後,利用具有熱感應頭之感熱印表機列印文字資訊。 上述記錄材於黑色背景上清楚地顯示白色文字資訊(中空文字),只要保持為-18~63℃之溫度區域,則可視認到白色文字資訊。又,若將上述記錄材冷卻至-18℃以下而使可逆熱變色層完全顯色為黑色,則不再視認到白色之中空文字。於該狀態下,可再次使用感熱印表機於可逆熱變色層形成白色中空文字,上述記錄材可反覆使用多次。
t1 :完全顯色溫度 t2 :顯色起始溫度 t3 :消色起始溫度 t4 :完全消色溫度 T1 :完全消色溫度 T2 :消色起始溫度 T3 :顯色起始溫度 T4 :完全顯色溫度 ΔH:滯後寬度
圖1係說明加熱消色型可逆熱變色性組合物之顏色濃度-溫度曲線中之滯後特性的曲線圖。 圖2係說明具有色彩記憶性之加熱消色型可逆熱變色性組合物之顏色濃度-溫度曲線中之滯後特性的曲線圖。 圖3係說明加熱顯色型可逆熱變色性組合物之顏色濃度-溫度曲線中之滯後特性的曲線圖。
Figure 109110611-A0101-11-0002-1
t1:完全顯色溫度
t2:顯色起始溫度
t3:消色起始溫度
t4:完全消色溫度
△H:滯後寬度

Claims (22)

  1. 一種可逆熱變色性組合物,其係含有如下成分而成: (a)作為供電子性呈色性有機化合物之式(I)所表示之螢烷衍生物; (b)受電子性化合物;以及 (c)反應媒體,其使利用上述(a)成分及(b)成分之電子授受反應於特定溫度區域可逆性地發生; [化1]
    Figure 03_image042
    [式中, n1為0、1或2, n2為0或1, X分別獨立為氫原子、碳數1~10之直鏈或支鏈之烷基、或者碳數6~12之式(i)所表示之基: [化2]
    Figure 03_image044
    (式中, ni為0或1, Ri 為鹵素原子、硝基、氰基、羥基、羧基、碳數1~6之直鏈或支鏈之烷基、或者碳數1~5之直鏈或支鏈之烷氧基), 其中,於n2為0之情形時,2個X中之一者為式(i)所表示之基,另一者為氫原子、或者碳數1~10之直鏈或支鏈之烷基,且2個X之碳數之合計為10~22,此處,於X為氫原子之情形時,X表示之碳數為0, 於n2為1之情形時,2個X不同時為氫原子, Y分別獨立為鹵素原子、碳數1~4之直鏈或支鏈之烷基、或者碳數1~3之直鏈或支鏈之烷氧基,且 Z為鹵素原子、碳數1~4之直鏈或支鏈之烷基、或者碳數1~3之直鏈或支鏈之烷氧基]。
  2. 如請求項1之可逆熱變色性組合物,其中上述螢烷衍生物以式(Ia)表示, [化3]
    Figure 03_image046
    [式中, na為0、1或2, Xa 分別獨立為碳數1~8之直鏈或支鏈之烷基、或者碳數6~12之式(ia)所表示之基: [化4]
    Figure 03_image048
    (式中, nia為0或1, Ria 為鹵素原子、硝基、氰基、羥基、羧基、碳數1~6之直鏈或支鏈之烷基、或者碳數1~5之直鏈或支鏈之烷氧基), Ya 分別獨立為鹵素原子、或者碳數1~4之直鏈或支鏈之烷基,且 Za 為鹵素原子、碳數1~4之直鏈或支鏈之烷基、或者碳數1~3之直鏈或支鏈之烷氧基]。
  3. 如請求項1之可逆熱變色性組合物,其中上述螢烷衍生物以式(Ib)表示, [化5]
    Figure 03_image050
    (式中, nb為0、1或2, Xb1 為氫原子、或者碳數1~10之直鏈或支鏈之烷基, Xb2 為氫原子、碳數1~6之直鏈或支鏈之烷基、或者碳數1~5之直鏈或支鏈之烷氧基, 其中,Xb1 與Xb2 之碳數之合計為4~16,此處,於Xb1 或Xb2 為氫原子之情形時,Xb1 或Xb2 表示之碳數為0,且 Yb 分別獨立為鹵素原子、或者碳數1~4之直鏈或支鏈之烷基)。
  4. 如請求項2之可逆熱變色性組合物,其中na為0、1或2, Xa 分別獨立為碳數1~8之直鏈或支鏈之烷基、或者上述式(ia)所表示之基, Ya 分別獨立為鹵素原子、或者碳數1~4之直鏈或支鏈之烷基,且 Za 為鹵素原子。
  5. 如請求項2或4之可逆熱變色性組合物,其中Xa 互不相同。
  6. 4或5之可逆熱變色性組合物,其中Xa 中之一者為碳數1~8之直鏈或支鏈之烷基, 另一者為上述式(ia)所表示之基。
  7. 如請求項3之可逆熱變色性組合物,其中nb為0、1或2, Xb1 為氫原子、或者碳數1~10之直鏈或支鏈之烷基, Xb2 為碳數1~6之直鏈或支鏈之烷基, 其中,Xb1 與Xb2 之碳數之合計為4~16,且 Yb 分別獨立為鹵素原子、或者碳數1~4之直鏈或支鏈之烷基。
  8. 如請求項3或7之可逆熱變色性組合物,其中Xb1 與Xb2 之碳數之合計為4~12。
  9. 一種可逆熱變色性微膠囊顏料,其係將如請求項1至8中任一項之可逆熱變色性組合物內包而成。
  10. 一種可逆熱變色性液狀組合物,其係含有如請求項9之可逆熱變色性微膠囊顏料及載色劑而成。
  11. 如請求項10之可逆熱變色性液狀組合物,其選自由印刷用油墨、書寫用具用油墨、塗佈用具用油墨、戳記用油墨、噴墨用油墨、塗料、紫外線硬化型油墨、繪畫顏料、化妝料、及纖維用著色液所組成之群。
  12. 一種可逆熱變色性塗佈用固體成形體,其係含有如請求項9之可逆熱變色性微膠囊顏料及賦形劑而成。
  13. 如請求項12之可逆熱變色性塗佈用固體成形體,其為固體書寫體、或固體化妝料。
  14. 一種可逆熱變色性成形用樹脂組合物,其係含有如請求項9之可逆熱變色性微膠囊顏料及成形用樹脂而成。
  15. 一種可逆熱變色性成形體,其係使如請求項14之可逆熱變色性成形用樹脂組合物成形而成。
  16. 一種可逆熱變色性積層體,其係具備支持體、及 含有如請求項9之可逆熱變色性微膠囊顏料而成之可逆熱變色層 而成。
  17. 一種書寫用具,其係收容如請求項11之書寫用具用油墨而成。
  18. 如請求項17之書寫用具,其中上述書寫用具為圓珠筆。
  19. 如請求項18之書寫用具,其中上述圓珠筆之書寫尖端部所具備之圓珠之直徑為0.3~0.5 mm。
  20. 如請求項18之書寫用具,其中上述圓珠筆之書寫尖端部所具備之圓珠之直徑為0.5~1.0 mm。
  21. 如請求項17之書寫用具,其中上述書寫用具為馬克筆。
  22. 如請求項17至21中任一項之書寫用具,其係具備摩擦構件而成,上述摩擦構件利用摩擦熱使上述書寫用具之筆跡變色。
TW109110611A 2019-03-29 2020-03-27 可逆熱變色性組合物、將其內包而成之可逆熱變色性微膠囊顏料、及使用其之書寫用具 TW20210445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67303 2019-03-29
JP2019067303 2019-03-2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04452A true TW202104452A (zh) 2021-02-01

Family

ID=726677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10611A TW202104452A (zh) 2019-03-29 2020-03-27 可逆熱變色性組合物、將其內包而成之可逆熱變色性微膠囊顏料、及使用其之書寫用具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169919A1 (zh)
EP (1) EP3950068A4 (zh)
JP (1) JPWO2020203603A1 (zh)
KR (1) KR20210148170A (zh)
CN (1) CN113646052B (zh)
TW (1) TW202104452A (zh)
WO (1) WO202020360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16941A (zh) * 2021-12-23 2022-04-12 天津大学 一种高稳定性的四元亲水性仿生有机热致变色体系
CN114507460B (zh) * 2022-01-24 2023-02-07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苯并噻唑衍生物在防伪和加密上的应用
CN115286990A (zh) * 2022-05-26 2022-11-04 中海油常州涂料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旋翼用防护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KR20240061900A (ko) 2022-11-01 2024-05-08 주식회사 인실리코 감온 물질의 변색 온도 측정 기기 및 이를 이용한 색 변화 영상 분석 방법
KR102551193B1 (ko) * 2022-11-21 2023-07-05 (주)두온에너지원 온도에 따라 색상을 변환시켜 가시광선 흡수율을 조절하는 기능성 차열 페인트 조성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차열성 도막
CN116426163A (zh) * 2023-04-04 2023-07-14 合肥金龙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温致变色油墨及其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44707B2 (zh) 1972-07-27 1976-11-30
JPS5144706B2 (zh) 1972-05-30 1976-11-30
JPS5144706A (ja) 1974-10-14 1976-04-16 Tokyo Shibaura Electric Co Taabinbane
JPS5434909A (en) * 1977-08-08 1979-03-14 Yamada Chem Co Colored recording material
JPH04193583A (ja) * 1990-11-28 1992-07-13 Ricoh Co Ltd 熱可逆性変色マイクロカプセ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5262034A (ja) * 1992-03-19 1993-10-12 Ricoh Co Ltd 可逆的熱変色材料
JPH089705B2 (ja) * 1993-10-19 1996-01-31 株式会社スリオンテック 可逆性感熱記録材料加筆用インク
JP2002294096A (ja) 2001-03-30 2002-10-09 Pilot Ink Co Ltd 可逆熱変色性組成物
JP4271401B2 (ja) 2001-12-27 2009-06-03 パイロットインキ株式会社 加熱発色型可逆熱変色性顔料
JP4219776B2 (ja) 2003-05-16 2009-02-04 パイロットインキ株式会社 感温変色性色彩記憶性組成物及びそれを内包した感温変色性色彩記憶性マイクロカプセル顔料
JP4512345B2 (ja) * 2003-11-04 2010-07-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感熱インク組成物、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方法
JP4813353B2 (ja) * 2004-03-22 2011-11-09 株式会社パイロット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ヒドロキシフェニルヒドロキシアルキルアミド化合物、ならびにそれを用いた可逆性感熱組成物、可逆性感熱記録材料および発消色プロセス
JP4709028B2 (ja) * 2006-02-16 2011-06-22 三菱製紙株式会社 可逆性感熱記録材料
JP6000686B2 (ja) 2012-06-27 2016-10-05 三菱鉛筆株式会社 色素、それを用いたマイクロカプセル顔料及び筆記具用インク組成物
JP6800032B2 (ja) 2017-01-30 2020-12-16 パイロットインキ株式会社 可逆熱変色性組成物及びそれを内包した可逆熱変色性マイクロカプセル顔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203603A1 (ja) 2020-10-08
EP3950068A1 (en) 2022-02-09
EP3950068A4 (en) 2022-12-14
KR20210148170A (ko) 2021-12-07
CN113646052A (zh) 2021-11-12
US20220169919A1 (en) 2022-06-02
JPWO2020203603A1 (zh) 2020-10-08
CN113646052B (zh) 2024-05-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646052B (zh) 可逆热变色性组合物、可逆热变色性微胶囊颜料及书写工具
JP6328816B2 (ja) 筆記具および筆記用インキ組成物
TW200946610A (en) Reversible thermal discoloration aqueous ink composition and writing implement using the same and writing implement set
JP2021031679A (ja) 筆記具用水性インキ組成物及びそれを収容した筆記具
JP2010275419A (ja) 感温変色性色彩記憶性マイクロカプセル顔料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感温変色性色彩記憶性液状組成物
JP7407802B2 (ja) 可逆熱変色性筆記具用水性インキ組成物、ならびにそれを内蔵したレフィルおよび水性ボールペン
JP2022092862A (ja) 可逆熱変色性組成物及びそれを内包してなる可逆熱変色性マイクロカプセル顔料
JP7463157B2 (ja) 熱変色性筆記具
JP2021107543A (ja) 熱変色性インキ組成物、それを内蔵した下書き用熱変色性筆記体及びレフィル、並びに下書き用熱変色性筆記体を含む筆記体セット
JP2023159613A (ja) 可逆熱変色性組成物及びそれを内包してなる可逆熱変色性マイクロカプセル顔料
JP7383573B2 (ja) 熱変色性筆記具用水性インキ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筆記具
JP2023006737A (ja) 可逆熱変色性マイクロカプセル顔料、ならびにそれを含んでなる組成物、成形体および積層体
WO2022065230A1 (ja) 可逆熱変色性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を内包してなる可逆熱変色性マイクロカプセル顔料
JP6199131B2 (ja) 固形筆記体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固形筆記体セット
JP2022157764A (ja) 可逆熱変色性ボールペン用水性インキ組成物、並びにそれを収容したレフィル及び水性ボールペン
JP2022128672A (ja) 可逆熱変色性筆記具用水性インキ組成物及び筆記具
JP2023097327A (ja) 可逆熱変色性筆記具用水性インキ組成物及びそれを収容した筆記具
JP2023006756A (ja) 筆記具用可逆熱変色性インキ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を収容してなる筆記具
JP2022008266A (ja) 筆記具用水性インキ組成物及びそれを収容した筆記具
JP2023010356A (ja) 筆記具用可逆熱変色性インキ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を収容してなる筆記具
JP2023096514A (ja) 可逆熱変色性筆記具用水性インキ組成物及びそれを収容した筆記具
JP2022055176A (ja) 可逆熱変色性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を内包してなる可逆熱変色性マイクロカプセル顔料
JP2021188049A (ja) ボールペン用水性インキ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ボールペン
JP2022147559A (ja) 可逆熱変色性組成物及びそれを内包してなる可逆熱変色性マイクロカプセル顔料
JP2023066217A (ja) 可逆熱変色性組成物及びそれを内包してなる可逆熱変色性マイクロカプセル顔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