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43878A - 帶有著色層的光學構件、積層體以及圖像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帶有著色層的光學構件、積層體以及圖像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43878A
TW202043878A TW109111065A TW109111065A TW202043878A TW 202043878 A TW202043878 A TW 202043878A TW 109111065 A TW109111065 A TW 109111065A TW 109111065 A TW109111065 A TW 109111065A TW 202043878 A TW202043878 A TW 20204387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lored layer
layer
optical member
display area
color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110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沈載鎬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住友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住友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住友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438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43878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2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 B32B7/023Optical properti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帶有著色層的光學構件、及包含其的積層體以及圖像顯示裝置,其中所述帶有著色層的光學構件包括具有良好的遮蔽性的著色層,且在與貼合層貼合時能夠在著色層與貼合層之間不產生氣泡咬入地進行貼合。本發明提供一種帶有著色層的光學構件,所述帶有著色層的光學構件包括光學構件、以及設置於所述光學構件的一個面的著色層,其中所述帶有著色層的光學構件於俯視下被區分為顯示區域與非顯示區域,所述著色層設置在所述非顯示區域,所述著色層以所述顯示區域側的厚度變小的方式包括一個以上的階差部,所述著色層中,所述顯示區域側的端部及所述階差部的剖面形狀均為錐角為15°以下的錐形形狀。

Description

帶有著色層的光學構件、積層體以及圖像顯示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帶有著色層的光學構件、包含其的積層體以及圖像顯示裝置。
作為液晶顯示裝置或有機電致發光(electroluminescence,EL)顯示裝置等各種圖像顯示裝置,已知在顯示面板的視認側設置前表面板以保護顯示面板。有時在此種前表面板上設置非顯示區域以遮蔽電極、配線等,或者抑制來自顯示面板側的光洩露的漏光(例如,專利文獻1及專利文獻2等)。在專利文獻1及專利文獻2中,記載了將非顯示區域形成為著色層。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韓國公開專利第10-2015-0042046號公報 [專利文獻2]韓國公開專利第10-2017-0039809號公報 [專利文獻3]國際公開第2014/073316號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在將非顯示區域形成為著色層的情況下,將如下著色層形成在光學構件上:具有能夠隱蔽電極、配線等,且能夠抑制漏光的程度的充分的遮蔽性。為了確保此種遮蔽性,有時會形成積層有多個著色層的多層結構的著色層。但是,此種多層結構的著色層大多具有階差部,在經由黏著劑層等貼合層而貼合其他光學構件來製成積層體時,有時因著色層的階差,會在著色層與貼合層之間一邊咬入氣泡一邊進行貼合,而無法獲得良好的視認性。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帶有著色層的光學構件、及包括其的的積層體以及圖像顯示裝置,所述帶有著色層的光學構件具備具有良好的遮蔽性的著色層,在與貼合層貼合時能夠在著色層與貼合層之間不產生氣泡咬入地進行貼合。 [解決課題之手段]
[1]一種帶有著色層的光學構件,包括:光學構件、以及設置於所述光學構件的一個面的著色層,其中 所述帶有著色層的光學構件於俯視下被區分為顯示區域與非顯示區域, 所述著色層設置在所述非顯示區域, 所述著色層以所述顯示區域側的厚度變小的方式包括一個以上的階差部, 所述著色層中,所述顯示區域側的端部及所述階差部的剖面形狀均為錐角為15°以下的錐形形狀。 [2]如[1]所述的帶有著色層的光學構件,其中所述著色層包括多層結構。 [3]如[2]所述的帶有著色層的光學構件,其中所述多層結構的各層中,顯示區域側的端部的剖面形狀均為錐角為15°以下的錐形形狀。 [4]如[2]或[3]所述的帶有著色層的光學構件,其中所述多層結構的各層中,所述顯示區域側的端部的位置分別不同。 [5]如[2]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帶有著色層的光學構件,其中所述多層結構中最外層的顯示區域側的端部的位置位於多層結構中最靠近顯示區域側。 [6]如[2]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帶有著色層的光學構件,其中所述多層結構中的各層的顏色相同。 [7]如[2]至[6]中任一項所述的帶有著色層的光學構件,其中所述著色層具有兩個以上顏色不同的多層結構。 [8]如[1]至[7]中任一項所述的帶有著色層的光學構件,其中所述著色層的最大厚度為30 μm以下。 [9]如[1]至[8]中任一項所述的帶有著色層的光學構件,其中所述光學構件選自由前表面板、偏光板、及觸控感測器面板所組成的群組。 [10]一種積層體,包括如[1]至[9]中任一項所述的帶有著色層的光學構件、且在所述帶有著色層的光學構件的著色層側包括貼合層。 [11]一種圖像顯示裝置,具備如[1]至[9]中任一項所述的帶有著色層的光學構件或如[10]所述的積層體。 [發明的效果]
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帶有著色層的光學構件、及包含其的積層體以及圖像顯示裝置,所述帶有著色層的光學構件具備具有良好的遮蔽性的著色層,在與貼合層貼合時能夠在著色層與貼合層之間不產生氣泡咬入地進行貼合。
以下,參照圖式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但是本發明不限於以下的實施方式。在以下的所有圖式中,為了使各構成要素容易理解而適當調整比例尺來進行表示,圖式中所示的各構成要素的比例尺與實際的構成要素的比例尺未必一致。
<帶有著色層的光學構件> 圖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實施方式的帶有著色層的光學構件的一例的概略剖面圖。圖2是在俯視下自著色層側觀察圖1所示的帶有著色層的光學構件的概略俯視圖。帶有著色層的光學構件100包括光學構件20、及設置在光學構件20上的著色層10。在本說明書中,俯視是指自層的厚度方向觀察。
如圖2所示,帶有著色層的光學構件100區分為顯示區域及非顯示區域,此種情況下,如圖1所示,著色層10設置在非顯示區域B。如後所述,帶有著色層的光學構件100構成圖像顯示裝置時,帶有著色層的光學構件100的顯示區域A成為顯示圖像的區域,非顯示區域B成為不顯示圖像的區域。因此,在非顯示區域B中有時要求配置電極或配線等,或抑制來自設置於圖像顯示裝置的顯示單元的光洩漏的漏光。此種情況下,較佳為設置於非顯示區域B的著色層10以能夠實現電極或配線等的隱蔽性,且能夠實現漏光的抑制的程度具有充分的遮蔽性。
帶有著色層的光學構件100較佳為能夠彎曲。藉由帶有著色層的光學構件100能夠彎曲,可用於撓性顯示器。能夠彎曲是指可彎曲而不會產生裂紋。
於俯視下,帶有著色層的光學構件100例如可以是方形形狀,較佳為具有長邊和短邊的方形形狀,更佳為長方形。當帶有著色層的光學構件100的俯視形狀為長方形時,長邊的長度例如可為10 mm以上且1400 mm以下,較佳為50 mm以上且600 mm以下。短邊的長度例如為5 mm以上且800 mm以下,較佳為30 mm以上且500 mm以下,更佳為50 mm以上且300 mm以下。對於構成帶有著色層的光學構件100的各層而言,可對角部進行R加工,或者對端部進行切口加工,或者進行穿孔加工。
帶有著色層的光學構件100的厚度根據帶有著色層的光學構件所需的功能以及帶有著色層的光學構件的用途等而不同,因此沒有特別限定,例如為20 μm以上且500 μm以下,較佳為50 μm以上且300 μm以下,更佳為70 μm以上且200 μm以下。
帶有著色層的光學構件100例如能夠在圖像顯示裝置等中使用。圖像顯示裝置沒有特別限定,例如可列舉:有機電致發光(有機(EL))顯示裝置、無機電致發光(無機EL)顯示裝置、液晶顯示裝置、電場發光顯示裝置等。在帶有著色層的光學構件100能夠彎曲的情況下,帶有著色層的光學構件100適合用於撓性顯示器。
(著色層) 著色層10較佳為在俯視時設置在帶有著色層的光學構件100的周緣部的至少一部分,如圖2所示,亦可以形成非顯示區域B122的方式設置在帶有著色層的光學構件100的整個周緣部。藉由以將帶有著色層的光學構件100的周緣部邊緣化的方式設置著色層10,著色層10可視化成邊框,故能夠提高設計性。如後所述,著色層10可具有多層結構。
著色層10以顯示區域A側的厚度變小的方式具有階差部10c。著色層10可具有兩個以上階差部,例如三個以上或四個以上。圖1所示的著色層10具有一個階差部10c。階差部10c可在如下情況下產生,即,在後述的第一著色層上將第二著色層形成為第二著色層的顯示區域側的端部的位置較第一著色層的顯示區域側的端部的位置為更靠顯示區域側。階差的高度較佳為10 μm以下,更佳為7 μm以下,進而佳為5 μm以下,進而更佳為3 μm以下。
著色層10中,顯示區域側的端部及階差部的剖面形狀均為錐角為15˚以下的錐形形狀。如圖1所示,著色層10中,顯示區域A側的端部的剖面形狀及階差部10c的剖面形狀為錐角為15˚以下的錐形形狀。藉由設為此種錐形形狀,在將帶有著色層的光學構件100的著色層10側的面與後述的貼合層的貼合面貼合時,有在著色層10的階差部,在著色層10與貼合層之間不發生氣泡的咬入而變得容易貼合的傾向。
顯示區域A側的端部的剖面形狀中的錐角是指光學構件20與著色層10的錐形部所成的角度中較小的一者。如圖3所示,著色層10具有錐形部10a,著色層10的錐角10b是錐形部10a與光學構件20所成的角度。自抑制氣泡產生的觀點出發,錐角較佳為10˚以下,更佳為5˚以下。著色層10的顯示區域A側的端部的剖面形狀中的錐角10b可藉由著色層10中含有的著色劑(例如顏料等)、添加劑等的種類或含量、著色層10的形成方法等來調整。
階差部10c的剖面形狀的錐角是指光學構件20與著色層10的錐形部所成的角度中較小的一者。如圖3所示,著色層10在階差部10c具有錐形部10d,著色層10的錐角10e是錐形部10d與光學構件20所成的角度。自抑制氣泡的觀點出發,階差部的錐角較佳為10˚以下,更佳為5˚以下。階差部的錐角可藉由著色層中含有的著色劑(例如顏料等)、添加劑等的種類或含量、著色層的形成方法、在著色層為多層結構的情況下為更靠下層(更靠近光學構件20)側的著色層的端部的錐角的調節等來調整。例如,在著色層如後所述般為多層結構的情況下,當更靠近光學構件側的著色層的顯示區域側的端部的錐角變小時,有階差部的錐角變小的傾向。
在帶有著色層的光學構件中,著色層可具有多層結構。圖4所示的帶有著色層的光學構件200中,著色層10具有多層結構。當著色層10具有多層結構時,有易於提高著色層10的光學密度,並且易於降低著色層10的針孔的數量及大小的傾向。如圖4所示,著色層10可具有包含第一著色層11及第二著色層12的兩層結構。多層結構中的各層可藉由著色劑的種類或含量、色調、硬度、利用電子顯微鏡等的剖面觀察等來區分。
著色層10的多層結構的各層中,顯示區域側的端部的剖面形狀均可為錐形形狀,且其錐角均可為15˚以下。帶有著色層的光學構件200中,第一著色層11及第二著色層12的顯示區域A側的端部的厚度方向的剖面形狀均可為錐形形狀,錐形形狀的錐角均可為15˚以下。藉由多層結構中的各層的錐形形狀的角度均為15˚以下,在貼合帶有著色層的光學構件200的著色層10側的面與後述的貼合層的貼合面的情況下,有在階差部10c中在著色層10與貼合層之間氣泡難以咬入的傾向。自抑制氣泡的觀點出發,著色層10的多層結構的各層中,顯示區域側的端部的錐角均較佳為10˚以下,更佳為5˚以下。
在著色層10為多層結構的情況下,自減小著色層10的顯示區域側的端部的錐角及階差部的錐角的觀點來看,較佳為多層結構中的各層的顯示區域側的端部的位置分別不同。如圖5所示,第一著色層11的端部10g及第二著色層12的端部10f可分別處於不同的位置。
當著色層10為多層結構時,自抑制氣泡的觀點來看,較佳為多層結構的最外層中,顯示區域側的端部的位置位於多層結構中最靠近顯示區域側。在多層結構中最外層的顯示區域側的端部的位置位於多層結構中最靠顯示區域側的情況下,在該多層結構中,最外層能夠全部或部分地覆蓋其他層。如圖5所示,作為最外層的第二著色層12的端部10f可較第一著色層11的端部10g更位於顯示區域側。如此,藉由將第二著色層12積層在第一著色層11上而可生成階差部10c。藉由使第一著色層11的顯示區域側的端部的錐角為15˚以下,存在容易使階差部10c的錐形部10d的錐角10e為15˚以下的傾向。本發明人發現,藉由最外層覆蓋其他層,可在層間產生的微小間隙消失,而容易抑制氣泡的咬入。在多層結構為3層結構以上的情況下,最外層覆蓋可在其他2層之間產生的微小間隙,而能夠抑制氣泡的咬入,故所述結構設置特別有利。另外,在多層結構中最外層的顯示區域側的端部的位置於多層結構中位於最靠近顯示區域側的情況下,在該多層結構中,最外層以外的其他層的顯示區域側的端部的位置與位於外側的層(在積層方向上更遠離光學構件的表面的層)相比,可靠近顯示區域側,亦可不靠近顯示區域側。
著色層10可包含著色劑,著色劑可以是顏料亦可以是染料,著色層10可包含一種或兩種以上的著色劑。當著色層10為多層結構時,多層結構中的各層的顏色可相同亦可不同。著色層10可具有兩個以上顏色不同的多層結構。顏色不同是指著色層所含的著色劑的種類及量中的至少一者不同。顏色相同是指著色層所含的著色劑的種類及量均相同。
作為著色劑,例如可列舉:乙炔黑等炭黑、鐵黑、二氧化鈦、鋅華、紅氧化鐵(Bengala)、鉬鉻紅(chrome vermilion)、群青、鈷藍(cobalt blue)、鉻黃、鈦黃等無機顏料;酞菁藍、陰丹士林藍(IndanthreneBlue)、異吲哚啉酮黃、聯苯胺黃、喹吖啶酮紅、聚偶氮紅、苝紅、苯胺黑等有機顏料或染料;包含鋁、黃銅等鱗片狀箔片的金屬顏料;包含二氧化鈦被覆雲母、鹼性碳酸鉛等鱗片狀箔片的珍珠光澤顏料(珍珠顏料)等。
帶有著色層的光學構件的光學密度例如可為5以上。帶有著色層的光學構件的光學密度越大,著色層10的遮蔽性變得越高,因此容易提高電極、配線的隱蔽性,且容易抑制來自顯示單元的漏光。帶有著色層的光學構件的光學密度可藉由著色層10中含有的著色劑的種類或含量、著色層10的厚度、構成著色層10的層數等進行調整。帶有著色層的光學構件的光學密度是指著色層10最厚的區域中的光學密度。
著色層10的顏色沒有特別限定,根據用途、設計等適當選擇即可。作為著色層10的顏色,可列舉黑色、白色、紅色、藏青色、銀色、金色等。
著色層10的厚度例如可為30 μm以下,較佳為25 μm以下。藉由使著色層10的厚度在上述範圍內,能夠抑制與貼合層貼合時的氣泡的咬入。著色層10的厚度通常為3 μm以上,例如可為6 μm以上。藉由使著色層10的厚度為3 μm以上,遮蔽性提高,並且著色層10變得容易識別,有助於設計性提高。再者,著色層10的厚度設為著色層10的最大厚度。
第一著色層11及第二著色層12的厚度分別較佳為10 μm以下,更佳為7 μm以下,進而佳為5 μm以下,進而更佳為3 μm以下。
著色層10的寬度(帶有著色層的光學構件的面方向上的長度)沒有特別限定,根據帶有著色層的光學構件的尺寸、用途或設計等適當選擇即可。如圖2所示,在帶有著色層的光學構件的周緣部形成著色層10的情況下,著色層10的寬度例如可設為0.5 mm以上,可3 mm以上,亦可為5 mm以上,另外,通常為80 mm以下,可為60 mm以下,亦可為50 mm以下,還可為30 mm以下,還可為20 mm以下。在著色層10為多層結構的情況下,著色層10的寬度較佳為最外層的寬度。在著色層10為多層結構的情況下,該多層結構中的各層在寬度方向上例如可重疊0.1 mm以上50 mm以下,較佳為重疊0.15 mm以上30 mm以下,亦可重疊0.25 mm以上20 mm以下。
著色層10可藉由使用油墨或塗料的印刷法、使用金屬顏料的粉末的蒸鍍法、預先形成含有金屬顏料的著色層10並將其轉印的方法、光微影術等方法來形成。另外,亦可將該些方法組合。著色層10較佳為藉由印刷法而形成在光學構件20的表面上。作為印刷方法,可列舉:網版印刷、凹版印刷、平板印刷、自轉印片的轉印印刷、噴墨印刷等。亦可藉由重覆進行基於印刷法的印刷,形成所希望厚度的著色層10。當著色層10具有多層結構時,可重覆上述形成方法中的任意一種方法來形成各層,亦可將上述形成方法組合來形成各層。
用於形成著色層10的油墨或塗料可含有黏合劑、著色劑、溶媒、任意的添加劑等。作為黏合劑,可列舉:氯化聚烯烴(例如氯化聚乙烯、氯化聚丙烯)、聚酯系樹脂、胺基甲酸酯系樹脂、丙烯酸系樹脂、乙酸乙烯酯樹脂、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纖維素系樹脂。黏合劑樹脂可單獨使用,亦可併用兩種以上。黏合劑樹脂可為熱聚合性樹脂,亦可為光聚合性樹脂。藉由印刷法形成著色層10時,較佳為使用相對於黏合劑樹脂100質量份,含有著色劑50質量份以上且200質量份以下的油墨或塗料。
在上述中,主要說明著色層10具有2層結構的情況,但著色層亦可為3層以上的多層結構。例如,在圖4所示的著色層10更具有第三著色層的情況下,第三著色層可設置在第一著色層11與第二著色層12之間,亦可設置在第一著色層11與光學構件20之間,還可設置在第一著色層11上。
(光學構件) 光學構件20只要是能夠透過光的板狀體,則材料及厚度並無限定,另外,可為單層亦可為多層。作為光學構件20,可為用於通常的圖像顯示裝置中的構成元件,例如可為偏光板、偏光板的視認側的保護膜、觸控感測器面板及該些的積層體等。
作為光學構件20,亦可使用玻璃製的板狀體(例如玻璃板、玻璃膜等)、樹脂製的板狀體(例如樹脂板、樹脂片、樹脂膜等)。
作為玻璃板,較佳地使用顯示用強化玻璃。玻璃板的厚度例如為10 μm以上且1000 μm以下,較佳為50 μm以上且500 μm以下。藉由使用玻璃板,可構成具有優異的機械強度及表面硬度的光學構件20。
作為樹脂膜,只要是能夠透過光的樹脂膜,則不進行限定。例如可列舉包含如下高分子的膜:三乙醯纖維素、乙醯纖維素丁酸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丙醯纖維素、丁醯纖維素、乙醯丙醯纖維素、聚酯、聚苯乙烯、聚醯胺、聚醚醯亞胺、聚(甲基)丙烯酸、聚醯亞胺、聚醚碸、聚碸、聚乙烯、聚丙烯、聚甲基戊烯、聚氯乙烯、聚偏二氯乙烯、聚乙烯醇、聚乙烯縮醛、聚醚酮、聚醚醚酮、聚醚碸、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酯、聚碳酸酯、聚醯胺醯亞胺等。所述高分子可單獨使用或混合兩種以上使用。當將帶有著色層的光學構件100用於撓性顯示器時,較佳地使用由聚醯亞胺、聚醯胺、聚醯胺醯亞胺等高分子形成的樹脂膜,其可構成為具有優異的可撓性,並且具有高強度及高透明度。
<積層體> 圖6是示意性地表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積層體的一例的概略剖面圖。圖6中示出的積層體300自視認側起依次包括前表面板30、貼合層40、偏光板50及觸控感測器面板60。偏光板50更包括著色層10。著色層10設置在偏光板50的前表面板30側的表面上的一部分。著色層10包括:第一著色層11、第二著色層12、第三著色層13、第四著色層14及第五著色層15。
著色層10可包含2個多層結構,第一多層結構包含第一著色層11及第二著色層12,第二多層結構可包含第三著色層13、第四著色層14及第五著色層15。在第一多層結構中,作為最外層的第二著色層12的端部可較第一著色層11的端部位於更靠顯示區域側。在第二多層結構中,作為最外層的第五著色層15的端部可較第三著色層13的端部位於更靠顯示區域側。自降低階差的錐角的觀點出發,較佳為第一多層結構的第一著色層11的端部較第二多層結構的最外層即第五著色層15的端部更靠顯示區域側。在著色層10形成於偏光板50上(即偏光板50的視認側)的形態中,當在貼合層40與著色層10之間產生氣泡時,容易看到氣泡。在偏光板50上形成有著色層10的形態容易獲得本發明的效果。
(前表面板) 前表面板30只要是能夠透過光的板狀體,則材料及厚度並無特別限定,且可為單層結構亦可為多層結構,可例示玻璃製的板狀體(例如玻璃板、玻璃膜等)、樹脂製的板狀體(例如樹脂板、樹脂片、樹脂膜等)。作為玻璃製的板狀體及樹脂製的板狀體的具體例,應用與光學構件20相關的所述的說明。前表面板可為構成圖像顯示裝置的最表面的層。
前表面板30是樹脂膜的情況下,樹脂膜可為在基材膜的至少一面設置硬塗層而進一步提高了硬度的膜。硬塗層可形成在基材膜的一面上,亦可形成在兩面上。當後述的圖像顯示裝置是觸控面板方式的圖像顯示裝置時,由於前表面板30的表面成為觸控面,故較佳地使用具有硬塗層的樹脂膜。藉由設置硬塗層,可製成提高了硬度及劃痕性的樹脂膜。硬塗層例如是紫外線硬化型樹脂的硬化層。作為紫外線硬化型樹脂,例如可舉出(甲基)丙烯酸系樹脂、矽酮系樹脂、聚酯系樹脂、胺基甲酸酯系樹脂、醯胺系樹脂、環氧系樹脂等。為了提高硬度,硬塗層可含有添加劑。添加劑沒有限定,可舉出無機系微粒、有機系微粒、或者該些的混合物。樹脂膜的厚度例如為30 μm以上2000 μm以下。
前表面板30不僅具有保護圖像顯示裝置的前表面的功能,還可具有作為觸控感測器的功能、藍光隔斷功能、視角調整功能等。
(貼合層) 貼合層40是介於前表面板30與偏光板50之間而將該些貼合的層,是黏著劑層或接著劑層。自可良好地吸收由著色層10產生的階差的觀點出發,貼合層40較佳為黏著劑層。
黏著劑層可包含以(甲基)丙烯酸系、橡膠系、胺基甲酸酯系、酯系、矽酮系、聚乙烯醚系之類的樹脂為主要成分的黏著劑組成物。其中,較佳為以透明性、耐候性、耐熱性等優異的(甲基)丙烯酸系樹脂為原料聚合物的黏著劑組成物。黏著劑組成物可為活性能量線硬化型、熱硬化型。
作為黏著劑組成物中使用的(甲基)丙烯酸系樹脂(原料聚合物),例如可較佳地使用將(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異辛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之類的(甲基)丙烯酸酯的一種或兩種以上作為單體的聚合物或共聚物。原料聚合物較佳為使極性單體共聚。作為極性單體,例如可舉出(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2-羥基丙酯、(甲基)丙烯酸羥基乙酯、(甲基)丙烯醯胺、N,N-二甲基胺基(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之類的具有羧基、羥基、醯胺基、胺基、環氧基等的單體。
黏著劑組成物可僅含有所述原料聚合物,但通常更含有交聯劑。作為交聯劑,可例示:為2價以上的金屬離子,且與羧基之間形成羧酸金屬鹽者;為多胺化合物,且與羧基之間形成醯胺鍵者;為聚環氧化合物或多元醇,且與羧基之間形成酯鍵者;為聚異氰酸酯化合物,且與羧基之間形成醯胺鍵者。其中,較佳為聚異氰酸酯化合物。
所謂活性能量線硬化型黏著劑組成物是指如下的黏著劑組成物:具有受到紫外線或電子線之類的活性能量線的照射而硬化的性質,從而具有在活性能量線照射前仍具有黏著性而可與膜等被黏物密著,且藉由活性能量線的照射而硬化,可調整密著力的性質。活性能量線硬化型黏著劑組成物較佳為紫外線硬化型。活性能量線硬化型黏著劑組成物除了原料聚合物、交聯劑以外,更含有活性能量線聚合性化合物。此外,根據需要,亦含有光聚合引發劑或光敏劑等。
黏著劑組成物可含有用於賦予光散射性的微粒子、珠(樹脂珠、玻璃珠等)、玻璃纖維、原料聚合物以外的樹脂、增黏劑、填充劑(金屬粉或其他無機粉末等)、抗氧化劑、紫外線吸收劑、染料、顏料、著色劑、消泡劑、防腐蝕劑、光聚合引發劑等添加劑。
黏著劑層可藉由將所述黏著劑組成物的有機溶劑稀釋液塗佈在基材上並使其乾燥而形成。使用活性能量線硬化型黏著劑組成物時,藉由對所形成的黏著劑層照射活性能量線,可製成具有所期望的硬化度的硬化物。
自吸收由著色層10產生的階差的觀點出發,貼合層40的厚度較佳為較著色層10的厚度更厚,例如較佳為4 μm以上且100 μm以下,更佳為5 μm以上且50 μm以下。貼合層40的厚度設為貼合層40的最大厚度。
(偏光板) 作為偏光板50,可為直線偏光板亦可為圓偏光板。作為直線偏光板,可列舉包含吸附有二色性色素的拉伸膜或拉伸層、或者塗佈含有二色性色素及聚合性化合物的組成物並使其硬化而成的膜作為偏振片的膜等。作為二色性色素,具體而言,可使用碘或二色性的有機染料。二色性有機染料包括包含C.I.直接紅(DIRECT RED)39等雙偶氮化合物的二色性直接染料、包含三偶氮、四偶氮等化合物的二色性直接染料。
作為用作偏振片的,塗佈含有二色性色素及聚合性化合物的組成物並使其硬化而成的膜,可列舉塗佈含有具有液晶性的二色性色素的組成物或含有二色性色素和聚合性液晶的組成物並使其硬化而得到的層等含有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硬化物的膜等。塗佈含有二色性色素及聚合性化合物的組成物並使其硬化而成的膜與吸附有二色性色素的拉伸膜或拉伸層相比,彎曲方向沒有限制,因此較佳。
直線偏光板可僅由偏振片構成,亦可除了偏振片以外,更包括保護層、熱塑性樹脂膜、基材、配向膜、保護層。直線偏光板的厚度例如為2 μm以上且100 μm以下,較佳為10 μm以上且60 μm以下。
(1)具備拉伸膜或拉伸層作為偏振片的直線偏光板 對具備吸附了二色性色素的拉伸膜作為偏振片的直線偏光板進行說明。作為偏振片的吸附有二色性色素的拉伸膜通常可經由如下步驟而製造:將聚乙烯醇系樹脂膜單軸拉伸的步驟;藉由用二色性色素對聚乙烯醇系樹脂膜進行染色來吸附該二色性色素的步驟;利用硼酸水溶液對吸附了二色性色素的聚乙烯醇系樹脂膜進行處理的步驟;以及在利用硼酸水溶液進行處理後進行水洗的步驟。可將該偏振片直接用作直線偏光板,亦可將在所述偏振片的一面或兩面貼合了後述的熱塑性樹脂膜的偏振片用作直線偏光板。偏振片的厚度較佳為2 μm以上且40 μm以下。
聚乙烯醇系樹脂藉由將聚乙酸乙烯酯系樹脂皂化而得到。作為聚乙酸乙烯酯系樹脂,除了作為乙酸乙烯酯的均聚物的聚乙酸乙烯酯以外,還使用乙酸乙烯酯和能夠與其共聚的其他單體的共聚物。作為能夠與乙酸乙烯酯共聚的其他單體,例如可列舉:不飽和羧酸類、烯烴類、乙烯基醚類、不飽和磺酸類、具有銨基的(甲基)丙烯醯胺類等。
聚乙烯醇系樹脂的皂化度通常為85莫耳%~100莫耳%,較佳為98莫耳%以上。聚乙烯醇系樹脂可被改質,例如亦可使用經醛類改質的聚乙烯醇縮甲醛或聚乙烯縮醛。聚乙烯醇系樹脂的聚合度通常為1000以上且10000以下,較佳為1500以上且5000以下。
接著,對具備吸附了二色性色素的拉伸層作為偏振片的直線偏光板進行說明。作為偏振片的吸附了二色性色素的拉伸層通常可經由如下步驟來製造:將含有上述聚乙烯醇系樹脂的塗佈液塗佈在基材膜上的步驟、將得到的積層膜單軸拉伸的步驟、藉由用二色性色素對經單軸拉伸後的積層膜的聚乙烯醇系樹脂層進行染色,吸附該二色性色素而製成偏振片的步驟、用硼酸水溶液處理吸附有二色性色素的膜的步驟、以及用硼酸水溶液處理後進行水洗的步驟。 根據需要,可自偏振片剝離除去基材膜。基材膜的材料及厚度可與後述的熱塑性樹脂膜的材料及厚度相同。
作為拉伸膜或拉伸層的偏振片可以在其單面或雙面貼合有熱塑性樹脂膜的形態組裝於帶有著色層的光學構件中。該熱塑性樹脂膜可作為偏振片用保護膜或相位差膜發揮功能。熱塑性樹脂膜例如可為包含如下樹脂的膜,即,鏈狀聚烯烴系樹脂(聚丙烯系樹脂等)、環狀聚烯烴系樹脂(降冰片烯系樹脂等)等聚烯烴系樹脂;三乙醯纖維素等纖維素系樹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酯、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等聚酯系樹脂;聚碳酸酯系樹脂;(甲基)丙烯酸系樹脂;或者該些的混合物等。
自薄型化的觀點出發,熱塑性樹脂膜的厚度通常為300 μm以下,較佳為200 μm以下,更佳為100 μm以下,進而佳為80 μm以下,進一步較佳為60 μm以下,另外通常為5 μm以上,較佳為20 μm以上。 熱塑性樹脂膜可具有相位差,亦可不具有相位差。 熱塑性樹脂膜例如可使用接著劑層貼合在偏振片上。
(2)具備塗佈含有二色性色素及聚合性化合物的組成物並使其硬化而成的膜作為偏振片的直線偏光板 對具備塗佈含有二色性色素及聚合性化合物的組成物並使其硬化而成的膜作為偏振片的直線偏光板進行說明。用作偏振片的,塗佈含有二色性色素及聚合性化合物的組成物並使其硬化而成的膜可列舉:在基材上塗佈含有具有液晶性的二色性色素的組成物、或者含有二色性色素和液晶化合物的組成物並使其硬化而得到的膜等。該膜可剝離基材或與基材一起作為直線偏光板使用,或者亦可以在其一面或兩面具有熱塑性樹脂膜的構成作為直線偏光板使用。
基材可以是熱塑性樹脂膜。基材的例子及厚度可與上述熱塑性樹脂膜的說明中例示者相同。基材可以是在至少一個表面具有硬塗層、防反射層或防靜電層的熱塑性樹脂膜。基材可僅在未形成偏振片的一側的表面上形成硬塗層、防反射層、防靜電層等。基材亦可僅在形成有偏振片的一側的表面上形成硬塗層、防反射層、防靜電層等。
作為熱塑性樹脂膜,可列舉與具備上述拉伸膜或拉伸層作為偏振片的直線偏光板相同者。熱塑性樹脂膜例如可使用貼合層貼合在偏振片上。
塗佈含有二色性色素及聚合性化合物的組成物並使其硬化而成的膜較佳為薄,但過薄時強度降低,加工性有變差的傾向。該膜的厚度通常為20 μm以下,較佳為5 μm以下,更佳為0.5 μm以上3 μm以下。
作為塗佈含有二色性色素及聚合性化合物的組成物並使其硬化而成的膜,具體而言,可列舉日本專利特開2013-37353號公報或日本專利特開2013-33249號公報等中記載的膜。
偏光板50可以是包括直線偏光板與相位差膜的圓偏光板。以直線偏光板的吸收軸和相位差層的遲相軸成為規定角度的方式配置直線偏光層和相位差層的圓偏光板能夠發揮防反射功能。相位差層包含λ/4板時,直線偏光板的吸收軸與λ/4板的遲相軸所成的角度可為45˚±10˚。直線偏光板和相位差層可藉由後述的貼合層而貼合。
(觸控感測器面板) 觸控感測器面板60可經由貼合層而貼合於偏光板50的與著色層相反的一側。作為觸控感測器面板60,只要是能夠檢測出被觸控的位置的感測器,則檢測方式不受限定,可例示:電阻膜方式、靜電電容耦合方式、光學感測器方式、超音波方式、電磁感應耦合方式、表面聲波方式等的觸控感測器面板。自低成本方面而言,較佳使用電阻膜方式、靜電電容耦合方式的觸控感測器面板。
電阻膜方式的觸控感測器面板的一個例子包括彼此相向配置的一對基板、夾持於所述一對基板之間的絕緣性間隔物、在各基板的內側的前表面作為電阻膜設置的透明導電膜、以及觸控位置檢測電路。在設置有電阻膜方式的觸控感測器面板的圖像顯示裝置中,當觸控前表面板30的表面時,相向的電阻膜短路,在電阻膜中流動電流。觸控位置檢測電路檢測此時的電壓變化,從而檢測被觸控的位置。
靜電電容耦合方式的觸控感測器面板的一例包括基板、設置在基板的整個面上的位置檢測用透明電極、觸控位置檢測電路。在設置有靜電電容耦合方式的觸控感測器面板的圖像顯示裝置中,當觸控前表面板30的表面時,在被觸控的點,透明電極經由人體的靜電電容而接地。觸控位置檢測電路檢測透明電極的接地,從而檢測所觸控的位置。
(帶有著色層的光學構件的製造方法) 帶有著色層的光學構件200的製造方法包括:準備光學構件20的步驟、在光學構件20的表面形成第一著色層11的第一著色層形成步驟、在形成的第一著色層11上形成第二著色層12的第二著色層形成步驟。第一著色層11及第二著色層12的形成方法如上所說明般,可列舉網版印刷等印刷法。
在第二著色層形成步驟中,可以如下方式形成第二著色層12,即,第二著色層12的顯示區域側的端部10f較第一著色層11的顯示區域側的端部10g位於更靠顯示區域側。
在多層結構為3層以上的情況下,可在第二著色層12上進一步形成著色層,或者可在形成第二著色層12之前,將其他著色層形成在第一著色層上。在多層結構為3層以上的情況下,可以如下方式形成最外層,即,多層結構中最外層的顯示區域側的端部的位置於多層結構中為最靠顯示區域側。
(圖像顯示裝置) 本發明的包括光學構件或積層體的圖像顯示裝置可用作智慧型手機、輸入板等移動設備、電視機、數碼相框、電子廣告牌、測量器或計量儀器類、辦公用設備、醫療設備、電算設備等。如上所述,本實施方式的圖像顯示裝置由於抑制著色層與貼合層之間的氣泡的咬入,因此可具有良好的外觀。 [實施例]
以下,藉由實施例更詳細地說明本發明。例中「%」及「份」只要沒有特別說明,為質量%及質量份。
[氣泡的評價] 用光學顯微鏡(奧林巴斯(Olympus)股份有限公司製造)觀察積層體的黏著劑層的前表面板側表面,確認有無氣泡的產生。無氣泡產生的情況記為○,有氣泡產生的情況記為×。
[端部及階差部的錐角的測定] 藉由掃描型電子顯微鏡(日立高新技術(Hitachi High-technologies)股份有限公司製造的「SU8010」)觀察帶有著色層的光學構件的剖面,在獲得的剖面圖像中測定端部及階差部的錐角。
[光學密度的測定] 將帶有著色層的光學構件作為測定樣品設置在光學密度測定器(產品名:361T,愛色麗(X-rite)公司製造)中,自光源對測定樣品的著色層側照射光,將著色層的具有最大厚度的區域作為測定區域來測定光學密度。
[著色層形成用組成物(黑色)的製備] [油墨成分] 乙炔黑 10.0質量% 聚酯 80.0質量% 戊二酸二甲酯 2.5質量% 琥珀酸 2.0質量% 異佛爾酮 5.5質量% [硬化劑] 脂肪族聚異氰酸酯 75.0質量% 乙酸乙酯 25.0質量% [溶媒] 異佛爾酮 [製備方法] 相對於油墨成分100質量份,添加硬化劑10質量份、溶媒10質量份,並進行攪拌,從而獲得著色層形成用組成物(黑色)。
[著色層形成用組成物(白色)的製備] [油墨成分] 二氧化鈦 50.0質量% 聚酯 39.0質量% 戊二酸二甲酯 2.5質量% 琥珀酸 2.0質量% 異佛爾酮 6.5質量% [硬化劑] 脂肪族聚異氰酸酯 75.0質量% 乙酸乙酯 25.0質量% [溶媒] 異佛爾酮 [製備方法] 相對於油墨成分100質量份,添加硬化劑10質量份、溶媒10質量份,並進行攪拌,從而獲得著色層形成用組成物(白色)。
<實施例1> (帶有黏著劑層的前表面板的製作) 準備在基材膜的兩面形成有硬塗層的厚度70 μm的窗口膜(基材膜50 μm、各硬塗層10 μm、縱長179 mm×橫寬106 mm)作為前表面板,準備(甲基)丙烯酸系黏著劑層(厚度25 μm、縱長179 mm×橫寬106 mm)作為貼合層。窗口膜的基材膜是聚醯亞胺系樹脂膜,硬塗層是包括如下組成物的層,所述組成物包含末端具有多官能丙烯酸基的樹枝狀聚合物化合物。其後,對窗口膜的與黏著劑層的貼合面、黏著劑層的與窗口膜的貼合面實施電暈處理。然後,將窗口膜與黏著劑層貼合,從而獲得帶有黏著劑層的前表面板。
(圓偏光板的製作) 在厚度25 μm的三乙醯纖維素(TAC)膜上形成光配向膜後,將含有二色性色素與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組成物塗佈在基材上,使其配向、硬化,得到厚度2.5 μm的偏振片。在該偏振片上塗佈丙烯酸系樹脂組成物,使其硬化而得到厚度1 μm的外塗層。在該外塗層上貼合包含液晶化合物聚合並硬化而成的層的相位差膜[厚度16 μm,層構成:黏著劑層(厚度5 μm)/包含液晶化合物硬化而成的層及配向膜的λ/4板(厚度3 μm)/黏著劑層(厚度5 μm)/包含液晶化合物硬化而成的層及配向膜的正C板(厚度3μm)]。從而獲得以如此方式製作的圓偏光板(「TAC/偏振片/相位差膜」的層構成、厚度44.5 μm、縱長179 mm×橫寬106 mm)。
(帶有著色層的光學構件的形成) 以下參照圖7來說明帶有著色層的光學構件的製作順序。圖7的(1)是著色層的剖面圖,圖7的(2)是形成有著色層的圓偏光板的俯視圖。 1)第一著色層11的形成 在上述獲得的圓偏光板的TAC的表面,將著色層形成用組成物(黑色)用作油墨,並使用460網眼的網版,藉由網版印刷來進行乾燥後的塗佈厚度為3 μm的噴出量的印刷,乾燥15分鐘,從而形成包含厚度3 μm、縱長(11a)4.25 mm、橫寬(11b)11.75 mm的印刷層的第一著色層。
2)第二著色層12的形成 在第一著色層11的表面,以第二著色層12的顯示區域側的端部的位置較第一著色層11的顯示區域側的端部的位置為更靠顯示區域側的方式,將著色層形成用組成物(黑色)用作油墨,並使用460網眼的網版,藉由網版印刷來進行乾燥後的塗佈厚度為3 μm的噴出量的印刷,乾燥15分鐘,從而形成包含厚度3 μm、縱長(12a)4.50 mm、橫寬(12b)12.00 mm的印刷層的第二著色層12。
3)第三著色層13的形成 在第二著色層12的表面,以第一著色層11的顯示區域側的端部的位置較第三著色層13的顯示區域側的端部的位置為更靠顯示區域側的方式,將著色層形成用組成物(白色)用作油墨,並使用460網眼的網版,藉由網版印刷來進行乾燥後的塗佈厚度為5 μm的噴出量的印刷,乾燥15分鐘,從而形成包含厚度5 μm、縱長(13a)3.75 mm、橫寬(13b)11.25 mm的印刷層的第三著色層13。
4)第四著色層14的形成 在第三著色層13的表面,以第三著色層13的顯示區域側的端部的位置較第四著色層14的顯示區域側的端部的位置為更靠顯示區域側的方式,將著色層形成用組成物(白色)用作油墨,並使用460網眼的網版,藉由網版印刷來進行乾燥後的塗佈厚度為5 μm的噴出量的印刷,乾燥15分鐘,從而形成包含厚度5 μm、縱長(14a)3.50 mm、橫寬(14b)11.00 mm的印刷層的第四著色層14。
5)第五著色層15的形成 在第三著色層13及第四著色層14的表面,以第五著色層15的顯示區域側的端部的位置較第三著色層13的顯示區域側的端部的位置為更靠顯示區域側、且第二著色層12的顯示區域側的端部較第五著色層15的顯示區域側的端部為更靠顯示區域側的方式,將著色層形成用組成物(白色)用作油墨,並使用460網眼的網版,藉由網版印刷來進行乾燥後的塗佈厚度為5 μm的噴出量的印刷,乾燥15分鐘,從而形成包含厚度5 μm、縱長(15a)4.00 mm、橫寬(15b)11.50 mm的印刷層的第五著色層15。 著色層的最大厚度為21 μm,最大厚度部的光學密度為5.91。 測定了著色層端部的錐角以及階差處的錐角。
(積層體的製作) 對帶有黏著劑層的前表面板的黏著劑層的面及圓偏光板的形成有著色層的面實施電暈處理,以實施了電暈處理的面成為內側的方式積層帶有黏著劑層的前表面板與形成有著色層的圓偏光板,並使用輥貼合機進行貼合,從而獲得積層體。對在所獲得的積層體的測定所述錐角的部位有無氣泡進行評價。將結果示於表1中。
<比較例1> 與實施例1同樣地製作帶有黏著劑層的前表面板及圓偏光板。
(帶有著色層的光學構件的形成) 以下參照圖8來說明帶有著色層的光學構件的製作順序。圖8的(1)是著色層的剖面圖,圖8的(2)是形成有著色層的圓偏光板的俯視圖。 1)第一著色層71的形成 在所製作的圓偏光板的TAC的表面,將著色層形成用組成物(黑色)用作油墨,並使用460網眼的網版,藉由網版印刷來進行乾燥後的塗佈厚度為3 μm的噴出量的印刷,乾燥15分鐘,從而形成包含厚度3 μm、縱長(71a)4.25 mm、橫寬(71b)11.75 mm的印刷層的第一著色層。
2)第二著色層72的形成 在第一著色層71的表面,以第二著色層72的顯示區域側的端部的位置較第一著色層71的顯示區域側的端部的位置為更靠顯示區域側的方式,將著色層形成用組成物(黑色)用作油墨,並使用460網眼的網版,藉由網版印刷來進行乾燥後的塗佈厚度為3 μm的噴出量的印刷,乾燥15分鐘,從而形成包含厚度3 μm、縱長(72a)4.50 mm、橫寬(72b)12.00 mm的印刷層的第二著色層72。
3)第三著色層73的形成 在第二著色層72的表面,以第一著色層71的顯示區域側的端部的位置較第三著色層73的顯示區域側的端部的位置為更靠顯示區域側的方式,將著色層形成用組成物(白色)用作油墨,並使用460網眼的網版,藉由網版印刷來進行乾燥後的塗佈厚度為5 μm的噴出量的印刷,乾燥15分鐘,從而形成包含厚度5 μm、縱長(73a)4.00 mm、橫寬(73b)11.50 mm的印刷層的第三著色層73。
4)第四著色層74的形成 在第三著色層73的表面,以第四著色層74的顯示區域側的端部的位置與第三著色層73的顯示區域側的端部的位置為相同的方式,將著色層形成用組成物(白色)用作油墨,並使用460網眼的網版,藉由網版印刷來進行乾燥後的塗佈厚度為5 μm的噴出量的印刷,乾燥15分鐘,從而形成包含厚度5 μm、縱長(74a)4.00 mm、橫寬(74b)11.50 mm的印刷層的第四著色層74。
5)第五著色層75的形成 在第四著色層74的表面,以第五著色層75的顯示區域側的端部的位置與第三著色層73的顯示區域側的端部的位置為相同的方式,將著色層形成用組成物(白色)用作油墨,並使用460網眼的網版,藉由網版印刷來進行乾燥後的塗佈厚度為5 μm的噴出量的印刷,乾燥15分鐘,從而形成包含厚度5 μm、縱長(75a)4.00 mm、橫寬(75b)11.50 mm的印刷層的第五著色層75。 著色層的最大厚度為21 μm,最大厚度部的光學密度為5.90。 測定了著色層端部的錐角以及階差處的錐角。
(積層體的製作) 與實施例1同樣地,將如上所述獲得的圓偏光板的形成有著色層的面與帶有黏著劑層的前表面板的黏著劑層的面進行貼合,藉此獲得積層體。對在所獲得的積層體的測定所述錐角a~e的部位有無氣泡進行評價。將結果示於表1中。
[表1] 表(Table)1
  錐角(°) 氣泡 光學 密度
a b c d e a b c d e
實施例1 5 3 6 5 5 5.91
比較例1 5 3 18 - - × - - 5.90
10:著色層 10a:錐形部 10b、10e:錐角 10c:階差部 10d:錐形部 10f、10g:端部 11、71:第一著色層 12、72:第二著色層 13、73:第三著色層 14、74:第四著色層 15、75:第五著色層 20:光學構件 30:前表面板 40:貼合層 50:偏光板 60:觸控感測器面板 100、200:帶有著色層的光學構件 121:顯示區域 122:非顯示區域 300:積層體 11a、12a、13a、14a、15a、71a、72a、73a、74a、75a:縱長 11b、12b、13b、14b、15b、71b、72b、73b、74b、75b:橫寬 A:顯示區域 B:非顯示區域 a~e:錐角
圖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發明的帶有著色層的光學構件的一例的概略剖面圖。 圖2是自前表面板側觀察圖1所示的帶有著色層的光學構件的概略俯視圖。 圖3是示意性地表示著色層的錐角的概略剖面圖。 圖4是示意性地表示本發明的帶有著色層的光學構件的一例的概略剖面圖。 圖5是示意性地表示著色層的錐角的概略剖面圖。 圖6是示意性地表示本發明的帶有著色層的光學構件的一例的概略剖面圖。 圖7是示意性地表示實施例1的著色層的構成的概略剖面圖。 圖8是示意性地表示比較例1的著色層的構成的概略剖面圖。
10:著色層
10c:階差部
20:光學構件
100:帶有著色層的光學構件
A:顯示區域
B:非顯示區域

Claims (11)

  1. 一種帶有著色層的光學構件,包括:光學構件、以及設置於所述光學構件的一個面的著色層,其中, 所述帶有著色層的光學構件於俯視下被區分為顯示區域與非顯示區域, 所述著色層設置在所述非顯示區域, 所述著色層以所述顯示區域側的厚度變小的方式包括一個以上的階差部, 所述著色層中,所述顯示區域側的端部及所述階差部的剖面形狀均為錐角為15°以下的錐形形狀。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帶有著色層的光學構件,其中所述著色層包括多層結構。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帶有著色層的光學構件,其中所述多層結構的各層中,顯示區域側的端部的剖面形狀均為錐角為15°以下的錐形形狀。
  4. 如請求項2或請求項3所述的帶有著色層的光學構件,其中所述多層結構的各層中,所述顯示區域側的端部的位置分別不同。
  5. 如請求項2至請求項4中任一項所述的帶有著色層的光學構件,其中所述多層結構中最外層的顯示區域側的端部的位置位於多層結構中最靠近顯示區域側。
  6. 如請求項2至請求項5中任一項所述的帶有著色層的光學構件,其中所述多層結構中的各層的顏色相同。
  7. 如請求項2至請求項6中任一項所述的帶有著色層的光學構件,其中所述著色層具有兩個以上顏色不同的多層結構。
  8. 如請求項1至請求項7中任一項所述的帶有著色層的光學構件,其中所述著色層的最大厚度為30 μm以下。
  9. 如請求項1至請求項8中任一項所述的帶有著色層的光學構件,其中所述光學構件選自由前表面板、偏光板、及觸控感測器面板所組成的群組。
  10. 一種積層體,包括如請求項1至請求項9中任一項所述的帶有著色層的光學構件、且在所述帶有著色層的光學構件的著色層側包括貼合層。
  11. 一種圖像顯示裝置,具備如請求項1至請求項9中任一項所述的帶有著色層的光學構件或如請求項10所述的積層體。
TW109111065A 2019-04-12 2020-03-31 帶有著色層的光學構件、積層體以及圖像顯示裝置 TW20204387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76221A JP2020173386A (ja) 2019-04-12 2019-04-12 着色層付光学部材、積層体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19-076221 2019-04-1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43878A true TW202043878A (zh) 2020-12-01

Family

ID=727518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11065A TW202043878A (zh) 2019-04-12 2020-03-31 帶有著色層的光學構件、積層體以及圖像顯示裝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2020173386A (zh)
KR (1) KR20210149738A (zh)
CN (1) CN113678184A (zh)
TW (1) TW202043878A (zh)
WO (1) WO202020903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30278137A1 (en) 2020-10-14 2023-09-07 Amada Co., Ltd. Laser processing device and nozzle inspection method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29014A (ja) * 1998-07-07 2000-01-28 Sharp Corp 液晶表示素子用カラーフィルタ基板及び液晶表示素子
JP2003241185A (ja) * 2002-02-20 2003-08-2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788462B2 (ja) * 2003-05-06 2006-06-2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気光学装置用基板、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並びに、電気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
JP4121540B2 (ja) * 2004-02-20 2008-07-23 日本写真印刷株式会社 表示窓に保護パネルが付された電子機器
US7195813B2 (en) * 2004-05-21 2007-03-27 Eastman Kodak Company Mixed absorber layer for displays
JP4889209B2 (ja) * 2004-07-21 2012-03-0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カラーフィルタ基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液晶表示装置
CN1912738A (zh) * 2005-07-28 2007-02-1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带遮光膜基板、彩色滤光片基板及它们的制造方法以及具备带遮光膜基板的显示装置
KR101157297B1 (ko) * 2005-11-08 2012-06-15 니폰샤신인사츠가부시키가이샤 의장 패널
JP2006139299A (ja) * 2005-12-26 2006-06-01 Toppan Printing Co Ltd カラーフィルタ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1203310A (ja) * 2010-03-24 2011-10-13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画像表示装置用前面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KR101736986B1 (ko) * 2010-09-27 2017-05-3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JP5406161B2 (ja) * 2010-10-20 2014-02-05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入力装置及び入力装置の製造方法
KR102214626B1 (ko) 2012-11-09 2021-02-10 미쯔비시 케미컬 주식회사 화상 표시 장치용 양면 점착 시트, 이형 필름 부착 화상 표시 장치용 양면 점착 시트 및 이들을 사용하여 이루어진 화상 표시 장치
KR102004220B1 (ko) * 2012-12-03 2019-07-2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것의 제조 방법
KR102049909B1 (ko) * 2013-02-12 2019-11-2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영상 표시 장치
JP6310647B2 (ja) * 2013-06-10 2018-04-11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学部材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KR20150042046A (ko) 2013-10-10 2015-04-20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터치센서
WO2015133599A1 (ja) * 2014-03-07 2015-09-11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加飾材付き基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タッチパネル、ならびに情報表示装置
CN106232735B (zh) * 2014-05-07 2019-07-19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颜料分散液与其用途、以及接枝型硅酮聚合物
KR20170039809A (ko) 2015-10-01 2017-04-1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윈도우 부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JP6631269B2 (ja) * 2016-01-19 2020-01-15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加飾部材、表示装置および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08181758B (zh) * 2018-01-03 2020-11-20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遮光双面胶带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209037A1 (ja) 2020-10-15
KR20210149738A (ko) 2021-12-09
JP2020173386A (ja) 2020-10-22
CN113678184A (zh) 2021-1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945772A (zh) 光學積層體及其製造方法
CN110780482A (zh) 层叠体及其制造方法
WO2019208168A1 (ja) 光学積層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202129952A (zh) 積層體及圖像顯示裝置
TW202043878A (zh) 帶有著色層的光學構件、積層體以及圖像顯示裝置
JP2019188795A (ja) 光学積層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202034559A (zh) 複合前面板及其製造方法
TW202104483A (zh) 光學積層體及顯示裝置
JP6930017B2 (ja) フレキシブル光学積層体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WO2020179371A1 (ja) 積層体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TW202129953A (zh) 積層體及圖像顯示裝置
WO2021014801A1 (ja) 光学積層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20075420A1 (ja) 光学積層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9208167A1 (ja) 光学積層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21200364A1 (ja) 積層体
CN110843266A (zh) 复合前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14675353A (zh) 光学层叠体和显示装置
CN114791643A (zh) 光学层叠体和显示装置
JP2021162855A (ja) 積層体
CN115335740A (zh) 层叠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