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22750U - 摩托车导流罩及其摩托车 - Google Patents

摩托车导流罩及其摩托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22750U
CN217022750U CN202122946175.XU CN202122946175U CN217022750U CN 217022750 U CN217022750 U CN 217022750U CN 202122946175 U CN202122946175 U CN 202122946175U CN 217022750 U CN217022750 U CN 2170227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cycle
air guide
guide sleeve
head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94617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孝松
雷勇
姚斌
周延康
张乃夫
郭开兴
杨雷
孙玉臻
张贵海
喻申华
李钢
詹金堂
赵宇
任善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Longxi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Longxi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Longxi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Longxi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94617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227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227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227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ghting Device Outwards From Vehicle And Optical Sign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摩托车导流罩及其摩托车,包括摩托车头部导流罩和摩托车尾部导流罩,所述摩托车头部导流罩的前迎风面中间位置沿车身方向向前形成多个破风口,所述摩托车头部总成的左右两侧形成与运动风向一致的导风槽,所述摩托车尾部导流罩左右两侧设置与运动风向一致的导风槽以及迎向运动风向的引流散热孔。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的提高摩托车行驶过程的中导流效果,增加散热,减少空气阻力,从而减少燃油消耗及能量浪费,提升动力,减轻整车重量,提升功重比,降低油耗。

Description

摩托车导流罩及其摩托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摩托车导流罩及其摩托车。
背景技术
摩托车导流罩是装在摩托车表面的空气导流装置。它的主要作用是可以有效地减缓高速行驶时的空气阻力和降低燃油消耗。
导流罩可以改善摩托车的空气动力性,是提高摩托车的生产效率、降低燃料消耗、改善使用性能的重要措施。对于迎风面积大,行驶速度高,总体上流线性差的摩托车,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机动车技术和高速公路的发展,机动车行驶速度日益提高,机动车在行驶时与空气相互作用的气动阻力也越来越显著,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车辆的经济性、动力性和稳定性。车辆空气动力学数值模拟发展迅速,而通过对其进行空气动力学性能的优化,降低空气阻力系数,提高燃油经济性,可产生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
摩托车导流罩主要包括头部和尾部,而现有的摩托车导流罩头部和尾部以简单的曲平面造型,曲面导流。此结构的最大缺点是:导风效果差,空气阻力大,散热不好,振动大。
因此,为解决以上问题,需要一种摩托车导流罩及其摩托车,能够有效的提高摩托车行驶过程的中导流效果,增加散热,减少空气阻力,从而减少燃油消耗及能量浪费,提升动力,减轻整车重量,提升功重比,降低油耗。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摩托车导流罩及其摩托车,以满足整车外观造型新颖为基础,在摩托车头部导流罩迎风面设计多个破风口,在导流罩及挡风玻璃结构上设计导风槽结构,从而增加导风效果,减少空气阻力,增加散热,减少车辆热负荷;在导流罩最低的位置设计漏水孔,雨天或洗车后可及时将头部水滴及时排除,避免积水;头部多处设计缓冲胶垫结构,可有效的降低整车振动,提升舒适性;在摩托车尾部导流罩左右车体处设计散热引流孔及导风槽,能够有效的提高摩托车行驶过程的中导流效果,增加散热,减少空气阻力,从而减少燃油消耗及能量浪费,提升动力,减轻整车重量,提升功重比,降低油耗。
本实用新型的摩托车导流罩及其摩托车,包括摩托车头部导流罩和摩托车尾部导流罩,所述摩托车头部导流罩的前迎风面中间位置沿车身方向向前形成多个破风口,所述摩托车头部总成的左右两侧形成与运动风向一致的导风槽,所述摩托车尾部导流罩左右两侧设置与运动风向一致的导风槽以及迎向运动风向的引流散热孔。
进一步,所述摩托车头部导流罩包括导流罩、设置于导流罩上方的挡风玻璃及对称设置于导流罩左右两侧的左护板和右护板,所述导流罩与挡风玻璃、左护板、右护板形成所述摩托车头部导流罩的迎风面,沿导流罩与挡风玻璃的拼接缝方向对称形成两道导风槽,所述左护板和右护板的腰部形成对称的导风槽,且所述导流罩的中心线最前端设置破风口,所述左护板和右护板的最前端均设置破风口。
进一步,所述导流罩呈V字型中空腔体,且在所述导流罩的前端最低处开设漏水口,所述导流罩下侧设置形状相适应的前照灯,在前照灯的左右两侧对称地设置左转向灯和右转向灯,在所述左转向灯和右转向灯的迎风面上覆盖前照灯左装饰板和前照灯右装饰板且所述前照灯左装饰板和前照灯右装饰板分别与导流罩下沿连接,前照灯左装饰板和前照灯右装饰板通过十字槽盘头自攻螺钉装配于导流罩背风面上,挡风玻璃通过定位柱扣合在导流罩的背板上,导流罩通过4个定位柱及2个弹簧卡子扣合在挡风玻璃及导流罩的背板上,通过4颗十字槽盘头自攻螺钉将挡风玻璃与导流罩背板连接在一起,前照灯通过3颗内六角盘头螺钉装配于导流罩背板,左转向灯和右转向灯分别通过2颗内六角盘头螺钉装配于前照灯上,此时将装配好的头部总成扣合在车架前照灯支架上,后视镜及后视镜缓冲胶垫通过4颗内六角盘螺钉装配在前照灯支架上,至此,头部总成装配完成。
进一步,所述前照灯嵌入仪表壳并穿出仪表壳与导流罩下沿拼接,所述仪表壳设置于所述导流罩与挡风玻璃、左护板、右护板形成的背风面内,所述前照灯的后端通过前照灯支架与车架连接。
进一步,所述挡风玻璃在靠近其左右两侧导风槽的位置上对称地设置左后视镜和右后视镜,所述左后视镜和右后视镜分别与挡风玻璃可拆卸连接,且在所述左后视镜和右后视镜与挡风玻璃之间设置有后视镜座胶垫。
进一步,所述摩托车尾部导流罩包括以半包覆的形式设置于摩托车后轮上部的后挡泥板内板、左车体装饰板、右车体装饰板及后挡泥板后板,所述左车体装饰板与右车体装饰板对称地设置于所述后挡泥板内板的两侧,所述后挡泥板内板设置于所述车架上,所述左车体装饰板固定安装于左车架上且所述左车体装饰板与左车架之间形成与风向一致的引流散热孔,所述左车体装饰板的腰部形成与风向一致的导风槽;所述右车体装饰板固定安装于右车架上且所述右车体装饰板与右车架之间形成与风向一致的引流散热孔,所述右车体装饰板的腰部形成与风向一致的导风槽;所述左车体与右车体通过中缝板固定连接于所述车架下方,左车体装饰板、右车体装饰板分别通过6颗十字槽盘头自攻螺钉装配在左车架、右车架上,尾灯通过4颗十字槽盘头自攻螺钉装配在车架上,尾部总成及后挡泥板内板通过7颗内六角螺钉装配在车架上,后挡泥板通过4颗内六角螺钉装配在后挡泥板支架上,后挡泥板内板通过2颗内六角螺钉装配在后挡泥板支架上,后挡泥板总成通过4颗六角头法兰面螺栓装配在车架上。
进一步,所述后挡泥板内板上方通过后挡泥板支架连接后挡泥板,所述车架后端固定设置尾灯,所述尾灯位于所述后挡泥板上方。
一种摩托车,所述摩托车导流罩采用上述摩托车导流罩。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摩托车导流罩及其摩托车,以满足整车外观造型新颖为基础,在摩托车头部导流罩迎风面设计多个破风口,在导流罩及挡风玻璃结构上设计导风槽结构,从而增加导风效果,减少空气阻力,增加散热,减少车辆热负荷;在导流罩最低的位置设计漏水孔,雨天或洗车后可及时将头部水滴及时排除,避免积水;头部多处设计缓冲胶垫结构,可有效的降低整车振动,提升舒适性;在摩托车尾部导流罩左右车体处设计散热引流孔及导风槽,能够有效的提高摩托车行驶过程的中导流效果,增加散热,减少空气阻力,从而减少燃油消耗及能量浪费,提升动力,减轻整车重量,提升功重比,降低油耗。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摩托车头部导流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摩托车尾部导流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整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摩托车头部导流罩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摩托车尾部导流罩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整车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摩托车导流罩及其摩托车包括摩托车头部导流罩和摩托车尾部导流罩,所述摩托车头部导流罩的前迎风面中间位置沿车身方向向前形成多个破风口,所述摩托车头部总成的左右两侧形成与运动风向一致的导风槽,所述摩托车尾部导流罩左右两侧设置与运动风向一致的导风槽以及迎向运动风向的引流散热孔12。
本实施例中,所述摩托车头部导流罩包括导流罩1、设置于导流罩1上方的挡风玻璃2及对称设置于导流罩1左右两侧的左护板3a和右护板3b,所述导流罩1 与挡风玻璃2、左护板3a、右护板3b形成所述摩托车头部导流罩的迎风面,沿导流罩1与挡风玻璃2的拼接缝方向对称形成两道导风槽,所述左护板3a和右护板 3b的腰部形成对称的导风槽,且所述导流罩1的中心线最前端设置破风口,所述左护板3a和右护板3b的最前端均设置破风口。
本实施例中,所述导流罩1呈V字型中空腔体,且在所述导流罩1的前端最低处开设漏水口1a,所述导流罩1下侧设置形状相适应的前照灯4,在前照灯4的左右两侧对称地设置左转向灯41和右转向灯42,在所述左转向灯和右转向灯的迎风面上覆盖前照灯左装饰板41a和前照灯右装饰板42b且所述前照灯左装饰板 41a和前照灯右装饰板42b分别与导流罩1下沿连接,前照灯左装饰板41a和前照灯右装饰板42b通过十字槽盘头自攻螺钉装配于导流罩1背风面上,挡风玻璃2 通过定位柱扣合在导流罩1的背板上,导流罩1通过4个定位柱及2个弹簧卡子扣合在挡风玻璃2及导流罩1的背板上,通过4颗十字槽盘头自攻螺钉将挡风玻璃2 与导流罩1背板连接在一起,前照灯4通过3颗内六角盘头螺钉装配于导流罩1背板,左转向灯和右转向灯分别通过2颗内六角盘头螺钉装配于前照灯4上,此时将装配好的头部总成扣合在车架前照灯4支架上,后视镜及后视镜缓冲胶垫通过 4颗内六角盘螺钉装配在前照灯4支架上,至此,头部总成装配完成。
本实施例中,所述前照灯4嵌入仪表壳5并穿出仪表壳5与导流罩1下沿拼接,所述仪表壳5设置于所述导流罩1与挡风玻璃2、左护板3a、右护板3b形成的背风面内,所述前照灯4的后端通过前照灯支架5a与车架11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挡风玻璃2在靠近其左右两侧导风槽的位置上对称地设置左后视镜6a和右后视镜6b,所述左后视镜6a和右后视镜6b分别与挡风玻璃2可拆卸连接,且在所述左后视镜6a和右后视镜6b与挡风玻璃2之间设置有后视镜座胶垫6。
本实施例中,所述摩托车尾部导流罩包括以半包覆的形式设置于摩托车后轮上部的后挡泥板内板7、左车体装饰板8、右车体装饰板9及后挡泥板后板10,所述左车体装饰板8与右车体装饰板9对称地设置于所述后挡泥板内板7的两侧,所述后挡泥板内板7设置于所述车架11上,所述左车体装饰板8固定安装于左车架8a上且所述左车体装饰板8与左车架8a之间形成与风向一致的引流散热孔12,所述左车体装饰板8的腰部形成与风向一致的导风槽;所述右车体装饰板9固定安装于右车架9a上且所述右车体装饰板9与右车架9a之间形成与风向一致的引流散热孔12,所述右车体装饰板9的腰部形成与风向一致的导风槽;所述左车架 8a与右车架9a通过中缝板13固定连接于所述车架11下方,左车体装饰板8、右车体装饰板9分别通过6颗十字槽盘头自攻螺钉装配在左车架8a、右车架9a上,尾灯16通过4颗十字槽盘头自攻螺钉装配在车架11上,尾部总成及后挡泥板内板7 通过7颗内六角螺钉装配在车架11上,后挡泥板15通过4颗内六角螺钉装配在后挡泥板支架14上,后挡泥板内板7通过2颗内六角螺钉装配在后挡泥板支架14上,后挡泥板15总成通过4颗六角头法兰面螺栓装配在车架11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后挡泥板内板7上方通过后挡泥板支架14连接后挡泥板 15,所述车架11后端固定设置尾灯16,所述尾灯16位于所述后挡泥板15上方。
一种摩托车,所述摩托车导流罩1采用上述摩托车导流罩1。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摩托车导流罩1及其摩托车,以满足整车外观造型新颖为基础,在摩托车头部导流罩迎风面设计多个破风口,在导流罩1及挡风玻璃 2结构上设计导风槽结构,从而增加导风效果,减少空气阻力,增加散热,减少车辆热负荷;在导流罩1最低的位置设计漏水孔,雨天或洗车后可及时将头部水滴及时排除,避免积水;头部多处设计缓冲胶垫结构,可有效的降低整车振动,提升舒适性;在摩托车尾部导流罩左右车体处设计散热引流孔及导风槽,能够有效的提高摩托车行驶过程的中导流效果,增加散热,减少空气阻力,从而减少燃油消耗及能量浪费,提升动力,减轻整车重量,提升功重比,降低油耗。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9)

1.一种摩托车导流罩,其特征在于:包括摩托车头部导流罩,所述摩托车头部导流罩的前迎风面中间位置沿车身方向向前形成多个破风口,所述摩托车头部总成的左右两侧形成与运动风向一致的导风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导流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摩托车尾部导流罩,所述摩托车尾部导流罩左右两侧设置与运动风向一致的导风槽以及迎向运动风向的引流散热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导流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托车头部导流罩包括导流罩、设置于导流罩上方的挡风玻璃及对称设置于导流罩左右两侧的左护板和右护板,所述导流罩与挡风玻璃、左护板、右护板形成所述摩托车头部导流罩的迎风面,沿导流罩与挡风玻璃的拼接缝方向对称形成两道导风槽,所述左护板和右护板的腰部形成对称的导风槽,且所述导流罩的中心线最前端设置破风口,所述左护板和右护板的最前端均设置破风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摩托车导流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罩呈V字型中空腔体,且在所述导流罩的前端最低处开设漏水口,所述导流罩下侧设置形状相适应的前照灯,在前照灯的左右两侧对称地设置左转向灯和右转向灯,在所述左转向灯和右转向灯的迎风面上覆盖前照灯左装饰板和前照灯右装饰板且所述前照灯左装饰板和前照灯右装饰板分别与导流罩下沿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摩托车导流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照灯嵌入仪表壳并穿出仪表壳与导流罩下沿拼接,所述仪表壳设置于所述导流罩与挡风玻璃、左护板、右护板形成的背风面内,所述前照灯的后端通过前照灯支架与车架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摩托车导流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玻璃在靠近其左右两侧导风槽的位置上对称地设置左后视镜和右后视镜,所述左后视镜和右后视镜分别与挡风玻璃可拆卸连接,且在所述左后视镜和右后视镜与挡风玻璃之间设置有后视镜座胶垫。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导流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托车尾部导流罩包括以半包覆的形式设置于摩托车后轮上部的后挡泥板内板、左车体装饰板、右车体装饰板及后挡泥板后板,所述左车体装饰板与右车体装饰板对称地设置于所述后挡泥板内板的两侧,所述后挡泥板内板设置于车架上,所述左车体装饰板固定安装于左车架上且所述左车体装饰板与左车架之间形成与风向一致的引流散热孔,所述左车体装饰板的腰部形成与风向一致的导风槽;所述右车体装饰板固定安装于右车架上且所述右车体装饰板与右车架之间形成与风向一致的引流散热孔,所述右车体装饰板的腰部形成与风向一致的导风槽;所述左车体与右车体通过中缝板固定连接于车架下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摩托车导流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挡泥板内板上方通过后挡泥板支架连接后挡泥板,所述车架后端固定设置尾灯,所述尾灯位于所述后挡泥板上方。
9.一种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托车采用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摩托车导流罩。
CN202122946175.XU 2021-11-25 2021-11-25 摩托车导流罩及其摩托车 Active CN2170227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46175.XU CN217022750U (zh) 2021-11-25 2021-11-25 摩托车导流罩及其摩托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46175.XU CN217022750U (zh) 2021-11-25 2021-11-25 摩托车导流罩及其摩托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22750U true CN217022750U (zh) 2022-07-22

Family

ID=824413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946175.XU Active CN217022750U (zh) 2021-11-25 2021-11-25 摩托车导流罩及其摩托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227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022750U (zh) 摩托车导流罩及其摩托车
CN201128451Y (zh) 摩托车前照灯支架及前导流罩支架组合
CN102180199A (zh) 一种汽车用降风阻底盘挡板
CN218662194U (zh) 定风翼及其摩托车
CN202529050U (zh) 可调节式汽车导流罩
CN201559606U (zh) 一种前保险杠与格栅的卡扣结构
CN202400170U (zh) 一种汽车扰流板
CN212709709U (zh) 一种新型汽车导流板
CN209426666U (zh) 一种降低风噪声的汽车后视镜
CN113247104A (zh) 一种顶盖前横梁总成及车辆
CN220549124U (zh) 汽车扰流板
CN207670571U (zh) 少儿越野摩托车车架
CN219927874U (zh) 一种碳纤维滑板车
CN210734325U (zh) 卡车用扰流板总成
CN203496655U (zh) 发动机支承
CN218431441U (zh) 一种轻量化一体式挡泥板及支架装置
CN219096888U (zh) 一种全地形车多用途安装支架
CN219237184U (zh) 翼子板缓冲块安装支架
CN210653364U (zh) 一种重卡挡泥板的安装结构
CN220948249U (zh) 一种三角形结构的汽车尾翼扰流板
CN217917573U (zh) 降风噪声三角块
CN216300691U (zh) 一种水陆两用自行车车体结构
CN214823823U (zh) 摩托车拉力车头
CN219115395U (zh) 一种可降风阻的后保险杠
CN220220943U (zh) 一种卡车侧裙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