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38713A - 釣線導引裝置之導引框、釣線導引裝置及釣竿 - Google Patents

釣線導引裝置之導引框、釣線導引裝置及釣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38713A
TW202038713A TW109103238A TW109103238A TW202038713A TW 202038713 A TW202038713 A TW 202038713A TW 109103238 A TW109103238 A TW 109103238A TW 109103238 A TW109103238 A TW 109103238A TW 202038713 A TW202038713 A TW 20203871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iece
ring
arm
mounting
fishing lin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032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816016B (zh
Inventor
下野誠
辰己卓司
谷口一真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387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387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160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16016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7/00Fishing rods
    • A01K87/04Fishing-line guides on rods, e.g. tip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arine Sciences & Fisherie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Fishing Rod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課題在於延伸拋投時之飛行距離。 本發明之釣線導引裝置之導引框具備:環狀片10,其具有供導引環2安裝之環安裝孔;第一安裝片11,其安裝於釣竿之外周面;第二安裝片12,其安裝於釣竿之外周面,且相對於環狀片10位於與第一安裝片11相反之側;第一支持片16,其將環狀片10與第一安裝片11連結;及第二支持片13,其將環狀片10與第二安裝片12連結;且第一支持片16具備分別連接於在環狀片10之周向上相隔之兩處之一對臂片15,臂片15於第一安裝片11側之第一端部80與環狀片10側之第二端部81之間,具有剛性小於第一端部80之低剛性部90。

Description

釣線導引裝置之導引框、釣線導引裝置及釣竿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引導釣線之釣線導引裝置之導引框、釣線導引裝置及釣竿。
下述專利文獻1所記載之釣線導引裝置之導引框係將金屬板進行沖切而一體形成者,且具有兩個安裝腳。又,於供導引環安裝之環狀之環保持部與一安裝腳之間設置有左右一對支腳。兩個安裝腳安裝於釣竿之外周面。當將該釣線導引裝置安裝於釣竿時,於兩個安裝腳間釣竿不易彎曲。特別是,釣竿欲彎曲時左右一對支腳撐頂,故而容易阻礙釣竿之彎曲,飛行距離不易延伸。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0-253778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本發明之課題在於延伸拋投時之飛行距離。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本發明之釣線導引裝置之導引框安裝於釣竿之外周面。導引框保持導引環。導引環導引釣線。導引框具備環狀片、第一安裝片、第一支持片、第二安裝片及第二支持片。環狀片具有環安裝孔。導引環安裝於環安裝孔。第一安裝片安裝於釣竿之外周面。第一支持片將環狀片與第一安裝片連結。第二安裝片安裝於釣竿之外周面。第二安裝片相對於環狀片,位於與第一安裝片相反之側。第二支持片將環狀片與第二安裝片連結。第一支持片具備一對臂片。一對臂片分別連接於在環狀片之周向上相隔之兩處。臂片於第一安裝片側之第一端部與環狀片側之第二端部之間具有低剛性部。低剛性部之剛性小於第一端部。
根據該構成,臂片具有低剛性部。因此,拋投時釣竿欲彎曲時,臂片不易朝釣竿之中心線方向撐頂,臂片容易追隨釣竿之彎曲。另一方面,於臂片中,第一安裝片側之端部即第一端部之剛性相對較高。因此,抑制拋投時之臂片之左右方向之晃動。再者,所謂左右方向係指在將釣線導引裝置安裝於釣竿之狀態下,自導引框側觀察釣竿時,相對於釣竿之中心線方向正交之方向。
較佳為,臂片之全長中除第一端部附近與第二端部附近以外之臂片之主要部分為低剛性部。
較佳為,導引框為金屬板製,低剛性部之板厚方向之尺寸即厚度較臂片之第一端部薄。
較佳為,導引框為金屬板製,低剛性部之相對於板厚方向正交之方向之尺寸即寬度較臂片之第一端部窄。
又,本發明之釣線導引裝置係具備導引框及安裝於導引框之環狀片之導引環者。又,本發明之釣竿係具備上述釣線導引裝置者。 [發明之效果]
如以上般,藉由於臂片設置低剛性部,可降低拋投時之臂片之支撐感,臂片容易追隨釣竿之彎曲,從而延伸飛行距離。
以下,一面參照圖1~圖10一面對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釣線導引裝置進行說明。釣線導引裝置具備:導引框1,其安裝於釣竿之竿本體3(參照圖9及圖10)之外周面;及導引環2,其安裝於導引框1,用於直接引導釣線。再者,圖中,對導引環2標註多點進行表示。釣線導引裝置藉由接著等固定於釣竿之竿本體3之外周面之規定位置。因此,釣線導引裝置為固定導引裝置。釣線導引裝置安裝於能夠安裝捲線器之各種釣竿而使用,特別適於垂釣用釣竿(桿)或擬餌釣魚用釣竿(桿)。又,如後述般,釣線導引裝置適於安裝於釣竿之複數個釣線導引裝置中位於最靠竿尾側之釣線導引裝置,即尾部導引裝置,但亦可應用於安裝在其他位置之釣線導引裝置。
再者,於以下之說明中,將釣竿之中心線方向設為前後方向,將竿頭側設為前側,將竿尾側設為後側。又,將釣竿之徑向設為上下方向,將自釣竿之外周面朝徑向離開之方向設為上側,將與其相反之方向且接近釣竿之外周面之方向設為下側。又,將與前後方向及上下方向正交之方向設為左右方向。左右方向係於自徑向外側觀察釣竿之外周面之情形時與前後方向正交之方向,且為釣竿之外周面之周向。再者,於圖3及圖4中,以箭頭X表示左右方向。以箭頭Y1、Y2表示前後方向,以箭頭Y1表示前側,以箭頭Y2表示後側。以箭頭Z1、Z2表示上下方向,以箭頭Z1表示上側,以箭頭Z2表示下側。
<導引框1> 導引框1係金屬製,由一片金屬板一體形成。即,導引框1係金屬板製之一體式框。因此,導引框1由一個構件構成。導引框1係藉由將一片金屬板沖切為規定形狀,並對沖切為規定形狀之平板狀之金屬板進行彎折加工而形成。所使用之金屬板例如為厚度為1 mm左右者,且為板厚固定者。材質例如為不鏽鋼或鈦(鈦合金)。再者,於導引框1之各部,將由金屬板之正面及背面構成之面稱為板面,將由切割金屬板所形成之面即端面構成之面稱為板端面。
導引框1具備環狀片10、第一安裝片11、第二安裝片12、第一支持片16及第二支持片13。環狀片10具有環安裝孔22。導引環2安裝於環安裝孔22。第一安裝片11安裝於竿本體3之外周面。第二安裝片12安裝於竿本體3之外周面。第一支持片16將環狀片10與第一安裝片11連結。第二支持片13將環狀片10與第二安裝片12連結。第一安裝片11相對於環狀片10位於前側,第二安裝片12相對於環狀片10位於後側。或者,第一安裝片11相對於環狀片10位於後側,第二安裝片12相對於環狀片10位於前側。第一安裝片11相對於環狀片10,位於與第二安裝片12相反之側。第一安裝片11相較於第二安裝片12距環狀片10更遠。
連結第一安裝片11與第二安裝片12之方向為前後方向。於自環狀片10側觀察第一安裝片11與第二安裝片12之情形時,與前後方向正交之方向為左右方向。環狀片10側相對於第一安裝片11與第二安裝片12位於上側。環狀片10自第一安裝片11與第二安裝片12朝上側隔開規定距離地配置。第一安裝片11與第二安裝片12中之任一者可相對於環狀片10位於前側,但以下,對第一安裝片11相對於環狀片10位於前側之情形進行說明。
<環狀片10> 環狀片10係保持導引環2之部分。環狀片10為平板狀之圓形環狀。環狀片10具有作為板面之第一面及第二面。環狀片10之第一面位於第一安裝片11側,環狀片10之第二面位於第二安裝片12側。因此,環狀片10之第一面為環狀片10之前表面20,環狀片10之第二面為環狀片10之後表面21。環狀片10保持導引環2。導引環2安裝於環安裝孔22。環安裝孔22位於環狀片10之大致中央部。環安裝孔22貫通環狀片10。再者,圖中,環安裝孔22位於環狀片10之大致中央部,但亦存在環狀片10為橢圓形狀,或環安裝孔22與後述之貫通孔63為一體之情形。環安裝孔22之中心線方向為環狀片10之板厚方向。環安裝孔22之中心線方向為導引環2之中心線方向。環狀片10相對於上下方向朝前側傾斜規定角度。環安裝孔22之中心線方向與前後方向不平行,而是朝前側傾倒規定角度。將環安裝孔22之中心線方向與前後方向平行之情形設為0度時,環安裝孔22之中心線方向之傾斜角度較佳為1度以上20度以下。環安裝孔22之壁面為環狀片10之內緣部,且為板端面。環安裝孔22之壁面係用於保持導引環2之外周面之保持面。環狀片10之外緣部與內緣部為板端面。
<第一安裝片11> 第一安裝片11於環狀片10之前側隔開規定距離地配置。第一安裝片11相對於環狀片10於前後方向上之相隔距離大於第二安裝片12相對於環狀片10於前後方向上之相隔距離。自環狀片10側觀察時即俯視下,第一安裝片11位於環安裝孔22之中心線之延長線上。第一安裝片11為板狀,其板厚方向為上下方向。第一安裝片11具有第一安裝上表面與第一安裝下表面。將第一安裝上表面於下文中簡稱為上表面30。將第一安裝下表面於下文中簡稱為下表面31。第一安裝片11之下表面31係安裝於釣竿之外周面之安裝面。第一安裝片11之下表面31係第一安裝片11之背面。第一安裝片11之上表面30係相對於下表面31位於相反側之面。第一安裝片11之上表面30係第一安裝片11之正面。第一安裝片11之上表面30與下表面31均為板面。第一安裝片11於俯視下為沿前後方向延伸之形狀。第一安裝片11為帶狀。第一安裝片11具有規定寬度。第一安裝片11於俯視下為前後方向上較長且左右方向上較短之形狀。第一安裝片11之寬度方向為左右方向。第一安裝片11之前端部32於俯視下以朝前側鼓起之方式彎曲。第一安裝片11之上表面30之前部以朝前側逐漸下降之方式傾斜。第一安裝片11之厚度於前部朝前側逐漸變薄。第一安裝片11之後端部33連接於第一支持片16。
第一安裝片11以沿左右方向朝上側鼓起之方式彎曲。第一安裝片11之彎曲形狀遍及前後方向之全長而連續。第一安裝片11之彎曲程度較佳為沿釣竿之竿本體3之外周面之程度。第一安裝片11之下表面31係沿左右方向朝上側彎曲之凹狀彎曲面。第一安裝片11之上表面30係對應於第一安裝片11之下表面31而彎曲且沿左右方向朝上側彎曲之凸狀彎曲面。
<第二安裝片12> 第二安裝片12位於環狀片10之後側。第二安裝片12之前端部42位於環狀片10之大致正下方。第二安裝片12之前端部42位於與環狀片10大致同一平面上。第二安裝片12於俯視下位於環安裝孔22之中心線之延長線上。第一安裝片11與第二安裝片12於俯視下相互位於同一條線上。第二安裝片12係與第一安裝片11相同之構成。第二安裝片12為板狀,其板厚方向為上下方向。第二安裝片12具有第二安裝上表面與第二安裝下表面。將第二安裝上表面於下文中簡稱為上表面40。將第二安裝下表面於下文中簡稱為下表面41。第二安裝片12之下表面41係安裝於釣竿之外周面之安裝面。第二安裝片12之下表面41為第二安裝片12之背面。第二安裝片12之上表面40係相對於下表面41位於相反側之面。第二安裝片12之上表面40為第二安裝片12之正面。第二安裝片12之上表面40與下表面41均為板面。第二安裝片12於俯視下為沿前後方向延伸之形狀。第二安裝片12具有規定寬度,且為帶狀。第二安裝片12於俯視下為前後方向上較長且左右方向上較短之形狀。第二安裝片12之寬度方向為左右方向。再者,第二安裝片12之後端部43於俯視下以朝後側鼓起之方式彎曲。第二安裝片12之上表面40之後部以朝後側逐漸下降之方式傾斜。第二安裝片12之厚度於後部朝後側逐漸變薄。
第二安裝片12與第一安裝片11同樣地,以遍及前後方向之全長地沿左右方向朝上側鼓起之方式彎曲。第二安裝片12之彎曲程度與第一安裝片11之彎曲程度為相同程度。第二安裝片12之下表面41係沿左右方向朝上側彎曲之凹狀彎曲面,第二安裝片12之上表面40係沿左右方向朝上側彎曲之凸狀彎曲面。
<第一支持片16> 第一支持片16將環狀片10之左右兩側部與第一安裝片11之後端部連結。第一安裝片11自第一支持片16之前端部朝前側延伸。第一支持片16具備上升片14及左右一對臂片15。
<上升片14> 上升片14具有左右一對側緣部51。上升片14具有上升下表面及上升上表面。將上升下表面於下文中簡稱為下表面53。將上升上表面於下文中簡稱為上表面52。上升片14之下表面53與第一安裝片11之下表面31連續。上升片14之上表面52與第一安裝片11之上表面30連續。上升片14之上表面52與下表面53均為板面。
上升片14自第一安裝片11之後端部33朝後側延伸,左右一對臂片15自上升片14朝後側延伸。上升片14將左右一對臂片15與第一安裝片11連結。上升片14相對於第一安裝片11朝上側傾斜規定角度。即,上升片14相對於第一安裝片11,以沿左右方向之彎摺線彎折為俯視谷折狀。再者,彎折部之上表面之沿前後方向之曲面之曲率半徑較小,彎折部之下表面之沿前後方向之曲面之曲率半徑較大。上升片14相對於第一安裝片11之傾斜角度例如為45度以下。上升片14之後端部50與第一安裝片11之前端部32為相同寬度。上升片14之左右兩側緣部51間之尺寸為寬度。上升片14之寬度朝後側逐漸變窄。上升片14朝後側逐漸變細。上升片14朝自第一安裝片11離開之方向逐漸變細。如圖4般,上升片14之左右兩側緣部51彼此間之相隔距離朝後側逐漸變小。上升片14自上表面52側觀察時為大致梯形。
上升片14以沿左右方向朝上側鼓起之方式彎曲。上升片14之上表面52係沿左右方向朝上側彎曲之凸狀彎曲面。上升片14之下表面53係沿左右方向朝上側彎曲之凹狀彎曲面。上升片14之下表面53與第一安裝片11之下表面31於前後方向上滑順地連續。上升片14之下表面53與第一安裝片11之下表面31之交界部沿前後方向朝下側彎曲。上升片14之下表面53與第一安裝片11之下表面31之交界部亦沿左右方向朝上側彎曲。第一安裝片11之下表面31之沿左右方向之彎曲形狀與上升片14之下表面53之沿左右方向之彎曲形狀連續。第一安裝片11之沿左右方向之彎曲形狀與上升片14之沿左右方向之彎曲形狀沿著前後方向滑順地連續。
<臂片15> 一對臂片15將在環狀片10之周向上相隔之兩處與上升片14之左右一對側緣部51連結。一對臂片15於俯視下相互左右對稱。各臂片15之寬度較第一安裝片11之寬度窄。臂片15具有作為上升片14側之端部之第一端部及作為環狀片側10之端部之第二端部。於本實施形態中,第一端部為前端部80,第二端部為後端部81。一對臂片15之前端部80分別連接於上升片14之左右兩側緣部51。一對臂片15以上升片14之左右兩側緣部51作為彎摺線,相對於上升片14朝上側彎折,即彎折成俯視谷折狀。如圖3般,一對臂片15於側視下,一面朝後側逐漸傾斜一面上升並延伸。一對臂片15較佳為如本實施形態般,於側視下沿前後方向朝上側彎曲,但可不彎曲而為直線狀,亦可相反地沿前後方向朝下側彎曲。又,如圖4般,一對臂片15於俯視下一面朝後側逐漸擴大相互之間的相隔距離一面延伸。即,一對臂片15於俯視下一面呈大致V字狀擴展一面朝後方延伸。一對臂片15較佳為如本實施形態般,於俯視下沿左右方向朝外側彎曲,但可不彎曲而為直線狀,亦可相反地沿左右方向朝內側彎曲。
一對臂片15之後端部81分別連接於環狀片10之外緣部之左右兩側部。圖中,臂片15與環狀片10之連接部位處於環安裝孔22之左右方向之中心線上。因此,臂片15連接於環狀片10之全周中左右方向之尺寸最大之部位。再者,一對臂片15之後端部只要連接於環狀片10之外緣部之相隔之兩處即可。
臂片15具有第一臂面82及第二臂面83、第一側面84及第二側面85。於本實施形態中,第一臂面82及第二臂面83由金屬板之正反兩面構成。因此,第一臂面82及第二臂面83為板面。第一側面84及第二側面85由金屬板之端面構成。因此,第一側面84及第二側面85為板端面。臂片15之金屬板之板厚方向為臂片15之第一臂面82與第二臂面83之法線方向。臂片15之厚度為第一臂面82與第二臂面83之間之尺寸,臂片15之寬度為第一側面84與第二側面85之間之尺寸。
臂片15自上升片14至環狀片10一面扭轉一面延伸。於臂片15之前端部80,第一臂面82與上升片14之上表面52相連,第二臂面83與上升片14之下表面53相連。於臂片15之後端部81,第一臂面82與環狀片10之前表面20相連,第二臂面83與環狀片10之後表面21相連。第一臂面82於後端部81朝向環狀片10之徑向內側。第二臂面83於後端部81朝向環狀片10之徑向外側。
一對臂片15分別具有低剛性部。低剛性部位於臂片15之全長中之中途部。低剛性部係剛性小於臂片15之前端部80之部分。用於使低剛性部之剛性小於臂片15之前端部80之剛性之構成可為各種。於本實施形態中,低剛性部係寬度較臂片15之前端部80窄之窄幅部90。圖5及圖6示出臂片15之窄幅部90之一例。再者,圖5係將臂片15之全長以無扭轉之狀態示出之概略展開圖,且係自第一臂面82觀察臂片15之圖。
臂片15具有第一寬幅部91、窄幅部90及第二寬幅部92。臂片15之全長被劃分為第一寬幅部91、窄幅部90及第二寬幅部92。窄幅部90之寬度W2較第一寬幅部91之寬度W1及第二寬幅部92之寬度W3窄。第一寬幅部91為臂片15之前端部80附近之區域。第二寬幅部92為臂片15之後端部81附近之區域。窄幅部90係臂片15之全長中除第一寬幅部91與第二寬幅部92以外之中間區域。第一寬幅部91、第二寬幅部92及窄幅部90各自之長度可為各種。第一寬幅部91之長度與第二寬幅部92之長度可相互相等,亦可互不相同。窄幅部90之長度較佳為較第一寬幅部91之長度或第二寬幅部92之長度長。窄幅部90較佳為占臂片15之全長中之一半以上之長度,且較佳為占大部分之長度。即,窄幅部90較佳為臂片15之主要部分。第一寬幅部91之寬度W1與第二寬幅部92之寬度W3可相互相同,亦可不同。於本實施形態中,窄幅部90之寬度W2遍及窄幅部90之全長而固定。但是,窄幅部90之寬度W2亦可並非遍及窄幅部90之全長而固定,例如,亦可朝向臂片15之中央部使寬度逐漸變窄。再者,臂片15之厚度T遍及全長而固定。臂片15與導引框1之其他部分為相同厚度。
<第二支持片13> 第二支持片13將環狀片10之下部與第二安裝片12之前端部42連結。圖中之環狀片10與第二支持片13構成一個連續之平面。即,第二支持片13不相對於環狀片10向前後方向彎折,而與環狀片10位於同一面上。又,第二支持片13不沿前後方向彎曲,而為平面狀。因此,構成環狀片10之平面與構成第二支持片13之平面相互相同。第二支持片13之前表面60與環狀片10之前表面20為同一平面,第二支持片13之後表面61與環狀片10之後表面21為同一平面。第二支持片13之前表面60與後表面61為板面。並且,第二支持片13相對於第二安裝片12朝大致直角上方彎折。第二支持片13可相對於第二安裝片12以90度之彎折角度上升,但較佳為以於1度以上20度以下之範圍內朝前側傾倒之狀態上升。再者,第二支持片13不僅與環狀片10為同一平面,有時亦彎曲或撓曲。
沿環安裝孔22之中心線方向觀察第二支持片13時之前視之形狀可為各種,但較佳為如本實施形態般具備左右一對支持腳片62。即,第二支持片13可為僅具備一根支持腳片62之一根腳之構成,但較佳為具備左右一對支持腳片62之兩根腳之構成。左右一對支持腳片62自距第二安裝片12之前端部42在上方規定距離之位置向左右分支並延伸。一對支持腳片62彼此之間之相隔距離朝上側逐漸擴展。於前視下,一對支持腳片62為大致V字狀。於第二支持片13之中央部形成有於前後方向上貫通之貫通孔63。貫通孔63為大致倒三角形狀。貫通孔63藉由左右支持腳片62與環狀片10劃分形成。一對支持腳片62之上端部連接於環狀片10之外緣部。一對支持腳片62之上端部連接於環狀片10之下側一半區域中在周向上相隔之兩處。因此,一對支持腳片62之上端部相較於左右一對臂片15之後端部81位於下側。支持腳片62之外側之側緣部62a(板端面)如圖7般前視下為對於環狀片10之外緣部之切線或接近切線之形狀。
<導引環2> 導引環2代表性地為圓形之環狀,但亦可為橢圓形或長圓形等。於本實施形態中,導引環2為圓形。導引環2具有環本體部70與凸緣部71。環本體部70為筒狀。環本體部70具有內周面與外周面。環本體部70之至少一部分插入至環安裝孔22。凸緣部71自環本體部70之外周面向徑向外側突出。凸緣部71與環狀片10相接。凸緣部71位於環本體部70之外周面之一端部。環本體部70之內周面為導引環2之內周面。凸緣部71遍及全周而形成。導引環2較佳為藉由接著而安裝於導引框1。
環本體部70之外周面安裝於環安裝孔22之壁面。於本實施形態中,凸緣部71位於環狀片10之後側,環本體部70自後側插入至環安裝孔22。凸緣部71之前表面安裝於環狀片10之後表面21。環本體部70之外徑與環安裝孔22之直徑大致相同。凸緣部71之外徑大於環安裝孔22之直徑,且小於環狀片10之外徑(環狀片10之外緣部之直徑)。因此,凸緣部71之外周面不會自環狀片10之外緣部朝徑向外側突出而較其位於徑向內側。
若將導引環2之中心線方向之尺寸設為厚度,則導引環2之厚度較環狀片10之厚度即構成導引框1之金屬板之板厚厚。又,導引環2之前表面相較於環狀片10之前表面20稍微朝前側突出,但亦可為相互大致同一面。凸緣部71之厚度較環狀片10之厚度厚。導引環2相對於環狀片10之前表面20朝前側突出之量較導引環2相對於環狀片10之後表面21朝後側突出之量為小。
導引環2之內周面具有以向導引環2之中心鼓起之方式彎曲之彎曲面。導引環2之內周面於前端部具有沿前後方向朝徑向內側彎曲之第一曲面72。導引環2之內周面於後端部具有沿前後方向朝徑向內側彎曲之第二曲面73。第二曲面73之曲率半徑大於第一曲面72之曲率半徑。如此於導引環2之內周面之後端部形成有具有較大之曲率半徑之第二曲面73,藉此導引環2之內周面朝後側擴徑。再者,導引環2也可為不具有凸緣部71之構成。
<安裝狀態> 該釣線導引裝置安裝固定於釣竿之竿本體3之外周面。安裝方法例如利用綁線與接著劑之塗佈。於釣線導引裝置安裝於釣竿之竿本體3之狀態下,釣線導引裝置之前後方向Y1、Y2成為竿本體3之中心線方向。於安裝狀態下,釣線導引裝置之左右方向X成為自釣線導引裝置觀察竿本體3時與前後方向Y1、Y2正交之方向。於安裝狀態下,釣線導引裝置之上下方向Z1、Z2成為竿本體3之徑向。釣線導引裝置之上側Z1成為竿本體3之徑向外側,且成為自竿本體3之外周面離開之方向。釣線導引裝置之下側Z2成為竿本體3之徑向內側,且成為接近竿本體3之外周面之方向。釣線導引裝置之前後之朝向為任意,例如,第一安裝片11相對於環狀片10位於竿頭側,第二安裝片12相對於環狀片10位於竿尾側。於圖9及圖10中,朝向前方,左側為竿頭側,右側為竿尾側。釣線導引裝置之前側Y1成為竿頭側,釣線導引裝置之後側Y2成為竿尾側。於釣線導引裝置安裝於竿本體3之狀態下,導引環2為稍微向竿頭側傾倒之姿勢。但,導引環2之中心線亦可與竿本體3之中心線平行。
再者,於圖9及圖10中,示出釣線導引裝置位於竿本體3之上側之狀態,但於實際之使用狀態下,釣線導引裝置可相對於竿本體3位於上側,亦可位於下側,釣線導引裝置之位置或朝向為任意。例如,於使用紡車式捲線器之情形時,通常,紡車式捲線器位於竿本體3之下側。於該情形時,釣線導引裝置位於竿本體3之下側。於使用雙軸承捲線器之情形時,通常,雙軸承捲線器位於竿本體3之上側。於該情形時,釣線導引裝置位於竿本體3之上側。如此,釣線導引裝置相對於竿本體3位於與捲線器相同之方向。
該釣線導引裝置之導引框之臂片15於中途部具有窄幅部90,故而拋投時臂片15不會過度撐頂,容易追隨釣竿之彎曲。因此,飛行距離延伸。特別是,於臂片15中占大部分之長度之主要部分為窄幅部90,故而對釣竿之彎曲之追隨性優異,可延伸飛行距離。又,藉由窄幅部90可容易降低臂片15之剛性,製造容易。另一方面,於臂片15之前端部80附近設置有第一寬幅部91,故而確保了臂片15之前端部80附近之剛性。因此,抑制臂片15之左右方向之晃動。藉由抑制臂片15之左右方向之晃動,而抑制導引環2之前後、左右或扭轉方向之晃動,拋投時之釣線之阻力減小,可減少線纏繞,可延伸飛行距離。特別是,於本實施形態中,於左右一對臂片15彼此之合流點設置有上升片14,故而左右一對臂片15彼此之合流點之剛性較大,而抑制臂片15之左右方向之晃動。又,若上升片14沿左右方向朝上側彎曲,則上升片14之強度變得更大,故較佳。另一方面,於臂片15之後端部81附近設置有第二寬幅部92,故而確保了臂片15與環狀片10之連接部附近之剛性。因此,抑制了導引環2之前後、左右或扭轉方向之晃動。
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中,設置窄幅部90作為低剛性部,但低剛性部之構成可進行各種變更。例如,可設置薄壁部93作為低剛性部。圖11及圖12示出於臂片15設置薄壁部93之構成。圖11係以無扭轉之狀態表示臂片15之全長之概略展開圖,且圖11(a)係自第一臂面82觀察臂片15之圖,圖11(b)係自第一側面84觀察臂片15之圖。
臂片15具有第一厚壁部94、薄壁部93及第二厚壁部95。臂片15之全長被劃分為第一厚壁部94、薄壁部93及第二厚壁部95。薄壁部93之厚度T2較第一厚壁部94之厚度T1及第二厚壁部95之厚度T3薄。再者,第一厚壁部94之厚度T1與第二厚壁部95之厚度T3可相互相同,亦可不同。又,第一厚壁部94之厚度T1或第二厚壁部95之厚度T3可與導引框1之其他部分之厚度相同,亦可不同。薄壁部93之厚度T2於本實施形態中遍及薄壁部93之全長而固定。但,薄壁部93之厚度T2亦可並非遍及薄壁部93之全長而固定,例如,亦可向臂片15之中央部而逐漸變薄。
第一厚壁部94為臂片15之前端部80附近之區域。第二厚壁部95為臂片15之後端部81附近之區域。薄壁部93係臂片15之全長中除第一厚壁部94與第二厚壁部95以外之中間區域。第一厚壁部94、第二厚壁部95及薄壁部93各自之長度可為各種。第一厚壁部94之長度與第二厚壁部95之長度可相互相等,亦可互不相同。薄壁部93之長度較佳為較第一厚壁部94之長度或第二厚壁部95之長度長。薄壁部93較佳為占臂片15之全長中之一半以上之長度,且較佳為占大部分之長度。即,薄壁部93較佳為臂片15之主要部分。臂片15之寬度W遍及全長而大致固定。
若如此般於臂片15之中途部設置薄壁部93,則拋投時臂片15不會過度撐頂,臂片15容易追隨釣竿之彎曲,飛行距離延伸。又,藉由薄壁部93可容易地降低臂片15之剛性。另一方面,於臂片15之前端部80附近與後端部81附近分別設置有第一厚壁部94與第二厚壁部95,故而確保了臂片15之前端部80附近與後端部81附近之剛性。因此,抑制了臂片15之左右方向之晃動,結果抑制導引環2之前後、左右或扭轉方向之晃動,且可減少線纏繞,可延伸飛行距離。再者,可將低剛性部設為窄幅部90,並且設為薄壁部93。
1:導引框 2:導引環 3:竿本體 10:環狀片 11:第一安裝片 12:第二安裝片 13:第二支持片 14:上升片 15:臂片 16:第一支持片 20:環狀片之前表面 21:環狀片之後表面 22:環安裝孔 30:第一安裝片之上表面 31:第一安裝片之下表面 32:第一安裝片之前端部 33:第一安裝片之後端部 40:第二安裝片之上表面 41:第二安裝片之下表面 42:第二安裝片之前端部 43:第二安裝片之後端部 50:上升片之後端部 51:上升片之側緣部 52:上升片之上表面 53:上升片之下表面 60:第二支持片之前表面 61:第二支持片之後表面 62:支持腳片 62a:側緣部 63:貫通孔 70:環本體部 71:凸緣部 72:第一曲面 73:第二曲面 80:臂片之前端部(第一端部) 81:臂片之後端部(第二端部) 82:第一臂面 83:第二臂面 84:第一側面 85:第二側面 90:窄幅部 91:第一寬幅部 92:第二寬幅部 93:薄壁部 94:第一厚壁部 95:第二厚壁部 T:臂片之厚度 T1:第一厚壁部之厚度 T2:薄壁部之厚度 T3:第二厚壁部之厚度 W:窄幅部之寬度 W1:第一寬幅部之寬度 W2:窄幅部之寬度 W3:第二寬幅部之寬度
圖1係自第一安裝片側觀察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釣線導引裝置之立體圖。 圖2係自第二安裝片側觀察該釣線導引裝置之立體圖。 圖3係自側方觀察該釣線導引裝置之圖。 圖4係該釣線導引裝置之俯視圖。 圖5係表示該釣線導引裝置之臂片之概略展開圖。 圖6(a)係圖5之A-A剖視圖,(b)係圖5之B-B剖視圖,(c)係圖5之C-C剖視圖。 圖7係自導引環之中心線方向且第二安裝片側觀察該釣線導引裝置之圖。 圖8係圖7之D-D剖視圖。 圖9係表示將該釣線導引裝置安裝於釣竿之竿本體之狀態之與圖3對應之圖。 圖10係表示將該釣線導引裝置安裝於釣竿之竿本體之狀態之與圖4對應之圖。 圖11(a)係表示本發明之另一實施形態之釣線導引裝置之臂片之概略展開圖,(b)係該臂片之側視圖。 圖12(a)係圖11之E-E剖視圖,(b)係圖11之F-F剖視圖,(c)係圖11之G-G剖視圖。
1:導引框
2:導引環
10:環狀片
11:第一安裝片
12:第二安裝片
13:第二支持片
14:上升片
15:臂片
16:第一支持片
20:環狀片之前表面
30:第一安裝片之上表面
32:第一安裝片之前端部
33:第一安裝片之後端部
40:第二安裝片之上表面
42:第二安裝片之前端部
43:第二安裝片之後端部
50:上升片之後端部
51:上升片之側緣部
52:上升片之上表面
60:第二支持片之前表面
62:支持腳片
63:貫通孔
70:環本體部
71:凸緣部
80:臂片之前端部(第一端部)
81:臂片之後端部(第二端部)
90:窄幅部
91:第一寬幅部
92:第二寬幅部

Claims (6)

  1. 一種釣線導引裝置之導引框,其係安裝於釣竿之外周面,用於保持導引釣線之導引環之導引框,且具備: 環狀片,其具有供上述導引環安裝之環安裝孔; 第一安裝片,其安裝於上述釣竿之上述外周面; 第一支持片,其將上述環狀片與上述第一安裝片連結; 第二安裝片,其安裝於上述釣竿之上述外周面,且相對於上述環狀片位於與上述第一安裝片相反之側;及 第二支持片,其將上述環狀片與上述第二安裝片連結;且 上述第一支持片具備分別連接於在上述環狀片之周向上相隔之兩處之一對臂片, 上述臂片於上述第一安裝片側之第一端部與上述環狀片側之第二端部之間,具有剛性小於上述第一端部之低剛性部。
  2. 如請求項1之釣線導引裝置之導引框,其中上述臂片之全長中除上述第一端部附近與上述第二端部附近以外之上述臂片之主要部分為上述低剛性部。
  3. 如請求項1或2之釣線導引裝置之導引框,其中上述導引框為金屬板製,且上述低剛性部之板厚方向之尺寸即厚度較上述臂片之上述第一端部薄。
  4. 如請求項1或2之釣線導引裝置之導引框,其中上述導引框為金屬板製,且上述低剛性部之相對於板厚方向正交之方向之尺寸即寬度較上述臂片之上述第一端部窄。
  5. 一種釣線導引裝置,其具備: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導引框;及導引環,其安裝於上述導引框之上述環狀片之上述環安裝孔。
  6. 一種釣竿,其具備如請求項5之釣線導引裝置。
TW109103238A 2019-04-17 2020-02-03 釣線導引裝置之導引框、釣線導引裝置及釣竿 TWI81601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78765 2019-04-17
JP2019078765A JP7169932B2 (ja) 2019-04-17 2019-04-17 釣糸ガイドのガイドフレーム及び釣糸ガイド並びに釣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38713A true TW202038713A (zh) 2020-11-01
TWI816016B TWI816016B (zh) 2023-09-21

Family

ID=729136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03238A TWI816016B (zh) 2019-04-17 2020-02-03 釣線導引裝置之導引框、釣線導引裝置及釣竿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7169932B2 (zh)
KR (1) KR20200122215A (zh)
CN (1) CN111820197B (zh)
TW (1) TWI816016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015713B2 (zh) * 1972-02-10 1975-06-06
JPS5021984Y2 (zh) * 1972-09-14 1975-07-02
JPS52127886A (en) * 1976-04-19 1977-10-26 Daimaru Kogyo Kaisha Ltd Process for fishing line guide to be fixed to fishing rods
JPS5610144Y2 (zh) * 1976-09-03 1981-03-06
JPS53127187A (en) * 1977-04-11 1978-11-07 Fuji Industries Co Ltd Elastic thread leading rings
JPS6067072U (ja) * 1983-10-12 1985-05-13 ダイワ精工株式会社 釣糸ガイド
JP3063963B2 (ja) 1995-08-31 2000-07-12 ダイワ精工株式会社 中通し釣竿
JPH10290650A (ja) * 1997-04-18 1998-11-04 Gamakatsu Co Ltd 糸ガイド
JP2000253778A (ja) 1999-03-10 2000-09-19 Fuji Kogyo Co Ltd 釣竿用ラインガイドと釣竿
JP2003079283A (ja) * 2001-09-12 2003-03-18 Daiwa Seiko Inc 釣糸ガイド
JP4652136B2 (ja) 2005-06-09 2011-03-16 富士工業株式会社 ラインガイド用フレームおよび釣竿
US8813415B2 (en) * 2010-03-31 2014-08-26 Globeride, Inc. Fishing line guid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fishing line guide
JP5460544B2 (ja) * 2010-09-30 2014-04-02 グローブライド株式会社 釣糸ガイド及び釣竿
JP5809938B2 (ja) 2011-11-15 2015-11-11 グローブライド株式会社 釣糸ガイド及び、その釣糸ガイドを備える釣竿
JP2014027885A (ja) * 2012-07-31 2014-02-13 Globeride Inc 釣竿
KR101391116B1 (ko) * 2013-07-23 2014-04-30 후지코교 가부시기가이샤 낚싯줄 가이드, 릴 시트 및 이를 구비한 낚싯대
KR101466539B1 (ko) * 2013-09-10 2014-11-27 후지코교 가부시기가이샤 낚싯줄 가이드 및 이를 구비한 낚싯대
JP6386710B2 (ja) * 2013-09-30 2018-09-05 グローブライド株式会社 釣糸ガイド
JP6527057B2 (ja) * 2015-09-02 2019-06-05 株式会社シマノ 釣糸ガイド及び釣竿並びにガイドフレー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00122215A (ko) 2020-10-27
JP7169932B2 (ja) 2022-11-11
TWI816016B (zh) 2023-09-21
CN111820197A (zh) 2020-10-27
CN111820197B (zh) 2023-07-21
JP2020174563A (ja) 2020-10-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527057B2 (ja) 釣糸ガイド及び釣竿並びにガイドフレーム
JP6553455B2 (ja) 釣糸ガイド、釣竿、及び、ガイドフレーム
TWI804710B (zh) 釣線導引裝置之導引框及釣線導引裝置與釣竿
JP2017085916A (ja) 釣糸ガイド及び釣竿並びに鍛造ガイドフレーム
JP2000253778A (ja) 釣竿用ラインガイドと釣竿
TW202038713A (zh) 釣線導引裝置之導引框、釣線導引裝置及釣竿
JP6553456B2 (ja) 釣糸ガイド、釣竿、及び、ガイドリング
JP2004024079A (ja) 釣糸ガイド及び釣竿
JP6443975B2 (ja) 釣糸ガイド及び釣竿並びにガイドフレーム
TWI816015B (zh) 釣線導引裝置之導引框、釣線導引裝置及釣竿
JP6247587B2 (ja) 振り出し竿用の釣糸ガイド及び振り出し竿
JP6970006B2 (ja) 釣糸ガイド及び釣竿
JP6945759B1 (ja) ルアー用フック及び釣り用ルアー
JP2844527B2 (ja) 釣竿用導糸環
JP2015047079A (ja) 釣糸ガイド、及び釣竿
TW202304299A (zh) 釣線導引件之導引框架、釣線導引件及釣竿
JP2562113B2 (ja) 釣り用テンビン
JP3128642U (ja) 釣り用錘
JP4023595B2 (ja) 釣竿
CN116806785A (zh) 钓线引导件及钓竿
JP2017070315A (ja) 釣糸ガイド、及び釣竿
JP2019193580A (ja) 天秤仕掛け
JP5086234B2 (ja) 釣魚用おもり
CN116897899A (zh) 钓线引导件的引导件框及钓线引导件以及钓竿
JP2002171871A (ja) 釣糸ガイ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