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602162A - 聚碳酸酯樹脂及光學薄膜 - Google Patents

聚碳酸酯樹脂及光學薄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602162A
TW201602162A TW104108961A TW104108961A TW201602162A TW 201602162 A TW201602162 A TW 201602162A TW 104108961 A TW104108961 A TW 104108961A TW 104108961 A TW104108961 A TW 104108961A TW 201602162 A TW201602162 A TW 20160216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film
polycarbonate resin
optical film
bi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089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Tetsuya Motoyoshi
Youhei Okada
Kouji Oda
Katsuhiro Yamanaka
Original Assignee
Teiji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ijin Ltd filed Critical Teijin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6021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02162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4/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4/16Aliphatic-aromatic or araliphatic polycarbonates
    • C08G64/1608Aliphatic-aromatic or araliphatic polycarbonates saturate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5/00Manufacture of articles or shaped material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5/18Manufacture of films or shee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04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made of organic materials, e.g. plastic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83Birefringent or phase retard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3Birefringent elements, e.g. for optical compens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69/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olycarbonates; Derivatives of polycarbonat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3Birefringent elements, e.g. for optical compensation
    • G02F1/133638Waveplates, i.e. plates with a retardation value of lambda/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Polyesters Or Polycarbonates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e Of Macromolecular Shaped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提供一種具有接近於理想的寬帶域之波長分散特性,耐久穩定性、可撓性優異,相位差顯現性高,光彈性常數低,且熔融加工性優異之聚碳酸酯樹脂及由此所構成之光學薄膜,該聚碳酸酯樹脂係含有: (A)以下述式所示之單位(A), □[式中,R1及R2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可含有碳原子數1~10的芳香族基之烴基或鹵素原子,m及n分別獨立地表示0~4的整數] (B)以下述式所示之單位(B), □[式中,R3及R4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可含有碳原子數1~10的芳香族基之烴基或鹵素原子,R5及R6分別獨立地表示可含有碳原子數1~10的芳香族基之烴基,s及t分別獨立地表示0~4的整數,p及q分別獨立地表示1以上的整數] 以及(C)由脂肪族二醇化合物及/或脂環族二醇化合物所衍生之碳酸酯單位(C);並且滿足下述式(I)~(II):(I)單位(A)與單位(B)之莫耳比(A)/(B)為0.2~11.0,(II)單位(A)+單位(B)與單位(A)+單位(B)+單位(C)之莫耳比{(A+B)/(A+B+C)}為0.30~0.60。

Description

聚碳酸酯樹脂及光學薄膜
本發明係關於聚碳酸酯樹脂及光學薄膜,其係具有期望的波長分散特性,光彈性常數低,耐熱性高,且熔融加工性優異之聚碳酸酯樹脂及由此所得之光學薄膜。
一般而言,光學薄膜,尤其是相位差薄膜,係使用在液晶顯示裝置等之顯示裝置,且具有色補償、視角擴大、抗反射等功能。
相位差薄膜,為人所知者有λ/4板、λ/2板,該材料係使用使雙酚A聚縮合之聚碳酸酯或聚醚碸、聚碸等之熱塑性聚合物。對此等材料的薄膜進行拉伸所得之λ/4板、λ/2板,乃具有波長愈短相位差愈大之性質。因而具有可發揮作為λ/4板、λ/2板的功能之波長僅限於特定波長之問題。
於寬帶域中控制波長之方法,為人所知者有以特定的角度將相位差的波長相依性不同之特定之2片以上的複折射性薄膜層合而製造之方法(例如參照專利文獻 1)。此時,由於使用複數片相位差薄膜,故需進行將此等貼合或是調整貼合角度之步驟,生產性來看會產生問題。此外,由於相位差薄膜全體的厚度增大,使光穿透率降低,且亦有組裝於裝置時變厚而變暗之問題。
近年來,係有人提出不進行此層合,而是藉由一片薄膜來形成寬帶域化之方法(例如參照專利文獻2)。該薄膜,為對由具有正的折射率異向性之高分子的單體單位與具有負的折射率異向性之高分子的單體單位所構成之高分子薄膜進行拉伸之方法而成。然而,具體地揭示之薄膜,由於光彈性常數高,所以由應力所導致之複折射大,用作為相位差薄膜時,會有引起光透之問題。此外,由於使用由茀(Fluorene)系雙酚骨架所構成之芳香族系聚碳酸酯,於熔融加工時,熔融溫度較高,會有導致分解而容易產生凝膠物之問題。此外,由於具有高Tg(玻璃轉移溫度),需進行薄膜的拉伸加工等而要求較高溫度,所以須具備與以往不同之特殊的加工設備等,加工性並不足。
降低光彈性常數而能夠熔融製膜之薄膜,係有人報告一種使用9,9-雙(4-羥基-3-甲基苯基)茀與脂肪族二醇之聚碳酸酯共聚物、或是9,9-雙[4-(2-羥基乙氧基)苯基]茀與異山梨醇(Isosorbide)之聚碳酸酯共聚物之相位差薄膜等(例如參照專利文獻3、4)。然而,並未記載耐久穩定性,仍有不足之處。此外,雖報告有由特定結構所形成之相位差薄膜,但仍有不足之處(例如參照專利文獻5)。再者,上述專利文獻中,關於使用兩種茀系單體來大幅提 升耐久穩定性之內容,完全未記載。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02-120804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國際公開2000/026705號手冊
專利文獻3:日本國際公開2008/156186號手冊
專利文獻4:日本特開2010-134232號公報
專利文獻5:日本特開2013-76982號公報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具有接近於理想的寬帶域之波長分散特性,耐久穩定性、可撓性優異,相位差顯現性高,光彈性常數低,且熔融加工性優異之聚碳酸酯樹脂及由此所構成之光學薄膜。
本發明者們係為了達成該目的而進行精心探討,結果發現到藉由在特定的範圍組合2種茀系單體而使用,且進一步將碳酸酯鍵比率調整於特定的範圍,可使由所得之聚碳酸酯樹脂所構成之薄膜具有接近於理想的寬帶域之反波長分散特性,大幅改善耐久穩定性,而成為可撓性優異且光彈性常數低之相位差薄膜,因而完成本發明。
亦即,本發明如下所述。
1.一種聚碳酸酯樹脂,其係含有:(A)以下述式所示之單位(A),
[式中,R1及R2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可含有碳原子數1~10的芳香族基之烴基或鹵素原子,m及n分別獨立地表示0~4的整數](B)以下述式所示之單位(B),
[式中,R3及R4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可含有碳原子數1~10的芳香族基之烴基或鹵素原子,R5及R6分別獨立地表示可含有碳原子數1~10的芳香族基之烴基,s及t分別獨立地表示0~4的整數,p及q分別獨立地表示1以上的整數]以及(C)由脂肪族二醇化合物及/或 脂環族二醇化合物所衍生之碳酸酯單位(C);並且滿足下述式(I)~(II):(I)單位(A)與單位(B)之莫耳比(A)/(B)為0.2~11.0,(II)單位(A)+單位(B)與單位(A)+單位(B)+單位(C)之莫耳比{(A+B)/(A+B+C)}為0.30~0.60。
2.如前述1之聚碳酸酯樹脂,其中聚碳酸酯樹脂的玻璃轉移溫度為128℃~155℃。
3.如前述1之聚碳酸酯樹脂,其中聚碳酸酯樹脂的光彈性常數為30×10-12Pa-1以下。
4.如前述1之聚碳酸酯樹脂,其中聚碳酸酯樹脂之單位(B)彼此的碳酸酯鍵比滿足下述式(III),(III)0.001<[{單位(B)-單位(B)的碳酸酯鍵}/全部碳酸酯鍵]<0.3。
5.一種光學薄膜,其係由如前述1之聚碳酸酯樹脂所形成。
6.如前述5之光學薄膜,其中光學薄膜藉由熔融擠壓法所成形。
7.如前述5之光學薄膜,其中光學薄膜為對未拉伸薄膜進行拉伸而成之相位差薄膜。
8.如前述7之相位差薄膜,其中於波長450nm、550nm、及650nm中之薄膜面內的相位差值R(450)、R(550)、及R(650),滿足下述式(1)及(2),0.60≦R(450)/R(550)≦1.00 (1) 1.01≦R(650)/R(550)≦1.40 (2)。
9.一種液晶顯示裝置或有機電激發光顯示裝 置,其係具備:如前述8之相位差薄膜。
本發明之光學薄膜,係由具有期望的波長分散特性,光彈性常數低,具有高度的透明性且加工性優異之聚碳酸酯共聚物樹脂所構成,可藉由拉伸處理而具有期望的波長分散性,可藉由一片來形成寬帶域化,乃極為有用於作為液晶顯示裝置用、有機電激發光顯示裝置用等之光學薄膜。
1‧‧‧偏光板
2‧‧‧拉伸薄膜
3‧‧‧無機玻璃
4‧‧‧拉伸薄膜
5‧‧‧偏光板
第1圖為實施例的熱不均評估之說明圖。
以下詳細說明本發明。
〈聚碳酸酯樹脂〉
本發明之光學薄膜,係由含有單位(A)、單位(B)及單位(C)之聚碳酸酯樹脂所形成。
(單位(A))
單位(A)係以下述式所示。
單位(A)中,R1及R2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可含有碳原子數1~10的芳香族基之烴基或鹵素原子。烴基可列舉出碳數1~10的烷基、碳數5~10的環烷基、碳數6~10的芳基、碳數7~10的芳烷基、碳數1~10的烯基。鹵素原子可列舉出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等。
m及n分別獨立地表示0~4的整數。
單位(A)可列舉出由9,9-雙(4-羥苯基)茀、9,9-雙(4-羥基-3-甲基苯基)茀、9,9-雙(4-羥基-3-乙基苯基)茀、9,9-雙(4-羥基-3-正丙基苯基)茀、9,9-雙(4-羥基-3-異丙基苯基)茀、9,9-雙(4-羥基-3-正丁基苯基)茀、9,9-雙(4-羥基-3-二級丁基苯基)茀、9,9-雙(4-羥基-3-三級丁基苯基)茀、9,9-雙(4-羥基-3-環己基苯基)茀、9,9-雙(4-羥基-3-苯基苯基)茀等所衍生之單位。此等衍生出單位(A1)之化合物,可單獨使用或組合2種以上而使用。
較佳是由9,9-雙(4-羥苯基)茀、9,9-雙(4-羥基-3-甲基苯基)茀,特佳是由9,9-雙(4-羥基-3-甲基苯基)茀所衍生之以下述式所示之單位(A1)。
包含單位(A1)之聚碳酸酯共聚物,以光路徑長30mm來測定使該10g溶解於乙醇50mL之溶液所得之b值,較佳為6.0以下,尤佳為5.5以下,更佳為5.0以下。該b值位於上述範圍內時,由聚碳酸酯共聚物所形成之光學薄膜,其色相良好且強度高。
作為單位(A1)的原料之9,9-雙(4-羥基-3-甲基苯基)茀,可藉由鄰甲酚(o-Cresol)與茀酮(Fluorenone)之反應而得。b值小之9,9-雙(4-羥基-3-甲基苯基)茀,可藉由去除雜質而得。
具體而言,於鄰甲酚與茀酮之反應後,餾除未反應的鄰甲酚後,將殘餘份溶解於醇系、酮系或苯衍生物系的溶劑,並將活性白土或活性碳加入於此並過濾後,從濾液中過濾結晶化的生成物,可得到精製後之9,9-雙(4-羥基-3-甲基苯基)茀。被去除之雜質,為2,4’-二羥基體、2,2’-二羥基體及結構不明的雜質等。該精製所使用之醇系的溶劑,較佳為甲醇、乙醇、丙醇、丁醇等之低級醇。酮系的溶劑,較佳為丙酮、丁酮、甲基異丙酮、環己酮等之低級脂肪族酮類及此等之混合物。苯衍生物系的溶劑,較佳為甲苯、二甲苯、苯及此等之混合物。溶劑的用量,只 要可使茀化合物充分溶解之量即可,通常相對於茀化合物約為2~10倍的量。活性白土,可使用市售之以粉末狀或粒狀的二氧化矽-氧化鋁為主成分者。此外,活性碳可使用市售之粉末狀或粒狀者。
(單位(B))
單位(B)係以下述式所示。
單位(B)中,R3及R4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可含有碳原子數1~10的芳香族基之烴基或鹵素原子。烴基可列舉出碳數1~10的烷基、碳數5~10的環烷基、碳數6~10的芳基、碳數7~10的芳烷基、碳數1~10的烯基。鹵素原子可列舉出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等。
R5及R6分別獨立地表示可含有碳原子數1~10的芳香族基之烴基。烴基較佳為碳數1~10的伸烷基,更佳為碳數1~4的伸烷基,尤佳為伸乙基。
p及q分別表示-(R5-O)-及-(O-R6)-的重複數。p及q分別獨立地表示1以上的整數,較佳為1~20的整 數,更佳為1~12的整數,尤佳為1~8的整數,特佳為1~4的整數,最佳為1。
s及t分別獨立地表示0~4的整數。
單位(B)可列舉出由9,9-雙[4-(2-羥基乙氧基)苯基]茀、9,9-雙[4-(3-羥基丙氧基)苯基]茀、9,9-雙[4-(4-羥基丁氧基)苯基]茀、9,9-雙[4-(2-羥基乙氧基)-3-甲基苯基]茀、9,9-雙[2-(2-羥基乙氧基)-5-甲基苯基]茀、9,9-雙[4-(2-羥基乙氧基)-3-乙基苯基]茀、9,9-雙[4-(2-羥基乙氧基)-3-丙基苯基]茀、9,9-雙[4-(2-羥基乙氧基)-3-異丙基苯基]茀、9,9-雙[4-(2-羥基乙氧基)-3-正丁基苯基]茀、9,9-雙[4-(2-羥基乙氧基)-3-異丁基苯基]茀、9,9-雙[4-(2-羥基乙氧基)-3-(1-甲基丙基)苯基]茀、9,9-雙[4-(3-羥基丙氧基)-3-甲基苯基]茀、9,9-雙[4-(4-羥基丁氧基)-3-甲基苯基]茀、9,9-雙[4-(2-羥基乙氧基)-3,5-二甲基苯基]茀、9,9-雙[4-(2-羥基乙氧基)-2,5-二甲基苯基]茀、9,9-雙[4-(2-羥基乙氧基)-3,5-二乙基苯基]茀、9,9-雙[4-(2-羥基乙氧基)-3,5-二丙基苯基]茀、9,9-雙[4-(2-羥基乙氧基)-3,5-二異丙基苯基]茀、9,9-雙[4-(2-羥基乙氧基)-3,5-二正丁基苯基]茀、9,9-雙[4-(2-羥基乙氧基)-3,5-二異丁基苯基]茀、9,9-雙[4-(2-羥基乙氧基)-3,5-雙(1-甲基丙基)苯基]茀、9,9-雙[4-(3-羥基丙氧基)-3,5-二甲基苯基]茀、9,9-雙[4-(4-羥基丁氧基)-3,5-二甲基苯基]茀、9,9-雙[4-(2-羥基乙氧基)-3-環己基苯基]茀、9,9-雙[4-(2-羥基乙氧基)-3-苯基苯基]茀、9,9-雙[4-(2-羥基乙氧基)-3,5-二苯基苯基]茀、9,9-雙 [4-(2-羥基乙氧基)-3-苄基苯基]茀、9,9-雙[4-(2-羥基乙氧基)-3,5-二苄基苯基]茀、9,9-雙[4-(2-羥基乙氧基)-3-丙烯基苯基]茀、9,9-雙[4-(2-羥基乙氧基)-3-氟苯基]茀、及此等之9,9-雙(羥基烷氧基苯基)茀等所衍生之單位。此外,可列舉出p及q為2以上之9,9-雙[羥基聚(伸烷氧基)苯基]茀等所衍生之單位。
此等當中,較佳為9,9-雙[4-(2-羥基乙氧基)苯基]茀、9,9-雙[4-(2-羥基乙氧基)-3-甲基苯基]茀等。
特佳係由以下述式所示之9,9-雙[4-(2-羥基乙氧基)苯基]茀(BPEF)所衍生之單位(B1)。
此等衍生出單位(B1)之化合物,可單獨使用或組合2種以上而使用。
衍生出單位(B1)之化合物,可藉由使9,9-雙(羥苯基)茀類、與對應於基R3及R4之化合物(環氧烷、鹵烷醇等)反應而得。例如,9,9-雙[4-(2-羥基乙氧基)苯基]茀,可藉由使環氧乙烷加成於9,9-雙(4-羥苯基)茀而得。9,9-雙[4-(3-羥基丙氧基)苯基]茀,例如可在鹼條件下使 9,9-雙[4-羥苯基]茀與3-氯丙醇反應而得。9,9-雙(羥苯基)茀,可藉由茀酮(9-茀酮等)與相對應之酚之反應而得。9,9-雙(4-羥苯基)茀,例如可藉由酚與9-茀酮之反應而得。
(單位(C))
單位(C),為由脂肪族二醇化合物及/或脂環族二醇化合物所衍生之碳酸酯單位(C)。脂肪族二醇化合物及脂環族二醇化合物,可列舉出日本國際公開第2004/111106號手冊、日本國際公開第2011/021720號手冊所記載之二醇化合物或二乙二醇、三乙二醇、四乙二醇、聚乙二醇等之氧基烷二醇類。
前述脂肪族二醇化合物可列舉出1,3-丙二醇、1,4-丁二醇、1,5-戊二醇、1,6-己二醇、1,8-辛二醇、1,9-壬二醇、1,10-癸二醇、1,12-十二烷二醇、2-甲基-1,3-丙二醇、新戊二醇、3-甲基-1,5-戊二醇、2-正丁基-2-乙基-1,3-丙二醇、2,2-二乙基-1,3-丙二醇、2,4-二乙基-1,5-戊二醇、1,2-己二醇、1,2-辛二醇、2-乙基-1,3-己二醇、2,3-二異丁基-1,3-丙二醇、2,2-二異戊基-1,3-丙二醇、2-甲基-2-丙基-1,3-丙二醇等。
前述脂環族二醇化合物可列舉出環己烷二甲醇、三環癸烷二甲醇、金剛烷二醇、五環十五烷二甲醇、3,9-雙(2-羥基-1,1-二甲基乙基)-2.4.8.10-四噁螺旋[5.5]十一烷、異山梨醇等。
前述二醇化合物較佳為脂環族二醇化合物,更佳為環己烷二甲醇、三環癸烷二甲醇、3,9-雙(2-羥基-1,1-二甲基乙基)-2.4.8.10-四噁螺旋[5.5]十一烷、異山梨醇,特佳為3,9-雙(2-羥基-1,1-二甲基乙基)-2.4.8.10-四噁螺旋[5.5]十一烷、異山梨醇。
(組成比)
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的組成比,單位(A)與單位(B)之莫耳比(A)/(B)為0.2~11.0,較佳為0.3~8.0,尤佳為0.4~6.0,更佳為0.4~3.0,最佳為0.5~2.5。莫耳比(A)/(B)超過11.0時,耐久穩定性變差,產生相位差的降低,故不佳。此外,莫耳比(A)/(B)未達0.2時,可撓性變差,薄膜容易破裂,故不佳。
此外,單位(A)+單位(B)與單位(A)+單位(B)+單位(C)之莫耳比(A+B)/(A+B+C)為0.30~0.60,較佳為0.36~0.56,尤佳為0.38~0.52。於0.3~0.6的範圍外時,波長分散性會從理想直線偏離,故不佳。
此外,單位(A)、單位(B)及單位(C)的合計,以全部重複單位為基準時,較佳為50莫耳%以上,尤佳為70莫耳%以上,更佳為80莫耳%以上,特佳為90莫耳%以上。
(其他二醇)
其他二醇可列舉出芳香族二羥基化合物。具體可列舉 出,α,α’-雙(4-羥苯基)-間二異丙基苯(雙酚M)、9,9-雙(4-羥基-3-甲基苯基)茀、1,1-雙(4-羥苯基)環己烷、1,1-雙(4-羥苯基)-3,3,5-三甲基環己烷、4,4’-二羥基-3,3’-二甲基二苯基硫化物、雙酚A、2,2-雙(4-羥基-3-甲基苯基)丙烷(雙酚C)、2,2-雙(4-羥苯基)-1,1,1,3,3,3-六氟丙烷(雙酚AF)、及1,1-雙(4-羥苯基)癸烷等。
(碳酸酯鍵比)
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中,單位(B)彼此的碳酸酯鍵比較佳係滿足下述式(III)。
(III)0.001<[{單位(B)-單位(B)的碳酸酯鍵}/全部碳酸酯鍵]<0.3
單位(B)彼此的碳酸酯鍵比尤佳為0.002~0.2,更佳為0.004~0.18,特佳為0.01~0.15,最佳為0.05~0.13。碳酸酯鍵比為0.3以上時,耐久穩定性試驗時會產生相位差的降低,故不佳。此外,碳酸酯鍵比雖愈低愈佳,但於聚合反應中至少會生成0.001以上。單位(B)-單位(B)的碳酸酯鍵,可考量其分子運動性高,耐久試驗時會引起緩和的減少,使相位差降低。
(比黏度:ηSP)
本發明所使用之聚碳酸酯樹脂的比黏度(ηSP),較佳為0.20~1.50。比黏度為0.20~1.50時,強度及成形加工性良好。比黏度(ηSP)尤佳為0.25~1.20,更佳為0.30~ 0.80。
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的比黏度,小於0.2時,射出成形後之成形片的強度容易降低,另一方面,大於1.5時,射出成形時的成形加工性容易降低。
本發明中所謂的比黏度,係使用奧士瓦(Ostwald)黏度計,從使聚碳酸酯樹脂0.7g溶解於20℃的二氯甲烷100ml之溶液中求取。
比黏度(ηSP)=(t-t0)/t0
[to為二氯甲烷的落下秒數,t為試樣溶液的落下秒數]具體之比黏度的測定,例如可依循以下要領來進行。首先將聚碳酸酯樹脂溶解於該20~30倍重量的二氯甲烷,藉由矽藻土過濾來採集可溶份後,去除溶液並充分乾燥,而得到二氯甲烷可溶份的固體。使用奧士瓦黏度計,從使該固體0.7g溶解於二氯甲烷100ml之溶液中,求取20℃時的比黏度。
(玻璃轉移溫度:Tg)
本發明所使用之聚碳酸酯樹脂的玻璃轉移溫度(Tg),較佳為128~155℃,尤佳為133~150℃,更佳為135~148℃,最佳為137~148℃的範圍。玻璃轉移溫度(Tg)低於128℃時,耐熱穩定性變差,相位差隨時間而產生變化,有時會對顯示畫質產生影響。此外,玻璃轉移溫度(Tg)高於155℃時,在欲熔融製膜時,黏度變得過高,有 時難以進行。玻璃轉移溫度(Tg),係使用TA Instrument Japan股份有限公司製的2910型DSC,以升溫速度20℃/min來測定。
(光彈性常數)
本發明所使用之聚碳酸酯樹脂的光彈性常數的絕對值,較佳為30×10-12Pa-1以下,尤佳為28×10-12Pa-1以下,更佳為25×10-12Pa-1以下,特佳為23×10-12Pa-1以下。絕對值大於30×10-12Pa-1時,由應力所形成之複折射變大,用作為相位差薄膜時,容易引起光透。光彈性常數,係從薄膜中切出長50mm、寬10mm的試驗片,並使用日本分光股份有限公司製的Spectroellipsometer M-220來測定。
(聚碳酸酯樹脂的製造方法)
聚碳酸酯樹脂,可藉由使茀二羧基成分、脂肪族二醇成分及碳酸二酯熔融聚合而製造出。
碳酸二酯可列舉出可取代之碳數6~12的芳基、芳烷基等之酯。具體可列舉出碳酸二苯酯、碳酸二甲苯酯、碳酸雙(氯苯基)酯及碳酸雙(間甲苯酚)酯等。此等當中,特佳為碳酸二苯酯。
碳酸二苯酯的用量,相對於二羧基化合物的合計1莫耳,較佳為0.97~1.10莫耳,尤佳為1.00~1.06莫耳。
此外,於熔融聚合法中,為了提高聚合速度,可使用聚合觸媒,該聚合觸媒可列舉出鹼金屬化合物、鹼土類金屬化合物、含氮化合物、金屬化合物等。
該化合物可較佳地使用鹼金屬或鹼土類金屬之有機酸鹽、無機鹽、氧化物、氫氧化物、氫化物、烷氧化物、氫氧化四級銨等,此等化合物可單獨使用或組合使用。
鹼金屬化合物,可列舉出氫氧化鈉、氫氧化鉀、氫氧化銫、氫氧化鋰、碳酸氫鈉、碳酸氫鈉、碳酸氫鉀、碳酸氫銫、碳酸氫鋰、乙酸鈉、乙酸鉀、乙酸銫、乙酸鋰、硬脂酸鈉、硬脂酸鉀、硬脂酸銫、硬脂酸鋰、氫化硼鈉、苯甲酸鈉、苯甲酸鉀、苯甲酸銫、苯甲酸鋰、磷酸氫二鈉、磷酸氫二鉀、磷酸氫二鋰、苯基磷酸二鈉、雙酚A之二鈉鹽、二鉀鹽、二銫鹽、二鋰鹽、酚之鈉鹽、鉀鹽、銫鹽、鋰鹽等。
鹼土類金屬化合物,可列舉出氫氧化鎂、氫氧化鈣、氫氧化鍶、氫氧化鋇、碳酸鎂、碳酸鈣、碳酸鍶、碳酸鋇、二乙酸鎂、二乙酸鈣、二乙酸鍶、二乙酸鋇等。
含氮化合物,可列舉出氫氧化四甲基銨、氫氧化四乙基銨、氫氧化四丙基銨、氫氧化四丁基銨、氫氧化三甲基苄基銨等之具有烷基、芳基等之氫氧化四級銨類。此外,可列舉出三乙胺、二甲基苄胺、三苯胺等之三級胺類、2-甲基咪唑、2-苯基咪唑、苯并咪唑等之咪唑 類。此外,可列舉出氨、硼氫化四甲基銨、硼氫化四丁基銨、四苯基硼酸四丁基銨、四苯基硼酸四苯基銨等之鹼或鹼性鹽等。金屬化合物,可列舉出鋅鋁化合物、鍺化合物、有機錫化合物、銻化合物、錳化合物、鈦化合物、鋯化合物等。此等化合物可使用1種或併用2種以上。
此等聚合觸媒的用量,相對於二醇成分1莫耳,較佳為1×10-9~1×10-2當量,較佳係在1×10-8~1×10-5當量,尤佳在1×10-7~1×10-3當量的範圍內選擇。
熔融聚縮合反應,可如以往所知般於惰性氣體氛圍下以及減壓下一邊加熱一邊攪拌,並餾出所生成之單羥基化合物而進行。
反應溫度通常位於120~350℃的範圍,於反應後期,將系統的減壓度提升至10~0.1Torr以容易進行單羥基化合物的餾出,然後結束反應。可因應必要加入末端封鎖劑、抗氧化劑等。
此外,於反應後期亦可添加觸媒去活化劑。所使用之觸媒去活化劑,可使用一般所知的觸媒去活化劑,當中較佳為磺酸的銨鹽、鏻鹽。更佳為十二烷基苯磺酸四丁基鏻鹽等之十二烷基苯磺酸的鹽類,以及對甲苯磺酸四丁基銨鹽等之對甲苯磺酸的鹽類。
磺酸的酯,可較佳地使用苯磺酸甲酯、苯磺酸乙酯、苯磺酸丁酯、苯磺酸辛酯、苯磺酸苯酯、對甲苯磺酸甲酯、對甲苯磺酸乙酯、對甲苯磺酸丁酯、對甲苯磺酸辛酯、對甲苯磺酸苯酯等。當中可最佳地使用十二烷基 苯磺酸四丁基鏻鹽。此等觸媒去活化劑的用量,當使用選自鹼金屬化合物及/或鹼土類金屬化合物之至少1種聚合觸媒時,該觸媒的每1莫耳,較佳以0.5~50莫耳的比率,尤佳以0.5~10莫耳的比率,更佳以0.8~5莫耳的比率來使用。
此外,可因應用途或必要性,調配熱穩定劑、可塑劑、光穩定劑、聚合金屬非活化劑、難燃劑、平滑劑、抗帶電劑、界面活性劑、抗菌劑、紫外線吸收劑、脫模劑等之添加劑。
〈光學薄膜〉
接著說明本發明之光學薄膜。光學薄膜,為使用在光學用途之薄膜。具體可列舉出相位差薄膜、塑膠單元基板薄膜、偏光板保護薄膜、抗反射薄膜、亮度提升薄膜、光碟的保護薄膜、擴散薄膜等。特佳為相位差薄膜、偏光板保護薄膜、抗反射薄膜。
光學薄膜的製造方法,例如可列舉出溶液澆鑄法、熔融擠壓法、熱模壓法、砑光軋輥法等之一般所知的方法。本發明之光學薄膜的製造法,較佳為溶液澆鑄法、熔融擠壓法,從生產性之觀點來看,特佳為熔融擠壓法。
熔融擠壓法中,可較佳地採用:使用T壓模將樹脂擠壓出並傳送至冷卻輥之方法。此時之溫度由聚碳酸酯共聚物的分子量、Tg、熔融流動特性等來決定,較佳 位於180~350℃的範圍,尤佳位於200℃~320℃的範圍。低於180℃時,黏度增高而容易殘留聚合物的配向、應力應變,故不佳。此外,高於350℃時,容易引起熱劣化、著色、來自T壓模的壓模線(條紋)等問題。
此外,本發明所使用之聚碳酸酯樹脂,由於相對於有機溶劑之溶解性良好,故亦可適用溶液澆鑄法。溶液澆鑄法時,溶劑可較佳地使用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1,1,2,2-四氯乙烷、二氧戊環(Dioxolane)、二噁烷(Dioxane)等。溶液澆鑄法所使用之薄膜中的殘留溶劑量,較佳為2重量%以下,尤佳為1重量%以下。超過2重量%時,殘留溶劑較多時,薄膜的玻璃轉移溫度顯著降低,從耐熱性來看較不佳。
本發明之未拉伸的光學薄膜的厚度,較佳位於20~400μm的範圍,尤佳位於20~300μm的範圍。當進一步將該薄膜拉伸來構成相位差薄膜時,可考量到光學薄膜之期望的相位差值、厚度,於上述範圍內適當地決定。
並且對所得之未拉伸的光學薄膜進行拉伸配向,而成為相位差薄膜。拉伸方法,可使用縱向單軸拉伸、使用拉幅機等之橫向單軸拉伸,或是組合此等之同步雙軸拉伸、逐次雙軸拉伸等之一般所知的方法。此外,連續進行拉伸者,從生產性之觀點來看為佳,但亦可以分批式來進行。拉伸溫度,相對於聚碳酸酯樹脂共聚物的玻璃轉移溫度(Tg),較佳為(Tg-20℃)~(Tg+50℃)的範圍,尤 佳為(Tg-10℃)~(Tg+30℃)的範圍。位於該溫度範圍時,聚合物的分子運動達到適度,不易引起因拉伸所形成之緩和,容易抑制配向,而容易得到期望的Re值,故較佳。
拉伸倍率是由目的之相位差值來決定,縱向、橫向分別較佳為1.05~5倍,尤佳為1.1~4倍。該拉伸可一段地進行或多段地進行。對藉由溶液澆鑄法所得之薄膜進行拉伸時之上述Tg,是指包含該薄膜中的微量溶劑之玻璃轉移溫度。
(厚度等)
本發明之光學薄膜的厚度,較佳位於20~200μm的範圍,尤佳位於20~150μm的範圍。位於該範圍時,容易藉由拉伸得到期望的相位差值,且容易製膜,故較佳。
本發明之光學薄膜,構成其之聚碳酸酯樹脂的光彈性常數低。因此,相位差相對於應力之變化少,且具備相位差薄膜之液晶顯示裝置的顯示穩定性優異。
此外,本發明之光學薄膜的透明性高。厚度100μm之本發明之光學薄膜的總透光率,較佳為85%以上,尤佳為88%以上。此外,本發明之光學薄膜的霧度值,較佳為5%以下,尤佳為3%以下。
(波長分散性)
藉由對使用本發明所使用之聚碳酸酯樹脂而成之未拉伸薄膜進行拉伸,可得到:於波長400~800nm的可見光 區域中,顯示出薄膜面內的相位差愈接近短波長則愈小之反波長分散性之光學薄膜。該經拉伸後之相位差薄膜,較佳係滿足下述式(1)及(2)的條件。
0.60<R(450)/R(550)<1.00 (1)
1.01<R(650)/R(550)<1.40 (2)
較佳係滿足下述式(1-1)及(2-1)的條件。
0.65<R(450)/R(550)<0.92 (1-1)
1.02<R(650)/R(550)<1.35 (2-1)
尤佳係滿足下述式(1-2)及(2-2)的條件。
0.70<R(450)/R(550)<0.90 (1-2)
1.03<R(650)/R(550)<1.30 (2-2)
更佳係滿足下述式(1-3)及(2-3)的條件。
0.70<R(450)/R(550)<0.87 (1-3)
1.03<R(650)/R(550)<1.20 (2-3)
特佳係滿足下述式(1-4)及(2-4)的條件。
0.70<R(450)/R(550)<0.86 (1-4)
1.03<R(650)/R(550)<1.10 (2-4)
最佳係滿足下述式(1-5)及(2-5)的條件。
0.70<R(450)/R(550)<0.85 (1-5)
1.03<R(650)/R(550)<1.10 (2-5)
在此,面內的相位差值R係由下述式所定義,為顯現出在垂直於薄膜之方向上所穿透之光的X方向和與其垂直之Y方向之相位的延遲之特性。
R=(nx-ny)×d
nx為薄膜面內之主拉伸方向的折射率,ny為與薄膜面內之主拉伸方向垂直之方向的折射率,d為薄膜的厚度。在此,主拉伸方向,於單軸拉伸時為拉伸方向,於雙軸拉伸時為以使配向度更為提升之方式進行拉伸之方向,化學結構上是指高分子主鏈的配向方向。
此外,光學薄膜之於波長550nm時之薄膜面內的相位差值R(550),較佳為R(550)≧50nm。光學薄膜,乃不須層合而能夠以1片來用作為寬帶域的λ/4板或λ/2板。該用途中,於λ/4板時,更佳為100nm≦R(550)≦180nm,於λ/2板時,更佳為220nm≦R(550)≦330nm。
光學薄膜的波長分散性,係使用日本分光股份有限公司製的Spectroellipsometer M-220來測定。
本發明之光學薄膜,尤其可較佳地用作為相位差薄膜。本發明係包含具備上述相位差薄膜之影像顯示裝置(液晶顯示裝置或有機電激發光顯示裝置)。本發明中,可形成由上述相位差薄膜與偏光層所構成之圓偏光薄膜,並將此較佳地用作為抗反射薄膜。此外,上述相位差 薄膜可較佳地用作為影像顯示裝置的偏光板保護薄膜或光學補償膜。
實施例
以下係藉由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實施例中的「份」,意味著「重量份」。實施例中所使用之使用樹脂及評估方法如下所述。
1.光彈性常數
從薄膜中切出長50mm、寬10mm的試驗片,並使用日本分光股份有限公司製的Spectroellipsometer M-220來測定光彈性常數。
2.相位差波長分散性
從薄膜中切出長100mm、寬70mm的試驗片,以Tg+10℃的拉伸溫度進行2.0倍的縱向拉伸,使用日本分光股份有限公司製的Spectroellipsometer M-220,對所得之相位差薄膜的中央部分測定相位差波長分散性。
3.Tg(玻璃轉移溫度)
使用TA Instrument Japan股份有限公司製的2910型DSC,於氮氣氛圍下,以升溫速度20℃/min來測定。
4.聚合物組成比(NMR)
藉由日本電子公司製的JNM-AL400的質子NMR來測定,算出聚合物組成比。
此外,單位(B)彼此的碳酸酯鍵比,係藉由碳NMR來測定,並從全部碳酸酯比率來算出。
5.比黏度
使用奧士瓦黏度計,從使聚碳酸酯樹脂0.7g溶解於20℃的二氯甲烷100ml之溶液中求取。
比黏度(ηSP)=(t-t0)/t0
[to為二氯甲烷的落下秒數,t為試樣溶液的落下秒數]
6.製膜性
將寬150mm、唇板寬500μm的T壓模與薄膜拉取裝置安裝於Technovel股份有限公司製的15 雙軸擠壓混練機,並進行8小時的製膜,以此時因薄膜的破裂而使製膜中斷者為×,無破裂而能夠捲取者為○。
7.相位差降低量
對拉伸薄膜進行85℃、250小時的熱處理後,測定相位差並評估相位差降低量。相位差降低量,較佳為6nm以下,尤佳為5nm以下,更佳為4nm以下,特佳為3nm以下。
8.熱不均評估
首先準備:為藉由2片三乙醯纖維素薄膜來夾持碘吸附配向於聚乙烯醇之偏光片薄膜之構造,且於該單面設置有丙烯酸系感壓接著劑層之直線偏光板。以積算照射量1500J的條件對實施例所製作之拉伸薄膜進行電暈放電處理,並以45°的角度將該電暈放電處理面往前述直線偏光板之丙烯酸系感壓接著劑層側貼合。製作2片上述偏光板,並介於黏著劑如第1圖所示般地貼合於無鹼玻璃(Corning Japan公司製、商品名稱:EAGLE 2000)。將所構成之圓偏光板於90℃保管240分鐘,不久後以目視來評估照射背光時之穿透光的光透,以無光透者為○,稍微觀看到光透者為△,整體觀看到光透者為×。
[實施例1] 〈聚碳酸酯共聚物的製造〉
將9,9-雙(4-羥基-3-甲基苯基)茀(以下略稱為BCF)14.8份、9,9-雙[4-(2-羥基乙氧基)苯基]茀(以下簡稱BPEF)70.5份、3,9-雙(2-羥基-1,1-二甲基乙基)-2.4.8.10-四噁螺旋[5.5]十一烷(以下簡稱SPG)58.4份、碳酸二苯酯85.7份及作為觸媒之氫氧化四甲基銨3.6×10-3份與碳酸氫鈉1.6×10-4份,於氮氣氛圍下加熱至180℃使其熔融。然後於30分鐘內將減壓度調整至13.4kPa。之後以20℃/hr的速度升溫至260℃,於該溫度保持10分鐘後,於1小時內將減壓度調整至133Pa以下。合計於6小時的攪拌下 進行反應。
反應結束後,添加觸媒量的1.5倍莫耳之十二烷基苯磺酸四丁基鏻鹽,使觸媒去活化後,在氮氣加壓下從反應槽的底部吐出,一邊於水槽中冷卻,一邊藉由粒化器裁切而得到顆粒。
〈光學薄膜的製造〉
將寬150mm、唇板寬500μm的T壓模與薄膜拉取裝置安裝於Technovel股份有限公司製的15 雙軸擠壓混練機,並藉由對所得之聚碳酸酯共聚物進行薄膜成形,而得到透明的擠壓薄膜。評估結果如第1表所記載。
[實施例2] 〈聚碳酸酯共聚物的樹脂製造〉
除了使用BCF 22.2份、BPEF 60.2份、SPG 59.6份之外,其他進行與實施例1完全相同之操作,而得到脂肪族芳香族聚碳酸酯共聚物。
〈光學薄膜的製造〉
接著與實施例1相同而製作出薄膜。評估結果如第1表所記載。
[實施例3] 〈聚碳酸酯共聚物的樹脂製造〉
除了使用BCF 25.2份、BPEF 51.6份、SPG 63.2份之外,其他進行與實施例1完全相同之操作,而得到脂肪族芳香族聚碳酸酯共聚物。
〈光學薄膜的製造〉
接著與實施例1相同而製作出薄膜。評估結果如第1表所記載。
[實施例4] 〈聚碳酸酯共聚物的樹脂製造〉
除了使用BCF 32.6份、BPEF 39.6份、SPG 65.6份之外,其他進行與實施例1完全相同之操作,而得到脂肪族芳香族聚碳酸酯共聚物。
〈光學薄膜的製造〉
接著與實施例1相同而製作出薄膜。評估結果如第1表所記載。
[實施例5] 〈聚碳酸酯共聚物的樹脂製造〉
除了使用BCF 38.5份、BPEF 29.2份、SPG 68.0份之外,其他進行與實施例1完全相同之操作,而得到脂肪族芳香族聚碳酸酯共聚物。
〈光學薄膜的製造〉
接著與實施例1相同而製作出薄膜。評估結果如第1表所記載。
[實施例6] 〈聚碳酸酯共聚物的樹脂製造〉
除了使用BCF 43.0份、BPEF 22.4份、SPG 69.1份之外,其他進行與實施例1完全相同之操作,而得到脂肪族芳香族聚碳酸酯共聚物。
〈光學薄膜的製造〉
接著與實施例1相同而製作出薄膜。評估結果如第1表所記載。
[實施例7] 〈聚碳酸酯共聚物的樹脂製造〉
除了使用BCF 22.2份、BPEF 49.9份、異山梨醇(以下略稱為ISS)31.5份、分子量1000的聚乙二醇(以下略稱為PEG)3.9份之外,其他進行與實施例1完全相同之操作,而得到脂肪族芳香族聚碳酸酯共聚物。
〈光學薄膜的製造〉
接著與實施例1相同而製作出薄膜。評估結果如第1表所記載。
[實施例8] 〈聚碳酸酯共聚物的樹脂製造〉
除了使用BCF 32.6份、BPEF 32.7份、ISS 32.9份、PEG 5.9份之外,其他進行與實施例1完全相同之操作,而得到脂肪族芳香族聚碳酸酯共聚物。
〈光學薄膜的製造〉
接著與實施例1相同而製作出薄膜。評估結果如第1表所記載。
[實施例9] 〈聚碳酸酯共聚物的樹脂製造〉
除了使用BCF 38.5份、BPEF 20.6份、ISS 34.4份、PEG 7.8份之外,其他進行與實施例1完全相同之操作,而得到脂肪族芳香族聚碳酸酯共聚物。
〈光學薄膜的製造〉
接著與實施例1相同而製作出薄膜。評估結果如第1表所記載。
[實施例10] 〈聚碳酸酯共聚物的樹脂製造〉
除了使用BCF 29.6份、BPEF 29.2份、ISS 24.6份、 二乙二醇(以下略稱為DEG)8.3份之外,其他進行與實施例1完全相同之操作,而得到脂肪族芳香族聚碳酸酯共聚物。
〈光學薄膜的製造〉
接著與實施例1相同而製作出薄膜。評估結果如第1表所記載。
[比較例1] 〈聚碳酸酯共聚物的樹脂製造〉
除了使用BCF 3.0份、BPEF 92.9份、SPG 52.5份之外,其他進行與實施例1完全相同之操作,而得到脂肪族芳香族聚碳酸酯共聚物。
〈光學薄膜的製造〉
接著與實施例1相同而製作出薄膜。評估結果如第1表所記載。
[比較例2] 〈聚碳酸酯共聚物的樹脂製造〉
除了使用BCF 5.9份、BPEF 84.3份、SPG 56.0份之外,其他進行與實施例1完全相同之操作,而得到脂肪族芳香族聚碳酸酯共聚物。
〈光學薄膜的製造〉
接著與實施例1相同而製作出薄膜。評估結果如第1表所記載。
[比較例3] 〈聚碳酸酯共聚物的樹脂製造〉
除了使用BCF 50.4份、BPEF 6.9份、SPG 73.9份之外,其他進行與實施例1完全相同之操作,而得到脂肪族芳香族聚碳酸酯共聚物。
〈光學薄膜的製造〉
接著與實施例1相同而製作出薄膜。評估結果如第1表所記載。
[比較例4] 〈聚碳酸酯共聚物的樹脂製造〉
除了使用BCF 53.4份、BPEF 3.4份、SPG 73.9份之外,其他進行與實施例1完全相同之操作,而得到脂肪族芳香族聚碳酸酯共聚物。
〈光學薄膜的製造〉
接著與實施例1相同而製作出薄膜。評估結果如第1表所記載。
[比較例5] 〈聚碳酸酯共聚物的樹脂製造〉
除了使用BCF 26.7份、BPEF 17.2份、SPG 85.8份之外,其他進行與實施例1完全相同之操作,而得到脂肪族芳香族聚碳酸酯共聚物。
〈光學薄膜的製造〉
接著與實施例1相同而製作出薄膜。評估結果如第1表所記載。
[比較例6] 〈聚碳酸酯共聚物的樹脂製造〉
除了使用BCF 3.0份、BPEF 86.0份、ISS 26.9份、PEG 3.9份之外,其他進行與實施例1完全相同之操作,而得到脂肪族芳香族聚碳酸酯共聚物。
〈光學薄膜的製造〉
接著與實施例1相同而製作出薄膜。評估結果如第1表所記載。
[產業上之可應用性]
本發明之光學薄膜,係有用於作為液晶顯示裝置用、有機電激發光顯示裝置用等之光學薄膜。

Claims (9)

  1. 一種聚碳酸酯樹脂,其係含有:(A)以下述式所示之單位(A), [式中,R1及R2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可含有碳原子數1~10的芳香族基之烴基或鹵素原子,m及n分別獨立地表示0~4的整數](B)以下述式所示之單位(B), [式中,R3及R4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可含有碳原子數1~10的芳香族基之烴基或鹵素原子,R5及R6分別獨立地表示可含有碳原子數1~10的芳香族基之烴基,s及t分別獨立地表示0~4的整數,P及q分別獨立地表示1以上的整數]以及(C)由脂肪族二醇化合物及/或脂環族二醇化合物所衍生之碳酸酯單位(C);並且滿足下述式(I)~(II): (I)單位(A)與單位(B)之莫耳比(A)/(B)為0.2~11.0,(II)單位(A)+單位(B)與單位(A)+單位(B)+單位(C)之莫耳比{(A+B)/(A+B+C)}為0.30~0.60。
  2. 如請求項1之聚碳酸酯樹脂,其中聚碳酸酯樹脂的玻璃轉移溫度為128℃~155℃。
  3. 如請求項1之聚碳酸酯樹脂,其中聚碳酸酯樹脂的光彈性常數為30×10-12Pa-1以下。
  4. 如請求項1之聚碳酸酯樹脂,其中聚碳酸酯樹脂之單位(B)彼此的碳酸酯鍵比滿足下述式(III),(III)0.001<[{單位(B)-單位(B)的碳酸酯鍵}/全部碳酸酯鍵]<0.3。
  5. 一種光學薄膜,其係由如請求項1之聚碳酸酯樹脂所形成。
  6. 如請求項5之光學薄膜,其中光學薄膜藉由熔融擠壓法所成形。
  7. 如請求項5之光學薄膜,其中光學薄膜為對未拉伸薄膜進行拉伸而成之相位差薄膜。
  8. 如請求項7之相位差薄膜,其中於波長450nm、550nm、及650nm中之薄膜面內的相位差值R(450)、R(550)、及R(650),滿足下述式(1)及(2),0.60≦R(450)/R(550)≦1.00 (1) 1.01≦R(650)/R(550)≦1.40 (2)。
  9. 一種液晶顯示裝置或有機電激發光顯示裝置,其係具備:如請求項8之相位差薄膜。
TW104108961A 2014-03-20 2015-03-20 聚碳酸酯樹脂及光學薄膜 TW20160216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58167 2014-03-2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02162A true TW201602162A (zh) 2016-01-16

Family

ID=541445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08961A TW201602162A (zh) 2014-03-20 2015-03-20 聚碳酸酯樹脂及光學薄膜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9850344B2 (zh)
EP (1) EP3121212B1 (zh)
JP (1) JP6231659B2 (zh)
KR (1) KR102328460B1 (zh)
CN (1) CN106103543B (zh)
TW (1) TW201602162A (zh)
WO (1) WO201514159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44214A1 (ja) 2017-08-30 2019-03-07 帝人株式会社 熱可塑性樹脂および光学部材
JP7115845B2 (ja) * 2017-12-14 2022-08-09 帝人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系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から形成される光学フィルム
WO2019115573A1 (en) * 2017-12-15 2019-06-20 Merck Patent Gmbh Formulation of an organic functional material
TWI823908B (zh) 2018-03-12 2023-12-01 日商帝人股份有限公司 聚酯樹脂或聚酯碳酸酯樹脂及使用該樹脂之光學構件
KR102415801B1 (ko) 2018-03-30 2022-06-30 데이진 가부시키가이샤 폴리카보네이트 수지 및 그것을 포함하는 광학 부재
CN112585512B (zh) * 2018-08-17 2023-06-30 大阪燃气化学有限公司 相位差膜及其制造方法
CN113423757B (zh) * 2019-02-13 2023-04-04 帝人株式会社 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或共聚物、及光学膜
JP2021024842A (ja) * 2019-08-08 2021-02-22 三菱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含硫黄芳香族複素環を有する化合物とその製造方法、重合性組成物、及び重合物
JP7121207B2 (ja) * 2020-01-08 2022-08-17 大阪ガス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位相差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用途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609139B2 (ja) 1988-10-31 1997-05-14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積層位相差板
US4981897A (en) * 1989-06-28 1991-01-01 Kanegafuchi Kagaku Kogyo Kabushiki Kaisha Aromatic polyester film containing orthophosphate powder
WO1993017358A1 (en) * 1992-02-28 1993-09-02 Idemitsu Petrochemical Company Limited Phase difference compensation film
TW424154B (en) 1998-10-30 2001-03-01 Teijin Ltd Phase film and optical device using same
EP1808461B1 (en) 2004-07-15 2009-03-11 Teijin Chemicals, Ltd. Resin composition and molded object thereof
JP5119250B2 (ja) * 2007-06-19 2013-01-16 帝人化成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
JP2010134232A (ja) 2008-12-05 2010-06-17 Teijin Chem Ltd 光学フィルム
JP2010132782A (ja) 2008-12-05 2010-06-17 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 Inc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共重合体、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用途
KR101693060B1 (ko) 2009-03-06 2017-01-04 테이진 카세이 가부시키가이샤 코폴리카보네이트 및 광학 렌즈
JP2013076982A (ja) 2011-09-14 2013-04-25 Mitsubishi Chemicals Corp 位相差フィルム、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た円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CN104471451A (zh) * 2012-08-01 2015-03-25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及透明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60326311A1 (en) 2016-11-10
KR102328460B1 (ko) 2021-11-17
CN106103543B (zh) 2018-01-19
US9850344B2 (en) 2017-12-26
CN106103543A (zh) 2016-11-09
JP6231659B2 (ja) 2017-11-15
EP3121212A4 (en) 2017-03-29
KR20160137512A (ko) 2016-11-30
EP3121212B1 (en) 2017-12-27
EP3121212A1 (en) 2017-01-25
JPWO2015141592A1 (ja) 2017-04-06
WO2015141592A1 (ja) 2015-09-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231659B2 (ja)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および光学フィルム
JP5119250B2 (ja) 光学フィルム
TWI466920B (zh) Optical film
US9598546B2 (en) Optical film
JP5587617B2 (ja) 光弾性定数の低い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およびフィルム
JP6219734B2 (ja)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および光学フィルム
JP2010134232A (ja) 光学フィルム
JP2012150477A (ja) 光学フィルム
JP5706071B2 (ja) 位相差フィルム
JP6640465B2 (ja)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および光学フィルム
JP6475046B2 (ja) 熱可塑性樹脂フィルム
JP2011079897A (ja) 光弾性定数が低い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および光学フィルム
JP5583987B2 (ja) 光弾性定数が低い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および光学フィルム
JP2020090677A (ja)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および光学フィルム
JP6799623B2 (ja)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および光学フィルム
JP5580017B2 (ja) 光弾性定数が低い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および光学フィルム
JP2011079898A (ja) 光弾性定数が低い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および光学フィルム
JP2012256061A (ja) 位相差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