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425710A - 開閉裝置 - Google Patents

開閉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425710A
TW201425710A TW102144323A TW102144323A TW201425710A TW 201425710 A TW201425710 A TW 201425710A TW 102144323 A TW102144323 A TW 102144323A TW 102144323 A TW102144323 A TW 102144323A TW 201425710 A TW201425710 A TW 20142571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opening
closing
closing body
engaged
engagement por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443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60359B (zh
Inventor
Kazunori Matsuo
Original Assignee
Bunka Shutter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26579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170668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26579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170667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Bunka Shutter filed Critical Bunka Shutter
Publication of TW2014257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257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603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6035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DHINGES OR SUSPENSION DEVICES FOR DOORS, WINDOWS OR WINGS
    • E05D15/00Suspension arrangements for wings
    • E05D15/36Suspension arrangements for wings moving along slide-ways so arranged that one guide-member of the wing moves in a direction substantially perpendicular to the movement of another guide member
    • E05D15/38Suspension arrangements for wings moving along slide-ways so arranged that one guide-member of the wing moves in a direction substantially perpendicular to the movement of another guide member for upwardly-moving wings, e.g. up-and-over doo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65/00Locks or fastenings for special use
    • E05B65/0021Locks or fastenings for special use for overhead or roll-up doors, e.g. garage doo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DHINGES OR SUSPENSION DEVICES FOR DOORS, WINDOWS OR WINGS
    • E05D13/00Accessories for sliding or lifting wings, e.g. pulleys, safety catches
    • E05D13/003Anti-dropping devices
    • E05D13/006Anti-dropping devices fixed to the wing, i.e. safety catch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DHINGES OR SUSPENSION DEVICES FOR DOORS, WINDOWS OR WINGS
    • E05D13/00Accessories for sliding or lifting wings, e.g. pulleys, safety catches
    • E05D13/10Counterbalance devices
    • E05D13/12Counterbalance devices with springs
    • E05D13/123Counterbalance devices with springs with compression springs
    • E05D13/1238Counterbalance devices with springs with compression sp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verhead wing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DHINGES OR SUSPENSION DEVICES FOR DOORS, WINDOWS OR WINGS
    • E05D13/00Accessories for sliding or lifting wings, e.g. pulleys, safety catches
    • E05D13/10Counterbalance devices
    • E05D13/12Counterbalance devices with springs
    • E05D13/1276Counterbalance devices with springs with coiled ribbon springs, e.g. constant force springs
    • E05D13/1292Spring safety devic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1/00Border constructions of openings in walls, floors, or ceilings; Frames to be rigidly mounted in such openings
    • E06B1/04Frames for doors, windows, or the like to be fixed in openings
    • E06B1/52Fram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oors
    • E06B1/522Fram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oors for overhead garage doo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3/00Window sashes, door leaves, or like elements for closing wall or like openings; Layout of fixed or moving closures, e.g. windows in wall or like openings; Features of rigidly-mounted outer frames relating to the mounting of wing frames
    • E06B3/32Arrangements of w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of movement; Arrangements of movable wings in openings; Features of wings or frames relating solely to the manner of movement of the wing
    • E06B3/48Wings connected at their edges, e.g. foldable wing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DHINGES OR SUSPENSION DEVICES FOR DOORS, WINDOWS OR WINGS
    • E05D15/00Suspension arrangements for wings
    • E05D15/16Suspension arrangements for wings for wings sliding vertically more or less in their own plane
    • E05D15/165Details, e.g. sliding or rolling guid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E05D AND E05F,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 ELEMENTS, ELECTRIC CONTROL, POWER SUPPLY, POWER SIGNAL OR TRANSMISSION, USER INTERFACES, MOUNTING OR COUPLING, DETAILS,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 THEREOF
    • E05Y2800/00Details, accessories and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E05Y2800/40Physical or chemical protection
    • E05Y2800/4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tection against finger injury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3/00Window sashes, door leaves, or like elements for closing wall or like openings; Layout of fixed or moving closures, e.g. windows in wall or like openings; Features of rigidly-mounted outer frames relating to the mounting of wing frames
    • E06B3/32Arrangements of w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of movement; Arrangements of movable wings in openings; Features of wings or frames relating solely to the manner of movement of the wing
    • E06B3/48Wings connected at their edges, e.g. foldable wings
    • E06B3/485Sectional do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Operating, Guiding And Securing Of Roll- Type Closing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開閉裝置,其具備用於阻止制動卡合部或鎖緊卡合部與物體等接觸之結構,並且藉由該結構,能夠防止導軌外圍變粗。開閉裝置藉由閉合防止裝置(60)使制動卡合部(62b)與第一被卡合部(51)卡合,從而對開閉體(10)的閉合動作進行制動,所述開閉裝置確保與開閉體(10)的橫寬方向端面相鄰且向開閉體開閉方向連續之空間(S),由開閉體(10)的橫寬方向端面、導軌(30)以及支撐構件(40)沿遍及開閉體開閉方向包圍該空間(S),並且在該空間(S)配置有第一被卡合部(51)與制動卡合部(62b)的解除部位。

Description

開閉裝置
本發明係有關一種帶有防止開閉體意外進行閉合動作之閉合防止裝置之開閉裝置,尤其係有關一種適合作為昇降門之開閉裝置。
以往,如專利文獻1所記載者,該種發明有具備如下構件之開閉裝置:開閉體(10),其朝上下方向進行開閉動作;輥構件(12),其從該開閉體向橫寬方向突出,並且以能夠旋轉的方式被支撐於該開閉體;導軌(20),其以能夠滾動的方式接受該輥構件,並且向上下方向連續;閉合防止裝置(40),其被一體地設置於所述開閉體,並且被構成為相對於所述導軌解除可動卡合構件(42);施力機構(43:扭力盤簧),其將可動卡合構件向卡止方向施力;以及牽引構件(33:金屬絲等),其抵抗該施力機構的加力,向上方拉動所述可動卡合構件,以從導軌拉開。
依該開閉裝置,在萬一由於牽引構件(33)斷掉或脫落,或者捲取該牽引構件之機構受損或空轉等,導致該牽引構件的張力下降的情況下,能夠藉由施力機構(43)的加力使可動卡合構件(42)旋動,並使該可動卡合構件的制動卡合部(42c:刮板)咬入導軌(20)中,從而防止開閉體(10)下降。
然而,在前述習知技術中,由於係使末端部尖銳之制動卡合部(42c)在露出之狀態下移動之結構,故希望進行物體等夾在制動卡合部 (42c)與導軌(20)之間,或者物體等與制動卡合部(42c)的末端部接觸等之類的研究。
故,例如在專利文獻2所記載之發明中,藉由罩構件(50)從開閉體(10)的室內側覆蓋制動卡合部(42c:刮板)以及該制動卡合部(42c:刮板)的移動路徑整體。
但是,在專利文獻2所記載之發明中,有可能因罩構件(50)而導致導軌外圍整體變粗,或者罩構件(50)朝室內側突出。
又,作為其他習知技術,如專利文獻3所記載者,有具備如下構件之開閉裝置:開閉體(昇降門1),其朝上下方向進行開閉動作;輥構件(滾動輥),其從該開閉體朝橫寬方向突出,並且以能夠旋轉的方式被支撐於該開閉體;導軌(2),其以能夠滾動的方式接受該輥構件,並且向上下方向連續;被卡合部(卡合構件9),其被固定於該導軌;以及鎖緊機構(8),其被一體地設置於所述開閉體,並且被構成為相對於所述被卡合部解除鎖緊卡合部(卡止構件10)。
但是,在該習知技術中,由於所述鎖緊卡合部(卡止構件10)在從開閉體面朝室內側突出之位置,相對於所述被卡合部(卡合構件9)進行解除動作,故有可能導致物體等夾在該些鎖緊卡合部與被卡合部之間,或者物體等與鎖緊卡合部接觸等情況。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公開2007-211411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公開2007-218031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專利公開2005-107927號公報
本發明係鑑於上述習知情況而完成者,其課題為提供一種具備用於阻止制動卡合部或鎖緊卡合部與物體等接觸之結構,並且藉由該結構,能夠防止導軌外圍變粗之開閉裝置。
作為用於解決上述課題之一個方法之開閉裝置,具備:開閉體,進行閉合動作以隔開空間;輥構件,從該開閉體往開閉體橫寬方向突出,並且以能夠旋轉的方式被支撐於該開閉體;導軌,將所述輥構件往開閉體開閉方向引導;支撐構件,遍及開閉體開閉方向支撐所述導軌;被卡合部,固定於不動部位;以及閉合防止裝置,一體地設置於所述開閉體,並且構成為相對於所述被卡合部解除制動卡合部;藉由所述閉合防止裝置使所述制動卡合部與所述被卡合部卡合,從而對所述開閉體的閉合動作進行制動;該開閉裝置的特徵為:確保與所述開閉體的橫寬方向端面相鄰並且往開閉體開閉方向連續之空間,由所述開閉體的橫寬方向端面、所述導軌以及所述支撐構件遍及開閉體開閉方向包圍該空間,並且在該空間配置有所述被卡合部與所述制動卡合部的解除部位。
本發明由於如同以上說明構成,故具備用於阻止制動卡合部或鎖緊卡合部與物體等接觸之結構,並且藉由該結構,能夠防止導軌外圍變粗。
1‧‧‧開閉裝置
10‧‧‧開閉體
20‧‧‧輥構件
30‧‧‧導軌
40‧‧‧支撐構件
41‧‧‧支撐片部
42‧‧‧罩片部
51‧‧‧第一被卡合部
52‧‧‧第二被卡合部
60‧‧‧閉合防止裝置
61‧‧‧固定構件
62‧‧‧可動構件
62b、62b’‧‧‧制動卡合部
70‧‧‧鎖緊機構
71‧‧‧鎖緊卡合部
S‧‧‧空間
圖1係表示本實施形態的開閉裝置的一例之立體圖。
圖2係該開閉裝置的主要部位立體圖。
圖3係該開閉裝置的主要部位剖面圖。
圖4係表示閉合防止裝置的一例之立體圖。
圖5係表示被卡合部的一例之立體圖。
圖6係從其他角度表示該被卡合部之立體圖。
圖7係表示處於不可卡合位置之閉合防止裝置之立體圖。
圖8係表示處於可卡合位置之閉合防止裝置之立體圖。
圖9係本實施形態的開閉裝置的主要部位側視圖,表示閉合防止裝置處於不可卡合位置之狀態。
圖10係本實施形態的開閉裝置的主要部位側視圖,表示閉合防止裝置處於可卡合位置之狀態。
圖11係表示鎖緊機構的一例之立體圖。
圖12係表示該鎖緊機構之動作說明圖。
圖13係從側面表示本實施形態的動作之圖。
圖14係本實施形態的開閉裝置的其他例子之主要部位剖面圖。
圖15係表示閉合防止裝置的其他例子之主要部位立體圖。
圖16係從其他角度表示該閉合防止裝置之立體圖。
圖17係表示被卡合部的其他例子之立體圖。
圖18係從其他角度表示該被卡合部之立體圖。
圖19係第二形態的開閉裝置的主要部位側視圖,表示閉合防止裝置處於不可卡合位置之狀態。
圖20係第二形態的開閉裝置的主要部位側視圖,表示閉合防止裝置處於可卡合位置之狀態。
圖21係表示導軌的其他例子之立體圖。
作為本實施形態的第一特徵之開閉裝置具備:開閉體,進行閉合動作以隔開空間;輥構件,從該開閉體往開閉體橫寬方向突出,並且以能夠旋轉的方式被支撐於該開閉體;導軌,將所述輥構件往開閉體開閉方向引導;支撐構件,遍及開閉體開閉方向支撐所述導軌;被卡合部,固定於不動部位;以及閉合防止裝置,一體地設置於所述開閉體,並且構成為相對於所述被卡合部解除制動卡合部;藉由所述閉合防止裝置使所述制動卡合部與所述被卡合部卡合,從而對所述開閉體的閉合動作進行制動,其中,所述開閉裝置確保與所述開閉體的橫寬方向端面相鄰並且往開閉體開閉方向連續之空間,由所述開閉體的橫寬方向端面、所述導軌以及所述支撐構件遍及開閉體開閉方向包圍該空間,並且在該空間配置有所述被卡合部與所述制動卡合部的解除部位。
依該特徵,由於由開閉體的橫寬方向端面、導軌以及支撐構件包圍與開閉體的橫寬方向端面相鄰之空間,且在該空間配置有被卡合部和制動卡合部,故能夠阻止物體等被夾在被卡合部與制動卡合部之間,或者物體等與制動卡合部接觸,而且罩構件等不會朝導軌的開閉體厚度方向側突出,從而能夠將導軌外圍設得比較細。
作為第二特徵,在上述之第一特徵的基礎上,還具有如下特徵:所述支撐構件,形成為由支撐片部與罩片部構成之剖面L字狀,所述支撐片部係與所述開閉體的橫寬方向端面對向,並且在開閉體厚度方向的一端側支撐固定所述導軌,所述罩片部係從該支撐片部中的開閉體厚度方 向的另一端側往所述開閉體側突出;所述被卡合部與所述制動卡合部的解除部位,由所述開閉體的橫寬方向端面、所述導軌、所述支撐片部以及所述罩片部包圍。
依該特徵,能夠藉由更具體且簡單之構成覆蓋制動卡合部與被卡和部的解除部位。
作為第三特徵,在上述第一特徵或第二特徵的基礎上,還具有如下特徵:所述被卡合部,設置成從所述導軌或所述支撐構件往所述空間側突出;所述制動卡合部,設置成在所述空間內,在相對於所述被卡合部能夠從開閉體開放方向側抵接之位置與相對於該被卡合部無法從開閉體開放方向側抵接之位置之間移動。
依該特徵,藉由使制動卡合部與被卡合部抵接,能夠更加有效地對開閉體的閉合動作進行控制。
作為第四特徵,在上述第三特徵的基礎上,還具有如下特徵:所述被卡合部與所述制動卡合部中的至少一方,形成為相對於其另一方呈鉤狀地覆蓋並卡合。
依該特徵,制動卡合部因與被卡合部抵接時的反作用而反彈,從而能夠減輕如卡合狀態未被確保之情況。
作為第五特徵,在上述第一至第四中的任一特徵的基礎上,還具有如下特徵:所述閉合防止裝置,具備固定於所述開閉體側之固定構件、以及被支撐於該固定構件且呈一體地具有所述制動卡合部之可動構件;所述可動構件,設置成能夠在可使所述制動卡合部卡合於所述被卡合部之可卡合位置與無法使所述制動卡合部卡合於所述被卡合部之不可卡合 位置之間旋動,並且由牽引構件從開閉體開放方向側拉動而維持在所述不可卡合位置,當失去所述牽引構件的張力時,藉由自身重量而往所述可卡合位置側旋動。
依該特徵,當失去牽引構件的張力時,使可動構件藉由自身重量旋動,從而能夠使制動卡合部與被卡合部卡合。
在此,作為較佳之具體例,所述牽引構件被設成從開閉體厚度方向的一側傾斜地拉動所述可動構件,所述可動構件被設成,當失去所述牽引構件的張力時,能夠藉由自身重量從所述一側向另一側旋動(參照圖7~圖10)。
又,作為其他較佳之具體例,所述牽引構件被設成從開閉體厚度方向的一側傾斜地拉動所述可動構件,所述可動構件被設成,當失去所述牽引構件的張力時,能夠藉由自身重量從相對於所述一側之另一側向所述一側旋動(參照圖15~圖21)。
作為第六特徵,在上述第一至第五中的任一特徵的基礎上,還具有如下特徵:在所述開閉體與所述支撐構件之間,設置有阻止所述空間與外部空間連通之氣密手段。
依該特徵,顯然能夠藉由氣密手段提高開閉體內外的氣密性,並且能夠防止物體等被插入開閉體與支撐構件之間,從而導致該物體等與制動卡合部或被卡合部接觸。
作為第七特徵,在上述第一至第六中的任一特徵的基礎上,還具有如下特徵:在與所述開閉體的厚度內對應之空間配置有所述被卡合部與所述制動卡合部的解除部位。
依該特徵,能夠更加高效地防止物體等與制動卡合部接觸,並且能夠使導軌外圍變得更細。
作為第八特徵,在上述第一至第七中的任一特徵的基礎上,還具有如下特徵:將所述被卡合部作為第一被卡合部,且所述開閉裝置具備固定於不動部位之第二被卡合部、以及一體地設置於所述開閉體並且構成為相對於第二被卡合部解除鎖緊卡合部之鎖緊機構,藉由所述鎖緊機構使所述鎖緊卡合部與第二被卡合部卡合,並鎖緊所述開閉體成無法開放,其中,在所述空間配置有第二被卡合部與所述鎖緊卡合部的解除部位。
依該特徵,由於能夠阻止物體等被夾在鎖緊卡合部與第二被卡合部之間,或者物體等與鎖緊卡合部接觸,並且在與開閉體的橫寬方向端面相鄰之空間配置有鎖緊卡合部與第二被卡合部的解除部位,故能夠減少朝開閉體厚度方向突出之構件等。
作為第九特徵,在上述第八特徵的基礎上,還具有如下特徵:將第一被卡合部與第二被卡合部設為共通部位,使所述制動卡合部與所述鎖緊卡合部兩者相對於該部位解除。
依該特徵,使第一被卡合部與第二被卡合部共通化,從而能夠提高當該開閉裝置的生產率。
作為第十特徵,在上述第八或第九特徵的基礎上,還具有如下特徵:在與所述開閉體的厚度內對應之空間配置有第二被卡合部與所述鎖緊卡合部的解除部位。
作為第十一特徵,在上述第八至第十中的任一特徵的基礎上,還具有如下特徵:所述鎖緊卡合部,以能夠旋轉的方式被支撐於所述 開閉體的面,使其自由端側部分在所述空間內旋動而相對於第二被卡合部解除。
作為第十二特徵,在上述第十一特徵的基礎上,還具有如下特徵:所述鎖緊卡合部,具備沿著所述開閉體的面遍及開閉體橫寬方向之第一片部、與該第一片部連接並且沿著所述開閉體的寬度方向端面遍及開閉體厚度方向之第二片部、以及與該第二片部連接並且往開閉體橫寬方向延設之第三片部,藉由使所述第三片部側的部分沿著開閉體厚度方向旋動,而相對於第二被卡合部解除成凹凸狀。
作為第十三特徵,在上述第八至第十二中的任一特徵的基礎上,還具有如下特徵:在所述導軌的開放方向側,以所述開閉體在往開放方向直線地開放之後,往相對於該開放方向之交叉方向收納的方式,具有往該交叉方向延設之收納軌道部,其中,在所述收納軌道部設置第二被卡合部,使開放狀態的所述開閉體鎖緊成無法閉合。
又,本實施形態還公開了一種構成要件中不包括上述特徵的一部分之獨立之發明。亦即,該發明之一的開閉裝置具備:開閉體,進行閉合動作以隔開空間;輥構件,從該開閉體往開閉體橫寬方向突出,並且以能夠旋轉的方式被支撐於該開閉體;導軌,將所述輥構件往開閉體開閉方向引導;支撐構件,遍及開閉體開閉方向支撐所述導軌;被卡合部,固定於不動部位;以及鎖緊機構,一體地設置於所述開閉體,並且構成為相對於所述被卡合部解除鎖緊卡合部;藉由所述鎖緊機構使所述鎖緊卡合部與所述被卡合部卡合,從而鎖緊所述開閉體以使所述開閉體不往開放方向及/或閉合方向移動,其中,所述開閉裝置確保與所述開閉體的橫寬方向端 面相鄰並且往開閉體開閉方向連續之空間,由所述開閉體的橫寬方向端面、所述導軌以及所述支撐構件遍及開閉體開閉方向包圍該空間,並且在該空間配置有所述被卡合部與所述鎖緊卡合部的解除部位。
依該發明,由於由開閉體的橫寬方向端面、導軌以及支撐構件包圍與開閉體的橫寬方向端面相鄰之空間,並且在該空間配置有被卡合部和鎖緊卡合部,故能夠阻止物體等被夾在被卡合部與鎖緊卡合部之間,或者物體等與鎖緊卡合部接觸,並且能夠減少朝導軌的開閉體厚度方向側突出之構件等,進而能夠使導軌外圍變得比較細。
另外,在本說明書中,“開閉體開閉方向”是指,在藉由當該開閉裝置被開閉之開口部中,開閉體為了隔開或開放空間而滑動之方向。又,在本說明書中,“開閉體厚度方向”是指,全閉狀態的開閉體的厚度方向。又,在本說明書中,“開閉體寬度方向”或“開閉體橫寬方向”係與開閉體開閉方向大致正交之方向,是指不是所述開閉體的厚度方向之方向。
【實施例】
接著,依據圖式對具有上述特徵之較佳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
本實施例的開閉裝置1對應用於昇降門之一例進行說明,所述昇降門被設成,使開閉體10向其開放方向側(依圖示例為上方側)滑動來開放,並且使開閉體10向與所述開放方向交叉之方向(以圖示例為斜上方)滑動來收納。
如圖1~圖13所示,該開閉裝置1具備:開閉體10,其向 下方進行閉合動作以隔開空間;輥構件20,其從該開閉體10朝開閉體橫寬方向突出,並且以能夠旋轉的方式被支撐於該開閉體10;導軌30,其從開閉體厚度方向的一側以能夠滾動的方式接受所述輥構件20(參照圖3),並向開閉方向引導所述輥構件20;支撐構件40,其遍及開閉體開閉方向並連續來支撐所述導軌30;第一被卡合部51(參照圖3)和第二被卡合部52(參照圖11),所述第一被卡合部51和所述第二被卡合部52被固定於不動部位(依圖示例為支撐構件40);閉合防止裝置60,其被一體地設置於開閉體10,並且被構成為相對於第一被卡合部51解除制動卡合部62b;鎖緊機構70,其被一體地設置於開閉體10,並且被構成為相對於第二被卡合部52解除鎖緊卡合部71;以及牽引機構80,其經由閉合防止裝置60從開閉體開放方向側拉動開閉體10。
並且,在因牽引機構80的不良情況等而失去該牽引機構80的張力,從而使開閉體10緊急閉合的情況下,該開閉裝置1使閉合防止裝置60的制動卡合部62b與第一被卡合部51卡合,從而對開閉體10的閉合動作進行制動。
又,當開閉體10處於預定位置(依本實施形態的一例為全開位置和全閉位置)時,該開閉裝置1使鎖緊機構70的鎖緊卡合部71與第二被卡合部52卡合,並鎖緊開閉體10,以免開閉體10向開放方向和/或閉合方向移動。
並且,該開閉裝置1確保與開閉體10的寬度方向端面相鄰且向開閉體開閉方向連續之空間S且與開閉體10的厚度t內對應之空間S(參照圖3),由開閉體10的橫寬方向端面、導軌30以及支撐構件40遍及開閉體開閉方向並連續來包圍該空間S,並且在該空間S配置有第一被卡合 部51與制動卡合部62b的解除部位(參照圖3),並且在該空間S還配置有第二被卡合部52與鎖緊卡合部71的解除部位(參照圖12)。
開閉體10係以在相鄰之板狀構件11、11之間旋動的方式,沿開閉方向連接複數個在橫寬方向上長形之大致矩形的板狀構件11而成者。
該開閉體10經由分別被支撐於其橫寬方向的兩端部的輥構件20,沿著導軌30進行開閉動作。
輥構件20在開閉體10的橫寬方向的端部側遍及開閉體開閉方向隔著預定間隔配置有複數個,且被支撐為旋轉自如。
在向開閉體開閉方向排列之複數個輥構件20中,最靠下側的輥構件20藉由後述之閉合防止裝置60被支撐為旋轉自如。
各個輥構件20係在遍及開閉體橫寬方向之軸部21的末端側支撐大致環狀的滾動體22而成者。依圖示例,該輥構件20構成為使所述軸部21和所述滾動體22一體地旋轉,但是作為其他例子,還能夠設為相對於軸部21將滾動體22支撐為能夠旋轉之態樣。
另外,依圖3~圖4,藉由閉合防止裝置60支撐輥構件20,但是能夠如同圖2所示之上側的輥構件20,設置於開閉體10中的除了閉合防止裝置60以外的部分,或者設置於圖示例以外的部分。
導軌30一體地包括開閉軌道部31、收納軌道部32以及轉角軌道部33,所述開閉軌道部31遍及開閉體10的開閉方向,所述收納軌道部32向與開閉方向交叉之方向(依圖示例為斜上方向)收納開放時的開閉體10,所述轉角軌道部33將該些開閉軌道部31與收納軌道部32連接成 平滑之彎曲狀,該些軌道部31、33、32被形成為,遍及其延設方向將輥構件20的滾動體22覆蓋成能夠旋動之截面大致凹狀(參照圖3)。
該導軌30的內側中的開閉體厚度方向的室外側(圖3的上側)的面為,以能夠滾動的方式接受輥構件20的滾動體22之平坦狀的接受面30a。又,該導軌30的內側中的開閉體厚度方向的室內側(圖3的下側)的面為,將滾動體22的外周側覆蓋成截面大致凹曲狀從而防止滾動體22脫落之凹曲部30b。
並且,該導軌30藉由焊接等固定方法被固定支撐於後述之支撐構件40。
另外,室內側和室外側係為便於說明而採用之表達形式,室內側是指,開閉體厚度方向上的閉合防止裝置60被固定於開閉體10之一側,室外側是指,開閉體厚度方向上的與室內側相反之一側。當然,設置閉合防止裝置60之位置不限定於室內側,當然亦可依開閉裝置1的利用目的等在房間或房屋的外側配置閉合防止裝置60。再者,不將閉合防止裝置60設置在房間或房屋內,而例如代替簡單的通道隔斷或外部空間的門等,亦可設置在房間等抽象的部位。
支撐構件40係被穩固地固定於成為當該開閉裝置1的設置對象之建築物或支柱等之構件,其遍及開閉體開閉方向並連續來支撐導軌30。
該支撐構件40包含平坦面狀的支撐片部41和平坦面狀的罩片部42,且其截面被形成為L字狀,所述支撐片部41在與開閉體10的橫寬方向端面對向之開閉體厚度方向的一端側支撐固定導軌30,所述罩片部42從該支撐片部41中的開閉體厚度方向的另一端側朝開閉體10側(依圖3為右方向 側)突出。
在所述支撐構件40與開閉體10之間被設置有氣密手段90。
該氣密手段90的基端側被固定於支撐構件40,並且藉由使自由端部與開閉體10的室外側的表面接觸,從而阻止支撐構件40內的空間S與外部空間連通。
若更詳細地說明,則該氣密手段90包含截面呈大致L字狀的由金屬製成之固定片91、由合成樹脂製成之連接構件92以及由合成樹脂製成之彈性氣密構件93,所述固定片91被緊固固定於支撐構件40,所述連接構件92被嵌合固定於該固定片91的開閉體寬度方向的突端側,所述彈性氣密構件93被該連接構件92支撐。並且,該些固定片91、連接構件92以及彈性氣密構件93向開閉體開閉方向連續。
依該氣密手段90,藉由固定片91的撓曲方向的彈性力,彈性氣密構件93被開閉體10按壓,彈性氣密構件93發生彈性變形而增大與開閉體10的面的接觸面積。
故,能夠提高開閉體10的橫寬方向的端部與支撐構件40之間的氣密性。
而且,由於堵塞支撐構件40與開閉體10之間的間隙,故能夠阻止物體等從該間隙插入空間S內。
又,空間S係四周由開閉體10的橫寬方向的端部、具有導軌30的接受面30a之部分以及支撐構件40包圍之向開閉體開閉方向連續之空間。該空間S與開閉體10的橫寬方向的端面相鄰,並且被設置於與開閉體10的厚度t對應之範圍內。若更具體地說明,則該空間S被確保在將開 閉體10的室外側的表面和室內側的背面朝支撐構件40側延長之兩個假想面A1、A2之間。
第一被卡合部51係藉由制動卡合部62b解除之部位,若更詳細地說明,則如圖5及圖6所示,包含L字角狀的固定片部51a和突片部51b,依圖示例,則被形成為俯視觀察時呈大致凹狀,所述固定片部51a被固定於支撐構件40的內面,所述突片部51b與該固定片部51a連接,且被設成比該固定片部51a更向開閉體開放方向側突出。
該第一被卡合部51在上下方向上隔著間隔被設置有複數個,其每個第一被卡合部51被固定於支撐片部41。
依圖示例,相對於支撐構件40緊固固定片部51a之方法為鉚釘固定或旋入固定,但是還能夠設為焊接或嵌合等其他緊固方法。又,固定片部51a被緊固於不動部位即可,作為其他例子,亦可將固定片部51a固定在導軌30或未圖示之其他不動構件。
突片部51b係與開閉體厚度方向(依圖6,與固定片部51a)大致平行地配置且朝室外側延設之板狀部位,且在其開閉體開放方向側的端部具有接受後述之制動卡合部62b之接受面51b1和從該接受面51b1朝開閉體開放方向突出之突起51b2,且被形成為大致鉤狀。並且,當制動卡合部62b與接受面51b1抵接時,該突片部51b從下方側以鉤狀覆蓋突起51b2,從而卡合於制動卡合部62b(參照圖8)。
又,閉合防止裝置60具備:被固定於開閉體10側之固定構件61;以及被支撐於該固定構件61,且一體地具有制動卡合部62b之可動構件62(參照圖3以及圖4)。
固定構件61係被緊固固定於開閉體10之構件,且在向開閉體橫寬方向插穿之筒部61a內,以旋轉自如的方式插穿並支撐輥構件20的軸部21。
可動構件62以如下方式構成:能夠在可卡合位置與不可卡合位置之間旋動,並且被牽引機構80的牽引構件83從開閉體開放方向側拉動,從而被維持在所述不可卡合位置,當失去牽引構件83的張力時,藉由自身重量向所述可卡合位置側旋動,所述可卡合位置係能夠使制動卡合部62b卡合於第一被卡合部51之位置(參照圖8以及圖10),所述不可卡合位置係無法使制動卡合部62b卡合於第一被卡合部51之位置(參照圖7以及圖9)。
若更詳細地說明,則該可動構件62具有可動主體部62a和制動卡合部62b,所述可動主體部62a被形成為相對於大致凸狀的固定構件61嵌合之大致凹狀,所述固定構件61朝開閉體厚度方向的室內側突出,所述制動卡合部62b從該可動主體部62a的側面沿著開閉體橫寬方向朝所述空間S內突出。另外,在圖7以及圖8中,元件符號62d係阻止可動主體部62a的側部因牽引構件83的張力而撓曲之加強肋。
可動主體部62a經由軸構件61b被樞軸支撐於固定構件61,並且將其樞軸支撐點配置在偏靠開閉體厚度方向的一側(依圖9為室內(右)側)之位置。並且,在該可動主體部62a,在比所述樞軸支撐點靠開閉體厚度方向的另一側(依圖9為室外(左)側)之位置,亦即偏靠下端之部分被突設有被牽引構件83牽引之被牽引部62c。
依圖示例,制動卡合部62b係矩形板狀的構件,藉由焊接等 固定方法沿上下方向被固定於可動主體部62a的側面。
在該制動卡合部62b的下端部具有與第一被卡合部51抵接之抵接面62b1和從該抵接面62b1朝下方突出之突起62b2,且將突端側形成為大致鉤狀。並且,當抵接面62b1與第一被卡合部51的接受面51b1抵接時,該制動卡合部62b從上方側以鉤狀覆蓋突起62b2,從而卡合於接受面51b1(參照圖7以及圖8)。
又,如圖11所示,第二被卡合部52係被配置於空間S內,且被固定於不動部位(依圖示例為導軌30)之橫截面呈L字狀的金屬製構件。該第二被卡合部52在朝開閉體厚度方向突出之一片部52a具有藉由後述之鎖緊機構70的鎖緊卡合部71解除之凹部52b1和朝向該凹部52b1呈山形狀傾斜之傾斜面52a2。
凹部52b1被形成為比鎖緊卡合部71的上下寬度稍微大之寬度的凹狀。又,傾斜面52a2防止因開閉體10的開閉動作中的振動而導致鎖緊卡合部71振盪,從而意外地卡止於所述一片部52a的上下端部等。
該第二被卡合部52被設置於開閉體10全閉時與鎖緊卡合部71對向之位置、和開閉體10全開時與鎖緊卡合部71對向之位置這兩個位置(參照圖13)。另外,作為其他例子,還能夠設置於在中途開放狀態下與鎖緊卡合部71對向之位置。再者,作為其他例子,在圖13中,能夠省略全開側的第二被卡合部52和全閉側的第二被卡合部52中的任何一方,或者依據開閉裝置1的利用目的而變更個數或位置。
如圖11以及圖12所示,鎖緊機構70具備鎖緊卡合部71、支撐構件72、繩狀構件73以及拉動操作部74等,所述鎖緊卡合部71向開 閉體厚度方向旋動,從而相對於第二被卡合部52解除,所述支撐構件72將各鎖緊卡合部71支撐為能夠旋動,所述繩狀構件73將其一端側連接在鎖緊卡合部71,所述拉動操作部74被連接於繩狀構件73的另一端側。另外,鎖緊卡合部71、支撐構件72以及繩狀構件73等被設成相對於開閉體10左右對稱(參照圖1)。
鎖緊卡合部71在俯視觀察時呈大致曲柄形狀,且具備:沿著開閉體10的面遍及開閉體橫寬方向之第一片部71a;與該第一片部71a連接,且沿著開閉體10的寬度方向端面遍及開閉體厚度方向之第二片部71b;以及與該第二片部71b連接,且朝開閉體橫寬方向延設之第三片部71c。
第一片部71a的基端側(依圖12為右端側)以旋動自如的方式被支撐於後述支撐構件72。
在第二片部71b被緊固有遍及開閉體橫寬方向之繩狀構件73(例如,由金屬製成之金屬絲等)的一端側。
第三片部71c被形成為,藉由向開閉體厚度方向旋動而相對於第二被卡合部52以凹凸狀解除。
支撐構件72包含:以旋轉自如的方式支撐鎖緊卡合部71之軸部72a;支撐該軸部72a,且被固定於開閉體10的面之支撐部72b;被一體地設置於該支撐部72b,且限制鎖緊卡合部71的旋動之限制部72c;以及將鎖緊卡合部71向相對於第二被卡合部52之卡合方向施力之施力構件72d。
限制部72c位於比軸部72a靠鎖緊卡合部71的末端側(自由端側)之位置,當鎖緊卡合部71向遠離開閉體10之方向旋動時,限制部 72c限制鎖緊卡合部71的旋動量,從而防止鎖緊卡合部71卡止於第二被卡合部52的上端或下端。
亦即,假如在設成沒有限制部72c的結構的情況下,在進行開閉動作時,鎖緊卡合部71有可能因振動而向開閉體厚度方向振盪,從而卡止於第二被卡合部52的上端或下端。然而,依本實施形態,由於藉由限制部72c限制鎖緊卡合部71的旋動量(所述振盪),故能夠防止如同前所述之不良情況。
依圖示例,施力構件72d係捲繞於軸部72a的周圍之扭力盤簧,將其一端側緊固於鎖緊卡合部71,並且將另一端側緊固於支撐部72b。並且,該施力構件72d將鎖緊卡合部71以向相對於第二被卡合部52之卡合方向旋動的方式施力。
另外,該施力構件72d能夠置換為被設置在第一片部71a與開閉體10之間的拉簧等其他態樣者。
又,繩狀構件73將與被緊固於鎖緊卡合部71之一端側相對之另一端側連接於拉動操作部74(參照圖1)。
該拉動操作部74被構成為,在不拉動繩狀構件73之狀態與拉動繩狀構件73並被卡止之狀態之間旋動。
故,在不藉由拉動操作部74拉動繩狀構件73之狀態下,鎖緊卡合部71藉由施力構件72d的加力,向第二被卡合部52側旋動。又,在藉由拉動操作部74拉動繩狀構件73並卡止的情況下,鎖緊卡合部71進行旋動而脫離第二被卡合部52。
又,牽引機構80具備:在開閉體10的開放方向側遍及開閉 體寬度方向而配設之軸部81;被支撐於該軸部81的兩端側之捲筒部82、82;藉由各捲筒部82被捲繞或被抽出之牽引構件83;以及為了藉由捲筒部82捲取該牽引構件83,對軸部81進行施力之牽引源84、84(參照圖1)。
軸部81以位於全閉狀態的開閉體10的上方延長線上的方式,遍及開閉體寬度方向而配設,軸部81的兩端側分別經由軸承支架等,以旋動自如的方式被支撐於不動部位(例如,作為當該開閉裝置1的設置對象之軀體等)。
各捲筒部82係能夠捲取或抽出牽引構件83之大致筒狀的構件,其中心部被固定於軸部81的一端側。
牽引構件83係由金屬製成之金屬絲,其開閉體開放方向側的端部被緊固於所述捲筒部82的外周面,其開閉體閉合方向側的端部被緊固於閉合防止裝置60的可動構件62。
依圖示例,牽引源84係將一端側緊固於軸部81,並且將另一端側緊固於不動部位,從而將軸部81向捲取旋轉方向施力之彈簧。作為該牽引源84的其他例子,還能夠設為使軸部81藉由錘構件的重量向捲取旋轉方向旋轉之機構、以及使軸部81藉由電動馬達等的動力向捲取旋轉方向旋轉之機構等。
接著,關於上述構成的開閉裝置1,對其特徵性作用效果進行詳細說明。
作為初始狀態,鎖緊機構70的鎖緊卡合部71設為沒有與第二被卡合部52卡合之狀態。
當開閉體10進行通常的開閉動作以及收納動作時,閉合防 止裝置60的可動構件62抵抗自身重量而被牽引構件83拉動,從而被維持在上述不可卡合位置(參照圖7以及圖9)。故,開閉體10不承受閉合防止裝置60產生之制動力,便進行開閉動作以及收納動作。
在牽引構件83被切斷,或者捲取該牽引構件83之捲筒部82空轉以及將該捲筒部82向捲取方向施力之牽引源84空轉等,由於牽引機構80側的故障而導致牽引構件83的張力下降的情況下,如圖8以及圖10所示,可動構件62藉由自身重量而向室內側(依圖示例為逆時針方向)旋動。
如此一來,可動構件62的制動卡合部62b處於與第一被卡合部51的突片部51b在上下方向上對向之可卡合位置。故,即使在開閉體10緊急下降的情況下,亦由於制動卡合部62b與第一被卡合部51抵接,故能夠停止開閉體10緊急下降。
若更詳細地說明,則在進行所述抵接時,制動卡合部62b的抵接面62b1和突起62b2呈鉤狀卡合於第一被卡合部51的接受面51b1,同時第一被卡合部51的接受面51b1和突起51b2亦呈鉤狀卡合於制動卡合部62b的抵接面62b1。故,能夠防止制動卡合部62b因所述抵接時的衝擊或反作用而被反彈,從而導致不被卡合。
又,在開閉體10進行開閉動作過程中,由於制動卡合部62b以及第一被卡合部51被開閉體10的橫寬方向的端部、導軌30、支撐構件40以及氣密手段90包圍,故能夠防止物體等夾在它們的解除部位,或者物體等與該些制動卡合部62b或第一被卡合部51接觸。
並且,由於設為將制動卡合部62b以及第一被卡合部51如 所述那樣配置在空間S內,而在空間S外沒有設置解除部分之結構,故能夠減少在開閉體10的寬度方向端部朝開閉體厚度方向突出之構件等,進而能夠將導軌30的外圍結構構成得比較細。
又,當在開閉體10的全閉位置處沒有被鎖緊時,鎖緊卡合部71的末端側部分(詳細而言為第三片部71c以及第二片部71b的一部分)被配置在空間S內。
並且,當在開閉體10的全閉位置處,因拉動操作部74的操作而使繩狀構件73鬆弛時,鎖緊卡合部71在空間S內藉由施力構件72d向室內側旋動,且以凹凸狀卡合於第二被卡合部52,從而呈開閉體10被鎖緊而無法開閉之狀態。
由於鎖緊卡合部71以及第二被卡合部52被開閉體10的橫寬方向的端部、導軌30、支撐構件40以及氣密手段90包圍,故能夠防止物體等夾在它們的解除部位,或者物體等與該些鎖緊卡合部71或第二被卡合部52等接觸。
又,即使在開閉體10的全開位置處,因拉動操作部74的操作而使繩狀構件73鬆弛的情況下,鎖緊卡合部71亦藉由施力構件72d旋動,且以凹凸狀卡合於第二被卡合部52,從而呈開閉體10被鎖緊而無法開閉之狀態(參照圖11~圖13)。
故,在該狀態下,能夠防止處於全開位置之開閉體10意外下降,或者前後接觸於收納軌道部32上。
又,在該全開位置處,雖然支撐構件40等不處於鎖緊卡合部71以及第二被卡合部52的周圍,但由於該些構件處於比較高之位置,故能夠防止 物體等與該些構件接觸。
並且,只要藉由拉動操作部74的操作而拉動繩狀構件73,則鎖緊卡合部71便會逆向旋動而脫離第二被卡合部52,故能夠解除所述之全閉位置以及全開位置處的鎖緊狀態。
另外,在全開位置處,由於拉動操作部74的位置較高,有可能很難對該拉動操作部74進行操作,故亦可根據需要附加藉由向下方延設之構件對拉動操作部74進行操作之機構等。
接著,對本實施形態的開閉裝置的其他例子進行說明。另外,由於以下所示之開閉裝置2係變更上述開閉裝置1的一部分者,故關於與開閉裝置1大致相同的部分,藉由標注同一元件符號而省略重複之詳細說明。
圖1、圖14~圖20所示之開閉裝置2的結構係相對於上述開閉裝置1,將第一被卡合部51置換為第一被卡合部51’,並將閉合防止裝置60置換為閉合防止裝置60’。
第一被卡合部51’係藉由閉合防止裝置60’的制動卡合部62b’解除之部位,若詳細地說明,則如圖17以及圖18所示,包含被固定於支撐構件40的內面之平板狀的固定片部51a’、以及與該固定片部51a’連接且被設成比該固定片部51a’更向開閉體開放方向側突出之突片部51b’,依圖示例其截面被形成為大致L字狀。
該第一被卡合部51’在上下方向上隔著間隔被設置有複數個,其分別被固定於支撐構件40的罩片部42(參照圖14)。
如圖17以及圖18所示,突片部51b’係與開閉體厚度方向 大致平行地配置之板狀部位,且在其開閉體開放方向側的端部具有接受制動卡合部62b’之接受面51b1’和從該接受面51b1’朝開閉體開放方向突出之突起51b2’,且該突片部51b’被形成為大致鉤狀。並且,當制動卡合部62b’與接受面51b1’抵接時,該突片部51b’從下方側以鉤狀覆蓋突起51b2’,從而卡合於制動卡合部62b’(參照圖20)。
又,如圖14~圖16所示,閉合防止裝置60’具備:被固定於開閉體10側之固定構件61’;以及被支撐於該固定構件61’且一體地具有制動卡合部62b’之可動構件62’。
固定構件61’係被緊固固定於開閉體10的表面(室外側的面,參照圖14)之構件,且經由軸承部61a’將可動構件62’的軸部62d’支撐為旋動自如。
可動構件62’以如下方式構成:能夠在可卡合位置與不可卡合位置之間旋動,並且被牽引機構80的牽引構件83從開閉體開放方向側拉動,從而被維持在不可卡合位置,當失去牽引構件83的張力時,藉由自身重量向可卡合位置側旋動,所述可卡合位置係能夠使制動卡合部62b’卡合於第一被卡合部51’之位置(參照圖20),所述不可卡合位置係無法使制動卡合部62b’卡合於第一被卡合部51’之位置(參照圖19)。
若更詳細地說明,則該可動構件62’具有可動主體部62a’和制動卡合部62b’,所述可動主體部62a’經由軸部62d’以旋動自如的方式被支撐於固定構件61’,所述制動卡合部62b’從該可動主體部62a’的側面沿著開閉體橫寬方向朝所述空間S內突出。
可動主體部62a’經由軸部62d’被樞軸支撐於固定構件 61’,並且將其樞軸支撐點(軸部62d’的中心)配置在偏靠開閉體厚度方向的一側(依圖19為室外(左)側)之位置。在該可動主體部62a’,在比所述樞軸支撐點靠開閉體厚度方向的另一側(依圖19為室內(右)側)之位置,亦即偏靠下端之部分被突設有被牽引構件83牽引之被牽引部62c。
制動卡合部62b’藉由焊接等固定方法被固定於可動主體部62a’的側面,且從該側面朝開閉體橫寬方向突出。依圖示例,該制動卡合部62b’被形成為截面呈寬度隨著朝向下側逐漸變窄之大致楔形(參照圖15),在該制動卡合部62b’的下端部具有與第一被卡合部51’抵接之抵接面62b1’和從該抵接面62b1’朝開閉體閉合方向突出之突起62b2’,並將突端側形成為大致鉤狀。並且,當抵接面62b1’與第一被卡合部51’的接受面51b1’抵接時,該制動卡合部62b’從上方側以鉤狀覆蓋突起62b2’,從而卡合於接受面51b1’(參照圖20)。
另外,在圖14、圖19以及圖20中,輥構件20以不干涉閉合防止裝置60’的方式旋轉自如地被支撐於開閉體10。
藉此,依圖1、14~20所示之開閉裝置2,當開閉體10進行通常的開閉動作以及收納動作時,閉合防止裝置60’的可動構件62’藉由自身重量而被牽引構件83拉動,從而被維持在上述不可卡合位置(參照圖19)。
在牽引構件83被切斷,或者捲取該牽引構件83之捲筒部82空轉、以及將該捲筒部82向捲取方向施力之牽引源84空轉等,因牽引機構80側的故障而導致牽引構件83的張力下降的情況下,如圖20所示,可動構件62’藉由自身重量向室外側(依圖示例為順時針方向)旋動。
如此一來,可動構件62’的制動卡合部62b’處於與第一被卡合部51’的突片部51b’對向之可卡合位置。故,即使在開閉體10緊急下降的情況下,亦由於制動卡合部62b’與第一被卡合部51’抵接,從而能夠停止開閉體10緊急下降。
若更詳細地說明,則在進行所述抵接時,制動卡合部62b’的抵接面62b1’和突起62b2’以鉤狀卡合於第一被卡合部51’的接受面51b1’,同時第一被卡合部51’的接受面51b1’和突起51b2’亦以鉤狀卡合於制動卡合部62b’的抵接面62b1’。故,能夠防止制動卡合部62b’因所述抵接時的衝擊或反作用而被反彈,從而導致不被卡合。
又,在開閉體10進行開閉動作過程中,由於制動卡合部62b’以及第一被卡合部51’位於被開閉體10的橫寬方向的端部、導軌30以及支撐構件40包圍之空間S內,故能夠防止物體等夾在它們的解除部位,或者物體等與該些制動卡合部62b’或第一被卡合部51’接觸。
並且,由於設為將制動卡合部62b’以及第一被卡合部51’如所述那樣配置在空間S內,而在空間S外沒有設置解除部分之結構,故能夠減少在開閉體10的寬度方向端部朝開閉體厚度方向突出之構件等,進而能夠將導軌30的外圍結構構成得比較細。
另外,在圖14所示之一例中,雖然省略了氣密手段90,但是亦可與上述開閉裝置1相同地,加進氣密手段90,從而更加高效地防止物體等與制動卡合部62b’或第一被卡合部51’接觸。
又,依上述形態,將第一被卡合部51(或51’)和第二被卡合部52分別設為獨立之構件,但是作為其他較佳之形態,亦可將第一被 卡合部51(或51’)和第二被卡合部52設為相同形狀的共通構件或共通部位,並使制動卡合部62b(62b’)和鎖緊卡合部71這兩者相對於該共通構件或共通部位解除。
又,依上述形態,雖然將第一被卡合部51(或51’)以及第二被卡合部52固定於導軌30或支撐構件40,但是作為其他例子,還能夠將第一被卡合部51(或51’)以及第二被卡合部52一體地形成於導軌30或支撐構件40。
例如,圖21所示之導軌30’係在該導軌30’自身形成有能夠成為所述第一被卡合部以及所述第二被卡合部之被卡合部31’者。
各個被卡合部31’係在導軌30’中,在與制動卡合部62b’和/或鎖緊卡合部71對向之位置朝上下方向隔著間隔被設置有複數個之凹凸部。
依該構成,制動卡合部62b’與構成被卡合部31’之凸部的上面抵接來被卡止。又,鎖緊卡合部71嵌合於構成被卡合部31’之凹部來被卡止。
又,依上述形態,雖然沿著導軌30設置了複數個第一被卡合部51以及第二被卡合部52,但是作為其他例子,還能夠將該些第一被卡合部51以及第二被卡合部52中的一方或者雙方設為單數。
又,依上述形態,為了防止鎖緊狀態的鎖緊卡合部71向開閉體開放方向和開閉體閉合方向這兩個方向移動,將第二被卡合部52形成為凹狀,但是作為其他例子,還能夠為了僅防止鎖緊狀態的鎖緊卡合部71向開閉體開放方向和開閉體閉合方向中的一方移動,將第二被卡合部52設為台階狀等其他形狀。
又,依上述形態,使制動卡合部62b藉由向開閉體厚度方向 旋動而處於能夠與第一被卡合部51卡合之位置,但是作為其他例子,還能夠設為,制動卡合部藉由沿開閉體面之旋動而處於能夠與第一被卡合部卡合之位置之態樣,或者制動卡合部藉由向開閉體橫寬方向之滑動而處於能夠與第一被卡合部卡合之位置之態樣。
又,依上述形態,使鎖緊卡合部71藉由向開閉體厚度方向旋動而相對於第二被卡合部52解除,但是作為其他例子,還能夠設為,鎖緊卡合部藉由沿開閉體面之旋動而相對於第二被卡合部解除之態樣,或者鎖緊卡合部藉由向開閉體橫寬方向之滑動而相對於第二被卡合部解除之態樣等。
又,依上述形態,作為尤其較佳之具體例,針對昇降門具備了上述結構的閉合防止裝置60或鎖緊機構70,但是作為其他例子,還能夠在快門裝置等除昇降門以外的開閉裝置具備大致相同結構的閉合防止裝置或鎖緊機構。
又,依上述形態,當在開閉體10中的比閉合防止裝置60(或鎖緊機構70)靠下側之部分,遍及開閉體橫寬方向的大致全長而設置加強肋或底板等的情況下,閉合防止裝置60(或鎖緊機構70)中的從開閉體10的面朝向開閉體厚度方向之突出量小於當該突出方向上的所述加強肋或底板等的突出量(或者與該突出量相同)為佳。依該構成,能夠期待使用者等在想要避開與比較顯眼的加強肋或底板等抵接時,最終亦能夠避開與閉合防止裝置60(或鎖緊機構70)的抵接。
又,在上述形態中,理所當然地構成為,當在開閉體10從全開位置至全閉位置之間移動的中途存在第二被卡合部52的情況下,在通 常動作時,避免制動卡合部62b干涉第二被卡合部52而阻礙開閉動作。但是,作為附加於上述形態之構成,還能夠在異常時,使制動卡合部62b與第二被卡合部52卡合,從而強力阻止開閉體10的開閉動作或下降。
又,在上述形態中,作為尤其較佳之具體例,具備了閉合防止裝置60和第一被卡合部51、以及鎖緊機構70和第二被卡合部52這雙方,但是作為其他例子,還能夠設為省略其任意一方之構成。
又,雖然省略圖示,但是作為其他例子,針對圖14所示之形態還能夠設置第二被卡合部52(參照圖11~圖12),在該情況下,只要使一片部52a朝向室內側,從而將第二被卡合部52固定在罩片部42的室內側表面即可。若在圖12上對該其他例子進行說明,則將鎖緊卡合部71的第三片部71c形成為,在空間S內靠近罩片部42且不干涉開閉體10。施力構件72d構成為,使鎖緊卡合部71向與相對於第二被卡合部52之卡合方向相反之方向(室內側:圖12的下側)旋動。在繩狀構件73被拉動的狀態下,使鎖緊卡合部71抵抗施力構件72d的加力而向室外側方向(圖12的上側方向)旋動,從而與第二被卡合部52卡合,而在使繩狀構件73鬆弛的狀態下,使鎖緊卡合部71藉由施力構件72d的加力而脫離第二被卡合部52,從而解除卡合狀態。
1‧‧‧開閉裝置
2‧‧‧開閉裝置
10‧‧‧開閉體
11‧‧‧板狀構件
20‧‧‧輥構件
30‧‧‧導軌
31‧‧‧開閉軌道部
32‧‧‧收納軌道部
33‧‧‧轉角軌道部
40‧‧‧支撐構件
60‧‧‧閉合防止裝置
60’‧‧‧閉合防止裝置
70‧‧‧鎖緊機構
71‧‧‧鎖緊卡合部
73‧‧‧繩狀構件
74‧‧‧拉動操作部
80‧‧‧牽引機構
81‧‧‧軸部
82‧‧‧捲筒部
83‧‧‧牽引構件
84‧‧‧牽引源

Claims (13)

  1. 一種開閉裝置,具備:開閉體,進行閉合動作以隔開空間;輥構件,從該開閉體往開閉體橫寬方向突出,並且以能夠旋轉的方式被支撐於該開閉體;導軌,將所述輥構件往開閉體開閉方向引導;支撐構件,遍及開閉體開閉方向支撐所述導軌;被卡合部,固定於不動部位;以及閉合防止裝置,一體地設置於所述開閉體,並且構成為相對於所述被卡合部解除制動卡合部;藉由所述閉合防止裝置使所述制動卡合部與所述被卡合部卡合,從而對所述開閉體的閉合動作進行制動;其特徵在於:確保與所述開閉體的橫寬方向端面相鄰並且往開閉體開閉方向連續之空間,由所述開閉體的橫寬方向端面、所述導軌以及所述支撐構件遍及開閉體開閉方向包圍該空間,並且在該空間配置有所述被卡合部與所述制動卡合部的解除部位。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開閉裝置,其中,所述支撐構件,形成為由支撐片部與罩片部構成之剖面L字狀,所述支撐片部係與所述開閉體的橫寬方向端面對向,並且在開閉體厚度方向的一端側支撐固定所述導軌,所述罩片部係從該支撐片部中的開閉體厚度方向的另一端側往所述開閉體側突出; 所述被卡合部與所述制動卡合部的解除部位,由所述開閉體的橫寬方向端面、所述導軌、所述支撐片部以及所述罩片部包圍。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開閉裝置,其中,所述被卡合部,設置成從所述導軌或所述支撐構件往所述空間側突出;所述制動卡合部,設置成在所述空間內,在相對於所述被卡合部能夠從開閉體開放方向側抵接之位置與相對於該被卡合部無法從開閉體開放方向側抵接之位置之間移動。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開閉裝置,其中,所述被卡合部與所述制動卡合部中的至少一方,形成為相對於其另一方呈鉤狀地覆蓋並卡合。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開閉裝置,其中,所述閉合防止裝置,具備固定於所述開閉體側之固定構件、以及被支撐於該固定構件且呈一體地具有所述制動卡合部之可動構件;所述可動構件,設置成能夠在可使所述制動卡合部卡合於所述被卡合部之可卡合位置與無法使所述制動卡合部卡合於所述被卡合部之不可卡合位置之間旋動,並且由牽引構件從開閉體開放方向側拉動而維持在所述不可卡合位置,當失去所述牽引構件的張力時,藉由自身重量而往所述可卡合位置側旋動。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開閉裝置,其中,在所述開閉體與所述支撐構件之間,設置有阻止所述空間與外部空間連通之氣密手段。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開閉裝置,其中, 在與所述開閉體的厚度內對應之空間配置有所述被卡合部與所述制動卡合部的解除部位。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開閉裝置,其為將所述被卡合部作為第一被卡合部,且具備固定於不動部位之第二被卡合部、以及一體地設置於所述開閉體並且構成為相對於第二被卡合部解除鎖緊卡合部之鎖緊機構,藉由所述鎖緊機構使所述鎖緊卡合部與第二被卡合部卡合,並鎖緊所述開閉體以使所述開閉體不往開放方向及/或閉合方向移動,其中,在所述空間配置有第二被卡合部與所述鎖緊卡合部的解除部位。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開閉裝置,其中,將第一被卡合部與第二被卡合部設為共通部位,使所述制動卡合部與所述鎖緊卡合部兩者相對於該部位解除。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開閉裝置,其中,在與所述開閉體的厚度內對應之空間配置有第二被卡合部與所述鎖緊卡合部的解除部位。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開閉裝置,其中,所述鎖緊卡合部,以能夠旋轉的方式被支撐於所述開閉體的面,使其自由端側部分在所述空間內旋動而相對於第二被卡合部解除。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開閉裝置,其中,所述鎖緊卡合部,具備沿著所述開閉體的面遍及開閉體橫寬方向之第一片部、與該第一片部連接並且沿著所述開閉體的寬度方向端面遍及開閉體厚度方向之第二片部、以及與該第二片部連接並且往開閉體橫寬方向延 設之第三片部,藉由使所述第三片部側的部分沿著開閉體厚度方向旋動,而相對於第二被卡合部解除成凹凸狀。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至12項中任一項之開閉裝置,其為在所述導軌的開放方向側,以所述開閉體在往開放方向直線地開放之後,往相對於該開放方向之交叉方向收納的方式,具有往該交叉方向延設之收納軌道部,其中,在所述收納軌道部設置第二被卡合部,使開放狀態的所述開閉體鎖緊成無法閉合。
TW102144323A 2012-12-04 2013-12-04 開閉裝置 TW20142571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65797A JP6170668B2 (ja) 2012-12-04 2012-12-04 開閉装置
JP2012265796A JP6170667B2 (ja) 2012-12-04 2012-12-04 開閉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25710A true TW201425710A (zh) 2014-07-01
TWI560359B TWI560359B (zh) 2016-12-01

Family

ID=508832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44323A TW201425710A (zh) 2012-12-04 2013-12-04 開閉裝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810011B2 (zh)
EP (1) EP2933429A4 (zh)
TW (1) TW201425710A (zh)
WO (1) WO201408778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1119895A1 (de) 2011-11-29 2013-05-29 Gabrijel Rejc Gewichtsausgleichsvorrichtung eines Hubtores mit zumindest einer Druckfeder
US9487987B2 (en) * 2014-06-23 2016-11-08 Gary Baczweski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door
CN105781363A (zh) * 2016-04-14 2016-07-20 湖南湘联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盗门
EP3263819B1 (de) 2016-06-28 2018-12-19 Gabrijel Rejc Vertikal bewegbares tor mit einem torblatt
EP3263820B1 (de) 2016-06-28 2018-12-12 Gabrijel Rejc Motorisch betätigbares und vertikal bewegbares hubtor
DE102016225079A1 (de) 2016-12-15 2018-06-21 Gabrijel Rejc Gmbh & Co. Kg Tor mit einer Absturzsicherung
CA3097136A1 (en) * 2018-04-20 2019-10-24 Janus International Group, Llc Locking wedge for storage door
US20230235603A1 (en) * 2022-01-25 2023-07-27 Waspw, Llc Door protection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124970A (en) * 1936-03-25 1938-07-26 Huck Gerhardt Company Inc Closing and locking device for overhead garage doors
US2309437A (en) * 1941-07-12 1943-01-26 Overhead Door Corp Adjustable bearing for door locking bolts
US2581750A (en) * 1946-08-19 1952-01-08 Frank J Bursik Jamb
US2703247A (en) * 1953-04-09 1955-03-01 Frantz Mfg Company Safety catch for overhead doors
US2869183A (en) * 1958-04-14 1959-01-20 William O Smith Safety catch for vertically sliding doors
US3276165A (en) * 1964-10-19 1966-10-04 Byrne Doors Inc Vertical lift door safety latch
JPS5524310B2 (zh) 1972-10-20 1980-06-27
JPS5524310Y2 (zh) * 1976-10-21 1980-06-10
JPH0414617Y2 (zh) 1986-12-05 1992-04-02
JPS63174277A (ja) 1987-01-09 1988-07-18 Japan Storage Battery Co Ltd 鉛蓄電池用極板格子の製造方法
JPH0743429Y2 (ja) 1988-04-20 1995-10-09 三和シヤッター工業株式会社 オーバーヘッド式ドアの落下防止装置
DE3823685C1 (zh) 1988-07-13 1989-05-24 Mtu Friedrichshafen Gmbh
JP2502746B2 (ja) 1989-05-16 1996-05-29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動特性制御装置
US5601131A (en) * 1996-01-02 1997-02-11 Morris; Drew W. Canopy-forming door
JPH09303060A (ja) 1996-05-13 1997-11-25 Kongo Sangyo Kk オーバーヘッドドアの落下防止装置
US5698073A (en) * 1996-06-20 1997-12-16 Hydromach Inc. Automatic sectional door opener
US6042158A (en) * 1997-03-07 2000-03-28 Rite-Hite Holding Corporation Drop-catch mechanism for vertically movable doors
US6189266B1 (en) * 1999-05-31 2001-02-20 Arthur A. Mihalcheon Safety brake mechanism for overhead sectional door
JP2001020644A (ja) 1999-07-09 2001-01-23 Bunka Shutter Co Ltd 開閉装置
US7114753B2 (en) * 2001-02-09 2006-10-03 Rite-Hite Holding Corporation Latch assembly for a sectional door
EP1495203B1 (de) * 2002-04-15 2007-02-21 Hörmann KG Brockhagen Tor mit sicherungseinrichtung
JP3931732B2 (ja) * 2002-05-31 2007-06-20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開閉体の挟み込み検知装置
JP2005107927A (ja) 2003-09-30 2005-04-21 Sanwa Shutter Corp オーバーヘッドドアの開閉計数装置
JP2005226292A (ja) 2004-02-12 2005-08-25 Bunka Shutter Co Ltd シャッタ装置
JP4908864B2 (ja) 2006-02-07 2012-04-04 文化シヤッター株式会社 開閉装置用閉鎖防止装置及び該閉鎖防止装置を具備した開閉装置
JP4927413B2 (ja) 2006-02-20 2012-05-09 文化シヤッター株式会社 閉鎖防止装置付き開閉装置
WO2007128120A1 (en) * 2006-05-08 2007-11-15 Canimex Inc. Brake device with integrated anti-theft mechanism for garage doors and the like, and door assembly including the same
EP2459827B1 (de) * 2009-07-31 2018-04-18 Hörmann KG Antriebstechnik Torantriebsvorrichtung mit zugmitellüberwachungseinrichtung sowie damit versehenes tor
US8528256B2 (en) * 2011-05-04 2013-09-10 Overhead Door Corporation Safety device for a movable barri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4087782A1 (ja) 2014-06-12
EP2933429A1 (en) 2015-10-21
EP2933429A4 (en) 2016-09-21
US9810011B2 (en) 2017-11-07
US20150322703A1 (en) 2015-11-12
TWI560359B (zh) 2016-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425710A (zh) 開閉裝置
JP5160497B2 (ja) ペットサークル用扉のロック装置、該装置を備えたペットサークル
JP6170668B2 (ja) 開閉装置
JP6126898B2 (ja) サッシ
JP4864505B2 (ja) 窓シャッターにおける操作紐の吊玉の固定装置
JP6170667B2 (ja) 開閉装置
JP6078524B2 (ja) 引折れ戸
JP4768370B2 (ja) 開閉装置
JP4908864B2 (ja) 開閉装置用閉鎖防止装置及び該閉鎖防止装置を具備した開閉装置
JP2008138356A (ja) 手動操作式シャッターにおけるロック機構
JP5322674B2 (ja) 安全機構付引き手
JP4074462B2 (ja) 窓換気用ステー
JP4372794B2 (ja) ペット用ケージ
JP2008178366A5 (zh)
JP6221036B2 (ja) ガイドワイヤ
JP6164855B2 (ja) 開閉装置
DK178238B1 (en) A ventilation and operating assembly having a locking device
JP4927413B2 (ja) 閉鎖防止装置付き開閉装置
JP5917878B2 (ja) 開閉体の気密構造
JP4821283B2 (ja) シャッター装置
JP4908880B2 (ja) 開閉装置用閉鎖防止装置
JP2014141818A (ja) 開閉装置
JPH1130071A (ja) 引戸の自動閉鎖装置
JP5053969B2 (ja) 障子開放補助装置受金具及びこれを取り付けたサッシ枠
JP2009185457A (ja) 網戸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