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909053A - Novel water-stable compounds, catalysts and catalysed reactions - Google Patents

Novel water-stable compounds, catalysts and catalysed reaction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909053A
TW200909053A TW097122578A TW97122578A TW200909053A TW 200909053 A TW200909053 A TW 200909053A TW 097122578 A TW097122578 A TW 097122578A TW 97122578 A TW97122578 A TW 97122578A TW 200909053 A TW200909053 A TW 20090905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eaction
alkyl
group
aryl
met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71225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Arran Alexander Dickon Tulloch
Alan Cooper
Robert Hume Duncan
Original Assignee
Johnson Matthey P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GB071173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GB0711733D0/en
Priority claimed from GB072316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GB0723162D0/en
Priority claimed from GB080025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GB0800257D0/en
Application filed by Johnson Matthey Plc filed Critical Johnson Matthey Plc
Publication of TW2009090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09053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31/00Catalysts comprising hydrides, coordination complexes or organic compounds
    • B01J31/16Catalysts comprising hydrides, coordination complexes or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coordination complexes
    • B01J31/22Organic complexes
    • B01J31/2204Organic complexes the ligands containing oxygen or sulfur as complexing atoms
    • B01J31/2208Oxygen, e.g. acetylacetonates
    • B01J31/2226Anionic ligands, i.e. the overall ligand carries at least one formal negative charge
    • B01J31/2243At least one oxygen and one nitrogen atom present as complexing atoms in an at least bidentate or bridging ligan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31/00Catalysts comprising hydrides, coordination complexes or organic compounds
    • B01J31/16Catalysts comprising hydrides, coordination complexes or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coordination complexes
    • B01J31/22Organic complexes
    • B01J31/2204Organic complexes the ligands containing oxygen or sulfur as complexing atoms
    • B01J31/2208Oxygen, e.g. acetylacetonates
    • B01J31/2226Anionic ligands, i.e. the overall ligand carries at least one formal negative charge
    • B01J31/2247At least one oxygen and one phosphorous atom present as complexing atoms in an at least bidentate or bridging ligan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231/00Catalytic reactions performed with catalysts classified in B01J31/00
    • B01J2231/30Addition reactions at carbon centres, i.e. to either C-C or C-X multiple bonds
    • B01J2231/34Other additions, e.g. Monsanto-type carbonylations, addition to 1,2-C=X or 1,2-C-X triplebonds, additions to 1,4-C=C-C=X or 1,4-C=-C-X triple bonds with X, e.g. O, S, NH/N
    • B01J2231/3411,2-additions, e.g. aldol or Knoevenagel condensations
    • B01J2231/342Aldol type reactions, i.e. nucleophilic addition of C-H acidic compounds, their R3Si- or metal complex analogues, to aldehydes or keto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231/00Catalytic reactions performed with catalysts classified in B01J31/00
    • B01J2231/40Substitution reactions at carbon centres, e.g. C-C or C-X, i.e. carbon-hetero atom, cross-coupling, C-H activation or ring-opening reactions
    • B01J2231/42Catalytic cross-coupling, i.e. connection of previously not connected C-atoms or C- and X-atoms without rearrang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231/00Catalytic reactions performed with catalysts classified in B01J31/00
    • B01J2231/70Oxidation reactions, e.g. epoxidation, (di)hydroxylation, dehydrogenation and analogu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531/00Additional information regarding catalytic systems classified in B01J31/00
    • B01J2531/30Complexes comprising metals of Group III (IIIA or IIIB) as the central metal
    • B01J2531/31Aluminiu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531/00Additional information regarding catalytic systems classified in B01J31/00
    • B01J2531/40Complexes comprising metals of Group IV (IVA or IVB) as the central metal
    • B01J2531/46Titaniu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531/00Additional information regarding catalytic systems classified in B01J31/00
    • B01J2531/40Complexes comprising metals of Group IV (IVA or IVB) as the central metal
    • B01J2531/48Zirconiu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531/00Additional information regarding catalytic systems classified in B01J31/00
    • B01J2531/80Complexes comprising metals of Group VIII as the central metal
    • B01J2531/84Metals of the iron group
    • B01J2531/842Ir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531/00Additional information regarding catalytic systems classified in B01J31/00
    • B01J2531/90Catalytic 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solvent or solvent system used
    • B01J2531/96Water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 Catalysts (AREA)
  • Low-Molecular Organic Synthesis Reactions Using Catalysts (AREA)

Description

200909053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金屬-有機化合物,尤其係具有新配體组 合物之金屬整合化合物,其與水接觸具安定性並具有路易 士酸性質。該等化合物用於—系列路易士酸觸媒有機反 ' 應,尤其係其中可存在水之此等反應。 . 【先前技術】 藉由使金屬化合物與具有經基之有機化合物反應所形成 Γ5 <金屬-有機化合物已為業界所熟知。尤其係金屬醇鹽及卜 二酮酸鹽(例如四異丙醇鈦及乙醯丙酮鈦)多年來已為業界 戶斤熟知並已用於工業應用中。鈦化合物與㈣胺之反應亦 已用於提供安定性螯合物。舉例而言,英國專利第gb_a_ 2207426號W述作為觸變劑在鈦螯合物之水性乳膠漆中之 用途’該鈦螯合物係鈦原酸酯、二醇或二醇鱗、燒醇胺與 «-經基叛酸(其係經基單緩酸或經基二幾酸)之反應產物。 vw 等人(Y· Kim 及 j· G. Verkade,〇训撕祕cs 〇 (2〇〇2),21,2395·2399)闡述雜氛欽三環(titanatrane),其 係藉由使鈦酸四(異丙基)醋與2,6•二·㈣基苯盼與或者参 (2-羥基-3,5-二曱基节基)胺或者三乙醇胺或者具有2_羥基_ 3,5·二甲基f基·及經乙基·取代基之組合之三級胺反應形 成。Tshuva 等人(Dalton Trans_,(2〇〇6) 4169 4172)已研究 欽之經胺錯合物,尤其係研究彼等作為活性欽化合物之水 解安定形式之可能性。其發現所形成之錯合物在pH=5之水 中相對安定但在較高pH下數小時内便分解。歐洲專利第 131996.doc 200909053 EP-A-o遍η號闡述藉由以下所形成之鈦化合物:使四炫 醇鈦與二㈣胺幻:1之莫耳比反應,接著使所得產物受 控水解。將該等化合物闌述為在水中安定且作為醋化反應 之觸媒具活性。 路易士酸係用於許多有機反應中之 缺點係其通常對水具高反應性且因此很難在:在= 中使用。Kobayashi 等人(J. Am· Chem s〇c (1998) 12〇,
8287-8288)M述為稀土金屬三氟甲續酸鹽之新穎水安定性 路易 士酸且Kobayashi 及M_be(Pure Appl. Chem,第 72 卷,第 7期,1373-1380 (2000))及美國專利第 us_a_6525227 號論述彼等作為”綠色”料士酸觸制於有機合成反應之 用途。然巾,業内需要水中安^且用作經濟且無氟路易士 酸觸媒之替代化合物。 歐洲專利第EP-A-0278684號闡述水溶性锆螯合物,其係 藉由四烷醇鍅與作為交聯劑之N_(2_羥乙基)_N_(2_羥丙基> N’,N’-雙-(2_經丙基)乙二胺於水力壓裂流體中反應形成。 美國專利第28241 15號闡述為鈦或鍅及胺基醇之酯之有機 金屬化合物(其包括"Quadr〇r,(N,N,N,,N,_四(2_羥丙基)乙二 胺))及彼等作為分散劑、油漆添加劑、棉花及其他纖維之 處理劑及在化妝品應用中之用途。美國專利第3294689號 闡述N,N,N’,N,-四(2-羥乙基)乙二胺及類似多羥基胺作為
Fe、Mn、Cu、以及犯離子多價螯合劑之組份之用途。先 前技術參考文獻均未闡述本文所述金屬_有機化合物作為 觸媒之用途。 131996.doc 200909053 【發明内容】 本發明之目標係提供新賴金屬-有機化合物。本發明之 另一目標係提供可用於觸媒之水解安定性金屬錯合物且提 供實施路易士酸-觸媒反應之方法。 根據本發明,吾人提供包含具有下式之金屬-有機化合 物之觸媒: M(HO(CR R )z)a(〇(CR1R2)z)bY.(CR3R4^_Y^CRlR2^〇^ ((CRVhOHVnl^OH (式 I) ' 〇 其中: Μ係金屬原子 Υ選自Ρ及Ν,但極佳係ν ; 各R1、R2、R3及Μ皆獨立地選自Η、烧基、芳基、經取代 烷基或經取代芳基, r5係m經㈣官能化之烧基、聚氧基絲基團、 R6◦或R7C00,其中R6及R7可各自代表H、縣、芳基或 烧基-芳基; 〇 d及a各自為0或1, b及c各自為1或2, b+c=M之化合價, a+b+c+d=4 , 各z獨立地為1、2、3或4 ; X代表Y原子間之最小C原子數且為2或3,且η為〇至4範圍 内之數。 【實施方式】 131996.doc 200909053 式i之金屬-有機化合物具有路易士酸性質且由於其於水 及極性醇中之安定性可用作路易士酸觸媒。因此,本發明 之重要態樣係發現在具有式〗所示通式之金屬_有機化合物 作為化學反應觸媒之用途,該反應包括但不限於在碳與 碳、奴與氧、碳與氮、氧與氮、氧與硫及/或氮與氮原子 間形成一或多個單鍵或多重鍵並用於有機合成中之反應。 • 此等反應包括醛醇反應、邁克爾加成(Michael addition)、 曼尼西反應(Mannich reaction)、酯化、醚形成、氧化、氧 〇 化偶合、肽合成、醯胺合&、克萊森反應(claisen reaction)及縮合反應(例如聚合反應)。 根據本發明之另一態樣,吾人提供包含下列之組合物: 0.01-70重量%之式〗之路易士酸觸媒及〇199%重量%之 水、或醇或其混合物,其餘包含一種或一種以上有機化合 物0 組合物可採取路易士酸觸媒反應之原料、觸媒、反應混 U 合物或產物形式。金屬-有機化合物可溶於水或醇或其混 」 合物中。亦存在其他溶劑。路易士酸觸媒可溶於任一適宜 溶劑中。 • 在本發明之又一態樣中,吾人提供實施觸媒反應之方 法,其包含在含具有式I通式之金屬-有機化合物之觸媒存 在下實施反應。 在本發明之再―態樣中’吾人提供實施路易士酸觸媒有 機反應之方法,其中本發明之組合物係以原料、觸媒、反 應混合物或產物形式存在。 131996.doc 10 200909053 金屬M係選自任何能形成共價金屬—氧鍵之金屬。較佳金 屬包括鈦、錯、铪及鐵(III)。尤佳金屬包括鈦及錯,尤其 係鈦。 Υ代表氮或磷,但最佳係氮原子。γ原子能與金屬形成 配位鍵以使錯合物安定。不期望受理論限制,據信, 電子結構尤其易受錯合物中此等鍵形成之影響。 各R1及R2可與R1及/或R2彼此相同或不同。此亦意指在 式I之(HCKCI^Rbzh-部分中’兩個(CRiR2)z基團中每一個 L) 可相同或不同。R1及R2可選自Η、烷基、芳基、經取代烷 基或經取代芳基。當R1及/或R2係烷基或經取代烷基時, 該烧基較佳包含1至12個、更佳丨至8個碳原子且可為直鏈 或具支鏈。當R1及/或R2係芳基或經取代芳基時,則其較 佳係苯基、或經取代苯基。基團^CR^R2)^可形成更大結 構(例如芳基或環烧基環)之一部分,且在該等情況下汉〗及 R2可彼此連接或當z>i時連接至另一 CRlR2基團。任何 CWR2基團可形成聚合結構(例如乙烯基聚合物)之一部分 或形成連接至聚合分子之側基的一部分。在較佳實施例 中,R1及R2中每一個皆係氫原子、甲基或乙基。 R及R4彼此可相同或不同。彼等可選自Η、烷基、芳 基、經取代烷基或經取代芳基且其可選自針對…及γ所述 之相J基團。R3及R4可與及/s'r2相同或不同。 (CR3R4)X-係兩個Y原子間之橋連基。乂代表兩個γ原子間之 C原子數且其較佳為2或3,以便當Y原子各自形成配位鍵 時,金屬、丫原子及橋連基似3r4)x__起形成^或卜員 131996.doc 200909053 環。橋連基-(cr3rV可形成更大結構(例如芳基或環烧基 環)之-部分,且在該等情況下,❼以彼此連接或當 ⑺時連接至另-CRV基團。任何⑼以團可形成聚合 結構⑼如乙烯基聚合物)之一部分或形成連接至聚合分子 之側基之-部分。在一個較佳實施例中,妒及尺4中每一個 皆係氫原子或甲基,且更佳係氫原子。 藉由適當選擇〜、…、化合物在一或多個 CWR2或CR3R4碳原子處具對掌性。 f 各z為1、2、3或4且z彼此可相同或不同。議佳至少 且2更佳為2或3。當2為2或3時,金屬、各傳rV)z基團 及Y原子一起形成金屬_有機化合物中之5_或6_員環。 本發明之金屬有機化合物係藉由下式„之螯合化合物與 金屬Μ之化合物反應所形成之螯合物: ⑽(CR丨的z)2Y_(Cr3rVy((cr1r2)2〇h)2 (式⑴ 當金屬Μ之化合價為4時,任—或所有四個經基可鱼金
屬反應以形成金屬氧共價鍵。在該情況下,在式χ中,W C各自為2且^二者均為〇。當Μ之化合價小於4時,並非 所有的經基每-次皆可反應掉且因此在養合物中可能存在 未反應的經基。然而’該等經基可與金屬Μ形成配位鍵且 因此參與螯合物之安定。當Μ係三價金属時,在式工中, a=l、1)==1、c = 2且 d=〇。 車乂佳螯合化合物包含(H〇(CH2)2)2N-(CH2)2-N (、(ch2)2〇h)2’ 即n,n,n,,n,,(2,乙基)乙二胺,其已知 並在本文中稱為THEED。在_個較佳實施例中,金屬有機 131996.doc 12. 200909053 化合物包含N,N,N,,N,-四(2-乙氧基)乙二胺鈦Ti(T〇EED)。 據k此係一種新賴化合物。該化合物對水解極安定並因此 可用作其中存在水之反應的觸媒。第二較佳螯合化合物包 含(H0CH(CH3)CH2)2N-(CH2)2-N(CH2CH(CH3)0H)2,即 N,N,N’,N’-四(2-羥丙基)乙二胺,其已知並在本文中稱為 THPED。自THPED所形成之較佳觸媒係N,N,N,,Ni_ra_(2jf 丙基)乙二胺鈦(其已知並在本文中稱為丁i(T〇PED))。 η值取決於金屬之氧化態及其配位數。當μ係氧化態為4 並據信在所述化合物中為7-配位之金屬(例如鈦)時,n=1。 _ Μ係乳化態為4且配位數為8之金屬(例如锆或給)時,則 η=2。 當η>0時,R5〇H配位於金屬螯合物且係衍生自溶劑、反 應物或其他在混合物中與金屬螯合物一起存在之分子。此 一處於平衡之混合物包括一或多個金屬螯合物分子,其中 R OH以R5〇-存在並共價鍵結至金屬,代替螯合化合物之 一或多個羥基。舉例而言,N,N,N,,N'-四(2-乙氧基)乙二胺 鈦於曱醇中之溶液可包括以下類型之各種物質: (OCH2cH2)2N-(CH2)2-N_CH2CH2OH(CH2CH20)-Ti-〇CH3。 然而’為簡便起見,在本文中吾人將溶劑化或配位分子表 不為。 當R5OH代表水、烷基醇或二醇或多元醇時,R5係氫、 烧基或經羥基官能化之烷基或聚氧基烷基基團。較佳水合 化合物(即其中R5〇H係水)包括Ν,Ν,Ν',Ν'-四(2-乙氧基)乙二 胺金屬水合物及Ν,Ν,Ν',Ν,-四(2_丙氧基)乙二胺金屬水合 131996.doc -13- 200909053 物,其中金屬係選自鈦、鈣、 形式對水解特別安定且並° (111)。化合物之水合 八』長日τ期與水接觸儲存合 顯喪失觸媒活性。當未水合 不s 化合物。因此當化合物盘水存在於广“時,形成水合 p… 存在於反應混合物中時,亦有 可能原位形成。當R5〇H係醇(或多元醇,包括二醇)時= :位於金屬以安定錯合物。當存在水時, :醇安定性錯合物處於平衡β當包含具有 的二 η :之組合物作為觸媒用於活化過氧化氣'有機氯=: 或過氧酸以氧化化學底物時,金 於 > 斗、.々士,、 两巧极1〇物有可能配位 :水或洛劑力子或配位於過氧化物或過氧酸。當r5衍生自 =化物或5氫過氧化物時,❹5似6◦。當❿生自過氧 二J1'RC00’其中r6ar7可各自代表h、烧基、 务基。當錯合物在過氧化物或過氧酸溶液中 :,錯合物之水合(或溶合)形式及錯合物之過氧化 式二者皆有可能存在。 於約2 0 °c下,化人鉍·5Γ # , u (例如,於水中高達Co: 形成達相對較高濃度
Tr"達約7G重量% Ti(T〇EED))之安定性溶 液。水溶液於更低PH下似乎更安定。舉例而言,1〇重量% TKTO削)之水溶液於pH 10下安定但若阳升冑至i 1或更 =則開始形成沈殿。當未水合形式係二聚物(如據信為 土)乙—妝鈦之情形)時,則當存在水 蚪,二聚物與水合物處於平衡狀態。 金屬·有機化合物可藉由將金屬化合物與f合化合物混 合在-起並同時攪拌而製備。反應物可以任何順序添加。 131996.doc 14 200909053 若需要’可加熱或冷卻。兴 + .+例而5 ’當金屬有機化合物包 含藉由在烷醇鈦中添加 加配體化合物所形成之N,N,N,,N,-四 (2-乙氧基)乙二胺鈦丁丨(丁〇1;1;7拄 c ^ ^ 、utliD)時,反應變得相當熱。可 藉由極緩慢地混合組份亦M … y 份或糟由冷部混合物來控制加熱。配 體形成化合物與金屬化人物G座 物反應之副產物可藉由適當方法 自反應混合物中移除,例如蒸 〜邪条糊、何生或其他分離方法, 此取決於產物性質。當金屬_化物或醇鹽係用作起始金屬 化口物時’副產物係(例如)鹵化氫或醇。若須要,副產物 或者可留在最終產物巾。若需要,反應可在適宜溶劑存在 下發生。
金屬化合物能與螯合化合物中所存在之至少—個經基反 應以形成金屬-氧鍵。$宜金屬化合物包括金屬_化物、 金屬醇鹽、金屬_代_醇鹽、金屬羧酸鹽及該等化合物之 混合物。典型的醇鹽具有通SM(〇R)y,其中河係丁丨、△、 Hf或Fe,y係金屬之氧化態(即3或4)’且尺係經取代或未經 取代之%狀或直鏈烷基、烯基、芳基或烷基_芳基或其混 合物。R較佳含有至多8個碳原子且更佳至多6個碳原子。 通常,所有OR基團可相同但可使用衍生自醇混合物之醇 鹽且當錯合物中存在一種以上金屬時可採用醇鹽之混合 物。當金屬係鈦時,較佳鈦化合物包括具有通式Ti(〇R)4 之烧醇欽’其中R係較佳具有1至8個碳原子之烷基且各R 基團可與其他R基團相同或不同。特別適宜之金屬化合物 包括四氣化鈦、四-異丙醇鈦、四-正-丙醇鈦、四_正_丁醇 鈦、四乙醇鈦(鈦酸四乙酯)、正-丙醇鍅、丁醇錯、 131996.doc 15 200909053 铪、氯化鐵_、三甲醇鐵、三乙醇鐵、三·異丙醇鐵、 二-正-丙醇鐵、三第三丁醇鐵及三-第二-丁醇鐵。
C 本#明之化合物可在多種路易士酸觸媒有機反應中用作 觸媒本發明之金屬·有機化合物於水及醇中之安定性使 其可=於有水存在(例如作為溶劑或反應物)之此等反應 中w使用本發明之路易士酸觸媒時,水作為反應溶劑之 可=明顯提供顯著優於使用對水不安定之路易士酸觸媒 之環境優點。此外1在反應期間產生水或醇,或若反應 混合物中(例如藉由使用”濕"溶劑)或在實施此一反應之大 氣壓中可存在痕量水,則本發明之化合物可用作此等反應 中之耐水路易士酸觸媒而無不期望之觸媒水解的風險。將 本發月之化合物用作觸媒亦具有水可用於反應產物混合物 處理中之優點。舉例而言,當反應中之觸媒係本發明之 水-安定性化合物時,其可藉由用水或水溶液洗蘇而自有 機反應混合物中分離出且視情況可重新利用。包含路易士 酸觸媒之組合物中可存在之典型醇係-元醇,尤其係C1_ C8烷基醇,例如甲醇及乙醇;及多元醇,例如乙二醇、二 乙-%及聚乙二醇。舉例而言,在甲醇之存在下欽觸媒 抵抗曱醇鈦之形成,並因此與使用習用鈦觸媒(例如院醇 b ^ lv重要優點。本發明方法中所用觸媒之高路 易士酉文活性及兩水解安定性與觸媒不可燃性組合使該觸媒 為夕種工業反應所高度期望。此外,反應之產物應避免被 標準金屬醇鹽觸媒所釋放之不穩定烷氧基污染。 觸媒反應可包含在碳與碳、碳與氧、碳與氮、氧與氮、 131996.doc 16 200909053 氧與硫及/或氮與氮原子間形成一或多個單鍵或多重鍵並 用於有機δ成中之反應。此等反應包括醛醇反應、邁克爾 加成受尼西反應、醋化、越形成、氧化、狀合成、酿胺 合成、克萊森反應及縮合反應(例如聚合反應)。 本發明用於氧化化學底物之方法包含使化學底物與過氧 化氫、有機氫過氧化物或過氧酸及式】之金屬_有機化合物 於適於實施期望氧化反應之溫度及塵力條件下接觸。此一 方法適用於各種工業製程(例如包括氧化(例如Ν_氧化)之化 學合成)中(例如)以形成經胺、亞硝基化合物、氧偶氮基化 合物及硝_。另一重要工業製程係形成過酸,其係藉由使 過乳化物(尤其係過氧化氫)與酸(尤其係羧酸,例如乙酸) 反應以形成過氧乙酸’其然後可用於氧化或過氧化可氧化 底物(例如不飽和烴’例如烯烴及块煙)以形成環氧化物。 如此形成之環氧化物可經水解或以醇開環以形成二醇。漂 白係重要工業方法’其中使用過氧化氫可提供顯著環境優 點。此等方法包括漂白木毁及紙聚、織物漂白,其包括使 用八有你白作用之清潔劑調配物(例如衣物清潔劑))。該 法可用於處理廢液流(例如城市廢物)及氧化含硫化合物, 例如HJ、有機硫醚及環壯 一 爪化口物(例如噻吩)。舉例而 S ,工業流出物可播用士政 J使用本發明方法處理以使氰化 酸鹽及次氯酸鹽去除喜柯兑石肖 '、f陵及用於移除亞硫酸鹽、硫 鹽及硫醚化合物。 MX &酸 本發明之特別重要古、土及& /係軋化偶合芳族胺以形成氧偶fl 基化合物。氧偶氮基化合 ⑭偶鼠 初對於用作染料、用於液晶顯示 131996.doc 200909053 器及其他應用(例如用於治療用途)尤為重要。使用將特定 類型之金屬t機化合物用々乍觸媒之本發明方法彳以選擇性 >80%使用水作為溶劑自胺製備氧偶氮基化合物。令人吃 驚地,反應混合物中水之存在不會使觸媒失活,即使在使 用鈦化合物時,且該觸媒經歷若干批次處理仍具有活性。 氧偶氮基化合物之製備可在擬由所得有色氧偶氮基化合物 來染色之底物上原位實施。此等應用包括纖維與布料之染 色及人與動物頭髮及皮膚之著色。具體而言,永久性頭髮 著色劑之應用通常包括使用過氧化氫及活化劑。過氧化物 在此一系統中具有若干功能,但重要功能係使芳族胺氧化 禹0以^成包括氧偶氣基化合物在内之有色物質。使用式 I之金屬·有機組合物來活化過氧化氫可提供避免使用氨水 之水-女疋性氧化系統。使用本發明方法自芳族胺形成氧 偶氣基化合物之活性及選擇性避免形成副產物。wo_ 2006/106366闡述在施用於皮膚及頭髮之局部施用產品(包 丨括頭髮著色劑)中使用鈦化合物以改良身體表面與產品間 之偶合。由於金屬-有機化合物於水中之固有安定性,故 在此等產品中使用式I化合物可進一步改良產品性能。 通式ί之觸媒在酯化反應中之用途包括直接酯化,其中 酯係藉由醇與羧酸或酸酐反應(例如鄰苯二曱酸與醇例如2_ 乙基己醇間反應形成以形成鄰苯二甲酸二辛酯)。交酯化 (其中兩個酯反應,交換醇殘基)及轉酯化(其中酯與醇反 應,例如脂肪及油(即甘油酯)與醇(例如曱醇)反應)亦係其 中可使用式I觸媒之工業重要製程。 131996.doc -18- 200909053 本發明將於以下實例中加以說明。 實例1 製備Ti[TOEED]
在284克(1莫耳)四(異丙氧基)鈦(VERTECTM TIPT’來自 Johnson Matthey Catalysts)中緩慢添加 236 克(1 莫 耳)N,N,N',N'-四(2-羥乙基)乙二胺(THEED)(來自 Sigma-Aldrich/Fluka)並同時攪拌,獲得透明黃色溶液。反應中所 產生之異丙醇可藉由旋轉蒸發於減壓下移除,獲得 >1,>1,>1’,>1’-四(2-乙氧基)乙二胺鈦(1^[丁0现0])之淡黃色粉 末(280克)。 實例2 將實例1之化合物溶於水中以形成10%w/w水溶液。將溶 液煮沸1小時且然後藉由蒸發移除水。發現所得淡黃色粉 末係與起始材料相同之化合物,此表明該化合物於所用條 件下水解安定。將黃色粉末自氣仿重結晶並使用 丽R、元素分析及由X-射線結晶學所確定之晶體結杆 分析。 丁 ivj.iv 77 (TMS)),其中_明多重峰四甲基錢 ”井〒01表明夕重峰,其與队队^[|,;^-四(2_乙一1 乙二胺鈦之存在相一致: 孔土) ΉΝΜΚ (400 MHZ); 4.86-4.72 (2H, m), 4.72.4 6〇 4-60-4.52 (1H, m), 4.52.4.43 (1H? m)j 4 i6 4 〇8
-OS-4,1 〇H, m), 3,4-3,2 (2H, m), 3,3-3 3l 2H 3.31-3.16(2H,m),3.a3.〇1(1H,m),2.97_27i(5i;H,m), το素分析獲得以下數據: ,)。 131996.doc 200909053 試驗值:C,42.43 ; Η,7.19 ; N,9.79%。 [Ti(TOEED)]2 之理論值:c,42·87 ; Η,7.20 ; N, 10·00ο/〇。 Τΐ含置(重量°/°):試驗值:16·98°/。,[Ti(TOEED)]2之理論 值:17.08% 晶體結構呈現於圖1中。該結構似乎係二聚物,其具有 由兩個氧原子橋接之兩個Ti中心,圖中稱為〇1及〇5。 實例3 ί ' 重複實例1 ’只是在THEED中添加ΤΙΡΤ。產生類似淡黃 色粉末。 實例4 在 284克(l莫耳)TIPτ中緩慢添加236克(l莫耳)THEED並 同時授拌’獲得透明黃色溶液。在溶液中添加36〇克水並 藉由共沸蒸餾移除水與異丙醇之混合物直至所有丙醇皆已 移除為止。所得水溶液經喷霧乾燥,獲得淡黃色粉末(28〇 克)。 I1 實例5製備Ti(TOPED) 在284克(1莫耳)四(異丙氧基)鈦(VERTECtm ΤΙΡτ,來自 Johnson Matthey Catalysts)中添加 292 克(1莫耳)Ν,Ν,Ν',Ν'-四(2-羥丙基)乙二胺(ThpeD)(來自Alfa Aesar)並同時攪 拌’獲得透明溶液。反應期間所產生之異丙醇可藉由旋轉 蒸發於減壓下移除,獲得N,N,N’,N,-四(2-氧基丙基)乙二胺 鈦(Ti(TOPED))之白色粉末(336克)。使用1H-NMR及藉由 元素分析分析白色粉末。 131996.doc -20- 200909053 NMR分析獲得以下化學位#數據(相胃於四甲基石夕院 (TMS)),其中m表明多重峰,其與队咖界四(2_氧基丙 基)乙二胺欽之存在相一致: ,H NMR (4〇° ΜΗΖ); 5·4〇-4·3〇 (4Η, m), 3.60-2.30 (12H, m), 1.70-0.70 (12H, m)。 元素分析獲得以下數據: •試驗值:C,49.38 ; Η,H16%。 [Ti(TOPED)]2 之理論值:c,5〇.〇1 ; η,8.39 ; ν, 〇 8.33%。
Ti含量(重量%):試驗值:1412, Ti[T〇pED]2之理論值: 14.27。 實例6製備Ti[TOBED] 在N,N,N,,N,四(2-羥丁基)乙二胺(38 853克)中緩慢添加 鈦酸四異丙酯(28.422克)同時持續混合;釋放出熱量。然 後將所得N,N,N',N'-四(丁氧基)乙二胺鈦(Ti[T〇BED])之溶 液於二乙二醇(16,73克)中稀釋。 U 實例7 將實例1之化合物溶於甲醇中以形成1〇% w/w溶液。將 冷液煮沸1小時且然後藉由蒸發移除曱醇。發現所得淡黃 色粉末係與起始材料相同之化合物,此表明該化合物於所 用條件下對曱醇分解安定。 實例8製備Zr(TOEED) 在Ν,Ν,Ν',Ν'ΐ5;(羥基_2-乙基)乙二胺(23 631克)中緩慢添 加44.3克锆酸正丙酯於正丙醇中之溶液(〇丨莫耳鍅)同時持 131996.doc 200909053 續混合;釋放出熱量。獲得無色液體,靜置時自其沈澱出 晶體。經推測該等晶體為二聚物,即[Zr(T〇EED)]2。 實例9製備Zr(TOPED) 在>^,]^,>1’,1^’四(羥基-2-丙基)乙二胺(29.242克)中緩慢添 加44.3克锆酸正丙酯於正丙醇中之溶液㈧·丨莫耳锆)同時持 續混合;釋放出熱量。獲得無色液體,靜置時自其沈澱出 晶體。 實例10直接酯化 ) 在配備有suba密封、毛細管及溫度計;磁力攪拌棒之i
升燒瓶中添加鄰苯二甲酸酐(148克,1·〇〇莫耳)及2-乙基-己醇(3 1 5克’ 2.42莫耳)。反應燒瓶配備有加熱夾套及迪 女-斯達克裝置(Dean and Stark apparatus)用以移除作為反 應a彳產物之水。然後將氮氣入口連接至毛細管。將觸媒 ΤΙΡΤ(0·40克,l_41xl〇-3莫耳)4Ti[T〇EEDK〇 4〇克,j 43 X 10_3莫耳)溶於2-乙基-1_己醇(1〇克,0 08莫耳)中並於周圍 /m度下使用° 即清添加於反應混合物中。然後於炎套最高設 j ^ 定下加熱反應燒瓶並開始反應計時。當反應混合物達到 200±5 °C之溫度時,必要時可施加真空以維持快速蒸餾速 率並將反應溫度維持在2〇〇±5。(:。根據酸值計算轉化率, 酸值係藉由滴定使用〇_ 1N KOH酵溶液及溴百里酚藍指示 劑來測定。結果顯示於表1中。 比較方法(熱添加) 重複上述方法’只是在加熱的反應混合物中添加TIpT觸 媒於2-乙基-1-己醇中之溶液且然後開始反應計時。此比較 131996.doc -22· 200909053 方法思奴使TIPT與作為反應副產物產生之水接觸時水解之 機會降至最少。 表1 ------ 時間(分鐘) 1 Ti[TOEED](冷) ΤΙΡΤ(熱) ~TWT〇^)~ _ 60 98.48 — . . 90 —~~—— 99.42 94.58 88^91 ~ 120 99.98 99 6 98.64 99.39 140 - 99.93 150 - 99.96 99.80 表1之結果表明在鄰苯二甲酸酐與2_乙基_丨_己醇直接酯 化產生鄰苯二曱酸二辛酯中,Ti[T0EED]係較ΤΙΡΤ更具活 性之路易士酸觸媒。鈦觸媒之水解導致形成已知觸媒活性 降低之氫氧化鈦型物質之不溶性聚集體。與ΤΙΡΤ相比, Ti[TOEED]之較高水解安定性可解釋在該反應中所觀察到 之觸媒活性差異。當於反應溫度已達到丨8〇<t後添加觸媒 時由水(直接®曰化反應之副產物)所致之ΤΙΡΤ失活較少, 此乃因移除反應初始階段所產生之水及任一反應物中之 水。與冷添加相比,使用ΤΙΡΤ添加於熱混合物中,較高轉 化率表明較少水解作用。 實例11轉酯化 菜籽油與甲醇之轉酯化以形成生物柴油係使用〗:6莫耳 比之二甘油Θ旨/甲醇實施並藉由Ti[T〇pED](1 8% w/w,以 二甘油酯s·)·)觸媒。將菜籽油(22〇克,〇 25莫耳)、曱醇 (48.0 克,1.50莫耳)&Ti[T〇pED](4〇〇克,i 19χ1〇.2莫耳) 之反應混合物稱重於配備有頂置式攪拌器(3〇〇 rpm)2 Pa” 131996.doc •23- 200909053 4843 1升高壓釜之玻璃襯管中。於室溫下密封高壓爸,然 後用氮氣吹掃三次。將反應器加熱9〇分鐘直至溫度達到 2〇〇 C ’然後冷卻。將所得材料自高壓釜移出並置於分液 漏斗中以分離甘油相’然後用四氫呋喃(THF)稀釋產物用 於藉由高效液相層析(HPLC)進行分析。於配備有UV-Vis 檢測器之Waters 2690 HPLC系統上使用HPLC-級THF作為 溶析液實施HPLC分析。使用HPLC-級THF,回收總容積接 近500毫升。1〇毫升該等分試樣補充至ι〇〇毫升,並用於分 〇 析。使用用於三甘油酯(菜籽油)、二甘油酯、單甘油酯及 酉曰(生物柴油)之標準品來校準HP LC且顯示於表2中之結果 以百分數報告,其已根據峰大小計算並標準化以獲得 100%總和。在不存在任何鈦觸媒之情況下重複該反應作 為空白用於比較。 表2 觸媒 三甘油S旨 二甘油醋 單甘油酯 酷 無 82.3 14.7 2.9 〇 Ti[TOPED] 1.7 3 8Λ 7 t TUTOPED]顯示為曱醇與三甘油醋、二甘油酿及單甘油 酯間之轉酯化反應之有效路易士酸觸媒,以高產率產生曱 酯(生物柴油)。吾人認為觸媒之高活性與其對曱醇分解之 計具有更高安之觸媒可提供更高 觸媒活性。鈦觸媒之曱醇分解導致形成—备 ^ 糸列已知觸媒活 性降低之甲醇鈦型物質之不溶性聚集體。 實例12及比較實例13 製備聚對苯二曱酸乙二 131996.doc • 24- 200909053 在反應器中裝入固體對苯二甲酸(PTA)及單乙二醇 (MEG)及觸媒。於40 psi下,使溫度在90分鐘時間内自60 °C升至26〇t,直至所有水皆已移除(直接酯化)。隨著縮合 反應進行’產生水並與一些MEG —起蒸發掉。MEG在蒸德 管柱中分離出並循環返回反應器中,同時移除經分離的 水。直接酯化時間係量測為開始酯化(大約21〇。(:)與水自系 統完全移除間之時間間隔。然後使第一反應階段中所形成 之所得對苯二甲酸雙-羥乙酯(BHET)單體於2毫巴壓力及 29〇°C下聚合’直至聚合物之固有黏度達到〇 6分升/克為 止°隨著縮合反應進行,產生meg及少量水並將其自反應 器移除。縮聚時間量測為開始施加低壓與達到目標固有黏 度間之時間。 表3中所顯示之結果證實Ti[TOEED]係對苯二甲酸與乙 二醇直接酯化以產生對苯二甲酸雙-羥乙酯及對苯二甲酸 雙-經乙酯縮聚以產生聚對苯二曱酸乙二酯之活性路易士 酸觸媒。Ti[TOEED]之高水解安定性使其在縮聚反應中能 維持其觸媒活性並引起相對較快之反應。 表3 實例 12 ~ 1 *5 觸媒 ~Ti[TOEEDl Ti 或 Sb (PPm) MEG : PTA (莫耳:莫耳) L2 直接酯化時間 (分鐘) 94 縮 8»^- 13 (比較) 乙酸銻 250 1.2 85 97 實例14使用1 Ti[TOEED]: 1〇〇苯胺:160 H2〇2對苯胺進行 N-氧化 订 131996.doc -25· 200909053 2 Ph-NH2+3 H2〇2 -> 1 Ph-N=N+(〇')-Ph+5 H20 使用少量(大約6〇/〇)過量超過化學計量量之於水溶液中之 過氧化氫來實施反應,如下所述。提供過量Hah以彌補過 氧化氫在反應準備期間可發生之任何分解。 將Ti[T〇EED](l5_l毫克,53.9微莫耳)溶於去礦物水 (25.0毫升)中並添加至含有苯胺(5〇〇毫克,5 38毫莫耳)及 磁力攪拌棒之玻璃小瓶中。將以約35%於水中之過氧化氫 (840毫克,8.65毫莫耳)溶於去礦物質水(25〇毫升)中並添 加至玻璃小瓶中。於周圍溫度下攪拌反應混合物,同時由 水浴冷卻2小時。添加過氧化氫溶液後,反應混合物立即 變成壳頁色均質溶液。溶液發展成深紅棕色,同時反應進 行期間有深色非均質液滴。 使用乙酸乙酯(3 X 5 0毫升)萃取水性反應混合物留下透明 的淡黃色溶液。將深紅/棕色有機物於硫酸鎂上乾燥並過 濾。於旋轉蒸發器上移除有機溶劑,獲得深紅/棕色半固 體。樣品經受氣相層析質譜(GC_MS)電子碰撞(ΕΓ)分析以 鑑別反應產物及氣相層析(GC)火焰離子化檢測(FID)以定 里分析反應產物。反應產物混合物中所發現之化合物係: 亞硝基苯、苯胺、硝基苯、偶氮苯、氧化偶氮苯及在其他 物質後溶析出之未鑑別產物。標準化至1 〇〇0/〇之峰面積及 苯胺轉化成氧化偶氮苯之苯胺轉化率及選擇性一起顯示於 表4中。 使用Ti[TOEED]作為觸媒之結果表明,使用化學計量當 量之過氧化氫、低量觸媒(1〇〇苯胺:1 Ti)僅在2小時内即可 131996.doc -26· 200909053 達成苯胺至氧化偶氮苯之高轉化程度。計及反應時間較 短’反應朝向氧化偶氮苯形成比起偶氮苯形成之選擇性 (分別係84:1)相對較高。反應朝向氧化偶氮苯形成之選擇 性以苯胺轉化率計係約97〇/。。 實例15(比較)
重複實例14 ’但使用觸媒三乙醇胺鈦酸酯(VERTE(:TM TET)作為比較。使用TET苯胺至氧化偶氮苯之極低轉化程 度(<4%)表明觸媒經受失活水解反應。此亦會導致差的反 應選擇性。反應朝向氧化偶氮苯形成比起偶氮苯形成之選 擇性分別係4:1。反應朝向氧化偶氮苯形成之選擇性以苯 胺轉化率計係約57%。 實例I6 (較高反應物濃度)丨Ti[T0EED]: 100苯胺:16〇 h2〇2 將Ti[TOEED](151毫克,539微莫耳)溶於去礦物水(25〇 毫升)中並添加至含有苯胺(5·00克,53 9毫莫耳)及磁力攪 拌棒之玻璃小瓶中。將以大約35%於水中之過氧化氫(8.4〇 克,86.5毫莫耳)溶於去礦物質水(25〇毫升)中並添加至玻 璃小瓶中。在水浴冷卻的同時於周圍溫度下攪拌反應混合 物2小時。添加過氧化氫溶液後,反應混合物立即變成亮 黃色均質溶液。溶液發展成深紅棕色,同時反應進行期間 有深色非均質液滴。 如實例1 2中所述將水性反應混合物萃取並進行分析。好 果顯示,使用化學計量當量的過氧化氫、低量觸媒⑽苯 胺:1 Ti),僅在2小時内即可達成苯胺至氧化偶氮苯之高轉 化程度(約90%)。該反應係在比實例14相對高之濃度(5 〇克 131996.doc -27- 200909053 苯胺於50毫升水中)下進行。反應朝向氧化偶氮苯形成比 起偶氮苯形成之選擇性係225:1。反應朝向氧化偶氮苯形 成之選擇性以苯胺轉化率計係94〇/〇。 實例 17(比較)i ΤΕΤ· 1〇〇苯胺:16〇 h2〇2 如實例16中所述實施反應,使用反應物於溶液中之同樣 高濃度,但使用VERTEC TET(314毫克,539微莫耳)作為 觸媒代替TI[TOEED]。使用TET苯胺至氧化偶氮苯之轉化 程度(約39%)表明經由水解反應觸媒部分失活。反應朝向 氧化偶氮苯形成比起偶氮苯形成之選擇性分別係35H。反 應朝向氧化偶氮苯形成之選擇性以苯胺轉化率計係9 5 %。 實例 18 1 Ti[TOEED]: 500苯胺:800 H2〇2 將Ti[TOEED](3.〇2毫克,10.8微莫耳)溶於去礦物質水 (25.0毫升)中並添加至含苯胺(500毫克,5.39毫莫耳)及磁 力攪拌棒之玻璃小瓶中。將過氧化氫於水中之3 5 %溶液 (840毫克,8.65毫莫耳)溶於去礦物質水(25.0毫升)中並添 加至玻璃小瓶中。水浴冷卻的同時於周圍溫度下攪拌反應 混合物24小時。添加過氧化氫溶液後,反應混合物立即變 成亮黃色均質溶液。溶液發展成深紅棕色,同時反應進行 期間有深色非均質液滴。 如實例14中所述將水性反應混合物萃取並進行分析。結 果顯示,使用化學計量當量之過氧化氫及極低觸媒量(500 苯胺:1 Ti)達成苯胺至氧化偶氮苯之96.6%轉化率。反應 朝向氧化偶氮苯形成比起偶氮苯形成之選擇性係 >1000:1。 131996.doc • 28- 200909053 實例 19-21 1 Ti[TOEED]: 100苯胺:160 H202 將Ti[TOEED](75.5毫克’ 269微莫耳)溶於去礦物質水 (25.0毫升)中並添加至含苯胺(2.50克,26.9毫莫耳)及磁力 授拌棒之玻璃小瓶中。將約35%於水中之過氧化氫(4.20 克’ 43.2毫莫耳)溶於去礦物質水(25.0毫升)中並添加至玻 璃小瓶中。在水浴冷卻的同時,於周圍溫度下攪拌反應混 合物3小時。添加過氧化氫溶液後,反應混合物立即變成 亮黃色均質溶液。溶液發展成深紅棕色,同時反應進行期 f) 間有深色非均質液滴。 如實例14所述將水性反應混合物萃取並進行分析。 透明的淡黃色水層重新用於兩個後續反應中,其中進一 步添加苯胺(2.50克,26.9毫莫耳)及過氧化氫之35%溶液 (4.20克,43.2毫莫耳)。各反應之後,萃取反應產物混合 物並藉由實例14之GC-MS及GC法分析有機層。該兩個後 續反應作為實例20及21顯示於表4中。據信,後續批次反 應間活性(苯胺轉化率)之損失係由於各自用乙酸乙酯洗滌
/ I V/ 水層之觸媒逐漸損失。反應朝向氧化偶氮苯形成之選擇性 (以苯胺轉化率計)隨各後續批次增加;實例19=95%,實例 20=96%,實例 21=98%。 131996.doc -29- 200909053 对< ±i ^ % ^ 钳w ON m ON in ON Ό On OO C\ 苯胺之轉化率 (%) 寸 in ON Os Ό 〇\ o o o 00 in CN ON GC峰面積% 未知 <n 〇 o ON o o o rn v—H 卜 〇 CN 〇 Azoxybz 卜 CN Q\ C\ rn 00 00 'sO od m vd CN 〇\ 00 5: o OO Azobz ] O) o 寸 o o v〇 〇 寸 〇 O Nitrobz r- o p 1 __丨丨_< <Ρ·Η oo o <N CN 卜 〇 o 苯胺i — cn OS m 〇\ o o in (N (N 00 Nitrosobz 寸 o T—^ oo (N o yn 〇 <N 〇 T-H o <N ffi ^ S o VO o v〇 o o o 00 o 〇 s o o o H o o o in 〇 o 〇 τ-Η o T—< T-H T-H i-H τ-Η r-H 觸媒 Ti[T0EED] TET 1 ω ω ο 匕 TET 1 1 Q PQ PQ O 匕 r—n Q ω ω ο 匕 P—1 Q ω ω ο 匕 1 l Q ω ω ο 匕 寸 * t〇 * 卜 OO On
ί4ΊBCf^^=Nq>>xozv,^1?cTNqoNV < 械_1f=zqo.n2 ·蚪 Ϋ1f^=NqosoJ.t:N 131996.doc -30-

Claims (1)

  1. 200909053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種實施觸媒反應之方法,其包含在包含具有下式之金 屬-有機化合物之觸媒存在下實施該反應: 、 M(HO(CR,R1 2 3)z)a(〇(CR1R2)z)bY_(CR3R4)x_Y((CRiR2)2〇 ((CR'R1)z〇H)d .nR4〇H (式 C 其中: . M係金屬原子 Υ選自Ρ及Ν ’但極佳係]^ ; ("s 各11、11、11及11皆獨立地選自1'1、烧基、芳基、經取 代烷基或經取代芳基, R4係氫、烧基、經經基官能化之烧基、聚氧基烧基基 團、R6〇或R7C〇0,其中❼汉7可各自代表H、烧基、芳 基或烷基-芳基; d及a各自為〇或1, b及c各自為1或2, b+c=M之化合價, 〇 a+b+c+d=4 , 各z獨立地為1、2、3或4 ; X代表Y原子間之最小c原子數且為2或3及 η為0至4範圍内之數。 131996.doc 1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Υ代表氮原子。 2 3·如請求们或請求項2之方法,其中Μ包含鍊、結、給或 3 鐵(III)。 4 4.如請求们或請求項2之方法,其中r^r4各自為η。 200909053 5. 6· 7 8. Ο 9. 10. 11. 〇 12. 13. 其中R1及R2各自為η、甲 如請求項1或請求項2之方法 基或乙基。 =求項1或請求項2之方法,其中各ζ為2或3。 項6之方法,其中該金屬·有機化合物包含金屬化 二、1^^,,象四(2-經乙基)乙二胺、>^,>^,-四(2- ^丙基)乙二⑯或心,^_四(2_經丁基)乙二胺之反應產 物0 、項1或°月求項2之方法,其中水或醇係存在於該反 應混合物中。 '項8之方法,其中該反應混合物除有機化合物 有0.01-70重量%之該金屬_有機化合物及重 量%之水。 如請求項1或請求項2之方法,其中η=ι或2。 如哨求項1或請求項2之方法,《中該觸媒反應包含在碳 與碳、碳與氧、碳與氮、氮與氧、硫與氧及/或氮與氮原 子間形成一或多個單鍵或多重鍵之反應。 如請求項1或請求項2之方法,其中該觸媒反應包含醛醇 反應 邁克爾加成(Michael addition)、曼尼西反應 (Mannich reaction)、酯化、醚形成、氧化、氧化偶合、 肽口成、醯胺合成、克萊森反應(claisen reacti〇n)及諸 如聚合反應之縮合反應。 如π求項12之方法,其包含藉由使化學底物與以下物質 接觸來氧化或氧化偶合該化學底物: (i)選自由過氧化氫、有機氫過氧化物及過氧酸組成 131996.doc 200909053 之群之氧化劑,及 (11)該金屬有機化合物,其係於適於實施期望反應之 溫度及壓力條件下實施。 14. 如請求項13之方法,其中該底物包含烯烴、炔烴、羧 酸、胺、羥胺、亞硝基化合物、氧偶氮基化合物及/或硝 嗣。 15. —種組合物,其包含: (&)0.〇1-7〇重量%式I之金屬-有機化合物: 其中: Μ係金屬原子 Υ選自Ρ及Ν,但極佳係Ν ; 各R1、R2、R3及R4皆獨立地選自Η、烷基、芳基、經 取代烷基或經取代芳基, R5係氫、烷基、經羥基官能化之烷基、聚氧基烷基基 團、R60或R7COO,其中R6及r7可各自代表η、烷基、 U 芳基或烷基-芳基; d及a各自為0或1, b及c各自為1或2, b + c=M之化合價, a+b+c+d=4 , 各z獨立地為1、2、3或4 ; X代表Y原子間之最小C原子數且為2或3及 η為0至4範圍内之數 131996.doc 200909053 (b) 1-99.99重量%之水或醇 (c) l-50重量%之氧化劑,其選自由過氧化氫、有機氫過 氧化物及過氧酸組成之群。 16. —種具有式I所示通式之金屬-有機化合物作為觸媒用於 化學反應中之用途: • 哪柳丨咖卿丨私丫似^^㈣咖卿丨R2)^成5〇卿 . 其中: Μ係金屬原子 f) Y選自P及N,但極佳係N; 各R1、R2、R3及R4皆獨立地選自Η、烷基、芳基、經取 代烧基或經取代芳基, R5係氫、烷基、經羥基官能化之烷基、聚氧基烷基基 團、R60或R7COO ’其中R6及R7可各自代表Η、烷基、芳 基或烷基-芳基; d及a各自為0或1, b及c各自為1或2, b + c=M之化合價, a+b+c+d=4 5 各z獨立地為1、2、3或4 ; X代表Y原子間之最小C原子數且為2或3及 η為0至4範圍内之數。 131996.doc
TW097122578A 2007-06-18 2008-06-17 Novel water-stable compounds, catalysts and catalysed reactions TW200909053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GB0711733A GB0711733D0 (en) 2007-06-18 2007-06-18 Lewis-acidic compounds and lewis-acid catalysed reactions
GB0723162A GB0723162D0 (en) 2007-11-27 2007-11-27 Oxidation reacation and catalyst thereof
GB0800257A GB0800257D0 (en) 2008-01-08 2008-01-08 Lewis acidic compounds and lewis-acid catalysed reactions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09053A true TW200909053A (en) 2009-03-01

Family

ID=396732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7122578A TW200909053A (en) 2007-06-18 2008-06-17 Novel water-stable compounds, catalysts and catalysed reactions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Link
US (1) US20100292449A1 (zh)
EP (1) EP2162213A1 (zh)
JP (1) JP2010530301A (zh)
KR (1) KR20100040722A (zh)
CN (1) CN101678343A (zh)
AR (1) AR067039A1 (zh)
BR (1) BRPI0813477A2 (zh)
CA (1) CA2687834A1 (zh)
CL (1) CL2008001797A1 (zh)
TW (1) TW200909053A (zh)
WO (1) WO200815556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72693B1 (ja) * 2016-09-06 2017-08-02 小西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アゾ化合物の製造方法
CN108976116B (zh) * 2017-06-02 2021-02-02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一种钛螯合物催化酯交换制备邻苯二甲酸高碳醇酯的方法
WO2019142945A1 (ja) 2018-01-22 2019-07-25 旭化成株式会社 部材の再生方法及び海水の淡水化方法
CN112852401B (zh) * 2021-01-15 2022-03-29 常熟理工学院 一种高悬浮分散型胶囊破胶剂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824115A (en) * 1954-11-09 1958-02-18 Nat Lead Co Titanium and zirconium organic compounds
US2985685A (en) * 1959-01-26 1961-05-23 American Cyanamid Co Alkanolamine aluminates as catalysts for ester redistribution
US3131062A (en) * 1960-01-27 1964-04-28 Miehle Goss Dexter Inc Triphenyl leucocyanide sensitive compositions and elements
US3121012A (en) * 1960-02-08 1964-02-11 Miehle Goss Dexter Inc Light sensitive triphenylmethane leucocyanide compositions
US3294689A (en) * 1963-10-24 1966-12-27 John S Pierce Synergistic sequestering agent
US3245776A (en) * 1964-06-09 1966-04-12 Rubin Martin Fertilizer composition comprising chelated micronutrients and polyurethane foam
BE794578A (fr) * 1972-04-21 1973-07-26 Du Pont Stabilisation de catalyseurs au fer
US4142061A (en) * 1974-06-14 1979-02-27 Chevron Research Company Hydroformylation of olefins using azoxy-dentated ligands
US4325740A (en) * 1979-04-04 1982-04-20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Polymeric amine metallate coatings
US4568703A (en) * 1984-07-27 1986-02-04 Bp Chemicals Limited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of polymers containing isocyanurate and or oxazolidone linkages
US4798902A (en) * 1987-02-09 1989-01-17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Zirconium chelates and their use for cross-linking
US5217838A (en) * 1991-11-26 1993-06-08 Eastman Kodak Company Moisture stable biasable transfer members
JP2558617Y2 (ja) * 1993-02-05 1997-12-24 株式会社共立 手持式クリーナー
JP3377449B2 (ja) * 1998-08-04 2003-02-17 科学技術振興事業団 水系ルイス酸触媒反応方法
US6166170A (en) * 1999-12-02 2000-12-26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Esterification catalysts and processes therefor and therewith
JP2002187942A (ja) * 2000-12-21 2002-07-05 Toray Ind Inc ポリエステル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に用いるポリエステル用触媒
US6489433B2 (en) * 2001-02-23 2002-12-03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Metal-containing composition and process therewit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R067039A1 (es) 2009-09-30
CA2687834A1 (en) 2008-12-24
CL2008001797A1 (es) 2008-11-03
KR20100040722A (ko) 2010-04-20
BRPI0813477A2 (pt) 2015-08-04
CN101678343A (zh) 2010-03-24
US20100292449A1 (en) 2010-11-18
JP2010530301A (ja) 2010-09-09
WO2008155568A1 (en) 2008-12-24
EP2162213A1 (en) 2010-03-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Verspui et al. A Stable, Conspicuously Active, Water‐Soluble Pd Catalyst for the Alternating Copolymerization of Ethene and CO in Water
JP5230752B2 (ja) ジルコニウム化合物を含むエステル化触媒組成物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エステル化合物の製造方法
JP2017523038A (ja) 金属錯体の合成およびその使用
TW200909053A (en) Novel water-stable compounds, catalysts and catalysed reactions
Machura et al. Rhenium (V) oxocomplexes [ReOX (N–O) 2] and [ReOL (N–O) 2]+—Synthesis, structure, spectroscopy and catalytic properties
TW201139394A (en) Manufacture of an epoxyethyl carboxylate or glycidyl carboxylate
JPS6011709B2 (ja) エチレン性不飽和化合物のエポキシ化法
CN107324964B (zh) 一种联苯类衍生物的合成方法
KR20110133491A (ko) 알코올 화합물의 제조 방법 및 이의 촉매
JP5220868B2 (ja) ジルコニウム化合物を含むエステル化触媒組成物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エステル化合物の製造方法
CN109996786B (zh) 制备虾红素的改进方法
Morris et al. High-valent organomanganese chemistry. 2.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manganese (III) aryls
WO2008120174A1 (en) 1,4-hydrogenation of sorbol with ru complexes
CN108456172A (zh) 一种具有苯并咪唑骨架的手性氮杂环卡宾前体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Islam et al. Dimeric copper (II) tetracarboxylates as catalysts in the selective epoxidation of styrene
CN113856764B (zh) 一种过渡金属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545912A (zh) 用于由d2o制备氘代乙醇的方法
TW202000636A (zh) 雙(2-羥基乙基)對苯二甲酸酯的製法
JP4385879B2 (ja) ビフェニル類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用触媒
TWI617543B (zh) Process for preparing bis(2-hydroxyethyl) terephthalate
KR20230039328A (ko) 리간드 화합물, 이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α,β-불포화 카르복실레이트의 제조방법
TWI614259B (zh) 雙金屬鎳錯合物、其製備方法及其用途
KR20230039329A (ko) 리간드 화합물, 이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아크릴레이트의 제조방법
KR101888210B1 (ko) 살렌형 촉매, 이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방향족 탄산에스테르의 제조방법
CN117105905A (zh) 一种合成二硫代环状碳酸酯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