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31615A - 油墨組成物及使用此組成物之有機電場發光元件 - Google Patents

油墨組成物及使用此組成物之有機電場發光元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31615A
TW201831615A TW106139261A TW106139261A TW201831615A TW 201831615 A TW201831615 A TW 201831615A TW 106139261 A TW106139261 A TW 106139261A TW 106139261 A TW106139261 A TW 106139261A TW 201831615 A TW201831615 A TW 20183161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eth
acrylate
component
group
ink composi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392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安楽洋
近藤靖宏
Original Assignee
捷恩智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捷恩智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捷恩智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316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31615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2NANOTECHNOLOGY
    • B82YSPECIFIC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NANOSTRUCTURES; MEASUREMENT OR ANALYSIS OF NANOSTRUCTURES;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B82Y20/00Nanooptics, e.g. quantum optics or photonic crysta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2NANOTECHNOLOGY
    • B82YSPECIFIC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NANOSTRUCTURES; MEASUREMENT OR ANALYSIS OF NANOSTRUCTURES;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B82Y30/00Nanotechnology for materials or surface science, e.g. nanocomposit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2NANOTECHNOLOGY
    • B82YSPECIFIC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NANOSTRUCTURES; MEASUREMENT OR ANALYSIS OF NANOSTRUCTURES;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B82Y40/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00Processes of polymerisation
    • C08F2/44Polymerisation in the presence of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e.g. plasticisers, dyestuffs, fill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1/00Inks
    • C09D11/02Printing inks
    • C09D11/10Printing inks based on artificial resins
    • C09D11/101Ink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curing by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e.g. with UV-curing following the print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1/00Inks
    • C09D11/02Printing inks
    • C09D11/10Printing inks based on artificial resins
    • C09D11/106Printing inks based on artificial resin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9D11/107Printing inks based on artificial resin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from unsaturated acid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1/00Inks
    • C09D11/30Inkjet printing inks
    • C09D11/38Inkjet printing inks characterised by non-macromolecular additives other than solvents, pigments or dy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11/00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 C09K11/06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containing organic luminescent material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02Details
    • H05B33/04Seal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humidity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1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manufacture of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4Carrier transporting layers
    • H10K50/16Electron transporting layer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Nanotechn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Inks, Pencil-Leads, Or Crayon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的課題為提供一種得到高折射率、高透過率及/或低排氣性之硬化膜的油墨組成物。   本發明的解決手段為藉由油墨組成物解決上述課題,該油墨組成物係含有:作為第1成分之平均粒徑1~20nm的無機填料、與作為第2成分之下述式(A-1)表示之化合物、與作為第3成分之於分子中具有2~6個(甲基)丙烯醯基或烯丙基之化合物、與作為第4成分之分子量250~1000的聚合起始劑、與作為任意之第5成分之與前述第2成分不同之單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系單體,第1~第5成分之合計的重量濃度相對於油墨組成物全重量為98~100重量%。 式(A-1)中,R為氫或甲基,X為-O-或-NH-,L為乙烯氧基(-C2 H4 O-)等,E為碳數1~4之烷基等)。

Description

油墨組成物及使用此組成物之有機電場發光元件
[0001] 本發明係關於例如作為有機電場發光元件等之有機薄膜裝置的密封劑有用之油墨組成物,較佳為紫外線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及利用其硬化物之有機薄膜裝置。更詳細而言,係關於具有良好之製膜性、良好之保存穩定性、噴墨之良好噴出穩定性之油墨組成物、由該組成物所得之具有高折射率、高透過率及/或低排氣(Outgas)性之硬化物及具有該硬化物之有機電場發光元件。
[0002] 有機電場發光元件為自我發光型之發光元件,被期待作為顯示用或照明用之發光元件。由有機材料所構成之有機電場發光元件由於省電力化、薄型化、輕量化、大型化及可撓性化容易,故一直被積極研究。   [0003] 有機電場發光元件係具有由:由陽極及陰極所構成之一對電極、與配置在該一對電極間,包含有機化合物之一層或複數之層所構成之構造。有機電場發光元件對於水分或氧極易劣化,發生因金屬電極與水分的反應導致之金屬電極與有機物層界面的剝離、因金屬電極的氧化導致之高電阻化、或因有機電場發光元件所包含之有機化合物之氧或水分導致之變質等。因此等之劣化,而降低有機電場發光元件的亮度,最壞的情況下,有機電場發光元件變成無法發光之暗點(Dark spot)(非專利文獻1)。   [0004] 作為防止因如此之水分或氧導致之有機電場發光元件的劣化之方法,係使用:使用密封材料被覆有機電場發光元件之(進行面密封)方法。例如,可於有機電場發光元件上直接或隔著鈍化層,藉由將有機材料及無機材料變薄交互進行數層層合,來製作密封層(非專利文獻2或非專利文獻3)。   [0005] 一般而言,使用有機材料之塗佈膜,有機材料中所包含之揮發分或於步驟中產生之分解物可作為排氣產生。於將有機材料及無機材料交互進行層合之密封層,由於有機材料殘留在二層之無機材料間,由有機材料產生之排氣成為層界面之剝離或有機電場發光元件之暗點的原因。據此,必須將來自有機材料之排氣儘可能抑制在低。   [0006] 此外,由於無機材料與有機材料的層合膜彼此折射率不同,有降低光之透過率的可能性。此點成為使有機EL顯示面板之顯示性能降低的要因。雖有提供使用包含無機填料之熱硬化性的樹脂組成物,具有高折射率之硬化膜之例,但預想含有之溶劑使有機電場發光元件劣化(專利文獻1)。又,在有機電場發光元件,提案有不包含溶劑之組成物的使用(專利文獻2及專利文獻3)並非針對光之透過率的改善。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0007]   [專利文獻1]日本特願2016-87933號   [專利文獻2]日本特表2009-506171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特願2015-85735號 [非專利文獻]   [0008]   [非專利文獻1]Advanced Materials, 22卷,3762-3777頁,2010年   [非專利文獻2]Flexible OLED Report,2014年,UBI Research   [非專利文獻3]SID 2016 (Short Course S-1) Fundamentals of Flexible OLEDs: A Practical Aspect of Flexible OLED Displays, 2016年
[發明欲解決之課題]   [0009] 本發明係鑑於上述狀況而完成者,以提供一種例如可作為有機電場發光元件等之有機薄膜裝置的密封劑使用之油墨組成物,較佳為無溶劑之紫外線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及使用該組成物製得之具有高折射率、透過率及/或低排氣性之硬化物作為課題。藉由將由本發明之油墨組成物製得之硬化物使用在具有層合構造之密封膜,可製作具有高折射率、透過率及/或低排氣性之密封膜。 [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   [0010] 本發明者們為解決上述課題進行各種研究的結果,發現藉由將含有平均粒徑1~20nm之無機填料、下述式(A-1)表示之化合物、於分子中具有(甲基)丙烯醯基或烯丙基之化合物及聚合起始劑,較佳為無溶劑作為特徵之油墨組成物,可達成上述目的,而終至完成本發明。   [0011] 項1. 一種油墨組成物,其係含有作為第1成分之平均粒徑1~20nm之選自由氧化鋯、氧化鈦、氧化鉿、鈦酸鋇、氮化硼及氧化鈰所構成之群組中之至少1種的無機填料、與   作為第2成分之至少1種的式(A-1)表示之化合物、與(惟,在式(A-1),   R為氫或甲基,   X為-O-或-NH-,   L為乙烯氧基(-C2 H4 O-)、二(乙烯氧基)(-(C2 H4 O)2 -)、三(乙烯氧基)(-(C2 H4 O)3 -)、丙烯氧基(-C3 H6 O-)、二(丙烯氧基)(-(C3 H6 O)2 -)或三(丙烯氧基)(-(C3 H6 O)3 -),   E為碳數1~4之烷基、雙環戊二烯基、苯基、具有碳數1~4之烷基之苯基、碳數2~4之烯基、碳數3~7之環氧化物基、具有環氧丙烷(oxetane)之碳數4~8之烷基、具有馬來醯亞胺之碳數1~4之烷基、或具有碳數2~4之內酯環之碳數1~4之烷基)。   作為第3成分之至少1種的於分子中具有2~6個(甲基)丙烯醯基或烯丙基之化合物、與   作為第4成分之至少1種的分子量250~1000的聚合起始劑、與   作為任意之第5成分之與前述第2成分不同之單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系單體,第1~第5成分之合計的重量濃度相對於油墨組成物全重量為98~100重量%。   [0012] 項2. 如項1之油墨組成物,其中,第1成分為氧化鋯。   [0013] 項3. 如項1或2之油墨組成物,其中,在第2成分之式(A-1)表示之化合物,   R為氫或甲基,   X為-O-,   L為乙烯氧基(-C2 H4 O-)、二(乙烯氧基)(-(C2 H4 O)2 -)、丙烯氧基(-C3 H6 O-)或二(丙烯氧基)(-(C3 H6 O)2 -),   E為甲基、乙基、乙烯基或烯丙基。   [0014] 項4. 如項1~3中任一項之油墨組成物,其中,第2成分為(甲基)丙烯酸2-(2-乙烯氧基乙氧基)乙酯。   [0015] 項5. 如項1~4中任一項之油墨組成物,其中,第3成分為選自由(單、二、三、四或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單、二、三、四或聚)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單、二、三、四或聚)四亞甲基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碳數4~24之(烷烴、烯烴或炔烴)二醇之二(甲基)丙烯酸酯、經氧化乙烯改質之碳數4~24之(烷烴、烯烴或炔烴)二醇之二(甲基)丙烯酸酯、經氧化丙烯改質之碳數4~24之(烷烴、烯烴或炔烴)二醇之二(甲基)丙烯酸酯、二羥甲基三環癸烷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羥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經氧化乙烯改質之三羥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經氧化丙烯改質之三羥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甘油三(甲基)丙烯酸酯及經氧化乙烯改質之二甘油四(甲基)丙烯酸酯所構成之群組中之至少1種。   [0016] 項6. 如項1~5中任一項之油墨組成物,其中,第3成分為選自由(單、二、三或四)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單、二或三)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碳數6~12之烷烴二醇之二(甲基)丙烯酸酯、經氧化乙烯改質之碳數6~12之烷烴二醇之二(甲基)丙烯酸酯、經氧化丙烯改質之碳數6~12之烷烴二醇之二(甲基)丙烯酸酯、二羥甲基三環癸烷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羥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經氧化乙烯改質之三羥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經氧化丙烯改質之三羥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甘油三(甲基)丙烯酸酯及經氧化乙烯改質之二甘油四(甲基)丙烯酸酯所構成之群組中之至少1種。   [0017] 項7. 如項1~6中任一項之油墨組成物,其中,各成分的含量相對於第1~第5成分合計的重量,   第1成分為20.0~40.0重量%、   第2成分為10.0~75.0重量%、   第3成分為1.0~30.0重量%、   第4成分為0.1~10.0重量%、   任意之第5成分為0~50.0重量%(惟,第1~第5成分的合計成為98~100重量%)。   [0018] 項8. 如項1~7中任一項之油墨組成物,其中,油墨組成物為黏度5~45mPa・s,表面張力18~38 mN/m。   [0019] 項9. 一種硬化物,其係使用硬化後之折射率為1.6~1.8之如項1~8中任一項之油墨組成物而形成。   [0020] 項10. 一種有機薄膜裝置,其特徵為在具有阻隔層之有機薄膜裝置,前述阻隔層為由下述化合物群(P-1)所形成之層及由化合物群(P-2)所形成之層的層合體;   化合物群(P-1):選自由氮化矽、氮化氧化矽、氮化碳化矽、氮化氧化碳化矽及氧化鋁所構成之群組中之至少1種的化合物。   化合物群(P-2):使用如項1~8中任一項之油墨組成物製成之硬化物、或如項9所記載之硬化物。   [0021] 項11. 如項10之有機薄膜裝置,其係有機電場發光元件。   [0022] 項12. 一種如項10所記載之有機薄膜裝置的製作方法。 [發明的效果]   [0023] 根據本發明之較佳態樣,可提供一種具有良好之製膜性、噴墨之良好噴出穩定性之油墨組成物,硬化該組成物的情況下,例如可提供一種可使用在有機電場發光元件等之有機薄膜裝置之密封劑、透明絕緣膜或保護膜(Overcoat)等之高折射率、高透過率及/或低排氣性之硬化物,例如可提昇近年來為主流之頂部發光型之有機電場發光元件的課題即光提取效率。
[0025] 1.本發明之油墨組成物   本發明之油墨組成物係含有作為第1成分之平均粒徑1~20nm之選自由氧化鋯、氧化鈦、氧化鉿、鈦酸鋇、氮化硼及氧化鈰所構成之群組中之至少1種的無機填料、與作為第2成分之至少1種的式(A-1)表示之化合物、與作為第3成分之至少1種的於分子中具有2~6個(甲基)丙烯醯基或烯丙基之化合物、與作為第4成分之至少1種的分子量250~1000之聚合起始劑、與作為任意之第5成分之與前述第2成分不同之單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系單體,第1~第5成分之合計的重量濃度相對於油墨組成物全重量為98~100重量%之油墨組成物。第1~第5成分之合計的重量濃度較佳為98.5~100重量%,更佳為99~100重量%,再更佳為99.5~100重量%。   [0026] 1.1 第1成分:無機填料   無機填料雖並未特別限定,但可列舉Si、Al、Mg、Ca、Sc、Ti、V、Cr、Mn、Fe、Co、Ni、Cu、Zn、Ga、Ge、As、Se、Rb、Sr、Y、Zr、Nb、Mo、Tc、Ru、Ag、In、Sn、Sb、Te、Cs、Ba、Hf、Ta、W、Re、La、Ce、Pr、Nd、Pm、Sm、Eu、Gd、Tb、Dy、Ho、Er、Tm、Yb、Lu等之氧化物、硫酸鹽、碳酸鹽、氟化物等之單獨鹽或、複鹽(ZrSiO4 、MgAl2 O4 等)。   [0027] 作為無機填料,此等當中,較佳為元素週期表第4屬元素之氧化物粒子,又,藉由添加折射率高之微粒子,可進一步提高所得之硬化膜的折射率。作為此具體例,可列舉氧化鋯、氧化鈦、氧化鉿、鈦酸鋇、氮化硼及氧化鈰等,從提高所得之硬化膜的折射率之效果的點來看,較佳為氧化鈦及氧化鋯,更佳為氧化鋯。   [0028] 氧化鈦由於具有光觸媒活性,為了使用在光學用途,較佳為將粒子表面以氧化矽等被覆。又,氧化鈦中因結晶型的差異,雖存在銳鈦型與金紅石型,但從折射率高,且耐光性優異來看,較佳為金紅石型。   [0029] 一般而言,氧化鋯中以化學特性相似之鉿被鋯取代之形態作為雜質包含。為了本發明之目的,可使用經純化之氧化鉿或氧化鋯,亦可使用將鉿作為雜質包含之氧化鋯或將鋯作為雜質包含之氧化鉿。   [0030] 同樣,無機填料之主成分若為氧化鋯、氧化鈦、氧化鉿、鈦酸鋇、氮化硼及氧化鈰,可包含雜質。   [0031] 又,無機填料可為部分性不同之化合物。例如,可列舉中心與外殼的構造不同之核殼型、具有多層構造之核多殼型、等。殼可有缺陷或可由穴部分性露出核部。   [0032] 對由分散無機填料之組成物所得之硬化膜入射光時,雖產生因分散粒子導致之瑞利散射(Rayleigh scattering),但縮小此瑞利散射時,經入射之光不會散射,可透過硬化膜中。例如,使組成物硬化製作有機薄膜裝置之密封劑等時,或可提昇如上述之光提取效率。又,使組成物硬化製作光波導時,由於傳輸光波導之光信號的散射少,減低光波導之光傳播損失。瑞利散射由於成比例於分散粒子之粒徑的3次方,為了抑制該散射,以組成物中之無機填料的一次粒徑小者較佳。   [0033] 一般而言,若為波長之約1/10以下,為了抑制因硬化膜中之無機填料導致之光散射,從透明性的觀點來看,以一次粒徑為20nm以下較佳。一次粒徑較20nm更大時,由於硬化膜中之無機填料的光散射,而增大硬化膜之霧值(白化)。通常,由於粒徑具有分布,亦包含即使平均粒徑20nm之粒子之粒徑較大的粒子。從霧值減低的觀點來看,考慮粒徑分布,以一次粒徑為18nm以下更佳。又,一次粒徑較1nm更小之無機填料係分散穩定性不良,製造亦變困難。由以上,硬化物之無機填料的一次粒徑為1~20nm,較佳為1~18nm,更佳為1~15 nm,再更佳為1~13nm。   [0034] 組成物中之無機填料存在有凝聚完全鬆散之一次粒子的狀態者、與有凝聚複數個一次粒子的狀態者。於此,所謂無機填料之一次粒徑,係未凝聚之粒子的粒徑,凝聚一次粒子之凝聚體的粒徑為凝聚粒徑。作為測定組成物中之無機填料之一次粒徑的方法,可列舉藉由掃描型電子顯微鏡(SEM)或透射型電子顯微鏡(TEM)直接觀察粒子之方法、或藉由動態光散射法(DLS)測定之方法。   [0035] 在本說明書之「平均粒徑」係意指藉由上述SEM、TEM、DLS法求得之在粒徑分布之累計值50%的粒徑,亦以D50 、中位徑表示。   [0036] 又,本發明之無機填料可進行表面處理。於液相所存在之奈米尺寸的粒子間進行因van der Waals力導致之引力。因此,從透明性的觀點來看,雖以無機填料之一次粒徑小者較佳,但有為了二次凝聚導致硬化膜白化之虞。據此,必須於粒子間給予克服因van der Waals力導致之引力的斥力,以防止凝聚。   [0037] 為了給予克服因van der Waals力導致之引力的斥力,使用有利用吸附在粒子表面之高分子及藉由兩親媒性分子等之分子層之排除體積效果的方法等。具有表示排除體積效果之分子層的無機填料,例如可藉由將具有長鏈烷基、聚乙二醇鏈、聚(甲基)丙烯酸酯鏈、聚二甲基矽氧烷鏈及長鏈全氟烷基等之分子,使用物理/化學吸附及/或化學鍵等,被覆在無機奈米粒子表面而製得。使用具有較長柔軟性之分子者,排除體積效果較大,與無機奈米粒子的表面,藉由使用羧酸基、硫羧酸基、磷酸基、磷酸酯基、羥基、硫醇基、二硫化物基、硫醚基、醚基、胺基、亞胺基、銨基、烷氧基矽烷基及烷氧基鈦基等之官能基,進行物理/化學吸附及/或化學鍵結。此等若為以無機奈米粒子表面有鍵結損耗(Dangling bond)或表面原子的軌道等與靜電性相互作用進行吸附者,亦為形成化學鍵者,形成化學鍵之官能基者可更強固地被覆在表面。又,若為以一點吸附/鍵結在表面者,亦為以多點吸附/鍵結在表面者,以多點吸附/鍵結在表面者可更強固地被覆在表面。   [0038] 在本發明,為了對於無機填料之凝聚的穩定化,較佳為使用具有羥基、硫醇基、羧酸基、磷酸基、磷酸酯基、氧化膦、胺基及亞胺基之低分子或高分子分散劑及、烷氧基矽烷系分散劑,更具體而言,作為低分子分散劑,可列舉庚醇、己醇、辛醇、苄基醇、酚、乙醇、丙醇、丁醇、油醯基醇、十二烷基醇、十八醇、三乙二醇、辛烷硫醇、十二烷硫醇、八十二烷硫醇、單甲基醚辛烷酸、乙酸、丙酸、丁酸、吉草酸、己酸、庚酸、辛酸、壬酸、月桂酸、肉荳蔻酸、棕櫚酸、硬脂酸、2-[2-(2-甲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酸、油酸、亞油酸、亞麻酸、花生四烯酸、苯甲酸、琥珀酸辛酯、琥珀酸癸酯、琥珀酸十二烷酯、琥珀酸十四烷酯、琥珀酸十六烷酯、琥珀酸硬脂酯、琥珀酸油醯酯、馬來酸辛酯、馬來酸癸酯、馬來酸十二烷酯、馬來酸十四烷酯、馬來酸十六烷酯、馬來酸硬脂酯、馬來酸油醯酯、富馬酸辛酯、富馬酸癸酯、富馬酸十二烷酯、富馬酸十四烷酯、富馬酸十六烷酯、富馬酸硬脂酯、富馬酸油醯酯、三苯基膦、三丁基膦、三辛基膦、三辛基氧化膦、己基胺、庚基胺、辛基胺、癸基胺、十二烷基胺、十八烷基胺、三丙基胺、三丁基胺、戊基胺、三己基胺、三庚基胺、三辛基胺、三壬基胺、十三烷基胺、三十二烷基胺、三十四烷基胺、三十五烷基胺、三十六烷基胺及油醯基胺等,作為高分子分散劑,可列舉多糖衍生物、丙烯酸系共聚物、縮丁醛樹脂、乙酸乙烯酯共聚物、含有羥基之羧酸酯、高分子量聚羧酸之鹽、烷基聚胺系及多元醇酯系等,作為烷氧基矽烷系分散劑,可列舉n-丙基三甲氧基矽烷、n-丙基三乙氧基矽烷、n-辛基三甲氧基矽烷、n-辛基三甲氧基矽烷、苯基三甲氧基矽烷、2-[甲氧基(聚乙烯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甲氧基三(乙烯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3-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3-巰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3-(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3-異氰酸酯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3-異氰酸酯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及環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等。   [0039] 在本發明,作為使用在無機填料者,較佳為以一點吸附,具有(聚)乙二醇鏈之2-[2-(2-甲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酸、2-[甲氧基(聚乙烯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及甲氧基三(乙烯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或二羧酸之單烷基的單體或聚合物、具有羥基或/及羧酸基之高分子分散劑之丙烯酸系共聚物及含有羥基之羧酸酯。   [0040] 另一方面,由於無機填料之被覆所使用之分散劑與其他成分有相容性,第2成分之式(A-1)表示之化合物、第3成分之於分子中具有2~6個(甲基)丙烯醯基或烯丙基之化合物或其他成分之添加劑的選擇要注意。例如,使用具有(聚)乙二醇鏈之烷氧基矽烷系分散劑、或具有羥基或/及羧酸基之高分子分散劑的情況下,由於分散劑具有極性,使用疏水性強之(甲基)丙烯酸酯系單體或具有逆電荷之添加劑的情況下,有引起特性降低的情況。使用預先以分散劑被覆,例如市售之無機填料的情況下,特定所使用之分散劑,選擇適當之第2成分、第3成分、其他成分即可。   [0041] 無機填料之折射率(並非奈米粒子而是作為散裝材料之折射率nD)為1.6~3.5,較佳為1.8~3.0,更佳為2.0~2.8。   [0042] 無機填料可為粉體狀,亦可為分散在反應性單體的狀態。作為分散媒,例如可列舉(甲基)丙烯酸酯單體、(甲基)丙烯酸酯寡聚物、環氧單體、環氧丙烷單體、酸酐及、胺化合物等。   [0043] 作為可作為無機填料使用之粉末狀的市售品之例,例如可列舉TECNAN公司製TECNAPOW-CEO2、TECNAPOW-TIO2及TECNAPOW-ZRO2等。作為可作為無機填料使用之單體分散體的市售品之例,例如可列舉御國色素公司製氧化鋯/丙烯酸酯單體分散體#1976、MHI填料#FM-089M、MHI填料#FM-135M、B943M等、Pixelligent製The Clear Solution PCPN-80-BMT等。   [0044] 無機填料的含量從硬化物之折射率的觀點來看,相對於油墨組成物中之第1~第5成分(以下,亦稱為固形成分)為20重量%以上時,得到折射率1.65以上之硬化物,為35重量%以上時,得到折射率1.7以上之硬化物。又,從油墨組成物之黏度的觀點來看,無機填料的含量為40重量%以下時,得到對噴墨印刷較佳之黏度的上限值即30mPa・s以下,為20重量%以上時,得到對噴墨印刷較佳之黏度的下限值即5mPa・s以上之黏度。   [0045] 無機填料的含量相對於油墨組成物中之固形成分,較佳為20.0~40.0重量%。更正確而言,無機填料的含量係藉由具有有機材料-無機材料之層合構造的密封膜之無機材料層的折射率決定。無機材料層的折射率為1.65的情況下,更佳為相對於油墨組成物中之固形成分為20.0~40.0重量%。又,無機材料層的折射率為1.70的情況下,更佳為相對於油墨組成物中之固形成分為35.0~40.0重量%。   [0046] 1.2 第2成分:式(A-1)表示之化合物   在本發明作為第2成分使用之式(A-1)表示之化合物為具有以下構造之化合物,於油墨組成物中提高無機填料之分散性,又,具有稀釋組成物之作用。[0047] 在式(A-1),   R為氫或甲基,   X為-O-或-NH-,較佳為-O-,   L為乙烯氧基(-C2 H4 O-)、二(乙烯氧基)(-(C2 H4 O)2 -)、三(乙烯氧基)(-(C2 H4 O)3 -)、丙烯氧基(-C3 H6 O-)、二(丙烯氧基)(-(C3 H6 O)2 -)或三(丙烯氧基)(-(C3 H6 O)3 -),較佳為乙烯氧基(-C2 H4 O-)、二(乙烯氧基)(-(C2 H4 O)2 -)、丙烯氧基 (-C3 H6 O-)或二(丙烯氧基)(-(C3 H6 O)2 -),   E為碳數1~4之烷基、雙環戊二烯基、苯基、具有碳數1~4之烷基之苯基、碳數2~4之烯基、碳數3~7之環氧化物基、具有環氧丙烷之碳數4~8之烷基、具有馬來醯亞胺之碳數1~4之烷基、或具有碳數2~4之內酯環之碳數1~4之烷基。   [0048] E作為碳數1~4之烷基,可列舉甲基、乙基、n-丙基、i-丙基、n-丁基及t-丁基,較佳為甲基或乙基。此說明可引用在具有碳數1~4之烷基之苯基、具有環氧丙烷之碳數4~8之烷基、具有馬來醯亞胺之碳數1~4之烷基、或具有碳數2~4之內酯環之碳數1~4之烷基之「碳數1~4之烷基」的說明。   [0049] 作為碳數2~4之內酯環(環狀酯),可列舉α-乙內酯、β-丙內酯及γ-丁內酯等。   [0050] 作為碳數2~4之烯基,其中較佳為碳數2~3之烯基,特佳為乙烯基及烯丙基。   [0051] 作為碳數3~7之環氧化物基,較佳為碳數3~6之環氧化物基,更佳為碳數3~5之環氧化物基,特佳為碳數3或4之環氧化物基。   [0052] 作為第2成分市售者中,有乙氧基-二乙二醇丙烯酸酯(共榮社化學製、Light acrylate EC-A)、丙烯酸2-(2-乙烯氧基乙氧基)乙酯(日本觸媒製、VEEA)、甲基丙烯酸2-(2-乙烯氧基乙氧基)乙酯(日本觸媒製、VEEM)等。   [0053] 式(A-1)表示之化合物於油墨組成物中提高無機填料之分散性,又,具有稀釋組成物之作用。從無機填料之分散性的觀點來看,L及E以更長鏈者較佳。從組成物之稀釋性的觀點來看,L及E以更短鏈者由於為低黏度故較佳,X為-O-者由於為低黏度故較佳。從高折射率的觀點來看,L及E為短鏈者較佳,L為具有乙烯氧基骨架者較佳。從來自硬化物之低排氣性的觀點來看,L為更長鏈者較佳,E為具有反應性者較佳。從光硬化性及反應速度的觀點來看,E較佳為乙烯基及烯丙基。從光硬化時之反應速度的觀點來看,雖R較佳為氫,但從操作時之低刺激性的觀點來看,R較佳為甲基。又,從對於電漿處理之耐性的觀點來看,L為具有丙烯氧基骨架者較佳。   [0054] 作為第2成分,較佳為於分子中具有對(甲基)丙烯醯基以外可藉由紫外線硬化之官能基者,例如更佳為丙烯酸2-(2-乙烯氧基乙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2-乙烯氧基乙氧基)乙酯。   [0055] 式(A-1)表示之化合物的含量相對於油墨組成物中之第1~第5成分(以下,亦稱為固形成分),較佳為10.0~75.0重量%。從填料之分散性及稀釋性的觀點來看,式(A-1)表示之化合物的含量更佳為20.0~75.0重量%,再更佳為25.0~60.0重量%。無此濃度範圍時,得到較佳之低黏度與分散穩定性。又,從低黏度及低排氣性的觀點來看,較佳為減少後述之第5成分,且增多第2成分者。此情況下,第2成分更佳為30.0~75.0重量%,再更佳為40.0~75.0重量%。   [0056] 1.3 第3成分:具有2~6個(甲基)丙烯醯基或烯丙基之化合物   在本發明作為第3成分使用之於分子中具有2~6個(甲基)丙烯醯基或烯丙基之化合物,係意指丙烯酸酯系單體、甲基丙烯酸酯系單體或烯丙基系單體(烯丙基醚系單體或烯丙酯系單體等),丙烯醯基、甲基丙烯醯基或烯丙基之數目為於1分子中為2~6個,進而為至少具有1個烷基、烯基、醚基及芳基之化合物。   [0057] 在本發明作為第3成分使用之於分子中具有2~6個(甲基)丙烯醯基或烯丙基之(甲基)丙烯酸酯系單體或烯丙基系單體(烯丙基醚系單體及烯丙酯系單體等),為硬化性高之交聯劑。單官能系單體由於僅生成直線狀之聚合物,即使使用此亦有軟化脆化硬化膜的傾向。據此,較佳為為了提昇硬化膜之機械性強度而加入交聯劑。一般(甲基)丙烯醯基或烯丙基較多者迅速顯示硬化性,雖有得到硬的膜的傾向,但亦有硬化收縮較大的情況。(甲基)丙烯醯基或烯丙基的數目較佳為2~5個,更佳為2~4個。   [0058] 又,從硬化物之折射率的觀點來看,由於於硬化物中折射率低之化合物所佔有之體積較小者得到高折射率,故第3成分以更小之分子者較佳。   [0059] 又,從低排氣性的觀點來看,由於成為排氣原因之未反應(甲基)丙烯酸酯快速消失,故以使用更多之於分子中具有(甲基)丙烯醯基之化合物者較佳。   [0060] 又,從組成物之低黏度化的觀點來看,較佳為分子中之(甲基)丙烯醯基的個數較少者,相較丙烯醯基具有甲基丙烯醯基者較佳,相較(甲基)丙烯醯基具有烯丙基及乙烯基者較佳。   [0061] 由以上,作為本發明之第3成分使用之於分子中具有2~6個(甲基)丙烯醯基或烯丙基之(甲基)丙烯酸酯系單體或烯丙基系單體(烯丙基醚系單體及烯丙酯系單體等)的分子量,較佳為200~1000。又,從折射率的觀點來看,更佳為分子量200~600。   [0062] 作為第3成分,例如可列舉(單、二、三、四或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單、二、三、四或聚)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單、二、三、四或聚)四亞甲基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碳數4~24之(烷烴、烯烴或炔烴)二醇之二(甲基)丙烯酸酯、經氧化乙烯改質之碳數4~24之(烷烴、烯烴或炔烴)二醇之二(甲基)丙烯酸酯、經氧化丙烯改質之碳數4~24之(烷烴、烯烴或炔烴)二醇之二(甲基)丙烯酸酯、二羥甲基三環癸烷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羥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經氧化乙烯改質之三羥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經氧化丙烯改質之三羥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甘油三(甲基)丙烯酸酯及經氧化乙烯改質之二甘油四(甲基)丙烯酸酯等。   [0063] 此等當中,較佳可列舉(單、二、三或四)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單、二或三)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碳數6~12之烷烴二醇之二(甲基)丙烯酸酯、經氧化乙烯改質之碳數6~12之烷烴二醇之二(甲基)丙烯酸酯、經氧化丙烯改質之碳數6~12之烷烴二醇之二(甲基)丙烯酸酯、二羥甲基三環癸烷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羥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經氧化乙烯改質之三羥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經氧化丙烯改質之三羥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甘油三(甲基)丙烯酸酯及經氧化乙烯改質之二甘油四(甲基)丙烯酸酯等。   [0064] 上述(烷烴、烯烴或炔烴)二醇之碳數為4~24,較佳為4~20,更佳為4~16,再更佳為6~12。   [0065] 更具體而言,作為二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系單體,可列舉1,4-丁烷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6-己烷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9-壬烷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4-環己烷二甲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環癸烷二甲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及1,12-十二烷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等之碳數1~12之烷基二醇之二酯、雙酚F氧化乙烯改質二(甲基)丙烯酸酯、雙酚A氧化乙烯改質二(甲基)丙烯酸酯、異氰脲酸氧化乙烯改質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單硬脂酸酯、2-n-丁基-2-乙基-1,3-丙烷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羥甲基丙烷二(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等。   [0066] 又,作為三官能以上之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系單體或烯丙基系單體,可列舉三羥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氧化乙烯改質三羥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氧化丙烯改質三羥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表氯醇(Epichlorohydrin)改質三羥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二三羥甲基丙烷四(甲基)丙烯酸酯、甘油三(甲基)丙烯酸酯、表氯醇改質甘油三(甲基)丙烯酸酯、二甘油四(甲基)丙烯酸酯、氧化乙烯改質二甘油四(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烷基改質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烷基改質二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烷基改質二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己內酯改質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氧化乙烯改質磷酸三(甲基)丙烯酸酯、參[(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異氰脲酸酯、己內酯改質參[(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異氰脲酸酯、季戊四醇三烯丙基醚等。   [0067] 第3成分的含量,較佳為相對於油墨組成物中之第1~第5成分(以下,亦稱為固形成分),為1.0~30.0重量%。為如此之濃度範圍時,由本發明之油墨組成物所形成之硬化膜的折射率及平坦性良好。從在油墨組成物之第1成分的分散穩定性及硬化物的折射率的觀點來看,更佳為3.0~28.0重量%,再更佳為5.0~25.0重量%,特佳為5.0~20.0重量%。   [0068] 1.4 第4成分:聚合起始劑   聚合起始劑係用以使上述之(甲基)丙烯酸酯系單體或烯丙基系單體硬化者,例如較佳為使用光自由基產生劑。   [0069] 光自由基產生劑若為藉由紫外線或可見光線之照射而產生自由基或酸之化合物,雖並未特別限定,但較佳為醯基氧化膦系起始劑、氧基苯基乙酸酯系起始劑、苯甲醯基甲酸系起始劑及羥基苯基酮系起始劑,此等當中,從油墨組成物之光硬化性及所得之硬化膜等之光線透過率等之觀點來看,尤其是以羥基苯基酮系起始劑較佳。   [0070] 作為光自由基產生劑之具體例,可列舉米氏酮、4,4’-雙(二乙基胺基)二苯甲酮、異丙基氧雜蒽酮、2,4-二乙基硫雜蒽酮、異丙基安息香醚、異丁基安息香醚、2,2-二甲氧基-2-苯基苯乙酮、4,4’-二(t-丁基過氧基羰基)二苯甲酮、3,4,4’-三(t-丁基過氧基羰基)二苯甲酮、3,3’,4,4’-四(t-丁基過氧基羰基)二苯甲酮、3,3’,4,4’-四(t-己基過氧基羰基)二苯甲酮、3,3’-二(甲氧基羰基)-4,4’-二(t-丁基過氧基羰基)二苯甲酮、3,4’-二(甲氧基羰基)-4,3’-二(t-丁基過氧基羰基)二苯甲酮、4,4’-二(甲氧基羰基)-3,3’-二(t-丁基過氧基羰基)二苯甲酮、2-(4’-甲氧基苯乙烯基)-4,6-雙(三氯甲基)-s-三嗪、2-(3’,4’-二甲氧基苯乙烯基)-4,6-雙(三氯甲基)-s-三嗪、2-(2’,4’-二甲氧基苯乙烯基)-4,6-雙(三氯甲基)-s-三嗪、2-(2’-甲氧基苯乙烯基)-4,6-雙(三氯甲基)-s-三嗪、2-(4’-戊基氧基苯乙烯基)-4,6-雙(三氯甲基)-s-三嗪、4-[p-N,N-二(乙氧基羰基甲基)]-2,6-二(三氯甲基)-s-三嗪、1,3-雙(三氯甲基)-5-(2’-氯苯基)-s-三嗪、1,3-雙(三氯甲基)-5-(4’-甲氧基苯基)-s-三嗪、2-(p-二甲基胺基苯乙烯基)苯并噁唑、2-(p-二甲基胺基苯乙烯基)苯并噻唑、3,3’-羰基雙(7-二乙基胺基香豆素)、2-(o-氯苯基)-4,4’,5,5’-四苯基-1,2’-聯咪唑、2,2’-雙(2-氯苯基)-4,4’,5,5’-肆(4-乙氧基羰基苯基)-1,2’-聯咪唑、2,2’-雙(2,4-二氯苯基)-4,4’,5,5’-四苯基-1,2’-聯咪唑、2,2’-雙(2,4-二溴苯基)-4,4’,5,5’-四苯基-1,2’-聯咪唑、2,2’-雙(2,4,6-三氯苯基)-4,4’,5,5’-四苯基-1,2’-聯咪唑、3-(2-甲基-2-二甲基胺基丙醯基)咔唑、3,6-雙(2-甲基-2-嗎啉基丙醯基)-9-n-十二烷基咔唑、2-羥基-2-甲基-1-苯基-1-丙酮、1-[4-(2-羥基乙氧基)-苯基]-2-羥基-2-甲基-1-丙酮、2-羥基-1-{4-[4-(2-羥基-2-甲基-丙醯基)-苄基]苯基}-2-甲基-1-丙酮、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嗎啉基-1-丙酮、2-(二甲基胺基)-1-(4-嗎啉基苯基)-2-苄基-1-丁酮、2-(二甲基胺基)-2-[(4-甲基苯基)甲基]-1-[4-(4-嗎咻基)苯基]-1-丁酮、雙(2,4,6-三甲基苯甲醯基)苯基氧化膦、2,4,6-三甲基苯甲醯基二苯基氧化膦、2,4,6-三甲基苯甲醯基二苯基次磷酸酯、1-[4-(苯硫基)苯基]-1,2-辛烷二酮2-(O-苯甲醯基肟)]、1-[9-乙基-6-(2-甲基苯甲醯基)-9H-咔唑-3-基]-乙酮-1-(O-乙醯基肟)等。   [0071] 作為光自由基產生劑之市售品,較佳為Irgacure651、Irgacure127、Irgacure907、IrgacureOXE01、IrgacureOXE02(BASF製)、NCI-831、NCI-930(ADEKA製)等。   [0072] 本發明之組成物所使用之聚合起始劑可為1種之化合物,亦可為2種以上之化合物的混合物。又,聚合起始劑的含量少時,為了得到高分子量之聚合物,在硬化物內部雖提高硬化性,但於硬化物表面由於因氧或水分等,引起活性種之去活性,而降低表面之硬化性。另一方面,聚合起始劑的含量多時,為了使聚合物不成為高分子量,雖降低硬化物內部之硬化性,但由於在表面產生更多之活性種,故提高表面硬化性。若從排氣的觀點來看,聚合起始劑的含量少者,由於可減低源自聚合起始劑本身之排氣故較佳。聚合起始劑的含量,較佳為相對於油墨組成物中之第1~第5成分(以下,亦稱為固形成分)為0.1~10.0重量%。從硬化性、硬化物之黃變及起始劑分解物之飛散的觀點來看,更佳為0.2~5.0重量%,再更佳為0.5~3.0重量%。   [0073] 作為光自由基產生劑,適合經高分子量化之高分子型光自由基聚合物。對通常之光自由基產生劑照射光,使自由基聚合開始後,其殘存物成為排氣或有劣化元件的情況。惟,發現若使用高分子型光自由基聚合物,可抑制排氣之產生。上述高分子型光自由基聚合物當中作為市售者,例如可列舉KIP-150、KIP EM(Lambertie公司製)等。   [0074] 聚合起始劑的分子量為250~1000,較佳為250~800,更佳為250~700,再更佳為250~600,特佳為280~550,最佳為300~500。從低排氣性的觀點來看,起始劑,尤其是光自由基產生劑較佳為於光反應前後難以揮發之化合物,具體而言,具有250以上的分子量之化合物從低排氣性的觀點來看較佳。又,分子量大之光自由基產生劑多數成為黃色或紅色,從透明性的觀點來看,較佳為具有1000以下的分子量之化合物。   [0075] 1.5 第5成分:與第2成分不同之單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系單體   單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系單體係稀釋性高之單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系單體。第1成分之無機填料以分散劑被覆,無機填料的濃度高時,藉由糾結相鄰之無機填料的分散劑而成為高黏度。因此必須調整至適合印刷方法之低黏度。若為以往藉由加入溶劑,雖可大幅減低黏度,但於本發明,由於將溶劑量極力抑制在少、或較佳為無溶劑,較佳為選擇難以揮發之化合物或藉由硬化可大幅減低揮發成分之化合物。尚,作為第5成分之單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系單體,係選擇與第2成分之式(A-1)表示之化合物不同之單體。   [0076] 亦即,作為單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系單體之特性,期望低黏度,與分散劑之糾結或相互作用小,稀釋性高,於常溫常壓揮發性低,硬化性高。   [0077] 又,從硬化物之折射率的觀點來看,由於硬化物中折射率低之化合物所佔有之體積小者得到高折射率,故單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系單體以更小之分子者較佳。   [0078] 由以上,單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系單體的分子量較佳為100~300,更佳為150~250。針對黏度,較佳為1~25mPa・s,更佳為1~20mPa・s。   [0079] 從低排氣性的觀點來看,較佳為於分子中具有複數反應性基之(甲基)丙烯酸酯系單體大量包含在組成物中者,第5成分之單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系單體的含量較少者較佳。進而,反應性基之反應性高者光硬化後,亦難以作為未反應殘存,為了得到低排氣性,以分子中具有複數之(甲基)丙烯醯基之(甲基)丙烯酸酯系單體大量包含在組成物中者較佳,第5成分之單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系單體的含量少者較佳。據此,單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系單體的含量,較佳為相對於油墨組成物中之第1~第5成分(以下,亦稱為固形成分)為0~50.0重量%,更佳為0~46.0重量%,再更佳為0~40.0重量%,特佳為0~36.0重量%。   [0080] 作為單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系單體之具體例,可列舉甲基(甲基)丙烯酸酯、乙基(甲基)丙烯酸酯、異丙基(甲基)丙烯酸酯、丁基(甲基)丙烯酸酯、異丁基(甲基)丙烯酸酯、t-丁基(甲基)丙烯酸酯、異戊基(甲基)丙烯酸酯、辛基(甲基)丙烯酸酯、異癸基(甲基)丙烯酸酯、月桂基(甲基)丙烯酸酯、硬脂基(甲基)丙烯酸酯、環己基(甲基)丙烯酸酯、4-t-丁基環己醇(甲基)丙烯酸酯、三環[5.2.1.02,6]癸基(甲基)丙烯酸酯、二環戊烯基氧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3,3,5-三甲基環己醇丙烯酸酯及異莰基(甲基)丙烯酸酯等之碳數1~18之烷基醇與(甲基)丙烯酸的酯、苯基(甲基)丙烯酸酯及苄基(甲基)丙烯酸酯等之包含芳香族環之(甲基)丙烯酸酯系單體、四氫糠基(甲基)丙烯酸酯、5-四氫糠基氧基羰基戊基(甲基)丙烯酸酯及環狀三羥甲基丙烷正(甲基)丙烯酸酯等之具有環狀醚之(甲基)丙烯酸酯系單體、乙氧基化o-苯基酚丙烯酸酯、月桂基醇之氧化乙烯加成物之(甲基)丙烯酸酯、2-(烯丙基氧基甲基)(甲基)丙烯酸甲酯、2-羥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2-羥基丙基(甲基)丙烯酸酯、4-羥基丁基(甲基)丙烯酸酯、1,4-環己烷二甲醇單(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ω-羧基聚己內酯單(甲基)丙烯酸酯、縮水甘油基(甲基)丙烯酸酯、3,4-環氧基環己基(甲基)丙烯酸酯、甲基縮水甘油基(甲基)丙烯酸酯、3-甲基-3-(甲基)丙烯醯氧基甲基環氧丙烷、3-乙基-3-(甲基)丙烯醯氧基甲基環氧丙烷、3-甲基-3-(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環氧丙烷、3-乙基-3-(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環氧丙烷、p-乙烯基苯基-3-乙基環氧丙烷-3-基甲基醚、2-苯基-3-(甲基)丙烯醯氧基甲基環氧丙烷、2-三氟甲基-3-(甲基)丙烯醯氧基甲基環氧丙烷、4-三氟甲基-2-(甲基)丙烯醯氧基甲基環氧丙烷、(3-乙基-3-環氧丙烷基(oxetanyl))甲基(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醯胺、甘油單(甲基)丙烯酸酯、ω-羧基聚己內酯單(甲基)丙烯酸酯、琥珀酸單[2-(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馬來酸單[2-(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環己烯-3,4-二羧酸單[2-(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N-丙烯醯基嗎啉等。   [0081] 更具體而言,從低黏度、高稀釋性、低揮發性或高硬化性的觀點來看,較佳為四氫糠基(甲基)丙烯酸酯、2-(烯丙基氧基甲基)(甲基)丙烯酸甲酯、異莰基(甲基)丙烯酸酯、月桂基(甲基)丙烯酸酯、環己基(甲基)丙烯酸酯及3,3,5-三甲基環己醇(甲基)丙烯酸酯,更佳為四氫糠基(甲基)丙烯酸酯及2-(烯丙基氧基甲基)(甲基)丙烯酸甲酯。   [0082] 1.6 其他成分 <光敏劑>   本發明之油墨組成物中,為了促進藉由聚合起始劑之活性能量線照射的分解,可添加光敏劑。光敏劑相對於聚合起始劑之全重量,以成為0.1~10重量%的量使用較佳。   [0083] 光敏劑,雖使用因應於油墨組成物所使用之聚合起始劑產生起始種之活性能量線的波長之化合物即可,但若考量使用在一般之油墨組成物的硬化反應,作為較佳之光敏劑之例,可列舉從350nm至450nm區域具有吸收波長者。具體而言,例如可列舉蔥、芘、苝及三伸苯等之多環芳香族化合物、異丙基硫雜蒽酮等之硫雜蒽酮類、螢光素、曙紅、赤蘚紅、羅丹明B及玫瑰紅呫噸類、硫雜羰花青(thiacarbocyanine)及氧雜羰花青(oxacarbocyanine)等之花青類、部花青(merocyanine)及羰部花青(carbomerocyanine)等之部花青類、噻嚀(thionine)、亞甲藍(methylene blue)及甲苯胺藍(toluidine blue)-噻嗪(thiazine)類、吖啶橙(acridine orange)、氯黃素(chloroflavin)及吖啶黃素(acriflavine)等之吖啶(acridine) 類、蒽醌(anthraquinone)等之蒽醌類、方酸化合物(squarylium)等之方酸化合物類、7-二乙基胺基-4-甲基香豆素等之香豆素類等,較佳為多環芳香族化合物及硫雜蒽酮類。   [0084] <界面活性劑>   本發明之油墨組成物中可添加界面活性劑。藉由組成物含有界面活性劑,可得到提昇對基底基板之潤濕性、整平性或塗佈性的組成物。界面活性劑相對於組成物之全重量,以成為0.01~1重量%的量使用較佳。界面活性劑可僅使用1種,亦可混合2種以上使用。   [0085] 作為界面活性劑,從可提昇組成物之塗佈性等的觀點來看,例如可列舉Polyflow No.45、Polyflow KL-245、Polyflow No.75、Polyflow No.90、Polyflow No.95(以上皆為商品名、共榮社化學工業(股)製)、Disperbyk161、Disperbyk162、Disperbyk163、Disperbyk164、Disperbyk166、Disperbyk170、Disperbyk180、Disperbyk181、Disperbyk182、BYK300、BYK306、BYK310、BYK320、BYK330、BYK335、BYK341、BYK344、BYK346、BYK354、BYK358、BYK361(以上皆為商品名、BIG Chemie Japan (股)製)、KP-341、KP-358、KP-368、KF-96-50CS、KF-50-100CS(以上皆為商品名、信越化學工業(股)製)、Surflon SC-101、Surflon KH-40(以上皆為商品名、清美化學(股)製)、FTERGENT 222F、FTERGENT 250、FTERGENT 251、DFX-18、FTX-218(以上皆為商品名、(股)Neos製)、EFTOP EF-351、EFTOP EF-352、EFTOP EF-601、EFTOP EF-801、EFTOP EF-802(以上皆為商品名、三菱材料(股)製)、Megafac F-171、Megafac F-177、Megafac F-475、Megafac F-477、Megafac R-08、Megafac R-30(以上皆為商品名、DIC(股)製)、氟烷基苯磺酸鹽、氟烷基羧酸鹽、氟烷基聚氧乙烯醚、氟烷基碘化銨、氟烷基甜菜鹼、氟烷基磺酸鹽、二甘油肆(氟烷基聚氧乙烯醚)、氟烷基三甲基銨鹽、氟烷基胺基磺酸鹽、聚氧乙烯壬基苯基醚、聚氧乙烯辛基苯基醚、聚氧乙烯烷基醚、聚氧乙烯月桂基醚、聚氧乙烯油醯基醚、聚氧乙烯十三烷基醚、聚氧乙烯十六烷基醚、聚氧乙烯硬脂基醚、聚氧乙烯月桂酸酯、聚氧乙烯油酸酯、聚氧乙烯硬脂酸酯、聚氧乙烯月桂基胺、山梨醇酐月桂酸酯、山梨醇酐棕櫚酸酯、山梨醇酐硬脂酸酯、山梨醇酐油酸酯、山梨醇酐脂肪酸酯、聚氧乙烯山梨醇酐月桂酸酯、聚氧乙烯山梨醇酐棕櫚酸酯、聚氧乙烯山梨醇酐硬脂酸酯、聚氧乙烯山梨醇酐油酸酯、聚氧乙烯萘基醚、烷基苯磺酸鹽、或烷基二苯基醚二磺酸鹽等。   [0086] 進而,界面活性劑具有1個光反應性官能基時,從揮發性少的點來看較佳。作為光反應性官能基,為(甲基)丙烯醯基、環氧基、環氧丙烷基之任一種時,由於光硬化性更高故較佳。作為光硬化性官能基,作為具有(甲基)丙烯醯基之界面活性劑之具體例,可列舉RS-72K(商品名;DIC(股)製)、BYK UV 3500、BYK UV 3510、BYK UV 3570(以上皆為商品名、BIG Chemie Japan(股)製)、TEGO RAD 2220N、TEGO RAD 2250、TEGO RAD 3500、TEGO RAD 3570(以上皆為商品名、DEGUSSA製)等。又,作為光硬化性官能基,作為具有環氧基之界面活性劑,可列舉DIC(股)製RS-211K(商品名)等。   [0087] 本發明之油墨組成物所使用之界面活性劑,可為1種之化合物,亦可為2種以上之化合物的混合物。   [0088] <其他添加劑>   本發明之油墨組成物可因應作為目的之特性,含有添加劑。作為添加劑,例如可列舉第2成分及第3成分以外之單體・聚合物、防靜電劑、耦合劑、抗氧化劑、pH調整劑、抗還原劑等。   [0089] <第2成分、第3成分及第5成分以外之單體・聚合物>   例如可列舉苯乙烯、甲基苯乙烯、氯甲基苯乙烯、N-環己基馬來醯亞胺、N-苯基馬來醯亞胺、乙烯基甲苯、巴豆酸、α-氯丙烯酸、肉桂酸、馬來酸、富馬酸、衣康酸、檸康酸、中康酸、聚苯乙烯大分子單體、聚甲基甲基丙烯酸酯大分子單體等。   [0090] <防靜電劑>   防靜電劑可為了防止組成物之帶電而使用,以組成物中0~20重量%的量使用較佳。作為防靜電劑,可使用周知之防靜電劑。具體而言,可列舉氧化錫、氧化錫・氧化銻複合氧化物、氧化錫・氧化銦複合氧化物等之金屬氧化物、四級銨鹽等。防靜電劑可僅使用1種,亦可混合2種以上使用。   [0091] <耦合劑>   作為耦合劑,並非特別限定者,以提昇與玻璃或ITO的密著性等之目的可使用矽烷耦合劑等之周知之耦合劑。矽烷耦合劑,主要具有作為用以良好接著本發明之有機電場發光元件用密封劑與有機EL面板及保護用基板之接著助劑的作用。耦合劑係將組成物之固形分(從該組成物去除溶劑之殘留分)定為100重量份時,以成為10重量份以下的方式添加使用較佳。耦合劑可僅使用1種,亦可混合2種以上使用。   [0092] 作為矽烷耦合劑,例如可列舉三烷氧基矽烷化合物、二烷氧基矽烷化合物等。較佳為例如可列舉γ-乙烯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γ-乙烯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γ-丙烯醯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γ-丙烯醯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γ-丙烯醯基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矽烷、γ-丙烯醯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γ-甲基丙烯醯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γ-甲基丙烯醯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γ-甲基丙烯醯基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矽烷、γ-甲基丙烯醯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γ-環氧丙氧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γ-環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γ-環氧丙氧基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矽烷、γ-環氧丙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γ-胺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γ-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γ-胺基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矽烷、γ-胺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N-胺基乙基-γ-亞胺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N-胺基乙基-γ-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N-胺基乙基-γ-胺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N-苯基-γ-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N-苯基-γ-胺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N-苯基-γ-胺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N-苯基-γ-胺基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矽烷、γ-巰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γ-巰基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矽烷、γ-巰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γ-異氰酸酯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矽烷、γ-異氰酸酯丙基三乙氧基矽烷等。   [0093] 此等當中,特佳為γ-乙烯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γ-丙烯醯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γ-甲基丙烯醯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γ-環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γ-異氰酸酯丙基三乙氧基矽烷等。   [0094] 又,可使用此等之化合物的縮聚物。具體而言,可列舉Coatosil MP200(MOMENTIVE公司製)等。   [0095] 作為上述矽烷耦合劑之摻合量,雖並未特別限定,但相對於上述(甲基)丙烯酸酯系單體100重量份,較佳之下限為0.1重量份,較佳之上限為10重量份。上述矽烷耦合劑的摻合量未滿0.1重量份時,有幾乎得不到添加矽烷耦合劑之效果的情況,超過10重量份時,由於分解剩餘之矽烷耦合劑的烷氧基而產生醇,有劣化有機電場發光元件的情況。上述矽烷耦合劑之摻合量的更佳之下限為0.5重量份,更佳之上限為5重量份。   [0096] <抗氧化劑>   組成物藉由含有抗氧化劑,可抑制、防止從該組成物所得之硬化膜曝露於高溫或光的情況之劣化。抗氧化劑相對於去除該抗氧化劑之組成物的固形分(從該組成物去除溶劑之殘留分)100重量份,較佳為添加0~3重量份使用。抗氧化劑可僅使用1種,亦可混合2種以上使用。   [0097] 作為抗氧化劑,可列舉受阻胺系化合物、受阻酚系化合物等。具體而言,可列舉IRGAFOS XP40、IRGAFOS XP60、IRGANOX 1010、IRGANOX 1035、IRGANOX 1076、IRGANOX 1135、IRGANOX 1520L(以上為商品名、BASF公司製)等。   [0098] 1.7 油墨組成物之特性   油墨組成物之含水率將組成物定為100重量%時,較佳為0.1重量%以下,更佳為0.06重量%以下。配置有機電場發光元件等之光半導體之電氣電路由於容易因水分導致劣化,故以儘可能減少組成物中之含水率較佳。組成物中之含水率可藉由將試料樣品計量約0.1g,使用卡爾費休水分儀加熱至150℃,測定此時所產生之水分量求得(固體氣化法)。   [0099] 將本發明之油墨組成物作為噴墨用油墨使用的情況下,可將黏度、表面張力、溶劑之沸點等之各式各樣的參數最適化在噴墨印刷用使用,顯示良好之噴墨印刷性(例如描繪性)。   [0100] 將油墨組成物在從噴墨頭噴出時之溫度(噴出溫度)的黏度通常為1~50mPa・s,較佳為5~25mPa・s,更佳為8~15mPa・s。黏度為前述範圍時,提昇藉由噴墨塗佈方法之噴射精度。黏度較15mPa・s更小時,以噴墨噴出性的觀點來看較佳。   [0101] 由於於常溫(25℃)進行噴射的情況亦多,故本發明之油墨組成物在25℃之黏度通常為1~50mPa・s,較佳為5~45mPa・s,更佳為5~40mPa・s,再更佳為5~35mPa・s,特佳為5~30mPa・s。在25℃之黏度較30mPa・s更小時,以噴墨噴出性的觀點來看較佳。   [0102] 本發明之油墨組成物在25℃之表面張力為15~40mN/m,較佳為18~38mN/m,更佳為18~36mN/m,再更佳為18~35mN/m。表面張力為前述範圍時,藉由噴射可形成良好之液滴,且可形成半月板(Meniscus)。   [0103] 本發明之油墨組成物的塗佈方法,係具有將上述之噴墨用油墨藉由噴墨塗佈方法進行塗佈而形成塗膜之步驟及硬化處理該塗膜之步驟。   [0104] 本發明之油墨組成物藉由適當選擇含有成分,可用各種方法噴出,根據噴墨塗佈方法,可將本發明之油墨組成物塗佈成預先決定之圖型狀。   [0105] 將本發明之油墨組成物藉由噴墨塗佈方法塗佈時,作為其方法,藉由油墨之噴出方法有各種之型。作為噴出方法,例如可列舉壓電元件型、Bubble Jet(註冊商標)型、連續噴射型、靜電感應型。   [0106] 使用本發明之油墨組成物進行塗佈時之較佳噴出方法為壓電元件型。此壓電元件型的頭為隨需應變(On demand)噴墨塗佈頭,該噴墨塗佈頭係具備具有複數噴嘴之噴嘴形成基板、與由和噴嘴成為對向配置之壓電材料與導電材料所構成之壓力產生元件、與滿足此壓力產生元件的周圍之油墨,藉由施加電壓使壓力產生元件變位,使油墨之小液滴從噴嘴噴出。   [0107] 噴墨塗佈裝置不限於塗佈頭與油墨收容部成為別體的構成,該等可為不能分離成為一體的構成。又,油墨收容部係相對於塗佈頭,除了可分離或不能分離成為一體化搭載在支架(Carriage)者之外,亦可為設置在裝置之固定部位,油墨供給構件例如透過管(Tube)供給油墨至塗佈頭的形態者。   [0108] 又,相對於塗佈頭,將用以作用較佳之負壓的構成設置在油墨槽的情況下,可採用配置吸收體於油墨槽之油墨收納部的形態、或具有可撓性之油墨收容袋與對此使擴張其內容積之方向的作用力進行作用之彈簧部的形態等。塗佈裝置除了採用系列塗佈方式之外,亦可成為通過對應塗佈介質之全幅的範圍,使塗佈元件整列而成之行印表機的形態者。   [0109] 2. 使用油墨組成物形成之硬化物   本發明之硬化物(包含圖型狀硬化物)係經過下述步驟而得到,將本發明之油墨組成物例如作為噴墨用油墨使用,藉由噴墨塗佈方法進行塗佈而形成塗膜之步驟及硬化處理該塗膜之步驟。   [0110] 於本發明之油墨組成物照射紫外線或可見光線等情況之照射之光的量(曝光量),雖依存在本發明之油墨組成物的組成比率,但以安裝牛尾電機(股)製之受光器UVD-365PD的累計光量計UIT-201測定,較佳為100~5,000mJ/cm2 ,更佳為300~4,000mJ/cm2 ,再更佳為500~3,000mJ/cm2 。又,照射之紫外線或可見光線等之波長較佳為200~500nm,更佳為250~450nm。尚,以後所記載之曝光量係以安裝牛尾電機(股)製之受光器UVD-365PD的累計光量計UIT-201測定之值。又,作為曝光機,若為搭載無電極燈、低壓水銀燈、高壓水銀燈、超高壓水銀燈、金屬鹵化物燈、鹵素燈及LED光源等,且於200~500nm的範圍,照射紫外線或可見光線等之裝置則並未特別限定。   [0111] 尚,使用噴墨塗佈方法將油墨組成物印刷成圖型狀的情況下,形成圖型狀之硬化膜(圖型狀硬化膜)。於本說明書,除非另有說明,於以下硬化膜定為包含圖型狀硬化膜者。   [0112] 油墨組成物之硬化物的全光線透過率較佳為80%以上,更佳為85%以上,再更佳為90%以上。係因為硬化物之全光線透過率過低時,作為有機電場發光元件等之密封劑使用的情況下,來自元件之光的提取效率容易降低,又設計性亦惡化。密封劑之硬化物的全光線透過率的上限值一般而言可成為99%左右。   [0113] 油墨組成物之硬化物的折射率較佳為1.6~1.8,更佳為1.6~1.75。   [0114] 3. 附硬化膜之基板   本發明之附硬化膜之基板係具有薄膜基板或矽晶圓基板、與於該基板上藉由上述之硬化膜的形成方法形成之硬化膜或圖型狀硬化膜。例如,於具有光學功能之薄膜或有機薄膜裝置所形成之聚醯亞胺薄膜、玻璃基板、金屬箔或矽晶圓基板等之基板上,將本發明之油墨組成物藉由噴墨塗佈方法進行塗佈,然後以上述所說明的方式進行UV處理,形成硬化膜而得到。   [0115] 本發明之硬化膜雖較佳為形成在具有上述之光學功能的薄膜或有機薄膜裝置所形成之聚醯亞胺薄膜、玻璃基板、金屬箔或矽晶圓基板等之基板上,但基板的種類並非被特別限定在此等者,可形成在周知之基板上。   [0116] 作為可適用在本發明之基板,例如可列舉由銅、黃銅、磷青銅、鈹銅、鋁、金、銀、鎳、錫、鉻、或不銹鋼等之金屬所構成之基板(可為於表面具有該等之金屬的基板);由氧化鋁(Alumina)、氮化鋁、氧化鋯(Zirconia)、鋯之矽酸鹽(Zircon)、氧化鎂(Magnesia)、鈦酸鋁、鈦酸鋇、鈦酸鉛(PT)、鈦酸鋯酸鉛(PZT)、鈦酸鋯酸鑭鉛(PLZT)、鈮酸鋰、鉭酸鋰、硫化鎘、硫化鉬、氧化鈹(Beryllia)、氧化矽(Silica)、碳化矽(Silicon Carbide)、氮化矽(Silicon Nitride)、氮化硼(Boron Nitride)、氧化鋅、莫來石、肥粒鐵、滑石、鎂橄欖石、尖晶石、或鋰輝石等之陶瓷所構成之基板(可為於表面具有該等之陶瓷的基板);由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樹脂、PBT(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樹脂、PCT(聚環己烯對苯二甲酸二甲酯)樹脂、PPS(聚硫化苯)樹脂、聚碳酸酯樹脂、聚縮醛樹脂、聚伸苯基醚樹脂、聚醯胺樹脂、聚芳酯樹脂、聚碸樹脂、聚醚碸樹脂、聚醚醯亞胺樹脂、聚醯胺醯亞胺樹脂、環氧樹脂、丙烯醯基樹脂、Teflon(註冊商標)、熱塑性彈性體、或液晶聚合物等之樹脂所構成之基板(可為於表面具有該等之樹脂的基板);矽、鍺、或鎵砷等之半導體基板;玻璃基板;於表面形成氧化錫、氧化鋅、ITO、或ATO等之電極材料的基板;αGEL(α凝膠)、βGEL(β凝膠)、θGEL(θ凝膠)、或γGEL(γ凝膠)(以上為Taika股份有限公司之註冊商標)等之凝膠片、適合於FR-1、FR-3、FR-4、CEM-3、或E668等之各種規格的玻璃環氧基板、玻璃綜合基板、紙酚基板、紙環氧基板、綠環氧基板及BT樹脂基板。   [0117] 4. 有機薄膜裝置   本發明之有機薄膜裝置為具有上述之硬化膜或附硬化膜之基板之有機薄膜裝置。藉由利用本發明之硬化膜或附硬化膜之基板,而得到可撓性之有機薄膜裝置。又,亦可將本發明之硬化膜適用在矽晶圓基板。   [0118] 4.1 有機電場發光元件   於以下,針對有關本實施形態之有機電場發光元件之一例之頂部發光構造,根據圖面進行詳細說明。圖1係表示有關本實施形態之有機電場發光元件的示意剖面圖。又,圖2及3係表示具有有關本實施形態之密封構造之有機電場發光元件的示意剖面圖。   [0119] <有機電場發光元件之構造>   圖1所示之有機電場發光元件100係具有:基板101、與設置在基板101上之觸排(Bank)110、與設置在基板101上之陽極102、與設置在陽極102之上之電洞注入層103、與設置在電洞注入層103之上之電洞傳輸層104、與設置在電洞傳輸層104之上之發光層105、與設置在發光層105之上之電子傳輸層106、與設置在電子傳輸層106之上之電子注入層107、與設置在電子注入層107之上之陰極108、與設置在陰極108之上之覆蓋層109。   [0120] 尚,有機電場發光元件100顛倒製作順序,例如亦可作為具有:基板101、與基板101上之觸排110、與設置在基板101上之陰極108、與設置在陰極108之上之電子注入層107、與設置在電子注入層107之上之電子傳輸層106、與設置在電子傳輸層106之上之發光層105、與設置在發光層105之上之電洞傳輸層104、與設置在電洞傳輸層104之上之電洞注入層103、與設置在電洞注入層103之上之陽極102、與設置在陽極102之上之覆蓋層109的構成。   [0121] 具有圖2所示之密封構造的有機電場發光元件200,係於有機電場發光元件100上具有重複層合鈍化層121及緩衝層122之構造的阻隔層111。又,具有圖3所示之密封構造的有機電場發光元件300於有機電場發光元件100上,具有重複層合鈍化層121及緩衝層122之構造的阻隔層111、與具有以被覆阻隔層111的方式設置之接著層112之阻隔薄膜113。在圖2及圖3,構成阻隔層111之鈍化層121及緩衝層122可至少為1對,通常為1~20對,阻隔層111之最外側可不用成對。又,於有機電場發光元件100上形成構成阻隔層111之鈍化層121及緩衝層122的順序何者為先皆可。在圖2於阻隔層111上,在圖3於阻隔薄膜113上,可進一步包含由彩色濾光片或圓偏光板或觸控面板等所構成之構件。尚,此等之構件可包含接著層或阻隔層。   [0122] 鈍化層121中使用無機材料,若形成緻密之膜,則顯示高氣體阻隔性能。惟,形成無針孔之膜困難,由於針孔而降低氣體阻隔性。因此,藉由將緩衝層122挾持在鈍化層121之間,防止針孔貫通鈍化層121、或埋藏針孔。又,藉由將有柔軟性之緩衝層122挾持在硬的鈍化層121之間,亦可對經層合之阻隔層111賦予柔軟性。由本發明之油墨組成物所形成之硬化物係使用在圖2及3之緩衝層122。   [0123] 又,具有圖4所示之密封構造之有機電場發光元件400,係於有機電場發光元件100上具有由單一之構成所構成之阻隔層130。具有圖4之密封構造之有機電場發光元件400為最為理想之構成,阻隔層130為單一且具有高氣體阻隔功能、高光學特性及膜物性。在圖4,於阻隔層130上可進一步包含由彩色濾光片或圓偏光板或觸控面板等所構成之構件。尚,此等之構件可包含接著層。   [0124] 由本發明之油墨組成物所形成之硬化物可使用在圖4之阻隔層130。   [0125] 進而,為了遮斷從如上述層合之裝置的橫向方向進入之水蒸氣等之氣體,可實施封邊。封邊可用既存之材料形成,例如可用玻璃粉、光硬化性樹脂、接著密封等形成。   [0126] 上述各層全部並非不可以沒有,將最小構成單位作為由陽極102與發光層105與陰極108所構成之有機電場發光元件100與作為被覆此之阻隔層130之硬化膜的構成,任意設置電洞注入層103、電洞傳輸層104、電子傳輸層106、電子注入層107、覆蓋層109、鈍化層121、緩衝層122、觸排110、封邊。又,上述各層可分別由單一層所成,亦可由複數層所成。   [0127] <在有機電場發光元件之基板>   基板101係由有機電場發光元件100之支持體所成者,通常使用石英、玻璃、金屬、塑膠等。基板101因應目的形成成板狀、薄膜狀、或片狀,例如使用玻璃板、金屬板、金屬箔、塑膠薄膜、塑膠片等。其中,較佳為玻璃板及聚酯、聚甲基丙烯酸酯、聚碳酸酯、聚醯亞胺、聚碸等之透明合成樹脂製之板。若為玻璃基板,係使用鹼石灰玻璃或無鹼玻璃等,又,由於厚度為了保持機械性強度若為充分之厚度即可,例如可為0.2mm以上。作為厚度的上限值,例如為2mm以下,較佳為1mm以下。對於玻璃之材質,由於來自玻璃之溶出離子少者較佳,無鹼玻璃者雖佳,但由於實施SiO2 等之阻隔塗佈的鹼石灰玻璃亦市售故可使用此。又,基板101中為了提高氣體阻隔性,可至少於單面設置緻密之矽氧化膜等之氣體阻隔膜,尤其是將氣體阻隔性低之合成樹脂製之板、薄膜或片作為基板101使用的情況下,較佳為設置氣體阻隔膜。   [0128] <在有機電場發光元件之陽極>   陽極102係發揮對發光層105注入電洞的作用者。尚,於陽極102與發光層105之間設置電洞注入層103及/或電洞傳輸層104的情況下,變成透過此等對發光層105注入電洞。   [0129] 作為形成陽極102之材料,可列舉無機化合物及有機化合物。作為無機化合物,例如列舉金屬(鋁、金、銀、鎳、鈀、鉻等)、金屬氧化物(銦之氧化物、錫之氧化物、銦-錫氧化物(ITO)、銦-鋅氧化物(IZO)等)、鹵化金屬(碘化銅等)、硫化銅、碳黑、ITO玻璃或奈塞玻璃(Nesa glass)等。作為有機化合物,例如可列舉聚(3-甲基噻吩)等之聚噻吩、聚吡咯、聚苯胺等之導電性聚合物等。其他可從作為有機電場發光元件之陽極使用的物質當中適當選擇使用。   [0130] 透明電極之電阻由於若可對發光元件之發光供給充分之電流即可,雖並未限定,但從發光元件之消費電力的觀點來看,期望為低電阻。例如,若為300Ω/□以下之ITO基板,雖作為元件電極進行功能,但於現在,由於10Ω/□左右之基板的供給亦變可能,例如特別期望使用100~5Ω/□,較佳為50~5Ω/□之低電阻品。ITO的厚度雖可配合電阻值任意選擇,但通常於50~300nm之間使用較多。   [0131] <在有機電場發光元件之電洞注入層、電洞傳輸層>   電洞注入層103係發揮將從陽極102移動來之電洞效率良好地注入發光層105內或電洞傳輸層104內之作用者。電洞傳輸層104係發揮將從陽極102注入之電洞或從陽極102透過電洞注入層103注入之電洞效率良好地傳輸至發光層105之作用者。電洞注入層103及電洞傳輸層104分別層合、混合電洞注入・傳輸材料之一種或二種以上、或藉由電洞注入・傳輸材料與高分子結著劑的混合物形成。又,於電洞注入・傳輸材料可添加如氯化鐵(III)之無機鹽而形成層。   [0132] 作為電洞注入・傳輸性物質,在給予電場之電極間,必須效率良好地注入・傳輸來自正極之電洞,期望電洞注入效率高,效率良好地傳輸經注入之電洞。因此,較佳為離子化潛力小,而且電洞移動度大,進而穩定性優異,成為陷阱(trap)之雜質於製造時及使用時難以產生之物質。   [0133] 作為電洞注入・傳輸性物質使用之材料,可從周知者當中選出任意者使用。該等之具體例,可列舉咔唑衍生物、三芳基胺衍生物、二苯乙烯衍生物、酞菁衍生物、吡唑啉衍生物、腙(Hydrazone)系化合物、苯并呋喃衍生物、噻吩衍生物等。   [0134] <在有機電場發光元件之發光層>   發光層105係藉由在給予電場之電極間,再結合從陽極102注入之電洞、與從陰極108注入之電子而發光者。作為形成發光層105之材料,若為藉由電洞與電子的再結合激發而發光之化合物(發光性化合物)即可,以可形成穩定之薄膜形狀,且以固體狀態顯示強烈發光(螢光)效率之化合物較佳。   [0135] 發光層可為由單一層亦可為由複數層所成皆可,分別藉由發光層用材料(主體材料、摻雜劑材料)形成。主體材料與摻雜劑材料可分別為一種類,亦可為複數之組合,任一種皆可。摻雜劑材料可包含在主體材料的全體,亦可包含在一部分,任一種皆可。作為摻雜方法,雖可藉由與主體材料之共蒸鍍法形成,但亦可與主體材料預先混合後同時進行蒸鍍。   [0136] 主體材料之使用量因主體材料的種類而不同,配合其主體材料的特性決定即可。主體材料之使用量的標準較佳為發光層用材料全體之50~99.999重量%,更佳為80~99.95重量%,再更佳為90~99.9重量%。   [0137] 摻雜劑材料的使用量因摻雜劑材料的種類而不同,配合其摻雜劑材料的特性決定即可。摻雜劑之使用量的標準較佳為發光層用材料全體之0.001~50重量%,更佳為0.05~20重量%,再更佳為0.1~10重量%。若為上述的範圍,例如於可防止濃度消光現象的點來看較佳。   [0138] 作為發光層所使用之材料,存在螢光材料與磷光材料,可分別從周知者當中任意選擇使用。螢光材料之具體例作為主體材料,可列舉蔥或芘等之縮合環衍生物、茀衍生物等,作為摻雜劑材料,可因應所期望之發光色從各式各樣的材料當中選擇。又,磷光材料之具體例作為主體材料,可列舉咔唑衍生物等,作為摻雜劑材料,可列舉因應發光色之銥系之金屬錯合物等。   [0139] <在有機電場發光元件之電子注入層、電子傳輸層>   電子注入層107係發揮將從陰極108移動來之電子效率良好地注入發光層105內或電子傳輸層106內之作用者。電子傳輸層106係發揮將從陰極108注入之電子或從陰極108透過電子注入層107注入之電子效率良好地傳輸至發光層105之作用者。電子傳輸層106及電子注入層107分別層合、混合電子傳輸・注入材料之一種或二種以上、或藉由電子傳輸・注入材料與高分子結著劑的混合物形成。   [0140] 所謂電子注入・傳輸層,係負責從陰極注入電子,進而傳輸電子之層,期望電子注入效率高,且效率良好地傳輸經注入之電子。因此,較佳為電子親和力大,而且電子移動度大,進而穩定性優異,成為陷阱之雜質於製造時及使用時難以產生之物質。然而,考量電洞與電子的傳輸平衡的情況下,於主要發揮無法再結合來自陽極之電洞,可效率良好地阻止對陰極側流動之作用的情況下,即使電子傳輸能力沒有那麼高,提昇發光效率的效果係與電子傳輸能力高之材料具有同等。據此,在本實施形態之電子注入・傳輸層,亦可包含可效率良好地阻止電洞的移動之層的功能。   [0141] 作為形成電子傳輸層106或電子注入層107之材料(電子傳輸材料),可從在光導電材料作為電子傳達化合物自以往已慣用之化合物、有機電場發光元件之電子注入層及電子傳輸層所使用之周知的化合物當中任意選擇使用。   [0142] 作為電子傳輸層或電子注入層所使用之材料,較佳為含有選自由以選自碳、氫、氧、硫、矽及磷當中之一種以上的原子所構成之芳香環或雜芳香環所構成之化合物、吡咯衍生物及其縮合環衍生物及具有電子接受性氮之金屬錯合物當中之至少一種。具體而言,可列舉萘、蔥等之縮合環系芳香環衍生物、4,4’-雙(二苯基乙烯基)聯苯所代表之苯乙烯基系芳香環衍生物、紫環酮衍生物、香豆素衍生物、萘基醯亞胺衍生物、蒽醌或二苯醌等之醌衍生物、氧化磷衍生物、咔唑衍生物及吲哚衍生物等。作為具有電子接受性氮之金屬錯合物,例如可列舉羥基苯基噁唑錯合物等之羥基唑錯合物、甲亞胺錯合物、酚酮金屬錯合物、黃酮金屬錯合物及苯并喹啉金屬錯合物等。此等之材料雖可單獨使用,亦可與不同材料混合使用亦無妨。   [0143] 電子傳輸層或電子注入層中,可進一步包含可還原形成電子傳輸層或電子注入層之材料的物質。此還原性物質若為具有一定還原性者,使用各式各樣者,例如可適合使用選自由鹼金屬、鹼土類金屬、稀土類金屬、鹼金屬之氧化物、鹼金屬之鹵化物、鹼土類金屬之氧化物、鹼土類金屬之鹵化物、稀土類金屬之氧化物、稀土類金屬之鹵化物、鹼金屬之有機錯合物、鹼土類金屬之有機錯合物及稀土類金屬之有機錯合物所構成之群組中之至少1個。   [0144] 作為較佳之還原性物質,可列舉Na(功函數2.36eV)、K(同2.28eV)、Rb(同2.16eV)或Cs(同1.95eV)等之鹼金屬、或Ca(同2.9eV)、Sr(同2.0~2.5eV)或Ba(同2.52eV)等之鹼土類金屬,特佳為功函數為2.9eV以下者。此等當中,更佳之還原性物質為K、Rb或Cs之鹼金屬,再更佳為Rb或Cs,最佳為Cs。此等之鹼金屬藉由尤其是還原能力高,且對形成電子傳輸層或電子注入層之材料的比較少量的添加,企圖在有機電場發光元件之發光亮度的提昇或長壽命化。又,作為功函數為2.9eV以下之還原性物質,較佳為此等2種以上之鹼金屬的組合,尤其是以包含Cs之組合,例如Cs與Na、Cs與K、Cs與Rb、或Cs與Na與K的組合較佳。可藉由包含Cs,有效率地發揮還原能力,藉由對形成電子傳輸層或電子注入層之材料的添加,企圖在有機電場發光元件之發光亮度的提昇或長壽命化。   [0145] <在有機電場發光元件之陰極>   陰極108係發揮透過電子注入層107及電子傳輸層106,於發光層105注入電子之作用者。   [0146] 作為形成陰極108之材料,若為可將電子效率良好地注入有機層之物質,雖並未特別限定,但可使用與形成陽極102之材料相同者。其中,較佳為錫、銦、鈣、鋁、銀、銅、鎳、鉻、金、鉑、鐵、鋅、鋰、鈉、鉀、銫及鎂等之金屬或該等之合金(鎂-銀合金、鎂-銦合金、氟化鋰/鋁等之鋁-鋰合金等)等。提昇電子注入效率為了使元件特性提昇,包含鋰、鈉、鉀、銫、鈣、鎂或此等低功函數金屬之合金為有效。然而,此等之低功函數金屬一般而言於大氣中為不穩定較多。為了改善此點,例如已知有於有機層摻雜微量之鋰、銫或鎂,使用穩定性高之電極的方法。作為其他摻雜劑,亦可使用如氟化鋰、氟化銫、氧化鋰及氧化銫之無機鹽。惟,並非被限定於此等。   [0147] 進而,為了電極保護,使用鉑、金、銀、銅、鐵、錫、鋁及銦等之金屬、或此等金屬之合金,而且層合由氧化矽、二氧化鈦及氮化矽等之無機物等構成之鈍化層。進而,在頂部發光構造之元件,為了光提取效率的提昇,將具有高折射率之覆蓋層層合在陰極或鈍化層之上,進一步層合由本發明之油墨組成物形成之硬化膜。此等之電極的製作法若亦為可取得電阻加熱、電子束、濺鍍、離子電鍍及塗佈等之導通的電極的製作法,則並未特別限制。又,覆蓋層較佳為使用周知之材料構成。   [0148] <可於各層使用之結著劑>   以上之電洞注入層、電洞傳輸層、發光層、電子傳輸層及電子注入層所使用之材料雖可單獨形成各層,但作為高分子結著劑,亦可分散在聚氯化乙烯基、聚碳酸酯、聚苯乙烯、聚(N-乙烯基咔唑)、聚甲基甲基丙烯酸酯、聚丁基甲基丙烯酸酯、聚酯、聚碸、聚氧化二甲苯、聚丁二烯、烴樹脂、酮樹脂、苯氧樹脂、聚醯胺、乙基纖維素、乙酸乙烯酯樹脂、ABS樹脂、聚胺基甲酸乙酯樹脂等之溶劑可溶性樹脂、或酚樹脂、二甲苯樹脂、石油樹脂、脲樹脂、三聚氰胺樹脂、不飽和聚酯樹脂、醇酸樹脂、環氧樹脂、矽氧樹脂等之硬化性樹脂等使用。   [0149] <有機電場發光元件之製作方法>   構成有機電場發光元件之各層可藉由將應構成各層之材料以蒸鍍法、電阻加熱蒸鍍、電子束蒸鍍、濺鍍、分子層合法、印刷法、旋塗法或鑄造法、塗佈法等之方法成為薄膜來形成。針對如此進行而形成之各層的膜厚,則並未特別限定,雖可因應材料的性質適當設定,但通常為2nm~5000nm的範圍。膜厚通常可用水晶振動式膜厚測定裝置等測定。使用蒸鍍法進行薄膜化時,其蒸鍍條件因材料的種類、成為膜之目的的結晶構造及會合構造等而異。蒸鍍條件一般而言,較佳為於舟(Boat)加熱溫度+50~+400℃、真空度10-6 ~10-3 Pa、蒸鍍速度0.01~50nm/秒、基板溫度-150~+300℃、膜厚2nm~5μm的範圍適當設定。   [0150] 其次,作為製作有機電場發光元件的方法之一例,針對陽極/電洞注入層/電洞傳輸層/由主體材料與摻雜劑材料所構成之發光層/電子傳輸層/電子注入層/由陰極所構成之有機電場發光元件的製作法進行說明。於適當之基板上將陽極材料之薄膜藉由蒸鍍法等形成,而製得陽極之後,於此陽極上形成電洞注入層及電洞傳輸層之薄膜。藉由於此之上共蒸鍍主體材料與摻雜劑材料,形成薄膜作為發光層,於此發光層之上形成電子傳輸層、電子注入層,進而將由陰極用物質所構成之薄膜藉由蒸鍍法等形成作為陰極,而得到目的之有機電場發光元件。尚,在上述之有機電場發光元件的製作,將製作順序顛倒,亦可依陰極、電子注入層、電子傳輸層、發光層、電洞傳輸層、電洞注入層、陽極的順序製作。   [0151] 如上述製作電極之後,將覆蓋層以蒸鍍法等之方法形成,將鈍化層在濺鍍法、化學氣相蒸鍍法形成後,在印刷法塗佈・硬化本發明之油墨組成物後,將鈍化層以濺鍍法或化學氣相蒸鍍法形成。在本發明,可不形成鈍化膜直接將油墨組成物塗佈在電極等之上。   [0152] 覆蓋層所使用之材料中,亦可使用因應基底之陰極的折射率選擇具有適當之折射率的有機物,構成有機電場發光元件之材料。鈍化層所使用之材料中,可使用SiO2 、SiCN、SiCNO、SiNx或Al2 O3 等。由於本發明之油墨組成物對於鈍化層之形成步驟即濺鍍步驟或化學氣相蒸鍍步驟具有優良的耐性,故形成鈍化層後亦可維持良好之光學特性。   [0153] 於如此進行所得之有機電場發光元件施加直流電壓的情況下,將陽極作為+、陰極作為-之極性施加即可,施加電壓2~40V左右時,可由透明或半透明之電極側(陽極或陰極及雙方)觀測發光。又,此有機電場發光元件施加脈衝電流或交流電流的情況亦發光。尚,施加之交流的波形可為任意。   [0154] <有機電場發光元件之應用例>   又,以由本發明之油墨組成物所形成之硬化膜密封之有機電場發光元件,亦可應用在顯示裝置或照明裝置等。具備有機電場發光元件之顯示裝置或照明裝置,可藉由連接施加在本實施形態之有機電場發光元件與周知之驅動裝置等周知之方法製造,可適當使用直流驅動、脈衝驅動、交流驅動等周知之驅動方法驅動。   [0155] 作為顯示裝置,例如可列舉彩色平板顯示器等之面板顯示器、可撓性彩色有機電場發光(EL)顯示器等之可撓性顯示器等(例如參照日本特開平10-335066號公報、日本特開2003-321546號公報、日本特開2004-281086號公報等)。又,作為顯示器之顯示方式,例如可列舉矩陣及/或分段方式等。尚,矩陣顯示與分段顯示可共存於同一面板當中。   [0156] 所謂矩陣,係指用以顯示之像素二次元配置成格子狀或鑲嵌狀等者,以像素的集合顯示文字或圖像。像素的形狀或尺寸因用途而決定。例如,電腦、顯示器、電視之圖像及文字顯示中,通常使用一邊為300 μm以下之四角形像素,又,如顯示面板之大型顯示器的情況,變成使用一邊為mm等級之像素。黑白顯示的情況,雖配列相同顏色之像素即可,但彩色顯示的情況,並列紅、綠、藍之像素顯示。此情況下,典型有三角型與條紋型。而且,作為此矩陣之驅動方法,可為線順序驅動方法或有源矩陣(Active matrix)之任一種。線順序驅動者雖有構造簡單的優勢,但考量動作特性時,由於有源矩陣者有優異的情況,此亦必須因用途而分開使用。   [0157] 於分段方式(型),以顯示預先決定之資訊的方式形成圖型,變成使決定之區域發光。例如,可列舉在數位手錶或溫度計之時刻或溫度顯示、音頻機器或電磁調理器等之動作狀態顯示及汽車的面板顯示等。   [0158] 作為照明裝置,例如可列舉室內照明等之照明裝置、液晶顯示裝置之背光等(例如參照日本特開2003-257621號公報、日本特開2003-277741號公報、日本特開2004-119211號公報等)。背光係被使用在提昇主要不自行發光之顯示裝置的可視性之目的,使用在液晶顯示裝置、手錶、音頻裝置、汽車面板、顯示板及標識等。尤其是液晶顯示裝置,其中認為作為薄型化成為課題之電腦用途的背光,由於以往方式者由螢光燈或導光板所成,故薄型化困難時,使用有關本實施形態之發光元件的背光薄型且輕量成為其特徵。   [0159] [實施例]   以下,雖將本發明藉由實施例及比較例進行說明,但本發明並非被限定於此等之實施例。   [0160] 藉由以表1所記載之組成比攪拌至使各成分成為均勻之溶液為止,來調製油墨組成物。尚,各成分之簡稱及化合物名・製品名的對應示於表2。   [0161][0162][0163] <分散穩定性之評估>   藉由無機奈米填料之沉澱・凝聚的有無來評估。比較例1為未包含無機奈米填料之組成物。比較例2僅未均勻分散無機奈米填料而沉澱。   [0164] <黏度及表面張力的測定>   針對實施例1~14、比較例1及3所調製之油墨組成物,測定黏度及表面張力(表3)。黏度係使用東機產業(股)之黏度計TV-22或(股)Anton Pearl製之流變儀MCR302測定油墨組成物在25℃之黏度。表面張力藉由懸滴法測定。實施例之任一油墨組成物亦為可噴墨印刷之較佳的黏度範圍內,預想有良好之噴出穩定性。   [0165] <硬化膜之製作(大氣環境下)>   針對實施例1~3、7~10及14、比較例1~3所調製之油墨組成物,用以下之順序製作硬化膜。將經調製之油墨組成物0.5~1.0mL載上40x40x0.75mm之EagleXG玻璃,以旋塗法製作塗佈膜。其次,使用皮帶傳輸機搬送型曝光機(JATEC公司製 J-CURE1500)照射UV,以累計的能量成為2000mJ/cm2 的方式調整照射時間進行曝光,來製作硬化膜。   [0166] <硬化膜之製作(氮環境下)>   針對實施例4~6及11~13所調製之油墨組成物,用以下之順序製作硬化膜。將經調製之油墨組成物0.5~1.0mL載上40x40x0.75mm之EagleXG玻璃,以旋塗法製作塗佈膜。其次,移轉至以氮氣充滿之手套箱內,藉由充分流動氮氣,驅逐經混入之空氣後,使用曝光機(HOYA製LIGHT SOURCE UL750,將光導引入手套箱內)照射UV,以累計的能量成為150、1000或1800mJ/cm2 的方式調整照射時間進行曝光,來製作硬化膜。   [0167] <折射率的測定>   將如此進行所製得之硬化膜的折射率使用大塚電子(股)製FE-3000測定(表3)。表3中記載589.3nm之波長。實施例之任一油墨組成物亦顯示有機薄膜裝置之密封劑所尋求之高折射率。另一方面,於比較例1,由於未包含奈米填料故為低折射率。   [0168] <全光線透過率及霧值(曇度)的測定>   進而以包含玻璃基板的狀態測定硬化膜之全光線透過率及霧值(表3)。全光線透過率及霧值的測定中,係使用霧值計(BYK(股)製之haze-gard plus)。參考定為空氣。實施例之任一油墨組成物亦顯示有機薄膜裝置之密封劑所尋求之高透過率及低霧值。另一方面,於比較例2,由於奈米填料之凝聚故霧值高,透過率低。   [0169] <1%重量減少溫度的測定、排氣性之評估>   其次,使用SII製TG/DTA6200,進行經製得之硬化膜的熱重量分析。藉由進行熱重量分析,可推定因硬化物中之揮發成分及硬化物的分解而產生之揮發成分的產生溫度及量,認為重量減少溫度高者硬化物之耐熱性高,為低排氣性。又,若評估在任意溫度之重量減少量,亦可估算在該溫度之排氣的產生量。   [0170] 熱重量分析所使用之樣品藉由從製得之基板將硬化膜以美工刀削出,來準備。將此樣品於空氣下從40℃以10℃/分鐘之昇溫速度昇溫至350℃,將相對於初期重量引起1重量%的重量減少之溫度定為1%重量減少溫度。由實施例之任一油墨組成物準備之硬化膜亦顯示超過130℃之高1%重量減少溫度。另一方面,由於比較例3之1%重量減少溫度為100℃以下,預想比較例3之排氣的量與實施例相比較為多。又,比較例1及2之1%重量減少溫度雖與比較例3相比較較高,但較任一實施例為更低之溫度。   [0171] 尚,雖顯示排氣性之其他評估方法,但不限於以下之方法,使用適當之方法評估即可。   [0172] 將經製得之硬化膜切斷成適當之尺寸後,放入樣品管,邊加熱樣品管邊將產生之氣體藉由GC-MS進行分析。此情況下,例如使用加熱脫離GC-MS系統(島津製作所QP-2010Ultra)。又,亦有邊進行TG-DTA邊將經產生之氣體以GC-MS等分析之方法。此情況下,係使用差示熱天秤-光離子化質量分析同時測定裝置(理學製 Thermo Mass Photo)或差示熱天秤-氣相層析質量同時分析裝置(理學製TG-DTA/CG-MS)。   [0173] 又,排氣更少的情況下,將經製得之膜於爐中加熱,將經產生之氣體一旦捕集在2次陷阱後,再次加熱2次陷阱,將經脫離之氣體藉由GC-MS進行分析。此情況下,例如係使用加熱脫離GC-MS系統(島津製作所TU-20及QP-2010Ultra)。又,亦可使用昇溫脫離氣體分析裝置(例如理學製昇溫脫離氣體分析裝置TPDtypeV)。   [0174][0175] <噴墨噴出性及印刷性之評估>   顯示油墨組成物之噴墨噴出性及印刷性之評估順序。噴出性係藉由將來自噴墨之噴出孔之油墨組成物之液滴的飛行形狀或對噴出孔周邊附著的樣子使用設置在裝置之相機進行觀察,來進行評估。印刷性係藉由觀察經描繪之油墨組成物之液滴的擴散或液滴彼此的連繫,來進行評估。又,亦可藉由於描繪後使其光硬化,將所得之硬化膜以光學顯微鏡等觀察描繪部端部等之形狀,來評估印刷性。   [0176] <硬化物之形狀、平滑性及平面性之評估>   可將所得之硬化物之描繪部端部的形狀、平滑性及平面性使用光干擾型膜厚計(Veeco NT-1100等)或觸針式膜厚計(KLATencor P-16+)或探針式顯微鏡(例如原子力顯微鏡(AFM)等)進行觀察。   [0177] 針對實施例4及5、比較例1之油墨組成物,使用噴墨裝置進行噴出及印刷性之試驗。將油墨組成物注入噴墨盒式磁帶(型號:DMC-11610、噴出量:10pL、FUJIFILM Dimatix製),設定在噴墨裝置DMP-2811(商品名、Dimatix製)。以裝置之相機觀察噴出孔,觀察噴出之油墨組成物液滴的飛行形狀。其次,於具有SiNx膜之玻璃基板上,以點間之間隔100μm進行描繪。描繪結束後,將液滴之擴散使用光學顯微鏡或CCD相機觀察。   [0178] 實施例15及16儘管包含奈米填料亦為與比較例4同等之良好印刷性(表4)。尤其是關於潤濕擴展性,瞭解到描繪之液體較比較例4更均勻潤濕擴展、薄膜之製作較佳。   [0179][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0180] 本發明之油墨組成物係使有機薄膜裝置劣化時,排除預想之溶劑,可具有噴墨良好佳之噴出穩定性,且可形成具備優異之折射率、透過率及排氣性的硬化膜。因此,可使用在有機電場發光元件等之有機薄膜裝置的密封劑、透明絕緣膜或保護膜等,例如可提昇近年來為主流之頂部發光型之有機電場發光元件的課題即光提取效率。
[0181]
100‧‧‧有機電場發光元件
101‧‧‧基板
102‧‧‧陽極
103‧‧‧電洞注入層
104‧‧‧電洞傳輸層
105‧‧‧發光層
106‧‧‧電子傳輸層
107‧‧‧電子注入層
108‧‧‧陰極
109‧‧‧覆蓋層
110‧‧‧觸排
111‧‧‧阻隔層
112‧‧‧接著層
113‧‧‧阻隔薄膜
121‧‧‧鈍化層
122‧‧‧緩衝層
130‧‧‧單一之阻隔層
200‧‧‧具有經層合之阻隔層之有機電場發光元件
300‧‧‧具有經層合之阻隔層之有機電場發光元件
400‧‧‧具有單一阻隔層之有機電場發光元件
[0024]   [圖1]係表示有關本實施形態之有機電場發光元件的示意剖面圖。   [圖2]係表示具有有關本實施形態之經層合之阻隔層(密封構造)之有機電場發光元件的示意剖面圖。   [圖3]係表示具有有關本實施形態之經層合之阻隔層(密封構造)之有機電場發光元件的示意剖面圖。   [圖4]係表示具有有關本實施形態之單一阻隔層(密封構造)之有機電場發光元件的示意剖面圖。

Claims (12)

  1. 一種油墨組成物,其係含有作為第1成分之平均粒徑1~20nm之選自由氧化鋯、氧化鈦、氧化鉿、鈦酸鋇、氮化硼及氧化鈰所構成之群組中之至少1種的無機填料、與   作為第2成分之至少1種的式(A-1)表示之化合物、與(惟,在式(A-1),   R為氫或甲基,   X為-O-或-NH-,   L為乙烯氧基(-C2 H4 O-)、二(乙烯氧基)(-(C2 H4 O)2 -)、三(乙烯氧基)(-(C2 H4 O)3 -)、丙烯氧基(-C3 H6 O-)、二(丙烯氧基)(-(C3 H6 O)2 -)或三(丙烯氧基)(-(C3 H6 O)3 -),   E為碳數1~4之烷基、雙環戊二烯基、苯基、具有碳數1~4之烷基之苯基、碳數2~4之烯基、碳數3~7之環氧化物基、具有環氧丙烷之碳數4~8之烷基、具有馬來醯亞胺之碳數1~4之烷基、或具有碳數2~4之內酯環之碳數1~4之烷基)   作為第3成分之至少1種的於分子中具有2~6個(甲基)丙烯醯基或烯丙基之化合物、與   作為第4成分之至少1種的分子量250~1000的聚合起始劑、與   作為任意之第5成分之與前述第2成分不同之單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系單體,第1~第5成分之合計的重量濃度相對於油墨組成物全重量為98~100重量%。
  2. 如請求項1之油墨組成物,其中,第1成分為氧化鋯。
  3. 如請求項1或2之油墨組成物,其中,在第2成分之式(A-1)表示之化合物,   R為氫或甲基,   X為-O-,   L為乙烯氧基(-C2 H4 O-)、二(乙烯氧基)(-(C2 H4 O)2 -)、丙烯氧基(-C3 H6 O-)或二(丙烯氧基)(-(C3 H6 O)2 -),   E為甲基、乙基、乙烯基或烯丙基。
  4. 如請求項1~3中任一項之油墨組成物,其中,第2成分為(甲基)丙烯酸2-(2-乙烯氧基乙氧基)乙酯。
  5. 如請求項1~4中任一項之油墨組成物,其中,第3成分為選自由(單、二、三、四或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單、二、三、四或聚)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單、二、三、四或聚)四亞甲基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碳數4~24之(烷烴、烯烴或炔烴)二醇之二(甲基)丙烯酸酯、經氧化乙烯改質之碳數4~24之(烷烴、烯烴或炔烴)二醇之二(甲基)丙烯酸酯、經氧化丙烯改質之碳數4~24之(烷烴、烯烴或炔烴)二醇之二(甲基)丙烯酸酯、二羥甲基三環癸烷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羥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經氧化乙烯改質之三羥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經氧化丙烯改質之三羥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甘油三(甲基)丙烯酸酯及經氧化乙烯改質之二甘油四(甲基)丙烯酸酯所構成之群組中之至少1種。
  6. 如請求項1~5中任一項之油墨組成物,其中,第3成分為選自由(單、二、三或四)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單、二或三)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碳數6~12之烷烴二醇之二(甲基)丙烯酸酯、經氧化乙烯改質之碳數6~12之烷烴二醇之二(甲基)丙烯酸酯、經氧化丙烯改質之碳數6~12之烷烴二醇之二(甲基)丙烯酸酯、二羥甲基三環癸烷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羥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經氧化乙烯改質之三羥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經氧化丙烯改質之三羥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甘油三(甲基)丙烯酸酯及經氧化乙烯改質之二甘油四(甲基)丙烯酸酯所構成之群組中之至少1種。
  7. 如請求項1~6中任一項之油墨組成物,其中,各成分的含量相對於第1~第5成分合計的重量,   第1成分為20.0~40.0重量%、   第2成分為10.0~75.0重量%、   第3成分為1.0~30.0重量%、   第4成分為0.1~10.0重量%、   任意之第5成分為0~50.0重量%。
  8. 如請求項1~7中任一項之油墨組成物,其中,油墨組成物為黏度5~45mPa・s,表面張力18~38mN/m。
  9. 一種硬化物,其係使用硬化後之折射率為1.6~1.8之如請求項1~8中任一項之油墨組成物而形成。
  10. 一種有機薄膜裝置,其特徵為在具有阻隔層之有機薄膜裝置,前述阻隔層為由下述化合物群(P-1)所形成之層及由化合物群(P-2)所形成之層的層合體;   化合物群(P-1):選自由氮化矽、氮化氧化矽、氮化碳化矽、氮化氧化碳化矽及氧化鋁所構成之群組中之至少1種的化合物,   化合物群(P-2):使用如請求項1~8中任一項之油墨組成物製成之硬化物、或如請求項9所記載之硬化物。
  11. 如請求項10之有機薄膜裝置,其係有機電場發光元件。
  12. 一種如請求項10所記載之有機薄膜裝置的製作方法。
TW106139261A 2016-12-06 2017-11-14 油墨組成物及使用此組成物之有機電場發光元件 TW20183161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236372 2016-12-06
JP2016-236372 2016-12-0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31615A true TW201831615A (zh) 2018-09-01

Family

ID=624909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39261A TW201831615A (zh) 2016-12-06 2017-11-14 油墨組成物及使用此組成物之有機電場發光元件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WO2018105177A1 (zh)
KR (1) KR20190090791A (zh)
CN (1) CN110024483A (zh)
TW (1) TW201831615A (zh)
WO (1) WO201810517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562895B1 (en) * 2016-12-29 2021-08-18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Curable high refractive index ink compositions and articles prepared from the ink compositions
WO2021006070A1 (ja) * 2019-07-05 2021-01-14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有機el表示素子用封止剤および有機el表示装置
CN110534661A (zh) * 2019-08-29 2019-12-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Oled封装结构、显示器件和电子设备
CN112542552B (zh) * 2019-09-20 2022-08-23 Tcl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量子点发光二极管
CN114068826A (zh) * 2020-08-03 2022-02-18 湖南鼎一致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空穴传输层和色带及其制备方法
KR20230066098A (ko) * 2020-11-18 2023-05-12 미쓰이 가가쿠 가부시키가이샤 유기 el 표시 소자용 봉지재, 그 경화물 및 유기 el 표시 장치
CN112457714A (zh) * 2020-11-19 2021-03-09 西安思摩威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环烷烃的紫外光固化封装油墨及其使用方法和应用
JPWO2022230637A1 (zh) * 2021-04-30 2022-11-03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95835A (ja) * 2002-12-19 2004-07-15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画像形成方法、印刷物及び記録装置
US7767498B2 (en) 2005-08-25 2010-08-03 Vitex Systems, Inc. Encapsulated devices and method of making
JP2009083272A (ja) * 2007-09-28 2009-04-23 Fujifilm Corp 下塗り液、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インクセット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2010017899A (ja) * 2008-07-09 2010-01-28 Fujifilm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印刷物
JP2012144681A (ja) * 2011-01-14 2012-08-02 Seiko Epson Corp 紫外線硬化型インクジェット用インク組成物、記録物、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2015085735A (ja) 2013-10-29 2015-05-0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センターコンソール
JP2016087933A (ja) 2014-11-05 2016-05-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8105177A1 (ja) 2019-10-24
CN110024483A (zh) 2019-07-16
KR20190090791A (ko) 2019-08-02
WO2018105177A1 (ja) 2018-06-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814010A (zh) 油墨組成物及使用此組成物之有機電場發光元件
TW201831615A (zh) 油墨組成物及使用此組成物之有機電場發光元件
CN108075043B (zh) 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和使用该二极管的发光显示装置
TWI784107B (zh) 電荷輸送性清漆以及電荷輸送性薄膜
JP6323171B2 (ja) 有機el素子用水分捕獲体形成組成物、水分捕獲体および有機el素子
WO2015002100A1 (ja) 有機el素子
WO2022080143A1 (ja) ナノ結晶含有組成物、インク組成物、光変換層および発光素子
JP6435870B2 (ja) 光散乱層用樹脂組成物、光散乱層、および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装置
TW202212500A (zh) 含發光粒子之油墨組成物、光轉換層及發光元件
TW202219070A (zh) 含發光粒子之油墨組成物、光轉換層及發光元件
KR20220027970A (ko) 전하 수송성 바니시
KR20160030080A (ko) 유기 el 소자
JP6467785B2 (ja) 水分捕獲体形成用組成物、水分捕獲体および電子デバイス
JP6357877B2 (ja) 水分捕獲体形成組成物、水分捕獲体および電子デバイス
TWI837499B (zh) 電子裝置密封用組成物、電子裝置密封膜形成方法及電子裝置密封膜
TWI586787B (zh) 有機el元件
KR20230063860A (ko) 발광 입자, 발광 입자 함유 경화성 수지 조성물, 광변환층 및 발광 소자
JP2023094546A (ja) 発光粒子含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光変換層、カラーフィルター、波長変換フィルムおよび発光素子
WO2024024836A1 (ja) 電子デバイス封止用組成物、電子デバイス封止膜及び電子デバイス封止膜の形成方法
WO2022230637A1 (ja) 電子デバイス封止用組成物、電子デバイス封止膜形成方法及び電子デバイス封止膜
WO2024024841A1 (ja) 電子デバイス封止用組成物、電子デバイス封止膜及び電子デバイス封止膜の形成方法
KR20230096853A (ko) 발광 입자 함유 경화성 수지 조성물, 광변환층, 컬러 필터, 파장 변환 필름 및 발광 소자
Hübner et al. Inkjet printing of multiple layers for large-scale, cadmium-free quantum dot light-emitting diodes
KR20230024857A (ko) 광가교를 이용한 다층 반도체 나노판상구조체 제조 방법
KR20240009473A (ko) 전자 디바이스 봉지용 조성물, 전자 디바이스 봉지막 형성 방법 및 전자 디바이스 봉지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