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932785A - Novel arylamine polymer,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ink composition, film, electronic device, organic thin-film transistor, and display device - Google Patents

Novel arylamine polymer,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ink composition, film, electronic device, organic thin-film transistor, and display devic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932785A
TW200932785A TW097135184A TW97135184A TW200932785A TW 200932785 A TW200932785 A TW 200932785A TW 097135184 A TW097135184 A TW 097135184A TW 97135184 A TW97135184 A TW 97135184A TW 200932785 A TW200932785 A TW 20093278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ituted
group
unsubstituted
formula
aromatic hydrocarb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71351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400273B (zh
Inventor
Toshiya Sagisaka
Takashi Okada
Masaomi Sasaki
Masafumi Torii
Takuji Kato
Tamotsu Aruga
Satoshi Yamamoto
Daisuke Goto
Shinji Matsumoto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818752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320877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819075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413711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09327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327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002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0027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7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linkage containing nitrogen with or without oxygen or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08G12/00 - C08G71/00
    • C08G73/02Polyamines
    • C08G73/026Wholly aromatic polyamines
    • C08G73/0266Polyaniline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7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linkage containing nitrogen with or without oxygen or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08G12/00 - C08G71/00
    • C08G73/02Polyamines
    • C08G73/026Wholly aromatic polyami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1/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to-carbon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1/1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containing atoms other than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7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linkage containing nitrogen with or without oxygen or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08G12/00 - C08G71/00
    • C08G73/02Polyami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1/00Inks
    • C09D11/02Printing inks
    • C09D11/10Printing inks based on artificial resins
    • C09D11/102Printing inks based on artificial resin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ther than those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79/00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a linkage containing nitrogen, with or without oxygen, or carbon only,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09D161/00 - C09D177/00
    • C09D179/02Polyami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11/00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 C09K11/06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containing organic luminescent material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1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manufacture of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12Light sources with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radiating surfaces
    • H05B33/14Light sources with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radiating surfac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hemical or physical composition or the arrangement of the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 or by the simultaneous addition of the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 in or onto the light sourc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10/00Organic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Organic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10K10/40Organic transistors
    • H10K10/46Field-effect transistors, e.g. organic thin-film transistors [OTFT]
    • H10K10/462Insulated gate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IGFETs]
    • H10K10/466Lateral bottom-gate IGFETs comprising only a single gat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71/10Deposition of organic active material
    • H10K71/12Deposition of organic active material using liquid deposition, e.g. spin coating
    • H10K71/13Deposition of organic active material using liquid deposition, e.g. spin coating using printing techniques, e.g. ink-jet printing or screen printing
    • H10K71/135Deposition of organic active material using liquid deposition, e.g. spin coating using printing techniques, e.g. ink-jet printing or screen printing using ink-jet printing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10Organic polymers or oligomers
    • H10K85/111Organic polymers or oligomers comprising aromatic, heteroaromatic, or aryl chains, e.g. polyaniline, polyphenylene or polyphenylene vinyl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2261/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to-carbon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2261/30Monomer units or repeat units incorporating structural elements in the main chain
    • C08G2261/31Monomer units or repeat units incorporating structural elements in the main chain incorporating aromatic structural elements in the main chain
    • C08G2261/316Monomer units or repeat units incorporating structural elements in the main chain incorporating aromatic structural elements in the main chain bridged by heteroatoms, e.g. N, P, Si or B
    • C08G2261/3162Arylami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2261/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to-carbon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2261/30Monomer units or repeat units incorporating structural elements in the main chain
    • C08G2261/34Monomer units or repeat units incorporating structural elements in the main chain incorporating partially-aromatic structural elements in the main chain
    • C08G2261/342Monomer units or repeat units incorporating structural elements in the main chain incorporating partially-aromatic structural elements in the main chain containing only carbon atoms
    • C08G2261/3422Monomer units or repeat units incorporating structural elements in the main chain incorporating partially-aromatic structural elements in the main chain containing only carbon atoms conjugated, e.g. PPV-typ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2261/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to-carbon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2261/90Appl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211/00Chemical nature of organic luminescent or tenebrescent compounds
    • C09K2211/14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9K2211/1408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9K2211/1416Condensed syste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211/00Chemical nature of organic luminescent or tenebrescent compounds
    • C09K2211/14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9K2211/1408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9K2211/1425Non-condensed syste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211/00Chemical nature of organic luminescent or tenebrescent compounds
    • C09K2211/14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9K2211/1408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9K2211/1433Carbocyclic compounds bridged by heteroatoms, e.g. N, P, Si or B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211/00Chemical nature of organic luminescent or tenebrescent compounds
    • C09K2211/14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9K2211/1441Heterocyclic
    • C09K2211/1458Heterocyclic containing sulfur as the only heteroatom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10/00Organic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Organic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10K10/40Organic transistors
    • H10K10/46Field-effect transistors, e.g. organic thin-film transistors [OTFT]
    • H10K10/462Insulated gate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IGFETs]
    • H10K10/464Lateral top-gate IGFETs comprising only a single gat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Thin Film Transistor (AREA)

Description

200932785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有關一種新穎之芳胺聚合物,製造該聚合物之 . 方法’油墨組成物,薄膜,電子裝置,有機薄膜電晶體及 顯示裝置。 該新穎之芳胺聚合物係爲極爲有用之有機電子材料。 本發明亦有關一種7Γ-共軛聚合物,其可爲使用於光 Φ 電轉換元件、薄膜電晶體元件、發光元件及諸如此類者之 有多方面用途的有機電子材料》 【先前技術】 已有人提出各式各樣利用有機材料之發光性質或電荷 傳送性質的功能元件,諸如光電轉換元件、薄膜電晶體元 件、發光元件及諸如此類者。此等元件之有機材料預期帶 來有機材料之最大優勢,諸如質輕、價廉、低製造成本、 © 可撓性等。 此等功能元件中,已有人提出或記載用於光電轉換元 件之各種低分子量材料或聚合物材料,尤其是太陽能電池 " 或電子照相光導體之電洞傳送材料;一般,前者較高效率 所需’而後者則爲高速印刷及耐用性所需。 就發光元件之材料而言’已記載各式各樣低分子量或 聚合物材料。在低分子量材料中記載各種層積結構可達成 較高效率,而適當控制之摻雜方法可改善耐用性。然而, 亦β載當產物大部分爲低分子量材料時,薄膜易隨時間逐 -5- 200932785 漸改變其狀況;如此一來’則存有薄膜安定性的根本問題 。另一方面’尤其針對聚對苯乙烯(PPV )及聚噻吩來積 極硏究聚合物材料。然而,此等具有純度無法令人滿意及 . /或低蛋光量子產率性質之缺點,因此目前尙未達成高品 質發光元件。就聚合物材料藉由其本質玻璃狀態達到之優 異安定性而言,只要聚合物材料容許採用較高之螢光量子 產率’則可實現優異之發光元件,因此在此槪念下進行進 〇 一步硏究。例如,具有芳胺重複單元之聚合物材料係所預 期材料(參見專利文獻1至4及非專利文獻1 )。 此外,近年來已積極硏究並發展使用有機半導體材料 之有機薄膜電晶體。有機半導體材料可藉簡易方法輕易形 成薄膜,諸如濕式法,例如,印刷、旋塗或諸如此類者。 使用有機半導體材料之薄膜電晶體在可降低製造過程之溫 度方面亦具有超越使用無機半導體材料之薄膜電晶體的優 點。 © 因此’可於通常具有低度熱安定性之塑料基材上沉積 薄膜’使得可降低電子裝置(諸如顯示裝置)之重量及成 * 本。此外,預期利用材料之可撓性而廣泛使用電子裝置。 ' 此外’至於有機薄膜電晶體元件,已記載各式各樣低 分子量或聚合物材料。例如,作爲低分子量材料,已硏究 稠五苯、酞花青、富勒烯、雙噻吩蒽、噻吩寡聚物及雙二 噻吩并噻吩(參見專利文獻6)。 使用稠五苯作爲有機半導體層之有機薄膜電晶體可具 有相對高之場效遷移率。然而,基於稠苯之材料在一般溶 -6- 200932785 劑中具有極低溶解度。因此,當使用該種基於稠苯之材料 形成有機薄膜電晶體之有機半導體薄層時,需進行真空沉 積方法。 即,無法藉簡易方法(諸如塗覆、印刷或諸如此類者
V )沉積薄膜,且基於稠苯之材料無法隨時滿足對有機半導 體材料之期待。 此外,作爲聚合物有機半導體材料,專利文獻2及專 φ 利文獻3個別提出聚(3-烷基噻吩)及二烷基葬與聯唾吩 之共聚物。 因爲此等聚合物有機半導體材料藉由導入烷基而具有 低但充分之溶解度,故可藉由塗覆或印刷形成其薄層,而 不進行真空沉積方法。 此等聚合物有機半導體材料在分子定向之狀態具有高 度場效遷移率。然而,分子之定向狀態可能受到薄膜沉積 期間之溶劑種類及塗覆方法的負面影響,產生電晶體特性 φ 變動及品質穩定性較差的問題。 亦已硏究聚合物材料諸如聚噻吩、聚噻吩乙烯及含有 * 芳胺作爲重複單元之聚合物(專利文獻5)。 , 本發明之發明者已提出專利文獻5。雖然相關技術所 描述之聚合物材料(包括具有芳胺單元之聚合物材料)已 大幅增進其場效遷移率(此係有機電子材料之專有性質) ’但有機電子產品(尤其是有機FET元件)之應用仍需要 具有更高的場效遷移率之材料。 此外’聚合物材料必需充分可溶於有機溶劑,以於電 200932785 子元件中導入有機材料之最大優勢,諸如不昂貴之製造成 本、充分可撓性及強度、質輕及具有更大面積之可能性。 具有伸展共軛體結構之7Γ -共軛聚合物一般經常展現剛性 . 結構,通常造成較低之溶解度。前述相關技術中之聚合物 材料最難溶解’因此已嘗試各種分子設計來避免不溶解性 Ο 專利文獻1 :美國專利編號5,7 77,070 〇 專利文獻2 ··日本專利公開申請案(JP-A)編號10_ 310635 專利文獻3: JP-A編號08-157575 專利文獻4: JP-A編號2002-515078 專利文獻5: JP-A編號2005-240001 專利文獻6 : JP-A編號5-5 5568 非專利文獻 1 : Synth. Met·,84, 269(1 997) 非專利文獻 2: Appl. Phys. Lett·,69(26),4108(1996) φ 非專利文獻 3 : Science,290,2 1 23(2000) * 【發明內容】 • 已針相關技術中目前之問題進行本發明,以提供一種 新穎之;Γ-共軛聚合物,其係可用於具有優越發光性及優 異耐用性之電致發光元件的有機薄膜之聚合物材料,且係 爲可用於有機電晶體之半導體層的材料。 而且,本發明亦在於提供使用新穎之有機半導體材料 的有機薄膜電晶體,以達成的電晶體(藉簡易方法可信地 -8- 200932785 用該有 作爲重 形成薄膜所製得之成品)品質之高度穩定性,及使 機薄膜電晶體之顯示裝置。 本發明之發明者經徹底硏究發現具有芳胺結構 複單元之伸乙烯基聚合物可有效地解決該等問題。 用以解決前述問題之策略係描述於下文。 <1>含有通式(I)所示之重複單元的聚合物:
R2 Ar2—N~Ar3—C=C-
通式(I) Ο 其中Ar 1係表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族烴g 及Ar3各獨立表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族烴基的 團,且R及R2各獨立表示氫原子、經取代或未經 院基或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族烴基。 含有通式(II)所示之重複單元的聚合物: E ; Ar2 二價基 取代之
其中Ar係表不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族烴基 R各獨立表示氫原子、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烷基或 或未經取代之芳族烴基n r4纟獨立表示_ 原子、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烷基、經取代或未經取 氧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烷硫基或經取代或未經 ;R1及 經取代 子、鹵 代之烷 代之 -9- 200932785 芳族烴基;且x及y各獨立表示1至4之整數,當X及/ 或爲2或更大時,複數個R3係彼此獨立且複數個r4係彼 此獨立。 <3>含有通式(III)所示之重複單元的聚合物:
f \ c=c—\~ ^ 了 通式(m) 其中R1及R2各獨立表示氫原子、經取代或未經取代 之烷基或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族烴基;r3、r4及rS各 獨立表示氫原子、鹵原子、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烷基、經 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烷氧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烷硫基或 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族烴基;且\及y各獨立表示丨至 4之整數’Z係表示1至5之整數’當\、7及2中任—者 〇 係爲2或更大時,複數個R3係彼此獨立,複數個r4係彼 此獨立且複數個R5係彼此獨立,且每—個R5各係獨立或 、 其中至少一部分係經鍵結。 . 含有通式(IV)所示之重複單元的聚合物:
通式(IV) -10- 200932785 其中R1及R2各獨立表示氫原子、經取代或未經取代 之院基或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族烴基;r3、R4、r6、 、 、r8及R9各獨立表示氫原子、鹵原子、經取代或未經取 • 代之烷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烷氧基、經取代或未經取 代之院硫基或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族烴基;且X、y及 W各獨立表示1至4之整數,v係表示1至3之整數,當 ® ^^^^及w中任—者爲2或更大時,複數個R3係彼此 獨立,複數個R4係彼此獨立,複數個R6係彼此獨立且複 數個R7係彼此獨立。 <5>根據第<1>至<4>項中任一項之聚合物,其中該聚 合物末端以通式(V)所示之取代基封端:
Ar\ /N-
ArS 通式(V)
其中Ar4及Ar5各獨立表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族 烴基。 <6> —種含有根據第<1>至<5>項中任一項之聚合物的 油墨組成物。 <7 種由使用根據<6>之油墨組成物製得的薄膜。 <1—種含有根據<6>之薄膜的電子裝置。 <9>一種製造根據第<1>至<5>項中任一項之聚合物的 方法’其包括於鹼存在下,使用由鈀化合物及膦配位體組 -11 - 200932785 成之觸媒’使通式(VI)所示之胺化合物與通式(VII 所示之二鹵化物進行聚合: ΙΝΠ21, 通式(VI) 其中A r 1係表示經取件十+ Μ代或未經取代之芳族烴基
R2 X^Ar2- C^C-Ai^-X2 R1 通式(νπ) ❹ 其中Ar2及Ar3各獨冇电— 一 乂表不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族 烴基的二價基團;Rl及R2 — 各獨此表不氫原子、經取代或 未經取代之烷基或經取代球 K或未經取代之芳族烴基;且X! 及X各獨立表示氯、溴及攝。 <1G>-種含有機半導_之有機薄膜電晶體,其 曰有具有通式(1)所示之重複單元的化 份: 合物作爲第一糸且
.Ar2—fjj—Ar3—C=0 iri… R2
通式(I) 其中Arl係表示經取什# + p 及^各獨立表示經取代戌未取代之芳族煙基;ΑΓ 圑…1…獨立表示氮族烴基的二價s 院基或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族烴基,取代或未經取代之 • 12- 200932785 <ιι>根據<ιο>之有機薄膜電晶體,其中該有機半導體 層含有具有通式(II)所示之重複單元的化合物作爲第二 組份=
其中A r1係表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族烴基;R1及 R2各獨立表示氫原子、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烷基或經取代 或未經取代之芳族烴基;R3及R4各獨立表示氫原子、_ 原子、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院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院 氧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烷硫基或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 芳族烴基;且X及y各獨立表示〗至4之整數,當乂及/ 或y爲2或更大時’複數個r3係彼此獨立且複數個r4係 Φ 彼此獨立。 <12>根據<1〇>至<11>中任—項之有機薄膜電晶體,其 ' 中該有機半導體層含有具有通式(ΙΙΪ)所示之重複單元的 . 化合物作爲第三組份:
通式⑽ -13- 200932785 其中R1及R2各獨立表示氯原子、經取代或未經取代 之烷基或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族烴基;R3、R4及R5各 獨立表示氫原子、鹵原子、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烷基、終 - 取代或未經取代之院氧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烷硫基^ . 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族烴基;且X及y各獨立表示〗至 4之整數,z係表示1至5之整數,當任—者 係爲2或更大時,複數個R3係彼此獨立,複數個R4係彼 〇 此獨立且複數個R5係彼此獨立,且每一個R5各係獨立或 其中至少一部分係經鍵結。 <13>根據<10>至<12>中任一項之有機薄膜電晶體,其 中該有機半導體層含有具有通式(IV)所示之重複單元的 化合物作爲第四組份:
其中R1及R2各獨立表示氫原子、經取代或未經取代 之院基或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族烴基;R3、r4、r6、汉1 'R8及R9各獨立表示氫原子、鹵原子、經取代或未經取 代之烷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烷氧基、經取代或未終取 代之院硫基或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族烴基;且 _ 过X、y及 W各獨立表示1至4之整數,V係表示1至3之整數,势 島 -14- 200932785 x、y、v及w中任一者爲2或更大時,複數個r3係彼此 獨立’複數個R4係彼此獨立,複數個R6係彼此獨立且複 數個R7係彼此獨立。 • <14>根據<10>至<:13>中任一項之有機薄膜電晶體,其 _ 中該具有通式(I)至(IV)中任一式所示之重複單元的 化合物係於末端以通式(V)所示之取代基封端: ❿ /—
Ar5 通式(V) 其中Ar4及Ar5各獨立表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族 烴基。 <15>根據<1〇>至<14>中任一項之有機薄膜電晶體,其 中該有機薄膜電晶體含有一對於該有機半導體層上分隔之 第一電極及第一電極,及第三電極’其具有藉由施加電壓 φ 至該第三電極來控制流經位於該第一電極及該第二電極間 之有機半導體層的電流之功能。 - <16>根據<15>之有機薄膜電晶體,其中於該第三電極 . 與該有機半導體層之間提供絕緣膜。 <17>—種含有顯示圖像元件之顯示裝置,該圖像元件 係藉由根據<10>至<16>中任一項之有機薄膜電晶體驅動。 <18 >根據<17>之顯示裝置,其中該顯示圖像元件係選 自液晶元件、電致發光元件、電色元件及電泳元件。 本發明提供一種新穎之芳胺聚合物,其爲特別可用於 -15- 200932785 具有優越發光性及優異耐用性之有機薄膜電致發光元件的 優異聚合物材料,且係爲特別可使用於有機電晶體之半導 體層的材料,及製造該芳胺聚合物之方法。 ‘ 根據本發明,具有通式(I) 、(II) 、(III)及( ^ IV)中任一式所示之重複單元的聚合物化合物(其爲有機 半導體層之材料)於一般溶劑中具有優異之溶解度,故可 使用該聚合物化合物藉濕式法沉積薄膜。尤其,使用高密 〇 度溶液增加溶劑之黏度,容許藉印刷方法可信地沉積薄膜 〇 而且’聚合物化合物係爲不具規則分子定向、晶粒大 小及晶粒邊界之非晶材料,不會對場效遷移率有負面影響 。因此’可使用該聚合物化合物形成具有特別優異之再現 性的高品質有機半導體層,藉以提供具有藉簡易方法可信 地形成之有機半導體薄膜層而有優異之品質穩定性的有機 薄膜電晶體,且提供使用該有機薄膜電晶體之顯示裝置。 © 首先,說明用以製造本發明芳胺聚合物之方法。本發 明具有通式(I)所示之重複單元的芳胺聚合物係藉由鹵 ' 化物與釅酸化合物之Suzuki偶合、羰基之 McMurray 偶合 - 或諸如此類者製得。然而,芳胺聚合物可藉由於鹼存在下 ’使用鈀觸媒,使具有通式(VI)所示之重複單元的胺化 合物與具有通式(VII)所示之重複單元的二鹵化物進行 偶合反應,而於良好產率下在短時間中輕易製得,如以下 反應式所例示(伴隨脫鹵化氫之縮合反應)。因此,較佳 係使用此種方法。 -16- 200932785
nh2 a/ R2 X1-Ai2-C=C-Ar3- R1 其中Arl係表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族烴基;Ar2 及Ar3各獨立表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族烴基的二價基 團;R1及R2各獨立表示氫原子、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烷 φ 基或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族烴基;且χΐ及X2各獨立表 示氯、溴或确。 因此,可於短時間中有效製得聚合物。 通式(VII )所示之二鹵化物可藉 Wittig反應、 Wittig-Horner 反應、McMUrray 偶合、Suzuki 偶合或諸如 此類者輕易形成。二鹵化物亦可購得,例如,實施例中所 使用之二鹵化物係以下列產品編碼描述:TOKYO CHEMICAL INDUSTRY CO.,LTD 目錄中之 D3043。然而 ❹ ,本發明中’使用依以下方法合成之二鹵化物。 [合成4,4'-二溴·反-莲] 首先’ 15.00克(60.02毫莫耳)之4-溴苄基溴及 29.91克(180毫莫耳)之磷酸三乙酯於150°C加熱5小時 。於減壓下餾除過量磷酸三乙酯後,混合物藉管柱層析純 化’得到17.29克(56.3 0毫莫耳)之膦酸(4-溴苄基) 二乙酯。 接著’將11.16克(36·35毫莫耳)之所得膦酸(4_ -17- 200932785 溴苄基)二乙酯及6.372克( 36.3 5毫莫耳)之4_溴苯甲 醛溶於DMF,隨後將4.890克(43.58毫莫耳)之第三丁 醇鉀緩緩添加於其中。攪拌3小時後’將水添加至反應溶 ^ 液,過濾得到沉澱之固體。所得固體自乙醇再結晶,得到 9.68克(28.64毫莫耳)之4,4'-二溴-反-芪,熔點爲214 °C 至 215°C。 通式(VI )所示之胺化合物的量相對於通式(VII ) Φ 所示之二鹵化物的量之莫耳比係於等莫耳量下使用。然而 ,其中之一可過量使用,以調整每一種單體之純度或欲製 得之聚合物的分子量。 鈀觸媒之實例係包括四(三苯膦)鈀、氯化雙(三苯 膦)鈀、氯化雙(苄腈)鈀、三(二亞苄基丙酮)二鈀、 氯化鈀及乙酸鈀。已知膦配位體亦大幅影響前述偶合反應 ,例如,亦可使用三(第三丁基)膦、三(鄰甲苯基)膦 、BINAP、二苯基膦基乙烷或諸如此類者。包括鈀觸媒及 Φ 膦配位體之觸媒組份可個別添加至反應系統,或可預先製 備鈀化合物及膦配位體,隨後添加至反應系統。 ' 鈀觸媒相對於通式(VI )所示之胺化合物之量以鈀當 - 量計一般爲0.000001莫耳%至20莫耳%,較佳0.0001莫 耳%至1 〇莫耳%。 用於偶合反應之鹼的實例係包括金屬醇鹽、鹼金屬碳 酸鹽、鹼金屬磷酸鹽、鹼金屬氫氧化物及鹼土金屬氫氧化 物。其特例係包括第三丁醇鉀、第三丁醇鈉、甲醇鈉、乙 醇鈉、甲醇鉀、乙醇鉀、碳酸鉀、碳酸鈉、碳酸鉋、磷酸 -18- 200932785 鉀、磷酸鈉、氫氧化鉀及氫氧化鈉。 鹼之量不特別限制’較佳係原料之二鹵化物的至少兩 倍莫耳數。 反應氛圍較佳係惰性氣體氛圍,諸如氮氣、氫氣或諸 如此類者。 使用於偶合反應之溶劑不特別限制,只要不抑制聚合 反應。其實例係包括芳族烴溶劑,諸如苯、甲苯、二甲苯 φ 、均三甲苯、異丙基甲苯、異丙苯及四氫四氫萘;醚溶劑 ,諸如二乙醚、四氫呋喃、二噁烷及二甲氧基乙烷;二甲 基甲醯胺及乙腈。 前述反應式所示二鹵化物之反應性以二氯鹵化物、二 溴鹵化物及二碘鹵化物之順序增加,反應溫度係視待使用 之二鹵化物的反應性而調整。 聚合物反應之聚合時間可依所使用單體之反應性、所 需聚合物之分子量或諸如此類者而調整。較佳爲0.2小時 ® 至4 8小時。 聚合方法中,用以控制形成之聚合物的分子量的分子 ' 量控制劑或用以封端聚合物末端之作爲末端修飾劑的末端 * 封端劑可在反應開始時或在反應期間添加至反應物。 當藉偶合反應製得之本發明聚合物作爲電子材料時, 較佳係終止聚合物末端。結果,聚合物鏈末端不可能存有 鹵素或自胺基衍生之質子。因此,可減少材料性質隨時間 而改變或不同批之間的性質波動。 封端劑之實例係包括單鹵化物及具有一個反應活性基 -19- 200932785 團之化合物’諸如第二胺。較佳係使用具有第三胺基之單 鹵化物或第二胺’使得聚合物具有如通式(V)所示之末 端基團。有許多聚合物末端,其可相同或相異。 Μ /Ν-
Ar5 通式(V) 其中Ar4及Ar5各獨立表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族 烴基。 作爲分子量控制劑,可使用如同封端劑之試劑。或者 ’在反應物中添加少量過量之對應於通式(VI)所示胺單 體材料的第二胺或對應於通式(VII)所示單體材料的單 鹵化作爲分子量控制劑。 詳細說明本發明聚合物之重複單元(I)至(IV)。 代表通式(I)中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族烴基的Ar1 φ 可爲單環基團、稠合多環基團及非稠合多環基團中之任一 種。其實例係包括苯基、萘基、芘基、蕗基、莫基、蒽基 • 、聯三苯基、窟基、聯苯基及三聯苯基。通式中,R1及 . R所示之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族烴基各獨立如同前文描 述定義。Ar2及Ar3所示之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族烴基 的實例係包括前述芳族烴基之二價基團。 此外’此等芳族烴基可具有以下取代基: (1) 鹵原子、三氟甲基、氰基或硝基; (2) 具有1至25個碳原子之直鏈或分支鏈烷基或烷 氧基’該基團可包括鹵原子、氰基、苯基、羥基、羧基、 -20- 200932785 烷氧基及烷硫基作爲取代基; (3) 芳氧基(具有諸如苯基及萘基作爲芳基之芳氧 基。此等可含有鹵原子作爲取代基且亦可含有具有1至25 ^ 個碳原子之直鏈或分支鏈烷基、烷氧基或烷硫基。其實例 係包括苯氧基、1-萘基氧基、2-萘基氧基、4-甲基苯氧基 、4-甲氧基苯氧基、4-氯苯氧基及6-甲基-2-萘基氧基); (4) 烷硫基或芳硫基(烷硫基或芳硫基之實例係包 Φ 括甲硫基、乙硫基、苯硫基及對一甲基苯硫基); (5 )經烷基取代之胺基(經烷基取代之胺基的實例 係包括二乙基胺基' N-甲基-N-苯基胺基、Ν,Ν-二苯基胺 基、Ν,Ν-二(對-甲苯基)胺基、二苄基胺基、哌啶基、 嗎啉基及久洛尼定基):及 (6)醯基(醯基之實例係包括乙醯基、丙醯基、丁 釀基、丙一釀基及苯甲酿基)。 而且’通式(V )中之Ar4及Ar5各獨立如同Ar1之定 © 義。然而’聚合物鏈具有兩末端基團,每一末端基團各可 在前文描述範圍內相異。 • 本發明通式(I)至(IV)所示芳胺聚合物之芳族環 * 上可具有鹵原子、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烷基、經取代或未 經取代之院氧基或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烷硫基作爲取代基 。就改善芳胺聚合物於溶劑中之溶解度而言,芳胺聚合物 較佳具有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烷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 烷氧基或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烷硫基。該等適當之取代基 的實例係包括具有1至25個碳原子之烷基、烷氧基或烷 -21 - 200932785 硫基。可獨立導入相同或相異取代基。此外,烷基、烷氧 基及烷硫基可進一步含有鹵原子、氰基、芳基、經基、殘 基或芳基’此基係經具有1至12個碳原子之直鏈、分支 . 鏈或環狀烷基、烷氧基或烷硫基所取代。 院基之特定實例係包括甲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 、第三丁基、第二丁基、正丁基、異丁基、戊基、己基、 庚基、辛基、壬基、癸基、3,7-二甲基辛基、2-乙基己基 ❹ 、三氟甲基、2-氰基乙基、苄基、4-氯苄基、4 -甲基苄基 、環戊基及環己基。烷氧基及烷硫基之特定實例係包括其 中個別將氧原子或硫原子導入前述烷基之鍵結位置的基團 〇 通式中’ R1及R2所示之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烷基各 獨立如同前文描述定義。 本發明聚合物於溶劑中之溶解度可藉由烷基、烷氧基 或烷硫基之存在而改善。改善本發明聚合物之溶解度具有 Φ 重要性,因爲濕式薄膜沉積方法之製造容限在製造諸如有 機電致發光元件、有機電晶體元件或諸如此類者時擴大。 * 詳言之,塗覆溶劑之選擇性、製備溶液時之溫度範圍及乾 - 燥溶劑時之溫度及壓力可擴大或增廣,因此可行之加工性 有極高可能性可產生得到具有高純度及優異均勻性的高品 質薄膜。 具有通式(I)所示之重複單元的聚合物中’更佳之 具體實施態樣係表示爲通式(11 ): -22- 200932785
其中Ar1係表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族烴基;…及 V各獨立表示氫原子、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_或經取代 ❺ 或未經取代之芳族烴基H R4各獨立表示氫原子齒 原子、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院基、經取代或未_代之院 氧基、經取代誠經取代之院硫基或經取代或未經取代= 芳族烴基;且\及y各獨立表示】至4之整數,當X ^ 或y爲2或更大時’複數個R3f系彼此獨立且複 彼此獨立。 u % 本發明具有通式⑴所示之重複單元的聚合物中, 更佳之第二具體實施態樣係表示爲通式(ιπ ):
通式(ΠΙ) -、 …及R2各獨立表示氫原+、+ ^ , 于經取代或未經取代 :基或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族烴基;r3' 獨乂表示氫原子、鹵原子、經取代或未繂取件 前并十+ N 2未經取代之烷基、經 或未經取代之烷氧基經取 F± 或未經取代之烷硫基或 糸工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族烴基 23. 汉y各獨丛表不I至 200932785 4之整數,z係表示1至5之整數,當x、y&zt 係爲2或更大時’複數個R3係彼此獨立,複數個 此獨立且複數個R5係彼此獨立,且每—個R5各1 其中至少一部分係經鍵結。 本發明具有通式(I)所示之重複單元的聚卞 更佳之第三具體實施態樣係表示爲通式(Iv ): 任·—者 R4係彼 獨立或 物中,
通式(IV) 其中R1及R2各獨立表示氫原子、經取代或沐 之烷基或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族烴基;R3、r4、 〇 、r8及r9各獨立表示氫原子、鹵原子、經取代或 代之烷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烷氧基、經取代或 * 代之烷硫基或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族烴基;且: - w各獨立表示1至4之整數,V係表示1至3之整 x、y、v及w中任一者爲2或更大時,複數個r3 獨立’複數個R4係彼此獨立,複數個R6係彼此獨 數個R7係彼此獨立。 本發明聚合物之聚苯乙烯等値數量平均分子量 1,000 至 1,0〇〇,〇〇〇 且更佳 2 000 至 5〇〇 〇〇〇。分子 2 ¥合物(小於1,000 )可能因爲發生裂紋而具有 -24 - 經取代 R6、R7 未經取 未經取 ' y及 數,當 係彼此 立且複 較佳爲 量太小 較差之 200932785 薄膜沉積能力,缺少實用性。分子量太大之聚合物(大於 1,000,000 )可能在一般有機溶劑中具有較差之溶解度,因 爲溶液之黏度而難以進行塗覆,因此產生實際使用之問題 〇 此外,可在聚合期間添加少量之分支化劑,以改善機 械性質。使用具有3或更多個相同或相異之聚合反應活化 基團的化合物作爲分支化劑。分支化劑可單獨或組合使用 0 所得之芳胺聚合物在移除用於聚合之觸媒及鹼、未反 應單體、封端劑及雜質(諸如聚合期間生成之無機鹽)後 使用。本發明聚合物具有優異之溶解度,故可選擇各種純 化方法,且輕易地進行純化操作。因此,可得到具有高純 度之材料。純化操作可使用已知方法進行,諸如再沉澱、 萃取、Soxhlet氏萃取、超濾或透析。 前製造方法所製得之本發明聚合物於溶劑中具有優異 ® 之溶解度’因而有優異之油墨形成能力。根據各種薄膜沉 積方法或所需膜厚,可針對含有本發明聚合物之油墨組成 ' 物選擇溶劑及其他添加劑之種類,可調整油墨組成物之密 - 度、黏度。該油墨可藉由已知薄膜沉積方法(諸如旋塗法 、鑄造法、浸漬法、噴墨法、刮塗法、網版印刷法或噴塗 法)形成具有優異強度、可撓性、耐用性、耐熱性及發光 性而無裂紋及針孔(在裝置中造成短路或縮短裝置之壽命 )之薄膜。因此,本發明聚合物可有利地用爲有機電子裝 置(諸如光電轉換元件、薄膜電晶體元件及發光元件)之 -25- 200932785 材料。 參照圖式詳細說明本發明有機薄膜電晶體之具體實施 態樣,但不限制本發明。 . 藉由顯示圖5至8中之示意組態來說明本發明有機薄 膜電晶體之組態。 有機半導體層1主要含有具有前文說明之特定重複單 元的聚合物化合物且構成有機薄膜電晶體1〇、20、30、40 ❹ 有機薄膜電晶體包括第一電極(源極)2及第二電極 (汲極)3,此兩電極於有機半導體層1上分隔,及第三 電極(閘極)4,此電極經由有機半導體層1與第一及第 二電極相對。 可於閘極4及有機半導體層1之間提供絕緣膜5(圖 7 及 8 ) 〇 有機薄膜電晶體1 〇、20、3 0及40經組態化以控制藉 ❹ 由施加電壓至閘極4而流經介於源極2與汲極3之間的有 機半導體層1之電流。 * 本發明有機薄膜電晶體係形成於特定基材上。 • 作爲基材,可使用習知基材材料,諸如玻璃、矽、塑 料或諸如此類者。可作用導電性基材作爲閘極4。 閘極4及導電性基材可爲層狀。然而,當本發明有機 薄膜電晶體施加至裝置時’較佳係使用塑料片作爲基材, 以具有優異之實際性質’諸如可撓性、質輕、低製造成本 及耐震性。 -26- 200932785 塑料片之實例係包括聚對苯二甲酸伸乙醋、聚萘二甲 酸伸乙酯、聚醚颯、聚醚醯亞胺、聚醚醚酮、聚苯硫醚、 聚芳酯化合物、聚醯亞胺、聚碳酸酯、纖維素三乙酸酯及 _ 纖維素乙酸酯丙酸酯等的膜。 說明構成本發明有機薄膜電晶體10、20、30、40之 有機半導體層1。 有機半導體層1主要含有具有通式(I) 、(11)、( 〇 ΠΙ)及(IV)中任一式所示之重複單元的聚合物化合物。 接著’說明使用前述聚合物化合物沉積圖5至8所示 之有機薄膜電晶體的有機半導體層1之步驟。 首先’可藉著將聚合物化合物溶解於溶劑(諸如二氯 甲烷、四氫呋喃、氯仿、甲苯、二氯苯或二甲苯)中,將 其施加於特定基材上,而形成薄膜。 薄膜沉積方法之實例係包括旋塗、刮塗、浸漬、鑄造 、輕塗、桿塗、染料塗覆噴墨及分散。可視材料選擇適當 © 之方法及溶劑。 當形成有機薄膜電晶體時,有機半導體層1之厚度不 * 特別限制,但有機半導體層1之厚度係經選擇以形成均句 • 薄膜’即’不具有會對有機半導體層之載子傳送特徵造成 負面影響的間隙及孔洞之薄膜。有機半導體層1之厚度通 常爲1 μιη或更小,特佳係5 nm至200 nm。 接著,說明圖5至8所示之除有機薄膜電晶體的有機 半導體層以外之組件。 形成有機半導體層1,接觸第一電極(源極)及第二 -27- 200932785 電極(汲極)’若需要則接觸絕緣膜5。 說明絕緣膜5。 有機薄膜電晶體中所含之絕緣膜係自各種用於絕緣膜 . 之材料形成。 . 其實例係包括無機絕緣材料,諸如二氧化矽、氮化矽 、氧化銘、氮化鋁及氧化欽、氧化钽、氧化錫、氧化釩、 氧化鋇—緦一鈦、氧化鋇一鈦一銷、氧化鉛一锆—鈦、鈦 Φ 酸鉛鑭、鈦酸緦、鈦酸鋇、氟化鋇鎂、氧化鉍—鈮一鉬及 三氧化釔。 此外’其實例係包括諸如聚醯亞胺、聚乙烯基醇、聚 乙烯基酚、聚酯 '聚乙烯、聚苯硫醚、聚苯乙烯、聚甲基 丙烯酸酯、未經取代或經鹵原子取代之聚對二甲苯、聚丙 烯腈及氰基乙基支鏈澱粉之聚合物化合物。 此等絕緣材料可組合使用。絕緣材料不特別限制,但 較佳係選擇具有高介電常數及低電導係數之絕緣材料。 © 用於沉積絕緣膜5之方法的實例係包括乾式沉積法, 諸如化學真空沉積(CVD )方法、電漿CVD方法及電漿 * 聚合方法;及濕式塗覆法,諸如噴塗、旋塗、浸塗、噴墨 - 、鑄造、刮塗及桿塗。 接著’說明於有機半導體層1及絕緣膜5之間的界面 修飾。 有機薄膜電晶體中,可於絕緣膜5及有機半導體層1 提供特定有機薄膜,以改善其黏著性、降低驅動電壓及減 少漏流。有機薄膜不特別限制,只要有機薄膜不會對有機 -28- 200932785 半導體層產生化學作用。例如,可使用有機分子膜及聚合 物薄膜。 作爲有機分子膜’可使用偶合劑,諸如十八基三氯砂 . 烷及六亞甲基二矽胺烷。 此外’作爲聚合物薄膜,可使用前述聚合物絕緣材料 ’且此等材料可作爲絕緣膜之種類。 此有機薄膜可藉摩擦或諸如此類者施以各向異性處理 接著’說明有機薄膜電晶體中所含之電極。 本發明有機薄膜電晶體含有一對第一電極(源極)及 第二電極(汲極)’其於有機半導體層上分隔;及第三電 極(閘極)’其具有控制流經第一電極及第二電極之間之 有機半導體層的電流之功能。因爲有機薄膜電晶體爲開關 裝置,故流經第一電極(源極)及第二電極(閘極)間之 電流的量可根據施加至第三電極(閘極)之電壓條件而有 © 意義地調變。此點表示有大的電流流入經驅動之電晶體, 而無電流流入其未驅動狀態。 ' 閘極及源極之材料不特別限制,只要使用導電性材料 • 。其實例係包括鈾、金、銀、鎳、鉻、銅、鐵、錫、銻、 鉛、鉅、銦、鋁'辞、鎂及其合金,導電性金屬氧化物’ 諸如銦/錫氧化物;其中藉摻雜等改善電導係數之有機及 無機半導體,諸如矽單晶、多晶矽、非晶矽、鍺、石墨、 聚乙炔、聚對苯、聚噻吩、聚吡咯、聚苯胺、聚噻吩乙烯 、聚對苯乙烯及聚乙二氧基噻吩與聚苯乙烯磺酸之複合物 -29- 200932785 前述導電性材料中,在接觸半導體層之表面上具有低 電阻的材料有利於源極及汲極。 . 形成電極之方法的實例包括:其中已藉沉積或濺鍍使 用前述材料非之導電性薄膜藉已知方法(諸如光微影法或 空浮技術)形成爲電極的方法;及其中電極係藉由鈾刻位 於例如鋁及銅之金屬箔上的光阻、藉熱轉移、噴墨或諸如 〇 此類者形成的方法。 此外,電極可藉由使用導電性聚合物之溶液或分散液 或導電性粒子之分散液藉噴墨印刷直接圖型化而形成,或 可藉微影術或雷射剝蝕自塗層形成。 亦可使用一種方法,其中含有導電性聚合物或導電性 粒子之油墨、導電漿等係藉印刷方法圖型化,諸如凸版印 刷、凹紋印花、平版印刷或網版印刷。 若需要,則本發明有機薄膜電晶體可具有來自各電極 ® 之萃取電極。 本發明有機薄膜電晶體可於大氣中穩定地驅動。若需 要’則可提供保護層以防止機械性破壞及濕氣及/或氣體 ' ’且簡便地保護裝置之整體性。 本發明有機薄膜電晶體之特徵較少變動且具有高開/ 關比(尤其,關斷電流低),故其可作爲驅動習知之各種 影像顯示元件(諸如液晶、電發光性、電色性及電泳遷移 )的元件。當積合該等元件時’可製造稱爲,,電子紙"之顯 示器。 -30- 200932785 本發明顯示裝置係藉由將複數個顯示裝置於χ向及γ 向排列成矩陣而組態化,其中用爲顯示圖像元件之顯示元 件係爲例如液晶顯示裝置中之液晶顯示元件、電致發光顯 . 示(EL)裝置中之有機或無機電致發光顯示元件及電泳顯 示裝置中之電泳顯示元件。顯示元件包括本發明有機薄膜 電晶體作爲用以施加電壓或提供電流至顯示元件之開關元 件。本發明顯示裝置提供對應於顯示元件數目(即,顯示 Φ 圖像元件之數目)的複數個開關元件。 顯示元件除開關元件以外亦包括基材、電極(諸如透 明電極)、偏光板及彩色濾光片。此等構成單元不特別限 制,可適當地根據目的選自已知者。 當顯示裝置形成特定影像時,任意選自排列成矩陣之 開關元件的開關元件經組態化以僅在提供電壓或電流於對 應之顯示元件時連通或關斷,且在停止時關斷或連通。因 此,顯示裝置可高速顯示具有高對比之影像。藉顯示裝置 ® 中之習知顯示作用來顯示影像或諸如此類者。例如,當爲 液晶顯示元件時,施加電壓於液晶以控制液晶分子排列, * 藉以顯示影像或諸如此類者。而且,當爲有機或無機電致 • 發光顯示元件時,在以有機或無機薄膜形成之發光二極體 提供電流,以自該有機或無機薄膜發射光線,藉以顯示影 像或諸如此類者。此外,當爲電泳顯示裝置時,將電壓施 加至個別帶電以具有不同極性之白色或黑色粒子,使得粒 子於電極間往特定方向電遷移,藉以顯示影像或諸如此類 者0 -31 - 200932785 顯示裝置中,開關元件可藉簡易方法製得,諸如塗覆 、印刷或諸如此類者。顯示裝置可使用無法容受高溫處理 之基材,諸如塑料基材、紙或諸如此類者,且儘管是大面 . 積顯示器’仍可於節能且低成本下製得開關元件。 此外,顯示圖像元件係藉特徵較少變動且使用聚合物 化合物之本發明有機薄膜電晶體驅動,故圖像元件間之顯 示的變動減低,即使是其中複數個顯示元件排列成矩陣的 〇 情況亦然。 亦可使用其中積合本發明有機薄膜電晶體作爲裝置之 1C,諸如1C標籤。 【實施方式】 實施例 下文描述本發明實施例,然而不應視爲限制本發明範 rarf 圍。 實施例1 (合成聚合物
在100毫升燒瓶裝入〇·911克(4.44毫莫耳)之對― -32- 200932785 正辛基苯胺、1.500克(4.44毫莫耳)之4,4'-二溴-反-芪 、18.0 毫克 P(tBu)3、20.3 毫克 Pd2(dba)3、1.705 克第三 丁醇鈉及27毫升甲苯,以氬氣驅氣,溶液回流3分鐘。 „ 於反應溶液中,添加37.5毫克二苯基胺作爲封端劑且回 流3 0分鐘,隨後進一步添加69.7毫克溴苯,進一步回流 30分鐘。使反應溶液冷卻至室溫,以甲苯稀釋,隨後於其 中添加少量水。將形成之溶液滴至800毫升甲醇,隨後過 φ 濾得到沉澱之固體。進行純化時,所得聚合物藉甲苯/丙 酮再沉澱,隨後溶於甲苯中。形成之溶液以經離子交換之 水洗滌數次。餾除溶劑且於減壓下乾燥,得到末端具有二 苯基胺結構之聚合物1。所得聚合物1之量係爲1.22克且 其產率係爲7 2 %。 聚合物1易溶於溶劑諸如THF、甲苯、二甲苯、均三 甲苯、二氯甲烷、氯仿及諸如此類者中。藉濕式法諸如鑄 造、旋塗或諸如此類者自聚合物1形成之薄膜係爲無裂紋 或針孔之高品質非晶薄膜,且展現強度黃綠色螢光。 聚合物1藉GPC測量之聚苯乙烯等値數量平均分子 鲁 量及質量平均分子量個別爲43,000及129,000。 聚合物1之元素分析値(%)如下: 實驗値 計算値 C 8 8.05 % 88.14 % Η 8.20% 8.19% Ν 3.70 % 3.67 % -33- 200932785 進行聚合物1之紅外線吸收分析且得到以下結果(參 見圖1):紅外線吸收光譜(NaCl鑄膜)v/cm·1 : 3026, 2925, 2853, 1601, 1506, 1466, 1319, 1283, 1178, 959 ( 反-CH = CH-),829,732,5 83,53 9。 實施例2 (合成聚合物2) ❹
末端具有二苯基胺結構之聚合物2係依如同實施例1 之方式合成,不同的是使用0.572克(2.96毫莫耳)之對 —正己氧基苯胺及1.000克(2.96毫莫耳)之4,4·-二溴-® 反-芪。所得聚合物2之量係爲0.75克。 聚合物2易溶於溶劑諸如THF、甲苯、二甲苯、二氯 ’ 甲烷、氯仿及諸如此類者中。藉濕式法諸如鑄造、旋塗或 • 諸如此類者自聚合物2形成之薄膜係爲無裂紋或針孔之高 品質非晶薄膜,且展現強度黃綠色螢光。 聚合物2藉GPC測量之聚苯乙烯等値數量平均分子 量及質量平均分子量個別爲27,000及73,000。 聚合物2之元素分析値(% )如下: -34- 200932785 實驗値 計算値 C 8 4.3 3 % 8 4.5 1 % Η 7.52 % 7.37 % Ν 3.60 % 3.79 % 進行聚合物2之紅外線吸收分析且得到以下結果(參 見圖2) ••紅外線吸收光譜(NaCl鑄膜)v/cnT1 : 3 027, φ 2929, 2858, 1599, 1505, 1471, 1316, 1283, 1240, 1178, 959 (反-CH = CH-) , 827, 730, 581。 實施例3 (合成聚合物3 )
100毫升燒瓶以氬氣驅氣,裝入12毫克P(tBu)3及20 毫升乾燥且脫氣之甲苯,進一步於其中添加13.5毫克 Pd2(dba)3並攪拌15分鐘。於形成之溶液中,添加1_034 克(2.96毫莫耳)之9,9-二己基-2-胺基莽、1.049克( 3.11毫莫耳)之4,4’-二溴-反-芪及1.137克(11.83毫莫 耳)之第三丁醇鈉且回流1.5小時,隨後添加37·5毫克二 苯基胺且進一步回流1 . 5小時。使反應溶液冷卻至室溫, -35- 200932785 隨後於其中添加少量水。將形成之溶液滴至700毫升甲醇 ,隨後過濾得到沉澱之固體。進行純化時,所得聚合物藉 甲苯/甲醇再沉澱數次,隨後溶於甲苯中。形成之溶液以 . 經離子交換之水充分洗滌。餾除溶劑且於減壓下乾燥,得 到聚合物3。所得聚合物3之量係爲1.173克且其產率係 爲 75%。 聚合物3易溶於溶劑諸如THF、甲苯、二甲苯、均三 φ 甲苯、二氯甲烷、氯仿及諸如此類者中。藉濕式法諸如鑄 造、旋塗或諸如此類者自聚合物3形成之薄膜係爲無裂紋 或針孔之高品質非晶薄膜,且展現強度黃綠色螢光。 聚合物3藉GPC測量之聚苯乙烯等値數量平均分子 量及質量平均分子量個別爲23,000及53,000。 聚合物3之元素分析値(% )如下: 實驗値 計算値 C 8 9.12% 8 9.09% ® Η 8. 16 % 8.2 4 % Ν 2.7 0 % 2.6 6 % 進行聚合物3之紅外線吸收分析且得到以下結果(參 見圖3 ):紅外線吸收光譜(NaCl鑄膜)v/cnT1 : 3027, 2954, 2927, 2855, 1602, 1508, 1452, 1309, 1282, 1215, 1 1 77, 959 (反-CH = CH-),8 2 8,7 5 7,7 3 8,5 4 0。 實施例4 -36- 200932785 (聚合物1之油墨的製造例) 製造實施例1所合成之聚合物1的油墨。當油墨溶於 溶劑諸如THF、甲苯、二甲苯及均三甲苯時’油墨於每— 溶劑中各展現10質量%或更高之溶解度。每一含有10質 量%油墨之溶液各具有高黏度,即使在一個月後仍未發現 分離或沉澱。 〇 實施例5 (來自聚合物1油墨之薄膜沉積實施例) 使用依如同實施例4方式製備之於THF中1 0質量% 聚合物1之溶液藉刮塗法沉積具有約微米厚度之薄膜 。使用於THF中1質量%聚合物1之溶液藉旋塗法沉積具 有約40奈米厚度之薄膜。兩膜皆爲不具有針孔之非晶薄 膜,且未觀察到伴隨有基材變形之裂紋。 ® 實施例6 (聚合物2之油墨的製造例) 製造實施例2所合成之聚合物2的油墨。當油墨溶於 - 溶劑諸如THF、甲苯、二甲苯及均三甲苯時,除均三甲苯 外,油墨於每一溶劑中各展現10質量%或更高之溶解度。 每一含有10質量°/。油墨之溶液各具有高黏度,即使在一個 月後仍未發現分離或沉澱。 實施例7 -37- 200932785 (聚合物2之油墨的薄膜沉積實施例) 使用依如同實施例6方式製備之於THF中1 〇質量% 聚合物2之溶液藉刮塗法沉積具有約10微米厚度之薄膜 。使用於THF中1質量%聚合物2之溶液藉旋塗法沉積具 有約40奈米厚度之薄膜。兩膜皆爲不具有針孔之非晶薄 膜,且未觀察到伴隨有基材變形之裂紋。 〇 實施例8 (聚合物3之油墨的製造例) 製造實施例3所合成之聚合物3的油墨。當油墨溶於 溶劑諸如THF、甲苯、二甲苯及均三甲苯時,油墨於每一 溶劑中各展現10質量%或更高之溶解度。每一含有10質 量%油墨之溶液各具有高黏度,即使在一個月後仍未發現 分離或沉澱。 ® 實施例9(聚合物3之油墨的薄膜沉積實施例) 使用依如同實施例8方式製備之於THF中1 0質量% ‘ 聚合物3之溶液藉刮塗法沉積具有約1〇微米厚度之薄膜 ' 。使用於THF中1質量%聚合物3之溶液藉旋塗法沉積具 有約40奈米厚度之薄膜。兩膜皆爲不具有針孔之非晶薄 膜,且未觀察到伴隨有基材變形之裂紋。 對照例1 眾所周知作爲有機半導體材料之聚-3-己基噻吩(以下 -38- 200932785 式表示)係依如同實施例4之方式製得。油墨於所有溶劑 中皆展現1質量%或更低之溶解度,僅得到具有低黏度之 稀溶液。油墨可藉加熱溶於溶劑,但冷卻至室溫後,觀察 到溶質之沉澱。
對照例2 藉以下反應方法合成對照式1所示之化合物。
在100毫升三頸燒瓶中裝入(如前述反應式所示) 1.182克(2.03毫莫耳)之二硼酯、0.659克(2_03毫莫 耳)之二溴化合物、16.4毫克(〇·〇3毫莫耳)之
Aliquat3 3 6 (SIGMA-ALDRICH Corp.)(作爲相轉移觸媒 )、7.4毫克(〇.〇6毫莫耳)之苯基醒酸、5.87毫克( 0.0051毫莫耳)之四三苯膦鈀及14毫升甲苯,以氮氣驅 -39- 200932785 氣,隨後於其中添加4· 1毫升2M碳酸鈉水溶液。反應溶 液回流14小時,於其中添加157毫克(1,0毫莫耳)之溴 苯,且進一步回流6小時。反應溶液冷卻至室溫,有機層 . 滴至甲醇/水之混合溶劑中,隨後過濾得到固體,藉以得 到對照式1所示之化合物。對照式1化合物之量係爲1 . 〇 〇 克且其產率係爲1 〇〇%。對照式1化合物不溶於溶劑諸如 THF、氯仿、甲苯及諸如此類者中。對照式1化合物無法 φ 進一步純化,無法評估其特徵。 應用例1 (薄膜電晶體之製造) P-摻雜矽基材具有30毫米平方之表面經熱氧化以形 成厚度200奈米之Si02絕緣膜,隨後在其一側面覆以光 阻薄膜(TSMR8 800 ’ Tokyo Ohka Kogyo Co., Ltd.製造) 且另一側面上之氧化膜藉氟化酸移除。接著,於已移除氧 © 化膜之側面上沉積厚度爲300奈米之鋁。之後’藉丙酮自 基材移除光阻薄膜,隨後基材於1 401加熱1 5分鐘。將基 * 材冷卻至室溫,將實施例2所製約1 · 0質量%之聚合物2 • 四氫咲喃溶液旋塗於基材之Si〇2表面上,並乾燥以丨几積 具有約30奈米厚度之有機半導體層。於有機半導體層i ,沉積Au以形成具有1〇〇奈米厚度之源極一汲極’通道 長度爲50微米且通道寬度爲1〇毫米。所製得之薄膜電晶 體進行評估且展現以下優異特徵:場效遷移率爲7x1 〇_4 cm2/Vs,臨界電壓爲-2.92V’且開關比爲1·4χ1〇5。圖4 -40- 200932785 顯示所製得之薄膜電晶體的傳送特徵,Vds = -20V。 應用例2 _ 依如同應用例1之方式製得有機薄膜電晶體,不同處 係使用實施例3所合成之聚合物3。 所製得之薄膜電晶體進行評估且展現以下優異特徵: 場效遷移率爲3.5x1 (T3cm2/VS,且開關比爲2xl05。 〇 爲確認有機薄膜電晶體特徵之再現性,以如同前述方 式製得並評估10個有機薄膜電晶體。所製得之薄膜電晶 體的場效遷移率係於3.3xl(T3cm2/Vs至3.7xl(T3Cm2/Vs範 圍內,藉以得到電晶體特徵之優異再現性。 接著,製得用以評估藉具有使用聚合物1至3沉積之 有機半導體層的有機薄膜電晶體的試樣。 首先,製備用以評估有機薄膜電晶體之基材。 P-摻雜矽基材具有30毫米平方之表面經熱氧化以形 © 成厚度200奈米之Si02絕緣膜,隨後在其一側面覆以光 阻薄膜(TSMR8 800 ’ Tokyo Ohka Kogyo Co., Ltd.製造) • 且另一側面上之氧化膜藉氟化酸移除。 - 接著,於己移除氧化膜之側面上沉積厚度爲3 00奈米 之鋁。之後,藉丙酮自基材移除光阻薄膜,隨後基材於 140°C加熱15分鐘。 實施例1 〇 在藉前述方法製備用以評估有機薄膜電晶體之基材上 -41 - 200932785 ,使用實施例1合成之聚合物1製得有機薄膜電晶體。 將實施例1所合成之聚合物1的1.0質量%四氫呋喃 溶液旋塗於基材之Si02表面上,並乾燥以沉積具有約30 奈米厚度之有機半導體層。 # 接著,於有機半導體層上,沉積Au以形成具有1〇〇 奈米厚度之源極-汲極,通道長度爲50微米且通道寬度 爲1 0毫米。 φ 所製得之有機薄膜電晶體具有圖8所示之組態,作爲 載體之P-摻雜矽基材之一部分下具有鋁薄膜一起作爲閘極 〇 測量場效遷移率,其係前述製得之有機薄膜電晶體的 特徵。 使用下式計算有機薄膜電晶體之場效遷移率。
Ids = pCinW(Vg-Vth)2/2L 其中Cin係爲每單位面積閘極絕緣膜之電容,W係爲 Φ 通道寬度,L係爲通道長度,Vg係爲閘極電壓,Ids係爲 源極-汲極電流,μ係爲場效遷移率,且Vth係爲開始形 ' 成通道之閘極臨界電壓。 • 所製得之有機薄膜電晶體進行評估且展現以下優異特 徵:場效遷移率爲8.9xl(T4cm2/Vs,臨界電壓爲-2.5V,且 開關比爲9.3x1 04。 圖9顯示所製得之薄膜電晶體的傳送特徵,Vds = -20V。 爲確認有機薄膜電晶體特徵之再現性,以如同前述方 -42- 200932785 式製得並評估ι〇個有機薄膜電晶體。 所製得之薄膜電晶體的場效遷移率在8.7X10_4Cm2/VS至 8.9xlO_4cm2/Vs範圍內,藉以得到電晶體特徵之優異再現 性。 實施例11 藉前述方法製備用以評估有機薄膜電晶體之基材浸入 φ 苯基三氯矽烷之甲苯溶液中,以對基材之Si02表面施以 矽烷偶合處理。 有機薄膜電晶體係依如同實施例1 〇之方式製得,不 同處係使用前述基材。 所製得之有機薄膜電晶體進行評估且展現以下優異特 徵:場效遷移率爲2_4xl(T3cm2/VS,臨界電壓爲-2.8V,且 開關比爲lxl〇5。 圖10顯示實施例11所製得之有機薄膜電晶體的傳送 © 特徵,Vds = -20V。 爲確認有機薄膜電晶體特徵之再現性,以如同前述方 * 式製得並評估1 〇個有機薄膜電晶體。所製得之薄膜電晶 - 體的場效遷移率係在2.1xl(T3cm2/Vs至2_4xlO_3cm2/Vs範 圍內,藉以得到電晶體特徵之優異再現性。 實施例1 2 依如同實施例1〇之方式製得有機薄膜電晶體,不同 處係使用實施例2所合成之聚合物2。 -43- 200932785 所製得之有機薄膜電晶體進行評估且展現以下優異特 徵:場效遷移率爲7.0xl0-4cm2/Vs,臨界電壓爲-2.9V,且 開關比爲1.4 X 1 05。 ^ 圖11顯示所製得之有機薄膜電晶體的傳送特徵,Vds =-20V。 爲確認有機薄膜電晶體特徵之再現性,以如同前述方 式製得並評估1〇個有機薄膜電晶體。所製得之薄膜電晶 φ 體的場效遷移率係於6.8xlO_4cm2/Vs至7.0xl0_4Cm2/Vs範 圍內,藉以得到電晶體特徵之優異再現性。 實施例1 3 依如同實施例10之方式製得有機薄膜電晶體,不同 處係使用實施例3所合成之聚合物3。 所製得之有機薄膜電晶體進行評估且展現以下優異特 徵:場效遷移率爲3.5xl(T3cm2/Vs,且開關比爲2X105。 Φ 爲確認有機薄膜電晶體特徵之再現性,以如同前述方 式製得並評估10個有機薄膜電晶體。所製得之薄膜電晶 ' 體的場效遷移率係於3.3xlO_3cm2/Vs至3.7x1 CT3cm2/Vs範 < 圍內,藉以得到電晶體特徵之優異再現性。 實施例1 4 藉前述方法製得用以評估有機薄膜電晶體之基材浸入 4-苯基丁基三氯矽烷之甲苯溶液中,以對基材之Si02表面 施以矽烷偶合處理。 -44- 200932785 將實施例3所合成之聚合物3的0.5質量%氯仿溶液 旋塗於經矽烷偶合的Si〇2表面上,並乾燥以沉積具有約 30奈米厚度之有機半導體層。 接著,於有機半導體層上,沉積Au以形成具有100 奈米厚度之源極-汲極,通道長度爲40微米且通道寬度 爲1 0毫米。 所製得之有機薄膜電晶體具有圖8所示之組態,作爲 Q 載體之P-摻雜矽基材之一部分下具有鋁薄膜一起作爲閘極 〇 所製得之有機薄膜電晶體進行評估且展現以下優異特 徵:場效遷移率爲1.0xl0_2cm2/Vs,且開關比爲lxl〇5。 爲確認有機薄膜電晶體特徵之再現性,以如同前述方 式製得並評估1 0個有機薄膜電晶體。所製得之薄膜電晶 體的場效遷移率在9.0xl(T3cm2/Vs至l.lxl(T2cm2/Vs範圍 內,藉以得到電晶體特徵之優異再現性。 〇 對照例3 * 有機薄膜電晶體係依如同實施例1〇之方式製得,不 - 同處係使用下式所示之9,9 -二辛基莽及聯噻吩的共聚物。
有機薄膜電晶體之場效遷移率爲4.0xl0-4cm2/Vs至 2.4xlO_3cm2/Vs。元件之場效遷移率爲另一元件之6倍。 -45- 200932785 有機薄膜電晶體之特徵變化極大,因此,有機薄膜電晶體 在實際使用時具有較差之品質穩定性。 對照例4 有機薄膜電晶體係依如同實施例10之方式製得’ f 同處係使用聚-3-己基噻吩於二甲苯中之0.01質量%溶液 〇 ❹ 有機薄膜電晶體之場效遷移率爲4.0xl〇-4cm2/VS至 1.6xl(T3Cm2/Vs。元件之場效遷移率爲另一元件之4倍。 有機薄膜電晶體之特徵變化極大,因此,有機薄膜電晶體 在實際使用時具有較差之品質穩定性。 如前述結果所示,習用技術中使用9,9-二辛基莽及聯 噻吩的共聚物所製之有機薄膜電晶體的電晶體特徵顯現波 動,但本發明有機薄膜電晶體可藉極簡易製造方法製造且 具有高度之特徵再現性,並得而優異之品質。 Ο 根據實施例,通式(I)所示之聚合物化合物可藉濕 式法沉積薄膜。而且,因爲使用聚合物化合物沉積之薄膜 ' 爲非晶薄膜,薄膜不具有規則之分子定向、晶粒大小及晶 - 粒邊界,不會對場效遷移率產生負面影響,因而得到優異 之品質穩定性。 【圖式簡單說明】 圖1顯示實施例1製得之本發明芳胺聚合物1的紅外 線吸收光譜。 -46 - 200932785 圖2顯示實施例2製得之本發明芳胺聚合物2的紅外 線吸收光譜。 圖3顯示實施例3製得之本發明芳胺聚合物3的紅外 _ 線吸收光譜。 圖4顯示在應用例1中得到之電晶體特徵。 圖5顯示有機薄膜電晶體之實例(第一)的示意組態 〇 0 圖6顯示有機薄膜電晶體之實例(第二)的示意組態 〇 圖7顯示有機薄膜電晶體之實例(第三)的示意組態 〇 圖8顯示有機薄膜電晶體之實例(第四)的示意組態 〇 圖9顯示實施例10之電晶體的傳送特徵。 圖1 〇顯示實施例11之電晶體的傳送特徵。 〇 圖1 1顯示實施例1 2之電晶體的傳送特徵。 *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 1 :有機半導體層 10, 20, 30, 40:有機薄膜電晶體 2 :第一電極 3 :第二電極 4 :第三電極 5 :絕緣膜 -47-

Claims (1)

  1. 200932785 申請專利範圍 種包a通式(I)所示之重複單元的聚合物
    R2 Ar2—N—Ar3—C=Ch R1
    通式(i) 其中Ar1係表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族烴基; ❹ 一 及Αγ3各獨立表示經取代_ _ 0 _ 、價基團,且R & R2各獨立表示氣原子、經取代或 經取代之院基或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族烴基。一 2,~種包含通式(11)所示之重複單元的聚合物:
    魯 通式(Π) 其:Ar?系表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族烴基;R1 或未:立表示氫原子、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烷基或經取 之芳族烴基;…各獨立表示氯原子 氧基:==經取代之垸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 芳族燦基.且代之院硫基或經取代或未經取代 或12或/及7各獨立表示1至4之整數,當U 彼此竭立大時,複數個R3係彼此獨立且複數個r4. 複單元的聚合物: 種包含通式(III)所示之重 -48- 200932785 通式απ) 其中R及R2各獨立表示氮原子、經取代或未經取代
    之烷基或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族烴基;r3、 4 κ 及R3各 獨立表示氫原子、鹵原子、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院基、經 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烷氧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院硫基戌 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族烴基;且X及y各獨立表示^至 4之整數’ z係表示丨至5之整數,當X、^及z中任—者 係爲2或更大時’複數個R3係彼此獨立,複數個Μ係彼 此獨立且複數個R5係彼此獨立,且每一個R5各係獨亡。 其中至少一部分係經鍵結。 ❹
    4.—種包含通式(IV)所示之重複單元的聚合物:
    通式(IV) 其中R1及R2各獨立表示氫原子、經取< Μ代或未經取代 之院基或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族烴基; R 、 R6 、 R7 -49-
    200932785 、R及从各獨立表示氫原子、鹵原子、經取代或未經 代之院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烷氧基、經取代或未經 代之院硫基或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族烴基;且χ、y - w各獨立表示1至4之整數,V係表示1至3之整數, . x、y、v & w中任一者爲2或更大時,複數個R3係彼 獨此’複數個R4係彼此獨立’複數個R6係彼此獨立且 係彼此獨立。 〇 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聚合物,其中該聚合 末端以通式(V)所示之取代基封端: Ar\ /N- Ar5 通式(V) 其中 Ar4及 Ar5夂依^ _ 各獨见表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 烴基。 ©6. —種包含聚含物 一 口物之油墨組成物,該聚合物包含 式(I)所示之重複單元. 通式(I) 其中Ar1係表示經取 2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族烴基; Ar及Ar各獨立秀〜卜 我不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族炉 的二價基團;且R1及r2 ^ ^ 各獨立表示氫原子、經取代球 經取代之烷基或經取什^ ^ ^ 取未經取代之芳族烴基。 - 5〇 - 取 取 及 當 此 R7 物 族 通 基 未 200932785 7. —種使用包含聚合物之油墨組成物製得的薄膜 該聚合物包含通式(I)所示之重複單元: / R2 —Ar2—N—Ar3—C=C \ Ar1 R1 / 通式(I) 其中Ar1係表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族烴基· a" 〇 及A"各獨立表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族烴基的二價基 團;且R1及R2各獨立表示氫原子、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 垸基或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族烴基。 8. —種包含使用包含聚合物之油墨組成物製得的薄 膜之電子裝置, 其中該聚合物係包含通式(1)所示之重複單元:
    R2 Ar2—N—Ar3—C=C-Ar1 R1 通式(I) 其中Ar係表不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族烴基;A" 及Ar3各獨立表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族烴基的二價基 團,且R及R2各獨立表示氫原子、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 院基或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族烴基。 9· 一種製造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聚合物的方法 ,其包含: 於驗存在下’使用由鈀化合物及膦配位體組成之觸媒 ’使通式(VI )所示之胺化合物與通式(VII)所示之二 -51 - 200932785 鹵化物進行聚合: NH2 Ar1 通式(VI) 其中 Ar1係表示經取代 或未經取代 之芳族 烴基;
    R2 X^A^-C^C-A^-X2 通式(Vu> 其中Ar2及Ar3 烴基的二價基團;R1 未經取代之院基或經 及X2各獨立表示氯、 各獨立袠示經取代或未 及R各獨立表示氫原 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族 溴及碘。 10. 種包含有機半 機半導體層主要包含具有通 合物作爲第一組份: 導體層之有機薄膜電 式(I )所示之重 取代之芳族 、經取代或 ?基;且χι晶體,該有 複單元的·(匕
    Ar1 R1 R2 Ar2—N—Ar3—C=C- 通式(I) 其中Ar1係表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方 及Ar3各獨立表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族烴 團且R及r2各獨立表示氫原子、經取代或 烷基或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族烴基。 U·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〇項之有機薄 -52- 妄烴基;Ar2 基的二價基 未經取代之 電晶體,其 200932785 中該有機半導體層係包含具有通式(π)所示之重複單元 的化合物作爲第二組份:
    通式(II) © 其中Arl係表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族烴基;R1及 R各獨表不氫原子、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烷基或經取代 或未經取代之芳族烴基n R4纟獨立表示氫原子、齒 原子、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烷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烷 氧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烷硫基或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 芳族烴基:且X及y各獨立表示丨至々之整數,當乂及〆 或y爲2或更大時,複數個r3係彼此獨立且複數個…係 彼此獨立。 〇 1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有機薄膜電晶體,其 中該有機半導體層係包含具有通式(111)所示之重複單= 4 的化合物作爲第三組份:
    通式(ΙΠ) 其中 R1及 R2各獨立表示氫原子、 -53- 經取代或 未經取代 200932785 之烷基或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族烴基;R3、R4及R5各 獨立表示氫原子、鹵原子、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烷基、經 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烷氧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烷硫基或 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族烴基;且X及y各獨立表示1至 4之整數,Z係表示1至5之整數,當X、y及z中任一者 係爲2或更大時’複數個R3係彼此獨立,複數個R4係彼 此獨立且複數個R5係彼此獨立,且每—個R5各係獨立或 φ 其中至少一部分係經鍵結。 1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有機薄膜電晶體,其 中該有機半導體層係包含具有通式(IV )所示之重複單元 的化合物作爲第四組份:
    ❹ 通式(IV) 其中R1及R2各獨立表示氫原子、經取代或未經取代 之烷基或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族烴基;r3、R4、R 7 、R8及R9各獨立衷千气 代之r基、… 、經取代或未經取 代之屍基 經取代Bl? ± -nv7 /ii 之院氧基、_代或未經取 代之^硫基或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族煙基; w各獨立表示1至4> 7及 之整數,V係表示1至3之整數 ?c、y、v及w中伴—龙说 取田 -者爲丄或更大時’複數個R3係彼此 200932785 獨丛,複數個R4係彼此獨立,複數個R6係彼此獨立且複 數個R7係彼此獨立。 1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〇項之有機薄膜電晶體,其 中該具有通式(I)至(IV)中任一式所示之重複單元的 化合物係於末端以通式(V )所示之取代基封端:
    通式(V) 其中Ar4及Ar5各獨立表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族 烴基。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〇項之有機薄膜電晶體’其 中該有機薄膜電晶體係包含一對於該有機半導體層上分隔 之第一電極及第二電極;及第三電極’其具有藉由施加電 壓至該第三電極來控制流經位於該第一電極及該第二電極 間之有機半導體層的電流之功能°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之有機薄膜電晶體’其 中於該第三電極與該有機半導體層之間提供絕緣膜。 17. —種包含顯示圖像元件之顯示裝置,該顯示圖像 元件係由包含有機半導體層之有機薄膜電晶體驅動,該有 機半導體層主要包含具有通式(1)所不之重複單元的化 合物作爲第一組份:
    通式(I) -55- 200932785 及中ΑΓ係表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族烴基;Ar2 團;且Ϊ獨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族烴基的二價基 烷基或經取代::獨立表不氫原子、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 代次未經取代之芳族烴基。 Ί 18.如由 3¾ 面此 帕專利範圍第1 7項之顯示裝置,其 圖像元件係選自液曰—其中該顯示 ❿ 泳元件。 电笆X件及戆 ❹ -56-
TW097135184A 2007-09-13 2008-09-12 新穎之芳胺聚合物,彼之製法,油墨組成物,薄膜,電子裝置,有機薄膜電晶體,及顯示裝置 TWI40027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38169 2007-09-13
JP2007309150 2007-11-29
JP2008187523A JP5320877B2 (ja) 2007-11-29 2008-07-18 有機薄膜トランジスタ及び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2008190756A JP5413711B2 (ja) 2007-09-13 2008-07-24 新規なアリールアミン重合体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32785A true TW200932785A (en) 2009-08-01
TWI400273B TWI400273B (zh) 2013-07-01

Family

ID=421118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7135184A TWI400273B (zh) 2007-09-13 2008-09-12 新穎之芳胺聚合物,彼之製法,油墨組成物,薄膜,電子裝置,有機薄膜電晶體,及顯示裝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20100219405A1 (zh)
EP (1) EP2188322B1 (zh)
KR (1) KR101226296B1 (zh)
CN (1) CN101772529B (zh)
TW (1) TWI400273B (zh)
WO (1) WO200903513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11542B2 (ja) 2010-06-15 2015-11-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ジチエノベンゾジチオフェン誘導体からなる有機半導体材料前駆体、インク、絶縁部材、電荷輸送性部材の製造方法
JP2012077293A (ja) 2010-09-09 2012-04-19 Ricoh Co Ltd 新規カルバゾールポリマー及びその製法
JP5842630B2 (ja) 2011-03-16 2016-01-13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カルバゾール誘導体、及び半導体ナノ結晶
JP2012216780A (ja) 2011-03-31 2012-11-08 Ricoh Co Ltd p型酸化物、p型酸化物製造用組成物、p型酸化物の製造方法、半導体素子、表示素子、画像表示装置、及びシステム
JP2013138173A (ja) 2011-11-28 2013-07-11 Ricoh Co Ltd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の製造方法、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JP6085914B2 (ja) 2011-11-28 2017-03-01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エレクトロクロミック化合物、エレクトロクロミック組成物及び表示素子
US9847372B2 (en) * 2011-12-01 2017-12-19 Micron Technology, Inc. Solid state transducer devices with separately controlled regions, and associ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JP6236785B2 (ja) 2012-02-28 2017-11-29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アリールアミン化合物、有機el用材料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9062221B2 (en) 2012-03-22 2015-06-23 Ricoh Company, Ltd. Polymer, ink and organic film
JP6255711B2 (ja) 2012-11-01 2018-01-10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エレクトロクロミック化合物、エレクトロクロミック組成物及び表示素子
JP6187130B2 (ja) 2013-01-09 2017-08-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分解性ポリマー
JP6672611B2 (ja) 2014-07-03 2020-03-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エレクトロクロミック化合物、エレクトロクロミック組成物及び表示素子及び調光素子
CN110951049A (zh) * 2018-09-26 2020-04-03 华南协同创新研究院 一类发光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在制备发光二极管中的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55568A (ja) 1991-08-28 1993-03-05 Asahi Chem Ind Co Ltd 有機薄膜トランジスタ
JP3482719B2 (ja) 1994-12-07 2004-01-06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キャリア輸送性重合体
TW334474B (en) * 1995-02-01 1998-06-21 Sumitomo Kagaku Kk Method for making a polymeric fluorescent substrate and organic electrolumninescent element
CN1125865C (zh) 1995-09-04 2003-10-29 联邦德国赫彻斯特研究技术两合公司 作为电致发光材料的含有三芳基胺单元的聚合物
JP3780619B2 (ja) 1997-05-09 2006-05-31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新規スチリル系高分子化合物、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用途
US5777070A (en) * 1997-10-23 1998-07-07 The Dow Chemical Company Process for preparing conjugated polymers
US5879821A (en) * 1997-11-13 1999-03-09 Xerox Corporation Electroluminescent polymer compositions and processes thereof
JP4147778B2 (ja) * 2001-02-05 2008-09-10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高分子化合物、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高分子発光素子
TWI293964B (en) * 2001-02-05 2008-03-01 Sumitomo Chemical Co Polymeric fluorescent substance, production thereof and polymer light-emitting device
CN1896048A (zh) * 2001-03-16 2007-01-17 出光兴产株式会社 芳香氨基化合物的生产方法
JP4045883B2 (ja) * 2001-07-19 2008-02-13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高分子蛍光体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高分子発光素子
TW588105B (en) * 2001-07-19 2004-05-21 Sumitomo Chemical Co Polymeric fluorescent substance and polymer light-emitting device using the same
JP5025074B2 (ja) 2003-02-13 2012-09-12 株式会社リコー 有機薄膜トランジスタ及び有機薄膜トランジスタの製造方法
US7166689B2 (en) * 2003-02-13 2007-01-23 Ricoh Company, Ltd. Aryl amine polymer, thin film transistor using the aryl amine polym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thin film transistor
JP5062945B2 (ja) * 2003-06-27 2012-10-31 株式会社リコー 重合体
JP2006228935A (ja) * 2005-02-17 2006-08-31 Ricoh Co Ltd 有機薄膜トランジスタ
JP4891552B2 (ja) 2005-02-24 2012-03-07 株式会社リコー 有機薄膜トランジス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567495B2 (ja) * 2005-03-11 2010-10-20 株式会社リコー 光波長変換素子
JP2006261507A (ja) * 2005-03-18 2006-09-28 Ricoh Co Ltd 有機薄膜トランジスタ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表示装置。
JP2008133264A (ja) * 2006-10-24 2008-06-12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Co Ltd スチルベン誘導体、およびスチルベン誘導体を用いた発光素子、発光装置、電子機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188322A1 (en) 2010-05-26
TWI400273B (zh) 2013-07-01
KR101226296B1 (ko) 2013-01-24
CN101772529A (zh) 2010-07-07
KR20100028123A (ko) 2010-03-11
US20100219405A1 (en) 2010-09-02
WO2009035133A1 (en) 2009-03-19
EP2188322A4 (en) 2012-10-31
EP2188322B1 (en) 2013-05-22
US10011684B2 (en) 2018-07-03
CN101772529B (zh) 2013-10-16
US20150284511A1 (en) 2015-10-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0932785A (en) Novel arylamine polymer,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ink composition, film, electronic device, organic thin-film transistor, and display device
JP5642083B2 (ja) 有機半導体
US20040212042A1 (en) Aryl amine polymer, thin film transistor using the aryl amine polym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thin film transistor
TW201002722A (en) Benzobisthiazole compound, benzobisthiazole polymer, organic film including the compound or polymer and transistor including the organic film
TWI445731B (zh) 共軛共聚物
JP2009197218A (ja) 重合体、それを含む有機膜及びトランジスタ
KR100790928B1 (ko) 아릴아민 중합체 및 이 아릴아민 중합체를 주성분으로 하는유기 반도체 층을 구비하는 유기 박막 트랜지스터
JP5429607B2 (ja) 新規な有機半導体材料
JP5278638B2 (ja) アリールアミン重合体
JP4866041B2 (ja) アリールアミン重合体
JP5190784B2 (ja) 重合体
JP2009079217A (ja) 新規なアリールアミン重合体
JP5105938B2 (ja) 重合体とその製造方法
JP5320877B2 (ja) 有機薄膜トランジスタ及び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5030444B2 (ja) 有機薄膜トランジスタ
JP5413711B2 (ja) 新規なアリールアミン重合体
JP5218812B2 (ja) 有機薄膜トランジスタ
JP4942943B2 (ja) 有機半導体材料、それを用いた電界効果型トランジス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063053B2 (ja) 有機薄膜トランジスタ
JP5032781B2 (ja) 有機薄膜トランジスタ
JP2010219362A (ja) 有機薄膜トランジス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