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402513A - Damper device - Google Patents

Damper devic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402513A
TW200402513A TW092119576A TW92119576A TW200402513A TW 200402513 A TW200402513 A TW 200402513A TW 092119576 A TW092119576 A TW 092119576A TW 92119576 A TW92119576 A TW 92119576A TW 200402513 A TW200402513 A TW 20040251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amping device
oil chamber
flow path
valve body
rota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21195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Ryosuke Hayashi
Shiichiro Inoue
Yoshiro Terada
Satoru Kato
Eiji Fukuzawa
Original Assignee
Tot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to Ltd filed Critical Tot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04025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402513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1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using liquid only; using a fluid of which the nature is immaterial
    • F16F9/14Devices with one or more members, e.g. pistons, vanes, moving to and fro in chambers and using throttling effect
    • F16F9/145Devices with one or more members, e.g. pistons, vanes, moving to and fro in chambers and using throttling effect involving only rotary movement of the effective par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KSANITARY EQUIPMEN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TOILET ACCESSORIES
    • A47K13/00Seats or covers for all kinds of closets
    • A47K13/12Hing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 Toilet Supplies (AREA)

Description

200402513 (1) 玖、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該發明,是關於阻尼裝置。特別是關於,當旋轉軸朝 其中一側旋轉時,單向閥會作動而有適當的制動力會產生 作用,另一方面,當旋轉軸朝另一側旋轉時,單向閥不會 作動而僅有些許的制動力產生作用的阻尼裝置。 【先前技術】 近年來,習知的具有開閉機構的各種機器,是在開閉 軸連接設置有阻尼裝置,作成能緩和開閉時的衝擊。例如 ,在淸潔衛生方面廣泛使用的溫水洗淨裝置,爲了緩和馬 桶蓋或馬桶座開閉時的衝擊,在開閉軸連接設置有阻尼裝 置。 作爲傳統的阻尼裝置,如習知的在日本公開專利公報 日本特開平5 — 296267號中所揭示的構造。 也就是說,以往的阻尼裝置200,如第29圖所示, 是在中空圓筒狀的缸體2 02的內部插入可自由旋轉的圓柱 狀的旋轉軸203,並且在缸體202與旋轉軸203之間形成 單向閥204。 缸體202,在內周壁是朝向內側突出設置有左右一對 的分隔壁202a,並且在同分隔壁202a的前端部是可自由 旋轉地支承旋轉軸203,在內部空間205則充塡有機油。 旋轉軸203,在半徑方向是放射狀地突出設置有翼部 206,並且在同翼部206的前端部與缸體202的內周壁之 (2) 200402513 間形成有單向閥204 ’以翼部206與單向閥204來將缸 202的內部空間208分割成:形成於旋轉軸203的旋轉 向前側的加壓室2〇5a、與形成於旋轉軸203的旋轉方 後側的減壓室205b。 單向閥204,其外側部是與缸體202的內周面相接 另一方面,內側部圍繞著旋轉軸203的翼部206,在內 部與翼部206之間形成了用來連通加壓室205 a與減壓 205b的連通路207,並且在連通路207的減壓室205b 形成有控制口 208。 圖中,209是Ο型環,210是用來封閉缸體2 02的 端的蓋子。 阻尼裝置200,在使旋轉軸203朝向前方側旋轉時 翼部206與單向閥204的間隙會消失,藉由單向閥204 制了從加壓室205a流向減壓室205b的機油的量,藉此 則抑制了旋轉軸203的旋轉速度,另一方面,當使旋轉 203朝向後側旋轉時,翼部206與單向閥204的狀態會 爲開放的狀態,且並不限制機油的流量,藉此,讓旋轉 203能順暢地旋轉。 當旋轉軸203朝前側旋轉時,藉由單向閥204的作 而會有很大的制動力作用於旋轉軸203,另一方面,當 轉軸203朝後方旋轉時,藉由讓單向閥204不作動,而 很小的制動力作用於旋轉軸203。 上述構造的阻尼裝置200,如第30圖所示,是中 設置在馬桶上所設置的洗淨裝置主體2 1 2與馬桶座2 1 3 體 方 向 側 室 側 前 限 , 軸 成 軸 動 旋 讓 介 或 (3) (3)200402513 馬桶蓋2 1 4之間。 使用者只要將馬桶座2 1 3或馬桶蓋2 1 4輕輕朝下方按 壓,馬桶座213或馬'桶蓋214會由於阻尼裝置200的作用 而緩慢地朝下方旋轉,藉此,則能夠預先緩和馬桶蓋2 1 3 或馬桶座2 1 4衝撞到馬桶受到衝擊。 上述傳統的阻尼裝置200,由於在缸體202與旋轉軸 203之間形成有單向閥204,所以缸體202與旋轉軸203 會導致製造上的尺寸誤差,當將旋轉軸203組裝於缸體 202時旋轉軸203的組裝位置容易偏離軸線位置,在缸體 202的底壁與翼部206之間的間隙可能會產生誤差。 在生產時,在缸體202的底壁與翼部206之間的間隙 產生誤差的話,通過該間隙從加壓室205a流到減壓室 205b的機油量會不相同,阻尼裝置200所造成的旋轉軸 203的制動力每個阻尼裝置200都不相同,而不能使阻尼 裝置200的品質·特性穩定。 由於在沒有旋轉的缸體202與旋轉的旋轉軸203之間 形成有單向閥204,所以當單向閥204作動以產生制動力 時,單向閥204會強力按壓缸體202,單向閥204可能會 由於磨耗而產生破損,阻尼裝置200的耐久性會有問題。 【發明內容】 【發明揭示】 第1發明中,是具有··略圓筒狀的缸體、可自由旋轉 地配設於上述缸體的內部,並且在略圓柱狀的軸部的外周 冬 (4) (4)200402513 部突出設置有延伸到上述缸體的內壁面的附近的翼部的旋 轉軸、在上述旋轉軸與上述缸體的內壁之間隔著間隔形成 的兩個側壁、藉由上述兩個側壁與上述旋轉軸與上述缸體 的內壁所形成的,充塡著黏性流體的機油室、在藉由上述 翼部分割上述機油室所形成的上述旋轉軸的旋轉方向的前 側的前側機油室與上述旋轉軸的旋轉方向的後側的後側機 油室之間用來限制上述黏性流體的移動的移動限制流路、 以及具備有因應上述旋轉軸的旋轉方向選擇性地限制上述 黏性流體的從上述前側機油室到上述後側機油室的移動的 的單向閥的選擇連通路,藉由上述黏性流體從上述前側機 油室移動到上述後側機油室時的流動阻力,而在上述旋轉 軸產生具有方向性的旋轉阻力的阻尼裝置,是將上述移動 限制流路形成在缸體內壁與翼部之間,並且將選擇連通路 形成在翼部與兩個側壁的其中一方的側壁之間,讓上述側 壁與上述單向閥會隨著上述翼部的旋轉而旋轉(參照實施 例1〜實施例5)。 第2發明,是針對上述第1發明,形成上述選擇連通 路的上述側壁,是以可裝卸地卡止於上述旋轉軸的側壁構 件所形成(參照實施例1〜實施例5)。 第3發明,是針對上述第2發明,上述單向閥,是在 上述選擇連通路的中途部的上述翼部及/或上述側壁構件 所形成的閥體收容室可移動地配設用來開閉上述選擇連通 路的閥體(參照實施例1、實施例2)。 第4發明,是針對上述第3發明,上述側壁構件是配
-9 - (5) 200402513 設成可朝向上述旋轉軸的軸線方向移動,並且在形 上述閥體進行關閉動作時會接觸的關閉部的上述閥 述側壁構件的至少其中一方,形成有對於上述閥體 方向及上述旋轉軸的軸線方向傾斜的傾斜面(參照 1、實施例2)。 第5發明,是針對上述第4發明,上述閥體, 爲略圓柱狀(參照實施例1、實施例2)。 在第6發明,是針對上述第1〜5發明,在上 機油室與上述後側機油室之間,是形成有旁通流路 通流路設置有當上述黏性流體的內壓力上升時會彈 以增加流路剖面積的彈性流路構件,並且是使用用 上述側壁構件與上述缸體之間的封閉構件來作爲上 流路構件(參照實施例1、實施例2)。 在第7發明,是針對上述第6發明,是使用 來作爲上述彈性流路構件(參照實施例1、實施例2; 在第8發明,是針對第1或2發明,上述單向 將與上述翼部接合分離的閥體可移動地配設在上述 的圓周方向(參照實施例3〜實施例5)。 第9發明,是針對上述第8發明,在形成有當 體進行關閉動作時會接觸的關閉部的上述閥體或上 的至少其中一方,形成有對於上述閥體的移動方向 旋轉軸的軸線方向傾斜的傾斜面(參照實施例3〜 5)。 在第1 〇發明,是針對上述第8或第9發明, 成有當 體或上 的移動 實施例 是开多成 述前側 ,該旁 性變形 來封閉 述彈性 0型環 I 〇 閥,是 旋轉軸 上述閥 述翼部 及上述 實施例 上述閥 -10- (6) (6)200402513 體,在與上述旋轉軸鬆動嵌合的略圓環狀的環部形成有與 上述翼部接合分離的閥體部(參照實施例3〜實施例5)。 在第11發明,是針對上,述第8〜第10發明,在上述 前側機油室與上述後側機油室之間形成有旁通流路,該旁 通流路設置有當上述黏性流體的壓力上升時會彈性變形以 增加流路剖面積的彈性流路構件,並且使用上述閥體作爲 上述彈性流路構件(參照實施例3〜實施例5)。 在第12發明,是針對上述第1〜第11發明,在上述 側壁與上述翼部之間形成了因應上述旋轉軸的旋轉角度來 調節在上述前側機油室與上述後側機油室之間移動的上述 黏性流體的流量的速度調節流路,上述速度調節流路,是 作成隨著上述旋轉軸的旋轉角度的增加而減少流路剖面積 (參照實施例2〜實施例5)。 第1 3發明,是針對上述第1 2發明,上述速度調節流 路,上述旋轉軸的旋轉終端側的流路剖面積是作成以複數 階段的方式減少(參照實施例3〜實施例5)。 在第14發明,是針對上述第1〜第13發明,在上述 缸體,是形成有當將上述黏性流體塡充於上述機油室時用 來讓殘存於上述機油室的氣體逸出到外部的空氣逸出溝槽 (參照實施例1〜實施例5)。 【實施方式】 本發明的阻尼裝置,是具有:略圓筒狀的缸體、可自 由旋轉地配設於上述缸體的內部,並且在略圓柱狀的軸部 -11 - V 4 (7) 200402513 的外周部突出設置有延伸到缸體 旋轉軸、在該旋轉軸與缸體的內 個側壁、藉由兩個側壁與旋轉軸 充塡著黏性流體的機油室、在藉 的旋轉軸的旋轉方向的前側的前 方向的後側的後側機油室之間用 移動限制流路、以及具備有因應 地限制黏性流體的從前側機油室 擇連通路,藉由黏性流體從前側 時的流動阻力,而在旋轉軸產生 構造。 並且在本發明中,是將移動 與翼部之間,並且將選擇連通路 壁的其中一方的側壁之間,讓側 旋轉而旋轉。 而形成選擇連通路的側壁, 軸的側壁構件所形成。 具體來說,阻尼裝置,是將 轉地配設在內部形成有中空狀的 的內部,在旋轉軸朝向旋轉軸的 體的機油室的內周壁滑動的翼部 機油室分隔成:形成在旋轉方向 成在旋轉方向後側的後側機油室 有:可朝向旋轉軸的旋轉方向移 的內壁面的附近的翼部的 壁之間隔著間隔形成的兩 與缸體的內壁所形成的, 由翼部分割機油室所形成 側機油室與旋轉軸的旋轉 來限制黏性流體的移動的 旋轉軸的旋轉方向選擇性 到後側機油室的移動的選 機油室移動到後側機油室 具有方向性的旋轉阻力的 限制流路形成在缸體內壁 形成在翼部與上述兩個側 壁與單向閥會隨著翼部的 是以可裝卸地卡止於旋轉 圓柱狀的旋轉軸可自由旋 機油室的略圓筒狀的缸體 半徑方向突出設置沿著缸 ,藉由同翼部來將缸體的 前側的前側機油室、與形 ,並且在旋轉軸連接設置 動且與旋轉軸一體旋轉的
-12- (8) 200402513 作爲側壁構件的旋轉體,在缸體內壁與翼部之間形 動限制流路,並且在旋轉軸的翼部與旋轉體之間形 來連通前側機油室與後側機油室的選擇連通路,在 連通路形成單向閥,並且在缸體的機油室塡充作爲 體的機油,並且以蓋子將缸體的機油室密封。 由於在形成於缸體的機油室側壁與旋轉軸的翼 的選擇連通路形成有單向閥,藉由在缸體依序組裝 或單向閥而可以製造阻尼裝置,讓阻尼裝置容易製 能夠減低製造成本。 當以與旋轉軸一體旋轉的旋轉體來形成機油室 時,在一體旋轉的旋轉軸與旋轉體之間形成有單向 向閥不會與缸體的內周壁相接,即使長時間使用阻 ,也不會讓單向閥磨損而在單向閥與缸體的內周壁 成間隙,而可以增加阻尼裝置的使用期限。 以下一邊參照圖面一邊針對本發明的阻尼裝置 例來加以說明。 (第一實施例) 第一實施例的阻尼裝置1,如第1圖所示,具 20、旋轉軸30、單向閥40、旋轉體50、以及蓋子 中,29、59是用來將機油密封在缸體20的內部的 封構件的〇型環,70是永久磁鐵,該永久磁鐵70 由配設在阻尼裝置1的附近位置的霍爾IC來檢測 3 0的旋轉位置(旋轉角度),在不需要檢測旋轉位置 S146 成了移 成了用 同選擇 黏性流 部之間 旋轉軸 造,而 的側壁 閥,單 尼裝置 之間形 的實施 有缸體 6 0。圖 作爲密 ,是藉 旋轉軸 的情況 -13- (9) (9)200402513 可加以省略。 缸體20,是形成爲有底圓筒狀,且具有形成機油室 的中空部,在底部,如第2圖所示,形成有用來可自由旋 轉地支承旋轉軸3 0的貫穿孔21。缸體20,如第3圖所示 ,是在使一對分隔壁22、22相對向的狀態形成於內壁的 底部側,並且如第2圖所示,在內壁的開放端側形成有母 螺紋部23。並且,缸體20,如第7圖所示,在內壁的中 途部形成有機油塡充時的空氣逸出溝25。 旋轉軸30,是可自由旋轉地配設在缸體20的內部。 該旋轉軸3 0,是形成爲略圓柱狀,在基端側(第1圖 及第2圖中的左端側)形成了略圓柱狀的輸出軸31,是在 使一對翼部3 5、3 5相對向的狀態下朝向半徑方向突出設 置於外周,在前端側(第1圖及第2圖中的右端側)形成剖 面略矩形的連結軸3 4。 輸出軸3 1,是在中心部形成有用來連結於馬桶座或 馬桶蓋等的開閉軸的連結孔32。而輸出軸3 1,是在外周 形成有用來嵌入〇型環29的Ο型環溝槽36。 翼部35,當在缸體20的內部而旋轉軸30旋轉時, 會沿著缸體20的中空部的內周壁滑動。該翼部35,是將 缸體20的中空部分隔成:形成在旋轉軸30的旋轉方向前 側的前側機油室(加壓室A1、B1)、以及形成在旋轉軸3〇 的旋轉方向後側的後側機油室(減壓室A2、B 2)。在該翼 部3 5與缸體20的內壁之間,設置預定的間隙來限制前側 機油室與後側機油室之間的機油的移動,形成有當旋轉軸
-14- (10) (10)200402513 3 0旋轉時會產生預定的制動力的移動限制流路。並且, 翼部35,在後端部(第1圖及第2圖中的右端部)形成有閥 收容凹部33該閥收容凹部33是用來收容構成單向閥40 的閥體40’ 。 旋轉體50,是可裝卸地卡止於旋轉軸30,並且,是 可朝向軸線方向移動地連接設置於旋轉軸3 0的連結軸3 4 。旋轉體50,是與旋轉軸30 —體地旋轉。該旋轉體50 的內側端面,形成了缸體20的內部的機油室的其中一方 的側壁。而機油室另一方的側壁,是藉由缸體20的底壁 所形成。 該旋轉體50,是形成爲外徑稍小於缸體20的內徑的 略圓柱狀,在前端側(第1圖與第2圖中的左端側)的中央 部形成了與連結軸34連結的連結孔5 1,並且在前端側的 周邊部形成了閥收容凹部5 2,該閥收容凹部5 2是用來收 容構成單向閥40的閥體40’ 。而旋轉體50,形成有:在 外周形成了用來嵌入0型環59的〇型環溝槽53、以及與 該0型環溝槽53連通的一對旁通溝槽55、55 (參照第6 圖)。 蓋子60,是形成爲有底圓筒狀,在外周形成有用來 螺合於缸體20的母螺紋部23的公螺紋部61。蓋子60, 是用來防止配設於缸體2 0的內部的旋轉軸3 0或旋轉體 50從缸體20脫出,並且以中空部可自由旋轉地支承著旋 轉體50。並且,在後端(第1圖及第2圖中的右端)形成有 用來安裝組裝用專用夾具(旋轉工具)的安裝溝槽62。 -15- (11) (11)200402513 阻尼裝置1,在旋轉軸30的翼部35與旋轉體50之 間形成有用來連通前側機油室與後側機油室的連通路52a ,在該連通路52a形成有單向閥40。該連通路52a,其功 能是作爲選擇連通路,是具備有當機油從前側機油室移動 到後側機油室時會因應旋轉軸3 0的旋轉方向選擇性地限 制機油的移動的單向閥40。 單向閥40,如第4圖〜第6圖所示,在以形成在翼 部3 5的閥收容凹部3 3與形成在旋轉體5 0的閥收容凹部 52所構成的閥體收容室,是可朝旋轉軸30的接線方向移 動地收容著圓柱狀的閥體40 ’ 。該閥體收容室的間隙, 在中央部是稍微寬於閥體40’的外徑讓閥體40’能夠移 動,在兩端部則是較閥體40 ’的外徑更狹窄,且作成較 閥體40 ’的圓柱半徑稍大的曲率半徑的彎曲狀,來限制 閥體40’的移動。而在閥收容凹部52的中央部,在其中 一端是與閥收容凹部3 3的一端相對向的位置,而在另一 端較閥收容凹部3 3的端部更朝外側偏離的位置形成有剖 面來看是彎曲狀的連通路52a。閥體收容室的端部及閥體 40’的外形(圓柱面),是形成了對於閥體40’的移動方向 及旋轉軸3 0的軸線方向傾斜的傾斜面。在本實施例中, 雖然在閥體收容室(閥收容凹部33、52)與閥體40’的雙 方形成有傾斜面,而並不限於此,將任何一方作成傾斜面 都可以。 單向閥40,如第4圖所示,在閥體40’位於減壓室 側的端部時,連通路52a會藉由閥體40’所封閉’機油
-16- (12) (12)200402513 不能從加壓室A1通過連通路52a向減壓室A2流動,另 一方面,如第5圖所示,在閥體40’位於加壓室側的端 部時,·連通路52a不會藉由閥體40’完全封閉·,機油會 從加壓室A 1通過連通路5 2 a向減壓室A2流動。 當使旋轉軸30朝向前方(第1圖及第3圖中箭頭R所 示的方向)轉動時,藉由翼部35會將加壓室Al、B1的機 油加壓,讓機油會從加壓室Al、B1通過連通路52a流入 到減壓室A2、B2。伴隨著,閥體40’也會朝向閥體收容 室的減壓室側的端部移動,如第4圖所示,藉由閥體40 ’封閉住連通路52a。此時,閥體40’ ,藉由從機油所受 到的按壓力會被朝向閥體收容室的端部的壁面按壓,而由 於接觸面對於移動方向如上述是傾斜面,由於按壓力的分 力,閥體40’會作用讓旋轉軸30與旋轉體50朝向旋轉 軸30的軸線方向互相分離。藉此,即使由於缸體20、旋 轉軸30、以及旋轉體50的相關部位的尺寸製作的誤差, 而在組裝後在軸線方向有些微的晃動,在旋轉軸30與缸 體20的底部之間也不會有間隙。因此,加壓室 A1、B1 的內部的機油,只會從形成於翼部35與缸體20之間的移 動限制流路流入到減壓室A2、B2,藉由此時的阻力讓預 定的制動力作用於旋轉軸3 0。 另一方面,將旋轉軸30朝向後方(在第1圖及第3圖 中是與箭頭R所示的方向相反的方向)轉動的話,與之前 的程序相反,機油會從減壓室A2、B2通過連通路52a流 到加壓室Al、B1,伴隨著,閥體40’也會朝向加壓室側 (13) (13)200402513 的端部移動’而如第5圖所示,連通路5 2a不會封閉而成 爲開放狀態。因此,機油會從減壓室A2、B2通過連通路 52a順暢地流入到加壓室Al、B1,由於此時的阻力很小 ,所以幾乎沒有制動力作用在旋轉軸3 0。 阻尼裝置1,當旋轉軸3 0朝其中一方側旋轉時,藉 由單向閥40的作動而會有適當的制動力作用於旋轉軸30 ,另一方面,在旋轉軸3 0朝另一方旋轉時,由於單向閥 40不會產生作用,讓制動力不會作用於旋轉軸30而具有 單向的機能。 在本實施例的阻尼裝置1,是配設有在一體地旋轉的 旋轉軸3 0與旋轉體5 0之間用來維持單向機能的連通路 52a與單向閥40,閥體40’ ,只是會伴隨旋轉軸30的旋 轉而與連通路52a的壁面接合分離,在被其他構件按壓的 狀態下不會滑動。因此,閥體4〇’ ,不會磨耗而經常以 一定的接觸狀態封閉住流路,藉此,可以提昇阻尼裝置1 的耐久性。並且,在本實施例的阻尼裝置1中,只要將閥 體40’置入到閥體收容室則完成了閥體40’的設置,而 可以讓單向閥40的構造簡化,能夠容易進行阻尼裝置i 的製造作業,並且可以減低阻尼裝置1的製造成本。 接下來’針封設置在旋轉體50的旁通流路的機能來 加以說明。如第6圖所示的旁通流路,是以:深度較淺地 形成在旋轉體50的旁通溝槽55、55、以及封住機油且收 容著用來形成機油室的Ο型環59的Ο型環溝槽53所構 成’該旁通溝槽55、55,是與Ο型環溝槽53連通。在〇 -18- (14) (14)200402513 型環溝槽53,是安裝著Ο型環59,在平常作動時,〇型 環溝槽53是藉由Ο型環59所封閉,而當上述機油室(加 壓室Α1、Β1)的內壓力較平常動作更上升時,藉由內壓力 讓0型環5 9更變形,藉由讓旁通溝槽5 5、5 5彼此經由Ο 型環溝槽53連通在一起,在翼部35的附近形成了用來將 機油從前側機油室朝向後側機油室流動的旁通流路。在旁 通流路,是設置有彈性流路構件,該彈性流路構件當機油 的內壓力上升時會彈性變形以增加流路剖面積。 因此,當要強制性地將馬桶蓋關閉,而旋轉軸3 0的 急遽的旋轉並且上述機油室的內壓力劇烈上升時,不只是 上述移動限制流路,機油的一部分會因應其內壓力從前側 機油室流到後側機油室而使上升的內壓力降低。藉此,可 以預先防止由於上述機油室的內壓力的上升而導致機油洩 漏等的阻尼裝置的破損。 特別是,由於藉由用來密閉機油室的〇型環5 9的彈 性變形而形成了旁通流路,所以不需要設置用來形成旁通 流路的專用構件,而可以減少構成阻尼裝置1的零件數量 ,能容易地進行阻尼裝置1的製造,可以減低阻尼裝置1 的製造成本。 接下來,針對設置於缸體20的空氣逸出溝槽25的機 能來加以說明。阻尼裝置1,是將旋轉軸3 00安裝在缸體 2〇之後,將機油塡充在內部空間,然後,藉由將旋轉體 5 〇安裝在缸體20來進行組裝。此時,雖然空氣會混入殘 留在旋轉體50與機油面之間,而該殘存空氣會通過空氣 .Si’S! -19- (15) (15)200402513 逸出溝25而順暢地抑出。藉此,就可以將阻尼裝置1組 裝時殘留在機油室的空氣排出,能夠防止作動時防止上述 殘 存空氣導致阻尼裝置1的制動力產生誤差,而能夠使 阻尼裝置1的品質·特性穩定。 如以上的說明,在本實施例的阻尼裝置1,是將單向 閥40形成在缸體20的機油室側壁與旋轉軸30的翼部35 之間所形成的連通路52a,藉由將旋轉軸30或單向閥40 依序組裝到缸體2 0則可以製造出阻尼裝置1,阻尼裝置1 的製造會很容易,而能夠減低製造成本。 特別是,由於是以與旋轉體3 0 —體旋轉的旋轉體5 0 來形成機油室的側壁,單向閥40是形成在一體旋轉的旋 轉軸30與旋轉體50之間,單向閥40不會與缸體20的內 周壁相接,所以即使長時間使用阻尼裝置1,單向閥40 也不會磨耗以致在單向閥40與缸體1的內周壁之間形成 間隙,而可增加阻尼裝置1的使用期限。 而在旋轉軸3 0是將旋轉體5 0配設成可朝向軸線方向 移動’將單向閥40的接離部作成相對於軸線方向成爲傾 斜面,所以藉由在當阻尼裝置1作動時,會使旋轉體50 與旋轉軸30互相在軸線方向分離而能防止不需要的機油 流路的形成,藉此,能夠減少旋轉軸3 0的製造誤差(尺寸 誤差),而能使阻尼裝置1的品質·特性穩定。 在形成於連通路52a的中途部的閥體收容室(閥收容 凹部33、52,配設可移動的閥體40’ ,構成了藉由該閥 •20- (16) (16)200402513 體40’的移動而可將連通路52a進行開閉的單向閥40, 能夠將閥體40 ’穩定保持在閥體收容室,可以使阻尼裝 置1的品質·特性穩定,並且能夠將單向閥40的構造簡 化,而能容易進行阻尼裝置1的製造作業,可以減低阻尼 裝置1的製造成本。 將閥體40 ’作爲圓柱形狀提高了形狀的對稱性,在 組裝時不用注意組裝方向,可以減低阻尼裝置1的製造成 本。 (第二實施例) 作爲第二實施例的阻尼裝置2,如第7圖及第8圖所 示,雖然幾乎是與第一實施例的阻尼裝置1相同的構造, 而在缸體20的側壁與翼部3 5之間形成有速度調節流路 24的方面並不相同。而爲了簡化說明,對與第一實施例 具有相同機能的構件加上相同的圖號,針對已經在第一實 施例說明過的部分則省略具體的說明。 該速度調節流路24,是在上述機油室(加壓室A1、 B1)及後側機油室(減壓室A2、B2)與翼部35之間用來使 前側機油室與後側機油室連通在一起的構造,藉由調節因 應旋轉軸3 0的旋轉角度而變化且作用於旋轉軸3 0的制動 力來將在前側機油室與後側機油室之間移動的機油的流量 設定爲預定的速度。在本實施例中,雖然是作成伴隨著旋 轉軸3 0的旋轉角度的增加而讓流路剖面積減少,藉由因 應用途來調整成任意的流路剖面積,則可調整成各種動作 5154 -21 - (17) 200402513 速度。 藉由形成與連通路52a不同的速度調節流路24, 當阻尼裝置2的旋轉軸3 0轉動時,即使在藉由單向閥 來封閉連通路52a的情況,機油會通過上述的移動限制 路與速度調節流路24的兩個機油流路而從前側機油室 入到後側機油室,藉此,作用於旋轉軸3 0的制動力, 與將該兩個機油流路的流路阻力合倂的流路阻力成比例 會大槪成爲因應於兩者的剖面積的大小。 該速度調節流路24,在旋轉軸3 0的旋轉角度較小 範圍,速度調節流路24是作得較深,並且在旋轉軸3 〇 旋轉角度較大的範圍,速度調節流路24是作得較淺, 此,在旋轉軸3 0的旋轉角度較小的範圍內,對於旋轉 3 〇的制動力較小,旋轉軸3 0會旋轉得較快,另一方面 在旋轉軸3 0的旋轉角度較大的範圍內,對於旋轉軸3 〇 制動力較大,旋轉軸3 0會旋轉得較慢。 具體來說,速度調節流路24,如第1 0圖示意性地 示,在從分隔壁22的基部起算40度的範圍(旋轉軸30 旋轉角度爲〇〜40度的範圍),與移動限制流路的剖面 加以比較,是以一定的深度形成爲充分的大剖面積,而 從40度到90度的範圍是形成爲較淺的深度,而在從 度到1 20度的範圍則沒有形成。而在本實施例中,兩個 隔壁22之間爲120度,旋轉軸30是以120度旋轉。 藉此,旋轉軸3 0的旋轉角度爲0〜40度的範圍中 大部份的機油會從移動限制流路通過流動阻力特別小的 則 40 流 流 會 的 的 藉 軸 , 的 顯 的 積 在 90 分 速 (18) (18)200402513 度調節流路24而從前側機油室流入到後側機油室,藉由 移動限制流路來控制機油的流動的力量相對地較弱,作用 於旋轉軸3 0的制動力幾乎沒有,旋轉軸3 0會旋轉得較快 。而旋轉軸3 0旋轉得較快的區域(旋轉軸3 0的旋轉角度 爲0〜40度的範圍)稱作快速起端區域。 而旋轉軸30的旋轉角度在40〜90度的範圍,通過速 度調節流路24從前側機油室流入到後側機油室的機油量 會漸漸減少,藉由移動限制流路的制動力的比例增加,作 用於旋轉軸3 0的制動力會漸漸變大,旋轉軸3 0的旋轉速 度會漸漸變慢。 在旋轉軸30的旋轉角度爲90〜120的範圍,通過速 度調節流路24從前側機油室流入到後側機油室的機油的 量會幾乎沒有了,藉由移動限制流路所造成的抑制機油流 動的力量會相對地變強,而作用於旋轉軸3 0的制動力會 變大,旋轉軸3 0會較慢地旋轉。旋轉軸3 0較緩慢旋轉的 區域(旋轉軸30的旋轉角度爲90〜120度的範圍)稱作緩 慢尾端區域。 在本實施例的阻尼裝置2,在旋轉軸30的旋轉角度 很小的範圍內,是將速度調節流路2 4作得很深,並且在 旋轉軸3 0的旋轉角度很大的範圍內,是將速度調節流路 24作得很淺,在旋轉軸30的旋轉角度較小的起動時,旋 轉軸30會較快地旋轉,在旋轉軸30的旋轉角度較大的完 成動作時,旋轉軸3 0會較緩慢旋轉,既可縮短旋轉所需 要的時間,又可緩和完成動作時的衝擊。
-23· (19) (19)200402513 如第11圖所示當將該阻尼裝置2組裝於馬桶的.馬桶 座8 0的開閉部時,馬桶座8 0的開放角0與馬桶座8 0的 角速度ω的關係,如第12圖所示,在阻尼裝置2的快速 區域(馬桶座8 0的開放角0爲1 2 0度〜8 0度的範圍),馬 桶座80的角速度ω會漸漸變快,然後,(馬桶座80的開 放角0爲80〜30度的範圍),馬桶座80的角速度ω會漸 漸變慢,在阻尼裝置2的緩慢尾端區域(馬桶座80的開放 角0爲30〜0度的範圍),馬桶座80的角速度ω會漸漸變 慢。馬桶座8 0的開放角0,如第1 1圖所示,是將馬桶座 80關閉的狀態作爲起點,顯示由該狀態起算的馬桶座80 的旋轉角度。 快速起端區域或緩慢尾端區域的範圍,只要因應組裝 阻尼裝置的裝置來做適當設定就可以了。 如以上的說明,在本實施例中,由於是將速度調節流 路24形成在缸體20的底壁,所以不需要用來形成速度調 節流路24的專用構件,而可以減少構成阻尼裝置2的零 件數量,能夠容易進行阻尼裝置2的製造,並且能夠減低 阻尼裝置2的製造成本。 (第三實施例) 作爲第三實施例的阻尼裝置3,如第1 3圖所示 ,是具有缸體120、旋轉軸130、單向閥150、旋轉體160 、及螺母170。圖中的129、169、179,是用來密封缸體 120的內部的〇型環。 on -24- (20) (20)200402513 缸體120,是形成爲具有中空部的圓筒狀,如第14 圖所不,在內周面的中途部,是形成有可自由旋轉地支承 旋轉軸1 3 0且直徑稍微小於兩端部的作爲圓筒面的縮徑部 124,在外周底部,形成有安裝座部122。缸體120,如第 15圖所示,是在使一對分隔壁123、123朝向內壁的底部 側的狀態形成在縮徑部1 24的範圍。 旋轉軸1 3 0,在基端側(第1 3圖及第1 4圖中的左端 側),形成了在中心部具有用來連結於馬桶座或馬桶蓋等 的開閉軸的連結孔1 4 1的輸出軸1 3 1,在中途部外周形成 了構成機油室的側壁的圓柱部1 3 4,並且在同圓柱部1 3 4 的外周形成有用來嵌入〇型環129的Ο型環溝槽133。旋 轉軸1 3 0,如第22圖所示,是在使一對翼部1 3 5、1 3 5朝 向中途部外周的狀態朝向半徑方向突出設置,在各翼部 135的前端部(第13圖及第14圖中的右端部),形成有傾 斜狀的翼端部136。該翼部135,會將缸體120的中空部 二分爲:形成於旋轉軸1 3 0的旋轉方向前方側的前側機油 室(加壓室A101、B 101)與形成在旋轉軸130的旋轉方向 後側的後側機油室(減壓室A1 02、B 102)。旋轉軸130,在 前端側(第13圖及第14圖中的右端側)形成了略圓柱狀的 連結軸1 3 7,在同連結軸1 3 7的外周則形成有:用來螺合 螺母173的公螺紋部140、與不能轉動地卡合旋轉體160 的卡合部142。並且,旋轉軸130,在翼部135、135與連 結軸1 3 7之間形成了用來安裝構成單向閥1 5 0的閥體1 5 0 ’的閥體安裝軸1 3 8,在同閥體安裝軸1 3 8則朝向軸線方 (21) (21)200402513 向形成了凹部1 3 9。 而如第.15圖所示,翼部135的外徑’是形成爲稍微 小於缸體120的縮徑部124的內徑,當旋轉軸130在缸體 120的內部旋轉時,會在與缸體120的中空部的內周壁保 持預定的微小的間隙的狀態下滑動。該預定的微小間隙會 限制機油在前側機油室與後側機油室之間的移動,會作爲 使預定的制動力作用在旋轉軸1 3 0的移動限制流路的機能 〇 旋轉體160,形成有用來插通旋轉軸130的連結軸 137的貫穿孔163,並且在外周形成有用來嵌入Ο型環 169的0型環溝槽161,另一方面,在貫穿孔163的內周 形成有:用來安裝0型環179的Ο型環溝槽162、以及與 設置在連結軸137的卡止部142卡合的卡合部。旋轉體 160,是有作爲用來密封缸體120的中空部的蓋子的機能 ,能夠防止充塡於缸體1 20的中空部的機油從缸體1 20漏 出 。該旋轉體160的內側端面,是形成在缸體120的內 部的機油室的其中一側壁。機油室的另一方的側壁,是在 旋轉軸130的圓柱部134的前端側(第13圖及第14圖中 的右端側)形成。 螺母1 70,在中心部是形成有用來與設置在旋轉軸 130的連結軸137的公螺紋部140螺合的母螺紋部171。 而旋轉體160,藉由將螺母170螺合在連結軸137的公螺 紋部1 4 0,則一體且可旋轉地與旋轉軸丨3 〇固定在一起。 -26-
:>上〇 iSS (22) (22)200402513 阻尼裝置3,藉由在以旋轉軸130的圓柱部134與旋 轉體160夾入缸體120的縮徑部124的狀態下來進行組裝 ,來使旋轉軸130與旋轉體160可自由旋轉地配設在.缸體 120的內部。雖然在旋轉軸130的翼部135的翼端部136 與旋轉體1 60之間形成了使前側機油室與後側機油室連通 的間隙,藉由在該間隙配設讓閥體1 50 ’可朝向旋轉軸 1 3 0的圓周方向及軸線方向移動而形成單向閥1 5 0。因此 ,該間隙形成了當機油從前側機油室移動到後側機油室時 的作爲機油流路的連通路152a,藉由單向閥150因應旋 轉軸1 30的旋轉方向選擇性地限制機油的移動,具有選擇 連通路的機能。 該閥體150’ ,是以:可適度的彈性變形的環部152 、以及在朝向該環部1 52的狀態下突出設置的一對閥部 1 5 1、1 5 1。該閥部1 5 1,在端部是具有相對於旋轉軸1 3 0 的旋轉方向而朝傾斜方向傾斜的座面1 5 7。藉此,在翼部 135與閥體150’的關閉部,形成了傾斜於閥體150’的 移動方向與旋轉軸1 3 0的軸線方向的傾斜面。而在本實施 例中,雖然在翼部1 3 5的翼端部1 3 6與閥體1 5 0 ’的閥部 1 5 0兩方形成有傾斜面,而並不限於此,也可只在翼端部 136或閥部151的其中一方形成。 而如第16圖所示,在閥體150’的環部152的內周 部,形成了用來卡入於在閥體安裝軸1 3 8所形成的凹部 139的凸部153。閥體150’ ,在凸部1 5 3抵接於凹部1 3 9 的範圍內朝向旋轉軸1 3 0的圓周方向旋轉。藉此,閥體 S168 -27- (23) (23)200402513 150’ ,即使在將連通路152a開放的情況也只會移動到適 當的位置,所以在從開放狀態轉移到關閉動作的時候也能 很快地回到關閉位置,讓制動力迅速的作用。 單向閥1 5 0,如第1 6圖〜第1 7圖所示,在閥體1 5 0 ’的閥部1 5 1與旋轉軸1 3 0的翼部1 3 5的翼端部1 3 6接觸 著的情況,連通路152a會藉由閥部151所關閉,機油不 會通過連通路152a從加壓室A101朝向減壓室A102流動 ,另一方面,如第19圖〜第20圖所示,在閥體150’的 閥部1 5 1與旋轉軸1 3 0的翼部1 3 5的翼端部1 3 6分離的情 況,機油會通過連通路152a從加壓室A1 01朝向減壓室 A102流動。 將如以上構造的阻尼裝置3的旋轉軸1 3 0朝向前方( 在第16圖中箭頭R所示的方向)轉動的話,會藉由翼部 135來將加壓室A101、B101的機油加壓,該機油會通過 連通部152a從加壓室A101、B101流入到減壓室A102、 B102,伴隨著,閥體150’的閥部151會開始朝向翼部 135的翼端部136的方向的移動,如第17圖所示,兩者 會接觸。此時,閥部1 5 1,如第1 8圖所示,會從機油受 到圖號1 5 5所示的方向的力量,會沿著形成在翼部1 3 5的 傾斜的翼端部136 —邊接近旋轉體160的方向,且朝旋轉 方向持續移動,最後藉由圖號156所示的方向的力量,在 被按壓在翼端部136與旋轉體160的狀態下停止。藉由閥 體150’會完全封閉連通路152a。於是,機油,會通過上 述的移動限制流路與速度調節流路1 3 2從加壓室A 1 0 1、 -28- (24) 200402513 B101移動到減壓室A102、B102,讓預定大小 用在旋轉軸1 3 0。 。另一方面,當將旋轉軸1 3 0朝後方(在第 頭R所示的方向)轉動的話,與之前的行程相 通過連通路1 5 2 a從減壓室A 1 0 2、Β 1 0 2流到j 、B101,伴隨著,閥體150’會朝向偏離翼部 移動,藉此,如第20圖及第21圖所示,會以 來開放連通路152a。因此,機油會通過連通展 地從減壓室A102、B102流入到加壓室A101 時,連通路152a的流路剖面積,是設定爲較 限制流路或速度調節流路1 3 2等的其他機油流 面積更大,所以制動力幾乎不會作用在旋轉軸 阻尼裝置3,在旋轉軸1 3 0朝向其中一側 由以單向閥150來封閉連通路152a,讓利用 限制流路或速度調節流路1 3 2所造成的適當的 於旋轉軸130,另一方面,在旋轉軸130朝向 時,藉由單向閥150來開放連通路152a,則 動力作用於旋轉軸1 3 0。 並且,在本實施例中,是以鬆動嵌合於旋 環部152與突出設置於該環部152的一對閥體 閥體150’ ,只要將閥體150’的環部152安 1 3 0就可將單向閥1 5 0的閥部1 5 1組裝在旋輞 更簡化阻尼裝置3的製造作業。 阻尼裝置3,與上述第二實施例的阻尼裝 的制動力作 P圖中是箭 反,機油會 J口壓室A 1 0 1 135的方向 預定的間隔 } 152a順暢 、B101 〇 此 上述的移動 路的流路剖 130 ° 旋轉時,藉 上述的移動 制動力作用 另一側旋轉 幾乎沒有制 轉軸1 3 0的 1 5 1構成了 裝在旋轉軸 $軸 130,可 置2同樣的 -29- •31D2. (25) (25)200402513 ,在前側機油室(加壓室A101、B101)及後側機油室(減壓 室Α1 02、Β102)與翼部135之間,具有使前側機油室與後 側機油室連通的速度調節流路1 32。 該速度調節流路132,是爲了在前側機油室(加壓室 Α101、Β101)及後側機油室(減壓室 Α102、Β102)與翼部 1 3 5之間用來使前側機油室與後側機油室連通而形成在機 油室的側壁與翼部1 3 5之間的構造,是因應旋轉軸1 3 0的 旋轉角度來使機油的流量變化來調節旋轉軸1 3 〇的轉動速 度的機油流路,在本實施例中,是形成爲會伴隨著旋轉軸 1 3 0的旋轉角度的增加而讓流路剖面積減少,並且旋轉軸 1 3 0的旋轉終端側的流路剖面積會階段性地減少,因應用 途調整成任意的流路剖面積則可調整成各種動作速度。 藉由形成不同於連通路152a的其他讓機油流動的機 油流路,當阻尼裝置3的旋轉軸1 3 0轉動時,即使是藉由 單向閥150封閉住連通路152a時,機油也會通過上述移 動限制流路與速度調節流路1 32的兩個機油流路從上述機 油室流入到後側機油室,藉此,作用於旋轉軸1 3 0的制動 力,會加上該兩個機油流路的流動阻力,而成爲大致因應 剖面積的大小。 該速度調節流路132,如第28圖模式性地顯示,在 旋轉軸1 3 0的旋轉角度較小的範圍,是將速度調節流路 1 3 2形成得較深,並且在旋轉軸1 3 0的旋轉角度較大的範 圍是將速度調節流路1 32形成得較淺。 藉此,在旋轉軸1 3 0的旋轉角度較小的範圍內,對旋 -30- (26) (26)200402513 轉軸1 3 0的制動力較小,旋轉軸丨3 〇會旋轉得較快,另一 方面’在旋轉軸1 30的旋轉角度較大的範圍內,對旋轉軸 1 3 0的制動力較大,旋轉軸1 3 0會旋轉得較慢。 在旋轉軸1 3 0的旋轉角度較大的範圍內,藉由將速度 調節流路132調節成兩階段的深度,則因應旋轉軸130的 轉動角度會讓旋轉軸1 3 0的轉動速度漸漸變小。 在本實施例中,如第22圖所示,雖然是將速度調節 流路132形成在旋轉軸130的圓柱部134的前端側(第13 圖及第1 4圖中的右端側),可是該速度調節流路1 3 2也可 以形成在旋轉體1 60的機油室側。藉由將速度調節流路 132形成在旋轉軸130或旋轉體160,則不需要設置用來 形成速度調節流路1 3 2的專用構件,可以減少構成阻尼裝 置3的零件數量,而能夠容易進行阻尼裝置3的製造,並 且可以減低阻尼裝置3的製造成本。 當如第1 1圖所不將該阻尼裝置3組裝於馬桶的馬桶 座8 0的開閉部時,馬桶座8 0的開放角0與馬桶座8 0的 角速度ω的關係,如第23圖所示,在阻尼裝置3的快速 區域(馬桶座8 0的開放角0較大的範圍),馬桶座8 0的角 速度ω會漸漸變快,然後,馬桶座8 0的角速度ω會漸漸 變慢,在阻尼裝置3的緩慢尾端區域(馬桶座80的開放角 0較小的範圍),馬桶座8 0的角速度ω會漸漸變慢。 在第23圖,是以實線顯示在旋轉軸130的旋轉角度 較大的範圍以兩階段的深度形成速度調節流路1 32的情況 ,是以虛線顯不在旋轉軸130的旋轉角度較大的範圍以一
-31 - (27) (27)200402513 階段的深度形成速度調節流路132的情況,如第23圖所 示’在以一階段的深度形成速度調節流路丨3 2的情況,在 馬桶座8 0關閉之前的角速度ω很快,相對的,在以雨階 段的深度形成速度調節流路1 3 2時,可以防止在馬桶座 80關閉之前的角速度ω的上升,可以確實地緩和結束動 作時的衝擊。 在本實施例中,雖然在旋轉軸130的旋轉角度較大的 範圍以兩階段的深度來形成速度調節流路1 3 2,而並不限 於作成兩階段的深度,也可以形成爲適當的複數階段或連 續變淺的深度而能因應旋轉軸1 3 0的轉動角度讓旋轉軸 1 3 0的轉動速度依序變小。 在本實施例中,如第24圖及第25圖所示,是將閥體 150’的環部152的內周形成爲正圓狀,另一方面,將旋 轉軸130的閥體安裝軸138的外周形成爲橢圓狀,在閥體 150’的環部152的內周面與旋轉軸130的閥體安裝軸 1 3 8的外周面之間形成有間隙。 藉由在閥體150’的環部152的內周面與旋轉軸130 的閥體安裝軸138的外周面之間形成有間隙,如第25圖 所示,當強制性地將馬桶蓋關閉時,當旋轉軸1 3 〇急遽旋 轉且機油室的內壓劇烈上升時,藉由其壓力會讓環部152 朝內周側變形,藉此,閥部1 5 1的前端與缸體1 2 0的內周 面之間的間隙會增加。藉由以該間隙的增加部分會讓移動 限制流路的流路剖面積增加,所以從前側機油室流入到後 側機油室的機油量會增加,所以前側機油室的內壓會急速 -32- (28) (28)200402513 降低。藉由機油壓力的上升所增加的間隙,會使機油流路 的流路剖面積增加讓壓力逸出而形成旁通流路,閥體1 5 0 ’會作用爲使流路剖面積增加的彈性流路構件。因此,可 以預先防止前側機油室的內壓上升所引起的阻尼裝置3的 破損造成機油洩漏的情況。 如以上所說明,在本實施例的阻尼裝置3,是將閥體 150’可朝向旋轉軸130的圓周方向移動地配設在連通路 152a,藉由該閥體150’的移動將連通路152a作成可開 閉,所以能夠將單向閥1 5 0的構造簡化,而能容易進行阻 尼裝置3的製造作業,可以減低阻尼裝置3的製造成本。 在旋轉體130與旋轉體160之間將閥體150’配設成 可朝軸線方向移動,且以傾斜面構成了與翼部1 3 5的接合 分離部,所以當阻尼裝置3作動時,藉由讓閥體150’朝 向旋轉軸1 3 0的軸線方向移動,則可以吸收旋轉軸1 3 0的 製造誤差(尺寸誤差),而且閥體150’與翼部136的閉閥 時的接觸面積會變大,接合分離的反覆動作所造成的接合 分離部的耗損會變少,所以可以確實地將單向閥1 5 0調整 成閉閥狀態,可以使阻尼裝置3的品質、特性穩定。 由於是以鬆動嵌合於旋轉軸130的環部152與形成在 該環部152的閥部151構成了閥體150’ ,所以只要將閥 體150’的環部152安裝在旋轉軸130,就可將單向閥 1 5 0的作成較細形狀的閥部1 5 1組裝在旋轉軸1 3 0,而可 以容易地進行阻尼裝置3的製造作業。
-33- (29) (29)200402513 (第四實施例) 作爲第四實施例的阻尼裝置4,如第2 6圖所示,雖 然大槪是與桌二貫施例的阻尼裝置3相同的構造,而單向 閥1 5 0的構造並不相同,可將閥體自由移動地組裝於旋轉 體。而爲了簡化說明,對於具有與第三實施例同樣機能的 構件附上了相同圖號,針對已經在第三實施例說明了的部 分則省略具體的說明。 閥體250’ ,是將閥部251配設於略圓弧狀的座部 254且形成爲略T字型。旋轉體260,在機油室側(在第 2 6圖中是左側)的外周的朝向旋轉軸的位置形成了略τ字 型的一對閥體收容溝槽264,使閥體250’鬆動嵌合於該 閥體收容溝槽264。在該閥體收容溝槽264的面對於機油 室的側壁(在第26圖中是左側)的開口部,由於閥體25 0’ 可相對於轉動體260轉動,所以閥部251的寬度是朝旋轉 方向形成爲預定量的寬度。 阻尼裝置4,是將該閥體25 0’鬆動嵌合於閥體收容 溝槽264,且將所組裝的旋轉體260插入到旋轉軸130以 螺母270加以固定。 於是,伴隨著旋轉軸130的轉動,該閥體25 0’ ,會 藉由受到來自於機油室的機油的壓力作用,而與實施例3 的閥體150’同樣地在閥體收容溝槽264內朝向圓周方向 滑動而與翼部135的翼端部136接合分離,而會成爲用來 開閉連通路252a的機能。 因此,可以將單向閥1 5 0的構造簡化,而能容易地進 Ά V峋 310·/ -34- (30) 200402513 行阻尼裝置4的製造作業,並且可以減低阻尼裝置4 造成本。 ,:ί (第五實施例) 作爲第五實施例的阻尼裝置5,如第27圖所示 然是與第三實施例的阻尼裝置3相同的構造,而單 1 5 0的構造並不相同,且合倂有將單向閥的閥體一體 成在旋轉體來作爲閥體的機能。而爲了簡化說明,對 有與第三實施例相同的構件則附加相同的圖號,已經 三實施例中所說明的部分則省略具體的說明。 在旋轉軸3 3 0,並沒有形成如實施例3的旋轉軸 的卡合部1 4 1這樣卡合固定住旋轉體1 60使其不能轉 手段。而替代地,在朝向旋轉軸1 3 0的位置設置有一 凸部3 9 1。 在旋轉體3 60的面對於機油室的側壁(第26圖的 ),在對應於上述凸部3 9 1的位置,相對於凸部3 9 1 轉方向的寬度形成爲預定尺寸的寬度的一對凹部。而 側壁’是一體地形成有具有與實施例3的閥體1 5 0 ’ 部1 5 1相同的傾斜面的閥部3 5 i。 在阻尼裝置5,是把旋轉軸330的凸部391鬆動 於旋轉體3 60的上述一對凹部的方式將兩者組裝在一 於是’旋轉軸3 3 0朝前方側(在第28圖中是以圖 所示的方向)轉動的話,閥部3 5 1藉由從機油室的機 受到的壓力的作用,會讓與閥部3 5〗成爲一體的旋 的製 ,雖 向閥 地形 於具 在第 130 動的 對的 左側 的旋 在該 的閥 嵌合 證。 號R 油所 轉體
-35- (31) (31)200402513 3 6 0也旋轉而封閉住流通路2 5 2 a,會保持其狀態而與旋轉 軸3 3 0 —起轉動。 旋轉軸3 3 0朝後方側(第2 8圖中與圖號R所示的方向 相反的方向)轉動的話,閥部3 5 1藉由從機油室的機油所 受到的壓力的作用,與閥部351成爲一體的旋轉體360會 以上述預定的移動範圍相對於旋轉軸330移動。因此,連 通路2 5 2 a會成爲開放的狀態,在保持該狀態下會與旋轉 軸330 —起再轉動。藉由讓與旋轉體360設置爲一體的閥 部3 5 1與旋轉軸3 3 0的翼部1 3 5的翼端部1 3 6接合分離, 而成爲用來開閉連通路252a的單向閥的機能。 藉此,在本實施例中,只要將旋轉體1 60安裝在旋轉 軸1 3 0,就可以將單向閥1 5 0組裝在旋轉軸13 0,則可更 容易進行阻尼裝置5的製造作業。 【產業上的可利用性】 在第1發明,是將移動限制流路形成在缸體內壁與翼 部之間’並且將選擇連通路形成在翼部與兩個側壁其中一 個側壁之間,側壁與單向閥會伴隨著翼部的旋轉而旋轉, 當使旋轉軸旋轉時,單向閥不會與缸體的內壁相接,即使 長期使用阻尼裝置,單向閥也不會磨損而在單向閥與缸體 內周壁之間形成間隙,則可提升單向閥的耐久性,並且可 增加阻尼裝置的使用期限。 在第2發明,用來形成選擇連通路的側壁是以可裝卸 地卡止於旋轉軸的側壁構件所形成,而可容易地將單向閥
Si'S3 -36- (32) (32)200402513 組裝到側壁構件與翼部之間,而可提升阻尼裝置的組裝作 業性。 在第3發明,是將用來開閉選擇連通路的閥體可移動 地配設於在選擇連通路的中途部的翼部及/或側壁構件所 形成的閥體收容室,則可以將閥體穩定保持在閥體收容室 ,且可以使阻尼裝置的品質、特性穩定,並且可以使單向 閥的構造簡化,且可以容易進行阻尼裝置的製造作業,而 可以減低阻尼裝置的製造成本。 在第4發明,是將側壁構件配設成可朝旋轉軸的軸線 方向移動,並且在形成了閥體進行關閉動作時相接的關閉 部的閥體或側壁構件的至少其中一方,形成了相對於閥體 的移動方向及旋轉軸的軸線方向傾斜的傾斜面,所以當閥 體進行關閉動作時,在閥體所受到的壓力的作用下,可以 使旋轉軸或側壁構件朝向旋轉軸的軸線方向移動,藉此即 使在各零件有製造誤差(尺寸誤差),也能夠以閥體確實地 將選擇連通路關閉,而可以使阻尼裝置的品質、特性穩定 〇 在第5發明,由於是將閥體形成爲略圓柱狀,所以能 容易進行閥體的製造,並且由於形狀的對稱性所以在組裝 時不用考慮閥體的組裝方向來進行組裝,所以可以減低製 造成本。 在第6發明,在前側機油室與後側機油室之間形成了 旁通流路,該旁通流路設置有當黏性流體的內壓上升時會 彈性變形使流路剖面積增加的彈性流路構件,並且作爲彈
-37- (33) (33)200402513 性流路構件是使用了用來封閉側壁構件與缸體之間的封閉 構件’可以兼作爲彈性流路構件與封閉構件,而可以防止 構成零件數量的增加。 在第7發明,作爲彈性流路構件,是使用〇型環, 所以可以降低彈性流路構件的零件成本。 在第8發明,是將與翼部接合分離的閥體配設成可朝 旋轉軸的圓周方向移動,所以閥體的移動方向與黏性流體 的流動壓力的作用方向是一致的,所以可以使閥體順暢地 移動,所以可以穩定閥體的動作。 在第9發明,在形成了當閥體進行關閉動作所相接的 封閉部的閥體或翼部的至少其中一方,形成了相對於閥體 的移動方向及旋轉軸的軸線方向傾斜的傾斜面,所以當單 向閥的封閉動作時,閥體會由於從機油所受到的壓力的反 作用力,而朝旋轉軸的軸線方向移動到閥體本身·的適當的 封閉位置。藉此’即使在各零件有製造誤差(尺寸誤差)也 能夠以閥體確實地將選擇連通路封閉,所以可以使阻尼裝 置的品質、特性穩定。 在第10發明,由於在鬆動嵌合於旋轉軸的略圓環狀 的環部形成了與翼部接合分離的閥體部,所以只要將環部 安裝在旋轉軸就可以將閥體組裝在旋轉軸,所以能夠容易 地進行閥部的組裝作業。 在第11發明’在前側機油室與後側機油室之間形成 了旁通流路,該旁通流路設置有當黏性流體的內壓上升時 會彈性變形使流路剖面積增加的彈性流路構件,並且作爲
-38- (34) (34)200402513 彈性流路構件是使用了閥體,可以兼作爲彈性流路構件與 閥體,而可以防止構成零件數量的增加。 在第1 2發明,是把用來因應旋轉軸的旋轉角度來調 節在前側機油室與後側機油室之間移動的黏性流體的流量 的速度調節流路形成在側壁與翼部之間,速度調節流路, 是作成會隨著旋轉軸的旋轉角度的增加而減少流路剖面積 ,在旋轉軸的旋轉角度較小開始動作時,可以使旋轉軸較 快地旋轉,並且在旋轉軸的旋轉角度較大的結束動作時, 可以增加作用於旋轉軸的制動力,所以既可以縮短旋轉所 需要的時間又可緩和結束動作時的衝擊。 在第1 3發明,旋轉軸的旋轉終端側的流路剖面積是 以複數階段的方式減少,而可以將結束動作時的旋轉軸的 旋轉速度進行微調整,可以使阻尼裝置的動作靈敏感提昇 〇 在第14發明,當將黏性流體充塡於機油室時,由於 在缸體形成有用來讓殘存於機油室的氣體逸出至外部的空 氣逸出溝槽,所以在進行阻尼裝置的組裝時可以使殘存於 機油室的氣體逸出,可以防止在作動時有殘存空氣混入到 機油,導致作用於旋轉軸的制動力會產生誤差,而能夠使 阻尼裝置的品質、特性穩定。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是顯示第一實施例的阻尼裝置的分解立體圖。 第2圖是顯示第一實施例的阻尼裝置的剖面圖。
Si72 •39- (35) (35)200402513 第3圖是顯示第一實施例的阻尼裝置的缸體及旋轉軸 的側面圖。 第4圖是顯示第一實施例的阻尼裝置的單向閥(閉閥 狀態)的說明圖。 第5圖是顯示第一實施例的阻尼裝置的單向閥(開閥 狀態)的說明圖。 第6圖是顯示第一實施例的阻尼裝置的旋轉體的放大 立體圖。 第7圖是顯示第一實施例的阻尼裝置的缸體的放大立 體圖。 第8圖是顯示第二實施例的阻尼裝置的剖面圖。 第9圖是顯示第二實施例的阻尼裝置的缸體及旋轉軸 的側面圖。 第1 〇圖是顯示第二實施例的阻尼裝置的機油流路的 模式圖。 第11圖是顯示將第二實施例的阻尼裝置安裝於馬桶 座的狀態的側面圖。 第1 2圖是顯示馬桶座的旋轉角度與角速度的關係的 曲線圖。 第13圖是顯示第三實施例的阻尼裝置的分解立體圖 〇 第14圖是顯示第三實施例的阻尼裝置的剖面圖。 第15圖是顯示第三實施例的阻尼裝置的缸體及旋轉 軸的側面圖。 -40- (36) (36)200402513 第1 6圖是顯示第三實施例的阻尼裝置的單向閥(閉閥 狀態)的側面圖。 第17圖是顯示第三實施例的阻尼裝置的單向閥(閉閥 狀態)的立體圖。 第18圖是顯示第三實施例的阻尼裝置的單向閥(開閥 狀態)的放大圖。 第1 9圖是顯示第三實施例的阻尼裝置的單向閥(開閥 狀態)的側面圖。 第20圖是顯示第三實施例的阻尼裝置的單向閥(開閥 狀態)的立體圖。 第21圖是顯示第三實施例的阻尼裝置的單向閥(開閥 狀態)的放大圖。 第22圖是顯示第三實施例的阻尼裝置的旋轉軸的立 體圖。 第23圖是顯示馬桶座的旋轉角度與角速度的關係的 曲線圖。 第24圖是顯示第三實施例的旋轉軸與閥體的剖面圖 〇 第25圖是顯示第三實施例的阻尼裝置的旋轉軸與閥 體的剖面圖。 第26圖是顯示第四實施例的阻尼裝置的分解立體圖 〇 第27圖是顯示第五實施例的阻尼裝置的分解立體圖 -41 - (37) 200402513 第28圖是顯示阻尼裝置的機油流路的模式圖。 第29圖(a)是顯示傳統的阻尼裝置的側面圖,(b)是 A — A剖面圖。 —— 第3 0圖是顯示將傳統的阻尼裝置組裝到馬桶的狀態 的立體圖。 【圖號說明】
1、2、3、4、5:阻尼裝置 20 :缸體 2 1 :貫穿孔 2 2 :分隔壁 23 :母螺紋部 2 4 :速度調節流路 25 :空氣逸出溝槽 29 、 59 : Ο 型環
3 〇 :旋轉軸 31 :輸出軸 3 3 :閥收容凹部 3 4 :連結軸 3 5 :翼部 3 6 : Ο型環溝槽 40 :單向閥 5 〇 :旋轉體 5 1 :連結孔 -42- (38) 200402513 52 : 55 : 6 0 : 61 : 62 : 70 : 80 : 閥收容凹部 旁通溝槽 蓋子 公螺紋部. 安裝溝槽 永久磁鐵 馬桶座 -43-

Claims (1)

  1. (1) 200402513 拾、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阻尼裝置,是具有:略圓筒狀的缸體、可自 由旋轉地配設於上述缸體的內部,並且在略圓柱狀·的軸部 的外周部突出設置有延伸到上述缸體的內壁面的附近的翼 部的旋轉軸、在上述旋轉軸與上述缸體的內壁之間隔著間 隔形成的兩個側壁、藉由上述兩個側壁與上述旋轉軸與上 述缸體的內壁所形成的,充塡著黏性流體的機油室、在藉 由上述翼部分割上述機油室所形成的上述旋轉軸的旋轉方 向的前側的前側機油室與上述旋轉軸的旋轉方向的後側的 後側機油室之間用來限制上述黏性流體的移動的移動限制 流路、以及具備有因應上述旋轉軸的旋轉方向選擇性地限 制上述黏性流體的從上述前側機油室到上述後側機油室的 移動的單向閥的選擇連通路,藉由上述黏性流體從上述前 側機油室移動到上述後側機油室時的流動阻力,而在上述 旋轉軸產生具有方向性的旋轉阻力的阻尼裝置,其特徵爲 是將上述移動限制流路形成在上述缸體內壁與上述翼 部之間,並且將上述選擇連通路形成在上述翼部與上述兩 個側壁的其中一方的側壁之間,讓上述側壁與上述單向閥 會隨著上述翼部的旋轉而旋轉。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阻尼裝置’其中形成上 述選擇連通路的上述側壁,是以可裝卸地卡止於上述旋轉 軸的側壁構件所形成。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的阻尼裝置,其中上述單 -44 - 31/ / (2) (2)200402513 向閥,是在上述選擇連通路的中途部的上述翼部及/或上 述側壁構件所形成的閥體收容室,可移動地配設有用來開 閉上述選擇連通路的閥體。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的阻尼裝置,其中將上述 側壁構件配設成可朝向上述旋轉軸的軸線方向移動,並且 在形成有當上述閥體進行關閉動作時會接觸的關閉部的上 述閥體或上述側壁構件的至少其中一方,形成有對於上述 閥體的移動方向及上述旋轉軸的軸線方向傾斜的傾斜面。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的阻尼裝置,其中上述閥 體,是形成爲略圓柱狀。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3、4或5項的阻尼裝置 ,其中在上述前側機油室與上述後側機油室之間,是形成 有旁通流路,該旁通流路設置有當上述黏性流體的內壓力 上升時會彈性變形以增加流路剖面積的彈性流路構件,並 且是使用用來封閉上述側壁構件與上述缸體之間的封閉構 件來作爲上述彈性流路構件。 7、 如申請專利範圔第6項的阻尼裝置,其中使用〇 型環來作爲上述彈性流路構件。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的阻尼裝置,其中上 述單向閥,是將與上述翼部接合分離的閥體可移動地配設 在上述旋轉軸的圓周方向。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的阻尼裝置,其中在形成 有當上述閥體進行關閉動作時會接觸的關閉部的上述閥體 或上述翼部的至少其中一方,形成有對於上述閥體的移動 •45- 31/0 (3) (3)200402513 方向及上述旋轉軸的軸線方向傾斜的傾斜面。 1 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的阻尼裝置,其中上述閥 體,在與上述旋轉軸鬆動嵌合的略圓環狀的環部,形成有 與上述翼部接合分離的閥體部。 1 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的阻尼裝置,其中在上述 前側機油室與上述後側機油室之間形成有旁通流路,該旁 通流路設置有當上述黏性流體的壓力上升時會彈性變形以 增加流路剖面積的彈性流路構件,並且使用上述閥體作爲 上述彈性流路構件。 1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3、4或5項的阻尼裝 置,其中在上述側壁與上述翼部之間形成了用來因應上述 旋轉軸的旋轉角度來調節在上述前側機油室與上述後側機 油室之間移動的上述黏性流體的流量的速度調節流路,上 述速度調節流路,是作成隨著上述旋轉軸的旋轉角度的增 加而減少流路剖面積。 1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的阻尼裝置,其中上述 速度調節流路,上述旋轉軸的旋轉終端側的流路剖面積是 作成以複數階段的方式減少。 1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3、4或5項的阻尼裝 置,其中在上述缸體,是形成有當將上述黏性流體塡充於 上述機油室時用來讓殘存於上述機油室的氣體逸出到外部 的空氣逸出溝槽。 -46 - > V
TW092119576A 2002-08-02 2003-07-17 Damper device TW200402513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226656 2002-08-02
JP2002248567 2002-08-2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402513A true TW200402513A (en) 2004-02-16

Family

ID=314976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2119576A TW200402513A (en) 2002-08-02 2003-07-17 Damper device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275626B2 (zh)
JP (1) JP3760949B2 (zh)
CN (1) CN100368700C (zh)
AU (1) AU2003248069A1 (zh)
TW (1) TW200402513A (zh)
WO (1) WO2004013514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22396A (zh) * 2009-09-21 2011-04-20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液压转轴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95427B2 (ja) * 2004-10-15 2010-01-06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ダンパー装置およびダンパー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07205538A (ja) * 2006-02-06 2007-08-16 Shimonishi Giken Kogyo Kk チルトヒンジ
TWM304715U (en) * 2006-06-23 2007-01-11 Quanta Comp Inc Hinge device with auto-lock function
CN101191397B (zh) * 2006-11-24 2011-02-09 龚斌华 一种阻尼机构
WO2009044910A1 (ja) * 2007-10-05 2009-04-09 Sugatsune Kogyo Co., Ltd. ヒンジ装置
US7743465B2 (en) * 2007-12-17 2010-06-29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Damping hinge apparatus
US8182055B2 (en) * 2008-04-22 2012-05-2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amping unit and refrigerator having the same
KR101486356B1 (ko) * 2008-07-07 2015-01-2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냉장고 홈바 힌지
CN201675855U (zh) * 2010-03-10 2010-12-22 李飞宇 一种缓冲装置
US8408629B2 (en) 2010-09-07 2013-04-02 Honda Motor Co., Ltd. Rotational variable torque damper for a seat assembly for a vehicle
IT1404126B1 (it) * 2011-02-28 2013-11-15 Saniplast Spa Cerniera ammortizzata per vaso sanitario e assieme comprendente tale cerniera
EP2491839B1 (en) * 2011-02-28 2016-08-24 Saniplast S.p.A. Damper hinge for toilet bowl and assembly comprising such hinge
CN102578952B (zh) * 2012-03-21 2014-04-23 厦门豪帝卫浴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阻尼可调的旋转缓冲器
CN102920390A (zh) * 2012-09-18 2013-02-13 台州市信恩洁具配件有限公司 马桶盖金属缓冲铰链
KR20140120727A (ko) * 2013-04-04 2014-10-14 에버시스 주식회사 회전 속도 제어 댐퍼
CN105781304B (zh) * 2016-05-06 2017-05-17 苏州升德精密电气有限公司 单向旋转阻尼器
US10253556B2 (en) * 2016-06-29 2019-04-09 Hunter Douglas Inc. Damper for a covering for an architectural opening
US20180172104A1 (en) * 2016-12-19 2018-06-21 Envolve Engineering, Llc Fluid-valve damper
DE102017215830A1 (de) * 2017-09-07 2019-03-07 Stabilus Gmbh Rotationsdämpfer und Sitzanordnung
JP7334966B2 (ja) * 2020-01-20 2023-08-29 株式会社ソミックマネージメント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ロータリーダンパ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64033A (en) * 1989-06-29 1991-11-12 Enidine Co., Ltd. Rotary damper
FR2663705A2 (fr) * 1990-03-09 1991-12-27 Glaenzer Spicer Sa Amortisseur rotatif.
JPH0681873B2 (ja) * 1990-05-23 1994-10-19 スガツネ工業株式会社 ドアクローザー
US5305858A (en) * 1991-07-22 1994-04-26 Toyoda Koki Kabushiki Kaisha Rotary shock absorber having vanes with radial flow clearance
JPH0541499A (ja) 1991-08-05 1993-02-19 Fujitsu Ltd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531060Y2 (ja) * 1991-11-18 1997-04-02 株式会社三協精機製作所 便器用ダンパ構造
JP3083400B2 (ja) * 1992-04-23 2000-09-04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油圧式回転減速装置
JPH0640485A (ja) 1992-07-16 1994-02-15 Nitsukan Kogyo Kk チーズ包装材料
JP2596091Y2 (ja) * 1992-11-05 1999-06-07 スガツネ工業株式会社 ダンパー機構
JP2631337B2 (ja) * 1992-12-22 1997-07-16 トックベ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回転型ダンピング装置
JP2906328B2 (ja) * 1995-02-28 1999-06-21 スガツネ工業株式会社 ダンパー機構
JP3031614B2 (ja) * 1997-05-16 2000-04-10 トックベ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オイルダンパ及びその部品組立方法
JP4370590B2 (ja) * 1998-10-26 2009-11-25 トックベ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回転ダンパ
JP4753465B2 (ja) * 2000-11-15 2011-08-24 トックベ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ダンパとその製造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22396A (zh) * 2009-09-21 2011-04-20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液压转轴装置
CN102022396B (zh) * 2009-09-21 2013-04-24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液压转轴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60011427A1 (en) 2006-01-19
US7275626B2 (en) 2007-10-02
AU2003248069A1 (en) 2004-02-23
WO2004013514A1 (ja) 2004-02-12
CN1675482A (zh) 2005-09-28
CN100368700C (zh) 2008-02-13
JP3760949B2 (ja) 2006-03-29
JPWO2004013514A1 (ja) 2005-1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0402513A (en) Damper device
JP5395713B2 (ja) ベーンポンプ
JP4890604B2 (ja) 可変容量形ポンプ
US20140234150A1 (en) Vane pump
JP6410742B2 (ja) 弁開閉時期制御装置
JP5697975B2 (ja) 逆止弁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可変容量型圧縮機
JP2004340142A (ja) 動力車両の内燃機関用カム軸調整装置
JP5904254B2 (ja) 油圧制御弁及びバルブタイミング調整装置
JP2011080430A (ja) 制御弁と該制御弁が用いられた可変容量形ポンプ、並びに内燃機関の油圧回路
JP6578896B2 (ja) 弁開閉時期制御装置
JP5355672B2 (ja) 可変容量形ポンプ
CN109154350B (zh) 旋转阻尼器
JP5012584B2 (ja) 逆止弁及びバルブタイミング調整装置
JP2016048071A (ja) 可変容量形ポンプ
JP6623768B2 (ja) 弁開閉時期制御装置
JP5475701B2 (ja) ベーンポンプ
US6599111B2 (en) Vane pump having an intake groove through a side wall member
WO2017115715A1 (ja) 圧縮機
WO2014115483A1 (ja) インテグラル型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WO2023166963A1 (ja) 可変容量形オイルポンプ
JP2004124952A (ja) ダンパー装置
WO2020189008A1 (ja) オイルポンプ
JP2017115687A (ja) 圧縮機の逆止弁
JP2004360468A (ja) プランジャポンプ
JP2013096565A (ja) 回転ダン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