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507324A - 旋轉電機及旋轉電機之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旋轉電機及旋轉電機之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507324A
TW201507324A TW103107962A TW103107962A TW201507324A TW 201507324 A TW201507324 A TW 201507324A TW 103107962 A TW103107962 A TW 103107962A TW 103107962 A TW103107962 A TW 103107962A TW 201507324 A TW201507324 A TW 20150732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slot
unit
phase
stag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079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24633B (zh
Inventor
粟津稔
岡田恭一
新田勇
下津久明
Original Assignee
東芝股份有限公司
東芝產業機器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東芝股份有限公司, 東芝產業機器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東芝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5073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073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246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2463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04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or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e.g. with bar conductors
    • H02K3/12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or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e.g. with bar conductors arranged in slo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46Fastening of windings on the stator or rotor structure
    • H02K3/48Fastening of windings on the stator or rotor structure in slo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04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or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e.g. with bar conductors
    • H02K3/28Layout of windings or of connections between winding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002Electrical device making
    • Y10T29/49009Dynamoelectric machin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Windings For Motors And Generators (AREA)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 Insulation, Fastening Of Motor, Generator Winding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Abstract

根據實施形態之旋轉電機,其包含具有定子鐵芯及複數個線圈群之定子、及設置成可相對於上述定子旋轉之轉子。上述線圈群係對上述定子鐵芯之插槽以疊繞方式插入複數個單位線圈而構成。上述複數個線圈中,與構成位於上述定子鐵芯之外周側之線圈群之單位線圈相比,構成位於上述定子鐵芯之內周側之線圈群之單位線圈之周長較短。

Description

旋轉電機及旋轉電機之製造方法 相關申請案之引用
本申請案係以2013年8月7日申請之先行之日本專利申請案第2013-164178號之優先權之利益為基礎,且追求其利益,將其全部內容藉由引用而涵蓋於此。
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係關於一種旋轉電機及旋轉電機之製造方法。
作為旋轉電機之定子繞組之捲繞方式,有疊繞方式。疊繞方式係指於定子鐵芯之周向鄰接之各線圈沿定子鐵芯之徑向交替重疊,且使該重疊之內側與外側交替更換而捲繞的方式。該疊繞方式係藉由將各極各相之線圈一面使所要插入之插槽各錯開特定間距一面向定子之徑向交替重疊配置而構成。通常,線圈係例如將銅線捲繞多次而構成,故缺乏柔軟性,將線圈插入至插槽時之操作性欠佳。
因此,提出有例如將各極各相之線圈一分為二而插入至插槽之方法。
然而,在將線圈一分為二,對各插槽沿徑向呈雙層插入之情形時,由於插槽間連續之長度於外周側及內周側不同,故線圈端之高度尺寸產生差異。位於該線圈端之部分因無助於旋轉電機之性能,故儘可能減少該部分較為有利。
因此,提供一種容易將線圈插入至轉子鐵芯之插槽、且可減少線圈端部分之銅線之浪費的旋轉電機及旋轉電機之製造方法。
根據實施形態之旋轉電機,具備:定子,其具有定子鐵芯及複數個線圈群;及轉子,其設置成可相對於上述定子旋轉。上述線圈群係對上述定子鐵芯之插槽以疊繞方式插入複數個單位線圈而構成。上述複數個線圈群中,與構成位於上述定子鐵芯之外周側之線圈群之單位線圈相比,構成位於上述定子鐵芯內周側之線圈群之單位線圈之周長較短。
根據上述之構成,容易將線圈插入至轉子鐵芯之插槽,且可減少線圈端部分之銅線之浪費。
10‧‧‧第1段線圈群
11‧‧‧U相第1段單位線圈
12‧‧‧V相第1段單位線圈
13‧‧‧W相第1段單位線圈
20‧‧‧第2段線圈群
21‧‧‧U相第2段單位線圈
22‧‧‧V相第2段單位線圈
23‧‧‧W相第2段單位線圈
50‧‧‧定子
51‧‧‧定子鐵芯
52‧‧‧插槽
53‧‧‧第1相間絕緣紙
54‧‧‧第2相間絕緣紙
60‧‧‧第1段線圈群
61‧‧‧U相第1段單位線圈群
62‧‧‧V相第1段單位線圈群
63‧‧‧W相第1段單位線圈群
70‧‧‧第2段線圈群
71‧‧‧U相第2段單位線圈群
72‧‧‧V相第2段單位線圈群
73‧‧‧W相第2段單位線圈群
611‧‧‧單位線圈
612‧‧‧單位線圈
613‧‧‧單位線圈
621‧‧‧單位線圈
622‧‧‧單位線圈
623‧‧‧單位線圈
631‧‧‧單位線圈
632‧‧‧單位線圈
633‧‧‧單位線圈
711‧‧‧單位線圈
712‧‧‧單位線圈
713‧‧‧單位線圈
721‧‧‧單位線圈
722‧‧‧單位線圈
723‧‧‧單位線圈
731‧‧‧單位線圈
732‧‧‧單位線圈
733‧‧‧單位線圈
H1‧‧‧高度尺寸
H2‧‧‧高度尺寸
L1‧‧‧間距
L2‧‧‧間距
U‧‧‧U相定子繞組
V‧‧‧V相定子繞組
W‧‧‧W相定子繞組
圖1係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旋轉電機之定子之俯視圖。
圖2A係表示U、V、W相之定子繞組之構成之圖,且係表示第1段線圈群之配置之圖。
圖2B係表示U、V、W相之定子繞組之構成之圖,且係表示第2段線圈群之配置之圖。
圖3係表示第1段單位線圈及第2段單位線圈之構成之立體圖。
圖4係截斷定子之一部分而表示之剖面圖。
圖5A係沿圖1之F5-F5線之剖面圖,且係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線圈端之圖。
圖5B係沿圖1之F5-F5之線之剖面圖,且係表示先前構成之線圈端之圖。
圖6A至圖6C分別為沿圖1之F6-F6線之剖面圖,且係表示將第1段單位線圈及第2段單位線圈插入至插槽之複數個步驟之圖。
圖7A係表示第1相間絕緣紙之說明圖。
圖7B係表示第2相間絕緣紙之說明圖。
圖8係表示第2實施形態之旋轉電機之定子之俯視圖。
圖9A係表示第2實施形態之U、V、W相之定子繞組之構成之圖,且係表示第1段線圈群之配置之圖。
圖9B係表示第2實施形態之U、V、W相之定子繞組之構成之圖,且係表示第2段線圈群之配置之圖。
圖10A係表示第3實施形態之U、V、W相之定子繞組之構成之圖,且係表示第1段線圈群之配置之圖。
圖10B係表示第3實施形態之U、V、W相之定子繞組之構成之圖,且係表示第1段線圈群之配置之圖。
以下各實施形態係關於旋轉電機、及旋轉電機之製造方法。於各實施形態中,對實質上相同之構成部位係附註同一符號。於各實施形態中,「線圈」係指將銅線捲繞特定次數而形成為環狀者。「定子繞組」係指連接複數個線圈而構成者。
參照圖1至圖7,對第1實施形態進行說明。
本實施形態中,作為示例,對具備積層型之定子50之內轉子型旋轉電機進行說明。定子50係與未圖示之一般轉子一併構成內轉子型之旋轉電機。於該情形時,旋轉電機可為永久磁鐵馬達,亦可為感應電動機。又,旋轉電機不限於內轉子型,亦可為外轉子型。
圖1所示之三相交流之旋轉電機之定子50具備:定子鐵芯51、及三相各相之定子繞組,即U相之定子繞組U、V相之定子繞組V、W相之定子繞組W。定子鐵芯51係例如將電磁鋼板衝壓成特定之形狀且將該經衝壓之電磁鋼板積層複數片而構成。於定子鐵芯51,形成有例如24個插槽52。定子繞組U、V、W分別收納於插槽。藉此,定子50構成4極24插槽之定子。
U相之定子繞組U具有U相第1段單位線圈11與U相第2段單位線圈 21各4個。U相之各極係將U相第1段單位線圈11與U相第2段單位線圈21分別各1個地組合而構成。於該情形時,各極之U相第1段單位線圈11及U相第2段單位線圈21係各自以相同之插槽間距、例如3插槽間距而構成。又,各極之U相第1段單位線圈11及U相第2段單位線圈21係分別於同一插槽52內,沿定子鐵芯51之徑向重疊而配置。於該情形時,U相第2段單位線圈21係相對於U相第1段單位線圈11,設置於定子鐵芯51之徑向之內側。
V相之定子繞組V具有V相第1段單位線圈12與V相第2段單位線圈22各4個。V相之各極係將V相第1段單位線圈12與V相第2段單位線圈22分別各1個地組合而構成。於該情形時,各極之V相第1段單位線圈12及V相第2段單位線圈22係各自以相同之插槽間距、例如3插槽間距而構成。又,各極之V相第1段單位線圈12及V相第2段單位線圈22係分別於同一插槽52內,沿定子鐵芯51之徑向重疊而配置。於該情形時,V相第2段單位線圈22係相對於V相第1段單位線圈12,設置於定子鐵芯51之徑向之內側。
W相之定子繞組W具有W相第1段單位線圈13與W相第2段單位線圈23各4個。W相之各極係將V相第1段單位線圈13與W相第2段單位線圈23分別各組合1個而構成。於該情形時,各極之W相第1段單位線圈13及W相第2段單位線圈23係各自以相同之插槽間距、例如3插槽間距而構成。又,各極之W相第1段單位線圈13及W相第2段單位線圈23係各自於同一插槽52內沿定子鐵芯51之徑向重疊而配置。於該情形時,W相第2段單位線圈23係相對於W相第1段單位線圈13,設置於定子鐵芯51之徑向之內側。又,於該情形時,各極之第1段單位線圈11、12、13、與第2段單位線圈21、22、23雖然周長不同,但配置關係或插槽間距等同樣地構成。
於圖2中表示針對24個插槽52之各者,將N設為1~24之整數,且 將某個插槽52設為第1插槽之情形時之第N個插槽設為第N插槽。各相之第1段單位線圈11、12、13、及第2段單位線圈21、22、23之各者之線圈間距固定,於該情形時由3插槽構成。
如圖2A、圖2B所示,U相之第1段單位線圈11及第2段單位線圈21係分別捲繞並設置於第1插槽及第4插槽、第7插槽及第10插槽、第13插槽及第16插槽、第19插槽及第22插槽。V相第1段單位線圈12及第2段單位線圈22係分別捲繞並設置於第3插槽及第6插槽、第9插槽及第12插槽、第15插槽及第18插槽、第21插槽及第24插槽。W相第1段單位線圈13及第2段單位線圈23係分別捲繞並設置於第5插槽及第8插槽、第11插槽及第14插槽、第17插槽及第20插槽、第23插槽及第2插槽。
其次,參照圖3,對第1段單位線圈11、12、13、及第2段單位線圈21、22、23之構成進行說明。如圖3所示,各第1段單位線圈11、12、13分別為相同之構成。又,各第2段單位線圈21、22、23亦分別為相同之構成。
第1段單位線圈11、12、13及第2段單位線圈21、22、23之任一者皆以相同之卷數,例如捲繞20次而構成。而且,藉由分別組合第1段單位線圈11、12、13及第2段單位線圈21、22、23,而構成與分割卷數前之例如捲繞40次同等之卷數。第2段單位線圈21、22、23之周長短於第1段單位線圈11、12、13之周長。即,與設置於定子鐵芯51之徑向之外側即外周側之第1段單位線圈11、12、13之周長相比,設置於定子鐵芯51之徑向之內側即內周側之第2段單位線圈21、22、23之周長較短。
此處,如圖4所示,將定子鐵芯51之圓周上配置第1段單位線圈11、12、13之部分即定子鐵芯51之徑向之外側部分的插槽52間之距離設為L1。又,將定子鐵芯51之圓周上配置第2段單位線圈21、22、23 之部分即定子鐵芯51之徑向之內側部分的插槽52間之距離設為L2。於該情形時,因設置第1段單位線圈11、12、13、與第2段單位線圈21、22、23之部分的定子鐵芯51之徑差,而使距離L2變得小於距離L1。
第1段單位線圈11、12、13之周長係以沿定子鐵芯51之徑向之外側部分之方式,按照距離L1而設定。藉此,儘可能減少了第1段單位線圈11、12、13之線圈端部分之高度尺寸。又,位於第1段單位線圈11、12、13之內側之第2段單位線圈21、22、23之周長短於與位於外側之第1段單位線圈11、12、13之周長。而且,第2段單位線圈21、22、23之周長係以沿定子鐵芯51之徑向之內側部分之方式,按照距離L2而設定。因此,與將第2段單位線圈21、22、23設為與第1段單位線圈11、12、13相同周長之情形相比,可減少第2段單位線圈21、22、23之線圈端部分之高度尺寸。
此處,本實施形態中線圈端部分之高度尺寸係指如圖5A、圖5B中H1、H2所示,各單位線圈11、12、13、21、22、23自插槽52之端部朝軸向之外側突出之部分之長度尺寸。此處,如先前構成所示,在第1段單位線圈11、12、13之周長、與第2段單位線圈21、22、23之周長相同之情形時,如圖5B所示,第2段線圈群20之線圈端之高度尺寸H2變得大於第1段線圈群10之線圈端之高度尺寸H1。另一方面,如本實施形態,若將第2段單位線圈21、22、23之周長設為短於第1段單位線圈11、12、13之周長,則如圖5A所示,可將第1段線圈群10之線圈端之高度尺寸H1、與第2段線圈群20之線圈端之高度尺寸H1抑制為相同程度。
圖5A、圖5B係為比較U相單位線圈11、21、V相單位線圈12、22、及W相單位線圈13、23中線圈端之高度尺寸,而將該等單位線圈11、21、12、22、13、23概念性地排成一行予以表示之圖。因此,圖5A、圖5B係與沿圖1中F5-F5線表示剖面之情形時之實際之外形不 同。
第1段單位線圈11、12、13、與第2段單位線圈21、22、23係以不同步驟,配置於定子鐵芯51之插槽52內。即,如圖1所示,第1段單位線圈11、12、13構成了位於插槽52之裏側且以疊繞方式所形成之第1段線圈群10。第2段單位線圈21、22、23構成了位於較第1段線圈群10更內側即插槽52之開放側且以疊繞方式所形成之第2段線圈群20。即,於以疊繞方式形成之第1段線圈群10之內側,配置有第2段線圈群20。
於本實施形態中,疊繞方式係指,如圖1所示,於定子鐵芯51之周向鄰接之各線圈沿定子鐵芯51之徑向交替重疊,且該重疊之內側與外側交替更換而捲繞之方式。於該情形時,第1段線圈群10及第2段線圈群20分別整體上構成為環狀。而且,第1段線圈群10與第2段線圈群20係整體上配置成同心圓狀,第1段線圈群10包圍第2段線圈群20之外側。再者,該情形時之「同心」並非指作為定子繞組之捲繞方法之一種的「同心捲繞方式」。
定子50之製造方法首先如圖6A所示,對定子鐵芯51之插槽52以疊繞方式插入各相之第1段單位線圈11、12、13,藉此形成插槽52之裏側之線圈群,於該情形時形成第1段線圈群10。其後,如圖6B所示,對定子鐵芯51之插槽52以疊繞方式插入各相之第2段單位線圈21、22、23,藉此形成插槽52之開放側即內側之線圈群,於該情形時形成第2段線圈群20。其後,如圖6C所示,擴大第1段線圈群10及第2段線圈群20之線圈端,藉此完成定子50。
定子50係如圖1所示,具備第1相間絕緣紙53及第2相間絕緣紙54。第1相間絕緣紙53如圖7A所示,例如將具有絕緣性之芳族聚醯胺紙切斷成帶狀,且連接該帶狀之兩端而構成為環狀。第1相間絕緣紙53係位於定子鐵芯51之軸向之兩端部,設置於第1段線圈群10與第2段 線圈群20之間。藉此,第1段線圈群10與第2段線圈群20電性絕緣。
第2相間絕緣紙54如圖7B所示,由例如具有絕緣性之矩形狀之芳族聚醯胺紙構成。第2相間絕緣紙54係設置於第1段線圈群10之各相單位線圈11、12、13之彼此間、及第2段線圈群20之各相之單位線圈21、22、23之彼此間。藉此,在第1段線圈群10及第2段線圈群20中,各相之單位線圈電性絕緣。順帶一提,於本實施形態之情形時,因於插槽52內不存在異相之線圈,故於插槽52內未設置有相間絕緣紙。
藉此,在定子50之定子繞組中,U、V、W相之各極係藉由組合複數個於本實施形態中被分割成2個之單位線圈、即第1段單位線圈11、12、13與第2段單位線圈21、22、23而構成。藉此,無需變更作為構成一個磁極之線圈整體之卷數,而可減少對插槽52之插入單位之線圈即單位線圈之卷數,於該情形時可減半。因此,就作為插入單位之各單位線圈11、12、13、21、22、23之單體而言,線圈之截面積減少,且柔軟性增加。其結果,可提高將各單位線圈11、12、13、21、22、23插入至插槽52時之操作性,藉此,可容易將線圈插入至定子鐵芯51之插槽52。
配置於定子鐵芯51之徑向之內側之第2段單位線圈21、22、23之周長,與配置於徑向之外側之第1段單位線圈11、12、13之周長相比較短。因此,可減少第2段單位線圈21、22、23所使用之銅線量,其結果可減少第2段單位線圈21、22、23之線圈端部分之銅線之浪費與銅損耗。
又,相較於第2段單位線圈21、22、23使用與第1段單位線圈11、12、13相同周長之線圈之情形,可減少第2段單位線圈21、22、23之線圈端部之高度尺寸。因此,可減少定子50之軸向之尺寸,而謀求小型化。
參照圖8、圖9A、圖9B,對第2實施形態進行說明。
第1段線圈群10及第2段線圈群20之形狀係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相同,但配置不同。即,設置於定子鐵芯51之徑向之外側之第1段線圈群、與設置於定子鐵芯51之徑向之內側之第2段線圈群20係將所要插入之插槽52各錯開1插槽地配置。於該情形時,於各相中,一個磁極係由插入至不同插槽52之複數個單位線圈所形成。
U相第2段單位線圈21係插入至與該U相第2段單位線圈21同極同相且設置於定子鐵芯51之徑向之外側之U相第1段單位線圈11不同之插槽。V相第2段單位線圈22係插入至與該V相第2段單位線圈22同極同相且設置於定子鐵芯51之徑向之外側之V相第1段單位線圈12不同之插槽。W相第2段單位線圈23係插入至與該W相第2段單位線圈23同極同相且設置於定子鐵芯51之徑向之外側之W相第1段單位線圈13不同之插槽。
具體而言,如圖9A所示,第2實施形態之第1段線圈群10係與第1實施形態之第1段線圈群10同樣地配置。另一方面,如圖9B所示,第2實施形態之第2段線圈群20係相對於第1實施形態之第2段線圈群20錯開1插槽地配置。
如圖9B所示,U相之第2段單位線圈21係分別捲繞並設置於第2插槽及第5插槽、第8插槽及第11插槽、第14插槽及第17插槽、第20插槽及第23插槽。V相之第2段單位線圈22係分別捲繞並設置於第4插槽及第7插槽、第10插槽及第13插槽、第16插槽及第19插槽、第22插槽及第1插槽。W相之第2段單位線圈23係分別捲繞並設置於第6插槽及第9插槽、第12插槽及第15插槽、第18插槽及第21插槽、第24插槽及第3插槽。
順帶一提,於該情形時,於各插槽52內配置異相之單位線圈。因此,於插槽52內,於異相之單位線圈間設置未圖示之相間絕緣紙,藉此使異相之單位線圈間電性絕緣。
藉此,取得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相同之作用效果。進而藉此,可取得與在未圖示之轉子設置偏斜(skew)之構造同等之作用效果。即,例如觀察籠形三相感應電動機,一般而言,定子籠係以位於轉子之軸向兩端部之2個端環、及連接該2個端環之複數根導條所構成。而且,此種轉子籠為抑制扭矩不均,而採用不使端環與導條垂直配置而附以特定角度之偏斜構造。然而,此種轉子係例如以鋁壓鑄形成,若採用設置偏斜之構成,則較難製造。與此相對,根據第2實施形態之構成,藉由使第1段線圈群10與第2段線圈群20朝定子鐵芯51之周向錯開配置,可取得與於定子設置偏斜之情形同等之作用效果。因而,不再需要於定子設置偏斜,其結果可簡化轉子之構成。
參照圖10A、圖10B,對第3實施形態進行說明。
圖10A、圖10B係關於4極36之插槽之定子50,表示了各單位線圈之配置。於第3實施形態中,定子50具備第1段線圈群60、及第2段線圈群70。第1段線圈群60係以如將第1實施形態中之各第1段單位線圈11、12、13進而分割成三份之形態構成。即,第3實施形態中之第1段線圈群60具有U相第1段單位線圈群61、V相第1段單位線圈群62、及W相第1段單位線圈群63各2組。
U相第1段單位線圈群61係例如藉由以9插槽間距構成且各錯開1間距而配置之3個單位線圈611、612、613所構成。同樣,V相第1段單位線圈群62係藉由以9插槽間距構成且各錯開1間距而配置之3個單位線圈621、622、623所構成。同樣,W相第1段單位線圈群63係藉由以9插槽間距構成且各錯開1間距而配置之3個單位線圈631、632、633所構成。
第2段線圈群70亦與第1段線圈群60同樣,以如將第1實施形態中之各第2段單位線圈21、22、23進而分割成三份之形態構成。即,第3實施形態中之第2段線圈群70係具有U相第2段單位線圈群71、V相第2 段單位線圈群72、及W相第2段單位線圈群73各2組。
U相第2段單位線圈群71係例如藉由以9插槽間距構成且各錯開1間距而配置之3個單位線圈711、712、713所構成。同樣,V相第2段單位線圈群72係藉由以9插槽間距構成且各錯開1間距而配置之3個單位線圈721、722、723所構成。同樣,W相第2段單位線圈群73係藉由以9插槽間距構成且各錯開1間距而配置之3個單位線圈731、732、733所構成。
於該情形時,構成第1段線圈群60之各單位線圈611、612、613、621、622、623、631、632、633之卷數、與構成第2段線圈群70之各單位線圈711、712、713、721、722、723、731、732、733之卷數相同。另一方面,構成第2段線圈群70之各單位線圈711、712、713、721、722、723、731、732、733之周長較構成第1段線圈群60之各單位線圈611、612、613、621、622、623、631、632、633之周長短。
於該情形時,U、V、W相之定子繞組U、V、W係以單層疊繞方式構成。單層疊繞方式為疊繞方式,且係指於同一插槽52內未收納異相單位線圈之構成,即,於一插槽52內僅設置有單相之單位線圈之構成。
U相第1段單位線圈群61及U相第2段單位線圈群71之卷數總數係與第1實施形態同樣,例如為捲繞40次。V相第1段單位線圈群62及V相第2段單位線圈群72之卷數總數係與第1實施形態同樣,例如為捲繞40次。W相第1段單位線圈群63及W相第2段單位線圈群73之卷數總數係與第1實施形態同樣,例如為捲繞40次。
藉此,取得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及第2實施形態相同之作用效果。進而,可進而減少成為向插槽52內之插入單位之單位線圈之卷數,故可增加單位線圈之柔軟性,而更容易將單位線圈插入至插槽52。
各相之定子繞組U、V、W係以單層疊繞方式形成。即,於同一插槽52內未配置有異相之單位線圈。因此,於插槽52內,無需考慮異相之單位線圈間之電性絕緣,從而無需於插槽52內設置相間絕緣紙。因此,可更簡化定子50之構成,且確保插槽52內之空間更寬,故可更容易地插入單位線圈。
定子50並不限於上述各實施形態者,亦可適當變更插槽52之數量或極數。即,定子50並不限於4極24插槽或4極36插槽者,亦可例如為4極48插槽等其他構成者。又,亦可將構成1個磁極之線圈分割成大於等於3份,分割成如第1段線圈群、第2段線圈群、及第3段線圈群而配置。
根據以上說明之實施形態,旋轉電機之定子具有複數個對定子鐵芯之插槽以疊繞方式插入複數個單位線圈而構成之線圈群。而且,複數個線圈群中,與構成位於定子鐵芯之外周側之線圈群之單位線圈相比,構成位於定子鐵芯之內周側之線圈群之單位線圈之周長較短。藉此,可減少形成各單位線圈之銅線之浪費,進而謀求線圈之銅損耗及線圈端高度之降低。進而,因無需改變構成一極之線圈之卷數總數,便可減少作為插入至插槽之插入單位之單位線圈之卷數,故就各單位線圈單體而言,線圈之截面積降低,且柔軟性增加。因而,可提高將各單位線圈插入至定子鐵芯之插槽時之操作性,其結果容易對定子鐵芯之插槽插入線圈。
雖然說明了本發明之若干實施形態,但該等實施形態係作為示例而提出者,並未意欲限定發明之範圍。該等新穎之實施形態可以其他多種形態加以實施,在未脫離本發明之主旨之範圍內,可進行多種省略、置換、變更。該等實施形態或其變更係包含於發明之範圍或主旨內,且涵蓋於專利申請範圍所記載之發明與其均等之範圍內。
10‧‧‧第1段線圈群
11‧‧‧U相第1段單位線圈
12‧‧‧V相第1段單位線圈
13‧‧‧W相第1段單位線圈
20‧‧‧第2段線圈群
21‧‧‧U相第2段單位線圈
22‧‧‧V相第2段單位線圈
23‧‧‧W相第2段單位線圈
50‧‧‧定子
51‧‧‧定子鐵芯
52‧‧‧插槽
53‧‧‧第1相間絕緣紙
54‧‧‧第2相間絕緣紙
U‧‧‧U相定子繞組
V‧‧‧V相定子繞組
W‧‧‧W相定子繞組

Claims (9)

  1. 一種旋轉電機,其包含:定子,其具有定子鐵芯及複數個線圈群,其中上述線圈群係對上述定子鐵芯之插槽以疊繞方式插入複數個單位線圈而構成;及轉子,其設置成可相對於上述定子旋轉;且上述複數個線圈群中,與構成位於上述定子鐵芯之外周側之線圈群之單位線圈相比,構成位於上述定子鐵芯之內周側之線圈群之單位線圈之周長較短。
  2. 如請求項1之旋轉電機,其中於複數個上述插槽中之同一插槽,插入有上述複數個單位線圈中同極同相之單位線圈。
  3. 如請求項1之旋轉電機,其中上述各線圈群中之同極同相之單位線圈係錯開特定插槽而插入至上述插槽。
  4. 如請求項3之旋轉電機,其中於上述各插槽中之1個上述插槽收納有1個上述單位線圈。
  5. 如請求項1之旋轉電機,其中上述各線圈群係配置成同心圓狀。
  6. 如請求項2之旋轉電機,其中上述各線圈群係配置成同心圓狀。
  7. 如請求項3之旋轉電機,其中上述各線圈群係配置成同心圓狀。
  8. 如請求項4之旋轉電機,其中上述各線圈群係配置成同心圓狀。
  9. 一種旋轉電機之製造方法,該旋轉電機包含複數個線圈群,且線圈群係對定子鐵芯之插槽以疊繞方式插入複數個單位線圈而構成;該轉子鐵芯之製造方法包含以下步驟:在將構成上述複數個線圈群中之一線圈群之上述單位線圈插入至上述各插槽內且配置於上述插槽之裏側後,將構成與上述 一線圈群不同之另一線圈群之上述單位線圈插入至上述插槽內,且以與上述一線圈群成同心圓狀之方式相對於上述一線圈群配置於上述插槽之開放側。
TW103107962A 2013-08-07 2014-03-07 旋轉電機及旋轉電機之製造方法 TWI52463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64178A JP6356394B2 (ja) 2013-08-07 2013-08-07 回転電機、及び回転電機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07324A true TW201507324A (zh) 2015-02-16
TWI524633B TWI524633B (zh) 2016-03-01

Family

ID=524480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07962A TWI524633B (zh) 2013-08-07 2014-03-07 旋轉電機及旋轉電機之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305339B2 (zh)
JP (1) JP6356394B2 (zh)
CN (1) CN104348273B (zh)
TW (1) TWI52463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02961B2 (ja) * 2013-09-18 2017-09-27 三工機器株式会社 ステー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599713B2 (ja) * 2015-09-30 2019-10-30 株式会社東芝 回転電機
US11101723B2 (en) * 2015-10-01 2021-08-2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Three-phase induction motor
FR3044183B1 (fr) * 2015-11-23 2017-12-22 Labinal Power Systems Convertisseur alternatif/continu a structure imbriquee
WO2017110987A1 (ja) * 2015-12-25 2017-06-29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ステータおよび回転電機
JP6745202B2 (ja) * 2016-11-25 2020-08-26 株式会社Soken 回転電機
FR3061815B1 (fr) * 2017-01-06 2021-01-01 Valeo Equip Electr Moteur Stator bobine pour machine electrique tournante
US10715001B2 (en) * 2017-06-28 2020-07-14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Dynamo-Electric Machine
DE102018121354A1 (de) 2018-08-31 2020-03-05 Valeo Siemens Eautomotive Germany Gmbh Stator mit einer Temperaturerfassungseinheit für einen Elektromotor
JP7383899B2 (ja) * 2019-03-29 2023-11-2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回転電機
JP7372128B2 (ja) * 2019-12-03 2023-10-31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電動機および電動機の製造方法
WO2021135994A1 (zh) * 2019-12-31 2021-07-08 广东美的白色家电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定子和电机
US20230170753A1 (en) * 2020-05-06 2023-06-01 Safran Power Usa, Llc Generator common core winding
WO2023032134A1 (ja) * 2021-09-02 2023-03-0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動機、圧縮機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324322A (en) * 1964-06-18 1967-06-06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 Dynamoelectric machine having a concentric coil winding
JPS508003A (zh) * 1973-05-24 1975-01-28
JPS5429044B2 (zh) * 1973-11-12 1979-09-20
KR940001176B1 (ko) * 1990-07-19 1994-02-16 가부시끼가이샤 도시바 3상 전기자 권선
JPH05191940A (ja) * 1992-01-10 1993-07-30 Toshiba Corp 三相12極電機子巻線
US5898251A (en) * 1995-08-18 1999-04-27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Method of making armature winding of double-layer concentric-wound or lap-winding type for dynamoelectric machine
JPH1028346A (ja) * 1996-07-08 1998-01-27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ブラシレスdcモータ
JP2000083340A (ja) * 1998-09-02 2000-03-21 Nippon Electric Ind Co Ltd Srモータ用ステータ巻線及びその巻線形成方法
JP3767789B2 (ja) * 2000-02-21 2006-04-1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交流発電機の固定子
JP2002044893A (ja) * 2000-07-19 2002-02-08 Hitachi Ltd 回転電機またはリニアモータおよびその固定子
JP3621635B2 (ja) * 2000-08-10 2005-02-1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
FR2832265B1 (fr) * 2000-09-25 2006-12-29 Denso Corp Machine electrique tournante et procede pour la fabriquer
JP3561249B2 (ja) * 2001-09-17 2004-09-0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交流発電機の固定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6794785B2 (en) * 2002-06-26 2004-09-21 Denso Corporation Alternator for vehicles
JP4437671B2 (ja) * 2004-01-29 2010-03-2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交流発電機
EP1653587B1 (en) * 2004-10-29 2013-06-26 Hitachi, Ltd. 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JP4665595B2 (ja) * 2005-04-28 2011-04-0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の巻線構造
FR2888059B1 (fr) * 2005-06-30 2007-09-07 Valeo Equip Electr Moteur Enroulement de phase pour un stator de machine electrique tournante et stator equipe d'un tel enroulement de phase
CN101297464B (zh) * 2005-11-22 2011-08-24 株式会社美姿把 旋转电机中的电枢及其制造方法
DE102007005742A1 (de) 2007-01-29 2008-07-31 Robert Bosch Gmbh Mehrphasige elektrische Maschine
JP4688003B2 (ja) * 2007-03-05 2011-05-2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回転電機
JP5329196B2 (ja) * 2008-12-12 2013-10-3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ステータ及びその巻線方法
JP5446406B2 (ja) * 2009-04-09 2014-03-19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電機における固定子
JP5089677B2 (ja) * 2009-12-10 2012-12-0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回転電機
KR101224688B1 (ko) * 2009-12-18 2013-01-21 도요타지도샤가부시키가이샤 스테이터
JP5554997B2 (ja) * 2010-01-20 2014-07-23 アスモ株式会社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のステータ及び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JP5457869B2 (ja) * 2010-02-12 2014-04-02 東芝産業機器製造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及び回転電機
JPWO2011102150A1 (ja) * 2010-02-18 2013-06-17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用電機子
JP5734591B2 (ja) * 2010-07-20 2015-06-17 東芝産業機器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及び回転電機
US9712010B2 (en) * 2010-10-14 2017-07-18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Motor having a cage wave stator winding
JP5461709B2 (ja) * 2010-12-14 2014-04-0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回転電機およびそれに用いられる固定子の製造方法
JP5620806B2 (ja) * 2010-12-22 2014-11-05 オークマ株式会社 電動機
JP5936842B2 (ja) * 2011-10-18 2016-06-22 株式会社ミツバ 電動モータ、及び電動モータの巻線の巻装方法
JP5761690B2 (ja) * 2011-12-15 2015-08-12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ステータ製造方法及びコイル挿入装置
JP5816567B2 (ja) * 2012-02-01 2015-11-18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
JP5858145B2 (ja) * 2012-03-29 2016-02-10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コイル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356394B2 (ja) 2018-07-11
CN104348273A (zh) 2015-02-11
TWI524633B (zh) 2016-03-01
US20150042196A1 (en) 2015-02-12
CN104348273B (zh) 2018-05-15
JP2015035837A (ja) 2015-02-19
US10305339B2 (en) 2019-05-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24633B (zh) 旋轉電機及旋轉電機之製造方法
JP6477338B2 (ja)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
US9608501B2 (en)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JP5777806B2 (ja)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巻線
JP5948850B2 (ja) 回転電機の波巻き巻線
WO2015029579A1 (ja) 回転電機
JP5619046B2 (ja) 回転電機およびそれに用いられるステータの製造方法
JPWO2014125646A1 (ja) 回転電機
CN108736614B (zh) 旋转电机的定子
JP2018042423A (ja) コイルおよびコイルを備えた回転電機
JP2014036559A (ja)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
JP2018088729A (ja) 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
JP5995883B2 (ja)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
JP2017221077A (ja)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
US20150372575A1 (en) High speed induction machine with fractional-slot tooth-coil winding
JP6585236B2 (ja) 回転電機、及び回転電機の製造方法
US10128712B2 (en) 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6093684B2 (ja)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及びこれを備えた回転電機
JP2016034192A (ja) 固定子および回転電機
JP6366912B2 (ja) 回転電機
JP5556565B2 (ja) 回転電機
CN114128092B (zh) 旋转电机的电枢绕组以及旋转电机
CN201639455U (zh) 20极三相永磁同步曳引机定子
JP5573756B2 (ja) 回転電機
JP2008228432A (ja) 4相回転電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