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713824A - 帽型鋼板樁之縱向連接構造、縱向連接帽型鋼板樁單元、及鋼製壁 - Google Patents

帽型鋼板樁之縱向連接構造、縱向連接帽型鋼板樁單元、及鋼製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713824A
TW201713824A TW105127410A TW105127410A TW201713824A TW 201713824 A TW201713824 A TW 201713824A TW 105127410 A TW105127410 A TW 105127410A TW 105127410 A TW105127410 A TW 105127410A TW 201713824 A TW201713824 A TW 20171382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teel sheet
sheet pile
shaped steel
hat
cap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274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10009B (zh
Inventor
北濱雅司
妙中真治
籾山嵩
乙志和孝
川西毅
戶田和秀
Original Assignee
新日鐵住金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新日鐵住金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新日鐵住金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7138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138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100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1000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5/00Bulkheads, piles, or other structural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foundation engineering
    • E02D5/02Sheet piles or sheet pile bulkheads
    • E02D5/03Prefabricated parts, e.g. composite sheet piles
    • E02D5/04Prefabricated parts, e.g. composite sheet piles made of steel
    • E02D5/08Locking forms; Edge joints; Pile crossings; Branch piec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5/00Bulkheads, piles, or other structural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foundation engineering
    • E02D5/02Sheet piles or sheet pile bulkheads
    • E02D5/16Auxiliary devices rigidly or detachably arranged on sheet piles for facilitating assembly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200/00Geometr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E02D2200/16Shap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600/00Miscellaneous
    • E02D2600/20Miscellaneous comprising details of connection between el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Bulkheads Adapted To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AREA)

Abstract

該帽型鋼板樁之縱向連接構造是一種將第一帽型鋼板樁和第二帽型鋼板樁以其等之材軸方向的端面彼此相對面而連結的帽型鋼板樁之縱向連接構造,該帽型鋼板樁之縱向連接構造具備有:第一被卡止部,從前述第一帽型鋼板樁之側面朝外突出;及架設部,設於前述第二帽型鋼板樁之側面,且於前述材軸方向卡止在前述第一帽型鋼板樁之前述第一被卡止部。

Description

帽型鋼板樁之縱向連接構造、縱向連接帽型鋼板樁單元、及鋼製壁
發明領域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於材軸方向連結複數個帽型鋼板樁之帽型鋼板樁的縱向連接構造、具有該縱向連接構造之縱向連接帽型鋼板樁單元、及於壁寬方向使該縱向連接帽型鋼板樁單元連接的構造壁。 本發明是依據2015年8月28日於日本申請之特願2015-168456號、及2016年1月13日於日本申請之特願2016-004004號而主張優先權,此處並援用該等之內容。 〔背景技術〕
習知中作為一面可確保縱向連接部之止水性及剛性、強度,一面可便宜且簡便地施工並削減工期及成本者,例如提出有專利文獻1所揭示之帽型鋼板樁之縱向連接構造。
專利文獻1揭示了將具有至少各1個以上之腹板及翼板且將形成為斷面呈彎曲狀的帽型鋼板樁朝上下連結的縱向連接構造。該縱向連接構造具備有下側接頭構件、上側接頭構件、及固接機構。 下側接頭構件是在下側帽型鋼板樁之上端部的腹板及翼板之彼此相異之至少2處,從該腹板及翼板之表面突出而被固定。上側接頭構件是在前述下側接頭構件所對應之上側帽型鋼板樁之下端部的腹板及翼板之彼此相異之至少2處,從該腹板及翼板之表面突出而被固定。固接機構是在前述下側帽型鋼板樁之上端緣和前述上側帽型鋼板樁之下端緣被抵接的狀態,將前述下側接頭構件和上側接頭構件固接。 〔先行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國特開2011-38288號公報 〔發明概要〕 〔發明所欲解決的課題〕
但是,專利文獻1所揭示之帽型鋼板樁的縱向連接構造是利用成為下側接頭構件及上側接頭構件之鋼板的斷面性能比朝上下連結之帽型鋼板樁之斷面性能小,而使僅配置下側接頭構件及上側接頭構件之縱向連接部的彎曲剛性變低。因此,在假想以上的大彎曲荷重作用的情況,會有縱向連接部成為構造上弱點之虞。
又,雖然也有利用現場熔接來連結複數片帽型鋼板樁的方法,然而在近年之大斷面化推進的帽型鋼板樁中,每1片的帽型鋼板樁的斷面積大且熔接量變多。因此,縱向連接部每1處之熔接時間長,特別是縱向連接部的處所多時,便會使工期變長。 而且,即使是藉由以高強度螺栓摩擦接合來連結複數片帽型鋼板樁的方法,也會使高強度螺栓每1根的剪力強度變得那樣地高,為了確保和帽型鋼板樁之斷面性能相同程度的連接強度,便需要多數的高強度螺栓。因此,接合板也變大,加工成本增加,且因拴緊多數根高強度螺栓也使施工時間變長,而使工期變長。 該等問題,特別是相較於H型鋼或鋼管等鋼製構件,在壁寬方向之尺寸大的帽型鋼板樁中顯著存在。
本發明是鑑於上述問題點而想出者,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在朝材軸方向連結複數片帽型鋼板樁處可確保充分的彎曲剛性,且抑制連結成本的帽型鋼板樁之縱向連接構造、縱向連接帽型鋼板樁單元、及鋼製壁。
〔用以解決課題的手段〕 本發明之概要如下所述。
(1)本發明之第一態樣是一種將第一帽型鋼板樁和第二帽型鋼板樁以其等之材軸方向的端面彼此相對面而連結的帽型鋼板樁之縱向連接構造,該帽型鋼板樁之縱向連接構造具備有:第一被卡止部,從前述第一帽型鋼板樁之側面朝外突出;及架設部,設於前述第二帽型鋼板樁之側面,且於前述材軸方向卡止在前述第一帽型鋼板樁之前述第一被卡止部。 依據上述態樣之帽型鋼板樁之縱向連接構造,由於設於第二帽型鋼板樁之側面的架設部卡止於從第一帽型鋼板樁之側面朝外突出之第一卡止部,所以可藉由架設部對抗作用在帽型鋼板樁之縱向連接處的彎曲應力,並可提高彎曲剛性。又,在縱向連接施工之際,利用使設在第二帽型鋼板樁之架設部卡止於第一帽型鋼板樁之第一被卡止部,由於可容易且確實地連結該等第一帽型鋼板樁和第二帽型鋼板樁,所以可不須進行必需要作業時間和成本的熔接作業地進行縱向連接施工。
(2) 在上述(1)記載之帽型鋼板樁之縱向連接構造中,也可以是更具備有從前述第二帽型鋼板樁之前述側面朝外突出之第二被卡止部,前述架設部除了卡止於前述第一被卡止部,也卡止於前述第二被卡止部。 依據上述態樣之帽型鋼板樁之縱向連接構造,於縱向連接施工時,利用將架設部也卡止於第二帽型鋼板樁之第二被卡止部,由於可容易且確實地連結第一帽型鋼板樁和第二帽型鋼板樁,所以可不須進行需要作業時間和成本的熔接作業地進行縱向連接施工。
(3)在上述(2)記載之帽型鋼板樁之縱向連接構造中,也可以是採用前述第一帽型鋼板樁之端面和前述第一被卡止部之端面是同平面,前述第二帽型鋼板樁之端面和前述第二被卡止部之端面是同平面的構成。 依據上述態樣之帽型鋼板樁之縱向連接構造,不只是第一帽型鋼板樁及第二帽型鋼板樁之端面彼此,第一被卡止部及第二被卡止部之兩端面彼此也可相對面。因此,由於不只是鋼板之端面,即使是被卡止部之側面也可負擔朝第一帽型鋼板樁和第二帽型鋼板樁於材軸方向相互接近之方向作用的壓力,所以可對抗更大的彎曲荷重。
(4) 在上述(1)〜(3)中任一項記載之帽型鋼板樁之縱向連接構造中,也可以是採用前述第一被卡止部在其前端側具有朝前述材軸方向延伸之延伸設置突起,且前述架設部具有凹部的構成,前述凹部是朝與前述材軸方向及前述第一帽型鋼板樁之板厚方向垂直的壁寬方向延伸,且卡止於前述延伸設置突起。 依據上述態樣之帽型鋼板樁之縱向連接構造,因為利用使第一被卡止部之延伸設置突起朝前述壁寬方向滑動到架設部的凹部,使第一被卡止部和架設部相互卡止,所以可易於進行連結作業。進一步,由於可防止架設部從第一被卡止部脫落,所以可更確實地連結第一帽型鋼板樁和第二帽型鋼板樁。
(5)在上述(4)記載之帽型鋼板樁之縱向連接構造中,也可以是採用更具備有滑動防止部的構成,前述滑動防止部用以拘束前述架設部及前述第一被卡止部間之朝前述壁寬方向的相對移動。 依據上述態樣之帽型鋼板樁之縱向連接構造,藉由滑動防止部,而防止架設部及第一被卡止部相互地相對移動而解除了兩者間之卡止狀態的情事。
(6) 在上述(1)〜(5)中任一項記載之帽型鋼板樁之縱向連接構造中,也可以是採用前述第一被卡止部是沿著前述材軸方向相互隔開而且設置複數個的構成。 依據上述態樣之帽型鋼板樁之縱向連接構造,由於可使第一被卡止部每一個所承受之彎曲應力降低,所以可防止第一被卡止部的破損。
(7) 在上述(6)記載之帽型鋼板樁之縱向連接構造中,也可以是採用前述複數個第一被卡止部是一體地設於共通之基材的構成。 依據上述態樣之帽型鋼板樁之縱向連接構造,可將朝材軸方向相互隔開之複數個第一被卡止部的隔開距離保持一定。因此,對第一帽型鋼板樁安裝複數個第一被卡止部之際,在將基材對第一帽型鋼板樁固定之一步驟中,可正確地安裝全部之第一被卡止部。
(8)在上述(1)〜(7)中任一項記載之帽型鋼板樁之縱向連接構造中,也可以是採用使前述架設部之除了與前述第一被卡止部之卡止部位的部分,在以垂直於前述材軸方向之斷面來看時之斷面積,於前述第一帽型鋼板樁及前述第二帽型鋼板樁之相對面位置最大的構成。 依據上述態樣之帽型鋼板樁之縱向連接構造,由於架設部中使最需要彎曲剛性之處的斷面積較大,所以可使架設部之輕量化和彎曲剛性確保並存。
(9)本發明之第二態樣是一種縱向連接帽型鋼板樁單元,具有上述(1)〜(8)中任一項記載之帽型鋼板樁之縱向連接構造。 依據上述態樣之帽型鋼板樁,可不須需要作業時間和成本之溶接作業地進行縱向連接施工。
(10)本發明之第三態樣是一種鋼製壁,是使上述(9)記載之縱向連接鋼板樁單元,朝與前述材軸方向及前述第一帽型鋼板樁之板厚方向垂直之壁寬方向連續設置複數個,且使前述材軸方向之位置相互不同地配置有於前述壁寬方向相互相鄰之前述縱向連接帽型鋼板樁單元之各自的前述架設部。 依據上述態樣之帽型鋼板樁之縱向連接構造,由於可迴避可能成為構造弱點的連結處於壁寬方向連續,所以可以壁體全體確保高彎曲剛性。 〔發明的效果〕
依據上述(1)記載之態樣的帽型鋼板樁之縱向連接構造,可確保架設部所產生之彎曲剛性,且不須如習知構造的熔接作業也可進行確實的縱向連接施工。因此,一面可抑制將複數片帽型鋼板樁於其等材軸方向縱向連接時的施工成本,一面可確保充分的彎曲剛性。 依據上述(2)記載之態樣的帽型鋼板樁之縱向連接構造,可進一步抑制將複數片帽型鋼板樁於其等之材軸方向縱向連接時的施工成本。 依據上述(3)記載之態樣的帽型鋼板樁之縱向連接構造,可進一步確保充分的彎曲剛性。 依據上述(4)記載之態樣的帽型鋼板樁之縱向連接構造,可進一步抑制縱向連接施工的施工成本。 依據上述(5)記載之態樣的帽型鋼板樁之縱向連接構造,因為可防止架設部及第一被卡止部間之卡止狀態解除,所以可使兩者間之連結狀態成為確實且健全的狀態。 依據上述(6)記載之態樣的帽型鋼板樁之縱向連接構造,因為可防止第一被卡止部的破損,所以可更提高第一帽型鋼板樁及第二帽型鋼板樁之縱向連接處的彎曲剛性。 依據上述(7)記載之態樣的帽型鋼板樁之縱向連接構造,因可以一步驟正確地安裝全部的第一被卡止部,所以可更抑制施工成本。 依據上述(8)記載之態樣的帽型鋼板樁之縱向連接構造,因為可使用輕量且高彎曲剛性的架設部,所以可更易於進行縱向連接施工。 依據上述(9)記載之態樣的帽型鋼板樁之縱向連接構造,不須如習知構造之熔接作業也可進行確實的縱向連接施工。因此,一面可抑制將複數片帽型鋼板樁於其等之材軸方向縱向連接時之施工成本,一面可確保充分的剛性。 依據上述(10)記載之態樣的帽型鋼板樁之縱向連接構造,可以壁體全體確保高彎曲剛性。
以下,就有關本發明一個實施型態之帽型鋼板樁之縱向連接構造1(以下,僅稱為縱向連接構造1), 一面參照圖面一面詳細地進行說明。
縱向連接構造1如圖1所示,例如是在無法施工長形的帽型鋼板樁的狹隘地等現場,被使用於用以在材軸方向Y將埋入到地盤內8的下方及上方的複數片帽型鋼板樁2(第一帽型鋼板樁2A及第二帽型鋼板樁2B)相互連結。
利用將複數片帽型鋼板樁2於材軸方向Y連結,而形成長形的縱向連接帽型鋼板樁單元70。而且,利用使該縱向連接帽型鋼板樁單元70於壁寬方向Z連續設置複數個,而在地盤內8等構築鋼製壁7。
如圖2所示,連結於材軸方向Y之帽型鋼板樁2是在以各自之材軸方向Y之端部3的端面3a彼此相對面的狀態藉由架設部5而連結。
架設部5例如是鋼製,且橫跨在材軸方向Y相互對向之各個帽型鋼板樁2之材軸方向Y的端部3的側面3b、3b而架設。
帽型鋼板樁2如圖3所示,具有翼板部2a、一對腹板部2b、一對臂部2c、及一對接頭部2d。利用使在壁寬方向Z相鄰接之帽型鋼板樁2的接頭部2d間嵌合,而可於壁寬方向Z使複數片帽型鋼板樁2連續設置。
帽型鋼板樁2朝壁寬方向Z延伸,形成翼板部2a,且利用在壁寬方向Z從翼板部2a之兩端的每一個傾斜形成各自的腹板部2b,而形成溝部S。帽型鋼板樁2從各個腹板部2b的一端形成各自的臂部2c,且於各個臂部2c的前端行成各自的接頭部2d。
帽型鋼板樁2於翼板部2a、腹板部2b及臂部2c具有形成略平坦狀的平坦面20。
架設部5也可以是如圖3所示僅架設在翼板部2a的平坦面20,也可以是如圖4所示架設在翼板部2a及一對腹板部2b的平坦面20,也可以是如圖5所示架設在翼板部2a及一對臂部2c的平坦面20。特別是,也可以是如圖5所示,將架設部5架設在不只是僅在平坦面20的單面而是兩面。 而且,在圖4所示的例子中, 3個架設部5雖是分別架設在翼板部2a及一對腹板部2b的平坦面20,然而也可以是使複數個架設部5一體化而架設於帽型鋼板樁。
架設部5如圖6A、圖6B所示,具有使用鋼板等之平板部51、和從平板部51朝板厚方向X突出之架設部側突起50。 架設部側突起50是於壁寬方向Z連續且延伸成直線狀,並且藉由熱軋或冷軋之軋延加工等而與平板部51一體地形成。
架設部側突起50也可以是藉由鋼板之切削加工等而與平板部51一體地形成。又,架設部5也可以是藉由使用鋼板作為平板部51,並於其側面熔接接合架設部側突起50而得。
架設部5是例如使平板部51的板厚尺寸t為9mm~25mm左右,使寬度尺寸B為50mm~125mm左右,或200mm~400mm左右,使高度尺寸H為200mm~400mm左右。又,架設部5是使各個架設部側突起50的材軸方向Y的長度L為10mm~38mm左右,板厚方向X的高度尺寸h為4.5mm~25mm左右,使各個架設部側突起50相互隔開的距離D為60mm~100mm左右。
架設部5如圖7A、圖7B所示,是以平板部51在上下之帽型鋼板樁2之側面3b朝材軸方向Y連續,且架設部側突起50從平板部51朝側面3b突出的方式設置。架設部5是沿著形成在帽型鋼板樁2之各自的端部3的平坦面20設置。
平坦部51是例如如圖7A所示形成略矩形狀。平坦部51如圖7B所示,在材軸方向Y之上部側及下部側的每一側,朝板厚方向X貫通而形成螺栓插通孔40。平板部51在與帽型鋼板樁2之端部3的平坦面20相互對向的側面,沿著材軸方向相互隔開而設置複數個架設部側突起50。於此情況,由於可使每一個的架設部側突起50所承受的彎曲應力下降,所以可防止架設部側突起50的破損。但是,也可以是不需要設置複數個架設部側突起50,而僅設置一個。
如圖7A、圖7B所示,架數部側突起50是於材軸方向Y卡止於從第一帽型鋼板樁2A之端部3的側面3b朝外突出的被卡止部60(第一被卡止部)、及從第二帽型鋼板樁2B之端部3的側面3b朝外突出之被卡止部60(第二被卡止部)。藉此,拘束第一帽型鋼板樁2A和第二帽型鋼板樁2B之間朝材軸方向Y的相對移動。 如此,架設部側突起50在材軸方向Y形成於平板部51之上部側及下部側的每一側,且相互卡止於設在第一帽型鋼板樁2A之端部3的側面3b的被卡止部60。因此,藉由架設部5而可對抗作用在帽型鋼板樁2之縱向連接處的彎曲應力,並可提高彎曲剛性。又,由於藉由架設部5可容易且確實地連結複數個帽型鋼板樁2,所以不需要須花作業時間和成本的熔接作業而可進行縱向連接施工。
在如圖7A、圖7B所示的縱向連接構造1中,被卡止部60朝壁寬方向Z連續且延伸成直線狀,並且沿著材軸方向Y相互隔開而設置複數個。又,被卡止部60是和板構件6(基材)一體地形成,板構件6安裝於帽型鋼板樁2之端部3的側面3b。板構件6係朝壁寬方向Z連續且延伸成直線狀之被卡止部60藉由熱軋或冷軋之軋延加工等而與板構件6一體地形成。
在圖7A、圖7B所示之縱向連接構造1中,是構造成第一帽型鋼板樁2A的端面3a和被卡止部60之在板構件6的材軸方向Y的端面為共平面,且第二帽型鋼板樁2B的端面3a和被卡止部60之在板構件6的材軸方向Y的端面是成為共平面。 依據該構成,不僅是第一帽型鋼板樁2A及第二帽型鋼板樁2B的端面3a彼此,被卡止部60的端面彼此也可相對面。因此,由於不只是鋼板的端面,也可在被卡止部的側面負擔於第一帽型鋼板樁2A和第二帽型鋼板樁2B朝材軸方向相互接近之方向作用的壓力,所以可對抗更大的彎曲荷重。 而且,在圖7A、圖7B所示之縱向連接構造1中,雖是使板構件6之端面間相對面,然而即使是在未具有板構件6的情況,只要是被卡止部60之材軸方向Y的端面為相對面的構成,也可獲致相同的效果。
被卡止部60也可以是藉由鋼板之切削加工等而與板構件6一體地形成。又,被卡止部60也可以是使用鋼板作為板構件6,且利用於其側面熔接接合平鋼而得。
在圖7A、圖7B所示之縱向連接構造1中,被卡止部60於其側面沿著材軸方向Y相互隔開而設置複數個。因此,由於可使被卡止部60每一個所承受的彎曲應力降低,所以可防止被卡止部60的破損。但是,被卡止部60也可以是僅設置一個。
進一步,在圖7A、圖7B所示之縱向連接構造1中,沿著材軸方向Y相互隔開而設置複數個的被卡止部60是和單一的板構件6一體地形成,該單一的板構件6為共通的基材。因此,可使於材軸方向相互隔開之複數個被卡止部60的隔開距離保持一定。因此,對帽型鋼板樁2安裝複數個被卡止部60之際,可在使作為基材之板構件6對帽型鋼板樁2固定之一製程中,正確地安裝全部的被卡止部60。 但是,如圖8A所示,也可以是藉由直接熔接等而將平鋼等安裝在帽型鋼板樁2之端部3的端面3b,藉以設置被卡止部60。
再者,在圖7A、圖7B所示之縱向連接構造1中,架設部5雖是卡止於第一帽型鋼板樁2A和第二帽型鋼板樁2B的被卡止部60,然而架設部5如圖8B所示,也可以是僅卡止於第一帽型鋼板樁2A的被卡止部60。於此情況,架設部5之平板部51不形成架設部側突起50,藉由直接熔接等安裝第二帽型鋼板樁2B之端部3的側面3b和平板部51。再者,如圖8C所示,架設部5也可以是安裝在帽型鋼板樁2的兩面。
架設部5如圖7A、圖7B所示,在帽型鋼板樁2之端部3的側面3b,藉由從平板部51朝板厚方向X貫通到帽型鋼板樁2之端部3的螺栓4而被螺栓接合。架設部5利用在帽型鋼板樁2之端部3的背面使緊固螺帽41螺合於螺栓4,而固定於帽型鋼板樁2的端部3。
架設部5不只是使用被朝板厚方向X緊固的緊固螺帽41而固定,如圖9A、圖9B所示,例如也可以是使用設於帽型鋼板樁2之端部3的平坦面20的熔接螺帽42或是母螺紋部43來固定。此時,架設部5是使螺栓4螺合於熔接螺帽42或是母螺紋部43而固定。而且,即使於此情況,架設部5也可以是安裝在帽型鋼板樁2的兩面。
螺栓4插通於形成在架設部5的平板部51、板構件6及帽型鋼板樁2之端部3的螺栓插通孔40。螺栓4如圖9A所示,螺合於藉由熔接而安裝在帽型鋼板樁2之端部3的熔接螺帽42,或是如圖9B所示,螺合於藉由母螺紋加工而形成在帽型鋼板樁2之端部3的母螺紋部43。
架設部側突起50及被卡止部60如圖10所示,形成為斷面呈略矩形狀。架設部側突起50及被卡止部60特別是藉由熱軋或是冷軋之軋延加工等而形成的情況,如圖11所示,也可以是形成為斷面呈略梯形,又,如圖12所示,也可以是形成為斷面呈略T形。
架設部側突起50及被卡止部60如圖10~圖12所示,利用在材軸方向Y於複數片帽型鋼板樁2相互隔開的方向承受張力T,而使架設部側突起50之材軸方向Y的一端面、和被卡止部60之材軸方向Y的一端面相互抵接。
架設部側突起50及被卡止部60利用在材軸方向Y相互對向的各自之一端面抵接而形成抵接面30。架設部側突起50及被卡止部60利用各自之一端面相互在抵接面30於材軸方向Y被卡止而抵抗張力T,藉以使複數片帽型鋼板樁2被拘束成在材軸方向Y相互不分離。
架設部側突起50及被卡止部60如圖10所示利用形成斷面呈略矩形,使略直交於架設部5之平板部51的側面而形成架設部側突起50的抵接面30,且使略直交於帽型鋼板樁2之端部3的平坦面20或是板構件6之側面而形成被卡止部60的抵接面30。
架設部側突起50及被卡止部60如圖11所示,利用形成為斷面呈略梯形,藉以朝帽型鋼板樁2之端部3,形成在板厚方向X傾斜成錐狀的架設部側突起50,且朝架設部5的平坦部51,形成在板厚方向X傾斜成錐狀的被卡止部60。
如圖11所示,架設部側突起50使朝帽型鋼板樁2之端部3的側面3b突出的前端部50a,比連接於架設部5之平坦部51的基端側50b,以於材軸方向Y寬度變寬的方式傾斜成錐狀。又,被卡止部60使朝架設部5之平坦部51突出的前端側60a,比連接於帽型鋼板樁2之端部3的平坦面20或是連接於板構件6的基端側60b,以於材軸方向Y寬度變寬的方式傾斜成錐狀。
如圖11所示,架設部側突起50及被卡止部60利用各自之一端面相互地形成略平形,以在板厚方向X傾斜成錐狀之抵接面30相互抵接。架設部側突起50及被卡止部60利用以架設部側突起50之前端側50a寬度變寬的方式傾斜成錐狀,又,利用以被卡止部60之前端側60a寬度變寬的方式傾斜成錐狀,而在卡止面30被卡止,以使在板厚方向X不相互分離。
架設部側突起50及被卡止部60如圖12所示,利用形成為斷面呈略T形,而在架設部側突起50之前端側50a形成朝材軸方向Y延伸之架設部側延伸部52,且在被卡止部60之前端側60a形成朝材軸方向Y延伸之被卡止部側延伸部62。
架設部側突起50及被卡止部60係架設部側突起50之基端側50b和被卡止部60之被卡止部側延伸部62相互形成略平行且在抵接面30抵接。架設部側突起50及被卡止部60係架設部側突起50之架設部側延伸部52和被卡止部60之基端側60b相互形成略平行而在抵接面30抵接。
架設部側突起50及被卡止部60利用架設部側突起50之前端側50a的架設部側延伸部52、和被卡止部60之前端側60a的被卡止部側延伸部62朝材軸方向Y延伸而形成,以在板厚方向X不相互分離的方式卡止。
而且,架設部側突起50及被卡止部60也可以是形成有傾斜成錐狀的架設部側突起50,且形成有傾斜成錐狀之被卡止部60,並且形成有架設部側突起50之前端側50a的架設部側延伸部52、和被卡止部60之前端側60a的被卡止部側延伸部62。
架設部側突起50及被卡止部60也可以是如圖13所示,比起各自之材軸方向Y的長度L,各自之相互隔開的距離D較大時,在配置於和抵接面30為相反側的一端面,於架設部5之平板部51的側面熔接架設部側突起50,且於帽型鋼板樁2之端部3的平坦面20或是板構件6的側面熔接被卡止部60。
縱向連接構造1希望是形成卡止於複數個被卡止部60之複數個架設部側突起50,且如圖14A、圖14B、圖14C、圖14D、15A、15B、16A及16B所示,架設部側突起50及被卡止部60特別是傾斜成錐狀而形成。縱向連接構造1利用在架設部側突起50之材軸方向Y的一端面53,於架設部側突起50之前端部50a及基端側50b形成R部30a,且在被卡止部60之材軸方向Y的一端面63,於被卡止部60之前端側60a及基端側60b形成R部30a,藉由簡易的擠壓加工而提升加工性。
縱向連接構造1於R部30a以外的部分,特別是如圖14A、圖14B所示,是以在材軸方向Y相互對向之各自的架設部側突起50的一端面53,成為相互略平形的方式形成錐狀,且是以在材軸方向Y相互對向之各自的被卡止部60的一端面63,成為相互略平形的方式形成錐狀者為佳。於此情況,在架設部側突起50卡止於被卡止部60的狀態,在材軸方向Y相互對向之架設部側突起50的一端面53和被卡止部60的一端面63形成為相互略平形,而可進一步提升加工性。
此時,縱向連接構造1係複數個架設部側突起50在材軸方向Y相互隔開之前端側50a的間隔W1成為和複數個架設部側突起50在材軸方向Y相互隔開之基端側50b的間隔W2大略相同的大小,且抵抗張力T之架設部側突起50之抵接面30的傾斜角度θ1(遠離端部3之側面的傾斜角度)、及和抵接面30為相反側之一端面53的傾斜角度θ2(接近端部3之側面的傾斜角度)在各自之位置是成為大略相同的大小。
又,縱向連接構造1係複數個被卡止部60在材軸方向Y相互隔開之前端側60a的間隔W1成為和複數個被卡止部60在材軸方向Y相互隔開之基端側60b的間隔W2大略相同的大小,且抵抗張力T之被卡止部60之抵接面30的傾斜角度θ1、及和抵接面30為相反側之一端面63的傾斜角度θ2在各自之位置是成為大略相同的大小。
而且,縱向連接構造1是例如可使R部30a的曲率半徑為5mm左右,使傾斜角度θ1為45°左右。縱向連接構造1是例如使間隔W1為30mm左右,且間隔W1和間隔W2之大小的差越小,則對押出加工之加工性的提升越有利。
而且,在圖14B所示的例子中,雖然使傾斜角度θ1小於90°,傾斜角度θ2超過90°,然而如圖14C所示之變形例,也可以是使傾斜角度θ1超過 90°,傾斜角度θ2小於90°。 又,在圖14B所示之例子中,雖然使突起50之兩側面平行,然而如圖14D所示之其他變形例,也可以是使突起50作成隨著朝向前端側而前端變細的形狀。
又,縱向連接構造1於架設部側突起50及被卡止部60形成為斷面呈略梯形狀的情況,如圖15A、圖15B所示,複數個架設部側突起50之前端側50a的間隔W1是形成比複數個架設部側突起50之基端側50b的間隔W2還小,且複數個被卡止部60之前端側60a的間隔W1是形成比複數個被卡止部60之基端側60b的間隔W2還小。此時,縱向連接構造1也可以是因應需要,如圖16A、圖16B所示,與抵接面30為相反側之架設部側突起50之一端面53的傾斜角度及被卡止部60之一端面63的傾斜角度(傾斜角度θ2)形成略直角。
此處,縱向連接構造1如圖17A所示,於複數片帽型鋼板樁2會發生在材軸方向Y朝使接近的方向作用的壓力P,或是如圖17B所示,於複數片帽型鋼板樁2在材軸方向Y朝使離開的方向作用的張力T。縱向連接構造1於複數片帽型鋼板樁2作用張力T時,由於從架設部側突起50之抵接面30到平板部51之重心於板厚方向X有距離,所以會成為於架設部5作用偏心彎曲者,且如圖17C所示,於架設部5產生翹曲變形而會有使架設部側突起50脫離之虞。
因此,縱向連接構造1如圖18A〜圖18C所示,希望是形成在材軸方向Y最端部側G的架設部側突起50在從材軸方向Y的兩側分離或是抵接的狀態下,被夾入到2個被卡止部60。此時,縱向連接構造1在架設部5之材軸方向Y的上端側,於架設部側突起50之更上方設置被卡止部60,且在架設部5之材軸方向Y的下端側,於架設部側突起50之更下方設置被卡止部60。
藉此,縱向連接構造1利用在材軸方向Y最端部側G的架設部側突起50從材軸方向Y的兩側被夾入到複數個被卡止部60,如圖18B所示,即使於架設部5作用偏心彎曲的情況,也卡止於架設部側突起50之上方或是下方的被卡止部60。因此,可抑制架設部5之翹曲變形,且防止架設部側突起50的脫離。 縱向連接構造1係與抵接面30為相反側之架設部側突起50之一端面53及被卡止部60之一端面63形成為略直角者之外,如圖18C所示,由於傾斜成錐狀而形成且相互卡止的情況會更確實地防止架設部側突起50的脫離,因此較佳。
又,縱向連接構造1如圖19A〜圖19C所示,是以在材軸方向Y比起架設部5之端部側G的平板部51的板厚尺寸t2,在材軸方向Y使中央側F的平板部51的板厚尺寸t1較大者為佳。 如此,讓除了架設部5之與被卡止部60的卡止部位外的部分,以垂直材軸方向Y之斷面所見時的斷面積,於帽型鋼板樁2之相對面位置作成最大,藉以可使在架設部5中最需要彎曲剛性之處的斷面積較大。因此,可使架設部5之輕量化和彎曲剛性確保並存。
在圖19A所示之縱向連接構造1中,架設部5係利用相較於端部側G而在中央側F使平板部51之外表面51a突出而形成錐狀,而使板厚尺寸t1比板厚尺寸t2大。 在圖19B、圖19C所示之縱向連接構造1中,利用相較於端部側G而在中央側F使平板部51之內表面51b突出而形成,以使板厚尺寸t1比板厚尺寸t2大。具體來說,也可以是利用如圖19B所示,隨著從端部3離開而使平板部51的厚度連續地漸減,或是如圖19C所示,隨著從端部3離開而使平板部51的厚度漸減成階梯狀,使板厚尺寸t1比板厚尺寸t2大。
藉此,縱向連接構造1係利用使中央側F之平板部51的板厚尺寸t1比架設部5之端部側G的平板部51的板厚尺寸t2大,而使在材軸方向Y之中央側F的架設部5的剛性提升。因此,即使於架設部5作用偏心彎曲的情況,也可於架設部5抑制翹曲變形,並防止架設部側突起50的脫離。 而且,縱向連接構造1如圖18A〜圖18C所示,一面將最端部側G的架設部側突起50作為從材軸方向Y之兩側夾入到複數個被卡止部60者,一面如圖19A〜圖19C所示,在材軸方向Y可使中央側F之平板部51的板厚尺寸t1較大。
如上述般,在圖11、圖12、圖14A〜圖19C等所示之縱向連接構造1中,被卡止部60在其前端側具有朝材軸方向Y延伸之延伸設置突起(傾斜成錐狀之被卡止部60的一部分,或是被卡止部側延伸部62)。而且,該延伸設置突起卡止於朝壁寬方向Z延伸而形成之架設部5的凹處。 藉此,可容易地進行連結作業,且可確實地防止架設部5的脫離。
縱向連接構造1在架設部側突起50及被卡止部60形成為斷面呈略矩形的情況,如圖20所示,將架設部5從帽型鋼板樁2的溝部S的外側朝板厚方向X移動。此時,架設部5從溝部S的外側安裝於帽型鋼板樁2並以螺栓4等固定。而且,架設部5也可以使從帽型鋼板樁2的溝部S的內側移動,而從溝部S的內側安裝於帽型鋼板樁2。
縱向連接構造1在架設部側突起50及被卡止部60形成為斷面呈略梯形或是斷面呈略T形的情況,如圖21所示,使架設部5朝壁寬方向Z滑動移動。此時,架設部5於複數個被卡止部60之間滑動插入架設部側突起50,又,於複數個架設部側突起50滑動插入被卡止部60,並固定成不朝板厚方向X分離。
縱向連接構造1如圖22所示,也可以是被卡止部60及架設部側突起50形成為楔形。於此情況,可提升於複數個架設部側突起50之間使被卡止部60滑動插入時的施工性,且藉由架設部側突起50和被卡止部60之間的摩擦力,而可防止架設部5的脫離。進一步,突起間的遊隙變小,也可降低變形時之滑動變形。
縱向連接構造1如圖23A、圖23B所示,也可以是形成有被卡止部60的板構件6及架設部5藉由沿著朝材軸方向Y等傾斜之切斷線E的切斷加工等來製作。此時,縱向連接構造1如圖23C所示,使被卡止部60及架設部側突起50朝壁寬方向Z傾斜,利用使架設部5朝壁寬方向Z滑動移動,而於複數個被卡止部60之間滑動插入複數個架設部側突起50。
縱向連接構造1因應需要,於壁寬方向Z之一側端設置制動器構件33,在使架設部5朝壁寬方向Z滑動移動時,使架設部5抵接於制動器構件33。此時,縱向連接構造1一面利用被卡止部60及架設部側突起50傾斜,而易於進行架設部5的滑動移動,一面利用使架設部5抵接於制動器構件33,以防止架設部5進行必要以上的滑動移動,而可防止架設部5的脫落。
縱向連接構造1因應需要,也可以是如圖24A、圖24B所示,使形成有被卡止部60板構件6安裝於第一帽型鋼板樁2A和第二帽型鋼板樁2B雙方的端部3的側面3b。此時,縱向連接構造1也可以是例如於第一帽型鋼板樁2A側的板構件6形成朝材軸方向Y突出的突出部65,且於第二帽型鋼板樁2B側的板構件6,形成朝材軸方向Y凹下的凹陷部66。
如圖24A、圖24B所示之縱向連接構造1中,將第一帽型鋼板樁2A和第二帽型鋼樁2B在材軸方向Y相互連結時,形成於第一帽型鋼板樁2A側之板構件6的突出部65嵌裝於形成在第二帽型鋼板樁2B側之板構件6的凹陷部66。藉此,縱向連接構造1利用突出部65嵌裝於凹陷部66,而可易於在壁寬方向Z定位複數片帽型鋼板樁2的端部3。再者,縱向連接構造1特別是利用使突出部65及凹陷部66朝壁寬方向Z傾斜而形成,突出部65及凹陷部66之相互的傾斜面成為導引部,而可易於實施突出部65和凹陷部66的嵌裝。
縱向連接構造1如圖25A〜圖25C所示,也可以是在已將複數個架設部側突起50滑動插入於複數個被卡止部60之間的狀態,使包圍被在材軸方向Y相互卡止的架設部側突起50和被卡止部60的框構件55設於架設部5。此時,縱向連接構造1利用以框構件55的兩側部55a夾入架設部側突起50及被卡止部60,而可防止架設部5之必要以上的滑動移動。而且,縱向連接構造1因應必要,利用於架設部5的上端面5b形成溝54,且框構件55之上端部55b嵌入溝54,而可拘束框構件55之板厚方向X的移動,並防止框構件55的脫落。
縱向連接構造1如圖26A、圖26B所示,也可以是使架設部5之下端面5a從材軸方向Y之上方向下方朝帽型鋼板樁2之端部3側傾斜而形成。縱向連接構造1利用使架設部5之下端面5a朝帽型鋼板樁2之端部3側傾斜,在將被以架設部5連結了之狀態的帽型鋼板樁2(縱向連接帽型鋼板樁單元70)埋入時,可降低架設部5之下端面5a所承受之打設抵抗。
此處,縱向連接構造1也可以是在架設部5之上端面5b或是平板部51的外表面51a,設置從架設部5連續而貫通到被卡止部60或是板構件6的螺栓4、螺絲等之軸構件56。又,縱向連接構造1也可以是設置從架設部5連續到被卡止部60或是板構件6為止架設平鋼等之板件44,且以螺固等將板件44固定。
再者,縱向連接構造1也可以是如圖27A〜圖27C所示,利用使架設部側突起50及被卡止部60在壁寬方向Z部分地被切口,而於架設部側突起50及被卡止部60形成切溝57a。此時,縱向連接構造1在使架設部側突起50和被卡止部60被部份地切口而形成的切溝57a,嵌裝朝材軸方向Y連續而延伸之略方形等的閂構件57。 而且,從施工性的觀點來看,切溝57a及閂構件57以非略方形且朝前端部側使寬尺寸漸減之三角形者為佳。
如此,縱向連接構造1也可以是僅設置如圖25A〜圖25C所示之框構件55、圖26A及圖26B所示之軸構件56、板件44及圖27A〜圖27C所示之閂構件57之任一者作為滑動防止部,且因應必要將其等適當地組合來設置。藉此,縱向連接構造1利用以滑動防止部來拘束架設部5之壁寬方向Z的移動,而可防止架設部5的脫落。
縱向連接構造1在架設部側突起50及被卡止部60形成為斷面呈略梯形或是斷面呈略T形等的情況,架設部5固定成不朝板厚方向X分離,架設部5之壁寬方向Z的移動被以框構件55等拘束,且架設部側突起50和被卡止部60被朝材軸方向Y卡止。此時,縱向連接構造1是作成不使用朝板厚方向X貫通帽型鋼板樁2之端部3的螺栓4來防止架設部5的脫落,不在帽型鋼板樁2之端部3形成開孔者,而可使帽型鋼板樁2之止水性能提升。
縱向連接構造1特別是如圖28所示,在將被以架設部5連結了之複數片帽型鋼板樁2埋入到地盤內8時,或是複數片帽型鋼板樁2在已被埋入地盤內8的狀態,彎曲荷重M作用在連結複數片帽型鋼板樁2處。
縱向連接構造1為了作成在複數片帽型鋼板樁2被連結處可充分地抵抗彎曲荷重M,希望是使架設部5之彎曲剛性及彎曲強度作成和帽型鋼板樁2單體相同程度。此時,縱向連接構造1例如利用將架設部5架設於翼板部2a及臂部2c,而使從彎曲荷重M之中性軸C到架設部5之重心的距離e1、e2成為跟從中性軸C到帽型鋼板樁2之翼板部2a及臂部2c的隔開距離大略相同。
縱向連接構造1是以架設部5之板厚方向X的尺寸比架設部5之壁寬方向Z的尺寸小者為佳。於此情況,由於從彎曲荷重M之中性軸C到架設部5之重心的距離e1、e2,是和帽型鋼板樁2之翼板部2a及臂部2c大略相同,所以利用架設具有和帽型鋼板樁2相同程度之斷面積的架設部5,而可使架設部5之彎曲剛性及彎曲強度和帽型鋼板樁2單體相同程度。即使是和帽型鋼板樁2相同程度之板厚薄的架設部5,縱向連接構造1由於在連結複數片帽型鋼板樁2之處也可充分地抵抗彎曲荷重M,所以可使架設部5輕量且小型。
縱向連接構造1特別是利用在遠離彎曲荷重M之中性軸C的位置架設架設部5,使架設部5之斷面二次彎矩變大,即使是使架設部5的板厚更薄,也可在連結複數片帽型鋼板樁2之處充分地抵抗彎曲荷重M。藉此,縱向連接構造1在連結複數片帽型鋼板樁2之處可確保充分之彎曲剛性的同時,利用使架設部5輕量且小型,而可以抑制複數片帽型鋼板樁的連結成本。
縱向連接構造1由於在連結複數片帽型鋼板樁2之處可確保充分之彎曲剛性,所以連結複數片帽型鋼板樁2之處便不成為構造的弱點,而可迴避朝材軸方向Y連接了複數片帽型鋼板樁之縱向接頭帽型鋼板樁全體之彎曲性能的降低。
而且,縱向連接構造1在彎曲荷重M的作用方向被特定的情況,如圖3所示,利用僅將架設部5架設於成為拉力側之翼板部2a之平坦面20,而可抑制作為架設部5之鋼材的使用量。
縱向連接構造1如圖10〜圖12所示,朝材軸方向Y連結之複數片帽型鋼板樁2利用以抵接面30於材軸方向Y被卡止,而成抵抗拉力T者。為了抵抗拉力T所要求之架設部側突起50及被卡止部60之支壓強度由於比起拉力強度一般高1.5倍左右,所以利用相對於帽型鋼板樁2之板厚尺寸t’使架設部側突起50及被卡止部60之板厚方向X的高度h降低到7成左右(h=1/1.5×t’),而可使架設部5更輕量且小型。
鋼製壁7如圖1所示,具備有架設在於材軸方向Y相互連結之複數片帽型鋼板樁2之端部3的側面3b的架設部5、及利用架設部5在材軸方向Y連結了複數片帽型鋼板樁之複數個縱向連接帽型鋼板樁單元70,利用使複數個縱向連接帽型鋼板樁單元70於壁寬方向Z連續設置,而構築成在地盤內8等朝壁寬方向Z延伸。
鋼製壁7特別是在壁寬方向Z相互相鄰而連續設置之複數個縱向連接帽型鋼板樁單元70,使材軸方向Y之位置彼此不同而配置各個縱向連接帽型鋼板樁單元70之架設部5。此時,鋼製壁7利用複數片帽型鋼板樁2連結之處在壁寬方向Z配置成略交錯狀(千鳥狀)等,而可迴避可成為各個縱向連接帽型鋼板樁單元70之構造弱點的連結處在材軸方向Y配置於大略相同的位置而於壁寬方向Z連續。
以上,已就本發明之實施型態詳細地進行說明,然而上述之實施型態任一者不過是在實施本發明之具體化的例子,不以其等而限定地解釋本發明之技術範圍。 〔產業上的利用可能性〕
依據本發明,在複數片帽型鋼板樁於材軸方向Y連接之處,確保充分的彎曲剛性,且可提供一種可抑制連結成本之帽型鋼板樁之縱向連接構造、縱向連接構造帽型鋼板樁單元、以及鋼製壁。
1‧‧‧帽型鋼板樁之縱向連接構造
2‧‧‧帽型鋼板樁
2A‧‧‧第一帽型鋼板樁
2B‧‧‧第二帽型鋼板樁
2a‧‧‧翼板部
2b‧‧‧腹板部
2c‧‧‧臂部
2d‧‧‧接頭部
3‧‧‧端部
3a‧‧‧端面
3b‧‧‧側面
3c‧‧‧側面
4‧‧‧螺栓
5‧‧‧架設部
5a‧‧‧下端面
5b‧‧‧上端面
6‧‧‧板構件
7‧‧‧鋼製壁
8‧‧‧地盤內
20‧‧‧平坦面
30‧‧‧抵接面
30a‧‧‧R部
33‧‧‧制動器構件
40‧‧‧螺栓插通孔
41‧‧‧緊固螺帽
42‧‧‧螺栓
43‧‧‧母螺紋部
44‧‧‧板件
50‧‧‧架設部側突起
50a‧‧‧前端側
50b‧‧‧基端側
51‧‧‧平板部
51a‧‧‧外表面
51b‧‧‧內表面
52‧‧‧架設部側延伸部
53‧‧‧端面
54‧‧‧溝
55‧‧‧框構件
55a‧‧‧側部
55b‧‧‧上端部
56‧‧‧軸構件
57‧‧‧閂構件
57a‧‧‧切溝
60‧‧‧被卡止部
60a‧‧‧前端側
60b‧‧‧基端側
62‧‧‧被卡止部側延伸部
63‧‧‧端面
65‧‧‧突出部
66‧‧‧凹陷部
70‧‧‧縱向連接帽型鋼板樁單元
B‧‧‧寬度尺寸
C‧‧‧中性軸
D‧‧‧距離
E‧‧‧切斷線
e1‧‧‧距離
e2‧‧‧距離
F‧‧‧中央側
G‧‧‧端部側
H‧‧‧高度尺寸
h‧‧‧高度尺寸
L‧‧‧長度
M‧‧‧彎曲荷重
P‧‧‧壓力
S‧‧‧溝部
T‧‧‧張力
t’‧‧‧板厚尺寸
t1‧‧‧板厚尺寸
t2‧‧‧板厚尺寸
W1‧‧‧間隔
W2‧‧‧間隔
X‧‧‧板厚方向
Y‧‧‧材軸方向
Z‧‧‧壁寬方向
q1‧‧‧傾斜角度
q2‧‧‧傾斜角度
圖1是顯示應用了帽型鋼板樁之縱向連接構造之鋼製壁的立體圖。 圖2是帽型鋼板樁之縱向連接構造的前視圖。 圖3是圖2所示之縱向連接構造的平面圖。 圖4是在帽型鋼板樁之腹板部也設置架設部時的縱向連接構造的平面圖。 圖5是在帽型鋼板樁之兩面設置架設部時之縱向連接構造的平面圖。 圖6A是架設部的背面圖。 圖6B是架設部的側面圖。 圖7A是縱向連接構造的前視圖,且一部分是被截面後來看。 圖7B是縱向連接構造的縱斷面圖。 圖8A是在第一帽型鋼板樁和第二帽型鋼板樁之兩方的端部設置被卡止部之縱向連接構造的縱斷面圖。 圖8B是僅在第一帽型鋼板樁之端部設置被卡止部之縱向連接構造的縱斷面圖。 圖8C是在帽型鋼板樁的兩面設置被卡止部之縱向連接構造的縱斷面圖。 圖9A是在熔接螺帽螺合螺栓之縱向連接構造的縱斷面圖。 圖9B是在形成於帽型鋼板樁之側面的母螺紋部螺合螺栓之縱向連接構造的縱斷面圖。 圖10是架設部側突起及被卡止部形成為斷面呈略矩形之縱向連接構造的側面圖。 圖11是架設部側突起及被卡止部形成為斷面呈略梯形之縱向連接構造的側面圖。 圖12是架設部側突起及被卡止部形成斷面呈略T形之縱向連接構造的側面圖。 圖13是藉由平鋼之熔接而形成架設部側突起及被卡止部之縱向連接構造的側面圖。 圖14A是架設部側突起及被卡止部相互形成略平行之縱向連接構造的縱斷面圖。 圖14B是圖14A所示之縱向連接構造的部分放大圖。 圖14C是圖14A所示之縱向連接構造的變形例。 圖14D是圖14A所示之縱向連接構造之其他的變形例。 圖15A是架設部側突起及被卡止部之前端側的間隔形成比基端側的間隔小之縱向連接構造的縱斷面圖。 圖15B是圖15A所示之縱向連接構造的部分放大圖。 圖16A是與架設部側突起及被卡止部之抵接面為相反側之一端面形成略直角的縱向連接構造之縱斷面圖。 圖16B是圖16B所示之縱向連接構造的部分放大圖。 圖17A是用以說明作用於帽型鋼板樁之壓力的縱斷面圖。 圖17B是用以說明作用於帽型鋼板樁之拉力的縱斷面圖。 圖17C是說明於架設部產生翹曲變形的縱斷面圖。 圖18A是架設部側突起夾入到被卡止部之縱向連接構造的縱斷面圖。 圖18B是在圖18A所示之縱向連接構造中,顯示於架設部作用偏心彎曲時的縱斷面圖。 圖18C是縱向連接構造的縱斷面圖,該縱向連接構造從第一帽型鋼板樁和第二帽型鋼板樁之相對面最遠離之位置中之架設部側突起和被卡止部形成錐狀,顯示於架設部作用偏心彎曲的情況。 圖19A是於架設部,相較於端部側之平板部的板厚尺寸,中央側的平板部之板厚尺寸形成較大的縱向連接構造之縱斷面圖。 圖19B是於架設部,相較於端部側之平板部的板厚尺寸,中央側的平板部之板厚尺寸形成較大的縱向連接構造之縱斷面圖。 圖19C是於架設部,相較於端部側之平板部的板厚尺寸,中央側的平板部之板厚尺寸形成較大的縱向連接構造之縱斷面圖。 圖20是顯示使前述實施型態之縱向連接構造的架設部朝板厚方向X移動之狀態的立體圖。 圖21是顯示使形成有斷面呈略梯形或略T型之架設部側突起的架設部朝壁寬方向Z移動之狀態的立體圖。 圖22是顯示使形成有楔型之架設部側突起和被卡止部之架設部朝壁寬方向Z移動之狀態的立體圖。 圖23A是顯示被進行了切斷加工之板構件的前視圖。 圖23B是顯示被進行了切斷加工之架設部的前視圖。 圖23C是顯示朝壁寬方向Z傾斜之架設部側突起及被卡止部之前視圖。 圖24A是顯示使形成有突出部之板構件和形成有凹部之板構件位置對準之狀態的前視圖。 圖24B是突出部嵌裝於凹部之狀態的前視圖。 圖25A是顯示滑動移動之架設部的立體圖。 圖25B是顯示安裝在架設部之框構件的立體圖。 圖25C是顯示以框構件之兩側部夾入之狀態的立體圖。 圖26A是設有朝材軸方向Y貫通之螺栓等的架設部的前視圖。 圖26B是圖26A所示之架設部的縱斷面圖。 圖27A是顯示滑動移動之架設部的立體圖。 圖27B是顯示安裝於架設部之閂構件的立體圖。 圖27C是顯示嵌裝於切溝之閂構件的立體圖。 圖28是顯示作用於帽型鋼板樁之彎曲荷重的平面圖。
1‧‧‧帽型鋼板樁之縱向連接構造
2‧‧‧帽型鋼板樁
2A‧‧‧第一帽型鋼板樁
2B‧‧‧第二帽型鋼板樁
3‧‧‧端部
5‧‧‧架設部
7‧‧‧鋼製壁
8‧‧‧地盤內
70‧‧‧縱向連接帽型鋼板樁單元
X‧‧‧板厚方向
Y‧‧‧材軸方向
Z‧‧‧壁寬方向

Claims (10)

  1. 一種帽型鋼板樁之縱向連接構造,是將第一帽型鋼板樁和第二帽型鋼板樁以其等之材軸方向的端面彼此相對面而連結,該帽型鋼板樁之縱向連接構造之特徵在於具備有: 第一被卡止部,從前述第一帽型鋼板樁之側面朝外突出;及 架設部,設於前述第二帽型鋼板樁之側面,且於前述材軸方向卡止在前述第一帽型鋼板樁之前述第一被卡止部。
  2. 如請求項第1項之帽型鋼板樁之縱向連接構造,更具備有從前述第二帽型鋼板樁之前述側面朝外突出之第二被卡止部,前述架設部除了卡止於前述第一被卡止部,也卡止於前述第二被卡止部。
  3. 如請求項第2項之帽型鋼板樁之縱向連接構造,其中前述第一帽型鋼板樁之端面和前述第一被卡止部之端面是同平面,前述第二帽型鋼板樁之端面和前述第二被卡止部之端面是同平面。
  4. 如請求項第1至3項中任一項之帽型鋼板樁之縱向連接構造,其中前述第一被卡止部在其前端側具有朝前述材軸方向延伸之延伸設置突起,前述架設部具有凹部,前述凹部是朝與前述材軸方向及前述第一帽型鋼板樁之板厚方向垂直的壁寬方向延伸,且卡止於前述延伸設置突起。
  5. 如請求項第4項之帽型鋼板樁之縱向連接構造,更具備有滑動防止部,前述滑動防止部用以拘束前述架設部及前述第一被卡止部間之朝前述壁寬方向的相對移動。
  6. 如請求項第1至5項中任一項之帽型鋼板樁之縱向連接構造,其中前述第一被卡止部是沿著前述材軸方向相互隔開而設置複數個。
  7. 如請求項第6項之帽型鋼板樁之縱向連接構造,其中前述複數個第一被卡止部是一體地設於共通之基材。
  8. 如請求項第1至7項中任一項之帽型鋼板樁之縱向連接構造,其中使前述架設部之除了與前述第一被卡止部之卡止部位的部分,在以垂直於前述材軸方向之斷面來看時之斷面積,於前述第一帽型鋼板樁及前述第二帽型鋼板樁之相對面位置最大。
  9. 一種縱向連接帽型鋼板樁單元,具有如請求項第1至8項中任一項之帽型鋼板樁之縱向連接構造。
  10. 一種鋼製壁,是使請求項第9項之縱向連接鋼板樁單元,朝與前述材軸方向及前述第一帽型鋼板樁之板厚方向垂直之壁寬方向連續設置複數個,其特徵在於:     使前述材軸方向之位置相互不同地配置有於前述壁寬方向相互相鄰之前述縱向連接帽型鋼板樁單元之各自的前述架設部。
TW105127410A 2015-08-28 2016-08-26 帽型鋼板樁之縱向連接構造、縱向連接帽型鋼板樁單元、及鋼製壁 TWI61000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68456 2015-08-28
JP2015168456 2015-08-28
JP2016004004 2016-01-13
JP2016-004004 2016-01-1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13824A true TW201713824A (zh) 2017-04-16
TWI610009B TWI610009B (zh) 2018-01-01

Family

ID=581886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27410A TWI610009B (zh) 2015-08-28 2016-08-26 帽型鋼板樁之縱向連接構造、縱向連接帽型鋼板樁單元、及鋼製壁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JP (1) JP6555352B2 (zh)
KR (1) KR20180033543A (zh)
CN (1) CN108138458B (zh)
AU (1) AU2016316135B2 (zh)
HK (1) HK1251271A1 (zh)
MY (1) MY187422A (zh)
PH (1) PH12018500289B1 (zh)
SG (1) SG11201800379XA (zh)
TW (1) TWI610009B (zh)
WO (1) WO201703862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02887B2 (ja) * 2017-08-23 2022-01-20 株式会社技研製作所 鋼矢板
JP2022031612A (ja) * 2018-12-21 2022-02-22 日本製鉄株式会社 組み合わせ鋼矢板および鋼矢板壁
CN110374123B (zh) * 2019-08-05 2020-10-27 新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组合式围堰及其下放施工方法
CN111764371B (zh) * 2020-06-09 2022-01-28 河海大学 一种拼接型雪花形钢板桩及其施工方法
CN112942446B (zh) * 2021-02-04 2022-04-19 浙江吉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板桩基础防水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249818A (en) * 1938-10-22 1941-07-22 George B Bell Jr Sheet piling
JPH053434U (ja) * 1991-06-27 1993-01-19 積水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波 板
JP2537721B2 (ja) * 1991-10-17 1996-09-25 鹿島建設株式会社 鋼管柱の接合部構造
JP3008212U (ja) * 1994-08-24 1995-03-07 セーチョー工業株式会社 ケーブルトラフ
JP2001020392A (ja) * 1999-07-07 2001-01-23 Shimizu Corp 構造部材の接合構造
JP5024703B2 (ja) * 2007-08-27 2012-09-12 三谷セキサン株式会社 既製杭の連結方法、連結構造
JP5182251B2 (ja) * 2009-08-10 2013-04-17 新日鐵住金株式会社 鋼矢板の継手構造および鋼矢板壁構造
JP5177603B2 (ja) * 2010-04-22 2013-04-03 新日鐵住金株式会社 組合せ鋼矢板壁
CN103649417B (zh) * 2011-07-14 2015-10-07 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 组合钢板桩、地下连续壁以及组合钢板桩的再利用方法
CN202989906U (zh) * 2012-11-02 2013-06-12 武汉二航路桥特种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钢板桩对接机构
JP6325809B2 (ja) * 2013-12-18 2018-05-16 株式会社技研製作所 鋼矢板の接合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38458A (zh) 2018-06-08
CN108138458B (zh) 2020-03-27
TWI610009B (zh) 2018-01-01
PH12018500289A1 (en) 2018-08-13
KR20180033543A (ko) 2018-04-03
AU2016316135A1 (en) 2018-02-08
WO2017038629A1 (ja) 2017-03-09
JP6555352B2 (ja) 2019-08-07
PH12018500289B1 (en) 2018-08-13
HK1251271A1 (zh) 2019-01-25
AU2016316135B2 (en) 2019-05-30
SG11201800379XA (en) 2018-02-27
MY187422A (en) 2021-09-22
JPWO2017038629A1 (ja) 2018-05-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713824A (zh) 帽型鋼板樁之縱向連接構造、縱向連接帽型鋼板樁單元、及鋼製壁
US9951510B2 (en) Joint structure of steel beam
US20140311082A1 (en) Modular wall stud brace
EP3712340A1 (en) Precast wall having increased pouring resistance
JP2017203321A (ja) 接合具
JP6536323B2 (ja) 鋼矢板の縦継構造及び鋼矢板壁
JP4657926B2 (ja) 鋼材の取付方法
JP5323622B2 (ja) ボルト固定用の基板と座金の構造、及びその構造を適用した柱脚金物
JP2018138719A (ja) 鋼製部材の縦継構造
TWI589761B (zh) 固定金屬件
JP3209111U (ja) たて枠材およびスチールハウス
JP5420377B2 (ja) 杭頭接合構造
JP4167609B2 (ja) ホールダウン金物およびその金物と支持ボルトとの固定構造
US20130279976A1 (en) Interlocking tab device
JP6383684B2 (ja) 建造物
JP7425119B2 (ja) 建具枠連結構造及び建具枠連結具
US11248374B2 (en) Facade support system
KR102164342B1 (ko) 토류판 고정장치
JP3221088U (ja) 耐力壁
KR100510776B1 (ko) 흙막이 공사에 사용되는 아치형 흙막이 패널 및 설치방법
JP6817026B2 (ja) 天井材取付金具及び天井材取付構造
JPH0579151A (ja) 板状建材の施工法
JP5060148B2 (ja) 螺軸固定構造
JP3049439U (ja) 筋かい固定金具
JP2020128671A (ja) コンクリート版の継手構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