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00316A - 肘釘拆除裝置 - Google Patents

肘釘拆除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100316A
TW202100316A TW108140943A TW108140943A TW202100316A TW 202100316 A TW202100316 A TW 202100316A TW 108140943 A TW108140943 A TW 108140943A TW 108140943 A TW108140943 A TW 108140943A TW 202100316 A TW202100316 A TW 20210031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nail
paper
wedge
staple
paper bund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409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812809B (zh
Inventor
八木信昭
箱崎克也
吉江徹
松井朝和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美克司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821333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310121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821333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395819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824554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302170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美克司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美克司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003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003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128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12809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CHAND-HELD NAILING OR STAPLING TOOLS; MANUALLY OPERATED PORTABLE STAPLING TOOLS
    • B25C11/00Nail, spike, and staple extractors

Abstract

[課題]在不損害用紙捆下,從用紙捆確實地拆除肘釘。 [解決手段]肘釘拆除裝置100係包括:載置台104,係可載置用紙捆,該用紙捆係藉肘釘S所裝訂,並包含釘頂部露出的第1用紙面;移動部111,係在用紙捆被載置於載置台104的狀態,被配置於與第1用紙面相對向的位置,在沿著第1用紙面之方向可移動,並具有朝向頭端傾斜成楔狀的楔板112;驅動部205,係在用紙捆被載置於載置台104的狀態,使移動部111朝向釘頂部移動,而使楔板112插入釘頂部與第1用紙面之間;以及抵接部162b,係在用紙捆被載置於載置台104的狀態,被配置於與第1用紙面相對向的位置,在楔板112被插入釘頂部與第1用紙面之間後,從與楔板112之插入方向係相反方向與釘頂部抵接。

Description

肘釘拆除裝置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從用紙捆拔出肘釘之肘釘拆除裝置。
自以往,利用肘釘拆除裝置,該肘釘拆除裝置係從藉由使用具有釘頂部與一對腳部之肘釘(針)裝訂複數張用紙所製作的用紙捆拆除肘釘。
在一般之肘釘拆除裝置,係藉壓住構件壓住肘釘之附近的用紙後,將插入構件插入用紙捆與肘釘的釘頂部之間並使其前進,藉此,從用紙捆拆除肘釘。例如,在專利文獻1及2,係記載一種裝訂構件拆除裝置,該裝訂構件拆除裝置係包括:壓住手段,係具有與原稿捆的上面抵接之大致U字形的抵接部;及插入構件,係被插入用紙捆與裝訂用紙捆的肘釘之間。 [先行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0-094362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0-127064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而,在將插入構件插入用紙捆與釘頂部之間的情況,必須以藉壓住用紙捆之壓板的負載(推壓力)支撐該插入構件之推入時的負載。一般藉壓板的負載(推壓力)係因應於用紙捆的厚度或用紙張數而變高。因此,在藉壓板的負載不充分的情況,肘釘與用紙捆的雙方就因推入插入構件的負載在插入構件的插入方向被推入(偏移),而具有無法從用紙捆拆除肘釘的問題。
另一方面,即使可確保藉壓板之充分的負載,亦在從由少張所構成之薄的用紙捆拔出肘釘的情況,肘釘之周邊的用紙無法承受插入構件之插入方向的推入負載,而有用紙破損的情況。尤其,在裝訂用紙捆之角部的情況或裝訂用紙捆之緣部的情況成為顯著。
又,在裝訂用紙捆之肘釘的裝訂狀態,係根據用紙之種類或張數、所使用之肘釘裝訂裝置或肘釘的種類而異,不僅肘釘之釘頂部位於用紙捆之表面上的情況,而且比用紙捆之表面凹下的情況等各式各樣。在一般之肘釘拆除裝置,係從載置用紙捆之載置台,使插入構件向用紙捆側突出既定量並被插入用紙捆與釘頂部之間。
可是,在這種方法,係具有如以下所示的問題。即,例如,在拆除薄之用紙捆或已裝訂角部的用紙捆之肘釘的情況,用紙捆因插入構件之推入力而移動,而具有插入構件未被插入用紙捆與釘頂部之間的問題點。為了解決此問題,需要使插入構件之對用紙捆側的突出量變多。另一方面,以薄之用紙捆用之插入構件的突出量,拆除厚之用紙捆的肘釘時,具有插入構件衝撞用紙捆而弄破用紙捆的問題。於是,根據用紙捆或肘釘之種類,插入構件之對用紙捆之突出量(高度)的最佳值係相異。
因此,本發明係為了解決上述之課題所開發者,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肘釘拆除裝置,該肘釘拆除裝置係在不損害用紙捆下,可從用紙捆確實地拆除肘釘。 [解決課題之手段]
本揭示之肘釘拆除裝置係包括:載置部,係可載置用紙捆,該用紙捆係利用由釘頂部與一對腳部所構成之肘釘裝訂,並包含該釘頂部露出的第1用紙面;移動部,係在該用紙捆被載置於該載置部的狀態,被配置於與該第1用紙面相對向的位置,在沿著該第1用紙面之方向可移動,並具有朝向頭端傾斜成楔狀的頭端部;驅動部,係在該用紙捆被載置於該載置部的狀態,使該移動部朝向該釘頂部移動,而使該頭端部插入該釘頂部與該第1用紙面之間;以及抵接部,係在該用紙捆被載置於該載置部的狀態,被配置於與該第1用紙面相對向的位置,在至少頭端部被插入該釘頂部與該第1用紙面之間後,從與該頭端部之插入方向係相反方向與該釘頂部抵接。
在本揭示,移動部的頭端部被插入用紙捆與肘釘的釘頂部之間時,因頭端部的推入力而用紙捆及肘釘在頭端部的插入方向被推入並移動,但是因為在插入方向移動之釘頂部與抵接部抵接,所以可限制用紙捆及肘釘之往插入方向的移動。
依此方式,在拆除肘釘的情況,因為可限制因移動部之往插入方向的推入力而用紙捆及肘釘在插入方向被推入,所以可抑制拆除肘釘時之對用紙的損害或拆除肘釘之失敗。
又,本揭示之其他的肘釘拆除裝置係從利用由釘頂部與一對腳部所構成之肘釘裝訂的用紙捆拆除肘釘,該肘釘拆除裝置係包括:載置部,係具有可載置該用紙捆的載置面;插入部,係在該用紙捆被載置於該載置部的狀態,被配置成與該用紙捆之該釘頂部露出之側的用紙面相對向,並可插入該釘頂部與該用紙面之間;插入部移動部,係與該插入部連接,並使該插入部沿著該用紙面移動;以及插入部調整部,係與該插入部連接,並可調整該插入部之對該載置面之在該用紙捆之厚度方向的位置。
又,本揭示之其他的肘釘拆除裝置係從利用由釘頂部與一對腳部所構成之肘釘裝訂的用紙捆拆除肘釘,該肘釘拆除裝置係包括:載置部,係具有可載置該用紙捆的載置面;插入部,係在該用紙捆被載置於該載置部的狀態,被配置成與該用紙捆之該釘頂部露出之側的用紙面相對向,並可插入該釘頂部與該用紙面之間;移動部,係與該插入部連接,並使該插入部沿著該用紙面移動;以及載置部調整部,係與該載置部連接,並可調整該載置面之對該插入部之在該用紙捆之厚度方向的位置。
依此方式,在該本揭示之其他的肘釘拆除裝置,係用紙或肘釘之種類、裝訂位置相異的情況,亦藉插入部調整部或載置部調整部的操作,可調整插入部之對載置面之在用紙捆之厚度方向的位置或載置部之對插入部之在用紙捆之厚度方向的位置。因此,可設定與用紙或肘釘之種類等的各種狀況對應之插入部之對載置台的最佳的突出量,藉此,可防止拆除肘釘時之對用紙的損害或拆除肘釘之失敗。 [發明之效果]
若依據該肘釘拆除裝置,在不損害用紙捆下,可從用紙捆確實地拆除肘釘。
>第1實施形態>
以下,參照圖面,說明第1實施形態之肘釘拆除裝置100的一例。 [肘釘拆除裝置100的整體構成例]
圖1係從斜前方觀察本實施形態之肘釘拆除裝置100的立體圖,圖2係從斜後方觀察本實施形態之肘釘拆除裝置100的立體圖,圖3係本實施形態之肘釘拆除裝置100的剖面圖。
肘釘拆除裝置100係用以從藉肘釘裝訂所製作之用紙捆自動地拆除肘釘的裝置。肘釘拆除裝置100係包括:大致長方體之框體102;載置台(載置部)104,係載置在框體102之上面部所載置的用紙捆;以及紙壓住機構部170,係壓住在載置台104上所載置之用紙捆。在載置台104與紙壓住機構部170之間,係設置用以插入用紙捆的用紙捆插入口105。
此外,在本實施形態,將設置紙壓住機構部170(從框體102露出的部分)之側當作肘釘拆除裝置100的後側,並將其相反側當作肘釘拆除裝置100的前側。又,將設置後述之板調整鈕106之側當作肘釘拆除裝置100的左側,並將其相反側當作肘釘拆除裝置100的右側。又,將設置載置台104側之側當作肘釘拆除裝置100的上側,並將其相反側當作肘釘拆除裝置100的下側。
在紙壓住機構部170的上面部,係設置起動開關108,該起動開關108係藉由使用者操作而肘釘拆除裝置100開始動作。又,在紙壓住機構部170之內部,係包括起動開關108及支撐照射構件199的基板197。在框體102之左側面的前部,係設置板調整鈕106,該板調整鈕106係用以調整楔板112之對載置台104的突出量。在框體102的後部,係設置廢棄肘釘盒202,該廢棄肘釘盒202係收容從用紙捆所拆除之肘釘。廢棄肘釘盒202係構成為從框體102的後部可拆裝。
起動開關108係被配置於紙壓住機構部170的上面之左右方向的約中央。更具體而言,被配置於肘釘拆除裝置100之左右方向的約中央之拆除肘釘之位置的後側。在拆除肘釘時有用紙捆P係被使用者握持成不動的情況。在此情況,使用者係根據裝訂位置而以右手或左手之易握持之一方的手握持,並以相反側之手操作起動開關108,而左右任一隻手都有操作的可能性。因此,藉由將起動開關108配置於紙壓住機構部170的上面之左右方向的約中央,左右任一隻手都可一樣地操作。又,藉由起動開關108係被配置於拆除肘釘之位置的後側,在操作時不會被用紙捆P遮住,而易操作。
圖4A係圖3所示之紙壓住機構部170的主要部放大圖,圖4B係本實施形態之用紙捆P的說明圖,圖4C係表示紙壓住機構部170的照明部196之照射範圍R的圖,圖5係表示肘釘拆除裝置100之內部構成的立體圖,圖6係肘釘拔出機構部110A的立體圖,圖7係肘釘拔出機構部110A的分解立體圖,圖8係肘釘壓住機構160的主要部立體圖。此外,在圖4A,權宜上表示將用紙捆P載置於載置台104上的狀態。
肘釘拆除裝置100係包括:肘釘拔出機構部110A,係從用紙捆P拆除肘釘S;紙壓住機構部170,係壓住被載置於載置台104上的用紙捆P;以及驅動部205,係驅動肘釘拔出機構部110A與紙壓住機構部170。肘釘拔出機構部110A係被設置於框體102之內部,而紙壓住機構部170係被設置成從框體102之內部跨至外部。
首先,參照圖4A、圖4B以及圖4C,說明以肘釘S所裝訂之用紙捆P。肘釘S係具有:釘頂部Sa;及一對腳部Sb、Sb,係將釘頂部Sa之長邊方向的兩端部折彎所形成。用紙捆P係使肘釘S之一對腳部Sb、Sb從被積層之複數張用紙的最下層之用紙的第1用紙面Pa向最上層之用紙的第2用紙面Pb貫穿,並將貫穿之腳部Sb、Sb向內側折彎並裝訂,藉此所製作。肘釘S之裝訂位置係例如是用紙之角部或緣部。在本實施形態,係從這種用紙捆P拆除肘釘S。
回到圖3、圖4A以及圖4B等,驅動部205係與例如由DC馬達所構成之馬達206,經由未圖示之複數個齒輪與驅動軸144連接。馬達206係例如根據起動開關108之導通而驅動,藉由使驅動軸144轉動,驅動肘釘拔出機構部110A及紙壓住機構部170。具體而言,驅動部205係在用紙捆P被載置於載置台104的狀態一面將楔板112的頭端部固持於釘頂部Sa與第1用紙面Pa之間或其附近的高度,一面使移動部111以沿著第1用紙面Pa的方式向釘頂部Sa移動,而將楔板112的頭端部插入釘頂部Sa與第1用紙面Pa之間。此外,在本實施形態,將楔板112之從框體102內之前側往後側的移動當作前進,而將從框體102內之後側往前側的移動當作後退。又,將楔板112前進的方向當作插入方向D。
肘釘拔出機構部110A係包括:載置台104,係可載置於用紙捆P,該用紙捆P係利用由釘頂部Sa與一對腳部Sb、Sb所構成之肘釘S裝訂,並包含釘頂部Sa露出之第1用紙面Pa與腳部Sb、Sb露出之第2用紙面Pb;移動部111,係在用紙捆P被載置於載置台104的狀態被配置於與第1用紙面Pa相對向的位置,並在沿著第1用紙面Pa之方向可移動,並具有楔板112,該楔板112係具有向頭端傾斜成楔狀的頭端部;以及肘釘壓住機構160,係具有抵接部162b,該抵接部162b係在用紙捆P被載置於載置台104的狀態,被配置於與第1用紙面Pa相對向的位置,在至少楔板112的頭端部被插入釘頂部Sa與第1用紙面Pa之間後,被配置成從與楔板112之頭端部的插入方向D係相反方向與釘頂部Sa抵接。
移動部111係具有;楔板112,係從框體102的前側向後側可移動,且在與插入方向D相反的方向可移動;楔板支撐部114,係支撐楔板112;以及釘頂支架116,係支撐從用紙捆P所拔出之肘釘S的釘頂部Sa。
楔板112係如圖7等所示,包含與第1用紙面Pa相對向的第1面112a、及位於與第1面112a相反側的第2面112b,藉由其頭端部被插入用紙捆P與釘頂部Sa之間,而從用紙捆P拔出釘頂部Sa。楔板112係細長的板狀構件,為了易插入用紙捆與肘釘S的釘頂部Sa之間而頭端側成為梢細形狀。更具體而言,楔板112的頭端側係構成為往頭端部板厚逐漸地變薄。楔板112的基端部係被安裝於楔板支撐部114。
楔板支撐部114係對平板進行折彎加工所形成的構件,並在其頂面部114c(參照圖7)的下面安裝楔板112。在楔板支撐部114的下部,係經由軸孔安裝楔板軸118。楔板軸118係用以使楔板112沿著用紙捆面(載置台104)平行地移動的軸。在楔板支撐部114的前部,係經由軸孔安裝楔板驅動軸126。楔板驅動軸126係使楔板112進行前進及後退移動的軸。
釘頂支架116係用以支撐從用紙捆P所拔出之肘釘S之釘頂部Sa的構件,被配置成與楔板112相對向且被配置於楔板支撐部114的內側。又,釘頂支架116係如圖7所示,是對金屬板進行折彎加工所形成的構件,並具有支撐板116a。在支撐板116a的後端側,係形成槽116b,該槽116b係從支撐板116a的後端部至約中央部被切掉成凹狀。槽116b係在釘頂支架116前進及後退時,用以使肘釘壓住部162不會碰撞地通過的槽。在釘頂支架116之側壁的下部,係經由軸孔安裝楔板軸118。在釘頂支架116之側壁的前部,係經由軸孔安裝楔板驅動軸126。藉這種構成,釘頂支架116係成為與楔板112一體地可進行前進及後退移動。
肘釘壓住機構160係如圖8所示,包括:肘釘壓住部162,係由在平面圖上凸狀的板材所形成;及支撐構件163,係支撐肘釘壓住部162。
肘釘壓住部162係具有:本體162a;及抵接部162b,係與本體162a連續,並從本體162a之上端中央部向上方突出。抵接部162b係在離開第1用紙面Pa(參照圖4A)之方向可移動,伴隨楔板112的頭端部被插入釘頂部Sa與第1用紙面Pa之間而在插入方向D移動,釘頂部Sa藉頭端部的傾斜面112bs在離開第1用紙面Pa之方向移動時,一面與第2面112b之傾斜面112bs抵接,一面以追蹤釘頂部Sa之移動的方式在離開第1用紙面Pa之方向移動。
又,抵接部162b係被配置成其平面與楔板112及釘頂部Sa相對向,並構成為可抵接藉楔板112所推的釘頂部Sa。即,抵接部162b的平面係對楔板112的插入方向D大致正交。抵接部162b之左右方向的寬度係例如被選定成藉楔板112之推入力可支撐釘頂部Sa,且可插入釘頂支架116之槽116b的長度。在本實施形態,係以比肘釘S的釘頂部Sa之長邊方向的長度更稍短的長度構成。
抵接部162b係如圖4A所示,對被載置於載置台104上的用紙捆P之肘釘S的釘頂部Sa被配置於楔板112之插入方向D的下游側(後方)。又,抵接部162b係被配置成其上端部與載置台104之表面104a成為固定距離。此處,固定距離係被插入用紙捆P與釘頂部Sa之間並前進之楔板112的頭端部不會衝撞抵接部162b,且藉楔板112之推入而移動之肘釘S的釘頂部Sa必定與抵接部162b抵接,即不失敗的距離。
支撐構件163係如圖4A、圖6~圖8所示,由從肘釘壓住部162之本體162a的兩側面部向後方側所折彎的一對平板構件構成。在支撐構件163的後部,係經由軸孔安裝軸158。在支撐構件163的下端部,係形成向外側突出的肋部163b。在肋部163b,係後述之頂出桿154的下端部被設置成可抵接。藉此,頂出桿154向下方移動時,將肋部163b向下方偏壓,而支撐構件163及肘釘壓住部162向下方可移動。在支撐構件163的前側上端部,係形成從上緣向上方突出的凸部163c。凸部163c係與載置台104之背面抵接,並藉拉伸彈簧164向載置台104側被偏壓。藉此,能以固定的高度固持被安裝於支撐構件163的肘釘壓住部162。
如圖4A、圖6以及圖7所示,頂出具156係經由軸155可轉動地被安裝於頂出桿154的前部,並構成為可插入楔板112與釘頂支架116之間。頂出具156係在拔出肘釘S且楔板112及釘頂支架116後退時,與藉釘頂支架116所固持之釘頂部Sa抵接,而使肘釘S落下至下方的廢棄肘釘盒202內。
頂出桿154係包含一對平板構件,被配置成與肘釘壓住機構160之支撐構件163的外側重疊,且被支撐構件163之肋部163b支撐。在頂出桿154的後部,係經由軸孔安裝軸158,並頂出桿154構成為以軸158為支點可轉動。
頂出桿154係具有頂面部154a。在頂面部154a,係安裝拉伸彈簧164的一端部,拉伸彈簧164(參照圖6、圖7)的另一端部被安裝於在肘釘壓住機構160之一側的支撐構件163所形成的安裝片163d。藉此,肘釘壓住機構160係以與頂出桿154之動作連動的方式成一體地動作。
拉下連桿140係如圖3及圖7所示,包含例如對金屬板進行折彎加工所形成的一對平板構件,並被配置於釘頂支架116的下方且內側的各個。在拉下連桿140,係形成沿著前後方向延伸的橢圓形孔141。橢圓形孔141的長徑係根據楔板112之在前後方向的移動範圍所決定。在橢圓形孔141,係可滑動地插入楔板軸118。藉此,被安裝於楔板軸118之楔板112及釘頂支架116沿著拉下連桿140之橢圓形孔141的長徑方向移動,藉此,可前進及後退。又,在拉下連桿140的前端部,係安裝調整支點軸122,拉下連桿140構成為以調整支點軸122為支點可轉動。
在橢圓形孔141的下端緣,係形成向上方突出的突出部141a。突出部141a之長徑方向的長度(區間)係由至楔板112被插入用紙捆P的第1用紙面Pa與釘頂部Sa之間,可維持楔板112抬起並被壓在第1用紙面Pa之狀態的長度所構成。這係因為只要楔板112一度被插入第1用紙面Pa與釘頂部Sa之間,就保持該狀態,所以以後係不必抬起楔板112。因此,因為可防止壓住楔板112之力一直作用於用紙捆P,所以可防止對用紙捆P的損害。
圖9A及圖9B係驅動桿120、驅動凸輪128以及驅動凸輪滾子130的側視圖。
驅動桿120係包含由倒三角形所構成一對平板構件,並分別被配置於拉下連桿140的外側。在驅動桿120的下端部係安裝支點軸124,而驅動桿120成為以支點軸124為支點可轉動。在驅動桿120之從前部上端突出的部位,係經由軸孔安裝楔板驅動軸126。藉此,驅動桿120轉動時,被安裝於楔板驅動軸126的移動部111可前進及後退。在驅動桿120的上部,係形成插入驅動軸144的橢圓形孔121。
在驅動軸144之比驅動桿120更外側,係安裝驅動凸輪128。驅動凸輪128係至少具有距離凸輪軸心第1距離的第1凸輪部128a、與比第1距離更長之第2距離的第2凸輪部128b。在驅動桿120的後側,係安裝驅動凸輪滾子130。驅動凸輪滾子130係被設置成與驅動凸輪128可抵接。
圖10A及圖10B係驅動回行凸輪132及驅動回行凸輪滾子134的側視圖。
在驅動軸144之比驅動桿120更內側,係安裝驅動回行凸輪132。驅動回行凸輪132係至少具有距離凸輪軸心第1距離的第1凸輪部132a、與比第1距離更長之第2距離的第2凸輪部132b。在驅動桿120的前側,係安裝驅動回行凸輪滾子134。驅動回行凸輪滾子134係被設置成與驅動回行凸輪132可抵接。
圖11A及圖11B係拉下連桿槓桿142等的側視圖。
拉下連桿槓桿142係由一對平板構件所構成,並被配置於拉下連桿140與驅動桿120(省略圖示)之間。在拉下連桿槓桿142的後端部係安裝調整支點軸122,拉下連桿槓桿142構成為以調整支點軸122為支點可轉動。在拉下連桿槓桿142之約中央部所形成的軸孔,係插入驅動軸144。拉下連桿槓桿142係經由被安裝於後部下端的拉下連桿槓桿軸143與拉下連桿140連接。
在驅動軸144之比拉下連桿槓桿142更外側,係安裝拉下凸輪146。拉下凸輪146係至少具有距離凸輪軸心第1距離的第1凸輪部146a、與比第1距離更長之第2距離的第2凸輪部146b。在拉下連桿槓桿142的中央下端部,係將拉下凸輪滾子148安裝成與拉下凸輪146可抵接。
圖12A及圖12B係拉上回行凸輪150及拉下回行凸輪滾子152的側視圖。
在拉下連桿140之約中央部所形成的軸孔(省略圖示),係插入驅動軸144。在驅動軸144之比拉下連桿140更外側,係安裝拉上回行凸輪150。拉上回行凸輪150係至少具有距離凸輪軸心第1距離的第1凸輪部150a、與比第1距離更長之第2距離的第2凸輪部150b。在拉下連桿140之外側的中央上部側,係將拉下回行凸輪滾子152安裝成與拉下回行凸輪150可抵接。 [紙壓住機構部170的構成例]
圖13A及圖13B係紙壓住機構部170的側視圖。在以下,亦一併地參照圖4A及圖4C,說明紙壓住機構部170。
紙壓住機構部170係如圖4A及圖4C所示,包括;紙壓住板192;蓋194,係覆蓋紙壓住機構部170中在外部露出的紙壓住板192等;以及照明部196,係照射被設置於載置台104上的肘釘拆除位置PE。
照明部196係由照射構件199與細長形之狹縫部198所構成,該照射構件199係被配置於基板197之與肘釘拆除位置PE相對向的位置,而該基板197係被配置於蓋194之內部,該狹縫部198係被配置於照射構件199與肘釘拆除位置PE之間,並在左右方向延伸。肘釘拆除位置PE係載置台104上之拆除肘釘的位置。從照射構件199所射出之照射光係藉狹縫部198遮蔽通過狹縫之照射光以外的光,並照射肘釘拆除位置PE。具體而言,構成為以與腳部Sb、Sb之被折彎的形狀相同之細長形狀的照射光照射載置台104上。 使用者係在以將肘釘S之位置對準於肘釘拆除位置PE的方式將用紙捆P載置於載置台104上時,以將肘釘S之一對腳部Sb、Sb對準照射光之照射範圍R的方式將用紙捆P載置於載置台104上即可。
以往,肘釘拆除位置PE係因為成為被紙壓住板192或蓋194等所包圍之區域,所以有易變暗的情況。藉由設置照明部196,可易看到肘釘拆除位置PE,進而藉狹縫部198將從照射構件199所射出之照射光設定成與腳部Sb、Sb之被折彎的形狀相同之細長的形狀,並照射肘釘拆除位置PE,藉此,可更正確地指示肘釘拆除位置PE的範圍,而可設法提高將用紙捆P對準於肘釘拆除位置PE時的作業效率。
又,紙壓住機構部170係如圖13A及圖13B所示,包括平板狀之第1紙壓桿172、在框體102之前後方向延伸之長條狀的第2紙壓桿180以及L字形之第3紙壓桿186。
第1紙壓桿172係可轉動地被安裝於支點軸124。在被形成於第1紙壓桿172的軸孔(省略圖示),係插入驅動軸144。在驅動軸144之比第1紙壓桿172更外側,係安裝基壓凸輪176。又,在第1紙壓桿172係安裝紙壓凸輪滾子178。紙壓凸輪滾子178被設置成與基壓凸輪176可抵接。
在第2紙壓桿180的前部係安裝紙厚調整彈簧182的一端部,紙厚調整彈簧182的另一端部係經由第2紙壓桿180的橢圓形孔180a被安裝於第1紙壓桿172。在第2紙壓桿180的約中央部,係設置回位彈簧184,回位彈簧184的一端部被安裝於框體102,回位彈簧184的另一端部被安裝於第2紙壓桿180。在紙厚調整彈簧182及回位彈簧184,係例如使用拉伸彈簧。
在第2紙壓桿180的後端部,係經由軸190安裝第3紙壓桿186的一端部。在第3紙壓桿186之另一端部,係安裝紙壓住板192。在第3紙壓桿186的彎曲部係安裝壓桿軸188,第3紙壓桿186構成為以壓桿軸188為支點可轉動。 [楔板112之插入動作]
其次,說明在肘釘拔出機構部110A之楔板112的前進動作。如圖9A及圖9B所示,藉馬達206的驅動而驅動軸144在逆時鐘方向轉動時,隨著驅動凸輪128亦在逆時鐘方向轉動。藉驅動凸輪128之轉動,驅動凸輪128之第2凸輪部128b與驅動凸輪滾子130抵接,藉由將驅動凸輪滾子130向下方偏壓,驅動桿120以支點軸124為支點向後方側轉動。藉此,藉由被安裝於驅動桿120之楔板驅動軸126在插入方向D移動,楔板112及釘頂支架116亦前進。 [楔板112之後退動作]
其次,說明在肘釘拔出機構部110A之楔板112的後退動作。如圖10A及圖10B所示,藉馬達206的驅動而驅動軸144在逆時鐘方向轉動時,隨著驅動回行凸輪132亦在逆時鐘方向轉動。藉驅動回行凸輪132之轉動,驅動回行凸輪132之第2凸輪部132b與驅動回行凸輪滾子134抵接,藉由將驅動回行凸輪滾子134向前方偏壓,驅動桿120以支點軸124為支點向前方側(箭號方向)轉動。藉此,藉由被安裝於驅動桿120之楔板驅動軸126在與插入方向D係相反方向移動,楔板112及釘頂支架116後退。 [楔板112之下降動作]
其次,說明在肘釘拔出機構部110A之楔板112的下降動作。如圖11A及圖11B所示,藉馬達206的驅動而驅動軸144在逆時鐘方向轉動時,隨著拉下凸輪146亦在逆時鐘方向轉動。藉拉下凸輪146之轉動,拉下凸輪146之第2凸輪部146b與拉下凸輪滾子148抵接,藉由將拉下凸輪滾子148向下方偏壓,拉下連桿槓桿142以調整支點軸122為支點向下方轉動。藉此,拉下連桿140以與拉下連桿槓桿142之動作連動的方式下降,楔板112及釘頂支架116亦向下方移動。
又,在本實施形態,伴隨楔板112及釘頂支架116之向下方的移動,頂出具156及頂出桿154亦連動地向下方移動。因此,因為肘釘壓住機構160之肋部163b被頂出桿154向下方偏壓,所以肘釘壓住部162以追蹤楔板112等之動作的方式向下方移動。 [楔板112之上升動作]
其次,說明在肘釘拔出機構部110A之楔板112的上升動作。如圖12A及圖12B所示,藉馬達206的驅動而驅動軸144在逆時鐘方向轉動,隨著拉下回行凸輪150亦在逆時鐘方向轉動。藉拉下回行凸輪150之轉動,拉下回行凸輪150之第2凸輪部150b與拉下回行凸輪滾子152抵接,藉由將拉下回行凸輪滾子152向上方偏壓,拉下連桿140以調整支點軸122為支點向上方轉動。藉此,拉下連桿140向上方移動,隨著,楔板112及釘頂支架116亦移動至上方之原來的高度。
又,在本實施形態,伴隨楔板112之向上方的移動,頂出具156及頂出桿154向上方移動。因此,經由拉伸彈簧164(參照圖7)與頂出桿154連接之肘釘壓住部162以追蹤楔板112等之動作的方式向上方移動。 [紙壓住機構部170之壓住動作]
其次,說明紙壓住機構部170的壓住動作。如圖13A及圖13B所示,藉驅動軸144之轉動,基壓凸輪176轉動,第1紙壓桿172以支點軸124為支點向後方側轉動。又,紙厚調整彈簧182之另一端部沿著橢圓形孔前進,藉由向後方拉紙厚調整彈簧182的一端部,第2紙壓桿180前進。藉此,藉由第3紙壓桿186以壓桿軸188為支點向前方側轉動,紙壓住板192在接近載置台104(用紙捆P)的方向移動,並壓住用紙捆P。藉基壓凸輪176所驅動之第1紙壓桿172的行程係在用紙捆P薄的情況,亦具有足以壓住的量。紙壓住板192與第2用紙面Pb抵接時,第2紙壓桿180、第3紙壓桿186係停止,但是第1紙壓桿172係被基壓凸輪176驅動至既定位置。在此時,紙厚調整彈簧182被拉長,那時之彈簧力成為紙壓住力。
另一方面,肘釘S之從用紙捆P的拔出結束時,藉基壓凸輪176的轉動,第1紙壓桿172以支點軸124為支點向前方轉動,藉此,藉回位彈簧184的彈簧力第2紙壓桿180後退,回到原點位置。藉此,第3紙壓桿186以壓桿軸188為支點向後方側轉動,而紙壓住板192在離開載置台104的方向移動。 [肘釘拆除裝置100的動作例]
圖14A~圖14F係表示在從用紙捆P拔出肘釘S的情況之肘釘拆除裝置100之動作的一例。圖15A~圖15G係在拆除肘釘時之楔板112、釘頂部Sa及肘釘壓住機構160的主要部放大圖。圖16A~圖16F係表示從用紙捆P所拔出之肘釘S之狀態的圖。
如圖14A所示,包含楔板112之肘釘拔出機構部110A係將用紙捆P載置於載置台104上,並在原點位置待命至使用者按起動開關108。
接著,如圖14B及圖15A所示,用紙捆P被載置於載置台104上,使用者按起動開關108時,藉紙壓住機構部170之驅動,紙壓住板192逐漸下降,而藉紙壓住板192壓住用紙捆P(參照圖13A及圖13B)。
在此時,裝訂用紙捆P之肘釘S係如圖16A所示,肘釘S之腳部Sb、Sb從用紙捆P之第1用紙面Pa貫穿至第2用紙面Pb,已貫穿之腳部Sb、Sb的各個是向內側被折彎的狀態。
然後,如圖9A及圖9B所示,藉驅動軸144之轉動,驅動凸輪128轉動,而驅動桿120以支點軸124為支點向後方側轉動。隨著,楔板驅動軸126在插入方向D移動,藉由楔板軸118沿著拉下連桿140的橢圓形孔141移動,楔板112前進。又,藉楔板軸118的前進,楔板軸118成為登上被形成於橢圓形孔141之突出部141a的狀態。藉此,如圖15B所示,藉由楔板112向上方被抬高僅突出部141a的高度,楔板112的第1面112a被壓在第1用紙面Pa。
在此時,肘釘S係因為楔板112未被插入用紙捆P與釘頂部Sa之間,所以與圖16A一樣,腳部Sb、Sb是向內側折彎的狀態。
驅動桿120向後方逐漸地轉動時,楔板軸118在登上橢圓形孔141之突出部141a的狀態前進。伴隨楔板軸118的前進,如圖14C、圖15C以及圖15D所示,楔板112在被壓在用紙捆P的狀態被插入用紙捆P與釘頂部Sa之間,並在用紙捆P與釘頂部Sa之間逐漸地前進。
在此時,肘釘S係如圖16B所示,腳部Sb、Sb從咬入用紙捆P之用紙面的狀態,成為與用紙捆P之用紙面大致平行的狀態。
又,楔板112更前進時,如圖15E所示,在用紙捆P與釘頂部Sa之間所插入之楔板112的厚度亦逐漸地變厚。藉此,如圖16C所示,藉楔板112之推入力將釘頂部Sa向下方側偏壓,藉此,裝訂用紙捆P之肘釘S的腳部Sb、Sb成為稍立起的狀態。
接著,隨著楔板軸118往拉下連桿140之橢圓形孔141的終端側,在用紙捆P與釘頂部Sa之間所插入之楔板112的厚度增加,如圖15F所示,藉楔板112之往插入方向D的推入力,在扺抗紙壓住板192的壓住力下,用紙捆P及裝訂用紙捆P之肘釘S與楔板112一起稍微地前進。相對地,在本實施形態,係因為將肘釘壓住機構160配置於釘頂部Sa的後方側,所以肘釘壓住機構160之肘釘壓住部162的抵接部162b從與楔板112的插入方向D係相反方向與肘釘S之釘頂部Sa抵接,而限制釘頂部Sa之往插入方向D的移動。
在此時,肘釘S係如圖16D所示,藉楔板112之推入力將釘頂部Sa向下方側偏壓,而裝訂用紙捆P之肘釘S的腳部Sb、Sb成為比圖16C之狀態更立起的狀態。
又,藉由楔板112逐漸地前進,在用紙捆P與釘頂部Sa之間所插入之楔板112的厚度更增加,而釘頂部Sa位移成向下方側稍下降僅楔板112的厚度,如圖15G所示,與楔板112之下面抵接的肘釘壓住部162亦追蹤釘頂部Sa的位移而移動。因此,在釘頂部Sa位移了的情況,亦可藉肘釘壓住部162一直壓住釘頂部Sa。
在此時,肘釘S係如圖16E所示,因應於所插入之楔板112的厚度,肘釘S之釘頂部Sa從用紙捆P的下面逐漸離開,且腳部Sb、Sb成為比圖16D之狀態更立起的狀態。
然後,如圖14D所示,楔板軸118移至拉下連桿140之橢圓形孔141的終端時,藉楔板112之對用紙捆P與釘頂部Sa之間的推入結束。在此時,肘釘S係如圖16F所示,肘釘S之釘頂部Sa從用紙捆P更遠離,而腳部Sb、Sb成為大致立起的狀態。即,肘釘S成為從用紙捆P可拔出的狀態。
接著,如圖11A、圖11B以及圖14E所示,藉拉下凸輪146將拉下凸輪滾子148向下方側偏壓。隨著,拉下連桿槓桿142以調整支點軸122為支點向下方轉動,而拉下連桿140及移動部111亦向下方移動。即,楔板112在離開第1用紙面Pa的方向移動。藉此,從用紙捆P拔出腳部Sb、Sb立起之狀態的肘釘S。此外,從用紙捆P所拔出之肘釘S係藉釘頂支架116所固持。
又,在本實施形態,追蹤楔板112及釘頂支架116之往下方的移動,肘釘壓住機構160亦向下方移動。因此,在釘頂部Sa位移了的情況,亦可維持藉肘釘壓住部162壓住釘頂部Sa的狀態。
接著,如圖12A及圖12B所示,移動部111向上方移動。進而,如圖10A、圖10B以及圖14F所示,藉驅動回行凸輪132之轉動,將驅動回行凸輪滾子134向前方偏壓。隨著,藉由驅動桿120以支點軸124為支點向前方轉動,移動部111後退。
移動部111後退時,釘頂部Sa與前方側之頂出具156的後端部抵接,在後退之釘頂支架116的支撐消失的時間點,肘釘S落下至廢棄肘釘盒202內。移動部111係後退而回到原點位置。
如以上之說明所示,若依據本實施形態,對藉楔板112之往插入方向D的推入力在插入方向D移動的用紙捆P及肘釘S,使肘釘壓住部162的抵接部162b從肘釘S之釘頂部Sa之插入方向D的相反方向抵接,藉此,可防止拆除肘釘時之對用紙的損害,或從用紙捆P無法拔出肘釘S等的失敗。
又,在從以少張數所構成之用紙捆P拆除肘釘的情況,或者裝訂用紙捆P之角部或緣部的情況,亦因為肘釘壓住部162的抵接部162b與釘頂部Sa抵接而限制往插入方向D的移動,所以可防止大的負載作用於肘釘S之周邊的用紙。藉此,可防止用紙破了的問題。
又,藉由設置肘釘壓住部162,因為可在用紙捆P與釘頂部Sa之間將楔板112確實地推入至裝訂用紙捆P之肘釘S的腳部Sb、Sb充分地立起後,移至拔出動作,所以可抑制拆除肘釘時之失敗或對用紙的損害。
進而,因為在楔板112之推入時、拔出時以追蹤位移之釘頂部Sa的方式使肘釘壓住部162動作,在拆除肘釘S時可總是支撐釘頂部Sa,所以可避免用紙捆P及釘頂部Sa在插入方向D被推入而移動。藉此,可防止拆除肘釘時之失敗或對用紙的損害。 >第1變形例>
例如,如圖16C所示,在使楔板112插入用紙捆P之第1用紙面Pa與釘頂部Sa之間的情況,根據用紙捆P的種類,係有用紙捆P因楔板112的推入壓而向第2用紙面Pb側彎曲的情況。作為用紙捆P之由釘頂部Sa所造成之彎曲的原因,係例如已知是紙的種類、裝訂張數、肘釘的種類等。
在這種情況,釘頂部Sa的位置係向用紙捆P側潛入僅用紙捆P的彎曲量,因為位於比平常之位置更上方的位置,所以肘釘壓住部162的待命位置成為比釘頂部Sa的位置更下側,而有肘釘壓住部162與釘頂部Sa不抵接,即失敗的情況。
相對地,考慮用紙捆P彎曲,亦想到將肘釘壓住機構160的肘釘壓住部162設定於比平常之待命位置更上方的待命位置。可是,例如,在裝訂彎曲少之用紙捆P的情況,因為釘頂部Sa的位置係不位移,所以有因肘釘壓住部162之位置過高而楔板112的頭端部衝撞肘釘壓住機構160的情況。
於是,根據用紙捆P之種類而用紙捆P之彎曲量亦變化,因對用紙捆P之楔板112的潛入量變化,釘頂部Sa的位置亦變化。因此,理想之肘釘壓住部162的待命位置係根據用紙捆P或肘釘S之種類而變化。
因此,在第1變形例,係採用具備抵接機構的肘釘拔出機構部110B,該抵接機構係在楔板112的頭端部通過用紙捆P與肘釘壓住部162之間(肘釘壓住部162之上方)的時序,藉由使肘釘壓住部162向楔板112側移動,而與釘頂部Sa抵接。 [肘釘拔出機構部110B的構成例]
圖17A係在第1變形例的肘釘拔出機構部110B之安裝肘釘止動器壓件210之前的狀態。圖17B係在第1變形例的肘釘拔出機構部110B之安裝肘釘止動器壓件210之後的狀態。
肘釘拔出機構部110B係具備肘釘止動器壓件(限制部)210,該肘釘止動器壓件210係位於第1用紙面Pa與抵接部162b之間,並伴隨楔板112的頭端部之往插入方向D的移動而在插入方向D移動。肘釘止動器壓件210係至楔板112的頭端部通過第1位置Pp(參照圖18),係限制抵接部162b與楔板112的第2面112b抵接,而在楔板112的頭端部通過第1位置Pp後,容許抵接部162b與楔板112的第2面112b抵接。
肘釘止動器壓件210係例如是對平板進行折彎加工所形成的構件,並具有頂面部210a與左右之側面部210b、210b。在頂面部210a,係形成用以使上下動之楔板112及肘釘壓住機構160露出的開口部214。頂面部210a的一部分係至楔板112的頭端部通過第1位置Pp之間,遮斷抵接部162b與第2面112b的連通。開口部214係在楔板112的頭端部通過第1位置Pp後,使抵接部162b與第2面112b連通。開口部214之在插入方向D的開口徑係構成為至楔板112通過肘釘壓住部162的上方,係肘釘壓住機構160的凸部163c與頂面部210a之背面抵接,而在楔板112已通過肘釘壓住部162的上方時,凸部163c與頂面部210a之背面不抵接。
在側面部210b、210b之前側下端部係形成軸承部216、216,軸承部216、216從驅動桿120的外側與楔板驅動軸126嵌合。藉此,肘釘止動器壓件216係以與楔板112之前進及後退連動的方式動作。即,肘釘止動器壓件216係與楔板112等一體地動作。
此處,肘釘壓住機構160的凸部163c係至楔板112通過肘釘壓住部162,係與肘釘止動器壓件210之頂面部210a的背面抵接,在抵抗拉伸彈簧164(參照圖7)的彈力下在稍下降的位置待命。此待命位置係前進之楔板112的頭端部不會衝撞肘釘壓住部162之上部(抵接部162b)的位置。 [肘釘拔出機構部110B的動作例]
圖18A~圖18D係表示肘釘拔出機構部110B之動作的主要部放大圖。此外,在以下,係將至楔板112通過肘釘壓住部162所待命的位置當作第2位置Po。
如圖18A所示,用紙捆P被載置於載置台104上,使用者按起動開關108(參照圖1)時,楔板112及肘釘止動器壓件210前進。在此時,因為支撐構件163的凸部163c係與肘釘止動器壓件210之頂面部210a的背面抵接,所以肘釘壓住機構160的肘釘壓住部162係在第2位置Po待命。
如圖18B所示,藉楔板112的前進,楔板112被壓在第1用紙面Pa,而楔板112被插入用紙捆P與肘釘S的釘頂部Sa之間。在此時,肘釘止動器壓件210亦前進,但是肘釘壓住機構160的肘釘壓住部162係與圖18A一樣,因為與肘釘止動器壓件210之頂面部210a的背面抵接,所以在第2位置Po待命。
如圖18C所示,在用紙捆P與肘釘S的釘頂部Sa之間所插入的楔板112到達肘釘壓住部162的上方。與楔板112的前進同時肘釘止動器壓件210亦前進。在此時,肘釘拔出機構部110B之凸部163c的僅一部分成為與肘釘止動器壓件210之頂面部210a抵接的狀態。
如圖18D所示,楔板112通過肘釘壓住部162之上方而到達第1位置Pp時,支撐構件163的凸部163c從頂面部210a之背面完全脫離。因此,支撐構件163的凸部163c成為在開口部214內露出的狀態,因為藉頂面部210a之背面的支撐消失,所以支撐構件163的凸部163c藉拉伸彈簧164的彈力而再回到原來的位置,隨著,肘釘壓住部162的抵接部162b與楔板112的第2面112b抵接。
依此方式,若依據第1變形例,因為楔板112通過肘釘壓住部162之間而到達第1位置Pp時,使肘釘壓住部162的抵接部162b與釘頂部Sa及楔板112的第2面112b抵接,所以不論用紙捆P之種類,可防止楔板112衝撞肘釘壓住部162,且可使肘釘壓住部162的抵接部162b與釘頂部Sa確實地抵接。 >第2變形例>
在第2變形例之肘釘拔出機構部110C,係作為使肘釘壓住部162在既定時序移至楔板112側的手段,採用肘釘止動器連桿凸輪230等,替代第1變形例之肘釘止動器壓件210。 [肘釘拔出機構部110C的構成例]
圖19A係在第2變形例的肘釘拔出機構部110C之安裝肘釘止動器連桿凸輪230等之前的狀態。圖19B係在第2變形例的肘釘拔出機構部110C之安裝肘釘止動器連桿凸輪230等之後的狀態。
肘釘拔出機構部110C係包括肘釘止動器連桿220、肘釘止動器連桿凸輪230以及肘釘止動器連桿凸輪滾子232。
肘釘止動器連桿220係由一對平板構件所構成,該平板構件係側面形狀由大致L字形所構成,並分別被配置於拉下連桿140及頂出桿154的外側。在肘釘止動器連桿220的後端部,係安裝軸158,肘釘止動器連桿220構成為以軸158為支點可轉動。又,肘釘止動器連桿220之下端緣220a係被設置成與從肘釘壓住機構160之支撐構件163的下端部向外側突出的肋部163b可抵接。
肘釘止動器連桿凸輪230係被安裝於驅動軸144之比肘釘止動器連桿220更外側。肘釘止動器連桿凸輪230係如圖19B所示,包含與凸輪軸心之距離為第1距離的第1凸輪部230a、及與凸輪軸心之距離為比第1距離更長之第2距離的第2凸輪部230b。肘釘止動器連桿凸輪滾子232係被安裝於肘釘止動器連桿220之前端部的外面,並被設置成與肘釘止動器連桿凸輪230可抵接。 [肘釘拔出機構部110C的動作例]
圖20A及圖21A係第2變形例的肘釘拔出機構部110C之動作的一例,圖20B及圖21B係第2變形例之拆除肘釘時之楔板112、釘頂部Sa及肘釘壓住部162的主要部放大圖。
如圖20A所示,楔板112前進時,藉驅動軸144的轉動,肘釘止動器連桿凸輪230亦在逆時鐘方向轉動。肘釘止動器連桿凸輪230的第2凸輪部230b係至楔板112通過肘釘壓住機構160的肘釘壓住部162,與肘釘止動器連桿凸輪滾子232抵接。因此,藉肘釘止動器連桿凸輪230將肘釘止動器連桿凸輪滾子232及肘釘止動器連桿220向下方偏壓,並藉肘釘止動器連桿220將支撐構件163的肋部163b亦向下方偏壓。因此,如圖20B所示,肘釘壓住部162的位置亦降低,而肘釘壓住部162在不會衝撞楔板112的第2位置Po待命。
接著,如圖21A及圖21B所示,楔板112被插入用紙捆P的第1用紙面Pa與釘頂部Sa之間,楔板112通過肘釘壓住部162的上方並到達第1位置Pp時,藉肘釘止動器連桿凸輪230的轉動,肘釘止動器連桿凸輪230之第1凸輪部230a與肘釘止動器連桿凸輪滾子232抵接。隨著,肘釘止動器連桿220向上方抬起,而解除肘釘止動器連桿220之對肋部163b的固持。因此,如圖21B所示,藉由肘釘壓住部162藉拉伸彈簧164的彈性力回到原來的位置(向上方移動),肘釘壓住部162之抵接部162b與楔板112之第2面112b及釘頂部Sa抵接。
依此方式,若依據第2變形例,因為在楔板112通過用紙捆P與肘釘壓住部162之間的時序,使肘釘壓住部162與釘頂部Sa及楔板112的第2面112b抵接,所以不論用紙捆P之種類,可防止楔板112衝撞肘釘壓住部162,且可使肘釘壓住部162與釘頂部Sa確實地抵接。 >第3變形例>
在以往,係例如為了確實地固持因楔板112的插入而位移之肘釘S的釘頂部Sa,而有將肘釘壓住部162設置於比平常之位置更高之位置的情況。可是,根據要拆除肘釘之用紙捆P的種類,係有楔板112的頭端部衝撞肘釘壓住部162的情況。因此,在肘釘壓住機構260,係採用避免前進之楔板112的頭端部衝撞肘釘壓住部162的機構。此外,關於與肘釘壓住機構160共同之部分的說明係省略或簡化。 [肘釘壓住機構260的構成例]
圖22係肘釘壓住機構260的立體圖。構成肘釘壓住機構260之肘釘壓住部262係包括:本體262a;及抵接部262b,係與本體262a連續,並從本體262a之上端中央部向上方突出。在抵接部262b的上端部,係形成從其上面部向下方被切掉的凹部262c。凹部262c係作用為用以避免與前進之楔板112之衝撞的閃躲部。此外,凹部262c的形狀係只要是楔板112不會衝撞的形狀即可,例如形成如沿著楔板112之外緣的凹部形狀較佳。依此方式,若依據肘釘壓住機構260,藉凹部262c可使楔板112在不會衝撞肘釘壓住部262下前進。 >第4變形例>
在以往,係在拆除肘釘時,有因一度與肘釘壓住部162抵接之肘釘S的釘頂部Sa滑動,而肘釘S脫離肘釘壓住部162的情況。因此,在肘釘壓住機構360,係採用防止釘頂部Sa脫離肘釘壓住部162的機構。此外,關於與肘釘壓住機構160共同之部分的說明係省略或簡化。 [肘釘壓住機構360的構成例]
圖23係肘釘壓住機構360的立體圖。構成肘釘壓住機構360之肘釘壓住部362係包括:本體362a;及抵接部362b,係與本體362a連續,並從本體362a之上端中央部向上方突出。在是抵接部362b的上端部並與楔板112相對向的面(前面),係形成在左右方向延伸的槽部362c。槽部362c的形狀係只要是釘頂部Sa可進入並固持的形狀即可。依此方式,若依據肘釘壓住機構360,因為在拆除肘釘時藉槽部362c可固持釘頂部Sa,所以可防止肘釘S從肘釘壓住部362逃走而脫離。 >第5變形例>
在以往,係例如在拆除肘釘時,有因楔板112之推入力而肘釘S之釘頂部Sa變形成向插入方向D側翹曲的情況。在此情況,有因釘頂部Sa的變形而以肘釘壓住部162的平面無法確實地固持釘頂部Sa的情況。因此,在肘釘壓住機構460,係採用確實地固持已變形之釘頂部Sa的機構。此外,關於與肘釘壓住機構160共同之部分的說明係省略或簡化。 [肘釘壓住機構460的構成例]
圖24係肘釘壓住機構460的立體圖。構成肘釘壓住機構460之肘釘壓住部462係包括:本體462a;及抵接部462b,係與本體462a連續,並從本體462a之上端中央部向上方突出。抵接部462b係構成為往頭端部寬度變寬。依此方式,若依據肘釘壓住機構460,可將已變形之釘頂部Sa固持成鉤住並抱入抵接部462b之傾斜的側面部,而可防止肘釘S逃走而脫離肘釘壓住部462。 >第6變形例>
在以往,係例如,有由於在拆除肘釘時之楔板112之推入力的偏倚或用紙捆P之種類等,肘釘S橫向打滑而肘釘S之腳部Sb、Sb的一方從用紙捆P無法脫離的情況。因此,在肘釘壓住機構560,係採用可從用紙捆P確實地拔出肘釘S之腳部Sb、Sb的機構。此外,關於與肘釘壓住機構160共同之部分的說明係省略或簡化。 [肘釘壓住機構560的構成例]
圖25係肘釘壓住機構560的立體圖。構成肘釘壓住機構560之肘釘壓住部562係包括:本體562a;及抵接部562b,係與本體562a連續,並從本體562a之上端中央部向上方突出。在抵接部562b的前面側之左右方向的兩緣部,係形成向楔板112側成銳角地突出的凸部562c、562c。凸部562c、562c係朝向離開或接近用紙捆P之第1用紙面Pa的方向線狀地形成。此外,凸部562c、562c係不是被限定為沿著抵接部562b的兩緣部形成,亦可作成例如以圓錐形、角柱形構成凸部562c,並在抵接部562b之兩緣部的各個配置1個或複數個。依此方式,若依據肘釘壓住機構560,在拆除肘釘時,因為肘釘S之釘頂部Sa與凸部562c、562c抵接,所以可防止肘釘S之橫向打滑,而可從用紙捆P確實地拔出腳部Sb、Sb的雙方。 >第7變形例>
圖26係表示第7變形例之肘釘拆除裝置100之在拆除肘釘時之第1動作的流程圖。圖26所示之演算法係藉由控制部執行在含有記憶體之記憶部所儲存的程式而實現,該控制部係含有被設置於肘釘拆除裝置100內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
在步驟S100,在移動部111位於原點位置而原點感測器是導通的情況,移至步驟S110。原點感測器係例如檢測出是否移動部111在原點位置待命。
在步驟S110,使用者使起動開關108成為導通時,移至步驟S120。
在步驟S120,判斷是否開關導通定時器已經過100ms。在開關成為導通的狀態未經過100ms的情況,回到步驟S100,定時器繼續計時。另一方面,在開關成為導通的狀態已經過100ms的情況,移至步驟S130。
在步驟S130,起動開關108成為導通已固定時間時,對馬達206進行正轉驅動,並移至步驟S140。
在步驟S140,判斷是否原點感測器是不導通。在原點感測器是導通的情況,移至步驟S160。在步驟S160,因為有因馬達206的故障等而移動部111未動作的可能性,所以進行馬達停止錯誤處理。另一方面,在原點感測器是不導通的情況,移至步驟S150。
在步驟S150,判斷是否馬達206之開始驅動後已經過500ms。例如,在原點感測器是不導通的狀態,且馬達206之開始驅動後已經過500ms的情況,移至步驟S160,進行馬達停止錯誤處理。而,在未經過500ms的情況,移至步驟S170。
在步驟S170,判斷是否原點感測器已成為導通。在原點感測器是不導通的情況,回到步驟S150。另一方面,在原點感測器是導通的情況,移至步驟S180。
在步驟S180,藉由使馬達206停止,而使肘釘拆除動作停止。在本實施形態之肘釘拆除裝置100,係重複地執行上述的動作。
根據這種控制,因為只要起動開關108之導通不持續固定時間,不會使肘釘拆除裝置100動作,所以即使使用者誤觸起動開關108、或物體誤撞起動開關108的情況亦可防止肘釘拆除裝置100意外地起動。又,即使在起動開關108發生顫動的情況,亦可防止肘釘拆除裝置100起動。 >第8變形例>
圖27係表示第8變形例之在肘釘拆除裝置100之在拆除肘釘時之第2動作的流程圖。圖27所示之演算法係藉由控制部執行在含有記憶體之記憶部所儲存的程式而實現,該控制部係含有被設置於肘釘拆除裝置100內的CPU。此外,步驟S200~S270之處理係因為與圖26之步驟S100~S180大致共同,所以詳細之說明係省略。
在步驟S200,在楔板112等位於原點位置而原點感測器是導通的情況,移至步驟S210。
在步驟S210,使用者使起動開關108成為導通時,移至步驟S220。
在步驟S220,對馬達206進行正轉驅動,並移至步驟S230。
在步驟S230,判斷是否原點感測器是不導通。在原點感測器是導通的情況,移至步驟S240,進行馬達停止錯誤處理。另一方面,在原點感測器是不導通的情況,移至步驟S250。
在步驟S250,判斷是否馬達206之開始驅動後已經過500ms。在馬達206之開始驅動後未經過500ms的情況,移至步驟S260。
在步驟S260,判斷是否原點感測器已成為導通。在原點感測器是不導通的情況,回到步驟S250。另一方面,在原點感測器是導通的情況,移至步驟S270。
在步驟S270,藉由使馬達206停止,而使肘釘拆除動作停止。
相對地,在步驟S250,在原點感測器是不導通的狀態,馬達206之開始驅動後已經過500ms的情況,移至進行重試控制的步驟S280。例如,是楔板112在前進之位置停止等的情況。
在步驟S280,使馬達206進行反轉驅動。
在步驟S290,判斷是否馬達206之開始反轉後已經過500ms。例如,在原點感測器是不導通的狀態,馬達206之開始反轉後已經過500ms的情況,移至步驟S300,進行馬達停止錯誤處理。另一方面,在馬達206之開始反轉後未經過500ms的情況,移至步驟S310。
在步驟S310,判斷是否原點感測器是導通。在原點感測器是不導通的情況,回到步驟S280。另一方面,在原點感測器是導通的情況,移至步驟S320。
在步驟S320,判斷藉重試控制而移動部111回到原點位置,使馬達206之驅動停止,並移至步驟S330。
在步驟S330,判斷是否已實施馬達206之反轉驅動3次,在已實施3次的情況,移至步驟S300,進行馬達停止錯誤處理。另一方面,在實施馬達206之反轉驅動未滿3次的情況,回到步驟S220,藉由使馬達206進行正轉,再度執行肘釘拆除動作。此外,重試控制之實施次數的上限係使用者可任意地設定。
在本實施形態之肘釘拆除裝置100,係重複地執行上述的動作。根據這種控制,因為在移動部111發生某種問題時實施複數次重試控制後,使肘釘拆除動作再開始,所以例如在藉硬的肘釘S裝訂用紙捆P的情況,亦可從用紙捆P確實地拆除肘釘S。 >第9變形例>
圖28係第9變形例的肘釘拆除裝置100及在肘釘拆除裝置100可拆裝之廢棄肘釘盒202的立體圖。
在廢棄肘釘盒202內的底面,係黏貼磁鐵204,該磁鐵204係用以防止落至廢棄肘釘盒202內之肘釘屑的飛散。磁鐵204係例如是含蓋廢棄肘釘盒202的底面之約整體的大小,並構成為可重新黏貼。
藉此,即使在肘釘拆除裝置100之搬運時或設置時廢棄肘釘盒202傾斜的情況,亦因為藉磁鐵204的磁力可吸附肘釘S,所以可防止肘釘屑散布於周圍。 >第10變形例>
圖29係第10變形例之在原稿自動進給裝置(ADF:Auto Document Feeder)320搭載肘釘拆除裝置100之影像形成裝置300的立體圖。
影像形成裝置300係電子相片方式,並具備原稿自動進給裝置320,該原稿自動進給裝置320係用以將在托盤所設定的用紙向讀取部逐張地進給。原稿自動進給裝置320係被安裝於影像形成裝置300的上部。在本實施形態,係肘釘拆除裝置100被搭載於原稿自動進給裝置320。又,影像形成裝置300係在本體前面具備操作面板310。操作面板310係具有複數個操作按鈕、與顯示操作表畫面等的顯示器。
於是,在圖29所示之影像形成裝置300,係因為在原稿自動進給裝置320搭載肘釘拆除裝置100,所以例如,在從以肘釘S所裝訂之用紙捆P拔出肘釘S並影印或掃描各用紙的情況,亦可藉一連串的流程進行肘釘之拆除、影印、掃描等的作業。 >第11變形例>
圖30係第11變形例之在後處理裝置500搭載肘釘拆除裝置100之影像形成系統600的構成圖。
影像形成系統600係包括:大容量供紙裝置400,係具有複數個供紙托盤;影像形成裝置300,係被配置於大容量供紙裝置400的下游側,並在用紙形成影像;以及後處理裝置500,係被配置於影像形成裝置300的下游側,並進行裝訂處理等的後處理。在本實施形態,係在是後處理裝置500的上面部且影像形成裝置300之與原稿自動進給裝置320鄰接的位置搭載肘釘拆除裝置100。此外,亦可肘釘拆除裝置100係內建於後處理裝置500。
於是,在圖30所示之影像形成系統600,係因為在後處理裝置500搭載肘釘拆除裝置100,所以例如,在從以肘釘S所裝訂之用紙捆P拔出肘釘S並對各用紙進行影印或掃描的情況,亦可藉一連串的流程進行肘釘之拆除、影印、掃描等的作業。 >第12變形例>
圖31係第12變形例之搭載拆裝式的肘釘拆除裝置100之影像形成裝置300的立體圖。
在影像形成裝置300,係設置安裝肘釘拆除裝置100的安裝台330。安裝台330係例如由從裝置本體之側面上部向外側突出的板狀構件所構成,並被設置於原稿自動進給裝置320的附近。肘釘拆除裝置100係構成為對安裝台330可拆裝。肘釘拆除裝置100係從安裝台330拆下後,可載置於例如桌上來使用。肘釘拆除裝置100係亦可是電池驅動,亦可是AC電源驅動。 >第13變形例>
圖32係第13變形例之搭載具有偵測用紙捆P的功能之肘釘拆除裝置100之影像形成裝置300的立體圖。
肘釘拆除裝置100係具備感測器109,該感測器109係偵測對載置台104接近或被載置之用紙捆P。肘釘拆除裝置100係至藉感測器109偵測到用紙捆P,即待命時係設定成節電模式,在感測器109偵測到用紙捆P時,使肘釘拆除裝置100或影像形成裝置300起動(wake up)。
在圖32等所示之肘釘拆除裝置100,亦可設置LED等的發光部。發光部係例如為了使用者易看,設置於紙壓住機構部170的上面部較佳。藉由使發光部點亮或閃爍,可向使用者通知肘釘拆除裝置100被搭載於影像形成裝置300。此外,亦可通知手段是聲音。
又,如圖33所示,亦可在肘釘拆除裝置100之載置台104上,黏貼表示肘釘拆除位置的標籤LB。
又,在圖30等之影像形成系統600或圖32等之影像形成裝置300,亦可在廢棄肘釘盒202內肘釘屑變滿的情況,在操作面板310之顯示部312的畫面,顯示「肘釘屑滿了,請丟棄盒中之肘釘屑」、「請取出廢棄肘釘盒並確認」等的訊息。肘釘屑之滿了的偵測係可採用以下的方法。例如,亦可作成在廢棄肘釘盒202內設置感測器,並根據感測器的偵測結果,判斷是否肘釘屑滿了。又,亦可藉控制部計算肘釘拆除動作的次數,並根據是否計數值超過臨限值,判斷是否肘釘屑滿了。
又,亦可在肘釘拆除裝置100發生故障(鎖住)的情況,在操作面板310之顯示部312的畫面,顯示「拆除裝置,發生故障」、「請確認拆除裝置」等的訊息。
進而,亦可在圖32所示之影像形成裝置300等的操作面板310,設置用以開/關肘釘拆除裝置100的操作按鈕。此外,亦可操作按鈕係不是真實的按鈕,而是被顯示於顯示部312的畫面上之觸控式的按鈕。藉此,從肘釘拆除裝置100側及影像形成裝置300側之任一側,都可使肘釘拆除裝置100起動。
此處,在以往之肘釘拆除裝置,將在肘釘壓住部之承受楔板之推入負載的點當作負載作用點時,支撐肘釘壓住部之支撐構件之軸的軸心被配置於比含有負載作用點之水平線(在插入方向延伸的虛擬線)更上側時,在離開楔板112的方向發生楔板之推入負載的分力。在此情況,肘釘壓住部從肘釘滑動而脫離,而具有無法以肘釘壓住部總是支撐肘釘的問題。
相對地,若依據本實施形態,如圖4A所示,支撐肘釘壓住部162之支撐構件163之軸158的軸心O1被配置於比含有負載作用點O2之水平線L更下側。因此,因為可在對楔板112壓住的方向產生楔板112之推入負載的分力,所以可藉肘釘壓住部162穩定地支撐肘釘S。
此外,使用實施形態說明了本發明,但是本發明的技術性範圍係不是被限定為在上述之實施形態所記載的範圍。可在不超出本發明之主旨的範圍,對上述之實施形態,施加各種的變更或改良。 >第2實施形態>
以下,參照圖面,說明第2實施形態之肘釘拆除裝置1100A、1100B、1100C的一例。 >第2實施形態1> [肘釘拆除裝置1100A的整體構成例]
圖34係從斜前方觀察第2實施形態1之肘釘拆除裝置1100A的立體圖,圖35係從斜後方觀察第2目的之第1實施形態之肘釘拆除裝置1100A的立體圖。
肘釘拆除裝置1100A係從藉肘釘S10所裝訂之用紙捆P10自動地拆除肘釘S10的肘釘拆除裝置。肘釘拆除裝置1100A係包括:大致長方體之框體1102;載置台1104,係被設置於框體1102之上面部,並具有可載置用紙捆P10的載置面1104h;以及紙壓住機構部1170,係壓住在載置台1104上所載置之用紙捆P10。在載置台1104與紙壓住機構部1170之間,係設置用以插入用紙捆P10的用紙捆插入口1105。
此外,在本實施形態,將設置紙壓住機構部1170(從框體1102露出的部分)之側當作肘釘拆除裝置1100A的後側,並將其相反側當作肘釘拆除裝置1100A的前側。又,將設置後述之調整旋鈕1106之側當作肘釘拆除裝置1100A的左側,並將其相反側當作肘釘拆除裝置1100A的右側。又,將設置載置台1104側之側當作肘釘拆除裝置1100A的上側,並將其相反側當作肘釘拆除裝置1100A的下側。
在紙壓住機構部1170的上面部,係設置使肘釘拆除裝置1100A開始動作之起動開關1108。在框體1102之左側面的前部,係設置調整旋鈕(操作部)1106,該調整旋鈕1106係用以調整載置台1104的高度。在框體1102的後部,係設置廢棄肘釘盒1202,該廢棄肘釘盒1202係收容從用紙捆P10所拆除之肘釘。廢棄肘釘盒1202係構成為從框體1102的後部可拆裝。 [肘釘拆除裝置1100A之內部構成例]
圖36係表示第2實施形態1之肘釘拆除裝置1100A之內部構成的立體圖,圖37A係第2實施形態1之肘釘拆除裝置1100A的剖面圖,圖37B係以肘釘S10所裝訂之用紙捆P10的放大圖,圖38係第2實施形態1之肘釘拆除裝置1100A的分解立體圖。
首先,參照圖37A及圖37B,說明以肘釘S10所裝訂之用紙捆P10。肘釘S10係具有:釘頂部Sa10;及一對腳部Sb10、Sb10,係將釘頂部Sa10之長邊方向的兩端部折彎所形成。用紙捆P10係使肘釘S10之一對腳部Sb10、Sb10從被積層之複數張用紙的最下層之用紙的第1用紙面Pa10向最上層之用紙的第2用紙面Pb10貫穿,並將貫穿之腳部Sb10、Sb10向內側折彎並裝訂,藉此所製作。肘釘S10之裝訂位置係例如是用紙之角部或緣部。在本實施形態,係從這種用紙捆P10拆除肘釘S10。
肘釘拆除裝置1100A係包括:肘釘拔出機構部1110A,係包含楔板(插入部)1112,該楔板1112係從用紙捆P10拔出肘釘S10,並可插入釘頂部Sa10與第1用紙面Pa10之間;紙壓住機構部1170,係壓住被載置於載置台1104上的用紙捆P10;驅動部1205,係驅動肘釘拔出機構部1110A及紙壓住機構部1170;以及箱1250,係劃分收容該各部的空間。箱1250係如圖38所示,係具有被配置成與肘釘拔出機構部1110A及紙壓住機構部1170之左右方向的各個相對向的第1側壁1252及第2側壁1253。
驅動部1205係插入部移動部之一例,由例如由DC馬達所構成之馬達1206與未圖示之複數個齒輪所構成,並經由該複數個齒輪與驅動軸144連接。馬達1206係例如根據起動開關1108之導通而驅動,藉由使驅動軸1144轉動,驅動肘釘拔出機構部1110A及紙壓住機構部1170。具體而言,馬達1206係經由驅動軸1144等與楔板1112連接,並使楔板1112沿著第1用紙面Pa10移動。
肘釘拔出機構部1110A係包括:楔板1112,係在用紙捆P10被載置於載置面1104h的狀態,被配置成與用紙捆P10之釘頂部Sa10露出之側的第1用紙面Pa10相對向,在框體1102內前進並可插入釘頂部Sa10與第1用紙面Pa10之間;及調整機構(插入部調整部)1200A,係與楔板1112連接,並可調整楔板1112之對載置面1104h之在用紙捆P10的厚度方向之位置。此外,在本實施形態,將楔板1112之在框體1102內之從前側往後側的移動當作前進,並將在框體1102內之從後側往前側的移動當作後退。又,將楔板1112之前進的方向當作插入方向D10。
楔板1112係構成為在框體1102的前後方向可移動,是藉由被插入用紙捆P10與肘釘S10之間而從用紙捆P10拔出肘釘S10的構件。楔板1112係細長的板狀構件,並為了易插入用紙捆與肘釘S10之間而頭端側成為梢細形狀。更具體而言,楔板1112的頭端側係構成為往頭端部板厚逐漸地變薄。楔板1112的基端部係被安裝於楔板夾具1114。
楔板夾具1114係對平板進行折彎加工所形成的構件,在楔板夾具1114的下部,係經由軸孔安裝楔板軸1118。楔板軸1118係用以使楔板1112沿著用第1用紙面Pa10(載置台1104)平行地移動的軸。在楔板夾具1114的前部側,係經由軸孔安裝楔板驅動軸1126。楔板驅動軸1126係使楔板1112進行前進及後退移動的軸。
在與楔板1112相對向且楔板夾具1114之內側,係設置釘頂支架1116。釘頂支架1116係用以支撐從用紙捆P10所拔出之肘釘S10的構件。在釘頂支架1116之側壁的下部,係經由軸孔安裝楔板軸1118。在釘頂支架1116之側壁的後部,係經由軸孔安裝楔板驅動軸1126。藉這種構成,釘頂支架1116係成為與楔板1112成一體地可進行前進及後退移動。
對在載置台1104上所載置的用紙捆P10之肘釘S10在楔板1112之插入方向D10的下游側(後方),係設置肘釘壓住部1162。肘釘壓住部1162係從與楔板1112之插入方向D10係相反方向與肘釘S10的釘頂部抵接,而限制釘頂部之往插入方向D10的移動。肘釘壓住部1162係藉支撐構件1163所支撐。
支撐構件1163係如圖37A所示,由從肘釘壓住部1162之兩側面部向後方側所折彎的一對平板構件構成。在支撐構件1163的一端部安裝肘釘壓住部1162,支撐構件1163之另一端部被軸1158支撐成可轉動。
在楔板1112與釘頂支架1116之間,係如圖37A所示,插入並夾持頂出具1156。頂出具1156係在拔出肘釘S10且楔板1112及釘頂支架1116後退時與釘頂支架1116所固持之肘釘S10抵接,而使肘釘S10落下至下部的廢棄肘釘盒1202內。頂出具1156係藉頂出桿1154所支撐。
頂出桿1154係由一對平板構件所構成,並被配置成與支撐構件1163的外側重疊。在頂出桿1154的後部,係經由軸孔安裝軸1158,頂出桿1154構成為以軸1158為支點可轉動。又,頂出桿1154係經由拉伸彈簧(省略圖示)被安裝於支撐構件1163。 [調整機構1200A的構成例]
調整機構1200A係插入部調整部的一例,如圖37A及圖38所示,包括:拉下連桿1140,係具有基端部1140d(前端)與頭端部1140e(後端);轉動支點部(轉軸)F10,係被設置於基端部1140d與頭端部1140e之間;第1部1140b,係位於基端部1140d與轉動支點部F10之間,轉動支點部F10在逆時鐘方向轉動時,在離開載置面1104h之方向移動;第2部1140c,係位於頭端部1140e與轉動支點部F10之間,轉動支點部F10在逆時鐘方向轉動時,在接近載置面1104h之方向移動;以及調整支點軸(第1部移動部)1122,係使第1部1140b在離開載置面1104h之方向移動。在拉下連桿1140的第1部1140b,係可轉動地支撐調整支點軸1122。在拉下連桿1140的第2部1140c,係設置從轉動支點部F10向第2部1140c之頭端部1140e延伸的橢圓形孔1141,並經由楔板夾具1114及楔板軸1118等之卡合部,將楔板1112與橢圓形孔1141連接(卡合)。
拉下連桿1140係如圖36、圖38以及圖40所示,例如由對金屬板進行折彎加工所形成的一對平板構件構成,並被配置於釘頂支架1116的下方且內側的各個。在拉下連桿1140,係形成沿著前後方向延伸的橢圓形孔1141。橢圓形孔1141的長徑係根據楔板1112之在上下方向的移動範圍所決定。在橢圓形孔1141,係可滑動地插入楔板軸(連接部)1118。藉此,被安裝於楔板軸1118之楔板1112及釘頂支架1116沿著拉下連桿1140之橢圓形孔1141的長徑方向移動,藉此,可前進及後退。又,在拉下連桿1140的第1部1140b係安裝調整支點軸1122,拉下連桿1140係構成為藉由使調整支點軸1122轉動而以轉動支點部F10為支點可轉動。
在橢圓形孔1141的下端緣,係形成向上方突出的突出部1141a。突出部1141a之長徑方向的長度(區間)係由至楔板1112被插入用紙捆P10的第1用紙面Pa10與釘頂部Sa10之間,可維持抬起楔板1112並被壓在第1用紙面Pa10之狀態的長度所構成。這係因為只要楔板1112一度被插入用紙捆P10與肘釘S10的針頂部之間,就保持該狀態,所以以後係不必抬起楔板1112。因此,因為可防止壓住楔板1112之力一直作用於用紙捆P10,所以可防止對用紙捆P10的損害。
在拉下連桿1140之約中央部所形成的軸孔,係插入驅動軸1144。在驅動軸1144之比拉上連桿1140更外側,係安裝於拉上回行凸輪1150。在拉下連桿1140之外側的中央上部側,係將拉下回行凸輪滾子1152安裝成與拉下回行凸輪1150可抵接。拉下連桿1140、拉上回行凸輪1150以及拉下回行凸輪滾子1152係在從用紙捆P10拔出肘釘S10時用以在離開載置台1104之方向拉下楔板1112之機構的一例。又,在本實施形態,轉動支點部F10係拉下回行凸輪1150與拉下回行凸輪滾子1152之接點位置的中心。 [調整支點軸1122的構成例]
圖39A係第2實施形態1之調整支點軸1122的立體圖,圖39B係第2實施形態1之調整支點軸1122的側視圖。
調整支點軸1122係具有偏心軸A11,並構成為以偏心軸A11為中心可轉動,偏心軸A11的外周面與被設置於拉下連桿1140的第1部1140b抵接。
調整支點軸1122係包括:第1軸部1122a,係具有第1軸徑D11;及第2軸部1122b、1122c,係被設置成與第1軸部1122a之軸心方向的兩端部之各端部連續,並具有比第1軸徑D11更小的第2軸徑D12。
第1軸部1122a係如圖38所示,被插入拉下連桿1140之軸孔1140a、1140a,並被拉下連桿1140支撐成可轉動。第2軸部1122b係被插入第1側壁1252的軸孔1252c,並被第1側壁1252支撐成可轉動。第2軸部1122c係被插入第2側壁1253的軸孔1253c,並被第2側壁1253支撐成可轉動。
第1軸部1122a之偏心軸A11係被設置於與第2軸部1122b、1122c的軸A12係在徑向偏移僅距離X10的位置。又,第2軸部1122b、1122c係位於第1軸部1122a之外周的內側,並被設置成第2軸部1122b之外周的一部分與第1軸部1122a之外周的一部分接觸。
第1軸部1122a中從第2軸部1122b、1122c向外側突出的部分係成為調整部1122d(參照圖39B之具有顏色的部分),該調整部1122d係調整楔板1112之從載置台1104的突出量。又,將在調整部1122d之從第2軸部1122b、1122c突出的部分中具有最大直徑的部分當作最大部M10。藉這種構成,調整支點軸122之第2軸部1122b、1122c繞軸A12轉動時,第1軸部1122a亦繞偏心軸A11轉動,並因應於第1軸部1122a的轉動位置可使拉下連桿1140在上下方向轉動。
在調整支點軸1122的第2軸部1122b,係如圖38所示,安裝調整旋鈕1106。操作者係對調整旋鈕1106進行轉動操作,藉由使調整支點軸1122在順時鐘方向或逆時鐘方向轉動,調整載置台1104的高度。 [紙壓住機構部1170的構成例]
如圖36及圖37A所示,紙壓住機構部1170係被設置成經由第1側壁1252從框體1102之內部跨在外部。在紙壓住機構部1170之外部側之與載置台1104相對向的位置,設置紙壓住板1192。紙壓住板1192係肘釘拆除動作開始時,向載置台1104側逐漸下降,而壓住載置台1104上的用紙捆P10。 [肘釘拆除裝置1100A之楔板1112之突出量調整時的動作例]
其次,說明變更楔板1112之對載置台1104之突出量的情況之肘釘拆除裝置1100A的動作。此外,在以下,係如圖40所示,楔板軸1118位於拉下連桿1140之橢圓形孔1141的突出部1141a上,並將使楔板1112從載置台1104突出的情況之楔板1112之從載置台1104突出的突出量作為基準來說明。又,將在此情況之第1軸部1122a的最大部M10位於前側的狀態作為是楔板1112之標準的突出量之中間位置,並作為調整旋鈕1106的中間位置。進而,在以下,係說明肘釘拆除裝置1100A之左側的動作,因為肘釘拆除裝置1100A之右側亦是相同的動作,所以詳細之說明係省略。
圖40係表示第2實施形態1之將楔板1112的突出量設定成第1突出量H11的情況之肘釘拆除裝置1100A之動作的圖。此外,楔板1112之第1突出量H11係在將調整旋鈕1106設定於中間位置之情況的突出量。
藉使用者將調整旋鈕1106設定於中間位置時,調整支點軸1122之調整部1122d的最大部M10朝向與插入方向D10係相反的水平方向。在此情況,調整支點軸1122的調整部1122d係因為偏心軸A11與軸A12是水平而對楔板1112的突出量幾乎無影響,所以拉下連桿1140係不會進行上下動作,而楔板1112的上面1112c之對載置面1104h的突出量成為標準的第1突出量H11。
圖41係表示第2實施形態1之將楔板1112的突出量設定成第2突出量H12的情況之肘釘拆除裝置1100A之動作的圖。
藉使用者使調整旋鈕1107行從中間位置在逆時鐘方向轉動時,調整支點軸1122亦在逆時鐘方向轉動。隨著,藉由調整支點軸1122之調整部1122d的最大部M10向下方移動,因應於調整部1122d之最大部M10的突出量,拉下連桿1140的第1部1140b在離開楔板1112之方向移動。藉此,拉下連桿1140以拉下回行凸輪1150與拉下回行凸輪滾子1152之轉動支點部F10為中心在逆時鐘方向轉動,而被設置於第2部1140c之楔板軸1118抬高。
楔板軸1118被向上推時,藉由楔板1112以楔板驅動軸1126為支點向上方轉動,楔板1112的頭端側上升。在此情況,在楔板1112的上面1112c之對載置面1104h的突出量係成為比圖40所示之第1突出量H11更多的第2突出量H12。依此方式,藉由使調整旋鈕1106從中間位置在逆時鐘方向轉動,可使楔板1112的突出量從基準的突出量變多。
圖42係表示第2實施形態1之將楔板1112的突出量設定成第3突出量H13的情況之肘釘拆除裝置1100A之動作的圖。
藉使用者使調整旋鈕1106從中間位置在順時鐘方向轉動時,調整支點軸1122亦在順時鐘方向轉動。隨著,藉由調整支點軸1122之調整部1122d的最大部M10向上方移動,因應於調整部1122d之最大部M10的突出量,拉下連桿1140的第1部1140b在接近楔板1112之方向移動。藉此,拉下連桿1140以拉下回行凸輪1150與拉下回行凸輪滾子1152之轉動支點部F10為中心在順時鐘方向轉動,而被設置於第2部1140c之楔板軸1118降低。
楔板軸1118被向下推時,藉由楔板1112以楔板驅動軸1126為支點向下方轉動,楔板1112的頭端側下降。在此情況,在楔板1112的上面1112c之對載置面1104h的突出量係成為比圖42所示之第1突出量H11更少的第3突出量H13。依此方式,藉由使調整旋鈕1107從中間位置在順時鐘方向轉動,可使楔板1112的突出量從基準的突出量變少。 [肘釘拆除裝置1100之除針時的動作例]
其次,參照圖37等,說明在從用紙捆P10拔出肘釘S10的情況之肘釘拆除裝置1100A的動作。
藉使用者將用紙捆P10載置於載置台1104上,並按起動開關1108時,藉由馬達1206驅動,紙壓住機構部1170之紙壓住板1192下降,而藉紙壓住板1192壓住用紙捆P10。接著,用紙捆P10被紙壓住板1192壓住時,楔板1112沿著插入方向D10前進,而被插入用紙捆P10與肘釘S10的釘頂部之間。楔板1112前進時,伴隨楔板1112之厚度的增加,肘釘S10的腳部Sb10、Sb10成為逐漸立起的狀態,而藉楔板1112之推入結束時,肘釘S10的腳部Sb10、Sb10立起。
然後,藉圖37A等所示之拉下連桿1140、拉上回行凸輪1150以及拉下回行凸輪滾子1152的動作,楔板1112及釘頂支架1116在離開載置台1104之方向,即向下方移動。藉此,從用紙捆P10拔出腳部Sb10、Sb10立起之狀態的肘釘S10。從用紙捆P10拔出肘釘S10時,楔板1112及釘頂支架1116一面後退,一面在接近載置台1104之方向,即向上方再移動。即,楔板1112等回到原點位置。因此,肘釘S10從釘頂支架1116落下,而肘釘S10被收容於廢棄肘釘盒1202內。在拆除肘釘時重複地執行這種動作。
如以上之說明所示,若依據第2實施形態1,藉由操作調整旋鈕1106,經由調整支點軸1122使拉下連桿1140在上下方向轉動,而可變更楔板1112之對載置台1104的突出量。因此,因為因應於用紙捆P10或肘釘S10之種類,可變更楔板1112之對載置台1104的突出量,所以是成為肘釘拆除對象之用紙捆P10用紙之或肘釘S10之種類、裝訂位置相異的情況,亦可設定與用紙或肘釘S10之種類等的各種狀況對應之楔板1112之對載置台1104的最佳的突出量(高度)。結果,可防止拆除肘釘時之對用紙的損害或拆除肘釘之失敗。
又,在對由其他的使用者未使用之種類的用紙所構成之用紙捆P10等與一般之用紙捆P10係楔板1112之最佳的突出量相異之種類的用紙捆P10拆除肘釘的情況,亦可適當地調整楔板1112的突出量。又,對薄的用紙捆P10之角部的裝訂多之使用者、厚的用紙捆P10之平裝訂多的使用者等各使用者之使用頻率高的用紙捆P10,使用者本身可調整成楔板1112之最佳的突出量。
進而,在因肘釘拆除裝置1100A之元件精度的差異,而在楔板1112的突出量發生誤差的情況,或因肘釘拆除裝置1100A之長期間的使用而在元件發生磨耗或變形的情況,亦因為藉使用者可任意地設定楔板1112的突出量而可解決,所以可無問題地繼續使用肘釘拆除裝置1100A。 >第2實施形態2>
在第2實施形態2之肘釘拆除裝置1100B,係藉由變更載置台1104之對楔板1112的位置,而變更楔板1112之對載置台1104的突出量。此外,對與第2目的之第1實施形態的肘釘拆除裝置1100A共同的構成及動作,係附加共同的符號,詳細的說明係省略。 [肘釘拆除裝置1100B的構成例]
圖43係第2實施形態2之肘釘拆除裝置1100B的立體圖,圖44係第2實施形態2之肘釘拆除裝置1100B的分解立體圖,圖45係第2實施形態2之滑動軸1261及第1安裝部1104a的主要部放大立體圖,圖46係第2實施形態2之調整旋鈕1106及調整螺絲1107的主要部放大剖面圖。
肘釘拆除裝置1100B係至少包括:箱1250,係收容肘釘拔出機構部1110B等;及是載置部調整部之一例的調整機構1200B,係與載置台1104連接,並可調整載置面1104h之對楔板1112之在用紙捆P10之厚度方向的位置。
箱1250係具有;在平面圖矩形的底壁1251,係具有左邊、右邊、前邊以及後邊;第1側壁1252,係從底壁1251之左邊所豎立;第2側壁1253,係從底壁1251之右邊所豎立,並與第1側壁1252相對向;前壁1254,係從底壁1251之前邊所豎立,並連接第1側壁1252與第2側壁1253之間;以及後壁1255,係從底壁1251之後邊所豎立,並與前壁1254相對向。
如圖44及圖45所示,在第1側壁1252,係形成導槽1252a,該導槽1252a係將是載置部調整部的一例之調整連桿1260的滑動軸(導軸)1261卡合成可滑動。導槽1252a係第1側壁1252之在前後方向延伸的開口,並在該開口的後端側設置可插入滑動軸1261之擴徑部的插入口。
在第2側壁1253,係形成導槽1253a,該導槽1253a係將調整連桿1260的滑動軸1262卡合成可滑動。導槽1253a係第2側壁1253之在前後方向延伸的開口,並在該開口的後端側設置可插入滑動軸1262之擴徑部的插入口。
如圖43及圖44所示,在載置台1104,係設置是從左右方向之側面部的各個向下方延伸之側壁的第1安裝部1104a及第2安裝部1104b。此外,亦可載置台1104、第1安裝部1104a以及第2安裝部1104b係藉由對金屬板進行折彎加工形成。
載置台1104係被配置成封閉肘釘拔出機構部1110B等的上方,第1安裝部1104a被安裝於第1側壁1252的外側上端,且第2安裝部1104b被安裝於第2側壁1253的外側上端。
在被形成於第1安裝部1104a、第2安裝部1104b、第1側壁1252以及第2側壁1253之前端部的軸孔,係插入支點軸1101。在支點軸1101之兩端部的各端部,係安裝固定件1270、1271,並構成為支點軸1101不會脫離箱1250。
如圖44及圖45所示,在第1安裝部1104a的後端部,係形成在上下方向延伸的橢圓形孔1104e。第1安裝部1104a的後端側係藉階狀導銷1272經由橢圓形孔1104e,在第1側壁1252被安裝成在上下方向可移動。
一樣地,在第2安裝部1104b的後端部,係形成在上下方向延伸的橢圓形孔1104f。第2安裝部1104b的後端側係藉階狀導銷1273經由橢圓形孔1104f,在第2側壁1253被安裝成在上下方向可移動。
在第1安裝部1104a的後端部之向下方突出的部位,係形成導槽1104c。導槽1104c係具備從前端側朝向後端側在離開載置台1104之方向傾斜的傾斜面,其後端緣係由被切掉的開口所構成。在導槽1104c,係將調整連桿1260的滑動軸1261卡合成與傾斜面抵接並可滑動。
一樣地,在第2安裝部1104b的後端部之向下方突出的部位,係形成導槽1104d。導槽1104d係由被切掉成從後端緣朝向前方且載置台1104側(斜前方)傾斜的開口所構成。在導槽1104d,係將調整連桿1260的滑動軸1262卡合成與傾斜面抵接並可滑動。
如圖43及圖46所示,調整機構1200B係包括:調整旋鈕1106;調整螺絲1107,係安裝調整旋鈕1106;以及調整連桿1260,係在楔板1112之插入方向D10及與插入方向係相反方向可移動。調整機構1200A係構成為藉操作者可操作。
在前壁1254之前面的約中央上部,係安裝調整螺絲1107的頭部1107a,調整螺絲1107之形成螺紋槽的螺紋部1107b向前壁1254的前方側突出。在調整螺絲1107之螺紋部1107b,係將調整旋鈕1106安裝成可轉動。在第2目的之第2實施形態,係調整旋鈕1106被設置於框體1102的前面側,而不是框體1102的側面側。使用者轉動調整旋鈕1106時,調整旋鈕1106在是調整螺絲1107之軸心方向的前後方向移動。
如圖43及圖44所示,調整連桿1260係由大致U字形所構成之細長的板狀構件,並在箱1250被安裝成沿著前壁1254、第1側壁1252以及第2側壁1253的上部外周。具體而言,調整連桿1260係具有沿著前壁1254延伸的前部1260a、沿著第1側壁1252延伸的第1側部1260b以及沿著第2側壁1253延伸的第2側部1260c。
在調整連桿1260的前壁1254側之約中央部的下端緣係形成凹部1260d,凹部1260d從上方側與被形成於前壁1254的調整螺絲1107嵌合。在此時,如圖46所示,調整連桿1260的前面與調整旋鈕1106的後面抵接。
如圖44及圖45所示,在第1側部1260b的後端部內側係安裝滑動軸1261的一端部。滑動軸1261的另一端側係與第1側壁1252的導槽1252a及第1安裝部1104a之導槽1104c的各個卡合成可滑動。
在第2側部1260c的後端部內側係安裝滑動軸1262的一端部。滑動軸1262的另一端側係與第2側壁1253的導槽1252a及第2安裝部1104b的導槽1104d的各個卡合成可滑動。
藉這種構成,調整旋鈕1106在前後方向移動時,以與其連動的方式調整連桿1260在前後方向移動,藉此,滑動軸1261在導槽1104c、1252a滑動,滑動軸1262在導槽1104d、1253a滑動。在此時,滑動軸1261、1262係因為在上下方向的位置不會位移下沿著導槽1252a、1253a在前後方向移動,所以導槽1104c、1104d係滑動軸1261、1262與傾斜面抵接而一面在上下方向被推一面滑動。因此,在導槽1104c、1104d,係因為前後方向的移動被變換成上下方向的移動,所以第1安裝部1104a及第2安裝部1104b上下地移動。 [肘釘拆除裝置1100B的動作]
其次,說明第2實施形態2之肘釘拆除裝置1100B的動作。此外,在以下,係將在載置台1104之對楔板1112的位置中成為中間(標準)的位置之楔板1112的突出量作為第4突出量H14。又,將在此情況之調整旋鈕1106的轉動位置稱為中間位置。進而,在以下,係說明肘釘拆除裝置1100B之左側的動作,因為是與肘釘拆除裝置1100B之右側相同的構成及動作,所以詳細的說明係省略。
圖47A係第2實施形態2之將楔板1112的突出量設定成第4突出量H14的情況之肘釘拆除裝置1100B的動作圖,圖47B係滑動軸1261的動作圖,圖47C係楔板1112及載置台1104的動作圖。
如圖47A所示,藉使用者將調整旋鈕1106設定於中間位置時,如圖47B所示,滑動軸1261位於導槽1104c之長徑方向的約中間,階狀導銷1272位於第1安裝部1104a之橢圓形孔1104e之長徑方向的約中間。因此,如圖47C所示,楔板1112的上面1112c從載置面1104h突出僅第4突出量H14。
圖48A係第2實施形態2之將楔板1112的突出量設定成第5突出量H15的情況之肘釘拆除裝置1100B的動作圖,圖48B係滑動軸1261的動作圖,圖48C係楔板1112及載置台1104的動作圖。
如圖48A所示,藉使用者將調整旋鈕1106從中間位置在順時鐘方向轉動既定角度時,調整旋鈕1106沿著調整螺絲1107前進,藉此,被安裝於調整旋鈕1106的調整連桿1260亦前進。隨著,如圖48B所示,滑動軸1261沿著第1安裝部1104a之導槽1104c及第1側壁1252之導槽1252a滑動而前進,藉此,第1安裝部1104a沿著導槽1104c及橢圓形孔1104e被向上推。載置台1104係如圖48C所示,以支點軸1101為支點在接近楔板1112之方向移動。即,載置台1104之頭端側(後方側)的高度上升。因此,楔板1112的上面1112c成為與載置面1104h大致相同的高度,並成為比第4突出量H14更少的第5突出量H15。
圖49A係第2實施形態2之將楔板1112的突出量設定成第6突出量H16的情況之肘釘拆除裝置1100B的動作圖,圖49B係滑動軸1261的動作圖,圖49C係楔板1112及載置台1104的動作圖。
如圖49A所示,藉使用者將調整旋鈕1106從中間位置在逆時鐘方向轉動既定角度時,調整旋鈕1106沿著調整螺絲1107後退,藉此,被安裝於調整旋鈕1106的調整連桿1260亦後退。隨著,如圖49B所示,滑動軸1261沿著第1安裝部1104a之導槽1104c及第1側壁1252之導槽1252a滑動而後退,藉此,第1安裝部1104a沿著導槽1104c及橢圓形孔1104e被向下推。載置台1104係如圖49C所示,以支點軸1101為支點在離開楔板1112之方向移動。即,載置台1104之頭端側的高度下降。因此,楔板1112的上面1112c成為從載置面1104h突出的位置,並成為比第4突出量H14更多的第6突出量H16。
如以上之說明所示,在第2實施形態2,係藉調整旋鈕1106的操作使調整連桿1260在前後方向移動,並將調整連桿1260之前後方向的移動變換成載置台1104之上下方向的移動。因此,因為因應於用紙捆P10或肘釘S10之種類,可變更楔板1112之對載置台1104的突出量,所以是成為肘釘拆除對象之用紙捆P10之用紙或肘釘S10之種類、裝訂位置相異的情況,亦可設定與用紙或肘釘S10之種類等的各種狀況對應之楔板1112之對載置台1104的最佳的突出量。結果,可防止拆除肘釘時之對用紙的損害或拆除肘釘之失敗。 >第2實施形態3>
在第2實施形態3,係藉由直接變更楔板1112的安裝位置,變更楔板1112之對載置台1104的突出量。此外,對與第2實施形態1的肘釘拆除裝置1100A共同的構成及動作等,係附加共同的符號,詳細的說明係省略。 [肘釘拆除裝置1100C的構成例]
圖50係第2實施形態3之肘釘拆除裝置1100C的立體圖,圖51係第2實施形態3之調整機構1200C的立體圖,圖52係第2實施形態3之調整機構1200C的分解立體圖,圖53A係第2實施形態3之調整機構1200C的剖面圖,圖53B係圖53A之主要部放大圖。
如圖50所示,在載置台1104係形成調整孔1104g,該調整孔1104g係用以將工具插入框體1102內,並操作調整螺絲1284、1285。調整孔1104g係在厚度方向貫穿載置台1104,並由開口所構成,而該開口係由如包含2個調整螺絲1284、1285之外形所構成。此外,亦可調整孔1104g係配合調整螺絲1284、1285的個數而由2個開口所構成。
如圖51、圖52、圖53A以及圖53B所示,肘釘拔出機構部1110C係包括楔板夾具1114、楔板1112以及調整機構1200C。調整機構1200C係具有波彈簧1280、楔板支架1282以及調整螺絲1284、1285。
在楔板夾具1114的頂面部1114c,係形成調整螺絲1284、1285所插入之2個插入孔1114a、1114b(參照圖52)。在楔板1112與楔板夾具1114之間,係設置波彈簧1280。波彈簧1280係在楔板1112與楔板夾具1114分開之方向偏壓,構成為總是擴大楔板1112與楔板夾具1114之間的間隙C10(參照圖53B)。藉此,可防止楔板1112等之晃動。在波彈簧1280,係形成調整螺絲1284、1285所插入之2個插入孔1280a、1280b。
在楔板1112的基端側,係形成調整螺絲1284、1285所嵌合之2個插入孔1112a、1112b(參照圖52)。在楔板1112的下面側,係設置支撐楔板1112的楔板支架1282。在楔板支架1282,係形成調整螺絲1284、1285所嵌合之2個螺絲孔1282a、1282b(參照圖52)。
調整螺絲1284、1285係從楔板夾具1114的頂面部1114c側,被插入楔板夾具1114的插入孔1114a、1114b及波彈簧1280的插入孔1280a、1280b、楔板1112的插入孔1112a、1112b,並與楔板支架1282的螺絲孔1282a、1282b嵌合。依此方式,在肘釘拔出機構部1110C,係一體地構成楔板夾具1114、波彈簧1280、楔板1112以及楔板支架1282。 [肘釘拆除裝置1100C的動作例]
參照圖53A、圖53B,說明變更楔板1112之對載置台1104的安裝位置之情況的動作。
在變更楔板1112之對載置台1104的表面之突出量的情況,將工具插入圖50所示之載置台1104的調整孔1104g,並藉工具使調整螺絲1284、1285在順時鐘方向或逆時鐘方向轉動。
例如,藉工具使調整螺絲1284、1285在順時鐘方向轉動時,楔板1112及楔板支架1282在抵抗波彈簧1280之彈力下在接近楔板夾具1114之方向移動,而楔板1112與楔板夾具1114之間隙C10變窄。即,楔板1112之對載置台1104的安裝位置上升。因此,可使楔板1112之從載置台1104之表面的突出量變多。
相對地,例如,藉工具使調整螺絲1284、1285在逆時鐘方向轉動時,楔板1112及楔板支架1282在離開楔板夾具1114之方向移動,而楔板1112與楔板夾具1114之間隙C10變寬。即,楔板1112之對載置台1104的安裝位置下降。因此,可使楔板1112之從載置台1104之表面的突出量變少。
如以上之說明所示,在第2實施形態3,係藉調整螺絲1284、1285的操作,直接變更楔板1112的安裝位置。因此,因為因應於用紙捆或肘釘之種類可變更楔板1112之對載置台1104的突出量,所以是成為肘釘拆除對象之用紙捆P10的用紙或肘釘之種類、裝訂位置相異的情況,亦可設定與用紙或肘釘之種類等的各種狀況對應之楔板1112之對載置台1104的最佳的突出量。結果,可防止拆除肘釘時之對用紙的損害或拆除肘釘之失敗。 >第3實施形態>
以下,參照圖面,說明第3實施形態之肘釘拆除裝置的一例。
如上述所示,在藉具有釘頂部與一對腳部的肘釘裝訂用紙捆的情況,係使一對腳部貫穿用紙捆後,將該一對腳部向內側折彎,藉此,捆束用紙捆。以往,作為從藉肘釘所裝訂之用紙捆拆除該肘釘的裝置,係已知將插入構件插入用紙捆、與裝訂該用紙捆之肘釘的釘頂部之間,並從用紙捆拔出肘釘的構成。是這種構成時,在從用紙捆拔出腳部的動作,需要使向內側被折彎的腳部立起。因此,拔出肘釘所需之力變大。又,因為拔出肘釘所需之力變大,所以負載作用於用紙捆,而在用紙捆發生損害。
相對地,在該專利文獻2,係揭示一種具備插入構件之裝訂構件拆除裝置,而該插入構件係包括:第1插入構件;及第2插入構件,係對第1插入構件可進行接近遠離之移動。此裝訂構件拆除裝置係在將插入構件朝向肘釘插入用紙捆之間後,使第2插入構件從第1插入構件離開,藉此,可從插入位置之下側的用紙捆分離比插入位置上側的用紙捆與肘釘。
又,若依據本裝訂構件拆除裝置,將插入構件插入用紙捆之間,再使第2插入構件從第1插入構件離開,藉此,用紙捆鼓起,而可使肘釘之腳部立起。
可是,根據此方式係即使可使腳部立起,亦肘釘殘留於比插入位置更上側的用紙捆,而無法從用紙捆完全地拔出肘釘整體。
因此,在以下,係說明第3實施形態之肘釘拆除裝置,該肘釘拆除裝置係可使已裝訂用紙捆之腳部立起,且從用紙捆拔出肘釘整體。
在第3實施形態之肘釘拆除裝置,係為了作成可使已裝訂用紙捆之腳部立起,且從用紙捆拔出肘釘整體,而包括;載置部,係載置用紙捆;壓住部,係將用紙捆壓在載置部;第1插入部,係使已裝訂用紙捆之腳部立起;第2插入部,係被插入已裝訂用紙捆之肘釘的釘頂部與用紙捆之間,並從用紙捆拔出肘釘;以及驅動部,係與第1插入部卡合,並使第1插入部從載置部與壓住部之間所夾持之用紙捆的端面插入用紙捆之間。第1插入部係和載置部與壓住部之間所夾持之用紙捆的端面相對向之一方的端部被形成楔狀。
又,在第3實施形態之肘釘拆除裝置,使第1插入部在對載置部與壓住部之間所夾持之用紙捆的端面接近之方向移動,第1插入部從用紙捆之端面被插入用紙捆的紙面之間時,藉由第1插入部所插入之部位的用紙捆鼓起,而向內側被折彎並裝訂用紙捆之肘釘的腳部被立起。而且,在已裝訂用紙捆之肘釘的釘頂部與用紙捆之間插入第2插入部時,肘釘脫離用紙捆。
若依據第3實施形態之肘釘拆除裝置,藉由將第1插入部插入用紙捆的紙面之間而使腳部立起,不論向內側被折彎之腳部的形態,可使腳部確實地立起。而且在腳部被立起的狀態,將第2插入部插入已裝訂用紙捆之肘釘的釘頂部與用紙捆之間,藉此,可從用紙捆拔出肘釘。在腳部被立起的狀態藉第2插入部從用紙捆拔出肘釘,藉此,可從用紙捆拔出肘釘整體,拔出肘釘所需之力亦可減少。為了使拔出肘釘所需之力變強,需要使用高扭矩之馬達或與高扭矩相稱之元件的強度,而裝置變成大型、高耗費,但是在第3實施形態之肘釘拆除裝置,係因為可減少拔出肘釘所需之力,而可抑制裝置之大型化、高耗費。又,藉由可減少拔出肘釘所需之力,而作用於用紙捆之負載減少,而可減少對用紙捆之損害。 >肘釘拆除裝置的構成例>
圖54係表示第3實施形態之肘釘拆除裝置之一例的側視圖,圖55係表示腳部立起板之一例的側視圖。又,圖56A、圖57A係表示以肘釘已裝訂用紙捆之狀態的說明圖。首先,參照圖56A、圖57A,說明已裝訂用紙捆P20之肘釘2100的形態。
肘釘2100係釘頂部2101的兩端在一方向被折彎,而形成一對腳部2102。肘釘2100係已貫穿用紙捆P20之一對腳部2102分別在內側方向被折彎。藉此,以肘釘2100裝訂用紙捆P20。
其次,參照圖54及圖55,說明從用紙捆P20拔出肘釘2100之肘釘拆除裝置2001A。肘釘拆除裝置2001A係具備載置用紙捆P20之工作台2010。工作台2010係載置部之一例,以已裝訂用紙捆P20之肘釘2100的釘頂部2101成為工作台2010側的方向載置用紙捆P20,並在與釘頂部2101相對向的位置設置未圖示的開口。
又,肘釘拆除裝置2001A係包括:紙壓住板2002,係將用紙捆P20壓在工作台2010;腳部立起板2003,係使已裝訂用紙捆P20之肘釘2100的腳部2102立起;楔板2004,係從用紙捆P20拔出腳部2102;以及凸輪2005,係驅動紙壓住板2002、腳部立起板2003以及楔板2004。
肘釘拆除裝置2001A係包括藉凸輪2005動作而使紙壓住板2002在對工作台2010接近之方向及遠離之方向移動的紙壓住連桿2020、紙壓住驅動連桿2021以及紙壓住凸輪連桿2022。
又,肘釘拆除裝置2001A係包括藉凸輪2005動作而使腳部立起板2003在沿著紙壓住板2002之方向移動的腳部立起驅動板2030及腳部立起板凸輪連桿2031。
進而,肘釘拆除裝置2001A係包括藉凸輪2005動作而使楔板2004在沿著工作台2010之方向移動的楔板驅動連桿2040及楔板凸輪連桿2041、以及使楔板2004在對工作台2010接近之方向及遠離之方向移動的楔板拉下連桿2042。
紙壓住板2002係壓住部之一例,被設置成與工作台2010相對向。紙壓住連桿2020係在是沿著工作台2010之方向的前後方向延伸,並在一方的端部將紙壓住板2002安裝成以軸2020a為支點可轉動。又,紙壓住連桿2020係另一方的端部可轉動地被安裝於在肘釘拆除裝置2001A之本體部2011所設置的軸2012。紙壓住連桿2020係具備推壓構件2020b,該推壓構件2020b係藉由腳部立起板2003被插入用紙捆P20而用紙捆P20的一部分被向上推時向上方退避。推壓構件2020b係被安裝成以軸2020c為支點可轉動。
紙壓住驅動連桿2021係在是與工作台2010交叉之方向的上下方向延伸,上方的端部可轉動地被安裝於本體部2011的軸2012。紙壓住連桿2020與紙壓住驅動連桿2021係經由線圈彈簧等之偏壓構件2020d被連結,並以軸2012為支點連動地轉動。紙壓住板2002係藉由紙壓住連桿2020及紙壓住驅動連桿2021以軸2012為支點轉動,在對工作台2010接近之方向及離開之方向移動。紙壓住板2002係藉由以軸2020a為支點對紙壓住連桿2020轉動,而不論紙壓住板2002與工作台2010之距離,都保持對工作台2010大致平行的方向。
紙壓住驅動連桿2021係下方的端部藉拉伸線圈彈簧等之偏壓構件2021a與本體部2011連結。紙壓住驅動連桿2021係藉由以軸2012為支點轉動,而紙壓住板2002向離開工作台2010之方向被偏壓構件2021a偏壓。
紙壓住凸輪連桿2022係在一方的端部設置使凸輪2005轉動之驅動軸2050所進入的橢圓形孔2022a。又,紙壓住凸輪連桿2022係在另一方的端部將紙壓住驅動連桿2021安裝成以軸2022b為支點可轉動。進而,紙壓住凸輪連桿2022係藉被設置於橢圓形孔2022a與軸2022b之間的銷2022c與凸輪2005連結。
紙壓住凸輪連桿2022係藉由銷2022c倣照凸輪2005之未圖示的凸輪面移動,而沿著橢圓形孔2022a之延伸方向移動,且以驅動軸2050為支點轉動,而使紙壓住驅動連桿2021以軸2012為支點轉動。
腳部立起板2003係第1插入部之一例,在紙壓住板2002之與工作台2010相對向的面之與用紙捆P20之端面P21相對向的位置,被安裝成沿著紙壓住板2002在前後方向可移動。腳部立起板2003係沿著移動方向之一方的端部2003a被形成楔狀。腳部立起板2003之一方的端部2003a係與被載置於工作台2010之用紙捆P20之端面P21相對向的部位。腳部立起板2003之一方的端部2003a係沿著是與工作台2010交叉之方向的上下方向之厚度從頭端2003b向基部2003c逐漸地變厚的形狀。此外,基部2003c的厚度係1.5mm以上較佳。又,腳部立起板2003之一方之端部2003a的寬度係構成為比一對腳部2102的間隔更短。
腳部立起板2003之一方的端部2003a係紙壓住板2002成為對工作台2010平行的方向時,與工作台2010相對向的第1面2003d由與工作台2010平行的平面所構成。又,腳部立起板2003之一方的端部2003a係與紙壓住板2002相對向的第2面2003e由對第1面2003d傾斜的斜面所構成。腳部立起板2003之一方的端部2003a的頭端2003b與紙壓住板2002的距離L20係不論對工作台2010之紙壓住板2002的位置都固定。
腳部立起驅動板2030係驅動部之一例,被安裝成被在本體部2011所設置之導件2013的導孔2013a導引,而沿著工作台2010可移動。導孔2013a係由在沿著工作台2010之方向延伸的橢圓形孔所構成,設置於腳部立起驅動板2030之軸2030a進入。
腳部立起驅動板2030係具備與腳部立起板2003卡合的卡合部2030b。卡合部2030b係設置對腳部立起驅動板2030之移動方向豎立的部位所構成,並與腳部立起板2003之另一方的端部2003f卡合。
腳部立起驅動板2030係在卡合部2030b與工作台2010之間具備不卡合部2030c。不卡合部2030c係在卡合部2030b與工作台2010之間設置腳部立起板2003可通過的空間所構成。
腳部立起驅動板2030係藉由軸2030a進入在本體部2011所設置之導件2013的導孔2013a,而卡合部2030b與工作台2010的距離是固定。相對地,腳部立起板2003係被安裝於紙壓住板2002。紙壓住板2002係因應於用紙捆P20的厚度,對工作台2010的距離變化。因此,用紙捆P20的厚度比較薄者與用紙捆P20之厚度厚的情況相比,腳部立起板2003與工作台2010的距離比較接近。
用紙捆P20的厚度是既定厚度以上時,腳部立起板2003之另一方的端部2003f與腳部立起驅動板2030之卡合部2030b相對向,而位於卡合部2030b的移動路徑。另一方面,用紙捆P20的厚度是未滿既定厚度時,腳部立起板2003之另一方的端部2003f與腳部立起驅動板2030之不卡合部2030c相對向,而從卡合部2030b的移動路徑退避。藉此,因應於用紙捆P20的厚度,切換腳部立起驅動板2030之卡合部2030b與腳部立起板2003的卡合和不卡合。
腳部立起板凸輪連桿2031係在上方的端部,設置在腳部立起驅動板2030所設置之軸2030a進入的橢圓形孔2031a。又,腳部立起板凸輪連桿2031係下方的端部可轉動地被安裝於在本體部2011所設置之軸2014。進而,腳部立起板凸輪連桿2031係藉在橢圓形孔2031a與軸2014之間所設置的銷2031b與凸輪2005連結。
腳部立起板凸輪連桿2031係藉由銷2031b倣照凸輪2005之未圖示的凸輪面移動,而以軸2014為支點轉動。腳部立起板凸輪連桿2031係藉由將與設置於腳部立起驅動板2030之軸2030a連結的部位作成橢圓形孔2031a,而藉以軸2014為支點的轉動,軸2030a沿著橢圓形孔2031a移動。藉此,藉以軸2014為支點之腳部立起板凸輪連桿2031的轉動動作,腳部立起驅動板2030係被在本體部2011所設置之導件2013的導孔2013a導引而成直線狀地移動。
圖58A、圖58B係表示腳部立起板2003與腳部立起驅動板2030之卡合狀態的說明圖。用紙捆P20的厚度是既定厚度以上時,如圖58A所示,腳部立起板2003之另一方的端部2003f與腳部立起驅動板2030之卡合部2030b相對向,而位於卡合部2030b的移動路徑。藉此,腳部立起驅動板2030移動時,腳部立起驅動板2030的卡合部2030b與腳部立起板2003卡合,而腳部立起板2003移動。另一方面,用紙捆P20的厚度是未滿既定厚度時,如圖58B所示,腳部立起板2003之另一方的端部2003f與腳部立起驅動板2030之不卡合部2030c相對向,而從卡合部2030b的移動路徑退避。藉此,即使腳部立起驅動板2030移動,亦腳部立起驅動板2030的卡合部2030b與腳部立起板2003不會卡合,而腳部立起板2003不移動。
楔板2004係第2插入部之一例,楔板2004係被配置於與腳部立起板2003之一方的端部2003a相對向的位置,並在一方的端部形成楔部2043a,在形成楔部2043a之部位的相反側形成橢圓形孔2043b。楔板驅動連桿2040係在沿著工作台2010之前後方向延伸,在一方之端部所設置的軸2040a被裝入楔板2004的橢圓形孔2043b。藉此,楔板2004係在楔板驅動連桿2040被安裝成以軸2040a為支點可轉動。楔板2004係藉以軸2040a為支點的轉動,楔部2043a在對工作台2010在接近之方向及離開之方向移動。
楔板驅動連桿2040係除針驅動部的一例,軸2040a被裝入在本體部2011所設置之一方的橢圓形孔2015a。又,楔板驅動連桿2040係在另一方之端部所設置的軸2040b被裝入在本體部2011所設置之另一方的橢圓形孔2015b。橢圓形孔2015a、2015b係在沿著工作台2010之前後方向延伸。藉此,楔板驅動連桿2040係沿著工作台2010移動。又,被安裝於楔板驅動連桿2040之楔板2004沿著工作台2010移動。
楔板2004係另一方的端部藉拉伸線圈彈簧等的偏壓構件2044a與本體部2011連結。楔板2004係藉由以軸2040a為支點轉動,楔部2043a向在接近工作台2010之方向被偏壓構件2044a偏壓。又,楔板2004係具備除去構件2044b,該除去構件2044b係從楔板2004除去從用紙捆P20所拔出之肘釘2100。除去構件2044b係被設置於楔板2004的下側,並以追蹤楔板2004之以軸2040a為支點之轉動的方式轉動。又,除去構件2044b係對楔板2004之沿著工作台2010的移動,位置被固定,而藉楔板2004與除去構件2044b之相對的動作從楔板2004除去從用紙捆P20所拔出並被楔板2004固持的肘釘2100。
楔板凸輪連桿2041係在上方的端部設置連結部2041a,該連結部2041a係與設置於楔板驅動連桿2040的軸2040b連結。連結部2041a係由與軸2040b接觸之楔板凸輪連桿2041的端面所構成。又,楔板凸輪連桿2041係下方的端部可轉動地被安裝於在本體部2011所設置之軸2016。進而,楔板凸輪連桿2041係藉在連結部2041a與軸2016之間所設置的銷2041b與凸輪2005連結。
楔板凸輪連桿2041係藉由銷2041b倣照凸輪2005之未圖示的凸輪面移動,而以軸2016為支點轉動。藉以軸2016為支點之楔板凸輪連桿2041的轉動動作,與楔板凸輪連桿2041連結之楔板驅動連桿2040係沿著工作台2010移動。
楔板拉下連桿2042係在一方的端部設置連結部2042a,該連結部2042a係與設置於楔板2004之軸2043c連結。連結部2042a係由楔板拉下連桿2042的端面所構成,該楔板拉下連桿2042係與軸2043c可接觸分離地接觸。又,楔板拉下連桿2042係藉在另一方之端部所設置的銷2042b與凸輪2005連結。進而,楔板拉下連桿2042係連結部2042a與銷2042b之間可轉動地被安裝於軸2017,該軸2017係設置於本體部2011。
楔板拉下連桿2042係藉由銷2042b倣照凸輪2005之未圖示的凸輪面移動,而以軸2017為支點轉動。藉以軸2017為支點之楔板拉下連桿2042的轉動動作,與楔板拉下連桿2042連結之楔板2004在離開工作台2010之方向移動。 >肘釘拆除裝置的動作例>
圖56B、圖56C、圖57B以及圖57C係表示使腳部立起並從用紙捆拔出肘釘之動作的說明圖,圖59、圖60、圖61、圖62以及圖63係表示第3實施形態之肘釘拆除裝置之動作例的側視圖。如圖59所示,將用紙捆P20載置於工作台2010,並操作未圖示之開關時,凸輪2005在既定方向轉動。凸輪2005轉動時,紙壓住凸輪連桿2022係藉由銷2022c倣照凸輪2005之未圖示的凸輪面移動,而沿著橢圓形孔2022a之延伸方向在箭號A21方向移動。
藉由紙壓住凸輪連桿2022在箭號A21方向移動,以軸2022b與紙壓住凸輪連桿2022連結的紙壓住驅動連桿2021、及以軸2012與紙壓住驅動連桿2021連結的紙壓住連桿2020以軸2012為支點在箭號B21方向轉動。
藉由紙壓住連桿2020以軸2012為支點在箭號B21方向轉動,以軸2020a與紙壓住連桿2020連結的紙壓住板2002在接近工作台2010之箭號C21方向移動。藉此,紙壓住連桿2020被偏壓構件2020d偏壓,而用紙捆P20被夾持於工作台2010與紙壓住板2002之間。
如圖60所示,凸輪2005進一步轉動時,腳部立起板凸輪連桿2031係藉由銷2031b倣照凸輪2005之未圖示的凸輪面移動,而以軸2014為支點在箭號D21方向轉動。
藉由腳部立起板凸輪連桿2031以軸2014為支點在箭號D21方向轉動,以軸2030a與腳部立起板凸輪連桿2031連結的腳部立起驅動板2030係被導件2013之導孔2013a導引,而沿著工作台2010的面在箭號E21方向移動。
用紙捆P20的厚度是既定厚度以上時,如圖58A所示,腳部立起板2003之另一方的端部2003f與腳部立起驅動板2030之卡合部2030b相對向,而位於卡合部2030b的移動路徑。因此,腳部立起驅動板2030在箭號E21方向移動時,腳部立起驅動板2030之卡合部2030b與腳部立起板2003卡合,而腳部立起板2003沿著工作台2010的面在箭號E21方向移動。
藉由腳部立起板2003在箭號E21方向移動,腳部立起板2003之一方的端部2003a從離開用紙捆P20之端面P21的位置向接近的方向移動。因為腳部立起板2003之一方的端部2003a係楔狀,所以藉由腳部立起板2003從一方之端部2003a的頭端2003b與用紙捆P20之端面P21接觸的位置在箭號E21方向更在箭號E21方向移動,而腳部立起板2003從端面P21進入用紙捆P20之間。
腳部立起板2003之一方的端部2003a係因為厚度從頭端2003b向基部2003c逐漸地增加,所以腳部立起板2003所插入之用紙捆P20之一側與另一側的間隔變寬。腳部立起板2003之一方的端部2003a係藉由在紙壓住板2002與工作台2010之間夾持用紙捆P20,而紙壓住板2002成為對工作台2010平行的方向時,與工作台2010相對向的第1面2003d成為與工作台2010平行的平面。又,腳部立起板2003之一方的端部2003a係與紙壓住板2002相對向的第2面2003e成為對第1面2003d傾斜的斜面。
藉此,用紙捆P20係以是腳部立起板2003所插入之一側的腳部2102裝訂之側往對是另一側之釘頂部2101側離開之方向,間隔變寬。藉由用紙捆P20之以腳部2102所裝訂之側向對是另一側離開之方向間隔變寬,在使向內側方向被折彎的腳部2102a立起的方向力作用。藉此,如圖56B、圖57B所示,向內側方向被折彎的腳部2102a被立起既定量。此外,紙壓住板2002係藉由腳部立起板2003進入用紙捆P20之間而將用紙捆P20的一部分向上推時,推壓構件2020b向上方退避。藉此,在藉紙壓住板2002推壓用紙捆P20的狀態,用紙捆P20的一部分被腳部立起板2003向上推,而腳部2102被立起。此外,基部2003c的厚度是1.0mm時,不會使腳部2102立起,而基部2003c的厚度是未滿1.5mm時,無法使腳部2102充分地立起。因此,基部2003c的厚度是1.5mm以上較佳。又,腳部立起板2003之一方的端部2003a的頭端2003b與紙壓住板2002的距離L20係不論對工作台2010之紙壓住板2002的位置都是固定。藉此,在用紙捆P20的厚度是既定厚度以上的情況,不論用紙之張數,腳部立起板2003所插入之部位係成為從用紙捆P20的上面大致相同。因此,不論用紙之張數,都可使腳部2102確實地立起。此外,腳部立起板2003所插入之部位係在用紙之平方米重量是約65gsm的情況,是從用紙捆P20之上面約20張的位置。依此方式,在本實施形態,係因為藉由只是將由單一構件所構成的腳部立起板2003插入用紙捆就可使腳部2012立起,所以不需要如在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裝訂構件拆除裝置所示之用以使第2插入構件對第1插入構件轉動之複雜的機構。
藉使腳部立起驅動板2030在箭號E21方向移動之凸輪2005的轉動,楔板凸輪連桿2041係藉由銷2041b倣照凸輪2005之未圖示的凸輪面移動,而以軸2016為支點在箭號F21方向轉動。
楔板凸輪連桿2041以軸2016為支點在箭號F21方向轉動時,與楔板凸輪連桿2041連結之楔板驅動連桿2040係沿著工作台2010在箭號G21方向移動。
藉由楔板驅動連桿2040在箭號G21方向移動,以軸2040a與楔板驅動連桿2040連結的楔板2004在箭號G21方向移動。
楔板2004在箭號G21方向移動時,楔板2004的軸2043c從楔板拉下連桿2042的連結部2042a離開。楔板2004係軸2043c從楔板拉下連桿2042的連結部2042a離開時,被偏壓構件2044a偏壓,而以軸2040a為支點在箭號H21方向轉動,藉此,楔部2043a向接近工作台2010之方向移動。
又,楔板2004以軸2040a為支點在箭號H21方向轉動時,除去構件2044b以追蹤楔板2004的方式轉動。進而,對楔板2004沿著工作台2010在箭號H21方向移動的動作,除去構件2044b的位置被固定,而楔板2004的楔部2043a在接近除去構件2044b之端部2044c的方向移動。藉此,在以楔板2004固持從用紙捆P20所拔出之肘釘2100的情況,藉楔板2004與除去構件2044b之相對的動作從楔板2004除去肘釘2100。
藉使腳部立起驅動板2030在箭號E21方向移動之凸輪2005的轉動,楔板拉下連桿2042係藉由銷2042b倣照凸輪2005之未圖示的凸輪面移動,而以軸2017為支點在箭號J21方向轉動。楔板拉下連桿2042係藉由以軸2017為支點在箭號J21方向轉動,連結部2042a在接近工作台2010之方向移動。
從腳部立起板2003之一方的端部2003a已進入用紙捆P20之端面P21的狀態,凸輪2005進一步轉動時,如圖61所示,腳部立起板凸輪連桿2031係藉由銷2031b倣照凸輪2005之未圖示的凸輪面移動,而以軸2014為支點在箭號D22方向轉動。
藉由腳部立起板凸輪連桿2031以軸2014為支點在箭號D22方向轉動,以軸2030a與腳部立起板凸輪連桿2031連結的腳部立起驅動板2030係被導件2013之導孔2013a導引,而沿著工作台2010的面在箭號E22方向移動。
腳部立起驅動板2030在箭號E22方向移動時,腳部立起板2003沿著工作台2010的面在箭號E22方向移動。藉由腳部立起板2003在箭號E22方向移動,腳部立起板2003之一方的端部2003a從用紙捆P20之間脫離。
藉使腳部立起板2003在箭號E22方向移動而從用紙捆P20拔出之凸輪2005的轉動,楔板凸輪連桿2041係藉由銷2041b倣照凸輪2005之未圖示的凸輪面移動,而以軸2016為支點在箭號F22方向轉動。
楔板凸輪連桿2041以軸2016為支點在箭號F22方向轉動時,與楔板凸輪連桿2041連結之楔板驅動連桿2040係沿著工作台2010在箭號G22方向移動。
藉由楔板驅動連桿2040在箭號G22方向移動,以軸2040a與楔板驅動連桿2040連結的楔板2004在箭號G22方向移動。
在楔部2043a被壓在用紙捆P20的狀態,楔板2004在箭號G22方向移動時,楔板2004的楔部2043a從與腳部立起板2003之對用紙捆P20的插入方向係相反方向進入肘釘2100的釘頂部2101與用紙捆P20之間。楔板2004係因為厚度從一方的端部向基部逐漸地增加,所以朝向釘頂部2101離開用紙捆P20之方向,力作用於釘頂部2101。向內側方向被折彎的腳部2102a係藉上述之腳部立起板2003的動作被立起。藉此,如圖56C、圖57C所示,肘釘2100係在不會使腳部2102所貫穿之部位的用紙捆P20大為變形下,腳部2102從用紙捆P20脫離楔部2043a之厚度的份量。在將腳部立起板2003插入用紙捆P20之間,而使腳部2102立起的狀態,藉由楔板2004的楔部2043a被插入已裝訂用紙捆P20之肘釘2100的釘頂部2101與用紙捆P20之間,插入楔板2004所需之力減少,並拔出肘釘2100所所需之力減少。
楔板2004在箭號G22方向移動時,楔板2004的軸2043c與楔板拉下連桿2042之連結部2042a卡合。
藉凸輪2005之轉動,如圖62所示,楔板拉下連桿2042係藉由銷2042b倣照凸輪2005之未圖示的凸輪面移動,而以軸2017為支點在箭號J22方向轉動。楔板拉下連桿2042係藉由以軸2017為支點在箭號J22方向轉動,而連結部2042a在離開工作台2010之方向移動。
楔板2004係因為軸2043c與楔板拉下連桿2042之連結部2042a卡合,所以藉由楔板拉下連桿2042以軸2017為支點在箭號J22方向轉動,而以軸2040a為支點在箭號H22方向轉動,楔部2043a在離開工作台2010之方向移動。藉此,肘釘2100係腳部2102整體從用紙捆P20脫離。
用紙捆P20的厚度是未滿既定厚度時,如圖58B所示,腳部立起板2003之另一方的端部2003f與腳部立起驅動板2030之不卡合部2030c相對向,而從卡合部2030b的移動路徑退避。藉此,如圖63所示,即使腳部立起驅動板2030在箭號E21方向移動,亦腳部立起驅動板2030之卡合部2030b與腳部立起板2003不會卡合,而腳部立起板2003不移動。因此,腳部立起板2003不會被插入用紙捆P20。
在用紙捆P20的厚度是未滿既定厚度,即,以肘釘2100所裝訂之用紙的張數少的情況,欲將腳部立起板2003插入用紙捆P20之間時,發生用紙捆P20彎曲等之不良,而具有不會使腳部2102立起的可能性。因此,在腳部立起驅動板2030包括卡合部2030b與不卡合部2030c,用紙捆P20的厚度是未滿既定厚度時,藉由使腳部立起板2003與不卡合部2030c相對向,可將腳部立起板2003設定成不動作。此外,腳部立起驅動板2030之卡合部2030b與腳部立起板2003之卡合與不卡合的切換係在用紙之平方米重量是約65gsm的情況,將用紙之張數約50張作為臨限值來進行。
以上所說明之第3實施形態的一部分或全部係可記載成如以下之附記所示。
>附記1> 一種肘釘拆除裝置2001A,其係; 包括: 載置部2010,係載置用紙捆P20; 壓住部2002,係將用紙捆P20壓在載置部2010; 第1插入部2003,係使已裝訂用紙捆P20之肘釘2100的腳部2102立起; 第2插入部2004,係被插入已裝訂用紙捆P20之肘釘2100的釘頂部2101與用紙捆P20之間,而從用紙捆P20拔出肘釘2100;以及 驅動部2030,係與第1插入部2003卡合,並使第1插入部2003從載置部2010與壓住部2002之間所夾持之用紙捆P20的端面P21插入用紙捆P20之間; 第1插入部2003係和載置部2010與壓住部2002之間所夾持之用紙捆P20的端面P21相對向之一方的端部2003a被形成楔狀。
>附記2> 如附記1之肘釘拆除裝置2001A,其中驅動部2030係使第1插入部2003向對載置部2010與壓住部2002之間所夾持之用紙捆P20的端面P21接近之方向及離開之方向移動。
>附記3> 如附記1或附記2之肘釘拆除裝置2001A,其中第1插入部2003係可移動地被安裝於壓住部2002。
>附記4> 如附記1~附記3之任一附記的肘釘拆除裝置2001A,其中第1插入部2003之一方的端部2003a與壓住部2002的距離被保持固定。
>附記5> 如附記1~附記4之任一附記的肘釘拆除裝置2001A,其中第1插入部2003之一方的端部2003a係與載置部2010相對向的第1面2003d由平面所構成,與壓住部2002相對向的第2面2003e由對第1面2003d傾斜的斜面所構成。
>附記6> 如附記1~附記5之任一附記的肘釘拆除裝置2001A,其中驅動部2030係具備卡合部2030b,該卡合部2030b係在載置部2010與壓住部2002的間隔是既定間隔以上時與第1插入部2003卡合,並具備不卡合部2030c,該不卡合部2030c係在載置部2010與壓住部2002的間隔是未滿既定間隔時與第1插入部2003成為不卡合。
>附記7> 如附記1~附記6之任一附記的肘釘拆除裝置2001A,其中具備除針驅動部2040,該除針驅動部2040係使第2插入部2004從與第1插入部2003之對用紙捆P20的插入方向係相反方向,插入已裝訂用紙捆P20之肘釘2100的釘頂部2101與用紙捆P20之間。
>附記8> 如附記7之肘釘拆除裝置2001A,其中除針驅動部2040係第1插入部2003在該相反方向移動時,使第2插入部楔板2004在該相反方向移動。
>附記9> 如附記1~附記8之任一附記的肘釘拆除裝置2001A,其中第1插入部2003係具有:被形成楔狀之一方的端部2003a;及本體部,係構成從一方的端部2003a至另一方的端部2003f;該本體部係構成為最大的厚度為1.5mm以上。
100:肘釘拆除裝置 104:載置台(載置部) 110A,110B,110C:肘釘拔出機構部 111:移動部 112:楔板(頭端部) 112a:第1面 112b:第2面 112bs:傾斜面 160:肘釘壓住機構 162:肘釘壓住部 162b,262b,362b,462b,562b:抵接部 205:驅動部 206:馬達 210:肘釘止動器壓件(限制部) 262c:凹部 362c:槽部 562c:凸部 P:用紙捆 Pa:第1用紙面 Pb:第2用紙面 S:肘釘 Sa:釘頂部 Sb:腳部 1100A,1100B,1100C:肘釘拆除裝置 1104:載置台(載置部) 1104h:載置面 1106:調整旋鈕(操作部) 1112:楔板(插入部) 1112c:上面 1114:楔板夾具(卡合部) 1118:楔板軸(卡合部) 1122:調整支點軸(第1部移動部) 1140:拉下連桿 1140b:第1部 1140c:第2部 1200A,1200C:調整機構(插入部調整部) 1200B:調整機構(載置部調整部) 1205:驅動部(插入部移動部) 1206:馬達 1260:調整連桿 F10:轉動支點部(轉軸) P10:用紙捆 Pa10:第1用紙面(用紙面) S10:肘釘 Sa10:釘頂部 2001A:肘釘拆除裝置 2010:工作台(載置部) 2011:本體部 2012:軸 2013:導件 2013a:導孔 2014:軸 2015a,2015b:橢圓形孔 2016:軸 2017:軸 2002:紙壓住板(壓住部) 2020:紙壓住連桿 2020a:軸 2020b:推壓構件 2020c:軸 2020d:偏壓構件 2021:紙壓住驅動連桿 2021a:偏壓構件 2022:紙壓住凸輪連桿 2022a:橢圓形孔 2022b:軸 2022c:銷 2003:腳部立起板(第1插入部) 2003a:端部 2003b:頭端 2003c:基部 2003d:第1面 2003e:第2面 2003f:端部 2030:腳部立起驅動板(驅動部) 2030a:軸 2030b:卡合部 2030c:不卡合部 2031:腳部立起板凸輪連桿 2031a:橢圓形孔 2031b:銷 2004:楔板(第2插入部) 2040:楔板驅動連桿(除針驅動部) 2040a,040b:軸 2041:楔板凸輪連桿 2041a:連結部 2041b:銷 2042:楔板拉下連桿 2042a:連結部 2042b:銷 2043a:楔部 2043b:橢圓形孔 2043c:軸 2044a:偏壓構件 2044b:除去構件 2005:凸輪 2050:驅動軸
[圖1]係從斜前方觀察第1實施形態之肘釘拆除裝置的立體圖。 [圖2]係從斜後方觀察第1實施形態之肘釘拆除裝置的立體圖。 [圖3]係第1實施形態之肘釘拆除裝置的剖面圖。 [圖4A]係第1實施形態之紙壓住機構部的主要部放大圖。 [圖4B]係第1實施形態之以肘釘所裝訂之用紙捆的說明圖。 [圖4C]係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紙壓住機構部的照明部之照射範圍的圖。 [圖5]係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肘釘拆除裝置之內部構成的立體圖。 [圖6]係第1實施形態之肘釘拔出機構部的立體圖。 [圖7]係第1實施形態之肘釘拔出機構部的分解立體圖。 [圖8]係第1實施形態之肘釘壓住機構的立體圖。 [圖9A]係第1實施形態之驅動桿、驅動凸輪以及驅動凸輪滾子的側視圖。 [圖9B]係第1實施形態之驅動桿、驅動凸輪以及驅動凸輪滾子的側視圖。 [圖10A]係第1實施形態之驅動回行凸輪及驅動回行凸輪滾子的側視圖。 [圖10B]係第1實施形態之驅動回行凸輪及驅動回行凸輪滾子的側視圖。 [圖11A]係第1實施形態之拉下連桿槓桿等的側視圖。 [圖11B]係第1實施形態之拉下連桿槓桿等的側視圖。 [圖12A]係第1實施形態之拉上回行凸輪及拉下回行凸輪滾子的側視圖。 [圖12B]係第1實施形態之拉上回行凸輪及拉下回行凸輪滾子的側視圖。 [圖13A]係第1實施形態之紙壓住機構部的側視圖。 [圖13B]係第1實施形態之紙壓住機構部的側視圖。 [圖14A]係表示第1實施形態的肘釘拆除裝置之在拆除肘釘時之動作的圖。 [圖14B]係表示第1實施形態的肘釘拆除裝置之在拆除肘釘時之動作的圖。 [圖14C]係表示第1實施形態的肘釘拆除裝置之在拆除肘釘時之動作的圖。 [圖14D]係表示第1實施形態的肘釘拆除裝置之在拆除肘釘時之動作的圖。 [圖14E]係表示第1實施形態的肘釘拆除裝置之在拆除肘釘時之動作的圖。 [圖14F]係表示第1實施形態的肘釘拆除裝置之在拆除肘釘時之動作的圖。 [圖15A]係第1實施形態之在拆除肘釘時之楔板、釘頂部及肘釘壓住機構的主要部放大圖。 [圖15B]係第1實施形態之在拆除肘釘時之楔板、釘頂部及肘釘壓住機構的主要部放大圖。 [圖15C]係第1實施形態之在拆除肘釘時之楔板、釘頂部及肘釘壓住機構的主要部放大圖。 [圖15D]係第1實施形態之在拆除肘釘時之楔板、釘頂部及肘釘壓住機構的主要部放大圖。 [圖15E]係第1實施形態之在拆除肘釘時之楔板、釘頂部及肘釘壓住機構的主要部放大圖。 [圖15F]係第1實施形態之在拆除肘釘時之楔板、釘頂部及肘釘壓住機構的主要部放大圖。 [圖15G]係第1實施形態之在拆除肘釘時之楔板、釘頂部及肘釘壓住機構的主要部放大圖。 [圖16A]係表示從用紙捆所拔出之肘釘之狀態的圖。 [圖16B]係表示從用紙捆所拔出之肘釘之狀態的圖。 [圖16C]係表示從用紙捆所拔出之肘釘之狀態的圖。 [圖16D]係表示從用紙捆所拔出之肘釘之狀態的圖。 [圖16E]係表示從用紙捆所拔出之肘釘之狀態的圖。 [圖16F]係表示從用紙捆所拔出之肘釘之狀態的圖。 [圖17A]係在第1實施形態之第1變形例的肘釘拔出機構部之安裝肘釘止動器壓件之前的狀態。 [圖17B]係在第1實施形態之第1變形例的肘釘拔出機構部之安裝肘釘止動器壓件之後的狀態。 [圖18A]係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第1變形例的肘釘拔出機構部之動作的主要部放大圖。 [圖18B]係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第1變形例的肘釘拔出機構部之動作的主要部放大圖。 [圖18C]係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第1變形例的肘釘拔出機構部之動作的主要部放大圖。 [圖18D]係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第1變形例的肘釘拔出機構部之動作的主要部放大圖。 [圖19A]係在第1實施形態之第2變形例的肘釘拔出機構部之安裝肘釘止動器連桿凸輪等之前的狀態。 [圖19B]係在第1實施形態之第2變形例的肘釘拔出機構部之安裝肘釘止動器連桿凸輪之後的狀態。 [圖20A]係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第2變形例的肘釘拔出機構部之動作的圖。 [圖20B]係第1實施形態之第2變形例之拆除肘釘時之楔板、釘頂部及肘釘壓住部的主要部放大圖。 [圖21A]係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第2變形例的肘釘拔出機構部之動作的圖。 [圖21B]係第1實施形態之第2變形例之拆除肘釘時之楔板、釘頂部及肘釘壓住部的主要部放大圖。 [圖22]係第1實施形態之第3變形例之肘釘壓住機構的立體圖。 [圖23]係第1實施形態之第4變形例之肘釘壓住機構的立體圖。 [圖24]係第1實施形態之第5變形例之肘釘壓住機構的立體圖。 [圖25]係第1實施形態之第6變形例之肘釘壓住機構的立體圖。 [圖26]係表示第1實施形態的第7變形例之肘釘拆除裝置之在拆除肘釘時之第1動作的流程圖。 [圖27]係表示第1實施形態的第8變形例之肘釘拆除裝置之在拆除肘釘時之第2動作的流程圖。 [圖28]係第1實施形態之第9變形例的肘釘拆除裝置及在肘釘拆除裝置可拆裝之廢棄肘釘盒的立體圖。 [圖29]係第1實施形態的第10變形例之在原稿自動進給裝置搭載肘釘拆除裝置之影像形成裝置的立體圖。 [圖30]係第1實施形態的第11變形例之在後處理裝置搭載肘釘拆除裝置之影像形成系統的構成圖。 [圖31]係第1實施形態的第12變形例之搭載拆裝式的肘釘拆除裝置之影像形成裝置的立體圖。 [圖32]係第1實施形態之第13變形例之搭載具有偵測用紙捆的功能之肘釘拆除裝置之影像形成裝置的立體圖。 [圖33]係第1實施形態之表示肘釘拆除位置之標籤的構成圖。 [圖34]係從斜前方觀察第2實施形態1之肘釘拆除裝置的立體圖。 [圖35]係從斜後方觀察第2實施形態1之肘釘拆除裝置的立體圖。 [圖36]係表示第2實施形態1之肘釘拆除裝置之內部構成的立體圖。 [圖37A]係第2實施形態1之肘釘拆除裝置的剖面圖。 [圖37B]係以肘釘所裝訂之用紙捆的放大圖。 [圖38]係第2實施形態1之肘釘拆除裝置的分解立體圖。 [圖39A]係第2實施形態1之調整支點軸的立體圖。 [圖39B]係第2實施形態1之調整支點軸的側視圖。 [圖40]係表示第2實施形態1之將楔板的突出量設定成第1突出量的情況之肘釘拆除裝置之動作的圖。 [圖41]係表示第2實施形態1之將楔板的突出量設定成第2突出量的情況之肘釘拆除裝置之動作的圖。 [圖42]係表示第2實施形態1之將楔板的突出量設定成第3突出量的情況之肘釘拆除裝置之動作的圖。 [圖43]係第2實施形態2之肘釘拆除裝置的立體圖。 [圖44]係第2實施形態2之肘釘拆除裝置的分解立體圖。 [圖45]係第2實施形態2之滑動軸及第1安裝部的主要部放大立體圖。 [圖46]係第2實施形態2之調整旋鈕及調整螺絲的主要部放大剖面圖。 [圖47A]係第2實施形態2之將楔板的突出量設定成第4突出量的情況之肘釘拆除裝置的動作圖。 [圖47B]係第2實施形態2之滑動軸的動作圖。 [圖47C]係第2實施形態2之楔板及載置台的動作圖。 [圖48A]係第2實施形態2之將楔板的突出量設定成第5突出量的情況之肘釘拆除裝置的動作圖。 [圖48B]係第2實施形態2之滑動軸的動作圖。 [圖48C]係第2實施形態2之楔板及載置台的動作圖。 [圖49A]係第2實施形態2之將楔板的突出量設定成第6突出量的情況之肘釘拆除裝置的動作圖。 [圖49B]係第2實施形態2之滑動軸的動作圖。 [圖49C]係第2實施形態2之楔板及載置台的動作圖。 [圖50]係第2實施形態3之肘釘拆除裝置的立體圖。 [圖51]係第2實施形態3之肘釘拆除裝置的立體圖。 [圖52]係第2實施形態3之除針裝置的分解立體圖。 [圖53A]係第2實施形態3之肘釘拆除裝置的剖面圖。 [圖53B]係圖53A之主要部放大圖。 [圖54]係表示第3實施形態之肘釘拆除裝置之一例的側視圖。 [圖55]係表示腳部立起板之一例的側視圖。 [圖56A]係表示以肘釘已裝訂用紙捆之狀態的說明圖。 [圖56B]係表示使腳部立起並從用紙捆拔出肘釘之動作的說明圖。 [圖56C]係表示使腳部立起並從用紙捆拔出肘釘之動作的說明圖。 [圖57A]係表示以肘釘已裝訂用紙捆之狀態的說明圖。 [圖57B]係表示使腳部立起並從用紙捆拔出肘釘之動作的說明圖。 [圖57C]係表示使腳部立起並從用紙捆拔出肘釘之動作的說明圖。 [圖58A]係表示腳部立起板與腳部立起驅動板之卡合狀態的說明圖。 [圖58B]係表示腳部立起板與腳部立起驅動板之卡合狀態的說明圖。 [圖59]係表示第3實施形態之肘釘拆除裝置之動作例的側視圖。 [圖60]係表示第3實施形態之肘釘拆除裝置之動作例的側視圖。 [圖61]係表示第3實施形態之肘釘拆除裝置之動作例的側視圖。 [圖62]係表示第3實施形態之肘釘拆除裝置之動作例的側視圖。 [圖63]係表示第3實施形態之肘釘拆除裝置之動作例的側視圖。
100:肘釘拆除裝置
104:載置台(載置部)
108:起動開關
110A:肘釘拔出機構部
111:移動部
112:楔板(頭端部)
114:楔板支撐部
116:釘頂支架
118:楔板軸
122:調整支點軸
124:支點軸
126:楔板驅動軸
140:拉下連桿
141:橢圓形孔
141a:突出部
142:拉下連桿槓桿
144:驅動軸
146:拉下凸輪
148:拉下凸輪滾子
158:軸
160:肘釘壓住機構
162b:抵接部
163:支撐構件
170:紙壓住機構部
192:紙壓住板
202:廢棄肘釘盒
205:驅動部
206:馬達
D:插入方向

Claims (18)

  1. 一種肘釘拆除裝置,係包括: 載置部,係可載置用紙捆,該用紙捆係利用由釘頂部與一對腳部所構成之肘釘裝訂,並包含該釘頂部露出的第1用紙面; 移動部,係在該用紙捆被載置於該載置部的狀態,被配置於與該第1用紙面相對向的位置,在沿著該第1用紙面之方向可移動,並具有朝向頭端傾斜成楔狀的頭端部; 驅動部,係在該用紙捆被載置於該載置部的狀態,使該移動部朝向該釘頂部移動,而使該頭端部插入該釘頂部與該第1用紙面之間;以及 抵接部,係在該用紙捆被載置於該載置部的狀態,被配置於與該第1用紙面相對向的位置,在至少該頭端部被插入該釘頂部與該第1用紙面之間後,從與該頭端部之插入方向係相反方向與該釘頂部抵接。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肘釘拆除裝置,其中該抵接部係在離開該第1用紙面之方向可移動,伴隨該頭端部被插入該釘頂部與該第1用紙面之間並在該插入方向移動,而該釘頂部藉該頭端部的傾斜面在離開該第1用紙面之方向移動時,以追蹤該釘頂部之移動的方式在離開該第1用紙面之方向移動。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肘釘拆除裝置肘釘拆除裝置,其中 該頭端部係包含與該第1用紙面相對向的第1面、及位於與該第1面相反側的第2面; 該抵接部係構成為在該頭端部被插入該釘頂部與該第1用紙面之間後,與該第2面抵接,該頭端部在該插入方向在該釘頂部與該第1用紙面之間移動時,一面與該第2面之傾斜面抵接,一面在離開該第1用紙面之方向移動。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或3項之肘釘拆除裝置,其中 包括: 本體部;及 支撐部,係為了一端側可從該第1用紙面離開,將另一端側支撐成在本體部可轉動; 該抵接部係被該一端側支撐。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肘釘拆除裝置,其中 該抵接部係被配置於與該第1用紙面之第1位置相對向的位置,而第1位置係位於比在該插入方向之該釘頂部更下游側; 該支撐部係在該頭端部通過該第1位置後,容許該抵接部與該第2面抵接。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肘釘拆除裝置,其中 具備限制部,該限制部係位於該第1用紙面與該抵接部之間,並伴隨該頭端部之往該插入方向的移動而在該插入方向移動; 該限制部係至該頭端部通過該第1位置,限制該抵接部與該第2面抵接,而在該頭端部通過該第1位置後,容許該抵接部與該第2面抵接。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肘釘拆除裝置,其中該限制部係具有:壁部,係在至該頭端部通過該第1位置之間,遮斷該抵接部與該第2面的連通;及開口,係在該頭端部通過該第1位置後,該抵接部與該第2面連通。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中任一項之肘釘拆除裝置,其中該抵接部係與該頭端部之頭端相對向的位置具有被切掉的凹部。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中任一項之肘釘拆除裝置,其中該抵接部係在與該釘頂部相對向的位置具有釘頂部所卡合之凹部。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中任一項之肘釘拆除裝置,其中該抵接部係具有朝向該第1用紙面並往端部寬度變寬的寬度寬部。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中任一項之肘釘拆除裝置,其中該抵接部係在與該頭端部相對向的面具有凸部,該凸部係朝向離開第1用紙面之方向形成線狀。
  12. 一種肘釘拆除裝置,係從利用由釘頂部與一對腳部所構成之肘釘裝訂的用紙捆拆除肘釘,該肘釘拆除裝置係包括: 載置部,係具有可載置該用紙捆的載置面; 插入部,係在該用紙捆被載置於該載置部的狀態,被配置成與該用紙捆之該釘頂部露出之側的用紙面相對向,並可插入該釘頂部與該用紙面之間; 插入部移動部,係與該插入部連接,並使該插入部沿著該用紙面移動;以及 插入部調整部,係與該插入部連接,並可調整該插入部之對該載置面之在該用紙捆之厚度方向的位置。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肘釘拆除裝置肘釘拆除裝置,其中 該插入部調整部係包括: 基端部; 頭端部; 轉軸,係在該基端部與該頭端部之間被配置成可轉動; 第1部,係位於該基端部與該轉軸之間,該轉軸在逆時鐘方向轉動時,在離開該載置面之方向移動; 第2部,係位於該轉軸與該頭端部之間,該轉軸在逆時鐘方向轉動時,在接近該載置面之方向移動;以及 第1部移動部,係使該第1部在離開該載置面之方向移動; 該插入部係與該第2部連接。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之肘釘拆除裝置,其中該第1部移動部係具有偏心軸,並構成為以該偏心軸為中心可轉動,該偏心軸之外周面與該第1部抵接。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或14項之肘釘拆除裝置,其中該第2部係具有從該轉軸向該頭端部延伸的橢圓形孔,該插入部係具有與該橢圓形孔卡合的卡合部。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或15項之肘釘拆除裝置,其中該第1部移動部係構成為藉操作者可進行轉動操作。
  17. 一種肘釘拆除裝置,係從利用由釘頂部與一對腳部所構成之肘釘裝訂的用紙捆拆除肘釘,該肘釘拆除裝置係包括: 載置部,係具有可載置該用紙捆的載置面; 插入部,係在該用紙捆被載置於該載置部的狀態,被配置成與該用紙捆之該釘頂部露出之側的用紙面相對向,並可插入該釘頂部與該用紙面之間; 移動部,係與該插入部連接,並使該插入部沿著該用紙面移動;以及 載置部調整部,係與該載置部連接,並可調整該載置面之對該插入部之在該用紙捆之厚度方向的位置。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之肘釘拆除裝置,其中該載置部調整部係構成為藉操作者可調整。
TW108140943A 2018-11-13 2019-11-12 肘釘拆除裝置 TWI81280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13339 2018-11-13
JP2018213338A JP7310121B2 (ja) 2018-11-13 2018-11-13 ステープル取り外し装置
JP2018-213338 2018-11-13
JP2018213339A JP7395819B2 (ja) 2018-11-13 2018-11-13 ステープル取り外し装置
JP2018245546A JP7302170B2 (ja) 2018-12-27 2018-12-27 ステープル取り外し装置
JP2018-245546 2018-12-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00316A true TW202100316A (zh) 2021-01-01
TWI812809B TWI812809B (zh) 2023-08-21

Family

ID=707320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40943A TWI812809B (zh) 2018-11-13 2019-11-12 肘釘拆除裝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623332B2 (zh)
EP (1) EP3881973A4 (zh)
CN (1) CN112996633A (zh)
TW (1) TWI812809B (zh)
WO (1) WO202010095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07220B2 (ja) * 2019-08-01 2023-01-18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ステープル取り外し装置
JP2022027263A (ja) 2020-07-31 2022-02-10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ステープル取り外し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28643A (en) * 1969-04-07 1970-09-15 Whitney K Munson Staple locating and removing device
JP2000094362A (ja) 1998-09-28 2000-04-04 Minolta Co Ltd 綴じ部材除去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自動原稿搬送装置
US6634633B1 (en) 1998-08-25 2003-10-21 Minolta Co., Ltd. Binding member removing apparatus, automatic document feeder,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0127064A (ja) 1998-10-22 2000-05-09 Minolta Co Ltd 綴じ部材除去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自動原稿搬送装置
JP3620351B2 (ja) * 1999-07-06 2005-02-16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電動ステープラー
JP5565180B2 (ja) 2010-08-04 2014-08-0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綴じ針除去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NL2006273C2 (nl) * 2011-02-22 2012-08-24 Cortexcortex B V Werkwijze voor het verwijderen van een nietje uit een stapel vellen en een inrichting daarvoor.
JP5785418B2 (ja) * 2011-03-30 2015-09-30 株式会社東芝 供給装置及び供給方法、画像形成装置
JP5571264B1 (ja) 2014-02-07 2014-08-13 侑佑 ▲高▼橋 ステープル針用リムーバ
JP2016101653A (ja) * 2014-11-17 2016-06-02 グラドコR&D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装置
CN104589284B (zh) * 2014-12-04 2016-01-20 同济大学 可回收利用订书钉的起钉器和订书机合为一体的装置
JP6834292B2 (ja) * 2016-09-23 2021-02-24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ステープル取り外し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623332B2 (en) 2023-04-11
CN112996633A (zh) 2021-06-18
TWI812809B (zh) 2023-08-21
EP3881973A4 (en) 2022-07-27
WO2020100951A1 (ja) 2020-05-22
EP3881973A1 (en) 2021-09-22
US20210402582A1 (en) 2021-12-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2100316A (zh) 肘釘拆除裝置
KR101169823B1 (ko) 용지 후처리 장치 및 용지 후처리 방법
JP5359694B2 (ja) ステープラのクリンチャ機構
US8544652B2 (en) Component tape
JP6476852B2 (ja) 綴じ機構カートリッジ、綴じ装置本体およびシート処理装置
JP201202711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7228999B2 (en) Clincher for stapler
KR101780665B1 (ko) 지철구
JP7310121B2 (ja) ステープル取り外し装置
WO2006009015A1 (ja) ステープラおよびステープルカートリッジ
JP4784020B2 (ja) 電動ホッチキスにおけるステープルの検出機構
US6565075B2 (en) Rotatable stapler with position-detection feature
US11064638B2 (en) Component supply device, surface-mounting machine, and component supply method
US7954809B2 (en) Sheet post-processing apparatus
KR20050023303A (ko) 스테이플러 및 카트리지
JP2001347473A (ja) ステープル装置
JP4844074B2 (ja) 電動ステープラ
US20160332834A1 (en) Ramp device
JP2013086231A (ja) 電動ステープラ
JP6596627B2 (ja) 用紙綴じ装置
JPH0751261Y2 (ja) ホッチキスの針シート送り装置
JP2000153469A (ja) 電動ステープラー
JP2000153468A (ja) 電動ホチキス
JP2003211408A (ja) 電動ステープラ
JP2016150480A (ja) 用紙綴じ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