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546345A - 縫紉機 - Google Patents

縫紉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546345A
TW201546345A TW103137309A TW103137309A TW201546345A TW 201546345 A TW201546345 A TW 201546345A TW 103137309 A TW103137309 A TW 103137309A TW 103137309 A TW103137309 A TW 103137309A TW 201546345 A TW201546345 A TW 20154634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elt
needle
sewing machine
tension
idl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373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92536B (zh
Inventor
Mikio Koike
Jun Mafune
Original Assignee
Janome Sewing Machin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nome Sewing Machine Co Ltd filed Critical Janome Sewing Machine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5463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463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925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9253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57/00Loop takers, e.g. loopers
    • D05B57/30Driving-gear for loop takers
    • D05B57/32Driving-gear for loop takers in chain-stitch sewing machine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3/00Sewing apparatus or machines with mechanism for lateral movement of the needle or the work or both for making ornamental pattern seams, for sewing buttonholes, for reinforcing openings, or for fastening articles, e.g. buttons, by sewing
    • D05B3/02Sewing apparatus or machines with mechanism for lateral movement of the needle or the work or both for making ornamental pattern seams, for sewing buttonholes, for reinforcing openings, or for fastening articles, e.g. buttons, by sewing with mechanisms for needle-bar movement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57/00Loop takers, e.g. loopers
    • D05B57/30Driving-gear for loop takers
    • D05B57/34Driving-gear for loop takers in overedge-stitch sewing machine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57/00Loop takers, e.g. loopers
    • D05B57/30Driving-gear for loop takers
    • D05B57/36Driving-gear for loop takers in lock-stitch sewing machine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69/00Driving-gear; Control devices
    • D05B69/10Electrical or electromagnetic drives
    • D05B69/12Electrical or electromagnetic drives using rotary electric mo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縫紉機,搭載有無需繁瑣的調整步驟、且可穩定地控制因針桿擺動而產生的針與梭的時序偏差的機構。所述縫紉機包括:上軸3,驅動針桿1,且可旋動地設置;下軸4,驅動梭2,且可旋動地設置;上軸皮帶輪3a,設置於上軸3;下軸皮帶輪4a,設置於下軸4;皮帶6,連結上軸皮帶輪3a與下軸皮帶輪4a而使旋轉同步;及皮帶調整機構,接觸皮帶6而使皮帶6被拉緊的張緊側A的皮帶長度變化;且設置有根據張緊側A的皮帶長度的變化而對皮帶6賦予勢能的賦能器件。

Description

縫紉機
本發明是有關一種具備與振幅移動的針的位置無關而調整針與梭(rotating hook)交叉的時序的構成的縫紉機。
在縫紉機中,上線插通於針,且下線收納在梭中。針與梭利用帶齒皮帶(toothed belt)連結驅動針桿的上軸與驅動梭的下軸。即,以如下方式構成:當利用電動機(motor)的驅動力等驅動上軸時,下軸也旋轉,針與梭相互動作。縫紉機利用梭的梭尖捕捉在針移動至針下止點後上升時上線所形成的線圈,藉由上線與下線交織而形成針腳。
縫紉機可藉由在上軸設置使針桿以相對於送布方向交叉的方式擺動的振幅機構而形成交錯(zigzag)形狀的針腳。藉由控制該振幅機構來調整針桿擺動的量或時序,而實現鎖邊縫(overedge stitch)、圖案縫(pattern stitch)、文字縫等複雜的縫製。
在進行複雜的縫製的情況下,如果針桿的擺動變大,則針的位置會頻繁變化。由此,針與梭的相對位置關係變化,因此 伴隨該變化,針與梭相互動作的時序產生偏差。如果該偏差超過容許範圍,則無法形成針腳。
因此,以往的縫紉機中,以針與梭的相互動作的偏差收斂在可形成針腳的範圍的方式限制針桿的擺動量。或,使形成惰輪單元(idler unit)的2個惰輪接觸連結上軸與下軸的帶齒皮帶(例如專利文獻1)。藉由以與交錯縫的情況下的針桿的擺動聯動的方式驅動惰輪單元,而使帶齒皮帶的張緊側的皮帶長度變化,從而控制針與梭的相互動作的時序。可嘗試藉由該控制而修正與針桿的擺動聯動的針與梭的時序偏差,即便在擺動幅度寬的情況下也可形成針腳。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8-264500號公報
一般而言,從安裝時的作業性或安全上的理由考慮,帶齒皮帶以產生一定的鬆弛的方式構成。惰輪藉由在帶齒皮帶的鬆弛側吸收該皮帶的鬆弛而防止皮帶脫落等,從而使該皮帶穩定地傳遞動力。另一方面,專利文獻1中,具備包含可在帶齒皮帶的旋轉平面上移動的2個惰輪的惰輪單元。該惰輪單元藉由使鬆弛任意地向帶齒皮帶的張緊側與鬆弛側移動而控制針與梭的時序。
然而,因使惰輪移動而導致吸收鬆弛來使帶齒皮帶的張力穩定的功能的一部分受損。藉由惰輪移動,而利用惰輪來吸收帶齒皮帶的鬆弛的吸收量變化。因此,帶齒皮帶的張力產生變動,從而成為引起動力傳遞時的振動或噪音、皮帶脫落等問題的原因。
以往,為解決所述問題,相對於使惰輪單元驅動的1個驅動源,而具有分別使2個惰輪移動的凸輪面。藉由2個惰輪進行不同的動作,而以移動時的帶齒皮帶的鬆弛的吸收量成為固定的方式使惰輪間距離適當變化。可嘗試藉由如此般使惰輪單元移動而消除皮帶張力變動。
然而,由使惰輪單元移動所導致的帶齒皮帶的張力的變動,例如受零件尺寸的不均、或上軸與下軸及其等與惰輪單元的位置關係的不均影響。因此,對於使惰輪間距離如何變化並且是否使惰輪單元移動,每台縫紉機各不不同。因此,設置用以調整惰輪間距離的微調整機構,但在調整帶齒皮帶旋轉時的微妙的張力變動的性質上,作業困難,且在設定大量生產的情況下不現實。
本發明是為解決上述現有技術的問題點而提出的,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搭載有如下機構的縫紉機,該機構無需繁瑣的調整步驟、且可穩定地控制因針桿擺動而產生的針與梭的時序偏差。
用以解決上述課題的縫紉機的特徵在於包括:上軸,驅動針桿,且可旋動地設置;下軸,驅動梭,且可旋動地設置;上軸皮帶輪(pulley),設置於所述上軸;下軸皮帶輪,設置於所述 下軸;皮帶,連結所述上軸皮帶輪與所述下軸皮帶輪而使旋轉同步;及皮帶調整機構,接觸所述皮帶而使所述皮帶被拉緊的張緊側的皮帶長度變化;且設置有賦能器件,根據所述皮帶的皮帶長度的變化而對所述皮帶賦予勢能。
也可為所述皮帶調整機構具有接觸所述上軸皮帶輪中的所述皮帶被拉緊的張緊側的至少1個惰輪,藉由所述惰輪擺動而使所述皮帶的張緊側的皮帶長度變化。
所述賦能器件也可設置在所述皮帶被送出的鬆弛側。所述賦能器件也可為彈性構件。
也可設置有限制器件,在所述皮帶的張緊狀態超過所述賦能器件的賦能力的情況下限制所述賦能器件的可動範圍。也可為所述限制器件為擋臂、及與所述擋臂隔開規定間隔而配置的擋體(stoper),所述擋臂在所述皮帶的張緊狀態超過所述賦能器件的賦能力的情況下,藉由抵接於所述擋體而限制所述賦能器件的可動範圍。
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搭載有如下機構的縫紉機,該機構無需繁瑣的調整步驟、且可穩定地控制因針桿擺動而產生的針與梭的時序偏差。
1‧‧‧針桿
1a‧‧‧針孔
1b‧‧‧針
2‧‧‧梭
2a‧‧‧梭尖
3‧‧‧上軸
3a‧‧‧上軸皮帶輪
4‧‧‧下軸
4a‧‧‧下軸皮帶輪
5‧‧‧振幅機構
5a‧‧‧振幅電動機
6‧‧‧帶齒皮帶
7‧‧‧惰輪單元
7a、7b‧‧‧惰輪
7c‧‧‧臂
7d‧‧‧電動機
8‧‧‧張力調整惰輪
8a‧‧‧彈性構件
8b‧‧‧擋臂
8c‧‧‧擋體
A‧‧‧張緊側
B‧‧‧鬆弛側
δ 1‧‧‧過小位移量
δ 2‧‧‧必要最小位移量
δ 3‧‧‧容許最大位移量
δ 4‧‧‧過大位移量
δ、δ L1、δ L2、δ R1、δ R2‧‧‧針位移量
α、β‧‧‧相位差
圖1是表示第1實施方式的縫紉機的概略構成的一例的說明 圖。
圖2是表示利用針與梭的梭尖形成針腳的說明圖。
圖3是表示針與梭的梭尖的相對動作的變化的說明圖。
圖4是表示針與梭的梭尖的相對動作的變化、及由此引起的皮帶的張緊狀態的變化的說明圖。
圖5是表示藉由賦能器件對皮帶的鬆弛側賦予勢能的狀態的說明圖。
圖6是表示使用賦能器件的情況下的皮帶的張緊狀態的變化的說明圖。
圖7是表示藉由限制器件限制賦能器件的運轉範圍的狀態的說明圖。
[1.第1實施方式] [1.1構成]
以下,參照圖式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另外,在以下的說明中,重點對縫紉機的調整針與梭交叉的時序的構成進行說明。省略對縫紉機的詳細構成的說明,但本發明的實施方式可應用於交錯縫縫紉機等當前或將來有可能利用的所有縫紉機。圖1表示本實施方式的縫紉機的概略構成的一例。
(1)概略構成
縫紉機具有針桿1、與梭2。針桿1為支撐上線穿過針孔1a的針1b的構件。梭2為收納纏繞有下線的梭芯(bobbin)的構件。上軸3經由曲柄機構而連結於針桿1。下軸4經由齒輪機構而連結於梭2。上軸3及下軸4分別藉由固定在縫紉機內部的未圖示的軸承而旋動自由地受到支撐。來自未圖示的縫紉機電動機的驅動力傳遞至上軸3。
上軸3的曲柄機構以將上軸3的旋轉轉換為往返運動而使針桿1上下移動的方式構成。此外,在上軸3設置有使針桿1擺動的振幅機構5。振幅機構5藉由利用振幅電動機5a的驅動力使針桿1以相對於送布方向交叉的方式擺動而形成交錯狀的針腳。
在上軸3設置有具有規定齒數的上軸皮帶輪3a。此外,在下軸4設置有具有與上軸皮帶輪3a相同數量的齒數的下軸皮帶輪4a。上軸皮帶輪3a與下軸皮帶輪4a藉由帶齒皮帶6連結。帶齒皮帶6的長度設為在架於上軸皮帶輪3a與下軸皮帶輪4a上時產生規定的鬆弛的長度。
當上軸3旋轉時上軸皮帶輪3a旋動,其旋動經由帶齒皮帶6而傳遞至下軸皮帶輪4a,下軸4與上軸3等速旋轉。下軸4的齒輪機構以使梭2伴隨下軸4的旋動而旋轉的方式構成。
(2)皮帶調整機構
皮帶調整機構為接觸帶齒皮帶6而使帶齒皮帶6的張緊側的皮帶長度變化的機構,具有在使針桿1擺動的情況下修正針 1b與梭2相會時序的功能。本實施方式中,將惰輪單元7作為一例來進行說明。惰輪單元7具有分別接觸帶齒皮帶6的張緊側A與鬆弛側B的惰輪7a、惰輪7b。另外,惰輪單元7在張緊側A具有至少1個惰輪。
此處,帶齒皮帶6的張緊側A是指藉由上軸皮帶輪3a的旋轉而重新與上軸皮帶輪3a嚙合的側,即皮帶被拉緊的側。此外,鬆弛側B是指藉由上軸皮帶輪3a的旋轉而脫離與上軸皮帶輪3a的嚙合的側,即皮帶被送出的側。在以下的說明中,存在將張緊側A示為右、且將鬆弛側B示為左的情況。
惰輪7a、惰輪7b以從帶齒皮帶6的外周側夾入帶齒皮帶6的方式而配置在張緊側A與鬆弛側B。惰輪7a、惰輪7b經由臂7c而連結於電動機7d。惰輪7a、惰輪7b以藉由電動機7d的驅動力而與利用振幅機構5進行的針桿1的擺動同步地擺動的方式構成。藉由惰輪單元7動作,帶齒皮帶6的鬆弛向張緊側A及鬆弛側B移動。由此,帶齒皮帶6的張緊側A的皮帶長度對應於針桿1的擺動狀態而變化,因此控制上軸3與下軸4的時序,從而調整針1b與梭2的梭尖2a相會的時序。
(3)賦能器件
賦能器件為如下器件,其藉由對應於帶齒皮帶6的張緊側A的皮帶長度的變化來吸收帶齒皮帶6的張力變動,而將帶齒皮帶6的皮帶張力保持為固定。嚴格而言,理想的是例如使用如下賦能器件而將帶齒皮帶6的皮帶張力保持為固定:可根據利用 惰輪單元7吸收帶齒皮帶6的鬆弛的吸收量的變動而移動賦能位置,且能以使用重錘的方式賦予勢能固定的力。但是,本實施方式中,使用可獲得與重錘相同效果的彈簧或緩衝材料般的彈性構件來進行說明。
張力(tension)調節惰輪8在帶齒皮帶6的鬆弛側B,以接觸帶齒皮帶6的外周側的方式設置。彈性構件8a連結於張力調節惰輪8。彈性構件8a以如下方式構成:對張力調節惰輪8向將帶齒皮帶6的鬆弛側B從帶齒皮帶6的外周側朝內周側按壓的方向賦予勢能。作為彈性構件8a,可使用彈簧或緩衝材料。
在張力調整惰輪8上,賦能位置藉由彈性構件8a的變形而變化,所述變形根據利用惰輪單元7吸收帶齒皮帶6的鬆弛的吸收量的變動而產生。由此,使鬆弛吸收量的變動減少。此外,藉由利用彈性構件8a的彈性力將帶齒皮帶6向內周側賦予勢能,而可將皮帶張力保持於固定。
此外,設置有限制器件,在帶齒皮帶6的張緊狀態超過彈性構件8a的賦能力的情況下限制彈性構件8a的可動範圍。本實施方式中,作為限制器件,具備擋臂8b、及以與擋臂8b隔開規定間隔而配置的擋體8c。擋臂8b以朝向彈性構件8a的賦能方向的相反方向的方式設置。擋體8c以在帶齒皮帶6的張緊狀態超過彈性構件8a的賦能力的情況下擋臂8b抵接於擋體8c的間隔配置。
[1.2動作]
說明以上的縫紉機的動作例。
(1)針腳的形成
在將上線穿過針1b的針孔1a,且纏繞有下線的梭芯收納在梭2中的狀態下,藉由驅動上軸3而形成針腳。具體而言,當藉由縫紉機電動機驅動上軸3時,曲柄機構將上軸3的旋轉轉換為往返運動而使針桿1上下移動。此外,上軸3的旋轉經由上軸皮帶輪3a、帶齒皮帶6、及下軸皮帶輪4a而傳遞至下軸4。當下軸4藉由上軸3的旋轉而旋轉時,梭2旋轉。
在所述動作中,針1b貫穿布而移動至針下止點為止。當針1b上升某程度時,上線藉由與布的摩擦而不會退出至布的上表面,因此在布的下表面形成線圈。藉由梭2的梭尖2a穿過該線圈內,而纏繞有下線的梭芯鑽過線圈,藉由上線與下線交織而形成針腳。
(2)線圈的形成
線圈的大小依賴於針1b從下止點上升的量。圖2中,將針1b從下止點上升的量示為針位移量δ。δ 1表示針1b的過小位移量。當如δ 1般針1b的位移量過小時,無法形成線圈,或即便能形成線圈,也為線圈變小而梭尖2a無法進入線圈的狀態。另一方面,δ 4表示針1b的過大位移量。當如δ 4般針1b的位移量過大時,線圈變大,從而線圈因線的自重或扭曲而塌陷,梭尖2a無法進入線圈。如此,如果針位移量過小或過大,則無法形成針腳。
因此,為形成正常的針腳,必須將針位移量設為可形成線圈、且梭2的梭尖2a可進入線圈的內側的量。圖2中,將必要最小位移量示為δ 2,將容許最大位移量示為δ 3。為形成正常的針腳,必須將針位移量設為δ 2以上且δ 3以下。
(3)以往的縫紉機的交錯縫時的針的軌跡
振幅機構5藉由利用振幅電動機5a的驅動力使針桿1以相對於送布方向交叉的方式擺動而形成交錯的針腳。將在以往的縫紉機中進行交錯縫的情況下的針1b與梭2的梭尖2a的相對動作的變化示於圖3。圖3的橫軸表示上軸3及下軸4的相位,縱軸模擬性地表示針1b的前端及梭2的梭尖2a的軌跡。另外,梭尖2a的軌跡與實際的軌跡稍有不同,但為方便說明而以連續的線圖示。圖3的例中,梭2逆時針旋轉。
圖3中,以實線描畫的針1b與軌跡表示振幅機構5不動作而針1b處於中央即中基線上的狀態。此外,以虛線描畫的針1b與軌跡表示藉由振幅機構5使針1b左右擺動的狀態。在圖中的針梭交叉相位上,針1b與梭尖2a處於最接近的狀態。在該針梭交叉相位上,梭尖2a進入上線的線圈內。
如上所述,為形成針腳而必須將針位移量設定為必要最小位移量δ 2以上且容許最大位移量δ 3以下。然而,在交錯縫時,雖然梭2的位置為固定,但針1b從位於中基線的狀態向左右擺動,因此針1b與梭2的相對位置關係變化。該位置關係的變化也影響到針位移量。
例如,在以往的縫紉機中,如果將使針1b向右移動的情況下的針位移量設為δ R1,則該δ R1小於位於中基線的狀態下的針位移量δ。此外,如果將使針1b向左移動的情況下的針位移量設為δ L1,則該δ L1大於位於中基線的狀態下的針位移量δ。即,即便將位於中基線的狀態下的針位移量δ設定為適當值,因針1b向左右擺動而存在δ R1小於最小必要位移量δ 2、或δ L1超過容許最大位移量δ 3而無法形成正常的線圈的情況。
由該針1b的位置變化所引起的針位移量的變化,與使針1b向左右擺動的振幅量Z成比例地增大。因此,在以往的縫紉機中,如果針位移量不滿足δ 2<δ R1<δ<δ L1<δ 3的關係則無法形成針腳,因此振幅量Z的最大值已由其自身決定,即便有縫製需要其以上的大的振幅的圖案的需求,在技術上也難以實現。
(4)使用皮帶調整機構的情況下的針的軌跡
皮帶調整機構在振幅機構5使針桿1擺動的情況下,藉由使帶齒皮帶6的張緊側的皮帶長度變化而修正針位移量。將設置皮帶調整機構即惰輪單元7而進行交錯縫的情況下的針1b與梭2的梭尖2a的相對動作的變化示於圖4。圖4的橫軸表示上軸3及下軸4的相位,縱軸模擬性地表示針1b的前端及梭2的梭尖2a的軌跡。另外,梭尖2a的軌跡與實際的軌跡稍有不同,為方便說明而以連續的線圖示。圖4的例中,梭2逆時針旋轉。
圖4中,以實線描畫的針1b與軌跡表示惰輪單元7位於中央位置的狀態。此外,以虛線描畫的針1b與軌跡表示使惰輪單 元7向左右擺動的狀態。在圖中的針梭交叉相位上,針1與梭尖2a處於最接近的狀態。在該針梭交叉相位上,梭尖2a進入上線的線圈內。
例如,在使惰輪單元7向左移動的情況下,即在使惰輪7a向按壓帶齒皮帶6的張緊側A的方向移動的情況下,帶齒皮帶6的張緊側A的距離變長。如果張緊側A的距離變長,則與惰輪單元7位於中央位置的情況相比,上軸3與下軸4產生相位差α,針位移量減少△α量。
此外,在使惰輪單元7向右移動的情況下,即在使惰輪7b向按壓帶齒皮帶6的鬆弛側B的方向移動的情況下,帶齒皮帶6的張緊側A的距離變短。如果張緊側A的距離變短,則與惰輪單元7位於中央位置的情況相比,上軸3與下軸4產生相位差β,針位移量增加△β量。
由該惰輪單元7的移動所引起的針位移量δ的增減,與利用振幅機構5的針桿1的移動無關而由惰輪單元7的位置決定。因此,藉由使惰輪單元7擺動,可使針位移量δ減少△α量或增加△β量。
如上所述,以往的縫紉機中,振幅量Z的最大值必須以與振幅量Z成比例地變化的針位移量成立δ 2<δ R1<δ<δ L1<δ 3的關係的方式設定。另一方面,當使用本實施方式的縫紉機的效果時,由惰輪單元7的移動所引起的針位移量的增減,與利用振幅機構5的針桿1的移動無關而由惰輪單元7的位置決定。 因此,如果以由惰輪單元7的移動所引起的針位移量的增減來抵消由針桿1的移動所引起的針位移量的增減的方式設定,則成為δ 2<(δ R2+△β)<δ<(δ L2-△α)<δ 3。此處,δ R2為本實施方式的縫紉機針桿1的最大右方向振幅時的針位移量,δ L2同樣為本實施方式的縫紉機針桿1的最大左方向振幅時的針位移量。
如果對以往的縫紉機及本實施方式的縫紉機的最大左右方向振幅時的針位移量進行比較,則成為δ R1=δ R2+△β、δ L1=δ L2-△α,δ R2可相對於δ R1減小△β量,此外,δ L2可相對於δ L1增大△α量。此處,由於針位移量變化量與振幅量Z的最大值成比例,即在本實施方式的縫紉機中,可較以往的縫紉機而將振幅量Z的最大值設定得更大。
另一方面,在使惰輪單元7向張緊側A及鬆弛側B移動的情況下,由惰輪單元7吸收的皮帶的鬆弛產生變化,因此帶齒皮帶6的張緊狀態以顯示於圖4的上部的方式變化。即在惰輪單元7移動至規定的左右位置的時間點,帶齒皮帶6的張緊成為最大值。在與高速運動的針桿1的擺動一同使惰輪單元7移動的情況下,帶齒皮帶6的張緊狀態急劇變化。帶齒皮帶6的張緊狀態的急劇變化會使帶齒皮帶6的耐久性降低,或成為振動、噪音的原因。此外,也成為帶齒皮帶6鬆弛脫落、或上軸皮帶輪3a與下軸皮帶輪4a的齒的嚙合偏移的原因。
(5)使用賦能器件的情況下的張緊的變化
在張力調節惰輪8上設置有賦能器件即彈性構件8a,如圖5所示,在使惰輪7a向按壓帶齒皮帶6的張緊側A的方向移動的情況下,張力調整惰輪8向按壓帶齒皮帶6的鬆弛側B的方向賦予勢能。張力調整惰輪8按壓帶齒皮帶6的位置,根據利用惰輪單元7吸收帶齒皮帶6的鬆弛的吸收量的變動而變化。即,在利用惰輪單元7吸收鬆弛的吸收量多而帶齒皮帶6的張緊狀態高的情況下,張力調整惰輪8的賦能位置相對於帶齒皮帶6向外側方向,即向藉由張力調節惰輪8吸收的鬆弛變少的方向移動。此外,在利用惰輪單元7吸收的鬆弛的吸收量少而帶齒皮帶6的張緊狀態低的情況下,張力調整惰輪8的賦能位置相對於帶齒皮帶6向內側方向,即向藉由張力調節惰輪8吸收的鬆弛變多的方向移動。
將使用連結有彈性構件8a的張力調整惰輪8的情況下的帶齒皮帶6的張緊狀態示於圖6。在使用張力調整惰輪8的情況下,利用張力調整惰輪8吸收鬆弛的吸收量以利用惰輪單元7吸收帶齒皮帶6的鬆弛的吸收量與利用張力調整惰輪8吸收鬆弛的吸收量的和成為固定的方式變化,因此不會如不具有相當於賦能器件的構件的情況般張緊狀態急劇變化,張緊狀態的變化量大幅減小。
(6)限制器件的動作
使用圖7說明作為限制器件的擋臂8b、及擋體8c的動作。如果為正常的縫紉機的使用狀態,則帶齒皮帶6的張緊側A 與鬆弛側B不會調換。然而,在實際上由作業者使用縫紉機的情況下,考慮例如在下線纏繞而梭2鎖死,慌亂的作業者手動使飛輪(flywheel)反向旋轉時等產生意外的負載。如此一來,也考慮帶齒皮帶6的張緊側A與鬆弛側B暫時性地調換。
在因產生意外的負載而帶齒皮帶6的張緊側A與鬆弛側B調換的情況下,帶齒皮帶6的張緊狀態超過彈性構件8a的賦能力而加劇。如此一來,如圖7所示,擋臂8b碰撞於擋體8c,從而張力調整惰輪8的移動被限制在固定位置。藉由如此限制彈性構件8a的可動範圍,而防止帶齒皮帶6以設定以上的程度進行鬆弛。因此,防止帶齒皮帶6的跳齒,上軸3與下軸4的時序基準不會偏移。
[1.3效果]
具有以上構成的本實施方式的縫紉機的效果為如以下所述。
(1)藉由設置皮帶調整機構即惰輪單元7來使帶齒皮帶6的張緊側A的皮帶長度變化,而任意控制針1b與梭2的時序。連結有賦能器件即彈性構件8a的皮帶調整惰輪8藉由對帶齒皮帶6的鬆弛側B賦予勢能,而可大幅減少由此時產生的鬆弛吸收量變化所引起的皮帶張力的變動。因此,可無需繁瑣的調整步驟,且穩定地控制因針桿擺動而產生的針與梭的時序偏差。此外,可抑制振動或噪音的產生。
此外,藉由張緊狀態的變化,而不會在帶齒皮帶6上產生鬆弛而帶齒皮帶6不會脫落,或帶齒皮帶6與皮帶輪的嚙合不會偏移而不會產生跳齒。如以上所述,可調整針1b與梭2的相互動作的時序,從而可使縫紉機的動作更穩定。
(2)因上軸皮帶輪3a及下軸皮帶輪4a的軸芯的不均、或帶齒皮帶6的腰部強度的不均,而導致在縫紉機的運轉中帶齒皮帶6的張力產生偏差。本實施方式中,對於以往的無法利用惰輪吸收的該偏差,也可藉由由彈性構件8a伸縮所引起的按壓位置的微小變化而吸收。
(3)以往的縫紉機中,在安裝帶齒皮帶6時,必需以帶齒皮帶6成為規定的張緊狀態的方式一面調整帶齒皮帶6的鬆弛情況一面固定惰輪等的位置的作業。然而,本實施方式中,可藉由彈性構件8a調整帶齒皮帶6的張緊狀態,因此也可簡化帶齒皮帶6的安裝作業。
(4)藉由設置擋臂8b與擋體8c作為限制器件,在帶齒皮帶6的張緊狀態提高而超過賦能器件的賦能力的情況下,限制賦能器件的可動範圍。藉由利用限制器件限制賦能器件的移動,而可防止帶齒皮帶6以必要以上的程度進行伸縮。因此,可防止帶齒皮帶6跳齒,從而可防止上軸3與下軸4的時序基準偏移。
[2.其他實施方式]
另外,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上述實施方式,可根據需要而 進行各種變更。
(1)上述實施方式中,皮帶調整機構由包含分別接觸帶齒皮帶6的張緊側A、鬆弛側B的2個惰輪7a、惰輪7b的惰輪單元7構成。其中,使用2個惰輪的構成為考慮到安全性的構成,可將至少1個惰輪設置在帶齒皮帶6的張緊側A。此外,藉由在惰輪7a、惰輪7b中的鬆弛側B的惰輪7b上設置賦能器件,也可具有張力調整惰輪8的功能。如果如此般構成,則可減少零件數,且可獲得與上述實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2)惰輪單元7藉由基本上與針1b的振幅同步地擺動,而控制針1b與梭2的時序。上述實施方式中,設置有驅動惰輪單元7的電動機7d,但藉由設為將振幅電動機5a的驅動力傳遞至惰輪單元7的構成,而無須設置電動機7a。如果如此般構成,則可減少零件數。
(3)上述實施方式中,將賦能器件設為使用彈性構件8a即彈簧的構成,且設置有擋臂8b及擋體8c,但也可使用壓縮彈簧或彈簧常數高的彈簧來執行限制器件的功能。此外,也可使用具有擋體的有限行程(stroke)彈簧。此外,也可藉由將惰輪調整單元8的軸穿過長孔而將惰輪調整單元8限制在規定的可動範圍內。
(4)如以上所述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進行了說明,但可在不脫離發明的要旨的範圍內進行各種省略、替換、變更。而且,該實施方式或其變形包含在發明的範圍或要旨中,並且包含在與其均等的範圍內。
1‧‧‧針桿
1a‧‧‧針孔
1b‧‧‧針
2‧‧‧梭
2a‧‧‧梭尖
3‧‧‧上軸
3a‧‧‧上軸皮帶輪
4‧‧‧下軸
4a‧‧‧下軸皮帶輪
5‧‧‧振幅機構
5a‧‧‧振幅電動機
6‧‧‧帶齒皮帶
7‧‧‧惰輪單元
7a、7b‧‧‧惰輪
7c‧‧‧臂
7d‧‧‧電動機
8‧‧‧張力調整惰輪
8a‧‧‧彈性構件
8b‧‧‧擋臂
8c‧‧‧擋體
A‧‧‧張緊側
B‧‧‧鬆弛側

Claims (6)

  1. 一種縫紉機,其特徵在於,包括:上軸,驅動針桿,且可旋動地設置;下軸,驅動梭,且可旋動地設置;上軸皮帶輪,設置於所述上軸;下軸皮帶輪,設置於所述下軸;皮帶,連結所述上軸皮帶輪與所述下軸皮帶輪而使旋轉同步;及皮帶調整機構,接觸所述皮帶而使所述皮帶被拉緊的張緊側的皮帶長度變化;且設置有賦能器件,根據所述皮帶的皮帶長度的變化而對所述皮帶賦予勢能。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縫紉機,其中所述皮帶調整機構,具有接觸所述上軸皮帶輪中的所述張緊側的至少1個惰輪,且藉由所述惰輪擺動而使所述皮帶的所述張緊側的皮帶長度變化。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的縫紉機,其中所述賦能器件設置在所述皮帶被送出的鬆弛側。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的縫紉機,其中所述 賦能器件為彈性構件。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的縫紉機,其中設置有限制器件,所述限制器件在所述皮帶的張緊狀態超過所述賦能器件的賦能力的情況下,限制所述賦能器件的可動範圍。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縫紉機,其中所述限制器件為擋臂、及以與所述擋臂隔開規定間隔而配置的擋體,且所述擋臂在所述皮帶的張緊狀態超過所述賦能器件的賦能力的情況下,藉由抵接於所述擋體而限制所述賦能器件的可動範圍。
TW103137309A 2014-06-06 2014-10-29 縫紉機 TWI59253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17453A JP6392551B2 (ja) 2014-06-06 2014-06-06 ミシン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46345A true TW201546345A (zh) 2015-12-16
TWI592536B TWI592536B (zh) 2017-07-21

Family

ID=520232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37309A TWI592536B (zh) 2014-06-06 2014-10-29 縫紉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605366B2 (zh)
EP (1) EP2952618B1 (zh)
JP (1) JP6392551B2 (zh)
CN (1) CN105297300B (zh)
TW (1) TWI59253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92551B2 (ja) * 2014-06-06 2018-09-19 蛇の目ミシン工業株式会社 ミシン
US10421413B2 (en) * 2014-10-06 2019-09-24 Inteva Products,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titching a three dimensional formed component and components formed from the method
JP6552247B2 (ja) * 2015-04-01 2019-07-31 蛇の目ミシン工業株式会社 ミシン
US9822472B2 (en) * 2015-05-25 2017-11-21 Janome Sewing Machine Co., Ltd. Sewing machine including needle bar turning apparatus
JP6809919B2 (ja) * 2017-01-31 2021-01-06 蛇の目ミシン工業株式会社 ミシン
CN107447375A (zh) * 2017-08-14 2017-12-08 阮积康 一种上、下缝纫机构能自动旋转的模板缝纫机
JP7015095B2 (ja) * 2018-03-07 2022-02-02 株式会社ジャガー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ミシンの針釜タイミング調節装置
CN109989192B (zh) * 2019-05-09 2024-04-09 浙江耐拓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模板缝纫机
CN109943984B (zh) * 2019-05-09 2024-04-09 浙江耐拓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模板缝纫机
CN111041724B (zh) * 2019-12-31 2022-06-17 浙江元鸿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低能耗缝纫机
JP2022071261A (ja) * 2020-10-28 2022-05-16 株式会社ジャノメ ミシン
CN113774584A (zh) * 2021-10-27 2021-12-10 上海马钧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缝纫设备及其连接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480734A (en) * 1942-07-18 1949-08-30 Sears Roebuck & Co Sewing machine
JPS5643985A (en) * 1979-09-19 1981-04-22 Janome Sewing Machine Co Ltd Double width sewing device for sewing machine
JPS5967991A (ja) * 1982-10-06 1984-04-17 ジャガー株式会社 ミシン
US4503793A (en) * 1983-08-24 1985-03-12 The Singer Company Bobbin winding actuation by buttonhole selection
JPS6311194A (ja) * 1986-07-03 1988-01-1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ベルト駆動ミシン
JPH0824463A (ja) * 1994-07-13 1996-01-30 Aisin Seiki Co Ltd ミシンの駆動装置
JP3693139B2 (ja) * 1997-09-30 2005-09-0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ミシンの半回転釜駆動装置
JP5084190B2 (ja) * 2006-07-05 2012-11-28 Juki株式会社 ミシン
JP2008132234A (ja) 2006-11-29 2008-06-12 Aisin Seiki Co Ltd ミシン
JP5050880B2 (ja) * 2007-03-22 2012-10-17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ミシンの針釜タイミング調節装置
US7597058B2 (en) 2007-03-22 2009-10-06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Apparatus for adjusting timing of needle and looptaker of sewing machine
JP2009226143A (ja) 2008-03-25 2009-10-08 Juki Corp ミシン
JP2010025128A (ja) * 2008-07-15 2010-02-04 Canon Inc ベルト駆動伝達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63643B2 (ja) * 2008-09-30 2014-04-09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針釜タイミング調節装置付きミシン装置
JP5545159B2 (ja) * 2010-10-04 2014-07-0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ベルト駆動伝達装置
CN103031676A (zh) 2011-10-08 2013-04-10 麻佰林 特种数控圆头锁眼机新型传动结构装置
CN202867735U (zh) * 2012-09-29 2013-04-10 台州拓卡奔马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缝纫机上的同步带张紧机构
CN203144694U (zh) 2013-03-28 2013-08-21 麻佰林 一种圆头锁眼机直驱结构
JP6392551B2 (ja) * 2014-06-06 2018-09-19 蛇の目ミシン工業株式会社 ミシン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97300B (zh) 2019-07-30
TWI592536B (zh) 2017-07-21
CN105297300A (zh) 2016-02-03
EP2952618A1 (en) 2015-12-09
US9605366B2 (en) 2017-03-28
JP6392551B2 (ja) 2018-09-19
JP2015229044A (ja) 2015-12-21
US20150354116A1 (en) 2015-12-10
EP2952618B1 (en) 2017-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92536B (zh) 縫紉機
JP4624169B2 (ja) ミシンの送り装置
JP6557026B2 (ja) ミシン
JP2010246839A (ja) ミシン
JP6166944B2 (ja) ミシン
JP2008212383A (ja) ミシン
TWI582286B (zh) 縫紉機以及縫紉機的控制方法
JP5957227B2 (ja) ボタン穴かがりミシン
JP3188637U (ja) ミシン
TWI660086B (zh) 裁縫機
US1259478A (en) Take-up device for knitting-machines.
JP6247883B2 (ja) ミシン
US111452A (en) Improvement in feeding mechanisms for sewing-machines
JP5952637B2 (ja) 線状体張力調整機構および駆動装置
JP5271455B2 (ja) かがり縫いにおけるミシンの糸たるみ調整装置
US1173242A (en) Self-threading take-up.
US277094A (en) whitney
US886574A (en) Sewing-machine take-up.
JP6343185B2 (ja) 送り出し腕型ミシン
US1173296A (en) Thread-controlling device for sewing-machines.
JP4999427B2 (ja) 鳩目穴かがりミシ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