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75482A - 阻尼装置 - Google Patents
阻尼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675482A CN1675482A CN03818567.9A CN03818567A CN1675482A CN 1675482 A CN1675482 A CN 1675482A CN 03818567 A CN03818567 A CN 03818567A CN 1675482 A CN1675482 A CN 167548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unning shaft
- machine oil
- damping device
- oil chamber
- valve bod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1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using liquid only; using a fluid of which the nature is immaterial
- F16F9/14—Devices with one or more members, e.g. pistons, vanes, moving to and fro in chambers and using throttling effect
- F16F9/145—Devices with one or more members, e.g. pistons, vanes, moving to and fro in chambers and using throttling effect involving only rotary movement of the effective part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K—SANITARY EQUIPMEN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TOILET ACCESSORIES
- A47K13/00—Seats or covers for all kinds of closets
- A47K13/12—Hing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 Toilet Suppl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阻尼装置,其构成为:突出设置有翼部的旋转轴在缸体内朝一侧旋转时,单向阀起作用而实施适当的制动力,另一方面,在该旋转轴朝另一侧旋转时,单向阀不起作用而只实施一点制动力,使“在由翼部分割而成的前、后侧机油室之间限制粘性流体的移动的移动限制流路”形成于上述缸体内壁与上述翼部之间,同时使“具有单向阀的选择连通路”形成于上述翼部与形成机油室的两个侧壁的其中一方的侧壁之间,让上述侧壁与上述单向阀伴随着翼部的旋转而旋转。这样就解决了因单向阀与缸体的内壁接触,长时间的使用会导致磨损的课题,能够延长阻尼装置的使用期限。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阻尼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当旋转轴朝其中一侧旋转时,单向阀会作动而有适当的制动力会产生作用,另一方面,当旋转轴朝另一侧旋转时,单向阀不会作动而仅有些许的制动力产生作用的阻尼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已知的具有开闭机构的各种机器,形成为在开闭轴连接设置有阻尼装置,以缓和开闭时的冲击的结构。例如,在因清洁、卫生而被广泛使用的温水洗净装置中,为了缓和马桶盖、马桶座等开闭时的冲击,在开闭轴连接设置有阻尼装置。
作为传统的阻尼装置,已知有如在日本公开专利公报日本特开平5-296267号中所揭示的构造。
也就是说,以往的阻尼装置200,如图29所示,是将圆柱状的旋转轴203可自由旋转地插入中空圆筒状的缸体202的内部的,同时在缸体202与旋转轴203之间形成单向阀204。
缸体202,在内周壁朝内侧突出设置有左右一对的分隔壁202a,同时在该分隔壁202a的前端部可自由旋转地支承旋转轴203,将机油充填于内部空间205。
旋转轴203,在半径方向放射状地突出设置有翼部206,并且在该翼部206的前端部与缸体202的内周壁之间形成有单向阀204,以翼部206与单向阀204来将缸体202的内部空间205分割成形成于旋转轴203的旋转方向前侧的加压室205a、与形成于旋转轴203的旋转方向后侧的减压室205b。
单向阀204,其外侧部与缸体202的内周面相接,另一方面,内侧部围绕着旋转轴203的翼部206,在内侧部与翼部206之间形成了连通加压室205a与减压室205b的连通路207,并且在连通路207的减压室205b侧形成有控制口208。
图中,209是O型环,210是用来封闭缸体202的前端的盖子。
阻尼装置200,在使旋转轴203朝向前方侧旋转时,翼部206与单向阀204的间隙会消失,借由单向阀204来限制从加压室205a流向减压室205b的机油的量,由此,抑制了旋转轴203的旋转速度,另一方面,当使旋转轴203朝后侧旋转时,翼部206与单向阀204的间隙则成为开放的状态,且并不限制机油的流量,由此,使旋转轴203能顺畅地旋转。
这样,当旋转轴203朝前侧旋转时,借由单向阀204的作动而会有大的制动力作用于旋转轴203,另一方面,当旋转轴203朝后方旋转时,借由让单向阀204不作动,而让小的制动力作用于旋转轴203。
上述构造的阻尼装置200,如图30所示,夹装在设置于马桶上上的洗净装置主体212与马桶座213、马桶盖214之间。
使用者只要将马桶座213、马桶盖214轻轻朝下方按压,马桶座213、马桶盖214会由于阻尼装置200的作用而缓慢地朝下方旋转,由此,则能够预先缓和马桶盖213、马桶座214冲撞到马桶受到冲击。
但是,上述传统的阻尼装置200,由于在缸体202与旋转轴203之间形成有单向阀204,所以缸体202与旋转轴203会导致制造上的尺寸误差,当将旋转轴203组装于缸体202时旋转轴203的组装位置容易偏离轴线方向,在缸体202的底壁与翼部206之间的间隙可能会产生误差。
在生产时,若在缸体202的底壁与翼部206之间的间隙产生误差,通过该间隙从加压室205a流到减压室205b的机油量会不相同,阻尼装置200所造成的旋转轴203的制动力因每个阻尼装置200而不相同,不能使阻尼装置200的品质、特性稳定。
由于在不旋转的缸体202与旋转的旋转轴203之间形成有单向阀204,所以当单向阀204作动而产生制动力时,单向阀204会强力按压缸体202,单向阀204可能会由于磨耗而产生破损,阻尼装置200的耐久性会有问题。
发明内容
在技术方案1的本发明中,具有:大致圆筒状的缸体;可自由旋转地配设于上述缸体的内部、同时在大致圆柱状轴的外周部突出设置有延伸到上述缸体的内壁面附近的翼部的旋转轴;在上述旋转轴与上述缸体的内壁之间隔着间隔形成的两个侧壁;由上述两个侧壁、上述旋转轴与上述缸体的内壁所形成的、填充着粘性流体的机油室;在由上述翼部分割上述机油室所形成的上述旋转轴的旋转方向的前侧的前侧机油室与上述旋转轴的旋转方向的后侧的后侧机油室之间、用来限制上述粘性流体的移动的移动限制流路;以及具备有按照上述旋转轴的旋转方向选择性地限制上述粘性流体的从上述前侧机油室向上述后侧机油室的移动的单向阀的选择连通路,借由上述粘性流体从上述前侧机油室移动到上述后侧机油室时的流动阻力,对上述旋转轴产生具有方向性的旋转阻力的缓冲装置中,上述移动限制流路形成在上述缸体内壁和上述翼部之间,并且选择连通路形成在上述翼部和上述两个侧壁中一方侧壁之间,使上述侧壁和上述单向阀随着上述翼部的旋转而旋转(参照实施例1~实施例5)。
在技术方案2的本发明中,是针对上述技术方案1的发明,形成上述选择连通路的上述侧壁,由可装卸地卡止于上述旋转轴的侧壁构件所形成(参照实施例1~实施例5)。
在技术方案3的本发明中,是针对上述技术方案2的发明,上述单向阀,在上述选择连通路的中途部分的上述翼部及/或上述侧壁构件所形成的阀体收容室上可移动地配设有用来开闭上述选择连通路的阀体(参照实施例1、实施例2)。
在技术方案4的本发明中,是针对上述技术方案3的发明,可朝上述旋转轴的轴线方向移动地配设上述侧壁构件,同时在形成有当上述阀体进行关闭动作时会接触的关闭部的上述阀体或上述侧壁构件中的至少一方,形成有相对于上述阀体的移动方向及上述旋转轴的轴线方向倾斜的倾斜面(参照实施例1、实施例2)。
在技术方案5的本发明中,是针对上述技术方案4的发明,上述阀体,形成为大致圆柱状(参照实施例1、实施例2)。
在技术方案6的本发明中,是针对上述技术方案1~5中任一项的发明,在上述前侧机油室与上述后侧机油室之间,形成有旁通流路,该旁通流路设置有当上述粘性流体的内压力上升时会弹性变形以增加流路剖面面积的弹性流路构件,同时使用用来封闭上述侧壁构件与上述缸体之间的封闭构件来作为上述弹性流路构件(参照实施例1、实施例2)。
在技术方案7的本发明中,是针对上述技术方案6的发明,使用O型环来作为上述弹性流路构件(参照实施例1、实施例2)。
在技术方案8的本发明中,是针对技术方案1或2的发明,上述单向阀,可朝上述旋转轴的圆周方向移动地配设与上述翼部接合分离的阀体(参照实施例3~实施例5)。
在技术方案9的本发明中,是针对上述技术方案8的发明,在形成有当上述阀体进行关闭动作时会接触的关闭部的上述阀体或上述翼部中的至少一方,形成有相对于上述阀体的移动方向及上述旋转轴的轴线方向倾斜的倾斜面(参照实施例3~实施例5)。
在技术方案10的本发明中,是针对上述技术方案8或9的发明,上述阀体,在松动嵌合于上述旋转轴的大致圆环状的环部形成有与上述翼部接合分离的阀体部(参照实施例3~实施例5)。
在技术方案11的本发明中,是针对上述技术方案8~10中任一项的发明,在上述前侧机油室与上述后侧机油室之间形成有旁通流路,该旁通流路设置有当上述粘性流体的压力上升时会弹性变形以增加流路剖面面积的弹性流路构件,同时使用上述阀体作为上述弹性流路构件(参照实施例3~实施例5)。
在技术方案12的本发明中,是针对上述技术方案1~11中任一项的发明,在上述侧壁与上述翼部之间形成按照上述旋转轴的旋转角度来调节在上述前侧机油室与上述后侧机油室之间移动的上述粘性流体的流量的速度调节流路,上述速度调节流路构成为随着上述旋转轴的旋转角度的增加而减少流路剖面面积(参照实施例2~实施例5)。
在技术方案13的本发明中,是针对上述技术方案12的发明,上述速度调节流路构成为使上述旋转轴的旋转终端侧的流路剖面面积以多个阶段的方式减少(参照实施例3~实施例5)。
在技术方案14的本发明中,是针对上述技术方案1~13中任一项的发明,在上述缸体形成有当将上述粘性流体填充于上述机油室时用来让残存于上述机油室的气体逸出到外部的空气逸出沟槽(参照实施例1~实施例5)。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第一实施例的阻尼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显示第一实施例的阻尼装置的剖面图。
图3是显示第一实施例的阻尼装置的缸体及旋转轴的侧面图。
图4是显示第一实施例的阻尼装置的单向阀(闭阀状态)的说明图。
图5是显示第一实施例的阻尼装置的单向阀(开阀状态)的说明图。
图6是显示第一实施例的阻尼装置的旋转体的放大立体图。
图7是显示第一实施例的阻尼装置的缸体的放大立体图。
图8是显示第二实施例的阻尼装置的剖面图。
图9是显示第二实施例的阻尼装置的缸体及旋转轴的侧面图。
图10是显示第二实施例的阻尼装置的机油流路的模式图。
图11是显示将第二实施例的阻尼装置安装于马桶座的状态的侧面图。
图12是显示马桶座的旋转角度与角速度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13是显示第三实施例的阻尼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14是显示第三实施例的阻尼装置的剖面图。
图15是显示第三实施例的阻尼装置的缸体及旋转轴的侧面图。
图16是显示第三实施例的阻尼装置的单向阀(闭阀状态)的侧面图。
图17是显示第三实施例的阻尼装置的单向阀(闭阀状态)的立体图。
图18是显示第三实施例的阻尼装置的单向阀(闭阀状态)的放大图。
图19是显示第三实施例的阻尼装置的单向阀(开阀状态)的侧面图。
图20是显示第三实施例的阻尼装置的单向阀(开阀状态)的立体图。图21是显示第三实施例的阻尼装置的单向阀(开阀状态)的放大图。
图22是显示第三实施例的阻尼装置的旋转轴的立体图。
图23是显示马桶座的旋转角度与角速度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24是显示第三实施例的阻尼装置的旋转轴与阀体的剖面图。
图25是显示第三实施例的阻尼装置的旋转轴与阀体的剖面图。
图26是显示第四实施例的阻尼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27是显示第五实施例的阻尼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28是显示阻尼装置的机油流路的模式图。
图29(a)是显示传统的阻尼装置的侧面图,(b)是A-A剖面图。
图30是显示将传统的阻尼装置组装到马桶的状态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阻尼装置,具有:大致圆筒状的缸体;可自由旋转地配设于上述缸体的内部、同时在大致圆柱状轴的外周部突出设置有延伸到缸体的内壁面附近的翼部的旋转轴;在该旋转轴与缸体的内壁之间隔着间隔形成的两个侧壁;由两个侧壁、旋转轴与缸体的内壁所形成的,填充着粘性流体的机油室;在由翼部分割机油室所形成的旋转轴的旋转方向的前侧的前侧机油室与旋转轴的旋转方向的后侧的后侧机油室之间用来限制粘性流体的移动的移动限制流路;以及具备有按照旋转轴的旋转方向选择性地限制粘性流体从前侧机油室向后侧机油室的移动的单向阀的选择连通路,借由粘性流体从前侧机油室移动到后侧机油室时的流动阻力,对旋转轴产生具有方向性的旋转阻力。
并且在本发明中,使移动限制流路形成在缸体内壁与翼部之间,同时使选择连通路形成在翼部与上述两个侧壁中一方侧壁之间,使侧壁与单向阀随着翼部的旋转而旋转。
而形成选择连通路的侧壁,由可装卸地卡止于旋转轴的侧壁构件所形成。
具体来说,阻尼装置,将圆柱状的旋转轴可自由旋转地配设在内部形成有中空状的机油室的大致圆筒状的缸体的内部,在该旋转轴朝旋转轴的半径方向突出设置有沿着缸体的机油室的内周壁滑动的翼部,借由该翼部来将缸体的机油室分隔成:形成在旋转方向前侧的前侧机油室、与形成在旋转方向后侧的后侧机油室,并且在旋转轴连接设置有可朝向旋转轴的旋转方向移动且与旋转轴一体旋转的作为侧壁构件的旋转体,在缸体内壁与翼部之间形成移动限制流路,同时在旋转轴的翼部与旋转体之间形成用来连通前侧机油室与后侧机油室的选择连通路,在该选择连通路形成单向阀,并且在缸体的机油室填充作为粘性流体的机油,并且以盖子将缸体的机油室密封。
由于在形成于缸体的机油室侧壁与旋转轴的翼部之间的选择连通路上形成有单向阀,故能够通过在缸体依序组装旋转轴、单向阀来制造阻尼装置,而能够让阻尼装置容易制造,减低制造成本。
当以与旋转轴一体旋转的旋转体来形成机油室的侧壁时,在一体旋转的旋转轴与旋转体之间形成有单向阀,单向阀不会与缸体的内周壁相接,即使长时间使用阻尼装置,也不会让单向阀磨损而在单向阀与缸体的内周壁之间形成间隙,就能够增加阻尼装置的使用期限。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本发明的阻尼装置的实施例加以说明。
(第一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的阻尼装置1,如图1所示,具有缸体20、旋转轴30、单向阀40、旋转体50、以及盖子60。图中,29、59是作为将机油密封在缸体20的内部的密封构件的O型环,70是永久磁铁,该永久磁铁70,是通过配设在阻尼装置1的附近位置的霍尔IC来检测旋转轴30的旋转位置(旋转角度),在不需要检测旋转位置的情况可以省略。
缸体20,形成为具有形成机油室的中空部的有底圆筒状,在底部,如图2所示,形成有用来可自由旋转地支承旋转轴30的贯穿孔21。缸体20,如图3所示,是以使一对分隔壁22、22相对向的状态形成于内壁的底部侧,并且如图2所示,在内壁的开放端侧形成有阴螺纹部23。并且,缸体20,如图7所示,在内壁的中途部形成有机油填充时的空气逸出沟25。
旋转轴30,可自由旋转地配设在缸体20的内部。
该旋转轴30,形成为大致圆柱状,在基端侧(图1及图2中的左端侧)形成有大致圆柱状的输出轴31,使一对翼部35、35以相对的状态朝半径方向突出设置于外周,在前端侧(图1及图2中的右端侧)形成剖面大致矩形的连结轴34。
输出轴31,在中心部形成有用来与马桶座、马桶盖等的开闭轴连结的连结孔32。而且,输出轴31,在外周形成有用来嵌入O型环29的O型环沟槽36。
翼部35,当旋转轴30在缸体20的内部旋转时,会沿着缸体20的中空部的内周壁滑动。该翼部35,是将缸体20的中空部分隔成:形成在旋转轴30的旋转方向前侧的前侧机油室(加压室A1、B1)、以及形成在旋转轴30的旋转方向后侧的后侧机油室(减压室A2、B2)。而且,在该翼部35与缸体20的内壁之间,设置规定的间隙来限制前侧机油室与后侧机油室之间的机油的移动,形成有当旋转轴30旋转时会产生规定的制动力的移动限制流路。并且,翼部35,在后端部(图1及图2中的右端部)形成有阀收容凹部33,该阀收容凹部33是用来收容构成单向阀40的阀体40’。
旋转体50,可装卸地卡止于旋转轴30,并且,可朝轴线方向移动地连接设置于旋转轴30的连结轴34。旋转体50,与旋转轴30一体地旋转。该旋转体50的内侧端面,形成了缸体20的内部的机油室的其中一方的侧壁。而机油室另一方的侧壁,则由缸体20的底壁所形成。
该旋转体50,是形成为外径稍小于缸体20的内径的大致圆柱状,在前端侧(图1与图2中的左端侧)的中央部形成有与连结轴34连结的连结孔51,同时在前端侧的周边部形成有用来收容构成单向阀40的阀体40’的阀收容凹部52。而旋转体50,在外周形成有用来嵌入O型环59的O型环沟槽53、以及与该O型环沟槽53连通的一对旁通沟槽55、55(参照图6)。
盖子60,形成为有底圆筒状,在外周形成有用来螺合于缸体20的阴螺纹部23的阳螺纹部61。盖子60,是用来防止配设于缸体20的内部的旋转轴30、旋转体50从缸体20脱出,并且以中空部自由旋转地支承着旋转体50。并且,盖子60,在后端(图1及图2中的右端)形成有用来安装组装用专用夹具(旋转工具)的安装沟槽62。
阻尼装置1,在旋转轴30的翼部35与旋转体50之间形成有连通前侧机油室与后侧机油室的连通路52a,在该连通路52a形成有单向阀40。该连通路52a,作为选择连通路而起作用,其具备有当机油从前侧机油室移动到后侧机油室时会按照旋转轴30的旋转方向选择性地限制机油的移动的单向阀40。
单向阀40,如图4~图6所示,在以形成在翼部35的阀收容凹部33与形成在旋转体50的阀收容凹部52所构成的阀体收容室,可朝旋转轴30的接线方向移动地收容着圆柱状的阀体40’。该阀体收容室的间隙,在中央部稍微宽于阀体40’的外径以使得阀体40’能够移动,在两端部则比阀体40’的外径更狭窄,且作成较阀体40’的圆柱半径稍大的曲率半径的弯曲状,来限制阀体40’的移动。而在阀收容凹部52的中央部,形成有其中一端位于与阀收容凹部33的一端相对向的位置、而另一端位于比阀收容凹部33的端部更朝外侧偏离的位置、从剖面来看是弯曲状的连通路52a。阀体收容室的端部及阀体40’的外形(圆柱面),是形成了相对于阀体40’的移动方向及旋转轴30的轴线方向倾斜的倾斜面。在本实施例中,虽然在阀体收容室(阀收容凹部33、52)与阀体40’的双方形成有倾斜面,而并不限于此,将任何一方作成倾斜面都可以。
单向阀40,如图4所示,在阀体40’位于减压室侧的端部时,连通路52a会由阀体40’所封闭,机油不能从加压室A1通过连通路52a向减压室A2流动,另一方面,如图5所示,在阀体40’位于加压室侧的端部时,连通路52a不会由阀体40’完全封闭,机油会从加压室A1通过连通路52a向减压室A2流动。
因此,当使旋转轴30朝前方(图1及图3中箭头R所示的方向)转动时,通过翼部35对加压室A1、B1的机油加压,让机油会从加压室A1、B1通过连通路52a流入到减压室A2、B2。伴随着,阀体40’也会朝阀体收容室的减压室侧的端部移动,如图4所示,通过阀体40’封闭住连通路52a。此时,阀体40’,由于从机油所受到的按压力而被按压至阀体收容室的端部的壁面,但由于接触面相对于移动方向形成如上述的倾斜面,,阀体40’会以压力的分力起作用使得旋转轴30与旋转体50朝旋转轴30的轴线方向互相分离。由此,即使由于缸体20、旋转轴30、以及旋转体50的相关部位的尺寸制作的误差,组装后会在轴线方向有些微的晃动,在旋转轴30与缸体20的底部之间也不会有间隙。因此,加压室A1、B1的内部的机油,只会从形成于翼部35与缸体20之间的移动限制流路流入到减压室A2、B2,通过此时的阻力让规定的制动力作用于旋转轴30。
另一方面,将旋转轴30朝后方(在图1及图3中是与箭头R所示的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的话,与之前的程序相反,机油会从减压室A2、B2通过连通路52a流到加压室A1、B1,伴随着,阀体40’也会朝加压室侧的端部移动,而如图5所示,连通路52a不会封闭而成为开放状态。因此,机油会从减压室A2、B2通过连通路52a顺畅地流入到加压室A1、B1,由于此时的阻力很小,所以制动力几乎没有作用于旋转轴30。
阻尼装置1,当旋转轴30朝其中一方侧旋转时,通过单向阀40的作用而会有适当的制动力作用于旋转轴30,另一方面,在旋转轴30朝另一方旋转时,由于单向阀40不会产生作用而具有使制动力几乎不作用于旋转轴30的单向的机能。
在本实施例的阻尼装置1,配设有在一体地旋转的旋转轴30与旋转体50之间用来维持上述单向机能的连通路52a与单向阀40,因此,阀体40’只是伴随旋转轴30的旋转而与连通路52a的壁面接合分离,在被其他构件按压的状态下不会滑动。因此,阀体40’,能不磨耗且经常以一定的接触状态封闭住流路,由此,可以提升阻尼装置1的耐久性。并且,在本实施例的阻尼装置1中,只要将阀体40’置入到阀体收容室,则完成了阀体40’的设置,因此可以让单向阀40的构造简化,能够容易进行阻尼装置1的制造作业,并且可以减低阻尼装置1的制造成本。
接下来,对设置在旋转体50的旁通流路的机能加以说明。如图6所示的旁通流路,是由深度较浅地形成在旋转体50的旁通沟槽55、55,以及收容着用来封住机油且形成机油室的O型环59的O型环沟槽53构成,该旁通沟槽55、55,与O型环沟槽53连通。在O型环沟槽53,安装着O型环59,在平常作动时,O型环沟槽53由O型环59所封闭,而当上述机油室(加压室A1、B1)的内压力较平常动作有所上升时,O型环59因内压力而进一步变形,旁通沟槽55、55彼此经由O型环沟槽53连通在一起,由此,在翼部35的附近形成用来使机油从前侧机油室朝向后侧机油室流动的旁通流路。在旁通流路,设置有弹性流路构件,该弹性流路构件当机油的内压力上升时会弹性变形以增加流路剖面面积。
因此,在如强制性地关闭马桶盖那样,上述机油室的内压力伴随着旋转轴30的急剧的旋转而急剧上升的情况下,不只是从上述移动限制流路还从旁通流路,机油的一部分按照该内压力从前侧机油室流到后侧机油室而使上升的内压力降低。由此,可以预先防止由于上述机油室的内压力的上升而导致机油泄漏等的阻尼装置的破损。
特别是,由于通过密闭机油室的O型环59的弹性变形而形成旁通流路,所以不需要设置用来形成旁通流路的专用构件,而可以减少构成阻尼装置1的零件数量,能容易地进行阻尼装置1的制造,可以减低阻尼装置1的制造成本。
接下来,对设置于缸体20的空气逸出沟槽25的机能加以说明。阻尼装置1,是通过将旋转轴30安装在缸体20之后,将机油填充在内部空间,然后,将旋转体50安装在缸体20来进行组装的。此时,虽然空气会混入残留在旋转体50与机油面之间,但该残存空气会通过空气逸出沟25而顺畅地逸出。由此,就可以将阻尼装置1组装时残留在机油室的空气排出,能够防止作动时因上述残存空气混入机油内而导致阻尼装置1的制动力产生误差,而能够使阻尼装置1的品质.特性稳定。
如以上的说明,在本实施例的阻尼装置1中,由于在形成于缸体20的机油室侧壁与旋转轴30的翼部35之间的连通路52a上形成单向阀40,故可通过将旋转轴30、单向阀40依序组装到缸体20来制造出阻尼装置1,阻尼装置1的制造会很容易,而能够减低制造成本。
特别是,由于以与旋转体30一体旋转的旋转体50来形成机油室的侧壁,单向阀40形成在一体旋转的旋转轴30与旋转体50之间,单向阀40不会与缸体20的内周壁相接,所以即使长时间使用阻尼装置1,单向阀40也不会磨耗以致在单向阀40与缸体1的内周壁之间形成间隙,而可增加阻尼装置1的使用期限。
又,由于将旋转体50可朝轴线方向移动地配设于旋转轴30,且使单向阀40的接离部相对于轴线方向形成为倾斜面,所以能够通过在当阻尼装置1作动时,使旋转体50与旋转轴30互相在轴线方向分离来防止不需要的机油流路的形成,由此,就能够减少旋转轴30的制造误差(尺寸误差),而能使阻尼装置1的品质.特性稳定。
在形成于连通路52a的中途部的阀体收容室(阀收容凹部33、52),配设可移动的阀体40’,构成通过该阀体40’的移动来开闭连通路52a的单向阀40,因此,能够将阀体40’稳定保持在阀体收容室,可以使阻尼装置1的品质、特性稳定,并且能够将单向阀40的构造简化,而容易进行阻尼装置1的制造作业,可以减低阻尼装置1的制造成本。
由于将阀体40’作成圆柱形状提高了形状的对称性,在组装时不用注意组装方向,可以减低阻尼装置1的制造成本。
(第二实施例)
作为第二实施例的阻尼装置2,如7图及图8所示,虽然几乎是与第一实施例的阻尼装置1相同的构造,但在缸体20的侧壁与翼部35之间形成速度调节流路24这一点并不相同。而为了简化说明,对与第一实施例具有相同机能的构件加上相同的符号,对已经在第一实施例说明过的部分则省略其具体说明。
该速度调节流路24,是在前侧机油室(加压室A1、B1)及后侧机油室(减压室A2、B2)与翼部35之间使前侧机油室与后侧机油室连通在一起,通过使前侧机油室与后侧机油室之间移动的机油的流量按照旋转轴30的旋转角度而变化来调节作用于旋转轴30的制动力从而设定为预定的速度。在本实施例中,虽然是形成为伴随着旋转轴30的旋转角度的增加,流路剖面面积减少,但也可按照用途作成任意的流路剖面面积,从而设定成各种动作速度。
这样,通过形成与连通路52a不同的速度调节流路24,则当阻尼装置2的旋转轴30转动时,即使在连通路52a由单向阀40封闭的情况,机油会通过上述的移动限制流路与速度调节流路24的两个机油流路而从前侧机油室流入到后侧机油室,由此,作用于旋转轴30的制动力,与该两个机油流路的流路阻力合后并的流路阻力成比例,大概成为为对应于两者的剖面面积的大小。
该速度调节流路24,在旋转轴30的旋转角度较小的范围,速度调节流路24形成得较深,同时在旋转轴30的旋转角度较大的范围,速度调节流路24形成得较浅,由此,在旋转轴30的旋转角度较小的范围内,对于旋转轴30的制动力较小,旋转轴30会旋转得较快,另一方面,在旋转轴30的旋转角度较大的范围内,对于旋转轴30的制动力较大,旋转轴30会旋转得较慢。
具体来说,速度调节流路24,如图10示意性地显示,在从分隔壁22的基部起40度的范围(旋转轴30的旋转角度为0~40度的范围),与移动限制流路的剖面面积加以比较,以一定的深度形成为充分的大剖面面积,在从40度到90度的范围逐渐形成为较浅的深度,而在从90度到120度的范围则没有形成。而在本实施例中,两个分隔壁22之间为120度,旋转轴30是以120度旋转。
由此,旋转轴30的旋转角度为0~40度的范围中,大部份的机油会从移动限制流路通过流动阻力特别小的速度调节流路24而从前侧机油室流入到后侧机油室,通过移动限制流路来控制机油的流动的力量相对地较弱,作用于旋转轴30的制动力几乎没有,旋转轴30会旋转得较快。而旋转轴30旋转得较快的区域(旋转轴30的旋转角度为0~40度的范围)称作快速起端区域。
而旋转轴30的旋转角度在40~90度的范围,通过速度调节流路24从前侧机油室流入到后侧机油室的机油量会渐渐减少,移动限制流路所产生的制动力的比例增加,由此,作用于旋转轴30的制动力会渐渐变大,旋转轴30的旋转速度会渐渐变慢。
在旋转轴30的旋转角度为90~120的范围,通过速度调节流路24从前侧机油室流入到后侧机油室的机油的量会几乎没有了,移动限制流路所造成的抑制机油流动的力量会相对地变强,而作用于旋转轴30的制动力会变大,旋转轴30会较慢地旋转。旋转轴30旋转较缓慢的区域(旋转轴30的旋转角度为90~120度的范围)称作缓慢尾端区域。
在本实施例的阻尼装置2,在旋转轴30的旋转角度很小的范围内,将速度调节流路24作得很深,同时在旋转轴30的旋转角度很大的范围内,将速度调节流路24作得很浅,因此,在旋转轴30的旋转角度较小的起动时,旋转轴30会较快地旋转,在旋转轴30的旋转角度较大的完成动作时,旋转轴30会较缓慢地旋转,既可缩短旋转所需要的时间,又可缓和完成动作时的冲击。
如图11所示,当将该阻尼装置2组装于马桶的马桶座80的开闭部时,马桶座80的开放角θ与马桶座80的角速度ω的关系,如图12所示,在阻尼装置2的快速区域(马桶座80的开放角θ为120度~80度的范围),马桶座80的角速度ω会渐渐变快,然后,(马桶座80的开放角θ为80~30度的范围),马桶座80的角速度ω会渐渐变慢,在阻尼装置2的缓慢尾端区域(马桶座80的开放角θ为30~0度的范围),马桶座80的角速度ω会渐渐变慢。马桶座80的开放角θ,如图11所示,是以马桶座80关闭的状态作为起点,显示由该状态起算的马桶座80的旋转角度。
快速起端区域、缓慢尾端区域的范围,只要根据组装阻尼装置2的装置来做适当设定就可以了。
如以上的说明,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将速度调节流路24形成在缸体20的底壁,所以不需要用来形成速度调节流路24的专用构件,而可以减少构成阻尼装置2的零件数量,能够容易进行阻尼装置2的制造,并且能够减低阻尼装置2的制造成本。
(第三实施例)
第三实施例的阻尼装置3,如图13所示,具有缸体120、旋转轴130、单向阀150、旋转体160、及螺母170。图中的129、169、179,是用来密封缸体120的内部的O型环。
缸体120,形成为具有中空部的圆筒状,如图14所示,在内周面的中途部,形成有用来可自由旋转地支承旋转轴130且直径稍微小于两端部的圆筒面的缩径部124,在外周底部,形成有安装座部122。缸体120,如图15所示,以使一对分隔壁123、123对置于内壁的底部侧的状态形成缩径部124的范围。
旋转轴130,在基端侧(图13及图14中的左端侧),形成有在中心部具有用来连结于马桶座、马桶盖等的开闭轴的连结孔141的输出轴131,在中途部外周形成有构成机油室的侧壁的圆柱部134,并且在该圆柱部134的外周形成有用来嵌入O型环129的O型环沟槽133。旋转轴130,如图22所示,以一对翼部135、135对设于中途部外周的状态朝半径方向突出设置,在各翼部135的前端部(图13及图14中的右端部),形成有倾斜状的翼端部136。该翼部135,会将缸体120的中空部二分为:形成于旋转轴130的旋转方向前方侧的前侧机油室(加压室A101、B101)与形成在旋转轴130的旋转方向后侧的后侧机油室(减压室A102、B102)。旋转轴130,在前端侧(图13及图14中的右端侧)形成了大致圆柱状的连结轴137,在该连结轴137的外周则形成有:用来螺合螺母173的阳螺纹部140、与不能转动地卡合旋转体160的卡合部142。并且,旋转轴130,在翼部135、135与连结轴137之间形成有用来安装构成单向阀150的阀体150’的阀体安装轴138,在该阀体安装轴138则朝轴线方向形成有凹部139。
而如图15所示,翼部135的外径,形成为稍微小于缸体120的缩径部124的内径,当旋转轴130在缸体120的内部旋转时,在与缸体120的中空部的内周壁保持规定的微小的间隙的状态下滑动。该规定的微小间隙会限制机油在前侧机油室与后侧机油室之间的移动,会作为使规定的制动力作用在旋转轴130的移动限制流路而起作用。
旋转体160,形成有用来插通旋转轴130的连结轴137的贯穿孔163,同时在外周形成有用来嵌入O型环169的O型环沟槽161,另一方面,在贯穿孔163的内周形成有用来安装O型环179的O型环沟槽162、以及与设置在连结轴137的卡止部142卡合的卡合部。旋转体160,作为用来密封缸体120的中空部的盖子而起作用,能够防止充填于缸体120的中空部的机油从缸体120漏出。该旋转体160的内侧端面,形成有缸体120的内部的机油室的其中一侧壁。机油室的另一方的侧壁,则是由旋转轴130的圆柱部134的前端侧(图13及图14中的右端侧)形成。
螺母170,在中心部形成有用来与设置在旋转轴130的连结轴137的阳螺纹部140螺合的阴螺纹部171。而旋转体160,通过将螺母170螺合在连结轴137的阳螺纹部140上,以可与旋转轴130一体旋转的状态被固定。
阻尼装置3,在以旋转轴130的圆柱部134与旋转体160夹入缸体120的缩径部124的状态下进行组装,由此,使得旋转轴130与旋转体160可自由旋转地配设在缸体120的内部。在旋转轴130的翼部135的翼端部136与旋转体160之间形成有使前侧机油室与后侧机油室连通的间隙,但通过在该间隙上朝旋转轴130的圆周方向及轴线方向移动配设阀体150’而形成单向阀150。因此,该间隙形成了当机油从前侧机油室移动到后侧机油室时的作为机油流路的连通路152a,由单向阀150按照旋转轴130的旋转方向选择性地限制机油的移动,具有选择连通路的机能。
该阀体150’,是由可适度的弹性变形的环部152、以及在该环部152以对设的状态下突出设置的一对阀部151、151构成。该阀部151,在端部具有朝相对于旋转轴130的旋转方向而倾斜的方向倾斜的密封面157。由此,在翼部135与阀体150’的关闭部,形成有倾斜于阀体150’的移动方向与旋转轴130的轴线方向的倾斜面。而在本实施例中,虽然在翼部135的翼端部136与阀体150’的阀部151两方形成有倾斜面,但并不限于此,也可只在翼端部136或阀部151的其中一方形成。
而如图16所示,在阀体150’的环部152的内周部,形成有卡入在阀体安装轴138所形成的凹部139的凸部153。阀体150’,在凸部153抵接于凹部139的范围内朝旋转轴130的圆周方向旋转。由此,阀体150’,即使在将连通路152a开放的情况也只会移动到适当的位置,所以在从开放状态转移到关闭动作的时候也能很快地回到关闭位置,让制动力迅速的作用。
单向阀150,如图16、图17所示,在阀体150’的阀部151与旋转轴130的翼部135的翼端部136接触的情况下,连通路152a会由阀部151关闭,机油无法通过连通路152a从加压室A101朝减压室A102流动,另一方面,如图19、图20所示,在阀体150’的阀部151与旋转轴130的翼部135的翼端部136分离的情况下,机油会通过连通路152a从加压室A101朝减压室A102流动。
使如以上构造的阻尼装置3的旋转轴130朝前方(在图16中箭头R所示的方向)转动的话,会通过翼部135来对加压室A101、B101的机油加压,该机油会通过连通部152a从加压室A101、B101流入到减压室A102、B102,伴随于此,阀体150’的阀部151会开始朝与翼部135的翼端部136接近的方向的移动,不久,如图17所示,两者接触。此时,阀部151,如图18所示,会从机油受到符号155所示的方向的力量,沿着形成在翼部135的倾斜的翼端部136一边接近旋转体160的方向,一边朝旋转方向持续移动,最后通过符号156所示的方向的力量,在被按压于翼端部136与旋转体160的状态下停止。连通路152a被阀体150’完全封闭。于是,机油,会通过上述的移动限制流路与速度调节流路132从加压室A101、B101移动到减压室A102、B102,让规定大小的制动力作用在旋转轴130。另一方面,当将旋转轴130朝后方(在图17中是箭头R所示的方向)转动的话,与之前的行程相反,机油会通过连通路152a从减压室A102、B102流到加压室A101、B101,伴随于此,阀体150’朝离开翼部135的方向移动,由此,如图20及图21所示,会以规定的间隔来开放连通路152a。因此,机油会通过连通路152a顺畅地从减压室A102、B102流入到加压室A101、B101。此时,连通路152a的流路剖面面积,设定为比上述的移动限制流路、速度调节流路132等的其他机油流路的流路剖面面积大,所以制动力几乎不会作用在旋转轴130。
阻尼装置3,在旋转轴130朝其中一侧旋转时,通过以单向阀150来封闭连通路152a,让上述的移动限制流路、速度调节流路132所造成的适当的制动力作用于旋转轴130,另一方面,在旋转轴130朝另一侧旋转时,通过单向阀150来开放连通路152a,则几乎没有制动力作用于旋转轴130。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是以松动嵌合于旋转轴130的环部152与突出设置于该环部152的一对阀体151构成阀体150’,因此只要将阀体150’的环部152安装在旋转轴130就可将单向阀150的阀部151组装在旋转轴130上,可更简化阻尼装置3的制造作业。
阻尼装置3,与上述第二实施例的阻尼装置2相同,在前侧机油室(加压室A101、B101)及后侧机油室(减压室A102、B102)与翼部135之间,具有使前侧机油室与后侧机油室连通的速度调节流路132。
该速度调节流路132,是为了在前侧机油室(加压室A101、B101)及后侧机油室(减压室A102、B102)与翼部135之间使前侧机油室与后侧机油室连通而形成在机油室的侧壁与翼部135之间的构造,是按照旋转轴130的旋转角度来变化机油的流量以调节旋转轴130的转动速度的机油流路,在本实施例中,形成为流路剖面面积伴随着旋转轴130的旋转角度的增加而减少,并且旋转轴130的旋转终端侧的流路剖面面积会阶段性地减少,但可按照用途以调整任意的流路剖面面积来调整各种动作速度。
通过形成不同于连通路152a的其他让机油流动的机油流路,当阻尼装置3的旋转轴130转动时,即使是由单向阀150封闭住连通路152a时,机油也会通过上述移动限制流路与速度调节流路132的两个机油流路从上述机油室流入到后侧机油室,由此,作用于旋转轴130的制动力,加上该两个机油流路的流动阻力,而成为大致对应于剖面面积的大小。
该速度调节流路132,如图28模式性地显示,在旋转轴130的旋转角度较小的范围,是将速度调节流路132形成得较深,并且在旋转轴130的旋转角度较大的范围是将速度调节流路132形成得较浅。
由此,在旋转轴130的旋转角度较小的范围内,对旋转轴130的制动力较小,旋转轴130会旋转得较快,另一方面,在旋转轴130的旋转角度较大的范围内,对旋转轴130的制动力较大,旋转轴130会旋转得较慢。
在旋转轴130的旋转角度较大的范围内,通过以两阶段的深度形成速度调节流路132,而使旋转轴130的转动速度对应于旋转轴130的转动角度渐渐变小。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2所示,虽然将速度调节流路132形成在旋转轴130的圆柱部134的前端侧(第13图及第14图中的右端侧),可是该速度调节流路132也可以形成在旋转体160的机油室侧。这样,通过将速度调节流路132形成在旋转轴130、旋转体160上,则不需要设置用来形成速度调节流路132的专用构件,可以减少构成阻尼装置3的零件数量,而能够容易进行阻尼装置3的制造,并且可以减低阻尼装置3的制造成本。
当如图11所示,将该阻尼装置3组装于马桶的马桶座80的开闭部时,马桶座80的开放角θ与马桶座80的角速度ω的关系,如图23所示,在阻尼装置3的快速区域(马桶座80的开放角θ较大的范围),马桶座80的角速度ω会渐渐变快,然后,马桶座80的角速度ω会渐渐变慢,在阻尼装置3的缓慢尾端区域(马桶座80的开放角θ较小的范围),马桶座80的角速度ω会渐渐变慢。
在图23,是以实线显示在旋转轴130的旋转角度较大的范围以两阶段的深度形成速度调节流路132的情况,以虚线显示在旋转轴130的旋转角度较大的范围以一阶段的深度形成速度调节流路132的情况,如图23所示,在以一阶段的深度形成速度调节流路132的情况,在马桶座80关闭之前的角速度ω很快,与之相比,在以两阶段的深度形成速度调节流路132时,可以防止在马桶座80关闭之前的角速度ω的上升,可以可靠地缓和结束动作时的冲击。
在本实施例中,虽然在旋转轴130的旋转角度较大的范围以两阶段的深度来形成速度调节流路132,而并不限于作成两阶段的深度,也可以形成为适当的多阶段或连续变浅的深度以使得旋转轴130的转动速度对应于旋转轴130的转动角度而逐渐变小。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4及图25所示,使阀体150’的环部152的内周形成为正圆形,另一方面,使旋转轴130的阀体安装轴138的外周形成为椭圆形,在阀体150’的环部152的内周面与旋转轴130的阀体安装轴138的外周面之间形成有间隙。
这样,通过在阀体150’的环部152的内周面与旋转轴130的阀体安装轴138的外周面之间形成有间隙,如图25所示,如强制性地将马桶盖关闭时那样,当旋转轴130急遽旋转且机油室的内压随之急剧上升时,以该压力使环部152朝内周侧变形,由此,阀部151的前端与缸体120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会增加。以该间隙的增加部分使移动限制流路的流路剖面面积增加,由此使得从前侧机油室流入到后侧机油室的机油量增加,所以前侧机油室的内压会急速降低。因机油压力的上升所增加的间隙,会使机油流路的流路剖面面积增加而形成让压力逸出旁通流路,阀体150’作为使流路剖面面积增加的弹性流路构件而起作用。因此,可以预先防止前侧机油室的内压上升所引起的机油泄漏等阻尼装置3的破损。
如以上所说明,在本实施例的阻尼装置3,是将阀体150’可朝旋转轴130的圆周方向移动地配设在连通路152a上,以该阀体150’的移动来开闭连通路152a,所以能够将单向阀150的构造简化,从而能容易进行阻尼装置3的制造作业,可以减低阻尼装置3的制造成本。
将阀体150’可朝轴线方向移动地配设在旋转体130与旋转体160之间,且以倾斜面构成了与翼部135的接合分离部,所以当阻尼装置3作动时,阀体150’朝旋转轴130的轴线方向移动,由此则可以吸收旋转轴130的制造误差(尺寸误差),而且阀体150’与翼部136的闭阀时的接触面积会变大,接合分离的反复动作所造成的接合分离部的耗损会变少,所以可以可靠地将单向阀150调整成闭阀状态,可以使阻尼装置3的品质、特性稳定。
由于是以松动嵌合于旋转轴130的环部152与形成在该环部152的阀部151构成了阀体150’,所以只要将阀体150’的环部152安装在旋转轴130,就可将单向阀150的作成较细形状的阀部151组装在旋转轴130,而可以容易地进行阻尼装置3的制造作业。
(第四实施例)
第四实施例的阻尼装置4,如图26所示,虽然大概是与第三实施例的阻尼装置3相同的构造,但单向阀150的构造并不相同,可将阀体自由移动地组装于旋转体。为了简化说明,对于具有与第三实施例同样功能的构件附上了相同符号,对已经在第三实施例说明了的部分则省略具体的说明。
阀体250’,是将阀部251配设于大致圆弧状的座部254且形成为大致T字型。旋转体260,在机油室侧(在图26中是左侧)的外周的与旋转轴相对的位置形成了大致T字型的一对阀体收容沟槽264,使阀体250’松动嵌合于该阀体收容沟槽264。在该阀体收容沟槽264的面对于机油室的侧壁(在图26中是左侧)的开口部,为了使阀体250’可相对于转动体260转动,在阀部251的宽度上被形成为旋转的方向上的规定量的宽度。
在阻尼装置4,将该阀体250’松动嵌合于阀体收容沟槽264,且将所组装的旋转体260插入到旋转轴130以螺母270加以固定。
于是,伴随着旋转轴130的转动,该阀体250’,会通过受到来自于机油室的机油的压力作用,而与实施例3的阀体150’同样地在阀体收容沟槽264内朝圆周方向滑动而与翼部135的翼端部136接合分离,作为开闭连通路252a的单向阀而起作用。
因此,可以将单向阀150的构造简化,能容易地进行阻尼装置4的制造作业,并且可以减低阻尼装置4的制造成本。
(第五实施例)
作为第五实施例的阻尼装置5,如图27所示,虽然大概是与第三实施例的阻尼装置3相同的构造,但单向阀150的构造并不相同,且合并有将单向阀的阀体一体地形成在旋转体来作为阀体的机能。而为了简化说明,对于具有与第三实施例相同的构件则附加相同的符号,已经在第三实施例中所说明的部分则省略具体的说明。
在旋转轴330,并没有形成如实施例3的旋转轴130的卡合部141这样卡合固定住旋转体160使其不能转动的装置。取而代之,在与旋转轴130相对的位置设置有一对的凸部391。
在旋转体360的面对于机油室的侧壁(图26的左侧),在对应于上述凸部391的位置,设有相对于凸部391的旋转方向的宽度以规定尺寸的移动范围的宽度而形成的一对凹部。而在该侧壁,一体地形成有具有与实施例3的阀体150’的阀部151相同的倾斜面的阀部351。
在阻尼装置5,以将旋转轴330的凸部391松动嵌合于旋转体360的上述一对凹部的方式将两者组装在一起。
于是,旋转轴330朝前方侧(在图28中是以符号R所示的方向)转动的话,阀部351通过从机油室的机油所受到的压力的作用,会让与阀部351成为一体的旋转体360也旋转而封闭住流通路252a,会保持该状态而与旋转轴330一起转动。
旋转轴330朝后方侧(图28中与符号R所示的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的话,阀部351通过从机油室的机油所受到的压力的作用,与阀部351成为一体的旋转体360会以上述规定的移动范围相对于旋转轴330移动。因此,连通路252a会成为开放的状态,在保持该状态下会与旋转轴330一起再转动。让与旋转体360设置为一体的阀部351与旋转轴330的翼部135的翼端部136接合分离,由此成为开闭连通路252a的单向阀而起作用。
由此,在本实施例中,只要将旋转体160安装在旋转轴130,就可以将单向阀150组装在旋转轴130,则可更容易进行阻尼装置5的制造作业。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在技术方案1的发明,将移动限制流路形成在缸体内壁与翼部之间,同时将选择连通路形成在翼部与两个侧壁其中一个侧壁之间,侧壁与单向阀伴随着翼部的旋转而旋转,因此,当使旋转轴旋转时,单向阀不会与缸体的内壁相接,即使长期使用阻尼装置,单向阀也不会磨损而在单向阀与缸体内周壁之间形成间隙,则可提升单向阀的耐久性,同时可增加阻尼装置的使用期限。
在技术方案2的发明,形成选择连通路的侧壁是以可装卸地卡止于旋转轴的侧壁构件所形成,因此,可容易地将单向阀组装到侧壁构件与翼部之间,可提升阻尼装置的组装作业性。
在技术方案3的发明,在选择连通路的中途部的翼部及/或侧壁构件所形成的阀体收容室可移动地配设有开闭选择连通路的阀体,因此,可以将阀体稳定保持在阀体收容室,且可以使阻尼装置的品质、特性稳定,同时可以使单向阀的构造简化,可以容易进行阻尼装置的制造作业,而可以减低阻尼装置的制造成本。
在技术方案4的发明,可朝旋转轴的轴线方向移动地配设侧壁构件,同时在形成有当阀体进行关闭动作时相接的关闭部的阀体或侧壁构件的至少一方,形成有相对于阀体的移动方向及旋转轴的轴线方向倾斜的倾斜面,所以当阀体进行关闭动作时,在阀体所受到的压力的作用下,可以使旋转轴或侧壁构件朝旋转轴的轴线方向移动,由此即使在各零件有制造误差(尺寸误差),也能够以阀体可靠地将选择连通路关闭,可以使阻尼装置的品质、特性稳定。
在技术方案5的发明,由于将阀体形成为大致圆柱状,所以能容易进行阀体的制造,同时由于形状的对称性所以在组装时不用考虑阀体的组装方向来进行组装,因此可以减低制造成本。
在技术方案6的发明,在前侧机油室与后侧机油室之间形成旁通流路,该旁通流路设置有当粘性流体的内压上升时会弹性变形使流路剖面面积增加的弹性流路构件,同时使用用来封闭侧壁构件与缸体之间的封闭构件作为弹性流路构件,因此可以兼作为弹性流路构件与封闭构件,可以防止构成零件数量的增加。
在技术方案7的发明,使用O型环作为弹性流路构件,所以可以降低弹性流路构件的零件成本。
在技术方案8的发明,可朝旋转轴的圆周方向移动地配设与翼部接合分离的阀体,所以阀体的移动方向与粘性流体的流动压力的作用方向是一致的,所以可以使阀体顺畅地移动,可以稳定阀体的动作。
在技术方案9的发明,在形成有当阀体进行关闭动作所相接的封闭部的阀体或翼部的至少一方,形成有相对于阀体的移动方向及旋转轴的轴线方向倾斜的倾斜面,所以当单向阀的封闭动作时,阀体会由于从机油所受到的压力的反作用力,而朝旋转轴的轴线方向移动到阀体本身的适当的封闭位置。由此,即使在各零件有制造误差(尺寸误差)也能够以阀体可靠地将选择连通路封闭,可以使阻尼装置的品质、特性稳定。
在技术方案10的发明,由于在松动嵌合于旋转轴的大致圆环状的环部形成有与翼部接合分离的阀体部,所以只要将环部安装在旋转轴就可以将阀体组装在旋转轴,所以能够容易地进行阀部的组装作业。
在技术方案11的发明,在前侧机油室与后侧机油室之间形成有旁通流路,该旁通流路设置有当粘性流体的内压上升时会弹性变形使流路剖面面积增加的弹性流路构件,同时使用阀体作为弹性流路构件,因此可以兼作为弹性流路构件与阀体,可以防止构成零件数量的增加。
在技术方案12的发明,在侧壁与翼部之间形成有按照旋转轴的旋转角度来调节在前侧机油室与后侧机油室之间移动的粘性流体的流量的速度调节流路,速度调节流路,构成为随着旋转轴的旋转角度的增加而减少流路剖面面积,因此,在旋转轴的旋转角度较小开始动作时,可以使旋转轴较快地旋转,同时在旋转轴的旋转角度较大的结束动作时,可以增加作用于旋转轴的制动力,所以既可以缩短旋转所需要的时间又可缓和结束动作时的冲击。
在技术方案13的发明,旋转轴的旋转终端侧的流路剖面面积以多阶段的方式减少,因此,可以将结束动作时的旋转轴的旋转速度进行微调整,可以提高阻尼装置的动作灵敏感。
在技术方案14的发明,由于在缸体形成有当将粘性流体充填于机油室时用来让残存于机油室的气体逸出至外部的空气逸出沟槽,所以在进行阻尼装置的组装时可以使残存于机油室的气体逸出,可以防止在作动时有残存空气混入到机油而导致作用于旋转轴的制动力会产生误差,能够使阻尼装置的品质、特性稳定。
附图符号说明
1、2、3、4、5:阻尼装置
20:缸体
21:贯穿孔
22:分隔壁
23:阴螺纹部
24:速度调节流路
25:空气逸出沟槽
29、59:O型环
30:旋转轴
31:输出轴
33:阀收容凹部
34:连结轴
35:翼部
36:O型环沟槽
40:单向阀
50:旋转体
51:连结孔
52:阀收容凹部
55:旁通沟槽
60:盖子
61:阳螺纹部
62:安装沟槽
70:永久磁铁
80:马桶座
Claims (14)
1、一种缓冲装置,具有:大致圆筒状的缸体;可自由旋转地配设于所述缸体的内部、同时在大致圆柱状轴的外周部突出设置有延伸到所述缸体的内壁面附近的翼部的旋转轴;在所述旋转轴与所述缸体的内壁之间隔着间隔形成的两个侧壁;由所述两个侧壁、所述旋转轴与所述缸体的内壁所形成的、填充着粘性流体的机油室;在由所述翼部分割所述机油室所形成的所述旋转轴的旋转方向的前侧的前侧机油室与所述旋转轴的旋转方向的后侧的后侧机油室之间、用来限制所述粘性流体的移动的移动限制流路;以及具备有按照所述旋转轴的旋转方向选择性地限制所述粘性流体的从所述前侧机油室向所述后侧机油室的移动的单向阀的选择连通路,借由所述粘性流体从所述前侧机油室移动到所述后侧机油室时的流动阻力,对所述旋转轴产生具有方向性的旋转阻力,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限制流路形成在所述缸体内壁和所述翼部之间,并且选择连通路形成在所述翼部和所述两个侧壁中一方侧壁之间,使所述侧壁和所述单向阀随着所述翼部的旋转而旋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选择连通路的所述侧壁,由可装卸地卡止于所述旋转轴的侧壁构件所形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阀,在所述选择连通路的中途部分的所述翼部及/或所述侧壁构件所形成的阀体收容室上,可移动地配设有用来开闭所述选择连通路的阀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可朝所述旋转轴的轴线方向移动地配设所述侧壁构件,同时在形成有当所述阀体进行关闭动作时会接触的关闭部的所述阀体或所述侧壁构件中的至少一方,形成有相对于所述阀体的移动方向及所述旋转轴的轴线方向倾斜的倾斜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形成为大致圆柱状。
6、如权利要求1、2、3、4或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前侧机油室与所述后侧机油室之间,形成有旁通流路,该旁通流路设置有当所述粘性流体的内压力上升时会弹性变形以增加流路剖面面积的弹性流路构件,同时使用用来封闭所述侧壁构件与所述缸体之间的封闭构件来作为所述弹性流路构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使用O型环来作为所述弹性流路构件。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阀,可朝所述旋转轴的圆周方向移动地配设与所述翼部接合分离的阀体。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形成有当所述阀体进行关闭动作时会接触的关闭部的所述阀体或所述翼部中的至少一方,形成有相对于所述阀体的移动方向及所述旋转轴的轴线方向倾斜的倾斜面。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在松动嵌合于所述旋转轴的大致圆环状的环部,形成有与所述翼部接合分离的阀体部。
11、如权利要求8~10所述的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前侧机油室与所述后侧机油室之间形成有旁通流路,该旁通流路设置有当所述粘性流体的压力上升时会弹性变形以增加流路剖面面积的弹性流路构件,同时使用所述阀体作为所述弹性流路构件。
12、如权利要求1~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侧壁与所述翼部之间形成用来按照所述旋转轴的旋转角度来调节在所述前侧机油室与所述后侧机油室之间移动的所述粘性流体的流量的速度调节流路,所述速度调节流路构成为随着所述旋转轴的旋转角度的增加而减少流路剖面面积。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速度调节流路构成为使所述旋转轴的旋转终端侧的流路剖面面积以多个阶段的方式减少。
14、如权利要求1~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缸体形成有当将所述粘性流体填充于所述机油室时用来让残存于所述机油室的气体逸出到外部的空气逸出沟槽。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26656/2002 | 2002-08-02 | ||
JP2002226656 | 2002-08-02 | ||
JP2002248567 | 2002-08-28 | ||
JP248567/2002 | 2002-08-28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675482A true CN1675482A (zh) | 2005-09-28 |
CN100368700C CN100368700C (zh) | 2008-02-13 |
Family
ID=314976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03818567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68700C (zh) | 2002-08-02 | 2003-07-14 | 阻尼装置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275626B2 (zh) |
JP (1) | JP3760949B2 (zh) |
CN (1) | CN100368700C (zh) |
AU (1) | AU2003248069A1 (zh) |
TW (1) | TW200402513A (zh) |
WO (1) | WO2004013514A1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91397B (zh) * | 2006-11-24 | 2011-02-09 | 龚斌华 | 一种阻尼机构 |
WO2011110043A1 (zh) * | 2010-03-10 | 2011-09-15 | 李飞宇 | 一种缓冲装置 |
CN101821531B (zh) * | 2007-10-05 | 2012-08-22 | 世嘉智尼工业株式会社 | 铰链装置 |
CN105781304A (zh) * | 2016-05-06 | 2016-07-20 | 苏州升德精密电气有限公司 | 单向旋转阻尼器 |
CN108468739A (zh) * | 2018-05-30 | 2018-08-31 | 浙江科技学院 | 一种筒圈式阻尼可调液压减振器 |
CN109469701A (zh) * | 2017-09-07 | 2019-03-15 | 斯泰必鲁斯股份有限公司 | 转动阻尼器和就座结构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395427B2 (ja) * | 2004-10-15 | 2010-01-06 |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 ダンパー装置およびダンパー装置の製造方法 |
JP2007205538A (ja) * | 2006-02-06 | 2007-08-16 | Shimonishi Giken Kogyo Kk | チルトヒンジ |
TWM304715U (en) * | 2006-06-23 | 2007-01-11 | Quanta Comp Inc | Hinge device with auto-lock function |
US7743465B2 (en) * | 2007-12-17 | 2010-06-29 |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 Damping hinge apparatus |
US8182055B2 (en) * | 2008-04-22 | 2012-05-22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Damping unit and refrigerator having the same |
KR101486356B1 (ko) * | 2008-07-07 | 2015-01-26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냉장고 홈바 힌지 |
CN102022396B (zh) * | 2009-09-21 | 2013-04-24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液压转轴装置 |
US8408629B2 (en) | 2010-09-07 | 2013-04-02 | Honda Motor Co., Ltd. | Rotational variable torque damper for a seat assembly for a vehicle |
EP2491839B1 (en) * | 2011-02-28 | 2016-08-24 | Saniplast S.p.A. | Damper hinge for toilet bowl and assembly comprising such hinge |
IT1404126B1 (it) * | 2011-02-28 | 2013-11-15 | Saniplast Spa | Cerniera ammortizzata per vaso sanitario e assieme comprendente tale cerniera |
CN102578952B (zh) * | 2012-03-21 | 2014-04-23 | 厦门豪帝卫浴工业有限公司 | 一种阻尼可调的旋转缓冲器 |
CN102920390A (zh) * | 2012-09-18 | 2013-02-13 | 台州市信恩洁具配件有限公司 | 马桶盖金属缓冲铰链 |
KR20140120727A (ko) * | 2013-04-04 | 2014-10-14 | 에버시스 주식회사 | 회전 속도 제어 댐퍼 |
US10253556B2 (en) * | 2016-06-29 | 2019-04-09 | Hunter Douglas Inc. | Damper for a covering for an architectural opening |
US20180172104A1 (en) * | 2016-12-19 | 2018-06-21 | Envolve Engineering, Llc | Fluid-valve damper |
JP7334966B2 (ja) * | 2020-01-20 | 2023-08-29 | 株式会社ソミックマネージメント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 ロータリーダンパ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064033A (en) * | 1989-06-29 | 1991-11-12 | Enidine Co., Ltd. | Rotary damper |
FR2663705A2 (fr) * | 1990-03-09 | 1991-12-27 | Glaenzer Spicer Sa | Amortisseur rotatif. |
JPH0681873B2 (ja) * | 1990-05-23 | 1994-10-19 | スガツネ工業株式会社 | ドアクローザー |
EP0524607A1 (en) * | 1991-07-22 | 1993-01-27 | Toyoda Koki Kabushiki Kaisha | Rotary shock absorber |
JPH0541499A (ja) | 1991-08-05 | 1993-02-19 | Fujitsu Ltd |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
JP2531060Y2 (ja) * | 1991-11-18 | 1997-04-02 | 株式会社三協精機製作所 | 便器用ダンパ構造 |
JP3083400B2 (ja) * | 1992-04-23 | 2000-09-04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油圧式回転減速装置 |
JPH0640485A (ja) | 1992-07-16 | 1994-02-15 | Nitsukan Kogyo Kk | チーズ包装材料 |
JP2596091Y2 (ja) * | 1992-11-05 | 1999-06-07 | スガツネ工業株式会社 | ダンパー機構 |
JP2631337B2 (ja) * | 1992-12-22 | 1997-07-16 | トックベ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 回転型ダンピング装置 |
JP2906328B2 (ja) * | 1995-02-28 | 1999-06-21 | スガツネ工業株式会社 | ダンパー機構 |
JP3031614B2 (ja) * | 1997-05-16 | 2000-04-10 | トックベ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 オイルダンパ及びその部品組立方法 |
JP4370590B2 (ja) * | 1998-10-26 | 2009-11-25 | トックベ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 回転ダンパ |
JP4753465B2 (ja) * | 2000-11-15 | 2011-08-24 | トックベ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 ダンパとその製造方法 |
-
2003
- 2003-07-14 WO PCT/JP2003/008949 patent/WO2004013514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3-07-14 US US10/523,049 patent/US7275626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3-07-14 JP JP2004525785A patent/JP3760949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3-07-14 CN CNB038185679A patent/CN100368700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3-07-14 AU AU2003248069A patent/AU2003248069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3-07-17 TW TW092119576A patent/TW200402513A/zh unknown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91397B (zh) * | 2006-11-24 | 2011-02-09 | 龚斌华 | 一种阻尼机构 |
CN101821531B (zh) * | 2007-10-05 | 2012-08-22 | 世嘉智尼工业株式会社 | 铰链装置 |
WO2011110043A1 (zh) * | 2010-03-10 | 2011-09-15 | 李飞宇 | 一种缓冲装置 |
CN105781304A (zh) * | 2016-05-06 | 2016-07-20 | 苏州升德精密电气有限公司 | 单向旋转阻尼器 |
CN109469701A (zh) * | 2017-09-07 | 2019-03-15 | 斯泰必鲁斯股份有限公司 | 转动阻尼器和就座结构 |
US10875423B2 (en) | 2017-09-07 | 2020-12-29 | Stabilus Gmbh | Rotational damper and seating arrangement |
CN109469701B (zh) * | 2017-09-07 | 2021-05-25 | 斯泰必鲁斯股份有限公司 | 转动阻尼器和就座结构 |
CN108468739A (zh) * | 2018-05-30 | 2018-08-31 | 浙江科技学院 | 一种筒圈式阻尼可调液压减振器 |
CN108468739B (zh) * | 2018-05-30 | 2024-06-04 | 浙江科技学院 | 一种筒圈式阻尼可调液压减振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04013514A1 (ja) | 2004-02-12 |
US7275626B2 (en) | 2007-10-02 |
US20060011427A1 (en) | 2006-01-19 |
TW200402513A (en) | 2004-02-16 |
AU2003248069A1 (en) | 2004-02-23 |
JPWO2004013514A1 (ja) | 2005-12-22 |
JP3760949B2 (ja) | 2006-03-29 |
CN100368700C (zh) | 2008-02-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675482A (zh) | 阻尼装置 | |
CN101080601A (zh) | 电动式控制阀 | |
CN1821554A (zh) | 用于内燃机的阀定时控制系统及其装配方法 | |
CN1128078C (zh) | 安全带卷取装置 | |
CN1436932A (zh) | 容量控制阀 | |
CN1293306C (zh) | 涡旋压缩机 | |
CN1792564A (zh) | 用于动力工具的驱动机构 | |
CN1517575A (zh) | 传动装置 | |
CN1727218A (zh) | 用于车辆座椅的铰链机构以及包括这种机构的座椅 | |
CN1957181A (zh) | 旋转式压缩机 | |
CN1249402A (zh) | 变容泵 | |
CN1975221A (zh) | 冷热水混合式水龙头装置 | |
CN1880800A (zh) | 带转矩限制器的行星齿轮式减速器 | |
CN1532436A (zh) | 差速器和差速器壳体 | |
CN88100983A (zh) | 控制阀门泄漏室的方法和装置 | |
CN1346023A (zh) | 水泵 | |
CN101042135A (zh) | 涡旋式压缩机 | |
CN1626848A (zh) | 扭转振动缓冲器 | |
CN1415856A (zh) | 压缩机 | |
CN1346915A (zh) | 建筑机械的回转装置 | |
CN1385341A (zh) | 舷外装马达 | |
CN1699802A (zh) | 膨胀阀 | |
CN1950609A (zh) | 旋转式压缩机 | |
CN1925788A (zh) | 采血工具的防逆流结构、导引针、采血针及采血持具 | |
CN1955519A (zh) | 真空阀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213 Termination date: 202007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