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39811A - 鹽感應性粒子 - Google Patents

鹽感應性粒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39811A
TW202039811A TW108145058A TW108145058A TW202039811A TW 202039811 A TW202039811 A TW 202039811A TW 108145058 A TW108145058 A TW 108145058A TW 108145058 A TW108145058 A TW 108145058A TW 202039811 A TW202039811 A TW 20203981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alt
less
oil
mass
sensitive particle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450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野中伸洋
前田雄也
割田浩章
章驥成
高戶健次
尾沢敏明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花王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花王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花王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398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39811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8/0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K8/18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 A61K8/72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A61K8/81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involving only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A61K8/8129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n alcohol, ether, aldehydo, ketonic, acetal or ketal radical; Compositions of hydrolysed polymers or esters of unsaturated alcohols with saturated carboxylic acid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e.g. polyvinylmethylethe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8/0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K8/02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hysical form
    • A61K8/0241Containing particulates characterized by their shape and/or structur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8/0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K8/18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 A61K8/3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 A61K8/33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oxygen
    • A61K8/34Alcohols
    • A61K8/345Alcohols containing more than one hydroxy group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QSPECIFIC USE OF 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Q19/00Preparations for care of the skin
    • A61Q19/10Washing or bathing prepar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QSPECIFIC USE OF 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Q5/00Preparations for care of the hair
    • A61Q5/02Preparations for cleaning the hai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1ANIMAL OR VEGETABLE OILS, FATS, FATTY SUBSTANCES OR WAXES; FATTY ACIDS THEREFROM; DETERGENTS; CANDLES
    • C11DDETERGENT COMPOSITIONS; USE OF SINGLE SUBSTANCES AS DETERGENTS; SOAP OR SOAP-MAKING; RESIN SOAPS; RECOVERY OF GLYCEROL
    • C11D17/00Detergent materials or soap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C11D17/0008Detergent materials or soap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aqueous liquid non soap compositions
    • C11D17/0013Liquid compositions with insoluble particles in suspens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1ANIMAL OR VEGETABLE OILS, FATS, FATTY SUBSTANCES OR WAXES; FATTY ACIDS THEREFROM; DETERGENTS; CANDLES
    • C11DDETERGENT COMPOSITIONS; USE OF SINGLE SUBSTANCES AS DETERGENTS; SOAP OR SOAP-MAKING; RESIN SOAPS; RECOVERY OF GLYCEROL
    • C11D3/00Other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of detergent compositions covered in group C11D1/00
    • C11D3/16Organic compounds
    • C11D3/37Polymers
    • C11D3/3746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11D3/3753Polyvinylalcohol; Ethers or esters thereof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2800/00Properties of cosmetic compositions or active ingredients thereof or formulation aids used therein and process related aspects
    • A61K2800/40Chemical, physico-chemical or functional or structural properties of particular ingredients
    • A61K2800/41Particular ingredients further characterized by their size
    • A61K2800/412Microsized, i.e. having sizes between 0.1 and 100 micron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Bird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rmatology (AREA)
  • Emergency Medicine (AREA)
  • Cosmetics (AREA)
  • Detergent Compositions (AREA)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關於提供一種可提高調配於洗淨料等中之油劑之使用時之效果感的鹽感應性粒子、及其製造方法等。 本發明提供以下之[1]~[4]。 [1]一種鹽感應性粒子,其係包含於水100 g中之溶解度未達1 g之油劑、及酸改性聚乙烯醇之鹽感應性粒子,且上述油劑分散於鹽感應性粒子中。 [2]一種洗淨料,其包含如[1]中記載之鹽感應性粒子。 [3]一種洗淨方法,其係使用如[2]中記載之洗淨料對皮膚、毛髮或衣類進行洗淨。 [4]一種如[1]中記載之鹽感應性粒子之製造方法,其具有:製備包含於水100 g中之溶解度未達1 g之油劑與酸改性聚乙烯醇之乳化組合物之步驟、及自該乳化組合物去除水之步驟。

Description

鹽感應性粒子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鹽感應性粒子、含有該鹽感應性粒子之洗淨料、洗淨方法及該鹽感應性粒子之製造方法。
已知有以各種目的調配聚合物粒子之洗淨劑。 例如,於日本專利特開平6-219924號公報(專利文獻1)中,以於洗顏料之製造中或保存中,於洗顏料之界面活性劑中無膠囊之內容物之漏出,又,亦無膠囊之沈澱,並且於使用時可以手之壓力容易地崩解而可發揮充分之功能作為課題,揭示有一種含有內包1種或2種以上之油劑,且以粒徑10~1000 μm之結晶度較高之聚乙烯醇作為膜材之微膠囊之洗顏料。
又,於日本專利特開2014-108952號公報(專利文獻2)中,以提供於洗淨劑之保存時抑制著色,於洗淨時可使泡迅速地顯色之色素顆粒作為課題,揭示有一種含有色素、聚乙烯吡咯啶酮及聚乙烯醇且聚乙烯吡咯啶酮之黏性特性值(K值)為25以下之色素顆粒。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含有於水100 g中之溶解度未達1 g之油劑、及酸改性聚乙烯醇且上述油劑分散於鹽感應性粒子中之鹽感應性粒子。 [發明之效果]
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可提高調配於洗淨料等中之油劑之使用時之效果感之鹽感應性粒子、及其製造方法等。進而,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含有該鹽感應性粒子之洗淨料、及使用該洗淨料之洗淨方法。
於上述專利文獻1中,雖於微膠囊中含有油劑,保存中之穩定性、使用時之易崩解性優異,但藉由凝聚法而製造,膠囊中之油劑未分散,使用時之效果仍談不上充分。 又,於上述專利文獻2中,雖記載使用聚乙烯醇作為鹽感應性結合劑之一,於洗淨劑之保存時抑制著色,於洗淨時使泡迅速地顯色,但並非分散含有油劑。 本發明係關於提供一種可提高調配於洗淨料等中之油劑之使用時之效果感之鹽感應性粒子、及其製造方法等。進而,本發明係關於提供一種含有該鹽感應性粒子之洗淨料、及使用該洗淨料之洗淨方法。
本發明者等鑒於上述課題而進行銳意研究,結果發現,油劑分散於包含酸改性聚乙烯醇之聚合物中之鹽感應性粒子於使用時提高基於油劑之效果感。再者,上述所謂「使用時」意指使用中及使用後之至少一者。關於「洗淨時」亦同樣。 即,本發明提供以下之[1]~[4]。 [1]一種鹽感應性粒子,其係包含於水100 g中之溶解度未達1 g之油劑、及酸改性聚乙烯醇者,且上述油劑分散於鹽感應性粒子中。 [2]一種洗淨料,其包含如[1]中記載之鹽感應性粒子。 [3]一種洗淨方法,其係使用如[2]中記載之洗淨料對皮膚、毛髮或衣類進行洗淨。 [4]一種如[1]中記載之鹽感應性粒子之製造方法,其具有:製備包含於水100 g中之溶解度未達1 g之油劑與酸改性聚乙烯醇之乳化組合物之步驟、及自該乳化組合物去除水之步驟。
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可提高調配於洗淨料等中之油劑之使用時之效果感之鹽感應性粒子、及其製造方法等。進而,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含有該鹽感應性粒子之洗淨料、及使用該洗淨料之洗淨方法。
[鹽感應性粒子] 本發明之鹽感應性粒子係包含於水100 g中之溶解度未達1 g之油劑、及酸改性聚乙烯醇之鹽感應性粒子,且上述油劑分散於鹽感應性粒子中。 於本發明中,所謂「鹽感應性粒子」,意指根據含有該鹽感應性粒子之組合物中之水溶性鹽類(例如氯化鈉等)之濃度而溶解性發生變化之粒子。再者,於本發明中,鹽感應性粒子係藉由含有該鹽感應性粒子之組合物中之水溶性鹽類之濃度降低而溶解性提高之粒子。 認為使用本發明之鹽感應性粒子之洗淨料等化妝料之油劑之效果感提高之原因在於,分散有油劑之鹽感應性粒子於洗淨料稀釋時(洗淨中及沖洗時)因鹽濃度降低而粒子容易崩解,粒子中之油劑容易釋出,並且粒子強度降低,此時藉由利用手指等施加物理力,可使油劑進一步容易釋出,故而油劑之效果感提高。 於本發明中,油劑分散於鹽感應性粒子中,於相同油劑量之比較中,認為藉由使用含有更加微分散之油劑之粒子,向皮膚之油劑滲透性提高,油劑之效果感提高。又,由於油劑含於鹽感應性粒子中,故而含有該粒子之洗淨料等化妝料可抑制油劑之分離,保存穩定性亦優異。 進而,認為於利用含有本發明之鹽官能性粒子之洗淨劑組合物清洗臉部時,由手指帶起之水與藉由手指等獲得之物理力相互作用,使鹽官能性粒子於臉部之臉頰或額頭之崩解性提高,故而於臉頰或額頭強烈感覺到油劑之效果(例如薄荷腦之冰涼感)。另一方面,認為於眼周鹽感應性粒子之崩解得到抑制,故而可抑制眼周部之灼熱感。 本發明之鹽感應性粒子較佳為於藉由下述之方法割斷粒子所得之剖面存在較佳為複數個(2個以上)、更佳為5個以上、進而較佳為10個以上之孔(來自油劑),具體而言,更佳為相對於粒子之截面面積每0.001 mm2 ,存在較佳為2個以上、更佳為5個以上、進而較佳為10個以上。
(酸改性聚乙烯醇) 本發明中所使用之酸改性聚乙烯醇係具有磺酸基、硫酸基、羧酸基、磷酸基、膦酸基等酸基之聚乙烯醇,就洗淨料等製品中之保存穩定性與洗淨時(洗淨中及沖洗時)之由水溶性鹽類濃度之降低引起之崩解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導入有磺酸基及羧酸基之至少一者之酸改性聚乙烯醇,更佳為導入有羧酸基之酸改性聚乙烯醇(以下亦稱為「羧酸改性聚乙烯醇」)。
作為羧酸改性聚乙烯醇,可列舉:(1)藉由聚乙烯醇與具有羧基之不飽和單體之接枝聚合或嵌段聚合所得者、(2)藉由使乙烯酯化合物與具有選自羧基(羧酸基)及羧酸酯基中之至少一者之不飽和單體共聚合後進行皂化所得者、(3)藉由使用具有羧基之鏈轉移劑使乙烯酯化合物聚合後進行皂化所得者、及(4)使聚乙烯醇與羧基化劑進行反應所得者等。
作為上述(1)及(2)之方法中使用之具有羧基之不飽和單體、(2)之方法中使用之具有羧酸酯基之不飽和單體,可例示:順丁烯二酸、反丁烯二酸、伊康酸等乙烯性不飽和二羧酸;順丁烯二酸單烷基酯、反丁烯二酸單烷基酯、伊康酸單烷基酯等乙烯性不飽和二羧酸單酯;順丁烯二酸二烷基酯、反丁烯二酸二烷基酯、伊康酸二烷基酯等乙烯性不飽和二羧酸二酯;順丁烯二酸酐、伊康酸酐等乙烯性不飽和羧酸酐、(甲基)丙烯酸等不飽和單羧酸、(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等不飽和單羧酸酯等。又,作為具有選自羧基及羧酸酯基中之至少一者之不飽和單體,亦可使用上述化合物之鹽。 該等之中,就反應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乙烯性不飽和羧酸單酯,更佳為乙烯性不飽和二羧酸單酯,進而較佳為順丁烯二酸單烷基酯、伊康酸單烷基酯,進而更佳為順丁烯二酸單烷基酯。 該等化合物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併用2種以上。
作為上述(2)及(3)之方法中使用之乙烯酯化合物,可列舉:乙酸乙烯酯、甲酸乙烯酯、丙酸乙烯酯、柯赫酸乙烯酯、特戊酸乙烯酯等。該等之中,就合成時之反應性及獲取容易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乙酸乙烯酯。 該等化合物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併用2種以上。
作為上述(4)之方法中使用之羧基化劑,可列舉:琥珀酸酐、順丁烯二酸酐、乙酸酐、偏苯三甲酸酐、鄰苯二甲酸酐、均苯四甲酸二酐、戊二酸酐、氫化鄰苯二甲酸酐、萘二羧酸酐等羧酸酐。 該等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併用2種以上。
關於酸改性聚乙烯醇中之酸改性率(具有酸基之單體之比率),就提高由水溶性鹽類濃度之降低引起之油劑之釋出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0.1 mol%以上、更佳為0.5 mol%以上、進而較佳為1 mol%以上,就鹽感應性粒子之製品中之保存穩定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10 mol%以下、更佳為5 mol%以下、進而較佳為3 mol%以下。因此,就提高由水溶性鹽類濃度之降低引起之油劑之釋出性之觀點及鹽感應性粒子之製品中之保存穩定性之觀點而言,酸改性聚乙烯醇中之酸改性率較佳為0.1 mol%以上且10 mol%以下、更佳為0.5 mol%以上且5 mol%以下、進而較佳為1 mol%以上且3 mol%以下。 酸改性聚乙烯醇中之酸改性率可藉由使用1 H-NMR(溶劑:CDCl3 )對皂化前之酸改性聚乙烯醇進行分析而獲得。
關於酸改性聚乙烯醇之皂化度,就鹽感應性粒子之製品中之保存穩定性之觀點而言,為70 mol%以上、更佳為80 mol%以上、進而較佳為90 mol%以上,就提高由水溶性鹽類濃度之降低引起之油劑之釋出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99.9 mol%以下、更佳為99.5 mol%以下、進而較佳為99 mol%以下。因此,就提高由水溶性鹽類濃度之降低引起之油劑之釋出性之觀點及鹽感應性粒子之製品中之保存穩定性之觀點而言,酸改性聚乙烯醇之皂化度較佳為70 mol%以上且99.9 mol%以下、更佳為80 mol%以上且99.5 mol%以下、進而較佳為90 mol%以上且99 mol%以下。 酸改性聚乙烯醇之皂化度係依據JIS K6726:1994而測定。
關於酸改性聚乙烯醇之聚合度,就鹽感應性粒子之製品中之保存(顆粒)穩定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100以上、更佳為500以上、進而較佳為1,000以上,就提高由水溶性鹽類濃度之降低引起之油劑之釋出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20萬以下、更佳為1萬以下、進而較佳為4,000以下。因此,就提高由水溶性鹽類濃度之降低引起之油劑之釋出性之觀點及鹽感應性粒子之製品中之保存穩定性之觀點而言,酸改性聚乙烯醇之聚合度較佳為100以上且20萬以下、更佳為500以上且1萬以下、進而較佳為1,000以上且4,000以下。 酸改性聚乙烯醇之聚合度可由完全皂化之聚乙烯醇水溶液與水之相對黏度算出(參照JIS K6726:1994)。
又,關於酸改性聚乙烯醇之分子量,就鹽感應性粒子之製品中之保存穩定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5,000以上、更佳為1萬以上、進而較佳為3萬以上、進而更佳為5萬以上,就提高由水溶性鹽類濃度之降低引起之油劑之釋出性之方面而言,較佳為100萬以下、更佳為50萬以下、進而較佳為20萬以下。因此,就提高由水溶性鹽類濃度之降低引起之油劑之釋出性之觀點及鹽感應性粒子之製品中之保存穩定性之觀點而言,酸改性聚乙烯醇之分子量較佳為5,000以上且100萬以下、更佳為1萬以上且50萬以下、進而較佳為3萬以上且20萬以下、進而更佳為5萬以上且20萬以下。 酸改性聚乙烯醇之分子量可藉由計算由聚合度求出。
作為酸改性聚乙烯醇之具體例,可列舉:Kuraray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KL-118、KL-318、KL-506、KM-118、及KM-618;日本合成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Gohsenx CKS50、Gohsenx T-330H、Gohsenx T-330、及Gohsenx T-350;JAPAN VAM & POVAL股份有限公司之AP-17、AT-17、及AF-17等。
(油劑) 本發明之鹽感應性粒子含有油劑。油劑係於水100 g中之溶解度未達1 g之有機化合物。 上述油劑之於水100 g中之溶解度係25℃(1013.25 hPa)下之溶解度。就於鹽感應性粒子中之分散性之觀點而言,油劑之於水100 g中之溶解度未達1 g,較佳為0.5 g以下、更佳為0.3 g以下、進而較佳為0.1 g以下,亦可為0 g,較佳為0 g以上且未達1 g、更佳為0 g以上且0.5 g以下、進而較佳為0 g以上且0.3 g以下、進而更佳為0 g以上且0.1 g以下。溶解度之測定例如可參照日本化學會刊、1985、No.11、p2116~2119、及日本化學會刊、1982、No.11、p1830~1834等。 又,就製備乳化組合物之觀點而言,油劑之熔點較佳為低於水之沸點,較佳為未達100℃、更佳為99℃以下、進而較佳為95℃以下、進而更佳為90℃以下、進而更佳為80℃以下、進而更佳為70℃以下、進而更佳為60℃以下。又,就含於粒子中之觀點而言,油劑之熔點較佳為-100℃以上、更佳為0℃以上、進而較佳為10℃以上、進而更佳為20℃以上。因此,就製備乳化組合物之觀點及含於粒子中之觀點而言,油劑之熔點較佳為-100℃以上且未達100℃、更佳為0℃以上且99℃以下、進而較佳為0℃以上且95℃以下、進而更佳為10℃以上且90℃以下、進而更佳為10℃以上且80℃以下、進而更佳為20℃以上且70℃以下、進而更佳為20℃以上且60℃以下。
關於油劑之分子量,就分散於粒子中之觀點而言,較佳為10,000以下、更佳為6,000以下、進而較佳為1,000以下、進而較佳為500以下,就穩定地保持於粒子中之觀點而言,較佳為80以上、更佳為100以上。因此,就上述之觀點而言,油劑之分子量較佳為80以上且10,000以下、更佳為100以上且6,000以下、更佳為100以上且1,000以下、進而較佳為100以上且500以下。 再者,於油劑之分子量具有分佈之情形時,上述分子量意指重量平均分子量,係藉由凝膠滲透層析法進行測定,使用分子量既知之單分散聚苯乙烯作為標準物質進行換算所得之值。
作為油劑,可列舉於20℃下為液體之液體油、及於20℃下為固體之固體脂。作為油劑,可僅含有液體油,又,亦可僅含有固體脂,進而亦可含有其等之兩者。再者,於使用固體脂之情形時,將油性成分加溫至固體脂之熔點以上之溫度使之熔解。就穩定地保持於粒子中之觀點而言,油劑較佳為包含固體脂。
作為油劑,例如可列舉:醇、酯油、烴油、聚矽氧油、二烷基醚化合物、胺化合物、醯胺化合物、油脂、及高級脂肪酸等,較佳為選自醇、酯油、烴油、聚矽氧油、二烷基醚化合物、胺化合物、醯胺化合物、油脂、及高級脂肪酸中之1種以上。 作為醇,可列舉:高級醇、脂環式醇、芳香族醇等。 作為高級醇,例如可列舉飽和或不飽和之直鏈或支鏈之醇。高級醇較佳為飽和或不飽和之醇,較佳為支鏈之醇。就穩定地保持於粒子中之觀點而言,高級醇之碳數較佳為8以上、更佳為10以上、進而較佳為12以上、進而更佳為16以上、進而更佳為18以上,就同樣之觀點而言,較佳為22以下。具體而言,作為液體油,可列舉2-辛基十二烷-1-醇,作為固體脂,可列舉:肉豆蔻醇、鯨蠟醇、鯨蠟硬脂醇、硬脂醇、二十烷基醇、山萮醇等。該等亦可用作保濕成分。 作為脂環式醇,可列舉薄荷腦、雪松醇等香料、清涼劑。 作為芳香族醇,可列舉異丙基甲基苯酚、三氯沙等殺菌劑。
作為酯油,例如可列舉:新戊二醇二脂肪酸酯、乙二醇二脂肪酸酯、脂肪酸單甘油酯、脂肪酸二甘油酯、脂肪酸三甘油酯等脂肪酸甘油酯等。該等亦可用作保濕成分。 關於酯油之醯基之碳數,就穩定地保持於粒子中之觀點而言,較佳為6以上、更佳為8以上,就同樣之觀點而言,較佳為22以下、更佳為18以下、進而較佳為16以下、進而更佳為14以下、進而更佳為12以下。 又,作為酯油,可列舉:二季戊四醇五異硬脂酸酯、二季戊四醇四異硬脂酸酯、二季戊四醇三聚羥基硬脂酸酯等。例如,作為二季戊四醇五異硬脂酸酯之市售品,可列舉「SALACOS DP-518N」等,作為二季戊四醇三聚羥基硬脂酸酯之市售品,可列舉「SALACOS WO-6」(以上由Nisshin Oillio Group股份有限公司製造)等。該等視需要可單獨使用或組合2種以上使用。 進而,亦可列舉對甲氧基桂皮酸2-乙基己酯等有機紫外線吸收劑。
作為烴油,例如可列舉石蠟、角鯊烯、角鯊烷等。烴油可為直鏈或支鏈之烴,亦可為飽和或不飽和之烴,亦可為環式之烴。關於烴油之碳數,就穩定地保持於粒子中之觀點而言,較佳為10以上、更佳為16以上、進而較佳為22以上、進而更佳為28以上,就同樣之觀點而言,較佳為50以下、更佳為40以下、進而較佳為32以下。 作為石蠟,例如可列舉JIS K 2235:2009中記載之石蠟或微晶蠟、地蠟、軟蠟、凡士林、日本藥典之石蠟等。 就對乾燥後之肌膚賦予保濕感之觀點而言,作為烴油,較佳為選自角鯊烷、角鯊烯、液態石蠟、凡士林、及石蠟中之1種以上,更佳為選自角鯊烷、凡士林、及液態石蠟中之1種以上。 作為環式之烴,可列舉檸檬烯等香料。
作為聚矽氧油,例如可列舉:二甲基聚矽氧烷、甲基聚矽氧烷、甲基苯基聚矽氧烷、八甲基環四矽氧烷、十甲基環五矽氧烷、甲基氫聚矽氧烷、聚矽氧樹脂、胺基改性聚矽氧、烷基改性聚矽氧、聚醚改性聚矽氧、甘油基改性聚矽氧、聚矽氧蠟等。就獲得微細之粒子之分散液之觀點而言,聚矽氧油較佳為選自該等中之1種或2種以上,更佳為二甲基聚矽氧烷。該等亦可用作感觸提高劑或保濕成分。
作為二烷基醚化合物,例如可列舉具有飽和或不飽和之直鏈或支鏈之烷基或烯基(較佳之碳數為8以上且22以下)之醚化合物等。該等亦可用作保濕成分。 作為胺化合物或醯胺化合物,可列舉神經鞘磷脂、腦醯胺等神經鞘脂質等保濕成分。 作為油脂,例如可列舉:大豆油、椰子油、棕櫚仁油、亞麻仁油、棉籽油、菜籽油、桐油、蓖麻油等植物油等。該等亦可用作保濕成分。 作為高級脂肪酸,可例示總碳數較佳為8以上且30以下、更佳為10以上且26以下、進而較佳為12以上且22以下之高級脂肪酸。具體而言,例如可列舉: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櫚酸、硬脂酸、山萮酸、油酸、亞麻油酸、次亞麻油酸、羊毛脂酸、異硬脂酸等。該等亦可用作保濕成分。
油劑較佳為選自清涼劑、保濕成分、殺菌劑、紫外線吸收劑、及香料中之1種以上之功能性油劑。 作為較佳之功能性油劑,例如可列舉:N-(2-羥基-3-十六烷氧基丙基)-N-2-羥基乙基十六碳醯胺(腦醯胺)等保濕成分;對甲氧基桂皮酸2-乙基己酯等有機紫外線吸收劑;1-(2-羥基乙基胺基)-3-異硬脂氧基-2-丙醇等神經鞘脂質;薄荷腦等清涼劑;雪松醇等香料;三氯沙、異丙基甲基苯酚等殺菌劑。 油劑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併用2種以上。
(水不溶性粒子) 就增大按摩感之觀點而言,本發明之鹽感應性粒子可含有水不溶性粒子。尤其是於將本發明之鹽感應性粒子調配於洗淨料、例如洗顏料或沐浴皂中之情形時,就提高按摩感之觀點而言,較佳為本發明之鹽感應性粒子含有水不溶性粒子。 此處所謂「水不溶性」係藉由於25℃下使對象粒子1質量份溶解於水99質量份中時,其未達50質量%發生溶解而判定。 水不溶性粒子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併用2種以上。
水不溶性粒子可為有機粒子,亦可為無機粒子。 作為水不溶性有機粒子,除了聚乙烯、聚丙烯、聚醯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苯乙烯或聚胺基甲酸酯或其等之交聯體、聚(甲基)丙烯酸鈉或聚(甲基)丙烯酸酯或其等之交聯體等以外,可列舉:乙烯橡膠、丙烯橡膠、苯乙烯-丁二烯橡膠、丁二烯橡膠、聚矽氧橡膠等橡膠類或其等之交聯體等合成高分子;纖維素或其衍生物、幾丁聚醣或其衍生物、馬鈴薯澱粉、玉米澱粉等澱粉、果實之殼等天然高分子或其衍生物等。此處,「聚(甲基)丙烯酸」意指「聚丙烯酸」與「聚甲基丙烯酸」之兩者。其中,較佳為聚乙烯、聚醯胺、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鈉、聚(甲基)丙烯酸酯、纖維素或其衍生物、澱粉(較佳為玉米澱粉),更佳為纖維素或其衍生物、澱粉(較佳為玉米澱粉)。
作為水不溶性無機粒子,除了膨潤土、滑石、雲母、高嶺土、海泡石、二氧化矽、沸石、碳酸鈣、氧化鈦、矽酸酐、羥基・鈣・磷灰石等以外,可列舉珍珠質(mother of pearl)。其中,較佳為膨潤土、滑石、雲母、高嶺土、二氧化矽、沸石,更佳為膨潤土、雲母、二氧化矽。
作為水不溶性粒子,亦可使用水不溶性有機粒子與水不溶性無機粒子之組合。 水不溶性粒子之形狀可為真球狀、大致球狀,亦可為藉由粉碎等所形成之異形之形狀。又,亦可使用中空、多孔質之粒子。於使用2種以上之粒子之情形時,形狀可相同,亦可不同。
關於水不溶性粒子之平均粒徑,就含於鹽感應性粒子中之觀點而言,較佳為100 μm以下、更佳為70 μm以下,又,就按摩感之觀點而言,較佳為0.1 μm以上、更佳為1 μm以上。 於本說明書中,水不溶性粒子之平均粒徑係使用雷射繞射/散射式粒度分佈測定裝置LA-920(堀場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製造)進行測定,將中值徑設為平均粒徑。
於鹽感應性粒子含有水不溶性粒子之情形時,關於鹽感應性粒子中之水不溶性粒子之含量,就按摩感之觀點而言,較佳為10質量%以上、更佳為20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30質量%以上、進而更佳為40質量%以上,就鹽感應性粒子之穩定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95質量%以下、更佳為90質量%以下。 就上述之觀點而言,鹽感應性粒子中之水不溶性粒子之含量較佳為10質量%以上且95質量%以下、更佳為20質量%以上且95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30質量%以上且90質量%以下、進而更佳為40質量%以上且90質量%以下。
(其他成分) 本發明之鹽感應性粒子除了上述之成分以外,亦可含有其他成分。作為其他成分,可例示:酸改性聚乙烯醇以外之聚合物成分、界面活性劑、著色劑(染料、顏料等)、防腐劑、增黏劑、其他添加物等。又,可含有收斂劑、殺菌劑、紫外線吸收劑、美白劑、抗炎症劑等。該等若為於水100 g中之溶解度未達1%之有機化合物,則作為上述油劑而含有。
<酸改性聚乙烯醇以外之聚合物> 於本發明中,除了酸改性聚乙烯醇以外,亦可含有酸改性聚乙烯醇以外之水溶性聚合物(以下亦稱為「其他聚合物」)。作為該其他聚合物成分,可例示未改性聚乙烯醇、羧基甲基纖維素、聚(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等。
<界面活性劑> 於本發明中,就使油劑分散於酸改性聚乙烯醇中之觀點而言,較佳為鹽感應性粒子含有界面活性劑。作為界面活性劑,具體而言,可列舉:陰離子界面活性劑、陽離子界面活性劑、非離子界面活性劑、兩性界面活性劑等。該等可單獨使用,亦可併用2種以上。 就對鹽感應性粒子賦予適度之崩解性之觀點、及使油劑分散於鹽感應性粒子中之觀點而言,界面活性劑較佳為包含選自由陰離子界面活性劑、兩性界面活性劑及非離子界面活性劑所組成之群中之1種或2種以上。就同樣之觀點而言,界面活性劑更佳為包含陰離子界面活性劑及非離子界面活性劑。
作為陰離子界面活性劑,較佳為具有較佳為碳數12~24、更佳為碳數12~16、進而較佳為碳數12~14之烴基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例如可列舉:月桂酸鈉、月桂酸鉀、棕櫚酸鉀等碳數12~24之脂肪酸鹽;聚氧乙烯十三烷基醚乙酸鈉等聚氧乙烯烷基醚羧酸鹽;月桂基磷酸鉀、月桂基磷酸鈉、月桂基磷酸精胺酸、肉豆蔻基磷酸鉀、肉豆蔻基磷酸鈉、肉豆蔻基磷酸精胺酸、棕櫚基磷酸鉀、棕櫚基磷酸鈉、棕櫚基磷酸精胺酸等烷基磷酸鹽;聚氧乙烯油醚磷酸鈉、聚氧乙烯硬脂醚磷酸鈉等聚氧乙烯烷基醚磷酸鹽;月桂基硫酸鈉、月桂基硫酸鉀等烷基硫酸酯鹽;聚氧乙烯月桂基硫酸鉀、聚氧乙烯月桂基硫酸鈉、聚氧乙烯月桂基硫酸三乙醇胺等聚氧乙烯烷基醚硫酸酯鹽;月桂醯基肌胺酸鈉、N-月桂醯基麩胺酸單鈉、N-硬脂醯基麩胺酸二鈉、N-肉豆蔻醯基-L-麩胺酸單鈉、N-月桂醯基甘胺酸三乙醇胺、N-椰子油脂肪酸醯基甘胺酸鉀、N-月桂醯基-β-丙胺酸三乙醇胺、N-硬脂醯基-β-丙胺酸三乙醇胺等醯基化胺基酸鹽;N-肉豆蔻醯基-N-甲基牛磺酸鈉、N-硬脂醯基-N-甲基牛磺酸鈉等脂肪醯胺磺酸鹽;二-2-乙基己基磺基琥珀酸鈉等磺基琥珀酸鹽等。 該等陰離子界面活性劑之中,就使油劑微分散於鹽感應性粒子中之觀點而言,較佳為選自由碳數12~24之脂肪酸鹽、聚氧乙烯烷基醚羧酸鹽、烷基磷酸鹽、聚氧乙烯烷基醚硫酸酯鹽及醯基化胺基酸鹽所組成之群中之1種以上,更佳為選自由碳數12~24之脂肪酸鹽、聚氧乙烯烷基醚羧酸鹽、聚氧乙烯烷基醚硫酸酯鹽及醯基化胺基酸鹽所組成之群中之1種以上,進而較佳為包含聚氧乙烯烷基醚羧酸鹽、聚氧乙烯烷基醚硫酸酯鹽。
就使油劑微分散於鹽感應性粒子中之觀點而言,鹽感應性粒子中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之含量相對於油劑100質量份,較佳為0.3質量份以上,更佳為1質量份以上、進而較佳為3質量份以上,並且較佳為50質量份以下,更佳為25質量份以下、進而較佳為15質量份以下。就上述之觀點而言,鹽感應性粒子中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之含量相對於油劑100質量份,較佳為0.3質量份以上且50質量份以下、更佳為1質量份以上且25質量份以下、進而較佳為3質量份以上且15質量份以下。
作為兩性界面活性劑,例如可列舉:月桂基二甲基胺基乙酸甜菜鹼、月桂醯胺甜菜鹼、月桂基磺基甜菜鹼等甜菜鹼系兩性界面活性劑。
作為非離子界面活性劑,例如可列舉:山梨醇酐單硬脂酸酯等山梨醇酐脂肪酸酯;甘油脂肪酸酯、聚甘油單異硬脂酸酯等聚甘油脂肪酸酯;丙二醇脂肪酸酯、聚乙二醇單月桂酸酯等聚氧乙烯脂肪酸酯;蔗糖脂肪酸酯;聚氧乙烯山梨醇酐單硬脂酸酯、聚氧乙烯山梨醇酐單硬脂酸酯、聚氧乙烯山梨醇酐椰子油脂肪酸酯等聚氧乙烯山梨醇酐脂肪酸酯;聚氧乙烯烷基醚;聚氧乙烯山梨糖醇脂肪酸酯;聚氧乙烯甘油脂肪酸酯;聚氧乙烯丙二醇脂肪酸酯;聚氧乙烯蓖麻油;聚氧乙烯氫化蓖麻油;聚氧乙烯氫化蓖麻油脂肪酸酯;烷基聚葡萄糖苷;聚氧乙烯-甲基聚矽氧烷共聚物等聚氧伸烷基改性聚矽氧等。該等之中,較佳為選自由山梨醇酐脂肪酸酯、聚氧乙烯山梨醇酐脂肪酸酯、聚氧乙烯脂肪酸酯、聚氧乙烯烷基醚、聚氧乙烯氫化蓖麻油及烷基聚葡萄糖苷所組成之群中之1種以上,更佳為選自由山梨醇酐脂肪酸酯、聚氧乙烯山梨醇酐脂肪酸酯、聚氧乙烯脂肪酸酯、聚氧乙烯氫化蓖麻油及烷基聚葡萄糖苷所組成之群中之1種以上,進而較佳為包含聚氧乙烯山梨醇酐脂肪酸酯。
就使油劑微分散於鹽感應性粒子中之觀點而言,鹽感應性粒子中之非離子界面活性劑之含量相對於油劑100質量份,較佳為0.3質量份以上,更佳為1質量份以上、進而較佳為3質量份以上,並且較佳為50質量份以下,更佳為25質量份以下、進而較佳為15質量份以下。就上述之觀點而言,鹽感應性粒子中之非離子界面活性劑之含量相對於油劑100質量份,較佳為0.3質量份以上且50質量份以下、更佳為1質量份以上且25質量份以下、進而較佳為3質量份以上且15質量份以下。
就使油劑微分散於鹽感應性粒子中之觀點而言,鹽感應性粒子中之界面活性劑之總含量相對於油劑100質量份,較佳為0.6質量份以上、更佳為2質量份以上、進而較佳為6質量份以上,並且較佳為100質量份以下,更佳為50質量份以下、進而較佳為35質量份以下,相對於油劑100質量份,較佳為0.6質量份以上且100質量份以下、更佳為2質量份以上且50質量份以下、進而較佳為6質量份以上且35質量份以下。
<其他添加劑> 為了使分散油劑於粒子內部固定化,本發明之鹽感應性粒子除了上述之成分以外,亦可含有其他添加劑。其他添加劑可具有賦形或增量之效果,例如可列舉:葡萄糖、果糖、乳糖、麥芽糖、蔗糖、糊精、麥芽糊精、環糊精、麥芽糖、果糖、海藻糖等單糖、二糖類及多糖類;山梨糖醇、甘露醇、麥芽糖醇、乳糖、麥芽三糖醇、木糖醇、多元醇等糖醇;阿拉伯膠、瓜爾膠、果膠、支鏈澱粉、海藻酸鈉等增黏多糖類;甲基纖維素等纖維素衍生物;對澱粉實施酯化處理、醚化處理、末端還原處理而成之澱粉衍生物;以及其他之加工澱粉、明膠分解物、瓊脂等。又,其他添加劑視需要可組合2種以上使用。
(鹽感應性粒子) 本發明之鹽感應性粒子於將鹽感應性粒子調配於洗淨料等製品中之情形時,由於在該製品中水溶性鹽類濃度較高,故而粒子不會崩解,油劑穩定地存在於粒子中。另一方面,若於洗淨過程及沖洗過程中,製品中之水溶性鹽類濃度降低,則於水中之溶解性提高,粒子崩解,釋出油劑。 若考慮此種洗淨料中之調配,則就鹽感應性粒子中之油劑之保存穩定性之觀點而言,本發明之鹽感應性粒子之以鹽濃度計為10質量%之食鹽水中之油劑之釋出率(S10 )較佳為40%以下、更佳為20%以下、進而較佳為18%以下、進而更佳為15%以下,亦可為0%,較佳為0%以上。 又,就油劑之效果感之提高之觀點而言,1質量%之食鹽水中之油劑之釋出率(S1 )較佳為30%以上、更佳為35%以上、進而較佳為40%以上、進而更佳為50%以上,亦可為100%,較佳為100%以下。 就上述之觀點而言,本發明之鹽感應性粒子較佳為10質量%之食鹽水中之油劑之釋出率為20%以下,且1質量%之食鹽水中之油劑之釋出率為30%以上,更佳為10質量%之食鹽水中之油劑之釋出率為18%以下,且1質量%之食鹽水中之油劑之釋出率為35%以上,進而較佳為10質量%之食鹽水中之油劑之釋出率為15%以下,且1質量%之食鹽水中之油劑之釋出率為40%以上。 再者,上述釋出率係相對於25℃之食鹽水之釋出率,可藉由實施例中記載之方法而求出。 於本發明中,將鹽感應性粒子之10質量%食鹽水中之油劑之釋出率設為S10 %、將1質量%食鹽水中之油劑之釋出率設為S1 %時,就鹽感應性優異之觀點而言,(S1 -S10 )較佳為12%以上、更佳為15%以上、進而較佳為20%以上、進而更佳為25%以上,並且就設計上之觀點而言,較佳為80%以下、更佳為70%以下、進而較佳為60%以下,就該等觀點而言,較佳為12%以上且80%以下、更佳為15%以上且70%以下、進而較佳為20%以上且60%以下、進而更佳為25%以上且60%以下。
該等釋出率可藉由上述之本發明中使用之酸改性聚乙烯醇之酸改性率、皂化度、分子量、聚合度而適當調整。 例如,藉由降低酸改性率,可抑制10%之食鹽水中之來自鹽感應性粒子之油劑之釋出率,可提高粒子之保存穩定性。又,藉由提高酸改性率,可促進1%之食鹽水中之來自鹽感應性粒子之油劑之釋出,提高油劑之效果感。 同樣地,藉由提高皂化度,可抑制10%之食鹽水中之來自鹽感應性粒子之油劑之釋出率,可提高粒子之保存穩定性。又,藉由降低皂化度,可促進1%之食鹽水中之來自鹽感應性粒子之油劑之釋出,提高油劑之效果感。 進而,藉由增大分子量或聚合度,可抑制10%之食鹽水中之來自鹽感應性粒子之油劑之釋出率,可提高粒子之保存穩定性。又,藉由減小分子量或聚合度,可促進1%之食鹽水中之來自鹽感應性粒子之油劑之釋出,提高油劑之效果感。
關於本發明之鹽感應性粒子中之油劑之平均分散徑,就於使用時提高基於油劑之效果感之觀點及提高製造時之良率之觀點而言,較佳為30 μm以下、更佳為15 μm以下、進而較佳為10 μm以下、進而更佳為3 μm以下、進而更佳為1 μm以下,就製造之容易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0.01 μm以上、更佳為0.03 μm以上、進而較佳為0.05 μm以上、進而更佳為0.07 μm以上、進而更佳為0.1 μm以上。粒子中之油劑之平均分散徑可利用鹽感應性粒子中之孔隙之大小而測定,可藉由實施例中記載之方法而測定。 就上述之觀點而言,本發明之鹽感應性粒子中之油劑之平均分散徑較佳為0.01 μm以上且30 μm以下、更佳為0.03 μm以上且15 μm以下、進而較佳為0.05 μm以上且10 μm以下、進而更佳為0.07 μm以上且3 μm以下、進而更佳為0.1 μm以上且1 μm以下。 藉由減小下述之製造時之乳化液滴,可減小去除水後之鹽感應性粒子中之油劑之平均粒徑。
關於鹽感應性粒子中之酸改性聚乙烯醇之含量,就發揮鹽感應性之效果之觀點而言,較佳為1質量%以上、更佳為5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10質量%以上、進而更佳為20質量%以上、進而更佳為40質量%以上,就含有油劑等其他成分之觀點而言,較佳為99質量%以下、更佳為95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90質量%以下、進而更佳為85質量%以下、進而更佳為80質量%以下。 就上述之觀點而言,鹽感應性粒子中之酸改性聚乙烯醇之含量較佳為1質量%以上且99質量%以下、更佳為5質量%以上且95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10質量%以上且90質量%以下、進而更佳為20質量%以上且85質量%以下、進而更佳為40質量%以上且80質量%以下。
酸改性聚乙烯醇形成鹽感應性粒子之基質。即,係相當於海島之海部分之聚合物成分。作為上述聚合物成分,除了酸改性聚乙烯醇以外,亦可含有上述之其他聚合物或其他添加劑。就獲得良好之鹽感應性之觀點而言,上述聚合物成分整體中之酸改性聚乙烯醇之含量較佳為50質量%以上、更佳為70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90質量%以上、進而更佳為95質量%以上,並且亦可為100質量%。
關於鹽感應性粒子中之油劑之含量,就發揮油劑之效果之觀點而言,較佳為0.1質量%以上、更佳為0.5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1質量%以上、進而更佳為5質量%以上、進而更佳為10質量%以上,就抑制來自鹽感應性粒子之油劑之漏出之觀點而言,較佳為80質量%以下、更佳為70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60質量%以下、進而更佳為50質量%以下、進而更佳為40質量%以下。 就上述之觀點而言,鹽感應性粒子中之油劑之含量較佳為0.1質量%以上且80質量%以下、更佳為0.5質量%以上且70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1質量%以上且60質量%以下、進而更佳為5質量%以上且50質量%以下、進而更佳為10質量%以上且40質量%以下。
於鹽感應性粒子中,關於酸改性聚乙烯醇之含量相對於油劑之含量之質量比(酸改性聚乙烯醇/油劑),就抑制來自鹽感應性粒子之油劑之漏出之觀點而言,較佳為0.1以上、更佳為0.3以上、進而較佳為0.5以上、進而更佳為0.7以上、進而更佳為1以上,就有效率地含有油劑之觀點而言,較佳為90以下、更佳為70以下、進而較佳為50以下、進而更佳為30以下、進而更佳為10以下。 就上述之觀點而言,鹽感應性粒子中之酸改性聚乙烯醇/油劑之質量比較佳為0.1以上且90以下、更佳為0.3以上且70以下、進而較佳為0.5以上且50以下、進而更佳為0.7以上且30以下、進而更佳為1以上且10以下。
關於本發明之鹽感應性粒子之平均粒徑(乾燥品物性),就調配於洗淨料中時之使用感之觀點而言,較佳為1,500 μm以下、更佳為1,000 μm以下、進而較佳為500 μm以下、進而更佳為200 μm以下、進而更佳為100 μm以下,並且就含有油劑之觀點而言,較佳為1 μm以上、更佳為5 μm以上、進而較佳為10 μm以上、進而更佳為20 μm以上、進而更佳為30 μm以上。 就上述之觀點而言,本發明之鹽感應性粒子之平均粒徑(乾燥品物性)較佳為1 μm以上且1,500 μm以下、更佳為5 μm以上且1,000 μm以下、進而較佳為10 μm以上且500 μm以下、進而更佳為20 μm以上且200 μm以下、進而更佳為30 μm以上且100 μm以下。 於本說明書中,鹽感應性粒子之平均粒徑如實施例中所記載般,使用雷射繞射/散射式粒度分佈測定裝置LA-920(堀場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製造)進行測定,將中值徑設為平均粒徑。
關於油劑之平均分散徑相對於鹽感應性粒子之平均粒徑(油劑之平均分散徑/鹽感應性粒子之平均粒徑),就使油劑微分散且於使用時提高基於油劑之效果感之觀點及提高製造時之良率之觀點而言,較佳為0.3以下、更佳為0.2以下、進而較佳為0.1以下、進而更佳為0.07以下、進而更佳為0.04以下、進而更佳為0.02以下,就製造容易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0.0005以上、更佳為0.001以上。 就上述之觀點而言,油劑之平均分散徑相對於鹽感應性粒子之平均粒徑(油劑之平均分散徑/鹽感應性粒子之平均粒徑)較佳為0.0005以上且0.3以下、更佳為0.0005以上且0.2以下、進而較佳為0.0005以上且0.1以下、進而更佳為0.001以上且0.1以下、進而更佳為0.001以上且0.07以下、進而更佳為0.001以上且0.04以下、進而更佳為0.001以上且0.02以下。
(製造方法) 本發明之鹽感應性粒子之製造方法具體而言可藉由自包含上述油劑與酸改性聚乙烯醇的乳化組合物去除水而獲得。 即,本發明之鹽感應性粒子之製造方法較佳為依序具有以下之步驟1及步驟2。 步驟1:製備包含於水100 g中之溶解度未達1 g之油劑與酸改性聚乙烯醇之乳化組合物之步驟 步驟2:自該乳化組合物去除水之步驟 又,上述步驟1較佳為具有以下之步驟1-1~步驟1-3。 步驟1-1:製備含有油劑之油相之步驟 步驟1-2:製備含有酸改性聚乙烯醇之水相之步驟 步驟1-3:將步驟1-1及步驟1-2中製備之2液混合而獲得乳化組合物之步驟
步驟1-1係製備含有油劑之油相之步驟。 於步驟1-1中,可單獨對油劑進行加熱熔融而製備油相,但較佳為對油劑添加界面活性劑、進而視需要之乳化輔助劑等其他成分而製備溶解或分散其等之油相。 於步驟1-2中,將酸改性聚乙烯醇、水、及視需要之其他成分加以混合/溶解而製備水相。
於步驟1-3中,較佳為將預先製備之油相成分與水相成分於攪拌下進行混合而製備乳化組合物。 作為乳化液徑,就提高油劑之殘存率之觀點、提高製造時之良率之觀點及減小所得之鹽感應性粒子中之油劑之平均粒徑而發揮油劑之效果之觀點而言,較佳為100 μm以下、更佳為50 μm以下、進而較佳為30 μm以下、進而更佳為10 μm以下、進而更佳為5 μm以下、進而更佳為1 μm以下。又,就製造之容易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0.01 μm以上、更佳為0.05 μm以上、進而較佳為0.1 μm以上。 就上述之觀點而言,乳化液徑較佳為0.01 μm以上且100 μm以下、更佳為0.05 μm以上且50 μm以下、進而較佳為0.1 μm以上且30 μm以下、進而更佳為0.1 μm以上且10 μm以下、進而更佳為0.1 μm以上且5 μm以下、進而更佳為0.1 μm以上且1 μm以下。
作為乳化機,較佳為使用靜止型乳化/分散機、螺漿葉片或平板葉片等通常之攪拌機,均質攪拌機、分散混合器等攪拌型乳化機,均質機、Nanomizer等高壓乳化機。 於乳化時,就減小乳化液徑,使油劑微分散於鹽感應性粒子中之觀點而言,較佳為與油劑一起使用上述之界面活性劑,作為界面活性劑,可較佳地列舉陰離子界面活性劑、非離子界面活性劑。界面活性劑相對於100質量份油劑之較佳之含量如上所述。
於鹽感應性粒子含有水不溶性粒子之情形時,較佳為於步驟1-3中製備乳化組合物後,對該乳化組合物添加水不溶性粒子。
步驟2係自步驟1中所製備之乳化組合物去除水之步驟。 作為去除水之方法,可列舉:噴霧乾燥、冷凍乾燥、真空乾燥、帶式乾燥、櫃式乾燥、轉筒乾燥等,就容易調整粒子形狀,鹽感應性粒子中之油劑之保存穩定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噴霧乾燥法。於利用噴霧乾燥法以外之方法進行乾燥之情形時,視需要進行粉碎以獲得所需粒徑之粒子。 作為造粒方法,可列舉:滾動造粒、滾動流動造粒、流動層造粒、攪拌滾動造粒等造粒法。
於使用水不溶性粒子之情形時,亦可於步驟1中進行添加而含於乳化組合物中。或者,亦可使用將步驟1中獲得之乳化組合物與水不溶性粒子混合而進行造粒之步驟1'。 於步驟1'中獲得造粒物之情形時,可較佳地列舉冷凍乾燥、真空乾燥、櫃式乾燥等。
(洗淨料) 藉由本發明方法所製造之鹽感應性粒子例如可廣泛地用於洗顏料、全身洗淨料、固體皂等皮膚洗淨料、洗髮精等毛髮洗淨料、潔牙劑、食器用洗淨劑、衣料用洗淨劑、衣料用柔軟劑、隱形眼鏡用洗淨劑等各種製品。該等之中,較佳為用於洗淨料,作為用以洗淨皮膚、毛髮、或衣類之洗淨料而尤佳。該等之中,洗淨料為化妝料較為有用,尤其可用作皮膚洗淨料。 關於本發明之洗淨料等調配有鹽感應性粒子之製品中之鹽感應性粒子之含量,就發揮油劑之效果之觀點而言,較佳為0.1質量%以上、更佳為0.5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1質量%以上,就製品成本之觀點而言,較佳為30質量%以下、更佳為20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10質量%以下。就上述之觀點而言,調配有鹽感應性粒子之製品中之鹽感應性粒子之含量較佳為0.1質量%以上且30質量%以下、更佳為0.5質量%以上且20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1質量%以上且10質量%以下。 就洗淨性之觀點而言,本發明之洗淨料中之界面活性劑之總含量較佳為0.1質量%以上、更佳為0.3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0.5質量%以上,並且較佳為50質量%以下、更佳為45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40質量%以下、進而更佳為35質量%以下。 作為界面活性劑,可列舉上述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及其鹽、兩性界面活性劑、非離子界面活性劑,例如可列舉:脂肪酸皂、磷酸酯類、醯基化胺基酸類、磺基琥珀酸類、牛磺酸酯系活性劑、聚氧乙烯烷基硫酸鹽、聚氧乙烯烷基醚羧酸或其鹽等陰離子界面活性劑;烷基醣類、聚氧乙烯烷基醚等EO加成型界面活性劑等非離子界面活性劑。
就鹽感應性粒子之洗淨料中之保存穩定性之觀點而言,含有鹽感應性粒子之洗淨料較佳為含有陰離子界面活性劑及其鹽、兩性界面活性劑、無機鹽、有機鹽、鹼性胺基酸、鹼性胺。 就鹽感應性粒子之保存穩定性之觀點而言,洗淨料中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及其鹽、兩性界面活性劑、無機鹽、有機鹽、鹼性胺基酸、鹼性胺之總含量較佳為0.5質量%以上、更佳為1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3質量%以上、進而更佳為5質量%以上、進而更佳為10質量%以上,並且較佳為50質量%以下、更佳為45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40質量%以下、進而更佳為35質量%以下。
作為界面活性劑,可列舉上述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兩性界面活性劑。 作為無機鹽,較佳為水溶性無機鹽,例如可列舉:氯化鈉、氯化鉀、氯化鎂等氯化物;硫酸鈉、硫酸鉀、硫酸鎂、硫酸鋁等硫酸鹽;碳酸鈉、碳酸氫鈉等碳酸鹽。再者,於氯化鈉之情形時,可使用一般市售之食鹽、高純度精製鹽、天然鹽等。其中,可尤佳地使用氯化鈉、氯化鉀、氯化鎂、碳酸鈉。
作為有機鹽,可較佳地列舉檸檬酸鹽、蘋果酸鹽、順丁烯二酸鹽等碳數2~6之有機酸鹽,作為鹽,可列舉鈉、鉀等鹼金屬鹽、鹼土族金屬鹽等。 作為鹼性胺,可列舉:胺丁三醇、三乙醇胺、二乙醇胺、單乙醇胺、葡糖胺、半乳胺糖、果糖胺、葡甲胺、N-乙基還原葡糖胺等,作為鹼性胺基酸,可列舉:離胺酸、精胺酸、組胺酸、色胺酸或鳥胺酸等。鹼性胺或鹼性胺基酸可成為上述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或有機酸之抗衡離子。
就鹽感應性粒子之穩定性之觀點而言,含有本發明之鹽感應性粒子之洗淨料之pH值較佳為3~9、更佳為4~8、進而較佳為5~7。
(洗淨方法) 於本發明中,上述洗淨料較佳為使用於洗淨衣類之方法、洗淨皮膚或毛髮之方法。 較佳為本發明之洗淨皮膚或毛髮之方法係使用含有本發明之鹽感應性粒子之洗淨料者。 因此,洗淨料較佳為洗顏料、沐浴皂等皮膚洗淨料、或洗髮精等毛髮洗淨料。皮膚洗淨料及毛髮洗淨料於洗淨時,較佳為稀釋至2~30倍程度,水溶性鹽類之濃度降低,並且施加按摩等物理力,故而鹽感應性粒子容易崩解。又,於沖洗時,鹽濃度進而降低,鹽感應性粒子容易崩解。
本發明進而揭示以下之<1>~<35>。 <1>一種鹽感應性粒子,其係包含於水100 g中之溶解度未達1 g之油劑、及酸改性聚乙烯醇之鹽感應性粒子,且上述油劑分散於鹽感應性粒子中。 <2>如<1>中記載之鹽感應性粒子,其中上述酸改性聚乙烯醇較佳為導入有磺酸基及羧酸基之至少一者之酸改性聚乙烯醇,更佳為導入有羧酸基之酸改性聚乙烯醇。 <3>如<1>或<2>中記載之鹽感應性粒子,其中上述酸改性聚乙烯醇中之酸改性率較佳為0.1 mol%以上且10 mol%以下、更佳為0.5 mol%以上且5 mol%以下、進而較佳為1 mol%以上且3 mol%以下。 <4>如<1>至<3>中任一項記載之鹽感應性粒子,其中上述酸改性聚乙烯醇之皂化度較佳為70 mol%以上且99.9 mol%以下、更佳為80 mol%以上且99.5 mol%以下、進而較佳為90 mol%以上且99 mol%以下。 <5>如<1>至<4>中任一項記載之鹽感應性粒子,其中上述酸改性聚乙烯醇之聚合度較佳為100以上且20萬以下、更佳為500以上且1萬以下、進而較佳為1,000以上且4,000以下。
<6>如<1>至<5>中任一項記載之鹽感應性粒子,其中上述油劑之於水100 g中之25℃下之溶解度較佳為0 g以上且未達1 g、更佳為0 g以上且0.5 g以下、進而較佳為0 g以上且0.3 g以下、進而更佳為0 g以上且0.1 g以下。 <7>如<1>至<6>中任一項記載之鹽感應性粒子,其中上述油劑之熔點較佳為-100℃以上且未達100℃、更佳為0℃以上且99℃以下、進而較佳為0℃以上且95℃以下、進而更佳為10℃以上且90℃以下、進而更佳為10℃以上且80℃以下、進而更佳為20℃以上且70℃以下、進而更佳為20℃以上且60℃以下。 <8>如<1>至<7>中任一項記載之鹽感應性粒子,其中上述油劑之分子量較佳為80以上且10,000以下、更佳為100以上且6,000以下、進而較佳為100以上且1,000以下、進而較佳為100以上且500以下。 <9>如<1>至<8>中任一項記載之鹽感應性粒子,其中上述油劑為選自醇、酯油、烴油、聚矽氧油、二烷基醚化合物、胺化合物、醯胺化合物、油脂、及高級脂肪酸中之1種以上。 <10>如<1>至<9>中任一項記載之鹽感應性粒子,其中上述油劑為選自清涼劑、保濕成分、殺菌劑、紫外線吸收劑、及香料中之1種以上之功能性油劑。
<11>如<1>至<10>中任一項記載之鹽感應性粒子,其進而含有界面活性劑。 <12>如<11>中記載之鹽感應性粒子,其中上述鹽感應性粒子中之界面活性劑之總含量相對於油劑100質量份,較佳為0.6質量份以上且100質量份以下、更佳為2質量份以上且50質量份以下、進而較佳為6質量份以上且35質量份以下。 <13>如<1>至<12>中任一項記載之鹽感應性粒子,其中上述鹽感應性粒子之10質量%之食鹽水中之油劑之釋出率(S10 )較佳為40%以下、更佳為20%以下、更佳為18%以下、進而較佳為15%以下,亦可為0%,較佳為0%以上。 <14>如<1>至<13>中任一項記載之鹽感應性粒子,其中上述鹽感應性粒子之1質量%之食鹽水中之油劑之釋出率(S1 )較佳為30%以上、更佳為35%以上、進而較佳為40%以上、進而更佳為50%以上,亦可為100%,較佳為100%以下。 <15>如<1>至<14>中任一項記載之鹽感應性粒子,其中上述鹽感應性粒子較佳為10質量%之食鹽水中之油劑之釋出率為20%以下,且1質量%之食鹽水中之油劑之釋出率為30%以上,更佳為10質量%之食鹽水中之油劑之釋出率為18%以下,且1質量%之食鹽水中之油劑之釋出率為35%以上,進而較佳為10質量%之食鹽水中之油劑之釋出率為15%以下,且1質量%之食鹽水中之油劑之釋出率為40%以上。 <16>如<1>至<15>中任一項記載之鹽感應性粒子,其中上述鹽感應性粒子之10質量%食鹽水中之油劑之釋出率(S10 )與1質量%食鹽水中之油劑之釋出率(S1 )之差(S1 -S10 )較佳為12%以上、更佳為15%以上、進而較佳為20%以上、進而更佳為25%以上,並且較佳為80%以下、更佳為70%以下、進而較佳為60%以下。 <17>如<1>至<16>中任一項記載之鹽感應性粒子,其中上述鹽感應性粒子之10質量%食鹽水中之油劑之釋出率(S10 )與1質量%食鹽水中之油劑之釋出率(S1 )之差(S1 -S10 )較佳為12%以上且80%以下、更佳為15%以上且70%以下、進而較佳為20%以上且60%以下、進而更佳為25%以上且60%以下。
<18>如<1>至<17>中任一項記載之鹽感應性粒子,其中上述鹽感應性粒子中之油劑之平均分散徑較佳為0.01 μm以上且30 μm以下、更佳為0.03 μm以上且15 μm以下、進而較佳為0.05 μm以上且10 μm以下、進而更佳為0.07 μm以上且3 μm以下、進而更佳為0.1 μm以上且1 μm以下。 <19>如<1>至<18>中任一項記載之鹽感應性粒子,其中上述鹽感應性粒子中之酸改性聚乙烯醇之含量較佳為1質量%以上、更佳為5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10質量%以上、進而更佳為20質量%以上、進而更佳為40質量%以上,並且較佳為99質量%以下、更佳為95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90質量%以下、進而更佳為85質量%以下、進而更佳為80質量%以下。 <20>如<1>至<19>中任一項記載之鹽感應性粒子,其中上述鹽感應性粒子中之酸改性聚乙烯醇之含量較佳為1質量%以上且99質量%以下、更佳為5質量%以上且95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10質量%以上且90質量%以下、進而更佳為20質量%以上且85質量%以下、進而更佳為40質量%以上且80質量%以下。 <21>如<1>至<20>中任一項記載之鹽感應性粒子,其中上述鹽感應性粒子中之油劑之含量較佳為0.1質量%以上、更佳為0.5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1質量%以上、進而更佳為5質量%以上、進而更佳為10質量%以上,並且較佳為80質量%以下、更佳為70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60質量%以下、進而更佳為50質量%以下、進而更佳為40質量%以下。 <22>如<1>至<21>中任一項記載之鹽感應性粒子,其中上述鹽感應性粒子中之油劑之含量較佳為0.1質量%以上且80質量%以下、更佳為0.5質量%以上且70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1質量%以上且60質量%以下、進而更佳為5質量%以上且50質量%以下、進而更佳為10質量%以上且40質量%以下。 <23>如<1>至<22>中任一項記載之鹽感應性粒子,其中上述鹽感應性粒子中之酸改性聚乙烯醇/油劑之質量比較佳為0.1以上且90以下、更佳為0.3以上且70以下、進而較佳為0.5以上且50以下、進而更佳為0.7以上且30以下、進而更佳為1以上且10以下。 <24>如<1>至<23>中任一項記載之鹽感應性粒子,其中上述鹽感應性粒子之平均粒徑就上述之觀點而言,較佳為1 μm以上且1,500 μm以下、更佳為5 μm以上且1,000 μm以下、進而較佳為10 μm以上且500 μm以下、進而更佳為20 μm以上且200 μm以下、進而更佳為30 μm以上且100 μm以下。 <25>如<1>至<24>中任一項記載之鹽感應性粒子,其中油劑之平均分散徑相對於鹽感應性粒子之平均粒徑(油劑之平均分散徑/鹽感應性粒子之平均粒徑)較佳為0.0005以上且0.3以下、更佳為0.0005以上且0.2以下、進而較佳為0.0005以上且0.1以下、進而更佳為0.001以上且0.1以下、進而更佳為0.001以上且0.07以下、進而更佳為0.001以上且0.04以下、進而更佳為0.001以上且0.02以下。
<26>一種如<1>至<25>中任一項記載之鹽感應性粒子之製造方法,其依序具有下述步驟1及2。 步驟1:製備包含於水100 g中之溶解度未達1 g之油劑與酸改性聚乙烯醇之乳化組合物之步驟 步驟2:自該乳化組合物去除水之步驟 <27>如<26>中記載之鹽感應性粒子之製造方法,其中上述步驟1較佳為具有以下之步驟1-1~步驟1-3。 步驟1-1:製備含有油劑之油相之步驟 步驟1-2:製備含有酸改性聚乙烯醇之水相之步驟 步驟1-3:將步驟1-1及步驟1-2中製備之2液混合而獲得乳化組合物之步驟 <28>如<26>或<27>中記載之鹽感應性粒子之製造方法,其中乳化組合物之乳化液徑較佳為0.01 μm以上且100 μm以下、更佳為0.05 μm以上且50 μm以下、進而較佳為0.1 μm以上且30 μm以下、進而更佳為0.1 μm以上且10 μm以下、進而更佳為0.1 μm以上且5 μm以下、進而更佳為0.1 μm以上且1 μm以下。
<29>一種洗顏料、全身洗淨料、固體皂等皮膚洗淨料、洗髮精等毛髮洗淨料、潔牙劑、食器用洗淨劑、衣料用洗淨劑、衣料用柔軟劑、隱形眼鏡用洗淨劑等製品,其含有如<1>至<25>中任一項記載之鹽感應性粒子。 <30>如<29>中記載之製品,其中上述製品為洗淨料、較佳為皮膚洗淨料。 <31>一種洗淨料等製品,其中調配有如<1>至<25>中任一項記載之鹽感應性粒子之洗淨料等製品中之鹽感應性粒子之含量較佳為0.1質量%以上、更佳為0.5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1質量%以上,並且較佳為30質量%以下、更佳為20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10質量%以下。 <32>一種洗淨料等製品,其中調配有如<1>至<25>中任一項記載之鹽感應性粒子之洗淨料等製品中之鹽感應性粒子之含量較佳為0.1質量%以上且30質量%以下、更佳為0.5質量%以上且20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1質量%以上且10質量%以下。 <33>如<29>至<32>中任一項記載之洗淨料等製品,其中上述製品含有界面活性劑,界面活性劑之總含量較佳為0.1質量%以上、更佳為0.3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0.5質量%以上,並且較佳為50質量%以下、更佳為45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40質量%以下、進而更佳為35質量%以下。 <34>一種洗淨料,其含有如<1>至<25>中任一項記載之鹽感應性粒子。 <35>一種洗淨方法,其係使用如<34>中記載之洗淨料對皮膚、毛髮或衣類進行洗淨。 [實施例]
於以下之實施例中,「%」意指「質量%」。 [分析方法] (i)乳化平均粒徑、水不溶性粒子及鹽感應性粒子之平均粒徑之測定 乳化平均粒徑及水不溶性粒子之平均粒徑之測定係將使用雷射繞射/散射式粒度分佈測定裝置LA-920(堀場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使之分散於離子交換水中所測定之中值徑設為平均粒徑。測定溫度使用25℃、相對折射率使用1.2。 又,所得之鹽感應性粒子之平均粒徑之測定係將使用雷射繞射/散射式粒度分佈測定裝置LA-920(堀場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製造),預先使之預分散於少量之丙二醇(和光純藥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中後,使之分散於20質量%食鹽水中,於上述之條件下所測定之中值徑設為平均粒徑。
[實施例16之鹽感應性粒子之平均粒徑之測定] 使用JIS Z 8801-1(2000年5月20日製定、2006年11月20日最終修訂)中規定之2000、1400、1000、710、500、355、250、180、125、90、63、45 μm之12段之篩與接盤,將篩自網眼較小之篩起依序堆積於接盤上,自最上部之2000 μm之篩上添加100 g之粒子,蓋上蓋子,安裝於羅太普型篩式振盪機(HEIKO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製造,拍擊:156次/分鐘、搖動:290次/分鐘),振動5分鐘後,測定各個篩及接盤上所殘留之該粒子之質量,算出各篩上之該粒子之質量比率(%)。自接盤依序累計網眼較小之篩上之該粒子之質量比率,將合計成為50%之粒徑設為平均粒徑。
(ii)薄荷腦殘存率之測定方法 稱量約0.03 g所得之鹽感應性粒子(於實施例13之粒子之情形時,稱量0.2 g),使之預分散於丙二醇(和光純藥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0.2 mL中後,添加離子交換水/DMSO(二甲基亞碸,和光純藥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1/1(vol/vol)之混合溶液5 mL,利用超音波洗淨機(SND股份有限公司製造,US-4、頻率38 kHz、50℃)進行處理直至粒子溶解為止。 向上述之溶液中添加NaCl(和光純藥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2 g後,添加含有0.1質量%辛醇(和光純藥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己烷(和光純藥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溶液5 mL進行劇烈攪拌,將薄荷腦萃取至己烷層。使用離心機(AS ONE股份有限公司製造,CN-810),於5,000 rpm、10 min之條件下進行離心分離,將己烷層與水層分離後,採取己烷層,進而添加己烷10 mL進行稀釋。 利用篩孔直徑0.45 μm之PTFE過濾器對上述溶液進行過濾,利用氣相層析儀(安捷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製造,6850 Series II)對濾液進行測定(注入溫度:220℃、載氣:氦氣、載氣流量:1.2 mL/min、檢測器:FID、管柱:甲基矽系(SE-30)、管柱尺寸=30 m*250 μm*0.25 μm)。根據作為內部標準之辛醇與薄荷腦之峰面積比,算出樣品中之薄荷腦含量。於假定自乳化液僅揮散水分之情形時,將粉末中所含之薄荷腦量設為理論量,將上述樣品中之薄荷腦含量相對於理論量之比率設為薄荷腦殘存率(%)。
(iii)對於1質量%及10質量%食鹽水之鹽感應性粒子之薄荷腦之釋出率 稱量約0.03 g之包含薄荷腦之鹽感應性粒子,使之預分散於丙二醇(和光純藥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0.2 mL中後,添加1質量%食鹽水5 mL,於20 mL燒杯中一面利用0.5 cm之攪拌器進行攪拌(50 rpm)一面於室溫(25℃)下混合5分鐘。其後,利用篩孔直徑1.2 μm之PTFE過濾器進行過濾後,添加DMSO(和光純藥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2.5 mL。 向上述溶液中添加NaCl(和光純藥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2 g後,添加含有0.1質量%辛醇(和光純藥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己烷(和光純藥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溶液3 mL進行劇烈攪拌,將薄荷腦萃取至己烷層。使用離心機(AS ONE股份有限公司製造,CN-810),於5,000 rpm、10 min之條件下進行離心分離,將己烷層與水層分離後,採取己烷層,進而添加己烷10 mL進行稀釋。 利用篩孔直徑0.45 μm之PTFE過濾器對上述溶液進行過濾,利用氣相層析儀(安捷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製造,6850 Series II)對濾液進行測定(注入溫度:220℃、載氣:氦氣、載氣流量:1.2 mL/min、檢測器:FID、管柱:甲基矽系(SE-30)、管柱尺寸=30 m*250 μm*0.25 μm)。根據作為內部標準之辛醇與薄荷腦之峰面積比,算出於1質量%食鹽水中溶出之薄荷腦量,將於1質量%食鹽水中溶出之薄荷腦量相對於由分析方法(ii)算出之粉末中所含之薄荷腦量之比率設為對於1質量%食鹽水之薄荷腦之釋出率(%)。 又,關於對於10質量%食鹽水之薄荷腦之釋出率(%),藉由10質量%食鹽水利用上述方法同樣地分析而而算出。
(iv)鹽感應性粒子中之油劑之分散徑 藉由手術刀(Keisei Medical Industrial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將各粒子割斷,利用掃描式電子顯微鏡(KEYENCE股份有限公司製造,VE-7800),對粒子之剖面進行拍攝(5,000倍),隨機選擇50個存在於剖面之孔(油劑),測定其最大長度(0.01 μm以上之孔)。將該50個之數量平均值設為鹽感應性粒子之油劑之平均分散徑。再者,於將下述之實施例中記載之粒子割斷時,孔(來自油劑)未達50個之情形時,可藉由增加割斷數而設為50個。其中,藉由噴霧乾燥法所得之粒子為中空粒子,但中空之孔中不存在油劑,故而不計入測定值。又,油劑於掃描式電子顯微鏡之拍攝(真空)時通常氣化。
實施例1 以成為表1所示之調配比率之方式,於將離子交換水7,239.4 g升溫至80℃後,投入酸改性聚乙烯醇(Gohsenx T-330H,日本合成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聚合度=2,000,皂化度>99 mol%,羧酸改性)493.6 g使其溶解後,冷卻至50℃而製備水相。 投入薄荷腦(高砂香料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Menthol JP(TAB)COS)248.4 g、聚氧乙烯(20EO)山梨醇酐單硬脂酸酯(花王股份有限公司製造,RHEODOL TW-S120V)9.3 g、聚氧乙烯(6EO)十三烷基醚乙酸鈉(Nikko Chemicals股份有限公司製造,ECTD-6NEX)9.3 g後,升溫至50℃,進行熔解/分散而製備油相。 向所製備之水相中添加油相,使用Primix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分散攪拌翼,以3,000 r/min進行30分鐘之攪拌操作,製備乳化物(50℃)。 使用噴霧乾燥機(坂本技研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噴霧乾燥機),於乳化物供給量4,900 g/hr、送風溫度150℃、排風溫度90℃之條件下對藉由上述之乳化操作所得之乳化物進行噴霧乾燥,獲得含有薄荷腦之粉末。所製作之粉末之乾燥減量(島津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製造,水分計MOC63u,105℃)為1.5%,氣相層析分析之結果為於粉末中包含薄荷腦23.5%。於實施例1中所得之鹽感應性粒子之割斷面存在10個以上之來自油劑之孔。以下,關於實施例2~16亦同樣如此。
實施例2 以成為表1所示之調配比率之方式,於將離子交換水7,202.3 g升溫至80℃後,投入酸改性聚乙烯醇(Gohsenx T-330H,日本合成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聚合度=2,000,皂化度>99 mol%,羧酸改性)493.6 g使其溶解後,冷卻至50℃而製備水相。 投入薄荷腦(高砂香料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Menthol JP(TAB)COS)248.4 g、聚氧乙烯(20EO)山梨醇酐單硬脂酸酯(花王股份有限公司製造,RHEODOL TW-S120V)27.9 g、聚氧乙烯(6EO)十三烷基醚乙酸鈉(Nikko Chemicals股份有限公司製造,ECTD-6NEX)27.9 g後,升溫至50℃,進行熔解/分散而製備油相。 向所製備之水相中添加油相,使用直徑120 mm之螺旋漿攪拌翼,以100 r/min進行30分鐘之攪拌操作,製備乳化物(50℃)。其後,藉由高壓乳化機(Nanomizer,130 MPa,1行程)進行高壓乳化處理。 使用噴霧乾燥機(坂本技研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噴霧乾燥機),於乳化物供給量4,900 g/hr、送風溫度150℃、排風溫度90℃之條件下對藉由上述之乳化操作所得之乳化物進行噴霧乾燥,獲得含有薄荷腦之粉末。所製作之粉末之乾燥減量(島津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製造,水分計MOC63u,105℃)為1.5%,氣相層析分析之結果為於粉末中包含薄荷腦27.3%。
實施例3 以成為表1所示之調配比率之方式,於將離子交換水7,176 g升溫至80℃後,投入酸改性聚乙烯醇(Gohsenx T-330H,日本合成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聚合度=2,000,皂化度>99 mol%,羧酸改性)496 g使其溶解後,冷卻至50℃而製備水相。 投入薄荷腦(高砂香料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Menthol JP(TAB)COS)248 g、聚氧乙烯(20EO)山梨醇酐單硬脂酸酯(花王股份有限公司製造,RHEODOL TW-S120V)40 g、聚氧乙烯(6EO)十三烷基醚乙酸鈉(Nikko Chemicals股份有限公司製造,ECTD-6NEX)40 g後,升溫至50℃,進行熔解/分散而製備油相。 向所製備之水相中添加油相,使用直徑120 mm之螺旋漿攪拌翼,以100 r/min進行30分鐘之攪拌操作,製備乳化物(50℃)。 使用噴霧乾燥機(坂本技研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噴霧乾燥機),於乳化物供給量4,900 g/hr、送風溫度150℃、排風溫度90℃之條件下對藉由上述之乳化操作所得之乳化物進行噴霧乾燥,獲得含有薄荷腦之粉末。所製作之粉末之乾燥減量(島津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製造,水分計MOC63u,105℃)為1.3%,氣相層析分析之結果為於粉末中包含薄荷腦22.8%。
實施例4 以成為表1所示之調配比率之方式,於將離子交換水7,258.3 g升溫至80℃後,投入酸改性聚乙烯醇(Gohsenx T-330H,日本合成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聚合度=2,000,皂化度>99 mol%,羧酸改性)493.4 g使其溶解後,冷卻至50℃而製備水相。 將薄荷腦(高砂香料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Menthol JP(TAB)COS)248.3 g升溫至50℃,進行熔解而製備油相。 向所製備之水相中添加油相,使用Primix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分散攪拌翼,以3,000 r/min進行30分鐘之攪拌操作,製備乳化物(50℃)。 使用噴霧乾燥機(坂本技研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噴霧乾燥機),於乳化物供給量4,900 g/hr、送風溫度150℃、排風溫度90℃之條件下對藉由上述之乳化操作所得之乳化物進行噴霧乾燥,獲得含有薄荷腦之粉末。所製作之粉末之乾燥減量(島津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製造,水分計MOC63u,105℃)為2.0%,氣相層析分析之結果為於粉末中包含薄荷腦17.1%。
實施例5 以成為表1所示之調配比率之方式,於將離子交換水7,256 g升溫至80℃後,投入酸改性聚乙烯醇(Gohsenx T-330H,日本合成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聚合度=2,000,皂化度>99 mol%,羧酸改性)496 g使其溶解後,冷卻至50℃而製備水相。 將薄荷腦(高砂香料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Menthol JP(TAB)COS)248 g升溫至50℃,進行熔解而製備油相。 向所製備之水相中添加油相,使用直徑120 mm之螺旋漿攪拌翼,以100 r/min進行30分鐘之攪拌操作,製備乳化物(50℃)。 使用噴霧乾燥機(坂本技研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噴霧乾燥機),於乳化物供給量4,900 g/hr、送風溫度150℃、排風溫度90℃之條件下對藉由上述之乳化操作所得之乳化物進行噴霧乾燥,獲得含有薄荷腦之粉末。所製作之粉末之乾燥減量(島津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製造,水分計MOC63u,105℃)為2.0%,氣相層析分析之結果為於粉末中包含薄荷腦15.1%。
實施例6 以成為表1所示之調配比率之方式,於將離子交換水3,462.5 g升溫至80℃後,投入酸改性聚乙烯醇(Gohsenx T-330H,日本合成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聚合度=2,000,皂化度>99 mol%,羧酸改性)1,034 g,進行熔解/分散後,冷卻至50℃而製備水相。 投入薄荷腦(高砂香料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Menthol JP(TAB)COS)468.5 g、聚氧乙烯(20EO)山梨醇酐單硬脂酸酯(花王股份有限公司製造,RHEODOL TW-S120V)15.0 g、聚氧乙烯(6EO)十三烷基醚乙酸鈉(Nikko Chemicals股份有限公司製造,ECTD-6NEX)15.0 g後,升溫至50℃,進行熔解/分散而製備油相。 向所製備之水相中添加油相,使用直徑120 mm之螺旋漿攪拌翼,以100 r/min進行30分鐘之攪拌操作,製備乳化物(50℃)。 使用轉筒乾燥機(Katsuragi Industry股份有限公司製造,ϕ400 mm單轉筒乾燥機),於乳化物供給量1,800 g/hr、供給蒸氣壓0.12 MPa(轉筒表面溫度120℃)、轉筒轉速0.3 rpm之條件下對藉由上述之乳化操作所得之乳化物進行乾燥,獲得片狀之乾燥物。藉由事務用撕碎機(Acco Brands Japan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將該片材粉碎為小片狀後,使用針磨粉碎機(Hosokawa Micron股份有限公司製造,精細衝擊磨機)粉碎為粉末狀,獲得平均粒徑670 μm之粉末。 所製作之粉末之乾燥減量(島津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製造,水分計MOC63u,105℃)為4.9%,氣相層析分析之結果為於粉末中包含薄荷腦21.7%。
實施例7 以成為表2所示之調配比率之方式,於將離子交換水7,239.4 g升溫至80℃後,投入酸改性聚乙烯醇(Gohsenx T-330,日本合成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聚合度=2,000,皂化度95~98 mol%,羧酸改性)493.6 g使其溶解後,冷卻至50℃而製備水相。 投入薄荷腦(高砂香料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Menthol JP(TAB)COS)248.4 g、聚氧乙烯(20EO)山梨醇酐單硬脂酸酯(花王股份有限公司製造,RHEODOL TW-S120V)9.3 g、聚氧乙烯(6EO)十三烷基醚乙酸鈉(Nikko Chemicals股份有限公司製造,ECTD-6NEX)9.3 g後,升溫至50℃,進行熔解/分散而製備油相。 向所製備之水相中添加油相,使用Primix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分散攪拌翼,以3,000 r/min進行30分鐘之攪拌操作,製備乳化物(50℃)。 使用噴霧乾燥機(坂本技研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噴霧乾燥機),於乳化物供給量4,900 g/hr、送風溫度150℃、排風溫度90℃之條件下對藉由上述之乳化操作所得之乳化物進行噴霧乾燥,獲得含有薄荷腦之粉末。所製作之粉末之乾燥減量(島津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製造,水分計MOC63u,105℃)為1.5%,氣相層析分析之結果為於粉末中包含薄荷腦26.1%。
實施例8 以成為表2所示之調配比率之方式,於將離子交換水7,239.4 g升溫至80℃後,投入酸改性聚乙烯醇(Gohsenx T-350,日本合成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聚合度=2,000,皂化度:93~95 mol%,羧酸改性)493.6 g使其溶解後,冷卻至50℃而製備水相。 投入薄荷腦(高砂香料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Menthol JP(TAB)COS)248.4 g、聚氧乙烯(20EO)山梨醇酐單硬脂酸酯(花王股份有限公司製造,RHEODOL TW-S120V)9.3 g、聚氧乙烯(6EO)十三烷基醚乙酸鈉(Nikko Chemicals股份有限公司製造,ECTD-6NEX)9.3 g後,升溫至50℃,進行熔解/分散而製備油相。 向所製備之水相中添加油相,使用Primix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分散攪拌翼,以3,000 r/min進行30分鐘之攪拌操作,製備乳化物(50℃)。 使用噴霧乾燥機(坂本技研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噴霧乾燥機),於乳化物供給量4,900 g/hr、送風溫度150℃、排風溫度90℃之條件下對藉由上述之乳化操作所得之乳化物進行噴霧乾燥,獲得含有薄荷腦之粉末。所製作之粉末之乾燥減量(島津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製造,水分計MOC63u,105℃)為1.5%,氣相層析分析之結果為於粉末中包含薄荷腦25.4%。
實施例9 以成為表2所示之調配比率之方式,於將離子交換水7,143.9 g升溫至80℃後,投入酸改性聚乙烯醇(Gohsenx T-330H,日本合成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聚合度=2,000,皂化度>99 mol%,羧酸改性)493.6 g使其溶解後,冷卻至50℃而製備水相。 投入薄荷腦(高砂香料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Menthol JP(TAB)COS)337.2 g、聚氧乙烯(20EO)山梨醇酐單硬脂酸酯(花王股份有限公司製造,RHEODOL TW-S120V)12.6 g、聚氧乙烯(6EO)十三烷基醚乙酸鈉(Nikko Chemicals股份有限公司製造,ECTD-6NEX)12.6 g後,升溫至50℃,進行熔解/分散而製備油相。 向所製備之水相中添加油相,使用Primix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分散攪拌翼,以3000 r/min進行30分鐘之攪拌操作,製備乳化物(50℃)。 使用噴霧乾燥機(坂本技研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噴霧乾燥機),於乳化物供給量4,900 g/hr、送風溫度150℃、排風溫度90℃之條件下,對藉由上述之乳化操作所得之乳化物進行噴霧乾燥,獲得含有薄荷腦之粉末。所製作之粉末之乾燥減量(島津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製造,水分計MOC63u,105℃)為1.5%,氣相層析分析之結果為於粉末中包含薄荷腦27.2%。
實施例10 以成為表2所示之調配比率之方式,於將離子交換水6,899.2 g升溫至80℃後,投入酸改性聚乙烯醇(Gohsenx T-330H,日本合成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聚合度=2,000,皂化度>99 mol%,羧酸改性)493.6 g使其溶解後,冷卻至50℃而製備水相。 投入薄荷腦(高砂香料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Menthol JP(TAB)COS)335.3 g、聚氧乙烯(20EO)山梨醇酐單硬脂酸酯(花王股份有限公司製造,RHEODOL TW-S120V)12.6 g、聚氧乙烯(6EO)十三烷基醚乙酸鈉(Nikko Chemicals股份有限公司製造,ECTD-6NEX)12.6 g後,升溫至50℃,進行分散/溶解而製備油相。 向所製備之水相中添加油相,使用Primix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分散攪拌翼,以3000 r/min進行30分鐘之攪拌操作,製備乳化物(50℃)。進而,向乳化物中添加玉米澱粉(松谷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日本藥典玉米澱粉)246.8 g,使用Primix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分散攪拌翼,以3,000 r/min進行30分鐘之攪拌操作,製備乳化物(50℃)。 使用噴霧乾燥機(坂本技研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噴霧乾燥機),於乳化物供給量4,900 g/hr、送風溫度150℃、排風溫度90℃之條件下對藉由上述之乳化操作所得之乳化物進行噴霧乾燥,獲得含有薄荷腦之粉末。所製作之粉末之乾燥減量(島津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製造,水分計MOC63u,105℃)為1.5%,氣相層析分析之結果為於粉末中包含薄荷腦21.3%。
實施例11 以成為表3所示之調配比率之方式,於將離子交換水7,240 g升溫至80℃後,投入酸改性聚乙烯醇(Gohsenx T-330H,日本合成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聚合度=2,000,皂化度>99 mol%,羧酸改性)496 g使其溶解後,冷卻至50℃而製備水相。 投入二季戊四醇三聚羥基硬脂酸酯(Nisshin Oillio Group股份有限公司製造,SALACOS WO-6)232 g、聚氧乙烯(20EO)山梨醇酐單硬脂酸酯(非離子界面活性劑,花王股份有限公司製造,RHEODOL TW-S120V)16 g、聚氧乙烯(6EO)十三烷基醚乙酸鈉(陰離子界面活性劑,Nikko Chemicals股份有限公司製造,ECTD-6NEX)16 g後,升溫至50℃,進行分散/溶解而製備油相。 向所製備之水相中添加油相,使用Primix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分散攪拌翼,以3,000 r/min進行30分鐘之攪拌操作,製備乳化物(50℃)。 使用噴霧乾燥機(坂本技研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噴霧乾燥機),於乳化物供給量4,900 g/hr、送風溫度150℃、排風溫度90℃之條件下,對藉由上述之乳化操作所得之乳化物進行噴霧乾燥,獲得含有保濕劑之粉末。所製作之粉末之乾燥減量(島津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製造,水分計MOC63u,105℃)為1.5%。
實施例12 以成為表3所示之調配比率之方式,於將離子交換水7,248 g升溫至80℃後,投入酸改性聚乙烯醇(Gohsenx T-330H,日本合成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聚合度=2,000,皂化度>99 mol%,羧酸改性)496 g使其溶解後,冷卻至50℃而製備水相。 投入二季戊四醇三聚羥基硬脂酸酯(Nisshin Oillio Group股份有限公司製造,SALACOS WO-6)112 g、凡士林(SONNEBORN製造,Super White Protopet)112 g、聚氧乙烯(20EO)山梨醇酐單硬脂酸酯(非離子界面活性劑,花王股份有限公司製造,RHEODOL TW-S120V)16 g、聚氧乙烯(6EO)十三烷基醚乙酸鈉(陰離子界面活性劑,Nikko Chemicals股份有限公司製造,ECTD-6NEX)16 g後,升溫至50℃,進行分散/溶解而製備油相。 向所製備之水相中添加油相,使用Primix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分散攪拌翼,以3,000 r/min進行30分鐘之攪拌操作,製備乳化物(50℃)。 使用噴霧乾燥機(坂本技研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噴霧乾燥機),於乳化物供給量4900 g/hr、送風溫度150℃、排風溫度90℃之條件下,對藉由上述之乳化操作所得之乳化物進行噴霧乾燥,獲得含有保濕劑之粉末。所製作之粉末之乾燥減量(島津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製造,水分計MOC63u,105℃)為1.5%。
實施例13 以成為表4所示之調配比率之方式,向離子交換水76.59 kg中投入酸改性聚乙烯醇(Gohsenx T-330H,日本合成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聚合度=2,000,皂化度>99 mol%,羧酸改性)14.01 kg且進行分散後,升溫至80℃進行溶解。其後,冷卻至75℃而製備水相。 投入二季戊四醇三聚羥基硬脂酸酯(Nisshin Oillio Group股份有限公司製造,SALACOS WO-6)1.71 kg、凡士林(SONNEBORN製造,Super White Protopet)1.71 kg、角鯊烷(NIPPON SURFACTANT INDUSTRIES股份有限公司製造,NIKKOL SQUALANE)3.43 kg、聚氧乙烯(20EO)山梨醇酐單硬脂酸酯(非離子界面活性劑,花王股份有限公司製造,RHEODOL TW-S120V)1.54 kg、山梨醇酐硬脂酸酯(非離子界面活性劑,花王股份有限公司製造,RHEODOL SP-S10V)0.51 kg後,升溫至75℃,進行分散/溶解而製備油相。 向所製備之水相中添加油相,使用直徑505 mm之錨式攪拌翼,以49 r/min進行30分鐘之攪拌操作(75℃)。其後,添加離子交換水200.49 kg,製備乳化徑之平均粒徑為2.7 μm之乳化物。 使用噴霧乾燥機(Niro Atomizer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噴霧乾燥機),於乳化物供給量44 kg/hr、送風溫度155℃、排風溫度85℃之條件下,對藉由上述之乳化操作所得之乳化物進行噴霧乾燥,獲得含有保濕劑之粉末。所製作之粉末之乾燥減量(島津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製造,水分計MOC63u,105℃)為1.5%。所得之乾燥粉末之良率為42%。良率係以(所得之粒子固形物成分量/添加之固形物成分量)×100進行計算所得之值。
實施例14 以成為表4所示之調配比率之方式,向離子交換水76.59 kg中投入酸改性聚乙烯醇(Gohsenx T-330H,日本合成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聚合度=2,000,皂化度>99 mol%,羧酸改性)14.01 kg進行分散後,升溫至80℃進行溶解。其後,冷卻至75℃而製備水相。 投入二季戊四醇三聚羥基硬脂酸酯(Nisshin Oillio Group股份有限公司製造,SALACOS WO-6)1.71 kg、凡士林(SONNEBORN製造,Super White Protopet)1.71 kg、角鯊烷(NIPPON SURFACTANT INDUSTRIES股份有限公司製造,NIKKOL SQUALANE)3.43 kg、聚氧乙烯(20EO)山梨醇酐單硬脂酸酯(非離子界面活性劑,花王股份有限公司製造,RHEODOL TW-S120V)1.54 kg、山梨醇酐硬脂酸酯(非離子界面活性劑,花王股份有限公司製造,RHEODOL SP-S10V)0.51 kg後,升溫至75℃,進行分散/溶解而製備油相。 向所製備之水相中添加油相,使用直徑505 mm之錨式攪拌翼,以94 r/min攪拌82分鐘同時一面使混合相以120 L/hr進行循環,一面使用Milder(太平洋機工股份有限公司製造,MDN-303V),以10000 r/min對循環液進行分散操作。其後,添加離子交換水200.49 kg,製備乳化徑之平均粒徑為0.4 μm之乳化物。 使用噴霧乾燥機(Niro Atomizer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噴霧乾燥機),於乳化物供給量44 kg/hr、送風溫度155℃、排風溫度85℃之條件下對藉由上述之乳化操作所得之乳化物進行噴霧乾燥,獲得含有保濕劑之粉末。所製作之粉末之乾燥減量(島津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製造,水分計MOC63u,105℃)為1.5%。所得之乾燥粉末之良率為51%。
實施例15 以成為表4所示之調配比率之方式,向離子交換水76.59 kg中投入酸改性聚乙烯醇(Gohsenx T-330H,日本合成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聚合度=2,000,皂化度>99 mol%,羧酸改性)14.01 kg進行分散後,升溫至80℃進行溶解。其後,冷卻至75℃而製備水相。 投入二季戊四醇三聚羥基硬脂酸酯(Nisshin Oillio Group股份有限公司製造,SALACOS WO-6)2.58 kg、凡士林(SONNEBORN製造,Super White Protopet)2.58 kg、角鯊烷(NIPPON SURFACTANT INDUSTRIES股份有限公司製造,NIKKOL SQUALANE)5.16 kg、聚氧乙烯(20EO)山梨醇酐單硬脂酸酯(非離子界面活性劑,花王股份有限公司製造,RHEODOL TW-S120V)2.32 kg、山梨醇酐硬脂酸酯(非離子界面活性劑,花王股份有限公司製造,RHEODOL SP-S10V)0.77 kg後,升溫至75℃,進行分散/溶解而製備油相。 向所製備之水相中添加油相,使用直徑505 mm之錨式攪拌翼,以94 r/min攪拌40分鐘,同時一面使混合相以1700 L/hr進行循環,一面使用Milder(太平洋機工股份有限公司製造,MDN-307),以8000 r/min對循環液進行分散操作。其後,添加離子交換水189.10 kg、海藻糖(林原股份有限公司製造)3.44 kg、糊精(H-PDx,松谷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3.44 kg,製備乳化徑之平均粒徑為0.4 μm之乳化物。 使用噴霧乾燥機(Niro Atomizer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噴霧乾燥機),於乳化物供給量44 kg/hr、送風溫度155℃、排風溫度85℃之條件下對藉由上述之乳化操作所得之乳化物進行噴霧乾燥,獲得含有保濕劑之粉末。所製作之粉末之乾燥減量(島津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製造,水分計MOC63u,105℃)為1.5%。所得之乾燥粉末之良率為50%。
實施例16 於將離子交換水878.3 g升溫至80℃後,投入酸改性聚乙烯醇(Gohsenx T-330H,日本合成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聚合度=2,000,皂化度>99 mol%,羧酸改性)150 g且進行分散/溶解後,冷卻至50℃而製備水相。 投入薄荷腦(高砂香料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Menthol JP(TAB)COS)75.5 g、聚氧乙烯(20EO)山梨醇酐單硬脂酸酯(非離子界面活性劑,花王股份有限公司製造,RHEODOL TW-S120V)2.8 g、聚氧乙烯(6EO)十三烷基醚乙酸鈉(陰離子界面活性劑,Nikko Chemicals股份有限公司製造,ECTD-6NEX)2.8 g後,升溫至50℃,進行分散/溶解而製備油相。 向所製備之水相中添加油相,使用直徑120 mm之螺旋漿攪拌翼,以100 r/min進行30分鐘之攪拌操作,製備乳化徑之平均粒徑為0.3 μm之乳化物(50℃)。 以成為表5所示之調配比率之方式,使用食物混合機(山本電氣股份有限公司製造,MM41),以攪拌轉速1900 rpm對藉由上述之乳化操作所得之乳化物54 g、纖維素粉末(日本製紙股份有限公司製造,KC Flock W-400G,平均粒徑24 μm)100 g進行1分鐘之攪拌造粒。藉由電氣乾燥機(Advantec股份有限公司製造,DRM620TB),於熱風溫度100℃下對所得之造粒物進行1小時之乾燥,獲得造粒物。 所製作之造粒物之乾燥減量(島津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製造,水分計MOC63u,105℃)為4.3%,氣相層析分析之結果為於粉末中包含薄荷腦1.1%。
比較例1 以成為表2所示之調配比率之方式,向離子交換水7,176 g中投入乙酸乙烯酯・乙烯吡咯啶酮共聚物(Luviskol VA64P,BASF製造)496 g使其溶解後,升溫至50℃而製備水相。 投入薄荷腦(高砂香料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Menthol JP(TAB)COS)248 g、聚氧乙烯(20EO)山梨醇酐單硬脂酸酯(花王股份有限公司製造,RHEODOL TW-S120V)40 g、聚氧乙烯(6EO)十三烷基醚乙酸鈉(Nikko Chemicals股份有限公司製造,ECTD-6NEX)40 g後,升溫至50℃,進行分散/溶解而製備油相。 向所製備之水相中添加油相,使用Primix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分散攪拌翼,以3,000 r/min進行30分鐘之攪拌操作,製備乳化物(50℃)。 使用噴霧乾燥機(坂本技研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噴霧乾燥機),於乳化物供給量4,900 g/hr、送風溫度150℃、排風溫度90℃之條件下對藉由上述之乳化操作所得之乳化物進行噴霧乾燥,獲得含有薄荷腦之粉末。所製作之粉末之乾燥減量(島津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製造,水分計MOC63u,105℃)為1.5%,氣相層析分析之結果為於粉末中包含薄荷腦4.2%。
比較例2 以成為表2所示之調配比率之方式,於將離子交換水7,176 g升溫至80℃後,投入未改性PVA(PVA-117,Kuraray股份有限公司製造,聚合度=1,800,皂化度:99 mol%)496 g且進行分散/溶解後,冷卻至50℃而製備水相。 投入薄荷腦(高砂香料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Menthol JP(TAB)COS)248 g、聚氧乙烯(20EO)山梨醇酐單硬脂酸酯(花王股份有限公司製造,RHEODOL TW-S120V)40 g、聚氧乙烯(6EO)十三烷基醚乙酸鈉(Nikko Chemicals股份有限公司製造,ECTD-6NEX)40 g後,升溫至50℃,進行分散/溶解而製備油相。 向所製備之水相中添加油相,使用Primix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分散攪拌翼,以3,000 r/min進行30分鐘之攪拌操作,製備乳化物(50℃)。 使用噴霧乾燥機(坂本技研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噴霧乾燥機),於乳化物供給量4,900 g/hr、送風溫度150℃、排風溫度90℃之條件下對藉由上述之乳化操作所得之乳化物進行噴霧乾燥,獲得含有薄荷腦之粉末。所製作之粉末之乾燥減量(島津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製造,水分計MOC63u,105℃)為1.5%,氣相層析分析之結果為於粉末中包含薄荷腦22.8%。
官能評價係藉由以下之方法而進行。 實施例1之評價 藉由下述之常法製造以配方中之薄荷腦量成為0.47%之方式調配有2%之實施例1中所得之粒子之配方1、及配方中之薄荷腦量直接調配有0.47%之配方2所示之皮膚洗淨組合物,進行以下之(1)之評價。將結果示於表1。 以配方1洗顏後,於臉頰、額頭部感覺到較強之冰涼感,相對於此,於眼周之部分不太感覺到灼熱感。
實施例2~10、比較例1~2之評價 藉由下述之常法製造配方1、配方2所示之皮膚洗淨組合物,進行以下之(1)之評價,其中配方1係以藉由調整粒子之調配量而使配方中之薄荷腦量成為0.47%之方式調配有各實施例或比較例中所得之粒子代替實施例1之粒子者,配方2係配方中之薄荷腦量直接調配有0.47%者。將結果示於表1、2。 於實施例2~10之洗顏後,與實施例1之洗顏後同樣地,於臉頰、額頭部感覺到較強之冰涼感,相對於此,於眼周之部分不太感覺到灼熱感。
實施例11之評價 藉由下述之常法製造以配方中之保濕劑(二季戊四醇三聚羥基硬脂酸酯)量成為0.5%之方式調配有1.7%之實施例11中所得之粒子代替實施例1之粒子之配方1、及直接調配有0.5%之二季戊四醇三聚羥基硬脂酸酯量代替0.47%之薄荷腦量之配方2所示之皮膚洗淨組合物,進行以下之(2)~(3)、(5)之評價。將結果示於表3。
實施例12之評價 藉由下述之常法製造以配方中之保濕劑(二季戊四醇三聚羥基硬脂酸酯與凡士林)量成為0.5%之方式調配有1.7%之實施例11中所得之粒子代替實施例1之粒子之配方1、及直接調配有0.25%之二季戊四醇三聚羥基硬脂酸酯與0.25%之凡士林量代替0.47%之薄荷腦量之配方2所示之皮膚洗淨組合物,進行以下之(2)~(3)、(5)之評價。將結果示於表3。
實施例13~15之評價 藉由下述之常法製造以配方中之保濕劑(二季戊四醇三聚羥基硬脂酸酯、凡士林及角鯊烷)量成為0.6%之方式調配有2.0%之實施例13~實施例15中所得之粒子代替實施例1之粒子之配方1、及直接調配有0.15%之二季戊四醇三聚羥基硬脂酸酯、0.15%之凡士林量及0.3%之角鯊烷代替0.47%之薄荷腦量之配方2所示之皮膚洗淨組合物,進行以下之(2)~(3)、(5)之評價。將結果示於表4。 於配方2中之直接調配中,將製劑於50℃下保存1個月後可見油脂上浮,相對於此,於調配有鹽官能性粒子之配方1中,未見油脂上浮。
實施例16之評價 藉由下述之常法製造以配方中之薄荷腦量成為0.1%之方式調配有9.1%之實施例16中所得之粒子代替實施例1之粒子之配方1、及直接調配有0.1%之薄荷腦量代替0.47%之薄荷腦量之配方2所示之皮膚洗淨組合物,進行以下之(1)之評價。將結果示於表5。 調配有實施例16之粒子之配方之洗顏時之粒感(磨砂感)亦優異。
實施例17~19之評價 藉由下述記載之常法製造使用實施例7~9中所得之粒子且以配方中之薄荷腦量成為0.47%之方式調配有粒子之配方3、及以配方中之薄荷腦成為0.47%之方式進行直接調配之配方4所示之皮膚洗淨組合物,進行以下之(4)之評價。 冰涼感之強度均為4.0,於臉頰、額頭部感覺到較強之冰涼感,相對於此,於眼周之部分不太感覺到灼熱感。
實施例20~22之評價 藉由下述之常法製造使用實施例7~9中所得之粒子且以配方中之薄荷腦量成為0.47%之方式調配有粒子之配方5、及以配方中之薄荷腦量成為0.47%之方式進行直接調配之配方6所示之皮膚洗淨組合物,進行以下之(4)之評價。 冰涼感之強度均為4.0,於臉頰、額頭部感覺到較強之冰涼感,相對於此,於眼周之部分不太感覺到灼熱感。
(1)冰涼感 以4名專業官能檢查員作為對象,將各皮膚洗淨組合物2 g以少量之水4 g進行稀釋,以用一定之速度及力度對臉部按摩30秒鐘之方式進行洗淨,按照以下之基準評價洗顏後之臉頰及額頭部之冰涼感。 5:較配方2非常強烈地感覺到冰涼感 4:較配方2強烈地感覺到冰涼感 3:與配方2同等地感覺到冰涼感 2:未較配方2感覺到冰涼感 1:完全未較配方2感覺到冰涼感
(2)濕潤感 以4名專業官能檢查員作為對象,將各皮膚洗淨組合物2 g以少量之水4 g進行稀釋,以用一定之速度及力度對臉部按摩30秒鐘之方式進行洗淨,按照以下之基準評價洗顏後之濕潤感。 5:較配方2非常強烈地感覺到濕潤感 4:較配方2強烈地感覺到濕潤感 3:與配方2同等地感覺到濕潤感 2:未較配方2感覺到濕潤感 1:完全未較配方2感覺到濕潤感
(3)緊繃感之有無 以4名專業官能檢查員作為對象,將各皮膚洗淨組合物2 g以少量之水4 g進行稀釋,以用一定之速度及力度對臉部按摩30秒鐘之方式進行洗淨,按照以下之基準評價洗顏後之緊繃感。 5:完全未較配方2緊繃 4:未較配方2緊繃 3:與配方2同等地緊繃 2:較配方2強烈地緊繃 1:較配方2非常強烈地緊繃
(4)冰涼感 以4名專業官能檢查員作為對象,將各皮膚洗淨組合物2 g以水4 g進行稀釋,起泡後,以用一定之速度及力度對臉部按摩30秒鐘之方式進行洗淨,按照以下之基準評價洗顏後之臉頰及額頭部之冰涼感。 5:較配方4非常強烈地感覺到冰涼感 4:較配方4強烈地感覺到冰涼感 3:與配方4同等地感覺到冰涼感 2:未較配方4感覺到冰涼感 1:完全未較配方4感覺到冰涼感
(5)油脂上浮之有無 將利用配方1、或配方2之製法所得之各皮膚洗淨組合物50 g密封於玻璃容器(Maruemu股份有限公司製造,No.7,容量50 mL)中,於50℃下保管1個月後,以目視進行確認,按照以下之基準進行評價。 2:未較配方2出現油脂上浮,保存穩定性較佳。 1:與配方2同樣地可見油脂上浮,保存穩定性較差。
[表1]
表1
   實施例1 實施例2 實施例3 實施例4 實施例5 實施例6
乳化組合物 乾燥品 乳化組合物 乾燥品 乳化組合物 乾燥品 乳化組合物 乾燥品 乳化組合物 乾燥品 乳化組合物 乾燥品
質量% 質量% 質量% 質量% 質量% 質量% 質量% 質量% 質量% 質量% 質量% 質量%
配方 酸改性聚乙烯醇-1 6.2 72.3 6.2 64.0 6.2 65.9 6.2 80.9 6.2 82.9 20.7 71.3
酸改性聚乙烯醇-2                                    
酸改性聚乙烯醇-3                                    
乙酸乙烯酯-乙烯吡咯啶酮共聚物                                    
未改性聚乙烯醇                                    
薄荷腦 3.1 23.5 3.1 27.3 3.1 22.8 3.1 17.1 3.1 15.1 9.4 21.7
非離子界面活性劑-1 0.1 1.4 0.3 3.6 0.5 5.0             0.3 1.0
陰離子界面活性劑 0.1 1.4 0.3 3.6 0.5 5.0             0.3 1.0
玉米澱粉                                    
離子交換水 90.5 1.5 90.0 1.5 89.7 1.3 90.7 2.0 90.7 2.0 69.3 4.9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酸改性聚乙烯醇/油劑    3.1    2.3    2.9    4.7    5.5    3.3
乳化 乳化方法 分散機乳化 3000 rpm 高壓乳化 130 MPa 螺旋漿乳化 100 rpm 分散機乳化 3000 rpm 螺旋漿乳化 100 rpm 螺旋漿乳化 100 rpm
乳化平均粒徑[μm] 0.40 0.16 4.8 37.8 62.0 0.40
乾燥品物性 乾燥方法 噴霧乾燥 150℃ 噴霧乾燥 150℃ 噴霧乾燥 150℃ 噴霧乾燥 150℃ 噴霧乾燥 150℃ 轉筒乾燥機 蒸氣壓0.12 MPa
鹽感應性粒子之粉末平均粒徑[μm] 79 62 65 58 48 670
薄荷腦殘存率[%] 73 89 76 52 46 75
10%食鹽水 油劑釋出率[%](S10) 8 - 13 12 13 -
1%食鹽水 油劑釋出率[%](S1) 44 - 40 42 41 -
S1 -S10 [%] 36 - 27 30 28 -
油劑平均分散徑[μm] 0.45 0.21 1.28 3.12 4.00 1.20
油劑之平均分散徑/鹽感應性粒子之平均粒徑 0.006 0.003 0.020 0.054 0.083 0.002
評價 冰涼感強度(薄荷腦量0.47%) 4.5 5.0 4.0 3.5 3.5 4.0
[表2]
表2
   實施例7 實施例8 實施例9 實施例10 比較例1 比較例2
乳化組合物 乾燥品 乳化組合物 乾燥品 乳化組合物 乾燥品 乳化組合物 乾燥品 乳化組合物 乾燥品 乳化組合物 乾燥品
質量% 質量% 質量% 質量% 質量% 質量% 質量% 質量% 質量% 質量% 質量% 質量%
配方 酸改性聚乙烯醇-1             6.2 67.9 6.2 49.8            
酸改性聚乙烯醇-2 6.2 69.8                              
酸改性聚乙烯醇-3       6.2 70.4                        
乙酸乙烯酯-乙烯吡咯啶酮共聚物                         6.2 81.9      
未改性聚乙烯醇                               6.2 65.8
薄荷腦 3.1 26.1 3.1 25.4 4.2 27.2 4.2 21.3 3.1 4.2 3.1 22.8
非離子界面活性劑-1 0.1 1.3 0.1 1.3 0.2 1.7 0.2 1.3 0.5 6.2 0.5 5.0
陰離子界面活性劑 0.1 1.3 0.1 1.3 0.2 1.7 0.2 1.3 0.5 6.2 0.5 5.0
玉米澱粉                   3.1 24.9            
離子交換水 90.5 1.5 90.5 1.5 89.3 1.5 86.2 1.5 89.7 1.5 89.7 1.5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酸改性聚乙烯醇/油劑    2.7    2.8    2.5    2.3            
乳化 乳化方法 分散機乳化 3000 rpm 分散機乳化 3000 rpm 分散機乳化 3000 rpm 分散機乳化 3000 rpm 分散機乳化 3000 rpm 分散機乳化 3000 rpm
乳化平均粒徑[μm] 0.66 0.46 0.78 0.56 3.4 0.46
乾燥品物性 乾燥方法 噴霧乾燥 150℃ 噴霧乾燥 150℃ 噴霧乾燥 150℃ 噴霧乾燥 150℃ 噴霧乾燥 150℃ 噴霧乾燥 150℃
粉末平均粒徑[μm] 57 63 67 57 15 52
薄荷腦殘存率[%] 81 79 70 71 14 76
10%食鹽水 油劑釋出率[%] 10 9 - - 85 8
1%食鹽水 油劑釋出率[%] 49 59 - - 90 18
S1 -S10 [%] 39 50 - - 5 10
油劑平均分散徑[μm] 0.54 0.69 - - - 0.61
油劑之平均分散徑/鹽感應性粒子之平均粒徑 0.009 0.011 - - - 0.012
評價 冰涼感強度(薄荷腦量0.47%) 4.5 4.5 4.5 4.5 3.0 1.0
[表3]
表3
   實施例11 實施例12
乳化組合物 乾燥品 乳化組合物 乾燥品
質量% 質量% 質量% 質量%
配方 酸改性聚乙烯醇-1 6.2 64.3 6.2 65.0
二季戊四醇三聚羥基硬脂酸酯 2.9 30.1 1.4 14.7
凡士林       1.4 14.7
非離子界面活性劑-1 0.2 2.1 0.2 2.1
陰離子界面活性劑 0.2 2.1 0.2 2.1
離子交換水 90.5 1.5 90.6 1.5
100 100 100 100
酸改性PVA/油劑    2.1    2.2
乳化 乳化方法 分散機乳化 3000 rpm 分散機乳化 3000 rpm
乳化平均粒徑[μm] 19 11
乾燥品物性 乾燥方法 噴霧乾燥 150℃ 噴霧乾燥 150℃
粉末平均粒徑[μm] 90 72
油劑平均分散徑[μm] 14.4 8.1
油劑之平均分散徑/鹽感應性粒子之平均粒徑 0.160 0.113
評價 油脂上浮之有無 2 2
濕潤感 4.0 4.5
緊繃感之有無 4.0 4.5
[表4]
表4
   實施例13 實施例14 實施例15
乳化組合物 乾燥品 乳化組合物 乾燥品 乳化組合物 乾燥品
質量% 質量% 質量% 質量% 質量% 質量%
配方 酸改性聚乙烯醇-1 4.5 59.5 4.5 59.5 4.5 39.5
二季戊四醇三聚羥基硬脂酸酯 0.6 7.5 0.6 7.5 0.9 7.5
凡士林 0.6 7.5 0.6 7.5 0.9 7.5
角鯊烷 1.1 15.0 1.1 15.0 1.7 15.0
非離子界面活性劑-1 0.5 6.8 0.5 6.8 0.8 6.7
非離子界面活性劑-2 0.2 2.3 0.2 2.3 0.3 2.2
海藻糖             1.1 10.0
糊精             1.1 10.0
離子交換水 92.5 1.5 92.5 1.5 88.7 1.5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酸改性PVA/油劑    2.0    2.0    1.3
乳化 乳化方法 錨式翼乳化 49 rpm 錨式乳化 94 rpm Milder乳化 10000 rpm 錨式乳化 94 rpm Milder乳化 8000 rpm
乳化平均粒徑[μm] 2.7 0.4 0.4
乾燥品物性 乾燥方法 噴霧乾燥 155℃ 噴霧乾燥 155℃ 噴霧乾燥 155℃
粉末平均粒徑[μm] 83 81 87
油劑平均分散徑[μm] 0.7 0.4 0.4
油劑之平均分散徑/鹽感應性粒子之平均粒徑 0.008 0.005 0.005
評價 油脂上浮之有無 2 2 2
濕潤感 5.0 5.0 5.0
緊繃感之有無 5.0 5.0 5.0
粉末之良率[%] 42 51 50
[表5]
表5
   實施例16
乾燥品
質量%
配方 酸改性聚乙烯醇-1 6.4
薄荷腦 1.1
非離子界面活性劑-1 0.1
陰離子界面活性劑 0.1
纖維素 88
離子交換水 4.3
100
酸改性PVA/油劑 5.8
乾燥品物性 乾燥方法 櫃式乾燥 100℃
粒子平均粒徑[μm] 160
薄荷腦殘存率[%] 35
10%食鹽水 油劑釋出率S10 [%] 34
1%食鹽水 油劑釋出率S1 [%] 80
S1 -S10 [%] 46
評價 冰涼感強度(薄荷腦量0.1%) 3.25
表1~5中使用之成分如下所述。 ・酸改性聚乙烯醇-1:Gohsenx T-330H,日本合成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羧酸改性聚乙烯醇,聚合度=2,000,皂化度>99 mol% ・酸改性聚乙烯醇-2:Gohsenx T-330,日本合成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羧酸改性聚乙烯醇,聚合度=2,000,皂化度=95~98 mol% ・酸改性聚乙烯醇-3:Gohsenx T-350,日本合成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羧酸改性聚乙烯醇,聚合度=2,000,皂化度=93~95 mol% ・乙酸乙烯酯・乙烯吡咯啶酮共聚物:Luviskol VA64P,BASF製造 ・未改性聚乙烯醇:PVA-117,Kuraray股份有限公司製造,聚合度=1,800,皂化度=99 mol% ・薄荷腦:Menthol JP(TAB)COS,高砂香料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於水100 g中之溶解度未達0.1 g ・非離子界面活性劑-1:RHEODOL TW-S120V,花王股份有限公司製造,聚氧乙烯(20EO)山梨醇酐單硬脂酸酯 ・非離子界面活性劑-2:RHEODOL SP-S10V,花王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山梨醇酐硬脂酸酯 ・陰離子界面活性劑:ECTD-6NEX,Nikko Chemicals股份有限公司製造,聚氧乙烯(6EO)十三烷基醚乙酸鈉 ・玉米澱粉:日本藥典玉米澱粉,松谷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 ・二季戊四醇三聚羥基硬脂酸酯:SALACOS WO-6,Nisshin Oillio Group股份有限公司製造,於水100 g中之溶解度未達0.1 g ・凡士林:Super White Protopet,SONNEBORN製造,於水100 g中之溶解度未達0.1 g ・角鯊烷:NIKKOL SQUALANE,NIPPON SURFACTANT INDUSTRIES股份有限公司製造,於水100 g中之溶解度未達0.1 g ・纖維素:KC Flock W-400G,日本製紙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平均粒徑24 μm ・雲母:Micromica ML-100,Katakura & Co-op Agri股份有限公司製造 ・海藻糖:Trehalose,林原股份有限公司製造 ・糊精:H-PDx,松谷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
如實施例及比較例所示,確認本發明之鹽感應性粒子於1%食鹽水中之油劑釋出率較於10%食鹽水中之油劑釋出率高,若鹽濃度降低,則油劑之釋出率提高。 又,顯示即便為相同之油劑之含量,洗淨時(洗淨中及洗淨後)之油劑之效果感亦提高。 進而,於使用薄荷腦作為油劑之情形時,可於不提高眼周之部分之灼熱感之情況下提高額頭、臉頰部之冰涼感。 進而,與直接調配相比,於使用鹽官能性粒子之情形時,於配方液中未見油脂上浮,可抑制油劑之分離,故而保存穩定性良好。
(皮膚洗淨組合物) 實施例及比較例中使用之配方1及配方2如以下之表6所示。配方1係調配粒子之配方,配方2係直接調配油劑之配方。
[表6]
表6
成分 配方1 (質量%) 配方2 (質量%)
胺丁三醇 5 5
精胺酸 5 5
月桂醇聚醚-21 0.2 0.2
棕櫚酸 0.4 0.4
月桂醇聚醚-4羧酸 0.11 0.11
丙二醇 5 5
山梨糖醇 14.1 14.1
甘露醇 10 10
海藻糖 5 5
(丙烯酸酯/丙烯酸烷基(C10-30)酯)交聯聚合物 0.6 0.6
香料 0.08 0.08
苯氧基乙醇 0.2 0.2
EDTA-2Na 0.1 0.1
竹炭粉末 0.01 0.01
氧化鐵 0.1 0.1
鹽感應性粒子(實施例1之薄荷腦量23.5%) 2 -
薄荷腦結晶 - 0.47
餘量 餘量
配方1、2之皮膚洗淨組合物係以如下方式製備。 量取胺丁三醇(ANGUS CHEMICAL COMPANY)、精胺酸(味之素股份有限公司製造)、月桂醇聚醚-21(花王股份有限公司製造)、棕櫚酸(花王股份有限公司製造)、月桂醇聚醚-4羧酸(花王股份有限公司製造)、EDTA-2Na(Nagase ChemteX股份有限公司製造)、甘露醇(Mitsubishi Shoji Foodtech股份有限公司製造)、海藻糖(林原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及水置於燒杯中,加熱至50℃,使之完全溶解。其後,添加分散於水中之(丙烯酸酯/丙烯酸烷基(C10-30)酯)交聯聚合物(Lubrizol Advanced Materials公司製造),攪拌30分鐘。進而,冷卻至30℃,添加丙二醇(ADEKA股份有限公司製造)、苯氧基乙醇(東邦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山梨糖醇(Mitsubishi Shoji Foodtech股份有限公司製造)、竹炭粉末(Cooperative association LATEST製造)、氧化鐵(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薄荷腦結晶(高砂香料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或實施例1之鹽感應性粒子、香料,攪拌30分鐘,獲得凝膠狀之皮膚洗淨組合物。pH值為10.0。
[表7]
表7
成分 配方3 (質量%) 配方4 (質量%)
月桂酸 1.23 1.23
肉豆蔻酸 4.28 4.28
棕櫚酸 10.95 10.95
硬脂酸 8.32 8.32
月桂醇聚醚-6羧酸 6.2 6.2
濃甘油 22.5 22.5
山梨糖醇 2.4 2.4
PEG-150 1 1
丙二醇 3.6 3.6
氫氧化鉀48% 8.94 8.94
月桂基葡萄糖苷 2.5 2.5
竹炭粉末 0.01 0.01
實施例7~9之鹽感應性粒子(薄荷腦量25.4%~27.2%) 1.7~1.85   
薄荷腦結晶    0.47
香料 0.32 0.32
EDTA-2Na 0.2 0.2
餘量 餘量
配方3、4之皮膚洗淨組合物係以如下方式製備。 將月桂酸(花王股份有限公司製造)、肉豆蔻酸(花王股份有限公司製造)、棕櫚酸(花王股份有限公司製造)、硬脂酸(花王股份有限公司製造)、月桂醇聚醚-6羧酸(花王股份有限公司製造)、濃甘油(花王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山梨糖醇(Mitsubishi Shoji Foodtech股份有限公司製造)、PEG-150(日油股份有限公司製造)、EDTA-2Na(Nagase ChemteX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以上之成分進行混合,加熱至80℃,使之完全溶解。其後,添加氫氧化鉀48%(東亞合成股份有限公司製造)添加進行中和。進而,冷卻至30℃,添加丙二醇(ADEKA股份有限公司製造)、月桂基葡萄糖苷(花王股份有限公司製造)、竹炭粉末(Cooperative association LATEST製造)、薄荷腦結晶(高砂香料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或實施例7~9之鹽感應性粒子、香料,攪拌30分鐘,獲得糊狀之皮膚洗淨組合物。pH值為9.6。
[表8]
表8
成分 配方5 (質量%) 配方6 (質量%)
月桂基羥基磺基甜菜鹼 15 15
山梨糖醇 7.5 7.5
(丙烯酸酯/丙烯酸烷基(C10-30)酯)交聯聚合物 0.8 0.8
PEG-65M 0.02 0.02
氫氧化鉀48% 5.1 5.1
月桂醇聚醚-6羧酸 2.4 2.4
月桂酸 3.9 3.9
肉豆蔻酸 1.35 1.35
棕櫚酸 0.3 0.3
EDTA-2Na 0.1 0.1
乙基己基甘油 1 1
苯氧基乙醇 0.2 0.2
香料 0.1 0.1
實施例7~9之鹽感應性粒子(薄荷腦量25.4%~27.2%) 1.7-1.85   
薄荷腦結晶    0.47
餘量 餘量
配方5、6之皮膚洗淨組合物係以如下方式製備。 將月桂基羥基磺基甜菜鹼(花王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山梨糖醇(Mitsubishi Shoji Foodtech股份有限公司製造)、PEG-65M(明成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以上之成分加熱至65℃,使之完全溶解。添加分散於水中之(丙烯酸酯/丙烯酸烷基(C10-30)酯)交聯聚合物(Lubrizol Advanced Materials公司製造),攪拌30分鐘。其後,投入月桂酸(花王股份有限公司製造)、肉豆蔻酸(花王股份有限公司製造)、棕櫚酸(花王股份有限公司製造)、月桂醇聚醚-6羧酸(花王股份有限公司製造)、氫氧化鉀48%(東亞合成股份有限公司製造)、EDTA-2Na(Nagase ChemteX股份有限公司製造),攪拌30分鐘。進而,冷卻至30℃,添加苯氧基乙醇(東邦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乙基己基甘油(花王股份有限公司製造)、薄荷腦結晶(高砂香料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或實施例7~9之鹽感應性粒子、香料,攪拌30分鐘,獲得凝膠狀之皮膚洗淨組合物。pH值為10.3。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之鹽感應性粒子可提高調配於洗淨料等中之油劑之使用時之效果感。可期待將本發明之鹽感應性粒子廣泛應用於洗顏料、全身洗淨料、固體皂等皮膚洗淨料、洗髮精等毛髮洗淨料、潔牙劑、食器用洗淨劑、衣料用洗淨劑、衣料用柔軟劑、隱形眼鏡之洗淨劑等各種製品。

Claims (15)

  1. 一種鹽感應性粒子,其係包含於水100 g中之溶解度未達1 g之油劑、及酸改性聚乙烯醇之鹽感應性粒子,且 上述油劑分散於鹽感應性粒子中。
  2. 如請求項1之鹽感應性粒子,其中鹽感應性粒子中之油劑之平均分散徑為30 μm以下。
  3. 如請求項1或2之鹽感應性粒子,其中鹽感應性粒子之10質量%之食鹽水中之油劑之釋出率(S10 )與1質量%之食鹽水中之油劑之釋出率(S1 )之差(S1 -S10 )為12%以上。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鹽感應性粒子,其中鹽感應性粒子之10質量%之食鹽水中之油劑之釋出率(S10 )為40%以下。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鹽感應性粒子,其中鹽感應性粒子之1質量%之食鹽水中之油劑之釋出率(S1 )為30%以上。
  6.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鹽感應性粒子,其中鹽感應性粒子之平均粒徑為1,500 μm以下。
  7.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之鹽感應性粒子,其中酸改性聚乙烯醇之含量相對於油劑之含量之質量比(酸改性聚乙烯醇/油劑)為0.1以上且90以下。
  8. 如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之鹽感應性粒子,其中油劑為選自醇、酯油、烴油、聚矽氧油、二烷基醚化合物、胺化合物、醯胺化合物、油脂、及高級脂肪酸中之1種以上。
  9. 如請求項1至8中任一項之鹽感應性粒子,其中油劑為選自清涼劑、保濕成分、殺菌劑、紫外線吸收劑、及香料中之1種以上之功能性油劑。
  10. 如請求項1至9中任一項之鹽感應性粒子,其中油劑之平均分散徑相對於鹽感應性粒子之平均粒徑(油劑之平均分散徑/鹽感應性粒子之平均粒徑)為0.0005以上且0.3以下。
  11. 一種洗淨料,其含有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之鹽感應性粒子。
  12. 如請求項11之洗淨料,其用於皮膚。
  13. 一種洗淨方法,其係使用如請求項11之洗淨料對皮膚、毛髮或衣類進行洗淨。
  14. 一種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之鹽感應性粒子之製造方法,其具有: 製備包含於水100 g中之溶解度未達1 g之油劑與酸改性聚乙烯醇之乳化組合物之步驟、及 自該乳化組合物去除水之步驟。
  15. 如請求項14之鹽感應性粒子之製造方法,其具有以下之步驟1-1~步驟1-3, 步驟1-1:製備含有油劑之油相之步驟、 步驟1-2:製備含有酸改性聚乙烯醇之水相之步驟、及 步驟1-3:將步驟1-1及步驟1-2中製備之2液混合而獲得乳化組合物之步驟。
TW108145058A 2018-12-12 2019-12-10 鹽感應性粒子 TW20203981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32839 2018-12-12
JP2018232839 2018-12-12
JP2019-192169 2019-10-21
JP2019192169A JP7370214B2 (ja) 2018-12-12 2019-10-21 塩感応性粒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39811A true TW202039811A (zh) 2020-11-01

Family

ID=710855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45058A TW202039811A (zh) 2018-12-12 2019-12-10 鹽感應性粒子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3895688A4 (zh)
JP (1) JP7370214B2 (zh)
CN (1) CN113164372B (zh)
TW (1) TW202039811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717473B2 (en) 2019-11-25 2023-08-08 Kao Corporation Skin cleansing agent containing a particle comprised of an ester, moisturizing agent, and polym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19924A (ja) * 1993-01-27 1994-08-09 Lion Corp マイクロカプセル含有洗顔料
JP2000119171A (ja) * 1998-10-12 2000-04-25 Kao Corp 崩壊性粒子
JP2003252722A (ja) * 2002-02-27 2003-09-10 Kao Corp ハイドロゲル粒子
KR101300739B1 (ko) * 2005-03-08 2013-08-28 가오 가부시키가이샤 세정제 조성물
WO2008029499A1 (en) * 2006-08-29 2008-03-13 Kao Corporation Skin cleanser composition
WO2017065162A1 (ja) * 2015-10-15 2017-04-20 花王株式会社 皮膚洗浄剤組成物
JP6845685B2 (ja) * 2016-12-26 2021-03-24 花王株式会社 崩壊性粒子の製造方法
JP2019167455A (ja) 2018-03-23 2019-10-0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マイクロカプセルの製造方法、及びマイクロカプセル含有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64372A (zh) 2021-07-23
JP7370214B2 (ja) 2023-10-27
EP3895688A1 (en) 2021-10-20
JP2020094032A (ja) 2020-06-18
CN113164372B (zh) 2023-09-26
EP3895688A4 (en) 2023-0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318013B2 (ja) 洗浄剤組成物
CN110831568A (zh) 包含羟乙磺酸衍生物、谷氨酸衍生物、两性表面活性剂和填料的无水固体组合物
JP2007077311A (ja) 高洗浄力の研磨材含有洗浄剤
JP6050666B2 (ja) 洗浄剤組成物
JP2008081496A (ja) 皮膚洗浄剤組成物
JP2006249029A (ja) 繊維状化粧料、シート状化粧料、化粧料組成物、及び、化粧方法
JP5827079B2 (ja) 粉体含有皮膚外用剤
TW202039811A (zh) 鹽感應性粒子
JP2017039660A (ja) 皮膚洗浄用組成物及び皮膚洗浄用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JP5465831B2 (ja) 角栓除去用の組成物
JP6430852B2 (ja) 洗浄剤組成物
WO2020121958A1 (ja) 塩感応性粒子
JP6424356B2 (ja) 発泡性皮膚外用剤
JP6063726B2 (ja) 色素顆粒
JP6063725B2 (ja) 色素顆粒
US11717473B2 (en) Skin cleansing agent containing a particle comprised of an ester, moisturizing agent, and polymer
JP2003027094A (ja) 洗浄用シート及びその使用方法
JP5291922B2 (ja) 親油性成分含有粉末
JP2006077001A (ja) 親油性成分含有粉末
JP2011121891A (ja) 皮膚洗浄剤組成物
JP6854883B2 (ja) メイクアップ化粧料
JP2009184959A (ja) 洗浄料
JP2023022566A (ja) 透明皮膚洗浄剤組成物
KR20230173556A (ko) 피부 세정제 조성물
JP2017154990A (ja) マッサージ化粧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