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610024A - 用於形成硬塗層之組合物 - Google Patents

用於形成硬塗層之組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610024A
TW201610024A TW104125211A TW104125211A TW201610024A TW 201610024 A TW201610024 A TW 201610024A TW 104125211 A TW104125211 A TW 104125211A TW 104125211 A TW104125211 A TW 104125211A TW 201610024 A TW201610024 A TW 20161002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esin
composition
hard coat
coat layer
sesquisquioxan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252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62092B (zh
Inventor
金源曄
文喆順
金惠眞
尹浩哲
李載恩
安鍾南
朴英濬
Original Assignee
Sk新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k新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Sk新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6100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100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620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6209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7/00Chemical treatment or coating of shaped articles made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7/04Coating
    • C08J7/043Improving the adhesiveness of the coatings per se, e.g. forming pri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77/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linkage containing silicon with or without sulfur,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77/04Polysiloxanes
    • C08G77/045Polysiloxanes containing less than 25 silicon ato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77/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linkage containing silicon with or without sulfur,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77/04Polysiloxanes
    • C08G77/20Polysiloxanes containing silicon bound to unsaturated aliphatic group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7/00Chemical treatment or coating of shaped articles made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7/04Coating
    • C08J7/0427Coating with only one layer of a composition containing a polymer bind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7/00Chemical treatment or coating of shaped articles made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7/04Coating
    • C08J7/046Forming abrasion-resistant coatings; Forming surface-hardening coat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51/00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graft polymers in which the grafted component i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D151/08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graft polymers in which the grafted component i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grafted on to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9D151/085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graft polymers in which the grafted component i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grafted on to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on to polysiloxa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83/00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a linkage containing silicon, with or without sulfur,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only; 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D183/04Polysiloxa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83/00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a linkage containing silicon, with or without sulfur,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only; 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D183/04Polysiloxanes
    • C09D183/06Polysiloxanes containing silicon bound to oxygen-containing group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77/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linkage containing silicon with or without sulfur,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77/04Polysiloxanes
    • C08G77/14Polysiloxanes containing silicon bound to oxygen-containing group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67/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olyest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367/0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483/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a linkage containing silicon with or without sulfur,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only;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483/04Polysiloxan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aints Or Remover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Coating Of Shaped Articles Made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形成一硬塗層之組合物,該組合物可形成一硬塗層,其具有顯著改善之硬度以及優異的可撓性,使得捲曲最小化。

Description

用於形成硬塗層之組合物 【優先權聲明】
本申請案主張於2014年8月13日提出申請之第2014-0105082號韓國專利申請案之優先權並主張其權益,其揭露全文併於此以供參考。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形成一硬塗層之組合物。
最近,使用平形顯示裝置(flat display device)之薄顯示裝置(例如液晶顯示裝置、有機發光二極體(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顯示裝置等)已備受關注。尤其,該等薄顯示裝置係以一觸控螢幕面板(touch screen panel)之形式實現且廣泛地用於以可攜性(portability)為特徵之許多智慧裝置中,例如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PC(個人電腦)及多種多樣之可穿戴裝置(wearable device)。
基於觸控螢幕面板之該等可攜式顯示裝置係包括一 位於顯示面板上用於保護顯示器之視窗蓋(window cover),以保護顯示面板免於劃痕(scratch)或外部衝擊。在大多數情況下,係使用供顯示器用之強化玻璃(tempered glass)作為該視窗蓋。供顯示器用之強化玻璃係比一般玻璃薄,但具有高強度及耐劃痕性(scratch resistance)。
然而,強化玻璃沉重的重量對於減少可攜式裝置之重量來說是不適合的。而且,強化玻璃由於易被外部衝擊損壞,因此難以實現不破裂特性(unbreakable characteristic)。強化玻璃僅可彎曲至一有限程度,且因此不適於作為用於可彎曲且可折疊之撓性顯示器(flexible display)之材料。
最近,已針對可確保可撓性及耐衝擊性(impact resistance)且具有與強化玻璃相等之強度或耐劃痕性之光學塑膠蓋(optical plastic cover)進行各種研究。一般而言,比強化玻璃更具可撓性之光學塑膠蓋之實例包括聚對酞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聚醚碸(polyethersulfone,PES)、聚萘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naphthalate,PEN)、聚丙烯酸酯(polyacrylate,PAR)、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聚醯亞胺(polyimide,PI)等。然而,與作為視窗蓋用於保護顯示器之強化玻璃相比,該等聚合物塑膠基板所展現之硬度及耐劃痕性等物理性質不足,且耐衝擊性也不足。因此,一直在進行許多嘗試以藉由用複合樹脂組合物塗覆該等塑膠基板來補足這些物理性質。
在普通硬塗製程中,係使用一包括樹脂及固化劑或 固化觸媒及反應性添加劑之組合物,所述樹脂具有光可固化官能基(photocurable functional group)(例如(甲基)丙烯酸酯基、環氧基等)。尤其,當利用一具有高官能基之複合樹脂來塗覆光學塑膠基礎材料膜時,該複合樹脂可用作一視窗蓋用於保護顯示器且具有改善之硬度及耐劃痕性。
然而,在具有(甲基)丙烯酸酯或環氧基等高官能基之普通光可固化複合樹脂之情形中,係難以實現與強化玻璃相同之高硬度,且在固化樹脂時會由於收縮而出現捲曲現象。可撓性亦係不足的,因此這些樹脂不適作為保護擬用於撓性顯示器之顯示器的視窗基板。
韓國早期公開第2013-74167號專利申請案中係揭示一種塑膠基板。
[專利文獻]
韓國早期公開第2013-74167號專利申請案
本發明之目的係關於提供一種組合物,該組合物可形成一具有顯著改善之硬度的硬塗層。
本發明之目的係關於提供一種組合物,該組合物可形成一具有優異可撓性之硬塗層。
本發明之目的係關於提供一種具有該硬塗層之硬塗膜(hard coating film)。
根據本發明之一態樣,係提供一種用於形成一硬塗層之組合物,包含:第一矽倍半氧烷樹脂(silsesquioxane resin)及第二矽倍半氧烷樹脂,該第一矽倍半氧烷樹脂及該第二矽倍半氧烷樹脂具有500或以上、但小於30,000之重量平均分子量,且經一取代基取代,該取代基為(甲基)丙烯酸酯基、乙烯基或環氧基,該取代基具有50%或以上之當量比率,且由以下方程式1表示之該第一矽倍半氧烷樹脂對該第二矽倍半氧烷樹脂之流體動力學半徑比率係大於1.00但為3.00或以下:[方程式1]第二矽倍半氧烷樹脂之流體動力學半徑/第一矽倍半氧烷樹脂之流體動力學半徑。
該第一矽倍半氧烷樹脂對該第二矽倍半氧烷樹脂之流體動力學半徑比率可大於1.00但為2.00或以下。
該第一矽倍半氧烷樹脂及該第二矽倍半氧烷樹脂之取代基可具有80%或以上之當量比率,且該第一矽倍半氧烷樹脂對該第二矽倍半氧烷樹脂之流體動力學半徑比率可大於1.00但為1.50或以下。
所包含之該第一矽倍半氧烷樹脂與該第二矽倍半氧烷樹脂之重量比率可在1:9至9:1之範圍。
所包含之該第一矽倍半氧烷樹脂與該第二矽倍半氧烷樹脂之重量比率可在3:7至7:3之範圍。
以該組合物之總重量計,該第一矽倍半氧烷樹脂與 該第二矽倍半氧烷樹脂之總含量可為10重量%至90重量%。
該用於形成一硬塗層之組合物可更包含一寡聚物,該寡聚物具有可與該第一矽倍半氧烷樹脂及該第二矽倍半氧烷樹脂交聯之一官能基。
該寡聚物可為(甲基)丙烯酸酯寡聚物、乙烯基寡聚物或環氧寡聚物。
該用於形成一硬塗層之組合物可更包含一反應性單體,該反應性單體具有可與該第一矽倍半氧烷樹脂及該第二矽倍半氧烷樹脂交聯之一官能基。
該反應性單體可為(甲基)丙烯酸酯單體、乙烯基單體或環氧單體。
該用於形成一硬塗層之組合物可更包含一無機填料。
該用於形成一硬塗層之組合物可更包含選自以下群組的至少一種類型:光自由基聚合起始劑(photo-radical polymerization initiator)、光陽離子聚合起始劑(photo-cationic polymerization initiator)及熱聚合起始劑(thermal polymerization initiator)。
根據本發明之另一態樣,係提供一種包括一基礎材料之硬塗膜,該基礎材料之至少一個表面具有由上述組合物形成之一硬塗層。
該基礎材料可由選自以下群組的至少一種樹脂製 成:聚酯系樹脂(polyester-based resin)、纖維素系樹脂、聚碳酸酯系樹脂、丙烯酸樹脂(acrylic resin)、苯乙烯系樹脂、聚烯烴系樹脂、聚醯亞胺系樹脂、聚醚碸系樹脂及碸系樹脂。
該基礎材料之一個表面可具有該硬塗層,且該基礎材料之另一表面可具有一抗回捲塗層(anti-curl back coating layer)。
該抗回捲塗層上可更形成有一防裂層(crack-preventing layer)。
該硬塗膜可為一位於一顯示面板之最外表面處的視窗蓋。
根據本發明之又一態樣,係提供一種影像顯示裝置,包含以上所述的硬塗膜。
110‧‧‧基礎材料
120‧‧‧硬塗層
130‧‧‧抗回捲塗層
140‧‧‧防裂層
藉由參照附圖詳細地闡述本發明之實例性實施態樣,本發明之以上及其他目的、特徵及優點對於本領域具通常知識者而言將變得更加顯而易見,其中:第1圖係一包括一硬塗層之硬塗膜的示意性剖面圖,該硬塗層由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態樣之用於形成硬塗層之組合物所形成;第2圖係示意性地說明針對一包括一硬塗層的硬塗膜實施彎曲測試之實施態樣,該硬塗層由一根據本發明實施態樣之用於形成硬塗層之組合物所形成; 第3圖係示意性地說明針對一包括一硬塗層的硬塗膜實施彎曲測試之實施態樣,該硬塗層由一根據本發明實施態樣之用於形成硬塗層之組合物所形成;第4圖係硬塗膜之一示意性剖面圖,根據本發明之實施態樣該硬塗膜於一表面上包含一硬塗層且於另一表面上包含一抗回捲塗層;第5圖係硬塗膜之一示意性剖面圖,根據本發明之實施態樣該硬塗膜於一表面上包含一硬塗層,於另一表面上包含一抗回捲塗層,以及於最低的表面上包含一防裂層;第6圖顯示根據由實施例1之組合物所形成的硬塗層之第一與第二矽倍半氧烷樹脂之混合比率的鉛筆硬度(pencil hardness)及可撓性評價結果;第7圖顯示根據由實施例2之組合物所形成的硬塗層之第一與第二矽倍半氧烷樹脂之混合比率的鉛筆硬度及可撓性評價結果;第8圖顯示根據由實施例3之組合物所形成的硬塗層之第一與第二矽倍半氧烷樹脂之混合比率的鉛筆硬度及可撓性評價結果;第9圖顯示根據由實施例4之組合物所形成的硬塗層之第一與第二矽倍半氧烷樹脂之混合比率的鉛筆硬度及可撓性評價結果;第10圖顯示根據由實施例5之組合物所形成的硬塗層之第一與第二矽倍半氧烷樹脂之混合比率的鉛筆硬度及可撓性評價結果;第11圖顯示根據由實施例6之組合物所形成的硬塗層之第一 與第二矽倍半氧烷樹脂之混合比率;第12圖顯示根據一由實施例7之組合物所形成的硬塗層之第一與第二矽倍半氧烷樹脂之混合比率的鉛筆硬度及可撓性評價結果;第13圖顯示根據由實施例8之組合物所形成的硬塗層之第一與第二矽倍半氧烷樹脂之混合比率的鉛筆硬度及可撓性評價結果;第14圖顯示根據由實施例9之組合物所形成的硬塗層之第一與第二矽倍半氧烷樹脂之混合比率的鉛筆硬度及可撓性評價結果;第15圖顯示根據由實施例10之組合物所形成的硬塗層之第一與第二矽倍半氧烷樹脂之混合比率的鉛筆硬度及可撓性評價結果;第16圖顯示根據由實施例11之組合物所形成的硬塗層之第一與第二矽倍半氧烷樹脂之混合比率的鉛筆硬度及可撓性評價結果;第17圖顯示根據由比較實施例1之組合物所形成的硬塗層之第一與第二矽倍半氧烷樹脂之混合比率的鉛筆硬度及可撓性評價結果;第18圖顯示根據由比較實施例2之組合物所形成的硬塗層之第一與第二矽倍半氧烷樹脂之混合比率的鉛筆硬度及可撓性評價結果; 第19圖顯示根據由比較實施例3之組合物所形成的硬塗層之第一與第二矽倍半氧烷樹脂之混合比率的鉛筆硬度及可撓性評價結果;第20圖顯示根據由比較實施例4之組合物所形成的硬塗層之第一與第二矽倍半氧烷樹脂之混合比率的鉛筆硬度及可撓性評價結果;以及第21圖顯示根據由比較實施例5之組合物所形成的硬塗層之第一與第二矽倍半氧烷樹脂之混合比率的鉛筆硬度及可撓性評價結果。
以下將參照附圖詳細地闡述本發明之實例性實施態樣。儘管本發明係結合其實例性實施態樣而顯示及闡述,但本領域技藝人士應瞭解可在不背離本發明之精神及範圍之情形下作出各種修改。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形成一硬塗層之組合物,該組合物可形成一硬塗層,其具有顯著改善之硬度以及優異的可撓性,使得捲曲最小化。
在下文,將詳細地闡述本發明。
用於形成硬塗層之組合物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態樣之一種用於形成硬塗層之 組合物係包含第一及第二矽倍半氧烷樹脂,該第一及第二矽倍半氧烷樹脂具有500或以上、但小於30,000之重量平均分子量,且經一取代基取代,該取代基為(甲基)丙烯酸酯基、乙烯基或環氧基,該取代基具有50%或以上之當量比率,且由以下方程式1表示之第一矽倍半氧烷樹脂對第二矽倍半氧烷樹脂之流體動力學半徑比率係大於1.00但為3.00或以下:[方程式1]第二矽倍半氧烷樹脂之流體動力學半徑/第一矽倍半氧烷樹脂之流體動力學半徑。
由於在根據本發明實施態樣之用於形成硬塗層之組合物中,係使用當量比率及流體動力學半徑在特定範圍中的二種矽倍半氧烷樹脂,因此可顯著改善硬塗層之硬度。此外,可撓性有相當大地增強,使得捲曲可被抑制。經測定,此係源於藉由使形成矽倍半氧烷樹脂之分子間空隙(intermolecular void)最小化而改善分子間附著力。
根據本發明實施態樣之第一及第二矽倍半氧烷樹脂係包括完整籠(complete-cage)型矽倍半氧烷樹脂、非完整籠(incomplete-cage)型矽倍半氧烷樹脂、梯子(ladder)型矽倍半氧烷樹脂、無規(random)型矽倍半氧烷樹脂以及其混合物,且可由作為上述結構的代表式的下式1表示。
[式1](R1SiO3/2)x(R2SiO3/2)y(R3SiO3/2)z(其中R1係一具有1至50個碳原子且包含(甲基)丙烯酸酯基、乙 烯基或環氧基的光反應性烴基,R2係一具有1至50個碳原子的非光反應性烴基,R3係一具有1至50個碳原子且包含(甲基)丙烯酸酯基、乙烯基或環氧基的光反應性烴基,且x、y及z係各自獨立為在1至180之範圍的整數)
在本說明書中,「(甲基)丙烯酸酯」係指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環氧」係指縮水甘油基(glycidyl)、環氧環己基或氧呾(oxetane),且烴基之實例係包括烷基、環烷基、芳基等,但本發明並不僅限於此。
光反應性烴基係指包含(甲基)丙烯酸酯基、乙烯基或環氧基的烴基,且非光反應性烴基係指不包含(甲基)丙烯酸酯基、乙烯基或環氧基的烴基。
在本說明書中,當量比率係指在第一及第二矽倍半氧烷樹脂中的光反應性烴基對非光反應性烴基的比率,且由以下方程式2表示。
[方程式2]當量比率(%)=(x+z)/(x+y+z)×100
在方程式2中,x及z代表式1中具有光反應性烴基之矽氧烷的莫耳比率,y代表式1中具有非光反應性烴基之矽氧烷的莫耳比率,且對x、y及z之闡述與式1中相同。
第一及第二矽倍半氧烷樹脂之各自的當量比率係50%或以上,且第一矽倍半氧烷樹脂對第二矽倍半氧烷樹脂之流體動力學半徑比率係大於1.00但為3.00或以下。當第一及第二矽倍半 氧烷樹脂之各自的當量比率小於50%時,硬度係顯著降低。此外,當第一矽倍半氧烷樹脂對第二矽倍半氧烷樹脂之流體動力學半徑比率大於3.00時,硬度亦顯著降低。
第一與第二矽倍半氧烷樹脂之當量比率及流體動力學半徑比率係具有恆定的相關性,因此實現當量比率之高硬度的最佳流體動力學半徑比率係不同的。因此,考慮到硬度改善,較佳地,第一與第二矽倍半氧烷樹脂之各自的當量比率係50%或以上且流體動力學半徑比率係1.00以上但為2.00或以下,且更佳地,第一與第二矽倍半氧烷樹脂之各自的當量比率係80%或以上且流體動力學半徑比率係1.00以上但為1.50或以下。
矽倍半氧烷樹脂之流體動力學半徑(Rh)係藉由以下方式獲得:於25℃下使用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計算矽倍半氧烷樹脂在作為溶劑的CDCl3中的擴散係數,並將該擴散係數代入斯托克斯愛因斯坦方程式(Stokes-Einstein equation)。斯托克斯愛因斯坦方程式由以下方程式3表示。
[方程式3]D=kT/6πηRh(其中k係波茲曼常數(Boltzmann's constant),T係溫度(℃),η係CDCl3溶液之黏度(帕.秒(Pa.s))且D係擴散係數)。
第一與第二矽倍半氧烷樹脂之混合比率並無特別限制,舉例而言,可在1:9至9:1的範圍。當第一與第二矽倍半氧烷樹脂之混合比率超出上述範圍時,藉由混合改善物理性質之效果較 低。考慮到硬度及可撓性之改善,第一與第二矽倍半氧烷樹脂之混合比率更佳在3:7至7:3之範圍。
第一及第二矽倍半氧烷樹脂之含量並無特別限制,舉例而言,以組合物之總重量計,總含量可在10重量%至90重量%之範圍。當總含量小於10重量%時,因樹脂含量低而難以實現高硬度。當總含量大於90重量%時,可撓性降低,因此會容易出現裂紋。考慮到高硬度及高可撓性,總含量較佳可在20重量%至70重量%之範圍。
根據本發明實施態樣之用於形成硬塗層之組合物可更包含一寡聚物,該寡聚物具有可與上述矽倍半氧烷樹脂交聯之官能基,以增強硬度及可撓性。
亦即,當矽倍半氧烷樹脂係經(甲基)丙烯酸酯基取代時,根據本發明實施態樣之用於形成硬塗層之組合物可更包含一(甲基)丙烯酸酯寡聚物,當矽倍半氧烷樹脂係經乙烯基取代時,組合物可更包含一乙烯基寡聚物,且當矽倍半氧烷樹脂係經環氧基取代時,組合物可更包含一環氧寡聚物。
在下文中,將詳細地闡述其中使用(甲基)丙烯酸酯寡聚物之情形,但本發明並不僅限於此。
根據本發明實施態樣之(甲基)丙烯酸酯寡聚物並無特別限制,且可包括聚酯丙烯酸酯寡聚物、胺甲酸乙酯丙烯酸酯(urethane acrylate)寡聚物、環氧丙烯酸酯寡聚物、聚醚丙烯酸酯寡聚物等。較佳地,可使用胺甲酸乙酯丙烯酸酯寡聚物。
在下文中,將詳細地闡述胺甲酸乙酯丙烯酸酯寡聚物之情形,但本發明並不僅限於此。
根據本發明實施態樣之胺甲酸乙酯丙烯酸酯寡聚物可具有2至15個官能基。當官能基之數量小於2時,改善硬度之效果較低,且當官能基之數量大於15時,可獲得優異的硬度,但黏度可能增加。
在本文中可無限制地使用相關領域中已熟知之胺甲酸乙酯(甲基)丙烯酸酯寡聚物。較佳地,可使用由以下方式製備之胺甲酸乙酯(甲基)丙烯酸酯寡聚物:使一在其分子中具有至少一個異氰酸酯基之化合物與一在其分子中具有至少一個羥基之(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反應。
在其分子中具有至少一個異氰酸酯基之化合物之特定實例係包括選自以下群組之至少一者:4,4'-二環己基二異氰酸酯、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三聚體(hexamethylene diisocyanate trimer)、1,4-二異氰酸基丁烷、1,6-二異氰酸基己烷、1,8-二異氰酸基辛烷、1,12-二異氰酸基癸烷、1,5-二異氰酸基-2-甲基戊烷、三甲基-1,6-二異氰酸基己烷、1,3-雙(異氰酸基甲基)環己烷、反-1,4-環己烯二異氰酸酯、4,4'-亞甲基雙(環己基異氰酸酯)、異佛酮二異氰酸酯(isophorone diisocyanate)、甲苯-2,4-二異氰酸酯、甲苯-2,6-二異氰酸酯、二甲苯-1,4-二異氰酸酯、四甲基二甲苯-1,3-二異氰酸酯、1-氯甲基-2,4-二異氰酸酯、4,4'-亞甲基-雙(2,6-二甲基-苯基異氰酸酯)、4,4'-氧基雙(苯基異氰酸酯)、衍生自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之三官能異氰酸酯、甲苯二異氰酸酯與三羥甲基丙 烷之加成物(adduct)、丙烯醯基乙基異氰酸酯(acryloyl ethyl isocyanate)、甲基丙烯醯基乙基異氰酸酯、衍生自異佛酮二異氰酸酯之三官能異氰酸酯、及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縮二脲(hexamethylene diisocyanate biuret)。
在其分子中具有至少一個羥基之(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之特定實例係包括選自以下群組之至少一者:(甲基)丙烯酸2-羥基乙基酯(2-hydroxyethyl(meth)acrylate)、(甲基)丙烯酸2-羥基-異丙基酯(2-hydroxy-isopropyl(meth)acrylate)、(甲基)丙烯酸4-羥基丁基酯(4-hydroxybutyl(meth)acrylate)、經己內酯修飾之羥基丙烯酸酯(caprolactone-modified hydroxy acrylate)、新戊四醇三/四(甲基)丙烯酸酯混合物(pentaerythritol tri/tetra(meth)acrylate mixture)、及二新戊四醇五/六(甲基)丙烯酸酯混合物。
根據本發明實施態樣之寡聚物之分子量並無特別限制,且舉例而言,可在500至100,000之範圍。當重量平均分子量小於500時,硬度可能降低,且當重量平均分子量大於100,000時,黏度過高,且因此難以實施塗覆。
根據本發明實施態樣之寡聚物之含量並無特別限制,舉例而言,以組合物之總重量計可包括5重量%至70重量%的寡聚物。當寡聚物之含量小於5重量%時,可能因為收縮而產生裂紋及捲曲,且當寡聚物之含量大於70重量%時,樹脂之含量相對降低,因此可能抑制改善硬度之效果。
根據本發明實施態樣之用於形成硬塗層之組合物可 更包含一反應性單體,其具有可與上述矽倍半氧烷樹脂交聯之官能基,以透過黏度調整而增強可撓性及增加可加工性。
亦即,當矽倍半氧烷樹脂係經(甲基)丙烯酸酯基取代時,根據本發明實施態樣之用於形成硬塗層之組合物可更包含一(甲基)丙烯酸酯單體,當矽倍半氧烷樹脂係經乙烯基取代時,組合物可更包含一乙烯基單體,且當矽倍半氧烷樹脂係經環氧基取代時,組合物可更包含一環氧單體。
(甲基)丙烯酸酯單體之特定實例係包括丙烯酸2-乙基己基酯(2-ethylhexyl acrylate)、丙烯酸十八烷基酯(octadecyl acrylate)、丙烯酸異癸基酯、丙烯酸2-苯氧基乙基酯、丙烯酸月桂基酯、丙烯酸硬脂酸基酯(stearyl acrylate)、丙烯酸二十二烷基酯(behenyl acrylate)、甲基丙烯酸十三烷基酯(tridecyl methacrylate)、壬基苯酚乙氧基化物單丙烯酸酯(nonylphenol ethoxylate monoacrylate)、丙烯酸β-羧基乙基酯、丙烯酸異莰基酯(isobornyl acrylate)、丙烯酸四氫糠基酯(tetrahydrofurfuryl acrylate)、甲基丙烯酸四氫糠基酯、丙烯酸4-丁基-環己基酯、丙烯酸二環戊烯基酯(dicyclopentenyl acrylate)、丙烯酸二環戊烯基氧基乙基酯、丙烯酸乙氧基乙氧基乙基酯(ethoxyethoxy ethyl acrylate)、乙氧基化單丙烯酸酯(ethoxylated monoacrylate)、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1,6-hexanediol diacrylate)、三苯基乙二醇二丙烯酸酯(triphenyl glycol diacrylate)、丁二醇二丙烯酸酯(butanediol diacrylate)、1,3-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3-butylene glycol dimethacrylate)、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 丙烯酸酯(neopentyl glycol diacrylate)、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thylene glycol dimethacrylate)、二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四乙二醇二丙烯酸酯、四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丙二醇二丙烯酸酯、乙氧基化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三羥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三羥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新戊四醇三丙烯酸酯、新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新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新戊四醇四丙烯酸酯、乙氧基化三丙烯酸酯、參(2-羥基乙基)異氰脲酸酯三丙烯酸酯(tris(2-hydroxyethyl)isocyanurate triacrylate)、二新戊四醇五丙烯酸酯、二三羥甲基丙烷四丙烯酸酯(ditrimethylolpropane tetraacrylate)、烷氧基化四丙烯酸酯(alkoxylated tetraacrylate)等,且較佳為新戊四醇三丙烯酸酯、新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新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新戊四醇四丙烯酸酯等。可使用其中一者或其中二種或更多種類型之混合物。
乙烯基單體之特定實例係包括n-乙烯基-吡咯啶酮(n-vinyl-pyrrolidone)、n-乙烯基-己內醯胺、n-乙烯基-咪唑、n-乙烯基-n-甲基乙醯胺、乙基乙烯基醚(ethyl vinyl ether)、正丁基乙烯基醚(n-butyl vinyl ether)、異丁基乙烯基醚、三級丁基乙烯基醚、環己基乙烯基醚、2-乙基己基乙烯基醚、十二烷基乙烯基醚、十八烷基乙烯基醚、1,4-丁二醇二乙烯基醚(1,4-butanediol divinyl ether)、二乙二醇二乙烯基醚、三乙二醇二乙烯基醚、1,4-環己烷二甲醇二乙烯基醚、羥丁基乙烯基醚、1,4-環己烷二甲醇單乙烯基醚、1,2,4-三乙烯基環己烷、乙烯基膦酸、乙烯基膦酸二甲 酯(vinylphosphonic acid dimethyl ester)等。可使用其中一者或其中二種或更多種類型之混合物。
環氧單體之特定實例係包括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glycidyl methacrylate)、丙烯酸縮水甘油基酯(glycidyl acrylate ester)、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基酯(glycidyl methacrylate ester)、α-乙基丙烯酸縮水甘油基酯(α-ethyl acrylate glycidyl ester)、α-正丙基丙烯酸縮水甘油基酯(α-n-propyl acrylate glycidyl ester)、α-正丁基丙烯酸縮水甘油基酯(α-n-butyl acrylate glycidyl ester)、丙烯酸-3,4-環氧-丁酯(acrylate-3,4-epoxy-butyl ester)、甲基丙烯酸-3,4-環氧-丁酯、丙烯酸-6,7-環氧-庚酯、甲基丙烯酸-6,7-環氧-庚酯、α-乙基丙烯酸-6,7-環氧-庚酯、o-乙烯基苄基縮水甘油基醚(o-vinyl benzyl glycidyl ether)、m-乙烯基苄基縮水甘油基醚、p-乙烯基苄基縮水甘油基醚、3,3-二甲基氧呾(3,3-dimethyl oxetane)、3,3-(羥甲基)甲基氧呾、3,3-(硝酸根基甲基)甲基氧呾(3,3-(nitratomethyl)methyl oxetane)、3,3-雙(羥甲基)氧呾、3,3-雙(氯甲基)氧呾(3,3-bis(chloromethyl)oxetane)、3,3-(疊氮基甲基)甲基氧呾(3,3-(azidomethyl)methyl oxetane)、3,3-雙(疊氮基甲基)氧呾、3-甲基硝基胺基甲基-氧呾(3-methyl nitroaminomethyl-oxetane)、3,3-雙(甲基硝基胺基甲基)氧呾、3,3-(二氟胺基甲基)甲基氧呾(3,3-(difluoro aminomethyl)methyl oxetane)、3,3-雙(二氟胺基甲基)氧呾、3-羥基-氧呾、二氧呾基醚(dioxetanyl ether)、(雙[1-乙基(3-氧呾基)]甲基醚)((bis[1-ethyl(3-oxetanyl)]methyl ether))等。可使用其一者或二種或更多種類型之混合物。
根據本發明實施態樣之反應性單體之含量並無特別限制,舉例而言,以組合物之總重量計可包括1重量%至70重量%的反應性單體。當反應性單體之含量小於1重量%時,改善黏度之效果較低,且因此可能使可塗覆性(coatability)劣化。當反應性單體之含量大於70重量%時,樹脂及寡聚物之含量相對降低,因此難以實現高硬度。
根據本發明實施態樣之用於形成硬塗層之組合物更包括一聚合起始劑。
聚合起始劑之實例係包括通常使用之光自由基聚合起始劑、光陽離子聚合起始劑、熱聚合起始劑等。可使用其中一者或其中二種或更多種類型之混合物。
光自由基聚合起始劑之實例係包括1-羥基環己基苯基酮(1-hydroxycyclohexyl phenyl ketone)、2,2-二甲氧基-2-苯基苯乙酮、酮(xanthone)、茀、茀酮(fluorenone)、苯甲醛、蒽醌(anthraquinone)、三苯基胺、咔唑(carbazole)、3-甲基-苯乙酮、4-氯-二苯甲酮(4-chloro-benzophenone)、4,4'-二甲氧基二苯甲酮、4,4'-二胺基二苯甲酮、米希拉酮(Mihira ketone)、苯甲醯基丙基醚、苯偶姻乙基醚(benzoin ethyl ether)、苄基二甲基縮酮(benzyl dimethyl ketal)、1-(4-異丙基苯基)-2-羥基-2-甲基丙-1-酮(1-(4-isopropylphenyl)-2-hydroxy-2-methylpropan-1-one)、2-羥基-2-甲基-1-苯基丙-1-酮、9-氧硫(thioxanthone)、二乙基9-氧硫(diethyl thioxanthone)、2-異丙基9-氧硫(2-isopropyl thioxanthone)、2-氯9-氧硫(2-chloro thioxanthone)、2-甲基 -1-[4-(甲硫基)苯基]-2-啉基丙-1-酮(2-methyl-1-[4-(methylthio)phenyl]-2-morpholinopropan-1-one)、2,4,6-三甲基苯甲醯基二苯基膦氧化物(2,4,6-trimethylbenzoyl diphenylphosphine oxide)、2-苄基-1-二甲基胺基-1-(4-啉基苯基)丁-1-酮(2-benzyl-1-dimethylamino-1-(4-morpholinophenyl)butan-1-one)、1-[4-(2-羥基乙氧基)-苯基]-2-羥基-2-甲基丙-1-酮(1-[4-(2-hydroxyethoxy)-phenyl]-2-hydroxy-2-methylpropan-1-one)等。
光陽離子聚合起始劑之實例係包括鎓鹽(onium salt)及/或有機金屬鹽等,但並不僅限於此。舉例而言,可使用二芳基碘鎓鹽(diaryl iodonium salt)、三芳基鋶鎓鹽(triaryl sulfonium salt)、芳基重氮鹽、鐵-芳烴錯合物(iron-arene complex)等。
更特定而言,光陽離子聚合起始劑之實例係包括六氟銻酸芳基鋶鹽(aryl sulfonium hexafluoroantimonate salt)、六氟磷酸芳基鋶鹽、六氟銻酸二苯基碘鎓鹽(diphenyliodonium hexafluoroantimonate salt)、六氟磷酸二苯基碘鎓鹽、六氟磷酸二基碘鎓鹽(ditolyliodonium hexafluorophosphate salt)、六氟磷酸9-(4-羥基乙氧基苯基)噻蒽鎓鹽(9-(4-hydroxyethoxy phenyl)thianthrenium hexafluorophosphate salt)等,銻酸鹽可能造成環境問題,因此較佳可使用六氟磷酸鹽基起始劑。可使用其中一者或其中二種或更多種類型之混合物。
熱聚合起始劑之實例係包括六氟銻酸3-甲基-2-丁烯基四亞甲基鋶鹽(3-methyl-2-butenyl tetramethylene sulfonium hexafluoroantimonate salt)、三氟甲烷磺酸鐿鹽(ytterbium trifluoromethenesulfonate salt)、三氟甲烷磺酸釤鹽(samarium trifluoromethenesulfonate salt)、三氟甲烷磺酸鉺鹽(erbium trifluoromethenesulfonate salt)、三氟甲烷磺酸鏑鹽(dysprosium trifluoromethenesulfonate salt)、三氟甲烷磺酸鑭鹽、甲烷磺酸四丁基鏻鹽、溴化乙基三苯基鏻鹽(ethyltriphenylphosphonium bromide salt)、苄基二甲基胺、二甲基胺基甲基苯酚、三乙醇胺、N-正丁基咪唑、2-乙基-4-甲基咪唑等。可使用其一者或二種或更多種類型之混合物。
必要時,根據本發明實施態樣之用於形成硬塗層之組合物可更包括一無機填料以改善硬度。
無機填料並無特別限制,且無機填料之實例係包括金屬氧化物,例如氧化矽、氧化鋁、氧化鈦等;氫氧化物,例如氫氧化鋁、氫氧化鎂、氫氧化鉀等;金屬粒子,例如金、銀、銅、鎳、其合金等;導電粒子,例如碳、碳奈米管、富勒烯(fullerene)等;玻璃;陶瓷等,且較佳地,無機填料可為氧化矽(silica)。可使用其中一者或其中二種或更多種類型之混合物。
無機填料之直徑並無特別限制,舉例而言,可在1奈米至100奈米之範圍。當平均直徑小於1奈米時,改善硬度之效果較低,且當平均直徑大於100奈米時,透射率(transmittance)可能降低。較佳地,平均直徑可在10奈米至50奈米之範圍。
根據本發明實施態樣之無機填料之含量並無特別限制,且舉例而言,以組合物之總重量計可包括0.1重量%至20重量 %的無機填料。當無機填料之含量小於0.1重量%時,改善硬度之效果較低,且當無機填料之含量大於10重量%時,黏度可能增加,且由此可能降低可塗覆性。
必要時,根據本發明實施態樣之用於形成硬塗層之組合物可更包括一潤滑劑以改善捲繞效率(winding efficiency)、抗結塊性(blocking resistance)、耐磨性(abrasion resistance)、及耐劃痕性。
根據本發明實施態樣之潤滑劑的類型並無特別限制,且潤滑劑之實例係包括蠟,例如聚乙烯蠟、石蠟、合成蠟、褐煤蠟(montan wax)等,以及合成樹脂,例如聚矽氧系樹脂(silicone-based resin)、氟系樹脂等。可使用其中一者或其中二種或更多種類型之混合物。
根據本發明實施態樣之潤滑劑之含量並無特別限制,舉例而言,以組合物之總重量計可包括0.1重量%至10重量%的潤滑劑。當潤滑劑之含量係在上述範圍時,可提供優異的抗結塊性、耐磨性及耐劃痕性,且亦可維持滿意的透明度。
必要時,根據本發明實施態樣之用於形成硬塗層之組合物可更包括一溶劑。
根據本發明實施態樣之溶劑並無特別限制且可使用相關領域中已知之溶劑。溶劑之實例係包括:醇類,例如甲醇、乙醇、異丙醇、丁醇、甲基賽珞蘇(methyl cellosolve)、乙基賽珞蘇等;酮類,例如甲基乙基酮、甲基丁基酮、甲基異丁基酮、二 乙基酮、二丙基酮、環己酮等;己烷類,例如己烷、庚烷、辛烷等;苯類,例如苯、甲苯、二甲苯等。可使用其中一者或其中二種或更多種類型之混合物。
根據本發明實施態樣之溶劑的含量並無特別限制,舉例而言,以100重量份之組合物之固形物計可包括0重量份至60重量份的溶劑。當溶劑之含量大於60重量份時,固化製程之時間延長,導致低經濟效率。
此外,必要時亦可更包括添加劑,例如抗氧化劑、UV吸收劑、光穩定劑、熱聚合抑制劑、整平劑(leveling agent)、表面活性劑、潤滑劑、防汙劑(antifouling agent)等。
硬塗膜
再者,本發明提供一種包括一基礎材料110之硬塗膜100,基礎材料110的至少一個表面具有一由用於形成硬塗層之組合物所形成之硬塗層120。
較佳地,根據本發明實施態樣之基礎材料110具有優異的透明度、機械強度、熱穩定性、阻水性(water blocking property)、等向性(isotropy)等。基礎材料110之實例係包括自以下製得之基礎材料:聚酯樹脂,例如聚對酞酸乙二酯、聚異酞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isophthalate)、聚對酞酸丁二酯(polybutylene terephthalate)等;纖維素樹脂,例如二乙醯基纖維素(diacetyl cellulose)、三乙醯基纖維素等;聚碳酸酯樹脂;丙烯酸樹脂(acrylic resin),例如聚(甲基)丙烯酸甲基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聚(甲基)丙烯酸乙基酯等;苯乙烯樹脂,例如聚苯乙烯、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等;聚烯烴樹脂,例如聚乙烯、聚丙烯、具有環或降莰烯(norbornene)結構之聚烯烴系樹脂、乙烯-丙烯共聚物等;聚醯亞胺樹脂;聚醚碸樹脂;碸樹脂等。
基礎材料110之厚度並無特別限制,舉例而言,可在10微米至300微米之範圍。
硬塗層120係藉由塗覆用於形成硬塗層之組合物並固化來形成,且塗覆可使用熟知方法來實施,例如模具式塗覆機法(die coater method)、氣刀法(air knife method)、反向輥法(reverse roll)、噴霧方法、刮塗法(blade method)、澆鑄法(casting method)、凹版法、旋塗法等。
硬塗層120之厚度並無特別限制,舉例而言,可在10微米至100微米之範圍。當硬塗層120之厚度係在上述範圍時,幾乎不發生捲曲現象,且可獲得具有優異硬度之硬塗層120。
根據本發明實施態樣之硬塗層120係由用於形成硬塗層之組合物所形成,且因此具有顯著改善的硬度。儘管硬度可視各組成之含量、類型等而變,但硬塗層120之鉛筆硬度(pencil hardness)可為5H或更大,且當上述組合物中之各者以期望含量混合時,硬塗層120之最大鉛筆硬度可為9H或高於9H。
而且,可撓性明顯增強,且捲曲因此降低。
更特定而言,如第2圖中所示,當依其中硬塗層位於 內側處之方式將硬塗膜以180°之角度纏繞於具有底部半徑R1之圓柱體上、返回至起始點、且然後用肉眼觀察時,若硬塗層120具有低的可撓性,則於該硬塗層上可能形成折疊痕跡、應變(stain)、白化、裂紋等。然而,由於根據本發明實施態樣之硬塗層120具有優異的可撓性,即使當R1在1毫米至5毫米之範圍時,亦不發生例如裂紋等變形。
另一方面,如第3圖中所示,當依其中硬塗層位於外側處之方式將硬塗膜以180°之角度纏繞於具有底部半徑R2之圓柱體上、返回至起始點、且然後用肉眼觀察時,即使R2在5毫米至30毫米之範圍,根據本發明實施態樣之硬塗層120上亦不發生例如裂紋等變形。
當於根據本發明實施態樣之基礎材料110的一個表面上形成硬塗層120時,根據本發明實施態樣之基礎材料110可更包含一形成於其另一表面上之抗回捲塗層130從而增強可撓性及最小化捲曲。
抗回捲塗層130可藉由施加相關領域中熟知的用於形成抗回捲塗層之組合物、並固化組合物而形成。舉例而言,可使用與上述硬塗層相同的組合物,或可使用相關領域中熟知的抗回捲塗層或包含丙烯酸樹脂、丙烯酸寡聚物、丙烯酸單體、聚合起始劑等之用於形成硬塗層的組合物。
抗回捲塗層之厚度並無特別限制,且舉例而言,可在30微米至200微米之範圍。
此外,當於根據本發明實施態樣之基礎材料110的一個表面上形成抗回捲塗層130時,如第5圖中所示,根據本發明實施態樣之基礎材料110可更包括一形成於抗回捲塗層130上的防裂層140,從而更增強抗回捲塗層130之可撓性。在此種情形中,抗回捲塗層130的一個表面可緊靠基礎材料110,且其另一表面可緊靠防裂層140。
當使用防裂層140時,預期可實現在R1方向上彎曲期間抑制可能在抗回捲塗層130上發生的例如裂紋等變形之效果。
較佳地,根據本發明實施態樣之防裂層140具有優異的透明度、機械強度、熱穩定性、阻水性、等向性等。防裂層140之實例係包括自以下製得之材料:聚酯樹脂,例如聚對酞酸乙二酯、聚異酞酸乙二酯、聚對酞酸丁二酯等;纖維素樹脂,例如二乙醯基纖維素、三乙醯基纖維素等;聚碳酸酯樹脂;丙烯酸樹脂,例如聚(甲基)丙烯酸甲基酯、聚(甲基)丙烯酸乙基酯等;苯乙烯樹脂,例如聚苯乙烯、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等;聚烯烴樹脂,例如聚乙烯、聚丙烯、具有環或降莰烯結構之聚烯烴系樹脂、乙烯-丙烯共聚物等;聚醯亞胺樹脂;聚醚碸樹脂;碸樹脂等。
防裂層140之厚度並無特別限制,且舉例而言,可在5微米至100微米之範圍。
防裂層140可起抑制硬塗層之捲曲之作用,且亦具有改善抗衝擊性等另外的效果。
根據本發明實施態樣之硬塗膜係包括具有高表面硬 度及優異可撓性之硬塗層,且因此與強化玻璃相比較輕並具有優異的耐衝擊性。因此,硬塗膜100較佳可用作顯示面板之最外表面處之視窗蓋。
此外,本發明提供一種包括該硬塗膜之影像顯示裝置。
硬塗膜可用作顯示面板之最外表面處之視窗蓋,且影像顯示裝置可包括通常所用之各種影像顯示裝置,例如液晶顯示裝置、電致發光顯示裝置、電漿顯示裝置、場發射顯示裝置等。
在下文中,將結合實施例詳細地闡述本發明。
製備實施例1 矽倍半氧烷樹脂(A1)之合成
將3-(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3-(methacryloyloxy)propyltrimethoxysilane,MAPTMS,由東京化成工業株式會社(Tokyo Chemical Industry Co.,Ltd.)製造)、苯基三甲氧基矽烷(phenyl trimethoxysilane,PTMS,由西格瑪奧瑞奇公司(Sigma-Aldrich Corporation)製造)及水(H2O,由西格瑪奧瑞奇公司製造)以14.91克:9.62克:2.70克(0.06莫耳:0.04莫耳:0.15莫耳)之比率混合,且接著放入100毫升之2頸燒瓶中。此後,將1克之Amberlyst IRA-400(Cl)作為觸媒添加至混合物,並於80℃下攪拌24小時。接著,使用0.45微米鐵氟龍(Teflon)過濾器將混合物過濾,由此獲得一丙烯酸矽氧烷樹脂(acrylic siloxane resin)。樹脂之分子量係使用凝膠滲透層析(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GPC)量測,且所量測的重量平均分子量係5,000。
製備實施例2 矽倍半氧烷樹脂(A2)之合成
將3-(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MAPTMS,由東京化成工業株式會社製造)、苯基三甲氧基矽烷(PTMS,由西格瑪奧瑞奇公司製造)及水(H2O,由西格瑪奧瑞奇公司製造)以14.91克:9.62克:2.70克(0.06莫耳:0.04莫耳:0.15莫耳)之比率混合,且接著放入100毫升之2頸燒瓶中。此後,將0.5克之Amberlyst IRA-400(Cl)作為觸媒添加至混合物,並於80℃下攪拌48小時。接著,使用0.45微米鐵氟龍過濾器將混合物過濾,由此獲得一丙烯酸矽氧烷樹脂。樹脂之分子量係使用凝膠滲透層析(GPC)量測,且所量測的重量平均分子量係10,000。
製備實施例3 矽倍半氧烷樹脂(A3)之合成
將3-(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MAPTMS,由東京化成工業株式會社製造)、苯基三甲氧基矽烷(PTMS,由西格瑪奧瑞奇公司製造)及水(H2O,由西格瑪奧瑞奇公司製造)以14.91克:9.62克:2.70克(0.06莫耳:0.04莫耳:0.15莫耳)之比率混合,且接著放入250毫升之2頸燒瓶中。此後,將2克之Amberlyst IRA-400(Cl)作為觸媒及100毫升之甲基乙基酮(methyl ethyl ketone,MEK)添加至混合物,並於25℃下攪拌24小時。接著,使用0.45微米鐵氟龍過濾器將混合物過濾,由此獲 得一丙烯酸矽氧烷樹脂。樹脂之分子量係使用凝膠滲透層析(GPC)量測,且所量測的重量平均分子量係1,000。
製備實施例4 矽倍半氧烷樹脂(A4)之合成
將3-(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MAPTMS,由東京化成工業株式會社製造)及水(H2O,由西格瑪奧瑞奇公司製造)以24.84克:2.70克(0.1莫耳:0.15莫耳)之比率混合,且接著放入100毫升之2頸燒瓶中。此後,將0.5克之Amberlyst IRA-400(Cl)作為觸媒添加至混合物,並於80℃下攪拌60小時。接著,使用0.45微米鐵氟龍過濾器將混合物過濾,由此獲得一丙烯酸矽氧烷樹脂。樹脂之分子量係使用凝膠滲透層析(GPC)量測,且所量測的重量平均分子量係10,000。
製備實施例5 矽倍半氧烷樹脂(A5)之合成
將3-(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MAPTMS,由東京化成工業株式會社製造)及水(H2O,由西格瑪奧瑞奇公司製造)以24.84克:2.70克(0.1莫耳:0.15莫耳)之比率混合,且接著放入100毫升之2頸燒瓶中。此後,將0.2克之Amberlyst IRA-400(Cl)作為觸媒添加至混合物,並於80℃下攪拌72小時。接著,使用0.45微米鐵氟龍過濾器將混合物過濾,由此獲得一丙烯酸矽氧烷樹脂。樹脂之分子量係使用凝膠滲透層析(GPC)量測,且所量測的重量平均分子量係13,000。
製備實施例6 矽倍半氧烷樹脂(A6)之合成
將3-(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MAPTMS,由東京化成工業株式會社製造)及水(H2O,由西格瑪奧瑞奇公司製造)以24.84克:2.70克(0.1莫耳:0.15莫耳)之比率混合,且接著放入100毫升之2頸燒瓶中。此後,將1克之Amberlyst IRA-400(Cl)作為觸媒添加至混合物,並於80℃下攪拌24小時。接著,使用0.45微米鐵氟龍過濾器將混合物過濾,由此獲得一丙烯酸矽氧烷樹脂。樹脂之分子量係使用凝膠滲透層析(GPC)量測,且所量測的重量平均分子量係5,000。
製備實施例7 矽倍半氧烷樹脂(A7)之合成
將3-(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MAPTMS,由東京化成工業株式會社製造)及水(H2O,由西格瑪奧瑞奇公司製造)以24.84克:2.70克(0.1莫耳:0.15莫耳)之比率混合,且接著放入100毫升之2頸燒瓶中。此後,將1克之Amberlyst IRA-400(Cl)作為觸媒及50毫升之MEK添加至混合物,並於80℃下攪拌36小時。接著,使用0.45微米鐵氟龍過濾器將混合物過濾,由此獲得一丙烯酸矽氧烷樹脂。樹脂之分子量係使用凝膠滲透層析(GPC)量測,且所量測的重量平均分子量係4,000。
製備實施例8 矽倍半氧烷樹脂(A8)之合成
將3-(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MAPTMS,由東京化成工業株式會社製造)、苯基三甲氧基矽烷(PTMS,由西格瑪奧瑞奇公司製造)及水(H2O,由西格瑪奧瑞奇公司製造)以9.94克:14.42克:2.70克(0.04莫耳:0.06莫耳:0.15莫耳)之比率混合,且接著放入250毫升之2頸燒瓶中。此後,將1克之Amberlyst IRA-400(Cl)作為觸媒添加至混合物,並於80℃下攪拌24小時。接著,使用0.45微米鐵氟龍過濾器將混合物過濾,由此獲得一丙烯酸矽氧烷樹脂。樹脂之分子量係使用凝膠滲透層析(GPC)量測,且所量測的重量平均分子量係5,000。
製備實施例9 矽倍半氧烷樹脂(A9)之合成
將3-(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MAPTMS,由東京化成工業株式會社製造)、苯基三甲氧基矽烷(PTMS,由西格瑪奧瑞奇公司製造)及水(H2O,由西格瑪奧瑞奇公司製造)以9.94克:14.42克:2.70克(0.04莫耳:0.06莫耳:0.15莫耳)之比率混合,且接著放入250毫升之2頸燒瓶中。此後,將0.5克之Amberlyst IRA-400(Cl)作為觸媒添加至混合物,並於80℃下攪拌48小時。接著,使用0.45微米鐵氟龍過濾器將混合物過濾,由此獲得一丙烯酸矽氧烷樹脂。樹脂之分子量係使用凝膠滲透層析(GPC)量測,且所量測的重量平均分子量係10,000。
製備實施例10 矽倍半氧烷樹脂(A10)之合成
將3-(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MAPTMS,由東京化成工業株式會社製造)、苯基三甲氧基矽烷(PTMS,由西格瑪奧瑞奇公司製造)及水(H2O,由西格瑪奧瑞奇公司製造)以9.94克:14.42克:2.70克(0.04莫耳:0.06莫耳:0.15莫耳)之比率混合,且接著放入250毫升之2頸燒瓶中。此後,將2克之Amberlyst IRA-400(Cl)作為觸媒及100毫升之MEK添加至混合物,並於25℃下攪拌24小時。接著,使用0.45微米鐵氟龍過濾器將混合物過濾,由此獲得一丙烯酸矽氧烷樹脂。樹脂之分子量係使用凝膠滲透層析(GPC)量測,且所量測的重量平均分子量係1,000。
製備實施例11 矽倍半氧烷樹脂(A11)之合成
將3-(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MAPTMS,由東京化成工業株式會社製造)、苯基三甲氧基矽烷(PTMS,由西格瑪奧瑞奇公司製造)及水(H2O,由西格瑪奧瑞奇公司製造)以14.91克:9.62克:2.70克(0.06莫耳:0.04莫耳:0.15莫耳)之比率混合,且接著放入250毫升之2頸燒瓶中。此後,將1克之Amberlyst IRA-400(Cl)作為觸媒及50毫升之MEK添加至混合物,並於25℃下攪拌12小時。接著,使用0.45微米鐵氟龍過濾器將混合物過濾,由此獲得一丙烯酸矽氧烷樹脂。樹脂之分子量係使用凝膠滲透層析(GPC)量測,且所量測的重量平均分子量係500。
製備實施例12 矽倍半氧烷樹脂(A12)之合成
將3-(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MAPTMS,由東京化成工業株式會社製造)及水(H2O,由西格瑪奧瑞奇公司製造)以24.84克:2.70克(0.1莫耳:0.15莫耳)之比率混合,且接著放入250毫升之2頸燒瓶中。此後,將1克之Amberlyst IRA-400(Cl)作為觸媒及50毫升之MEK添加至混合物,並於70℃下攪拌24小時。接著,使用0.45微米鐵氟龍過濾器將混合物過濾,由此獲得一丙烯酸矽氧烷樹脂。樹脂之分子量係使用凝膠滲透層析(GPC)量測,且所量測的重量平均分子量係2,000。
製備實施例13 矽倍半氧烷樹脂(A13)之合成
將3-(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MAPTMS,由東京化成工業株式會社製造)及水(H2O,由西格瑪奧瑞奇公司製造)以24.84克:2.70克(0.1莫耳:0.15莫耳)之比率混合,且接著放入250毫升之2頸燒瓶中。此後,將2克之Amberlyst IRA-400(Cl)作為觸媒及100毫升之MEK添加至混合物,並於25℃下攪拌24小時。接著,使用0.45微米鐵氟龍過濾器將混合物過濾,由此獲得一丙烯酸矽氧烷樹脂。樹脂之分子量係使用凝膠滲透層析(GPC)量測,且所量測的重量平均分子量係1,000。
製備實施例14 矽倍半氧烷樹脂(V1)之合成
將乙烯基三甲氧基矽烷(vinyl trimethoxysilane,VTMS,由西格瑪奧瑞奇公司製造)、苯基三甲氧基矽烷(PTMS,由西格瑪奧瑞奇公司製造)及水(H2O,由西格瑪奧瑞奇公司製造)以11.86克:4.81克:2.70克(0.08莫耳:0.02莫耳:0.15莫耳)之比率混合,且接著放入250毫升之2頸燒瓶中。此後,將1克之30% HCl作為觸媒添加至混合物,並於25℃下攪拌24小時。接著,使用0.45微米鐵氟龍過濾器將混合物過濾,由此獲得一矽氧烷樹脂。樹脂之分子量係使用凝膠滲透層析(GPC)量測,且所量測的重量平均分子量係2,000。
製備實施例15 矽倍半氧烷樹脂(V2)之合成
將乙烯基三甲氧基矽烷(VTMS,由西格瑪奧瑞奇公司製造)、苯基三甲氧基矽烷(PTMS,由西格瑪奧瑞奇公司製造)及水(H2O,由西格瑪奧瑞奇公司製造)以11.86克:4.81克:2.70克(0.08莫耳:0.02莫耳:0.15莫耳)之比率混合,且接著放入250毫升之2頸燒瓶中。此後,將1克之30% HCl作為觸媒添加至混合物,並於80℃下攪拌24小時。接著,使用0.45微米鐵氟龍過濾器將混合物過濾,由此獲得一矽氧烷樹脂。樹脂之分子量係使用凝膠滲透層析(GPC)量測,且所量測的重量平均分子量係5,000。
製備實施例16 矽倍半氧烷樹脂(E1)之合成
將2-(3,4-環氧環己基)乙基三甲氧基矽烷 (2-(3,4-epoxycyclohexyl)ethyltrimethoxysilane,ECTMS,由東京化成工業株式會社製造)、苯基三甲氧基矽烷(PTMS,由西格瑪奧瑞奇公司製造)及水(H2O,由西格瑪奧瑞奇公司製造)以19.71克:4.81克:2.70克(0.08莫耳:0.02莫耳:0.15莫耳)之比率混合,且接著放入250毫升之2頸燒瓶中。此後,將0.1毫升之四甲基氫氧化銨作為觸媒及100毫升之MEK添加至混合物,並於60℃下攪拌36小時。接著,使用0.45微米鐵氟龍過濾器將混合物過濾,由此獲得一脂環族環氧矽氧烷樹脂(alicyclic epoxy siloxane resin)。脂環族環氧矽氧烷樹脂之分子量係使用凝膠滲透層析(GPC)量測,且所量測的重量平均分子量係2,000。
製備實施例17 矽倍半氧烷樹脂(E2)之合成
將2-(3,4-環氧環己基)乙基三甲氧基矽烷(ECTMS,由東京化成工業株式會社製造)、苯基三甲氧基矽烷(PTMS,由西格瑪奧瑞奇公司製造)及水(H2O,由西格瑪奧瑞奇公司製造)以19.71克:4.81克:2.70克(0.08莫耳:0.02莫耳:0.15莫耳)之比率混合,且接著放入250毫升之2頸燒瓶中。此後,將0.1毫升之四甲基氫氧化銨作為觸媒及50毫升之MEK添加至混合物,並於80℃下攪拌24小時。接著,使用0.45微米鐵氟龍過濾器將混合物過濾,由此獲得一脂環族環氧矽氧烷樹脂。脂環族環氧矽氧烷樹脂之分子量係使用凝膠滲透層析(GPC)量測,且所量測的重量平均分子量係5,000。
實施例及比較實施例
根據下表1中所列示之組成及含量來製備用於形成硬塗層之組合物。
在表1中,矽倍半氧烷樹脂之含量係指所用矽倍半氧烷樹脂之總含量。當二種類型的矽倍半氧烷樹脂一起使用時,如第5圖至第17圖中所示,係使用具有不同的混合比率的矽倍半氧烷樹脂。
實驗實施例
將在實施例及比較實施例中製備的用於形成硬塗層之組合物施加至一為聚對酞酸乙二酯且具有125微米之厚度的基礎材料上,使塗層具有約50微米之厚度,使用具有365奈米之波長的金屬鹵化物燈在300毫瓦/公分(mW/cm)及1.2焦耳/平方公分(J/cm2)之條件下將其固化,由此形成一硬塗層。
在實施例7至9中,在施加組合物後在60℃下實施乾 燥製程5分鐘。在實施例8及9中,在固化組合物後在100℃下實施後烘(post-baking)製程10分鐘。
(1)鉛筆硬度之量測
根據JISK5400在1.0公斤之負荷下以3毫米/秒(mm/sec)之速率在由實施例及比較實施例之組合物所製得之硬塗膜上劃50毫米長的線五次,然後基於發生二次或更多次劃痕之情形量測鉛筆硬度。
(2)可撓性之評價
依其中硬塗層位於內側處之方式將由實施例及比較實施例之組合物所製得之硬塗膜以180°之角度纏繞於具有底部半徑R1之圓柱體上,並返回至起始點。此後,記錄其中未觀察到硬塗層之彎曲變形(例如,折疊痕跡、應變、白化、裂紋等)之圓柱體的最小R1。然後,依其中硬塗層位於外側處之方式將由實施例及比較實施例之組合物所製得之硬塗膜以180°之角度纏繞於具有底部半徑R2之圓柱體上,返回至起始點,並記錄其中未觀察到硬塗層之彎曲變形之圓柱體的最小R2
鉛筆硬度及可撓性評價之結果係各自顯示於第6圖(實施例1)、第7圖(實施例2)、第8圖(實施例3)、第9圖(實施例4)、第10圖(實施例5)、第11圖(實施例6)、第12圖(實施例7)、第13圖(實施例8)、第14圖(實施例9)、第15圖(實施例10)、第 16圖(實施例11)、第17圖(比較實施例1)、第18圖(比較實施例2)、第19圖(比較實施例3)、第20圖(比較實施例4)及第21圖(比較實施例5)中。
參照圖式可確定,自實施例1至實施例11之組合物所製得之硬塗膜展現出優異的硬度,且具有低R1及R2值,顯示出優異的可撓性。
然而,可確定自比較實施例1至比較實施例5之組合物所製得之硬塗膜僅能實現優異的硬度或僅能實現優異的可撓性,或二者都不能實現。
根據本發明實施態樣之組合物可形成一種具有顯著改善硬度之硬塗層。
根據本發明實施態樣之組合物可形成一種具有優異可撓性之硬塗層,使得捲曲最小化。因此,包括根據本發明實施態樣之硬塗層的硬塗膜可確保優異的可撓性而無需單獨的抗捲曲層。
本領域技藝人士應瞭解,可在不背離本發明之精神或範圍的情形下對上述本發明之實例性實施態樣作出各種修改。因此,本發明意欲涵蓋本發明之所有該等修改,只要該等修改在隨附申請專利範圍及其等效內容之範圍內。
110‧‧‧基礎材料
120‧‧‧硬塗層

Claims (18)

  1. 一種用於形成一硬塗層之組合物,包含:一第一矽倍半氧烷樹脂(silsesquioxane resin)及一第二矽倍半氧烷樹脂,該第一矽倍半氧烷樹脂及該第二矽倍半氧烷樹脂具有500或以上、但小於30,000之重量平均分子量,且經一取代基取代,該取代基為(甲基)丙烯酸酯基、乙烯基或環氧基,該取代基具有50%或以上之當量比率,其中由以下方程式1表示之該第一矽倍半氧烷樹脂對該第二矽倍半氧烷樹脂之流體動力學半徑比率係大於1.00但為3.00或以下:[方程式1]第二矽倍半氧烷樹脂之流體動力學半徑/第一矽倍半氧烷樹脂之流體動力學半徑。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組合物,其中該第一矽倍半氧烷樹脂對該第二矽倍半氧烷樹脂之流體動力學半徑比率係大於1.00但為2.00或以下。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組合物,其中該第一矽倍半氧烷樹脂及該第二矽倍半氧烷樹脂之該取代基之當量比率係為80%或以上,且該第一矽倍半氧烷樹脂對該第二矽倍半氧烷樹脂之流體動力學半徑比率係大於1.00但為1.50或以下。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組合物,其中所包含之該第一矽倍半氧烷樹脂與該第二矽倍半氧烷樹脂之重量比率係在1:9至9:1之範圍。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組合物,其中所包含之該第一矽倍半氧烷樹脂與該第二矽倍半氧烷樹脂之重量比率係在3:7至7:3之範圍。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組合物,其中以該組合物之總重量計,該第一矽倍半氧烷樹脂與該第二矽倍半氧烷樹脂之總含量係為10重量%至90重量%。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組合物,更包含一寡聚物,該寡聚物具有可與該第一矽倍半氧烷樹脂及該第二矽倍半氧烷樹脂交聯之一官能基。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組合物,其中該寡聚物係為(甲基)丙烯酸酯寡聚物、乙烯基寡聚物或環氧寡聚物。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組合物,更包含一反應性單體,該反應性單體具有可與該第一矽倍半氧烷樹脂及該第二矽倍半氧烷樹脂交聯之一官能基。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組合物,其中該反應性單體係為(甲基)丙烯酸酯單體、乙烯基單體或環氧單體。
  11. 如請求項1所述之組合物,更包含一無機填料。
  12. 如請求項1所述之組合物,更包含選自以下群組的至少一種類型:光自由基聚合起始劑(photo-radical polymerization initiator)、光陽離子聚合起始劑(photo-cationic polymerization initiator)及熱聚合起始劑(thermal polymerization initiator)。
  13. 一種硬塗膜,包含一基礎材料,該基礎材料之至少一個表面具有由如請求項1至12中任一項所述之組合物形成之一硬塗層。
  14. 如請求項13所述之膜,其中該基礎材料係由選自以下群組的至少一種樹脂製成:聚酯系樹脂(polyester-based resin)、纖維素系樹脂、聚碳酸酯系樹脂、丙烯酸樹脂(acrylic resin)、苯乙烯系樹脂、聚烯烴系樹脂、聚醯亞胺系樹脂、聚醚碸系樹脂、及碸系樹脂。
  15. 如請求項13所述之膜,其中該基礎材料之一個表面具有該硬塗層,且該基礎材料之另一表面具有一抗回捲塗層(anti-curl back coating layer)。
  16. 如請求項15所述之膜,其中該抗回捲塗層上更形成有一防裂層(crack-preventing layer)。
  17. 如請求項13所述之膜,其中該硬塗膜係為一位於一顯示面板之最外表面處的視窗蓋(window cover)。
  18. 一種影像顯示裝置,包含如請求項17所述之硬塗膜。
TW104125211A 2014-08-13 2015-08-04 用於形成硬塗層之組合物 TWI66209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40105082A KR102289082B1 (ko) 2014-08-13 2014-08-13 하드코팅층 형성용 조성물
??10-2014-0105082 2014-08-1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10024A true TW201610024A (zh) 2016-03-16
TWI662092B TWI662092B (zh) 2019-06-11

Family

ID=553016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25211A TWI662092B (zh) 2014-08-13 2015-08-04 用於形成硬塗層之組合物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676960B2 (zh)
KR (1) KR102289082B1 (zh)
CN (1) CN105368314B (zh)
TW (1) TWI66209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20383B (zh) * 2017-12-20 2021-03-01 美商羅門哈斯電子材料有限公司 在可撓性基材上形成硬塗料的方法及硬塗料組合物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70073948A (ko) * 2015-12-21 2017-06-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플렉서블 필름 구조물 및 그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하는 플렉서블 표시 장치
KR102554290B1 (ko) 2016-05-23 2023-07-1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101801471B1 (ko) * 2016-06-23 2017-11-24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하드코팅 필름 및 이를 이용한 화상표시장치
CN109844847B (zh) * 2016-09-01 2021-07-13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光学膜和图像显示装置
TWI747956B (zh) * 2016-09-30 2021-12-01 美商道康寧公司 橋接聚矽氧樹脂、膜、電子裝置及相關方法
KR20180058912A (ko) * 2016-11-24 2018-06-0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하드 코팅 조성물 및 플렉서블 표시 장치
KR102587768B1 (ko) * 2017-02-24 2023-10-1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101922993B1 (ko) * 2017-03-30 2018-11-29 한국생산기술연구원 이종 조액 접합 코팅층 제조 방법 및 이에 의해 제조된 코팅층 및 커버 윈도우
KR102412888B1 (ko) * 2017-05-12 2022-06-2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하드코팅용 조성물, 및 하드코팅층을 포함하는 윈도우 부재
JP7363019B2 (ja) * 2017-09-27 2023-10-18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ディスプレイ用部材、タッチパネル部材、液晶表示装置、及び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装置
JP7097959B2 (ja) 2017-10-27 2022-07-08 アプライド マテリアルズ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可撓性カバーレンズフィルム
KR102109853B1 (ko) * 2017-11-23 2020-05-12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하드코팅 조성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하드코팅 필름
US11787970B2 (en) 2017-12-08 2023-10-17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Flexible hardcoat
KR20190087694A (ko) * 2018-01-15 2019-07-2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그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CN111770976A (zh) 2018-02-28 2020-10-13 3M创新有限公司 包含(甲基)丙烯酸仲己酯的聚合单元的粘合剂
WO2019188442A1 (ja) * 2018-03-30 2019-10-0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を有する物品、画像表示装置、及び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WO2019207957A1 (ja) * 2018-04-26 2019-10-31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を備えた物品、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KR102131994B1 (ko) * 2018-05-03 2020-07-08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하드 코팅 필름
WO2019217565A1 (en) 2018-05-10 2019-11-14 Applied Materials, Inc. Replaceable cover lens for flexible display
JP7263356B2 (ja) * 2018-07-27 2023-04-2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を備えた物品、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KR102178518B1 (ko) * 2018-11-09 2020-11-13 한국생산기술연구원 수지 조성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필름
KR102602546B1 (ko) * 2019-02-27 2023-11-16 후지필름 가부시키가이샤 적층체, 적층체를 구비한 물품,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
CN114072468A (zh) 2019-05-09 2022-02-18 3M创新有限公司 柔性硬质涂层
CN113906107A (zh) 2019-05-09 2022-01-07 3M创新有限公司 柔性硬质涂层
KR20210153730A (ko) 2019-05-09 2021-12-17 쓰리엠 이노베이티브 프로퍼티즈 컴파니 가요성 하드코트
CN114041181A (zh) 2019-06-26 2022-02-11 应用材料公司 可折叠显示器的柔性多层覆盖透镜堆叠
CN110643045A (zh) * 2019-08-30 2020-01-03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硬质材料、其制造方法及使用该材料的覆盖板和显示装置
KR102147265B1 (ko) 2019-09-30 2020-08-24 에스케이이노베이션 주식회사 폴리이미드계 필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 패널
KR102147299B1 (ko) 2019-09-30 2020-08-24 에스케이이노베이션 주식회사 윈도우 커버 필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 패널
KR102147349B1 (ko) 2019-09-30 2020-08-25 에스케이이노베이션 주식회사 윈도우 커버 필름 및 이를 이용한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 패널
KR102147330B1 (ko) 2019-09-30 2020-08-24 에스케이이노베이션 주식회사 대전방지 폴리이미드계 필름 및 이를 이용한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 패널
KR102147319B1 (ko) 2019-09-30 2020-08-24 에스케이이노베이션 주식회사 폴리이미드계 필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 패널
KR102247137B1 (ko) * 2020-04-24 2021-05-04 에스케이이노베이션 주식회사 윈도우 커버 필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 패널
KR20220073968A (ko) * 2020-11-27 2022-06-03 (주)솔잎기술 플렉시블 복합체 커버 윈도우, 이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디스플레이 디바이스
JP7214946B1 (ja) * 2022-06-02 2023-01-31 東洋インキSc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活性エネルギー線硬化性ハードコート剤、ハードコート層、積層体、および無機酸化物膜付き基材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83925A1 (en) * 2000-10-27 2006-04-20 Laine Richard M Well-defined nanosized building blocks for organic/inorganic nanocomposites
JP4082965B2 (ja) * 2002-08-28 2008-04-30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防眩性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
US20060134400A1 (en) * 2004-12-17 2006-06-22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Hard-coated film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DE102005023403A1 (de) * 2005-05-20 2006-11-23 Wacker Chemie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hochdisperse Füllstoffe enthaltender Siliconmassen
US20070065660A1 (en) * 2005-09-16 2007-03-22 Fuji Photo Film Co., Ltd. Antireflection film, polarizing plate,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JP5332607B2 (ja) * 2006-02-22 2013-11-06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反射防止フィルム、反射防止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表示装置
US7846629B2 (en) * 2006-11-08 2010-12-07 Xerox Corporation Imaging member
US20100103352A1 (en) * 2007-04-10 2010-04-29 Takayuki Suzuki Optical film, polarizing plat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ultraviolet absorbing polymer
US8597630B2 (en) * 2007-04-19 2013-12-03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Thermal-responsive polymer networks,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 related thereto
US8053514B2 (en) * 2008-10-30 2011-11-08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operties tailoring in silsesquioxanes
US8475983B2 (en) * 2010-06-30 2013-07-02 Xerox Corporation Imaging members having a chemical resistive overcoat layer
JP2012014021A (ja) * 2010-07-01 2012-01-19 Fujifilm Corp 感光性組成物、パターン形成材料、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た感光性膜、パターン形成方法、パターン膜、反射防止膜、絶縁膜、光学デバイス及び電子デバイス
JP2012014115A (ja) * 2010-07-05 2012-01-19 Fujifilm Corp 光学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197686B2 (ja) * 2010-07-16 2013-05-15 株式会社東芝 半導体発光素子の製造方法
KR20130100345A (ko) * 2010-11-04 2013-09-10 신닛테츠 수미킨 가가쿠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하드코트층 부착 폴리카보네이트
JP5726632B2 (ja) * 2011-05-19 2015-06-03 メルクパフォーマンスマテリアルズIp合同会社 感光性シロキサン樹脂組成物
KR101688173B1 (ko) 2011-12-26 2016-12-21 코오롱인더스트리 주식회사 플라스틱 기판
JP5051328B1 (ja) * 2012-01-27 2012-10-17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光学積層体、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US8853330B2 (en) * 2012-02-02 2014-10-07 Agency For Science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Hybrid polymers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20383B (zh) * 2017-12-20 2021-03-01 美商羅門哈斯電子材料有限公司 在可撓性基材上形成硬塗料的方法及硬塗料組合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2289082B1 (ko) 2021-08-13
US20160046830A1 (en) 2016-02-18
US9676960B2 (en) 2017-06-13
CN105368314B (zh) 2019-08-23
TWI662092B (zh) 2019-06-11
CN105368314A (zh) 2016-03-02
KR20160020615A (ko) 2016-0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62092B (zh) 用於形成硬塗層之組合物
TWI662091B (zh) 用於製造硬塗層之組合物
TWI761378B (zh) 含氟丙烯酸化合物及其製造方法以及硬化性組成物及物品
KR101115145B1 (ko) 불소계 화합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코팅 조성물
TW201120156A (en) Hard coat resin composition of ultra violet ray curable type, a hard coat film using such hard coat resin composition, and a formed article of hard coat
TWI586727B (zh) A photohardenable composition and a hard coating agent
KR20140050296A (ko) 실세스퀴옥산을 포함하는 조성물과 그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하드 코팅막과 그 제조 방법
TW201806992A (zh) 含氟丙烯酸組成物及其製造方法、含氟活性能量線硬化性組成物以及物品
TW202112896A (zh) 含氟丙烯酸化合物、含氟活性能量線硬化性組成物,及物品
JP7088498B2 (ja) ハードコーティングフィルム
KR102315127B1 (ko) 하드코팅층 형성용 조성물
KR20160020614A (ko) 하드코팅층 형성용 조성물
JP5142075B2 (ja) 活性エネルギー線硬化型樹脂、活性エネルギー線硬化型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これらを用いて得られるハードコート層を有する物品
US10072174B2 (en) Hard coating composition, and hard coating film, window film and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the same
KR20160066917A (ko) 하드코팅층 형성용 조성물, 이를 이용한 하드 코팅 필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화상표시장치
WO2019212215A1 (ko) 하드 코팅 필름
KR102250453B1 (ko) 광경화성 하드코팅층 형성용 조성물
KR102293821B1 (ko) 하드코팅층 형성용 조성물
JP7295769B2 (ja) 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
KR20220162208A (ko) 하드코팅 조성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하드코팅 유리,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 윈도우 및 표시장치
JP2008138160A (ja) ハードコート膜形成用塗料とハードコート膜及びハードコート膜付きプラスチック基材並びにポリビニル樹脂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KR20190063486A (ko) 플렉시블 디스플레이 장치용 기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플렉시블 디스플레이 장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