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935596A - Solid-state imaging devic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camera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 Google Patents

Solid-state imaging devic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camera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935596A
TW200935596A TW097148957A TW97148957A TW200935596A TW 200935596 A TW200935596 A TW 200935596A TW 097148957 A TW097148957 A TW 097148957A TW 97148957 A TW97148957 A TW 97148957A TW 200935596 A TW200935596 A TW 20093559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opening
solid
imaging device
state imaging
open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71489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Shunsuke Maruyama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09355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35596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 H01L27/144Devices controlled by radiation
    • H01L27/146Imager structures
    • H01L27/14601Structural or fun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01L27/14632Wafer-level processed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 H01L27/144Devices controlled by radiation
    • H01L27/146Imager structures
    • H01L27/14601Structural or fun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01L27/14603Special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elements, address-lines or gate-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 H01L27/144Devices controlled by radiation
    • H01L27/146Imager structures
    • H01L27/14601Structural or fun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01L27/14609Pixel-elements with integrated switching, control, storage or amplification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 H01L27/144Devices controlled by radiation
    • H01L27/146Imager structures
    • H01L27/14601Structural or fun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01L27/1462Coatings
    • H01L27/14623Optical shield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 H01L27/144Devices controlled by radiation
    • H01L27/146Imager structures
    • H01L27/14683Processes or apparatus peculiar to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these devices or parts thereof
    • H01L27/14687Wafer level process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Solid State Image Pick-Up Elements (AREA)
  • Transforming Light Signals Into Electric Signals (AREA)

Description

200935596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有關於,將發生在有效像素領域與其周邊領 域之交界領域處的膜厚之落差予以減低的固體攝像裝置和 其製造方法、具備此種固體攝像裝置的相機及內藏此種相 機的電子機器。 0 【先前技術】 先前,於CMOS影像感測器或CCD影像感測器等之 固體攝像裝置中,爲了提升光學特性,而提出了各種技術 。例如’設置用了增加入射至固體攝像裝置之光二極體所 成之光電轉換部的光量所需之構成,藉此以提升感度。 專利文獻1及專利文獻2中係記載著,於固體攝像裝 置中’爲了促使入射至光二極體的光量、提升感度,而在 光二極體上部的光入射側,形成光波導路之構成。光波導 φ 路’係在光二極體上部的光入射側,形成開口部,並在該 開口部中,塡埋高折射率的材料,藉此而形成。 專利文獻3中係記載著,在CMOS型的固體攝像裝置 的多層配線層中,設置Cu配線與Cu擴散防止膜的情況下 ’則入射至光二極體的光係被Cu擴散防止膜所反射,導 致入射至光二極體的光量降低,因而設置有防止此事發生 之構成。其中’係藉由將已被形成在光二極體上部的Cu 擴散防止膜加以去除,以防止往光二極體的入射光量降低 。然後’在專利文獻3中係記載著,爲了去除已被形成在 -4 - 200935596 光二極體上的Cu擴散防止膜,而在多層配線層形成後, 將光二極體上的多層配線層加以開口,藉此以去除Cu擴 散防止膜之工程。將該多層配線層進行開口所形成的開口 部中,係形成有光波導路之構成。 如專利文獻3所記載的將位於光二極體上部之光入射 側的C u擴散防止膜加以去除之工程,或如專利文獻1、2 所記載的在光二極體上部的光入射側形成光波導路構造之 ❹ 工程中,係如上述,會產生在光二極體上設置開口部,並 將該開口部予以塡埋之工程。 然而,固體攝像裝置,係由有效像素領域、光學性黑 (Optical Black)領域、周邊電路領域等所構成。圖12中係 圖示固體攝像裝置的槪略構成。例如,在如圖12所示的 屬於CMOS影像感測器的固體攝像裝置301中,形成了有 效像素領域311、光學性黑領域312所成之攝像領域313 ,然後還形成有垂直驅動電路3 04或水平驅動電路3 06等 φ 之周邊電路部。攝像領域313,係有屬於光電轉換元件的 光二極體與像素電晶體(MOS電晶體)所成之複數像素,作 2維排列而成。光學性黑領域312,係被形成在有效像素 領域311之周邊的一部分,係被構成爲,藉由遮光膜而不 讓光線入射至像素。於光學性黑領域312中,係可獲得作 爲黑位準之基準訊號的訊號。在該固體攝像裝置301,於 有效像素領域311中,入射的光係被轉換成訊號電荷,當 作像素訊號而透過周邊電路部而被輸出。 如以上說明,在有效像素領域311,雖然光會入射至 -5- 200935596 光二極體,但在有效像素領域311周邊所構成的光學性黑 領域312,係不會有光入射至光二極體。因此,如專利文 獻1〜3所記載,用來促使入射至光二極體之光量增加的 構成,係只有被構成在有效像素領域311。亦即,爲了去 除位於光二極體上部之光入射側的光擴散防止膜,而將光 二極體上部予以開口之構成,或爲了在光二極體上之光入 射側形成光波導路構造,而將光二極體上部加以開口之構 U 成,係僅爲有效像素領域所必須之構成。 圖13係圖示,上述之屬於CMOS影像感測器的固體 攝像裝置301中的有效像素領域311與光學性黑領域312 的交界領域處的製造工程圖。圖1 3係例如沿著圖1 2中的 D-D線的剖面圖,係在有效像素領域3 1 1之像素中的光二 極體PD上部,設置開口部時的工程圖。 在圖13中,爲了簡化,僅圖示了光二極體PD與多層 配線層320。實際上,在由光二極體PD與複數像素電晶 φ 體所成之多層像素所被形成之半導體基板上,係構成有多 層配線層320,光線是從多層配線層320側往半導體基板 入射。如圖13所示,多層配線層320,係隔著層間絕緣層 319而形成有3層的配線1M,2M,3M,於光學性黑領域 312中的配線3M係成爲遮光膜。於光學性黑領域312中 ,由於配線3M係構成了遮光膜,因此被形成在光學性黑 領域312的光二極體PD,係不會有光入射。 如專利文獻1〜3所記載,爲了促使入射至有效像素 領域之光二極體的光之光量增加,首先,如圖13A所示, 200935596 在有效像素領域311的光二極體PD上部的層間絕緣層 3 1 9,形成開口部3 2 1。然後,在開口部3 2 1 ’係如圖1 3 B 所示,塗佈上例如折射率高於層間絕緣層3 1 9 ·的塡埋材料 ,將開口部321予以塡埋。在被該高折射率之塡埋材料所 塡埋的領域中,就構成了光波導路。 如圖13B所示,被塗佈在開口部321的塡埋材料,係 於塡埋層322形成工程中,在光學性黑領域312的多層配 @ 線層320上,也被同時塗佈了塡埋材料。如此一來,如圖 13B所示,在光學性黑領域312中,由於沒有形成開口部 321,所以被形成在光學性黑領域312之多層配線層320 上的塡埋層322,其被塗佈的厚度,會是厚於被形成在有 效像素領域311之開口部321及多層配線層320上部的塡 埋層322。然後,此種塡埋層3 22的塗佈不勻,係如圖 13B所示,在有效像素領域311與光學性黑領域312的交 界部分,係導致在塡埋層322表面形成了落差。 φ 同樣地,在圖14中係圖示了,被形成在有效像素領 域311之多層配線層320的開口部321,是以CVD法或 PVD法來形成塡埋層3 23時的例子。於圖14中,對應於 圖13之部分係標示同一符號並省略重複說明。 如圖14A所示’開口部321係被CVD法(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化學性蒸著法)或 pvd 法(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物理性蒸著法)進行塡埋時,如圖UB 所示’所成膜的塡埋層3 23之膜厚,係爲大致—定。因此 ’在開口部321、非開口部上所形成之塡埋層323,係會 200935596 產生疏密差,而在非開口部與開口部321的交界領域處’ 產生落差。在形成有開口部321的有效像素領域311上’ 塡埋材料係被成膜得較疏,而在未形成有開口部321的有 效像素領域311上,塡埋材料係被成膜得較密。 接著,如圖14C所示,爲了使CVD法或PVD法所產 生的塡埋層323之落差(亦即凹凸)進行平坦化,而以CMP 法(化學性機械硏磨),使塡埋材料膜表面平坦化。然而, ❹ 以CMP法將表面平坦化時,在塡埋材料被形成較疏的有 效像素領域311、和被形成較密的光學性黑領域312上, 會有表面未被均勻平坦化之問題。如圖14C所示,塡埋材 料被形成較疏的部分,其硏磨速度是快於塡埋材料被形成 較密的部分。因此,結果而言,在有效像素領域311上部 的塡埋層3 23,會被形成爲,薄於光學性黑領域312上部 之塡埋層323。 又,如圖13所示,在作爲塡埋層322是使用塗佈型 〇 的材料的例子中,在塡埋層322形成後的烘烤工程時,塡 埋層322的體積會因熱處理而減少。此時,被形成在開口 部321的塡埋層322之體積,是較被形成在非開口部的塡 埋層3 22之體積,具有大出開口部之份量的體積,因此在 烘烤時塡埋層322的體積減少量也會變大。如此一來,在 開口部321被形成較密的有效像素領域311,和未被形成 開口部321的光學性黑領域312,會因烘烤工程後的體積 減少,而造成更大的落差。 如此,在固體攝像裝置的有效像素領域、光學性黑領 -8- 200935596 域、周邊電路領域的交界領域處,在塡埋層表面存在有落 差或膜厚差的情況下,該落差或膜厚差也會對上層的膜造 成影響。因此,被形成在塡埋層之上層的例如鈍化膜、彩 色濾光片、晶片上微透鏡等,會被塡埋層表面的落差所影 響。而且,影響到上層的落差,係侵入到有效像素領域內 。其結果爲,於有效像素領域內,中央部分與周邊部分之 像素的光學特性會有所變動,從固體攝像裝置所輸出的畫 Φ 面中,會發生感度不勻。 作爲用來減低有效像素領域、和包含光學性黑領域或 周邊電路領域之周邊領域之間的落差或膜厚差的方法,係 有專利文獻4中所記載,形成對應於周邊領域的金屬配線 之凹凸形狀的絕緣層間膜,以減輕有效像素領域與周邊領 域之落差的方法。又,專利文獻5中係記載,即使在有效 像素領域與周邊領域之間有落差,也可在落差較低的部分 ’追加可圖案化材料之方法。甚至,在專利文獻6中係記 〇 載著’將落差較高部分予以選擇性蝕刻而加以削除的方法 〇 然而,這些專利文獻4〜6所記載的方法中,例如爲 了減低有效像素領域與周邊領域的落差,都必須增加工程 數’具有如此問題點。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3-298034號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平7_45805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公報特開2〇〇5_311〇15號公報 [專利文獻4]日本特開2001-196571號公報 200935596 [專利文獻5]日本特開2004-356585號公報 [專利文獻6]日本特開2007-165403號公報 【發明內容】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有鑑於上述問題點’本發明係提供一種,藉由降低有 效像素領域與周邊領域之交界領域的落差,以降低感度不 φ 勻的固體攝像裝置和其製造方法。又,本發明係提供一種 具備如此固體攝像裝置的相機及內藏有該相機的電子機器 [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 爲了解決上記課題,達成本發明之目的,本發明的固 體攝像裝置,其特徵爲,具備:有效像素領域,係由具有 光電轉換元件的像素所複數排列而成;和有效像素領域的 φ 周邊領域;且具有:開口部,係被形成在有效像素領域中 的光電轉換元件之正上方的絕緣層;和虛假開口部,係被 形成在周邊領域之上部的絕緣層;和塡埋層,係被塡埋至 開口部及前記虛假開口部。 本發明的固體攝像裝置中的所謂周邊領域,係指例如 ,周邊電路部、或光學性黑領域等所構成的領域,係指不 被入射光所入射的領域。 在本發明的固體攝像裝置,係在有效像素領域內的絕 緣層形成有開口部,並且在周邊領域上的絕緣層也設有虛 -10- 200935596 假開口部,因此,於有效像素領域和周邊領域的交界部分 ’可降低塡埋層的落差。 又,本發明的固體攝像裝置之製造方法,其特徵爲, 具有:形成由具有光電轉換部之像素所複數排列而成的有 效像素領域、與跨越該有效像素領域的周邊領域而形成絕 緣層之工程;和在位於有效像素領域之光電轉換部正上方 的絕緣層,形成開口部,在周邊領域的絕緣層,形成虛假 Φ 開口部之工程;和以將形成在絕緣層之開口部及虛假開口 部予以塡埋的方式,在絕緣層上形成塡埋層之工程。 在本發明的固體攝像裝置之製造方法中,在有效像素 領域的光電轉換部的正上方形成開口部,並且在周邊領域 的絕緣層也有形成虛假開口部。因此,可以降低被形成在 有效像素領域與周邊領域之開口部的疏密差,可使被形成 在絕緣層上部的塡埋層,是被平坦地形成。 又,本發明的相機,其特徵爲,具備:固體攝像裝置 φ ;和光學系,係將入射光引導至固體攝像裝置的光電轉換 部;和訊號處理電路,係將固體攝像裝置的輸出訊號加以 處理;且固體攝像裝置,係具備:有效像素領域,係由具 有光電轉換元件的像素所複數排列而成;和有效像素領域 的周邊領域;並且,具有:開口部,係被形成在有效像素 領域中的光電轉換元件之正上方的絕緣層;和虛假開口部 ,係被形成在周邊領域之上部的絕緣層;和塡埋層,係被 塡埋至開口部及虛假開口部。s 又’本發明電子機器,係內藏有相機,其特徵爲,具 -11 - 200935596 備:固體攝像裝置;和光學系,係將入射光引導至固體攝 像裝置的光電轉換元件;和訊號處理電路,係將固體攝像 裝置的輸出訊號加以處理;且固體攝像裝置,係具備:有 效像素領域,係由具有光電轉換元件的像素所複數排列而 成;和有效像素領域的周邊領域;並且,具有:開口部, 係被形成在有效像素領域中的光電轉換元件之正上方的絕 緣層;和虛假開口部,係被形成在周邊領域之上部的絕緣 層;和塡埋層,係被塡埋至開口部及前記虛假開口部。 本發明的相機、或具備其之電子機器係使用了,有效 像素領域和周邊領域的交界部分之落差有被降低的固體攝 像裝置。 [發明效果] 若依據本發明,則於固體攝像裝置的有效像素領域與 周邊領域之交界部分,膜厚之落差係被降低,因此可降低 感度不勻。 【實施方式】 以下,參照圖1〜圖1 1,說明本發明的實施形態。 首先,圖1中係圖示了,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所述之 固體攝像裝置的槪略構成。 本實施形態例的固體攝像裝置1係以CMOS影像感測 器爲例,例如在由Si所成的基板100上,含有光電轉換 元件的攝像像素2是呈矩陣狀地被複數2維排列,構成了 -12- 200935596 由有效像素領域11與光學性黑領域12所構成的攝像領域 3,和周邊電路部1 4。於本實施形態例中’將光學性黑領 域12與周邊電路部14,合稱爲周邊領域13。 攝像領域3,係具有有效像素領域11、和被構成在有 效像素領域11之周邊部的光學性黑領域12。攝像領域3 中的每個攝像像素2,係由構成光電轉換元件的光二極體 、和將經過光二極體進行光電轉換而成之訊號電荷予以轉 φ 換成像素訊號並輸出至垂直訊號線9所需之複數像素電晶 體(MOS電晶體)所構成。於有效像素領域11中,入射至 光二極體的入射光是被光電轉換成訊號電荷’被像素電晶 體轉換成像素訊號,該像素訊號係透過垂直訊號線9,而 被供給至周邊電路部14。光學性黑領域12’係由具有和 有效像素領域11相同構成之攝像像素2所成之構成’但 因爲被構成有遮光膜,所以是入射光是不會入射至光學性 黑領域12的光二極體的構成。然後,藉由如此構成,從 φ 光學性黑領域12係輸出著黑基準訊號。此外,作爲複數 的像素電晶體,係例如由傳輸電晶體、重置電晶體、增幅 電晶體、及選擇電晶體的4個電晶體所構成。或是由省略 了選擇電晶體的3個電晶體所構成。 又,周邊電路部14,係具有:垂直驅動電路4、縱欄 訊號處理電路5、水平驅動電路6、輸出電路7、控制電路 8所構成。 控制電路8,係基於垂直同步訊號、水平同步訊號及 主時脈,生成用來作爲垂直驅動電路4、縱欄訊號處理電 -13- 200935596 路5及水平驅動電路6等之動作基準的時脈訊號或控制訊 號等,並輸入至垂直驅動電路4、縱欄訊號處理電路5及 水平驅動電路6等。 垂直驅動電路4,係例如由移位暫存器所構成,將攝 像領域3的各攝像像素2以行單位依序在垂直方向上進行 選擇掃描,透過垂直訊號線9,將已被各攝像像素2的光 二極體進行光電轉換而得的訊號電號爲基礎的像素訊號, 0 供給至縱欄訊號處理電路5。於光二極體中,會隨應於受 光量而產生訊號電荷。 縱欄訊號處理電路5,係於攝像像素2中,例如被每 列地配置。然後,從1行份之像素所輸出的訊號,係每一 項素列地,基於來自光學性黑領域12的訊號而進行訊號 處理。亦即,在縱欄訊號處理電路5上,是基於從光學性 黑領域12所輸出的黑基準訊號,來進行有效像素領域11 的雜訊去除或訊號增幅等之訊號處理。 φ 在縱欄訊號處理電路5的輸出段中,有水平選擇開關 (未圖示)是被設置在水平訊號線之間而連接。 水平驅動電路6,係例如由移位暫存器所構成,藉由 依序輸出水平掃描脈衝,將縱欄訊號處理電路5之每一者 依序加以選擇,使來自各縱攔訊號處理電路5的像素訊號 ,被輸出至水平訊號線10。 輸出電路,係對從每一縱欄訊號處理電路5透過水平 訊號線10所依序供給來的訊號,進行訊號處理然後輸出 -14- 200935596 以下,將本實施形態之各例的固體攝像裝置,與其製 造方法一倂加以說明。 [第1實施形態] 圖2中係圖示了,說明第1實施形態所述之固體攝像 裝置及其製造方法的槪略剖面構成。圖2中所示之固體攝 像裝置的槪略剖面構成,係爲沿著圖1中的A-A線、或 Ο B-B線的剖面構成,亦即,是在橫跨了有效像素領域1 1、 和由光學性黑領域12與周邊電路部14所成之周邊領域13 的線上的剖面構成。在圖2中,爲了簡化,僅圖示了固體 攝像裝置中的攝像像素2的光電轉換部亦即光二極體PD 、和其上的多層配線層20部分。實際上,構成攝像像素2 的像素電晶體,或甚至,包含構成周邊電路部 14的 CMOS電晶體之元件所被形成的Si基板100上,係形成有 多層配線層20。 Φ 圖2所示的多層配線層20,係有3層的金屬配線1M, 2M,3M,分別隔著層間絕緣層19而被構成。 首先,於本實施形態例中’如圖2A所示’在有效像 素領域11的光二極體PD上部所對應的多層配線層20, 係形成了被開口至光二極體PD正上方的開口部21。又, 同時,周邊領域13,在本實施形態例中’光學性黑領域 12中的多層配線層20上’係和有效像素領域Η同樣地, 形成有虛假開口部24。亦即’在本例中’在有效像素領域 11、周邊領域13,都以大致同一間隔’形成了開口部21 -15- 200935596 、及虛假開口部24。 接著,如圖2B所示,在有效像素領域11及周邊領域 1 3的開口部2 1、及虛假開口部24,以例如塗佈型的塡埋 材料,形成塡埋層22。塡埋層22的形成,除了塗佈型以 外,亦可藉由CVD法或PVD法來形成。此時,在非開口 部15上也會同時成膜了塡埋層22。又,有效像素領域11 的光二極體PD上部的開口部21係爲了成爲光波導路,因 φ 而例如是以折射率高於構成多層配線層20之層間絕緣層 19的高折射率之有機材料,來形成塡埋層22。塡埋層22 ,例如,係由矽氧烷系樹脂、或聚醯亞胺、聚丙烯酸系樹 脂、聚苯乙烯系樹脂等高折射率樹脂所構成。在使用矽氧 烷系樹脂的情況下,可藉由添加物來調整折射率,含有添 加物的矽氧烷系樹脂的折射率,例如可設成1.7。又,使 前述樹脂中含有例如氧化鈦、氧化耝、氧化鈮、氧化鎢、 氧化鉻、氧化鋅、氧化銦、氧化給等金屬氧化物微粒子, φ 就可提高折射率。作爲層間絕緣層19,例如係採用Si02( 折射率1.4)。 藉由在開口部21中塡埋高折射率的有機材料之構成 ,就可在開口部21構成光波導路,因此藉由光波導路, 入射光會被折射,可有效率地使光入射至有效像素領域11 的光二極體PD。 然後,在有效像素領域1 1及周邊領域1 3中所被形成 之開口部21、虛假開口部24及非開口部15是被塡埋層 22平坦地塡埋後,如圖2C所示,在周邊領域13的多層 -16- 200935596 配線層20上部,係形成遮光膜18。藉由形成遮光膜18, 可使例如被形成在光學性黑領域12的光二極體PD不會有 光入射’因此就可從光學性黑領域12輸出黑位準。 之後,雖然未圖示,但可將鈍化膜、彩色濾光片、晶 片上微透鏡等依序加以形成以獲得目的之固體攝像裝置。 若依據第1實施形態,則原本不必要有開口部的周邊 領域1 3中,也是以和有效像素領域1 1中所形成之開口部 0 2 1同樣的間隔,來形成虛假開口部24,藉此就可降低多 層配線層20中的開口部之疏密。因此,其後將塡埋材料 予以塡埋的工程中,可將材料平坦地塡埋。甚至,在塡埋 材料塗佈後的後烘烤時,即使塡埋層22的體積有減少, 在有效像素領域11與周邊領域13中仍可以同樣的比例使 體積減少。因此,於有效像素領域11及周邊領域13的交 界部分,可防止在多層配線層20上的塡埋層22產生落差 〇 φ 因此,在其後的工程中,被形成在塡埋層22上部的 未圖示之鈍化膜 '彩色濾光片 '晶片上微透鏡等,可避免 受到落差之影響’落差不會侵入至有效像素領域11內, 可防止造成感度不勻。 又,將塡埋層22以CVD法、或PVD法來加以形成的 情況下,於有效像素領域11與周邊領域13中,開口部21 、虛假開口部24上的塡埋層22中所被形成的凹凸之疏密 差,係被降低。因此’在塡埋層2 2形成後,例如以c Μ P 處理進行平坦化時’可均句地平坦化。又’於周邊領域13 -17- 200935596 中,也是設有虛假開口部24,該虛假開口部24中也被填 埋了塡埋層22,因此CMP處理時,可防止周邊領域13的 多層配線層20與塡埋層22的界面處發生膜偏離。 [第2實施形態] 接著,圖3中係圖示了,說明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 所述之固體攝像裝置之製造方法的槪略剖面構成。圖3中 φ 所示之固體攝像裝置的槪略剖面構成,係也和第1實施形 態同樣地,係爲沿著圖1中的A-A線、或B-B線的剖面 構成,亦即,是在橫跨了有效像素領域11、和由光學性黒 領域12或周邊電路部14所成之周邊領域13的線上的剖 面構成。於圖3中,與圖2相同的部分,係標示同一符號 並省略重複說明。 於本實施形態例中,如圖3 A所示,被形成在周邊領 域13中的多層配線層20的最上層之金屬配線3M,是被 〇 形成來構成遮光膜18。然後,於此種多層配線層20中, 首先,如圖3A所示,在周邊領域13中的多層配線層20 之層間絕緣層1 9,係設有虛假開口部24。此虛假開口部 24’係以未深達遮光膜18的方式,例如,是被開口到金 屬配線3M的正上方而形成。 接著,如圖3B所示,將位於有效像素領域U的光二 極體PD上部之位置的多層配線層20的層間絕緣層19, 開口至光二極體PD正上方爲止,以設置開口部21。 此處,於本實施形態例中,係以使得周邊領域13的 -18- 200935596 多層配線層20上所被形成的虛假開口部24,和有效像素 領域11的多層配線層20上所被形成的開口部21的開口 容積’例如是呈大致相同的方式,來形成開口部21、虛假 開口部24。 如此’在周邊領域13的多層配線層20是構成有遮光 膜18’而要在周邊領域13與有效像素領域U上較難構成 相同構成之開口部時,亦可將開口工程分成2次,來設置 φ 開口部21及虛假開口部24。 接著’如圖3C所示’在有效像素領域1丨及周邊領域 13的開口部21及虛假開口部24,以例如塗佈型的塡埋材 料’形成塡埋層22。塡埋層22的形成,係亦可藉由CVD 法或PVD法來形成。此時,在非開口部15上也會同時成 膜了塡埋層22。又’有效像素領域11的光二極體pd上 部的開口部21係爲了成爲光波導路,因而例如是以折射 率高於構成多層配線層20之層間絕緣層19的高折射率之 〇 有機材料’來形成塡埋層22。塡埋層22,例如,係由矽 氧烷系樹脂、或聚醯亞胺、聚丙烯酸系樹脂、聚苯乙烯系 樹脂等高折射率樹脂所構成。在使用矽氧烷系樹脂的情況 下,可藉由添加物來調整折射率,含有添加物的矽氧烷系 樹脂的折射率,例如可設成1.7。又,使前述樹脂中含有 例如氧化鈦、氧化钽、氧化鈮、氧化鎢、氧化鉻、氧化鋅 、氧化銦、氧化給等金屬氧化物微粒子,就可提高折射率 。作爲層間絕緣層19,例如係採用Si02(折射率1.4)。 藉由在開口部21中塡埋高折射率的有機材料之構成 -19- 200935596 ,就可藉由光波導路使入射光被折射,可有效率地使光入 射至有效像素領域11的光二極體PD。 於本實施形態例中,周邊領域13之最上部的金屬配 線3M’係被當成遮光膜18。藉由形成遮光膜is,可使例 如被形成在光學性黑領域12的光二極體不會有光入射 ,因此可輸出黑位準。 若依據本實施形態例,則在原本不需要開口部的周邊 q 領域13’也形成了具有與有效像素領域11中所形成之開 口部21大致相同開口容積的虛假開口部24。藉此,烘烤 時,即使開口部21及虛假開口部24的塡埋層的體積有減 少,在有效像素領域U與周邊領域13中,仍可使塡埋層 22的體積以大致相同的容積而被減少。因此,於烘烤工程 後,於有效像素領域11及周邊領域13的交界部分,可防 止在塡埋層22上產生落差。 又,將塡埋層22以CVD法、或PVD法來加以形成的 0 情況下,於有效像素領域11與周邊領域13中,開口部21 、虛假開口部24的疏密差,係被降低。因此,在塡埋層 22形成後,例如以CMP處理進行平坦化時,仍可將塡埋 層22上均勻地平坦化。又,於周邊領域13中,也是設有 虛假開口部24,該虛假開口部24中也被塡埋了塡埋層22 ,因此可防止周邊領域13的多層配線層20與塡埋層22 的界面處帶有凹凸形狀。因此,於周邊領域13的多層配 線層20與塡埋層22之界面,可提升對抗橫向應力的耐性 ,於CMP處理時可防止膜偏離。 -20- 200935596 又,在本實施形態例中,係分2次來形成開口部21、 虛假開口部24,因此開口部21和虛假開口部24的開口深 入,可以有所變化。因此本實施形態例係亦可適用於,在 周邊領域13中,下層的金屬配線被構成較密,而在開口 領域無法充分確保深度方向的情況下。 [第3實施形態] 0 接著,圖4中係圖示了,說明本發明之第3實施形態 所述之固體攝像裝置之製造方法的槪略剖面構成。圖4中 所示之固體攝像裝置的槪略剖面構成,係也和第1及第2 實施形態同樣地,係爲沿著圖1中的A-A線、或B-B線 的剖面構成,亦即,是在橫跨了有效像素領域11、和由光 學性黑領域12或周邊電路部14所成之周邊領域13的線 上的剖面構成。於圖4中,對應於圖2、3之部分係標示 同一符號並省略重複說明。 φ 於本實施形態例中,如圖4A所示,被形成在周邊領 域13中的多層配線層20的3層之金屬配線1M,2M,3M ,最中間的金屬配線2M,是被形成來構成遮光膜18。然 後,於此種多層配線層20中,首先,如圖4A所示,在周 邊領域13中的多層配線層20之層間絕緣層19,係設有虛 假開口部24。此虛假開口部24,係以未深達由金屬配線 2M所構成之遮光膜18的方式,而被開口到遮光膜18的 正放方爲止。 接著,如圖4B所示,將位於有效像素領域I〗的光二 -21 - 200935596 極體PD上部之位置的多層配線層20,開口至光二極體 PD正上方爲止,以設置開口部21。 此處,於本例中也是,係以使得周邊領域13的多層 配線層20之層間絕緣層19上所被形成的虛假開口部24, 和有效像素領域11的多層配線層20的層間絕緣層19上 所被形成的開口部21的開口容積,例如是呈大致相同的 方式來加以構成,較爲理想。 φ 如此,當周邊領域1 3中所被形成之遮光膜1 8並非構 成多層配線層20之金屬配線的最上層時,也只要開口到 遮光膜18的正上方爲止即可。 然後,對有效像素領域1 1的多層配線層20上所被形 成之開口部21,及周邊領域13的多層配線層20上所被形 成的虛假開口部24,塗佈塡埋材料。此時,有效像素領域 11的光二極體PD上部的開口部21係爲了構成光波導路 ,因而例如是以折射率高於構成多層配線層20之層間絕 φ 緣層19的高折射率之有機材料,來進行塡埋,較爲理想 。藉由在開口部21中塡埋高折射率的有機材料之構成, 在有效像素領域11上就可藉由光波導路使入射光被折射 ,可有效率地使光入射至有效像素領域11的光二極體PD。 於本例中,周邊領域13的金屬配線2M,係被當成遮 光膜1 8。藉由形成遮光膜1 8,可使例如被形成在光學性 黑領域12的光二極體PD不會有光入射,因此可輸出黑位 準。 若依據第3實施形態,則在原本不需要開口部的周邊 -22- 200935596 領域13中也構成有虛假開口部24,藉此可降低多層配線 層20上的開口部之疏密,因此可平坦地塗佈塡埋材料, 可降低有效像素領域11與周邊領域13之間的落差。又, 有效像素領域11和周邊領域13的多層配線層20上所形 成的開口部21、虛假開口部24的開口容積是被構成爲大 致相同時’即使塡埋層22的體積在烘烤時發生收縮的情 況下’仍可使縮減的體積,控制成在有效像素領域U和 ❹ 周邊領域13上係爲相同。因此,即使在塡埋層22的烘烤 工程後’仍可使有效像素領域11與周邊領域13的交界部 分的塡埋層22表面上的落差,獲得降低。 又’在圖5A中係圖示了從上面觀看作爲周邊領域13 的周邊電路部14的多層配線層20之金屬配線3M,其沿 著C-C線的剖面構成是示於圖5B。當遮光膜18並非以最 上層的金屬配線3M來構成時,且金屬配線3M是構成較 疏的情況下,係可將被形成在周邊領域13的虛假開口部 ❹ 24 ’如圖所示,沿著該金屬配線3M來形成。 亦即,於周邊領域13中所被形成的虛假開口部24, 和於有效像素領域11中所被形成的開口部21的開口容積 或開口的疏密’是採取最佳的形成構成,藉此以使多層配 線層20上的塡埋層22能被平坦地形成。 [第4實施形態] 接著,圖6中係圖示了’說明第4實施形態所述之固 體攝像裝置之製造方法的槪略剖面構成。圖6中所示之固 -23- 200935596 體攝像裝置的槪略剖面構成,係也和第1〜第3實施形 同樣地,係爲沿著圖1中的A-A線、或B-B線的剖面 成,亦即,是在橫跨了有效像素領域1 1、和由光學性黑 域12或周邊電路部14所成之周邊領域13的線上的剖 構成。於圖6中,對應於圖2〜4之部分係標示同一符 並省略重複說明。 本實施形態例係如圖6A所示,被形成在周邊領域 0 中的多層配線層20的3層之金屬配線1M,2M,3M當中 最上層的金屬配線3M,是被形成來構成遮光膜18的例 〇 首先’如圖6 A所示,以使得越朝光入射之開口側 開口寬度越大的方式,把側壁形成爲錐形形狀的第1開 部分21a、及虛假開口部24,將其形成在有效像素領域 的光二極體PD之上部及周邊領域13中。此錐形形狀的 1開口部分21a、及虛假開口部24,係可藉由組合等方 φ 蝕刻與異方性蝕刻,就能加以形成。被形成爲錐形形狀 第1開口部分21a,及虛假開口部24,係被形成爲不會 觸到多層配線層2 0的金屬配線。亦即,於周邊領域i 3 所被形成的虛假開口部24,係被開口到身爲遮光膜18 金屬配線3M的正上方爲止,被形成在有效像素領域η 第1開口部分21a,也是被形成爲同樣之形狀。 接著’如圖6B所示,將被形成在有效像素領域u 具有錐形形狀的第1開口部分21a,朝向光二極體pd 再度進行蝕刻,直到光二極體PD正上方爲止,形成側 態 構 領 面 號 13 ί 子 、 P 11 第 性 的 接 中 的 的 之 側 壁 -24- 200935596 呈垂直而開口的第2開口部分21b。因此,在有效像素領 域11中就會形成,被形成爲錐形形狀之第1開口部分21a 與第2開口部分21b所形成的開口部21。 然後,如圖6C所示,對有效像素領域1 1的多層配線 層20上所被形成之開口部21,和周邊領域13的多層配線 層20的層間絕緣層19上所被形成的虛假開口部24,塗佈 塡埋材料,形成塡埋層22。此時,有效像素領域11的光 φ 二極體PD上部的開口部21係爲了構成光波導路,因而例 如是以折射率高於構成多層配線層20之層間絕緣層19的 高折射率之有機材料,來進行塡埋,較爲理想。藉由在開 口部21中塡埋高折射率的有機材料之構成,就可藉由光 波導路使入射光被折射,可有效率地使光入射至有效像素 領域11的光二極體PD。 於本實施形態例中,周邊領域1 3的金屬配線3 Μ,係 被當成遮光膜18。藉由形成遮光膜18,可使例如被形成 φ 在光學性黑領域12的光二極體PD不會有光入射,因此可 輸出黑位準。 若依據第4實施形態,則在原本不需要開口部的周邊 領域13中也構成有虛假開口部24,藉此可降低多層配線 層20上的開口部之疏密,因此可平坦地塗佈塡埋材料, 可降低有效像素領域1 1與周邊領域1 3之間的落差。又, 有效像素領域11和周邊領域13的多層配線層20上所形 成的開口部21、虛假開口部24的開口容積是被構成爲大 致相同時’即使塡埋材料的體積在烘烤時發生收縮的情況 -25- 200935596 下,仍可使縮減的體積,控制成在有效像素領域11和周 邊領域13上係爲相同。因此,即使在塡埋層22的烘烤工 程後,仍可使有效像素領域11與周邊領域13的交界部分 的塡埋層22表面上的落差,獲得降低。 然後,於本實施形態例中,藉由將有效像素領域1 1 的開口作業分成2次作業,就可使有效像素領域11的開 口部2 1成爲對光學特性有利的形態。於本例中,藉由將 φ 光波導路的光入射口部分製作成錐形形狀,就可使入射光 入射的入口是被形成爲較廣。因此,可增加透過波導路而 入射至光二極體的光量。於有效像素領域11中,藉由把 第1開口部分21a形成爲錐形狀,即使第1開口部分21a 的側壁上發生入射光的反射,也會變成往光二極體PD側 反射,就集光效率觀點來看,是有利的。 於上述的第4實施形態中,以第1次開口工程所形成 的錐形狀的第1開口部分21a集虛假開口部24,亦可製作 〇 成透鏡形狀。當將該第1開口部分21a形成爲透鏡形狀時 ’開口入口被形成得較廣,和透鏡作用會相輔相成,使得 往第1開口部分21a的集光,變得容易。 又’於有效像素領域11中,當以2次加工來形成開 口部21時’於第1次的開口上,可施加光瞳補正。先前 ’在塡埋層22之上層之光入射面所被形成之未圖示的晶 片上微透鏡(on-chip microlens),係於有效像素領域11的 中心部分’將晶片上微透鏡的光軸中心對合於光二極體的 光軸’越往有效像素領域11的周邊部,越使晶片上微透 -26- 200935596 鏡的中心位置往主光線的方向對合移位,以進行光瞳補正 。亦即,晶片上微透鏡係被形成爲,從有效像素領域11 的中心部越往周邊部走,則透鏡中心是越從光二極體PD 的中心偏往有效像素領域1 1的中心側。如本實施形態例 ,藉由2次開口作業來設置開口部21的情況下,例如, 如圖7所示,越從中央往周邊走離,而以使得第1次開口 的第1開口部分21a的中心31是成爲晶片上微透鏡的光 φ 軸中心的方式’從光二極體PD越加偏離開來而加以形成 。中央部的第1開口部分21a係被形成爲,其中心是吻合 於光二極體PD的中心。於第2次的開口時,第2開口部 分21b的中心30是吻合於光二極體PD的光軸。如此,藉 由以2次加工來形成開口部21,在第1次被開口的第1開 口部分21a,就不會打散已被晶片上微透鏡所收集的光。 因此,可形成爲使入射光有效率地入射至開口部21。然後 ,於有效像素領域11的周邊部中,被經過光瞳補正的微 〇 透鏡所集光的光,就可有效率地入射至光二極體。 又’當周邊領域13的多層配線層20上所被形成之虛 假開口部24是無法確保深度的情況下,係如圖8所示, 只要將周邊領域13的虛假開口部24,形成得比有效像素 領域11上所形成之開口部21還廣即可。如此,就可不管 有效像素領域11的虛假開口部24的開口圖案,將周邊領 域1 3的虛假開口部24的開口圖案予以最佳化,就可使有 效像素領域11和周邊領域13的交界部分處的塡埋層22 表面的落差降低。 -27- 200935596 又,如圖9所示,可將周邊領域13的側壁是呈錐形 形狀的虛假開口部24的開口圖案,形成爲具有光干涉效 果的細微狀,而且形成爲較有效像素領域11的開口部21 還密。如此,將周邊領域13的側壁呈錐形形狀的虛假開 口部24的開口圖案,形成爲具有光干涉效果,藉此,可 抑制斜向的光的反射,可抑制造成焰光原因的來自遮光膜 之反射。 0 如此,藉由以2次開口作業來設置開口部21及虛假 開口部24’就可使有效像素領域11及周邊領域13的開口 部21及虛假開口部24的形狀,理想地變形。亦即,有效 像素領域11的開口形狀的自由度係被增加,可改善集光 或混色特性、遮影(shading)。 圖1所示的固體攝像裝置,係如第1實施形態〜第4 實施形態所示’開口部21、集虛假開口部24是被塡埋層 22平坦地塡埋後,分別層積而形成鈍化膜、彩色濾光片、 φ 晶片上微透鏡,就可完成。 然後’使用第1實施形態〜第4實施形態所示的固體 攝像裝置之製造方法所製造的固體攝像裝置1,係可降低 於有效像素領域11與周邊領域13之交界領域處的塡埋層 22之落差’因此也可使得會影響其上部層積形成之各層的 落差’獲得減低。因此’落差不會侵入有效像素領域n 內,可降低固體攝像裝置的感度不勻。 11的光二 上述的第1實施形態〜第4實施形態所示之固體攝像 裝置及其製造方法,係例示了在有效像素領域 -28- 200935596 極體上形成光波導路的情形,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設置 用來形成光波導路的開口部21之工程。 例如,在以Cu配線來形成配線層的金屬配線的情況 下,有時Cu擴散防止膜是在Cu配線每層都有形成。此 Cu擴散防止膜若位於有效像素領域的光二極體上的光入 射側,則會因爲折射率的變化,導致入射至光二極體的入 射光之光量降低。 • 因此,先前,藉由在有效像素領域的光二極體正上方 〇 的配線層設置開口,以將位於有效像素領域之光二極體上 部的Cu擴散防止膜,加以去除。即使在此種情況下,也 如第1實施形態〜第4實施形態所示,在周邊領域中也形 成虛假開口部,藉此,在其後的塡埋層的成膜工程中,有 效像素領域與周邊領域的交界領域處的塡埋層表面之落差 就可被降低。此情況下,雖然在開口部中作爲塡埋層是形 成了絕緣材料,但作爲絕緣材料係亦可採用如第1實施形 ❹ 態〜第4實施形態所示的高折射率之有機材料。 然後,如以上的這種情況下,也是可和使用第1實施 形態〜第4實施形態所示之固體攝像裝置之製造方法所製 造的固體攝像裝置一樣,使有效像素領域與周邊領域之交 界領域處的落差降低。因此,層積在其上部的鈍化膜、彩 色濾光片、晶片上微透鏡,也能平坦地形成。其結果爲, 固體攝像裝置表面造成的落差不會侵入至有效像素領域內 ,可謀求感度不勻之降低。
作爲本實施形態例的固體攝像裝置,雖然使用CMOS -29- 200935596 影像感測器爲例子來說明,但本發明係亦可使用於在作爲 光電轉換部之光二極體的正上方具有光波導路的c CD影 像感測器。 於本發明中,有效像素領域1 1的周邊領域1 3的形態 ’係包含:僅有相鄰於有效像素領域1 1的光學性黑領域 12之情形、未中隔光學性黑領域12而僅有相鄰於有效像 素領域1 1的周邊電路部1 4之情形、還有橫跨光學性黑領 φ 域12與周邊電路部14的情形。因此,虛假開口部24係 可採取:僅形成在光學性黑領域1 2、僅形成在周邊電路部 14、甚至是橫跨光學性黑領域12與周邊電路部14之一部 分而形成等,各種形態。 接著’以圖10及11,表示本發明之相機的槪略構成 〇 本實施形態例的相機,係使用上述第1〜第4實施形 態中所製造的固體攝像裝置,圖10係作爲固體攝像裝置 φ 是使用CMOS影像感測器的例子,圖11係作爲固體攝像 裝置是使用CCD影像感測器的例子。 如圖10所示,相機50係具有:光學系51、本發明所 述之CMOS影像感測器52、訊號處理電路53而成。本實 施例的相機,係包含將光學系51、和CMOS影像感測器 52及訊號處理電路53進行模組化而成的相機模組之形態 。光學系51,係使來自被攝體的像光(入射光),被成像在 CMOS影像感測器52的攝像面上。藉此,於CMOS影像 感測器52的光電轉換部的光二極體中,入射光係隨著入 -30- 200935596 射光量而被轉換成訊號電荷。然後,該訊號電荷係藉由 CMOS影像感測器52中所被構成的垂直驅動電路、水平 驅動電路、縱攔訊號處理電路、控制這些的控制電路,而 被輸出。該被輸出的輸出訊號,係被訊號處理電路53實 施各種訊號處理而成爲映像訊號,而被輸出。 如圖1 1所示,相機40係具有:光學系41、本發明所 述之CCD影像感測器42、CCD驅動電路43、訊號處理電 φ 路44而成。本實施例的相機,係包含將光學系41、和 CCD影像感測器42、CCD驅動電路43、訊號處理電路44 進行模組化而成的相機模組之形態。光學系4 1,係使來自 被攝體的像光(入射光),被成像在CCD影像感測器42的 攝像面上。藉此,於CCD影像感測器42的光電轉換部的 光二極體中,入射光係隨著入射光量而被轉換成訊號電荷 。CCD驅動電路43,係在將被CCD影像感測器42所受光 的訊號電荷往垂直電荷傳輸部進行讀出後,在垂直電荷傳 φ 輸部內傳輸然後被傳輸往水平電荷傳輸部,然後使其在水 平電荷傳輸部中傳輸,進行如此所需之驅動。藉由訊號處 理電路44,CCD影像感測器42的輸出訊號係被施以各種 訊號處理而成爲映像訊號,而被輸出。 如以上,圖10及圖11所示的相機,係使用了有效像 素領域和周邊領域的交界部分之落差有被降低的固體攝像 裝置。因此,是感度不勻有被降低的相機。 本發明係可將上述的相機50、40予以內藏而構成例 如附帶相機的行動電話等之電子機器。於該電子機器上’ -31 - 200935596 其內藏的相機的感度不勻也是有被降低,因此可提供信賴 性高的電子機器。 【圖式簡單說明】 [圖1]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所述之固體攝像裝置的槪 略構成圖。 [圖2]A,B,C 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所述之固體攝 φ 像裝置之製造方法的工程圖。 [圖3]A, B,C 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所述之固體攝 像裝置之製造方法的工程圖。 [圖4]A,B, C 本發明之第3實施形態所述之固體攝 像裝置之製造方法的工程圖。 [圖5]A,B 本發明之第3實施形態所述之固體攝像 裝置之製造方法的另一例子的槪略構成圖。 [圖6]A, B, C 本發明之第4實施形態所述之固體攝 φ 像裝置之製造方法的工程圖。 [圖7]本發明之第4實施形態所述之固體攝像裝置之 製造方法的另一例子的槪略構成圖。 [圖8]本發明之第4實施形態所述之固體攝像裝置之 製造方法的另一例子的槪略構成圖。 [圖9]本發明之第4實施形態所述之固體攝像裝置之 製造方法的另一例子的槪略構成圖。 [圖10]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例所述之使用CMOS影像 感測器的電子機器的槪略構成圖。 -32- 200935596 [圖11]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例所述之使用CCD影像 感測器的電子機器的槪略構成圖。 [圖12]先前例的固體攝像裝置的槪略構成圖。 [圖13] A, B先前例的固體攝像裝置之製造方法的槪略 構成圖。 [圖14]A, B, C先前例的固體攝像裝置之製造方法的 槪略構成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 :固體攝像裝置 2 :攝像像素 3 :攝像領域 4 :垂直驅動電路 5 :縱欄訊號處理電路 6 :水平驅動電路 φ 7 :輸出電路 8 :控制電路 9 :垂直訊號線 I 〇 :水平訊號線 II :有效像素領域 1 2 :光學性黑領域 13 :周邊領域 14 :周邊電路部 1 5 :非開口部 -33- 200935596 18 :遮光膜 1 9 :層間絕緣層 20 :多層配線層 2 1 :開口部 21 a :第1開口部分 21b:第2開口部分 22 :塡埋層 φ 24 :虛假開口部 40 :相機 41 :光學系 42 : CCD影像感測器 43: CCD驅動電路 44 :訊號處理電路 50 :相機 51 :光學系 φ 52 : CMOS影像感測器 5 3 :訊號處理電路 100 :基板 3 0 1 :固體攝像裝置 3 04 :垂直驅動電路 306:水平驅動電路 3 1 1 :有效像素領域 3 1 2 :光學性黑領域 3 1 3 :攝像領域 -34- 200935596 3 1 9 :層間絕緣層 320:多層配線層 3 2 1 :開口部 322 :塡埋層 3 23 :塡埋層 1M,2M,3M :金屬配線 PD :光二極體 ❿
-35-

Claims (1)

  1. 200935596 十、申請專利範圍 1·—種固體攝像裝置,其特徵爲, 具備: 有效像素領域’係由具有光電轉換元件的像素所複數 排列而成;和 前記有效像素領域的周邊領域;且 具有: Q 開口部’係被形成在前記有效像素領域中的光電轉換 元件之正上方的絕緣層;和 虛假開口部,係被形成在前記周邊領域之上部的絕緣 層;和 塡埋層,係被塡埋至前記開口部及前記虛假開口部。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固體攝像裝置, 其中, 前記虛假開口部’係被形成在前記周邊領域中的具有 ❹ 複數像素的光學性黑領域或/及周邊電路部; 在前記塡埋層中使用了絕緣材料。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固體攝像裝置, 其中, 在前記塡埋層中係使用了,折射率高於前記絕緣層的 有機材料。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固體攝像裝置, 其中, 前記有效像素領域的絕緣層上所設的開口部,和前記 -36- 200935596 周邊領域的絕緣層上所設的開口部的開口容積’ 等。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固體攝 其中, 前記開口部的開口側之側壁,係爲錐形形狀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固體攝 其中, 前記周邊領域的絕緣層上所設的虛假開口部 成爲具有光干涉效果。 7. —種固體攝像裝置之製造方法,其特徵;i 形成由具有光電轉換部之像素所複數排列而 像素領域、與跨越該有效像素領域的周邊領域而 層之工程;和 在位於前記有效像素領域之光電轉換部正上 層,形成開口部,在前記周邊領域的絕緣層,形 口部之工程:和 以將形成在前記絕緣層之前記開口部及前記 部予以塡埋的方式,在前記絕緣層上形成塡埋層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記載之固體攝 製造方法,其中, 將前記虛假開口部,形成在前記周邊領域中 數像素的光學性黑領域或/及周邊電路部; 在前記塡埋層中使用絕緣材料。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記載之固體攝 係大致相 像裝置, 像裝置, ,係被形 成的有效 形成絕緣 方的絕緣 成虛假開 虛假開口 之工程。 像裝置之 的具有複 像裝置之 -37- 200935596 製造方法,其中, 在前記塡埋層中’使用折射率高於前記絕緣層的有機 材料。 1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記載之固體攝像裝置之 製造方法,其中, 將前記有效像素領域的前記開口部、和前記周邊領域 的前記虛假開口部形成爲,開口容積大致相等。 φ 1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記載之固體攝像裝置之 製造方法,其中, 將前記開口部形成爲,開口側之側壁具有錐形形狀。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記載之固體攝像裝置之 製造方法,其中, 將前記周邊領域的虛假開口部形成爲,具有光干涉效 果。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記載之固體攝像裝置之 ❹ 製造方法,其中, 是以2次的開口作業,將前記有效像素領域的前記開 口部予以開口。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記載之固體攝像裝置 之製造方法,其中, 前記第1次開口作業與前記第2次開口作業所形成的 開口部分,係各爲不同之形狀。 1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記載之固體攝像裝置 之製造方法,其中, -38- 200935596 使前記第1次開口作業所成之開口中心、與前記第2 次開口作業所成之開口中心彼此互異,以形成被光瞳補正 的前記開口部。 16· —種相機,其特徵爲, 具備: 固體攝像裝置;和 光學系,係將入射光引導至前記固體攝像裝置的光電 0 轉換部;和 訊號處理電路,係將前記固體攝像裝置的輸出訊號加 以處理;且 前記固體攝像裝置,係具備: 有效像素領域,係由具有光電轉換元件的像素所複數 排列而成;和 前記有效像素領域的周邊領域;並且, 具有: φ 開口部,係被形成在前記有效像素領域中的光電轉換 元件之正上方的絕緣層;和 虛假開口部,係被形成在前記周邊領域之上部的絕緣 層;和 塡埋層,係被塡埋至前記開口部及前記虛假開口部。 17· —種電子機器,其特徵爲, 內藏有相機,其係具備: 固體攝像裝置;和 光學系,係將入射光引導至前記固體攝像裝置的光電 -39- 200935596 轉換元件;和 訊號處理電路,係將前記固體攝像裝置的輸出訊號加 以處理; 前記固體攝像裝置,係具備: 有效像素領域,係由具有光電轉換元件的像素所複數 排列而成;和 前記有效像素領域的周邊領域;並且, ❹ 具有: 開口部,係被形成在前記有效像素領域中的光電轉換 元件之正上方的絕緣層;和 虛假開口部,係被形成在前記周邊領域之上部的絕緣 層;和 塡埋層,係被塡埋至前記開口部及前記虛假開口部。 Ο -40-
TW097148957A 2007-12-28 2008-12-16 Solid-state imaging devic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camera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TW200935596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340331A JP4735643B2 (ja) 2007-12-28 2007-12-28 固体撮像装置、カメラ及び電子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35596A true TW200935596A (en) 2009-08-16

Family

ID=407971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7148957A TW200935596A (en) 2007-12-28 2008-12-16 Solid-state imaging devic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camera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508010B2 (zh)
JP (1) JP4735643B2 (zh)
KR (1) KR20090072965A (zh)
CN (1) CN101471369B (zh)
TW (1) TW200935596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93461B2 (ja) * 2009-05-12 2014-05-14 ソニー株式会社 固体撮像装置、電子機器及び固体撮像装置の製造方法
JP5489528B2 (ja) * 2009-05-12 2014-05-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電変換装置の製造方法
US8872953B2 (en) 2009-10-30 2014-10-28 Sony Corporation Solid-state imaging devic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amera, and electronic device
JP2011216865A (ja) * 2010-03-17 2011-10-27 Canon Inc 固体撮像装置
JP4779054B1 (ja) 2010-03-31 2011-09-21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固体撮像素子及び撮像装置
JP2011244318A (ja) * 2010-05-20 2011-12-01 Sharp Corp 使用メガネ識別装置、映像観賞システム、映像観賞用メガネ、使用メガネ識別プログラム、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及び表示装置
JP5672776B2 (ja) * 2010-06-02 2015-02-18 ソニー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5574419B2 (ja) 2010-06-17 2014-08-20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固体撮像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2028585A (ja) * 2010-07-23 2012-02-09 Nikon Corp 固体撮像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2033583A (ja) 2010-07-29 2012-02-16 Sony Corp 固体撮像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撮像装置
JP5783741B2 (ja) * 2011-02-09 2015-09-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固体撮像装置、及び固体撮像装置の製造方法
JP5241902B2 (ja) 2011-02-09 2013-07-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US20140132569A1 (en) * 2011-08-30 2014-05-15 Wintek Corporation Touch-sensitive panel
JP2013149758A (ja) * 2012-01-18 2013-08-01 Canon Inc 固体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カメラ
WO2013145753A1 (ja) * 2012-03-30 2013-10-03 株式会社ニコン 撮像素子および撮像装置
KR101989907B1 (ko) 2012-05-31 2019-06-1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유기 이미지 센서 및 그 제조방법
JP6061544B2 (ja) 2012-08-07 2017-01-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の製造方法
JP6039294B2 (ja) * 2012-08-07 2016-12-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EP2757443A1 (en) * 2013-01-22 2014-07-23 Wintek (China) Technology Ltd. Touch-sensitive panel
KR20140148099A (ko) * 2013-06-21 2014-12-3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6226682B2 (ja) 2013-10-09 2017-11-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226683B2 (ja) * 2013-10-09 2017-11-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KR102149772B1 (ko) 2013-11-14 2020-08-3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미지 센서 및 이를 제조하는 방법
KR102367384B1 (ko) 2015-01-13 2022-02-2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미지 센서 및 그 형성 방법
JP6574808B2 (ja) * 2016-07-01 2019-09-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US10319765B2 (en) 2016-07-01 2019-06-1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ing device having an effective pixel region, an optical black region and a dummy region each with pixels including a photoelectric converter
JP6625107B2 (ja) * 2017-10-11 2019-12-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2019192802A (ja) * 2018-04-26 2019-10-31 ソニーセミコンダクタ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撮像素子および撮像素子の製造方法
CN108551545A (zh) * 2018-06-07 2018-09-18 德淮半导体有限公司 成像系统及其制造方法
JP7008054B2 (ja) * 2018-10-17 2022-01-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電変換装置および機器
JP7328176B2 (ja) * 2020-04-15 2023-08-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電変換装置および機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45805A (ja) 1993-07-29 1995-02-14 Olympus Optical Co Ltd オンチップマイクロレンズを備えた固体撮像装置
JP2001196571A (ja) 2000-01-07 2001-07-19 Sony Corp 固体撮像素子
JP2002208676A (ja) * 2001-01-10 2002-07-2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半導体装置、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半導体装置の設計方法
JP2003298034A (ja) 2002-04-05 2003-10-17 Sony Corp 固体撮像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485151B2 (ja) 2003-05-30 2010-06-1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固体撮像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固体撮像装置。
JP4548702B2 (ja) * 2003-10-02 2010-09-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および撮像システム
JP2005311015A (ja) 2004-04-21 2005-11-04 Sony Corp 固体撮像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6261247A (ja) * 2005-03-15 2006-09-28 Canon Inc 固体撮像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7141873A (ja) * 2005-11-14 2007-06-07 Sony Corp 固体撮像素子、撮像装置、及び固体撮像素子の製造方法
JP2007165403A (ja) 2005-12-09 2007-06-28 Fujifilm Corp 固体撮像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71369A (zh) 2009-07-01
KR20090072965A (ko) 2009-07-02
JP2009164247A (ja) 2009-07-23
US8508010B2 (en) 2013-08-13
CN101471369B (zh) 2013-02-27
US20090166783A1 (en) 2009-07-02
JP4735643B2 (ja) 2011-07-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0935596A (en) Solid-state imaging devic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camera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JP7171652B2 (ja) 固体撮像素子および電子機器
US10685998B2 (en) Solid-state image-capturing device using phase difference pixel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of, and electronic appliance
US10910423B2 (en) Solid-state imaging devic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9640578B2 (en) Solid-state imaging device and camera module
US10319765B2 (en) Imaging device having an effective pixel region, an optical black region and a dummy region each with pixels including a photoelectric converter
US9812480B2 (en) Solid-state imaging devic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olid-state imag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JP5857399B2 (ja) 固体撮像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2010267675A (ja) 固体撮像装置、電子機器及び固体撮像装置の製造方法
US20120235263A1 (en) Solid-state imaging devic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olid-state imag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JP2012074521A (ja) 固体撮像装置の製造方法、固体撮像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TW201143053A (en) Solid state imaging device
TW200814310A (en) Reflection type CMOS image sens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5298617B2 (ja) 固体撮像装置とその製造方法、及び電子機器
JP4735762B2 (ja) 固体撮像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07141873A (ja) 固体撮像素子、撮像装置、及び固体撮像素子の製造方法
JP2004319896A (ja) 固体撮像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22118613A1 (ja) 撮像装置
JP6574808B2 (ja) 撮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