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01798A - 泡沫噴出容器 - Google Patents

泡沫噴出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01798A
TW201801798A TW106121523A TW106121523A TW201801798A TW 201801798 A TW201801798 A TW 201801798A TW 106121523 A TW106121523 A TW 106121523A TW 106121523 A TW106121523 A TW 106121523A TW 201801798 A TW201801798 A TW 20180179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low path
gas
liquid
liquid agent
adjace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215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54651B (zh
Inventor
內山卓己
小栗伸司
青山涼平
Original Assignee
花王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花王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花王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017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017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546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5465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47/00Closures with filling and discharging, or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 B65D47/04Closures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other than pumps
    • B65D47/20Closures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other than pumps comprising hand-operated members for controlling discharge
    • B65D47/24Closures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other than pumps comprising hand-operated members for controlling discharge with poppet valves or lift valves, i.e. valves opening or closing a passageway by a relative motion substantially perpendicular to the plane of the sea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7/00Spraying apparatus for discharge of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from two or more sources, e.g. of liquid and air, of powder and gas
    • B05B7/0018Spraying apparatus for discharge of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from two or more sources, e.g. of liquid and air, of powder and gas with devices for making foam
    • B05B7/0025Spraying apparatus for discharge of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from two or more sources, e.g. of liquid and air, of powder and gas with devices for making foam with a compressed gas supply
    • B05B7/0031Spraying apparatus for discharge of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from two or more sources, e.g. of liquid and air, of powder and gas with devices for making foam with a compressed gas supply with disturbing means promoting mixing, e.g. balls, crow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1/00Nozzles, spray heads or other outlets, with or without auxiliary devices such as valves, heating means
    • B05B1/02Nozzles, spray heads or other outlets, with or without auxiliary devices such as valves, heating means designed to produce a jet, spray, or other discharge of particular shape or nature, e.g. in single drops, or having an outlet of particular sha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11/00Single-unit hand-held apparatus in which flow of contents is produced by the muscular force of the operator at the moment of use
    • B05B11/01Single-unit hand-held apparatus in which flow of contents is produced by the muscular force of the operator at the moment of use characterised by the means producing the flow
    • B05B11/10Pump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the contents from the container to a pump chamber by a sucking effect and forcing the contents out through the dispensing nozzle
    • B05B11/1087Combination of liquid and air pump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7/00Spraying apparatus for discharge of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from two or more sources, e.g. of liquid and air, of powder and gas
    • B05B7/0018Spraying apparatus for discharge of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from two or more sources, e.g. of liquid and air, of powder and gas with devices for making foam
    • B05B7/0025Spraying apparatus for discharge of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from two or more sources, e.g. of liquid and air, of powder and gas with devices for making foam with a compressed gas supp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47/00Closures with filling and discharging, or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 B65D47/04Closures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other than pumps
    • B65D47/06Closures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other than pumps with pouring spouts or tubes; with discharge nozzles or passag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KSANITARY EQUIPMEN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TOILET ACCESSORIES
    • A47K5/00Holders or dispensers for soap, toothpaste, or the like
    • A47K5/06Dispensers for soap
    • A47K5/12Dispensers for soap for liquid or pasty soa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 Containers And Packaging Bodies Having A Special Means To Remove Contents (AREA)
  • Nozzl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泡沫噴出容器之發泡機構(20)具有氣液接觸室(21)、供自液劑供給部(28)供給至氣液接觸室(21)之液劑通過之液劑流路(22)、及供自氣體供給部(29)供給至氣液接觸室(21)之氣體通過之氣體流路(23)。氣體流路(23)具有對氣液接觸室(21)開口之氣體開口(23a)。液劑流路(22)分支為複數個分支流路(例如分支為第1分支流路(221)與複數個第2分支流路(222))。複數個分支流路之各者具有向氣液接觸室(21)開口之液劑開口(22a、22b)。於隔著鄰接流路(231)之延長線上之區域(26)之兩側的位置分別配置有液劑開口(22a、22b),上述鄰接流路(231)係氣體流路(23)中鄰接於氣體開口(23a)之部分。

Description

泡沫噴出容器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泡沫噴出容器。
作為將內容物泡沫化而噴出之泡沫噴出容器,例如有專利文獻1所記載者。 專利文獻1之泡沫噴出容器具有液劑泵及配置於液劑泵之周圍之氣體泵,且以如下方式構成,即,自液劑泵壓送之液劑與自氣體泵壓送之氣體經由配置於液劑泵之上方之球閥而流入至氣液接觸室(該文獻之合流空間)並合流。自液劑泵壓送之液劑自氣液接觸室之下方大致筆直地上升而流入至氣液接觸室,另一方面,自氣體泵壓送之氣體自氣液接觸室之周圍流入至氣液接觸室。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5-262202號公報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泡沫噴出容器,其具備:發泡機構,其將液劑泡沫化而產生泡沫體;液劑供給部,其對上述發泡機構供給液劑;氣體供給部,其對上述發泡機構供給氣體;及噴出口,其噴出由上述發泡機構所產生之上述泡沫體;上述發泡機構具有:氣液接觸室,其供自上述液劑供給部供給之上述液劑與自上述氣體供給部供給之上述氣體匯合;液劑流路,其供自上述液劑供給部供給至上述氣液接觸室之上述液劑通過;及氣體流路,其供自上述氣體供給部供給至上述氣液接觸室之上述氣體通過;上述氣體流路具有對上述氣液接觸室開口之氣體開口,上述液劑流路分支為複數個分支流路,上述複數個分支流路之各者具有對上述氣液接觸室開口之液劑開口,於隔著鄰接流路之延長線上之區域之兩側的位置分別配置有上述液劑開口,上述鄰接流路係上述氣體流路中鄰接於上述氣體開口之部分。
根據本發明者之研究,關於專利文獻1之構造之泡沫噴出容器之發泡機構,根據內容物之性狀,而未必容易將液劑與氣體充分地混合而充分地產生均勻之泡沫體,構造具有改善之餘地。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能夠更良好地混合氣液而充分地產生均勻之泡沫體之構造的泡沫噴出容器及泡沫噴出蓋。 以下,使用圖式對本發明之較佳實施形態進行說明。再者,於所有圖式中,對相同之構成要素標註相同之符號,適當省略重複之說明。 [第1實施形態] 首先,使用圖1對第1實施形態之泡沫噴出容器100進行說明。 本實施形態之泡沫噴出容器100具備:發泡機構20,其將液劑泡沫化而產生泡沫體;液劑供給部28,其對發泡機構20供給液劑;氣體供給部29,其對發泡機構20供給氣體;及噴出口41,其噴出由發泡機構20所產生之泡沫體。 發泡機構20具有:氣液接觸室21,其供自液劑供給部28供給之液劑與自氣體供給部29供給之氣體匯合;液劑流路22,其供自液劑供給部28供給至氣液接觸室21之液劑101通過;及氣體流路23,其供自氣體供給部29供給至氣液接觸室21之氣體通過。 氣體流路23具有對氣液接觸室21開口之氣體開口23a。 液劑流路22分支為複數個分支流路(例如分支為第1分支流路221及第2分支流路222之兩條分支流路)。複數個分支流路之各者具有對氣液接觸室21開口之液劑開口22a、22b。 於隔著鄰接流路231之延長線上之區域26之兩側的位置分別配置有液劑開口22a、22b,該鄰接流路231係氣體流路23中鄰接於氣體開口23a之部分。 此處,氣液接觸室21係包含延長鄰接流路231所得之區域26與延長各分支流路所得之區域重疊之區域(以下為重疊區域)的區域,不論有無劃定該氣液接觸室21之壁面,氣液接觸室21亦可僅由不含壁面之假想面進行劃定。如此,氣液接觸室21係包含重疊區域之區域,因此可將氣液接觸室21稱為氣液接觸部。 於本實施形態之情形時,液劑流路22分支為第1分支流路221及第2分支流路222之兩條分支流路,氣液接觸室21係包含延長鄰接流路231之所得之區域與延長第1分支流路221所得之區域之重疊區域、及延長鄰接流路231之所得之區域與延長第2分支流路222所得之區域之重疊區域的區域。 又,各液劑開口(於本實施形態之情形時為液劑開口22a及液劑開口22b)係各分支流路(第1分支流路221及第2分支流路222)之與氣液接觸室21之連接端。 又,氣體開口23a係氣體流路23之與氣液接觸室21之連接端。 氣液接觸室21例如由包括如下之面之複數個面(平面或曲面)所包圍,上述面係包含氣體開口23a之面、包含液劑開口22a之面、包含液劑開口22b之面、及包含成為氣液接觸室21中產生之泡沫體自氣液接觸室21向泡沫流路24流出時的出口之開口。包圍氣液接觸室21之該等面可包含壁面,亦可為不含壁面之假想面。 各液劑開口(於本實施形態之情形時為液劑開口22a及液劑開口22b)係劃定氣液接觸室21之複數個面中該液劑開口所屬之面之一部分或整體。於液劑開口所屬之面包含壁面之情形時,液劑開口為該面之一部分。於液劑開口所屬之面不含壁面之情形時,液劑開口為該面之整體。同樣地,氣體開口23a係劃定氣液接觸室21之複數個面中該氣體開口23a所屬之面之一部分或整體。於氣體開口23a所屬之面包含壁面之情形時,氣體開口23a為該面之一部分。於氣體開口23a所屬之面不含壁面之情形時,氣體開口23a為該面之整體。 於本實施形態之情形時,對劃定氣液接觸室21之複數個面中的一個面之一部分連接有第1分支流路221,對另一個面之一部分連接有第2分支流路222,對又一個面之一部分連接有氣體流路23。如此,於對劃定氣液接觸室21之面之一部分連接有各流路(第1分支流路221、第2分支流路222、氣體流路23)之情形時,各開口(液劑開口22a、液劑開口22b、氣體開口23a)成為劃定氣液接觸室21之面中該開口所屬之面之一部分。又,後述之其他形態中,圖46(a)之例、圖46(b)之例、圖47之例及圖48之例亦相同。 另一方面,於後述之其他形態中,圖53(第2實施形態)之例、圖25、圖26、圖36(a)、圖36(b)及圖37之例(第3實施形態)、圖54(a)之例、圖54(b)之例、及圖55之例中,各分支流路(第1分支流路221、第2分支流路222)連接於劃定氣液接觸室21之面中之每一個面之整體。於此種情形時,各液劑開口成為劃定氣液接觸室21之面中該液劑開口所屬之面之整體。 又,於圖53(第2實施形態)之例及圖55之例中,氣體開口23a連接於劃定氣液接觸室21之面中之一個面之整體,氣體開口23a成為劃定氣液接觸室21之面中該氣體開口所屬之面之整體。 又,於圖54(a)之例及圖54(b)之例中,氣體開口23a連接於劃定氣液接觸室21之面中之一個面之一部分,氣體開口23a成為劃定氣液接觸室21之面中該氣體開口所屬之面之一部分。 再者,圖45所示之例成為更概念性之例,各開口可為劃定氣液接觸室21之面中該開口所屬之面之整體或一部分之任一者。 又,區域26可為氣液接觸室21之一部分區域,亦可為氣液接觸室21之整體。於本實施形態之情形時,區域26為氣液接觸室21之一部分區域。 再者,區域26係包含上述重疊區域之區域。於本實施形態之情形時,區域26係包含延長鄰接流路231之所得之區域與延長第1分支流路221所得之區域之重疊區域、及延長鄰接流路231之所得之區域與延長第2分支流路222所得之區域之重疊區域的區域。 所謂於隔著區域26之兩側的位置分別配置有液劑開口22a、22b,係指於隔著區域26之兩側之區域分別配置有液劑開口22a、22b。換言之,於將鄰接流路231之軸心AX1之延長線夾於中間之兩側之區域分別配置有液劑開口22a、22b。 而且,以經由各液劑開口22a、22b流入至氣液接觸室21之液劑自隔著區域26之兩側之區域到達區域26之方式配置有各液劑開口22a、22b。 根據本實施形態,於隔著鄰接流路231之延長線上之區域26之兩側的位置分別配置有液劑開口22a、22b,該鄰接流路231係氣體流路23中鄰接於氣體開口23a之部分。 藉此,能夠於氣液接觸室21中更良好地混合氣液,因此容易充分地產生均勻之泡沫體。因此,高黏度之液劑等不易泡沫化之液劑亦可容易地泡沫化。 如此,根據本實施形態,可更良好地混合氣液而充分地產生均勻之泡沫體。 [第2實施形態] 其次,使用圖2至圖17對第2實施形態進行說明。本實施形態之泡沫噴出容器100係上述第1實施形態之泡沫噴出容器100(圖1)之更詳細之構成之一例。 以下,為了簡化泡沫噴出容器100之構成要素之位置關係之說明,為方便起見,將圖2之下方向設為下方,將其相反方向設為上方,將圖2之左方向設為前方,將圖2之右方向設為後方,將圖2之紙面之近前側設為左方,將圖2之紙面之裏側設為右方。但是,該等方向並非限制泡沫噴出容器100之製造時及使用時之方向。 如圖7~圖9、圖15及圖16之任一者所示,發泡機構20(圖9)具有氣液接觸室21、液劑流路22、及氣體流路23。例如,如圖8及圖15所示,於俯視下,於液劑流路22之鄰接液劑流路224(後述)之周圍配置有複數個氣液接觸室21。 更詳細而言,例如8個氣液接觸室21以等角度間隔配置於鄰接液劑流路224之下游端之周圍。 氣體流路23具有對各氣液接觸室21開口之氣體開口23a。 液劑流路22自鄰接液劑流路224之下游端分支為複數個分支流路(如圖15所示,對應於各氣液接觸室21,分支為第1分支流路221及第2分支流路222之2個分支流路)。 各分支流路具有對氣液接觸室21開口之液劑開口22a、22b。 於隔著鄰接流路231(圖7)之延長線上之區域26之兩側的位置分別配置有液劑開口22a、22b(圖8、圖15),該鄰接流路231係氣體流路23中鄰接於氣體開口23a之部分。該等液劑開口22a、22b之各者朝向區域26之方向。 即,配置於隔著鄰接流路231之延長線上之區域26之兩側之位置的液劑開口22a、22b之各者朝向區域26之方向。 此處,區域26係氣液接觸室21中沿鄰接流路231之軸心AX1(圖7、圖9)之方向觀察時與鄰接流路231重合之區域。此處,較佳為滿足於區域26與鄰接流路231之間不存在障礙物之條件。但是,如阻礙氣體之流動之障礙物亦可存在於區域26與鄰接流路231之間。 又,所謂液劑開口22a朝向區域26之方向係指沿液劑開口22a之軸心AX2(圖15)之方向觀察時,液劑開口22a之任一部位與區域26重合。此處,較佳為滿足於區域26與液劑開口22a之間不存在障礙物之條件。但是,如阻礙液劑之流動之障礙物亦可存在於區域26與液劑開口22a之間。 同樣地,所謂液劑開口22b朝向區域26之方向,係指沿液劑開口22b之軸心AX3(圖15(b))之方向觀察時,液劑開口22b之任一部位與區域26重合。此處,較佳為滿足於區域26與液劑開口22b之間不存在障礙物之條件。但是,如容許液劑之流動之一部分且阻止剩餘之一部分之障礙物亦可存在於區域26與液劑開口22b之間。 更詳細而言,例如區域26係於氣液接觸室21內鄰接流路231之軸心AX1上之區域。 於本實施形態之情形時,液劑流路22包含作為鄰接於複數個分支流路(第1分支流路221、第2分支流路222)之上游側之部分之鄰接液劑流路224(圖7、圖9、圖15)。 於鄰接液劑流路224之下游側端部(例如,如圖9所示,鄰接液劑流路224之上端部)之周圍,如圖15所示,配置(呈放射狀配置)有複數個氣液接觸室21。 而且,複數個分支流路(第1分支流路221、第2分支流路222)於相對於鄰接液劑流路224交叉(例如正交)之面內方向上自鄰接液劑流路224之下游側端部朝向周圍延伸(例如呈放射狀延伸)。 此處,於俯視下,各氣液接觸室21配置於遠離鄰接液劑流路224之下游側端部之位置、或鄰接於鄰接液劑流路224之下游側端部之位置。 更詳細而言,於俯視下,於鄰接液劑流路224之周圍以等角度間隔(例如45度間隔)配置有8個氣液接觸室21。 如圖15所示,對應於複數個氣液接觸室21之各者,配置有一對分支流路(第1分支流路221、第2分支流路222)、及與一對分支流路之各者1對1對應之一對液劑開口22a、22b。 一對分支流路各自包含於相對於鄰接液劑流路224交叉之面內方向上自鄰接液劑流路224之下游側端部呈放射狀延伸之第1部分225、及於該面內方向且相對於第1部分225交叉之方向上延伸之第2部分226。 更詳細而言,鄰接液劑流路224包含後述之第1構件300之筒部310之孔301之內部空間,鄰接液劑流路224之軸心AX6(圖7、圖9)於上下方向(鉛垂方向)上延伸。而且,第1部分225及第2部分226沿作為相對於鄰接液劑流路224正交之面之水平面延伸。 再者,鄰接液劑流路224之軸心AX6配置成與後述之液劑泵室220之軸心AX5同軸。 於本實施形態中,有將自軸心AX6上之任一位置或軸心AX6之延長線上之位置朝水平方向呈放射狀延伸之方向稱為徑向之情形。關於徑向,朝向軸心AX6之方向為徑向內側,遠離軸心AX6之方向為徑向外側。又,有將環繞軸心AX6或軸心AX6之延長線之周圍之方向稱為圓周方向之情形。 與一氣液接觸室21對應之一對分支流路(第1分支流路221、第2分支流路222)之一者(第1分支流路221)係與鄰接於該氣液接觸室21之一側之氣液接觸室21之單側之分支流路共有第1部分225,另一者係與鄰接於該氣液接觸室21之另一側之氣液接觸室21之單側之分支流路共有第1部分225。 即,若對圖16所示之氣液接觸室21a進行說明,則作為與該氣液接觸室21a對應之第1分支流路221、第2分支流路222之一者的第1分支流路221係與作為鄰接於該氣液接觸室21a之一側之氣液接觸室21的氣液接觸室21b之單側之分支流路即第2分支流路222共有第1部分225。又,作為與氣液接觸室21a對應之第1分支流路221、第2分支流路222之另一者之第2分支流路222係與作為鄰接於該氣液接觸室21a之另一側之氣液接觸室21的氣液接觸室21c之單側之分支流路即第1分支流路221共有第1部分225。 又,各第1部分225分支為相互朝向相反方向之2個第2部分226。而且,各第2部分226之下游端構成液劑開口22a或液劑開口22b。 如上所述,於本實施形態之情形時,發泡機構20具備8個氣液接觸室21。因此,發泡機構20具備8個第1部分225及16個第2部分226。 於本實施形態之情形時,複數個分支流路(第1分支流路221、第2分支流路222)之液劑開口22a、22b彼此將氣液接觸室21夾於中間而相互對向。 即,沿液劑開口22a之軸心AX2之方向觀察時,液劑開口22a與液劑開口22b之一部分區域彼此重合,並且沿液劑開口22b之軸心AX3之方向觀察時,液劑開口22b與液劑開口22a之一部分區域彼此重合。軸心AX2為液劑開口22a之法線,軸心AX3為液劑開口22b之法線。 更詳細而言,例如液劑開口22a之軸心AX2與液劑開口22b之軸心AX3相互交叉。又,軸心AX2及軸心AX3分別水平地延伸。 更詳細而言,液劑開口22a與液劑開口22b以圖15所示之對稱面S作為基準而面對稱地配置。對稱面S係沿徑向之鉛垂面且係通過氣體開口23a之中心之面。 於本實施形態之情形時,對氣液接觸室21開口之液劑開口22a、22b之開口面積相互相等。 更詳細而言,對氣液接觸室21開口之液劑開口22a、22b之開口形狀相互相等。例如,液劑開口22a、22b分別形成為矩形狀。但是,液劑開口22a、22b之形狀並不限於該例,亦可為圓形、橢圓形、或矩形以外之多邊形狀等。 如圖7及圖9所示,氣體流路23具備經由後述之軸向流路213及環繞狀流路214供給之氣體依序通過之軸向氣體流路234、徑向氣體流路233。 如圖12所示,例如,8個軸向氣體流路234以等角度間隔配置於鄰接液劑流路224之周圍。軸向氣體流路234於上下方向上延伸,朝向上方供給氣體。 如圖7及圖9所示,於各軸向氣體流路234之下游端(上端)連通有徑向氣體流路233。如圖13所示,例如8個徑向氣體流路233以等角度間隔配置於鄰接液劑流路224之周圍。各徑向氣體流路233於鄰接液劑流路224之周圍沿水平方向呈放射狀延伸。各徑向氣體流路233自徑向外側朝向內側供給氣體。 如圖7及圖9所示,於各徑向氣體流路233之下游端(徑向內側之端部)連通有鄰接流路231。如圖15所示,例如,8個鄰接流路231以等角度間隔配置於鄰接液劑流路224之周圍。各鄰接流路231於上下方向上延伸,朝向上方供給氣體。 即,鄰接流路231相對於鄰接液劑流路224並列地延伸。即,複數個(於本實施形態之情形時為8個)鄰接流路231相對於鄰接液劑流路224之軸向(軸心AX6之方向)並列地延伸。 於本實施形態中,作為液劑101,可列舉洗手乳作為代表例,但並不限於此,可例示以洗面乳、潔面劑、餐具用洗劑、整髮劑、沐浴乳、剃鬚膏、粉底液或美容液等肌膚用化妝品、染毛劑、消毒劑等以泡沫狀使用之各種液劑。 泡沫化之前之液劑101之黏度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設為於20℃下約1 mPa・s以上且10 mPa・s以下。 又,本實施形態之泡沫噴出容器100成為尤其適於高黏性之液劑101之泡沫化之構造,例如對於在20℃下為100 mPa・s以上之黏度之液劑101亦可適宜地泡沫化。 如圖2所示,泡沫噴出容器100包括貯存液劑101之容器本體10及可裝卸地安裝於容器本體10之泡沫噴出蓋200。 容器本體10之形狀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如圖2所示,容器本體10成為具有筒狀之主體部11、連接於主體部11之上側之圓筒狀之口頸部13、及封閉主體部11之下端之底部14的形狀。於口頸部13之上端形成有開口。 於容器本體10中填充有液劑101。即,泡沫噴出容器100具備填充於容器本體10之液劑101。 泡沫噴出容器100係藉由使於常壓下貯存於容器本體10之液劑101於氣液接觸室21中與空氣進行接觸而使液劑101變化為泡沫狀。本說明書中,將泡沫狀之液劑101稱為泡沫體,區別於貯存於容器本體10的非泡沫狀之液劑101。 於本實施形態之情形時,泡沫噴出容器100為例如機械式泵容器,藉由按下頭構件(頭部)30之操作接收部31,而使液劑101泡沫化而成為泡沫體,噴出該泡沫體。於本實施形態之情形時,對發泡機構20供給液劑101之液劑供給部為例如液劑泵之液劑缸,對發泡機構20供給氣體之氣體供給部為例如氣體泵之氣體缸。 但是,亦可與本實施形態不同,泡沫噴出容器為以藉由軋壓容器本體而噴出泡沫體之方式構成之所謂擠壓瓶。 此處,液劑供給部(液劑缸)形成為於一方向上(上下)長條狀。而且,鄰接液劑流路224配置成與液劑供給部之長軸方向同軸。即,鄰接液劑流路224之軸心AX6與液劑泵室220之軸心AX5相互成為同軸(參照圖3)。 如圖3所示,泡沫噴出蓋200具備:蓋構件110,其具有藉由螺合等固定方法而可裝卸地安裝於口頸部13之圓筒狀之安裝部111;缸構件120,其固定於蓋構件110而構成液劑泵及氣體泵之缸;及頭構件30,其具有受理按下操作之操作接收部31。 藉由將安裝部111安裝於口頸部13,泡沫噴出蓋200之整體安裝於口頸部13。再者,安裝部111如圖3所示般形成為雙層筒構造,其中,可使內側之筒狀部螺合於口頸部13,亦可構成為一層筒狀。藉由將泡沫噴出蓋200安裝於口頸部13,而由泡沫噴出蓋200封閉口頸部13之開口。 蓋構件110具備封閉安裝部111之上端部之環狀封閉部112、及形成為較安裝部111小直徑之圓筒狀並且自環狀封閉部112之中央部向上方立起之立起筒部113。 缸構件120具備固定於蓋構件110之環狀封閉部112之下表面側之圓筒形狀之氣體缸構成部121、較氣體缸構成部121小直徑之圓筒形狀之液劑缸構成部122、及環狀連結部123。環狀連結部123將氣體缸構成部121之下端部與液劑缸構成部122之上端部相互連結,液劑缸構成部122自氣體缸構成部121下垂。 再者,氣體缸構成部121、液劑缸構成部122、安裝部111及立起筒部113相互同軸地配置。 氣體缸構成部121之上端部藉由嵌合於環狀封閉部112之下表面側等而固定於環狀封閉部112。 氣體泵之缸(氣體缸)具備氣體缸構成部121及環狀連結部123。 氣體泵之活塞包含後述之氣體活塞150。 以下,將於氣體缸構成部121之內部空間中氣體活塞150與環狀連結部123之間之部分稱為氣體泵室210。 氣體泵室210之容積伴隨著氣體活塞150之上下移動而擴大縮小。 另一方面,液劑泵之缸(液劑缸)具備液劑缸構成部122。 液劑泵之活塞具備後述之液體活塞140。 液劑泵室220係後述之液劑排出閥與液劑吸入閥之間之空間,液劑泵室220之容積伴隨著液體活塞140及後述之活塞導件130之上下移動而擴大縮小。 液劑缸(液劑供給部)係以對內部之液劑101加壓而將該液劑101供給至發泡機構20之方式構成。 氣體缸(氣體供給部)配置於液劑缸之周圍,以對內部之氣體加壓而將該氣體供給至發泡機構20之方式構成。 更詳細而言,泡沫噴出容器100具備能夠相對於安裝部111上下移動地保持於安裝部111並且相對於安裝部111而相對地被壓下之頭構件30,發泡機構20及噴出口41保持於頭構件30。 而且,於頭構件30相對於安裝部111而相對地被壓下時,液劑供給部之內部(液劑泵室220之內部)之液劑101與氣體供給部之內部(氣體泵室210之內部)之氣體分別受到加壓而被供給至發泡機構20。 液劑缸構成部122具備上下延伸之直線形狀之直線部122a、連接於直線部122a之下方並且朝向下方縮徑之縮徑部122b。 於直線部122a之下端部之內周,形成有承接盤簧170之下端之彈簧座部126a。該彈簧座部126a包含以等角度間隔等特定角度間隔形成於液劑缸構成部122之下端部之內周的複數個肋條126之上側之端面。 縮徑部122b之內周面之下部構成包含後述之提動閥160之下端部之閥體162能夠液密性地密接之閥座127。 進而,缸構件120具備連接於液劑缸構成部122之下方之圓筒狀之管保持部125。藉由對該管保持部125插入汲取管128之上端部,該汲取管128保持於缸構件120之下端部。經由該汲取管128,能夠將容器本體10內之液劑101抽吸至液劑泵室220內。 再者,於缸構件120之上端部外嵌有墊圈190。於藉由螺合將蓋構件110安裝於容器本體10之狀態下,墊圈190呈環繞狀氣密性地密接於口頸部13之上端,藉此,容器本體10之內部空間被密閉。 又,於氣體缸構成部121形成有貫通該氣體缸構成部121之內外之貫通孔129。於頭構件30位於上死點之狀態下,貫通孔129由後述之氣體活塞150之外周環部153堵住。 頭構件30具有接收按下操作之操作接收部31、以及自操作接收部31向下方下垂之雙層之筒狀部、即內筒部32及外筒部33。內筒部32及外筒部33之上端由操作接收部31封閉。 內筒部32較外筒部33朝下方更長地延伸。內筒部32插入至蓋構件110之立起筒部113。 內筒部32由安裝部111間接地(經由缸構件120、盤簧170等而間接地)保持。 頭構件30能夠對抗於盤簧170之施力而進行上死點至下死點之範圍內之按下操作,若解除按下操作,則隨著盤簧170之施力而返回至上死點。 頭構件30相對於蓋構件110相對地上下移動,該上下移動時,內筒部32由立起筒部113引導。外筒部33之內徑設定為較立起筒部113之外徑更大,按下頭構件30時,立起筒部113被收容至外筒部33與內筒部32之間之間隙。 又,頭構件30一體地具有噴嘴部40。噴嘴部40自操作接收部31向前方突出。噴嘴部40之內部空間於內筒部32之上端部與內筒部32之內部空間連通。噴出口41形成於噴嘴部40之前端。 於頭構件30未被按下之通常之狀態(通常狀態)下,藉由盤簧170之作用,頭構件30相對於蓋構件110及缸構件120之上下方向位置維持於上限位置(上死點)(圖3)。該上限位置例如成為後述之氣體活塞150之活塞部152之上端抵接於缸構件120之環狀封閉部112之位置。 另一方面,藉由使用者進行對抗於盤簧170之施力而按下頭構件30之操作,頭構件30相對於蓋構件110及缸構件120而相對地下降。再者,頭構件30之下限位置(下死點)例如成為後述之活塞導件130之凸緣部133之下端抵接於缸構件120之環狀連結部123之位置。 此處,發泡機構20收容於頭構件30之內筒部32內,由內筒部32保持。又,頭構件30經由缸構件120、盤簧170、液體活塞140及活塞導件130而間接地由安裝部111保持。又,頭構件30包含噴出口41。 即,泡沫噴出容器100具備貯存液劑101之容器本體10及安裝於容器本體10之安裝部111,發泡機構20及噴出口41保持於安裝部111。 泡沫噴出蓋200進而具備活塞導件130、液體活塞140、氣體活塞150、吸入閥構件155、提動閥160、盤簧170及球閥180。 其中,活塞導件130固定於頭構件30,液體活塞140經由活塞導件130而固定於頭構件30。因此,頭構件30、活塞導件130及液體活塞140一體地上下移動。 又,氣體活塞150以可動插入狀態外嵌於活塞導件130,能夠相對於活塞導件130而相對地上下移動。吸入閥構件155固定於氣體活塞150。 提動閥160插入至液體活塞140,能夠相對於該液體活塞140而相對地上下移動。 於提動閥160,以可動插入狀態外嵌有盤簧170。 球閥180能夠上下移動地保持於後述之閥座部131與後述之第1構件300之筒部310之下端之間。 活塞導件130形成為上下長條之圓筒狀(圓管狀),該活塞導件130之上端部插入至頭構件30之內筒部32之下端部,固定於該內筒部32。活塞導件130自頭構件30之內筒部32之下端向下方下垂。 於活塞導件130之上端部之內部形成有圓筒狀之閥座部131,於該閥座部131上配置有球閥180。再者,液劑排出閥包含球閥180與閥座部131。活塞導件130之閥座部131之上方之部位之內部空間構成收容球閥180及第1構件300之筒部310之收容空間132。收容空間132經由形成於閥座部131之中央之貫通孔131a而與活塞導件130之較閥座部131靠下側之內部空間(即液劑泵室220)連通。 於活塞導件130之上下方向之中央部形成有凸緣部133,於凸緣部133之上表面形成有圓環狀之閥構成槽134。 於活塞導件130之上部以可動插入狀態外嵌有氣體活塞150之筒狀部151。此處所謂活塞導件130之上部係指活塞導件130之較凸緣部133靠上側之部分且係活塞導件130中較插入及固定至內筒部32之部分靠下側之部分。 氣體排出閥包含凸緣部133之上表面之閥構成槽134與氣體活塞150之筒狀部151之下端部。 進而,於活塞導件130中外嵌有筒狀部151之部分之外周面分別形成有上下延伸之複數個流路構成槽135(圖27)。該流路構成槽135與氣體活塞150之筒狀部151之內周面之間之間隙構成經由氣體排出閥自氣體泵室210流出之氣體所通過之流路211(圖27)。 活塞導件130之較凸緣部133靠下側之部分之外徑尺寸設定為較液劑缸構成部122之直線部122a之內徑尺寸略小之程度,該部分於活塞導件130上下移動時由直線部122a引導。 於活塞導件130中較閥座部131靠下側之部分(但是為較插入固定(例如壓入固定)有液體活塞140之部分靠上側之部分)之內周面,分別形成有上下延伸之複數個肋條136。該等肋條136能夠於壓接狀態下接觸於提動閥160。 液體活塞140形成為圓筒狀(圓管狀)。於液體活塞140之下端部形成有朝徑向外側伸出之形狀之外周活塞部141。 液體活塞140之較外周活塞部141靠上側之部分插入且固定(例如壓入固定)於活塞導件130之下端部。 又,液體活塞140之外周活塞部141插入至液劑缸構成部122之直線部122a。外周活塞部141之外徑尺寸設定為與直線部122a之內徑尺寸同等。外周活塞部141呈環繞狀液密性地接觸於直線部122a之內周面,該外周活塞部141上下移動時,相對於直線部122a之內周面而滑動。 外周活塞部141之內周面包含承接盤簧170之上端之斜階差形狀之彈簧座部142。 液體活塞140之上端部成為內徑小於其他部之內縮部143。 氣體活塞150具備:筒狀部151,其形成為圓筒狀並且以可動插入狀態外嵌於活塞導件130之上部(較凸緣部133靠上側之部分);及活塞部152,其自筒狀部151朝徑向外側伸出。 筒狀部151能夠相對於活塞導件130之上部而相對地上下滑動。 再者,筒狀部151之上端部插入至內筒部32之下端部。筒狀部151之下端部形成為能夠嵌入至活塞導件130之凸緣部133之上表面之閥構成槽134之形狀。 於活塞部152之周緣部形成有外周環部153。外周環部153呈環繞狀氣密性地接觸於氣體缸構成部121之內周面,氣體活塞150上下移動時,相對於氣體缸構成部121之內周面而滑動。 筒狀部151相對於活塞導件130之相對移動(上下移動)之下限位置係筒狀部151之下端部碰觸閥構成槽134而使氣體排出閥成為關閉狀態之位置。 另一方面,內筒部32之下端部之內周面包含限制筒狀部151相對於活塞導件130及內筒部32上升之向上移動限制部32a。即,筒狀部151相對於活塞導件130之相對移動(上下移動)之上限位置係藉由筒狀部151之下端部自閥構成槽134離開而氣體排出閥成為打開狀態後,筒狀部151之上端部被向上移動限制部32a限制移動之位置。 於活塞部152之筒狀部151之附近之部分,形成有將該活塞部152上下貫通之複數個吸入開口154。 於氣體活塞150之筒狀部151之下部外嵌有環狀之吸入閥構件155。吸入閥構件155具有作為朝徑向外側伸出之環狀膜之閥體。 再者,氣體抽吸閥包含吸入閥構件155之閥體與活塞部152之下表面。 按下頭構件30時、即氣體泵室210收縮時,吸入閥構件155之閥體密接於活塞部152之下表面,藉此吸入開口154自下側被封閉。 另一方面,頭構件30上升時、即氣體泵室210擴大時,吸入閥構件155之閥體自活塞部152之下表面離開,藉此外部氣體經由吸入開口154被引入至氣體泵室210內。 提動閥160係上下長條之棒狀構件,於貫通液體活塞140之狀態下,自活塞導件130之內部遍及液劑缸構成部122之內部而插通。 提動閥160之上端部161形成為較提動閥160之上下方向之中間部更大直徑,於壓接狀態下接觸於活塞導件130之複數個肋條136。提動閥160之上端部161形成為較液體活塞140之內縮部143之內徑更大直徑,向下方之移動受內縮部143限制。 提動閥160之下端部構成閥體162。閥體162形成為較提動閥160之上下方向之中間部更大直徑。閥體162之下表面包含能夠液密性地密接於缸構件120之閥座127之圓錐狀形狀之部分。再者,液劑吸入閥包含閥體162與閥座127。於閥體162之上端部形成有承接自盤簧170向下之施力之彈簧座部162a。 盤簧170以可動插入狀態外嵌於提動閥160之中間部。盤簧170係壓縮型盤簧,以壓縮狀態保持於缸構件120之彈簧座部126a與液體活塞140之彈簧座部142之間。因此,盤簧170自缸構件120獲得反作用力,將液體活塞140、活塞導件130及頭構件30朝上方施力。 又,盤簧170之下端不僅將彈簧座部126a朝下方施力,而且將提動閥160之彈簧座部162a朝下方施力。 此處,以提動閥160能夠較彈簧座部162a之高度位置與缸構件120之彈簧座部126a之高度位置一致之位置略微地向下方移動之方式,設定提動閥160及缸構件120之形狀及尺寸。而且,按下頭構件30而活塞導件130下降時,藉由活塞導件130之複數個肋條136與提動閥160之上端部161之摩擦,提動閥160從動於活塞導件130,藉此提動閥160之閥體162之下表面液密性地密接於缸構件120之閥座127。此時,彈簧座部162a自盤簧170之下端離開而下降。其後,閥體162之下表面密接於閥座127後,進而頭構件30、活塞導件130及液體活塞140一體地下降時,閥體162之下降受閥座127限制。因此,活塞導件130之複數個肋條136相對於提動閥160之上端部161而摩擦滑動,並且活塞導件130相對於提動閥160而相對地下降。 另一方面,當解除對頭構件30之按下操作,而液體活塞140、活塞導件130及頭構件30隨著盤簧170之施力一體地上升時,首先,提動閥160從動於活塞導件130而上升直至彈簧座部162a抵接於盤簧170之下端。藉此,閥體162與閥座127隔開。其後,液體活塞140、活塞導件130及頭構件30繼而隨著盤簧170之施力而一體地上升。此時,由於提動閥160之上升受盤簧170限制,故而提動閥160之上端部161相對於活塞導件130之複數個肋條136而摩擦滑動,並且活塞導件130相對於提動閥160而相對地上升。 如此,提動閥160之閥體162於盤簧170之下端與閥座127之間隙被容許略微之上下移動,伴隨著閥體162之上下移動,液劑泵室220之下端部之液劑吸入閥進行開閉。 此處,對自氣體泵室210及液劑泵室220向發泡機構20之氣體及液劑101之供給路徑分別進行說明。 藉由對頭構件30進行按下操作,液劑泵室220收縮。此時,藉由對液劑泵室220內之液劑101加壓,包含球閥180及閥座部131之液劑排出閥打開,液劑泵室220內之液劑101經由液劑排出閥而流入至收容空間132,進而被供給至配置於收容空間132之上方之第1構件300之筒部310之孔301內、即發泡機構20之液劑流路22之鄰接液劑流路224。 又,藉由對頭構件30進行按下操作,氣體泵室210亦收縮。此時,藉由對氣體泵室210內之氣體加壓並且使氣體活塞150相對於活塞導件130而略微地上升,包含筒狀部151之下端部及閥構成槽134之氣體排出閥打開,氣體泵室210內之氣體經由氣體排出閥、及筒狀部151與活塞導件130之間之流路211(圖27)而被輸送至上方。 於氣體活塞150之筒狀部151之上方,配置有包含內筒部32之下端部之內周面與活塞導件130之外周面之間隙的筒狀氣體流路212(圖3、圖28)。流路211之上端連通於筒狀氣體流路212之下端。 進而,於筒狀氣體流路212之上側,分別向上下延伸之複數個軸向流路213間斷地形成於活塞導件130之上端部之周圍。於本實施形態之情形時,以等角度間隔配置有3個軸向流路213(圖3、圖9、圖10、圖11)。更詳細而言,例如於內筒部32之下端部之內周面形成有向上下延伸之3個槽32b,軸向流路213包含3個槽32b與活塞導件130之上端部之外周面之間隙。筒狀氣體流路212與各軸向流路213連通。 於軸向流路213之上側設置有沿後述之第1構件300之第1盤狀部320之下端部之周緣呈環繞狀配置之環繞狀流路214(圖9、圖11)。軸向流路213之上端部連通於環繞狀流路214。 進而,於環繞狀流路214之上側配置有沿第1構件300之第1盤狀部320之外周面向上下延伸之複數個軸向氣體流路234(圖9、圖12)。環繞狀流路214連通於該等軸向氣體流路234之下端部。 於各軸向氣體流路234之上側配置有沿第1構件300之第1盤狀部320之上表面朝徑向延伸之複數個徑向氣體流路233(圖9、圖13)。軸向氣體流路234之上端部分別連通於該等徑向氣體流路233之徑向外側端。 即,經由流路211送至上方之氣體依序通過筒狀氣體流路212、軸向流路213、環繞狀流路214、軸向氣體流路234而被供給至徑向氣體流路233。 又,將氣液接觸室21夾於中間而於鄰接流路231之延長線上之位置,配置有與氣液接觸室21連通並且沿鄰接流路231之延長方向延伸之泡沫流路24(圖17)(參照圖7)。 此處,圖54(a)係表示第2實施形態之泡沫噴出容器之一部分之模式性縱剖視圖。圖54(a)係以通過泡沫流路24、第1分支流路221之第2部分226、第2分支流路222之第2部分226、及鄰接流路231之平面切斷之剖面。 於本實施形態之情形時,各液劑開口22a、22b分別朝向區域26之方向,並且液劑開口22a、22b彼此對向。 於本實施形態之情形時,泡沫流路24之流路寬度大於鄰接流路231之流路寬度,沿鄰接流路231之軸心AX1觀察時(即俯視時),泡沫流路24包含鄰接流路231。 於本實施形態之情形時,泡沫流路24之流路寬度大於各分支流路(第1分支流路221、第2分支流路222)之流路寬度。 用以實現上述構成之發泡機構20之零件構成並無特別限定,作為一例,可藉由將分別於以下說明之第1構件300(圖4(a)~圖4(f))、第2構件400(圖5(a)~圖5(f))及2個篩網保持環50加以組合而構成發泡機構20。 如圖4(a)~圖4(f)之任一者所示,第1構件300具備筒部310、連接於筒部310之上側之第1盤狀部320、連接於第1盤狀部320之上側之第2盤狀部330、及設置於第2盤狀部330之上表面之複數個突起部340。 例如,筒部310形成為圓筒狀。 第1盤狀部320形成為較筒部310大直徑之圓盤狀,與筒部310同軸地配置。 第2盤狀部330形成為較第1盤狀部320小直徑且較筒部310大直徑之圓盤狀,與筒部310及第1盤狀部320同軸地配置。 第1構件300具有將該第1構件300自下端至上端貫通之孔301。孔301之軸心與筒部310、第1盤狀部320及第2盤狀部330之軸心一致。筒部310之軸心於上下方向(鉛垂方向)上延伸。 如上所述,液劑流路22之鄰接液劑流路224包含孔301之內部空間。鄰接液劑流路224為柱狀之空間(例如圓柱狀之空間)。 複數個突起部340以等角度間隔呈放射狀配置於孔301之周圍。 各突起部340於圓周方向上相互隔開,於相鄰之突起部340彼此之間有間隙342。 各突起部340之平面形狀例如為等腰三角形狀(或扇形狀)。於俯視下,各突起部340成為等腰三角形之頂部缺漏之形狀。又,各突起部340之等腰三角形之等邊(或扇形之半徑)之各者呈放射狀配置(圖4(a))。各突起部340之底邊(或各突起部340之圓弧)配置於較第2盤狀部330之後述之槽353靠徑向內側。又,於各突起部340之底邊形成有朝向徑向內側凹陷之形狀之凹部341。凹部341係用以充分地確保氣液接觸室21之容積者。 各突起部340之側周面(亦包含凹部341、及頂部缺漏之形狀之部分)分別鉛垂地立起。 於各突起部340中,等腰三角形之頂部缺漏之形狀之部分之側面配置於孔301之延長線上。 於第1盤狀部320之下表面形成有圓環狀之環狀肋條321。 於第1盤狀部320之側周面形成有自第1盤狀部320之下端至上端而上下延伸之複數個(例如8個)槽351。 於第1盤狀部320之上表面形成有沿徑向延伸之複數個(例如8個)槽352。 於第2盤狀部330之側周面形成有自第2盤狀部330之下端至上端而上下延伸之複數個(例如8個)槽353。 槽352之一端(徑向外側之端)與槽351之上端連結,槽352之另一端(徑向內側之端)與槽353之下端連結。 又,各槽353之上端與各突起部340之凹部341之寬度方向中心於徑向上配置於一直線上。 如圖5(a)~圖5(f)之任一者所示,第2構件400例如具備圓筒形狀之筒部410及圓板狀之板部420。 筒部410之軸心於上下方向(鉛垂方向)上延伸。 板部420於筒部410之內部且該筒部410上端與下端之中間位置水平配置。再者,板部420例如配置於筒部410之較上下方向之中心靠下側。 於筒部410內,較板部420靠下側之空間為凹部411,較板部420靠上側之空間為凹部412。 凹部412之內徑設定為大於凹部411之內徑。 於板部420形成有自凹部411至凹部412將板部420上下貫通之複數個(例如8個)孔421。 孔421以等角度間隔配置於筒部410之軸心之周圍。 如圖6(a)~圖6(f)之任一者所示,凹部411之內徑設定為與第2盤狀部330之外徑同等,藉由於凹部411內嵌入第2盤狀部330,而將第1構件300與第2構件400相互組裝。 各槽353於俯視下收斂於各孔421之內側(圖6(a))。更詳細而言,例如於圓周方向上之各孔421之中央配置有槽353。更詳細而言,例如槽353於各孔421中配置於徑向外側之端部。 再者,為了於圓周方向上限制第1構件300與第2構件400之相對角度之位置偏移,亦可藉由未圖示之鍵槽及突起而將第1構件300與第2構件400相互嵌合。 第1盤狀部320之上表面氣密性地密接於筒部410之下端面。 第2盤狀部330之側周面氣密性地密接於筒部410之內周面。 各突起部340之上表面氣密性地密接於板部420之下表面。 如圖7所示,徑向氣體流路233包含槽352與筒部410之下端面之間隙。鄰接流路231包含槽353與筒部410之內周面之間隙。 如圖8所示,各第1分支流路221及各第2分支流路222之第1部分225包含間隙342。第1部分225之上端由板部420之下表面劃定,第1部分225之下端由第2盤狀部330之上表面劃定。 於複數個突起部340之周圍,筒部410之內周面呈環繞狀配置。 各第1分支流路221及各第2分支流路222之第2部分226係藉由第2盤狀部330之上表面之較各突起部340靠徑向外側之部分、板部420之下表面、突起部340之側周面之與上述等腰三角形之底邊對應之部分且凹部341之非形成區域、及筒部410之內周面而劃定。 各氣液接觸室21包含第2盤狀部330之較各突起部340靠徑向外側之部分與板部420之下表面之間隙中位於凹部341與筒部410之內周面之對向間隔的區域。於本實施形態之情形時,氣液接觸室21為長方體形狀之區域。 又,泡沫流路24包含板部420之各孔421之內部空間。 如圖9所示,於內筒部32之內部形成有收容及保持相互組裝之狀態之第1構件300及第2構件400之保持部32c。保持部32c之內部空間為圓柱狀之空間。於保持部32c嵌入固定有相互組裝之狀態之第1構件300及第2構件400。 第1盤狀部320之外周面及筒部410之外周面分別氣密性地密接於保持部32c之內周面。 又,第1構件300之第1盤狀部320之下表面之環狀肋條321氣密性地密接於活塞導件130之圓環狀之上端面。 此處,環繞狀流路214包含內筒部32之內部空間且較環狀肋條321靠徑向外側之區域。 軸向氣體流路234包含第1構件300之第1盤狀部320之側周面之槽351與內筒部32之內周面之間隙。 如圖9所示,篩網保持環50為圓筒狀之構件,於軸向之單側之開口設置有篩網51。 於第2構件400之凹部412,例如2個篩網保持環50以相互堆疊之狀態嵌入。2個篩網保持環50中之下側之篩網保持環50之篩網51位於該篩網保持環50之下端,上側之篩網保持環50之篩網51位於該篩網保持環50之上端。 氣液接觸室21中產生之泡沫經由泡沫流路24及下側之篩網保持環50之篩網51而流入至篩網保持環50之內部空間,經由上側之篩網保持環50之篩網51向上方流出。 內筒部32之內部空間中第2構件400之上方之空間構成自篩網保持環50流入之泡沫通過之流路32d。 流路32d之上端經由噴嘴部40之內部空間而與噴出口41連通。 泡沫噴出容器100係以如上方式構成。 再者,泡沫噴出蓋200包含泡沫噴出容器100之構成中除容器本體10以外之部分。 即,泡沫噴出蓋200具備:安裝部111,其安裝於貯存液劑101之容器本體10;發泡機構20,其保持於安裝部111,將液劑101泡沫化而產生泡沫體;及噴出口41,其保持於安裝部111,噴出由發泡機構20所產生之泡沫體。發泡機構20之構成如上所述。 其次,說明動作之概略。 為了自泡沫噴出容器100噴出泡沫體,對頭構件30之操作接收部31進行按下操作。 藉此,藉由縮小氣體泵室210而將氣體泵室210內之氣體供給(壓送)至發泡機構20,並且藉由縮小液劑泵室220而將液劑泵室220內之液劑供給(壓送)至發泡機構20。繼而,液劑101與氣體於氣液接觸室21中進行接觸及混合而產生粗大之泡沫。進而,該粗大之泡沫通過泡沫流路24而供給至2段之篩網51之配置區域,藉由通過該等2段之篩網51,而成為細膩且均勻之泡沫體。該泡沫體通過流路32d內及噴嘴部40內而自噴嘴部40之噴出口41噴出。 其次,說明動作之詳細情況。 首先,於未對頭構件30進行按下操作之通常狀態下,如圖3所示,頭構件30存在於上死點位置。 於該狀態下,提動閥160之閥體162之彈簧座部162a接觸盤簧170之下端,閥體162自閥座127略微地向上方離開。即,液劑吸入閥為打開狀態。又,球閥180接觸閥座部131,液劑排出閥為關閉狀態。 又,氣體活塞150之筒狀部151之下端部嵌入至活塞導件130之凸緣部133之上表面之閥構成槽134,氣體排出閥為關閉狀態。又,吸入閥構件155之閥體接觸氣體活塞150之活塞部152之下表面,氣體抽吸閥為關閉狀態。又,氣體缸構成部121之貫通孔129由氣體活塞150之外周環部153堵住。 藉由按下頭構件30,活塞導件130及液體活塞140與頭構件30一體地下降。伴隨著該下降,盤簧170被壓縮,並且液劑泵室220之容積縮小。 於活塞導件130及液體活塞140下降之過程之初期,提動閥160藉由與活塞導件130之肋條136之摩擦而從動於活塞導件130而略微地下降。藉此,閥體162液密性地密接於閥座127,液劑吸入閥成為關閉狀態。 於液劑吸入閥成為關閉狀態後,進而液體活塞140下降,藉此,液劑泵室220內之液劑101被加壓,該液劑101被壓送至上方。即,藉由液劑101之壓力,球閥180自閥座部131浮升,液劑排出閥成為打開狀態,並且液劑101自液劑泵室220經由液劑排出閥及收容空間132而流入至液劑流路22之鄰接液劑流路224。 進而,液劑101自鄰接液劑流路224之上端部分支為8個第1部分225而流動。 此處,第1部分225以等角度間隔配置於鄰接液劑流路224之周圍。又,各第1部分225之流路寬度相互相等。因此,液劑101均等地流入至各第1部分225。 通過各第1部分225之液劑101於第1部分225之下游端分別分支為各2個第2部分226,自作為各第2部分226之下游端之液劑開口22a或液劑開口22b流入至氣液接觸室21。 此處,由於液劑開口22a與液劑開口22b之開口面積相互相等,故而可自第1分支流路221及第2分支流路222對氣液接觸室21供給等量之液劑101。即,可自兩個液劑開口22a、22b對氣液接觸室21平衡性良好地供給液劑101,因此可適宜地進行氣液接觸室21中之液劑101之泡沫化。 又,由於液劑開口22a與液劑開口22b之開口形狀相互相等,故而可自兩個液劑開口22a、22b對氣液接觸室21進一步平衡性良好地供給液劑101。 又,藉由按下頭構件30,氣體泵室210內之氣體被壓縮,藉此被壓送至發泡機構20。 即,於液體活塞140及活塞導件130下降之過程之初期,氣體活塞150相對於活塞導件130相對地上升(但是,氣體活塞150相對於缸構件120實質上靜止或略微地下降)。藉此,藉由氣體活塞150之筒狀部151之下端部自凸緣部133之閥構成槽134向上方離開,氣體排出閥成為打開狀態。 其後,藉由使筒狀部151之上端部接觸內筒部32之向上移動限制部32a,而限制氣體活塞150相對於頭構件30及活塞導件130之相對上升,之後,氣體活塞150與頭構件30及活塞導件130一體地下降。藉此,氣體泵室210內之氣體被加壓。 由此,氣體泵室210內之氣體依序經由氣體排出閥、流路211(圖27)、筒狀氣體流路212(圖3、圖28)、3個軸向流路213(圖3、圖9、圖10)、環繞狀流路214(圖9、圖11)而流入至氣體流路23之8個軸向氣體流路234(圖9、圖12)。即,氣體自環繞狀流路214均等地分配供給至8個軸向氣體流路234。 流入至8個軸向氣體流路234之氣體進而經由8個徑向氣體流路233(圖7、圖9、圖13)而流入至8個鄰接流路231(圖7、圖9、圖14),自氣體開口23a流入至氣液接觸室21。 此處,如圖7及圖9所示,於隔著鄰接流路231之延長線上之區域26之兩側的位置配置有液劑開口22a與液劑開口22b,該鄰接流路231係氣體流路23中鄰接於氣體開口23a之部分。而且,液劑開口22a與液劑開口22b之各者朝向區域26之方向。藉此,能夠良好地進行液劑101與氣體之混合。 更詳細而言,由於可自氣液接觸室21之兩側之液劑開口22a與液劑開口22b平衡性良好地將液劑101供給至氣液接觸室21(尤其區域26),故而可適宜地實現將氣液接觸室21內(尤其區域26)以液劑101填滿之狀態。由此,可自鄰接流路231對填滿液劑101之氣液接觸室21(尤其區域26)供給氣體。 換言之,由於自鄰接流路231導入至氣液接觸室21之氣體之進路被填滿氣液接觸室21(尤其區域26)之液劑101堵住,故而實現自鄰接流路231導入至氣液接觸室21之氣體必定於氣液接觸室21(尤其區域26)之液劑101中通過之狀況。由此,氣體於氣液接觸室21之液劑101中通過並且氣體與液劑101良好地混合。 由此,容易產生更均勻之泡沫體。例如,即便液劑101為黏度相對較高者,亦可實現液劑101與氣體之良好之混合。 於本實施形態之情形時,第1分支流路221之液劑開口22a與第2分支流路222之液劑開口22b將氣液接觸室21夾於中間而相互對向。藉此變得易於更適宜地對區域26供給液劑101。藉此,可於區域26將液劑101與氣體更確實地混合。 又,液劑流路22包含作為鄰接於第1分支流路221及第2分支流路222之上游側之部分之鄰接液劑流路224,於鄰接液劑流路224之下游側端部之周圍間斷地配置複數個氣液接觸室21,第1分支流路221及第2分支流路222自鄰接液劑流路224之下游側端部呈放射狀延伸。由此,可對各分支流路均等地分配供給液劑101,且於複數個氣液接觸室21中個別地進行液劑101與氣體之混合。因此,可更緻密且均勻地進行液劑101與氣體之混合,可避免液劑101與氣體之混合變得混雜。 又,藉由於氣液接觸室21中將液劑101與氣體進行混合而產生之粗大之泡沫流入至各氣液接觸室21之上方之8個泡沫流路24(圖7~圖9),通過各泡沫流路24。 此處,泡沫流路24係將氣液接觸室21夾於中間而配置於鄰接流路231之延長線上之位置,並且於鄰接流路231之延長方向上延伸。 藉此,可使氣液接觸室21中產生之粗大之泡沫順利地流入至泡沫流路24。而且,亦可順利地進行氣體自鄰接流路231向氣液接觸室21之流入,因此可以極大之氣流速度於氣液接觸室21中產生泡沫,可提高氣液接觸室21中之液劑101與氣體之混合率。 通過8個泡沫流路24之粗大之泡沫通過下側(上游側)之篩網51,於篩網保持環50內合流,進而通過上側(下游側)之篩網51,藉此成為細膩且均勻之泡沫體,經由流路32d及噴嘴部40自噴出口41噴出。 其後,若解除對頭構件30之按下操作,則盤簧170因彈性恢復而伸長。因此,液體活塞140受到盤簧170施力而上升,活塞導件130及頭構件30與液體活塞140一體地上升。此時,藉由液劑泵室220擴大而液劑泵室220成為負壓,因此球閥180接觸閥座部131,液劑排出閥成為關閉狀態。 於活塞導件130上升之過程中,提動閥160藉由與肋條136之摩擦而從動於活塞導件130而略微地上升。藉此,閥體162自閥座127離開,液劑吸入閥成為打開狀態。閥體162之彈簧座部162a接觸盤簧170之下端後,提動閥160之上升停止,肋條136相對於提動閥160滑動,並且活塞導件130上升。 藉由活塞導件130及液體活塞140進一步上升而液劑泵室220擴大,容器本體10內之液劑101經由汲取管128而被抽吸至液劑泵室220內。 又,於活塞導件130上升之過程中,活塞導件130相對於氣體活塞150而相對地上升,氣體活塞150之筒狀部151之下端嵌入至凸緣部133之閥構成槽134。藉此,氣體排出閥成為關閉狀態。 於活塞導件130進一步上升時,氣體活塞150與活塞導件130一體地上升。 藉由氣體活塞150上升而氣體泵室210擴大,氣體泵室210內成為負壓,因此吸入閥構件155之閥體自活塞部152之下表面離開而氣體吸入閥成為打開狀態。藉此,泡沫噴出容器100之外部之空氣經由立起筒部113之上端與外筒部33之下端之間隙、立起筒部113與內筒部32之間隙、環狀封閉部112與活塞部152之間隙、以及活塞部152之吸入開口154及氣體吸入閥而流入至氣體泵室210內。 頭構件30、活塞導件130、液體活塞140及氣體活塞150之上升例如藉由利用環狀封閉部112限制活塞部152之上升而停止。 再者,於按下操作解除後之頭構件30等之上升時,容器本體10內之液劑101被抽吸至液劑泵室220內,藉此,容器本體10內之較液劑101之液面靠上方之空間因容積擴大而成為負壓。 但是,其後藉由按下頭構件30,貫通孔129自由外周環部153堵住之狀態轉變為未被堵住之狀態,藉此泡沫噴出容器100之外部之空氣經由立起筒部113之上端與外筒部33之下端之間隙、立起筒部113與內筒部32之間隙、環狀封閉部112與活塞部152之間隙、及貫通孔129而流入至容器本體10內。藉此,容器本體10內之較液劑101之液面靠上方之空間恢復至大氣壓。 此處所說明之泡沫噴出蓋200之構造及動作為一例,亦可於不脫離本發明之主旨之範圍內,將其他廣為人知之構造應用於本實施形態。 根據如上之第2實施形態,於隔著鄰接流路231之延長線上之區域26之兩側的位置分別配置有液劑開口22a、22b,該鄰接流路231係氣體流路23中鄰接於氣體開口23a之部分。 藉此,可於氣液接觸室21中更良好地混合氣液,因此充分地容易產生均勻之泡沫體。因此,高黏度之液劑101等不易泡沫化之液劑101亦可容易地泡沫化。 <第2實施形態之變化例> 其次,使用圖18及圖19,對第2實施形態之變化例進行說明。 圖18係表示本變化例之泡沫噴出容器之一部分之剖視圖,圖19係表示本變化例之泡沫噴出容器之一部分之切斷剖面圖。圖18係沿圖19之A-A線之平剖視圖,並且表示相當於圖15之位置之剖面。圖19係沿圖18之A-A線之剖面圖。 本變化例之泡沫噴出容器及泡沫噴出蓋於以下所說明之方面與上述第2實施形態之泡沫噴出容器100及泡沫噴出蓋200不同,其他方面與上述第2實施形態之泡沫噴出容器100及泡沫噴出蓋200同樣地構成。 於本變化例之情形時,如圖18或圖19之任一者所示,於本實施形態之情形時,第1構件300不具備複數個突起部340,取而代之,具備形成於第2盤狀部330之上側之1個突起部343。 突起部343包圍鄰接液劑流路224之下游端之周圍。 於突起部343之周圍,配置於相鄰之氣液接觸室21彼此之中間位置之8個鄰接壁部344與突起部343形成為一體。鄰接壁部344之側面中位於徑向外側之端部之側面氣密性地密接於筒部410之內周面。 如圖19所示,鄰接液劑流路224之下游端碰觸第2盤狀部330之下表面之轉向面350。 液劑流路22具備配置於鄰接液劑流路224之下游端之周圍之複數個(例如16個)第1部分227、與各第1部分227以1對1對應之複數個(例如16個)第2部分228、及與各第2部分228以1對1對應之複數個(例如16個)第3部分229。 第1分支流路221包含1組第1部分227、第2部分228及第3部分229。同樣地,第2分支流路222亦包含1組第1部分227、第2部分228及第3部分229。再者,於圖19中僅表示第2分支流路222,並未圖示第1分支流路221。 各第1部分227自鄰接液劑流路224之下游端朝徑向呈放射狀延伸。於本變化例之情形時,通過鄰接液劑流路224之液劑經轉向面350轉向,分配供給至各第1部分227。 各第2部分228分別自對應之第1部分227之上游端(下端)向上方延伸。各第2部分228之下游端於第2盤狀部330之上表面開口。 各第3部分229鄰接於各第2部分228之上側。第3部分229係於圓周方向上鄰接於各氣液接觸室21之兩側之長方體狀之區域。 第3部分229係藉由鄰接壁部344之側面、筒部410之內周面、板部420之下表面、突起部340之側周面之凹部341之非形成區域、第2盤狀部330之上表面之較突起部343靠徑向外側之部分及第2部分228之下游端而劃定。 各第3部分229之氣液接觸室21側之端部構成液劑開口22a或液劑開口22b。 此處,自第2部分228之下游端流入至第3部分229之液劑之逸散路徑成為僅朝向氣液接觸室21之方向。流入至第3部分229之液劑自液劑開口22a或液劑開口22b朝向氣液接觸室21之區域26。 即,於本變化例中,亦於隔著鄰接流路之延長線上之區域26之兩側的位置分別配置有液劑開口22a、22b,該鄰接流路係氣體流路中鄰接於氣體開口23a之部分,且該等液劑開口22a、22b之各者朝向區域26之方向。 因此,於本變化例中,亦可獲得與上述第2實施形態相同之效果。 [第3實施形態] 其次,使用圖20至圖44(b)對第3實施形態進行說明。 本實施形態之泡沫噴出容器100及泡沫噴出蓋200於以下所說明之方面與上述第2實施形態之泡沫噴出容器100及泡沫噴出蓋200不同,其他方面係與上述第2實施形態之泡沫噴出容器100及泡沫噴出蓋200同樣地構成。 於本實施形態之情形時,如圖22至圖26之任一圖所示,發泡機構20具有自液劑泵室220供給之液劑101與自氣體泵室210供給之氣體匯合之氣液接觸室21、自液劑泵室220供給至氣液接觸室21之液劑101通過之液劑流路22、及自氣體泵室210供給至氣液接觸室21之氣體通過之氣體流路23。 氣體流路23具有對氣液接觸室21開口之氣體開口23a。 液劑流路22分支為複數個分支流路(例如分支為第1分支流路221與第2分支流路222)。複數個分支流路之各者具有對氣液接觸室21開口之液劑開口22a、22b。 於隔著鄰接流路231之延長線上之區域26之兩側的位置分別配置有液劑開口22a、22b,該鄰接流路231係氣體流路23中鄰接於氣體開口23a之部分,且該等液劑開口22a、22b之各者朝向區域26之方向。 此處,區域26係於氣液接觸室21中沿鄰接流路231之軸心AX1(圖25)之方向觀察時與鄰接流路231重合之區域。此處,較佳為滿足於區域26與鄰接流路231之間不存在障礙物之條件。但是,如容許氣體之流動之一部分且阻止剩餘之一部分之障礙物亦可存在於區域26與鄰接流路231之間。 又,所謂液劑開口22a朝向區域26之方向,係指沿液劑開口22a之軸心AX2(圖36(b))之方向觀察時液劑開口22a之任一部位與區域26重合。此處,較佳為滿足於區域26與液劑開口22a之間不存在障礙物之條件。但是,如容許液劑之流動之一部分切阻止剩餘之一部分之障礙物亦可不存在於區域26與液劑開口22a之間。 同樣地,所謂液劑開口22b朝向區域26之方向,係指沿液劑開口22b之軸心AX3(圖36(b))之方向觀察時液劑開口22b之任一部位與區域26重合。此處,較佳為滿足於區域26與液劑開口22b之間不存在障礙物之條件。但是,如容許液劑之流動之一部分且阻止剩餘之一部分之障礙物亦可存在於區域26與液劑開口22b之間。 更詳細而言,例如區域26係於氣液接觸室21內鄰接流路231之軸心AX1(圖25)上之區域。而且,第1分支流路221之液劑開口22a之軸心AX2(圖36(b))與第2分支流路222之液劑開口22b之軸心AX3(圖36(b))分別通過區域26。 於本實施形態之情形時,複數個分支流路(第1分支流路221、第2分支流路222)之液劑開口22a、22b彼此亦將氣液接觸室21夾於中間而相互對向。 即,沿液劑開口22a之軸心AX2之方向觀察時,液劑開口22a與液劑開口22b之一部分區域彼此重合,並且沿液劑開口22b之軸心AX3之方向觀察時,液劑開口22b與液劑開口22a之一部分區域彼此重合。 更詳細而言,例如液劑開口22a之軸心AX2與液劑開口22b之軸心AX3相互交叉。進一步詳細而言,例如液劑開口22a之軸心AX2與液劑開口22b之軸心AX3相互一致。 軸心AX2及軸心AX3較佳為分別水平(相對於第1分支流路221之軸心AX4正交之方向)地延伸。 如上所述,複數個分支流路中包含第1分支流路221及第2分支流路222。而且,於第1分支流路221之下游側端部221a之周圍間斷地配置(呈放射狀配置)有複數個氣液接觸室21。於本實施形態之情形時,如圖37、圖36(a)及圖36(b)所示,例如6個氣液接觸室21以等角度間隔配置於下游側端部221a之周圍。 進而,第1分支流路221之下游側端部221a具有與複數個氣液接觸室21之各者對應之複數個液劑開口22a。 另一方面,第2分支流路222包含將複數個氣液接觸室21夾於中間而呈環繞狀(環狀)包圍第1分支流路221之下游側端部221a之環繞狀液劑流路222a。 環繞狀液劑流路222a具有與複數個氣液接觸室21之各者對應之複數個液劑開口22b。 環繞狀液劑流路222a之液劑開口22b之各者隔著對應之氣液接觸室21而與第1分支流路221之複數個液劑開口22a中對應之液劑開口22a對向。 又,氣體流路23分支為與複數個氣液接觸室21分別對應之複數個鄰接流路231。而且,複數個鄰接流路231之各者具有向對應之氣液接觸室21開口之氣體開口23a。 又,如圖34、圖33(a)及圖33(b)所示,氣體流路23包含呈環繞狀(環狀)包圍第1分支流路221之環繞狀氣體流路232。環繞狀氣體流路232經由複數個鄰接流路231之各者而與複數個氣液接觸室21之各者連通(參照圖25)。 第1分支流路221為柱狀之空間。於本實施形態之情形時,第1分支流路221為圓柱狀之空間。而且,複數個(於本實施形態之情形時為6個)鄰接流路231相對於第1分支流路221之軸向(軸心AX4之方向)而並列地延伸,並且間斷地配置(呈放射狀配置)於第1分支流路221之周圍。更詳細而言,例如複數個鄰接流路231相對於第1分支流路221之軸向而平行地延伸,並且以等角度間隔配置於第1分支流路221之周圍。 氣體流路23包含呈環繞狀(環狀)包圍第1分支流路221之環繞狀氣體流路232、自環繞狀氣體流路232之徑向外側朝該環繞狀氣體流路232向內供給氣體之徑向氣體流路233、及於相對於第1分支流路221之軸向並列之方向上延伸且自氣體供給部側(即氣體泵室210側)向徑向氣體流路233供給氣體之軸向氣體流路234。 而且,沿第1分支流路221之軸向(第1分支流路221之軸心AX4之方向)觀察時,軸向氣體流路234於第1分支流路221之徑向上位於環繞狀液劑流路222a之外側,環繞狀氣體流路232於第1分支流路221之徑向上位於環繞狀液劑流路222a之內側(參照圖24)。 由此,雖然於俯視下氣體泵室210配置於液劑泵室220之周圍,但亦可將環繞狀氣體流路232及鄰接流路231配置於較環繞狀液劑流路222a靠徑向內側。藉此,可經由鄰接流路231而對液劑開口22a與液劑開口22b之間供給氣體。 液劑流路22進而具備液劑101自液劑供給部側(即液劑泵室220側)流入之前室223。如圖26所示,第2分支流路222包含配置於第1分支流路221之周圍之複數個分支部222b。而且,前室223與環繞狀液劑流路222a經由複數個分支部222b之各者而相互連通。 由此,可抑制第1分支流路221與分支部222b之干涉,並且使液劑流路22分支為第1分支流路221與複數個分支部222b,而自各分支部222b對環繞狀液劑流路222a供給液劑101。 再者,於以下之說明中,有將第1分支流路221之軸心AX4稱為發泡機構20之軸心AX4之情形。又,於俯視下,以發泡機構20之軸心AX4作為基準,有將前方稱為0度方向、將右方稱為90度方向、將後方稱為180度方向、將左方稱為-90度方向之情形。 於本實施形態之情形時,4個徑向氣體流路233間斷地(例如以等角度間隔)配置於環繞狀氣體流路232之周圍。更詳細而言,例如於環繞狀氣體流路232之前後左右(0度方向、180度方向、90度方向及-90度方向)分別配置有徑向氣體流路233及軸向氣體流路234。 又,於本實施形態之情形時,4個分支部222b間斷地(例如以等角度間隔)配置於第1分支流路221之周圍。更詳細而言,例如於第1分支流路221之右斜前方(45度方向)、右斜後方(135度方向)、左斜後方(-135度方向)、及左斜前方(-45度方向)分別配置有分支部222b。 又,於本實施形態之情形時,6個氣液接觸室21間斷地(例如以等角度間隔)配置於第1分支流路221之下游側端部221a之周圍。更詳細而言,例如於30度方向、90度方向、150度方向、-30度方向、-90度方向、及150度方向分別配置有氣液接觸室21及鄰接流路231。 此處,液劑供給部(液劑缸)形成為於一方向上(上下)長條狀。而且,第1分支流路221配置成與液劑供給部之長軸方向同軸。即,如圖20所示,於液劑泵室220之軸心AX5之延長線上配置第1分支流路221之軸心AX4,第1分支流路221之軸心AX4與液劑泵室220之軸心AX5相互成為同軸(參照圖20)。 又,將氣液接觸室21夾於中間而於鄰接流路231之延長線上之位置,配置有與氣液接觸室21連通並且於鄰接流路231之延長方向上延伸之泡沫流路24(參照圖25)。 用以實現上述構成之發泡機構20之零件構成並無特別限定,作為一例,可藉由將分別於以下說明之流路構成構件60、嵌入銷70、嵌合環80及保持構件90(分別參照圖40)進行組合而構成發泡機構20。 如圖41(a)~圖41(d)及圖42(a)~圖42(d)之各圖所示,流路構成構件60形成為筒狀,具備小直徑部61、位於小直徑部61之上方並且形成為較小直徑部61大直徑之大直徑部62、及自小直徑部61之下端向下方突出之複數個(例如4個)突出部63。 複數個突出部63沿小直徑部61之下端之圓周方向以等角度間隔配置。各突出部63朝向下方變細,相鄰之突出部63彼此之間隙朝向下方擴大。 於大直徑部62之上下方向上之中央部之內部,水平地設置有內凸緣狀之底板部64。於俯視下之底板部64之中央部形成有將該底板部64上下貫通之軸向貫通孔641。軸向貫通孔641包含構成該軸向貫通孔641之上部之大直徑孔部641a、及構成該軸向貫通孔641之下部並且較大直徑孔部641a小直徑之小直徑孔部641b。 大直徑孔部641a之下部之內周面構成環繞狀氣體流路232之外周壁。 於大直徑部62之外周面形成有分別向上下延伸之複數個(例如4個)軸向槽65。該等軸向槽65分別構成氣體流路23之軸向氣體流路234。 進而,於大直徑部62形成有自各軸向槽65之上端朝向大直徑孔部641a之內部貫通之複數個(例如4個)徑向貫通孔66。各徑向貫通孔66水平地延伸,於大直徑孔部641a之下端位置開口。換言之,各徑向貫通孔66水平地形成於底板部64之內部。 於流路構成構件60之底板部64之下側之部分,形成有構成液劑流路22之前室223之空腔部67。該空腔部67包含大直徑部62之較底板部64靠下側之內部空間、及小直徑部61之內部空間。 流路構成構件60(大直徑部62)之底板部64之上側之部分之內部空間構成供嵌合環80嵌入之凹部68。凹部68之上端部成為朝向上方擴徑之楔形部68a。 進而,於底板部64之軸向貫通孔641之周圍之部分形成有將該底板部64上下貫通之複數個(例如4個)周緣貫通孔69。該等周緣貫通孔69於俯視下配置於相鄰之徑向貫通孔66之中間位置,各徑向貫通孔66與各周緣貫通孔69由底板部64之實心部分相互分隔。 再者,此處例示了流路構成構件60之整體一體成形之例,為了使流路構成構件60之成形性容易,亦可以圖41(a)所示之分割線60a將流路構成構件60分割成上下2個部分,由2個構件構成流路構成構件60。 如圖43(a)~圖43(d)、圖44(a)及圖44(b)之各圖所示,嵌入銷70形成為圓柱狀。嵌入銷70之上端面71及下端面72之各者成為相對於嵌入銷70之軸心方向而正交之平坦面。 於嵌入銷70之下端部,內腔剖面為圓柱狀之凹部76與嵌入銷70同心地形成,該凹部76向下開口。藉由於嵌入銷70之下端部形成有凹部76,嵌入銷70之下端部形成為與該嵌入銷70同心之圓筒狀。 嵌入銷70之最下端部成為較嵌入銷70之其他部(以下為大直徑部73)小直徑之小直徑部74。於小直徑部74與大直徑部73之邊界形成有向下之階差面75。該階差面75劃定環繞狀氣體流路232(圖23等)之上端。又,小直徑部74之外周面構成環繞狀氣體流路232之內周壁。 於大直徑部73形成有使凹部76之內部空間之上端附近與嵌入銷70之外部空間連通之複數個貫通孔77。各貫通孔77之軸心方向例如與嵌入銷70之徑向一致。複數個貫通孔77例如繞嵌入銷70之軸心以等角度間隔配置。更詳細而言,例如6個貫通孔77以60度為間隔配置。又,沿軸心方向觀察各貫通孔77時之形狀例如成為圓形(參照圖43(a))。 於大直徑部73之外周面形成有複數個(例如6個)空氣流路構成槽78及複數個(例如6個)泡沫流路構成槽79。各空氣流路構成槽78及各泡沫流路構成槽79相對於嵌入銷70之軸心而平行地延伸。於嵌入銷70之圓周方向上與各貫通孔77為相同相位之位置之各者,分別配置有空氣流路構成槽78與泡沫流路構成槽79。即,與各貫通孔77對應地各配置有1個空氣流路構成槽78與1個泡沫流路構成槽79。 各空氣流路構成槽78係形成鄰接流路231者。各空氣流路構成槽78自大直徑部73之下端(與階差面75相同之高度位置)起遍及與各空氣流路構成槽78對應之貫通孔77而呈直線狀形成。 空氣流路構成槽78之剖面形狀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設為扇形狀(參照圖43(c)、圖43(d))。空氣流路構成槽78之開口寬度例如小於貫通孔77之內徑(參照圖43(a))。 於嵌入銷70之徑向上,空氣流路構成槽78之最深部之位置例如與小直徑部74之外表面之位置相同(參照圖43(d))。即,空氣流路構成槽78之深度與階差面75之階差之大小相同。 各泡沫流路構成槽79係構成泡沫流路24者。各泡沫流路構成槽79自與各空氣流路構成槽78對應之貫通孔77起遍及嵌入銷70之上端(與上端面71相同之高度位置)而呈直線狀形成。更詳細而言,各泡沫流路構成槽79配置於與各泡沫流路構成槽79對應之空氣流路構成槽78之延長線上。 泡沫流路構成槽79之剖面形狀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設為扇形狀(半月狀)(圖43(c))。泡沫流路構成槽79之開口寬度例如大於空氣流路構成槽78之開口寬度。更詳細而言,泡沫流路構成槽79之開口寬度例如大於貫通孔77之內徑(參照圖43(a))。 泡沫流路構成槽79之深度大於空氣流路構成槽78之深度,泡沫流路構成槽79之最深部之位置位於較小直徑部74之外表面之位置靠嵌入銷70之徑向上之中心附近。 再者,藉由於大直徑部73形成如上所述之泡沫流路構成槽79,上端面71形成為於外周部之6個部位形成有扇形狀(例如半月狀)之缺口形狀部之圓形(圖43(c))。 又,下端面72形成為圓環狀(圖43(d)、圖43(b))。 如圖40所示,嵌合環80形成為圓柱形狀。於嵌合環80之軸中心,形成有將該嵌合環80自上表面81至下表面82上下貫通之孔83。孔83之內部空間為圓柱形狀。嵌合環80之外周面之上端部朝向上方呈楔形狀擴徑。即,嵌合環80於上端部具有楔形部85,嵌合環80之其他部成為直線形狀之直線部84。 再者,嵌入銷70之大直徑部73之外徑設定為與嵌合環80之孔83之內徑、以及流路構成構件60之軸向貫通孔641之大直徑孔部641a之內徑同等之尺寸。 如圖40所示,保持構件90形成為形成有將該保持構件90上下貫通之貫通孔之圓筒形狀。更詳細而言,保持構件90之貫通孔自下方依序具有銷保持孔部91、泡沫合流室構成孔部92及篩網環保持孔部93。銷保持孔部91之內徑設定為與嵌入銷70之大直徑部73之外徑同等,於銷保持孔部91嵌入有大直徑部73之上部(圖22)。 泡沫合流室構成孔部92係構成位於複數個泡沫流路24之後段且篩網51之前段之泡沫合流室27者,例如形成為較銷保持孔部91大直徑。再者,嵌入銷70之上端面71配置成與泡沫合流室構成孔部92與銷保持孔部91之邊界之階差部94為同一面(圖22)。 篩網環保持孔部93係構成配置於泡沫合流室27之後段之篩網保持環50之收容區域者,例如形成為較泡沫合流室構成孔部92更大直徑。 如圖3所示,篩網保持環50為圓筒狀構件,於軸向上之單側之開口設置有篩網51。 於保持構件90之篩網環保持孔部93,例如2個篩網保持環50以相互堆疊之狀態嵌入。2個篩網保持環50中下側之篩網保持環50之篩網51位於該篩網保持環50之下端,上側之篩網保持環50之篩網51位於該篩網保持環50之上端。 保持構件90藉由嵌入至內筒部32內而固定於頭構件30。 流路構成構件60係小直徑部61插入至活塞導件130之上端部之收容空間132,大直徑部62之周緣之下端面由活塞導件130之上端面支持。 嵌合環80嵌入至流路構成構件60之凹部68。再者,如圖22等所示,嵌合環80之楔形部85與凹部68之楔形部68a嵌合。嵌合環80之上表面81配置成與流路構成構件60之上端面為同一面。 嵌入銷70之大直徑部73自嵌合環80之孔83內向流路構成構件60之軸向貫通孔641之大直徑孔部641a內嵌入(圖22、圖23等)。嵌入銷70之下端面72碰觸位於軸向貫通孔641之大直徑孔部641a與小直徑孔部641b之邊界之朝上之階差面。 藉由活塞導件130之上端部插入固定至內筒部32,流路構成構件60、嵌合環80及嵌入銷70亦插入至內筒部32。於該狀態下,保持構件90之下端面接觸嵌合環80之上表面81與流路構成構件60之上端面(圖22等)。又,嵌入銷70之上端面71配置成與保持構件90之銷保持孔部91與泡沫合流室構成孔部92之邊界之階差部94為同一面(圖22等)。 流路構成構件60、嵌入銷70、嵌合環80及保持構件90以如上方式相互組裝,且以夾在活塞導件130與內筒部32之間之狀態收容保持於內筒部32內。 於本實施形態之情形時,球閥180能夠略微上下移動地保持於閥座部131與流路構成構件60之突出部63之間。 又,於本實施形態之情形時,活塞導件130之閥座部131之上方之部位之內部空間構成收容球閥180與流路構成構件60之下端部之收容空間132。 於本實施形態中,亦藉由對頭構件30進行按下操作而使液劑泵室220收縮。此時,藉由對液劑泵室220內之液劑101加壓,包含球閥180及閥座部131之液劑排出閥打開,液劑泵室220內之液劑101經由液劑排出閥而供給至發泡機構20之前室223。 於本實施形態之情形時,亦於氣體活塞150之筒狀部151之上方配置有包含內筒部32之下端部之內周面與活塞導件130之外周面之間隙的筒狀氣體流路212(圖22、圖28)。 進而,於筒狀氣體流路212之上側,於活塞導件130之上端部之周圍間斷地形成有分別向上下延伸之複數個軸向流路213(圖22、圖28、圖29)。 再者,軸向流路213延伸至較活塞導件130之上端靠上側(例如後述之流路構成構件60之大直徑部62之周圍之位置)。 進而,於軸向流路213之上端部之內周側配置有呈環繞狀包圍流路構成構件60之大直徑部62之環繞狀流路214,各軸向流路213連通於環繞狀流路214(圖22、圖23、圖30)。 進而,於環繞狀流路214之上側配置有發泡機構20之複數個軸向氣體流路234,環繞狀流路214連通於該等軸向氣體流路234之各者(圖22、圖23、圖30)。 即,經由流路211送至上方之氣體依序通過筒狀氣體流路212、軸向流路213及環繞狀流路214,而供給至發泡機構20之軸向氣體流路234。 此處,筒狀氣體流路212包含活塞導件130之上端部之外周面與內筒部32之下端部之內周面之間隙。 於筒狀氣體流路212之上側配置有包含活塞導件130之上端部之外周面與內筒部32之3個槽32b之間隙的軸向流路213,筒狀氣體流路212連通於各軸向流路213。 於該等軸向流路213之上側配置有包含流路構成構件60之大直徑部62之下端部之外周面與內筒部32之內周面之間隙的環繞狀流路214,各軸向流路213連通於環繞狀流路214。 於環繞狀流路214之上側配置有包含形成於流路構成構件60之大直徑部62之外周面之4個軸向槽65與內筒部32之內周面之間隙的軸向氣體流路234,環繞狀流路214連通於各軸向氣體流路234。 各軸向氣體流路234分別連通於對應之徑向氣體流路233。於該等徑向氣體流路233之中央配置有環繞狀氣體流路232,各徑向氣體流路233連通於環繞狀氣體流路232。 該環繞狀氣體流路232包含由嵌入銷70之小直徑部74之外周面、流路構成構件60之軸向貫通孔641之大直徑孔部641a之下部之內周面、流路構成構件60之軸向貫通孔641之大直徑孔部641a與小直徑孔部641b之邊界之階差面、及嵌入銷70之階差面75所包圍之間隙。 於環繞狀氣體流路232之上側配置有包含嵌入銷70之6個空氣流路構成槽78與大直徑孔部641a之上部之內周面之間隙的鄰接流路231。環繞狀氣體流路232連通於各鄰接流路231。 於各鄰接流路231之上側配置有包含嵌入銷70之貫通孔77之內部空間之氣液接觸室21。各鄰接流路231於氣體開口23a連通於氣液接觸室21。 於各氣液接觸室21之上側配置有包含嵌入銷70之泡沫流路構成槽79與嵌合環80之孔83之內周面之間隙的泡沫流路24。各氣液接觸室21連通於各泡沫流路24。 又,流路構成構件60之空腔部67構成液劑流路22之前室223。活塞導件130之上端部之收容空間132連通於前室223。 又,液劑流路22之第1分支流路221包含嵌入銷70之凹部76之內部空間、及流路構成構件60之軸向貫通孔641之小直徑孔部641b之內部空間。凹部76之內徑設定為與小直徑孔部641b之內徑同等之尺寸,且凹部76與小直徑孔部641b相互同軸地配置。藉此,第1分支流路221遍及其軸向之整體地形成為固定直徑。 前室223之上端連通於第1分支流路221之下端。 又,第1分支流路221之下游側端部221a於包含各貫通孔77之一端之液劑開口22a連通於各氣液接觸室21。 另一方面,第2分支流路222之分支部222b分別包含形成於流路構成構件60之底板部64之4個周緣貫通孔69(圖26等)。 又,於該等分支部222b之上側配置有包含由流路構成構件60之底板部64之上表面、嵌合環80之下表面82、凹部68之下端部之內周面、及嵌入銷70之大直徑部73之外周面所包圍之間隙的環繞狀液劑流路222a。各分支部222b連通於環繞狀液劑流路222a。 嵌入銷70之各貫通孔77配置於與環繞狀液劑流路222a相同之高度位置。 環繞狀液劑流路222a於包含嵌入銷70之各貫通孔77之另一端之液劑開口22b連通於各氣液接觸室21。 泡沫噴出容器100以如上方式構成。 於本實施形態之情形時,泡沫噴出蓋200包含泡沫噴出容器100之構成中除容器本體10以外之部分。 其次,說明動作。 於本實施形態之情形時,亦為了自泡沫噴出容器100噴出泡沫體,而對頭構件30之操作接收部31進行按下操作。 藉此,藉由縮小氣體泵室210而將氣體泵室210內之氣體供給(壓送)至發泡機構20,並且藉由縮小液劑泵室220而將液劑泵室220內之液劑供給(壓送)至發泡機構20。 即,液劑101自液劑泵室220經由液劑排出閥及收容空間132而流入至液劑流路22之前室223。 進而,液劑101自前室223分支為第1分支流路221(圖26)及4個分支部222b(圖26)而流動。即,流入至前室223之液劑101之一部分自第1分支流路221之下游側端部221a經由6個液劑開口22a而分配供給至6個氣液接觸室21。又,流入至前室223之液劑101之剩餘部分藉由經由4個分支部222b流入至環繞狀液劑流路222a(圖26)而暫時合流後,經由6個液劑開口22b分配供給至6個氣液接觸室21。 另一方面,氣體泵室210內之氣體依序經由氣體排出閥、流路211(圖27)、筒狀氣體流路212(圖22、圖28、圖39)、3個軸向流路213(圖22、圖29、圖39)、及環繞狀流路214(圖22、圖30、圖39)而流入至液劑流路22之4個軸向氣體流路234(圖22、圖31、圖32、圖39)。 流入至4個軸向氣體流路234之氣體藉由進而經由4個徑向氣體流路233(圖22、圖33(a)、圖33(b)、圖34、圖39)流入至環繞狀氣體流路232(圖22、圖33(a)、圖33(b)、圖34、圖39)而暫時合流後,經由6個鄰接流路231(圖24、圖35、圖39)及6個氣體開口23a分配供給至6個氣液接觸室21。 此處,如圖25、圖36(b)所示,於隔著鄰接流路231之延長線上之區域26之兩側的位置配置有液劑開口22a與液劑開口22b,該鄰接流路231係氣體流路23中鄰接於氣體開口23a之部分。而且,液劑開口22a與液劑開口22b之各者朝向區域26之方向。藉此,能夠良好地進行液劑101與氣體之混合。 由此,於本實施形態中,亦容易產生均勻之泡沫體。例如,即便液劑101為黏度相對較高者,亦可實現液劑101與氣體之良好之混合。 於本實施形態之情形時,亦藉由第1分支流路221之液劑開口22a與第2分支流路222之液劑開口22b將氣液接觸室21夾於中間而相互對向,而易於更適宜地將液劑101供給至區域26。藉此,可於區域26更確實地混合液劑101與氣體。 又,於第1分支流路221之下游側端部221a之周圍間斷地配置有複數個氣液接觸室21,可於複數個氣液接觸室21中個別地進行液劑101與氣體之混合。因此,可更緻密且均勻地進行液劑101與氣體之混合,可避免液劑101與氣體之混合變得混雜。 更詳細而言,氣液接觸室21係由位於第1分支流路221之徑向之內側之第1分支流路221(下游側端部221a)與位於外側之環繞狀液劑流路222a所隔,自內側及外側兩者對氣液接觸室21供給液劑101。 又,氣體流路23包含呈環繞狀包圍第1分支流路221之環繞狀氣體流路232,環繞狀氣體流路232經由複數個鄰接流路231之各者而連通於複數個氣液接觸室21之各者。藉此,可適宜地實現能夠對複數個氣液接觸室21均等地分配供給氣體之構成。 又,藉由於氣液接觸室21中將液劑101與氣體進行混合而產生之粗大之泡沫流入至各氣液接觸室21之上方之6個泡沫流路24(圖24、圖25、圖38),經由各泡沫流路24流入至後段之泡沫合流室27。 於本實施形態中,泡沫流路24亦將氣液接觸室21夾於中間而配置於鄰接流路231之延長線上之位置並且於鄰接流路231之延長方向上延伸。 藉此,可使氣液接觸室21中產生之粗大之泡沫順利地流入至泡沫流路24。而且,亦可順利地進行自鄰接流路231向氣液接觸室21之氣體之流入,因此可以極大之氣流速度於氣液接觸室21中產生泡沫,可提高氣液接觸室21中之液劑101與氣體之混合率。 自6個泡沫流路24流入至泡沫合流室27之粗大之泡沫於泡沫合流室27中合流,藉由通過2段之篩網51而成為細膩且均勻之泡沫體,經由噴嘴部40自噴出口41噴出。 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上述之各實施形態及變化例,亦包括達成本發明之目的之範圍內之各種變形、改良等態樣。 於上述第2實施形態中,對為了充分地確保氣液接觸室21之容積而於突起部340形成有凹部341之例進行了說明,但亦可於筒部410之內周面在與凹部341對向之部位形成凹部。於此情形時,亦可不形成凹部341。 又,於上述各實施形態中,對複數個分支流路(第1分支流路221、第2分支流路222)之液劑開口22a、22b彼此將氣液接觸室21夾於中間而相互對向之例進行了說明,但液劑開口22a、22b彼此亦可未必對向。 <變化例1> 例如,亦可如圖45所示之變化例1、圖46(a)所示之變化例2、圖46(b)所示之變化例3、及圖47所示之變化例4般,第1分支流路221之液劑開口22a與第2分支流路222之液劑開口22b分別朝向區域26之方向,且液劑開口22a與液劑開口22b成為非對向之位置關係。 於圖45所示之變化例1中,液劑開口22a之軸心AX2之方向中朝向氣液接觸室21內之區域26之方向、及液劑開口22b之軸心AX3之方向中朝向氣液接觸室21內之區域26之方向分別包含鄰接流路231之軸心AX1之方向中朝向氣液接觸室21內之區域26之方向之成分。 又,經由第1分支流路221之液劑之流動方向、即第1分支流路221中鄰接於液劑開口22a之部位之軸心方向中朝向氣液接觸室21內之區域26之方向包含經由鄰接流路231之氣體之流動方向、即鄰接流路231之軸心AX1之方向中朝向氣液接觸室21內之區域26之方向之成分。 又,經由第2分支流路222之液劑之流動方向、即第2分支流路222中鄰接於液劑開口22b之部位之軸心方向中朝向氣液接觸室21內之區域26之方向亦包含經由鄰接流路231之氣體之流動方向之成分。 <變化例2> 於圖46(a)所示之變化例2中,液劑開口22a之軸心AX2之方向中朝向氣液接觸室21內之區域26之方向、及液劑開口22b之軸心AX3之方向中朝向氣液接觸室21內之區域26之方向均不包含鄰接流路231之軸心AX1之方向中朝向氣液接觸室21內之區域26之方向之成分。更詳細而言,液劑開口22a之軸心AX2與液劑開口22b之軸心AX3分別相對於鄰接流路231之軸心AX1而正交。 又,經由第1分支流路221之液劑之流動方向不包含經由鄰接流路231之氣體之流動方向之成分。更詳細而言,經由第1分支流路221之液劑之流動方向包含相對於經由鄰接流路231之氣體之流動方向之相反方向之成分。又,經由第2分支流路222之液劑之流動方向包含經由鄰接流路231之氣體之流動方向之成分。 液劑開口22a及液劑開口22b分別配置於構成氣液接觸室21之壁部中位於鄰接流路231之軸心AX1之方向上相互對向之一對壁部彼此之間的壁部。 <變化例3> 於圖46(b)所示之變化例3中,液劑開口22a之軸心AX2之方向中朝向氣液接觸室21內之區域26之方向、及液劑開口22b之軸心AX3之方向中朝向氣液接觸室21內之區域26之方向均不包含鄰接流路231之軸心AX1之方向中朝向氣液接觸室21內之區域26之方向之成分。更詳細而言,例如液劑開口22a之軸心AX2與液劑開口22b之軸心AX3分別相對於鄰接流路231之軸心AX1而正交。 又,經由第1分支流路221之液劑之流動方向與經由第2分支流路222之液劑之流動方向均不包含經由鄰接流路231之氣體之流動方向之成分。更詳細而言,經由第1分支流路221之液劑之流動方向與經由第2分支流路222之液劑之流動方向分別相對於經由鄰接流路231之氣體之流動方向而正交。 液劑開口22a及液劑開口22b分別配置於構成氣液接觸室21之壁部中位於鄰接流路231之軸心AX1之方向上相互對向之一對壁部彼此之間的壁部。 <變化例4> 於圖47所示之變化例4中,液劑開口22a之軸心AX2之方向中朝向氣液接觸室21內之區域26之方向、及液劑開口22b之軸心AX3之方向中朝向氣液接觸室21內之區域26之方向均不包含鄰接流路231之軸心AX1之方向中朝向氣液接觸室21內之區域26之方向之成分。更詳細而言,例如液劑開口22a之軸心AX2與液劑開口22b之軸心AX3分別相對於鄰接流路231之軸心AX1而正交。 又,經由第1分支流路221之液劑之流動方向與經由第2分支流路222之液劑之流動方向分別包含經由鄰接流路231之氣體之流動方向之成分。 液劑開口22a及液劑開口22b分別配置於構成氣液接觸室21之壁部中位於鄰接流路231之軸心AX1之方向上相互對向之一對壁部彼此之間的壁部。 <變化例5> 又,例如,亦可如圖48所示之變化例5般,任一液劑開口22a、22b均不朝向區域26之方向。又,於本變化例中,液劑開口22a與液劑開口22b成為非對向之位置關係。 更詳細而言,於變化例5之情形時,液劑經由各分支流路(第1分支流路221、第2分支流路222)而相對於氣液接觸室21傾斜地流入。 於本變化例中,液劑開口22a之軸心AX2之方向中朝向氣液接觸室21內之區域26之方向、及液劑開口22b之軸心AX3之方向中朝向氣液接觸室21內之區域26之方向分別包含鄰接流路231之軸心AX1之方向中朝向氣液接觸室21內之區域26之方向之成分。更詳細而言,例如,液劑開口22a之軸心AX2與液劑開口22b之軸心AX3分別相對於鄰接流路231之軸心AX1而平行地配置。 又,經由第1分支流路221之液劑之流動方向與經由第2分支流路222之液劑之流動方向分別包含經由鄰接流路231之氣體之流動方向之成分。 液劑開口22a及液劑開口22b分別配置於構成氣液接觸室21之壁部中在鄰接流路231之軸心AX1之方向上相互對向之一對壁部中配置有氣體開口23a之壁部。 <變化例6> 其次,使用圖49至圖53對變化例6進行說明。 本變化例之泡沫噴出容器及泡沫噴出蓋於以下所說明之方面與上述第2實施形態之泡沫噴出容器100及泡沫噴出蓋200不同,其他方面係與上述第2實施形態之泡沫噴出容器100及泡沫噴出蓋200同樣地構成。 於本變化例之情形時,如圖53所示,各液劑開口22a、22b分別朝向區域26之方向並且液劑開口22a、22b彼此對向。 泡沫流路24之流路寬度小於鄰接流路231之流路寬度,沿鄰接流路231之軸心AX1觀察時,鄰接流路231包含泡沫流路24。 又,例如泡沫流路24之流路寬度大於各分支流路(第1分支流路221、第2分支流路222)之流路寬度。 於本變化例之情形時,第1構件300如以下所說明般構成。 如圖49或圖51所示,第1構件300具備圓筒狀之第1筒部361、連接於第1筒部361之上側之圓板狀之第1盤狀部362、連接於第1盤狀部362之上側之圓板狀之第2盤狀部363、及連接於第2盤狀部363之上側之圓筒狀之第2筒部364。 於本實施形態之情形時,第1構件300亦具有將該第1構件300自下端至上端貫通之孔301。 第1筒部361之外徑於該第1筒部361之上端部變得最大。第1筒部361之下端部係與第3實施形態之流路構成構件60之下端部具有複數個突出部63同樣地,成為於圓周方向上分割為複數個(例如4個)之構造。 第1盤狀部362之外徑大於第1筒部361之上端部之外徑。 第2盤狀部363之外徑大於第1盤狀部362之外徑。 第2筒部364之外徑小於第2盤狀部363之外徑。 如圖51所示,於第2筒部364之上表面呈放射狀形成8條槽,各槽內之空間成為與第2實施形態相同之間隙342。 進而,沿第2筒部364之上表面之周緣形成有圓環狀之槽。再者,上述放射狀之8條槽之徑向外側之端部到達圓環狀之槽。 於本實施形態之情形時,第1構件300亦具備例如8個突起部340,該等突起部340呈圓周狀排列而配置。於該等突起部340中相互相鄰之突起部340彼此之間存在有間隙342。各間隙342構成各第1分支流路221及各第2分支流路222之第1部分225。 於第2筒部364之上端部之最外周部、即8個各突起部340之配置區域之周圍,形成有圓環狀之壁部365。壁部365之上表面構成第2筒部364之上表面之一部分。各突起部340隔著圓環狀之槽而與壁部365隔開。 進而,於第1構件300之上部之側面形成有例如8個槽370。於俯視下,以第1構件300之中心作為基準之各槽370之方向成為相互相鄰之間隙342彼此之間之方向。 各槽370包含分別於以下所說明之第1部分371、第2部分372及第3部分373。 第1部分371沿第2筒部364之外周面自第2筒部364之上表面下垂至較第2盤狀部363之上表面靠下方之位置。 第2部分372自第1部分371之下端沿第2盤狀部363之上表面向第1構件300之徑向外側延伸,到達第2盤狀部363之外周面。 第3部分373自第2部分372之前端(徑向外側之端部)沿第2盤狀部363之外周面下垂,到達第2盤狀部363與第1盤狀部362之邊界之階差部。 再者,藉由各槽370之第1部分371之上端部將上述圓環狀之槽分斷,並且亦將圓環狀之壁部365分斷。藉此,各突起部340與壁部365之間之間隙構成各第1分支流路221及各第2分支流路222之第2部分226。 各槽370構成氣體流路23。各槽370之第1部分371構成鄰接流路231。 於第1構件300之第2盤狀部363之上表面,形成有複數個(例如2個)位置對準凹部390。 如圖52所示,於第2構件400之筒部410之下表面,形成有對第1構件300之位置對準凹部390嵌合之複數個(例如2個)位置對準突起490。 又,構成泡沫流路24之孔421之平面形狀例如成為圓形。 第2構件400之其他構成與第2實施形態相同。 如圖49所示,藉由使第1構件300之第2筒部364嵌入至第2構件400之凹部411,並且使第2構件400之各位置對準突起490嵌入至第1構件300之各位置對準凹部390,而將第1構件300與第2構件400相互組裝。 又,第1構件300之筒部310之外周面朝向上方擴徑。如圖50所示,筒部310之上部嵌入至活塞導件130之上端部。 第1構件300及第2構件400收容於內筒部32之內部。 <變化例7、8> 於圖54(b)所示之變化例7、及圖55所示之變化例8之情形時,各液劑開口22a、22b分別朝向區域26之方向,並且液劑開口22a、22b彼此對向。 於變化例7之情形時,泡沫流路24之流路寬度大於鄰接流路231之流路寬度,沿鄰接流路231之軸心AX1觀察時,泡沫流路24包含鄰接流路231。 於變化例7之情形時,各分支流路(第1分支流路221、第2分支流路222)之流路寬度大於泡沫流路24之流路寬度。 又,於變化例8之情形時,鄰接流路231之流路寬度與泡沫流路24之流路寬度相同,沿鄰接流路231之軸心AX1觀察時,泡沫流路24與鄰接流路231之位置一致。 又,於變化例8之情形時,不存在劃定氣液接觸室21之壁面。 再者,於上述各實施形態及變化例中,泡沫噴出容器100及泡沫噴出蓋200之各構成要素無需為分別獨立之存在。容許複數個構成要素作為一個構件形成、一個構成要素由複數個構件形成、某構成要素為另一構成要素之一部分、某構成要素之一部分與另一構成要素之一部分重疊等。 上述實施形態包括以下之技術思想。 <1>一種泡沫噴出容器,其具備:發泡機構,其將液劑泡沫化而產生泡沫體;液劑供給部,其對上述發泡機構供給液劑;氣體供給部,其對上述發泡機構供給氣體;及噴出口,其噴出由上述發泡機構所產生之上述泡沫體;上述發泡機構具有:氣液接觸室,其供自上述液劑供給部供給之上述液劑與自上述氣體供給部供給之上述氣體匯合;液劑流路,其供自上述液劑供給部供給至上述氣液接觸室之上述液劑通過;及氣體流路,其供自上述氣體供給部供給至上述氣液接觸室之上述氣體通過;上述氣體流路具有對上述氣液接觸室開口之氣體開口,上述液劑流路分支為複數個分支流路,上述複數個分支流路之各者具有對上述氣液接觸室開口之液劑開口,於隔著鄰接流路之延長線上之區域之兩側的位置分別配置有上述液劑開口,上述鄰接流路係上述氣體流路中鄰接於上述氣體開口之部分。 <2>如<1>所記載之泡沫噴出容器,其中配置於隔著上述鄰接流路之延長線上之區域之兩側之位置的上述液劑開口之各者朝向上述區域之方向。 <3>如<1>或<2>所記載之泡沫噴出容器,其中上述複數個分支流路之上述液劑開口彼此將上述氣液接觸室夾於中間而相互對向。 <4>如<1>至<3>中任一項所記載之泡沫噴出容器,其中上述液劑流路包含作為鄰接於上述複數個分支流路之上游側之部分之鄰接液劑流路,於上述鄰接液劑流路之下游側端部之周圍配置有複數個上述氣液接觸室,上述複數個分支流路於相對於上述鄰接液劑流路交叉之面內方向上,自上述鄰接液劑流路之下游側端部朝向周圍延伸。 <5>如<4>所記載之泡沫噴出容器,其中對應於上述複數個氣液接觸室之各者,而配置有一對上述分支流路、及與上述一對分支流路之各者1對1對應之一對上述液劑開口,上述一對分支流路之各者包含於相對於上述鄰接液劑流路交叉之面內方向上自上述鄰接液劑流路之下游側端部呈放射狀延伸之第1部分、及於上述面內方向且相對於上述第1部分交叉之方向上延伸之第2部分。 <6>如<5>所記載之泡沫噴出容器,其中與一氣液接觸室對應之上述一對分支流路之一者係與鄰接於該氣液接觸室之一側之氣液接觸室之單側之分支流路共有上述第1部分,另一者係與鄰接於該氣液接觸室之另一側之氣液接觸室之單側之分支流路共有上述第1部分。 <7>如<4>至<6>中任一項所記載之泡沫噴出容器,其中上述鄰接流路相對於上述鄰接液劑流路而並列地延伸。 <8>如<3>所記載之泡沫噴出容器,其中上述複數個分支流路中包含第1分支流路與第2分支流路,於上述第1分支流路之下游側端部之周圍配置有複數個上述氣液接觸室,並且上述第1分支流路之下游側端部具有與上述複數個氣液接觸室之各者對應之複數個上述液劑開口,上述第2分支流路包含環繞狀液劑流路,該環繞狀液劑流路係將上述複數個氣液接觸室夾於中間而呈環繞狀包圍上述第1分支流路之下游側端部,上述環繞狀液劑流路具有與上述複數個氣液接觸室之各者對應之複數個上述液劑開口,上述環繞狀液劑流路之上述液劑開口之各者隔著對應之上述氣液接觸室而與上述第1分支流路之複數個上述液劑開口中對應之上述液劑開口對向,上述氣體流路分支為與上述複數個氣液接觸室分別對應之複數個上述鄰接流路,上述複數個鄰接流路之各者具有向對應之上述氣液接觸室開口之上述氣體開口。 <9>如<8>所記載之泡沫噴出容器,其中上述氣體流路包含呈環繞狀包圍上述第1分支流路之環繞狀氣體流路,上述環繞狀氣體流路經由上述複數個鄰接流路之各者而連通於上述複數個氣液接觸室之各者。 <10>如<8>或<9>所記載之泡沫噴出容器,其中上述第1分支流路為柱狀之空間,上述複數個鄰接流路相對於上述第1分支流路之軸向而並列地延伸,並且間斷地配置於上述第1分支流路之周圍。 <11>如<10>所記載之泡沫噴出容器,上述氣體流路包含:環繞狀氣體流路,其呈環繞狀包圍上述第1分支流路;徑向氣體流路,其自上述環繞狀氣體流路之徑向外側朝該環繞狀氣體流路而向內供給上述氣體;及軸向氣體流路,其於相對於上述第1分支流路之軸向而並列之方向上延伸,自上述氣體供給部側向上述徑向氣體流路供給上述氣體;沿上述第1分支流路之軸向觀察時,上述軸向氣體流路於上述第1分支流路之徑向上位於上述環繞狀液劑流路之外側,上述環繞狀氣體流路於上述第1分支流路之徑向上位於上述環繞狀液劑流路之內側。 <12>如<10>或<11>所記載之泡沫噴出容器,其中上述液劑流路進而具備供上述液劑自上述液劑供給部側流入之前室,上述第2分支流路包含配置於上述第1分支流路之周圍之複數個分支部,上述前室與上述環繞狀液劑流路經由上述複數個分支部之各者而連通。 <13>如<8>至<12>中任一項所記載之泡沫噴出容器,其中上述液劑供給部形成為於一方向上長條狀,上述第1分支流路配置成與上述液劑供給部之長軸方向同軸。 <14>如<1>至<13>中任一項所記載之泡沫噴出容器,其中對上述氣液接觸室開口之上述液劑開口之開口面積相互相等。 <15>如<14>所記載之泡沫噴出容器,其中對上述氣液接觸室開口之上述液劑開口之開口形狀相互相等。 <16>如<1>至<15>中任一項所記載之泡沫噴出容器,其中將上述氣液接觸室夾於中間而於上述鄰接流路之延長線上之位置,配置有與上述氣液接觸室連通並且於上述鄰接流路之延長方向上延伸之泡沫流路。 <17>如<1>至<16>中任一項所記載之泡沫噴出容器,其具備貯存上述液劑之容器本體、及安裝於上述容器本體之安裝部,且上述發泡機構及上述噴出口保持於上述安裝部。 <18>如<17>所記載之泡沫噴出容器,其中上述液劑供給部係以對內部之液劑加壓而將該液劑供給至上述發泡機構之方式構成,上述氣體供給部配置於上述液劑供給部之周圍,以對內部之氣體加壓而將該氣體供給至上述發泡機構之方式構成。 <19>如<18>所記載之泡沫噴出容器,其具備頭部,該頭部係能夠相對於上述安裝部上下移動地保持於上述安裝部,且相對於上述安裝部而相對地被按下,上述發泡機構及上述噴出口保持於上述頭部,於上述頭部相對於上述安裝部相對地被按下時,上述液劑供給部之內部之上述液劑與上述氣體供給部之內部之上述氣體分別受到加壓而被供給至上述發泡機構。 <20>如<17>至<19>中任一項所記載之泡沫噴出容器,其進而具備填充於上述容器本體之上述液劑。 <21>一種泡沫噴出蓋,其具備:安裝部,其安裝於貯存液劑之容器本體;發泡機構,其保持於上述安裝部,使上述液劑泡沫化而產生泡沫體;及噴出口,其保持於上述安裝部,噴出由上述發泡機構所產生之上述泡沫體;上述發泡機構具有供分別供給之上述液劑與氣體匯合之氣液接觸室、供被供給至上述氣液接觸室之上述液劑通過之液劑流路、及供被供給至上述氣液接觸室之上述氣體通過之氣體流路,上述氣體流路具有對上述氣液接觸室開口之氣體開口,上述液劑流路分支為複數個分支流路,上述複數個分支流路之各者具有對上述氣液接觸室開口之液劑開口,於隔著鄰接流路之延長線上之區域的兩側之位置分別配置有上述液劑開口,上述鄰接流路係上述氣體流路中鄰接於上述氣體開口之部分,且該等液劑開口之各者朝向上述區域之方向。 又,上述實施形態包括以下之技術思想。 [1]一種泡沫噴出容器,其具備:發泡機構,其將液劑泡沫化而產生泡沫體;液劑供給部,其對上述發泡機構供給液劑;氣體供給部,其對上述發泡機構供給氣體;及噴出口,其噴出由上述發泡機構所產生之上述泡沫體;上述發泡機構具有:氣液接觸室,其供自上述液劑供給部供給之上述液劑與自上述氣體供給部供給之上述氣體匯合;液劑流路,其供自上述液劑供給部供給至上述氣液接觸室之上述液劑通過;及氣體流路,其供自上述氣體供給部供給至上述氣液接觸室之上述氣體通過;上述氣體流路具有對上述氣液接觸室開口之氣體開口,上述液劑流路分支為複數個分支流路,上述複數個分支流路之各者具有對上述氣液接觸室開口之液劑開口,於隔著鄰接流路之延長線上之區域的兩側之位置分別配置有上述液劑開口,上述鄰接流路係上述氣體流路中鄰接於上述氣體開口之部分,且該等液劑開口之各者朝向上述區域之方向。 [2]如[1]所記載之泡沫噴出容器,其中上述複數個分支流路之上述液劑開口彼此將上述氣液接觸室夾於中間而相互對向。 [3]如[2]所記載之泡沫噴出容器,其中上述複數個分支流路中包含第1分支流路及第2分支流路,於上述第1分支流路之下游側端部之周圍間斷地配置有複數個上述氣液接觸室,並且上述第1分支流路之下游側端部具有與上述複數個氣液接觸室之各者對應之複數個上述液劑開口,上述第2分支流路包含環繞狀液劑流路,該環繞狀液劑流路係將上述複數個氣液接觸室夾於中間而呈環繞狀包圍上述第1分支流路之下游側端部,上述環繞狀液劑流路具有與上述複數個氣液接觸室之各者對應之複數個上述液劑開口,上述環繞狀液劑流路之上述液劑開口之各者隔著對應之上述氣液接觸室而與上述第1分支流路之複數個上述液劑開口中對應之上述液劑開口對向,上述氣體流路分支為與上述複數個氣液接觸室分別對應之複數個上述鄰接流路,上述複數個鄰接流路之各者具有向對應之上述氣液接觸室開口之上述氣體開口。 [4]如[3]所記載之泡沫噴出容器,其中上述氣體流路包含呈環繞狀包圍上述第1分支流路之環繞狀氣體流路,上述環繞狀氣體流路經由上述複數個鄰接流路之各者而連通於上述複數個氣液接觸室之各者。 [5]如[3]或[4]所記載之泡沫噴出容器,其中上述第1分支流路為柱狀之空間,上述複數個鄰接流路相對於上述第1分支流路之軸向而並列地延伸,並且間斷地配置於上述第1分支流路之周圍。 [6]如[5]所記載之泡沫噴出容器,其中上述氣體流路包含自上述環繞狀氣體流路之徑向外側朝該環繞狀氣體流路而向內供給上述氣體之徑向氣體流路、及於相對於上述第1分支流路之軸向而並列之方向上延伸且自上述氣體供給部側對上述徑向氣體流路供給上述氣體之軸向氣體流路,沿上述第1分支流路之軸向觀察時,上述軸向氣體流路於上述第1分支流路之徑向上位於上述環繞狀液劑流路之外側,上述環繞狀氣體流路於上述第1分支流路之徑向上位於上述環繞狀液劑流路之內側。 [7]如[5]或[6]所記載之泡沫噴出容器,其中上述液劑流路進而具備供上述液劑自上述液劑供給部側流入之前室,上述第2分支流路包含配置於上述第1分支流路之周圍之複數個分支部,上述前室與上述環繞狀液劑流路經由上述複數個分支部之各者而連通。 [8]如[3]至[7]中任一項所記載之泡沫噴出容器,其中上述液劑供給部形成為於一方向上長條狀,上述第1分支流路配置成與上述液劑供給部之長軸方向同軸。 [9]如[1]至[8]中任一項所記載之泡沫噴出容器,其中將上述氣液接觸室夾於中間而於上述鄰接流路之延長線上之位置,配置有與上述氣液接觸室連通並且於上述鄰接流路之延長方向上延伸之泡沫流路。 [10]如[1]至[9]中任一項所記載之泡沫噴出容器,其具備貯存上述液劑之容器本體、及安裝於上述容器本體之安裝部,上述發泡機構及上述噴出口保持於上述安裝部。 [11]如[10]所記載之泡沫噴出容器,其中上述液劑供給部以對內部之液劑加壓而將該液劑供給至上述發泡機構之方式構成,上述氣體供給部配置於上述液劑供給部之周圍,以對內部之氣體加壓而將該氣體供給至上述發泡機構之方式構成。 [12]如[11]所記載之泡沫噴出容器,其具備頭部,該頭部係能夠相對於上述安裝部上下移動地保持於上述安裝部且相對於上述安裝部而相對地被按下,上述發泡機構及上述噴出口保持於上述頭部,於上述頭部相對於上述安裝部而相對地被按下時,上述液劑供給部之內部之上述液劑與上述氣體供給部之內部之上述氣體分別受到加壓而被供給至上述發泡機構。 [13]如[10]至[12]中任一項所記載之泡沫噴出容器,其進而具備填充於上述容器本體之上述液劑。 [14]一種泡沫噴出蓋,其具備:安裝部,其安裝於貯存液劑之容器本體;發泡機構,其保持於上述安裝部,使上述液劑泡沫化而產生泡沫體;及噴出口,其保持於上述安裝部,噴出由上述發泡機構所產生之上述泡沫體;上述發泡機構具有供分別供給之上述液劑與氣體匯合之氣液接觸室、供被供給至上述氣液接觸室之上述液劑通過之液劑流路、及供被供給至上述氣液接觸室之上述氣體通過之氣體流路,上述氣體流路具有對上述氣液接觸室開口之氣體開口,上述液劑流路分支為複數個分支流路,上述複數個分支流路之各者具有對上述氣液接觸室開口之液劑開口,於隔著鄰接流路之延長線上之區域的兩側之位置分別配置有上述液劑開口,上述鄰接流路係上述氣體流路中鄰接於上述氣體開口之部分,且該等液劑開口之各者朝向上述區域之方向。
10‧‧‧容器本體
11‧‧‧主體部
13‧‧‧口頸部
14‧‧‧底部
20‧‧‧發泡機構
21‧‧‧氣液接觸室
21a‧‧‧氣液接觸室
21b‧‧‧氣液接觸室
21c‧‧‧氣液接觸室
22‧‧‧液劑流路
22a‧‧‧液劑開口
22b‧‧‧液劑開口
23‧‧‧氣體流路
23a‧‧‧氣體開口
24‧‧‧泡沫流路
25‧‧‧泡沫合流室
26‧‧‧區域
27‧‧‧泡沫合流室
28‧‧‧液劑供給部
29‧‧‧氣體供給部
30‧‧‧頭構件(頭部)
31‧‧‧操作接收部
32‧‧‧內筒部
32a‧‧‧向上移動限制部
32b‧‧‧槽
32c‧‧‧保持部
32d‧‧‧流路
33‧‧‧外筒部
40‧‧‧噴嘴部
41‧‧‧噴出口
50‧‧‧篩網保持環
51‧‧‧篩網
60‧‧‧流路構成構件
60a‧‧‧分割線
61‧‧‧小直徑部
62‧‧‧大直徑部
63‧‧‧突出部
64‧‧‧底板部
65‧‧‧軸向槽
66‧‧‧徑向貫通孔
67‧‧‧空腔部
68‧‧‧凹部
68a‧‧‧楔形部
69‧‧‧周緣貫通孔
70‧‧‧嵌入銷
71‧‧‧上端面
72‧‧‧下端面
73‧‧‧大直徑部
74‧‧‧小直徑部
75‧‧‧階差面
76‧‧‧凹部
77‧‧‧貫通孔
78‧‧‧空氣流路構成槽
79‧‧‧泡沫流路構成槽
80‧‧‧嵌合環
81‧‧‧上表面
82‧‧‧下表面
83‧‧‧孔
84‧‧‧直線部
85‧‧‧楔形部
90‧‧‧保持構件
91‧‧‧銷保持孔部
92‧‧‧泡沫合流室構成孔部
93‧‧‧篩網環保持孔部
94‧‧‧階差部
95‧‧‧階差部
100‧‧‧泡沫噴出容器
101‧‧‧液劑
110‧‧‧蓋構件
111‧‧‧安裝部
112‧‧‧環狀封閉部
113‧‧‧立起筒部
120‧‧‧缸構件
121‧‧‧氣體缸構成部
122‧‧‧液劑缸構成部
122a‧‧‧直線部
122b‧‧‧縮徑部
123‧‧‧環狀連結部
125‧‧‧管保持部
126‧‧‧肋條
126a‧‧‧彈簧座階差部
127‧‧‧閥座
128‧‧‧汲取管
129‧‧‧貫通孔
130‧‧‧活塞導件
131‧‧‧閥座部
131a‧‧‧貫通孔
132‧‧‧收容空間
133‧‧‧凸緣部
134‧‧‧閥構成槽
135‧‧‧流路構成槽
136‧‧‧肋條
140‧‧‧液體活塞
141‧‧‧外周活塞部
142‧‧‧收容部
143‧‧‧內縮部
150‧‧‧氣體活塞
151‧‧‧筒狀部
152‧‧‧活塞部
153‧‧‧外周環部
154‧‧‧吸入開口
155‧‧‧吸入閥構件
160‧‧‧提動閥
161‧‧‧上端部
162‧‧‧閥體
162a‧‧‧彈簧座部
170‧‧‧盤簧
180‧‧‧球閥
190‧‧‧墊圈
200‧‧‧泡沫噴出蓋
210‧‧‧氣體泵室
211‧‧‧流路
212‧‧‧筒狀氣體流路
213‧‧‧軸向流路
214‧‧‧環繞狀流路
220‧‧‧液劑泵室
221‧‧‧第1分支流路
221a‧‧‧下游側端部
222‧‧‧第2分支流路
222a‧‧‧環繞狀液劑流路
222b‧‧‧分支部
223‧‧‧前室
224‧‧‧鄰接液劑流路
225‧‧‧第1部分
226‧‧‧第2部分
227‧‧‧第1部分
228‧‧‧第2部分
229‧‧‧第3部分
231‧‧‧鄰接流路
232‧‧‧環繞狀氣體流路
233‧‧‧徑向氣體流路
234‧‧‧軸向氣體流路
300‧‧‧第1構件
301‧‧‧孔
310‧‧‧筒部
320‧‧‧第1盤狀部
321‧‧‧環狀肋條
330‧‧‧第2盤狀部
340‧‧‧突起部
341‧‧‧凹部
342‧‧‧間隙
343‧‧‧突起部
344‧‧‧鄰接壁部
350‧‧‧轉向面
351‧‧‧槽
352‧‧‧槽
353‧‧‧槽
361‧‧‧第1筒部
362‧‧‧第1盤狀部
363‧‧‧第2盤狀部
364‧‧‧第2筒部
365‧‧‧壁部
370‧‧‧槽
371‧‧‧第1部分
372‧‧‧第2部分
373‧‧‧第3部分
390‧‧‧位置對準凹部
400‧‧‧第2構件
410‧‧‧筒部
411‧‧‧凹部
412‧‧‧凹部
420‧‧‧板部
421‧‧‧孔
490‧‧‧位置對準突起
641‧‧‧軸向貫通孔
641a‧‧‧大直徑孔部
641b‧‧‧小直徑孔部
AX1‧‧‧鄰接流路231之軸心
AX2‧‧‧液劑開口22a之軸心
AX3‧‧‧液劑開口22b之軸心
AX4‧‧‧第1分支流路221之軸心
AX5‧‧‧液劑泵室220之軸心
S‧‧‧對稱面
圖1係第1實施形態之泡沫噴出容器之模式圖。 圖2係第2實施形態之泡沫噴出容器之側視圖。 圖3係第2實施形態之泡沫噴出蓋之側剖視圖。 圖4(a)至圖4(f)係表示第2實施形態之泡沫噴出蓋所具備之第1構件之圖,其中,圖4(a)為平面圖,圖4(b)為沿圖4(a)之B-B線之剖視圖,圖4(c)為側視圖,圖4(d)為沿圖4(a)之D-D線之剖視圖,圖4(e)為仰視圖,圖4(f)為立體圖。 圖5(a)至圖5(f)係表示第2實施形態之泡沫噴出蓋所具備之第2構件之圖,其中,圖5(a)為平面圖,圖5(b)為沿圖5(a)之B-B線之剖視圖,圖5(c)為側視圖,圖5(d)為沿圖5(a)之D-D線之剖視圖,圖5(e)為仰視圖,圖5(f)為立體圖。 圖6(a)至圖6(f)係表示將第2實施形態之泡沫噴出蓋所具備之第1構件與第2構件相互組裝之狀態之圖,其中,圖6(a)為平面圖,圖6(b)為沿圖6(a)之B-B線之剖視圖,圖6(c)為側視圖,圖6(d)為沿圖6(a)之D-D線之剖視圖,圖6(e)為仰視圖,圖6(f)為立體圖。 圖7係沿圖6(a)之B-B線之立體剖視圖。 圖8係圖6(a)之放大圖。 圖9係圖3之局部放大圖。 圖10係沿圖9之A-A線之剖視圖。 圖11係沿圖9之B-B線之剖視圖。 圖12係沿圖9之C-C線之剖視圖。 圖13係沿圖9之D-D線之剖視圖。 圖14係沿圖9之E-E線之剖視圖。 圖15係沿圖9之F-F線之剖視圖,且係將較圖10~圖14小之範圍放大而表示之圖。 圖16係表示圖15所示之區域之一部分之立體剖視圖。 圖17係沿圖9之G-G線之剖視圖,且係將較圖10~圖14小之範圍放大而表示之圖。 圖18係表示第2實施形態之變化例之泡沫噴出容器之一部分之剖視圖。 圖19係表示第2實施形態之變化例之泡沫噴出容器之一部分之切斷剖面圖。 圖20係第3實施形態之泡沫噴出蓋之側剖視圖。 圖21係表示第3實施形態之泡沫噴出蓋之頭構件之平面圖。 圖22係第3實施形態之泡沫噴出蓋之發泡機構周邊之側剖視圖(沿圖21之A-A線之剖視圖)。 圖23係圖22之局部放大圖。 圖24係第3實施形態之泡沫噴出蓋之發泡機構周邊之剖視圖(沿圖21之B-B線之剖視圖)。 圖25係圖24之局部放大圖。 圖26係第3實施形態之泡沫噴出蓋之發泡機構周邊之剖視圖(沿圖21之C-C線之剖視圖)。 圖27係沿圖3及圖22之D-D線之剖視圖。 圖28係沿圖3及圖22之E-E線之剖視圖。 圖29係沿圖22之F-F線之剖視圖。 圖30係沿圖23之G-G線之剖視圖。 圖31係沿圖23之H-H線之剖視圖。 圖32係沿圖23之I-I線之剖視圖。 圖33(a)及圖33(b)係沿圖23之J-J線之剖視圖,其中,圖33(a)表示仰視上方時之構造,圖33(b)表示俯視下方時之構造。 圖34係俯瞰沿圖23之J-J線之剖面之立體圖。 圖35係沿圖23之K-K線之剖視圖。 圖36(a)及圖36(b)係沿圖23之L-L線之剖視圖,其中,圖36(a)表示仰視上方時之構造,圖36(b)表示俯視下方時之構造。 圖37係俯瞰沿圖23之M-M線之剖面之立體圖。 圖38係沿圖23之N-N線之剖視圖。 圖39係第3實施形態之泡沫噴出蓋之發泡機構周邊之立體剖視圖(沿圖21之A-A線之立體剖視圖)。 圖40係構成第3實施形態之泡沫噴出蓋之一部分零件之分解立體圖,關於活塞導件僅表示上端部。 圖41(a)至圖41(d)係表示第3實施形態之泡沫噴出蓋所具備之流路構成構件之圖,其中,圖41(a)為側視圖,圖41(b)為立體圖,圖41(c)為平面圖,圖41(d)為仰視圖。 圖42(a)至圖42(d)係表示第3實施形態之泡沫噴出蓋所具備之流路構成構件之圖,其中,圖42(a)為側剖視圖(沿圖21之A-A線之剖視圖),圖42(b)為側剖面之立體圖,圖42(c)為沿圖21之C-C線之剖視圖,圖42(d)為沿圖21之C-C線之立體剖視圖。 圖43(a)至圖43(d)係表示第3實施形態之泡沫噴出蓋所具備之嵌入銷之圖,其中,圖43(a)為側視圖,圖43(b)為立體圖,圖43(c)為平面圖,圖43(d)為仰視圖。 圖44(a)及圖44(b)係表示第3實施形態之泡沫噴出蓋所具備之嵌入銷構件之圖,其中,圖44(a)為側剖視圖(沿圖21之A-A線之剖視圖),圖44(b)為沿圖21之B-B線之剖視圖。 圖45係用以說明變化例1之泡沫噴出容器之模式圖。 圖46(a)係用以說明變化例2之泡沫噴出容器之模式圖,圖46(b)係用以說明變化例3之泡沫噴出容器之模式圖。 圖47係用以說明變化例4之泡沫噴出容器之模式圖。 圖48係用以說明變化例5之泡沫噴出容器之模式圖。 圖49係表示將變化例6之泡沫噴出蓋所具備之第1構件與第2構件相互組裝之狀態之縱剖視圖。 圖50係變化例6之泡沫噴出蓋之一部分之縱剖視圖,表示與圖22相同之位置之剖面。 圖51係變化例6之泡沫噴出蓋所具備之第1構件之俯視圖。 圖52係變化例6之泡沫噴出蓋所具備之第2構件之仰視圖。 圖53係沿圖49之A-A線之剖視圖。 圖54(a)係表示第2實施形態之泡沫噴出容器之一部分之模式性縱剖視圖,圖54(b)係用以說明變化例7之泡沫噴出容器之模式圖。 圖55係用以說明變化例8之泡沫噴出容器之模式圖。
20‧‧‧發泡機構
21‧‧‧氣液接觸室
22‧‧‧液劑流路
22a‧‧‧液劑開口
22b‧‧‧液劑開口
23‧‧‧氣體流路
23a‧‧‧氣體開口
24‧‧‧泡沫流路
26‧‧‧區域
28‧‧‧液劑供給部
29‧‧‧氣體供給部
41‧‧‧噴出口
100‧‧‧泡沫噴出容器
221‧‧‧第1分支流路
222‧‧‧第2分支流路
231‧‧‧鄰接流路

Claims (21)

  1. 一種泡沫噴出容器,其具備: 發泡機構,其將液劑泡沫化而產生泡沫體; 液劑供給部,其對上述發泡機構供給液劑; 氣體供給部,其對上述發泡機構供給氣體;及 噴出口,其噴出由上述發泡機構所產生之上述泡沫體; 上述發泡機構具有: 氣液接觸室,其供自上述液劑供給部供給之上述液劑與自上述氣體供給部供給之上述氣體匯合; 液劑流路,其供自上述液劑供給部供給至上述氣液接觸室之上述液劑通過;及 氣體流路,其供自上述氣體供給部供給至上述氣液接觸室之上述氣體通過; 上述氣體流路具有對上述氣液接觸室開口之氣體開口, 上述液劑流路分支為複數個分支流路, 上述複數個分支流路之各者具有對上述氣液接觸室開口之液劑開口, 於隔著鄰接流路之延長線上之區域之兩側的位置分別配置有上述液劑開口,上述鄰接流路係上述氣體流路中鄰接於上述氣體開口之部分。
  2. 如請求項1之泡沫噴出容器,其中配置於隔著上述鄰接流路之延長線上之區域之兩側之位置的上述液劑開口之各者朝向上述區域之方向。
  3. 如請求項1或2之泡沫噴出容器,其中上述複數個分支流路之上述液劑開口彼此將上述氣液接觸室夾於中間而相互對向。
  4. 如請求項1或2之泡沫噴出容器,其中上述液劑流路包含作為鄰接於上述複數個分支流路之上游側之部分之鄰接液劑流路, 於上述鄰接液劑流路之下游側端部之周圍配置有複數個上述氣液接觸室, 上述複數個分支流路於相對於上述鄰接液劑流路交叉之面內方向上,自上述鄰接液劑流路之下游側端部向周圍延伸。
  5. 如請求項4之泡沫噴出容器,其中 對應於上述複數個氣液接觸室之各者,配置有一對上述分支流路、及與上述一對分支流路之各者1對1對應之一對上述液劑開口, 上述一對分支流路各自包含: 第1部分,其於相對於上述鄰接液劑流路交叉之面內方向上,自上述鄰接液劑流路之下游側端部呈放射狀延伸;及 第2部分,其於上述面內方向且相對於上述第1部分交叉之方向上延伸。
  6. 如請求項5之泡沫噴出容器,其中與一氣液接觸室對應之上述一對分支流路之一者係與鄰接於該氣液接觸室之一側之氣液接觸室之單側之分支流路共有上述第1部分,另一者係與鄰接於該氣液接觸室之另一側之氣液接觸室之單側之分支流路共有上述第1部分。
  7. 如請求項4之泡沫噴出容器,其中上述鄰接流路相對於上述鄰接液劑流路並列地延伸。
  8. 如請求項3之泡沫噴出容器,其中上述複數個分支流路中包含第1分支流路與第2分支流路, 於上述第1分支流路之下游側端部之周圍配置有複數個上述氣液接觸室,並且上述第1分支流路之下游側端部具有與上述複數個氣液接觸室之各者對應之複數個上述液劑開口, 上述第2分支流路包含環繞狀液劑流路,該環繞狀液劑流路係將上述複數個氣液接觸室夾於中間而呈環繞狀包圍上述第1分支流路之下游側端部, 上述環繞狀液劑流路具有與上述複數個氣液接觸室之各者對應之複數個上述液劑開口, 上述環繞狀液劑流路之上述液劑開口之各者隔著對應之上述氣液接觸室而與上述第1分支流路之複數個上述液劑開口中對應之上述液劑開口對向, 上述氣體流路分支為與上述複數個氣液接觸室分別對應之複數個上述鄰接流路, 上述複數個鄰接流路之各者具有向對應之上述氣液接觸室開口之上述氣體開口。
  9. 如請求項8之泡沫噴出容器,其中上述氣體流路包含呈環繞狀包圍上述第1分支流路之環繞狀氣體流路, 上述環繞狀氣體流路經由上述複數個鄰接流路之各者而與上述複數個氣液接觸室之各者連通。
  10. 如請求項8之泡沫噴出容器,其中上述第1分支流路為柱狀之空間, 上述複數個鄰接流路相對於上述第1分支流路之軸向而並列地延伸,並且間斷地配置於上述第1分支流路之周圍。
  11. 如請求項10之泡沫噴出容器,其中上述氣體流路包含: 環繞狀氣體流路,其呈環繞狀包圍上述第1分支流路; 徑向氣體流路,其自上述環繞狀氣體流路之徑向外側朝該環繞狀氣體流路而向內供給上述氣體;及 軸向氣體流路,其於相對於上述第1分支流路之軸向並列之方向上延伸,自上述氣體供給部側向上述徑向氣體流路供給上述氣體; 沿上述第1分支流路之軸向觀察時,上述軸向氣體流路於上述第1分支流路之徑向上位於上述環繞狀液劑流路之外側,上述環繞狀氣體流路於上述第1分支流路之徑向上位於上述環繞狀液劑流路之內側。
  12. 如請求項10之泡沫噴出容器,其中上述液劑流路進而具備供上述液劑自上述液劑供給部側流入之前室, 上述第2分支流路包含配置於上述第1分支流路之周圍之複數個分支部,且 上述前室與上述環繞狀液劑流路經由上述複數個分支部之各者而連通。
  13. 如請求項8之泡沫噴出容器,其中上述液劑供給部形成為於一方向上長條狀, 上述第1分支流路配置成與上述液劑供給部之長軸方向同軸。
  14. 如請求項1或2之泡沫噴出容器,其中對上述氣液接觸室開口之上述液劑開口之開口面積相互相等。
  15. 如請求項14之泡沫噴出容器,其中對上述氣液接觸室開口之上述液劑開口之開口形狀相互相等。
  16. 如請求項1或2之泡沫噴出容器,其中將上述氣液接觸室夾於中間而於上述鄰接流路之延長線上之位置,配置有與上述氣液接觸室連通並且於上述鄰接流路之延長方向上延伸之泡沫流路。
  17. 如請求項1或2之泡沫噴出容器,其具備: 容器本體,其貯存上述液劑;及 安裝部,其安裝於上述容器本體;且 上述發泡機構及上述噴出口保持於上述安裝部。
  18. 如請求項17之泡沫噴出容器,其中上述液劑供給部以對內部之液劑加壓而將該液劑供給至上述發泡機構之方式構成, 上述氣體供給部配置於上述液劑供給部之周圍,以對內部之氣體加壓而將該氣體供給至上述發泡機構之方式構成。
  19. 如請求項18之泡沫噴出容器,其具備頭部,該頭部係能夠相對於上述安裝部上下移動地保持於上述安裝部,且相對於上述安裝部相對地被按下, 上述發泡機構及上述噴出口保持於上述頭部, 於上述頭部相對於上述安裝部相對地被按下時,上述液劑供給部之內部之上述液劑與上述氣體供給部之內部之上述氣體分別受到加壓而被供給至上述發泡機構。
  20. 如請求項17之泡沫噴出容器,其進而具備填充於上述容器本體之上述液劑。
  21. 一種泡沫噴出蓋,其具備: 安裝部,其安裝於貯存液劑之容器本體; 發泡機構,其保持於上述安裝部,將上述液劑泡沫化而產生泡沫體;及 噴出口,其保持於上述安裝部,噴出由上述發泡機構所產生之上述泡沫體; 上述發泡機構具有: 氣液接觸室,其供分別供給之上述液劑與氣體匯合; 液劑流路,其供被供給至上述氣液接觸室之上述液劑通過;及 氣體流路,其供被供給至上述氣液接觸室之上述氣體通過; 上述氣體流路具有對上述氣液接觸室開口之氣體開口, 上述液劑流路分支為複數個分支流路, 上述複數個分支流路之各者具有對上述氣液接觸室開口之液劑開口, 於隔著鄰接流路之延長線上之區域之兩側的位置分別配置有上述液劑開口,上述鄰接流路係上述氣體流路中鄰接於上述氣體開口之部分。
TW106121523A 2016-06-30 2017-06-28 泡沫噴出容器 TWI75465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30894 2016-06-30
JP??2016-130894 2016-06-30
JP2017100242A JP6669692B2 (ja) 2016-06-30 2017-05-19 泡吐出容器
JP??2017-100242 2017-05-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01798A true TW201801798A (zh) 2018-01-16
TWI754651B TWI754651B (zh) 2022-02-11

Family

ID=607869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21523A TWI754651B (zh) 2016-06-30 2017-06-28 泡沫噴出容器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1090664B2 (zh)
JP (1) JP6669692B2 (zh)
CN (1) CN109415144B (zh)
DE (1) DE112017003259T5 (zh)
GB (1) GB2566203B (zh)
TW (1) TWI754651B (zh)
WO (1) WO2018003375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24080A (zh) * 2018-07-18 2021-02-26 花王株式会社 泡沫喷出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15430A (zh) * 2017-10-17 2020-09-01 花王株式会社 用于使内容液体以泡沫状排出的装置、系统及方法
DE112018006366T5 (de) * 2017-12-15 2020-10-01 Kao Corporation Schaumspender
WO2019117285A1 (ja) * 2017-12-15 2019-06-20 花王株式会社 泡吐出器
JP7149750B2 (ja) * 2018-07-18 2022-10-07 花王株式会社 泡吐出器
JP7221031B2 (ja) * 2018-11-19 2023-02-13 花王株式会社 泡吐出器
JP7283986B2 (ja) * 2019-06-13 2023-05-30 花王株式会社 泡吐出器
JP7100904B2 (ja) * 2020-01-17 2022-07-14 ケミコスクリエイ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直液式ペン型アイライナー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15641B2 (ja) * 1996-12-26 2001-10-09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泡噴出ポンプ容器
NL1012419C2 (nl) 1999-06-23 2000-12-28 Airspray Nv Spuitbus voor het afgeven van een vloeistof.
US6446840B2 (en) * 2000-05-18 2002-09-10 Ophardt Product Kg Apparatus for making and dispensing foam
EP1342465B1 (en) 2002-03-05 2011-10-19 Kao Corporation Foam-type hair dye and foam-type hair dye discharge container
US20050115988A1 (en) * 2003-12-01 2005-06-02 Brian Law Multiple liquid foamer
JP2005262202A (ja) 2004-02-20 2005-09-29 Yoshino Kogyosho Co Ltd フォーマーディスペンサ
US20070278247A1 (en) * 2006-05-30 2007-12-06 Stewart Banks Foam dispenser and method of making foam from more than one liquid
WO2011075657A2 (en) * 2009-12-18 2011-06-23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Foam oxidative hair colorant composition
US20110272432A1 (en) * 2010-05-10 2011-11-10 Baughman Gary M Foam dispenser
JP5555069B2 (ja) * 2010-06-22 2014-07-23 大和製罐株式会社 泡吐出容器
JP5742116B2 (ja) * 2010-05-31 2015-07-01 花王株式会社 泡吐出容器
EP2578512B1 (en) 2010-05-31 2020-04-15 Kao Corporation Foam discharge container
JP5742118B2 (ja) * 2010-06-14 2015-07-01 花王株式会社 泡吐出容器
JP2012001242A (ja) * 2010-06-16 2012-01-05 Kao Corp 泡吐出容器
CN201721750U (zh) 2010-08-03 2011-01-26 黄瑞娟 新型泡沫泵
JP5603753B2 (ja) * 2010-11-19 2014-10-08 大和製罐株式会社 ポンプ式泡吐出容器
JP5873247B2 (ja) 2011-03-22 2016-03-01 大和製罐株式会社 ポンプ式泡吐出容器
US9403290B2 (en) * 2011-07-12 2016-08-02 Scott Frailey Valves for creating a foam material
CN202492016U (zh) 2011-12-28 2012-10-17 王雅灿 泡沫泵
NL2009084C2 (en) * 2012-06-29 2013-12-31 Rexam Airspray Nv Foam dispensing assembly.
JP2015009850A (ja) * 2013-06-28 2015-01-19 東京パーツ株式会社 泡吐出容器
CN105377709B (zh) * 2013-07-17 2017-06-13 株式会社吉野工业所 泡沫分配器
US11326223B2 (en) * 2017-03-31 2022-05-10 Nippon Steel Nisshin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manufacturing steam-treated products
CN111615430A (zh) * 2017-10-17 2020-09-01 花王株式会社 用于使内容液体以泡沫状排出的装置、系统及方法
US10779690B2 (en) * 2017-12-27 2020-09-22 Kao Corporation Foaming dispenser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24080A (zh) * 2018-07-18 2021-02-26 花王株式会社 泡沫喷出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090664B2 (en) 2021-08-17
JP6669692B2 (ja) 2020-03-18
JP2018008746A (ja) 2018-01-18
GB2566203A (en) 2019-03-06
GB2566203B (en) 2021-09-08
TWI754651B (zh) 2022-02-11
CN109415144B (zh) 2020-07-07
DE112017003259T5 (de) 2019-03-21
WO2018003375A1 (ja) 2018-01-04
CN109415144A (zh) 2019-03-01
US20200316619A1 (en) 2020-10-08
GB201820608D0 (en) 2019-0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801798A (zh) 泡沫噴出容器
US10618719B2 (en) Containers and methods for isolating liquids prior to dispensing
CN111629818B (zh) 发泡分配器
TW201429860A (zh) 水平泵、再塡充單元、及泡沫施配器
JP2018532659A (ja) 泡噴出チューブ容器
TWI786299B (zh) 泡沫噴出器及泡沫噴出容器
JP6793058B2 (ja) 泡噴出容器
JP2019196226A (ja) 泡吐出容器
KR101910060B1 (ko) 거품분출 튜브용기
JP7193999B2 (ja) 泡吐出器
JP6355576B2 (ja) 二重容器
JP7283986B2 (ja) 泡吐出器
TWI802619B (zh) 泡沫噴出器
JP7221031B2 (ja) 泡吐出器
WO2019117285A1 (ja) 泡吐出器
JP6363045B2 (ja) 二重容器
WO2019216272A1 (ja) 泡吐出容器
JP2024017991A (ja) フォーマーディスペンサー
JP2004106885A (ja) 発泡ポンプを備えた液体容器
JP2017178433A (ja) 泡噴出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