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435522A - 碳粉容器及影像形成裝置 - Google Patents

碳粉容器及影像形成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435522A
TW201435522A TW103109717A TW103109717A TW201435522A TW 201435522 A TW201435522 A TW 201435522A TW 103109717 A TW103109717 A TW 103109717A TW 103109717 A TW103109717 A TW 103109717A TW 201435522 A TW201435522 A TW 20143552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oner
toner container
container
bottle
uni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097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42959B (zh
Inventor
Junji Yamabe
Seiji Terazawa
Masashi Hasegawa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05230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016121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05118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016120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4355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355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429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4295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77Arrangements for metering and dispensing developer from a developer cartridge into the development uni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65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 G03G15/0867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cylindrical developer cartridges, e.g. toner bottles for the developer replenishing opening
    • G03G15/087Developer cartridges having a longitudinal rotational axis, around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rotated when mounting or using the cartridge
    • G03G15/0872Developer cartridges having a longitudinal rotational axis, around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rotated when mounting or using the cartridge the developer cartridges being generally horizontally mounted parallel to its longitudinal rotational axi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77Arrangements for metering and dispensing developer from a developer cartridge into the development unit
    • G03G15/0881Sealing of developer cartridges
    • G03G15/0886Sealing of developer cartridges by mechanical means, e.g. shutter, plu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65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 G03G15/0867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cylindrical developer cartridges, e.g. toner bottles for the developer replenishing opening
    • G03G15/0868Toner cartridges fulfilling a continuous function within the electrographic apparatus during the use of the supplied developer material, e.g. toner discharge on demand, storing residual toner, acting as an active closure for the developer replenishing open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87Arrangements for conveying and conditioning developer in the developing unit, e.g. agitating, removing impurities or humidity
    • G03G15/0889Arrangements for conveying and conditioning developer in the developing unit, e.g. agitating, removing impurities or humidity for agitation or stirring

Abstract

一種影像形成裝置包括蓋拉拽機構,該蓋拉拽機構包括:一鉤,用以藉由從瓶子頭部拉拽打開碳粉排出口;以及一蓋組件,其與碳粉瓶的瓶子頭部接觸,以關閉碳粉排出口的蓋組件,並且該蓋拉拽機構沿著相對於在水平方向延伸的虛擬線向上傾斜的方向拉拽該蓋組件。因此,在該蓋組件與該瓶子頭部之間以及該蓋組件與空氣容易通過的該碳粉排出口的上面之間距離減小;從而,防止空氣從該瓶子頭部的外部進入內部。更進一步地,可防止碳粉從該瓶子頭部內部擴散到容器的外部之發生。

Description

碳粉容器及影像形成裝置
本發明有關於一種影像形成裝置,該影像形成裝置包括碳粉影像形成單元,該碳粉影像形成單元利用碳粉形成碳粉影像,並且該影像形成裝置包括碳粉供應單元,該碳粉供應單元將從碳粉容器排出的碳粉提供到該碳粉影像形成單元。更進一步地,本發明有關於一種碳粉容器,該碳粉容器含有供應到該影像形成裝置的該碳粉影像形成單元的碳粉。
傳統上,已知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申請公開第2005-178810號)中所描述的碳粉供應單元作為此類影像形成裝置中所使用的碳粉供應單元。第54圖為舉例說明連接到專利文獻1中所述的碳粉供應單元的碳粉容器頭部的剖視圖。儘管碳粉容器900形成圓柱形形狀,但是該圖僅僅舉例說明容器頭部,該容器頭部為圓柱軸線方向上的圓柱形碳粉容器900的端部。該碳粉容器900的容器頭部連接至蓋組件901,該蓋組件901關閉設置於該容器頭部上的碳粉排出口。未繪製的碳粉供應單元使圓柱形碳粉容器900收納在使得碳粉容器900的圓柱軸線方向沿著水平方向延伸之位置上。如第55圖所示,收納碳粉容器900的碳粉供應單元利用蓋拉拽機構950收納手柄部901a,該手柄部901a從碳粉容器900的蓋組件901的前表面突出。然後,該蓋拉拽機構950沿著碳粉容器900的圓柱軸線方向,以遠離碳粉容器900的方向上移動,以便蓋組件901如圖式中所示從碳粉容器900的容器頭部拉出,藉此打開碳粉排出口。因此,在該碳粉排出口與從容器頭部拉出的蓋組件901之間形成縫隙。在此狀態下,碳粉容器900係在碳粉容器900的圓柱軸線周圍旋轉。依據該旋轉,容器中的碳粉受到設置於碳粉容器900的內周邊表面上的螺旋形突起的影響,而從容器後端部一側被 移向容器頭部,藉此有助於碳粉經碳粉排出口排出。經碳粉排出口排出的碳粉被未繪製的輸送單元輸送,並被供應到顯影裝置。
利用具有上述配置的碳粉供應單元,如第55圖所示,在碳粉經 碳粉排出口排出後,被排出的碳粉通過垂直方向上的下端部區域,自碳粉排出口與蓋組件901之間形成的縫隙的整個區域排出。與此相反,沒有碳粉通過該縫隙垂直方向上的上端部區域;因此,其中形成了空間。當驅動該碳粉容器900旋轉時,空氣通過圖式中箭頭所指的該空間,並且容器外部的空氣很容易經碳粉排出口進入。因此,存在著帶入的空氣將碳粉吹進容器中以及促使碳粉從容器內部擴散到容器外部的可能性。
即使碳粉容器900未配置成被驅動以旋轉,但如果是如圖示中 所示碳粉排出口橫向面對容器這樣的配置,也存在碳粉以類似的方式擴散的可能性。例如,如果影像形成裝置具有用於驅動並旋轉輸送碳粉的輸送組件的配置,那麼儘管碳粉容器900未被驅動以旋轉,也存在由於輸送組件的驅動與旋轉而使空氣通過上述空間被帶入容器中以及碳粉擴散到周圍的可能性。更進一步地,例如,如果由於排氣風扇等的驅動,而從裝置的上面向下面產生緩和的氣流,那麼存在氣流經橫向面對容器的該碳粉排出口而進入容器的可能性,如第55圖中箭頭所指,以及碳粉被擴散到周圍的可能性。如果是碳粉容器被設定在碳粉供應單元中使得碳粉排出口橫向面對容器的位置中這樣的配置,那麼存在碳粉以類似的方式擴散到周圍的可能性。
考慮到上述問題而完成了本發明,並且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 以下影像形成裝置及碳粉容器。具體地,本發明是一種影像形成裝置等,其能夠防止發生碳粉從碳粉容器的內部擴散到其外部,該碳粉容器被碳粉供應單元收納在一位置上,使得碳粉排出口橫向面對該容器。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的特徵在於,一種影像形成裝置包 括一碳粉影像形成單元,該碳粉影像形成單元利用碳粉形成一碳粉影像;一碳粉供應單元,該碳粉供應單元將碳粉容器收納在一位置上,使得該碳 粉容器的碳粉排出口橫向面對該容器,同時該碳粉供應單元將經由該碳粉排出口排出的碳粉供應到該碳粉影像形成單元;以及一蓋拉拽單元,該蓋拉拽單元將一蓋組件從該碳粉容器的主體拉出,從而打開該碳粉排出口,該蓋組件鄰接該主體以關閉該碳粉排出口,其中該蓋拉拽單元沿著相對於水平方向延伸的虛擬線向上傾斜的方向拉出該蓋組件。
本發明不同於第55圖中所示的配置,並且因為下面所述的原 因,可防止發生碳粉從該碳粉容器的容器頭部擴散到該容器外部。具體而言,在第55圖中,被排出的碳粉通過垂直方向上的下端部區域,離開該容器頭部的該碳粉排出口與被拉出該容器頭部的該蓋組件901之間形成的縫隙的整個區域。因此,為了防止碳粉在該區域積聚,在某種程度上須在該碳粉排出口與該蓋組件901之間獲得大的距離。依據本發明,為了得到這樣的距離,該蓋組件是沿著相對於虛擬線向上傾斜的方向被拉出,以便該蓋組件處於傾斜向上的位置。因此,如下所述獲得該容器頭部的該碳粉排出口與被拉出該容器頭部的該蓋組件之間形成的該縫隙的大小。也就是說,出自垂直方向的該縫隙的整個區域,碳粉所通過的該下端部區域比空氣所通過的上端部區域大。因此,在碳粉所通過的該下端部區域中,該碳粉排出口與該蓋組件之間獲得了足夠的距離,並且以期望的方式排出碳粉。更進一步地,在碳粉不通過的該上端部區域中,減小該碳粉排出口與該蓋組件之間的距離,防止了空氣的進入。因此,在空氣容易通過的該上端部區域中防止了空氣的進入,並且可產生防止發生碳粉從該容器頭部的內部擴散到該容器外部的優點。
1‧‧‧影像形成單元(碳粉影像形成單元的部分)
1Y‧‧‧影像形成單元
1C‧‧‧影像形成單元
1M‧‧‧影像形成單元
1K‧‧‧影像形成單元
3Y‧‧‧感光元件
5Y‧‧‧充電裝置
6Y‧‧‧充電輥
7‧‧‧顯影單元
7C‧‧‧顯影單元
7M‧‧‧顯影單元
7K‧‧‧顯影單元
7Y‧‧‧顯影單元
8Y‧‧‧第一輸送器螺杆
9‧‧‧第一藥劑容器
9Y‧‧‧第一藥劑容器
10Y‧‧‧碳粉濃度感應器
11Y‧‧‧第二輸送器螺杆
12Y‧‧‧顯影輥
13Y‧‧‧刮片
14Y‧‧‧第二藥劑容器
15Y‧‧‧顯影套筒
16Y‧‧‧磁輥
17Y‧‧‧碳粉供應口
18Y‧‧‧連通口
20‧‧‧光寫入單元(碳粉影像形成單元的部分)
31‧‧‧第一送紙匣
31a‧‧‧第一送紙輥
32‧‧‧第二送紙匣
32a‧‧‧第二送紙輥
33‧‧‧送紙路徑
34‧‧‧輸送輥
35‧‧‧定位輥
40‧‧‧轉印單元
41‧‧‧中間轉印帶
47‧‧‧驅動輥
49‧‧‧壓印線進入輥
50‧‧‧副轉印輥50
60‧‧‧定影單元
61‧‧‧壓力加熱器輥
62‧‧‧定影帶單元
63‧‧‧加熱器輥
64‧‧‧定影帶
65‧‧‧張力輥
66‧‧‧驅動輥
67‧‧‧紙張排出輥
68‧‧‧堆放部
70‧‧‧碳粉供應裝置(碳粉供應單元)
71‧‧‧料斗部
72‧‧‧旋轉軸組件
73‧‧‧壓膜
74‧‧‧碳粉偵測感應器
75‧‧‧輸送噴嘴
76‧‧‧碳粉供應螺杆
77‧‧‧掉落引導噴嘴
78‧‧‧容器收納單元
78a‧‧‧切口(嚙合部)
78b‧‧‧錯裝防止切口(錯裝防止嚙合部)
78c‧‧‧錐形表面
78c-1‧‧‧第一錐形部
78c-2‧‧‧第二錐形部
80‧‧‧蓋拉拽機構(蓋拉拽單元)
80Y‧‧‧蓋拉拽機構
80‧‧‧蓋拉拽機構
81‧‧‧滑動杆
82‧‧‧鉤(鉤組件、蓋收納單元)
83‧‧‧收納圓筒
83a‧‧‧狹縫
95‧‧‧安置板
96‧‧‧瓶子驅動單元
97Y‧‧‧瓶子收納部
98Y‧‧‧驅動接收齒輪
100‧‧‧碳粉瓶(碳粉容器)
100C‧‧‧碳粉瓶
100M‧‧‧碳粉瓶
100K‧‧‧碳粉瓶
100Y‧‧‧碳粉瓶
101Y‧‧‧碳粉瓶
101a‧‧‧螺旋凹槽
101b‧‧‧瓶子頭部(主體、端部)
101b-1‧‧‧環形突起
101b-2‧‧‧邊界面
101c‧‧‧碳粉排出口
101d‧‧‧杆收納組件101d(位置返回單元的部分)
101f‧‧‧夾具插槽
101g‧‧‧彈簧收納組件
101h‧‧‧杆收納組件
101j‧‧‧螺旋葉片
101bY‧‧‧杆收納組件
101cY‧‧‧蓋組件
110‧‧‧蓋組件
111‧‧‧蓋主體
112‧‧‧杆狀部
113‧‧‧大口徑部分
114‧‧‧手柄部
115‧‧‧密封組件
116‧‧‧塞件(塞部)
116a‧‧‧錐形表面
116b‧‧‧階梯部(階梯)
120‧‧‧引導杆(杆部、返回力施加單元)
120a‧‧‧中空部
121‧‧‧彈簧接收組件
122‧‧‧螺旋彈簧
128‧‧‧攪拌槳
129‧‧‧攪拌葉片
112‧‧‧螺旋彈簧(位置返回單元的部分)
128‧‧‧攪拌槳(葉片組件)
131‧‧‧週邊突起
132‧‧‧錯裝防止突起
900‧‧‧碳粉容器
901‧‧‧蓋組件
902‧‧‧週邊突起
901a‧‧‧手柄部
910‧‧‧碳粉供應裝置
912‧‧‧嚙合切口
913‧‧‧驅動馬達
950‧‧‧蓋拉拽機構
L1‧‧‧圓柱中心軸線
第1圖為依據實施例舉例說明印表機的示意性配置圖;第2圖為舉例說明印表機中用於形成Y碳粉影像的影像形成單元配置的示意圖;第3圖為舉例說明影像形成單元外部的立體圖;第4圖為舉例說明影像形成單元的顯影單元內部的分解配置圖; 第5圖為舉例說明印表機的碳粉瓶的立體圖;第6圖為舉例說明當蓋組件打開時碳粉瓶的立體圖;第7圖為舉例說明印表機的碳粉供應裝置的立體圖;第8圖為舉例說明連接至碳粉供應裝置的碳粉瓶的瓶子主體及其周圍配置的示意性配置圖;第9圖為舉例說明碳粉供應裝置的瓶子驅動單元中的Y瓶子連接部以及Y碳粉瓶的立體圖;第10圖為舉例說明Y瓶子連接部在連接碳粉瓶的狀態下的立體圖;第11圖為舉例說明碳粉供應裝置的蓋拉拽機構的放大立體圖;第12圖為舉例說明在與第11圖相比驅動杆略微前移的狀態下蓋拉拽機構的放大立體圖;第13圖為舉例說明在與第12圖相比驅動杆略微前移的狀態下蓋拉拽機構的放大立體圖;第14圖為舉例說明碳粉瓶的蓋組件以及杆收納組件的放大立體圖;第15圖為舉例說明碳粉瓶的瓶子頭部的放大剖視圖。
第16圖為舉例說明在蓋組件被拉出的狀態下瓶子頭部的放大剖視圖;第17圖為舉例說明在上述狀態下瓶子頭部以及在打開狀態下傳統配置的蓋的放大剖視圖;第18圖為舉例說明蓋組件以及杆收納組件的部分放大剖視圖。
第19圖為舉例說明杆收納組件的收納孔周圍的錐形部的第一示例的放大剖視圖;第20圖為舉例說明杆收納組件的收納孔周圍的錐形部的第二示例的放大剖視圖;第21圖為舉例說明杆收納組件的收納孔周圍的錐形部的第三示例的放大剖視圖;第22圖為蓋組件從其後側觀看時的立體圖與後視圖;第23圖為舉例說明瓶子頭部以及從瓶子頭部拉出的蓋組件的放大剖視圖;第24圖為舉例說明瓶子頭部以及與瓶子頭部接觸的蓋組件的放大剖視圖; 第25圖為舉例說明碳粉經過碳粉排出口之行為的剖視圖;第26圖為舉例說明瓶子頭部的放大立體圖;第27圖為舉例說明瓶子頭部與蓋組件的立體圖;第28圖為舉例說明攪拌碳粉的引導杆行為的剖視圖;第29圖為舉例說明包括引導杆的蓋組件110的立體圖,該引導杆具有攪拌槳,該攪拌槳形成在引導杆的端部;第30圖為舉例說明包括引導杆的蓋組件110的立體圖,該引導杆具有攪拌葉片,該攪拌葉片形成在引導杆的端部;第31圖為舉例說明瓶子頭部的放大配置圖,該瓶子頭部具有形成在其內周面上的螺旋凹槽;第32圖為舉例說明大口徑部分113的放大剖視圖,該大口徑部分113具有形成在其後端部上的錐形部;第33圖為舉例說明比較例中的手柄部的放大剖視圖;第34圖為舉例說明瓶子頭部101b的放大立體圖;第35圖為舉例說明瓶子頭部101b的放大側視圖;第36圖為舉例說明在依據第一示例之印表機中與蓋組件接觸的瓶子頭部的放大配置圖;第37圖為舉例說明在印表機中從瓶子頭部拉出蓋組件的放大配置圖;第38圖為舉例說明蓋組件的縱向剖視圖;第39圖為舉例說明蓋組件正在接近瓶子頭部時的狀態的示例剖視圖。
第40圖為舉例說明剛好在蓋組件與瓶子頭部接觸之前瓶子頭部的放大剖視圖;第41圖為舉例說明在依據第二示例之印表機中瓶子頭部與碳粉瓶的蓋組件接觸的狀態下瓶子頭部的放大配置圖;第42圖為舉例說明在印表機中碳粉瓶的蓋組件打開的狀態下瓶子頭部的放大配置圖;第43圖為舉例說明依據第二示例之印表機修改示例的瓶子頭部的放大配置圖;第44圖為舉例說明在依據第三示例之印表機中瓶子頭部與碳粉瓶的蓋組件接觸的狀態下瓶子頭部的放大配置圖; 第45圖為舉例說明在印表機中之碳粉瓶的蓋組件打開的狀態下瓶子頭部的放大配置圖;第46圖為舉例說明在依據第四示例之印表機中瓶子頭部與碳粉瓶的蓋組件接觸的狀態下瓶子頭部的放大配置圖;第47圖為舉例說明在印表機中之碳粉瓶的蓋組件打開的狀態下瓶子頭部的放大配置圖;第48圖為舉例說明依據第四示例之印表機中的瓶子頭部與碳粉瓶的蓋組件的立體圖。
第49圖為舉例說明依據第四示例之印表機的第一修改示例的蓋組件與該杆收納組件的放大配置圖;第50圖為舉例說明依據第四示例之印表機的第二修改示例的蓋組件與該杆收納組件的放大配置圖;第51圖為舉例說明依據第二修改示例之引導杆的立體圖;第52圖為舉例說明依據第四示例之印表機的第三修改示例的蓋組件與杆收納組件的放大配置圖;第53圖為舉例說明依據第四示例之印表機的第四修改示例的瓶子頭部的放大配置圖;第54圖為舉例說明連接至專利文獻1中之碳粉供應單元的碳粉容器頭部的剖視圖;第55圖為舉例說明在蓋組件打開的狀態下頭部的剖視圖。
第56圖為舉例說明依據第五示例之碳粉瓶的立體圖。
第57圖為以放大方式舉例說明第56圖的碳粉瓶的瓶子頭部的放大立體圖;第58圖為舉例說明碳粉瓶的正面圖;第59圖為舉例說明依據第五示例之碳粉供應裝置的容器收納單元的立體圖與正面圖;第60圖為舉例說明容器收納單元以及朝其移動的碳粉瓶的瓶子頭部的放大側視圖;第61圖為舉例說明被啟動以推到容器收納單元中之瓶子頭部的放大側視圖; 第62圖為舉例說明被推到容器收納單元中之瓶子頭部上的週邊突起旋轉容器收納單元的狀態的放大側視圖。
第63圖為舉例說明設定在容器收納單元中之瓶子頭部的放大側視圖;第64圖為舉例說明在錯誤顏色的錯裝被阻止的狀態下容器收納單元以及瓶子頭部的放大側視圖;第65圖為圍繞容器收納單元的錯裝防止切口以及碳粉瓶的錯裝防止突起進行舉例說明的放大立體圖;第66圖為圍繞比較示例中之容器收納單元的錯裝防止切口以及碳粉瓶的錯裝防止突起進行舉例說明的放大立體圖;第67圖為舉例說明連接至專利文獻2中之碳粉供應裝置的碳粉瓶的立體圖;第68圖為舉例說明碳粉瓶的正面圖;第69圖為舉例說明碳粉供應裝置之相關部分的相關部分配置圖;第70圖為舉例說明在連接碳粉瓶的狀態下相關部分的相關部分配置圖;以及第71圖為舉例說明第五示例之印表機的第一修改示例中容器收納單元的側視圖與正面圖。
下面給出應用到電子照相印表機(下文中,簡稱“印表機”)的本發明實施例的說明,所述電子照相印表機為一種影像形成裝置。
首先,給出依據實施例的印表機的基本配置的說明。第1圖為依據實施例舉例說明印表機的示意性配置圖。該印表機包括用於黃色、青綠色、品紅色以及黑色(下文中,稱為Y、C、M以及K)的四個影像形成單元1Y、1C、1M以及1K。它們利用不同顏色的碳粉,即Y、C、M以及K,作為影像形成物質,來形成影像;另外,它們具有相同的配置。
第2圖為舉例說明用於形成Y碳粉影像的該影像形成單元1Y配置的示意圖。更進一步地,第3圖為舉例說明為碳粉影像形成單元的該影像形成單元1Y外部的立體圖。在該些圖式中,影像形成單元1Y包括感光單元2Y以及顯影單元7Y。如第3圖所示,感光單元2Y以及顯影單元 7Y作為影像形成單元1Y,被配置成整體地連接至印表機主體,或者從印表機主體移除。更進一步地,當它們從印表機主體移除時,顯影單元7Y可被連接至感光單元,或者從感光單元移除。
感光單元2Y包括感光元件3Y、鼓體清潔裝置4Y、中和作用裝 置、充電裝置5Y等,該感光元件3Y為類鼓狀潛像載體(drum-like latent-image carrier)。利用充電輥6Y,為充電單元的充電裝置5Y對藉由驅動單元按第2圖中的順時針方向驅動旋轉的感光元件3Y的表面進行均勻地充電。具體而言,在第2圖中,電源將充電偏壓施加至按逆時針方向驅動旋轉的充電輥6Y,並且充電輥6Y被移動靠近或者接觸感光元件3Y,藉此感光元件3Y被均勻地充電。
更進一步地,可利用不同的充電組件,例如充電刷,來代替充 電輥6Y,以便移動靠近或者帶進接觸感光元件3Y。而且,可利用充電方法,例如電暈充電器(scorotron charger),對感光元件3Y進行均勻地充電。 被充電裝置5Y均勻地充電的感光元件3Y的表面暴露於由光寫入單元20發出的雷射光,光寫入單元20為下文要說明的用於掃描的潛像形成單元,並且感光元件3Y的表面上攜帶Y靜電潛像。
第4圖為舉例說明顯影單元7Y內部的分解配置圖。如第2圖與 第4圖所示,顯影單元7Y為顯影單元,包括第一藥劑容器9Y,該第一藥劑容器9Y容納第一輸送器螺杆8Y,該第一輸送器螺杆8Y為顯影劑輸送單元。其進一步包括第二藥劑容器14Y、顯影劑輸送單元的第二輸送器螺杆11Y、顯影劑載體的顯影輥12Y、顯影劑調節組件的刮片13Y等,該第二藥劑容器14Y容納碳粉濃度感應器10Y,該碳粉濃度感應器10Y為碳粉濃度偵測單元,該碳粉濃度偵測單元包括導磁率感應器。
該兩個藥劑容器具有形成在其中的循環路徑,且包含Y顯影劑,該Y顯影劑為包含磁性載體與帶負電的Y碳粉的二種成分之顯影劑。第一輸送器螺杆8Y被驅動單元驅動旋轉,以便將第一藥劑容器9Y中的Y顯影劑輸送至第2圖中的前側(第4圖中箭頭B的方向)。當輸送Y顯影劑時,固定於第一輸送器螺杆8Y上的碳粉濃度感應器10Y偵測經過預定偵測區域的Y顯影劑的碳粉濃度,該預定偵測區域位於顯影劑循環方向上與第一藥劑容器9Y中的碳粉供應口17Y相對的區域的下游。在Y顯影劑被 第一輸送器螺杆8Y輸送到第一藥劑容器9Y的端部之後,Y顯影劑經連通口18Y進入第二藥劑容器14Y。
第二藥劑容器14Y中的第二輸送器螺杆11Y被驅動單元驅動旋轉,以便將Y顯影劑輸送到第2圖中的後側(第4圖中箭頭A的方向)。在如上所述,輸送Y顯影劑的第二輸送器螺杆11Y之上,顯影輥12Y設置在平行於第二輸送器螺杆11Y的位置中。顯影輥12Y被配置成包括磁輥16Y,該磁輥16Y固定安裝在顯影套筒15Y的內部,顯影套筒15Y為非磁性套筒,且按第2圖中的逆時針方向驅動旋轉。
由第二輸送器螺杆11Y輸送的部分Y顯影劑由於磁輥16Y產生的磁力而被吸引到顯影套筒15Y的表面。然後,在被設置成與顯影套筒15Y的表面保持預定間隙的刮片13Y調整其層厚度之後,Y顯影劑被輸送至與感光元件3Y相對的顯影區域,藉此Y碳粉貼附到感光元件3Y上的Y靜電潛像。由於該貼附,感光元件3Y上形成了Y碳粉影像。在Y碳粉於顯影期間被耗盡之後,Y顯影劑依顯影套筒15Y的旋轉而返回到第二輸送器螺杆11Y。在Y顯影劑被第二輸送器螺杆11Y輸送到第二藥劑容器14Y的端部之後,其經連通口19Y返回到第一藥劑容器9Y。因此,Y顯影劑在顯影單元中循環及輸送。
碳粉濃度感應器10Y獲得之有關Y顯影劑的碳粉濃度的偵測結果作為電子訊號而被發送到控制裝置。控制裝置將RAM中來自碳粉濃度感應器10Y的輸出電壓轉變成Y顯影劑的碳粉濃度。更進一步地,其將來自碳粉濃度感應器(10C、10M以及10K)的輸出電壓轉變成顯影劑(C、M以及K顯影劑)的碳粉濃度,所述碳粉濃度感應器(10C、10M以及10K)設置於用於C、M以及K的顯影單元(7C、7M以及7K)中。而且,來自為導磁率感應器的碳粉濃度感應器的輸出電壓與碳粉濃度關聯。隨著顯影劑的碳粉濃度的增加,顯影劑的導磁率減小,因而該碳粉濃度感應器的輸出值變低。
關於用於Y的顯影單元7Y,將基於來自碳粉濃度感應器10Y的輸出電壓計算出的碳粉濃度偵測結果與儲存於RAM中的Y碳粉濃度的控制目標值進行比較。然後,為了經碳粉供應口17Y提供對應於比較結果的Y碳粉的量,在對應於該量的時間段驅動碳粉供應裝置的Y供應馬達。 因此,在第一藥劑容器9Y中,適量的Y碳粉量被供應到由於在顯影期間Y碳粉的消耗而具有較低Y碳粉濃度的Y顯影劑。因此,第二藥劑容器14Y中的Y顯影劑的碳粉濃度幾乎保持在碳粉濃度的目標值。這同樣適用於其他顏色的顯影單元7C、7M以及7K中的顯影劑。
在第1圖中,形成在感光元件3Y上的Y碳粉影像被中間轉印 到中間轉印帶41上,該中間轉印帶41為中間轉印單元。在執行中間轉印過程之後,感光單元2Y中的鼓體清潔裝置4Y去除留在感光元件3Y表面上的碳粉。感光元件3Y的表面係藉由中和裝置中和如上執行的清潔操作。 由於此中和作用,感光元件3Y的表面被重置,並為接下來的影像形成做好準備。關於用於其他顏色的影像形成單元1C、1M以及1K,以相同的方式,將C碳粉影像、M碳粉影像以及K碳粉影像形成在感光元件3C、3M以及3K上,並且被中間轉印到中間轉印帶41上。
光寫入單元20設置在影像形成單元1Y、1C、1M以及1K的下 面。該光寫入單元20基於影像訊息發出雷射光L,並且用該雷射光L照射影像形成單元1Y、1C、1M以及1K的感光元件3Y、3C、3M以及3K。因此,在感光元件3Y、3C、3M以及3K上形成了Y、C、M以及K靜電潛像。
在光寫入單元20中,當光源發出的雷射光L被由馬達驅動旋轉 的多面鏡21偏折時,感光元件3Y、3C、3M以及3K透過多個光學透鏡以及鏡子用該雷射光L照射。可利用採用使用LED陣列的一個代替具有上述配置的一個。
第一送紙匣31與第二送紙匣32設置在該寫入單元20的下面, 使得它們於垂直方向上彼此重疊。每個送紙匣均容納多張記錄紙P,該些記錄紙P為記錄材料,且被重疊為一捆記錄紙,頂層的記錄紙P與第一送紙輥31a以及第二送紙輥32a接觸。當第一送紙輥31a被驅動單元按第1圖中的逆時針方向驅動旋轉時,第一送紙匣31中的頂層記錄紙P被排放到送紙路徑33中,該送紙路徑33設置成使其在第1圖中的紙匣的右側沿著垂直方向延伸。更進一步地,當第二送紙輥32a被驅動單元按第1圖中的逆時針方向驅動旋轉時,第二送紙匣32中的頂層記錄紙P被排放到送紙路徑33中。
多對輸送輥34設置在送紙路徑33中,記錄紙P被傳送到送紙 路徑33中,且夾在該對輸送輥34之間,然後經送紙路徑33沿著垂直方向向上輸送。
一對定位輥35設置於送紙路徑33的端部。一旦從該對輸送輥 34傳送的記錄紙P被夾在該對定位輥35之間後,立即使所述輥的旋轉暫時停止。然後,在適當的時機,將傳送記錄紙P向輔助轉印壓印線傳送,此將於下文中說明。
在影像形成單元1Y、1C、1M以及1K的上面設置轉印單元40, 該轉印單元40不斷地以逆時針方向移動中間轉印帶41,該中間轉印帶41在其中延伸。轉印單元40除了中間轉印帶41之外,還包括帶清潔單元42、第一支架43、第二支架44等。其進一步包括四個主轉印輥45Y、45C、45M以及45K、副轉印備用輥46、驅動輥47、輔助輥48、壓印線進入輥49等。 該中間轉印帶41由於驅動輥47的旋轉驅動,而按第1圖中的逆時針方向不斷地移動,同時中間轉印帶41在上述輥之間延伸。
不斷移動的中間轉印帶41夾在所述四個主轉印輥45Y、45C、 45M以及45K與所述感光元件3Y、3C、3M以及3K之間,藉此其間形成主轉印壓印線。然後,具有與碳粉極性(在本實施例中,正極性)相反的極性的轉印偏壓被施加到該中間轉印帶41的內周面。當中間轉印帶41依不斷的運動而依次經過Y、C、M以及K主轉印壓印線時,感光元件3Y、3C、3M以及3K上的各顏色的碳粉影像以重疊的方式主要被轉印到中間轉印帶41的外周面上。因此,四種顏色的重疊碳粉影像(下文中,稱為“四色碳粉影像”)在中間轉印帶41上形成。
中間轉印帶41被夾在副轉印備用輥46與設置於中間轉印帶41 的環外側的副轉印輥50之間,藉此形成副轉印壓印線。上述該對定位輥35在能夠與中間轉印帶41上的四色碳粉影像同步時,朝副轉印壓印線傳送被夾在所述輥之間的記錄紙P。其次,由於副轉印電場或者由於壓印線壓力的作用,中間轉印帶41上的四色碳粉影像在副轉印壓印線中被一起轉印到記錄紙P上,該副轉印電場形成在副轉印輥50與副轉印備用輥46之間,副轉印偏壓被施加到副轉印輥50。然後,全色碳粉影像與記錄紙P的白色一起形成。
在中間轉印帶41經過副轉印壓印線之後,未被轉印到記錄紙P 上的轉印剩餘碳粉黏附到中間轉印帶41。該帶清潔單元對其進行清潔。該帶清潔單元使清潔刮板與中間轉印帶41的正面接觸,從而將轉印剩餘的碳粉從所述帶上刮掉並移除。
設置在圖式中之副轉印壓印線上方的定影單元係定影單元60。 該定影單元60包括壓力加熱器輥61以及定影帶單元62,該壓力加熱器輥61包括熱源,例如鹵素燈。該定影帶單元62包括定影帶64、加熱器輥63、張力輥65、驅動輥66、溫度感應器等,該加熱器輥63包括熱源,例如鹵素燈。當連續的定影帶64在加熱器輥63、張力輥65以及驅動輥66之間延伸時,定影帶64按第2圖的逆時針方向不斷地移動。在不斷移動的過程中,加熱器輥63加熱定影帶64的背面。
於第1圖中以順時針方向驅動旋轉的壓力加熱器輥61係在定影 帶64纏繞加熱器輥63周圍的區域處與定影帶64的正面接觸。因此,形成定影壓印線,其中壓力加熱器輥61與定影帶64接觸。
溫度感應器設置在定影帶64的環外側,使其以一預定間隙與定 影帶64的正面相對,並且該溫度感應器剛好在其進入該定影壓印線之前偵測定影帶64的表面溫度。偵測結果被發送到定影電源電路。該定影電源電路利用該溫度感應器的偵測結果,對包含在加熱器輥63中的熱源或者包含在壓力加熱器輥61中的熱源的電力供應,進行開-關控制。因此,定影帶64的表面溫度保持在大約140℃。
在經過副轉印壓印線之後,記錄紙P與中間轉印帶41分離,然 後被輸送到定影單元60中。當其被夾在定影單元60內部的定影壓印線中並且在圖示中向上輸送時,其被定影帶64加熱並加壓,藉此全色碳粉影像被定影到記錄紙P上。
在對記錄紙P進行如上定影操作之後,記錄紙P通過一對紙張 排出輥67,然後從該裝置排出。堆放部68形成在印表機主體的機殼的上表面上,並且記錄紙P藉由該對紙張排出輥67而從該裝置排出,隨後被堆放在堆放部68上。
在轉印單元40上設置四個碳粉瓶100Y、100C、100M以及 100K,該四個碳粉瓶100Y、100C、100M以及100K為容納Y碳粉、C碳 粉、M碳粉以及K碳粉的碳粉容器。藉由該碳粉供應裝置,將碳粉瓶100Y、100C、100M以及100K中各顏色的碳粉適當地供應至影像形成單元1Y、1C、1M以及1K中的顯影單元7Y、7C、7M以及7K。碳粉瓶100Y、100C、100M以及100K可與影像形成單元1Y、1C、1M以及1K分離地連接至印表機主體或者從印表機主體移除。
第5圖為舉例說明碳粉瓶100的立體圖。該碳粉瓶100具有同 樣的配置,除了包含在碳粉瓶100中的碳粉Y、M、C以及K的顏色不同之外;因此,附於參考數位末尾的附加文字Y、M、C以及K從該圖中省略。該碳粉瓶100包括圓柱形瓶子主體101以及蓋組件110。該瓶子主體101包括設置於其外周壁上的螺旋凹槽101a。由於螺旋凹槽101a被壓花,所以從瓶子主體101的外側看,其為螺旋凹槽,而從瓶子主體101的內側看,其為螺旋突出部。
第6圖為舉例說明當蓋組件打開時碳粉瓶100的立體圖。瓶子 頭部101b設置在圓柱軸線方向上的圓柱形碳粉瓶100的瓶子主體101的一端部上,且瓶子頭部101b具有小於其他部分的直徑。碳粉排出口101c設置在瓶子頭部101b的一端,以從瓶子主體101排出碳粉。該碳粉排出口101c藉由鄰接瓶子頭部101b的蓋組件101c關閉。當碳粉瓶100連接至下文中要說明的碳粉供應裝置時,蓋組件101c被該碳粉供應裝置從瓶子頭部101b拉出,並且露出並打開碳粉排出口101c。在這種狀態下,當碳粉供應裝置按圖示中箭頭的方向驅動旋轉碳粉瓶100時,瓶子主體101中的碳粉由於螺旋凹槽101a而從瓶子後側向其頭側移動,且經碳粉排出口101c排到外側。
第7圖為舉例說明印表機的碳粉供應裝置70的立體圖。在該圖 中,碳粉供應單元的碳粉供應裝置70包括瓶子安置板95,該四個碳粉瓶100Y、100C、100M以及100K安放於瓶子安置板95上;瓶子驅動單元96,該瓶子驅動單元96個別地驅動並旋轉每一個碳粉瓶等等。設置在瓶子安置板95上的碳粉瓶100Y、100C、100M以及100K的瓶子頭部插入到瓶子驅動單元96中。
當連接至瓶子驅動單元96的碳粉瓶100K在瓶子安置板95上如 圖示中箭頭X1所示沿著遠離瓶子驅動單元96的方向滑動並移動時,該碳 粉瓶100K的瓶子頭部從瓶子驅動單元96移除。因此,碳粉瓶100K可從碳粉供應裝置70移除。
另一方面,在未連接碳粉瓶100K的碳粉供應裝置70中,該碳 粉瓶100K在瓶子安置板95上如圖示中箭頭X2所示沿著靠近瓶子驅動單元96的方向滑動並移動。然後,碳粉瓶100K的瓶子頭部被插入到瓶子驅動單元96中。因而,碳粉瓶100K被連接到碳粉供應裝置70。對用於其他顏色的碳粉瓶100Y、C以及M執行同樣的操作,藉此它們能夠被連接到碳粉供應裝置70,或者從碳粉供應裝置70移除。
第8圖為舉例說明連接至碳粉供應裝置的碳粉瓶的瓶子主體 101及其周圍配置的示意性配置圖。附於參考數字末尾的附加文字Y、M、C以及K從該圖中省略。圖式中舉例說明了任意一種顏色Y、M、C以及K的瓶子主體101與碳粉供應裝置的部分區域。該碳粉供應裝置的料斗部71恰好位於瓶子主體101的瓶子頭部101b的下面。碳粉依據瓶子主體101的旋轉與驅動經瓶子頭部101b的碳粉排出口101c落下,然後進入料斗部71。
料斗部71在垂直於圖式紙面的方向上具有平面形狀,且在該圖 中,其位於中間轉印帶41的前側。在料斗部71中,彈性壓膜73被固定到可旋轉的旋轉軸組件72,並且壓膜73與旋轉軸組件72一起旋轉。碳粉偵測感應器74被固定到料斗部71的內壁,且其包括壓電元件,該壓電元件偵測料斗部71中的碳粉存在與否。
壓膜73包括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且其依據其旋轉 朝碳粉偵測感應器74的偵測表面擠壓碳粉。因此,碳粉偵測感應器74能夠以期望的方式偵測料斗部71中的碳粉。對瓶子主體101的驅動及旋轉進行控制,使得碳粉偵測感應器74以期望的方式偵測碳粉。因此,只要瓶子主體101容納足量的碳粉,足量的碳粉就經瓶子頭部101b落入料斗部71中,藉此料斗部71充滿足量的碳粉。如果此狀態變成如下狀態:儘管瓶子主體101經常性地旋轉,碳粉偵測感應器74也不太可能偵測到碳粉,那麼控制裝置判定瓶子主體101中的碳粉的剩餘量很少,並通知使用者“碳粉接近用盡”的警告。
輸送噴嘴75與料斗部71的下部相連,料斗部71中的碳粉由於 其自身的重量而沿著錐形表面向下滑動,並落入輸送噴嘴75中。碳粉供應 螺杆76設置於輸送噴嘴75中,且依據其旋轉驅動,沿著輸送噴嘴75的縱向方向水平輸送碳粉。
掉落引導噴嘴77與輸送噴嘴75的一縱向端部相連,且其位於 使其沿著垂直方向延伸的位置中。掉落引導噴嘴77的下端與顯影單元7中的第一藥劑容器9的碳粉供應口17相連。當旋轉輸送噴嘴75中的碳粉供應螺杆76時,碳粉被攜帶至輸送噴嘴75的縱向端部,並經掉落引導噴嘴77及碳粉供應口17落入顯影單元7中的第一藥劑容器9中。從而,碳粉被供應到第一藥劑容器9。
接下來,將要給予本印表機的特有配置的說明。
第9圖為舉例說明碳粉供應裝置的瓶子驅動單元96中的Y瓶子 連接部以及Y碳粉瓶101Y的立體圖。該瓶子驅動單元96的Y瓶子連接部包括瓶子收納部97Y、蓋拉拽機構80Y等。該瓶子收納部97Y藉由瓶子驅動單元96的主體可旋轉地夾住。驅動接收齒輪98Y設置於瓶子收納部97Y的外周面上。當驅動接收齒輪98Y與驅動傳送齒輪嚙合時,該驅動接收齒輪98Y接收驅動力。從而,瓶子收納部97Y被驅動旋轉。如圖示中箭頭所示,碳粉瓶100Y的瓶子頭部101bY連接到可如上所述驅動旋轉的瓶子收納部97Y。然後,如第10圖所示,碳粉瓶100Y與瓶子收納部97Y一起藉由瓶子驅動單元96的主體可旋轉地夾住。
蓋拉拽機構80Y設置於瓶子收納部97Y上。該蓋拉拽機構80Y 從碳粉瓶100Y的瓶子頭部101bY拉出蓋組件101cY,以便打開瓶子頭部101bY的碳粉排出口101c。
第11圖為舉例說明蓋拉拽機構80的放大立體圖。附於參考數 位末尾的附加文字Y、C、M以及K從該圖中省略。該蓋拉拽機構80包括滑動杆81、鉤82、收納圓筒83等。該收納圓筒83藉支架以不可移動之方式連接至瓶子驅動單元96。該滑動杆81被插入並穿過收納圓筒83,且其被收納圓筒83收納,使得其能夠沿著圖示中箭頭A的方向滑動並移動。該滑動杆81藉由驅動單元而沿著圖示中箭頭A的方向移動。更進一步地,圖示中箭頭A的方向與碳粉瓶的縱向方向相同。
銷81a從滑動杆81的周面突出。更進一步地,狹縫83a形成於 收納圓筒83上,且沿著箭頭A的方向延伸,該銷81a通過狹縫83a滑動並 移動。由於銷81a通過狹縫83a滑動並移動,因此滑動杆81於杆圓周方向的運動受到限制。在圖示中,於該杆圓周方向限制滑動杆81的運動,使得鉤82處於向下傾斜的位置。
第12圖為舉例說明在與第11圖相比滑動杆81(向連接碳粉瓶 的方向)進一步前移的狀態下蓋拉拽機構80的放大立體圖。當滑動杆81與第11圖中的狀態相比略微前移時,銷81a依據上述運動而通過狹縫83a來引導,且於圓周方向引導滑動杆81的運動;因此,滑動杆81處於使鉤82如圖所示實質上沿著水平方向延伸的位置。
第13圖為舉例說明在與第12圖相比滑動杆81(向連接碳粉瓶 的方向)進一步前移的狀態下蓋拉拽機構80的放大立體圖。當滑動杆81與第12圖中的狀態相比略微前移時,銷81a依據上述運動而通過狹縫83a來引導,且於圓周方向引導滑動杆81的運動;因此,滑動杆81處於使鉤82如圖所示面向斜上的位置。
第14圖為舉例說明碳粉瓶的蓋組件100以及杆收納組件101d 的放大立體圖。在該圖中,杆收納組件101d固定於瓶子主體101的內壁。 更進一步地,圖示中的點折線指的是碳粉瓶的圓柱中心軸線。如圖所示,當蓋組件110靠近接觸瓶子頭部時,蓋組件110處於使圓盤形蓋組件110的中心軸線與碳粉瓶的圓柱中心軸線相遇的位置。
蓋組件110包括圓盤形蓋主體111;手柄部114,該手柄部114 從蓋主體111正面的中心朝瓶子的前側(瓶子的外側)突出;以及引導杆120,該引導杆120從該蓋主體背面的中心朝瓶子的後側(瓶子的內側)突出。更進一步地,該手柄部114包括杆狀部112,該杆狀部112朝瓶子的前側突出,即沿著該蓋組件拉出的方向;以及大口徑部分113,該大口徑部分113設置於杆狀部112的端部。
杆收納組件101d連接到瓶子主體的內周面,且其包括收納孔, 即通孔,該收納孔位於碳粉瓶的圓柱中心軸線,且當蓋組件110的引導杆120被收納到收納孔中時,該收納孔以可移動的方式收納蓋組件110。
依據第11圖與第12圖中的運動,當鉤82與蓋組件110的手柄 部114的大口徑部分113嚙合時,蓋拉拽機構80朝瓶子前側的方向拉拽並移動蓋組件110。從而,鄰接碳粉瓶的瓶子頭部的蓋組件110被從瓶子頭部 拉出。具體地,在第11圖中,蓋拉拽機構80的滑動杆81處於滑動運動方向上的起始位置。在此狀態下,鉤82即將與鄰接瓶子頭部101b的蓋組件110的手柄部114的大口徑部分113嚙合,如第15圖所示。
當上述狀態變成第12圖中的狀態時,其中蓋拉拽機構80的滑 動杆81於圖式中(向連接碳粉瓶的方向)略微向前移動,鉤組件82相對於點折線所表示的瓶子的圓柱中心軸線(虛擬線)斜向上(箭頭的方向)移動,如第16圖所示。然後,當其與蓋組件110的大口徑部分113嚙合時,其沿著相對於圓柱中心軸線向上傾斜的方向(箭頭的方向),從瓶子頭部101b拉出蓋組件110。
蓋組件110如上所述被拉出;因此,蓋組件110處於斜向上的 位置,如圖示中所示。因此,瓶子頭部101b的碳粉排出口101c與被拉出瓶子頭部101c的蓋組件110之間存在的間隙的大小在垂直方向上不相同。 關於垂直方向上的間隙的整個區域,碳粉所經過的下端部的區域大於空氣所經過的上端部區域。因此,在碳粉所經過的下端部的區域中,碳粉排出口101c與蓋組件110之間可獲得足夠的距離,從而以期望的方式排出碳粉。更進一步地,在碳粉不經過的上端部區域中,碳粉排出口101c與蓋組件110之間的距離減小,減少了空氣的進入;因此,可防止發生碳粉從瓶子頭部101b擴散到容器的外側。顯然,與蓋組件110以與習用情況相同的方式沿著圓柱中心軸線被逕直拉出的情況相比,如第17圖中的虛線所示,該上端部區域中的蓋組件110與瓶子頭部101b之間的距離顯著減小。
如第18圖所示,當從瓶子頭部101b斜向上拉出蓋組件110時, 引導杆120處於傾斜的位置,該引導杆120從該蓋組件110的背面朝瓶子的後側突出。為了讓引導杆120處於傾斜的位置,該引導杆120與以可滑動的方式收納引導杆120的杆收納組件101d的收納孔之間設置一定程度的間隙。
第19圖為舉例說明設置在杆收納組件101d的收納孔周圍的錐 形部的第一示例的放大配置圖。更進一步地,第20圖為舉例說明設置在杆收納組件101d的收納孔周圍的錐形部的第二示例的放大配置圖。此外,第21圖為舉例說明設置在杆收納組件101d的收納孔周圍的錐形部的第三示例的放大配置圖。在任一示例中,該錐形部相對於圓柱中心軸線的角度β大 於蓋組件110被拉出的角度α。藉由提供該錐形部,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減小收納孔的直徑,以便當引導杆120能夠在收納孔中呈拉拽角度α地位於傾斜位置中時,防止引導杆120的反彈。
第22圖為蓋組件110從其後側觀看時的立體圖與後視圖。在蓋 組件110的蓋主體111的背面設置環形密封組件115,該環形密封組件115具有實質上與蓋主體111相同的外徑,且由海綿等組成。更進一步地,在蓋主體111的背面設置圓柱形(具體地,截錐形)塞件116,該塞件116於蓋組件110被拉回(到瓶子的後側)的方向上突出。
第23圖為舉例說明瓶子頭部101b以及從瓶子頭部101b拉出的 蓋組件110的放大剖視圖。更進一步地,第24圖為舉例說明瓶子頭部101b以及與瓶子頭部101b接觸的蓋組件110的放大剖視圖。在瓶子頭部101b上設置環形突起101b-1,該環形突起101b-1封閉碳粉排出口101c,且該環形突起101b-1從瓶子頭部101b的環形邊界面101b-2升起。該環形邊界面101b-2與環形突起101b-1相比位於更靠近週邊的位置。
當蓋組件110與瓶子頭部101b接觸以便關閉碳粉排出口101c 時,該蓋組件110的環形密封組件110與瓶子頭部101b的邊界面101b-2接觸,且被彈性變形。從而,保證對碳粉排出口101c的密封性能,確保防止碳粉經碳粉排出口101c擴散到瓶子的外側。更進一步地,當蓋組件110與瓶子頭部101b接觸時,塞件116位於瓶子頭部101b中之碳粉排出口101c的內部,塞件16從蓋主體111的背面朝瓶子的後側突出。
第25圖為舉例說明碳粉經碳粉排出口101c排出的行為的剖視 圖。如圖所示,當碳粉經瓶子頭部101b的碳粉排出口101c排出時,碳粉經碳粉排出口101c排出,使其從瓶子頭部101b中最靠近瓶子端部的環形突起101b-1的邊緣落下。這時,由於碳粉與環形突起101b-1接觸,因此大量碳粉黏附於環形突起101b-1。然而,由於相比於環形突起101b-1邊界面101b-2位於瓶子的後側,所以碳粉不與邊界面101b-2接觸。由於當蓋組件110鄰接瓶子頭部101b時,碳粉不與接觸密封組件115的邊界面101b-2接觸,因此可防止由於黏附於該邊界面101b-2的碳粉介入到邊界面101b-2與密封組件115之間而導致密封性能降低。
第26圖為舉例說明瓶子頭部101b的放大立體圖。凹口K設置 於圓周方向上瓶子頭部101b的環形突起101b-1整個區域的預定位置上。當蓋組件110與瓶子頭部101b接觸時,該凹口K允許空氣移動進出碳粉瓶100,同時其因碳粉而被密封。具體地,碳粉瓶100中的空氣可經凹口K以及密封組件(第24圖中的115)而從瓶子中移出。該密封組件由多孔材料組成,例如海綿,且孔的直徑小於碳粉的直徑;因此,其只允許空氣通過。 更進一步地,碳粉瓶100外部的空氣可經該密封組件以及該凹口K進入碳粉瓶100。如上所述,提供碳粉密封性能,同時空氣能夠通過;因此,碳粉瓶100內部的大氣壓能夠保持恒定。
假設當碳粉瓶100被驅動旋轉時,蓋組件110不與碳粉瓶100 一起旋轉,而只有瓶子主體101旋轉,鉤與手柄部114嚙合。因此,不在旋轉的引導杆120在杆收納組件101d的收納孔的內壁上滑動,並且存在碳粉在滑動區域受到摩擦以及促進產生碳粉團的可能性。因此,在印表機中,從瓶子頭部101b拉出的蓋組件110與碳粉瓶100的瓶子主體一起旋轉。
第27圖為舉例說明瓶子頭部101b與蓋組件110的立體圖。如 圖所示,利用菱形形狀作為杆收納組件101d的收納孔的平面形狀。更進一步地,如圖所示,利用橫截面具有菱形形狀的引導杆120。顯然,該引導杆120的橫截面小於杆收納組件101d的收納孔。如果該收納孔的平面形狀與引導杆120的橫截面形狀均為圓形,則杆收納組件101d圍繞引導杆120旋轉,驅動杆收納組件101d與瓶子主體101一起旋轉。反之,如同在印表機中,如果收納孔的平面形狀與引導杆120的橫截面形狀均為菱形形狀,則引導杆120的橫截面邊緣貼在收納孔的內壁上,以便引導杆120以及蓋組件110能夠與瓶子主體一起旋轉。收納孔的平面形狀與引導杆120的橫截面形狀不限於菱形形狀。如果它們具有多邊形形狀,則能夠產生與利用菱形形狀相同的效果。更進一步地,接收部孔的平面形狀與引導杆120的橫截面形狀可為不同的多邊形形狀。
較佳的是,引導杆120的長度設定成使得當蓋組件110相對於 瓶子頭部101b傾斜打開時引導杆120的端部位於圓柱中心軸線之下的值,如第28圖所示。這使引導杆120的端部依據碳粉瓶100的旋轉驅動攪拌碳粉瓶100中的碳粉。
較佳的是,有助於攪拌碳粉的葉片組件,例如第29圖中所示的攪拌槳128或者第30圖中所示的攪拌葉片129,設置於引導杆120的端部。因此,可利用引導杆120以更有效的方式攪拌碳粉。
更進一步地,如第31圖所示,較佳的是,螺旋突出部設置在瓶子頭部101b的內周面上。這有助於碳粉從瓶子頭部101b排出,以便防止碳粉積聚於瓶子頭部101b中。
更進一步地,如第32圖所示,較佳的是,錐形部設置於大口徑部分113與設置於蓋組件110端部的手柄部114的杆狀部112之間的邊界區域上,並且該錐形部的直徑從該組件110的後端側向其前端逐漸增大。如果不設置此錐形部,則手柄部114的杆狀部112的周面與大口徑部分113之間的邊界區域具有實質上90[°]的角度,如第33圖所示。該蓋拉拽機構的鉤82介於形成90[°]角的該周面與背面(靠近杆狀部112的大口徑部分113的表面)之間,其中一個邊緣與該周面接觸,另一個邊緣與該背面接觸。在此狀態下,邊緣與該周面或者該背面之間的摩擦阻力大幅增加,因此驅動負載增加。
反之,如第32圖所示,如果錐形部設置於大口徑部分113與杆狀部112之間的邊界區域上,該錐形部與杆狀部1120的周面形成的角度大於90[°]。然後,在該錐形部或者周面與介於形成上述大角度的錐形部與周面之間的鉤82的邊緣之間,摩擦阻力減小。因此,能夠進一步減小所述驅動負載。
如第34圖所示,瓶子頭部101b與瓶子主體101嚙合。具體地,在瓶子頭部101b與瓶子主體101分別成型之後,將它們彼此嚙合。用於插入夾具的夾具插槽101f設置在瓶子主體101與其外周面的瓶子頭部101b之間的邊界處。如第35圖所示,瓶子橫截面方向的夾具插槽101f的長度b比瓶子軸線方向的夾具插槽101f的長度長。夾具900被插入到夾具插槽101f中並被旋轉,藉此瓶子頭部101b可輕易從瓶子主體101移除。
接下來,依據加入了更多特色配置的實施例印表機的每個示例,給出印表機的說明。更進一步地,如果下面未作另行說明,則依據每個示例的印表機的配置與依據本實施例的印表機的配置相同。
[第一示例]
第36圖為舉例說明在依據第一示例的印表機中與蓋組件110接 觸的瓶子頭部101b的放大配置圖。更進一步地,第37圖為舉例說明瓶子頭部101b的放大配置圖,在依據該第一示例的印表機中,蓋組件110從瓶子頭部101b拉出。在該些圖式中,彈簧接收組件121固定於引導杆120的後端。更進一步地,引導杆120具有螺旋彈簧122,該螺旋彈簧122介於彈簧接收組件121與杆收納組件101d之間。
如第37圖所示,當蓋組件110從瓶子頭部101b拉出時,杆收 納組件101d與設置於引導杆120後端的彈簧接收組件121之間的距離減小,因此螺旋彈簧122被壓縮。當蓋組件110與瓶子頭部101b接觸時,其處於使其沿著碳粉瓶100的圓柱中心軸線而存在的位置中,如第36圖所示。因此,當如第37圖所示壓縮螺旋彈簧122時,該螺旋彈簧122朝瓶子頭部101b拉回蓋組件110,並使相對於圓柱中心軸線位於傾斜位置的蓋組件110沿著圓柱中心軸線返回到一位置。然而,當蓋拉拽機構的鉤停留在打開蓋組件110的位置時,該鉤防止蓋組件110被拉回。當蓋拉拽機構移動驅動杆以便縮回該鉤(在與連接碳粉瓶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動該鉤)時,由於螺旋彈簧122的回復力,蓋組件110被強行拉回到其鄰接瓶子頭部101b的位置,並且蓋組件110的位置沿著圓柱中心軸線改正為直線位置。
如上所述,為位置返回單元的螺旋彈簧122將蓋組件110強行 拉回到其與瓶子頭部101b接觸的位置,並強行設定其位置在直線位置;因此,可簡化蓋拉拽機構的配置。具體地,即使對蓋拉拽機構所執行的操作未設定高準確度以關閉蓋組件110,該蓋組件110也能夠與瓶子頭部101b適當接觸;因此,可簡化蓋拉拽機構的配置,而不需設定其高操作準確度。
當螺旋彈簧122將蓋組件110拉回時,引導杆120通過杆收納 組件101d的收納孔滑動並移動,藉此可支撐蓋組件110,以便返回到其初始的直線位置。
第38圖為舉例說明蓋組件110的縱向剖視圖。錐形表面116a 設置於蓋組件110的圓柱形(更具體地,截錐形)塞件116於法線方向的外緣部,且錐形表面116a從圓盤形蓋組件110的圓心側向其外側逐漸降低塞件116的高度。更進一步地,錐形表面116a的外緣直徑與從蓋組件110 背面上升的塞件116的上升部的直徑相同,且線性階梯部116b於圓柱軸線方向上設置在其間的位置。
第39圖為舉例說明蓋組件110正在接近該瓶子頭部101b時的狀態的示例剖視圖。為了方便,該螺旋彈簧122的圖式說明從圖中省略。當蓋組件110由於螺旋彈簧的力而拉回到其與瓶子頭部101b接觸的位置時,在其傾斜位置充分變為直線位置之前,蓋組件110有時觸及接觸位置。在此情況下,如圖所示,塞件116的錐形表面116a與瓶子頭部101b的環形突起101b-1接觸,以便蓋組件101的位置改正為直線位置。因此,可確保蓋組件110與瓶子頭部101b接觸,而不會方向偏離。
如第40圖所示,剛好在蓋組件110與瓶子頭部101b完全接觸之前,塞件116的階梯部116b的表面與瓶子頭部101b的環形突起101b-1的內壁接觸。由於階梯部116b的表面與環形突起101b的表面均沿著圓柱軸線(點折線)的方向延伸,階梯部116b引導塞件116,以便於環形突起101b-1內部沿著圓柱軸線的方向從瓶子的前端側向其後端側移動塞件116。因此,剛好在蓋組件110與瓶子頭部101b完全接觸之前,蓋組件110沿著圓柱軸線的方向從瓶子的前端側逕直引導向其後端側,並以精確的方式與瓶子頭部101b接觸。
在該圖中,D代表收納孔內徑,該收納孔內徑為收納孔的內徑,該收納孔為用於收納杆收納組件101d的開口。更進一步地,d代表杆外徑,該杆外徑為引導杆120的外徑。更進一步地,BD代表環形突起內徑,該環形突起內徑為環形突起101b-1的內徑。更進一步地,LD代表塞外徑,該塞外徑為塞件116的外徑。更進一步地,G代表該密封組件的內徑與塞件116的內徑之間的差的1/2。更進一步地,E代表杆外徑,該杆外徑為手柄部114的杆狀部112的外徑。此外,F代表大外徑,該大外徑為手柄部114的大口徑部分113的外徑。
在印表機中,收納孔內徑D與杆外徑d之間的差等於或小於塞件116的錐形部116a的內徑與密封組件115的外徑之間的差(圖示中的G×2)(D-dG)。利用此配置,如第39圖所示,當蓋組件110正被關閉時,確保塞件116的錐形表面116a與瓶子頭部101b的環形突起101b-1接觸,並且蓋組件110的位置可被改正為直線位置。
更進一步地,在印表機中,環形突起內徑BD與塞件外徑LD之 間的差小於大外徑F與杆外徑E之間的差(φBD-φLD<F)。利用此配置,當連接碳粉瓶100時,可防止蓋組件110的手柄部114的大口徑部分113與蓋拉拽機構的鉤嚙合,並且可確保碳粉瓶100插入到瓶子驅動單元中。
更進一步地,塞外徑LD與密封組件115的內徑之間的差(塞件116與密封組件115之間的間隙)大約為2至3mm。
[第二示例]
第41圖為舉例說明在依據第二示例的印表機中瓶子頭部101b與碳粉瓶100的蓋組件110接觸的狀態下瓶子頭部101b的放大配置圖。更進一步地,第42圖為舉例說明在印表機中碳粉瓶100的蓋組件110打開的狀態下瓶子頭部101b的放大配置圖。在依據該第二示例的印表機中,蓋組件110中沒有設置引導杆。更進一步地,瓶子頭部101b內部沒有設置杆收納組件。取而代之的是,彈簧收納組件101g設置於瓶子頭部101b的內部。而且,螺旋彈簧122的一端固定於蓋組件110的背面,而螺旋彈簧122的另一端固定於彈簧收納組件101g。
利用此配置,螺旋彈簧122與彈簧收納組件101g的組合當作位置返回單元,該位置返回單元使從瓶子頭部101b拉出且相對於圓柱中心軸線位於傾斜位置的蓋組件110返回到沿著圓柱中心軸線的位置。在印表機中,螺旋彈簧122向鄰接瓶子頭部101b的蓋組件110施加力,以沿著圓柱中心軸線(圖示中的點折線)朝瓶子頭部101b拉拽蓋組件110。更進一步地,當蓋組件110從瓶子頭部101b拉出且相對於圓柱中心軸線位於傾斜位置的同時螺旋彈簧122被彎曲時,螺旋彈簧122向蓋組件110施加力,以將蓋組件110改正到沿著圓柱中心軸線的位置(螺旋彈簧122的回復力)。因此,傾斜的蓋組件100以逕直的狀態與瓶子頭部101b相連。利用此配置,可以期望的方式打開/關閉蓋組件110,即使瓶子頭部101b的長度於圓柱中心軸線方向上變得比較長。
第43圖為舉例說明依據第二示例的印表機修改示例之瓶子頭部101b的放大配置圖。該修改示例中所使用的螺旋彈簧122具有與瓶子頭部101b的內徑實質相同的外徑。利用此配置,如圖所示,當蓋組件110從瓶子頭部101b拉出以便螺旋彈簧122延伸時,螺旋彈簧122的形狀變成螺旋 形狀。該螺旋形狀可有助於瓶子頭部101b中的碳粉沿著軸線方向朝碳粉排出口運動。因此,可防止碳粉在瓶子頭部101b中積聚,而無需在瓶子頭部101b的內周面上提供螺旋形突起。
[第三示例]
第44圖為舉例說明在依據第三示例的印表機中瓶子頭部101b 與碳粉瓶100的蓋組件110接觸的狀態下瓶子頭部101b的放大配置圖。更進一步地,第45圖為舉例說明在印表機中之碳粉瓶100的蓋組件110打開的狀態下瓶子頭部101b的放大配置圖。在依據第三示例的印表機中使用螺旋彈簧122,該螺旋彈簧122實質上具有與瓶子頭部101b相同的外徑。更進一步地,瓶子頭部101b內部沒有設置彈簧收納組件。而且,螺旋彈簧122的前端被固定到蓋組件110的背面,且螺旋彈簧122的後端被固定到瓶子頭部101的邊界表面。
利用此配置,當關閉蓋組件110時,螺旋彈簧122當作瓶子頭 部101b的一部分,如第44圖所示。如第45圖所示,當打開蓋組件110時,碳粉經螺旋彈簧122的線圈之間的縫隙排出。由於螺旋彈簧122當作瓶子頭部101b的一部分,因此能夠以低成本使瓶子頭部101b更長。
[第四示例]
第46圖為舉例說明在依據第四示例的印表機中瓶子頭部101b 與碳粉瓶100的蓋組件110接觸的狀態下瓶子頭部101b的放大配置圖。更進一步地,第47圖為舉例說明在印表機中之碳粉瓶100的蓋組件110打開的狀態下瓶子頭部101b的放大配置圖。在依據第四示例的印表機中,杆收納組件101h設置於瓶子頭部101b中,且杆收納組件101h包括圓柱形銷接收部。蓋組件110的引導杆120插入到杆收納組件101h的圓柱形接收部中,且因為於圓柱縱向方向上經過接收部的運動而被滑動。
更進一步地,引導杆120由彈性材料形成。因此,當蓋組件110 在其相對於圓柱中心軸線傾斜的狀態下從瓶子頭部101b拉出時,從杆收納組件101h突出的引導杆120的部分相對於圓柱軸線的方向傾斜彎曲。由於這種彎曲,允許蓋組件110的傾斜運動,且引導杆120向蓋組件110施加力,以將蓋組件110改正到沿著圓柱中心軸線方向的直線位置。利用此配置,引導杆120與杆收納組件101h的組合當作位置返回單元。在不提供螺 旋彈簧的情況下,當蓋組件110與瓶子頭部101b接觸時,可將蓋組件110的位置改正到直線位置。
第48圖為舉例說明依據第四示例的印表機中之瓶子頭部101b 與碳粉瓶的蓋組件110的立體圖。利用菱形形狀作為杆收納組件101h的銷接收部的孔的平面形狀,如圖所示。更進一步地,如圖所示利用橫截面具有菱形形狀的引導杆120。顯然,該引導杆120的橫截面比杆收納組件101h的銷接收部的孔小。如果該孔的平面形狀與引導杆120的橫截面形狀均為圓形,則被驅動與瓶子主體一起旋轉的杆收納組件101h圍繞引導杆120旋轉。反之,如同在印表機中,如果該孔的平面形狀與引導杆120的橫截面形狀均為菱形形狀,則引導杆120的橫截面的邊緣(邊角部分)被貼在該孔的內壁或者邊角部分上,以便引導杆120與蓋組件110能夠與瓶子主體一起旋轉。該收納孔的平面形狀與引導杆120的橫截面形狀不限於菱形形狀。如果其具有多邊形形狀,則能夠產生與利用菱形形狀相同的效果。更進一步地,該接收部孔的平面形狀與引導杆120的橫截面形狀可為不同的多邊形形狀。
第49圖為舉例說明依據第四示例之印表機的第一修改示例的蓋 組件110與杆收納組件101h的放大配置圖。在該第一修改示例中,利用具有類波紋管形狀的引導杆120。因為類波紋管形狀,所以引導杆120可彈性彎曲。利用此配置,因為引導杆120的該類波紋管形狀,因此可向從瓶子頭部101b拉出的蓋組件110施加力,以將其位置改正到直線位置。
第50圖為舉例說明依據第四示例之印表機的第二修改示例的蓋 組件110與杆收納組件101h的放大配置圖。更進一步地,第51圖為舉例說明依據第二修改示例的引導杆的立體圖。在依據第二修改示例的印表機中,利用由具有相對較高硬度的材料形成的引導杆120。如果引導杆120具有簡單的銷形狀,則難以將其彎曲到直線位置。然而,中空部120a被設置於依據第四示例的印表機中的引導杆120中,如圖所示。如第50圖所示,該中空部使引導杆120彈性彎曲。利用此配置,如果由於某種原因需要將具有高硬度的材料用於引導杆120的材料,則可彈性彎曲引導杆120,並使引導杆120當作該位置返回單元的部分。
第52圖為舉例說明依據第四示例之印表機的第三修改示例的蓋 組件110與杆收納組件101h的放大配置圖。在依據第三修改示例的印表機中,可伸縮材料用於引導杆120。由於伸縮力,引導杆120可如圖所示彈性彎曲,並可當作位置返回單元的部分。
第53圖為舉例說明依據第四示例之印表機的第四修改示例的瓶 子頭部101b的放大配置圖。在依據第四修改示例的印表機中,螺旋葉片101j以直立的方式設置於杆收納組件101h的銷接收部的外周面上。當碳粉瓶100被驅動旋轉時,螺旋葉片101j與瓶子主體及杆收納組件101h一起旋轉。由於這種旋轉,而朝碳粉排出口101c攜帶瓶子頭部101b中的碳粉。
利用此配置,假設碳粉瓶100長期與於重力方向面向下的瓶子 頭部101b儲存在一起。更進一步地,假設碳粉於瓶子頭部101b中處於被壓縮的狀態。即便在此狀態下,在初始操作期間也可利用螺旋葉片101j從瓶子頭部101b排出被壓縮的碳粉。
更進一步地,螺旋葉片101可設置於從銷接收部突出的引導杆 120的部分,而不是杆收納組件101h的銷接收部的外周面。
[第五示例]
在該示例中,給出用於防止碳粉瓶100被不適當地連接到碳粉 供應裝置70(印表機)的配置的說明。
更進一步地,該示例中所說明之用於防止碳粉瓶100被不適當 地連接到碳粉供應裝置70(印表機)的配置能夠更好地應用到上述第一至第四示例。
首先,藉由第五示例給出問題的說明。
通常,已知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申請公開第10-48935號)中所描述的碳粉供應裝置作為安裝在此類影像形成裝置中的碳粉供應單元。第67圖為舉例說明為連接至專利文獻2中所述的碳粉供應裝置的碳粉容器的碳粉瓶901的立體圖。在該圖中,該圓柱形碳粉瓶901包括在其周壁上的螺旋凹槽903。由於該凹槽903被壓花形成,所以從容器的外側看,其為螺旋凹槽,而從容器的內側看,其為螺旋突出部。當驅動單元驅動碳粉瓶901繞著該圓柱中心軸線旋轉時,由於凹槽903的運動,容器中的碳粉沿著 圖示中箭頭的方向從容器的後端側向其前端側輸送。然後,該碳粉經設置於容器端部的碳粉排出口從容器中排出。
週邊突起902設置於碳粉瓶901的端部上,該週邊突起902沿 著法線方向從週邊表面突出。如第68圖所示,該週邊突起902設置於相對於圓柱中心軸線之點對稱的位置處該碳粉瓶901的週邊表面上。第69圖為舉例說明專利文獻2中所述之碳粉供應裝置910的相關部分的相關部分配置圖。該碳粉供應裝置910包括可旋轉地被支撐的帽狀耦合部911;驅動並旋轉耦合部911的驅動馬達913等等。該耦合部911如圖所示被設置成使其開口面向水平方向,且其包括其周壁上的嚙合切口912。如第70圖所示,該碳粉瓶901的端部插入到耦合部911中。這裏,該碳粉瓶901的週邊突起902與耦合部911的嚙合切口912嚙合。當耦合部911由於驅動馬達913的驅動而被驅動旋轉時,驅動碳粉瓶901與耦合部911一起旋轉,同時其接收到耦合部911的旋轉力,週邊突起902與耦合部911的該嚙合切口嚙合。由於碳粉瓶901如上所述被驅動旋轉,因此瓶子中的碳粉可朝瓶子端部的碳粉排出口輸送。
然而,當操作者將碳粉瓶901插入到碳粉供應裝置910中的耦 合部911中時,操作者需要在旋轉方向上相對於耦合部911調整碳粉瓶901的位置;因此,調整位置消耗時間。具體地,如第68圖所示,兩個週邊突起902設置於碳粉瓶901的周面上。更進一步地,儘管第69圖只舉例說明供週邊突起902插入的單個嚙合切口912,但是嚙合切口實際上設置於相對於嚙合切口912之點對稱的位置處耦合部911的周壁上。為了將兩個碳粉瓶901的週邊突起902插入到兩個嚙合切口912中,操作者在推動放置在碳粉供應裝置910上的碳粉瓶901之前,需要朝耦合部911做出以下位置調整。具體地,該位置調整是,當手動旋轉碳粉瓶901時,在旋轉方向上將兩個碳粉瓶901的週邊突起902的位置調整到兩個耦合部911的嚙合切口912。對操作者而言,調整位置係消耗時間的。
接下來,給予印表機的配置說明。第56圖為舉例說明依據本示 例的碳粉瓶100的立體圖。第57圖為以放大方式舉例說明碳粉瓶100的瓶子頭部101b的放大立體圖。
如圖所示,在瓶子頭部101b上設置週邊突起131,該週邊突起 131從週邊表面沿著法線方向突出。如第58圖所示,該週邊突起131設置於相對於圓柱中心軸線L1之點對稱的位置處該瓶子頭部101b的週邊表面上。
第59圖為舉例說明碳粉供應裝置70的容器收納單元78的立體 圖與正面圖。該容器收納單元78可旋轉地被支撐在第9圖所示的瓶子驅動單元96內部,且在其內部中接收朝瓶子驅動單元96推動並收納碳粉瓶100的碳粉瓶100的瓶子頭部101c。更進一步地,四個瓶子收納單元78被各自設置在瓶子驅動單元96中,且對應四種顏色,即Y、C、M以及K;然而,第59圖舉例說明其中之一。而且,附於參考數位末尾的附加文字Y、C、M以及K從第59圖中省略。
容器收納單元78包括兩個切口78a,該兩個切口78a與被推到 容器收納單元78中的碳粉瓶的瓶子頭部101b的週邊突起131嚙合。該兩個切口78a設置在相對於容器收納單元78的旋轉中心軸線L2彼此點對稱的位置。更進一步地,錐形表面78c設置於容器收納單元78上,且錐形表面78c起始於推動瓶子的方向上的切口78a上游的位置,沿著相對於推動瓶子的方向傾斜的方向延伸,且到達切口78a的入口。
當操作者將碳粉瓶100放到碳粉供應裝置70的瓶子安置板95 上時,碳粉瓶100的旋轉中心軸線位於容器收納單元78的旋轉中心軸線的延長線上,如第60圖所示。在此狀態下,操作者如圖示中箭頭所指朝碳粉供應裝置的容器收納單元78滑動並移動碳粉瓶100。然後,如第61圖所示,碳粉瓶100的週邊突起131最終與容器收納單元78的錐形表面78c接觸。 當在上述狀態下進一步朝容器收納單元78推動碳粉瓶100時,於壓力方向上移動碳粉瓶100的週邊突起131的力以及於垂直方向上朝上移動週邊突起131的力被施加到錐形表面78c,如圖示中箭頭所指。然後,容器收納單元78由於後者的力而旋轉。由於這種旋轉,設置於容器收納單元78上的切口78a的入口對準旋轉方向上的週邊突起131的位置,且如第62圖所示,週邊突起131可由切口78a來接收。然後,碳粉瓶100被推到第63圖所示的位置。
如上所述,在該裝置中,當碳粉瓶100的瓶子頭部101b被推到 碳粉供應裝置的容器收納單元78中時,旋轉容器收納單元78,以便容器收納單元78的切口78a的入口與週邊突起131對齊。因此,可輕易設定碳粉供應裝置中的碳粉瓶100,而無需調整旋轉方向上碳粉瓶100的位置。
如第58圖所示,週邊突起131設置於相對於該圓柱中心軸線 L1之點對稱的位置處該碳粉瓶100的瓶子頭部101b的週邊表面上。更進一步地,如第59圖所示,容器收納單元78包括接收週邊突起131的其中之一的切口78a。更進一步地,其包括接收另外一個週邊突起131的切口78a。 該兩切口78a設置於相對於圓柱中心軸線L2之點對稱的位置。更進一步地,容器收納單元78包括於其中一週邊突起131上滑動的錐形表面78c以及包括於另一週邊突起131上滑動的錐形表面78c。該等錐形表面78c設置於相對於圓柱中心軸線L2之點對稱的位置。
利用此配置,即使以任意旋轉角度及位置朝容器收納單元78推 動碳粉瓶100,也確保任一週邊突起131與其中一錐形表面78c接觸。更進一步地,確保另一週邊突起131與另一錐形表面78c接觸。結果,即使以任意旋轉角度及位置朝容器收納單元78推動碳粉瓶100,也確保容器收納單元78旋轉。然後,由於這種旋轉,該兩切口78a可分別與週邊突起131對齊。
碳粉瓶100的兩週邊突起131具有相同的寬度。更進一步地, 容器收納單元78的該兩切口78a具有相同的寬度。因此,其中一週邊突起131可由該兩切口78a中任意一個接收,且另一週邊突起131可由該兩切口78a中任意一個接收。因此,即使以任意旋轉角度及位置朝容器收納單元78推動碳粉瓶100,也確保該兩切口78a的每一個與週邊突起131對齊。
如第57圖所示,除了週邊突起131之外,錯裝防止突起132設 置於瓶子頭部101b上。該錯裝防止突起132位於瓶子推動方向(圖示中箭頭的方向)上該週邊突起131的上游位置。更進一步地,如第58圖所示,該錯裝防止突起132設置於相對於圓柱中心軸線L1之點對稱的位置處該瓶子頭部101b的週邊表面上。兩個錯裝防止突起132的位置相對於瓶子縱向方向是一樣的。
更進一步地,如第59圖所示,兩個錯裝防止切口78b設置於相 對於圓柱中心軸線L2彼此點對稱的位置處的容器收納單元78上。該兩錯裝防止切口78b均接收碳粉瓶100的錯裝防止突起132。依據容器收納單元78的旋轉,容器收納單元78的切口78a與碳粉瓶100的週邊突起131對齊,與此同時,進行隨後的對齊。也就是說,如第62圖所示,容器收納單元78的錯裝防止切口78b於旋轉方向上與碳粉瓶100的錯裝防止突起132對齊。 因此,在進行對齊之後,碳粉瓶100的錯裝防止突起132被該容器收納單元78的錯裝防止切口78b接收。
第57圖舉例說明用於Y、C、M以及K的碳粉瓶100中任意一 個。用於Y、C、M以及K的碳粉瓶100含有不同顏色的碳粉,而且用於Y、C、M以及K的碳粉瓶100的錯裝防止突起132的安裝位置於圓周方向上彼此不同。
更進一步地,第59圖舉例說明用於Y、C、M以及K的容器收 納單元78中任意一個,即對應於第57圖中所示的碳粉瓶100的那一個。 用於Y、C、M以及K的容器收納單元78的錯裝防止切口78b的安裝位置於圓周方向上彼此不同。
下面基於第59圖所示的容器收納單元78對應於Y、C、M以 及K中的Y的假設,提出印表機的說明。假設用於C的碳粉瓶100C被組裝到容器收納單元78Y上。如第64圖所示,容器收納單元78Y的切口78aY與碳粉瓶100的週邊突起131對齊。然而,在此狀態下,容器收納單元78的錯裝防止切口78bY的位置與碳粉瓶100C的錯裝防止突起132C於圓周方向上未對齊。因此,碳粉瓶100C的錯裝防止突起132C貼在容器收納單元78Y的錐形表面78cY上,且防止碳粉瓶100C被組裝到容器收納單元78Y上。
如上所述,在印表機中,如果要連接到容器收納單元78的碳粉 瓶100具有與容器收納單元78的對應顏色不同的顏色,則碳粉瓶100的錯裝防止突起132貼在容器收納單元78的錐形表面78c上。因此,可防止具有不同顏色的碳粉瓶100被連接到容器收納單元78。
在第58圖中,碳粉瓶100的該兩錯裝防止突起132具有相同的寬度。更進一步地,在第59圖中,容器收納單元78的該兩錯裝防止滑動 切口78b具有相同的寬度。而且,該寬度比第58圖所示的週邊突起131的寬度窄。因此,可將碳粉瓶100的週邊突起131移動到切口78a中,而不致將其錯誤地移動到錯裝防止滑動切口78b中。
第65圖為圍繞容器收納單元78的錯裝防止切口78b以及碳粉 瓶的錯裝防止突起131進行舉例說明的放大立體圖。在該圖中,箭頭的方向指的是推動碳粉瓶的方向。容器收納單元78的第一錐形部78c-1為壓力方向上之錐形表面的錯裝防止切口78b上游的錐形部。更進一步地,第二錐形部78c-2為壓力方向上之錐形表面的錯裝防止切口78b下游的錐形部。 另外,藉由於該壓力方向上朝下游延長第一錐形部78c-1的錐形而得到虛擬延長線L3。如圖所示,在印表機中,第二錐形部78c-2的錐形位於該壓力方向上的虛擬延長線L3下游的位置上。利用此配置,可在該錐形表面上以平滑的方式滑動錯裝防止突起131,而不需將錯裝防止切口78b的邊緣E貼在碳粉瓶100的錯裝防止突起131上。
反之,如第66圖所示,假設第二錐形部78c-2的錐形設置在與 虛擬延長線L3相同的位置。那麼,存在錯裝防止切口78b的邊緣E如圖所示貼在碳粉瓶100的錯裝防止突起131上的可能性。
以上說明了多個切口78a被設置在容器收納單元78上的情況; 然而,藉由提供單一切口78a,可依據容器收納單元78的旋轉朝瓶子頭部101b的週邊突起131引導切口78a。例如,可提供第71圖中所示的錐形表面78c。
如上所述,利用依據本示例的配置,操作者朝碳粉供應單元的 容器收納單元推動圓柱形碳粉容器,而不需在旋轉方向上調整碳粉容器的位置,並且碳粉容器端部的週邊突起與碳粉供應單元的容器收納單元的錐形表面接觸。然後,朝碳粉供應單元的容器收納單元進一步推動碳粉容器。 然後,沿著壓力方向移動的碳粉容器的週邊突起旋轉容器收納單元,同時其在容器收納單元的錐形表面上滑動。依據這種旋轉,設置於容器收納單元上的嚙合部的入口於旋轉方向上移動靠近碳粉容器的週邊突起,且對準週邊突起的位置,並且嚙合部與週邊突起嚙合。因此,依據本發明,當碳粉容器的端部被推到碳粉供應單元的容器收納單元中時,容器收納單元由於與碳粉容器的週邊突起的接觸而旋轉。因此,可將容器收納單元的嚙合 部的入口與碳粉容器的週邊突起對齊。因此,操作者能夠輕易地在碳粉供應單元中設定碳粉容器,而不需在旋轉方向上調整碳粉容器的位置。
上述示例僅為示例,就以下每一種形態而言,本發明產生了獨特的優點。
實施態樣A
一種影像形成裝置包括碳粉影像形成單元(例如,影像形成單元1以及光寫入單元20),該碳粉影像形成單元利用碳粉形成碳粉影像;碳粉供應單元(例如,碳粉供應裝置70),該碳粉供應單元將碳粉容器(例如,碳粉瓶)保持在使得碳粉容器的碳粉排出口(例如,碳粉排出口101c)橫向面對該容器的位置,同時其將經該碳粉排出口排出的碳粉供應到該碳粉影像形成單元;以及蓋拉拽單元(例如,蓋拉拽機構80),該蓋拉拽單元從容器頭部拉拽與該碳粉容器的主體(例如,該瓶子頭部101b)接觸以關閉該碳粉排出口的蓋組件(例如,蓋組件110),從而打開存在於該容器頭部中的該碳粉排出口(例如,碳粉排出口101c),其特徵在於,該蓋拉拽單元沿著相對於水平方向延伸的虛擬線向上傾斜的方向拉出該蓋組件。
實施態樣B
實施態樣B的特徵在於,依據實施態樣A,該蓋拉拽單元沿著相對於該圓柱形碳粉容器的圓柱軸線向上傾斜的方向拉出該蓋組件,該圓柱軸線為虛擬線(例如,圓柱中心軸線),且該碳粉供應單元繞著該圓柱軸線旋轉該碳粉容器,以便朝該主體移動該碳粉容器中的碳粉,從而有助於碳粉經該碳粉排出口排出。
實施態樣C
實施態樣C的特徵在於,依據實施態樣B,手柄部(例如,手柄部114)包括杆狀部(例如,杆狀部112),該杆狀部沿著該蓋組件拉出的方向從該蓋組件突出,以及包括大口徑部分(例如,大口徑部分113),該大口徑部分設置於該杆狀部的端部,且具有比該杆狀部的直徑更大的直徑,並且該蓋拉拽單元將其鉤組件(例如,鉤82)與該杆狀部嚙合,且當沿著該蓋組件拉出的方向移動該鉤組件時將其壓靠該大口徑部分並拉拽該蓋組件。
實施態樣D
實施態樣D的特徵在於,碳粉容器(例如,碳粉瓶100)包括碳粉排出口,在其一個縱向端該碳粉排出口形成於該主體上,以及包括蓋組件,該蓋組件鄰接該主體,以便關閉該碳粉排出口,並且在使用時該碳粉容器連接至依據實施態樣A至C中任意一種的影像形成裝置。
實施態樣E
實施態樣E的特徵在於,依據實施態樣D,設置位置返回單元
(例如,螺旋彈簧122,杆收納組件101d),以將從該主體拉出且相對於該虛擬線處於傾斜位置的該蓋組件返回到沿著該虛擬線的位置。
實施態樣F
實施態樣F的特徵在於,依據實施態樣E,圓柱形或者環形塞件(例如,塞件116)以及環形密封組件(例如,密封組件115)設置於該蓋組件上,該塞件沿著拉回該蓋組件的方向從該蓋組件的背面突出,且被插入到該圓形碳粉排出口的內側,並且該密封組件沿著拉回方向從該背面突出以包圍該塞件的圓柱或者環的外側,與該主體接觸,並彈性變形以密封該碳粉容器。
實施態樣G
實施態樣G的特徵在於,依據實施態樣F,環形突起(例如,環形突起101b-1)設置於該主體上,以包圍該碳粉排出口,該密封組件的內徑大於該環形突起的外徑,並且該密封組件與相比該環形突起更靠近該主體週邊的該主體的部分(例如,邊界面101b-2)接觸。
實施態樣H
實施態樣H的特徵在於,依據實施態樣G或F,錐形表面(例如,錐形表面116a)設置於該塞件的外緣部,該錐形表面從該圓柱或者環的中心側向其外側逐漸降低該塞件的高度。
實施態樣I
實施態樣I的特徵在於,依據實施態樣H,線性階梯(例如,階梯部116b)設置於該錐形表面的外緣以及從該蓋組件的背面上升的該塞件的上升部。
實施態樣J
實施態樣J的特徵在於,依據實施態樣F至I中任意一種,螺 旋彈簧(例如,螺旋彈簧122)設置於該位置返回單元上,該螺旋彈簧向鄰接該主體的該蓋組件施加力,以沿著該虛擬線將其朝該主體拉拽,並且當該蓋組件從該主體拉出且相對於該虛擬線處於傾斜位置時,該螺旋彈簧向該蓋組件施加力,以改正其在沿著該虛擬線的位置。
實施態樣K
實施態樣K的特徵在於,依據實施態樣F至J中任意一種,延 伸部(例如,引導杆120)設置於該蓋組件上,該延伸部從該蓋組件的背面上升,且沿著拉回該蓋組件的方向延伸,收納組件(例如,杆收納組件101d)設置於該位置返回單元上,且該收納組件以可移動的方式將該延伸部收納在該容器的內部。
實施態樣L
實施態樣L的特徵在於,在實施態樣K的碳粉容器中,該收納 組件收納該延伸部,以便使其沿著該虛擬線滑動。
實施態樣M
實施態樣M的特徵在於,依據實施態樣L,該延伸部由可彈性 變形材料構成,且當該延伸部彈性變形同時該蓋組件從該主體拉出且相對於該虛擬線處於傾斜位置時,該延伸部向該蓋組件施加力,以將其返回到沿著該虛擬線的位置,藉此該延伸部當作該位置返回單元。
實施態樣N
實施態樣N的特徵在於,依據實施態樣M,利用類波紋管結構 或者中空結構產生彈性的材料用作構成該延伸部且可彈性變形的材料。
實施態樣O
實施態樣O的特徵在於,依據實施態樣K,該收納組件藉由通 過設置於其中的收納開口(例如,收納孔)接收該延伸部,收納該杆狀延伸部,且螺旋彈簧設置於該位置返回單元上,該螺旋彈簧向從該主體拉出的該蓋組件施加力,以將其拉回到該主體。
實施態樣P
實施態樣P的特徵在於,依據實施態樣O,錐形部設置於該收 納組件的整個區域之外該收納開口的入口側圍繞該收納開口的區域及其出口側圍繞該收納開口的區域,該錐形部朝該開口的中心延伸。
實施態樣Q
實施態樣Q的特徵在於,依據實施態樣O或P,利用實施態樣 H或I的配置,並且該收納開口的內徑與該延伸部的外徑之間的差等於或小於該環形錐形表面的內徑與該環形密封組件之間的差。
實施態樣R
實施態樣R的特徵在於,依據實施態樣F至Q中任意一種,在 使用時其連接至實施態樣C的影像形成裝置,該蓋組件包括該手柄部,該手柄部包括該杆狀部以及該大口徑部分,並且該碳粉排出口的直徑與該塞件的外徑之間的差小於該杆狀部的外徑與該大口徑部分的外徑之間的差。
實施態樣S
實施態樣S的特徵在於,依據O、P或Q,攪拌該碳粉容器中 的碳粉的攪拌葉片(例如,攪拌槳128)設置於延伸方向的該延伸部的端部。
實施態樣T
實施態樣T的特徵在於,依據實施態樣O、P、Q或R,在使用 時其連接至實施態樣C的影像形成裝置,該延伸部具有多角柱形狀,該收納開口具有多邊形形狀,其在橫截面與該延伸部的形狀相同,並且該收納開口依據其旋轉,向貼在該開口內壁的該延伸部施加旋轉力,從而旋轉該蓋組件。
實施態樣U
實施態樣U的特徵在於,依據實施態樣T,螺旋葉片(例如, 螺旋葉片101j)設置於該收納組件、該延伸部或者該主體的內周面上,以將該容器內部的碳粉朝該碳粉排出口輸送。
實施態樣a
一種影像形成裝置,其特徵在於,其包括碳粉影像形成單元(例 如,影像形成單元1以及光寫入單元20)以及碳粉供應單元(例如,碳粉供應裝置70),該碳粉供應單元繞著圓柱中心軸線旋轉圓柱形碳粉容器(例如,碳粉瓶100),同時其向該碳粉影像形成單元提供從該碳粉容器排出的 碳粉,該碳粉供應單元同時驅動旋轉容器收納單元(例如,容器收納單元78)以及由該容器收納單元收納的該碳粉容器,該容器收納單元至少收納縱向方向上其整個區域之外的該碳粉容器的端部,該端部(例如,瓶子頭部)包括週邊突起(例如,週邊突起131),該週邊突起從該週邊表面沿著法線方向突出,並且該容器收納單元包括嚙合部(例如,切口78a),該嚙合部與在被推至該容器收納單元中的端部的該週邊突起嚙合,其中錐形表面(例如,錐形表面78c)設置於該容器收納單元上,該錐形表面起始於推動該週邊突起的壓力方向上的該嚙合部上游的位置,沿著相對於該壓力方向傾斜的方向延伸,且到達該嚙合部的入口,並且當該端部被推至該容器收納單元中時,該週邊突起沿著該壓力方向移動,並在該錐形表面上滑動,從而沿著旋轉方向施加力至該容器收納單元以旋轉該容器收納單元,並依據旋轉將該嚙合部的入口引導至該週邊突起。
實施態樣b
實施態樣b的特徵在於,依據實施態樣a,該週邊突起包括設置 於相對於該圓柱中心軸線之點對稱的位置處該端部週邊表面上的週邊突起,該嚙合部包括接收其中一週邊突起的嚙合部,以及接收設置於相對於該容器收納單元的該圓柱中心軸線之點對稱的位置處的另一週邊突起的嚙合部,該錐形表面包括於其中一週邊突起上滑動的錐形表面,以及於設置於相對於該容器收納單元的該圓柱中心軸線之點對稱的位置處的另一週邊突起上滑動的錐形表面。
實施態樣c
實施態樣c的特徵在於,依據實施態樣b,該兩週邊突起具有相 同的寬度,且該兩嚙合部具有相同的寬度。
實施態樣d
實施態樣d的特徵在於,依據實施態樣c,錯裝防止突起(例如, 錯裝防止突起132)設置於位於該壓力方向上的該週邊突起上游且與該圓柱中心軸線之點對稱的位置處的端部,該錯裝防止突起防止錯裝到具有不同於常規規格的規格的該容器收納單元,兩個錯裝防止嚙合部設置於該容器收納單元上,且該等錯裝防止嚙合部單獨與各自的兩個錯裝防止突起嚙合。
實施態樣e
實施態樣e的特徵在於,依據實施態樣d,該個兩錯裝防止突起 具有相同的寬度,該個兩錯裝防止嚙合部具有相同的寬度,且該寬度比該週邊突起的寬度窄。
實施態樣f
實施態樣f的特徵在於,依據實施態樣E,關於該個兩錐形表 面,位於該壓力方向上的該錯裝防止嚙合部下游的錐形部的位置相對於從位於上游的錐形部向該錯裝防止嚙合部延長的延長虛擬線,沿著該壓力方向朝下游位移。
實施態樣g
實施態樣g的特徵在於,依據實施態樣a至f中任意一種,碳 粉排出口(例如,碳粉排出口101c)與蓋組件(例如,蓋組件110)設置於該碳粉容器上,該碳粉排出口設置於該端部上,以便朝該壓力方向的該端部下游排出該端部中的碳粉,該蓋組件鄰接該端部並關閉該碳粉排出口,設置蓋拉拽單元(例如,蓋拉拽機構80),以從該端部拉拽連接至該碳粉供應單元並打開該碳粉排出口的該碳粉容器的該蓋組件。
實施態樣h
實施態樣h的特徵在於,依據實施態樣G,蓋收納單元(例如, 鉤82)設置於該蓋拉拽單元,該蓋收納單元持續收納從該端部拉出的該蓋組件。
實施態樣i
實施態樣i的特徵在於,依據實施態樣H,返回力施加單元(例 如,引導杆120)設置於該碳粉容器上,該返回力施加單元向從該端部拉出的該蓋組件於將其返回到該端部的方向上施加力。
雖然為了完整清楚的公開,已就具體實施例描述了本發明,但所附的申請專利範圍將並不因此而受到限制,而是將解釋為體現本領域技術人員可能想到的所有變化與替換構造,並公正地落入本文所闡明的基本教導中。
82‧‧‧鉤(鉤組件、蓋收納單元)
100‧‧‧碳粉瓶(碳粉容器)
101b‧‧‧瓶子頭部(主體、端部)
101c‧‧‧碳粉排出口
101d‧‧‧杆收納組件(位置返回單元的部分)
110‧‧‧蓋組件
113‧‧‧大口徑部分
114‧‧‧手柄部
120‧‧‧引導杆(杆部、返回力施加單元)

Claims (31)

  1. 一種碳粉容器,其在使用時連接至一影像形成裝置並且容納碳粉,該碳粉容器包括:一碳粉排出口,該碳粉排出口設置於該碳粉容器的縱向端部;以及一蓋組件,該蓋組件關閉該碳粉排出口,其中該碳粉容器被該影像形成裝置的一碳粉供應單元收納在使得該碳粉排出口面向水平方向的位置,以及該蓋組件沿著相對於在水平方向延伸的虛擬線向上傾斜的方向被該影像形成裝置的一蓋拉拽單元拉出,從而打開該碳粉排出口。
  2.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碳粉容器,包括一位置返回單元,該位置返回單元將從該碳粉容器拉出且相對於該虛擬線處於傾斜位置的該蓋組件返回到沿著該虛擬線的位置。
  3.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碳粉容器,其中該蓋組件包括正面與背面,該正面為當該蓋組件關閉該碳粉排出口時該碳粉容器外表面的部分,而該背面與該碳粉容器相對,該背面包括一圓柱形或者環形塞件以及一密封組件,該塞件突出到該碳粉容器的內部,以便插入到該碳粉排出口的內周緣中,並且該密封組件從該背面突出,以便包圍該圓柱形或者環形塞件的外周緣,以及該密封組件與該碳粉容器接觸並彈性變形,從而密封該碳粉排出口。
  4.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碳粉容器,其中一環形突起設置於該碳粉排出口內周緣的邊緣周圍,以及該密封組件的內徑被設定成大於該環形突起的外徑,並且該密封組件與在徑向上位於該環形突起外側的該碳粉容器的部分接觸。
  5.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碳粉容器,其中一錐形表面設置於該塞件的外緣部,該錐形表面從其中心側向外側逐漸降低該塞件的高度。
  6.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碳粉容器,其中一階梯設置於該錐形表面外緣的該塞件上,該階梯從該蓋組件的該背面朝該碳粉容器的內側上升。
  7.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碳粉容器,其中該位置返回單元包括一螺旋彈簧,並且該螺旋彈簧向該蓋組件施加力,以沿著關閉該碳粉排出口的方向拉拽該蓋組件,且當該蓋組件從該碳粉容器拉出,然後沿著關閉該碳粉排出口的該方向再次拉回時,施加矯正力,以將該蓋組件返回到沿著該虛擬線的位置。
  8.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碳粉容器,其中該位置返回單元包括一杆部,該杆部從該蓋組件的該背面上升並延伸,以及當該蓋組件沿著從該碳粉容器拉出該蓋組件的方向或者沿著關閉該碳粉排出口的方向移動時,該杆部由一收納組件收納,該收納組件設置於該碳粉容器的內部,以便引導該蓋組件的運動。
  9.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碳粉容器,其中該收納組件收納該杆部,使得當沿著該虛擬線移動時該杆部滑動。
  10.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碳粉容器,其中該杆部可彈性變形,並且當該蓋組件從該碳粉容器拉出,然後沿著關閉該碳粉排出口的該方向再次移動時,該杆部施加矯正力,以將該蓋組件返回到沿著該虛擬線的位置。
  11.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碳粉容器,其中該杆部包括一類波紋管結構或者中空結構。
  12.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碳粉容器,其中該收納組件包括一收納開口,該收納開口收納該杆部,該位置返回單元包括一螺旋彈簧,並且該螺旋彈簧向該蓋組件施加力,以沿著關閉該碳粉排出口的方向拉拽該蓋組件,且當該蓋組件從該碳粉容器拉出,然後沿著關閉該碳粉排出口的該方向被再次拉拽時,施加矯正力,以將該蓋組件與該杆部一起返回到沿著該虛擬線的位置。
  13.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的碳粉容器,其中錐形部設置於圍繞該收納開口其中一端側的該收納開口的部分中以及圍繞其另一端側的該收納開口的部分中的該收納組件上,並且該錐形部朝該收納開口的中心延伸。
  14.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的碳粉容器,其中一錐形表面設置於該塞件的外緣部,該錐形表面從其中心側向其外側逐漸降低該塞件的高度,以及該收納開口的內徑與該杆部的外徑之間的差等於或小於該環形錐形表面的內徑與該環形密封組件之間的差。
  15.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的碳粉容器,其中一階梯設置於該錐形表面外緣的該塞件上,該階梯從該蓋組件的該背面朝該碳粉容器的內側上升。
  16.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碳粉容器,其中攪拌碳粉的一攪拌葉片設置於在朝該碳粉容器內側延伸的端部的該杆部上。
  17.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的碳粉容器,其中該杆部在垂直於該杆部延伸方向的方向上的橫截面具有一多邊形形狀,以及該收納開口具有一內壁面,當該收納開口與該碳粉容器一起旋轉時,該內 壁面將旋轉力傳遞到該杆部的外表面。
  18.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的碳粉容器,其中該收納開口具有與該杆部的橫截面形狀相同的形狀。
  19.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碳粉容器,其中朝該碳粉排出口輸送該碳粉容器內部的碳粉的一螺旋葉片設置於該收納組件、該杆部以及該碳粉容器內壁面的至少其中一者之上。
  20.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碳粉容器,其中該蓋組件包括一手柄部,該手柄部包括:一杆狀部,該杆狀部從該正面向外突出;以及一大口徑部分,該大口徑部分設置於遠離該正面的端部的該杆狀部上,該大口徑部分具有比該杆狀部的直徑更大的直徑。
  21.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的碳粉容器,其中該碳粉排出口的直徑與該塞件的外徑之間的差小於該杆狀部的外徑與該大口徑部分的外徑之間的差。
  22. 一種影像形成裝置,包括: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碳粉容器;一碳粉影像形成單元,該碳粉影像形成單元利用碳粉形成一碳粉影像;一碳粉供應單元,該碳粉供應單元收納該碳粉容器,隨之該碳粉容器的碳粉排出口面向水平方向,並且該碳粉供應單元將經該碳粉排出口排出的碳粉供應到該碳粉影像形成單元;以及一蓋拉拽單元,該蓋拉拽單元從該碳粉容器拉出關閉該碳粉排出口的蓋組件,從而打開該碳粉排出口,其中該蓋拉拽單元沿著相對於在水平方向延伸的虛擬線向上傾斜的方向拉出該蓋組件。
  23.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所述的影像形成裝置,其中該碳粉容器具有一圓柱形形狀,該蓋拉拽單元沿著相對於作為該虛擬線的該圓柱形碳粉容器的圓柱軸線向上傾斜的方向拉出該蓋組件,以及該碳粉供應單元繞著該圓柱軸線旋轉該碳粉容器,以便朝該碳粉排出口移動該碳粉容器中的碳粉,從而有助於經由該碳粉排出口之碳粉排出。
  24. 一種影像形成裝置,包括: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之碳粉容器;一碳粉影像形成單元,該碳粉影像形成單元利用碳粉形成一碳粉影像;一碳粉供應單元,該碳粉供應單元收納該碳粉容器,隨之該碳粉容器的碳粉排出口面向水平方向,並且該碳粉供應單元將經該碳粉排出口排出的碳粉供應到該碳粉影像形成單元;以及一蓋拉拽單元,該蓋拉拽單元利用一鉤組件從該碳粉容器拉出蓋組件,從而打開該碳粉排出口,該鉤組件與一手柄部嚙合,該手柄部設置於一蓋組件上,其中該蓋拉拽單元使該鉤組件與該手柄部的杆狀部嚙合,且當沿著拉出該蓋組件的方向移動該鉤組件時,使該鉤組件壓靠該手柄部的大口徑部分,並沿著相對於在水平方向延伸的虛擬線向上傾斜的方向拉出該蓋組件。
  25.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所述的影像形成裝置,其中該碳粉容器具有一圓柱形形狀,該蓋拉拽單元沿著相對於作為該虛擬線的該圓柱形碳粉容器的圓柱軸線向上傾斜的方向拉出該蓋組件,以及該碳粉供應單元繞著該圓柱軸線旋轉該碳粉容器,以便朝該碳粉排出口移動該碳粉容器中的碳粉,從而有助於經由該碳粉排出口之碳粉排出。
  26.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所述的影像形成裝置,其中該碳粉容器包括一週邊突起,該週邊突起從其圓柱形端部的外週邊表面沿著法線方向突出, 該碳粉供應單元同時驅動並旋轉一容器收納單元以及由該容器收納單元收納的該碳粉容器,該容器收納單元至少收納縱向方向上該碳粉容器的整個區域之外的端部,該容器收納單元包括一嚙合部,該嚙合部與被推至該容器收納單元中的該端部的該週邊突起嚙合,一錐形表面設置於該容器收納單元上,該錐形表面起始於推動該週邊突起的壓力方向上的該嚙合部上游的位置,沿著相對於該壓力方向傾斜的方向延伸,並到達該嚙合部的入口,以及當該端部被推至該容器收納單元中時,該週邊突起沿著該壓力方向移動,並在該錐形表面上滑動,從而於旋轉方向上向該容器收納單元施加力以旋轉該容器收納單元,並依據旋轉將該嚙合部的該入口引導至該週邊突起。
  27.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6項所述的影像形成裝置,其中該週邊突起包括設置於相對於該圓柱中心軸線之點對稱的位置處該端部週邊表面上的週邊突起,並且該嚙合部包括接收其中一週邊突起的嚙合部,以及接收設置於相對於該圓柱中心軸線之點對稱的位置處該容器收納單元上的另一週邊突起的嚙合部,並且該錐形表面包括於其中一週邊突起上滑動的錐形表面,以及於設置於相對於該圓柱中心軸線之點對稱的位置處該容器收納單元上之另一週邊突起上滑動的錐形表面。
  28.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所述的影像形成裝置,其中該兩週邊突起具有相同的寬度,且該兩嚙合部具有相同的寬度。
  29.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8項所述的影像形成裝置,其中錯裝防止突起設置於位於該壓力方向上的該週邊突起上游且相對於該圓柱中心軸線之點對稱的位置處的端部上,該等錯裝防止突起防止錯裝到具有不同於常規規格的規格的該容器收納單元,以及兩個錯裝防止嚙合部設置於該容器收納單元上,該等錯裝防止嚙合部單獨 與各自的兩個錯裝防止突起嚙合。
  30.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9項所述的影像形成裝置,其中該兩個錯裝防止突起具有相同的寬度,該兩個錯裝防止嚙合部具有相同的寬度,且該寬度比該週邊突起的寬度窄。
  31.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0項所述的影像形成裝置,其中,關於該兩個錐形表面的每一個,位於該壓力方向上的該錯裝防止嚙合部下游的錐形部的位置相對於從位於上游的錐形部向該錯裝防止嚙合部延長的虛擬延長線,沿著該壓力方向朝下游位移。
TW103109717A 2013-03-14 2014-03-14 碳粉容器及影像形成裝置 TWI54295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52306A JP6016121B2 (ja) 2013-03-14 2013-03-14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トナー収容器
JP2013051185A JP6016120B2 (ja) 2013-03-14 2013-03-14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トナー収容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35522A true TW201435522A (zh) 2014-09-16
TWI542959B TWI542959B (zh) 2016-07-21

Family

ID=515369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09717A TWI542959B (zh) 2013-03-14 2014-03-14 碳粉容器及影像形成裝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9454099B2 (zh)
EP (1) EP2972592B1 (zh)
KR (1) KR101699196B1 (zh)
CN (1) CN105209978B (zh)
MX (1) MX346597B (zh)
TW (1) TWI542959B (zh)
WO (1) WO201414235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51324B2 (ja) 2014-03-24 2018-07-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の本体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6379753B2 (ja) 2014-07-04 2018-08-2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粉体収容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7111266B (zh) 2015-01-14 2020-08-18 株式会社理光 粉末容器和成像装置
US9594331B2 (en) 2015-02-27 2017-03-14 Ricoh Company, Ltd. Powder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same
JP6911325B2 (ja) * 2016-10-21 2021-07-28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トナー収容容器、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トナー収容容器の製造方法
CN206249008U (zh) * 2016-11-23 2017-06-13 上福全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碳粉匣
JP6919831B2 (ja) 2017-05-18 2021-08-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剤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0908529B2 (en) * 2017-09-21 2021-02-02 Hp Indigo B.V. Print agent supply unit valve
US11731357B2 (en) * 2017-10-05 2023-08-22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Chamber for storing build material
CN107589647A (zh) * 2017-11-01 2018-01-16 珠海维翼打印科技有限公司 输送嘴接收装置和碳粉筒
JP2020112690A (ja) 2019-01-11 2020-07-27 ヒューレット−パッカード デベロップメント カンパニー エル.ピー.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21173778A (ja) 2020-04-20 2021-11-0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粉体収納容器、補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1192075A (ja) 2020-06-05 2021-12-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粉体収容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38998B2 (ja) 1993-12-15 2001-12-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補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509385B2 (ja) * 1995-07-24 2004-03-22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ボトル
US5737675A (en) * 1995-07-31 1998-04-07 Mita Industrial Co. Ltd. Toner supply device including toner cartridge and guide
KR100227914B1 (ko) * 1995-10-11 1999-11-01 이토가 미찌야 화상형성장치 및 토너보급장치, 및 그에 탑재된 토너용기
IT1283035B1 (it) * 1996-05-17 1998-04-03 Luigi Goglio Dispositivo antiefflusso per contenitori di liquidi
JP3417223B2 (ja) 1996-08-07 2003-06-16 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トナー補給装置及びトナーボトル
US5907756A (en) 1996-08-07 1999-05-25 Minolta Co., Ltd. Toner replenishment device and toner bottle
JP3650678B2 (ja) 1996-09-06 2005-05-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電子写真装置のトナー容器
CN1122193C (zh) 1996-09-06 2003-09-24 株式会社理光 墨粉/显影剂用再循环瓶
JP3535721B2 (ja) * 1997-01-10 2004-06-07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補給装置
TWI251725B (en) 1998-12-22 2006-03-21 Ricoh Kk Toner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JP4060998B2 (ja) 1999-08-27 2008-03-12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供給装置及びそれを有する画像形成装置
CN1222839C (zh) 2000-01-07 2005-10-12 株式会社理光 粉体收纳容器,粉体排出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JP4011831B2 (ja) 2000-06-20 2007-11-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補給容器
JP2002221858A (ja) 2000-11-24 2002-08-09 Ricoh Co Ltd トナーボトル及びこれを装着する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並びにトナーボトルの成形方法
EP1233311B1 (en) 2001-02-19 2012-08-2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supply container
ES2369115T3 (es) 2001-02-19 2011-11-2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ontenedor para suministro de toner y sistema para suministro de toner.
ES2433741T3 (es) * 2001-02-19 2013-12-1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ontenedor para suministro de tóner y sistema de suministro de tóner
JP4167589B2 (ja) * 2003-12-17 2008-10-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収納容器、トナー収納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720416B2 (en) * 2004-08-16 2010-05-18 Ricoh Company, Ltd. Method and toner bottle f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apable of effectively supplying toner to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053066B2 (ja) 2007-03-15 2012-10-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容器用内栓及び外栓
JP4995126B2 (ja) * 2008-03-13 2012-08-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補給装置及び現像剤補給システム
JP5495096B2 (ja) 2008-11-10 2014-05-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粉体収納容器、粉体補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295742B2 (en) 2008-11-10 2012-10-23 Ricoh Company, Limited Powder container, powder supply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106372B2 (ja) * 2008-12-17 2012-12-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補給容器
JP5311029B2 (ja) 2009-02-16 2013-10-09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8532542B2 (en) 2009-07-23 2013-09-10 Ricoh Company, Limited Toner contain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toner container
JP5582385B2 (ja) 2010-03-01 2014-09-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収容器、画像形成装置、トナー収容器製造方法、及びトナー収容器再生方法。
JP5483018B2 (ja) 2010-08-03 2014-05-0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50122684A (ko) 2015-11-02
MX346597B (es) 2017-03-24
KR101699196B1 (ko) 2017-01-23
EP2972592B1 (en) 2020-10-28
MX2015012275A (es) 2016-01-08
EP2972592A1 (en) 2016-01-20
EP2972592A4 (en) 2016-11-16
CN105209978A (zh) 2015-12-30
WO2014142353A1 (en) 2014-09-18
CN105209978B (zh) 2019-08-09
US9454099B2 (en) 2016-09-27
TWI542959B (zh) 2016-07-21
US20160033898A1 (en) 2016-0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42959B (zh) 碳粉容器及影像形成裝置
JP4862911B2 (ja)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取付構造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037232B2 (ja) 粉体収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903284B2 (en) Developer storage container with a conveyor member that simultaneously conveys toner in opposite direction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the same
AU2015300524B2 (en) Powder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0097140A (ja)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217952B2 (en) Image forming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9436126B1 (en) Toner inlet port alignment features for a developer unit of an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device
JP5999479B2 (ja) 粉体補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152089B1 (en) Partial internal shunt and partial external shunt assembly for a magnetic roll of a dual component development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device
US9164428B2 (en) Toner cas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01612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トナー収容器
US9182703B1 (en) Toner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9235162B2 (en) Developer storage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same
JP6390717B2 (ja) 粉体収納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130188989A1 (en) Drum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drum unit
JP2011158509A (ja) トナー補給装置
US10248069B2 (en) Developing apparatus having a rib portioned conveyance screw
US9429876B2 (en) Toner cas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JP2003162149A (ja) 粉体収納容器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現像装置並びに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601612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トナー収容器
US10520854B2 (en) Cartridge
JP6504359B2 (ja) 粉体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161616A (ja) 搬送装置、クリーニング装置、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搬送装置の製造方法
MXPA06006095A (es) Cartucho de toner, aparato formador de imagenes, metodo para reciclar cartuchos de to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