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124449A - Process for producing substrate and composition for use in same - Google Patents

Process for producing substrate and composition for use in sam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124449A
TW201124449A TW099129907A TW99129907A TW201124449A TW 201124449 A TW201124449 A TW 201124449A TW 099129907 A TW099129907 A TW 099129907A TW 99129907 A TW99129907 A TW 99129907A TW 201124449 A TW201124449 A TW 20112444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diamino
precursor
polymer
heterocyclic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91299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Takaaki Uno
Takashi Okada
Original Assignee
Js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sr Corp filed Critical Jsr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1244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24449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5/00Manufacture of articles or shaped material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5/18Manufacture of films or shee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59/00Polycondensates containing more than one epoxy group per molecule; Macromolecule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compounds containing more than one epoxy group per molecule using curing agents or catalysts which react with the epoxy groups
    • C08G59/18Macromolecule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compounds containing more than one epoxy group per molecule using curing agents or catalysts which react with the epoxy groups ; e.g. general methods of curing
    • C08G59/40Macromolecule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compounds containing more than one epoxy group per molecule using curing agents or catalysts which react with the epoxy groups ; e.g. general methods of cur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uring agents used
    • C08G59/50Amines
    • C08G59/5046Amines heterocyclic
    • C08G59/5053Amines heterocyclic containing only nitrogen as a heteroatom
    • C08G59/506Amines heterocyclic containing only nitrogen as a heteroatom having one nitrogen atom in the ring
    • C08G59/5066Aziridines or their derivativ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7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linkage containing nitrogen with or without oxygen or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08G12/00 - C08G71/00
    • C08G73/06Polycondensates having nitrogen-containing heterocyclic rings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73/10Polyimides; Polyester-imides; Polyamide-imides; Polyamide acids or similar polyimide precurso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7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linkage containing nitrogen with or without oxygen or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08G12/00 - C08G71/00
    • C08G73/06Polycondensates having nitrogen-containing heterocyclic rings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73/18Polybenzimidazol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7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linkage containing nitrogen with or without oxygen or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08G12/00 - C08G71/00
    • C08G73/06Polycondensates having nitrogen-containing heterocyclic rings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73/22Polybenzoxazol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79/00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a linkage containing nitrogen with or without oxygen or carbon only,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08L61/00 - C08L77/00
    • C08L79/04Polycondensates having nitrogen-containing heterocyclic rings in the main chain; Polyhydrazides; Polyamide acids or similar polyimide precurso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79/00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a linkage containing nitrogen with or without oxygen or carbon only,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08L61/00 - C08L77/00
    • C08L79/04Polycondensates having nitrogen-containing heterocyclic rings in the main chain; Polyhydrazides; Polyamide acids or similar polyimide precursors
    • C08L79/08Polyimides; Polyester-imides; Polyamide-imides; Polyamide acids or similar polyimide precurso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79/00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a linkage containing nitrogen, with or without oxygen, or carbon only,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09D161/00 - C09D177/00
    • C09D179/04Polycondensates having nitrogen-containing heterocyclic rings in the main chain; Polyhydrazides; Polyamide acids or similar polyimide precurso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79/00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a linkage containing nitrogen, with or without oxygen, or carbon only,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09D161/00 - C09D177/00
    • C09D179/04Polycondensates having nitrogen-containing heterocyclic rings in the main chain; Polyhydrazides; Polyamide acids or similar polyimide precursors
    • C09D179/08Polyimides; Polyester-imides; Polyamide-imides; Polyamide acids or similar polyimide precurso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79/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a linkage containing nitrogen with or without oxygen, or carbon only,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08J2361/00 - C08J2377/00
    • C08J2379/04Polycondensates having nitrogen-containing heterocyclic rings in the main chain; Polyhydrazides; Polyamide acids or similar polyimide precursor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Forming Nitrogen-Containing Linkages In General (AREA)
  • Manufacture Of Macromolecular Shaped Articles (AREA)

Description

201124449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基板之製造法及其所用之組成物。 【先前技術】 通常,由芳香族四羧酸二酐與芳香族二胺獲得之全芳 香族聚醯亞胺由於分子剛直性、或分子共振安定化、具有 強的化學鍵,故具有優異之耐熱性、機械特性、電特性、 耐氧化•水解性,而在電氣、電池、汽車及航空宇宙產業 等領域中廣泛使用作爲薄膜、塗覆劑、成形零件、絕緣材 料。 例如’使均苯四甲酸二酐與4,4’-氧基二苯胺聚縮合獲 得之聚醯亞胺之耐熱性及電絕緣性優異,尺寸安定性高, 已利用於可撓性印刷基板等中。具體而言,聚醯亞胺薄膜 係自使均苯四甲酸二酐與4,4,-氧基二苯胺反應獲得之聚醯 胺酸溶液脫溶劑’經歷熱醯亞胺化步驟而製備。通常,聚 醯亞胺薄膜一般係在不銹鋼等比較剛直之基材上成膜。 又,自均苯四甲酸二酐、4,4,-氧基二苯胺及對-苯二 胺合成之聚醯亞胺已被揭示爲熱尺寸安定性優異(專利文 獻1及專利文獻2 )。 另外’尺寸安定性獲得提高之聚醯亞胺薄膜已知有由 以4,4’-氧基二對苯二甲酸二酐與均苯四甲酸二酐作爲必要 成分之四羧酸二酐與包含對-苯二胺及4,4,_氧基二苯胺之 芳香族二胺獲得之聚醯亞胺薄膜(專利文獻3 )。 -5- 201124449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 ]特開平1 -1 3 1 2 4 1號公報 [專利文獻2]特開平卜1 3 1 242號公報 [專利文獻3]特開2009-5 1 8 5 00號公報 【發明內容】 [發明欲解決之課題] 然而,使用上述以往聚醯亞胺形成組成物獲得之薄膜 ’據指出若在支撐體上進行成膜,則伴隨著成膜時之收縮 變形,有基板或薄膜本身產生翹曲之問題。 本發明之目的爲提供一種可更有效防止翹曲或扭曲之 發生,且可以低成本簡易的製造基板之方法,以及其製造 方法中使用之組成物。 [解決課題之手段] 本發明係鑑於上述問題點而完成者,發現依據包含下 列步驟之基板之製造方法,可獲得翹曲或扭曲之發生降低 之基板:於支撐體上塗佈包含含有特定雜環之聚合物之前 驅物與有機溶劑之膜形成用組成物並經乾燥,而形成塗膜 之步驟’在該支撐體上以特定溫度使前述聚合物之前驅物 環化之環化步驟,及於以前述環化步驟獲得之膜上形成元 件之步驟’及自支撐體剝離形成有前述元件之膜之步驟; 另發現可兼具與支撐體之密著性與剝離性之組成物及製造 -6- 201124449 方法,而完成本發明。 亦即’本發明爲提供以下之[1]〜[8]者。 [1] 一種基板之製造方法,其特徵爲包含下列步驟: (a) 於支撐體上塗佈包含含有雜環之聚合物之前驅 物與有機溶劑之膜形成用組成物並經乾燥,而形成塗膜之 步驟, (b) 使前述塗膜在比含有雜環之聚合物之玻璃轉移 溫度低60°C之溫度至比含有雜環之聚合物之玻璃轉移溫度 高20°C之溫度下加熱,使前述含有雜環之聚合物之前驅物 環化之環化步驟, (c) 在由前述環化步驟所得膜上形成元件之步驟, 及 (d )自支撐體剝離形成前述元件之膜之步驟, 其中前述含有雜環之聚合物爲自聚醯亞胺、聚苯并噁 唑、聚苯并噻唑及聚苯并咪唑所組成群組所選出之至少一 種之藉由示差掃描熱量測定(DSC,升溫速度20°C/分鐘) 之玻璃轉移溫度(Tg)爲23 0〜420 °C範圍之聚合物。 [2] 如[1]所述之基板之製造方法,其中前述環化步驟 (b )係在比前述含有雜環之聚合物之玻璃轉移溫度低 60 °C之溫度至前述含有雜環之聚合物之玻璃轉移溫度下進 行。 [3] 如[1]或[2]所述之基板之製造方法,其中前述環 化步驟(b)係在160°C〜420°C進行。 [4] 如[1]~[3]中任一項所述之基板之製造方法,其中 201124449 前述支撐體爲矽晶圓或無鹼玻璃。 [5] 如[1]~[4]中任一項所述之基板之製造方法,其中 前述含有雜環之聚合物爲聚醯亞胺。 [6] 如[1]~[5]中任一項所述之基板之製造方法,其中 前述有機溶劑包含自Ν,Ν’-二甲基咪唑啶酮、γ-丁內酯、 Ν-甲基-2-吡咯啶酮、Ν,Ν-二甲基乙醯胺所選出之至少一 種溶劑。 [7] 如Π]〜[6]中任一項所述之基板之製造方法,其中 前述膜形成用組成物之黏度(Ε型黏度計,於2 5 °C測定) 爲 5,000 〜50,000cP ° [8] —種膜形成用組成物,其爲[1]〜[7]中任一項所述 之基板之製造方法中使用之膜形成用組成物,其特徵爲 含有含雜環之聚合物之前驅物及有機溶劑, 前述含有雜環之聚合物爲自聚醯亞胺、聚苯并噁唑、 聚苯并噻唑及聚苯并咪唑所組成群組選出之至少一種之藉 由示差掃描熱量測定(DSC,升溫速度20°C/分鐘)之玻璃 轉移溫度(Tg)爲230~4 2(TC範圍之聚合物。 [發明效果] 依據本發明之基板之製造方法,可容易地製造翹曲或 扭曲之發生少之基板。 又,本發明之膜形成用組成物由於由包含具有特定之 玻璃轉移溫度(Tg )之聚醯亞胺、聚苯并噁唑、聚苯并噻 唑、聚苯并咪唑等聚合物之前驅物與有機溶劑之組成物所 -8 - 201124449 組成’故在製造基板時可更有效地防止翹曲或扭曲之發生 〇 依據本發明可容易地製造兼具有與支撐體之密著性及 剝離性之基板(膜)。 又,本發明中所謂「密著性」意指例如步驟(b)或 步驟(C)中,難以剝離在支撐體上形成之膜及基板與支 撐體之性質。 本發明中所謂「剝離性」意指例如步驟(d )中,可 以剝離痕少地自支撐體上剝離基板之性質。 【實施方式】 本發明的基板之製造方法之特徵爲包含(a)於支撐 體上塗佈包含含有雜環之聚合物之前驅物與有機溶劑之膜 形成用組成物並經乾燥,而形成塗膜之步驟, (b)使前述塗膜在比含有雜環之聚合物之玻璃轉移 溫度低6 0 °C之溫度至比含有雜環之聚合物之玻璃轉移溫度 高2 0°C之溫度下加熱,使前述含有雜環之聚合物之前驅物 環化之環化步驟, (c )在由前述環化步驟所得膜上形成元件之步驟, 及 (d)自支撐體剝離形成有前述元件之膜之步驟, 其中前述含有雜環之聚合物爲自聚醯亞胺、聚苯并噁 唑、聚苯并噻唑及聚苯并咪唑所組成群組所選出之至少一 種之藉由示差掃描熱量測定(DSC,升溫速度2〇°C/分鐘) 201124449 之玻璃轉移溫度(Tg)爲23〇〜420°C範圍之聚合物。 [步驟(a)] 首先,針對於支撐體上塗佈含有含雜環之聚合物之前 驅物與有機溶劑之膜形成用組成物並經乾燥,形成塗膜之 步驟加以說明。 首先,本步驟中所用之膜形成用組成物爲包含自聚醯 亞胺、聚苯并噁唑、聚苯并噻唑及聚苯并咪唑所選出之至 少一種之藉由示差掃描熱量測定(DSC,升溫速度20°C/分 鐘)之玻璃轉移溫度(Tg )爲230~420°C範圍之聚合物之 前驅物與有機溶劑者。該前驅物及有機溶劑可分別單獨使 用一種,亦可使用兩種以上。 又,前述膜形成用組成物在不損及本發明目的之範圍 內亦可調配抗氧化劑、紫外線吸收劑、界面活性劑等添加 劑。 首先,針對含雜環之聚合物及含雜環之聚合物之前驅 物加以說明。 前述含雜環之聚合物之前驅物以凝膠滲透層析法( GPC)測得之聚苯乙烯換算之重量平均分子量較好爲 25,000~ 500,000,更好爲 50,000-400,000。含雜環之聚合 物之前驅物之重量平均分子量在前述範圍時,與有機溶劑 之相溶性優異,可獲得塗佈性優異之膜形成用組成物。 前述含雜環之聚合物可列舉較好爲使含有具有四個羧 基、醯氯基、酯基、胺基、異氰酸酯基、羥基、锍基等官 -10- 201124449 能基之化合物之成分(A),與含有具有兩個該等官能基 之化合物之成分(B )反應獲得之含雜環之聚合物。又, 前述(A)成分包含具有兩個酸酐基之化合物。 〈聚醯亞胺〉 前述含雜環之聚合物爲聚醯亞胺時,該聚醯亞胺之以 示差掃描熱量測定(DSC,升溫速度20°C/分鐘)之玻璃轉 移溫度(Tg )爲23 0〜420°C,較好爲240〜400°C,更好爲 250-380。(: ° 可形成以示差掃描熱量測定(D S C,升溫速度2 0 °C /分 鐘)之玻璃轉移溫度(Tg)爲230〜42〇°C之聚醯亞胺之前 驅物可列舉爲例如使作爲前述成分(A )之四羧酸、四羧 酸二酐、四羧酸二酯二氯化物等與作爲前述(B)成分之 二胺、二異氰酸酯化合物、三甲基矽烷基化二胺等反應獲 得之聚醯胺酸。 至於聚醯亞胺前驅物,具體而言可列舉爲使包含作爲 前述成分(A)之(Al) (A-1)由4,4’-氧基二苯二甲酸 二酐與該等之反應性衍生物所選出之至少一種醯基化合物 (以下亦稱爲「化合物(A-1 )」),及(A-2 )由均苯四 甲酸二酐及該等之反應性衍生物所選出之至少一種醯基化 合物(以下亦稱爲「化合物(A-2 )」)所組成群組所選 出之至少一種化合物之成分,與作爲前述成分(B)之包 含以下述通式(1)表示之芳香族亞胺形成化合物之成分 (B 1 )反應獲得之聚醯胺酸。 -11- 201124449 [(A 1 )成分] 前述(Al)成分爲包含由自4,4’·氧基二苯二甲酸 及該等之反應性衍生物所選出之至少一種醯基化合物 1)、由均苯四甲酸二酐及該等之反應性衍生物所選 至少一種醯基化合物(A-2 )所組成群組所選出之至 種化合物之成分。 藉由使用該種酸二酐,可獲得密著性與剝離性均 以及無翹曲之平滑性優異之可撓性基板。 尤其,(A1)成分包含前述化合物(A-1)及(A 時,由於藉由使該(A1)成分與前述(B1)成分反應 容易獲得玻璃轉移溫度接近環化溫度(約250°C )之 物(聚醯亞胺),故可製造與支撐體,尤其是矽晶圓 鹼玻璃等支撐體之密著性及剝離性優異,翹曲或扭曲 生少之膜及基板。 (A1)成分包含前述化合物(A-1)及(A-2)時 合物(A-1 )與化合物(A-2 )之調配量比(化合物( ):化合物(A·2) ’ (莫耳比))較好爲i〇: 90〜90 ,更好爲20: 8 0〜50: 50 (但二者之合計爲1〇〇莫耳) 化合物(A -1 )與化合物(A - 2 )之調配量比在前 圍內時,可更容易製造與支撐體之密著性及剝離性優 且翹曲或扭曲之發生少之膜與基板。 上述4,4’-氧基二苯二甲酸二酐之反應性衍生物可 爲4,4’-氧基二苯二甲酸烷酯等,具體而言列舉爲4,4’- 二酐 (A - 出之 少一 衡, -2 ) ,可 聚合 或無 之發 ,化 ;A-1 :10 〇 述範 異, 列舉 氧基 -12- 201124449 二苯二甲酸單甲酯、4,4’-氧基二苯二甲酸二甲酯 基二苯二甲酸三甲酯、4,4’-氧基二苯二甲酸四甲 氧基二苯二甲酸單乙酯、4,4’-氧基二苯二甲酸 4,4’-氧基二苯二甲酸三乙酯、4,4’-氧基二苯二甲 等。 上述均苯四甲酸二酐之反應性衍生物可列舉 甲酸烷酯等,具體而言列舉爲均苯四甲酸單甲酯 甲酸二甲酯、均苯四甲酸三甲酯、均苯四甲酸四 苯四甲酸單乙酯、均苯四甲酸二乙酯、均苯四甲 、均苯四甲酸四乙酯等。 又,列舉爲4,4’-氧基二苯二甲酸或均苯四甲 取代之苯酯或對位取代之苯酯等。 其他反應性衍生物列舉爲4,4 ’ -氧基二苯二甲 、4,4’-氧基二苯二甲酸二醯氯二酯、均苯四甲酸 均苯四甲酸二醯氯二酯(該酯列舉爲與上述相同 未經取代之苯酯或對未取代之苯酯等)等之醯氯 至於(A1 )成分較好使用4,4’-氧基二苯二甲 均苯四甲酸二酐。使用酸酐之4,4’-氧基二苯二甲 均苯四甲酸二酐作爲(A1)成分時,與使用非酸 物時相比較,可在低溫下合成聚醯胺酸。 又,該等(A1)成分可單獨使用一種或混合 使用。 由4.4’-氧基二苯二甲酸二酐及其反應性衍生 至少一種醯基化化合物(A-1 )之使用量,就獲 、4,4,-氧 酯、4,4,-二乙酯、 酸四乙酯 爲均苯四 、均苯四 甲酯、均 酸三乙酯 酸之未經 酸四醯氯 四醯氯、 之院醋, 〇 酸二酐、 酸二酐、 酐之化合 兩種以上 物選出之 得無翹曲 -13- 201124449 之平滑性優異之基板之觀點而言,相對於醯基化合物之總 量((A1 )成分總量)較好爲10~50莫耳%,更好爲15〜45 莫耳%。 另外,由均苯四甲酸二酐及其反應性衍生物所選出之 至少一種醯基化合物(A-2 )之使用量,就耐熱性、剝離 性之觀點而言,相對於醯基化合物之總量較好爲50〜90莫 耳%,更好爲55〜85莫耳%。 另外,醯基化合物可進一步使用除上述4,4’-氧基二苯 二甲酸二酐、均苯四甲酸二酐、及該等之反應性衍生物以 外之其他醯基化合物。其他醯基化合物列舉爲由芳香族四 羧酸二酐(其中,4,4’-氧基二苯二甲酸二酐、均苯四甲酸 二酐、及該等之反應性衍生物除外)、脂肪族四羧酸二酐 、脂環族四羧酸二酐及該等之反應性衍生物所組成群組所 選出之至少一種。 具體例可列舉爲丁烷四羧酸二酐、1,2,3,4-環丁烷四 羧酸二酐、1,2,3,4-環戊烷四羧酸二酐、2,3,5-三羧基環戊 基乙酸二酐、3,5,6-三羧基原冰片烷-2-乙酸二酐、2,3,4,5-四氫呋喃四羧酸二酐、l,3,3a,4,5,9b-六氫-5-(四氫-2,5-二氧代-3-呋喃基)-萘并[l,2-c]-呋喃-1,3-二酮、5- ( 2,5-二氧代四氫呋喃基)-3-甲基-3-環己烯-1,2-二羧酸二酐、 雙環[2,2,2]-辛-7-烯-2,3,5,6-四羧酸二酐等之脂肪族四羧 酸二酐或脂環族四羧酸二酐、及該等之反應性衍生物; 3,3’,4,4,-二苯甲酮四羧酸二酐、3,3’,4,4’ -聯苯颯四 羧酸二酐、1,4,5,8-萘四羧酸二酐' 2,3,6,7-萘四羧酸二酐 -14- 201124449 、3,3’,4,4’-二甲基二苯基矽烷四羧酸二酐、3,3’,4,4’-四 苯基矽烷四羧酸二酐、2,3,4,5-呋喃四羧酸二酐、4,4’·雙 (3,4-二羧基苯氧基)二苯基硫醚二酐、4,4’-雙(3,4-二 羧基苯氧基)二苯基颯二酐、4,4’-雙(3,4-二羧基苯氧基 )二苯基丙烷二酐、3,3’,4,4’-全氟異亞丙基二苯二甲酸二 酐、3,3’,4,4’-聯苯四羧酸二酐、雙(苯二甲酸)苯基膦氧 化物二酐、對-伸苯基-雙(三苯基苯二甲酸)二酐、間-伸 苯基-雙(三苯基苯二甲酸)二酐、雙(三苯基苯二甲酸 )-4,4’-二苯基醚二酐、雙(三苯基苯二甲酸)-4,4’-二苯 基甲烷二酐等芳香族四羧酸二酐,及該等之反應性衍生物 〇 該等中,就優異之透明性、對有機溶劑之良好溶解性 之觀點而言,以脂肪族四羧酸二酐或脂環族四羧酸二酐較 適宜使用。又,就低線膨脹係數(尺寸安定性)'低吸水 性之觀點而言,以芳香族四羧酸二酐較適宜使用。 [(B 1 )成分] CB1)成分爲以下述式(1)表示之芳香族亞胺形成 化合物。 【化3】
Ί5- 201124449 R25) (R26) (R27) ,Υ各獨立爲由直接鍵(單鍵)、- CH2-、-0-、-S-、-C(CH3) 2 -選出之一個基’ Ζ爲由直接 鍵、-CH2-、-0-、-S-、-C(CH3) 2-、>C = 0、-S〇2-選出之 —個基,rLr 16各獨立爲由氫、碳數1〜12之烴基、鹵素所 選出之基,R25〜R27各獨立爲碳數1〜15之烷基)° 碳數1~12之一價烴基列舉爲碳數1~12之直鏈或支鏈烴 (烷)基、碳數3之脂環式烴基或碳數6〜12之芳香族烴 (芳)基。 前述碳數1~12之直鏈或分支之烴基較好爲碳數1~8之 直鏈或分支烴基’更好爲碳數1〜5之直鏈或分支烴基。 前述直鏈或分支烴基之較佳具體例列舉爲甲基、乙基 、正丙基、異丙基、正丁基、第二丁基、第三丁基、正戊 基、正己基及正庚基等。 前述碳數3~1 2之脂環式烴基較好爲碳數3〜8之脂環式 烴基,更好爲碳數3或4之脂環式烴基》 碳數3〜12之脂環式烴基之較佳具體例列舉爲環丙基、 環丁基、環戊基及環己基等環烷基;環丁烯基 '環戊烯基 及環己烯基等環烯基。該脂環式烴基之鍵結部位可爲脂環 上之任一個碳。 前述碳數6〜12之芳香族烴基列舉爲苯基、聯苯基及萘 基等。該芳香族烴基之鍵結部位可爲芳香族桓上任一個碳 〇 以R25〜R27表示之碳數1〜15之烷基列舉爲碳數1~15之 直鏈或分支狀烷基,較好爲碳數1〜12之直鏈或分支烷基, -16- 201124449 更好爲碳數1〜8之直鏈或分支烷基,更好爲碳數1〜5之直鏈 或分支烷基。 前述直鏈或分支烷基之較佳具體例列舉爲甲基、乙基 、正丙基、異丙基、正丁基、第二丁基、第三丁基、正戊 基、正己基及正庚基等。 藉由使用以該特定式表示之芳香族亞胺基形成化合物 ,可獲得翹曲少之膜(薄膜)。其中,所謂「亞胺基形成 化合物」意指用以與(A )成分反應形成亞胺基之化合物 〇 上述亞胺基形成化合物列舉爲雙[4- ( 3-胺基苯氧基) 苯基]颯、雙[4-(4-胺基苯氧基)苯基]颯、雙[4- (3-胺基 苯氧基)苯基]酮、雙[4-(4-胺基苯氧基)苯基]酮、4,4’-雙(3-胺基苯氧基)聯苯、4,4’-雙(4_胺基苯氧基)聯苯 、雙[4- ( 3-胺基苯氧基)苯基]丙烷、雙[4- ( 4_胺基苯氧 基)苯基]丙烷、雙[4-(3-胺基苯氧基)苯基]醚、雙[4-( 4·胺基苯氧基)苯基]醚等。該等中,較好使用雙[4_ ( 3-胺基苯氧基)苯基]颯、雙[4- ( 4-胺基苯氧基)苯基]颯、 4,4’-雙(3-胺基苯氧基)聯苯、4,4’-雙(4-胺基苯氧基) 聯苯、雙[4- ( 3-胺基苯氧基)苯基]丙烷、2,2-雙[4- ( 4-胺基苯氧基)苯基]丙烷。 又成分(B1)較好爲上述式(1)中,以X、Y及Z表 示之鍵結基鍵結於各苯環之對位之芳香族亞胺基形成化合 物,亦即,以下述式(2 )表示之芳香族亞胺基形成化合 物。藉由使用該種化合物,可獲得耐熱性更爲優異,翹曲 -17- 201124449 更少之膜(薄膜)。上述芳香族亞胺基形成化合物中,更 好使用雙[4- ( 4-胺基苯氧基)苯基]颯、4,4’-雙(4-胺基 苯氧基)聯苯、2,2-雙[4-(4-胺基苯氧基)苯基]丙烷。 【化4】
(式(2 )中,RLR16、X、Y及Z係與上述式(1 )中 相同)。 又,該等亞胺基形成化合物(B1)可單獨使用一種或 組合兩種以上使用。 又,聚醯亞胺前驅物爲具有包含-CO-NH-及-CO-OH之 構造之化合物,或其衍生物(具體而言爲具有包含例如-CO-NH-及- CO-OR(其中,R爲烷基等)之構造者)等,藉 由加熱等,使-CO-NH-之Η與-CO-OH之OH脫水,成爲具有 環狀化學構造(-CO-N-CO-(以下亦稱爲醯亞胺環構造) 之聚醯亞胺(以下亦稱爲包含-CO-NH-及-CO-OH之構造或 包含CO-NH-及- CO-OR(其中,R爲烷基等)構造之醯胺酸 構造)。 〈聚苯并噁唑〉 前述含雜環之聚合物爲聚苯并噁唑時,該聚苯并噁唑 之以示差掃描熱量測定(D S C,升溫速度2 〇 °C /分鐘)測定 之玻璃轉移溫度(Tg)爲230〜420 °C,較好爲240〜400。(:, -18 - 201124449 更好爲2 50〜3 8 0 °C。 可形成以示差掃描熱量測定(DSC,升溫速度20°C/分 鐘)測定之玻璃轉移溫度(Tg)爲23 0〜42 0。(:之聚苯并噁 唑之前驅物可使作爲前述成分(A)之雙胺基羥基化合物 (A2)與作爲前述成分(B)之包含由二羧酸、二羧醯氯 、二羧酸酯等所組成群組所選出之至少一種化合物之成分 (B 2 )反應而獲得。一般而言,藉由使雙胺基羥基化合物 與二羧酸反應可獲得聚苯并噁唑前驅物之一種之聚羥基醯 胺,且藉由將其加熱等予以脫水環化,可獲得聚苯并噁唑 [(A2 )成分] 至於雙胺基羥基化合物(A2)具體而言列舉爲2,2,-雙 (3 -胺基-4 -羥基苯基)六氟丙烷、2,2’ -雙(3-胺基-4-羥 基-5-三氟甲基苯基)六氟丙烷、2,4-二胺基間苯二酚、 4,6-二胺基間苯二酚、2,2’-雙(4_胺基-3-羥基苯基)六氟 丙烷、2,2’-雙(3-胺基-4-羥基苯基)丙烷、2,2’-雙(4-胺 基-3-羥基苯基)丙烷、3,3’-二胺基-4,4’-二羥基二苯基颯 、4,4,-二胺基-3,3’-二羥基二苯基碾、3,3-二胺基-4,4、二 羥基聯苯、4,4’-二胺基-3,3’-二羥基聯苯、3,3’-二胺基-4,4,-二羥基二苯基醚、4,4’-二胺基-3,3’-二羥基二苯基醚 、3,3,-二胺基-4,4’-二羥基-2,2’-三氟甲基聯苯、4,4,-二胺 基-3,3,-二羥基-2,2’-三氟甲基聯苯、3,3’-二胺基_4,4,-二 羥基-5,5,-三氟甲基聯苯、4,4’-二胺基-3,3’-二羥基-5,5’- -19- 201124449 三氟甲基聯苯、3,3’-二胺基-4,4’-二羥基-6,6’-三氟甲基聯 苯、4,4’-二胺基-3,3’-二羥基-6,6’-三氟甲基聯苯、4,4’-二 胺基-3,3’-二羥基-5,5’-三氟甲基聯苯、4,4’-二胺基-3,3’-二羥基-5,5’-五氟乙基聯苯、4,4’-二胺基-3,3’-二羥基-6,6’-五氟乙基聯苯、3,3’-二胺基-4,4’-二羥基-5,5’-五氟乙 基聯苯、3,3’-二胺基-4,4’-二羥基-6,6’-五氟乙基聯苯、 3,4’-二胺基-4,3’-二羥基-5,5’-三氟甲基聯苯、3,4’-二胺 基-4,3’-二羥基-5,5’-五氟乙基聯苯、3,4’-二胺基-4,3’-二 羥基-6,6’-三氟甲基聯苯、3,4’-二胺基-4,3’-二羥基-6,6’-五氟乙基聯苯、1,3-二胺基-4,6-二羥基二氟苯、1,4-二胺 基-3,6-二羥基二氟苯、1,4-二胺基-2,3-二羥基二氟苯、 1,2-二胺基-3,6-二羥基二氟苯、1-三氟甲基-2,4-二胺基- 3.5- 二羥基苯、1-三氟甲基-2,5-二胺基-3,6-二羥基苯、1-三氟甲基-2,4-二胺基-3,5-二羥基氟苯、1-三氟甲基-2,5-二 胺基-3,6-二羥基氟苯、1,4-雙(三氟甲基)-2,5-二胺基-3,6_二羥基苯、1-五氟乙基-2,5-二胺基-3,6-二羥基苯、1-全氟環己基-2,5-二胺基-3,6-二羥基苯、2,7-二胺基-3,6-二 羥基四氟萘、2,6-二胺基-3,7-二羥基四氟萘、1,6-二胺基- 2.5- 二羥基四氟萘、2,7-二胺基-1,8-二羥基四氟萘、1-三 氟甲基-3,6-二胺基-2,7-二羥基萘、1,5-雙(三氟甲基)-3,7-二胺基-2,6-二羥基萘、1-五氟乙基-3,6-二胺基-2,7-二 羥基萘、1-全氟環己基-3,6-二胺基-2,7-二羥基萘、1,5-雙 (三氟甲基)-3,7-二胺基-2,6-二羥基二氟萘、1,4,5,8-四 (三氟甲基)-2,5-二胺基-3,6-二羥基萘、1,4-雙(3-胺基- -20- 201124449 4-羥基苯基)四氟苯、2,4-二胺基-1,5-苯二醇、雙(3·胺 基-4-羥基苯基)酮、雙(3-胺基-4-羥基苯基)硫醚、雙 (3-胺基-4-羥基苯基)醚、雙(3-羥基-4-胺基苯基)諷 、雙(3-羥基-4-胺基苯基)甲烷 '雙(3-胺基-4-羥基苯 基)二氟甲烷等芳香族雙胺基羥基化合物。該等可單獨$ 用一種或兩種以上使用。 [(Β2 )成分] 前述(Β2)成分列舉爲鄰苯二甲酸、對苯二甲酸、 4,4’-二羧酸二苯基醚、二苯甲酮-4,4’-二羧酸' 4,4’-聯苯 二羧酸、2,2’-聯苯二羧酸、4,4’-二羧基二苯基颯、2,2’-雙(4-羧基苯基)丙烷、2,2’-雙(4-羧基苯基)六氟丙烷 ' 2,6-萘二羧酸、1,5-萘二羧酸、1,4-萘二羧酸、雙(4-羧 基苯基)甲烷、5,5’-二硫基雙(2-硝基苯甲酸)、1,10-雙 (4_羧基苯氧基)癸烷、乙二醇雙(4-羧基苯基)醚、及 該等化合物之氯化物,酯化物等。該等可單獨使用一種或 使用兩種以上。 又,聚苯并噁唑前驅物爲具有包含-CO-NH-及-oh之 構造之化合物,或者其衍生物(具體而言爲例如具有_C0_ NH-及-OR (其中,R爲烷基等)之構造者)等,藉由加熱 等經脫水,成爲具有環狀化學構造(-0-C = N-(以下亦稱 爲噁唑環構造))之聚苯并噁唑(以下亦稱爲包含_c〇_ NH及- OH之構造或包含- CO-NH及- OR(其中,R爲院基等 )之構造等之羥基醯胺構造)。 -21 - 201124449 〈聚苯并噻唑〉 前述含雜環之聚合物爲聚苯并噻唑時,該聚苯并噻唑 之以示差掃描熱量測定(DSC,升溫速度201/分鐘)之玻 璃轉移溫度(Tg)爲230~4 20°C,較好爲240〜400〇C,更好 爲 250〜380〇C。 可形成以示差掃描熱量測定(DSC,升溫速度20。(:/分 鐘)之玻璃轉移溫度(Tg)爲23 0〜420°C之聚苯并噻唑之 前驅物可例如使作爲前述(A )成分之雙锍基胺基化合物 (A3),與作爲前述(B)成分之包含由二羧酸、二羧醯 氯、二羧酸活性酯等所組成群組所選出之至少一種化合物 之成分(B 3 )反應而獲得。通常可使雙疏基胺基化合物與 二羧酸反應而成之聚苯并噻唑前驅物之一種之聚毓基醯胺 ,藉由將其加熱予以脫水環化,獲得聚苯并噻唑。 [(A3 )成分] 雙毓基胺基化合物(A3)具體而言列舉爲2,2’_雙(3-胺基-4-巯基苯基)六氟丙烷' 2,2’-雙(3-胺基-4-锍基-5-三氟甲基苯基)六氟丙烷、2,2’-雙(4-胺基-3-锍基苯基) 六氟丙烷、2,2’-雙(3-胺基-4-锍基苯基)丙烷、2,2’-雙 (4-胺基-3-锍基苯基)丙烷、3,3’-二胺基-4,4’-二毓基二 苯基颯、4,4’-二胺基-3,3’-二锍基二苯基楓、3,3’-二胺基-4,4’-二毓基聯苯、4,4’-二胺基-3,3’-二巯基聯苯、3,3’-二 胺基-4,4’-二锍基二苯基醚、4,4’-二胺基-3,3’-二锍基二苯 -22- 201124449 基醚、3,3’-二胺基-4,4’-二锍基2,2’-三氟甲基聯苯、4,4’-二胺基-3,3 ’ -二锍基2,2 ’ -三氟甲基聯苯、3,3 ’ -二胺基-4,4 ’ -二锍基5,5’-三氟甲基聯苯、4,4’-二胺基-3,3’-二巯基5,5’-三氟甲基聯苯、3,3’-二胺基-4,4’-二锍基6,6’-三氟甲基聯 苯、4,4’-二胺基-3,3’-二锍基6,6’-三氟甲基聯苯、4,4’-二 胺基-3,3’-二锍基5,5’-三氟甲基聯苯、4,4’-二胺基-3,3’-二 毓基5,5’-五氟乙基聯苯、4,4’-二胺基-3,3’-二锍基6,6’-五 氟乙基聯苯、3,3’-二胺基-4,4’-二锍基5,5’-五氟乙基聯苯 、3,3’-二胺基-4,4’-二锍基6,6’-五氟乙基聯苯、3,4’-二胺 基-4,3’-二锍基5,5’-三氟甲基聯苯、3,4’-二胺基-4,3’-二锍 基5,5’-五氟乙基聯苯、3,4’-二胺基-4,3’-二锍基6,6’-三氟 甲基聯苯、3,4’-二胺基-4,3’-二锍基6,6’-五氟乙基聯苯、 1,3-二胺基-4,6 -二锍基二氟苯、1,4-二胺基-3,6-二锍基二 氟苯、1,4-二胺基-2,3-二锍基二氟苯、1,2-二胺基-3,6-二 锍基二氟苯、1-三氟甲基-2,4-二胺基-3,5-二锍基苯、1-三 氟甲基-2,5-二胺基-3,6-二锍基苯、1-三氟甲基-2,4-二胺 基-3,5-二锍基氟苯、1-三氟甲基-2,5-二胺基-3,6-二锍基氟 苯、1,4-雙(三氟甲基)-2,5-二胺基-3,6-二巯基苯、1-五 氟乙基-2,5-二胺基-3,6-二锍基苯、1-全氟環己基-2,5-二胺 基-3,6-二锍基苯、2,7-二胺基-3,6-二锍基四氟萘、2,6-二 胺基-3,7-二锍基四氟萘、1,6-二胺基-2,5-二锍基四氟萘、 2.7- 二胺基-1,8-二锍基四氟萘、1-三氟甲基-3,6-二胺基- 2.7- 二毓基萘、1,5-雙(三氟甲基)-3,7-二胺基- 2,6-二锍 基萘、1-五氟乙基-3,6-二胺基-2,7-二锍基萘、1-全氟環己 -23- 201124449 基-3,6-二胺基-2,7-二毓基萘、1,5-雙(三氟甲基)-3,7_二 胺基-2,6-二毓基二氟萘、1,4,5,8-四(三氟甲基)_2,5-二 胺基-3,6 -二毓基萘、1,4 -雙(3 -胺基-4-毓基苯基)四氟苯 、2,4-二胺基-1,5-苯二醇、雙(3-胺基-4-锍基苯基)酮、 雙(3-胺基-4-锍基苯基)硫醚、雙(3-胺基-4-毓基苯基 )醚、雙(3-毓基_4·胺基苯基)颯、雙(3-巯基-4-胺基 苯基)甲烷、雙(3-胺基-4-锍基苯基)二氟甲烷等芳香族 雙胺基巯基化合物。該等可單獨使用一種或兩種以上° [(B3 )成分] 前述(B3 )成分可列舉爲與前述(B2 )中列舉之化合 物相同之化合物。又,該等(B3)成分可單獨使用一種或 混合兩種以上使用。 又,聚苯并噻哩前驅物爲具有包含- CO-NH -及-SH之 構造之化合物,或者其衍生物(具體而言爲例如具有-CO-NH_&-SR(其中,R爲烷基等)之構造者)等,藉由加熱 等經脫水,成爲具有環狀化學構造(-S-C = N-(以下亦稱 爲噻唑環構造))之聚苯并噻唑(以下亦稱爲包含-CO-NH及-SH之構造或包含-CO-NH及- SR(其中,R爲烷基等 )之構造等之锍基醯胺構造)。 〈聚苯并咪唑〉 聚合物爲聚苯并咪唑時,以示差掃描熱量測定(DSC ,升溫速度20°C/分鐘)之玻璃轉移溫度(Tg )較好爲 -24 - 201124449 23 0〜420°C,更好爲240〜400°C,最好爲250〜3 80°C。 成爲以示差掃描熱量測定(DSC,升溫速度20。(:/分鐘 )之玻璃轉移溫度(Tg)爲230〜42(TC之聚苯并咪唑之前 驅物可例如使作爲前述成分(A )之(A4 )四胺與作爲前 述成分(B)之(B4)二羧酸、二羧醯氯、二羧酸酯等反 應獲得。通常使芳香族四胺化合物與二羧酸反應可獲得聚 苯并咪唑前驅物之一種之聚胺基醯胺,且藉由使之加熱脫 水環化,可獲得聚苯并咪唑。 [(A4)成分] 四胺(A4)具體而言可列舉爲1,2,4,5 -四胺基苯、 1,2,5,6-四胺基苯、2,3,6,7 -四胺基苯、3,3’,4,4’ -四胺基二 苯基甲烷'3,3’,4,4’-四胺基二苯基乙烷、3,3’,4,4’-四胺 基二苯基醚,3,3’,4,4’-四胺基二苯基硫醚及3,3’,4,4’·四 胺基二苯基颯等芳香族四胺。又,該等(A4)成分可單獨 使用一種或混合兩種以上使用。 [(B4)成分] 前述(B4 )成分可列舉爲與前述(B2 )中所列舉之化 合物相同之化合物。又,該等(B4)成分可單獨使用一種 或混合兩種以上使用。 又,聚苯并咪唑前驅物爲具有包含-CO-NH-及-NH22 構造之化合物,或者其衍生物(具體而言爲例如具有-co-NH-及NR2 (其中,R爲烷基等)之構造者)等’藉由加熱 -25- 201124449 等經脫水,成爲具有環狀化學構造(-NH-C = N-(以下亦稱 爲咪唑環構造))之聚苯并咪唑(以下亦稱爲包含_c〇_ NH及-NH2之構造或包含-CO-NH及-NR2 (其中,R爲烷基 等)之構造等之胺基醯胺構造)。 [膜形成用組成物] 包含前述含雜環之聚合物之前驅物與有機溶劑之膜形 成用組成物可藉由使各(A)成分((Al) ~(A4)成分 )與(B)成分((B1)〜(B4)成分)在有機溶劑中反 應獲得。使(A )成分與(B )成分反應時之具體方法列舉 爲將至少一種(B)成分溶解於有機溶劑中後,於所得溶 液中添加至少一種(A )成分,且在0〜1 00 °C之溫度攪拌 1~6〇小時之方法等。 上述有機溶劑列舉爲例如N-甲基-2-吡咯啶酮、N,N-二甲基乙醯胺、N,N-二甲基甲醯胺、二甲基亞颯、γ-丁內 酯、Ν,Ν’-二甲基咪唑啶酮、四甲基脲等非質子系極性溶 劑;甲酚、二甲酚、鹵化酚等酚系溶劑等。其中,以 Ν,Ν’-二甲基咪唑啶酮、γ-丁內酯、Ν-甲基-2-吡咯啶酮、 Ν,Ν-二甲基乙醯胺較佳。另外,對於使用之有機溶劑總量 (100重量% )較好含有50重量%以上,更好70〜100重量% 之由Ν,Ν’-二甲基咪唑啶酮、γ-丁內酯、Ν-甲基-2-吡咯啶 酮、Ν,Ν-二甲基乙醯胺選出之至少一種有機溶劑。 該等溶劑可單獨使用一種,或混合兩種以上使用。 又,反應溶液中之(Α)成分與(Β)成分之合計量較 -26- 201124449 好爲反應液總量之5〜3 0質量%。 (Α)成分與(Β)成分較好使(Α) 分之莫耳比((Α)成分/ (B)成分)爲 應,更好爲以0.95〜1.0之方式反應。(Α: 分之莫耳比未達0.8當量,或超過1.2當量 子量低之膜(薄膜)。 又,包含所得含雜環之前驅物與有機 直接作爲前述膜形成用組成物使用,但前 物可將以固體成分單離所得含雜環之前驅 有機溶劑中而獲得。又,再溶解之有機溶 有機溶劑相同之化合物。使含雜環之聚合 離之方法列舉爲將包含含雜環之聚合物之 劑之溶液投入甲醇或異丙醇等之對含雜環 之弱溶劑中,使聚合物前驅物沉澱,經适 等使各聚合物前驅物分離成爲固體成分之 前述膜形成用組成物之黏度(Ε型黏 )較好爲5,000〜50,000cP ,更好爲7,500-膜形成用組成物之黏度爲前述範圍時,可 之組成物。 又,步驟(a)中形成塗膜後,亦可] 使所用之前驅物經部分醯亞胺化等之部分 藉由於步驟(b )之前進行部份環化 更優異之基板。 至於該方法可列舉使用脫水劑之方法 成分與(B )成 0.8〜1 .2之方式反 |成分與(B )成 時,難以形成分 溶劑之組成物可 述膜形成用組成 物後,再溶解於 劑列舉爲與上述 物之前驅物等單 前驅物及有機溶 聚合物之前驅物 Ϊ!濾•洗淨•乾燥 方法等。 度計,2 5 °C測定 -30,〇〇〇cp 。前述 獲得塗佈性優異 £步驟(b )之前 環化。 ’可獲得耐熱性 (化學醯亞胺化 -27- 201124449 等之化學性部份環化)等’較好邊藉由在更低溫進行部份 環化,邊進行化學醯亞胺化等之化學性部份環化。 可使用於化學醯亞胺化等之化學性部份環化中之脫水 劑列舉爲乙酸酐、丙酸酐、苯甲酸酐等酸酐,或者對應於 該等化合物之醯氯類、二環己基碳二醯亞胺等碳二醯亞胺 化合物等。又’化學性部份環化時,部分環化程度之溫度 具體而言較好在60-120 °C之溫度加熱。 又’部分醯亞胺化等之部分環化時,可依據需要使用 吡啶、異嗤啉、三甲基胺、三乙基胺、N,N-二甲基胺基吡 啶、咪唑等鹼性觸媒。上述脫水劑或鹼性觸媒相對於(A )成分1莫耳,較好分別以0.1〜8莫耳之範圍使用。 又’進行部分醯亞胺化等之部分環化時,較好以使前 述含雜環之聚合物之前驅物中之醯胺酸構造'羥基醯胺構 造、毓基醯胺構造及胺基醯胺構造等前驅物構造1〇〇莫耳% 之至少一部分,較好5〜7〇莫耳%、更好爲1〇〜60莫耳%,最 好20〜5 0莫耳%經部分醯亞胺化等之部分環化方式進行。 又,塗佈膜形成用組成物之對象的支撐體列舉爲矽晶 圓、無鹼玻璃等。所謂無鹼玻璃爲不含鉀或鈉等之鹼性成 分之玻璃。 該等支撐體由於在加熱條件下具有高的尺寸安定性, 故在步驟(a )或步驟(b )中即使加熱,尺寸變化亦少。 因此,設置於該支撐體上之膜(薄膜)之尺寸變化亦少, 可容易在期望位置形成元件。 又,藉由使用該種支撐體,可防止去除該支撐體後之 -28 - 201124449 基板之翹曲或扭曲。因此,較好在該種支撐體上形成膜, 進而形成元件。 將膜形成用組成物塗佈於支撐體上之方法可使用輥塗 佈法、凹版塗佈法、旋轉塗佈法、刮板塗佈法之方法等。 又,使上述塗佈物乾燥之步驟具體而言可藉由將上述 塗佈物加熱而進行。藉由將塗膜加熱,可使該塗膜中之有 機溶劑蒸發並去除。上述加熱條件只要可使有機溶劑蒸發 則無特別限制,例如在60〜25 0°C歷時1~5小時。又,加熱 亦可分二階段進行。例如,在1 〇 〇 °C加熱3 0分鐘後,在 150°C加熱1小時等。又,亦可視需要在氮氣氛圍中,或在 減壓下進行乾燥。 塗膜之厚度並無特別限制,爲例如1 ~2 5 0 μηι,較好爲 2~150μπι’ 更好爲 5~125μηι。 [步驟(b )] 接著’使步驟(a)中獲得之塗膜在比前述含雜環之 聚合物之玻璃轉移溫度低60。(:之溫度至比前述含雜環之聚 合物之玻璃轉移溫度高2〇t之溫度,較好比玻璃轉移溫度 低6 0 °C之溫度至前述含雜環之聚合物之玻璃轉移溫度,較 好在160~420°C下加熱,使前述含雜環之聚合物環化。又 之 中 使前 —在 b)燥’ { 乾外 驟之另 步中 a /(\ 驟 步 述 前 行 進 熱 加 由 藉 比 爲 好 較 熱 發 蒸 劑 溶雜 ΏΙ機含 有述 溫 之 時 玻 之 物 合 聚 之 環 度度 溫溫 之移 高轉 度璃 近 附 驟 步 化 環 行 進 與 就 板 基 或 膜 之 得 所
S -29- 201124449 支撐體之密著性及剝離性方面而言係較佳。 本發明中,使用兩種以上前驅物作爲前述含雜環之聚 合物之前驅物時,步驟(b)中之加熱溫度係以由該等前 驅物獲得之聚合物之玻璃轉移溫度中最低溫度爲基準加以 決定。 又,前述含雜環之聚合物之前驅物爲聚醯亞胺前驅物 時可爲聚醯亞胺系膜、前述含雜環之聚合物之前驅物爲聚 苯并噁唑前驅物時可爲聚苯并噁唑系膜,於前述含雜環之 聚合物之前驅物爲聚苯并噻唑前驅物時可爲聚苯并噻唑系 膜,於前述含雜環之聚合物之前驅物爲聚苯并咪唑前驅物 時可爲聚苯并咪唑系膜。 又,前述含雜環之聚合物之前驅物爲聚醯胺酸時,具 體而言係使所得塗膜在例如1 60°C〜42〇°C熱處理藉此脫水環 化(醯亞胺化)(熱醯亞胺化)。熱醯亞胺化之溫度就剝 離性之觀點而言較好爲160°C~3 5 0°C,更好爲20(rc~35(TC ,又更好爲23 0 °C〜270°C,最好爲240°C~2 5 0°C。另外,熱 醯亞胺化之溫度就剝離性之觀點而言,最好爲所用前驅物 之玻璃轉移溫度以下。 又,醯亞胺化較好在醯胺酸構造及醢亞胺環構造之合 計1 〇〇莫耳%中,醯亞胺環構造之比例(以下亦稱爲閉環率 )爲75莫耳%以上,更好爲85莫耳%以上,最好爲90莫耳% 以上進行。醯亞胺環構造之比例未達"75莫耳%時,有所得 聚醯亞胺系膜或基板之吸水率會變高,或耐久性會降低之 情況。 -30- 201124449 又,聚醯亞胺之醯亞胺基濃度假設醯亞胺化率爲1 00 莫耳%時較好爲2.5〜3_7mmol/g,更好爲3.0〜3.7mmol/g,又 更好爲 3.〇~3.5mmol/g。 又’含雜環之聚合物之前驅物爲聚苯并噁唑前驅物時 ,具體而言係使所得塗膜在例如160。(:~420。(:熱處理藉此脫 水環化。環化溫度就剝離性之觀點而言較好爲1 6(TC〜 350°C ’更好爲200°C〜340 °C,又更好爲230°C~330 °C。另外 ’環化溫度就剝離性之觀點而言,最好低於所用聚苯并噁 唑前驅物之玻璃轉移溫度。 聚苯并噁唑前驅物之環化較好在羥基醯胺構造及噁唑 環構造之合計1 〇〇莫耳%中,噁唑環構造之比例(以下亦稱 爲閉環率)爲75莫耳%以上進行,更好爲85莫耳%以上, 最好爲90莫耳%以上進行。噁唑環構造之比例未達75莫耳 %時’有所得聚苯并噁唑系膜或基板之吸水率會變高或耐 久性會降低之情況。 又’聚合物之前驅物爲聚苯并噻唑前驅物時,具體而 言係使所得塗膜在例如1 60 t〜42CTC熱處理藉此脫水環化。 環化溫度就剝離性之觀點而言較好爲160〇c〜35〇t,更好爲 200°C〜340°C,又更好爲23 0°c〜33(rc。另外,環化溫度就 剝離性之觀點而言’最好爲聚苯并噻唑前驅物之玻璃轉移 溫度以下。 聚苯并η惡哩前驅物之環化較好在锍基醯胺構造及噻唑 環構造之合計100莫耳%中,噻唑環構造之比例(以下亦稱 爲閉環率)爲7 5莫耳%以上,更好爲8 5莫耳%以上,最好 -31 - 201124449 爲9 0莫耳%以上進行。噻唑環構造之比例未達75莫耳%時 ’有所得聚苯并噻唑系膜或基板之吸水率會變高或耐久性 會降低。 另外,聚合物之前驅物爲聚苯并咪哩前驅物時,具體 而言係使所得塗膜在例如160°C〜420°C熱處理藉此脫水環化 。環化溫度就剝離性之觀點而言較好爲160 °C〜3 5 0°C,更好 爲200°C〜340°C,又更好爲23 0°C〜3 3 0°C。另外,環化溫度 就剝離性之觀點而言,最好爲聚苯并咪唑前驅物之玻璃轉 移溫度以下。 聚苯并咪唑前驅物之環化較好在胺基醯胺構造及咪口坐 環構造之合計1〇〇莫耳%中,咪唑環構造之比例(以下亦稱 爲閉環率)爲7 5莫耳%以上,更好爲8 5莫耳%以上,最好 爲90莫耳%以上。咪唑環構造之比例未達75莫耳%時,有 所得聚苯并咪唑系膜或基板之吸水率會變高或耐久性會降 低之情況。 又,本發明中聚醯亞胺系膜等之膜(薄膜)厚度較好 爲1〜25 0μιη,更好爲2〜150μπι,最好爲1〇~125μιη。 [步驟(c)] 接著,在由前述步驟(b)獲得之膜(薄膜)上形成 元件製造基板。形成之元件列舉爲有機電致發光(EL )元 件、薄膜電晶體(TFT )元件等發光元件、金屬配線、半 導體積體電路等模組。
在由前述步驟(b)獲得之膜(薄膜)上形成有機EL -32- 201124449 元件、TFT元件等發光元件等時,可使用作爲可撓性顯示 器基板等,另外’形成金屬配線、半導體積體電路等模組 時,可作爲撓性配線用基板等使用。 形成TFT元件之方法具體而言爲在前述膜上以濺鍍法 等形成金屬或金屬氧化物等之膜後進行蝕刻等,設置閘極 電極。以濺鍍法等形成金屬或金屬氧化物等之膜時之溫度 較好依據使用之前驅物或形成之元件適當選擇,但較好爲 210°C〜400°C,更好爲220〜3 70°C,最好爲23 0〜3 5 0°C。接著 ,以電漿CVD法等於設置閘極電極之膜上形成氮化矽膜等 閘極絕緣膜。進而,以電漿CVD法等在閘極絕緣膜上形成 由有機半導體等所構成之活性層。以電漿CVD法等形成閘 極絕緣膜或有機半導體等之膜時之溫度較好依據使用之前 驅物或形成元件適當選擇,但較好爲2 1 0°C〜400°C,更好爲 2 2 0〜3 7 0 °C ’又更好爲2 3 0〜3 5 0 °C。接著,以濺鍍法等在活 性層上形成金屬或金屬氧化物等之膜後經蝕刻等,設置源 極電極及汲極電極。最後可視需要以電漿CVD法等形成氮 化矽膜等,藉由成爲保護膜製造薄膜電晶體元件。 以上說明下閘極型(bottom gate)之薄膜電晶體元件 ’但本發明之薄膜電晶體元件並不限於該構造,亦可爲上 鬧極型(top gate)。 閘極電極、源極電極、汲極電極只要是以導電性材料 形成則無特別限制,可列舉爲金屬或金屬氧化物等。 作爲金屬之例爲鉑、金、銀、鎳、鈷、銅、鐵、錫、 銻鉛、鉬、銦、鋁、鋅、鎂及該等之合金,金屬氧化物之 -33- 201124449 例列舉爲ITO、IZO ' ZnO及Ιη203 »此外,除此之外,考慮 與膜之接著性,亦可使用導電性聚合物作爲前述導電性材 料。 於該等中若使用金屬氧化物,由於可形成透明電極故 較佳。 又,形成有機EL元件之方法列舉爲例如於前述膜上, 自膜面側依序形成絕緣層、第一電極、有機半導體層、第 二電極及保護層之方法。 再者,形成金屬配線之方法可爲例如藉由層合法、金 屬化法等於膜上形成銅層,藉由以習知方法處理該銅層而 設置金屬配線。層合法之情況可爲例如使用輥壓機等將銅 箔等金屬箔熱壓著於前述薄膜上而設置銅層。金屬化法之 情況爲例如以蒸鍍法或濺鍍法形成由與前述膜結合之Ni系 金屬所構成之薄片層。接著,可以濕式電鍍法設置特定膜 厚之銅層。又,使用金屬化法時,亦可預先進行前述膜之 表面改質以展現與金屬之親和性。 前述膜(薄膜)由於耐熱性優異,與支撐體之密著性 優異,故可獲得於膜上形成元件時之可施加溫度範圍廣、 性能優異之基板。 [步驟(d)] 接著,自前述支撐體剝離前述步驟(c)中獲得之基 板。前述步驟(c )中獲得之基板由於剝離性優異,故可 容易地自支撐體全面剝離基板。 -34- 201124449 至於剝離方法爲預先將保護膠帶貼合於基板之端部, 進行上述步驟(a)至(c)後,以將保護膠帶撕下,以其 作爲起點剝離基扳之方法,或於支撐體之端部切入缺口作 爲起點進行剝離之方法,浸漬於水或醇等溶劑中予以剝離 之方法等。剝離時之溫度通常爲0〜100°C,較好爲1〇〜7(TC ,更好爲20〜50°C。 [實施例] 以下以實施例具體說明本發明。 (1 )玻璃轉移溫度(Tg) 使用Rigaku公司製造之8230型DSC測定裝置,使升溫 速度設爲2 0 °C / m i η測定使用下述實施例或比較例中獲得之 薄膜之各含雜環之聚合物之玻璃轉移溫度。 (2 )黏度 使用東機產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R Ε - 1 0 0型黏度測定 裝置’於2S°C測定於下述實施例或比較例中獲得之聚醯胺 酸溶液(組成物)。 (3 )厚膜塗佈性 於以旋轉塗佈器塗佈時無塗佈不良者設爲[〇],表面 粗糙或無法全面塗佈者設爲[X]。 (4 )剝離性 於環化步驟(2 5 0 °C乾燥結束後)中,可自支撐體整 面剝離者設爲[◎]’可整面剝離但殘留一部分剝離痕跡者 設爲[〇]’ 一部分剝離附加或無法整面剝離設爲[X]。 -35- 201124449 (5 )自身支撐性 於環化步驟(25 0°C乾燥結束後)中,薄膜上無裂痕 等具有自身支撐性者設爲[〇],除此之外設爲[X]。 (6)薄膜翹曲 將自支撐體剝離之薄膜切成40mmx40inm,以翹曲未達 1.0mm者設爲[◎],翹曲爲1.0mm以上未達2.0mm者設爲[〇 ],翹曲爲2.0mm以上者爲[X]。 (7 )醯亞胺基濃度(假設醯亞胺化率爲1〇〇莫耳%時 之理論値) 假設醯亞胺化率爲100莫耳%時,所得聚合物中之重複 單位之分子量係以((A )成分之分子量)+ ( ( B )成分 之分子量)-2x(水之分子量)求得。由於每一該重複單 位含有兩個醯亞胺基,故下述實施例或比較例中獲得之聚 合物之醯亞胺基濃度(假設醯亞胺化率爲1 00莫耳%時之理 論値)係以下式求得。 [醯亞胺基濃度](單位:mmol/g) = 2/{((A)成分之分子 量)+ ((B)成分之分子量)-2x(水之分子量)χ10 00 (8 )重量平均分子量 以下述實施例或比較例獲得之聚醯胺酸或聚苯并噁唑 前驅物之重量平均分子量係使用TOSOH製造之HLC-8020 型GPC裝置測定。溶劑係使用添加溴化鋰及磷酸之N_甲基_ 2-啦略啶酮(NMP ),測定溫度爲40°C,求得聚苯乙烯換 算之分子量。 -36 - 201124449 [實施例1 ] 於配置溫度計、攪拌機、氮氣導入管、冷卻管之 3 00mL四頸燒瓶中添加9.48g(23.1mmol)之作爲(B)成 分之2,2-雙[4- ( 4-胺基苯氧基)苯基]丙烷(以下亦稱爲r BAPP」)。接著,燒瓶內經氮氣置換後,添加58ml之 N,N-二甲基乙醯胺(以下亦稱爲「DMAc」)且攪拌至均 句。在室溫(約25°C )於所得溶液中添加3.74g ( 1 7_2mmol )均苯四甲酸二酐(以下亦稱爲「PMDA」)及1.77g( 5.7mmol )之4,4’-氧基二苯二甲酸二酐(以下亦稱爲「 ODPA」)作爲(A)成分,直接於該溫度繼續攪拌24小時 ,獲得聚醯胺酸溶液(組成物)。 測定所得組成物之黏度。又,使用所得組成物之一部 分,自該組成物單離聚醯胺酸。評價單離之聚醯胺酸之重 量平均分子量。又,重量平均分子量係對醯亞胺化前之聚 醯胺酸測定。結果示於表1。 接著,使用旋轉塗佈器將所得聚醯胺酸溶液以任意之 轉數及時間(在300pm下5秒,接著在lOOOrpm下10秒)塗 佈於無鹼玻璃支撐體上,於7〇°C乾燥30分鐘,再於120°C乾 燥30分鐘,獲得塗膜。隨後,再於250 °C乾燥環化(醯亞 胺化)步驟獲得之塗膜,隨後,自無鹼玻璃支撐體剝離’ 獲得膜厚0.1 mm之膜(薄膜)。測定所得膜(薄膜)之IR (ATR法,FT-IR,6700,NICOLET公司製造)光譜之結 果,醯胺酸構造消失,確認已醯亞胺化。 所得薄膜之評價結果示於表1。 -37- 201124449 [實施例2 ] 除 了使用 9.29g ( 22.5mmol) BAPP 代替 9.48g 之 BAPP 作爲(B)成分,使用 2.93g( 13.4mmol )之 PMDA 及 2.78g (9.0mmol )之 ODPA 代替 3.74g 之 PMDA 及 1.77g 之 ODPA 作 爲(A )成分以外,餘與實施例1同樣進行,獲得聚醯胺酸 溶液(組成物)。接著,除了以爲獲得膜厚0.1mm之膜( 薄膜)之任意轉數及時間塗佈所得聚醯胺酸溶液以外,餘 與實施例1同樣進行,獲得膜(薄膜)。與實施例1同樣測 定所得膜(薄膜)之IR光譜之結果,醢胺酸構造消失,確 認已醯亞胺化。所得組成物、聚合物、膜(薄膜)之物性 示於表1。 [實施例3] 除 了使用 9.33g ( 22.7mmol) BAPP 代替 9.48g 之 BAPP 作爲(B)成分,使用 2.91g( 13.4mmol)之 PMDA 及 2.76g (8.9mmol )之 ODPA 代替 3.74g 之 PMDA 及 1.77g 之 ODPA 作 爲(A)成分以外,餘與實施例1同樣進行,獲得聚醯胺酸 溶液(組成物)。接著,除了以爲獲得膜厚0.1 mm之膜( 薄膜)之任意轉數及時間塗佈所得聚醯胺酸溶液以外,餘 與實施例1同樣進行,獲得膜(薄膜)。與實施例1同樣測 定所得膜(薄膜)之IR光譜之結果,醯胺酸構造消失,確 認已醯亞胺化。所得組成物、聚合物、膜(薄膜)之物性 示於表1。 -38- 201124449 [實施例4] 除使用8.81g(23.9mmol)之4,4’-雙(4-胺基苯氧基 )聯苯(以下亦稱爲「BAPB」)代替9.48g之BAPP作爲( B)成分,使用 2.56g(11.7mmol)之 PMDA 及 3.64g( ll_7mmol )之 ODPA 代替 3.74g 之 PMDA 及 1.77g 之 ODPA 作 爲(A)成分以外’餘與實施例1同樣進行,獲得聚醯胺酸 溶液(組成物)。接著,除了以爲獲得膜厚0.1 mm之膜( 薄膜)之任意轉數及時間塗佈所得聚醯胺酸溶液以外,餘 與實施例1同樣進行,獲得膜(薄膜)。與實施例1同樣測 定所得膜(薄膜)之IR光譜之結果,醯胺酸構造消失,確 認已醯亞胺化。所得組成物、聚合物、膜(薄膜)之物性 示於表1。 [實施例5] 除 了使用 9.40g ( 22.9mmol) BAPP 代替 9.48g 之 BAPP 作爲(B)成分,使用 2.73g(13.2mmol)之 PMDA 及 1.07g (8.8mmol)之 ODPA 代替 3.74g 之 PMDA 及 1.77g 之 ODPA 作 爲(A )成分以外,餘與實施例1同樣進行,獲得聚醯胺酸 溶液(組成物)。接著,除了以爲獲得膜厚0.1 mm之膜( 薄膜)之任意轉數及時間塗佈所得聚醯胺酸溶液以外,餘 與實施例1同樣進行,獲得膜(薄膜)。與實施例1同樣測 定所得膜(薄膜)之IR光譜之結果,醯胺酸構造消失,確 認已醯亞胺化。所得組成物、聚合物、膜(薄膜)之物性 -39- 201124449 示於表1。 [實施例6] 除使用 8.94g ( 24.3mmol ) B A P B 代替 9 · 4 8 g 之 B AP P 作 爲(B)成分,使用 3.11g(14.3mmol)之 PMDA及 2_95g( 9.5mmol)之 ODPA 代替 3.74g 之 PMDA 及 1.77g 之 〇DPA 作爲 (A)成分以外,餘與實施例1同樣進行,獲得聚醯胺酸溶 液(組成物)。接著,除了以爲獲得膜厚0.1mm之膜(薄 膜)之任意轉數及時間塗佈所得聚醯胺酸溶液以外’餘與 實施例1同樣進行,獲得膜(薄膜)。與實施例1同樣測定 所得膜(薄膜)之IR光譜之結果,醯胺酸構造消失’確認 已醯亞胺化。所得組成物、聚合物、膜(薄膜)之物性示 於表1。 [實施例7] 除使用 9.16g ( 22_3mmol) BAPP 代替 9.48g 之 BAPP 作 爲(B)成分,使用 2.41g(l l.Ommol )之 PMDA 及 3_43g( ll.Ommol )之 ODPA 代替 3.74g 之 PMDA 及 1.77g 之 ODPA 作 爲(A)成分以外,餘與實施例1同樣進行,獲得聚醯胺酸 溶液(組成物)。接著,除了以爲獲得膜厚〇.lmm之膜( 薄膜)之任意轉數及時間塗佈所得聚醯胺酸溶液以外’餘 與實施例1同樣進行,獲得膜(薄膜)。與實施例1同樣測 定所得膜(薄膜)之IR光譜之結果,醯胺酸構造消失’確 認已醯亞胺化。所得組成物、聚合物、膜(薄膜)之物性 -40- 201124449 示於表1。 [實施例8] 除使用 9.658g(23.5mmol) BAPP 代替 9.48g 之 BAPP 作 爲(B)成分,使用 4.27g( 1 9.6mmol )之 PMDA及 l.〇7g( 3.5mmol )之 ODPA 代替 3.74g 之 PMDA 及 1.77g 之 ODPA 作爲 (A )成分以外,餘與實施例1同樣進行,獲得聚醯胺酸溶 液(組成物)。接著,除了以爲獲得膜厚0.1 mm之膜(薄 膜)之任意轉數及時間塗佈所得聚醯胺酸溶液以外,餘與 實施例1同樣進行,獲得膜(薄膜)。與實施例1同樣測定 所得膜(薄膜)之IR光譜之結果,醯胺酸構造消失,確認 已醯亞胺化。所得組成物、聚合物、膜(薄膜)之物性示 於表1。 [實施例9] 於配置溫度計、攬拌機、氮氣導入管之300mL四頸燒 瓶中添加6.41g (29.1mmol)之4,4’-二胺基-3,3’-二羥基聯 苯。接著,燒瓶內經氮氣置換後,添加58ml之DMAc且攪 拌直至均勻。在室溫(約25°C )於所得溶液中添加8.58g ( 29.7mmol)之二苯基醚4,4’-二碳醯氯及5.86g之三乙胺, 直接於該溫度繼續攪拌24小時,獲得聚苯并噁唑前驅物溶 液。過濾所得溶液,去除析出之三乙胺鹽酸鹽後,注入 1 000ml蒸餾水中進行再沉澱。以80度真空乾燥所得沉澱物 1 2小時,獲得淡黃色固體之聚苯并噁唑前驅物。 -41 - 201124449 使所得淡黃色固體溶解於DMAc中,獲得20%溶液(組 成物)。除使用該組成物,以爲獲得膜厚0.1 mm之膜(薄 膜)之任意轉數及時間塗佈以外,餘與實施例1同樣在無 鹼玻璃支撐體上形成塗膜。至於環化步驟,除了以3 00°C 加熱所得塗膜2小時以外,餘與實施例1同樣操作,獲得膜 厚0.1mm之膜(薄膜)。與實施例1同樣測定所得膜(薄膜 )之IR光譜之結果,羥基醯胺構造消失,確認已環化。所 得組成物、聚合物、膜(薄膜)之物性示於表1。 [比較例1 ] 除使用 9.83g ( 23.9mmol) BAPP 代替 9.48g 之 BAPP 作 爲(B)成分,使用 5.17g(23.7mmol)之 PMDA 代替 3.74g 之PMDA及1.77g之ODPA作爲(A)成分以外,餘與實施例 1同樣進行,獲得聚醯胺酸溶液(組成物)。接著,除了 以爲獲得膜厚0.1 mm之膜(薄膜)之任意轉數及時間塗佈 所得聚醯胺酸溶液以外,餘與實施例1同樣進行,獲得膜 厚0.1 mm之膜(薄膜)。所得組成物、聚合物、膜(薄膜 )之物性示於表1。 [比較例2 ] 除使用 8.58g ( 20.9mmol) BAPP 代替 9.48g 之 BAPP 作 爲(B)成分,使用 6.42g(20.7mmol)之 ODPA 代替 3.74g 之PMDA及1.77g之ODPA作爲(A)成分以外,餘與實施例 1同樣進行’獲得聚醯胺酸溶液(組成物)。接著,除了 -42- 201124449 以爲獲得膜厚〇· 1 mm之膜(薄膜)之任意轉數及時間塗怖 所得聚醯胺酸溶液以外,餘與實施例1同樣進行’獲得$ (薄膜)。所得組成物、聚合物、膜(薄膜)之物性示# 表1。 [比較例3 ] 除使用7.29g(36.4mmol)之4,4,-二胺基二苯基醚( 以下亦稱爲「ODA」)代替9.48g之BAPP作爲(B )成分’ 使用 7.71g ( 35.3mmol)之 PMDA 代替 3.74g 之 PMDA 及 1.77呂 之Ο DP A作爲(A )成分以外,餘與實施例1同樣進行’獲 得聚醯胺酸溶液(組成物)。接著,除了以爲獲得膜厚 0.1 mm之膜(薄膜)之任意轉數及時間塗佈所得聚醯胺酸 溶液以外,餘與實施例1同樣進行,獲得膜(薄膜)°所 得組成物、聚合物、膜(薄膜)之物性示於表1。 [實施例10] 以旋轉塗佈器將上述實施例1中調製之聚醯胺酸溶 '液 (組成物)以使所得塗膜厚爲2 5 μιη之方式澆鑄塗佈於無鹼 玻璃支撐體上,在7〇°C乾燥30分鐘,接著在120°C乾燥30分 鐘獲得塗膜。隨後,再於2 5 0°C使環化(醯亞胺化)步驟 獲得之塗膜乾燥2小時。接著,使所得塗膜與相同寬度之 壓延銅箔(膜厚1 8μηι )之粗化面以粗化面與所得塗膜接觸 之方式重疊,使用輥壓機,以5MPa之壓力在250t加熱壓 著20分鐘,獲得聚醯亞胺系膜,同時設置銅箔作爲元件。 -43- 201124449 隨後自無鹼玻璃支撐體剝離設有銅箔之聚醯亞胺系膜,獲 得可撓性基板。又,可撓性基板可自支撐體全面剝離’亦 未觀察到翹曲。 【表1】
醯亞胺化 溫度 Tg (°c) 黏度 (cP) 重量平均分子量 Mw 醯亞胺基 濃度 (mmol/g) 厚膜 塗佈性 剝離性 自身 支撐性 薄膜 翹曲 實施例1 250 280 29000 87.000 3.25 〇 ◎ 〇 ◎ 實施例2 250 252 23000 94.000 3.18 〇 ◎ 〇 ◎ 實施例3 250 252 16000 76.000 3.18 〇 ◎ 〇 ◎ 實施例4 250 258 15000 84,000 3.35 〇 ◎ 〇 ◎ 實施例5 250 252 8000 68.000 3.18 〇 ◎ 〇 ◎ 窗施例6 230 252 16000 81,000 3.18 〇 〇 〇 〇 窗施例7 250 240 12000 73,000 3.13 〇 〇 〇 〇 實施例8 250 302 19000 82,000 3.30 〇 〇 〇 〇 實施例9 300 >350 13000 76.000 - 〇 〇 〇 〇 比較例1 250 320 37000 98.000 3.37 X 〇 〇 X 比較例2 250 219 10000 66.000 2.92 〇 X - - 比較例3 250 >350 25000 84.000 5.23 〇 X - X -44-

Claims (1)

  1. 201124449 七、申請專利範圍: 1 . 一種基板之製造方法,其特徵爲包含下列步,驟: (a) 於支撐體上塗佈包含含有雜環之聚合物之前驅 物與有機溶劑之膜形成用組成物並經乾燥,而形成塗膜之 步驟, (b) 使前述塗膜在比含有雜環之聚合物之玻璃轉移 溫度低60°C之溫度至比含有雜環之聚合物之玻璃轉移溫度 高2 〇°C之溫度下加熱,使前述含有雜環之聚合物之前驅物 環化之環化步驟, (c )在由前述環化步驟所得膜上形成元件之步驟, 及 (d)自支撐體剝離形成有前述元件之膜之步驟, 其中前述含有雜環之聚合物爲自聚醯亞胺、聚苯并噁 哩、聚苯并噻唑及聚苯并咪唑所組成群組所選出之至少一 種之藉由示差掃描熱量測定(DSC,升溫速度20 °C/分鐘) 之玻璃轉移溫度(Tg )爲2 3 0〜42 0。(:範圍之聚合物。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基板之製造方法,其中前 述環化步驟(b )係在比前述含有雜環之聚合物之玻璃轉 移溫度低60t之溫度至前述含有雜環之聚合物之玻璃轉移 溫度下進行。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基板之製造方法,其 中前述環化步驟(b)係在160。(:〜420。(:進行。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之基板之製造 方 '法’其中前述支撐體爲矽晶圓或無鹼玻璃。 -45- 201124449 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之基板之製造 方法’其中前述含有雜環之聚合物爲聚醯亞胺。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中任一項之柔性基板之 製造方法’其中前述有機溶劑包含_Ν,,Ν,-二甲基咪哩陡 酮、γ -丁內酯、Ν -甲基-2-吡咯啶酮、Ν,Ν -二甲基乙醯胺所 選出之至少一種溶劑。 7. 如申g靑專利範圍第1至6項中任一項之基板之製造 方法’其中前述膜形成用組成物之黏度(E型黏度計,於 25°C測定)爲 5,000〜50,000cP。 8. —種膜形成用組成物,其爲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 7項中任一項之基板之製造方法中使用之膜形成用組成物 ,其特徵爲 含有含雜環之聚合物之前驅物及有機溶劑, 前述含有雜環之聚合物爲自聚醯亞胺、聚苯并噁唑、 聚苯并噻唑及聚苯并咪唑所組成群組選出之至少一種之藉 由示差掃描熱量測定(DSC,升溫速度20°C/分鐘)之玻璃 轉移溫度(Tg)爲23 0〜420°C範圍之聚合物。 -46- 201124449 四 指定代表圖: (一) 本案指定代表圖為:無 (二) 本代表圖之元件符號簡單說明:無 201124449 五 本案若有化學式時,請揭示最能顯示發明特徵的化學 式:無
TW099129907A 2009-09-04 2010-09-03 Process for producing substrate and composition for use in same TW201124449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04697 2009-09-0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24449A true TW201124449A (en) 2011-07-16

Family

ID=436494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9129907A TW201124449A (en) 2009-09-04 2010-09-03 Process for producing substrate and composition for use in same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WO2011027866A1 (zh)
KR (1) KR20120073267A (zh)
TW (1) TW201124449A (zh)
WO (1) WO201102786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50107765A (ko) * 2013-01-16 2015-09-23 닛산 가가쿠 고교 가부시키 가이샤 디스플레이 기판용 수지 박막의 제조방법 및 디스플레이 기판용 수지 박막 형성용 조성물
JP6292976B2 (ja) * 2014-05-21 2018-03-14 東京応化工業株式会社 ポリベンゾオキサゾール樹脂の製造方法
KR20180127376A (ko) * 2016-03-22 2018-11-28 닛산 가가쿠 가부시키가이샤 전자 디바이스용 기판 제조용 폴리하이드록시아마이드 조성물 및 폴리벤조옥사졸 수지 필름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07243B2 (ja) * 2001-01-25 2011-06-22 共同印刷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素子用電極基板の製造方法
JP2006143943A (ja) * 2004-11-24 2006-06-08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ポリベンゾオキサゾ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6249116A (ja) * 2005-03-08 2006-09-21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ポリイミド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光学フィル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1027866A1 (ja) 2013-02-04
KR20120073267A (ko) 2012-07-04
WO2011027866A1 (ja) 2011-03-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02003B (zh) A substrate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a composition for use in the method
TWI740330B (zh) 聚醯亞胺前驅體、樹脂組合物、樹脂膜及其製造方法
TWI813543B (zh) 聚醯亞胺前驅物、聚醯亞胺及透明聚醯亞胺膜的製造方法
TWI386433B (zh) Polyimide compounds and flexible wiring boards
TWI419912B (zh) 聚醯亞胺樹脂
TW201512345A (zh) 聚醯亞胺前驅體、及聚醯亞胺
TWI636074B (zh) Polyimine copolymer oligomer, polyimine copolymer, and th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TW200813128A (en) Thermosetting polyimide resin composition
TWI418577B (zh) A method for producing a polyimide film, and a polyamic acid solution composition
JP5891693B2 (ja) 基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基板
TW202337695A (zh) 多層電路基板的製造方法
TW201348334A (zh) 聚醯胺酸及聚醯亞胺
TW200948862A (en) Polyester-imide precursor and polyester-imide
JPH08253677A (ja) ポリイミドシロキサン組成物
TW202225274A (zh) 聚醯亞胺組合物、樹脂膜、層疊體、覆蓋膜、帶樹脂的銅箔、覆金屬層疊板及電路基板
TW201124449A (en) Process for producing substrate and composition for use in same
TW201026748A (en) Aromatic polyamide resin containing phenolic hydroxy group, and use thereof
TWI612078B (zh) 聚醯亞胺共聚物及其製造方法
TWI624495B (zh) 顯示器基板用樹脂組成物
JP2012224755A (ja) 高透明なポリイミド前駆体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樹脂組成物、ポリイミド成形体とその製造方法、プラスチック基板、保護膜とそれを有する電子部品、表示装置
TW200906913A (en) Asymmetric linear precursor of polyimide, polyimide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reof
JPWO2011027866A6 (ja) 基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れに用いられる組成物
TW201932509A (zh) 聚醯亞胺前驅體樹脂組合物
TWI422645B (zh) 聚醯亞胺膜
KR101598667B1 (ko) 유리-폴리머 복합 기재 및 그 제조방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