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22335U - 一种调距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调距机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122335U CN217122335U CN202220876359.5U CN202220876359U CN217122335U CN 217122335 U CN217122335 U CN 217122335U CN 202220876359 U CN202220876359 U CN 202220876359U CN 217122335 U CN217122335 U CN 21712233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unit
- connecting rod
- distance adjusting
- distance
- assembl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调距机构。该调距机构包括驱动单元、调距单元、吸附单元以及支撑单元,调距单元的部分结构与支撑单元在第二方向上滑动连接,以使调距单元的尺寸被配置变化时,部分结构在第一方向的位置固定,在第二方向上的位置发生移动,吸附单元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且分别与调距单元相连接的吸附组件,驱动单元驱动调距单元沿第一方向运动,使相邻吸附组件的间距变大或缩小,实现根据工件尺寸调节吸附组件之间的间距,降低流水线或生产线的空间布局要求,有利于提高吸附单元的适用范围和调节效率。调距单元与支撑单元连接有利于提高调距单元运动的稳定性和精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调距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自动化程度不断发展,制造业逐步实现智能化、无人化生产;特别是针对工件的上料、下料以及组装装置,机械化的程度决定着整体生产的效率。
目前的自动化装置一般通过吸附单元实现工件的拾取,且为了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吸附单元包括多个吸附件,以便于同时吸附多个工件。但由于不同工件的尺寸不同,导致相邻吸附件的间距需要根据工件尺寸进行调整,无形中提高了流水线及生产线的空间布局要求。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调距机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调距机构,以根据工件尺寸自适应调节吸附单元间距,降低流水线及生产线的空间布局要求。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调距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驱动单元;
调距单元,与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调距单元沿第一方向的尺寸和沿第二方向的尺寸均能够随所述驱动单元的推动或拉动发生变化;
支撑单元,所述驱动单元固定在所述支撑单元上,所述调距单元的部分结构与所述支撑单元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滑动连接,以使所述调距单元的尺寸被配置发生变化时,所述部分结构在所述第一方向的位置固定,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位置发生移动;以及
吸附单元,所述吸附单元包括多个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且分别与所述调距单元相连接的吸附组件,所述驱动单元驱动所述调距单元沿所述第一方向运动,以使得相邻所述吸附组件的间距变大或缩小。
可选地,所述调距单元包括第一调距组件和第二调距组件,所述驱动单元的所述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调距组件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一调距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调距组件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调距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单元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滑动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调距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和所述输出端铰接,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调距组件铰接。
可选地,所述第二调距组件包括第三连接杆和第四连接杆,所述第三连接杆的中段和所述第四连接杆的中段铰接,所述第三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杆铰接,所述第四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杆铰接,所述第三连接杆的另一端和所述第四连接杆的另一端均与所述支撑单元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滑动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二调距组件为多组,多组所述第二调距组件首尾依次铰接,其中一组所述第二调距组件的其中一个端部与所述支撑单元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滑动连接,且每组所述第二调距组件均与所述吸附组件连接。
可选地,所述调距单元还包括第三调距组件,所述第三调距组件的结构与所述第一调距组件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三调距组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调距组件远离所述第一调距组件的一端铰接。
可选地,所述支撑单元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限位组和支撑板,所述驱动单元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限位组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之间且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板上,所述输出端能够穿过所述第一固定板并与所述调距单元连接。
可选地,所述限位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限位组件,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限位组件包括第一固定轴、第一连接块和第一直线轴承,所述第一固定轴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之间,所述第一直线轴承套设于所述第一固定轴上且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进行移动,所述第一连接块固定套设于所述第一直线轴承上,所述第一连接块与所述调距单元相连接。
可选地,所述限位组包括至少一个第二限位组件,所述第二限位组件和所述第一限位组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间隔设置,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限位组件包括第二固定轴、第二连接块和第二直线轴承,所述第二固定轴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之间,所述第二直线轴承套设于所述第二固定轴上且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进行移动,所述第二连接块固定套设于所述第二直线轴承上,所述第二连接块与所述调距单元相连接,所述第一直线轴承和所述第二直线轴承沿所述第一方向错位设置。
可选地,所述支撑单元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沿所述第二方向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且所述调距单元的所述部分结构与所述固定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滑动连接。
可选地,所述吸附单元还包括多个第一安装架以及多个第二安装架,多个所述第一安装架沿所述第一方向平行且间隔设置,每个所述第一安装架与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的铰接点或所述第三连接杆和所述第四连接杆的铰接点连接,所述第二安装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安装架和所述吸附组件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调距机构,该调距机构包括驱动单元、调距单元、吸附单元以及支撑单元,调距单元与驱动单元的输出端连接,调距单元的部分结构与支撑单元在第二方向上滑动连接,以使调距单元的尺寸被配置变化时,部分结构在第一方向的位置固定,在第二方向上的位置发生移动,吸附单元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且分别与调距单元相连接的吸附组件,驱动单元驱动调距单元沿第一方向运动,以使得相邻吸附组件的间距变大或缩小,以便于该调距机构能够根据工件尺寸调节吸附组件之间的间距,降低流水线或生产线的空间布局要求,避免人工手动调节,有利于提高吸附单元的适用范围和调节效率。驱动单元固定在支撑单元上,调距单元与支撑单元连接,且支撑单元的局部随调距单元沿第一方向的变化而运动,进而提高调距单元运动的稳定性和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调距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调距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标记如下:
100-驱动单元;
200-调距单元;210-第一调距组件;211-第一连接杆;212-第二连接杆;220-第二调距组件;221-第三连接杆;222-第四连接杆;230-第三调距组件;
300-支撑单元;310-第一固定板;320-第二固定板;330-限位组;331-第一限位组件;3311-第一固定轴;3312-第一连接块;3313-第一直线轴承;332-第二限位组件;3321-第二固定轴;3322-第二连接块;3323-第二直线轴承;340-支撑板;350-固定件;
400-吸附单元;410-第一安装架;420-第二安装架;430-吸附组件;431-吸附件;432-第三安装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随着工业自动化程度不断发展,制造业逐步实现智能化、无人化生产;特别是针对工件的上料、下料以及组装装置,机械化的程度决定着整体生产的效率。
目前的自动化装置一般通过吸附单元实现工件的拾取,且为了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吸附单元包括多个吸附件,以便于同时吸附多个工件。但由于不同工件的尺寸不同,导致相邻吸附件的间距需要根据工件尺寸进行调整,无形中提高了流水线及生产线的空间布局要求。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调距机构,该调距机构包括驱动单元100、调距单元200和吸附单元400,调距单元200与驱动单元100的输出端连接,调距单元200沿X方向(第一方向)的尺寸和沿Y方向(第二方向)的尺寸均能够随驱动单元100的推动或拉动发生变化,吸附单元400包括多个沿X方向间隔设置且分别与调距单元200相连接的吸附组件430,驱动单元100驱动调距单元200沿X方向运动,以使得相邻吸附组件430的间距变大或缩小,以便于该调距机构能够根据工件尺寸调节吸附组件430之间的间距,降低流水线或生产线的空间布局要求,避免人工手动调节,有利于提高吸附单元400的适用范围和调节效率。
如图1~图3所示,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调距机构还包括支撑单元300,驱动单元100固定在支撑单元300上,调距单元200的部分结构与支撑单元300在Y方向上滑动连接,以使调距单元200的尺寸发生变化时,部分结构在第一方向的位置固定,在第二方向的位置发生移动,进而提高调距单元200运动的稳定性和精度。
现结合图2对调距单元200的细节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调距单元200包括第一调距组件210和第二调距组件220,驱动单元100的输出端与第一调距组件210的一端铰接,第一调距组件210的另一端与第二调距组件220的一端铰接,第二调距组件220的另一端与支撑单元300在Y方向上滑动连接。当驱动单元100推动或拉动第一调距组件210时,能够使第一调距组件210和第二调距组件220沿X方向的尺寸和Y方向的尺寸发生变化,进而带动相邻的吸附组件430的间距缩小或增大,使相邻吸附组件430的距离能够根据工件的尺寸调节。
进一步地,第一调距组件210包括第一连接杆211和第二连接杆212,第一连接杆211的一端、第二连接杆212的一端和输出端铰接,第一连接杆211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杆212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调距组件220铰接,从而实现第一连接杆211和第二连接杆212的夹角随驱动单元100的输出端位置而发生变化。
请继续参见图2,同时,第二调距组件220包括第三连接杆221和第四连接杆222,第三连接杆221的中段和第四连接杆222的中段铰接,第三连接杆221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杆211铰接,第四连接杆222的一端与第二连接杆212铰接,第三连接杆221的另一端和第四连接杆222的另一端均与支撑单元300在Y方向上滑动连接,从而使第三连接杆221和第四连接杆222的夹角根据第一连接杆211和第二连接杆212的运动而变化。
请继续参见图2,具体而言,当驱动单元100的输出端推动第一连接杆211和第二连接杆212的铰接点时,第一连接杆211和第二连接杆212的夹角增大,且第一连接杆211和第二连接杆212远离输出端的一端的距离增大。此时,第三连接杆221和第四连接杆222与第一连接杆211和第二连接杆212相对的夹角增大,且第三连接杆221和第四连接杆222的铰接点到第一连接杆211和第二连接杆212的铰接点的距离减小,进而使相邻吸附组件430沿X方向的距离能够随调距单元200减小。反之,当驱动单元100的输出端拉动第一连接杆211和第二连接杆212的铰接点时,第一连接杆211和第二连接杆212的夹角减小,且第一连接杆211和第二连接杆212远离输出端的一端的距离减小。此时,第三连接杆221和第四连接杆222与第一连接杆211和第二连接杆212相对的夹角减小,且第三连接杆221和第四连接杆222的铰接点到第一连接杆211和第二连接杆212的铰接点的距离增大,进而使相邻吸附组件430沿X方向的距离能够随调距单元200增大。
进一步地,第二调距组件220为多组,多组第二调距组件220首尾依次铰接,其中一组第二调距220的其中一个端部与支撑单元300在Y方向上滑动连接,且每组所述第二调距组件220均与吸附组件430连接,从而能够增加该调距机构吸附工件的数量,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
作为一种可选方案,调距单元200还包括第三调距组件230,第三调距组件230的结构与第一调距组件210的结构相同,第三调距组件230的一端与第二调距组件220远离第一调距组件210的一端铰接,以便于使第三调距组件230与第一调距组件210形成对称结构,有利于提高调距机构的稳定性和美观性。
现结合图1对吸附单元400的细节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吸附单元400包括多个第一安装架410以及多个第二安装架420,多个第一安装架410沿X方向平行且间隔设置,每个第一安装架410与第一连接杆211和第二连接杆212的铰接点或第三连接杆221和第四连接杆222的铰接点连接,第二安装架42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安装架410和吸附组件430连接,通过上述铰接点的距离变大或者变小时,能够带动吸附组件430随之运动,从而实现调节相邻吸附组件430的间距。
请继续参见图1,具体地,每个第一安装架410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两个第二安装架420,两个第二安装架420远离第一安装架410的一端与吸附组件430连接。吸附组件430包括第三安装架432和多个吸附件431,且多个吸附件431平行且间隔设置在第三安装架432上,第三安装架432为中空结构,以便于第三安装架432能够与真空发生装置连通,从而使吸附件431能够吸附工件。
现结合图1~图3对支撑单元300的细节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1~图3所示,支撑单元300包括第一固定板310、第二固定板320、限位组330和支撑板340,驱动单元100固定设置在支撑板340上,限位组330分别固定连接于第一固定板310和第二固定板320之间且沿X方向设置,第一固定板310和第二固定板320固定连接与支撑板340上,输出端能够穿过第一固定板310并与调距单元200连接,支撑单元300能够支撑调距单元200,以便于提高调距单元200运动的稳定性和精度。具体而言,限位组330与第一连接杆211和第二连接杆212的铰接点或第三连接杆221和第四连接杆222的铰接点相连接,以便于上述铰接点的距离变大或者变小时,能够带动限位组330随之运动。
如图3所示,限位组330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限位组件331,至少一个第一限位组件331包括第一固定轴3311、第一连接块3312和第一直线轴承3313,第一固定轴3311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第一固定板310和第二固定板320之间,第一直线轴承3313套设于第一固定轴3311上且能够沿第一方向进行移动,第一连接块3312固定套设于第一直线轴承3313上,第一连接块3312与调距单元200相连接。当驱动单元100的驱动第一调距组件210、第二调距组件220以及第三调距组件230发生运动时,第一直线轴承3313能够减小与第一固定轴3311的摩擦,提高第一固定轴3311的使用寿命,同时有利于为第一调距组件210、第二调距组件220以及第三调距组件230沿X方向运动提高稳定支撑。
与此同时,限位组330包括至少一个第二限位组件332,第二限位组件332和第一限位组件在Y方向上间隔设置,至少一个第一限位组件331包括第二固定轴3321、第二连接块3322和第二直线轴承3323,第二固定轴3321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第一固定板310和第二固定板320之间,第二直线轴承3323套设于第二固定轴3321上且能够沿第一方向进行移动,第二连接块3322固定套设于第二直线轴承3323上,第二连接块3322与调距单元200相连接,第一直线轴承3313和第二直线轴承3323沿X方向错位设置。通过第一限位组件331和第二限位组件332为每一组运动的第一调距组件210、第二调距组件220以及第三调距组件230提供稳定支撑,从而能够约束第一调距组件210、第二调距组件220以及第三调距组件230沿Z方向的位移,有利于提高调距机构运动的稳定性和精度。
请参见图2和图3,支撑单元300还包括固定件350,固定件350沿Y方向设置在支撑板340上,且调距单元200的部分结构与固定件在Y方向上滑动连接,该固定件350能够使第一调距组件210、第二调距组件220以及第三调距组件230以固定件350为基准沿X方向运动,进而使相邻的吸附组件430的间距变大或者缩小。同时,固定件350还有利于提高调距单元200沿X方向和Y方向运动的稳定性,避免调距单元200在Z方向发生位移,进而提高调距机构的稳定性和调节精度。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调距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驱动单元(100);
调距单元(200),与所述驱动单元(100)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调距单元(200)沿第一方向的尺寸和沿第二方向的尺寸均能够随所述驱动单元(100)的推动或拉动发生变化;
支撑单元(300),所述驱动单元(100)固定在所述支撑单元(300)上,所述调距单元(200)的部分结构与所述支撑单元(300)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滑动连接,以使所述调距单元(200)的尺寸被配置发生变化时,所述部分结构在所述第一方向的位置固定,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位置发生移动;以及
吸附单元(400),所述吸附单元(400)包括多个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且分别与所述调距单元(200)相连接的吸附组件(430),所述驱动单元(100)驱动所述调距单元(200)沿所述第一方向运动,以使得相邻所述吸附组件(430)的间距变大或缩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距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距单元(200)包括第一调距组件(210)和第二调距组件(220),所述驱动单元(100)的所述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调距组件(210)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一调距组件(21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调距组件(220)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调距组件(220)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单元(300)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距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距组件(210)包括第一连接杆(211)和第二连接杆(212),所述第一连接杆(211)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杆(212)的一端和所述输出端铰接,所述第一连接杆(21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杆(212)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调距组件(220)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调距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距组件(220)包括第三连接杆(221)和第四连接杆(222),所述第三连接杆(221)的中段和所述第四连接杆(222)的中段铰接,所述第三连接杆(22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杆(211)铰接,所述第四连接杆(22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杆(212)铰接,所述第三连接杆(221)的另一端和所述第四连接杆(222)的另一端均与所述支撑单元(300)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距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距组件(220)为多组,多组所述第二调距组件(220)首尾依次铰接,其中一组所述第二调距组件(220)的其中一个端部与所述支撑单元(300)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滑动连接,且每组所述第二调距组件(220)均与所述吸附组件(430)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距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距单元(200)还包括第三调距组件(230),所述第三调距组件(230)的结构与所述第一调距组件(210)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三调距组件(230)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调距组件(220)远离所述第一调距组件(210)的一端铰接。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调距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单元(300)包括第一固定板(310)、第二固定板(320)、限位组(330)和支撑板(340),所述驱动单元(100)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板(340)上,所述限位组(330)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板(310)和所述第二固定板(320)之间且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所述第一固定板(310)和所述第二固定板(320)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板(340)上,所述输出端能够穿过所述第一固定板(310)并与所述调距单元(200)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调距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330)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限位组件(331),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限位组件(331)包括第一固定轴(3311)、第一连接块(3312)和第一直线轴承(3313),所述第一固定轴(3311)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板(310)和所述第二固定板(320)之间,所述第一直线轴承(3313)套设于所述第一固定轴(3311)上且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进行移动,所述第一连接块(3312)固定套设于所述第一直线轴承(3313)上,所述第一连接块(3312)与所述调距单元(200)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调距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330)包括至少一个第二限位组件(332),所述第二限位组件(332)和所述第一限位组件(331)在所述第二方向上间隔设置,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限位组件(331)包括第二固定轴(3321)、第二连接块(3322)和第二直线轴承(3323),所述第二固定轴(3321)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板(310)和所述第二固定板(320)之间,所述第二直线轴承(3323)套设于所述第二固定轴(3321)上且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进行移动,所述第二连接块(3322)固定套设于所述第二直线轴承(3323)上,所述第二连接块(3322)与所述调距单元(200)相连接,所述第一直线轴承(3313)和所述第二直线轴承(3323)沿所述第一方向错位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调距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单元(300)还包括固定件(350),所述固定件(350)沿所述第二方向设置在所述支撑板(340)上,且所述调距单元(200)的所述部分结构与所述固定件(350)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滑动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调距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单元(400)还包括多个第一安装架(410)以及多个第二安装架(420),多个所述第一安装架(410)沿所述第一方向平行且间隔设置,每个所述第一安装架(410)与所述第一连接杆(211)和所述第二连接杆(212)的铰接点或所述第三连接杆(221)和所述第四连接杆(222)的铰接点连接,所述第二安装架(42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安装架(410)和所述吸附组件(430)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876359.5U CN217122335U (zh) | 2022-04-15 | 2022-04-15 | 一种调距机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876359.5U CN217122335U (zh) | 2022-04-15 | 2022-04-15 | 一种调距机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122335U true CN217122335U (zh) | 2022-08-05 |
Family
ID=826492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0876359.5U Active CN217122335U (zh) | 2022-04-15 | 2022-04-15 | 一种调距机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122335U (zh) |
-
2022
- 2022-04-15 CN CN202220876359.5U patent/CN21712233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8004814U (zh) | 一种偏心θ轴晶圆补正平台 | |
CN217122335U (zh) | 一种调距机构 | |
CN110977949A (zh) | 一种平面坐标调节机构 | |
CN111137675A (zh) | 一种显示元件多功能吸附装置 | |
CN211870560U (zh) | 一种具有吸附功能的轨道结构 | |
CN110562722B (zh) | 一种移载机构 | |
CN215618162U (zh) | 一种带缓冲螺丝的吸嘴机构 | |
CN218560277U (zh) | 一种板材自动送料机 | |
CN214526754U (zh) | 一种间距可调的取放料装置 | |
CN217894227U (zh) | 在线产品缓存设备 | |
CN215334251U (zh) | 智能机器人隔振装置 | |
CN218109701U (zh) | 一种板材辅助上料装置 | |
CN116833744A (zh) | 一种电磁阀部件的自动装配设备 | |
CN219599524U (zh) | 一种机械手模组 | |
CN212372044U (zh) | 一种可改变角度的连杆治具 | |
CN114474126A (zh) | 抓取机构间距调节装置以及物流输送线 | |
CN211491529U (zh) | 一种平面坐标调节机构 | |
CN219469014U (zh) | 一种可适时调节间距的取料装置 | |
CN109702731B (zh) | 一种适应工作面高度差大的冲压机器人 | |
CN221050923U (zh) | 一种板料转运装置 | |
CN217800456U (zh) | 一种直线气缸驱动的旋转装置 | |
CN218878690U (zh) | 一种石墨焊接板供料装置 | |
CN220182063U (zh) | 上料变距机构 | |
CN220651982U (zh) | 硅片移载装置及硅片加工设备 | |
CN219906249U (zh) | 一种多机种生产线一键切换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