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418660A - Ultra-light sound insulator - Google Patents

Ultra-light sound insulator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418660A
TW200418660A TW93108214A TW93108214A TW200418660A TW 200418660 A TW200418660 A TW 200418660A TW 93108214 A TW93108214 A TW 93108214A TW 93108214 A TW93108214 A TW 93108214A TW 200418660 A TW200418660 A TW 20041866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sound
density
absorbing layer
resonan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31082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265113B (en
Inventor
Inoue Toru
Ishikawa Masaki
Ishikawa Youhei
Matsuyama Sohei
Mori Hideyuki
Original Assignee
Takehiro Co Ltd
Toyoda Boshoku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308470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498085B1/ja
Application filed by Takehiro Co Ltd, Toyoda Boshoku Kk filed Critical Takehiro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04186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4186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2651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26511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KSOUND-PRODUCING DEVICES; 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ACOUSTIC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10K11/00Methods or devices for transmitting, conducting or directing sound in general; 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 G10K11/16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KSOUND-PRODUCING DEVICES; 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ACOUSTIC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10K11/00Methods or devices for transmitting, conducting or directing sound in general; 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 G10K11/16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 G10K11/162Selection of materials
    • G10K11/168Plural layers of different materials, e.g. sandwich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3/00Elements for body-finishing, identifying, or decorating; 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for advertising purposes
    • B60R13/08Insulating elements, e.g. for sound insulation
    • B60R13/0815Acoustic or thermal insulation of passenger compartme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9921Web or sheet containing structurally defined element or component
    • Y10T428/249953Composite having voids in a component [e.g., porous, cellular, etc.]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9921Web or sheet containing structurally defined element or component
    • Y10T428/249953Composite having voids in a component [e.g., porous, cellular, etc.]
    • Y10T428/249982With component specified as adhesive or bonding age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9921Web or sheet containing structurally defined element or component
    • Y10T428/249953Composite having voids in a component [e.g., porous, cellular, etc.]
    • Y10T428/249987With nonvoid component of specified composition

Description

200418660 200418660 五、發明說明(2) "的單位面積重量,特別是具有心 mF: 1 . 6 k g/m2單位面積重旦^ . 5 k忌/ 此項發明套件之特點在遇到今日 、里特性的套件。 型鐵片以及質輕的叙片,以及有機薄所喜愛使用的薄 择本發明套件之優點,在於所使用的有:彈Ϊ J特別顯著 度極低,因此本套件在具備良好的音塑特性^ f的熱傳導 效果)的同時,也擁有良好的隔埶性。、(特別是隔音 如專利文獻2 (特開2 〇 〇工—3 ,車輛用的隔音材料工〇從車廂内從 9 j所示 ,氣性吸音層20、非通氣性隔音層3=由第i 音層4 0層積而成’且第!通氣性吸音 ^ f氣性吸 未擁有非通氣層,第2通氣性 ^ 車廂内側 未具有非通氣[這項特徵讓噪;側也 漏到氣層,這項特徵讓噪音在通過隔音材時,2守,洩 廂内的噪音能再度被吸收,而仍 Λ漏到車 引擎室外傳到車厢㈣嗓立处# f ^供一個曰結構讓從 顧及輕量化的隔音::…被吸收,同時也提供了-個 如專利文獻3 (特開2〇〇2 — 22〇〇〇 ,在車體板(panel) ( ^ η \ ^ ^ 斤不 汽車用絕緣體(20),該絕裝的 維成形體為基礎的吸音層(2 由早層以纖 體板侵入吸音;:;;,會吸收穿透車 ^ ^ :1)的噪音,而且穿读明立
曰(2 1)的穿透噪音會在車廂内的板子J
射後再度從表面側回歸到吸音層(21),因此該絕:J 第10頁 200418660
五、發明說明(3) 的特徵係為 吸音層(2 1 )面的密 層(2 2 ) 當中至少有 所構成的表 過去的遮音 内的音壓上 如專利 ,層積品是 6 0以下的 ,與厚度在 鬆性不織布 量在3 k g 重量輕、JL 一種能將該 1 )的表裡 度更高密度 所層積而成 一面的整面 皮層(2 7 層,而能減 升,提高車 文件4 (特 由表皮剝離 聚烯(P 〇 5 m以 一體成形的 / m 2 以下 回收性佳、 反射噪 面上至 的高密 。此外 或部份 )層積 輕重量 厢内的 開2 0 強度在 1 y 〇 、密度 層積體 為其特 成形加 音吸音的通氣型絕緣體,在 少有一面採用比吸音層(2 合體所構成的表皮 (2 1 )的表裡面 用發泡樹脂布材質 度纖維集 在吸音層 面上,採 而成。如此一來就不須使用 ’同時能降低安裝面板4 〇 安靜度。 〇2-3 2 0 N / 1 e f i 5 〇 k g ’該層機 徵。如此 工容易而 4 7 1 9 4 )所示 c m以下,L值在 n )類的樹脂發泡 / c m 3以下的蓬 體的每單位面積重 一來即能提供一種 外觀美麗的層積品 【發明内容】 利用通氣阻力的表古厗盥成* 音材質也是提案之一。曰”曰層結合而成的儀表板靜 解決的問題: ▲ t比較傳統的遮音結 =及音力,其結果如 二率頻帶(octa Ο ΓΙ 7 . Z从下,中周波數 構與專利文獻1 下。這裡的低周 v e band 是指4 〇 〇〜Ί 的結構以及穿透損 波數主要是指1 / )的周波數在3 1 6 〇 Ο Η ζ ,高周
200418660
五、發明說明(4) 波數是指2 0 0 0Hz以上者。 在此比較傳統的遮因結構(參照圖圖 2 7之結構」)與專利文獻1的社構 紙丄幻、、、口構(參 8 ,以下 稱「圖2 8之結構」),以及穿透損失盘吸=。 圖2 7的結構中儀表板靜音裝置每單位二積的重量為 6.0kg/m2 ,圖28之結構所使用的每實效單位面 積重量為2.◦kg/m2 。這些製品被用來安裝在汽車 的車體面板上。
此車體面板每單位面積的重量為6·2kg/m2 。 從圖29 (a)的牙透知失的圖當中可看出,圖27 的結構是由通氣的表皮層與面板雙重結構所構成,而且中 間使用的是具有通氣阻力的吸音材料,所以可獲得重量原 則以上的穿透損失。但是由於橡膠布的每單位面積重量很 高,所以會產生大低週波數的穿透共鳴,大幅降低穿透損 失。 、 從圖29 (a)的穿透損失的圖當中可看出,圖28
的的結構是由通氣的表皮層與面板雙重結構所構成,表皮 層具有通氣性,所以在高週波數下會產生音漏,只會獲得 重量法則以下的穿透損失。遮音性的活,在圖2 8的纟士 μ 中,無法獲得充分的穿透損失。 從圖29 (b)的吸音率圖當中可看出,圖27的結 構中低周波數擁有會因為強烈表皮共振而產生向上的週波 數’但是在中肩波數與南周波數卻為乎看不到吸音率。° 從圖29 (b)的吸音率圖當中可看出,圖28的結
第12頁 200418660 五、發明說明(5) 構中利用通氣阻力高的表皮層的表皮共振與背後的吸立舞 吸音力,從中周波數到高周波數都可達到吸|力。、吸曰層 在影響到實際汽車安靜性的儀表板靜音^置部份,從 儀表板入射的直接聲音會從汽車各部位入射進來, ^ 的間接聲音較多,和傳統的結構相較起來,專利文獻 子 做法能夠大幅降低穿透損失,中周波數以上的吸音力相^ =高,能提升車廂内的吸音力,確保幾乎同等的^廂内宜 靜性。而且由於製品重量大幅減輕,因此近: 構都採用此種做法。 的儀表物 影塑ίίΐ某ΐ車種上’由於車輛結構的關係直接聲音的 ,因此無法確保車庙内的寧靜性”外:、? :二亡ί凹:周Ltrf度也有H〇 獻1的圖2 8之結構,音力效果、如專利文 也下滑。而且吸音層是;;厚;K度::,因此吸音能力 e 1 t )成形所產生, 二3 〇〜5 0 m m的縮尼(f 低,無法獲得足夠的吸立六、°卩份的通氣阻力比一般面還 :板靜音装置的吸音力:以碹1之結構的儀 項因素而無法發揮足 保車厢内的寧靜性,也因為 此外,傳統的性能。 a v e 外的穿透聲音,因此;斗的目的原本就是為了降低車廂 值是由於車廂内反射$的,到廣泛周波數的良好吸音力, 1/3倍率頻帶(〇及9對裘不足,造成如圖30所 C f ° ^ band)的中心
第13頁 200418660 五、發明說明(6) 周波數在800Hz 要,從談話清晰度的 Η z的周波數的吸音 在專利文獻2當 上之周波數的吸音在 變薄時,往往吸音率 圖2 8結構的隔 的機能,但是對吸音 專利文件3、4 面的固定狀態、表皮 重影響都加以忽略。 著強度,不同的設計 可能也無法應用在狹 所以本發明不僅 提升隔音效果,也就 透損失為目的,因此 變薄而確保充分的吸 是包含人交談時的周 數的吸音力為目的、 音力不容易提升的周 料重量為目的。 二、解決手段 有鑑於前述各項 音層與非透氣性的共 課題,本發 振層之間的 〜1 6 0 0 觀點來看, 就不充足。 中,如圖3 利用吸音材 就會降低。 音材料雖然 周波數的控 中對傳統隔 部通氣量的 實際的製品 條件吸音、 小空間中。 能夠對從車 是以提升穿 在實際製品 音力,也就 波數頻域的 以提高過去 波數的吸音 Η ζ對談話 較南周波、 1所示,1 料來作吸音 具有反吸收 制方案並不 音材料的吸 吸音特性、 中形狀複雜 遮音特性也 體面板射入 透損失低的 有凹凸時也 是以提升中 噪音水準範 3 1 5 〜8 力,而且更 明之發明者 界面的接著 清晰度十分重 接近1 0 0 0 0 0 0 Η Ζ 以 時,當吸音層 車厢内反射音 明確。 音布與表層界 遮音特性的嚴 須具備界面接 都不同。此外 的直接聲音能 中周波數的穿 能因為吸音層 周波數(特別 圍)到高周波 0〇Η ζ的吸 以減輕吸音材 除了著眼於吸 狀態,也將非
第14頁 200418660 五、發明說明(7) 通氣性共振層 波數,隔離車 升車廂内的寧 申請項目 隔音材料。以2 g / c m 3 輕型吸音層以 的重量在6 〇 下的非通氣性 層的前述接著 8 0度,剝離
1 0 N 氣性共 8 0 % 板侧, 前 度剝離 前 著層, 之間透 。這裡 的通氣 關連性 氣量在 振層的 〜1 0 前述非 述之剝 」類似 述非通 以足夠 過此界 採用了 性「脆 極高的 設備的 重量降到極 廂外傳入的 靜性。 1所記載之 厚度1〜1 ,最好是0 及與該吸音 0 g / m 2 共振層所構 層的接著強 最好設定在 2 5mm; 所有界面最 〇 %的面積 通氣性共振 離方法與「 ,剝離速度 性共振層 白勺接著力黏 命共振而能 j I S L || (fra 適氣性試驗 最低測定能 低,控制穿透損生t σ ★ 、失與吸立、玄口呆音,確保東疝如 曰率的周 隹怵早廂内的吸音,以提 發明是 0 0m • 0 3 層透過 以下、 成;前 度在剝 1〜2 前述接 好是以 接著, 層設置 J I S 是以2 與吸音 接,前 吸音, 10 1 g i 1 機進行 力以下 具有以下 m,密度 〜〇 · 〇 接著層黏 最好是3 述吸音層 離幅度2 0 N / 2 著層對前5 0〜1 前述吸音 在車廂内 κ 6 8 5 〇 〇 m m 層的界面 述吸音層 此1¾音材 8 8 · e )形試 測定,非 ,在0 · 特徵之超 0-01 8 g / c 接、每單 0 0 g / 與非通氣 5 m m下 5mm、 述吸音層 〇 0 %, 層配置在 側。 4圖4 : /分進行 ,是透過 非通氣性 料具備此3 · 3 · 驗機」與 通氣性係 1 C III 3 y 輕量的 〜0 · m3的 位面積 m2 以 性共振 時為1 最好是 與非通 最好是 車體面18 0 〇 前述接 共振層 項特徵 1編地 盆έ士罢 指該通 cm 2
200418660 五、發明說明(8) • s e c以下。前述的吸音層最好擁有空氣層。 本發明之發明者係看出顯示非通氣性共振層與吸音層 的界面狀態的剝離強度與對接著層接著面積的吸音性影響 而做出本項發明。本發明的超輕量隔音材料的原理係利用 非通氣性共振層與吸音層之界面的共振現象的吸音效果。 利用位於非通氣性共振層與吸音層之間的接著層,在界面 上就能控制吸音的聲音周波數,而將車廂内的聲音利用非 通氣性共振層與吸音層的膜共振來吸音。 非通氣性共振層的配置結構可設計在所有的吸音層面 上,也可以設置在吸音層的部份上、也可設在表面側、内 面侧的任一方。 形成吸音層以及對該吸音層的車室内側非通氣性共振 層(具體而言即是非通氣性薄膜層或是超輕量非通氣性發 泡層)。吸音層與接著層採用的是非通氣性或通氣性材質 。吸音層只要具備吸陰性,不管是通氣或不通氣都可以。 例如尿烷鑄膜(Μ ο 1 d )即為非通氣性材質。 非通氣性共振層必須形成於吸音層的表面側或裡面侧 的任一側,但是配合車輛的音振特性等,也可設置在整面 或是部份面上。 非通氣性共振層與吸音層的接著部面積為5 0〜1 0 0 %,最好是8 0 %以上。可做全面接著或部份接著。例 如吸音層與非通氣性共振層之間最好是透過接著層連續性 黏接,相當於1〜5〇dot/cm2的點接著,也可採 用線狀接著。此外如採用接著膜的話,也可採用全面接著
200418660 五、發明說明(9) 〇 接著強度在剝離幅度2 5 m m、1 8 0度剝離時為1 〜2 0N/2 5mm,最好是 3 〜1 ON/2 5mm。 非通氣性共振層的材質為非通氣性,如樹脂發泡體或 是樹脂膜。吸音層可為非通氣性或通氣性材質,例如熱可 塑性縮尼(f e 1 t )、化纖反毛材、P E T纖維等以黏 結(B i n d e r )纖維縮尼(f e 1 t )化。接著層的
材質可為非通氣性或通氣性者,如E t h y 1 e n e V
i n y 1 Acetate (以下簡稱EVA)、尿烧類 接著劑等。 申請項目2所記載之本發明的前述吸音是具備由高密 度吸音層與低密度吸音層之多層體所形成之超輕量的隔音 材料。 申請項目3所記載之本發明的前述高密度吸音層的密 度為0 · 05〜0· 20g/cm3 ,厚度在2〜70m m範圍内,前述低密度吸音層的密度為〇 · 〇 1〜〇 · 1 0 g / c m 3 ,厚度在2〜7 0 m m之間,如申請項目2 所述之超輕量的隔音材料。
申請項目4所記載之本發明中,前述高密度吸音層的 初期壓縮反彈力為3 0〜6 0 0N,最好是5 0〜3 0 0 N,前述低密度吸音層的初期壓縮反彈力為5〜3 0 0N ,最好是1 0〜1 0 ON,前述高密度吸音層的初期壓縮 反彈力為前述低密度吸音層的初期壓縮反彈力的1 · 2〜 40倍,最好是1 · 5〜5倍,前述吸音層的厚度中,高
第17頁 200418660 五、發明說明(ίο) — 密度吸音層佔厚产的9Π 〇 ^ ,如申請項目2:m8 〇%,最好是4 〇〜6 〇% ^ ^ . ,、3所述之超輕量的隔音材料。 ^ 、初期壓縮反彈力與高密度吸音戶厚度合對广〜 類震動的彈簧部位發生旦彡燮 又及曰層/子度曰對序黃 高的高密度吸音μ J “也就是*兒,初期壓縮反彈力 層的剛性,讓;;;:;::;=提性共振 音層與低密度吸音芦的岡",動问周波侧。而且㈠密度吸 向周波側與低周波側共振的周波數。 生 吸音層所採用的吸咅姑 # 材枓其初期壓縮反彈力的測定方 = = 厚度2〇…圓柱狀材料修整成 m時: = 料上面f重,f壓縮到5 m 定。此時的荷重速度為5 〇 m ^荷重測定裝置進行測 .5 m m壓縮時與7 . 5 /刀。測定芩考值係以2 。 壓縮時的條件同時進行測定 圖1為初期屡縮反彈力的 m圓柱狀剪裁成的吸音材料加 ,。將以π 1 〇 〇 m η 9炎、伽扠—〔 加以何重進行壓縮。 圖2為初期壓鈿反彈力的測
Polyester)、缩尼(f…果,疋針對P E T ( 以碎紙塵為原料所製的再生隔音材:"“R…( 的吸音層壓縮反彈力是牽涉到$ 所作的踯定結果。這裡 過去作為隔音材料之一的縮尼(尤 料的彈性率的數值。 )材料也是'^種 200418660 五、發明說明(11) 制振材料。制振材料能吸收震動的能量,轉換成熱能。代 表制振效果特性的是損失係數7?。該損失係數7?是以下列式 子計算出來。 式1 Ε 2 El h 2 黟:韻失孫數 :鳗音材稻失德數 ει :共振麕彈樣率 Ε2 :吸音廣彈性率 h 1 ;族振廣厚废 h 2 :镬奩屨厚度 前述的吸音材,最好採用的是由高密度吸音層與低密 度吸音層兩層不同材料所複合成的多層體,或是採用單一 材料但具備高密度侧與低密度侧的密度分配的材料。 前述的吸音材,採用的是由高密度吸音層與低密度吸 音層兩層不同材料所複合成的多層體,最好採用在各個高 密度與低密度的吸音材料中有2層材質所構成。或者採用 單一材料但具備高密度側與低密度侧的密度分配的材料, 在非通氣性共振層側,高密度侧由接著層黏接成的2層也 可獲得相同的效果。 前述高密度吸音層的一面上,前述的共振層透過前述 接著劑黏接,而且在前述低密度吸音層的一面上,在與前 述高密度吸音層的前述共振層的相反面上透過其他的接著 層黏接,或是層積亦可。或者是在單一材料上有高密度侧 與低密度侧不同的密度配置亦佳。
200418660 五、發明說明(12) 吸音層 ο 1 y e t 等的P E T 的板材、R 申請項 度 0 · 0 2 如申請項目 單一材料。 申請項 反彈力為2 此項特徵如 申請項 前述非通氣 前述的第2 ,厚度為1 5 g / c m 請項目1至 第2吸 ,非接著而 )將第2吸 地板等車體 接著等做局 2吸音層與 0度剝離時 (h 尼 p 縮e 性1 塑 e 可t 熱 是 6 好η 最 e 所貝 r—t 材y 的 h f p e 、 t t 1 C等 尼p 縮p 類s f 6 t 鑄 壓烷尿
密 用 ,,採 m 層m好 單 最 ο 係 層 層 音 音卜吸 吸-产又。 述厚料 前 材 ,3 音 中m隔 明C的 發\量 之g輕 載ο超 記2之 所 · 示 5 ο所 目 \ 1—I 目6所記載之發明中,前述吸音層的初期壓縮 〜2 00N,最好為20〜100N,係具備 申請項目5所述之超輕量的隔音材料。 目7所記載之發明中,前述接著層中未黏接的 性共振層在車廂内侧的面黏接了第2吸音層, 吸音層的密度為0 · 01〜0 · 2g / cm3 〜2〇mm,最好是密度為〇·05〜0·1 3,厚度為4〜10〇1:〇1,具備此項特徵如申 6任一所述之超輕量的隔音材料。 音層只要固定在前述非通氣性共振層之上即可 單純以層積狀態放置(例如以拉鍊(圖示省略 音層與共振層、吸音層一起固定在儀表板或是 的面板上),也可以20〜10〇mm的間隔 部黏接,或是利用接著層做全面黏接亦可。第 共振層的接著強度為剝離幅度2 5 m m、1 8 為0 · 1〜20N/25mm,最好是3〜1
第20頁 泡 發 烷 尿
200418660 五、發明說明(13) ON/2 5mm。第2吸音層有時候是單面全面設置於非 通氣性共振層上,有實則配合需要設置在車廂内噪音反射 較高的部位。第2吸音層可為單層或多層。如為多層,吸 音層的層積可採用黏著層接。黏接多層吸音層時,可採用 接著劑、接著膜、機械性接合例如以針缝(N i d d 1 e p u n c h)的方式等機械式穿孔力來接合。 申請項目8所記載之發明的前述第2吸音層為單層或 多層,如申請項目7所述之超輕量的隔音材料。 申請項目9所記載之發明的前述第2吸音層為多層, 其下層與共振層接著,或是上層與下層利用機械式穿孔力 層積,如申請項目7或8任一所述之超輕量的隔音材料。 具體而言,下層以膜共振層接著,或是膜上層與縮尼(f e 1 t )下層以針缝方式層積。 申請項目1 0所記載之發明,前述非通氣性共振層的 結構為發泡體或膜體,如為前述發泡體時,其厚度為1〜 7mm,最好是2〜3mm,如為前述之膜體時,厚度為 1 0〜6 00//1T1,最好為20〜300//m,如申請項目 1到9之任一所述之超輕量的隔音材料。 吸音層具有非通氣性或通氣性的低密度吸音特性,由 於非通氣性共振層在低音或震動能時較容易震動,因此質 量必須非常輕。 非通氣共振膜的材質最好是〇1 e f i η類樹脂膜、 Polyethylene Telephlate 等的 聚酯(P E T )類膜、尿烷類樹脂膜或是其複合體所構
第21頁 200418660 五、發明說明(14) 成。非通氣獨立共振發泡體最好是Ρ ο 1 y p r 〇 p y 1 ene發泡體(以下稱PPF) ,Polyethyle n e發泡體(以下稱P E F )等的〇r p h a n類發泡體 ο
採用本項發明,為了改善談話明暸度,因此1 0 0 0 〜1 6 0 OH ζ的吸音力特別良好。這是前述吸音層的厚 度能連續、任意變化時有效之故。在該範圍内,由於周波 數的布面共振而能提高吸音力效果,讓車廂内獲得良好的 寧靜性。超輕量隔音材料的厚度也辯駁,因此能力用布面 共振現象,獲得很高的吸音率。 與傳統的吸音材料相比本發明之隔音材料能大幅減輕 非通氣性共振層的重量。前述非通氣性共振層,每單位面 積的重量在6 0 0 g/m2以下,最好在3 0 Og/m2以 下;前述非通氣性共層的結構為發泡體或膜體,如為前述 發泡體時厚度為1〜7mm,最好為2〜3mm,如為前 述膜體時,厚度為1 0〜6 00//m,最好是2 0〜3 0 0 // m 〇
例如每單位面積的重量,隔音型為4000〜1 00 〇〇g/m2,吸音型為500〜2000g/m2,在本 發明中美單位面積的重量,非通氣性共振層為2 0 0 g / m 2以下。 此外接著層的厚度為1〜1 0 0 //m,最好是5〜5 0 //m。接著層的每單位面積的重量為5〜2 0 0 g/m2 ,最好是1 0〜1 0 0 g / m 2。接著層的密度則任意均
第22頁 200418660 五、發明說明(15) 可。 此處所指的全界面|托、, ~扣W述非诵_ 可接著的所有界面。全界而认 井这孔生 ^ ^ 、 I #的面積如非補 音層的一面面積分別為s 1 、 全界面則為S = S 1 = s 9 2日守’如 2 ,如 S 1 < S 2 時,則 s = b 吸音層與非通氣性共振層在_ a j 1離 此處的剝離狀態(例如缩尼(j ’則疋條件 著劑界面剝離(例如所有的 ^ 1 t ) 、接著劑凝聚剝離(例如 f都黏在 ^曰層盤4V 备 有殘留、接著劑拉絲剥離)、j J : 二 著劑的界面剝離、接著劑、技从f u材料 【實施方式】 山竣結剝離等複合 以下參照圖面說明本發明之超輕量隔 〜6 。 實施形悲1之儀表板靜立壯 縮尼(f e 1 t )的部份 ^ ^回 77疋以通氣度1 〇 c m2 . S e c成形,尿烷發泡 有1〇Cm3/Cm2.…以下之通氣 及非通氣性共振層3兩層結構構成。在吸 性共振層3之間有接著的接著層4。在吸 性共振層3的界面產生共振而吸音。 圖4的儀表板1 〇為隔離車廂外(引 的鐵製面板,沿著車廂内面側安裝了儀表 共振層 氣性共 S 1 = 2時, 疋指先 下剝離 表層破 吸音層 性共振 的表層 狀態下 與吸音層 振層、吸 S 2,則 則S = s 前黏接的 的情形。 壞)、接 上剝離) 層雙方都 破壞、接 的剝離。 態 音材料的實施形 所示,熱可塑性 〜5 0 c m 3 / i m )則是由具 度的吸音層2以 音層2與非通氣 音層2與非通氣 擎室)與車廂内 板靜音裝置1。
第23頁 200418660 200418660 五、發明說明(17) 加熱軟化後 配合儀表板 為浸泡熱硬 。混合劑可 只要是由具 與成形工法 如圖4 任意變化, 任意變 3 15 4 非通氣 非通氣性共 車廂内的聲 是非通氣性 位面積重量 以下。非通 m,最好是 時,則為1 通氣性共振 g / c m 3 膜體,則為 1 · 0 g / 非通氣 )類樹脂膜 ,以所需的 1 0面形狀 化性樹脂, 採用熱可塑 有優秀吸音 皆無特定。 所示,吸音 所以儀表板 更吸音層2 0 0 0 Η Z 性共振層3 振層3主要 音。非通氣 獨立共振發 在 2 0 0 g 氣性共振層 模具形狀以冷壓成形模具成形為能 的所需形狀。所採用的混合劑,若 則採用熱壓鑄成形鑄成所需的形狀 性樹脂,亦可採用熱硬化性樹脂, 特性的纖維集合體所構成,其材質 層2在5 〇mm以下範圍内厚度可 靜音裝置1的厚度也有變化。 的厚度,從整體來看吸音範圍可達 的廣泛周波數。 是對吸音層2成形於車廂内側。該 會與吸音層2以及膜共振,能吸收 性共振層3為非通氣性共振膜層或 泡體。該非通氣性共振層3的每單 /m2以下,最好在l〇〇g m 的厚度,如為發泡體則在1〜7 m m之間,如非通氣性共振層為膜體 2 0 0//m,最好為 20 〜1 00//m。非 為發泡體時,為0 · 0 2〜0 · 1 03 〜0 · 06g/cm3;如為 • 2g/cm3,最好是〇 · 9〜 在2〜3 m 0 ^ 層的密度如 •最好是0 1 性共振層3 "Poly 的材質為鏈烯經(〇1 e f i n e ethylene Teleph
第25頁 200418660 五、發明說明(18) talate (PET)等Polyester類膜、P ο 1 y u r a t h a η類樹脂膜或是前述材質的複合體。 非通氣性共振發泡體為Ρ ο 1 y p r 〇 p y 1 e n e發泡 體(以下稱PPF) 、Polyethylene發泡體 (以下稱P E F )等的鏈烯經(〇1 e f i n e )類發泡 體。
接著層4的每單位面積重量為5〜2 0 0 g/m2, 最好是1 0〜1 0 0 g/m2。接著層的厚度1〜1 〇 m為,最好為5〜5 0 # m。密度為一般接著劑的數值即 可。接著層4的接著強度為1〜20N/25mm,最好 是3〜1 ON/2 5mm。接著面積率從5 0%到1 0 0 %,最好在8 0 %〜1 0 0 %之間。可做全面接著或部份 接著皆可。例如吸音層2與非通氣性共振層3之間可以接 著層做連續性接著,也可以以相當於1〜5 0 d 〇 t / c m的點接著方式接合,或是以線狀接著。如果以接著膜方 式黏接時,也可做全面接著。接著層4的材質可選擇E V A 類、尿炫類、Chrol opr en 1 a t ex (CR
)類、Stylen Buthadiene 類聚合體( S B R )類、壓克力類、鏈烯羥(〇1 e f i n e )類等 的樹脂。但是為了確保非通氣性共振層3與吸音層2能達 到一定的接著力,最好不要使用無法確保接著力的材質。 吸音層2與非通氣性共振層3的成形工法中,隔音材 料的抄造工法是以卡德機器進行層積,或是使用R a n d o m抄造機,在與非通氣性共振層3的接著面應該儘可能
第26頁 200418660
面積,方能使非通氣 做得平滑,這是為了確保切實的接著 性共振層3達到要求的效率。 關於提升對儀表板1 〇 也就是提升穿透損失低之中 ’利用比儀表板1 0單位面 振層3作為表皮層,在面板 $又置 個具有通氣阻力的吸 技術中未有的非通氣性共振 接著層4控制接著力)。由 單位面積重量到2 0 〇 g / 會出現在週波數較高的部位 圖 5(a) ( b ) (1)) 穿透損失(參照圖5 ( a ) 貝際製品的凹凸讓吸音 吸曰力,也就是說對於中周 的課題,即使由於零件的安 變薄,也可以利用吸音層2 而確保高吸音率。當共振層 時,吸音層2厚度與共‘ 所示。 傳入的直接聲音之隔音效果, 周波數的穿透損失的課題方面 積重量大幅輕盈的非通氣性共 1 0與非通氣性共振層3之間 音層2。而且還控制過去傳統 層3與吸音層2的界面(利用 於非通氣性共振層3大幅降低 m 2以下,因此穿透共鳴除了 外也會出現較低的部位(泉昭 乂 ,、、、 。此外雙層構造也確認提升了 (3 ))。 層2即使變薄也能確保足夠的 波數到高周波數、提升吸音力 裝、空間的影響而使吸音層2 與非通氣性共振層3的膜共振 的每單位面積重量為5 0 g / 良周波數f r的關係如下表1 表
200418660 五、發明說明(20) 吸音廣厚度 (mm) 30 :2S 20 10 S 共振周波數 (Hi) 1S31 1677 2166 2藤2 3750 車廂内的聲音乃是擴散入射,而非通氣性共振層3則 因為質量輕、剛性低,所以共振會在較小範圍内獨立發生 。所以當吸音層2的厚度L的值變為3 0〜5mm時,共 振周波數就會變化為1 5 3 1〜3 7 5 0 Η z ,如圖6 ( a) , (b)所示,可確保大範圍的吸音率,且有異於無
非通氣層的吸音層,能確保住很高的吸音力。 在此以一般的彈簧· M A S S類的震動模式來看,使 用吸音層2的空氣彈簧與吸音層2、非通氣性共振層3的 總質量的機械性彈簧時,其共振周波數的式子在一般的彈 簧震動式子中,可從彈力定數k = p · C2/L計算出式子 2 ——共振周波數f 。但,f r為共振周波數(Hz), ρ為空氣密度(1 · 2kg/m3) ,c為因素(3 4 0m /s) 、m為非通氣性共振層3的每單位面積重量(g/ m 2 ) ,1^為吸音層的厚度(mm)。 式2
换振爲波數:· H ρ:空氣密度 iMg/ti ΠΠ L G:奮迷 340m/s m:类握厝妁每蓼位》鱗重量 L:吸奮層輪厚鹿 對於過去2 5 0〜5 0 0Hz之吸音力在不易提高的
第28頁 200418660 升吸音 吸音層 共振層 的接著 )(b 所造成 )〇吸 的總值 發生共 b )( 產生了 面板) 失。而 表皮層 損失發 層3質 力,因 制振性 圖7 ( 3質量 ,因此 得高吸 5 0 Η 非通氣 ,由於 音層2 振週波 波數出 ,由於 降低量 氣彈簧 簣M a 該周波 裝置1 果,而 效果惡 共振層 的周波 時藉由 夠的接 鳴,而 一方面 將吸音 波數控 數較高 非通氣 與吸音 非通氣性 的M a s 數往高週 現在低周 吸音層2 (參照圖 與吸音層 s s 3 1 數的吸音 與面板1 得以獲得 化的穿透 3 )產生 數領域上 控制共振 著力與接 能降低穿 ,吸音特 層2的厚 制在3 1 的中周波 性共振層 層2之間 五、發明說明(21) 周波數要提 充分接著在 成非通氣性 ,由於前述 照圖7 ( a 減少了共振 b ) ( 5 ) 性共振層3 Η z的波域 7 ( a )( 此結構 用的是鐵製 上的穿透損 由於只會在 ,而使穿透 層這層共振 層2的接著 用吸音層的 低量(參照 氣性共振層 〇 m m以下 0 Η z,獲 4 0 〜1 2 共振,而且 力的課題上 2上,使吸 3早品的共 也使共振周 )(4)) 的穿透損失 音層2的空 量造成在彈 振,提高了 6 ))。 儀表板靜音 的雙重壁效 且會造成此 (非通氣性 生在十分高 量極輕,同 此能確保足 減少穿透共 a ))。另 極輕,並且 能將共振周 音率。周波 z )會因為 性共振層3 共振層3被 s增加,造 波側移動外 波數側(參 的強制力而 7 ( a )( 2及非通氣 5 〜6 3 〇 率(參照圖 0 (此處使 重量法則以 共鳴周波數 極輕微的量 ’而且表皮 層3與吸音 著面積,利 透損失的減 性由於非通 度控制在5 5 〜4 〇 〇 數波域(6 3單品發生 會以充分的
第29頁 200418660
五 换著力 弹簧Μ Η 2之 釁1的 位面積 入射的 也真有 )戶斤射 在 廣戶斤構 3 ’ "及 犹會在 。此外 接著層 施形悲 1 6 〇 每單位 / m 2 為本片 好的寧 兵振現 讨料’ (實施 比 (22) 與接著 ass 間,提 非通氣 的重量 直接聲 將從其 入的聲 某些實 成,因 音層2 非通氣 ,利用 4 ’就 1當中 Ο Η z 面積重 及1〜 共振而 靜性。 象,所 就能大 例1 ) 較實施 面積相黏接,所 共振會發生在周 高了吸音性。擁 性共振層3和過 變得非常輕,而 音(這裡指的是 他部位(這裡指 曰在車厢内吸收 施形態中,非通 此車厢内的聲音 與非通氣性共振 性共振層3與吸 位於非通氣性共 月匕在界面上控制 ’能改善談話的 的吸音度尤為良 量與吸音層2的 5 0 m m以下, 獲得提高吸音力 即使儀表板1的 以能獲得很高的 幅減低非通氣性 以運用 波數較 有此種 去的表 且能充 來自引 的是來 反射間 氣性共 為干擾 層3會 音層2 振層3 吸音的 清晰度 好。將 厚度變 在此範 的效果 厚度變 吸音率 共振層 吸音層 低的3 結構的 比層相 分隔離 擎室的 自引擎 接聲音 振層3 到此非 產生薄 產生共 與吸音 聲音周 ,所以 非通氣 更到1 圍内的 ,車廂 薄,由 。相對 的重量 2部份1 5〜 儀表板 比,由 從儀表 聲音) 室以外 的吸音 是由柔 通氣性 膜震動 振現象 層2界 波數。 在1 0 性共振0〜5 周波數 内即能 於利用 於傳統 貝量的 6 3 〇 靜音裝 於每單 板1 〇 ’同時 的聲音 s文果。 軟的薄 共振層 ’因此 來吸音 面上的 在本實 0 0〜 布層的 〇 〇 g 就能因 得到良 了布的 的隔音 例與比較例的數據,其結果如圖8 圖9所
第30頁 200418660 五、發明說明(23) 示◦在比較例的結構中,除了當接著層4的接著面積在2 0 %時與9 0 %時的差異外,其餘條件都與實施例相同。 儀表板1的厚度為2 2mm,吸音層2的厚度為2 〇mm ,非通氣性共振層3的厚度為2 m m,接著層4的厚度為 5 0 β m。 儀表板靜音裝置1的非通氣性共振層3採用聚 丙浠(Polypropyrene)發泡體(PPF) ,發泡率30倍,比重比重0 · 03 lg / cm3,厚度 2 mm,每單位面積重量為6 2 g/m2 ;吸音層2採用 熱可塑性縮尼(f e 1 t )(利用聚酯(Ρ ο 1 y e s t e r )與雜棉製成的一般縮尼),比重0 · 〇 6 g / c m 3,厚度2 〇mm,每單位面積重量為1 2 0 0 g/m2, 接著層的接著面積為9 0 %。將水溶性E V A係接著劑塗 抹在發泡率3 0倍、厚度2 m m的聚丙烯(Ρ ο 1 y p r o py r e n e )發泡體(PPF)上塗布 5 Og/m, 熱可塑性縮尼採用針缝方式將由縮尼所構成的吸音層2以 壓力1 k g / c m 2做6 0秒的壓縮。如果乾燥速度太慢 時,可以加熱約3 0秒鐘壓緊。接著後的接著強度為2〜 8 N / 2 5 m m,界面的約9 0 %都黏著在一起。剝離狀 態為吸音層2的熱可塑性縮尼會出現表層破壞。以針缝方 式的縮尼與非針缝方式的縮尼相較,表層破壞強度較高, 因此接著強度提高為5〜1 ON/2 5mm。 在圖8中,比較接著層的接著面積為90%時與20 %時的情形可發現,接著面積為9 0 %時,在4 0 0 Η z 以上的周波數範圍時穿透損失會較接著面積2 0 %上升。
第31頁 200418660 五、發明說明(24) 因此就能降低從車廟 的縮尼與非針縫方式 也就是接著強度達到 示、4 0 0 Η z以上 1 3 d Β 在圖9 %時的情形 〜1 6 0 0 到非通氣性 降低,但是 收車廂内的 關係吸音率 外範圍,如 成非通氣性 比接著面積 接著面積2 5〇〇Hz 會彼此產生 中周波數對 圖1 0 板靜音裝置 明。結構不 由不同密度 2 b所構成 中,比較 可發現, Η z周波 共振層, 由於吸音 噪音。在 上升。在 接著面積 共振層與 2 0 %時 0 %時更 附近的周 共振周波 降低車廂 (a )為 1的結構 同之處為 的高密度 ,吸音層 外入侵而 的縮尼相 5〜1 〇 的周波範 接著層的 接著面積 數範圍時 產生防震 率依然在 比較例中6 3 〇 Η 為9 〇 % 吸音層產 還上升。 降低車廂 波數,由 數,因此 内噪音有 貫施形態 與實施形 吸音層2 吸音層2 2 0 2 a 來的噪音。而且以針縫方 較,表層破壞強度也較古二 V25mm,在圖中:顯 圍中,穿透損失也會多提高 接著面 為9 〇 ,接著 、制振 0 · 6 ,由於 z〜1 時,接 生共振 因此在 内的噪 於非通 能獲得 所幫助 2的儀 態1相 0 2的 0 2a 與2 0 積為9 %時, 力與接 效果, 以上, 非通氣6 0 0 著力與 現象, 此周波 曰〇 而 氣性共〇 · 7 0 %時與2 〇 在 6 3 0 η z 著面積會影響 吸音率多少會 所以依然能吸 性共振層3的 Η z周波數以 接著面積會造 因此吸音率會 數範圍時能二 且在4 〇 〇〜 振層與吸音層 的吸音率,在 表板2 0 1。其儀表 同,因此沿用前項說 始、度不同,吸音層係 與低密度吸音層2〇 2 b配置在儀表板1
第32頁 200418660 五、發明說明(25) 0側,非通氣性 吸音層2 0 2 b 高密度吸音 前述的接著層2 為0 · 0 5〜0 m m範圍内。低 0 3的相反側與 0 2 c相接,密 度在2〜3 0 m 縮反彈力 期壓縮反 a的初期2〜4 0 2 a所佔 2 0 2 a 吸音層2 密度吸音 層2 0 2 密度吸音 音層2 0 0 2 b的 密度侧有 此外 層2 0 4 為3 0 彈力為 壓縮反 倍,吸 比厚度 的初期 0 2b 層2 0 b的1 層2 0 2中, 個別材 密度變 ,吸音 的材質 共振層2 與儀表板 層2 0 2 0 4接合 • 2 0 g 密度吸音 高密度吸 度為0 · m範圍。 〜4 0 0 0 · 5〜 彈力至少 音層2 0 比例為2 壓縮反彈 的初期壓 0 3則配 1 0相接 a與非通 。高密度 /cm3 層2 0 2 音層2 0 0 1〜0 高密度吸 N,低密 2 0 0 N 為低密度 2的厚度 0〜8 0 力為2 0 縮反彈力 2 a的初期壓縮反 -5〜5倍,吸音 2 a所佔厚度比例 高密度吸音層2 0 料為多層體或單一 化的材料。 層2 0 2 與實施形 置在車廂内 合。 氣性共振層 吸音層2 0 厚度在2 r b在非通氣 2 a的面透 • 1 0 g / 音層2 0 2 度吸音層2 ,高密度吸 吸音層2 0 中,高密度 %。最佳高 0 〜3 0 0 為5 0〜1 彈力至少為 層2 0 2的 為4 6 2 a與低密 材料’從南 側。低密度 2 0 3透過 2 a的密度 1 m 〜3 0 性共振層2 過接著層2 c m 3,厚 a的初期壓 0 2 b的初 音層2 0 2 2 b 的 1 · 吸音層2 0 密度吸音層 N,低密度 0 0 N,高 低密度吸音 厚度中,高 0 %。在吸 度吸音層2 密度側到低 、非通氣性共振層2 0 3、接著 態1相同。
第33頁 200418660 五、發明說明(26) 在圖1 0 2 0 1中,當 度吸音層2〇 0 2採用相同 果如圖1 1所 度吸音層2 0 在中周波數( 大幅獲得改善 圖1 2是 時以及圖1 7 1吸音層在相 情形。貫施形 範圍(6 4 0 方面,在第1 4 0 0 0 Hz 在實施形態2 0 Η z )的特 。在實施形態 吸音率也比實 看到共振周波 過接著層2 0 音層2 0 2 a 數就會移往高 在實施形態2 (a )所示 吸音層2 0 2 a與低密 密度材質時 示。由於吸 2 a與低密6 4 0 〜1 〇 比較圖3與 結構與圖1 同密度與不 態1為吸音〜1 2 5 0 吸音層密度 範圍廣泛的 中,不僅是 定周波數的 2 的 4 0 0 施形態1不 數的巔峰值 4 ,受到非 的剛性影響 周波數去。 當中也相同 的實施形態2的儀表板靜音裝置 2採用不同密度的2層,如高密 度吸音層202b時,吸音層2 ,比較其周波數與穿透損失,結 音層2 0 2採用不同密度的高密 度吸音層2 0 2 b的雙層結構, 2 5 0 Η z )以上的穿透損失更 圖1 0 〇b結 同密度 層密度 Hz) 不同的 周波數 中周波 噪音, Η z與 同密度 。這是 通氣性 之故。 此外低 地移往 a結構 構(有 下的周 相同時 明顯出 情形下 都顯示 數範圍 也能廣 16 0 時的吸 因為在 共振層 當該剛 周波數 低周波 (無第 第2吸 波數V ,只有 現高吸 ,從3 出很高 (64 泛地產 0 Η z 音率還 實施形 2 0 3 性越焉 方面的 範圍( 2吸音層) 音層)的第 S吸音率的 在中周波數 音率。另一 1 5 Η ζ 〜 的吸音率。 0 〜1 2 5 生吸音效果 周波數間, 低,可明顯 態2中,透 與高密度吸 ’共振周波 共振周波數 1 2 5 〜5
第34頁 200418660 為吸音層2 因為非通氣 M a s s 與 緣故。 2 0 4,而 由不同密度 的質量,比 沒有第2吸 共振層2 0 波數的變化 6都會產生 無第2吸音 的質量,高 通氣性共振 0 Η z的共 當於2 0〜 0 g / m 2 通氣性共振 1 5 Η z 的 ’共振周波 波數吸音效 示的實施形 2 0 2的密 音材料共振 且其結構 的2層所 較其周波 音層3 0 3的質量 情形。但 。因此圖 層3 0 6 周波數方 層3的質 振周波數 10 0// 時,會產 層3的質 共振周波 數就會移 果。 態2的儀 度不同, 層2 0 3 五、發明說明(27) 〇〇 II z)去。這是因 使剛性差未發生影響, 層2 0 2的質量總和的 生彈篑Ma s s震動的 圖1 3為有接著層 )所視為吸音層2 0 2 非通氣性共振層2 0 3 的圖◦圖1 3的數據為 圖13為改變非通氣性 所產生之吸音率巔峰周 是否有第2吸音層30 第2吸音層306時、 非通氣性共振層3 0 3 數也會產生變化。當非 m2時,會產生125 度為2〜3mm,膜相 共振層3的質量為30 z的共振周波數,當非 g/m2時,會產生3 性共振層3的質量越重 也就無法達到所要的周 在圖10 (a)所 2 0 1 ,也就是吸音層 0 4相黏接的超輕量隔 02的不同密度差,而 性共振層2 0 3與吸音 吸音層2 0 2的彈簧產 如圖1 〇 ( a 構成時,改變 數V S吸音率 6時的數據, 時,高周波侧 是該現象不管 1 3適用於有 的情形。因為 面的共振周波 量為6 0 g / ,發泡體的厚 。當非通氣性 生 1 0 0 0 Η 量為2 0 0 0 數。當非通氣 往低周波數, 表板靜音裝置 透過接著層2 中,1個是吸
第35頁 200418660 五、發明說明(28) 音層2 0 2的空氣彈簧與非通氣性共振層2 0 3與吸音層 2 0 2的總和質量(也稱為M a s s )所產生的震動,以 及吸音層2 0 2的空氣彈簧與非通氣性共振層2 0 3的剛 性所產生的彈力與非通氣性共振層2 0 3的M a s s會發 生震動。該吸音層2 0 2的空氣彈簧與非通氣性共振層2 0 3加吸音層2 0 2的總和M a s s所產生的震動在圖1 5 (參照無第2吸音層3 0 6的折線)會在低周波數領域 (1 21 5〜5 0 〇Hz)發生吸音率的巔峰。而且吸音層 2 0 2的空氣彈簧與非通氣性共振層2 0 3的剛性所產生 的彈簧與非通氣性共振層2 0 3的M a s s所產生的震動 ,在圖1 5 (參照無第2吸音層3 0 6的折線)中會在高 周波數領域(1 6 0 0〜6 4 0 〇Hz )發生吸音率的巔 峰。在高周波數發生的吸音率巔峰會受到突發狀況影響。 這是因為非通氣性共振層2 0 3與高密度吸音層2 0 2 a 的接著層2 0 4對非通氣性共振層2 0 3的剛性影響之故 〇 · (實施例2 ) 實施例2與實施例1的吸音層密度不同,其他條件則 相同。高密度吸音層202a的密度為0·100g/c m3 ,厚度為10mm,每單位面積重量為l〇〇〇g/ cm2 ,初期壓縮反彈力為2 0 0 N,熱可塑性縮尼(f e 1 t )(以P E T作為混合劑,以化纖反毛與P E纖維 製成的縮尼);低密度吸音層2 0 2 b的密度為〇 · 〇 4 g/cm3 ,厚度為1 〇mm,每單位面積重量為400
第36頁 200418660 五、發明說明(29)
g / c m 2 ,初期壓縮反彈力為5 0 N,材質是纖維棉縮 尼。接著層2 0 4的接著力為5N/2 5mm。高密度吸 音層2 0 2 a與低密度吸音層2 0 2 b也可以採用P ET 系毛呢做針缝層疊而成。 圖1 0 ( b )所示之實施形態3中的儀表板靜音裝置
3 0 1在結構上與實施形態2的儀表板靜音裝置2 0 1相 同,實施形態2的非通氣性共振層2 0 3在車廂内侧的面 上還附加有車廂内接著層3 0 5與第2吸音層3 0 6 。非 通氣性共振層3 0 3透過車廂内側接著層3 0 5 (厚度可 隨意,例如2 0 // m〜1 〇 〇 // m皆可)與質輕的第2吸音 層306接著。該第2吸音層306的密度為0 · 0 1〜 0 * 1 g X c m 3 ,厚度為1〜1 〇mm,最好是密度在 0 · 02〜0 · 0 4g / cm3 ,厚度在4〜6mm之間 〇
實施形態3中附加於儀表板靜音裝置3 0 1的第2吸 音層3 0 6是針對改善車厢内侧的高周波吸音效果而設。 從圖1 4到圖1 6顯示的是附加了第2吸音層3 0 6對共 振層3 0 3穿透損失的影響。圖1 4所示是附加第2吸音 層3 0 6後穿透損失的影響。圖1 5與圖1 6為附加了第 2吸音層3 0 6後對吸音率的影響。圖1 4中的穿透損失 情形,(1 ) ( 2 )比(3 )還改善,(1 )則比(2 ) 還好一點。此外,圖1 5的吸音率在沒有第2吸音層3 0 6時,共振層3 0 3本身由於受限較少會產生共振,發生 高周波領域(1 6 0 0〜6 4 0 0 Η z )的共振,顯示出
第37頁 200418660 五、發明說明(30) 很高的吸音率。同時在低周波領域(1 2 5〜5 0 0 Η Z )也會發生共振。當共振層3 0 3是以無吸音效果的材料 固定時,吸音率會朝箭頭所示方向,在高周波領域(1 6 0 0〜6 4 0 0 II ζ )下滑。相對地,當在共振層加上第
2吸音層3 0 6時,如圖1 6所示,在表皮部份的共振層 3 0 3會受到第2吸音層3 0 6影響、高周波領域的吸音 巔峰會降低,但是加上第2吸音層3 0 6本身的吸因效果 ,因此比起共振層3 0 3受無吸音效果之材料固定時,在 中周波數(6 4 ◦〜1 2 5 0 Η ζ )〜高周波數(1 6 0 0〜6 4 0 0 Η ζ )的吸音率會提高。 在圖1 0 ( b )所示之實施形態3中的儀表板靜音裝 置3 0 1中,具有車廂内侧接著層3 0 5與第2吸音層3 0 6的超輕量隔音材料上,會產生第1吸音層3 0 2的空 氣彈簧、第2吸音層3 0 6與非通氣性共振層3 0 3與第 1吸音層302的總和Ma s s發生震動。該震動在圖1 6 (有第2吸音層306的折線)中在低周波數領域(1 2 5〜5 0 〇Hz )會發生吸音率巔峰。而且吸音層3 0
2與空氣彈簧以及第2吸音層3 0 6與非通氣性共振層3 03的Mass也會產生震動。該震動在圖16 (第2吸 音層3 0 6固定共振層3 0 3的折線)會發生高周波領域 (1600〜6400 Hz)的吸音率巔峰。在此模式中 相同也受突發狀況影響。 不同密度的吸音層3 0 2的影響在高密度吸音層3 0 2 a中會對突發狀況產生影響,波及到高周波數侧的吸音
第38頁 200418660 五、發明說明(31) 率巔峰。 (實施例3 ) 實施例3與 ,以 1 0 0 m m 2吸音層的密度 每單位面積重量 5 0 N,材質為 化纖反毛及P E 實施形態4 。在此實施形態 此採用的是相同 同密度的多層結 零件編號以4 0 1 7中,配置依 4 0 5 、非通氣 音層4 0 2、車 定在車身的儀表 内。在該儀表板 ,非通氣性共振 0 2會成為彈簧 也就是說,單純 在中周波領域( 接著層4 0 4存 域(6 4 ◦〜1 實施例2相同第 / d 〇 t的間距 為 0 · 0 4 g / 為 2 0 0 g / c 熱可塑性縮尼( 纖維製成縮尼) 的儀表板靜音裝 4中,實施形態 密度的單層第1 構),其他則與 0號起編,其他 序為車廂内、第 性共振層4 0 3 廂外(引擎室等 板1 0上,第2 靜音裝置4 0 1 層4 0 3會產生 ,發生彈簧M a 的非通氣性共振 6 4 0 〜1 2 5 在時,除了會發 2 5 0 Η z )非 附加了第2吸音層3 0 6 與共振層303接合。第 cm3,厚度為5mm , m 2 ,初期壓縮反彈力為 以P E T作為混合劑,以 置4 0 3的第 吸音層 實施形 要素沿 2吸音 、接著 ),第 吸音層 上,當 Mas s s類 層4 0 〇Η z 生先前 通氣性 1參照 1吸音 4 0 2 態3的 用前面 層4 0 層4 0 1吸音 4 0 6 無接著 s 第 的單 3的膜 )。相 說明的 共振層 圖1 7說明 層3 0 2在 (也是用相 條件相同, 說明。在圖 6、接著層 4、第1吸 層4 0 2固 則面對車廂 層4 0 4時 1吸音層4 震動模式。 共振會發生 對地,如有 中周波數領 4 0 3的膜
第39頁 200418660 五、發明說明(32) 共振外,在低周波數領域(1 2 5〜5 〇 〇 Η z )也會發 生共振。由此可知會發生前述、非通氣性共振層4 〇 3與 第1吸音層402的Ma s s與第1吸音層4 02的彈簧 的彈黃M a s s類的狀況。 圖1 8所不為接者層4: 0 4;對每透損失的效果。從圖 1 8中可看出,有接著層4 〇 4時會比沒有時,其穿透損 失會提升到低周波數領域(1 2 5〜5 〇 〇 Η z )。圖1 9為接著層4 0 4對吸音率的效果。從圖1 9可看出,當 沒有接著層4 〇 4時,只有在中周波數領域(6 4 0〜1 2 5 0 Η ζ )會出現顯著的南吸音率,但是當有接著層4 0 4時,從低周波數領域(1 2 5〜5 0 0 Η ζ )到高周 波數領域(1 6 0 0〜6 4 0 0 Η ζ )廣泛的周波數範圍 都可援得很高的吸音率。因此不僅是中周波數領域(6 4 〇〜1 2 5 0 Η ζ )特定周波數的噪音,也能廣泛產生吸 音效果◦這個原理是因為共振周波數在沒有接著層4 ◦ 4 時,由於非通氣性共振層只會在中周波數領.域(6 4 0〜 1 2 5 0 Η ζ )發生共振,但是當有接著層4 〇 4時,此 中周波數領域(6 4 0〜1 2 5 0 Η ζ )的共振也會出現 在低周波數領域(1 2 5〜5 0 0 Η ζ )。 (實施例4 ) 實施例4中,在實施例3中的第1吸音層為單層,第 1吸曰層4〇2的密度為〇 · 〇4g / cm3 ,厚度為5 mm,每單位面積重量為2〇〇g/cm2 ,初期壓縮反 彈力為5 〇 N,材質為熱可塑性縮尼(以p e T作為混合
第40頁 200418660 五、發明說明(33) 劑,以化纖反毛及P E纖維製成縮尼)。 圖2 0所示之實施形態5中的地板靜音裝置5 0 1係 固定於區隔車廂外與車廂内的鐵製車底板5 1 0上,沿著 車廂内側安裝。地板靜音裝置5 0 1為了提高燃料效率與 安裝的作業性能,因此將製品重量減輕到超輕量化,而且 即使超輕量化也具備充分的吸音特性。其配置依序為車廂 内、表皮/墊片層507 、多層結構的第2吸音層506 、非通氣性共振層5 0 3 、接著層5 0 4、吸音層5 0 2 、車身的車底面板510、車廂外。吸音層502配置在 車底面板5 1 0上,非通氣性共振層5 0 3設置在車廂内 側。吸音層5 0 2與車底面板5 1 0相接合。 實施形態5的地板靜音裝置5 0 1與實施形態4的儀 表板靜音裝置4 0 1的物理範圍有部份相同,因此沿用前 項說明。在物理範圍變更的重點上,其吸音層5 0 2的厚 度為5mm〜1 〇 〇mm,共振層5 0 3的每單位面積重 量為6 0 0 g /m 2以下,最好在3 0 0 g /m 2以下。 共振層503如果是膜的話,厚度為10〜600//,最 好為20〜300//。第2吸音層506的密度為0 · 0 1〜0 · 2 ,最好為0 · 05〜〇· 15g/m3〇 表皮/塾片層5 0 7係由表皮材料與塾片材料、例如 聚乙烯或是EVA、SBR所構成。第2吸音層506為 單層或多層結構。例如圖2 0中第2吸音層5 0 6係由上 層5 0 6 a與下層5 0 6 b的多層結構構成。 在上層5 0 6 a上面與表皮/塾片層5 0 7透過接著
200418660 五、發明說明(34) 層5 0 8接合,上層5 0 6 a的下面則與下層5 06 b接 著或以放置狀態相連接。下層5 0 6 b是壓縮縮尼而成的 硬布片(hard sheet),下層506b下面與 非通氣性共振層5 0 3相接合。上層5 0 6 a利用材料吸 音效果的關係可以提高高周波的吸音力,與下層5 0 6 b 一起的剛體共振會提升中周波吸音力,與下層5 0 6 b的 彈性共振會提升高周波的吸音力。下層5 0 6 b與吸音層 5 0 2能因為下層5 0 6 b的剛體共振提升中周波吸音力
,因為下層5 0 6 b的彈性共振提高高周波吸音力。下層 5 0 6 b與非通氣性共振層5 0 3 —起能利用下層5 0 6 b的M a s s提升隔音效果。 (實施例5 — 1 ) 實施例5 — 1如圖2 0所示,表皮/墊片層5 0 7的 每單位面積重量為350g/m2 ,上層506 a的縮尼 厚度為5〜1 5mm,下層5 0 6 b的硬布片厚度為2〜 5 m m,膜層5 0 3為3 0 0 // ,接著層5 0 4的材質為 鏈烯羥(〇1 e f i n e )類接著劑,縮尼層5 0 2為熱
可塑聚乙烯、壓克力、棉纖維等的混紡縮尼,厚度為1 0 m m,蓬鬆材5 0 9為P P或P E類的顆粒發泡品,或是 R S P P的壓縮成形品,厚度為5〜5 0 m m,係為模鑄 品。腹膜的硬布片層每單位面積重量為3 5 0 g/m2 。 圖21(a)所示為比較圖1的車底面板510a的 構造。車底面板5 1 0 a從上而下依序為表皮/墊片層5 0 7 d 、硬布片層5〇6 e 、縮尼層5 0 3 ί 、蓬鬆材5
第42頁 200418660 五、發明說明(35) '— ------ 〇9a所構成。表皮/墊片層5"d與硬布片層5 e與^縮尼層5 G 3 f通常是事先接著—體化的製品 4候車輛組裝會將5 〇 9 a層單獨化。在此結構: d雖然具有車外噪音的隔音效果,但二 具備車廂内的效果。 个 ”士罢^ 2 1 ( b )我是為使用比較例2圖2 8的地板靜音 ;'5〇lb的構造。地板靜音裝置5…的結::: 序為吸音表皮/PE墊片層507g、硬布片層5 ):以尼層5 0 3 1、蓬鬆材5〇”。圖21 (: m:形態5的地板靜音裝置501,&具體實例 '二;i結構下能夠控制硬布片的通氣量,能確保車庙 ,並卻確保車厢外的°桑音隔離效果。但,由於
1、,的、:槿V所以隔音效果會比較小。地板靜音裝置5 〇 1的結構由上往下依序為, 1 D U 片層5 0 6,、膜層(非通氡;,〇 7’二硬布 〇4,、縮尼層5〇2,、:又运 3 、接著層5 6’與臈層(非通氣共振層)I:,0 9半:硬布片層50 此結構能確保車厢音 ‘、乎知用全面接著。 效果’而且由於能進一步;::=編卜的噪音隔離 能確保良好的吸音率以及藉=;::、與剛體共振,因此 效果。 由非通氣性膜達到更好的隔音 如圖2 2 ( a )所示’ ^ 2還高。尤其相對於比穿透損失比比較 )所示,具體例的吸音率比比較例丄、以圖22 (b <杈尚。尤其是 200418660 五、發明說明(36) 對照於比較例 所帶來。 實施形態 5 0 6 a採用 ,最好為2 0 f i n e )類 構。上層5 0 有無開?L膜的 是有膜、無膜 為穿透損失, 數值如 (實施 積重量 度2 0 ,厚度 ),接 ),縮 尼)厚 )的厚 位面積 圖 構造與 吸音層
1更為提高。這都是因為膜層5 0 3的效果 5如加以變更,例如如圖2 0中縮尼的上層 開有小孔的非通氣膜(厚度3 0〜4 0 0 // 0 a ,材質為P E、P P等鏈烯羥(〇1 e 樹脂類),硬布片下層5 0 6 b採用縮尼結 6 a與下層5 0 6 b都採用針缝方式接合。 效果差異如圖23 (a) (b)所示。不管 都能提高穿透損失與吸音率。圖2 3 ( a ) 0 · 8 m m的鐵板的穿透損失在〇 d B時的 圖所示 例 5 - 2 ) 施例5 — 2係採用表皮/墊片層5 0 7 ,每單位面 為350g/m2 ,上層506a為非通氣膜,厚 0 β ,硬布片層5 0 6 (熱可塑性縮尼壓縮成形品 5mm),膜層503 (PE類膜,厚度300# 著層5 0 4 (鏈稀經(〇1 e f i n e )類接著劑 尼層5 0 2 (主要是以聚酯纖維製成的熱可塑性縮 度1 0 m m,蓬鬆材5 0 9 ( P P顆粒發泡模鑄品 度為5〜4 〇mm。附膜的硬布片層5 0 6的每單 重量為350g/m2 。 2 4所示為實施形態6的地板靜音裝置6 0 1 。其 實施形態5的地板靜音裝置5 0 1大致相同,只有 6 0 2係由高密度吸音層6 0 2 a 、低密度吸音層
第44頁 200418660 五、發明說明(37) 6 0 2 b構成這一點不同而已。由於其物理性質與實施形 態3的儀表板靜音裝置3 0 1有部份相同,因此沿用前項 說明。物理性質比較不同的是,高密度吸音層6 0 2 a的 厚度為2mm〜7 〇mm,低度吸音層6 0 2 b的厚度在 2〜7 〇mm範圍,高密度吸音層6 0 2 a的初期壓縮反 彈例為30〜600N,最好為50〜300N,低密度 吸音層6 0 2 b的初期壓縮反彈力為5〜3 0 0N,最好 為 10 〜100N。 (實施例6 ) 實施例6在實施例5 — 1的吸音層中的結構是由高密 度吸音層與低密度吸音層所構成。高密度吸音層6 0 2 a 的密度為0 · 100g/cm3 ,厚度為100mm,每 單位面積重量為1 〇 〇 〇 g/cm2 ,初期壓縮反彈力3 0 0 N,採用熱可塑性縮尼(以P E T作為混合劑,以化 纖反毛及P E纖維製成縮尼)材質;低密度吸音層6 0 2 b的密度為0 · 〇4g/cm3 ,厚度為1 00mm,每 單位面積重量為4 0 0 g / c m 2 ,初期壓縮反彈力1 〇 0 N,材質為棉纖維縮尼。接著層6 0 4的接著力為5 N /2 5mm。高密度吸音層6 02 a與低密度吸音層6 0 2 b也可採用P E T類縮尼以針缝方式層疊而成。 關於通氣度方面,採用J I S L 1 〇 1 8 8 · 3 • 3 · 1篇的「F r a g i 1型試驗機」以及與此結果關 係極南的通氣性試驗機進行測定。 穿透損失的測定是根據J I S A 1 4 0 9的規定
第45頁 200418660 五、發明說明(38) ’試驗體不是1 0 m 2 ’而是1 m 2 。圖2 5為測定室的 平面圖,配置有制2 0與麥克風3 1〜3 6 ,儀表板靜 音裝置1等的試驗體配置在各房間的牆壁上。 吸音率的測定係根據J I S A 1 4 1 6 (殘響室 吸音)進行,試驗體不是1 Om2,而是lm2。圖26為 測定室的平面圖,配置有制σ八4 0與麥克風5 1〜5 3 , 測定室的地板上配置有儀表板靜音裝置1等的試驗體。
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上述的實施形態,只要在本發明的 技術範圍内,可採取各種的實施形態。在不超乎本發明之 技術想法範圍内,也可加以改變,這些改變、均等物均涵 蓋在本發明之技術範圍内。
第46頁 200418660 圖式簡單說明 【圖式部分】 第1圖為初期壓縮反彈力的測定方法說明圖。 第2圖為初期壓縮反彈力測定結果一覽圖表。 第3圖為本發明實施形態1之基本結構說明圖。 第4圖為適用本發明之隔音材料之儀表板靜音裝置1所適 用的儀表板截面圖。 第5圖(a ) ( b )分別為本發明實施形態的儀表板靜音
裝置與圖2 7之結構、圖2 8之結構的周波數V S穿透損 失以及周波率V S吸音率的關係圖。 第6圖(a ) ( b )分別為本發明實施形態的儀表板靜音 裝置1的周波率V S吸音率的關係圖。 第7圖(a ) ( b )分別為本發明實施形態的儀表板靜音 裝置為比較接著層充足與不充足時,周波數V S穿透損失 以及周波率V S吸音率的關係圖。 第8圖為儀表板靜音裝置在1/3倍率頻帶(〇 c t a v e b a n d )的周波數V S穿透損失的特性圖表。 第9圖為儀表板靜音裝置在1/3倍率頻帶(〇 c t a v e b a n d )的周波數V S吸音率的特性圖表。
第1 0圖的(a )為本發明實施形態2 (吸音層由不同密 度的2層所構成)的基本構造說明圖,(b )在本發明實 施形態3 (非通氣性共振層上設有第2吸音層)的基本構 造說明圖。 第1 1圖是為了比較沒有第2吸音層6時吸音層2以不同 密度2層所構成,以及沒有2層時的周波數V S穿透損失
第47頁 200418660 圖式簡單說明 的圖。 了比較沒有第2吸音層6時吸音層2以不同 二度2層所構成,m沒有2層時的周波率以吸音率的
的周波率V 第1 3圖為有接著層,而且吸音層密度不同時 S吸音率的圖。
無附加第2吸音層與接合狀態下周波數VS 第1 5圖為 波率V S吸 第1 6圖為 波率V S吸 第1 7圖為 造說明圖。 無第2吸音 音率的圖。 有第2吸音 音率的圖。 本發明實施 層,固定的 層,固定的 形態4 (吸 是無吸音性 是無吸音性 音層單層時 材料時的周 材料時的周 )的基本構 第1 8圖為實施形態4的周波數v S穿透損失圖。 第1 9突圍實施形態4的周波率v s吸音率圖。 第2 〇圖為本發明實施形態5的基本構造說明圖。 第2 1圖的(a )為比較例1的基本構造說明圖,(b ) 為比較例2的基本構造說明圖’ (c )為實施形態5的具 體例基本構造說明圖。 第22圖的(a)為圖2 1 (a)〜(c)之各構造的周 波數V S穿透損失、(b )為圖2 1 ( a )〜(c )之各 構造的周波率V S吸音率的圖。 態6與無膜層的結構時肩波數 200418660 圖式簡早說明 VS穿透損失、(b)為其周波率VS吸音率的圖。 第2 4圖為實施形態6的基本構造說明圖。 第2 5圖為穿透損失測定裝置的平面圖。 第2 6圖為吸音率測定裝置的平面圖。 第2 7圖為傳統的隔音結構說明圖。 第2 8圖為專利文獻1的隔音結構說明圖。 弟2 9圖的(a ) ( b )分別為專利文獻1的隔音結構的 吸音材料周波數與穿透4貝失的關係圖’以及傳統隔音結構 之吸音材料的周波數與吸音率的關係圖。 第3 0圖為車廂内噪音水準圖。 第3 1圖為專利文獻2的周波數與吸音率的關係圖。 【元件符號說明】 儀表板靜音裝置1 吸音層2、202、302、502、602 非通氣性共振層3、203、303、403、503 接著層4、204、202c、305、405、 404、50 4、504’ 儀表板 10、20 1、301、401 高密度吸音層202a 、302a 、6〇2a 低密度吸音層202b、602b 第2吸音層3 0 6 、5 0 6 第1吸音層402 第2吸音層4〇6 地板靜音裝置501、501’ 、501b、601 表皮/墊片層507 、507’ 、507d
第49頁 200418660
第50頁

Claims (1)

  1. 200418660 六、申請專利範圍 1 · 一種超輕量的隔音材料,係包含: 厚度為1〜100mm,密度〇 · 〇1〜〇 · 2g/ cm3最好是〇 ·〇3〜0 · 08g/cm3的質輕吸音層 以及, 透過接著劑與該吸音層接合,每單位面積重量在6 0 0 g /m 2以下,最好在3 0 0 g /m 2以下的非通氣性 共振層所構成;
    對於前述的吸音層與前述非通氣性共振層,前述接著 層的接著強度在剝離幅度2 5 m m、1 8 0度的剝離下為 1 〜2 ON/2 5mm,設定在 3 〜1 ON/2 5mm 為 最佳; 對於前述接著層對前述吸音層與前述非通氣性共振層 的所有界面,以50〜100%,而位於80%〜100 %為最佳的面積接著; 因此,前述吸音層配置在車體面板侧,前述非通氣性 共振層設置於車廂内侧,為其特徵者。
    2 ·如申請專利第1項所述之超輕量的隔音材料,其中, 前述吸音層係以由高密度吸音層與低密度吸音層的多層體 所構成。 3 ·如申請專利第2項所述之超輕量的隔音材料,其中, 前述高密度吸音層的密度為0·05〜0·20g/cm 3 ,厚度為2〜7〇mm,前述低密度吸音層的密度為〇 • 01 〜0 · 10g/cm3,厚度為 2 〜70mm。 4 ·如申請專利第2或3項所述之超輕量的隔音材料對於
    第51頁 200418660 六、申請專利範圍
    前述的吸音層與前述非通氣性共振層,前述接著層的接著 強度在剝離幅度2 5 m m、1 8 0度的剝離下為1〜2 0 N/2 5mm,設定在3〜1 ON/2 5mm為最佳;其 中,前述高密度吸音層的初期壓縮反彈力為3 0〜6 0〇 N,而位於5 0〜3 0 0N為最佳,前述低密度吸音層的 初期壓縮反彈力為5〜300N,而位於1 〇〜100N 為最佳,前述高密度吸音層的初期壓縮反彈力至少為前述 低密度吸音層的1·2〜40倍,而1·5〜5倍為最佳 ,前述吸音層的厚度中,高密度吸音層所佔厚度為2 0〜 80%,而位於40%〜60%為最佳者。 5 ·如申請專利第1項所述之超輕量的隔音材料,其中, 前述吸音層為單層,密度0 · 02〜0 · 20g/cm3 ,厚度2〜7〇mm。 6 ·如申請專利第5項所述之超輕量的隔音材料,其中, 前述吸音層的初期壓縮反彈力為2〜2 0 0N,而2 0〜 1 0 0 N為最佳者'
    7 ·如申請專利第1或2或3或4或5或6項任一項所述 之超輕量的隔音材料,其中,前述非通氣性共振層在車廂 内側面上與第2吸音層接合,前述第2吸音層的密度為0 • 01〜0 · 2g/cm3 ,厚度為1〜20mm,而密 度在0·05〜0·15g/cm,厚度為4〜l〇mm 為最佳者。 8 ·如申請專利第7項所述之超輕量的隔音材料,其中, 前述第2吸音層為單層或多層。
    第52頁 200418660 六、申請專利範圍 9 ·如申請專利第7或8項任一項所述之超輕量的隔音材 料,其中,前述第2吸音層為多層,其下層與共振層黏合 ,或是上層與下層以機械性穿孔力重疊而成。 10·如申請專利第1或2或3或4或5或6或7或8或 9項任一項所述之超輕量的隔音材料,其中,前述非通氣 性共振層的構造為發泡體或膜體,如為前述的發泡體,厚 度為1〜7mm,以2〜3mm為最佳,如為前述的膜體 ,厚度為10〜6 0 0 //m,以2 0〜3 0 0//m為最佳者 參
    第53頁
TW93108214A 2003-03-26 2004-03-25 Ultra-light sound insulator TWI265113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084707A JP3498085B1 (ja) 2003-03-26 2003-03-26 超軽量な防音材
JP2003368563 2003-10-29
JP2004009569 2004-01-1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418660A true TW200418660A (en) 2004-10-01
TWI265113B TWI265113B (en) 2006-11-01

Family

ID=331019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3108214A TWI265113B (en) 2003-03-26 2004-03-25 Ultra-light sound insulator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3) US8158246B2 (zh)
EP (1) EP1612768B1 (zh)
CN (1) CN101826322B (zh)
AR (1) AR049760A1 (zh)
TW (1) TWI265113B (zh)
WO (1) WO200408635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837009B2 (en) 2005-04-01 2010-11-23 Buckeye Technologies Inc. Nonwoven material for acoustic insulation, and process for manufacture
MX2007011999A (es) 2005-04-01 2008-03-14 Buckeye Technologies Inc Material no tejido para aislamiento acustico y proceso de fabricacion.
EP1710126B1 (en) * 2005-04-04 2009-04-01 Rieter Technologies AG Sealed thin multi-layer sound absorber
US20060289231A1 (en) * 2005-06-28 2006-12-28 Priebe Joseph A Acoustic absorber/barrier composite
JP4635847B2 (ja) * 2005-11-30 2011-02-23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防音材
BRPI0706927A2 (pt) 2006-01-18 2011-04-19 Buckeye Technologies Material pegajoso, processo para a produção de um material pegajoso, processo para imobilizar e conter pestes, elemento de filtro, processo para a filtração de uma corrente fluidizada de materiais e método para conter alérgenos adjacentes a um artigo portanto alérgenos
DE202006001654U1 (de) * 2006-02-02 2006-03-30 Rieter Technologies Ag Schallabsorbierendes Isolationsteil mit Verfestigungsprägungen
WO2008005936A2 (en) 2006-06-30 2008-01-10 Buckeye Technologies Inc. Fire retardant nonwoven material and process for manufacture
KR200440716Y1 (ko) * 2006-10-24 2008-06-27 이계정 고밀도 폴리에스테르 복합흡음재 및 이의 제조 장치
JP5179786B2 (ja) * 2007-06-19 2013-04-10 株式会社林技術研究所 フェンダライナ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A2693838A1 (en) * 2007-07-27 2009-02-05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mpany Composite headliner with improved acoustic performance
KR100793074B1 (ko) * 2007-09-06 2008-01-10 김부열 공기 정화 및 살균 기능을 갖는 건축물용 층간 소음 저감패널
US7712579B2 (en) * 2007-09-06 2010-05-11 Toyota Boshoku Kabushiki Kaisha Floor silencer
FR2929746B1 (fr) * 2008-04-07 2010-09-03 Hutchinson Panneau d'isolation acoustique
US20090250292A1 (en) * 2008-04-08 2009-10-08 Howa Textile Industry Co., Ltd. Automotive sound-absorbing material
DE102008037143A1 (de) 2008-08-08 2010-02-11 Airbus Deutschland Gmbh Isolationsaufbau zum thermischen und akustischen Isolieren eines Luftfahrzeugs
FR2942853B1 (fr) 2009-03-05 2015-07-17 Cera Ecran de protection acoustique destine a etre pose contre la paroi superieure d'un moteur de vehicule automobile
US8151933B2 (en) * 2009-05-13 2012-04-10 Cvg Management Corporation Thermally and acoustically insulative vehicle flooring
US20100304111A1 (en) * 2009-06-01 2010-12-02 Anthony Curtis Vulpitta Sound reducing and fire resistant surface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GB0917123D0 (en) * 2009-09-30 2009-11-11 Rolls Royce Plc A method of securing a liner panel to a casing
WO2011045950A1 (ja) * 2009-10-13 2011-04-21 名古屋油化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内装材
US8261876B2 (en) * 2010-03-09 2012-09-11 Autoneum Management Ag Automotive trim part for sound insulation and absorption
DE102010035431A1 (de) * 2010-08-26 2012-03-01 Entwicklungsgesellschaft für Akustik (EfA) mit beschränkter Haftung Breitbandiger Schallabsorber
EP2684187B1 (en) * 2011-03-09 2015-05-13 Autoneum Management AG Automotive noise attenuating trim part
WO2012126141A1 (zh) * 2011-03-22 2012-09-27 三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吸隔音复合材料结构
ITMI20120148A1 (it) * 2012-02-03 2013-08-04 Eleda S R L Pannello fonoassorbente e relativo metodo di realizzazione
CN102820029B (zh) * 2012-08-24 2014-06-18 广州市泰力高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消音结构
CN103903608B (zh) * 2012-12-27 2018-12-25 浙江艾迪雅汽车部件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隔音材料及其制作方法
JP5580907B2 (ja) * 2013-01-24 2014-08-27 大和ハウス工業株式会社 防音室
US9139142B2 (en) * 2013-03-15 2015-09-22 Cadillac Products Automotive Company Three-layer acoustic insulator
DE102014210910A1 (de) * 2014-06-06 2015-12-17 Faist Chemtec Gmbh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Entdröhnung eines Bauteils
JP6541948B2 (ja) * 2014-09-03 2019-07-10 株式会社Howa 車両用防音体及び車両用サイレンサー
FR3033733B1 (fr) * 2015-03-19 2017-04-28 Cera Aps Element thermoforme de protection acoustique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US9715871B2 (en) * 2015-07-10 2017-07-25 Hyundai Motor Company Multilayer dash isolation pad having superior formability and sound absorption performance
US10029628B2 (en) * 2015-12-09 2018-07-24 Hyundai Motor Company Insulation fiber composite with excellent formability and surface property,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the same
FR3049894B1 (fr) * 2016-04-12 2018-05-18 Treves Products, Services & Innovation Procede de realisation d’un panneau insonorisant de garnissage interieur de vehicule automobile
EP3324403B1 (en) 2016-11-17 2019-06-12 Autoneum Management AG Automotive noise attenuating trim part with acoustically decoupling foam
WO2018187000A1 (en) 2017-04-03 2018-10-11 Cascade Engineering, Inc. Acoustic fiber silencer
FR3069823B1 (fr) * 2017-08-02 2020-07-17 Adhex Technologies Panneau d'etancheite et d'insonorisation pour vehicule
US11929054B2 (en) 2018-08-02 2024-03-12 Maxell, Ltd. Soundproof material
WO2021000116A1 (zh) * 2019-06-29 2021-01-07 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扬声器箱
JP2022016099A (ja) * 2020-07-10 2022-01-21 スリーエム イノベイティブ プロパティズ カンパニー 吸音材、及び吸音材の製造方法
CN113799450B (zh) * 2021-09-17 2023-10-24 无锡希格声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声学超材料降噪阻尼板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31664A (en) * 1977-09-28 1978-12-26 Allen Industries, Inc. Method of making a multiple-density fibrous acoustical panel
CA1241586A (en) 1983-10-13 1988-09-06 Nobuo Fukushima Vibration-damping material with excellent workability
US4557970A (en) * 1983-11-21 1985-12-10 Monsanto Company Laminate structure with improved acoustical absorption
CH671546A5 (zh) 1986-09-26 1989-09-15 Matec Holding
JP3001151B2 (ja) 1995-02-06 2000-01-24 有限会社 昌和 防水シートを用いた防音パネルの防水工法、及び、防水シートと防音パネル間の接着剤
JP3215054B2 (ja) 1996-09-30 2001-10-02 川崎製鉄株式会社 成形吸音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WO1998018656A1 (de) 1996-10-29 1998-05-07 Rieter Automotive (International) Ag Ultraleichter multifunktionaler, schallisolierender bausatz
JP3632876B2 (ja) 1997-01-27 2005-03-23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遮音構造体
JP2001047545A (ja) 1999-08-04 2001-02-20 Nissan Motor Co Ltd 防音材
US6296075B1 (en) * 2000-06-02 2001-10-02 Lear Corporation Lightweight acoustical system
JP3718112B2 (ja) 2000-06-05 2005-11-16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防音材
JP2001347899A (ja) 2000-06-05 2001-12-18 Toyoda Spinning & Weaving Co Ltd 防音材
JP4489259B2 (ja) 2000-07-21 2010-06-23 中本パックス株式会社 車両用内装材
JP4257818B2 (ja) 2000-12-14 2009-04-22 河西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防音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215146B2 (ja) 2001-09-10 2009-01-28 河西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インシュレータ
JP2003216158A (ja) 2002-01-18 2003-07-30 Kasai Kogyo Co Ltd 車両用防音材
JP3701010B2 (ja) 2001-01-23 2005-09-28 河西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インシュレータダッシュ
JP2002283482A (ja) 2001-03-27 2002-10-03 Kanegafuchi Chem Ind Co Ltd 自動車内装材
JP2002347194A (ja) 2001-05-28 2002-12-04 Toray Ind Inc 積層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R049760A1 (es) 2006-09-06
TWI265113B (en) 2006-11-01
EP1612768A1 (en) 2006-01-04
US20120255809A1 (en) 2012-10-11
US8637145B2 (en) 2014-01-28
EP1612768A4 (en) 2009-10-28
CN101826322B (zh) 2011-12-28
AU2004224663A1 (en) 2004-10-07
WO2004086354A1 (ja) 2004-10-07
US20140124290A1 (en) 2014-05-08
CN101826322A (zh) 2010-09-08
US20060201741A1 (en) 2006-09-14
US8158246B2 (en) 2012-04-17
EP1612768B1 (en) 2012-10-10
US9087505B2 (en) 2015-07-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0418660A (en) Ultra-light sound insulator
JP4691388B2 (ja) 超軽量な防音材
JP5715163B2 (ja) 防音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防音成形体及び防音方法
KR100842408B1 (ko) 초경량 트림 복합재료
JP3930506B2 (ja) 超軽量な防音材
ZA200507678B (en) Ultra-light sound insulator
ES2542886T3 (es) Pieza de moldura de interior de automóvil para el aislamiento y la absorción del sonido
JP6283044B2 (ja) 防音カバー
KR20140002734A (ko) 자동차 소음 감쇠 트림 부품
JP2007515339A (ja) 特に自動車用の多層音波吸収軽量部材
JPH0349749B2 (zh)
JP3741413B2 (ja) 吸音構造体
JP3930484B2 (ja) 超軽量な防音材
JP2006098966A (ja) 防音カバー
JP2010132024A (ja) 車両用防音材
WO2019004153A1 (ja) 防音用被覆材およびエンジンユニット
JP2006208859A (ja) 防音材
JP2005121994A (ja) 超軽量な防音材
CN105383132A (zh) 高吸声的汽车后备箱盖用无纺布内衬件及其制备方法
CN203267395U (zh) 磁感性吸音产品
WO2015109761A1 (zh) 中低频轻薄型隔声吸声板及其复合壁板
JP2018066939A (ja) 自動車の動力装置用防音カバー
WO2022018921A1 (ja) 積層吸音材
JP2006069256A (ja) 自動車用内装材
JP2005075012A (ja) 車両用防音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