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532766A - 切口刀、加工裝置、切口形成裝置、切口形成方法及容器 - Google Patents

切口刀、加工裝置、切口形成裝置、切口形成方法及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532766A
TW201532766A TW103139295A TW103139295A TW201532766A TW 201532766 A TW201532766 A TW 201532766A TW 103139295 A TW103139295 A TW 103139295A TW 103139295 A TW103139295 A TW 103139295A TW 201532766 A TW201532766 A TW 20153276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lade
container body
slit
opening
contain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392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Takahiro Ishiguro
Original Assignee
Idemitsu Uni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demitsu Uni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Idemitsu Unitech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5327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32766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6HAND CUTTING TOOLS; CUTTING; SEVERING
    • B26DCUTTING; DETAILS COMMON TO MACHINES FOR PERFORATING, PUNCHING, CUTTING-OUT, STAMPING-OUT OR SEVERING
    • B26D3/00Cutting work characterised by the nature of the cut made; Apparatus therefor
    • B26D3/08Making a superficial cut in the surface of the work without removal of material, e.g. scoring, incis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6HAND CUTTING TOOLS; CUTTING; SEVERING
    • B26DCUTTING; DETAILS COMMON TO MACHINES FOR PERFORATING, PUNCHING, CUTTING-OUT, STAMPING-OUT OR SEVERING
    • B26D1/00Cutting through work characterised by the nature or movement of the cutting member or particular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aratus or machines therefor; Cutting members therefor
    • B26D1/0006Cutting member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1/00Containers having bodies formed in one piece, e.g. by casting metallic material, by moulding plastics, by blowing vitreous material, by throwing ceramic material, by moulding pulped fibrous material, by deep-drawing operations performed on sheet material
    • B65D1/22Boxes or like containers with side walls of substantial depth for enclosing contents
    • B65D1/26Thin-walled containers, e.g. formed by deep-drawing operations
    • B65D1/28Thin-walled containers, e.g. formed by deep-drawing operations formed of laminated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77/00Packages formed by enclos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in preformed containers, e.g. boxes, cartons, sacks or bags
    • B65D77/10Container closures formed after filling
    • B65D77/20Container closures formed after filling by applying separate lids or covers, i.e. flexible membrane or foil-like covers
    • B65D77/2024Container closures formed after filling by applying separate lids or covers, i.e. flexible membrane or foil-like covers the cover being welded or adhered to the container
    • B65D77/2028Means for opening the cover other than, or in addition to, a pull tab
    • B65D77/2032Means for opening the cover other than, or in addition to, a pull tab by peeling or tearing the cover from the container
    • B65D77/2044Means for opening the cover other than, or in addition to, a pull tab by peeling or tearing the cover from the container whereby a layer of the container or cover fails, e.g. cohesive failure
    • B65D77/2048Means for opening the cover other than, or in addition to, a pull tab by peeling or tearing the cover from the container whereby a layer of the container or cover fails, e.g. cohesive failure whereby part of the container or cover has been weakened, e.g. perforated or precut
    • B65D77/2056Means for opening the cover other than, or in addition to, a pull tab by peeling or tearing the cover from the container whereby a layer of the container or cover fails, e.g. cohesive failure whereby part of the container or cover has been weakened, e.g. perforated or precut the cover being weaken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Forests & Forestry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Packages (AREA)
  • Details Of Cutting Devices (AREA)
  • Perforating, Stamping-Out Or Severing By Means Other Than Cutting (AREA)
  • Auxiliary Devices For And Details Of Packaging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使用切口刀板(85),其使製品導引部(87)之中心軸與切口刀(85B)之中心軸位於同軸上。若將製品導引部(87)插入至容器本體(2)之收納凹部(24)內並使其抵接於收納凹部(24)之內表面,則藉由自動偏心導引部(81)使切口刀板(85)於水平方向移動,從而將切口刀(85B)定位於與容器本體(2)之開口部(24A)同心軸上。

Description

切口刀、加工裝置、切口形成裝置、切口形成方法及容器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於容器本體之凸緣部形成切入槽之切口刀、加工裝置、切口形成裝置、切口形成方法及容器。
先前,例如作為食品等之容器,眾所周知有如下構成:於包括多層片材之容器本體之凸緣部,將頂部薄膜熱融合而牢固地密封,於開封時藉由構成容器本體之多層片材之層間剝離而可容易地開封(例如,參照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昭62-251363號)。
該容器係使凸緣與頂部薄膜之接著力大於構成容器本體之多層片材中之內外層之層間接著力。進而,於凸緣部中之較頂部薄膜熱融合之位置靠容器本體之開口部側設置有切入槽。而且,於頂部薄膜之開封時,容器本體之內層與頂部薄膜一併自外層起層間剝離至切入槽之位置為止,藉此將容器開封。
然而,由多層片材製造容器本體之步驟中,以相對於多層片材於寬度方向設置複數行容器本體之形狀之方式將複數個一併熱成形之後,利用具有設置切入槽之複數個刀之模具一併設置切入槽,針對每個容器本體而切開。此處,若所製造之容器本體之開口部之中心與切入槽之位置關係偏移,則存在切入槽之位置及與頂部薄膜之熱融合之位置重疊,無法適當地層間剝離,從而無法良好地開封之虞。因此,於容器本體之製造步驟中,於形成切入槽時,將複數個刀之位置針對每個容器本體而微調整,作業繁雜。根據該情況,業者期望容器本體 之更有效率之製造。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於特定之位置效率良好地形成切入槽之切口刀、加工裝置、切口形成裝置、切口形成方法及容器。
本發明之切口刀之特徵在於,其係於具有自收納被包裝物之收納凹部之開口部周緣朝外側突設之凸緣部之多層構造之容器本體中之上述凸緣部,形成環狀之切入槽者,且具備:環狀之刀部,其以將構成上述容器本體之多層構造之至少1層切斷之切入深度形成上述切入槽;抵接部,其中心軸相對於上述刀部之中心軸位於同軸上而一體地設置於上述刀部,且以至少3點以上接觸於上述容器本體之收納凹部之內壁面;及定位機構,其藉由上述抵接部抵接於上述收納凹部之內表面而將上述刀部之中心軸定位於上述開口部之中心軸上。
該發明中,與刀部一體地設置之抵接部以至少3點以上抵接於容器本體之收納凹部之內壁面,藉此可將刀部之中心軸定位於容器本體之開口部之中心軸上。若上述抵接部與上述內壁面以至少3點以上抵接,則可將刀部之中心軸定位於容器本體之開口部之中心軸上。所抵接之部位只要設置3點以上,則不特別限定,例如,抵接部既可沿著內壁面而線狀地與該內壁面抵接,亦可沿著內壁面而面狀地抵接。再者,將抵接部位之面積設置得較寬則定位精度提高,故而較佳。
根據該情況,利用使抵接部之中心軸與刀部之中心軸位於同軸上之簡單之構成,可使容器本體之開口部之中心軸與刀部之中心軸自動地位於同軸上,從而可於特定之位置自動且確實地形成切入槽。因此,例如即便於在複數個容器本體設置切入槽之情形時,亦可將刀部與容器本體之位置分別自動地決定,故而可分別於特定之位置效率良好地形成切入槽。
再者,所謂環狀,除了圓形狀以外,亦包含具有複數個角部之 多邊形狀。
而且,本發明中,較佳為,上述抵接部係以外周面可與上述收納凹部之內周面進行面接觸的方式形成。
該發明中,於使抵接部之外周面以面接觸於收納凹部之內周面之狀態下將抵接部插入至收納凹部,藉此使容器本體之開口部之中心軸與刀部之中心軸位於同軸上。因此,可利用簡單之構成而容易地定位。
又,本發明中,較佳為,上述抵接部由軟質構件形成。
該發明中,由軟質構件而形成抵接於收納凹部之內表面之抵接部,藉此不會損傷收納凹部之內表面,可容易地使抵接部插入至收納凹部內而抵接於內表面。
進而,本發明中,較佳為,構成為具備將上述刀部進行加熱之加熱機構,且上述抵接部由耐熱性材料形成。
該發明中,利用藉由刀部而形成切入槽時之加熱機構之加熱,可防止抵接部損傷,可於特定之位置設置切入槽。尤其,若抵接部為軟質構件,則並無由於抵接部因熱劣化等所致之軟質功能受損等之不良情況,於定位時可不損傷收納凹部之內表面地定位。
又,本發明中,較佳為,上述定位機構具備貫通孔及棒狀之支持構件,該棒狀之支持構件形成為直徑較該貫通孔小且嵌插於上述貫通孔,且可使上述刀部沿著上述開口部之開口面之方向移動地支持上述刀部。該棒狀之支持構件於至少3點以上設置於該抵接部之周圍,藉此較佳地達成刀部相對於容器本體之定位。該棒狀之支持構件只要為3點以上,則無特別問題,但自定位精度之觀點考慮較佳為設置4點以上。又,該棒狀之支持構件之直徑形成為直徑較該貫通孔小且嵌插至上述貫通孔,藉此刀部可相對於容器本體而相對地移動。
該發明中,由於利用形成為直徑較貫通孔小且嵌插於貫通孔之 棒狀之支持構件來支持刀部,故而可利用簡單之構成實現可於沿著開口部之開口面之方向移動地支持刀部。
本發明之加工裝置之特徵在於,其係於具有凹部及自上述凹部之開口之緣朝外側突設之凸緣部之積層構造之容器本體中之上述凸緣部,形成環狀之槽者,且具備:環狀之加工部,其將構成上述容器本體之積層構造之至少1層切斷而形成上述槽;抵接部,其中心軸相對於上述加工部之中心軸位於同軸上而一體地設置於上述加工部,且接觸於上述凹部之內表面;及定位機構,其藉由上述抵接部抵接於上述凹部之內表面而將上述加工部之中心軸定位於上述開口之中心軸上。
該發明中,與加工部一體地設置之抵接部抵接於容器本體之凹部之內表面,藉此可將加工部之中心軸定位於容器本體之開口之中心軸上。再者,抵接部及定位機構可應用藉由將抵接部抵接於容器本體之內表面,而定位機構將加工部之中心軸定位於容器本體之開口之中心軸上之任一構成。
根據該情況,可使容器本體之開口之中心軸與加工部之中心軸自動地位於同軸上,從而可於特定之位置自動且確實地形成槽。因此,例如即便於在複數個容器本體設置槽之情形時,亦將加工部與容器本體之位置分別自動地決定,故而可分別於特定之位置效率良好地形成槽。
本發明之切口形成裝置之特徵在於具備:本發明之切口刀;上模具,其支持上述切口刀;及下模具,其可支持上述容器本體。
該發明中,由於具備可於特定之位置自動且確實地形成切入槽之本發明之切口刀,故而可於特定之位置效率良好地形成切入槽。
本發明之切口形成裝置之特徵在於,其係於具有自收納被包裝物之收納凹部之開口部周緣朝外側突設之凸緣部之多層構造之容器本體中之上述凸緣部,形成環狀之切入槽者,且具備:切口刀,其具備 環狀之刀部及抵接部,該環狀之刀部以將構成上述容器本體之多層構造之至少1層切斷之切入深度形成上述切入槽,該抵接部係中心軸相對於上述刀部之中心軸位於同軸上而一體地設置於上述刀部,且以至少3點以上接觸於上述容器本體之收納凹部之內壁面;上模具,其支持上述切口刀;下模具,其可支持上述容器本體;及定位機構,其於藉由上述抵接部抵接於上述收納凹部之內表面而使上述刀部之中心軸位於上述開口部之中心軸上之狀態下,使上述切口刀相對於上述容器本體而相對地移動。
該發明中,若使與切口刀作為一體而設置之抵接部以至少3點以上抵接於容器本體之收納凹部之內壁面,則可使切口刀相對於容器本體而相對地移動,且使刀部之中心軸位於開口部之中心軸上。據此,使用使抵接部之中心軸與刀部之中心軸位於同軸上之簡單之構成之切口刀,可將容器本體之開口部之中心軸與刀部之中心軸自動地位於同軸上,從而可於特定之位置自動且確實地形成切入槽。因此,例如即便於在複數個容器本體設置切入槽之情形時,刀部與容器本體之位置亦分別自動地決定,故而可於特定之位置效率良好地形成切入槽。
而且,本發明之切口形成裝置中,較佳為,上述下模具具有複數個可供上述容器本體插入並對其加以支持之支持凹部,上述上模具形成為能夠與上述支持凹部對應地支持複數個上述切口刀地形成。
該發明中,於下模具設置複數個支持容器本體之支持凹部,於上模具對應於支持凹部設置複數個本發明之切口刀,藉此可於複數個容器本體分別以一個動作形成切入槽,從而可提高製造效率。
本發明之切口形成方法之特徵在於,其係於具有自收納被包裝物之收納凹部之開口部周緣朝外側突設之凸緣部之多層構造之容器本體中之上述凸緣部,形成環狀之切入槽者,且使用具備環狀之刀部及抵接部之切口刀實施定位步驟及切入槽形成步驟,該環狀之刀部以將 構成上述容器本體之多層構造之至少1層切斷之切入深度形成上述切入槽,該抵接部係中心軸相對於上述刀部之中心軸位於同軸上而一體地設置於上述刀部,且以至少3點以上接觸於上述容器本體之收納凹部之內壁面,且上述定位步驟係於使上述抵接部抵接於上述容器本體之收納凹部之內表面,而將上述刀部之中心軸位於上述容器本體之開口部之中心軸上之狀態下,使上述切口刀相對於上述容器本體而相對地移動,上述切入槽形成步驟係於上述定位步驟之後使上述刀部抵接於上述凸緣部而形成上述切入槽。
該發明中,若使用具有可接觸於容器本體之收納凹部之內壁面之抵接部之切口刀,使抵接部以至少3點以上抵接於容器本體之收納凹部之內壁面,則藉由定位機構而將刀部之中心軸定位於容器本體之開口部之中心軸上,使刀部抵接於凸緣部而形成切入槽。因此,使用使抵接部之中心軸與刀部之中心軸位於同軸上之簡單之構成之切口刀,可將容器本體之開口部之中心軸與刀部之中心軸自動地位於同軸上,從而可於特定之位置自動且確實地形成切入槽。因此,例如即便於在複數個容器本體設置切入槽之情形時,亦將刀部與容器本體之位置分別自動地決定,故而可於特定之位置效率良好地形成切入槽。
本發明之容器之特徵在於,藉由本發明之切口形成裝置或本發明之切口形成方法,而形成有上述切入槽。
該發明中,由於在特定之位置設置有切入槽,故而可確實地獲得將蓋體安裝並密封於凸緣部時之充分之強度與開封時之層間剝離之易開封性之相反之特性,並且可效率良好地製造,故而可容易地實現成本之降低。
本發明之容器之特徵在於,具備容器本體,該容器本體藉由本發明之切口形成裝置或本發明之切口形成方法而形成有上述切入槽。
該發明中,由於在特定之位置設置有切入槽,故而可確實地獲 得將蓋體安裝並密封於凸緣部時之充分之強度與開封時之層間剝離之易開封性之相反之特性,並且可效率良好地製造,故而可容易地實現成本之降低。
1‧‧‧易開封性容器
2‧‧‧容器本體
3‧‧‧蓋體
3A‧‧‧開封開始部
4‧‧‧環狀密封盤
4A‧‧‧密封部
4A1‧‧‧平面部
4A2‧‧‧隔離部
4A3‧‧‧凸曲面
4B‧‧‧基盤部
5‧‧‧切口形成裝置
6‧‧‧下模具
7‧‧‧上模具
8‧‧‧導引部
21‧‧‧剝離層
22‧‧‧表下層
23‧‧‧熱封部
23A‧‧‧被熱封面
24‧‧‧收納凹部
24A‧‧‧開口部
25‧‧‧凸緣部
27‧‧‧切口
31‧‧‧密封層
32‧‧‧外層
40‧‧‧密封裝置
61‧‧‧下模具台座
62‧‧‧下模具安裝台座部
63‧‧‧固持器部
63A‧‧‧支持凹部
63B‧‧‧螺釘
71‧‧‧上模具台座
72‧‧‧上模具安裝台座部
73‧‧‧氣缸
74‧‧‧推板
80‧‧‧切口形成部
81‧‧‧自動偏心導引部
81A‧‧‧螺栓
81B‧‧‧座板
82‧‧‧切口刀基底
82A‧‧‧貫通孔
83‧‧‧安裝板
83A‧‧‧螺釘
84‧‧‧隔熱板
84A‧‧‧螺釘
85‧‧‧切口刀板
85A‧‧‧螺釘
85B‧‧‧切口刀
85C‧‧‧柱部
86‧‧‧加熱器
87‧‧‧製品導引部
88‧‧‧線圈彈簧
89‧‧‧導引構件
H‧‧‧熱封部23之剖面之寬度
θ‧‧‧角度
圖1係表示本發明之容器之實施形態之易開封性容器之局部開封之立體圖。
圖2A係表示上述易開封性容器之一部分之已密封位置之側視剖面圖。
圖2B係表示上述易開封性容器之一部分之局部開封之位置之側視剖面圖。
圖3係表示將蓋體熱封於上述容器本體之狀況之說明圖。
圖4係表示於上述容器本體形成切入槽之切口形成裝置之下模具之俯視圖。
圖5係將上述下模具之一部分切開之端面俯視圖。
圖6係表示上述切口形成裝置之上模具之仰視圖。
圖7係將上述上模具之一部分切開之端面剖面圖。
圖8係表示上述上模具之切口形成部之局部切開之側視圖。
圖9係表示上述切口形成部之俯視圖。
圖10係表示本發明之另一實施形態之易開封性容器之局部開封之立體圖。
圖11係表示本發明之又一實施形態中之易開封性容器之一部分之側視剖面圖。
圖12係表示本發明之又一實施形態中之切口形成裝置之製品導引部之立體圖。
以下,基於圖式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進行說明。
本實施形態中,例如例示圓形之容器,但並不限定於此。
[易開封性容器之構成]
圖1、2A、2B係作為本發明之容器之易開封性容器1,該易開封性容器1具備容器本體2與蓋體3。容器本體2係將多層片材成形而成,具體而言藉由加熱而成形者,且係剝離層21及表下層22之2層按照該等之順序積層而成之積層體。
此處,剝離層21係與封入至易開封性容器1之被包裝物接觸,且與蓋體3之密封劑熱封之層。詳細情況將於下文敍述,作為與蓋體3熱封之部分之熱封部23(參照圖2A、B)與蓋體3一併自容器本體2被剝離。
作為剝離層21,較佳地使用例如與蓋體3熱封之材料,較佳為聚烯烴系樹脂。具體而言,使用均聚丙烯(HPP)、無規聚丙烯(RPP)、嵌段聚丙烯等聚丙烯系樹脂、或高密度聚乙烯(HDPE)、低密度聚乙烯(LDPE)等聚乙烯系樹脂、直鏈狀乙烯-α-烯烴共聚物等。
表下層22鄰接於剝離層21而構成剝離層21之下層,於易開封性容器1之開封時於與剝離層21之間被層間剝離。
作為構成表下層22之具體材料,較佳為,構成為包含選自例如烯烴系樹脂、聚苯乙烯系樹脂、及聚酯系樹脂之群中之至少任一種。
而且,作為烯烴系樹脂,具體而言使用聚丙烯、聚乙烯等,尤其,自廣泛流通、可容易獲得且廉價同時強度高之方面考慮較佳地使用聚丙烯。
作為聚苯乙烯系樹脂,具體而言,使用通用之透明且具剛性之GP等級之聚苯乙烯、或耐衝擊性之HI等級之聚苯乙烯等,尤其,自作為容器等利用時所要求之耐衝擊性之方面考慮較佳地使用HI等級之聚苯乙烯。
作為聚酯系樹脂,具體而言,使用非晶性聚酯、結晶性聚酯 等,尤其,自加工性之理由考慮較佳地使用非晶性聚酯。
尤其,作為表下層22,較佳為使用將至少一部分包含丙烯單位之聚合物(以下稱為聚丙烯系樹脂,適當表示為PP)與至少一部分包含乙烯單位之聚合物(以下稱為聚乙烯系樹脂,適當表示為PE)以PP:PE=30質量%以上且99質量%以下:1質量%以上且70質量%以下調配而成之樹脂組合物。
此處,若質量比PP/PE小於0.67則存在產生於熱封時產生樹脂滯留而產生開封不良之不良情況之虞。尤其,若質量比PP/PE少於0.429則存在產生剛性不足之虞,若質量比PP/PE多於99則存在產生柔軟性不足之虞。
而且,所謂聚丙烯系樹脂,具體而言,係指選自均聚丙烯、無規聚丙烯、嵌段聚丙烯、及該等之混合物之4種類之中之任一者。而且,於考慮耐熱性之情形時,較佳為均聚丙烯、嵌段聚丙烯、無規聚丙烯之順序。又,於考慮與其他層之密封性之情形時,較佳為無規聚丙烯、嵌段聚丙烯、均聚丙烯之順序。
又,所謂聚乙烯系樹脂,具體而言,使用高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等,尤其,自成形加工穩定性之理由考慮較佳地使用低密度聚乙烯。
再者,亦可於表下層22中,添加滑石等無機填料。
又,表下層22係直接鄰接於剝離層21而積層形成,但亦可於剝離層21與表下層22之間,設置有不會因接著層等之熱封而流動或難以流動之相對較薄之層。
而且,容器本體2為具有特定深度之大致圓形之杯形狀,且具有將大致圓形狀之開口部24A開口之凹部即收納凹部24,於該開口部24A之周緣,以向外側伸出之方式配設有凸緣部25。易開封性容器1係凸緣部25與相對於開口部24A載置於凸緣部25之蓋體3經熱封而形 成環狀之熱封部23,易開封性容器1之內部為密封狀態。進而,於容器本體2,相對於熱封部23之內側為環狀之槽、具體而言作為切入槽之切口27,係設置為將凸緣部25中之至少面向安裝蓋體3之面之一層即剝離層21切入之狀態。
再者,作為本發明中之槽,可形成為剖面V字狀或剖面U字狀等各種形狀。又,槽並不限定於藉由切入而形成之情形,可藉由擠壓或切削等各種方法而形成。
此處,切口27只要為即便於剝離層21之切口27之位置中之厚度方向之一部分殘留之狀態,於將蓋體3開封時剝離層21亦會於切口27之位置被切斷,自切口27至開口部24A側之剝離層21為止不會層間剝離之深度以上,則並不特別限定。尤其,較佳設置為到達表下層22之深度,即,設置為剝離層21之厚度尺寸以上之深度。
而且,為了將密封狀態之易開封性容器1開封,如圖2A所示,於舌片狀地設置於易開封性容器1之蓋體3之外周緣之開封開始部3A將蓋體3向上部提拉。藉此,於多層構造之容器本體2之剝離層21與表下層22之層間剝離,剝離層21剝離至切口27之位置為止。而且,層間剝離到達切口27之位置後僅蓋體3被剝離。因此,即便蓋體3與容器本體2之凸緣部25牢固地接著亦可實現易剝離(easy peel),從而將易開封性容器1簡便地開封。
又,容器本體2之凸緣部25之厚度尺寸較佳為200μm以上且2000μm以下,更佳為250μm以上且600μm以下,尤佳為300μm以上且500μm以下。
此處,若凸緣部25之厚度尺寸較200μm變薄則存在產生作為容器之剛性下降之不良情況之虞,若凸緣部25之厚度尺寸較2000μm變厚,則存在產生需要較多之材料而製造成本(原料費)上升之不良情況之虞,故而設定為上述範圍。
於本實施形態中,蓋體3係包括呈現於易開封性容器1之外部之外層32及與容器本體2之剝離層21熱封之密封層31之積層體。
構成蓋體3之外層32可使用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膜、雙軸延伸尼龍膜(O-Ny)等。又,密封層31可使用直鏈狀低密度聚乙烯(LLDPE)等樹脂組合物。
而且,藉由將容器本體2與蓋體3熱封,而將剝離層21與密封層31融合而形成熱封部23,於開封時,相對於應力而較弱之容器本體2之剝離層21自切口27於外周側與表下層22層間剝離。
此處,於製造易開封性容器1時,使用如圖3所示之具備環狀密封盤4之密封裝置40。為了將容器本體2之凸緣部25與蓋體3融合並將易開封性容器1設為密封狀態,而使蓋體3重合於容器本體2之凸緣部25,自該蓋體3之上表面擠壓密封裝置40之加熱狀態之環狀密封盤4,藉此實施熱封。
即,如圖3所示,容器本體2之凸緣部25與蓋體3之熱封係藉由使蓋體3重合於容器本體2之凸緣部25,並自該蓋體3之上部將加熱狀態之環狀密封盤4向圖3中之箭頭方向擠壓而實施,藉此,呈現於容器本體2之凸緣部25之剝離層21與蓋體3之密封層31融合。
為了製造本實施形態之易開封性容器1而使用之環狀密封盤4具備環狀之密封部4A及平板狀之基盤部4B。構成環狀密封盤4之材料無特別限定,例如,可自鋁、鐵、銅等具有傳熱性之金屬或該等之合金中適當選擇。基盤部4B之厚度或形狀不特別限定,可較佳地使用結合密封裝置而適當變更者。
密封部4A無特別限定,例如,可結合圓型、橢圓型、多邊型、葫蘆型、淚滴型等作為目標之容器之凸緣形狀而適當變更。
於密封部4A,相對於凸緣部25之上表面而平行之平面即平面部4A1設置於內周側,於平面部4A1之外周側與平面部4A1連續,設置有 朝向外周側向自凸緣部25之上表面離開之方向傾斜之隔離部4A2。再者,於平面部4A1之內周緣,設置有倒角用之R加工之凸曲面4A3,但亦可不設置。
其中,形成於環狀密封盤4之外周緣側之隔離部4A2中之、相對於凸緣部25之上表面自內周緣向外周緣形成之傾斜角,即隔離部4A2相對於成為被熱封面23A之水平面之角度(θ)根據環狀密封盤4之密封部4A之寬度而不同,較佳為設定為2°以上且20°以下,較佳為3°以上且15°以下,更佳為6°以上且12°以下。
若該隔離部4A2之角度小於2°,則存在如下之虞:即便於熱封時擠壓密封部4A之情形時,被熱封面23A與隔離部4A2之間隔亦不充分,不會遲於平面部4A1而大致同時地隔離部4A2擠壓被熱封面23A,無法使樹脂於對應於隔離部4A2之熱封部23流動。另一方面,若隔離部4A2之角度超過20°,則存在平面部4A1之交界之周邊不平緩而較尖,而導致於密封時或開封時蓋體3被切斷之虞,從而存在易開封性受損之虞。
又,隔離部4A2較佳為寬度尺寸h相對於熱封部23之剖面之寬度H(參照圖2A、B)而以0.2H以上且0.8H以下之寬度形成,更佳為0.4H以上且0.6H以下。若隔離部4A2之寬度尺寸h小於0.2H,則藉由平面部4A1擠壓向外周側流動之樹脂變多,並且遲於平面部4A1抵接之隔離部4A2之寬度過窄,難以使樹脂於對應於隔離部4A2之熱封部23平緩地移動。其結果,存在如下之虞:容易於熱封部23之外周緣附近形成樹脂滯留,所獲得之易開封性容器1之開封時該樹脂滯留牽制,於熱封部23之外側阻力變大,難以順利地進行易開封性容器1之開封。又,若隔離部4A2之寬度尺寸h大於0.8H,則存在如下之虞:與被熱封面23A平行之平面部4A1之寬度變窄,無法充分擠壓被熱封面23A,容器本體2與蓋體3之熱封不充分,從而易開封性容器1之密封性不充 分。又,由於隔離部4A2之外周端與被熱封面23A之隔開距離變大,故而若欲熱封至對應於外周端之位置為止,則存在平面部4A1中之擠壓力變得過強,而導致將容器本體2或蓋體3破損之虞。
再者,寬度H無特別限定,例如較佳地使用0.8mm以上且3.0mm以下,進而較佳為0.9mm以上且2.5mm以下,尤佳為1mm以上且2mm以下。
又,作為對於環狀密封盤4形成於內周緣側之凸曲面4A3實施之R加工根據環狀密封盤4之密封部4A之寬度而不同,較佳為與平面部4A1之交界之周邊不尖而平緩,且於密封時或開封時不導致蓋體3被切斷之所謂倒角之R加工。
[切口形成裝置之構成]
其次,基於圖式對於容器本體2之凸緣部25形成切口27之加工裝置即切口形成裝置進行說明。
圖4係切口形成裝置之下模具之俯視圖,圖5係將下模具之一部分切開之端面剖面圖,圖6係切口形成裝置之上模具之仰視圖,圖7係將上模具之一部分切開之端面剖面圖,圖8係表示上模具之切口形成部之局部切開之側視圖,圖9係表示切口形成部之俯視圖。
切口形成裝置5具備:下模具6;上模具7;導引部8,其設置於下模具6及上模具7之間且導引使下模具6及上模具7沿著對向方向即上下方向之相對地移動;及未圖示之驅動裝置,其使下模具6及上模具7於上下方向移動。
下模具6例如以3行等間隔地保持形成有容器本體2之多層片材。於該下模具6,具備:下模具台座61,其俯視時為長方形狀且於長度方向之兩端部分別設置有導引部8;下模具安裝台座部62,其設置於下模具台座61之上表面;及複數個固持器部63,其等具有內表面與容器本體2之外形為相同形狀之支持凹部63A,且於下模具安裝台座部 62之上表面例如以3行7列等間隔地藉由螺釘63B而安裝固定。
上模具7於由下模具6保持之多層片材,分別對應於容器本體2而形成切口27。該上模具7具備:上模具台座71,其俯視時形成為長方形狀,且於長度方向之兩端部分別設置有導引部8;上模具安裝台座部72,其設置上模具台座71之下表面;氣缸73;推板74,其安裝於氣缸73且自下述切口刀85B將附著之多層片材壓離;及複數個切口形成部80,其與上模具安裝台座部72之下表面例如以3行7列等間隔地配置。
切口形成部80具備:作為定位機構之自動偏心導引部81;切口刀基底82,其藉由自動偏心導引部81而於水平方向移動自如地安裝於上模具安裝台座部72之下表面;安裝板83,其藉由螺釘83A而固定於切口刀基底82;隔熱板84,其藉由螺釘84A而固定於安裝板83之下表面;本發明之切口刀即切口刀板85,其具有作為藉由螺釘85A而固定於隔熱板84之下表面之環狀之加工部刀部之切口刀85B;作為加熱機構之加熱器86,其設置於切口刀板85;作為抵接部之製品導引部87,其可於水平方向移動地安裝於突設於切口刀板85之中央之柱部85C,且外周面對應於容器本體2之內周面;及作為彈性構件之線圈彈簧88,其配設於製品導引部87與切口刀板85之間。
而且,切口刀85B可形成將構成容器本體之多層構造之至少1層切斷之切入深度之切口27地形成為剖面三角形狀之環狀。再者,切口刀85B並不限定於剖面三角形狀,可為剖面半圓形狀、剖面半橢圓形狀等,根據切口27之深度或寬度等之尺寸、形成有切口27之多層片材之組成或物性等而適當設定。
自動偏心導引部81包括:貫通孔82A,其設置於切口刀基底82之四角;作為棒狀之支持構件之螺栓81A,其直徑較貫通孔82A小且經由貫通孔82A而將切口刀基底82可於水平方向移動地安裝於上模具安 裝台座部72;及座板81B,其直徑較貫通孔82A大且支持切口刀基底82。
製品導引部87藉由例如矽橡膠、尼龍或迭爾林(Delrin)等樹脂原材料等、於插入至容器本體2之內表面時不損傷容器本體2之軟質構件,以至少3點以上可接觸於容器本體2之收納凹部24之內壁面地形成為大致圓錐梯形狀。進而,製品導引部87由藉由加熱器86之加熱而不損傷之耐熱性材料而形成。尤其,合成(syntactic)材料自容器本體2之保護及耐熱性之方面而言較佳。
[切口形成動作]
其次,對使用上述切口形成裝置5之切口27之形成動作進行說明。
預先將以3行以特定間隔形成有容器本體2之多層片材於切口形成裝置5之下模具6與上模具7之間抽出。然後,使下模具6上升,將未形成切口27之容器本體2插入至下模具6之各固持器部63之支持凹部63A內,使下模具6保持多層片材。
然後,使下模具6進而上升,將製品導引部87自容器本體2之開口部24A插入至收納凹部24內。
該製品導引部87之插入時,於形成於多層片材之容器本體2之位置稍微偏移而形成之情形時,製品導引部87之外周面之一部分抵接於偏向收納凹部24之內表面之一部分,一面於內表面滑動一面插入。藉此,而製品導引部87自收納凹部24之內表面接收反作用力,抵抗線圈彈簧88之施力成為相對於切口刀板85而製品導引部87偏心之狀態後插入至收納凹部24內。
進而,線圈彈簧88彈性變形後之恢復力藉由自動偏心導引部81,而使切口形成部80相對於上模具安裝台座部72於水平方向移動,成為製品導引部87之中心位於收納凹部24之中心之狀態。即,成為切 口刀板85之切口刀85B之中心與容器本體2之開口部24A之中心位於同心上,製品導引部87完全嵌入至容器本體2內之狀態。
於該狀態下,若下模具6進而上升,則藉由加熱器86而加熱之切口刀85B抵接於相當於凸緣部25之位置,於與開口部24A同心上形成切口27。
然後,隨著下模具6之下降,藉由氣缸73之驅動而使推板74下降。藉由該推板74之下降,而多層片材附著於切口刀85B之情形時,多層片材自切口刀85B被壓離。然後,下模具6下降至原來之等待位置,推板74上升至原來之等待位置之後,抽出多層片材,重複上述動作。
再者,容器本體2係由自切口形成裝置5抽出且形成有切口27之多層片材,藉由未圖示之切斷裝置另外切開而形成。
[實施形態之效果]
如上所述,本實施形態中,若使用使製品導引部87之中心軸與切口刀85B之中心軸位於同軸上之切口刀板85,使製品導引部87抵接於容器本體2之收納凹部24之內表面,則藉由自動偏心導引部81而將切口刀85B定位於與容器本體2之開口部24A同心軸上。
因此,即便於多層片材位置偏移地形成有容器本體2,亦無需相對於容器本體2之位置偏移對切口刀板85各者進行位置調整之作業,可於特定之位置自動且確實地形成切口27。因此,可於特定之位置效率良好地形成切口27。
而且,上述實施形態中,將製品導引部87形成為外周面與收納凹部24之內周面為相同形狀。藉此,可使製品導引部87之外周面以面接觸於收納凹部24之內周面。
因此,藉由將製品導引部87插入至收納凹部24,而容器本體2之開口部24A與切口刀85B位於同心軸上。因此,可以簡單之構成將切 口刀85B容易地定位於特定之位置。
又,上述實施形態中,由軟質構件而形成抵接於收納凹部24之內表面之製品導引部87。
因此,不會損傷收納凹部24之內表面,可容易地將製品導引部87插入至收納凹部24內而抵接於內表面。
進而,上述實施形態中,由耐熱性材料而形成製品導引部87。
因此,可防止因藉由切口刀85B而形成切口27時之加熱器86之加熱而損傷製品導引部87,可於特定之位置設置切口27。尤其,若製品導引部87為軟質構件,則亦無因熱劣化等所致之軟質功能受損等之不良情況,於定位時可不損傷收納凹部24之內表面地進行定位。
而且,上述實施形態中,作為於將製品導引部87插入至收納凹部24內時,使切口刀85B位於與開口部24A同心上之自動偏心導引部81,構成為使將切口刀板85安裝於上模具安裝台座部72之螺栓81A形成直徑較設置於與切口刀板85一體之切口刀基底82之貫通孔82A小,藉由直徑較貫通孔82A大之座板81B而於水平方向移動自如地支持切口刀基底82。
因此,可以簡單之構造,使切口刀85B相對於開口部24A而自動地對準中心,僅於先前之切口形成裝置設置製品導引部87與簡單之構造之自動偏心導引部81即可,不會使切口形成裝置5大型化而可容易地形成。
又,作為切口形成裝置5,構成為於下模具6設置複數個具有支持凹部63A之固持器部63,對應於支持凹部63A而於上模具7設置複數個具有切口刀85B之切口刀板85。
因此,可於形成有複數個容器本體2之多層片材,對應於容器本體2之各者以一個動作形成切口27,從而可提高製造效率。
而且,於板狀之切口刀板85設置切口刀85B,並且於切口刀板85 之中央,以與切口刀85B同心之方式設置有安裝製品導引部87之柱部85C。
因此,可以簡單之構成,以相對於開口部24A成為同心之方式形成切口27。
[變化例]
再者,用以實施本發明之最佳之構成等由以上之記載而揭示,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即,本發明主要關於特定之實施形態進行了說明,但業者可不脫離本發明之技術性思想及目的之範圍,對以上所述之實施形態於材質、數量、其他詳細之構成中施加各種變化。
因此,限定上述揭示之材質、層構成等之記載係為了使本發明之理解容易而例示地記載者,並不限定本發明,故而將其等材質等之限定之一部分或全部之限定除外之名稱之記載包含於本發明。
例如,作為易開封性容器1並不限定於具有圓形之開口部24A之構成,可應用於例如圖10所示之四邊形,進而橢圓型、多邊型、葫蘆型、淚滴型、字母型等各種形狀者。
又,並不限定於在凸緣部25於熱封部23之開口部24A側設置1個切口27之情形,例如,如圖11所示,亦可構成為於2個切口27之間設置熱封部23而使之層間剝離。
進而,熱封部23之外周側遍及凸緣部25之外周緣而形成,但亦可僅開封開始部3A之位置遍及凸緣部25之外周緣形成所謂烏喙。
再者,如上述實施形態般,於遍及凸緣部25之外周緣之全周而設置熱封部23之構成中,亦可不設置開封開始部3A,而自全周之任一位置開始層間剝離。
製品導引部87並不限定於外周面對應於容器本體2之收納凹部24之內周面之大致圓錐梯形,例如,如圖12所示,亦可設為將抵接於收納凹部24之內表面之金屬線等之導引構件89設置為傘之骨架狀之構成 等。
並不限定於經由切口刀基底82之貫通孔82A,而將螺栓81A安裝於上模具安裝台座部72且利用座板81B可於水平方向移動地支持切口刀基底82之構成,例如,亦可設為將與切口刀基底82一體地設置之螺栓81A嵌插至設置於上模具安裝台座部72之貫通孔82A且利用座板81B支持之相反之構成等。
又,螺栓81A與座板81B亦可為一體構成者。
進而,作為自動偏心導引部81之構成,並不限定於螺栓81A與貫通孔82A之關係,可採用使切口刀85B移動之任一構成。
又,並不限定於利用切口形成裝置5形成切口27之後,利用切斷裝置將容器本體2切開之步驟,亦可設為將切開容器本體2之刀設置於切口形成裝置5,與切口27之形成一併將容器本體2切開之構成。
作為切口形成裝置5之下模具6,亦可設為亦對於固持器部63設置自動偏心導引部81且根據多層片材之容器本體之位置移動固持器部63保持容器本體2之構成。
而且,作為固持器部63,並不限定於以3行7列配置之構成,根據形成於多層片材之容器本體2而適當配置。
又,作為抵接部,形成為外周面對應於容器本體2之內周面,以至少3點以上可接觸於收納凹部24之內壁面之製品導引部87,作為定位機構形成為自動偏心導引部81,但並不限定於此。即,作為抵接部,亦可為藉由可抵接於收納凹部24之內表面,且抵接部以1個部位抵接於收納凹部24之內表面,而以切口刀85B之中心軸位於開口部24A之中心軸上之方式定位機構定位之任一構成。
80‧‧‧切口形成部
81‧‧‧自動偏心導引部
81A‧‧‧螺栓
81B‧‧‧座板
82‧‧‧切口刀基底
82A‧‧‧貫通孔
83‧‧‧安裝板
84‧‧‧隔熱板
85‧‧‧切口刀板
85B‧‧‧切口刀
85C‧‧‧柱部
86‧‧‧加熱器
87‧‧‧製品導引部
88‧‧‧線圈彈簧

Claims (15)

  1. 一種切口刀,其特徵在於:其係於具有自收納被包裝物之收納凹部之開口部周緣朝外側突設之凸緣部的多層構造之容器本體中之上述凸緣部,形成環狀之切入槽者,且具備:環狀之刀部,其以將構成上述容器本體之多層構造之至少1層切斷之切入深度形成上述切入槽;抵接部,其中心軸相對於上述刀部之中心軸位於同軸上而一體地設置於上述刀部,且以至少3點以上接觸於上述容器本體之收納凹部之內壁面;及定位機構,其藉由上述抵接部抵接於上述收納凹部之內表面而將上述刀部之中心軸定位於上述開口部之中心軸上。
  2. 如請求項1之切口刀,其中上述抵接部係以外周面可與上述收納凹部之內周面進行面接觸的方式形成。
  3. 如請求項1之切口刀,其中上述抵接部由軟質構件形成。
  4. 如請求項1之切口刀,其中具備將上述刀部進行加熱之加熱機構,且上述抵接部由耐熱性材料形成。
  5. 如請求項1之切口刀,其中上述定位機構具備貫通孔及棒狀之支持構件,該棒狀之支持構件形成為直徑較該貫通孔小且嵌插於上述貫通孔,且可使上述刀部沿著上述開口部之開口面之方向移動地支持上述刀部。
  6. 一種加工裝置,其特徵在於:其係於具有凹部及自上述凹部之開口之緣朝外側突設之凸緣部的積層構造之容器本體中之上述 凸緣部,形成環狀之槽者,且具備:環狀之加工部,其將構成上述容器本體之積層構造之至少1層切斷而形成上述槽;抵接部,其中心軸相對於上述加工部之中心軸位於同軸上而一體地設置於上述加工部,且接觸於上述凹部之內表面;及定位機構,其藉由上述抵接部抵接於上述凹部之內表面而將上述加工部之中心軸定位於上述開口之中心軸上。
  7. 一種切口形成裝置,其特徵在於具備: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切口刀;上模具,其支持上述切口刀;及下模具,其可支持上述容器本體。
  8. 一種切口形成裝置,其特徵在於:其係於具有自收納被包裝物之收納凹部之開口部周緣朝外側突設之凸緣部的多層構造之容器本體中之上述凸緣部,形成環狀之切入槽者,且具備:切口刀,其具備環狀之刀部及抵接部,該環狀之刀部以將構成上述容器本體之多層構造之至少1層切斷之切入深度形成上述切入槽,該抵接部係中心軸相對於上述刀部之中心軸位於同軸上而一體地設置於上述刀部,且以至少3點以上接觸於上述容器本體之收納凹部之內壁面;上模具,其支持上述切口刀;下模具,其可支持上述容器本體;及定位機構,其於藉由上述抵接部抵接於上述收納凹部之內表面而使上述刀部之中心軸位於上述開口部之中心軸上的狀態下,使上述切口刀相對於上述容器本體而相對地移動。
  9. 如請求項7之切口形成裝置,其中上述下模具具有複數個可供上述容器本體插入並對其加以支 持之支持凹部,上述上模具形成為能夠與上述支持凹部對應地支持複數個上述切口刀。
  10. 如請求項8之切口形成裝置,其中上述下模具具有複數個可供上述容器本體插入並對其加以支持之支持凹部,上述上模具形成為能夠與上述支持凹部對應地支持複數個上述切口刀地形成。
  11. 一種切口形成方法,其特徵在於:其係於具有自收納被包裝物之收納凹部之開口部周緣朝外側突設之凸緣部的多層構造之容器本體中之上述凸緣部,形成環狀之切入槽者,且使用具備環狀之刀部及抵接部之切口刀,實施定位步驟及切入槽形成步驟,該環狀之刀部以將構成上述容器本體之多層構造之至少1層切斷之切入深度形成上述切入槽,該抵接部係中心軸相對於上述刀部之中心軸位於同軸上而一體地設置於上述刀部,且以至少3點以上接觸於上述容器本體之收納凹部之內壁面,上述定位步驟係於藉由使上述抵接部抵接於上述容器本體之收納凹部之內表面,而使上述刀部之中心軸位於上述容器本體之開口部之中心軸上的狀態下,使上述切口刀相對於上述容器本體而相對地移動,上述切入槽形成步驟係於上述定位步驟之後使上述刀部抵接於上述凸緣部而形成上述切入槽。
  12. 一種容器,其特徵在於:其係藉由如請求項7之切口形成裝置或如請求項11之切口形成方法,而形成上述切入槽。
  13. 一種容器,其特徵在於:其係藉由如請求項8之切口形成裝置或 如請求項11之切口形成方法,而形成上述切入槽。
  14. 一種容器,其特徵在於:其具備容器本體,該容器本體係藉由如請求項7之切口形成裝置或如請求項11之切口形成方法而形成有上述切入槽。
  15. 一種容器,其特徵在於:其具備容器本體,該容器本體係藉由如請求項8之切口形成裝置或如請求項11之切口形成方法而形成有上述切入槽。
TW103139295A 2013-11-12 2014-11-12 切口刀、加工裝置、切口形成裝置、切口形成方法及容器 TW20153276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34205 2013-11-1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32766A true TW201532766A (zh) 2015-09-01

Family

ID=530573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39295A TW201532766A (zh) 2013-11-12 2014-11-12 切口刀、加工裝置、切口形成裝置、切口形成方法及容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543574B2 (zh)
KR (1) KR102230835B1 (zh)
TW (1) TW201532766A (zh)
WO (1) WO201507240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179141B1 (ko) * 2019-03-08 2020-11-17 주식회사 제타 액상 물질 충진 및 밀봉 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240851A (en) * 1960-10-26 1966-03-15 Owens Illinois Glass Co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vering thermoplastic material
CA1303522C (en) * 1986-04-08 1992-06-16 Takanori Suzuki Easily-openable packaging container
JPS62251363A (ja) 1986-04-08 1987-11-02 出光石油化学株式会社 簡易ピ−ル容器
JPS63150200A (ja) * 1986-12-16 1988-06-22 出光石油化学株式会社 容器フランジ部への環状切り込み形成装置
JPS63136919U (zh) * 1987-03-03 1988-09-08
JP2535666B2 (ja) * 1989-11-30 1996-09-18 三井東圧化学株式会社 ポリイミド系樹脂組成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60085294A (ko) 2016-07-15
KR102230835B1 (ko) 2021-03-23
JP6543574B2 (ja) 2019-07-10
JPWO2015072403A1 (ja) 2017-03-16
WO2015072403A1 (ja) 2015-05-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91516B2 (en) Container, packaging bod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container
EP0241016B1 (en) Easily-openable packaging container
JP4717656B2 (ja) 易開封性容器、容器本体、易開封性容器の製造方法、及び易開封性容器の製造装置
US10751901B2 (en) Cutting tool, and a method for cutting a web or sheet of material
US7967187B2 (en) Easily unsealable packaging bod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6263907B2 (ja) 容器封止構造およびインナーシール材
TW201532911A (zh) 容器本體、容器、及容器之製造方法
TW201532766A (zh) 切口刀、加工裝置、切口形成裝置、切口形成方法及容器
TW201808623A (zh) 容器用積層片材及容器
US10850422B2 (en) Cutting system, and a method for cutting a web or sheet of material
WO2014157364A1 (ja) シール盤、シール方法、および容器
JP2016141474A (ja) 包装体の製造方法、包装体の製造装置、および、受け体
JP2009083926A (ja) 易切開性多層容器
JP2012247583A (ja) インモールドラベル及びラベル付き容器
WO2018096681A1 (ja) 食品用包装容器とその製造方法
JP2016088528A (ja) 包装容器およびその解体方法
JP2001301063A (ja) 変形パウチ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装置
JP2018118485A (ja) 容器の製造装置、および、容器の製造方法
JP2010023840A (ja) ノンアルミ蓋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4065353A1 (ja) シール盤、シール方法、シール装置、および容器
KR20190050290A (ko) 포장체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2005170466A (ja) 缶の仕切板、その取付け方法及び仕切板付き缶
TW202039313A (zh) 裝有內容物之容器之製造裝置、製造方法、及容器
JP2013119424A (ja) 部分開封蓋材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粉粒体収納用包装体
JP2011020682A (ja) ストロー包装体の開封溝加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