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525097A - 附黏著層之透明面材及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附黏著層之透明面材及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525097A
TW201525097A TW103138894A TW103138894A TW201525097A TW 201525097 A TW201525097 A TW 201525097A TW 103138894 A TW103138894 A TW 103138894A TW 103138894 A TW103138894 A TW 103138894A TW 201525097 A TW201525097 A TW 20152509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dhesive layer
transparent
surface material
display device
transparent surfa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388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Satoshi Niiyama
Masahiro Inoue
Kazushige Ohta
Yu Nojiri
Hitoshi Tsushima
Original Assignee
Asahi Glas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ahi Glas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sahi Glass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5250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25097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08Support structures for LCD panels, e.g. frames or bez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4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12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using interposed adhesives or interposed materials with bonding propert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with external or internal discontinuities or unevennesses, or a layer of non-planar form; Layered products having particular features of form
    • B32B3/02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with external or internal discontinuities or unevennesses, or a layer of non-planar form; Layered products having particular features of form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f form at particular places, e.g. in edge regions
    • B32B3/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with external or internal discontinuities or unevennesses, or a layer of non-planar form; Layered products having particular features of form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f form at particular places, e.g. in edge regions characterised by added members at particular par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08Support structures for LCD panels, e.g. frames or bezels
    • G02F1/133331Cover glas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4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opt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412Transpar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457/00Electrical equipment
    • B32B2457/20Displays, e.g.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plasma display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2/00Materials and properties
    • G02F2202/28Adhesive materials or arrangements

Abstract

提供一種附黏著層之透明面材,其可於將顯示裝置貼合於玻璃板等之透明支持體時,使貼合作業變容易且可抑制顯示像品級降低。 本發明之附黏著層之透明面材具備:透明面材,具有第1面及第2面;遮光部,係設於透明面材2之第1面周緣部及第2面周緣部中之至少任一處;第1黏著層,係設於透明面材之第1面;及第2黏著層,係設於透明面材之第2面且被設在面積較第1黏著層之形成區域更小的形成區域。

Description

附黏著層之透明面材及顯示裝置 發明領域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附黏著層之透明面材及顯示裝置。
發明背景
在用以保護液晶顯示裝置、有機電致發光顯示裝置等顯示面板之顯示面之目的下,周知可將具備黏著層之透明面材貼合於顯示面板。以下,有機電致發光(Electrolu minescence)顯示裝置簡稱為有機EL顯示裝置。例如,於下述專利文獻1中已提出一種具有已與顯示面板貼合時不易於顯示面板與黏著層之間殘存氣泡之特性的附黏著層之透明面材。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國際公開第2011/148990號說明書
發明概要
近年,多在探討將顯示裝置以其顯示面朝向外側 的方式貼合於店鋪的展示窗、辦公室的壁面玻璃等之使用形態。依據該形態,行人可從店鋪或辦公室的外部透過玻璃來目視顯示像,因此可將顯示裝置利用於看板、廣告等。但,若欲將專利文獻1中記載之顯示裝置貼合於玻璃,必須進一步於透明面材中與設有黏著層之側為相反側之面上配置接著材。此時,顯示裝置的貼合作業會變得很繁雜,還會有難以將顯示裝置固定於玻璃的情況發生。又,依貼合的方式可能有顯示像品級降低的情況發生。此外,在貼合於壁面玻璃等情況下,亦要求易施工性及恢復原狀的易行性等。
本發明之一態樣係提供一種附黏著層之透明面材,其可於將顯示裝置貼合於玻璃板等透明支持體時,輕易地進行貼合作業且可固定顯示裝置。又,本發明之一態樣係提供一種具備附黏著層之透明面材且顯示像品級優異的顯示裝置。
本發明之一態樣之附黏著層之透明面材具備:透明面材,具有第1面及第2面;遮光部,係設於前述透明面材之第1面周緣部及第2面周緣部中之至少任一處;第1黏著層,係設於前述透明面材之前述第1面;及第2黏著層,係設於前述透明面材之前述第2面,且形成在面積較前述第1黏著層之形成面積更小的形成面積。
在本發明之一態樣之附黏著層之透明面材中,前述第1黏著層係設於前述透明面材之前述第1面的全體區域 為佳。
在本發明之一態樣之附黏著層之透明面材中,前述遮光部係設於前述第2面周緣部,前述第2黏著層則設置成:跨前述遮光部所包圍之區域及與前述遮光部之一部分呈平面重疊之區域為佳。
在本發明之一態樣之附黏著層之透明面材中,前述第1黏著層及前述第2黏著層的剪切彈性係數以102~105Pa為佳。
本發明之一態樣之顯示裝置具備:附黏著層之透明面材;透明支持體,係貼合於前述附黏著層之透明面材之第1面;及顯示裝置本體,係貼合於前述附黏著層之透明面材之第2面;且,前述附黏著層之透明面材具備:透明面材,具有第1面及第2面;遮光部,係設於前述透明面材之第1面周緣部及第2面周緣部中之至少任一處;第1黏著層,係設於前述透明面材之前述第1面;及第2黏著層,係設於前述透明面材之前述第2面,且形成在面積較前述第1黏著層之形成面積更小的形成面積;又,前述透明支持體係藉由前述第1黏著層貼合於前述透明面材;且前述顯示裝置本體係藉由前述第2黏著層貼合於前述透明面材。
在本發明之一態樣之顯示裝置中,前述第1黏著層與前述透明支持體之界面密著力及前述第1黏著層與前述透明面材之界面密著力,大於前述第2黏著層與前述顯示裝置本體之界面密著力及前述第2黏著層與前述透明面材2之界面密著力為佳。
在本發明之一態樣之顯示裝置中,前述第1黏著層與前述透明支持體之界面密著力小於前述第1黏著層與前述透明面材之界面密著力為佳。
在本發明之一態樣之顯示裝置中更具備支持構件為佳,該支持構件被固定於前述透明面材第2面之前述第2黏著層之形成區域以外的區域,且支持前述顯示裝置本體之一部分。
在本發明之一態樣之顯示裝置中,亦可前述遮光部設於前述透明面材之前述第1面,前述支持構件則固定於前述透明面材之前述第2面。
在本發明之一態樣之顯示裝置中,亦可前述遮光部設於前述透明面材之前述第2面,前述支持構件則固定於前述遮光部。
依據本發明之一態樣可提供一種於將顯示裝置貼合於玻璃板等透明支持體時,可輕易地進行貼合作業且可固定顯示裝置的附黏著層之透明面材。依據本發明之一態樣,可提供一種具備附黏著層之透明面材且顯示像品級優異的顯示裝置。
1、31‧‧‧附黏著層之透明面材
1a、31a‧‧‧附黏著層之透明面材之第1面
1b、31b‧‧‧附黏著層之透明面材之第2面
2‧‧‧透明面材
2a‧‧‧透明面材之第1面
2b‧‧‧透明面材之第2面
3‧‧‧遮光部
4‧‧‧第1黏著層
5‧‧‧第2黏著層
6‧‧‧第1保護薄膜
7‧‧‧第2保護薄膜
10、32‧‧‧顯示裝置
11‧‧‧顯示裝置本體
12‧‧‧透明支持體
14‧‧‧液晶面板
15、16‧‧‧偏光板
17‧‧‧背光(照明裝置)
18‧‧‧框架
19‧‧‧外殼
21、22‧‧‧玻璃基板
23‧‧‧發光元件
24‧‧‧導光板
25‧‧‧光學薄膜
26‧‧‧鏡
28‧‧‧支持構件(角材)
29‧‧‧雙面黏著膠帶
30‧‧‧螺栓
圖1係第1實施形態之附黏著層之透明面材的俯視圖。
圖2係圖1之沿A-A’線的截面圖。
圖3係含有第1實施形態之附黏著層之透明面材的顯示 裝置之截面圖。
圖4係圖3之B部分的擴大截面圖。
圖5係第2實施形態之附黏著層之透明面材的截面圖。
圖6係含有第2實施形態之附黏著層之透明面材的顯示裝置之截面圖。
用以實施發明之形態
[第1實施形態]
以下,針對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使用圖1~圖4加以說明。
以下,在各圖式中為了便於觀察各構成要素,有時會依構成要素改變尺寸的縮尺顯示。
本說明書中之「透明」係表示於將面材與顯示裝置本體之顯示面藉由黏著層無空隙地貼合後,可幾乎不受光學應變地透過面材來目視顯示裝置本體的顯示影像之整體或一部分的態樣。因此,不論從顯示裝置本體入射至面材之光的一部分係被面材吸收、反射者或係受光學相位變化等而面材之可視線穿透率降低者,只要是可透過面材而可幾乎無光學應變地目視顯示裝置本體之影像者,即可稱為「透明」。
〈附黏著層之透明面材〉
圖1係第1實施形態之附黏著層之透明面材1的俯視圖。圖2係圖1之沿A-A’線的截面圖。
如圖2所示,第1實施形態之附黏著層之透明面材1具備 透明面材2、遮光部3、第1黏著層4、第2黏著層5、第1保護薄膜6及第2保護薄膜7,且該透明面材2具有第1面2a及第2面2b。遮光部3係設於透明面材2之第2面2b的周緣部。第1黏著層4係設於透明面材2之第1面2a。第2黏著層5具有較第1黏著層4更小的形成面積且設於透明面材2之第2面2b。
(透明面材)
透明面材2為附黏著層之透明面材1的芯材,且當將後述顯示裝置本體貼合於透明支持體時,透明面材2係夾在顯示裝置與透明支持體之間的板狀構件。就透明面材2之例,可舉如玻璃板、樹脂板等。不用說對出自顯示裝置本體的射出光及反射光要高透明性,且由具有耐光性、低雙折射性、高平面精度、耐表面擦傷性及高機械強度的觀點看來,以使用玻璃板作為透明面材2最佳。作為透明面材2,在對能使用以構成第1黏著層4及第2黏著層5之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硬化的光具有高穿透率的觀點下,亦宜使用玻璃板。
作為玻璃板之例,可舉如鈉鈣玻璃等玻璃材料。並且,就玻璃板來說,以含鐵量較低且帶藍度很少的高穿透玻璃(通稱上亦稱為超白玻璃)較佳。為了提高安全性,表面材亦可使用強化玻璃。尤其在使用薄的玻璃板的情況下,宜使用已施有化學強化的玻璃板。將透明面材2藉由第1黏著層4貼合於透明支持體時,有時會使透明面材2整體或其一部分彎曲,而此時,以防止透明面材2破損之方面來說,亦宜使用已施有化學強化的玻璃板。就樹脂板之例,則可舉如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高透明性的樹脂 材料。
亦可對透明面材2施行用以提升第1黏著層4及第2黏著層5之界面接著力的表面處理。就表面處理之方法,可舉如以矽烷耦合劑處理透明面材2之表面的方法、及利用火焰燃燒器之氧化焰形成氧化矽薄膜的方法等。
透明面材2之形狀以配合欲貼合之顯示裝置本體的平面形狀來決定即可,如圖1所示,其中一例可為矩形。透明面材2之厚度從機械強度、透明性等觀點看來,若為玻璃板,以0.2~2.0mm左右為佳。為了不使觀察者強烈感受到顯示像呈朝後方陷入的感覺(即後陷感),透明面材2之厚度以0.2~0.7mm左右較佳。若為樹脂板,透明面材2之厚度則以0.1~1.0mm左右為佳。為了不使觀察者強烈感受到顯示像的後陷感,透明面材2之厚度以0.1~0.3mm左右較佳。
(遮光部)
遮光部3係用以隱蔽已與顯示裝置本體連接之可撓印刷配線板等配線構件等,以使貼合了顯示裝置本體時不至於看到顯示裝置本體之影像顯示區域以外的區域(即影像顯示區域的外側的區域)。在本實施形態的情況下,遮光部3係設於透明面材2之2面2a、2b中之第2面2b,該第2面2b係用以貼合顯示裝置本體之側的面。而且,遮光部3如圖1所示從透明面材2之法線方向看來,遮光部3係沿著矩形透明面材2的4邊周緣部而形成為框狀。遮光部3內側的開口區域與貼合了顯示裝置本體時其顯示裝置本體之影像顯示區域大致一致。
透明面材2為玻璃板時,若使用含有黑色顏料之陶瓷印刷等印刷法形成遮光部3,則遮光性高,相當理想。使用化學強化玻璃板作為透明面材2時,藉由使用有機系材料作為遮光印墨可降低印刷時透明面材2的燒成溫度。惟,遮光部3不一定非得藉由印刷法來形成。例如,亦可使另外製作而成的遮光部3與透明面材2貼合。此外,可使用各種薄膜形成法或透明面材的表面改質處理法來形成遮光部3。
(第1黏著層)
第1黏著層4係用以將附黏著層之透明面材1與例如窗玻璃等透明支持體貼合者。第1黏著層4係設於透明面材2之2面2a、2b中之第1面2a,該第1面2a係與透明支持體貼合之側的面。第1黏著層4亦可設於透明面材2之第1面2a之一部分,惟以設於第1面2a之全體區域為佳。其理由是因為第1黏著層4若設於第1面2a之全體區域,則附黏著層之透明面材1可堅固地貼合於透明支持體,且可使有第1黏著層4存在之區域與沒有第1黏著層4存在之區域的邊界難以被目視。第1黏著層4係由已使後述液狀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硬化而成的透明樹脂所構成。而,亦可於透明面材1與第1黏著層4之間設置觸感應器(未圖示)。
第1黏著層4的剪切彈性係數在102~105Pa之範圍為佳,在103~104Pa之範圍較佳。第1黏著層4的剪切彈性係數只要在102Pa以上,便容易維持第1黏著層4的形狀。又,第1黏著層4的剪切彈性係數只要在102Pa以上,便可將透明面材2及貼設於透明面材2之第2黏著層5的構件充分地 固定於透明支持體,而可於將附黏著層之透明面材1與透明支持體貼合時,第1黏著層4不易受貼合時之壓力等而變形,故為理想。另一方面,第1黏著層4的剪切彈性係數只要在105Pa以下,即便於附黏著層之透明面材1與透明支持體貼合時發生氣泡,其氣泡亦可在短時間內消失且不易殘存,故為理想。
第1黏著層4的厚度以0.1~2.0mm左右為佳,0.2~0.8mm左右較佳。第1黏著層4的厚度只要在0.1mm以上,第1黏著層4便可有效地緩衝來自透明支持體側之外力所致的衝撃等,而可保護顯示裝置本體。又,即便於透明支持體與附黏著層之透明面材1之間混入未超過第1黏著層4之厚度的異物,第1黏著層4的厚度亦不會有大幅變化,對光穿透性能的影響少。第1黏著層4的厚度只要在2.0mm以下,便易於藉由第1黏著層4將透明面材2貼合於透明支持體,而顯示裝置的整體厚度不會無謂地增厚。
成為第1黏著層4之原料的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係具有光硬化性之硬化性化合物(II)、光聚合引發劑(C2)及因應需求含有非硬化性寡聚物(D)的液狀組成物。非硬化性寡聚物(D)係具有羥基之寡聚物,且該羥基於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硬化時不與組成物中之硬化性化合物(II)發生硬化反應者。
(硬化性化合物(II))
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中之硬化性化合物(II)係由在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硬化時發生硬化反應之硬化性化合物的 1種以上所構成。硬化性化合物之至少1種為具有於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硬化時不發生反應之羥基的化合物(IIa)。硬化性化合物(II)若含有化合物(IIa),則於已使硬化性化合物(II)單獨發生硬化反應而成的硬化物中便會存有羥基。羥基之存在有助於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中之非硬化性寡聚物的穩定化。因此,具有於硬化時不發生反應之羥基的化合物(IIa)只要是於硬化反應後會存有未反應之羥基者即可,例如,即使化合物(IIa)之羥基的一部分發生硬化反應,但另一部分未發生硬化反應而以未反應之狀態留存即可。
具有於硬化時不發生反應之羥基的化合物(IIa)只要是具有有助於硬化反應之硬化性基且具有羥基者即可,可為單體亦可為具有重複單元之寡聚物。在容易調整未硬化時之光硬化性組成物之黏度的觀點上,宜使用具有硬化性基且具有羥基之單體作為化合物(IIa)。
硬化性化合物(II)以含有1種以上的寡聚物(A’)及1種以上的單體(B’)為佳,該寡聚物(A’)具有硬化性基且數量平均分子量為1000~100000,該單體(B’)具有硬化性基且分子量為125~600。若使用該種硬化性化合物(II),便易於將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之黏度調整在適當的範圍內。在此情況下,作為單體(B’)之至少一部分以使用具有硬化性基及羥基且分子量為125~600之單體(B3)為佳。
就寡聚物(A’)或單體(B’)之硬化性基,可舉如加成聚合性的不飽和基(丙烯醯氧基、甲基丙烯醯氧基等)及不飽和基與巰基之組合等。當中,從硬化速度快速的觀點及 可獲得透明性高的第1黏著層4之觀點看來,以選自於由丙烯醯氧基及甲基丙烯醯氧基所構成群組中之至少1種基為佳。
寡聚物(A’)中之硬化性基及單體(B’)中之硬化性基可彼此相同亦可相異。相較於為較低分子量之單體(B’)中的硬化性基,為較高分子量之寡聚物(A’)中的硬化性基之反應性較容易變低。所以,有單體(B’)先行硬化使組成物整體的黏性急遽提高而使硬化反應變不均質之虞。為了縮小兩者硬化性基之反應性之差而獲得均質的第1黏著層4,以將寡聚物(A’)之硬化性基設為反應性較高的丙烯醯氧基且將單體(B’)之硬化性基設為反應性較低的甲基丙烯醯氧基較佳。為了縮短硬化反應所需時間或提高第1黏著層4之黏著力,則以寡聚物(A’)及單體(B’)之硬化性基均為丙烯醯氧基為佳。
(寡聚物(A’))
寡聚物(A’)之數量平均分子量為1000~100000,以10000~70000為佳。寡聚物(A’)之數量平均分子量若在該範圍,便容易將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之黏度調整於前述範圍內。寡聚物(A’)之數量平均分子量係藉由GPC測定所得之以聚苯乙烯換算的數量平均分子量。而,在GPC測定中,當出現未反應之低分子量成分(單體等)之尖峰時,係排除尖峰來求算數量平均分子量。
就寡聚物(A’)而言,從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之硬化性、第1黏著層4之機械特性的觀點看來,以每1分子平均 具有1.8~4個硬化性基者為佳。就寡聚物(A’),可舉如具有胺甲酸乙酯鍵之胺甲酸乙酯寡聚物、聚氧伸乙基多元醇之聚(甲基)丙烯酸酯或聚酯多元醇之聚(甲基)丙烯酸酯等。從可藉由胺甲酸乙酯鏈之分子設計等大幅調整硬化後之樹脂的機械特性以及與面材之密著性等的觀點看來,以胺甲酸乙酯寡聚物(A2)為佳。
胺甲酸乙酯寡聚物(A2)係以使多元醇與聚異氰酸酯反應而獲得具有異氰酸酯基之預聚物後,使單體(B2)對預聚物之異氰酸酯基發生反應之方法所合成者為佳。就多元醇或聚異氰酸酯,可舉如公知的化合物例如國際公開第2009/016943號冊子中記載之作為胺甲酸乙酯系寡聚物(a)之原料所記載的多元醇(i)或二異氰酸酯(ii)等,並將之納入本說明書中。
寡聚物(A’)之含有比率在硬化性化合物(II)整體(100質量%)、即寡聚物(A’)與單體(B’)之合計(100質量%)中佔20~90質量%為佳,30~80質量%較佳。寡聚物(A’)之比率若在20質量%以上,第1黏著層4之耐熱性即佳。寡聚物(A’)之比率若在90質量%以下,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之硬化性、透明面材2與第1黏著層4之密著性即佳。
(單體(B’))
單體(B’)之分子量為125~600,以140~400為佳。單體(B’)之分子量若在125以上,使用減壓機構來形成第1黏著層4時便可抑制單體揮發。單體(B’)之分子量若在600以下,透明面材2與第1黏著層4之密著性即佳。單體(B’)從光硬化性 樹脂組成物之硬化性及第1黏著層4之機械特性的觀點看來,以每1分子具有1~3個硬化性基者為佳。單體(B’)之含有比率在硬化性化合物(II)整體(100質量%)、即寡聚物(A’)與單體(B’)之合計(100質量%)中佔10~80質量%為佳,20~70質量%較佳。
單體(B’)以含有具硬化性基且具羥基之單體(B3)為佳。單體(B3)有助於非硬化性寡聚物(D)之穩定化。又,若使其含有單體(B3),便容易獲得透明面材2與第1黏著層4的良好密著性。就具羥基之單體(B3)而言,以甲基丙烯酸2-羥丁酯或丙烯酸4-羥丁酯尤佳。單體(B3)之含有比率在硬化性化合物(II)整體(100質量%)、即寡聚物(A’)與單體(B’)之合計(100質量%)中佔10~60質量%為佳,20~50質量%較佳。單體(B3)之含有比率若在10質量%以上,便可易充分獲得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之穩定性提升及透明面材2與第1黏著層4之密著性提升的效果。
單體(B’)宜含有下述單體(B4)。以質量比計若單體(B4)含量多於具羥基之單體(B3)含量,則在減壓氣體環境下將顯示裝置本體與附黏著層之透明面材1貼合後,使其恢復到大氣氣體環境下時,直至第1黏著層4中所產生之氣泡消失為止的時間有縮短之傾向。另一方面,若使其含有單體(B4),則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硬化所需的時間有增長之傾向。
單體(B4)係以選自於由具有碳數8~22之烷基的丙烯酸烷基酯及甲基丙烯酸烷基酯所構成群組中之1種以 上而構成。就單體(B4)而言,可舉如丙烯酸正癸酯、丙烯酸正十二酯、甲基丙烯酸正十二酯、丙烯酸異十八酯、甲基丙烯酸正十八酯、甲基丙烯酸正二十二酯等,且以丙烯酸正十二酯或甲基丙烯酸正十二酯或甲基丙烯酸正十八酯為佳。單體(B4)之含有比率在硬化性化合物(II)整體(100質量%)、即寡聚物(A’)與單體(B’)之合計(100質量%)中佔5~50質量%為佳,15~40質量%較佳。單體(B4)之含有比率若在5質量%以上,便可易獲得充分的單體(B4)之添加效果。
(光聚合引發劑(C2))
就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中所含光聚合引發劑(C2)而言,可舉如苯乙酮系、縮酮系、苯偶姻或苯偶姻醚系、膦氧化物系、二苯基酮系、9-氧硫系或醌系等的光聚合引發劑,且以膦氧化物系或9-氧硫系光聚合引發劑為佳,而在可於光聚合反應後抑制著色之方面以膦氧化物系尤佳。在利用高強度的光照射進行光聚合反應的情況下,若使用苯乙酮系光聚合引發劑,可提高硬化速度,故為理想。相對於硬化性化合物(II)整體、即寡聚物(A’)與單體(B’)之合計100質量份,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中之光聚合引發劑(C2)的含量以0.01~10質量份為佳,0.1~5質量份較佳。
(非硬化性寡聚物(D))
非硬化性寡聚物(D)係具有羥基之寡聚物,且該羥基於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硬化時不與組成物中之硬化性化合物(II)發生硬化反應。非硬化性寡聚物(D)之每1分子的羥基數以0.8~3個為佳,1.8~2.3個較佳。非硬化性寡聚物(D)之每 1個羥基的數量平均分子量(Mn)以400~8000為佳。每1個羥基的數量平均分子量若在400以上,非硬化性寡聚物(D)之極性便不會變得過高,而容易獲得與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中之硬化性化合物(II)良好的相溶性。每1個羥基的數量平均分子量若在8000以下,便可易藉由源自硬化性化合物(II)之羥基與非硬化性寡聚物(D)之羥基之間的相互作用而於硬化後獲得使非硬化性寡聚物(D)穩定化的效果。而推測相互作用係與氫鍵有關。非硬化性寡聚物(D)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併用2種以上。
就含羥基之非硬化性寡聚物(D)之例,可舉如高分子量之多元醇等,且以聚氧伸乙基多元醇、聚酯多元醇或聚碳酸酯多元醇為佳。就聚氧伸乙基多元醇而言,可舉如聚氧乙二醇、聚氧丙二醇、聚氧丙三醇、或聚氧伸丁二醇等聚氧乙二醇。
聚氧伸乙基多元醇之每1個羥基的數量平均分子量(Mn)以400~8000為佳,600~5000較佳。就聚酯多元醇而言可舉如脂肪族系聚酯二醇,且該脂肪族系聚酯二醇具有乙二醇、丙二醇或1,4-丁二醇等脂肪族二醇之殘基與戊二酸、己二酸或癸二酸等脂肪族二羧酸之殘基。就聚碳酸酯多元醇而言,可舉如具有1,6-己二醇等二醇殘基之脂肪族聚碳酸酯二醇、或脂肪族環狀碳酸酯之開環聚合物等脂肪族聚碳酸酯二醇。
聚酯多元醇或聚碳酸酯多元醇之每1個羥基的數量平均分子量(Mn)以400~8000為佳,800~6000較佳。本 說明書中之非硬化性寡聚物(D)的數量平均分子量係藉由依據JISK1557-1(2007年版)測出之羥值A(KOH mg/g)及非硬化性寡聚物(D)之1分子內的羥基數B,以下述式(1)算出之值。
非硬化性寡聚物(D)之分子量=56.1×B×1000/A…(1)
在硬化後第1黏著層4的彈性係數較容易變低的觀點上,非硬化性寡聚物(D)宜使用聚氧伸乙基多元醇,尤以聚氧伸丙基多元醇為佳。又,亦可以氧伸乙基取代聚氧伸丙基多元醇之氧伸丙基的一部分。例如,寡聚物(A’)係於原料使用聚氧伸乙基多元醇及聚異氰酸酯所合成的胺甲酸乙酯寡聚物,而非硬化性寡聚物(D)在相溶性的觀點上,係以聚氧伸乙基多元醇為佳。
在本實施形態中,為了使未硬化時之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穩定來抑制非硬化性寡聚物(D)從硬化後之第1黏著層4分離,寡聚物(A’)與非硬化性寡聚物(D)宜具有相同結構或類似結構的分子鏈。具體來說,作為合成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中之寡聚物(A’)時的原料,宜使用多元醇等具有羥基之化合物(以下有時亦稱為含羥基化合物),且宜使用相同的含羥基化合物作為非硬化性寡聚物(D)。例如,當寡聚物(A’)為於原料使用聚氧伸乙基多元醇及聚異氰酸酯所合成之胺甲酸乙酯寡聚物時,宜使用聚氧伸乙基多元醇作為非硬化性寡聚物(D)。
或,在作為寡聚物(A’)之原料的含羥基化合物有別於作為非硬化性寡聚物(D)使用之含羥基化合物時,宜使 兩者之分子鏈具有共通的重複單元等部分共通的結構,並宜使兩者之極性為相同程度。極性之調整方法可舉如藉由導入極性基來提高極性之方法、以氧伸乙基取代氧伸丙基之一部分來提高極性之方法、藉由縮小每1個羥基之分子量來提高極性之方法等。且該等方法亦可組合使用。
例如,在寡聚物(A’)係於原料使用已以氧伸乙基取代氧伸丙基之一部分的聚氧伸丙基多元醇(a’)及聚異氰酸酯所合成之胺甲酸乙酯寡聚物的情況下,宜使用不具氧伸乙基之聚氧伸丙基多元醇且每1個羥基之分子量小於前述多元醇(a’)之聚氧伸丙基多元醇作為非硬化性寡聚物(D)。
就最理想的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之一例來說,可舉如含有胺甲酸乙酯寡聚物(A2)作為寡聚物(A’)、含有聚氧丙二醇作為非硬化性寡聚物(D)、且含有具有羥基之單體(B3)作為單體(B’)的組成物,其中,該胺甲酸乙酯寡聚物(A2)係使已以氧伸乙基取代氧伸丙基之一部分的聚氧丙二醇與聚異氰酸酯化合物發生反應而獲得具有異氰酸酯基之預聚物後,使其與單體(B2)發生反應所得;而含有聚氧丙二醇作為非硬化性寡聚物(D)中之聚氧丙二醇則與胺甲酸乙酯寡聚物(A2)之原料同樣地,係已以氧伸乙基取代氧伸丙基之一部分者。
如此一來,寡聚物(A’)若部分具有與非硬化性寡聚物(D)相同的分子結構,便較可提高組成物中之非硬化性寡聚物(D)的相溶性。此外,吾等認為藉由單體(B’)具有羥 基,則可藉由硬化性化合物(II)之硬化後之分子結構中的羥基與非硬化性寡聚物(D)之分子結構中的羥基的相互作用,使非硬化性寡聚物(D)在硬化物中穩定存在。
就其他例而言,以下述組成物來說,亦可獲得組成物中之非硬化性寡聚物(D)的良好相溶性,而可使非硬化性寡聚物(D)穩定地存在於硬化物中,該組成物為含有胺甲酸乙酯寡聚物(A2)作為寡聚物(A’)、含有未被氧伸乙基取代且分子量小於胺甲酸乙酯寡聚物(A2)原料之聚氧丙二醇的聚氧丙二醇作為非硬化性寡聚物(D)、且含有具有羥基之單體(B3)作為單體(B’)者,其中,該胺甲酸乙酯寡聚物(A2)係使已以氧伸乙基取代氧伸丙基之一部分的聚氧丙二醇與聚異氰酸酯化合物發生反應而獲得具有異氰酸酯基之預聚物後,使其與單體(B2)發生反應而獲得。
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中之非硬化性寡聚物(D)有助於縮短在減壓氣體環境下將附黏著層之透明面材1與透明支持體貼合後,使其恢復到大氣氣體環境下時,直至透明支持體與第1黏著層4之界面所生成之氣泡消失為止所需的時間。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中之非硬化性寡聚物(D)含量若過少,便無法獲得預定效果;若過多,則有第1黏著層4之硬化不夠充分之虞。第1黏著層4之硬化一旦不夠充分,便有難以將第1保護薄膜6自硬化後之第1黏著層4剝離的情況。因此,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中之非硬化性寡聚物(D)含量在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整體(100質量%)中宜在10~70質量%之範圍內,且亦宜考慮與其他成分之平衡來進行設定 以避免發生該等問題。
例如,在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含有具羥基之單體(B3)與具烷基之單體(B4),且相對於單體(B3)含量(質量基準)為1而單體(B4)含量為0.6~2.5,並且不含鏈轉移劑的情況下,非硬化性寡聚物(D)含量在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整體(100質量%)中佔30~70質量%為佳,40~70質量%較佳。
鏈轉移劑亦有助於縮短直至氣泡消失為止所需的時間。當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以相對於硬化性化合物(II)整體100質量份含有1質量份以下之範圍內的鏈轉移劑,且單體(B4)含量少於單體(B3)時,非硬化性寡聚物(D)含量在層狀部形成用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整體中佔40~70質量%為佳,50~70質量%較佳。
在相對於單體(B3)含量(質量基準)為1而單體(B4)含量為1~4,且以相對於硬化性化合物(II)整體100質量份含有1質量份以下之範圍內的鏈轉移劑的情況下,非硬化性寡聚物(D)含量在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整體中佔5~55質量%為佳,10~50質量%較佳,20~40質量%更佳。由於添加單體(B4)或鏈轉移劑有硬化速度變慢之傾向,故由此點而言,該等含量宜少。在相對於單體(B3)含量(質量基準)為1而單體(B4)含量之質量比低於0.6且不含鏈轉移劑的情況下,非硬化性寡聚物(D)含量以40~70質量%為佳,50~70質量%較佳。
(添加劑)
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除硬化性化合物(II)、非硬化性寡 聚物(D)及光聚合引發劑(C2)以外,亦可因應需求含有聚合抑制劑、光硬化促進劑、鏈轉移劑、光穩定劑(紫外線吸收劑、自由基捕捉劑等)、抗氧化劑、阻燃劑、接著性提升劑(矽烷耦合劑等)、顏料或染料等各種添加劑,且宜含有聚合抑制劑、光穩定劑或抗氧化劑等。尤其,藉由含有較聚合引發劑少量的聚合抑制劑,可改善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之穩定性,亦可調整硬化後之層狀部的分子量。又,藉由含有抗氧化劑,可提高硬化後之光硬化性樹脂的穩定性。相對於硬化性化合物(II)整體、即寡聚物(A’)與單體(B’)之合計100質量份,該等添加劑之合計量在10質量份以下為佳,在5質量份以下較佳。
添加劑中,在可獲得良好的硬化速度之前提下,宜不含鏈轉移劑或僅含少量的鏈轉移劑。若使含有鏈轉移劑,則有可縮短直至透明支持體與附黏著層之透明面材1貼合時所生成之氣泡消失所需之時間的傾向,而可減低為了獲得使氣泡良好地消失之效果所必要的非硬化性寡聚物(D)之添加量。相對於硬化性化合物(II)整體、即寡聚物(A’)與單體(B’)之合計100質量份,使含有鏈轉移劑時的添加量在1質量份以下為佳,在0.5質量份以下較佳。
就使用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來形成第1黏著層之方法而言,可舉如使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光硬化後塗佈於透明面材,或將未硬化之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塗佈於透明面材後使其光硬化而形成第1黏著層之方法等。
(第2黏著層)
第2黏著層5係用以將附黏著層之透明面材1與顯示裝置本體貼合者。第2黏著層5係設於透明面材2之2面2a、2b中之第2面2b,該第2面2b係用以與顯示裝置本體進行貼合側之面。第2黏著層5具有較第1黏著層4更小的形成面積。具體來說,相對於第1黏著層4設於透明面材2之第1面2a的全體區域,第2黏著層5係設於透明面材2之第2面2b的一部分區域。即,透明面材2之第2面2b具有設有第2黏著層5之區域及未設有第2黏著層5之區域。
第2黏著層5之構成材料可與第1黏著層4之構成材料相同,亦可不同於第1黏著層4之構成材料。第2黏著層5係與顯示裝置之顯示面板貼合,因此宜以不對顯示面板造成不良影響的方式,在較輕微的貼合壓力下不留空隙地進行貼合。所以,或可增加硬化性化合物中之非硬化成分含量來調整鏈轉移劑之含量。又,為了使穿透第1黏著層4及透明面材2之外光入射第2黏著層5,亦可含有較第1黏著層4更少量的紫外線吸收劑。第2黏著層5之厚度可與第1黏著層4之厚度相同,亦可不同於第1黏著層4之厚度。第2黏著層5之剪切彈性係數可與第1黏著層4之剪切彈性係數相同,亦可不同於第1黏著層4之剪切彈性係數。由於第2黏著層5係直接接觸於顯示裝置,故如IPS模式液晶顯示裝置將透明面材貼設於顯示面時,有損及顯示影像均勻性之虞,在此情況下,宜使用可形成彈性係數較小之黏著層的構成材料作為第2黏著層5的構成材料、或增厚第2黏著層5之厚度。
第2黏著層5係設置成跨透明面材2之第2面2b中 框狀遮光部3所包圍之區域及與遮光部3之一部分呈平面重疊之區域。由於第2黏著層5係與顯示裝置本體之影像顯示區域相對應的部分貼合,故亦可僅設於遮光部3所包圍之區域、即比遮光部3更內側的區域。但,若如本實施形態使第2黏著層5與遮光部3之一部分呈平面重疊時,第2黏著層5與遮光部3之一部分呈平面重疊之區域則可作為使第2黏著層5與遮光部3對齊位置時的校準界線發揮功能。因此,即使第2黏著層5與遮光部3之對齊位置略有偏移,第2黏著層5仍可輕易地形成於遮光部3所包圍之區域內。藉此,顯示裝置本體不僅可以充分的高強度固定於透明面材2,且第2黏著層5之邊緣會被遮光部3隱蔽,而不會有因觀察到第2黏著層5之邊緣造成顯示品級降低的事情發生。
(第1保護薄膜及第2保護薄膜)
第1保護薄膜6及第2保護薄膜7係於未使用時用以保護第1黏著層4或第2黏著層5者,而於使用時則可自第1黏著層4或第2黏著層5剝離。所以,針對第1保護薄膜6及第2保護薄膜7,係要求不堅固地密著於第1黏著層4或第2黏著層5。由此觀點看來,作為第1保護薄膜6及第2保護薄膜7宜使用由聚乙烯、聚丙烯或氟系樹脂等所構成且與第1黏著層或第2黏著層之密著性較低的基材薄膜可與第1黏著層4或第2黏著層5相接的保護薄膜。
第1保護薄膜6及第2保護薄膜7之黏著面的黏著力,以寬50mm之試驗體而言,在對壓克力板於剝離速度300mm/分下之180度剝離試驗中,以0.01~1N為佳,0.02 ~0.6N更佳。第1保護薄膜6或第2保護薄膜7的適當厚度雖會依使用之樹脂而異,但在使用聚乙烯或聚丙烯等較柔軟之薄膜的情況下以0.03~0.2mm為佳,0.06~0.1mm更佳。厚度若在0.03mm以上,則從黏著層剝離保護薄膜時可抑制保護薄膜的變形。厚度若在0.2mm以下,則剝離時保護薄膜容易撓曲而易剝離。
為了更易於從第1黏著層4及第2黏著層5剝離,亦可在不對第1黏著層4及第2黏著層5造成不良影響的範圍內,於第1保護薄膜6及第2保護薄膜7塗佈聚矽氧等脫模劑。而為了易於從第1黏著層4及第2黏著層5剝離時保持第1保護薄膜6及第2保護薄膜7之端部,宜使用較透明面材2更大的第1保護薄膜6及第2保護薄膜7。
(顯示裝置)
圖3係含有第1實施形態之附黏著層之透明面材的顯示裝置之截面圖。圖4係圖3之B部分的擴大截面圖。而,圖3中,為了使背光17部分淺顯易懂,係將其簡化記載。
如圖3、圖4所示,第1實施形態之顯示裝置10具備顯示裝置本體11、附黏著層之透明面材1及透明支持體12。透明支持體12係貼合於設有第1黏著層4之附黏著層之透明面材1的第1面1a。顯示裝置本體11係貼合於附黏著層之透明面材1的第2面1b。在第1實施形態中,透明支持體12係用於例如店鋪或辦公室等之窗玻璃。顯示裝置本體11為液晶顯示裝置。附黏著層之透明面材1係已從圖2所示之附黏著層之透明面材1剝離第1保護薄膜6及第2保護薄膜7 者。透明面材2係藉由第1黏著層4貼合於透明支持體12。顯示裝置本體11係藉由第2黏著層5貼合於透明面材2。此外,亦可使用於透明面材2之透明支持體12側設有觸感應器(未圖示)的附黏著層之透明面材1。而此時,可從透明支持體12之外側以觸碰的方式來操作顯示裝置10。
如圖4所示,顯示裝置本體11具備液晶面板14、一對偏光板15、16、背光17(照明裝置)、框架18及外殼19。液晶面板14具備一對玻璃基板21、22及被密封於該等玻璃基板21、22間的液晶(省略圖示)。液晶面板14之驅動方式並無特別限定,可舉如面內切換(In-Plane Switching)等橫向電場方式的液晶面板。一對玻璃基板21、22係由具備薄膜電晶體(Thin Film Transistor,以下簡略表記為TFT)之TFT元件基板及具備濾色器之濾色器基板所構成。
一對偏光板15、16係以夾持液晶面板14的方式貼合於液晶面板14兩面。其他,可能會有於各偏光板15、16與液晶面板14之間配置相位差板等光學薄膜的情形。液晶面板14係藉由一對偏光板15、16中,與背光17位於相反側的偏光板16以第2黏著層5貼合於透明面材2,而固定於透明支持體12。
背光17具備發光二極體(LED)等發光元件23、導光板24、因應需求的稜鏡片、光擴散片等1片或複數片光學薄膜25及鏡26。從發光元件23射出之光於入射導光板24後在內部導光的期間被鏡26反射,並透過光學薄膜25朝向液晶面板14射出。光學薄膜25具有使從導光板24所射出之光 強度均化、改變視野角、或改善光之利用效率的功能。所以,光學薄膜25與液晶面板14係因應需求而隔有間隔作配置。
由於液晶面板14較為輕量,因此僅藉由附黏著層之透明面材1將液晶面板14之影像顯示區域部分貼合於透明支持體12即可被透明支持體12支持。但,液晶面板14之尺寸一旦變大,背光17支重量便會增大,即使液晶面板12及背光17有被固定,但僅將液晶面板14貼合於透明支持體12仍可能有無法使透明支持體12支持顯示裝置本體11的整體的情形。則在此情況時,宜使顯示裝置本體11之構成要素中背光17有別於液晶面板14受透明支持體12支持。
就使背光17受透明支持體12支持之構成,在第1實施形態的情況下,背光17係藉由截面呈L字狀之支持構件28(角材)固定於附黏著層之透明面材1。詳細來說,用以固定背光17之支持構件28係藉由雙面黏著膠帶29而被固定於透明面材2之第2面2b上的遮光部3。背光17係固定於框架18,而框架18則固定於外殼19。外殼19係藉由螺栓30固定於支持構件28。藉由以上構成,背光17係藉由附黏著層之透明面材1而被固定於透明支持體12。
將顯示裝置本體11貼合於透明支持體12的順序,係從附黏著層之透明面材1剝離第1保護薄膜6並將附黏著層之透明面材1貼合於透明支持體12後,剝離第2保護薄膜7後再將顯示裝置本體11貼合於被貼合在透明支持體12的附黏著層之透明面材1上即可。或可從附黏著層之透明面 材1剝離第2保護薄膜7並將附黏著層之透明面材1貼合於顯示裝置本體11後,剝離第1保護薄膜6後再將貼合有附黏著層之透明面材1的顯示裝置本體11貼合於透明支持體12。貼合於透明支持體12之際,有時會一邊使附黏著層之透明面材1或貼合有顯示裝置本體11之附黏著層之透明面材1整體或局部彎曲一邊進行貼合。此時,從彎曲的易行性來看,宜先僅將附黏著層之透明面材1貼合於透明支持體12。
另一方面,亦有欲將經貼合於透明支持體12之顯示裝置本體11從透明支持體12剝離的情況。此時,亦有一邊進行彎曲一邊剝離貼合物的情況,而宜先將顯示裝置本體11從附黏著層之透明面材1剝離,然後將附黏著層之透明面材1自透明支持體12剝離。所以,第1黏著層4與透明支持體12、及第1黏著層4與透明面材2之界面密著力大於第2黏著層5與顯示裝置本體11、及第2黏著層5與透明面材2之界面密著力為佳。又,剝離附黏著層之透明面材1後,以可不於透明支持體12上殘存第1黏著層4的方式,即可使透明支持體12、即窗玻璃恢復成要貼合顯示裝置本體11之前的狀態為佳。所以,第1黏著層4與透明支持體12之界面密著力宜小於第1黏著層4與透明面材2之界面密著力。為了實現此種密著力的大小關係,第1黏著層4及第2黏著層5之構成材料可藉由硬化性化合物中單體(B3)與單體(B4)之比率、非硬化成分或鏈轉移劑之含量來調整。在被黏物為玻璃板時,可藉由增大單體(B3)相對於單體(B4)之比率或抑制非硬化成分之含量來增加界面密著力。又,亦可藉由提高鏈轉移 劑含量來增加對玻璃面的密著力。
(作用及效果)
在本實施形態之附黏著層之透明面材1中,於透明面材2之第1面2a設有用以與透明支持體12貼合之第1黏著層4,而於透明面材2之第2面2b設有用以貼合顯示裝置本體11之第2黏著層5。所以,將顯示裝置本體11貼合於透明支持體12之際,無需於透明面材2上另外配置接著材等,便可輕易地施行顯示裝置本體11的貼合作業。
又,依據第1實施形態之顯示裝置10,由於在附黏著層之透明面材1具備有可包圍影像顯示區域周圍的遮光部3,所以無須另設遮光部即可隱蔽已連接於液晶面板14的配線構件等。尤其,在第1實施形態的情況下遮光部3係設於透明面材2之第2面2b,因此遮光部3與影像顯示面之深度方向的距離近。所以,相對於遮光部3所構成之額緣部分,顯示像不會看起來向後縮,而可防止因額緣部分與影像顯示面之段差而降低顯示的目視性。
例如,亦可考慮下述構成來取代第1實施形態之構成:於透明面材2之第2面2b全體區域形成大至可遮蔽遮光部3之程度的第2黏著層5,藉由第2黏著層5來固定支持構件28。但,為了使第2黏著層5與顯示裝置本體11貼合時生成的氣泡容易消失,係將第2黏著層5之剪切彈性係數調整成低於習知一般之黏著層的剪切彈性係數。所以,很難藉由第2黏著層5來固定用以支持背光17之重量的支持構件28。此點,在第1實施形態之構成中係於透明面材2之第2面 2b之靠近中央的一部分形成第2黏著層5使遮光部3露出,並以雙面黏著膠帶29將支持構件28固定於遮光部3。其結果,可堅固地固定包含背光17之顯示裝置本體11。
[第2實施形態]
以下,針對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使用圖5及圖6加以說明。
第2實施形態之附黏著層之透明面材的基本構成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惟在透明面材中形成有遮光部方面不同於第1實施形態。
在圖5及圖6中,對於與第1實施形態中所用之圖1~圖4共通的構成要素係賦予相同符號並省略詳細說明。
如圖5所示,第2實施形態之附黏著層之透明面材31具備透明面材2、遮光部3、第1黏著層4、第2黏著層5、第1保護薄膜6及第2保護薄膜7。遮光部3係設於透明面材2之第1面2a之周緣部。第1黏著層4係以覆蓋遮光部3的方式設於透明面材2之第1面2a全體區域。第2黏著層5具有小於第1黏著層4的形成面積且設於透明面材2之第2面2b。形成有第2黏著層5之區域的面積及形狀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即,從透明面材2之法線方向透過透明面材2觀看時,第2黏著層5跨框狀遮光部3所包圍之區域及與遮光部3之一部分呈平面重疊之區域。其他的附黏著層之透明面材31之構成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
如圖6所示,第2實施形態之顯示裝置32具備顯示裝置本體11、附黏著層之透明面材31及透明支持體12。透 明支持體12係貼合於附黏著層之透明面材31的第1面31a。顯示裝置本體11係貼合於附黏著層之透明面材31的第2面31b。在第2實施形態中,透明支持體12亦是使用於例如店鋪或辦公室等之窗玻璃,顯示裝置本體11則例如為液晶顯示裝置。附黏著層之透明面材31係已從圖4所示之附黏著層之透明面材31剝離第1保護薄膜6及第2保護薄膜7者。透明面材2係藉由第1黏著層4貼合於透明支持體12。顯示裝置本體11係藉由第2黏著層5貼合於透明面材2。
在第2實施形態中亦可獲得與得以輕易施行顯示裝置本體之貼合作業並可抑制顯示之目視性降低等的第1實施形態相同的效果。
第2實施形態因係於透明面材2之第1面2a形成有遮光部3,故用以支持背光17之支持構件28可直接貼合於透明面材2之第2面2b,而在此點上不同於第1實施形態。即,在第2實施形態中,支持構件28未隔著遮光部3而直接貼合於構成透明面材2之玻璃板或樹脂板表面。所以,以第2實施形態之構成來說,相較於隔著遮光部3將角材28固定於透明面材2之第1實施形態的構成,係可提高角材28與透明面材2之密著力而可進一步提高顯示裝置本體的固定可靠性。
而,本發明之技術範圍不受上述實施形態限定,可在不脫離本發明主旨之範圍中附加各種變更。
例如,在上述實施形態中,作為附黏著層之透明面材的遮光部係列舉了包圍矩形透明面材之4邊全部的框狀遮光部之例,但無須非得為包圍4邊全部的框狀遮光部。例 如,亦可使用沿著相對之上下2邊或左右2邊而配置的遮光部。又,作為構成顯示裝置之透明支持體係列舉使用於店鋪或辦公室等之窗玻璃之例,但例如亦可將區隔室內之玻璃隔板等可動式構件作為透明支持體並將之貼合於顯示裝置本體,來取代窗玻璃。
又,作為顯示裝置本體係針對圖3~6中之液晶顯示器進行具體說明,惟,除液晶顯示器以外,亦可使用有機EL顯示器、電漿顯示器、電子紙顯示器等。其他,有關附黏著層之透明面材及顯示裝置的各構成要素之形狀、個數、配置及材料等均不受上述實施形態限制,可適當變更。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可利用於液晶顯示器、有機EL顯示器、電漿顯示器、電子紙顯示器等各種顯示裝置及於將之貼合於透明支持體時使用的附黏著層之透明面材。
而,在此係引用已於2013年11月15日提出申請之日本專利申請案2013-236910號之說明書、申請專利範圍、圖式及摘要之全部內容並納入作為本發明說明書之揭示。
1‧‧‧附黏著層之透明面材
2‧‧‧透明面材
2a‧‧‧第1面
2b‧‧‧第2面
3‧‧‧遮光部
4‧‧‧第1黏著層
5‧‧‧第2黏著層
6‧‧‧第1保護薄膜
7‧‧‧第2保護薄膜

Claims (10)

  1. 一種附黏著層之透明面材,具備:透明面材,具有第1面及第2面;遮光部,係設於前述透明面材之第1面周緣部及第2面周緣部中之至少任一處;第1黏著層,係設於前述透明面材之前述第1面;及第2黏著層,係設於前述透明面材之前述第2面,且被設在面積較前述第1黏著層之形成區域更小的形成區域。
  2. 如請求項1之附黏著層之透明面材,其中前述第1黏著層係設於前述透明面材之前述第1面的全體區域。
  3. 如請求項1或2之附黏著層之透明面材,其中前述遮光部係設於前述第2面之周緣部,前述第2黏著層則設置成:跨前述遮光部所包圍之區域及與前述遮光部之一部分呈平面重疊之區域。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附黏著層之透明面材,其中前述第1黏著層及前述第2黏著層的剪切彈性係數為102~105Pa。
  5. 一種顯示裝置,具備:附黏著層之透明面材;透明支持體,係貼合於前述附黏著層之透明面材之第1面;及顯示裝置本體,係貼合於前述附黏著層之透明面材 之第2面;且前述附黏著層之透明面材具備:透明面材,具有第1面及第2面;遮光部,係設於前述透明面材之第1面周緣部及第2面周緣部中之至少任一處;第1黏著層,係設於前述透明面材之前述第1面;及,第2黏著層,係設於前述透明面材之前述第2面,且形成在面積較前述第1黏著層之形成區域更小的形成區域;又前述透明支持體係藉由前述第1黏著層貼合於前述透明面材;且前述顯示裝置本體係藉由前述第2黏著層貼合於前述透明面材。
  6. 如請求項5之顯示裝置,其中前述第1黏著層與前述透明支持體之界面密著力及前述第1黏著層與前述透明面材之界面密著力,大於前述第2黏著層與前述顯示裝置本體之界面密著力及前述第2黏著層與前述透明面材2之界面密著力。
  7. 如請求項6之顯示裝置,其中前述第1黏著層與前述透明支持體之界面密著力小於前述第1黏著層與前述透明面材之界面密著力。
  8. 如請求項5至7中任一項之顯示裝置,其更具備支持構件,該支持構件被固定於前述透明面材第2面之前述第2黏著層之形成區域以外的區域,且支持前述顯示裝置本體之一部分。
  9. 如請求項8之顯示裝置,其中前述遮光部設於前述透明 面材之前述第1面,前述支持構件則固定於前述透明面材之前述第2面。
  10. 如請求項8之顯示裝置,其中前述遮光部設於前述透明面材之前述第2面,前述支持構件則固定於前述遮光部。
TW103138894A 2013-11-15 2014-11-10 附黏著層之透明面材及顯示裝置 TW20152509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36910 2013-11-1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25097A true TW201525097A (zh) 2015-07-01

Family

ID=530573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38894A TW201525097A (zh) 2013-11-15 2014-11-10 附黏著層之透明面材及顯示裝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10386664B2 (zh)
JP (1) JP6528685B2 (zh)
KR (1) KR102285525B1 (zh)
CN (1) CN105764686B (zh)
TW (1) TW201525097A (zh)
WO (1) WO201507238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13405B2 (ja) * 2014-07-07 2018-10-31 Agc株式会社 両面粘着フィルム、粘着層付き透明面材、および積層体
JP2017227768A (ja) * 2016-06-22 2017-12-28 旭硝子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及び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17227767A (ja) * 2016-06-22 2017-12-28 旭硝子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KR20180052810A (ko) * 2016-11-10 2018-05-2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용 커버 윈도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WO2018233654A1 (zh) * 2017-06-21 2018-12-27 上海延锋金桥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装饰面板
CN208367372U (zh) 2017-07-13 2019-01-11 Agc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CN212276149U (zh) * 2017-10-06 2021-01-01 Agc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US10866443B2 (en) * 2017-12-20 2020-12-15 AGC Inc. Adhesive layer-equipped transparent plate and display device
JP7192346B2 (ja) * 2017-12-20 2022-12-20 Agc株式会社 粘着層付き透明面材および表示装置
CN112002223A (zh) * 2020-08-11 2020-11-27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盖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2053633B (zh) * 2020-09-16 2022-07-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161720A (ja) * 1989-11-21 1991-07-11 I C I Japan Kk 液晶表示素子及び装置
JP2003255847A (ja) * 2002-03-04 2003-09-10 Seiko Epson Corp 両面粘着シート及びカバーウインドウ
JP2008083263A (ja) * 2006-09-26 2008-04-10 Nissha Printing Co Ltd 携帯型表示装置用保護板
US7666511B2 (en) * 2007-05-18 2010-02-23 Corning Incorporated Down-drawable, chemically strengthened glass for cover plate
JP2008299088A (ja) 2007-05-31 2008-12-11 Toppan Printing Co Ltd 光学シート、その製造方法、該光学シートを用いた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およびディスプレイ
ES2436141T3 (es) 2007-07-30 2013-12-27 Asahi Glass Company, Limited Composición de resina endurecible, material laminado transparente que la emplea y procedimiento para producir el material laminado transparente
KR100953654B1 (ko) * 2008-06-26 2010-04-20 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0965257B1 (ko) * 2008-10-27 2010-06-22 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1322951B1 (ko) * 2009-03-27 2013-10-29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전계발광표시장치
KR101675608B1 (ko) 2009-05-20 2016-11-11 아사히 가라스 가부시키가이샤 경화성 수지 조성물, 투명 적층체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2011027975A (ja) 2009-07-24 2011-02-10 Asahi Glass Co Ltd フラットパネルディスプレイ用機能フィルム及びこれを備えたフラットパネルディスプレイ
KR101708525B1 (ko) 2009-09-25 2017-02-20 아사히 가라스 가부시키가이샤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및 표시 장치
US8945710B2 (en) * 2010-03-10 2015-02-03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Optical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sheet
KR20130080775A (ko) * 2010-05-26 2013-07-15 아사히 가라스 가부시키가이샤 점착층 형성 투명 면재, 표시 장치 및 그들의 제조 방법
KR101684488B1 (ko) * 2010-11-30 2016-12-08 닛토덴코 가부시키가이샤 터치 입력 기능을 가지는 표시 패널 장치
JP2012121978A (ja) * 2010-12-08 2012-06-28 Toray Advanced Film Co Ltd 粘着シート及び表示装置
JP5569379B2 (ja) * 2010-12-09 2014-08-13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保護板付き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3069683A1 (ja) * 2011-11-07 2013-05-16 王子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静電容量式タッチパネル付き表示装置、静電容量式タッチパネル
WO2013088999A1 (ja) * 2011-12-13 2013-06-2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前面板付表示パネル及び表示装置
KR101974478B1 (ko) 2012-01-09 2019-08-2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투명 적층체, 표시장치용 윈도우 패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US8947866B2 (en) 2012-06-21 2015-02-03 Corning Incorporated Edge armored display cover plate
US9085929B2 (en) * 2012-08-24 2015-07-21 Rome JOHNSON Method,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electronically tinting windows
JP6035599B2 (ja) * 2012-09-14 2016-11-30 株式会社トッパンTdkレーベル 両面粘着フィルム
JP2014153544A (ja) 2013-02-08 2014-08-25 Sanko Sangyo Co Ltd 光輝印刷物及び光輝印刷物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60085250A (ko) 2016-07-15
CN105764686A (zh) 2016-07-13
JP6528685B2 (ja) 2019-06-12
US20190293989A1 (en) 2019-09-26
JPWO2015072380A1 (ja) 2017-03-16
US20160252769A1 (en) 2016-09-01
KR102285525B1 (ko) 2021-08-03
US10386664B2 (en) 2019-08-20
CN105764686B (zh) 2018-03-06
WO2015072380A1 (ja) 2015-05-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525097A (zh) 附黏著層之透明面材及顯示裝置
JP5811143B2 (ja) 表示装置
JP5757291B2 (ja) 粘着層付き透明面材の製造方法
TWI549821B (zh) A hardened resin composition, a laminate using the same, and a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layered product (1)
JP5757288B2 (ja) 粘着層付き透明面材、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JP5617850B2 (ja) 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TWI481503B (zh) A hardened resin composition, a laminate using the same, and a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layered product (2)
JP6413405B2 (ja) 両面粘着フィルム、粘着層付き透明面材、および積層体
CN106967380B (zh) 无溶剂型粘着性组合物、粘着剂、粘着片及显示体
JP2019044152A (ja) 粘着シートおよび表示体
JP6633548B2 (ja) 画像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それに用いる硬化性樹脂組成物、タッチパネル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17145293A (ja) 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
JP6206167B2 (ja) 積層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粘着層付き透明面材
JP2015060000A (ja) 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JP6492925B2 (ja) 両面粘着シートの製造方法、両面粘着シート付き透明面材の製造方法、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