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26848A - 扭转振动缓冲器 - Google Patents

扭转振动缓冲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26848A
CN1626848A CNA2004100479281A CN200410047928A CN1626848A CN 1626848 A CN1626848 A CN 1626848A CN A2004100479281 A CNA2004100479281 A CN A2004100479281A CN 200410047928 A CN200410047928 A CN 200410047928A CN 1626848 A CN1626848 A CN 16268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ng spring
vibration damper
torsional vibration
guiding element
outer l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1004792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371625C (zh
Inventor
郑载勋
池泰汉
宋永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yundai Motor Co
Original Assignee
Hyundai Motor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yundai Motor Co filed Critical Hyundai Motor Co
Publication of CN16268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268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7162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71625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1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 F16F15/12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elastic members or friction-damping members, e.g. between a rotating shaft and a gyratory mass mounted there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1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 F16F15/12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elastic members or friction-damping members, e.g. between a rotating shaft and a gyratory mass mounted thereon
    • F16F15/131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elastic members or friction-damping members, e.g. between a rotating shaft and a gyratory mass mounted thereon the rotating system comprising two or more gyratory masses
    • F16F15/133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elastic members or friction-damping members, e.g. between a rotating shaft and a gyratory mass mounted thereon the rotating system comprising two or more gyratory masses using springs as elastic members, e.g. metallic springs
    • F16F15/134Wound springs
    • F16F15/1343Wound spr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spring mounting
    • F16F15/13438End-caps for spr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1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 F16F15/12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elastic members or friction-damping members, e.g. between a rotating shaft and a gyratory mass mounted thereon
    • F16F15/131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elastic members or friction-damping members, e.g. between a rotating shaft and a gyratory mass mounted thereon the rotating system comprising two or more gyratory masses
    • F16F15/133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elastic members or friction-damping members, e.g. between a rotating shaft and a gyratory mass mounted thereon the rotating system comprising two or more gyratory masses using springs as elastic members, e.g. metallic springs
    • F16F15/134Wound springs
    • F16F15/1343Wound spr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spring mounting
    • F16F15/13453Additional guiding means for spring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21Elements
    • Y10T74/2121Flywheel, motion smoothing-type
    • Y10T74/2128Damping using swinging masses, e.g., pendulum type, etc.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21Elements
    • Y10T74/2121Flywheel, motion smoothing-type
    • Y10T74/2131Damping by absorbing vibration force [via rubber, elastomeric material, etc.]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Operated Clu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扭转振动缓冲器,其包括一个主质量块、一个副质量块以及一个缓冲单元。该缓冲单元包括:多个圈簧、一对端导件以及一个摩擦件。多个圈簧一个接一个地串联布置在环形腔体的分开部分中。上述这对端导件可滑动地布置在环形腔体的各个分开的部分中并支撑着多个弹性部件中的端头圈簧的外端。摩擦件可滑动地布置在相邻弹性件之间,并且在结构上相应于圈簧的压缩而与主质量块摩擦从而使摩擦力与主副质量块之间的相对转动呈正比。

Description

扭转振动缓冲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扭转振动缓冲器。
背景技术
扭转振动缓冲器(一种双质量飞轮)通常用来缓冲发动机输出轴与传动装置输入轴之间进行动力传输时所产生的扭转振动。
典型的扭转振动缓冲器通常包括第一质量块,第二质量块以及布置在第一和第二质量块之间的缓冲单元。
第一质量块与发动机的输出轴相连,第二质量块通过一个离合机构与传动装置的输入轴相连。
第一和第二质量块通过缓冲单元彼此相互连接从而使第一和第二质量块能相对转动。一般来讲,发动机驱动车轮,但发动机也可由车辆的惯性驱动。因此,第一和第二质量块在设计上必须能沿两个方向相对转动。
当发动机扭矩很高并且车辆以一特定的传动比驱动时,第一和第二质量块之间的相对转动达到其极限。此外,当发动机扭矩不规则变化时,第一和第二质量块可能会撞到一个部件上以便限制第一和第二质量块之间的相对转动。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这种飞轮在设计上具有很高的缓冲特性。
在现有的飞轮中,当第一和第二质量块之间出现相对转动时,不能对扭矩的幅值进行调节。此外,即使第一和第二质量块之间出现相对转动,飞轮的缓冲效果也几乎是不变的。
本发明背景技术部分揭示的信息仅用来帮助对本发明背景技术的理解,这并不表明这些信息已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扭转振动缓冲器,其能根据旋转速度以及主质量块相对于副质量块的相对旋转而进行动态的缓冲。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该扭转振动缓冲器包括一个主质量块、一个副质量块以及一个缓冲单元。该主质量块适于与曲轴相连以便绕发动机曲轴的旋转轴旋转,同时主质量块形成了一个基本为环形的腔体,其至少被分成两个部分。副质量块可相对转动地与主质量块相连并且其能与一个离合器相连。缓冲单元将主副质量块以可转动地弹性方式连接起来。该缓冲单元包括:多个圈簧、一对端导件以及一个摩擦件。多个圈簧一个接一个地串联布置在环形腔体的分开部分中。上述这对端导件可滑动地布置在环形腔体的各个分开的部分中并支撑着多个弹性部件中端头圈簧的外端。摩擦件可滑动地布置在相邻弹性件之间,并且在结构上相应于圈簧的压缩而与主质量块摩擦从而产生与主副质量块之间的相对转动呈正比的摩擦力。
作为优选,摩擦件包括一个外导件、一个内导件、一个第一操作器以及一个第二操作器。外导件上带有一个第一突起,其伸向主质量块的中心部分以便使第一突起的两侧形成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内导件与外导件相对布置并带有一个第二突起,该第二突起伸向外导件从而在第二突起的两侧形成第三斜面和第四斜面。第一操作器布置在外导件和内导件之间,其一端弹性支撑在圈簧上。第一操作器的另一端带有一个分别与第一和第三斜面接触的第一斜部。第二操作器在布置上与内外导件之间的第一操作器相对,并且第二操作器的一端弹性支撑在圈簧上。第二操作器的另一端带有一个分别与第二和第四斜面接触的第二斜部。
随着第一突起靠近主质量块的中心部分,其宽度变小,随着第二突起远离主质量块的中心部分,其宽度变小。
作为优选,第一突起宽度减小的速率不同于第二突起宽度减小的速率。
作为优选,第一突起宽度减小的速率大于第二突起宽度减小的速率。
作为优选,摩擦件进一步包括一个布置在第一和第二操作器之间的调节圈簧从而使第一和第二操作器相互形成弹性支撑。
作为优选,用来支撑第一操作器的圈簧的外端部与第一操作器接触并且当缓冲单元未被压缩时圈簧的内端部不会与第一操作器接触。
作为优选,用来支撑第二操作器的圈簧的外端部与第二操作器接触并且当缓冲单元未被压缩时圈簧的内端部不会与第二操作器接触。
作为优选,该扭转振动缓冲器进一步包括一个驱动板,其与副质量块相连并且在结构上当主副质量块之间出现相对转动时用来压缩缓冲单元,驱动板的周圈上至少有两个压筋,并且压筋的宽度彼此不同。
作为优选,用来支撑端导件的圈簧的外端部与端导件接触并且当缓冲单元未被压缩时圈簧的内端部不会与端导件接触。
作为优选,当支撑第一和第二操作器的圈簧被压缩时,外导件与环形腔体的外壁接触,同时内导件与环形腔体的内壁接触。
作为优选,摩擦件包括一个第一外导件、一个第二外导件以及一个内导件。第一外导件的一端由圈簧支撑,同时第一外导件的另一端形成一个第一斜面。第二外导件与第一外导件相邻布置,其一端由圈簧支撑,其另一端形成第二斜面。内导件与第一和第二外导件相对布置,并带有一个突起,该突起具有一个第三斜面和一个第四斜面,其中第三斜面与第一斜面接触,第四斜面与第二斜面接触。
当突起远离主质量块的中心部分时,其宽度变小。
作为优选,该摩擦件进一步包括一个布置在第一和第二外导件之间的调节圈簧从而使第一和第二外导件相互弹性地支撑。
作为优选,用来支撑第一外导件的圈簧的外端部与第一外导件接触并且当缓冲单元未被压缩时圈簧的内端部不会与第一外导件接触。
作为优选,用来支撑第二外导件的圈簧的外端部与第二外导件接触并且当缓冲单元未被压缩时圈簧的内端部不会与第二外导件接触。
作为优选,该扭转振动缓冲器进一步包括一个驱动板,其与副质量块相连并且在结构上当主副质量块之间出现相对转动时用来压缩缓冲单元,驱动板的周圈上设有至少两个压筋,并且该压筋的宽度彼此不同。
作为优选,用来支撑端导件的圈簧的外端部与端导件接触并且当缓冲单元未被压缩时圈簧的内端部不会与端导件接触。
作为优选,当支撑第一和第二外导件的圈簧被压缩时,第一和第二外导件与环形腔体的外壁接触,同时内导件与环形腔体的内壁接触。
作为优选,该摩擦件包括一个外导件、一个第一内导件以及一个第二内导件。外导件上带有一个第一突起,其伸向主质量块的中心部分以便使突起的两侧形成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第一内导件的一端由圈簧支撑,同时另一端形成与第一斜面接触的第三斜面。第二内导件的一端由圈簧支撑,同时另一端形成与第二斜面接触的第四斜面。
当突起靠近主质量块的中心部分时,其宽度变小。
作为优选,该摩擦件进一步包括一个布置在第一和第二内导件之间的调节圈簧从而使第一和第二内导件相互弹性地支撑。
作为优选,用来支撑第一内导件的圈簧的外端部与第一内导件接触并且当缓冲单元未被压缩时圈簧的内端部不会与第一内导件接触。
作为优选,用来支撑第二内导件的圈簧的外端部与第二内导件接触并且当缓冲单元未被压缩时圈簧的内端部不会与第二内导件接触。
作为优选,该扭转振动缓冲器进一步包括一个驱动板,其与副质量块相连并且在结构上当主副质量块之间出现相对转动时用来压缩缓冲单元,驱动板的周圈上至少有两个压筋,并且该压筋的宽度彼此不同。
作为优选,用来支撑端导件的圈簧的外端部与端导件接触并且当缓冲单元未被压缩时圈簧的内端部不会与端导件接触。
作为优选,当支撑第一和第二内导件的圈簧被压缩时,外导件与环形腔体的外壁接触,同时第一和第二内导件与环形腔体的内壁接触。
作为优选,该摩擦件包括一个外导件、一个外楔体、一个第一弹性单元、一个内楔体、一个内导件、一个第二弹性单元、一个第一操作器以及一个第二操作器。外楔体布置在外导件相邻布置,并带有一个第一斜部,其伸向主质量块的中心部分。第一弹性单元布置在外导件和外楔体之间。内楔体与外楔体相对布置,并带有一个第二斜部,其伸向外楔体。内导件与内楔体相邻布置。第二弹性单元布置在内楔体和内导件之间。第一操作器布置在外楔体和内楔体之间,其一端由圈簧弹性地支撑,另一端带有一个与第一和第二斜部接触的第三斜部。第二操作器在布置上与外楔体和内楔体之间的第一操作器相对。第二操作器的一端由圈簧弹性支撑,另一端上带有一个与第一和第二斜部接触的第四斜部。
当第一斜部靠近主质量块的中心部分时,其宽度变小,并且当第二斜部远离主质量块的中心部分时,其宽度变小。
作为优选,第一斜部宽度减小的速率不同于第二斜部宽度减小的速率。
作为优选,第一斜部宽度减小的速率大于第二斜部宽度减小的速率。
作为优选,第一和第二弹性件均为盘簧。
作为优选,用来支撑第一操作器的圈簧的外端部与第一操作器接触并且当缓冲单元未被压缩时圈簧的内部不会与第一操作器接触。
作为优选,用来支撑第二操作器的圈簧的外端部与第二操作器接触并且当缓冲单元未被压缩时圈簧的内部不会与第二操作器接触。
作为优选,该扭转振动缓冲器进一步包括一个驱动板,其与副质量块相连并且在结构上当主副质量块之间出现转动时用来压缩缓冲单元,驱动板的周圈上至少有两个压筋,并且压筋的宽度彼此不同。
作为优选,用来支撑端导件的圈簧的外端部与端导件接触并且当缓冲单元未被压缩时圈簧的内端部不会与端导件接触。
作为优选,当支撑第一和第二操作器的圈簧被压缩时,外导件与环形腔体的外壁接触,同时内导件与环形腔体的内壁接触。
作为优选,主质量块和副质量块之间至少布置有一个套管。
作为优选,环形腔体中至少是部分填充有润滑油。
作为优选,该扭转振动缓冲器进一步包括一个驱动板,其与副质量块相连并且在结构上当主副质量块之间出现相对转动时用来压缩缓冲单元。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参考以下的说明来描述本发明的原理,其中的附图作为说明书的一部分用来展示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是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例的扭转振动缓冲器沿图2中线A-A的剖视图;
图2的局部剖视图示出的是图1中扭转振动缓冲器的内部结构;
图3和4所示为图1中扭转振动缓冲器的驱动板;
图5和6所示为图1中扭转振动缓冲器的摩擦件;
图7和8所示为图1中扭转振动缓冲器的端导件;
图9和10所示为本发明第二优选实施例扭转振动缓冲器摩擦件;
图11和12所示为本发明第三优选实施例扭转振动缓冲器摩擦件;
图13和14所示为本发明第四优选实施例扭转振动缓冲器摩擦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
参见图1到6来描述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例的扭转振动缓冲器100。
如图1和2所示,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例的扭转振动缓冲器100布置在一个发动机(图中未示出)和一个传动装置(图中未示出)之间,其作用是缓冲动力传送过程中所产生的扭转振动。
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扭转振动缓冲器100除了可用于发动机和传动装置之间外,还可用于任意两个动力传送部分之间。
在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主质量块101适于与发动机曲轴1相连以便绕发动机曲轴1的旋转轴X旋转。
副质量块103可相对转动地与主质量块101相连并且在结构上与一个离合器3相连。
轮毂105通过铆钉107连接到主质量块101的中心部分上,同时副质量块103通过一对套筒109和111可转动地连接到轮毂105上。由此,副质量块103就以可转动地方式连接到主质量块101上。
由于主质量块101和副质量块103是通过套筒109和111彼此连接起来,因此作用在套筒109和111上的扭力减小,套筒109和111不会出现扭曲。
如图1和2所示,主质量块101为一个环形的板件。
主质量块101的边缘带有一个折起的边缘部分113,该边缘部分113与一个盖体115相连从而绕着主质量块101的周圈形成了一个环形腔体117。
环形腔体117至少被主质量块101上的第一突起119以及盖体115上的第二突起121分成两个部分。例如,在一实施例中,环形腔体117被扭转振动缓冲器100顶部和底部的一对第一突起119和第二突起121分成了两个部分。作为选择,环形腔体117也可被两对以上突起分成两个以上的部分。
作为优选,环形腔体117中至少部分填充有润滑油。
第一突起119和第二突起121优选形成环形腔体117的一个径向中心部分旁边以便在第一突起119和第二突起121的两侧形成润滑油的油道123和125。润滑油可通过油道123和125在环形腔体117的各个被分开部分之间流动,这样就能防止润滑油集聚在被分开其中的一个部分中。
主质量块101的外周形成有一个环形齿轮127,该环形齿轮127用来与启动电机(图中未示出)相连。
缓冲单元129布置在环形腔体117中被分开的各个部分中。缓冲单元129以一种弹性的旋转方式与主质量块101和副质量块103相连。缓冲单元129的缓冲特性会随着主质量块101和副质量块103之间的相对旋转而变化。
如图2所示,缓冲单元129包括有一对端导件131和133、多个圈簧135、137、139和141以及一个摩擦件143。辅助圈簧151、153、155和157分别布置在圈簧135、137、139和141内。因此每一对弹簧都能提供两级缓冲系数。除了圈簧135、137、139和141以及辅助圈簧151、153、155和157之外,也可采用其它合适的、可被压缩并提供弹力的弹性件。
圈簧135、137、139和141按顺序分布,并一个接一个地布置在环形腔体的分开部分中。
端导件131和133可滑动地布置在环形腔体117中,同时端导件131和133分别支撑着圈簧135、137、139和141中端头两个圈簧135和141的外端部。
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摩擦件的数目为三个,摩擦件的数目并不限于三个。
端导件131和133由第一突起119和第二突起121支撑。
如图1和2所示,驱动板145固定连接在副质量块103上以便其能压缩缓冲单元129。
如图3和4所示,驱动板145为环形,并且驱动板145的外周对称布置有第一和第二压筋147和149。
压筋147和149位于环形腔体117中,其形状和尺寸应便于在环形腔体117中移动。如果主质量块101和副质量块103之间出现相对转动,压筋147和149会压在环形腔体117中各分开部分内的缓冲单元129上,从而形成缓冲。
如图2和4所示,第一和第二压筋147和149的宽度不同,这样就能按顺序来压缩缓冲单元,从而形成两级缓冲特性。
下面参见图5和6来描述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例的扭转振动缓冲器100中的摩擦件143。
该摩擦件143包括一个外导件159、一个内导件161、一个第一操作器163以及一个第二操作器165。
外导件159和内导件161彼此相对布置,并且大致在外导件159的中心部分上形成有一个突起167,该突起167伸向主质量块101的中心部分即内导件161。突起167的两侧形成斜面169和斜面171。
与之相似,大致内导件161的中心部分形成有一个突起173,其伸向外导件159。
突起173的两侧形成斜面175和斜面177。
如图5所示,第一操作器163和第二操作器165布置在外导件159和内导件161之间,并彼此相对。
第一操作器163的一端弹性支撑在圈簧137上,其另一端带有一个斜部179。
第一操作器163斜部179的外斜面179a与外导件159的斜部169接触。并且第一操作器163斜部179的内斜面179b与内导件161的斜部175接触。
第二操作器165的一端弹性支撑在圈簧139上,其另一端带有一个斜部181。
第二操作器165斜部181的外斜面181a与外导件159的斜部171接触。并且第二操作器163斜部181的内斜面181b与内导件161的斜部177接触。
如图5所示,随着外导件159的突起167靠近主质量块101的中心即内导件161,其宽度逐渐变小,随着内导件161的突起173靠近外导件159,其宽度逐渐变小。
作为优选,外导件159突起167宽度减小的速率不同于内导件161突起173宽度减小的速率。由此就能对外导件159和内导件161的滞后进行调整。
更为优选的是,如图5所示,外导件159突起167宽度减小的速率大于内导件161突起173宽度减小的速率。
当圈簧137和139被主质量块101和副质量块103之间出现的相对转动压缩时,压力会传到第一和第二操作器163和165。因此第一和第二操作器163和165会彼此靠近并爬上外导件159的斜面169和171以及内导件161的斜面175和177。结果,外导件159会沿径向移到环形腔体117的外侧,并且内导件161会沿径向移到环形腔体117的内侧。因此,外导件159会与环形腔体117的外壁199接触,同时内导件161会与环形腔体117的内壁198接触,从而在接触面之间形成摩擦。
当主质量块101和副质量块103之间的相对转动变大时,摩擦件143和环形腔体117内外壁198和199之间的摩擦力,即主质量块101和摩擦件143之间的摩擦力会变大。结果,可取得正比于主质量块101和副质量块103之间的相对转动的缓冲特性。
第一操作器163的接触面183优选为一个斜面,这样当圈簧137未被压缩时,圈簧137的端面185和第一操作器163的接触面183之间会形成一个预定角度A。即,当缓冲单元129未被驱动板145压缩时,圈簧137上用来弹性支撑第一操作器163的外端部会与第一操作器163接触,并且其内端部则不与第一操作器163接触。
由此,当圈簧137被压缩时,圈簧137的外部会先压缩从而使圈簧137弯曲,其中心部分移向主质量块101的中心部分。因此,圈簧137的这种弯曲会对扭转振动缓冲器100旋转时圈簧137因离心力所产生的弯曲形成平衡。
第二操作器165以及圈簧139结构相同,并且连接方式也相同。
第一和第二操作器163和165之间布置有一个调整圈簧187。
第一和第二操作器163和165之间通过该调整圈簧187彼此形成弹性支撑,这样第一和第二操作器163和165就会在超过一定的扭矩时彼此靠近。结果,摩擦件143和主质量块101之间的摩擦力只有在超过一定的扭矩时才会产生。
优选,外导件159的外表面189上形成有第一凹槽191和第二凹槽193。
第一凹槽191沿着环形腔体117的周向形成,第二凹槽193的方向垂直于第一凹槽191。
第一凹槽191的作用是形成一条润滑油的油道,第二凹槽193则用来刮擦环形腔体117外壁199上的油膜从而使润滑油油膜的厚度基本保持不变。
如图7所示,端导件133中圈簧接收孔182上与圈簧141接触的表面184倾斜。这样在圈簧141未被压缩时,端导件133的端面186和接触表面184就会形成一个预定角度G。也就是说,当缓冲单元129未被驱动板145压缩时,圈簧141上用来弹性支撑端导件133的外端部就与接触表面184接触,并且圈簧141的内端部则不与接触表面184接触。也就是说,当缓冲单元129未被驱动板145压缩时,圈簧141上用来弹性支撑端导件133的外端部与接触表面184接触,而其内端部则不与接触表面184接触。
如图7和8所示,第一凹槽194沿着环形腔体117的周向形成在端导件133的外表面192上,并且第二凹槽196的方向垂直于第一凹槽194。第一凹槽194的作用是形成一条润滑油的油道,第二凹槽196则用来刮擦环形腔体117外壁199上的油膜从而使润滑油油膜的厚度基本保持不变。
另一个端导件131的结构与端导件133相同。
下面来描述本发明的其它优选实施例。在其它实施例中,除了摩擦件之外其它部件均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相同,因此除了摩擦件外,其它部件的说明省略。
下面,相同的标记用来表示与图1到6相同的部件。
下面参见图9和10来描述本发明第二优选实施例扭转振动缓冲器中缓冲单元的摩擦件211。
摩擦件211包括一个第一外导件213、一个第二外导件215以及一个内导件217。
第一外导件213的一端由圈簧219弹性支撑,其另一端带有一个斜面221。
作为举例,第一外导件213上形成有一个圈簧接收孔223,并且圈簧219就插在该圈簧接收孔223中。
与之相似,第二外导件215的一端由圈簧225弹性支撑,其另一端带有一个斜面227。
第二外导件215上形成有一个圈簧接收孔229,并且圈簧225就插在该圈簧接收孔229中。
第二外导件215沿着环形腔体117的周向与第一外导件213相邻布置。
内导件217与第一和第二外导件213和215相对布置。
内导件217的中心部分形成有一个突起,该突起伸向第一和第二外导件213和215。
如图9所示,突起231的两侧形成有斜面233和235。
斜面233在图的左侧,其与第一外导件213的斜面221接触,斜面235在图的右侧,其与第二外导件215的斜面227接触。
即,如图9所示,随着突起231远离主质量块101的中心,其宽度变小。
当圈簧219和225被压缩时,第一和第二外导件213和215会因压力而彼此靠近。此时,第一外导件213会爬上内导件217突起231的左斜面233,并且第二外导件215会爬上内导件217的右斜面235。结果,第一和第二外导件213和215会被迫沿着环形腔体117的径向向外移动,并且内导件217被迫沿着环形腔体117的径向向内移动。因此,第一和第二外导件213和215会与环形腔体117的外壁199接触从而在两者之间形成摩擦力,同时内导件217与环形腔体117的内壁198接触从而在这两者之间也形成摩擦力。
由此可取得正比于圈簧219和225的压缩程度的缓冲特性。
第一和第二外导件213和215之间布置有一个调整圈簧237。
第一和第二外导件213和215通过该调整圈簧237彼此形成弹性支撑,这样第一和第二外导件213和215就会在超过一定的扭矩时彼此靠近。结果,摩擦件211和主质量块101之间的摩擦力只有在超过一定的扭矩时才会产生。
第一外导件213中圈簧接收孔223上与圈簧219接触的表面239倾斜,这样在圈簧219未被压缩时,圈簧219的端面241和接触表面239就会形成一个预定角度G。也就是说,当缓冲单元129未被驱动板145压缩时,圈簧219的外端部与接触表面239接触,并且圈簧219的内端部则不与第一外导件213的接触表面239接触。
由此,当圈簧219被压缩时,圈簧219的外部会先压缩从而使圈簧219弯曲,其中心部分移向主质量块101的中心部分。因此,圈簧219的这种弯曲会对扭转振动缓冲器100旋转时圈簧219因离心力所产生的弯曲形成平衡。
第二外导件215和圈簧225以类似的方式连接。
第一外导件213的外表面243上沿着环形腔体117的周向形成有第一凹槽245,第二外导件215的外表面247上沿着环形腔体117的周向形成有第二凹槽249。
此外,第一外导件213的外表面243上沿着第一凹槽245的垂直方向形成有第三凹槽251,第二外导件215的外表面247上沿着第二凹槽249的垂直方向形成有第四凹槽253。
第一和第二凹槽245和249的作用是形成一条润滑油的油道,第三和第四凹槽251和253则用来刮擦环形腔体117外壁199上的油膜从而使润滑油油膜的厚度基本保持不变。
下面参见图11和12来描述本发明第三优选实施例扭转振动缓冲器中缓冲单元的摩擦件311。
摩擦件311包括一个外导件313、一个第一内导件315以及一个第二内导件317。
外导件313的中心部分形成有一个突起319,该突起伸向主质量块101的中心部分。
如图11所示,突起319的两侧形成有斜面321和323。
第一内导件315的一端由圈簧325弹性支撑,其另一端带有一个斜面327。
与之相似,第二内导件317的一端由圈簧329弹性支撑,其另一端带有一个斜面331。
第二内导件317沿着环形腔体117的周向与第一内导件315相邻布置。
第一内导件315的斜面327与图中左侧外导件313突起319的斜面321接触,并且第二内导件317的斜面331与图中右侧外导件313突起319的斜面323接触。
如图11所示,随着突起319靠近主质量块101的中心,其宽度变小。
当圈簧325和329被压缩时,第一和第二内导件315和317会因压力而彼此靠近。此时,外导件313会爬上第一和第二内导件315和317的斜面327和331。结果,外导件313会被迫沿着环形腔体117的径向向外移动,并且第一和第二内导件315和317会被迫沿着环形腔体117的径向向内移动。因此,外导件313会与环形腔体117的外壁199接触从而在两者之间形成摩擦力,同时第一和第二内导件315和317与环形腔体117的内壁198接触从而在这两者之间也形成摩擦力。
由此可取得正比于圈簧325和329的压缩程度的缓冲特性。
第一和第二内导件315和317之间布置有一个调整圈簧333。
第一和第二内导件315和317通过该调整圈簧333彼此形成弹性支撑,这样第一和第二内导件315和317就会在超过一定的扭矩时彼此靠近。结果,摩擦件311和主质量块101之间的摩擦力只有在超过一定的扭矩时才会产生。
第一内导件315中与圈簧325接触的表面335倾斜,这样在圈簧325未被压缩时,圈簧325的端面337和第一内导件315的接触表面335就会形成一个预定角度C。
也就是说,当缓冲单元129未被驱动板145压缩时,圈簧325的外端部与第一内导件315的接触表面335接触,并且圈簧325的内端部则不与第一内导件315的接触表面335接触。
由此,当圈簧325被压缩时,圈簧325的外部会先压缩从而使圈簧325弯曲,其中心部分移向主质量块101的中心部分。因此,圈簧325的这种弯曲会对扭转振动缓冲器100旋转时圈簧325因离心力所产生的弯曲形成平衡。
第二内导件317和圈簧329以类似的方式连接。
外导件313的外表面339上形成有第一凹槽341和第二凹槽343。
第一凹槽341沿着环形腔体117的周向形成,第二凹槽343的方向垂直于第一凹槽341。
第一凹槽341的作用是形成一条润滑油的油道,第二凹槽343则用来刮擦环形腔体117外壁199上的油膜从而使润滑油油膜的厚度基本保持不变。
下面参见图13和14来描述本发明第四优选实施例扭转振动缓冲器中缓冲单元的摩擦件411。
摩擦件411包括一个外导件413、一个外楔体415、一个第一弹性单元417、一个内楔体419、一个内导件421、一个第二弹性单元423、一个第一操作器425以及一个第二操作器427。
外楔体415与外导件413相邻布置,并且其中心部分形成有一个斜部429,该斜部429伸向主质量块101的中心部分。
外楔体415斜部429的两侧形成有斜部431和433,并且斜部429距离主质量块101的中心越近,其宽度越小。
第一弹性单元417布置外导件413和外楔体415之间。该第一弹性单元417可包括一个能提供弹力的部件,例如该第一弹性单元417可以是一个盘簧。
通过对第一弹性单元417摩擦系数的调整就能对摩擦件411所产生的摩擦力进行调节,其中的第一弹性单元417对外导件413和外楔体415形成弹性支撑。
内楔体419与外楔体415相对布置。
内楔体419的中心部分带有一个斜部435,其伸向外楔体415。
内楔体419斜部435的两侧形成有斜面437和439,并且该斜部435距离主质量块101的中心越远,其宽度越小。作为优选,外楔体415斜部429宽度减小的速率不同于内楔体419斜部435宽度减小的速率。
作为优选,外楔体415斜部429宽度减小的速率大于内楔体419斜部435宽度减小的速率。
内导件421与内楔体419相邻布置。
第二弹性单元423布置在内楔体421和内导件419之间。第二弹性单元423可包括一个能提供弹力的部件,例如该第二弹性单元423可以是一个盘簧。
第一操作器425布置外楔体415和内楔体419之间。
第一操作器425的一端由圈簧441弹性支撑,其另一端带有一个在结构上与外楔体415的斜部429和内楔体419的斜部435接触的斜部443。
第一操作器425斜部443的两侧形成有斜面445和447。外斜面445与外楔体415的斜面431接触,内斜面447与内楔体419的斜面437接触。
第二操作器427在布置上与外楔体415和内楔体419之间的第一操作器425相对。
第二操作器427的一端由圈簧449弹性支撑,其另一端带有一个在结构上与外楔体415斜部429和内楔体419斜部435接触的斜部451。
第二操作器427斜部451的两侧形成有斜面453和455。外斜面453与外楔体415的斜面433接触,内斜面455与内楔体419的斜面439接触。
主质量块101和副质量块103之间的相对转动会使圈簧441和449压缩,所形成的压力会传递到第一和第二操作器425和427。
第一和第二操作器425和427会借助该压力彼此靠近,同时件爬上外楔体415的斜部429和内楔体419的斜部435上。结果,外楔体415会被迫沿着径向向外移动,并且内楔体419会被迫沿着径向向内移动。由此,外导体413就沿着环形腔体117的径向向外移动,而内导件421则沿着环形腔体117径向向内移动。因此,外导体413会与环形腔体117的外壁199接触从而在两者之间形成摩擦力,同时内导件421与环形腔体117的内壁198接触从而在这两者之间也形成摩擦力。
当主质量块101和副质量块103之间的相对转动增加时,摩擦件411与环形腔体117内外壁198和199之间所形成的摩擦力,即摩擦件411与主质量块101之间的摩擦力也随着增加。因此,可取得正比上述的相对转动的缓冲特性。
第一操作器425中与圈簧441接触的表面457倾斜,这样在圈簧441未被压缩时,圈簧441的端面459和第一操作器425的接触表面457之间就会形成一个预定角度D。也就是说,当缓冲单元129未被驱动板145压缩时,圈簧441的外端部与第一操作器425接触,并且圈簧441的内端部则不与第一操作器425接触。
由此,当圈簧441被压缩时,圈簧441的外部会先被压缩从而使圈簧441弯曲,其中心部分移向主质量块101的中心部分。因此,圈簧441的这种弯曲会对扭转振动缓冲器100旋转时圈簧441因离心力所产生的弯曲形成平衡。
第二操作器427和圈簧449以类似的方式连接。
外导件413的外表面461上形成有第一凹槽463和第二凹槽465。
第一凹槽463沿着环形腔体117的周向形成,第二凹槽465的方向垂直于第一凹槽463。
第一凹槽461的作用是形成一条润滑油的油道,第二凹槽465则用来刮擦环形腔体117外壁199上的油膜从而使润滑油油膜的厚度基本保持不变。
尽管上面已经对本发明作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都清楚根据本发明的教导还有许多变化和/或修改仍落在本发明权利要求书所请求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各实施例的扭转振动缓冲器可取得正比于主副质量块之间的相对转动的缓冲特性。

Claims (40)

1、一种扭转振动缓冲器,其包括:
一个主质量块,该主质量块适于与发动机曲轴相连以便绕发动机曲轴的一个旋转轴旋转,同时该主质量块形成了一个基本为环形的腔体,该腔体至少被分成两个部分;
一个副质量块,其可相对转动地与主质量块相连并且能与一个离合器相连;以及
一个缓冲单元,其将主副质量块以可转动地弹性方式连接起来,
其中的缓冲单元包括:
多个圈簧,其一个接一个地串联布置在环形腔体的分开部分中,
一对端导件,其可滑动地布置在环形腔体的各个被分开部分中并支撑着多个弹性部件中端头圈簧的外端,以及
一个摩擦件,其可滑动地布置在相邻弹性件之间,并且在结构上相应于圈簧的压缩而与主质量块摩擦从而产生与主副质量块之间的相对转动呈正比的摩擦力。
2、如权利要求1的扭转振动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件包括:
一个外导件,其上带有一个第一突起,该突起伸向主质量块的中心部分以便使第一突起的两侧形成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
一个内导件,其与外导件相对布置并带有一个第二突起,该第二突起伸向外导件从而在第二突起的两侧形成第三斜面和第四斜面;
一个第一操作器,其布置在外导件和内导件之间,并且一端弹性支撑在圈簧上,另一端带有一个分别与第一和第三斜面接触的第一斜部;以及
一个第二操作器,其在布置上与内外导件之间的第一操作器相对,并且其一端弹性支撑在圈簧上,另一端带有一个分别与第二和第四斜面接触的第二斜部。
3、如权利要求2的扭转振动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随着第一突起靠近主质量块的中心部分,其宽度变小,随着第二突起远离主质量块的中心部分,其宽度变小。
4、如权利要求3的扭转振动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突起宽度减小的速率不同于第二突起宽度减小的速率。
5、如权利要求4的扭转振动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突起宽度减小的速率大于第二突起宽度减小的速率。
6、如权利要求2的扭转振动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件进一步包括一个布置在第一和第二操作器之间的调节圈簧从而使第一和第二操作器相互弹性地支撑。
7、如权利要求2的扭转振动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来支撑第一操作器的圈簧的外端部与第一操作器接触并且当缓冲单元未被压缩时圈簧的内端部不与第一操作器接触。
8、如权利要求2的扭转振动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来支撑第二操作器的圈簧的外端部与第二操作器接触并且当缓冲单元未被压缩时圈簧的内部不与第二操作器接触。
9、如权利要求2的扭转振动缓冲器,其特征在于:其进一步包括一个驱动板,该驱动板与副质量块相连并且在结构上当主副质量块之间出现相对转动时用来压缩缓冲单元,并且驱动板的周圈上至少有两个压筋,压筋的宽度彼此不同。
10、如权利要求2的扭转振动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来支撑端导件的圈簧的外端部与端导件接触并且当缓冲单元未被压缩时圈簧的内端部不会与端导件接触。
11、如权利要求2的扭转振动缓冲器,其特征在于:当支撑第一和第二操作器的圈簧被压缩时,外导件与环形腔体的外壁接触,同时内导件与环形腔体的内壁接触。
12、如权利要求1的扭转振动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件包括:
一个第一外导件,其一端由圈簧支撑,同时另一端形成一个第一斜面;
一个第二外导件,其与第一外导件相邻布置,并且其一端由圈簧支撑,其另一端形成第二斜面;以及
一个内导件,其与第一和第二外导件相对布置,并带有一个突起,该突起具有一个第三斜面和一个第四斜面,其中第三斜面与第一斜面接触,第四斜面与第二斜面接触。
13、如权利要求12的扭转振动缓冲器,其特征在于:随着突起远离主质量块的中心部分,其宽度变小。
14、如权利要求12的扭转振动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件进一步包括一个布置在第一和第二外导件之间的调节圈簧从而使第一和第二外导件相互弹性地支撑。
15、如权利要求12的扭转振动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来支撑第一外导件的圈簧外端部与第一外导件接触并且当缓冲单元未被压缩时,圈簧的内端部不会与第一外导件接触。
16、如权利要求15的扭转振动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来支撑第二外导件的圈簧的外端部与第二外导件接触并且当缓冲单元未被压缩时圈簧的内端部不会与第二外导件接触。
17、如权利要求12的扭转振动缓冲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个驱动板,该驱动板与副质量块相连并且在结构上当主副质量块之间出现相对转动时用来压缩缓冲单元,驱动板的周圈上至少有两个压筋,并且该压筋的宽度彼此不同。
18、如权利要求12的扭转振动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来支撑端导件的圈簧的外端部与端导件接触并且当缓冲单元未被压缩时圈簧的内端部不会与端导件接触。
19、如权利要求12的扭转振动缓冲器,其特征在于:当支撑第一和第二外导件的圈簧被压缩时,第一和第二外导件与环形腔体的外壁接触,同时内导件与环形腔体的内壁接触。
20、如权利要求1的扭转振动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件包括:
一个外导件,其带有一个突起,该突起伸向主质量块的中心部分以便使突起的两侧形成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
一个第一内导件,其一端由圈簧支撑,同时另一端形成与第一斜面接触的第三斜面;以及
一个第二内导件,其一端由圈簧支撑,同时另一端形成与第二斜面接触的第四斜面。
21、如权利要求20的扭转振动缓冲器,其特征在于:随着突起靠近主质量块的中心部分,其宽度变小。
22、如权利要求20的扭转振动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件进一步包括一个布置在第一和第二内导件之间的调节圈簧从而使第一和第二内导件相互形成弹性支撑。
23、如权利要求20的扭转振动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来支撑第一内导件的圈簧的外端部与第一内导件接触,并且当缓冲单元未被压缩时该圈簧的内端部不会与第一内导件接触。
24、如权利要求23的扭转振动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来支撑第二内导件的圈簧的外端部与第二内导件接触,并且当缓冲单元未被压缩时该圈簧的内端部不会与第二内导件接触。
25、如权利要求20的扭转振动缓冲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个驱动板,该驱动板与副质量块相连并且在结构上当主副质量块之间出现相对转动时用来压缩缓冲单元,驱动板的周圈上至少有两个压筋,并且该压筋的宽度彼此不同。
26、如权利要求20的扭转振动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来支撑端导件的圈簧的外端部与端导件接触,并且当缓冲单元未被压缩时圈簧的内端部不会与端导件接触。
27、如权利要求20的扭转振动缓冲器,其特征在于:当支撑第一和第二内导件的圈簧被压缩时,外导件与环形腔体的外壁接触,同时第一和第二内导件与环形腔体的内壁接触。
28、如权利要求1的扭转振动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件包括:
一个外导件;
一个外楔体,其与外导件相邻布置,并带有一个第一斜部,该斜部伸向主质量块的中心部分;
一个第一弹性单元,其布置在外导件和外楔体之间;
一个内楔体,其与外楔体相对布置,并带有一个第二斜部,该斜部伸向外楔体;
一个内导件,内导件与内楔体相邻布置;
一个第二弹性单元,其布置在内楔体和内导件之间;
一个第一操作器,其布置在外楔体和内楔体之间,其一端由圈簧弹性支撑,另一端带有一个与第一和第二斜部接触的第三斜部;以及
一个第二操作器,其在布置上与外楔体和内楔体之间的第一操作器相对,并且其一端由圈簧弹性地支撑,另一端上带有一个与第一和第二斜部接触的第四斜部。
29、如权利要求28的扭转振动缓冲器,其特征在于:随着第一斜部靠近主质量块的中心部分,其宽度变小,并且随着第二斜部远离主质量块的中心部分,其宽度变小。
30、如权利要求29的扭转振动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部宽度减小的速率不同于第二斜部宽度减小的速率。
31、如权利要求30的扭转振动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部宽度减小的速率大于第二斜部宽度减小的速率。
32、如权利要求28的扭转振动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弹性件均为盘簧。
33、如权利要求28的扭转振动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来支撑第一操作器的圈簧的外端部与第一操作器接触,并且当缓冲单元未被压缩时该圈簧的内部不会与第一操作器接触。
34、如权利要求28的扭转振动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来支撑第二操作器的圈簧的外端部与第二操作器接触,并且当缓冲单元未被压缩时该圈簧的内部不会与第二操作器接触。
35、如权利要求28的扭转振动缓冲器,其进一步包括一个驱动板,该驱动板与副质量块相连并且在结构上当主副质量块之间出现转动时用来压缩缓冲单元,驱动板的周圈上至少有两个压筋,并且压筋的宽度彼此不同。
36、如权利要求28的扭转振动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来支撑端导件的圈簧的外端部与端导件接触,并且当缓冲单元未被压缩时该圈簧的内端部不会与端导件接触。
37、如权利要求28的扭转振动缓冲器,其特征在于:当支撑第一和第二操作器的圈簧被压缩时,外导件与环形腔体的外壁接触,同时内导件与环形腔体的内壁接触。
38、如权利要求1的扭转振动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质量块和副质量块之间至少布置有一个套管。
39、如权利要求1的扭转振动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腔体中至少是部分填充有润滑油。
40、如权利要求1的扭转振动缓冲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个驱动板,该驱动板与副质量块相连并且在结构上当主副质量块之间出现相对转动时用来压缩缓冲单元。
CNB2004100479281A 2003-12-10 2004-06-09 扭转振动缓冲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71625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30089550A KR100598843B1 (ko) 2003-12-10 2003-12-10 비틀림 진동 댐퍼
KR1020030089550 2003-12-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26848A true CN1626848A (zh) 2005-06-15
CN100371625C CN100371625C (zh) 2008-02-27

Family

ID=346513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47928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71625C (zh) 2003-12-10 2004-06-09 扭转振动缓冲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484434B2 (zh)
JP (1) JP2005172216A (zh)
KR (1) KR100598843B1 (zh)
CN (1) CN100371625C (zh)
DE (1) DE102004027149B4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32358A (zh) * 2010-03-26 2010-09-15 北京工业大学 控制结构多维振动的陀螺减振阻尼器及其制作方法
CN101463877B (zh) * 2007-12-19 2012-09-19 卢克摩擦片和离合器两合公司 扭转振动减振器
CN101169170B (zh) * 2006-10-26 2013-05-29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用来制造缠绕弹簧离合器元件的方法和扭转振动减振器
CN108350981A (zh) * 2015-10-20 2018-07-31 法雷奥离合器公司 用于流体动力扭矩联接装置的、具有串联连接的内部和外部弹性阻尼构件的扭转振动阻尼器
CN110439968A (zh) * 2018-05-04 2019-11-12 南京法雷奥离合器有限公司 扭转减振阻尼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984193B1 (ko) * 2007-09-29 2010-09-28 한국전력공사 비틀림 진동흡수용 커플링 댐퍼
JP5098825B2 (ja) * 2008-06-03 2012-12-12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トルク変動吸収装置
KR100973153B1 (ko) * 2008-07-02 2010-07-30 주식회사평화발레오 토션댐퍼플라이휠
JP5151810B2 (ja) * 2008-08-27 2013-02-27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ダンパ装置
JP5500225B2 (ja) * 2012-09-11 2014-05-21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ダンパ装置
KR101406656B1 (ko) * 2012-12-10 2014-06-11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듀얼 매스 플라이휠
US10393222B2 (en) * 2014-04-01 2019-08-27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Centrifugal pendulum
JP2017048884A (ja) * 2015-09-03 2017-03-0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ダンパー
US10060504B2 (en) * 2016-04-21 2018-08-28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Centrifugal pendulum absorber including springs fixed to circumferential edges of masses
DE112018002514A5 (de) * 2017-05-17 2020-04-09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Deckelloses Zweimassenschwungrad mit einem Fliehkraftpendel
US11236800B2 (en) * 2018-03-19 2022-02-01 Exedy Corporation Damper device
JP7179628B2 (ja) * 2018-03-19 2022-11-29 株式会社エクセディ ダンパ装置
US10837485B2 (en) 2018-05-07 2020-11-17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a crankshaft stabilizing device
DE102018207837A1 (de) * 2018-05-18 2019-11-21 Audi Ag Zweimassenschwungrad
DE102018222514B4 (de) 2018-12-20 2022-08-04 Audi Ag Antriebseinrichtung
JP7252781B2 (ja) * 2019-02-22 2023-04-05 株式会社エクセディ ダンパ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593252B1 (fr) * 1986-01-22 1990-09-07 Valeo Volant amortisseur pour transmission, notamment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JPS647945A (en) * 1986-11-27 1989-01-11 Toshiba Electric Equip Ultraviolet-ray irradiation device
JPS647946A (en) * 1987-06-29 1989-01-11 Daishiro Fujishima Method for preventing discoloration of plated decorative article
FR2620502B1 (fr) * 1987-09-10 1989-12-08 Valeo Dispositif amortisseur de torsion
US5156067A (en) * 1988-04-01 1992-10-20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Torsional damper type flywheel device
FR2641048B1 (zh) * 1988-12-28 1991-03-08 Valeo
EP0478106A3 (en) * 1990-09-19 1992-11-19 Borg-Warner Automotive Transmission And Engine Components Corporation Long travel damper
DE4128868A1 (de) * 1991-08-30 1993-03-04 Fichtel & Sachs Ag Zweimassenschwungrad mit gleitschuh
DE4141723C2 (de) * 1991-12-20 1999-12-16 Mannesmann Sachs Ag Torsionsschwingungsdämpfer mit Leerlauffederung
FR2721084B1 (fr) * 1994-06-08 1996-08-23 Valeo Embrayage de verrouillage, notamment pour véhicules automobiles.
JPH10141472A (ja) * 1996-11-07 1998-05-29 Exedy Corp ダンパー機構
JP3717091B2 (ja) * 1997-02-28 2005-11-16 株式会社エクセディ 摩擦抵抗発生機構
DE19733334B4 (de) * 1997-08-01 2009-01-22 Zf Sachs Ag Torsionsschwingungsdämpfer
BR9904885A (pt) * 1998-03-25 2000-12-19 Luk Lamellen & Kupplungsbau Amortecedor de vibrações de torção
DE19830432A1 (de) * 1998-07-08 2000-01-13 Rohs Voigt Patentverwertungsge Verfahren zur Dämpfung von Torsionsschwingungen sowie Torsionsschwingungsdämpfer
JP3739670B2 (ja) * 2001-05-17 2006-01-2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原動機のフライホイール装置
KR100452260B1 (ko) 2002-04-12 2004-10-08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진동감쇠장치
JP4016398B2 (ja) * 2003-03-20 2007-12-05 現代自動車株式会社 ねじれ振動ダンパー
KR100598845B1 (ko) * 2004-07-06 2006-07-11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비틀림 진동 댐퍼
KR100614444B1 (ko) * 2004-08-11 2006-08-21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비틀림 진동 댐퍼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69170B (zh) * 2006-10-26 2013-05-29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用来制造缠绕弹簧离合器元件的方法和扭转振动减振器
CN101463877B (zh) * 2007-12-19 2012-09-19 卢克摩擦片和离合器两合公司 扭转振动减振器
CN101832358A (zh) * 2010-03-26 2010-09-15 北京工业大学 控制结构多维振动的陀螺减振阻尼器及其制作方法
CN101832358B (zh) * 2010-03-26 2011-11-09 北京工业大学 控制结构多维振动的陀螺减振阻尼器及其制作方法
CN108350981A (zh) * 2015-10-20 2018-07-31 法雷奥离合器公司 用于流体动力扭矩联接装置的、具有串联连接的内部和外部弹性阻尼构件的扭转振动阻尼器
CN108350981B (zh) * 2015-10-20 2020-06-23 法雷奥凯佩科液力变矩器(南京)有限公司 用于流体动力扭矩联接装置的、具有串联连接的内部和外部弹性阻尼构件的扭转振动阻尼器
CN110439968A (zh) * 2018-05-04 2019-11-12 南京法雷奥离合器有限公司 扭转减振阻尼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50126332A1 (en) 2005-06-16
KR20050056520A (ko) 2005-06-16
DE102004027149A1 (de) 2005-07-14
KR100598843B1 (ko) 2006-07-11
US7484434B2 (en) 2009-02-03
JP2005172216A (ja) 2005-06-30
DE102004027149B4 (de) 2007-06-06
CN100371625C (zh) 2008-0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626848A (zh) 扭转振动缓冲器
CN1257351C (zh) 传动系统中的齿轮机构
CN1279297C (zh) 扭振减振器
CN1066250C (zh) 双惯性飞轮
CN1069385C (zh) 转矩传递装置
CN1072338C (zh) 主要用于汽车的减震飞轮
CN1782459A (zh) 旋转阻尼器
CN1199068C (zh) 显微镜用载物台
CN1743198A (zh) 转矩传递装置
CN1126888C (zh) 密封构造
CN1224051C (zh) 盘装置
CN1689940A (zh) 物品输送设备
CN1601133A (zh) 动压轴承装置和具有该装置的记录盘片驱动装置
CN1646358A (zh) 车辆转向用伸缩轴以及带万向轴节的车辆转向用伸缩轴
CN1646832A (zh) 发动机
CN1051602C (zh) 主要用于汽车的减震飞轮
CN1754051A (zh) 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组件、以及、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车体侧托架
CN1066083C (zh) 圆柱件夹持器、具有夹持器的机加工设备及其机加工方法
CN1069387C (zh) 特别用于机动车辆的减震飞轮
CN1226731C (zh) 盘装置
CN1878969A (zh) 控制回转轴系统振动的装置及方法
CN1878965A (zh) 流体动力轴承单元
CN1063537C (zh) 特别用于汽车的飞轮阻尼器
CN1100192C (zh) 气缸
CN1225829C (zh) 内转子电动机及磁盘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227

Termination date: 2017060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