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424389U - 垫片制造用模具装置 - Google Patents

垫片制造用模具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424389U
CN209424389U CN201821674165.7U CN201821674165U CN209424389U CN 209424389 U CN209424389 U CN 209424389U CN 201821674165 U CN201821674165 U CN 201821674165U CN 209424389 U CN209424389 U CN 2094243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e
mentioned
gasket
die unit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67416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在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ONG SEIK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ONG SEIK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ONG SEIKO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ONG SEIKO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4243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42438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28/00Shaping by press-cutting; Perforating
    • B21D28/02Punching blanks or articles with or without obtaining scrap; Notching
    • B21D28/06Making more than one part out of the same blank; Scrapless work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28/00Shaping by press-cutting; Perforating
    • B21D28/02Punching blanks or articles with or without obtaining scrap; Notching
    • B21D28/14D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37/00Tools as parts of machin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B21D37/08Dies with different parts for several steps in a proce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45/00Ejecting or stripping-off devices arranged in machines or tools dealt with in this subclass
    • B21D45/02Eject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45/00Ejecting or stripping-off devices arranged in machines or tools dealt with in this subcla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asting Devices For Molds (AREA)
  • Extrus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Bending Of Plates, Rods, And Pipes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垫片制造用模具装置包括:下侧模具,用于摆放并安置垫片原材料板,其上侧面被分隔成多个区域;上侧模具,位于下侧模具的上侧,其下侧面以与下侧模具的上侧面对应的形态形成,可垂直移动;以及回收盒,位于下侧模具的下侧,对借助于在垂直移动之后再恢复到原位的冲压动作而从下侧模具向下侧方向排出的垫片进行回收,在垫片原材料板被摆放并安置在多个模具区域中的第1模具区域时执行上侧模具对第1模具区域的冲压动作,并在垫片原材料板被移动并安置在与第1模具区域相邻的第2模具区域时执行上侧模具对第2模具区域的冲压动作。该模具装置将原材料的损失降至最低,还避免所排出的垫片相互混合并按照不同的类型自动地进行分类回收。

Description

垫片制造用模具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垫片制造用模具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为了利用垫片原材料板以最少的原材料损失生产出大量的垫片(shim)而在将垫片原材料板投入到分隔成多个区域的模具中之后在移动垫片原材料板的位置的同时进行多次冲压,从而不仅能够将原材料的损失降至最低,还能够避免所排出的垫片相互混合并按照不同的类型自动地进行分类回收的垫片制造用模具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现有的垫片(shim)制造工程在将垫片原材料板切割成垫片形态的过程中需要至少切割出50个垫片。此时,因为模具的刚性有限,因此在一次性地切割出50个垫片时可能会导致模具破损的问题发生。
此外,当使用切割方式而非模具方式时,需要首先在垫片原材料板上标记出垫片的形态,然后经过如利用金属切割剪进行切割、利用研磨机进行研磨、执行线切割或机械切割等复杂的过程。
在如上所述的过程中,不仅会导致大量原材料的损失,还会因为垫片原材料板末端的弯曲而造成垫片形状的变化,并因此进一步导致垫片品质下降的问题发生。
因此,目前急需开发出一种既能够将垫片原材料板的损失降至最低,还能够在短时间内生产出大量垫片的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如上所述的现有问题而提供一种在将垫片原材料板投入到分隔成多个区域的模具中之后在移动垫片原材料板的位置的同时进行多次冲压,从而不仅能够将原材料的损失降至最低,还能够避免所排出的垫片相互混合并按照不同的类型自动地进行分类回收的垫片制造用模具装置。
适用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例的垫片制造用模具装置,能够包括:下侧模具,用于摆放并安置垫片原材料板,其上侧面被分隔成多个区域;上侧模具,位于上述下侧模具的上侧,其下侧面以与上述下侧模具的上侧面对应的形态形成,可向上述下侧模具的方向垂直移动;以及,回收盒,位于上述下侧模具的下侧,对借助于在上述上侧模具向上述下侧模具的方向垂直移动之后再恢复到原位的冲压(pressing)动作而从上述下侧模具向下侧方向排出的垫片(shim)进行回收。
在一实施例中,能够在上述垫片原材料板被摆放并安置在多个模具区域中的第1模具区域时执行上述上侧模具对上述第1模具区域的冲压动作,并在上述垫片原材料板被移动并安置在与上述第1模具区域相邻的第2模具区域时执行上述上侧模具对上述第2模具区域的冲压动作。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下侧模具能够被分隔成与第1棱角至第4棱角分别相邻的第1模具单元至第4模具单元,上述第1模具单元至第4模具单元能够通过一个以上的螺栓与上述下侧模具的上侧进行螺栓结合。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第1模具单元至第4模具单元能够通过上述螺栓结合分别从上述下侧模具的上侧分离。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上侧模具能够被分隔成与第5棱角至第8棱角分别相邻的第5模具单元至第8模具单元,上述第5模具单元至第8模具单元能够通过一个以上的螺栓与上述上侧模具的下侧进行螺栓结合。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第5模具单元至第8模具单元能够通过上述螺栓结合分别从上述上侧模具的下侧分离。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第1模具单元至第4模具单元以及上述第5模具单元至第8模具单元能够分别被配置在相互相向的位置。
在一实施例中,在上述第1模具单元至第4模具单元的边缘,能够向上述第1模具单元至第4模具单元的上侧方向突出形成用于对所摆放并安置的上述垫片原材料板的边缘进行阻挡而避免其发生移动的一个以上的突出部。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回收盒,能够包括:第1回收盒,被配置在与上述第1模具单元以及第4模具单元的下侧相向的位置;以及,第2回收盒,被配置在与上述第2模具单元以及第3模具单元的下侧相向的位置;其中,在上述第1至第4模具单元与上述第1回收盒以及第2回收盒之间能够形成可供上述垫片排出的回收通道。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第1回收盒以及第2回收盒能够以从上述下侧模具向外侧方向进行滑动的方式拔出或推入。
在一实施例中,在上述第1回收盒以及第2回收盒中,能够分别形成用于对从上述第1模具单元至第4模具单元向下侧方向排出的多个垫片进行分类回收的隔壁。
通过适用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能够在将垫片原材料板投入到分隔成多个区域的模具中之后在移动垫片原材料板的位置的同时进行多次冲压,从而不仅能够将原材料的损失降至最低,还能够避免所排出的垫片相互混合并按照不同的类型自动地进行分类回收。
尤其是通过适用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能够将被分别螺栓结合到上侧模具以及下侧模具中的各个区域的模具单元从上侧模具以及下侧模具分离,从而根据所制造的垫片的形状随时更换使用其他模具单元,非常便于维护保养。
此外,通过适用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能够在利用一个垫片原材料板排出至少50个垫片时采用分4次对垫片原材料板的空白空间进行多次冲压的方式而不是一次性地冲压出50个垫片,从而避免较薄的垫片原材料板发生弯曲而导致的垫片品质下降的问题。
此外,通过适用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能够使向下侧模具的下侧方向突出的垫片根据其类型自动地装载到形成有隔壁的回收盒内部,从而快速地对已制作完成的垫片进行回收。
此外,通过适用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能够使垫片原材料板本身的位置按照一个芯片原材料板的空白空间发生移动并对各个空白空间进行冲压工程,从而将原材料的损失降至最低。
附图说明
图1是对适用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例的垫片制造用模具装置100的构成进行大致图示的示意图。
图2是对图1中所图示的回收盒130进行具体图示的示意图。
图3是对图2中所图示的回收盒130通过隔壁131a、132a分类装载不同类型的垫片1a的状态进行图示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垫片原材料板
1a:垫片
100:垫片制造用模具装置
110:下侧模具
111、112、113、114:第1模具单元至第4模具单元
120:上侧模具
121、122、123、124:第5模具单元至第8模具单元
130:回收盒
131、132:第1回收盒以及第2回收盒
131a、132a:隔壁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将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而对较佳的实施例进行介绍。但是如下所述的实施例只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不限定于所介绍的实施例。
图1是对适用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例的垫片制造用模具装置100的构成进行大致图示的示意图。
如图1所示,适用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例的垫片制造用模具装置100,大致上能够包括下侧模具110、上侧模具120以及回收盒130。
首先,下侧模具110能够起到用于摆放并安置垫片原材料板1的安置空间的作用,且其上侧面能够被分隔成多个模具区域。
具体来讲,下侧模具110能够被分隔成与四个棱角即第1棱角至第4棱角(未图示)分别相邻的第1模具单元至第4模具单元111、112、113、114。
此时,第1模具单元至第4模具单元111、112、113、114能够通过一个以上的螺栓与下侧模具110的上侧部进行螺栓结合。借此,能够将第1模具单元至第4模具单元111、112、113、114分别从下侧模具110的上侧分离。这是因为第1模具单元至第4模具单元111、112、113、114的各个模具的形状可能各不相同,而通过采取如上所述的结构,能够根据需要方便地更换成其他模具单元(或因为发生破损而需要进行更换的新的模具单元)。
第1模具单元111能够是指位于图1中的下侧模具110上的上侧左方的区域,第2模具单元112能够是指位于下侧模具110上的上侧右方的区域,第3模具单元113能够是指位于下侧模具110上的下侧右方的区域,第4模具单元114能够是指位于下侧模具110上的下侧左方的区域。
此时,之所以将其分隔成第1模具单元至第4模具单元111、112、113、114,是为了使最初被摆放并安置在第1模具单元111中的垫片原材料板1,能够依次地经过第2模具单元112以及第3模具单元113而移动到底4模具单元114。借此,在第1模具单元111中进行第1次冲压之后,垫片原材料板1能够移动到第2模具单元112并对空白空间执行第2次冲压。接下来,垫片原材料板1能够移动到第3模具单元113并对空白空间执行第3次冲压。接下来,垫片原材料板1能够移动到第4模具单元114并对空白空间执行第4次冲压。
通过如上所述的多次冲压,能够从垫片原材料板1生成多个垫片1a。
此时,因为在第1模具单元111中形成有约15个与垫片的形态对应的模具,因此通过执行第1次冲压能够生成15个垫片1a。
此外,因为在第2模具单元112中形成有约10个与垫片的形态对应的模具,因此通过执行第2次冲压能够生成10个垫片1a。
此外,因为在第3模具单元113中形成有约15个与垫片的形态对应的模具,因此通过执行第3次冲压能够生成15个垫片1a。
此外,因为在第4模具单元114中形成有约10个与垫片的形态对应的模具,因此通过执行第4次冲压能够生成10个垫片1a。
即,总的来讲,能够从经过第1模具单元111到达第4模具单元114的垫片原材料板1利用第1次至第4次的冲压工程生成至少50个垫片1a,而所生成的50个垫片1a能够向后续说明的回收盒130向下侧方向排出。
此外,在第1模具单元至第4模具单元111、112、113、114与后续说明的回收盒130之间能够形成可使所生成的垫片1a向下侧方向排出的回收通道(未图示)。
此外,在适用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是以下侧模具110被分隔成四个区域即第1模具单元至第4模具单元111、112、113、114的情况为例进行了图示,第1模具单元111能够是指共计15个模具被螺栓结合到下侧模具110中的模具之组合,而第2模具单元112能够是指共计10个模具被螺栓结合到下侧模具110中的模具之组合。此外,第3模具单元113能够是指共计15个模具被螺栓结合到下侧模具110中的模具之组合,而第4模具单元114能够是指共计10个模具被螺栓结合到下侧模具110中的模具之组合。
即,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在附图中是以模具单元为四个的情况为例进行了图示,但是实际上能够根据各个垫片的形态采取50个小模具被螺栓结合到下侧模具110的上侧的组合状态。
接下来,上侧模具120被配置在与下侧模具110的上侧相向的位置,其下侧面能够以与下侧模具110的上侧面即第1模具单元至第4模具单元111、112、113、114对应的形态形成。此外,上侧模具120能够从下侧模具110的上侧向下侧方向垂直移动,从而起到从上侧对被摆放并安置在第1模具单元至第4模具单元111、112、113、114中的垫片原材料板1进行冲压的作用。
如上所述的上侧模具112能够被分隔成与上述第1模具单元至第4模具单元111、112、113、114相向并与四个棱角即第5棱角至第8棱角(未图示)相邻的第5模具单元至第8模具单元121、122、123、124。
此时,第5模具单元至第8模具单元121、122、123、124能够通过多个螺栓与上侧模具120进行螺栓结合,且能够通过如上所述的螺栓结合分别从上侧模具120的下侧分离。
此外,在第1模具单元至第4模具单元111、112、113、114以及第5模具单元至第8模具单元121、122、123、124相互相接时,能够形成相同的接合面。
此外,因为第1模具单元至第4模具单元111、112、113、114以及第5模具单元至第8模具单元121、122、123、124是用于执行相同的功能且只有其位置相反,所以在此将省略其详细的说明。此外,需要注意的是,第5模具单元至第8模具单元121、122、123、124也采用与第1模具单元至第4模具单元111、112、113、114相同的螺栓结合方式,以便于能够根据需要方便地更换成其他模具单元(或因为发生破损而需要进行更换的新的模具单元)。
在一实施例中,在第1模具单元至第4模具单元111、112、113、114的边缘,向第1模具单元至第4模具单元111、112、113、114的上侧方向突出形成用于对所安置的垫片原材料板1的边缘进行阻挡而避免第1模具单元至第4模具单元111、112、113、114向外侧方向发生脱离的一个以上的突出部115。
借此,在垫片原材料板1从第1模具单元111开始向第4模具单元114移动的过程中会被阻挡部115阻挡,从而避免第1模具单元至第4模具单元111、112、113、114发生脱离。
此外,在适用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是以上侧模具120被分隔成四个区域即第5模具单元至第8模具单元121、122、123、124的情况为例进行了图示,第5模具单元121能够是指共计15个模具被螺栓结合到上侧模具120中的模具之组合,而第6模具单元122能够是指共计10个模具被螺栓结合到上侧模具120中的模具之组合。此外,第7模具单元123能够是指共计15个模具被螺栓结合到上侧模具120中的模具之组合,而第8模具单元124能够是指共计10个模具被螺栓结合到上侧模具120中的模具之组合。
即,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在附图中是以模具单元为四个的情况为例进行了图示,但是实际上能够根据各个垫片的形态采取50个小模具被螺栓结合到上侧模具120的下侧的组合状态。
接下来,回收盒130位于下侧模具110的下侧,能够是指用于通过配置于下侧模具110的第1模具单元至第4模具单元111、112、113、114下方的回收通道(未图示)对向下侧方向排出的垫片1a进行装载以及回收的容器。接下来,将结合图2以及图3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2是对图1中所图示的回收盒130进行具体图示的示意图,图3是对图2中所图示的回收盒130通过隔壁131a、132a分类装载不同类型的垫片1a的状态进行图示的示意图。
如图2所示,回收盒130,能够包括:第1回收盒131,被配置在第1模具单元111以及第2模具单元114的下侧中与第1模具单元111以及第4模具单元114相互相向的位置;以及,第2回收盒132,被配置在第2模具单元112以及第3模具单元113的下侧中与上述第2模具单元112以及第3模具单元113相互相向的位置。
如上所述的第1回收盒131以及第2回收盒132能够从下侧模具的内侧向外侧方向或从外侧向内侧方向进行滑动,从而推入下侧模具110或从中拔出。
借此,在第1回收盒131以及第2回收盒132被垫片1a装满的情况下,能够将第1回收盒131以及第2回收盒从下侧模具110拔出并对其中所装载的垫片1a进行回收。
如图3所示,在第1回收盒131以及第2回收盒132中,能够形成用于分别对从第1模具单元至第4模具单元111、112、113、114向下侧方向排出的多个垫片1a进行分类回收的隔壁131a、132a。
隔壁131a、132a能够将第1回收盒131以及第2回收盒132的内侧空间分隔成与第1模具单元至第4模具单元111、112、113、114中所配备的各个垫片形态的模具数量对应的区域。
即,关于图1中所图示的第1模具单元111,从第1模具单元111向下侧方向排出的15个垫片1a能够通过图3中所图示的隔壁131a分别被分类装载到上侧的15个区域。
此外,关于图1中所图示的第4模具单元114,从第4模具单元111向下侧方向排出的10个垫片1a能够通过图3中所图示的隔壁131a分别被分类装载到下侧的10个区域。
此外,关于图1中所图示的第2模具单元112,从第2模具单元112向下侧方向排出的10个垫片1a能够通过图3中所图示的隔壁132a分别被分类装载到上侧的10个区域。
此外,关于图1中所图示的第3模具单元113,从第3模具单元113向下侧方向排出的10个垫片1a能够通过图3中所图示的隔壁132a分别被分类装载到下侧的15个区域。
此外,在一实施例中,通过隔壁分类之后的垫片1a能够在各个区域装载约100个。
在上述内容中结合适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是相应技术领域的熟练的从业人员应该能够理解,在不脱离下述权利要求书中所记载的本实用新型的思想以及主旨的范围内能够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修改以及变更。

Claims (10)

1.一种垫片制造用模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下侧模具,用于摆放并安置垫片原材料板,其上侧面被分隔成多个区域;
上侧模具,位于上述下侧模具的上侧,其下侧面以与上述下侧模具的上侧面对应的形态形成,可向上述下侧模具的方向垂直移动;以及,
回收盒,位于上述下侧模具的下侧,对借助于在上述上侧模具向上述下侧模具的方向垂直移动之后再恢复到原位的冲压(pressing)动作而从上述下侧模具向下侧方向排出的垫片(shim)进行回收;
其中,在上述垫片原材料板被摆放并安置在多个模具区域中的第1模具区域时执行上述上侧模具对上述第1模具区域的冲压动作,并在上述垫片原材料板被移动并安置在与上述第1模具区域相邻的第2模具区域时执行上述上侧模具对上述第2模具区域的冲压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垫片制造用模具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下侧模具,
被分隔成与第1棱角至第4棱角分别相邻的第1模具单元至第4模具单元,
上述第1模具单元至第4模具单元通过一个以上的螺栓与上述下侧模具的上侧进行螺栓结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垫片制造用模具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模具单元至第4模具单元,
可通过上述螺栓结合分别从上述下侧模具的上侧分离。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垫片制造用模具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上侧模具,
被分隔成与第5棱角至第8棱角分别相邻的第5模具单元至第8模具单元,
上述第5模具单元至第8模具单元通过一个以上的螺栓与上述上侧模具的下侧进行螺栓结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垫片制造用模具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5模具单元至第8模具单元,
可通过上述螺栓结合分别从上述上侧模具的下侧分离。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垫片制造用模具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模具单元至第4模具单元以及上述第5模具单元至第8模具单元分别被配置在相互相向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垫片制造用模具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1模具单元至第4模具单元的边缘,
向上述第1模具单元至第4模具单元的上侧方向突出形成用于对所摆放并安置的上述垫片原材料板的边缘进行阻挡而避免其发生移动的一个以上的突出部。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垫片制造用模具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回收盒,包括:
第1回收盒,被配置在与上述第1模具单元以及第4模具单元的下侧相向的位置;以及,
第2回收盒,被配置在与上述第2模具单元以及第3模具单元的下侧相向的位置;
其中,在上述第1至第4模具单元与上述第1回收盒以及第2回收盒之间形成可供上述垫片排出的回收通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垫片制造用模具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回收盒以及第2回收盒,
以从上述下侧模具向外侧方向进行滑动的方式拔出或推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垫片制造用模具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1回收盒以及第2回收盒中,
分别形成用于对从上述第1模具单元至第4模具单元向下侧方向排出的多个垫片进行分类回收的隔壁。
CN201821674165.7U 2018-02-26 2018-10-16 垫片制造用模具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424389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80023194A KR102047597B1 (ko) 2018-02-26 2018-02-26 심 제작용 금형 장치
KR10-2018-0023194 2018-02-2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424389U true CN209424389U (zh) 2019-09-24

Family

ID=676840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674165.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424389U (zh) 2018-02-26 2018-10-16 垫片制造用模具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90262886A1 (zh)
KR (1) KR102047597B1 (zh)
CN (1) CN209424389U (zh)
WO (1) WO2019164097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734461B2 (ja) * 1995-05-31 1998-03-30 セイコープレシジョン株式会社 部品回収装置
KR19990031787U (ko) * 1997-12-31 1999-07-26 양재신 조립식 금형
KR100808455B1 (ko) * 2007-02-06 2008-03-03 주식회사 모센 프레스 금형
KR100868977B1 (ko) * 2007-09-03 2008-11-17 (주)인터플렉스 인쇄회로기판의 타발장치
KR100919630B1 (ko) * 2007-11-29 2009-09-30 주식회사 선화정밀 금형을 프레스장치에 고정하기 위한 다이플레이트
KR101750164B1 (ko) 2015-08-12 2017-06-22 이우세 심 제작용 블랭킹 프레스 금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90262886A1 (en) 2019-08-29
KR102047597B1 (ko) 2019-11-21
WO2019164097A1 (ko) 2019-08-29
KR20190102621A (ko) 2019-09-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67147B (zh) 一种冰箱后背板的拉延折弯成型工艺及其模具
CN102672046B (zh) Led灯散热片自动冲压成型组装模具
CN101934327A (zh) 一种盒形屏蔽罩冲压工艺
CN103008451A (zh) 一种汽车托臂组件加工工艺
CN201432046Y (zh) 防止跳屑的刀口结构
CN202762844U (zh) 一种带切角工艺的拉延模具
CN204308042U (zh) 一种复合级进模
CN104275381A (zh) 可防止印痕的模切造模装置
CN209424389U (zh) 垫片制造用模具装置
CN202137257U (zh) 一种连续冲压模具
CN104785610A (zh) 一种冲压模具及天窗加强板和隔板的加工工艺
KR101963065B1 (ko) 절단 가공 장치 및 절단 가공 방법
CN205074421U (zh) 一种切角折边一次成型模具
CN104972006B (zh) 冲压模具
CN106807835B (zh) 超精密、超复杂高分断引弧支架冲压工艺及模具
CN106040864B (zh) 汽车翻孔模具
CN103978099B (zh) 一种钢板盒盖一体成型的加工设备
CN210023531U (zh) 一种五金模具自动上料设备
CN203875184U (zh) 冲压模具
CN207982051U (zh) 一种冲压模具
CN205763370U (zh) 翻边冲孔模具
CN106334751B (zh) 轻钢龙骨多功能成型机
CN212760658U (zh) 一种冲床底板
CN104858303B (zh) 红外传感器专用管帽连续模
CN207479357U (zh) 一种用于消除继电器轭铁清角折弯不良的冲压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924

Termination date: 2020101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