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25309A - 記錄裝置 - Google Patents

記錄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25309A
TW201825309A TW106142514A TW106142514A TW201825309A TW 201825309 A TW201825309 A TW 201825309A TW 106142514 A TW106142514 A TW 106142514A TW 106142514 A TW106142514 A TW 106142514A TW 201825309 A TW201825309 A TW 20182530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rinter
unit
viewing
appearance
show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425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10475B (zh
Inventor
田中佳行
平林篤哉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精工愛普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精工愛普生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精工愛普生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253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253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104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10475B/zh

Link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記錄裝置,其可謀求安全性之提昇,外觀之設計性及精簡性較高,且牢固性較高。 本發明之記錄裝置具備:墨盒,其收容墨水,且具有注入口;記錄部,其利用上述墨水進行記錄;殼體,其收容上述記錄部;開閉部,其覆蓋上述墨盒之一部分;視認部,其能夠視認上述墨盒;拍攝部,其能夠拍攝上述墨盒或上述殼體周邊之狀態;拍攝控制部,其控制上述拍攝部;及記錄控制部,其控制上述記錄部。

Description

記錄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記錄裝置。
先前,已知有如下印表機,即,具備:記錄頭,其噴射液體而進行記錄;及液體收容體單元,其包含具有能夠收容對該記錄頭供給之液體並且補充被消耗之液體之液體收容部及能夠對該液體收容部注入液體之液體注入口之液體收容體(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又,上述印表機中之液體收容體單元具備收容液體收容體之盒體,該盒體具有收容液體收容體之盒體本體、及開閉自如地安裝於盒體本體之罩蓋。而且,於上述印表機設置有包含能夠保持罩蓋關閉之狀態之掛鎖之上鎖機構。藉此,防止將罩蓋不必要地打開,因此,例如防止向液體收容體之異物混入或液體自液體收容體抽出等不良之行為,而可謀求安全性之提昇。[先前技術文獻][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6-168727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然而,於上述印表機中,上鎖機構以突出至盒體之外側之狀態配置,因此,存在於外觀設計性或精簡性上遜色之問題。本發明係為了解決此種問題而完成者,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謀求安全性之提昇且外觀之設計性及精簡性優異之記錄裝置。[解決課題之技術手段]本發明可作為以下形態或應用例來實現。[應用例1]本應用例之記錄裝置之特徵在於具備:墨盒,其收容墨水,且具有注入口;記錄部,其利用上述墨水進行記錄;殼體,其收容上述記錄部;開閉部,其覆蓋上述墨盒之一部分;視認部,其能夠視認上述墨盒;拍攝部,其能夠拍攝上述墨盒或上述殼體周邊之狀態;拍攝控制部,其控制上述拍攝部;及記錄控制部,其控制上述記錄部。根據該構成,由於具備能夠拍攝上述墨盒或上述殼體周邊之狀態之拍攝部,故而能夠拍攝墨盒或殼體周邊之狀態。藉此,能夠拍攝有關記錄裝置之不良之行為,從而可謀求安全性之提昇。又,例如,於記錄裝置發生故障等異常之情形時,可成為弄清該故障之原因之手段。進而,由於無需於殼體設置上鎖機構等,故而可提高外觀之設計性及精簡性。[應用例2]上述應用例之記錄裝置之特徵在於:具備檢測上述開閉部之開閉之檢測部,且上述拍攝控制部係於上述檢測部檢測到上述開閉部打開之狀態之後,使拍攝開始。例如,將異物混入至墨盒之行為或將墨盒內之墨水抽出之行為係於將開閉部打開之狀態下進行。因此,根據上述構成,於開閉部打開之情形時開始拍攝,因此,可於適當之時機對有關記錄裝置之不良之行為進行拍攝。[應用例3]上述應用例之記錄裝置之上述記錄控制部之特徵在於:使由上述拍攝部拍攝之圖像予以記錄。根據該構成,可根據所記錄之圖像容易地弄清記錄裝置之故障等異常之原因。[應用例4]上述應用例之記錄裝置之特徵在於:進而具備發出聲音之聲音產生部,且上述拍攝控制部係於利用上述拍攝部開始拍攝時,使聲音產生。 根據該構成,可藉由聲音之產生進而提高防範效果。
以作為記錄裝置之一例之噴墨印表機(以下稱為印表機)為例對各實施形態進行說明。各實施形態之印表機可藉由作為液體之一例之墨水於記錄用紙等記錄媒體進行印刷。再者,於各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中基本構成共通。而且,準備有使印表機之外觀各異之實施形態。以下,一面參照圖式,一面對各實施形態進行說明。再者,於各圖式中,為了將各個構成設為可辨識之程度之大小,有構成或構件之縮小比例不同之情況。又,有將說明所必需之構成要素以外省略之情況。(第1實施形態)圖1A係表示本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圖1B、圖1C及圖1D係表示本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立體圖。於圖1A、圖1B、圖1C及圖1D標附有作為相互正交之座標軸之XYZ軸。對於其以後所示之圖,亦視需要標附有XYZ軸。於本實施形態中,於由X軸及Y軸界定之水平之平面(XY平面)配置有印表機101之狀態係印表機101之使用狀態。將於XY平面配置有印表機101時之印表機101之姿勢稱為印表機101之使用姿勢。Z軸係與水平之平面正交之軸。於印表機101之使用狀態下,沿著Z軸之方向成為鉛垂方向。而且,於印表機101之使用狀態下,於圖1A、圖1B及圖1C中,-Z方向為鉛垂下方向。再者,於XYZ軸之各者中,箭頭之朝向表示+(正)方向,與箭頭之朝向相反之朝向表示-(負)方向。圖1A係自+Y軸方向側觀察印表機101之前視圖。圖1B及圖1D係自+X方向側觀察印表機101之立體圖。圖1C係自-X方向側觀察印表機101之立體圖。如圖1A、圖1B、圖1C及圖1D所示,印表機101具有墨盒21、記錄部15、殼體2、開閉部40、檢測部50、視認部201、及拍攝部60。又,印表機101具有操作面板3、排紙部4、及罩蓋10等。進而,本實施形態之印表機101包含掃描儀單元(未圖示)。即,印表機101係包含掃描儀單元之複合機。再者,印表機101亦可並非複合機,而係不包含掃描儀單元之印表機。殼體2係收容記錄部15等者,且構成印表機101之外殼。操作面板3配置於殼體2之外側。操作面板3於印表機101中配置於配置有排紙部4之側之面(正面11)。操作面板3包含顯示面板8、電源按鈕或操作按鈕等(均省略圖示)。再者,作為顯示面板8,例如可採用觸控面板等能夠受理使用者之輸入之面板。又,亦可設為能夠調整操作面板3之斜率(亦稱為傾斜調整)之構造。若可調整操作面板3之斜率,則使用者能以所需之斜率對操作面板3進行觀察或操作,因此,方便性提高。排紙部4設置於殼體2中之與操作面板3相同之側之面。於印表機101中,自排紙部4排出記錄媒體P(參照圖1E)。於印表機101中,設置有排紙部4之面設為正面11。印表機101之正面11亦為殼體2之正面11。於本實施形態中,操作面板3之外表面及排紙部4之外端部之Y軸方向上之位置與殼體2之正面11之外表面之Y軸方向上之位置大致相同。殼體2具有與正面11交叉之上表面12、及與正面11及上表面12交叉之側壁13及側壁14。於正面觀察正面11時,即,於自+Y方向側俯視正面11時,側壁13位於正面11之+X方向側,側壁14位於正面11之-X方向側。殼體2中之操作面板3及排紙部4之+X方向側(正面11與側壁13之角側)之部分較設置有操作面板3及排紙部4之部分更向+Y方向側突出。開閉部40覆蓋墨盒21之一部分,且設置於殼體2之正面11側。開閉部40配置於殼體2中之較設置有操作面板3及排紙部4之部分更向+Y方向側突出之部分。因此,開閉部40在X軸方向上配置於較操作面板3及排紙部4更靠側壁13側(+X方向側),且在Y軸方向上配置於較操作面板3及排紙部4更靠近前側(+Y方向側)。開閉部40構成為可相對於殼體2打開及關閉。具體而言,如圖1B及圖1D所示,能夠以沿著X軸之軸(未圖示)為旋轉軸於自+X方向側俯視YZ平面時沿順時針方向及逆時針方向移動。而且,於要將開閉部40設為開狀態之情形時,於圖1B中之狀態(開閉部40為閉狀態)下,使其以沿著X軸之軸為旋轉軸,於自+X方向側俯視YZ平面時沿逆時針方向旋動,藉此,可如圖1D所示般,相對於殼體2將開閉部40打開。另一方面,於要將開閉部40設為閉狀態之情形時,於圖1D中之狀態(開閉部40為開狀態)下,使其以沿著X軸之軸為旋轉軸,於自+X方向側俯視YZ平面時沿順時針方向旋動,藉此,可如圖1B所示般,相對於殼體2將開閉部40關閉。再者,藉由將開閉部40設為開狀態(參照圖1D),可使收容於殼體2內之墨盒21顯露,從而可經由注入口22而將墨水供給至墨盒21內部。開閉部40之正面11(XZ平面)之面具有平坦面。而且,於開閉部40之正面11(XZ平面)之面設置有視認部201。視認部201構成為可視認墨盒21。本實施形態之視認部210為開口。因此,可經由視認部201(開口)而視認收容於殼體2內部之墨盒21。藉此,例如,可確認收容於墨盒21之墨水之量等。再者,亦能以將視認部201之開口蓋住之方式設置透明蓋。透明性蓋可應用具有透光性之樹脂材料等。所謂具有透光性,於光通過之物質之性質方面,並不限定於通過物質可透視其對向側之狀態,而包含無法通過該材質而明確地辨識對向側之形狀等之狀態之性質。而且,例如,亦可利用接著劑等將透明性蓋貼附於開閉部40。再者,本實施形態之視認部201之外觀形狀呈矩形。罩蓋10構成殼體2之一部分。罩蓋10設置於殼體2之上表面12。罩蓋10覆蓋掃描儀單元(未圖示)。罩蓋10構成為能夠以沿著X軸之軸(未圖示)為旋轉軸旋動。藉由使罩蓋10相對於殼體2於一方向旋動,可相對於殼體2將罩蓋10打開。又,藉由自將罩蓋10打開之狀態使罩蓋10向另一方向旋動,可相對於殼體2將罩蓋10關閉。如此,罩蓋10構成為可相對於殼體2打開及關閉。若相對於殼體2將罩蓋10打開,則掃描儀單元顯露。掃描儀單元為平台式,具有影像感測器等拍攝元件(未圖示)。掃描儀單元可經由拍攝元件將記錄於用紙等媒體之圖像等作為圖像資料讀取。因此,掃描儀單元作為圖像等讀取裝置發揮功能。於X軸方向上,殼體2之長度與罩蓋10之長度大致相同。於Y軸方向上,殼體2之設置有操作面板3之位置處之長度與罩蓋10之長度大致相同,但殼體2之設置有開閉部40(視認部201)之位置處之長度較罩蓋10之長度更長。因此,於自+X方向側俯視印表機101之上表面12時,罩蓋10與殼體2中之朝+Y方向側突出之部分以外重疊。即,於自+X方向側俯視印表機1之上表面12時,設置於殼體2中之朝+Y方向側突出之部分之開閉部40(視認部201)以不與罩蓋10重疊之方式配置。藉此,於使開閉部40旋動時,可不受罩蓋10妨礙地使之旋動。檢測部50係檢測開閉部40之開閉者。檢測部50可適當應用各種近接感測器(例如,紅外線型、靜電電容型、感應型、超音波型等)。再者,檢測部50除近接感測器以外,亦可為限制開關等接觸型。檢測部50如圖1D所示般配置於開閉部40之附近且殼體2側。再者,檢測部50之配置位置並無特別限定,亦可配置於開閉部40側。拍攝部60例如為CCD(charge coupled device,電荷耦合元件)相機,且構成為能夠拍攝墨盒21或殼體2周邊之狀態。又,拍攝部60包含光學機構,可利用該光學機構使拍攝區域放大或縮小而進行拍攝。再者,拍攝部60亦可為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互補金氧半導體)區域感測器或光電二極體感測器。本實施形態之拍攝部60配置於操作面板3。更詳細而言,拍攝部60配置於操作面板3且開閉部40之附近。藉此,可容易地拍攝墨盒21之周邊之狀態。其次,對印表機101之殼體2內部之主要構成進行說明。圖1E係表示印表機之內部之主要構成之立體圖。如圖1E所示,印表機101具有作為記錄部之記錄頭15、控制部16、及墨盒單元20。記錄頭15、控制部16、及墨盒單元20收容於殼體2。記錄頭15係將墨水以墨水滴之形式噴出(噴射),而於記錄媒體P進行記錄者。記錄頭15搭載於托架32,該托架32支持於沿X軸方向配置之導軌31。托架32連接有包含馬達之移動機構(未圖示),可藉由驅動移動機構而使托架32沿著X軸方向往返移動。而且,伴隨著托架之移動,記錄頭15沿著X軸方向往返移動。又,印表機101具備能夠於+Y方向搬送記錄媒體P之搬送部(未圖示)。而且,一面相對於由搬送部於+Y方向搬送之記錄媒體P使托架32及記錄頭15沿著X軸方向往返移動,一面利用墨水進行記錄。再者,搬送部於+Y方向間歇地搬送記錄用紙等記錄媒體P。而且,控制部16對上述各構成之驅動進行控制。墨盒單元20配置於殼體2中之較操作面板3及排紙部4更向+Y方向側突出之部分(開閉部40)之內側。即,於自+Y方向側觀察印表機101時,墨盒單元20配置於開閉部40之內側(-Y方向側)。又,墨盒單元20於X軸方向上位於操作面板3及排紙部4與側壁13之間。墨盒單元20包含複數個墨盒21。本實施形態之墨盒單元20包含4個墨盒21。再者,墨盒單元20中之墨盒21之個數並不限定於4個,亦可設為少於4個之個數或超過4個之個數。而且,於實施形態中,4個墨盒21沿著X軸並排配置。又,於本實施形態中,複數個墨盒21相互不同體地構成。然而,墨盒21之構成並不限定於此。亦可設為如下構成,即,將複數個墨盒21設為一體而將墨盒單元20設為1個液體收容體。於此種構成之情形時,墨盒單元20被間隔為相互個別之墨盒21,而構成為能夠收容不同種類之液體。於此情形時,例如,可於複數個墨盒21個別地收容不同顏色之墨水。墨盒21係收容墨水之容器。於墨盒21形成有與墨盒21內部連通之注入口22。注入口22作為形成在位於墨盒21之+Z方向側之面之開口部而構成。於墨盒21中,可經由注入口22而自墨盒21之外部將墨水注入至墨盒21之內部。再者,亦可設為用封蓋將注入口22密封之構成。於此種構成之情形時,使用者於要將墨水注入至墨盒21時,可於打開封蓋使注入口22敞開後將墨水注入。再者,墨盒21之構成並不限定於以上所述。作為墨盒21之構成,例如,亦可設為設置有自墨盒21之外形面突出之管狀之液體注入部之構成。墨盒21由至少一部分具有透光性之構件構成。所謂具有透光性,於光通過之物質之性質方面,並不限定於通過物質可透視其對向側之狀態,而包含無法通過該材質而明確地辨識對向側之形狀等之狀態之性質。位於墨盒21之+Y方向之視認面24具有透光性,可自視認面24視認墨盒21內之墨水之收容量。於視認面24例如附加有上限標記25或下限標記26等。使用者可將上限標記25及下限標記26作為記號來掌握墨盒21中之墨水之量。再者,上限標記25係表示墨水量之標準以使得於將墨水自注入口22注入時墨水不會自注入口22漏出者。又,下限標記26係表示提醒墨水之注入時之墨水量之標準者。亦可設為設置有上限標記25及下限標記26之任一者之構成。墨盒21具有與視認面24交叉之側面27及側面28。於自+Y方向側觀察墨盒21之視認面24時,側面27位於殼體2之側壁13側(+X方向側),側面28位於殼體2之側壁14側(-X方向側)。於各墨盒21連接墨水供給管17。墨盒21內之墨水經由墨水供給管17而供給至記錄頭15。然後,被供給至記錄頭15之墨水自朝向記錄媒體P側之噴嘴(未圖示)以墨水滴之形式噴出。墨水並不限定於水性墨水及油性墨水之任一者。又,作為水性墨水,可為具有於水性溶劑中溶解有染料等溶質之構成者、及具有於水性分散介質中分散有顏料等分散質之構成者之任一者。又,作為油性墨水,可為具有於油性溶劑溶解有染料等溶質之構成者、及具有於油性分散介質中分散有顏料等分散質之構成者之任一者。墨盒單元20(4個墨盒21)於自+Y方向側俯視印表機101之正面11時,如圖1A所示般,設置於與設置有視認部201之開閉部40重疊之位置。因此,即便墨盒21之表面未露出於外部,使用者亦可自印表機101之外部經由視認部201而視認墨盒21。而且,使用者例如可自印表機101之外部將上限標記25及下限標記26作為記號而掌握墨盒21中之墨水之量。又,若設置有將視認部201之開口蓋住之透明蓋,可利用透明蓋防止塵埃自印表機101(殼體2)之外部向墨盒21侵入或因自外部之接觸等而導致墨盒單元20損傷。因此,與墨盒21之表面露出於外部之情形相比,可抑止因來自外部之塵埃或損傷等對視認性造成不良影響。再者,由於墨盒21配置於殼體2突出之部分之內部,故而可抑制殼體2之寬度(X軸方向之長度)而增大墨盒21之容量。於對墨盒21補充墨水時,如圖1D所示,將開閉部40設為開狀態。藉此,各墨盒21之一部分顯露。而使用者可經由注入口22自印表機101之外部將墨水注入至墨盒21之內部。補充墨水之後,將開閉部40設為閉狀態,藉此,注入口22由開閉部40覆蓋。其次,對印表機之控制部之構成進行說明。圖1F係表示印表機之控制部之構成之方塊圖。如圖1F所示,控制部16具備指令部70及驅動部80。指令部70由CPU71、作為記憶手段之ROM77、RAM78及輸入輸出介面79構成。CPU71包含控制拍攝部60之拍攝控制部72及控制記錄頭15之記錄控制部73。而且,CPU71基於ROM77、RAM78之資料,對經由輸入輸出介面79而輸入之各種信號進行處理,經由輸入輸出介面79向驅動部80輸出控制信號。CPU71例如基於記憶於ROM77之印刷程式進行各種控制。驅動部80由頭驅動部81、托架驅動部82、搬送驅動部83、顯示驅動部84等構成。而且,根據來自指令部70之控制信號,頭驅動部81對記錄頭15進行控制,托架驅動部82對托架32(移動機構)進行控制,搬送驅動部83對搬送部進行控制,顯示驅動部84對顯示面板8進行控制。又,於控制部16分別連接有檢測部50及拍攝部60。於上述印表機101之控制構成中,拍攝控制部72於檢測到開閉部40打開之狀態之後,使拍攝開始。詳細而言,於印表機101中,有假定朝墨盒21混入異物或從墨盒21內抽取墨水等不良行為之情形。此種行為係於開閉部40為開狀態下進行。因此,一旦由檢測部50檢測到開閉部40打開之狀態,便將檢測資料發送至指令部70。且,拍攝控制部72基於檢測資料而驅動拍攝部60。藉此,開始墨盒21及殼體2之周邊之拍攝。因此,可於適當之時機拍攝印表機101(尤其是墨盒21)相關之不當行為等。又,記錄控制部73使由拍攝部60拍攝之圖像予以記錄。例如,使由拍攝部60拍攝之圖像顯示於顯示面板8,利用操作按鈕選擇所需之圖像及進行所需之調整之後,驅動記錄頭15或托架32等。藉此,於記錄媒體P形成(記錄)圖像。因此,可根據所記錄之圖像容易地弄清印表機101之故障之原因等。又,亦可於印表機101具備發出聲音之聲音產生部。聲音產生部例如係使用壓電振動板之壓電蜂鳴器。聲音產生部連接於控制部16。而且,拍攝控制部72於利用拍攝部60使拍攝開始時,驅動聲音產生部。因此,可藉由聲音之產生進而提高防範效果。以上,根據本實施形態,可獲得以下所示之效果。於印表機101中設置有檢測開閉部40之開閉之檢測部50,又,設置有能夠拍攝墨盒21或殼體2周邊之狀態之拍攝部60。藉此,能夠拍攝印表機101之周邊,從而可拍攝有關印表機101之不良之行為等而謀求安全性之提昇。又,例如,於印表機101發生故障之情形時,可成為弄清故障之原因之手段。進而,本實施形態之印表機101無需於殼體2設置上鎖機構等,從而不會有物體自殼體2突出,因此,可提高外觀設計性及精簡性。此處,於第1實施形態中,如圖1A所示,設置有可視認墨盒21之矩形之視認部201(開口),但並不限定於該形態。視認部可應用各種形態。因此,以下,對應用各種形態之視認部之實施形態進行說明。再者,對於各實施形態中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之構成附註相同符號,並省略說明。又,各實施形態中之印表機之基本構成及控制部之構成亦因與第1實施形態之構成相同,而省略說明。首先,於第1實施形態中,視認部201為矩形,但於視認部201中,關於大小及形狀等可應用各種形態。圖2係表示第2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如圖2所示,印表機102具備能夠視認墨盒21之視認部202。圖3係表示第3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如圖3所示,印表機103具備能夠視認墨盒21之視認部203。圖4係表示第4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如圖4所示,印表機104具備能夠視認墨盒21之視認部204。圖5係表示第5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如圖5所示,印表機105具備能夠視認墨盒21之視認部205。圖6係表示第6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如圖6所示,印表機106具備能夠視認墨盒21之視認部206。圖7係表示第7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如圖7所示,印表機107具備能夠視認墨盒21之視認部207。圖8係表示第8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如圖8所示,印表機108具備能夠視認墨盒21之視認部208。圖9係表示第9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如圖9所示,印表機109具備能夠視認墨盒21之視認部209。圖10係表示第10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如圖10所示,印表機110具備能夠視認墨盒21之視認部210。如圖10所示,視認部210之一部分具有彎曲部。圖11係表示第11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如圖11所示,印表機111具備能夠視認墨盒21之視認部211。如圖11所示,視認部211之一部分具有彎曲部。圖12係表示第12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如圖12所示,印表機112具備能夠視認墨盒21之視認部212。如圖12所示,視認部212具有複數個開口(本實施形態中為4個)。各開口呈矩形。視認部212之複數個開口沿著X軸排列。再者,開口之數量可與搭載於印表機112之墨盒21之數量相同,亦可為收容於墨盒21之墨水之顏色之種類數。又,視認部212中之一部分開口之大小與其他開口之大小不同。圖13係表示第13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如圖13所示,印表機113具備能夠視認墨盒21之視認部213。如圖13所示,視認部213具有複數個開口。視認部213之複數個開口沿著X軸排列。又,視認部213中之一部分開口之大小與其他開口之大小不同。圖14係表示第14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如圖14所示,印表機114具備能夠視認墨盒21之視認部214。如圖14所示,視認部214具有複數個開口。視認部214之複數個開口沿著X軸排列。又,視認部214中之一部分開口之大小與其他開口之大小不同。圖15係表示第15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如圖15所示,印表機115具備能夠視認墨盒21之視認部215。如圖15所示,視認部215具有複數個開口。視認部215之複數個開口沿著X軸排列。又,視認部215中之一部分開口之大小與其他開口之大小不同。圖16係表示第16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如圖16所示,印表機116具備能夠視認墨盒21之視認部216。如圖16所示,視認部216具有複數個開口。視認部216之複數個開口沿著X軸排列。又,開口均為相同之大小。圖17係表示第17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如圖17所示,印表機117具備能夠視認墨盒21之視認部217。如圖17所示,視認部217具有複數個開口。視認部217之複數個開口沿著X軸排列。又,開口均為相同之大小。圖18係表示第18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如圖18所示,印表機118具備能夠視認墨盒21之視認部218。如圖18所示,視認部218具有複數個開口。視認部218之複數個開口沿著X軸排列。又,視認部281中之一部分開口之大小與其他開口之大小不同。圖19係表示第19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如圖19所示,印表機119具備能夠視認墨盒21之視認部219。如圖19所示,視認部219具有複數個開口。視認部219之複數個開口沿著X軸排列。又,開口均為相同之大小。圖20係表示第20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如圖20所示,印表機120具備能夠視認墨盒21之視認部220。如圖20所示,視認部220具有複數個開口。視認部220之複數個開口沿著X軸排列。又,開口均為相同之大小。圖21係表示第21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如圖21所示,印表機121具備能夠視認墨盒21之視認部221。如圖21所示,視認部221具有複數個開口。視認部221之複數個開口沿著X軸排列。又,開口均為相同之大小。圖22係表示第22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如圖22所示,印表機122具備能夠視認墨盒21之視認部222。如圖22所示,視認部222具有複數個開口。視認部222之複數個開口沿著X軸排列。又,開口均為相同之大小。圖23係表示第23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如圖23所示,印表機123具備能夠視認墨盒21之視認部223。如圖23所示,視認部223具有複數個開口。視認部223之複數個開口沿著X軸排列。又,視認部223中之一部分開口之大小與其他開口之大小不同。圖24係表示第24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如圖24所示,印表機124具備能夠視認墨盒21之視認部224。如圖24所示,視認部224具有複數個開口。視認部224之複數個開口沿著X軸排列。又,開口均為相同之大小。圖25係表示第25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如圖25所示,印表機125具備能夠視認墨盒21之視認部225。如圖25所示,視認部225具有複數個開口。視認部225之複數個開口沿著X軸排列。又,視認部225中之一部分開口之大小與其他開口之大小不同。圖26係表示第26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如圖26所示,印表機126具備能夠視認墨盒21之視認部226。如圖26所示,視認部226具有複數個開口。視認部226之複數個開口沿著X軸排列。又,視認部226中之一部分開口之大小與其他開口之大小不同。圖27係表示第27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如圖27所示,印表機127具備能夠視認墨盒21之視認部227。如圖27所示,視認部227具有複數個開口。視認部227之複數個開口沿著X軸排列。又,視認部227中之一部分開口之大小與其他開口之大小不同。圖28係表示第28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如圖28所示,印表機128具備能夠視認墨盒21之視認部228。如圖28所示,視認部228具有2個開口。視認部228之2個開口沿著X軸排列。又,相互間之開口之大小不同。圖29係表示第29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如圖29所示,印表機129具備能夠視認墨盒21之視認部229。如圖29所示,視認部229具有2個開口。視認部229之2個開口沿著X軸排列。又,相互間之開口之大小不同。圖30係表示第30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如圖30所示,印表機130具備能夠視認墨盒21之視認部230。如圖30所示,視認部230具有複數個開口。視認部230之複數個開口沿著X軸排列。又,開口呈圓形,開口均為相同之大小。圖31係表示第31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如圖31所示,印表機131具備能夠視認墨盒21之視認部231。如圖31所示,視認部231具有複數個開口。又,視認部231之複數個開口沿著X軸及Z軸方向排列。又,開口均為相同之大小。圖32係表示第32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如圖32所示,印表機132具備能夠視認墨盒21之視認部232。如圖32所示,視認部232具有複數個開口。又,開口沿著Z軸方向排列有複數個開口。又,開口均為相同之大小。圖33係表示第33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如圖33所示,印表機133具備能夠視認墨盒21之視認部233。如圖33所示,視認部233具有複數個開口。又,開口沿著Z軸方向排列有複數個開口。又,開口均為相同之大小。圖34係表示第34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如圖34所示,印表機134具備能夠視認墨盒21之視認部234。如圖34所示,視認部234具有複數個開口。又,視認部234之複數個開口沿著X軸及Z軸方向排列。又,視認部234中之一部分開口之大小與其他開口之大小不同。圖35係表示第35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如圖35所示,印表機135具備能夠視認墨盒21之視認部235。如圖35所示,視認部235具有複數個開口。視認部235之複數個開口沿著X軸及Z軸方向排列。又,開口均為相同之大小。圖36係表示第36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如圖36所示,印表機136具備能夠視認墨盒21之視認部236。如圖36所示,視認部236具有複數個開口。視認部236之複數個開口沿著X軸及Z軸方向排列。又,視認部236中之一部分開口之大小與其他開口之大小不同。圖37係表示第37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如圖37所示,印表機137具備能夠視認墨盒21之視認部237。如圖37所示,視認部237具有複數個開口。視認部237之複數個開口沿著X軸及Z軸方向排列。又,於視認部237中,X軸方向之分別排列之開口之大小均為相同之大小,但Z軸方向之分別排列之開口之大小各不相同。圖38係表示第38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如圖38所示,印表機138具備能夠視認墨盒21之視認部238。如圖38所示,視認部238具有複數個開口。又,開口沿著Z軸方向排列有複數個開口。又,視認部238中之開口之大小互不相同。圖39A係表示第39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又,圖39B及圖39C係表示第39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一部分外觀之放大圖。如圖39A所示,印表機139具備能夠視認墨盒21之視認部239(239A、239B)。如圖39A、圖39B及圖39C所示,視認部239(239A、239B)具有複數個開口。開口之大小相對較小,且呈矩形。而且,複數個開口沿著X軸方向及Z軸方向排列。再者,視認部239(239A、239B)中之開口之形狀亦可為菱形等。圖40A係表示第40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又,圖40B係表示第40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一部分外觀之放大圖。如圖40A所示,印表機140具備能夠視認墨盒21之視認部240。如圖40A及圖40B所示,視認部240具有複數個開口。開口之大小相對較小,且呈圓形。而且,複數個開口沿著X軸方向及Z軸方向排列。圖41係表示第41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立體圖。如圖41所示,印表機141具備能夠視認墨盒21之視認部241。如圖41所示,視認部241具有複數個開口。視認部241之複數個開口沿著X軸方向排列。又,視認部241中之一部分開口之大小與其他開口之大小不同。進而,一部分開口設置至開閉部40之沿著X軸之面與沿著Y軸之面交叉之角部。圖42係表示第42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立體圖。如圖42所示,印表機142具備能夠視認墨盒21之視認部241。視認部241之構成與第41實施形態之構成相同,但並無特別限定,亦可為其他形態。而且,於印表機142中,如圖42所示,於側壁13形成有凸部13a。本實施形態之凸部13a以沿著側壁13之Y軸方向之方式形成於殼體2之寬度整體。圖43係表示第43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立體圖。如圖43所示,印表機143具備能夠視認墨盒21之視認部243。如圖43所示,視認部243設置於開閉部40之Z軸方向之上方之沿著Y軸之面。再者,本實施形態之視認部243為一個開口,但亦可為具有複數個開口之形態。圖44A及圖44B係表示第44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立體圖。如圖44A所示,印表機144於開閉部40具備能夠視認墨盒21之視認部201。視認部201之形態係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但並無特別限定,亦可為其他形態。又,於本實施形態之印表機144之開閉部40設置有抓扣部90。而且,如圖44B所示,藉由將使用者之手指放於抓扣部90,可容易地打開及關閉開閉部40。抓扣部90配置於開閉部40中之上部。抓扣部90之形狀可為凹部,亦可為凸部。又,如圖44B所示,於印表機144設置有供殼體2與開閉部40卡合之卡合部91,可將開閉部40確實地設為閉狀態。再者,本實施形態之印表機144之抓扣部90配置於開閉部40中之上部,但並不限定於此,可配置於開閉部40中之下部,亦可配置於上部與下部之間。此處,於第1實施形態中,設為能夠以沿著X軸之軸為旋轉軸而打開及關閉開閉部40之構成,但並不限定於此。圖45A及圖45B係表示第45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立體圖。如圖45A所示,印表機145於開閉部40具備能夠視認墨盒21之視認部201。視認部201之形態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但並無特別限定,亦可為其他形態。而且,開閉部40構成為可相對於殼體2打開及關閉。具體而言,能夠以沿著Z軸之軸(未圖示)為旋轉軸於自+Z方向側俯視XY平面時沿順時針方向及逆時針方向移動。即,於要將開閉部40設為開狀態之情形時,於圖45A中之狀態(開閉部40為閉狀態)下,使其以沿著Z軸之軸為旋轉軸於自+Z方向側俯視XY平面時沿逆時針方向旋動,藉此,如圖45B所示般,可將開閉部40相對於殼體2打開。另一方面,於要將開閉部40設為閉狀態之情形時,於圖45B中之狀態(開閉部40為開狀態)下,使其以沿著Z軸之軸為旋轉軸於自+Z方向側俯視XY平面時沿順時針方向旋動,藉此,如圖45A所示般,可將開閉部40相對於殼體2關閉。圖46A、圖46B及圖46C係表示第46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立體圖。如圖46A及圖46B所示,印表機146於開閉部40具備能夠視認墨盒21之視認部243。由於視認部243之形態與第43實施形態相同,故而省略說明。而且,如圖46C所示,開閉部40構成為可相對於殼體2打開及關閉。具體而言,以沿著Z軸之軸(未圖示)為旋轉軸,於自+Z方向側俯視XY平面時,可於順時針方向及逆時針方向移動。再者,由於本實施形態之開閉部40之構成與第45實施形態之構成相同,故而省略說明。又,如圖46A所示,於本實施形態之印表機146中,側壁13整體呈平坦面。進而,如圖46C所示,於殼體2且墨盒21之上方配置有拍攝部61(例如CCD相機)。該拍攝部61於開閉部40為閉狀態之情形時,於外觀上由開閉部40覆蓋,因此無法辨識。而且,構成為,若檢測到開閉部40打開之狀態,則拍攝部60、61驅動,而開始拍攝。又,於第1實施形態中,設為能夠以沿著X軸之軸為旋轉軸而打開及關閉開閉部40之構成,又,將墨盒21沿著X軸並排配置,但並不限定於此。圖47A及圖47B係表示第47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立體圖。如圖47A所示,印表機147於側壁13側具備開閉部40,於該開閉部40具備能夠視認墨盒21之視認部201。視認部201之形態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但並無特別限定,亦可為其他形態。而且,開閉部40構成為能夠相對於殼體2打開及關閉。具體而言,能夠以沿著Y軸之軸(未圖示)為旋轉軸於自+Y方向側俯視XZ平面時沿順時針方向及逆時針方向移動。即,於要將開閉部40設為開狀態之情形時,於圖47A中之狀態(開閉部40為閉狀態)下,使其以沿著Y軸之軸為旋轉軸於自+Y方向側俯視XZ平面時沿順時針方向旋動,藉此,如圖47B所示般,可將開閉部40相對於殼體2打開。另一方面,於要將開閉部40設為閉狀態之情形時,於圖47B中之狀態(開閉部40為開狀態)下,使其以沿著Y軸之軸為旋轉軸於自+Y方向側俯視XZ平面時沿逆時針方向旋動,藉此,如圖47A所示般,可將開閉部40相對於殼體2關閉。又,於本實施形態中,墨盒21沿著Y軸並排配置。進而,如圖47B所示,於殼體2且墨盒21之上方配置有拍攝部62(例如CCD相機)。該拍攝部62於開閉部40為閉狀態之情形時,於外觀上由開閉部40覆蓋,因此無法辨識。而且,構成為,若檢測到開閉部40打開之狀態,則拍攝部60、62驅動,而開始拍攝。圖48係表示第48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立體圖。如圖48所示,印表機148於側壁13側具備開閉部40,且於該開閉部40具備能夠視認墨盒21之視認部201。再者,由於開閉部40之開閉機構或墨盒21之配置等與第47實施形態之構成相同,故而省略說明。而且,於印表機148設置有供殼體2與開閉部40卡合之卡合部92。詳細而言,卡合部92具有設置於開閉部40側之第1卡合部92a(鉤部)及設置於殼體2側之與第1卡合部92a對應之位置之第2卡合部92b(卡固部)。藉此,可將開閉部40確實地設為閉狀態。進而,於開閉部40之墨盒21側設置有覆蓋注入口22之封蓋部93。藉此,於開閉部40為閉狀態之情形時,墨盒21之注入口22由封蓋部93覆蓋,從而可防止墨水自墨盒21漏出等。又,於開閉部40為開狀態之情形時,封蓋部93自墨盒21之注入口22卸下,因此可容易地自注入口22供給墨水。又,由於封蓋部93固定於開閉部40,故而可防止封蓋部93之遺失等。此處,於第47及第48實施形態中,於開閉部40設置有視認部201,但並不限定於此。圖49係表示第49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側視圖。如圖49所示,印表機149具備能夠視認墨盒21之視認部249。圖50係表示第50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側視圖。如圖50所示,印表機150具備能夠視認墨盒21之視認部250。圖51係表示第51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側視圖。如圖51所示,印表機151具備能夠視認墨盒21之視認部251。以下,對具有與上述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不同之外觀之印表機(例如,用於商務用之印表機)之構成進行說明。再者,對於以下各實施形態中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之構成附註相同符號,並省略說明。(第52實施形態)圖52A係表示本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圖52B、圖52C及圖52D係表示本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立體圖,於圖52A、圖52B、圖52C及圖52D標附有作為相互正交之座標軸之XYZ軸。對於其以後所示之圖,亦視需要標附有XYZ軸。於本實施形態中,於由X軸及Y軸界定之水平之平面(XY平面)配置有印表機152之狀態係印表機152之使用狀態。將於XY平面配置有印表機152時之印表機152之姿勢稱為印表機152之使用姿勢。Z軸係與水平之平面正交之軸。於印表機152之使用狀態下,沿著Z軸之方向成為鉛垂方向。而且,於印表機152之使用狀態下,於圖52A、圖52B及圖52C中,-Z方向係鉛垂下方向。再者,於XYZ軸之各者中,箭頭之朝向表示+(正)方向,與箭頭之朝向相反之朝向表示-(負)方向。圖52A係自+Y軸方向側觀察印表機152之前視圖。圖52B及圖52D係自+X方向側觀察印表機152之立體圖。圖52C係自-X方向側觀察印表機152之立體圖。如圖52A、圖52B、圖52C及圖52D所示,印表機152具有墨盒21、記錄部15、殼體2A、開閉部40A、檢測部50、視認部252、及拍攝部60。又,印表機152具有操作面板3A、排紙部4、及罩蓋10A等。進而,本實施形態之印表機152包含掃描儀單元(未圖示)。即,印表機152係包含掃描儀單元之複合機。再者,印表機152亦可並非複合機,而係不包含掃描儀單元之印表機。殼體2A係收容記錄部15等者,且構成印表機152之外殼。操作面板3A配置於殼體2A之外側。操作面板3A於印表機152中配置於配置有排紙部4之側之面(正面11)。操作面板3A包含顯示面板8、電源按鈕及操作按鈕(均省略圖示)等,基本之構成係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殼體2A具有與正面11交叉之側壁13及側壁14。於正面觀察正面11時,即,於自+Y方向側俯視正面11時,側壁13位於正面11之+X方向側,側壁14位於正面11之-X方向側。殼體2A中之操作面板3A及排紙部4之+X方向側(正面11與側壁13之角側)之部分較設置有操作面板3A及排紙部4之部分更朝+Y方向側突出。開閉部40A覆蓋墨盒21之一部分,且設置於殼體2A之正面11側。開閉部40A配置於殼體2A中之較設置有操作面板3A及排紙部4之部分更朝+Y方向側突出之部分。因此,開閉部40A在X軸方向上配置於較操作面板3A及排紙部4更靠側壁13側(+X方向側),且在Y軸方向上配置於較操作面板3A及排紙部4更靠近前側(+Y方向側)。開閉部40A構成為可相對於殼體2A打開及關閉。具體而言,如圖52B及圖52D所示,能夠以沿著X軸之軸(未圖示)為旋轉軸而於自+X方向側俯視YZ平面時沿順時針方向及逆時針方向移動。而且,若要將開閉部40A設為開狀態時,於圖52B中之狀態(開閉部40A為閉狀態)下,使其以沿著X軸之軸為旋轉軸於自+X方向側俯視YZ平面時沿逆時針方向旋動,藉此,如圖52D所示般,可將開閉部40A相對於殼體2A打開。另一方面,若要將開閉部40A設為閉狀態時,於圖52D中之狀態(開閉部40A為開狀態)下,使其以沿著X軸之軸為旋轉軸於自+X方向側俯視YZ平面時沿順時針方向旋動,藉此,如圖52B所示般,可將開閉部40A相對於殼體2A關閉。再者,藉由將開閉部40A設為開狀態(參照圖52D),可使收容於殼體2A內之墨盒21顯露,從而可經由注入口22而對墨盒21內供給墨水。於開閉部40A之下方之殼體2A之一部分,可視認墨盒21地設置有視認部252。視認部252為開口,可經由視認部252(開口)而視認收容於殼體2A內部之墨盒21。且,可確認收容於墨盒21之墨水之量等。再者,亦可以將視認部252之開口蓋住之方式設置透明蓋。透明性蓋可應用具有透光性之樹脂材料等。而且,亦可利用例如接著劑等貼附於殼體2A。再者,本實施形態之視認部252呈矩形。罩蓋10A構成殼體2A之一部分。罩蓋10A設置於殼體2A之上部。罩蓋10A覆蓋掃描儀單元(未圖示)。罩蓋10A構成為能夠以沿著X軸之軸(未圖示)為旋轉軸旋動。藉由使罩蓋10A相對於殼體2A朝一方向旋動,可將罩蓋10A相對於殼體2A打開。又,藉由自將罩蓋10A打開之狀態使罩蓋10A朝另一方向旋動,可將罩蓋10A相對於殼體2A關閉。如此,罩蓋10A構成為能夠相對於殼體2打開及關閉。又,於罩蓋10A設置有用以供給記錄媒體P之給紙口99。藉由自給紙口99供給記錄媒體P,可容易地進行複製或掃描處理等。若將罩蓋10A相對於殼體2A打開,則掃描儀單元(與第1實施形態之構成相同)顯露。由於掃描儀單元之構成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故而省略說明。於X軸方向上,殼體2A之長度與罩蓋10A之長度大致相同。於Y軸方向上,殼體2A之設置有操作面板3A之位置處之長度與罩蓋10A之長度大致相同,但殼體2A之設置有開閉部40A之位置處之長度較罩蓋10A之長度更長。因此,於自+X方向側俯視印表機152時,罩蓋10A與殼體2A中之朝+Y方向側突出之部分以外重疊。即,於自+X方向側俯視印表機152之罩蓋10A時,設置於殼體2A中之朝+Y方向側突出之部分之開閉部40A以不與罩蓋10A重疊之方式配置。藉此,於使開閉部40A旋動時,可使其不被罩蓋10A妨礙而旋動。檢測部50係檢測開閉部40A之開閉者。檢測部50可適當應用各種近接感測器(例如,紅外線型、靜電電容型、感應型、超音波型等)。再者,檢測部50除近接感測器以外,亦可為限制開關等接觸型。檢測部50如圖52D所示般配置於開閉部40A之附近且殼體2A側。再者,檢測部50之配置位置並無特別限定,亦可配置於開閉部40A側。拍攝部60例如為CCD相機,且構成為能夠拍攝墨盒21或殼體2周邊之狀態。又,拍攝部60包含光學機構,可藉由該光學機構使拍攝區域放大或縮小而進行拍攝。再者,拍攝部60亦可為CMOS區域感測器或光電二極體感測器。本實施形態之拍攝部60配置於操作面板3A。進而,如圖52D所示,於殼體2A且墨盒21之上方配置有拍攝部61(例如CCD相機)。該拍攝部61於開閉部40A為閉狀態之情形時,於外觀上由開閉部40A覆蓋,因此無法辨識。而且,構成為,若檢測到開閉部40A打開之狀態,則拍攝部60、61驅動而開始拍攝。再者,可省略拍攝部60及拍攝部61之任一者,進而,亦可增加拍攝部之數量。又,於印表機152之開閉部40A設置有抓扣部90A。而且,如圖52D所示,可藉由將使用者之手指放於抓扣部90A而容易地打開及關閉開閉部40A。抓扣部90A配置於開閉部40A中之上部。抓扣部90A之形狀可為凹部,亦可為凸部。又,如圖52D所示,於印表機152設置有供殼體2與開閉部40A卡合之卡合部91A,可將開閉部40A確實地設為閉狀態。記錄頭15(記錄部)係將墨水以墨水滴之形式噴出(噴射)而於記錄媒體P進行記錄者。又,墨盒21係具有注入口22且收容墨水者。再者,包含記錄頭15及墨盒21等在內,印表機152之殼體2內部之主要構成與第1實施形態之構成相同,因此省略說明。進而,對於印表機152之控制構成亦與第1實施形態之構成相同,因此省略說明。以上,根據本實施形態,可獲得以下所示之效果。於印表機152設置有檢測開閉部40A之開閉之檢測部50,又,設置有能夠拍攝墨盒21或殼體2A周邊之狀態之拍攝部60、61。藉此,能夠拍攝印表機152之周邊,從而可拍攝有關印表機152之不良之行為,而謀求安全性之提昇。又,例如,於印表機152發生故障之情形時,可成為弄清故障原因之手段。進而,本實施形態之印表機152無需於殼體2A設置上鎖機構等,從而不會有物體自殼體2A突出,因此可提高外觀之設計性及精簡性。此處,於第52實施形態中,如圖52A所示,設置有能夠視認墨盒21之矩形之視認部252(開口),但並不限定於該形態。視認部可應用各種形態。因此,以下,對其他實施形態具體地進行說明。再者,對於各實施形態中與第52實施形態相同之構成附註相同符號,並省略說明。又,各實施形態中之印表機之基本構成及控制部之構成亦因與第52實施形態之構成相同,而省略說明。首先,於第52實施形態中,視認部252為矩形,但於視認部252,關於大小及形狀等可應用各種形態。圖53係表示第53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如圖53所示,印表機153具備能夠視認墨盒21之視認部253。圖54係表示第54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如圖54所示,印表機154具備能夠視認墨盒21之視認部254。圖55係表示第55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如圖55所示,印表機155具備能夠視認墨盒21之視認部255。圖56係表示第56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如圖56所示,印表機156具備能夠視認墨盒21之視認部256。圖57係表示第57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如圖57所示,印表機157具備能夠視認墨盒21之視認部257。圖58係表示第58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如圖58所示,印表機158具備能夠視認墨盒21之視認部258。圖59係表示第59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如圖59所示,印表機159具備能夠視認墨盒21之視認部259。圖60係表示第60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如圖60所示,印表機160具備能夠視認墨盒21之視認部260。圖61係表示第61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如圖61所示,印表機161具備能夠視認墨盒21之視認部261。如圖61所示,於視認部261之一部分具備彎曲部。圖62係表示第62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如圖62所示,印表機162具備能夠視認墨盒21之視認部262。如圖62所示,於視認部262之一部分具有彎曲部。圖63係表示第63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如圖63所示,印表機163具備能夠視認墨盒21之視認部263。如圖63所示,視認部263具有複數個開口(本實施形態中為4個)。各開口呈矩形。視認部263之複數個開口沿著X軸排列。再者,開口之數量可與搭載於印表機163之墨盒21之數量相同,亦可為收容於墨盒21之墨水之顏色之種類數。又,視認部263中之一部分開口之大小與其他開口之大小不同。圖64係表示第64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如圖64所示,印表機164具備能夠視認墨盒21之視認部264。如圖64所示,視認部264具有複數個開口。視認部264之複數個開口沿著X軸排列。又,視認部264中之一部分開口之大小與其他開口之大小不同。圖65係表示第65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如圖65所示,印表機165具備能夠視認墨盒21之視認部265。如圖65所示,視認部265具有複數個開口。視認部265之複數個開口沿著X軸排列。又,視認部265中之一部分開口之大小與其他開口之大小不同。圖66係表示第66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如圖66所示,印表機166具備能夠視認墨盒21之視認部266。如圖66所示,視認部266具有複數個開口。視認部266之複數個開口沿著X軸排列。又,視認部266中之一部分開口之大小與其他開口之大小不同。圖67係表示第67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如圖67所示,印表機167具備能夠視認墨盒21之視認部267。如圖67所示,視認部267具有複數個開口。視認部267之複數個開口沿著X軸排列。又,開口均為相同之大小。圖68係表示第68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如圖68所示,印表機168具備能夠視認墨盒21之視認部268。如圖68所示,視認部268具有複數個開口。視認部268之複數個開口沿著X軸排列。又,開口均為相同之大小。圖69係表示第69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如圖69所示,印表機169具備能夠視認墨盒21之視認部269。如圖69所示,視認部269具有複數個開口。視認部269之複數個開口沿著X軸排列。又,視認部269中之一部分開口之大小與其他開口之大小不同。圖70係表示第70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如圖70所示,印表機170具備能夠視認墨盒21之視認部270。如圖70所示,視認部270具有複數個開口。視認部270之複數個開口沿著X軸排列。又,開口均為相同之大小。圖71係表示第71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如圖71所示,印表機171具備能夠視認墨盒21之視認部271。如圖71所示,視認部271具有複數個開口。視認部271之複數個開口沿著X軸排列。又,開口均為相同之大小。圖72係表示第72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如圖72所示,印表機172具備能夠視認墨盒21之視認部272。如圖72所示,視認部272具有複數個開口。視認部272之複數個開口沿著X軸排列。又,開口均為相同之大小。圖73係表示第73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如圖73所示,印表機173具備能夠視認墨盒21之視認部273。如圖73所示,視認部273具有複數個開口。視認部273之複數個開口沿著X軸排列。又,開口均為相同之大小。圖74係表示第74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如圖74所示,印表機174具備能夠視認墨盒21之視認部274。如圖74所示,視認部274具有複數個開口。視認部274之複數個開口沿著X軸排列。又,視認部274中之一部分開口之大小與其他開口之大小不同。圖75係表示第75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如圖75所示,印表機175具備能夠視認墨盒21之視認部275。如圖75所示,視認部275具有複數個開口。視認部275之複數個開口沿著X軸排列。又,開口均為相同之大小。圖76係表示第76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如圖76所示,印表機176具備能夠視認墨盒21之視認部276。如圖76所示,視認部276具有複數個開口。視認部276之複數個開口沿著X軸排列。又,視認部276中之一部分開口之大小與其他開口之大小不同。圖77係表示第77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如圖77所示,印表機177具備能夠視認墨盒21之視認部277。如圖77所示,視認部277具有複數個開口。視認部277之複數個開口沿著X軸排列。又,視認部277中之一部分開口之大小與其他開口之大小不同。圖78係表示第78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如圖78所示,印表機178具備能夠視認墨盒21之視認部278。如圖78所示,視認部278具有複數個開口。視認部278之複數個開口沿著X軸排列。又,視認部278中之一部分開口之大小與其他開口之大小不同。圖79係表示第79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如圖79所示,印表機179具備能夠視認墨盒21之視認部279。如圖79所示,視認部279具有2個開口。視認部279之2個開口沿著X軸排列。又,視認部279中之相互間之開口之大小不同。圖80係表示第80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如圖80所示,印表機180具備能夠視認墨盒21之視認部280。如圖80所示,視認部280具有2個開口。視認部280之2個開口沿著X軸排列。又,視認部280中之相互間之開口之大小不同。圖81係表示第81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如圖81所示,印表機181具備能夠視認墨盒21之視認部281。如圖81所示,視認部281具有複數個開口。視認部281之複數個開口沿著X軸排列。又,開口呈圓形,且開口均為相同之大小。圖82係表示第82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如圖82所示,印表機182具備能夠視認墨盒21之視認部282。如圖82所示,視認部282具有複數個開口。視認部282之複數個開口沿著X軸及Z軸排列。開口均為相同之大小。圖83係表示第83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如圖83所示,印表機183具備能夠視認墨盒21之視認部283。如圖83所示,視認部283具有複數個開口。視認部283之複數個開口沿著Z軸排列。又,開口均為相同之大小。圖84係表示第84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如圖84所示,印表機184具備能夠視認墨盒21之視認部284。如圖84所示,視認部284具有複數個開口。視認部284之複數個開口沿著Z軸排列。又,開口均為相同之大小。圖85係表示第85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如圖85所示,印表機185具備能夠視認墨盒21之視認部285。如圖85所示,視認部285具有複數個開口。視認部285之複數個開口沿著X軸及Z軸排列。又,視認部285中之一部分開口之大小與其他開口之大小不同。圖86係表示第86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如圖86所示,印表機186具備能夠視認墨盒21之視認部286。如圖86所示,視認部286具有複數個開口。視認部286之複數個開口沿著X軸及Z軸排列。又,開口均為相同之大小。圖87係表示第87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如圖87所示,印表機187具備能夠視認墨盒21之視認部287。如圖87所示,視認部287具有複數個開口。視認部287之複數個開口沿著X軸及Z軸排列。又,視認部287中之相互間之開口之大小不同。圖88係表示第88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如圖88所示,印表機188具備能夠視認墨盒21之視認部288。如圖88所示,視認部288具有複數個開口。視認部288之複數個開口沿著X軸及Z軸排列。又,視認部288中之相互間之開口之大小不同。圖89係表示第89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如圖89所示,印表機189具備能夠視認墨盒21之視認部289。如圖89所示,視認部289具有複數個開口。視認部289之複數個開口沿著Z軸排列。又,視認部289中之相互間之開口之大小不同。圖90A係表示第90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又,圖90B及圖90C係表示第90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一部分外觀之放大圖。如圖90A所示,印表機190具備能夠視認墨盒21之視認部290(290A、290B)。如圖90A、圖90B及圖90C所示,視認部290(290A、290B)具有複數個開口。開口之大小相對較小,且呈矩形。而且,複數個開口沿著X軸方向及Z軸方向排列。再者,視認部290(290A、290B)中之開口之形狀亦可為菱形等。圖91A係表示第91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又,圖91B係表示第91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一部分外觀之放大圖。如圖91A所示,印表機191具備能夠視認墨盒21之視認部291。如圖91A及圖91B所示,視認部291具有複數個開口。開口之大小相對較小,且呈圓形。而且,複數個開口沿著X軸方向及Z軸方向排列。圖92A及圖92B係表示第92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立體圖。如圖92A及圖92B所示,印表機192具備能夠視認墨盒21之視認部252。又,具備覆蓋墨盒21之一部分之開閉部40B。開閉部40B之外觀具有彎曲面。又,如圖92B所示,於殼體2A側設置有與墨盒21對應之顯示部95。該顯示部95例如顯示收容於每個墨盒21之墨水之顏色。再者,顯示部95之顯示方法除文字以外,亦可利用符號或顏色等顯示。如此一來,可防止將供給至各墨盒21之墨水之種類弄錯。圖93A、圖93B及圖93C係表示第93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立體圖。如圖93A及圖93B所示,印表機193具備能夠視認墨盒21之視認部271。又,具備覆蓋墨盒21之一部分之開閉部40C。而且,如圖93C所示,開閉部40C構成為可相對於殼體2A打開及關閉。具體而言,能夠以沿著Z軸之軸(未圖示)為旋轉軸於自+Z方向側俯視XY平面時沿順時針方向及逆時針方向移動。即,於要將開閉部40C設為開狀態之情形時,於圖93A中之狀態(開閉部40C為閉狀態)下,使其以沿著Z軸之軸為旋轉軸於自+Z方向側俯視XY平面時沿順時針方向旋動,藉此,如圖93C所示,可將開閉部40C相對於殼體2A打開。另一方面,於要將開閉部40C設為閉狀態之情形時,於圖93C中之狀態(開閉部40C為開狀態)下,使其以沿著Z軸之軸為旋轉軸於自+Z方向側俯視XY平面時沿逆時針方向旋動,藉此,如圖93A所示,可將開閉部40C相對於殼體2A關閉。又,印表機193設置有覆蓋墨盒21之注入口22之栓構件96。栓構件96連接於彈性構件97。更詳細而言,彈性構件97之一端連接於栓構件96,彈性構件97之另一端連接於被配置在注入口22之上方之殼體2A之保持部98。即,栓構件96經由彈性構件97而連接於保持部98。藉此,於對墨盒21供給墨水之情形時,自注入口22卸下栓構件96時,栓構件96因彈性構件97收縮而移動至注入口22之上方。因此,使得容易對墨盒21供給墨水,並且可防止栓構件96之遺失。此處,於第52實施形態中,設為能夠以沿著X軸之軸為旋轉軸而將開閉部40A打開及關閉之構成,又,將墨盒21沿著X軸並排配置,但並不限定於此。圖94A及圖94B係表示第94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立體圖。如圖94A所示,印表機194於側壁13側具備開閉部40D,於該開閉部40D之下方之殼體2A之一部分,能夠視認墨盒21地設置有視認部294。而且,開閉部40D構成為可相對於殼體2A打開及關閉。具體而言,能夠以沿著Y軸之軸(未圖示)為旋轉軸於自+Y方向側俯視XZ平面時沿順時針方向及逆時針方向移動。即,於要將開閉部40D設為開狀態之情形時,於圖94A中之狀態(開閉部40D為閉狀態)下,使其以沿著Y軸之軸為旋轉軸於自+Y方向側俯視XZ平面時沿順時針方向旋動,藉此,如圖94B所示,可將開閉部40D相對於殼體2A打開。另一方面,於要將開閉部40D設為閉狀態之情形時,於圖94B中之狀態(開閉部40D為開狀態)下,使其以沿著Y軸之軸為旋轉軸於自+Y方向側俯視XZ平面時沿逆時針方向旋動,藉此,如圖94A所示,可將開閉部40D相對於殼體2A關閉。又,於印表機194之開閉部40D設置有抓扣部90A。而且,如圖94B所示,藉由將使用者之手指放於抓扣部90A,可容易地將開閉部40D打開及關閉。抓扣部90A配置於開閉部40D中之上部。抓扣部90A之形狀可為凹部,亦可為凸部。又,如圖94B所示,於印表機194設置有供殼體2A與開閉部40D卡合之卡合部91A,可將開閉部40D確實地設為閉狀態。圖95A及圖95B係表示第95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立體圖。如圖95A所示,印表機195於側壁13側具備開閉部40E,於該開閉部40E之下方之殼體2A之一部分,能夠視認墨盒21地設置有視認部295。如圖95A所示,視認部295具有一開口。而且,開口之一部分覆及殼體2A之沿著X軸之面與沿著Y軸之面交叉之角部。又,開閉部40E構成為可相對於殼體2A打開及關閉。具體而言,能夠以沿著Y軸之軸(未圖示)為旋轉軸於自+Y方向側俯視XZ平面時沿順時針方向及逆時針方向移動。即,於要將開閉部40E設為開狀態之情形時,於圖95A中之狀態(開閉部40E為閉狀態)下,使其以沿著Y軸之軸為旋轉軸於自+Y方向側俯視XZ平面時沿順時針方向旋動,藉此,如圖95B所示,可將開閉部40E相對於殼體2A打開。另一方面,於要將開閉部40E設為閉狀態之情形時,於圖95B中之狀態(開閉部40E為開狀態)下,使其以沿著Y軸之軸為旋轉軸於自+Y方向側俯視XZ平面時沿逆時針方向旋動,藉此,如圖95A所示,可將開閉部40E相對於殼體2A關閉。進而,如圖95B所示,於殼體2A且墨盒21之上方配置有拍攝部62(例如CCD相機)。該拍攝部62於開閉部40E為閉狀態之情形時,於外觀上由開閉部40E覆蓋,因此無法辨識。而且,構成為,若檢測到開閉部40E打開之狀態,則拍攝部60、62驅動,而開始拍攝。又,於印表機195之開閉部40E設置有抓扣部90A。而且,如圖95B所示,藉由將使用者之手指放於抓扣部90A,可容易地打開及關閉開閉部40E。抓扣部90A配置於開閉部40E中之上部。抓扣部90A之形狀可為凹部,亦可為凸部。又,如圖95B所示,於印表機195設置有供殼體2A與開閉部40E卡合之卡合部91A,可將開閉部40E確實地設為閉狀態。再者,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可對上述實施形態施加各種變更或改良等。以下對變化例進行敍述。(變化例1)於第1實施形態中,將拍攝部60設置於操作面板3,於第46實施形態等中,開閉部40之內側(殼體2側)設置有拍攝部61,但拍攝部60等之配置位置或拍攝部60等之配置數量並無特別限定,適當地視需要進行配置即可。例如,亦可於掃描儀單元之內側(殼體2內部)配置拍攝部60。於此情形時,設置檢測掃描儀單元開閉之檢測部。如此一來,於將掃描儀單元打開之情形時,能夠進行拍攝,從而可進而提高安全性。(變化例2)拍攝部60、61、62亦可為如下構成,即,於開閉部40被打開後,按照所設定之時間進行拍攝。又,亦可根據印表機101等之周邊環境之產生聲音或振動開始拍攝。如此一來,可確實地進行與印表機101之環境狀況相應之拍攝。(變化例3)於記錄控制部73中,亦可使由拍攝部60、61、62拍攝之圖像予以自動地印刷。根據該構成,可減少作業步驟數。 (變化例4)亦可將上述第1至第51實施形態、或第52至第95實施形態之各構成適當地組合而應用。
2‧‧‧殼體
2A‧‧‧殼體
3‧‧‧操作面板
3A‧‧‧操作面板
4‧‧‧排紙部
8‧‧‧顯示面板
10‧‧‧罩蓋
10A‧‧‧罩蓋
11‧‧‧正面
12‧‧‧上表面
13‧‧‧側壁
13a‧‧‧凸部
14‧‧‧側壁
15‧‧‧記錄頭(記錄部)
16‧‧‧控制部
20‧‧‧視認部
21‧‧‧墨盒
22‧‧‧注入口
24‧‧‧視認面
25‧‧‧上限標記
26‧‧‧下限標記
27‧‧‧側面
28‧‧‧側面
31‧‧‧導軌
32‧‧‧托架
40‧‧‧開閉部
40A‧‧‧開閉部
40B‧‧‧開閉部
40C‧‧‧開閉部
40D‧‧‧開閉部
40E‧‧‧開閉部
50‧‧‧檢測部
60‧‧‧拍攝部
61‧‧‧拍攝部
62‧‧‧拍攝部
70‧‧‧指令部
71‧‧‧CPU
72‧‧‧拍攝控制部
73‧‧‧記錄控制部
77‧‧‧ROM
78‧‧‧RAM
79‧‧‧輸入輸出介面
80‧‧‧驅動部
81‧‧‧頭驅動部
82‧‧‧托架驅動部
83‧‧‧搬送驅動部
84‧‧‧顯示驅動部
90‧‧‧抓扣部
90A‧‧‧抓扣部
91‧‧‧卡合部
91A‧‧‧卡合部
92‧‧‧卡合部
92a‧‧‧第1卡合部(鉤部)
92b‧‧‧第2卡合部92b(卡固部)
93‧‧‧封蓋部
95‧‧‧顯示部
96‧‧‧栓構件
97‧‧‧彈性構件
98‧‧‧保持部
99‧‧‧給紙口
101~195‧‧‧印表機(記錄裝置)
201~295‧‧‧視認部
239A‧‧‧視認部
239B‧‧‧視認部
290A‧‧‧視認部
290B‧‧‧視認部
P‧‧‧記錄媒體
圖1A係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圖1B係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立體圖。圖1C係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立體圖。圖1D係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立體圖。圖1E係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內部之主要構成之概略圖。圖1F係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控制部之構成之方塊圖。圖2係表示第2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圖3係表示第3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圖4係表示第4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圖5係表示第5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圖6係表示第6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圖7係表示第7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圖8係表示第8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圖9係表示第9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圖10係表示第10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圖11係表示第11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圖12係表示第12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圖13係表示第13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圖14係表示第14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圖15係表示第15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圖16係表示第16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圖17係表示第17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圖18係表示第18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圖19係表示第19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圖20係表示第20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圖21係表示第21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圖22係表示第22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圖23係表示第23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圖24係表示第24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圖25係表示第25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圖26係表示第26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圖27係表示第27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圖28係表示第28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圖29係表示第29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圖30係表示第30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圖31係表示第31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圖32係表示第32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圖33係表示第33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圖34係表示第34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圖35係表示第35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圖36係表示第36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圖37係表示第37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圖38係表示第38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圖39A係表示第39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圖39B係表示第39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一部分外觀之放大圖。圖39C係表示第39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一部分外觀之放大圖。圖40A係表示第40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圖40B係表示第40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一部分外觀之放大圖。圖41係表示第41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立體圖。圖42係表示第42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立體圖。圖43係表示第43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立體圖。圖44A係表示第44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立體圖。圖44B係表示第44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立體圖。圖45A係表示第45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立體圖。圖45B係表示第45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立體圖。圖46A係表示第46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立體圖。圖46B係表示第46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立體圖。圖46C係表示第46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立體圖。圖47A係表示第47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立體圖。圖47B係表示第47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立體圖。圖48係表示第48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立體圖。圖49係表示第49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側視圖。圖50係表示第50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側視圖。圖51係表示第51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側視圖。圖52A係表示第52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圖52B係表示第52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立體圖。圖52C係表示第52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立體圖。圖52D係表示第52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立體圖。圖53係表示第53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圖54係表示第54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圖55係表示第55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圖56係表示第56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圖57係表示第57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圖58係表示第58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圖59係表示第59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圖60係表示第60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圖61係表示第61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圖62係表示第62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圖63係表示第63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圖64係表示第64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圖65係表示第65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圖66係表示第66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圖67係表示第67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圖68係表示第68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圖69係表示第69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圖70係表示第70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圖71係表示第71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圖72係表示第72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圖73係表示第73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圖74係表示第74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圖75係表示第75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圖76係表示第76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圖77係表示第77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圖78係表示第78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圖79係表示第79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圖80係表示第80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圖81係表示第81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圖82係表示第82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圖83係表示第83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圖84係表示第84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圖85係表示第85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圖86係表示第86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圖87係表示第87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圖88係表示第88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圖89係表示第89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圖90A係表示第90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圖90B係表示第90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一部分外觀之放大圖。圖90C係表示第90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一部分外觀之放大圖。圖91A係表示第91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前視圖。圖91B係表示第91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一部分外觀之放大圖。圖92A係表示第92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立體圖。圖92B係表示第92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立體圖。圖93A係表示第93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立體圖。圖93B係表示第93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立體圖。圖93C係表示第93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立體圖。圖94A係表示第94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立體圖。圖94B係表示第94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立體圖。圖95A係表示第95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立體圖。 圖95B係表示第95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外觀之立體圖。

Claims (4)

  1. 一種記錄裝置,其特徵在於具備:墨盒,其收容墨水,且具有注入口;記錄部,其利用上述墨水進行記錄;殼體,其收容上述記錄部;開閉部,其覆蓋上述墨盒之一部分;視認部,其能夠視認上述墨盒;拍攝部,其能夠拍攝上述墨盒或上述殼體周邊之狀態;拍攝控制部,其控制上述拍攝部;及 記錄控制部,其控制上述記錄部。
  2. 如請求項1之記錄裝置,其具備:檢測上述開閉部之開閉之檢測部,且上述拍攝控制部係於上述檢測部檢測到上述開閉部打開之狀態之後,使拍攝開始。
  3. 如請求項1或2之記錄裝置,其中上述記錄控制部係使由上述拍攝部拍攝之圖像予以記錄。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記錄裝置,其進而具備:發出聲音之聲音產生部,且上述拍攝控制部係於利用上述拍攝部使拍攝開始時,使聲音產生。
TW106142514A 2017-01-12 2017-12-05 記錄裝置 TWI71047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03132 2017-01-12
JP2017003132A JP7000680B2 (ja) 2017-01-12 2017-01-12 記録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25309A true TW201825309A (zh) 2018-07-16
TWI710475B TWI710475B (zh) 2020-11-21

Family

ID=629107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42514A TWI710475B (zh) 2017-01-12 2017-12-05 記錄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000680B2 (zh)
TW (1) TWI710475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42991A (ja) 2003-11-10 2005-06-02 Murata Mach Ltd カラー複写複合機
JP2005151225A (ja) 2003-11-17 2005-06-09 Murata Mach Ltd デジタル複写複合機
CN2691854Y (zh) 2004-02-06 2005-04-13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恒压连续供墨器
JP5593924B2 (ja) * 2010-07-28 2014-09-2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制御装置、印刷装置及び印刷装置における印刷制御方法
TW201733819A (zh) * 2013-03-01 2017-10-01 Seiko Epson Corp 液體收容容器
CN203410172U (zh) * 2013-06-08 2014-01-29 北京中科纳通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验用喷墨打印机
JP2016134101A (ja) 2015-01-21 2016-07-2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631019B2 (ja) 2015-03-12 2020-01-1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体ユニッ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8111260A (ja) 2018-07-19
TWI710475B (zh) 2020-11-21
JP7000680B2 (ja) 2022-0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044194B2 (ja) 印刷材供給システム
JP6304041B2 (ja) 液体収容容器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6051595B2 (ja) カートリッジ
JP7031361B2 (ja) 記録装置
CN107635780B (zh) 液体喷射装置、罐单元、打印机
US9868290B2 (en) Liquid container, liquid supply device and liquid jet system
JPWO2014112344A1 (ja) 液体噴射装置、タンク
JP2015080908A (ja) 液体噴射システム
JP2017001249A (ja) 液体噴射装置
JP2018140549A (ja) プリンター
JP7010013B2 (ja) 液体収容装置
TW201825309A (zh) 記錄裝置
JP2022027941A (ja) 記録装置
TWI791326B (zh) 記錄裝置
JP2016164003A (ja) 印刷材収容容器
JP6308245B2 (ja) 印刷材収容容器
JP2019142239A (ja) 液体噴射装置
JP2018140548A (ja) プリンター
JP2021192993A (ja) 液体噴射装置
JP5896074B2 (ja) 液体噴射装置
JP2019181834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ー
JP6651806B2 (ja) 液体噴射システム
JP2018001530A (ja) インク収容装置、プリンター
JP5822046B2 (ja) 液体収容容器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
JP2020055322A (ja) 液体噴射システ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