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122055A - Curable resin composition for sealing portion formation, laminate,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for - Google Patents

Curable resin composition for sealing portion formation, laminate,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for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122055A
TW201122055A TW099137448A TW99137448A TW201122055A TW 201122055 A TW201122055 A TW 201122055A TW 099137448 A TW099137448 A TW 099137448A TW 99137448 A TW99137448 A TW 99137448A TW 201122055 A TW201122055 A TW 20112205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urface material
resin composition
forming
resin layer
seal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91374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Satoshi Niiyama
Hiroshige Ito
Naoko Aoki
Yoshinobu Kadowaki
Yukio Tsuge
Original Assignee
Asahi Glas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ahi Glas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sahi Glass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1220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22055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1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ressing technique, e.g. using action of vacuum or fluid pressure
    • B32B37/1018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ressing technique, e.g. using action of vacuum or fluid pressure using only vacuu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3/00Material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3/10Materials in mouldable or extrudable form for sealing or packing joints or cov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with external or internal discontinuities or unevennesses, or a layer of non-planar shape; 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having particular features of form
    • B32B3/02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with external or internal discontinuities or unevennesses, or a layer of non-planar shape; 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having particular features of form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f form at particular places, e.g. in edge regions
    • B32B3/0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with external or internal discontinuities or unevennesses, or a layer of non-planar shape; 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having particular features of form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f form at particular places, e.g. in edge regions for securing layers together; for attaching the product to another member, e.g. to a support, or to another product, e.g. groove/tongue, interlock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17/00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 B32B17/06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 B32B17/10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17/10005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laminated safety glass or glazing
    • B32B17/10009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laminated safety glass or glazing characterized by the number, the constitution or treatment of glass sheets
    • B32B17/10018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laminated safety glass or glazing characterized by the number, the constitution or treatment of glass sheets comprising only one glass she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17/00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 B32B17/06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 B32B17/10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17/10005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laminated safety glass or glazing
    • B32B17/1055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laminated safety glass or glazing characterized by the resin layer, i.e. interlayer
    • B32B17/10678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laminated safety glass or glazing characterized by the resin layer, i.e. interlayer comprising UV absorbers or stabilizers, e.g. antioxida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17/00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 B32B17/06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 B32B17/10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17/10005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laminated safety glass or glazing
    • B32B17/1055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laminated safety glass or glazing characterized by the resin layer, i.e. interlayer
    • B32B17/10706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laminated safety glass or glazing characterized by the resin layer, i.e. interlayer being photo-polymeriz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vinyl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4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uretha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90/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modified by introduction of aliphatic unsaturated end or side group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90/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modified by introduction of aliphatic unsaturated end or side groups
    • C08F290/0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modified by introduction of aliphatic unsaturated end or side groups on to polymers modified by introduction of unsaturated end groups
    • C08F290/06Polymers provided for in subclass C08G
    • C08F290/067Polyurethanes; Polyurea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3/00Material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3/10Materials in mouldable or extrudable form for sealing or packing joints or covers
    • C09K3/1006Materials in mouldable or extrudable form for sealing or packing joints or cov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chemical nature of one of its constituents
    • C09K3/1021Polyurethane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1Filling or closing of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4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 H01L31/042PV modules or arrays of single PV cells
    • H01L31/048Encapsulation of modules
    • H01L31/0481Encapsulation of modu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of the encapsulation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4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 H01L31/042PV modules or arrays of single PV cells
    • H01L31/048Encapsulation of modules
    • H01L31/0488Double glass encapsulation, e.g. photovoltaic cells arranged between front and rear glass shee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4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 H01L31/042PV modules or arrays of single PV cells
    • H01L31/048Encapsulation of modules
    • H01L31/049Protective back shee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457/00Electrical equipm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3/00Material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3/10Materials in mouldable or extrudable form for sealing or packing joints or covers
    • C09K2003/1034Materials or components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properties
    • C09K2003/1062UV-curable materia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56/00Adhesive bonding and miscellaneous chemical manufacture
    • Y10T156/10Methods of surface bonding and/or assembly theref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3Sheet including cover or casing
    • Y10T428/239Complete cover or casing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Sealing Material Composition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Macromonomer-Based Addition Polymer (AREA)

Description

201122055 六、發明說明: 【明戶斤屬4财冷貝】 發明領域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將被挾持在第1面材及第2面材之 間的樹脂層形成用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在使用密封部包圍 其周圍的狀態下使其硬化來製造積層體(夾層破埤、顯示裝 置、太陽電池模組等)時,用以形成該密封部之適合使用的 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具有由該硬化性樹脂組成物所構成的 密封部之積層體、及其製造方法。 【先前技術3 發明背景 作為在2片透明面材失住樹脂層而成的夹層破璃等的 透明積層體之製造方法,有提案揭示下述的方法。 、 一種透明糖體的製造方法(參照專散獻卜2),其具備· ⑷在-方的透明面材的表_周緣部形成密封部之步驟. ⑻對被密封部包㈣區域供給液狀的樹脂層形 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之步驟; ⑷於減壓環境下’在樹脂層形成用硬化性樹脂 的上面重疊另-方的透明面材,而得到2片透明面材及 前述密封《職層形相硬化性樹餘成物密封用 積層物;及 ⑷將積層物放置在大氣壓的狀態使樹脂層形成用石 化性樹脂組成物硬化之步驟。 更 而且’作為密封部的形成方法,可例示下述的方法。 201122055 (1) 沿著一方的透明面材的周緣部黏貼雙面黏著膠布 之方法。 (2) 沿著一方的透明面材的周緣部黏貼雙面點著膠 布’並在其上面塗布密封部形成用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之方法。 (3) 沿著一方的透明面材的周緣部塗布密封部形成用 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之方法。 (4) 沿著一方的透明面材的周緣部塗布混合間隙物粒 子而成的密封部形成用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之方法。 但疋’(1)、(2)的方法係在透明面材的周緣部的角隅部 將密封部於90。方向彎曲時,有將雙面黏著膠帶切斷之必 要,致使無法形成連續的密封部。因此,會產生樹脂層形 成用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從密封部的間隙漏出之缺陷。 又,(2)的方法必須有複數步驟來形成密封部,相當麻煩。 雖然(3)的方法能夠簡易地形成密封部,但是為了透過 密封部而無間隙地貼合2片的透明面材,有必要在重疊另一 方的透明面材後(亦即步驟(c)之後)使密封部硬化。因此, 在步驟(b)之期間,會有密封部形制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往 密封部的寬度方向擴展,致使未硬化的密封部的形狀有變 形的可能性,而無法充分地維持密封部的高度。因此,難 以把對被密封部包圍的區域所供給的樹脂層形成用硬化性 樹脂組成物及將其硬化而成的樹脂層作得較厚。 雖然(4)的方法係藉由間隙物而能夠維持密封部的高 度,但是較厚的樹脂係必要時,有必要增大間隙物粒子, 而將含有大間隙物粒子的㈣部形制硬化性樹脂組成物 201122055 使用分配器等塗布時’在其塗出部容易產生_物的孔眼 堵塞,會有無法良好地塗布之可能性。又由於密封部形 成用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從間隙物之間流出而在密封部產生 間隙’會有產生樹脂層形成用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從密封部 的間隙漏出等的缺陷之可能性。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 .國際公開第2008/081838號手冊 專利文獻2:國際公開第2_/016943號手冊 【明内】 發明概要 發明欲解決之課題 t發明係提供1密封部形成用硬化性樹脂組成物、 積層體及其t造方法,該密封料顧硬化性樹脂組成物 此夠簡S地t成連續的軸部,且在剛形成未硬化的密封 4之後起在將;^狀供給至被密封部包圍的區域,直至使 密封。卩硬化之期間,能夠維持密封部的形狀,而該積層體 係月b夠使被第1面材及第2面材夾住之樹脂層為較厚且缺陷 較少者。 用以欲解決課題之手段 本發明的密封部形成用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係一 種密封 部形成用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其制以形成包圍-層的周 圍的密封部之硬化性樹脂組絲,該層係由被挾持在以面 材及第2面材之_液狀物所構成,其特徵為在饥的黏度 201122055 為500〜3000Pa.s 〇 液狀物係以樹脂層形成用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為佳。 本發明的密封部形成用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其係以在 將被挾持在第1面材及第2面材之間的樹脂層形成用硬化性 樹脂組成物使用密封部包圍其周圍的狀態使其硬化來製造 積層體時,使用於形成該密封部為佳。 本發明的密封部形成用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其係以含 有:1種以上之具有硬化性基且數量平均分子量為3嶋 100000之低聚物(A);及1種以上之具有硬化性基且分子量 為125〜_之單體(B);且該單_)的比率係低聚物 單體(B)的合計(100質量%)之中為15〜5〇質量%為佳。’、 而且,在此所謂單體(B)係指在密封部形成用硬化性樹 脂組成物所含有作為單體之低分子量硬化性化合物,在該 單體(B)係不包含在下述低聚物(A1)的合成時使用並與預聚 合物的異氰酸酯基反應後的單體(B2),但是包含未反應而 殘留的單體(B2)。 一 硬化性基係以選自由丙烯醯氧基及甲基丙稀酿氧基所 組成群組之至少1種的基為佳。 低聚物(A)的硬化性基係以丙烯醯氧基為更佳,單體⑺) 的硬化性基係以甲基丙烯醯氧基為更佳。 低聚物(A)係以胺甲酸酯低聚物(A1)為佳。 本發明的密封部形成用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作為單體 (B),係以含有不具有會與異氰酸酯基反應的基之單體 (B1),且胺曱酸酯低聚物(A1)係在單體(B1)的存在下使多 201122055 元醇與聚異氰酸酯反應而得到具有異氰酸酯基之預聚合物 後,使該預聚合物的異氰酸酯基與具有會與異氰酸酯基反 應的基及硬化性基之單體(B2)反應而得到者為佳。 本發明的密封部形成用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作為單體 (B),係以含有具有羥基的單體(B3)為佳。 本發明的密封部形成用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係以含有 光聚合起始劑(C)之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為佳。 本發明的密封部形成用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作為光聚 合起始劑(C),係以含有2種以上之不同吸收波長區域的光 聚合起始劑為佳。 本發明的積層體,其係具備:第1面材及第2面材;被 前述第1面材及前.述第2面材夾住之樹脂層;及包圍前述樹 脂層的周圍之密封部;其特徵為密封部係由本發明的密封 部形成用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的硬化物所構成。 本發明的積層體的密封部的寬度係以〇. 3〜3 m m為佳。 本發明的積層體的密封部的厚度係以為1 Ομηι〜3mm 為佳。 本發明的積層體可以是透明積層體,其具備:雙方為 透明面材之第1面材及第2面材;被第1面材及第2面材夾住 之樹脂層;及包圍樹脂層的周圍之密封部。 本發明的積層體可以是顯示裝置,其具備:一方為透 明面材且另一方為顯示元件之第1面材及第2面材;被第1面 材及第2面材夾住之樹脂層;及包圍樹脂層的周圍之密封部。 本發明的積層體可以是太陽電池模組,其具備:至少 201122055 一方為透明面材之第1面材及第2面材;被第1面材及第2面 材夾住之樹脂層;在第1面材及第2面材之中至少一方的面 材的樹脂層側的表面形成之薄膜系太陽電池元件;及包圍 樹脂層的周圍之密封部。 本發明的積層體之製造方法,其係製造具備前述第1面 材及前述第2面材、被前述第1面材及前述第2面材夾住之樹 脂層、及包圍前述樹脂層的周圍的密封部之積層體之方 法,其特徵為具備下述步驟(a)〜(d): (a) 在第1面材的表面之周緣部’塗布本發明的密封部 形成用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來形成未硬化的密封部之步驟; (b) 對被未硬化的密封部包圍的區域供給液狀的樹脂 層形成用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之步驟; (c) 於l〇〇Pa以下的減壓環境下,在樹脂層形成用硬化 性樹脂組成物的上面重疊第2面材,而得到藉由第1面材、 第2面材及未硬化的密封部將樹脂層形成用硬化性樹脂組 成物密封而成之積層物之步驟;及 (d) 將積層物放置在5〇kPa以上的壓力環境下之狀態, 使未硬化的密封部及樹脂層形成用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硬化 之步驟。 又,在本說明書,藉由前述(c)步驟所得到的積層物, 係被第1面材、第2面材及未硬化的密封部密封之樹脂層形 成用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尚未被硬化之積層物,亦有將其稱 為積層體前驅物’但是包含該未被硬化的狀態者、經過上 述(d)步驟而樹脂層形成用組成物已被硬化者,亦皆稱為積 8 201122055 層物。 在本發明的積層體之製造方法,其中在步驟(c)所得到 的樹脂層形成用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之厚度係以1〇^爪〜 3mm為佳。 發明效果 依照本發明的密封部形成用硬化性樹脂組成物時,能 夠簡易地形成連續的密封部,且在剛形成未硬化的密封部 後起,在將液狀物供給至被密封部包圍的區域,至使密封 部硬化之期間,能夠維持密封部的形狀。 本發明的積層體能夠使被第1面材及第2面材炎住之樹 脂層為較厚且缺陷較少。 依照本發明,能夠製造可使被第丨面材及第2面材夾住 之樹脂層為較厚且缺陷較少之積層體。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係表示本發明的透明積層體的實施形態之一個 例子之剖面圖。 第2圖係表示本發明的顯示裝置的實施形態之一個例 子之剖面圖。 第3圖係表示本發明的太陽電池模組的實施形態之其 他例子之剖面圖。 第4圖係表示本發明的太陽電池模組的實施形態之其 他例子之剖面圖。 第5圖係表示本發明的太陽電池模組的實施形態之其 他例子之剖面圖。 201122055 第6圖係表示本發明的積層體的製造方法的步驟(a)的 情形之一個例子之平面圖。 第7圖係表示本發明的積層體的製造方法的步驟(a)的 情形之一個例子之剖面圖。 第8圖係表示本發明的積層體的製造方法的步驟(b)的 情形之一個例子之平面圖。 第9圖係表示本發明的積層體的製造方法的步驟(b)的 情形之一個例子之剖面圖。 第10圖係表示本發明的積層體的製造方法的步驟(c)的 情形之一個例子之剖面圖。 I:實施方式U 用以實施發明之形態 在本發明,係如以下定義。 在夾層玻璃等的透明積層體,將雙方的面材稱為「表 面材」。 在顯示裝置,將當作顯示元件的保護板之透明面材稱 為「表面材」,並將顯示元件稱為「背面材」。 在太陽能電池模組,將太陽光入射面的面材稱為「表 面材」、另外的面材稱為「背面材」。 將表面材及背面材總稱為「面材」。 該面材之中,在本發明的製造方法,將在周緣部形成 有密封部且對被密封部包圍的區域供給液狀的硬化性樹脂 組成物之面材,稱為「第1面材」,並將在該硬化性樹脂組 成物上所重疊之面材稱「第2面材」。 10 201122055 將具有光透射性的面材稱為「透明面材」。 將由玻璃所構成的透明面材稱為「玻璃板」。 將由樹脂所構成的透明面材稱為「透明樹脂板」。 將在表面形成有薄膜系太陽電池元件之面材稱為「基 板」,來區別在表面未形成有薄膜系太陽電池元件之面材。 將在表面形成有薄膜系太陽電池元件之透明面材(包 含下述的玻璃基板、透明樹脂基板)稱為「透明基板」,來 區別在表面未形成有薄膜系太陽電池元件之透明面材。 將在表面形成有薄膜系太陽電池元件之玻璃板稱為 「玻璃基板」,來區別在表面未形成有薄膜系太陽電池元件 之玻璃板。 將在表面形成有薄膜系太陽電池元件之透明樹脂板稱 為「透明樹脂基板」,來區別在表面未形成有薄膜系太陽電 池元件之透明樹脂基板。 將在表面形成有薄膜系太陽電池元件之非透明的面材 稱為「非透明基板」。 <密封部形成用硬化性樹脂組成物> 本發明的密封部形成用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係用以形成 包圍一層的周圍的密封部之硬化性樹脂組成物,該層係由 被挾持在第1面材及第2面材之間的液狀物所構成,又,係 適合於形成密封部,該密封部係用以包圍被挾持在第1面材 及第2面材之間的液狀樹脂層形成用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的 周圍。又,在將被挾持在第1面材及第2面材之間的樹脂層 形成用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在使用密封部包圍其周圍的狀 201122055 態下使其硬化來製造積層體時,更適合使用於形成該密封 部。 本發明的密封部形成用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之黏度,係 在25C的黏度為500〜300〇pa.s,但以8〇〇〜2500Pa.s為佳, 以1000〜2〇0〇Pa_s為更佳。黏度為5〇〇Pa.s以上時,能夠將 未硬化的密封部的形狀維持比較長的時間,且能夠充分地 維持密封部的高度。黏度為3000Pa.s以下時,能夠藉由塗布 來形成密封部。 密封部形成用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的黏度係在2 5。〇使用 E型黏度計來測定。 作為本發明的密封部形成用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就容 易將黏度調整在前述範圍而言,以含有:丨種以上具有硬化 性基且數量平均分子量為30000〜looooo之低聚物 種以上之具有硬化性基且分子量為125〜6〇〇之單體(b);而 且s玄單體(B)的比率係低聚物(a)與單體(B)的合計(1〇〇質量 %)之中為15〜50質量%者為佳。 (低聚物(A)) 低聚物(A)的數量平均分子量係3〇〇〇〇〜1〇〇〇〇〇,以 40000〜80000為佳,以50000〜65000為更佳。低聚物(A)的 數量平均分子量為該範圍時,能夠容易地將密封部形成用 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的黏度調整為前述範圍。 低聚物(A)的數量平均分子量係藉由gpc測定而得到 之換算聚苯乙烯的數量平均分子量。又,在GPC測定,未 反應的低分子量成分(單體等)的尖峰出現時,係將該尖峰除 12 201122055 去而求取數量平均分子量。 八作為低聚物(A)的硬化性基,光硬化性時可舉出加成聚 合性的不飽和基(丙烯酿氧基、甲基丙_氧基等)、不飽和 土/、硫%基之組合等,熱硬化性時可舉出環氧基等,就硬 化速度較快及能夠得到透明性高的密封部而言,以選自由 埽醯氧基及甲基丙烯醯氧基所組成群組之至少1種的基 為佳。又,ϋ為相較於在較低分子量的單體⑼之硬化性 基’在較高分子量的低聚物⑷之硬化性基的反應性係容易 奴低’所以單體⑻的硬化係快速進展致使組成物整體的黏 性急遽地提高,會有硬化反應變為不均勻之可能性。為了 減小兩者的硬化性基的反應性之差異來得到均勻的密封 部,以將低聚物(Α)的硬化性基設為反應性比較高的丙稀醯 氧基,且將單體(Β)的硬化性基設為反應性比較低的甲基丙 婦醯氧基為更佳。 作為低聚物(Α),就密封部形成用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的 更化性、密封部的機械特性而言,以每1分子平均具有1 ·8 〜4個硬化性基者為佳。 作為低聚物(Α),可舉出具有胺甲酸酯鍵之胺甲酸酯低 聚物、聚氧伸烷基多元醇的聚(曱基)丙烯酸酯、聚酯多元醇 之聚(甲基)丙烯酸酯等,就能夠藉由胺子酸酯鏈的分子設計 等來廣泛地調整硬化後的樹脂之機械特性、與面材的黏附 性等而言,以胺甲酸酯低聚物(Α1)為佳。 因為高黏度,數量平均分子量為3〇〇〇〇〜10〇〇〇〇的胺甲 酸醋低聚物(Α1)係難以使用通常的方法來合成,且即便能 13 201122055 夠合成亦難叫單體(B)混合。因此,在本發明細使用下 述的合成方法合成胺T酸醋低聚物(A1)後,將所得到 成物直接使用作為密封部形成用硬化性樹脂組成物,或曰 進而使用後述的單體⑻(單體(B1)、單體(B3)等)稀釋所得= 的生成物錢用作為㈣部形成用硬化性翻旨組成物為佳。 (胺甲酸酯低聚物(A1)的合成方法) 。 作為胺曱酸酯低聚物(A1)的合成方法,可舉出在作為 稀釋劑之後述的單體(B)的1種,亦即不具有與異氰酸酯基 反應的基之單體(B1)的存在下,使多元醇與聚異氰酸酯反 應而得到具有異氰酸酯基的預聚合物後,使具有會與異氰 酸酯基反應的基及硬化性基之單體(B2)對預聚合物的異氰 酸酯基進行反應之方法。 作為多元醇、聚異氰酸酯,可舉出眾所周知的化合物, 例如在國際公開第2009/016943號手冊(併入本申請案)所記 載之作為胺甲酸酯系低聚物(a)的原料而記載之多元醇⑴、 二異氰酸酯(ii)等。 作為不具有會與異氰酸酯基反應的基之單體(B1),可 舉出具有碳數8〜22的烷基之(曱基)丙烯酸烷酯((甲基)丙烯 酸正十二烷酯、(甲基)丙烯酸正十八烷酯、(曱基)丙烯酸正 二十二烷酯等)、具有脂環式烴基的(曱基)丙烯酸酯((甲基) 丙烯酸異莰酯、(曱基)丙烯酸金剛烷酯等))。 作為具有與異亂酸醋基反應的基及硬化性基之早體 (B2) ’可舉出具有活性氫(羥基、胺基等)及硬化性基之單 體,具體上可舉出具有碳數2〜6的羥烷基之(甲基)丙烯酸羥 14 201122055
基烧@旨((甲基)丙稀、一“ -» — 酉旨、(甲基)丙稀酸2-專,以具有碳數2〜 (單體(B))
成用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之黏度。 作為單體(B)的硬化性基,為光硬化性時可舉出加成聚 合性的不飽和基(⑽醯氧基、甲基丙_氧基等)、不飽和 基與硫醇基之組合等,熱硬化性時可舉出環氧基等,就硬 化速度k快及㈣得到透雜高的密封部而言,以選自由 丙稀醯氧基及甲基丙烯醯氧基所組成群組之至少丨種的基 為佳。又’因為相較於在較高分子量的低聚物⑷之硬化性 基,在較低分子量的單體⑻之硬化性基的反應性係容易較 门所以單體(B)的硬化係快速進展致使組成物整體的黏性 急遽地提高,會有硬化反應變為不均勾之可能性。為了得 到均勻的密封部,以將單體⑼的硬化性基設為反應性比較 低的甲基_醯氧基,且將低·(A)的硬化性基設為反應 性比較高的丙烯醯氧基為更佳。 作為單體(B) ’就密封部形成用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的硬 化性、密封部的機械特性而言,以每1分子具有1〜3個硬化 15 201122055 性基者為佳。 本發明的密封部形成用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作為單體 (B),亦可含有在胺甲酸酯低聚物(A1)的合成方法使用作為 稀釋劑之單體(Bl)。又,作為單體(B),亦可含有在上述2 胺甲酸酯低聚物(A1)的合成方法所使用之未反應的單體 (B2)。 ^ 就面材與岔封部的黏附性或後述各種添加劑的溶解性 而言,單體(B)係以含有具有羥基的單體(B3)為佳。 作為具有羥基的單體(B3),以具有羥基數丨〜2、碳數3 〜8的羥烷基之甲基丙烯酸羥基烷酯(甲基丙烯酸2_羥基丙 酯、甲基丙烯酸2-羥基丁酯、曱基丙烯酸4_羥基丁酯、甲基 丙烯酸6-羥基己酯等)為佳,以曱基丙烯酸2_羥基丁酯為特佳。 低聚物(A)與單體(B)的合計(1〇〇質量%)之中,單體(B) 的比率係為15〜50質量%,以20〜45質量%為佳,以25〜4〇 質量%為更佳。單體(B)的比率為15質量%以上時,密封部 形成用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的硬化性、面材與密封部的黏附 性變為良好。單體(B)的比率為50質量%以下時,能夠容易 地將密封部形成用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的黏度調節為5〇〇Pa s 以上。 (光聚合起始劑(C)) 本發明的密封部形成用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可以是光硬 化性樹脂組成物,亦可以是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從在低 溫能夠硬化且硬化速度較快而言,作為本發明的密封部形 成用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係以含有光聚合起始劑(c)之光硬 16 201122055 化性樹脂組成物為佳。 作為光聚合起始劑(c),可舉出笨乙_系、縮酮系、苯 偶姻系或苯偶靖系、氧化膦系、二笨基目系、9_氧心 嗟(thioxanthone)系、苯酿系#的光聚合起始劑,以苯乙酮 系或氧化膦系的光聚合起始劑為佳。使用短波長的可見光 進行硬化時’就吸收波魏域而言,以氧化膦系的光聚合 起始劑為更佳。藉由並用2種以上之不同吸收波長區域的光 聚合起始劑(C) ’能夠更加速硬化日㈣、或提高在密封部之 表面硬化性。 相對於低聚物⑷及單體(B)之合計1〇〇質量份,光聚合 起始劑(c)的量係以_〜1()f量份為佳以qi〜25質量份 為更佳。 (各種添加劑) 本發明的密封部形成用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係按照必 要亦可含有聚合抑制劑 '光硬化促進劑、鏈轉移劑、光安 定飢紫外線吸收劑、自由基捕集劑等)、抗氧化劑、難燃劑、 黏者性提升劑(料偶合解)、顏料、染料等的各添加劑, 二含有聚合抑制劑、光安定劑為佳。特別是藉由含有比聚 。起始劑少^:的聚合抑㈣,能夠改善密封部形成用硬化 性樹脂組成物的安定性,且㈣調整硬化後的樹脂層之分 子量。 ★作為聚合抑制劑,可舉出氫醌系(2,5-二-第三丁基氫酿 等)' 兒第三丁基兒茶料)、葱酿系、啡嗟啡系、 罗工基甲本系等的聚合抑制劑。 17 201122055 作為光安定劑,可舉出紫外線吸收劑(苯并三唑系、二 苯基s同系、柳酸酯系等)、自由基捕集劑(受阻胺系)等。 作為抗氧化劑,可舉出磷系、硫系的化合物。 各種添加劑的合計量係相對於低聚物(A)及單體(b)的 合計100質量份,以1〇質量份以下為佳,以5質量份以下為 更佳。 (作用效果) 在以上說明之本發明的密封部形成用硬化性樹脂組成 物,因為黏度為500Pa.s以上,在剛形成未硬化的密封部之 後’將液狀物供給至被密封部包圍的區域内,直至使密封 部硬化之一定期間,能夠一直維持密封部的形狀。因此, 能夠充分地維持密封部的高度,且能夠使被供給至由密封 部包圍的區域之樹脂層形成用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的量、及 使其硬化而成的樹脂層之厚度為一定值。又,密封部係從 液狀物被供給至被硬化之一定期間,能夠達成作為該液狀 物的堰堤之任務。又,亦能夠使樹脂層的厚度為比較厚(具 體上係ΙΟμπι〜3mm左右)。 又,因為黏度為3OOOPa.s以下,能夠使用塗布來形成密 封部。因此,能夠有效率地形成連續的密封部。 <積層體> 本發明的積層體係具備:第1面材及第2面材;被前述 第1面材及前述第2面材央住之樹脂層;及包圍前述樹脂層 的周圍之密封部’其中該密封部係由本發明的密封部形成 用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之硬化物所構成者。 201122055 作為本發明的積層體,可舉出例如下述者。 透明積層體:具有雙方為透明面材之第i面材及第2面 材;被第1面材及第2面材炎住之樹脂層;及包圍樹脂層的 周圍之密封部。 顯示裝置:一方為透明面材且另一方為顯示元件之第丄 面材及第2面材;被第!面材及第2面材夾住之榷f脂層;及包 圍樹脂層的周圍之密封部。 太陽電池模組,具備:至少-方為透明面材之第t面材 及第2面材;被第1面材及第2面材夾住之樹脂層;在第w 材及第2面材之中至少-方的面材的樹脂層側的表面形成 之薄膜系太陽電池元件;及包圍樹脂層的周圍之密封部。 作為透明積層體,具體上可舉出下述者。 (〇0 2片的「透明面材」為表面材之夾層玻璃、透明面 板等的透明積層體(第1實施形態)。 作為顯示裝置,具體上可舉出下述者。 (β)當作顯示元件的保護板之「透明面材」為表面材且 「顯示元件」為背面材之使用透明面材保護顯示元件而成 之顯示裝置(第2實施形態)。 作為太陽電池模組’具體上可舉出下述3者。 (丫)在表面形成有;4膜糸太陽電池元件之「透明美板 為表面材’且在表面未形成有薄膜系太陽電池元件之「面 材」為背面材之具有1層的薄膜系太陽電池元件之太陽電池 模組(第3實施形態)。 (δ)在表面未形成有薄膜系太陽電池元件之「透明面 201122055 材」為表面材,且在表面形成有薄膜系太陽電池元件之「基 板」為背面材之具有1層的薄膜系太陽電池元件之太陽電池 模組(第4實施形態)。 (ε)在表面形成有薄膜系太陽電池元件之「透明基板」 為表面材,且在表面形成有薄膜系太陽電池元件之「基板」 為背面材之具有2層的薄膜系太陽電池元件之太陽電池模 組(第5實施形態)。 [第1實施形態] 第1圖係表示本發明的透明積層體的實施形態的一個 例子之别面圖。 透明積層體1係具備:表面材,亦即2片透明面材1〇(第 1面材及第2面材);被2片透明面材1〇夾住之樹脂層40 ;及 包圍樹脂層40的周圍之密封部42。 (表面材) 表面材係透射光線之透明面材。 作為透明面材’可舉出玻璃板或透明樹脂板。使用玻 螭板時係成為夾層玻璃’使用透明樹脂板時係稱為透明面 板。亦可組合玻璃板及透明樹脂板而使用。 又,透明面材的一部分或整體亦可以先使其著色、或 先使其成為磨砂玻璃狀而散射光線或藉由表面的微細凹凸 等來使透射時的光線折射或使其反射。又,亦能夠將顯示 如上述的狀態之光學薄膜、偏光薄膜等進行光學調變的光 學薄膜等與透明面材貼合而成者作為整體化之物而使用作 為透明面材。 20 201122055 作為玻璃板的㈣,可舉綠石灰玻料的破 =為透明樹脂板的材料,可舉出透明性高的材料 (^¼酸酯、聚甲基丙烯醆甲酯等)。 材枓 就機械強度、透明性而言,透明面材 :Χ〇·3〜―為佳,〜—為更佳。 要求要薄㈣明積層體時,玻璃板的厚度細G3=度破 為佳’以0.3〜1_為更佳。又,透明樹脂板 5_ 常為〇.1〜3mm。 之厚度係通 (樹脂層) 樹脂層係作為接合所積層的表面材及背面材的 層’且係將後述的液狀樹脂層形成用硬化性樹脂組成物^ 化而成之層。 更 樹脂層的厚度係以〇·2〜3_為佳。樹脂層的厚度為 〇·2_以上時,透明積層體的機械強度變為良好。特:是 樹脂層的厚度係以〇.2〜丨·5mm為較佳,則^^為^ 佳。又,樹脂層的厚度會因硬化而變薄之緣故,所以在塗 布時,樹脂層的厚度係以硬化後的厚度之12〜2倍左右為 佳。 作為調整樹脂層的厚度之方法,可舉出調整後述的密 封部的厚度之方法。亦可在未硬化的密封部配置規定粒徑 的間隙物粒子。 (密封部) 密封部係將本發明的密封部形成用硬化性樹脂組成物 塗布並硬化而成者。以透明積層體來說密封部的寬度係 21 201122055 以〇.3〜3_為佳,特別是以〇.5〜2mm為更佳。又密封部 的厚度係以0.3〜3.2mm為佳’特別是以〇3〜16麵為更佳。 (形狀) 透明積層體大小雖沒有特別限定,若是至少有一邊為 3〇〇咖以上,更佳是為600mm以上之透明基板日夺,能夠廣 泛地利用作為設置於建築用或車輛用的開口部之透明構 件。在通常的用途,係以4m2以下的大小為適當。 [第2實施形態] 第2圖係表示本發明的顯示裝置的實施形態的一個例 子之剖面圖。 顯不裝置2係具備:表面材,亦即透明面材1〇;背面材, 亦即顯示元件50;被透明面材1〇及顯示元件5〇夾住之樹脂 層4〇 ; &圍樹脂層40的周圍之密封部42 ;連接顯示元件% 之搭載有使顯示元件50動作的驅動IC之軟性印刷佈線板 54(FPC);及在透明面材10的周緣部所形成的遮光印刷部 55。又,上述表面材(亦即透明面材1〇)若當作第2面材時, 背面材(亦即顯示元件5G)係當作”面材,又,上述表面材 (亦P透明面材1〇)係當作第1面材時,背面材(亦即顯示元件 50)係當作第2面材。 (表面材) 表面材係透射顯示元件的顯示雜之透明面材。 …作為透明面材,可舉出玻璃板或透明樹脂板,就對於 1不疋件的射出光或反射光之透明性高而言自不在話 下’就具細紐、低雙折㈣、高平面精確度、耐表面 22 201122055 負傷性及高機_度”,亦是以《板為最佳。就使光 線透射、’心將光硬化性樹餘《硬化㈣,亦是以透 明面材為佳。 :曰壤板的材料,可舉出驗石灰玻璃等的玻璃材 料 ' .載里曰車又v且π藍味較少的高透射玻璃(白板玻璃)為更 佳。為了提高安全性’亦可以使用強化玻替絲面材。 作為透月細脂板的材料,可舉出透明性高的樹脂材料 (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曱酯等)。 為了提升與樹脂層之界面黏著力,亦可以在透明面材 施行表面處理作為表面處理的方法,可舉^使用石夕烧偶 合劑處理透明面材的表面之方法等。 為了提尚顯示影像的對比,亦可在透明面材之與樹脂 層接合面的背面設置防止反射層。防止反射層能夠藉由將 無機薄膜直接形成於透明面材的表面之方法、及將設置有 防止反射層之透明樹脂薄膜貼合在透明面材之方法來設置。 又,按照影像顯示之目的,與第丨實施形態同樣地,透 明面材的一部分或整體亦可以先使其著色、或先使其成為 磨砂玻璃狀而散射光線或藉由表面的微細凹凸等來使透射 時的光線折射或使其反射。又,亦能夠將顯示如上述的狀 態之光學薄膜、偏光薄膜等進行光學調變的光學薄膜等與 透明面材貼合而者作為整體物而使用作為透明面材。 就機械強度、透明性而言,透明面材為玻璃板時的厚 度係通常為0.5〜25mm。在室内所使用的電視影像接收 機、PC用顯示器等的用途時,就顯示裝置的輕量化而言, 23 201122055 以1〜6mm為更佳,在設置於屋外之公眾顯示用途時,係以 3〜20mm為佳。又,為透明樹脂板時,係以2〜10mm為佳。 (背面材) 背面材係顯示元件。 圖示例的顯示元件50係將液晶層介於設置有彩色濾光 片之透明面材52與設置有TFT之透明面材53之間,並在兩面 材的周邊部貼合且使用一對偏光板51將其夾住而成的構造 之液晶顯示元件之一個例子,但是本發明的顯示元件係不 被圖示例限定。 顯示元件係在至少一方為透明電極之一對電極,挾持 藉由外部的電信號而改變光學狀態之顯示材而成者。依照 顯示材的種類,有液晶顯示元件、EL顯示元件、電漿顯示 元件、電子油墨型顯示元件等。又,顯示元件係具有將至 少一方為透明面材之一對面材貼合而成的構造,且透明面 材側係以與樹脂層接觸的方式配置。此時,在一部分的顯 示元件,會有在與樹脂層接觸側的透明面材的最外層側配 置相位差板等的光學薄膜之情形。此時,樹脂層係成為接 合顯示元件上的光學薄膜與表面材之狀態。 在與顯示元件之與樹脂層的接合面,為了提升與密封 部的界面黏著力,亦可施行表面處理。表面處理係可以是 只有周緣部,亦可以是面材的整體。作為表面處理的方法, 能夠舉出使用能夠低溫加工的黏著用底漆等來處理之方法等。 藉由TFT使其動作之液晶顯示元件時,顯示元件的厚度 係通常為0.4〜4mm,EL顯示元件時,係通常為0.2〜3mm。 24 201122055 (樹脂層) 樹脂層係作為接合所積層的表面材及背面材的任務之 層’且係將後述的液狀樹脂層形成用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硬 化而成之層。相較於其他實施形態,在顯示裝置,以硬化 後的樹脂之彈性模數變低之樹脂層形成用硬化性樹脂組成 物為佳。樹脂的彈性模數大時,在樹脂硬化時,硬化收縮 等所產生的應力有對顯示元件的顯示性能造成不良影響之 可能性。 知ί月日層的厚度係以〇·〇3〜2mm為佳,〇.1〜為更 佳。樹脂層的厚度為0 〇3_以上時,樹脂層能夠有效地緩 衝來自透明面材側的外力之衝擊來保護顯示元件。又在 本發明的製造方法’即便大於樹脂層厚度的異物混入透明 面材與顯示70件之間’樹脂層的厚度亦變化*大,對光透 射I"生月b之影響小。樹脂層的厚度為2臟以下時,不容易在 料月曰層殘留氣泡’ X ’顯示裝置的整體厚度不會不必要地 變厚。 作為調整樹脂層的厚度之方法,可舉出調節後述的密 封同時㈣對第材所供給的樹脂層形成用硬 化性樹脂組成物的供給量之方法。 (密封部) 密封部係將本發明的密封部形成用硬化性樹脂組成物 塗布並硬化而成者。因為顯示元件的影像顯示區域外側的 區域係比lx狹*,密封部的寬度係以較狹窄為佳。密封部 的寬度為G·3〜3mm ’特別是以0.5〜2画為佳。又,密㈣ 25 201122055 的厚度係以〇· 1〜2.2mm為佳,特別是以0.2〜0.9mm為更佳。 (遮光印刷部) 遮光印刷部係為了使顯示元件的影像顯示區域以外無 法從透明面材側視認,來遮蔽連接顯示元件之佈線構件等 者。遮光印刷部能夠設置於透明面材之與樹脂層的接合面 或是其背面,就降低遮光印刷部與影像顯示區域之視差而 言,以設置於透明面材之與樹脂層的接合面為佳。透明面 材係玻璃板時,在遮光印刷部使用含黑色顏料的陶瓷印刷 時,因為遮光性高,乃是較佳。 (形狀) 顯示裝置的形狀係通常為矩形。 因為本發明的製造方法係特別適合於製造比較大面積 的顯示裝置,顯示裝置的大小係使用液晶顯示元件的電視 機影像接收機時,以〇.5mx0.4m以上為適當,以0.7mx0.4m 以上為特佳。顯示裝置的大小之上限係多半由顯示元件的 大小決定。又,太大的顯示裝置時,設置等之處理易產生 困難。顯示裝置的大小之上限係受到該等的限制,通常為 2.5mxl.5m 左右。 雖然當作保護板之透明面材及顯示元件的尺寸亦可以 大致相等,因為與收存顯示裝置的其他框體之關係,多半 的情形係透明面材比顯示元件大一些。又,相反地,由於 其他框體的構造,亦可以使透明面材比顯示元件小一些。 [第3實施形態] 第3圖係表示本發明的太陽電池模組的實施形態的一 26 201122055 個例子之剖面圖。 太陽電池模組3係具備:表面材,亦即玻璃基板16 ;背 面材,亦即透明面材1〇 ;被玻璃基板16及透明面材1〇夹住 之树知層40 ’在玻璃基板16的樹脂層4〇側的表面形成之薄 元件17 ;包圍樹脂層4G的周圍之密封部42 ; 連接4膜系太陽電池元件17並通過密封部42而延伸至外部 之電、’泉44 又’上述表面材(亦即玻璃基板16)若當作第2面 夺者面材(亦即透明面材10)係當作第1面材,又,上述 表面材(亦即坡璃基板16)係當作第1面材時,背面材(亦即透 明面材10)係當作第2面材。 (表面材) 表面材係太陽光會透射之透明基板。 透月基板係在表面的周緣部除外之區域形成薄膜系太 陽電池元件。 為了提升與密封部之界面黏著力,亦可在透明基板施 行表面處if。表面處理係可以只有在周緣部,亦可以在面 材的表Φ整體。作為表面處理的方法,可舉出使时烧偶 合#1處Sit明面材的表面之方法等。 與第1實施形態同樣地,透明面材的一部分或整體亦可 以先使其著色、或先使其成為磨砂玻璃狀而散射光線或藉 由表面的心凹凸等來使透射時的光線折射或使其反射。 又’亦此夠將顯示如上述的狀態之光學薄膜、波長變換薄 膜等進行光學調變的光學薄膜等與透明面材貼合而成者作 為整體化之物而使用作為透明面材。 27 201122055 作為透明基板,可舉出圖示例之玻璃基板16、或透明 樹脂基板,就對於太陽光的透明性高而言自不在話下,而 且就具有耐熱性等對薄膜系太陽電池元件的生產程序之耐 性、对光性、财候性、耐敍性、耐表面負傷性、高機械強 度而言’亦是以玻璃基板為最佳。 作為玻璃板的材料,可舉出鹼石灰玻璃等的玻璃材料。 作為透明樹脂板的材料,可舉出透明性高的樹脂材料 (聚碳酸酯、聚曱基丙烯酸甲酯等)。使用透明樹脂基板時, 係被要求在透明樹脂基板的耐熱溫度以下將薄膜系太陽電 池元件形成在基板面。 包含薄膜系太陽電池元件的厚度之透明基板的厚度, 為玻璃基板時係通常為0.7〜6mm,為透明樹脂基板時係通 常為0.1〜3mm。其中薄膜系太陽電池元件的厚度係通常為 ΙΟμηι以下。 作為本發明的玻璃基板,亦可取得在市場流通之具有 薄膜系太陽電池元件的玻璃基板而使用。 (薄膜系太陽電池元件) 薄膜系太陽電池元件係形成於除去透明樹脂的表面的 周緣部之區域。又,從薄臈系太陽電池元件取出電力之佈 線的端子盤係形成於透明基板的表面之周緣部。後述的密 封部係設置在未形成有薄膜系太陽電池元件的透明基板之 周緣部且與佈線表面的一部分或端子盤表面的一部分重 疊。 薄膜系太陽電池元件能夠藉由每次在透明面材的表面 28 201122055 將透明電極層、光電轉換層、背面電極層的各層成膜時, 進行圖案化來形成。 作為透明電極層的材料,可舉出氧化銦錫、氧化錫等。 光電轉換層係由薄膜半導體所構成之層。作為薄膜半 導體,可舉出非晶矽系半導體、微結晶矽系半導體、化合 物半導體(黃銅礦(chalcopyrite)系半導體、CdTe半導體等)、 有機系半導體等。 作為背面電極層的材料,可舉出具有光透射性的材料 (氧化銦錫、氧化錫、氧化鋅等)。 作為薄膜系太陽電池元件,將光電轉換層形成於透明 電極層上而使來自表面材的入射光發電時,係以薄膜半導 體為非晶矽系半導體,亦即薄膜矽太陽電池元件為佳。 (背面材) 作為背面材,就使光線透射,用以將光硬化性樹脂組 成物硬化而言,以圖示例的透明面材10為佳。但是,薄膜 系太陽電池元件係具有光透射性時(亦即,背面電極層的材 料係具有光透射性的氧化銦錫、氧化錫等時),因為能夠從 表面材側讓光線(該光線係用以將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硬 化)透射,背面材亦可以是非透明面材(金屬板、陶瓷板等)。 讓用以將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硬化之光線透射時,透 明面材係具有用以使光線透射之充分的透明性即可。又, 透明面材係具有背面材被要求的耐候性、耐蝕性、高機械 強度等即可。作為此種透明面材,可舉出玻璃板或透明樹 脂板,就具有氣體透過性低且高機械強度而言,以玻璃板 29 201122055 為佳。 作為玻璃板的材料,可舉出與上述的玻璃基板的材料 相同者。 透明樹脂板的材料係讓用以將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硬 化的光線透射之樹脂材料即可,除了上述透明性高的樹脂 材料以外’對紫外線及450nm以下的可見光以外的光線之透 明性低的樹脂材料亦可。 為了使與知ί月曰層的界面黏著力提升,亦可在透明面材 施行表面處理。作為表面處理的方法,能夠舉出使用石夕院 偶合劑處理玻璃板的表面之方法。 就機械強度、透明性而言,透明面材為玻璃板時的厚 度係通常為0.7〜6mm,為透明樹脂板時係通常為〇 j〜 (樹脂層) 樹脂層係作為接合所積層的表面材及背面材的任務之 層,且係將後述的液狀樹脂層形成用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硬 化而成之層。 樹脂層的厚度係以〇.〇 1〜2mm為佳,0.1〜〇.8爪111為特佳。 作為調整樹脂層的厚度之方法,可舉出調節後述的密 封部之厚度之方法。樹脂層係以透明性優良為佳。 (密封部) 密封部係將本發明的密封部形成用硬化性樹脂組成物 塗布並硬化而成者。上述的太陽電池模組時’密封部的寬 度係以0.3〜3mm為佳,特別是以〇.5〜2mm為更佳。又,密 30 201122055 封部的厚度係以0.1〜2.2mm為佳,特別是以0.2〜0.9mm為 更佳。 (形狀) 太陽電池模組的形狀係通常為矩形。 因為本發明的製造方法係特別適合於製造比較大面積 的太陽電池模組,太陽電池模組的大小係以0.6mx0.6m以上 為適當,以0.8mx0.8m以上為特佳。太陽電池模組的大小之 上限係多半由減壓裝置等的製造裝置的大小決定。又,太 大的太陽電池模組時,設置等之處理易產生困難。太陽電 池模組的大小之上限係受到該等的限制,通常為3mx3m左 右。 表面材及背面材的形狀或大小係與太陽電池模組的形 狀或大小大致相等,表面材與背面材的形狀或大小亦可多 少有不同。 [第4實施形態] 弟4圖係表不本發明的太1%電池核組的貫施形態的另 外例子之剖面圖。 太陽電池模組4係具備:表面材,亦即透明面材10 ;背 面材,亦即玻璃基板16 ;被透明面材10及玻璃基板16夾住 之樹脂層40 ;在玻璃基板16的樹脂層40側的表面形成之薄 膜系太陽電池元件17 ;包圍樹脂層40的周圍之密封部42 ; 連接薄膜系太陽電池元件17並通過密封部42而延伸至外部 之電線44。又,上述表面材(亦即透明面材10)當作第2面材 時,背面材(亦即玻璃基板16)係當作第1面材,又,上述表 31 201122055 面材(亦即透明面材1 〇)係當作第i面材時,背面材(亦即玻璃 基板16)係當作第2面材。 在第4實施形態,省略對與第3實施形態相同構造之說明。 (表面材) 表面材係太陽光會透射之透明面材。 作為透明面材,可舉出玻璃板或透明樹脂板,就對太 陽光之透明性高而言自不在話下,就具有耐光性、耐候性、 耐蚀性、财表面負傷性及高機械強度而言,亦是以玻璃板 為最佳。就讓用以將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硬化之光線透射 而言’亦是以透明面材為佳。 作為玻璃板的材料,可舉出鹼石灰玻璃等的玻璃材 料以鐵置較少且帶藍味較少的高透射玻璃(白板玻璃)為更 佳。為了提高安全性,亦可以使用強化玻璃作為表面材。 作為透明樹脂板的材料,可舉出透明性高的樹脂材料 (聚碳酸酯、聚曱基丙烯酸甲酯等)。 為了提升與樹脂層的界面黏著力,亦可以在透明面板 行表面處理。作為表面處理的方法,可舉出使用石夕烧偶合 劑處理玻璃板的表面之方法等。 就機械強度、透明性而言,透明面材為玻璃板時的厚 度係通常為1〜6mm,為透明樹脂板時係通常為〇丨〜3111111。 (背面材) 作為背面材,就以在其表面形成有薄膜系太陽電池元 件者為佳而言,係以玻璃基板為更佳。但是在比樹脂板的 耐熱度低的溫度塗布含有化合物半導體的油墨來形成薄 32 201122055 膜系太%電池元件時,亦能夠使用樹脂基板,又,非透明 基板(例如在設置在絕緣層的不鏽鋼等的金屬板、陶瓷板等 的表面形成太陽電池元件而成之基板)亦可。 透明基板係具有背面材被要求之耐候性、耐蝕性、高 機械強度等時即可。作為此種透明基板,以使用鹼石灰玻 璃等的玻璃板而成之玻璃基板為佳。 作為玻璃基板的玻璃板之材料,可舉出與上述的玻璃 板的材料相同者。 作為本發明的玻璃基板,亦可取得在市場流通之具有 薄膜系太陽電池元件的玻璃基板而使用。 透明基板係在除了表面的周緣部以外之區域形成薄膜 系太陽電池元件。 為了提升與密封部之界面黏著力,亦可在透明基板施 行表面處理。表面處理係可以只有在周緣部,亦可以在面 材的表面整體。作為表面處理的方法’可舉出使用矽烷偶 合劑處理透明面材的表面之方法等。 包含薄膜系太陽電池元件的厚度之透明基板的厚度, 為係玻璃基板時通常為1〜6mm’使用透明樹脂基板或設置 有絕緣層的金屬板之#透明基板時,係通常為〇·1〜3mm。 其中,薄膜系太陽電池元件的厚度係通常為1〇μηι以下。 (薄膜系太陽電池元件) 薄膜系太陽電池元件能夠藉由每次在透明面材的表面 將背面電極層、光電轉換層的各層成膜時,進行圖案化來 形成。亦可按照必要在光電轉換層與透明電極層之間設置 33 201122055 緩衝層。作為使用來自最上層的透明電極層的入射光進行 發電之薄膜系太陽電池元件,係以黃銅礦系或CdTe系等的 化合物半導體太陽電池元件為佳《黃銅礦系半導體係 CuInGaSe2時,能夠使用cdS或ZnO作為緩衝層。 [第5實施形態] 第5圖係表示本發明的太陽電池模組的實施形態的另 外例子之剖面圖。 太陽電池模組5係具備:表面材,亦即玻璃基板16 ;背 面材,亦即玻璃基板16 ;被2片玻璃基板16夾住之樹脂層 40 ;在各玻璃基板16的樹脂層40側的表面形成之合計2層的 薄膜系太陽電池元件17 ;包圍樹脂層40的周圍之密封部 42 ;連接薄膜系太陽電池元件17並通過密封部42而延伸至 外部之電線44。又,上述表面材(亦即玻璃基板16)若當作第 2面材時,背面材(亦即玻璃基板16)係當作第1面材,又,上 述表面材(亦即玻璃基板16)係當作第1面材時,背面材(亦即 玻璃基板16)係當作第2面材。 作為本發明的玻璃基板,亦可取得在市場流通之具有 薄膜系太陽電池元件的玻璃基板而使用。 在第5實施形態,省略對與第3實施形態及第4實施形態 相同構造之說明。 (面材) 作為表面材,能夠使用與第1實施形態的表面材同樣的 透明基板,以圖示例的玻璃基板16為最佳。 作為背面材,能夠使用第2實施形態的表面材同樣的基 34 201122055 板(透明基板或非透明基板),以透明基板為佳,以圖示例的 玻璃基板16為更佳。 (薄膜系太陽電池元件) 表面材側的薄膜系太陽電池元件能夠藉由每次在透明 面材的表面將透明電極層、光電轉換層、背面電極層的各 層成膜時,進行圖案化來形成。 作為背面電極層的材料,為了使至少一部分的太陽光 透射至背面材側的薄膜系太陽電池元件,有必要使用具有 光透射性的材料(氧化銦錫、氧化錫等)。此時,薄膜半導體 係以非晶矽系半導體,亦即薄膜矽太陽電池元件為佳。 背面材側的薄膜系太陽電池元件能夠藉由每次在透明 面材的表面將背面電極層、光電轉換層、透明電極層的各 層成膜時,進行圖案化來形成。從利用來自透明電極層的 入射光方面而言,作為薄膜半導體,係以黃銅礦系或CdTe 系等的化合物半導體太陽電池元件為佳。 作為背面電極層的材料,要讓用以將光硬化性樹脂組 成物硬化之光線從背面材側透射時,係使用具有光透射性 的材料(氧化銦錫、氧化錫等)。 又,亦可在背面材使用與表面材同樣的透明基板。此 時,能夠將來自表面材及背面材的入射光利用於發電。 (作用效果) 在以上說明之本發明的積層體,因為密封部係由本發 明的密封部形成用硬化性樹脂組成物所構成,能夠充分地 維持密封部的高度。因此,能夠使被第1面材及第2面材夾 35 201122055 住之樹脂層的厚度為較厚。具體上能夠為1〇μηι〜3ηιηι的厚 度。又’因為密封部係由本發明的密封部形成用硬化性樹 脂組成物所構成,密封部係連續而無間隙。因此,在製造 時’不容易產生樹脂層的原料(亦即樹脂層形成用硬化性樹 脂組成物)從密封部的間隙漏出等的缺陷。 <積層體的製造方法> 本發明的積層體之製造方法係具備下述步驟(a)〜(d) 之方法。 (a) 在第1面材的表面之周緣部,塗布本發明的密封部 形成用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來形成未硬化的密封部之步驟 (但疋’在第1面材的表面形成有薄膜系太陽電池元件時, 係在形成薄膜系太陽電池元件側的表面,又,第1面材係顯 示元件時,係在顯示影像側的表面形成密封部)。又,上述 第1面材係有當作背面材之情形,亦有當作表面材之情形。 (b) 對被未硬化的密封部包圍的區域供給液狀的樹脂 層形成用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之步驟。 ⑷於請a以下的減壓環境下,在前述樹脂層形成用 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的上面重疊第2面材,而得_由第W 材、第2面材及未硬化的密封部將前述樹脂層形成用硬化性 樹脂組成物密封而成之積層物之步驟(但是,在第2面材的 表面形成有薄膜系太陽電池元件時 疋件時,係在形成薄膜系太陽 電池元件側的表面接觸樹脂層形成用硬化性樹脂组成物的 方式重疊’又,在第2面材的表面設置有防止反射膜時,係 以其背面側的表面接觸樹月旨層形成用硬化_㈣㈣的 36 201122055 方式重疊,又’在第2面材的表面設置有顯示裝置時,係以 顯示影像側接觸樹脂層形成用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的方式重 疊)。又,上述第2面材有當作表面材之情形,亦有當作背 面材之情形。 (d)將積層物放置在50kPa以上的壓力環境下之狀態使 未硬化的密封部及樹脂層形成用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硬化之 步驟。 本發明的製造方法係在減壓環境下在第1面材與第2面 材之間封入液狀的樹脂層形成用硬化性樹脂組成物,隨 後,在大氣壓環境下等高壓力環境下使被封入的樹脂層形 成用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硬化來形成樹脂層之方法。在減壓 下封入樹脂層形成用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並不是在第丨面材 與第2面材的間隙之狹窄廣闊的空間注入樹脂層形成用硬 化性樹脂組成物之方法,而是將樹脂層形成用硬化性樹脂 組成物供給至第1面材的大致全面,隨後,將第2面材重疊 而將樹脂層形成用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封人第1面材與第2面 材之間之方法。 下封入液狀的樹脂層形成用硬化性樹脂組 下樹脂層形成用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硬化之 作為在減壓 成物及在大氣壓 積層體的製造方、、么 y , 去’係例如能夠參照國際公開第 2〇〇8/81838唬手冊、國際公開第2009/16943號手冊(併入本 舍月)在透月積層體的製造方法及該製造方法所使用的光 硬化性樹脂組成物。 (步驟⑷) 37 201122055 首先,沿著第1面材的一方的表面之周邊部形成未硬化 的密封部。使用背面材或是使用表面材作為第1面材係任擇。 第1面材係未形成有薄膜系太陽電池元件之「面材」、 或作為顯示元件的保護板之「透明面板」時,形成未硬化 的密封部之面為2個表面中的何者係為任擇。2個表面的性 狀不同時等係選擇必要一方的表面。例如,在一方的表面 施行使與樹脂層的界面黏著力提升之表面處理時,係在該 表面形成未硬化的密封部。又,在另一方的表面設置防止 反射層時,係在該背面形成未硬化的密封部。 第1面材係形成有薄膜系太陽電池元件之「基板」時, 形成未硬化的密封部之表面,係形成有薄膜系太陽電池元 件側的表面。第1面材係顯示元件時,形成未硬化的密封部 的面係顯示影像側的表面。 在後述的步驟(c),未硬化的密封部係以成為樹脂層形 成用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不會從未硬化的密封部與第1面材 的界面、及未硬化的密封部與第2面材的界面漏出程度以上 的界面黏著力、及能夠維持形狀程度的硬度之方式形成為 佳。未硬化的密封部係使用本發明的密封部形成用硬化性 樹脂組成物並藉由印刷、分配器等塗布來形成。 又,為了保持第1面材及第2面材的間隔,亦可在密封 部形成用硬化性樹脂組成物添加規定粒徑的間隙物粒子。 (步驟(b)) 步驟(a)後,係將液狀的樹脂層形成用硬化性樹脂組成 物供給至被未硬化的密封部包圍的區域。 38 201122055 樹脂層形成用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的供給量係使用樹脂 層形成用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填充藉由密封部、第1面材及第 2面材所形成的空間,且係預先設定為將第1面材與第2面材 之間設為規定間隔(亦即將樹脂層設為規定厚度)程度之分 量。此時以預先考慮因樹脂層形成用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的 硬化收縮引起的體積減少為佳。因此,該分量係以樹脂層 形成用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的厚度係比樹脂層規定厚度較厚 若干之量為佳。 作為供給方法,可舉出將第1面材水平放置,並藉由分 配器、模頭塗布器等的供給手段,點狀、線狀或面狀地供 給之方法。 樹脂層形成用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的黏度係以0.05〜 50Pa,s為佳,以1〜20Pa.s為更佳。黏度為0.05Pa.s時,能夠 抑制後述單體(B’)的比率,能夠抑制樹脂層的物性降低。 又,因為低沸點的成分變少,以後述的減壓積層方法為佳。 黏度為50Pa.s以下時,氣泡不容易殘留在樹脂層。 樹脂層形成用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的黏度係在2 5 °C使用 E型黏度計來測定。 因為容易將黏度調整在前述範圍,作為樹脂層形成用 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係以含有1種以上具有硬化性基且數量 平均分子量為1000〜100000之低聚物(A’),及1種以上具有 硬化性基且分子量為125〜600之單體(B’),而且相對於低聚 物(A’)及單體(B’)的合計(100質量%)之中,單體(B’)的比率 係以40〜80質量%者為佳。 39 201122055 低聚物(A,)的數量平均分子量係以1000〜1〇〇〇〇〇為 佳,以10000〜70000為更佳。低聚物(A,)的數量平均分子量 為該範圍時,容易將樹脂層形成用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的黏 度調整為前述範圍。 低聚物(A,)的數量平均分子量之能夠藉由Gpc測定而 付到之換算聚本乙稀的數量平均分子量。又,在GPC測定, 未硬化的低分子量成分(單體等)的尖峰顯現時係將該尖峰 除外而求取數量平均分子量。 作為低聚物(A,)的硬化性基,為光硬化性時,可舉出加 成聚合性的不飽和基(丙烯醯氧基、甲基丙烯醯氧基等)、不 飽和基與硫醇基之組合等,為熱硬化性時,可舉出環氧基 等,就硬化速度快而言及能夠得到透明性高的樹脂層而 言,以選自由丙烯酿氧基及甲基丙稀醯氧基所組成群組之 至少1種的基為佳。又,相較於比較低分子量的單體(B,)之 硬化性基,因為在比較高分子量的低聚物(A,)之硬化性基, 其反應性料變為較低,單體(B,)的硬化會快速進展而組成 物整體的純急遽地提高,會有硬化反應變衫均勾的可 能性。為了得到均勻的_層,以將低聚物(A,)的硬化性基 設為反應性比較高的丙_氧基且將單體(B,)的硬化性基 設為反應性比較低的甲基丙_氧基為更佳。 作為低聚物(A ),從樹脂層形成用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的 硬化性、樹脂層的機械特性而言,以平均每丨分子具有以 〜4個硬化性基者為佳。 作為低聚物(A,),可舉出具有胺甲酸醋鍵的胺甲酸醋低 40 201122055 聚物、聚氧伸烷基多元醇的聚(曱基)丙烯酸酯、聚酯多元醇 的聚(曱基)丙烯酸酯等。就能夠藉由胺曱酸酯鏈的分子設計 等而廣泛地調整硬化後的樹脂之機械特性、與面材之黏著 性等而言,以胺甲酸醋低聚物為佳。 低聚物(A’)與單體(B’)的合計(100質量%)之中,低聚物 (A,)的比率係以20〜60質量%為佳,以30〜50質量%為更 佳。低聚物(A’)的比率為20質量%以上時,樹脂層的耐熱性 變為良好。低聚物(A’)的比率為60質量%以下時,樹脂層形 成用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的硬化性、面材與樹脂層的黏附性 變為良好。 單體(B,)的分子量係以125〜600為佳,以140〜400為更 佳。單體(B’)的分子量為125以上時,能夠抑制使用後述的 減壓積層方法製造積層體時之單體的發揮。單體(B’)的分子 量為600以下時,面材與樹脂層之黏附性變為良好。 作為單體(B,)的硬化性基,為光硬化性時係以加成聚合 性的不飽和基(丙烯醯氧基、甲基丙烯醯氧基等)、不飽和基 與硫醇基之組合等,熱硬化性時,可舉出環氧基,就硬化 速度快而言及能夠得到透明性高的樹脂層而言,以選自丙 烯醯氧基及曱基丙烯醯氧基之基為佳。又,相較於比較高 分子量的低聚物(A’)之硬化性基,因為在比較低分子量的單 體(B’)之硬化性基,其反應性容易變為較高,單體(B’)的硬 化會快速進展而組成物整體的黏性急遽地提高,會有硬化 反應變為不均勻的可能性。為了得到均勻的樹脂層,以將 單體(B’)的硬化性基設為反應性比較低的甲基丙烯醯氧基 41 201122055 且將低聚物(A,)的硬化性基設為反應性比較高的丙烯醯氧 基為更佳。 作為單體(B’),就樹脂層形成用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的硬 化性、樹脂的機械特性而言,以平均每1分子具有1〜3個硬 化性基者為佳。 就面材與樹脂層的黏附性而言,單體(B’)係以含有具有 羥基的單體(B3)為佳。 作為具有羥基的單體(B3),可舉出與密封部形成用硬 化性樹脂組成物之單體(B3)同樣者,以曱基丙烯酸2-羥基丁 西旨為特佳。 低聚物(A’)及單體(B’)的合計(100質量%)之中,單體 (B3)的比率係以15〜70質量%為佳,以20〜50質量%為更 佳。單體(B3)的比率係為15質量%以上時,樹脂層形成用硬 化性樹脂組成物的硬化性、面材與樹脂層之黏附性變為良 好。 就樹脂層的機械特性而言,單體(B ’)係以含有下述的單 體(B4)為佳。 單體(B4):具有碳數8〜22的烷基之甲基丙烯酸烷酯。 作為單體(B4),可舉出曱基丙烯酸正十二烷酯、曱基 丙烯酸正十八烷酯、甲基丙烯酸正二十二烷酯等,以曱基 丙稀酸正十二烧自旨、甲基丙稀酸正十八烧S旨為佳。 低聚物(A’)與單體(B’)的合計(100質量%)之中,單體 (B4)的比率係以5〜50質量%為佳,以15〜40質量%為更 佳。單體(B4)的比率為5質量%以上時,樹脂層的柔軟性變為 42 201122055 良好。 樹脂層形成用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可以是光硬化性樹月旨 組成物,亦可以是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作為樹脂層形成 用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就在低溫能夠硬化且硬化速度快而 言,以含有光聚合起始劑(c)之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為佳。 作為光聚合起始劑(C),可舉出與密封部形成用硬化性 樹脂組成物之光聚合起始劑(C)同樣者。 低聚物(A’)與單體(B’)的合計1〇〇質量份之中,光聚合 起始劑(C)的莖係以〇·〇1〜10質量份為佳,以〇.1〜2.5質量份 為更佳。 樹脂層形成用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係亦可按照必要而含 有聚合抑制劑、光硬化促進劑、鏈轉移劑、光安定劑(紫外 線吸收劑、自由基捕集劑專)、抗氧化劑、難燃劑、黏著性 提升劑(矽烷偶合劑等)、顏料、染料等的各添加劑,以含有 聚合抑制劑、光安定劑為佳。特別是藉由含有比聚合起始 劑少的量之聚合抑制劑’能夠改善樹脂層形成用硬化性樹 脂組成物的安定性且能夠調整硬化後的樹脂層之分子量。 (步驟(c)) 步驟(b)後,係將被供應樹脂層形成用硬化性樹脂組成 物後的第1面材放入減壓裝置,且將第1面材以硬化性樹脂 組成物的面為上面的方式水平放置在減壓裝置内的固定支 撐盤上。 在減壓裝置内的上部’係設置有能夠在上下方向移動 的移動支撐機構,並將第2面材安裝在移動支撐機構。在第 43 201122055 2面材的表面形成有薄膜系太陽電池元件時,係將形成有薄 膜系太陽電池元件側的表面朝下’又,第2面材係顯示元件 時,係將顯示影像側的表面朝下。在第2面材的表面設置有 防止反射層時,係將未形成有防止反射層側的表面朝ζ。 第2面材係放置在第1面材的上方且不與樹脂層形成用 硬化性樹脂組成物接觸的位置。亦即,第旧材上的樹脂層 形成用硬化性樹脂組成物與第2面材(形成有薄膜系太:電 池件時係薄膜系太陽電池元件)不接觸而使其相向。 又’亦可將能夠在上下方向移動的移動支撐機構設置 在減壓裝置内的下部,並在移動支撐機構上放置被供給硬 化性樹脂組成物後的第1面材。此時,第2面材係安裝在設 置於減壓裝置内的上部之固定支樓盤,且使以面材與第= 面材呈相對向。 又,亦可使用設置在減壓裝置内的上下之移動支撐機 構來支撐第1面材及第2面材雙方。 將第1面材及第2面材配置在規定位置後,將減壓裝置 的内部減壓而成為規定的減壓環境。若可能時亦可在減 壓操作中或成為規定的減壓環境後,在減壓裝置内,使第i 面材及第2面材位於規定位置。 減壓裝置的内部成為規定的減壓環境後,使用移動支 撐機構將所支撐的第2面材移動至下方,並使第2面材疊合 在第1面材上的樹脂層形成用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上。 藉由疊合,在被第1面材的表面(在第丨面材形成有薄祺 系太%電池元件時’係薄膜系太陽電池元件的表面,顯示 44 201122055 凡件時係第1面材的顯示影像側的表面)、第2面材的表面(在 第2面材形成有薄膜系太陽電池元件時,係薄膜系太陽電池 疋件的表面,顯示元件時係在第2面材顯示影像側的表 面)、及未硬化的密封部所包圍之空間内,將樹脂層形成用 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密封。 疊合時,藉由第2面材的自體重量、來自移動支撐機構 的推壓等,樹脂層形成用硬化性樹脂組成物被推壓擴展, 且樹脂層形成用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係充滿於前述空間内, 隨後,在步驟(d)曝露於高壓力環境時,能夠形成氣泡少或 無氣泡之樹脂層形成用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的層。以下,亦 將積層物記載為「積層前驅物」。 疊合時之減壓環境係l〇〇Pa以下,以l〇Pa以上為佳。減 壓環境過於低壓時,會有對於在樹脂層形成用硬化性樹脂 組成物所含有的各成分(硬化性化合物、光聚合起始劑、聚 合抑制劑、光安定劑等)產生不良影響之可能性。例如,減 壓環境過於低壓時,各成分有氣化之可能性,又,為了提 供減壓環境,會有費時之情形。減壓環境的壓力係以丨5〜 40Pa為更佳。 從第1面材與第2面材疊合的時點起至將減壓環境解除 時之時間係沒有特別限定’可以是將樹脂層形成用硬化性 樹脂組成物密封後,立刻解除減壓環境,亦可以是將樹脂 層形成用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密封後,繼續維持減壓狀態規 定時間。藉由將減壓狀態維持規定時間’樹脂層形成用硬 化性樹脂組成物在密閉空間内流動而第1面材與第2面材之 45 201122055 間的間隔變為均勻,即便提升環境壓力亦容易維持密封形 態。雖然維持減壓狀態的時間亦可以是數小時以上的長時 間,就生產效率而言,以1小時以内為佳,以10分鐘以内為 更佳。 在本發明的製造方法,為了將本發明的密封部形成用 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塗布來形成未硬化的密封部,能夠將在 步驟(C)所得到積層前驅物之樹脂層形成用硬化性樹脂組成 物的厚度設為比較厚之ΙΟμίΏ〜3mm。 (步驟(d)) 在步驟(c)解除減壓環境後,將積層前驅物放置在環境 壓力為50kPa以上的壓力環境下。 將積層前驅物放置在環境壓力為50kPa以上的壓力環 境下時,因為藉由上升的壓力,第1面材與第2面材係在黏 附方向被推壓,所以積層前驅物内的密閉空間若有氣泡存 在時,樹脂層形成用硬化性樹脂組成物會往氣泡流動,密 閉空間整體係被樹脂層形成用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均勻地填充。 壓力環境係通常為80k〜120kPa。壓力環境係可以是大 氣壓環境,亦可以是比其高的壓力。就不需要特別的設置 亦能夠進行樹脂層形成用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硬化等之操作 而言,以大氣壓環境為最佳。 從將積層前驅物放置在50kPa以上的壓力環境下之時 點至樹脂層形成用硬化性樹脂組成物開始硬化之時間(以 下記載為高壓保持時間)係沒有特別限定。將從減壓裝置取 出積層前驅物並移動至硬化裝置,至開始硬化之程序在大 46 201122055 衣兄下進仃時’該程序所需要時間為高壓保持時間。 &置於大氣壓環境下已無氣泡存在於積層 &驅物的㈣空間内時’或是該程序期間氣泡消失時能 夠=刻使㈣層形賴硬化性樹脂喊物硬化。至氣泡消 而要、〗的If况’係、將積層前驅物保持在皿h以上的壓 直、—驅物的氣泡消失為止。又,因為即便高壓保 ㈣通常不會產生障礙,因程序上的其他必要性 亦可支曰長㈣保持時間。高壓保持時間係可以是1天以上的 長時間桄生產效率而言,以6小時以内為佳,以1小時以 内為更佳❿且就生產效率進-步提高而言,以10分鐘以内 為特佳0 隨後,藉由使樹脂層形成用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硬化, =夠升陽電池模組的封止材亦即樹脂層或顯示裝置的 不兀’、保護板接合之樹脂層來製造積層體。此時,由 成用硬化性樹脂-成物所形成的未硬化的密封 是樹脂層形成用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硬化之同時 亦可以是在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硬化之前⑽ 性樹::==::1組成物及密封部形成用硬化 中的光硬彳卜成物時,係對積層前驅物 u w W脂組成物照射光線岐其硬化。例如,03 iL= 紫外線燈、高壓水銀燈等)的紫外線或短波線的 可見先而使光硬純樹職成物硬化。 光線係從第1㈣(形成««域電池元件時亦包 47 201122055 3 4膜系太陽電池元件)及第2面材(形成有薄膜系太陽電池 元件時亦包含薄膜系太陽電池元件)之中具有光透射性之 側照射。雙方都具有光透射性時,亦可從兩側照射。 為顯示裝置時,雖然能夠藉由使透射型的顯示元件動 作來得到光透射性,但是因為在未使其動作狀態係多半不 具有光透射性,係從當作保護板的透明面材照射使其硬化 之光線。使用非動作時呈透明狀態之透射_散射型的顯示元 件時,亦能夠利用來自顯示元件側的光線。 作為光線,係以紫外線或45〇nm以下的可見光為佳。特 別疋在透明面材設置有防止反射層且防止反射層或形成有 防止反射層之透明樹脂薄膜係不透射紫外線時,有必要使 用可見光來硬化。 在透明面材的周邊部設置印刷遮光部,在被挾持在印 刷遮光部及顯示元件之區域存在未硬化的密封部或樹脂層 形成用硬化性樹驗成物時,只藉由來自透明面材的印刷 遮光部以外的開口部之光線,會有無法充分地硬化之可能 性。此時,以從顯示元件的側面照射紫外線或幻此爪以下的 可見光來使未硬化的密封部及樹脂層形成用硬化性樹脂組 成物硬化為佳。作為從側面照射的光源,可使用利用來自 透明面材側的光照射之㈣,就光源配置空間而言,以使 用發射紫外線或450nm以下的可見光之LED為佳。作為光照 射的步驟,可以從透明面材照射光線後,從顯示元件的側 面照射光線,其相反或是同時照射光線亦可,為了更促進 在印刷遮光部之未硬化的密封部或樹脂層形成用硬化性樹 48 201122055 脂組成物的光硬化,以生^ 面同 死從侧面日3细_也 時從透明面材側照射光絝、 ’、、、丨光線’或疋與側 上述的步驟⑷係在進^于^驟, 裝置的減壓室的減壓解除,二(C)後的減壓裝置,將減壓 的壓力例如為大氣壓,並將錢❹财為8Gk〜12〇kPa 前驅物的未硬化的_& ^壓力%境下施行使前述積層 在封4及則述樹脂層 組成物硬化之處理亦可 4用更化_月曰 w £ 次者亦可攸進行步驟(Ο後的減壓 裝置,移動至另外的硬化#押壯κ ^ 更化處理裝置,並將該減壓室調整為 80k〜12GkPa_力’並在該壓力環境下施行使前述積層前 驅物的未硬化的密封部及前述樹脂層形成用硬化性樹月旨組 成物硬化之處理。 [具體例] 在本發明的製造方法,使用背面材或表面材作為第1面 材係任擇。因此,第2實施形態的顯示裝置及第3〜5的實施 形態的太陽電池模組(圖示例)時,按照第1面材之選擇,各 自能夠依照以下的2種類之方法來製造。 關於第2實施形態: (β-l)使用顯示元件(背面材)作為第1面材,並使用當 作保護板之透明面材1 〇 (表面材)作為第2面材之方法。 (β-2)使用當作保護板之透明面讨1〇(表面材)作為第1 面材,並使用顯示it件(背面材)作為第2面材之方法。 關於第3實施形態: (γ-l)使用透明面材1〇(背面材)作為第1面材,並使用 玻璃基板16 (表面材)作為第2面材之方法 49 201122055 (γ-2)使用玻璃基板16 (表面材)作為第1面材,並使用 透明面材10(背面材)作為第2面材之方法。 關於第4實施形態: (δ-l)使用玻璃基板16 (背面材)作為第1面材,並使用 透明面材10(表面材)作為第2面材之方法。 (δ-2)使用透明面材10(表面材)作為第1面材,並使用 玻璃基板16 (背面材)作為第2面材之方法。 關於第5實施形態: (ε-l)使用玻璃基板16 (背面材)作為第1面材,並使用 玻璃基板16 (表面材)作為第2面材之方法。 (ε-2)使用玻璃基板16 (表面材)作為第1面材,並使用 玻璃基板16(背面材)作為第2面材之方法。 以下將方法(β-l)作為例子,並使用圖式具體地說明使 用作為顯示裝置之第2實施形態的積層體之製造方法。 (步驟⑷) 如第6圖及7圖所示,使用分配器(省略圖示)等沿著顯示 元件50(第1面材)的周緣部塗布本發明的密封部形成用光硬 化性樹脂組成物而形成未硬化的密封部12。 在顯示元件的外周部,會有配置用以傳達使顯示元件 動作的電信號之F P C等的佈線構件之情形。在本發明的製造 方法保持各面材時,就使佈線構件的配置容易而言,以將 顯示元件配置在下側作為第1面材為佳。 (步驟(b)) 隨後,如第8、9圖所示,對被顯示元件50的未硬化的 50 201122055 密封部12所包圍之矩形區域13供給樹脂層形成用光硬化性 樹脂組成物14。樹脂層形成用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14的供 給i係預先設定為使用樹脂層形成用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 14填充藉由未硬化的密封部12、顯示元件50及透明面材 10(參照第9圖)所密封的空間程度之量。 樹脂層形成用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14的供給係如第 8、9圖所示,將顯示元件5〇水平放置在下平台18上並藉 由在水平方向移動的分配器20將樹脂層形成用光硬化性樹 脂組成物14以線狀、帶狀或點狀地供給來實施。 分配器20係藉由一對進給螺絲22及與螺絲22正交的進 给螵絲24所構成之眾所周知的水平移動機構,區域丨3的全 範圍能夠水平移動。又,亦可使用模具塗布器代替分配器 20 〇 (步驟(c)) 隨後,如第10圖所示,將顯示元件5〇(第丨面材)及透明 面板10(第2面材)搬入減壓裝置26内。在減壓裝置26内的上 部,係配置具有複數吸附墊32之上平台30,在下部係設置 有下平台3卜上平台30係藉由氣缸34而能夠被上下移動。 透明面板1G係被安裝在吸附墊32。顯示元件5◦係以被 供給有樹脂層形成用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14的面作為上面 而被固定在下平台31上。 隨後,藉由真空泵28吸引減壓裝置26内的空氣。減壓 裝置2 6内的環境壓力係例如達到i 5〜卿a的減壓環境後, 在藉由上平台3G的吸㈣32吸附保持透明面板1()的狀態, 51 201122055 使氣紅34動作並使其朝向在下面待機的顯示元件%下降。 然後,使_元件5〇及透明叫職過未硬化的密封部12 而疊合並構成積層純物’且在減壓環境下保持積層前驅 物規定時間。 又,顯不兀件50對下平台31之安裝位置,吸附墊 個數、透明面板相對於上平㈣之安裝位置等,能夠按照 顯示元件5G及透明面板1〇的尺寸、形狀等來適當地調整。 (步驟(d)) 隨後,使減壓裝置26的内部例如大氣壓後,將積層前 驅物攸減壓裝置26取出。將積層前驅物放置在大氣壓環境 下時,藉由大氣壓推壓積層前驅物的顯示元件5〇側的表面 及透明面板10側的表面,密閉空間内的樹脂層形成用光硬 化性樹脂組成物14被顯示元件5〇及透明面板1〇加壓。藉由 該壓力,密閉空間内的樹脂層形成用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 14流動,而密閉空間整體被樹脂層形成用光硬化性樹脂組 成物14均勻地填充。隨後,藉由從積層前驅物的侧面及透 明面板10側照射紫外線,使積層前驅物内部的未硬化的密 封部12及樹脂層形成用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14硬化來製造 顯示裝置2。 以上’以方法(β-l)的情況作為例子而具體地說明了本 發明的積層體之製造方法,其他方法(β_2、γ-1、γ-2、δ-1、 δ-2、ε-1、ε_2)的情況’和實施形態1的透明積層體(α)的情 況亦能夠同樣地來製造積層體。 (作用效果) 52 201122055 在以上說明之本發明的積層體之製造方法,因為係將 本發明的密封部形成用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塗布而形成未硬 化的密封部,能夠充分地維持未硬化的密封部的高度。因 此,能夠使形成被挾持在第丨面材及第2面材夹住的樹脂層 之樹脂層形成用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的厚度為較厚。具體 地,月b夠使该厚度為1〇μπι〜3mm。又,因為係塗布本發明 的岔封部形成用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來形成未硬化的密封 部,未硬化的密封部係連續而無間隙。因此,在製造時不 容易產生樹脂層的原料(亦即樹脂層形成用硬化性樹脂組 成物)漏出等的缺陷。 又,依照本發明的製造方法,能夠使樹脂層中不發生 氣泡而製造比較大面積的太陽電池模組及顯示裝置。假設 於減壓下在經密封的樹脂層形成用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中殘 留有氣泡,在硬化前的高壓力環境下,亦會對樹脂層形成 用硬化性樹脂組成物施加該壓力,其氣泡體積減少且氣泡 容易消失。認為例如在lOOPa下被密封的樹脂層形成用硬化 性樹脂組成物中的氣泡中的氣體體積若在1〇〇kpa時,會成 為1/1000。因為氣體亦會溶解於樹脂層形成用硬化性樹脂 組成物,所以微小體積的氣泡中之氣體會迅速地溶解在樹 脂層形成用硬化性樹脂組成物而消失。 又,對密封後的樹脂層形成用硬化性樹脂組成物施加 大氣壓的壓力,因為液狀的樹脂層形成用硬化性樹脂組成 物係流動性的組成物,在薄膜系太陽電池元件的表面該壓 力均勻地分布,對接觸樹脂層形成用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之 53 201122055 薄膜系太陽電池元件的表面之一部分不會施加其以上的應 力,所以損傷薄膜系太陽電池元件或顯示元件的可能性 少。又,樹脂層形成用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係光硬化性樹脂 組成物時,因為硬化不需要高溫度,所以高溫引起損傷薄 膜系太陽電池元件或顯示元件的可能性亦少。 而且,藉由樹脂層形成用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硬化之樹 脂層與薄膜系太陽電池元件或面材、或顯示元件或透明面 板之界面黏著力,係比藉由熱炫接性樹脂的炫接之界面黏 著力高。而且,將流動性的樹脂層形成用硬化性樹脂組成 物加壓使其黏附在薄膜系太陽電池元件或面材的表面、或 是顯示元件或透明面板的表面,且在該狀態下使其硬化, 在能夠得到高界面黏著力之同時,對於薄膜系太陽電池元 件或面材的表面能夠得到均勻的黏接,且部分性界面黏著 力低落之情形亦較少。因此,在樹脂層的表面發生剝離之 可能性低,而且因界面黏著力不充分致使水分或腐触性氣 體侵入之可能性亦少。 而且,相較於在2片面材之間的狹窄且廣闊面積的空間 注入流動性的樹脂層形成用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之方法(注 入法),氣泡的產生少且能夠在短時間填充樹脂層形成用硬 化性樹脂組成物。而且,樹脂層形成用硬化性樹脂組成物 的黏度限制少,而能夠容易地填充高黏度的樹脂層形成用 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因此,能夠使用含有樹脂層的強度提 高之比較高分子量的硬化性化合物之高黏度的樹脂層形成 用硬化性樹脂組成物。 54 201122055 實施例 以下’顯示用以確認本發明的有效性而實施的例子。 例1係實施例,例2、3係比較例。 (數量平均分子量) 低聚物的數量平均分子量係使用GPC裝置(TOSOH公 司製、HLC-8020)來求取。 (黏度) 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的黏度係使用E型黏度計(東機產 業公司製、RE-85U)來測定。 (凝膠分率) 使用下述的方法來求取凝膠分率作為硬化物的硬化程 度的指標》 採取0.4g硬化物,並在l〇〇mL的曱苯於25°C下浸潰24 小時後,將曱苯過濾分離並在l〇〇°C下使殘留固體成分乾燥 1小時且測定乾燥質量’並且由下式算出凝膠分率。 凝膠分率(%)=浸潰後的乾燥質量(g)/0 4(g)xi〇〇。 (霧度值) 霧度值係使用東洋精機製作所製的HAZEGUARD π, 並依照ASTMD1003測定來求取。 [例1] (顯示元件) 將液晶顯示元件從市售的32型液晶電視影像接收機 (PC DEPOT CORPORATION公司製、hdv_32WX2D-V)取 出。液晶顯不7L件係長度712mm、寬度412mm、厚度為約 55 201122055 2mm。在液晶元件的兩面係貼合有偏光板,且在長邊的一 側係接合有6片驅動用FPC而且在FPC的端部係接合有印刷 佈線板。影像顯示區域長度696mm、寬度390mm。將該液 晶顯不元件設作顯不元件A。 (玻璃板) 在長度794mm、寬度479mm、厚度為3mm的鹼石灰玻 璃的一方表面的周緣部,以開口部為長度698mm、寬度 392mm的方式使用含有黑色顏料的陶瓷印刷形成印刷遮光 部。隨後’在印刷遮光部的背面之全面在隔著保護膜的狀 態貼合防止反射膜(日本油脂公司製、REALOOK X4001), 來製造作為保護板之玻璃板B。 (密封部形成用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 將使用環氧乙烷將分子末端改性而成之2官能的聚丙 二醇(由羥值算出的數量平均分子量:4000)及六亞甲基二異 氰酸酯以6對7的莫耳比混合,隨後,使用丙烯酸異莰酯(大 阪有機化學工業公司製、IBXA)稀釋後,藉由在錫化合物之 觸媒的存在下使其於70°C反應而得到的預聚合物,以大致1 對2的莫耳比添加丙烯酸2_羥基乙酯並使其在7〇^反應,來 得到以30質量%的丙烯酸異莰酯稀釋而成的胺甲酸酯丙稀 酸酿低聚物(以下、低聚物(A)。記載為UC-1)溶液。UC-1的 硬化性基數為2 ’數量平均分子量為約55〇〇〇。ucq溶液在 6〇°C之黏度為約580Pa.s。 將90質量份UC-1溶液及1〇質量份曱基丙烯酸2_羥基丁 酉旨(共榮社化學公司製、LIGHT-ESTERHOB)均勻地混合而 56 201122055 得到混合物(如此進行而製造的混合物之分子量為125〜 600的單體(B)的比率:37質量%)。將100質量份該混合物、 1質量份1-羥基-環己基-苯基-酮(光聚合起始劑、CIBA SPECIALTY CHEMICALS公司製、IRGACURE 184)、0.1 質量份雙(2,4,6-三甲基苯甲醯基)-苯基氧化膦(光聚合起始 劑、CIBA SPECIALTY CHEMICALS公司製、IRGACURE 819)、0.04質量份2,5-二-第三丁基氫醌(聚合抑制劑)及0.3 質量份紫外線吸收劑(CIBA SPECIALTY CHEMICALS公司 製TINUVIN 109)均勻地混合來得到密封部形成用光硬化 性樹脂組成物C。 在將密封部形成用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C放入容器後 的狀態,設置於減壓裝置内且將減壓裝置内減壓至約 20Pa ’保持10分鐘來進行脫泡處理。測定密封部形成用光 硬化性樹脂組成物C在25。(:的黏度時,為約1400Pa.s。 隨後’在一對鹼石灰玻璃(100x100mm、厚度為2mm), 以厚度為約1mm的方式挾持密封部形成用光硬化性樹脂組 成物C’並用化學燈(chemicai iarnp)照射365nm的光強度為 2mW/Cm2的紫外線而得到硬化物。求取硬化物的凝膠分率 時為91%,硬化性良好。 (樹脂層形成用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 I5返後’將使用環氧乙院將分子末端改性而成之2官能的 聚丙二醇(由羥值算出的數量平均分子量:4000)及異佛爾酮 二異氰酸酯以4對5的莫耳比混合,隨後藉由在錫化合物之 觸媒的存在下使其於7(rc反應而得到的預聚合物,以大 57 201122055 對2的莫耳比添加丙烯酸2-羥基乙s旨並使其在70°C反應,來 得到胺曱酸酯丙稀酸酯低聚物(以下’記載為UA-2)。UA-2 的硬化性基數為2,數量平均分子量為約24000。在25°C之 黏度為約830Pa‘s。 將40質量份UA-2及24質量份甲基丙烯酸2-羥基丁酯 (共榮社化學公司製、LIGHT-ESTERHOB)、36質量份曱基 丙烯酸正十二烷酯均勻地混合得到混合物,在100質量份該 混合物混入0.2質量份雙(2,4,6-三曱基苯曱醯基)-苯基氧化 膦(光聚合起始劑、CIBA SPECIALTY CHEMICALS公司 製、IRGACURE 819)、0.04質量份2,5-二-第三丁基氫醌(聚 合抑制劑)、1質量份1,4-雙(3-氳硫基丁醯氧基)丁烷(鏈轉移 劑、昭和電工公司製、KARENZ MT BD-1)及0.3質量份紫 外線吸收劑(CIBA SPECIALTY CHEMICALS公司製 T1NUVIN 109)並均勻地混合來得到樹脂層形成用光硬化性 樹脂組成物D。 在將樹脂層形成用光硬化性樹脂组成物D放入容器後 在開放狀態設置減壓裝置,並且藉由將減壓裝置内減壓至 、’勺20Pa且保持1〇分鐘來進行脫泡處理。测定樹脂層形成用 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1)在25。(;:下的黏度時為i 7pa.s。 (步驟(a)) 將作為第2面材之顯示元件A的影像顯示區域的外側約 5_左右的位置之全周範圍,使用分配器以寬度約1mm、 塗布厚度約G.6mm的方式塗布密封部形仙光硬化性樹脂 組成物C,來形成未硬化的密封部。 58 201122055 (步驟(b)) 在被塗布於顯示元件A的影像顯示區域的外周之未硬 化的密封部的内側區域,使用分配器以總質量為125g的方 式在複數位置供給樹脂層形成用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D。 在供給樹脂層形成用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D的期間,未 硬化的密封部的形狀係能夠維持。 (步驟(c)) 將顯示元件A以樹脂層形成用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D 的面為上面的方式水平放置在設置有一對平台的升降裝置 之減壓裝置内的下平台的上面。 將作為第1面材的玻璃板B,以形成有印刷遮光部側的 表面與顯示元件A呈相對向的方式,使用靜電吸盤使其保持 在減壓裝置内的升降裝置的上平台之下面。保持位置係從 上面觀看時使玻璃板B之無印刷遮光部的開口部與顯示元 件A的衫像顯示區域為具有1 mm的餘裕度(margin)而成為同 位置’且使在垂直方向係與顯示元件A的距離為3〇ηιηι。 將減壓裝置設為密封狀態且係排氣至減壓裝置内的壓 力為約15Pa。使用減壓裝置内的升降裝置使上下平台接 近,並將顯示元件厶與玻璃板B隔著樹脂層形成用光硬化性 樹脂組成物D而使用2kpa的壓力壓黏且保持i分鐘。將靜電 吸盤除靜電並使__從上平台分離,以約Η秒將減壓裝 置内U復至大氣壓’來得到藉由顯示元件A、玻璃板B及未 硬化的密物_旨層幵彡成用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D密封 而成之積層前驅物E。 59 201122055 在積層前驅物E之未硬化的密封部的形狀係大致能夠 維持初期的狀態。 (步驟(d)) 在積層前驅物E之設置於顯示元件A的周緣部之未硬 化的密封部(密封部形成用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C),從顯示 元件A的側方’使用將發光主波長為約390nm的紫外線LED 線狀裝配而成的紫外線光源,對未硬化的密封部的全周範 圍照射光線10分鐘來使密封部硬化,並將積層前驅物E保持 水平且靜置約1 〇分鐘。 從積層則驅物E的玻璃板B側的面,由化學燈均勻地吗 射紫外線及450nm以下的可見光,使樹脂層形成用光硬化性 樹脂組成物D硬化而形成樹脂層,來得到顯示裝置F。顯示 裝置F係儘管不需要除去氣泡的步驟(使用先前的注入法來 製造時係必需的)’在樹脂層中亦無法確認有殘留的氣泡等 之缺陷。又,亦無法確認有樹脂層形成用光硬化性樹脂組 成物從密封部漏出等之缺陷。又,樹脂層的厚度係達成目 標之厚度(約0.4m)及寬度(約lmm)。 使用大致相同尺寸的玻璃板代替顯示元件A並同樣地 製造透明積層體,測定無印刷遮光部的部分之霧度值時為 1〇/〇以下,係透明度高且良好者。 將顯示元件F放回經取出液晶元件後之液晶電視影像 接收機的框體,並將佈線再接合且接上電源時,相較於當 初’能夠得_示對比高的影像。即便使辭指強按影像 顯示面,影像衫會雜亂,玻璃_係有效地保護著顯示元 60 201122055 件A。 (例2) (密封部形成用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 將使用環氧乙烷將分子末端改性而成之2官能的聚丙 二醇(由羥值算出的數量平均分子量:4000)及六亞甲基二異 氰酸酯以6對7的莫耳比混合,隨後,使用甲基丙烯酸正十 二烷酯稀釋後,藉由在錫化合物之觸媒的存在下使其於7〇 °C反應而得到的預聚合物,以大致1對2的莫耳比添加丙稀 酸2-羥基乙S旨並使其在70°C反應’來得到以1〇質量%的甲義 丙烯酸正十二烷酯稀釋而成的胺曱酸酯丙烯酸酯低聚物 (以下、記載為UC-3)溶液。UC-3的硬化性基數為2,數量平 均分子量為約45000。UC-3溶液在60°C之黏度為約650Pa.s。 將96質量份UC-3及4質量份基丙烯酸正十二烧g旨均勾 地混合而得到混合物(如此進行而製造的混合物之分子量 為125〜600的單體(B)的比率:13.6質量%)。將1〇〇質量份 該混合物、0.1質量份雙(2,4,6-三甲基苯曱醯基)-笨基氧化膦 (光聚合起始劑、CIBA SPECIALTY CHEMICALS公司製、 IRGACURE 819)、0_04質量份2,5-二-第三丁基氫醌(聚合抑 制劑)及0.3質量份紫外線吸收劑(CIBA SPECIALTY CHEMICALS公司製TINUVIN 109)均勻地混合來得到密 封部形成用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G。 在將密封部形成用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G放入容器後 的開放狀態設置減壓裝置,並且藉由將減壓裝置内減壓至 約20Pa且保持1〇分鐘來進行脫泡處理。測定密封部形成用 61 201122055 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G在2 5 〇c的黏度時為丨3 〇 〇 p a s。 fW後在一對驗石灰玻璃(l〇〇xl〇〇mm、厚度為2mm), 以厚度為約lmm的方式挾持密封部形成用光硬化性樹脂組 成物G ,並用化學燈照射365nm的光強度為2mW/cm2的紫外 線而得到硬化物。求取硬化物的凝膠分率時為66%,係硬 化性不充分。 [例3] (密封部形成用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 將80質量份例1所使用的UA-2、10質量份曱基丙烯酸2-經基丁醋(共榮社化學公司製、ught_ESTErhob)、10質 量份甲基丙烯酸正十二烷酯均勻地混合,在1〇〇質量份該混 合物’將0.2質量份雙(2,4,6-三曱基苯曱醯基)-苯基氧化膦 (光聚合起始劑、CIBA SPECIALTY CHEMICALS公司製、 IKGACURE 819)、〇.〇4質量份2,5-二-第三丁基氫醌(聚合抑 制劑)及0.3質量份紫外線吸收劑(CIBa SPECIALTY CHEMICALS公司製TINUVIN 109)均勻地混合來得到密 封部形成用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Η。 在將密封部形成用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Η放入容器後 在開放狀態設置減壓裝置,並且藉由將減壓裝置内減壓至 約20Pa且保持1〇分鐘來進行脫泡處理。測定密封部形成用 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Η在25。(:下的黏度時為400Pa.s。 (步驟(a)) 在橫跨將顯示元件A的影像顯示區域的外側約5mm左 右的位置之全周範圍,使用分配器以寬度約lmm、塗布厚 62 201122055 度約〇·6_的方式塗布密封部形成用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 Η ’來形成未硬化的密封部。 但是’僅2分鐘後,密封部形成用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 Η係開始往密封。ρ的寬度方向擴展而無法維持未硬化的密 封部的形狀。 又’另外的密封部形成用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在25<t 之黏度:3200Pa.s)係無法均勻地塗布密封部。 產業之可利用性 在製造將被挾持在第i面材及第2面材之間的樹脂層形 成用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於其周圍被密封部包圍的狀能 使其硬化之積層體(夾層朗、顯示裝置、太陽電池組件等) 時,本發明的密封部形成用光硬化性樹脂組戍物作為用乂 形成該密封部之材料係有用的。 又’將2009年10月30日提出申請的曰 口本特許出願 2009_25〇335號公報的說明書、申請專利範圍 圖式及摘要 的全部内容引用於此,並併入作為本發明的揭示 【圖式簡單説明】 第1圖係表示本發明的透明積層體的 例子之剖面圖。 實施形態 之一個 態之一個例 第2圖係表示本發明的顯示裝置的實施形 子之剖面圖。 實施形態之其 第3圖係表示本發明的太陽電池模組的 他例子之剖面圖。 第4圖係表示本發明的太陽電池模組的實施形態之其 63 201122055 他例子之剖面圖。 第5圖係表示本發明的太陽電池模組的實施形態之其 他例子之剖面圖。 第6圖係表示本發明的積層體的製造方法的步驟(a)的 情形之一個例子之平面圖。 第7圖係表示本發明的積層體的製造方法的步驟(a)的 情形之一個例子之剖面圖。 第8圖係表示本發明的積層體的製造方法的步驟(b)的 情形之一個例子之平面圖。 第9圖係表示本發明的積層體的製造方法的步驟(b)的 情形之一個例子之剖面圖。 第10圖係表示本發明的積層體的製造方法的步驟(c)的 情形之一個例子之剖面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 .透明積層體 2.. .顯示裝置 3.. .太陽電池模組 4.. .太陽電池模組 5.. .太陽電池模組 10.. .透明面材 12.. .未硬化的密封部 13.. .區域 14.. .樹脂層形成用光硬化性 樹脂組成物 16.. .玻璃基板 17.. .薄膜系太陽電池元件 18.. .下平台 20.. .分配器 22.. .螺絲 24.. .進給螺絲 26.. .減壓裝置 28.. .真空泵 30.. .上平台 31.. .下平 32.. .吸附墊 34.. .氣缸 64 201122055 40.. .樹脂層 42.. .密封部 44.. .電線 50.. .顯示元件 51.. .偏光板 52.53.. .透明面材 54.. .軟性印刷佈線板 55.. .遮光印刷部 65

Claims (1)

  1. 201122055 七、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密封部形成用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其係用以形成包 圍一層的周圍的密封部之硬化性樹脂組成物,該層係由 被挾持在第1面材及第2面材之間的液狀物所構成者,甘中 該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在25 t的黏度為5〇〇〜 3000Pa.s。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密封部形成用硬化性樹脂組成 物’其中該液狀物係樹脂層形成用硬化性樹脂組成物。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i或2項之密封部形成用硬化性樹脂組 成物,其中該被挾持在第1面材及第2面材之間的樹脂層 形成用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在以密封部包圍其周圍的狀 態下使其硬化來製造積層體時,該密封部形成用硬化性 樹脂組成物係被使用於形成該密封部。 4_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之密封部形成用硬化 性樹脂組成物,其中含有: 1種以上之具有硬化性基且數量平均分子量為 30000〜looooo之低聚物(A);及 1種以上之具有硬化性基且分子量為125〜600之單 體(B);而且 在低聚物(A)與單體(B)的合計(100質量。/。)中,該單 體(B)的比率為15〜50質量%。 5.如申凊專利圍第4項之密封部形成用硬化性樹脂組成 物,其中硬錄基麵自由叫醯氧基及p基丙稀醯氧 基所組成群組之至少〗種的基。 66 201122055 6.如申凊專利範圍第4或5項之密封部形成用硬化性樹脂 組成物,其中 低聚物(A)的硬化性基為丙烯醯氧基, 單體(B)的硬化性基為曱基丙烯醯氧基。 7_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至6項中任一項之密封部形成用硬化 性樹脂組成物,其中低聚物(A)為胺甲酸酯低聚物(A〖)。 8. 如申凊專利範圍第7項之密封部形成用硬化性樹脂組成 物,其中 作為單體(B)者,係含有不具有與異氰酸酯基反應 的基之單體(B1),且 胺曱酸酯低聚物(A1)係在單體(B1)的存在下,使多 元醇與聚異氰酸醋反應而得到具有異氰酸醋基之預聚 合物後,使該預聚合物的異氰酸酯基與具有會與異氰酸 s旨基反應的基及硬化性基之單體(B2)反應而得到者。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至8項中任—項之密封部形成用硬 化性樹脂組成物,其中作為單體⑻者,係含有具抛 基的單體(B3)。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至9項中任—項之密封部形成用硬 化性樹脂組成物’其係含有光聚合起始劑(c)之光硬化 性樹脂組成物。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密封部形成用硬化性樹脂組 成物,其中作為光聚合起始劑(C)者,係含有2種以上之 不同吸收波長區域的光聚合起始劑。 12. —種積層體’其係具備: 67 201122055 第1面材及第2面材; 被前述第1面材及前述第2面材夾住之樹脂層;及 包圍前述樹脂層的周圍之密封部;立中 —前述密封部係由在抑的黏度為5〇〇〜雇^之 检Z形相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的硬化物所構成。 13.如申凊專利範圍第丨2 ^ ^n 、積層體,其中前述密封部之寬 度為0.3〜Srmn,且係由密 的硬化物所構成。形成用硬化性樹脂組成物 1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 度為¥〜3_,且 ^、中前述密封部之厚 物的硬化物所構成。、^形成用硬化性樹脂組成 1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積 備: ’其係透明積層體,具 及材之第1吨及第2面材; 及f:材夹住之樹脂層;及包圍樹脂層的周圍=1面材 備: 員之積層體’其係顯示巢置,具 一方為透明面材且另一方一 第2面材;被第1面材及糾材第1面材及 樹脂層的周 圍之密封部。〃之樹脂層;及包圍 Π·如申請專利範_12項之積層體 具備: ,、係太陽電池模組, 至乂 —方為透明面材之第i面材及 面材及第2面材夾住之樹脂層 ,破第1 第1面材及第2面材之 68 201122055 中至少一方的面材的樹脂層側的表面形成之薄膜系太 陽電池元件;及包圍樹脂層的周圍之密封部。 1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積層體,其係顯示裝置,具 備: ’、 至少一方為透明面材之第丨面材及第2面材;被第^ 面材及第2面材夾住之樹脂層;在第〗面材及第2面材之 中至少一方的面材的樹脂層側的表面形成之顯示元 件;及包圍樹脂層的周圍之密封部。 19· 一種積層體之製造方法,係藉由: (a) 在第1面材的表面之周緣部,塗布在乃亡的黏度 為500〜3000Pa.s之密封部形成用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來 形成未硬化的密封部; (b) 對被前述未硬化的密封部包圍的區域供給液狀 的樹脂層形成用硬化性樹脂組成物; (c) 於lOOPa以下的減壓環境下,在前述樹脂層形成 用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的上面重疊第2面材,而得到藉由前 述第1面材、前述第2面材及前述未硬化的密封部將前述 樹脂層形成用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密封而成之積層物;及 (d) 將則述積層物放置在5〇砂3以上的壓力環境下 之狀態,並使前述未硬化的密封部及前述樹脂層形成用 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硬化; 來製造具備前述第1面材及前述第2面材、被前述第 1面材及前述第2面材夾住之樹脂層、及包圍前述樹脂層 的周圍的密封部之積層體。 69 201122055 2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之積層體之製造方法,其中在步 驟(c)所得到的積層物中的樹脂層形成用硬化性樹脂組 成物之厚度為ΙΟμηι〜3mm。 70
TW099137448A 2009-10-30 2010-10-29 Curable resin composition for sealing portion formation, laminate,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for TW201122055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50335 2009-10-3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22055A true TW201122055A (en) 2011-07-01

Family

ID=439221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9137448A TW201122055A (en) 2009-10-30 2010-10-29 Curable resin composition for sealing portion formation, laminate,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for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2) US20120211080A1 (zh)
EP (1) EP2495298A4 (zh)
JP (1) JPWO2011052747A1 (zh)
KR (1) KR20120091126A (zh)
CN (1) CN102597155A (zh)
TW (1) TW201122055A (zh)
WO (1) WO201105274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100725B1 (en) 2006-12-28 2012-09-19 Asahi Glass Company, Limited Process for producing a transparent laminate
WO2014017328A1 (ja) * 2012-07-23 2014-01-30 旭硝子株式会社 硬化性樹脂組成物、透明積層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WO2014061607A1 (ja) * 2012-10-19 2016-09-05 旭硝子株式会社 粘着層付き透明面材、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EP2933281A4 (en) 2012-12-14 2016-07-13 Asahi Glass Co Ltd CURABLE RESIN COMPOSITION, LAMINATE USING THE SAM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8796061B2 (en) * 2012-12-21 2014-08-05 Sunpower Corporation Module assembly for thin solar cells
CN104936778A (zh) * 2012-12-28 2015-09-23 旭硝子株式会社 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层叠体、显示装置及它们的制造方法
JP2015036712A (ja) * 2013-08-12 2015-02-23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液晶表示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CN203803741U (zh) * 2014-03-04 2014-09-03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辅助点胶装置
JP6555608B2 (ja) * 2014-12-01 2019-08-07 Tianma Japan株式会社 ディスプレイ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KR20160068338A (ko) * 2014-12-05 2016-06-15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차체 일체형 태양전지
JP6404150B2 (ja) * 2015-03-12 2018-10-10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US20170212381A1 (en) * 2016-01-27 2017-07-27 Motorola Mobility Llc Liquid Crystal Display Without Bezel
EP3438222B1 (en) * 2016-03-30 2022-05-04 Zeon Corporation Photocurable sealant composition, commodity, and organic solar cell
KR20180008971A (ko) * 2016-07-14 2018-01-2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CN106976465A (zh) * 2017-04-27 2017-07-25 青岛金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动车组车窗
KR102545120B1 (ko) * 2018-10-02 2023-06-20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실링부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평판 디스플레이 패널
CN112776458B (zh) * 2020-12-30 2023-12-08 安徽鸿程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贴合方法及介质注入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126647A (ja) * 1989-10-09 1991-05-29 Nippon Zeon Co Ltd 合わせガラス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装置
JPH04149043A (ja) * 1990-10-09 1992-05-22 Nippon Zeon Co Ltd 合せガラスの製造方法
JP3531875B2 (ja) * 1992-11-12 2004-05-31 鐘淵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集積型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JPH09187887A (ja) * 1996-01-10 1997-07-22 Affinity Kk 高分子水溶液積層体の封止法
JP2000219868A (ja) * 1998-11-16 2000-08-08 Dainippon Ink & Chem Inc 液晶パネルシ―ル用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
JP4259148B2 (ja) * 2002-03-28 2009-04-30 チッソ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パネル用シール材料
JP4662545B2 (ja) * 2005-03-28 2011-03-30 共栄社化学株式会社 不飽和基含有ウレタンオリゴマーおよびそれが重合した硬化物
TWI406061B (zh) * 2005-11-10 2013-08-21 Dainippon Ink & Chemicals 光配向膜用組成物、光學異向體及其製法
EP2100725B1 (en) * 2006-12-28 2012-09-19 Asahi Glass Company, Limited Process for producing a transparent laminate
EP2174781B1 (en) * 2007-07-30 2013-09-11 Asahi Glass Company, Limited Curable resin composition, transparent laminate using the sam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transparent laminate
JP2009250335A (ja) 2008-04-04 2009-10-29 Yamada Seisakusho Co Ltd Vベルト自動変速装置
JPWO2010143614A1 (ja) 2009-06-10 2012-11-22 旭硝子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EP2482122A1 (en) 2009-09-25 2012-08-01 Asahi Glass Company, Limite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display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CN104698658A (zh) 2010-05-26 2015-06-10 旭硝子株式会社 带粘附层的透明面材、显示装置及它们的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495298A4 (en) 2013-09-18
CN102597155A (zh) 2012-07-18
US8748505B2 (en) 2014-06-10
US20120211080A1 (en) 2012-08-23
WO2011052747A1 (ja) 2011-05-05
US20130306236A1 (en) 2013-11-21
KR20120091126A (ko) 2012-08-17
JPWO2011052747A1 (ja) 2013-03-21
EP2495298A1 (en) 2012-09-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122055A (en) Curable resin composition for sealing portion formation, laminate,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for
TWI519624B (zh)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transparent surface material, a display device, and the like, which are provided with an adhesive layer (1)
JP5757288B2 (ja) 粘着層付き透明面材、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TWI513791B (zh) (2) A method for producing a transparent surface material, a display device and the like,
JP5617850B2 (ja) 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TWI549821B (zh) A hardened resin composition, a laminate using the same, and a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layered product (1)
JP5440608B2 (ja) 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表示装置
TWI481503B (zh) A hardened resin composition, a laminate using the same, and a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layered product (2)
WO2010143614A1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JPWO2011118478A1 (ja) 車両用窓材の製造方法
JPWO2013024725A1 (ja) 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TW201431700A (zh) 附黏著層之透明面材、積層體、顯示裝置、及其等之製造方法
WO2011102314A1 (ja) 液晶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