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38426A - 控制月台門之系統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控制月台門之系統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38426A
TW201938426A TW108100280A TW108100280A TW201938426A TW 201938426 A TW201938426 A TW 201938426A TW 108100280 A TW108100280 A TW 108100280A TW 108100280 A TW108100280 A TW 108100280A TW 201938426 A TW201938426 A TW 20193842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forementioned
door
code
control system
railway vehic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002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12527B (zh
Inventor
宮崎学
鴻巣光司
原昌宏
太田裕
神戶陽介
岡本誠司
久保実
岩田洋明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電裝威福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電裝威福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電裝威福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384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384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125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1252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BRAILWAY SYSTEMS; EQUIPMENT THEREFOR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1B1/00General arrangement of stations, platforms, or sidings; Railway networks; Rail vehicle marshalling systems
    • B61B1/02General arrangement of stations and platforms including protection devices for the passeng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LGUIDING RAILWAY TRAFFIC; ENSURING THE SAFETY OF RAILWAY TRAFFIC
    • B61L23/00Control, warning or like safety means along the route or between vehicles or trai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Platform Screen Doors And Railroad Systems (AREA)
  • Train Traffic Observation, Control, And Security (AREA)
  • 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種無須利用無線通訊,可與鐵道車輛的動作狀態(行駛、停止等)連動而自動控制月台門的月台門控制系統。月台門控制裝置(40)係具備有:控制部(41),藉由該控制部(41),進行用以開閉月台門(20)的處理。執行該處理時,使用藉由攝影機(30)所得之作為識別顯示的QR碼(50)的攝像結果。控制部(41)係根據該攝像結果,感測車廂門(12)的動作狀態。控制部(41)係根據該所感測的車廂門(12)的動作狀態,控制月台門(20)的開閉動作。

Description

控制月台門之系統及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控制被設置在月台的月台門的系統及方法者。
近年來,由防止從車站月台落下的事故等觀點來看,在月台設置有以與鐵道車輛的車廂門開閉連動的方式作開閉的月台門的車站逐漸增加。以使如上所示之月台門與車廂門的閉狀態連動而自動控制成閉狀態的技術而言,已知一種例如下述專利文獻1所揭示的月台柵欄開閉系統。該月台柵欄開閉系統係在使用1系統的無線通訊而確實傳送門開閉動作的資訊的目的下,構成為具備有:被設置在列車的車廂門操作裝置及車上無線機;及被設置在月台的地上無線機及月台柵欄控制裝置。接著,藉由確立在低輸出模式的車上無線機與低輸出模式的地上無線機之間的通訊,將列車與月台建立關連之後,車廂門操作裝置與月台柵欄控制裝置係藉由高輸出模式的車上無線機與高輸出模式的地上無線機之間的通訊,使車廂門與月台門的門開閉動作連動來進行控制。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 日本特開2014-218184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但是,如上述專利文獻1所揭示,在鐵道車輛(列車)設置車上無線機等的構成中,由於在利用該月台的全部鐵道車輛設置具有同等無線通訊機能的無線機等,因此必須配合月台門的設置,進行鐵道車輛的工程/改造等。尤其,若複數鐵道公司的鐵道車輛進入同一月台時,不僅必須進行用以在全部鐵道車輛設置既定的無線機等的工程/改造等,亦設想依部分鐵道車輛的規格,難以在該鐵道車輛設置上述既定的無線機等的情形。
鑑於上述狀況,期望提供一種無須利用無線通訊,而可與鐵道車輛的動作狀態連動來自動控制月台門的月台門控制系統及月台門控制方法。

(解決課題之手段)
藉由本揭示之典型一態樣之月台門控制裝置,
其係控制被配置在車站月台的月台門的月台門控制系統,其特徵為:
具備有:
至少被設在可由鐵道車輛的外部進行攝像的部位的識別顯示;
對前述識別顯示進行攝像的攝像手段;
根據藉由前述攝像手段所得之前述識別顯示的攝像結果,感測前述鐵道車輛的動作狀態的感測手段;及
根據藉由前述感測手段所感測的前述鐵道車輛的動作狀態,控制前述月台門的控制手段。
同樣地,其他典型態樣之月台門控制方法係控制被配置在車站月台的月台門的月台門控制方法,其特徵為:
至少在可由鐵道車輛的外部進行攝像的部位設置識別顯示,
對前述識別顯示進行攝像,
根據前述識別顯示的攝像結果,感測前述鐵道車輛的動作狀態,
根據前述所被感測的前述鐵道車輛的動作狀態,控制前述月台門。

(發明之效果)
藉由上述之月台門控制裝置及月台門控制方法,根據利用攝像手段所得的識別顯示的攝像結果,藉由感測手段,感測鐵道車輛的動作狀態,根據該所被感測到的鐵道車輛的動作狀態,藉由控制手段,控制月台門。因車廂門的開閉或鐵道車輛的停車/發車等鐵道車輛的動作狀態改變,所被攝像的識別顯示的位置等亦會改變,因此可根據識別顯示的攝像結果,感測鐵道車輛的動作狀態,且無須利用無線通訊,即可與所感測到的鐵道車輛的動作狀態連動而自動控制月台門。
例如,識別顯示係設在鐵道車輛的複數車廂門之中的至少一部分,在鐵道車輛的動作狀態係包含:包含車廂門的開動作、開狀態、閉動作及閉狀態的至少1個的該車廂門的動作狀態。藉此,因車廂門作開閉,所被攝像的識別顯示的位置等亦會改變,因此可根據識別顯示的攝像結果,感測車廂門的動作狀態,且無須利用無線通訊,即可與所感測到的車廂門的動作狀態連動而自動控制月台門。
此外,例如,識別顯示係配置成:若車廂門為閉狀態時被攝像手段所攝像,若車廂門為開狀態時至少一部分不被攝像手段所攝像,因此可根據識別顯示的攝像結果,輕易感測包含車廂門的閉狀態或開狀態的動作狀態。
以適當一例而言,攝像手段係設置成:車廂門為閉狀態時的識別顯示位於攝像視野內,車廂門為開狀態時的識別顯示的至少一部分位於攝像視野外,因此可根據識別顯示的攝像結果,輕易感測包含車廂門的閉狀態或開狀態的動作狀態。
以更適當一例而言,感測手段係考慮根據被攝像手段所攝像到的複數攝像畫像的差分所被檢測的識別顯示的移動方向,感測車廂門的動作狀態。藉此,可迅速感測車廂門成為開狀態之前的開動作或成為閉狀態之前的閉動作,且可縮短關於感測車廂門的動作狀態的處理時間。
以更適當一例而言,識別顯示係可光學讀取的資訊碼。資訊碼係在其目的上,由攝像畫像容易辨識而生成,因此不易被誤認,可使識別顯示的辨識精度提升。尤其,在該資訊碼,例如記錄關於車廂門的開動作中的資訊碼的移動方向、或閉動作中的資訊碼的移動方向的資訊,藉此可按照該資訊碼的讀取,而正確感測車廂門的開動作或閉動作。
例如,前述識別顯示係在矩形狀的碼區域之中的三角隅設置可利用在特定該碼區域的位置檢測圖案的二維碼,該二維碼係以3個位置檢測圖案之中的2個成為下方的方式作配置。在碼區域之中未設有位置檢測圖案的角隅部側,係配置記錄有應讀取的資料的資料記錄區域,以2個位置檢測圖案成為下方的方式作配置,藉此,資料記錄區域係以成為上方的方式作配置。如上所示,資料記錄區域以成為上方的方式作配置,藉此,即使在構成二維碼的碼區域之中的下方被乘客行李等所遮蔽的情形下,資料記錄區域亦不易被遮蔽,且與以3個位置檢測圖案之中的2個成為上方的方式作配置的情形相比較,可提高被記錄在二維碼的資料的讀取成功率。
[第1實施形態]
以下參照圖示,說明將本發明之月台門控制系統具體化的第1實施形態。
圖1及圖2所示之月台門控制系統1係用以控制被配置在車站月台2的月台門20的系統,具備有:對被設在可由鐵道車輛10的外部攝像的部位的識別顯示進行攝像的複數攝影機30;及根據各攝影機30的攝像結果,感測鐵道車輛10的動作狀態,來控制月台門20的月台門控制裝置40(參照圖4)。
在本實施形態中,採用QR碼(註冊商標)50,作為被設在可由鐵道車輛10的外部攝像的部位的識別顯示,該QR碼50係被黏貼在設在上下車口11的車廂門12。亦即,按每個上下車口11(車廂門12)設置QR碼50。因此,在本實施形態中,QR碼50係以可光學讀取地記錄用以特定設置該QR碼50的鐵道車輛10及上下車口11(車廂門12)等的車廂編號或門編號等資訊(以下亦稱為上下車口特定資訊)的方式所生成。
車廂門12係具有其中一門13與另一門14的雙開式滑動門,其中一門13及另一門14係分別構成為在成為框體的門本體的上部中央保持透明的玻璃窗。QR碼50係如圖3所示,由車外側被黏貼在其中一門13的玻璃窗13a之中為上部且近接另一門14的位置。因此,QR碼50係若車廂門12成為開狀態,因被收容其中一門13的車體部11a所覆蓋而被遮蔽,成為無法從外部進行攝像的狀態。此外,QR碼50係在玻璃窗13a之中被黏貼在上部,俾以防止當車廂門12為閉狀態時乘客干擾而未被攝影機30攝像的狀態。
其中,如圖3所示,鐵道車輛10正在停車在目標停車位置,將車廂門12為閉狀態時的QR碼50的位置亦稱為停車基準位置。此外,在本實施形態中,鐵道車輛10係具備有用以自動停車在目標停車位置的停止裝置等者。
月台門20係以沿著月台2的邊緣2a的延伸方向(以下亦稱為開閉方向)形成防護壁的方式作配置,構成為對應鐵道車輛10的各上下車口11而具備複數可動門扉21及門扉驅動部22。各門扉驅動部22係具有按照來自月台門控制裝置40的開指示或閉指示,使可動門扉21以沿著開閉方向的方式移動,藉此將月台門20切換成開狀態或閉狀態的機能者,對應在目標停車位置的各上下車口11而分別作配置。亦即,各門扉驅動部22係對在目標停車位置的各上下車口11,按照上述開指示的輸入,進行收容可動門扉21的至少一部分而使上下車口11露出的開動作。此外,各門扉驅動部22係按照上述閉指示的輸入,如圖3所示,相對於被在開閉方向相對向的其他門扉驅動部22所移動的可動門扉21隔著狹窄間隙而相對向,或使可動門扉21移動至相接觸的位置(以下亦稱為通行遮斷位置),藉此進行遮斷對上下車口11通行的閉動作。
各攝影機30係作為具備有受光感測器(例如C-MOS區域感測器、CCD區域感測器等)的攝像手段來發揮機能,按每個目標停車位置的上下車口11,以對車廂門12為閉狀態時的QR碼50可讀取地進行攝像的方式,分別設在月台2的天花板2b。攝影機30係透過LAN等預定的網路而連接於月台門控制裝置40,構成為接受來自月台門控制裝置40的攝像指示而將該攝像畫像送訊至月台門控制裝置40。
尤其,攝影機30係如圖3所示,被設置為其攝像視野31成為包含由停車基準位置的QR碼50至位於其中一門13的開方向(圖3的右方向)的車體部11a的邊緣的範圍。此係基於對開始關閉的車廂門12的QR碼50迅速攝像來進行辨識之故,以車廂門12為開狀態時的QR碼50位於攝像視野31外為前提,以可沿著開閉方向的範圍擴展攝像視野31。藉此,攝影機30係被設置成車廂門12為閉狀態時的QR碼50位於攝像視野31內,車廂門12為開狀態時的QR碼50位於攝像視野31外。
月台門控制裝置40係根據根據由各攝影機30所接收到的攝像畫像之鐵道車輛10的動作狀態,更具體而言,根據車廂門12的動作狀態等的感測結果,對各門扉驅動部22傳送開指示或閉指示,藉此作為控制月台門20的開閉狀態的控制手段來發揮機能的裝置。月台門控制裝置40亦可設置在月台門20近傍,亦可設置成被組入在月台門20內。該月台門控制裝置40係如圖4所示,具備有:具備有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處理單元)的控制部41、具備有ROM(read-only memory,唯讀記憶體)、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隨機存取記憶體)、非揮發性記憶體等記憶體部42A及其讀出/寫入電路(未圖示)的記憶部42、藉由各種操作按鍵或操作鍵(省略圖示)所構成的操作部43或通訊部44等。
控制部41係使內置的CPU41A執行後述之開閉處理,藉此在感測到車廂門12的閉狀態之後,以與該車廂門12的閉狀態連動而將月台門20自動控制成閉狀態的方式發揮機能。在記憶部42係預先儲存可藉由控制部41來執行用以執行上述開閉處理的預定程式等。較適為該程式係預先記錄在ROM或非揮發性記憶體,該等媒體係構成non-transient computer 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非暫態電腦可讀取媒體)。因此,控制部41,亦即CPU41A係連同其起動一起在其工作區讀出記錄在該等一個或複數記錄媒體的預定程式,且藉由依序執行記載在該程式的步驟,可實現供上述開閉控制用的各種機能上的手段(或機能上的單元)。該等機能上的手段(或機能上的單元)係以後述之流程圖進行說明。
操作部43係形成對控制部41供予操作訊號的構成,控制部41係接受該操作訊號而進行對應操作訊號的內容的動作。尤其,操作部43之中開始上述開閉處理時所被操作的開操作按鍵(省略圖示)係被配置在鐵道車輛10的車掌等容易操作的位置,例如位於在目標停車位置的車掌室近傍的月台門20的上面等。通訊部44係構成為透過LAN等預定的網路來進行有線通訊或無線通訊的周知的通訊介面,以與控制部41共同作用而與各攝影機30或各門扉驅動部22等外部機器進行通訊的方式發揮機能。
接著,在本實施形態中,參照圖5所示之流程圖,說明當月台門20開閉時,在月台門控制裝置40的控制部41所進行的開閉處理。
在鐵道車輛10進入月台2之前,月台門20係因各門扉驅動部22正在進行上述閉動作而形成為閉狀態。之後,因已進入月台2的鐵道車輛10已停車在目標停車位置而車廂門12將形成為開狀態時,藉由車掌等,操作操作部43的開操作按鍵。藉此,在控制部41(亦即CPU41A)開始開閉處理,進行圖5的步驟S101所示之開指示送訊處理,對各門扉驅動部22送訊上述開指示。
各門扉驅動部22若由月台門控制裝置40接收上述開指示,分別進行收容可動門扉21的至少一部分的上述開動作。藉此,形成為可透過車廂門12已形成為開狀態的上下車口11而在鐵道車輛10上下車的狀態。此時,如圖6(A)所示,QR碼50係形成為因被收容其中一門13的車體部11a覆蓋而無法由外部攝像的狀態。
如上所述傳送開指示後經過預定時間(假想車廂門12已形成為開狀態的時間)之後,進行步驟S103所示之攝像處理,分別取得在各攝影機30所被攝像到的畫像。接著,進行步驟S105所示之解碼處理,按每個攝像畫像,進行用以由所攝像到的各攝像畫像來解讀包含QR碼50的資訊碼的周知的解碼處理。接著,在步驟S107所示之判定處理中,判定在由各攝影機30分別取得的攝像畫像中,識別顯示是否分別被辨識(攝像)。
在本實施形態中,識別顯示是否藉由作為辨識手段來發揮機能的控制部41所辨識的判定係根據是否藉由上述解碼處理來讀取上述上下車口特定資訊來進行,若在各攝影機30分別攝像到QR碼50,藉由各QR碼50的解碼,讀取對應全部上下車口11(車廂門12)的上下車口特定資訊。因此,由於車廂門12已形成為開狀態,在QR碼50被車體部11a覆蓋而未被攝像的狀態下,無法將QR碼50解碼,因此在上述步驟S107中被判定為No,反覆由上述步驟S103的處理。
若乘客透過上下車口11的上下車結束,按照藉由車掌所為之預定的操作等,為了將各車廂門12形成為閉狀態,其中一門13及另一門14分別朝閉方向開始移動。伴隨該移動,如圖6(B)所示,若各QR碼50分別移動至攝影機30的攝像視野31內,藉由各攝影機30,QR碼50分別被攝像(S103)。藉此,所被攝像到的各QR碼50的解碼成功,對應全部上下車口11的上下車口特定資訊被讀取(S105),藉此因識別顯示被辨識到而感測車廂門12的閉動作或閉狀態而在步驟S107中被判定為Yes。其中,若與QR碼50不同的資訊碼被攝像而被解碼時,讀取與上下車口特定資訊為不同的資訊,因此形成為識別顯示未被辨識(S107中為No),反覆由上述步驟S103的處理。此外,以車廂門12的動作狀態而言,感測車廂門12的閉動作、閉狀態等的控制部41及月台門控制裝置40係可相當於「感測手段」之一例。
接著,進行步驟S109所示之閉指示送訊處理,對各門扉驅動部22傳送上述閉指示,本開閉處理即結束。
各門扉驅動部22若由月台門控制裝置40接收上述閉指示,分別進行使可動門扉21以閉方向移動的上述閉動作。藉此,如圖3所示,各可動門扉21以閉方向移動至上述通行遮斷位置,藉此分別遮斷對各上下車口11的通行。此外,此時,各車廂門12係如圖6(C)所示,已形成為閉狀態。
如以上說明所示,在本實施形態之月台門控制系統1中,作為識別顯示而設在鐵道車輛10的車廂門12的QR碼50係被配置成:若車廂門12為閉狀態,由藉由攝影機30所得之攝像畫像,藉由控制部41的解碼處理來辨識。接著,月台門控制裝置40係藉由利用該控制部41所為之開閉處理,根據藉由攝影機30所得之QR碼50的攝像結果,感測車廂門12的動作狀態,根據如上所示所被感測的車廂門12的動作狀態,控制月台門20。
藉此,若由所被攝像到的攝像畫像,因QR碼50解碼成功而辨識作為識別顯示的QR碼50時,感測車廂門12為閉狀態,此時,藉由月台門控制裝置40將月台門20控制為閉狀態,藉此無須利用無線通訊,可與鐵道車輛10的車廂門12的閉狀態連動而將月台門20自動控制成閉狀態。
此外,攝影機30係設置成車廂門12為閉狀態時的QR碼50位於攝像視野31內,車廂門12為開狀態時的QR碼50位於攝像視野31外。藉此,車廂門12為開狀態時,QR碼50未被攝像(辨識),因此可抑制開狀態的車廂門12被誤感測為閉狀態。
尤其,在本實施形態中,以車廂門12為開狀態時的QR碼50位於攝像視野31外為前提,以可能的範圍擴展攝像視野31,因此可迅速辨識已開始關閉的車廂門12的QR碼50(參照圖6(B)),可減小月台門20開始關閉的時序相對車廂門12開始關閉的時序的延遲。因此,可縮短因設置月台門20而被延長的鐵道車輛10的月台停車時間。
此外,QR碼50係被設在車廂門12為開狀態時被車體部11a所遮蔽的位置,俾以不會被攝影機30所攝像,因此車廂門12為開狀態時,亦不會有QR碼50被攝像而被辨識的情形,因此可確實抑制開狀態的車廂門12被誤感測為閉狀態的情形。其中,QR碼50係當車廂門12為開狀態時,不限於全部被設在被車體部11a所遮蔽的位置,亦可以即使使用錯誤訂正機能亦無法解碼為前提,至少一部分被設在被車體部11a所遮蔽的位置。
接著,在本實施形態中,識別顯示係生成作為可光學讀取地記錄有上下車口特定資訊作為預定的資訊的QR碼50。QR碼係與其他類別的資訊碼同樣地,在其目的下,由於由攝像畫像容易辨識地生成,因此不易誤認,可使識別顯示的辨識精度提升。
尤其,在上述步驟S107所示之判定處理中,若由藉由各攝影機30被攝像到的QR碼50讀取到上下車口特定資訊,即辨識識別顯示。如上所示,連被記錄在QR碼50的資訊都進行確認且辨識,藉此更進一步不易誤認,可使識別顯示的辨識精度更加提升。其中,在上述步驟S107所示之判定處理中,為了可更加減小月台門20開始關閉的時序相對車廂門12開始關閉的時序的延遲,亦可無須判定所讀取到的資訊是否為上下車口特定資訊,而在攝像視野31的攝像畫像中藉由周知的解碼處理讀取某些資訊,來辨識識別顯示。
此外,QR碼50係被設在車廂門12的玻璃窗13a,因此與QR碼50被設在門本體13b(參照圖3)的情形相比較,可輕易地將QR碼50顯示較大,可使識別顯示的辨識精度提升。
以本實施形態的變形例而言,鐵道車輛10亦可未具備用以自動停車在目標停車位置的停止裝置等。此時,鐵道車輛10的停車位置相對目標停車位置偏移預定的距離來停車的可能性變高。因此,如圖7所示,相對於未發生停車位置偏移時所需的攝像視野的開閉方向長度L1,以攝像視野31沿著開閉方向以所假想的停車位置偏移L2份變寬的方式設置攝影機30。亦即,攝影機30係考慮鐵道車輛10的停車位置的偏移,被設置成:車廂門12為閉狀態時的QR碼50位於攝像視野31內,車廂門12為開狀態時的QR碼50位於攝像視野31外。
藉此,即使鐵道車輛10的停車位置偏移,由於閉狀態的車廂門12的QR碼50確實位於攝像視野31內,因此可抑制閉狀態的車廂門12被誤感測為開狀態的情形。接著,即使鐵道車輛10的停車位置偏移,車廂門12為開狀態時,QR碼50並未被辨識,因此可確實抑制開狀態的車廂門12被誤感測為閉狀態的情形。其中,上述開閉方向長度L1係例如以與其中一門13的門寬Ld相等的方式設定為650mm,此時,上述停車位置偏移L2係被設定為例如700mm。
[第2實施形態]
接著,使用圖8,說明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之月台門控制系統。
在本第2實施形態中,在所被感測的車廂門的動作狀態,係另外包含車廂門的開動作、開狀態,與鐵道車輛10的車廂門12的開閉狀態連動而將月台門20自動開閉,此點主要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不同。因此,對與第1實施形態實質相同的構成部分係標註相同符號而省略說明。
在本實施形態中,係利用被設在車廂門12的識別顯示來感測車廂門12的開狀態,藉此無須進行藉由車掌等所為之開操作按鍵的手動操作,而將月台門20自動控制為開狀態。
以下,在本實施形態中,參照圖8所示之流程圖,說明月台門20開閉時,在月台門控制裝置40的控制部41所進行的開閉處理。
從進入月台2的鐵道車輛10停車在目標停車位置之前,在控制部41開始開閉處理,首先,在圖8的步驟S201所示之判定處理中判定鐵道車輛10是否正在停車。該判定處理係藉由與前次被攝影機30所攝像到的攝像畫像相比較,判定鐵道車輛10是否正在停車的處理,在上述步驟S201中反覆判定為No,至鐵道車輛10停車為止。其中,在上述步驟S201的判定處理中,例如,亦可以設在車廂門12的QR碼50(識別顯示)為基準,判定鐵道車輛10是否正在停車,亦可以車廂門12本身為基準,判定鐵道車輛10是否正在停車。
若因已進到月台2的鐵道車輛10停車在目標停車位置,而在步驟S201中被判定為Yes,進行步驟S203所示之攝像處理,且分別取得在各攝影機30被攝像到的畫像。接著,進行步驟S205所示之解碼處理,按每個攝像畫像,進行用以由所攝像到的各攝像畫像來解讀包含QR碼50的資訊碼的周知的解碼處理。接著,在步驟S207所示之判定處理中,判定在由各攝影機30分別取得的攝像畫像中,識別顯示是否分別被辨識(攝像)。
若鐵道車輛10停車到目標停車位置的瞬後且各車廂門12為閉狀態時,由於QR碼50位於攝像視野31內(參照圖6(C)),因此藉由各攝影機30,QR碼50分別被攝像而讀取上下車口特定資訊。因此,因辨識出識別顯示而感測車廂門12的閉狀態而在步驟S207中被判定為Yes,反覆由上述步驟S203的處理。
在上述反覆處理中,即使在車廂門12開始打開而其中一門13朝開方向移動時,QR碼50亦位於攝像視野31內的期間(參照圖6(B)),在上述步驟S207中被判定為Yes,反覆由上述步驟S203的處理。接著,車廂門12成為開狀態,若QR碼50被車體部11a覆蓋而位於攝像視野31外(參照圖6(A)),因解碼失敗而識別顯示未被辨識,而被感測車廂門12的開狀態或開動作,在步驟S207中被判定為No。此時係進行步驟S209所示之開指示送訊處理,對各門扉驅動部22傳送上述開指示。其中,以車廂門12的動作狀態而言,感測車廂門12的開狀態、開動作等的控制部41及月台門控制裝置40係可相當於「感測手段」之一例。
各門扉驅動部22若由月台門控制裝置40接收上述開指示時,分別進行收容可動門扉21的至少一部分的上述開動作。藉此,形成為可透過車廂門12已成為開狀態的上下車口11而在鐵道車輛10上下車的狀態。
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同樣地,傳送上述開指示之後經過預定時間後,進行步驟S211所示之攝像處理,分別取得在各攝影機30攝像到的畫像。接著,進行步驟S213所示之解碼處理,按每個攝像畫像,進行用以由所攝像到的各攝像畫像來解讀包含QR碼50的資訊碼的周知的解碼處理。接著,在步驟S215所示之判定處理中,判定在由各攝影機30分別取得的攝像畫像中,識別顯示是否分別被辨識(攝像)。
由於車廂門12形成為開狀態,因此在QR碼50被車體部11a覆蓋而未被攝像的狀態下,無法將作為QR碼50的QR碼解碼,因此在上述步驟S215中被判定為No,反覆由上述步驟S211的處理。
乘客透過上下車口11的上下車結束,且其中一門13分別開始朝閉方向移動,藉此如圖6(B)所示,各QR碼50分別移動至攝影機30的攝像視野31內而被攝像(S211)。藉此,所被攝像到的各QR碼50的解碼成功,對應全部上下車口11的上下車口特定資訊被讀取(S213),藉此辨識到識別顯示,而感測車廂門12的閉動作或閉狀態而在步驟S215中被判定為Yes。接著,進行步驟S217所示之閉指示送訊處理,對各門扉驅動部22傳送上述閉指示,本開閉處理即結束。
如以上說明所示,在本實施形態之月台門控制系統1中,作為識別顯示而設在鐵道車輛10的車廂門12的QR碼50係被配置成:若車廂門12為閉狀態,由藉由攝影機30所得之攝像畫像,藉由控制部41的解碼處理被辨識,若車廂門12為開狀態,未由藉由攝影機30所得之攝像畫像被辨識。藉此,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同樣地,無須利用無線通訊,而可與鐵道車輛10的車廂門12的閉狀態連動而將月台門20自動控制成閉狀態。此外,無關於鐵道車輛10存在於月台2,若由所被攝像到的攝像畫像未被辨識QR碼50時,係感測車廂門12為開狀態,此時藉由月台門控制裝置40,將月台門20控制成開狀態,藉此無須利用無線通訊,可與鐵道車輛10的車廂門12的開狀態連動而將月台門20自動控制成開狀態。亦即,無須利用無線通訊,而可與鐵道車輛10的車廂門12的開閉狀態連動而將月台門20自動開閉。
以本實施形態的變形例而言,在上述步驟S207中,因各QR碼50分別由原為解碼成功的狀態中失敗,而不限於進行上述步驟S209之後的處理,亦可若被辨識原解碼成功的各QR碼50的移動正在移動,即進行上述步驟S209之後的處理。亦即,若在被辨識出正在停止的QR碼50(識別顯示)後,辨識該QR碼50正在移動,感測車廂門12的開動作,月台門20藉由月台門控制裝置40而被控制成開狀態。
藉此,因車廂門12成為開狀態,QR碼50(識別顯示)移動而變得未被攝像(辨識)之前,感測車廂門12的開動作而可將月台門20控制為開狀態,因此可減小月台門20開始打開的時序相對車廂門12開始打開的時序的延遲。因此,可縮短因設置月台門20而被延長的鐵道車輛10的月台停車時間。
[第3實施形態]
接著,使用圖9,說明本發明之第3實施形態之月台門控制系統。
在本第3實施形態中,如圖9所示,作為識別顯示而被設在鐵道車輛10的QR碼50,以相對被黏貼在玻璃窗13a的車內側的車內用廣告15成為背面側的方式被黏貼在該玻璃窗13a的車外側,此點主要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不同。藉此,即使將QR碼50(識別顯示)顯示較大,該QR碼50亦不會干擾廣告15而不會有遮到透過玻璃窗13a的景觀等的情形,因此可實現有效率的QR碼50的配置。
以本實施形態的第1變形例而言,如圖10(A)所示,作為識別顯示而被設在鐵道車輛10的QR碼50亦可對車廂門12的玻璃窗13a而由車內側黏貼。因此,與QR碼50由車外側黏貼的情形相比較,可抑制對QR碼50的髒污的附著或剝落、損傷等,且可使作為識別顯示的QR碼50的辨識精度更加提升。
此外,以本實施形態的第2變形例而言,如圖10(B)所示,車廂門12的玻璃窗13a(14a)係構成為具有外側玻璃16a及內側玻璃16b的二層玻璃,作為識別顯示而被設在鐵道車輛10的QR碼50亦可被黏貼在玻璃窗13a的2個玻璃16a、16b之間。藉此,可確實抑制對QR碼50的髒污的附著或剝落、損傷等,可使作為識別顯示的QR碼50的辨識精度更進一步提升。
其中,對車廂門12的玻璃窗13a(14a),如上所述配置QR碼50(識別顯示)等本實施形態及其變形例的特徵上的構成亦可適用於其他實施形態等。
[第4實施形態]
接著,使用圖11,說明本發明之第4實施形態之月台門控制系統。
在本第4實施形態中,作為識別顯示而被設在鐵道車輛10的QR碼51構成為跨越閉狀態的其中一門13及另一門14之雙方,此點主要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不同。因此,對與第1實施形態實質相同的構成部分係標註相同符號而省略說明。
在本實施形態中,如圖11(A)所示,QR碼51的右側部51a被設在其中一門13的門本體13b中的另一門14側的上緣部,QR碼51的左側部51b被設在另一門14的門本體14b中的其中一門13側的上緣部。因此,若車廂門12未形成為閉狀態,QR碼51即無法可解碼地被攝像,如圖11(B)所示,在車廂門12未完全關閉的狀態下,QR碼51被分割成右側部51a與左側部51b而未被解碼,因此在上述開閉處理中,亦不會有進行步驟S109之後的處理的情形。
如上所示,若車廂門12未形成為閉狀態,即無法辨識作為識別顯示而設的QR碼51,因此可確實抑制開狀態的車廂門12被誤感測為閉狀態的情形。
以本實施形態的變形例而言,識別顯示亦可設置成包圍車廂門12且跨越不會連同該車廂門12一起移動的周邊部位與閉狀態的車廂門12之雙方。具體而言,例如,可將圖12(A)所例示之QR碼52作為識別顯示而設在鐵道車輛10,該QR碼52係QR碼52的下側部52a被設在其中一門13的門本體13b中的上緣部,QR碼52的上側部52b被設在構成上下車口11的上緣的車體部11b。
如上所示,亦若車廂門12未形成為閉狀態,QR碼52即無法可解碼地被攝像,如圖12(B)所例示,在車廂門12未完全關閉的狀態下,QR碼52被分割成下側部52a與上側部52b而未被解碼,因此在上述開閉處理中,亦沒有進行步驟S109之後的處理的情形。藉此,若車廂門12未形成為閉狀態,即無法辨識作為識別顯示而設的QR碼52,因此可確實抑制開狀態的車廂門12被誤感測為閉狀態的情形。
其中,上述識別顯示被設成跨越作相對移動的2個物體(其中一門13及另一門14、或其中一門13及車體部11b)等本實施形態及其變形例的特徵上的構成亦可適用於其他實施形態等。
[第5實施形態]
接著,使用圖13,說明本發明之第5實施形態之月台門控制系統。
在本第5實施形態中,係在鐵道車輛10設有複數識別顯示而根據該等複數識別顯示的攝像結果來感測車廂門12的動作狀態,此點主要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不同。因此,對與第1實施形態實質相同的構成部分係標註相同符號而省略說明。
在本實施形態中,以複數識別顯示而言,如圖13(A)所例示,除了上述QR碼50之外,QR碼53由車外側被黏貼在另一門14的玻璃窗14a之中為上部且近接其中一門13的位置。接著,攝影機30係如圖13(A)所示,其攝像視野31以包含停車基準位置的QR碼50與QR碼53為前提,以在開閉方向成為狹窄的範圍的方式作設置。
接著,在上述開閉處理中的步驟S107的判定處理中,若QR碼50及QR碼53的全部被解碼而被辨識時,被判定為Yes,而進行上述步驟S109之後的處理。
因此,若車廂門12未形成為閉狀態,QR碼50及QR碼53之雙方即未同時可解碼地被攝像,如圖13(B)所例示,在車廂門12未完全關閉的狀態下,QR碼50及QR碼53位於攝像視野31外而未被解碼,因此亦沒有進行上述步驟S109之後的處理的情形。
亦即,即使複數識別顯示之中僅一部分被辨識,只要全部識別顯示未被辨識,亦不會有月台門20被控制成閉狀態的情形,假設複數識別顯示之中類似一部分的顯示(例如僅類似QR碼50的顯示)被辨識出,亦可確實抑制開狀態的車廂門12被誤感測為閉狀態的情形。
以本實施形態的第1變形例而言,在複數識別顯示亦可包含包圍車廂門12且設在不會連同該車廂門12一起移動的周邊部位的其他識別顯示。具體而言,例如,可將圖14(A)所例示之QR碼54作為識別顯示而設在鐵道車輛10,該QR碼54係設在其中一門13的門本體13b中的上緣部且成為QR碼50的正上方的車體部11b。此時,攝影機30係如圖14(A)所示,其攝像視野31以包含停車基準位置的QR碼50與QR碼54為前提,以在開閉方向成為狹窄的範圍的方式作設置。
如上所示,亦若車廂門12未形成為閉狀態,QR碼50及QR碼54之雙方即未同時可解碼地被攝像,如圖14(B)所例示,在車廂門12未完全關閉的狀態下,QR碼50位於攝像視野31外而未被解碼,因此亦沒有進行上述步驟S109之後的處理的情形。藉此,可確實抑制開狀態的車廂門12被誤感測為閉狀態的情形。
其中,在複數識別顯示中,除了QR碼50之外,不侷限於包含QR碼53或QR碼54,亦可包含QR碼53及QR碼54之雙方,亦可另外包含其他QR碼(識別顯示)。
以本實施形態的第2變形例而言,在採用複數資訊碼作為複數識別顯示的構成中,各資訊碼亦可生成為所被記錄的預定的資訊彼此相關連。例如,在圖13所示之例中,亦可QR碼50及QR碼53生成為記錄相同資訊,亦可生成為記錄成為連號的資訊。
藉此,即使由預先決定的預定數的資訊碼分別讀取到資訊,該等若不相關連,並不會有作為識別顯示而被辨識的情形,因此不易誤認識別顯示,而可使識別顯示的辨識精度提升。
其中,若上述之複數識別顯示的全部被辨識時,將月台門20控制為閉狀態等本實施形態及其變形例的特徵上的構成亦可適用於其他實施形態等。
[第6實施形態]
接著,使用圖15及圖16,說明本發明之第6實施形態之月台門控制系統。
在本第6實施形態中,若被辨識出的複數識別顯示的相對位置成為既定的位置關係,月台門20被控制為閉狀態,此點主要與上述第5實施形態不同。因此,與第5實施形態實質相同的構成部分係標註相同符號而省略說明。
在本實施形態中,為了正確判定車廂門12是否為閉狀態,準備車廂門12開閉時作相對移動的至少2個識別顯示(QR碼50及QR碼53)。接著,車廂門12為閉狀態時的2個識別顯示在開閉方向的相對距離,如圖15(A)所示被預先測定為規定距離Xo,被記憶在記憶部42,作為關於既定的位置關係的資訊。
接著,在月台門控制裝置40的控制部41所進行的開閉處理中,由攝像畫像辨識出各識別顯示之後,根據該攝像畫像,檢測各識別顯示的相對位置,若該所被檢測到的相對位置成為既定的位置關係時,感測車廂門12為閉狀態。具體而言,若由攝像畫像所被檢測的QR碼50與QR碼53在開閉方向的相對距離Xa與被記憶在記憶部42的規定距離Xo的差成為預定的臨限值Xth以下時,感測車廂門12為閉狀態。若車廂門12未完全關閉,識別顯示彼此在比規定距離Xo更為遠離的狀態下被攝像,因此所被檢測到的相對位置不滿足既定的位置關係之故。其中,在本實施形態中,上述預定的臨限值Xth係按照車廂門12可視為閉狀態的相對距離來作設定,且可設定為例如大致接近0(零)的數值。此外,由藉由攝影機30所得之攝像畫像,檢測所被攝像到的複數識別顯示的相對位置的控制部41係可相當於「檢測手段」之一例。
以下,在本實施形態中,參照圖16所示之流程圖,說明月台門20開閉時,在月台門控制裝置40的控制部41所進行的開閉處理。
藉由車掌等來操作操作部43的開操作按鍵,藉此若在控制部41開始開閉處理,對各門扉驅動部22傳送上述開指示(圖16的S101),各車廂門12成為開狀態。接著,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同樣地,傳送上述開指示後經過預定時間之後,進行步驟S103所示之攝像處理,分別取得在各攝影機30被攝像到的畫像。接著,進行步驟S105所示之解碼處理,按每個攝像畫像進行用以由所攝像到的各攝像畫像來解讀包含QR碼50的資訊碼的周知的解碼處理。接著,在步驟S107所示之判定處理中,判定在由各攝影機30分別所取得的攝像畫像中,識別顯示是否分別被辨識(攝像)。
在由於車廂門12形成為開狀態,QR碼50、53被車體部11a覆蓋而未被攝像的狀態下,並無法將QR碼50、53解碼,因此在上述步驟S107中被判定為No,反覆由上述步驟S103的處理。
乘客透過上下車口11的上下車結束,且其中一門13分別開始朝閉方向移動,藉此各QR碼50、53分別移動至攝影機30的攝像視野31內而被攝像(S103)。藉此,所被攝像到的各QR碼50、53的解碼成功,對應全部上下車口11的上下車口特定資訊被讀取(S105),藉此辨識到識別顯示,而在步驟S107中被判定為Yes。
接著,在步驟S108所示之判定處理中,判定所被辨識出的複數識別顯示的相對位置是否為既定的位置關係。具體而言,如上所述,根據由攝像畫像所被檢測的QR碼50與QR碼53的相對距離Xa與被記憶在記憶部42的規定距離Xo的差是否為預定的臨限值Xth以下來作判定。
在此,如圖15(A)所例示,由於各車廂門12成為閉狀態,若QR碼50與QR碼53的相對距離Xa與被記憶在記憶部42的規定距離Xo按每個車廂門12成為相等時,由於相對距離Xa與規定距離Xo的差分別為預定的臨限值Xth以下,因此所被辨識到的複數識別顯示的相對位置為既定的位置關係而感測車廂門12的閉狀態,在步驟S108中被判定為Yes。此時係進行步驟S109所示之閉指示送訊處理,對各門扉驅動部22傳送上述閉指示,本開閉處理即結束。
另一方面,如圖15(B)所例示,至少任何車廂門12未完全關閉,因此若QR碼50與QR碼53的相對距離Xa與被記憶在記憶部42的規定距離Xo的差大於預定的臨限值Xth,所被辨識出的複數識別顯示的相對位置非為既定的位置關係,在步驟S108中被判定為No。此時,在全部車廂門12中,反覆由上述步驟S103的處理,至相對距離Xa與規定距離Xo的差成為預定的臨限值Xth以下而被判定所被辨識出的複數識別顯示的相對位置為既定的位置關係為止。
其中,若在上述步驟S108中判定為No比所假想的時間為持續較長時,亦可對外部報知車廂門12夾到物體而未完全關閉的狀態。尤其,由於針對各車廂門12分別檢測出相對距離Xa,因此可掌握各車廂門12之中任一者是否為未完全關閉的狀態。因此,關於該未完全關閉的車廂門12,亦可藉由例如設在相對向的可動門扉21及門扉驅動部22的發光部的發光等而可特定地進行報知,亦可藉由對外部傳送特定該車廂門12的資訊來進行報知。
如以上說明所示,在本實施形態之月台門控制系統1中,若複數識別顯示全部被辨識(S107中為Yes),並且所被檢測到的複數識別顯示的相對位置成為既定的位置關係時(S108中為Yes),感測車廂門12的閉狀態而月台門20藉由月台門控制裝置40而被控制成閉狀態。藉此,若所被檢測出的複數識別顯示的相對位置未形成為既定的位置關係時,可假想車廂門12夾到物體而未完全關閉的狀態,因此不僅可僅感測車廂門12為閉狀態,亦可感測車廂門12未完全關閉的狀態。
以本實施形態的第1變形例而言,在複數識別顯示亦可包含包圍車廂門12且設在不會連同該車廂門12一起移動的周邊部位的其他識別顯示。具體而言,例如,可將圖17(A)所例示之QR碼54作為識別顯示而設在鐵道車輛10,該QR碼54係被設在其中一門13的門本體13b中的上緣部,且成為QR碼50的正上方的車體部11b。尤其,QR碼54係如圖17(A)所示,被配置成車廂門12為閉狀態時在開閉方向與QR碼50的規定距離為0(零)。
接著,在上述開閉處理中,由被辨識到QR碼50及QR碼54的攝像畫像,檢測QR碼50與QR碼54在開閉方向的相對距離Xb,若該所被檢測到的相對距離Xb成為預定的臨限值Xth以下,所被辨識到的複數識別顯示的相對位置為既定的位置關係(S108中為Yes),感測車廂門12的閉狀態而進行上述步驟S109之後的處理。另一方面,如圖17(B)所例示,由於至少任何車廂門12未完全關閉,若QR碼50與QR碼54的相對距離Xb大於預定的臨限值Xth,所被辨識到的複數識別顯示的相對位置非為既定的位置關係,在步驟S108中被判定為No,進行由上述步驟S103的處理。
如上所示,亦若所被檢測到的複數識別顯示的相對位置未成為既定的位置關係,可假想車廂門12夾到物體而未完全關閉的狀態,因此不僅可僅感測車廂門12為閉狀態,亦可感測車廂門12未完全關閉的狀態。尤其,QR碼54係設在不會連同車廂門12一起移動的部位,因此與彼此移動的情形相比較,可提高相對距離Xb的檢測精度。
其中,在車廂門12為閉狀態時被同時攝像的複數識別顯示,除了QR碼50之外,不侷限於包含QR碼53或QR碼54的情形,亦可包含QR碼53及QR碼54之雙方,亦可另外包含其他QR碼(識別顯示)。亦即,關於3個以上的識別顯示,若相對位置關係成為既定的位置關係,亦可感測車廂門12的閉狀態而將月台門20控制為閉狀態。
其中,若所被辨識出的複數識別顯示的相對位置成為既定的位置關係,感測車廂門12的閉狀態,將月台門20控制成閉狀態等本實施形態及其變形例的特徵上的構成亦可適用於其他實施形態等。
[第7實施形態]
接著,使用圖18,說明本發明之第7實施形態之月台門控制系統。
在本第7實施形態中,識別顯示被設成難以辨識,此點主要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不同。因此,對與第1實施形態實質相同的構成部分係標註相同符號而省略說明。
在本實施形態中,識別顯示係設成當被照射到與可見光不同的預定波長頻帶的光時顯示預定的反射特性,識別顯示的至少一部分係被使預定波長頻帶的光透過而妨礙可見光透過的被覆部所被覆。具體而言,作為識別顯示而設的QR碼50係塗布一般使用的平常塗料等而構成,被覆部60係塗布被照射到上述預定波長頻帶的光時使來自QR碼50的反射光透過且妨礙可見光透過的塗料等而構成。在本實施形態中,例如,假想紅外線的波長頻帶的光(紅外光),作為上述預定波長頻帶的光,被覆部60係例如塗布紅外線透過塗料等而構成。尤其,被覆部60係如圖18(A)所示,配置成覆蓋QR碼50的全部。其中,在圖18(A)中,為方便起見,對被覆部60標註影線。
接著,攝影機30係具備有可對包含其攝像視野31的範圍照射上述預定波長頻帶的光亦即紅外光的照明光源(省略圖示),在由該照明光源照射紅外光的狀態下對攝像視野31進行攝像,藉此如圖18(B)所例示,構成為可對被覆部60被去除後的狀態的QR碼50進行攝像。
如上所示被被覆部60覆蓋全體的QR碼50係因被照射紅外光,在被覆部60被去除的狀態下可進行攝像,因此藉由準備具備可照射紅外光的照明光源的攝影機30,可對QR碼50可辨識地進行攝像。另一方面,若無如上所述之照明光源,會被被覆部60妨礙而對QR碼50無法完全攝像,因此變得無法辨識該QR碼50。因此,第三者係難以正確辨識作為識別顯示而設的QR碼50本身,可抑制偽造與QR碼50類似的識別顯示等不當行為。
其中,被覆部60亦可配置成無須覆蓋作為識別顯示而設的QR碼50的全部,而覆蓋即使使用錯誤訂正機能亦無法讀取該QR碼50的程度的部分,例如與位置檢測圖案等特定圖案為不同的部分。如上所示亦由於無法完全攝像QR碼50,因此變得無法辨識該QR碼50,可抑制上述不當行為。
以本實施形態的第1變形例而言,亦可採用如圖19(A)所例示之被覆部61。在本實施形態的第1變形例中,作為識別顯示而設的QR碼50係被設在其中一門13的門本體13b,被覆部61係覆蓋QR碼50的全部,以相對設置該QR碼50的周圍的門本體13b的顏色成為同色的方式作設置。藉此,不僅QR碼50(識別顯示),亦難以視認被覆部60,因此可更加抑制上述不當行為。
以本實施形態的第2變形例而言,亦可採用如圖19(B)所例示之被覆部62。該被覆部62係構成為使形狀、模樣或色彩改變的任意圖形,配置成覆蓋作為識別顯示而設的QR碼50的全部。即使如上所示由任意圖形構成被覆部62,該被覆部62亦使對應上述預定波長頻帶的光的照射之來自QR碼50的反射光透過,因此可抑制上述不當行為,並且關於被覆部62,可提高設計性。
其中,藉由利用被覆部60~62而難以辨識地設置識別顯示等本實施形態及其變形例的特徵上的構成亦可適用於其他實施形態等。
[第8實施形態]
接著,使用圖20,說明本發明之第8實施形態之月台門控制系統。
在本第8實施形態中,作為識別顯示而被設在鐵道車輛10的QR碼50係以閉狀態的車廂門12由開動作開始瞬後至成為開狀態為止未被攝影機30所攝像的方式被設在被遮蔽的位置,此點主要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不同。
具體而言,如圖20(A)所示,QR碼50係被黏貼在其中一門13中的門本體13b之中為車體部11a的邊緣的近傍的上隅部。
因此,即使在攝像視野31包含車廂門12及其周邊的方式配置攝影機30的情形下,亦如圖20(B)所示,若車廂門12開始開動作,至閉動作完成為止,QR碼50變得未被攝影機30所辨識。藉此,可輕易掌握由車廂門12的開動作開始至閉動作完成。
其中,將QR碼50等識別顯示,以閉狀態的車廂門12由開動作開始瞬後至成為開狀態為止未被攝影機30所攝像的方式設在被遮蔽的位置等本實施形態的特徵上的構成亦可適用於其他實施形態等。
[第9實施形態]
接著,使用圖21~圖23,說明本發明之第9實施形態之月台門控制系統。
在本第9實施形態中,因利用設在車廂門12的複數識別顯示,考慮根據所被攝像到的複數攝像畫像的差分所檢測的複數識別顯示的各個的移動方向來感測鐵道車輛10的動作狀態,且與車廂門12的開閉狀態連動來將月台門20自動開閉,此點主要與上述第2實施形態不同。因此,對與第2實施形態為實質相同的構成部分係標註相同符號而省略說明。
在本實施形態中,如圖21及圖22所示,除了上述QR碼50之外,QR碼53由車外側被黏貼在另一門14的玻璃窗14a之中為上部且近接其中一門13的位置。接著,攝影機30係以其攝像視野31成為可對在目標停車位置的車廂門12及其周邊進行攝像的範圍(以下亦稱為車廂門周邊範圍)的方式作設置。
以下,在本實施形態中,參照圖23所示之流程圖,說明月台門20開閉時在月台門控制裝置40的控制部41所進行的開閉處理。
從進入至月台2的鐵道車輛10停車在目標停車位置之前,在控制部41開始開閉處理,首先,以圖23的步驟S301的攝像處理,開始車廂門周邊範圍的攝像之後,在步驟S303所示之判定處理中,藉由與前次被攝影機30攝像到的攝像畫像的差分(比較),判定作為識別顯示來發揮機能的各資訊碼是否以相同方向移動。在此,在鐵道車輛10未進入至月台2的狀態下,係在步驟S303中被判定為No,反覆由上述步驟S301的處理。其中,執行步驟S303及後述之步驟S307、S311、S317、S321的控制部41係作為移動判定手段來發揮機能。
接著,因已進到月台2的鐵道車輛10減速而來到目標停車位置跟前,藉由與前次被攝影機30攝像到的攝像畫像的差分,若以相同方向移動的QR碼50及QR碼53被攝像(參照圖21(A)的箭號F1a、F1b),感測鐵道車輛10為移動中,在步驟S303中被判定為Yes。接著,在以步驟S305的攝像處理攝像到車廂門周邊範圍的狀態下,在步驟S307所示之判定處理中,判定各資訊碼是否正在停止。在此,由於正在移動的QR碼50及QR碼53被攝像,至鐵道車輛10停車為止,因此在步驟S307中被判定為No,反覆由上述步驟S305的處理。
接著,若因鐵道車輛10停車在目標停車位置而QR碼50及QR碼53在預定時間未移動時(參照圖21(B)),感測為車廂門12的閉狀態且為鐵道車輛10的停車,在步驟S307中被判定為Yes。其中,在本實施形態中,上述預定時間係在各車廂門12被預先設定共通的值。
接著,在以步驟S309的攝像處理攝像到車廂門周邊範圍的狀態下,以步驟S311所示之判定處理,判定QR碼50與QR碼53是否以遠離的方向移動。在此,若車廂門12未開始開動作,QR碼50及QR碼53係呈停止的狀態,因此在步驟S311中被判定為No,反覆由上述步驟S309的處理。
接著,若已停車在目標停車位置的鐵道車輛10的各車廂門12開始開動作,由於QR碼50與QR碼53以遠離的方向移動(參照圖22(A)的箭號F2a、F2b),因此感測車廂門12的開動作,在步驟S311中被判定為Yes。接著,進行步驟S313所示之開指示送訊處理,對各門扉驅動部22傳送上述開指示。
接著,在以步驟S315的攝像處理攝像到車廂門周邊範圍的狀態下,以步驟S317所示之判定處理,判定QR碼50與QR碼53是否以接近的方向移動。在此,若車廂門12為開動作中或開狀態(停止中),且車廂門12未開始閉動作時,QR碼50及QR碼53並未以接近的方向移動,因此在步驟S317中被判定為No,反覆由上述步驟S315的處理。
接著,若各車廂門12開始閉動作,由於QR碼50與QR碼53以接近的方向移動(參照圖22(B)的箭號F3a、F3b),感測車廂門12的閉動作,在步驟S317中被判定為Yes。接著,在以步驟S319的攝像處理攝像到車廂門周邊範圍的狀態下,以步驟S321所示之判定處理,判定各資訊碼是否正在停止。在此,若車廂門12為閉動作中,且車廂門12非為閉狀態(停止)時,在步驟S321中被判定為No,反覆由上述步驟S319的處理。
接著,若因車廂門12將成為閉狀態而QR碼50及QR碼53在預定時間未移動(參照圖21(B)),感測車廂門12的閉狀態,在步驟S321中被判定為Yes。接著,進行步驟S323所示之閉指示送訊處理,對各門扉驅動部22傳送上述閉指示,本開閉處理即結束。
如以上說明所示,在本實施形態之月台門控制系統1中,係根據被攝影機30所攝像到的複數攝像畫像的差分,判定作為複數識別顯示來發揮機能的QR碼50及QR碼53是否正在移動。接著,除了藉由對將QR碼50及QR碼53進行攝像後的攝像畫像的解碼處理,來辨識識別顯示的辨識結果之外,根據關於QR碼50及QR碼53的移動的判定結果,感測車廂門12的動作狀態或鐵道車輛10的動作狀態,月台門20藉由控制部41予以控制。藉此,根據識別顯示是否正在移動,掌握車廂門12是否為開閉動作中,藉此可控制月台門20,因此可輕易調整月台門20的開閉時序與車廂門12的開閉時序的差。
此外,若判定藉由攝影機30作為識別顯示被攝像到的QR碼50及QR碼53的全部朝相同方向移動(S303中為Yes),感測鐵道車輛10為移動中,而控制月台門20為上述開指示的等待狀態。若車廂門12進行開閉動作,設在其中一門13的QR碼50與設在另一門14的QR碼53的移動方向成為相反方向,若鐵道車輛10移動,全部QR碼50、53朝相同方向移動,因此不會有誤感測為車廂門12的開閉動作的情形,而可感測鐵道車輛10為移動中。亦即,若鐵道車輛10為移動中,全部識別顯示朝相同方向移動,因此可按照該全部識別顯示正在朝相同方向移動的判定,判斷鐵道車輛10為移動中,即使車廂門12伴隨鐵道車輛10的移動而移動,亦可抑制誤認該車廂門12正在進行開閉動作。
此外,若判定設在其中一門13的QR碼50的移動方向與設在另一門14的QR碼53的移動方向為接近的方向(S317中為Yes),感測車廂門12的閉動作,而控制月台門20為閉狀態。車廂門12閉動作時,由於設在其中一門13的QR碼50的移動方向與設在另一門14的QR碼53的移動方向成為接近的方向,因此藉由感測如上所示之朝向接近的方向的各QR碼的移動,可感測車廂門12的閉動作。亦即,若其中一門13與另一門14正在以接近的方向移動,可判斷車廂門12正在進行閉動作,因此此時若將月台門20控制為閉狀態,可減小月台門20開始關閉的時序相對車廂門12開始關閉的時序的延遲。
此外,若判定設在其中一門13的QR碼50的移動方向與設在另一門14的QR碼53的移動方向為遠離的方向(S311中為Yes),感測車廂門12的開動作,月台門20被控制為開狀態。車廂門12開動作時,由於設在其中一門13的QR碼50的移動方向與設在另一門14的QR碼53的移動方向成為遠離的方向,因此藉由感測如上所示之朝向遠離的方向的各QR碼的移動,可感測車廂門12的開動作。亦即,若其中一門13與另一門14正在以遠離的方向移動,可判斷車廂門12正在進行開動作,因此此時將月台門20控制為開狀態,藉此可減小月台門20開始打開的時序相對車廂門12開始打開的時序的延遲。
尤其,若判定藉由攝影機30作為複數識別顯示被攝像到的QR碼50及QR碼53的全部在預定時間未移動(S307中為Yes,S321中為Yes),感測車廂門12的停止而控制月台門20為上述開指示或上述閉指示的等待狀態。藉此,可輕易掌握車廂門12是否正在停止(移動),因此可抑制在車廂門12的閉動作中或開動作中誤感測該車廂門12為閉動作完成(閉狀態)或開動作完成(開狀態)。
此外,若在檢測到車廂門12的閉動作的瞬後(S317中為Yes),判定QR碼50及QR碼53的全部在預定時間未移動時(S321中為Yes),感測車廂門12的閉狀態,月台門20被控制為閉狀態。藉此,即使在因乘客行李等夾到車廂門12而車廂門12再次進行開動作的情形下,亦不會有月台門20被控制為閉狀態的情形,因此可抑制不需要的月台門20的閉動作。
此外,若在檢測到鐵道車輛10的移動的瞬後(S303中為Yes),判定作為複數識別顯示來發揮機能的QR碼50及QR碼53的全部在預定時間未移動時(S307中為Yes),感測在車廂門12成為開狀態的瞬前的車廂門12的閉狀態且為鐵道車輛10的停車狀態,來控制月台門20。若在鐵道車輛10移動檢測瞬後判定複數識別顯示的全部在預定時間未移動,係可判斷為車廂門12成為開狀態的瞬前的鐵道車輛10的停車狀態,因此可以將月台門20平順地進行開動作的方式進行控制。
其中,作為識別顯示來發揮機能的QR碼50及QR碼53亦可生成為至少可光學讀取地記錄包含關於上述預定時間的資訊的資訊。藉此,即使在車廂門12的開閉時序依每個鐵道車輛10或依每個設置識別顯示的車廂門12而異的情形下,亦可輕易設定關於設置該識別顯示的車廂門12的開閉為適當的時間作為上述預定時間。
此外,因利用設在車廂門12的複數識別顯示,與鐵道車輛10的車廂門12的開閉狀態連動而將月台門20自動開閉等本實施形態的特徵上的構成亦可適用於其他實施形態等。
其中,亦可根據所被攝像到的複數識別顯示之中的1個的移動方向,來感測車廂門12的動作狀態,而不侷限於根據鐵道車輛10停車時所被攝像到的複數識別顯示的各個的移動方向,來感測車廂門12的動作狀態。例如,如圖24所例示之攝像畫像P所示,若在鐵道車輛10停車時被攝像到2個QR碼50、53,根據位於最為攝像畫像的中央側的QR碼50的移動方向,感測車廂門12的動作狀態。藉此,即使在車廂門12進行開閉動作的情形下,成為感測基準的識別顯示亦不易遠離攝像視野的中央,因此可縮窄以攝影機30對成為感測基準的識別顯示進行攝像時所需的攝像視野。
[第10實施形態]
接著,使用圖25~圖27,說明本發明之第10實施形態之月台門控制系統。
在本第10實施形態中,在複數識別顯示係包含包圍車廂門12且設在不會連同該車廂門12一起移動的周邊部位的其他識別顯示,此點主要與上述第9實施形態不同。因此,與第9實施形態為實質相同的構成部分係標註相同符號而省略說明。
在本實施形態中,如圖25及圖26所示,除了上述QR碼50之外,QR碼54形成為被設在不會連同車廂門12一起移動的部位的其他識別顯示,被設在成為QR碼50的正上方的車體部11b。因此,車廂門12開閉時,僅QR碼50移動,QR碼54並未移動。
此外,在本實施形態中,QR碼50係設在其中一門13,因此車廂門12閉動作時,係以鐵道車輛10的行進方向移動,車廂門12開動作時,係以相對鐵道車輛10的行進方向為相反方向移動。關於該車廂門12的開閉方向與該設在車廂門12的QR碼50的移動方向的資訊係預先記憶在作為記憶手段來發揮機能的記憶部42。因此,藉由檢測QR碼50的移動方向,可掌握車廂門12為開動作及閉動作的哪個狀態。
以下,在本實施形態中,參照圖27所示之流程圖,說明當月台門20開閉時,在月台門控制裝置40的控制部41所進行的開閉處理。
與上述第9實施形態同樣地,從進入至月台2的鐵道車輛10停車在目標停車位置之前,在控制部41開始開閉處理,首先,以圖27的步驟S301的攝像處理開始車廂門周邊範圍的攝像之後,在步驟S303所示之判定處理中,判定各資訊碼是否正在以相同方向移動。接著,已進入至月台2的鐵道車輛10減速而將來到目標停車位置跟前,藉此若正在朝相同方向移動的QR碼50及QR碼54被攝像(參照圖25(A)的箭號F4a、F4b),感測鐵道車輛10為移動中,在步驟S303中被判定為Yes。接著,在以步驟S305的攝像處理攝像到車廂門周邊範圍的狀態下,在步驟S307所示之判定處理中,判定各資訊碼是否正在停止,若因鐵道車輛10停車在目標停車位置,QR碼50及QR碼54在預定時間未移動時(參照圖25(B)),感測為車廂門12的閉狀態且為鐵道車輛10的停車,在步驟S307中被判定為Yes。
接著,在以步驟S309的攝像處理攝像到車廂門周邊範圍的狀態下,以步驟S311a所示之判定處理,判定除了QR碼54之外,QR碼50是否以開方向(相對鐵道車輛10的行進方向為相反方向)移動。在此,若車廂門12未開始開動作,QR碼50為呈停止的狀態,因此在步驟S311a中被判定為No,反覆由上述步驟S309的處理。
接著,若已停車在目標停車位置的鐵道車輛10的各車廂門12開始開動作,QR碼54係保持呈停止的狀況,QR碼50相對鐵道車輛10的行進方向以相反方向(開方向)移動(參照圖26(A)的箭號F5),因此感測車廂門12的開動作,在步驟S311a中被判定為Yes。接著,進行步驟S313所示之開指示送訊處理,對各門扉驅動部22傳送上述開指示。
接著,在以步驟S315的攝像處理攝像到車廂門周邊範圍的狀態下,以步驟S317a所示之判定處理,判定除了QR碼54之外,QR碼50是否正在以閉方向(鐵道車輛10的行進方向)移動。在此,若車廂門12為開動作中或開狀態(停止中),且車廂門12未開始閉動作時,QR碼50並不會朝鐵道車輛10的行進方向移動,因此在步驟S317a中被判定為No,反覆由上述步驟S315的處理。
接著,若各車廂門12開始閉動作,QR碼54係保持呈停止的狀況,QR碼50以鐵道車輛10的行進方向(閉方向)移動(參照圖26(B)的箭號F6),因此感測車廂門12的閉動作,在步驟S317a中被判定為Yes。接著,在以步驟S319的攝像處理攝像到車廂門周邊範圍的狀態下,在步驟S321所示之判定處理中,判定各資訊碼是否正在停止,若因車廂門12成為閉狀態,QR碼50在預定時間未移動時(參照圖25(B)),感測車廂門12的閉狀態,在步驟S321中被判定為Yes。接著,進行步驟S323所示之閉指示送訊處理,對各門扉驅動部22傳送上述閉指示,本開閉處理即結束。
如以上說明所示,在本實施形態之月台門控制系統1中,根據被攝影機30所攝像到的複數攝像畫像的差分,判定作為複數識別顯示來發揮機能的QR碼50及QR碼54是否正在移動。接著,除了藉由對將QR碼50及QR碼54進行攝像後的攝像畫像的解碼處理,來辨識識別顯示的辨識結果之外,根據關於QR碼50及QR碼54的移動的判定結果,感測車廂門12的動作狀態或鐵道車輛10的動作狀態,藉由控制部41控制月台門20。如上所示亦與上述第9實施形態同樣地,根據識別顯示是否正在移動,來掌握車廂門12是否為開閉動作中,藉此可控制月台門20,因此可輕易調整月台門20的開閉時序與車廂門12的開閉時序的差。
此外,若判定藉由攝影機30作為識別顯示被攝像到的QR碼50及QR碼54的全部正在移動(S303中為Yes),感測鐵道車輛10為移動中而月台門20被控制為上述開指示的等待狀態。因此,與上述第9實施形態同樣地,伴隨鐵道車輛10的移動,車廂門12亦移動,而可抑制誤感測該車廂門12正在進行開閉動作。
尤其,若判定藉由攝影機30被攝像到的複數識別顯示之中除了QR碼54(其他識別顯示)之外, QR碼50正在移動時,感測車廂門12為閉動作中或開動作中,控制月台門20。若複數識別顯示之中除了QR碼54之外,QR碼50正在移動時,可判斷車廂門12正在進行閉動作或開動作,因此可抑制在車廂門12的閉動作中或開動作中,誤感測該車廂門12為閉動作完成(閉狀態)或開動作完成(開狀態)。
其中,在QR碼50亦可記錄關於上述車廂門12的開閉方向與設在該車廂門12的QR碼50的移動方向的資訊。亦即,識別顯示亦可構成為可光學讀取地記錄至少關於車廂門12開閉時的該識別顯示的移動方向的資訊的資訊碼。藉此,由所攝像到的資訊碼,解讀關於移動方向的資訊而取得,藉此無須將該資訊預先記憶在記憶部42,而可輕易感測設有正在移動的資訊碼的車廂門12為閉動作狀態及開動作狀態的哪個狀態。
此外,在不會連同車廂門12一起移動的部位設置其他識別顯示等本實施形態的特徵上的構成亦可適用於其他實施形態等。
[第11實施形態]
接著,以下說明本發明之第11實施形態之月台門控制系統。
在本第11實施形態中,攝影機30係除了包含車廂門12的開狀態時及閉狀態時的停止時之外,被設定為車廂門12開閉動作時由攝像畫像無法辨識識別顯示的快門速度,此點主要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不同。
具體而言,車廂門12開閉動作時,在上述步驟S103被攝像到的QR碼50模糊,以在步驟S105的解碼處理無法解讀的程度設定攝影機30的快門速度。因此,在車廂門12閉動作時,由於由攝像畫像未被辨識識別顯示,因此在上述步驟S107中被判定為No,亦沒有上述閉指示被傳送的情形。
如上所示,車廂門12開閉動作時作為識別顯示被攝像到的QR碼50模糊而未被辨識,因此可根據識別顯示是否被可辨識地攝像,來輕易感測車廂門12是否為開閉動作中,感測車廂門12是否為開閉動作中,藉此可控制月台門20。
其中,在QR碼50亦可記錄關於上述快門速度的資訊,例如上述快門速度或用以算出該快門速度的資訊等。亦即,識別顯示亦可構成為至少可光學讀取地記錄有包含關於上述快門速度的資訊的資訊的資訊碼。藉此,即使在車廂門12的開閉速度依每台鐵道車輛10或依每個設置資訊碼的車廂門12而異的情形下,亦藉由從所攝像到的資訊碼來解讀關於上述快門速度的資訊而取得,藉此可按每個資訊碼,在攝影機30設定車廂門12開閉動作中無法辨識的快門速度。
此外,車廂門12開閉動作時,由攝像畫像無法辨識識別顯示地設定攝影機30的快門速度等本實施形態的特徵上的構成係除了判定識別顯示的移動方向的情形等之外,亦可適用於其他實施形態等。
[第12實施形態]
接著,以下說明本發明之第12實施形態之月台門控制系統。
在本第12實施形態中,攝像手段係朝向設置識別顯示的1個車廂門設有複數個,此點主要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不同。因此,對與第1實施形態實質相同的構成部分係標註相同符號而省略說明。
在月台2係設置有柱子或牆壁等設置物,依該設置物的設置場所,係有難以將攝影機30設置在對被黏貼在車廂門12的QR碼50容易攝像的位置的情形。例如,如圖28所例示,若在對QR碼50容易攝像的位置設置柱子3,有該柱子3阻礙攝影機30的設置的可能性。此外,在鐵道車輛10的停車位置相對目標停車位置的偏移變大的環境等下,以1個攝影機30,當鐵道車輛10大幅偏移目標停車位置而停車時,有原本應攝像的QR碼50變得未被攝像的可能性。
因此,在本實施形態中,朝向設置識別顯示的1個車廂門設有複數攝像手段。具體而言,如圖29所示,朝向1個車廂門12設有攝影機30a、30b作為2個攝像手段。亦即,在各車廂門12係分別朝向有一對攝影機30a、30b。攝影機30a及攝影機30b係構成為以各個的攝像視野31a、31b的一部分相重疊的方式作配置,且將各個的攝像畫像送訊至月台門控制裝置40。
更具體而言,攝影機30a係以當相對目標停車位置,朝向與行進方向為相反方向的偏移成為最大時(例如偏移為700mm)的QR碼50(參照圖29的下段X3)與在目標停車位置的QR碼50(參照圖29的中段X2)之雙方包含在攝像視野31a的方式作設置。此外,攝影機30b係以當相對目標停車位置,朝向行進方向的偏移為最大時(例如偏移為700mm)的QR碼50(參照圖29的上段X1)與在目標停車位置的QR碼50之雙方包含在攝像視野31b的方式作設置。
接著,在藉由控制部41所執行的開閉處理中,按每個車廂門12,分別進行藉由攝影機30a及攝影機30b所為之攝像(S103),針對各攝像畫像進行解碼處理(S105)。接著,若在各車廂門12中,藉由對利用攝影機30a及攝影機30b所得的攝像畫像的解碼處理,以至少一方分別讀取上下車口特定資訊,藉此辨識識別顯示時(S107中為Yes),對各門扉驅動部22傳送上述閉指示(S109)。
如以上說明所示,在本實施形態之月台門控制系統1中,攝像手段係朝向設置QR碼50(識別顯示)的1個車廂門12設置複數個。藉此,由於設在月台2的柱子3或牆壁等設置物,即使在不易將1個攝像手段設置在對識別顯示容易攝像的位置的設置環境或鐵道車輛10的停車位置的偏移變大的環境等下,亦可藉由利用複數攝像手段,輕易確保關於識別顯示的攝像為所需的攝像視野(31a、31b),亦可使各攝像手段的設置容易性提升。
尤其,複數攝像手段(30a、30b)係分別配置攝像視野(31a、31b)的一部分彼此相重疊,因此與使用1個攝像手段的情形相比較,可加寬用以攝像識別顯示的攝像視野。
其中,攝影機30a及攝影機30b亦可被配置為成為適於其利用環境等的範圍,而非侷限於如圖29所例示配置為攝像視野31a與攝像視野31b相重疊的範圍變大。例如,以本實施形態的第1變形例而言,為了將藉由複數攝像手段所致之攝像視野更為寬廣,如圖30所例示,亦可以攝像視野31a與攝像視野31b相重疊的範圍成為可對在目標停車位置的QR碼50進行攝像的最小範圍的方式作配置。此外,依在月台2的設置環境等,朝向各車廂門12的至少一部分的攝影機30a及攝影機30b亦可被配置成攝像視野31a與攝像視野31b不相重疊。
此外,攝像手段並非侷限於朝向設置QR碼50等識別顯示的1個車廂門12設置2個,而亦可設置3個以上。具體而言,例如,以本實施形態的第2變形例而言,如圖31所例示,亦可將朝向1個車廂門12作為3個攝像手段來發揮機能的攝影機30a~30c,設置成攝像視野31a與攝像視野31b部分相重疊並且攝像視野31b與攝像視野31c部分相重疊來作配置。此外,亦可攝像手段的個數依車廂門12而異。
此外,複數攝像手段亦可分別配置成至少一部分彼此光軸不成平行。具體而言,以本實施形態的第3變形例而言,如圖32所例示,可以投影在水平面的攝影機30a的光軸32a與攝影機30b的光軸32b相交的方式,配置攝影機30a及攝影機30b。藉此,與為了加寬攝像視野而以各個光軸成為平行的方式配置各攝像手段的情形相比較,可使攝影機30a及攝影機30b(各攝像手段)的設置容易性較為提升。
此外,以本實施形態的第4變形例而言,亦可在藉由控制部41所執行的開閉處理中,進行用以針對1個車廂門12,針對藉由攝影機30a及攝影機30b的任1個所得的攝像畫像,辨識QR碼50等識別顯示來感測車廂門12的動作狀態的處理。此時,亦可根據預先設定的條件等,選擇攝影機30a及攝影機30b的任1個,亦可按照其攝像環境等,隨時選擇攝影機30a及攝影機30b的任1個。藉此,亦可未經常考慮藉由複數攝像手段所為之全部攝像結果,因此可使識別顯示的辨識判定,亦即,關於車廂門12的動作狀態的感測單純化。
例如,若鐵道車輛10停車時藉由攝影機30a及攝影機30b被攝像到相同識別顯示時,可根據該識別顯示的移動方向成為中央側的攝像畫像,感測車廂門12的動作狀態。若如圖33(A)所示被攝像時,由於QR碼50被設在其中一門13,因此在藉由攝影機30a所得的攝像畫像中,QR碼50的移動方向成為中央側,在藉由攝影機30b所得的攝像畫像中,QR碼50的移動方向成為緣部側,因此根據攝影機30a的攝像畫像,感測車廂門12的動作狀態。若如圖33(B)所示被攝像時,QR碼53被設在另一門14,因此在藉由攝影機30a所得的攝像畫像中,QR碼53的移動方向成為緣部側,在藉由攝影機30b所得的攝像畫像中,QR碼53的移動方向成為中央側,因此根據攝影機30b的攝像畫像,感測車廂門12的動作狀態。如上所示,相較於所被攝像到的識別顯示由停車時的移動方向成為緣部側的攝像畫像,以所被攝像到的識別顯示由停車時的移動方向成為中央側的攝像畫像較容易繼續攝像識別顯示至車廂門12成為閉狀態為止,因此即使在利用2個攝像畫像之中的一者的情形下,亦可確實地感測車廂門12的動作狀態。
此外,以本實施形態的第5變形例而言,亦可根據將藉由複數攝像手段被同時攝像到的複數攝像畫像,以攝像視野相重疊的區域為規準而相結合的結合畫像,來感測車廂門12的動作狀態。具體而言,例如,將如圖34(A)所示在攝影機30a被攝像到的攝像畫像Pa與如圖34(B)所示在攝影機30b被攝像到的攝像畫像Pb,如圖34(C)所示,以該等攝像視野相重疊的區域Pc為基準而相結合而生成結合畫像Pj,根據該結合畫像來感測車廂門12的動作狀態。藉此,與使用1個攝像手段的情形相比較,可加寬用以攝像識別顯示的攝像視野。
此外,以本實施形態的第6變形例而言,若藉由複數攝像手段分別被同時攝像到相同識別顯示時,亦可根據將被複數攝像手段所攝像到的複數攝像畫像以識別顯示為規準而相結合的結合畫像,感測車廂門12的動作狀態。具體而言,例如,將如圖35(A)所示以攝影機30a,攝像QR碼50的攝像畫像Pa、與如圖35(B)所示以攝影機30b,攝像QR碼50的攝像畫像Pb,如圖35(C)所示,以QR碼50為規準而相結合而生成結合畫像Pj。此時,例如,若在攝像畫像Pa的QR碼50的基準點(例如左上角)的座標為(100,200)、在攝像畫像Pb的QR碼50的相同基準點的座標為(1000,180)時,利用偏移補正值(900,-20),將攝像畫像Pa與攝像畫像Pb結合而生成結合畫像Pj,根據該結合畫像Pj,感測車廂門12的動作狀態。藉此,生成結合畫像時的基準較為明確,可精度佳地生成結合畫像。
此外,以本實施形態的第7變形例而言,若識別顯示為具有複數特定圖案且可光學讀取地記錄有預定的資訊的資訊碼時,亦可將各特定圖案的至少一部分的位置為規準而相結合而生成結合畫像。具體而言,例如,上述特定圖案係QR碼的各位置檢測圖案(觀景窗圖案),可將該等各位置檢測圖案的位置為規準而相結合而生成結合畫像。此時,即使在其中一方攝像畫像,一部分位置檢測圖案未被攝像的情形下,亦可利用所被攝像到的位置檢測圖案而生成結合畫像。
例如,若如圖36(A)所例示之攝像畫像Pa所示,以攝影機30a對全部位置檢測圖案FP1~FP3攝像,且如圖36(B)所例示之攝像畫像Pb所示,以攝影機30b僅攝像相對攝像畫像以垂直方向排列的位置檢測圖案FP1、FP2作為各檢測圖案的一部分時,以該等位置檢測圖案FP1、FP2為規準,如圖36(C)所例示,生成結合畫像Pj。
此外,如圖37(A)所例示之攝像畫像Pa所示,以攝影機30a對全部位置檢測圖案FP1~FP3攝像,且如圖37(B)所例示之攝像畫像Pb所示,以攝影機30b僅攝像相對攝像畫像以水平方向排列的位置檢測圖案FP1、FP3作為各檢測圖案的一部分時,以該等位置檢測圖案FP1、FP3為規準,如圖37(C)所例示,生成結合畫像Pj。其中,在圖36及圖37中,為方便起見,省略車廂門12等的圖示,圖示QR碼及該位置檢測圖案的外形而省略各單元的圖示。
如上所示,構成資訊碼,而可將容易由攝像畫像辨識的特定圖案(位置檢測圖案)的至少一部分作為生成結合畫像時的基準,可更加精度佳地生成結合畫像。
其中,朝向設置識別顯示的1個車廂門而設置複數攝像手段等本實施形態及其變形例的特徵上的構成亦可適用於其他實施形態等。例如,在上述之第2實施形態或第9實施形態等中藉由控制部41所執行的開閉處理中,亦可進行用以在鐵道車輛10停車後使用複數攝像手段之中最初可辨識識別顯示而進行攝像的攝像手段來辨識識別顯示的處理。
[第13實施形態]
接著,以下說明本發明之第13實施形態之月台門控制系統。
在本第13實施形態中,複數攝像手段係至少針對有識別顯示被攝像的可能性的範圍,以攝像視野彼此相重疊的方式分別作配置,此點主要與上述第12實施形態不同。
具體而言,如圖38所示,攝影機30a係不僅在目標停車位置的QR碼50(參照圖38的中段X2),以相對目標停車位置朝向與行進方向為相反方向的偏移成為最大時的QR碼50(參照圖38的下段X3)與相對目標停車位置朝向行進方向的偏移成為最大時的QR碼50(參照圖38的上段X1)之雙方包含在該攝像視野31a的方式作設置。同樣地,攝影機30b係不僅在目標停車位置的QR碼50,以相對目標停車位置朝向與行進方向為相反方向的偏移成為最大時的QR碼50與相對目標停車位置朝向行進方向的偏移成為最大時的QR碼50之雙方包含在該攝像視野31b的方式作設置。
如上所示,針對有QR碼50被攝像的可能性的範圍,以攝像視野31a、31b彼此相重疊的方式分別配置攝影機30a、30b,例如,即使閉狀態的車廂門12的QR碼50未以攝影機30a被攝像,亦以攝影機30b被攝像,藉此辨識QR碼50。藉此,關於對該車廂門12之識別顯示(QR碼50)的攝像,可確保冗餘性(穩健性)。
其中,在針對有識別顯示被攝像的可能性的範圍,以攝像視野彼此相重疊的方式分別配置複數攝像手段的構成中,可將各攝像手段之中一部分攝像周期與至少其他一部分攝像周期,錯開被照射在識別顯示的照明光的照明周期的半周期份。具體而言,以本實施形態的第1變形例而言,如圖39所例示,相對於被照射在識別顯示的照明光Ls的照明周期T,將攝影機30a的攝像周期與攝影機30b的攝像周期錯開相當於照明光Ls的照明周期T的半周期份的T/2。
藉此,即使在被照射在識別顯示的照明光Ls的明亮度周期地改變的情形下,亦不會有以攝影機30a(一部分攝像手段)被攝像的識別顯示與以攝影機30b(其他一部分攝像手段)被攝像的識別顯示之雙方同時在暗的狀態下被攝像的情形,因此可回避閃爍的影響。
其中,各攝影機30a、30b亦可根據本月台門控制系統1設置時所取得的關於照明光Ls的照明周期T的資訊,預先設定其攝像周期。此外,各攝影機30a、30b亦可構成為其攝像周期可按照來自月台門控制裝置40的指示而變更,此時,關於照明光Ls的照明周期T的資訊亦可在本月台門控制系統1設置時預先取得而被記憶在記憶部42等,亦可在設置後等按照來自外部的資訊輸入而取得。
此外,複數攝像手段亦可分別配置成至少一部分彼此光軸不呈平行。具體而言,以本實施形態的第2變形例而言,如圖40所例示,可以投影在水平面的攝影機30a的光軸32a與攝影機30b的光軸32b相交的方式,配置攝影機30a與攝影機30b。藉此,與為了擴展攝像視野而以各個的光軸呈平行的方式配置各攝像手段的情形相比較,可使攝影機30a及攝影機30b(各攝像手段)的設置容易性較為提升。尤其,例如,即使為在某時序,攝影機30a(一部分攝像手段)受到太陽光西曬或聚光(spot light)、鏡面反射等的影響的狀況,攝影機30b(其他攝像手段)亦不易受到其影響,因此關於對1個車廂門12的識別顯示的攝像,可使冗餘性(穩健性)提升。
其中,針對至少有識別顯示被攝像的可能性的範圍,以攝像視野彼此相重疊的方式分別配置複數攝像手段等本實施形態及其變形例的特徵上的構成亦可適用於其他實施形態等。
[第14實施形態]
接著,以下說明本發明之第14實施形態之月台門控制系統。
在本第14實施形態中,係按每個車廂門匯集識別顯示的感測結果,此點主要與上述第12實施形態不同。
具體而言,如圖41所示,按每個車廂門12設有進行用以取得來自攝影機30a的攝像畫像與來自攝影機30b的攝像畫像,使用周知的解碼處理等來辨識QR碼50的處理的匯集機器70,藉由各匯集機器70所得之QR碼50的辨識結果被送訊至月台門控制裝置40。亦即,各匯集機器70係作為利用複數攝像手段(30a、30b)而分別辨識被設在相對應的車廂門12的識別顯示(50),藉此感測車廂門12的閉狀態等車廂門12的動作狀態的感測手段來發揮機能,將其感測結果送訊至月台門控制裝置40。
在月台門控制裝置40的控制部41所進行的開閉處理中,省略上述步驟S103、S105的處理,若由全部匯集機器70辨識識別顯示而接收車廂門12為閉狀態(閉動作)的感測結果時,在步驟S107中被判定為Yes,對各門扉驅動部22傳送上述閉指示(S109)。
如上所示,作為感測手段來發揮機能的匯集機器70以按每個車廂門12配置1個的方式設置複數個,月台門控制裝置40係根據藉由各匯集機器70所得之各個的感測結果來控制月台門20。藉此,由於按每個車廂門12匯集感測結果,因此可按每個車廂門12輕易掌握閉狀態等。
其中,亦可取代上述之匯集機器70,而使複數攝像手段的1個具有匯集機器70的機能而作為主機,且將其他攝像手段作為子機而構成。亦即,複數攝像手段的任1個係構成為由自己所攝像到的攝像畫像與由剩餘的攝像手段所取得的攝像畫像,辨識識別顯示而可感測地作為感測手段來發揮機能。例如,如圖42所例示,可使攝影機30a具有匯集機器70的機能而作為主機,且將攝影機30b作為子機而構成。
如上所示,藉由構成為將兼備作為感測手段的機能的攝影機30a作為主機、將攝影機30b作為子機,月台門控制裝置40係可由作為主機的攝影機30a分別取得感測結果,因此可簡化各攝影機30a、30b與月台門控制裝置40的通訊構成。
其中,按每個車廂門匯集識別顯示的感測結果等本實施形態及其變形例的特徵上的構成亦可適用於其他實施形態等。例如,在上述第2實施形態等中藉由控制部41所執行的開閉處理中,可按攝影機所朝向的每個車廂門12,匯集車廂門12的開狀態或開動作、鐵道車輛10的動作狀態等的感測結果,且送訊至月台門控制裝置40。
[第15實施形態]
接著,以下說明本發明之第15實施形態之月台門控制系統。
在本第15實施形態中,進行用以針對所取得的複數攝像畫像之中的一部分,辨識識別顯示的處理,此點主要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不同。因此,對與第1實施形態實質相同的構成部分係標註相同符號而省略說明。
在上述第1實施形態中,如上所述,在鐵道車輛10的全部車廂門12分別設有QR碼50等識別顯示,可朝向各車廂門12對在閉狀態的識別顯示進行攝像地分別設有攝影機30(參照圖43)。各攝影機30係以即使在個子高的乘客進入的情形下、或乘客持有高的隨身行李等而進入的情形下等,亦可辨識(可解碼)QR碼50等地被攝像的方式作配置。具體而言,如圖44所例示,在離月台2的地板面為H1(例如1350mm)的高度黏貼QR碼50,即使個子高(例如2=2000mm)的乘客站立在離車廂門12的距離Z(例如400mm)的位置,亦以攝影機30的光軸相對水平面成為θ(例如60°)的方式,攝影機30被設置在月台2的天花板2b,藉此,藉由該攝影機30,QR碼50等可辨識地被攝像。
接著,在月台門控制裝置40的控制部41所進行的開閉處理中,進行用以針對全部車廂門12辨識QR碼50等識別顯示的處理。更具體而言,藉由在全部攝像畫像中由QR碼50等識別顯示未被辨識的攝像狀態,變化成識別顯示被辨識的攝像狀態,感測各車廂門12為閉狀態,藉此,考慮複數車廂門12的各個的閉狀態等來控制月台門20,因此可進行更符合實際情況的月台門20的自動控制。
相對於此,在本實施形態中,朝向各車廂門12的一部分而可對在閉狀態下的識別顯示進行攝像地分別設有攝影機30。例如,若每1台車輛有4個車廂門12,針對該等4個車廂門12之中的1個車廂門12,攝影機30朝向作配置。接著,在控制部41所進行的開閉處理中,在全部攝像畫像之中的一部分中由QR碼50等識別顯示未被辨識的攝像狀態,變化成識別顯示被辨識的攝像狀態,藉此感測各車廂門12為閉狀態。
藉此,可按照複數車廂門12之中的一部分的閉狀態等的感測結果,將月台門20的全部開閉部位自動控制成相同動作狀態,由於未掌握全部車廂門12的閉狀態等,因此關於月台門20的自動控制,可確保冗餘性(穩健性)。例如,即使在針對閉狀態的車廂門12的1個,由於乘客的隨身行李等而QR碼50等識別顯示未被攝像的情形下,亦藉由針對其他閉狀態的車廂門12,QR碼50等識別顯示被攝像而被辨識,可將月台門20自動控制為閉狀態。
其中,亦可朝向全部車廂門12而可將在閉狀態下的識別顯示進行攝像地分別設有攝影機30,在該情形下,亦藉由在全部攝像畫像之中的一部分,由QR碼50等識別顯示未被辨識的攝像狀態,變化成識別顯示被辨識的攝像狀態,可感測各車廂門12為閉狀態。此外,各門扉驅動部22係按照以設在鐵道車輛側之面的感測器等來感測相對應的車廂門12的開閉狀態等的感測結果,防止人夾在鐵道車輛10與月台門20之間等,因此亦可以與來自月台門控制裝置40的閉指示等為不同的方式,使可動門扉21個別移動。
其中,亦可將設置識別顯示的車廂門12的數量設為3以上而朝向該等設置識別顯示的車廂門12分別配置攝影機30,由藉由各攝影機30所得之識別顯示的攝像結果,分別求出複數車廂門12的動作狀態而利用多數決,藉此關於全部車廂門12,感測經統一的車廂門12的動作狀態。例如,若對3個車廂門12分別設置識別顯示,由2個攝影機30的攝像結果,感測車廂門12的閉狀態,由剩餘的1個攝影機30的攝像結果感測車廂門12的開狀態時,利用多數決,感測各車廂門12為閉狀態。藉此,即使在利用所被感測到的一部分車廂門12的動作狀態來進行月台門20的匯集控制的情形下,亦可使其感測結果的可靠性提升。尤其,由藉由各攝影機30所得之識別顯示的攝像結果,取得奇數個感測結果而利用多數決,藉此可使藉由多數決所得的感測結果的可靠性更加提升。
如上所示,在按照一部分車廂門12的動作狀態的感測結果,將月台門20的全部開閉部位控制為相同動作狀態的構成中,亦可將各攝影機30,如圖45所例示,以將相對一部分車廂門12的攝像視野的偏移方向與相對殘部的車廂門12的攝像視野的偏移方向,關於鐵道車輛10的行進方向為不同的方式作配置。藉此,即使鐵道車輛10偏移目標停車位置而停車,識別顯示亦容易進入至朝向上述一部分車廂門12的攝影機30與朝向上述殘部的車廂門12的攝影機30的任一者的攝像視野,因此亦不需要對1個車廂門12朝向複數攝影機30,因此可簡化攝像手段的構成。
其中,進行用以關於所取得的複數攝像畫像之中的一部分,由識別顯示的辨識結果感測車廂門12的動作狀態的處理等本實施形態或變形例的特徵上的構成亦可適用於其他實施形態等。例如,在上述第2實施形態中藉由控制部41所執行的開閉處理中,亦可藉由在全部攝像畫像之中的一部分,由QR碼50等識別顯示被辨識的攝像狀態,變化成識別顯示未被辨識的攝像狀態,藉此感測各車廂門12為開狀態。如上所示,亦由於未掌握全部車廂門12的開狀態等,因此關於月台門20的自動控制,可確保冗餘性(穩健性)。此外,亦可在上述第9實施形態中藉由控制部41所執行的開閉處理中,在全部攝像畫像之中的一部分,若QR碼50等識別顯示的移動被辨識,即進行對應該移動的判定。如上所示,亦由於未掌握全部車廂門12的移動狀態等,關於月台門20的自動控制,可確保冗餘性(穩健性)。
[第16實施形態]
接著,以下說明本發明之第16實施形態之月台門控制系統。
在本第16實施形態中,識別顯示係設在鐵道車輛10的複數車廂門12的各個,月台門控制裝置40係根據所被感測的複數車廂門12的各個的動作狀態,個別地控制相對應的月台門20的開閉部位。因此,月台門控制裝置40係例如控制對應被感測為閉狀態的車廂門12的門扉驅動部22而將可動門扉21形成為閉狀態,且控制對應被感測為開狀態的車廂門12的門扉驅動部22而將可動門扉21形成為開狀態。
藉由如上所示個別地控制月台門20的開閉部位,可進行僅將月台門20的一部分進行再開閉等更細的月台門20的控制,可提高其便利性。其中,個別地控制月台門20的開閉部位等本實施形態的特徵上的構成亦可適用於其他實施形態等。
[第17實施形態]
接著,以下說明本發明之第17實施形態之月台門控制系統。
在本第17實施形態中,係朝向設置識別顯示的複數車廂門之中的一部分分別設置攝像手段,此點主要與上述第12實施形態不同。
在本實施形態中,與上述第12實施形態同樣地,在鐵道車輛10的全部車廂門12分別設有QR碼50等識別顯示,另一方面,與上述第12實施形態不同,朝向各車廂門12之中的一部分分別設有攝影機30a、30b。尤其,在本實施形態中,攝影機30a、30b所朝向的車廂門12係依車站而異。
具體而言,例如,如圖46所示,將3節編列的鐵道車輛10中的複數車廂門從前頭側依序設為12a~12l時,在車站A,係朝向車廂門12d、12h、12k分別設有攝影機30a、30b。此外,在車站B,係朝向車廂門12b、12g、12j分別設有攝影機30a、30b,在車站C,係朝向車廂門12c、12f、12k分別設有攝影機30a、30b。其中,在圖46中,為方便起見,省略QR碼50等識別顯示的圖示。
接著,在控制部41所進行的開閉處理中,在攝影機30a、30b的攝像畫像中,由QR碼50等識別顯示未被辨識的攝像狀態,變化成識別顯示被辨識的攝像狀態,藉此感測各車廂門12為閉狀態。例如,在車站A,在車廂門12d、12h、12k的攝像畫像中,由QR碼50等識別顯示未被辨識的攝像狀態,變化成識別顯示被辨識的攝像狀態,藉此感測各車廂門12為閉狀態。此外,在車站B,在車廂門12b、12g、12j的攝像畫像中,由QR碼50等識別顯示未被辨識的攝像狀態,變化成識別顯示被辨識的攝像狀態,藉此感測各車廂門12為閉狀態。此外,在車站C,在車廂門12c、12f、12k的攝像畫像中,由QR碼50等識別顯示未被辨識的攝像狀態,變化成識別顯示被辨識的攝像狀態,藉此感測各車廂門12為閉狀態。
如上所示,朝向設置QR碼50等識別顯示的複數車廂門12之中的一部分分別設置攝影機30a、30b等攝像手段,藉此如圖46所例示,即使在按鐵道車輛10所停車的每個車站月台2,由於柱子3或牆壁4等而攝像手段的設置場所受到制約等而成為攝像對象的車廂門12為不同的情形下,亦可進行月台門20的自動控制。
尤其,QR碼50等識別顯示係分別設在鐵道車輛10的全部車廂門12,因此即使在成為攝像對象的車廂門12依鐵道車輛10所停車的每個月台2而異的情形下,若以任何攝像手段,若為閉狀態的車廂門12,均可辨識識別顯示地進行攝像,因此不會有受到攝像手段的設置場所的制約等影響,而可進行月台門20的自動控制。
其中,朝向設置識別顯示的複數車廂門之中的至少一部分分別設置攝像手段等本實施形態的特徵上的構成亦可適用於其他實施形態等。例如,朝向設置識別顯示的複數車廂門12之中的一部分所朝向的攝像手段並非侷限於2個攝影機30a、30b,亦可為1個攝影機30,亦可為3個以上的攝影機30a~30c。此外,亦可依每個車廂門12,攝像手段的個數不同。
此外,在上述第2實施形態中藉由控制部41所執行的開閉處理中,在車站A之例中,亦可在車廂門12d、12h、12k的攝像畫像中,由QR碼50等識別顯示被辨識的攝像狀態,變化成識別顯示未被辨識的攝像狀態,藉此感測各車廂門12為開狀態。此外,在上述第9實施形態中藉由控制部41所執行的開閉處理中,在車站A之例中,在車廂門12d、12h、12k的攝像畫像中,若QR碼50等識別顯示的移動被辨識,亦可進行按照該移動的感測。
此外,在藉由控制部41所執行的開閉處理中,如上述第15實施形態所示,關於月台門20的自動控制,為確保冗餘性(穩健性),亦可進行用以針對所取得的複數攝像畫像之中的一部分辨識識別顯示的處理。例如,在車站A之例中,亦可在車廂門12d的攝像畫像中,即使識別顯示未被辨識,亦在車廂門12h、12k的攝像畫像中,由識別顯示未被辨識的攝像狀態,變化成識別顯示被辨識的攝像狀態,藉此感測各車廂門12為閉狀態。
[第18實施形態]
接著,以下說明本發明之第18實施形態之月台門控制系統。
在本第18實施形態中,係考慮根據所被攝像到的複數攝像畫像的差分所檢測的識別顯示的移動方向,來感測車廂門的動作狀態,此點主要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不同。
在本實施形態中,由識別顯示被連續攝像的複數攝像畫像的差分來判斷該識別顯示是否正在移動,若正在移動,按照該識別顯示的移動方向來感測車廂門12的動作狀態。藉此,可迅速感測車廂門12成為開狀態之前的開動作或成為閉狀態之前的閉動作,可縮短關於車廂門12的動作狀態的感測的處理時間。
具體而言,例如,原以由圖47(A)所示之攝像畫像P連續移動至圖47(B)所示之攝像畫像P的方式被攝像到的QR碼50,變得如圖47(C)所例示未被攝像,若如圖47(B)所例示前次被攝像到的QR碼50在攝像畫像P之中相較於緣部以較靠近中央側被攝像時,感測車廂門12的開動作後的開狀態。
由於鐵道車輛10為移動中,因此若QR碼50通過攝影機30的攝像視野31,最後被攝像到的QR碼50在攝像畫像之中應該以緣部被攝像,而非中央側,因此可抑制鐵道車輛10為移動中被誤感測為車廂門12的開動作的情形。
此外,例如,如圖48(A)所例示,若至前次為止未被連續攝像到的QR碼50,如圖48(B)所例示,以攝像畫像之中相較於緣部以較靠近中央側移動的方式被攝像時,感測車廂門12的閉動作。
由於鐵道車輛10為移動中,因此若QR碼50通過攝影機30的攝像視野31,至前次為止未被連續攝像到的QR碼50應以攝像畫像之中從緣部而非中央側移動的方式被攝像,因此可抑制鐵道車輛10為移動中被誤感測為車廂門12的閉動作的情形。
此外,例如,若被連續攝像的識別顯示的移動方向變化成相反方向,感測車廂門12的再開閉動作。為了防止在車廂門12夾入等,如在車廂門12正在進行閉動作的途中進行開動作時或在正在進行開動作的途中進行閉動作時進行車廂門12的再開閉動作時,由於被攝像到的識別顯示的移動方向變化成相反方向,因此藉由感測如上所示之朝向相反方向的識別顯示的移動,可感測車廂門12的再開閉動作。
尤其,在QR碼50,可光學讀取地記錄關於車廂門12開動作中的該QR碼50的移動方向或閉動作中的該QR碼50的移動方向等車廂門12開閉時的該QR碼50的移動方向的資訊。藉此,藉由讀取作為識別顯示被攝像到的QR碼50,可取得關於該QR碼50的移動方向的資訊,因此可正確感測車廂門12的開動作或閉動作。
其中,考慮識別顯示的移動方向而感測車廂門12的動作狀態等本實施形態及其變形例的特徵上的構成亦可適用於其他實施形態等。
[第19實施形態]
接著,以下說明本發明之第19實施形態之月台門控制系統。
在本第19實施形態中,係考慮識別顯示的特定圖案來感測車廂門的動作狀態,此點主要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不同。
在本實施形態中,根據藉由攝影機30對QR碼50連續攝像時的複數攝像畫像的差分,求出QR碼50的各位置檢測圖案FP1~FP3的檢測數,且考慮該檢測數的變化來感測車廂門12的動作狀態。
具體而言,例如,車廂門12開動作時,如圖49(A)所例示,若因全部位置檢測圖案FP1~FP3被攝像而檢測數為3時,如圖49(B)所例示,位置檢測圖案FP1、FP2被攝像而檢測數成為2,且因該檢測數減少,來感測車廂門12的開動作。之後,如圖49(C)所例示,若位置檢測圖案的檢測數成為0,感測車廂門12開動作後的開狀態。
此外,例如,車廂門12閉動作時,如圖49(C)所例示,因全部位置檢測圖案未被攝像而檢測數為0時,如圖49(B)所例示,位置檢測圖案FP1、FP2被攝像而檢測數成為2,且因該檢測數增加,來感測車廂門12的閉動作。
如上所示,位置檢測圖案(特定圖案)的檢測數依車廂門12的開閉動作而改變,因此藉由考慮如上所示之位置檢測圖案的檢測數的變化,可感測車廂門12的動作狀態。
其中,若即使由攝像畫像無法讀取資訊碼,亦檢測複數特定圖案的至少1個時,可感測車廂門12非為開狀態。藉此,如圖50所例示,閉狀態時的車廂門12的QR碼50的一部分連同位置檢測圖案FP2被乘客行李Ba等所遮蔽,因此即使在QR碼50未被讀取的情形下,亦因位置檢測圖案FP1、FP3被攝像而被檢測,感測車廂門12非為開狀態,因此可抑制被誤感測為車廂門12的開狀態的情形。
此外,亦可藉由無須解讀資訊碼而考慮各特定圖案的移動方向或移動量等,來感測車廂門12的動作狀態,而不限於複數特定圖案的檢測數的變化。在此,以資訊碼的特定圖案而言,並非侷限於QR碼的位置檢測圖案,可利用例如機器碼的中央的同心圓形狀、或條碼的起始符及終止符、資料矩陣碼中的對準圖案等。
其中,考慮特定圖案來感測車廂門的動作狀態等本實施形態及其變形例的特徵上的構成亦可適用於其他實施形態等。
[第20實施形態]
接著,以下說明本發明之第20實施形態之月台門控制系統。
在本第20實施形態中,係考慮識別顯示的移動量來感測車廂門的動作狀態,此點主要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不同。
在本實施形態中,考慮根據被連續攝像到的複數攝像畫像的差分所被檢測的識別顯示的移動量,來感測車廂門12的動作狀態。正常的車廂門12的開閉動作時的識別顯示的移動量係大致一定,因此可考慮識別顯示的移動量來感測車廂門12的動作狀態。
具體而言,例如,以相較於車廂門12閉狀態時所被攝像的QR碼50按照車廂門12的開動作而移動且至被車體部11a覆蓋而遮蔽為止的移動距離為稍微大的方式,將預定的移動量臨限值按照畫素數進行設定而預先記憶在記憶部42。因此,若根據各攝像畫像的差分所被檢測的QR碼50的移動量成為上述預定的移動量臨限值以上時,可感測為鐵道車輛10的移動,而非為車廂門12的開閉動作。
此外,例如,若根據被連續攝像到的複數攝像畫像的差分所被檢測的QR碼50的移動量無達至上述預定的移動量臨限值的情形,而該QR碼50變得未被攝像,若前次被攝像到的QR碼50在攝像畫像的緣部被攝像到時,感測鐵道車輛10在目標停車位置範圍外的停車。此時由於為意料之外的停車,因此亦可不感測車廂門12的動作狀態。
具體而言,由於在比目標停車位置範圍更為跟前停車,因此如圖51(A)所例示,若閉狀態的車廂門12的QR碼50在相較於進入側緣部(圖51的右側的緣部)較稍微靠近中央側被攝像,若車廂門12進行開動作,QR碼50係移動至進入側緣部方向(圖51中的右方向)。接著,QR碼50係如圖51(B)所例示,在進入側緣部被攝像後,如圖51(C)所例示,該移動量不會達到上述預定的移動量臨限值而變得未被攝像。
在偏移目標停車位置範圍而停車的鐵道車輛10的車廂門12的識別顯示被攝像到的狀態下,有依該車廂門12的移動方向,在識別顯示移動後立即成為攝像視野外而變得未被攝像的情形。因此,若識別顯示的移動量不會達到上述預定的移動量臨限值而該識別顯示在最後在攝像畫像的緣部被攝像時,可感測為鐵道車輛10在目標停車位置範圍外的停車。此外,此時因未感測車廂門12的動作狀態,可抑制不需要的感測處理。
其中,亦可無須預先計測上述預定的移動量臨限值而記憶在記憶部42,而將經學習而補正後的預定的移動量臨限值記憶在記憶部42。亦即,依序記錄感測車廂門12的移動時的識別顯示的移動量,且根據如上所示所記錄的移動量,補正被記憶在記憶部42的預定的移動量臨限值。藉此,即使在複數種類的車廂門12成為攝像對象的情形下,亦每感測車廂門12的移動,此時的識別顯示的移動量即被學習,可以補正上述預定的移動量臨限值而具有對應該設置環境的範圍的方式進行最適化,因此可提高關於車廂門12的動作狀態的感測的感測精度。其中,利用藉由控制部41所進行的補正處理,根據感測車廂門12的移動時的識別顯示的移動量,來補正被記憶在記憶部42的預定的移動量臨限值者,控制部41係可相當於「補正手段」之一例。
此外,QR碼50亦可以可光學讀取地記錄上述預定的移動量臨限值的方式所生成。藉此,藉由讀取作為識別顯示被攝像到的QR碼50,可輕易取得適於該車廂門12的上述預定的移動量臨限值。
其中,考慮識別顯示的移動量等來感測車廂門的動作狀態等本實施形態及其變形例的特徵上的構成亦可適用於其他實施形態等。
[第21實施形態]
接著,以下說明本發明之第21實施形態之月台門控制系統。
在本第21實施形態中,係在其中一門及另外一門的任一方設置識別顯示,此點主要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不同。
在本實施形態中,如圖52所例示,在作為識別顯示設置QR碼的複數車廂門12之中,在一部分車廂門12係僅在其中一門13設置QR碼50,在與該一部分車廂門為不同的一部分車廂門12係僅在另一門14設置QR碼53。
藉此,若鐵道車輛10正在移動,全部QR碼50、53以相同方向移動,且若車廂門12正在進行開閉動作,由於QR碼50的移動方向與QR碼53的移動方向成為相反方向,因此按照QR碼50及QR碼53的各個的移動方向,可輕易感測為鐵道車輛10的移動、或為車廂門12的開閉動作。例如,若在4號車的車廂門12之成為5號車側的其中一門13設置QR碼50,在5號車的車廂門12之成為4號車側的另一門14設置QR碼53時,車廂門12開動作時,QR碼50的移動方向與QR碼53的移動方向成為接近的方向,車廂門12閉動作時,QR碼50的移動方向與QR碼53的移動方向成為遠離的方向。
其中,在其中一門13及另一門14的任一方設置識別顯示等本實施形態的特徵上的構成亦可適用於其他實施形態等。
[第22實施形態]
接著,以下說明本發明之第22實施形態之月台門控制系統。
在本第22實施形態中,係在作為識別顯示來發揮機能的資訊碼設錄關於在月台門應形成為開狀態的場所的資訊,此點主要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不同。
在本實施形態中,係假想編列的車廂數或門的位置等不同的各種鐵道車輛10停車在月台2的情形,按照該停車的鐵道車輛10來變更月台門20的開閉部位,因此在QR碼50可光學讀取地記錄關於在月台門20中應形成為開狀態的場所的資訊(以下亦稱為開狀態位置資訊)。
在本實施形態中,在QR碼50記錄有例如圖53所例示之項目(公司名、路線名、車廂編號、門編號、車廂數、門數、海山)所對應的資訊,作為開狀態位置資訊。具體而言,在QR碼50係記錄有將所假想的公司名的各個編碼化後的編號、或將所假想的路線名的各個編碼化後的編號、或特定車廂編號、門編號及車廂數的編號,作為公司名及路線名。因此,若讀取QR碼50而取得圖53所例示之開狀態位置資訊,可知不僅可取得運行設置該QR碼50的鐵道車輛10的公司名或路線名,該鐵道車輛10為8節編列,在具有3個車廂門12的第5節,讀取到設在第2個車廂門12的QR碼50。其中,海山資訊係設置QR碼50的側面表示海側(1)或山側(2)的資訊,用以掌握在行進方向左右的哪個側面設有QR碼50的資訊。
接著,控制部41係若按藉由執行上述開閉處理所讀取到的每個QR碼50,分別取得開狀態位置資訊時,進行根據如上所示所取得的各開狀態位置資訊的開閉部位所對應的門扉驅動部22的控制。尤其,如圖54所示,月台門20若為可按照門扉驅動部22的移動等來變更藉由可動門扉21的開閉所致之開閉部位的構成,可以對應所取得的各開狀態位置資訊的方式,使藉由可動門扉21的開閉所致之開閉部位變更,來進行該開閉控制。
如上所示,在利用月台門20的鐵道車輛10的各車廂門12的位置等依其鐵道車輛10的類別等而異的情形下,亦按照其類別等,將關於在月台門20應形成為開狀態的場所的資訊記錄在作為識別顯示來發揮機能的QR碼50等資訊碼,藉此月台門控制裝置40係可根據藉由讀取資訊碼所得的資訊,將在月台門20應形成為開狀態的場所,按每個該類別等作區別來進行控制。
其中,開狀態位置資訊並非侷限於如圖53所示之按每個項目的資訊,亦可為特定在月台門20應形成為開狀態的場所本身的資訊,在如上所示作為識別顯示來發揮機能的資訊碼,記錄關於在月台門20應形成為開狀態的場所的資訊等本實施形態的特徵上的構成亦可適用於其他實施形態等。
[第23實施形態]
接著,以下說明本發明之第23實施形態之月台門控制系統。
在本第23實施形態中,係感測利用資訊碼的錯誤訂正所讀取到的資訊碼的劣化,此點主要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不同。
QR碼50等具有錯誤訂正機能的資訊碼係即使在構成該資訊碼的複數單元(cell)的一部分髒污時或破損時,亦可以訂正該單元的方式進行復原,藉此讀取所記錄的資訊。亦即,所訂正的單元數愈多,訂正程度愈高,該所可解讀的資訊碼的顯示狀態愈為劣化。
因此,在本實施形態中,控制部41係若讀取資訊碼時所被錯誤訂正的訂正程度成為預定值以上時,感測資訊碼的劣化,按照作為報知手段而設在月台門控制裝置40等的顯示部的顯示或發光部的亮燈等來報知該劣化。此外,可按照該訂正程度(所被訂正的單元數等)亦報知劣化程度。
藉此,可將如上所述之報知利用作為資訊碼重貼時期的通知,接受到如上所示之通知者係可輕易掌握作為識別顯示的資訊碼的劣化,因此可輕易解決資訊碼的劣化,而實現確實的讀取保證。
其中,本實施形態中的識別顯示並非侷限於QR碼,若為具有錯誤訂正機能的資訊碼,即可實現,如上所示利用錯誤訂正而感測識別顯示(所讀取到的資訊碼)的劣化等本實施形態的特徵上的構成亦可適用於其他實施形態等。
[第24實施形態]
接著,以下說明本發明之第24實施形態之月台門控制系統。
在本第24實施形態中,係利用識別顯示來感測鐵道車輛的動作狀態,此點主要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不同。
在本實施形態中,如圖55所示,不僅設在車廂門12的QR碼50,將設在車體部11b等不會連同車廂門12一起移動的部位的QR碼54利用作為識別顯示,藉由在控制部41所進行的感測處理,感測鐵道車輛10的動作狀態。
具體而言,在感測處理中,若在藉由各攝影機30以進行移動的方式被攝像到的QR碼54停止後在預定時間未移動時,感測鐵道車輛10的停止。當感測該鐵道車輛10的停止時,按照攝像畫像所佔的QR碼54的位置,感測鐵道車輛10的停車位置。此時,在攝像畫像中,若在對應目標停車位置範圍的預定範圍內被攝像到QR碼54,感測鐵道車輛10在目標停車位置範圍內的停車。藉此,不僅鐵道車輛10的停車位置,關於鐵道車輛10是否停車在目標停車位置範圍內,亦可以簡單構成來輕易判定。
其中,亦可利用設在車體部11a或車廂門12等可由鐵道車輛10的外部進行攝像的部位的QR碼50等識別顯示來感測鐵道車輛10的動作狀態,如上所示利用識別顯示來感測鐵道車輛的動作狀態等本實施形態的特徵上的構成亦可適用於其他實施形態等。
[第25實施形態]
接著,以下說明本發明之第25實施形態之月台門控制系統。
在本第25實施形態中,關於鐵道車輛的動作狀態的感測,準備複數感測模式,此點主要與上述第24實施形態不同。
在本實施形態中,若利用設在車廂門12的QR碼50的攝像結果來感測鐵道車輛10在目標停車位置範圍內的停車,利用該QR碼50來感測車廂門12的動作狀態。因此,在本實施形態中,在藉由月台門控制裝置40的控制部41所進行的開閉處理中,不僅車廂門12的動作狀態,而亦感測鐵道車輛的動作狀態。
此外,若感測鐵道車輛10的停車,亦不需要至在鐵道車輛10停車的停車瞬前的QR碼50進入至攝像視野為止進行提高感測精度的攝像,因此相較於感測車廂門12的動作狀態的情形,可加長攝像間隔或感測間隔而可輕減處理負荷或減低消耗電力。因此,在本實施形態中,亦可準備用以感測鐵道車輛10的停車的停車感測模式、與用以感測車廂門12的動作狀態的門開閉感測模式,可使在停車感測模式下藉由攝影機30所得的攝像間隔比門開閉感測模式為更長,對應此,使在停車感測模式下藉由控制部41所得的感測間隔比門開閉感測模式為更長而不感測車廂門12的動作狀態,藉此可達成作為系統全體的處理負荷的減輕或消耗電力的減低等。
接著,在停車感測模式中,若如上所述感測鐵道車輛10在目標停車位置範圍內的停車,攝影機30或月台門控制裝置40係由停車感測模式移至門開閉感測模式。如上所示按照鐵道車輛10在目標停車位置範圍內的停車的感測,由停車感測模式移至門開閉感測模式,藉此可在適當時序自動進行移至門開閉感測模式。
其中,在藉由月台門控制裝置40的控制部41所進行的開閉處理中,亦可藉由QR碼50被攝像而感測鐵道車輛10在目標停車位置範圍內的停車時,無須感測根據該QR碼50的移動的車廂門12的開動作,而將月台門20控制為開狀態。如上所示,若鐵道車輛10停車前或在目標停車位置範圍外停車時,亦不會有月台門20成為開狀態的情形,因此可使月台門20安全且迅速進行開動作而形成為開狀態。
此外,在藉由月台門控制裝置40的控制部41所進行的開閉處理中,若被攝影機30所攝像到的QR碼50的移動速度為預定的速度臨限值以上,亦可感測鐵道車輛10的開過頭(通過)。若鐵道車輛10在目標停車位置範圍內停車,至感測停車的瞬前為止的QR碼50的移動速度係等於在停車瞬前的鐵道車輛10的移動速度。因此,按照在停車瞬前的鐵道車輛10的移動速度來設定上述預定的速度臨限值,藉此若鐵道車輛10開過頭,由於QR碼50的移動速度成為上述預定的速度臨限值以上,因此可在已開過頭的鐵道車輛10停車之前感測該開過頭。
此外,在藉由月台門控制裝置40的控制部41所進行的開閉處理中,如圖56所示,亦可將設在成為可由鐵道車輛10的行進方向進行攝像的部位的前面11c的QR碼55等識別顯示,以設在月台2的邊緣2a的近傍等的攝影機(省略圖示)進行攝像,按照該識別顯示的攝像尺寸來感測鐵道車輛10的停車位置。如設在前面11c的QR碼55般,設在可由行進方向進行攝像的部位的識別顯示的攝像尺寸係若在目標停車位置跟前停車,即變小,若通過目標停車位置,則變大,因此可按照該識別顯示的攝像尺寸,來感測鐵道車輛10的停車位置。尤其,由於對設在行進方向側的識別顯示進行攝像,因此與對設在側面的識別顯示以攝影機30等進行攝像的情形相比較,不需要考慮停止位置的位置偏移,即可確實感測鐵道車輛10的停車位置。
此外,亦可根據利用被設置在月台2的雷射雷達裝置等(省略圖示)所被測定出之至鐵道車輛10的距離,感測是否停車在鐵道車輛10的停止位置或目標停車位置範圍內。
其中,本實施形態及變形例等的特徵上的構成亦可適用於其他實施形態等。
[第26實施形態]
接著,以下說明本發明之第26實施形態之月台門控制系統。
在本第26實施形態中,係考慮攝像畫像中的識別顯示的位置來感測鐵道車輛的動作狀態,此點主要與上述第25實施形態不同。
在本實施形態中,如圖57(A)所示,在被攝影機30所攝像的攝像畫像P中,預先設定有相當於鐵道車輛10進入至其攝像視野31之側的緣部的進入側緣部Pi與相當於鐵道車輛10由攝像視野退出之側的緣部的退出側緣部Po。接著,在藉由月台門控制裝置40的控制部41所進行的開閉處理中,考慮攝像畫像P中的識別顯示的位置、與進入側緣部Pi及退出側緣部Po的關係或識別顯示的移動方向等,來感測鐵道車輛10的動作狀態。
具體而言,在識別顯示未被連續攝像至如圖57(B)所例示之攝像狀態的狀態下,如圖57(C)所例示,QR碼50被攝像作為識別顯示,若該QR碼50在攝像畫像P之中在進入側緣部Pi被攝像,感測鐵道車輛10的進入。若如上所示至前次為止未被連續攝像到的QR碼50在攝像畫像P之中在進入側緣部Pi被攝像,不會有誤感測為車廂門12的開閉動作的情形,而可感測鐵道車輛10的進入。亦即,若QR碼50由畫像外的進入方向進入至攝影機30的攝像視野31,係感測鐵道車輛10的進入。
接著,如圖58(A)所例示至前次為止未被連續攝像到的QR碼50,如圖58(B)所例示在攝像畫像P之中在進入側緣部Pi被攝像之後進行移動後,若被攝像例如在圖58(C)所例示之位置在預定時間未移動,不會有誤感測為車廂門12的閉動作後的閉狀態的情形,而可感測鐵道車輛10的停車狀態。亦即,QR碼50由畫像外的進入方向進入至攝影機30的攝像視野31,若停止預定時間,即感測鐵道車輛10的停車。
此外,至前次為止未被連續攝像到的QR碼50,如圖59(A)所例示在攝像畫像P之中在進入側緣部Pi被攝像後進行移動,且如圖59(B)所例示在退出側緣部Po被攝像後,若如圖59(C)所例示變得未被攝像時,不會有誤感測為鐵道車輛10停車後的發車的情形,而可感測鐵道車輛10的通過(開過頭)。亦即,QR碼50由畫像外的進入方向進入至攝影機30的攝像視野31,不會有感測該停止的情形而朝向畫像外的退出方向出去時,係感測鐵道車輛10的通過(開過頭)。
此外,如圖60(A)所例示至前次為止未被連續攝像到的QR碼50,如圖60(B)所例示在攝像畫像P之中在退出側緣部Po被攝像之後進行移動後,若被攝像例如在圖60(C)所例示之位置在預定時間未移動,在開過頭後,鐵道車輛10以行進方向相反側移動而返回後,可感測鐵道車輛10的停車狀態。亦即,QR碼50由畫像外的退出方向進入至攝影機30的攝像視野31,若停止預定時間,係感測鐵道車輛10的開過頭返回後的停車。
此外,以比車廂門12的閉狀態時被攝像的QR碼50按照車廂門12的開動作進行移動且被車體部11a覆蓋而遮蔽為止的移動距離為稍微小的方式,按照畫素數設定預定的移動量臨限值而預先記憶在記憶部42,藉此可進行如以下所示之感測。例如,如圖61(A)所例示至前次為止未被連續攝像到的QR碼50,如圖61(B)所例示在攝像畫像P之中在退出側緣部Po被攝像之後,若如圖61(C)所例示,其移動量不會有成為上述預定的移動量臨限值以上的情形而變得未被攝像時,可感測鐵道車輛10在目標停車位置範圍外的停車。亦即,QR碼50由畫像外的退出方向進入至攝影機30的攝像視野31,若不會有移動上述預定的移動量臨限值以上的情形而變得無法讀取時,感測在目標停車位置範圍外停車之時原進行開動作的車廂門12的QR碼50被車體部11a覆蓋而被遮蔽。
[第27實施形態]
接著,以下說明本發明之第27實施形態之月台門控制系統。
在本第27實施形態中,係利用識別顯示來感測鐵道車輛的發車,此點主要與上述第25實施形態不同。
在本實施形態中,假想鐵道車輛10的發車,作為所被感測的鐵道車輛10的動作狀態,若以門開閉感測模式感測鐵道車輛10的發車,攝影機30或月台門控制裝置40係由門開閉感測模式移行至停車感測模式。如上所示按照鐵道車輛10的發車的感測,由門開閉感測模式移行至停車感測模式,藉此可在適當的時序,自動進行移行至停車感測模式。
尤其,在本實施形態中,根據藉由攝影機30所得之QR碼50等的攝像結果,來感測車廂門12的開狀態(開動作)之後感測到該車廂門12的閉狀態(閉動作)後,若該QR碼50等移動一定量以上,即感測鐵道車輛10的發車。
更具體而言,例如,以圖62(A)所示之狀態感測車廂門12的閉動作後的閉狀態,如圖62(B)所示,利用在該閉狀態的感測的QR碼50進行移動而在退出側緣部Po被攝像後,若如圖62(C)所示變得未被攝像時,可感測鐵道車輛10的發車。
[第28實施形態]
接著,以下說明本發明之第28實施形態之月台門控制系統。
在本第28實施形態中,係將識別顯示的位置的變化作為參數來進行考慮來感測鐵道車輛的動作狀態,此點主要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不同。
在本實施形態中,月台門控制裝置40係藉由在控制部41所進行的動作狀態感測處理,將根據被連續攝像到的複數攝像畫像的差分所檢測的識別顯示的位置的變化作為參數來進行考慮,來感測鐵道車輛10或車廂門12的動作狀態。
例如,圖68係顯示在攝像畫像內,針對車廂門12開動作時以相對鐵道車輛10的行進方向為相反方向移動的QR碼50(被黏貼在其中一門13的QR碼50),由該QR碼50的位置(以下亦稱為碼位置Y)的鐵道車輛10的停車瞬前至發車後的時間變化之一例,縱軸係相當於鐵道車輛10的行進方向,「1」表示在進入側(進入側緣部)的位置,「0」表示在退出側(退出側緣部)的位置。由圖68可知,在鐵道車輛10停車瞬前進入至攝影機30的攝像視野31內的QR碼50移動至停車位置,藉此碼位置Y以由1減少至Ya的方式發生變化。接著,車廂門12開動作時,以碼位置Y增加至Yb的方式發生變化的結果,若QR碼50被車體部11a覆蓋而遮蔽時,碼位置Y變得無法計測(參照圖68的影線區域)。接著,若車廂門12開始閉動作,碼位置Y以由Yb減少至Ya的方式發生變化,之後,若鐵道車輛10發車,碼位置Y以由Ya減少至0的方式發生變化。其中,若在攝像畫像內,測定車廂門12開動作時以鐵道車輛10的行進方向進行移動的QR碼(被黏貼在另一門14的QR碼)的位置的時間變化時,車廂門12開動作時,碼位置Y以由Ya更加減少的方式發生變化的結果,若QR碼50被車體部11a覆蓋而遮蔽時,碼位置Y變得無法計測。接著,若車廂門12開始閉動作,碼位置Y以增加至Ya的方式發生變化。此外,若鐵道車輛10在該月台2折返運轉時,若鐵道車輛10發車,碼位置Y以由Ya增加到1的方式發生變化。
亦即,作為識別顯示所被檢測的QR碼50的碼位置Y依鐵道車輛10或車廂門12的動作狀態而發生變化,因此可考慮該碼位置Y的變化作為參數,藉此感測鐵道車輛10或車廂門12的動作狀態。藉此,月台門控制裝置40係可根據藉由動作狀態感測處理所被感測的鐵道車輛10或車廂門12的動作狀態,控制月台門20的開閉狀態。
以下,在本實施形態中,由於考慮將QR碼50的碼位置Y的變化作為參數來感測鐵道車輛10或車廂門12的動作狀態,因此關於在月台門控制裝置40的控制部41所進行的動作狀態感測處理,參照圖69及圖70所示之流程圖詳述之。其中,在動作狀態感測處理中,亦可針對藉由各攝影機30而分別被攝像的全部QR碼50,考慮各個的碼位置Y的變化,藉此感測該動作狀態,亦可針對一部分QR碼50,考慮各個的碼位置Y的變化,來感測該動作狀態。在以下說明中,以在被各攝影機30分別所攝像的QR碼50之中,車廂門12開動作時,針對相對鐵道車輛10的行進方向為相反方向進行移動的QR碼50(被黏貼在其中一門13的QR碼50)的1個的處理為例來詳述之。此外,在QR碼50係記錄有上述上下車口特定資訊等特定附有該QR碼50的鐵道車輛10的鐵道業者或車種的資訊(業者碼或車種碼)或關於設有該QR碼50的車廂門12的開閉方向的資訊者。
若藉由控制部41開始動作狀態感測處理,進行圖69的步驟S401所示之攝像處理,且取得在攝影機30被攝像到的畫像。接著,進行步驟S403所示之解碼處理,進行用以由所攝像到的攝像畫像來解讀包含QR碼50的資訊碼的周知的解碼處理。接著,在步驟S405所示之判定處理中,判定在由攝影機30所取得的攝像畫像中QR碼50是否被辨識(攝像)作為識別顯示,在至鐵道車輛10成為停車瞬前為止,係以可無法對QR碼50解碼地進行攝像為前提,反覆判定為No的判定。
接著,若被黏貼在停車瞬前的鐵道車輛10的其中一門13的QR碼50被攝像而解碼成功時,QR碼50被辨識作為識別顯示(S405中為Yes)。接著,在步驟S407所示之碼位置計測處理中,根據攝像畫像,計測上述之碼位置Y。其中,碼位置Y係可以攝像畫像所佔之QR碼50的特定位置,例如,由QR碼50的中心位置或3個位置檢測圖案所求的特定的位置等為基準來進行計測。
接著,進行步驟S409所示之碼移動量計測處理,根據與前次被計測到的碼位置Y的差,計測碼移動量ΔY,作為碼位置Y的時間變化。接著,在步驟S411所示之判定處理中,判定碼移動量ΔY是否為第1臨限值ΔY1以上。在此,第1臨限值ΔY1係被設定為例如正在停車的鐵道車輛10搖動時比QR碼50所移動的移動量為稍微大的程度的值,若鐵道車輛10未停車而減速移動時,在步驟S411中被判定為Yes,鐵道車輛10未停車,而反覆由上述步驟S407的處理。
接著,若鐵道車輛10減速至大致停車狀態,藉此碼移動量ΔY成為未達第1臨限值ΔY1時(S411中為No:參照圖68的t1),在步驟S413所示之判定處理中,判定碼移動量ΔY成為未達第1臨限值ΔY1的狀態是否已維持預定時間Ta以上。在此,若為碼移動量ΔY成為未達第1臨限值ΔY1的瞬後,在步驟S413中被判定為No,反覆由上述步驟S407的處理。
接著,若碼移動量ΔY成為未達第1臨限值ΔY1的狀態,亦即,QR碼50被視為未移動的狀態維持預定時間Ta以上時(參照圖68的t2),在步驟S413中被判定為Yes,感測鐵道車輛10的停車狀態及車廂門12的閉狀態(S415)。此外,在該停車狀態下的碼位置Y被設定為閉狀態位置Ya。
接著,若由被繼續攝像的攝像畫像計測碼位置Y(S417),在步驟S419所示之判定處理中,判定在現時點的碼位置Y與閉狀態位置Ya的差的絕對值亦即碼移動量ΔYa是否為第2臨限值ΔY2以上。在此,第2臨限值ΔY2係被設定為對應車廂門12由閉狀態開始開動作時的QR碼50的移動量的值,若碼移動量ΔYa為未達第2臨限值ΔY2,在步驟S419中被判定為No,形成為車廂門12未開始進行開動作,而反覆由上述步驟S415的處理。其中,除了上述藉由步驟S419所得之判定結果之外,亦可根據關於在上述步驟S403的解碼結果所包含的開閉方向的資訊與碼位置Y的變化方向,感測是否為開動作狀態。
接著,車廂門12開始進行開動作(參照圖68的t3),若碼移動量ΔYa成為第2臨限值ΔY2以上(參照圖68的t4),在步驟S419中被判定為Yes,在步驟S421所示之判定處理中,判定從閉狀態的車廂門12開始移動至碼移動量ΔYa成為第2臨限值ΔY2以上為止的時間(t4-t3)是否為預定時間Tb以下。在此,上述預定時間Tb係按照在平常車廂門12的開動作開始時,碼移動量ΔYa成為第2臨限值ΔY2以上為止的時間來作設定,若車廂門12由閉狀態開始開動作時,係在上述步驟S421中被判定為Yes,感測車廂門12的開動作(S423)。
接著,由被繼續攝像的攝像畫像被計測到碼位置Y之後(S425),在步驟S427所示之判定處理中,判定是否維持QR碼50被攝像的狀態。在此,若維持QR碼50至被車體部11a覆蓋為止未移動而正在進行開動作的QR碼50被攝像的狀態時,在步驟S427中被判定為Yes,反覆由上述步驟S423的處理。
接著,若正在進行開動作的QR碼50被車體部11a覆蓋而變得未被攝像時(參照圖68的t5),在步驟S427中被判定為No,在步驟S429所示之判定處理中,判定QR碼50未被攝像的狀態是否維持預定時間Tc以上。在此,若QR碼50未被攝像的狀態未維持預定時間Tc以上,亦有QR碼50因乘客行李等而暫時被遮蔽的可能性,因此在步驟S429中被判定為No,反覆由上述步驟S423的處理。
接著,若QR碼50未被攝像的狀態維持預定時間Tc以上(參照圖68的t6),在步驟S429中被判定為Yes,QR碼50最後被攝像到時的碼位置Y被設定為遮蔽開始位置Yb。接著,在步驟S431所示之判定處理中,判定遮蔽開始位置Yb與閉狀態位置Ya的差的絕對值亦即碼移動量ΔYab是否為第3臨限值ΔY3以上。在此,第3臨限值ΔY3係被設定為小於在平常的開動作時可被攝像的QR碼50的移動量的值,若對開動作時的QR碼50攝像,碼移動量ΔYab成為第3臨限值ΔY3以上,在步驟S431中被判定為Yes。
接著,在步驟S433所示之判定處理中,判定碼移動量ΔYab是否為第4臨限值ΔY4以下。在此,第4臨限值ΔY4係被設定為稍大於在開動作時可被攝像的QR碼50的最大移動量、且大於第3臨限值ΔY3的值,若對開動作時的QR碼50攝像,碼移動量ΔYab成為第4臨限值ΔY4以下,在步驟S433中被判定為Yes,感測車廂門12的開狀態(圖70的S435)。
接著,在步驟S437所示之判定處理中,判定是否維持QR碼50未被攝像的狀態。在此,若車廂門12未進行閉動作而維持QR碼50被車體部11a覆蓋的狀態時,在步驟S437中被判定為Yes,反覆由上述步驟S435的處理。
接著,若藉由車廂門12開始閉動作而QR碼50被攝像時(參照圖68的t7),在步驟S437中被判定為No,由攝像畫像計測碼位置Y(S439)。接著,在步驟S441所示之判定處理中,判定在現時點的碼位置Y與遮蔽開始位置Yb的差的絕對值亦即碼移動量ΔYb是否為第5臨限值ΔY5以上,若碼移動量ΔYb為未達第5臨限值ΔY5,在步驟S441中被判定為No,形成為車廂門12未開始閉動作,反覆由上述步驟S439的處理。其中,除了上述藉由步驟S441所得之判定結果之外,亦可根據關於在上述步驟S403的解碼結果所包含的開閉方向的資訊與碼位置Y的變化方向,感測是否為閉動作狀態。
接著,按照車廂門12的閉動作,QR碼50朝閉方向更加移動,藉此若碼移動量ΔYb成為第5臨限值ΔY5以上(參照圖68的t8),在步驟S441中被判定為Yes,在步驟S443所示之判定處理中,判定在感測車廂門12的開狀態後,由QR碼50被開始攝像後、至碼移動量ΔYb成為第5臨限值ΔY5以上的時間(t8-t7)是否為預定時間Td以下。在此,上述預定時間Td係平常的車廂門12的閉動作時,按照碼移動量ΔYb成為第5臨限值ΔY5以上為止的時間來作設定,若車廂門12正在進行閉動作,在上述步驟S443中被判定為Yes,感測車廂門12的閉動作(S445)。
接著,若維持QR碼50被攝像的狀態(S447中為Yes),係計測碼位置Y(S449),並且計測碼移動量ΔY(S451)。接著,在步驟S453所示之判定處理中,判定QR碼50是否在閉狀態位置Ya停止,若車廂門12為閉動作中且QR碼50未停止時,被判定為No,反覆由上述步驟S445的處理。
接著,碼移動量ΔY形成為未達第1臨限值ΔY1,若在現時點的碼位置Y與閉狀態位置Ya大致一致,判定QR碼50在閉狀態位置Ya停止(S453中為Yes:參照圖68的t9),在步驟S455所示之判定處理中,判定碼移動量ΔY成為未達第1臨限值ΔY1的狀態是否維持預定時間Te以上。在此,若為碼移動量ΔY成為未達第1臨限值ΔY1的瞬後,在步驟S455中被判定為No,反覆由上述步驟S445的處理。
接著,若碼移動量ΔY成為未達第1臨限值ΔY1的狀態,亦即,QR碼50被視為在閉狀態位置Ya未移動的狀態維持預定時間Te以上時(參照圖68的t10),在步驟S455中被判定為Yes,感測車廂門12的閉狀態(S457)。
之後,若碼移動量ΔYa超過上述之第4臨限值ΔY4,在步驟S459的判定處理中被判定為Yes,形成為QR碼50以開動作時以上進行移動,來感測鐵道車輛10的發車(S461)。
接著,關於同時期在其他攝影機30被攝像的其他QR碼50的碼位置Y的變化,亦同樣地考慮,藉此分別感測車廂門12的動作狀態或鐵道車輛10的動作狀態。控制部41係分別根據感測結果的多數決,特定車廂門12的動作狀態或鐵道車輛10的動作狀態,且根據該結果,控制月台門20的開閉狀態。
另一方面,若閉狀態的車廂門12開始移動至碼移動量ΔYa成為第2臨限值ΔY2以上為止的時間超過預定時間Tb(S421中為No),進行步驟S463所示之錯誤處理。此外,正在進行開動作的QR碼50變得未被攝像之後,該未被攝像的狀態維持預定時間Tc以上時,若碼移動量ΔYab為未達第3臨限值ΔY3(S431中為No)、或碼移動量ΔYab超過第4臨限值ΔY4(S433中為No),即進行步驟S463所示之錯誤處理。此外,若按照車廂門12的閉動作而正在以閉方向移動的QR碼50的碼移動量ΔYb成為第5臨限值ΔY5以上為止的時間超過預定時間Td(S443中為No),進行步驟S463所示之錯誤處理。在步驟S463中的錯誤處理中,所被攝像到的QR碼50的碼位置Y未被利用在根據上述多數決的鐵道車輛10的動作狀態或車廂門12的動作狀態的感測而造成錯誤。此時,將同時期以其他攝影機30被攝像的其他QR碼50的碼位置Y的變化作為參數來考慮,推測已造成錯誤的車廂門12的動作狀態。
此外,若在同時期以複數攝影機30之中的一部分取得QR碼50可感測鐵道車輛10或車廂門12的動作狀態地繼續一定時間而被辨識的攝像結果,且以殘部的攝影機30取得QR碼50可感測鐵道車輛10或車廂門12的動作狀態地繼續一定時間而未被辨識的攝像結果時,將藉由該殘部的攝影機30所得的攝像結果,不利用在供根據上述多數決的鐵道車輛10或車廂門12的動作狀態的感測之用。
此外,如圖71所示,由於進行再開閉,閉動作狀態的車廂門12再次開始開動作(參照圖71的t11),藉此若車廂門12成為閉狀態而QR碼50變得未被攝像時(參照圖71的t12),在上述步驟S447中被判定為No。此時係感測車廂門12的開狀態(S435),進行上述步驟S437之後的處理。其中,在上述步驟S447的判定處理中,亦可當在感測閉動作狀態後原未被攝像到時最後被攝像到的QR碼50的碼位置Y被視為與遮蔽開始位置Yb相一致時,被判定為No,進行上述步驟S435之後的處理。
此外,亦可如圖72所示,假想鐵道車輛10一邊減速一邊移動,QR碼50以將攝像視野由進入側緣部朝向退出側緣部而僅移動的方式被攝像的情形,在上述步驟S411中Yes的反覆判定中,QR碼50變得未被攝像時,即結束本動作狀態感測處理。
此外,如圖73所示,亦可若車廂門12的開動作時移動至進入側的QR碼50在鐵道車輛10的停車時位於攝像視野的進入側緣部近傍,由於在開動作的途中成為攝像視野外而QR碼50變得未被攝像,因此關於該QR碼50,不會有感測鐵道車輛10或車廂門12的動作狀態的情形,而結束本動作狀態感測處理。具體而言,例如,在上述步驟S415中感測到鐵道車輛10的停車狀態及車廂門12的閉狀態之後,考慮閉狀態位置Ya,若1-Ya為未達第4臨限值ΔY4,無須關於該QR碼50,感測鐵道車輛10或車廂門12的動作狀態,即結束本動作狀態感測處理。藉此,亦不會有根據在車廂門12的開動作的途中成為攝像視野外的QR碼50來感測鐵道車輛10或車廂門12的動作狀態的情形,因此可抑制關於鐵道車輛10或車廂門12的動作狀態的誤感測。
此外,亦可如圖74所示,若車廂門12開動作時朝退出側移動的QR碼50在鐵道車輛10停車時位於攝像視野的退出側緣部近傍,由於在開動作的途中成為攝像視野外而QR碼50變得未被攝像,因此無須關於該QR碼50來感測鐵道車輛10或車廂門12的動作狀態,而結束本動作狀態感測處理。具體而言,例如,在上述步驟S415中感測到鐵道車輛10的停車狀態及車廂門12的閉狀態之後,考慮閉狀態位置Ya,若Ya為未達第4臨限值ΔY4,無須關於該QR碼50來感測鐵道車輛10或車廂門12的動作狀態,而結束本動作狀態感測處理。如上所示,亦不會有根據在車廂門12的開動作的途中成為攝像視野外的QR碼50來感測鐵道車輛10或車廂門12的動作狀態的情形,因此可抑制關於鐵道車輛10或車廂門12的動作狀態的誤感測。
如以上說明所示,在本實施形態之月台門控制系統1中,在控制部41所進行的動作狀態感測處理中,以根據被各攝影機30所連續攝像到的複數攝像畫像的差分所檢測的QR碼50的碼位置Y的變化為參數來加以考慮,來感測鐵道車輛10或車廂門12的動作狀態。由於按照鐵道車輛10或車廂門12的動作狀態所被檢測的QR碼50的碼位置Y會改變,因此藉由考慮將該QR碼50的碼位置Y的變化作為參數,可感測鐵道車輛10或車廂門12的動作狀態。
此外,在上述動作狀態感測處理中,表示QR碼50的碼位置Y的時間變化的碼移動量ΔY為第1臨限值ΔY1以上時,感測鐵道車輛10或車廂門12的動作狀態正在變化。藉此,若為碼移動量ΔY成為未達第1臨限值ΔY1的狀態,例如鐵道車輛10僅在搖動的狀態等的情形,亦不會有誤感測鐵道車輛10或車廂門12正在進行動作的情形,因此可提高關於鐵道車輛10或車廂門12的動作狀態的感測的感測精度。
此外,在上述動作狀態感測處理中,根據表示QR碼50的碼位置Y的時間變化的碼移動量ΔY,若視為該QR碼50未移動的狀態維持預定時間Ta以上時(S413中為Yes),感測車廂門12的閉狀態或鐵道車輛10的停車狀態。藉此,可確實感測QR碼50未移動,且可提高關於車廂門12的閉狀態或鐵道車輛10的停車狀態的感測的感測精度。
此外,在上述動作狀態感測處理中,根據QR碼50的碼位置Y的時間變化,若在現時點的碼位置Y與閉狀態位置Ya的差的絕對值亦即碼移動量ΔYa(由感測車廂門12的閉狀態的狀態的QR碼50的移動量)成為第2臨限值ΔY2以上時,感測車廂門12的開動作。藉此,若碼移動量ΔYa成為未達第2臨限值ΔY2時,例如,若鐵道車輛10為僅搖動的狀態等,亦不會有誤感測車廂門12正在進行開動作的情形,因此可提高關於車廂門12的開動作的感測的感測精度。
此外,在上述動作狀態感測處理中,若碼移動量ΔYa成為第2臨限值ΔY2以上為止的時間為預定時間Tb以下(S421中為Yes),感測車廂門12的開動作。藉此,若碼移動量ΔYa成為第2臨限值ΔY2以上為止的時間超過預定時間Tb,例如,若QR碼50以比車廂門的開閉速度為明顯較慢的速度移動的方式被攝像時(S421中為No),亦不會有誤感測車廂門12正在進行開動作的情形,因此可更加提高關於車廂門12的開動作的感測的感測精度。
此外,在上述動作狀態感測處理中,根據QR碼50的碼位置Y的時間變化,若由感測車廂門12的開動作狀態,QR碼50變得未被攝像的狀態維持預定時間Tc以上時,感測車廂門12的開狀態。藉此,正在進行開動作的車廂門12的QR碼50被乘客等遮蔽而未被攝像,因此亦不會有立即被誤感測為車廂門12的開狀態的情形,因此可提高關於車廂門12的開狀態的感測的感測精度。
此外,在上述動作狀態感測處理中,若根據QR碼50的碼位置Y的時間變化,遮蔽開始位置Yb與閉狀態位置Ya的差的絕對值亦即碼移動量ΔYab(車廂門12的開動作時的QR碼50的移動量)成為第3臨限值ΔY3以上時,感測車廂門12的開狀態。在平常的車廂門12的開動作時的QR碼50的移動量固定,因此按照該在平常的車廂門12的開動作時的QR碼50的移動量來設定上述第3臨限值ΔY3,藉此若碼移動量ΔYab成為未達第3臨限值ΔY3時,亦不會有被誤感測為車廂門12的開狀態的情形(S431中為No),因此可提高關於車廂門12的開狀態的感測的感測精度。
此外,在上述動作狀態感測處理中,根據QR碼50的碼位置Y的時間變化,若碼移動量ΔYab成為以大於第3臨限值ΔY3的方式所被設定的第4臨限值ΔY4以下時,感測車廂門12的開狀態。藉此,不僅碼移動量ΔYab成為未達第3臨限值ΔY3的情形,連碼移動量ΔYab超過第4臨限值ΔY4之明顯不同於車廂門12的開狀態的情形,亦不會有被誤感測為車廂門12的開狀態的情形(S433中為No),因此可更加提高關於車廂門12的開狀態的感測的感測精度。
此外,在上述動作狀態感測處理中,根據QR碼50的碼位置Y的時間變化,若在現時點的碼位置Y與遮蔽開始位置Yb的差的絕對值亦即碼移動量ΔYb(感測車廂門12的開狀態後,QR碼50開始被攝像後的該QR碼50的移動量)成為第5臨限值ΔY5以上時,感測車廂門12的閉動作。藉此,若碼移動量ΔYb成為未達第5臨限值ΔY5時,例如,若為鐵道車輛10僅搖動的狀態等時,亦不會有被誤感測車廂門12正在進行閉動作的情形,因此可提高關於車廂門12的閉動作的感測的感測精度。
此外,在上述動作狀態感測處理中,若至碼移動量ΔYb成為第5臨限值ΔY5以上為止的時間為預定時間Td以下時(S443中為Yes),感測車廂門12的閉動作。藉此,即使在QR碼50以比車廂門12的開閉速度明顯較慢的速度移動的方式被攝像的情形下,亦不會有被誤感測車廂門12正在進行閉動作的情形(S443中為No),因此可更加提高關於車廂門12的閉動作的感測的感測精度。
此外,在上述動作狀態感測處理中,若根據QR碼50的碼位置Y的時間變化,在感測車廂門12的閉動作後QR碼50停止時的碼位置Y被視為與前次的該QR碼50的停止位置亦即閉狀態位置Ya相一致時,感測車廂門12的閉狀態。藉此,假設QR碼50被攝像到進行停止,亦不會有立即被誤感測車廂門12為閉狀態的情形,因此可提高關於車廂門12的閉狀態的感測的感測精度。
此外,在上述動作狀態感測處理中,若根據QR碼50的碼位置Y的時間變化,在感測車廂門12的閉動作後QR碼50未被攝像到時之最後被攝像到的該QR碼50的碼位置Y,被視為在感測前次車廂門12的開動作後QR碼50未被攝像到時之最後被攝像到的該QR碼50的碼位置Y亦即遮蔽開始位置Yb相一致時,感測車廂門12的開狀態。藉此,即使正在進行閉動作的車廂門12將再開閉,亦可確實地感測該車廂門12的開狀態。
此外,QR碼50係可光學讀取地記錄關於設有該QR碼50的車廂門12的開閉方向的資訊的資訊碼。藉此,藉由光學式讀取作為識別顯示而設的QR碼50,可由該QR碼50的移動方向,輕易感測車廂門12的開閉動作。
此外,在上述動作狀態感測處理中,若在同時期在複數攝影機30之中的一部分取得QR碼50繼續一定時間而被辨識的攝像結果,且在殘部取得QR碼50繼續一定時間而未被辨識的攝像結果時,將藉由殘部的攝影機30所得的攝像結果,不利用在供根據上述多數決的鐵道車輛10或車廂門12的動作狀態的感測之用。假設在複數QR碼50之中的1個無法辨識而劣化等的情形下,亦不會有對該QR碼50攝像的攝影機30的結果被利用在用以感測鐵道車輛10或車廂門12的動作狀態的情形,因此可抑制因QR碼50劣化等而起的感測精度降低。此外,例如,若以在1個車輛設置3個車廂門12為前提而分別配置攝影機30時,即使在感測在1個車輛設置2個車廂門12的鐵道車輛10的動作狀態的情形下,亦不會有可攝像的QR碼50無法存在於其攝像視野的攝影機30的結果被利用在用以感測鐵道車輛10或車廂門12的動作狀態的情形,可抑制感測精度降低。
以本實施形態的第1變形例而言,在QR碼50係記錄有特定鐵道車輛10的鐵道業者或車種的資訊(業者碼或車種碼),因此亦可利用該資訊的至少一部分,使感測鐵道車輛10或車廂門12的動作狀態時與參數相比較的臨限值(ΔY1~ΔY5等)按每個鐵道業者或每個車種改變。亦即,亦可將識別顯示,構成為可光學讀取地記錄有用以使感測鐵道車輛10的動作狀態時與參數作比較的臨限值按每個鐵道業者或每個車種改變的資訊的資訊碼。藉此,根據藉由光學式讀取作為識別顯示而設的QR碼50所得的資訊,來隨時變更臨限值,藉此,即使在車廂門12的開閉時序等依每個鐵道事業者或每個車種而異的情形下,亦可輕易設定適於用以感測設有該QR碼50的鐵道車輛10或車廂門12的動作狀態的臨限值。
以本實施形態的第2變形例而言,亦可具備以與根據藉由各攝影機30所得之QR碼50等識別顯示的攝像結果的感測為不同的構成來感測鐵道車輛10的動作狀態的第2感測手段,例如,配置在月台2的雷射雷達裝置等。藉此,藉由考慮藉由該第2感測手段所得的感測結果與根據上述QR碼50等識別顯示的攝像結果的感測結果之雙方,即使在由於例如鐵道車輛10在將車廂門12保持為開狀態的情況下長時間停車而識別顯示長時間未被攝像的情形下,亦可確認鐵道車輛10的停車,且可提高關於鐵道車輛10的動作狀態的感測的感測精度。
其中,以識別顯示的位置的變化作為參數進行考慮,來感測鐵道車輛10或車廂門12的動作狀態等本實施形態及其變形例的特徵上的構成亦可適用於其他實施形態等。
[第29實施形態]
接著,以下說明本發明之第29實施形態之月台門控制系統。
在本第29實施形態中,採用以3個位置檢測圖案之中的2個成為下方的方式作配置的二維碼作為識別顯示,此點主要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不同。
如QR碼般,在矩形狀的碼區域之中的三角隅設置可利用在特定該碼區域的位置檢測圖案的二維碼係記錄有應讀取的資料的資料記錄區域被配置在主要在碼區域之中未設置位置檢測圖案的角隅部側。因此,若將上述二維碼作為識別顯示而對車廂門12或車體部11a,以3個位置檢測圖案之中的2個成為上方的方式進行黏貼時,資料記錄區域即在碼區域之中位於下方。如此一來,由對圖76(B)所例示之QR碼90進行攝像的攝像畫像P可知,若碼區域91之中的下方在被乘客行李Ba等遮蔽的狀態下被攝像時,若超過可錯誤訂正的範圍而遮蔽資料記錄區域93時,即使可利用3個位置檢測圖案92a~92c之中所被攝像的2個位置檢測圖案92a、92b來特定碼區域91,亦由於未可解讀地攝像到資料記錄區域93,因此應讀取的資料的解碼失敗。
因此,在本實施形態中,將作為識別顯示所採用的二維碼,對車廂門12或車體部11a,以3個位置檢測圖案之中的2個成為下方的方式進行黏貼。具體而言,如圖75所例示之QR碼80般,矩形狀的碼區域81以將2個位置檢測圖案82a、82c設為下方,剩餘的位置檢測圖案82b成為左上、資料記錄區域83主要成為右上側(未設置位置檢測圖案的角隅部側)的方式,黏貼在其中一門13的玻璃窗13a。
如上所示資料記錄區域83以成為上方的方式作配置,藉此由圖76(A)所例示之攝像畫像P可知,即使在碼區域81之中的下方被乘客行李Ba等遮蔽的狀態下被攝像的情形下,資料記錄區域83亦不易超過可錯誤訂正的範圍而被遮蔽,利用所被攝像的位置檢測圖案82b等來特定碼區域81,藉此可將應讀取的資料解碼。亦即,與3個位置檢測圖案之中的2個成為上方的方式作配置的情形相比較,可提高被記錄在二維碼的資料的讀取成功率。
其中,作為識別顯示所採用的二維碼並非侷限於以資料記錄區域83主要成為右上側的方式被黏貼的情形,亦可如圖77所例示之QR碼80a般,以資料記錄區域83主要成為左上側的方式被黏貼。此外,由於碼區域81難以被乘客行李等遮蔽,因此以在對車廂門12或車體部11a可黏貼的範圍之中儘可能成為上方的位置黏貼上述二維碼為佳。
其中,採用3個位置檢測圖案之中的2個成為下方的方式作配置的二維碼作為識別顯示的本實施形態及其變形例的特徵上的構成亦可適用於其他實施形態等。
其中,本發明並非為限定於上述各實施形態及變形例者,例如亦可如以下所示具體化。此外,亦可將各實施形態及變形例中的特徵上的構成的至少一部分,視需要而適用於其他實施形態等。
(1)設在車廂門12等的識別顯示並非侷限為QR碼,亦可為例如條碼等一維碼或資料矩陣碼、機器碼等二維碼等其他類別的資訊碼。此外,被設在車廂門12的識別顯示係例如圖63(A)所例示之顯示56般,可為由預定的形狀、模樣或色彩所成的圖形,亦可如圖63(B)所例示之顯示57般,為編號顯示。其中,圖63(A)所例示之顯示56係以成為QR碼的位置檢測圖案的1個的方式予以顯示。此外,圖63(B)所例示之顯示57係例如以成為用以特定鐵道車輛10及上下車口11(車廂門12)等的車廂編號及門編號的方式予以顯示。
尤其,作為識別顯示而設在車廂門12等的資訊碼亦可以不具預定的解碼鍵的第三者無法讀取的方式,以將預定的資訊根據預定的加密方式進行加密的方式所生成。因此,第三者並無法讀取被記錄在資訊碼的資訊,因此可抑制偽造識別顯示(資訊碼)等不當行為。在此,以根據上述預定的加密方式所被加密的資訊碼而言,例如,可採用以具有公開區域與非公開區域的方式所構成的部分非公開碼。其中,上述公開區域係記錄不需要解碼鍵的資訊的區域,上述非公開區域係記錄可使用解碼鍵進行解碼地經加密的資訊的區域。
(2)車廂門12並非侷限於構成為具有其中一門13與另一門14的雙開式滑動門,亦為構成為如圖64所例示之具有1個門13的單開式滑動門。此時,QR碼50等識別顯示係可設在如上述各實施形態所示的場所。此外,月台門20亦可構成為對1個上下車口11配置1個可動門扉21,而非侷限於構成為對1個上下車口11配置一對可動門扉21。
(3)攝影機30(30a~30c)並非侷限於設在月台2的天花板2b,亦可設在可對被設在車廂門12的識別顯示進行攝像的位置,例如月台門20的上部或鐵道車輛10側的側面等。此時,亦不會有乘客進入至QR碼50等識別顯示與攝影機30(30a~30c)之間的情形,因此識別顯示亦可例如設在車廂門12的下部。此外,攝影機30(30a~30c)亦可構成為利用無線通訊而將攝像畫像送訊至月台門控制裝置40。
(4)在第25實施形態等中以在目標停車位置範圍內的停車感測,將月台門20控制為開狀態的情形下,乘客不作上下車的回送車輛停車在月台2時,若在該回送車輛的外面等設有QR碼50等識別顯示,月台門控制裝置40係由外部取得運行資訊(列車時刻表資訊),藉此若正在停車在月台2的鐵道車輛10被判斷為回送車輛,可不進行開閉處理。另一方面,如圖65所例示,即使在回送車輛偏移而對乘客上下車時的目標停車位置範圍進行停車,亦因QR碼50等識別顯示未被攝像,可不進行藉由月台門控制裝置40所為之開閉處理。此外,將可切換QR碼50等識別顯示的顯示狀態及非顯示狀態的顯示部58設在可由鐵道車輛10的外部攝像的部位,例如圖66所例示,設在車廂門12的其中一門13,若成為運行用車輛,可如圖66(A)所例示,將顯示部58形成為QR碼50的顯示狀態,若成為回送車輛,亦可如圖66(B)所例示,形成為QR碼50的非顯示狀態。藉此,由於成為回送車輛,即使QR碼50已成為非顯示狀態的鐵道車輛10進入至月台2,亦因QR碼50等識別顯示未被攝像,而可不進行藉由月台門控制裝置40所為之開閉處理。
(5)亦可每逢鐵道車輛10停車,以鐵道車輛10停車時所被攝像到的識別顯示的位置為規準而在攝像畫像之中的一部分縮窄感測範圍的狀態下進行開閉處理。例如,鐵道車輛10的停車感測前係進行用以針對攝影機30的攝像範圍的全體,感測QR碼50的處理,若如圖67(A)所示,以攝像畫像P感測到鐵道車輛10的停車時,按照QR碼50的位置與其開閉時的移動方向,設定感測範圍33,如圖67(B)(C)所示,進行用以針對該感測範圍33感測QR碼50的處理。藉由針對如上所示縮窄的感測範圍33進行開閉處理,可使其處理速度提升。
(6)在上述各實施形態中,係針對停車在月台2時的鐵道車輛10的移動方向(進入方向)、與由該月台2發車時的鐵道車輛10的移動方向(退出方向)為相同的情形進行說明。另一方面,在成為終點站及發車站的月台2或進行折返駕駛的月台2中,上述進入方向與退出方向成為相反方向。此時,當在控制部41所進行的開閉處理的發車感測時,可將在停車感測的「進入側」與「退出側」替換來進行感測處理。
(7)在如下車側的各車廂門12開閉後成為相反側的乘車側的各車廂門12進行開閉般的月台,亦即,配置在下車側的月台門20與配置在乘車側的月台門20隔著鐵道車輛10而相對向的月台中,亦可藉由共通的月台門控制裝置40來控制各個月台門20。接著,亦可藉由利用:被設在車體的其中一方側面側(海側)而記錄配置在該一方側面側的資訊等的各識別顯示;及設在車體的另一方側面側(山側)而記錄配置在該另一方側面側的資訊等的各識別顯示,個別地進行按照一方側面側的各車廂門12的動作狀態的一方側面側的月台門20的控制、或按照另一方側面側的各車廂門12的動作狀態的另一方側面側的月台門20的控制。
(8)亦可攝像手段各個兼具進行用以使用如上所述之周知的解碼處理等來辨識QR碼50等資訊碼的處理的機能,構成為將該辨識結果送訊至月台門控制裝置40。在該構成中,若對1個車廂門12設置複數攝像手段,可在各攝像手段共用在辨識資訊碼等時所取得的資訊。
例如,如上述圖31所示,若3個攝影機30a~30c沿著鐵道車輛10的移動方向作配置時,位於鐵道車輛10的進入側的攝影機30a最初對QR碼50攝像來進行辨識。因此,可將辨識該資訊碼50等時,攝影機30a所取得的資訊傳送至攝影機30b或攝影機30c來共有。
在此,以辨識資訊碼50等時由攝影機30a所取得的資訊而言,係可採用例如關於適於用以將QR碼50解碼成功的明亮度(例如,用以加大明暗差的條件或曝光狀態等)的資訊。此時,3個攝影機30a~30c所攝像的範圍的明亮度幾乎沒有改變,因此可提高在攝影機30b或攝影機30c的解碼成功率。此外,以在辨識資訊碼50等時由攝影機30a所取得的資訊而言,可採用例如資訊碼50進行拍入的範圍或時序。各攝影機30a~30c的位置關係為已知,因此可根據位於進入側的攝影機30a的攝像結果,來推定資訊碼50拍入至攝影機30b的範圍及時序或拍入至攝影機30c的範圍及時序之故。此時,在攝影機30b或攝影機30c,可知資訊碼50所拍入的範圍及時序,因此可減輕為了由攝像畫像找到資訊碼50而所需的處理負荷。
(9)如上述圖31所例示,若沿著鐵道車輛10的移動方向配置3個攝像手段,如上所述攝像手段各個兼具進行周知的解碼處理等的機能時,可將位於中央的攝像手段(在圖31之例中為攝影機30b)作為主機、其他攝像手段(在圖31之例中為攝影機30a、30c)作為子機而構成。
若進行如上所述之資訊共有等,若2個子機比主機配置在更靠近行進方向側時,主機係必須與2個子機的各個進行通訊,但是若在3個中央配置有主機,主機係僅與行進方向側的子機進行通訊,即可取得應共有的資訊。藉此,可刪減主機與子機之間的通訊量。
(10)若設置QR碼50、53作為在其中一門13與另一門14作為識別顯示而分別具有3個位置檢測圖案的二維碼時,如圖78所例示,QR碼50及QR碼53亦可以設在三角隅的3個位置檢測圖案之中的2個彼此接近的方式作配置。
在該構成中,在車廂門12的閉動作開始時,上述2個位置檢測圖案比構成QR碼的其他區域更快被攝像,在車廂門12的開動作時,上述2個位置檢測圖案比構成QR碼的其他區域被攝像更長時間。因此,車廂門12的閉動作開始時,二維碼的全體被攝像前,2個位置檢測圖案被攝像而感測,藉此感測車廂門12的閉動作,按照之後的二維碼的解碼的成功與否來進行該閉動作的確認,藉此與按照二維碼的解碼的成功與否來感測該閉動作的情形相比較,可迅速且正確地感測車廂門12的閉動作。
(11)若在其中一門13與另一門14分別設置如QR碼所示的二維碼時,設在其中一門13的二維碼與設在另一門14的二維碼亦可構成為以經鏡像反轉的關係來記錄相同的資訊。例如,如圖79所例示,在2個位置檢測圖案彼此接近的狀態下,將設在其中一門13的一方QR碼50被鏡像反轉而構成的另一方QR碼50a設在另一門14。
藉此,若將二維碼解碼,可判別不需要鏡像反轉處理的二維碼係設在其中一門13的二維碼,需要鏡像反轉處理的二維碼係設在另一門14的二維碼。因此,由於不需要將表示該二維碼設在其中一門13與另一門14的何者的資訊記錄在該二維碼,因此可刪減應記錄為二維碼的資訊量。亦即,可不改變被記錄在二維碼的資訊,來判別為設在其中一門13及另一門14的何者的二維碼。
1‧‧‧月台門控制系統
2‧‧‧月台
2a‧‧‧邊緣
2b‧‧‧天花板
3‧‧‧柱子
4‧‧‧牆壁
10‧‧‧鐵道車輛
11‧‧‧上下車口
11a‧‧‧車體部
11b‧‧‧車體部
11c‧‧‧前面
12、12a~12l‧‧‧車廂門
13‧‧‧其中一門
14‧‧‧另外一門
13a、14a‧‧‧玻璃窗
13b、14b‧‧‧門本體
15‧‧‧廣告
16a‧‧‧外側玻璃
16b‧‧‧內側玻璃
20‧‧‧月台門
21‧‧‧可動門扉
22‧‧‧門扉驅動部
30、30a~30c‧‧‧攝影機(攝像手段)
31、31a~31c‧‧‧攝像視野
32a、32b‧‧‧光軸
33‧‧‧感測範圍
40‧‧‧月台門控制裝置(控制手段)
41‧‧‧控制部(感測手段,相對位置檢測手段)
41A‧‧‧CPU
42‧‧‧記憶部(記憶手段)
42A‧‧‧記憶體部
43‧‧‧操作部
44‧‧‧通訊部
50~55‧‧‧QR碼(識別顯示)
50a‧‧‧QR碼
51a‧‧‧右側部
51b‧‧‧左側部
52a‧‧‧下側部
52b‧‧‧上側部
56、57‧‧‧顯示
58‧‧‧顯示部
60、61、62‧‧‧被覆部
70‧‧‧匯集機器(感測手段)
80、80a、90‧‧‧QR碼
81‧‧‧碼區域
82a~82c、92a~92c‧‧‧位置檢測圖案
83、93‧‧‧資料記錄區域
Ba‧‧‧行李
FP1~FP3‧‧‧位置檢測圖案
F1a、F1b、F2a、F2b、F3a、F3b、F4a、F4b、F5、F6‧‧‧箭號
L1‧‧‧開閉方向長度
L2‧‧‧停車位置偏移
Ld‧‧‧門寬
Ls‧‧‧照明光
P、Pa、Pb‧‧‧攝像畫像
Pc‧‧‧區域
Pi‧‧‧進入側緣部
Pj‧‧‧結合畫像
Po‧‧‧退出側緣部
T‧‧‧照明周期
Xa‧‧‧相對距離
Xb‧‧‧相對距離
Xo‧‧‧規定距離
Xth‧‧‧預定的臨限值
Y‧‧‧碼位置
Ya‧‧‧閉狀態位置
Yb‧‧‧遮蔽開始位置
在所附圖示中:
圖1係顯示第1實施形態之月台門控制系統的概要的說明圖。
圖2係說明車廂門與月台門的位置關係的概略斜視圖。
圖3係說明車廂門與月台門的位置關係的概略正面圖。
圖4係顯示月台門控制裝置的電性構成的區塊圖。
圖5係顯示在第1實施形態中,藉由月台門控制裝置的控制部所執行的開閉處理的流程的流程圖。
圖6係顯示車廂門的開閉狀態與識別顯示的位置的關係的說明圖,圖6(A)係顯示車廂門為開狀態時的識別顯示的位置,圖6(B)係顯示車廂門在開閉途中的識別顯示的位置,圖6(C)係顯示車廂門為閉狀態時的識別顯示的位置。
圖7係顯示第1實施形態的變形例之月台門控制系統的要部的說明圖。
圖8係顯示在第2實施形態中,藉由月台門控制裝置的控制部所執行的開閉處理的流程的流程圖。
圖9係顯示第3實施形態之月台門控制系統的要部的概略剖面圖。
圖10係顯示第3實施形態的變形例之月台門控制系統的要部的概略剖面圖,圖10(A)係顯示第1變形例中的窗的剖面,圖10(B)係顯示第2變形例中的窗的剖面。
圖11係顯示第4實施形態之月台門控制系統的要部的說明圖,圖11(A)係顯示車廂門為閉狀態時的識別顯示的狀態,圖11(B)係顯示車廂門在開閉途中的識別顯示的狀態。
圖12係顯示第4實施形態的變形例之月台門控制系統的要部的說明圖,圖12(A)係顯示車廂門為閉狀態時的識別顯示的狀態,圖12(B)係顯示車廂門在開閉途中的識別顯示的狀態。
圖13係顯示第5實施形態之月台門控制系統的要部的說明圖,圖13(A)係顯示車廂門為閉狀態時的各識別顯示的狀態,圖13(B)係顯示車廂門在開閉途中的各識別顯示的狀態。
圖14係顯示第5實施形態的變形例之月台門控制系統的要部的說明圖,圖14(A)係顯示車廂門為閉狀態時的各識別顯示的狀態,圖14(B)係顯示車廂門在開閉途中的各識別顯示的狀態。
圖15係顯示第6實施形態之月台門控制系統的要部的說明圖,圖15(A)係顯示車廂門為閉狀態時的識別顯示的狀態,圖15(B)係顯示車廂門在開閉途中的識別顯示的狀態。
圖16係顯示在第6實施形態中,藉由月台門控制裝置的控制部所執行的開閉處理的流程的流程圖。
圖17係顯示第6實施形態的變形例之月台門控制系統的要部的說明圖,圖17(A)係顯示車廂門為閉狀態時的識別顯示的狀態,圖17(B)係顯示車廂門在開閉途中的識別顯示的狀態。
圖18係顯示第7實施形態之月台門控制系統的要部的說明圖,圖18(A)係顯示識別顯示被被覆部覆蓋的狀態,圖18(B)係顯示將被覆部去除後的狀態。
圖19係顯示第7實施形態的變形例之月台門控制系統的要部的說明圖,圖19(A)係顯示第1變形例中的被覆部的狀態,圖19(B)係顯示第2變形例中的被覆部的狀態。
圖20係顯示第8實施形態之月台門控制系統的要部的說明圖,圖20(A)係顯示車廂門為閉狀態時的識別顯示的狀態,圖20(B)係顯示車廂門在開動作開始瞬後的識別顯示的狀態。
圖21係顯示第9實施形態之月台門控制系統的要部的說明圖,圖21(A)係顯示鐵道車輛正在移動時的識別顯示的狀態,圖21(B)係顯示正在停車的鐵道車輛的車廂門為閉狀態時的識別顯示的狀態。
圖22係顯示第9實施形態之月台門控制系統的要部的說明圖,圖22(A)係顯示車廂門正在進行開動作時的識別顯示的狀態,圖22(B)係顯示車廂門正在進行閉動作時的識別顯示的狀態。
圖23係顯示在第9實施形態中,藉由月台門控制裝置的控制部所執行的開閉處理的流程的流程圖。
圖24係顯示第9實施形態的變形例之月台門控制系統的要部的說明圖。
圖25係顯示第10實施形態之月台門控制系統的要部的說明圖,圖25(A)係顯示鐵道車輛正在移動時的識別顯示的狀態,圖25(B)係顯示正在停車的鐵道車輛的車廂門為閉狀態時的識別顯示的狀態。
圖26係顯示第10實施形態之月台門控制系統的要部的說明圖,圖26(A)係顯示車廂門正在進行開動作時的識別顯示的狀態,圖26(B)係顯示車廂門正在進行閉動作時的識別顯示的狀態。
圖27係顯示在第10實施形態中,藉由月台門控制裝置的控制部所執行的開閉處理的流程的流程圖。
圖28係例示月台的柱子阻礙攝影機的設置的狀態的說明圖。
圖29係顯示第12實施形態之月台門控制系統的要部的說明圖。
圖30係顯示第12實施形態的第1變形例之月台門控制系統的要部的說明圖。
圖31係顯示第12實施形態的第2變形例之月台門控制系統的要部的說明圖。
圖32係顯示第12實施形態的第3變形例之月台門控制系統的要部的說明圖。
圖33係顯示第12實施形態的第4變形例之月台門控制系統的要部的說明圖,圖33(A)係顯示根據攝影機30a的攝像畫像,感測車廂門的動作狀態的情形,圖33(B)係顯示根據攝影機30b的攝像畫像,感測車廂門的動作狀態的情形。
圖34係顯示第12實施形態的第5變形例之月台門控制系統的要部的說明圖,圖34(A)係顯示攝影機30a的攝像畫像,圖34(B)係顯示攝影機30b的攝像畫像,圖34(C)係顯示結合圖34(A)的攝像畫像與圖34(B)的攝像畫像的結合畫像。
圖35係顯示第12實施形態的第6變形例之月台門控制系統的要部的說明圖,圖35(A)係顯示攝影機30a的攝像畫像,圖35(B)係顯示攝影機30b的攝像畫像,圖35(C)係顯示結合圖35(A)的攝像畫像與圖35(B)的攝像畫像的結合畫像。
圖36係顯示第12實施形態的第7變形例之月台門控制系統的要部的說明圖,圖36(A)係顯示攝影機30a的攝像畫像,圖36(B)係顯示攝影機30b的攝像畫像,圖36(C)係顯示以朝垂直方向排列的位置檢測圖案為規準,結合圖36(A)的攝像畫像與圖36(B)的攝像畫像的結合畫像。
圖37係顯示第12實施形態的第7變形例之月台門控制系統的要部的說明圖,圖37(A)係顯示攝影機30a的攝像畫像,圖37(B)係顯示攝影機30b的攝像畫像,圖37(C)係顯示以朝水平方向排列的位置檢測圖案為規準,結合圖37(A)的攝像畫像與圖37(B)的攝像畫像的結合畫像。
圖38係顯示第13實施形態之月台門控制系統的要部的說明圖。
圖39係顯示第13實施形態的第1變形例之月台門控制系統的要部的說明圖。
圖40係顯示第13實施形態的第2變形例之月台門控制系統的要部的說明圖。
圖41係顯示第14實施形態之月台門控制系統的要部的說明圖。
圖42係顯示第14實施形態的第1變形例之月台門控制系統的要部的說明圖。
圖43係顯示在第1實施形態中,對各車廂門朝向攝影機的狀態的說明圖。
圖44係說明在第1實施形態中,即使在個子高的乘客進入的情形下,亦藉由被設置在天花板的攝影機,對被黏貼在車廂門的QR碼(註冊商標)進行攝像的狀態的說明圖。
圖45係顯示第15實施形態的變形例之月台門控制系統的要部的說明圖。
圖46係顯示第17實施形態之月台門控制系統的要部的說明圖。
圖47係顯示第18實施形態之月台門控制系統的要部的說明圖,圖47(A)係顯示在閉狀態的攝像畫像,圖47(B)係顯示開動作時的攝像畫像,圖47(C)係顯示在開狀態的攝像畫像。
圖48係顯示第18實施形態之月台門控制系統的要部的說明圖,圖48(A)係顯示在開狀態的攝像畫像,圖48(B)係顯示閉動作時的攝像畫像。
圖49係顯示第19實施形態之月台門控制系統的要部的說明圖,圖49(A)係顯示全部位置檢測圖案被攝像後的攝像畫像,圖49(B)係顯示一部分位置檢測圖案被攝像後的攝像畫像,圖49(C)係顯示全部位置檢測圖案未被攝像的攝像畫像。
圖50係顯示第19實施形態的變形例之月台門控制系統的要部的說明圖。
圖51係顯示第20實施形態的變形例之月台門控制系統的要部的說明圖,圖51(A)係顯示在閉狀態的攝像畫像,圖51(B)係顯示QR碼在進入側緣部被攝像到的攝像畫像,圖51(C)係顯示QR碼未被攝像到的攝像畫像。
圖52係顯示第21實施形態之月台門控制系統的要部的說明圖。
圖53係顯示第22實施形態之月台門控制系統的要部的說明圖。
圖54係說明變更藉由月台門的可動門扉的開閉所致之開閉部位的狀態的說明圖。
圖55係說明第24實施形態之月台門控制系統的要部的說明圖。
圖56係顯示第25實施形態的第1變形例之月台門控制系統的要部的說明圖。
圖57係顯示第26實施形態的變形例之月台門控制系統的要部,鐵道車輛由進入方向側進入時的各攝像畫像的說明圖。
圖58係顯示第26實施形態的變形例之月台門控制系統的要部,由進入方向側進入的鐵道車輛停車時的各攝像畫像的說明圖。
圖59係顯示第26實施形態的變形例之月台門控制系統的要部,鐵道車輛開過頭時的各攝像畫像的說明圖。
圖60係顯示第26實施形態的變形例之月台門控制系統的要部,鐵道車輛開過頭後返回而停車時的各攝像畫像的說明圖。
圖61係顯示第26實施形態的變形例之月台門控制系統的要部,在目標停車位置範圍外停車時,車廂門已進行開動作時的各攝像畫像的說明圖。
圖62係顯示第27實施形態的變形例之月台門控制系統的要部,鐵道車輛發車時的各攝像畫像的說明圖。
圖63係顯示識別顯示的變形例的說明圖。
圖64係顯示車廂門的變形例的說明圖。
圖65係說明回送車輛由目標停車位置範圍偏移而停車時的月台門的閉狀態的說明圖。
圖66係說明識別顯示的顯示切換的說明圖,圖66(A)係顯示識別顯示的顯示狀態,圖66(B)係顯示識別顯示的非顯示狀態。
圖67係說明感測停車後,由攝像畫像全體縮窄感測範圍來進行開閉處理的狀態的說明圖。
圖68係說明在第28實施形態中,在攝像畫像內的QR碼的位置的時間變化的說明圖。
圖69係顯示在第28實施形態中,藉由月台門控制裝置的控制部所執行的動作狀態感測處理的流程的流程圖的一部分。
圖70係顯示在第28實施形態中,藉由月台門控制裝置的控制部所執行的動作狀態感測處理的流程的流程圖的一部分。
圖71係說明車廂門再開閉時在攝像畫像內的QR碼的位置的時間變化的說明圖。
圖72係說明鐵道車輛通過時在攝像畫像內的QR碼的位置的時間變化的說明圖。
圖73係說明停車時位於攝像視野的進入側緣部,且在開動作時移動至進入側而未被攝像的QR碼的位置的時間變化的說明圖。
圖74係說明停車時位於攝像視野的退出側緣部,且在開動作時移動至退出側而未被攝像的QR碼的位置的時間變化的說明圖。
圖75係顯示第29實施形態之月台門控制系統的要部的說明圖。
圖76(A)係例示以2個位置檢測圖案成為下方的方式作配置時的攝像狀態的說明圖,圖76(B)係例示以2個位置檢測圖案成為上方的方式作配置時的攝像狀態的說明圖。
圖77係顯示第29實施形態的變形例之月台門控制系統的要部的說明圖。
圖78係例示以2個位置檢測圖案彼此接近的方式在其中一門與另一門設有QR碼的狀態的說明圖。
圖79係例示在其中一門與另一門以成為鏡像反轉狀態的方式分別設有QR碼的狀態的說明圖。

Claims (89)

  1. 一種月台門控制系統,其係控制被配置在車站月台的月台門的月台門控制系統,其特徵為: 具備有: 至少被設在可由鐵道車輛的外部進行攝像的部位的識別顯示; 對前述識別顯示進行攝像的攝像手段; 根據藉由前述攝像手段所得之前述識別顯示的攝像結果,感測前述鐵道車輛的動作狀態的感測手段;及 根據藉由前述感測手段所感測的前述鐵道車輛的動作狀態,控制前述月台門的控制手段。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月台門控制系統,其中,前述識別顯示係被設在前述鐵道車輛的複數車廂門之中的至少一部分, 在前述鐵道車輛的動作狀態係包含:包含前述車廂門的開動作、開狀態、閉動作及閉狀態的至少1個的該車廂門的動作狀態。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月台門控制系統,其中,前述識別顯示係以若前述車廂門為閉狀態時,被前述攝像手段所攝像,若前述車廂門為開狀態時,至少一部分未被前述攝像手段所攝像的方式作配置。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或第3項之月台門控制系統,其中,前述攝像手段係以前述車廂門為閉狀態時的前述識別顯示位於攝像視野內,前述車廂門為開狀態時的前述識別顯示的至少一部分位於攝像視野外的方式作設置。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至第4項中任一項之月台門控制系統,其中,前述感測手段係考慮根據被前述攝像手段所攝像到的複數攝像畫像的差分所被檢測的前述識別顯示的移動方向,感測前述車廂門的動作狀態。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月台門控制系統,其中,前述識別顯示係可光學讀取的資訊碼。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或第6項之月台門控制系統,其中,前述感測手段係原被前述攝像手段以連續移動的方式所攝像到的前述識別顯示變得未被攝像,若前次被攝像到的前述識別顯示在攝像畫像之中在比緣部更靠近中央側被攝像時,感測前述車廂門的開狀態。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至第7項中任一項之月台門控制系統,其中,前述感測手段係若至前次為止未被連續攝像到的前述識別顯示在攝像畫像之中以在比緣部更靠近中央側進行移動的方式被攝像時,感測前述車廂門的閉動作。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至第8項中任一項之月台門控制系統,其中,前述感測手段係若被連續攝像到的前述識別顯示的移動方向變化成相反方向時,感測前述車廂門的再開閉動作。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至第9項中任一項之月台門控制系統,其中,前述識別顯示係具有複數特定圖案且可光學讀取地記錄有預定資訊的資訊碼,以若前述車廂門為開狀態時未被攝像的方式作配置, 前述感測手段係考慮根據藉由前述攝像手段所被連續攝像到的複數攝像畫像的差分所檢測的前述特定圖案的檢測數的變化,感測前述車廂門的動作狀態。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月台門控制系統,其中,前述感測手段係若檢測前述複數特定圖案的至少1個時,感測前述車廂門非為開狀態。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至第11項中任一項之月台門控制系統,其中,前述感測手段係考慮根據藉由前述攝像手段所被連續攝像到的複數攝像畫像的差分所檢測的前述識別顯示的移動量,感測前述車廂門的動作狀態。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月台門控制系統,其中,前述感測手段係若根據藉由前述攝像手段所被連續攝像到的複數攝像畫像的差分所檢測的前述識別顯示的移動量,成為根據前述車廂門的開閉動作時的移動距離所被設定的預定的移動量臨限值以上時,感測前述鐵道車輛的移動。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之月台門控制系統,其中,具備補正手段,其係考慮藉由前述感測手段感測前述車廂門的移動時的前述識別顯示的移動量,來補正前述預定的移動量臨限值。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之月台門控制系統,其中,前述識別顯示係可光學讀取地記錄有前述預定的移動量臨限值的資訊碼。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至第15項中任一項之月台門控制系統,其中,前述感測手段係不會有根據藉由前述攝像手段所被連續攝像到的複數攝像畫像的差分所檢測的前述識別顯示的移動量達至前述預定的移動量臨限值的情形,該識別顯示變得未被攝像,若前次被攝像到的前述識別顯示在攝像畫像的緣部被攝像時,感測前述鐵道車輛在目標停車位置範圍外的停車。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至第11項中任一項之月台門控制系統,其中,前述感測手段係將根據藉由前述攝像手段所被連續攝像到的複數攝像畫像的差分所檢測的前述識別顯示的位置的變化作為參數來考慮,感測前述鐵道車輛的動作狀態。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之月台門控制系統,其中,前述感測手段係當前述識別顯示的位置的時間變化為第1臨限值以上時,感測前述鐵道車輛的動作狀態正在變化。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或第18項之月台門控制系統,其中,前述感測手段係根據前述識別顯示的位置的時間變化,若被視為該識別顯示未移動的狀態維持預定時間以上時,感測前述車廂門的閉狀態或前述鐵道車輛的停車狀態。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至第19項中任一項之月台門控制系統,其中,前述感測手段係根據前述識別顯示的位置的時間變化,若由感測前述車廂門的閉狀態的狀態,前述識別顯示的移動量成為第2臨限值以上時,感測前述車廂門的開動作。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之月台門控制系統,其中,前述感測手段係若由閉狀態的前述車廂門開始移動、至前述識別顯示的移動量成為前述第2臨限值以上為止的時間為預定時間以下時,感測前述車廂門的開動作。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至第21項中任一項之月台門控制系統,其中,前述感測手段係根據前述識別顯示的位置的時間變化,若由感測前述車廂門的開動作的狀態,前述識別顯示變得未被前述攝像手段攝像到的狀態維持預定時間以上時,感測前述車廂門的開狀態。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至第22項中任一項之月台門控制系統,其中,前述感測手段係根據前述識別顯示的位置的時間變化,若前述車廂門的開動作時的前述識別顯示的移動量成為第3臨限值以上時,感測前述車廂門的開狀態。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之月台門控制系統,其中,前述感測手段係若根據前述識別顯示的位置的時間變化,前述車廂門的開動作時的前述識別顯示的移動量成為以大於前述第3臨限值的方式所設定的第4臨限值以下時,感測前述車廂門的開狀態。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至第24項中任一項之月台門控制系統,其中,前述感測手段係根據前述識別顯示的位置的時間變化,若在前述車廂門的開狀態的感測後開始攝像前述識別顯示後,該識別顯示的移動量成為第5臨限值以上時,感測前述車廂門的閉動作。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之月台門控制系統,其中,前述感測手段係若在前述車廂門的開狀態的感測後,前述識別顯示開始被攝像後,至該識別顯示的移動量成為前述第5臨限值以上為止的時間為預定時間以下時,感測前述車廂門的閉動作。
  2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至第26項中任一項之月台門控制系統,其中,前述感測手段係根據前述識別顯示的位置的時間變化,若在前述車廂門的閉動作的感測後,前述識別顯示停止時的位置被視為與前次該識別顯示的停止位置相一致時,感測前述車廂門的閉狀態。
  2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至第27項中任一項之月台門控制系統,其中,前述感測手段係根據前述識別顯示的位置的時間變化,若在前述車廂門的閉動作的感測後,前述識別顯示變得未被攝像時之最後被攝像到的該識別顯示的位置,被視為在前次前述車廂門的開動作的感測後,前述識別顯示變得未被攝像時之最後被攝像到的該識別顯示的位置相一致時,感測前述車廂門的開狀態。
  2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至第28項中任一項之月台門控制系統,其中,前述感測手段係根據前述識別顯示的位置的時間變化,若前述車廂門的開動作時朝進入側移動的前述識別顯示在前述鐵道車輛停車時位於前述攝像手段的攝像視野的進入側緣部時,不感測前述鐵道車輛的動作狀態。
  3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至第29項中任一項之月台門控制系統,其中,前述感測手段係根據前述識別顯示的位置的時間變化,若前述車廂門的開動作時朝退出側移動的前述識別顯示在前述鐵道車輛停車時位於前述攝像手段的攝像視野的退出側緣部時,不感測前述鐵道車輛的動作狀態。
  3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至第30項中任一項之月台門控制系統,其中,前述識別顯示係可光學讀取地記錄關於設有該識別顯示的前述車廂門的開閉方向的資訊的資訊碼。
  3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至第31項中任一項之月台門控制系統,其中,前述識別顯示係可光學讀取地記錄用以使感測前述鐵道車輛的動作狀態時與前述參數作比較的臨限值,按每個鐵道業者或每個車種改變的資訊的資訊碼。
  3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至第32項中任一項之月台門控制系統,其中,前述攝像手段係朝向設置前述識別顯示的複數前述車廂門各設有1個, 前述感測手段係若在同時期以複數前述攝像手段之中的一部分取得前述識別顯示繼續一定時間而被辨識的攝像結果,且以殘部取得前述識別顯示繼續一定時間而未被辨識的攝像結果時,將藉由前述殘部的前述攝像手段所得的攝像結果,不利用在供感測前述鐵道車輛的動作狀態之用。
  3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至第33項中任一項之月台門控制系統,其中,具備第2感測手段,其係以與根據藉由前述攝像手段所得之前述識別顯示的攝像結果的感測為不同的構成,感測前述鐵道車輛的動作狀態。
  3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至第34項中任一項之月台門控制系統,其中,前述車廂門係構成為具有其中一門與另一門的雙開式, 設置前述識別顯示的前述複數車廂門之中,在一部分車廂門係僅在前述其中一門設置前述識別顯示,在與前述一部分車廂門為不同的一部分車廂門係僅在前述另外一門設置前述識別顯示。
  3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至第34項中任一項之月台門控制系統,其中,前述車廂門係構成為具有其中一門與另一門的雙開式, 前述識別顯示係設成跨越閉狀態的前述其中一門及前述另外一門之雙方。
  3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至第34項中任一項之月台門控制系統,其中,前述識別顯示係設成包圍前述車廂門且跨越不會連同該車廂門一起移動的部位與閉狀態的前述車廂門之雙方。
  3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至第37項中任一項之月台門控制系統,其中,前述識別顯示係對1個前述車廂門設置複數個, 前述感測手段係根據前述複數識別顯示之藉由前述攝像手段所得之攝像結果,感測前述車廂門的動作狀態。
  3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8項之月台門控制系統,其中,前述車廂門係構成為具有其中一門與另一門的雙開式, 相對於1個前述車廂門,前述複數識別顯示之中的一部分係設在前述其中一門,前述複數識別顯示之中的其他一部分係設在前述另外一門。
  4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9項之月台門控制系統,其中,前述識別顯示係具有矩形狀的碼區域,而且在該碼區域之中的三角隅設置可利用在特定該碼區域的位置檢測圖案的二維碼, 對於1個前述車廂門,設在前述其中一門的二維碼及設在前述另外一門的二維碼係以2個前述位置檢測圖案彼此接近的方式作配置。
  4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9項或第40項之月台門控制系統,其中,前述識別顯示係二維碼, 對於1個前述車廂門,設在前述其中一門的二維碼與設在前述另外一門的二維碼係構成為以作鏡像反轉的關係記錄相同的資訊。
  4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9項至第41項中任一項之月台門控制系統,其中,前述感測手段係考慮根據藉由前述攝像手段被攝像到的複數攝像畫像的差分所被檢測的前述複數識別顯示的各個的移動方向,感測前述鐵道車輛的動作狀態。
  4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2項之月台門控制系統,其中,前述感測手段係若藉由前述攝像手段被攝像到的前述複數識別顯示的全部朝相同方向移動時,感測前述鐵道車輛為移動中。
  4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2項或第43項之月台門控制系統,其中,前述感測手段係若藉由前述攝像手段被攝像到的前述複數識別顯示之中一部分的移動方向與其他一部分的移動方向為接近的方向時,感測前述車廂門的閉動作。
  4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2項至第44項中任一項之月台門控制系統,其中,前述感測手段係若藉由前述攝像手段被攝像到的前述複數識別顯示之中一部分的移動方向與其他一部分的移動方向為遠離的方向時,感測前述車廂門的開動作。
  4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9項之月台門控制系統,其中,前述感測手段係根據在前述鐵道車輛停車時藉由前述攝像手段被攝像到的前述複數識別顯示之中位於最為攝像畫像的中央側的識別顯示的移動方向,感測前述車廂門的動作狀態。
  4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8項至第46項中任一項之月台門控制系統,其中,在前述複數識別顯示係包含:包圍前述車廂門且設在不會連同該車廂門一起移動的部位的其他識別顯示。
  4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7項之月台門控制系統,其中,前述感測手段係若藉由前述攝像手段被攝像到的前述複數識別顯示之中除了前述其他識別顯示之外的識別顯示正在移動時,感測前述鐵道車輛的停車狀態且前述車廂門為開閉動作中。
  4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8項至第48項中任一項之月台門控制系統,其中,前述感測手段係若藉由前述攝像手段被攝像到的前述複數識別顯示的全部在預定時間未移動時,感測前述鐵道車輛的停車狀態且為前述車廂門的閉狀態。
  5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8項至第49項中任一項之月台門控制系統,其中,具備相對位置檢測手段,其係檢測由藉由前述攝像手段所得之攝像畫像所被攝像到的前述複數識別顯示的相對位置, 前述感測手段係考慮藉由前述相對位置檢測手段所被檢測到的前述複數識別顯示的相對位置的變化,感測前述車廂門的動作狀態。
  5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至第50項中任一項之月台門控制系統,其中,前述識別顯示係可光學讀取地記錄關於在前述月台門中應形成為開狀態的場所的資訊的資訊碼, 前述控制手段係根據藉由讀取前述資訊碼所得的資訊,控制前述月台門。
  5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至第51項中任一項之月台門控制系統,其中,前述識別顯示係設在前述鐵道車輛的複數車廂門的各個, 前述控制手段係根據藉由前述感測手段所感測的前述複數車廂門的各個的動作狀態,個別控制相對應的前述月台門的開閉部位。
  5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至第51項中任一項之月台門控制系統,其中,前述控制手段係根據藉由前述感測手段所感測的前述鐵道車輛的動作狀態,將前述月台門的全部開閉部位控制為相同動作狀態。
  5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3項之月台門控制系統,其中,前述感測手段係由藉由前述攝像手段所得之前述識別顯示的攝像結果分別求出複數車廂門的動作狀態,藉由利用多數決,關於全部前述車廂門,感測被統一的前述車廂門的動作狀態。
  5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3項或第54項之月台門控制系統,其中,前述攝像手段係朝向設置前述識別顯示的複數前述車廂門各設有1個,對一部分車廂門的攝像視野的偏移方向與對殘部的車廂門的攝像視野的偏移方向以關於前述鐵道車輛的行進方向為不同的方式作配置。
  5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至第55項中任一項之月台門控制系統,其中,前述攝像手段係朝向設置前述識別顯示的1個前述車廂門設有複數個。
  5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6項之月台門控制系統,其中,前述複數攝像手段係以攝像視野的一部分彼此相重疊的方式分別作配置。
  5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7項之月台門控制系統,其中,前述複數攝像手段係針對至少有前述識別顯示被攝像的可能性的範圍,以攝像視野彼此相重疊的方式分別作配置。
  5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6項至第58項中任一項之月台門控制系統,其中,前述感測手段係若前述鐵道車輛停車時,藉由2個前述攝像手段被攝像到相同的前述識別顯示時,根據該識別顯示的移動方向成為中央側的攝像畫像,感測前述車廂門的動作狀態。
  6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7項或第58項之月台門控制系統,其中,前述感測手段係根據將藉由前述複數攝像手段被同時攝像到的複數攝像畫像,以攝像視野相重疊的區域為規準所結合的結合畫像,感測前述車廂門的動作狀態。
  6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7項或第58項之月台門控制系統,其中,前述感測手段係若藉由前述複數攝像手段而分別同時攝像到相同的前述識別顯示時,根據將藉由前述複數攝像手段所被攝像到的複數攝像畫像,以前述識別顯示為規準所結合的結合畫像,感測前述車廂門的動作狀態。
  6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1項之月台門控制系統,其中,前述識別顯示係具有複數特定圖案且可光學讀取地記錄預定資訊的資訊碼, 前述感測手段係若藉由前述複數攝像手段而分別被攝像到相同的前述資訊碼時,根據將藉由前述複數攝像手段所被攝像到的複數攝像畫像,以前述特定圖案為規準所結合的結合畫像,感測前述車廂門的動作狀態。
  6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6項至第62項中任一項之月台門控制系統,其中,前述感測手段係以按設置前述識別顯示的每個前述車廂門配置1個的方式設置複數個, 前述控制手段係根據藉由前述複數感測手段所得之各個的感測結果,控制前述月台門。
  6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6項至第63項中任一項之月台門控制系統,其中,對1個前述車廂門而設的前述複數攝像手段的任1個係構成為作為可由自己所攝像到的攝像畫像與由剩餘的攝像手段所取得的攝像畫像,來感測前述車廂門的動作狀態的前述感測手段來發揮機能。
  6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4項之月台門控制系統,其中,前述攝像手段係朝向設置前述識別顯示的1個前述車廂門,沿著前述鐵道車輛的移動方向設置3個, 前述3個攝像手段之中以前述鐵道車輛的移動方向設在中央的攝像手段構成為作為可由自己所攝像到的攝像畫像與由剩餘的攝像手段所取得的攝像畫像,感測前述車廂門的動作狀態的前述感測手段來發揮機能。
  6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6項至第65項中任一項之月台門控制系統,其中,對1個前述車廂門所設的前述複數攝像手段係將辨識前述識別顯示時所取得的資訊與其他攝像手段共用。
  6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66項中任一項之月台門控制系統,其中,前述識別顯示係具有錯誤訂正機能且記錄預定資訊的資訊碼, 具備報知手段,其係若讀取前述資訊碼時被錯誤訂正的訂正程度成為預定值以上時,即報知前述資訊碼的劣化。
  6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67項中任一項之月台門控制系統,其中,在前述鐵道車輛的動作狀態係包含該鐵道車輛的停車及該鐵道車輛中的車廂門的動作狀態, 準備:用以感測前述鐵道車輛的停車的停車感測模式、及用以感測前述車廂門的動作狀態的門開閉感測模式的複數模式, 前述攝像手段係若在前述停車感測模式時藉由前述感測手段感測前述鐵道車輛的停車時,由前述停車感測模式移至前述門開閉感測模式。
  6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8項之月台門控制系統,其中,前述感測手段係若在前述停車感測模式時感測前述鐵道車輛的停車時,由前述停車感測模式移至前述門開閉感測模式。
  7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8項或第69項之月台門控制系統,其中,前述感測手段係按照感測前述鐵道車輛的停車時前述攝像畫像所佔的前述識別顯示的位置,感測前述鐵道車輛的停車位置。
  7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0項之月台門控制系統,其中,前述感測手段係若感測前述鐵道車輛的停車時在前述攝像畫像的預定範圍內被攝像前述識別顯示時,感測前述鐵道車輛在目標停車位置範圍內的停車。
  7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1項之月台門控制系統,其中,前述攝像手段係若藉由前述感測手段而感測前述鐵道車輛在前述目標停車位置範圍內的停車時,由前述停車感測模式移至前述門開閉感測模式。
  7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1項或第72項之月台門控制系統,其中,前述控制手段係若藉由前述感測手段而感測前述鐵道車輛在前述目標停車位置範圍內的停車時,將前述月台門控制為開狀態。
  7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6項至第73項中任一項之月台門控制系統,其中,前述感測手段係若藉由前述攝像手段所被攝像到的前述識別顯示的移動速度為按照在停車瞬前的前述鐵道車輛的移動速度所設定的預定的速度臨限值以上時,感測前述鐵道車輛的通過。
  7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6項至第74項中任一項之月台門控制系統,其中,前述識別顯示係設有複數個而設在其一部分可由前述鐵道車輛的行進方向進行攝像的部位, 前述感測手段係按照當感測前述鐵道車輛的停車時設在可由前述行進方向攝像的部位的前述識別顯示的攝像尺寸,感測前述鐵道車輛的停車位置。
  7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6項至第75項中任一項之月台門控制系統,其中,預先設定:按照前述鐵道車輛的行進方向,在藉由前述攝像手段所得的攝像畫像中,前述鐵道車輛進入攝像視野的進入側緣部;及前述鐵道車輛由攝像視野退出的退出側緣部, 前述感測手段係若至前次為止未被連續攝像到的前述識別顯示在攝像畫像之中在前述進入側緣部被攝像時,感測前述鐵道車輛的進入。
  7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6項之月台門控制系統,其中,前述感測手段係若至前次為止未被連續攝像到的前述識別顯示在攝像畫像之中在前述進入側緣部被攝像後進行移動後在預定時間未移動時,感測前述鐵道車輛的停車狀態。
  7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6項或第77項之月台門控制系統,其中,前述感測手段係若至前次為止未被連續攝像到的前述識別顯示在攝像畫像之中在前述進入側緣部被攝像後進行移動,且在前述退出側緣部被攝像後變得未被攝像時,感測前述鐵道車輛的通過。
  7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6項至第78項中任一項之月台門控制系統,其中,前述感測手段係若至前次為止未被連續攝像到的前述識別顯示在攝像畫像之中在前述退出側緣部被攝像後進行移動後在預定時間未移動時,感測前述鐵道車輛的停車狀態。
  8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6項至第79項中任一項之月台門控制系統,其中,前述感測手段係若至前次為止未被連續攝像到的前述識別顯示在攝像畫像之中在前述退出側緣部被攝像後,不會有該移動量成為根據前述車廂門的移動距離所被設定的預定的移動量臨限值以上的情形而變得未被攝像時,感測前述鐵道車輛在目標停車位置範圍外的停車。
  8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6項至第80項中任一項之月台門控制系統,其中,在前述鐵道車輛的動作狀態係包含該鐵道車輛的發車, 前述攝像手段係若藉由前述感測手段而感測前述鐵道車輛的發車時,即移至前述停車感測模式。
  8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1項之月台門控制系統,其中,前述感測手段係若感測前述鐵道車輛的發車,即移至前述停車感測模式。
  8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1項或第82項之月台門控制系統,其中,前述感測手段係若根據藉由前述攝像手段所得之前述識別顯示的攝像結果,感測前述車廂門的開狀態之後,感測到該車廂門的閉狀態後,該識別顯示正在移動時,感測前述鐵道車輛的發車。
  8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3項之月台門控制系統,其中,預先設定:按照前述鐵道車輛的行進方向,在藉由前述攝像手段所得的攝像畫像中,前述鐵道車輛進入至攝像視野的進入側緣部;及前述鐵道車輛由攝像視野退出的退出側緣部, 前述感測手段係若利用在前述車廂門的閉狀態的感測的前述識別顯示在前述退出側緣部被攝像後變得未被攝像時,感測前述鐵道車輛的發車。
  8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84項中任一項之月台門控制系統,其中,前述識別顯示係具有矩形狀的碼區域,且在該碼區域之中的三角隅設置可利用在特定該碼區域的位置檢測圖案的二維碼, 前述二維碼係以3個前述位置檢測圖案之中的2個成為下方的方式作配置。
  86. 一種月台門控制方法,其係控制被配置在車站月台的月台門的月台門控制方法,其特徵為: 至少在可由鐵道車輛的外部進行攝像的部位設置識別顯示, 對前述識別顯示進行攝像, 根據前述識別顯示的攝像結果,感測前述鐵道車輛的動作狀態, 根據前述所被感測的前述鐵道車輛的動作狀態,控制前述月台門。
  8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6項之月台門控制方法,其中,前述識別顯示係設在前述鐵道車輛的複數車廂門之中的至少一部分, 在前述鐵道車輛的動作狀態係包含:包含前述車廂門的開動作、開狀態、閉動作及閉狀態的至少1個的該車廂門的動作狀態。
  8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7項之月台門控制方法,其中,前述識別顯示係以若前述車廂門為閉狀態時,被攝像手段所攝像,若前述車廂門為開狀態時,至少一部分未被前述攝像手段所攝像的方式作配置。
  8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6項至第88項中任一項之月台門控制方法,其中,前述識別顯示係可光學讀取的資訊碼。
TW108100280A 2017-01-20 2019-01-04 控制月台門之系統及方法 TWI71252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08277 2017-01-20
JP2017120187 2017-06-20
JP2017133379 2017-07-07
JP2018004404A JP6993570B2 (ja) 2017-01-20 2018-01-15 ホームドア制御システム
JP2018-004404 2018-01-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38426A true TW201938426A (zh) 2019-10-01
TWI712527B TWI712527B (zh) 2020-12-11

Family

ID=652278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00280A TWI712527B (zh) 2017-01-20 2019-01-04 控制月台門之系統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993570B2 (zh)
CN (1) CN111601746B (zh)
TW (1) TWI712527B (zh)
WO (1) WO201913894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470251B1 (ko) * 2019-12-18 2022-11-23 한국교통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플랫폼 대기승객 화상정보를 기반으로 한 기계학습을 이용한 스크린도어 개폐 시간 제어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컴퓨팅장치
CN111775966B (zh) * 2020-09-04 2020-12-01 成都唐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线阵成像的列车车门定位方法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71240A (ja) * 1995-09-07 1997-03-18 Toshiba Corp 列車用ドア安全確認システム
JP3258983B2 (ja) 1999-06-25 2002-02-18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ホームドア全地上制御装置
JP2001104850A (ja) * 1999-10-12 2001-04-17 Marunaka Tekkosho:Kk 塗装装置及び塗装方法
JP3790847B2 (ja) 2000-03-16 2006-06-28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扉開閉検知方法およびホーム扉の開閉方法ならびに車両扉開閉検知システムおよびホーム扉の開閉システム
JP2004291742A (ja) 2003-03-26 2004-10-21 Hitachi Ltd プラットホームドア制御装置
JP5483346B2 (ja) 2010-03-09 2014-05-07 日本信号株式会社 カード処理装置
JP5506537B2 (ja) * 2010-05-20 2014-05-28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走行体に備えられた車側灯の検出方法、及びこの検出方法を用いて可動柵に備えられたドアの開閉を行う可動柵制御装置。
JP2015174468A (ja) 2014-03-13 2015-10-05 東日本旅客鉄道株式会社 車両情報検知システ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01746A (zh) 2020-08-28
JP6993570B2 (ja) 2022-01-13
TWI712527B (zh) 2020-12-11
WO2019138947A1 (ja) 2019-07-18
JP2019011035A (ja) 2019-01-24
CN111601746B (zh) 2023-05-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619558B1 (ko) 자율주행차의 제어시스템 및 그 제어방법
US9679425B2 (en) Control and monitor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access to a restricted area
TW201938426A (zh) 控制月台門之系統及方法
EP2266911A1 (en) Slide door device and elevator
KR101724865B1 (ko) 차량 진출입 통제시스템
JP6180682B1 (ja) セキュリティゲートおよび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JP6826283B2 (ja) ホームドア制御システム
JP5256859B2 (ja) 通行制御装置
KR20230139406A (ko) 출입자 위치 표시바를 포함하는 스피드 게이트 및 이를 이용한 출입 통제 방법
CN109890658B (zh) 自动化车辆的预期车辆打开前区的显示
JP6407638B2 (ja) 自動改札機システム
JP5331320B2 (ja) 通路制御システム
JP2010195537A (ja) エレベータの乗りかご内監視装置
JP2021181299A (ja) ホームドア制御システム
JP2023144233A (ja) 車室内監視システム
JP2019077201A (ja) 戸袋移動型ホーム柵システム
JP2018197140A (ja)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システム
US20220279095A1 (en) Gate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of same, and program
CN106600721A (zh) 一种基于虚拟投影键盘的智能停车管理系统
EP3179452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nd monitoring access to restricted areas
JP7136253B1 (ja)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携帯端末
JP7233529B2 (ja) 異物検出システム
JP5187004B2 (ja) 通行制御装置
JP5187050B2 (ja) 通行制御装置
JP2021194923A (ja) 監視装置、監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