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02415A - 基胎製造方法及輪胎製造方法與基胎 - Google Patents

基胎製造方法及輪胎製造方法與基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02415A
TW201302415A TW101105729A TW101105729A TW201302415A TW 201302415 A TW201302415 A TW 201302415A TW 101105729 A TW101105729 A TW 101105729A TW 101105729 A TW101105729 A TW 101105729A TW 201302415 A TW201302415 A TW 20130241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read
bead
base
tire
base tir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057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Hideyuki Kaneda
Original Assignee
Bridgeston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idgestone Corp filed Critical Bridgestone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3024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02415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30/00Producing 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 B29D30/06Pneumatic tyres or parts thereof (e.g. produced by casting, moulding, compression moulding, injection moulding, centrifugal casting)
    • B29D30/0601Vulcanising tyres; Vulcanising presses for tyres
    • B29D30/0662Accessories, details or auxiliary oper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30/00Producing 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 B29D30/06Pneumatic tyres or parts thereof (e.g. produced by casting, moulding, compression moulding, injection moulding, centrifugal casting)
    • B29D30/08Building ty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30/00Producing 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 B29D30/06Pneumatic tyres or parts thereof (e.g. produced by casting, moulding, compression moulding, injection moulding, centrifugal casting)
    • B29D30/52Unvulcanised treads, e.g. on used tyres; Retreading
    • B29D30/54Retread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30/00Producing 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 B29D30/06Pneumatic tyres or parts thereof (e.g. produced by casting, moulding, compression moulding, injection moulding, centrifugal casting)
    • B29D30/0601Vulcanising tyres; Vulcanising presses for tyres
    • B29D30/0662Accessories, details or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D2030/0666Heating by using fluids
    • B29D2030/0667Circulating the fluids, e.g. introducing and removing them into and from the moulds; devices therefor
    • B29D2030/067Circulating the fluids, e.g. introducing and removing them into and from the moulds; devices therefor the vulcanizing fluids being gases or vapou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30/00Producing 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 B29D30/06Pneumatic tyres or parts thereof (e.g. produced by casting, moulding, compression moulding, injection moulding, centrifugal casting)
    • B29D30/0601Vulcanising tyres; Vulcanising presses for tyres
    • B29D30/0662Accessories, details or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D2030/0675Controlling the vulcanization processes
    • B29D2030/0677Controlling temperature differen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30/00Producing 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 B29D30/06Pneumatic tyres or parts thereof (e.g. produced by casting, moulding, compression moulding, injection moulding, centrifugal casting)
    • B29D30/52Unvulcanised treads, e.g. on used tyres; Retreading
    • B29D30/54Retreading
    • B29D2030/544Applying an intermediate adhesive layer, e.g. cement or cushioning element between carcass and trea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52/00Resilient tires and wheels
    • Y10T152/10Tires, resilient
    • Y10T152/10495Pneumatic tire or inner tub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Heating, Cooling, Or Cur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In General (AREA)
  • Tyre Moulding (AREA)

Abstract

本發明為了提供一種可在未加硫基胎的加硫中,抑制加硫不足或過度加硫的情況發生,來獲得均勻加硫度的基胎之基胎製造方法,以及使用該基胎之輪胎製造方法以及基胎,而在具有貼附有胎面橡膠的胎面區域之經加硫後基胎的製造方法中,以加硫模具來從外側包圍未加硫的基胎;藉由第1加熱機構來加熱基胎的胎邊區域;藉由第2加熱機構來加熱輪胎厚度要厚於胎邊區域之胎面區域;使得藉由第2加熱機構對胎面區域所給予的熱量係小於藉由第1加熱機構對胎邊區域所給予的熱量來進行加硫成型。

Description

基胎製造方法及輪胎製造方法與基胎
本發明關於一種成為輪胎的基座之基胎製造方法,特別是關於一種在後續步驟中配設有胎面之基胎製造方法,以及使用該基胎製造方法所製造的基胎之輪胎製造方法。
以往,於相同的加硫模具內加硫在未加硫胎體(未加硫基胎)及未加硫胎面所構成的未加硫輪胎而成為產品輪胎之一般的輪胎製造方法中,為了使輪胎的加硫度均勻,已提出有一種對輪胎的剖面厚度較厚之部位給予較多熱量,而對較薄之部分則給予較少熱量之方法。
然而,由於輪胎之胎面區域與胎邊區域的厚度會依部位使得剖面厚度有很大的差異,故縱使輪胎的某一部位處為最佳加硫度,而其他部位處仍有加硫不足或過度加硫之疑慮。於是,為了使輪胎各個部位的加硫度均勻,便必須重複調整供應至各部位的熱源配置或熱量分佈。
又,近年來,輪胎的製造方法係已提出有一種個別地製造成為輪胎的接地面之胎面,與成為輪胎的基座之基胎,而透過未加硫的緩衝橡膠來將胎面配設在基胎的外周面,且藉由加硫在該緩衝橡膠而以緩衝橡 膠作為黏接層來使胎面與基胎成為一體之輪胎製造方法。但實際上仍未研究出一種使得基胎的加硫度均勻之對策。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6-035615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平8-174554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2005-238589號公報
專利文獻4:日本特開平10-193472號公報
本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在於提供一種可在未加硫基胎的加硫中,抑制加硫不足或過度加硫的情況發生,來獲得加硫度均勻的基胎之基胎製造方法,以及使用該基胎之輪胎製造方法及基胎。
有鑑於上述習知一般的輪胎製造方法所存在之輪胎厚度依部位而異而導致加硫度不均勻之問題點,本案發明人經過再三檢討後,研究出一種針對輪胎製造方法(係個別地製造成為輪胎厚度依部位而有很大的差異之輪胎的接地面之胎面,與成為輪胎的基座之基胎,而透過未加硫的緩衝橡膠來將胎面配設在基胎的外周面,且藉由加硫在該緩衝橡膠而以緩衝橡膠作為黏接層來使胎面與基胎成為一體)而能夠獲得加硫度均勻的基胎之方法。
用以解決上述課題之型態為一種基胎製造方法,係具有貼附有胎面橡膠的胎面區域之經加硫後基胎的 製造方法,其係以加硫模具來從外側包圍未加硫的基胎;藉由第1加熱機構來加熱基胎的胎邊區域;藉由第2加熱機構來加熱包含有輪胎厚度要厚於胎邊區域的部分之胎面區域;以藉由第2加熱機構對胎面區域所給予的熱量係小於藉由第1加熱機構對胎邊區域所給予的熱量之方式來進行加硫成型之型態。
依據本型態,輪胎厚度要厚於胎邊區域的胎面區域之基胎的加硫成型中,雖係以藉由第2加熱機構對胎面區域所給予的熱量小於藉由第1加熱機構對胎邊區域所給予的熱量之熱量來進行加硫成型,但由於係以透過胎面區域所設置之熱傳導組件來將加硫熱量熱傳導而加硫在橡膠,故可防止胎面區域的過度加硫,從而可獲得加硫度均勻的經加硫後基胎。
又,作為其他型態,係將第2加熱機構的加熱溫度設定為低於第1加熱機構的加熱溫度之型態。
依據本型態,雖係以藉由第2加熱機構對胎面區域所給予的溫度低於藉由第1加熱機構對胎邊區域所給予的溫度之溫度來進行加硫成型,但由於係以透過胎面區域所設置之熱傳導組件來將加硫熱量熱傳導而加硫在橡膠,故可防止胎面區域的過度加硫,從而可獲得加硫度均勻的經加硫後基胎。
又,作為其他型態,對基胎所給予的熱量係自胎圈區域、胎邊區域、胎面區域依序變小之型態。
依據本型態,藉由使對基胎所給予的熱量自胎圈 區域、胎邊區域、胎面區域依序變小,便可使基胎的加硫度均勻來進行加硫成型。
又,作為其他型態,對基胎所給予的溫度係自胎圈區域、胎邊區域、胎面區域依序變低之型態。
依據本型態,藉由使對基胎所給予的溫度自胎圈區域、胎邊區域、胎面區域依序變低,便可使基胎的加硫度均勻來進行加硫成型。
又,作為其他型態,係將用以將胎面橡膠貼附在胎面區域之基胎面設置在輪胎徑向最外側,且包含有基胎面之胎面區域的厚度係較胎邊區域的厚度要厚之型態。此處,以下,將用以將胎面橡膠貼附在胎面區域而設置在輪胎徑向最外側的橡膠稱作基胎面。
依據本型態,由於胎面區域係包含有層積有寬度相異的襯帶之帶層,因此便可將因寬度相異的襯帶而產生之段差消除,而可容易將胎面貼附在胎面區域。此外,由於係將經加硫後基胎與經加硫後胎面加硫黏接而完成輪胎,因此黏接形狀亦會對輪胎性能造成影響。於是,藉由容易貼附經加硫後基胎與經加硫後胎面,便可提高輪胎性能。又,縱使是假設胎面翻新的情況,仍可提升當胎面翻新時抑制帶層露出之效果。再者,藉由設置基胎面,便可容易地調整胎面區域與胎邊區域的厚度,從而可更加容易地均勻加硫在基胎。
又,作為其他型態,係將基胎面之貼附有胎面橡膠的貼附面構成為平面或曲面之型態。
依據本型態,藉由將基胎面之貼附有胎面橡膠的貼附面構成為平面或曲面,便可提高與胎面橡膠之密接性。
又,作為其他型態,係在基胎面之貼附有胎面橡膠的貼附面具有定位機構之型態。
依據本型態,由於將胎面橡膠貼附在基胎時,基胎面的定位機構會限制胎面橡膠的位置偏移,故可高精確度地將胎面橡膠貼附在基胎。
又,作為其他型態,形成胎邊區域之胎邊橡膠係由與基胎面相同的材料所構成的之型態。
依據本型態,藉由使用相同材料於形成胎邊區域之胎邊橡膠與基胎面,則當製造胎邊橡膠與基胎面時,便可減少材料的更換次數。
又,作為其他型態,形成胎邊區域之胎邊橡膠係由與基胎面相異的材料所構成之型態。
依據本型態,藉由使用不同材料於形成胎邊區域之胎邊橡膠與基胎面,便可使基胎中的各部位具有不同性能。例如胎邊橡膠可使用耐斷性優異的橡膠,而基胎面則可使用加硫黏接性高的橡膠。除了上述性能以外,為了提高操控性而將硬度高的橡膠或為了提高乘坐舒適性而將硬度低的橡膠使用於胎邊橡膠或基胎面,便可對應於所製造之基胎的特性。
又,作為其他型態,係第2加熱機構與胎面區域之間設置有低熱傳導組件之型態。
依據本型態,為了使第2加熱機構的加熱熱量透過低熱傳導組件而傳導至基胎,因此便使胎面區域的加硫熱量小於胎邊區域的加硫熱量,但由於係以透過胎面區域所設置之熱傳導組件來將加硫熱量熱傳導而加硫在橡膠,故可防止胎面區域的過度加硫,從而可獲得加硫度均勻的經加硫後基胎。
以下,雖係透過發明的實施型態來詳加說明本發明,但以下的實施型態並非用以限定申請專利範圍中所界定之發明,又,實施型態中所說明之所有特徵的組合對發明的解決方法來說不一定是必要的,而亦包含選擇地採用之結構。
圖1係顯示基胎的加硫裝置1之一實施型態。圖8係顯示藉由加硫裝置1而經加硫後的基胎之概略結構圖。此外,以下的說明中,將加硫前的基胎以裸基胎B'來表示,而將加硫後的基胎以基胎B來表示。
首先,使用圖8來加以說明藉由加硫裝置1而加硫之基胎B。基胎B係具有將稱為胎圈鋼絲(bead cord)的鋼絲(steel cord)集束之胎圈芯(bead core)11、使得鋼絲所構成的補強鋼絲朝向徑向般地配設之構造的骨架(carcass)12、以及使得鋼絲所構成的補強鋼絲相對於輪胎周圍方向呈傾斜般地配列而成形為帶狀之複數襯帶13~16所構成的帶層。襯帶13~26係形成為例如分別 不同的寬度。再者,基胎B係具備有用以補強胎圈芯11之胎圈填充物(bead filler)17、被覆骨架12的內周面之內襯(inner liner)18、覆蓋輪胎側面所對應的骨架12之胎邊橡膠19、配設為連接左右的胎邊橡膠19般且被覆有帶層而在後續步驟中貼附有經加硫後胎面之基胎面20、以及配置在基胎面20的寬度方向兩端側而設置在輪胎外表面之迷你胎邊橡膠21。
此外,圖8中雖係以卡車巴士用輪胎為例,但本發明中未限定於乘坐車用輪胎等輪胎用途。
加硫前的裸基胎B'係依下述方式所成形。首先,沿著圓周方向將作為內襯18之未加硫的片狀內襯橡膠捲繞在圓筒狀成型桶,再將作為骨架12之未加硫的片狀骨架組件捲繞在該內襯橡膠外周來加以配設。接著,從成型桶兩端側將胎圈芯11與胎圈填充物17嵌裝在骨架組件的外周上兩端側,而如同分別包圍胎圈填充物17般地使骨架組件的端部12a折返並上捲,而形成胎圈區域B3。接著,從左右的胎圈區域B3將相當於胎邊橡膠19之帶狀橡膠捲繞在相當於成為基胎B的胎邊區域B2的位置之兩區域處,而層積於骨架組件上。
接下來,使成型桶內設的膨出機構動作,來使上述所層積之組件群的寬度方向中央膨出而成形為螺旋狀,並將成形為帶狀之未加硫的襯帶組件複數層積般地捲繞在最膨出之骨架組件中央的外周,而形成帶層。
接下來,將寬度要寬於帶層的寬度之相當於基胎面20的帶狀未加硫橡膠重疊於相當於兩胎邊橡膠19之橡膠的端部般地捲繞在帶層外周,而層積、形成胎面區域B1,並將相當於迷你胎邊橡膠21之橡膠層積般地捲繞在相當於基胎面20之橡膠與當於胎邊橡膠19之橡膠相重疊之位置處。
相當於迷你胎邊橡膠21、胎邊橡膠19及基胎面20之橡膠的組成係分別由不同的橡膠材料所形成。
例如使用不同材料來生成形成胎邊區域之胎邊橡膠19與相當於基胎面20之橡膠,便可使基胎中的各部位具有不同性能。
例如胎邊橡膠19可使用耐斷性優異的橡膠,而基胎面20則可使用加硫黏接性高的橡膠。再者,除了上述性能以外,為了提高操控性而將具有高硬度的橡膠性能者,或為了提高乘坐舒適性而將具有低硬度的橡膠性能者使用於胎邊橡膠19或基胎面20,便可對應於所製造之基胎的特性。
又,亦可以相同組成的橡膠材料來構成基胎面20及胎邊橡膠19。藉由以相同組成的橡膠材料來構成基胎面20及胎邊橡膠19,則當製造基胎面20及胎邊橡膠19時,可減少材料的更換次數。
又,亦可以相同組成的橡膠材料來構成迷你胎邊橡膠21與基胎面20。又,亦可以相同組成的橡膠材料來構成迷你胎邊橡膠21與胎邊橡膠19。再者,亦 可以全部相同組成的橡膠材料來構成迷你胎邊橡膠21與胎邊橡膠19及基胎面20,只要配合基胎的仕樣來適當地選擇即可。
又,基胎B中,雖亦可不具備有迷你胎邊橡膠21,但藉由設置迷你胎邊橡膠21,則可提高最接近路面之胎邊區域B2的耐斷性。
又,本發明除了使用上述成型桶之基胎製造方法以外,亦可適用於將組件配置在形成有輪胎內面形狀的模具後,再以外側模具來覆蓋組件而進行加硫成型之基胎製造方法。
如圖8所示,胎面區域B1係指寬度最寬之襯帶14的兩端部14a、14a之間的區域。又,胎邊區域B2係指從襯帶14的端部14a到輪胎內徑的緣部Ba之間的區域。又,胎圈區域B3係指胎邊區域B2處從胎圈填充物17的上端到輪胎內徑的緣部Ba之間的區域。亦即,胎圈區域B3係被包含在胎邊區域B2內。
此外,在基胎B未具備胎圈填充物17的情況,則胎圈區域B3係指從胎圈芯11上端到輪胎內徑的緣部Ba之間的區域。又,在未具備胎圈芯11的情況,則為從相當於胎圈芯11之胎圈上端到輪胎內徑的緣部Ba之間的區域。
又,輪胎剖面厚度係指於各輪胎尺寸的適用輪圈(rim)安裝有輪胎之大氣壓狀態下,設置一條與輪胎寬度方向剖面的輪胎徑向最內面呈直交之假想線,而將 假想線之輪胎徑向最內面與輪胎徑向最外面的交點予以連結之距離。
又,胎面區域B1的輪胎剖面厚度係指胎面區域B1處的寬度方向中心位置31,胎邊區域B2的輪胎剖面厚度係指胎邊區域B2處的最薄位置32,而胎圈區域B3的輪胎剖面厚度係指較胎圈芯11要靠徑向外側且胎圈區域B3的最厚部。此外,在不具胎圈芯11之情況,則係指胎圈區域B3的最厚部。
又,本實施型態中,係將用以最適當地加硫在裸基胎B'的胎面區域B1、胎邊區域B2、胎圈區域B3各部位之各測量點設定在該輪胎剖面厚度的輪胎徑向最外面(輪胎外表面)之位置處。
亦即,當進行基胎的加硫時,係在寬度方向中心位置31處測量對胎面區域B1所給予的熱量及溫度,在胎邊區域B2的最薄位置32處測量對胎邊區域B2所給予的熱量及溫度,且在較胎圈芯要靠徑向外側且胎圈區域的最厚部33處測量對胎圈區域B3所給予的熱量及溫度。又,對胎面區域B1、胎邊區域B2、胎圈區域B3所給予的熱量係由各測量點的溫度與加熱時間之乘積來算出。上述結構之裸基胎B'的輪胎厚度由厚到薄依序為胎圈區域B3處,其次為具有基胎面區域之胎面區域B1處,其次為胎邊區域B2處。
上述裸基胎B'除了於胎面區域B1處未具備有胎面橡膠A以外,其他則具有與藉由一般的輪胎製造方 法所製造之輪胎相同的構造。此外,一般的輪胎製造方法係指在將胎面橡膠A配設在裸基胎B'的基胎面20上之狀態下投入到加硫裝置1,來一體地對包含有胎面橡膠A之輪胎整體進行加硫成型之製造輪胎的方法。
裸基胎B'係在未配設胎面橡膠A之狀態下,藉由後述的加硫裝置1而被加硫,且於襯帶13~16及基胎面20上形成黏接層的期間,將成為輪胎接地部之經加硫成型後的胎面橡膠A配置在黏接層外周,而藉由使該黏接層加硫來成為一體。該輪胎製造方法的細節將詳述於後。
以下,就可適當地加硫在裸基胎B'之加硫裝置1加以說明。
圖1中,元件符號51、52係形成為環形盤狀之上模具、下模具,上模具51係可相對於下模具52而上下移動,且會與被加硫之裸基胎B'的側面(胎邊區域B2)相接觸,來對胎邊區域B2進行加硫,並且,將輪胎尺寸或製造編號等壓型於裸基胎B'的側面。上、下模具51、52係具備有用以於相互對向之成型面側成型胎圈區域B3之胎圈模具81。胎圈模具81係沿著上、下模具51、52的內周側而形成為圓環狀,且相對於藉由上、下模具51、52所成型之胎邊區域Ba、Bb來使胎圈區域B3成型為特定形狀。
上模具51、下模具52係安裝在作為第1加熱機 構之上平台53、下平台54。作為第1加熱機構之上平台53、下平台54係於內部形成有蒸氣通道58A、59A,而藉由從後述熱源供應機構80來對該蒸氣通道58A、59A供應作為加熱媒介之例如蒸氣並使其回流,來加熱包含裸基胎B'的胎圈區域B3之胎邊區域B2側,並使包含胎圈模具81之上模具51、下模具52的內面溫度上升至加硫所需之特定溫度。
元件符號55係沿著上模具51、下模具52的成型面外周所配置,且於裸基胎B'的圓周方向分割成複數個(例如12個)之胎面模具,整體來說係成形為環狀,且於上模具51與下模具52之間相對於裸基胎B'而呈同心圓般地配置。
各胎面模具55的內周面係在當被配置為環狀時形成圓曲面,而與被加硫之裸基胎B'的外周面(即胎面區域B1)相接觸之面,且為成型胎面區域B1的基胎面20之成型面。於是,藉由胎面模具55所成型之胎面區域B1的基胎面20的外周面當朝寬度方向觀看剖面時,便會朝輪胎寬度方向彎曲成特定形狀,該剖面形狀會因沿著輪胎圓周方向所形成而成為曲面形狀。亦即,成為與胎面橡膠A的貼附面之基胎面20的外周面係成型為曲面形狀。又,胎面模具55的內周面側當形成平面狀的圓筒形狀之情況下,成為與胎面橡膠A的貼附面之基胎面20的外周面當朝寬度方向觀看剖面時,便會成為平面形狀。
又,胎面模具55的內周面係具備有例如沿著圓周方向斷續地或連續地遍布輪胎全周之凹溝或凸溝。胎面模具55的凹溝或凸溝係用以於基胎面20的外周面形成凹溝或凸溝。形成於基胎面20的外周面之凹溝或凸溝係當將胎面橡膠A貼附在基胎B時用以定位之定位機構。此外,胎面橡膠A的內周面側係形成有對應而嵌合於基胎面20之外周面所形成的凹溝或凸溝之凹溝或凸溝。如此地藉由於基胎面20形成定位機構,便可防止當貼附胎面橡膠A時胎面橡膠A相對於基胎面20而位偏至寬度方向。此外,形成於基胎面20之凹溝或凸溝的條數只要適當地設定即可。
又,形成於基胎面20之凹溝或凸溝不僅是圓周方向,而亦可形成於寬度方向般地於胎面模具55的內周面形成凹溝或凸溝。又,亦可組合寬度方向的凹溝或凸溝及圓周方向的凹溝或凸溝,而將定位機構形成於基胎面20的外周面。此外,為了提高定位機構的目視定位精確度,亦可在基胎外表面做記號。
如以上所述,裸基胎B'係藉由上模具51、下模具52、胎面模具55,而在自外側包圍胎面區域B1及胎邊區域B2之狀態下被加硫成型。
各胎面模具55的外周面係分別安裝有胎面圈段(tread segment,以下稱為圈段)56。上述圈段56係可沿著放射狀地形成於作為第1加熱機構的下平台54上面側之溝槽而移動,藉由各圈段56會沿著溝槽移動, 則藉由複數胎面模具55所形成的成型空間便會擴縮。圈段56的外周面側係形成有傾斜面56s,當圈段56彼此為環狀地配置時,上述傾斜面56s會連續而形成錐狀曲面。
具有對應於該圈段56群的錐狀曲面之逆曲面且被分割成複數個(本例中分割成2個)之作為第2加熱機構的第1外環(outer ring)57A、第2外環57B係於胎面區域B1的寬度方向相互分離而配置在圈段56的外側。
亦即,對應於圈段56外周的傾斜面56s之逆傾斜面57s、57t係分別形成於第1外環57A與第2外環57B的內周面,而具有對應於上述圈段56所形成的錐狀曲面之逆錐狀曲面。
作為第2加熱機構之小口徑第1外環57A與大口徑第2外環57B的上面側係透過臂部57m、57n而被固定在平板圓盤狀的環固定盤71,藉由安裝在環固定盤71的中央之移動機構72會上下移動,則第1外環57A、第2外環57B便會連同環固定盤71一起上下移動,來使胎面模具55所形成的成型空間擴縮,並且防止加硫時胎面模具55的擴徑。
作為第2加熱機構之第1外環57A、第2外環57B的內部係設置有分別沿著內周面而形成為環狀之蒸氣通道60A、60B。第1外環57A係具備有形成為環狀之蒸氣通道60A,且位在對應於胎面模具55的一隆起 部(hump)B4側之徑向外側,來加熱該部分。第2外環57B係具備有形成為環狀之蒸氣通道60B,且位在對應於胎面模具55的另一隆起部B4側之徑向外側,來加熱該部分。此外,以下,將胎面區域B1與胎邊區域B2所連接之胎邊區域B2處除了胎圈區域B3以外之厚度最厚的部分稱為隆起部。
本實施型態中,作為第1加熱機構之上平台53、下平台54係構成用以加熱裸基胎B'的上、下兩胎邊區域B2側之上、下加熱部,而作為第2加熱機構之第1外環57A、第2外環57B係構成用以加熱胎面模具55的胎面區域B1側兩側的隆起部B4之隆起加熱部,藉由該等各加熱部(上平台53、下平台54、第1外環57A、第2外環57B)便構成第1、第2加熱機構。
上、下平台53、54與第1外環57A、第2外環57B的蒸氣通道58A、59A、60A、60B係分別藉由圖外的絕熱高壓管等而連接有熱源供應機構80,藉由使蒸氣回流至該蒸氣通道58A、59A、60A、60B,則蒸氣的熱量便會透過各圈段56與胎面模具55而傳遞至裸基胎B'的胎面區域B1,來將該各部位加熱至加硫所需溫度,且維持該溫度特定時間。
如箭頭K1、K2、K3所示,從熱源供應機構80噴出的蒸氣係經由上平台53、下平台54、第1外環57A、第2外環57B而分別被噴出,且如箭頭K4所示般地,會回流至熱源供應機構80而循環。
藉由上述結構,則縱使具有相同熱量的蒸氣從熱源供應機構80被供應至作為第1加熱機構之上、下平台53、54及作為第2加熱機構之第1外環57A、第2外環57B,由於藉由第1外環57A、第2外環57B對胎面區域B1側所給予的熱量會少於藉由上、下平台53、54對胎邊區域B2側所給予的熱量,故可防止胎邊區域B2的加硫不足與胎面區域B1的過度加硫兩者,從而可使加硫度均勻。
亦即,由於被供應至第1外環57A、第2外環57B之熱量會透過圈段56及胎面模具55而傳達至基胎的胎面區域B1,被供應至上、下平台53、54之熱量則會透過上模具51、下模具52而傳達至基胎的胎邊區域B2,故縱使具有相同熱量的蒸氣從熱源供應機構80被供應至上、下平台53、54及第1外環57A、第2外環57B,仍可使得從第1外環57A、第2外環57B對胎面區域B1所加熱之熱量要少於從上、下平台53、54對胎邊區域B2所加熱之熱量。然後,藉由使得從第1外環57A、第2外環57B對胎面區域B1所加熱之熱量要少於從上、下平台53、54對胎邊區域B2所加熱之熱量,則在厚度要厚於胎邊區域B2之胎面區域B1處,由於熱傳導佳之鋼絲所構成的帶層會將熱量傳導至胎面區域B1整體,故即使是少許熱量仍可有效率地加硫在胎面區域B1。另一方面,在具有熱傳導佳的鋼絲之胎圈芯11處,由於藉由上、下平台53、54所 加熱之熱量會被胎圈填充物17吸收,因此便不會因熱傳導佳之胎圈芯11而促進胎圈區域B3的加硫。
於是,便可防止加硫後之基胎B的胎邊區域B2的加硫不足與胎面區域B1的過度加硫兩者。亦即,藉由使得加熱胎面區域B1之熱量要少於加熱胎邊區域B2之熱量,便可抑制胎邊區域B2的加硫不足與胎面區域B1的過度加硫,來使加硫度均勻。
依據上述結構的加硫裝置1,成為基胎B之裸基胎B'係依下述方式而成型。
將前步驟中所成形的裸基胎B'以胎邊區域B2會接觸加硫裝置1的下模具52般而設置在特定位置處的期間,作為第2加熱機構之第1外環57A、第2外環57B會連同環固定盤71一起下降,來使複數胎面模具55縮徑而接觸至裸基胎B'的胎面區域B1,並且下降上模具51來使上、下模具51、52與胎邊區域B2、B2相接觸,而形成裸基胎B'被加硫、成型之成型空間。此時,第1外環57A、第2外環57B的蒸氣通道60A、60B係分別成為對應於裸基胎B'的隆起部B4之位置。
由此狀態,來使特定溫度150~200℃的蒸氣從對加熱機構供應加熱媒介(蒸氣)之熱源供應機構80(例如蒸氣槽)通過蒸氣管,且藉由使得高溫蒸氣回流至作為第1加熱機構之上、下平台53、54及作為第2加熱機構之第1、第2外環57A、57B內的蒸氣通道58A、59A、60A、60B,則裸基胎B'便會透過上、下模具51、52 及圈段56與胎面模具55而從外側被加熱。同時地,藉由將加熱媒介供應至配置在裸基胎B'的內側之氣囊(bladder)9而使其膨脹,且由內側以均勻的熱量加熱胎面區域B1、胎邊區域B2、胎圈區域B3,並且從內側加壓來一邊將裸基胎B'推壓至上、下模具51、52及胎面模具55一邊成型並加硫,而製造新製品的基胎B。
亦即,藉由上、下模具51、52及胎面模具55來從外側包圍胎面區域B1被成型為厚度較薄的裸基胎B',且藉由從熱源供應機構80來將蒸氣供應至用以加熱上、下模具51、52之上、下平台53、54的蒸氣通道58A、59A,與第1、第2外環57A、57B(其係用以加熱對應於裸基胎B'的左右一對隆起部B4位置處之胎面模具55)的蒸氣通道60A、60B,來加熱上、下模具51、52及胎面模具55,則透過胎面模具55而藉由第1、第2外環57A、57B被加熱之胎面區域B1側的熱量便會少於透過上、下模具51、52而藉由上、下平台53、54被加熱之裸基胎B'的胎邊區域B2側的熱量,來使所加硫成型之基胎B整體的加硫度均勻。
亦即,藉由將加熱胎面區域B1側之第2加熱機構如同對應於裸基胎B'的一對隆起部B4般而分割成第1、第2外環57A、57B,便可使得加熱胎面區域B1側之熱量要少於從胎邊區域B2側加熱裸基胎B'之熱量,來使基胎B的加硫度均勻。
如以上的說明,藉由將加熱胎面區域B1之作為第 2加熱機構的第1、第2外環57A、57B分割成會對應於隆起部B4、B4(相當於兩胎肩部)般地來加以設置,由於只要更換既有加硫裝置1的外環,便可從普通輪胎的成型切換成基胎B的成型,故只要少量的設備投資即可。此外,上述範例中,第2加熱機構不限於分割成2個之第1外環57A、57B,而亦可再分割成複數個來控制加熱胎面區域B1的熱量。
圖9係顯示藉由本發明的方法所製造之輪胎的分解結構圖。
透過緩衝橡膠C來將經加硫後的胎面橡膠A貼附在藉由上述方法而經加硫後之基胎B的胎面區域,而製造成輪胎。以下,針對輪胎的製造方法加以說明。
貼附在基胎B之胎面橡膠A係被加硫成型為特定長度的帶狀或圓環狀。當胎面橡膠A為帶狀的情況,其中一面係成型有胎面圖案,而另一面則成型有與基胎B貼附之貼附面。又,若為圓環狀胎面的情況,其外周面係成型有胎面圖案,而內周面則成型有與基胎B貼附之貼附面。
基胎B的胎面區域B1係對應於所貼附之胎面橡膠A的貼附面形狀般而藉由稱為拋光(buffing)之步驟來成形其表面。然後,經拋光後的胎面區域係藉由將未加硫的緩衝橡膠C均勻地捲繞表面,而形成有胎面橡膠A與基胎B的黏接層。該黏接層上係配設有胎面橡膠A。配設有胎面橡膠A之基胎B係藉由圖外之稱 為封套(envelope)的被覆體而被覆在胎面橡膠及基胎B的外表面。再者,使得被覆體密接於基胎B的胎圈區域B3之環狀體係如同將封套挾置其中般地嵌插至胎圈區域。於是,胎面橡膠A及基胎B表面便會藉由封套而被密閉。
接下來,被覆在封套之胎面橡膠A及基胎B會被投入至稱為加硫罐之加硫設施。加硫罐係可自由調節罐內的壓力與溫度之設施,而藉由一邊調節罐內的壓力與溫度一邊加硫在被覆在封套之胎面橡膠A與基胎B之間所配設的黏接層,來將基胎B與胎面橡膠一體地固著。然後,在經過特定時間後,從加硫罐將被覆在封套之胎面橡膠A及基胎B取出且卸下封套而製造成輪胎。
藉由上述方式製造的輪胎,則整體的加硫度便會均勻。亦即,藉由個別地對基胎B與胎面橡膠A進行加硫成型,則基胎B之組件間的剖面厚度差異與胎面橡膠A的剖面厚度差異便會較習知方式般一體地進行加硫時要來得小,而可分別均勻地進行胎面橡膠A的加硫與基胎B的加硫,從而可最適當地進行胎面橡膠A及基胎B的加硫度控制。
上述加硫裝置1中,雖已針對將作為第2加熱機構之外環57A、57B分割成複數個(2個),而於各外環57A、57B的內部形成獨立蒸氣通道60A、60B加以說明,但作為加硫裝置1的其他型態,亦可使蒸氣通道 60A、60B在1個外環57內分離而相互分離地形成於胎面區域的寬度方向。
例如圖2所示,只要將蒸氣通道60A設置為對應於上模具51側之相當於胎肩部的隆起部B4,而將蒸氣通道60B對應於下模具52側的隆起部B4般地形成於作為第2加熱機構之外環57的內部即可。
亦即,上平台53、下平台54係構成用以加熱裸基胎B'的上、下之作為第1加熱機構的上、下加熱部,而外環57則構成用以加熱胎面模具55兩側的隆起部B4之作為第2加熱機構的隆起加熱部,藉由該等各加熱部(上平台53、下平台54、外環57)便構成了第1、第2加熱機構。由於藉由上述結構亦可藉由對應於胎面區域B1的隆起部之第2加熱機構的加熱溫度而藉由胎面區域B1之襯帶13~16的熱傳導來均勻地加熱胎面區域B1,因此可均勻地加硫在裸基胎B'整體。
圖3係顯示其他型態的加硫裝置1。
作為加硫裝置1的其他型態,亦可取代2個獨立蒸氣通道60A、60B在胎面區域的寬度方向相互分離而形成於作為第2加熱機構之1個外環57的內部之型態,而在蒸氣通道60A、60B之間形成作為中央加熱部之蒸氣通道60C來形成3個獨立加熱部。
本結構的情況,係構成為個別地連接用以供應加熱媒介(蒸氣)之熱源供應機構80,與胎邊區域B2之第1加熱機構(上、下平台53、54)的蒸氣通道58A、59A 與作為第2加熱機構之外環57的蒸氣通道60A、60B、60C來供應蒸氣,設置有可在作為中央加熱部之蒸氣通道60C與熱源供應機構80之間調整加熱量之作為操作部的閥體61,來調整胎面區域B1之中央位置的加熱量之型態。
亦即,上平台53、下平台54係構成用以加熱裸基胎B'的上、下胎邊區域B2側之作為第1加熱機構的上、下加熱部,而外環57則構成用以加熱胎面模具55兩側的隆起部B4之作為第2加熱機構的隆起加熱部與中央加熱部,藉由該等各加熱部(上平台53、下平台54、外環57)便構成了加熱機構。
此情況下,若使調整加熱量之閥體61為全閉狀態,則可使蒸氣僅回流至用以加熱隆起部B4之蒸氣通道60A、60B,故可最適當地加硫在基胎的裸基胎B',又,若使閥體61為全開狀態,則可最適當地加硫在普通輪胎。又,若適度地調整閥體61來調整加熱量,則亦可對尺寸相異的普通輪胎或基胎等進行最適當的加硫。
此外,亦可在蒸氣通道60A、60B設置蒸氣流量調整用閥(valve)或溫度調節用閥來調整溫度。
圖4係顯示其他型態的加硫裝置1。
又,作為加硫裝置1的其他型態,亦可取代於作為第2加熱機構之外環的內部形成蒸氣通道之型態,而將蒸氣通道60A、60B設置在外環57的外部。
亦即,本型態之加硫裝置1係在作為第2加熱機構之外環57的外周面形成有蒸氣通道60A、60B,並且蒸氣通道60A、60B係於胎面區域B1的寬度方向相互分離般地設置有控制位置之位置控制機構85。
本型態中,外環57係形成為中間實心狀,來控制胎面模具55的擴縮,而具有能夠在成型時支撐胎面模具55欲擴徑的力量之功用,與能夠傳導來自外周面所設置之蒸氣通道60A、60B的熱量之功用。
具體來說,如圖4所示,例如蒸氣通道60A、60B係形成於設置在外環57的外周面,且在該外周面上可往輪胎寬度方向(在加硫裝置1中係往上下方向)滑動而調整位置之第1加熱環62A與第2加熱環62B的內部。第1加熱環62A及第2加熱環62B係由例如銅等高熱傳導材料所形成,而密接於外環57的外周面般地形成有熱傳導面。該第1加熱環62A、第2加熱環62B的外側係設置有可個別地調整位置之位置控制機構85。
位置控制機構85係藉由於複數部位處放射狀且均等地設置有從固定外環57之環固定盤71的上面側朝外側延長之撐桿(stay)86,並使對位螺栓87A、87B分別貫穿該撐桿86,來使對位螺栓87A、87B螺合於固定在第1加熱環62A、第2加熱環62B的外周面之螺帽88A、88B所構成。
亦即,本實施型態中,上平台53、下平台54係 構成用以加熱裸基胎B'的上、下兩胎邊區域B2之第1加熱機構,而外環57與外環57的外周面所設置之第1加熱環62A及第2加熱環62B則構成用以加熱胎面模具55兩側的隆起部B4之第2加熱機構。
依據上述結構,由於藉由旋轉對位螺栓87A、87B便可使第1加熱環62A、第2加熱環62B對應於被加硫之裸基胎B'的隆起部B4的位置般地在外環57的外周面上上下移動,故縱使是加硫在不同尺寸基胎的情況,仍可針對各個基胎的隆起部B4,而經常地加熱在最適位置,故可抑制在胎面區域B1處發生加硫不良等。
又,作為加硫裝置1的其他型態,不僅是在作為第2加熱機構之外環的內部形成蒸氣通道,或在作為第2加熱機構之外環的外周面設置蒸氣通道,來使胎面區域B1的隆起部B4與中央部之間產生加熱差異,再者,胎面區域B1之中央部的加熱溫度係設定為較對應於胎面區域B1的隆起部B4位置之加熱溫度要來得低。
具體來說,只要以例如較鑄鐵等所構成的上、下模具51、52要低熱傳導組件的不鏽鋼等材料來製作胎面模具55,而使加硫在裸基胎B'時的加熱路徑產生差異即可。
亦即,藉由上、下平台53、54而被加熱之熱傳導佳的鑄鐵等所製作之上、下模具51、52會較裸基胎B' 的胎面區域B1而先加熱胎邊區域B2。此時,胎面模具55雖會因圈段56而從外側被加熱,並且從上下面側傳導有上、下模具51、52的熱量而受到加熱,但由於係由熱傳導率低於鑄鐵的不鏽鋼所構成,故溫度上升較小。
亦即,由於在裸基胎B'處,會從胎邊區域B2進行加硫,而因該加硫的進行,則隆起部B4便會從胎邊區域B2側慢慢地被加熱,且胎面模具55亦會慢慢地被加熱,故可防止胎面區域B1的過度加硫。
本例中,雖係以作為低熱傳導組件之不鏽鋼來形成胎面模具55,但在胎面模具55中,例如圖5所示,亦可如鑄鐵部55B與不鏽鋼部55A般地以熱傳導部分相異的組件來構成,且將胎面區域B1之中央部的加熱溫度設定為較對應於胎面區域B1的隆起部B4位置之加熱機構的加熱溫度要來得低。
又,如圖6所示,亦可在胎面模具55之裸基胎B'之與胎面區域B1相接觸的面設置有熱傳導低於胎面模具55之不鏽鋼等所構成的組件55C。組件55C係以例如襯帶14的寬度所形成,由於只要將裸基胎B'的胎面區域B1被覆在圓周方向,則來自與胎面模具55相接觸之兩隆起部B4的熱量便會藉由帶層而熱傳導至胎面區域B1整體,故縱使是少許熱量而仍可最適當地進行加硫。於是,便可防止胎面區域B1的過度加硫。
如以上的說明,以對應於胎面區域B1的隆起部 B4、B4之第2加熱機構的加熱熱量係設定為少於對應於胎邊區域B2側之第1加熱機構的加熱熱量之方式來形成第2加熱機構的蒸氣通道60A、60B,且藉由從共通的熱源供應機構80供應作為加熱媒介之蒸氣,由於只要改變加硫裝置1中之作為加熱機構的外環即可,因此便可抑制設備的成本,且不會發生加硫不良地來製造出新製品的基胎。再者,除了第2加熱機構的蒸氣通道60A、60B以外,藉由以熱傳導率低於上、下模具51、52的低熱傳導組件來構成胎面模具55,便可使對應於胎面區域B1的隆起部之第2加熱機構的加熱溫度透過帶層傳導至胎面區域B1整體,而以低於胎邊區域B2的溫度來加硫胎面區域B1。
圖7係顯示本型態的加硫裝置1的概略結構圖。
又,作為加硫裝置1的其他型態,亦可設置有加熱胎圈區域B3之第3加熱機構。
如圖7所示,加硫裝置1係在將裸基胎B'的胎圈區域B3加硫成型之胎圈模具81形成有沿著胎圈區域B3的蒸氣通道82、82,而藉由使從熱源供應機構80所供應的蒸氣流通於該蒸氣通道82、82來加熱胎圈模具81,而將熱量優先地供應至胎圈區域B3來進行加熱、加硫之結構。
本型態中,成為基胎之裸基胎B'係如下述被加硫。藉由使得從熱源供應機構80所供應之蒸氣在作為第1加熱機構之上、下平台53、54的蒸氣通道58A、 59A、作為第2加熱機構之第1、第2外環57A、57B的蒸氣通道60A、60B,以及作為第3加熱機構之胎圈模具81的蒸氣通道82回流,則裸基胎B'中的胎圈區域B3便會因胎圈模具81而最先被加熱。接下來,藉由上、下平台53、54而被加熱之上、下模具51、52的熱量會加熱胎邊區域B2,而第1、第2外環57A、57B的熱量則會透過圈段56而從對應於隆起部B4、B4(相當於胎面模具55的胎肩部)之位置來加熱胎面區域B1。
具體來說,由於胎圈區域B3係直接接觸胎圈模具81,因此會因胎圈模具81的熱量直接傳導至裸基胎B'的胎圈區域B3,而使得裸基胎B'中最先被加熱。由於胎邊區域B2係因上、下平台53、54的熱量在上、下模具51、52傳導而受到加熱,故會較胎圈區域B3的加熱要慢上直到上、下模具51、52被加熱的時間部份而被加熱。由於胎面區域B1係因第1、第2外環57A、57B的熱量在圈段56及胎面模具55傳導而受到加熱,故會較胎邊區域B2的加熱要慢上直到圈段56及胎面模具55被加熱的時間部份而被加熱。
亦即,藉由裸基胎B'被加熱的時間係依胎面區域B1、胎邊區域B2、胎圈區域B3的順序而增長,則對胎圈區域B3、胎邊區域B2、胎面區域B1所給予的熱量便會依胎圈區域B3、胎邊區域B2、胎面區域B1的順序而減少。即所謂的與加硫成型產品輪胎時熱量大 小的順序為相反。
亦即,裸基胎B'係藉由胎圈模具81而自胎圈區域B3被加熱,直到上、下模具51、52及胎面模具55被加熱為止的期間,會僅有胎圈區域B3被加熱。上、下模具51、52會在上、下平台53、54的熱傳導至胎邊區域B2表面為止的期間,藉由鄰接之胎圈模具81而被加熱,與上、下模具51、52接觸的胎邊區域B2則會從胎邊區域B2中的胎圈區域B3側被加熱。然後,當上、下平台53、54的熱傳導至上、下模具51、52之與胎邊區域B2接觸的表面後,則胎邊區域B2整體便會被加熱。胎面模具55會在直到第1、第2外環57A、57B的熱傳導至胎邊區域B1表面為止的期間,藉由鄰接之上、下模具51、52的熱而被加熱,與胎面模具55接觸的胎面區域B1則會從胎面區域B1中的兩端側被加熱。然後,當第1、第2外環57A、57B的熱傳導至與胎面區域B1接觸的表面,則便會從胎面區域B1的兩端側而優先地被加熱。
又,伴隨著上述模具51、52、55的加熱並藉由加熱媒介等來使配置在裸基胎B'內側的氣囊9膨脹且自內側被加熱、加壓,來將裸基胎B'加硫成型,而製造新製品的基胎。
藉由如本型態般地構成加硫裝置1,則裸基胎B'便會依胎圈區域B3、胎邊區域B2、胎面區域B1的順序被加硫,於是,裸基胎B'中厚度最厚的胎圈區域 B3,厚度較胎圈區域B3要薄之胎邊區域B2,以及厚度最薄的胎面區域B1便會以實質均勻的加硫度被加硫。
又,藉由設置有對胎圈區域B3進行加熱加硫之第3加熱機構,則縱使於裸基胎B'的胎圈區域B3配設有胎圈芯11及未加硫橡膠所構成的胎圈填充物17,而仍可防止胎圈區域B3的加硫不足,且可防止胎面區域B1的過度加硫。
此外,雖係於胎圈模具81設置有作為第3加熱機構的蒸氣通道82,但亦可將第3加熱機構設置在上、下模具51、52內的胎圈區域B3附近。
如以上的說明,使用上述加硫裝置1,並藉由以第2加熱機構來加熱裸基胎B'的胎面區域B1之熱量會少於以第1加熱機構來加熱裸基胎B'的胎邊區域B2之熱量之方式來進行加硫成型,便可抑制胎面區域B1的過度加硫及厚度較厚之胎圈區域B3的加硫不足。亦即,藉由上述裝置所加硫成型之基胎B便會在所有的胎圈區域B3、胎邊區域B2、胎面區域B1處而加硫度為均勻。
又,作為藉由上述加硫裝置1來適當地加硫在裸基胎B'之方法,亦可在從熱源供應機構80分別對第1加熱機構與第2加熱機構供應加熱媒介之經過路徑上設置有能夠開閉加熱媒介的流通之閥體,而如下述般地進行加硫。
首先,可藉由第1加熱機構與第2加熱機構來同時開始加熱而開始胎面區域B1與胎邊區域B2的加硫,並使得加熱胎面區域B1的時間與加熱胎邊區域B2的時間之間會產生時間差般,而較藉由第1加熱機構之胎邊區域B2的加熱要先停止藉由第2加熱機構之胎面區域B1的加熱,來使供應至胎面區域B1與胎邊區域B2的熱量會更加產生差異。如此地縱使進行加硫,由於胎面區域B1仍會因蓄積在帶層的熱量而進行加硫,故可抑制胎面區域的過度加硫,且可抑制包含有胎圈區域B3之胎邊區域B2的加硫不足。
又,作為其他方法,係使得藉由第2加熱機構之對胎面區域B1的加熱較藉由第1加熱機構之對胎邊區域B2的加熱要晚開始,並同時結束第1加熱機構與第2加熱機構的加熱,來使胎面區域B1自第2加熱機構接收的熱量少於胎邊區域B2自第1加熱機構接收的熱量,則可抑制胎面區域B1的過度加硫,且抑制胎邊區域B2的加硫不足,從而可使基胎B整體的加硫度均勻。
亦即,只要使得胎面區域B1自第2加熱機構接收的熱量會少於胎邊區域B2自第1加熱機構接收的熱量般,來使第1加熱機構與第2加熱機構的加熱時間產生差異,而將第1加熱機構與第2加熱機構控制成胎面區域B1被加熱的熱量會低於胎邊區域B2被加熱的熱量即可。
此外,上述所有型態的加硫裝置1中,雖係以從共通的熱源供應機構80來供應用以加熱胎面區域B1之加熱媒介為例來加以說明,但亦可為藉由例如電熱線等來局部地加熱各隆起部B4附近之結構。
又,雖係以對應於裸輪胎的兩隆起部B4般而於周圍方向設置有作為連續的流道之蒸氣通道60A、60B為例來加以說明,但亦可將蒸氣通道於周圍方向分割成複數個,重點是只要對胎面區域B1所給予的熱量會少於對胎邊區域B2所給予的熱量般來進行加熱即可。
又,使用於裸基胎B'的胎圈區域B3之胎圈填充物為經加硫後的情況,藉由從熱源供應機構80僅對上、下平台53、54供應蒸氣而將熱量僅供應至上、下模具51、52,來使上、下模具51、52的熱量傳導至胎面模具55與胎圈模具81,則藉由從裸基胎B'的胎邊區域B2來加硫胎面區域B1及待加硫之輪胎厚度較薄的胎圈區域B3,便可以均勻的加硫度而加硫在裸基胎B'
又,低熱傳導組件雖已例舉不鏽鋼,但只要以較上、下模具51、52要低熱傳導的材料來構成即可,且該材料的配置位置亦不限於胎面模具55,而亦可使用於圈段56或外環57等。
如以上的說明,藉由加硫裝置1來加硫成型裸基胎B',便可獲得加硫度均勻的基胎B,且將經加硫後的胎面A配設在所獲得的基胎B,便可製造整體的加 硫度均勻之輪胎。
以上,雖已利用實施型態來加以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之技術範圍未限定於上述實施型態所記載的範圍。可對上述實施型態施加多種改變或改良。
A‧‧‧胎面橡膠
B‧‧‧基胎
B'‧‧‧裸基胎
B1‧‧‧胎面區域
B2‧‧‧胎邊區域
B3‧‧‧胎圈區域
B4‧‧‧隆起部
Ba‧‧‧緣部
C‧‧‧緩衝橡膠
K1、K2、K3、K4‧‧‧箭頭
1‧‧‧加硫裝置
9‧‧‧氣囊
11‧‧‧胎圈芯
12‧‧‧骨架
12a‧‧‧端部
13~16‧‧‧襯帶
14a‧‧‧兩端部
17‧‧‧胎圈填充物
18‧‧‧內襯
19‧‧‧胎邊橡膠
20‧‧‧基胎面
21‧‧‧迷你胎邊橡膠
51‧‧‧上模具
52‧‧‧下模具
53‧‧‧上平台
54‧‧‧下平台
55‧‧‧胎面模具
56‧‧‧胎面圈段
56s‧‧‧傾斜面
57、57A、57B‧‧‧外環
57s、57t‧‧‧逆傾斜面
57m、57n‧‧‧臂部
58A、59A、60、60A、60B、60C‧‧‧蒸氣通道
61‧‧‧閥體
62A‧‧‧第1加熱環
62B‧‧‧第2加熱環
71‧‧‧環固定盤
72‧‧‧移動機構
80‧‧‧熱源供應機構
81‧‧‧胎圈模具
85‧‧‧位置控制機構
86‧‧‧撐桿
87A、87B‧‧‧對位螺栓
88A、88B‧‧‧螺帽
圖1係本發明加硫裝置之剖視圖。
圖2係本發明加硫裝置的其他型態之剖視圖。
圖3係本發明加硫裝置的其他型態之剖視圖。
圖4係本發明加硫裝置的其他型態之剖視圖。
圖5係本發明之加硫裝置其他型態的模具部分之剖視圖。
圖6係本發明之加硫裝置其他型態的模具部分之剖視圖。
圖7係本發明加硫裝置的其他型態之剖視圖。
圖8係基胎的概略結構剖視圖。
圖9係輪胎的分解結構圖。
B'‧‧‧裸基胎
B1‧‧‧胎面區域
B2‧‧‧胎邊區域
B3‧‧‧胎圈區域
B4‧‧‧隆起部
K1、K2、K3、K4‧‧‧箭頭
1‧‧‧加硫裝置
11‧‧‧胎圈芯
12‧‧‧骨架
13~16‧‧‧襯帶
17‧‧‧胎圈填充物
18‧‧‧內襯
19‧‧‧胎邊橡膠
20‧‧‧基胎面
51‧‧‧上模具
52‧‧‧下模具
53‧‧‧上平台
54‧‧‧下平台
55‧‧‧胎面模具
56‧‧‧胎面圈段
56s‧‧‧傾斜面
57A、57B‧‧‧外環
57s、57t‧‧‧逆傾斜面
57m、57n‧‧‧臂部
58A、59A、60A、60B‧‧‧蒸氣通道
71‧‧‧環固定盤
72‧‧‧移動機構
80‧‧‧熱源供應機構
81‧‧‧胎圈模具

Claims (17)

  1. 一種基胎製造方法,係具有貼附有胎面橡膠的胎面區域之經加硫後基胎的製造方法;其特徵為:以加硫模具來從外側包圍未加硫的基胎;藉由第1加熱機構來加熱該基胎的胎邊區域;藉由第2加熱機構來加熱輪胎厚度要厚於該胎邊區域之胎面區域;以藉由該第2加熱機構對胎面區域所給予的熱量係小於藉由該第1加熱機構對胎邊區域所給予的熱量之熱量來進行加硫成型。
  2. 一種基胎製造方法,係具有貼附有胎面橡膠的胎面區域之經加硫後基胎的製造方法;其特徵為:以加硫模具來從外側包圍未加硫的基胎;藉由第1加熱機構來加熱該基胎的胎邊區域;將藉由該第2加熱機構對胎面區域所給予的溫度設定為低於藉由該第1加熱機構對胎邊區域所給予的溫度。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基胎製造方法,其中對該基胎所給予的熱量係自撐輪圈區域、胎邊區域、胎面區域依序變小。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基胎製造方法,其中對該基胎所給予的溫度係自撐輪圈區域、胎邊區域、 胎面區域依序變低。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之基胎製造方法,其中係將用以將胎面橡膠貼附在該胎面區域之基胎面設置在輪胎徑向最外側,且包含有該基胎面之胎面區域的厚度係較胎邊區域的厚度要厚。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基胎製造方法,其中該基胎面之貼附有胎面橡膠的貼附面係構成為平面或曲面。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或6項之基胎製造方法,其中該基胎面之貼附有胎面橡膠的貼附面係設置有定位機構。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至7項中任一項之基胎製造方法,其中形成該胎邊區域之胎邊橡膠係由與該基胎面相同的材料所構成。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至7項中任一項之基胎製造方法,其中形成該胎邊區域之胎邊橡膠係由與該基胎面相異的材料所構成。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9項中任一項之基胎製造方法,其中該第2加熱機構與胎面區域之間係設置有低熱傳導組件。
  11. 一種輪胎製造方法,係透過接著層來將經加硫後胎面橡膠貼附在利用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0項中任一項之製造方法所製造之基胎的胎面區域,而藉由加硫在接著層來使基胎與經加硫後胎面橡膠成為一 體。
  12. 一種基胎,係具有藉由後續步驟而貼附有胎面橡膠的胎面區域;其特徵為該胎面區域的厚度係較胎邊區域的厚度要厚。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基胎,其中形成該胎面區域之帶層的輪胎半徑方向外側係具備有貼附有該胎面橡膠之基胎面。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之基胎,其中該基胎面之貼附有胎面橡膠的貼附面係構成為平面或曲面。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或14項之基胎,其中該基胎面之貼附有胎面橡膠的貼附面係具有定位機構。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至15項中任一項之基胎,其中形成該胎邊區域之胎邊橡膠係由與該基胎面相同的材料所構成。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至15項中任一項之基胎,其中形成該胎邊區域之胎邊橡膠係由與該基胎面相異的材料所構成。
TW101105729A 2011-02-23 2012-02-22 基胎製造方法及輪胎製造方法與基胎 TW20130241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37706 2011-02-2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02415A true TW201302415A (zh) 2013-01-16

Family

ID=467203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05729A TW201302415A (zh) 2011-02-23 2012-02-22 基胎製造方法及輪胎製造方法與基胎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284336A1 (zh)
EP (1) EP2679369B1 (zh)
JP (1) JP5052688B2 (zh)
CN (2) CN105058632A (zh)
AR (1) AR085322A1 (zh)
TW (1) TW201302415A (zh)
WO (1) WO2012114549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39475A (zh) * 2013-05-07 2014-11-12 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重负荷用充气轮胎及其制造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57945B1 (ja) 2013-05-01 2014-07-23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タイヤ製造方法
FR3014356B1 (fr) * 2013-12-10 2016-11-04 Michelin & Cie Moule a secteurs pour pneumatique comprenant des plateaux de support isolants, et procede de moulage associe
KR101790419B1 (ko) * 2014-02-07 2017-10-25 미츠비시 쥬우고오 마시나리 테크노로지 가부시키가이샤 금형 가열장치, 타이어 가류기
JP2018114645A (ja) * 2017-01-17 2018-07-26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ゴム物品の加硫装置
JP2019034516A (ja) * 2017-08-21 2019-03-07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タイヤ加硫成形用金型
DE102018210978A1 (de) * 2018-07-04 2020-01-09 Continental Reifen Deutschland Gmbh Vulkanisationseinheit mit mindestens einem Formträger, eine die Vulkanisationseinheit umfassende Heizpresse sowie Verwendung und Verfahren zum Vulkanisieren eines Fahrzeugreifens
CN113211685A (zh) * 2021-04-08 2021-08-06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用于轮胎直压硫化的金属内模电加热装置
KR102581809B1 (ko) * 2021-06-01 2023-09-25 넥센타이어 주식회사 부분 교체가 가능한 타이어 가류용 트레드 몰드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932692A (en) * 1928-08-11 1933-10-31 Fetter Edward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vulcanizing tires
US2046372A (en) * 1935-06-12 1936-07-07 Shaler Company Heat exchanging mold
BE549793A (zh) * 1955-07-26
DE2134526C2 (de) * 1971-07-10 1973-12-06 N.V. Rubberfabriek Vredestein, Den Haag (Niederlande)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Vorwarmen eines Reifenrohhngs
US4096008A (en) * 1974-07-05 1978-06-20 Victor E. Buehrle Method of manufacture and retreading of tires
JPS5340088A (en) * 1976-09-27 1978-04-12 Toyo Tire & Rubber Co Production of radial tire
US4568259A (en) * 1985-08-02 1986-02-04 The B. F. Goodrich Company Tire mold
JPH0628861B2 (ja) * 1985-08-12 1994-04-20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加硫用金型
JPH07195370A (ja) * 1993-12-28 1995-08-01 Bridgestone Corp タイヤ加硫金型及びタイヤ加硫方法
US5576104A (en) * 1994-07-01 1996-11-19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Elastomers containing partially oriented reinforcing fibers, tires made using said elastomers, and a method therefor
JPH08174554A (ja) * 1994-12-20 1996-07-09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タイヤ加硫用金型装置
DE19549501C2 (de) * 1995-03-03 1998-06-10 Continental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Reifens
US6264779B1 (en) * 1995-06-30 2001-07-24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Precurred tire tread for a truck tire and the method of assembly
JP4114710B2 (ja) * 1997-01-08 2008-07-09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JP4511018B2 (ja) * 2000-12-07 2010-07-28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大型タイヤ加硫装置及び加硫方法
JP4406922B2 (ja) * 2004-02-25 2010-02-03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タイヤ加硫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2006035615A (ja) * 2004-07-27 2006-02-09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タイヤ加硫方法及び装置
BRPI0622016A2 (pt) * 2006-10-31 2011-12-20 Michelin Rech Tech banda de rodagem, molde para uma banda de rodagem e pneumático recauchutado
CN101688030B (zh) * 2007-05-15 2012-05-30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轮胎用橡胶组合物及充气轮胎
JP2009051158A (ja) * 2007-08-29 2009-03-12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タイヤ加硫金型及びこれを使用した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JP2011020508A (ja) * 2009-07-14 2011-02-03 Bridgestone Corp タイヤ、台タイヤ、及び、トレッド
JP5643206B2 (ja) * 2009-08-21 2014-12-17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台タイヤ製造方法及び加硫装置並びに台タイヤ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39475A (zh) * 2013-05-07 2014-11-12 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重负荷用充气轮胎及其制造方法
US9555590B2 (en) 2013-05-07 2017-01-31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Pneumatic tire for heavy load,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CN104139475B (zh) * 2013-05-07 2017-06-23 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重负荷用充气轮胎及其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679369B1 (en) 2020-01-15
EP2679369A1 (en) 2014-01-01
CN105058632A (zh) 2015-11-18
AR085322A1 (es) 2013-09-25
US20130284336A1 (en) 2013-10-31
EP2679369A4 (en) 2016-02-17
CN103391834A (zh) 2013-11-13
JP2012187908A (ja) 2012-10-04
WO2012114549A1 (ja) 2012-08-30
JP5052688B2 (ja) 2012-10-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302415A (zh) 基胎製造方法及輪胎製造方法與基胎
JP5643206B2 (ja) 台タイヤ製造方法及び加硫装置並びに台タイヤ
US10259180B2 (en) Process for manufacturing a tyre and toroidal support for carrying out said process
CN103648756B (zh) 使用刚性芯的轮胎制造方法
JP5749519B2 (ja) 台タイヤ製造方法
JP6245017B2 (ja) 乗用車用空気入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JP3599510B2 (ja) タイヤ加硫装置
JP5512451B2 (ja) 台タイヤの加硫成型装置
JP4951525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を製造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JP2016107534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用加硫金型
JP5947019B2 (ja) タイヤ
JP6258137B2 (ja) 更生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JP2014076581A (ja) 未加硫タイヤの予熱装置および予熱方法並びに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JP2012040803A (ja) タイヤ製造方法
RU2274549C2 (ru) Способ вулканизации покрышек пневматических шин
RU2374070C2 (ru) Способ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шины и тороидальная опора для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этого способа
JP2009208400A (ja) タイヤ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JP2014133383A (ja) 未加硫台タイヤ及び台タイヤ並びにタイヤ及び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JP5363897B2 (ja) 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JP2019107845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及び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9010779A (ja) タイヤ加硫方法及び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6007820A (ja) プレキュアトレッドの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