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23189A - 吸收體之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吸收體之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23189A
TW201923189A TW107134781A TW107134781A TW201923189A TW 201923189 A TW201923189 A TW 201923189A TW 107134781 A TW107134781 A TW 107134781A TW 107134781 A TW107134781 A TW 107134781A TW 201923189 A TW201923189 A TW 20192318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heet
absorbent body
manufacturing
cutting
aggregat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347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茂木知之
加藤優喜
松永竜二
原田拓明
岩佐博之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花王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花王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花王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231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23189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15577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 A61F13/15617Making absorbent pads from fibres or pulverulent material with or without treatment of the fibr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15577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 A61F13/15707Mechanical treatment, e.g. notching, twisting, compressing, shaping
    • A61F13/15731Treating webs, e.g. for giving them a fibrelike appearance, e.g. by emboss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15577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 A61F13/15666Wrapping formed fibrous webs or pads, e.g. the pads being formed by uniting pad pieces cut from fibrous webs
    • A61F13/15674Wrapping formed fibrous webs or pads, e.g. the pads being formed by uniting pad pieces cut from fibrous webs by wrapping webs or pads between webs moving in their longitudinal direc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15577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 A61F13/15707Mechanical treatment, e.g. notching, twisting, compressing, shaping
    • A61F13/15723Partitioning batts; Cutt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15577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 A61F13/15764Transferring, feeding or handling devices; Driv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3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bsorbing medium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02Cotton wool; Wadd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15577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 A61F13/15707Mechanical treatment, e.g. notching, twisting, compressing, shaping
    • A61F2013/15715Shaping or making outer layers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509/00Medical; Hygiene
    • D10B2509/02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 D10B2509/026Absorbent pads; Tampons; Laundry; Towel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吸收體(100)之製造方法係包含合成纖維(10b)之吸收體之製造方法。該吸收體(100)之製造方法具備:搬送步驟,其係使用管道(3)將包含合成纖維(10b)之複數片薄片(10bh)搬送至集聚用凹部(41);集聚步驟,其係使上述搬送步驟中所搬送之複數片薄片(10bh)集聚於集聚用凹部(41),而形成吸收體(100)之構成構件即集聚體(100a');及加壓步驟,其係對集聚體(100a')遍及其整體於厚度方向上進行加壓。

Description

吸收體之製造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吸收體之製造方法。
作為用於拋棄式尿布、經期衛生棉、失禁護墊等吸收性物品之吸收體,例如,已知有包含紙漿纖維及合成纖維之吸收體。作為包含紙漿纖維及合成纖維之吸收體之製造方法,例如,已知有專利文獻1。
於專利文獻1中,記載有一種吸收性物品用吸收體之製造方法,該方法係於成形具有預先使纖維彼此結合而成之三維構造之不織布後,將上述不織布粉碎而成形不織布片,並將上述不織布片與親水性纖維混合。又,於專利文獻1中記載有:作為將不織布粉碎之機構,採用切碎機方式,成形平均尺寸為3~25 mm之不織布片。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2-301105號公報
本發明係包含合成纖維之吸收體之製造方法。製造方法具備:搬送步驟,其係使用搬送部將包含合成纖維之複數片薄片搬送至集聚部;集聚步驟,其係使搬送步驟中所搬送之複數片薄片集聚於集聚部,而形成吸收體之構成構件即集聚體;及加壓步驟,其係對上述集聚體遍及其整體於厚度方向上進行加壓。
若如專利文獻1所記載之吸收體般使用具有某種程度之大小之不織布片來製造吸收體,則於相鄰之不織布片彼此之間易產生較大之間隙,根據該間隙之大小,有體液之擴散受到妨礙之虞。其結果,有可能引起吸收體吸收體液時之吸收性能降低。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吸收性能優異之吸收體之製造方法。
以下,針對本發明,基於其較佳之實施形態一面參照圖式一面進行說明。本發明之製造方法係具有包含合成纖維之薄片之吸收體之製造方法。本發明中製造之吸收體較佳地用作吸收性物品用之吸收體。所謂吸收性物品係主要用以吸收保持尿、經血等自身體排泄之體液者。吸收性物品包含例如拋棄式尿布、經期衛生棉、失禁護墊、衛生護墊等,但並不限定於其等,廣泛地包含用於自人體排出之液體之吸收的物品。典型而言,吸收性物品具備液體透過性之正面片材、液體不透過性或撥水性之背面片材及介存配置於兩片材間之液體保持性之吸收體。該吸收體係藉由本發明之吸收體之製造方法而形成之吸收體。
於圖1中表示將藉由本實施形態之吸收體之製造方法所製造之一實施形態的吸收體100之包芯片材100b之一部分切除後之狀態的俯視圖,於圖2中表示圖1所示之吸收體100之II-II線剖視圖。又,於圖3中表示於厚度方向上進行加壓之前的吸收體之前驅物101之剖視圖。吸收體100具有包含合成纖維10b之複數片薄片10bh(以下,亦簡稱為薄片10bh),於本實施形態中,如圖1及圖2所示,不僅具備薄片10bh,而且具備包含親水性纖維10a及吸收性粒子10c之集聚體100a。吸收體100只要為具有薄片10bh之形態,則為單層或2層以上之複數層均可,於本實施形態中,具有親水性纖維10a、薄片10bh及吸收性粒子10c均勻地分散而成之單層集聚體100a。集聚體100a係吸收體100之構成構件,吸收體100係利用包芯片材100b被覆集聚體100a而形成。吸收體100成為於穿著吸收性物品時與穿著者之前後方向對應之縱向較長之形狀。
圖2所示之吸收體100係藉由對圖3所示之吸收體之前驅物101進行加壓而形成。前驅物101係利用包芯片材100b被覆加壓前之集聚體100a’而形成。集聚體100a’成為遍及厚度方向T之全域而重疊之薄片10bh之數量互不相同之區域分別於該集聚體100a’之一方向即縱向及與該縱向正交之橫向上分散存在之狀態。如此,於集聚體100a’中,薄片10bh之存在密度不同之區域於縱向及橫向之各者分散存在。藉由對此種具備加壓前之集聚體100a’之前驅物101於厚度方向上進行加壓,從而圖2所示之集聚體100a成為如圖1所示般在縱向及橫向之各者具有親水性纖維10a之存在密度之分佈的疏密構造。此處,所謂薄片10bh之存在密度係集聚體100a之與厚度方向平行之任意剖面每1 mm2 所存在之薄片10bh之數量。又,所謂親水性纖維10a之存在密度係集聚體100a之與厚度方向平行之任意剖面每1 mm2 所存在之親水性纖維10a之數量。
作為親水性纖維10a之存在密度之測定方法,例如可使用以下之方法。 使用Feather剃刀(產品編號FAS-10,Feather安全剃刀(股)製造)將吸收體100於厚度方向Z切斷。使用掃描電子顯微鏡放大觀察(調整至可計測纖維剖面為30~60根左右之倍率;150~500倍)吸收體100之切斷面,計算每固定面積(0.5 mm2 左右)之被上述切斷面切斷之纖維之剖面數。測定係沿著厚度方向進行3處,平均後設為該位置之親水性纖維10a之存在密度。再者,作為掃描電子顯微鏡,使用日本電子(股)公司製造之JCM-5100(商品名)。
圖2所示之集聚體100a具有較圖3所示之集聚體100a’中之薄片10bh彼此之間之間隙小之間隙,該較小之間隙大致均勻地配置於薄片10bh彼此之間,而成為緻密之疏密構造。此種疏密構造中,薄片10bh之數量相對較多且親水性纖維10a之數量較少之區域成為疏區域,薄片10bh之數量相對較少且親水性纖維10a之數量較多之區域成為密區域。藉由集聚體100a具有如上所述之緻密之疏密構造,可有效率地進行液體之擴散及吸收,從而提高吸收體100之吸收性能。
集聚體100a包含複數片薄片10bh,各薄片10bh具有大致矩形狀之形狀。各薄片10bh之平均長度較佳為0.3 mm以上且30 mm以下,更佳為1 mm以上且15 mm以下,尤佳為2 mm以上且10 mm以下。此處,所謂平均長度,於各薄片10bh為長方形狀之情形時,表示長邊方向之邊之長度的平均值。於各薄片10bh為正方形狀之情形時,表示四邊中之任一邊之長度的平均值。於薄片10bh之平均長度為0.3 mm以上之情形時,易在吸收體100形成稀疏之構造,於薄片10bh之平均長度為30 mm以下之情形時,不易對穿著者賦予吸收體100所致之不適感,且不易因吸收體100內之位置而導致吸收性能產生不均。又,各薄片10bh之平均寬度較佳為0.1 mm以上且10 mm以下,更佳為0.3 mm以上且6 mm以下,尤佳為0.5 mm以上且5 mm以下。此處,所謂平均寬度,於各薄片10bh為長方形狀之情形時,表示短邊方向之邊之長度的平均值。於各薄片10bh為正方形狀之情形時,表示四邊中之任一邊之長度的平均值。於薄片10bh之平均寬度為0.1 mm以上之情形時,易在吸收體100形成稀疏之構造,於薄片10bh之平均寬度為10 mm以下之情形時,不易對穿著者賦予吸收體100所致之不適感,且不易因吸收體100內之位置而導致吸收性能產生不均。
作為形成吸收體100之纖維材料,可並無特別限制地使用先前用於吸收性物品用之吸收體之各種纖維材料。作為親水性纖維10a,可列舉紙漿纖維、嫘縈纖維、棉纖維等。作為合成纖維10b,可列舉聚乙烯、聚丙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等短纖維等。作為薄片10bh,只要為片狀則並無特別限定,但較佳為不織布。又,構成吸收體100之原料中除了包含親水性纖維10a及合成纖維10b以外,還包含吸收性粒子10c。作為吸收性粒子10c,例如,可列舉澱粉系、纖維素系、合成聚合物系、高吸收性聚合物系者。作為高吸收性聚合物,例如,可使用包含澱粉-丙烯酸(鹽)接枝共聚物、澱粉-丙烯腈共聚物之皂化物、羧甲基纖維素鈉之交聯物、丙烯酸(鹽)聚合物者等。作為構成吸收體100之構成構件,亦可進而視需要使用除臭劑、抗菌劑等。作為包芯片材100b,可列舉衛生紙或透液性之不織布等。
其次,取上述吸收體100之製造方法為例,參照圖4~圖6對本發明之吸收體之製造方法進行說明。於圖4及圖5中示出用於本製造方法之實施的製造裝置1之整體構成。於對吸收體100之製造方法進行說明時,首先說明製造裝置1。
集聚體100a之原料只要至少具有薄片10bh即可,於上述吸收體100中,除了包含上述薄片10bh以外,還包含親水性纖維10a及吸收性粒子10c。製造吸收體100之製造裝置1至少如圖4及圖5所示般具備搬送吸收體100之原料之管道3、配置於管道3之搬送方向之下游側且作為供吸收體100之原料集聚之集聚部之一例的集聚用凹部41、向管道3之內部供給薄片10bh之供給部5、及對在上述集聚用凹部41中集聚之集聚體100a’進行加壓之加壓部700。若詳細敍述,則製造裝置1自搬送方向之上游側朝向下游側具備:解纖部2,其使用解纖機21將包含親水性纖維10a之親水性片材10as解纖;管道3,其將吸收體100之原料搭乘氣流而搬送;供給部5,其自管道3之中途向管道3之內部供給合成纖維10b;旋轉筒4,其與管道3之下游側鄰接配置;按壓皮帶7,其沿著旋轉筒4之位於與管道3相反之側之外周面4f配置;真空輸送機8,其配置於旋轉筒4之下方;及加壓部700,其配置於真空輸送機之下游側。集聚用凹部41係配置於旋轉筒4之外周面。
於以下之說明中,將搬送包含合成纖維10b之帶狀之纖維片材10bs之方向設為Y方向,將與搬送之方向正交之方向及被搬送之纖維片材10bs之寬度方向設為X方向,將被搬送之纖維片材10bs之厚度方向設為Z方向。 又,下述第1方向係沿搬送方向Y延伸之方向,且係指於與搬送方向Y所成之角未達45度之範圍內延伸之方向。本實施形態中,第1方向和與搬送方向Y平行之方向一致。 又,下述第2方向係與第1方向交叉之方向。本實施形態中,第2方向係與第1方向正交之方向,且和與搬送之纖維片材10bs及吸收體100之寬度方向X平行之方向一致。
如圖4及圖5所示,製造裝置1具備將包含親水性纖維10a之帶狀之親水性片材10as解纖之解纖部2。解纖部2具備將親水性片材10as解纖之解纖機21、及覆蓋解纖機21之上側之外殼22。解纖部2係向管道3之內部供給作為吸收體100之原料之經解纖所得之親水性纖維10a的部分。又,解纖部2具有將親水性片材10as供給至解纖機21之一對進料輥23、23。
一對進料輥23、23中之至少一個輥具有藉由未圖示之驅動裝置而旋轉之構成。一對進料輥23、23係夾持式之輥。作為上述驅動裝置,例如可列舉伺服馬達。就防止親水性片材10as之滑移之觀點而言,較佳為一對進料輥23、23之兩者藉由驅動裝置而旋轉。於該情形時,可直接藉由驅動裝置驅動一對進料輥23、23,亦可藉由驅動裝置驅動一個輥且利用齒輪等傳導機構對另一個輥傳遞驅動。又,就進一步防止與親水性片材10as之滑移之觀點而言,一對進料輥23、23亦可藉由在其表面遍及全周形成沿軸向延伸之槽,而不易滑動。再者,亦可除了具有一對進料輥23、23以外,還具有輔助親水性片材10as之搬送之輥。
如圖4及圖5所示,製造裝置1具有作為搬送集聚體100a之原料之搬送部的管道3。管道3係自解纖部2跨及旋轉筒4延伸,管道3之下游側之開口覆蓋位於維持為負壓之旋轉筒4之空間A的外周面4f。管道3具有形成頂面之頂板31、形成底面之底板32、及形成兩側面之兩側壁33、34。藉由旋轉筒4之進氣風扇(未圖示)之作動,而於管道3之由頂板31、底板32及兩側壁33、34包圍之內部產生使吸收體100之原料朝向旋轉筒4之外周面4f流動之氣流。亦即,管道3之內部成為流路30。
又,如圖4及圖5所示,製造包含吸收性粒子10c之吸收體100的製造裝置1於管道3之頂板31配置有將吸收性粒子10c供給至管道3之內部之吸收性粒子散佈管36。吸收性粒子散佈管36將吸收性粒子10c經由螺旋給料機等裝置(未圖示)自設置於吸收性粒子散佈管36之前端之散佈口排出,並供給至管道3之內部。而且,藉由各螺旋給料機等裝置,可調整吸收性粒子10c向吸收性粒子散佈管36之供給量。因此,藉由利用螺旋給料機等裝置調整吸收性粒子10c向吸收性粒子散佈管36之供給量,可自如地調整散佈於流路30之吸收性粒子10c之量,結果為,可自如地調整親水性纖維10a及合成纖維10b中之吸收性粒子10c之調配比率。吸收性粒子散佈管36係配置於解纖部2與合成纖維10b之供給部5之間,但藉由改變吸收性粒子散佈管36之配置位置,可調整集聚體100a中之吸收性粒子10c之分佈。又,藉由改變吸收性粒子散佈管36之散佈口之高度(頂板31與吸收性粒子散佈管36之散佈口之距離),可調整集聚體100a之厚度方向(Z方向)上之吸收性粒子10c之分佈。
如圖4及圖5所示,製造裝置1具有旋轉筒4。旋轉筒4於其外周面4f具有作為使吸收體之原料集聚而形成集聚體100a’之集聚部的集聚用凹部41。旋轉筒4呈圓筒狀,受到來自馬達等原動機(未圖示)之動力,從而形成其外周面4f之構件40繞水平軸沿箭頭R1方向旋轉。旋轉筒4具有形成外周面4f之構件40、及位於較構件40更靠內側之筒本體42。筒本體42被固定而不旋轉。旋轉筒4之集聚用凹部41係形成於形成外周面4f之構件40,且遍及旋轉筒4之圓周方向(2Y方向)之全周連續地配置。圖中,2Y係旋轉筒4之圓周方向,X係旋轉筒4之寬度方向(與旋轉筒4之旋轉軸平行之方向)。如此,製造裝置1之集聚用凹部41係遍及旋轉筒4之圓周方向2Y之全周連續地配置之形態,但亦可為於旋轉筒4之圓周方向2Y以特定間隔配置有複數個之形態。
如圖4及圖5所示,旋轉筒4之筒本體42於內部具有相互獨立之複數個空間,例如具有3個空間A~C。空間A~C彼此之間由自旋轉筒4之旋轉軸側朝向外周面4f側設置之板隔開。於旋轉筒4連接有作為進氣機構之進氣風扇(未圖示),藉由該進氣風扇之驅動,可調整旋轉筒4內隔出之複數個空間之壓力。於製造裝置1中,可使與位於外周面4f由管道3覆蓋之區域的上游側區域即空間A對應之區域之抽吸力較與下游側區域即空間B~C對應之區域之抽吸力強或弱,從而使空間A維持為負壓。再者,筒本體42之空間之隔開方法並不限定於上述形態。例如,亦可將筒本體42之維持為負壓之空間A進而隔成複數個,而能夠針對較細地隔出之每個空間調整壓力。又,例如,亦能夠將筒本體42之空間B進而隔成複數個,而能夠針對較細地隔出之每個空間調整壓力,將最鄰接於空間A之位置之空間的壓力調整為空間A之壓力,從而至集聚用凹部41已轉出管道3之稍前為止設為負壓區域。
集聚用凹部41之底面由多孔性構件(未圖示)構成,於外周面4f之內之集聚用凹部41通過旋轉筒4內之維持為負壓之空間上之期間,該多孔性構件作為對吸收體100之原料進行抽吸之抽吸孔發揮功能。
如圖4及圖5所示,製造裝置1具備向管道3之內部供給薄片10bh之供給部5。供給部5具有切割刀片51、52,該等切割刀片51、52係將纖維片材10bs於第1方向(Y方向)及第2方向(X方向)上以特定長度切斷而形成薄片10bh。供給部5具有:第1切割輥53,其具備於第1方向進行切斷之複數個切割刀片51;及第2切割輥54,其具備於第2方向進行切斷之複數個切割刀片52。供給部5具有與第1切割輥53及第2切割輥54對向配置之1個支承輥55。
於第1切割輥53之表面,如圖4~圖6所示,沿第1切割輥53之軸向(X方向)並列配置有複數個切割刀片51、51、51、…,該等複數個切割刀片51、51、51、…係沿著第1切割輥53之圓周方向遍及第1切割輥53之外周全周連續地延伸。第1切割輥53受到來自馬達等原動機之動力,而沿箭頭R3方向旋轉。於第1切割輥53之軸向上相鄰之切割刀片51、51、51、…彼此之間隔大致與藉由切斷而形成之薄片10bh之寬度(短邊方向之長度、X方向之長度)對應。若更嚴格地敍述,則亦存在如下情形:因片材搬送時之張力導致纖維片材10bs以於寬度方向X收縮之狀態被切斷,因此,關於製造出之薄片10bh,由於該張力被解除,故薄片10bh之寬度變得較切割刀片51、51、51、…彼此之間隔寬。
於第2切割輥54之表面,如圖4~圖6所示,沿第2切割輥54之圓周方向隔開間隔而配置有複數個切割刀片52、52、52、…,該等複數個切割刀片52、52、52、…係沿著第2切割輥54之軸向且遍及第2切割輥54之全寬連續地延伸。第2切割輥54受到來自馬達等原動機之動力,而沿箭頭R4方向旋轉。
如圖4~圖6所示,支承輥55係其表面平滑之平滑輥。支承輥55受到來自馬達等原動機之動力,而沿箭頭R5方向旋轉。
如圖4~圖6所示,供給部5於支承輥55之對向面,自旋轉方向(箭頭R5方向)之上游側朝向下游側依序具有向支承輥55與第1切割輥53之間供給纖維片材10bs之自由輥56、將纖維片材10bs於第1方向上切斷之第1切割輥53、將於第1方向上被切斷所得之沿第1方向延伸之複數片帶狀之薄片10bh1供給至支承輥55與第2切割輥54之間之夾持輥57、以及將薄片連續體10bh1於第2方向上切斷之第2切割輥54。又,供給部5具有搬送纖維片材10bs之進料輥(未圖示),該進料輥將纖維片材10bs供給至支承輥55與第1切割輥53之間。該進料輥具有藉由例如伺服馬達等驅動裝置而旋轉之構成。就防止纖維片材10bs之滑移之觀點而言,該進料輥亦可藉由在其表面遍及全周形成沿軸向延伸之槽、或遍及全周實施使摩擦力提高之塗佈處理,而不易滑動。亦可藉由利用夾持輥與進料輥進行夾持而使纖維片材10bs不易滑動。
如圖4~圖6所示,供給部5具有抽吸藉由第2切割輥54而形成之薄片10bh的抽吸噴嘴58。抽吸噴嘴58係其抽吸口581配置於第2切割輥54之下方、即較第2切割輥54與支承輥55之最接近點更靠第2切割輥54之旋轉方向(箭頭R4方向)下游側。又,抽吸噴嘴58係其抽吸口581遍及第2切割輥54之全寬延伸。就提高薄片10bh之抽吸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將抽吸噴嘴58之抽吸口581以和支承輥55與第2切割輥54之間對向之方式配置於支承輥55及第2切割輥54之下方。而且,就進一步提高薄片10bh之抽吸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將抽吸噴嘴58之抽吸口581如圖6所示般以自側面觀察支承輥55及第2切割輥54時與第2切割輥54對向之抽吸口581之弧之長度較與支承輥55對向之抽吸口581之弧之長度長的方式覆蓋第2切割輥54之外表面。
如圖4及圖5所示,抽吸噴嘴58經由抽吸管59而連接於管道3之頂板31側。而且,自抽吸噴嘴58之抽吸口581抽吸之薄片10bh經由抽吸管59而自管道3之中途被供給至管道3之內部。抽吸管59與管道3之連接位置位於管道3之解纖部2側與旋轉筒4側之間,且位於較管道3中之吸收性粒子散佈管36更靠下游側。但是,抽吸管59與管道3之連接位置並不限於此,例如,亦可並非管道3之頂板31側,而為底板32側。
如圖4及圖5所示,按壓皮帶7係鄰接於較管道3之位置更靠下游側而沿著旋轉筒4之位於空間B之外周面4f配置。空間B設定為較旋轉筒4之空間A更弱之負壓或壓力零(大氣壓)。按壓皮帶7係環狀之透氣性或非透氣性之皮帶,架設於輥71及輥72,且隨著旋轉筒4之旋轉而聯動旋轉。藉由按壓皮帶7,可將集聚用凹部41內之吸收性芯體100a在轉印至真空輸送機8上之前保持於集聚用凹部41內。
如圖4及圖5所示,真空輸送機8係配置於旋轉筒4之下方,且配置於旋轉筒4之位於設定為較弱之正壓或壓力零(大氣壓)之空間C的外周面4f。例如,藉由自筒本體42之內部朝向外周面4f之外側鼓風,可設為較弱之正壓。真空輸送機8具備:環狀之透氣性皮帶83,其架設於驅動輥81及從動輥82、82;及真空箱84,其配置於隔著透氣性皮帶83與位於旋轉筒4之空間C之外周面4f對向之位置。向真空輸送機8上導入包含衛生紙或透液性之不織布等之包芯片材100b。
再者,製造裝置1於較真空輸送機8更靠下游側,以覆蓋包芯片材100b、及載置於包芯片材100b之一面上之集聚體100a’之方式具有將包芯片材100b於寬度方向上回折之摺疊導板(未圖示)。摺疊導板(未圖示)係將包芯片材100b之沿著搬送方向之兩側部於集聚體100a’上回折從而形成吸收體之前驅物101者。
如圖4及圖5所示,加壓部700係配置於摺疊導板(未圖示)之下游側。加壓部700具有其表面平滑之一對金屬製之平滑輥701a、701b,至少一個輥具有藉由驅動裝置(未圖示)而旋轉之構成。作為上述驅動裝置,可列舉伺服馬達等。就對使用摺疊導板(未圖示)而形成之前驅物101之整體進行加壓之觀點而言,較佳為一對平滑輥701a、701b之兩者藉由驅動裝置而旋轉。於該情形時,可直接藉由驅動裝置驅動一對平滑輥701a、701b之兩者,亦可藉由驅動裝置驅動一個輥且經由齒輪等傳導機構對另一個輥傳導驅動。又,一對平滑輥701a、701b具有如下構成:藉由間隔調整裝置(未圖示)使一平滑輥701a向相對於另一平滑輥701b離開之方向移動,而能夠調整輥彼此之間隔。作為間隔調整裝置,可列舉使用滾珠螺桿等之間隔調整裝置。
又,製造裝置1於較加壓部700更靠下游側具備切斷裝置(未圖示),藉由該切斷裝置,而製造各個吸收體100。作為切斷裝置,例如,可無特別限制地使用在經期衛生棉、輕度失禁護墊、衛生護墊、尿布等吸收性物品之製造中先前用於吸收體連續體之切斷者等。作為切斷裝置,例如,可列舉一對於周面具備切斷刃之切割輥及支承該切斷刃之周面平滑之砧輥等。
其次,對使用上述製造裝置1製造吸收體100之方法、即本發明之吸收體之製造方法之一實施形態進行說明。
如圖4及圖5所示,吸收體100之製造方法具備:搬送步驟,其係使用作為搬送部之管道3將複數片薄片10bh搬送至作為集聚部之集聚用凹部41;集聚步驟,其係使該搬送步驟中所搬送之複數片薄片10bh集聚於集聚用凹部41而形成作為吸收體100之構成構件之集聚體100a’;及加壓步驟,其係對所形成之集聚體100a’遍及其整體於厚度方向上進行加壓。又,本實施形態之吸收體100之製造方法具備將帶狀之親水性片材10as解纖而獲得親水性纖維10a之解纖步驟。又,本實施形態之吸收體100之製造方法具備:切斷步驟,其係將纖維片材10bs於第1方向及第2方向上以特定長度切斷而形成薄片10bh;及抽吸步驟,其係抽吸切斷步驟中所獲得之薄片10bh並供給至作為搬送部之管道3之內部。進而,本實施形態之吸收體100之製造方法具備被覆步驟,該被覆步驟係利用包芯片材100b被覆所形成之集聚體100a’而形成前驅物101,於加壓步驟中,對在被覆步驟中形成之前驅物101遍及其整體於厚度方向上進行加壓。以下,對吸收體100之製造方法進行詳細敍述。
首先,使分別連接於旋轉筒4內之空間A、及真空輸送機8用之真空箱84內之進氣風扇(未圖示)作動而使其等為負壓。藉由使空間A內為負壓,而於管道3內產生將吸收體100之原料搬送至旋轉筒4之外周面4f之氣流。又,使解纖機21及旋轉筒4旋轉,且使第1切割輥53、第2切割輥54及支承輥55旋轉,使按壓皮帶7及真空輸送機8作動。
繼而,如圖4及圖5所示,執行解纖步驟,該解纖步驟係使用一對進料輥23、23將帶狀之親水性片材10as供給至解纖機21進行解纖而獲得親水性纖維10a。經解纖所得之纖維材料即親水性纖維10a係自解纖機21被供給至管道3。一對進料輥23、23控制親水性片材10as向解纖機21之供給速度。解纖步驟係控制親水性片材10as向解纖機21之供給而進行。
又,吸收體100之製造方法除具有解纖步驟以外,另外還具有切斷步驟。於切斷步驟中,如圖6所示,使用具備於第1方向(Y方向)進行切斷之切割刀片51的第1切割輥53、及具備於第2方向(X方向)進行切斷之切割刀片52的第2切割輥54將纖維片材10bs切斷,而形成薄片10bh。於切斷步驟中,對於纖維片材10bs,使用在第1方向進行切斷之第1切割輥53、在第2方向進行切斷之第2切割輥54、及與第1切割輥53及第2切割輥54對向配置之1個支承輥55,將纖維片材10bs導入至第1切割輥53及支承輥55之間並沿第1方向以特定長度切斷而形成薄片連續體10bh1,將所形成之薄片連續體10bh1利用支承輥55搬送並於第2切割輥54及支承輥55之間沿第2方向以特定長度切斷而形成薄片10bh。以下,具體地對本實施形態之切斷步驟進行說明。
於切斷步驟中,如圖6所示,使用進料輥(未圖示)搬送纖維片材10bs。進料輥控制纖維片材10bs之搬送速度。切斷步驟係控制纖維片材10bs之搬送速度而進行。
於切斷步驟中,如圖6所示,將由進料輥搬送之纖維片材10bs經由自由輥56導入至支承輥55與第1切割輥53之間。將纖維片材10bs導入至沿箭頭R5方向旋轉之作為平滑輥之支承輥55與沿箭頭R3方向旋轉之第1切割輥53之間,且藉由在第1切割輥53之表面朝向第1方向延伸且於第2方向上隔開間隔而配置之複數個切割刀片51、51、51、…將纖維片材10bs於第2方向上隔開間隔之位置沿第1方向切斷。藉由如此般進行切斷,而形成在第2方向上並列設置之複數個沿第1方向延伸之薄片連續體10bh1。複數個切割刀片51、51、51、…分別於第2方向上以等間隔配置於第1切割輥53之表面。因此,纖維片材10bs以等間隔被切斷,故而形成複數個寬度(第2方向之長度)相等之薄片連續體10bh1。就確保薄片10bh表現特定效果上所需之尺寸之觀點等而言,切斷步驟中所形成之薄片連續體10bh1之平均寬度較佳為0.1 mm以上且10 mm以下,更佳為0.3 mm以上且6 mm以下,尤佳為0.5 mm以上且5 mm以下。於本實施形態中,利用第1切割輥53切斷所得之薄片連續體10bh1之寬度相當於最終形成之薄片10bh之短邊方向之邊之長度。然而,亦可以利用第1切割輥53切斷所得之薄片連續體10bh1之寬度相當於最終形成之薄片10bh之長邊方向之邊之長度的方式進行切斷,該情形之利用第1切割輥53切斷所得之薄片連續體10bh1之平均寬度較佳為0.3 mm以上且30 mm以下,更佳為1 mm以上且15 mm以下,尤佳為2 mm以上且10 mm以下。所形成之複數個薄片連續體10bh1於沿箭頭R5方向旋轉之支承輥55之周面上被搬送,而被搬送至支承輥55與夾持輥57之間,經由夾持輥57而被導入至支承輥55與第2切割輥54之間。
然後,於切斷步驟中,如圖6所示,將於第2方向上並列設置之沿第1方向延伸之複數個薄片連續體10bh1導入至沿箭頭R5方向旋轉之支承輥55與沿箭頭R4方向旋轉之第2切割輥54之間,且藉由在第2切割輥54之表面朝向第2方向遍及輥之全寬延伸且於第2切割輥54之旋轉方向上均等地隔開間隔而配置之複數個切割刀片52、52、52、…將複數個薄片連續體10bh1於第1方向上間歇性地遍及第2方向切斷。藉由如此般進行切斷,而形成複數片第1方向之長度較第2方向之長度長之矩形狀之薄片10bh。複數個切割刀片52、52、52、…分別於第2切割輥54之圓周方向上以等間隔配置於表面。因此,複數個薄片連續體10bh1以等間隔被切斷,故而形成複數片第1方向之長度相等之矩形狀之薄片10bh。就確保薄片10bh表現特定效果上所需之尺寸之觀點等而言,切斷步驟中所形成之薄片10bh之平均長度較佳為0.3 mm以上且30 mm以下,更佳為1 mm以上且15 mm以下,尤佳為2 mm以上且10 mm以下。於本實施形態中,利用第2切割輥54切斷所得之薄片10bh之長度相當於薄片10bh之長邊方向之邊之長度。然而,亦可以利用第2切割輥54切斷所得之薄片10bh之長度相當於薄片10bh之短邊方向之邊之長度的方式進行切斷,該情形之利用第2切割輥54切斷所得之薄片10bh之長度(寬度)較佳為0.1 mm以上且10 mm以下,更佳為0.3 mm以上且6 mm以下,尤佳為0.5 mm以上且5 mm以下。
於切斷步驟中,由於將纖維片材10bs於第1方向上切斷且於第2方向上以特定長度切斷而獲得薄片10bh,故而容易將所獲得之薄片10bh之尺寸調整為意欲之尺寸,從而容易精度良好且大量地製造相同尺寸之薄片10bh。再者,存在如下情形:即便使用具有切割刀片51之第1切割輥53或具有切割刀片52之第2切割輥54於第1方向或第2方向上進行切斷而形成薄片10bh,關於所形成之薄片10bh,亦會在其周邊因切斷而導致產生合成纖維之絨毛。又,存在如下情形:因切割刀片51、52磨耗等而劣化,導致產生纖維片材10bs未被順利地切斷而複數片薄片10bh相連而成者。
繼而,執行抽吸步驟,該抽吸步驟係抽吸切斷步驟中所獲得之於第1方向較長之薄片10bh並供給至管道3之內部。如圖4及圖5所示,供給部5具有抽吸噴嘴58,該抽吸噴嘴58於第2切割輥54之下方、即較第2切割輥54與支承輥55之最接近點更靠第2切割輥54之旋轉方向(箭頭R4方向)下游側配置有抽吸口581。於抽吸步驟中,使用抽吸噴嘴58抽吸利用第2切割輥54切斷而獲得之薄片10bh。若如此般在第2切割輥54之下方、即較第2切割輥54與支承輥55之最接近點更靠第2切割輥54之旋轉方向R4下游側配置有抽吸噴嘴58之抽吸口581,則可有效率地抽吸利用第2切割輥54及支承輥55切斷而形成之複數片薄片10bh。
繼而,執行搬送步驟,該搬送步驟係使用管道3並藉由氣流將供給至管道3之內部之薄片10bh搬送至集聚用凹部41。然,於將薄片10bh供給至管道3之內部時,如上所述,有如下擔憂:若形成周邊產生有絨毛之薄片10bh、或為複數片薄片10bh相連之狀態,則產生有絨毛之薄片10bh彼此連結等,而形成如圖7所示之薄片10bh之塊10K。因此,於搬送步驟中,藉由管道3之內部所產生之氣流將薄片10bh以飛散狀態搬送至旋轉筒4之外周面4f之集聚用凹部41。於抽吸步驟中所抽吸之薄片10bh經由抽吸管59被供給至管道3之內部。又,於管道3之流路30內已產生有將吸收體100之原料朝向旋轉筒4之外周面4f搬送之氣流。因此,複數片薄片10bh於管道3中之氣流之流動方向中途之位置被供給至管道3之內部。
如圖7所示,即便意外供給有薄片10bh之塊10K,由於已在管道3之流路30內流動之氣流朝下游側之速度大於經由抽吸管59自中途供給至管道3之流路30內之複數片薄片10bh朝下游側之速度,故而當薄片10bh之塊10K被供給至管道3之流路30內時,薄片10bh之塊10K與已經在流動之氣流發生碰撞。與氣流碰撞之薄片10bh之塊10K如圖7所示般,藉由與氣流接觸之衝擊,從而切斷時所形成之絨毛之過度糾結或薄片10bh彼此因切斷不良而相連之部分等被鬆解,分離為各個薄片10bh並朝向下游側以飛散狀態搬送。如此,於本實施形態之搬送步驟中,由於分離為各個薄片10bh並將薄片10bh以飛散狀態搬送,故而容易穩定地製造薄片10bh均勻地分佈之集聚體100a’。
利用吸收體之製造方法所製造之吸收體100包含親水性纖維10a。於搬送步驟中,將切斷步驟中所獲得之薄片10bh及解纖步驟中所獲得之親水性纖維10a一面混合一面搬送至集聚用凹部41。於搬送至集聚用凹部41期間,使薄片10bh與親水性纖維10a於氣流中碰撞,而提高薄片10bh之飛散狀態。而且,藉由氣流將薄片10bh與親水性纖維10a以兩者混合之飛散狀態搬送。
於搬送步驟中,在管道3內部(流路30)之沿著氣流之流動方向之不同位置分別供給親水性纖維10a、及薄片10bh,於較供給薄片10bh之位置更靠氣流之流動方向之上游側供給並搬送親水性纖維10a。即,如圖4及圖5所示,解纖步驟中所使用之解纖機21係配置於較抽吸噴嘴58更靠管道3之上游側。於搬送步驟中,將於解纖步驟中獲得之親水性纖維10a自管道3中之氣流之流動方向之上游側供給至該管道3之流路30內,將經過抽吸步驟後之複數片薄片10bh自管道3之中途供給至管道3之流路30內。而且,於搬送步驟中,藉由在管道3之流路30內流動之氣流,將自解纖機21供給至管道3之流路30內的親水性纖維10a自較供給複數片薄片10bh之位置更靠氣流之流動方向之上游側朝向旋轉筒4之外周面4f搬送。
此處,於搬送步驟中,薄片10bh與親水性纖維10a在管道3之內部合流時,薄片10bh之搬送速度Vb與親水性纖維10a之搬送速度Va不同。而且,親水性纖維10a之搬送速度Va中之朝下游側之速度成分Va1大於薄片10bh之搬送速度Vb中之朝下游側之速度成分Vb1。再者,所謂親水性纖維10a之搬送速度Va中之下游側之速度成分Va1係如圖8所示般自側面側以投影方式觀察管道3時將搬送速度Va分解為水平方向之速度成分Vb1與鉛直方向之速度成分Va2之情形時之水平方向之速度成分。同樣地,所謂薄片10bh之搬送速度Vb中之朝下游側之速度成分Vb1係如圖8所示般自側面側以投影方式觀察管道3時將搬送速度Vb分解為水平方向之速度成分Vb1與鉛直方向之速度成分Vb2之情形之水平方向之速度成分。於搬送步驟中,由於親水性纖維10a較薄片10bh自更上游側供給,故而於薄片10bh與親水性纖維10a合流時,親水性纖維10a之下游側之速度成分Va1大於薄片10bh之朝下游側之速度成分Vb1。尤其,於本實施形態中係藉由沿與管道3之氣流之流動方向交叉之方向延伸之抽吸管59將薄片10bh供給至管道3之流路30。因此,將要被供給至管道3之流路30之前之薄片10bh之移動速度中,朝管道3內部中之氣流之流動方向下游側之速度成分不會變大,故而親水性纖維10a之搬送速度Va中之朝氣流之流動方向下游側之速度成分Va1易變得大於薄片10bh之搬送速度Vb中之朝氣流之流動方向下游側之速度成分Vb1。因此,即便意外將薄片10bh之塊10K供給至管道3之流路30內,薄片10bh之塊10K亦會與已經在流動之親水性纖維10a發生碰撞。與親水性纖維10a碰撞之薄片10bh之塊10K如圖8所示般,藉由與親水性纖維10a接觸之衝擊,從而切斷時所形成之絨毛之糾結等進一步被鬆解,分離為各個薄片10bh並朝向下游側以飛散狀態搬送。於搬送步驟中,薄片10bh之塊10K與親水性纖維10a在氣流中碰撞,藉此,各個薄片10bh進一步分離而提高飛散狀態,從而親水性纖維10a與薄片10bh以飛散狀態一面混合一面由氣流搬送,因此,即便形成周邊產生有絨毛之薄片10bh,或於被供給至管道3之內部之前為複數片薄片10bh相連之狀態,亦容易穩定地製造薄片10bh與親水性纖維10a均勻地分佈之集聚體100a’。
又,利用吸收體100之製造方法所製造之吸收體100除了包含親水性纖維10a以外,還包含吸收性粒子10c。於搬送步驟中,除了薄片10bh與親水性纖維10a之碰撞以外,亦於將切斷步驟中所獲得之薄片10bh及吸收性粒子10c向集聚用凹部41搬送期間,使薄片10bh與吸收性粒子10c於氣流中碰撞,而提高薄片10bh之飛散狀態。而且,藉由氣流將薄片10bh與吸收性粒子10c以兩者混合之飛散狀態搬送。
於搬送步驟中,在沿氣流之流動方向之不同位置分別供給吸收性粒子10c、及薄片10bh,在較供給薄片10bh之位置更靠流動方向之上游側供給吸收性粒子10c。即,如圖4及圖5所示,吸收性粒子散佈管36配置於較抽吸噴嘴58更靠管道3之上游側。於搬送步驟中,將吸收性粒子10c自較抽吸噴嘴58更靠管道3之上游側供給至該管道3之流路30內,將經過抽吸步驟後之複數片薄片10bh自較吸收性粒子散佈管36之配置位置更靠管道3之下游側供給至該管道3之流路30內。而且,於搬送步驟中,藉由在管道3之流路30內流動之氣流,將自吸收性粒子散佈管36供給至管道3之流路30內之吸收性粒子10c自較供給複數片薄片10bh之位置更靠氣流之流動方向之上游側朝向旋轉筒4之外周面4f搬送。
此處,於搬送步驟中,薄片10bh與吸收性粒子10c合流時,薄片10bh之搬送速度Vb與吸收性粒子10c之搬送速度Vc不同。而且,吸收性粒子10c之搬送速度Vc中之朝下游側之速度成分Vc1大於薄片10bh之搬送速度Vb中之朝下游側之速度成分Vb1。再者,所謂吸收性粒子10c之搬送速度Vc中之下游側之速度成分Vc1係如圖9所示般自側面側以投影方式觀察管道3時將搬送速度Va分解為水平方向之速度成分Va1與鉛直方向之速度成分Va2之情形時之水平方向之速度成分。於本實施形態之搬送步驟中,由於吸收性粒子10c較薄片10bh自更上游側供給,故而於薄片10bh與吸收性粒子10c合流時,吸收性粒子10c之下游側之速度成分Vc1大於薄片10bh之朝下游側之速度成分Vb1。因此,當薄片10bh之塊10K被供給至管道3之流路30內時,薄片10bh之塊10K與已經在流動之吸收性粒子10c發生碰撞。與吸收性粒子10c碰撞之薄片10bh之塊10K如圖9所示般,藉由與吸收性粒子10c接觸之衝擊,從而切斷時所形成之絨毛之糾結等進一步被鬆解,分離為各片薄片10bh並朝向下游側以飛散狀態搬送。於搬送步驟中,薄片10bh之塊10K與親水性纖維10a在氣流中碰撞並且亦與吸收性粒子10c碰撞,藉此,各個薄片10bh更進一步分離而提高飛散狀態,從而親水性纖維10a、薄片10bh及吸收性粒子10c以飛散狀態一面混合一面由氣流搬送,因此,容易穩定地製造親水性纖維10a、薄片10bh及吸收性粒子10c均勻地分佈之集聚體100a’。尤其,吸收性粒子10c相較於薄片10bh而言比重較大,故而各個薄片10bh容易更進一步分離。
繼而,執行集聚步驟,該集聚步驟係使搬送步驟中所搬送之薄片10bh集聚於集聚用凹部41而形成集聚體100a’。於集聚步驟中,不僅薄片10bh,而且親水性纖維10a及吸收性粒子10c亦集聚於配置在旋轉筒4之外周面4f之集聚用凹部41而形成集聚體100a’。由於在將薄片10bh、親水性纖維10a及吸收性粒子10c朝向集聚用凹部41以飛散狀態搬送期間將其等混合,故而於集聚用凹部41,薄片10bh以於該集聚用凹部41之面方向分散之狀態配置。而且,使薄片10bh、親水性纖維10a及吸收性粒子10c以於該集聚用凹部41之厚度方向上混合之狀態集聚。以此方式集聚於集聚用凹部41之集聚體100a’成為如下狀態:遍及厚度方向之全域而重疊之薄片10bh之數量互不相同之區域分別於集聚體100a’之縱向及寬度方向上分散存在。
又,薄片10bh由於為第1方向較長之矩形狀,故而於在搬送步驟中藉由氣流沿搬送方向被搬送時,容易使薄片10bh之長邊方向(第1方向)朝向氣流之流動方向而被搬送。而且,於集聚步驟中,維持著其朝向不變地集聚於移動之集聚用凹部41。因此,容易形成薄片10bh之長邊方向(第1方向)朝向集聚體100a’之搬送方向Y之集聚體100a’(參照圖1)。此處,所謂「薄片10bh之長邊方向朝向氣流之流動方向」係指薄片10bh之長邊方向與流動方向所成之角度為未達45度之範圍內。於本實施形態中,將搬送方向Y設為與穿著者之前後方向對應之縱向來製造吸收體。因此,容易形成薄片10bh之長邊方向朝向吸收體之縱向之集聚體100a’。如此,若薄片10bh之長邊方向(第1方向)朝向集聚體100a’之搬送方向,則容易形成親水性纖維10a彼此於吸收體之縱向上連接之集聚體100a(參照圖1)。若親水性纖維10a於縱向上連接,則所製造之吸收體100中,體液容易沿縱向擴散,而容易使用吸收體100之整個面。於集聚步驟中,較佳為集聚體100a’中所存在之薄片10bh之50%以上係薄片10bh之長邊方向朝向集聚體100a’之搬送方向,更佳為集聚體100a’中所存在之薄片10bh之70%以上係薄片10bh之長邊方向朝向集聚體100a’之搬送方向。所謂「薄片10bh之長邊方向朝向集聚體100a’之搬送方向」係指薄片10bh之長邊方向與集聚體100a’之搬送方向所成之角度為未達45度之範圍內。如此,較佳為所形成之集聚體100a’中所包含之薄片10bh之50%以上係薄片10bh之長邊方向朝向吸收體100之縱向,更佳為集聚體100a’中所包含之薄片10bh之70%以上係薄片10bh之長邊方向朝向吸收體100之縱向。
以上述方式,於旋轉筒4之集聚用凹部41內形成分散有薄片10bh及親水性纖維之集聚體100a’。以此方式形成之集聚體100a’存在如下情形:由於較親水性纖維10a大之薄片10bh係於集聚體100a’之一方向即縱向及寬度方向上分散地集聚(參照圖3),故而在相鄰之薄片10bh彼此之間產生較大之間隙。本製造方法係將形成於集聚用凹部41內之集聚體100a’遍及旋轉筒4之圓周方向(2Y方向)之全周連續地形成。如此,於在集聚用凹部41內形成使親水性纖維10a、合成纖維10b及吸收性粒子10c集聚而成之集聚體100a’後,如圖4所示,進而使旋轉筒4旋轉,一面利用配置在位於旋轉筒4之空間B之外周面4f的按壓皮帶7壓抵集聚用凹部41內之集聚體100a’,一面將其搬送至真空輸送機8上。
繼而,執行被覆步驟,該被覆步驟係將集聚步驟中所獲得之集聚體100a’載置於正被搬送之帶狀之包芯片材100b上,且於該包芯片材100b之沿搬送方向Y之兩側部,以至少覆蓋所載置之該集聚體100a’之沿搬送方向Y之兩側部之方式進行回折,從而利用包芯片材100b被覆該集聚體100a’。集聚用凹部41內之集聚體100a’如圖4及圖5所示般,當來到位於旋轉筒4之空間C之真空箱84之對向位置時,藉由來自真空箱84之抽吸而自集聚用凹部41脫模。自集聚用凹部41脫模後之集聚體100a’係載置於由真空輸送機8搬送之帶狀之包芯片材100b之一面上。以此方式於包芯片材100b之寬度方向之中央部分上載置沿著搬送方向連續地延伸之集聚體100a’。然後,如圖4所示,將包芯片材100b之沿搬送方向之兩側部中之一側部藉由摺疊導板(未圖示)向寬度方向內側回折至集聚體100a’上,將另一側部藉由摺疊導板向寬度方向內側回折至集聚體100a’上。執行被覆步驟,於被覆步驟中,以此方式形成以包芯片材100b被覆集聚體100a’而成之帶狀之吸收體之前驅物101。
於被覆步驟中,被載置於包芯片材100b之一面上之集聚體100a’就使薄片10bh之長邊方向(Y方向)朝向集聚體100a’之搬送方向之觀點而言,較佳為與包芯片材100b一併於在包芯片材100b之搬送方向施加有張力之狀態下沿該搬送方向被搬送。藉由如此般於在包芯片材100b之搬送方向施加有張力之狀態下被搬送,集聚體100a’於搬送方向上被拉伸,但此時主要是薄片10bh之數量相對較多且親水性纖維10a之數量較少之區域、即親水性纖維10a彼此之連接較弱之區域被拉伸,故而該區域之親水性纖維10a之存在密度進一步變小。於是,在下述加壓步驟中,容易形成密度差更大之疏密構造。
繼而,執行對集聚體100a’遍及其整體於厚度方向上進行加壓之加壓步驟。於本實施形態中,將以包芯片材100b被覆集聚體100a’而成之帶狀之吸收體之前驅物101導入至加壓部700之一對平滑輥701a、701b之間,而對該吸收體之前驅物101遍及其整體於厚度方向上進行加壓。於加壓步驟中,一面搬送前驅物101,一面沿著搬送方向對其進行加壓並且遍及寬度方向全域對其進行加壓。加壓前之前驅物101如上所述般存在如下情形:於集聚體100a’內相鄰之薄片10bh彼此之間形成較大之間隙(參照圖3),藉由在加壓步驟中於厚度方向(Z方向)上對前驅物101進行加壓,從而上述較大之間隙被壓癟,容易成為構成纖維間之間隙大致均勻化之集聚體100a。因此,可減少於身體吸收體液時妨礙體液之擴散之程度的較大之間隙,從而可製造吸收性能優異之吸收體。
於加壓步驟中,就使薄片10bh朝向集聚體100a’之搬送方向,對前驅物101之整體均勻地進行加壓而形成緻密之疏密構造之觀點而言,較佳為一面搬送該前驅物101,一面於在其搬送方向施加有張力之狀態下對其進行加壓。
又,於集聚步驟中,形成了遍及集聚體100a’之厚度方向之全域而重疊之複數片薄片10bh之數量互不相同之區域分別於集聚體100a’之縱向及寬度方向上分散存在之集聚體100a’之情形時,較佳為於加壓步驟中以形成疏密構造之程度之加壓力進行加壓。藉由如此般進行加壓,薄片10bh之數量相對較多且親水性纖維10a之數量較少之區域成為疏區域,薄片10bh之數量相對較少且親水性纖維10a之數量較多之區域成為密區域,從而於集聚體100a形成如下疏密構造,即,具有包含合成纖維10b之薄片10bh及親水性纖維10a之存在密度分佈。
再者,於加壓步驟中,就有效之疏密構造之形成及吸收體硬化之平衡之觀點而言,較佳為使用間隔調整裝置(未圖示)根據前驅物101之厚度調整一對平滑輥701a、701b彼此之間隔,而對該前驅物101進行加壓。作為一對平滑輥701a、701b彼此之間隔(701d)相對於前驅物101之厚度(101t)的比率((701d/101t)×100)(參照圖5),較佳為1%以上,更佳為5%以上,較佳為50%以下,更佳為30%以下,較佳為1%以上且50%以下,更佳為5%以上且30%以下。
其後,藉由切斷裝置(未圖示)將帶狀之吸收體於搬送方向上以特定間隔切斷,而製造各個吸收體100。如此般製造之吸收體100如圖2所示,具有薄片10bh彼此形成之間隙較小且該間隙大致均勻化之疏密構造。若使用具備此種吸收體100之吸收性物品,則可於稀疏之構造部分快速吸收體液,於緻密之構造部分使體液擴散,故而吸收性能提高。
再者,於吸收體100之製造方法中,較佳為在上述切斷步驟之前具備加熱步驟,該加熱步驟係對纖維片材10bs進行加熱使其較加熱前之厚度變厚。加熱步驟係例如使用具備加熱區(未圖示)及冷卻區(未圖示)之加熱部,對纖維片材10bs吹送熱風或水蒸氣而實施加熱處理,上述加熱區(未圖示)具有加熱鼓風機(未圖示)及熱風用抽吸箱(未圖示)。藉由執行此種加熱步驟,可於切斷步驟中形成厚度變厚之薄片10bh,因此,於集聚步驟中可形成親水性纖維10a之數量更少之區域。藉由對以此種方式製造之集聚體100a’於厚度方向上進行加壓,而容易形成疏密差更加大之疏密構造。
纖維片材10bs之厚度係藉由下述方法予以測定。 例如,自纖維片材10bs切下特定面積之樣品,於施加有0.05 kPa之負載之狀態下,使用厚度測定器進行測定。作為厚度測定器,例如可使用歐姆龍(OMRON)公司製造之雷射移位計。厚度測定係測定10個點,算出其等之平均值作為纖維片材10bs之厚度。此外,亦可藉由利用數位顯微鏡等將切下之樣品之剖面放大而測定纖維片材10bs之厚度。但是,並不限於上述方法,即便為其他測定方法,亦較佳為實施過加熱處理之纖維片材10bs之厚度較加熱前之纖維片材10bs之厚度變厚。
就有效率地對纖維片材10bs進行加熱之觀點而言,利用加熱部所具有之加熱鼓風機吹送之熱風或水蒸氣較佳為其溫度為構成纖維片材10bs之合成纖維10b之玻璃轉移點Tg 以上,更佳為其溫度為Tg +3℃以上。再者,作為吹送之熱風或水蒸氣之上限溫度,較佳設為未達構成纖維片材10bs之合成纖維10b之熔點Tm ,更佳為Tm -3℃以下。
本發明並不限制於上述實施形態,能夠適當進行變更。 例如,於上述吸收體100之製造方法中,具備被覆步驟,該被覆步驟係以包芯片材100b被覆所形成之集聚體100a’而形成吸收體100之前驅物101,但亦可不具備被覆步驟。於不具備被覆步驟之情形時,在加壓步驟中,只要直接對所形成之集聚體100a’遍及其整體於厚度方向上進行加壓即可。
又,於吸收體100之製造方法中,使用具有一對平滑輥701a、701b之加壓部700對前驅物101之整體於厚度方向上進行加壓,但亦可代替一對平滑輥701a、701b而使用一對加壓板或一對輸送帶等加壓機構對前驅物101進行加壓。
又,於吸收體100之製造方法中,具備解纖步驟,該解纖步驟係使用解纖機21將帶狀之親水性片材10as解纖而獲得親水性纖維10a,但亦可不具備該解纖步驟。又,於吸收體100之製造方法中,使用吸收性粒子散佈管36來供給吸收性粒子10c,但亦可不供給吸收性粒子10c。
又,於本實施形態之切斷步驟中,如圖4所示,使用第1切割輥53及第2切割輥54將纖維片材10bs切斷而製造相同尺寸之薄片10bh,但亦可使用切碎機方式之粉碎裝置。但是,於使用切碎機方式形成薄片之情形時,難以形成全部為固定尺寸之薄片,相對於意欲之尺寸產生偏差。若薄片之尺寸產生偏差,則有產生於吸收體之間隙之大小產生不均,而導致吸收體吸收體液時之吸水性能不均之虞。因此,較佳為將纖維片材10bs於第1方向及第2方向上以特定長度切斷而形成薄片10bh。 又,亦可不使用切割輥,而使用具備於第1方向(Y方向)進行切斷之切割刀片51的加壓機、及具備於第2方向(X方向)進行切斷之切割刀片52的加壓機將纖維片材10bs切斷而形成薄片10bh。
又,於本實施形態之切斷步驟中,如圖4所示,使用第1切割輥53及第2切割輥54,但亦可代替2個切割輥而使用在同一周面上具備於第1方向進行切斷之切割刀片51及於第2方向進行切斷之切割刀片52的1個切割輥。
又,所製造之集聚體100a之形狀亦可藉由變更集聚用凹部41之形狀而靈活地變更。又,亦可對用於合成纖維10b之纖維進行親水化處理。
關於上述實施形態,進而揭示以下之吸收體之製造方法。
<1> 一種吸收體之製造方法,其係包含合成纖維之吸收體之製造方法,且具備:搬送步驟,其係使用搬送部將包含合成纖維之複數片薄片搬送至集聚部;集聚步驟,其係使上述搬送步驟中所搬送之複數片上述薄片集聚於上述集聚部,而形成上述吸收體之構成構件即集聚體;及加壓步驟,其係對上述集聚體遍及其整體於厚度方向上進行加壓。 <2> 如上述<1>之吸收體之製造方法,其具備將帶狀之親水性片材解纖而獲得親水性纖維之解纖步驟,於上述搬送步驟中,將複數片上述薄片及上述解纖步驟中所獲得之上述親水性纖維一面混合一面搬送至上述集聚部,於上述集聚步驟中,使上述薄片及上述親水性纖維集聚於上述集聚部而形成上述集聚體。 <3> 如上述<2>之吸收體之製造方法,其中於上述集聚步驟中形成集聚體,該集聚體係遍及上述集聚體之厚度方向之全域而重疊之複數片上述薄片之數量互不相同的區域分別於該集聚體之縱向及與該縱向正交之橫向上分散存在,於上述加壓步驟中,對上述集聚體進行加壓,而形成在上述集聚體之上述縱向及上述橫向分別具有上述親水性纖維之存在密度之分佈的吸收體。 <4> 如上述<1>至<3>中任一項之吸收體之製造方法,其中於上述加壓步驟中,使用一對平滑輥,且將上述一對平滑輥之間隔相對於上述集聚體之厚度調整為50%以下而對該集聚體進行加壓。 <5> 如上述<1>至<4>中任一項之吸收體之製造方法,其中於上述加壓步驟中,使用一對平滑輥,上述一對平滑輥彼此之間隔相對於上述集聚體之厚度的比率較佳為1%以上,更佳為5%以上,較佳為50%以下,更佳為30%以下,較佳為1%以上且50%以下,更佳為5%以上且30%以下。 <6> 如上述<1>至<4>中任一項之吸收體之製造方法,其中於上述加壓步驟中,一面搬送上述集聚體,一面於施加有朝搬送方向之張力之狀態下對其進行加壓。 <7> 如上述<1>至<5>中任一項之吸收體之製造方法,其具備切斷步驟,該切斷步驟係將包含上述合成纖維之帶狀之纖維片材於第1方向及與該第1方向交叉之第2方向上以特定長度切斷而形成上述薄片,於上述集聚步驟中,使該切斷步驟中形成之複數片上述薄片集聚而形成上述集聚體。 <8> 如上述<7>之吸收體之製造方法,其中於上述切斷步驟中,使用具備於上述第1方向進行切斷之切割刀片的第1切割輥將上述帶狀之纖維片材切斷而形成帶狀之薄片連續體,且使用具備於上述第2方向進行切斷之切割刀片的第2切割輥將該帶狀之薄片連續體切斷而形成複數片上述薄片。 <9> 如上述<7>或<8>之吸收體之製造方法,其中上述第1方向係上述切斷步驟中之搬送上述帶狀之纖維片材之方向,上述第2方向係與上述第1方向正交之方向。 <10> 如上述<7>至<9>之吸收體之製造方法,其中上述切斷步驟中所形成之各上述薄片之平均長度較佳為0.3 mm以上且30 mm以下,更佳為1 mm以上且15 mm以下,尤佳為2 mm以上且10 mm以下。 <11> 如上述<7>至<10>中任一項之吸收體之製造方法,其中上述切斷步驟中所形成之各上述薄片之平均寬度較佳為0.1 mm以上且10 mm以下,更佳為0.3 mm以上且6 mm以下,尤佳為0.5 mm以上且5 mm以下。 <12> 如上述<7>至<11>中任一項之吸收體之製造方法,其具備加熱步驟,該加熱步驟係對上述帶狀之纖維片材進行加熱使其較加熱前之厚度變厚,於上述切斷步驟中,將藉由上述加熱步驟被加熱之上述帶狀之纖維片材切斷而形成上述薄片。 <13> 如上述<12>之吸收體之製造方法,其中於上述加熱步驟中,對上述帶狀之纖維片材吹送熱風或水蒸氣而進行加熱。 <14> 如上述<13>之吸收體之製造方法,其中關於上述熱風或上述水蒸氣,其溫度較佳為構成上述纖維片材之上述合成纖維之玻璃轉移點Tg 以上,進而較佳為Tg +3℃以上,且較佳為未達構成上述纖維片材之合成纖維之熔點Tm ,更佳為Tm -3℃以下。 <15> 如上述<1>至<16>中任一項之吸收體之製造方法,其中於上述搬送步驟中,藉由上述搬送部內所產生之氣流搬送複數片上述薄片。 <16> 如上述<15>之吸收體之製造方法,其中使用一方向較長之矩形之上述薄片,於上述搬送步驟中,以上述薄片之長邊方向朝向上述氣流之流動方向之方式搬送上述薄片。 <17> 如上述<16>之吸收體之製造方法,其中於上述集聚步驟中,存在於上述集聚體中之上述薄片之50%以上係以該薄片之長邊方向朝向上述集聚體之搬送方向之方式集聚於上述集聚部,從而形成上述集聚體。 <18> 如上述<17>之吸收體之製造方法,其中於上述集聚步驟中,較佳為存在於上述集聚體中之上述薄片之50%以上係該薄片之長邊方向朝向該集聚體之搬送方向,更佳為存在於上述集聚體中之上述薄片之70%以上係該薄片之長邊方向朝向該集聚體之搬送方向。 <19> 如上述<17>或<18>之吸收體之製造方法,其中於上述集聚步驟中,較佳為上述集聚體中所包含之上述薄片之50%以上係該薄片之長邊方向朝向上述吸收體之縱向,更佳為上述集聚體中所包含之上述薄片之70%以上係該薄片之長邊方向朝向上述吸收體之縱向。 <20> 如上述<1>至<19>中任一項之吸收體之製造方法,其具備被覆步驟,該被覆步驟係利用包芯片材被覆上述集聚步驟中所形成之上述集聚體。 <21> 如上述<20>之吸收體之製造方法,其中於上述被覆步驟中,將上述集聚體載置於正被搬送之帶狀之上述包芯片材上,於該包芯片材之沿搬送方向之兩側部,以至少覆蓋所載置之該集聚體之沿搬送方向之兩側部之方式將該包芯片材之沿搬送方向之兩側部回折,從而藉由該包芯片材被覆該集聚體。 <22> 如上述<21>之吸收體之製造方法,其中於上述被覆步驟中,將載置於上述包芯片材之一面上之上述集聚體與該包芯片材一併於在該包芯片材之搬送方向施加有張力之狀態下搬送。 <23> 如上述<20>至<22>中任一項之吸收體之製造方法,其中於上述加壓步驟中,對由上述包芯片材被覆之上述集聚體進行加壓。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根據本發明,可製造吸收性能優異之吸收體。
1‧‧‧製造裝置
2‧‧‧解纖部
2Y‧‧‧旋轉筒4之圓周方向
3‧‧‧管道
4‧‧‧旋轉筒
4f‧‧‧外周面
5‧‧‧供給部
7‧‧‧按壓皮帶
8‧‧‧真空輸送機
10a‧‧‧親水性纖維
10as‧‧‧親水性片材
10b‧‧‧合成纖維
10bh‧‧‧薄片
10bh1‧‧‧薄片連續體
10bs‧‧‧纖維片材
10c‧‧‧吸收性粒子
10K‧‧‧薄片10bh之塊
21‧‧‧解纖機
22‧‧‧外殼
23‧‧‧進料輥
30‧‧‧流路
31‧‧‧頂板
32‧‧‧底板
33‧‧‧側壁
34‧‧‧側壁
36‧‧‧吸收性粒子散佈管
40‧‧‧構件
41‧‧‧集聚用凹部
42‧‧‧筒本體
51‧‧‧切割刀片
52‧‧‧切割刀片
53‧‧‧第1切割輥
54‧‧‧第2切割輥
55‧‧‧支承輥
56‧‧‧自由輥
57‧‧‧夾持輥
58‧‧‧抽吸噴嘴
59‧‧‧抽吸管
71‧‧‧輥
72‧‧‧輥
81‧‧‧驅動輥
82‧‧‧從動輥
83‧‧‧透氣性皮帶
84‧‧‧真空箱
100‧‧‧吸收體
100a‧‧‧集聚體
100a’‧‧‧加壓前之集聚體
100b‧‧‧包芯片材
101‧‧‧吸收體之前驅物
101t‧‧‧前驅物101之厚度
581‧‧‧抽吸口
700‧‧‧加壓部
701a‧‧‧平滑輥
701b‧‧‧平滑輥
701d‧‧‧一對平滑輥701a、701b彼此之間隔
A‧‧‧空間
B‧‧‧空間
C‧‧‧空間
R1‧‧‧箭頭
R3‧‧‧箭頭
R4‧‧‧箭頭
R5‧‧‧箭頭
T‧‧‧厚度方向
Va‧‧‧親水性纖維10a之搬送速度
Va1‧‧‧水平方向之速度成分
Va2‧‧‧鉛直方向之速度成分
Vb‧‧‧薄片10bh之搬送速度
Vb1‧‧‧水平方向之速度成分
Vb2‧‧‧鉛直方向之速度成分
Vc‧‧‧吸收性粒子10c之搬送速度
Vc1‧‧‧水平方向之速度成分
Vc2‧‧‧鉛直方向之速度成分
X‧‧‧寬度方向(第2方向)
Y‧‧‧搬送方向(第1方向)
Z‧‧‧厚度方向
圖1係表示將利用本發明之吸收體之製造方法所製造之吸收體之較佳之一實施形態的包芯片材之一部分切除後之狀態的俯視圖。 圖2係圖1所示之吸收體之II-II線剖視圖。 圖3係對圖1所示之吸收體進行加壓之前的相當於II-II線剖面之部位之剖視圖。 圖4係表示製造圖1所示之吸收體之製造裝置之較佳之一實施形態的概略立體圖。 圖5係自側部側觀察圖4所示之製造裝置之概略側視圖。 圖6係圖4所示之製造裝置所具備之供給部之放大側視圖。 圖7係模式性地表示於管道內薄片之塊與氣流碰撞從而薄片分散地被搬送之狀態的圖。 圖8係模式性地表示於管道內親水性纖維與薄片之塊碰撞從而薄片分散地被搬送之狀態的圖。 圖9係模式性地表示於管道內吸收性粒子與薄片之塊碰撞從而薄片分散地被搬送之狀態的圖。

Claims (21)

  1. 一種吸收體之製造方法,其係包含合成纖維之吸收體之製造方法,且具備: 搬送步驟,其係使用搬送部將包含合成纖維之複數片薄片搬送至集聚部; 集聚步驟,其係使上述搬送步驟中所搬送之複數片上述薄片集聚於上述集聚部,而形成上述吸收體之構成構件即集聚體;及 加壓步驟,其係對上述集聚體遍及其整體於厚度方向上進行加壓。
  2. 如請求項1之吸收體之製造方法,其具備將帶狀之親水性片材解纖而獲得親水性纖維之解纖步驟, 於上述搬送步驟中,將複數片上述薄片及上述解纖步驟中所獲得之上述親水性纖維一面混合一面搬送至上述集聚部, 於上述集聚步驟中,使上述薄片及上述親水性纖維集聚於上述集聚部,而形成上述集聚體。
  3. 如請求項2之吸收體之製造方法,其中於上述集聚步驟中形成集聚體,該集聚體係遍及上述集聚體之厚度方向全域而重疊之複數片上述薄片之數量互不相同的區域分別於該集聚體之縱向及與該縱向正交之橫向上分散存在, 於上述加壓步驟中,對上述集聚體進行加壓,而形成在上述集聚體之上述縱向及上述橫向分別具有上述親水性纖維之存在密度分佈的吸收體。
  4. 如請求項1之吸收體之製造方法,其中於上述加壓步驟中,使用一對平滑輥, 將上述一對平滑輥之間隔相對於上述集聚體之厚度調整為50%以下而對該集聚體進行加壓。
  5. 如請求項1之吸收體之製造方法,其中於上述加壓步驟中,一面搬送上述集聚體,一面於施加有朝搬送方向之張力之狀態下進行加壓。
  6. 如請求項1之吸收體之製造方法,其具備切斷步驟,該切斷步驟係將包含上述合成纖維之帶狀之纖維片材於第1方向及與該第1方向交叉之第2方向上以特定長度切斷而形成上述薄片, 於上述集聚步驟中,使該切斷步驟中所形成之複數片上述薄片集聚而形成上述集聚體。
  7. 如請求項6之吸收體之製造方法,其中於上述切斷步驟中,使用具備於上述第1方向進行切斷之切割刀片的第1切割輥,將上述帶狀之纖維片材切斷而形成帶狀之薄片連續體,且使用具備於上述第2方向進行切斷之切割刀片的第2切割輥,將該帶狀之薄片連續體切斷而形成複數片上述薄片。
  8. 如請求項6之吸收體之製造方法,其中上述第1方向係上述切斷步驟中之搬送上述帶狀之纖維片材之方向,上述第2方向係與上述第1方向正交之方向。
  9. 如請求項7之吸收體之製造方法,其中於上述切斷步驟中形成之各上述薄片之平均長度為0.3 mm以上且30 mm以下。
  10. 如請求項7之吸收體之製造方法,其中於上述切斷步驟中形成之各上述薄片之平均寬度為0.1 mm以上且10 mm以下。
  11. 如請求項6之吸收體之製造方法,其具備加熱步驟,該加熱步驟係對上述帶狀之纖維片材進行加熱而使其較加熱前之厚度更厚, 於上述切斷步驟中,將藉由上述加熱步驟而加熱之上述帶狀之纖維片材切斷而形成上述薄片。
  12. 如請求項11之吸收體之製造方法,其中於上述加熱步驟中,對上述帶狀之纖維片材吹送熱風或水蒸氣而進行加熱。
  13. 如請求項12之吸收體之製造方法,其中上述熱風或上述水蒸氣係其溫度為構成上述纖維片材之上述合成纖維之玻璃轉移點Tg 以上且未達熔點Tm
  14. 如請求項1之吸收體之製造方法,其中於上述搬送步驟中,藉由上述搬送部內所產生之氣流搬送複數片上述薄片。
  15. 如請求項14之吸收體之製造方法,其中使用一方向較長之矩形之上述薄片, 於上述搬送步驟中,以上述薄片之長邊方向朝向上述氣流之流動方向之方式搬送上述薄片。
  16. 如請求項15之吸收體之製造方法,其中於上述集聚步驟中,存在於上述集聚體中之上述薄片之50%以上係以該薄片之長邊方向朝向上述集聚體之搬送方向之方式集聚於上述集聚部,而形成上述集聚體。
  17. 如請求項16之吸收體之製造方法,其中上述集聚體中所包含之上述薄片之50%以上係該薄片之長邊方向朝向上述吸收體之縱向。
  18. 如請求項1之吸收體之製造方法,其具備被覆步驟,該被覆步驟係利用包芯片材被覆上述集聚步驟中所形成之上述集聚體。
  19. 如請求項18之吸收體之製造方法,其中於上述被覆步驟中,將上述集聚體載置於正被搬送之帶狀之上述包芯片材上,於該包芯片材之沿搬送方向之兩側部,以至少覆蓋所載置之該集聚體之沿搬送方向之兩側部之方式將上述包芯片材之沿搬送方向之兩側部回折,從而藉由該包芯片材被覆該集聚體。
  20. 如請求項19之吸收體之製造方法,其中於上述被覆步驟中,將載置於上述包芯片材之一面上之上述集聚體與上述包芯片材一併於在該包芯片材之搬送方向施加有張力之狀態下搬送。
  21. 如請求項18之吸收體之製造方法,其中於上述加壓步驟中,對由上述包芯片材被覆之上述集聚體進行加壓。
TW107134781A 2017-10-03 2018-10-02 吸收體之製造方法 TW20192318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7/036035 2017-10-03
PCT/JP2017/036035 WO2019069384A1 (ja) 2017-10-03 2017-10-03 吸収体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23189A true TW201923189A (zh) 2019-06-16

Family

ID=659950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34781A TW201923189A (zh) 2017-10-03 2018-10-02 吸收體之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11337866B2 (zh)
JP (1) JP6603830B2 (zh)
CN (1) CN110621273B (zh)
DE (1) DE112017007446T5 (zh)
GB (1) GB2574987B (zh)
RU (1) RU2743033C1 (zh)
TW (1) TW201923189A (zh)
WO (1) WO201906938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750537C1 (ru) 2017-11-28 2021-06-29 Као Корпорейшн Способ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впитывающего компонента и способ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впитывающего изделия
CN113151982B (zh) * 2021-04-28 2023-06-27 上海智联精工机械有限公司 刚性脱模成型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13948A (en) * 1987-09-01 1989-03-21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Microwebs and nonwoven materials containing microwebs
DK245488D0 (da) * 1988-05-05 1988-05-05 Danaklon As Syntetisk fiber samt fremgangsmaade til fremstilling deraf
CA2011670A1 (en) 1989-03-20 1990-09-20 Diane L. Furio Absorbent structures with odor control
JP3916205B2 (ja) * 2001-04-06 2007-05-16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吸収性物品用吸収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754351B2 (ja) 2001-11-09 2006-03-08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使い捨ておむつ
CN101321546A (zh) 2005-11-30 2008-12-10 Sca卫生产品股份公司 吸收制品
RU2389511C2 (ru) * 2005-11-30 2010-05-20 Ска Хайджин Продактс Аб Адсорбирующее изделие
JP4916282B2 (ja) * 2006-11-06 2012-04-11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5677865B2 (ja) 2011-01-20 2015-02-25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体の厚さを薄くする装置、及び方法
JP5818483B2 (ja) * 2011-03-31 2015-11-18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水性物品
WO2013187291A1 (ja) 2012-06-11 2013-12-19 花王株式会社 積繊装置
US10182948B2 (en) * 2012-08-16 2019-01-22 Beijing Beishute Maternity & Child Articles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making absorbent cores used in disposable hygiene pad
JP5667154B2 (ja) * 2012-12-04 2015-02-12 花王株式会社 積繊体の製造方法
JP6170308B2 (ja) * 2013-02-13 2017-07-26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体の製造装置
CN103948471B (zh) * 2014-04-29 2015-08-19 瑞光(上海)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吸收芯体、吸收芯体成型设备以及吸收芯体的制造方法
JP6386350B2 (ja) * 2014-12-01 2018-09-05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体の製造装置
WO2017038963A1 (ja) * 2015-09-02 2017-03-09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体の製造方法
RU2680946C1 (ru) * 2016-03-31 2019-02-28 Кимберли-Кларк Ворлдвайд, Инк. Впитывающие сердцевины и способы формирования впитывающих сердцевин
JP6982453B2 (ja) 2017-10-03 2021-12-17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体の製造方法及び吸収体の製造装置
DE112017007901T5 (de) 2017-10-03 2020-05-14 Kao Corporation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absorptionskörpers und vorrichtung zur herstellung eines absorptionskörpers
CN110636821B (zh) 2017-10-03 2022-03-01 花王株式会社 吸收体和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以及吸收体和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
JP7027103B2 (ja) 2017-10-03 2022-03-01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体の製造方法及び吸収体の製造装置
JP6951181B2 (ja) 2017-10-03 2021-10-20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体の製造方法及び吸収体の製造装置
JP6965082B2 (ja) 2017-10-03 2021-11-10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体の製造方法
JP6952560B2 (ja) 2017-10-03 2021-10-20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体の製造方法
JP6663893B2 (ja) 2017-10-03 2020-03-13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体の製造方法
JP7027102B2 (ja) 2017-10-03 2022-03-01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体の製造方法及び吸収体の製造装置
JP6952561B2 (ja) 2017-10-03 2021-10-20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の製造方法及び吸収性物品の製造装置
JP6620138B2 (ja) 2017-11-28 2019-12-11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の包装体及び吸収性物品の包装体の製造方法
JP2019097614A (ja) 2017-11-28 2019-06-24 花王株式会社 シート片の製造方法及びシート片の製造装置並びに吸収体の製造方法
JP7029997B2 (ja) 2018-03-29 2022-03-04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体の製造方法及び吸収体の製造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21273A (zh) 2019-12-27
JPWO2019069384A1 (ja) 2019-11-14
GB2574987A (en) 2019-12-25
GB201914609D0 (en) 2019-11-20
DE112017007446T5 (de) 2020-08-06
US11337866B2 (en) 2022-05-24
WO2019069384A1 (ja) 2019-04-11
US20200138636A1 (en) 2020-05-07
RU2743033C1 (ru) 2021-02-12
JP6603830B2 (ja) 2019-11-06
GB2574987B (en) 2022-07-27
CN110621273B (zh) 2022-0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922608A (zh) 吸收體之製造方法及吸收體之製造裝置
JP7027102B2 (ja) 吸収体の製造方法及び吸収体の製造装置
JP6951181B2 (ja) 吸収体の製造方法及び吸収体の製造装置
CN111050715B (zh) 吸收体的制造方法
TW201923189A (zh) 吸收體之製造方法
JP6952560B2 (ja) 吸収体の製造方法
JP6952561B2 (ja) 吸収性物品の製造方法及び吸収性物品の製造装置
JP6982453B2 (ja) 吸収体の製造方法及び吸収体の製造装置
JP6965082B2 (ja) 吸収体の製造方法
TWI808099B (zh) 吸收體之製造方法及吸收體之製造裝置
CN110603015B (zh) 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和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
TW201929803A (zh) 吸收體及吸收性物品之製造方法、以及吸收體及吸收性物品之製造裝置
JP7118752B2 (ja) 吸収体の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