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582463U - 压桩装置、反力基座、闭塞部件附件、以及自走用适配器 - Google Patents

压桩装置、反力基座、闭塞部件附件、以及自走用适配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582463U
CN207582463U CN201721344710.1U CN201721344710U CN207582463U CN 207582463 U CN207582463 U CN 207582463U CN 201721344710 U CN201721344710 U CN 201721344710U CN 207582463 U CN207582463 U CN 2075824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le
stake
steel
pressing device
cartri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34471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北村精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Of Co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Of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Of Co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Of Co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5824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5824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placing sheet pile bulkheads, piles, mouldpipes, or other moulds
    • E02D7/26Placing by using several means simultaneously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placing sheet pile bulkheads, piles, mouldpipes, or other moulds
    • E02D7/20Placing by pressure or pulling powe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placing sheet pile bulkheads, piles, mouldpipes, or other moulds
    • E02D7/24Placing by using fluid jet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压桩装置、反力基座、闭塞部件附件、以及自走用适配器。课题在于减轻将桩压入时的阻力,使得能够更高效地将桩压入。夹头装置(2)设置于从既设钢管桩获得反力而将钢管桩压入至地下的压桩装置。夹头装置(2)具备夹头部(4)、液压马达(34)及齿轮(35)。夹头部(4)夹头单元,抓住钢管桩。液压马达(34)、齿轮(35)是旋转单元,使夹头部(4)沿至少一个旋转方向连续旋转,由此能够使由该夹头部(4)抓住的钢管桩沿至少一个旋转方向连续旋转。

Description

压桩装置、反力基座、闭塞部件附件、以及自走用适配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桩装置、反力基座、闭塞部件附件、以及自走用适配器。
背景技术
以往,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那样,作为在硬质地基中施工钢管桩的装置,已知有如下的所谓的三点式打桩机:在钢管桩内插通螺旋钻,边利用该螺旋钻钻掘钢管桩的下端土地边将钢管桩推入。
专利文献1:日本实用新案登录第2561559号公报
上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三点式打桩机是以装置的自重作为反力的打桩机,因此,若欲确保更大的反力则无法避免装置的大型化。另外,若装置大型化,则虽然能够确保较大的反力,但存在需要包括高度在内的相应的装置设置空间这一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课题在于:在避免装置大型化的同时确保较大的反力,从而使得能够更高效地将桩压入。
用于解决以上课题的本实用新型的压桩装置是从既设桩获得反力来将桩压入至地下的压桩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夹头装置;以及
升降单元,所述升降单元使所述夹头装置升降,
所述夹头装置具有:
夹头单元,所述夹头单元抓住所述桩;以及
旋转单元,所述旋转单元使所述夹头单元沿至少一个旋转方向连续旋转,由此能够使由所述夹头单元抓住的桩沿至少一个旋转方向连续旋 转,
在从所述既设桩获得了反力的状态下,边借助旋转单元使处于抓住了桩的状态的夹头单元沿至少一个旋转方向连续旋转、边借助所述升降单元使所述夹头装置升降,由此,边使所述桩沿至少一个旋转方向连续旋转边将所述桩压入至地下。
并且,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压桩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压桩装置中,所述夹头装置具备:装置主体;以及旋转部,所述旋转部设置成能够相对于所述装置主体旋转,且包括所述夹头单元,在所述装置主体与所述旋转部连结的连结部分,在所述装置主体和所述旋转部中的任一方沿以所述旋转部的旋转中心为中心的圆周方向设置有具有导电性的电力轨,在另一方设置有与所述电力轨接触的具有导电性的集电刷,能够从所述装置主体经由所述电力轨以及所述集电刷朝驱动单元供给电力,所述驱动单元对所述旋转部的所述夹头单元进行驱动。
并且,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压桩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压桩装置中,所述夹头装置具备:装置主体;以及旋转部,所述旋转部设置成能够相对于所述装置主体旋转,且包括所述夹头单元,在所述旋转部设置有蓄电池,经由所述蓄电池朝驱动单元供给电力,所述驱动单元对所述旋转部的所述夹头单元进行驱动。
并且,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压桩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压桩装置中,所述夹头装置具备:装置主体;以及旋转部,所述旋转部设置成能够相对于所述装置主体旋转,且包括所述夹头单元,在所述旋转部具备液压软管的连接部,在所述旋转部的旋转停止时,能够借助经由与所述连接部连接的液压软管供给的液压,实施使所述夹头单元抓住桩的动作和放开桩的动作,所述连接部与液压软管不连接时,所述旋转部能够旋转,在所述连接部与液压软管连接时以及不连接时,均能保持动作后的状态。
并且,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压桩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压桩装置中,具备抓住既设桩或者既设板桩的固定夹,设置于所述夹头装置以及所述固定夹并与桩抵接的部件能够更换,通过更换该部件能够抓住不同直径的桩。
并且,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压桩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压桩装置中,具备抓住既设桩或者既设板桩的多个固定夹,所述多个固定夹的前后的配置间隔能够变更。
并且,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压桩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压桩装置中,具备倾斜柱部,该倾斜柱部能够回转以便变更所述夹头装置的升降方向。
并且,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压桩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压桩装置中,固定夹,所述固定夹抓住既设桩或者既设板桩;滑动底座,所述滑动底座以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夹前后直线运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固定夹上;转动框架,所述转动框架以能够相对于所述滑动底座转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滑动底座上;柱,所述柱以与所述转动框架一起转动自如、且能够相对于所述转动框架前后倾转的方式设置于所述转动框架上;以及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转动框架,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柱,所述柱在所述夹头装置侧即前侧的下部具有转动支点,并由所述液压缸驱动而以所述转动支点为支点前后倾转。
并且,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压桩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压桩装置中,具备流体喷射装置,所述流体喷射装置经由沿着由所述夹头装置抓住的桩的内壁设置的管朝该桩的下端部附近喷射流体。
并且,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压桩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压桩装置中,具备桩端钻掘刃,所述桩端钻掘刃安装于由所述夹头装置抓住的桩的桩端部。
并且,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压桩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压桩装置中,所述夹头装置具备以能够装卸的方式把持压入桩的主夹头和供所述主夹头安装的主夹头框架,所述压桩装置具备:柱,所述柱将所述主夹头框架支承为能够相对地上下移动;以及滑座,所述滑座将所述柱支承为能够相对地前后移动,并且具有固定夹,所述固定夹以能够装卸的方式保持反力桩,所述夹头装置还具备:子夹头框架,所述子夹头框架在上下方向上的脱离了所述主夹头框架的移动范围的位置从所述柱朝前方延伸;以及子夹头,所述子夹头安装于所述子夹头框架,并以能够装卸的方式把持压入桩。
并且,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压桩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压桩装置中,为了构建由钢板桩和组合钢板桩构建的挡土墙,具备抓住钢板桩的上端的固定夹,所述夹头装置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夹升降,其中,所述组合钢板桩通过在钢板桩的长边方向添加补强用部件而构成。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反力基座,用于使上述的压桩装置获得反力,其特征在于,在框体安装有用于固定所述压桩装置的固定夹的固定夹固定单元,在所述框体构成与预先设置的反力体连结的连结单元,并在前端具备用于与第一根压入桩连结的连结单元。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闭塞部件附件,用于在使用上述的压桩装置连续地压入多根桩时,使用所述夹头装置压入将相邻的已被压入的桩彼此之间闭塞的闭塞部件,其特征在于,具备:筒状主体部,所述筒状主体部能够由所述夹头装置把持,且能够供所述闭塞部件沿上下方向贯通;以及把持部,所述把持部对贯通于所述筒状主体部内的闭塞部件进行把持。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自走用适配器,为上述的压桩装置的自走用适配器,其特征在于,在进行桩的压入施工时被载置于桩的头部而进行使用,所述自走用适配器具备:形成为一体的多个卡止部,所述多个卡止部与所述压桩装置所连接的至少2个固定夹分别连接;以及一个抓持体,所述一个抓持体一体地设置于所述多个卡止部的下部,并与桩的头部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由于是从既设桩获得反力而将桩压入至地下,因此能够避免压桩装置的大型化,并确保较大的反力故而确保较大的压入力,进而,由夹头单元抓住的桩边沿至少一个旋转方向连续旋转边被压入至地下。因此,能够减轻桩压入时的阻力并能够对桩的压入进行辅助,故而能够更高效地将桩压入,另外,即便是在外周设置有翼或突条等的旋转钢管桩等,也能够容易地压入至地下。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压桩装置为从既设桩获得反力的装置,能够小型轻量地构成,因此即便在水上、倾斜地、狭窄地等处也能够进行施工。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图,是压桩装置的侧视图,将夹头装置的一部分以剖视图示出。
图2A是上述夹头装置的俯视图。
图2B是图2A所示的电力轨与集电刷的放大图。
图3是示出参考实用新型的喷嘴为一个时的开端钢管桩的示意图(左上为整体图、左下为桩仰视图、右上为桩端部的侧剖视图及其仰视图)。
图4A、图4B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喷嘴为4个时的开端钢管桩的示意图。
图5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注水用管为一个且在桩端部附近借助环状管将喷嘴设为4个时的开端钢管桩的示意图。
图6是示出参考实用新型的喷嘴为一个且安装有桩端钻掘刃时的开端钢管桩的示意图(侧剖视图和仰视图)以及桩端部的放大图(侧剖视图和仰视图)。
图7A是示出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将流体物从喷嘴排出后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7B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而在钢管桩内壁与砂土之间夹有流体物以及/或者流体物与砂土混合后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8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作用的概念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有外侧摩擦刀具(friction cutter)和桩端钻掘刃的开端钢管桩。
图10是说明钢管桩的构建方法的主视图。
图11是图10的In-In线剖视图。
图12是图10的IIn-IIn线剖视图。
图13是示出实施例3的说明图。
图14是示出实施例4的说明图。
图15是示出实施例5的说明图。
图16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反力基座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图17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反力基座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侧视图。
图18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反力基座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图19A、图19B、图19C是用于对使用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压桩装置和闭塞部件附件的闭塞部件的压入方法进行说明的附图。
图20A、图20B是示出闭塞部件附件的把持部的俯视图。
图21是用于说明上述闭塞部件的压入方法的图。
图22是用于说明上述闭塞部件的压入方法的图。
图23A、图23B、图23C是示出闭塞部件附件的把持部的变形例的俯视图。
图24是示出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压入装置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25是从上方观察图24所示的压入装置的俯视图,是将主夹头框架水平剖切进行观察的图。
图26是从前方观察图24所示的压入装置的主视图。
图27是示出安装于柱的子夹头框架和子夹头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28是示出子夹头的结构的俯视图,是解除了对压入桩的把持后的状态的图。
图29是示出子夹头的结构的俯视图,是把持着压入桩的状态的图。
图30A、图30B是示出利用压入装置实施的压入桩的下降工序的图。
图31A、图31B是示出继图30B之后的压入桩的下降工序的图。
图32A、图32B是示出继图31B之后的压入桩的下降工序的图。
图33A、图33B是示出继图32B之后的压入桩的下降工序的图。
图34A、图34B是示出利用压入装置实施的压入桩的压下工序的图。
图35是本实用新型的挡土墙的实施方式1的俯视图。
图36是本实用新型的挡土墙的实施方式1的侧视图。
图37是示出应用了本实用新型的自走用适配器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38是示出将钢管桩压入至规定深度的步骤的图。
图39是将压下装置架设于钢管桩的步骤的图。
图40是示出将钢管桩压入至计划高度的步骤的图。
图41是示出撤除压下装置并将自走用适配器架设于钢管桩的步骤的图。
图42是示出将压下装置架设于自走用适配器的后方的卡止部的步骤的图。
图43是示出松开压桩装置的固定夹而使压桩装置上升的步骤的图。
图44是示出使压桩装置前进固定夹的一个间距的量并将固定夹与自走用适配器卡止部连接的步骤的图。
图45A是示出使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挡土墙的构建方法压入构成板桩壁的桩或者板桩以及抑制该板桩壁的变位的斜桩后的例子的俯视图。
图45B是示出使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挡土墙的构建方法压入构成板桩壁的桩或者板桩以及抑制该板桩壁的变位的斜桩后的例子的侧视图。
图46A是示出使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挡土墙的构建方法压入构成板桩壁的桩或者板桩以及作为抑制该板桩壁的变位的斜桩的旋转压入钢管桩后的例子的俯视图。
图46B是示出使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挡土墙的构建方法压入构成板桩壁的桩或者板桩以及作为抑制该板桩壁的变位的斜桩的旋转压入钢管桩后的例子的侧视图。
图47A是使阳形接头与阴形接头嵌合而相连续的钢管板桩的横剖视图。
图47B、图47C是示出其它的接头构造的横剖视图。
图48是用于对使用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压桩装置和闭塞部件附件的闭塞部件的压入方法进行说明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图1至图2A、图2B中记载的附图标记
1:夹头装置;6:装置主体;7:旋转部;9:夹头部;51:上下液压缸(升降单元);81:电动促动器(驱动单元);82:电力轨;87:集电刷;100:压桩装置;P:钢管桩(既设桩)。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下说明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并不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限定。
(0)压桩装置的基本结构
在以下所有实施方式中通用的压桩装置具备:滑座;固定夹,该固定夹设置于滑座的下部,并抓住既设桩或者既设板桩;滑动底座,该滑动底座相对于滑座前后移动自如;柱,该柱在滑动底座上左右回转自如;夹头装置,夹头装置以升降自如的方式安装于柱的前表面;以及主液压缸(升降单元),该主液压缸驱动夹头装置相对于柱升降,夹头装置具有抓住桩并旋转的旋转部(旋转的夹头单元),该压桩装置基本上具有边使桩旋转边进行压入的功能、以及不使桩旋转而进行压入的功能。并 且,能够借助自身的动力抓住桩或者压下装置而在完成桩上朝压入施工的行进方向前进。
压桩装置以上述结构作为基本结构,还能够采用如下文说明的那样的附加的、变形的方式,能够执行下文说明的工法。
(1)参照图1和图2A、图2B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所参照的附图标记为图1至图2A、图2B中记载的附图标记。
图1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压桩装置的侧视图,将夹头装置的一部分以剖视图示出。图2A是夹头装置的俯视图,图2B是图2A所示的电力轨与集电刷的放大图。
如图1、图2A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夹头装置1被设置于压桩装置100,该压桩装置100从已被打入到地下的既设钢管桩P获得反力而将钢管桩P压入至地下。
压桩装置100与以往的压桩装置同样,构成为具备:滑座3,该滑座3在下部具备抓住既设钢管桩P的固定夹2;滑动底座4,该滑动底座4相对于滑座3前后滑动移动;回转部5,该回转部5在滑动底座4上回转;以及夹头装置1,该夹头装置1设置于回转部5的前方。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两个引导槽52以其开口侧相互相对的方式隔开间隔地设置于回转部5的末端侧。
夹头装置1具备装置主体6和旋转部7,旋转部7在上述装置主体6的内部被保持为能够相对于装置主体6旋转。装置主体6向前方侧(在图1中为右侧)突出,并具有以沿上下方向贯通的方式形成有孔的环状部61。装置主体6安装于上下液压缸51,并由上下液压缸51沿上下方向驱动而升降。
在装置主体6形成有朝回转部5侧突出的突起部62。在突起部62的左右两端,以朝相互分离的方向突出的方式设置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突条63。突起部62被配置于回转部5的两个引导槽52之间,两个突条63分别以能够相对于两个引导槽52沿上下方向滑动的方式与两个引导槽52嵌合。由此,装置主体6的移动方向被限制为上下方向。
另外,在装置主体6的环状部61的周边设置有朝环状部61的内侧 开口的“コ”字状的引导部65。另外,在装置主体6的靠回转部5侧(图1的左侧)的位置,在其内部设置有液压马达66。在液压马达66的下方设置有由该液压马达66驱动而旋转的齿轮67。
此外,上下液压缸51、液压马达66等液压设备分别从设置于地面上的液压供给装置(未图示)经由液压软管(未图示)被供给油而进行驱动。
旋转部7为管形状,如图2A所示,以孔沿上下方向贯通的方式配置于装置主体6的环状部61的内侧。在旋转部7的上缘部设置有呈朝外侧突出的形状的回转齿轮68。
回转齿轮68配置于“コ”字状引导部65的内部。由此,旋转部7朝上下/水平方向的移动被限制。另外,回转齿轮68在回转部5侧与液压马达66下方的齿轮67啮合,当由液压马达66驱动齿轮67旋转时,旋转部7以旋转部7的轴心为大致中心而连续旋转。
如图2A所示,在旋转部7,在周方向大致等间隔地设置有4个能够朝中心伸长的电动促动器81(驱动单元)。而且,在这4个电动促动器81设置有抓住钢管桩P的夹头部9,通过4个电动促动器81朝旋转部7的内侧推压,能够在旋转部7的内侧夹持并抓住钢管桩P。
另外,在旋转部7的与装置主体6连结的连结部分的外周面,沿着旋转部7的圆周方向,在上下呈3列地排列安装有导电性的电力轨82,该电力轨82供给用于驱动电动促动器81的电力。
如图2B所示,这3个电力轨82在其基端部分别由棒状的连结部件83贯通且在上下方向紧固从而被连结在一起的基础上安装于旋转部7的外周面。
电力轨82具有:沿旋转部7的圆周方向安装的圆环状的轨道部84;以及与轨道部84嵌合并在内部保持导电体85的圆环状的导电保持件86。轨道部84以及导电保持件86都是绝缘性的。
另外,在导电保持件86形成有开口部86a,在内部沿着导电保持件86收容有圆环状的导电体85。在导电体85,配线89b(参见图2A)以能够导电的方式与各电动促动器81连接。
另一方面,以与这样的导电体85接触的方式,在导电保持件86的开口部86a插入有集电刷87。
集电刷87具有导电性,从装置主体6的靠回转部5侧的下表面朝下方突出,上下呈3列地排列安装于与电力轨82对置设置的安装部64(参见图1)。而且,集电刷87的末端部与各电力轨81的导电体85接触。此外,集电刷87的列数并不限于3列,也可以以4列、5列等列数实施。
在该集电刷87的基端部,设置有与设置于地面上的发电机88(电源部)连接的配线89a。即,该配线89a从发电机88通过回转部5而配设到装置主体6的外周面,然后与集电刷87的基端部连接。
这样,从发电机88连接至集电刷87的配线89a、与从电力轨82连接至电动促动器81的配线89b形成为不跨经装置主体6与旋转部7连接的连结部分而相互独立的构造。
而且,从发电机88输出的电力经由配置于回转部5的配线89a而被导电到集电刷87,然后被导电到与集电刷87的末端部接触的电力轨82,进而,经由与电力轨82连接的配线89b朝各电动促动器81供给电力。由此,电动促动器81进行驱动。
另外,在旋转部7设置无线通信的接收机99,从外部的发送控制器(未图示)发送与旋转部7中的动作(电动促动器81的动作等)、或压入装置主体的动作相关的控制信号。朝该接收机99供给的电力经由集电刷87、电力轨82而进行供给。
接下来,对利用上述结构的压桩装置100将钢管桩P压入至地下的压桩工法进行说明。压桩装置100在利用固定夹2抓住既设钢管桩P而从既设钢管桩P获得了反力的状态下压入新的钢管桩P。
首先,若驱动发电机88,经由配线89a朝集电刷87供给电力,则与集电刷87的末端部接触的电力轨82被导电,并经由配线89b朝电动促动器81导电。
由此,电动促动器81进行驱动,夹头部9朝夹持钢管桩P的方向推压,由此形成为利用夹头部9抓住钢管桩P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利 用上下液压缸51使夹头装置1下降,并且,驱动液压马达而使夹头部9沿至少一个旋转方向旋转。即,例如,使夹头部9朝图2A中的右旋方向连续旋转、或者朝左旋方向连续旋转、或者连续地进行右旋方向的连续旋转和左旋方向的连续旋转。由此,被夹头部9抓住的钢管桩P边沿至少一个旋转方向连续旋转边被压入至地下。
此外,当像这样旋转部7和夹头部9正在旋转的期间,集电刷87保持与电力轨82的导电体85接触的状态不变,电力轨82沿圆周方向相对于处于被固定的状态的集电刷87旋转,形成为始终能够供给电力的状态。另外,配线89a、89b并非跨经装置主体6与旋转部7连结的连结部分设置,因此旋转部7能够自由旋转。
接下来,当夹头装置1下降到借助上下液压缸51能够下降到的最下方位置时,解除电动促动器81对钢管桩P的保持。
而且,利用上下液压缸51使夹头装置1上升,之后电动促动器81再次进行驱动,形成为利用电动促动器81抓住钢管桩P的状态。
若再次利用夹头部9抓住钢管桩P,则与上述情况相同,钢管桩P边旋转边进一步被压入至地下。通过反复进行该动作,钢管桩P被压入到预先规定的深度。
以上,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装置主体6与旋转部7连结的连结部分,在旋转部7的外周面沿圆周方向设置有导电性的电力轨82,在装置主体6,以能够与电力轨85接触的方式设置导电性的集电刷87,电力轨82被配线到旋转部7的电动促动器81,集电刷87被配线到设置于外部的发电机88,因此,通过集电刷87与电力轨82的导电体85接触,来自发电机88的电力被供给到电动促动器81。由此,电动促动器81能够驱动夹头部9,使夹头部9抓住钢管桩P并边与旋转部7的旋转联动地旋转边将钢管桩P压入至地下。
另外,此时,由于夹头部9边旋转边压入钢管桩P,因此能够减轻压桩时的阻力而对钢管桩P的压入进行辅助,能够更高效地压入钢管桩P。而且,即便是在外周设置有翼或突条等的旋转钢管桩等,也能够容易地压入至地下。
这样,在本实用新型中构成为,即便在以电力作为驱动夹头部9的能源的情况下,也无需像以往那样使用蓄电池作为供给该电力的电源,而是将来自发电机88的电力直接供给至电动促动器81,因此,不需要花费时间进行充电,能够始终从发电机88充分地供给电力。
另外,即便在欲提高电力输出的情况下,也能够从发电机88充分地供给电力,因此无需像以往那样使蓄电池大型化。
并且,在本实用新型中,形成为如下构造:电力轨82配线至电动促动器81,集电刷83配线至发电机88,电力轨82的配线89b或者集电刷87的配线89a分别在装置主体6内或旋转部7内配线,各配线89a、89b彼此独立。因而,即便旋转部7旋转,也不会产生其连结部分处的配线89a、89b旋转的问题,旋转部7的旋转范围不受限制,能够通过电力轨82与集电刷87的接触而向电动促动器81可靠地导电。
此外,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适当变更。例如,虽然设定为集电刷87安装于装置主体6侧、电力轨82安装于旋转部7,但并不限于此,还可以将电力轨82安装于装置主体6侧、将集电刷87安装于旋转部7。具体而言,只要构成为在装置主体6的内周面沿圆周方向安装电力轨82,在与装置主体6嵌合的旋转部7的外周面的一个部位安装集电刷87并使其末端部与电力轨82接触即可。在以这种方式构成的情况下,也同样形成为电力轨82的配线89b与集电刷87的配线89a相独立的构造,因此旋转部7的旋转范围不受限制,能够通过集电刷87与电力轨82的接触而可靠地朝电动促动器81供给电力。
另外,电力轨82或集电刷87的形状等并不限定于图示的形状,只要电力轨82与集电刷87能够导电即可,能够适当变更。
并且,电动促动器81的个数也并不限定于4个。
(2)参照图3至图9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所参照的附图标记为图3至图9中记载的附图标记。
一般而言,对于旋转压入中的钢管桩下端部(亦称桩端部),由于因侵入到钢管桩内的砂土与钢管桩内壁面的摩擦力而导致的拱作用,虽 然也取决于所要施工的地基等条件,但管内土闭塞开始位置大体被设定在从桩端到与桩端相距桩直径的10倍左右的位置之间,形成为所形成的管内土闭塞层阻碍砂土进一步侵入的状态,桩端几乎为封端桩状态。
因此,在开端钢管桩和使用该钢管桩的旋转压入方法中,如图8所示的概念图那样,使逐渐侵入开端钢管桩1m(以下称钢管桩1m)内的砂土与钢管桩内壁之间夹有流体物13m、或者使逐渐侵入钢管内的砂土中的钢管桩内壁附近的砂土中混合有流体物而形成流体混合砂土13m、或者使双方均存在,由此,能够降低钢管桩内壁面处的砂土的周面摩擦力15m,防止形成管内土闭塞层14m,实现贯入阻力的降低。为此,如图7A所示,在该钢管桩的内壁桩端附近,在流体供给用管2m设置流体排出用的喷嘴3m,对因进行钢管桩的旋转压入时逐渐侵入钢管桩内的砂土由桩端钻掘刃11m或流体供给用管2m暂时朝钢管内侧推压而在钢管内壁与钢管桩内壁附近的砂土之间产生的间隙排出流体物,由此,如图7B所示,朝随着旋转而欲再次朝钢管侧移动的与钢管内壁接触的砂土的表面排出流体物,使钢管内壁与钢管内砂土12m之间夹有流体物以及/或者流体混合砂土13m,由此来降低与钢管内壁面之间的摩擦。另外,即便没有桩端钻掘刃11m,也能借助流体排出用的喷嘴3m获得相同的作用效果。
图3示出开端钢管桩的基本结构。流体供给用管2m通过焊接而沿钢管桩1m的内壁安装,并与钢管桩1m的上部的旋转接头5m连接。在旋转接头5m的上游设置有供流体流通的配管,进一步在其上游,在流体为水或者钻掘液的情况下设置有送水泵7m和供水箱8m,从此处供给流体。由于旋转接头5m设置于钢管桩1m的中心轴上方,因此即便将流体供给用管2m焊接于钢管桩1m的内壁也能够使钢管桩1m旋转。在使用空气作为流体的情况下,替代送水泵7m和供水箱8m,设置空气压缩机及其附属设备。在作为流体使用水和空气或者钻掘液和空气两种流体的情况下,一并设置送水泵7m和供水箱8m以及空气压缩机及其附属设备。另外,图中示出在钢管桩1m的桩端附近固定有带状的外侧摩擦刀具6m的情况,但当然也可以没有外侧摩擦刀具6m。
如图6的左上图所示,对于喷嘴部附近的流体供给用管2m,为了防止主体破损或降低贯入阻力,优选形成得扁平或小径,且从钢管内壁 突出的突出量小于上部至中间部的流体供给用管2m从钢管内壁突出的突出量。
由于使钢管桩1m旋转,因此流体的排出口即喷嘴3m即便设置一处也能够朝侵入到钢管内的砂土表面整个区域混合排出物,但是,由于与压入速度之间的关系,通过增加周方向的设置部位数量,能够在短时间高效地进行混合。但是,若超过8处左右,则无法实现与工时费的增加相匹配的效率的提高增加,因此优选喷嘴3m在周方向的设置部位数为1处以上8处以下。
图4A、图4B示出了喷嘴在周方向设置有4处的例子,在该情况下,沿钢管桩1m的内壁焊接有4根流体供给用管2m,4根该管2m均在钢管桩1m的上方与旋转接头5m连接。在图4A中,使用旋转接头桩上部固定工具9m进行固定,以免旋转接头5m相对于钢管桩1m的相对位置变化。在比旋转接头5m靠上游部的位置,配置有与喷嘴为1根时相同的流体供给装置。另外,如图4B所示,在未设置旋转接头桩上部固定工具9m的情况下,为了避免与钢管桩1m的相对位置变化,需要使用吊车等实施辅助吊装。在实施旋转压入的施工时,一般利用旋转压入装置把持钢管桩1m而进行施工。此时,随着旋转压入的进展,钢管桩1m逐渐下降,因此,旋转接头5m上游的配管需要是软管等柔性的配管21m。
另外,喷嘴3m的朝向很重要,通过使喷嘴3m的排出方向沿着钢管桩1m的内壁朝向周方向,在排出流体物时,能够朝钢管桩内壁附近的砂土高效地混合流体物,能够以较少的流量仅使钢管桩内壁附近的砂土松动,从而能够降低砂土与钢管桩内壁面的滑动摩擦力。进而,通过使喷嘴的朝向为与钢管桩1m的旋转方向相反方向的朝向,能够防止喷嘴3m由侵入钢管桩内的砂土堵塞,因此更加优选(参见图3右中图)。
关于喷嘴3m的设置位置,在对钢管桩桩端部处的贯入阻力增加的影响尽量小的范围内,设置在钢管桩桩端部附近更为有效。这是因为,侵入钢管内的砂土12m因钢管桩1m的旋转的影响、或者当在钢管桩桩端部附近存在螺旋状的扩径翼或桩端钻掘刃11m的情况下还因它们的影响,暂时被扰乱而侵入钢管内,因此,有时无法从在钢管桩1m的周围半无限地扩展的周边地基获得相对于桩的旋转力的反力,产生由于钢 管内的周面摩擦力而导致钢管桩1m与所侵入的砂土12m一起旋转的现象,因此,当欲实现贯入阻力的降低而将喷嘴3m安装于比桩端靠上方部的位置时,如果比从钢管桩桩端到喷嘴3m为止的距离为钢管桩直径的1倍~10倍的距离的位置靠上方,则比排出口靠下方的砂土容易形成管内土闭塞层14m,该部分成为贯入阻力,存在效果显著降低的趋势,因此,喷嘴3m的位置需要设定为从钢管桩1m的桩端部到比桩端部靠上方与钢管桩直径的10倍相当的距离的位置之间的位置,更加优选设定为到比桩端部靠上方与钢管桩直径的5倍相当的距离的位置之间的位置,进一步优先设定为到比桩端部靠上方与钢管桩直径的1倍相当的距离的位置之间的位置。
另外,喷嘴3m可以在上述喷嘴位置的范围内在流体供给用管2m的上下方向设置有多处。
作为朝流体排出用的喷嘴3m供给流体的流体供给构造,从降低旋转压入时的贯入阻力的方面考虑,优选将流体供给用管2m从钢管桩的上部开口沿着钢管桩1m的内壁铅垂地下降配设,但当喷嘴3m在周方向的部位数为2处以上的情况下,下降配设的流体供给用管2m的根数增加而工时费增加,因此优选抑制流体供给用管2m的根数,可以形成为如下的构造:从钢管桩1m的上端到中途为止,沿着钢管桩1m的内壁配设流体供给用管2m,在流体供给用管2m的末端,沿着钢管桩1m的内壁在周方向配设环状管10m(参见图5),从该环状的管10m的下表面朝下方沿着钢管桩1m的内壁配设1处以上8处以下的第二流体供给用管23m,第二流体供给用管的末端位置位于从钢管桩桩端至其上方的管内土闭塞层形成开始位置为止的区间,在第二流体供给用管23m,在从第二流体供给用管的末端至管内土闭塞层形成开始位置为止的区间,以沿着该钢管桩的内壁朝周方向排出的方式配置1处或者2处以上流体排出用的喷嘴3m。此时,从抑制工时费/施工费的方面考虑,优选流体供给用管2m的根数尽可能少,优选为1根,但在地基坚硬的情况下等设置1根时在强度上较弱的情况下,可以在对面位置再配设1根流体供给用管2m而设置2根,在进一步要求强度的情况下,还可以配置3根或4根流体供给用管2m。从强度方面考虑,优选将环状管10m和第二流体供给用管23m焊接在钢管桩内壁。图5示出流体供给用管2m为1根而第二流体供给用管23m为4根的例子。通过以焊接的方式沿 着钢管桩1m的内壁安装流体供给用管2m,该管2m在钢管桩1m的桩端附近与环状管10m连接。在环状管10m,在其下侧面通过第二流体供给用管23m安装有4处喷嘴3m。在对环状管10m进行焊接的情况下,从加工容易性的方面考虑,优选在钢管桩1m的尽量靠桩端侧的位置安装环状管10m,但最靠桩端部位置会导致贯入阻力增大,因此优选避开。
由于上述的作用效果,能够消除钢管桩桩端的闭塞状态,不会形成为封端桩状态,能够降低由在钢管桩桩端部的下方形成的所谓主动楔等导致的贯入阻力,因此,即便是未对桩端施加任何加工的普通的钢管桩、或图3所示的仅通过焊接等在桩端固定有通常使用的带状的外侧摩擦刀具6m的钢管桩,也容易进行旋转压入,当然,根据所要旋转压入的地基的硬度,也可以在钢管桩的桩端部单独地或者与该摩擦刀具6m一同固定有图9所示的桩端钻掘刃11m,还可以固定有螺旋状的扩径翼。由此,能够进一步降低压入阻力,更加容易进行旋转压入。
作为上述流体物,使用水或者空气能够提高必要的效果,但在砂土与钢管桩内壁面之间的摩擦阻力大的情况下,优选使用溶有皂土的水等钻掘液。另外,可以将喷嘴3m形成为双流体喷嘴,排出水和空气或者钻掘液和空气。另外,流体物与砂土之间的混合可以仅在钢管桩内壁附近产生,此外,通过将喷嘴3m的方向沿着钢管桩的内壁形成为周方向,能够实现高效化,由此能够降低排出时的压力和流量,压力为10MPa以下就足够,考虑到经济性,优选为1~5MPa。关于低压侧(旋转方向的后面侧),只要为进行流体配管时流体流动的压力损失以上就足够了,只要为0.2MPa左右以上即可,但压力损失会因钢管桩长度或流体的流量等而变化,因此优选为0.5MPa以上。关于流量,虽然也取决于地基、钢管桩的直径、压入速度、转速,但只要有每单位时间旋转压入的桩体积(m3/min)的3~10%左右的流量(m3/min)就具有周面摩擦力的降低效果,例如,在桩径为900mm且压入速度为1.0m/min的情况下,每单位时间旋转压入的桩体积为大约0.64m3/min,只要能够排出0.019~0.064m3/min左右即19~64l/min左右的流体物即可。因此,若考虑作为钢管桩适用的桩直径、设备等,则优选以5~100l/min应对,更加优选设定为10~50l/min。由于能够将压力降低1/10~1/2左右、将流量降低1/12~1/3左右,因此无需用于供给流体物的大型配套设备,经济性优异。
(3)参见图10至图15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所参照的附图标记为图10至图15中记载的附图标记。本实施方式由以下的实施例1至5构成。
本实施方式涉及护岸的连续构建方法,将吊车等附属设备以能够实施作业的方式配置在钢管桩列上,使用能够旋转压入钢管桩的钢管桩压入装置在混凝土护岸构建钢管桩列,边从该钢管桩列获得反力边与上述钢管桩列相连续地旋转压入钢管桩,从而构建连续壁。
另外,本实施方式还涉及河流等的扩宽工法,使用上述的护岸的连续构建方法构建连续壁,之后,将实施扩宽作业的作业装置或实施撤除作业的撤除装置配置于钢管桩列上或者钢管桩列附近,撤除上述构建成的连续壁的靠河流侧的砂土等或者疏浚附近的水底。
(实施例1)
图10示出一个实施例,图10是说明钢管桩的构建方法的主视图,图11是图10的In-In线剖视图,图12是图10的IIn-IIn线剖视图,图13是示出实施例3的说明图,图14是示出实施例4的说明图,图15是示出实施例5的说明图。
基于附图说明本实施例的护岸的连续构建方法。
在图10中,附图标记11n是钢管桩压入装置,在钢管桩列PLn上自走移动。附图标记12n是吊车,13n是钢管桩的搬运装置,14n是钢管桩搬运用的台车,15n是疏浚装置,附图标记0301n是动力单元,上述附属设备全部都能在铺设于钢管桩列PLn上的导轨20n上移动。附图标记Pn是钢管桩。动力单元0301n对钢管桩压入装置11n等其它装置供给动力。动力单元0301n配置于钢管桩压入装置11n与吊车12n之间。
上述钢管桩列PLn是连续压入钢管桩Pn而成的,既能使钢管桩Pn、Pn彼此相互接触地进行压入,也能隔开一定间隔地进行压入。
本实施例的护岸的连续构建方法使用配置在钢管桩列PLn上的钢管桩压入装置11n、吊车12n、钢管桩的搬运装置13n等实施,其中,钢管桩列PLn是通过朝设置于河流的混凝土护岸102n连续压入多个钢 管桩Pn、Pn而形成的。
上述钢管桩压入装置11n在压入钢管桩Pn时能够边使钢管桩Pn旋转边进行压入,同时,还能像普通的压入装置那样不使钢管桩Pn旋转而仅借助来自上部的压力进行压入。由于像这样通过旋转来进行钢管桩的压入,因此无需螺旋钻等大型装置,并且作业迅速。
首先,使用钢管桩压入装置11n,借助配置于上述钢管桩列PLn上的吊车12n将钢管桩Pn从台车14n搬运到钢管桩压入装置11n并进行装配。之后,使钢管桩压入装置11n工作,与既设钢管桩Pn相连续地压入钢管桩Pn。在该情况下,钢管桩Pn既可以与既设钢管桩Pn相接触地进行压入,也可以隔开一定距离地进行压入。此时的反力从钢管桩列PLn获得。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为了穿透混凝土护岸102n,作为钢管桩,使用在桩端具备钻头的钻掘用钢管桩。边使该钻掘用钢管桩Pn旋转边压入至支承层109n,从而构建钢管桩列PLn即连续壁。
之后,撤除以上述方式构建的钢管桩列PLn的靠河流101n侧的混凝土护岸102n和砂土。该撤除使用配置于钢管桩列PLn上的粉碎机等破碎机(未图示)进行。由此,河流101n的宽度变宽,能够有效利用河流。
进而,进行如图11所示的对近岸的河底103n进行疏浚的河流的扩宽工程。该疏浚工程使用配置于钢管桩列PLn上的疏浚作业装置15n进行。该装置并不限于配置于钢管桩Pn的上方,也可以配置于侧部。
如上所述,在混凝土护岸102n和砂土的撤除作业以及河流101n的扩宽工程结束后,用装饰板Kn包覆钢管桩列PLn的表面。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能够实施以往无法扩宽的河流的整修工程。在该情况下,能够活用现有的护岸的构造体,因此能够缩短工期、削减工程费,并且钢管桩Pn成为巨大的强度部件,实现了护岸的加强。
另外,由于能够从钢管桩获得用于进行压入的反力,因此装置变得小型化,完全无需用于实施扩宽工程的暂设工程,能够安全且高效地进行混凝土护岸的整修工程。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对河流101n进行了说明,但对于沼泽、湖的堤防或海岸的防波堤也能够应用,能够起到相同的效果。
(实施例2)
接下来,对实施例2进行说明。
该实施例如上述实施例1那样,边从钢管桩列PLn获得反力边将钻掘用钢管桩Pn压入至混凝土护岸102n,但当该钻掘用钢管桩Pn穿透混凝土护岸102n并到达规定深度后则停止压入。
之后,利用钢管桩压入装置11n将钻掘用钢管桩Pn拔出,在由此钻掘出的孔中配置并压入普通的钢管桩Pn,由此来构建连续壁即钢管桩列PLn。
本实施例具有上述实施例1中说明过的效果,还进一步具有以下效果。即,使用钻掘用钢管桩仅钻掘混凝土护岸的部分,之后,在土壤部分压入普通的钢管桩即无钻头的钢管桩,因此能够降低工程的成本。
(实施例3)
实施例3如图13所示,将上述实施例1或实施例2的钢管桩Pn压入至比混凝土护岸102n的上端靠河流侧的位置。
在该实施例中,由于钢管桩Pn相对于混凝土护岸102n的压入距离变短,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压入,并且所撤除的砂土等的量也少,底脚也是撤除一部分即可,因此具有能够缩短工期的优点。
(实施例4)
实施例4如图14所示,是护岸构建得比道路高的情况,针对这样的护岸,不仅是河流101n侧,还去除道路侧的混凝土护岸和砂土105n。由此,具有道路变宽的优点。
另外,在该情况下,也是在钢管桩列PLn上实施全部作业,因此没有工程卡车等的往来,不会妨碍通行。
(实施例5)
实施例5如图15所示,在混凝土护岸107n的基部的底脚108n压入钢管桩Pn。该实施例的目的在于进行现有的护岸的加强工程。
(4)参照图16至图18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所参照的附图标记为图16至图18中记载的附图标记。
基于图16至图18对本实施方式的反力基座1q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6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反力基座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俯视图,图17是该实施方式的侧视图,图18是该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对于反力基座1q,为了对桩压入拔出装置的固定夹(未图示)进行固定,在平行的框体10q的内侧固定两个固定夹固定单元20q,进而利用框体12q、14q、16q对固定夹固定单元20q进行固定。图中40q是固定于前方的框体16q的、与压入桩60q连结的连结板。
在上述固定夹固定单元20q的内部,以装卸自如的方式固定有附件22q。该附件22q在桩压入拔出装置的固定夹的直径不同的情况下根据固定夹的直径进行装配。
即,桩压入拔出装置的固定夹的直径与要压入的桩的直径对应,因此,在变更要压入的桩的直径的情况下,也必须变更用于设置桩压入拔出装置的固定夹的固定夹固定单元20q的直径。
在像这样变更要压入的桩的直径的情况下,在本实施方式中,无需使用其它的反力基座,能够使用一台反力基座,通过更换附件22q来应对不同直径的多个压入桩的压入。
上述附件22q相对于固定夹固定单元20q的安装通过使用从框体10q的外侧贯通的固定销24q对附件22q的两侧进行固定来进行。该附件22q能够借助固定销24q装卸自如地安装,因此能够应对直径不同的固定夹。
在上述平行的框体10q的外侧分别安装有3个夹持单元30q。该夹持单元30q借助内置的液压缸的伸长、退缩来进行对作为反力体的反力用桩50q的夹持和放开。
利用该夹持单元30q夹持预先平行地压入的反力用桩50q,将框体 10q、固定夹固定单元20q等稳定支承于反力用桩50q上。
对以上述方式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首先,使用夹持单元30q将反力基座1q固定于反力用桩50q。此外,代替夹持单元30q,也可以使用焊接、螺栓等其他的连结单元来实施。接下来,在固定夹固定单元20q的内部,配置与桩压入拔出装置的固定夹的直径相对应的附件22q,并从两侧使用固定销24q进行固定。这样,附件22q能够相对于固定夹固定单元20q容易且可靠地安装、拆下。
在该情况下,不言而喻,若固定夹固定单元20q与桩压入拔出装置的固定夹的直径对应,则无需配置附件22q。
之后,将桩压入拔出装置设置于反力基座1q上,使用末端的夹头(未图示)夹持压入桩60q并使夹头下降,由此将第一根压入桩60q压入。此时,反力基座1q通过利用夹持单元30q夹持反力用桩50q而获得足够的反力,因此能够进行可靠的压入作业。
在压入第一根桩60q后,使用销等将设置在前方的框体16q的端部的连结板40q与压入桩60q的安装部61q连结。由此,在压入接下来的第二根以后的压入桩时,能够也利用已压入桩60q的反力,因此能够进行更稳定的压桩作业。此外,桩的拔出作业以与上述步骤相反的步骤实施。
另外,在撤除反力基座1q时,只要将夹持单元30q从反力用桩50q放开并拆除连结板40q、安装部61q的连结销等就能够立刻进行移动,能够实施迅速的作业。
上述连结单元可以形成为利用液压缸等实现的夹持单元,也可以单纯地焊接于压入桩。
(5)参见图19A、图19B、图19C至图23A、图23B、图23C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所参照的附图标记为图19A、图19B、图19C至图23A、图23B、图23C中记载的附图标记。
如图19A、图19B、图19C和图20A、图20B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闭塞部件附件4r具备:筒状主体部41r,闭塞部件3r能够沿上下方向 贯通该筒状主体部41r;以及把持部42r,把持贯通于上述筒状主体部41r内的闭塞部件3r,对于筒状主体部41r,为了能够利用夹头装置15r进行把持,形成为直径与钢管桩2r大致相同、且具有与钢管桩2r大致相同的外周形状的圆筒形状。
上述把持部42r形成于筒状主体部41r的下端部,且其至少一部分相比筒状主体部41r的下端朝下方露出。
而且,把持部42r具有:被固定于筒状主体部41r的大致半圆弧状的固定部43r;以及与上述固定部43r呈相同的半圆弧状的可动部44r,通过使上述固定部43r与可动部44r对合,在内侧形成有能够供闭塞部件3r沿上下方向贯通的孔,并且形成为能够插入至钢管桩2r内的大致圆筒形状。
而且,固定部43r的上端部被牢固地固定于筒状主体部41r。另外,固定部43r与可动部44r的最接近且对置的各自的左右两端部借助液压缸装置45r、45r连接,与左右两个液压缸装置45r、45r的伸缩相对应,把持部42r扩张/收缩自如(在远离/靠近(接近/分离)方向移动自如)。
另外,从固定部43r与可动部44r的最大程度地离开且对置的中央部分别朝对置的方向以突出的方式设置有对闭塞部件3r进行夹持的第一夹持部46r和第二夹持部47r。
对使用如上所示的闭塞部件附件4r进行的闭塞部件3r的压入方法进行说明。首先,如图19A、图19B、图19C所示,将钢管桩2r、……呈列状地连续压入。在该情况下,使压桩装置1r每次移动一根钢管桩2r的量并压入钢管桩2r。
接下来,使用吊车等吊起闭塞部件附件4r,插入至钢管桩2r上的压桩装置1r的夹头装置15r,并使夹头装置15r把持筒状主体部41r。
继而,如图19C和图21所示,使由夹头装置15r把持的闭塞部件附件4r的把持部42r缩径而将其插入到最后压入的钢管桩2r内,然后使其扩径,利用把持部42r把持钢管桩2r。在该状态下,利用夹头装置15r对把持有钢管桩2r的闭塞部件附件4r进行把持,由此能够经由闭塞部件附件4r将压桩装置1r支承于钢管桩2r。
接下来,解除固定夹11r、……对钢管桩2r、……的把持,使经由闭塞部件附件4r而被固定于钢管桩2r的夹头装置15r以相对于导柱14r下降的方式动作,由此使固定夹11r、滑座12r等上升。
由此,形成为固定夹11r、……从钢管桩2r向上方退出的状态。接下来,使滑座12r相对于滑动底座13r朝后方移动1根钢管桩2r的量(包括钢管桩2r彼此之间的间隔)。接下来,使滑座12r和固定夹11r等下降,由此,将固定夹11r、……分别插入至比此前靠后一根的钢管桩2r、……,并借助固定夹11r、……把持钢管桩2r、……。
由此,压桩装置1r在钢管桩2r、……上朝后方移动一根钢管桩2r的量。接下来,使把持部42r缩径并使夹头装置15r上升,由此解除把持部42r对钢管桩2r的把持,并且,形成为使把持部42r从钢管桩2r朝上方脱出的状态。接下来,通过滑动底座13r的前后移动、导柱14r的回转,使夹头装置15r移动至相邻的钢管桩2r、2r彼此之间的左右中的一方侧的位置、在此是移动至相比将相邻的钢管桩2r、2r的中心彼此连结的线段向任一方偏移的位置(在将已压入的钢管桩作为挡土墙等使用的情况下为承受土压的一侧)上,使用吊车等吊起闭塞部件3r并插入至闭塞部件附件4r内。此时,使把持部42r扩径,如上所述将闭塞部件3r插入第一夹持部46r与第二夹持部47r之间,接下来,使把持部42r缩径,使闭塞部件附件4r把持闭塞部件3r。
对于闭塞部件3r的压入,除了经由闭塞部件附件4r被夹头装置15r把持和在压入过程中不使桩把持部19r旋转以外,均以与钢管桩2r的压入同样的方式实施。此外,在闭塞部件3r的一个行程量的压入结束后的情况下,不解除夹头装置15r对闭塞部件附件4r的把持,而解除闭塞部件附件4r对闭塞部件3r的把持,使夹头装置15r上升,接下来,在由闭塞部件附件4r把持闭塞部件3r的状态下,使夹头装置15r下降,压入至规定位置。
而且,如图22所示,再次使夹头装置15r沿水平方向移动,使闭塞部件附件4r在钢管桩2r(比此前的钢管桩2r靠后一根的钢管桩2r)上移动,并如上所述,使之把持钢管桩2r。接下来,反复实施上述的压桩装置1r在钢管桩2r、……上朝后方侧的移动和闭塞部件3r的压入,由此在排列成列状的钢管桩2r、……彼此之间全部压入闭塞部件3r。
此外,闭塞部件3r并不限于图20A所示的角钢,如图23A所示,也可以是由工字钢构成的闭塞部件3ar、由C型钢构成的闭塞部件3br、由管状的钢材(细钢管)构成的闭塞部件3cr。
根据如上的闭塞部件附件4r和闭塞部件的压入方法,能够使用一台压桩装置1r实现钢管桩2r的压入和闭塞部件3r的压入,能够降低成本。另外,通过使用闭塞部件附件4r,压桩装置1r能够在处于压入结束后的状态的钢管桩2r、……的列上自走,能够使压桩装置1r在压入完毕的钢管桩2r、……的列上移动,并且每移动一次即将闭塞部件3r压入。
此外,如图48所示,根据压桩装置1r,能够在钢管桩2r、2r的连续部位的两侧压入小口径钢管即闭塞部件3r、3r。使钢管桩2r、2r隔开适当间隔并边旋转边压入,在邻接的钢管桩2r、2r之间,将2根小口径钢管即闭塞部件3r、3r分配到两个钢管桩2r、2r的最接近位置的左右两侧,并压入至所需要的深度,在除去由这2根闭塞部件3r、3r与两侧的钢管桩2r、2r包围的桩间区域1901r内的砂土等后,填充灰浆等固化材料,由此能够构成隔水构造。此外,桩间区域1901r内的固化材料也可以处于装在袋中的状态。由此,能够防止在固化前流出。
(6)参照图24至图34A、图34B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所参照的附图标记为图24至图34A、图34B中记载的附图标记。
如图25所示,在主夹头框架3As形成有能够供压入桩2As沿上下方向Ys插通的第一插通孔(省略图示)而将主夹头框架3As形成为框架状,在主夹头框架3As的内侧具备主夹头3s。在主夹头框架3As具有:升降缸体32s(参见图26),升降缸体32s的缸体末端分别固定于柱4s的一对柱臂部44s;以及引导部31s,该引导部31s以能够通过升降缸体32s的伸缩而沿上下轨道部40s在上下方向Ys滑动自如的方式与上下轨道部40s嵌合。
如图24所示,一对升降缸体32s被配置为杆的伸缩方向朝向上下方向Ys,杆末端被固定于柱臂部44s的突出端。因此,当使升降缸体32s的杆从伸长的状态收缩时,主夹头框架3As(主夹头3s)经由升降缸体32s而朝下方移动。另一方面,当使升降缸体32s的杆从收缩的状态伸 长时,主夹头框架3As(主夹头3s)经由升降缸体32s而朝上方移动。
另外,在主夹头框架3As的内部设置有检测压入桩2As的行程的行程传感器(省略图示)。
如图25所示,主夹头3s被固定于主夹头框架3As内,是抓住压入桩2As的部分。在主夹头3s,通过利用固定保持部34s和可动保持部35s从外周侧按压压入桩2As来夹持压入桩2As,保持着该夹持后的状态不变而利用升降缸体32s使主夹头框架3As沿上下轨道部40s下降,由此将压入桩2As压入。
如图24所示,子夹头框架6As位于比固定夹50s的抵接部50as靠上方的位置,在子夹头框架6As形成能够供压入桩2As沿上下方向Ys插通的第二插通孔(省略图示)而将子夹头框架6As形成为框架,子夹头框架6As被固定于从设置在柱4s的一对柱臂部44s的末端向下方延伸的引导件61s的下端61as,并从该下端61as向前方突出。子夹头框架6As在主夹头框架3As下方的与主夹头框架3As隔开间隔的位置,配置于相对于主夹头框架3As在夹头轴Os上同轴的位置。而且,在子夹头框架6As的内侧夹设有子夹头6s。
如图27所示,子夹头6s是以沿着第二插通孔的内周的方式固定于子夹头框架6As、并在比主夹头3s靠下方的位置处从外周侧夹持并抓住压入桩2As的部分。如图28和图29所示,子夹头6s具备在周方向被分割为多个(此处为分割成三部分)的圆弧状的环形带62s(62As、62Bs、62Cs)和用于将在周方向相邻的环形带62s、62s的端部62as、62as彼此连结并使各环形带62s沿径向移动的夹头缸体63s。沿着周方向配置的3个环形带62As、62Bs、62Cs以形成为环状的方式设置,能够在其内周侧插通压入桩2As。通过将环形带62s的内周部62bs相对于压入桩2As的外周面从径向上的外侧进行按压来夹持压入桩2As。
夹头缸体63s以杆的伸缩方向朝向环形带的切线方向的状态设置于相邻的环形带62s、62s彼此之间,缸体的一端被支承于一个环形带62s,缸体的另一端被支承于另一个环形带62s。通过3个夹头缸体63s同时伸缩,使各环形带62s、62s彼此之间的间隔开闭。
借助夹头缸体63s的收缩动作,各环形带62As、62Bs、62Cs进行 关闭动作而把持压入桩2As,借助夹头缸体63s的伸长动作,各环形带62As、62Bs、62Cs进行打开动作而释放压入桩2As。
另外,主夹头3s和子夹头6s优选被控制成,在实施压入桩2As的压入动作时,必定利用主夹头3s和子夹头6s中的至少一方把持压入桩2As。
接下来,基于附图说明使用上述压入装置1s将压入桩2As压入至地基而形成板桩壁的施工方法。此外,在图30A、图30B~图33A、图33B中,附图标记OPs表示由主夹头3s和子夹头6s进行的把持被解除,附图标记CLs表示由主夹头3s和子夹头6s进行的把持被维持。
如图30A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压入装置1s中,在利用固定夹50s抓住既设桩2Bs后的状态下,在1根压入桩2As(图30A所示的附图标记2Cs)的压入结束后,在该附图标记2Cs所示的既设桩的前方重新压入压入桩2As。首先,利用固定夹50s使柱4s相对于被固定在既设桩2Bs的滑座5s前进,并以主夹头3s的夹头轴Os与接下来要压入的压入桩2As的中心轴一致的方式进行设置。
之后,使压入桩2As插通于主夹头框架3As的上述的第一插通孔,并利用位于上升位置P1s的主夹头3s在压入桩2As的规定高度的位置处进行把持(附图标记CLs),压入准备结束。此时,子夹头6s处于相对于压入桩2As的把持被解除(附图标记OPs)的状态。
接下来,如图30B所示,使升降缸体32s收缩,从而使主夹头3s(主夹头框架3As)沿上下轨道部40s下降,由此使压入桩2As下降。
而且,在借助主夹头3s的一个行程量进行的压入结束而到达下降位置P2s后,如图31A所示,利用子夹头6s从外周侧把持压入桩2As,继而,如图31B所示,解除利用主夹头3s进行的把持,形成为仅利用子夹头6s把持压入桩2As的状态。
接下来,如图32A所示,使升降缸体32s伸长动作,由此使主夹头框架3As与被解除后的主夹头3s一起沿上下轨道部40s从下降位置P2s上升至上升位置P1s。而且,在主夹头框架3As到达上升位置P1s后,如图32B所示,利用主夹头3s把持压入桩2As。
之后,如图33A所示,解除利用子夹头6s进行的把持,如图33B所示,与图30B相同,使升降缸体32s收缩动作从而使主夹头3s(主夹头框架3As)沿着上下轨道部40s下降,由此使压入桩2As下降。
如果已使压入桩2As下降至地面,压入桩2As被压入至能够充分获得支承力的深度,则在始终解除利用子夹头6s进行的把持的状态下,利用主夹头3s把持压入桩,使升降缸体32s收缩而使主夹头3s(主夹头框架3As)沿着上下轨道部40s下降,由此将压入桩2As压入至地基。
接下来,在借助主夹头3s的一个行程量进行的压入结束而到达所述下降位置P2s后,解除利用主夹头3s进行的把持,使升降缸体32s伸长动作,由此使主夹头框架3As与被解除后的主夹头3s一起沿着上下轨道部40s从所述下降位置P2s上升至所述上升位置P1s。
接下来,在主夹头框架3As到达所述上升位置P1s后,利用主夹头3s把持压入桩2As。
而且,通过反复实施以上的动作,将压入桩2As逐步压入,最终,将压入桩2As压入到预先规定的深度。
此外,如图34A所示,在压入桩2As的最后的压入时(压下时),压入桩2As的顶端的位置比子夹头6s靠下方,因此无法利用主夹头3s和子夹头6s把持压入桩2As的上端部分。因此,使用以能够装卸的方式连结于压入桩2As的上端2as的压下装置8s。
压下装置8s由钢管部件构成,通过上筒部81s和下筒部82s上下连接而形成,其中,上筒部81s的直径与压入桩2As的直径大致相同,下筒部82s嵌合在已压入的压入桩2As的上端2as的内侧。
如图34A所示,在压入桩2As的压下时,使由吊车吊着的压下装置8s的下筒部82s与压入桩2As的上端2as的内侧嵌合,形成为上筒部81s被载置于压入桩2As的上端2as的状态。接着,如图34B所示,在利用上升位置P1s处的主夹头3s把持上筒部81s、子夹头6s相对于上筒部81s被解除的状态下,使主夹头框架3As(主夹头3s)下降而将压入桩2As压下直至上端2as的位置达到规定的高度,然后利用吊车吊起压下装置8s而将其拆下。由此,形成为主夹头3s和子夹头6s均未进行把持 的状态。接下来,如图30A所示,使柱4s相对于被保持于既设桩2Bs的滑座5s前进移动,设置在主夹头3s和子夹头6s的夹头轴Os与接下来要压入的压入桩2As的中心一致的位置,能够按照上述的步骤进行压入。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0A、图30B~图33A、图33B所示,在将设置于滑座5s的固定夹50s保持于既设桩2Bs的状态下,利用主夹头3s把持压入桩2As,并使主夹头3s沿着上下轨道部40s下降,由此能够将压入桩2As压入。此时,在使用主夹头3s使压入桩2As下降了规定的压入行程后,使用相对于主夹头3s独立设置的子夹头6s把持压入桩2As,并且解除利用主夹头3s进行的把持,使主夹头3s上升,并在下降前的位置再次保持压入桩2As。进而,在解除了利用子夹头6s进行的把持后使主夹头3s沿着上下轨道部40s下降,通过反复进行该操作,能够使压入桩2As下降。在使压入桩2As下降到地面并压入至能够充分获得支承力的状态后,能够按照上述的压入工序逐步将压入桩2As连续地压入。
通过反复实施上述的作业,进行1根压入桩2As的压入。而且,在规定长度的第一根压入桩2As的压入结束后,使柱4s相对于滑座5s前进而使主夹头3s朝接下来的第二根压入桩2As的压入位置移动,并按照上述的步骤将该第二根压入桩2As压入。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无需变化滑座5s的固定夹50s的位置就能够连续地对邻接地压入的多根压入桩2As进行施工。
另外,在将第二根压入桩压入至能够获得使压入装置的重量上升的支承力的状态的阶段,将固定夹50s从既设桩释放,利用相对于上下轨道部40s位于上升位置P1s的主夹头3s把持压入桩2As的上方。继而,使柱4s与滑座5s一起上升,进而使滑座5s相对于柱4s前进,然后使柱4s与滑座5s一起下降,将固定夹50s保持于既设桩2Bs,由此能够使压入装置1s逐步前进而进行压入。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便在压入桩2As的上端位于距离地面较高的位置那样的高顶端施工的情况下、或者存在上空限制的情况下等,无法确保吊车的高度或额定载荷等吊车能力的施工现场,也能抑制横摆 而以稳定的姿势进行压入。
如上所述,在基于本实施方式的压入装置以及带子夹头的子夹头框架中,即便当吊车存在使用限制的情况下,也能够以稳定的姿势高精度且连续地将压入桩2As压入。
(7)参照图35和图36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35和图36所示,挡土墙810是由钢板桩804和补强用部件即钢管桩805构建的。将多根帽形钢板桩804连续地压入至地下,构建钢板桩804的山部和谷部重复而形成为大致波浪状的壁体。在由钢板桩804形成的壁体的一部分钢板桩804的谷部沿钢板桩804的长边方向添加并配置钢管桩805。
构建挡土墙810的压桩装置801具备抓住钢板桩804的上端的多个固定夹802,夹头装置803形成为能够相对于固定夹802升降。
压桩装置801通过利用固定夹802抓住钢板桩804的上端而获得反力,将由夹头装置803抓住的钢管桩805与钢板桩804相邻接地旋转压入至地基。
(8)参照图37至图44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所参照的附图标记为图37至图44中记载的附图标记。
如图37所示,自走用适配器1t的圆筒状的前方的卡止部2t和后方的卡止部3t为一体,在前方的卡止部2t的侧面具备板状的前方的连结部4t,在后方的卡止部3t的侧面也具备板状的后方的连结部5t,在后方的卡止部3t的下部一体地具备抓持体6t。
图38至图44示出使用上述的自走用适配器1t进行的桩施工步骤的概要,Pt是钢管桩,10t是压桩装置。
自走用适配器1t将下部的抓持体6t嵌入至已压入的钢管桩Pt的上端部,并使其与该钢管桩Pt的内表面抵接而进行按压,由此与钢管桩Pt连接。
另外,如图37所示,在上部的前方的连结部4t和后方的连结部5t, 在上下方向分别形成有多个贯通孔4at、5at。此外,前方的连结部4t夹住邻接的自走用适配器1t的后方的连结部5t,并在彼此的贯通孔4at、5at中的至少一组插入未图示的销,从而能够牢固地连结。
在上述说明中,载置于钢管桩Pt的头部的自走用适配器1t通过前方的连结部4t和后方的连结部5t事先连结,由此,作为压桩装置10t的反力基座变得稳定。
另外,前方的卡止部2t和后方的卡止部3t的直径形成为能够供压桩装置10t的固定夹11t抓持的直径,且间距与压桩装置10t的固定夹11t的间距相等。
此外,压桩装置10t的固定夹11t的间隔根据钢管桩Pt的间隔而预先调整。
接下来,说明桩施工步骤。
(步骤1)
如图38所示,利用前方的连结部4t和后方的连结部5t,连结将抓持体6t嵌入于已隔开间隔地压入至地下的钢管桩Pt的上端部而进行连接的邻接的2个自走用适配器1t,将固定夹11t分别与后方的自走用适配器1t的前方的卡止部2t和后方的卡止部3t以及前方的自走用适配器1t的后方的卡止部3t连接,将压桩装置10t载置于双联的自走用适配器1t。
接着,将新的钢管桩Pt插通于压桩装置10t的夹头15t,并压入地下至规定深度。
(步骤2)
如图39、40所示,将圆筒状的压下装置20t架设于钢管桩Pt,利用压桩装置10t将钢管桩Pt压入至规定位置(计划高度)。
(步骤3)
撤除压下装置20t,如图41所示,利用抓持体6t将新的自走用适配器1t架设于钢管桩Pt。
(步骤4)
如图42、43所示,在被架设于钢管桩Pt的新的自走用适配器1t的后方的卡止部3t架设压下装置20t,利用夹头15t进行把持,并且松开压桩装置10t的固定夹11t,借助液压缸单元16t的驱动,使压桩装置10t上升。
(步骤5)
如图44所示,使滑座12t相对于滑动底座13t前进,使压桩装置10t前进固定夹11t的一个间距的量。
接着,使压桩装置10t下降,将固定夹11t与后方的自走用适配器1t的前方的卡止部2t以及中间的自走用适配器1t的前方的卡止部2t和后方的卡止部3t分别连接,从前方的自走用适配器1t的后方的卡止部3t撤除压下装置20t。
(步骤6)
其次,在前方的自走用适配器1t的前方的卡止部2t架设压下装置20t,利用夹头15t进行把持并且松开压桩装置10t的固定夹11t,借助液压缸单元16t的驱动,使压桩装置10t上升,并且使滑座12t相对于滑动底座13t前进,使压桩装置10t前进固定夹11t的一个间距的量。
(步骤7)
其次,使压桩装置10t下降,并且撤除压下装置20t。
这样,反复实施使固定夹11t前进一个间距的量的操作,进行桩间隔距离量的移动。
接着,将新的钢管桩Pt插通于夹头15t并进行架设,返回前述的步骤1。
此外,在上述说明中,撤除与压桩装置10t不干涉的自走用适配器1t并随时另行使用。
以上,根据实施方式的自走用适配器1t,具备:与压桩装置10t 所连接的3个固定夹11t分别连接的前方的卡止部2t和后方的卡止部3t;与这两个卡止部2t、3t的侧面邻接地设置,且将相互的适配器彼此连结的连结部4t、5t;以及抓持体6t,设置于后方的卡止部3t的下部,并与桩的头部连接,因此,如前面所述,即便在隔开间隔地将钢管桩Pt压入的情况下(跳桩的情况下),也无需压入虚设的短尺桩,能够容易地进行压桩装置10t的自走。
因而,在至少隔开桩径以上的间隔连续地埋设抑止桩、底脚桩、连续壁的加强桩等那样的桩的情况下,能够实现工期缩短、工程费削减。
(9)参照图45A、图45B和图46A、图46B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所参照的附图标记是图45A、图45B至图46A、图46B中记载的附图标记。
对本实施方式中的挡土墙的构建方法进行说明。使用本实施方式中的挡土墙的构建方法,例如如图45A、图45B所示,将多个板桩2u(桩)以在卡止部20u卡合的状态依次压入,并且,在由该配置为列状的多个板桩2u、……所形成的板桩壁2au的一个面,以距离与板桩2u上部邻接的位置规定间隔的方式,将斜桩3u以相对于板桩2u的长度方向倾斜的方式压入。
在将板桩2u压入的情况下,将倾斜柱部形成为垂直状态,形成为利用把持部81u抓住板桩2u的状态,使用夹头部8u的液压缸82u使处于抓住板桩2u的状态的夹头部8u下降,将板桩2u压入至地基。
另一方面,在将斜桩3u压入的情况下,利用固定夹71u、……抓持既设板桩2u、……,并且,在夹头部8u上升后的状态下,液压缸10u、10u朝相对的方向动作,由此,与液压缸10u、10u相连结的回转座6u回转动作,与回转座6u卡合的倾斜柱部5u倾斜。而且,通过使夹头部8u所具备的液压缸82u朝地基方向沿斜向下降,使由把持部81u把持着斜桩3u的夹头部8u下降,从而斜桩3u以相对于板桩2u倾斜的状态被压入至地基。
而且,在该斜桩3u被压入后的状态下,使用结合部件32u紧固既设板桩2u与斜桩3u,然后灌入混凝土Du并使之凝固,将斜桩3u与板桩壁2au接合。
然而,通过驱动把持部81u相对于夹头部8u主体旋转,能够边使所把持的斜桩3u旋转边将其压入。若形成为这样的结构,则例如能够如图46A、图46B所示使用在桩端具备螺旋状的螺旋部3au的旋转压入钢管桩31u(旋转压入桩)。若边根据螺旋部3au的朝向使这样的旋转压入钢管桩31u旋转边进行压入,则能够将旋转压入钢管桩31u顺利地压入。另外,板桩壁2au在水平方向(图46B箭头Fu方向)承受土压,斜桩3u被施加被拔出的力。对于这样的力,在普通的斜桩3u中,仅凭斜桩3u与砂土之间的摩擦所产生的阻力来应对,但通过使用具备螺旋部3au的旋转压入钢管桩31u,还施加有螺旋部3au上的砂土的载荷。并且,在作用有由螺旋部3au抬起砂土那样的力的情况下,在支承层Pu内,由于相对于在由螺旋部3au作用有抬起的力的砂土与周围的砂土之间产生的剪切力的应力,能够获得较大的拔出阻力,能够应对背土压。
根据本实施方式中的挡土墙的构建方法,能够在先压入的板桩2u(既设板桩)上移动并在与既设板桩2u邻接的位置依次重新压入板桩2u。另外,能够在由板桩2u、……形成的板桩壁2au的前部分和后部分中的至少一方的部分压入斜桩3u,能够兼作为将桩沿垂直方向和倾斜方向压入的机构使用。由此,能够构建板桩壁2au,并且能够高效地构建能够利用沿斜向压入的斜桩3u抑制板桩壁2au的变位的挡土墙50u,构建即便高度高也能稳定地立设的挡土墙50u的作业变得容易。另外,即便在没有临时着地点的设置场所等窄小之处,也能够进行具有地锚(斜桩3u)的挡土墙50u的施工,能够缩短工期并抑制工程费。
(10)以往,在通过将钢管板桩连续起来而进行隔水墙等的施工时,实施如下的钢管板桩的施工方法:例如在图47A所示的各钢管板桩(钢管主体)1001的外周部,在周方向的不同位置设置阳形接头1002和阴形接头1003,使一个钢管板桩1001相对于其他钢管板桩1001沿长边方向相对地移动,并将二者的阳形接头1002、阴形接头1003彼此嵌合连结。
具有把持钢管桩并边使之旋转边进行压入的功能的上述的压桩装置也能够不使钢管桩旋转而使之沿轴向移动,因此能够使图47A所示的钢管板桩1001的接头嵌合。
阴阳接头并不限于图47A所示的构造,除了可以采用图47B、图47C所示的构造外,还可以采用其它构造。
(11)此外,作为把持设置于上述夹头装置的桩的把持机构,也可以采用具备外楔、使自身的斜面以能够滑动的方式与上述外楔的斜面接触的内楔、以及使上述两个楔相对地向下运动的促动器(液压缸等)的机构。
外楔的距桩的中心轴的位置被固定,通过外楔与内楔相对地上下运动,内楔相对于桩进退移动,能够抓住桩或放开桩。
(12)其它
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与设置于压桩装置的夹头装置的桩抵接的部件也可以能够更换。例如,通过更换为不同厚度的部件,具有能够抓住不同直径的桩的优点。
另外,设置于压桩装置的抓住既设桩的固定夹并与桩抵接的部件可以能够更换。例如,通过更换为不同厚度的部件,具有能够抓住不同直径的桩的优点。
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为了对压入进行辅助,可以并用钻掘地基的螺旋钻装置。在压入钢管桩时,在并用螺旋钻装置的情况下,在钢管桩的上端部配置螺旋钻驱动部,将借助该螺旋钻驱动部而旋转的螺旋钻螺杆插通至要压入的钢管桩内。另外,能够在比螺旋钻螺杆靠末端的桩端部配置具有钻掘钻头的螺旋钻头,用于钻掘地基。
如上述(7)的实施方式那样,在对钢板桩和钢管桩进行施工的情况下,通过相互更换抓住钢板桩的夹头装置与抓住钢管桩的夹头装置,无论是钢板桩还是钢管桩都能压入。在该情况下,能够在对钢管桩进行施工时并用螺旋钻装置,从而能够实施钢管桩的旋转压入和借助螺旋钻装置实现的地基钻掘双方,能够高效地进行施工。
另外,在对钢板桩进行施工的情况下也能够并用螺旋钻装置。在该情况下,应用供螺旋钻螺杆插通并将螺旋钻驱动部支承于上端的外壳。而且,在外壳的外表面设置沿长边方向的导轨。作为夹头装置,使用具有抓住该导轨的把持装置的夹头装置。并且,以外壳的一部分进入钢板 桩的凹形状部的方式进行配置,通过利用设置于夹头装置的按压缸装置按压钢板桩的凸面侧,以利用该按压缸装置与外壳夹持钢板桩的方式来保持钢板桩。在解除了该按压缸装置对钢板桩的保持后的状态下,利用夹头装置仅抓住外壳的导轨并使夹头装置升降,由此能够使外壳、进而使螺旋钻装置相对于钢板桩上下移动。此时,若钢板桩被支承于地基或者被支承于吊车等,则不使其上下移动,并且,在为吊车的情况下,还能够借助吊车而使钢板桩相对于外壳独立地上下移动。
另外,如上述(3)的实施方式所示,通过使用在桩端具备钻头的钻掘用钢管桩来作为要旋转压入的钢管桩,能够不受地下障碍物条件的限制而进行钢管桩的压入施工。
另外,以上实施方式的压桩装置能够抓住既设桩而自立,进行新的桩的压入作业,并能够在多根既设桩连续而形成的桩列上自走移动,因此无需为了进行桩的施工而构建临时栈桥等着地点,并且能够将既设桩的上端作为着地点而自立,因此能够进行狭窄地的施工。
另外,根据以上的实施方式,在将钢管桩旋转压入至地基时,将钢管桩的圆管状的壁部压入至地基,无需钻掘或排出配置于钢管桩内的地基,因此能够高效地将钢管桩压入,也能够将废土量抑制得少。
另外,根据以上的实施方式,将钢管桩边旋转边压入至地基,因此自然避免了钢管桩以弯曲的状态被压入至地基、即能够抑制桩构造的偏心。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构成为柱能够在滑动底座上回转。进而,通过以下述方式构成,能够实现使柱前后倾转的动作,能够修正桩在压入方向上的前后的倾角。
即,具备:转动框架,该转动框架以能够相对于滑动底座转动的方式设置于滑动底座上;柱,该柱以与转动框架一起转动自如、且能够相对于转动框架前后倾转的方式设置于转动框架上;液压缸,该液压缸的一端固定于转动框架,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柱,柱在夹头装置侧即前侧的下部具有转动支点,并由所述液压缸驱动而以该转动支点为支点前后倾转。
并不拘泥于上述实施方式,还可以形成为,采用以下结构从外部供给液压而使旋转部所包含的夹头单元动作,通过关闭旋转部侧的液压通路的阀来维持把持力,并且通过切断来自外部的液压路径而使旋转部旋转。
即,夹头装置具备:装置主体;以及旋转部,该旋转部设置成能够相对于所述装置主体旋转,且包括夹头单元,在旋转部具备液压软管的连接部,在旋转部的旋转停止时,能够借助经由与连接部连接的液压软管供给的液压,实施使夹头单元抓住桩的动作和放开桩的动作,连接部与液压软管不连接时,旋转部能够旋转,在连接部与液压软管的连接时以及不连接时,均能保持上述动作后的状态。
根据以上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由于从既设桩获得反力而将桩压入至地下,因此能够避免压桩装置的大型化,并确保较大的反力故而确保较大的压入力,进而,由夹头单元抓住的桩边沿至少一个旋转方向连续旋转边被压入至地下。因此,能够减轻压桩时的阻力并能够对桩的压入进行辅助,故而能够更高效地将桩压入,另外,即便是在外周设置有翼或突条等的旋转钢管桩等,也能够容易地压入至地下。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压桩装置是从既设桩获得反力的装置,能够小型轻量地构成,因此即便在水上、倾斜地、狭窄地等处也能够进行施工。例如,与上述的三点式打桩机相比,能够使装置整体小型、轻量化,并且,即便是在使用三点式打桩机等难以进行施工的水上、倾斜地、狭窄地等处也能够进行施工。

Claims (15)

1.一种压桩装置,从既设桩或者既设板桩获得反力而将桩压入至地下,其特征在于,具备:
夹头装置;以及
升降单元,所述升降单元使所述夹头装置升降,
所述夹头装置具有:
夹头单元,所述夹头单元抓住所述桩;以及
旋转单元,所述旋转单元使所述夹头单元沿至少一个旋转方向连续旋转,由此能够使由所述夹头单元抓住的桩沿至少一个旋转方向连续旋转,
在从所述既设桩获得了反力的状态下,边借助旋转单元使处于抓住了桩的状态的夹头单元沿至少一个旋转方向连续旋转、边借助所述升降单元使所述夹头装置升降,由此,边使所述桩沿至少一个旋转方向连续旋转边将所述桩压入至地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桩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头装置具备:
装置主体;以及
旋转部,所述旋转部设置成能够相对于所述装置主体旋转,且包括所述夹头单元,
在所述装置主体与所述旋转部连结的连结部分,在所述装置主体和所述旋转部中的任一方沿以所述旋转部的旋转中心为中心的圆周方向设置有具有导电性的电力轨,在另一方设置有与所述电力轨接触的具有导电性的集电刷,
能够从所述装置主体经由所述电力轨以及所述集电刷朝驱动单元供给电力,所述驱动单元对所述旋转部的所述夹头单元进行驱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桩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头装置具备:
装置主体;以及
旋转部,所述旋转部设置成能够相对于所述装置主体旋转,且包括所述夹头单元,
在所述旋转部设置有蓄电池,经由所述蓄电池朝驱动单元供给电力,所述驱动单元对所述旋转部的所述夹头单元进行驱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桩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头装置具备:
装置主体;以及
旋转部,所述旋转部设置成能够相对于所述装置主体旋转,且包括所述夹头单元,
在所述旋转部具备液压软管的连接部,
在所述旋转部的旋转停止时,能够借助经由与所述连接部连接的液压软管供给的液压,实施使所述夹头单元抓住桩的动作和放开桩的动作,
所述连接部与液压软管不连接时,所述旋转部能够旋转,
在所述连接部与液压软管连接时以及不连接时,均能保持动作后的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中任一项所述的压桩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抓住既设桩或者既设板桩的固定夹,
设置于所述夹头装置以及所述固定夹并与桩抵接的部件能够更换,通过更换该部件能够抓住不同直径的桩。
6.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中任一项所述的压桩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抓住既设桩或者既设板桩的多个固定夹,
所述多个固定夹的前后的配置间隔能够变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桩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倾斜柱部,该倾斜柱部能够回转以便变更所述夹头装置的升降方向。
8.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中任一项所述的压桩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固定夹,所述固定夹抓住既设桩或者既设板桩;
滑动底座,所述滑动底座以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夹前后直线运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固定夹上;
转动框架,所述转动框架以能够相对于所述滑动底座转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滑动底座上;
柱,所述柱以与所述转动框架一起转动自如、且能够相对于所述转动框架前后倾转的方式设置于所述转动框架上;以及
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转动框架,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柱,
所述柱在所述夹头装置侧即前侧的下部具有转动支点,并由所述液压缸驱动而以所述转动支点为支点前后倾转。
9.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中任一项所述的压桩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流体喷射装置,所述流体喷射装置经由沿着由所述夹头装置抓住的桩的内壁设置的管朝该桩的下端部附近喷射流体。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中任一项所述的压桩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桩端钻掘刃,所述桩端钻掘刃安装于由所述夹头装置抓住的桩的桩端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桩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头装置具备以能够装卸的方式把持压入桩的主夹头和供所述主夹头安装的主夹头框架,
所述压桩装置具备:
柱,所述柱将所述主夹头框架支承为能够相对地上下移动;以及
滑座,所述滑座将所述柱支承为能够相对地前后移动,并且具有固定夹,所述固定夹以能够装卸的方式保持反力桩,
所述夹头装置还具备:子夹头框架,所述子夹头框架在上下方向上的脱离了所述主夹头框架的移动范围的位置从所述柱朝前方延伸;以及子夹头,所述子夹头安装于所述子夹头框架,并以能够装卸的方式把持压入桩。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桩装置,其特征在于,
为了构建由钢板桩和组合钢板桩构建的挡土墙,具备抓住钢板桩的上端的固定夹,所述夹头装置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夹升降,其中,所述组合钢板桩通过在钢板桩的长边方向添加补强用部件而构成。
13.一种反力基座,用于使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桩装置获得反力,其特征在于,
在框体安装有用于固定所述压桩装置的固定夹的固定夹固定单元,在所述框体构成与预先设置的反力体连结的连结单元,并在前端具备用于与第一根压入桩连结的连结单元。
14.一种闭塞部件附件,用于在使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桩装置连续地压入多根桩时,使用所述夹头装置压入将相邻的已被压入的桩彼此之间闭塞的闭塞部件,其特征在于,具备:
筒状主体部,所述筒状主体部能够由所述夹头装置把持,且能够供所述闭塞部件沿上下方向贯通;以及
把持部,所述把持部对贯通于所述筒状主体部内的闭塞部件进行把持。
15.一种自走用适配器,为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桩装置的自走用适配器,其特征在于,
在进行桩的压入施工时被载置于桩的头部而进行使用,
所述自走用适配器具备:
形成为一体的多个卡止部,所述多个卡止部与所述压桩装置所连接的至少2个固定夹分别连接;以及
一个抓持体,所述一个抓持体一体地设置于所述多个卡止部的下部,并与桩的头部连接。
CN201721344710.1U 2017-09-04 2017-10-18 压桩装置、反力基座、闭塞部件附件、以及自走用适配器 Active CN207582463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69270A JP2019044483A (ja) 2017-09-04 2017-09-04 杭圧入装置及び杭圧入工法
JP2017-169270 2017-09-0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582463U true CN207582463U (zh) 2018-07-06

Family

ID=6272928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978134.4A Pending CN109423996A (zh) 2017-09-04 2017-10-18 压桩装置和压桩工法
CN201721344710.1U Active CN207582463U (zh) 2017-09-04 2017-10-18 压桩装置、反力基座、闭塞部件附件、以及自走用适配器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978134.4A Pending CN109423996A (zh) 2017-09-04 2017-10-18 压桩装置和压桩工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19044483A (zh)
CN (2) CN109423996A (zh)
WO (1) WO2019044939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23996A (zh) * 2017-09-04 2019-03-05 株式会社技研制作所 压桩装置和压桩工法
CN111560955A (zh) * 2020-05-22 2020-08-21 孙金龙 一种便于对位的管桩用定位支撑装置
CN112376563A (zh) * 2020-11-13 2021-02-19 寿仟慧 一种打桩防偏移的压桩机
CN113614311A (zh) * 2019-02-28 2021-11-05 株式会社技研制作所 压桩装置及压桩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90105B2 (ja) * 2019-12-24 2023-06-13 Jfeスチール株式会社 連続壁構築方法
CN111119183B (zh) * 2019-12-28 2021-05-04 城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可根据桩体大小调节的建筑基础桩紧固装置
CN112160321A (zh) * 2020-09-15 2021-01-01 黄瑞鑫 一种建筑机械用压桩机
NL2026987B1 (nl) * 2020-11-26 2022-07-04 Stienstra & Van Der Wal Beheer B V Damwand pers
CN112900438B (zh) * 2021-01-21 2022-04-08 长沙学院 一种提高管桩抗击打能力的夹具及使用方法
CN114232618A (zh) * 2021-12-31 2022-03-25 唐祖文 混合交替多喷多层次逆向水泥土搅拌劲芯复合桩成桩设备
CN115162335B (zh) * 2022-07-06 2024-01-26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深基坑支护结构
CN116607516B (zh) * 2023-07-21 2023-10-20 济南临港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工程用地面夯实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552929A (en) * 1941-10-28 1943-04-30 Braithwaite And Company Engine Improvements in and relating to screw piles and cylinders
JPS6227542Y2 (zh) * 1981-04-14 1987-07-15
JPH073061B2 (ja) * 1989-06-13 1995-01-18 佐藤工業株式会社 パイロット杭
JP2561559Y2 (ja) 1991-01-28 1998-01-28 日本車輌製造株式会社 鋼管杭施工機
JPH07103563B2 (ja) * 1992-12-21 1995-11-08 株式会社技研製作所 杭圧入機
JP4150521B2 (ja) * 2002-01-18 2008-09-17 株式会社技研製作所 土留め壁の構築方法
JP4242251B2 (ja) * 2003-10-27 2009-03-25 新日本製鐵株式会社 回転圧入用の開端鋼管杭及び開端鋼管杭の回転圧入方法
JP4399319B2 (ja) * 2004-06-18 2010-01-13 株式会社技研製作所 反力架台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杭の圧入方法
JP4431028B2 (ja) * 2004-12-09 2010-03-10 株式会社技研製作所 閉塞部材アタッチメント及び閉塞部材の圧入方法
JP2006194004A (ja) * 2005-01-14 2006-07-27 Giken Seisakusho Co Ltd チャック装置、杭圧入装置及び杭圧入工法
JP6103575B2 (ja) * 2012-10-04 2017-03-29 株式会社技研製作所 場所打ち杭施工装置及び場所打ち杭施工方法
JP6012461B2 (ja) * 2012-12-28 2016-10-25 新日鉄住金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回転圧入杭の施工方法
JP5579900B1 (ja) * 2013-05-22 2014-08-27 株式会社技研製作所 自走用アダプタ及び杭施工方法
CN104831728A (zh) * 2014-02-12 2015-08-12 任丘市永基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静压桩机加压技术
JP6523760B2 (ja) * 2015-04-15 2019-06-05 株式会社技研製作所 杭回転圧入機及び杭回転圧入工法
JP6719985B2 (ja) * 2015-06-04 2020-07-08 株式会社技研製作所 施工状態監視方法、施工状態監視装置、および自動施工装置
CN104863154B (zh) * 2015-06-11 2016-10-19 鞍山紫竹工程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液压多功能植桩机的转动机构
JP6523867B2 (ja) * 2015-08-25 2019-06-05 株式会社技研製作所 杭圧入工法、反力架台及び杭圧入引抜機
JP6526522B2 (ja) * 2015-08-27 2019-06-05 株式会社技研製作所 圧入装置およびサブチャック付サブチャックフレーム
JP2019044483A (ja) * 2017-09-04 2019-03-22 株式会社技研製作所 杭圧入装置及び杭圧入工法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23996A (zh) * 2017-09-04 2019-03-05 株式会社技研制作所 压桩装置和压桩工法
CN113614311A (zh) * 2019-02-28 2021-11-05 株式会社技研制作所 压桩装置及压桩方法
EP3933113A4 (en) * 2019-02-28 2022-11-30 Giken Ltd. PILE DRIVING DEVICE AND PILE DRIVING METHOD
US11661717B2 (en) 2019-02-28 2023-05-30 Giken Ltd. Pile press-in device and pile press-in method
CN111560955A (zh) * 2020-05-22 2020-08-21 孙金龙 一种便于对位的管桩用定位支撑装置
CN111560955B (zh) * 2020-05-22 2021-07-20 如皋市中成管桩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对位的管桩用定位支撑装置
CN112376563A (zh) * 2020-11-13 2021-02-19 寿仟慧 一种打桩防偏移的压桩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044483A (ja) 2019-03-22
CN109423996A (zh) 2019-03-05
WO2019044939A1 (en) 2019-03-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582463U (zh) 压桩装置、反力基座、闭塞部件附件、以及自走用适配器
CN104358927B (zh) 一种顶管施工方法及顶管装置
EP2417303B1 (de)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erstellen eines unterwasserfundaments eines bauwerks
CN109630126A (zh) 一种下沉法回转式竖井掘进机
CN206721958U (zh) 一种大直径全自动沉井挖掘系统
CN103038426A (zh) 辅助海底采矿的方法和装置
CN101845955B (zh) 地下隧道形成用构筑物设置方法
CN201865563U (zh) 一种多功能旋挖钻机
CN107311008B (zh) 一种建筑施工物料提升机的安全停靠装置
CN107059842A (zh) 地下连续墙施工预制墙体及配套施工的设备和施工方法
JP3981085B2 (ja) 基礎杭の施工方法
CN211448516U (zh) 锚杆钻车
CN210610245U (zh) 一种矿山土地复垦用翻土装置
CN211201745U (zh) 一种新型履带式锚固旋喷钻机
CN211773614U (zh) 一种锚索施工一体化装置
GB2423108A (en) Mounting of offshore structures in socket foundations
CN113863371A (zh) 用于底部现场施工上部装配式地下建筑物的下沉施工装置
CN209011781U (zh) 一种取芯钻机
DE2709474A1 (de) Verfahren und geraet zur bergarbeit
CN217500362U (zh) 一种矩形截面抗滑桩竖坑掘进施工系统
CN218175904U (zh) 用于底部现场施工上部装配式地下建筑物的下沉施工装置
CN204402523U (zh) 大宽度一次成巷煤巷综合掘锚机的钻锚装置
CN215475627U (zh) 一种用于疏浚工程的炸礁船设备
CN202227345U (zh) 一种与取土设备配合使用的搓管钻机
CN115749807B (zh) 非圆形隧道掘进装备及开挖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