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903032A - Imaging lens - Google Patents

Imaging len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903032A
TW200903032A TW097116959A TW97116959A TW200903032A TW 200903032 A TW200903032 A TW 200903032A TW 097116959 A TW097116959 A TW 097116959A TW 97116959 A TW97116959 A TW 97116959A TW 200903032 A TW200903032 A TW 20090303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object side
image side
refractive index
type compoun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71169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Satoshi Do
Original Assignee
Milestone Co Ltd
Satoshi D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lestone Co Ltd, Satoshi Do filed Critical Milestone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09030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03032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5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employing a special optical element
    • G02B13/006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employing a special optical element at least one element being a compound optical element, e.g. cemented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3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two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ive or more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8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ans for compensating for changes in temperature or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thermal stabilis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Description

200903032 九、發明說明: 尤其關於適合搭載於行動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攝像鏡頭 電話等令之攝像鏡頭。 【先前技術】 於内置有數位相機之行動電話中,攝像鏡頭安褒於 :刷電路板上。作為於印刷電路板上安裝攝像鏡頭之 方法,習知採用迴焊焊錫(Refl〇w soldering)處理。 以了,有日夺亦將迴焊焊錫處理僅稱作「迴浑處理 所明迴焊處理,指如下之方、、参.认匕 下之方法.於印刷電路板上,將 知錫球(S〇lder baU)預先配置於用以 :部位,再於上述焊錫球上配置電子零件後1 = 烊錫球熔融後冷卻,藉此來焊接電子零件。 傻ί二Ϊ大量生產製程中’作為將電子元件或者攝 牛類封裝於印刷電路板上之方法,採用實 件類安裝至印刷電上可降低將零 造品質。 极上之成本,且可確保固定之製 „攝像鏡頭之行動電話之製程中的迴焊 ί:且二=電子零件配置於印刷電路板之既定位 插槽等配置於印刷電路板/。用以以攝像鏡頭之 安裝於行動 而製成。因 為了降低製造成本以及確保鏡頭性能, 電話中之攝像鏡頭大多以塑膠作為素材 97116959 200903032 此,於迴焊製程中,為了防止攝 谙φ而太, , 像雀兄碩因置於尚溫環 扰中而產生熱變形,導致無法維 : 石又法研究使用用以裝入攝像鏡 牧 _ 0 印兄項之耐熱性插槽零件。 亦即,採用如下之方法:於迴焊制 入媼你址 心坪衣程中,將用以裝 入攝像叙頭之耐熱性插槽零件安裝於行動電話 刷電路板上,於迴焊製程結束後 欠肘攝像鏡頭安裝於 上述插槽中,ϋ此防止攝像鏡頭於迴焊製程中曝露於 而溫下(例如,參照專利文獻i、”。然而,為了裝入 攝像鏡頭而使用耐熱性插槽零件,存在如下之問題. 使製造製帛變得㈣’ i包含有該而于熱性插槽之成本 等’而使得製造成本增高。 又亦考慮到近來行動電話會放置於短時間内成為 高溫環境之汽車車内等,故要求即使行動電話本身放 置於150C左右之高溫環境中時,裝入至該行動電話 中之攝像鏡頭的光學性能亦不會變差。先前由塑膠素 材所形成之攝像鏡頭則完全無法適應該要求。 為了實現即使於高溫環境下亦可維持光學性能之 攝像鏡頭’可考慮使用高軟化溫度之模製玻璃(m〇id glass)素材來形成攝像鏡頭(例如,參照專利文獻 4)。高軟化溫度之模製玻璃素材軟化的溫度為數百度 以上’因此可以避免因高溫環境而導致攝像鏡頭之光 學性能變差之問題’但是目前,利用模製玻璃素材而 構成之攝像鏡頭’其製造成本非常高,故未得到廣泛 普及。 97116959 7 200903032 裝入至行動電話等之中的攝像鏡頭除了上述熱特 性以外’對於光學特性亦須滿足如下之條件。即,光 % (optical length)必須短。所謂光程,指自攝像鏡 頭之物體側之入射面至成像面(imaging surf ace,亦 稱作攝像面)為止之長度。換言之,於設計鏡頭時, 必須設法減小光程與攝像鏡頭之合成焦距之比。以行 動電話為例,則該光程至少必須小於行動電話本體之 厚度。 另一方面,後焦(back focus)最好儘可能地長,上 述後焦定義為自攝像鏡頭在像侧之射出面至攝像面 為止的距離即,於设計鏡頭時,必須設法儘可能增 大後焦與焦距之比。其原因在於,於攝像鏡頭與攝像 面之間必須插入濾光片、蓋玻片(cover glass)等零 除上述以外,作為攝像鏡頭,當然亦對各種像差, 不但要求必須透過視覺察覺不到像之變形,且配合呈 矩陣狀排列於CCD圖像感測器(charge c〇upied ce image sensor,電荷耦合裝置圖像感測器)等 之受光面上檢測光之最小單位要素(亦稱作「像素」) 之積體密度’ |求必須經校正而減小至充分之程度。 即’攝像鏡頭必須對各種像差進行良好之校正。以
::時亦將已如上述經良好校正各種像差之 作「良好之圖像」。 W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m6_l2m9號公報(日 97116959 200903032 本專利第379961 5號公報) 專利文獻2 ·曰本專利牲卩肖。η Λ j。。 寸〜特開2004-328474號公報(日 本專利第391 5733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專利特H nr>nr7r»r7 t 付開2004-063787號公報(日 本專利第37551 49號公報) 專利文獻4 :日本專利特開2〇〇5_〇67999號公報 【發明内容】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攝像鏡頭,其適合搭 載於行動电5舌等中,且確保有耐熱性,即使於迴焊製 私中、以及裝入至行動電話等中而放置於短時間内為 設計規格中最高之溫度環境中,光學性能亦不會變 差。 又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攝像鏡頭,其光程縮短 至可搭載於行動電話等之中的程度,後焦增長至可於 攝像鏡頭與攝像面之間插入濾光片或蓋玻片等零件 的程度,且可獲得良好之圖像。 (解決問題之手段)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之攝像鏡頭包括第1光 攔、第1接合型複合透鏡、第2光欄、以及第2接合 型複合透鏡’且自物體侧朝向像側,依序排列第1光 欄、第1接合型複合透鏡、第2光攔、以及第2接合 型複合透鏡而構成。 第1接合型複合透鏡中,自物體側朝向像侧,依序 97116959 9 200903032 耕列有们透鏡、第2透心㈣ 】透鏡以及第3透鏡由硬化性樹 兄…且第 接合型複合透鏡中,自物體朝;二所形成。第2 第4透#帛"初m側朝向像側,依序排列有 第6:二及第6透鏡,且第4透鏡以及 第透叙由硬化性樹脂材料所形 化溫度之光學破璃材料所形 ::黏ΐ。:鏡=黏著,且使第2透鏡與第3透鏡 使第4透鏡與第5透鏡間接黏著,且 使第5透叙與第6透鏡間接黏著而形成。 铲庄“第1接合型複合透鏡中’自物體側朝向像側, 依序排列有第1透m透鏡以及第3透鏡,且第 \透鏡第2透鏡以及第3透鏡由硬化性樹脂材料所 形成。弟2接合型複合透鏡中,自物體側朝向像侧, 依序排列有第4透鏡、帛5透鏡以及第6透鏡,且第 '透鏡、f 5透鏡以及第6透鏡由硬化性樹脂材料所 形成。使第1透鏡與第2透鏡直接黏著或間接黏著, 且使第2透鏡與第3透鏡直接黏著或間接黏著。又, 使第4透鏡與第5透鏡直接黏著’且使第5透鏡與第 6透鏡直接黏著或間接黏著而形成。 、 此處,所谓硬化性樹脂(Curab 1 e Res i η)材料,指 熱硬化性樹脂(Thermosett ing resiη)材料以及紫外 線硬化樹脂(UV (ultra violet)-Curable Re Sin)材料 之任一者。又’所謂高軟化溫度之光學玻璃材料,指 而軟化溫度之模製玻璃材料或者硼矽酸玻璃等光學 97116959 200903032 玻璃材料等。 由硬化性樹脂材料所形成之第2透鏡、與由硬化性 Μ月曰材料所形成之第i透鏡或者第3透鏡間之黏著、 、及由更化!·生树脂材料所形成之第5透鏡、與由硬化 性樹脂材料所形# — ' 成之弟4透鏡或者第6透鏡間之黏 者以如下方式實現。使液體狀之硬化性樹脂材料與 由硬化性樹脂材料所形成之第2透鏡接觸,且使該硬 化性樹脂材料固體化 化即硬化,糟此使第1透鏡或第 二鏡黏著至第2透鏡上…使液體狀之硬化性樹 ^與由硬化性樹脂材料所形成之第5透鏡接觸, 脂材料固體化、即硬化,藉此使第4 透鏡或者苐6透鏡黏著至第5透鏡上。以下 將該黏著稱作直接黏著。 寺亦 透鏡或第3…二 可於第2透鏡與第1 弟透鏡之間央入黏著劑,以實現第2携萨 第1透鏡或第3透鏡之黏著。又,亦:二:2透鏡與 第4透鏡或第6透鏡 /、、’ 5透鏡與 鏡與第4透镑丄:間夹入黏者劑,以實現第5透 兄”弟4透鏡或第6透鏡之黏著。以下 黏著稱作間接黏著。 有守亦將该 另一方面’由高軟化溫度之 透鏡、與由硬化性_材料所形成 》之第2 3透鏡間之黏著、以及由高軟化溫度之光=者第 成之第5透鏡、與由硬化性樹脂?: 鏡或者第6透鏡間之黏著,藉由間接㈣透 即使於利用硬化性樹脂材料來形成第2透鏡之。情 97116959 11 200903032 :情t者利二T化溫度之光學玻璃來形成第2透鏡 月 右猎由間接黏著來實現接合型複人透铲a士 考慮到第2透鏡之折射率、以及第二第透Γ: 之制羊而適當選擇黏著劑之折射率等 之光學特性的考量下選擇黏 ; :=第2透鏡與第丨透鏡或第3透鏡在界 ㈣硬化性樹脂材料來形 π 士贷 '或者由南軟化溫度之光學玻璃來 複 竟之情況’若藉由間接黏著來實現接合型 慮到第5透鏡之折射率、以及第^ 等,在右f 、兄之折射率而適當選擇黏著齊丨之折射率 ==效利用黏著劑之光學特性的考 可獲得減少第5透鏡與第4透鏡或第心 在界面上之反射等效果。 处兄 透U二是:夾有黏著劑’若於第2透鏡之與第! ..^ 透兄相對向之面上實施被覆處理後再黏著 兩者’則亦可獲得減少上述帛2透鏡…更二黏者 者第3透鏡)在展“透兄與第1透鏡(或 論是否夾有黎著^ 反射等的效果。同樣地,不 6透鏡相^劑’若於第5透鏡之與第4透鏡或第 亦可向之面上實施被覆處理後使兩者黏著,則 鏡)在上述第5透鏡與第4透鏡(或者第6透 兄)在界面上之反射等的效果。 (二St:像鏡頭中,以設定成滿足以下之條件 97116959 12 200903032 0^ 1 Ns- N21 $0.1 (1) 0^ | Na- N41 ^ 0. 1 (2) 0 ^ \ V V 21 ^ 30. 0 (3) 0^ \ V V 41 S 30. 0 (4) 0^ | Νθ — Ns | ^ 0. 1 (5) 0^ 1 N 9 — N i 〇 1^0.1 (6) 0^ | 9 — 81 ^ 30. 0 (7) 0^ \ v V ι〇|^30.0 (8) 其中, N2 : 上述第 1透鏡之折射率 Ns : 上述第 2透鏡之折射率 N4 : 上述第 3透鏡之折射率 V 2 : 上述第 1透鏡之阿貝數 V 3 :上述第 2透鏡之阿貝數 V 4 :上述第 3透鏡之阿貝數 N 8 · 上述第 4透鏡之折射率 Ng : 上述第 5透鏡之折射率 N 1 0 :上述第 6透鏡之折射率 V 8 :上述第 4透鏡之阿貝數 V 9 :上述第 5透鏡之阿貝數 V 10:上述第6透鏡之阿貝數。 第2透鏡以及第5透鏡可設為光學平行平面板 (Optical-parallel plate)。光學平行平面板通常並 不稱作透鏡,但於本發明之說明書中,為了便於說 97116959 13 200903032 明’有時亦將光學平行平面板作為透鏡面之曲率半徑 無限大之特殊情況而包含在内,稱作透鏡。 — 當第2透鏡以及第5透鏡為光學平行平面板時,第 -1透鏡可設為近軸上該第1透鏡之物體側面以凸面朝 向物體側之平凸透鏡(planoconvex lens),且第3透 鏡可設為近軸上該第3透鏡之像側面以凹面朝向像側 之平凹透鏡(planoconcave lens) ’又,第4透鏡可 設為近軸上該第4透鏡之物體側面以凸面朝向物體侧 ''之平凸透鏡,且第6透鏡可設為近軸上該第6透鏡之 像側面以凹面朝向像側之平凹透鏡。 又’第2透鏡可設為雙凸透鏡(biconvex lens), 第1透鏡可設為近軸上該第1透鏡之物體侧面以凸面 朝向物體側之透鏡’第3透鏡可設為近軸上該第3透 鏡之像側面以凹面朝向像側之透鏡,第5透鏡可設為 雙凹透鏡(biconcave lens),第4透鏡可設為近軸上 (5亥第4透鏡之物體側面以凸面朝向物體侧之透鏡,且 弟6透鏡可设為近軸上該第6透鏡之像側面以凹面朝 向像侧之透鏡。 又’第2透鏡可設為凸面朝向物體側之彎月形透 '鏡’第1透鏡可設為近軸上該第1透鏡之物體側面以 -凸面朝向物體側之透鏡,第3透鏡可設為近軸上該第 3透鏡之像側面以凹面朝向像側之透鏡,第5透鏡可 設為凸面朝向物體側之彎月形透鏡,第4透鏡可設為 近軸上該第4透鏡之物體側面以凸面朝向物體側之透 97116959 14 200903032 鏡’第6透鏡可設為近轴上該第6透鏡之像侧面以凹 面朝向像侧之透鏡。 又’第2透鏡可設為雙凹透鏡,第1透鏡可設為近 轴上該第1透鏡之物體側面以凸面朝向物體侧之透 鏡’第3透鏡可設為近軸上該第3透鏡之像側面以凹 面朝向像側之透鏡,第5透鏡可設為雙凸透鏡,第4 透鏡可設為近軸上該第4透鏡之物體側面以凸面朝向 物體側之透鏡,且第6透鏡可設為近轴上該第6透鏡 之像側面以凹面朝向像側之透鏡。 形成本發明之攝像鏡頭時,以第丨透鏡之物體側面 以及第3透鏡之像側面為非球面,且第4透鏡之物體 側面以及第6透鏡之像側面為非球面為較佳。 又,較佳為,對第2透鏡之兩個面以及第5透鏡之 兩,面,共計四個面中之至少一面實施被覆處理,而 使第1透鏡與第2透鏡間接黏著,且使第2透鏡與第 3透鏡間接黏|,使第4透鏡與第5透鏡間接黏著, 且使第5透鏡與第6透鏡間接黏著。 々又,形成本發明之攝像鏡頭時,較佳為,第丨透鏡、 第3透鏡、第4透鏡以及第6透鏡之素材即硬化性樹 7料(CUrable Resin)材料為透明硬化性石夕氧樹脂 (Transparent Curable Silic〇ne “幻幻。又,杏 用硬化性樹腊材料來實現第_〜第6透鏡之;右 =時’最好該硬化性樹脂材料亦為透明硬化 射月日 〇YanSparentCurabieSiUc〇neResin)。此處, 97216959 200903032 所謂透明,指對可見光之光吸收量小… 響的程度(透明)。 “,、貫用上之影 (發明效果) 根據本發明之攝像鏡頭, t型複合透鏡,以由硬化性樹脂材::=之第1接 銃以及第3透鏡自兩侧夾住由高軟化 :弟1透 材料所形成之第2透鏡的形式, :之光學玻璃 ί 第2接合型複合透鏡以由硬化:::形成。又, 4透鏡以及第6透鏡自兩側夹住由 ==成之第 ΠΓ形成之第5透鏡的形式,間;=二〜學 成。此處,所謂高軟化溫度之光學破 :而形 溫度高於迴焊處理之溫度並 :曰軟化 =計規格中之最高環境溫度的光學二;鏡 於以下說明令,論及光學玻璃材料之:^再者 述光學玻璃材料稱作高軟化溫度之光;破璃二將二 給月亦與α併+ u于敬,材料,而 玻璃。予' % ’則將上述光學破璃材料僅稱作光學 發明之攝像鏡頭中,第1接合型複合透鏡亦 自ί體側朝向像側,依序排列第1透鏡、第2透鏡 2第3透鏡而成’且第1透鏡、第2透鏡以及第3 透鏡由硬化性樹脂材料所形成。並且,第2接合型複 ,透鏡亦可自物體側朝向像側,依序排列第4透鏡、 第5透鏡以及第6透鏡而成,且第4透鏡、第5透鏡 以及第6透鏡由硬化性樹脂材料所形成。此時,使第 97116959 16 200903032 1透鏡與第2透鏡直接黏著或者間接 透鏡與第3透鏡直接黏著或者間接 使弟2 透鏡與第5透鏡直接黏著或者間接黏著,。且又使:第4 鏡與第6透鏡直接黏著或者間接黏著而形成。 對硬化性樹脂材料一旦實施硬化 到一定㈤^ μ > 一、θ 更化處理後,則即使達 疋舰度以上之南洫,亦不會軟化。硬化性 料所具備之該性質與塑膠材料等 、曰材 同’上述可塑性樹脂材料曝露於稱作: 化μ度(亦稱作玻璃轉移溫度)之—旧 .,疋》皿度以上時,蔣 权化而可塑化。即,硬化性樹脂材料一旦實施 理而固體化後’則其幾何形狀不會發生變化。^ 因此’第1透鏡、第3透鏡、第4透鏡以及第6透 使置於高溫環境下時’透鏡之幾何形狀亦不會2 及。二=學性能亦不會變差。又,第2透鏡以 =第5透!兄亦由面軟化溫度之光學破璃材料所形成, 因此即使於高溫環境下,其光學性能亦不會變差。 又’於第2透鏡以及第5透鏡由硬化性樹脂材料所形 成之情況時亦相同,即使於高溫環境下,i光 不會變差。此處’所謂高溫環境,指溫度高於迴; =理之溫度以及接合型複合透鏡之設計規格中之 高溫度中之任一者的溫度環境。 因此’第1接合型複合透鏡以及第2接合型複合透 使於Μ製程以及使用•像鏡頭時所假設之最 尚溫度即高溫環境下,亦可確保其光學性能。 97116959 17 200903032 透脂材料來形成第2透鏡以及第5 边兄了獲仔以下效果。與利 璃材料來形成之情況相比, 二人化-度之光學玻 厚度在製造上之精度更高。gp,兄=第5透鏡之 學玻璃材料㈣成第2透鏡 ^軟化溫度之光 之厚度精度㈣…右鏡時在製造上 樹脂材料來形成第2透鏡以及第5透二:利用硬化性 厚度精度可提高至±3…右乂透鏡時在製造上之 从 左右。如此,可接古楚 9 透鏡以及第5透鏡之厚度在製造 回 造出與料上職狀/Λ Λ Λ a Λ τ $ 像鏡頭。 像差專各特性無大偏差之攝 為了實現上述間接黏著,於黏荽 而進行。於藉由間接黏著來製 可…成第丨〜第3透鏡,繼而於第;=之鏡:第 =或第3透鏡相對向之面、或者於第丨透鏡或第 之與第2透鏡相對向之面上塗佈黏著劑,使兩 者检接。同樣地,可首先形成第4〜“透鏡,繼而 於第5透鏡之與第4透鏡或帛6透鏡相向之面、或者 於第4透鏡或帛6透鏡之與第5透鏡相向之面上 黏著劑,使兩者密接。 土 亦可於第2透鏡之與第!透鏡或第3透鏡相對向之 面上實施被覆處理後,使兩者間接黏著。又,亦可於 第5透鏡之與第4透鏡或第6透鏡相對向之面上實施 被覆處理後,使兩者間接黏著。 、也 97116959 18 200903032 只知間接黏著之情況妹,其#南$丨 遂、n s <滑况時,右考慮到光學玻璃之折射 率、以及硬化性樹脂分4立 4 Φ ^ .材枓之折射率而適當選擇黏著劑 2射!4,在有效利用黏著劑之光學特性的考量下 遠擇黏著劑,則亦可蒋爲占卜楚 第透鏡與第1透鏡或 币6边鏡在界面上之斤汾望6/1<电 反射等的效果。又,如上所述, :於第2透鏡之與第1透鏡或第3透鏡相對向之面上 ff被覆處理後使兩者黏著’則亦可獲得減少上述第 2透鏡與第1透鏡(或者第3透鏡)在界面上之反射等 同樣地,亦可獲得減少帛5透鏡與第4透鏡 或苐6透鏡在界面上之反射等的效果。又,如上所述, 若於第5透鏡之與第4透鏡或第6透鏡相對向之面上 =施被覆處理後’使兩者黏著’則亦可獲得減少上述 苐5透鏡與第4透鏡(或者第6透鏡)在界面上之反射 等效果。 其次,說明本發明之攝像鏡頭之光學特性。 本發明之攝像鏡頭在光學構成上之指導原理在 於,藉由折射率等光學特性儘可能均質之單一接合型 複合透鏡,以實現像差校正以及攝像兩個作用。°即, 理想上,構成本發明之攝像鏡頭所具備之第丨接合型 複合透鏡的第卜"透鏡各自之折射率以及阿貝數 彼此並無大差異…理想上,構成第2接合型複合 透鏡之第4〜第6透鏡各自之折射率以及阿貝數彼此 亚無大差異。換言之,理想上,帛卜第3透鏡各自 之折射率以及阿貝數彼此相等。又,理想上,第4〜 97116959 19 200903032 第6透鏡各自之折射率以及阿貝數彼此相等。然而, 只際上,極難找到折射率以及阿貝數完全相等的光學 玻璃材料與硬化性樹脂材料之組合。 切因此,本發明之發明者透過大量模擬及試製而確 "第1接合型複合透鏡以及第2接合型複合透鏡各 構成材料,即光學玻璃材料與硬化性樹脂材料此 二:之折射率以及阿貝數之差若為何種程度以下,即 石h成此夠獲付良好之圖像的攝像鏡頭。其结果已可 二藉由滿足上述條件⑴〜⑻,即可構成能夠獲 件良好之圖像的攝像鏡頭。
亦即,若第1透鏡之折射率N L的差、第2透鏡之折射率“、第之折射率 心的差、篦4令技 N3與弟3透鏡之折射率 &的差、以及第“之折射率&與第5透鏡之折射率 率二Π折射率I與第6透鏡之折射 形成良好圖像之程度。 將達到充分小至可 又’若》1透鏡之阿貝數 ^的差、第2透鏡之阿貝數^:弟,之阿貝數 的差、第4透鏡之阿貝 ,、弟3透鏡之阿貝數 p 9的差、以及第5透鏡之“數與第5透鏡之阿貝數 貝數^。的差,分別在3〇 、〉9與第6透鏡之阿 達到充分小至可形成良好圖像二:可使色像差大小 具有充分對比度之圖像。 私度的值,且可形成 97116959 20 200903032 ,藉由滿足上述條件(1) 頭,其光程縮短至可搭 後焦增長至可於攝像鏡 或蓋玻片等零件的程 並且’如以下之實施例所示 〜(8)’可實現如下之攝像鏡 載於行動電話等之中的程度, 頭與攝像面之間插入濾光片 度,且可獲得良好之圖像。 【實施方式】 以下,參照圖式,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例。再者, 各圖係圖示本發明之一構成例者,且僅以能夠理解本 發明之程度而概略性地表示各構成要素之剖面形 狀、配置關料’故本發明並不限定於圖示例。又, 於以下說明中’有時會使用特定之材料以及條件等, 該專材料以及條件僅係一較佳例’ 定於該等之任一者。 如3 丨良 二:本發明實施形態之攝像鏡頭的構成圖。圖】 中所界疋之面的序號(ri(i==卜2,3,...,丨 面間隔(d1(1y,2, 3, ...,13))之符號,於圖卜 圖6、圖10、圖14、圖18、以及圖&中予以省略, 以防止圖式煩雜。 々如圖1所不’構成第i構成接合型複合透鏡丄4之
第1透鏡、第2透鏡以及第3透鏡,分別以Li、L 以及L3來表示。又,構成第2接合型複合透鏡“之 第4透鏡、* 5透鏡以及第6透鏡分別以L4、Ls以及 L6來表示。 配置於第1接合型複合透鏡14《前面(第1透鏡之 97116959 21 200903032 前面r2)的第1光攔S1發揮作為孔徑光欄之作用,以 確定入射瞳之位置。又,配置於第1接合型複合透鏡 1 4與第2接合型複合透鏡1 6之間的第2光攔S2,發 揮防止圖像之對比度減少的現象即光斑(f 1 a r e )、或 者圖像渗潤的現象即模糊(s m e a r )之作用。 於不會產生誤解之範圍内’除了使用ri(i==l,2, 3,…,14)作為表示光轴上曲率半徑之值的變數以 外,有時亦將該ri用作識別透鏡、蓋玻片面或者攝像 面之符號(例如使用Γζ表示構成第丨接合型複合透鏡 1 4之第1透鏡L!在物體側的面等)。 圖1中,以r3、r4、r9、以及ri〇表示之界面上,分 別存在用以間接黏著之黏著劑50、52、54以及56。 又’於對第2透鏡L2之兩面或者輩而每 砗,在/兮n 實施有被覆處理 ^存在该被覆膜60或被覆膜62。於對坌ς々沐τ ^ ^ . 4, ^ 對第 5 透鏡 Ls 之兩面或者早面貫施有被覆處理時, 或被覆膜66。 μ被覆膜64 因此,如上所述,為了表示黏著 及^0、52、54以 被覆膜60、62、64以及66之在少 表示rs、r4、r9、以;5 讲本 ’用粗線來 6、圖10、圖14、闰1〇 面。於圖2、圖 回丨4圖18以及圖22中,介+人 η、以及η。表示之界面上,於 ’、+於以η、η、 著劑或者被覆膜’但為了防止心煩:著S寺,存在黏 …r"相同’以細線來表示,:且省而與…、 劑5〇、52、54以及56、被覆 '略表示黏著 ^、64 以及 66。 97116959 22 200903032 再者,本發明之攝像鏡頭 不會影響攝像鏡頭之光與1者劑之厚度充分薄至 r”以及η。所示:性質的程度,因此即使於 已忽略黏著劑之厚度。X 2面上存在黏著劑時,亦 第2透鏡L2上之又’當然’直接或間接黏著至 面,具有與第2透鏡著以面及第/透鏡L3之黏著 或間接黏著至帛5透鏡二者面一致之形狀,且直接 透鏡丨> * , 逐鏡Ls上之第4透鏡U以及第6 通銳L6之黏著面,且 叹乐b 之形狀。 ,、有弟5透鏡U之黏著面一致 該等圖中所示之 = !,〇,〇 1( — 1,2 ’ 3 ’ …’ 14)以及 di(i 6中, 且’挪,U)等參數,於以下所示之表1〜表 向像側上 而提供。下標數字"物體侧朝 透鏡之2成^應於光攔(第1光欄以及第2光攔)、各 予。g 號或者透鏡之厚度或透鏡面間隔等而賦 p,分別如下所示: 表不第1個面之光軸上曲率半徑; d i表示自笛; 個面至第i+1個面為止之距離; 素好二不由第1個面與第i + 1個面所構成之透鏡之 ”之折射率;以及 1表不由第i個面與第i + 1個面所構成之之 素材之阿貝數。 圖1中,IV会6 線段表示光攔(第1光攔以及第2光攔) 其原因在於,為了界定自透鏡面至光欄面 之距離’必須明確標示光攔面與光軸之交點。 97Π6959 23 200903032 又’於只施例 1〜眘念Y丨ρ A、 貫施例6之攝像鏡頭各自之剖面 圖卩圖2、圖6、圖1〇、圖14、η 圖18以及圖22中’ ::相1相反地,打開光攔之開口部,利用以開口 二之,點為起點的半條直線來表示阻斷光之光攔本 體Ί因在於,4 了標m線等域,必須反映 光攔之實際狀態,從而打開光攔之開口部來表示。第 2光攔於攝像鏡頭之構造方面^,無法忽視其厚 度,因此以d6表示其厚度。 光L係自弟1光攔g i至攝像面為止之距離。後焦 Μ係自構成第2接合型複合透鏡16之第6透鏡[6在 像側之面至攝像面為止之距離。此處,將拆除蓋破片 而測1所得自第6透鏡Le在像側之面至攝像面為止 長度表示為後焦bf。 非球面資料與面序號一併表示於表1〜表6之各攔 中。又’光軸上曲率半徑之值ri(i = !,2,3,...,* 14)於以凸面朝向物體側時表示為正值,於以凸面 向像侧時表示為負值。 由於第2透鏡為光學平行平面板時之兩個面(η以 及Γ4)、第5透鏡為光學平行平面板時之兩個面 以及r")、第!光欄s(ri)、第2光欄(r6、r?)、以^ 蓋玻片(或者濾光片等)之面(ri2以及ru)為平面,因 此曲率半徑表示為00。又,關於攝像面(ry,由於為 平面,因此γη = 〇〇,但於表丨〜表6中對此省略 示。 Θ 97116959 24 200903032 本發明中所你闲+ 4 i 2 T便用之非球面,藉由下式而獲得。 Z= ChV[1 + [1 〜(1 + k)c2h2r/2] + A4h4+ A6h6 + Ash8 + A1 〇h10 其中, Z距離與面頂點相切之切平面之深度 c:面之光軸上之曲率 h ·距離光軸之高度 k :錐形常數 八4 : 4次方之非球面係數 A6 : 6次方之非球面係數 A8 : 8次方之非球面係數 A” · 10次方之非球面係數。 於本說明書中之表1〜表6中,表示非球面係數之 數值以指數形式表示,例如「e-Ι」表示「10之-1次 方」。表示為焦距丨之值為第1接合型複合透鏡與第2 接合型複合透鏡之合成焦距。各實施例中,將透鏡之 明免度之指標即開放光圈值(亦稱作開放F值)表示為 Fn〇。所謂開放光圈值,指當孔徑光攔(第1光攔)之 直控為設計上最大尺寸時之光圈值。又,正方形像面 之對角線長2Y表示為像高。此處,γ係正方形像面之 對角線長之一半的值。 以下’參照圖2〜圖25,說明本發明實施形態中的 只鉍例1〜實施例6之攝像鏡頭。 圖3、圖7、圖11、圖15、圖19以及圖23所示之 97116959 25 200903032 歪曲像差曲線,相斟於I出& a 邳對於與先軸之距離(於 離攝像面内之光舳夕县+忙攸 π軸上將距 κ尤軸之取大距離以百分比形 100)而表示像差(於士廿紅L 、丨 义、為 衣丁诼產(於杈軸上以百分比形式表 正切條件之量)。圖4 国Q ’足 及S 2“,」 圖12、圖16、圖20以 及f主24戶斤不之散光像差曲線與歪曲像差曲線相同, 縱軸表不與光軸之距離(%),橫軸表示像差量(單位 mm), 而分別类 + 2 λ* / 矛不子午(meridional)面與狐矢 (sagittal)面上之像差量(單位職)。 圖5、圖9、圖13、圖17、圖21以及圖25所示之 色像差、#面像差曲線中,縱轴表示人射高度卜橫 軸表示像差量(單位_)。縱軸之入射高度h換算為光 圈值而f示。例如,相對於Fn〇為29之透鏡,縱轴 之入射尚度h=l〇〇%對應於f=2.9。 又於色像差、球面像差曲線中,表示相對於c射 線(波長為656.3 nm之光)、d射線(波長為587 6⑽ 之光)、e射線(波長為546· 1 nm之光)、F射線(波長 為48 6. 1 nm之光)以及g射線〇皮長為435_ 8 nm之光) 的像差值。 以下’於表1〜表6中一覽揭示實施例!〜實施例6 之相關構成透鏡的曲率半徑(單位mm)、透鏡面間隔 (單位mm)、透鏡素材之折射率、透鏡素材之阿貝數、 焦距、光圈值以及非球面係數。再者,構成透鏡之光 軸上曲率半徑之值以及透鏡面間隔,表示攝像鏡頭之 合成焦距f之值標準化為1〇() mm時之值。 97116959 26 200903032 於實施例1〜實施例6中,構成第丨接合型複合透 鏡14之第1透鏡Ll、以及第3透鏡u之素材、及構 成第2接合型複合透鏡16之第4透鏡L、以及第6 透鏡L6之素材,使用硬化性樹脂材料,即透明硬化 矽氧樹脂。 於實施例1〜實施例5中 不。处规…μ久弟ΰ逯 ,兄b之素材,使用高軟化溫度之光學玻璃材料,即光 學玻璃ΒΚ7。此處,所謂ΒΚ7,係首德玻璃(SCH〇TTGu 公司對删石夕酸玻璃(borosiHcateglass)群組所賦予 之名稱。目前,光學玻璃BK7已由數家玻璃製造 造。市售之光學玻璃BK7之折射率以及阿貝數因 公司或製造批次之不同而多少存在差異。 、σ 又’於實施例6中,第2读於ϊ ,、,η & 之辛材可、ϋ ^ a a 透叙L2以及苐5透鏡l5 之素材可適當地使用硬化性樹脂材料、 ^^^r,^,(NlpponSteelChemicaic〇 ^ : 造之饥咖_,來作為熱硬化性梦氧樹脂。·这 硬化性彻脂’指如… I透=且即使短時間達到15〇ΐ左右之高溫』 不會亦:會發生變化’其光學性能亦 自矽氧樹脂之供給公司以「 :树月曰例如可 名而出售…樹脂中適當硬度彻脂」為 於實施们〜實施例5二擇 鏡L2間接黏著, 透、兄I與第2透 使第2透鏡L2與第3透鏡l3間接 97116959 27 200903032 黏著。又’使第4透鏡L4與第5透鏡乙5間接黏著, f使第5透鏡L5與第6透鏡L6間接黏著。又,於實 =6中€第1透鏡Ll與第2透鏡l2直接黏著或 ::黏著’且使第2透鏡L2與第3透鏡匕直接黏著 或者間接黏著。又’使第4透鏡L4與第5透鏡匕直 接黏者或者間接黏著,且使第5透鏡L與第6透鏡 Le直接黏著或者間接黏著。 作為第1透鏡L,、第3透鏡L3、第4透鏡l4以;5 第6透鏡l6之素材、即硬化性樹脂材料,可適當地使 用富士高分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FuH 11(|^^“(:0.’1^(1.)製造之5〇_7852、以及東麗道 康 τ 么司(Dow Corning Toray Co.,Ltd.)製造之 SR-7010之熱硬化性矽氧樹脂。該等熱硬化性矽氧樹 脂之折射率以及阿貝數因製造公司不同而不同,此 外,即使商品名同一,折射率以及阿貝數亦多少存在 差異。再者’以下所示之實施例中,透鏡素材之折射 率係相對於d射線(587.6 nm之光)之值。 作為用於間接黏著之黏著劑,可利用環氧系黏著 劑。具體而言,可利用折射率校準型光學黏著劑(例如, 參照NTT Advanced Technology股份有限公司之網頁 <URL:http://keytech.ntt-at.co. jp/〇ptic2/prd 1〇〇ι ^1^>=[ 2007年5月?日檢索])。該折射率校準型 光學黏著劑具有耐熱性,即使放置於短時間内成為高 溫環境之環境中’亦不會因溶析等而產生形狀變化呵 97116959 28 200903032 二:U不會變差。又,該折 =可見光透明’且折射率亦可於丨先= =’以錢5之精度調整。如下所述,構成= 第"二:攝t鏡頭所使用之接合型複合透鏡之第1〜 兄’使用其折射率處於133〜17 r 接著劑,可二 率之值而製造。弟1〜第6透鏡中任一者之折射 折H用:i ί間接黏著之黏著劑,並不限定於上述 =权準型光學黏著劑之例,只要係透明、且滿足 漸J之#i+ f 關條件者均可使用。所謂黏著 折射率之相關條件’指黏著劑之折射率接近於黏 二之:透鏡兩者之折射率。又,所謂耐熱性之相關條 牛:指於黏著劑固體化而使二透鏡相黏著之狀態二條 即使置於迴焊製藉由+ ^ 間為高溫環境之環境中:不=竟中、以及置於短時 變化,且光學性能亦不會發生=析等而產生形狀 第 ' :丄二:,本發明之攝像鏡頭包括第1光攔S1、 、〃 σ里複合透鏡14、第2光攔S2、以及第2接 1二=透』兄16 ’且自物體側朝向像側,依序排列第 及第Li接合型複合透鏡14、第2光摘S2、以 及第2接合型複合透鏡16而構成。 it H接,:複合透鏡14中,自物體側朝向像側, 依序排列有幻透鏡Lj、第2透鏡“及第3透鏡 97116959 29 200903032 L3。又,第2接合型複合透鏡丨6中,自物體側朝向 像侧,依序排列有第4透鏡u、第5透鏡L5以及 - 透鏡L/6。 ' 於第2接合型複合透鏡1 6與攝像元件丨〇之間,插 入有蓋玻片12。蓋玻片之素材係折射率為5168〇、 阿貝數為61.0之光學玻璃BK7(豪雅股份有限公司 (HOYA CORPORATION)製造)。 f 表1〜表6分別表示實施例1〜實施例6之攝像鏡 1頭在光軸上的曲率半徑之值ri(i== 1,2,3,...,14>、 面間隔dKi^l,2, 3,…’ 13)、透鏡構成材料之折 射率及阿貝數以及非球面係數。此處,將第1接合型 複合透鏡與第2接合型複合透鏡之合成焦距標° 1. 〇〇 _ 。 為 構成第1接合型複合透鏡14的第1透鏡Li之物體 側面、以及第3透鏡L3之像側面為非球面,構成第% (接合型複合透鏡16的第4透鏡U之物體侧面、以及 第6透在兄l6之像側面為非球面。 97116959 30 200903032 I冢辑駟〔1<〕 V0 资 JiL· *ττ> 。 -1.553e+4 2. 490e+5 1.032e+4 -1. 358e+3 1.868e+3 -3. 062e+3 一3. 630e+2 3. 840e+2 -1.340e+l -1.826e+2 -7. 740e+l -6. 800e+l 1 3. 890e-l 2. 600e+l -2. 590 1.800 Μ -2. 040e-l -1· 220e+l -1.650e+l -1· 000e+5 阿貝數(V 0 〇> CD L〇 II CM A CD 1—H CO II A CD cd L〇 II A Π v 8=56. 0 CZ5 CO II ¢3¾ 0 cd LO II 0 A 〇> t—H zo II CM A 折射率(队) N2=l. 51000 N3=L 51680 N4=l. 51000 Ns=l. 51000 N9= 1.51680 Ni0=l. 51000 Ni2=l. 51680 間隔(ώ) ώ = 0. 0000 d2=0.1096 i d3 = 0. 0975 d4=0.0122 1 d5 —0. 0560 ds=0. 0210 6=0.0526 ds=0. 0390 ώ = 0. 0975 di〇 —0. 0853 dii = 0.1437 di2=0.1462 di3~0. 2523 曲率半徑(η) 8 II r2 = 0. 291 8 II 8 II 0.394 8 II 8 II 广 1 ra = 1.331 8 II 8 II O -1 rn = 7. 500 8 II 8 II 1 Ι·τ^ ί 6c<i=〇UJ 迴®·¥ 昌 〇〇 ·Ι=<+-Ι3ί 嫉 I£ 6S69TU6 200903032 〔c<l<〕 卜球面係數 丨 〇 -1.037e+4 1.663e+5 6.890e+3 -9· 069e+2 1.365e+3 -2.237e+3 -2. 650e+2 2.807e+2 -1.070e+l -1.460e+2 -6.190e+l -5.440e+l TT^ 3. 400e-l 2.273e+l -2. 266 1.571 -2.040e-l -1.220e+l ! -1.650e+l -1. 009e+5 丨阿貝數(υ i) v 2=35. 0 t___________ … r-H CO II eo A Ο LO CO II A O LO CO 1 A 1 1 ( CO II 05 A 〇> LO CO II o A v 12=61. 0 折射率(Ni) N2=l. 53000 1_ .. . J N3=l. 51680 N4=l. 53000 Ns=l. 53000 N9=l. 51680 ! Μ· 53000 Ni2=l. 51680 間隔(di) ώ = 0. 0000 d2=0.1147 1__ ώ = 0· 1019 d4=0. 0127 d5 = 0. 0586 de=0. 0219 d7=0.0550 ds = 0. 0408 6=0.1019 di〇 = 0. 0892 d,. = 0.1503 d.2=0.1529 dis-O. 2224 曲率半徑(η) 8 II n=0. 304 8 II 8 II 广* n=0.412 8 II ^CP 8 II rs=l. 392 8 II 8 l[ rii = 7.844 j 8 II CSJ 8 II CO 謹 〇〇 .I=s-(3rf sm 8COZ ·ΐ = λζ«竣 6.3HOUJ迴凾采
Zi 6S69IU6 200903032 cof4辑駟 〔;〕 Γ' /k. · u 孝 v@ 镑 JiL· *nv 。 -l_532e+4 2. 457e+5 1.019e+4 - 1.340e+3 1.849e+3 ~3.031θ+3 1 -3. 600e+2 3. 803e+2 -1.330e+l -1.810e+2 -7. 690e+l -6. 750e+l 3. 870e-l 2. 590e+l -2. 580 1.790 -2. 040e-l -1.220e+l -1.650e+l 丨 -1. 009e+5 阿貝數(v i) v 2 = 56. 0 V 3=61. 0 v 4=56. 0 v 8==56. 0 CD h CO II 05 A v 10 = 56. 0 0 T—( CD II A 折射率(队) Nz= 1.51000 Na = l. 51680 N4=l. 51000 N8=l. 51000 N9=l. 51680 Ν1〇=1. 51000 ! Niz= 1.51680 間隔(di) d 丨= 0.0000 d2=0.1098 ώ=0. 0976 d4=0. 0122 d5=0. 0561 de = 0.0210 6=0.0527 ds^O. 0390 ds = 0. 0778 d.〇 = 0.1052 dn = 0. 1439 di2 = 0. 1464 di3 = 0. 2505 曲率半徑(n) 8 II 二 Γ2 = 0. 291 Γ3-1.952 Γ4=-1. 952 Γ5=0. 394 8 II ^so 8 II rs= 1.333 n = -1· 952 n〇=l. 952 rn = 7. 511 8 [I 8 II CO 麵00Ζ·ΐ=ΛΖ砸趁 6·3=0£ 迴 se I 00 -IHJ 3i,f εε 65691ίΔ6 200903032 •ill *ττν -1.546e+4 2.480e+5 1.030e+4 _1. 350e+3 OC 1.862e+3 _3· 050e+3 -3. 62〇6+2 丨 3.830e+2 CC < -1.340e+l -1.820e+2 -7. 720e+l -6.790e+l 3.880e-l 2. 600e+l -2. 590 1.790 -2.040e-l -1. 220e+l 1 -1. 650e+l -1.010e+5 阿貝數(Ui) v 2 = 56. 0 〇) t—H CO II n Λ i v 4=56. 0 v 8^56. 0 v 9—61. 0 1 v 10 = 56. 0 CD i—H CO II N A 折射率(队) N2 = l. 51000 N3=l_ 51680 N4=l. 51000 N8=l. 51000 N9=l. 51680 N.〇=l. 51000 Ni2 = l. 51680 間隔(ώ) ώ = 0· 0000 ώ=0.1097 i d3=0. 0975 i d4=0.0122 d5=0. 0560 d6 = 0.0210 ώ=0·0527 ds = 0. 0390 d9=0.1365 di〇 = 0. 0463 dn = 0.1437 di2=0. 1463 d.3 = 0. 2524 曲率半徑(η) 8 1[ Γ2 —0. 291 r3=l. 950 n= 1.950 η=0· 394 8 II ^j〇 8 II 广i --------------------------------------------------1 r8= 1. 332 ! r9=-l. 950 n〇=-l· 950 rn = 7. 504 8 II CM 8 II eo 昌 003.1= ΑΖΨΕ# 6 ·2=ο£ 迴 Β^ I 00 ΊΗΜ-ΗΙΓ峡 对£ 6S69IU6 200903032 LOf4海駟 〔5 非球面係數 〇 -1.580e+4 2. 534e+5 1.050e+4 -1.382e+3 1.894e+3 -3.104e+3 1_ _3. 68〇6+2 3. 89〇6+2 -1.350e+l -1.840e+2 -7. 820e+l -6. 870e+l 3.910e-l 2. 620e+l -2. 610 1.810 -2.040e-l -1.220e+l -1.650e+l -1.010e+5 阿貝數(i) CD cd LO II eg A O 1—H CO II eo A CD CD LO II Λ CZ5 cd LO II oo A O) r—H CO II 〇> Λ cr> CO LO II o A v 12=61. 0 折射率(Ni) N2=l. 51000 N3=L 51680 N4=l. 51000 Ns=l. 51000 Ng=l. 51680 Ni0 = l. 51000 Ni2=l. 51680 間隔(ώ) di = 0. 0000 d2=0.1094 d3=0. 0973 d4=0. 0122 d5=0. 0559 de=0. 0209 d7=0.0525 ds=0. 0389 d9-0.1362 ώ〇 = 0· 0462 dn —0.1434 d.2=0.1459 di3=0.2544 曲率半徑(η) 8 l[ Γ2 —0. 290 Γ3—-1. 946 r4= 1.946 r5=0. 393 8 II 8 II 广| Γδ = 1. 329 -1 r9=l. 946 ri〇=-1. 946 n. = 7. 485 8 II c 8 II co εε8Ι2.Ι = ΛΖ 砸錄 6 ·ζ卩§J迴函采 I 00 Ί=Μ-Η3Ϊ1: 6S69IU6 200903032 〔9 <〕 该 HL TTV 。 -1.553e+4 2.490e+5 1.032e+4 ~1. 358β+3 1.868θ+3 -3. 062e+3 ~3. 630e+2 3.840e+2 -1. 340e+l _1. 826e+2 -7. 740e+l -6.800e+l 3. 890e-l 2.600e+l -2. 590 1.800 -2. 040e-l -l_220e+l -1.650e+l ~1. 000e+5 阿貝數(Vi) v 2=56. 0 c=> cd CO II <n A C3 CD LO II ·*· A v 8 = 56. 0 cz> CO CO II CJ> A v 10=56. 0 CD CO II csl A 折射率(NO N2=l. 51000 N3=l. 51100 N4 = l. 51000 Ns=l. 51000 N9=l. 51100 Ni〇=l. 51000 Ni2=l. 51633 間隔(di) di^O. 0000 d2=0.1096 d3=0. 0975 d4 = 0. 0122 d5=0. 0560 de=0. 0210 ώ=0· 0526 de=0. 0390 d9 = 0. 0975 di〇~0. 0853 dn-0.1437 di2-0.1462 di3 = 0. 2513 du 二-0.0100 曲率半徑(η) 8 II Γ2=0. 2909 8 II 8 II η=0_ 3938 8 II 8 II ra^l. 3314 8 II 8 II 。 rn —7. 5000 8 II 8 II CQ 8 II 昌 9^.1=¾^趁 6(xi=〇ud迴画采 昌 00 ·Ι = ί 3ί¥ 9ε 6S69IU6 200903032 實施例1〜實施例5中所使用之接合型複人 使透鏡彼此間接黏著而製造。該間接黏著,兄’藉由 ’入黏著劑而實現。第1接合型複合透鏡與第2 J鏡間夾 .^鏡均相同’因此,此處以第"妾合型複合透 明、。此時’可首先形成第1〜第3透鏡Ll〜L3、歹1, in匕與第1透鏡L1或第3透鏡L3相對向之:於: 透鏡Ll或第3透鏡L3之與第2透鏡l2相斟 f上塗佈黏著劑,而使兩者密接。 σ面 ^另外,亦可於第2透鏡L2之與第!透鏡Li及第 著之至少—個面±實施被覆處理後’使兩“ 者此日守,於實施被覆處理後,可進行 谁 行以下所述之直接㈣。 Ik ’亦可進 =施例6中所使用之接合型複合透鏡’可藉由使 此直接黏著或者間接黏著而製造。 、’ 2藉由直接黏著而製造接合型複合透鏡,可藉由如下 ^只現(具體内容參照日本專利第392638〇號公報 均目^處’第1接合型複合透鏡與第2接合型複合透鏡 ’因此’此處以第1接合型複合透鏡為例說明。 模ίΓΓ使第/透鏡11接合於第2透鏡L2上而形成之 口盥外 〜、你巧面之側壁為圓柱狀之圓筒,底面 :二:1透鏡L,之物體側面相同之曲面形狀。向模具中注 硬化的液體狀透明硬化性石夕氧樹脂,實施熱硬化處 里,者紫外線硬化處理而形成第】透鏡L,繼而使第】透 接σ於第2透鏡l2上而形成接合型複合透鏡。 116959 37 200903032 其次,準備用以再使第3透鏡L3接合於上述使第i透鏡 L與第2透鏡L2接合所成之複合透鏡上而形成之模具。該 模具之底面呈與第3透鏡L3之像面側相同之形狀。向模: 中注入尚未硬化的液體狀透明硬化性石夕氧樹脂,實施教硬 化處理或者紫外線硬化處理而形成第3透鏡L,繼而於接 合有第1透鏡L之第2透鏡L2l,接合第3透鏡^而形 成。如此,即可形成接合型複合透鏡。 於製造上述接合型複合透鏡之製程中,當利用熱硬化性 樹脂材料來形成第1透鏡Ll以及第3透鏡Ls時,需要用 以使模具之溫度上升且實施加工之溫度控制裝置。又,於 利用紫外線硬化樹脂來形成第}透鏡Li以及第3透鏡L3 時,只要將接合型複合透鏡之製造裝置設計成能夠自模具 之上方對紫外線硬化樹脂照射紫外線即可。 八 〈實施例1> 立實施例1之透鏡系統中,第丨接合型複合透鏡之第丨透 銃L!以及第3透鏡L3由透明硬化性矽氧樹脂SMX—7852(富 士高分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所形成,第2透鏡匕由 光學玻璃BK7(小原股份有限公司製造)所形成。又,第2 接合型複合透鏡之第4透鏡以及第6透鏡[^由透明硬 化丨生石夕氧樹脂SMX- 7852(富士高分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 造)所形成,第5透鏡U由光學玻璃BK7(小原股份有限$ 司製造)所形成。 (A) 第1透鏡^之折射率n2為,N2=1.51〇〇〇。 (B) 第2透鏡L2之折射率N3為,心=1.51680。 97116959 38 200903032 (C)第3透鏡L3之折射率j\j4為,N4== l 51〇〇〇。 ⑼第1透鏡之阿貝數〉2為,V2=56〇。 (E)第2透鏡L2之阿貝數^3為,v3=61〇。 ⑺第3透鏡L3之阿貝數^4為,^=56〇。 (G) 第4透鏡L4之折射率…為,N8 = L 51〇〇〇。 (H) 第5透鏡Ls之折射率為,Ng==5168〇。 (I) 第6透鏡L6之折射率n1d為,Nl() =丨.51〇00。 (J) 第4透鏡之阿貝數^8為,以=56〇。 «)第5透鏡L5之阿貝數>9為,V9=61〇。 (L)第6透鏡Le之阿貝數yiD為,_=56〇。 因此 1N2 | .… . _ . I 1N 3 ^ 1N 4 | = | N 9 — 1N 8 | = | 1N 9 — 1N 1 0 | = 0.00680,故滿足下述條件(1)、(2)、(5)以及(6)。又, 由於 U 3— ^ 2| =卜 3— υ 4卜 u 9_ ^ 8| =卜 9_ i 5.0,故滿足下述條件(3)、(4)、(7)以及(8)。 ^謂條件⑴、⑵、⑸以及(6),分別指由以下 式(1)、式(2)、式(5)及式⑹而賦予之條件 ”之 件(3)、(4)、(7)及(8),分別指由以-又,所謂條 (4)、式(7)及式(8)而賦予之條件。所不之式(3)、式 |N3- Ν2| ^ 0. 1 (1) IN3- Ν4| ^ 0. 1 (2) | u3— 1>2丨€30.〇 (3) | i;3—— i>4|S30.〇 (4) ◦ S|N9 — Ns j ^ 0. 1 (5) IN9-N10I ^ 0. 1 (6) 97116959 39 200903032 ⑺ I ^ 9- v g| ^30. °- I ^ ^ 1〇1 ^ 30. ο (8) 所謂條件(1)〜,人 件,於以下之說⑽施二2::(:)〜:)而賦予之條 岡9主-也 實施例6之說明)t亦η 圖2表不實施例1之摄 疋相同。 攝像鏡頭之剖面圖。如圖2所- ,“軍孔靖权作用的第1光欄Sl,設置於構成第斤不, 型複合透鏡14之第1透、 弟1接合 軸之交點位置。發揮防止# 面)與光 S2設置於第"妾合型複合 2先攔 16之間。 兄1m接合型硬合透鏡 弟1光攔Sl之光欄面兔i & ΠΠ ,, Λ 侧囬马千面,因此於表1中表示為Γ °第2光欄S2由平面『6及Γ7構成’因此於表工中表 不為Γ6=〇°以及Γ7=〇°。又,光圈值Fno為2.9。 " 4表1所π r3— 〇〇以及Γ4=的,因此第2透鏡u為光 學平行平面板,且由於r9=OQ以及ri〇=〇〇,因此第5透 鏡L5為光學平行平面板。由於。為正值,i ^為正值, 因此第1透鏡係近軸上該第丨透鏡匕之物體側面以凸 面朝向物體側之平凸透鏡,第3透鏡L係近軸上該第3 透I兄La之像側面以凹面朝向像側之平凹透鏡。又,由於 η為正值,且ril亦為正值,因此第4透鏡L4係近軸上該 苐4透鏡L4之物體側面以凸面朝向物體側之平凸透鏡,且 第6透鏡Le係近軸上該第6透鏡Le之像側面以凹面朝向 像側之平凹透鏡。 實施例1中’當焦距f = 1. 〇 〇 mm時,光程L為1. 113 mm, 97116959 40 200903032 後焦bf為0.492 _。 圖3所示之歪曲像差曲綠1 _ . 綠,…l 四诼差曲線卜卜圖4所示之散光像差曲 、’泉(相對於子午面之像差曲的1 9、,λ 、 丁 豕產曲線卜2以及相對於弧矢面之像 差曲線")、圖5所示之色像差、球面像差曲線(相對於 g射線之像差曲線Η、相對於F射線之像差曲線卜5、 相對於0線之像差曲線卜6、相對於廿射線之像差曲線 一 7以及相對於c射線之像差曲線工_8),分別以圖形表 示〇 圖3以及圖4之像差曲線之縱軸,以相對於與光轴之距 離占多少百分比來表示像高。圖3以及圖4中,1〇〇%對應 於0.623醜。又,圖5之像差曲線之縱軸表示入射高度 h(光圈值),最大入射高度對應於2·9。圖3之橫軸表示 像差(%),圖4、圖5之橫軸表示像差之大小(mm)。 正曲像差於像南為75%(像高為0.467 mm)之位置上,像 差量之絕對值最大,為2.5%,而於像高為〇 623 mm以下 之範圍内’像差量之絕對值在2. 5%以内。 月欠光像差於像南為80%(像高為0.498 mm)之位置上,子 午面上之像差量之絕對值最大,為0 029 mm,又,於像 高為0. 623 mm以下之範圍内’像差量之絕對值在〇. 〇29丽 以内。 色像差、球面像差於入射南度h為1〇〇%時,相對於g 射線之像差曲線1-4之絕對值最大’為〇. 0225 mm,故像 差量之絕對值在0. 0 2 2 5 mm以内。 因此’利用實施例1之攝像鏡頭,光程可縮短至能夠搭 97116959 41 200903032 載於行動電話等之中的程度,後焦可增長至能夠於攝像鏡 頭與攝像面之間插入濾光片或蓋玻片等零件的程度,且可 • 獲得良好之圖像。 〈實施例2> 實鉍例2之透鏡系統中,第1接合型複合透鏡之第1透 叙以及第3透鏡La由透明硬化性矽氧樹脂SR_7〇1〇(東 麗道康亏·公司(Dow Corning Toray Co.,Ltd.)製造)所形 p成,第2透鏡L2由光學玻璃BK7(小原股份有限公司製造) 所形成。又,第2接合型複合透鏡之第4透鏡L4以及第6 透鏡L6由透明硬化性矽氧樹脂SR_7〇1〇(東麗道康寧公司 製造)所形成,第5透鏡Ls由光學玻璃BK7(小原股份有限 公司製造)所形成。 (A) 第1透鏡L!之折射率n2為,n2= 1. 53000。 (B) 第2透鏡1^之折射率n3為,n3 = 1. 51 680。 (C) 第3透鏡L3之折射率n4為,n4 = 1. 53000。 c (D)第1透鏡Li之阿貝數> 2為,y 2=35. 〇。 (E) 第2透鏡L2之阿貝數3為,y 3 = 61. 〇。 (F) 第3透鏡L3之阿貝數^ 4為,v 4= 35. 〇。 (G) 第4透鏡L4之折射率n8為,53000。 (H) 第5透鏡L5之折射率n9為,Ν9=ι.5168ϋ。 * (1)第6透鏡L6之折射率Κ。為,Νΐ0=ι·53οο〇。 (J)第4透鏡L4之阿貝數^8為,^8=35.0。 ⑴第5透鏡之阿貝數^9為,^=61〇。 α)第6透鏡Le之阿貝數^。為,^1〇=35.〇。 97116959 42 200903032 因此,|N3 — N: 0.01320,故滿足條件(1)、(2)、(5)以及⑹。又,由 丨…^丨=丨卜I m 10j: IN3 - N4| = |n9 - N8| = |Ng - Ni 26· 0,因此滿足條件(3)、(4)、(?)以及(8)。 圖6表示實施例2之攝像鏡頭之剖面圖。如圖6所示, 發揮孔徑光攔之作用的第1光欄_於構成Η接合型 複^透鏡14之第1透鏡L|的第i面(物體側之面)與光抽 之交點位置。發揮防止光斑或者模糊之作用的第2光搁 s2,設置於第i接合型複合透鏡14與第2接合型複合透 鏡16之間。 第1光攔S丨之光欄面為平面, …第2光搁S2由平面心所構成,因== 表示為r6=〇°以及。又,光圈值Fno為2 9。 如表2所示’ r—以及一 ’因此第2透鏡L2為光 學平仃平面板’且由於r9=co以及nQ=;TC,因此第5透 鏡L5為光學平行平面板。由於r2為正值,且『5為正值, 因此第1透鏡Ll係近軸上該第!透鏡。之物體侧面以凸 面朝向物體側之平凸透鏡,第3透鏡L3係近軸上該第3 透鏡L3之像側面以凹面朝向像側之平凹透鏡。又,由於 I8為正值’且ηι亦為正值’因此第4透鏡L4係近轴上該 第4透鏡L4之物體側面以凸面朝向物體側之平凸透鏡,第 6透鏡L6係近軸上該帛6透鏡Le之像側面以凹面朝向兄像側 之平凹透鏡。 實施例2中,當焦距f=1.〇〇丽時,光程[為ii2〇·, 97116959 43 200903032 miu 後焦bf為0. 472 圖7所示之歪曲像差曲線2个圖8所示之散光像差曲 線(相對於子午面之像差曲、線2-2以及相對於弧矢面之像 差曲線2 — 3)、、圖9所示之色像差、球面像差曲線(相對於 g射線之像差曲線2-4、相對於F射線之像差曲線2_5、 相對於6射線之像差曲線W、相對於d射線之像差曲線 2_-7、以及相對於C射線之像差曲線2_8),分別以圖形表 71^ 〇 圖7以及圖8之像差曲線之縱軸,以相對於與光轴之距 離占多少百分比來表示像高。圖7以及圖8中,1〇〇%對應 於0.619 _。又,圖9之像差曲線之縱軸表示入射高度 h(光圈值),最大入射高度對應於29。圖7之橫軸表示 像差(%),圖8、圖9之橫軸表示像差之大小(mm)。 歪曲像差於像高為75%(像高為〇 464 mm)之位置上,像 差量之絕對值最大,為2.7%,而於像高為〇619咖以下 之範圍内,像差量之絕對值在2· 7%以内。 散光像差於像高為70%(像高為0.433 mm)之位置上,弧 矢面上之像差置之絕對值最大’為〇. 〇 2 mm,又,於像高 為0. 619 mm以下之範圍内,像差量之絕對值在〇. 〇2咖 以内。 色像差、球面像差於入射高度h為1〇〇%時,相對於g 射線之像差曲線2-4之絕對值最大,為〇. 0398 mm,故像 差量之絕對值在〇. 0398 mm以内。 因此,利用實施例2之攝像鏡頭,光程可縮短至能夠搭 97116959 44 200903032 載於行動電話等之中的程度,後焦可增長 頭與攝像面之間插入遽、光片或蓋玻片等零件攝像鏡 獲得良好之圖像。 仟的备度,且可 〈實施例3> 實施例3之透鏡系統中,帛1接合型複合透鏡之第U 以及第3透1竟匕由透明硬化性石夕氧樹脂秦7852(舍 光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所形成’第2透鏡心 予玻㈣BK7(小原股份有限公司製造)所形成。又,第2 接合型複合透鏡之第4透鏡u以及第6透鏡匕由透明硬 =n石夕氧樹脂SMX_7852(富士高分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 以)所形成,第5透鏡Ls由光學玻璃BK7(小原股份有限公 司製造)所形成。 1.51000 〇 1.51680 〇 1.51000 。 = 56.0。 = 61.0。 = 56.0。 “= 1.51 000。 “=1. 51 680。 Νι〇= 1. 51000 u 8 = 56. 0。 u 9 = 61. 0。 2; ίο = 56. 0 °
(A)第1透鏡L!之折射率n2為,N ⑻第2透鏡L2之折射率N3為,N (c)第3透鏡L3之折射率&為,N
v V V (D) 第1透鏡1^之阿貝數p 2為 (E) 第2透鏡L2之阿貝數^ ^為 (F) 第3透鏡La之阿貝數〉*為 (G) 第4透鏡U之折射率…為, (H) 第5透鏡L5之折射率為, (I) 第6透鏡U之折射率Νι。為 (J) 第4透鏡L4之阿貝數p 8為 (K) 第5透鏡Ls之阿貝數^ 9為 (L) 第6透鏡L6之阿貝數〉"為 97116959 200903032 因此,I N3 - N21 = I N3 - N41 = I n9 - N81 = I N9 - Νπ I = 0. 00680,故滿足條件(1)、(2)、以及。又,由於丨 y 3- 2; 2| = U 3- V 4|= U 9- i, 8| = I ^ g_ ^ 1〇| =5> 〇 } 因此滿足條件(3)、( 4 )、( 7 )以及(8 )。 圖10表示實施例3之攝像鏡頭之剖面圖。如圖1〇所 示,發揮作為孔徑光攔之作用的第丨光欄Si,設置於構成 第1接合型複合透鏡!4之第丨透鏡Li的第丨面(物體侧之 面)與光軸之交點位置。發揮防止光斑或者模糊之作用的 第2光攔S2’設置於第1接合型複合透鏡14與第2接合 型複合透鏡16之間。 第1光攔Sii光攔面為平面,因此於表3中表示為〇 =⑺。第2光攔S2由平面以與Γ?所構成,因此於表3中 表示為re= 〇〇以及r7= 〇〇。又’光圈值Fn〇為2. 9。 如表3所示,η為正值’且Γ4為負值,因此第2透鏡 L2為雙凸透鏡’且由於rg為負值,且η。為正值,因此第 5透鏡L5為雙凹透鏡。由於Γ2為正值,且η為正值,因 此第1透鏡1^係近軸上該第!透鏡Li之物體側面以凸面 朝向物體侧之透鏡,第3透鏡L3係近轴上該第3透鏡L3 之像侧面以凹面朝向像側之透鏡。又,由於η為正值,且 〜亦為正值,因此第4透鏡u係近軸上該第$透鏡^之 物2側面以凸面朝向物體側之透鏡,第6透鏡^係近軸上 »亥弟6透鏡Le之像側面以凹面朝向像側之透鏡。、 實施例3中,當焦距f= 1.00 mm時,光程 後焦 Μ 為 0.489 _。 4l*lllmm, 97116959 46 200903032 圖11所示之歪曲像差曲線3-1、圖12所示之散光像差 曲線(相對於子午面之像差曲線3_2以及㈣㈣矢面之 像差曲線")、圖13所示之色像差、球面像差曲線(相 .對於g射線之像差曲線3-4、相對於F射線之像差曲線 3-5、相對於6射線之像差曲線3一6、相對於㈣線之像 差曲線3-7、以及相對於C射線之像差曲線3_8),分 圖形表示。 圖11以及圖12之像差曲線之縱軸’以相對於與光軸之 距離占夕少百分比來表不像高。圖丨1以及圖12中,1 〇〇% 對應於0.600 mm。又,圖13之像差曲線之縱轴表示入射 南度h(光圈值),最大入射高度對應於29。圖u之橫轴 表示像差«),圖12、圖13之橫軸表示像差之大小(mm')。 歪曲像差於像高為80%(像高為〇.48〇mm)之位置上,像 差量之絕對值最大,為2.5%,而於像高為〇 _咖以下 之範圍内,像差量之絕對值在2. 5%以内。 1;散光像差於像高為80%(像高0.480 mm)之位置上,子午 面上之像差量之絕對值最大,為〇 〇217随,又,於像言 為〇. 600 mm以下之範圍内,像差量之絕對值在0. 0217 1 以内。 色像差、球面像差於入射高度乜為1〇〇%時,相對於 射,之像差曲線3-4之絕對值最大,為〇 〇239咖,故 差里之絕對值在〇 · 〇 2 3 9 mm以内。 因此’利用實施例3之攝像鏡頭,光程可縮短至能夠柊 載於行動電話等之中的程度,後焦可增長至能夠於攝像鏡 97116959 47 200903032 頭與攝像面之間插入濾光片或蓋坡片等 獲得良好之圖像。 々件的程度’且可 〈實施例4> 實施例4之透鏡系統中,第i接合型複合透鏡之 鏡L以及第3透鏡l3由透明硬化性石夕氣樹脂 股份有限公司製造)所形成,第2透鏡二 先予玻璃ΒΚ7(小原股份有限公司製造)所形成。又 ^接合型複合透鏡之第4透鏡L4以及第6透鏡匕由透明硬 =性石夕氧樹脂SMX-觀(富士高分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 造)所形成,第5透鏡L5由光學玻璃BK7(小原股份有限公 司製造)所形成。 N2= 1. 51 000。 N3= 1· 51680 〇 Νι. 為 為 (A) 第1透鏡Li之折射率 (B) 第2透鏡L2之折射率 “為,N4 二 :1.51000。 '2 為,u 2 = 56.0。 3 為,V 3 = 61.0。 4 為,y 4 = 56.0。 8 為,N8 = 1.51000 。 9 為,N9 = 1.51680 。 10 為,N10: = 1.51 000。 8 為,V 8 : = 56.0° 9 為,9 : = 61.0。 10 為,2; ! 〇=56.0。 1丨叫N9 — Ns | = 1 Νθ — (C) 第3透鏡La之折射率 (D) 第1透鏡Li之阿貝數〉2為 (E) 第2透鏡L2之阿貝數〉3為 (F) 第3透鏡La之阿貝數^ (G) 第4透鏡U之折射率…為 (H) 第5透鏡Ls之折射率…為 (I) 第6透鏡Le之折射率Νι。為 (J) 第4透鏡L4之阿貝數〉8為 (K) 第5透鏡Ls之阿貝數〉'
(L) 第6透鏡L6之阿貝數p 因此,|N3—N2| = |N3—N 97116959 48 200903032 〇· 00680,故滿足條件( (2)、(5)以及(6)。又,由於 ^ 〇 N I 9- 2; 8| = | ^ g_ ^ 10| = 5. 〇 , 故滿足條件(3)、(4)、(7)以及(8)。 圖表示貫把例4之攝像鏡頭之剖面圖。如圖Η所 =發揮孔徑光欄之作用的第i光攔&,設置於構成第i 接合型複合透鏡1 4之第!、泰# τ ^ 第1透知Li的弟1面(物體側之面) 與光軸之交點位置。發揮防止光斑或者模糊之作用的第2 光搁& ’設置於第1接合型複合透鏡14與第2接合型複 合透鏡16之間。 第1光櫚光欄面為平面,因此於表4中表示為 。第2光攔&由平面^與r?所構成,因此於表4中 表示為re= 〇〇以及r7= 〇〇。又,光圈值Fn〇為2· 9。 如表4所示,由於n為正值,且口亦為正值,因此第2 透鏡L2係凸面朝向物體側之彎月形透鏡,由於為負值, 且ri。亦為負值,因此第5透鏡Ls係凸面朝向像側之彎月 /透鏡。由於1"2為正值’且Γ5亦為正值,因此第1透鏡 Li係近軸上該第1透鏡Li之物體侧面以凸面朝向物體侧之 透I兄’弟3透鏡L3係近轴上s亥第3透鏡L3之像侧面以凹 面朝向像侧之透鏡。又’由於η為正值’且ηι亦為正值, 因此第4透鏡U係近轴上該第4透鏡U之物體侧面以凸 面朝向物體側之透鏡,第6透鏡L6係近軸上該第6透鏡 L6之像側面以凹面朝向像側之透鏡。 實施例4中,當焦距f = 1. 丽時’光程L為1. i 09 mm 後焦 bf 為 〇. 488 mm。 97116959 49 200903032 圖15所示之歪曲像差曲線4—卜圖“所 =目對於子午面之像差曲線…及相對於弧= 曲線4-3)、圖17所示之色像差、球面像差曲線㈠目 ;g射線之像差曲線4-4、相對於F射線之像差曲線 4-5、相對於e射線之像差料4_6、相對於d射線之像 差曲線4-7、以及相對於C射線之像差曲線卜 圖形表示。 圖15以及圖16之像差曲線之縱軸,以相對於與光轴之 距離占夕少百分比來表示像高。圖15以及圖16中,1 〇〇% ,應於0.600 mm。又,圖17之像差曲線之縱轴表示入射 咼度h(光圈值)’最大入射高度對應於2 g。圖15之橫轴 表示像差(%),圖16、圖17之橫軸表示像差之大小 、正曲像差於像咼為75%(像鬲為0.450 mm)之位置上,像 差量之絕對值最大,為2.5%,而於像高為〇6〇〇 _以下 之範圍内’像差量之絕對值在2. 5%以内。 散光像差於像高為80%(像高0.480 mm)之位置上,子午 面上之像差里之絕對值表大,為0.0242 mm,又,於像高 為〇.600 _以下之範圍内,像差量之絕對值在〇 〇242 mm 以内。 色像差、球面像差於入射高度h為100%時,相對於g 射線之像差曲線4-4之絕對值最大’為〇. 0219 mm,故像 差量之絕對值在〇. 0219 mm以内。 因此’利用實施例4之攝像鏡頭,光程可縮短至能夠搭 載於行動電話等之甲的程度,後焦可增長至能夠於攝像鏡 97116959 50 200903032 頭與攝像面之間插入濾光片或蓋破片等零件的 獲得良好之圖像。 王又’且可 〈實施例5> 立實施例5之透鏡系統中1 μ合型複合透鏡之第】透 鏡L,以及第3透鏡L 3由透明硬化性石夕氧樹脂s Μ χ _ 7 8 5 2 (富 士尚分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所形成,第2透鏡L4 先學玻璃ΒΚ7(小原股份有限公司製造)所形成。又,第2 接合型複合透鏡之第4透鏡L4以及第6透鏡^由透明硬 化性石夕氧樹脂SMX-7852(富士高分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 以所形成,第5透!竟l5由光學玻璃M7(小原股份有限公 司製造)所形成。 N2 1.51000 。 N3 = 1. 51 680。 N4 = 1. 5 1 000。 ’ ^ 2= 56. 0。 ’ ^ 3 = 61 · 0。 ’ 2^ 4 = 56· 0。 1. 51000。 Ns= 1. 51 680 ° ’ N1〇= 1. 51000 ,8= 56. 0 〇 ’ 9= 61. 0。 ,^ ίο = 56. 0。 I Νθ — Ns | = | Νθ
Νι〇 I (A) 第1透鏡[^之折射率…為, (B) 第2透鏡L2之折射率&為, (C) 第3透鏡L3之折射率化為, (D) 第1透鏡之阿貝數〉2為 (E) 第2透鏡L2之阿貝數p 3為 (F) 第3透鏡L3之阿貝數〉4為 (G) 第4透鏡L4之折射率心為, (H) 第5透鏡Ls之折射率&為, (I) 第6透鏡L6之折射率Νι。為’ (J) 第4透鏡L4之阿貝數p 8為 (K) 第5透鏡Ls之阿貝數〉9為 (L) 第6透鏡U之阿貝數ρ ι〇為 因此,丨…一N2| = |n3 ~ & I 二 97116959 200903032 〇·〇_’故滿足條件⑴、⑵、(5)以及(6)。又,由於 V3—卜 I m1〇| = 5.0, -故滿足條件(3)、(4)、(7)以及(8)。 -® 18表示實施例5之攝像鏡頭之剖面圖。如圖18所 示,發揮孔徑光欄之作用的第1光攔S】,設置於構成第! 接合型複合透鏡14之第i透鏡Li的第i面(物體側之面) 與光軸之交點位置。發揮防止光斑或者模糊之作用的第2 光欄S2,設置於第!接合型複合透鏡14與第2接合型複 ( 合透鏡1 6之間。 第1光欄&之光攔面為平面,因此於表5中η=〇〇。第 2—光攔S2由平面以與Γ7所構成,因此於表5中表示為η =〇〇以及r7= 〇〇。又,光圈值Fn〇為2· 9。 如表5所示,η為負值,且η為正值,因此第2透鏡 U為雙凹透鏡,且由於η為正值,η。為負值,因此第5 透I兄L5為雙凸透鏡。由於rz為正值,且η亦為正值,因 (此第1透‘ Li係近轴上該第1透鏡l之物體侧面以凸面 朝向物體側之透鏡,第3透鏡L3係近軸上該第3透鏡L3 之像側面以凹面朝向像側之透鏡。又,由於r8為正值,且 Γ11亦為正值’因此第4透鏡L4係近軸上該第4透鏡L4之 物體側面以凸面朝向物體侧之透鏡,第6透鏡l6係近軸上 • 5亥第6透鏡之像側面以凹面朝向像側之透鏡。 貫細*例5中’當焦距f = 1. 〇 〇 mm時’光程L為1. 110 mm, 後焦、b f 為 q . 4 9 〇 _。 圖所示之歪曲像差曲線5_1、圖20所示之散光像差 97116959 52 200903032 曲線(相料斜自之像差曲線5—2 像差曲線5_3)、圖21 相對於弧矢面之 g 5;4^9^ 5-5、相對於e射線像差 、;’、、,之像差曲線 罢曲έ“ 7 像差曲線5~6、相對於d射線之像 差曲、、表5-7、以及相對於c射線 圖形表示。 ^曲線5-8),分別以 距及圖2G之縣曲線之絲,以彳目對於與光軸之 離占夕 >、百分比來表示像高。圖19以 對應於0.609 _。又,圖21之傻^ 1〇〇i 古尨w t 口 之像差曲線之縱軸表示入射 :度Μ光圈值),最大入射高度對應於29。圖19之橫軸 表示像差⑻,且圖20、圖21之橫軸表示像差之大小(_)。 歪曲像差於像高為75%(像高為〇 457 mm)之位置上,像 差f之絕對值最大’為2·5%,而於像高為0.609龍以下 之靶圍内,像差量之絕對值在2.5%以内。 散光像差於像高為80%(像高為〇 488 mm)之位置上,子 午面上之像差量之絕對值最大,為〇 〇267 _,又,於像 兩為0.609 mm以下之範圍内,像差量之絕對值在〇 〇267 mm以内。 色像差、球面像差於入射高度h為1〇〇%時,相對於g 射線之像差曲線5-4之絕對值最大,為〇 〇224咖,故像 差量之絕對值在〇. 0224 mm以内。 因此,利用實施例5之攝像鏡頭,光程可縮短至能夠搭 載於行動電活等之中的程度,後焦可增長至能夠於攝像鏡 頭與攝像面之間插入濾光片或蓋玻片等零件的程度,且可 97116959 53 200903032 獲得良妤之圖像。 〈實施例6> 實施例6之透鏡系統中,第"妾合型複合透鏡之第工透 以及第3透鏡l3*透明硬化性秒氧樹脂3Μχ_7852(富 士高分子玉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所形成,第2透鏡W 低熱膨脹類型之透明高硬度錢樹脂训謂麵(新日 I弟4透鏡L4以及篦r ;泰# τ SMX 78^r-4-- v 透,兄Le由透明硬化性矽氧樹脂 852(虽士向分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所形成,第 5透鏡Ls由低熱膨脹類型读
MHDr^a4,, ^ 、生之透明向硬度矽氧樹脂SILPLUS (A) 第1透鏡匕之折射率I為, (B) 第2透鏡L2之折射率N3為, (C) 第3透鏡l3之折射率n4為〜 (D) 第1透鏡Ll之阿貝數^為,y (E) 第2透鏡L2之阿貝數〉3為,^ (F) 第3透鏡L3之阿貝數〉, ⑹第4透鏡L4之折射_ N8為,N8 (H) 第5透鏡Ls之折射率n9為,N9 (I) 第6透鏡Le之折射率為, (J) 第4透鏡U之阿貝數^為, (K) 第5透鏡Ls之阿貝數。9 (L) 第6透鏡Le之阿貝數^^ 因此,IN3—叫叫^ — ^丨 MHD(新日鐵化學股份有限公司)所形成。 1.51 000 〇 N4 1.51100 〇 1.51000。 = 56.0。 = 36.0。 = 56.0。 1.51 000 〇 1.51100 〇 N,〇 為 * Νι〇= 1. 51000 〇 ^ 8 為, 'V 8: =56. 0 0 ^ 9 為1 1 V 9: = 36.0 0 ^ 1, D為 ,V 1 〇=56. 0 ° Ν4| IN9 — Ns = ΙΝ9 -
N 10 97116959 54 200903032 〇.〇〇ί〇0 ’故滿足條件⑴、⑺、⑸以及⑻。又,由於! ^ 2,=== 1 ^ 3~ ^ ^ I ^ 9~ u si = I p 9- p 1〇1 ^ 故滿足條件(3 )、( 4)、( 7 )以及(8 )。 一圖22表不只施例6之攝像鏡頭之剖面圖。如圖22所 示,發揮孔徑光攔之作用的第1光欄Sl,設置於構成第i 接合型複合透鏡14之第1透鏡Li的第!面(物體側之面) 與光軸之交點位置。發揮防止光斑或者模糊之作用的第2 ί 光欄S2’设置於第!接合型複合透鏡^與第2接合型複 合透鏡16之間。 第ί光攔Sii光攔面為平面,因此於表6中表示為门 。第2光攔S2由平面^與r?所構成,因此於表6中 表示為r6=〇〇以及r7=〇〇。又,光圈值Fn〇為2. 9。 如表6所示,r3=〇〇以及Γ4_,因此第2透鏡L2為光 學平行平面板,且由於r9=TO以及riQ=〇〇,因此第5透 1¾ Ls為光學平行平面板。由於η為正值,且η為正值, 因此第1透鏡係近軸上該第!透鏡^之物體側面以凸 面朝向物體側之平凸透鏡,第3透鏡Ls係近軸上該第3 透4兄L3之像側面以凹面朝向像側之平凹透鏡。又由於 r8為正值,且^亦為正值,因此第4透鏡u係近軸上該 第4透鏡之物體侧面以凸面朝向物體側之平凸透鏡,第 6透鏡L6係近軸上該第6透鏡Lb之像側面以凹面朝向像側 之平凹透鏡。 實施例6中’當焦距间’随時’光程[為1ιΐ2丽, 後焦 bf 為 〇. 491 mm。 97116959 55 200903032 圖23所示之歪曲像差曲線 曲綠(相斟仇工圖24所不之散光像差 像差ΛΓ 像差曲線6-2以及相對於弧矢面之 對於▲)、圖25所示之色像差、球面像差曲線(相 6 5、2線之像差曲線6~4、相對於F射線之像差曲線 Γ曲:《射線之像差曲線“、相對於d 差曲線6 - 7、以及相對於c身+& y 耵於^射線之像差曲線6-8),分別以 圆形表示。 广目23以及圖24之像差曲線之縱軸,以相對於 (距離占多少百分比來表示像高。圖^及圖24中,顧 制於〇·㈣mm。又,圖25之像差曲線之縱轴表示入射 同度h(光圈值),最大入射高度對應於2 9。圖23之橫軸 表示像差〇〇,圖24、圖25之橫軸表示像差之大小(_)。 ,歪曲像差於像高為80%(像高為〇.498 mm)之位置上,像 差量之絕對值最大,為2.5%,而於像高為〇 623職以下 之範圍内,像差量之絕對值在2. 5%以内。 ( 散光像差於像高為80%(像高為〇.498 mm)之位置上,子 =面上之像差量之絕對值最大,為〇.〇28〇 mm ’又’於像 高為0.623 mm以下之範圍内,像差量之絕對值在〇〇28〇 mm以内。 色像差、球面像差於入射高度h為1〇〇%時,相對於g 射線之像差曲線6-4之絕對值最大,為〇.〇212 mm,故像 差量之絕對值在〇· 0212 mm以内。 因此,利用實施例6之攝像鏡頭,光程可縮短至能夠搭 載於行動電話等之中的程度’後焦可增長至能夠於攝像鏡 97116959 56 200903032 頭與攝像面之間插入濾光片或蓋玻片等零件的程度,且可 獲得良好之圖像。 • 實施例6之攝像鏡頭與上述實施例1〜實施例5之攝像 •鏡頭之不同點在於,帛2透鏡L2以及第5透鏡l5由硬化 f樹月曰材料、即透明高硬度石夕氧樹脂所形成。構成實施例 6、之攝像鏡頭之第1接合型複合透鏡14以如下方式而構 成猎由使液體狀之硬化性樹脂材料與由硬化性樹脂材料 斤乂成之第2透叙L2接觸,且使該硬化性樹脂材料固體 卩硬化,而使第1透鏡Ll或者第3透鏡L3黏著(直接 黏著)至第2透鏡L2上。又,第2接合型複合透鏡16以如 下方式而構成:藉由使液體狀之硬化性樹脂材料與由硬化 =脂材料所形成之第5透鏡匕接觸,且使該硬 化、即硬化,而使第4透鏡匕或者第6 黏者(直接黏著)至第5透鏡L5上。 ,可與利用光學破璃來形成第2透鏡L2之情況相同,藉 °下方式來形成:首先利用硬化性樹脂材料而形成光學 面板’繼而將該光學平行平面板作為第2透鏡L2, f化性㈣材_形叙第i魏l或 L、與該第2透鏡l2間接黏著。 透、兄 來形成第5透鏡L5之情況相同,,由用光學玻璃 先利用硬化性樹脂材料而形成光 光學平行平面板作為第5透鏡面板’繼而將該 ^ U ’使由硬化性樹脂材料 形成之弟4透鏡L4或者第6透鏡 :抖: 接黏著。 3透叙L5間 97116959 57 200903032 由將攝〜貫施例6之攝像鏡頭之說明可明確,藉 所亍構成透鏡設計成滿足上述式⑴〜⑻ 各像差得到良好之校正,可獲得充分 二:, 較短之攝像鏡頭。 之Β且可確保光程 —由以h兄明可知’本發明之攝像鏡頭當然可用作内置於 :動電活個人電腦或者數位相機中之相機用鏡頭,且亦 適合用作内置於行動資訊終端(pda : personal digital asS1Stant,個人數位助理)中之相機用鏡頭、内置於且備 圖像識別功能之玩具中之相機用鏡頭、内置於監視、檢查 或者保全設備等中之相機用鏡頭。 【圖式簡單說明】 圖1係本發明之攝像鏡頭之剖面圖。 圖2係實施例1之攝像鏡頭之剖面圖。 圖3係實施例1之攝像鏡頭之歪曲像差圖。 圖4係實施例1之攝像鏡頭之散光像差圖。 圖5係實施例1之攝像鏡頭之色像差、球面像差圖。 圖6係貫施例2之攝像鏡頭之剖面圖。 圖7係實施例2之攝像鏡頭之歪曲像差圖。 圖8係實施例2之攝像鏡頭之散光像差圖。 圖9係實施例2之攝像鏡頭之色像差、球面像差圖。 圖10係實施例3之攝像鏡頭之剖面圖。 圖11係實施例3之攝像鏡頭之歪曲像差圖。 圖12係實施例3之攝像鏡頭之散光像差圖。 97116959 58 200903032 圖13係實施例3之攝像鏡頭之色像差、球面像差圖。 圖14係實施例4之攝像鏡頭之剖面圖。 ° 圖15係實施例4之攝像鏡頭之歪曲像差圖。 圖16係實施例4之攝像鏡頭之散光像差圖。 圖17係實施例4之攝像鏡頭之色像差、球面像差圖。 圖18係實施例5之攝像鏡頭之剖面圖。 圖19係實施例5之攝像鏡頭之歪曲像差圖。 圖2 0係實施例5之攝像鏡頭之散光像差圖。
圖21係實施例5之攝像鏡頭之色像差、球面像差圖。 圖22係實施例6之攝像鏡頭之剖面圖。 圖23係實施例6之攝像鏡頭之歪曲像差圖。 圖24係實施例6之攝像鏡頭之散光像差圖。 圖25係實施例6之攝像鏡頭之色像差、球面像差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0 攝像元件 12 蓋玻片 14 第1接合型複合透鏡 16 第2接合型複合透鏡 50 、 52 、 54 、 56 黏著劑 60 、 62 、 64 、 66 被覆膜 Si 第1光攔 s2 第2光攔 Li 第1透鏡 l2 第2透鏡 97116959 59 200903032 l3 第 3 透鏡 l4 第 4 透鏡 Ls 第 5 透鏡 Le 第 6 透鏡 n〜ri4 曲 率半徑 di〜di3 間 隔 f 97116959 60

Claims (1)

  1. 200903032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攝像鏡頭,其特徵在於, 其包括第1光欄、第1接合型複合透鏡、第2光攔、以 及第2接合型複合透鏡, 自物體側朝向像侧’依序排列上述第1光欄、上述第1 接合型複合透鏡、上述第2光欄、以及上述第2接合型複 合透鏡而構成,
    上述第1接合型複合透鏡中,自物體側朝向像側,依序 排列第1透鏡、第2透鏡以及第3透鏡, 上述第2接合型複合透鏡中,自物體側朝向像侧,依序 排列第4透鏡、第5透鏡以及第6透鏡, 上述第1透鏡、上述第3透鏡 上述第4透鏡以及上述 个U心现、_ 第6透鏡由硬化性樹脂材料所形成 上述第2魏以及域帛5 璃材料所形成, 田呵軟化μ度之先學玻 透鏡與上述第2透鏡藉 上述第2透鏡與上述第3透鏡 一相黏者 且上述第4透鏡與上述第=黏者劑而相黏著,i 上述第5透鏡與上述第 且滿足以下條件(1)〜(8):由^者劑而相黏著, IN3-]V4| ^ 0> 2 ⑺ I (3) (4) 97116959 61 200903032 IN9- n8| ^ 〇. 1 (5) IN9- Ni〇| ^ 〇. 1 (6) I ^ 9- 8| ^ 30. 0 (7) 0 - I ^ 9~ ^ 101 ^ 30. 0 (8) 其中, N2:上述第i透鏡之折射率 Ns :上述第2透鏡之折射率 N4 :上述第3透鏡之折射率 1 u 2 :上述第1透鏡之阿貝數 ^3:上述第2透鏡之阿貝數 ^4:上述第3透鏡之阿貝數 Ns :上述第4透鏡之折射率 N9 :上述第5透鏡之折射率 Νι〇.上述第6透鏡之折射率 ^8:上述第4透鏡之阿貝數 ( w 9 :上述第5透鏡之阿貝數 ^ 1〇:上述第6透鏡之阿貝數。 2.—種攝像鏡頭,其特徵在於, 其包括第1光欄、第1接合型複合透鏡、第2光棚、以 •及第2接合型複合透鏡, -自物體側朝向像側,依序排列上述第1光攔、上述第1 接合型複合透鏡、上述第2光攔、以及上述第2接合型複 合透鏡而構成, 上述第1接合型複合透鏡中,自物體側朝向像侧,依序 97116959 62 200903032 排列第1透鏡、第2透鏡以及第3透鏡, 上述第2接合型複合透鏡中,自物體側朝向像側,依 排列第4透鏡、第5透鏡以及第6透鏡, 上述第1透鏡、上述第2透鏡、上述第3透鏡、上述第 上透鏡、上述第5透鏡以及上述第6透鏡由硬化性樹 料所形成, 上述第1透鏡與上述第2透鏡間直接黏著,且上述第2
    透鏡與上述第3透鏡間直接黏著,並且上述第4透鏡與上 心第5透!兄間直接黏著’且上述第5透鏡與上述第6透鏡 間直接黏著而形成, 且滿足以下條件(丨)〜(8): 0^ | Ns -N2| ^ ο. 1 (1) 0^ | Ns -N4| ^ 〇. 1 (2) 0^ | V 3-^21^30.0 (3) 0^ | V 3— v 41^ 30. 0 (4) 0^ | N9 ~ Ns | ^ 〇. l (5) 0^ | Nq —Nio I ^ 0. 1 (0) 0^ | V 9- 81 ^ 30. 0 (7) 0^ | V 9— u i〇 | S 30. 0 (8) 其中 , N2 :上述第1透鏡之折射率 L:上述第2透鏡之折射率 上述第3透鏡之折射率 w 2 :上述第1透鏡之阿貝數 97116959 63 200903032 w 3 :上述第2透鏡之阿貝數 4 :上述第3透鏡之阿貝數 Ns:上述第4透鏡之折射率 N9:上述第5透鏡之折射率
    Ni。:上述第6透鏡之折射率 上述第4透鏡之阿貝數 上述第5透鏡之阿貝數 υ 1〇:上述第6透鏡之阿貝數。 3. —種攝像鏡頭,其特徵在於, 以 其包括第1光攔、第1接合型複合透鏡、第2光攔 及第2接合型複合透鏡, 自物體側朝向像側,依序排列上述第丨光攔、上述第1 接合型複合透鏡、上述第2光攔、以及上述第2接合型複 合透鏡而構成, 上,第1接合型複合透鏡中,自物體侧朝向像侧,依序 排列第1透鏡、第2透鏡以及第3透鏡, 上述第2接合型複合透鏡中,自物體側朝向像侧,依序 排列第4透鏡、帛5透鏡以及第6透鏡, 4上f第1透鏡、上述第2透鏡、上述第3透鏡、上述第 =成上述第5她及上述第_由硬化性樹脂^ 上;與上述第2透鏡藉由黏著劑而相黏著,且 =核與上述第3透鏡藉由黏著劑 述第4透鏡與上述第5透鏡藉由黏著劑而㈣:,:: 97116959 64 200903032 述第5透鏡與上述第6透鏡藉由黏著劑而相黏著, 且滿足以下條件(1)〜(8): INa- Ν2| ^ 0. 1 (1) IN3-N4I ^ 0. 1 (2) I v 3— 2^2|^30.0 (3) | V 3 —41 ^ 3 0. 0 (4) ΙΝθ- -Νδ| ^ 0. 1 (5) |Ν9- -Niol^O.l (6) 1 V 9 -^ s| ^ 30. 0 (7) 1 V 9 —^ 1 〇 1 ^ 3 0. 0 ⑻ 其中, N2 :上述第1透鏡之折射率 N3 :上述第2透鏡之折射率 N4 :上述第3透鏡之折射率 W 2:上述第1透鏡之阿貝數 ^ 3 :上述第2透鏡之阿貝數 v 4:上述第3透鏡之阿貝數 N8 :上述第4透鏡之折射率 N9 :上述第5透鏡之折射率 :上述第6透鏡之折射率 u 8 :上述第4透鏡之阿貝數 W 9:上述第5透鏡之阿貝數 w ίο:上述第6透鏡之阿貝數。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攝像鏡頭,其中, 97116959 65 200903032 上述第2透鏡係光學平行平面板, 上述第1透鏡係近軸上該第丨透鏡之物體側面以凸 向物體側之平凸透鏡, 上述第3透鏡係近軸上該第3透鏡之像側面以凹面 像側之平凹透鏡, 上述第5透鏡係光學平行平面板, 上述第4透鏡係近軸上該第4透鏡之物體側面以凸 r向物體側之平凸透鏡, 上述第6透鏡係近軸上該第6透鏡之像側面以凹面 像側之平凹透鏡。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攝像鏡頭,其中, 上述第2透鏡係光學平行平面板, 上述第1透鏡係近轴上該第1透鏡之物體側面以凸 向物體側之平凸透鏡, 上述第3透鏡係近軸上該第3透鏡之像側面以凹面 (像側之平凹透鏡, 上述第5透鏡係光學平行平面板, 上述第4透鏡係近轴上該第4透鏡之物體侧面以凸 向物體側之平凸透鏡, 上述第6透鏡係近軸上該第6透鏡之像侧面以凹面 -像側之平凹透鏡。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攝像鏡頭,其中, 上述第2透鏡係光學平行平面板, 上述第1透鏡係近軸上該第丨透鏡之物體侧面以凸 97116959 面朝 朝向 面朝 朝向 面朝 朝向 面朝 朝向 面朝 66 200903032 向物體側之平凸透鏡, 上述第3透鏡係近軸上該第3透鏡之像側面以凹面朝向 像側之平凹透鏡, 上述第5透鏡係光學平行平面板, 上述第4透鏡係近軸上該第4透鏡之物體側面以凸面朝 向物體側之平凸透鏡, 上述第6透鏡係近軸上該第6透鏡之像侧面以凹 像側之平凹透鏡。 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攝像鏡頭,其中, 上述第2透鏡係雙凸透鏡, 上述第1透鏡係近軸上該帛1透鏡之物體侧面以凸面朝 向物體側之透鏡, 朝 凹面朝向 上述第3透鏡係近軸上該第3透鏡之像側面以 像側之透鏡,
    上述第5透鏡係雙凹透鏡, 上述第4透鏡係近軸上該第 向物體側之透鏡, 上述弟6透鏡係近軸上該第 像側之透鏡。 4透鏡之物體側面以凸面朝 6透鏡之像側面以凹面朝向 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攝像鏡頭,其中, 上述第2透鏡係以凸面朝向物體側之彎 上述第1透鏡係近軸上該第Μ鏡之物體侧面以兄’ 向物體側之透鏡, 凸面朝 上述第3透鏡係近軸上該第3透鏡之像側面以凹面朝向 97116959 67 200903032 像側之透鏡, 上述第5透鏡係以凸面朝向像侧之彎月形透鏡, - 上述第4透鏡係近軸上該第4透鏡之物體側面以凸面朝 - 向物體侧之透鏡, 上述第6透鏡係近軸上該第6透鏡之像側面以凹面朝向 像側之透鏡。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攝像鏡頭,其中, 上述第2透鏡係雙凹透鏡, Γ 上述第1透鏡係近軸上該第1透鏡之物體側面以凸面朝 向物體側之透鏡, 上述第3透鏡係近軸上該第3透鏡之像側面以凹面朝向 像側之透鏡, 上述第5透鏡係雙凸透鏡, 上述第4透鏡係近軸上該第4透鏡之物體侧面以凸 向物體側之透鏡, 朝 i 上述第6透鏡係近軸上該第6透鏡之像側面以凹面朝 像側之透鏡。 °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項之攝像鏡頭,其中, 上述第1透鏡之物體侧面以及上述第3透鏡之像側面為 非球面,且上述第4透鏡之物體側面以及上述第6透鏡: -像側面為非球面。 見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攝像鏡頭,其中, 上述第1透鏡之物體側面以及上述第3透鏡之像側面為 非球面’且上述第4透鏡之物體側面以及上述第6透鏡之 97116959 68 200903032 像側面為非球面。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攝像鏡頭,其中, - 上述第1透鏡之物體側面以及上述第3透鏡之像側面為 - 非球面,且上述第4透鏡之物體側面以及上述第6透鏡: 像側面為非球面。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攝像鏡頭,其中, 上述第2透鏡之兩個面以及上述第5透鏡之兩個面共計 四個面中之至少一個面上實施有被覆處理。 f 1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攝像鏡頭,其中, 上述第2透鏡之兩個面以及上述第5透鏡之兩個面共計 四個面中之至少一個面上實施有被覆處理。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攝像鏡頭,其中, 上述硬化性樹脂材料係透明硬化性矽氧樹脂。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攝像鏡頭,其中, 上述硬化性樹脂材料係透明硬化性矽氧樹脂。 < 1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攝像鏡頭,其中, V 上述硬化性樹脂材料係透明硬化性矽氧樹脂。 97116959 69
TW097116959A 2007-05-17 2008-05-08 Imaging lens TW200903032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131925A JP3976781B1 (ja) 2007-05-17 2007-05-17 撮像レン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03032A true TW200903032A (en) 2009-01-16

Family

ID=385959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7116959A TW200903032A (en) 2007-05-17 2008-05-08 Imaging lens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8023202B2 (zh)
EP (1) EP2042904A4 (zh)
JP (1) JP3976781B1 (zh)
KR (1) KR20090089840A (zh)
CN (1) CN101490593B (zh)
TW (1) TW200903032A (zh)
WO (1) WO2008142808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06002B (zh) * 2009-10-02 2013-08-21 Visera Technologies Co Ltd 影像攝取透鏡模組
TWI421531B (zh) * 2010-04-09 2014-01-01 Visera Technologies Co Ltd 影像攝取透鏡模組及影像攝取系統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527898A3 (en) * 2007-02-19 2014-06-25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Image pickup lens, image pickup apparatus and mobile terminal
US8477437B2 (en) 2008-02-12 2013-07-02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Lens unit, image capturing lens, image capturing device and portable terminal
US8270098B2 (en) 2008-02-20 2012-09-18 Konica Minolto Opto, Inc. Image pickup lens, image pickup apparatus, mobile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image pickup lens
JP2009251210A (ja) * 2008-04-04 2009-10-29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撮像レンズ、撮像装置、電子機器、携帯端末、および撮像レンズの製造方法
JP5321954B2 (ja) 2008-08-28 2013-10-23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撮像装置及び携帯端末
JP5434093B2 (ja) 2009-01-27 2014-03-05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撮像装置及び携帯端末
KR20110139230A (ko) 2009-03-23 2011-12-28 후지필름 가부시키가이샤 접합형 렌즈용 경화성 수지 조성물, 촬상 렌즈, 및 촬상 렌즈의 제조 방법
JP2011017764A (ja) * 2009-07-07 2011-01-27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撮像レンズ,撮像装置及び携帯端末
JP5311043B2 (ja) 2009-07-17 2013-10-09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撮像装置、携帯端末、撮像レンズの製造方法及び撮像装置の製造方法。
US8659839B2 (en) * 2010-02-26 2014-02-25 Konica Minolta Advanced Layers, Inc. Imaging lens and imaging device
JP2012027085A (ja) 2010-07-20 2012-02-09 Sony Corp 光学ユニットおよび撮像装置
WO2012033042A1 (ja) * 2010-09-09 2012-03-15 コニカミノルタオプト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及び撮像装置
TWI435138B (zh) 2011-06-20 2014-04-21 Largan Precision Co 影像拾取光學系統
TWI438471B (zh) 2011-08-24 2014-05-2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光學影像擷取鏡頭
TWI449948B (zh) 2012-11-30 2014-08-2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影像擷取光學鏡組
TWI493217B (zh) 2014-05-02 2015-07-2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成像用光學鏡頭、取像裝置及可攜裝置
KR102270077B1 (ko) 2014-07-03 2021-06-28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촬상 렌즈,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및 디지털 기기
TWI534497B (zh) 2014-12-30 2016-05-2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攝像透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DE102015007830B4 (de) * 2015-06-18 2017-12-28 e.solutions GmbH Optische Baugruppe, elektronisches Gerät und Kraftfahrzeug mit einer optischen Baugruppe sowie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r optischen Baugruppe
KR20180068585A (ko) 2016-12-14 2018-06-2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옵티칼 렌즈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이용한 이미지 형성 방법
TWI634360B (zh) 2017-09-29 2018-09-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
US10991774B2 (en) * 2018-02-12 2021-04-27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TWI706182B (zh) 2018-07-12 2020-10-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光學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CN111142217A (zh) * 2018-11-05 2020-05-12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影像采集装置
CN110007441B (zh) * 2019-04-29 2023-11-28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一种数字航空测绘彩色相机光学系统
CN113740943A (zh) * 2021-09-10 2021-12-03 江西欧迈斯微电子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24699A (en) * 1967-05-13 1970-08-18 Nippon Kogaku Kk Symmetrical relay lens of equi-magnification
JPH05157965A (ja) * 1991-12-06 1993-06-25 Nikon Corp 広角レンズ
JP3934197B2 (ja) * 1997-03-07 2007-06-20 フジノン株式会社 色収差の小さい画像読取り用レンズおよび画像読取り装置
US6486262B1 (en) * 1997-06-06 2002-11-26 Nippon Zeon Co., Ltd. Molding material for plastic lens
JP2001242308A (ja) * 2000-03-01 2001-09-07 Canon Electronics Inc 複合レンズ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1300944A (ja) * 2000-04-20 2001-10-30 Sony Corp 複合レンズの成形方法及び複合レンズ
JP2001305309A (ja) * 2000-04-25 2001-10-31 Sony Corp 複合レンズ
JP2001318309A (ja) * 2000-05-12 2001-11-16 Canon Inc 撮影レンズ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光学機器
JP2002041451A (ja) 2000-07-28 2002-02-08 Hitachi Ulsi Systems Co Ltd 半導体集積回路装置
JP4076047B2 (ja) * 2000-08-11 2008-04-16 フジノン株式会社 光記録媒体用対物レンズ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JP4443758B2 (ja) * 2000-11-20 2010-03-31 ソニー株式会社 複合レンズ製造装置及び複合レンズ製造方法
JP4467768B2 (ja) 2000-11-20 2010-05-26 ソニー株式会社 複合レンズ製造装置及び複合レンズ製造方法
JP2003005031A (ja) * 2001-06-18 2003-01-08 Milestone Kk 撮像用レンズ
US6816322B2 (en) * 2001-11-01 2004-11-09 Pentax Corporation Cemented lens group
JP4051994B2 (ja) 2002-04-23 2008-02-27 ソニー株式会社 複合レンズの成型方法及び複合レンズ
JP2004053834A (ja) 2002-07-18 2004-02-19 Asahi Glass Co Ltd 対物レンズ
JP3755149B2 (ja) 2002-07-29 2006-03-15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の基板への実装方法
JP3915733B2 (ja) 2003-04-25 2007-05-16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の実装構造
JP2005010197A (ja) 2003-06-16 2005-01-13 Fuji Photo Optical Co Ltd 画像読取用レンズおよび画像読取装置
JP4158978B2 (ja) 2003-08-06 2008-10-01 Hoya株式会社 ガラスモールドレンズの製造方法
JP4598379B2 (ja) 2003-09-08 2010-12-15 セイコープレシジョン株式会社 絞り構造体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複合レンズ装置
JP4478428B2 (ja) * 2003-10-07 2010-06-09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系樹脂組成物及び光学部品
JP2005258329A (ja) 2004-03-15 2005-09-2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複合レンズおよびそれの成形金型
JP2005305938A (ja) 2004-04-23 2005-11-04 Seiko Precision Inc 複合レンズの製造方法
JP2005352266A (ja) 2004-06-11 2005-12-22 Canon Inc 光学系
JP4467388B2 (ja) * 2004-09-07 2010-05-26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複合レンズ、複合レンズの製造方法、及びレンズモジュール
JP2006195053A (ja) 2005-01-12 2006-07-27 Sony Corp 複合レンズ、レンズ保持構造、レンズユニット及び撮像装置
JP4781001B2 (ja) 2005-04-26 2011-09-28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複合レンズの製造方法
KR100665176B1 (ko) * 2005-05-18 2007-01-09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웨이퍼 스케일 렌즈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광학계
JP3799615B2 (ja) 2005-10-17 2006-07-19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の基板への実装方法
KR100764434B1 (ko) * 2006-10-16 2007-10-05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초소형 촬상 광학계
JP3929479B1 (ja) * 2006-12-21 2007-06-13 マイルストーン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
EP2527898A3 (en) * 2007-02-19 2014-06-25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Image pickup lens, image pickup apparatus and mobile terminal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06002B (zh) * 2009-10-02 2013-08-21 Visera Technologies Co Ltd 影像攝取透鏡模組
TWI421531B (zh) * 2010-04-09 2014-01-01 Visera Technologies Co Ltd 影像攝取透鏡模組及影像攝取系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90089840A (ko) 2009-08-24
JP2008287006A (ja) 2008-11-27
CN101490593A (zh) 2009-07-22
US20100232037A1 (en) 2010-09-16
JP3976781B1 (ja) 2007-09-19
EP2042904A4 (en) 2009-09-23
WO2008142808A1 (ja) 2008-11-27
EP2042904A1 (en) 2009-04-01
US8023202B2 (en) 2011-09-20
CN101490593B (zh) 2010-09-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0903032A (en) Imaging lens
TW200903023A (en) Imaging lens
TW200909848A (en) Imaging lens
CN106940469B (zh) 摄影透镜组以及取像装置
TWI264558B (en) Zoom lens including cemented lens
TWI308965B (en) Image lens
TWI351530B (en) Inverse telephoto with correction lenses
TWI344013B (zh)
TW201250332A (en) Image capturing optical lens assembly
TW200903022A (en) Imaging lens
TW201122614A (en) Image capturing lens system
TW201215942A (en) Optical lens system
TWM356127U (en) Photography lens and photographing apparatus
TW200907406A (en) Zoom lens and imaging apparatus
JP2011059288A (ja) 広角レンズ、この広角レンズを有する光学機器、及び、広角レンズの製造方法
TW201115180A (en) Photographing optical lens assembly
JP2009236935A (ja) 撮像レンズ
TW201109712A (en) Imaging lens assembly
TWM358975U (en) Photographic lens and photographic apparatus
TWI338152B (zh)
TW201106040A (en) Imaging lens system
TWM364864U (en) Camera lens and camera device with a 3-set structure
TW201137429A (en) Photographing optical lens assembly
JP2010271541A (ja) 撮像レンズ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撮像装置
TW201133024A (en) Photographing optical lens assemb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