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427126A - Electrode for fuel cell, fuel cel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Google Patents

Electrode for fuel cell, fuel cel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427126A
TW200427126A TW093103895A TW93103895A TW200427126A TW 200427126 A TW200427126 A TW 200427126A TW 093103895 A TW093103895 A TW 093103895A TW 93103895 A TW93103895 A TW 93103895A TW 200427126 A TW200427126 A TW 20042712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fuel cell
metal sheet
catalyst
porous met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31038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Takashi Manako
Tsutomu Yoshitake
Hidekazu Kimura
Ryota Yuge
Yoshimi Kubo
Original Assignee
N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c Corp filed Critical Nec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04271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427126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86Inert electrodes with catalytic activity, e.g. for fuel cells
    • H01M4/88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 H01M4/8803Supports for the deposition of the catalytic active composition
    • H01M4/8807Gas diffusion lay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DMODIFY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FERROUS METALS; GENERAL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OR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MAKING METAL MALLEABLE, e.g. BY DECARBURISATION OR TEMPERING
    • C21D8/00Modifying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by deformation combined with, or followed by, heat treatment
    • C21D8/02Modifying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by deformation combined with, or followed by, heat treatment during manufacturing of plates or strips
    • C21D8/0205Modifying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by deformation combined with, or followed by, heat treatment during manufacturing of plates or strips of ferrous alloy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DMODIFY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FERROUS METALS; GENERAL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OR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MAKING METAL MALLEABLE, e.g. BY DECARBURISATION OR TEMPERING
    • C21D8/00Modifying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by deformation combined with, or followed by, heat treatment
    • C21D8/02Modifying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by deformation combined with, or followed by, heat treatment during manufacturing of plates or strips
    • C21D8/0247Modifying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by deformation combined with, or followed by, heat treatment during manufacturing of plates or strips characterised by the heat treatment
    • C21D8/0273Final recrystallisation anneal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38/00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 C22C38/02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containing silic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38/00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 C22C38/04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containing manganes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86Inert electrodes with catalytic activity, e.g. for fuel cells
    • H01M4/8605Porous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86Inert electrodes with catalytic activity, e.g. for fuel cells
    • H01M4/88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 H01M4/8817Treatment of supports before application of the catalytic active composi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86Inert electrodes with catalytic activity, e.g. for fuel cells
    • H01M4/88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 H01M4/8825Methods for deposition of the catalytic active composition
    • H01M4/8853Electrodeposi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86Inert electrodes with catalytic activity, e.g. for fuel cells
    • H01M4/88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 H01M4/8878Treatment steps after deposition of the catalytic active composition or after shaping of the electrode being free-standing body
    • H01M4/8892Impregnation or coating of the catalyst layer, e.g. by an ionom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86Inert electrodes with catalytic activity, e.g. for fuel cells
    • H01M4/90Selection of catalytic material
    • H01M4/9075Catalytic material supported on carriers, e.g. powder 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86Inert electrodes with catalytic activity, e.g. for fuel cells
    • H01M4/90Selection of catalytic material
    • H01M4/92Metals of platinum group
    • H01M4/925Metals of platinum group supported on carriers, e.g. powder 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2Details
    • H01M8/0202Collectors; Separators, e.g. bipolar separators; Interconnectors
    • H01M8/023Porous and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8/0232Metals or alloy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DMODIFY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FERROUS METALS; GENERAL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OR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MAKING METAL MALLEABLE, e.g. BY DECARBURISATION OR TEMPERING
    • C21D8/00Modifying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by deformation combined with, or followed by, heat treatment
    • C21D8/02Modifying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by deformation combined with, or followed by, heat treatment during manufacturing of plates or strips
    • C21D8/0221Modifying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by deformation combined with, or followed by, heat treatment during manufacturing of plates or strips characterised by the working steps
    • C21D8/0226Hot roll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10Fuel cells with solid electrolytes
    • H01M8/1004Fuel cells with solid electrolytes characterised by membrane-electrode assemblies [MEA]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50Fuel cel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Inert Electrodes (AREA)
  • Fuel Cell (AREA)

Description

200427126 發明說明(1) 一、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極與電枓電池用電極’燃料電池’及此等電 二、 【先前技術】 機器:化社會的來到,個人電腦等電子 電子機哭邮冰 里呈現爆炸性的成長,伴隨而來的是 型的電;機的二力―ί顯著地增加。尤其是在各種攜帶 亦逐漸$兔二,現者把理能力的提升,消耗電力的增加 為课題。目前,此種攜帶型的電子機器中,一般 用鐘離子電池作為電源,然而因為鐘離子電池的 月匕里捃度已經接近其理論上之界限,因此, 型電子機器的連續使用期間(待機士 ^
从I得機%間),必須採取抑制CPU 的驅動頻率,以減低消耗電力的方式來加以限制。 、,在這種情況下’透過使用能量密度大、熱交換率高的 燃料電池作為電子機器的電源,取代傳統鋰離子電池的方 式,可大幅度地提升攜帶型電子機器的連續使用時間。 燃料電池係由燃料極、氧化劑極(以下亦稱為「觸媒 電極」)、以及設置在此等間之電解質所構成。燃料與氧 化劑分別供應到燃料極與氧化劑極,並透過電化學反應發 生電力。就燃料而言,一般大多係採用氫,然而近年來, 亦開始大量採用價格低廉、而且容易處理的甲醇 (methanol )作為原料。因此包括將甲醇重組,使其產生 氫的甲醇重組塑;以及將甲醇作為燃料,以直接利用的直 接型燃料電池的開發都日趨普遍。
第8頁 200427126 五、發明說明(2) 將氫作為燃料使用時,在燃 (1 )所示: 3H2 — 6H+ + 6e_ (1) 而在以甲醇作為燃料使用時 反應式(2 )所示: CH3〇H + h20 — 6H+ + C02 + 另外’無論在何種情況下, 列反應式(3 )所示: 3/2〇2 + 6H+ + 6e_ — 3H20 ^ >特別是在直接型燃料電池中 传氯離子,所以不需要重組器等 ^子機器,可說是其一大優點。 醇水/合,作為燃料,因此能量密 ^ η在習用燃料電池之觸媒電極 材料作A I u , 成為基材的氣體擴散層之表 里’為了提高在觸媒電極產 雷經⑽於觸媒電極之間的固體電 構件貝膜接合體的雙面,設置端 稱仵〇立卜性 件之R 守’為了使碳製的氣體 1午之間的電性拉 . 使隼Φ摄 接觸(electrical 輕、1 4r , 八備一定的厚度,但 ‘二的S檩愈發顯得困難。 料極的反應如下列反應式 ,在燃料極的反應如下列 6e- (2) 在氧化劑極的反應皆如下 (3) ,因為可從甲醇 ,因此可適用於 此外,其特徵係 度非常南。 中,其構成方式 面設置觸媒層。 生的電子之集電 解質膜之觸媒電 板(end plate ) 擴散層與金屬製 contact )更加 也因此造成燃料 水溶液獲 攜帶型之 以液體甲 係在以碳 在此種構 效率,故 極一固體 等的集電 的集電構 良好,須 電池達成 為氣體ί散建議以鎳製的發 ,、政層的材料之技術(請 泡金屬代替碳多 參考專利文件1〕 孔體,作 。藉由使
第9頁 200427126 發明說明(3) — f夕孔質金屬片,使氣體擴散層與集電構件之間的電性接 觸良好’提升發電效率。 > _不過,在專利文件1中所記載的燃料電池,雖然變更了 2體擴散層的材料,然而因為該技術係將成為集電構件的 I =之金f電極設置在電極的外侧,因此仍然無法實現小 用i禮Ϊ量化、以及薄型化的目標。可是在將燃料電池使 通同帶型的電子機器時,須具備輕薄短小的特性卻是共 旦要求。以行動電話為例,終端(行動電話機本體)的 重重量非常的輕,故燃料電池的 為單位 Α克為早位;而厚度則是必須薄到以公厘 載持卜須料電池中’為了增加電極中觸媒的 ::稱為觸媒載持碳粒子。此時, 3觸=
表:生成的電子,會經由碳粒子移動到氣d戶I 率,較理-的媒反應而產生的電子利用效 層。-的狀…所有的碳粒子能夠接觸到氣體擴散 然而’因為在固體電解質型 固體高分子電解質,作'良户、科電池中,通常係使用 因此習知技術:;媒路之電解質, ::覆蓋。因為此種觸媒载持碳粒子不呈?有:體:分子電 的接點,因此無法確保電子的移 /、 ,、乳體擴散層 觸媒反應所產生的電子以作為電力^ '、無法取得根據
200427126 五、發明說明(4) 此外,專利文件2記載了使用sus 學裝置;丨具體的例子包括气金屬纖維之電氣化 審 ^ . 括乳體感應器(sensor)、精制继 中,雖然揭露了關於依電氣分::產件的貝施例 上並未記載將燃料電池作為虱轧之列,但實際 疋上述文件並未記載將扃自 W別 解質膜的方法,因此可戈仍: 的貝子移動到固體電 體揭露。 了5兄仍欠缺實際動作的燃料電池之具 專利文件1日本特開平6-5289號公報 專利文件2日本特開平6-267555號公報 三、【發明内容】 =上所述,在習用的燃料電池中,使燃 與輕量化並不容易;此外,關於觸媒的 = 性,也都有再提升的空間。 千/、杲電特 解決問顳之手斤 一有鑒於上述之情況,本發明的目的係在於提供一 術,可使燃料電池更加小型化與輕量化。此外,本發 又一目的係在於提供一技術,提升燃料電池的輸出特之 另外,本發明之另一目的係在於提供一技術, 料雷1 的製造過程可更加簡化。 便燃科電池 本發明係提供一燃料電池用電極,其特徵為包含· 一多孔質金屬片;一觸媒,載持於該多孔質金^片 上;以及一質子導電體,與該觸媒抵接設置。 第11頁 五、發明說明(5) 另外,本發明亦 其特徵為包含使多孔 在習用之燃料電 成為基材的碳材料連 直接載持在構成多孔 多孔質金屬片並未具 屬纖維片的金屬組成 可,或只要具有導電 媒則係直接被構成r 像這樣,因為依 構成多孔質金屬片的 故例如在作為燃料極 的界面,依據電化學 地向多孔質金屬片移 況時,從外部電路被 而且確實地被引導至 係與觸媒接觸設置, 之移動通路。像這樣 效率地利用根據電化 燃料電池的輸出特性 與習用之碳材料 用電極中之多孔質金 特性,因此即使未在 集電構件,亦得以確 提供—燃 質金屬片 池用電極 接。、相對 質金屬片 備均等之 而言,即 性的表面 片」的部 本發明之 金屬表面 使用的情 反應而產 動。另夕卜 引導到多 結合的觸 因此亦可 ,依本發 學反應產 0 相較之下 屬片的導 電極的外 實地進行 料電池 载持鱗 中,觸 的’在 的金屬 構成亦 使表面 層等即 分載持 燃料電 使觸媒 況下, 生的電 ’在作 孔質金 媒。另 確保在 明之燃 生的電 用電極的 媒的步驟 媒係透過 本發明中 表面上。 可。例如 與内部的 可。在此 0 池用電極 被直接載 在觸媒與 子,可確 為氧化劑 屬片的電 外,因為 觸媒表面 料電池用 子及質子 製造方法, 〇 粒子,與 ’觸媒係被 在此,即使 ’就構成金 構成不同亦 情況中,觸 ,係採用在 持的型態, 電解質之間 實而且迅速 極使用的情 子,可迅速 質子導電體 產生的質子 電極,可有 ,故可提升 ’本發明所使用之燃料電池 電率高,、且具有優異之集電 侧設置端板(e n d ρ 1 a t e)等的 集電。因此可使燃料電池達
200427126 五、發明說明(6) 到小型輕量化與薄型化的目標。 除此之外’由於在構成習用電也的碳 paper)等碳材料的表面,係呈現疏水性 (hydrophobicity),故表面的親水化並 地’與碳材料相比較之下,本發明之燃料 用之多孔質金屬片的表面,更具有親水性 習用的電極相較之下,將含有甲醇等之液 料極時,液體燃料對燃料極的浸透速度更 燃料的供應效率。 另外’本發明亦可加速排出在電極内 例如,藉由在構成氧化劑極的多孔質金屬 疏水性處理的方式,可更容易在電極内設 疏水性範圍。這麼一來,即可確保在氧化 通路,抑制「汜流現象」(fl〇〇ding)。因 定地發揮優異的輸出。 此時,亦可配合必要,在多孔質金屬 疏水性物質。透過這種方式,使電極申水 一步提升;而且,氣體的流經通路亦可獲 此,在例如將燃料電池用電極使用在作為 可將在氧化劑極產生的水分,適當排出到 在本發明的燃料電池用電極中,疏水 撥水性樹脂。另外,在本發明之燃料電池 法中,亦可包含使撥水性樹脂附著在多孔 的步驟。 第13頁 ^ ( C 3, r b 〇 η 不容易。相對 電池用電極所使 。因此,例如與 體燃料供應至燃 快,因此可提升 所產生的水分。 片中進行特定的 置親水性範圍與 劑極中水的排出 此’亦可使其穩 片的空隙中配置 分的排除速度進 得適當確保。因 氧化劑極時,亦 電極外部。 性物質亦可包含 用電極的製造方 質金屬片空隙中 200427126 五、發明說明(7) 本發明可提供一燃料電池用電極,苴 孔質金屬片;以及觸媒,被該多孔寶金屬片二=且多 =媒亦被載持於構成該多孔質金屬片上金屬的粗糙化表, 此時,多孔質金屬片表面的粗糙化, 質金屬片施以姓刻(etching)的步驟進行。方/稭由對多孔 可簡易地調整粗輕化的程度。在此,日由此種^式, ;加钱刻的步驟,亦可係藉由浸泡在電“疒:面, 蝕刻的步驟。 电肝履中,進仃電解 可在=觸用電極之製造方法,亦 表面粗链驟刖,包含使構成多孔質金屬片的金屬 的全m之f料電池用電極’因為構成多孔質金屬片 :^:不需要使用確保碳表::: 的:性。片上直接載持足夠數量的觸媒,因此可提升電ΐ 孔質觸rrt用電極’其特徵為包含:多 該多孔質金屬片為:屬纖=多孔質金屬片所載持;而且 屬纖維所;::片::的η-上的* 纖維所構成,亦可由包含二種金屬 _ 第14頁 200427126 五、發明說明(8) 在關於本發明 維片的每一根單纖 的載持量充足,此 導電性與氫離子的 隙率比較大,因此 媒亦可藉由質子導 的表面亦可施以電 在本發明的燃 接設置的質子導電 的製造方法中,亦 步驟。透過這種方 界面」,也就是觸 確保在觸媒表面產 料電池用的電極而 提升燃料電池的輸 在本發明的燃 孔質金屬片的金屬 層狀的方式形成的 「面」的接觸,因 觸的態樣相較之下 增加,因此,亦可 例如,在本發 孔質金屬片金屬的 發明的燃料電池用 之燃料電 維的表面 外,亦能 移動通路 可達成電 電體固定 鍍。 料電池用 體。此外 可包含使 式,可確 媒、燃料 生的質子 百’具備 出特性。 料電池用 表面,以 話,因為 此與载持 ,多孔質 更確實地 明的燃料 表面,% 電極的製 池用電 載持觸 夠適當 。另外 極的輕 在金屬 電極中 ,在本 質子導 實且充 、以及 之移動 非常優 電極中 層狀的 多孔質 例如粒 金屬片 確保電 電池用 成觸媒 造方法 極中,可使構成金屬纖 媒,因此能夠確保觸媒 地確保作為電極基材的 ,因為金屬纖維片的空 量化。另外一方面,觸 纖維上。又,金屬纖維 ,亦可更具備與觸媒相 發明的燃料電池用電極 電體附著在觸媒表面的 分地形成所謂的「三相 電解質。又,可適當地 通路。因此,就作為燃 異的電極特性,而且可 ,觸媒亦可以在構成多 方式形成。如果觸媒以 金屬片與觸媒之間係 子狀的觸媒為「點」接 與觸媒之間的接觸面積 子的移動通路。 電極中’亦可在構成多 的電鍍層。另外,在本 中’載持觸媒的步驟亦
第15頁 200427126
五、發明說明(9) 可包含對多孔質金屬片施以電鍍。透過此種方式,可簡w 而且確實地使想要的觸媒能夠載持在多孔質金屬片的^早 面〇 — 在本發明的燃料電池用電極中,可採用觸媒實質上 =多孔質金屬片的構成型態。透過這種構成方式,對多^ 貝金屬片使用的材料,須具備耐腐蝕性功能的要求即可減 低。因此,可增加材料選擇的自由度,使用價格更龜 的材料。 -歇 在本發明的燃料電池用電極的製造方法中,使金屬的 表面粗糙化的該步驟,亦可包含對多孔質金屬片施以蝕刻 的步驟。透過這種方式,可簡易地調整粗糙化的程度。y 在本發明的燃料電池用電極的製造方法中,該施加蝕 刻的步驟亦可包含藉由將多孔質金屬片浸泡在蝕刻液的方 式,進行化學性蝕刻的步驟。 另外,在本發明的燃料電池用電極的製造方法中,該 施加#刻的步驟亦可包含藉由將多孔質金屬月浸泡在電解 液的方式,進行電解#刻的步驟。 在本發明的燃料電池用電極中,觸媒可為至少包含 Pt、Ti、Cr、Fe、Co、Ni、Cu、Zn、Nb、M〇、Ru、Pd、
Ag、In、Sn、Sb、W、Au、Pb、Bi其中之一的金屬、合金 或是此等之氧化物。 另外’在本發明的燃料電池用電極的製造方法中 ' 其載持觸媒的該步驟亦可包含栽持至少包含pt、Ti、Cr、 Fe、c〇、Ni、Cu、Zn、Nb、Mo、ru、pd、Ag、!n、Sn
200427126 五、發明說明(10) 、金屬、合金、或是此等之氧
Sb、W、Au、Pb、Bi 其中之 化物的步驟。 透過這種方式,可確 化學反應。 、而且有效率地在電極表面進行電 在本發明的燃料電池用 t至少一侧的面為具備擁有質帝亦可使多孔質金屬片 在本發明的燃料電池用从導電性的平坦層。另外, 孔質金屬片的至少一側的 ^ =方法中,亦可包含使多 :式,可提升金屬片與 電層的步驟。透過此種 確實地確保氫離子的移動解貝臈的黏著性。因此,可 根據本發明,可接彳处 料極;氧化劑極;以及^ ::2池,其特徵為包括:燃 f電解質膜,且該燃料極或哕f::,氧化劑極之間的固 極。 次忒虱化劑極為燃料電池用電 另外’根據本發明,可提一 其特徵為包含下歹I $ + _ · 4 ’: ”、、枓電池的製造方法, 方法^ 下歹兩步驟·根據燃料電池用雷紘μ #制i f去件到燃料電池用電極的步 =電極的该製造 :機料電池用電極抵接的狀態下,壓;體電解質膜 ;電池用電極,使固體電解質:盥;解質膜與燃 步驟。 貝肤,、九、、行電池用電極結合的 呈者f為本發明之燃料電池係使用燃料電池用電極,因此 出、有J異的觸媒利用效率與集電效率,可穩定發揮高輸 另外,因為在多孔質金屬片的表面係使用與觸媒直接 u的電極,因此即使未將端板等的集電構件設置在電極
第17頁 200427126 五、發明說明(11) 的外側,仍可有效率地進行隼雷 過程簡化,亦可使;料電池::二外;可J構成與製造 需要使破粒子载持觸二步;加=、;=,因為不 電池。 因此可更間便地製造燃料 此外,在本發明的燃料電池 介π $木& 件等不致於妨礙小型化的構件。,亦可適“吏用包裝構 在本發明的燃料電池中,亦 …,並使燃料直接供應到燃;極構成 燃料直接供應的具體構成而言, 浐,^的表面。就 係指無須藉=;的置=:;或:料供應部而言;亦或 另外’當多孔質金屬片為板狀時::„至燃料極。 貫穿孔或是條狀(stripe)=二二亦可在表面適當地設置 可使燃料更有效地從多孔質全。透過這種方式, 全部。 屬片的表面供應到整個電極 另外’在本發明之燐料 極構成氧化劑極,然後使亦可使燃料電池用電 ;的:面。在此,所謂的= = =;到燃料電池用電 等,直接將空氣或氧氣m虱化劑係指不透過端板 表面。 4的魏劑直接供應到氧化劑極的 另一方面,亦可蔣士 & n 疋亚聯組合的方式,形成組人=燃料電池以複數個串聯或 由此種方式,即使是組合電是堆疊構造。並且藉 現小型與輕量&,並且稃在堆疊構造中,亦能實 且%疋地發揮高輸出。 200427126 五、發明說明(12) 如同上述的說明,根據本發明,使觸媒載持在多孔質 金屬上’並且透過與觸媒相接設置質子導電體的方式,使 燃料電池小型及輕量化。此外,根據本發明,亦可提升燃 料電池的輸出特性。此外,根據本發明,亦可使燃料電池 的製造過程更為簡化。 四、【實施方式】 之最佳型態 以下詳細說明關於本發明之燃料電池用電極以及使用 該燃料電池用電極之燃料電池。 第1圖係顯示在本實施形態中,示意燃料電池1 〇 〇的構 造之剖面示意圖。單元電池(c e Π )構造1 〇 1係由燃料極 1 〇 2、氧化劑極丨〇 8、以及固體電解質膜11 4所構成。燃料極 102與氧化劑極丨〇8亦合稱為觸媒電極。而燃料124係透過燃 料容器4 2 5供應到燃料極1 〇 2。另一方面,在氧化劑極1 〇 8 中’密封部429雖覆蓋了單元電池構造101的暴露部分,但 單元電池構造1 0 1的暴露部分上設有一孔洞,供應氧化劑 1 2 6 ’可使空氣中的氧氣作為氧化劑1 2 6供應。而在燃料極 102以及氧化劑極1〇8的一端,形成比固體電解質膜114更突 出的集電部4 8 7,以燃料電池1 〇 〇發電的電力,係由集電部 4 8 7所取得。 其次,圖2係該略顯示圖1的燃料電池之燃料極1 〇 2以及 固體電解質膜11 4的構成之剖面示意圖。如圖所示,在燃料 極102中,構成作為基材的多孔質金屬片489的金屬,具有 凹凸的表面,且其係以觸媒49 1覆蓋表面而構成。另外,如
第19頁 200427126 五、發明說明(l3) :上,固:ί 表面粗糙化的多孔質金屬片489 IK;行電鍍等的以等方式,心 所示,透過此種方式可使 媒491之表層。如圖 觸媒層491。…固體兩分子電解質粒子⑸附著於 萁夕卜,圖3係不衰费 面示Γ圖。在圖3中::=料電池之燃料極的構成之剖 a / M y由石厌材料所構成的薄片係作為基體 1〇4使用,=片的表面則形成由固體高分子電以 150與觸媒載持奴粒子140所構成的觸媒層。 " 以下士將比車又圖2與圖3 ’ $明圖i的燃料電池的 首先在圖2中,係使用多孔質金屬片彻作為燃料極】 材、。因為多孔質金屬片489具有優越的導電性,目此在燃^ 電池1 00中,並不需要在電極的外側另設金屬板等的集電 件。另外,在圖3中,因為係以碳材料作為基體丨〇 4,因此 需要集電構件。 將燃料電池應用在攜帶式電子機器時,除了要具有能 量密度與輸出密度大的基本性能之外,而且燃料電池也必 須具有輕薄短小的特點。因為燃料電池1 〇 〇係使用多孔質金 屬片489作為燃料極102或是氧化劑極丨08的基材,因此無須 在外側設置集電構件,可直接集電。因此,可達到使單元 電池構造1 〇 1輕量而且薄型化的目標。 另外,在圖2中,係使觸媒49 1直接載持在構成多孔質 金屬片489的金屬之表面上,因為構成多孔質金屬片489的 金屬之表面呈現細微的凹凸構造,因此可確保載持充足份
第20頁 200427126 五、發明說明(14) 量的觸媒491。換句話說,如圖3所示,金屬表面上可載持 與使用觸媒載持碳粒子1 4 0的情況時相同程度的觸媒4 9 j 此外,多孔質金屬片4 8 9亦可進行斥水處理。 另外,因為在燃料極1 〇 2的電化學反應,係產生在觸 491、固體高分子電解質粒子15〇、以及多孔質金屬片: 者之間的界面,也就是所謂的三相界面,因此對於三相二 面的確保就顯得極為重要。在圖2中,因為多孔質金, 489與觸媒491兩者係直接相接,因此觸媒491盥固八 電解質粒子15〇的接觸部全部都是三相界面,可 487與觸媒491之間電子的移動通路。 呆木電邛 分4:質==載持碳粒子140中,只有與固體高 有效。因此(列如被觸土媒體1 者之中任意-個接觸者才 示)表面所產生的電子U = 搞載持的觸媒(未圖 1〇4,被取出到電池外相仗觸媒載持奴粒子A、經由基體 B,不具有與基體叫的^-之如/粒疋子^如^媒載持碳粒子 粒子子表面所載持的觸媒,情況下’即使在碳 法被取出到電池外部。另、 圖不)表面產生電子,亦無 觸媒載持碳粒子14〇以及基,:於:媒載持碳粒子A ’由於 491以及多孔質金屬土豆04之間的接觸電阻,與觸媒 前者的電阻比較大,因μ ^間的接觸電阻兩者相較之下, 保電子的移動通路。 採用如圖2的構成能夠更適當地確 像這樣,比較圖2盘岡 升觸媒491的利用效率之後可知’藉由圖2的構成可提 /、本電效率。因此,可達到提升燃料 200427126 五、發明說明(15) 電池1 0 0輸出特性的目的。 此外,在燃料電池丨〇〇之中,因為燃料丨24係從燃料極 1曰〇2的整個面直接供應,因此燃料124的供應效率佳y亦可 知:升觸媒反應的效率。另外,因為不會產生電極的基材與 集電構件之間的界面的接觸電阻,因此可抑制内部電阻的 上升’發揮優異的輪出特性。 、圖4_係示意地顯示燃料極102與固體電解質膜丨14的其他 H之Λ意剖面圖。圖4係在圖2的構成中’在多孔質金屬 、表面,設置平坦層493,並且透過設置平坦層493的 合^升固體電解質膜114與多孔質金屬片489之間的密 -雙ΐΐ:】池1〇0中,多孔質金屬片489只要是具有形成 金屬片即Ϊ Ϊ盖供燃料、氧化劑、或是使氫離子通過的 此較厚的金属:特別之限制,所以可使用各種型態,因 另外,亦可佶田二Γ。例如’可使用多孔質的金屬薄板, 言,只要是由一根f纖維片。就使用金屬纖維片的情況而 並無其他特別的^ $上的金屬纖維形成片狀的型態皆可, 是織布皆可。藉^你]’因此使用像是金屬纖維的不織片或 式,可在多孔質金屬用金屬纖維的不織片或是織布的方 離子的移動通路,有^巧9上,形成具備適當的導電性與氫 的金屬纖維片的空隙=提升電極的特性。另外,因為此等 化。此外,金屬纖維片<,較大,因此亦可達成電極的輕量 可由包含兩種以上的可由單一種類的金屬纖維構成,亦 、。屬纖維構成。而且,金屬纖維的直 200427126 五、發明說明(16) 徑可為例如1 0 # m以上1 0 0 # m以下。 另一方面,較理想的情況係如圖2所示,在構成多孔質 金屬片489的金屬之表面,可藉由例如粗糙化的處理,使表 面形成凹凸狀的構造。藉由此種方式,可增加載持觸媒的 表面積。 多孔質金屬片489的空隙寬度,可將其設定為例如在 1 0 // m以上5 m m以下’藉由這種方式’可維持良好的燃料液 體與燃料氣體的良妤擴散。另外,多孔質金屬片489的空隙 率’可設定為例如在1 0 %以上7 0 %以下。藉由將空隙率設 定在1 0 %以上的方式,可維持良好的燃料液體與燃料氣體 的良好擴散;而藉由設定在70 %以下的方式,可維持良好 的集電作用。除此之外,可將空隙率設定在例如為3〇 %以 上6 0 %以下。這麼一來,能夠維持更良好的燃料液體與燃 料氣體的良好擴散,而且能夠維持良好的集電作用。^… 外’所謂的空隙率,係指空隙佔整個容積的比率。而多孔 質金屬片489的空隙率,可由例如重量、體積、以及構成多 孔貝金屬片4 8 9的金屬比重計算而得。另外,亦可藉由汞滲 法(mercury penetration method )而求得。 、^多孔質金屬片48 9的厚度,可設定為例如在丨mm以下。 =後透過使其厚度在丨mm以下的方式,可使得單元電池構造 〇適當地達到輕薄短小的目#。另夕卜,透過使其厚度在 祛Γ以下Λ方式,例如,可將其厚度設定在〇.imm以下, 為輕薄短小,適用於各種攜帶型機器。 就夕孔貝金屬片489的材料而言,可從例如Ti、Zr、 200427126 五、發明說明(17)
Hf、V、Nb、Ta、rv u
Ag、Cu、或是Pt 所組 〇、Mn、Fe、c〇、Ni、A1、Au、 上的元素組成。這必 都 ^擇個或包含兩個以 由從包含Au、A"Cu:; = ;的導電性。其中,藉 外,藉由使隹:二二電阻係數,因此較為適當。此 元素= : = 三者中所選“一此種 原電位更高的金屬。藉由這種J J片489的金屬新成為氧化還 的—部分未被觸媒491包覆而’即使多孔質金屬片彻 質金屬片489的耐腐蝕性。冰路在外,仍然能夠提升多孔 金屬金屬片489具備上述的特性,因此該 蜀月兼具*1體擴散電極與集電電極的功效。 此垓 片489另Ύ吏用在燃料極1〇2與氧化劑極108的多孔質全>1 89朴兩者可以是相同的材料,也可以是不同的材料 J料極102的觸媒491而言’舉例 rT Ti、Cr、Fe、Co、Ni、Cn、7 … 乂 疋包括 蛇、In、Sn、Sb、W、Au、Pb、二、,、M〇、RU,、 屬、合金、或是此等之氧化⑯V:至/ 一種元素的金 得到觸媒作用的Pt、Ru、V、Cr 1佳的/況是從可穩定地 取理想的狀態就是使用Pt。另外, 而其中 (夫同-、 卜’就氧化劑極1 0 8的觸據 外,:=質’其中較理想的狀況是使用Pt -Ru合金。另w 燃料極102與氧化劑極108的觸媒,無論使用相同工是
二:圖不〇而言,:使用與觸媒491相同者,亦可:::
Μ 第24頁 200427126 五、發明說明(18) 不同的觸媒皆可 此外,觸媒4 91亦可妯#杜 可覆蓋集電部m的全;=== 屬片m上,並 的情況是完全覆蓋多孔質金屬片4二,夕所厂’較理想 489的腐#受到抑制。而當觸媒491覆蓋構成71;質/屬片 489的金屬之表面時,觸媒491的厚度並^貝金屬片 如其在lnm以上5〇〇nm以丁皆可。 ,、,、、別的限制,例 另外,在觸媒的電極表面,作為固體 子150的材料的固體高分子電解 //電解質粒 碳粒子與固體電解曾膜A 吏載持觸媒的 厌τ卞,、u菔罨解貝膜i 14電氣連接的功能之外, 使有機液體燃料到達觸媒表面的角色,因此被要求具π備⑽者 子的導電性。此外,燃料極1()2需具備甲醇等有機液體燃貝料 =穿透性;而氧化劑極108則需具備氧氣的穿透性。就固體 鬲分子電解質而言,為了要滿足此種要求,因此最好使用 具備優異質子導電性或是甲醇等有機液體燃料穿透性的材 料。具體而言,較理想的情況係使用磺基(sul f 〇ne group)、填酸基(phosphate group)等強酸基,或使用 羧酸(carboxylic acid)等弱酸基等,具有極性基之有機 高分子。具體而言,此種有機高分子可使用具有氟樹脂結 構以及質子酸基的含氟高分子。另外,亦可使用像是聚醚 酮(po ly etherke tone )、聚鱗醚酮 (polyetheretherketone )、聚醚磺 (polyethersul f one )、聚鱗醚石黃 多 (polyetherethersul f one )、聚颯(polysulf one
I1H 第25頁 200427126 五、發明說明(19) 硫,物(polysulfide)、聚二甲苯(p〇lyphenylene)、 聚乳化一甲本(polyphenylene oxide)、聚苯乙烯 (polystyrene)、聚亞醯胺(p〇iyifflide)、聚苯駢咪嗤 (polybenzimidazole,PBI)、聚醯胺(polyamide)等。 此外,基於降低甲醇等液體燃料交越現象(cr〇ss —〇ver ) 的觀點來看’可使用不含氟素的碳化氫系的材料作為聚合 物(polymer )。另外,亦可使用包含芳香族(ar〇matic) 的聚合物作為基體的聚合物。 另外,可使用: 具有聚本耕哺嗤衍生物、聚苯卩辱嗤衍生物、聚乙稀亞 胺(polyethylene imine)交鏈體、聚矽胺衍生物 (polysilamine)、聚二乙基胺基甲基苯乙烯(p〇ly diethyl amino ethyl styrene )等的胺取代聚苯乙烯、聚 二乙基胺基甲基丙烯酸乙酸(poly diethyl amino ethyl methacrylate )等的氮取代聚丙烯酸酯(p〇iyacrylate)等 的氮或是羥基(hydroxyl group)的樹脂; 含矽烷醇(silanol)的聚矽氧烷(p〇iySii〇xane), 以聚乙基甲基丙烯酸醋(poly hydroxyethyl methacrylate)為代表,含有羥基的樹脂;以及 以聚(P-經基苯乙浠)(hydroxye styrene)為代 表,含羥基的聚苯乙烯(polystyrene)樹脂等,作為質 子酸基結合的對象基體的聚合物。 另外,對於上述所例示的聚合物,亦可適度地使用導 入交鏈性取代基之物質,例如乙烯基(v i n y 1 )、環氧基
200427126 五、發明說明(20) (epoxy)、丙稀酸基(aery late)、甲基丙烯酸基 (methacryl)、桂皮烯(Cinnamoyl)基、輕甲基 (Methylol)、疊氮化合物基(azide)、 二受乳化$物 基(naphthoquinone di azide)。此外,此等的取代基亦 可使用被交鏈之物。 具體而言,可使用例如: 磺化聚醚酮; 磺化聚醚醚酮;
石黃化聚鍵續酸; 績化聚醚鍵確酸; 磺化聚颯; 磧化多硫化物; 磺化聚二甲苯; 磺化聚(4 -苯氧基苯曱醯基-1,4-二甲苯),燒基磺 化聚苯駢咪唑等的含芳香族高分子; 石黃烧基化聚鱗醚酮; 磺烷基化聚醚磺酸; 磺烷基化聚醚醚磺酸;
磺烷基化聚颯; 績烧基化聚硫化物; 磺烷基化聚二甲苯; 含磺酸基全氟碳(Naf ion (註冊商標,杜邦公司生 產)、Aciplex (旭化成公司生產)等); 含羧基全氟碳(富雷米王(註冊商標),S膜(旭硝子
第27頁 200427126 五、發明說明(21) 公司生產)等); 由聚苯乙烯磺酸共聚合體,聚乙烯基磺酸共聚合體, 交鏈烷基磺酸衍生物,氟樹脂結構以及磺酸構成的含氟高 分子共聚合體;以及 將如丙烯酸胺-2-甲基丙烷磺酸類的丙烯酸胺類,與如 η-曱基丙烯酸丁酯類(butyl methacrylate)類的丙烯酸 類,兩者共聚合之後而得之共聚合體等,作為第1固體高分 子電解質1 5 0或是第2固體高分子電解質1 5 1。另外,亦可使 用芳香族聚醚醚酮或芳香族聚醚酮等。 在此等物質之中,若從離子傳導性等的觀點來看的 話,較佳的情況是使用例如含磺酸基全氟碳(Naf ion (註 冊商標,杜邦公司生產)、Aciplex (旭化成公司生產) 等);以及含羧基全氟碳(富雷米王(註冊商標)、S膜 (旭硝子公司生產)等)。 在燃料極1 0 2及氧化劑極1 〇 8中,上述的固體高分子電 解質’無論是相同或不同者均可。 固體電解質膜1 1 4不但隔開了燃料極i 〇 2及氧化劑極 1 08 ’而且扮演著在兩者之間移動氫離子的角色。因此,固 體電解質膜11 4較佳的情況係使用質子導電性較高的膜。另 外,較理想的情況係使用化學狀態穩定而且機械強度較高 者。 就構成口體電解質膜1 1 4的材料而言,例如,可使用包 含磺酸基、嶒酸烧基、磷酸基、膦酸基、膦基、羧酸基、 石頁酸醯亞胺基等含有質子酸基者。另外,可使用:聚醚
200427126
酮、聚醚輕酮、聚醚磺酸、聚醚醚磺酸、聚颯、聚铲 物、聚二甲苯、聚二甲苯氧化物、聚-苯乙烯、聚醯= 聚苯駢咪唑' $醯胺等之膜,作為與此種質子酸基結合料 象基體的聚合體。&外,從降低甲醇等的液體燃料的= 現象的觀點來看,可使用不含氟素的碳化氫系的膜、 合物。而且,亦可使用含芳香族的聚合物碰馬忒 物。 F兩基體的聚合 此外, 可使用: 就作為質子酸基結合對象基體 的♦合物而言, 包含聚苯駢咪唑衍生物、聚苯卩萼唑衍生 取 胺父鏈體、聚碎胺衍生物、聚二乙基胺基 # '乙埽亞 胺取代聚苯乙烯、聚二乙基胺基乙基甲基二婦等的 代聚丙烯酸酯等的氮或羥基的樹脂; 、西文的氮取 基丙烯酯為代表 含矽烷醇之聚矽氧烷,以聚羥乙基甲 的含羥基聚丙烯酸樹脂;及 等 以聚(P —羥基苯乙烯)為代表的含趣 基5^本乙稀樹脂 另外’對於上述的聚合物’亦可適當使用導入且有交 鏈性的取代基,例如:乙烯基、環氧基、兩烯酸基了甲基 丙浠酸基、桂皮烤(cinnamoyl)基、經甲基 (methylol)、疊氮化合物基(azide)、 —田,人仏 一璺虱化合物 基(naphthoquinone diazide)。此外,此等的取代基亦 可使用被交鏈之物。 具體而言,可使用例如:
第29頁 200427126 五、發明說明(23) 磺化聚醚醚酮; 磺化聚醚續酸; 磺化聚醚醚磺酸; 磺化聚颯; 續化聚硫化物; 磺化聚二甲苯; 石黃化聚(4-苯氧基苯甲醯基-1,4_伸苯基),烧基石黃 化聚苯駢咪唑等的含芳香族高分子; 磺酸烷基化聚醚醚酮;
磺酸烧基化聚醚績酸; 磺酸烷基化聚醚醚磺酸; 磺酸烷基化聚颯; 磺酸烷基化聚硫化物; 磺酸烷基化聚二曱苯; 含績酸基全氟碳(N a f i ο η (註冊商標,杜邦公司生 產)、Aciplex (旭化成公司生產)等); 含羧酸基全氟碳(富雷米王(註冊商標),S膜(旭硝 子公司生產)等);
聚苯乙烯磺酸共聚合體,聚乙烯基磺酸共聚合體,交 鏈烷基磺酸衍生物,氟樹脂結構以及磺酸構成的含氟高分 子共聚合體;以及 使例如丙烯酸胺-2 -甲基丙烷磺酸類的丙烯酸胺類,與 例如η-甲基丙烯酸丁酯的丙烯酸類共聚合之後而得之共聚 合體等,作為固體電解質膜114。
第30頁 200427126 五、發明說明(24) 另外’亦可使用芳香族聚謎醚鋼或芳香族聚醚嗣 另一方面,在本實施型態中,從抑制交越現象〇ss over·)的觀點來看,包括固體電解質膜114,以 高分子電解質150 ’或是第二固體高分子電解質ΐ5ι中一任何 :項= <吏用有機液體燃料穿透性比較低的材 枓。較理想的狀態是例如由磺化聚(4_笨氧基苯甲醯某_ 1,4-伸苯基),及烷基磺化聚苯駢咪唑等的芳香族\ (condensed system)高分子構成。另外,固體電解質σ膜' 114與第二固體高分子電解質151,較佳的情況是例如藉由 甲醇而膨潤的特性,最好在50 %以下,更理想的狀況^在 20%以下(相對於70v〇1%Me〇H水溶液的膨潤性)。透過這 種方式,可彳于到特別良好的界面密合性與質子傳導性。 在多孔質金屬片489的表面形成平坦層493的情況時, 平坦層493可做為質子導電體。透過這種方式,在固體電解 質膜114與觸媒電極之間,可適當地形成氫離子的移動通 路。而平坦層493的材料,可自使用於固體電解質 解質膜114的材料中選擇。 、,另外,可使用例如氫氣,作為使用於本實施型態之燃 料124。另外,亦可使用以天然氣、石油腦(naphtha )等 作為燃料源的重組氫;或是亦可直接供應例如甲醇等的液 體燃料。此外,就氧化劑1 2 6而言,可使用例如氧氣戋是空 氣等。 士如圖1所示,在將液體燃料直接供應到燃料電池的情況 時’例如可採取從與燃料極丨〇2相連結的燃料容器425供應
第31頁 200427126 五、發明說明(25) 料供應方法。亦即燃料124係從設置在與燃料容器425 粗—孔貝金屬片489相接面的孔洞供應。並且亦可採用在燃 枓谷器425上,配合設置燃料供應口(未圖示)的必要,注 3料124的型態。燃料124可採用儲放在燃料容器似,或 用可隨時供應到燃料容器425的型態皆無不可。也就是 ^ ,:料124的供應方法並不限於使用燃料容器425,亦可 ^地改用設置燃料供應流路等等的方式。例如,亦可採 燃料S (cartridge)將燃料輪送到燃料容器425的型 π μ ί次,在本實施型態中的燃料電池用電極以及燃料雷 匕雖然並沒有特別的限制,…採二 纖维ΐί用ίί纖維片作為多孔質金屬片489的情況,全屬 縮燒結的方式而得。 疋有乂罟旳話知用壓 ,於在構成多孔質金屬片489的金屬之表面 =的方法而言’可採用例如電化學性的 成二微凹 刻4的蝕刻方式進行。 X化學蝕 就電化學㈣而言,可進行利用陽極極化等 刻。此時,將多孔質金屬片489浸μ 的~蝕 左右的直流電壓。而電解用;^加 文,丨l酉夂、過飽和草酸、磷酸鉻酸混合液等的酸性風 此外,在進行化學蝕刻的情況時,將多孔質屬史。 浸泡在含有氧化劑的腐㈣中。而就腐㈣而言,1=489 J休用
第32頁 200427126 五、發明說明(26) 例如硝酸、硝酸酒精溶液(硝酸 ^ (ώ \ cr \ c acid ")讲社 々 /夜,nital)、古味酸 在此二 構造之多孔質金屬片489上,使其屬,維的表面上形成凹凸 屬。就觸媒491的載持方法而言:、可使的金 電解電鍍等的電鍍法、直空菽铲電軋電鍍、無 ,、 …、规法(vacuum evaporation )、化學墓妒沬广_ 在進行電鐘的情V時將(二i:等的蒸鍍法。 標的之觸媒金屬離子的水溶液$ ^屬片489浸泡在含有 右的直流電麼。例如,1;;;^;且:加例如^爪左 1¾鑛Pt的情況時,可將 (NdV2 (suh:21c aci(n 、麟酸銨(aminonium phosphate)的酸性溶液中, 然後以〇·5〜2Α/·的電流密度(^町如進行 電鍵。另彳’、在需要電鍍複數個金屬的情況時,可藉由在 一方的金屬成為擴散率速度的濃度範圍中,以調節^壓的 方式’依希望的比例進行電鍍。 另外’在進行無電解電鍍的情況時,可將次亞燐酸鈉 鹽或硼氫化鈉(sodium borohydride)等的還原劑添加到 在含有目的觸媒金屬的離子,例如Ni、c〇、cu離子的水溶 液中做為還原劑,再將多孔質金屬片489浸泡在此還原劑 中,加熱到9 0 °C〜1 0 0 °C左右。 以上述的方式,可得到燃料極丨〇2與氧化劑極1〇8。亦 可使疏水性物質附著在多孔質金屬片4 8 9的空隙中,形成疏 水性領域。另外,亦可進行例如斥水處理。透過進行斥水 1 第33頁 200427126 五、發明說明(27) 處理,使親水性的觸媒491或是多孔質金屬片489的表面, 與斥水表面並存,以適當確保觸媒電·極中水的排放通路。 因此,可將例如在氧化劑極1 〇 8產生的水適當地排出到電極 外部。此時,斥水處理可施加在例如氧化劑極丨〇8中,成為 燃料電池1 0 0外侧的該面上。 就對多孔質金屬片489進行斥水處理的方法而言,可將 基材浸泡或是使其接觸下列的物質,包括:聚乙烯、石蠟 (paraffin)、聚二甲基矽氧烷 (polydimethylsiloxane) 、PTFE、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 烯基醚共聚合體(tetrafluoroethylene perfluoro alkylvinylether) (PFA)、氟化乙烯丙烯(FEP)、聚 (全氟辛酯乙基丙烯酸)(FMA) (parl〇r octylethyl acrylate)、聚填氮基(phosphazene),等的疏水性物質 的溶液或是懸濁液中,使斥水性樹脂附著在孔洞的方法。 尤其是透過使用PTFE、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乙醚共聚 合體(tetra fluoroethylene perfluoro alkyl vinyl ether) (PFA)、氟化乙烯丙烯(FEP)、聚(全氟辛乙基 丙烯酸)(FMA)、聚填氮基等斥水性高的物質,可適切地 形成疏水性範圍。 另外,亦可將PTFE、PFA、FEP、氟化瀝青(pitch )、 聚鱗氮基等的疏水性物質磨成粉末狀之後再使其懸浮於溶 液中,然後再塗抹此溶液。而此種塗抹液可以作為疏水性 物質與金屬或是碳等導電性物質的混合懸浮液;另外,此 種塗抹液亦可以是具有撥水性的導電纖雄,例如將
第34頁 200427126 五、發明說明(28) 生產’註冊商標)磨成粉末狀之 *撥水性的物質的二:;象;!步出導電性或 .J選步扣鬲電池的輸出。 狀,將^ ”可將金屬或是碳等的導電性物質磨成粉末 浮而加以if水性物質塗被(⑶ating)於其上後,使其懸 刷毛塗抹:、噴灑抹Γ方f並無特別的限制,例如可用 等方、、泰 、厂 ,以及網板印染(screen pr i n t i ng ) 的-邛八:Γ要凋整塗抹量的話,即可在多孔質金屬片489 二二V;成(疏單 = 水面與疏水面的多孔)質進/二即可獲侧 孔浙ί 1卜,亦可藉由電漿法(Plasma technique ),在多 groupV ^ ® (hydrophobic 厚;#。γ β 。種方式,可將疏水部的厚度調整到想要的 二;4處理可在多孔質金屬片48 9或是觸細的表面進 體電卜膜ιΤΓ合/斤使广的材料,採用適當的方式製造固 膜114 0严、、F ±。列如在以有機高分子材料構成固體電解質 的液體/Λ’可將溶解或分散於溶媒的有機高分子材料 在聚…烯(P〇lytetrafl™hylene) 專分離薄片(detachabili 亚乾燥的方式而獲得。 上此鉍(cast ) 子電Π:; ί將獲得的固體電解質膜114浸泡在固體高分 n文等的方法’ 4吏固體高分子電解質附著在觸媒
第35頁 200427126 五、發明說明(29) 491的表面,再以燃料極1〇2與氧化劑極ι〇8夾持、熱攀
Pf ess之後,得到觸媒電極—固體電…解質膜接合體。此 ^ j為了確保兩電極與固體電解質膜114之間的密合度,同 ^ ^為了確保觸媒電極中氫離子的移動路線,因此較理 二^月况疋在燃料極1 0 2與氧化劑極丨〇 8的表面,設置固體 咼为子電解質層,使表面平坦化。 雖然熱壓的條件應配合材料而 ΐϊ=:ί玻璃移轉!有機高分子構成固體電解質議 二定杰、扣、°面的固體咼分子電解質的情況時,可將溫度 产。且《I過ί等尚分子的軟化溫度或玻璃移轉的大概溫 。/、、_而言,例如可將環境設定成:溫度在100 °c以上 秒以丨,壓力在1kg/cm2以上100 kg/cm2以下,時間在10 即為如圖丨^的以π下。得到的觸媒電極一固體電解質膜接合體 、㈢1的早兀電池(cel i )構造101。 電、、也上的方式,可得到單元電池構造101。因為單元 部的電;:變小係%用/禮孔質金屬片489 ’因此在燃料電池内 在 =j ’可發揮優異的輸出特性。 部429所的單元電池構造101的燃料極102上設置密封 造ιοί的二露^429與燃料容器425相接,並位於單元電池構 黏著劑,黏垃此時,亦可使用對燃料124有耐腐蝕性的 使用多孔質料極1〇2與燃料容器425後使用。因為藉由 使用端板等Ϊί片489作為燃料極102基材的方式,可不需 容器直接接2集電構件,使燃料極102與燃料流路或者燃料 農接接觸而供應燃料124,所以可獲得更輕薄短小
200427126
透過此種構成 可使製造的過程進一步 料電池100。另外 簡化。 另外就氧化劑極1 〇 8而言,可祐芍 』使乳化劑極直接盘氳化劑 或空氣接觸,並且供應氧化劑丨26。二氧』 ^ 像疋包裝構件等不致於 妨礙小型化的構件,皆可適當地透渦““二1干寻不致於 d… 心田现遷過此構件將氧化劑1 2 6供 應到氧化劑極108。 a 由於透過此種方式而獲得的燃料電池1〇〇不但重量輕體 積小,而且輸出功率高因此就作為行動電話等的行動機器 的燃料電池而言,可謂頗為適當。 以上係基於實施形態對本發明而作之說明,在以上所 說明的實施形態僅係舉例說明,其等之各構成要素與 理過程之組合皆可能有各種變化的形態,本發明並不限定 於該等構成’對熟知本技術領域的人士而言,應充分理解 此等變化形態亦包括於本發明的範圍之内。 例如,亦可在依據本實施形態的燃料電池上設置電極 端子安裝部,並且透過組合複數個此電極端子安裝部的方 式作為組電池。此外’糟由採用並聯、串聯或是此等的組 合之構成方式,皆可得到具備想要的電壓、電容量的組電 池。另外,亦可透過將複數個燃料電池以平面狀排列連接 的方式所得到的組電池,或是透過分隔部(separator)將單 元電池構造101疊層(iaminate)起來成為堆疊 (s t a c k )。在形成堆疊的情況時’能夠使其穩定地發揮出 優越的輸出特性。 另一方面,因為本實施型態的燃料電池係使用導電性
第37頁 200427126 五、發明說明(31) "— 良好的多孔質金屬片,因此不限於平板型,即使係以 型的型態構成,仍然能夠效率良好地將依觸媒反應而; 的電子取出到電池外部。 四、【實施方式】 以下就依據實施例,具體說明關於本實施型態的燃 電池用電極以及燃料電池,但是本發明並不限於此種實、扩 型態。 、β (實施例Τ、 就燃料極與氧化劑極(氣體擴散電極)用的基材而 言,使用厚度0· 3mm的SUS316系列多孔質金屬纖維片。 金屬纖維片浸泡在電解液中,並且藉由陽極極化施加電 蝕刻。此時,使用1N的HC1水溶液作為電解液,並施加 特的直流電壓。 以SEM (掃描式電子顯微鏡)對完成施加電解蝕刻的 屬纖維片的表面進行觀察,與未電解蝕刻處理的金屬膜比“ 較之後,可發現施以電解蝕刻的金屬纖維片的表面上,、出 現了深度為數nm〜數1〇111„左右的細微孔洞,並且在構成金 屬纖維片的金屬纖維的整値表面均勻地形成。相對地,未 施以電解蝕刻的金屬纖維片的表面則十分平坦,並未觀察 到細微孔洞。因此,可確定透過電解電鍍可形成適 凸構造。 其次,在施以電解蝕刻的金屬纖維片的表面,透過電 鍍的方式’電鍍上一層厚度約1〇nm〜5〇nm左右的鉑(白 金)。用Pt(NH3)2 (N〇2 ) 2作為鉑鹽類,並使其溶解在pH j
第38頁 200427126 五、發明說明(32) 以下的硫酸水溶液。將Pt(NH3)2 (N〇2)2的濃度設定為 1 Og/ 1。再將金屬纖維片浸泡在此溶液中作為陽極,並且在 70 °C、2A/dm2的條件下,藉由陽極極化進行電鍍。 將二片被施以白金電鍍的金屬纖維片,浸泡在固體高 分子電解質溶液(Aldrich Chemical公司生產的5w1:%
Naf ion酒精溶液)之後,夾持住固體電解質 w 度^代,壓力1〇kg/cm2的狀態下進行熱壓 一固體電解質膜接合體。此時,使金屬纖維片的端部從固 體電解質膜的端部突出,而構成集電部。另外,使用
Nafi〇nll2 (杜邦公司生產,註冊商標)做為固體電解質 膜。 、 將得到的觸媒電極一固體電解質膜接合體做為燃料電 池的單位電池,並且實際裝上評價用的封包(package)。 然後’將1 Ov/v%的甲醇水溶液從燃料容器供應到燃料極, 並且將空氣供應到氧化劑極。 將燃料與氧化劑兩者的流速分別設定為5m丨/m i η與 50ml/min。並且在1大氣壓力,室溫25 °C的環境下,^量此 燃料電池的輸出效率,可得到以1 〇 OmA/cm2的電流測試| 話,將產生0.45V的輸出。 、 、 (實施例2 ) 用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製造燃料電池,但不對多孔質 金屬片進行電解蝕刻,然後予以評價。可得到輪出約夕^貝 0. 4V 左右。 ’ / ^ (實施例3 )
第39頁 200427126 五、發明說明(33) ---- /、實施例1相同,使鉑粒子被載持在粗糙化的金屬纖維 片的表面作為觸媒。並選擇生產的 5Wt%Nafi〇n酒精溶液作為固體高分子電解質。再與n-醋酸 丁基混合攪拌,使固體高分子電解質量成為〇 ·丨〜 0· 4mg/cm3,調製成固體高分子電解質的膠狀分散液。再將 粒子直徑3〜5nm的鉑一合金觸媒,添加到固體高分子電解 質的膠狀分散液中,使用超音波分解器,使其成為糊狀。 此時,將固體高分子電解質與觸媒混合,使其重量比成為 1 : 1 〇 利用網板印染法將此糊狀物在金屬纖維片上塗抹 2mg/cin2之後,再予以加熱乾燥製造燃料電池用電極。然後 將杜邦公司所生產的固體電解質膜Naf i〇nll2的雙面,在溫 度130°C,壓力lOkg/cm2的狀態下進行熱壓,製造觸媒電^ —固體電解質膜接合體。 接下來’將所得到的觸媒電極一固體電解質膜接合體 作為燃料電池的單位電池,並透過與實施例1相同的評價之 後,得知輸出約為0 · 4 1 V左右。 W 、 (比較例1 ) 可使用厚度〇· 1 9mm的碳紙(τ〇ray公司生產)作為燃 極與氧化劑極(氣體擴散電極)所使用的基材。另外,“'使 用厚度0.5mm的SUS板作為集電用的金屬板。 首先,在碳紙的表面形成如下所述的觸媒層。選擇 Aldrich Chemical公司生產的5wt %Naf ion酒精溶液作為古 體高分子電解質,再與η-醋酸丁基混合攪拌,使固體高'''八$
200427126
五、發明說明(34) 子電解質量成為〇1〜〇·4 mg/cm3,調製成固體高分子電解 質的膠狀分散液。而在燃料極的觸媒,則使用將粒子直徑3 〜5nm的鉑—釕(Ru)合金觸媒,以重量比例5〇 %的比率,&載 持在碳微粒子(Denkab lack ;電氣化學公司生產)上的觸 媒載持碳微粒子;而氧化劑極的觸媒,亦使用將粒子直徑3 〜5nm的鉑觸媒,以重量比例50 %的比率,載持在破微粒^ (Denkablack ;電氣化學公司製)上的觸媒載持碳微粒 其次’將觸媒載持碳微粒子添加到固體高分子電解質 的膠狀分散液中,再使用超音波分解器,使其成為糊狀T 此時’混合固體高分子電解質與觸媒的重量比,使其成為 1 : 1。利用網板印染法將此糊狀物在金屬纖維片上塗抹 2mg/cin2之後,再予以加熱乾燥,製造燃料電池用電極。然 後,將此電極以杜邦公司所生產的固體電解質膜Naf iouG 的雙面,在溫度丨:^^,壓力1〇kg/cin2的狀態下進 製造觸媒電極一固體電解質膜接合體。 將市電用的金屬板鎖緊固定在所得到 體電解質膜接合體的觸媒電極的外侧,並且= = 由以上的實施例以及比較例可知, 維片的金屬纖維的表面形成凹凸狀 金屬纖 式,可獲得良好的觸媒電極,而使用=方 電池’亦具備優異的輸出特性iC燃料 1 u馮纪載在實施例
第41頁 200427126 五、發明說明(35) 未使用集電用的金屬板,因此與比較例1所記 (實施偏a 達到更為‘薄短小的目標。 八思Ϊ用與實施例1相同的材料作為金屬纖維片,並且將此 孟屬纖維片浸泡在O.lmol/i的氣化第二 並且以SEM (掃描式電子顯微鏡) 奋辰刀紐 表面進行觀察,可發現在金屬纖唯于的金屬纖維片1 類似大小的凹凸構造。-纖維的表面形成了與實施例1 然後’與實施範例3相同,將,制 在所得到的金屬纖維片的單面將:成製一 則浸泡在PTFE的懸浮液中,並進行斥 ’、θ而另面 電極以杜邦公司所生產的固體 膜:理。然後,將此 媒電極一固體電解質膜接合體。 仃…、壓合,製成觸 關於所得到的觸媒電極—固體電 進行與實施例1相同的測量輸出 貝膜接5體’經過 0.45V,這個值在經過一個月後二知初期的輸出為 (實施例5) 月之後,也幾乎沒有變化。 除了未在金屬纖維片的表面;隹< 一 比較例4相同,製造觸媒電極—固體了處理^外’其餘則與 評價輸出特性。檢測的結果,雖解貝膜接/體’並且 經過一個月之後則降低到〇.25v。…、功的輸出係〇.4V,但 根據實施例4與實施例5可知,箨 粗輪化的方式,可提升輸出的穩定: = : =表面 、心旺。此係猎由使金屬纖
第42頁 200427126 五、發明說明(36) · 維的表面粗糙化的方式,形成一適當的排水路徑,而能進 一步抑制氾流現象。 以上根據實施例1〜實施例5,藉由使用金屬纖維片作 為電極基材的方式,可以不需要在燃料電池上另外設置集 電板,亦能達成輕量化的目標。另外,可得知藉由使用金 ‘ 屬纖維片的方式,電池的初期輸出會增加。此外,亦可得 - 知藉由在金屬纖維上施以#刻,可抑制長時間使用後輸出 減低的問題,並且能夠穩定地發揮高輸出。 ❿
第43頁 200427126 圖式簡單說明 圖1係顯示在本實施形態中,示意燃料電池的構造之剖 面示意圖。 圖2係顯示圖1的燃料電池之燃料極以及固體電解質膜 的概略構成之剖面示意圖。 圖3係顯示習用的燃料電池之燃料極以及固體電解質膜 的概略構成之剖面不意圖。 圖4係顯示在實施型態中,燃料電池之燃料極以及固體 電解質膜的概略構成之剖面示意圖。 元件符號說明·· 100 〜ψκ 料 電 池 101 〜單 元 電 池 構 造 102 〜燃 料 極 104 〜基 體 108 〜氧 化 劑 極 112 〜Naf i on 114 〜固 體 電 解 質 膜 124 / #%%> 料 126 〜氧 化 劑 140 〜觸 媒 載持 碳 粒 子 150 〜第 -— 固 體 分 子 電 解 質 粒 子 151 〜第 二 固 體 分 子 電 解 質 粒 子 425 料 容 器 429 〜密 封 部 487 〜集 電 部
第44頁
200427126
第45頁

Claims (1)

  1. 200427126 六、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燃料電池用電極,其特徵為包含: 多孔質金屬片;觸媒,載持於該多孔質金屬片上;以 及質子導電體,與該觸媒抵接設置。 2. —種燃料電池用電極,其特徵為包含: 多孔質金屬片;以及觸媒,載持於該多孔質金屬片 上; 其中,觸媒係載持於構成該多孔質金屬片金屬的粗糙 4匕表面上。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燃料電池用電極,其中,藉 由對該多孔質金屬片施以I虫刻的步驟,使該金屬的表面粗 糙化。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燃料電池用電極,該施以蝕 刻的步驟係藉由將該多孔質金屬片浸泡在蝕刻液中的方 式,進行化學#刻。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燃料電池用電極,該施以蝕 刻的步驟係措由將該多孔質金屬片浸泡在電解液中的方 式,進行電解蝕刻。 6. —種燃料電池用電極,其特徵為包含: 多孔質金屬片;以及觸媒,載持於該多孔質金屬片 上; 其中,該多孔質金屬片為金屬纖維片。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至6項中任一項之燃料電池用電 極,更包含與該觸媒相抵接設置的質子導電體。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6項中任一項之燃料電池用電
    第46頁 200427126 六、申請專利範圍 極,其中,該觸媒係在構成該多孔質金屬片的金屬表面, 以層狀的方式形成。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燃料電池用電極,其中,在 構成該多孔質金屬片的金屬表面,形成該觸媒的電鍍層。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6項中任一項之燃料電池用電 極,其中,該觸媒係實質上覆蓋該多孔質金屬片。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6項中任一項之燃料電池用電 極,其中,該觸媒係包括Pt、Ti 、Cr、Fe、Co、Ni 、Cu、 Zn 、Nb 、Mo 、Ru 、Pd 、Ag 、In 、Sn 、Sb 、W 、Au、Pb 、Bi 其 中之至少一種的金屬、合金、或是此等之氧化物。 1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6項中任一項之燃料電池用電 極,其中,在該多孔質金屬片的空隙中配置疏水性物質。 1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2項之燃料電池用電極,其中, 該疏水性物質包含斥水性樹脂。 1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6項中任一項之燃料電池用電 極,其中,在該多孔質金屬片的至少一面設有具質子導電 性的平坦層。 1 5. —種燃料電池,'包含:燃料極、氧化劑極、及被該 燃料極與該氧化劑極所夾持的固體電解質膜; 其特徵為: 該燃料極或該氧化劑極係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 4項中 任一項之燃料電池用電極。 1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5項之燃料電池,其中,該燃料 電池用電極構成燃料極,且燃料係直接供應至該燃料電池
    第47頁 200427126 六、申請專利範® 用電極的表面。 1 7 ·如申清專利篇图黎7 c 中,該燃料電池用電極構成片項或第1 6項之燃料電池,其 應至該燃料電池用電極的表:。Μ極’且氧化劑係直接供 多孔質金屬片上载持觸媒的步驟。 使 、1 9'如申:、專#範圍第! 8項之燃料電池用電極的製造方 金屬:!觸媒的該步驟之前,包含使構成該多孔 貝金屬片金屬的表面粗糙化的步驟。 、2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之燃料電池用電極的製造方 法,其中,使金屬的表面粗糙化的該步驟,包括 質金屬片施以蝕刻的步驟。 、w 2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之燃料電池用電極的製造方 法’其中’對該多孔質金屬片施以钮刻的該步驟,包括將 該多孔質金屬片浸泡在蝕刻液中,進行化學性餘刻的步 驟。 2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之燃料電池用電極的製造方 法,其中,施以蝕刻的該步驟,包括將該多孔質金屬片浸 泡在電解液中,進行電解蝕刻的步驟。 2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8至2 2項中任一項之燃料電池用 電極的製造方法,在使其載持觸媒的該步驟中,包含使其 載持包括Pt、Ti、Cr、Fe、Co、Ni、Cu、Zn、Nb、Mo、 Ru、Pd、Ag、ln、Sn、Sb、W、Au、Pb、Bi 中的至少一種的 金屬、合金、或是此等之氧化物的步驟。 第48頁 200427126 六、申請專利範圍 2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至22項中任一項之燃料電池用 電極的製造方法,其中,在載持觸媒的該步驟中,包含對 該多孔質金屬片施以電鍍之步驟。 2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至22項中任一項之燃料電池用 電極的製造方法,其中,包含使質子導電體附著在該觸媒 的表面之步驟。 2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8至2 2項中任一項之燃料電池用 電極的製造方法,其中,包含使斥水性樹脂附著在該多孔 質金屬片之空隙中之步驟。
    2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至22項中任一項之燃料電池用 電極的製造方法,其中,包含使該多孔質金屬片的至少一 面形成平坦層之步驟。 2 8. —種燃料電池的製造方法,其特徵為包含: 藉由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至22項中任一項之燃料電池 用電極的製造方法,所得到的燃料電池用電極之步驟;以 及使固體電解質膜與該燃料電池用電極處於抵接之狀態 下,壓接該固體電解質膜與該燃料電池用電極,使該固體 電解質膜與該燃料電池用電極結合之步驟。
    第49頁
TW093103895A 2003-02-18 2004-02-18 Electrode for fuel cell, fuel cel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TW200427126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040074 2003-02-1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427126A true TW200427126A (en) 2004-12-01

Family

ID=329051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3103895A TW200427126A (en) 2003-02-18 2004-02-18 Electrode for fuel cell, fuel cel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050282062A1 (zh)
JP (1) JP4626514B2 (zh)
CN (1) CN1781203A (zh)
TW (1) TW200427126A (zh)
WO (1) WO200407532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4047587A1 (de) * 2004-09-23 2006-04-06 Deutsches Zentrum für Luft- und Raumfahrt e.V.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elektrolytischen Katalysatorträgers, elektrolytischer Katalysatorträger und elektrochemische Elektrode
JP2006092957A (ja) * 2004-09-24 2006-04-06 Shinshu Univ 固体高分子形燃料電池用カソード触媒、該触媒を備えてなるカソード電極、該電極を有する固体高分子形燃料電池、ならびに該触媒の製造方法
CA2627804C (en) 2005-11-01 2013-03-26 Jsr Corporation Electrode catalyst layer
JP2007173109A (ja) * 2005-12-22 2007-07-05 Canon Inc 燃料電池用膜電極接合体、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燃料電池
FR2897205B1 (fr) * 2006-02-03 2009-06-05 Commissariat Energie Atomique Cathode pour reacteur electrochimique, reacteur electrochimique integrant de telles cathodes et procede de fabrication d'une telle cathode
JP5233075B2 (ja) * 2006-03-09 2013-07-10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触媒層−電解質膜積層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BRPI0718811B1 (pt) 2006-11-15 2020-05-19 Basf Se dispositivo elétrico de capacitância de camada dupla
JP2008270181A (ja) * 2007-03-28 2008-11-06 Univ Nagoya 電極、電極触媒組成物および燃料電池
US20090208783A1 (en) * 2008-02-15 2009-08-20 Yongjun Leng Low porosity anode diffusion media for fuel cells
JP5012996B2 (ja) * 2008-04-08 2012-08-29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コンデンサ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100279210A1 (en) * 2009-04-23 2010-11-04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Catalyst property control with intermixed inorganics
KR101100693B1 (ko) * 2009-05-18 2012-01-03 재단법인대구경북과학기술원 금속 담지 탄소 나노섬유 및 그 제조 방법과, 이를 이용한 연료전지 및 필터
WO2010138138A1 (en) * 2009-05-28 2010-12-02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orous metal catalysts for oxygen reduction
WO2011112992A1 (en) * 2010-03-12 2011-09-15 Energ2, Inc. Mesoporous carbon materials comprising bifunctional catalysts
KR101405721B1 (ko) * 2011-04-29 2014-06-13 한국과학기술연구원 소수성이 개선된 기공체 및 그 제조 방법
GB201110585D0 (en) * 2011-06-22 2011-08-03 Acal Energy Ltd Cathode electrode modification
US9409777B2 (en) 2012-02-09 2016-08-09 Basf Se Preparation of polymeric resins and carbon materials
KR101438890B1 (ko) * 2012-06-28 2014-09-15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소수성을 향상한 고분자 전해질 막-전극 접합체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10112377A (zh) 2013-03-14 2019-08-09 14族科技公司 包含锂合金化的电化学改性剂的复合碳材料
DE102013109260A1 (de) * 2013-08-27 2015-03-05 R.Stahl Schaltgeräte GmbH Gehäuseteil für ein explosionsgeschütztes Gehäuse mit einem porösen Körper
US10195583B2 (en) 2013-11-05 2019-02-05 Group 14 Technologies, Inc. Carbon-based compositions with highly efficient volumetric gas sorption
CN107074994B (zh) 2014-03-14 2021-12-14 14集团技术公司 无溶剂进行溶胶-凝胶聚合并由其产生可调节的碳结构的新方法
WO2017031006A1 (en) 2015-08-14 2017-02-23 Energ2 Technologies, Inc. Composites of porous nano-featured silicon materials and carbon materials
KR102636894B1 (ko) 2015-08-28 2024-02-19 그룹14 테크놀로지스, 인코포레이티드 극도로 내구성이 우수한 리튬 인터칼레이션을 나타내는 신규 물질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EP3522278A4 (en) * 2016-09-29 2019-08-21 Panasonic Corporation MICROBIAL FUEL CELL AND LIQUID WASTE TREATMENT SYSTEM
DE102016226234A1 (de) * 2016-12-27 2018-06-28 Robert Bosch G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Strömungsplatte für eine Brennstoffzelle und/oder einen Elektrolyseur
WO2018165610A1 (en) 2017-03-09 2018-09-13 Group 14 Technologies, Inc. Decomposition of silicon-containing precursors on porous scaffold materials
JP6852883B2 (ja) * 2017-03-16 2021-03-31 国立大学法人九州大学 電極構造体、及び電極触媒層/ガス拡散層一体シート、並びにこれらを含む膜電極接合体
US11248303B2 (en) * 2018-06-06 2022-02-15 Molecule Works Inc. Electrochemical device comprising thin porous metal sheet
CN110444780B (zh) * 2019-08-12 2020-09-08 天津工业大学 Cu-Mn-C类催化剂/聚合物复合膜电极组件及其制作方法和应用
US11639292B2 (en) 2020-08-18 2023-05-02 Group14 Technologies, Inc. Particulate composite materials
US11174167B1 (en) 2020-08-18 2021-11-16 Group14 Technologies, Inc. Silicon carbon composites comprising ultra low Z
US11335903B2 (en) 2020-08-18 2022-05-17 Group14 Technologies, Inc. Highly efficient manufacturing of silicon-carbon composites materials comprising ultra low z
CN112877663B (zh) * 2021-01-13 2022-12-23 苏州涂冠镀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燃料电池的柔性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226911B1 (en) * 1985-12-09 1990-07-25 The Dow Chemical Company An improved solid polymer electrolyte electrode
JP3100754B2 (ja) * 1992-05-20 2000-10-2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固体高分子電解質膜を用いた電気化学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JP3242736B2 (ja) * 1993-03-10 2001-12-2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気化学デバイス
JPH0757742A (ja) * 1993-08-12 1995-03-03 Tanaka Kikinzoku Kogyo Kk ガス拡散電極
JP3113499B2 (ja) * 1994-05-31 2000-11-27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イオン導電性付与電極並びにそのような電極を用いた電極・電解質接合体及びセル
JP3687215B2 (ja) * 1995-09-25 2005-08-24 新東工業株式会社 耐熱金属繊維焼結体の製造方法
AU2001279308A1 (en) * 2000-07-25 2002-02-05 Apollo Energy Systems, Incorporated Electrodes for alkaline fuel cells with circulating electrolyte
JP2003297380A (ja) * 2002-04-03 2003-10-17 Nisshin Steel Co Ltd 燃料電池用ステンレス鋼製セパレー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81203A (zh) 2006-05-31
JP4626514B2 (ja) 2011-02-09
JPWO2004075322A1 (ja) 2006-06-01
US20050282062A1 (en) 2005-12-22
WO2004075322A1 (ja) 2004-09-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0427126A (en) Electrode for fuel cell, fuel cel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JP4791822B2 (ja) 電解質膜、その製造方法、膜電極複合体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燃料電池
JP3760895B2 (ja) 液体燃料供給型燃料電池、燃料電池用電極、および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US7410720B2 (en) Fuel cel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3608565B2 (ja) 燃料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747888B2 (ja) 燃料電池、燃料電池用電極および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JP2009059524A (ja) 燃料電池用ガス拡散層、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燃料電池
JP4804812B2 (ja) 燃料電池用高分子膜の製造方法
JP4642656B2 (ja) 燃料電池用電極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燃料電池
US20080199758A1 (en) Small portable fuel cell and membrane electrode assembly used therein
JP2003317735A (ja) 固体高分子電解質型燃料電池、燃料電池用固体高分子電解質膜および燃料電池の製造方法
JP2007134306A (ja) 直接酸化型燃料電池およびその膜電極接合体
JP5186778B2 (ja) 液体燃料供給板、それを用いて成る燃料電池、並びに、液体燃料供給方法
JP3608564B2 (ja) 燃料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6261043A (ja) 高分子膜電極接合体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高分子電解質型燃料電池
JP2006079840A (ja) 燃料電池用電極触媒、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燃料電池用mea
JP2003323896A (ja) 固体電解質型燃料電池
KR101093708B1 (ko) 연료전지용 전극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연료전지
JP5238838B2 (ja) 膜電極複合体、それを用いた燃料電池、及びその運転方法
WO2003088397A1 (fr) Pile a combustible, electrode pour pile a combustible et procede de preparation correspondant
JP2006147547A (ja) マイクロ燃料電池
JP2004253399A (ja) 燃料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6310279A (ja) 固体高分子型燃料電池用電極触媒層、それを用いた固体高分子型燃料電池用膜電極複合体、固体高分子型燃料電池、携帯機器および移動体
JP2007200596A (ja) 燃料電池用触媒層形成材料、それを用いた高分子電解質膜/電極接合体、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燃料電池
JP2007141776A (ja) 燃料直接形燃料電池用電極の製造方法、該製造方法により得られる燃料直接形燃料電池用電極、燃料直接形燃料電池および電子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