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38458A - 帽型钢板桩的竖接结构、竖接帽型钢板桩单元以及钢制壁 - Google Patents

帽型钢板桩的竖接结构、竖接帽型钢板桩单元以及钢制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138458A
CN108138458A CN201680049481.2A CN201680049481A CN108138458A CN 108138458 A CN108138458 A CN 108138458A CN 201680049481 A CN201680049481 A CN 201680049481A CN 108138458 A CN108138458 A CN 1081384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pe
steel sheet
sheet pile
hat steel
vertical j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4948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138458B (zh
Inventor
北滨雅司
妙中真治
籾山嵩
乙志和孝
川西毅
户田和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ppon Stee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ppon Stee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ppon Steel Corp filed Critical Nippon Steel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1384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384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1384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3845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5/00Bulkheads, piles, or other structural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foundation engineering
    • E02D5/02Sheet piles or sheet pile bulkheads
    • E02D5/03Prefabricated parts, e.g. composite sheet piles
    • E02D5/04Prefabricated parts, e.g. composite sheet piles made of steel
    • E02D5/08Locking forms; Edge joints; Pile crossings; Branch piec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5/00Bulkheads, piles, or other structural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foundation engineering
    • E02D5/02Sheet piles or sheet pile bulkheads
    • E02D5/16Auxiliary devices rigidly or detachably arranged on sheet piles for facilitating assembly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200/00Geometr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E02D2200/16Shap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600/00Miscellaneous
    • E02D2600/20Miscellaneous comprising details of connection between el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Bulkheads Adapted To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AREA)

Abstract

该帽型钢板桩的竖接结构是使第一帽型钢板桩和第二帽型钢板桩在它们的材料轴向上的端面彼此对接并连结而得到的帽型钢板桩的竖接结构,其具备:第一被接合止动部,该第一被接合止动部从所述第一帽型钢板桩的侧面朝向外方突出;和架设部,该架设部设置于所述第二帽型钢板桩的侧面、并且相对于所述第一帽型钢板桩的所述第一被接合止动部在所述材料轴向上接合止动。

Description

帽型钢板桩的竖接结构、竖接帽型钢板桩单元以及钢制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材料轴向(material axial direction)上连结多个帽型钢板桩(hat-type steel sheet piling)的帽型钢板桩的竖接结构、具有该竖接结构的竖接帽型钢板桩单元、以及使该竖接帽型钢板桩单元在壁宽方向上连接而得到的构成壁。
本申请基于2015年8月28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15-168456号和2016年1月13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16-004004号而主张优先权,在此援引它们的内容。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能够既确保竖接部的挡水(止水)性和/或刚度、屈服强度,又廉价且便于施工而能够削减工期和/或成本的结构,提出了例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帽型钢板桩的竖接结构。
专利文献1公开了如下的竖接结构:将至少具有一个以上的腹板(web)和一个以上的凸缘而形成为截面弯曲状的帽型钢板桩上下连结。该竖接结构具备下侧接头部件、上侧接头部件以及附着固定手段。
下侧接头部件,在下侧帽型钢板桩的上端部处的腹板和凸缘的互相不同的至少二个部位从该腹板和凸缘的表面突出并被固定。上侧接头部件,在与所述下侧接头部件对应的上侧帽型钢板桩的下端部处的腹板和凸缘的互相不同的至少二个部位从该腹板和凸缘的表面突出并被固定。附着固定手段,在所述下侧帽型钢板桩的上端缘与所述上侧帽型钢板桩的下端缘抵接的状态下将所述下侧接头部件和上侧接头部件附着固定。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11-3828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帽型钢板桩的竖接结构中,成为下侧接头部件和上侧接头部件的钢板的截面性能比上下连结的帽型钢板桩的截面性能小,因此仅配置有下侧接头部件和上侧接头部件的竖接部的弯曲刚度变低。因此,存在在作用了设想以上的大弯曲载荷的情况下、竖接部成为结构上的弱点这样的可能性。
另外,还有通过现场焊接来连结多个帽型钢板桩的方法,但是,在近年的越来越大截面化的帽型钢板桩中,平均每一枚帽型钢板桩的截面积较大、焊接量变多。因此,竖接部平均每一个部位的焊接时间长、尤其是在竖接部的部位多的情况下工期长期化。
并且,即使通过利用高强度螺栓摩擦接合来连结多个帽型钢板桩的方法,平均每一根高强度螺栓的剪切屈服强度也没有那么高,为了确保与帽型钢板桩的截面性能同一程度的连接强度,需要许多高强度螺栓。因此,拼接板也变大、加工成本增加,并且因对许多高强度螺栓进行紧固而施工时间也变长、工期长期化。
这些问题,尤其是在与H型钢、钢管等钢制部件相比较在壁宽方向上的尺寸大的帽型钢板桩中显著存在。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在多个帽型钢板桩在材料轴向上连结的部位能够确保足够的弯曲刚度并且能够抑制连结成本的帽型钢板桩的竖接结构、竖接帽型钢板桩单元、以及钢制壁。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概要如下所述。
(1)本发明的第一方案是一种帽型钢板桩的竖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是使第一帽型钢板桩和第二帽型钢板桩在它们的材料轴向的端面彼此对接并连结而成的帽型钢板桩的竖接结构,具备:第一被接合止动部,其从所述第一帽型钢板桩的侧面朝向外方突出;和架设部,其设置于所述第二帽型钢板桩的侧面、并且相对于所述第一帽型钢板桩的所述第一被接合止动部在所述材料轴向上接合止动。
根据上述方案的帽型钢板桩的竖接结构,设置于第二帽型钢板桩的侧面的架设部被接合止动于从第一帽型钢板桩的侧面朝向外方突出的第一被接合止动部,因此能够通过架设部来对抗作用于帽型钢板桩的竖接部位的弯曲应力,能够提高弯曲刚度。另外,在竖接施工时,使设置于第二帽型钢板桩的架设部接合止动于第一帽型钢板桩的第一被接合止动部,从而能够容易且切实地将这些第一帽型钢板桩和第二帽型钢板桩连结,因此能够无需进行耗费工时和成本的焊接作业地进行竖接施工。
(2)在上述(1)所述的帽型钢板桩的竖接结构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构成:还具备从所述第二帽型钢板桩的所述侧面朝向外方突出的第二被接合止动部,所述架设部除了被接合止动于所述第一被接合止动部之外,还被接合止动于所述第二被接合止动部。
根据上述方案的帽型钢板桩的竖接结构,在竖接施工时,通过使架设部也接合止动于第二帽型钢板桩的第二被接合止动部,从而能够更为容易且切实地将第一帽型钢板桩和第二帽型钢板桩连结,因此能够无需进行耗费工时和成本的焊接作业地进行竖接施工。
(3)在上述(2)所述的帽型钢板桩的竖接结构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构成:所述第一帽型钢板桩的端面与所述第一被接合止动部的端面共面,所述第二帽型钢板桩的端面与所述第二被接合止动部的端面共面。
根据上述方案的帽型钢板桩的竖接结构,不仅使第一帽型钢板桩和第二帽型钢板桩的端面彼此对接,还能够使第一被接合止动部和第二被接合止动部的两端面彼此也对接。因此,不仅通过钢板的端面、还能够通过被接合止动部的侧面,也负担在第一帽型钢板桩和第二帽型钢板桩沿材料轴向互相接近的方向上作用的压缩力,因此能够对抗更大的弯曲载荷。
(4)在上述(1)~(3)中任一项所述的帽型钢板桩的竖接结构中,可以采用如下构成:所述第一被接合止动部在其前端侧具有在所述材料轴向上延伸的延伸设置突起,所述架设部具有凹陷,该凹陷在与所述材料轴向和所述第一帽型钢板桩的板厚方向垂直的壁宽方向上延伸并且接合止动于所述延伸设置突起。
根据上述方案的帽型钢板桩的竖接结构,通过使第一被接合止动部的延伸设置突起相对于架设部的凹陷在所述壁宽方向上滑动,从而第一被接合止动部和架设部互相接合止动,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连结作业。而且,能够防止架设部从第一被接合止动部脱落,因此能够更切实地将第一帽型钢板桩和第二帽型钢板桩连结。
(5)在上述(4)所述的帽型钢板桩的竖接结构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构成:还具备滑动防止部,该滑动防止部约束所述架设部和所述第一被接合止动部之间的、向所述壁宽方向的相对移动。
根据上述方案的帽型钢板桩的竖接结构,通过滑动防止部,来防止架设部和第一被接合止动部互相相对移动而解除两者间的接合止动状态的情况。
(6)在上述(1)~(5)中任一项所述的帽型钢板桩的竖接结构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构成:所述第一被接合止动部沿着所述材料轴向互相分离地设置有多个。
根据上述方案的帽型钢板桩的竖接结构,能够降低平均每一个第一被接合止动部所担负的弯曲应力,因此能够防止第一被接合止动部的破损。
(7)在上述(6)所述的帽型钢板桩的竖接结构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构成:所述多个第一被接合止动部相对于共同的基材一体地设置。
根据上述方案的帽型钢板桩的竖接结构,能够将在材料轴向上互相分离的多个第一被接合止动部的分离距离保持为一定。因此,在将多个第一被接合止动部安装于第一帽型钢板桩时,能够通过将基材相对于第一帽型钢板桩固定的一个工序来准确地安装所有的第一被接合止动部。
(8)在上述(1)~(7)中任一项所述的帽型钢板桩的竖接结构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构成:在垂直于所述材料轴向的截面上观察所述架设部的除了与所述第一被接合止动部接合止动的接合止动部位之外的部分时的截面积,在所述第一帽型钢板桩与所述第二帽型钢板桩之间的对接位置处最大。
根据上述方案的帽型钢板桩的竖接结构,使架设部中最需要弯曲刚度的部位的截面积变大,因此能够兼顾架设部的轻量化和弯曲刚度确保。
(9)本发明的第二方案是一种竖接帽型钢板桩单元,其具备上述(1)~(8)中任一项所述的帽型钢板桩的竖接结构。
根据上述方案的帽型钢板桩,能够无需进行耗费工时和成本的焊接作业地进行竖接施工。
(10)本发明的第三方案是一种钢制壁,其特征在于,该钢制壁是在与所述材料轴向和所述第一帽型钢板桩的板厚方向垂直的壁宽方向上连续设置多个上述(9)所述的竖接帽型钢板桩单元而得到的,在所述壁宽方向上互相相邻的所述竖接帽型钢板桩单元各自的所述架设部,以使得在所述材料轴向上的位置互相不同的方式配置。
根据上述方案的帽型钢板桩的竖接结构,能够避免会成为结构上的弱点的连结部位在壁宽方向上连续,因此能够在壁体整体来确保高的弯曲刚度。
发明的效果
根据上述(1)所述的方案涉及的帽型钢板桩的竖接结构,能够确保架设部的弯曲刚度,并且即使无需以往结构那样的焊接作业也能够进行切实的竖接施工。因此,能够既抑制将多个帽型钢板桩在上述多个帽型钢板桩的材料轴向上进行竖接时的施工成本又确保足够的弯曲刚度。
根据上述(2)所述的方案涉及的帽型钢板桩的竖接结构,能够进一步抑制将多个帽型钢板桩在上述多个帽型钢板桩的材料轴向上进行竖接时的施工成本。
根据上述(3)所述的方案涉及的帽型钢板桩的竖接结构,能够确保更足够的弯曲刚度。
根据上述(4)所述的方案涉及的帽型钢板桩的竖接结构,能够进一步抑制竖接施工的施工成本。
根据上述(5)所述的方案涉及的帽型钢板桩的竖接结构,防止架设部与第一被接合止动部之间的接合止动状态解除,因此能够使两者之间的连结状态切实且稳固。
根据上述(6)所述的方案涉及的帽型钢板桩的竖接结构,能够防止第一被接合止动部的破损,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第一帽型钢板桩与第二帽型钢板桩之间的竖接部位的弯曲刚度。
根据上述(7)所述的方案涉及的帽型钢板桩的竖接结构,能够通过一个工序准确地安装所有的第一被接合止动部,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施工成本。
根据上述(8)所述的方案涉及的帽型钢板桩的竖接结构,可以使用轻量其弯曲刚度高的架设部,因此能够更容易地进行竖接施工。
根据上述(9)所述的方案涉及的帽型钢板桩的竖接结构,即使无需以往结构那样的焊接作业也能够进行切实的竖接施工。因此,能够既抑制将多个帽型钢板桩在上述多个帽型钢板桩的材料轴向上进行竖接时的施工成本又确保足够的弯曲刚度。
根据上述(10)所述的方案涉及的帽型钢板桩的竖接结构,能够在壁体整体来确保高的弯曲刚度。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应用了帽型钢板桩的竖接结构的钢制壁的立体图。
图2是帽型钢板桩的竖接结构的主视图。
图3是图2所示的竖接结构的俯视图。
图4是在帽型钢板桩的腹板部也设置架设部的情况下的竖接结构的俯视图。
图5是在帽型钢板桩的两面设置架设部的情况下的竖接结构的俯视图。
图6A是架设部的后视图。
图6B是架设部的侧视图。
图7A是竖接结构的主视图,一部分为剖视图。
图7B是竖接结构的纵剖视图。
图8A是在第一帽型钢板桩和第二帽型钢板桩这两方的端部设置被接合止动部的竖接结构的纵剖视图。
图8B是仅在第一帽型钢板桩的端部设置被接合止动部的竖接结构的纵剖视图。
图8C是在帽型钢板桩的两面设置被接合止动部的竖接结构的纵剖视图。
图9A是螺栓螺纹接合于焊接螺母的竖接结构的纵剖视图。
图9B是螺栓螺纹接合于在帽型钢板桩的侧面所形成的内螺纹部的竖接结构的纵剖视图。
图10是架设部侧突起和被接合止动部形成为截面大致矩形的竖接结构的侧视图。
图11是架设部侧突起和被接合止动部形成为截面大致梯形的竖接结构的侧视图。
图12是架设部侧突起和被接合止动部形成为截面大致T形的竖接结构的侧视图。
图13是通过扁钢的焊接来形成架设部侧突起和被接合止动部的竖接结构的侧视图。
图14A是架设部侧突起和被接合止动部形成为互相大致平行的竖接结构的纵剖视图。
图14B是图14A所示的竖接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图14C是图14A所示的竖接结构的变形例。
图14D是图14A所示的竖接结构的另一变形例。
图15A是架设部侧突起和被接合止动部的前端侧的间隔形成得比基端侧的间隔小的竖接结构的纵剖视图。
图15B是图15A所示的竖接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图16A是架设部侧突起和被接合止动部的、与抵接面相反的一侧的单个端面形成为大致呈直角的竖接结构的纵剖视图。
图16B是图16B所示的竖接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图17A是用于对作用于帽型钢板桩的压缩力进行说明的纵剖视图。
图17B是用于对作用于帽型钢板桩的拉伸力进行说明的纵剖视图。
图17C是用于对在架设部发生的翘曲变形进行说明的纵剖视图。
图18A是架设部侧突起被夹入到被接合止动部的竖接结构的纵剖视图。
图18B是示出在图18A所示的竖接结构中偏心弯曲作用于架设部的情况的纵剖视图。
图18C是离第一帽型钢板桩与第二帽型钢板桩的对接面最远的位置的架设部侧突起和被接合止动部形成为锥形的竖接结构的纵剖视图,示出偏心弯曲作用于架设部的情况。
图19A是在架设部中、中央侧的平板部的板厚尺寸形成得比端部侧的平板部的板厚尺寸大的竖接结构的纵剖视图。
图19B是在架设部中、中央侧的平板部的板厚尺寸形成得比端部侧的平板部的板厚尺寸大的竖接结构的纵剖视图。
图19C是在架设部中、中央侧的平板部的板厚尺寸形成得比端部侧的平板部的板厚尺寸大的竖接结构的纵剖视图。
图20是示出使该实施方式涉及的竖接结构的架设部在板厚方向X上移动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1是示出使形成了截面大致梯形或大致T形的架设部侧突起的架设部在壁宽方向Z上移动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2是示出使形成了楔型的架设部侧突起和被接合止动部的架设部在壁宽方向Z上移动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3A是示出被切断加工后的板部件的主视图。
图23B是示出被切断加工后的架设部的主视图。
图23C是示出向壁宽方向Z倾斜的架设部侧突起和被接合止动部的主视图。
图24A是示出使形成有突出部的板部件和形成有凹陷部的板部件位置对合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24B是示出突出部被嵌合安装于凹陷部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25A是示出进行滑动移动的架设部的立体图。
图25B是示出安装于架设部的框部件的立体图。
图25C是示出用框部件的两侧部夹入了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6A是示出设置有在材料轴向Y上贯通了的螺栓等的架设部的主视图。
图26B是图26A所示的架设部的纵剖视图。
图27A是示出进行滑动移动的架设部的立体图。
图27B是示出安装于架设部的闩部件的立体图。
图27C是示出被嵌合安装于缺口槽的闩部件的立体图。
图28是示出作用于帽型钢板桩的弯曲载荷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帽型钢板桩的竖接结构1(以下简称为竖接结构1)详细地进行说明。
竖接结构1用于:如图1所示、例如在无法对长条的帽型钢板桩进行施工的狭小地块等现场,将要被埋入于地基内8的下方和上方的多个帽型钢板桩2(第一帽型钢板桩2A和第二帽型钢板桩2B)在材料轴向Y上互相连结。
多个帽型钢板桩2在材料轴向Y上被连结,从而形成长条的竖接帽型钢板桩单元70。并且,通过使该竖接帽型钢板桩单元70在壁宽方向Z上连续设置多个,从而在地基内8等构筑钢制壁7。
如图2所示,在材料轴向Y上被连结的帽型钢板桩2,在以各自的材料轴向Y上的端部3的端面3a彼此对接的状态下通过架设部5而连结。
架设部5例如为钢制,以跨在材料轴向Y上互相相向的各个帽型钢板桩2的材料轴向Y上的端部3的侧面3b、3b的方式架设。
如图3所示,帽型钢板桩2具有凸缘部2a、一对腹板部2b、一对臂部2c以及一对接头部2d。能够通过使在壁宽方向Z上相邻的帽型钢板桩2的接头部2d彼此嵌合,从而在壁宽方向Z上连续设置多个帽型钢板桩2。
帽型钢板桩2,通过沿着壁宽方向Z延伸地形成凸缘部2a并且在壁宽方向Z上从凸缘部2a的两端的各自倾斜地形成各腹板部2b,从而形成槽部S。帽型钢板桩2,从各腹板部2b的单端形成各臂部2c,并且在各臂部2c的前端形成各接头部2d。
帽型钢板桩2在凸缘部2a、腹板部2b以及臂部2c具有形成为大致平坦状的平坦面20。
架设部5可以如图3所示地仅架设于凸缘部2a的平坦面20,也可以如图4所示地架设于凸缘部2a的平坦面20和一对腹板部2b的平坦面20,还可以如图5所示地架设于凸缘部2a的平坦面20和一对臂部2c的平坦面20。尤其是,如图5所示地不仅使架设部5架设于平坦面20的单面还可以使架设部5架设于平坦面20的两面。
此外,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三个架设部5分别架设于凸缘部2a的平坦面20和一对腹板部2b的平坦面20,但也可以使多个架设部5一体化地架设于帽型钢板桩。
如图6A、图6B所示,架设部5具有使用了钢板等的平板部51、和从平板部51向板厚方向X突出了的架设部侧突起50。
架设部侧突起50在壁宽方向Z上连续且呈直线状地延伸、通过热轧或冷轧的轧制加工等而与平板部51一体地形成。
架设部侧突起50也可以通过钢板的切削加工等而与平板部51一体地形成。另外,架设部5也可以通过将钢板用作平板部51并将架设部侧突起50焊接接合于该钢板的侧面而得到。
架设部5例如使平板部51的板厚尺寸t为9mm~25mm的程度、使宽度尺寸B为50mm~125mm的程度或200mm~400mm的程度、使高度尺寸H为200mm~400mm的程度。另外,架设部5使各架设部侧突起50的材料轴向Y上的长度L为10mm~38mm的程度、使板厚方向X上的高度h为4.5mm~25mm的程度、使各架设部侧突起50互相分离的距离D为60mm~100mm的程度。
如图7A、图7B所示,架设部5设置为,平板部51在材料轴向Y上连续于上下的帽型钢板桩2的侧面3b、并且架设部侧突起50从平板部51朝向侧面3b突出。架设部5设置为沿着形成于帽型钢板桩2的各端部3的平坦面20。
平板部51例如如图7A所示形成为大致矩形。如图7B所示,平板部51,在材料轴向Y上的上部侧和下部侧分别贯通板厚方向X地形成有螺栓插通孔40。平板部51,在与帽型钢板桩2的端部3的平坦面20互相相向的侧面,沿着材料轴向互相分离地设置有多个架设部侧突起50。该情况下,能够降低平均每一个架设部侧突起50所担负的弯曲应力,因此能够防止架设部侧突起50的破损。不过,架设部侧突起50无需设置多个,也可以只设置一个。
如图7A、图7B所示,架设部侧突起50在材料轴向Y上被接合止动于从第一帽型钢板桩2A的端部3的侧面3b向外方突出的被接合止动部60(第一被接合止动部)和从第二帽型钢板桩2B的端部3的侧面3b向外方突出的被接合止动部60(第二被接合止动部)。由此,约束第一帽型钢板桩2A与第二帽型钢板桩2B之间的向材料轴向Y的相对移动。
这样,架设部侧突起50在材料轴向Y上形成于平板部51的上部侧和下部侧的各侧,并且互相接合止动于在第一帽型钢板桩2A的端部3的侧面3b所设置的被接合止动部60。因此,能够通过架设部5来对抗作用于帽型钢板桩2的竖接部位的弯曲应力,能够提高弯曲刚度。另外,能够通过架设部5容易且切实地连结多个帽型钢板桩2,因此能够无需进行耗费工时和成本的焊接作业地进行竖接施工。
在图7A、图7B所示的竖接结构1中,被接合止动部60在壁宽方向Z上连续且呈直线状地延伸,并且沿着材料轴向Y互相分离地设置有多个。另外,被接合止动部60与板部件6(基材)一体地形成,板部件6安装于帽型钢板桩2的端部3的侧面3b。关于板部件6,在壁宽方向Z上连续且呈直线状地延伸的被接合止动部60通过热轧或冷轧的轧制加工等而与板部件6一体地形成。
在图7A、图7B所示的竖接结构1中,构成为,第一帽型钢板桩2A的端面3a与被接合止动部60的板部件6的材料轴向Y上的端面共面,并且第二帽型钢板桩2B的端面3a与被接合止动部60的板部件6的材料轴向Y上的端面共面。
根据该构成,不仅使第一帽型钢板桩2A和第二帽型钢板桩2B的端面3a彼此对接,还能够使被接合止动部60的端面彼此也对接。因此,不仅通过钢板的端面、还能够通过被接合止动部的侧面来负担在第一帽型钢板桩2A和第二帽型钢板桩2B在材料轴向上互相接近的方向上作用的压缩力,因此能够对抗更大的弯曲载荷。
此外,在图7A、图7B所示的竖接结构1中,使板部件6的端面彼此对接,但在没有板部件6的情况下,只要是被接合止动部60的材料轴向Y上的端面对接的构成,也能够得到同样的效果。
被接合止动部60也可以通过钢板的切削加工等而与板部件6一体地形成。另外,被接合止动部60也可以通过将钢板用作板部件6并将扁钢焊接接合于钢板的侧面而得到。
在图7A、图7B所示的竖接结构1中,被接合止动部60在板部件6的侧面沿着材料轴向Y互相分离地设置有多个。因此,能够降低平均每一个被接合止动部60所担负的弯曲应力,因此能够防止被接合止动部60的破损。不过,被接合止动部60也可以仅设置一个。
而且,在图7A、图7B所示的竖接结构1中,沿着材料轴向Y互相分离地设置多个的被接合止动部60,与作为共用的基材的单一的板部件6一体地形成。因此,能够将在材料轴向上互相分离的多个被接合止动部60的分离距离保持为一定。因此,在将多个被接合止动部60安装于帽型钢板桩2时,能够通过将作为基材的板部件6相对于帽型钢板桩2固定的一个工序而准确地安装所有的被接合止动部60。
不过,如图8A所示,也可以通过利用直接焊接等将扁钢等安装于帽型钢板桩2的端部3的侧面3b而设置被接合止动部60。
而且,在图7A、图7B所示的竖接结构1中,架设部5接合止动于第一帽型钢板桩2A的被接合止动部60和第二帽型钢板桩2B的被接合止动部60,但是,架设部5也可以如图8B所示、仅接合止动于第一帽型钢板桩2A的被接合止动部60。该情况下,在架设部5的平板部51没有形成架设部侧突起50,通过直接焊接等安装第二帽型钢板桩2B的端部3的侧面3b和平板部51。而且,如图8C所示,架设部5也可以安装于帽型钢板桩2的两面。
如图7A、图7B所示,架设部5在帽型钢板桩2的端部3的侧面3b通过从平板部51到帽型钢板桩2的端部3在板厚方向X上贯通了的螺栓4而被螺栓接合。架设部5通过在帽型钢板桩2的端部3的内里面(背面)使紧固连结螺母41螺纹接合于螺栓4从而被固定于帽型钢板桩2的端部3。
架设部5,不仅可以使用在板厚方向X上拧入的紧固连结螺母41而被固定,也可以如图9A、图9B所示使用例如设置于帽型钢板桩2的端部3的平坦面20的焊接螺母42或内螺纹部43而被固定。此时,架设部5通过将螺栓4螺纹接合于焊接螺母42或内螺纹部43而被固定。此外,即使在该情况下,架设部5也可以安装于帽型钢板桩2的两面。
螺栓4被插通于在架设部5的平板部51、板部件6以及帽型钢板桩2的端部3所形成的螺栓插通孔40。螺栓4,如图9A所示螺纹接合于通过焊接而安装于帽型钢板桩2的端部3的焊接螺母42,或者如图9B所示螺纹接合于通过内螺纹加工而形成于帽型钢板桩2的端部3的内螺纹部43。
架设部侧突起50和被接合止动部60如图10所示形成为截面大致矩形。架设部侧突起50和被接合止动部60,尤其是在通过热轧或冷轧的轧制加工等而形成的情况下,也可以如图11所示形成为截面大致梯形,另外,也可以如图12所示形成为截面大致T形。
如图10~图12所示,架设部侧突起50和被接合止动部60,沿着多个帽型钢板桩2在材料轴向Y上互相分离的方向承受拉伸力T,从而架设部侧突起50的材料轴向Y上的单个端面与被接合止动部60的材料轴向Y上的单个端面互相抵接。
架设部侧突起50和被接合止动部60,通过在材料轴向Y上互相相向的各自的单个端面相抵接从而形成抵接面30。架设部侧突起50和被接合止动部60,通过各自的单个端面在抵接面30在材料轴向Y上互相接合止动而抵抗拉伸力T,从而多个帽型钢板桩2被约束以免多个帽型钢板桩2在材料轴向Y上互相分离。
如图10所示,架设部侧突起50和被接合止动部60形成为截面大致矩形,从而架设部侧突起50的抵接面30形成为大致正交于架设部5的平板部51的侧面并且被接合止动部60的抵接面30形成为大致正交于帽型钢板桩2的端部3的平坦面20或板部件6的侧面。
如图11所示,架设部侧突起50和被接合止动部60形成为截面大致梯形,从而朝向帽型钢板桩2的端部3形成在板厚方向X上呈锥状地倾斜了的架设部侧突起50,并且朝向架设部5的平板部51形成在板厚方向X上呈锥状地倾斜了的被接合止动部60。
如图11所示,架设部侧突起50以使朝向帽型钢板桩2的端部3的侧面3b突出的前端侧50a在材料轴向Y比连接于架设部5的平板部51的基端侧50b加宽的方式呈锥状地倾斜。另外,被接合止动部60以使朝向架设部5的平板部51突出的前端侧60a在材料轴向Y上比连接于帽型钢板桩2的端部3的平坦面20或连接于板部件6的基端侧60b加宽的方式呈锥状地倾斜。
如图11所示,架设部侧突起50和被接合止动部60,各自的单个端面形成为互相大致平行,从而在板厚方向X上呈锥状地倾斜的抵接面30互相抵接。架设部侧突起50和被接合止动部60以架设部侧突起50的前端侧50a加宽的方式呈锥状地倾斜、另外以被接合止动部60的前端侧60a加宽的方式呈锥状地倾斜,从而在抵接面30接合止动以使得不在板厚方向X上互相分离。
如图12所示,架设部侧突起50和被接合止动部60形成为截面大致T形,从而在架设部侧突起50的前端侧50a形成在材料轴向Y上延伸的架设部侧延伸部52,并且在被接合止动部60的前端侧60a在材料轴向Y上延伸地形成被接合止动部侧延伸部62。
架设部侧突起50的基端侧50b和被接合止动部60的被接合止动部侧延伸部62形成为互相大致平行,从而架设部侧突起50和被接合止动部60在抵接面30抵接。架设部侧突起50的架设部侧延伸部52和被接合止动部60的基端侧60b形成为互相大致平行,从而架设部侧突起50和被接合止动部60在抵接面30抵接。
架设部侧突起50的前端侧50a的架设部侧延伸部52和被接合止动部60的前端侧60a的被接合止动部侧延伸部62形成为在材料轴向Y上延伸,从而架设部侧突起50和被接合止动部60接合止动以使得双方不在板厚方向X上互相分离。
此外,关于架设部侧突起50和被接合止动部60,也可以是,形成呈锥状地倾斜的架设部侧突起50并形成呈锥状地倾斜的被接合止动部60,并且形成架设部侧突起50的前端侧50a的架设部侧延伸部52和被接合止动部60的前端侧60a的被接合止动部侧延伸部62。
关于架设部侧突起50和被接合止动部60,也可以是,如图13所示,在各自的互相分离的距离D比各自的材料轴向Y上的长度L大的情况下,在配置于与抵接面30相反的一侧的单个端面,架设部侧突起50被焊接于架设部5的平板部51的侧面且被接合止动部60被焊接于帽型钢板桩2的端部3的平坦面20或板部件6的侧面。
竖接结构1形成有接合止动于多个被接合止动部60的多个架设部侧突起50,如图14A、图14B、图14C、图14D、15A、15B、16A、16B所示,架设部侧突起50和被接合止动部60尤其优选呈锥状地倾斜而形成。竖接结构1,在架设部侧突起50的材料轴向Y上的单个端面53,在架设部侧突起50的前端侧50a和基端侧50b形成有R部30a,并且在被接合止动部60的材料轴向Y上的单个端面63,在被接合止动部60的前端侧60a和基端侧60b形成有R部30a,从而通过容易的挤压加工使加工性提高。
竖接结构1,优选的是,在R部30a以外的部分中,尤其是如图14A、图14B所示,在材料轴向Y上互相相向的各个架设部侧突起50的单个端面53以互相大致平行的方式形成为锥状,并且在材料轴向Y上互相相向的各个被接合止动部60的单个端面63以互相大致平行的方式形成为锥状。该情况下,形成为,在架设部侧突起50被接合止动于被接合止动部60的状态下,在材料轴向Y上互相相向的架设部侧突起50的单个端面53和被接合止动部60的单个端面63互相大致平行,能够使加工性进一步提高。
此时,竖接结构1中,多个架设部侧突起50在材料轴向Y上互相分离的前端侧50a的间隔W1变为与多个架设部侧突起50在材料轴向Y上互相分离的基端侧50b的间隔W2大致相同的大小,抵抗拉伸力T的架设部侧突起50的抵接面30的倾斜角度θ1(离端部3远的侧面的倾斜角度)和与抵接面30相反的一侧的单个端面53的倾斜角度θ2(离端部3近的侧面的倾斜角度)成为在各自的位置大致相同的大小。
另外,竖接结构1中,多个被接合止动部60在材料轴向Y上互相分离的前端侧60a的间隔W1变为与多个被接合止动部60在材料轴向Y上互相分离的基端侧60b的间隔W2大致相同的大小,抵抗拉伸力T的被接合止动部60的抵接面30的倾斜角度θ1和与抵接面30相反的一侧的单个端面63的倾斜角度θ2变为在各自位置大致相同的大小。
此外,竖接结构1中例如可以使R部30a的曲率半径为5mm左右、使倾斜角度θ1为45°左右。竖接结构1中例如使间隔W1为30mm左右,间隔W1与间隔W2的大小之差越小,则越有利于通过挤压加工实现的加工性的提高。
此外,在图14B所示的例子中倾斜角度θ1不足90°、倾斜角度θ2超过90°,但是也可以如图14C所示的变形例那样使得倾斜角度θ1超过90°、倾斜角度θ2不足90°。
另外,在图14B所示的例子中突起50的两侧面平行,但是也可以如图14D所示的另一变形例那样使得突起50为朝向前端侧变细的形状。
另外,如图15A、图15B所示,竖接结构1中,在架设部侧突起50和被接合止动部60形成为截面大致梯形的情况下,多个架设部侧突起50的前端侧50a的间隔W1形成得比多个架设部侧突起50的基端侧50b的间隔W2小,并且多个被接合止动部60的前端侧60a的间隔W1形成得比多个被接合止动部60的基端侧60b的间隔W2小。此时,如图16A、图16B所示,竖接结构1,根据需要也可以使得与抵接面30相反的一侧的架设部侧突起50的单个端面53的倾斜角度和被接合止动部60的单个端面63的倾斜角度(倾斜角度θ2)形成为大致直角。
在此,竖接结构1,如图17A所示对多个帽型钢板桩2产生在使之在材料轴向Y上接近的方向上作用的压缩力P、或者如图17B所示对多个帽型钢板桩2产生在使之在材料轴向Y上分离的方向上作用的拉伸力T。竖接结构1,在对多个帽型钢板桩2作用了拉伸力T时,从架设部侧突起50的抵接面30到平板部51的重心为止在板厚方向X存在距离,因此会对架设部5作用偏心弯曲,有可能如图17C所示在架设部5产生翘曲变形而使架设部侧突起50脱离。
因此,竖接结构1,优选的是,如图18A~图18C所示,在材料轴向Y上形成于最靠端部侧G的架设部侧突起50以从材料轴向Y上的两侧相对于二个被接合止动部60分离或抵接的状态被二个被接合止动部60夹入。此时,关于竖接结构1,在架设部5的材料轴向Y上的上端侧在比架设部侧突起50还靠上方的位置设置被接合止动部60,并且在架设部5的材料轴向Y上的下端侧在比架设部侧突起50还靠下方的位置设置被接合止动部60。
由此,竖接结构1中,材料轴向Y上最靠端部侧G的架设部侧突起50从材料轴向Y上的两侧被多个被接合止动部60夹入,从而如图18B所示,即使在偏心弯曲作用于架设部5的情况下,架设部侧突起50也被接合止动于架设部侧突起50的上方或下方的被接合止动部60。因此,能够抑制架设部5的翘曲变形以防止架设部侧突起50的脱离。
竖接结构1除了与抵接面30相反的一侧的架设部侧突起50的单个端面53和被接合止动部60的单个端面63形成为大致直角状之外,如图18C所示以呈锥状地倾斜的方式形成并互相接合止动,因为更切实地防止架设部侧突起50的脱离,而优选。
另外,竖接结构1,优选的是,如图19A~图19C所示,使材料轴向Y上中央侧F的平板部51的板厚尺寸t1比材料轴向Y上架设部5的端部侧G的平板部51的板厚尺寸t2大。
这样,在垂直于材料轴向Y的截面上观察架设部5的除了与被接合止动部60接合止动的接合止动部位之外的部分的情况下的截面积,在帽型钢板桩2的对接位置处最大,因此能够增大架设部5中最需要弯曲刚度的部位的截面积。因此,能够兼顾架设部5的轻量化和弯曲刚度确保。
在图19A所示的竖接结构1中,架设部5通过在中央侧F使平板部51的外表面51a比在端部侧G突出而形成为锥状,从而使板厚尺寸t1比板厚尺寸t2大。
在图19B、图19C所示的竖接结构1中,通过在中央侧F使平板部51的内表面51b比在端部侧G突出地形成,从而使板厚尺寸t1比板厚尺寸t2大。具体而言,也可以,如图19B所示随着从端部3分离而使平板部51的厚度连续地递减、或者如图19C所示随着从端部3分离而使平板部51的厚度阶梯状地递减,从而使板厚尺寸t1比板厚尺寸t2大。
由此,竖接结构1通过使中央侧F的平板部51的板厚尺寸t1比架设部5的端部侧G的平板部51的板厚尺寸t2大,从而使材料轴向Y的中央侧F处的架设部5的刚度提高。因此,即使在偏心弯曲作用于架设部5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架设部5翘曲变形以防止架设部侧突起50的脱落。
此外,竖接结构1可以既如图18A~图18C所示、最靠端部侧G的架设部侧突起50从材料轴向Y的两侧被多个被接合止动部60夹入,又如图19A~图19C所示、在材料轴向Y上增大中央侧F的平板部51的板厚尺寸t1。
如上所述,在图11、图12、图14A~图19C等所示的竖接结构1中,被接合止动部60在其前端侧具有在材料轴向Y上延伸的延伸设置突起(呈锥状地倾斜的被接合止动部60的一部分、或者被接合止动部侧延伸部62)。并且,该延伸设置突起接合止动于在壁宽方向Z上延伸地形成的架设部5的凹陷。
由此,能够容易地进行连结作业,并且能够切实地防止架设部5的脱离。
竖接结构1,在架设部侧突起50和被接合止动部60形成为截面大致矩形的情况下,如图20所示使架设部5从帽型钢板桩2的槽部S的外侧开始在板厚方向X上移动。此时,架设部5从槽部S的外侧安装于帽型钢板桩2并通过螺栓4等而被固定。此外,也可以,使架设部5从帽型钢板桩2的槽部S的内侧开始移动而从槽部S的内侧安装于帽型钢板桩2。
竖接结构1,在架设部侧突起50和被接合止动部60形成为截面大致梯形或截面大致T形状的情况下,如图21所示,使架设部5在壁宽方向Z上滑动移动。此时,架设部侧突起50被滑动插入于多个被接合止动部60之间、另外被接合止动部60被滑动插入于多个架设部侧突起50之间,从而架设部5被固定成不会在板厚方向X上分离。
竖接结构1,也可以如图22所示将被接合止动部60和架设部侧突起50形成为楔形。该情况下,能够使被接合止动部60滑动插入于多个架设部侧突起50之间时的施工性提高,并且能够通过架设部侧突起50与被接合止动部60之间的摩擦力来防止架设部5的脱离。而且,突起间的松动(ガタ)变小,也能够减小变形时的打滑变形。
竖接结构1,也可以如图23A、图23B所示,通过沿着相对于材料轴向Y等倾斜的切断线E的切断加工等来制作架设部5和形成有被接合止动部60的板部件6。此时,竖接结构1,如图23C所示,被接合止动部60和架设部侧突起50形成为相对于壁宽方向Z倾斜、并使架设部5在壁宽方向Z上滑动移动,从而多个架设部侧突起50滑动插入于多个被接合止动部60之间。
竖接结构1,在根据需要而将止动部件33设置于壁宽方向Z的单侧端、并使架设部5在壁宽方向Z上滑动移动了时,架设部5会抵接于止动部件33。此时,竖接结构1,通过被接合止动部60和架设部侧突起50倾斜,从而容易进行架设部5的滑动移动,并且,通过架设部5抵接于止动部件33,从而能够防止架设部5的超过必要的滑动移动以防止架设部5的脱落。
竖接结构1,根据需要也可以如图24A、图24B所示,在第一帽型钢板桩2A和第二帽型钢板桩2B这两方的端部3的侧面3b安装形成有被接合止动部60的板部件6。此时,竖接结构1也可以,例如在第一帽型钢板桩2A侧的板部件6形成沿材料轴向Y突出的突出部65,并且在第二帽型钢板桩2B侧的板部件6形成沿材料轴向Y下陷的凹陷部66。
在图24A、图24B所示的竖接结构1中,在将第一帽型钢板桩2A和第二帽型钢板桩2B在材料轴向Y上互相连结时,形成于第一帽型钢板桩2A侧的板部件6的突出部65被嵌合安装于在第二帽型钢板桩2B侧的板部件6所形成的凹陷部66。由此,竖接结构1通过突出部65被嵌合安装于凹陷部66,从而能够容易地将多个帽型钢板桩2的端部3在壁宽方向Z上定位。而且,竖接结构1,尤其是突出部65和凹陷部66形成为相对于壁宽方向Z倾斜,从而突出部65和凹陷部66的互相的倾斜面成为导向件,能够容易地实施突出部65与凹陷部66的嵌合安装。
竖接结构1,也可以如图25A~图25C所示地框部件55设置于架设部5,该框部件55在多个架设部侧突起50滑动插入到了多个被接合止动部60之间的状态下,包围在材料轴向Y上互相接合止动的架设部侧突起50和被接合止动部60。此时,竖接结构1可以通过用框部件55的两侧部55a将架设部侧突起50和被接合止动部60夹入从而防止架设部5的超过必要的滑动移动。并且,竖接结构1,根据需要可以在架设部5的上端面5b形成槽54并将框部件55的上端部55b嵌入于槽54,从而约束框部件55的板厚方向X上的移动以防止框部件55的脱落。
竖接结构1也可以如图26A、图26B所示地架设部5的下端面5a形成为从材料轴向Y上的上方朝向下方向帽型钢板桩2的端部3侧倾斜。竖接结构1,可以通过使架设部5的下端面5a向帽型钢板桩2的端部3侧倾斜,从而能够降低在埋入通过架设部5被连结了的状态的帽型钢板桩2(竖接帽型钢板桩单元70)时架设部5的下端面5a所受的浇筑(打設)阻力。
在此,竖接结构1也可以在架设部5的上端面5b或平板部51的外表面51a设置从架设部5起连续而贯通至被接合止动部60或板部件6的螺栓4、螺钉等轴部件56。另外,竖接结构1也可以设置从架设部5起连续到被接合止动部60或板部件6为止地架设有扁钢等的板44并通过螺纹止动件等将板44固定。
而且,竖接结构1也可以如图27A~图27C所示通过使架设部侧突起50和被接合止动部60在壁宽方向Z上局部缺失,从而在架设部侧突起50和被接合止动部60形成缺口槽57a。此时,关于竖接结构1,在架设部侧突起50和被接合止动部60局部缺失从而形成的缺口槽57a嵌合安装在材料轴向Y上连续延伸的大致方形等的闩部件57。
此外,从施工性的观点出发,优选的是,缺口槽57a和闩部件57不是大致方形、而是朝向前端部侧使宽度尺寸递减了的三角形状。
这样,竖接结构1,作为滑动防止部仅设置图25A~图25C所示的框部件55、图26A、图26B所示的轴部件56、板44以及图27A~图27C所示的闩部件57中的任一种,但是根据需要也可以适当地组合设置上述部件。由此,竖接结构1可以通过利用滑动防止部来约束架设部5的壁宽方向Z上的移动从而防止架设部5的脱落。
竖接结构1,在架设部侧突起50和被接合止动部60形成为截面大致梯形或截面大致T形等的情况下,架设部5以不在板厚方向X上分离的方式被固定,架设部5的壁宽方向Z上的移动受框部件55等约束,并且架设部侧突起50与被接合止动部60在材料轴向Y上接合止动。此时,竖接结构1为不使用在板厚方向X上贯通了帽型钢板桩2的端部3的螺栓4也防止了架设部5的脱落、从而在帽型钢板桩2的端部3不形成开孔的结构,能够提高帽型钢板桩2的挡水性能。
竖接结构1尤其是如图28所示,在将用架设部5连结了的多个帽型钢板桩2埋入于地基内8时或者在多个帽型钢板桩2被埋入到了地基内8的状态下,弯曲载荷M作用于多个帽型钢板桩2被连结的部位。
竖接结构1为了成为在多个帽型钢板桩2被连结的部位能够充分抵抗弯曲载荷M的结构,优选使架设部5的弯曲刚度和弯曲屈服强度与帽型钢板桩2单体为同一程度。此时,竖接结构1例如通过架设部5被架设于凸缘部2a和臂部2c,从而使得从弯曲载荷M的中性轴C到架设部5的重心为止的距离e1、e2变为与从中性轴C到帽型钢板桩2的凸缘部2a和臂部2c的分离距离大致相同。
竖接结构1,优选的是,架设部5的板厚方向X上的尺寸比架设部5的壁宽方向Z上的尺寸小。该情况下,从弯曲载荷M的中性轴C到架设部5的重心为止的距离e1、e2变为与帽型钢板桩2的凸缘部2a和臂部2c大致相同,因此,通过架设具有与帽型钢板桩2同一程度的截面积的架设部5,从而能够使架设部5的弯曲刚度和弯曲屈服强度与帽型钢板桩2单体为同一程度。竖接结构1,通过与帽型钢板桩2同一程度的薄的板厚的架设部5也能够在多个帽型钢板桩2被连结的部位充分抵抗弯曲载荷M,因此能够使架设部5轻量且紧凑。
竖接结构1尤其是在从弯曲载荷M的中性轴C分离了的位置架设了架设部5,且使架设部5的截面惯性矩变大,从而即使使架设部5的板厚更薄,也能够在多个帽型钢板桩2被连结的部位充分地抵抗弯曲载荷M。由此,竖接结构1,在能够在多个帽型钢板桩2被连结的部位确保充分的弯曲刚度的同时,还能够通过使架设部5轻量且紧凑从而抑制多个帽型钢板桩的连结成本。
竖接结构1,在多个帽型钢板桩2被连结的部位能够确保充分的弯曲刚度,因此多个帽型钢板桩2被连结的部位不会成为结构上的弱点,能够避免多个帽型钢板桩在材料轴向Y上被连结所得到的竖接帽型钢板桩整体的弯曲性能的下降。
此外,竖接结构1在弯曲载荷M的作用方向被确定的情况下,如图3所示通过仅在成为拉伸侧的凸缘部2a的平坦面20架设架设部5,从而能够抑制作为架设部5的钢材的使用量。
竖接结构1,如图10~图12所示,通过在材料轴向Y上连结的多个帽型钢板桩2在抵接面30在材料轴向Y上接合止动,从而抵抗拉伸力T。为了抵抗拉伸力T所要求的架设部侧突起50和被接合止动部60的承压强度高于拉伸强度、一般为1.5倍左右,因此使架设部侧突起50和被接合止动部60的板厚方向X上的高度h降低至帽型钢板桩2的板厚尺寸t′的7成左右(h=1/1.5×t′),从而能够使架设部5更轻量且紧凑。
钢制壁7如图1所示构筑为,具备:架设部5,该架设部5架设于在材料轴向Y上互相连结的多个帽型钢板桩2的端部3的侧面3b;和多个帽型钢板桩通过架设部5在材料轴向Y上连结而得到的多个竖接帽型钢板桩单元70,使多个竖接帽型钢板桩单元70在壁宽方向Z上连续设置,从而在地基内8等在壁宽方向Z上延伸。
钢制壁7尤其是:在壁宽方向Z上互相相邻地连续设置的多个竖接帽型钢板桩单元70中,各个竖接帽型钢板桩单元70的架设部5以在材料轴向Y上的位置互相不同的方式配置。此时,钢制壁7,通过使得多个帽型钢板桩2被连结的部位在壁宽方向Z上呈大致交错状等地配置,从而能够避免会成为各个竖接帽型钢板桩单元70的结构上的弱点的连结部位在材料轴向Y上配置于大致同一位置而在壁宽方向Z上连续的情况。
以上,对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例子详细地进行了说明,但是上述的实施方式都不过是示出了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具体化的例子,不能根据这些例子而对本发明的技术范围限定性地进行解释。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在多个帽型钢板桩在材料轴向Y上被连结的部位能够确保充分的弯曲刚度并且能够抑制连结成本的帽型钢板桩的竖接结构、竖接帽型钢板桩单元、以及钢制壁。
标号说明
1:帽型钢板桩的竖接结构
2:帽型钢板桩
2A:第一帽型钢板桩
2B:第二帽型钢板桩
2a:凸缘部
2b:腹板部
2c:臂部
2d:接头部
20:平坦面
3:端部
3a:端面
3b:侧面
30:抵接面
30a:R部
31:一方的端部
32:另一方的端部
33:止动部件
4:螺栓
40:螺栓插通孔
41:紧固连结螺母
42:焊接螺母
43:内螺纹部
44:板
5:架设部
5a:下端面
5b:上端面
50:架设部侧突起
50a:架设部侧突起的前端侧
50b:架设部侧突起的基端侧
51:平板部
51a:外表面
51b:内表面
52:架设部侧延伸部
53:架设部侧延伸部的单个端面
54:槽
55:框部件
55a:框部件的两侧部
55b:框部件的上端部
56:轴部件
57:闩部件
57a:缺口槽
6:板部件
60:被接合止动部
60a:被接合止动部的前端侧
60b:被接合止动部的基端侧
62:被接合止动部侧延伸部
63:被接合止动部的单个端面
65:突出部
66:凹陷部
7:钢制壁
70:竖接帽型钢板桩单元
8:地基内
X:板厚方向
Y:材料轴向
Z:壁宽方向

Claims (10)

1.一种帽型钢板桩的竖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是使第一帽型钢板桩和第二帽型钢板桩在它们的材料轴向的端面彼此对接并连结而得到的帽型钢板桩的竖接结构,具备:
第一被接合止动部,其从所述第一帽型钢板桩的侧面朝向外方突出;和
架设部,其设置于所述第二帽型钢板桩的侧面、并且相对于所述第一帽型钢板桩的所述第一被接合止动部在所述材料轴向上接合止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帽型钢板桩的竖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从所述第二帽型钢板桩的所述侧面朝向外方突出的第二被接合止动部,
所述架设部除了被接合止动于所述第一被接合止动部之外,还被接合止动于所述第二被接合止动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帽型钢板桩的竖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帽型钢板桩的端面与所述第一被接合止动部的端面共面,
所述第二帽型钢板桩的端面与所述第二被接合止动部的端面共面。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帽型钢板桩的竖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被接合止动部在其前端侧具有在所述材料轴向上延伸的延伸设置突起,
所述架设部具有凹陷,该凹陷在与所述材料轴向和所述第一帽型钢板桩的板厚方向垂直的壁宽方向上延伸并且接合止动于所述延伸设置突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帽型钢板桩的竖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滑动防止部,该滑动防止部约束所述架设部和所述第一被接合止动部之间的、向所述壁宽方向的相对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帽型钢板桩的竖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被接合止动部,沿着所述材料轴向互相分离地设置有多个。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帽型钢板桩的竖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第一被接合止动部相对于共同的基材一体地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帽型钢板桩的竖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垂直于所述材料轴向的截面上观察所述架设部的除了与所述第一被接合止动部接合止动的接合止动部位之外的部分时的截面积,在所述第一帽型钢板桩与所述第二帽型钢板桩之间的对接位置处最大。
9.一种竖接帽型钢板桩单元,其特征在于,
具有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帽型钢板桩的竖接结构。
10.一种钢制壁,其特征在于,该钢制壁是在与所述材料轴向和所述第一帽型钢板桩的板厚方向垂直的壁宽方向上连续设置有多个权利要求9所述的竖接帽型钢板桩单元而得到的钢制壁,
在所述壁宽方向上互相相邻的所述竖接帽型钢板桩单元各自的所述架设部,以在所述材料轴向上的位置互相不同的方式配置。
CN201680049481.2A 2015-08-28 2016-08-25 帽型钢板桩的竖接结构、竖接帽型钢板桩单元以及钢制壁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13845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68456 2015-08-28
JP2015168456 2015-08-28
JP2016004004 2016-01-13
JP2016-004004 2016-01-13
PCT/JP2016/074833 WO2017038629A1 (ja) 2015-08-28 2016-08-25 ハット型鋼矢板の縦継構造、縦継ハット型鋼矢板ユニット、及び鋼製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38458A true CN108138458A (zh) 2018-06-08
CN108138458B CN108138458B (zh) 2020-03-27

Family

ID=581886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49481.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138458B (zh) 2015-08-28 2016-08-25 帽型钢板桩的竖接结构、竖接帽型钢板桩单元以及钢制壁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JP (1) JP6555352B2 (zh)
KR (1) KR20180033543A (zh)
CN (1) CN108138458B (zh)
AU (1) AU2016316135B2 (zh)
HK (1) HK1251271A1 (zh)
MY (1) MY187422A (zh)
PH (1) PH12018500289B1 (zh)
SG (1) SG11201800379XA (zh)
TW (1) TWI610009B (zh)
WO (1) WO2017038629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74123A (zh) * 2019-08-05 2019-10-25 新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组合式围堰及其下放施工方法
CN112942446A (zh) * 2021-02-04 2021-06-11 浙江吉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板桩基础防水结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02887B2 (ja) * 2017-08-23 2022-01-20 株式会社技研製作所 鋼矢板
JP2022031612A (ja) * 2018-12-21 2022-02-22 日本製鉄株式会社 組み合わせ鋼矢板および鋼矢板壁
CN111764371B (zh) * 2020-06-09 2022-01-28 河海大学 一种拼接型雪花形钢板桩及其施工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06274A (ja) * 1991-10-17 1993-04-27 Kajima Corp 鋼管柱の接合部構造
JP3008212U (ja) * 1994-08-24 1995-03-07 セーチョー工業株式会社 ケーブルトラフ
JP2001020392A (ja) * 1999-07-07 2001-01-23 Shimizu Corp 構造部材の接合構造
JP2009052297A (ja) * 2007-08-27 2009-03-12 Mitani Sekisan Co Ltd 既製杭の連結方法、連結構造
CN202989906U (zh) * 2012-11-02 2013-06-12 武汉二航路桥特种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钢板桩对接机构
CN103649417A (zh) * 2011-07-14 2014-03-19 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 组合钢板桩、地下连续壁以及组合钢板桩的再利用方法
JP2015117505A (ja) * 2013-12-18 2015-06-25 株式会社技研製作所 鋼矢板の接合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249818A (en) * 1938-10-22 1941-07-22 George B Bell Jr Sheet piling
JPH053434U (ja) * 1991-06-27 1993-01-19 積水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波 板
JP5182251B2 (ja) * 2009-08-10 2013-04-17 新日鐵住金株式会社 鋼矢板の継手構造および鋼矢板壁構造
JP5177603B2 (ja) * 2010-04-22 2013-04-03 新日鐵住金株式会社 組合せ鋼矢板壁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06274A (ja) * 1991-10-17 1993-04-27 Kajima Corp 鋼管柱の接合部構造
JP3008212U (ja) * 1994-08-24 1995-03-07 セーチョー工業株式会社 ケーブルトラフ
JP2001020392A (ja) * 1999-07-07 2001-01-23 Shimizu Corp 構造部材の接合構造
JP2009052297A (ja) * 2007-08-27 2009-03-12 Mitani Sekisan Co Ltd 既製杭の連結方法、連結構造
CN103649417A (zh) * 2011-07-14 2014-03-19 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 组合钢板桩、地下连续壁以及组合钢板桩的再利用方法
CN202989906U (zh) * 2012-11-02 2013-06-12 武汉二航路桥特种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钢板桩对接机构
JP2015117505A (ja) * 2013-12-18 2015-06-25 株式会社技研製作所 鋼矢板の接合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74123A (zh) * 2019-08-05 2019-10-25 新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组合式围堰及其下放施工方法
CN112942446A (zh) * 2021-02-04 2021-06-11 浙江吉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板桩基础防水结构
CN112942446B (zh) * 2021-02-04 2022-04-19 浙江吉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板桩基础防水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38458B (zh) 2020-03-27
TWI610009B (zh) 2018-01-01
PH12018500289A1 (en) 2018-08-13
KR20180033543A (ko) 2018-04-03
AU2016316135A1 (en) 2018-02-08
WO2017038629A1 (ja) 2017-03-09
JP6555352B2 (ja) 2019-08-07
PH12018500289B1 (en) 2018-08-13
HK1251271A1 (zh) 2019-01-25
AU2016316135B2 (en) 2019-05-30
SG11201800379XA (en) 2018-02-27
TW201713824A (zh) 2017-04-16
MY187422A (en) 2021-09-22
JPWO2017038629A1 (ja) 2018-05-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38458A (zh) 帽型钢板桩的竖接结构、竖接帽型钢板桩单元以及钢制壁
US9951510B2 (en) Joint structure of steel beam
JP4203533B1 (ja) 鉄骨柱及び鉄骨梁の接合構造
US20070245643A1 (en) Joint structure for earthquake-resistant member and construction method for the same
US20150139719A1 (en) Shear connector for corrugated sheet steel and concrete
US9212486B2 (en) Column structure and base member
KR20060066931A (ko) 분할된 스플릿 티를 이용한 에이치형강 기둥-보의 약축접합부구조 및 접합방법
JP2017057665A (ja) 柱梁接合構造
JP6536323B2 (ja) 鋼矢板の縦継構造及び鋼矢板壁
KR101557806B1 (ko) 주량 접합부 구조
JP6589922B2 (ja) 梁の補強構造および梁の補強工法
KR100660522B1 (ko) 내부보강판을 이용한 콘크리트 충전강관 기둥과 보접합부의 보강구조
JP6027391B2 (ja) 杭頭接合構造
US20060144000A1 (en) Composite beam
JP2018138719A (ja) 鋼製部材の縦継構造
JP2004263366A (ja) 柱と梁との接合構造及び補強構造
SG189307A1 (en) Steel sheet pile and steel sheet pile wall formed of such steel sheet piles
JP4091870B2 (ja) 床スラブ合成機能を有する柱・梁の接合構造
JP2005264516A (ja) 鋼製柱と鋼製梁のボルト接合構造。
JP4167609B2 (ja) ホールダウン金物およびその金物と支持ボルトとの固定構造
JP6390284B2 (ja) 柱梁接合構造
JP3221088U (ja) 耐力壁
JPH09189075A (ja) 角形鋼管柱とh形断面梁の接合構造
JP5238188B2 (ja) 建物ユニットおよびユニット建物
JP3161023U (ja) 鉄骨柱及び鉄骨梁の接合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251271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Applicant after: NIPPON STEEL & SUMITOMO METAL Corp.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Applicant before: NIPPON STEEL & SUMITOMO METAL Corp.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327

Termination date: 2021082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