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002722A - Benzobisthiazole compound, benzobisthiazole polymer, organic film including the compound or polymer and transistor including the organic film - Google Patents

Benzobisthiazole compound, benzobisthiazole polymer, organic film including the compound or polymer and transistor including the organic film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002722A
TW201002722A TW098102051A TW98102051A TW201002722A TW 201002722 A TW201002722 A TW 201002722A TW 098102051 A TW098102051 A TW 098102051A TW 98102051 A TW98102051 A TW 98102051A TW 201002722 A TW201002722 A TW 20100272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olymer
group
compound
substituted
unsubstitut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81020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Satoshi Yamamoto
Masafumi Torii
Tamotsu Aruga
Tamotsu Horiuchi
Takuji Kato
Toshiya Sagisaka
Takashi Okada
Daisuke Goto
Shinji Matsumoto
Hiroshi Ikuno
Takeshi Orito
Masataka Mohri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822113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0053093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0027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002722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513/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in the condensed system at least one hetero ring having nitrogen and sulfur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07D463/00, C07D477/00 or C07D499/00 - C07D507/00
    • C07D513/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in the condensed system at least one hetero ring having nitrogen and sulfur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07D463/00, C07D477/00 or C07D499/00 - C07D507/00 in which the condensed system contains two hetero rings
    • C07D513/04Ortho-condensed syste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1/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to-carbon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1/1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containing atoms other than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1/12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containing atoms other than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derived from five- or six-membered heterocyclic compounds, other than imides
    • C08G61/123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containing atoms other than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derived from five- or six-membered heterocyclic compounds, other than imides derived from five-membered 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8G61/126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containing atoms other than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derived from five- or six-membered heterocyclic compounds, other than imides derived from five-membered heterocyclic compounds with a five-membered ring containing one sulfur atom in the r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1/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to-carbon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1/1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containing atoms other than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1/12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containing atoms other than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derived from five- or six-membered heterocyclic compounds, other than imides
    • C08G61/123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containing atoms other than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derived from five- or six-membered heterocyclic compounds, other than imides derived from five-membered 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BORGANIC DYES OR CLOSELY-RELATED COMPOUNDS FOR PRODUCING DYES, e.g. PIGMENTS; MORDANTS; LAKES
    • C09B57/00Other synthetic dyes of known constitu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BORGANIC DYES OR CLOSELY-RELATED COMPOUNDS FOR PRODUCING DYES, e.g. PIGMENTS; MORDANTS; LAKES
    • C09B69/00Dyes not provided for by a single group of this subclass
    • C09B69/10Polymeric dyes; Reaction products of dyes with monomers or with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9B69/109Polymeric dyes; Reaction products of dyes with monomers or with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containing other specific dy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11/00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 C09K11/06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containing organic luminescent material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12Light sources with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radiating surfaces
    • H05B33/14Light sources with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radiating surfac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hemical or physical composition or the arrangement of the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 or by the simultaneous addition of the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 in or onto the light sourc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10/00Organic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Organic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10K10/40Organic transistors
    • H10K10/46Field-effect transistors, e.g. organic thin-film transistors [OTFT]
    • H10K10/462Insulated gate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IGFE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10/00Organic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Organic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10K10/40Organic transistors
    • H10K10/46Field-effect transistors, e.g. organic thin-film transistors [OTFT]
    • H10K10/462Insulated gate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IGFETs]
    • H10K10/464Lateral top-gate IGFETs comprising only a single gat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10/00Organic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Organic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10K10/40Organic transistors
    • H10K10/46Field-effect transistors, e.g. organic thin-film transistors [OTFT]
    • H10K10/462Insulated gate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IGFETs]
    • H10K10/466Lateral bottom-gate IGFETs comprising only a single gat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10Organic polymers or oligomers
    • H10K85/111Organic polymers or oligomers comprising aromatic, heteroaromatic, or aryl chains, e.g. polyaniline, polyphenylene or polyphenylene vinylene
    • H10K85/113Heteroaromatic compounds comprising sulfur or selene, e.g. polythiophen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10Organic polymers or oligomers
    • H10K85/151Co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2261/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to-carbon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2261/10Definition of the polymer structure
    • C08G2261/12Copolymers
    • C08G2261/124Copolymers alternat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2261/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to-carbon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2261/10Definition of the polymer structure
    • C08G2261/14Side-groups
    • C08G2261/141Side-chains having aliphatic uni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2261/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to-carbon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2261/30Monomer units or repeat units incorporating structural elements in the main chain
    • C08G2261/32Monomer units or repeat units incorporating structural elements in the main chain incorporating heteroaromatic structural elements in the main chain
    • C08G2261/322Monomer units or repeat units incorporating structural elements in the main chain incorporating heteroaromatic structural elements in the main chain non-condensed
    • C08G2261/3223Monomer units or repeat units incorporating structural elements in the main chain incorporating heteroaromatic structural elements in the main chain non-condensed containing one or more sulfur atoms as the only heteroatom, e.g. thioph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2261/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to-carbon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2261/30Monomer units or repeat units incorporating structural elements in the main chain
    • C08G2261/32Monomer units or repeat units incorporating structural elements in the main chain incorporating heteroaromatic structural elements in the main chain
    • C08G2261/324Monomer units or repeat units incorporating structural elements in the main chain incorporating heteroaromatic structural elements in the main chain condensed
    • C08G2261/3246Monomer units or repeat units incorporating structural elements in the main chain incorporating heteroaromatic structural elements in the main chain condensed containing nitrogen and sulfur as heteroato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2261/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to-carbon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2261/30Monomer units or repeat units incorporating structural elements in the main chain
    • C08G2261/36Oligomers, i.e. comprising up to 10 repeat units
    • C08G2261/364Oligomers, i.e. comprising up to 10 repeat units containing hetero ato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2261/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to-carbon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2261/40Polymerisation processes
    • C08G2261/41Organometallic coupling reactions
    • C08G2261/411Suzuki reac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2261/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to-carbon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2261/40Polymerisation processes
    • C08G2261/41Organometallic coupling reactions
    • C08G2261/414Stille reac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2261/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to-carbon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2261/90Applications
    • C08G2261/92TFT appl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211/00Chemical nature of organic luminescent or tenebrescent compounds
    • C09K2211/10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9K2211/1018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9K2211/1025Heterocyclic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ligands
    • C09K2211/1044Heterocyclic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ligands containing two nitrogen atoms as heteroatoms
    • C09K2211/1051Heterocyclic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ligands containing two nitrogen atoms as heteroatoms with sulfu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211/00Chemical nature of organic luminescent or tenebrescent compounds
    • C09K2211/14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9K2211/1441Heterocyclic
    • C09K2211/1483Heterocyclic containing nitrogen and sulfur as heteroatom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Thin Film Transistor (AREA)

Description

201002722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苯並雙噻唑化合物及苯並雙噻唑聚合物 。此外,本發明亦關於包括該苯並雙噻唑化合物,苯並雙 噻唑聚合物,由苯並雙噻唑化合物中所得聚合物之有機膜 。而且,本發明亦關於包括該有機膜之電晶體。 【先前技術】 近來已有效地進行有關於使用有機半導體材料以製造 有機電子裝置之硏究及發展。有機半導體材料具有優於無 機半導體材料之優點而使得薄膜可使用簡單濕法諸如打印 法及旋塗法輕易形成,因而使用有機半導體材料以製造薄 膜電晶體之方法與使用無機半導體材料以製造薄膜電晶體 之案例者相比之下,前者可於比較低之溫度下進行。故, 即使在塑膠基質上形成該有機薄膜變爲可行,此塑膠基與 無機基質相比之下具有較低之熱抗性。因此,輕量且低成 本之電子裝置(諸如顯不器)可藉使用該有機胃胃$彳共 。此外,軟性電子裝置亦可藉使用該有機薄膜來供應。故 ,有機薄膜之應用更加寬廣。 使用低分子墓材料或聚合物材料來製造各|重有·機胃g 電晶體業已揭露。有關於使用低分子量材料製造有機薄膜 電晶體方面,業已揭露下列之材料: (1 )並苯化合物諸如並五苯化合物(Synth. Met 5 1, 4 19,1 9 92,及公開特許公報(其後稱之爲jp_A) 〇5_ 201002722 5 5 5 6 8 ); (2 )酞青素化合物(Appl_ Phys_ Lett·, 69,3 066, 1 996 ); (3) 富勒烯(fullerene)化合物(JP-A 08-228034’ 相當於 UP patent No. 6278 1 27,及 Appl. Phys. Lett·, 67, 121, 1995); (4) 雙噻吩蔥化合物(JP-A 11-195790,相當於 UP patent No. 5936257 ); (5) 噻吩寡聚物(JP-A 08-228035,相當於 UP patent No. 5 5 7 4 2 9 1 ’ 及 C h em. Mate.,4, 4 5 7, 1 998 );及 (6) 雙二噻吩並噻吩(Appl. Phys· Lett.,7 1, 3 8 7 1, 1997)。 有關於使用聚合物材料製造之有機薄膜電晶體方面, 業已揭露下列之材料: (1) 聚噻吩(Appl. Phys. Lett·, 69,4 1 08, 1 996 ); 及 (2) 聚噻吩乙炔(Appl. Phys· Lett., 63, 1372, 1993 )° 然而’藉由上述低分子量材料所製得之膜之安定性不 佳,且藉由上述聚合物材料所製得之膜由於純度低,故品 質不佳。因此期望能加以改善。 如上所述,以並五苯代表之並苯業已經提出作爲有機 半導體材料,例如於JP-A 0S-5 5 5 68中。其中說明使用並 五苯供其有機半導體層用所製得之有機薄膜電晶體具有相 -6 - 201002722 對較高之遷移率(亦即載子遷移率)。然而,該並苯化合 物在普通溶劑中之溶解度極不佳。因此,當形成並苯化合 物之薄層以供成有機薄膜電晶體之活性層時,必需使用真 空蒸發法。意即不能使用簡單方法諸如打印法及塗佈法來 形成並苯化合物之薄層。故,並苯化合物並不能滿足需求 〇 於 Science, 2004,303,5664,1644-1646 中說明,一種 並苯化合物’紅螢烯,於溶劑中具有高溶解度,且單晶形 式之紅螢烯具有極高之遷移率。然而,紅螢烯之膜(其係 藉將紅螢烯溶液鑄造而製得)並不具有單晶結構,因此膜 之遷移率並不足以供有機薄膜電晶體所用。換言之,單晶 紅螢烯層並不能藉由簡單方法製得。
Synth. Met·,84, 269(1997)說明,聚(3-烷基噻吩) 乃用以作爲聚合物有機半導體材料。既然將區域選擇性烷 基團置入聚合物有機半導體材料中,故雖然溶解度低,但 材料可溶於溶劑中。因此,彼等設法使用簡單方法諸如塗 佈法及打印法製成該聚合物有機半導體材料之薄膜。 另一方面’欲使有機電子裝置能穩定運作,所用之有 機半導體材料必需具有良好之氧化安定性。雖然聚(3 -烷 基噻吩)薄膜可藉簡單方法諸如塗佈法及打印法製得,但 所得之膜由於具有低電離電位,故會輕易氧化。因此,使 用聚(3 -院基噻吩)供其活性層用所製得之有機薄膜電晶 體不能安定地於空氣中運作。Synth. Met.,84,269( 1 997) 說明’將噻吩並[2,3-b]噻吩以將聚合物之共軛系統分割之 201002722 方式置入聚(3 -院基噻吩)中,則可改善聚合物之氧化安 定性。雖然所提出之化合物具有相對較良好之氧化安定性 ,但化合物由於共軛系統之分割,故具有載子遷移率及開 /關比不足等缺點。 JP-A 2005-206750揭露,具有稠環(包括雜原子)之 有機半導體材料及使用該材料製得電晶體以試圖得到載子 遷移率與保藏性之良好組合。然而,有機半導體材料於溶 劑中之溶解度不佳,因此諸如上述等簡單方法並不能用以 形成其薄層。亦即,不能提供具有溶解度,氧化安定性, 載子遷移率及開/關比之良好組合之有機半導體材料。 此外,Adv· Mater.,2007,19,4160-4165 及 4438-44 42說明,具有稠環(包括雜原子)之有機半導體材料諸 如噻唑衍生物(例如噻唑並噻唑及苯並雙噻唑)於空氣中 具有良好之安定性,因爲噻唑骨架對氧具有良好之抗性之 故。而且,其中說明,藉由延伸π -共軛系統,則導致充 作受體之噻唑單位與充作給體之噻吩單位間產生交互作用 。然而,即使該噻唑化合物亦具有下列缺點:(1 )當噻 唑化合物爲低分子量化合物時,不能形成具有良好安定性 之層;及(2)當噻唑化合物爲聚合物時,有鑒於聚合度 之純度及變化以及多分散性之控制,故聚合物之品質不足 〇 因爲這些原因,故需要具有溶解度,氧化安定性,載 子遷移率及開/關比之良好組合之有機半導體材料。 201002722 【發明內容】 本發明之一觀點,係提供具有下式(1)之苯並雙噻 唑聚合物。
(1), 其中Ri,R2,R3及R4中之每一者代表氫原子,鹵素 原子,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烷基團,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 烷氧基團,或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烷硫基團(thioalkoxyl group),其中Ri,R2,R3及R4中至少有一者不爲氫原子 ;且η爲正整數(亦即不小於1之整數),其中當η爲2 或更大時,則每一個R3可彼此相同或互異且每一個R4可 彼此相同或互異。 理想之聚合物具有式(2 ):
-9- 201002722 其中Rs ’ R6 ’ R?及Rs中之每—者代表氫原子,鹵素 原子,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烷基團,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 院氧基團’或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烷硫基團(thioalkoxyl group ),其中,R6 ’ 及Rs中至少有—者不爲氫原子 ’且每—個P及q爲正整數’其中當p爲2或更大時,則 每一個R?可彼此相同或互異,且當q爲2或更大時,則 每一個RS可彼此相同或互異。 Λ外’亦提供具有下式(3)之苯並雙噻唑聚合物。
一、中Rn至R22中之每一者代表氫原子,鹵素原子, 糸二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烷基團,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烷氧基 團,或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烷硫基(alky It hi〇 gr0Up ); p| 母一個如及n爲〇或正整數,其中當〇爲2或更大時 ’則每—個Rn可彼此相同或互異,且每一個R22可彼此 一二一、,且虽n爲2或更大時,則每一個Ri?可彼此 相同沈互異,且每一個Ri8可彼此相同或互異 苯並雙噻唑聚合物最好具有下式(4)。 -10- » (4) 201002722
其中R23代表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 及R26中之每一者代表氫原子,鹵素原3 取代之烷基團’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院_ 或未經取代之烷硫基團(thioalkoxyl 或正整數,其中當P爲1或更大時,則妾 相同或互異’且每一個R25可彼此相同或 本發明之另一觀點係提供有機膜,; )之苯並雙噻唑聚合物,具有式(3)之 物及/或由具有式(3)之苯並雙噻唑聚会 物。 本發明之尙另一觀點係提供有機薄脬 包括有機膜之有機半導體層; 被配置成令電流流動並通過有機半導 極;及 被配置成將電壓施加至有機半導體層 發明之詳細說明 首先,將解釋本發明之苯並雙噻唑聚 本發明之苯並雙噻唑聚合物具有溶解 完基團;R24,r25 二’經取代或未經 i基團,或經取代 up );且 P爲 〇 Ϊ 一個R24可彼此 互異。 S包括具有式(1 苯並雙噻唑聚合 •物中所得之聚合 丨電晶體,其包括 :體層中之一對電 ;上之第三個電極 合物。 度,氧化安定性 -11 - 201002722 (於空氣中之安定性)’遷移率及開/關比之良好組合。 具有伸苯基苯並[1,2-(1;4,5-(1,]雙噻唑骨架之聚合物已 提出可理想以用以作爲耐熱性聚合物,因爲苯並^,]-d;4,5-d’]雙噻唑骨架具有高氧化電位及良好之耐熱性之故 。此外,Macro molecules, 2001,34,2012-2014 中說明, 由於苯並[1,2-(1;4,5-£1’]雙噻唑部分及伸苯基部分所導致之 空間位阻’故聚合物並不具有可平面性。此狀況下,聚合 物爲剛性且具有熱安定性與氧化安定性之良好組合。然而 ’此結構不利於7Γ -共軛系統之延伸。因此,此聚合物不 預期具有遷移率及開/關比之良好組合。 JP-A 2005-206750揭露聚合物,其僅具有含苯並雙噻 唑骨架之一個單位,另揭露共聚物,其包括具有苯並雙噻 唑骨架之一個單位及具有2,5-二烷基伸苯基基團之一個單 位,以及揭露共聚物,其包括其中有二個連續苯並雙噻π坐 骨架之一個單位及具有1,2_雙硫伸乙基團間隔排列之一個 單位(以作爲有機半導體材料)。然而,苯並[l,2-d;4,5-d ’]雙噻唑骨架與噻吩骨架相連接之聚合物細節則並未在其 中揭露。此外,既然伸苯基環鄰近於苯並[l,2-d;4,5-d,]雙 噻唑骨架,或者因爲1,2-雙硫伸乙基團存在於其間而使得 苯並噻唑骨架未能直接彼此連接,故所得聚合物未預期具 有遷移率及開/關比之良好組合。 以聚(3 -烷基噻吩)代表之聚噻吩具有高度可平面性 ,但缺點爲氧化電位相對較高。本發明人發現,藉由將苯 並[l,2-d;4,5-d’]雙噻唑骨架與噻吩基團予以排列使得彼此 -12- 201002722 相鄰接,則可使所得之聚合物具有高度可平面性及適當之 氧化電位而不會防礙π -共軛系統之延伸。此外,供本發 明用之具有上述重覆單位之聚合物經發現爲剛性,且聚合 物經由施予熱刺激(諸如退火處理)後可輕易具有聚集態 結構,其中退火之聚合物比未退火之聚合物具有更高之遷 移率及開/關比。 爲什麼退火之聚合物具有較高遷移率之原因咸認是由 於聚合物之剛性之故,聚合物之分子因爲熱刺激所致之分 子移動而有效地形成聚集體,因而改善遷移率。此外,藉 由將剛性聚合物中之烷基團所代表之可溶性基團予以立體 -規則地置入,則可有利於形成達到規則聚集狀態(諸如 結晶度/液晶性/方向性)之有機膜。此高立體規則狀態之 聚合物比起無定形狀態之聚合物傾向於具有較高之遷移率 〇 本專利申請案中,具有高“立體規則性(亦即立體一 規則整理之結構)”之聚合物乃定義爲具有具良好對稱性 質之重覆單位之聚合物,亦即聚合物且其中相同之對稱結 構係以恆定之頻率重覆。就此點而言,供製備聚合物所用 之單體具有對稱性質,或者如果所用單體並不具有對稱性 質,則所得共聚物具有對稱性質。藉使用具有良好對稱性 之重覆單位之聚合物,則可形成達到高立體規則性(諸如 結晶度/液晶性/方向性)之有機膜,同時保持聚合物之共 軛平面結構。因此,有機膜具有高遷移率。 當製備本發明之聚合物時,可使用縮合聚合反應。就 -13- 201002722 此點而言’適當之縮合聚合法乃依關係到縮合聚合作用之 基團而擇定。縮合聚合法之具體實例包括其中適當單體係 使用鈴木偶合反應聚合之方法;其中適當單體係使用格林 尼亞(Grignard)反應聚合之方法;其中適當單體係使用 施蒂樂(Stille)偶合反應聚合之方法;其中適當單體係 使用N i ( 0 )複合物(零價鎳複合物)聚合之方法;其中 單體係使用抗氧化劑諸如三氯化鐵聚合之方法;電化氧化 聚合法等。這些方法中,以使用鈴木偶合反應,格林尼亞 (Grignard )反應’施蒂樂(Stille )偶合反應或零價鎳複 合物較爲理想,因爲所得聚合物之結構可易於控制之故。 關係到縮合聚合反應之單體之適當基團乃依供所用單 體進行之縮合聚合反應而改變。例如,當使用零價鎳複合 物時(亦即當使用方法諸如山本反應時),則適當之基團 包栝鹵素原子,烷磺酸鹽基團,芳磺酸鹽基團,及芳烷磺 酸鹽基團。當使用鎳催化劑或鈀催化劑時(亦即當使用方 法諸如鈴木偶合反應時),則最好使用烷磺酸鹽基團,鹵 素原子,硼酸酯基團,及-b(oh)2基團。 芳基鹵化之化合物中之鹵素原子基於反應力,故最好 爲碘或溴原子(亦即碘化或溴化之材料)。 使用格林尼亞(Grignard )反應之一方法實例如下。 尤其,令鹵化之化合物與鎂金屬於醚溶劑諸如四氫呋喃, 乙醚,及二甲氧基乙院中起反應以得格林尼亞(Grignard )試劑溶液。而後將所製得之格林尼亞(Grignard )試劑 溶液與單體溶液混合。將鎳或鈀催化劑小心加至混合物中 -14- 201002722 以避免過度反應發生後,將混合物加熱,同時迴流以進行 反應。所加入之格林尼亞(G r i g n a r d )試劑之量不小於所 用單體之當量,最好1至1.5倍於單體之當量,且尤其1 至1.2倍於單體之當量。當使用這些方法以外之方法時’ 則反應係使用已知之方法進行。 供用於鈴木偶合反應中之芳基棚酸化合物之具體實例 包括芳基棚酸之酯類(芳基棚酸酯),及芳基棚酸之鹽類 。這些化合物中,以使用芳基棚酸酯較爲理想,因爲該化 合物具有高結晶度,同時易於精煉且化合物不像芳基棚酸 一樣會形成三水合物(環硼氧烷)。芳基棚酸酯可藉(例 如)下列之方法合成: (1 )將芳基棚酸及烷二醇於脫水有機溶劑中加熱以 待反應之方法; (2 )將芳基鹵化化合物中之鹵素部分予以金屬化, 而後將烷氧基棚酸酯加入之方法; (3)先製備芳基鹵化化合物之格林尼亞(Grignard) 試劑,而後將烷氧基棚酸酯加入之方法;及 (4 )將芳基鹵化化合物及雙(頻哪酸)二硼或雙( 羥基乙酸新戊酯)二硼於鈀催化劑之存在下加熱以待反應 之方法。 鈀催化劑之具體實例包括肆(三苯膦)鈀,雙(三苯 膦)鈀化氯,乙酸鈀,氯化鈀,鈀碳與充作配體之三苯膦 之組合。這些催化劑中,以使用肆(三苯膦)鈀較理想。 鹼爲供鈴木偶合反應所必需,而相對較弱之鹼諸如碳 -15- 201002722 酸鈉,碳酸氫鈉及碳酸鉀可產生良好之結果。當反應受位 阻所影響時,相對較強之鹼諸如氫氧化鋇及磷酸鉀可產生 良好之結果。其它驗諸如氫氧化鈉,氫氧化鉀,金屬醇化 物(例如特丁醇鉀,特丁醇鈉,特丁醇鋰,2-甲基-2-丁醇 鉀,2-甲基-2-丁醇鈉,甲醇鈉,乙醇鈉,甲醇鉀及乙醇鉀 )等。 欲平順地進行鈴木偶合反應,可使用相轉移催化劑。 適當之相轉移催化劑包括四烷基鹵化銨,四烷基硫酸氫銨 等。理想相轉移催化劑之具體實例包括四正丁基鹵化銨, 苄基三甲基鹵化銨,三辛醯甲基氯化銨等。 供鈴木偶合反應用之溶劑之具體實例包括醇類及醚類 諸如甲醇,乙醇,異丙醇,丁醇,2-甲氧基乙醇,1,2-二 甲氧基乙烷,及雙(2-甲氧基乙基)醚;環醚類諸如二噁 烷,及四氫呋喃:其它溶劑諸如苯,甲苯,二甲苯,二甲 亞楓,N,N-二甲基甲醯胺,N -甲基吡啶烷酮,1,3-二甲基-2 -咪唑烷酮等。 供山本反應用之適當零價鎳複合物包括雙(1,5-環辛 二烯)鎳(0),伸乙基雙(三苯膦)鎳(0),肆(三苯 膦)鎳(0 ),等。這些材料中,以使用雙(1,5-環辛二烯 )鎳(0 )較爲理想。 進行聚合反應之反應溫度乃依所用單體之反應力,及 供反應所用溶劑之性質而決定,但最好不高於供反應所用 溶劑之沸點。 聚合反應之反應時間亦依所用單體之反應力,及聚合 -16- 201002722 物之標的分子量而決定,但通常由2至5 0小 至24小時。 欲控制聚合物之分子量,反應終止劑諸如 劑及密封劑(充作終端基團以供將聚合物之末 包括於反應系統中。亦可能於反應開始之時將 劑加入。因此’本發明之聚合物可包括於其末 應終止劑之基團。僅具有一個反應基團之化合 爲反應終止劑’且此反應終止劑之具體實例包 ,溴基苯,碘基苯等。 本發明聚合物之分子量(亦即聚苯乙烯_ 均分子量)最好由1,000至1,000, 〇〇〇,且尤其 5 00,00 0。當分子量太低時’聚合物傾向於形 而此3¾貫際上不能使用。相反地,當分子量太 物於一般有機溶劑中之溶解度降低。因此,塗 度嚴重增加’導致不可能進行塗佈液體之塗佈 欲改善所得聚合物之機械性質,可將小量 鏈支化劑加入聚合反應中。適當之鏈支化劑包 更多可聚合反應基團(彼等乃彼此相同或互異 〇 本發明所製得之聚合物係在移除雜質諸如 用之鹼’未反應之單體,反應終止劑,及聚合 生之無機鹽後使用。供移除此些雜質用之適當 知之方法諸如再沉澱法’萃取法,索氏(S〇Xhl ,超過濾法,透析法等。 時且最好5 分子量控制 端密封)可 此反應終止 端位置之反 物可用以作 括苯基棚酸 轉換數目平 由2,000至 戎裂縫,因 高時,聚合 佈液體之黏 〇 之一或多種 括具有三或 )之化合物 供聚合反應 反應中所產 方法包括已 e t )萃取法 -17- 201002722 所製得之具有式(1)(亦即聚合物之重覆單位)之 聚合物之具體實例包括下表1中之化合物(1 ) -1至(1 )-6 〇 表1
⑴-2
(1H (D-3 (D-4 -18- 201002722
(D-5
(1)-6 聚合物之一些合成實例將予詳細解釋,但合成方法並 未限定於此。 合成實例1 2 -噻吩並苯並[l,2-d;4,5-d,]雙噻唑係由 2 -羧基噻吩中 所衍出。如同下述反應式中所說明,可能使用有機鹼金屬 諸如正丁基鋰,其後將乾冰加入以合成化合物。另外,亦 可能使用如同 Macromolecules 2007, 40, 6585-6593 中所 揭露之使用鎂之方法。 欲進行2-羧基噻吩與2,5-二胺基-1,4-苯硫酚之縮合反 應,可使用 Chem. Mater. 2004, 16, 4286-4291 中所揭露之 方法,其中醯基氯係藉令2-羧基噻吩與亞硫醯氯起反應而 形成,而後使用伊頓氏(Eaton’s )試劑進行聚合反應。另 外,可使用 Macromolecules, 1996,29,3787-3792 中所揭 露之方法,其中縮合反應係使用聚磷酸(PpA )及環丁楓 進行。既然所製得之2-噻吩並苯並[1,2-<1;4,5-(1’]雙噻唑衍 生物難以氧化,故使用氯化鐵之氧化聚合反應難以進行。 -19- 201002722
因此,最好製造下述反應式中所述化合物之鹵化化合物。 當均聚物係使用聚合法製得時,可使用山本反應或格林尼 亞(Grignard )反應。對照之下,當製備共聚物時,則可 使用普通之聚合反應諸如鈴木偶合反應及施蒂樂(StilU )偶合反應。下列反應式中,括弧內之單位代表聚合物之 重覆單位。
P12H25 COOH S 1) n-BuLi
S 2) 乾冰/HC1 ad.
THF p12^25 Br
-20- 201002722 合成實例2 如同 Macromolecules 2006,39,2823-2831 中所揭露 ’上述化合物(亦即聚合物)(1) -3及(1) -4可藉令二 一鹵素單體與雙三甲基錫化合物使用施蒂樂(Sti lie )偶 合起反應而合成。
合成實例3 本發明之聚合物可如同下列反應式中說明地,藉令二 羧酸單體或二甲醯氯單體與2,5-二胺基-1,4-苯硫酚二氫氯 酸鹽進行縮合反應而製得。
R HOOC
P
另外,亦可使用 Chem. Mater· 2004, 1 6,42 86-42 9 1 中 所揭露之方法,其中係使用亞硫醯氯將二羧酸中間體轉換 -21 - 201002722 成醯基氯’而後使用伊頓氏(Eaton,s )試劑令醯基氯進行 聚合反應。此外’亦可使用 Macromolecules,1996,29, 3 78 7-3 792中所揭露之聚合方法’其係使用聚磷酸(ppA )及環丁颯。 虽由2,5-一胺基- i,4-苯硫酚二氫氯酸鹽中移除氫氯酸 時’乃使用聚磷酸(PPA)或伊頓氏(Eaton,s)試劑。然 而,這些化合物於噻吩化合物中通常具有低溶解度。因此 ,聚合反應可使用普通之有機溶劑諸如四氫呋喃,甲苯’ 一氯甲烷,氯仿,乙酸乙酯,二甲基甲醯胺等進行。 本發明2 2 -噻(¾並苯並"上^^雙噻唑聚合物可 包括於方族環上之取代基。取代基之具體實例包括鹵素原 子’經取代或未經取代基之烷基_,經取代或未經取代基 之烷氧基I® ’及經取代或未經取代基之烷硫基團。有鑒於 聚合物於溶劑中之_,聚合物最好具有經取代或未經 取代基之烷基團,經取代成士 t 取代或未經取代基之烷氧基團,及終 取代或未經取代基之烷硫基團。 " e W。@將此取代基置入聚合物 中時’溶解度隨著取代基中硝 ψ 原子之增加而改善,但其性 質諸如電荷可運輸力趨於萌A 、 J力蹑I惡化。因此,最好選擇—或多 取代基,同時考慮所得聚A % 4 / 0物之溶解度及性質。理想取代 基之具體實例包括各亘1召 代 主25個碳原子之烷基團,院a 基團及烷硫基團。就此點而奇 1=1 ’ 一或多種取代基可予置λ 。當置入複數取代基時,取 Α η基可彼此相同或異。此外, 此些取代基可隨意地具有— 次多個取代基諸如鹵素原子, 及氰基,芳基,羥基,及錄 戋基團。就此點而言,芳基團可 -22- 201002722 進一步經一或多個各具1至12個碳原子之直鏈,支鏈或 環型院基團,烷氧基團及/或垸硫基團所取代。 垸基團之具體實例包括甲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 ’特丁基’另丁基’正丁基’異丁基,戊基,己基,庚基 ,辛基,壬基,癸基’ 3,7 -二甲基辛基,2_乙基已基,三 氟甲基,2 -氰乙基,苄基,4_氯基苄基,4 -甲基苄基,環 戊基’及環己基團。烷氧基及烷硫基團之具體實例包括烷 氧基及烷硫基團,其中氧原子或硫原子乃置入上述烷基團 之鍵結位置中’其中院基團乃與聚合物或位在結合位之取 代基鍵結。 藉由將基團諸如院基’院氧基及院硫基團置入本發明 之聚合物中後’聚合物於溶劑中之溶解度可增強。藉由增 強聚合物之溶解度,則裝置諸如光電式傳感器,薄膜電晶 體,發光二極體可藉濕膜形成法製得。因此,可改善裝置 製備中之撓性(亦即加工性能)。尤其,增強聚合物之溶 解度可帶來優點使得各種不同之溶劑可供聚合物之塗佈液 體所用;供用於塗佈液體製備中之聚合物溶液可於廣泛溫 度範圍內製得,且塗佈液體可於廣泛溫度範圍內及於廣泛 壓力範圍內乾燥。 本發明之聚合物之有機膜可藉已知方法諸如旋塗法, 鑄造法’浸漬塗佈法’噴墨法’刮刀塗佈法,絲網印刷法 ’及噴霧塗佈法等製得。藉由使用此些方法,則可能製得 具有良好性質諸如機械強度’韌性’及耐久性之有機膜而 不會於膜中形成裂縫。因此’有機膜可理想以供有機電子 -23- 201002722 裝置諸如光電式傳感器,FET元件,. 有機膜形成法 本發明之聚合物之膜(亦即有機 藉將塗佈液體(塗佈液體係藉令聚合 甲烷,四氫呋喃,氯仿,甲苯,二氯 得)塗佈至基質上而製得。塗佈法之 佈法,旋塗法,刮刀塗佈法,浸漬塗 法,棒塗法,模具塗佈法,噴墨法, 言,適當方法及適當溶劑係考量所用 。供作爲本發明聚合物膜上之基質用 基質諸如玻璃板,矽鋼板,ITO板,: 質諸如塑膠板(例如PET膜,聚醯亞 ),彼等可隨意地接受表面處理。基 面。 本發明有機膜電晶體之有機膜及 並未特別限制。然而決定厚度之因素 勻之薄層(亦即膜或層並不包括會不 性質之裂口或洞)。有機半導體層之 米’且最好由5至200奈米。 本發明之有機薄膜電晶體通常具 發明聚合物且作爲主要組份之有機半 同時與電晶體之源電極,漏電極及絕 發光元件所用。 半導體材料)通常係 物溶於溶劑諸如二氯 苯,及二甲苯中而製 具體實例包括噴霧塗 佈法’鑄塗法,輥塗 分配法等。就此點而 聚合物之性質來選擇 之適當材料包括無機 泛FTO板’及有機基 胺膜’及聚苯乙烯膜 質最好具有平滑之表 有機半導體層之厚度 在於所得膜或層爲均 利地影響其載子傳輸 厚度通常不大於1微 有結構以使得包括本 導體層在其中形成, 緣層接合。 -24- 201002722 退火 以上所製得之有機膜通常予以退火。退火係在當將膜 放置在基質上時進行。退火之溫度係依構成基質之材料之 性質來決定,但最好由室溫至300 °C ’且尤其由50至 3 0(TC。當退火溫度太低時,有機膜上所餘留之有機溶劑 不能由其中充分移除。相反地,退火溫度太高時,有機膜 趨於熱分解。退火最好於氧,氮,氬或空氣中進行。亦理 想者係於包括可令聚合物溶解之有機溶劑之氣體氣氛中進 行退火,因爲聚合物之分子移動加速之故,因而可製得良 好之有機薄膜。退火時間則依聚合物之聚集速度而予適當 決定。 絕緣層 絕緣層係供本發明有機薄膜電晶體所用。各種絕緣材 料可供絕緣層用。絕緣材料之具體實例包括無機絕緣材料 諸如二氧化矽,氮化矽,氧化鋁,氮化鋁,氧化鈦,氧化 钽’氧化錫,氧化釩’鈦酸緦鋇’锆鈦酸鋇,鈦酸銷鉛, 駄酸鑭鉛,鈦酸緦’鈦酸鋇,氟化鎂鋇,鈮钽酸鉍,及三 氧化一紀等;有機絕緣材料諸如聚合物材料,例如聚醯亞 胺’聚乙烯醇’聚乙烯酚’聚酯,聚乙烯,聚苯硫醚,未 經取代或經鹵素原子取代之聚對二甲苯,聚丙稀腈及氰乙 基普魯蘭多醣等。這些材料可單獨使用或組合使用。這些 材料昌中’以使用具有尚介電常數及低導電度之材料較理 m 〇 -25- 201002722 供形成此絕緣層之適當方法包括乾燥法諸如化學氣牛目 沉積(CVD )法,電漿化學氣相沉積法,電漿聚合法,及 氣相沉積法;濕法諸如噴霧塗佈法,旋塗法,浸漬塗佈法 ’噴墨塗佈法,鑄塗法,刮刀塗佈法,及棒塗法等。 有機半導體與絕緣層間之介面之改良(諸如六伸甲基二石夕 氮烷(HMDS)) 欲改善絕緣層與有機半導體層間之黏合力以及降低w 電壓及漏電流,可在絕緣層與有機半導體層之間形成有機 薄膜(中間層)。供中間層用之材料並未特別限制,只要 材料不會化學地影響有機半導體層之性質即可,例如可使 用有機材料之分子膜及聚合物之薄膜。供製備分子膜用之 材料之具體實例包括偶合劑諸如十八烷基三氯矽烷及六甲 基二矽氮烷(HMDS )。供製備聚合物膜用之聚合物之具 體實例包括上述供絕緣層用之聚合物。此聚合物膜可充作 絕緣層以及中間層。 此外,充作中間層之有機薄膜可接受各向異性處理, 諸如磨擦法。 電極 本發明有機薄膜電晶體之電極(諸如閘電極,源電極 及漏電極)材料並未特別限制,只要材料爲導電性即可。 材料之具體實例包括金屬諸如鉑,金,銀,鎳,鉻,銅, 鐵,錫,銻,鉛’鉬’銦’鋁,鋅,及鎂;這些金屬之合 -26- 201002722 金’導電金屬氧化物諸如氧化錫銦;無機或有機半導體, 彼之導電度藉由摻雜法等而改善,諸如矽單晶,多晶砂, 非晶矽,鍺,石墨,聚乙炔’聚對苯,聚噻吩,聚吡咯, 聚苯胺’聚噻吩乙炔’聚對苯乙炔,及聚伸乙二氧基噻吩 與聚苯乙烯磺酸之複合物。 理想者’與半導體接觸之源電極及漏電極之表面具有 較低之電阻。 供形成電極之方法之具體實例爲下列者: (1)將含一或多種上述材料之導電薄膜(其係藉諸 如氣相沉積或濺鍍等方法製得)使用已知方法諸如光刻微 影及剝離方法接受電極形成處理以形成電極; (2 )使用熱轉移法或噴墨法將電極之抗蝕刻圖案於 金屬箔諸如鋁及銅箔上形成,再將具有抗蝕刻圖案之箔接 受蝕刻以形成電極; (3 )使用噴墨法將導電聚合物之溶液或分散液,或 微粒導電材料之分散液予以噴霧以形成導電聚合物或材_ 之電極圖案。 (4 )使用諸如微影法及激光磨削術等方法將導電# 料之塗佈膜接受圖案處理以形成電極;及 (5 )使用打印法諸如凸版打印法,凹版打印法,$ 版打印法,及絲網打印法寺將包括導電聚合物或微粒導Μ 材料之墨水或糊予以打印以形成電極。 萃取電極,及保護層 -27- 201002722 本發明有機薄膜電晶體之每一種電極可隨意地具有萃 取電極。 本發明之有機薄膜電晶體可於空氣中安定地運行。然 而’欲避免電晶體機械性地惡化,及保護電晶體免於濕氣 及各種氣體,及/或保護電晶體之元件免於彼此接觸或短 路’則如有需要,可隨意地形成保護層。 有機薄膜電晶體之應用 本發明之有機薄膜電晶體可用以(例如)作爲供傳動 顯示器諸如液晶顯示器’有機電激發光顯示器及電泳顯示 器等之元件。此外’本發明有機薄膜電晶體亦可供電子紙 用’其爲這些顯示器之整合型裝置。此外,積體電路(其 中本發明之有機薄膜電晶體乃予整合)可用以作爲裝置諸 如積體電路標籤等。 圖1 A - 1 D爲說明本發明有機薄膜電晶體實例之圖解橫 切面視圖。 圖1 A-1D中,數字[1]代表包括本發明聚合物之有機 半導體層,且數子[2]’ [3]及[4]分別代表源電極,漏電極 ’及閘電極。數字[5 ]代表閘絕緣層。 經由大體地說明本發明後,本發明將參照某些本文所 提供之具體貫例而更加明瞭,這些實例僅供說明之目的而 不欲限制。下列貫例之說明中’除非另有特定,否則數目 代表重量份之比。 -28- 201002722 【實施方式】 實例 實例1 2,6-雙(3-十二烷基噻吩-2-基)-苯並[1,2-(1;4,5-£1’]雙噻唑 之製備 反應式如下。
C12H25 COOH S
HS HCI H2N
nh2 HCI SH PPA^ 丁碾
將下列組份送至三頸式燒瓶中。 2,5-二胺基- I,4-苯硫酚二氫氯酸鹽 3.94克 (16.1 mM) 聚磷酸 100克 將燒瓶重覆接受減壓/氬·取代處理5次以由其中移除 空氣。其次,將混合物加熱至i00〇c,再於1〇(rc〒、於氬 氣氛下攪動3小時。 另一方面’令10.0克(亦即33·8 mM或21當量)3_ 十二烷基-羧基-噻吩浴於1〇〇毫升環丁颯中以製得化合 物之溶液。 將所製得之溶液加至以上所製得之混合物中,再將混 合物於l〇〇°C下、於氬氣氛下進〜步攪動1小時。其後, 將離子交換水加至混合物中以形成沉澱物,繼而過濾以得 -29 - 201002722 沉澱物。將沉澱物使用1 0 0 %甲苯作爲溶劑進行矽膠層析 ,其後使用乙酸乙酯予以再結晶。即得丨〇·6克2,6_雙(3_ 十二烷基噻吩-2_基)-苯並[1,24;4,5-£},]雙噻唑。產率爲 9 5 %。化合物之熔點證實由1 〇 9 -1 1 0 °C。 化合物之NMR資料如下。 1 H-NMR(CDCI3, 40 0ΜΗζ)δ0.87(t, 6H, J-8Hz), 1.25- 1.35(m, 3 6H), 1.70- 1.80(q, 4H), 3,08(t, 4H, J = 8Hz), 7.02(d, 2H, J = 8Hz), 7.42(d, 2H, J = 8Hz), 8.49(s, 2H) 2,6-雙(3-十二烷基-5-碘基噻吩-2-基)—苯並[1;2_ d;4,5-d’]雙噻唑及2,6-雙(3_十二烷基-5-溴基噻吩-2_基 )-苯並[1,24;4,5-(1’]雙噻唑之製備 反應式如下。
將下列組份送至三頸式燒瓶中。 以上所製2,6-雙(3-十二烷基噻吩-2-基)_苯並[丨,2_ 460毫克 d;4,5-d’]雙噻唑 (0.66 m Μ) 四氫咲喃 3〇毫升 將混合物冷卻至-73°C。其次將24毫升(亦即199 m Μ )正丁基鋰滴至混合物中。二小時後’將2 3 0毫克( -30- 201002722 亦即2.5當量)碘加入。此外,30分鐘後,將另230毫克 (亦即2.5當量)碘加入。二小時後,令混合物之溫度返 回室溫。其次,令反應產物接受萃取處理,使用己烷/乙 酸乙酯之混合溶劑進行柱式層析,並予再結晶處理。即製 得440毫克具有上述化學式之二碘基化合物(其中“ Hal ” 代表I )。二碘基化合物之熔點證實由1 1 9至1 2 1 °C。 二碘基化合物之NMR資料如下。 1H-NMR(CDCI3,400ΜΗζ)δ0. 87(t, 6H, J = 8Hz), 1.26- 1.47(m, 36H), 1.72(quint, 4H), 3.00(t, 4H, J = 8Hz), 7.17(s, 2H), 8.44(s, 2H) 重覆上述步驟,惟以溴取代碘以製得二溴基化合物( 亦即上述化學式中之“Hal”代表Br )。二溴基化合物之熔 點證實由1 1 7至1 1 9 °C。 二溴基化合物之NMR資料如下。 】H-NMR(CDCI3,400ΜΗζ)δ0.87(ΐ, 6Η, J-8Hz), 1.26- l-47(m, 36H), 1.72(quint, 4H), 2.99(t, 4H, J = 8Hz), 7.00(s, 2H), 8.44(s, 2H) 聚合物1之合成 聚(2,6-雙(3_十二烷基-5-碘基噻吩-2-基)-苯並[1,2-d;4,5-d’]雙噻哩) 反應式如下。括弧單位爲聚合物之重覆單位。 -31 - 201002722 ^12^25
1)Ni(COD)2 聯吡啶 無水甲苯
於球形盒內,將127毫克(0.462 mM)雙(1,5 -環辛 二烯)鎳(〇 )(亦即Ni(COD)2 )送入 50毫升三頸式燒 瓶中,而後將12毫升脫水甲苯加入。當將72毫克2,2’-聯吡啶及3毫升甲苯之混合物加入時,混合物之顏色由黃 變爲藍紫。五分鐘後,將350毫克(0.37 mM)以上所製 二碘基化合物(具有位於反應式左側之化學式)加入。顏 色快速變爲紅棕色。其後,將混合物加熱至1 1 0 °C並攪拌 5 · 5小時。冷卻至室溫後,令反應產物分散於5 0 0毫升乙 醇中以得沉澱物。令沉澱物使用庚烷接受索氏(Soxhlet ) 萃取1 2小時以移除低分子量組份,其後使用甲醇進行索 氏(Soxhlet )萃取6小時。其後,令反應產物溶於400毫 升氯仿中,繼而過濾以由其中移除氯仿-不可溶性組份。 而後將氯仿溶液以離子交換水重覆清洗直至清洗液具有與 離子交換水幾乎相同之導電度爲止。清洗操作後,將氯仿 溶液滴入甲醇中以得沉澱物,繼而將沉澱物乾燥。即製得 8 4毫克具有位在上述反應式右側之化學式且具有紅棕顏色 之本發明聚合物。 藉凝膠滲透層析法所測得之聚合物1之聚乙烯-轉換 分子量經證實爲具有5800之數目平均分子量及27000之 重量平均分子量。聚合物1之紅外線吸收光譜乃述於圖2 中。此狀況下,乃使用聚合物1之氯化鈉澆鑄膜以供紅外 -32- 201002722 線光譜用。此外’聚合物1 (其接受於3 0 0 °C下之熱處理 )之紅外線吸收光譜則示於圖3中。 實例2 苯並雙噻唑二三甲基錫化合物之製備
1) n-BuLi
將下列組份混合。 以上所製2,6-雙(3_十二烷基噻吩_2_基)-苯並μ, d;4,5-d’]雙噻唑 2.0克 (2.8 m Μ) 脫水四氫肤喃 150毫升 將混合物冷卻至-7 3 °C。其後將〇 · 9 4毫升(6.3 m Μ ) 四伸甲基二胺加至混合物中,再進一步將4.1毫升(6.3 mM )正丁基鋰滴至混合物中。將混合物於_ 7 3艺下攪拌3 〇 分鐘後’將混合物之溫度增至1 0 °C。將混合物再度冷卻 至-73°C,再將8.7毫升(8_7 mM) 1.0M三甲基氯化錫之 己烷溶液加入。將混合物之溫度增至室溫後,將混合物攪 動1小時。令反應產物使用乙酸乙酯進行萃取處理,其後 使用硫酸鎂乾燥’再將反應產物使用鹼性氧化鋁柱及己烷 與甲苯之1/1混合溶劑進行分離/精煉處理,繼而使用己烷 予以再結晶處理。即製得2.0 3克黃色針形結晶。產率爲 -33- 201002722 69 %。錫化合物經證實具有1 1 9至120.5七之熔點。 錫化合物之NMR資料如下。 1 H-NMR( C D CI3, 400MHz)50.42(s, 18H), 0.88(m, 7H), 1.26- 1.5 5 (m, *H), 1.76(quint, 4H, J = 4Hz), 3.〇7(t, 4H, J = 4Hz), 7.08(s, 2H), 8.47(s, 2H) 聚合物2之合成 反應式如下。
將下列組份於含有磁性攪拌棒之三頸式燒瓶中混合 6 6 0.7毫克 雙噻吩二溴基化合物 (1.0 mM) 1018.8毫克 以上所製苯並雙噻唑二三甲基錫 (1.0 mM) 脫水氯基苯 笔厂 (亦即15毫升X所用化合物之總重( 1.67 95克)) 令混合物接受吹氬3 0分鐘。 其後’將1 8.3毫克(2莫耳% ) Pd2(dba)3及24 -34- 201002722 克(8莫耳% )三(鄰一甲苯基)膦加入,再將混合物進 一步接受吹氬10分鐘。繼而進一步將混合物使用己加熱 至145 °C之油浴進行熱/迴流處理2.5小時。再將反應產物 分散於包括1000毫升甲醇與25毫升氫氯酸之混合溶劑中 ’而後將分散液攪動8小時。將分散液過濾後,將反應產 物使用甲醇進行索氏(Soxhlet )萃取5小時,其後使用己 烷進行索氏(Soxhlet )萃取 1 2小時,再使用氯基苯進行 另外之索氏(Soxhlet)萃取。而後將所製得之縮合液體分 散於1 000毫升甲醇中。即得1 . 1 2克棕色固狀化合物。產 率爲9 4 %。 令所製得之化合物溶於四氫呋喃中,其後使用具有 0.45微米開孔之濾器過濾。當化合物之分子量藉凝膠滲透 層析法(GPC )測定時,化合物經證實具有大於4200之 聚苯乙烯-轉換數目平均分子量及大於5 3 00之聚苯乙烯 轉換-重量平均分子量。 藉使用溴化鉀所得之所合成化合物之IR光譜乃示於 圖4中。 場效電晶體(F E T )評估 將長30毫米且寬30毫米之p-摻雜矽基質之表面接受 熱氧化處理以形成兩表面均具有200奈米厚度之絕緣層( 亦即二氧化矽層)。在一表面上覆蓋上抗蝕刻膜(亦即得 自 Tokyo Ohka Kogyo Co·, Ltd.之 TSMR8800 ),再將另一 面之絕緣層(亦即氧化物膜)使用氫氟酸移除。其後,藉 -35- 201002722 沉積法將厚度3 0 0奈米之鋁層於表面上形成(氧化物膜乃 由其中移除)。其後使用丙酮將抗蝕刻膜移除。故製得供 有機薄膜電晶體用之基質。 於所製得之基質上’使用以上所製之聚合物以形成有 機薄膜電晶體。 尤其,藉旋塗法將0.5重量%聚合物1溶液塗佈於基 質上,其後乾燥以於基質上形成30奈米厚度之有機半導 體層。 其後,將金沉積於其上以形成各具有100奈米厚度之 源電極及漏電極,其中通道之長及寬分別爲30微米及10 毫米。即製得有機薄膜電晶體。 所製得之有機薄膜電晶體乃具有如同圖1 D所示之結 構,而充作閘電極4之ρ-滲雜矽基質與薄鋁層一起於矽基 質之較低表面上形成。 測量有機薄膜電晶體之電子場效遷移率(μ )。遷移 率(μ )係使用下列方程式測定:
Ids= μ C i n W (V g - V t h) 2/2 L 其中μ代表電子效遷移率,C in代表每單位面積中之 閘絕緣層之電流容量’ W代表通道寬,l代表通道長,Vg 代表閘電壓’ I d s代表源漏電流,且v t h代表通道開始形 成之處之閘電極之閾電壓。 -36- 201002722 實例3 將於矽基質上形成之聚合物1之塗佈層於氬氣氛下自 然乾燥12小時而未進行熱處理(退火處理)。實例2之 有機薄膜電晶體之評估結果乃示於表2中。此外,使用 4〇〇倍放大倍率之偏振光顯微鏡來觀察有機薄膜之表面, 且照片乃示於圖5A及5B中。圖5A及5B爲以開放尼科 耳(Nichol )方式所照之照片,及以交叉尼科耳方式所照 之照片。由圖5 A及5 B明顯得知聚合物具有良好之膜形成 性質。 實例4 重覆供製備實例3有機薄膜電晶體之步驟,惟令基質 上所形成之聚合物塗佈層接受退火處理(熱處理),其中 乃將基質於己加熱至8 0 °C之熱板上、於氬氣氛下加熱1小 時。實例4之有機薄膜電晶體之評估結果亦示於表2中。 實例5 重覆供製備實例3有機薄膜電晶體之步驟,惟令基質 上所形成之聚合物塗佈層接受退火處理(熱處理),其中 乃將基質於己加熱至175 °C之熱板上、於氬氣氛下加熱1 小時。此外,使用偏振光顯微鏡來觀察有機薄膜之表面, 且照片乃示於圖6中。圖6A及6B爲平行尼科耳(mch〇I )之照片’及交叉尼科耳之照片。由圖6 A及6 B明顯得知 ’藉由進行退火處理,則膜由於聚合物之立體規則性而具 -37- 201002722 有有序結構。 實例6 重覆供製備實例3有機薄膜電晶體之步驟,惟以聚合 物2取代聚合物1。有機膜之X光平面外繞射光譜乃示於 圖7中(以實線表示)。由光譜明顯可知,有機膜具有高 度立體規則性。 實例7 重覆供製備實例6有機薄膜電晶體之步驟,惟令基質 上所形成之聚合物2塗佈層接受退火處理(熱處理),其 中乃將基質於己加熱至1 75 °C之熱板上、於氬氣氛下加熱 1小時。有機膜之X光平面外繞射光譜乃示於圖7中(以 虛線表示)。由光譜明顯可知,有機膜具有高度立體規則 性。由光譜明顯可知,此有機膜具有比實例6有機膜更高 之立體規則性。此外,使用有機膜所製之有機薄膜電晶體 之輸出特性乃示於圖8中。 比較實例1 具有下式之聚合物係參照Chem. Mater. 2004,16, 4286-429 1 及 Macromolecules, 1 996,2 9, 3 787-3 792 中合成
COCI
C8H17 COCI
HCI
HS h2n
nh2 HCI SH 氏試劑/甲苯
-38- 201002722 所得聚合物乃藉與上述實例3相同之方法評估。 實例3 - 7及比較實例1之有機薄膜電晶體之評估結 果乃示於表2中。 表2 退火溫度 遷移率(μ) 開/關比 實例3 自然乾燥 6. 1 X 1 0'4 1 05 實例4 8 0°C 1 .0 X 1 0'3 1 05 實例5 1 75〇C 8.1 X 1 〇·3 1 06 實例6 自然乾燥 2.5 X 1 0'3 1 06 實例7 175。。 6.7 X 1 〇'2 1 06 比較實例1 8 0°C 未觀察到 F未觀察到 氧化安定性試驗 實例8 欲評估聚合物1之氧化安定性,乃製備聚合物1之薄 膜。聚合物之電離電位(Ip )則使用得自 Riken Keiki Cc)·,Ltd之大氣紫外光電子計數(a-UPC )儀器AC-2及循 環伏安法(CV )測量。尤其,製備能展示紫外光能量與光 電子計數平方根之間之關聯之圖表。使用最小平方法於圖 中繪出近似線以測出光電子發射之閾能。結果乃示於表3 中。 此外’亦進行氧化安定性試驗,其中薄膜之場效遷移 率乃於氬氣氛下測量’而後令膜於空氣中安放丨星期,同 日寸遮光以再度測量薄膜之場效遷移率。氧化安定性之評估 如下。 -39- 201002722 〇:膜之ON電流(Ion )及遷移率之降低程度小於 50 %。 X :膜之〇 N電流(I ο η )及遷移率之降低程度不小於 50 %。 結果亦示於表3中。 實例9 重覆供實例8中評估所用之步驟,惟以聚合物2取代 聚合物1。 結果示於表3中。 比較實例2 重覆供實例8中評估所用之步驟,惟以典型噻吩化合 物 rr-P3HT (得自 Sigma Aldrich Corp)取代聚合物 1。 結果示於表3中。 表3
聚合物 Ip(eV) 氧化安定性試驗 實例8 聚合物1 5.4 〇 實例9 聚合物2 5.1 〇 比較實例2 Ρ3ΗΤ 4.7 X 由表2及3中明顯可知’本發明之聚合物及使用聚合 物所製之有機薄膜feHB體(其具有具高氧化電位之2 -嚷吩 並苯並[l,2-d;4,5-d’]雙噻唑骨架)不僅具有良好之氧化安 定性’亦由於延伸之π-共軛系統,而具有高遷移率及高 -40- 201002722 開/關比。此外,由X光平面外繞射光譜亦明顯可知,本 發明之有機膜具有高立體規則性且此立體規則性乃藉由將 有機膜退火而進一步增強。 其後’將加以解釋本發明之苯並雙噻唑化合物。 具有下式(3)(亦即苯並雙噻唑骨架)之苯並雙噻 唑錫化合物亦可理想以作爲電致發光材料,有機半導體材 料及電荷運輸材料或其中間材料。
(3), 其中Rh至R22中之每一者代表氫原子,鹵素原子, 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烷基團,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烷氧基 團,或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烷硫基團;且每一個m及η爲 〇或正整數’其中當m爲2或更大時,則每一個R21可彼 此相同或互異,且每一個R22可彼此相同或互異,且當η 爲2或更大時,則每一個r17可彼此相同或互異,且每一 個R 18可彼此相同或互異。 如上所述,此錫化合物可以高反應速度及高產率製得 。因此,電致發光材料,有機半導體材料及電荷運輸材料 可以高加工產率製得。此外,當製備此錫化合物之聚合物 時’可控制聚合度及多分散性,因此可安定地製得期望之 材料。 -41 - 201002722 當R11至R22基團爲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烷基團時, 以具有1至25個碳原子之直鏈’支鏈或環型烷基團較爲 理想。這些烷基可進一步包括氟原子,氰基團,或苯基團 ,其乃隨意地經鹵素原子或直或支鏈院基團取代。其具體 實例包括甲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特丁基,另丁基 ,正丁基,戊基’己基’庚基’辛基,壬基,癸基,3 7_ 二甲基辛基’ 2 -乙基已基,二氟甲基,2 -氰乙基,节基, 4 -氛基节基’ 4 -甲基节基’環戊基,及環己基團。 供用以作爲R! !至R22基團之烷氧基及烷硫基團之具 體實例包括烷氧基及烷硫基團且其中氧或硫原子係於上述 垸基團之結合位置中置入。 當Rm至Rh基團爲鹵素原子時,以氟,氯或溴原子 較爲理想。 式(3)中,每一個!!1及n爲〇或正整數(不小於! 之整數)’且最好爲〇至3。 以具有下式(4)之 追些具有式(3)之錫化合物中 具有軸對稱或平面對稱骨架之化合物較爲理想
代表氫原子’鹵素原子’經 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烷氧基團 其中R23代表直或支鏈烷基團;R24至R26中之每一者 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烷基圑,經 團,或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烷硫 -42- 201002722 基團;且P爲0或正整數,其中當p爲2或更大時,則每 —個R24可彼此相同或互異,且每一個r25可彼此相同或 互異。 具有對稱骨架之化合物所具有之優於具有不對稱骨架 化合物之優點在於化合物之製備程序數小於不對稱化合物 者,且精煉過程由於化合物之高結晶度而可輕易進行。此 外,當化合物用以作爲聚合物之中間體時,則所得聚合物 趨於具有高結晶度,亦即可提供具有良好物理性質(諸如 高載子可運輸力)之電荷運輸材料或有機半導體材料。 供用以作爲式(3 )中R!!至R2 2之上述經取代或未經 取代烷基團亦可供R23用。此外,供用以作爲Ru至R22 之上述鹵素原子’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烷基團,烷氧基團及 院硫基團亦可供R_24至R26用。此外,P與式(3)中之m 及η相同且最好爲〇至3。 理想者’式(3)及(4)中之尺“至R13,R14至r16 ’及R·23最好爲正丁基團或甲基團,因爲一般試劑諸如三 甲基氯化錫及三丁基氯化錫可用以供製備化合物(亦即其 原料輕易可得)之故。 具有式(3 )或(4 )之錫化合物可藉(例如)下列方 法製得。 -43- 201002722
(Ο 本發明化合物 (D) 1) BuLi 2) Br2
1) BuLi 2) TMS-CI
(E) (F)
Sr»(Rd)3 本發明化合物 (G) (H) (J) 具有上述式(A)之化合物乃揭露於]viacromolecules, 1 9 8 1,1 4,9 1 5中。例如’令化合物(a )與亞硝酸特丁酯 於碘之存在下起反應以待重氮化而後碘化,亦即以製得具 有上述式(B )之化合物。此外,令化合物(B )與鋰化合 物諸如烷基鋰起反應以待鋰化,其後與三烷基鹵起反應以 -44 - 201002722 製得具有上述式(C )之化合物。烷基鋰化合物之具體實 例包括正丁基鋰,另丁基鋰及特丁基鋰。化合物(C)爲 具有式(3)或(4)且其中m,η,及p爲0之本發明化 合物之實例。 化合物(C )可使用 Strategic Application of Namedreactions In Organic Synthesis 中所述之施蒂樂( S til le )反應而輕易轉換成具有上述式(d)之化合物。另 外’化合物(D )亦可藉令2-羧基噻吩衍生物與2,5-二胺 基- I,4-苯硫酚二氫氯酸鹽接受縮合反應之方法製得。尤其 ,如同 Chem. Mater. 2004,16,4286-429 1 中所揭露,使用 亞硫醯氯將2-羧基噻吩轉換成醯基氯,繼而使用伊頓氏( Eaton’s ) 試劑進行聚合反應。另外,如同 Macromolecules,1996,29, 3787-3792 中所揭露,化合物 (D )可藉令聚磷酸(PPA )與環丁颯進行縮合反應而製 得。 在其中將化合物(C)轉換成化合物(D)之上述反應 式中,X基團代表擇自氯原子,溴原子,碘原子,三氟甲 磺酸鹽基團(OTf),及膦酸酯基團(〇p〇(〇r)2)中之基 團,且最好爲碘原子或溴原子。 具有上述式(E )之化合物係藉(例如)將噻吩環之 5 -及5 ’ -位置予以鋰化’而後令反應產物與三甲基氯矽烷 起反應而製得。 具有上述式(F )之化合物係藉(例如)將苯並雙噻 唑之4 -及8 -位置予以金屬化,而後將反應產物以親電劑處 -45- 201002722 理而製得。金屬化劑之具體實例包括烷基鋰,胺基鋰,及 鋰-鋅酸鹽複合物。烷基鋰化合物之具體實例包括正丁基 鋰’另丁基鋰及特丁基鋰。胺基鋰化合物之具體實例包括 二異丙胺基鋰,二乙胺基鋰,及四甲基哌啶鋰(LiTMP) 。親電劑之具體實例包括氯’溴及碘’以使用溴及碘較爲 理想。 具有上述式(G )之化合物係藉(例如)令化合物(F )與格林尼亞(Grignard )試劑於金屬催化劑之存在下起 反應而製得。 具有上述式(H)之化合物係藉(例如)於酸或鹼之 存在下將三甲基矽基團由化合物(G)中移除,以將基團 轉換成質子而製得。 具有上述式(J )之化合物係藉(例如)將噻吩環之 5 -及5 ’ -位置予以鋰化’其後與三甲基氯化錫起反應而製 得。 由此即製得本發明之苯並雙噻唑錫化合物。 苯並雙噻唑錫化合物之具體實例包括具有下式之化合 物。 -46 - 201002722
本發明之苯並雙噻唑錫化合物可用以作爲中間體,而 7Γ -共軛材料可如同下列反應式中所示地,(例如)藉使 -47- 201002722 用 S t r at e g i c Ap p 1 i c at i ο η 〇 f Nam ed r e act i 〇 n s I η O r g an i c Synthesis中所述之施蒂樂(Stille)反應而輕易製得。
供上述反應用之化合物中之X基團之具體實例包括氯 原子,溴原子,碘原子,三氟甲磺酸鹽基團(OTf),及 膦酸酯基團(〇P〇(〇R)2 )。這些基團中,以碘原子及溴原 子較爲理想。供上述反應用之化合物中之An基團之具體 實例包括烯基團(諸如乙烯基團),芳基團(諸如苯基及 甲苯基團),雜芳基團,醯基團(諸如乙醯基,乙醯亞胺 基,及硫乙醯基團),及噻吩基團。Ar2基團爲由上述供 作爲Aim基團用之基團中所得之二價基團。 藉令有機錫化合物與有機親電反應劑接受施蒂樂( Stille)反應’則可形成C-C σ鍵(Sigma bond)。此反應 中,最好使用金屬催化劑,亦即零價鈀催化劑。 此鈀催化劑之具體實例包括溴化鈀,氯化鈀,碘化鈀 ’氰化鈀’乙酸鈀’三氟乙酸鈀,乙醯丙酮酸鈀( Pd(acac)2) ’ 雙(三苯膦)二乙酸鈀(pd(OAc)2(PPh3)2) ’肆(三苯膦)鈀(Pd(PPh3)4 ),二氯基雙(乙腈)鈀( Pd(CH3CN)2Cl2) ’ 二氯基雙(千腈)鈀(Pd(PhCN)2Cl2 -48 - 201002722 ),二氯基[1,2-雙(二苯膦基)乙烷]鈀(Pd(dppe)Cl2 ) ,二氯基Π,1-雙(二苯膦基)二茂鐵]鈀(Pd(dppf)Ch) ’二氯基雙(三環己膦)鈀(PdtPiCsHHhhCh),二氯 基雙(三苯膦)鈀(Pd(PPh3)2Cl2 ),參(二苄叉丙酮) 二鈀(Pd2(dba)3),及雙(二苄叉丙酮)鈀(Pd(dba)2) 等。這些催化劑當中,以使用諸如肆(三苯膦)鈀( Pd(PPh3)4 ),二氯基[1,2-雙(二苯膦基)乙烷]鈀( Pd(dppe)Cl2 ),及二氯基雙(三苯膦)鈀(Pd(PPh3)2Cl2 )等膦催化劑較爲理想。 此外,鈀催化劑,其爲藉令鈀複合物與配位體起反應 而由反應系統中合成者,亦可用以作爲鈀催化劑。配位體 之具體實例包括三苯隣,三甲膦,三乙膦,參(正丁基) 膦’參(特丁基)膦,參(特丁基)甲基膦’參(異丙基 )膦,三環己膦,參(鄰位—甲苯基)膦’參(2_呋喃基 )膦’ 2-二環己膦基聯苯,2-二環己膦基-2’-甲基聯苯’ 2 -二環己膦基-2’,4,,6,·三異丙基- U1’-聯苯,2 -二環己膦 基-2’,6’ -二甲氧基-1,1,-聯苯,2 -二環己膦基- 2’-(N,N’-二甲胺基)聯苯,2-二苯滕基-2’- ( Ν,Ν’-二甲胺基)聯苯 ,2-(二-特丁基)膦基-2,-(Ν,Ν,-二甲胺基)聯苯’ 2_( 二·特丁基)膦基聯苯,2-(二一特丁基)膦基-2’-甲基聯 苯,二苯膦基乙烷,二苯膦基丙烷,二苯膦基丁烷,二苯 膦基乙烯,二苯膦基二茂鐵,乙二胺,Ν,Ν’,Ν'Ν”’-四甲 基乙二胺,2,2’-聯吡啶,1,3-二苯基二氫咪唑叉’ 1,3-二 甲基二氫咪唑叉,二乙基二氫咪唑叉,1,3_雙(2,4,6-三甲 -49- 201002722 苯基)二氫咪唑叉,及1,3 -雙(2,6 -二異丙苯基)二氫咪 唑叉。 具有此配位體之鈀催化劑可用以作爲交叉偶合催化劑 〇 其它金屬催化劑諸如錳催化劑,鎳催化劑,及銅催化 劑亦可使用。 供偶合反應用之溶劑並未特別限定,只要溶劑不會影 響偶合反應即可。溶劑之具體實例包括芳族烴類諸如甲苯 ,二甲苯及苯;酯類諸如乙酸甲酯,乙酸乙酯,及乙酸丁 酯;醚類諸如乙醚,四氫呋喃,二噁烷,二甲氧基乙烷, 及異丙醚;胺類諸如三乙胺,及二乙胺;鹵化之烴類諸如 甲基氯,氯仿,二氯甲烷,二氯乙烷,二溴乙烷,及二氯 基苯;酮類諸如丙酮及甲基乙基酮:醯胺類諸如二甲基甲 醯胺,及二甲亞《等。這些溶劑可單獨使用或組合使用。 最好在使用前將溶劑脫水及除氣。 上述反應最好於0至200 °c之溫度下,最好於20至 150°C之溫度下,尤其最好於50至100°C之溫度下進行。 當反應溫度太高時,反應無法控制。相反地,當反應溫度 太低時,則反應速度太慢。 反應時間係依諸如反應溫度,待反應之化合物之性質 ,及供反應用之金屬催化劑之性質等因素來決定,通常爲 1分鐘至2 4小時,最好1 0分鐘至1 2小時。 實例10 -50- 201002722 2,6-雙(3-十二院基噻吩-2-基)-苯並[1,2-(1;4,5-(1’]雙[1& '嗎Π坐 之合成 反應式如下。
將下列組份送至三頸式燒瓶中。 2,5-二胺基-1,4-: 氫氯酸鹽 3.94 克 (16.1 m Μ) 聚 將 除空氣 氬氣氛 另 十二烷 物之溶 將 合物於 將離子 沉澱物 ,其後 十二院 磷酸 1 0 0克 燒瓶重覆接受減壓/氣-取代處理5次以由发 ―、中移 。其次’將混合物加熱至1 〇 〇 ,再於1 Q 〇 t卞 、 卜、於 下攪動3小時。 mM或2.1當裊 方面,令1 0.0克(亦即 基一羧基-噻吩溶於1〇〇毫升, r, „
笔升環丁颯中以製得化A 液。 口 所製得之溶液加至以上所製押< 。 ~之混合物中,再將 100C下、於氬氣氛中進〜承 _ ^攪動1小時。其後, 交換水加至混合物中以形成&、 仇澱物,繼而過濾以得 。將沉澱物使用100 %甲苯佐 爲溶劑進行矽膠層析 使用乙酸乙醋予以再結晶。g口〜 |J 得 1 0 · 6 克 2,6 -雙(3 - 基噻吩-2-基)-苯並[l,2-d.4 5 ’5_d’]雙噻唑。產率爲 -51 - 201002722 9 5 %。化合物之熔點證實由1 0 9 _丨丨〇。〇。 化合物之N M R資料如下。 'H-NMRiCDC^, 400MHz)60.87(t, 6H, J-8Hz), 1.25- 1.35(m, 36H), 1 .70 - 1 .8 0(q, 4H), 3,08(t, 4H, J = 8Hz), 7.02(d, 2H, J = 8Hz), 7.42(d, 2H, J = 8Hz), 8.49(s, 2H) 苯並雙噻唑三甲基錫之合成 反應式如下。
首先’將2.0克(2.8 mM)以上所製2,6 -雙(3 -十二 烷基噻吩-2-基)-苯並[i,2-d;4,5-d’]雙噻唑與150毫升脫 水四氫呋喃混合,再將混合物冷卻至-73 °C。將0.94毫升 (6·3 mM )四伸甲基二胺(TMEDA )加入後,將4.1毫升 (6 _ 3 m Μ )正丁基鋰滴至混合物中。將混合物於-7 3 °C下 攪動3 0分鐘後,將混合物之溫度增至1 0 °C。將混合物再 度冷卻至-73°C後,將8·7毫升(8.7 mM) 1.0M三甲基氯 化錫之己烷溶液滴至混合物中。將混合物之溫度增至室溫 後,將混合物攪動1小時。將反應產物使用乙酸乙酯萃取 ,其後使用硫酸鎂乾燥,再使用鹼性氧化鋁柱及己烷與甲 苯之1 /1混合溶劑進行分離及精煉。繼而將精煉反應產物 予以再結晶。即製得黃色針形結晶。化合物(頁色針形結 -52- 201002722 晶)之重爲2.03克且產率爲69 %。錫化合物經證實具有 1 1 9至1 2 0 · 5 t:之熔點。 化合物之N M R資料如下。 h-NMRCCDCh,400MHz)60.42(s, 18Η), 〇.88(m, 6Η), 1 . 2 6- 1 . 5 5 (m, * Η),1 . 7 6 (qui n t, 4 Η,J = 4 Η z), 3.0 7 (t,4 Η, J = 4Hz),7.08(s,2H), 8.47(s, 2H) 藉使用溴化鉀所得之化合物之IR光譜乃示於圖9中 〇 欲展現本發明化合物之優勢,乃將本發明聚合物使用 施蒂樂(Stille )反應而由以上所製之錫化合物中合成, 而與由以上所製錫化合物中所合成之聚合物相比較之聚合 物則使用鈴木偶合反應由具有苯並噻唑骨架之硼化合物中 合成。 應用實例1 反應式如下。
將下列組份送入含有磁性攪拌棒之5 0毫升三頸式燒 -53- 201002722 瓶中。 雙噻吩二溴基化合物 660.7毫克 (2.0 mM) 以上所製苯並雙噻唑二三甲基錫1018.8毫克 (1.0 mM) 脫水氯基苯 25.2毫升 (亦即15毫升X所用化合物之總重(1.679 5克)) 令混合物接受吹氬。 其後,將18.3毫克(2莫耳%) Pd2(dba)3及24.3毫 克(8莫耳% )三(鄰位-甲苯基)膦加入,再將混合物進 一步接受吹氬1 〇分鐘。繼而進一步將混合物使用己加熱 至145°C之油浴進行熱/迴流處理2.5小時。再將反應產物 分散於包括1 0 0 0毫升甲醇與2 5毫升氫氯酸之混合溶劑中 ,而後將分散液攪動8小時。將分散液過濾後,將反應產 物使用甲醇進行索氏(Soxh let )萃取5小時,其後使用己 院進行索氏(Soxhlet)萃取12小時,再使用氯基苯進行 另外之索氏(Soxhlet)萃取。而後將所製得之縮合液體分 散於1000毫升甲醇中。即得1.12克棕色固狀化合物。產 率爲9 4 %。 令所製得之化合物溶於四氫呋喃中,其後使用具有 0_ 45微米開孔之濾器過濾。當化合物之分子量藉凝膠滲透 層析法(GPC )測定時,化合物經證實具有大於4200之 聚苯乙烯一轉換數目平均分子量及大於5300之聚苯乙烯 轉換-重量平均分子量。 -54- 201002722 藉使用溴化鉀所得之所合成化合物之I R光譜乃示於· 圖1 0中。 比較應用實例1 苯並雙噻唑棚酸酯之合成 本發明聚合物係藉慣用之合成方法製得。 反應式如下。
首先’將1_52克2,6-雙(3-十二烷基噻吩-2-基)-苯 並[1,2_£1;4,5-£1’]雙噻唑與150毫升脫水四氫呋喃混合,再 將混合物冷卻至-78°C。將2當量重之四伸甲基二胺( TMEDA )及2當量重之正丁基鋰加至混合物中後,將混合 物於-7 8 °C溫度下攪動3 0分鐘,其後於室溫下進一步攪動 2小時。繼而將1_36毫升2-異丙氧基-4,4,5,5-四甲基_ 1,3,2-二氧雜環戊硼烷滴入,再將混合物攪動1.5小時。 使用乙酸乙酯萃取後,將反應產物使用乙酸乙酯與甲醇之 混合溶劑予以再結晶兩次,繼而使用弗羅里(florisil )矽 土進行短路徑柱式層析。而後將反應產物使用乙酸乙酯與 甲醇之混合溶劑進行再結晶。即得1.07克標的化合物。 化合物經證實具有1 0 7至1 1 4 °c之熔點。 -55- 201002722 化合物之N M R資料如下。 1H-NMR(CDCI3,400ΜΗζ)δ0.88(ΐ, 6Η, J-8Hz), 1.22- 1 ,56(m, 60H), 1 . 7 6 (q u i n t,4 Η), 3 · 1 0 (t, 4 Η , J = 8 Η z),7 _ 5 3 ( s, 2H), 8.50(s, 2H) 以上所製之化合物乃反應如下。
甲苯/Na2〇〇3 aq· 迴流 〇12Η25
〇12Η25
尤其,將下列組份混合。 以上所製二棚酸酯化合物 472毫克 (0.5 m Μ) 雙噻吩二溴基化合物 330毫克 (0.5 m Μ) 甲苯 3_5毫升 2Μ碳酸鈉水性溶液 1毫升 ALIQUANT® 336 15毫克 (二辛基甲基氯化錢,充作相轉移催化劑,得自 Sigma Aldrich Corp) 其後’將4 3 · 4毫克P d ( 0 ) ( P P h 3 )加入。再將混合物於 9 5 °C下攪動1 4小時。令反應產物分散於包括4 5 〇毫升甲 -56- 201002722 醇與5 0毫升離子交換水之混合溶劑中,繼而以甲 清洗。使用丙酮進行索氏(Soxhlet)萃取18小時 用氯仿進行索氏(Soxhlet )萃取,再將反應產物縮 氯仿之量降至15毫升。而後將溶液分散於6〇〇毫 中,其後過濾。令所過濾之材料溶於氯仿中,繼而 交換水清洗,並使用甲醇予以再結晶。即製得標的 。已乾燥之標的聚合物之重爲45毫克,且產物低 %。 聚合物之IR光譜乃示於圖11中。 當聚合物之分子量藉凝膠滲透層析法(GPC ) ,聚合物經證實具有2100之聚苯乙烯-轉換數目 子量及2400之聚苯乙烯轉換-重量平均分子量。 合反應難以持續進行。本發明人之硏究結果發現, 合反應難以持續進行之原因在於棚酸酯取代基因爲 而易由化合物中釋出之故。 本文件要求分別於2008年1月22日及2008. 29曰提出之日本專利申請案號 200 8 -0 1 1 1 90及 221131之優先權且包含與彼等有關之主題,彼等乃 文中以供參考。 如今經由充分說明本發明’熟知技藝者已知可 離本文所提及之本發明精髓及範圍之前提下進行許 化及改良。 【圖式簡單說明】 醇及水 後,使 合以使 升甲醇 以離子 化合物 至約8 測定時 平均分 亦即聚 爲何聚 鹼及熱 丰8月 2008 - 倂入本 在不脫 多之變 -57- 201002722 本發明之各種其它目的,特色及跟隨之優點將經由考 慮到與附加之圖示有關之詳細說明而更佳明瞭,其中所引 用之字符乃意指所有相應之零部件且其中: 圖1 A- 1 D爲閨述本發明有機薄膜電晶體實例之圖解橫 切面視圖; 圖2爲本發明第一個苯並雙噻唑聚合物實例之紅外線 (IR )光譜; 圖3爲第一個聚合物實例於3 00°C下接受熱處理後之 紅外線(IR)光譜; 圖4爲本發明第二個苯並雙噻唑聚合物實例之紅外線 (IR )光譜; 圖5A及5B爲將第一個苯並雙噻唑聚合物實例之溶液 進行天然乾燥後所得之有機膜之照片; 圖6A及6B爲將第一個苯並雙噻唑聚合物實例之溶液 進行乾燥,繼而於1 75 t下退火後所得之有機膜之照片; 圖7爲第二個苯並雙噻唑聚合物實例之有機膜之X光 平面外繞射光譜; 圖8爲藉使用第二個苯並雙噻唑聚合物實例所製得之 有機薄膜電晶體之輸出特徵: 圖9爲本發明苯並雙噻唑化合物實例之紅外線(IR ) 光譜; 圖1 0爲藉使用苯並雙噻唑化合物所製得之本發明第 三個聚合物實例之紅外線(IR )光譜; 圖1 1爲藉慣用方法所製得之比較性苯並雙噻唑聚合 -58- 201002722 物之紅外線(IR )光譜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 :有機半導體層 2 :源電極 3 :漏電極 4 :閘電極 5 :閘絕緣層

Claims (1)

  1. 201002722 七、申請專利範圍: κ —種苯並雙噻唑聚合物,其包含具有下式 單元··
    ⑴, 其中I’Ra’R3及h中之每一者代表氫原子,鹵 代或未經取代之院基團’經取代或未經取代: ^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垸硫_(—” group ) , :¾ + d „ 其中R,,R2,r3及R4中 …爲正整數,其中當…或雨〜者不爲氫原子 彼此相同或2里目胃 ^ R ^ 一 大時,則每一個R3 異且母— R4波此相同或互異。 2·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項 一 其中聚合物具有具下式⑺之單;广雙噻哗聚合物’
    ⑵, -60- 201002722 其中R·5’ R6’ R_7及中之每一者代表氫原子’鹵素 原子’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烷基團,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 丈兀氧基團’或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院硫基團(thi〇alk〇Xyl group ) ’其中,Rs,r7及R8中至少有一者不爲氫原子 :且每一個!)及q爲正整數,其中當p爲2或更大時,則 每一個R7彼此相同或互異,且當q爲2或更大時,則每 —個R8彼此相同或互異。 3_ —種苯並雙噻唑化合物,其具有下式(3):
    (3), 其中Rii至R22中之每—者代表氫原子,鹵素原子, 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烷基團,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烷氧基 團,或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烷硫基團(thioalkoxyl group ),且每—個爲〇或正整數,其中當111爲2或更 寸」母個Κ·21乃彼此相同或互異,且每一個汉22彼 此相同或互異’且當η胃2或更大時,則每-個R17彼此 相同或互異,且每—個Ris乃彼此相同或互異。 4.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苯並雙噻唑化合物, 其中化合物具有下式(4): -61 - 201002722
    王中之每 者代表氫原子,鹵素原子,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烷基圃 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院氧基團’或經取代或未經二: 硫基(alkylthi° gr°up);且ρ爲〇或正整數,其中當 爲1或更大時,則每一個R24彼此相同或互異,' 2 R25彼此相同或互異。 〜 ; 5.根據串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苯並雙噻心合物 其中R·23基團爲丁基團或甲基團。 6. 範圍第 合物, 一種有機膜,其包含至少— Ββ ^ 種趙自根據申請專利
    一〆、、 至尺2 2中之母—者代表氫原子,鹵素原子, '、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烷基團,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烷氧基 團或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院硫基團(thioalkoxyl group ),且每一個仍# ^ Λ IU m及n爲0或正整數,其中當瓜爲2或更 大時,則每·—. /to _ 尺1 2】乃彼此相同或互異,且每—個r2Z彼 此相同或互里,R ^ 、 〆、且虽η爲2或更大時,則每一個R丨7彼此 -62- 1 項之聚合物,亘有下确;1 八 ^式(3)之苯並雙噻哩化 2 及得自苯並雙噻唑化合物中之聚合物之成昌: 201002722 相同或互異,且每一個r18彼此相同或互異。 7.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有機膜,其中有機膜 具有立體規則性。 8 . —種有機薄膜電晶體,其包含 包括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有機膜之有機半導體 層; 被配置成令電流流動並通過有機半導體層中之一對電 極;及 被配置成將電壓施加至有機半導體層上之第三個電極 -63-
TW098102051A 2008-01-22 2009-01-20 Benzobisthiazole compound, benzobisthiazole polymer, organic film including the compound or polymer and transistor including the organic film TW201002722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11190 2008-01-22
JP2008221131A JP2010053093A (ja) 2008-08-29 2008-08-29 新規なベンゾビスチアゾール骨格を有するスズ化合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02722A true TW201002722A (en) 2010-01-16

Family

ID=405900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8102051A TW201002722A (en) 2008-01-22 2009-01-20 Benzobisthiazole compound, benzobisthiazole polymer, organic film including the compound or polymer and transistor including the organic film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193304B2 (zh)
EP (1) EP2085401B1 (zh)
KR (1) KR101071323B1 (zh)
TW (1) TW201002722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91956A (zh) * 2011-02-28 2013-11-13 康宁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分子量控制的溶剂混合物
TWI665232B (zh) * 2015-02-06 2019-07-11 Toyobo Co., Ltd. 光電轉換元件以及使用於光電轉換元件之有機半導體化合物
TWI677512B (zh) * 2015-02-18 2019-11-21 日商東洋紡股份有限公司 光電轉換元件以及使用於光電轉換元件之有機半導體化合物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362559B2 (en) * 2002-02-01 2013-01-29 William Marsh Rice University Hybrid molecular electronic devices containing molecule-functionalized surfaces for switching, memory, and sensor applications and methods for fabricating same
JP2013509474A (ja) 2009-10-28 2013-03-14 ユニヴァーシティ オブ ワシントン チアゾロチアゾールまたはベンゾビスチアゾール、またはベンゾビスオキサゾール電子受容体サブユニットと、電子供与体サブユニットとを含むコポリマー半導体、ならびにトランジスタおよび太陽電池へのその使用
JP5811542B2 (ja) 2010-06-15 2015-11-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ジチエノベンゾジチオフェン誘導体からなる有機半導体材料前駆体、インク、絶縁部材、電荷輸送性部材の製造方法
JP5693722B2 (ja) 2010-08-05 2015-04-01 ビーエーエスエフ ソシエタス・ヨーロピアBasf Se 橋かけされたビチアゾールコポリマーから製造される半導体材料
US9559303B2 (en) 2010-10-20 2017-01-31 Merck Patent Gmbh Conjugated polymers
JP2012216780A (ja) 2011-03-31 2012-11-08 Ricoh Co Ltd p型酸化物、p型酸化物製造用組成物、p型酸化物の製造方法、半導体素子、表示素子、画像表示装置、及びシステム
JP6085914B2 (ja) 2011-11-28 2017-03-01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エレクトロクロミック化合物、エレクトロクロミック組成物及び表示素子
JP2013138173A (ja) 2011-11-28 2013-07-11 Ricoh Co Ltd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の製造方法、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JP6236785B2 (ja) 2012-02-28 2017-11-29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アリールアミン化合物、有機el用材料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9062221B2 (en) * 2012-03-22 2015-06-23 Ricoh Company, Ltd. Polymer, ink and organic film
JP6255711B2 (ja) 2012-11-01 2018-01-10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エレクトロクロミック化合物、エレクトロクロミック組成物及び表示素子
JP6187130B2 (ja) 2013-01-09 2017-08-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分解性ポリマー
US10211401B2 (en) 2014-02-14 2019-02-19 Toyobo Co., Ltd. Organic semiconductor material
JP6672611B2 (ja) 2014-07-03 2020-03-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エレクトロクロミック化合物、エレクトロクロミック組成物及び表示素子及び調光素子
JP6786858B2 (ja) 2015-06-19 2020-11-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エレクトロクロミック化合物及びエレクトロクロミック組成物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99079A (ja) * 1984-03-22 1985-10-08 Ricoh Co Ltd インクジエツト用水性インク
JPH0555568A (ja) 1991-08-28 1993-03-05 Asahi Chem Ind Co Ltd 有機薄膜トランジスタ
US5233017A (en) * 1992-03-23 1993-08-03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Air Force Benzobisthiazole polymers with thiophene moieties
JP3633154B2 (ja) 1996-03-22 2005-03-3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薄膜型電子源および薄膜型電子源応用機器
US6278127B1 (en) 1994-12-09 2001-08-21 Agere Systems Guardian Corp. Article comprising an organic thin film transistor adapted for biasing to form a N-type or a P-type transistor
US5574291A (en) 1994-12-09 1996-11-12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Article comprising a thin film transistor with low conductivity organic layer
US5936259A (en) 1997-10-16 1999-08-10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Thin film transistor and organic semiconductor material thereof
US7166689B2 (en) * 2003-02-13 2007-01-23 Ricoh Company, Ltd. Aryl amine polymer, thin film transistor using the aryl amine polym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thin film transistor
JP5025074B2 (ja) 2003-02-13 2012-09-12 株式会社リコー 有機薄膜トランジスタ及び有機薄膜トランジスタの製造方法
DE602004017550D1 (de) 2003-08-28 2008-12-18 Merck Patent Gmbh Mono-, Oligo- und Polythienoi2,3-b thiophene
JP2005206750A (ja) 2004-01-26 2005-08-04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有機半導体材料、有機トランジスタ、電界効果トランジスタ、スイッチング素子及び5員複素環化合物
US7232750B1 (en) * 2005-01-12 2007-06-19 Spansion Llc Methods involving spin-on polymers that reversibly bind charge carriers
JP4708272B2 (ja) 2006-06-29 2011-06-22 京セラ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携帯端末装置
JP2008221131A (ja) 2007-03-13 2008-09-25 Seiko Epson Corp 液滴吐出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91956A (zh) * 2011-02-28 2013-11-13 康宁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分子量控制的溶剂混合物
CN103391956B (zh) * 2011-02-28 2016-08-24 康宁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分子量控制的溶剂混合物
TWI665232B (zh) * 2015-02-06 2019-07-11 Toyobo Co., Ltd. 光電轉換元件以及使用於光電轉換元件之有機半導體化合物
TWI677512B (zh) * 2015-02-18 2019-11-21 日商東洋紡股份有限公司 光電轉換元件以及使用於光電轉換元件之有機半導體化合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90230386A1 (en) 2009-09-17
US8193304B2 (en) 2012-06-05
KR20090080920A (ko) 2009-07-27
KR101071323B1 (ko) 2011-10-07
EP2085401B1 (en) 2014-07-30
EP2085401A1 (en) 2009-08-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002722A (en) Benzobisthiazole compound, benzobisthiazole polymer, organic film including the compound or polymer and transistor including the organic film
TWI593689B (zh) 經取代的寡或聚噻吩
KR101226296B1 (ko) 신규한 아릴아민 중합체, 이의 제조 방법, 잉크 조성물, 막, 전자 소자, 유기 박막 트랜지스터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8178873B2 (en) Solution processable organic semiconductors
JP2009197218A (ja) 重合体、それを含む有機膜及びトランジスタ
TW200834572A (en) Electronic devices
JP5387935B2 (ja) π共役ポリマー
JP2009170906A (ja) 高分子半導体化合物、薄膜トランジスタおよび薄膜トランジスタを製造する方法
KR20120072335A (ko) 반도체 조성물
TW201211052A (en) Anthra[2,3-b:7,6-b']dithiophene derivatives and their use as organic semiconductors
CA2797308A1 (en) Semiconductor composition
KR100790928B1 (ko) 아릴아민 중합체 및 이 아릴아민 중합체를 주성분으로 하는유기 반도체 층을 구비하는 유기 박막 트랜지스터
JP5429607B2 (ja) 新規な有機半導体材料
JP3876872B2 (ja) 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スセンスポリマー、ビスフルオレニルシラン化合物及び有機el素子
JP5278638B2 (ja) アリールアミン重合体
TW201311758A (zh) 高分子化合物及使用該高分子化合物之有機電晶體
JP5190784B2 (ja) 重合体
JP4866041B2 (ja) アリールアミン重合体
JP2009079217A (ja) 新規なアリールアミン重合体
JP2014114265A (ja) ジチオフェン化合物及びそのジチオフェン基を有するπ電子共役重合体、並びにその重合体を用いた有機半導体デバイス
JP4873603B2 (ja) 高分子化合物の製造方法及び高分子化合物、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有機電子デバイス
JP5063053B2 (ja) 有機薄膜トランジスタ
JP5032781B2 (ja) 有機薄膜トランジスタ
JP5413711B2 (ja) 新規なアリールアミン重合体
JP2010219362A (ja) 有機薄膜トランジス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