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932866A - Double-sided adhesive tape f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system - Google Patents
Double-sided adhesive tape f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system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0932866A TW200932866A TW097144613A TW97144613A TW200932866A TW 200932866 A TW200932866 A TW 200932866A TW 097144613 A TW097144613 A TW 097144613A TW 97144613 A TW97144613 A TW 97144613A TW 200932866 A TW200932866 A TW 200932866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layer
- adhesive
- light
- liquid crystal
- crystal display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81—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aspects of the light guide and light source in the lighting device peculiar to the adaptation to planar light guides, e.g. concerning packaging
- G02B6/0086—Positioning aspects
- G02B6/0088—Positioning aspects of the light guide or other optical sheets in the package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2—Elements
- C08K3/04—Carbon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1/00—Features of adhesiv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C09J9/00, e.g. additives
- C09J11/02—Non-macromolecular additives
- C09J11/04—Non-macromolecular additives inorganic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2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arriers
- C09J7/22—Plastics; Metallised plastics
- C09J7/25—Plastics; Metallised plastics based on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involving only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2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arriers
- C09J7/29—Laminated material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203/00—Applications of adhesives in processes or use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203/318—Applications of adhesives in processes or use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for the production of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400/00—Presence of inorganic and organic materials
- C09J2400/10—Presence of inorganic materials
- C09J2400/16—Metal
- C09J2400/163—Metal in the substrate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467/00—Presence of polyester
- C09J2467/006—Presence of polyester in the substrate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08—Support structures for LCD panels, e.g. frames or bezels
- G02F1/133317—Intermediate frames, e.g. between backlight housing and front frame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5—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specially adapted reflector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2/00—Materials and properties
- G02F2202/28—Adhesive materials or arrangement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 Y10T428/24355—Continuous and nonuniform or irregular surface on layer or component [e.g., roofing, etc.]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8—Web or sheet containing structurally defined element or component and having an adhesive outermost layer
- Y10T428/2848—Three or more layer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Adhesive Tape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Description
200932866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製造液晶顯示系統之壓敏黏著 性表面元件,此種表面元件具有以下之層結構:第一黏著 層、載體、金屬化層、染黑層、第二黏著層,其中染黑層 是在室溫下沒有壓敏黏著性之具黑色及/或底漆之層。此外 ,本發明還包括一種液晶顯示系統。 【先前技術】 ® 爲了將電子器具的各種元件黏著在正確的位置,需要 使用到膠帶。這對於需將不同的元件彼此黏著在一起的液 晶顯示系統而言也是如此,例如具有碎片防護用的圓板及 外殼的液晶顯示單元(也就是所謂的LCD面板)。 和以陰極射線管(CRT)或發光二極體(LED)爲基礎的自 發光顯示系統不一樣的是,液晶顯示單元需要一個分離式 的照明。最簡單的液晶顯示系統是以反射發式運轉,因此 這種液晶顯示系統本身不需具備照明單元,而是僅反射從 e 外面射入的光線。但是這種系統僅能用於明亮的環境。能 夠應用在所有場合的液晶顯示系統本身需要具備照明單元 ’也就是所謂的”背光”。液晶照明系統被這種照明單元 從背面以透射光照亮。 一般的液晶顯示系統通常是以具有白光輻射特性之發 光二極體系統照明單元的作爲光源。爲了縮小顯示系統的 厚度’發光二極體並不是直接設置在液晶顯示單元的後方 ’而是被移到顯示單元之後一個在顯示單元側向對面的平 -5- 200932866 面上。在這種配置方式中,光源發出的光線是經由照明單 元的光導體被引導到液晶顯示單元。 爲了盡可能提高顯示對比度,應使光線只能穿過液晶 顯示單元的顯示面到達觀察者所在的位置。因此顯示面的 外緣通常被一個框架狀的不透光邊界單元圍住,以防止發 光二極體發出的光線從顯示單元的旁邊經過到達觀察者所 在的位置,而被觀察者看成干擾視覺的光點。 除了要使邊界單元的底面不透光外,還要盡可能減少 ® 邊界單元頂面的光反射。經由這種方式可以避免邊界元件 頂面的干擾性光反射,此種光反射可能來自於外界光源或 是穿過顯示面的光線在外殻內面造成的光反射,這種光反 射對於與垂直視線偏差很大的觀察角度造成的干擾作用特 別大。 一種有利的方式是將這種邊界單元作爲彩色區整合到 雙面膠帶中。液晶顯示單元的頂面經由膠帶與照明單元、 保護片、或是電子器具的外殼連接。經由使用膠帶及邊界 單元的組合可以縮小整個顯示系統的厚度。 爲了盡可能吸收照明單元發出的光線,以及盡可能減 少對環境光線的光反射,一種有利的方式是將邊界單元染 黑,尤其是染成無光澤的黑色。有多種已知的具有染黑之 部分區域的雙面膠帶可用於液晶顯示單元的黏著。 例如電子工業常使用一種以聚酯膜(例如聚對苯二甲 酸乙二酯PET)爲載體的雙面膠帶,原因是這種雙面膠帶的 構造很適合穿孔。這種聚酯載體有摻入有色微粒(例如炭黑 -6- 200932866 或其他的黑色顏料)染色。但是這種膠帶的載體厚度並不能 隨意增加,因爲這樣會使膠帶的彈性變差。由於過量的有 色微粒會使載體層的厚度變得過大,因此可以被加到載體 層中的有色微粒數量是有限制的,以免對膠帶的彈性造成 不良影響。因此這種膠帶並不會將光線完全吸收,而是會 讓一小部分的光線通過,這在光源很強時(光度600Cd以上 的光源)尤其會造成很大的干擾。 具有雙層載體的膠帶系統可以達到較高的光吸收率( ® 以下將對於可見光譜之光線的吸收及透射簡稱爲吸收及透 射)。通常是以共擠壓的製造方法形成雙層載體,以這種方 法擠壓出的雙層載體可以同時使載體秫料達到所需的力學 穩定性及使被染黑的材料達到所需的光學吸收性。但是使 用這種共擠壓方法需要另外加入添加劑(所謂的”抗阻塞 劑”)’以防止擠壓材料彼此黏著。但是這些添加劑的降低 黏著作用可能導致被染色層出現孔洞,也就是所謂的”針 孔”。由於光線可以穿過這些孔洞,因此這些孔洞會造成 光學干擾,因而使系統無法將光線完全吸收。 此外,共擠壓載體的另外一個問題是,兩層載體先是 分別在擠壓機噴頭成型,然後再結合在一起。因此每一層 載體都必須具備一定的厚度,才能夠確保會具有膠帶所需 的力學穩定性及/或能夠將光線完全吸收。由於共擠壓只能 實現相當厚的雙層載體,因此最後製造出的膠帶僅具有很 小的彈性’因而很難與要黏著之物件的表面形狀配合。雙 層載體的另外一個缺點是,所使用的黏著胚料對共擠壓載 200932866 體不同的頂面有不同的黏著力,因此雙面膠帶通常會有一 個力學穩定性較弱的部位,這個部位出現在載體及黏著胚 料之間的連接面,因爲胚料在這個連接面比較不容易錨定 在載體上。 另外一種能夠將外界射入的光線全部吸收的膠帶構造 是在載體的一面或兩面塗上一個黑漆層。這個系統同時具 有前面提及的兩種系統的優點及缺點:一方面由於在擠壓 時使用抗阻塞劑的關係,因此容易在黑漆層中出現孔洞(_' 〇 針孔|'),另一方面因爲只能塗上相當薄的黑漆層,以免對 膠帶的力學特性造成不良影響,因此光吸收通常不完全。 因此這種系統也無法確保全面積且完全的光吸收。 液晶顯示技術的發展趨勢是不斷追求更大的顯示面積 及更高的解析度,因此顯示系統本身要變得更輕及更扁平 。這使得顯示系統的設計發生更大的改變。其中很重要的 一點是光源及液晶顯示單元之間的距離必須變得更小。但 這也導致有更多的光線會照射到被遮蔽的區域。這些光線 ® 會穿過被遮蔽的區域從外殼射出。爲了阻止這種情況的發 生,需要使用具有更高吸收性的膠帶。此外,由於顯示系 統的尺寸愈來愈大,因此膠帶也必須具備更高的力學穩定 性。 爲了降降低光損耗,以達高顯示對比度,一種有利的 方式是使膠帶面對照明單元的那一面具有高反射性。但是 高反射層會造成的問題是一般使用的載體層抗阻塞劑也會 使高反射層產生孔洞,因而導致不均勻的反射。 -8- 200932866 目前有兩種高反射層被應用在顯示系統中:將膠帶面 染成白色,或是在膠帶面加上金屬反射層。這兩種層系統 均有各自的優缺點。 染成白色時,入射光線會在白漆層發生散射。這種白 色層的優點是在膠帶的製造過程中很容易就可以實現。例 如可以在載體的一面加上一個白漆層作爲這個白色層。但 是黏著層本身也可以作爲白色層,作法是將適當的白色顏 料加到黏著層中。 〇 如果染色層中僅含有白色顏料,則不會產生任何吸收 過程,同時被白色層散射的光強度會等於入射光強度。但 由於散射的程度與被散色之光線的波長有關,因此白光中 波長較短的部分(主要是藍光部分)的散射程度會大於波長 較長的部分(主要是紅光部分)。這種被稱爲雷利(Rayleigh) 散射的效應會使特定視角下的白光散射形成泛黃的現象, 這是因爲藍光部分被散射的程度較大的緣故。因此反射光 線的色度會有局部差異,也就是會出現不均勻的反射。 ® 金屬反射層的優點是能夠直接反射入射光線,而且散 射的光線也不會出現與視角有關的色散現象。但是這種系 統對於在膠帶的存放、運輸、加工、定位、以及黏著過程 中經常形成的拐點很敏感,因而會在反射中產生不均勻的 亮度分佈。 第1圖以示意方式繪出的液晶顯示系統使用的雙面膠 的一面具有高反射性,另外一面則可以讓光線通過。 光源(4)發出的光束(5)在光導體(7)內被偏轉,穿過液 -9- 200932866 晶顯示單元(1),離開電子器具之外殼(9)最後到達觀察者所 在的位置。爲了提高光源(4)的光輸出,在外殼(9)背面的內 壁上使用黏著層(6)將反射膜(8)固定住。 照明單元的光導體(7)經由雙面膠帶與液晶顯示單元(1) 連接。這個雙面膠帶是由染黑的不透光載體膜(10)所構成 ,其底面有金屬反射層(2),經由兩個黏著層(3)與光導體(7) 的頂面及液晶顯示單元(1)的底面黏貼在一起。 雙面膠帶構成一個框架狀的穿孔件,這個穿孔件經由 〇 染黑層及金屬化層將液晶顯示單元(1)的整個面積劃分成 可見區B及遮蔽區A,因此其作用如同一個邊界單元。 在顯示裝置之黏著技術的文獻中可以找到若干染色及 /或金屬化膠帶的例子。例如專利JP 2002-3506 1 2揭示一種 用於液晶顯示系統的雙面反射膠帶。這種膠帶的載體的一 面或兩面覆蓋一層金屬膜,同時載體也可以經過染色處理 。但是這種膠帶僅具有反射特性,因此無法實現一個能夠 全面積吸收光線,同時又不會反射的膠帶面。 〇 β 專利 WO 2006/058910 及 WO 2006/0 58911 揭示的雙面 膠帶的載體的一面被一個金屬層覆蓋住,在這個金屬層上 有一個染黑的黏著胚料層,同時在這個染黑的黏著胚料層 上有一個透明的黏著胚料層。在載體的另外一面(沒有覆蓋 金屬層的那一面)上有一個黏著胚料層。專利 WO 2006/05 89 1 0的雙面膠帶使用的是白色黏著胚料,專利WO 2006/05 89 1 1使用的則是透明的黏著胚料及白色的載體。 專利WO 200 6/ 133745揭示的雙面膠帶是由一種透明載 •10- 200932866 體構成,在這個載體的一面上有一個染黑的黏著胚料層及 一個透明的黏著胚料層。在載體的另外一面(沒有覆蓋金屬 層的那一面)上有一個白色的黏著胚料層及一個透明的黏 著胚料層。 除了前面提及的光度分佈的問題外,高反射層在光程 上的位置位於透明黏著層之後的膠帶會因爲平行反射光線 的緣故而有光損耗。 當光線從外界以很平的角度射入黏著胚料,也就是以 © 比垂直線小很多的角度射入黏著胚料,就會形成平行反射 的光線。如果黏著胚料的折射率小於光導體的折射率,則 光線在離開光導體進入黏著胚料時就會發生偏離垂直線的 折射,因而使光線以比離開光導體時的角度要小的角度小 入黏著層。因此被金屬反射層反射的光線射入黏著胚料及 光導體之間的交界面的角度會小於射入黏著胚料的角度。 由於入射角本來就很小,因此進一步降低可以使角度 變小到小於全反射的臨界角度,因而使光線在交界面被反 ® 射。由於被反射的光線可以無法再度離開黏著層,因此會 在兩個交界面之間以平行反射光的方式平行於黏著層的主 伸長方向主被反射。由於平行反射的光線無法穿過黏著胚 料及光導體之間的交界面離開表面元件,而是只能到達黏 著層的端面,因此會使顯示裝置的光輸出變小。 【發明内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種可以雙面黏貼的表面兀件, 此種表面元件具有不會反射且能夠全面積吸收光線的面, -11- 200932866 以及具有高反射性的面’因此能夠排除前面提及的所有缺 點,尤其是能夠使被反射的光線產生均勻的光度分佈,而 且不會對表面元件的可加工性及可黏著性造成不良影響。 爲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提出之表面元件的第一黏 著層的整個厚度均含有白色顏料,且白色顏料所佔的重量 比爲至少2 w t %且最多1 0 w t %之間,或較佳爲至少4 w t %且最 多8 wt%之間。這種黏著胚料既不是完全透明,也不是完 全白色,而是略微透光的白色》 由於是使用兩種反射系統的組合,也就是金屬反射的 金屬化層及透光的白色黏著#的組合,因此每一種反射系 統的優點都可以被用來補償另外一種反射系統的缺點,透 過這種協同性的交互作用可以產生不受視角影響之均勻光 度分佈的高反射層。 相較於白色黏著層(也就是說分佈在黏著層之整個厚 度中的白色微粒使得只有少於1%的射入光線能夠穿過黏 著層),白色透光層黏著層的優點是比較不會發生與波相關 的散射,因此即使是在視角很小的情況下,也比較不會出 現散射造成的顔色失真(尤其是泛黃)。 此外,較於透明黏著胚料,白色透光黏著胚料的優點 是射入的光線會穿過黏著胚料,並在金屬化層被反射(與波 長無關),然後再從表面元件射出。這些光線在略微混濁的 黏著層中的散射程度很低,因此在金屬化內可能形成之拐 點的局部光度不均勻性可以獲得補償(擴散配置)。 此外,由於平行反射光佔總反射光的比例會降低,因 -12- 200932866 此兩種反射系統的組合還可以提高光輸出的總量。由於黏 著胚料具有略微散射性,本發明之表面元件會將一部分的 平行反射光擴散偏轉到散色中心,這些光線即使是在角度 大於全反射之角度的情況下也會到達交界面,因此可以離 開黏著胚料,因而使光度(光輸出)得以提高。 本發明之表面元件的優點是,這種透光白色黏著胚料 也能夠讓波長在紫外線光譜區(UV)的光線均勻的透過。由 於透光白色黏著胚料至少讓一部分射入的紫外光通過,因 ® 此在製造表面元件時,在將黏著胚料塗到載體上之後,可 以經由照射紫外光提高黏著胚料的黏性,而這對於白色黏 著胚料而言是不可能的,因爲短波長的紫外光在白色黏著 胚料中的散射程度特別大。 本發明之優點並非僅來自於兩個作用層在高反射面上 的組合,而是也來自於兩個作用層在強力吸收系統的組 合:由於使用染黑層及金屬化層的組合,因此可以確保表 面元件具有全面積完全吸收的能力。表面元件中的光學缺 陷是以統計學上很低的表面密度分佈。因此通過某一個層 之光學缺陷的光線並不能通過整個表面元件,這是因爲在 另外一個層的同一個位置上會出現孔洞的機率是極低的。 本發明的配置方式可以確保表面元件受到很高光度照 射的那一面會反射大部分的光線,而最多只吸收很小一部 分的光線,因此可以避免光吸收造成染黑層的溫度顯著上 升,以免因溫度高損及黏著性,也就是可以避免因爲不同 的熱膨脹率或染黑層的軟化或熱分解使表面元件各層之間 -13- 200932866 產生應力。 使用染黑層可以使膠帶具有一致的外觀,同時又能夠 降低對環境光線的反射。由於所使用的是染黑層而不是黑 色的黏著層,因此可以防止黏著胚料在環境光線強度很高 時因爲吸收光線而被顯著加熱,因而導致黏性降低,進而 降低膠帶的黏著力。 一種有利的方式是表面元件構成染黑層之硬化聚合基 材(Polymer Matrix)含有炭黑微粒及/或石墨微粒。由於是使 ® 用硬化的聚合基材,因此可以形成力學穩定性極高的表面 元件,以及使染黑層具有很好的光吸收性。尤其是經由聚 合基材可以在染黑層及載體之間以及在染黑層及黏著胚料 之間實現可承受負荷的連接。選擇至少是以碳爲主要成份 的微粒作爲染黑用的有色微粒,還可以帶來其他的優點。 這些優點包括:沒有毒性,對製造及使用表面元件的許多 具腐蝕性的加工過程(例如溶劑、光線、濕氣、空氣的作用) 具有很高的耐受性,可以與聚合基材相容(因此染黑層本身 ❹ 也具有很高的內穩定性)。 —種特別有利的方式是,染黑層讓波長300nm至800nm 之光線透過的比例小於0.5 %、較佳爲小於0.1 %、特佳爲小 於0.01%。也就是說染黑層具有很高的光吸收性。以含有 炭黑微粒及/或石墨微粒的聚合基材構成染黑層時,炭黑微 粒及/或石墨微粒佔聚合基材之重量比例可以大於20 wt %。 經由這種方式,不論炭黑及/或石墨的微粒尺寸及消光係數 是多少,都可以確保具有足夠的光收收性。 -14- 200932866 一種有利的方式是以PET膜作爲載體。這種材料具有 優良的加工性及穩定性,以及很高的光學透明性(例如黏貼 在可見光範圍內),因此特別適用應用在顯示裝置。 一種有利的方式是載體與金屬化層接觸之頂面的抗阻 塞劑含量小於4000ppm,或最好是小於500ppm。經由這種 方式可以進一步降低出現光學缺陷(針孔)的機率。爲獲得 高品質的表面元件,PET膜與金屬化層(13)接觸之頂面之表 面結構的最大起伏高度爲400nm。如果載體的頂面符合這 個條件,就不需要含有任何抗阻塞劑,因爲其表面結構即 足以有效防止材料被阻塞住。 此外,金屬化層可以包括金屬漆層及/或由鋁或銀構成 的金屬層。金屬漆層或金屬層可以構成能夠經由傳統之過 程方法製成之高反射層。銀及鋁最適合作爲構成金屬化層 的材料,因爲這兩種材料都具有很好的穩定性、對可見光 譜範圍的光具有很大的反射性、以及對可見光譜範圍的光 的吸收性與波長的關係並不顯著。例如鋁的光反射率大於 90%,銀的光反射率甚至大於99.5 % (是所有金屬中最高的)。 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出一種能夠提供特別均勻及 尚亮度之顯示的液晶顯不系統,此種液晶顯示系統具有一 元 單 示 顯 晶 液 的 巨 明個 發這 個本到 以達 。 可 元即 單元 架單 框個 個兩 一 少 及至 以的 、 中 元元 Ami QmL 護述 保上 個貼 一 黏 、 件 元 面 表 之 對 件 高元 有面 具表 造之 製明 式發 方本 的將 本時 成造 低製 以 。 夠獻 能貢 爲出 要作 還系 明示 發顯 本晶 外液 此之 度 比 -15- 200932866 的第二黏著層與液晶顯示單元的表面黏貼在一起,即可達 到這個目的。接著就可以將第二黏著層與液晶顯示系統的 另外一個單元黏貼在一起,例如保護單元、框架單元、或 是外殻單元。 本發明是一種具有黏著性的表面元件。本發明所謂的 表面元件是指所有一般及適當的平面狀形成物。這些形成 物可以作爲黏貼之用,而且可以有各種不同的結構設計, 尤其是設計成彈性黏膜、膠帶、或是貼紙。具有黏著性的 表面元件是指只需略施壓力即可黏貼而且拆除後也不會留 下任何殘留物的表面元件。爲達到這個要求,本發明的表 面元件兩面都塗有黏著胚料,而且不同面上塗的可以是相 同的黏著胚料,也可以是不同的黏著胚料。 前面提及表面元件具有一個載體。但是本發明提出的 措施亦可應用於沒有載體的表面元件,而且此種表面元件 亦屬於本發明的範圍。就本發明的觀點而言,這種沒有載 體的表面元件和有載體的表面元件是一樣重要的。 本發明的表面元件是用於製造液晶顯示系統,尤其是 用於黏貼液晶顯示單元、保護單元、以及框架單元。 液晶顯示系統是一種顯示資訊用的作用裝置,並具有 一個液晶顯示單元作爲顯示模組。顯示系統可以作爲某種 電器的組成構件,也可以本身就是一個單獨的電器。 液晶顯示單元是一種包含一個顯示區的作用單元,特 定的資訊會被顯示在這個顯示區上,例如測量値、運轉狀 態、儲存或接收到的數據。至少是作爲顯示面之顯示區的 -16- 200932866 顯示是以液晶(LCD)爲基礎。 爲了保護顯示面不受外界的影響,通常會用一個防止 碎裂的保護單元將顯示面覆蓋住,或甚至是黏貼住。框架 單元的任務是賦予液晶顯示單元足夠的力學穩定性,框架 元件也有助於將液晶顯示單元裝入一個適當的外殼。除了 液晶顯示單元、保護單元、以及框架單元外,本發明的顯 示系統還可以具有其他的元件,例如外殼單元及調整與控 制顯示功能用的元件。 〇 v 組成本發明之表面元件的各個層是有一定的順序的。 表面元件具有一個載體,載體的第一面上有第一黏著層, 第二面上有一個金屬化層。金屬化層上有一個染黑層,染 黑層上有第二黏著層。所謂層是指至少主要是扁平狀的構 造,也就是至少是平行於表面元件之主延伸方向伸展的結 構。 除了上述各層外,表面元件還可以具有其他的層,例 _ 如可以在上述各層之上或各層之間設置其他的層,增加這 些層的目的是使表面元件具備其他的功能。例如可以另外 加入附著層、基底層、導電層或絕緣層、其他的染色層、 保護層。對本發明而言重要的是,應保持前面所述的各層 之間的相對順序,以確保本發明之表面元件的作用。 除了上述結構外,本發明的表面元件還可以另外具有 個別的子區域’這些子區域的層結構可以不同於前面提及 的結構’甚至可以沒有其中的某些層。例如一種可能的情 況是,本發明之表面元件並非構成一個僅是以保護片將顯 -17- 200932866 示單元在顯示面的遮蔽區黏貼住的框架形狀,而是被設計 成以保護片將顯示單元的整個顯示面黏貼住,也就是說將 顯示單元的遮蔽區及可見區都黏貼住。爲達到這個目的, 一種可能的方式是’使用在這種情況的表面元件僅在黏貼 於遮蔽區的子區域具有前面所述的層結構,而在黏貼於顯 示面之可見區的子區域則是全透明的,也就是既沒有金屬 化層’也沒有染黑層’而且載體及黏著胚料都沒有被染色。 對本發明的構想而言重要的是,這種表面元件在顯示面的 ® 遮蔽區一定要具有本發明的層結構,這個層結構通常具有 將顯示面的邊緣框住的框架形狀。 所謂載體是指一種扁平的薄膜,其任務是支承黏著胚 料,以賦予表面元件足夠的力學穩定性。熟習該項技術者 熟悉的所有透明或染色的薄膜材料均可作爲本發明的載 體’例如聚酯、聚乙烯、聚丙烯、聚醯胺、聚醯亞胺、聚 甲基丙烯酸酯、聚氯乙烯等聚合物,或氟化聚合物。除了 傳統的聚合物膜外,也可以使用具有一個或數個擇優極化 ❹ 方向的聚合物膜,可以經由在一個或兩個方向上的拉伸製 造出這樣的聚合物膜,例如雙軸取向的聚丙烯(BOPP)。由 於聚酯膜具有很好的可穿孔性,因此也很適合作爲本發明 的載體,例如以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或聚丁烯對苯二 酸製成的聚酯膜。作爲載體的聚合物膜可以是單層的,也 可以是多層的。 由於製造上的關係,載體膜通常含有添加劑,其作用 是防止扁平狀的聚合物膜因受壓及高溫而被燒結(阻塞), -18- 200932866 以免多片薄膜黏結成團。這些添加劑被稱爲抗阻塞劑。通 常是將添加劑加到熱塑性聚合物中或塗在熱塑性聚合物 上,並在該處作爲沒有黏性或降低黏性的間隔物。在製造 PET膜的過程中通常是加入二氧化矽、沸石及矽石白堊、 或白堊作爲抗阻塞劑。 本發明的表面元件也可以使用不含任何添加劑(或是 添加劑含量極低)的載體。這種情況必須採取其他措施以防 止薄膜阻塞。例如可以在製造出可受熱變形(熱塑性)的薄 ® 膜後,立刻將薄膜放在不會受熱變形的臨時載體膜或過程 薄膜上,以便在捲起之前可以先將熱塑性薄膜冷卻。經由 這種方式可以防止兩個熱塑性薄膜層在冷卻過程中彼此直 接接觸。這樣熱塑性薄膜材料就不會阻塞住。這種臨時載 體膜可以和熱塑性薄膜材料一起被捲起。 另外一種防止薄膜阻塞的方法是將薄膜的一個或兩個 表面結構化。例如可以將薄膜表面結構化成具有若干奈米 之垂直起伏(通常最大高度爲4 OOnm)。利用一般的成型方法 〇 (例如壓印)就可以形成這種奈米大小的結構。這種奈米大 小的結構可以在載體膜表面形成一定的粗糙度,以防止薄 膜阻塞,但是並不會影響到薄膜的光學特性(例如透光 性)。可以在載體的整個表面或僅在局部區域進行這種結構 化措施。除了奈米結構化外,也可以採取其他任何能夠在 薄膜表面形成所需之粗糙度的措施。例如可以在載體膜的 邊緣區域穿孔(用顯示鏡才能看到的穿孔或肉眼可見的穿 孔)。這樣就可以將具有穿孔段的載體疊在一起,這些載體 -19- 200932866 因爲有穿孔的·關係,因此不會阻塞。在將捲起的載體膜展 開後,可以將有穿孔的段落切除,這樣最終產品就不會有 穿孔。 爲了防止光學缺陷的出現,載體在具有吸收層及/或反 射層的那一個面上最多只能含有極低比例的抗阻塞劑。本 發明的情況指的是金屬化層及染黑層。因此載體與金屬化 層接觸的頂面的抗塞劑含量不能超過4 OOOppm,或最好是 不超過500ppm或完全不含抗阻塞劑。爲了使載體頂面可以 不含抗阻塞劑,以減少潛在的光學缺陷數量,載體頂面最 好具有壓印形成的奈米結構。 載體膜的厚度通常在5 j m至250 μ m之間、8 # m至 50;zm之間、或最好是在12ym至36#m之間。從黏著特 性來看,最好是使用很薄的PET膜,也就是厚度不超過 12ym的PET膜。這種薄膜可以製造出非常有彈性的表面 元件,能夠與要黏著之物件的對表面結構及表面粗糙度作 很好的配合,因而形成穩定的連接。例如以這種載體可以 製造出總厚度約50/zm的表面元件。 爲了改善塗漆層或金屬層在載體膜上的錨定,可以對 載體膜的表面進行預處理。原則上所有能夠改善黏著力的 常見及適當的方法均可使用,例如對載體膜表面進行蝕刻 處理(使用三氯醋酸或三氟醋酸)、靜電處理、電暈處理或 電漿處理、塗上底漆(亦稱爲保護漆,例如Saran)。 載體膜可以是透明的,也可以是經過染色的,也就是 可以在薄膜材料中加入色素或顏料作爲添加劑。原則上熟 -20- 200932866 習該項技術者熟悉的所有顏料或微粒均可作爲這種添加 劑,例如染白用的二氧化鈦微粒或硫酸鋇微粒、或是染黑 用的炭黑。爲了確保表面元件能夠達到最佳的強度,微粒 的尺寸應小於載體膜的厚度。微粒的重量佔薄膜材料之重 量的5至40wt %時可以達到最佳的染色效果。但是這在前 面提及的很薄的PET膜中是不可能的,因爲要在如此短的 光程中將足夠數量的色素分子或顏色埋到聚酯中,以實現 很高的光吸收率是無法做到的。因此唯一的辦法是在很薄 的PET膜的一面或兩面加上一個金屬化層。 此處所謂的金屬化層是指一個具有金屬光澤(因此會 反射光線)且能夠補償載體膜可能的表面起伏或表面粗糙 度的層。由於表面元件之載體上有設置金屬化層,因此無 法透過整個表面元件之光線的數量會減少。可以在載體的 一面或兩面設置金屬化層。本發明是將金屬化層及染黑層 設置在載體的同一個面上。當然也可以在沒有染黑的那一 個面也設置金屬化層,或是只在沒有染黑層的那一個面設 置金屬化層,這樣在透光的白色黏著胚料及載體之間就會 有金屬化層。金屬化層的厚度通常是在5 nm至200nm之間。 所有常見及適當的方法均可被用來設置金屬化層,金 屬化層通常是由金屬漆或金屬層構成。爲了避免可見光譜 範圍的光線發生與波長相關的反射,通常是以銀色或銀白 色的材料製作金屬化層。金屬漆通常是一種含有銀色顏料 或銀微粒的黏合劑基材。例如可以用具有高折射率及高透 明性的或聚氨基甲酸酯或聚酯作爲黏合劑基材。可以將顏 -21- 200932866 料加到一種聚丙烯酸酯基材或聚甲基丙烯酸酯基材中,然 後再磚化成漆。爲了提高反射率,在塗上金屬漆層並硬化 後,可以將金屬漆層磨亮。 通常是將金屬蒸鍍到薄膜表面上形成金屬層,例如將 鋁或銀濺鍍到薄膜表面,當然也可以用其他的金屬形成金 屬層,但前提是需具備足夠的抗腐蝕性及反射能力。如果 要獲得具有優良光學品質的金屬化層,在蒸鍍時要使金屬 形成一個非常均勻且平坦的層。爲了確保能夠形成均勻的 金屬化層’本發明的作法是使載體材料要被金屬化的那一 個面不含任何抗阻塞劑(或最多只含極少量的抗阻塞劑)。 ' 例如可以將鋁蒸鍍到經過電漿處理的PET膜上。 染黑層含有在室溫下沒有黏著性的黑漆及/或在室溫 下沒有黏性的黑色保護漆。此處所謂的染黑層是指一種塗 在基底上並使基底呈現黑色的層,因此光線幾乎會全部或 至少是大部分被染黑層吸收。由於染黑層在製造完成的電 子器具上是朝向外面,因此在本發明中是作爲吸收環境光 之用。 本發明是將染黑層設置在金屬化層上,並形成金屬化 層與第二黏著層的連接。當然也可以將染黑層直接設置在 載體上,並使載體直接與第二黏著層連接。染黑層可以是 只有一個層,也可以是由好數個層所組成。染黑層的厚度 通常在1至25ym之間。 使用這種染黑層的可雙面黏貼的表面元件讓波長 3 00nm至8 00nm之光線透過的比例應小於0.5%、較佳爲小 -22- 200932866 於0.1%、特佳爲小於0.01 % ^由於表面元件的吸收特性主 要是由染黑層決定’因此染黑層應具備適當的透光率。 染黑層通常是一種至少是有色的漆層或底漆層,也稱 爲”保護漆”。黑漆層含有一種作爲漆基材的硬化黏結劑基 材’例如一種有混合黑色顏料的受熱硬化或輻射硬化系 統。常見的漆基材包括聚酯、聚氨基甲酯、聚丙烯酸酯、 以及聚甲基丙烯酸酯。可以根據漆的特性需求在漆基材中 加入其他的添加劑。本發明對於所使用的有色漆並無任何 ®限制》 除了有色漆外’也可以用染黑的保護漆作爲染黑層, < 這種染黑層可以提高黏著胚料在載體上的黏著力。另外一 種選擇是使用也可以作爲底漆用的有色漆。因此使用這種 本身沒有黏性的染黑層(因此不能作爲黏著胚料)可以改善 黏著胚料在表面元件上的錨定。 染黑層(有色漆或保護漆)可以含有作爲黑色顏料的有 色微粒,其中又以炭黑微粒或石墨微粒最佳。如果爲了盡 可能降低透光性,染黑層的有色微粒含量大於20wt%,則 會使染黑層同時具有平行於表面元件之主方向的導電性, 尤其是以炭黑或石墨作爲有色微粒的情況更是如此。表面 元件經由這種方式獲得抗靜電性,這種抗靜電性可以防止 電子元件或液晶光電元件因爲靜電充電造成電壓擊穿,因 而導致電子器具受損。 本發明的表面元件具有第一黏著層及第二黏著層。第 一黏著層是一個含有第一黏著胚料的層。第二黏著層是一 -23- 200932866 個含有第二黏著胚料的層。第一黏著層及第二黏著層的基 本結構及基本成份可以是不一樣的,也可以是—樣的(例外 情況)。 根據本發明的特徵’第一黏著胚料的整個厚度均含有 顏料’這些顏料使第一黏著胚料被染成透光的白色,要達 到這個目的白色顏料佔黏著胚料之比例應最少2wt%且最 多10wt%,較佳爲最少4wt%且最多8wt%。如果是應用在特 殊場合’第一黏著胚料還可以含有其他的顏料,但是這些 ® 顏料不能使第一黏著胚料構成之第一黏著層失去透光性。 第一黏著胚料通常不含任何顏料,以賦予電子器具良好的 外觀。 第一黏著層通常是直接設置在載體上,另外一種方式 是將第一黏著層設置在金屬化層上(尤其是當載體的兩個 面各有一個金屬化層時)。第二黏著層是直接設置在染黑層 上。根據本發明’不能將第二黏著層直接設置在金屬化層 或載體上。 第一黏著層及第二黏著層的厚度通常在至 25〇Vm之間。第一黏著層及第二黏著層的厚度可以是相同 的,也可以是不同的。 第一黏著胚料及第二黏著胚料都是具有黏著力的胚 料。所謂具有黏著力的胚料是指只需略施壓力即可長期黏 著在黏著表面(也稱爲黏附表面或基底)上,同時在拆除後 也不會在黏著表面留下任何殘留物的黏著胚料。黏著胚料 的黏著性來自於其黏性’可拆除性來自於其內聚性。原則 -24- 200932866 上本發明可以使用所有常見及適當的黏著胚料系統。 最好是以天然橡膠、合成橡膠、矽膠、或丙烯酸酯爲 主要成份的具有黏著力的胚料作爲第一黏著胚料及第二黏 著胚料。當然熟習該項技術者熟悉之其他具有黏著力的胚 料也都可以作爲黏著胚料,例如 Donatas Satas (van Nostrand, New York 1989)在”Handbook of 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 Technology”中列出的具有黏著力的胚 料。 ® 將天然橡膠磨碎並加入添加劑即可製造出天然橡膠黏 著胚料。應將天然橡膠磨碎到平均分子量不小於100000道 爾吞(Dalton)的程度,較佳爲磨碎到不小於5Q〇〇〇〇道爾吞 的程度。 以天然橡膠或合成橡膠作爲製作黏著胚料之原料時, 有許多不同的系統可供選擇。也就是說有許多不同的天然 橡膠或合成橡膠或天然橡膠及/或合成橡膠的混合橡膠可 供選擇。原則上所有類型及品質的天然橡膠均可作爲原 料,例如皺片膠、RSS膠、ADS膠、TSR膠、CV膠,通常 是依據對黏著胚料的要求(純度及黏性)作選擇》 同樣的’也可以用任何一種合成橡膠作爲原料,基於 實用上的考量’又以使用共聚苯乙烯-丁二烯橡膠(SBR)、 丁二烯橡膠(BR)、合成聚異戊二烯橡膠(IR)、異丁稀橡膠 (iir)、鹵化異丁烯橡膠(xiir)、丙烯酸酯橡膠(ACM)、乙稀 醋酸乙烯酯橡膠(EVA)、聚胺酯橡膠等合成橡膠(單種或混 合均可)作爲黏著胚料的原料最爲有利。 -25- 200932866 爲了控制這些橡膠的特性,可以加入添加劑,例如加 入熱塑性彈性體改善橡膠的可加工性,所有彈性體佔黏著 胚料的重量比例以在10wt%至50wt%之間。例如可以加入 苯乙烯-異戊二烯-苯乙烯類(SIS)及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 類(SBS)的彈性體。 最好是使用以丙烯酸酯爲主要成份的黏著胚料。這種 黏著胚料是由丙烯酸類的單體所構成。丙烯酸類的單體包 括所有具有從被取代及未被取代之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的 結構導出的化合物,以及這些化合物的酯類(這類化合物稱 爲”(甲基)”丙烯酸酯)。這些單體可以寫成通式 CH2=C(R’)(COOR’’),其中R’代表氫原子或甲基,R’,代表 氫原子或飽和、未分枝或分枝、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至 C 30院基。 例如可以經由自由基的聚合反應獲得這種黏著胚料的 以(甲基)”丙烯酸酯爲主要成份的聚合物,其中聚合物通常 含有50wt%或更多的丙烯酸酯類的單體。 所選擇之單體形成的聚合物在室溫或較高的溫度下需 能夠作爲黏著胚料使用,而且黏著胚料要具有Donatas Satas (van Nostrand, New York 1 989)在,’Handbook of
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 Technology”中定義的黏著特 性。 最好是經由單體混合物的聚合產生(甲基),’丙烯酸酯 黏著胚料’此種單體混合物含有丙烯酸酯及/或甲基丙烯酸 酯、及/或自由酸之通式爲匚112=(:(11’)((:0011,,’)的丙烯酸酯 -26- 200932866 及/或甲基丙烯酸酯,其中R’ = H或CH3,R’’’=H或具有1-20 個碳原子的烷基鏈。聚(甲基)丙烯酯的分子量Mw通常大於 200000g/mol 〇 可以使用丙烯酸單體或甲基丙烯酸單體作爲單體’此 種丙烯酸單體或甲基丙烯酸單體的丙烯酸酯及甲基丙烯酸 酯具有由4至14個碳原子、或最好是4至9個碳原子構成 的烷基。以下是這一類丙烯酸單體或甲基丙烯酸單體的例 子: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 〇 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正戊酯、丙烯酸正 己酯、丙烯酸正庚酯、丙烯酸正辛酯、甲基丙烯酸正辛酯、 丙烯酸正壬酯.,、丙烯酸月桂基酯、丙烯酸硬脂基酯、丙烯 酸二十二烷酯、以及這些單體的分枝異構物,例如丙烯酸 異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 烯酸異辛酯或甲基丙烯酸異辛酯。 其他可使用的單體包括由至少6個碳原子組成之橋接 環烷醇的單官能基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環烷醇也可 1¾ 以被取代,例如被Ci-a-烷基、鹵素原子'或氰基取代。特 定的例子包括甲基丙烯酸環己酯、丙烯酸異茨酯、甲基丙 烯酸異茨酯、以及丙烯酸3,5 -二甲基金剛烷酯。 此外,也可以使用具有極化基的單體,例如以下之極 化基:羧基、硫酸基、磷酸基、羥基、內醯胺基、內酯基、 氮取代的醯胺基、氮取代的胺基、氨基甲酸酯基、環氧基、 硫醇基、烷氧基、氰基、醚基或其等致物。 弱鹼性單體的例子爲一個或兩個N-烷基取代的醯胺, -27- 200932866 尤其是丙烯醯胺。特定的例子,可列舉但不限於包括N,N-二甲基丙烯醯胺、Ν,Ν-二甲基甲基丙烯醯胺、N-三級丁基 丙烯醯胺、Ν-乙烯基吡咯啶酮、Ν-乙烯內醯胺、丙烯酸二 甲胺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二甲胺基乙酯、丙烯酸二乙胺基 乙酯、甲基丙烯酸二乙胺基乙酯、Ν-羥甲基丙烯醯胺、Ν-羥甲基甲基丙烯醯胺、Ν-(丁氧甲基)甲基丙烯醯胺、Ν-(乙 氧甲基)丙烯醯胺、Ν-異丙基丙烯醯胺。 此外,也可以使用具有可交聯之官能基的單體,例如 © 可列舉但不限於丙烯酸羥乙酯、甲基丙烯酸羥乙酯、丙烯 酸羥丙酯、甲基丙烯酸羥丙酯、烯丙醇、馬來酸酐、亞甲 ,基丁二酸酐、亞甲基丁二酸、甲基丙烯酸甘油酯、丙烯酸 苯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苯氧基乙酯、丙烯酸2-丁氧基乙 醋、甲基丙儀酸2-丁氧基乙醋、丙嫌酸氰乙酯、甲基丙烯 酸氰乙酯、甲基丙烯酸甘油酯、甲基丙烯酸6-羥己酯、乙 烯基酯酸、四氫糠醇-丙烯酸酯、yS-丙烯醯氧基丙酸、三 氯丙烯酸、富馬酸、巴豆酸、烏頭酸、二甲基丙烯酸。 ® 此外’也可以使用乙烯化合物作爲單體,尤其是乙烯 酯、乙烯醚、鹵化乙烯、二鹵化亞乙烯、在α位置具有芳 香環及雜環的乙烯化合物。其他的例子還包括醋酸乙烯 酯、乙嫌甲醯fee、乙嫌基卩]±陡' 乙基乙嫌基酸、氯乙嫌、 二氯乙烯、丙烯腈。 應選擇使黏著胚料可以作爲熱活化黏著胚料的共聚單 體的組成,也就是在受熱及選擇性的加壓下才會具有黏著 性’並在黏貼及硬化後對黏著物的表面形成很高的黏著 -28- 200932866 力。這種系統的玻璃轉換溫度Tcj2 25°C。 單體的其他例子還包括具有可共聚化之雙鍵的光引發 劑,尤其是Norrish-I型及Norrish-II型光引發劑,例如安 息香丙烯酸酯或丙烯酸酯化的二苯酮(UCB公司生產的 Ebecryl P 36®)。原則上熟習該項技術者熟悉的所有在受到 紫外線照射時能夠在聚合物中經由自由基機制引起交聯的 光引發劑均可使用。Fouassier在“Photoinitiation, Photopolymerization and Photocuring: Fundamentals and Applications”(Hanser-Verlag,Miinchen 1995)及 Carroy et al.在 Chemistry and Technology of U V and E B Formulation for Coatings, Inks and Paints” (Oldring (Hrsg.),SITA, London)中有列出可使用的光引發劑(至少有 一個雙鍵能夠被官能基化)。 此外,還可以在前述的共聚單體上加上其他的單體, 其單聚物具有更高的玻璃轉換溫度。這一類的單體包括芳 香族乙烯化合物,例如苯乙烯,其中芳香族部分較佳具有 一 C4-C18-單元構成的芳香族核,同時也可以選擇性的含有 雜原子。特定的例子可列舉但不限於包括:4 -乙烯基吡啶、 N-乙烯鄰苯二醯亞胺、甲基苯乙烯、3,4-二甲氧基苯乙烯、 4-乙烯基苯甲酸、丙烯酸苄酯、甲基丙烯酸苄酯、丙烯酸 苯酯、甲基丙烯酸苯酯、丙烯酸三級丁基苯酯、甲基丙烯 酸三級丁基苯酯、丙烯酸4-聯苯酯、甲基丙烯酸4-聯苯酯、 丙烯酸2-萘酯、甲基丙烯酸2-萘酯、以及這些單體的混合 物。 -29- 200932866 黏著胚料的成份可以透過改變析出物的種類及比例在 很大範圍內變化。同樣的’也可以經由加補助物質控制其 他的產品特性,例如導熱性或導電性。因此黏著胚料可以 含有其他的配方成份及/或補助物質,例如軟化劑(增塑 劑)、塡充物(例如纖維,實心玻璃珠或空心玻璃珠,其他 材料的微珠,矽酸’矽酸鹽)、籽晶形成劑、導電材料(例 如未摻雜或有摻雜的共軛聚合物或金屬鹽)、膨脹劑、複合 劑、及/或抗老化劑(例如一次或二次抗氧化劑)、光保護劑。 在黏著胚料中加入上述成份(例如塡充物及軟化劑)乃屬於 已知的技術。 爲了使黏著胚料的黏著特性符合應用目的的需求,可 以在黏著胚料中摻入提高黏著力或增加黏性的樹脂。所有 已知及在文獻中有記載的這一類的樹脂(所謂的黏性樹脂) 均可用於黏著胚料。常見的黏性樹脂包括蒎烯樹脂、茚樹 脂、以及松香樹脂、以及這些樹脂的分枝化、氫化、聚合 化、以及酯化的衍生物及鹽類、脂肪族烴樹脂及芳香族烴 樹脂、萜烯樹脂及萜烯酚樹脂、C 5烴樹脂、C 9烴樹脂、以 及其他的烴樹脂。一般而言所有能夠與相應之熱塑性材料 相容(可溶解)的樹脂均可作爲這種添加用的樹脂,尤其是 脂肪族烴樹脂、芳香族烴樹脂、烷基芳香族烴樹脂、以純 單體爲主要成份的烴樹脂、氫化烴樹脂、官能基烴樹脂、 天然樹脂。關於樹脂的已知知識在Donatas Satas (van Nostrand,1 989)的”Handbook of 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 Technology”中有詳盡的說明。 -30- 200932866 要注意的是’最好是使用與聚合物相容且透明的樹 脂。有些氫化或部分氫化的樹脂可以符合這個要求。 此外’還可以加入交聯劑及促進劑以促進交聯。例如 雙官能基或多官能基丙烯酸酯、雙官能基或多官能基異氰 酸酯(以保護基形式)及雙専能基或多官能基環氧化物均可 作爲電子輻射交聯及紫外線交聯的交聯劑。此外,可以將 熱活化交聯劑加到反應混合物中,例如路易氏酸、金屬蜜 合物、多官能基異氰酸酯。 爲了選擇性的使黏著胚料交聯,可以加入適當的引發 劑及/或交聯劑。例如爲了在後面的加工過程產生交聯,可 以在照射紫外光(UV)時在黏著胚料中加入吸收紫外光的光 引發劑。適當的光引發劑包括安息香醚(例如安息香甲基醚 或安息香異丙基醚)、被取代的苯乙酮(例如二甲氧基經基 苯乙酮或2,2-二乙氧基苯乙酮(Ciba Geigy公司生產的 Irgacure 651®)),2,2-二甲氧基-2-苯基-1-苯基乙嗣)、被取 代的α -酮醇(例如2-甲氧基-2-羥基丙酮)、芳香族磺酸氯 化物(例如2-萘基磺醯氯化物)、光致活性肟(例如1 -苯基 -1,2-丙二酮-2-(0-乙氧基羰基)肟)。 可使用的光引發劑及其他引發劑(Norrish I型或 Norrish II型)也可以發生取代反應,並含有適當的基,例 如二苯甲酮基、苯乙酮基、苯偶醯基、苯偶姻基、羥基烷 基苯酮基、苯基環己酮基、蒽酮基、三甲基苯甲醯基膦氧 基、甲基硫苯基味啉酮基、氨基酮基、偶氮苯偶姻基、硫 咕噸酮基、六芳基雙咪唑基、三畊基、芴酮基,這些基當 -31- 200932866 然都可以被取代,例如以一個或多個鹵素原子、烷氧基、 月女基、及/或經基取代。Fouassier在“Photoinitiation, Photopolymerization and Photo ocuring: Fundamentals and Applications”(Hanser-Verlag,Mtinchen 1995)及 Carroy et al·在 Chemistry and Technology of U V and E B Formulation for Coatings, Inks and Paints”(Oldring (Hrsg·),SITA,London)有關於此類引發劑的詳細說明。 爲聚合反應選擇的單體所形成的具有黏性的聚合物在 ® 室溫或較高的溫度下需能夠作黏著胚料使用(必要時也可 以作爲熱活化黏著胚料),而且所形成的基本聚合物最好是 具有 Donatas Satas (van Nastrand, New York 1 9 8 9) 在” Handbook of 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 Technology” 中 定義的黏著特性。可以經由單體混合的調配控制玻璃轉換 溫度,以符合聚合反應的要求。 爲了使黏著胚料之聚合物的玻璃轉換溫度Tg25t, 應按照前述的要求選擇單體,而且最好是按照Fox方程式
D (G1)(參見 T.G. Fox, Bull. Am. Phys. Soc. 1 ( 1 956) 1 23)決定 單體混合物成份的數量關係,以獲得所希望的玻璃轉換溫 度(TG)。 (G1)· 其中η代表所使用之單體的序數,Wn代表單體單元η 所佔的比例(wt%),TQn代表從單體η獲得之單聚物的玻璃轉 換溫度(單位:Κ)。 -32- 200932866 可以利用製造這一類聚合物的合成方法製造聚(甲基) 丙烯酸酯黏著胚料’例如傳統的自由基聚合法或控制式自 由基聚合法。使用自由基聚合法時,需加入其他的引發劑 系統,這些引發劑含有其他聚合用的自由基引發劑,尤其 是可形成自由基的熱分解偶氮引發劑或過氧化引發劑。原 則上熟習該項技術者熟知之所有適用於丙烯酸酯之製造的 引發劑均可使用。Houben-Weyl在” Methoden der Organischen Chemie”(Vol. E 19a,S.60-147)中有說明如何產 ® 生以碳原子爲中心的自由基。這些方法均可使用。 以下是可作爲自由基之來源的自由基引發劑系統的例 子:過氧化物及偶氮化合物,例如過氧二硫酸鉀、過氧化 二苯甲醯、過氧化異丙苯、過氧化環己酮、過氧化二(三級 丁基)、偶氮雙異丁腈(AIBN)、過氧化環己基磺醯基乙醯 基、雙異丙基過碳酸酯、辛酸三級丁酯、苯醖醇。例如可 以用1,1’-偶氮-雙-(環己碳酸腈);品名:Vazo 88™,製造 商:杜邦公司,作爲自由基引發劑。 例如可以選擇使自由基聚合形成之黏著胚料的平均分 子量Mn介於200000至4000000 g/mol之間,如果是用於製 造熔化黏膠,黏著胚料的平均分子量Μη最好是介於400000 至1400000 g/mol之間。可以利用數値對位色譜法(SEC或 GPC)或矩陣輔助雷射除氣/電離質譜測定法(MALDI-MS)測 定平均分子量。 聚合反應可以在有一種或多種有機溶劑、水、或是有 機溶劑及水的混合物存在的情況下進行。通常應將溶劑的 -33- 200932866 使用量盡可能降到最低》適當的有機溶劑包括純烷類(例如 己烷,庚烷,辛烷,異辛烷)、芳香烴(例如苯,甲苯,二 甲苯)、酯類(例如醋酸乙酯,醋酸丙酯,醋酸丁酯,醋酸 己酯)、醇類(例如甲醇、乙醇、乙二醇,乙二醇單甲醚)、 醚類(例如二乙醚,二丁醚)、以及上述有機溶劑之混合物。 可以在含水聚合反應中加入可與水混合或親水性的共溶 劑,以確保反應混合物在單體聚合時能夠保持均勻狀態。 例如可以使用的共溶劑包括脂肪族醇、二醇、醚類、二醇 ® 醚、吡咯烷、N-烷基吡咯啶、N-烷基吡咯烷酮、聚乙二醇、 聚丙二醇、醯胺、碳酸及其鹽、酯類、有機硫化物、亞颯、 颯、醇衍生物、羥基醚衍生物、胺基醇、酮類、以及上述 共溶劑之衍生物及混合物。 聚合反應的時間在2至72小時之間(視產量及溫度而 定)。能夠選擇的反應溫度愈高(也就是說,反應混合物的 熱穩定性愈高),反應時間就可以愈短。 此外,(甲基)丙烯酸黏著胚料的聚合反應也可以在沒 有溶劑的情況下進行。這也可以用一般的方法進行,例如 預聚合。預聚合是利用紫外光譜範圍的光線引發聚合反 應,並使反應持續進行到一低轉化率(約10%-30%)。接著將 預聚合產生的高黏性預聚合胚料進一步以聚合物漿液形式 保存,例如一種可能的作法是先將反應混合物保存於薄膜 (例如放到冰軟管中),然後在水中以高吸熱進行聚合。 經上述過程產生的顆粒可以作爲丙烯酸酯熔化黏膠 (熱熔膠)使用,其中熔化過程應在與所產生的聚丙烯酸酯 -34- 200932866 產生相容之薄膜材料上進行。 此外,也可以在進行中的聚合反應(陰離子聚合反應) 產生聚(甲基)丙烯酸酯黏著胚料的聚合物,這種方法通常 是以惰性溶劑作爲反應介質,例如脂肪族烴及環脂肪族烴 或芳香族烴。 所形成的聚合物可以用通式PL(A)-Me表示,其中Me 代表一種週期表第I族的金屬(例如鋰、鈉、鉀),PL(A)代 表來自聚丙烯酸酯單體的成長中的聚合物塊。聚合物的分 子量是由引發劑濃度及單體濃度的比例決定。 例如適當的聚合引發劑包括正丙基鋰、正丁基鋰、二 級丁基鋰、2-萘基鋰、環己基鋰或辛基鋰。此外,也可以 使用以釤絡合物爲主要成份的引發劑使丙烯酸酯聚合 (Macromolecules, 1 995,28,7886)。 此外,也可以使用雙官能基引發劑,例如1,1,4,4 -四苯 基-1,4-二鋰丁烷或1,1,4,4-四苯基-1,4-二鋰異丁烷。同樣 的,也可以使用共引發劑,例如鋰鹵化物、烷氧基鹼金屬、 烷基鋁化物。這樣就可以選擇直接聚合出丙烯酯單體(例如 丙烯酸正丁酯及丙烯酸2-乙基己酯)的配位基及共引發 劑,而不必在聚合物中經由與相應之醇類交換以產生丙烯 酯單體。 對熱分解的引發劑而言,要引發一般的聚合反應的一 個非常重要的條件是要輸入熱能。通常需要將熱分解的引 發劑加熱至50°C至160°C (視引發劑的種類而定)才能引發 聚合反應。所有適當的催化劑均可使用。 -35- 200932866 經由控制式自由基聚合反應可以將所屋 丙烯酸酯黏著胚料的分子量分佈控制在一 內。進行此種聚合時較佳加入具有以下通式 :生的聚(甲基) 個很窄的範圍 之控制試劑:
(TTC1)
(THI 1) (THI 2) (THE1) ❹ 其中11$1及R$2可以是相同或不相同的基 或二個與R$1或R$2相同的基或均不相同的塞 下的基選出這些R$1、R$2及R$3 : • (^至C18-烷基,(:3-至C18-烯基及C3_至 或分枝; -C 1-至C 18-院氧基; -Ci-至 C18-烷基,(:3-至C18-烯基及C3_至 少一個OH基或鹵素原子或矽烷醚取代; -C2_至Cie-雜院基,在碳鍵上至少有· 一 一個NR*基,其中R·代表任意一個基,尤其 - <:”至c18·烷基,c3·至c18-烯基及C3至 少一個酯基、胺基、碳酸鹽基、氰基、異# 化基及/或硫取代; ,R$3可以是一 。最好是從以 C18-炔基,線性 C18-炔基,被至 個氧原子及/或 ^ ~個有機基; C 18-炔基,被至 基、及/或過氧 -36- 200932866 -Ch-至 c12-環烷基; -C δ-至C is-方基及C 6_至C 18-苯基; -氫; TTC 1型控制試劑通常是源自前面所列之類型的化合 物等級,以下是進一步的說明: 鹵素原子是指氯及/或溴及/或氟及/或挑。 烷基、烯基及炔基在不同的取代物中具有線性鏈及/或 分枝鏈。
含有1至18個碳原子之烷基的例子包括甲基、乙基、 丙基、異丙基、丁基、異丁基、三級丁基、戊基、2-戊基、 己基、庚基、辛基、2-乙基己基、三級辛基、壬基'癸基、 十一烷基、十三烷基、十四烷基、十六烷基與十八烷基。 含有3至18個碳原子之烯基的例子包括丙烯基、2-丁 烯基、3-丁烯基、異丁烯基、n-2,4-戊二烯基、3-甲基-2-丁烯基、η-2-辛烯基、n-2-十二烯基、異十二烯基與油烯基。 含有3至18個碳原子之炔基的例子包括丙炔基、2-丁 炔基、3-丁炔基、η-2-辛炔基與n-2十八炔基。 羥基取代的烷基的例子包括羥丙基、羥丁基與羥己基。 鹵素取代的烷基的例子包括二氯丁基、單溴丁基與三 氯己基。 在碳鏈上至少有一個氧原子的C2-至C18-雜烷基的例子 是-CH2-CH2-0-CH2-CH3。 C3-至C12-環烷基的例子包括環丙基、環戊基' 環己基 -37- 200932866 與三甲基環己基。 (:6-至C18-芳基的例子包括苯基、萘基、苄基、4-三級丁 基苄基、或是其他的被取代的苯基’例如被乙基及/或甲 苯、二甲苯、三甲苯、異丙苯、二氯苯、溴甲苯的苯基。 以上的例子僅是作爲各化合物等級之舉例之用,並非 完整的清單。 另外一種適當的製造方法是RAFT聚合(可逆性加成裂 解鏈轉移聚合(reversible addition-fragmentation chain transfer polymerization)。專利 WO 98/01478 A1 有關於這種 聚合方法的詳細說明。這種方法通常只聚合出低轉化率的 聚合物,以盡可能使分子量分佈在一個很窄的範圍內。由 於轉化率低’因此這些聚合物不能被用來作爲黏著胚料, 尤其是不能作爲熔化黏膠’因爲大量的剩餘單體的黏著特 性會造成不良影響’導致剩餘單體在濃縮時污染回收溶 劑’因而使製成自黏性膠帶具有很強的排氣特性。爲了避 免低轉化率的缺點,可以多次引發聚合。 另外一種控制式自由基聚合方法是以氮氧化物控制聚 合。xa種方法可以加入一般的自由基穩定劑使自由基穩 疋,例如具有下列通式之NIT1型或NIT2型的氮氧化物:
(NIT 1)
(NIT 2) -38- 200932866 其中R#1、R#2、R#3、R#4、R#5、R桃、R' R抑分別代表可以 從下列清單中彼此相互獨立選出的原子或基: i) 鹵素,例如氯、溴、碘; ii) 線型、分枝、環式、雜環式的烴,具有1至20個 碳原子,這些烴可以是飽和、不飽和、或芳香族烴。 iii) 酯一COOR#9,烷氧化物一〇R#10及/或磷酸 酯一PO(OR#n)2’其中R#9、r#1。及/或R#丨丨是從Π)中選出。 具有NIT1或NIT2之結構的化合物也可以連接在任意 ❹ 種類的聚合鏈(尤其是代表上述清單中至少一個基的聚合 鏈)上,並在建構嵌段共聚物時被用來作爲巨自由基或巨調 節劑。也可以利用下列類型的化合物作爲聚合控制調節劑:
-2,2,5,5-四甲基-1-吡咯啶氧基(PROXYL),3-胺甲醯基 -PROXYL,2,2-二甲基-4,5-環已基-PROXYL,3-側氧基 -PROXYL,3·羥亞胺基-PROXYL,3-胺基甲基-PROXYL,3-甲氧基-PROXYL,3-三級丁基-PROXYL,3,4-二(三級丁 基)-PROXYL ® - 2,2,6,6-四甲基-1-吡啶氧基(TEMPO),4-苄醯氧基 -TEMPO,4 -甲氧基-TEMPO,4-氯- TEMPO,4-羥基- TEMPO, 4-側氧基-TEMPO,4-胺基-TEMPO,2,2,6,6-四乙基-l-哌啶 氧基,2,2,6-三甲基-6-乙基-1-哌啶氧基 -N-三級丁基-1-苯基-2-甲基丙基氮氧化物 -N-三級丁基-1-(2-萘基)-2-甲基丙基氮氧化物 -N-三級丁基-1-二甲基磷酸基-2,2-二甲基丙基氮氧化 物 -39- 200932866 -N -三級丁基-1-二苄基磷酸基-2,2 -二甲基丙基氮氧化 物 • N-(l-苯基-2-甲基丙基)-1-二乙基磷酸基-1-甲基乙基 氮氧化物 -二三級丁基氮氧化物 -二苯基氮氧化物 -三級丁基三級戊基氮氧化物 以下是現有技術中可以用來製作黏著胚料的其他聚合 〇 方法: 專利US 4,581,429A揭示一種控制式自由基聚合方 法這種方法是以一種通式爲P’R’’N-0-Υ的化合物作爲引 發劑,其中Y代表一種可以聚合不飽和單體的自由自基。 不過這種聚合反應的轉化率通常很低。最大的問題是丙烯 酸酯聚合的產率非常小’而且只能產生低分子量的胚料。 專利WO 98/13392 A1揭示一種具有對稱式取代模式的開鏈 式烷氧基胺基化合物。專利EP 735 052 A1揭示一種製造分
Q 子量分佈範圍很窄之熱塑性彈性體的方法。專利 WO 96/24620 A1揭示一種聚合方法,這種方法使用一種特殊的 自由基化合物,例如以咪唑啶爲主要成份的含有磷的氮氧 化物。專利WO 98/44008 A1揭示一種以味啉、哌畊酮及哌 哄二酮爲主要成份的特殊硝醯化合物。專利DE 1 99 49 352 A1揭示一種以雜環烷氧胺作爲調節劑之控制式自由基聚 合方法。這種方法還可以進一步發展出其他的烷氧胺及相 應的自由聚氧化氮,以更有效率的製造聚丙烯酸酯。 -40- 200932866 其他的控制式聚合物方法還包括以ATRP聚合(原子轉 移自由基聚合(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合成 共聚物’這種方法通常是以單官能基或雙官能基的二或三 鹵化物作爲引發劑’以及利用Cu、Ni、Fe、Pd、Pt、Ru、 Os、Rh、Co、Ir、Ag、或Au的錯合物萃取鹵化物(例如專 利 EP 824 110 A1、EP 0 824 111 A 卜 EP 826 698 Al'EP 841 346 A1或EP 85 0 957 Al)。ATRP的其他各種可能性在專利 US 5,945,49 1 A、US 5,85 4,364 A、以及 US 5,7 89,487 A 中 〇 均有說明。 如前面所述’第一黏著胚料的基本構造和第二黏著胚 料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需要注意的是,有些 成份僅能用於這兩種黏著胚料中的一種黏著胚料。例如作 爲黑色顏料用的塡充物,例如石墨或炭黑)只能存在於第二 黏著胚料中(雖然第二黏著胚料通常是具有高透明度的黏 著胚料)。 此外,根據本發明’第一胚料必須含有一種白色顏料。 製作時是將微粒狀的白色顏料混合到黏著胚料的聚合成份 中。所有常見的白色顏料均可作爲本發明使用的白色顏 料,例如二氧化鈦、氧化鋅、硫酸鋇。當達到中等添加量(大 約略高於10wt%的添加量)時’除了散射作用外,也會出現 高光度的反射’因此本發明使用的添加量低於1〇wt%。 白色顏料的粒徑分佈封於黏著層是否能達到最佳染色 具有很大的影響力。不只是平均粒徑要小於黏著層的總厚 度’而且微粒的最大粒徑也要小於黏著層的總厚度。一種 -41- 200932866 有利的方式是,微粒的平均粒徑介於5 Onm至5 y m之 較佳爲lOOnm至3/zm之間、或最好是介於200nm至 之間。可以在一種所謂的由上而下的製作過程中,將 磨碎成微珠,然後再以篩網過濾,以達到這種微粒尺 或是在一種所謂的由下而上的製作過程中,以濕式化 在溶液中經由微粒生長達到這種微粒尺寸。 以這種方式形成的染色品質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有 在黏著胚料中的分佈均勻分佈決定。爲了達到最佳的 效果,可以使黏著胚料中的微粒經過徹底的混合,例 用高效率分散器(例如Ultraturrax™)將有色微粒徹底分 均勻的分佈到黏著胚料基材中,。 在表面元件完成金屬化層及染黑層的設置後,就 將用這種方式獲得的黏著胚料塗在表面元件上作爲第 著胚料及第二黏著胚料。爲了提高黏著胚料在塗覆基 (也就是載體、金屬化層、或染黑層)上的錨定,在塗 著胚料之前,可以先對塗覆底材進行預處理,例如電 理或電漿處理、以溶融液或溶液塗上一層底漆(保護$ 化學蝕刻處理。對黑漆層進行電暈預處理時,應盡可 擇較小的電暈功率,以免在黑漆中形成孔洞(針孔)。 所有常見且適當的塗抹方法均可在本發明中使用 如可以將取自溶液的黏著胚料塗上去,其中殘留在黏 料中的溶劑是以加熱方式被去除掉(例如放到乾燥通 加熱)。在這樣的條件下,可以同時引發熱交聯。 另外一種可能的方式是將黏著胚料製作成一種熱 間、 1 β m 材料 寸, 學法 微粒 染色 如使 散並 可以 一黏 底材 上黏 晕處 麥)' 能選 。例 著胚 道中 熔系 -42- 200932866 統(所謂的熱熔膠),這樣就可以將熔化的黏著胚料塗上 去。原則上熟習該項技術者熟悉的所有方法都可以被用來 去除黏著胚料中的溶劑。一種有利的方式是利用擠壓機將 黏著胚料濃縮’例如利用單螺旋擠壓機或雙螺旋擠壓機。 雙螺旋擠壓機可以的兩個螺旋可以是同向轉動,也可以是 逆向轉動。最好是經過多個真空階段將溶劑及/或水蒸餾 掉。此外還可以根據溶劑的蒸餾溫度反向加熱。表面元件 上的黏著胚料的殘留溶劑含量應小於1%、0.5%、或最好是 ❹ 小於〇.2%。將取自溶融液的熱熔黏著胚料進一步加工。 可以用任意一種適當的方法塗覆這種熱熔黏著胚料。 例如可以用滾’筒滾壓塗覆法塗覆這種熱.熔黏著胚料。在 Donatas Satas (van Nostrand,New York 1 989)的”Handbook of 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 Technology”中有關於各種 不同的滾筒滾壓塗覆法的說明。也可以經由熔化噴嘴或利 用擠壓機塗覆黏著胚料。最好是以經過特殊設計的擠壓噴 嘴進行擠壓塗覆,例如T形噴嘴、魚尾噴嘴、弓形噴嘴(此 0 二者的區別在於其流動通道的造型不同)。使用適當的方法 亦可形成具有特定取向的黏著層。 塗上黏著胚料後,可以讓黏著胚料再經歷一次交聯, 以便將黏著胚料的黏性調整到所希望的程度。可以對黏著 胚料照射紫外光(紫外光交聯)及/或照射電子輻射(電子輻 射交聯)’以引發再交聯。 紫外光:交聯是對黏著胚料照射短波長的紫外光(通常 是使用波長範圍200nm至4 00nm的光線)。通常是以功率在 43- 200932866 80至240W/cm2的高壓水銀燈或中壓水銀燈產生所需的紫外 光。至於所需的波長則是由所使用的紫外光致引發劑決 定。照射強度應配合紫外光致引發劑的量子輸出及希望達 到的交聯度調整。爲了使黏著胚料產生均勻的交聯,紫外 光必須能夠將黏著胚料整個照亮,尤其是黏著層的整個厚 度都要被照亮。基於這個原因,本發明之第一黏著胚料不 是完全白色,而是略微透光的白色《 電子輻射交聯是以電子輻射照射黏著胚料。有多種以
電子束加速器爲基礎的照射裝置可以選擇,例如線性陰極 系統、掃描系統、分段陰極系統。Skelhorne在” Chemistry and Technology of UV and EB Formulation for Coatings, /Inks and Paints” Vol. 1,1991,SITA,London 的一篇文 章” Electron Beam processing”中有關於這方面之現有技 術及最重要之方法參數的詳細說明。典型的加速電壓範圍 在50kV至500kV之間、或最好是在80kV至300kV之間。 ^ 散射劑量在5kGy至150kGy之間、或最好是在20kGy至 〇 lOOkGy之間。另外一種可行的方式是將電子輻射交聯及紫 外線交聯組合在一起。除了以上的方法外,也可以使用其 他以高能量照射引發交聯的方法。 爲了使膠帶易於存放及使用,可以用一個或兩個暫時 性的載體(例如分隔膜或分隔紙)將雙面可黏貼之表面元件 的黏著胚料蓋住。所有適當的分隔系統均可用來製造這種 暫時性的載體,例如矽化或氟化的薄膜或紙(例如玻璃紙或 有覆蓋一層HPDE或LDPE的紙),也可爲此種薄膜或紙另 -44- 200932866 外加上一個由矽膠或氟化聚合物構成之黏性減低層(脫離 層)。 【實施方式】 以下配合圖式及實施例對本發明的優點及應用方式作 進一步的說明。 第2圖顯示的表面元件在載體(12)的頂面上有一層構 成第一黏著層的透光的白色黏著胚料(11)。在載體(12)的底 面上有一個構成金屬化層的金屬層(13)。金屬層(13)的一面 〇 被一個構成染黑層的黑漆層(14)覆蓋住。在黑漆層(14)上有 一層構成第二黏著層的透明的黏著胚料(15)。 第3圖的膠帶具有第2圖的膠帶相同的結構,二者的 區別是,第3圖的膠帶在透光的白色黏著胚料(11)及載體 (12) 之間有另外一個構成金屬化層的金屬層(13’)。如第1 圖的結構,在載體(12)的底面上有一個金屬層(13),金屬層 (13) 的一面被一個黑漆層(14)覆蓋住,而黑漆層(14)的另外 一面則被一層透明的黏著胚料(15)覆蓋住。 0 ¥ 以下將用幾個經挑選出來的例子對本發明的內容作進 一步的解說,但是本發明的範圍絕非僅限於這些例子。 使用兩種以丙烯酸酯爲主要成份的黏著胚料,這兩種 黏著胚料的基本胚料是相同的,區別僅在於二者所摻雜的 白色顏料。基本胚料的製造是將丙烯酸(24 00g)、丙烯酸2-乙基己酯(64kg)、丙烯酸甲酯(6.4kg)、以及比例爲95:5之 丙酮/異丙醇混合物(5 3.3 kg)裝到一個進行自由基聚合之反 應器(容量200公升)中。通入氮氣並攪拌45分鐘,以便將 -45- 200932866 剩餘的水及氧氣從反應混合液中排出。將反應器加熱至 58°C,並加入40g的2,2-偶氮雙異丁腈(AIBN)。 上述試劑均加到反應器中之後,利用加熱到75 °C的加 熱池將反應器加熱’並在反應器所達到的溫度中進行反 應。經過1個小時的反應時間後,再加入AIB N (4 0 g)。在反 應開始後的5小時及1〇小時,各加入一次比例爲95 :5之 丙酮/異丙醇混合物(15kg),以稀釋反應混合液。在反應開 始後的6小時及8小時,各加入一次100g的二環己過氧雙 〇 碳酸鹽(Perkadox 16®,Akzo Nobel),在加入之前應先溶解到 800g的丙酮中。經過24小時的反應時間後,將反應中斷, 並使反應混合液冷卻至室溫。 在將所獲得的胚料塗到載體上之前,應加入異丙醇將 胚料的稀釋到固體物含量爲25 %的程度。然後加入佔胚料 總重量之0.3 wt %的鋁-(III)-乙醯丙酮(溶解在異丙醇中,濃 度3%),並劇烈攪拌。 ^ 經上述反應產生的胚料不需進一步加工或加入其他成 〇 份即可直接作爲第二黏著胚料(混合物1),或是在一個對照 試驗中作爲作爲與第一黏著胚料比較用的胚料。在白色胚 料加入基本胚料中即可製作出作爲第一胚料的各種混合 物。這個過程是在基本胚料中加入不同比例的二氧化鈦(主 要成份是金紅石微粒,平均粒徑:<5// m;純度:99.9%以 上),並劇烈攪拌1小時,然後將所獲得的混合物放到高效 率分散器(例如Ultraturrax)30分鐘,使微粒均勻混合。混 合物2是在基本胚料中加入相當於聚丙烯酸酯3 wt %的二 -46- 200932866 氧化鈦;混合物3是加入6 wt %的二氧化鈦;混合物4是加 入10 wt%的二氧化鈦;混合物5是加入25 wt%的二氧化 鈦。將所產生的第一黏著胚料在混合均勻後直接以孔隙直 徑50//m之濾網器過濾,然後從溶液中沉積出來。 將第一黏著胚料及第二黏著胚料分別塗在一張矽化分 隔紙(一種塗有聚乙烯的分隔紙,製造商:Loparex)上,以 進行交聯,並放入乾燥箱中以100 °C的溫度乾燥。 製’作染成白色的載體的過程如下:聚乙烯對苯二甲酸 ® 共聚物及20 wt%的二氧化鈦微粒(平均粒徑約0.25 y m)放 到混合機中以180 °C的溫度混合2小時,然後在真空中乾 燥。將所產生的薄膜材料放到單螺旋擠壓機中以,280°C的溫 度從一個寬槽噴嘴(T形,開槽寬度3 00 /zm)被擠出。將所 形成的薄膜移到一個鏡面化的冷卻滾筒上,然後加熱到 9 0°C至95 °C使其在縱向上延伸(延伸量:約3.5倍)。經過 縱向延伸後,將薄膜放到一個張拉裝置上,用夾子固定住, 然後加熱到100°C至1 10°C,使其在橫向上延伸(延伸量: 約4倍)。然後將經過兩次延伸的薄膜加熱至210°C (保持10 秒鐘),然後捲繞在一根滾輪式鐵心上:爲了防止薄膜層阻 塞,應在各個薄膜層之間放上一層紙纖維(13g/m2)。最後形 成的PET膜的總厚度爲38/zm。 除了白色PET膜外,也可以使用一種可在市場上購得 的聚酯膜(SKC聚酯膜SC51)。 接著將鋁蒸鎪到載體膜的一面或兩面上,直到所形成 的鋁層將載體膜完全覆蓋住爲止。這個過程是以濺鍍法將 -47- 200932866 鋁蒸鍍到寬度300mm的薄膜上。蒸鍍時應將要鍍膜的薄膜 放到高真空室中並固定在支架上,然後抽真空。然後將經 電離的帶正電的氬氣引入高真空室,這樣氬離子就會到達 帶負電的鋁板上,同時沉積在覆蓋鋁板之聚酯膜上的鋁原 子簇會在分子面上分解。以這種方式產生的銘層具有很好 的均勻性,而且對可見光譜範圍的光線具有很高的反射率。 染黑層的製作需要先製造一種黑漆。黑漆的成份爲35 份的主成份(DaireducerTMV No. 20,製造商:Dainippon Ink and Chemicals, Inc·)、4 份的硬化劑(CVL No. 10,製造商: Dainippon Ink and Chemicals, Inc·)、以及 100 份的顏料(― 種以氯乙烯/醋酸乙烯酯爲主要成份的顏色 panacea™ CVL-SPR805 ’ 製造商:Dainippon Ink and Chemicals, Inc.)。 將按照上述配方製成的黑漆塗在載體膜的一個金屬化 的面上(在本例中是塗在蒸鍍鋁形成的金屬化層上),並置 於45 °C中乾燥48小時。單位面積塗覆量爲2g/m2。這樣表 面元件塗上黑漆的那一面就會被一層深黑色的黑漆整個覆 蓋住。 範例1是在白色PET膜的兩面均加上一個鋁層,並將 黑漆塗到這兩個鋁層中的一個鋁層上。接著將混合物2塗 在沒有黑漆的鋁層上作爲第一黏著層,以及將混合物1塗 在黑漆層上作爲第二黏著層。第一黏著層及第二黏著層的 單位面積塗覆量均爲50g/m2。 範例2是將可在市場購得的載體膜SC51的一面加上一 個鋁層,並將黑漆塗到這個鋁層上。接著將混合物3塗在 -48- 200932866 載體膜沒有黑漆的那一面上作爲第一黏著層,以及將混合 物1塗在黑漆層上作爲第二黏著層。第一黏著層及第二黏 著層的單位面積塗覆量均爲20g/m2。 範例3是將可在市場購得的載體膜SC5 1的兩面均加上 一個鋁層,並將黑漆塗到這兩個鋁層中的一個鋁層上。接 著將混合物4塗在載體膜沒有黑漆的那一面上作爲第一黏 著層,以及將混合物1塗在黑漆層上作爲第二黏著層。第 —黏著層及第二黏著層的單位面積塗覆量均爲20g/m2。 ® 參考範例1是將可在市場購得的載體膜SC51的兩面均 加上一個鋁層,並將黑漆塗到這兩個鋁層中的一個鋁層 上。接著將混合物1塗在沒有黑漆的鋁層上作爲第一黏著 層,以及將混合物1塗在黑漆層上作爲第二黏著層。第一 黏著層及第二黏著層的單位面積塗覆量均爲50g/m2。 參考範例2是白色PET膜的一面加上一個鋁層,並將 黑漆塗到這個鋁層上。接著將混合物5塗在載體膜沒有黑 漆的那一面上作爲第一黏著層,以及將混合物1塗在黑漆 ❹ 層上作爲第二黏著層。第一黏著層及第二黏著層的單位面 積塗覆量均爲50g/m2。 接著對這5種不同的表面元件的光學特性進行硏究。 透射率的測量是以UV/Vis/NIR吸收光譜儀(Uvikon 923 ,製造商·· Biotek Kontron)測量波長範圍190nm至900nm 之間之光線的透射率。以波長.550nm之光線的透射率(以透 射光佔入射光的百分比表示)作爲比較用的參考値。 光學缺陷(孔洞或針孔)的測定需要使用一個很強的光 -49- 200932866 源。測定時先將一個高射投影機(Liesegangtrainer 400 KC ,649型,具有36 V/400W的鹵素燈)之光場中央的一個直 徑5 cm的圓形開孔用不透光的掩膜遮蔽住。接著將要硏究 的試體放到開口上,這樣就可以在黑暗的環境中偵測並計 算出光點(缺陷)的數量。可以用視覺或電學方式偵測及計 算光點。
按照DIN 5 063第3部分的規定,以一個LMT型的烏 布利希球測定試體的反射率。測定每一個試體的總反射率( 直射及散射光線合計)及散射反射率(散射或分散光線),且 二者均以百分比表示。 硏究結果列於表1。 表1 試樣 透射率 孔洞數 反射率 (總反射) 反射率 (散射/ 分散) 範例1 <0.1% 0 83.4% 36.1% 範例2 <0.1% 0 81.7% 42.4% 範例3 <0.1% 0 80.2% 49.3% 參考範例1 <0.1% 0 86.6% 24.8% 參考範例2 <0.1% 0 76.9% 68.1% ❹ 硏究結果顯示,所有的系統(範例)都沒有光學缺陷。 同時所有的系統對可見光譜範圍的光線都具有極低的透射 率。逼些系統的差異是出現在反射率:完全靠金屬反射面 反射光線的表面元件能夠達到很高的總反射率。但是參考 -50- 200932866 範例1 (黏著胚料沒有染色)之散射光的比例很低,因此這種 傳統式系統對顯示區的照亮是不均勻的。完全靠白色面反 射光線的表面元件能夠達到的總反射率雖然小於其他的系 統’但是散射光所佔的比例則相當高(參考範例2)。範例1 、2、3則證明本發明的表面元件不但可以達到很高的總反 射率(8 0%以上),而且散射光所佔的比例也相當高(介於30% 至50%之間)。 其他硏究顯示,如果散射光比例小於30%,顯示區的 ® 照亮效果可能會變差,並呈現出光點(光斑)造成的不均勻 性,如果散射比例大於50%,則可能出現肉眼感覺得到的 顏色失真。使用本發明的表面元件可以同時避免這兩種效 應的發生。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一個具有雙面膠帶之液晶顯示系統的示意圖 〇 第2圖:本發明之表面元件之一種實施方式的斷面示
D μ 意圖。 第3圖:本發明之表面元件之另外一種實施方式的斷 面示意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 液晶顯示單元 2 金屬反射層 3 黏著層 4 光源 -51- 200932866 5 光 束 6 黏 著 僧 7 光 導 體 Π37. 8 反 射 膜 9 外 殼 10, 12 載 體 11 第 一 黏 13 > 13? 金 屬 化 14 染 里 / Μ N 層 15 第 二 黏 著層/透光的白色黏著胚料 層 著層/透的黏著胚料 ❿ -52-
Claims (1)
- 200932866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用於製造液晶顯示系統之壓敏黏著性表面元件’此 種表面元件包括以下順序之層結構:第一黏著層(11)、載 體(i2)、金屬化層(13)、染黑層(14)、第二黏著層(l5)’ 其中染黑層(14)是一個在室溫下沒有壓敏黏著性之具潘 色及/或底漆之層,其特徵爲:第一黏著層(11)的整個摩 度均含有白色顏料,且白色顏料所佔的重量比爲最少 2wt%且最多i〇wt%之間,較佳爲至少4wt%且最多8wt% 〇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表面元件,其特徵爲:染黑層 (14)包括具炭黑微粒及/或石墨微粒之硬化聚合基材。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的表面元件,其特徵爲:炭黑微 粒及/或石墨微粒佔聚合基材大於20 wt%之重量比例。 4_如前述申請專利範圍中任一項的表面元件,其特徵爲: 染黑層(14)於波長區間300nm至800nm具有小於0.5%之 透射比、較佳爲小於〇. 1 % '特佳爲小於〇. 0 1 %。 5. 如前述申請專利範圍中任一項的表面元件,其特徵爲: 與載體(12)之頂面的下面接觸之金屬化層(13)具有抗阻 塞劑含量小於4000ppm,較佳爲小於500ppm。 6. 如前述申請專利範圍中任一項的表面元件,其特徵爲: 載體(12)是PET膜。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的表面元件,其特徵爲:與PET 膜之頂面的下面接觸之金屬化層(13)具有表面結構的最 大起伏局度爲400nm。 200932866 8.如前述申請專利範圍中任一項的表面元件,其特徵爲: 金屬化層(13)包括金屬漆層及/或由鋁或銀構成的金屬層 9.一種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8項中任一項的表面元 件之用途,其係用於製造及/或黏貼液晶顯示系統,其中 第二黏著胚料(15)係與液晶顯示元件(1)的表面黏貼在一 起。 10.—種液晶顯示系統,其包括液晶顯示元件(1)、保護元件 、以及框架元件,其中至少有兩個元件是以如申請專利 範圍第1項至第8項中任一項的表面元件黏貼在一起。 Ο -54-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DE102007062447A DE102007062447A1 (de) | 2007-12-20 | 2007-12-20 | Doppelseitiges Haftklebeband für Flüssigkristallanzeigesysteme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0932866A true TW200932866A (en) | 2009-08-01 |
Family
ID=403422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097144613A TW200932866A (en) | 2007-12-20 | 2008-11-19 | Double-sided adhesive tape f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system |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00289980A1 (zh) |
EP (1) | EP2225605A1 (zh) |
JP (1) | JP2011507046A (zh) |
KR (1) | KR20100110337A (zh) |
CN (1) | CN101946204A (zh) |
DE (1) | DE102007062447A1 (zh) |
TW (1) | TW200932866A (zh) |
WO (1) | WO2009080559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547534B (zh) * | 2011-05-24 | 2016-09-01 | Denka Company Ltd | Two-dose temporary fixation agent composition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09055091A1 (de) * | 2009-12-21 | 2011-06-22 | tesa SE, 20253 | Induktiv erwärmbares Klebeband mit differentiellem Löseverhalten |
JP5905880B2 (ja) | 2010-07-02 | 2016-04-20 | スリーエム イノベイティブ プロパティズ カンパニー | バリア組立品 |
CN102620218A (zh) * | 2012-04-18 | 2012-08-01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背光模块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
JP5827180B2 (ja) * | 2012-06-18 | 2015-12-02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インプリント用硬化性組成物と基板の密着用組成物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半導体デバイス |
CN103059760B (zh) * | 2012-12-18 | 2014-10-15 | 斯迪克新型材料(江苏)有限公司 | 具有散热功能的导热贴膜及其制造方法 |
JP2014170159A (ja) * | 2013-03-05 | 2014-09-18 | Japan Display Inc | 液晶表示装置 |
CN104460081A (zh) * | 2014-12-10 | 2015-03-25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液晶显示器和用于其的双面胶带 |
JP6706475B2 (ja) * | 2015-09-30 | 2020-06-10 | 日鉄ケミカル&マテリアル株式会社 | 長尺ポリイミド積層体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機能層付きポリイミド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
JP6579949B2 (ja) * | 2015-12-24 | 2019-09-25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グラファイトシート用粘着シート |
US9946074B2 (en) * | 2016-04-07 | 2018-04-17 | Google Llc | See-through curved eyepiece with patterned optical combiner |
DE102016112699A1 (de) | 2016-07-11 | 2018-01-11 | Logis AG |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einseitigen Klebefolie zur Ladungssicherung und einseitige Klebefolie zur Ladungssicherung |
DE102016112700A1 (de) * | 2016-07-11 | 2018-01-11 | Logis AG |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einseitigen Klebefolie und einseitige Klebefolie |
CN107179619A (zh) * | 2017-04-28 | 2017-09-19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
EP3422090B1 (en) * | 2017-06-29 | 2020-04-01 | Vestel Elektronik Sanayi ve Ticaret A.S. | Improved frame and display connection |
CN109749656A (zh) * | 2017-11-06 | 2019-05-14 | 德莎欧洲股份公司 | 胶带及其应用、以及使用该胶带的结构物 |
GB2580211B (en) * | 2018-12-21 | 2022-11-30 | Rogers Corp | Single-sided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tape |
WO2021193896A1 (ja) | 2020-03-27 | 2021-09-30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
CN111562636B (zh) * | 2020-04-14 | 2021-11-02 | 浙江永盛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可热粘合型光学反射膜及其制备方法 |
CN113696523A (zh) * | 2021-09-01 | 2021-11-26 | 苍南县如潮文具有限公司 | 一种双面胶带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075853A (en) * | 1960-08-08 | 1963-01-29 | Norton Co | 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 tape |
KR930000892B1 (ko) | 1983-07-11 | 1993-02-11 | 커몬웰스 사이언티픽 앤드 인더스트리얼 리셔치 오가니제이숀 | 신규의 개시제를 사용하여 중합체 또는 공중합체를 제조하는방법 |
US5468532A (en) * | 1992-12-10 | 1995-11-21 |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 Multilayer graphic article with color layer |
US5441809A (en) * | 1993-10-28 | 1995-08-15 | Brady U.S.A., Inc. | Dissipative cover tape surface mount device packaging |
FR2730240A1 (fr) | 1995-02-07 | 1996-08-09 | Atochem Elf Sa | Stabilisation d'un polymere par un radical libre stable |
US5608023A (en) | 1995-03-30 | 1997-03-04 | Xerox Corporation | Rate enhanced polymerization processes |
US5789487A (en) | 1996-07-10 | 1998-08-04 | Carnegie-Mellon University | Preparation of novel homo- and copolymers using 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 |
CN1331851C (zh) | 1996-07-10 | 2007-08-15 | 纳幕尔杜邦公司 | 链转移剂 |
FR2752237B1 (fr) | 1996-08-12 | 1998-09-18 | Atochem Elf Sa | Procede de polymerisation ou copolymerisation radicalaire controlee de monomeres (meth)acryliques et vinyliques et (co)polymeres obtenus |
FR2752238B1 (fr) | 1996-08-12 | 1998-09-18 | Atochem Elf Sa | Procede de polymerisation ou copolymerisation radicalaire controlee de monomeres (meth)acryliques et vinyliques et (co)polymeres obtenus |
FR2752845B1 (fr) | 1996-08-30 | 1998-10-30 | Atochem Elf Sa | Procede de (co)polymerisation radicalaire controlee de monomeres (meth)acryliques et vinyliques en presence d'un complexe de fe, ru ou os et (co)polymeres obtenus |
EP0928296B1 (en) | 1996-09-25 | 2001-12-05 | Akzo Nobel N.V. | No-compounds for pseudo-living radical polymerization |
DE19642178A1 (de) * | 1996-10-12 | 1998-04-16 | Beiersdorf Ag | Elektrisch leitfähiges Transfer-Tape |
FR2755441B1 (fr) | 1996-11-07 | 1998-12-24 | Atochem Elf Sa | Procede de (co)polymerisation radicalaire controlee de monomeres (meth)acryliques, vinyliques, vinylideniques et dieniques en presence d'un complexe de rh, co ou ir |
US5817426A (en) * | 1996-12-04 | 1998-10-06 | Avery Dennison Corporation | Acrylic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s for low-energy surfaces and corrugated board |
FR2757865B1 (fr) | 1996-12-26 | 1999-04-02 | Atochem Elf Sa | Procede de polymerisation ou copolymerisation radicalaire controlee de monomeres (meth)acryliques, vinyliques, vinylideniques et dieniques et (co)polymeres obtenus |
US6281311B1 (en) | 1997-03-31 | 2001-08-28 | Pmd Holdings Corp. | Controlled free radical polymerization process |
US6589650B1 (en) * | 2000-08-07 | 2003-07-08 |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 Microscope cover slip materials |
US6760086B2 (en) * | 1998-03-26 | 2004-07-06 | Tomoegawa Paper Co., Ltd. | Attachment film for electronic display device |
TWI225483B (en) | 1998-10-16 | 2004-12-21 | Ciba Sc Holding Ag | Heterocyclic alkoxyamines as regulators in controlled radical polymerization process |
WO2000036042A1 (en) * | 1998-12-15 | 2000-06-22 | Avery Dennison Corporation | Multilayer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label constructions |
JP4336427B2 (ja) * | 1999-10-01 | 2009-09-30 | 帝人株式会社 | 表面保護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からなる積層体 |
JP3690298B2 (ja) * | 2001-02-23 | 2005-08-31 | ソニー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 液晶表示素子 |
JP2002350612A (ja) | 2001-05-25 | 2002-12-04 | Dainippon Ink & Chem Inc | 遮光性フィルム、遮光性粘着シート、およびそれを使用した表示パネル |
JP2003121815A (ja) * | 2001-10-16 | 2003-04-23 | Nec Access Technica Ltd | Lcdの保持構造 |
US20040002889A1 (en) * | 2002-06-26 | 2004-01-01 | Kumar Singarajan | Customer-interactive virtual modeling system |
JP3886121B2 (ja) * | 2002-07-29 | 2007-02-28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粘着テープ |
KR100987679B1 (ko) * | 2002-08-12 | 2010-10-13 | 디아이씨 가부시끼가이샤 | 광반사성과 차광성을 겸비한 lcd 모듈용 점착 테이프 |
US6805927B2 (en) * | 2002-08-16 | 2004-10-19 | Guardian Industries Corporation | Composite laminate structures especially useful for automotive trim components, and methods and tie layers employed to make the same |
JP2004099758A (ja) * | 2002-09-10 | 2004-04-02 | Nitto Denko Corp | 両面粘着テープおよび接着方法 |
DE10243215A1 (de) * | 2002-09-17 | 2004-03-25 | Tesa Ag | Haftklebeband für LCDs |
US7150899B2 (en) * | 2002-11-05 | 2006-12-19 | Kansai Paint Co., Ltd. | Method for forming coating film on plastic substrate |
JP2005060435A (ja) * | 2003-08-14 | 2005-03-10 | Three 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 両面粘着シート |
JP4883745B2 (ja) * | 2004-01-27 | 2012-02-22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粘着テープ |
JP4515118B2 (ja) * | 2004-03-12 | 2010-07-28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透明両面粘着テープ又はシート及びタッチパネル |
DE102004058282A1 (de) | 2004-12-02 | 2006-06-08 | Tesa Ag | Doppelseitige Haftklebebänder zur Herstellung von LC-Displays mit lichtreflektierenden und absorbierenden Eigenschaften |
DE102004058279A1 (de) | 2004-12-02 | 2006-06-08 | Tesa Ag | Doppelseitige Haftklebebänder zur Herstellung von LC-Displays mit lichtreflektierenden und absorbierenden Eigenschaften |
DE102005027391A1 (de) * | 2005-06-13 | 2006-12-14 | Tesa Ag | Doppelseitige Haftklebebänder zur Herstellung bzw. Verklebung von LC-Displays mit lichtabsorbierenden Eigenschaften |
DE102005027392A1 (de) | 2005-06-13 | 2006-12-14 | Tesa Ag | Doppelseitige Haftklebebänder zur Herstellung von LC-Displays mit lichtreflektierenden und absorbierenden Eigenschaften |
-
2007
- 2007-12-20 DE DE102007062447A patent/DE102007062447A1/de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8
- 2008-11-19 TW TW097144613A patent/TW200932866A/zh unknown
- 2008-12-12 EP EP08863923A patent/EP2225605A1/de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8-12-12 JP JP2010538604A patent/JP2011507046A/ja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8-12-12 WO PCT/EP2008/067408 patent/WO2009080559A1/de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8-12-12 US US12/746,983 patent/US20100289980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8-12-12 KR KR1020107016227A patent/KR20100110337A/k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08-12-12 CN CN2008801269361A patent/CN101946204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547534B (zh) * | 2011-05-24 | 2016-09-01 | Denka Company Ltd | Two-dose temporary fixation agent composition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2225605A1 (de) | 2010-09-08 |
WO2009080559A1 (de) | 2009-07-02 |
KR20100110337A (ko) | 2010-10-12 |
JP2011507046A (ja) | 2011-03-03 |
DE102007062447A1 (de) | 2009-06-25 |
US20100289980A1 (en) | 2010-11-18 |
CN101946204A (zh) | 2011-01-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200932866A (en) | Double-sided adhesive tape f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system | |
ES2324826T3 (es) | Cintas adhesivas por ambas caras, sensibles a la presion, para la produccion de visualizadores lc que tienen propiedades de reflexion de la luz y de absorcion de la luz. | |
TWI571500B (zh) | 壓敏性無基材雙面膠帶及壓敏性膠帶之製造方法 | |
ES2325999T3 (es) | Cintas autoadhesivas de doble cara con propiedades reflectoras y absorbentes de la luz para elaborar pantallas de cristal liquido. | |
JP2008545875A (ja) | 光反射性及び吸収性を有する液晶ディスプレーを製造するための両面粘着テープ | |
KR20070086886A (ko) | 광반사 및 광흡수 성질을 갖는 lc 디스플레이를 제조하기위한 양면 감압 접착 테이프 | |
JP2008522231A (ja) | Lcディスプレー製造用の光反射性および光吸収性を示す両面感圧接着テープ | |
JP2008545876A (ja) | 光反射性及び吸収性を有する液晶ディスプレーを製造するための両面粘着テープ | |
JP2009517505A (ja) | 光反射性及び吸収性を有する液晶デスプレーを製造するための両面粘着テープ | |
JP2009501814A (ja) | 光反射性及び吸収性を有する液晶デスプレーを製造するための両面粘着テープ | |
KR20070092254A (ko) | 광반사 및 광흡수 성질을 갖는 lc 디스플레이를 제조하기위한 양면 접착 테이프 | |
TWI378281B (en) | Double-side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tape for producing displays with light-reflecting and light-absorbing properties | |
JP2008521992A (ja) | Lcディスプレー製造または接着用の光吸収特性を有する両面接触接着テープ | |
CN101098943B (zh) | 具有光吸收性能的用于生产液晶显示器或将其粘合在一起的双面压敏胶带 | |
JP2009517504A (ja) | 光反射性及び吸収性を有する液晶デスプレーを製造するための両面粘着テープ | |
US20100263782A1 (en) | Optical adhesive tape for light management of keyboards | |
JP2004231737A (ja) | 反射性粘着テープ | |
ES2326828T3 (es) | Cintas autoadhesivas de doble cara con propiedades refelctantes y absorbentes de luz para la confeccion de pantallas de cristal liquido. | |
KR20080073754A (ko) | 광-반사 및 광-흡수 성질을 지닌 lc-디스플레이를제조하기 위한 양면 감압 접착 테이프 | |
KR20080073769A (ko) | 광반사 및 광흡수 특성을 갖는 lc 디스플레이를 생산하기위한 이중면 압력-민감성 접착 테이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