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546847A - 開關模組、開關及開關組件 - Google Patents

開關模組、開關及開關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546847A
TW201546847A TW104103368A TW104103368A TW201546847A TW 201546847 A TW201546847 A TW 201546847A TW 104103368 A TW104103368 A TW 104103368A TW 104103368 A TW104103368 A TW 104103368A TW 201546847 A TW201546847 A TW 20154684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portion
switch module
cover
switch
butt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033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Kazuya Baba
Hirohisa Okuno
Hideto Tada
Takashi Kusagawa
Katsuya Imai
Toshiyuki Takii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p M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p M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p Man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5468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46847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01H13/04Cases; Cov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1/00Switches operated by an operating part in the form of a pivotable member acted upon directly by a solid body, e.g. by a hand
    • H01H21/02Details
    • H01H21/04Cases; Cov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1/00Switches operated by an operating part in the form of a pivotable member acted upon directly by a solid body, e.g. by a hand
    • H01H21/02Details
    • H01H21/18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01H21/22Operating parts, e.g. handle
    • H01H21/24Operating parts, e.g. handle biased to return to normal position upon removal of operating force
    • H01H21/28Operating parts, e.g. handle biased to return to normal position upon removal of operating force adapted for actuation at a limit or other predetermined position in the path of a body, the relative movement of switch and body being primarily for a purpose other than the actuation of the switch, e.g. door switch, limit switch, floor-levelling switch of a lift
    • H01H21/285Operating parts, e.g. handle biased to return to normal position upon removal of operating force adapted for actuation at a limit or other predetermined position in the path of a body, the relative movement of switch and body being primarily for a purpose other than the actuation of the switch, e.g. door switch, limit switch, floor-levelling switch of a lift having an operating arm actuated by the movement of the body and mounted on an axis converting its rotating movement into a rectilinear switch activating move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9/00Details of switching devic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1H1/00 - H01H7/00
    • H01H9/02Bases, casings, or covers
    • H01H9/04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2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 H01R4/4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 H01R4/4809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using a leaf spring to bias the conductor toward the busbar
    • H01R4/48185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using a leaf spring to bias the conductor toward the busbar adapted for axial insertion of a wire end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02Details
    • H02G3/08Distribution boxes; Connection or junction boxes
    • H02G3/14Fastening of cover or lid to box

Abstract

一種開關模組,其包括外罩、按鈕、固定接觸部、及可動接觸部。按鈕具有一操作面。外罩支撐按鈕,以使按鈕能在第一方向上移動。固定接觸部及可動接觸部係包覆在外罩內。可動接觸部係配置成每當按鈕的操作面承受推力時,可動接觸部則在與固定接觸部接觸和不與固定接觸部接觸之間進行切換。外罩包括主體及蓋件,主體具有與第一方向相交之開口,蓋件係耦合至主體以遮蓋主體的開口。主體的開口之邊緣的一部份具有一凸部,且凸部突出在第一方向上,以遮蓋固定接觸部及可動接觸部,如從垂直於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所見般。

Description

開關模組、開關及開關組件
本發明大致涉及開關模組、開關、及開關組件,尤其關於具有按鈕及接觸部(每當按鈕承受推力時,接觸部的狀態將切換)之開關模組、包括該開關模組之開關、及包括該開關之開關組件。
已知一種開關,其係配置成每當其操作柄承受推力時,其接觸部的狀態將進行切換(例如,見JP2004-296230A(以下稱為「文獻1」))。揭露於文獻1之開關係一寬柄開關(所謂琴柄(式)開關),並且具有一樞轉點(位於其一側上)。文獻1之開關包括操作柄及開關主體。在開關主體中,固定接觸部及可動接觸部係包覆在外罩內,且外罩係由主體及蓋件所構成。
此外,對於上述開關,已有減小開關模組高度(開關主體的高度)的增加需求。換言之,減小開關主體的外罩高度之需求已增加。
就此而言,若將習知開關模組修改成純粹使外罩的高度減小,則接觸點(於外罩中之可動接觸部與固定接觸部接觸的位置)將位於主體與蓋件之間的邊界附近。亦即,接觸部(固定接觸部及可動接觸部)將位於主體與蓋件之間的邊界附近。然而,並不期望接觸部動作所產生的電弧發生在主體與蓋件之間的邊界附近、以及外罩的外部空間與接觸部間之距離(絕緣距離)由於主體與蓋件之間的邊界而變小。
本發明之目的為提供一種能改善防電弧作用特性並減小外罩尺寸的開關模組、開關、及開關組件。
根據本發明之實施態樣的開關模組包括:外罩、按鈕、固定接觸部、及可動接觸部。按鈕具有一操作面。外罩支撐按鈕,以使按鈕能在第一方向上移動。固定接觸部係包覆在外罩內。可動接觸部係包覆在外罩內。可動接觸部係配置成在與固定接觸部接觸和不與固定接觸部接觸之間進行切換,以回應施加在按鈕的操作面上之第一方向推力。外罩包括主體(其形狀類似盒狀)及蓋件。主體具有與第一方向相交(垂直)之開口。蓋件係耦合至主體以遮蓋主體的開口。主體的開口之邊緣的一部份具有一凸部,且凸部突出在第一方向上,以遮蓋固定接觸部及可動接觸部,如從垂直於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所見般。
根據本發明之實施態樣的開關包括:開關模組及操作柄。操作柄係裝設在外罩,以面向按鈕。操作柄係配置成承受按壓操作,以將按壓操作之推力轉移至按鈕。
根據本發明之實施態樣的開關組件包括:開關、裝設框、及板。裝設框支撐開關模組。該板具有圍繞操作柄之開口。該板係設置在裝設框上(裝設框前面)。
根據本發明之實施態樣,其能改善防電弧作用特性並能減小外罩的尺寸。
根據本發明之實施態樣的開關模組包括複數凸部,其係形成在主體之開口的邊緣部位上,以遮蓋固定接觸部及可動接觸部(亦即,能將固定接觸部及可動接觸部隱藏在凸部後方)。因此,能達到具有改善的防電弧作用特性和減小外罩(其係由主體及蓋件所構成)尺寸的效果。
於下文中,將參考附圖描述根據本實施例之開關模組1、開關3(其包括開關模組1)、及開關組件7(其包括開關3)。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之開關模組1包括外罩11、按鈕12(按鈕柄部)、及接觸部13,並且係配置成每當按鈕12承受一強度為預定程度或更大的推力時,接觸部13的狀態將進行切換。如圖2所示,開關模組1與操作柄2構成開關3。換言之,根據本實施例之開關3包括開關模組1及操作柄2。操作柄2係設置在外罩11上,以面向按鈕12,並且操作柄2係配置以承受按壓操作而將按壓操作的推力轉移至按鈕12。根據本實施例之開關3係一寬柄開關(琴柄(式)開關),並且在開關3的一邊上具有樞轉點。本實施例中所述之開關3係寬柄開關,但除了寬柄開關以外,開關3亦可為其他開關。
開關模組1整體形狀類似大致矩形的立方體。在以下說明之中,除非未指明,否則開關模組1的長度方向也稱為水平方向A1、開關模組1的寬度方向也稱為垂直方向A2(第二方向)、並且與開關模組1的長度方向及寬度方向皆呈垂直的方向(即開關模組1的高度方向)也稱為前後方向A3(第一方向)(見圖2)。
詳言之,在開關模組1之中,外罩11及按鈕12係分別設置在第一方向A3的第一側及第二側上。以下為了簡化說明,第一方向A3的第一側(圖2中的右上方)亦稱為「背面」,而第一方向A3的第二側(圖2中的左下方)亦稱為「正面」。
外罩11形狀類似延伸在長度方向A1(其垂直於第一方向A3)上的盒狀。按鈕12係設置在外罩11的正面(在第一方向A3的第二側上之表面)上、並位在長度方向A1的第一側(圖2中的右下方)上。以下為了簡化說明,長度方向A1的第一側(圖2中的右下方)亦稱為「右側」,而長度方向A1的第二側(圖2中的左上方)亦稱為「左側」。
第二方向A2係垂直於第一方向A3及長度方向A1兩者,並且對應至圖2中的垂直方向。以下為了簡化說明,第二方向A2的第一側(圖2中的上方)亦稱為「上側」,而第二方向A2的第二側(圖2中的下方)亦稱為「下側」。
現將參考圖1至4說明本實施例之開關模組1。然而,用在習知開關模組中的已知構件不會於此詳細說明。
如圖1所示,開關模組1包括外罩11及按鈕12。開關模組1更包括固定接觸部14及可動接觸部15,以作為接觸部13。如圖3所示,開關模組1更包括開關片41、第一端子板42、第二端子板43、二個第一鎖簧44、二個第二鎖簧45、第一釋放鈕46、及第二釋放鈕47。開關模組1包括反轉彈簧51、反轉柄52、滑動凸輪53、及回復彈簧54,其構成配置以切換接觸部13之狀態(即打開及合閉接觸部13)的開關機構。開關模組1係由裝設框8所支撐(見圖2),開關模組1藉由裝設框8而裝設在一安裝表面。
如圖3所示,外罩11包括主體61及蓋件62。主體61形狀類似盒狀,並且具有開口611。蓋件62係耦合至主體61以遮蓋主體61之開口611。外罩11形狀類似矩形立方體。在本實施例中,主體61係設置在背面(第一方向A3的第一側)上,而蓋件62係設置在正面(第一方向A3的第二側)上。主體61之開口611係形成在主體61的正面(第一方向A3的第二側之表面)。
外罩11具有一內部空間,其中藏納開關片41、第一端子板42、第二端子板43、二個第一鎖簧44、二個第二鎖簧45、第一釋放鈕46、及第二釋放鈕47。
主體61係合成樹脂鑄造品。主體61形狀類似具有與前後方向A3(第一方向)相交(垂直)之開口611的盒狀。主體61整體包括底壁(未顯示)、二側壁613(其於寬度方向A2(垂直方向)上彼此面對)、及二側壁614(其於長度方向A1(水平方向)上彼此面對)。二側壁613之每一者皆延伸在長度方向A1(水平方向)上。外罩11在寬度方向A2(垂直方向)上的尺寸係設定成使得多達三個各自具有與開關模組1相同尺寸的接線裝置能安裝在裝設框8的尺寸(見圖2)。亦即,外罩11在寬度方向A2(垂直方向)上的尺寸係設定為裝設框8之開口81在垂直方向A2上的約三分之一尺寸。外罩11在長度方向A1(水平方向)上的尺寸係設定為開口81在水平方向A1上的大約相同尺寸。
關於主體61,側壁613之每一者設有二閂鎖凸部615。關於側壁613之每一者,二閂鎖凸部615係沿著外罩11的長度方向(水平方向A1)排列。如圖1所示,二個第一穿孔616和二個第二穿孔617(其中每一者皆允許電線插入)係形成在底壁(未顯示)中。一釋放孔係形成在該二個第一穿孔616附近,而另一釋放孔係形成在該二個第二穿孔617附近。位置調整凹部618(見圖1)係形成在主體61內。位置調整凹部618包括V形,且其寬度朝正面(朝第一方向A3的第二側)逐漸變大。
蓋件62係合成樹脂鑄造品。蓋件62形狀類似具有與前後方向A3(第一方向)相交(垂直)之開口的盒狀。如圖3所示,蓋件62整體包括前壁621、二側壁622(其於寬度方向A2(垂直方向)上彼此面對)、及二側壁623、624(其於長度方向A1(水平方向)上彼此面對)。二側壁622之每一者皆延伸在長度方向A1(水平方向)上。關於蓋件62,二側壁622之每一者皆設有向後延伸(朝第一方向A3的第一側)的二閂鎖片625。閂鎖片625之每一者皆具有一閂鎖孔626。藉由將閂鎖凸部615與各個閂鎖孔626嚙合,即可將主體61與蓋件62組裝在一起。
凹部627係形成在蓋件62的前壁621中。凹部627係由前壁621之一部份所形成,並且係設置在前壁621之其餘部份的更後方。凹部627係形成在前壁621的右側部位(在長度方向A1的第一側上之部位)。穿孔628係形成在凹部627之底部,以穿過凹部627之底壁。導引溝630係形成在二內側表面(水平方向A1上的二個側面)之每一者的後側部位中,以延伸在前後方向A3(第一方向)上。透光性燈光蓋件64係設置在蓋件62的前壁621中。燈光蓋件64係裝設在前壁621的左側部位(長度方向A1的第二側上之部位)。例如,將一光源(如發光二極體)包覆在外罩11內,且此光源係配置成當接觸部13(見圖1)打開(亦即,可動接觸部15不與固定接觸部14接觸)時發光。來自光源的光線發射穿透燈光蓋件64。開關模組1可配置成當可動接觸部15不與固定接觸部14接觸時使光源發光、或者當可動接觸部15與固定接觸部14接觸時使光源發光。選擇性地,開關模組1可配置成根據可動接觸部15是否與固定接觸部14接觸或不接觸,而使光源發射不同的光線。
蓋件62之側壁623、624其中每一者皆具有二接合釘631,開關模組1藉由接合釘631而安裝在裝設框8(見圖2)。用以支撐操作柄2的二軸部632係設置在蓋件62的前壁621上。二軸部632係設置在前壁621的左側部位(長度方向A1的第二側上的部位)。燈光蓋件64係設置在第二方向A2上的二軸部632之間。二或更多(所示範例之中為三)插孔633係形成在蓋件62的前壁621中。插孔633係沿著第二方向A2而形成在前壁621的左側部位上。
如圖3所示,按鈕12具有操作面121,且按鈕12係由外罩11所支撐而可在第一方向A3上移動。外罩11係設置第一方向A3的第一側上,且操作面121係設置在第一方向A3的第二側(相對於按鈕12)上。亦即,在操作面121(其係配置以承受前後方向A3(第一方向)上的推力)係設置於外罩11之外側的情況下,將按鈕12裝設在外罩11。詳言之,按鈕12係裝設在蓋件62的前壁621,以便能在前後方向A3上移動。總之,蓋件62在第一方向A3的第二側(在其正面上)上具有凹部627,並且按鈕12係設置在凹部627中,以使操作面121位於凹部627外側。按鈕12之操作面121指向正面(朝第一方向A3的第二側)。按鈕12在其水平方向A1(長度方向)之每一側上皆具有凸部122。凸部122(其係設置在蓋件62之凹部627的各個導引溝630中)保持住按鈕12,以使按鈕12能在前後方向A3上移動。
第一端子板42包括連接片421、二支撐片422、及二接觸片423。連接片421延伸在第二方向A2上。二支撐片422係設置在連接片421的左側上,且二接觸片423係設置在連接片421的右側上。二支撐片422自連接片421之第二方向A2上的各個端向後延伸(朝第一方向A3的第一側)。二接觸片423自連接片421之第二方向A2上的各個端向後延伸(朝第一方向A3的第一側)。二支撐片422和二接觸片423係與連接片421連接,以使二支撐片422之每一者在水平方向A1上面向二接觸片423之其中對應一者。第一端子板42更包括延伸自連接片421的接觸部支撐片424。接觸部支撐片424包括一實質U形。接觸部支撐片424係設置成在水平方向A1上面向二接觸片423之其中一者。
第二端子板43包括連接片431、二支撐片432、及二接觸片433。連接片431延伸在第二方向A2上。二支撐片432係設置在連接片431的右側,並且二接觸片433係設置在連接片431的左側。二支撐片432自連接片431之第二方向A2上的各個端向後延伸(朝第一方向A3的第一側)。二接觸片433自連接片431之第二方向A2上的各個端向後延伸(朝第一方向A3的第一側)。二支撐片432及二接觸片433係與連接片431連接,以使二支撐片432之每一者在水平方向A1上面向二接觸片433之其中對應一者。第二端子板43更包括延伸自連接片431的連接片434。支撐片435係形成在連接片434的末端上。
二個第一鎖簧44之每一者係由具有導電特性的彈性金屬板所形成且形狀類似兩端彎曲的帶體。第一鎖簧44之每一者係與第一端子板42的二接觸片423之其中對應一者接觸、且面向第一端子板42的二支撐片422之其中對應一者。二個第二鎖簧45之每一者係由具有導電特性的金屬板所形成且形狀類似兩端彎曲的帶體。第二鎖簧45之每一者係與第二端子板43的二接觸片433其中對應一者接觸、且面向第二端子板43的二支撐片432其中對應一者。穿過第一穿孔616而插入主體61之電線(見圖1)係夾持在第一鎖簧44與支撐片422之間。亦即,第一鎖簧44的一端(第一方向A3的第一側上之一端;背面上之一端)夾住電線的芯部以保持住電線,且因此使第一端子板42經由第一鎖簧44而電性連接至電線。同樣地,穿過第二穿孔617而插入主體61的電線係夾持在第二鎖簧45與支撐片432之間。亦即,第一鎖簧44的一端(第一方向A3的第一側上之一端;背面上之一端)夾住電線的芯部以保持住電線,且因此使第二端子板43經由第二鎖簧45而電性連接至電線。
第一釋放鈕46及第二釋放鈕47之每一者係由熱固性樹脂(如尿素樹脂)所製成。當位於釋放孔後方之第一釋放鈕46被工具(如一字螺絲起子)的末端按壓時,第一鎖簧44將變形而離開各別支撐片422。因此可將電線自第一穿孔616取出。同樣地,當第二釋放鈕47被按壓時,第二鎖簧45將變形而離開各別支撐片432。因此可將電線自第二穿孔617取出。
關於開關片41,如圖1所示,開關片41的一部份係位於位置調整凹部618內部,而開關片41的後緣411與支撐片435接觸。因此,開關片41能繞著後緣411(其與支撐片435接觸)而在位置調整凹部618的範圍內樞轉。開關片41在水平方向A1上面向接觸部支撐片424。如圖3所示,開關片41具有彈簧承受部412。
如圖1所示,固定接觸部14係包覆在外罩11內。詳言之,固定接觸部14係設置在接觸部支撐片424的末端。
可動接觸部15係包覆在外罩11內。詳言之,可動接觸部15係設置在開關片41上、且位在面向接觸部支撐片424上之固定接觸部14的區域上。因此,可動接觸部15在水平方向A1上面向固定接觸部14。可動接觸部15係設置在主體61之水平方向A1(長度方向)上的中央。
每當施加推力至按鈕12的操作面121時,可動接觸部15會在可動接觸部15與固定接觸部14接觸的位置(合閉位置)和可動接觸部15不與固定接觸部14接觸的位置(打開位置)之間移動。亦即,可動接觸部15係配置成每當按鈕12的操作面121承受推力時,可動接觸部15在與固定接觸部14接觸和不與固定接觸部14接觸兩者間進行切換。詳言之,每當按鈕12承受推力時,開關機構(稍後詳述)進行動作以使開關片41轉動,從而使開關模組1在可動接觸部15與固定接觸部14接觸的狀態和可動接觸部15不與固定接觸部14接觸的狀態之間進行切換。因此,開關模組1的狀態係於第一端子板42與第二端子板43彼此電性連接的狀態和第一端子板42與第二端子板43彼此電性斷開的狀態兩者之間進行切換。
在上述開關模組1中,當可動接觸部15與固定接觸部14分開時,可能發生電弧。為了增進防電弧作用特性(避免此類電弧的影響),本實施例之主體61具有以下所述之特徵結構。
在本實施例之主體61中,主體61之開口611的邊緣部位具有二凸部65,如圖1及圖3所示。二凸部65突出在一方向(前後方向;第一方向A3)上(按鈕12的操作面121沿此方向承受推力),以使凸部65遮蓋固定接觸部14及可動接觸部15,如從外罩11的寬度方向(垂直方向;第二方向A2)所見般。換言之,本實施例之主體61具有二凸部65,其允許主體61與蓋件62之間的邊界能設置成遠離固定接觸部14及可動接觸部15。
詳言之,二凸部65之每一者係沿著水平方向A3(長度方向)而包含在主體61的二側壁613之對應一者的一部份中。側壁613之每一者的這部份比側壁613的其餘部份在前後方向A3(第一方向)上更為突出(在本實施例中為向前突出)。二凸部65之其中一者係包含在上側(第二方向A2的第一側)上之側壁613的一部份中,而二凸部65之另一者係包含在下側(第二方向A2的第二側)上之側壁613的一部份中。如以上所述,固定接觸部14及可動接觸部15係包覆在外罩11內,從而在水平方向A1(長度方向)上彼此面對。根據如以上所述之實施例,沿著水平方向A1(長度方向)的二側壁613之每一者皆包含一凸部65,而固定接觸部14及可動接觸部15係包覆在外罩11內。
更詳細而言,如圖6所示,主體61形狀類似延伸在長度方向A1(其垂直於第一方向A3及第二方向A2)上的盒狀。主體61整體具有中央部66及複數側部67,且側部67係位於中央部66在長度方向A1上的兩側。固定接觸部14及可動接觸部15係設置成在長度方向A1上彼此面對,以與平面100(其展開在第二方向A2及長度方向A1上,並且包含側部67的開口670)相交。側部67的開口670可為部份(可包含在)主體61的開口611。中央部66具有凸部65以遮蓋固定接觸部14及可動接觸部15,如從第二方向A2所見般。
再次參考圖1及圖3,較佳地,在閂鎖凸部615與各個閂鎖孔626嚙合的情況下,凸部65係位於二閂鎖片625之間。換言之,凸部65係位於側壁613之水平方向A1(長度方向)上的中間部份。
二凸部65之每一者形狀類似板狀。各個凸部65係形成為使其在外罩11的長度方向(水平方向A1)上之長度朝著正面(從其底部到其頂部)逐漸變小。二凸部65在外罩11的寬度方向(垂直方向A2)上彼此面對。亦即,固定接觸部14及可動接觸部15係設置在第二方向A2(垂直方向)上的二凸部65之間。
主體61係由比蓋件62之材料具有更高的防火(fire-resistant)性及更高的防漏電痕(tracking-resistant)性之材料所製成。因此,凸部65係由比蓋件62之材料具有更高的防火性及更高的防漏電痕性之材料所製成。主體61(包含凸部65)較佳地係由熱固性樹脂(如尿素樹脂)所製成。
現將參考圖3說明接觸部13的開關機構。如以上所述之接觸部13的開關機構係配置以使可動接觸部15在可動接觸部15與固定接觸部14接觸的位置(合閉位置)和可動接觸部15不與固定接觸部14接觸的位置(打開位置)之間移動。接觸部13的開關機構係配置成每當按鈕12被按壓時,使接觸部13的狀態進行切換。亦即,開關模組1包括此開關機構,而此開關機構係包覆在外罩11內,並且此開關機構係配置成每當按鈕12的操作面121承受推力時移動可動接觸部15,以使可動接觸部15在與固定接觸部14接觸和不與固定接觸部14接觸之間進行切換(切換可動接觸部15的狀態)。如以上所述,開關機構包括:反轉彈簧51、反轉柄52、滑動凸輪53、及回復彈簧54。
反轉彈簧51係一壓縮螺旋彈簧。開關片41的彈簧承受部412係位在反轉彈簧51之後端(在第一方向A3的第一側上之一端)的空間內。
反轉柄52包括支撐部521,其形狀類似在其後表面上具有開口的管子。反轉彈簧51的前端(在第一方向A3的第二側上之一端)係位於管狀支撐部521內。反轉柄52的前端(在第一方向A3的第二側上之一端)穿過穿孔628而伸入蓋件62的前壁621之凹部627中。突出軸524係形成在反轉柄52之各個側面的第一方向A3上的中間位置上,以便往側邊突出。突出軸524係由形成在穿孔628附近的軸支撐部629所樞轉地支撐。因此,反轉柄52係裝設在蓋件62,以使反轉柄52能相對於蓋件62自由轉動。反轉柄52具有二脊部522、523(見圖1)。二脊部522、523係形成在反轉柄52的正面上。二脊部522、523從蓋件62的正面突出穿過穿孔628。
滑動凸輪53係由彈性熱塑性樹脂(如聚縮醛(polyacetal))所製成。當按鈕12承受推力時,滑動凸輪53根據反轉柄52的位置而沿著按鈕12的後表面滑動(往右或往左)。
回復彈簧54係裝設在按鈕12的後表面。回復彈簧54之回復彈簧片541的末端(第一方向A3的第一側)係與凹部627之底部呈彈性接觸。按鈕12因此被回復彈簧54向前偏壓(推壓)。
以下參考圖1說明根據本實施例之開關模組1的行為。圖1顯示開關模組1處於可動接觸部15與固定接觸部14接觸的狀態。當開關模組1處於圖1所示之狀態、且若按鈕12被按壓朝向外罩11而壓縮回復彈簧54時,則滑動凸輪53被按鈕12按壓而向後移動(朝第一方向A3的第一側)。此時,滑動凸輪53變成與反轉柄52的脊部522接觸,從而推動反轉柄52的左端。反轉柄52因而轉到左側(在圖1之中逆時針轉動),同時反轉柄52通過反轉彈簧51最為壓縮的位置。因此,由反轉彈簧51施加在開關片41的彈簧力在水平方向A1上反轉,並且開關片41藉由彈簧力而反轉(在圖1之中順時針轉動)。因此,可動接觸部15與固定接觸部14分開。
另一方面,當開關模組1處於可動接觸部15不與固定接觸部14接觸的狀態、且若按鈕12受到按壓時,則滑動凸輪53變成與反轉柄52的(另一)脊部523接觸,從而使反轉柄52轉到右側(在圖1之中順時針轉動),同時反轉柄52通過反轉彈簧51最為壓縮的位置。因此,由反轉彈簧51施加在開關片41的彈簧力在水平方向A1上反轉,並且開關片41藉由彈簧力而反轉(在圖1之中逆時針轉動)。因此,可動接觸部15與固定接觸部14接觸。
以下參考圖2及圖4詳細說明操作柄2。
操作柄2形狀類似一矩形板,其尺寸充分大於按鈕12之操作面121的尺寸。軸支撐部係形成在操作柄2的後表面上、且位在面向開關模組1之軸部632的位置上。軸部632係由軸支撐部所樞轉地支撐著。軸支撐部支撐軸部632,從而使操作柄2可旋轉式支撐在開關模組1之正面的水平方向A1上之一端(在左端上)。若操作柄2的右端被向後推動(朝第一方向A3的第一側),則操作柄2繞著其被軸部632所支撐的部位(軸支撐部)旋轉,並且推動按鈕12。操作柄2具有二固定片21,二固定片21之每一者在其末端具有一個釘22。操作柄2之固定片21的末端係插入蓋件62的各個插孔633(見圖3)。操作柄2之旋轉被限制在固定片21的釘22與各個插孔633嚙合的位置。
圖5所示之操作柄2係使用在將一個開關模組1裝設在裝設框8的情況下。操作柄2具有實質上與板蓋92的開口921(稍後描述)相同之尺寸。在將二個開關模組1裝設在裝設框8的情況下,可使用分別具有實質上與開口921的二分之一尺寸(以垂直方向A2上的中心將開口921劃分所獲得之尺寸)相同的操作柄。在將三個開關模組1裝設在裝設框8的情況下,可使用分別具有實質上與開口921的三分之一尺寸(以垂直方向A2上的三分之一位置及三分之二位置將開口921劃分所獲得之尺寸)相同的操作柄。
以下參考圖2說明開關組件7(包括開關3)。
根據本實施例之開關組件7包括:開關3(開關模組1及操作柄2)、裝設框8、及板9(裝飾板)。
裝設框8係配置以支撐開關模組1。裝設框8係由合成樹脂或金屬所製成,且其形狀類似一矩形框。裝設框8具有一開口81,且開關模組1係設置在其中。裝設框8包括二個第一樑82及二個第二樑83。此二個第一樑82係位在開口81之垂直方向A2上的相對側。此二個第二樑83係位在開口81之水平方向A1上的相對側。開口81係由二個第一樑82及二個第二樑83所圍成之空間。開口81形狀類似矩形,並且具有實質上與三個開關模組1排列在垂直方向A2上之總尺寸相同的尺寸。
插孔84(其允許螺釘插入)係形成在各個第一樑82中,以使第一樑82固定在裝設部(例如建築物的壁部)。螺釘孔85亦形成在各個第一樑82之水平方向A1上的中央部份,而螺釘孔85係設置在插孔84之垂直方向A2上的外側。
二穿孔861係形成在各個第二樑83之垂直方向A2上的中央部份。各個第二樑83中之二穿孔861間的距離係與開關模組1之一側上的二接合釘631間的距離相同。位於中央裝設位置之開關模組1的二接合釘631將與二穿孔861嚙合。同樣地,二穿孔862、863係形成在各個第二樑83之垂直方向A2上的一端部(上端部)。此外,另外的二穿孔862、863係形成在各個第二樑83之垂直方向A2上的另一端部(下端部)。開關模組1的二接合釘631將與上側的二穿孔862、863嚙合。同樣地,開關模組1的二接合釘631將與下側的二穿孔862、863嚙合。因此,位在中央裝設位置之開關模組1係由成對的二穿孔861所支撐。同樣地,位在上方裝設位置之開關模組1係由成對的上側二穿孔862、863所支撐,並且位在下方裝設位置之開關模組1係由成對的下側二穿孔862、863所支撐。
關於第二樑83之每一者,穿孔864係進一步形成在垂直方向A2上相鄰的一對穿孔861及863之間,以使開關模組1能保持在除了中央裝設位置、上方裝設位置、及下方裝設位置以外的位置處。在本實施例中,二穿孔864係形成第二樑83之每一者中,其中二穿孔864之其中一者係形成在上側穿孔對861、863之間,並且二穿孔864之另一者係形成在下側穿孔對861、863之間。開關模組1的接合釘631將與穿孔864嚙合。
裝設框8具有一台階87,其位於第一樑82的正面與第二樑83的正面之間,以使第二樑83的正面位於第一樑82的正面之更後方。因此,在裝設框8係裝設在裝設部的狀態下,第一樑82及第二樑83係形成為第二樑83的正面部份(穿孔861至864所形成處)係位在相對於第一樑82的正面部份(其位在裝設部的正面)之後方。
板9具有圍繞操作柄2之開口,並且係設置在裝設框8的正面上(在第一方向A3的第二側上)。板9包括板體91及板蓋92。
板體91係由合成樹脂材料(如ABS樹脂)所製成,且其形狀類似矩形框。板體91具有開口911。板體91具有插孔912。插孔912係形成在對應至裝設框8之螺釘孔85的位置。板體91可藉由安裝螺釘(其穿過插孔912並與螺釘孔85旋緊)而裝設在裝設框8。於板體91安裝在裝設框8的情況下,開口911與裝設框8之開口81在前後方向A3上重疊。此外,三穿孔913係沿著垂直方向A2而形成在板體91的各個側樑中。
板蓋92係可拆卸地裝設至板體91,以便遮蓋板體91。板蓋92係由合成樹脂材料所製成。矩形開口921係形成在板蓋92的中央。嚙合構件(其係配置以與板體91之各個穿孔913嚙合)係形成在對應於穿孔913位置之板蓋92的後表面上。
在此配置的情況下,開關模組1係裝設在裝設框8、操作柄2係裝設在開關模組1、板體91係裝設在裝設框8、並且板蓋92係耦合至板體91。操作柄2的正面穿過板體91及板蓋92的開口911及921而露出(自板9突出)。因此,操作柄2能承受按壓操作。
如以上所述,根據本實施例之開關模組1包括:外罩11、按鈕12、固定接觸部14、及可動接觸部15。按鈕12具有操作面121。外罩11支撐按鈕12,以使按鈕12能在第一方向A3上移動。固定接觸部14係包覆在外罩11之內。可動接觸部15係包覆在外罩11之內。可動接觸部15係配置成每當按鈕12的操作面121承受第一方向A3上的推力時,可動接觸部15在與固定接觸部14接觸和不與固定接觸部14接觸之間進行切換。外罩11包括主體61(其形狀類似盒狀)及蓋件62。主體61具有與第一方向A3相交(垂直)的開口611。蓋件62係耦合至主體61,以遮蓋主體61的開口611。主體61的開口611之邊緣部份具有凸部65,其在第一方向A3上突出以遮蓋固定接觸部14及可動接觸部15,如從垂直於第一方向A3的第二方向A2(垂直方向)所見般。
在本實施例之開關模組1中,凸部65係形成在主體61的開口611之邊緣部份,以使凸部65能遮蓋接觸部13(包括固定接觸部14及可動接觸部15)。因此,在本實施例之開關模組1中,可使主體61與蓋件62之間的邊界位於遠離接觸部13之處,同時外罩11還具有減小的高度(前後方向A3上的減小尺寸)。因此,在本實施例之開關模組1中,其能避免邊界附近的電弧作用,並且亦能產生外罩11之外部空間與接觸部13之間的足夠距離(絕緣距離)。因此,這能改善防電弧作用特性,並且亦能減小外罩11的尺寸。此外,在本實施例之開關模組1中,其能抑制當接觸部13打開或合閉時所發生的噪音漏出。
在本實施例之開關模組1中,由於位在主體61的開口611之邊緣部份的凸部65,故能抑制主體61與蓋件62之間發生位移的可能性。此外,在本實施例之開關模組1中,因為可將凸部65(其位於主體61的開口611之邊緣部份、並相對於邊緣的其餘部份而突出)作為參考基準,故能輕易將蓋件62耦合至主體61。
較佳地,如同本實施例,主體61係由比蓋件62之材料具有更高的防火性及更高的防漏電痕性之材料所製成。
在本實施例之開關模組1中,位於可能發生電弧之區域周圍的一部份開關模組1可由具有更高的防火性及更高的防漏電痕性之材料所製成。因此,能進一步改善防電弧作用特性。
較佳地,如同本實施例,主體61係由熱固性樹脂所製成。
在本實施例之開關模組1中,由於主體61係由熱固性樹脂所製成,因此位於可能發生電弧之區域周圍的一部份開關模組1能輕易具有更高的防火性及更高的防漏電痕性。因此,防電弧作用特性可輕易獲得改善。
較佳地,如同本實施例,外罩11形狀類似延伸在長度方向A1上的矩形立方體,而長度方向A1係與第一方向A3及第二方向A2皆呈垂直。固定接觸部14及可動接觸部15係包覆在外罩11內,從而在長度方向A1上彼此面對。凸部65係包含在沿著長度方向A1的主體61之各個側壁613的一部份中。在各個側壁613中,包含凸部65之側壁613的一部份比側壁613的其餘部份在第一方向A3上更為突出。
在本實施例之開關模組1中,凸部65係設置在沿著長度方向A1(水平方向)之主體61的側壁613,以使側壁613的該部份比側壁613的其餘部份更為突出。因此,在本實施例之開關模組1中,可將沿著長度方向A1的邊界(介於主體61的側壁613與蓋件62的側壁622之間的邊界)設置成在第一方向A3上遠離接觸部13(沿著長度方向A1的邊界位置比沿著寬度方向(垂直方向A2)的邊界(介於主體61的側壁614與蓋件62的側壁624之間的邊界)位置更靠近接觸部13)。因此,可將介於主體61與蓋件62之間的邊界設置成遠離可能沿著長度方向A1(水平方向,亦即可動接觸部15所移動之方向)形成的電弧。
較佳地,如同本實施例,主體61包括沿著長度方向A1(水平方向)而排列在側壁613上的二閂鎖凸部615。蓋件62包括各自具有一閂鎖孔626的二閂鎖片625,且閂鎖孔626與二閂鎖凸部615其中之對應一者嚙合。在閂鎖凸部615與各個閂鎖孔626嚙合的情況下,凸部65係位於長度方向A1(水平方向)上的二閂鎖片625之間。
在本實施例之開關模組1中,在主體61的閂鎖凸部615與蓋件62的各個閂鎖孔626嚙合的狀態下,凸部65係位於蓋件62的二閂鎖片625之間。因此,在本實施例之開關模組1中,儘管凸部65存在於主體61中,但閂鎖凸部615仍能與閂鎖孔626嚙合(類似習知開關模組)。
較佳地,如同本實施例,主體61形狀類似延伸在長度方向A1(其與第一方向A3及第二方向A2皆呈垂直)上的盒狀。主體61整體具有中央部66及複數側部67(其位於中央部66之長度方向A1的兩側上)。固定接觸部14及可動接觸部15係設置成在長度方向A1上彼此面對,以便與包含側部67的開口670之平面100相交。中央部66具有凸部65,以遮蓋固定接觸部14及可動接觸部15(與固定接觸部14及可動接觸部15重疊),如從第二方向A2所見般。
在本實施例之開關模組1中,接觸部13(固定接觸部14及可動接觸部15)係設置成與包含側部67的開口670之平面100相交。因此,可減小外罩11的高度(前後方向A3上的尺寸)。此外,由於中央部66包含凸部65,故能防止可能發生在接觸部13中的電弧洩漏到外罩11外部。
較佳地,如同本實施例,開關模組1係配置成由裝設框8所支撐,而裝設框8係配置成裝設在安裝表面。
根據本實施例之開關3包括開關模組1及操作柄2。操作柄2係設置在外罩11上,從而面對按鈕12。操作柄2係配置以承受按壓操作,以便將按壓操作之推力轉移至按鈕12。
根據本實施例之開關組件7包括開關3、裝設框8、及板9。裝設框8支撐開關模組1。板9具有繞著操作柄2的開口,且板9係裝設在裝設框8。
在本實施例中,開關模組1係一單極(single-pole)開關模組,但開關模組1並不限於單極開關模組。舉例而言,開關模組1可為三路(three-way )開關模組,如圖5所示。圖5所示之開關模組1包括二固定接觸部141、142及二可動接觸部151、152(作為接觸部13)。每當按鈕12承受推力時,開關模組1的狀態係於可動接觸部151與固定接觸部141接觸的狀態和可動接觸部152與固定接觸部142接觸的狀態兩者之間進行切換。應注意到,當可動接觸部151與固定接觸部141接觸時,可動接觸部152不與固定接觸部142接觸。當可動接觸部152與固定接觸部142接觸時,可動接觸部151不與固定接觸部141接觸。
雖然上述內容已描述了被認為是最佳模式的範例及/或其他範例,惟應瞭解到可在其中實施各種修改、以及其中所揭露之標的物可以各種形式及範例予以實現、以及這些範例可用於許多應用(其中僅一部份敘述在本文中)之中。欲藉由隨附申請專利範圍來主張落入本發明教示內容之真實範圍內的任何及所有修改及變化之權益。
1‧‧‧開關模組
2‧‧‧操作柄
3‧‧‧開關
7‧‧‧開關組件
8‧‧‧裝設框
9‧‧‧板
11‧‧‧外罩
12‧‧‧按鈕
13‧‧‧接觸部
14‧‧‧固定接觸部
15‧‧‧可動接觸部
21‧‧‧固定片
22‧‧‧釘
41‧‧‧開關片
42‧‧‧第一端子板
43‧‧‧第二端子板
44‧‧‧第一鎖簧
45‧‧‧第二鎖簧
46‧‧‧第一釋放鈕
47‧‧‧第二釋放鈕
51‧‧‧反轉彈簧
52‧‧‧反轉柄
53‧‧‧滑動凸輪
54‧‧‧回復彈簧
61‧‧‧主體
62‧‧‧蓋件
64‧‧‧燈光蓋件
65‧‧‧凸部
66‧‧‧中央部
67‧‧‧側部
81‧‧‧開口
82‧‧‧第一樑
83‧‧‧第二樑
84‧‧‧插孔
85‧‧‧螺釘孔
87‧‧‧台階
91‧‧‧板體
92‧‧‧板蓋
100‧‧‧平面
121‧‧‧操作面
122‧‧‧凸部
141‧‧‧固定接觸部
142‧‧‧固定接觸部
151‧‧‧可動接觸部
152‧‧‧可動接觸部
411‧‧‧後緣
412‧‧‧彈簧承受部
421‧‧‧連接片
422‧‧‧支撐片
423‧‧‧接觸片
424‧‧‧接觸部支撐片
431‧‧‧連接片
432‧‧‧支撐片
433‧‧‧接觸片
434‧‧‧連接片
435‧‧‧支撐片
521‧‧‧支撐部
522‧‧‧脊部
523‧‧‧脊部
524‧‧‧突出軸
541‧‧‧回復彈簧片
611‧‧‧開口
613‧‧‧側壁
614‧‧‧側壁
615‧‧‧閂鎖凸部
616‧‧‧第一穿孔
617‧‧‧第二穿孔
618‧‧‧位置調整凹部
621‧‧‧前壁
622‧‧‧側壁
623‧‧‧側壁
624‧‧‧側壁
625‧‧‧閂鎖片
626‧‧‧閂鎖孔
627‧‧‧凹部
628‧‧‧穿孔
629‧‧‧軸支撐部
630‧‧‧導引溝
631‧‧‧接合釘
632‧‧‧軸部
633‧‧‧插孔
670‧‧‧開口
861‧‧‧穿孔
862‧‧‧穿孔
863‧‧‧穿孔
864‧‧‧穿孔
911‧‧‧開口
912‧‧‧插孔
913‧‧‧穿孔
921‧‧‧開口
A1‧‧‧水平方向
A2‧‧‧垂直方向
A3‧‧‧前後方向
圖式描繪依據本發明教示內容之一或更多實現方式,其僅作為範例而非限制。在這些圖式中,相同參考數字表示相同或類似元件,其中: 圖1係根據一實施例之開關模組的剖面圖。 圖2係根據本實施例之開關模組、操作柄、裝設框、及板的外觀立體圖。 圖3係根據本實施例之開關模組的分解立體圖。 圖4係根據本實施例之裝設在開關模組之操作柄的剖面圖。 圖5係根據本實施例之變化之開關模組的剖面圖。 圖6係繪示根據本實施例之開關模組的視圖。
1‧‧‧開關模組
11‧‧‧外罩
12‧‧‧按鈕
13‧‧‧接觸部
14‧‧‧固定接觸部
15‧‧‧可動接觸部
41‧‧‧開關片
42‧‧‧第一端子板
43‧‧‧第二端子板
44‧‧‧第一鎖簧
45‧‧‧第二鎖簧
51‧‧‧反轉彈簧
52‧‧‧反轉柄
54‧‧‧回復彈簧
61‧‧‧主體
62‧‧‧蓋件
65‧‧‧凸部
121‧‧‧操作面
411‧‧‧後緣
424‧‧‧接觸部支撐片
435‧‧‧支撐片
522‧‧‧脊部
523‧‧‧脊部
541‧‧‧回復彈簧片
616‧‧‧第一穿孔
617‧‧‧第二穿孔
618‧‧‧位置調整凹部
A1‧‧‧水平方向
A3‧‧‧前後方向

Claims (9)

  1. 一種開關模組,包含: 一按鈕,具有一操作面; 一外罩,支撐該按鈕,以使該按鈕能在第一方向上移動; 一固定接觸部,包覆在該外罩內;及 一可動接觸部,包覆在該外罩內,且該可動接觸部係配置成每當該按鈕的該操作面承受推力時,該可動接觸部係於與該固定接觸部接觸和不與該固定接觸部接觸之間進行切換,其中 該外罩包含:          一主體,其形狀類似具有與該第一方向相交之開口的盒狀;及          一蓋件,其係耦合至該主體,以遮蓋該主體的該開口,並且 該主體的該開口之邊緣的一部份具有一凸部,該凸部突出在該第一方向上,以遮蓋該固定接觸部及該可動接觸部,如從垂直於該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所見般。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開關模組,其中該主體係由比該蓋件之材料具有更高的防火性及更高的防漏電痕性之材料所製成。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開關模組,其中該主體係由熱固性樹脂所製成。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其中任一項之開關模組,其中 該外罩形狀類似延伸在長度方向上的矩形立方體,而該長度方向係垂直於該第一方向及該第二方向, 該固定接觸部及該可動接觸部係包覆在該外罩內,以在該長度方向上彼此面對,且 該凸部係包含在沿著該長度方向之該主體之側壁的一部份,該側壁的該部份比該側壁的其餘部份更突出在該第一方向上。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開關模組,其中 該主體包含沿著該長度方向而排列在該側壁上的二閂鎖凸部, 該蓋件包含二閂鎖片,該二閂鎖片之每一者皆具有與該二閂鎖凸部之對應一者嚙合的一閂鎖孔,且 在該閂鎖凸部與各個該閂鎖孔嚙合的情況下,該凸部係位於該長度方向上之該二閂鎖片之間。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其中任一項之開關模組,其中 該主體形狀類似延伸在長度方向上的盒狀,而該長度方向係垂直於該第一方向及該第二方向,該主體整體具有中央部及複數側部,而該等側部係位於該中央部之長度方向上的兩側, 該固定接觸部及該可動接觸部係設置成在該長度方向上彼此面對,以與包含該等側部之開口的平面相交,且 該中央部具有該凸部,以遮蓋該固定接觸部及該可動接觸部,如從該第二方向所見般。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其中任一項之開關模組,其中該開關模組係配置成由裝設框所支撐,而該裝設框係配置以裝設在安裝表面。
  8. 一種開關,包含: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其中任一項之開關模組;及 一操作柄,其係設置在該外罩上,以面向該按鈕,並且該操作柄係配置以承受按壓操作,以將該按壓操作之推力轉移至該按鈕。
  9. 一種開關組件,包含: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開關; 一裝設框,其支撐該開關模組;及 一板,其具有圍繞該操作柄之開口,且該板係設置在該裝設框上。
TW104103368A 2014-02-13 2015-02-02 開關模組、開關及開關組件 TW20154684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25221A JP6406594B2 (ja) 2014-02-13 2014-02-13 スイッチモジュール、スイッチおよびスイッ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46847A true TW201546847A (zh) 2015-12-16

Family

ID=524698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03368A TW201546847A (zh) 2014-02-13 2015-02-02 開關模組、開關及開關組件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406594B2 (zh)
TW (1) TW201546847A (zh)
WO (1) WO201512212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922778B2 (en) * 2015-10-19 2018-03-20 Switchlab Inc. Switch wire connection device
US10020136B2 (en) * 2015-10-19 2018-07-10 Switchlab Inc. Switch wire connection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592Y1 (zh) * 1970-10-23 1976-01-09
JPS5540905Y2 (zh) * 1975-12-24 1980-09-25
JPS5633061Y2 (zh) * 1976-03-03 1981-08-06
JPS5553020A (en) * 1978-10-12 1980-04-18 Toshiba Electric Equip Switch
CA1271832A (en) * 1986-03-19 1990-07-17 Sadamasa Tanaka Wiring-device mounting structure
JP3890753B2 (ja) * 1998-06-29 2007-03-07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
JP2004296230A (ja) 2003-03-26 2004-10-21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ピアノハンドル式スイッチ
JP2007018790A (ja) * 2005-07-06 2007-01-2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スイッチ
JP2012028179A (ja) * 2010-07-23 2012-02-09 Teikoku Tsushin Kogyo Co Ltd スイッチ
JP5906473B2 (ja) * 2012-03-12 2016-04-20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406594B2 (ja) 2018-10-17
WO2015122122A1 (en) 2015-08-20
JP2015153557A (ja) 2015-08-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546847A (zh) 開關模組、開關及開關組件
TWI543221B (zh) 開關模組及壁開關
KR101810213B1 (ko) 일체형 다중 스위치
US3178530A (en) Snap-action electric toggle switch
JP6245503B2 (ja) ピアノハンドル式スイッチ
JP5816862B2 (ja) スイッチ装置
TWI540607B (zh) 配線器具
WO2021117422A1 (ja) 配線器具、及び取付具
JP4720737B2 (ja) リーフスイッチ
US3471670A (en) Electrical switch
JP2002133974A (ja) スイッチ装置
KR101800731B1 (ko) 일체형 다중 스위치
JP4715694B2 (ja) スイッチ
JP5712021B2 (ja) 2方向操作スイッチ
JP2009230972A (ja) スイッチ装置
TW201546852A (zh) 開關模組及牆壁開關
JP4172395B2 (ja) コンセント
JP6212867B2 (ja) 押しボタンスイッチ
WO2023007818A1 (ja) 電気接続部品およびスイッチ装置
KR101800730B1 (ko) 일체형 다중 스위치
US3330924A (en) Contact mounting structure for electric switches
JP3849423B2 (ja) スイッチ
JP2005218177A (ja) 配線器具
JP2012174502A (ja) マルチタップ
JP3861684B2 (ja) スイッ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