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924314A - Contact and electrical connecting apparatus using it - Google Patents

Contact and electrical connecting apparatus using it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924314A
TW200924314A TW097136420A TW97136420A TW200924314A TW 200924314 A TW200924314 A TW 200924314A TW 097136420 A TW097136420 A TW 097136420A TW 97136420 A TW97136420 A TW 97136420A TW 200924314 A TW200924314 A TW 20092431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or
recess
electrode
slit
contac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71364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376841B (zh
Inventor
Eichi Osato
Hidekazu Miura
Original Assignee
Nihon Micronics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hon Micronics Kk filed Critical Nihon Micronics Kk
Publication of TW2009243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243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768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7684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1/00Details of instruments or arrangements of the types included in groups G01R5/00 - G01R13/00 and G01R31/00
    • G01R1/02Gener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1R1/04Housings; Supporting members; Arrangements of terminals
    • G01R1/0408Test fixtures or contact fields; Connectors or connecting adaptors; Test clips; Test sockets
    • G01R1/0433Sockets for IC's or transistors
    • G01R1/0441Details
    • G01R1/0466Details concerning contact pieces or mechanical details, e.g. hinges or cams; Shield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50Fixed connections
    • H01R12/51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55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rminals
    • H01R12/57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rminals surface mounting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1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 H01R12/714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with contacts abutting directly the printed circuit; Button contacts therefore provided on the printed circui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asuring Leads Or Probes (AREA)
  • Testing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Devices (AREA)
  • Connecting Device With Holders (AREA)
  • Electrotherapy Devices (AREA)

Description

200924314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有關用於積體電路之類的平板狀被檢查體 之通電試驗之接觸器,以及使用其之電氣連接裝置,特別 是有關使形成於基板之導電性部與被檢查體之電極做電氣 連接的接觸器,以及使用其之電氣連接裝置。 【先前技術】 積體電路之類的半導體元件,係從元件本體突出有複 數個電極者。該種半導體元件,係制被稱為插座(s〇eket) 之,氣連接裝置以對其進行電氣檢查(即通電試驗)以得 知是否具備既定功能。例如專利文獻1所載者,即係該種 電氣連接裝置的一例。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3_123874號公報 在專利文獻1所載之電氣連接裝置’具有:板狀的殼 體,用以安裝於基板,該基板係指在電氣絕緣性之板構件 的上面具有例如配線圖案之一部分配線之複數個帶狀導電 性部者;板狀之複數個接觸器,其並排配置於該殼體,而 將基板之導電性部與被檢查體的電極以電氣連接;以及棒 狀之壓針部,其以朝該接觸器之排列方向延伸之方式而配 置於殼體。 "亥種連接裝置,係透過複數個螺絲構件而安裝在基板 的上面,該複數個螺絲構件,係貫通殼體厚度方向而螺合 至如配線基板之類的基板。 Ί 200924314 殼體具備:水平面内朝第1方向延伸且朝下方開放之 凹處;在帛1方向取間隔地於水平面内朝與第i方向正交 之第2方向延伸之複數個棘縫.^ 炅数们狄縫,以及,朝上下開放並在其 下端部與狹縫之上部連通的開口。 各狹縫在其長邊方向之後端部及前端部分別與凹處 及開口連通’且至少朝下方開放。 各接觸器具備:主部,其具有呈彎曲之外面,且該外 面乂面向基板之冷電性部之方式而置入於殼體的凹處及狹 縫;前端部,其係接續於該主部之前端側,並從上述狹缝 朝殼體之開口内突出而能受被檢查體的電極相對性抵壓; 以及後端部,其係接續於該主部之後端側’且位在該凹處。 各接觸益的刖端部,具有朝第2方向延伸之弧狀的前端面。 壓針部係以矽膠之類的橡膠材料而作成圓柱狀,又, 係配置在殼體之凹處,並以將接觸器之彎曲之外面之一部 刀接觸於基板之導電性部的方式,而抵接於與接觸器之該 外面位於反向側的位置。 各接觸器’在當連接裝置被組裝至基板之狀態下,係 將弧狀之外面之一部分抵接於基板之導電性部的上面,且 使其後端面抵接於凹處的後方側内向面。 在各接觸器之前端部之前端面與被檢查體之電極相對 性抵壓後’於接觸器丨〇2會產生過載( over drive) OD 之作 用。藉此,各接觸器係一邊使壓針部受到壓縮而產生彈性 變形,一邊使彎曲之外面之一部分抵接於導電性部,在該 狀態下使該導電性部之上面發生角度的轉動。 200924314 上述之結果,各接觸器係將被檢查體之電極之部分氧 化膜予削除,使被檢查體之電極與導電性部成電氣連接。 在該狀態下進行被檢查體之通電試驗。 ’被檢查體之電極之 生的殘屑,易於累積 ’由於所累積之殘屑 ’因此接觸器與電極 然而,在上述之電氣連接裝置中 部分氧化膜受接觸器之削除動作而產 在接觸器之前端面及其附近^其結果 (亦即氧化膜的一部分)屬非導電性 t
之間之接觸電阻會變高,而無法進行正確的通電試驗。 對於上述事情,本發明者群根據實驗結果得知,其原 因在於:纟習知之電氣連接裝置中’接觸器之前端部朝: 方之突出尺寸較小’以a,前端面之曲率半徑較板狀接觸 器之厚度尺寸為大。 【發明内容】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降低在接觸器之前端面及其附近 之殘屑累積情況。 本發明之接觸器,具備:主部,具有呈弯曲且面向設 f在基板之導電性部之外面;前端部,係接續於該主部之 =端側、該主部之前端侧朝上方或斜上方延伸者;以及後 端部’係接續於該主部之後端側; 上述前端部,係從上述前端側以較該接觸器之厚度尺 寸為大之方式大幅延伸,·又,具有朝前後方向或斜前後方 向延伸之弧狀的前端面,以承接上述被檢查體。 接觸器之上述前端面,可具有較該接觸器之厚度尺寸 200924314 為广之曲率半徑。又,接觸器之上述前端部,具有相對於 被該接觸器所承接之被檢查體呈大致垂直或傾斜地延伸的 前端區域亦可。 上述前端區域,具有下述任一形狀:在上述前後方向 或^述斜前後方向之寬度尺寸保持大致一定數值之形狀、 或是愈往上述前端面側愈小之形狀。χ,上述前端區域, 在上述前後方向或該斜前後方向之上述前端區域的寬度尺 f 寸,可為保有較該接觸器之厚度尺寸為小且呈大致相同的 形狀。 本發明之電氣連接裝置,具備: 淑體,其具有:在水平面内朝左右方向延伸且朝下方 開放之溝狀的凹處;以及在上述左右方向取間隔地於上述 水平面内朝前後方向延伸的複數個狹縫,該複數個狹縫各 自在後端部側與該凹處連通且至少朝上方及下方開放; 如上所述之複數個接觸器,各接觸器之上述外面係面 向上述導電性部’上述主部被置入於上述凹處及上述狹 縫,上述珂端部係以受上述電極相對性抵壓之方式由上述 狹缝,上方犬出,上述後端部係位在該凹處;以及 壓針部,係配置在上述凹處,以使上述接觸器之該外 面之一部分接觸於上述導電性部的方式抵接於上述接觸器 之外面的相反側部位。 上述凹處,至少具有後方侧向内面,該後方側向内面 則具有在愈往上方愈位於前方之狀態下傾斜於水平面及垂 直面此兩者之傾斜面;此外,各接觸器之後端部,可具有 200924314 在面向上述後方側向内面之至少一部分與上述傾斜面抵接 的後端。 各接觸器之上述後端,可具有與上述後方侧向内面之 該傾斜面互成對向之傾斜面,此傾斜面係在愈往上方愈位 於前方之狀態下傾斜於上述水平面及上述垂直面此兩者。 上述後方側向内面之上述傾斜面與各接觸器之上述傾 斜面,亦可在上述前端與上述電極並未壓接之狀態下而彼 此抵接。在此情形,在各接觸器之上述後端下方之邊角部, 亦可彎曲成弧狀。 :在上述凹處之上述後方側向内面,可進一步在上述傾 =面的上方具有脫落防止部,用以與各接觸器之上述後端 部共同防止上述接觸器由上述凹處脫落。 該脫洛防止部,可含有從該脫落防止部之上述傾斜面 之上端呈愈往上方愈朝後方退去狀態的抵合面。在此情 形f接觸益之1述後#,可在各該接觸器之上述傾斜面 之上邛具有可與上述抵合面抵合之朝後方突出的凸部。 狹縫=體,可進一步具有朝上方開放且在其下端部與該 、、之上部連通的開口。在此情形,各接觸 則端部朝上述開口突出。 便上述 ¥氣連接裝置可進一步 ώ匁回G 1在丄%所j u之引墓 極與:具有帛2開口 ’可將被檢查體引導成使其電 /、迷接觸器之上述前端抵接。 主部接觸器之具有弧狀前端面之前端部,係從 J鹄側以較該接觸器之厚度尺寸為大之方式大幅度 200924314 地朝上方突出,因&,即使是配置於承接被檢查體之殼體 之狀恶,前端部仍是以較該接觸器之厚度尺寸為大之方式 大幅度地朝上方突出。 因此,當前端面受被檢查體之電極抵壓之狀態下,在 電極之下方維持有寬大的空間。藉此,前端面受被檢查體 之電極抵壓時所產生之殘屑,易於自前端面及其附近落 下,可減少在接觸器之前端面及其附近之殘屑的累積。其 結果,可降低在接觸器與電極之間的接觸電阻,而進行正 確之通電試驗。 當各接觸器之前端面具有該接觸器之厚度尺寸以下的 曲率半徑時,殘屑可確實地由前端面及其附近落下,能確 實地減少在接觸器之前端面及其附近之殘屑的累積,可更 為確實地降低接觸器與電極之間的接觸電阻而進行更為正 確之通電試驗。 各接觸器之前端部,若是具有與置入該接觸器之被檢 查體呈相對垂直延伸的前端區域,相較於前端部所具有之 前端區域係相對於被檢查體而在與後端部之側相反之側朝 斜上方傾斜者,殘屑能更為確實地由前端面之前端區域及 其附近落下’可更為確實地減少在接觸器之前端面及其附 近之殘屑的累積’能更確實地降低接觸器與電極之間的接 觸電阻,而確實地進行更為正確的通電試驗。 各接觸器,其前端面受被檢查體之電極抵壓而有過載 作用,藉此,使壓針部發生彈性變形且使其後端下側之邊 角部接觸於凹處之後方側的内向面,並在該狀態下,使後 200924314 端部相對於基板之導電性部以繞著壓針部之方式而朝上昇 方向發生角度旋轉。 因此,§凹處之後方側向内面之傾斜部在愈往上方愈 位於别方之狀態下,傾斜於水平面及垂直於其之垂直面此 兩者而接觸於接觸器之後端部之至少一部分後,在上述之 角匕度旋轉時,各接觸!!之後端部會位移成為往上方之狀 月b阻止後退之發生。其結果,可減少接觸器對於基 f / 板之導電性部的滑行’而能明顯地降低導電性部及接觸器 的磨耗。 入 μ接觸器之後端τ方的4角部終彎曲成弧 △在過載作用時,雖然接觸器會因為接觸器對於後方側 口内面之傾斜部之接觸位置的滑行而會發生位移, =器對於後方側向内面之傾斜部之接觸位;; 順地進行。 v π〜』卞 (有關於用語) 右方方Y ’以之後所說明之狹縫之排列方向作為左 右方向(X方向),以其等狹縫之長 方向),以圖2之上下方向作為上下方向2==, 方向及γ方向之面作為水平面。然而,其等之方:匕3 x 隨著被檢查體配置在檢查裝置之角度㈣而異。°及面, 以使二:二述之方向及面,亦可按照實際之檢”置 以使仔包含x方向及γ方向 置, β八十面、傾斜於水平 200924314 面、或是與水平面垂直之垂直面任—種面内的方 ”、、、疋,亦可以成為上述各面之組合的方式來決定。 y在本發明巾’將接觸器之針頭之側作為前端側或 則方側’將與其反向之側稱為後端側或後方側。 (實施例) 參照圖1 ~圖6,雷翁读姐继® , Λ ^ 、 M €軋連接裝置10可使用作為,於平板 狀被檢查體1 2之通雷續、齡_ γ t Pn k 罨°式驗(亦即檢查)中積體電路(ic)用插 座的輔助裝置。被檢查體12在圖示之财,係已經過封裝 或已模組化之積體電路,亦可為未經過封裝及模組化之積 體電路等半導體元件。 被檢查體12如圖2所示,且亡.,、,k w i 口呵不具有.以矩形板之形狀呈現 C14;以及’位在本體14之—側之面之設在矩形各邊 的複數個電極16。電極16為細長方形狀,且,被分為與本 體14之矩形各邊成—對—對應關係的4個電極群,各個電 極群,係朝與對應之邊交錯(在圖示之例係正交)之方向延 伸’在該狀態下被並排配置著。 供安裝連接裝置10之配線基板之類的基板20,如圖 2圖5(A)及圖5(B)所示,係將導電性之配線圖案藉由印刷 配線技術形成於電氣絕緣材料製之板材2 2 (例如摻入玻璃 之纹氧樹脂)的其中一面從而形成之配線基板,在板材22 之其中一面,具有分別與被檢查體12之電極16成一對一 對應關係的複數個帶狀配線部(亦即導電性部)24。 各導電性部24係配線圖案的一部分。導電性部24,被 分為與被檢查體12之本體14之矩形各邊成一對一對應關 12 200924314 係的4個導電性部群,又, 各導電性部群,係以在相對 應的邊的附近朝著與相對應邊 祀炙遭成父錯(在圖示之例係正交) 方向延伸、並且在該邊之真連士人 長邊方向分離的狀態下,被並 排在各個導電性部群。 基板20 ’ 一般係由進行祐於志 ., 仃被檢查體丨2之通電試驗的使用 者按照擬裝入連接裝置之拾志胜 .^ 檢查裝置的種類及有待檢查之被 欢—體12的種類而製作。秋而,立』 作然而,基板20亦可在連接裝置 0之製造業者這一端來製作。 連接裳置10具有:安裝$其杧 ^ _ 裝至基板2〇之呈矩形板狀的殼 :6’並排配置在殼體26並與電極“及導電性部μ成一 對應關係的複數個接觸器28;以能接觸接觸器“之方 體%的引導板⑷個長尺寸壓針部-以及配置在殼 殼體26具有:4個溝狀之凹處刊,其係彼此交錯地將 板2〇平行之水平面内朝第1方向及第2方向延伸,並 ^月下方開放;複數個狹縫38 ’其係在第【及第2方向隔 間隔地在水平面内朝第2方向或第1方向延伸;以及開 口 40’其係設在殼體26的中央區域並且朝上方開放。 各凹處36,與被檢查體12之本體14的矩形各邊成一 P對應關係’且’係朝著所對應之邊的長邊方向(第^ :向或第2方向)延伸。形成各凹處36之後方側向内面η, 下部具有既傾斜於水平面亦傾斜於與其垂直之垂 傾斜面42a,且’在上部具有可防止接 、 万止接觸器28由殼體26脫 洛的脫落防止部42b。 13 200924314 傾斜面42a,乃是愈往上部愈位在前方侧之傾斜於基板 20的朝下偏斜的傾斜面。脫落防止部42b,乃是愈往上部 愈位在後方側的朝上偏斜的傾斜面,其係由傾斜面的上 端往後退,用以與接觸器28之後端部共同防止接觸器Μ 由凹處36脫落。因此,凹處36之後方侧向内面係朝前方 突出。 各凹處36之前端側的上邊角部,係成為弧面44。各凹 f 處36的兩端部36a,如圖4所示,形成U字形的溝。各凹 處36的中間區域,其長度較相對應之狹縫群之狹缝的 配置區域之長度要長。 在凹處36之長邊方向之各端部36a (亦即卩字形的 溝),具有較凹處36之中間區域處之寬度尺寸為小的曲率 半徑,以及與弧面44之曲率中心一致的曲率中心,以使壓 針部30的端部能緊緊嵌合於該處。 在殼體26之中央區域,乃是在俯視時呈矩形形狀的板 狀部46。開口 40在俯視時呈矩形形狀。 V, 狹縫38被分為4個狹縫群,各與被檢查體12之本體 14之矩形各邊及凹處30之組成一對一對應關係。各狹縫群 之狹縫3 8,在相對應之邊及凹處3 6之長邊方向以隔有間隔 之方式’朝著與相對應之邊交錯之方向(在圖示之例中, 係成為正父之後方向或左右方向)延伸β各狹縫群之相 鄰的狹縫3 8之間彼此有分隔開來。 各狹縫38朝殼體26之上下開放,又,在長邊方向之 一端側(後端側)’與相對應之凹處3 6之前端側的下部連 14 200924314 通,且,在長邊方向之另 口 40連通。 朽圍:二由俯視所見時,具有:在殼體26之板狀部“ 周圍之小的苐!凹處區域40a,以及,接續於第 術上部且較第1凹處區域他為大的第2凹處區域4〇“ 第1及第2凹處區域術、杨,由俯視所見乃是盘被 檢查體K之本體14相似的矩形形狀,或是成為同轴:相 似之形狀。狹縫38係將其前端側開口於每—狹縫群 1凹處區域40a之矩形的i個邊。 殼體26之板狀部46的周圍區域,會因為開口 之第 1凹處區域40a,而變得較第2凹處區域儀為低。殼體% 之板狀部46之周圍區域,係矩形之塊狀,且具 截面形狀。 7 上述之成體26,可由合成樹脂之類的電絕緣材料所形 成。 各接觸器28,乃是具有一定之厘洚 ^ 疋之异度尺寸T之板狀的接 觸器。如圖6所示’各接觸器28具備:被置入凹處刊及 狹縫38之主部50;接續於主部5〇之前端側並由狹縫_ 著其上方之開口 40内突出的访*山加〇 π犬出的刚鈿部52 ;以及,接續於主部 5〇之後端側且位在凹處36的後端部54。 主部5〇係由後端部54朝前端部52彎曲。因此,主部 50在後端側具有面向導電部24之外面%、以及朝上方開 放之弧狀的凹處58。在主部5〇之前端側之區域術,係朝 前端部52之側呈大致水平的延伸。 15 200924314 各接觸器28配置在殼體26時的狀態如下:其外面% 居於下方之側,後端部54位在凹處36内,主部5〇係從凹 處36内朝狹缝38内呈弧狀的延伸,前端部52之至少一部 分從狹縫38内朝開口 40之第!凹處區域4〇a突出。 各接觸器28之後端部54,具有位在下部之傾斜部6〇, 及位在上部之朝後方突出的凸部62。各接觸器28之後端下 方的邊角部,成為弧狀的凸面、亦即凸狀的弧面64。 e
接觸器28的傾斜部60,能與凹處36之後方側向内面 的傾斜部42a抵接,乃是愈往上方愈位在前方側之朝上偏斜 的傾斜面。凸部62係以被凹處36之脫落防止部4^卡止 之方式而由傾斜部60之上端朝後方突出,且形成愈往上部 愈位在後方側之朝下偏斜的傾斜面。傾斜部及凸部Μ 的兩傾斜面,共同形成為接觸器28的後端面。 各接觸器28之主部50,在當被檢查體12之電極丨6抵 塵於前端部52時,具有彈性變形臂部的作用。該種臂部,- 在圖示之例中,係由凹處36内以朝斜上方之弧狀而延伸至 狹缝38内’在狹縫38内朝前方呈大致水平延伸,並且進 一步朝前端部52彎曲。 各接觸器28之後端面,除凸部62與孤面64以外(亦即 於後端部6G之傾斜面),與凹處^的傾斜面•接觸。凸 部62係抵接於凹處36之脫落防止部㈣。 各接觸器28之前端部52,係以大於其厚度尺寸之方式
而由狹縫38朝上太φ山 ^ L 别上方犬出,又,在主部5〇之側之區域52 係朝斜上方彎曲。 16 200924314 較各則端部52之前端區域52a位於更前端侧的前端區 域52b ’在當過載〇D未作用於接觸器28之狀態下,相對於 置入連接裝置1G的被檢查體12係呈大致垂直地延伸,且 具有朝接觸器28的長邊方向延伸的前端面&。前端 在圖示之例中係朝上方突出的圓弧面,且具有與前端面U 之厚度尺寸大致相同或較其為小的曲率半徑R。 前端部52以較接觸器之厚度尺〇為大的突出 ::主部突出’前端面66具有較厚度尺寸τ為 ,前端區域以具有較厚度尺寸T為小的第! 及第2方向之寬度尺寸w。 方向 〇〇25其等之數值T、H、R、及W,可分別為(M5mm、〇.2mm、 .職、及0.05職左右。其等之數值丁、h、r 係根據接觸器28之大小及形狀、被檢查體η之電極及’ 大小及形狀、及電極16的配置間距等而決定。 特別是厚度尺寸τ,會隨著被檢杳體° 置間距而有大幅差異。 -體12之電極U的配 前端部52突出於狹縫38的突出 特別是前端部52之厚产,為接觸器28 更佳為15倍。度尺Ο的1〜3倍,較佳為Μ倍, 各接觸器28之前端區域5 尺寸T的(Μ至! 〇倍,較佳可設為〇 之厚度 0.3倍。 至〇.5倍,更佳為 各接觸器28之前端面6 丰+徑R,可為距前端面 17 200924314 66最近處之寬度尺寸w的2分之i左右。 在圖示之例中’前端部52之前端區域52b之寬度尺寸 I之:為:致一定之值’ ϋ度尺寸W亦可為愈往前端面 66之側愈小的形狀。 上述之接觸器28’可由鎳、鎳錫、或鎳銀之類的鎳合 金、姥等彈性佳或高勤性的導電性金屬材料所製作。、 係切膠之可彈性變形之彈性構件所形成之 la]开〉截面的棒狀形壯 办狀且,係與矩形之邊及凹處刊之组呈 一對一對應關係。各壓針部3Q,係在相對應 相對應之凹處36的長邊方向延伸。 _ 6内朝 β f Ρ 3〇的兩端部’如圖4所示,徑長較壓針部30 的中間區域A /1、,rV、4Μ 圪為小,成為破緊緊嵌合在相對應之凹處% =⑽的«。藉此,可防止各壓針部%自殼體^的脫 各:針部30之兩端部之間的中間區域 3:别端側之上邊角部之弧面44的曲率半徑大致相同,又處 接至相對應之接_之接:部的弧面44相接觸,且抵 ,又接觸窃群之接觸器28的凹處58。 是與開π 4〇相似之矩形,且係 口 4。之内。”板34具有可供置入被檢查體在: 用以將其電極16抵接於接觸器則前端部52。 :68具有較被檢查體12稍大且與被檢查體 體相似之矩形的平面形狀,並且係朝上下開放。形成: 口 68之内向面的上半部,為了可供引導被檢查體12,= 18 200924314 中心側且愈往下方侧愈小的傾斜 為由引導板34之外側面向 面。 連接裝置10係以下述之方式來組裝。 首先’將各壓針部3G配置在凹處36後,各接觸 之接觸^ 28,係以如下之狀態配置在殼體26:讓前端部52 及主部5 0自對摩之pj] _ 。 曰耵愿之凹處36,通過對應之狹缝38,並 前端部52由開口 4G突出且傾斜部60之傾斜面接觸^
側向内面42之傾斜面仏。藉此,各接觸器28,在 部54係藉壓針部3〇而被保持於殼體%,且係藉由脫落防 止邰42b與凸咅p 62而防止其自殼體26脫落。 接者’引導板34配置在開口 4〇之第2凹處區域儀。 引導板34,係以貫通其厚度方向而螺合於殼體%的螺絲孔 70(參照圖3)的複數個螺絲構件72,以可供㈣之方式而固 定在殼體26。 連接裝置10係藉上述方式而以可供分解之方式而予組 裝。欲將已組裝好之連接裝i 1〇分料,乃進行上述之反 向作業。 在被安裝於連接裝置1G之狀態下,各接觸器28之臂 部,如圖5⑷所示’係從凹處%内朝斜上方及前方成弧狀 的延伸至狹縫38内,使前端部52朝開口 4〇突出,使前端 部52之前端面66位在殼體26的開口 4〇内及引導板“之 開口 68内。 然而,因被檢查體12置入於引導板34的開口 68内, 所以各接觸器28亦可具有前端部52不會位於開口 68内之 19 200924314 形狀。 、,且裝之連接裝置iG,係藉由貫通殼體%且螺 板2 0之複數個螺轉错A 7 / ’、口主巷 是数個螺絲構件74,而以可分離之 板20中具有導電性部24的面。 皮,,且裝至基 如上述’在連接裝置1〇被組裝入基板 接觸器28係於外面56的一邱八蕤 也 .刀藉由廢針部30而接觸於基 板2〇之導電性部24,並維持在該狀態。藉此,可確實防止 接觸$ 28由殼體26脫落,並確實地使接觸器2 部24電氣連接。 导€ I•生 如上述’當麼針部30之兩端部乃是成為被緊緊敌合於 凹處36之兩端部的狀態,且壓針部%之中央區域抵接於 接觸器28的凹處58時,接觸器28相對於殼體%,其位置 及姿態係相當穩定,可確實防止接觸器28由殼體%脫落。 檢查時,被檢查體由上方進入引導板34的開口 6卜 此時,若是被檢查體12的位置偏離連接裝置1〇,則被檢查 體12會與形成開口 68之向内面之傾斜的上半部相抵接, 藉由該傾斜面而被導向開口 68的中央。藉此,被檢查體Η 係在電極1 6抵接於接觸器28之前端面66的狀態下,被收 置在連接裝置1 0。 若配置在連接裝置10之被檢查體12受到未圖示之抵 壓體的下壓,各接觸器28將因過載〇D而使外面56之一部 分受導電性部24抵壓,並在該狀態下,造成壓針部3 〇由 後方側往前方側擠壓而使其發生壓縮變形,並由圖5(a)實 線所示之角度成為虛線所示之角度(亦即接觸器2 8之後端 20 200924314 朝上方位移之狀態)’繞著壓針部3〇而有角度的旋轉 精,’接觸h 28與導電性部24的接觸位置,往 立移既定之距離。此時,藉由壓針部%的反 : 觸器28沿其外面56後 用力,將接 , 交疋的力罝作用在接觸器28。 然而,由於後方側向内面 方愈位於前方側之狀態下對於水 =及=係在愈往上 下方傾斜,因此,接觸器28抵^面傾及垂直面此兩者朝斜 -强至傾斜面42a,繼而沉工 /
L 料係相對傾斜面42a而朝上方位移,藉此f面 因壓針部;30之反作用力而德 止弧面04 道带w 而後退。因此,接觸器28相對於 ¥電性部24之滑行可獲減缓 、 心磨耗有明顯的減緩 因而導電性部24及接觸器 對後二^⑽之作用時’接觸器28雖然會因為接觸器Μ 位貝、内面42之傾斜部仏之接觸位置的滑動,而有 位私情开》,然而,由於久垃 各接觸器28之後端之下方邊角部係 詈’、’、“64’因此,接觸器28對於傾斜面42a之接觸位 2相對於後方侧内向面42之傾斜面仏而平順地滑行, 错此而能使接觸器28確實地轉動。 然而,由於各接觸器28之後端面直接與凹處36之内 "*面42的傾斜面42a接觸,因此,各接觸器28係以弧 64作為支點而位移成為圖5(A)之虛線所示狀態使壓針 邛30發生彈性變形。 ▲匕各接觸器28的前端部52,如圖5(A)所示,前端 相對於電極16而往前方大幅地位移U,且,接觸器 28對於導電性部24的接觸位置係往前端部52之侧變化, 21 200924314 產二對:子在於電極16表面之部分氧化膜的削除磨捧 作用(或到除作用)。 k 承上述,被檢查體12因受加_ 二導電…抵壓,於已被組裝在 或於被檢查體12已無法再受加壓體下壓之狀態 下,為了使各接觸器28並不會 " 带 1 u堙針邛30而被抵壓於導 '4’亦可在接觸11 28與導電性部24之間存有間隙。
傾斜部6G相對於垂直面之角度值可設定為··無論前端 如何的位移’接觸器以之後端的—部分(特別是下邊 角之狐面64)能怪常與傾斜φ —接觸,且不會產生導電性 ...”接觸器28之接點發生變化所致之接觸器28相對於 導電性部24之滑動。 、 接觸器28之傾斜部6〇之相對於垂直面的角度能與 傾斜面42a相對於垂直面之角度相同,亦可較其為大。: 即’傾斜部60之相對於垂直面的角度,只要大於傾斜面“a 相對於垂直面之角度即可。χ ’亦可將對應之位置形成為 弧狀的凹面,用以取代形成於接觸器28後端之具有向下傾 斜之傾斜面之傾斜部60。 連接裝置ίο中,由於各接觸器28之前端部52係由狭 縫38朝上方大幅突出,因此’在被檢查體^的上方特 別疋被檢查體12與接觸器28之主部50之間,形成有大的 王間藉此,各接觸器28之前端面66受被檢查體12之電 極16抵壓時所產生之殘屑,會由前端面%落下,可減少 堆積在前端面66及其附近的情形。其結果,可降低在接觸 22 200924314 益28與電極16之間的接觸電阻,而進行正確的通電試驗。 又’各接觸器28之前端面66若具有較接觸器28之厚 度尺寸為小之曲率半徑,則殘屑能由前端面66確實落下, 可確實減少殘屑在前端面66及其附近的累積,可更確實地 降低在接觸器28與電極丨6之間的接觸電阻,而可進行更 為正確的通電試驗。 冉者’各接觸器28之前端部 一 Μ 仍* 八"、π naj 器28之被檢查體12呈大致垂直之延伸狀, 確實地由前端面66落下,可更確實地減少殘二面更二 及其附近的累積,可更為確實地降低在接觸器28與電極Μ 之間的接觸電阻’而能更為正確地進行通電試驗。 經重複上述之電氣試驗後,接觸器28之前端面M,由 :其與電極16之間的磨擦作用,而有如圖5⑻所示的磨耗 =電!而,當接:器28發生過載作用時,前端面66相 、產16而在舸方位移之量,只是微幅地減少成距離 L2。圖5(A)及(B)所示者 成距離 丄一人 田虚線表不出將接觸器98 由貫線所示狀態旋轉角度14。時的狀態。 28 圖7係表示當接觸器28發生過載作 Μ之前端面66、66a、及66b相針^乍用時’各種接觸器 L , £a . « fh 、;電極而在前方的位移量
La及Lb的測定實驗結果。在任_ 置 器發生過載作用,使接觸器由 :’句疋使接觸 旋轉而成虛線所示狀態。 1所不狀恶經14。之角度 任-接觸器28之形狀等,除前端 述之接觸器相同。呈有前端 白一先則陳 ▲…之前端部以及具有前端面 23 200924314 66a之前端部’皆具有相同形狀及相同尺寸τ、η、W、R(參 照圖6)。 < 具有前端面66之前端部,係相對於被檢查體而垂直地 大幅延伸。具有前端面66之前端部的尺+T、H、w、及r, 分別為 0.15mm、〇.16mm、〇.〇5mm、及 〇 〇25mm。 具有前端面66a之前端部,係朝著前方側大幅地延伸於 斜上方。具有前端面66a之前端部的尺寸T、H、w、及r, 为別為 0.15mm、〇.16mm、〇.〇5mni 及 〇 Q25mm。 具有前端面66b之前端部,係相對於被檢查體而垂直 地延伸,1具有#前端# 52之厚度尺彳丁大致相同的曲率 半徑R及寬度尺寸W,然而其伸長量、其他尺寸及形狀則 如圖7所示’與具有前端面66及66a的前端部之其等並不 相同。具有前端面66b之前端部的尺寸t、h、r、及w, 分別為 0.15mm、0.078mm、〇.lmm、及 〇 〇5酿。 圖7中,由一點鏈線所示之曲線8〇、8〇a、8〇b,係分 別表不前端面66、66a、66b之頂點的移動執跡。 由圖7的實驗結果可知,前端面之位移量卜^及u 中,具有前端面66之前端部之L=〇 093mm成内1 a ^ 為最大,繼而是 八有則端面66a之前端部之La=〇 08mm工β丄 夕乂山 .Smm ’而具有前端部66b 之别立而部之Lb=〇.〇58mm為最小。 ^所示,對於接觸器發生過載作㈣,其他各種接 =之=面-,、及-相對於電極而往前方的 位移置Lc、Ld、及^之測定實 #接鎚。。枚L 任任一情形,均是 使接觸盗發生過载作用吏接 ’盗由實線所示狀態經14。 24 200924314 之角度旋轉而成虛線所示狀態。 任一接觸器28之飛抑楚 . ._ . 形狀荨,除了前端部以外,並餘皆盥 先别陳述的接觸器相同。又 八餘白與 T ^ m U ^ φ 任一接觸器28之前端部,除 及w。 ^不问之外,具有相同之尺寸T、R、 /、有刖%面66c之前端部,係相對被檢查體 幅延伸。具有前端面 I直地大 k之刖知部的尺寸T、H、W、方R, 为別為 0.1 5mm、〇 2mm η ι mm、O-lmm 及 0.5mm。 具有別i*而面 6 6 d夕系· *山_4rr , . s ,則,係面向前方側而大幅的延 ;’、、 。八有前端面66d之前端部的尺寸T、H、w、 及 R ’ 分:為 0.15軸、〇.167mm、〇 lmm、及 〇 5職。 立具有前端面66e之前端部,係與具有前端面心之前端 邛相同地相對被檢杳+ ^ ί被知查體而垂直地大幅延伸。具有前端面— 之刖端部的尺寸T、H、W、及R,分別A 〇 κ 刀別為 〇.15mm、〇.〇78mm、 U-lmm、及 〇.5mm。 、在圖8中由一點鏈線所示的曲線8〇c、8別、及肋〇係 分別表示前端面66e、66d、及66e之頂點的移動軌跡。’、 由圖8之實驗結果可知,前端面之位移量[ο、[a、及 =中J具有前端® 66c之前端部之Lc=〇 〇86mm為最大, 繼而是具有前端面66d之前端部的Ld=〇 〇6_,而具有前 端面66e之前端部之L = 0.058mm為最小。 ”則 根據以上的兩個實驗可知,前端面的位移量愈大,前 端面因-次位移的殘屑量雖然愈多,然'而附著在;端面: 其附近之殘屑仍易於由前端面及其附近落. 谷卜’以及,在前 25 200924314 W 52’特別是前端面66侧之處之寬度尺寸(狹縫 邊方向的尺寸)愈小,殘屑較易由前端面66落下 二 端面66之曲率半徑愈小,殘屑亦較易由前端面66落下’刖 特別是’若前端面52相對於被檢查體12而垂 出’則上述之效果愈是明顯。 然而,在本發明中,只要前她邡 /、要别鈿邠52旎以較接觸器28 :厚度尺寸τ為大的尺寸由狹縫38朝上方突出且具有朝 I,38之長邊方向延伸之弧狀的前端面66,則前端部” 亦能相對被檢查體12而斜向延伸。在此情形,前端部52 相對於被檢錢12之傾斜角度’由圖7及圖8之例可。知, 以4 5度以下較佳。 連接裝置1 0可發揮以下的效果。 由於接觸器28被穩定地維持著,故儘管壓針部3〇的 構造單純,仍能確實地防止接觸器28彼此間的短路,故連 接裝置10的製作容易。
被檢查體12被自然而正確的配置在連接|置1 〇,被檢 查體12之電極16可確實地接觸於接觸器28之前端部52。 接觸器28造成壓針部30的彈性變形,從而可使既定 之針壓作用於導電性部24與接觸器28之間,而有效地對 電極16發生磨擦效果。 本發明並不侷限於上述實施例,在不脫離申請專利範 圍之要旨的情況下,可進行各種變更。 【圖式簡單說明】 26 200924314 圖1係本發明之電氣連接裝置之 κ ~實施例之俯視圖。 圖2係圖1中沿2-2線而取得之 ®(ι面圖。 圖3係將圖1所示之連接裝置之2丨,耸L ^^ 罝之弓丨導板卸下後狀態之 俯視圖。 圖4係圖1所示之連接裝置 夏<接觸益附近之擴大底面 團。
圖5係圖1中沿5 - 5線所取得之 觸器有過載作用之狀態及沒有該作用 接觸器之前端未有磨耗之狀態的圖, 有磨耗之狀態的圖。 擴大截面圖,表示使接 之狀態的圖,(A)表示 (B)表示接觸器之前端
圖,係在圖!所示電氣連接裝置所用之接觸器之位置 、 的圖’(A)係前視圖’(B)係俯視圖。 檢杳示具有各種前端部之接觸器其前端面相對於被 —體电極之位移量實驗結果的圖。 相對:、:纟不另—例中具有各種前端部之接觸器其前端面 子於破檢查體電極之位移量實驗結果的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電氣連接裝置 被檢查體 14 本體 16 20 電極 基板 板材 27 22 200924314 24 26 28 30 34 36 38 40 42 42a 42b 44 46 50 52 54 56 58 60 62 64 66 導電性部 殼體 接觸器 壓針部 引導板 凹處 狹縫 殼體之開口 後方側向内面 傾斜面 落下防止部 凹處之弧面 殼體之板狀部 接觸器之主部 接觸器之前端部 接觸器之後端部 接觸器之外面 接觸器之凹處 接觸器後端之傾斜部 接觸器後端之凸部 接觸器之弧面 接觸器之前端面 引導板之凹處 28 68

Claims (1)

  1. 200924314 十、申請專利範圓: 1·-種接觸器,係用以將形成於基板之 查之被,查體的電極做電氣連接之板狀物;其具::、待檢 ^具有呈彎曲而面向該導電性部之外面; J而σ卩係接續於該主部之前端側、從該主部之前端 側朝上方或斜上方延伸者;以及 心 後端。卩,係接續於該主部之後端側; «亥則端部,係從該前端側以較該接觸器之厚度尺寸為 式大帖延伸,又,具有朝前後方向或斜前後方向延 之弧狀的前端面,以承接該被檢查體。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接觸器,其中該前端面,具 有較該接觸器之厚度尺寸為小之曲率半徑。 3’如申睛專利範圍第2項之接觸器,其中該前端部,且 有相對於被該接觸器所承接之被檢查體呈垂直或傾斜地^ 伸的前端區域。 4_如申凊專利範圍第3項之接觸器,其中該前端區域具 有下述任一形狀:在該前後方向或該斜前後方向之寬度尺 寸呆持大纟《數值之形狀、或是愈往該前端面之側則愈 小之形狀。 〜 5. 如申凊專利範圍第3項之接觸器,其中該前端區域具 有下述心狀’在該刚後方向或該斜前後方向之寬度尺寸較 該接觸器之厚度尺寸為小且保持大致—定數值。 6. 種電氣連接裝置,係安裝於基板,用以將形成於該 & 部與被檢查體的電極做電氣連接者;其具備: 29 200924314 殼體,其具有·在水平面内朝左右方向延伸且朝下方 開放之溝狀的凹處’以及在該左右方向取間隔地於該水平 面内朝前後方向延伸的複數個狹縫,該複數個狹縫各自在 後端部側與該凹處連通且$ /丨、 疋m立至少朝上方及下方開放;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 ς τΕ .. = 至5項中任一項之複數個接觸 為' ’各接觸|§之外面传面6^ α 回你甶向该導電性部,該主部被置入於 »亥凹處及4狹縫,遠前端部係以受該電極相對性抵壓之方 式由該狹縫朝上方突出’該後端部係位在該凹處;以及 壓針部,係配置在該凹處,以使該接觸器之該外面之 -部分接觸於料電性部的方式抵接於該接觸器外面位於 反向側的位置。 7.如申請專利範圍“項之電氣連接裝置,其中 δ亥凹處,至少具有後方侧向内面,該後方側向内面則 具有在愈往上方愈位於前方之狀態下傾斜於水平面及垂直 面此兩者之傾斜面;
    各接觸益之後端部’具有在面向該後方側向内面之至 少一部分與該傾斜面抵接的後端。 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電氣連接裝置,其中各接觸 器之該後端,具有與該後方側向内面之該傾斜面互成對向 之傾斜面’此傾斜面係在愈往上方愈位於前方之狀態下傾 斜於該水平面及垂直面此兩者。 方側 面與 9_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電氣連接裝置其中,該後 向内面之漏斜面與各接觸^之該傾斜面係在該前端 該電極並未抵壓之狀態下彼此抵接;各接觸器之該後 30 200924314 端下方之邊角部,係彎曲成弧狀。 1 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雷 電虱連接裝置,其中該凹 處之5亥後方側向内面,進一步地在 豕後方側向内面之該傾 斜面的上方具有脫落防止部,用 u ^ , 興各接觸1§之該後端部 ,、同防止該接觸器由該凹處脫落。 ” 1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電氣連接裝置,其中該脫 /σ防止邛’ I有從該脫落防止部t該傾斜面之上端呈愈往
    上方愈朝後方退去的抵合面,各接觸器之該後端,在各該 ,之該傾斜面之上部具有可與該抵合面抵合之朝後方 突出的凸部。 ^ I2.一種電氣連接裝置,係安裝於基板,用以將形成於 絲板之導電性部與被檢查體的電極做電氣連接者;其具 備: ’、、 成體,其具有:在水平面内朝左右方向延伸且朝下方 開放之溝狀的凹處,以及在該左右方向取間隔地將該水平 面内朝前後方向延伸的複數個狹縫,該複數個狹縫各自在 後端部側與該凹處連通且至少朝上方及下方開放; 複數個接觸器,係分別配置於該殼體用以將該導電性 邛與忒電極以電氣連接之板狀物,各接觸器具備有: 主部,具有呈彎曲而面向該導電性部之外面並被置入 於該凹處及該狹縫; 月ίι端部’係接續於該主部之前端側、以受該電極相對 ! 生抵塵之方式由該狹縫朝上方或斜上方突出者,. 後端部’係接續於該主部之後端側且位在該凹處;以 31 I 200924314 及 壓針部,係配置在該凹處,以使該接觸器之該 一部分接觸於該導電性部的方式抵接於該接觸器外 反侧的部位; 各接觸器之該前端部,係從該狹縫以較該接觸 度尺寸為大之方式朝上方突出,且具有朝該前後方 前後方向延伸之弧狀的前端面。 f .. .. 十一、圓式: 如次頁 外面之 面的相 器之厚 向或斜 32
TW097136420A 2007-10-23 2008-09-23 Contact and electrical connecting apparatus using it TW200924314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75074A JP5113481B2 (ja) 2007-10-23 2007-10-23 接触子及びこれを用いる電気的接続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24314A true TW200924314A (en) 2009-06-01
TWI376841B TWI376841B (zh) 2012-11-11

Family

ID=404904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7136420A TW200924314A (en) 2007-10-23 2008-09-23 Contact and electrical connecting apparatus using it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753693B2 (zh)
JP (1) JP5113481B2 (zh)
KR (1) KR101001642B1 (zh)
CN (1) CN101419244B (zh)
DE (1) DE102008052360B4 (zh)
TW (1) TW200924314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06579B2 (ja) * 2011-04-08 2016-04-2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端子モジュールおよび記録装置
WO2014073368A1 (ja) 2012-11-07 2014-05-15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接続端子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導通検査器具
TWI657362B (zh) 2015-03-23 2019-04-21 群創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裝置
US9343830B1 (en) * 2015-06-08 2016-05-17 Xcerra Corporation Integrated circuit chip tester with embedded micro link
KR102111942B1 (ko) * 2016-06-28 2020-05-18 가부시키가이샤 니혼 마이크로닉스 전기적 접속장치 및 접촉자
WO2020022085A1 (ja) * 2018-07-27 2020-01-30 日置電機株式会社 測定装置
CN111060802A (zh) * 2019-11-28 2020-04-24 苏州韬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大电流测试以及高频测试的金属接触器
WO2021207153A1 (en) * 2020-04-07 2021-10-14 Smiths Interconnect Americas, Inc. Test socket for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s
CN115877170A (zh) * 2021-09-27 2023-03-31 史密斯互连美洲公司 具有擦拭触件的测试插座的系统和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302022U (en) * 1996-09-20 1997-04-01 Tian-Yi Chen Conducting interface apparatus for testing jig of integrated circuit
US5888075A (en) * 1997-02-10 1999-03-30 Kabushiki Kaisha Nihon Micronics Auxiliary apparatus for testing device
JP2001035578A (ja) * 1999-05-14 2001-02-0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電子回路装置のテスト用ソケッ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3123874A (ja) 2001-10-16 2003-04-25 Micronics Japan Co Ltd 接触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電気的接続装置
JP4388932B2 (ja) * 2004-01-13 2009-12-24 株式会社日本マイクロニクス 電気的接続装置
JP4592292B2 (ja) * 2004-01-16 2010-12-01 株式会社日本マイクロニクス 電気的接続装置
JP4395165B2 (ja) * 2004-06-03 2010-01-06 株式会社日本マイクロニクス 接触子及び電気的接続装置
US7625219B2 (en) * 2005-04-21 2009-12-01 Kabushiki Kaisha Nihon Micronics Electrical connecting apparatus
TWM302022U (en) 2006-05-29 2006-12-01 Tangerine System Co Ltd Transmitting interface apparatus of integrated circuit test fixtur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376841B (zh) 2012-11-11
JP5113481B2 (ja) 2013-01-09
US20090104795A1 (en) 2009-04-23
DE102008052360A1 (de) 2009-04-30
CN101419244B (zh) 2012-10-10
KR20090041315A (ko) 2009-04-28
DE102008052360A8 (de) 2009-08-13
DE102008052360B4 (de) 2019-07-11
JP2009103563A (ja) 2009-05-14
US7753693B2 (en) 2010-07-13
KR101001642B1 (ko) 2010-12-17
CN101419244A (zh) 2009-04-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0924314A (en) Contact and electrical connecting apparatus using it
US8441275B1 (en) Electronic device test fixture
US7488197B2 (en) Connector, a connector assembly and an assembling method therefor
JP2006059656A (ja) コネクタ及びこのコネクタを備えた携帯端末
JP2003346957A (ja) 端子金具
JP2008089555A (ja) 電気的接続装置
JP5134805B2 (ja) 電気的接続装置
EP1760835A3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provided with coiled spring contact
JP2008151684A (ja) 電気的接続装置およびその使用方法
CN104701657B (zh) 连接器
US9435854B2 (en) Electrical contactor and contact method for the same
JP2012018869A (ja) 電気コンタクト
JP4816402B2 (ja) コネクタ及び検知端子
TWM350087U (en) Micro-switch
US8764496B2 (en) Airbag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improved contact reliability
KR101397442B1 (ko) 커넥터 및 이를 구비한 휴대단말
US10819054B2 (en) Electrical terminal of a thermocouple
JP3044476B2 (ja) ソケット
JP4019389B2 (ja) Icソケットのコンタクトピン、コンタクトピンユニット及びicソケット
CN115039289A (zh) 阳端子零件及端子结构
JP4044270B2 (ja) ソケット
US6547837B2 (en) IC socket
JP2001518214A (ja) スプリングブラシコンタクトを有するカードリーダーコネクタ、および、その種のコネクタを含むリーダー
KR20230118263A (ko) 고전류 핀 및 그 제조방법
US20070093114A1 (en) Resilient latching de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