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804427A - Method for producing cyclic ester modified glucan derivatives - Google Patents

Method for producing cyclic ester modified glucan derivative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804427A
TW200804427A TW096102933A TW96102933A TW200804427A TW 200804427 A TW200804427 A TW 200804427A TW 096102933 A TW096102933 A TW 096102933A TW 96102933 A TW96102933 A TW 96102933A TW 200804427 A TW200804427 A TW 20080442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eight
solvent
cyclic ester
parts
derivativ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61029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Koichi Umemoto
Hiroshi Katayama
Original Assignee
Daicel Chem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cel Chem filed Critical Daicel Chem
Publication of TW2008044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804427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3/0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06Polyesters derived from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derived from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BPOLYSACCHARIDE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8B15/00Preparation of other cellulose derivatives or modified cellulose, e.g. complex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BPOLYSACCHARIDE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8B3/00Preparation of cellulose esters of organic acids
    • C08B3/16Preparation of mixed organic cellulose esters, e.g. cellulose aceto-formate or cellulose aceto-propiona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3/78Preparation processes
    • C08G63/81Preparation processes using solv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3/78Preparation processes
    • C08G63/82Prepara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atalyst use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3/78Preparation processes
    • C08G63/82Prepara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atalyst used
    • C08G63/823Prepara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atalyst used for the preparation of polylactones or polylactid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1/00Compositions of cellulose, modified cellulose or cellulose derivatives
    • C08L1/08Cellulose derivatives
    • C08L1/10Esters of organic acids, i.e. acylates
    • C08L1/12Cellulose acetat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Polysaccharides And Polysaccharide Derivatives (AREA)
  • Polyesters Or Polycarbonates (AREA)

Description

200804427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有效製造可作爲熱可塑性塑膠使用 之環狀酯改性葡聚醣衍生物(例如,乙醯纖維素衍生物) 的方法,藉由此法所得到的改性葡聚醣衍生物及利用此改 性葡聚醣衍生物所形成的模製品。 【先前技術】 以纖維素、澱粉(或直鏈澱粉)、右旋糖酐等葡萄糖作 爲構造單位之葡聚醣不具有熱可塑性,無法直接作爲塑膠 (熱可塑性塑膠)使用。因此,由於如此之葡聚醣(尤其 是纖維素)係熱可塑化的,藉由予以醯基化(乙醯基化等) 而作爲熱可塑性塑膠使用。 該葡聚醣之中,尤其纖維素可以被醯化而作爲醯化纖維 素(尤其是醋酸纖維素)之各種用途使用。例如,基於熱 可塑性之觀點,平均取代度約2.4〜2.5之醋酸纖維素(二 乙醯纖維素)可用於含有可塑劑之形態下的熱模製。 藉由改性如此乙醯纖維素,已報導改良溶解性、熱熔融 性或熔融模製性之技術。例如,於日本專利特開昭5 9- 8 6 62 1 號公報(專利文獻1 )中,揭示一種接枝聚合物之製法, 其係於纖維素衍生物(醋酸纖維素、醋酸丁酸纖維素、醋 酸丙酸纖維素、乙基纖維素、氰乙基纖維素、苄基纖維素、 經丙基纖維素等)之存在下,添加環狀酯(ε -己內酯等) 之開環聚合觸媒,使環狀酯得以開環聚合。於此文獻中, 揭示於開環聚合反應中,可以使用鈉或鉀等鹼金屬及其衍 生物、卩比Π定等二級胺、二乙基銘等院基銘及其衍生物、四 200804427 丁基鈦酸鹽等烷氧基鈦化合物、辛酸錫鹽、二丁基月桂酸 錫鹽等有機金屬化合物、氯化錫等金屬鹵化物。具體而言, 例如於實施例1中揭示:藉由添加醋酸纖維素1 00份、ε-己內酯244.4份、二甲苯55份,加熱至90 °C,使醋酸纖維 素予以溶解後,持續攪拌的同時,添加含有四丁基鈦酸鹽 0.0024份之二甲苯30份,於150°C加熱20小時予以反應, 得到淡黃色透明之接枝聚合物。 另外,於日本專利特開昭60- 1 8 840 1號公報(專利文獻 2 )中,揭示一種脂肪酸纖維素酯系熱可塑性模製材料,其 係對於具有游離羥基之脂肪酸纖維素酯(醋酸纖維素等), 使其每個無水葡萄糖單位加成(接枝)0 · 5〜4 · 0莫耳環狀 酯(ε-己內酯等)所得到的。於此文獻中,揭示對脂肪酸 纖維素酯之環狀酯加成係藉由於開環聚合觸媒之存在下, 於適當溶劑中或無溶劑下進行加熱所得到的,與該文獻同 樣的,適當之觸媒可列舉:四丁基鈦酸鹽、二丁基月桂酸 錫鹽等有機金屬化合物、氯化錫等金屬鹵化物、鹼金屬、 三級胺等。另外’於此文獻中’揭示藉由內部可塑化,不 添加大量之可塑劑’能夠藉由射出模製、擠壓模製等而進 行模製加工,也能夠使用於片材 '薄膜等之模製品。具體 而言,例如,於實施例1中揭示:藉由添加醋酸纖維素 100g、ε -己內酯64.4§、二甲苯W.ig,加熱至140°C,使 醋酸纖維素予以均勻溶解後’持續攪拌的同時’添加含有 四丁氧基鈦〇.664mg之二甲苯4g,於140°C進行加熱而予 以反應,得到淡黃色透明之接枝聚合物。 再者,於日本專利特開200 1 - 1 8 1 3 02號公報(專利文獻 200804427 3 )中,揭示一種環狀酯改性纖維素衍生物之製法,其係於 環狀酯開環聚合觸媒之存在下,於具有羥基的纖維素衍生 物上,進行環狀酯類之開環接枝聚合而製造環狀酯改性葡 聚醣衍生物之際,常壓沸點爲1 4 0 °C以上之溶劑,具有羥 基的纖維素衍生物與環狀酯改性纖維素衍生物爲可溶解 的,於不具有成爲環狀酯開環聚合起始劑之官能基的溶劑 (環己酮、γ-丁內酯等)中進行聚合。於此文獻方法中’ 藉由使用對沸點140 °c以上纖維素衍生物的良溶劑’能夠 抑制反應系之黏度上升而予以接枝聚合。具體而言’於實 施例1中,將絕對乾燥狀態之醋酸纖維素1 00份、精製ε-己內酯5 0份、精製環己酮5 0份添加於反應器中,使反應 系內之水份濃度成爲0.1質量%以下,加熱至180°C ’進行 攪拌而使醋酸纖維素予以均勻溶解後,藉由滴定而添加作 爲觸媒之辛酸錫(Π)鹽〇·24部,予以反應2小時。 但是,揭示於此等文獻之方法中,大量環狀酯均聚物(寡 聚物)將副反應生成。如此之環狀酯寡聚物具有羧基’使 生成物中之酸價大增。因此,一旦生成物中含有如此之寡 聚物時,醯化纖維素變得容易水解。再者,如此之寡聚物 將使生成物之外觀惡化,而且將因滲出而使產品品質降低。 因此,較宜從生成物去除環狀酯之寡聚物。如此寡聚物 之去除,也於該文獻中進行,例如,於該專利文獻1之實 施例1中,將丙酮加入所得到的接枝聚合物、中,溶解後, 進行沈澱於四氯化碳之固體的真空乾燥後,藉由四氯化碳 進行1 0小時索司勒(S ο X h 1 e t )萃取。另外,於該專利文 獻2之實施例1中,將ε-己內酯與二甲苯加入醋酸纖維素 200804427 而予以溶解,添加含有四丁氧基鈦之二甲苯,於140°C予 以反應後,使反應物予以再沈澱後進行1 0小時索司勒萃 取。 如此方式,一般而言,使環狀酯予以接枝聚合之情形, 由於生成環狀酯寡聚物之副產物,藉由再沈澱等之操作以 去除如此之副產物。 但是,工業上以再沈澱爲主的環狀酯寡聚物之去除作業 係以大量溶劑爲必要的,由於步驟複雜,並非一般性的。 另外,導致製造成本之上升而不佳。另外,也去除有助於 流動性之低分子量成分,尤其即使去除接枝化之低分子量 成分,也將損及生成物之流動性。 因此,期望抑制如此之寡聚物副產物。 專利文獻1 :日本專利特開昭59-8662 1號公報(專利申請 專利範圍、第2頁左上及右下欄、實施例) 專利文獻2 :日本專利特開昭6 0 · 1 8 8 4 0 1號公報(專利申請 專利範圍、第2頁右下欄、實施例) 專利文獻3 :日本專利特開200 1 - 1 8 1 3 02號公報(專利申請 專利範圍、段落編號〔0 0 2 3〕、段落編號〔0 0 2 9〕、實施 例) 【發明內容】 發日Η所欲解決之技術問穎 因而,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能夠高水準抑制環狀 酯均聚物(寡聚物)生成的環狀酯改性葡聚醣衍生物(例 如,環狀酯改性醋酸纖維素等環狀酯改性醯化纖維素)之 製法,藉由此法所得到的改性葡聚醣衍生物、及利用此改 200804427 性葡聚醣衍生物所形成的模製品。 本發明之其他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即使使用芳香族烴系 ί谷劑’也能夠有效製造高接枝效率的環狀酯改性葡聚醣衍 生物之方法,藉由此法所得到的改性葡聚醣衍生物、及利 用此改性葡聚醣衍生物所形成的模製品。 解決問穎之技術手段 本發明人等爲了達成該課題而鑽硏的結果,發現下列事 實而完成本發明:於溶劑中,開環聚合觸媒之存在下,使 具有羥基的葡聚醣衍生物(例如,纖維素衍生物)與環狀 酯予以反應而製造環狀酯已接枝聚合的改性葡聚醣衍生物 (詳言之,環狀酯已與具有該羥基的葡聚醣衍生物接枝聚 合的化合物)之方法中,藉由特定觸媒與特定芳香族烴系 溶劑之組合的同時,並使用特定比例之該溶劑,通常即使 使用不溶解該葡聚醣衍生物(或幾乎不溶解)之芳香族烴 系溶劑,也能夠顯著抑制環狀酯均聚物之生成。 亦即,本發明之製法係一種改性葡聚醣衍生物之製法, 其係於溶劑中,開環聚合觸媒之存在下,使具有羥基的葡 聚醣衍生物與環狀酯予以反應,製造環狀酯已接枝聚合的 改性葡聚醣衍生物(接枝物)之方法;其特徵爲:(1 )該 開環聚合觸媒係一種不單獨起始環狀酯聚合之金屬錯鹽; (2 )該溶劑係由對20 °C水之溶解度爲1 〇重量%以下之芳 香族烴系溶劑(芳香族烴類)所構成的;及(3 )相對於 1 〇〇重量份之具有羥基的葡聚醣衍生物,該溶劑之比例爲 6 0重量份以上。 具有該羥基的葡聚醣衍生物可以爲一種纖維素衍生物 200804427 等’例如可以爲平均取代度1 ·5〜2· 95之C2-4醯化纖維素。 另外,該環狀酯也可以爲由C4-1G內酯與C4_1G環狀二酯 所選出之至少一種。 另外,該開環聚合觸媒可以爲一種具有對應於由鹵素原 子、氧原子、烴、β-二酮與羧酸所選出之至少一種的陰離 子性配位基之金屬錯鹽。尤其,如此之金屬錯鹽也可以至 少爲由具有對應於脂肪族羧酸之陰離子性配位基的錫錯鹽 〔亦即,中心金屬爲錫,陰離子性配位基至少爲由脂肪族 羧酸所構成的金屬錯鹽〕(例如,羧酸錫鹽類等)所構成 的。於該方法中,例如,相對於1 00重量份之具有羥基的 葡聚醣衍生物,開環聚合觸媒之比例(使用比例)可以約 爲0.3〜1.2重量份。 例如,該溶劑可以爲由C6_12芳烴與鹵代C6_12芳烴所選 出之至少一種所構成的。另外,相對於1 00重量份環狀酯, 例如,溶劑之比例可以約爲8 0〜3 5 0重量份。另外,相對 於1 00重量份之具有羥基的葡聚醣衍生物與環狀酯之總 量,例如,溶劑之比例也可以約爲4 0〜9 5重量份。 於該方法中,反應較宜於極少之水量下進行,例如,相 對於具有羥基的葡聚醣衍生物、環狀酯與溶劑之總量,也 可以使具有羥基的葡聚醣衍生物與環狀酯於含水量0.3重 量%以下之條件下予以反應。 於代表性之該方法中,包含:(i )具有羥基的葡聚醣衍 生物係一種平均取代度1 .9〜2.6之C2_4醯化纖維素;(ii ) 開環聚合觸媒爲由C6-1Q鏈烷羧酸錫鹽、與一或二C3-8烷 基C6_1G鏈烷羧酸錫鹽所選出之至少一種有機錫錯鹽所構 •10- 200804427 成的;(i i i )溶劑爲由C 6 _! 2芳烴所構成的;(i v )相對 1 〇 〇重量份之具有羥基的葡聚醣衍生物’溶劑之比例爲 〜2 5 0重量份,與相對於1 0 0重量份之環狀酯,溶劑之 例爲9 0〜2 8 0重量份;及(v )具有羥基的葡聚醣衍生物 環狀酯與溶劑之整體含水量爲〇 · 1 5重量%以下的條件下 以反應之方法等。 於本發明之方法中,能夠高水準抑制環狀酯均聚物生 的同時,得到改性葡聚醣衍生物,例如,於該方法中, 接枝聚合的環狀酯(環狀酯單位)設爲A1 (莫耳)、將 成生成之環狀酯均聚物的環狀酯(環狀酯單位)設爲A2( 耳)時,能夠得到〔A 1 / ( A 1 + A2 ) 〕X 1 0 0 ( % )所示 接枝效率9 0 %以上的改性葡聚醣衍生物。 於本發明中,也包含一種抑制環狀酯均聚物生成之 法,其係藉由於溶劑中,開環聚合觸媒之存在下,使具 羥基的葡聚醣衍生物與環狀酯予以反應,於製造環狀酯 接枝聚合的改性葡聚醣衍生物之際;利用以下之(1 )、( 與(3 )之條件予以反應: (1 )該開環聚合觸媒係一種不單獨起始環狀酯聚合之金 錯鹽; (2 )該溶劑係由對2 0 °C水之溶解度爲1 〇重量%以下之 香族烴系溶劑所構成的;及 (3 )相對於1 〇〇重量份之具有羥基的葡聚醣衍生物,該 劑之比例爲6 0重量份以上。 於本發明中,也包含利用該製法所得到的改性葡聚醣 生物(環狀酯爲已接枝聚合的改性葡聚醣衍生物)。另夕彳 於 65 比 、 予 成 將 構 莫 之 方 有 已 2 ) 屬 芳 溶 衍 -11- 200804427 於本發明中,也包含利用該改性葡聚醣衍生物(利用該製 法所得到的改性葡聚醣衍生物)所形成的模製品(或模製 物)。 還有,於本專利說明書中,所謂「平均取代度」意指葡 萄糖單位之2、3與6位的羥基中,被衍生物化(醚化、酯 化等)之羥基(例如,氰基)的取代度(取代比例)之平 均(或相對於葡萄糖單位1莫耳之葡萄糖單位2、3與6位 上之被衍生物化的羥基平均莫耳數),與纖維素酯等之「平 均取代度」同樣意義。 【發明之效果】 於本發明之方法中,藉由組合特定觸媒與特定溶劑的同 時,並利用特定之溶劑量予以反應,能夠高水準抑制環狀 酯均聚物(寡聚物)之生成的同時,也能夠得到環狀酯改 性衍生物(例如,環狀酯改性醋酸纖維素等之環狀酯改性 醯化纖維素)。而且,於本發明之方法中,由於能夠明顯 抑制環狀酯均聚物之生成,即使使用二甲苯等芳香族烴系 溶劑,也能夠有效製造高接枝效率的環狀酯改性葡聚醣衍 生物。 【實施方式】 【發明之實施形態】 於本發明之方法中,於溶劑中、開環聚合觸媒之存在 下,使具有羥基的葡聚醣衍生物與環狀酯予以反應,製造 環狀酯已接枝聚合(環狀酯接枝聚合於羥基)的改性葡聚 醣衍生物(亦即,由具有羥基的葡聚醣衍生物與環狀酯接 枝聚合於此葡聚醣衍生物之羥基所形成的接枝鏈所構成的 -12- 200804427 化合物)之方法中,利用以下之條件(1 ) 、 ( 2 )與(3 ) 之特定條件下,使該葡聚醣衍生物與環狀酯予以反應: (1 )該開環聚合觸媒係一種不單獨起始環狀酯聚合之 金屬錯鹽; (2 )該溶劑係由對2 (TC水之溶解度爲1 〇重量%以下之 芳香族烴系溶劑所構成的;及 (3 )相對於1 00重量份之具有羥基的葡聚醣衍生物, 該溶劑之比例爲6 0重量份以上。 (具有羥基的葡聚醣衍生物) 具有羥基的葡聚醣衍生物並不特別僅受限於具有羥 基,通常,葡聚醣之葡萄糖單位羥基之一部分也可以爲被 衍生物化(醚化、酯化等)之葡聚醣衍生物。亦即,具有 該羥基的葡聚醣衍生物係一種於葡聚醣之葡萄糖單位(或 葡萄糖骨幹)中所含之羥基(位於葡萄糖單位之2、3與6 位的羥基)被氰基等取代(鍵結)而予以衍生物化的葡聚 醣衍生物,該羥基之一部分爲殘存的葡聚醣衍生物之情形 爲多的。具有羥基的葡聚醣衍生物可以爲單獨的,也可以 組合二種以上。 葡聚醣並未予以特別限定,例如,可列舉:β-1,4_葡聚 醣、α-1,4-葡聚醣、β-1,3-葡聚醣、α-1,6-葡聚醣等。代表 性之葡聚醣,例如,可列舉:纖維素、直鏈澱粉、澱粉、 香菇多醣、右旋醣酐等多醣類。基於產業上之觀點,此等 葡聚醣中,較宜爲纖維素、澱粉(或直鏈澱粉),尤以纖 維素特別理想。葡聚醣可以爲單獨的,也可以組合二種以 上。 •13- 200804427 具體的葡聚醣衍生物,例如,可列舉:被醚化之葡聚醣、 被酯化之葡聚醣等。以下,代表性之葡聚醣衍生物係針對 被衍生物化的纖維素(纖維素衍生物)詳加說明。 纖維素衍生物可列舉:纖維素醚〔例如,烷基纖維素(例 如,甲基纖維素、乙基纖維素等C i _4烷基纖維素)、羥烷 基纖維素(例如,羥乙基纖維素、羥丙基纖維素等之羥基 C2-4烷基纖維素等)、羥烷基烷基纖維素(羥乙基甲基纖 維素、羥丙基甲基纖維素等羥基C2_4烷基G.4烷基纖維素 等)、氰烷基纖維素(氰乙基纖維素等)、羧烷基纖維素 (羧甲基纖維素等)等〕、纖維素酯(醯基纖維素或醯化 纖維素;硝酸纖維素、磷酸纖維素等無機酸酯;硝酸醋酸 纖維素等無機酸與有機酸之混酸纖維素酯等)等。 於較佳之纖維素衍生物中,包含醯基纖維素(或醯化纖 維素)。於醯化纖維素中,醯基能夠因應於用途而加以適 當選擇,例如,可列舉:烷羰基〔例如,乙醯基、丙醯基、 丁醯基等之c2_1()烷羰基(例如,c2_8烷羰基,較宜爲c2_6 烷羰基,更佳爲C2_4烷羰基)等〕、環烷羰基(例如,環 己羰基等之c5_1G環己羰基等)、芳羰基(例如,苯醯基、 羧苯醯基等之c7_12芳羰基等)等。醯基可以單獨鍵結於纖 維素之葡萄糖單位或是也可以組合二種以上而鍵結於纖維 素之葡萄糖單位。此等醯基之中,較宜爲烷羰基。尤其, 此等醯基之中,較宜至少乙醯基鍵結於葡萄糖單位,例如, 可以僅乙醯基進行鍵結,乙醯基也可以與其他醯基(c3_4 醯基等)進行鍵結。 代表性之醯化纖維素可列舉:醋酸纖維素、丙酸纖維 -14 - 200804427 素、丁酸纖維素、醋酸丙酸纖維素、醋酸丁酸纖維素等c2-6 醯化纖維素,較宜爲c2-4醯化纖維素等,尤以醋酸纖維素 (尤其是二醋酸纖維素)特別理想。 於具有羥基的葡聚醣衍生物(尤其是纖維素衍生物,例 如,醋酸纖維素等之醯化纖維素)中,雖然平均取代度(醯 基等之平均取代度、於葡萄糖單位2、3與6位上之已衍生 物化的羥基平均莫耳數)並未予以特別限制,能夠約從0.5 〜2 · 9 9 (例如,0 · 7〜2 · 9 8 )之範圍加以選擇,例如,可以 約爲0 · 8〜2 · 9 7 (例如,1〜2.9 6 ),較宜約爲1 · 5〜2 · 9 5 (例 如,1 . 8〜2 · 8 ),更佳約爲1 · 9〜2.6 (例如,2 · 0〜2 · 5 ), 通常也可以爲2 · 2 5以上〔例如,約爲2 · 3以上(例如,2.3 〜2.95),較宜約爲2.35〜2.93(例如,2.38〜2.88)〕。 於具有羥基的葡聚醣衍生物(例如,醯化纖維素等纖維 素衍生物)中,雖然羥基(所殘存的羥基、葡萄糖單位的 羥基)的比例並未予以特別限制,相對於葡萄糖單位1莫 耳,例如,平均可以約爲0 · 1〜2 · 5莫耳(例如,0 . 1 5〜2 莫耳),較宜約爲〇·2〜1.5莫耳(例如,0.3〜1.2莫耳), 更佳約爲0.4〜1莫耳(例如,0·5〜0·7莫耳)。 只要能夠將利用本發明之方法所得到的改性葡聚醣衍 生物使用於所要求之目的者,並無特別之限制,只要與現 在工業上可取得之市售品相同程度者,具有羥基的葡聚醣 衍生物(或葡聚醣)之聚合度,即可適用。例如,能夠從 葡聚醣衍生物之平均聚合度(黏度平均聚合度)70以上(例 如,80〜800)之範圍加以選擇,可以約爲 1〇〇〜500,較 宜約爲1 10〜400,更佳約爲120〜3 5 0。 -15- 200804427 使用於反應之具有羥基的葡聚醣衍生物係爲了更進 步有效抑制反應之環狀酯均聚物的生成,也可以爲含水 極少的葡聚醣衍生物。例如,具有羥基的葡聚醣衍生物 含水量較宜盡量少,相對於整體,可以爲〇. 5重量%以 〔約爲〇 (或檢測界限)〜〇 · 3重量%〕,較宜爲0 · 1重 %以下(例如,約爲〇 · 〇 〇 〇 1〜〇 · 〇 5重量% ),更佳爲0丨 重量%以下(例如,約爲0.0002〜0.03重量%),尤以0, 重量%以下(例如,約爲0.0003〜0.005重量% )特別 想。還有,具有羥基的葡聚醣衍生物之含水量能夠藉由 壓乾燥等習用之乾燥處理而減低。減壓乾燥可以於加熱 (例如,50〜200°C,較宜約爲70〜180 °C,更佳約爲 〜1 5 0 °C )下進行。 還有,具有羥基的葡聚醣衍生物(醯化纖維素等)可 使用市售之化合物(例如,醋酸纖維素等),也可以利 習知方法進行合成。例如,通常之醯化纖維素係藉由使 對應於醯基之有機羧酸(醋酸等)而將纖維素予以活性 處理後,使用硫酸觸媒,並藉由醯化劑(例如,醋酸酐 酸酐)而調製三醯基酯(尤其是三醋酸纖維素),分解 量之醯化劑(尤其是醋酸酐等酸酐),因脫醯化或皂化( 解或熟化)來調整醯化度而能夠製造。雖然醯化劑可以 乙醯氯等有機醯氯,通常,能夠使用醋酸酐、丙酸酐、 酸酐等之C2-6鏈烷酸酐等。 還有,針對一般之醯化纖維素的製法,能夠參照「木 化學(上)」(右田等著之日本共立出版(股份)1968 發行、第1 8 0〜1 9 0頁)。另外,針對其他之葡聚醣(例如 量 之 下 旦 里 05 01 理 減 下 90 以 用 用 化 等 過 水 爲 丁 材 年 -16- 200804427 澱粉等),利用相同於醯化纖維素情形之方法而能夠予以 醯化(及脫醯化)。 (環狀酯) 環狀酯係一種於分子內具有至少一個酯基(一 C00 一) 之環狀化合物,只要對葡聚醣可進行接枝聚合之化合物, 則並未予以特別限定,例如,可列舉:內酯(或環狀單酯, 例如,β-丙内酯、β-丁内酯、γ-丁内酯、δ-戊内酯、己內 酯、月桂内酯、庚内酯、十二内酯、十八内酯、α-甲基-ε-己內酯、甲基-ε-己內酯、γ-甲基-ε-己內酯、β,δ-二甲基- ε· 己內酯、3,3,5-三甲基-ε-己內酯等之Cm內酯、較宜爲 CiH內酯、更佳爲C4_1G內酯)、環狀二酯(例如,乙交 酯、丙交酯(L-丙交酯、D-丙交酯或此等之混合物)等C4_15 環狀二酯,較宜爲C4_1G環狀二酯等)等。 此等環狀酯之中,較佳之環狀酯可以使所得到的環狀酯 改性葡聚醣衍生物之熔融模製性或機械物性適合於使用目 的之方式來加以適當選擇,例如,可列舉:C4_ i 〇內酯(例 如,β-丁內酯、δ-戊內酯、ε-己內酯等)、C4_1G環狀二酯 〔丙交酯(L-丙交酯、D-丙交酯或此等之混合物)等〕。 只要爲工業上可容易取得者,更佳之環狀酯並未予以特別 限定,例如,ε -己內酯、丙交酯(L -丙交酯、D -两交酯或 此等之混合物)等。 環狀酯可以爲單獨的,也可以組合二種以上。組合二種 以上之情形,較佳之組合,只要所得到的環狀酯改性葡聚 醣衍生物之熔融模製性或機械物性適合於使用目的者,並 未予以特別限定,例如,可列舉·· ε-己內酯與丙交酯(L- -17- 200804427 丙交酯、D -丙交酯或此等之混合物)的組合等。 於開環聚合(接枝聚合)反應中,雖然環狀酯之比例(使 用比例)並未予以特別限制,相對於具有羥基的葡聚醣衍 生物1 0 0重量份,例如,可以約爲5〜1 0 0 0重量份(例如, 10〜400重量份),較宜約爲20〜200重量份,更佳約爲 3 0〜1 5 0重量份(例如,3 5〜1 3 0重量份),通常約爲5 〇 〜170重量份(例如,60〜140重量份,較宜爲65〜120重 量份)。 使用於反應之環狀酯的含水量較宜盡量少,相對於環狀 酯整體,可以爲0 · 5重量%以下〔約爲0 (或檢測界限)〜 0.3重量%〕,較宜爲0·1重量%以下〔約爲0.0001〜〇·〇5 重量%〕,更佳爲0.01重量%以下〔約爲0.0003〜0.005 重量%〕。還有,環狀酯的含水量能夠利用習知方法,例 如,蒸餾、對乾燥劑(硫酸鎂等)之接觸等而加以減低。 (開環聚合觸媒) 於本發明中,首先,接枝聚合反應之觸媒係如該所示, 爲一種成爲環狀酯開環聚合(或接枝聚合)之觸媒的化合 物,並且使用不單獨起始環狀酯聚合之金屬錯鹽(或金屬 化合物)。還有,所謂「不單獨起始環狀酯聚合之金屬錯 鹽」係與具有活性氫之化合物(例如,水、醇、胺等)之 共存(或合倂使用)下,能夠起始環狀酯聚合之金屬錯鹽, 也可以於具有活性氫之化合物(尤其是水)不共存之情形 下,不起始環狀酯聚合(或實質上不起始)的金屬錯鹽。 此等金屬錯鹽係以共存具有羥基(例如’該葡聚醣衍生物 之羥基等)或胺基(除了三級胺以外)的活性氫之化合物 -18- 200804427 爲主而能夠起始環狀S曰之開環聚合。亦即,本發明人等發 現:藉由將該金屬錯鹽作爲接枝聚合反應觸媒使用,不進 行從開環聚合錯鹽本身之環狀酯的單獨聚合(或實質上不 進行環狀酯之單獨聚合,或是能夠高水準抑制環狀酯之單 獨聚合物),可以高效率得到接枝聚合物。 還有,能單獨起始環狀酯聚合之金屬錯鹽,可列舉:具 有以烷氧基、胺基等作爲配位基之金屬錯鹽(例如,如三 異丙氧基鋁、四-正-丁氧基鈦、四異丙氧基鈦、三丁基一 甲氧基錫之烷氧基金屬)。若使用此等之金屬錯鹽,亦即 環狀酯之開環聚合觸媒,使用具有將烷氧基、胺基等作爲 配位基之金屬錯鹽(以下,稱爲不適合金屬錯鹽)而進行 環狀酯之開環聚合時,以開環環狀酯之構造鏈鎖式插入該 配位基與中心金屬之間,該金屬錯鹽本身進行成爲聚合起 始劑之環狀酯的單獨聚合反應。因而,若使該不適合金屬 錯鹽共存於具有該羥基之葡聚醣衍生物與環狀酯之混合系 時,不僅從葡聚醣衍生物之接枝聚合反應,也進行從該不 適合金屬錯鹽本身之環狀酯單獨聚合,除了目的物之接枝 聚合物以外,大量之環狀酯均聚物(寡聚物)將副反應生 成,接枝效率將大幅降低。 因此,於本發明中,藉由使用如此之特定開環聚合觸 媒,進一步組合如此之觸媒與特定溶劑,能夠抑制環狀酯 單獨之聚合(亦即,環狀酯均聚物之生成)。 該金屬錯鹽係藉由中心金屬與配位於此中心金屬之配 位基所構成的,構成該金屬錯鹽之具體配位基(或是不顯 示對環狀酯之聚合活性的配位基或對環狀酯爲不活性配位 -19- 200804427 基),例如,對應於一氧化碳(c O )、鹵素 氯原子等)、氧原子、烴〔例如,烷(甲院 丁院等Ci-20院,較宜爲Cl-ίο院,更佳爲 烷(例如,環戊烷、環己烷等C4_1Q環烷等 甲苯等之C6_1()芳烴等)等〕、β-二酮(例 等之p-c5_1G二酮等)、羧酸〔例如,鏈烷 酸、丙酸、丁酸、戊酸、己酸、庚酸、辛酸 壬酸、癸酸、月桂酸等CL20鏈烷羧酸,_ 羧酸)等脂肪族羧酸;安息香酸等之芳香 酸、硼酸等之配位基(例如,鹵素、烷基 醯基等之陰離子配位基)等。此等配位基 合二種以上而配位於中心金屬。只要配位 活性者,也可以至少以陰離子性配位基(對 氧原子、烴、β -二酮、羧酸等之陰離子性 成,尤以對應於脂肪族羧酸之陰離子性配 別理想。 另外,開環聚合觸媒之中心金屬,例如 金屬〔例如,鹼金屬(例如,鋰、鈉、鉀 (例如,鎂、鈣、緦等)、周期表第1 2族 周期表第13族金屬(鋁等)、周期表第1 錫等)、周期表第1 5族金屬(銻、鉍等) 〔例如’稀土金屬(或周期表第3族金屬 銨、釤、銪、餌等)、周期表第4族金屬(! 周期表弟5族金屬(|尼等)、周期表第6方乡 周期表第7〜9族金屬(鐵等)等〕等。較 原子(氟/原子、 :、乙烷、丙烷、 Ci-6烷等)、環 )、芳烴(苯、 如,乙醯基丙酮 羧酸(例如,醋 ί、2 -乙基己酸、 :宜爲C 2 - 1 2鏈院 族羧酸等〕、碳 、乙醯丙酮基、 可以單獨地或組 基不顯示該聚合 應於鹵素原子、 配位基)予以構 位基予以構成特 ,可列舉:典型 等)、驗土金屬 金屬(鋅等)、 4族金屬(錯、 等〕、過渡金屬 ,例如$乙、鑭、 汰、鉻、鏡等)、 金屬(鉬等)、 佳之中心金屬中 -20- 200804427 包含錫等。 只要開環聚合觸媒本身不單獨起始環狀酯聚合者,並未 予以特別限制,代表性之開環聚合觸媒,可列舉:不具有 以烷氧基(及羥基)及/或胺基(3級胺以外之胺基)作爲 配位基之金屬錯鹽,例如,可列舉:羧酸鹽、碳酸鹽、硼 酸鹽、氧化物、乙醯丙酮鹽鉗合物等。具體之開環聚合觸 媒,例如,可列舉:鹼金屬化合物(例如,碳酸鈉、碳酸 鉀、碳酸鋰、醋酸鈉、醋酸鉀、醋酸鋰、硬脂酸鈉、硬脂 酸鋰、安息香酸鋰等之鏈烷羧酸鹼金屬鹽等)、鹼土金屬 化合物(例如,碳酸鈣、碳酸鋇、碳酸鎂、碳酸緦、醋酸 鈣、醋酸鋇、醋酸鎂、醋酸緦、硬脂酸鈣、硬脂酸鋇、硬 脂酸鎂、硬脂酸緦等之鏈烷羧酸鹼土金屬鹽等)、鋅化合 物(醋酸鋅、乙醯丙酮鋅等)、鋁錯鹽或鋁化合物(例如, 三甲基鋁、三乙基鋁等之三烷基鋁)、鍺錯鹽或鍺化合物 (例如,氧化鍺等)、錫錯鹽或錫化合物〔例如,羧酸錫 鹽(例如,辛酸錫鹽(辛酸第一錫鹽等)等之C2_18鏈烷羧 酸錫鹽,較宜爲C4_14鏈烷羧酸錫鹽)、烷基羧酸錫鹽(例 如,二丁基二醋酸錫鹽、二丁基二月桂酸錫鹽、一 丁基三 辛酸錫鹽、一 丁基三(2-乙基己酸)錫鹽、二丁基雙(2-乙基己酸)錫鹽、二丁基二月桂酸錫鹽等之一或二2 烷基C2_18鏈烷羧酸錫鹽,較宜爲一或二C2_1G烷基C2_14 鏈烷羧酸錫鹽等)等之羧酸錫鹽類;烷基氧化錫(例如, 一丁基氧化錫、二丁基氧化錫、二異丁基氧化錫等之一或 二烷基氧化錫等);鹵化錫(氯化錫等);乙醯丙酮鹵化 錫(乙醯丙酮氯化錫等);無機酸錫(硝酸錫、硫酸錫等) -21- 200804427 等〕、鉛化合物(醋酸鉛等)、銻化合物(三氧化銻等)、 鉍化合物(醋酸鉍等)等之典型金屬化合物或典型金屬錯 鹽;稀土金屬化合物(例如,醋酸鑭、醋酸釤、醋酸銪、 醋酸餌、醋酸釔等之羧酸稀土金屬鹽)、鈦化合物(醋酸 鈦等)、鉻化合物(醋酸锆、乙醯丙酮鉻等)、鈮化合物 (醋酸鈮等)、鐵錯鹽或鐵化合物(例如,醋酸鐵、乙醯 丙酮鐵等)等之過渡金屬化合物或過渡金屬醋鹽。 此等開環聚合觸媒之中,尤以竣酸錫鹽類〔例如,殘酸 錫鹽(例如,辛酸第一錫鹽等之c2.1()鏈烷羧酸錫鹽)、烷 基羧酸錫鹽(例如,一 丁基三(2-乙基己酸)錫、二丁基 雙(2-乙基己酸)錫等之一或二C3_8烷基C2_1G鏈烷羧酸錫 鹽)等〕等之錫錯鹽(或錫化合物)。開環聚合觸媒可以 爲單獨的,也可以組合二種以上。 於接枝聚合反應(開環聚合反應)中,相對於該葡聚醣 衍生物(詳言之,成爲起始點之葡聚醣衍生物)之羥基1 莫耳,例如,該開環聚合觸媒之比例(使用比例)可以約 爲1(Γ7〜10·1莫耳,較宜約爲5xl(T7〜5xl0_2莫耳,更佳 約爲1(Γ6〜3xl(T2莫耳,尤以約爲1(Γ5〜1〇_2莫耳(例如, 10_5〜8χ10_3莫耳)特別理想,通常約爲2xl(T5〜5χ10-3莫 耳(例如,約爲2x1 (Γ5〜2x1 0_3莫耳,較宜約爲5χ1(Γ5〜 10·3莫耳,更佳約爲5xl(T5〜5xl(T4莫耳)。 (溶劑) 於本發明中,除了該特定觸媒以外,藉由進〜步使用特 定比例之對水溶解度小的特定芳香族烴系溶劑,由於能夠 極力抑制聚合系或反應之水的影響,或是高水準抑制環狀 -22- 200804427 酯均聚物之生成。認爲藉由使用特定之溶劑而能夠抑制均 聚物生成的理由係(1 )特定溶劑與存在於反應系中之水進 行共沸,(2 )特定溶劑包圍水而形成簇聚等。詳言之,(1 ) 特定溶劑之沸點大多爲反應溫度附近之情形,於反應中, 存在於系內之水與該溶劑進行共沸,被擠壓至反應系外(氣 相),參與環狀酯聚合之水的影響將被緩和。另外,(2 ) 由於水分子於溶劑中安定存在,聚集數處之各分子而形成 可自由進行交換之簇聚,形成如此簇聚之傾向係起因於系 內越是變得疏水性,水分子之安定性越低,相較於親水性 溶劑中,形成簇聚之傾向於疏水性溶劑中將變得更大。因 此,於疏水性溶劑中,應該更縮小與溶劑之接觸面積,安 定的大水分子簇聚將形成,此簇聚被特定之溶劑所包圍, 水分子之運動性與反應性將受到控制,其結果,以水作爲 起始劑之環狀酯的聚合反應將被抑制。另外,藉由將使用 之溶劑量設爲特定量以上,由於能夠有效抑制聚合系中之 水的影響’藉由使用特定溶劑量之特定芳香族烴系溶劑, 能夠有效抑制均聚物之生成。 亦即’於本發明中,以特定比例使用芳香族烴系溶劑(也 簡稱爲溶劑、疏水性溶劑等)。 只要對於方香族烴系溶劑(芳香族烴類)之2 〇它的水之 溶解度爲1 0重量%以下〔例如,〇 (或檢測界限)〜8質 量%〕者即可,可以爲7重量%以下(例如,約爲〇·〇 〇〇1 〜ό重量% ),較宜爲5重量%以下(例如,約爲〇 〇〇〇5 〜4重里%),更佳爲3重量%以下(例如,約爲〇〇〇〇8 〜2重里% ) ’尤以1重量%以下(例如,約爲〇·〇〇丨〜〇·8 -23- 200804427 重量% )特別理想,爲了更有效抑制均聚物,可以爲0.7 重量%以下(例如,約爲0.002〜0.5重量%,較宜約爲0.003 〜0.3重量%,更佳約爲0.005〜0.1重量%,尤以約爲0.007 〜0.05重量%特別理想)。若對20 °C水之溶解度超過10 重量%者,抑制聚合系中之水影響的效果爲小的,無法完 全抑制均聚物之生成。 另外,基於使環狀酯予以反應之觀點,例如,芳香族烴 系溶劑之沸點可以爲60°C以上(例如,約爲70〜2 5 0 °C ), 較宜爲80°C以上(例如,約爲85〜22(TC ),更佳爲90°C 以上(例如,約爲9 5〜2 0 (TC ),尤以1 0 0 °C以上(例如, 約爲1 05〜1 8(TC )特別理想。若芳香族烴系溶劑之沸點太 低者,無法提高至適當之反應溫度,聚合速度將降低。 該溶劑(詳言之,對20 °C水之溶解度爲1 0重量%以下 的芳香族烴系溶劑),例如,可列舉:非鹵素系芳香族烴 類〔例如,苯、具有烷基之芳烴(例如,甲苯、二甲苯(鄰 -二甲苯、間-二甲苯、對-二甲苯)、乙基苯等之Ci-6烷基 苯,較宜爲Cm烷基苯,更佳爲Cu烷基苯)等之C6.12 芳烴,較宜爲C6_lc芳烴,最好爲C6_8芳烴等〕、鹵素系芳 香族烴類(例如,氯苯、二氯苯、氯甲苯、氯甲基苯、氯 乙基苯等之鹵代C6-12芳烴,較宜爲鹵代C6_1()芳烴,最好 爲氯代C6-8芳烴等)。此等之芳香族烴系溶劑可以爲單獨 的,也可以組合二種以上。 此等之溶劑可以爲單獨的,也可以組合二種以上。另 外,該溶劑可以僅由非鹵素系芳香族烴類構成,也可以僅 由非鹵素系芳香族烴類與鹵素系芳香族烴類構成。 -24 - 200804427 • 還有,該溶劑可以爲不溶解(或是幾乎不溶解)具 羥基之葡聚醣衍生物的溶劑,或是也可以爲能溶解 (Π)該羥基的葡聚醣衍生物的溶劑。 通常,該非鹵素系芳香族烴類可以爲不溶解具有該 之葡聚醣衍生物的溶劑,通常,該鹵素系芳香族烴類 爲能溶解具有該羥基之葡聚醣衍生物的溶劑。 還有,只要不溶解具有該羥基之葡聚醣衍生物的溶 單獨不溶解具有羥基之葡聚醣衍生物的溶劑者即可, 有羥基之葡聚醣衍生物與環狀酯的混色系中,具有羥 葡聚醣衍生物可以爲非溶解狀態(或分散狀態),也 進行溶解。 還有,只要溶劑爲利用芳香族烴系溶劑所構成者即 也可以僅利用芳香族烴系溶劑予以構成,只要不損及 明之效果者,也可以含有其他之溶劑(例如,對2 (TC 溶解度超過1 0重量%的溶劑、對2 0 °C水之溶解度爲 量%以下之非芳香族烴系溶劑等)。通常,溶劑係對 水之溶解度可以爲1 0重量%以下的溶劑,例如,單獨 族烴系溶劑,或是芳香族烴系溶劑與對2 0 °C水之溶解 1 0重量%以下之非芳香族烴系溶劑的混合溶劑。 對20 °C水之溶解度爲10重量%以下之非芳香族烴 劑,例如,可列舉:脂肪族烴類〔例如,烷(例如,庚 辛院、壬院、癸院、--^院等之C7-2()院等)、環院(例 環戊烷、環己烷等之C4_1G環烷)等〕;脂肪族酮類〔例 二烷基酮(例如,二乙基酮、甲基-正-丙基酮、甲基 基酮、甲基-正·丁基酮、甲基異丁基酮、二-正-丙基酮 有該 具有 羥基 可以 劑爲 於具 基的 可以 1可, 本發 水之 10重 2 0°C 芳香 度爲 系溶 ί烷、 1如, 1如, 異丙 -25- 200804427 異丙基酮、二異丁基酮、2-辛酮、3-辛酮、4-辛酮、2-壬酮、 3-壬酮等之C5-15二烷基酮)等〕;鏈狀醚類〔例如,二烷 基醚(例如,二-正-丙基醚、二-正-丁基醚等之C6_18二烷 基醚):烷基芳基醚(例如’茴香醚等)〕等之非鹵素系 溶劑(非鹵素系之非芳香族烴系溶劑);鹵素系溶劑(鹵 素系之非芳香族烴系溶劑)等。 鹵素系溶劑可列舉:例如鹵烷(例如,二氯乙烷、三氯 乙烷、四氯乙烷、二氯丙烷、氯戊烷、氯己烷、氯辛烷等 之鹵代C ! -1 〇烷)、鹵代環烷(例如,氯環戊烷、氯環己烷 等之鹵代C 4 -1 〇環烷)、鹵代芳烴(例如,氯苯、二氯苯、 氯甲苯、氯甲基苯、氯乙基苯等之鹵代C6_12芳烴)等之鹵 化烴類等。 此等非芳香族烴系溶劑可以爲單獨的,也可以組合二種 以上。 溶劑含有非芳香族烴系溶劑之情形,芳香族烴系溶劑與 非芳香族烴系溶劑之比例,前者/後者(重量比)可以約爲 99/1〜1/99,較宜約爲95/5〜5/95,更佳約爲90/10〜10/90。 還有,該溶劑係以調整反應系之黏度或均勻性等之目的 下,也可以含有親水性溶劑(詳言之,對2 0 °C水之溶解度 超過10重量%之溶劑)。 該親水性溶劑爲一種對20 °C水之溶解度超過1 〇重量% 的溶劑’只要爲不具有成爲環狀酯開環聚合起始劑之官能 基(羥基、一級或二級胺等)者,並未予以特別限定,例 如,可列舉:酮類(例如,丙酮、甲基乙基酮、甲基異丁 基酮、環戊酮、環己酮等)、酯類(醋酸甲酯、醋酸乙酯 -26 - 200804427 等)、含氮之溶劑(硝基甲烷、乙腈、N-甲基吡咯烷酮、 二甲基甲醯胺等)、末端羥基被修飾的乙二醇類(例如, 甲基乙二醇醋酸酯等)、醚類(四氫呋喃、二噚烷、二氧 五環烷等)、亞礪類(二甲基亞颯等)、碳酸丙烯酯等。 此等之溶劑可以爲單獨的,也可以組合二種以上。 使用該親水性溶劑之情形,親水性溶劑之含水量較宜盡 量少,相對於整體親水性溶劑,含水量可以爲0.5重量% 以下〔約爲〇 (或檢測界限)〜0 · 3重量%〕,較宜爲0.1 重量%以下〔例如,0.07重量%以下〕,更佳爲0.04重量 %以下〔例如,〇 · 〇 1重量%以下(例如,約爲0 · 0 0 0 3〜0 · 0 0 5 重量% )〕。 另外,例如於該溶劑中,只要爲不損及本發明目的之範 圍者,並未予以特別限定,相對於該芳香族烴系溶劑(對 2 0 °C水之溶解度爲1 0重量%以下之芳香族烴系溶劑)1 0 0 重量份,對20°C水之溶解度超過1 〇重量%之溶劑比例可 以爲2 0 0重量份以下(例如,約爲〇 . 5〜丨5 〇重量份),較 宜爲100重量份以下(例如,約爲1〜8〇重量份),更佳 爲6 0重量份以下(例如,約爲2〜4 0重量份)者即可,通 常只要爲3 0重量份以下〔例如,1 〇重量份以下(例如, 約爲3〜1 0重量份)〕者即可。若親水性溶劑之使用比例 過多者,抑制聚合系中之水影響的效果變小,無法完全抑 制環狀酯均聚物之生成。 雖然,溶劑之比例係視溶劑之種類等而定,相對於具有 羥基的葡聚醣衍生物1 〇 〇重量份,只要爲6 〇重量份以上(例 如,約爲6 5〜5 0 0重量份)者即可。例如,可以約爲6 0〜 -27- 200804427 4 5 0重量份(例如,65〜400重量份),較宜約爲6〇〜3〇〇 重量份(例如,65〜250重量份),更佳約爲70〜200重 量份(例如,7 5〜1 9 0重量份),尤以8 0〜1 8 0重量份(例 如’ 85〜170重量份)特別理想,通常可以約爲9〇〜16〇 重量份(例如,9 5〜1 5 0重量份,較宜爲1 〇 〇〜i 6 〇重量份, 更佳爲1 1 0〜1 5 0重量份)。 另外,溶劑之比例並未予以特別限制,相對於環狀酯1 00 重量份,能夠約從40〜800重量份(例如,50〜600重量 份)之範圍加以選擇,例如,溶劑之比例可以約爲60〜500 重量份(例如,70〜400重量份),較宜約爲80〜350重 量份(例如,8 5〜3 0 0重量份),更佳約爲9 0〜2 8 0重量 份(例如,9 5〜2 7 0重量份),尤以約爲1 0 0〜2 5 0重量份 (例如,1 10〜240重量份)特別理想,通常可以約爲100 〜1 8 0重量份(例如,1 1 〇〜1 5 0重量份)。 再者,溶劑之比例並未予以特別限定,相對於具有羥基 的葡聚醣衍生物及環狀酯之總量1 00重量份,能夠從1 0〜 2〇〇重量份之範圍加以選擇,例如,可以約爲20〜180重 量份,較宜約爲3 0〜1 7 0重量份,更佳約爲4 0〜1 5 0重量 份,尤以約爲50〜120重量份特別理想,通常約爲40〜95 重量份(例如,4 5〜9 0重量份,較宜爲5 0〜8 5重量份, 更佳爲5 5〜8 0重量份)。若使用之溶劑量過少時,抑制聚 合系之水影響的效果將變小,無法完全抑制均聚物之生 成,若過多時,無論對於經濟上、環境均不適合。 (開環聚合反應) 只要開環聚合反應(接枝化反應)能夠於溶劑中、開環 -28- 200804427 聚合觸媒之存在下,使具有羥基的葡聚醣衍生物與環狀酯 予以反應者,尤以其方法並未予以特別限定,通常,能夠 藉由混合各成分(具有羥基的葡聚醣衍生物、環狀酯、開 環聚合觸媒、及溶劑)以進行。 開環聚合反應可以於常溫下進行,通常,爲了有效進行 反應,也可以於加熱下進行。另外,開環聚合反應係將溶 劑之沸點設爲A( °C )時,反應溫度能夠從(A-20 )〜(A + 40 ) (°C ),例如,能夠從A〜(A + 35 ) ( °C )之範圍加以選 擇,通常爲溶劑之沸點以上的溫度,例如,可以約爲A〜 (A + 3 0 ) ( °C )〔例如,A 〜(A + 2 5 ) ( °C )〕,較宜約 爲 A〜(A + 2 2 ) ( °C ),更佳約爲(A + 3 )〜(A + 20 ) ( T:), 通常可以約爲(A + 5 )〜(A+1 8 ) ( t:)。還有,溶劑爲 混合溶劑之情形下,可以將純物質之沸點爲最低的溶劑沸 點設爲該沸點。若於低溫進行反應時,抑制聚合系的水影 響之效果爲小的,無法完全抑制均聚物之生成,若遠較所 用之溶劑沸點爲高的溫度下進行聚合時,將有溶劑之回流 變得迅速、控制將變得困難、系內壓力將上升等之問題。 雖然具體之反應溫度係根據溶劑之種類而定,例如,可 以約爲6 0〜2 5 0 °C (例如,7 0〜2 4 0 °C ),較宜約爲8 0〜2 2 0 °C (例如,9 0〜2 0 0 t ),更佳約爲 1 〇 〇〜1 8 0 °C (例如, 1 0 5〜1 7 0 °C ),通常約爲1 1 0〜1 6 0 °C,也能夠於反應溫度 1 5 0°C以下(例如,可以約爲90〜145 °C,較宜約爲100〜 140 °C )予以反應。還有,若反應溫度過低(例如,低於 6 0 °C )時,聚合速度將明顯降低,若反應溫度過高(例如, 超過2 5 0 °C )時,將有因葡聚醣衍生物之種類而進行熱分 -29- 200804427 解之疑慮。 開環聚合反應可以於空氣中或不活性氣體環境(氮、氦 等稀有氣體等)中進行,通常能夠於不活性氣體環境中進 行。另外,開環聚合反應也可以於常壓或加壓下進行。再 者,接枝化也可以一面攪拌一面進行。 還有,開環聚合反應係爲了有效抑制環狀酯均聚物之生 成或副反應,較宜於水份盡量少的狀態下進行。例如,於 反應中,例如,相對於具有羥基的葡聚醣衍生物、環狀酯、 及溶劑總量之含水量可以爲0.3重量%以下〔約爲0 (或檢 測界限)〜〇 · 2 5重量%〕,較宜爲0.2重量%以下〔例如, 約爲0.0001〜0.18重量%〕,更佳爲0.15重量%以下〔例 如,約爲0.0005〜0.12重量%〕,尤以0.1重量%以下(例 如,約爲0 · 0 0 1〜0 · 0 5重量% )特別理想。 於開環聚合反應中,反應時間並未予以特別限制,例 如,可以約爲1 〇分鐘〜2 4小時,較宜約爲3 0分鐘〜1 0小 時,更佳約爲1〜6小時。 利用如上之方法,能夠一面抑制環狀酯均聚物(寡聚物) 之生成,並一面有效率地得到環狀酯已接枝聚合於具有羥 基的葡聚醣衍生物之改性葡聚醣衍生物(已接枝的葡聚醣 衍生物)。 例如,於開環聚合反應中,環狀酯之轉化率能夠從7〇 %以上(例如,約爲7 5〜1 0 〇 % )之範圍加以選擇,例如 爲80%以上(例如,約爲82〜100% ),較宜爲85%以上 (例如,約爲8 8〜9 9.9 % ),更佳爲9 0 %以上(例如,約 爲93〜99.8% ),尤以95%以上(例如,約爲97〜99.6% ) -30- 200804427 特別理想,通常爲9 8 %以上(例如,約爲9 8 · 5〜1 0 0 % )。 另外,於本發明中,以較低的環狀酯轉化率〔例如,1 〇 %以上(例如,約爲15〜70% ),較宜爲20%以上(例如, 約爲2 5〜6 0 % ),更佳爲3 0 %以上(例如,約爲3 5〜5 0 % )〕也能夠得到改性葡聚醣衍生物。若以如此較低的環 狀酯轉化率進行接枝聚合時,由於大量殘存的環狀酯,能 夠一面有效抑制反應系之黏度上升,並一面進行接枝聚合 反應。還有,殘存的環狀酯能夠於隨後之步驟中,藉由脫 氣等進行回收。 另外,於本發明之方法中,將接枝聚合之環狀酯(或環 狀酯單位)設爲A1 (莫耳)、將構成已生成的(詳言之, 以副產物形式生成的)環狀酯均聚物之環狀酯(環狀酯單 位)設爲 A2(莫耳)時,以〔A1/(A1+A2) 〕χ100(%) 所示之接枝效率能夠從7 Ο %以上(例如,約爲7 5〜1 Ο 〇 % ) 之範圍加以選擇,可以爲85%以上(例如,約爲88〜99.9 % ),較宜爲90%以上(例如,約爲93〜99.8% ),更佳 約爲9 5 %以上(例如,約爲9 6〜9 9 · 7 % ),尤以9 7 %以上 (例如,約爲98〜100% )特別理想。還有,意指接枝效 率越高,越能抑制均聚物之生成。 如此方式’於本發明之方法中,並不損害環狀酯之反應 性,能夠高水準抑制環狀酯之均聚物化。 於利用本發明之方法所得到的改性葡聚醣衍生物中,相 對於構成葡聚醣之葡萄糖單位1莫耳,環狀酯已接枝所形 成的接枝鏈(亦即,環狀酯接枝於羥基之接枝鏈、或是被 環狀酯所接枝取代的羥基)之比例,例如,可以約爲〇 . 〇 i -31- 200804427 ' 〜2莫耳(例如,0.01〜1.7莫耳),較宜約爲0.02〜ΐ·5 莫耳(例如,〇 · 〇 3〜1 · 2莫耳),更佳約爲〇 · 〇 5〜1莫耳(例 如,0.0 7〜0.8莫耳),尤以約爲〇 · 〇 8〜0 · 7莫耳(例如, 0 · 0 9〜0.5莫耳)特別理想。 還有,於改性葡聚醣衍生物中,來自具有羥基的葡聚醣 衍生物之所有羥基均可以被接枝化,該羥基之一部分也可 以殘存。於殘存如此羥基之改性葡聚醣衍生物(例如,醯 化纖維素等纖維素衍生物)中,羥基(所殘存之羥基、葡 萄糖單位之羥基)與接枝鏈之比例,並未予以特別限制, 例如,前者/後者(莫耳比)可以約爲95/5〜10/90,較宜 約爲90/10〜3 0/70 (例如,85/15〜5 0/5 0 ),更佳約爲80/20 〜6 0 / 4 0 〇 還有,於改性葡聚醣衍生物中,醯基或接枝鏈之取代 度、羥基濃度、接枝成分之比例等能夠利用習知方法,例 如,核磁共振光譜(NMR) ( iH-NMR、13C-NMR等)等加 以測定。 還有,改性葡聚醣衍生物通常具有羥基。於如此之羥基 中,可列舉:接枝鏈末端之羥基、殘存於葡萄糖單位之羥 基等。如此之羥基係藉由抑制或調整改性葡聚醣衍生物之 吸濕性等目的,必要時,也可以藉由保護基加以保護。 只要保護基爲可保護羥基之非反應性基者,並未予以特 別限定,例如,烷基〔例如,具有甲基、乙基、丙基、第 二-丁基、2-環己基·2-丙基、己基、氯甲基、氟甲基、三氯 甲基、三氟甲基等取代基(鹵素原子等)之Cl-12烷基(較 宜爲院基)等〕、環烷基(例如,也可以具有環己基 -32- 200804427 等取代基之C5.8環烷基)、芳香族烴基(苯基等之C6_12 芳基、苄基等之芳烷基等)、交聯環式烴基(也可以具有 金剛烷基、降冰片烷基等取代基之2〜4交聯環式c 3 _ 3 0烴 基)等烴基;噚環烷基(例如,四氫呋喃基等之5〜8員噚 環烷基):烷氧基烷基(例如,1 -甲氧基乙基等之C 6烷 氧基-Ci_6院基)#乙縮系保護基;院基幾基(乙醯基、 丙醯基等之CbM烷基羰基,較宜爲c2_6烷基羰基)、環烷 基羰基(環己基羰基等之c5_8環烷基羰基)、芳基羰基(苯 醯基等)等之醯基等。 保護基可以爲單獨的,也可以組合二種以上以保護羥 基。 保護羥基之方法,例如,可列舉:使利用該方法所得到 的已接枝聚合環狀酯之葡聚醣衍生物與保護劑(對應於羥 基之保護基的保護劑)予以反應的方法等。只要保護劑爲 對應於保護基的化合物(或具有保護基之化合物),且可 與該羥基進行反應而形成鍵結之化合物者,並未予以特別 限定,例如,保護基爲烷基之情形下,能夠將烷氧基金屬 等作爲保護劑使用,保護基爲醯基之情形下,能夠將醯化 劑等作爲合適的保護劑使用。醯化劑除了包含醯氯(例如, 乙醯氯、丙醯氯等之院醯氯等)、酸酐(醋酸酐等)之外, 也包含醯化鏈烯〔例如,醯化-1 -鏈烯(例如,乙酸異丙烯 酯等之c2_6鏈烷羧酸異丙烯酯)〕等。保護劑(例如,醯 化劑)可以爲單獨的,也可以組合二種以上。保護劑之用 量並未予以特別限制,相對於羥基1莫耳,可以約爲〇. 9 〜8莫耳(例如,1〜6莫耳),較宜約爲1·2〜5莫耳。 -33- 200804427 於該葡聚醣衍生物與保護劑之反應中,可以使 {例如,金屬氫氧化物、金屬碳酸鹽等之無機鹽; 酸金屬鹽等之有機鹼等}、酸觸媒{例如,無機酸(; 有機酸〔例如,有機磺酸、有機羧酸等〕等}等之 媒可以爲單獨的,也可以組合二種以上。 另外,該葡聚醣衍生物與保護劑之反應也可以 或溶劑(對保護劑爲非反應性之溶劑)中進行。 對保護劑爲非反應性之溶劑者即可,例如,可列驾 酯類、酮類、鹵素系溶劑、芳香族烴類、含氮之 啶等)等。溶劑可以爲單獨的,也可以組合二種 該葡聚醣衍生物與保護劑之反應也可以於常 熱下進行,通常可以於加熱下(例如,約爲4 0 -較宜約爲 5 0〜1 3 0 °C )進行。另外,該葡聚醣衍 護劑之反應也可以於常壓下或加壓下進行。再者 面攪拌一面進行該反應,也可以於空氣中或不活 境(氮、稀有氣體等)中進行。還有,例如反應 約爲30分鐘〜48小時,較宜約爲1〜24小時。 還有,羥基之保護係分離(及精製)藉由該接 到的生成物,可以使此分離(及精製)的接枝生 護劑予以反應而進行羥基之保護,也可以於該接 同的反應系中連續進行羥基之保護。於相同的反 行之情形,由於降低反應系之黏度,必要時,也 溶劑,於接枝化中,預先使用大量或過量之環狀 以將此過量之環狀酯作爲溶劑使用。 進行如此方式,藉由保護基而於羥基被保護之 用鹼觸媒 胺類、羧 危酸等)、 觸媒。觸 於無溶劑 只要溶劑 醚類、 溶劑(吡 以上。 溫下或加 ^ 15 0°C、 生物與保 ,可以一 性氣體環 時間可以 枝化所得 成物與保 枝化與相 應系中進 可以添加 酯,也可 改性葡聚 -34- 200804427 醣衍生物中,相對於接枝鏈1莫耳,保護基之比例(或接 枝鏈羥基之保護比例)能夠從0 · 7〜1莫耳之範圍加以選 擇,例如,可以約爲0.9〜1莫耳,較宜約爲〇 . 9 5〜0.9 9 9 莫耳。 另外,雖然改性葡聚醣衍生物爲微量的,有可能具有羧 基的情形。如此之竣基可以與該殘存的經基同樣受保護(或 密封)。對應於對如此羧基之保護基的保護劑,可列舉·· 碳化二亞胺化合物等。還有,羧基之保護也可以利用相同 條件而進行該羥基之保護。 反應結束後(接枝聚合後,接枝聚合與羥基之保護後) 的反應混合物能夠利用習知方法,例如,過濾、濃縮、蒸 餾、萃取、中和、沈澱等之分離技術或組合此等分離技術 而進行分離精製。 進行如此方式所得到的改性葡聚醣衍生物能夠作爲熱 可塑性塑膠利用,能夠於含有粉粒狀、九粒(樹脂九粒、 母煉膠九粒等)狀、含有溶劑之組成物(摻雜、塗布組成 物等)等之形態下使用。 該改性葡聚醣衍生物也可以構成樹脂組成物。於如此之 樹脂組成物中,葡聚醣衍生物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組合 二種以上後使用。另外,該樹脂組成物也可以含有下列其 他樹脂作爲樹脂成分,例如:聚烯烴系樹脂、丙烯酸系樹 脂、苯乙烯系樹脂、聚碳酸酯系樹脂、聚酯系樹脂、聚乙 縮醛系樹脂、聚醯胺系樹脂、聚苯醚系樹脂、聚苯硫醚系 樹脂、熱可塑性彈性體、不屬於該範疇之葡聚醣衍生物(例 如,醋酸纖維素等之醯化纖維素)等。其他之樹脂可以爲 -35- 200804427 單獨的,也可以組合二種以上。 該樹脂組成物也可以含有習用之添加劑,例如,塡充劑 (塡料)或補強劑、著色劑(染色顏料)、導電劑、難燃 劑、可塑劑、潤滑劑、安定劑(抗氧化劑、紫外線吸收劑、 熱安定劑等)、離型劑、抗靜電劑等。此等添加劑可以單 獨使用,也可以組合二種以上後使用。 如上所述,該改性葡聚醣衍生物(及其組成物),其模 製性或溶劑溶解性等優異,能夠適合作爲熱可塑性塑膠使 用,有用於模製各種模製物(纖維等之一次元模製物、薄 膜、片材、塗膜(或薄膜)等之二次元模製物、三次元模 製物等)。 該改性葡聚醣衍生物之模製法能夠利用習知之模製 法,例如,擠壓模製法、射出模製法、射出壓縮模製法、 轉移模製法、吹氣模製法、塗布法(旋轉塗布法、滾筒塗 布法、淋幕塗布法、浸漬塗布法、澆鑄模製法等溶液成膜 法)、紡絲法(熔融紡絲法、乾式紡絲法、濕式紡絲法等) 等。 產業上利用之可能性 於本發明之方法中,不受存在於反應系中之水的影響, 能夠一面極力抑制環狀酯均聚物(寡聚物)之生成,並一 面將環狀酯接枝化於葡聚醣衍生物(例如,醋酸纖維素等 之醯化纖維素)。因此,於本發明中,能夠有效得到接枝 效率爲高的、低酸價之環狀酯接枝葡聚醣衍生物。 藉由如此本發明之方法所得到的改性葡聚醣衍生物(例 如,醯化纖維素衍生物)(或利用改性葡聚醣衍生物所形 -36- 200804427 - 成的模製物)、各種模製物(或模製品,例如,射出模製 品)能夠適用於各種用途,例如,辦公室自動化(〇 A )與 家電機器領域、電與電子領域、通訊機器領域、衛生領域、 汽車等之輸送車輛領域、家具與建材等之住宅相關領域、 雜貨領域等各種零件、機座等。 實施例 以下,根據實施例而更詳加說明本發明,但是本發明並 不受此等實施例所限定。還有,於實施例中,只要無特別 申明者,「份」意指「重量份」。 另外,於實施例中,GPC (凝膠滲透層析儀)分析與酸 價測定係利用以下之條件進行: (GPC分析)
展開劑:氯仿 流量:1 m 1 / m i η 管柱溫度:4 0 °C 管柱構造:連結4支管柱(日本昭和電工(股份)製之 「Shodex K-6」l 支、「Shodex K-801」l 支、「Shodex K-802」 2支,合計4支)。 使用機器 (1 )泵:日本(股份)島津製造所製之「LC-10AD」 (2)脫氣裝置:(股份)PerkinElmer製之「ERC-3612」 (3 ) RI檢測器:日本分光(股份)製之「RI-930」 (4) UV檢測器:日本分光(股份)製之「UV-970」 (5 )烘箱:日本(股份)島津製造所製之「CTA-10A」。 (酸價測定) -37- 200804427 根據:Π S Κ 0 0 7 0進行測定: 測定方法:中和滴定法 溶劑:氯仿 指示劑:酚酞溶液。 (機械特性) 進一步將比較例1所得到的生成物(接枝物)供應至熱 壓機,利用壓縮溫度220°C、壓縮壓力200kgf/cm2、及冷 卻溫度3分鐘之條件以模製厚度〇.8mm的壓縮片(試驗 片),遵循JIS K71 13以測定此試驗片之拉伸彈性率及伸 度。還有,拉伸彈性率及伸度之測定係分別針對精製前後 (未反應之環狀酯的去除前後)之生成物(接枝物)進行。 (實施例1 ) 將醋酸纖維素(Dai cel化學工業(股份)製之L-20、平 均取代度 2.41、每個葡萄糖單位之分子量 263.2、比重 1.33、平均聚合度140) 50份加入具備攪拌機及錨型攪拌 葉片之反應器中,於1 l〇°C、4T〇rr (=約5 3 0Pa)下減壓 乾燥4小時。其後,利用乾燥氮進行沖洗’裝設回流冷卻 管,加入已預先乾燥、蒸餾之ε-己內酯50份,甲苯(τ〇1 ) 6 7份,加熱至1 3 0 °C,攪拌而使醋酸纖維素予以均勻溶解。 使用卡耳費雪(K ar f F i s h e r )水份計測定溶解後的反應溶 之水份時,水份爲〇· 〇2重量%。將一 丁基三辛酸錫鹽〇·2 5 份加入此反應液中,於1 3 0 °C,一面攪拌3小時’並一面 進行加熱。其後,將反應液冷卻至室溫’使反應結束而得 到反應物。所得到的反應物之己內酯轉化率爲99.4% (根 據轉化率,相對於葡萄糖單位1莫耳’也包含已均聚物化 -38 - 200804427 * 者,反應的己內酯之平均莫耳數(MS’)爲2·30莫耳), 於6 0 °C減壓乾燥後,去除溶劑後之反應物的酸價爲1 · 1 5 m S KΟ H/g。再者,相對於氯仿90份,藉由溶解反應物1〇份 後,慢慢滴入極大量之甲醇9 0 0份中’過濾已沈澱之接枝 物,去除存在少量之未反應的己內酯單獨聚合物。進一步 於60°C,加熱乾燥5小時以上,藉由h-NMR以評估所得 到的接枝物之一次構造。其結果,相對於葡萄糖單位1莫 耳,已接枝的己內酯之平均莫耳數(MS)爲2.28莫耳。 (實施例2 ) 將醋酸纖維素(Daicel化學工業(股份)製之L-20、平 均取代度2.41、每個葡萄糖單位之分子量263.2、比重 1 · 3 3、平均聚合度1 4 0 ) 5 0份加入具備攪拌機及錨型攪拌 葉片之反應器中,於1 l〇°C、4Torr下減壓乾燥4小時。其 後,利用乾燥氮進行沖洗,裝設回流冷卻管,加入已預先 乾燥、蒸餾之ε-己內酯50份,二甲苯(Xyl ) 67份,加熱 至1 5 0 °C,攪拌而使醋酸纖維素予以均勻溶解。使用卡耳 費雪水份計測定溶解後的反應溶之水份時,水份爲0.02重 量%。將一 丁基三辛酸錫鹽0.25份加入此反應液中,於150 °C,一面攪拌2小時,並一面進行加熱。其後,將反應液 冷卻至室溫,使反應結束而得到反應物。所得到的反應物 之己內酯轉化率爲9 8.9 % (根據轉化率,相對於葡萄糖單 位1莫耳,也包含已均聚物化者,反應的己內酯之平均莫 耳數(MS’)爲2.28莫耳),於60 °C減壓乾燥後,去除溶 劑後之反應物的酸價爲l.lOmg KOH/g。再者,相對於氯仿 9 〇份,藉由溶解反應物1 0份後,慢慢滴入極大量之甲醇 -39- 200804427 9 0 0份中,過濾已沈澱之接枝物,去除存在少量之未反應 的己內酯單獨聚合物。進一步於6 0 °C,加熱乾燥5小時以 上,藉由iH-NMR以評估所得到的接枝物之一次構造。其 結果,相對於葡萄糖單位1莫耳,已接枝的己內酯之平均 莫耳數(MS)爲2.27莫耳。 (實施例3 ) 將醋酸纖維素(Daicel化學工業(股份)製之L-20、平 均取代度 2.41、每個葡萄糖單位之分子量 263.2、比重 1.33、平均聚合度140) 50份加入具備攪拌機及錨型攪拌 葉片之反應器中,於1 1 0 °C、4 T 〇 r r下減壓乾燥4小時。其 後,利用乾燥氮進行沖洗,裝設回流冷卻管,加入已預先 乾燥、蒸餾之ε-己內酯50份,乙苯(EB ) 67份,加熱至 1 45 °C,攪拌而使醋酸纖維素予以均勻溶解。使用卡耳費雪 水份計測定溶解後的反應溶之水份時’水份爲〇 · 〇2重量 %。將一 丁基三辛酸錫鹽〇 . 2 5份加入此反應液中,於1 4 5 t,一面攪拌2小時,並一面進行加熱。其後,將反應液 冷卻至室溫,使反應結束而得到反應物。所得到的反應物 之己內酯轉化率爲9 8 · 5 % (根據轉化率,相對於葡萄糖單 位1莫耳,也包含已均聚物化者,反應的己內酯之平均莫 耳數(MS’)爲2.28莫耳),於60 °C減壓乾燥後,去除溶 劑後之反應物的酸價爲〇.98mg KOH/g。再者,相對於氯仿 90份,藉由溶解反應物1 〇份後,慢慢滴入極大量之甲醇 900份中,過濾已沈澱之接枝物,去除存在少量之未反應 的己內酯單獨聚合物。進一步於60 °C,加熱乾燥5小時以 上,藉由iH-N MR以評估所得到的接枝物之一次構造。其 -40- 200804427 結果,相對於葡萄糖單位1莫耳,已接枝的己內酯之平均 莫耳數(MS )爲2.27莫耳。 (比較例1 ) 將醋酸纖維素(Dai cel化學工業(股份)製之L-20、平 均取代度2.41、每個葡萄糖單位之分子量263.2、比重 1·33、平均聚合度1 40 ) 50份加入具備攪拌機及錨型攪拌 葉片之反應器中,於1 l〇°C、4Torr下減壓乾燥4小時。其 後’利用乾燥氮進行沖洗,裝設回流冷卻管,加入已預先 乾燥、蒸餾之ε-己內酯50份,環己酮(ANON ) 67份,加 熱至160 °C,攪拌而使醋酸纖維素予以均勻溶解。使用卡 耳費雪水份計測定溶解後的反應溶之水份時,水份爲〇.〇2 重量%。將一 丁基三辛酸錫鹽0.2 5份加入此反應液中,於 1 6 0 °C,一面攪拌2小時,並一面進行加熱。其後,將反應 液冷卻至室溫,使反應結束而得到反應物。所得到的反應 物之己內酯轉化率爲9 8.4 % (根據轉化率,相對於葡萄糖 單位1莫耳,也包含已均聚物化者,反應的己內酯之平均 莫耳數(M S ’)爲2 · 2 7莫耳),於6 0 °C減壓乾燥後,去除 溶劑後之反應物的酸價爲6. 10 mg KOH/g。模製所得到的生 成物(己內酯均聚物去除前之生成物)之試驗片拉伸彈性 率爲175.2MPa,伸度爲150.5%。另外,根據GPC圖,來 自接枝物之主峰裙擺部分中,來自寡聚物之肩峰將被觀 察。再者,相對於氯仿9 0份,藉由溶解反應物1 〇份後, 慢慢滴入極大量之甲醇900份中,過濾已沈殿之接枝物, 去除存在少量之未反應的己內酯單獨聚合物。進一步於60 °C,加熱乾燥5小時以上,藉由iH-NMR以評估所得到的 -41 - 200804427 • 接枝物之一次構造。其結果,相對於葡萄糖單位1 已接枝的己內酯之平均莫耳數(MS)爲1.94莫耳。 模製所得到的生成物(己內酯均聚物去除前之生成 試驗片拉伸彈性率爲281.3MPa,伸度爲125.8%, 除大量之均聚物,於精製前後(再沈澱前後),機 已大幅改變。 (比較例2 ) 將醋酸纖維素(Dai cel化學工業(股份)製之L 均取代度2.41、每個葡萄糖單位之分子量263.2 1.33、平均聚合度1 40 ) 5 0份加入具備攪拌機及錨 葉片之反應器中,於1 1 0 °C、4 T 〇 rr下減壓乾燥4小 後,利用乾燥氮進行沖洗,裝設回流冷卻管,加入 乾燥、蒸餾之ε -己內酯50份,二甲亞颯(DMSO) 加熱至1 60 °C,攪拌而使醋酸纖維素予以均勻溶解 卡耳費雪水份計測定溶解後的反應溶之水份時, 〇·〇2重量%。將一 丁基三辛酸錫鹽0.25份加入此 中,於1 6 0 °C,一面攪拌2小時,並一面進行加熱。 將反應液冷卻至室溫,使反應結束而得到反應物。 的反應物之己內酯轉化率爲4 1 · 6 % (根據轉化率, 葡萄糖單位1莫耳,也包含已均聚物化者,反應的 之平均莫耳數(MS’)爲0.961莫耳),於60 °C減 後,去除溶劑後之反應物的酸價爲3.72 mg KOH/g。 相對於氯仿9 0份,藉由溶解反應物1 〇份後,慢慢 大量之甲醇9 0 0份中,過濾已沈激之接枝物,去除 量之未反應的己內酯單獨聚合物。進一步於60 °C, 莫耳, 另外, 物)之 藉由去 械特性 -20、平 、比重 型攪拌 >時。其 已預先 67份, 。使用 水份爲 反應液 ,其後, 所得到 相對於 1己內酯 :壓乾燥 再者, :滴入極 :存在少 加熱乾 -42- 200804427 燥5小時以上,藉由iH-NMR以評估所得到的接枝物之一 次構造。其結果,相對於葡萄糖單位1莫耳’已接枝的己 內酯之平均莫耳數(MS)爲0.78 1莫耳。 (比較例3 ) 將醋酸纖維素(Dai cel化學工業(股份)製之L-20、平 均取代度2.41、每個葡萄糖單位之分子量263 ·2、比重 1.33、平均聚合度140) 50份加入具備攪拌機及錨型攪拌 葉片之反應器中,於1 1 〇°C、4 Το η:下減壓乾燥4小時。其 後,利用乾燥氮進行沖洗,裝設回流冷卻管’加入已預先 乾燥、蒸餾之ε -己內酯50份,環戊酮(CYP) 67份,加熱 至140 °C,攪拌而使醋酸纖維素予以均勻溶解。使用卡耳 費雪水份計測定溶解後的反應溶之水份時,水份爲0 · 0 2重 量%。將一 丁基三辛酸錫鹽〇 . 2 5份加入此反應液中,於1 4 0 °C,一面攪拌2小時,並一面進行加熱。其後,將反應液 冷卻至室溫,使反應結束而得到反應物。所得到的反應物 之己內酯轉化率爲9 8.5 % (根據轉化率,相對於葡萄糖單 位1莫耳,也包含已均聚物化者,反應的己內酯之平均莫 耳數(MS’)爲2.28莫耳),於60°C減壓乾燥後,去除溶 劑後之反應物的酸價爲5.23 mg KOH/g。再者,相對於氯仿 90份,藉由溶解反應物1 〇份後,慢慢滴入極大量之甲醇 9 0 0份中,過濾已沈澱之接枝物,去除存在少量之未反應 的己內酯單獨聚合物。進一步於6 0 °C,加熱乾燥5小時以 上,藉由iH-NMR以評估所得到的接枝物之一次構造。其 結果,相對於葡萄糖單位1莫耳,已接枝的己內酯之平均 莫耳數(MS )爲1.95莫耳。 -43- 200804427 - (比較例4 ) 將醋酸纖維素(Daicel化學工業(股份)製之L-20、平 均取代度2.41、每個葡萄糖單位之分子量263.2、比重 1.33、平均聚合度14〇) 50份加入具備攪拌機及錨型攪拌 葉片之反應器中,於1 10°C、4 To rr下減壓乾燥4小時。其 後’利用乾燥氮進行沖洗,裝設回流冷卻管,加入已預先 乾燥、蒸餾之ε-己內酯50份,甲基乙基酮(MEK) 67份, 加熱至1 〇〇°C,攪拌而使醋酸纖維素予以均勻溶解。使用 卡耳費雪水份計測定溶解後的反應溶之水份時,水份爲 〇· 02重量%。將一丁基三辛酸錫鹽0.25份加入此反應液 中,於100°C,一面攪拌3小時,並一面進行加熱。其後, 將反應液冷卻至室溫,使反應結束而得到反應物。所得到 的反應物之己內酯轉化率爲2 8 . 1 % (根據轉化率,相對於 葡萄糖單位1莫耳,也包含已均聚物化者,反應的己內酯 之平均莫耳數(MS’)爲0.650莫耳),於60 °C減壓乾燥 後,去除溶劑後之反應物的酸價爲3.58mg KOH/g。再者, 相對於氯仿9 0份,藉由溶解反應物1 〇份後,慢慢滴入極 大量之甲醇9 0 0份中,過濾已沈澱之接枝物,去除存在少 量之未反應的己內酯單獨聚合物。進一步於60 °C,加熱乾 燥5小時以上,藉由iH-NMR以評估所得到的接枝物之一 次構造。其結果,相對於葡萄糖單位1莫耳,已接枝的己 內酯之平均莫耳數(MS)爲0.557莫耳。 (比較例5 ) 將醋酸纖維素(Daicel化學工業(股份)製之L-20、平 均取代度 2.41、每個葡萄糖單位之分子量 263.2、比重 -44- 200804427 1 . 3 3、平均聚合度1 4 0 ) 5 0份加入具備攪拌機及錨型攪拌 葉片之反應器中,於1 10°C、4 To rr下減壓乾燥4小時。其 後’利用乾燥氮進行沖洗,裝設回流冷卻管,加入已預先 乾燥、蒸餾之ε -己內酯5 0份,二甲苯(Xy 1 ) 6 7份,加熱 至140 °C ’攪拌而使醋酸纖維素予以均勻溶解。使用卡耳 費雪水份計測定溶解後的反應溶之水份時,水份爲〇 . 〇2重 量%。將四異丙氧基鈦〇 . 2 5份加入此反應液中,於1 4 0 °C, 一面攪拌,並一面進行加熱後,於反應開始約3 0分鐘後, 直到不能攪拌至爲止,因爲反應系之黏度將上升,將反應 液冷卻至室溫,使反應結束而得到反應物。所得到的反應 物之己內酯轉化率爲9 9.4 %,幾乎未被接枝化,僅得到均 聚物。藉由iH-NMR以分析均聚物後,均聚物之聚合度爲 1 2 9 · 3。認爲可得到的大量均聚物係由於使用的觸媒本身爲 一種具有己內酯起始能力之鈦酸鹽觸媒。另外,生成的均 聚物聚合度爲高的,便成爲反應系黏度上升之原因。 (比較例6 ) 將醋酸纖維素(Daicel化學工業(股份)製之L-20、平 均取代度 2.41、每個葡萄糖單位之分子量 263.2、比重 1.33、平均聚合度140) 60份加入具備攪拌機及錨型攪拌 葉片之反應器中,'不進行預先乾燥(減壓乾燥),利用乾 燥氮進行沖洗,裝設回流冷卻管,加入已預先乾燥、蒸餾 之ε-己內酯40份,甲苯(Xyl) 67份,加熱至140°C,攪 拌而使醋酸纖維素予以均勻溶解。使用卡耳費雪水份計測 定溶解後的反應溶之水份時,水份爲1.2重量%。將四異 丙氧基鈦〇 · 〇 8份加入此反應液中,於1 4 0 °C,一面攪拌4 · 5 -45- 200804427 小時,並一面進行加熱。其後,將反應液冷卻至室溫,使 反應結束而得到反應物。所得到的反應物之己內酯轉化率 爲1 6.6 % (根據轉化率,相對於葡萄糖單位1莫耳,也包 含已均聚物化者,反應的己內酯之平均莫耳數(MS’)爲 〇·2 5 8莫耳)。相對於氯仿90份,藉由溶解反應物10份後, 慢慢滴入極大量之甲醇900份中,過濾已沈澱之接枝物, 去除己內酯單獨聚合物。進一步於6 0°C,加熱乾燥5小時 以上,藉由1H-NMR以評估所得到的接枝物之一次構造。 #結果’相對於葡萄糖單位1莫耳,已接枝的己內酯之平 均莫耳數(MS)爲0.096莫耳。 將所得到的結果顯示於表1。還有,於表1中,「cA」 表示醋酸纖維素、「CL」表示ε-己內酯。 -46 - 200804427 〔表1〕 實施例1 實施例2 實施例3 比較例1 比較例2 比較例3 比較例4 比較例5 比較例6 溶劑之_ Tol Xyl EB ANON DMSO CYP MEK Xyl Xyl 對20°C水之溶解度(重 量%) 0.045 0.02 0.015 15 〇〇 30 21 0.02 0.02 沸點(°c) 111 139 136 155 189 131 80 139 139 原料水份量(重量%) 0.02 0.02 0.02 0.02 0.02 0.02 0.02 0.02 0.02 CL/CA (重量比) 50/50 50/50 50/50 50/50 50/50 50/50 50/50 50/50 50/50 相對於CA100重量份之 溶劑比例(重量份) 134 134 134 134 134 134 134 134 112 相對於CL100重量份之 溶劑比例(重量份) 134 134 134 134 134 134 134 134 168 相對於CA+CL100重量 份之溶劑比例(重量份) 67 67 67 67 67 67 67 67 67 反應溫度(°C) 130 150 145 160 160 140 100 140 140 MS, 2.30 2.28 2.28 2.27 0.961 2.28 0.650 2.28 0.258 MS 2.28 2.27 2.27 1.94 0.781 1.95 0.557 0 0.096 轉化率(%) 99.4 98.9 98.5 98.4 41.6 99.1 28.1 99.4 16.6 接枝效率(%) 98.7 99.6 99.7 85.3 81.3 85.7 85.8 0 37.2 酸價(mgKOH/g) 1.15 1.10 0.98 6.10 3.72 5.23 3.58 — — 【圖式簡單說明】 Μ 〇 -47-

Claims (1)

  1. 200804427 ,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 一種改性葡聚醣衍生物之製法,其係於溶劑中, 合觸媒之存在下,使具有羥基的葡聚醣衍生物與 予以反應,製造環狀酯已接枝聚合的改性葡聚醣 之方法;其中:(1 )該開環聚合觸媒係一種不單 環狀酯聚合之金屬錯鹽;(2 )該溶劑係由對2 0 °C 解度爲1 0重量%以下之芳香族烴系溶劑所構成的 相對於1 00重量份之具有羥基的葡聚醣衍生物, 之比例爲6 0重量份以上。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製法,其中具有羥基的 衍生物係一種平均取代度1.5〜2.95之C2_4醯化箱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製法,其中環狀酯係由 酯與C4-1G環狀二酯所選出之至少一種。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製法,其中開環聚合觸 種對應於由鹵素原子、氧原子、烴、β-二酮與羧酸 之至少一種的陰離子性配位基之金屬錯鹽。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製法,其中開環聚合觸 爲由具有對應於脂肪族羧酸之陰離子性配位基的 所構成的。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製法,其中溶劑爲由C6 與鹵代C6_12芳烴所選出之至少一種所構成的。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製法,其中相對於100 之具有羥基的葡聚醣衍生物,溶劑之比例爲6 0〜 量份;相對於1 〇〇重量份之環狀酯,溶劑之比例 3 5 0重量份。 開環聚 環狀酯 衍生物 獨起始 水之溶 ;及(3 ) 該溶劑 葡聚醣 I維素。 :4 - 1 0 內 媒係一 所選出 媒至少 錫錯鹽 芳烴 重量份 3 00重 壽8 0〜 -48- 200804427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製法,其中相對於100重量 之具有羥基的葡聚醣衍生物與環狀酯之總量,溶劑之 例爲4 0〜9 5重量份。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製法,其中相對於具有羥基 葡聚醣衍生物、環狀酯與溶劑之總量’含水量爲〇 · 3重 %以下之條件下予以反應。 1 〇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製法,其係於(i )具有羥基 葡聚醣衍生物係一種平均取代度1.9〜2.6之C2.4醯化 維素;(Π)開環聚合觸媒爲由C6-1()鏈烷羧酸錫鹽、 一或二C3-8烷基C6_1G鏈烷羧酸錫鹽所選出之至少一 有機錫錯鹽所構成的;(iii )溶劑爲由 C6-1G芳烴所 成的;(iv )相對於1 00重量份之具有羥基的葡聚醣 生物,溶劑之比例爲65〜250重量份,與相對於100 量份之環狀酯,溶劑之比例爲9 0〜2 8 0重量份;及( 相對於具有羥基的葡聚醣衍生物、環狀酯與溶劑之 量,含水量爲0.15重量%以下之條件下予以反應。 1 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製法,其中將已接枝聚合的 狀酯設爲A 1 (莫耳)、將構成已生成之環狀酯均聚物 環狀酯設爲A2 (莫耳)時,得到〔Al / ( A1 + A2 )〕X 1 (% )所示之接枝效率90%以上的改性葡聚醣衍生牧 1 2. —種抑制環狀酯均聚物生成之方法,其係藉由於溶 中,開環聚合觸媒之存在下,使具有羥基的葡聚醣衍 物與環狀酯予以反應,於製造環狀酯已接枝聚合的改 葡聚醣衍生物之際;利用以下之(1 ) 、( 2 )與(3 ) 條件予以反應: 份 比 的 量 的 纖 與 種 構 衍 重 v ) 總 環 的 00 〇 劑 生 性 之 -49- 200804427 * ^ ( 1 )該開環聚合觸媒係一種不單獨起始瓌狀酯聚合 之金屬錯鹽; (2 )該溶劑係由對2 0 °C水之溶解度爲1 0重量%以下 之芳香族烴系溶劑所構成的;及 (3 )相對於1 〇 〇重量份之具有羥基的葡聚醣衍生物, 該溶劑之比例爲6 0重量份以上。 1 3 . —種改性葡聚醣衍生物,其係利用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項之製法所得到的。 1 4 · 一種模製品,其係由利用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3項之改 性葡聚醣衍生物所形成的。 -50- 200804427 七、指定代表圖: (一) 本案指定代表圖為:無。 (二) 本代表圖之元件符號簡單說明: Μ 〇 八、本案若有化學式時,請揭示最能顯示發明特徵的化學式: 無〇 4
    200804427 1 發明專利説明書 PD1071885(7) (本說明書格式、順序及粗體字,請勿任意更動,※記號部分請勿填寫) ※申請案號··外丨。7 ※申請日期: 浓1?<:分類: 一、發明名稱:(中文/英文) 環狀酯改性葡聚醣衍生物之製法 METHOD FOR PRODUCING CYCLIC ESTER MODIHED GLUCAN DERIVATIVES 一、申請人:(共1人) 姓名或名稱:(中文/英文)(簽章)ID : 戴西爾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夕V七爪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DAICEL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代表人:(中文/英文)(簽章) 小川大介 DAISUKE OGAWA 住居所或營業所地址:(中文/英文) 曰本國大阪府辨市辨區鐵砲町1番地 1, Tepp〇-cho, Sakai-ku, Sakai-shi, Osaka, Japan 國籍:(中文/英文) 曰本 Japan
TW096102933A 2006-01-27 2007-01-26 Method for producing cyclic ester modified glucan derivatives TW200804427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019642 2006-01-2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804427A true TW200804427A (en) 2008-01-16

Family

ID=383091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6102933A TW200804427A (en) 2006-01-27 2007-01-26 Method for producing cyclic ester modified glucan derivatives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100168365A1 (zh)
EP (1) EP1983005A1 (zh)
JP (1) JPWO2007086317A1 (zh)
KR (1) KR20080094800A (zh)
CN (1) CN101410416A (zh)
TW (1) TW200804427A (zh)
WO (1) WO200708631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28947B (zh) * 2009-08-14 2012-06-06 暨南大学 一种壳聚糖-聚乳酸接枝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193964B (zh) * 2012-01-10 2015-08-19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一种纤维素酯接枝脂肪族聚酯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WO2016040228A1 (en) * 2014-09-08 2016-03-17 Humanitarian Scientific Llc Enhanced cellulosic materials
US10895028B2 (en) * 2015-12-14 2021-01-19 Dupont Industrial Biosciences Usa, Llc Nonwoven glucan webs
US10669404B2 (en) * 2016-03-02 2020-06-02 Purdue Research Foundation Functionalized cellulose nanocrystal materials and methods of prepar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86621A (ja) * 1982-11-10 1984-05-18 Daicel Chem Ind Ltd 新規なグラフト重合体の製造方法
JP2001181302A (ja) * 1999-12-24 2001-07-03 Daicel Chem Ind Ltd 環状エステル変性セルロース誘導体の製造方法
ES2620407T3 (es) * 2001-06-26 2017-06-28 Toray Industries, Inc. Composición de derivado de celulosa termoplástico y fibra que contiene la misma
CN1330686C (zh) * 2005-04-30 2007-08-08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表面乳酸接枝改性淀粉与脂肪族聚酯接枝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10416A (zh) 2009-04-15
WO2007086317A1 (ja) 2007-08-02
US20100168365A1 (en) 2010-07-01
KR20080094800A (ko) 2008-10-24
EP1983005A1 (en) 2008-10-22
JPWO2007086317A1 (ja) 2009-06-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076790B (zh) 一种应用聚酯材料可控解聚的锌催化剂及其催化方法
TW200806692A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cyclic ester modified glucan derivatives
TW200804427A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cyclic ester modified glucan derivatives
JP2011132505A (ja) 難燃性ポリエステル共重合体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成形品
US20120214959A1 (en) Organotin compounds,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and preparation of polylactide resin using the same
JP2010241947A (ja)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成形品の製造方法及び成形品
US9415382B2 (en) Polylactide resin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KR101183226B1 (ko) 유기 금속복합체, 촉매 조성물 및 폴리락타이드 수지의 제조 방법
JP2021528515A (ja) 末端封止剤を用いた末端封止によるポリプロピオラクトンの安定化
EP3000847B1 (en) Resin composition containing polyalkylene carbonate
KR20080108477A (ko) 변성 셀룰로오스아실레이트 및 광학용 성형체
KR101183225B1 (ko) 폴리락타이드 수지, 이의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폴리락타이드 수지 조성물
US3340229A (en) Polycarbonates prepared from a bis(halo-p-hydroxycumyl)benzene
JP2010185003A (ja) ポリ乳酸の製法
NL2007946A (en) Polyphosphonate, method of preparing the same, and flame retardant thermoplastic resin composition including the same.
JP3131493B2 (ja) ラクトン重合体の製造方法
KR101144730B1 (ko) 열가소성 셀룰로오스 에스테르의 제조방법
KR20040016514A (ko) 향상된 색상의 고상중합 폴리카보네이트 제조를 위한폴리카보네이트 프리폴리머의 전처리 방법
JPH04275301A (ja) 酢酸セルロースの低分子量化方法、ラクトン変性酢酸セルロース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0095588A (ja) ヒドロキシ酸変性グルカン誘導体の粒状物の製造方法
KR20130122374A (ko) 폴리락타이드 수지의 제조 방법
JP3732753B2 (ja) 生分解性共重合ポリエステ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1465760B1 (ko) 개선된 폴리에스테르계 필름,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JPH0867748A (ja) ポリエステル及びポリエステルカーボネートの製造方法
JPH0613603B2 (ja) 高衝撃性ポリカーボネ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