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45772A - 光學積層體及其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光學積層體及其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45772A
TW201945772A TW108113741A TW108113741A TW201945772A TW 201945772 A TW201945772 A TW 201945772A TW 108113741 A TW108113741 A TW 108113741A TW 108113741 A TW108113741 A TW 108113741A TW 201945772 A TW201945772 A TW 20194577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colored layer
optical
thickness
display devi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137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朴一雨
姜大山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住友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住友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住友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457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45772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02B5/3033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02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a sequence of laminating steps, e.g. by adding new layers at consecutive laminating st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2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 B32B7/023Optical properti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04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made of organic materials, e.g. plastic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8Polaris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50OLEDs integrated with light modulating elements, e.g. with electrochromic elements, photochromic elements or liquid crystal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457/00Electrical equipment
    • B32B2457/20Displays, e.g.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plasma display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具備著色層且氣泡得到抑制之光學積層體。
本發明係一種光學積層體,其沿著積層方向依序具備前面板、貼合層、及背面板,進而具備著色層,該著色層設置於上述背面板之上述貼合層側之第1表面上或與上述第1表面為相反側之第2表面上之一部分,且上述著色層之厚度為13 μm以下,上述前面板係以位於圖像顯示裝置之前面之方式配置而使用。

Description

光學積層體及其製造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光學積層體及其製造方法,進而亦關於一種圖像顯示裝置、附著色層之偏光板。
作為液晶顯示裝置、有機電致發光顯示裝置等各種圖像顯示裝置,已知有於顯示面板之視認側具備前面板以保護顯示面板之構成。於顯示面板為觸控面板之情形時,前面板亦可作為觸控面而發揮功能。
於日本專利特開2014-238533號公報(專利文獻1)中,記載有於圖像顯示裝置之顯示面板之視認側設置前面板之內容,且記載有於前面板之顯示面板側之表面之周緣部設置印刷層作為著色層之內容。著色層亦作為形成圖像顯示裝置之非顯示區域之遮蔽層而發揮功能。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4-238533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本發明人等發現了如下問題:於具有著色層之情形時,將形成有著色層之層與其他層積層而製作光學積層體時,會產生氣泡。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具備著色層且氣泡之混入得到抑制之光學積層體、具有該光學積層體之圖像顯示裝置、用於該光學積層體之附著色層之偏光板、及該光學積層體之製造方法。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本發明提供以下所示之光學積層體、圖像顯示裝置、附著色層之偏光板、及光學積層體之製造方法。
〔1〕一種光學積層體,其沿著積層方向依序具備前面板、貼合層、及背面板,
進而具備著色層,該著色層設置於上述背面板之上述貼合層側之第1表面上或與第1表面為相反側之第2表面上之一部分,且
上述著色層之厚度為13 μm以下,
上述前面板係以位於圖像顯示裝置之前面之方式配置而使用。
〔2〕如〔1〕之光學積層體,其進而具備不與上述著色層接觸之遮蔽層,且
上述遮蔽層設置於如下位置:於上述積層方向上相對於上述前面板而遠離上述著色層之位置,且於與上述積層方向正交之面方向上至少一部分與上述著色層重疊之位置。
〔3〕如〔2〕之光學積層體,其中上述遮蔽層之厚度為1 μm以上且13 μm以下。
〔4〕如〔2〕或〔3〕之光學積層體,其中上述遮蔽層含有黑色顏料。
〔5〕如〔1〕至〔4〕中任一項之光學積層體,其中上述光學積層體於與上述積層方向正交之面方向上,分為顯示區域與非顯示區域,且
上述著色層設置於上述非顯示區域,
上述非顯示區域之光學密度為3以上。
〔6〕如〔1〕至〔5〕中任一項之光學積層體,其中上述前面板為樹脂膜。
〔7〕如〔1〕至〔6〕中任一項之光學積層體,其中上述背面板具有偏光板。
〔8〕一種圖像顯示裝置,其具備如〔1〕至〔7〕中任一項之光學積層體,且上述前面板配置於前面。
〔9〕一種附著色層之偏光板,其具備:
偏光板;及
著色層,其設置於上述偏光板之視認側之表面上之一部分;且
上述著色層之厚度為13 μm以下。
〔10〕如〔9〕所記載之附著色層之偏光板,其於上述偏光板之與視認側之上述表面為相反側之表面上進而具備遮蔽層,且
上述遮蔽層隔著上述偏光板設置於上述著色層上。
〔11〕一種製造方法,其係製造如〔1〕之光學積層體之製造方法,
具有積層步驟,該積層步驟係將上述背面板、上述貼合層、及上述前面板積層而獲得上述光學積層體,且
於上述積層步驟之前進而具有著色層形成步驟,該著色層形成步驟係於上述背面板之上述第1表面上或上述第2表面上之一部分形成上述著色層。
〔12〕一種製造方法,其係製造如〔2〕之光學積層體之製造方法,
具有積層步驟,該積層步驟係將上述背面板、上述貼合層、及上述前面板積層而獲得上述光學積層體,
於上述積層步驟之前具有著色層形成步驟,該著色層形成步驟係於上述背面板之上述第1表面上之一部分形成上述著色層,且
進而具有遮蔽層形成步驟,該遮蔽層形成步驟係於上述背面板之上述第2表面上形成上述遮蔽層。
[發明之效果]
根據本發明,能提供一種具備著色層且於積層時發生之氣泡產生得到抑制之光學積層體、具有該光學積層體之圖像顯示裝置、用於該光學積層體之附著色層之偏光板、及該光學積層體之製造方法。
以下,參照圖式,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進行說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以下之實施形態。於以下之所有圖式中,為了使各構成要素容易理解而適當調整比例尺進行表示,圖式所示之各構成要素之比例尺與實際之構成要素之比例尺未必一致。
[光學積層體]
圖1係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光學積層體之概略剖視圖。本實施形態之光學積層體100自視認側依序具備前面板10、貼合層(第1貼合層)20及背面板30。光學積層體100具備著色層40,著色層40設置於背面板30之第1貼合層20側之表面(以下,亦稱作「第1表面」)上之一部分。著色層40亦可設置於背面板30之與第1表面為相反側之表面(以下,亦稱作「第2表面」)上之一部分。光學積層體100亦可為進而積層有圖1中未圖示出之光學板者。作為該光學板,可列舉積層於背面板30與前面板10之間之位置之前方光學板、相對於背面板30積層於與前面板10側為相反側之位置之後方光學板。光學積層體100亦可於與積層方向正交之面方向上,分為顯示區域A與非顯示區域B,於該情形時,較佳為非顯示區域B具備著色層40。
圖2係作為圖1所示之光學積層體100之變化例的光學積層體100'之概略剖視圖。光學積層體100'於背面板30之第1表面上具備著色層40,於第2表面上具備遮蔽層50。於本說明書中,遮蔽層50係指為了區別於著色層40而以不與著色層40接觸之方式設置者。遮蔽層50設置於如下位置:於積層方向上相對於前面板10而遠離著色層40之位置,且於與積層方向正交之面方向上至少一部分與著色層40重疊之位置。遮蔽層50之形成面並不限定於背面板30之第2表面,例如,可設置於後方光學板之任一表面上。
以下,列舉光學積層體被分為顯示區域A與非顯示區域B,且非顯示區域B具備著色層40,或著色層40及遮蔽層50之情形為例進行說明。
[圖像顯示裝置]
圖3係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圖像顯示裝置之概略剖視圖。本實施形態之圖像顯示裝置300具有:光學積層體100',其包含配置於前面之前面板10;顯示積層體200,其包含顯示單元;及第2貼合層21,其介置於光學積層體100與顯示積層體200之間。
圖4係自前面板10側觀察圖像顯示裝置300之俯視圖。非顯示區域B之光學密度較佳為3以上,更佳為3.2以上。藉由非顯示區域B之光學密度為上述數值範圍,配置於非顯示區域B內之配線等要素會被充分地遮蔽,並且顯示區域A之圖像之視認性提高。著色層40有助於提高非顯示區域B之光學密度。又,著色層40之形狀及顏色可經由貼合層20及前面板10被視認出,因此著色層40亦有助於圖像顯示裝置300之設計性。著色層40只要為設置於非顯示區域B者即可,其面方向之配置位置並不限定。藉由如圖3、4所示之圖像顯示裝置300般,將著色層40配置於周緣部,能抑制光洩漏,又因可如邊框般被視認出,故能提高設計性。
著色層40之厚度d3(圖1所示)為13 μm以下,較佳為10 μm以下,更佳為8 μm以下。藉由著色層40之厚度為上述數值範圍內,能抑制界面所產生之氣泡。著色層40之厚度較佳為1 μm以上,更佳為2 μm以上。藉由著色層40之厚度為1 μm以上,著色層40變得容易被視認出,有助於提高設計性,又亦有助於提高非顯示區域B之光學密度。
圖1~圖3例示了著色層40之厚度均勻且剖面形狀為長方形之情形,但著色層40之厚度亦可不均勻,例如,亦可為如具有朝向內側而厚度變薄之錐形部的剖面形狀。藉由具有錐形部,能抑制積層時容易發生之空氣夾帶。於著色層40之厚度不均勻之情形時,上文中作為著色層40之厚度而記載之數值範圍成為著色層40之最大厚度。
遮蔽層50可設置於在與積層方向正交之面方向上至少一部分與著色層40重疊之位置,較佳為設置於非顯示區域B。即,遮蔽層50較佳為設置於著色層40之相對之位置。設置於非顯示區域B之遮蔽層50有助於提高非顯示區域B之光學密度。因此,非顯示區域B之光學密度於僅具備著色層40之條件下未達所希望之數值之情形時,較佳為設置遮蔽層50。又,藉由在著色層40之外另設有助於提高非顯示區域B之光學密度之遮蔽層50,著色層40所應承擔之光學密度之提高功能得以降低,著色層40之厚度之調整變得容易,能抑制著色層40之界面所產生之氣泡。遮蔽層50之厚度較佳為1 μm以上且13 μm以下,更佳為2 μm以上且10 μm以下。
著色層40與遮蔽層50之合計厚度較佳為20 μm以下,更佳為15 μm以下,進而較佳為12 μm以下。藉由為上述數值範圍內,能抑制光學積層體之表面之階差之顯著化。
圖2及圖3例示了遮蔽層50之厚度均勻且剖面形狀為長方形之情形,遮蔽層50之厚度亦可不均勻,例如,亦可為如具有朝向內側而厚度變薄之錐形部的剖面形狀。藉由具有錐形部,能抑制積層時容易發生之空氣夾帶。於遮蔽層50之厚度不均勻之情形時,上文中作為遮蔽層50之厚度而記載之數值範圍設為遮蔽層50之最大厚度。
光學積層體100之面方向之形狀及大小與使用光學積層體100之圖像顯示裝置300之面方向之形狀及大小對應。圖像顯示裝置300之面方向之形狀較佳為方形形狀,更佳為具有長邊與短邊之方形形狀。該方形形狀較佳為長方形。於圖像顯示裝置300之面方向之形狀為長方形之情形時,長邊之長度例如為50 mm~300 mm,較佳為100 mm~280 mm。短邊之長度例如為30 mm~250 mm,較佳為60 mm~220 mm。於光學積層體100為方形形狀之情形時,亦可實施R加工、切口加工及開孔加工中之至少一種加工。
光學積層體100之厚度較佳為根據前面板10及背面板30所具備之功能而適當設計,但並不特別限定,例如為40 μm~300 μm,較佳為70 μm~200 μm。
圖像顯示裝置300可構成為柔性顯示器面板。圖5表示圖像顯示裝置為柔性顯示器面板之情形時之撓曲態樣之例。圖5(a)係構成為能將視認側表面作為內側而摺疊之柔性顯示器305,圖5(b)係能捲繞之柔性顯示器306。
於圖像顯示裝置300為柔性顯示器之情形時,有時藉由對著色層40反覆施加撓曲力,或藉由對著色層40連續施加撓曲力,會使之發生龜裂或變色。於圖像顯示裝置300中,若著色層40發生龜裂或變色則容易被視認出,故而不佳。又,無論圖像顯示裝置300是否為柔性顯示器,於光學積層體100單獨具有可撓性之情形時,光學積層體100之搬送時等均會被施加撓曲力,從而可能導致著色層40之龜裂或變色。
於本發明之光學積層體及圖像顯示裝置中,藉由使著色層40之積層位置為背面板30之第1表面上或第2表面上,即便被反覆或連續施加撓曲力,亦能抑制著色層40中之龜裂或變色之發生。本發明之光學積層體及圖像顯示裝置無論是面對將前面板10作為內側之撓曲力,還是面對將前面板10作為外側之撓曲力,均能防止著色層40之龜裂或變色之發生。與著色層40配置於前面板10之表面之情形相比,能使著色層40之積層位置向光學積層體100之積層方向上之中心靠近。即,能配置於較前面板10之表面更靠光學積層體100之後方。因此,認為由折曲導致、產生於著色層40之應力變小,從而達成上述效果。
基於此種觀點,若將自著色層40之距前面板10較近之側之面至光學積層體100、100'之前面板10側之最表面的距離設為d1(圖1、圖2所示),則就因撓曲而發生之龜裂之抑制、階差吸收性之觀點而言,距離d1較佳為50 μm以上,進而較佳為70 μm以上。又,若將自著色層40之距前面板10較遠之側之面至光學積層體100、100'之與配置有前面板10之側為相反側之最表面(於最表面設置有著色層40或遮蔽層50之情形時將著色層40或遮蔽層50除外)的距離設為d2(圖1、圖2所示),則「d1-d2」之絕對值可為0 μm以上且50 μm以下,例如為30 μm以下。
距離d1與距離d2之差之相對大小D(%)較佳為25%以下,更佳為20%以下,進而較佳為15%以下。下限並不特別限定,亦可為0%。上述差之相對大小D(%)係由以下之式算出:
D=100×|(d1-d2)/(d1+d2)|。
圖像顯示裝置300可構成為觸控面板方式之圖像顯示裝置。觸控面板方式之圖像顯示裝置具備觸控感測器面板,光學積層體100'所具備之前面板10構成觸控面。
以下,關於本發明之圖像顯示裝置,示出具體之形態(第1~第6實施形態),詳細地對各構成要素進行說明。
<第1實施形態>
圖6係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圖像顯示裝置之概略剖視圖。本實施形態之圖像顯示裝置係觸控面板方式之液晶顯示裝置。液晶顯示裝置301自視認側依序具備前面板10、第1貼合層20、偏光板60a、第2貼合層21、觸控感測器面板70、液晶顯示元件單元81、偏光板60b及背光單元90。著色層40設置於偏光板60a之第1貼合層20側之表面(第1表面)上之一部分。遮蔽層50較佳為設置於偏光板60a之第2貼合層21側之表面(第2表面)上之一部分,隔著偏光板60a設置於著色層40上。液晶顯示裝置301亦可於面方向上,分為顯示區域A與非顯示區域B,於該情形時,較佳為非顯示區域B具備著色層40及遮蔽層50。
於液晶顯示裝置301中,包含前面板10、第1貼合層20、及偏光板60a且具備著色層40及遮蔽層50之積層體構成為光學積層體101,使用該光學積層體101構成液晶顯示裝置301。於本實施形態中,偏光板60a亦作為光學積層體101之背面板30而發揮功能。
<第2實施形態>
圖7係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之圖像顯示裝置之概略剖視圖。本實施形態之圖像顯示裝置係觸控面板方式之液晶顯示裝置。液晶顯示裝置305與圖6所示之液晶顯示裝置301僅如下兩點不同:著色層40設置於偏光板60a之第2貼合層21側之表面(第2表面)上之一部分;及不具有遮蔽層50。於本實施形態之液晶顯示裝置305中,包含前面板10、第1貼合層20、及偏光板60a且具備著色層40之積層體構成為光學積層體105,使用該光學積層體105構成液晶顯示裝置305。於本實施形態中,偏光板60a亦作為光學積層體105之背面板30而發揮功能。
<第3實施形態>
圖8係本發明之第3實施形態之圖像顯示裝置之概略剖視圖。本實施形態之圖像顯示裝置係觸控面板方式之液晶顯示裝置。液晶顯示裝置306與圖6所示之液晶顯示裝置301僅如下兩點不同:著色層40設置於觸控感測器面板70之視認側之表面(第1表面)上之一部分;及不具有遮蔽層50。於本實施形態之液晶顯示裝置306中,包含前面板10、第1貼合層20、偏光板60a、第2貼合層21、及觸控感測器面板70且具備著色層40之積層體構成為光學積層體106,使用該光學積層體106構成液晶顯示裝置306。於本實施形態中,觸控感測器面板70亦作為光學積層體106之背面板30而發揮功能。
<第4實施形態>
圖9係本發明之第4實施形態之圖像顯示裝置之概略剖視圖。本實施形態之圖像顯示裝置係觸控面板方式之液晶顯示裝置。液晶顯示裝置302與圖6所示之液晶顯示裝置301僅如下方面不同:偏光板60a與觸控感測器面板70之積層位置調換,著色層40設置於觸控感測器面板70之第1貼合層20側之表面(第1表面)上,遮蔽層50設置於觸控面板感測器71之第2貼合層21側之表面(第2表面)上。
於液晶顯示裝置302中,包含前面板10、第1貼合層20、及觸控感測器面板70且具備著色層40及遮蔽層50之積層體構成為光學積層體102,使用該光學積層體102構成液晶顯示裝置302。於本實施形態中,觸控感測器面板70亦作為光學積層體102之背面板30而發揮功能。
<第5實施形態>
圖10係本發明之第5實施形態之圖像顯示裝置之概略剖視圖。本實施形態之圖像顯示裝置係觸控面板方式之有機電致發光(EL)顯示裝置。有機EL顯示裝置303自視認側依序具備前面板10、第1貼合層20、偏光板60c、第2貼合層21、觸控感測器面板70及有機EL單元82。有機EL顯示裝置303具備著色層40,該著色層40設置於偏光板60c之第1貼合層20側之表面(第1表面)上之一部分。有機EL顯示裝置303亦可具有遮蔽層50,遮蔽層較佳為設置於偏光板60c之第2貼合層21側之表面(第2表面)上之一部分,隔著偏光板60c設置於著色層40上。有機EL顯示裝置303亦可於面方向上,分為顯示區域A與非顯示區域B,於該情形時,非顯示區域B具備著色層40及遮蔽層50。
於有機EL顯示裝置303中,包含前面板10、第1貼合層20、及偏光板60c且具備著色層40及遮蔽層50之積層體構成為光學積層體103,使用該光學積層體103構成有機EL顯示裝置303。於本實施形態中,偏光板60c亦作為光學積層體103之背面板30而發揮功能。
<第6實施形態>
圖11係本發明之第6實施形態之圖像顯示裝置之概略剖視圖。本實施形態之圖像顯示裝置係觸控面板方式之有機EL顯示裝置。有機EL顯示裝置304與圖10所示之有機EL顯示裝置303僅如下方面不同:偏光板60c與觸控感測器面板70之積層位置調換,著色層40設置於觸控感測器面板70之第1貼合層20側之表面(第1表面)上,遮蔽層50設置於觸控面板感測器70之第2貼合層21側之表面(第2表面)上。
於有機EL顯示裝置304中,包含前面板10、第1貼合層20、及觸控感測器面板70且具備著色層40及遮蔽層50之積層體構成為光學積層體104,使用該光學積層體104構成有機EL顯示裝置304。於本實施形態中,觸控感測器面板70亦作為光學積層體104之背面板30而發揮功能。
(顯示單元)
作為圖像顯示裝置300中所包含之顯示單元,例如可列舉包含液晶顯示元件、有機EL顯示元件、無機EL顯示元件、電漿顯示元件、電場放射型顯示元件等顯示元件之顯示單元。
圖像顯示裝置300可用作柔性顯示器。於該情形時,自能使之具有可撓性之角度出發,顯示元件較佳為液晶顯示元件、有機EL顯示元件、無機EL顯示元件。
(前面板)
前面板10只要為能使光透過之板狀體即可,其材料及厚度並不限定,且可為單層,亦可為複數層,可例示玻璃製之板狀體(例如玻璃板、玻璃膜等)、樹脂製之板狀體(例如樹脂板、樹脂片、樹脂膜等)。前面板10可構成圖像顯示裝置之最表面。
作為玻璃板,較佳使用顯示器用強化玻璃。玻璃板之厚度例如為50 μm~1000 μm。藉由使用玻璃板,能構成具有優異之機械強度及表面硬度之前面板10。
作為樹脂膜,並不限定,只要為能使光透過之樹脂膜即可。例如,可列舉由三乙醯纖維素、乙醯纖維素丁酸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丙醯纖維素、丁醯纖維素、乙醯丙醯纖維素、聚酯、聚苯乙烯、聚醯胺、聚醚醯亞胺、聚丙烯酸系、聚醯亞胺、聚醚碸、聚碸、聚乙烯、聚丙烯、聚甲基戊烯、聚氯乙烯、聚偏二氯乙烯、聚乙烯醇、聚乙烯醇縮醛、聚醚酮、聚醚醚酮、聚醚碸、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酯、聚碳酸酯、聚醯胺醯亞胺等高分子形成之膜。該等高分子可單獨使用或混合2種以上使用。於圖像顯示裝置300為柔性顯示器之情形時,可較佳地使用能以具有優異之可撓性且具有較高之強度及較高之透明性之方式構成的由聚醯亞胺、聚醯胺、聚醯胺醯亞胺等高分子形成之樹脂膜。
樹脂膜亦可為於基材膜之至少一面設置硬塗層而使硬度進一步提高後之膜。硬塗層可形成於基材膜之一面,亦可形成於兩面。於圖像顯示裝置300為觸控面板方式之圖像顯示裝置之情形時,前面板10之表面成為觸控面,因此可較佳地使用具有硬塗層之樹脂膜。藉由設置硬塗層,能形成為硬度及刮擦性提高之樹脂膜。硬塗層例如為紫外線硬化型樹脂之硬化層。作為紫外線硬化型樹脂,例如可列舉丙烯酸系樹脂、矽酮系樹脂、聚酯系樹脂、胺基甲酸酯系樹脂、醯胺系樹脂、環氧系樹脂等。硬塗層為了提高強度,亦可含有添加劑。添加劑並不限定,可列舉無機系微粒、有機系微粒、或其等之混合物。樹脂膜之厚度例如為30 μm~2000 μm。
前面板10亦可不僅具有保護圖像顯示裝置300之前面之功能,而且具有作為觸控感測器之功能、藍光截斷功能、視野角調整功能等。
(第1貼合層)
第1貼合層20係介置於前面板10與背面板30之間之層,為黏著劑層或接著劑層。第1貼合層20設置於與著色層40接觸之位置之情形時(例如第1、第4~6實施形態),基於能良好地吸收著色層40之階差之觀點而言,較佳為黏著劑層。
黏著劑層可由以如(甲基)丙烯酸系、橡膠系、胺基甲酸酯系、酯系、矽酮系、聚乙烯醚系之樹脂為主成分之黏著劑組合物構成。其中,尤以將透明性、耐候性、耐熱性等優異之(甲基)丙烯酸系樹脂作為基礎聚合物之黏著劑組合物為佳。黏著劑組合物亦可為活性能量線硬化型、熱硬化型。
作為用於黏著劑組合物之(甲基)丙烯酸系樹脂(基礎聚合物),例如可較佳地使用將如(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異辛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之(甲基)丙烯酸酯之1種或2種以上作為單體之聚合物或共聚物。對於基礎聚合物,較佳為使極性單體共聚。作為極性單體,例如可列舉如(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2-羥基丙酯、(甲基)丙烯酸羥基乙酯、(甲基)丙烯醯胺、(甲基)丙烯酸N,N-二甲胺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之具有羧基、羥基、醯胺基、胺基、環氧基等之單體。
黏著劑組合物可僅含有上述基礎聚合物,但通常進而含有交聯劑。作為交聯劑,可例示如下化學物:為二價以上金屬離子,與羧基之間形成羧酸金屬鹽者;為聚胺化合物,與羧基之間形成醯胺鍵者;為聚環氧化合物或多元醇,與羧基之間形成酯鍵者;為聚異氰酸酯化合物,與羧基之間形成醯胺鍵者。其中,尤以聚異氰酸酯化合物為佳。
所謂活性能量線硬化型黏著劑組合物係指具有受到如紫外線或電子束之活性能量線之照射而硬化之性質,於活性能量線照射前亦具有黏著性從而可與膜等被接著體密接,且具有藉由活性能量線之照射而硬化從而能調整密接力之性質的黏著劑組合物。活性能量線硬化型黏著劑組合物較佳為紫外線硬化型。活性能量線硬化型黏著劑組合物除了基礎聚合物、交聯劑以外,進而含有活性能量線聚合性化合物。進而,亦可視需要,含有光聚合起始劑或光增感劑等。
黏著劑組合物可含有用以賦予光散射性之微粒、顆粒(樹脂顆粒、玻璃顆粒等)、玻璃纖維、基礎聚合物以外之樹脂、黏著性賦予劑、填充劑(金屬粉或其他無機粉末等)、抗氧化劑、紫外線吸收劑、染料、顏料、著色劑、消泡劑、防腐蝕劑、光聚合起始劑等添加劑。
可藉由將上述黏著劑組合物之有機溶劑稀釋液塗佈至基材上,並使之乾燥而形成。於使用活性能量線硬化型黏著劑組合物之情形時,可藉由對所形成之黏著劑層照射活性能量線,而形成為具有所希望之硬化度之硬化物。
第1貼合層20設置於與著色層40接觸之位置之情形時(例如第1、第4~6實施形態),就吸收著色層40之階差之觀點而言,第1貼合層20之厚度較佳為厚於著色層40之厚度,例如較佳為3 μm~100 μm,更佳為5 μm~50 μm。
(背面板)
背面板30只要為能使光透過之板狀體即可,其材料及厚度並不限定,且可為單層,亦可為複數層。背面板之厚度較佳為50 μm~1000 μm。於背面板亦可不包含上述顯示單元。
作為背面板30,如上所述,可使用如偏光板60a、60c、觸控感測器面板70等般於通常之圖像顯示裝置中使用之構成要素。藉由使用此種構成要素作為背面板30,可減少圖像顯示裝置300之構成要素之數量,能實現圖像顯示裝置300之薄型化,因此較佳。
於上文中,例示了背面板30亦為偏光板60a、60c、觸控感測器面板70之情形,但背面板30並不限定於其等,亦可為偏光板之視認側之保護膜,或為偏光板與觸控感測器面板之積層體。
作為背面板30,與前面板10同樣地,亦可使用玻璃製之板狀體(例如玻璃板、玻璃膜等)、樹脂製之板狀體(例如樹脂板、樹脂片、樹脂膜等)。作為玻璃製之板狀體及樹脂製之板狀體之具體例,適用針對前面板10之上述說明。
(著色層)
著色層40之形狀及顏色並不限定,可根據圖像顯示裝置之用途或設計而適當選擇。著色層40含有著色劑。著色層40可由單層形成,亦可由複數層形成。於著色層40係由複數層形成之情形時,複數層中至少一層係含有著色劑之含著色劑層,剩餘層可含有著色劑,亦可不含著色劑。作為著色劑之顏色,可例示黑色、紅色、白色、深藍色、銀色、金色等。著色層40亦可於含有著色劑之含著色劑層之下側,具有遮光性較高之含著色劑層、或可使密接性提高之基底層等。又,亦可具有如被覆含著色劑層之透明之保護層。
著色劑可根據所希望之顏色而適當選擇。作為著色劑,例如可列舉:二氧化鈦、鋅白、乙炔黑等碳黑、鐵黑、紅丹、鉬鉻紅、群青、鈷藍、鉻黃、鈦黃等無機顏料,酞菁藍、陰丹士林藍、異吲哚啉酮黃、聯苯胺黃、喹吖啶酮紅、多偶氮紅、苝紅、苯胺黑等有機顏料或染料,由鋁、黃銅等鱗片狀箔片構成之金屬顏料,由二氧化鈦被覆雲母、鹼性碳酸鉛等鱗片狀箔片構成之珍珠光澤顏料(珠光顏料)。於本說明書中,鍍覆層中所含有之金屬亦包含於著色劑中。
著色層40之各層可藉由印刷法、塗佈法、鍍覆法等方法而形成。著色層40可直接形成於背面板30之第1表面上,亦可將其他基材上所形成者轉印而形成於第1表面上。作為印刷法之具體例,可列舉凹版印刷、膠版印刷、網版印刷、自轉印片進行轉印之轉印印刷。亦可反覆進行各印刷法之印刷,從而獲得所希望之厚度之著色層40。作為用於印刷法之油墨,例如可列舉含有著色劑、黏合劑、溶劑、任意添加劑等之油墨。
作為黏合劑,可列舉氯化聚烯烴(例如氯化聚乙烯、氯化聚丙烯)、聚酯系樹脂、胺基甲酸酯系樹脂、丙烯酸系樹脂、乙酸乙烯酯樹脂、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纖維素系樹脂。黏合劑樹脂可單獨使用,亦可將2種以上併用。黏合劑樹脂可為熱聚合性樹脂,亦可為光聚合性樹脂。
於藉由印刷法形成含著色劑層之情形時,較佳為使用相對於100質量份黏合劑樹脂含有50~200質量份著色劑之油墨。
作為鍍覆法之具體例,可列舉電解鍍覆、無電解鍍覆、熔融鍍覆、化學蒸鍍、物理蒸鍍等公知之鍍覆方法。作為物理蒸鍍,可列舉:包括真空蒸鍍、分子束蒸鍍、離子束蒸鍍等加熱蒸發源而使之蒸發之方法在內的蒸發系,磁控濺鍍、離子束濺鍍等濺鍍系。關於該等方法,可視需要將圖案化組合。於本說明書中,將藉由鍍覆法所形成之層稱作鍍覆層。
將著色層40設置於背面板30之周緣部之情形時,並不限定為設置於周緣部全周之形態,亦可為根據所希望之設計等僅設置於周緣部之一部分之形態。將著色層40設置於背面板30之周緣部之情形時,其寬度可根據顯示區域之大小、所希望之設計等而適當決定,例如較佳為1 mm~20 mm之範圍。
(偏光板)
作為偏光板,可列舉吸附了具有吸收各向異性之色素之延伸膜、或包含塗佈具有吸收各向異性之色素並使之硬化所得之膜作為偏光元件的膜等。作為具有吸收各向異性之色素,例如可列舉二色性色素。作為二色性色素,具體而言,可使用碘或二色性有機染料。二色性有機染料包括C.I. DIRECT RED 39等由雙偶氮化合物構成之二色性直接染料、由三偶氮化合物、四偶氮化合物等構成之二色性直接染料。作為可用作偏光元件且塗佈了具有吸收各向異性之色素之膜,可列舉吸附了具有吸收各向異性之色素之延伸膜、或者包含將含有具有液晶性之二色性色素之組合物、或含有二色性色素與聚合性液晶之組合物塗佈並使之硬化所得之層的膜等。塗佈具有吸收各向異性之色素並使之硬化所得之膜與吸附了具有吸收各向異性之色素之延伸膜相比,對彎曲方向無限制,因此較佳。
(1)具備延伸膜作為偏光元件之偏光板
對具備吸附了具有吸收各向異性之色素之延伸膜作為偏光元件之偏光板進行說明。作為偏光元件且吸附了具有吸收各向異性之色素之延伸膜通常要經過如下步驟加以製造:將聚乙烯醇系樹脂膜單軸延伸;利用二色性色素對聚乙烯醇系樹脂膜進行染色,藉此吸附該二色性色素;利用硼酸水溶液對吸附有二色性色素之聚乙烯醇系樹脂膜進行處理;及於利用硼酸水溶液加以處理後進行水洗。可將該偏光元件直接用作偏光板,亦可於其單面或兩面貼合透明保護膜後再將其用作偏光板。以此方式獲得之偏光元件之厚度較佳為2 μm~40 μm。
聚乙烯醇系樹脂係藉由將聚乙酸乙烯酯系樹脂皂化而獲得。作為聚乙酸乙烯酯系樹脂,除了乙酸乙烯酯之均聚物即聚乙酸乙烯酯以外,亦可使用乙酸乙烯酯與能和乙酸乙烯酯共聚之其他單體之共聚物。作為能和乙酸乙烯酯共聚之其他單體,例如可列舉不飽和羧酸類、烯烴類、乙烯醚類、不飽和磺酸類、具有銨基之丙烯醯胺類等。
聚乙烯醇系樹脂之皂化度通常為85~100莫耳%左右,較佳為98莫耳%以上。聚乙烯醇系樹脂可改性,例如亦可使用藉由醛類加以改性後之聚乙烯醇縮甲醛或聚乙烯醇縮乙醛。聚乙烯醇系樹脂之聚合度通常為1,000~10,000左右,較佳為1,500~5,000之範圍。
將此種聚乙烯醇系樹脂製成膜後,可用作偏光板之坯膜。將聚乙烯醇系樹脂製成膜之方法並不特別限定,可採用公知之方法將其製成膜。聚乙烯醇系坯膜之膜厚例如可設為10 μm~150 μm左右。
聚乙烯醇系樹脂膜之單軸延伸可於利用二色性色素加以染色之前、與染色同時、或於染色之後進行。於染色之後進行單軸延伸之情形時,該單軸延伸可於硼酸處理之前進行,亦可於硼酸處理中進行。又,亦可於該等複數個階段均進行單軸延伸。單軸延伸時,可於周速不同之輥間單軸延伸,亦可使用熱輥而單軸延伸。又,單軸延伸可為於大氣中進行延伸之乾式延伸,亦可為使用溶劑從而於使聚乙烯醇系樹脂膜膨潤之狀態下進行延伸之濕式延伸。延伸倍率通常為3~8倍左右。
作為貼合於偏光元件之單面或兩面之保護膜之材料,並不特別限定,例如可列舉:環狀聚烯烴系樹脂膜,由如三乙醯纖維素、二乙醯纖維素之樹脂構成之乙酸纖維素系樹脂膜,由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酯、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之樹脂構成之聚酯系樹脂膜,聚碳酸酯系樹脂膜,(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聚丙烯系樹脂膜等本領域內公知之膜。就薄型化之觀點而言,保護膜之厚度通常為300 μm以下,較佳為200 μm以下,更佳為100 μm以下,又,通常為5 μm以上,較佳為20 μm以上。保護膜可具有相位差,亦可不具有相位差。
(2)具備由液晶層形成之膜作為偏光元件之偏光板
對具備由液晶層形成之膜作為偏光元件之偏光板進行說明。作為可用作偏光元件且塗佈了具有吸收各向異性之色素之膜,可列舉將含有具有液晶性之二色性色素之組合物、或含有二色性色素與液晶化合物之組合物塗佈至基材並使之硬化所得之膜等。該膜可將基材剝離或連同基材一併用作偏光板,或者亦能以於其單面或兩面具有保護膜之構成用作偏光板。作為該保護膜,可列舉與具備上述延伸膜作為偏光元件之偏光板相同者。
塗佈具有吸收各向異性之色素並使之硬化所得之膜較薄為佳,但若過薄,則強度降低,有加工性變差之傾向。該膜之厚度通常為20 μm以下,較佳為5 μm以下,更佳為0.5 μm以上且3 μm以下。
作為塗佈具有上述吸收各向異性之色素所得之膜,具體而言,可列舉日本專利特開2013-37353號公報或日本專利特開2013-33249號公報等所記載之膜。
偏光板亦可進而具備相位差膜。相位差膜可包含1層或2層以上相位差層。作為相位差層,可為如λ/4板或λ/2板之正性A板及正性C板。相位差層可由作為上述保護膜之材料而例示之樹脂膜形成,亦可由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硬化所得之層形成。相位差膜亦可進而包含配向膜或基材膜。
(觸控感測器面板)
作為觸控感測器面板,只要為能檢測觸控位置之感測器即可,其檢測方式並不限定,可例示電阻膜方式、靜電電容耦合方式、光感測器方式、超音波方式、電磁感應耦合方式、表面彈性波方式等之觸控感測器面板。自低成本之角度出發,可較佳地使用電阻膜方式、靜電電容耦合方式之觸控感測器面板。
電阻膜方式之觸控感測器面板之一例係由相互對向配置之一對基板、該等一對基板之間夾持之絕緣性間隔件、作為電阻膜設置於各基板之內側之前面之透明導電膜、及觸控位置偵測電路構成。於設置有電阻膜方式之觸控感測器面板之圖像顯示裝置中,一旦前面板10之表面受到觸控,則對向之電阻膜短路,電阻膜中流通電流。觸控位置偵測電路偵測此時之電壓之變化,從而檢測出觸控位置。
靜電電容耦合方式之觸控感測器面板之一例係由基板、設置於基板整面之位置檢測用透明電極、及觸控位置偵測電路構成。於設置有靜電電容耦合方式之觸控感測器面板之圖像顯示裝置中,一旦前面板10之表面受到觸控,則於觸控點處經由人體之靜電電容,透明電極接地。觸控位置偵測電路偵測透明電極之接地,從而檢測出觸控位置。
關於觸控感測器面板,例如可於基材層上隔著分離層形成上述電阻膜方式或靜電電容耦合方式之觸控感測器面板,可形成於基材層與分離層之間進行分離而使分離層露出於最表面之構成。
(遮蔽層)
遮蔽層50較佳為以與著色層40對應之方式設置,遮蔽層50之面方向之寬度較佳為與著色層40之面方向之寬度大致相同。遮蔽層含有著色劑。著色劑較佳為含有光學密度提高之功能較高之著色劑,例如較佳為含有碳黑、鐵黑等黑色顏料。遮蔽層50可由單層形成,亦可由複數層形成。於光學積層體具備遮蔽層之情形時,著色層存在於前面板與遮蔽層之間。
遮蔽層50可藉由印刷法、塗佈法等方法而形成。遮蔽層50可直接形成於背面板30之第2表面上,亦可將其他基材上所形成者轉印而形成於第2表面上。關於印刷法,適用針對著色層40之上述說明。
(第2貼合層)
第2貼合層21為黏著劑層或接著劑層。第2貼合層21設置於與著色層40或遮蔽層50接觸之位置之情形時,就能良好地吸收該等階差之觀點而言,較佳為黏著劑層。作為第2貼合層21之材料,適用第1貼合層20之上述說明。
[光學積層體之製造方法]
本發明之光學積層體之製造方法具有積層步驟,該積層步驟係將背面板、貼合層、前面板積層而獲得光學積層體,且於積層步驟之前進而具有著色層形成步驟,該著色層形成步驟係於背面板之第1表面上或第2表面上之一部分形成著色層。
圖12係模式性表示圖2所示之光學積層體100'之製造方法之一例的剖視圖。圖12所示之製造方法具有:準備步驟,其係準備背面板30(圖12(a));著色層形成步驟,其係於背面板30之第1表面形成著色層40(圖12(b));遮蔽層形成步驟,其係於背面板30之第2表面形成遮蔽層50(圖12(b));及積層步驟,其係將形成有著色層40與遮蔽層50之背面板30、第1貼合層20、前面板10積層而獲得光學積層體100'(圖12(e))。關於著色層之形成方法,見上述說明。再者,於背面板30之第2表面形成遮蔽層50之遮蔽層形成步驟亦可於積層步驟(圖12(e))之後。
亦可於積層步驟(圖12(e))之前,具有準備前面板10之步驟(圖12(c))、及於前面板10之表面設置第1貼合層20之步驟(圖12(d))。根據上述製造方法,藉由將著色層40之厚度設為13 μm以下,能抑制第1貼合層20層中之氣泡之產生。
於背面板30為偏光板之情形時,上述製造方法之中間階段所獲得之形成有著色層40及遮蔽層50之背面板(圖12(b)中所獲得之積層體)成為附著色層之偏光板。背面板30之第1表面為偏光板之視認側表面。附著色層之偏光板如上所述,對於獲得氣泡之產生得到抑制之光學積層體100而言有用。
圖13係模式性表示圖1所示之光學積層體100之製造方法之一例的剖視圖。圖13所示之製造方法與圖12所示之製造方法僅如下一點不同:不具有形成遮蔽層50之遮蔽層形成步驟。於背面板30為偏光板之情形時,上述製造方法之中間階段所獲得之形成有著色層40之背面板(圖13(b)中所獲得之積層體)成為附著色層之偏光板。
[圖像顯示裝置之用途]
本發明之圖像顯示裝置可用作智慧型手機或平板等移動式機器、電視機、數位相框、電子看板、測定器或儀器類、業務用機器、醫療機器、電子計算機器等。根據本發明,能抑制容易被視認出之第1貼合層20中之氣泡之產生,故而能提供一種外觀上之缺陷之產生得到抑制之高品質之圖像顯示裝置。
[實施例]
以下,藉由實施例進而詳細地對本發明進行說明,但本發明並不受該等例所限定。
<含著色劑層形成用組合物(黑色)之製備>
[油墨成分]
乙炔黑 15質量%
聚酯75 質量%
戊二酸二甲酯 2.5質量%
琥珀酸 2質量%
異佛酮 5.5質量%
[硬化劑]
脂肪族聚異氰酸酯 75質量%
乙酸乙酯 25質量%
[溶劑]
異佛酮
[製備方法]
相對於100質量份油墨成分添加10質量份硬化劑、10質量份溶劑,並進行攪拌,從而獲得含著色劑層形成用組合物(黑色)。
<含著色劑層形成用組合物(白色)之製備>
[油墨成分]
二氧化鈦 50質量%
聚酯 39質量%
戊二酸二甲酯 2.5質量%
琥珀酸 2質量%
異佛酮 6.5質量%
[硬化劑]
脂肪族聚異氰酸酯 75質量%
乙酸乙酯 25質量%
[溶劑]
異佛酮
[製備方法]
相對於100質量份油墨成分添加10質量份硬化劑、10質量份溶劑,並進行攪拌,從而獲得含著色劑層形成用組合物(白色)。
<保護層形成用組合物(透明)之製備>
[油墨成分]
聚酯 90質量%
戊二酸二甲酯 2.5質量%
琥珀酸 2質量%
異佛酮 5.5質量%
[硬化劑]
脂肪族聚異氰酸酯 75質量%
乙酸乙酯 25質量%
[溶劑]
異佛酮
[製備方法]
相對於100質量份油墨成分添加10質量份硬化劑、10質量份溶劑,並進行攪拌,從而獲得保護層形成用組合物。
<實施例1>
(附黏著劑層之視窗膜之製作)
按照圖12所示之順序,製作實施例1之光學積層體。具體而言,準備於基材膜之兩面形成有硬塗層且厚度為70 μm之視窗膜(基材膜50 μm,各硬塗層10 μm,縱177 mm×橫105 mm)作為前面板10(圖12(c)),準備(甲基)丙烯酸系黏著劑層(厚度為25 μm,縱177 mm×橫105 mm)作為第1貼合層20。視窗膜之基材膜為聚醯亞胺系樹脂膜,硬塗層為由含有末端具有多官能丙烯酸基之樹枝狀聚合物化合物之組合物形成之層。其後,對視窗膜之與黏著劑層之貼合面、黏著劑層之與視窗膜之貼合面實施電暈處理。然後,將視窗膜與黏著劑層貼合從而獲得附黏著劑層之視窗膜(圖12(d))。
(偏光板之製作)
於基材形成光配向膜後,將含有二色性色素與聚合性液晶化合物之組合物塗佈至基材,並進行配向,且使之硬化,從而獲得厚度為2 μm之偏光元件。於該偏光元件上經由接著劑層貼合厚度為25 μm之三乙醯纖維素(TAC)膜。將基材剝離,於露出之面形成包含液晶化合物聚合並硬化所得之層之相位差膜(厚度為17 μm,層構成:外覆層(丙烯酸系樹脂組合物之硬化層,厚度為1 μm)/黏著劑層(厚度為5 μm)/包含液晶化合物硬化所得之層及配向膜之λ/4板(厚度為3 μm)/黏著劑層(厚度為5 μm)/包含液晶化合物硬化所得之層及配向膜之正性C板(厚度為3 μm))。準備以此方式製作之偏光板(層構成:「TAC/偏光元件/相位差膜」,厚度為44 μm,縱177 mm×橫105 mm)作為背面板30(圖12(a))。
(著色層及遮蔽層之形成)
其次,將上文中所準備之含著色劑層形成用組合物(黑色)用作油墨,利用460網眼之網版,藉由網版印刷,對偏光板之TAC之表面(背面板之第1表面)進行以乾燥後之塗佈厚度為3 μm之噴出量之印刷,從而於周緣部全周形成包含厚度為3 μm、寬度為5 mm之黑色印刷層之著色層40(圖12(b))。又,藉由與著色層40相同之方法,於偏光板之相位差膜之表面(背面板之第2表面)形成包含黑色印刷層(厚度為3 μm)之遮蔽層50(圖12(b))。
(光學積層體之製作)
其後,對附黏著劑層之視窗膜之黏著劑層之面、及偏光板之TAC側表面實施電暈處理,以實施過電暈處理後之面成為內側之方式,將附黏著劑層之視窗膜與偏光板積層,並利用輥接合機將其等貼合,再利用高壓釜進行熟化,從而獲得實施例1之光學積層體(圖12(e))。
電暈處理均於以下之條件下進行。
頻率:20 kHz/電壓:8.6 kV/功率:2.5 kW/速度:6 m/分鐘
<實施例2>
藉由除了將著色層40及遮蔽層50以如下方式形成,使著色層40成為包含金色蒸鍍層及透明保護層之構成,使遮蔽層50成為包含2層黑色印刷層(各黑色印刷層之厚度為3 μm)之構成之方面以外,其他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法,獲得實施例2之光學積層體(圖12(e))。
使用電子束蒸鍍裝置(製品名:UNIVAC2050,UNIVAC公司製造),於偏光板之TAC表面(背面板之第1表面),形成以TiO2 為蒸鍍源且厚度為80 Å之蒸鍍層,再於其上形成以In為蒸鍍源且厚度為500 Å之蒸鍍層,又於其上形成以TiO2 為蒸鍍源且厚度為150 Å之蒸鍍層,進而於其上形成以Al2 O3 為蒸鍍源且厚度為150 Å之蒸鍍層。以此方式,形成包含4層之金色蒸鍍層(厚度<1 μm)。其後,於著色層形成區域,將上文中所準備之保護層形成用組合物(透明)用作油墨,利用460網眼之網版,藉由網版印刷,對金色蒸鍍層之表面進行以乾燥後之塗佈厚度為5 μm之噴出量之印刷,從而形成保護層,並藉由蝕刻將未形成保護層之區域之金色蒸鍍層去除。以此方式,於周緣部全周,形成層構成為「金色蒸鍍層(厚度<1 μm)/保護層(厚度為5 μm)」(整體之厚度超過5 μm且未達6 μm)之著色層40(圖12(b))。
其次,對偏光板之相位差膜之表面(背面板之第2表面),進行2次與實施例1中之遮蔽層形成時之印刷相同之印刷,而形成層構成為「黑色印刷層(厚度為3 μm)/黑色印刷層(厚度為3 μm)」(整體之厚度為6 μm)之遮蔽層50(圖12(b))。
<實施例3>
藉由除了將著色層40及遮蔽層50以如下方式形成,使著色層40成為包含3層白色印刷層(各白色印刷層之厚度為3 μm)之構成,使遮蔽層50成為包含2層黑色印刷層(各黑色印刷層之厚度為3 μm)之構成之方面以外,其他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法,獲得實施例3之光學積層體(圖12(e))。
使用上文中所準備之含著色劑層形成用組合物(白色),對偏光板之TAC表面(背面板之第1表面),進行3次與實施例1中之著色層形成時之印刷相同之印刷,而形成層構成為「白色印刷層(厚度為3 μm)/白色印刷層(厚度為3 μm)/白色印刷層(厚度為3 μm)」(整體之厚度為9 μm)之著色層40(圖12(b))。
其次,對偏光板之相位差膜之表面(背面板之第2表面),進行2次與實施例1中之遮蔽層形成時之印刷相同之印刷,而形成層構成為「黑色印刷層(厚度為3 μm)/黑色印刷層(厚度為3 μm)」(整體之厚度為6 μm)之遮蔽層50(圖12(b))。
<實施例4>
藉由除了將著色層40以如下方式形成,且未形成遮蔽層50之方面以外,其他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法,獲得實施例4之光學積層體(圖13(e))。
對偏光板之TAC表面(背面板之第1表面),進行2次與實施例1中之著色層形成時之印刷相同之印刷,而形成層構成為「黑色印刷層(厚度為3 μm)/黑色印刷層(厚度為3 μm)」(整體之厚度為6 μm)之著色層40(圖13(b))。
<實施例5>
藉由除了將著色層40以如下方式形成,且未形成遮蔽層50之方面以外,其他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法,獲得實施例5之光學積層體。
對偏光板之相位差膜之表面(背面板之第2表面),進行2次與實施例1中之著色層形成時之印刷相同之印刷,而形成層構成為「黑色印刷層(厚度為3 μm)/黑色印刷層(厚度為3 μm)」(整體之厚度為6 μm)之著色層40。
<實施例6>
藉由除了未將著色層40及遮蔽層50形成於偏光板之表面之方面以外,其他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法,將附黏著劑層之視窗膜與偏光板積層而獲得積層體。經由第2貼合層將預先準備之附著色層之觸控感測器面板以著色層40側成為內側之方式,貼合於該積層體之偏光板側,而獲得實施例6之光學積層體(圖8之光學積層體106)。使用與第1貼合層相同之(甲基)丙烯酸系黏著劑層(厚度為25 μm,縱177 mm×橫105 mm)作為第2貼合層。
本實施例中,於基材層上依序積層分離層、經圖案化後之電極層、被覆電極層之絕緣層,而製作於基材層與分離層之間進行分離而使分離層露出於最表面之構成的觸控感測器面板。準備以此方式製作出之觸控感測器面板(「絕緣層/電極層/分離層」之層構成,厚度為7 μm,縱177 mm×橫105 mm)作為背面板。其次,對觸控感測器面板之分離層之表面(背面板之第1表面),進行2次與實施例1中之著色層形成時之印刷相同之印刷,而形成層構成為「黑色印刷層(厚度為3 μm)/黑色印刷層(厚度為3 μm)」(整體之厚度為6 μm)之著色層40,獲得附著色層之觸控感測器面板。
<實施例7>
藉由除了將著色層40以如下方式形成,且未形成遮蔽層50之方面以外,其他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法,獲得實施例7之光學積層體(圖13(e))。
對偏光板之TAC表面,進行2次與實施例1中之著色層形成時之印刷相同之印刷,而形成「黑色印刷層(厚度為3 μm)/黑色印刷層(厚度為3 μm)」。藉由與實施例2相同之方法,於其上形成「金色蒸鍍層(厚度<1 μm)/保護層(厚度為5 μm)」,從而形成層構成為「黑色印刷層(厚度為3 μm)/黑色印刷層(厚度為3 μm)/金色蒸鍍層(厚度<1 μm)/保護層(厚度為5 μm)」(整體之厚度超過11 μm且未達12 μm)之著色層40(圖13(e))。
<比較例1>
藉由除了將著色層40以如下方式形成,且未形成遮蔽層50之方面以外,其他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法,獲得比較例1之光學積層體(圖12(e))。
對偏光板之TAC表面,進行2次與實施例1中之著色層形成時之印刷相同之印刷,而形成「黑色印刷層(厚度為3 μm)/黑色印刷層(厚度為3 μm)」。於其上,進行與實施3中之著色層形成時之印刷相同之印刷而形成「白色印刷層(厚度為3 μm)/白色印刷層(厚度為3 μm)/白色印刷層(厚度為3 μm)」,從而形成層構成為「黑色印刷層(厚度為3 μm)/黑色印刷層(厚度為3 μm)/白色印刷層(厚度為3 μm)/白色印刷層(厚度為3 μm)/白色印刷層(厚度為3 μm)」(整體之厚度為15 μm)之著色層40(圖12(e))。
[光學密度(Optical Density)之測定]
分別準備以與各實施例及比較例相同之順序於基材(實施例1中所製成之偏光板)上形成著色層、層構成為「基材/著色層」之試樣,將各試樣按5 cm×5 cm切斷,從而製作出各實施例及比較例中之光學密度測定用之測定樣本。將該測定樣本放置於光學密度測定器(製品名:361T,X-rite公司製造)上,點亮位於測定樣本之著色層側之上部光源,使其焦點對準測定樣本之著色層,熄滅上部光源後,點亮位於測定樣本之基材側之測定用光源,將著色層作為測定區域而測定光學密度。表1中表示出了測定結果。
[氣泡產生之評價]
針對實施例1~7及比較例1之光學積層體,以目視方式確認氣泡之產生,並按照以下之基準進行評價。表3中表示出了評價結果。
A:剛貼合後未觀察到氣泡,
B:儘管剛貼合後觀察到少量氣泡,但經過Auto Brave處理後未觀察到氣泡,
C:僅於貼合層中之著色層周圍(非顯示區域)觀察到氣泡,
D:於貼合層中之著色層周圍(非顯示區域)與顯示區域觀察到氣泡。
[彎曲性之評價]
將實施例1~7及比較例1之光學積層體固定於彎曲試驗機(Covotech公司製造,CFT-720C)後,按照以前面板成為內側之方式撓曲時之膜間距離為5.0 mm(2.5R)的方式,進行彎曲試驗。其後,基於在彎曲部分發生龜裂或黏著劑浮起時之彎曲次數(以下,稱作「產生缺陷之彎曲次數」),按照以下所示進行判斷。
A:產生缺陷之彎曲次數為20萬次以上,
B:產生缺陷之彎曲次數為10萬次以上且未達20萬次,
C:產生缺陷之彎曲次數為5萬次以上且未達10萬次,
D:產生缺陷之彎曲次數未達5萬次。
[階差之評價]
針對實施例1~7及比較例1之光學積層體,測定前面板之最表面之最高高度與最低高度之差,並基於該差按照以下所示進行判斷。
A:未達50 μm,
B:50 μm以上且未達100 μm,
C:100 μm以上且未達500 μm,
D:500 μm以上。
[表1]
[表2]
[表3]
10‧‧‧前面板
20‧‧‧第1貼合層
21‧‧‧第2貼合層
30‧‧‧背面板
40‧‧‧著色層
50‧‧‧遮蔽層
60a‧‧‧偏光板
60b‧‧‧偏光板
60c‧‧‧偏光板
70‧‧‧觸控感測器面板
81‧‧‧液晶顯示單元
82‧‧‧有機EL顯示單元
90‧‧‧背光單元
100‧‧‧光學積層體
100'‧‧‧光學積層體
101‧‧‧光學積層體
102‧‧‧光學積層體
103‧‧‧光學積層體
104‧‧‧光學積層體
105‧‧‧光學積層體
106‧‧‧光學積層體
200‧‧‧顯示積層體
300‧‧‧圖像顯示裝置
301‧‧‧液晶顯示裝置
302‧‧‧液晶顯示裝置
303‧‧‧有機EL顯示裝置
304‧‧‧有機EL顯示裝置
305‧‧‧柔性顯示器
306‧‧‧柔性顯示器
A‧‧‧顯示區域
B‧‧‧非顯示區域
d1‧‧‧距離
d2‧‧‧距離
d3‧‧‧距離
圖1係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光學積層體之概略剖視圖。
圖2係圖1所示之光學積層體之變化例之概略剖視圖。
圖3係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圖像顯示裝置之概略剖視圖。
圖4係自前面板側觀察光學積層體之俯視圖。
圖5(a)、(b)係表示圖像顯示裝置為柔性顯示器之情形時的撓曲圖。
圖6係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圖像顯示裝置之概略剖視圖。
圖7係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之圖像顯示裝置之概略剖視圖。
圖8係本發明之第3實施形態之圖像顯示裝置之概略剖視圖。
圖9係本發明之第4實施形態之圖像顯示裝置之概略剖視圖。
圖10係本發明之第5實施形態之圖像顯示裝置之概略剖視圖。
圖11係本發明之第6實施形態之圖像顯示裝置之概略剖視圖。
圖12(a)~(e)係模式性表示本發明之光學積層體之製造方法之一例的剖視圖。
圖13(a)~(e)係模式性表示本發明之光學積層體之製造方法之另一例的剖視圖。

Claims (12)

  1. 一種光學積層體,其沿著積層方向依序具備前面板、貼合層、及背面板, 進而具備著色層,該著色層設置於上述背面板之上述貼合層側之第1表面上或與上述第1表面為相反側之第2表面上之一部分,且 上述著色層之厚度為13 μm以下, 上述前面板係以位於圖像顯示裝置之前面之方式配置而使用。
  2. 如請求項1之光學積層體,其進而具備不與上述著色層接觸之遮蔽層,且 上述遮蔽層設置於如下位置:於上述積層方向上相對於上述前面板而遠離上述著色層之位置,且於與上述積層方向正交之面方向上至少一部分與上述著色層重疊之位置。
  3. 如請求項2之光學積層體,其中上述遮蔽層之厚度為1 μm以上且13 μm以下。
  4. 如請求項2之光學積層體,其中上述遮蔽層含有黑色顏料。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光學積層體,其中上述光學積層體於與上述積層方向正交之面方向上,分為顯示區域與非顯示區域,且 上述著色層設置於上述非顯示區域, 上述非顯示區域之光學密度為3以上。
  6.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光學積層體,其中上述前面板為樹脂膜。
  7.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光學積層體,其中上述背面板具有偏光板。
  8. 一種圖像顯示裝置,其具備如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之光學積層體,且上述前面板配置於前面。
  9. 一種附著色層之偏光板,其具備: 偏光板;及 著色層,其設置於上述偏光板之視認側之表面上之一部分;且 上述著色層之厚度為13 μm以下。
  10. 如請求項9之附著色層之偏光板,其於上述偏光板之與視認側之上述表面為相反側之表面上進而具備遮蔽層,且 上述遮蔽層隔著上述偏光板設置於上述著色層上。
  11. 一種製造方法,其係製造如請求項1之光學積層體之製造方法, 具有積層步驟,該積層步驟係將上述背面板、上述貼合層、及上述前面板積層而獲得上述光學積層體,且 於上述積層步驟之前進而具有著色層形成步驟,該著色層形成步驟係於上述背面板之上述第1表面上或上述第2表面上之一部分形成上述著色層。
  12. 一種製造方法,其係製造如請求項2之光學積層體之製造方法, 具有積層步驟,該積層步驟係將上述背面板、上述貼合層、及上述前面板積層而獲得上述光學積層體, 於上述積層步驟之前具有著色層形成步驟,該著色層形成步驟係於上述背面板之上述第1表面上之一部分形成上述著色層,且 進而具有遮蔽層形成步驟,該遮蔽層形成步驟係於上述背面板之上述第2表面上形成上述遮蔽層。
TW108113741A 2018-04-24 2019-04-19 光學積層體及其製造方法 TW20194577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83403 2018-04-24
JP2018083403 2018-04-24
JP2019-014323 2019-01-30
JP2019014323A JP2019191560A (ja) 2018-04-24 2019-01-30 光学積層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45772A true TW201945772A (zh) 2019-12-01

Family

ID=683902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13741A TW201945772A (zh) 2018-04-24 2019-04-19 光學積層體及其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2019191560A (zh)
KR (1) KR20210005063A (zh)
CN (1) CN112041914A (zh)
TW (1) TW20194577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30433A (zh) * 2020-01-14 2022-08-19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柔性光学层叠体和图像显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20222A1 (ja) * 2019-07-26 2021-02-04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表面保護板、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積層部材及び画像表示装置、並びに表面保護板の製造方法
CA3158326A1 (en) 2019-10-18 2021-04-22 Sumitomo Pharma Co., Ltd. Humanized antibody and method for using the same
JP6877525B1 (ja) 2019-12-26 2021-05-26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加飾付積層体、光学積層体、およびフレキシブル画像表示装置
WO2021171807A1 (ja) * 2020-02-28 2021-09-02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光学積層体、フレキシブル画像表示装置
KR20220121648A (ko) * 2021-02-25 2022-09-01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광학 적층체, 이를 포함하는 광학 부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광학표시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086466A (ja) * 2011-10-21 2013-05-13 Asahi Glass Co Ltd 前面板および前面板の製造方法
JP5477495B2 (ja) * 2012-05-09 2014-04-23 デクセリアルズ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JP6265907B2 (ja) * 2012-10-15 2018-01-24 蘇州凡賽特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画像表示装置用粘着シート、画像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5914445B2 (ja) * 2012-11-01 2016-05-11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加飾材または透明保護層付き基材、およびそれらの製造方法、タッチパネル並びにモバイル機器
JP6275945B2 (ja) * 2012-12-10 2018-02-07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両面粘着剤付き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EP3370112A1 (en) * 2013-01-16 2018-09-05 Sharp Kabushiki Kaisha Mirror display
CN103365465B (zh) * 2013-06-04 2016-08-10 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用于触控面板的保护基板
JP6310647B2 (ja) * 2013-06-10 2018-04-11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学部材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CN103761008B (zh) * 2014-01-18 2017-06-20 深圳莱宝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面板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JP2015184882A (ja) * 2014-03-24 2015-10-22 デクセリアルズ株式会社 積層体、積層体の製造方法、静電容量型タッチパネル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16065928A (ja) * 2014-09-24 2016-04-28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学部材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6580315B2 (ja) * 2014-10-15 2019-09-25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両面粘着剤付き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両面粘着剤付き光学フィルムのカール抑制方法
JP6452483B2 (ja) * 2015-02-16 2019-01-16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粘着剤付き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6611508B2 (ja) * 2015-08-05 2019-11-2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30433A (zh) * 2020-01-14 2022-08-19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柔性光学层叠体和图像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41914A (zh) 2020-12-04
KR20210005063A (ko) 2021-01-13
JP2019191560A (ja) 2019-10-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945772A (zh) 光學積層體及其製造方法
CN110780482A (zh) 层叠体及其制造方法
WO2019208168A1 (ja) 光学積層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202129952A (zh) 積層體及圖像顯示裝置
CN112041712B (zh) 光学层叠体及其制造方法
TW202034559A (zh) 複合前面板及其製造方法
CN112839806A (zh) 光学层叠体和显示装置
TW202043878A (zh) 帶有著色層的光學構件、積層體以及圖像顯示裝置
WO2020179371A1 (ja) 積層体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CN114930433A (zh) 柔性光学层叠体和图像显示装置
WO2021014801A1 (ja) 光学積層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9208167A1 (ja) 光学積層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20075420A1 (ja) 光学積層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0843266A (zh) 复合前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14791643A (zh) 光学层叠体和显示装置
CN115335740A (zh) 层叠体
CN114675353A (zh) 光学层叠体和显示装置
CN115349100A (zh) 层叠体
JP2021162856A (ja) 積層体
CN113613879A (zh) 层叠体和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