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14311A - 压桩装置及压桩方法 - Google Patents
压桩装置及压桩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614311A CN113614311A CN202080017101.3A CN202080017101A CN113614311A CN 113614311 A CN113614311 A CN 113614311A CN 202080017101 A CN202080017101 A CN 202080017101A CN 113614311 A CN113614311 A CN 11361431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le
- electric motor
- hydraulic
- cooling
- driving de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6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9
- 239000003921 oi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2
- 239000010720 hydraulic oi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9000002826 cool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9000003638 chemical reduc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3028 elev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110 cooling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9000000498 cooling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1965 in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2485 combus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283 ground stat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0078 claw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602 cont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021 overhe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856 abnormal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528 anti-freez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3/00—Accessories for placing or removing piles or bulkheads, e.g. noise attenuating chambers
- E02D13/06—Accessories for placing or removing piles or bulkheads, e.g. noise attenuating chambers for observation while placing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placing sheet pile bulkheads, piles, mouldpipes, or other moulds
- E02D7/02—Placing by driving
- E02D7/06—Power-driven drivers
- E02D7/14—Components for drivers inasmuch as not specially for a specific driver construction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placing sheet pile bulkheads, piles, mouldpipes, or other moulds
- E02D7/20—Placing by pressure or pulling power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placing sheet pile bulkheads, piles, mouldpipes, or other moulds
- E02D7/22—Placing by screwing down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placing sheet pile bulkheads, piles, mouldpipes, or other moulds
- E02D7/26—Placing by using several means simultaneously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250/00—Production methods
- E02D2250/0038—Production methods using an auger, i.e. continuous flight typ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Placing Or Removing Of Piles Or Sheet Piles, Or Accessori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即使为了向驱动构件提供驱动力而电动机与油压装置混合存在,也能实现高效施工的压桩装置及压桩方法。压桩装置(1)为了一边旋转桩(4)一边将其压入地面,而具备夹持桩(4)并使其旋转的夹头(5)。压桩装置(1)由相当于本发明的电动机的电动电机(6)提供用于使夹头(5)旋转的驱动力。夹头(5)通过以油压工作的油压装置即升降缸(7)而上下移动。综合控制盘(50)控制电动电机(6)与升降缸(7)联动。
Description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主张2019年2月28日在日本申请的专利申请号2019-035736的权益,并通过引用的方式将该申请的内容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压桩装置及压桩方法。
背景技术
一边旋转桩一边将其压入地下的压桩装置使用油压装置来实现夹持桩的夹头的旋转驱动及上下移动,所述油压装置是油压电机或升降缸等油压驱动装置、向油压驱动装置供给工作油的油压产生装置(油压泵)等。
图9是利用油压电机以高输出旋转驱动夹头101时的压桩系统100的以往构成图。
在以往的压桩系统100中,为了使压桩装置102的夹头101以高输出旋转驱动,需要增加向夹头101提供驱动力的油压电机的台数。因此,随着油压电机的台数增加,用于向油压电机供给工作油的动力单元103(油压单元)的台数也增加。另外,图9的动力单元103A是增加的动力单元103。
若动力单元103的台数增加,则难以将增加的动力单元103配置在完成桩上,作业性可能会变差。此外,当动力单元103配置在远离压桩装置102的场所时,因压力损失导致的工作油压力下降的影响也不能忽视。
因此,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通过电动电机来驱动夹头。代替向夹头提供驱动力的油压电机而使用电动电机时,容易高输出化,且无需增加像上述那样的动力单元102。此外,电动化的优点还在于不会产生工作油的压力损失、工作油的泄露等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3522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如专利文献1所示,将用于驱动夹头等驱动构件的装置的一部分从油压装置换成电动机时,压桩装置中混合存在电动机与油压装置。即使在这种电动机与油压装置混合存在的压桩装置中,也要求以与没有电动机与油压装置混合存在的以往压桩装置相同的效率进行施工。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即使为了向驱动构件提供驱动力而电动机与油压装置混合存在也能高效施工的压桩装置及压桩方法。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压桩装置用于一边旋转桩一边将其压入地下,且包括:旋转机构,其夹持所述桩并使其旋转;电动机,其作用于所述旋转机构而向所述旋转机构提供用于所述旋转的驱动力;油压装置,其作为升降机构,用于使所述旋转机构上下移动;以及控制机构,其通过使所述电动机与所述油压装置联动来进行控制。
根据本构成,夹持桩并使其旋转的旋转机构由电动机提供驱动力,使旋转机构上下移动的升降机构为油压装置。并且,本构成通过使电动机与油压装置联动来进行控制,而实现油压装置与电动机的最佳控制,因此即使为了向驱动构件提供驱动力而电动机与油压装置混合存在,也能高效施工。
本发明的压桩装置也可为,所述控制机构基于将由所述旋转机构夹持的所述桩压入时的所述电动机的旋转输出,来控制所述升降机构对所述旋转机构的上下移动。根据本构成,电动机的旋转输出能反映出压入桩的地面的信息(地面信息),从而能够基于电动机的旋转输出来控制升降机构对旋转机构的上下移动,从而实现高效施工。
本发明的压桩装置也可为,基于发给所述电动机的逆变器指令来算出所述旋转输出。根据本构成,能够容易地把握电动机的旋转输出、即地面信息。
本发明的压桩装置也可为,所述控制机构在所述电动机的所述旋转输出达到规定值时,停止所述升降机构对所述旋转机构的下降动作。根据本构成,可防止桩前端因过大的地面阻力而损坏。
本发明的压桩装置也可为,所述控制机构根据所述电动机的负载状态来控制所述电动机的所述旋转输出。根据本构成,根据电动机的负载状态,例如提高旋转扭矩等,从而实现高效施工。
本发明的压桩装置也可为,包括用于冷却所述电动机的冷却机构。根据本构成,可防止电动机过热。
本发明的压桩装置也可为,所述冷却机构是与所述电动机的旋转轴直接连接的风扇。根据本构成,可通过简单构成来冷却电动机。
本发明的压桩装置也可为,所述冷却机构是与所述电动机的旋转轴独立地设置的风扇,所述控制机构根据所述电动机的旋转输出或负载状态来控制所述风扇的冷却量。根据本构成,可以有效冷却电动机。
本发明的压桩装置也可为,所述冷却机构是供冷却液流通的冷却配管,所述冷却液在冷却所述电动机后,冷却与所述电动机的旋转轴连结的所述减速器。根据本构成,由于减速器比电动机更耐温升,因此可有效冷却电动机及减速器。
本发明的压桩装置也可为,所述控制机构根据所述电动机的旋转输出或负载状态来控制所述冷却液的冷却量。根据本构成,可以有效冷却电动机。
本发明的压桩装置也可为,包括将所述升降机构以在上下方向能够相对移动的方式支撑的桅杆,所述桅杆安装有收束构件,该收束构件用于将供所述冷却液流通的冷却配管与向所述油压装置供给工作油的油压配管收束。根据地面状态,有时会从利用电动机驱动旋转机构的构成切换成利用油压装置驱动旋转机构的构成。根据本构成,利用收束构件将冷却配管与油压配管收束,从而可以高效进行更换作业。
本发明的压桩装置也可为,所述冷却液也可以兼做将所述桩压入地面时从所述桩前端喷出的水。根据本构成,可以有效使用冷却液。
本发明的压桩装置也可为,利用电动机驱动向所述油压装置供给工作油的油压产生装置。以往的压桩装置中,使用内燃机作为油压产生装置的驱动装置。本构成使用由商用电源驱动的电动机代替内燃机,从而能够减小环境负担。
本发明的压桩装置也可为,利用电动机驱动多个驱动构件的一部分,利用油压装置驱动其他的所述驱动构件,且包括控制机构,该控制机构根据所述驱动构件的驱动状态来控制所述电动机及所述油压装置。作为一个示例,驱动构件是向油压气缸供给工作油的油压泵,电动机是驱动油压泵的电动电机。此外,电动机是作为驱动构件的驱动旋转夹头的电动电机。进而,驱动构件为油压气缸时,用于驱动的油压装置为油压泵。
根据本构成,即使为了向驱动构件提供驱动力而电动机与油压装置混合存在,也能实现高效施工。
本发明的压桩方法也可为,利用压桩装置进行的压桩方法,所述压桩装置包括夹持桩使其旋转的旋转机构、使所述旋转机构升降的升降机构、作用于所述旋转机构而向所述旋转机构提供所述旋转用驱动力的电动机、以及作为升降机构使所述旋转机构上下移动的油压装置,其中,在一边旋转桩一边将其压入地面时,通过使所述电动机与所述油压装置联动来进行控制。根据本构成,即使为了向驱动构件提供驱动力而电动机与油压装置混合存在,也能实现高效施工。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即使为了向驱动构件提供驱动力而电动机与油压装置混合存在,也能实现高效施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压桩系统的外观图。
图2是俯视观察本实施方式的压桩装置的构成图。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用于冷却电动电机的冷却配管的概略图。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压桩系统的控制系统、电力系统、及油压动力系统的概略图。
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压桩系统的控制系统的框图。
图6是表示油压电机与电动电机的旋转特性的曲线图,6(a)表示油压电机的旋转特性,6(b)表示电动电机的旋转特性。
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压桩装置的夹头更换的构成图。
图8是表示变形例的电动电机的空气冷却的概略图。
图9是以往的压桩系统的外观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另外,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表示实施本发明时的一个示例,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下说明的具体构成。在实施本发明时,可以适当地采用与实施方式相应的具体构成。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压桩装置以完成施工的桩(完成桩)为反作用力,使完成桩的头部自行移动而依次压入桩。通过这种施工方法,能够向硬质地面或混凝土结构物等地下结构部进行压入施工,并且无需临时桥墩,从而能够缩短工期,实现环保施工。
图1是表示包括本实施方式的压桩装置1及动力单元2的压桩系统3的整体构成的侧视图。
本实施方式的压桩装置1包括夹头5,该夹头5用于夹持桩4并使其旋转,从而一边旋转桩4一边将其压入地面。夹头5相当于本发明的旋转机构。本实施方式的夹头5由相当于本发明的电动机的电动电机6提供旋转用驱动力。电动电机6的一个示例为,经逆变器控制,控制供电的频率、电压、及电流的至少一个,从而控制旋转输出(旋转扭矩、转速)。
此外,夹头5通过升降缸7而上下移动。升降缸7相当于本发明的升降机构,是利用油压工作的油压装置(油压驱动装置)。
本实施方式的动力单元2包括:控制单元8,其用于控制电动电机6;及电动油压单元9,其用于向升降缸7等油压装置供给工作油。控制单元8具备逆变器装置10,该逆变器装置10用于控制电动电机6的旋转扭矩等。此外,电动油压单元9具备油压泵11(油压产生装置),该油压泵11用于向升降缸7等油压装置供给工作油,该油压泵11由电动电机12驱动。另外,工作油贮存在电动油压单元9具备的工作油箱13中。
压桩系统3具备的上述电动电机6、12均通过电源缆线从商用电源供电。
在此,以往的压桩系统3使用内燃机(所谓的发动机)作为油压泵11的驱动装置,但内燃机会产生废气,对环境造成负担。另一方面,本实施方式的动力单元2如上所述使用作为电动机的电动电机12来代替内燃机,因此不会产生废气,从而可减轻环境负担。
进而,本实施方式的动力单元2中,通过电动电机6驱动夹头5,相比用油压电机驱动夹头5的情况,贮存工作油的工作油箱13需要的容量小。此外,电动电机12比内燃机小型且更轻。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动力单元2比以往小型。
进而,如后续详细说明的那样,通过将夹头5的驱动装置设为电动电机6,从而夹头5的旋转输出能够高度电气输出。即,用油压电机驱动夹头5时,为了使夹头5提高输出,需要同时增加油压电机的台数、向油压电机供给工作油的动力单元2的台数(参考图9)。另一方面,像本实施方式的压桩系统3那样,通过将夹头5的驱动装置设为电动电机6,从而无需增加动力单元2的台数就能使夹头5的旋转输出高输出化。
像这样,本实施方式的压桩装置1(压桩系统3)利用电动机驱动多个驱动构件的一部分,利用油压装置驱动其他的驱动构件。即,本实施方式的压桩装置1中,驱动构件为夹头5时,电动机是驱动夹头5旋转的电动电机6。此外,其他的驱动构件为升降缸7时,用于驱动的油压装置为油压泵11。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压桩系统3中,驱动构件为动力单元2具备的油压泵11时,电动机是用于驱动油压泵11的电动电机12。
接着,同时参考图2来详细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压桩装置1的构成。图2是俯视观察图1所示的压桩装置1的俯视图。
如上所述,压桩装置1从完成桩4B(反作用力桩)获得反作用力而将规定长度的钢管组成的压入桩4A压入到规定位置(参考图1)。压桩装置1例如用于在一个方向排列打入多个桩4、4、···的护岸工程、护墙工程。被压桩装置1压入的压入桩4A由可移动地设置在压桩装置1附近的起重机(省略图示)悬吊。另外,以下说明中,桩4之中,被压桩装置1压入的桩设为压入桩,使用符号4A表示,已打入的桩设为完成桩,使用符号4B表示,由后述夹持器23夹持的完成桩4B称为反作用力桩。
压桩装置1包括:夹头5,其将具有圆管形状的压入桩4A可装卸地夹持;桅杆20,其将夹头5以可在上下方向y上相对移动的方式支撑;及鞍座21,其将桅杆20以可在前后方向x1上相对移动的方式支撑。压桩装置1通过桅杆20的移动而在排列多个的完成桩4B上沿着排列方向移动(自行移动)。另外,动力单元2与压桩装置1一起在完成桩4B上移动。
鞍座21包括鞍座主体22、及从鞍座主体22垂下的多个(图1示例中为三个)夹持器23。夹持器23构成为,在插入到完成桩4B的上端2a的内侧的状态下,利用未图示的油压气缸而从内侧保持及释放完成桩4B。
桅杆20包括:板状的滑动框架24,其设置在鞍座主体22上;桅杆基部26,其经由旋转部25设置在滑动框架24上;及上下轨道部27,其设置在桅杆基部26的前端。桅杆基部26设为能够绕着以旋转部25的上下方向y为中心的旋转轴旋转。
上下轨道部27沿着上下方向y延伸。上下轨道部27的前侧嵌合有自由上下移动的夹头5。桅杆20的下端设置有从左右方向x2的两侧向前方突出的桅杆臂部28、28。
夹头5包括夹头主体30(参考图1)、及将夹头主体30可旋转地支撑的夹头框架31。如图2所示,夹头主体30具有能在上下方向y将压入桩4A插入的插入孔。夹头框架31设置有一对升降缸7(7A、7B),其前端分别固定在桅杆20的一对桅杆臂部28。夹头框架31通过升降缸7的伸缩而沿着上下轨道部27在上下方向y自由滑动地嵌合。
一对升降缸7配置为杆的伸缩方向朝向上下方向y,杆前端固定在桅杆臂部28的突出端。因此,升降缸7的杆从伸长状态收缩时,夹头框架31及夹头主体30经由升降缸7向下移动,从而使被夹头主体30夹持的压入桩4A朝向下方向压入的方向移动。像这样,升降缸7经由夹头框架31作用于夹头主体30而对夹头主体30提供用于将压入桩4A压入的推进驱动力。另外,夹头框架31的内部设置有用于检测压入桩4A的行程的行程传感器(省略图示)。
如图2所示,夹头主体30是可旋转地支撑在夹头框架31内,且为用于夹持压入桩4A的部分。夹头主体30的内部具备多个夹头爪35。夹头主体30利用夹头爪35从外周侧按压压入桩4A,从而夹持压入桩4A,并相对于夹头框架31旋转。
夹头主体30的外周固定有夹头旋转齿轮36。在夹头旋转齿轮36的周围,可旋转地支撑在夹头框架31上的多个(图2示例中为8个)驱动齿轮37A~37H与夹头旋转齿轮36啮合。驱动齿轮37A~37H分别由电动电机6A~6H驱动旋转。电动电机6A~6H分别在驱动齿轮37A~37H的上方固定于夹头框架31,驱动齿轮37A~37H也可旋转地固定于夹头框架31。
另外,以下将驱动齿轮37A~37H统称为驱动齿轮37,将电动电机6A~6H统称为电动电机6。
具有这种构成的压桩装置1利用电动电机6对驱动齿轮37进行旋转驱动,从而夹头主体30经由夹头旋转齿轮36而旋转,由此,被夹头主体30夹持的压入桩4A旋转。像这样,电动电机6及驱动齿轮37经由夹头旋转齿轮36作用于夹头主体30,向夹头主体30提供用于将压入桩4A压入的旋转驱动力。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压桩装置1为了防止电动电机6过热而包括用于冷却电动电机6的冷却机构。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冷却机构是冷却配管41,电动电机6通过其周围配置的冷却配管41内流动的冷却液而被冷却。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冷却液的一个示例为水(以下“冷却水”),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防冻液等。
冷却配管41利用冷却水对电动电机6及与电动电机6的旋转轴连结的减速器42进行冷却。如图3的箭头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冷却配管41配置为,冷却水冷却电动电机6之后冷却减速器42。根据该构成,减速器42比电动电机6更耐温升,从而可以有效冷却电动电机6及减速器42。
另外,用于将冷却水冷却的散热器、输送冷却水的冷却用电动泵等例如与压桩装置1分开设置在现场,从现场设置的大容量箱向电动电机6及减速器42输送冷却水。
更具体来说,大容量箱内的水(冷却水)通过冷却用电动泵而被输送至安装在桅杆20上的配管,经由桅杆20与夹头5的交接配管而输送至设置于夹头5上部的歧管块(以下称为“上游侧歧管块”)。该上游侧歧管块具有泄压功能,用于保护冷却配管41。并且,上游侧歧管块向各电动电机6配置的冷却配管41分支,从而向各电动电机6及减速器42输送冷却水。冷却各电动电机6及减速器42的冷却水经由下游侧歧管块,再经由桅杆20上的配管返回大容量箱。
此外,大容量箱内的冷却水也兼做将桩4压入地面时从桩4的前端喷出的水。由此,本实施方式的压桩装置1能够有效地利用冷却水。
接着,详细叙述本实施方式的压桩装置1的控制。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压桩系统3的控制系统、电力系统、及油压动力系统的概略图。
压桩装置1包括负责压桩系统3的控制的综合控制盘50。综合控制盘50相当于本发明的控制机构。
本实施方式的综合控制盘50主要是使电动电机6(电动机)与升降缸7(油压装置)联动而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由此,本实施方式的压桩系统3实现油压装置与电动机的最佳控制,因此,即使为了向驱动构件(例如夹头5)提供驱动力而电动机与油压装置混合存在,也能实现高效施工。
另外,综合控制盘50基于操作人员用操作盘51设置的载荷、扭矩的设定值来控制压桩装置1。操作盘51由操作人员持有,通过无线通信而与综合控制盘50之间收发设定值等信息。
动力单元2具备的控制单元8与综合控制盘50通过电气系统控制线52A连接以进行信息的输入输出。此外,控制单元8与电动电机6通过电力线52B连接,通过逆变器控制而从控制单元8向电动电机6供电。
动力单元2具备的电动油压单元9与综合控制盘50通过油压系统控制线53A连接以进行信息的输入输出。此外,电动油压单元9与桅杆20连接有供油线53B,从电动油压单元9向桅杆20供给工作油。
桅杆20上设置有升降油压控制阀54及旋转油压控制阀55。升降油压控制阀54、旋转油压控制阀55上,设置有与供油线53B对应的连接口。另外,升降油压控制阀54及旋转油压控制阀55的一个示例为电磁阀。
升降油压控制阀54响应于综合控制盘50的控制信号来打开或关闭,以控制工作油从电动油压单元9向升降缸7的供给。另一方面,本实施方式的旋转油压控制阀55并不连接电动油压单元9。旋转油压控制阀55在油压电机驱动夹头5时使用,本实施方式的压桩装置1通过电动电机6驱动夹头5,因此没有油压电机。
另外,压桩系统3中还设置有回油线、泄露回油线,所述回油线使从电动油压单元9供给至压桩装置1的油压装置的工作油返回到电动油压单元9,所述泄露回油线使油压装置泄露的工作油返回到电动油压单元9。
此外,在压桩装置1设置有状况检测部56。状况检测部56例如检测夹头5的旋转以外的状况数据,并将其发送给综合控制盘50。状况数据例如是供给到升降缸7的工作油的油压、表示压桩装置1的姿势的机械姿势、表示夹持器23对完成桩4B的夹持状态的夹持器安全状态等。
此外,各电动电机6的内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57,将温度传感器57检测到的温度信息发送给综合控制盘50。电动电机6的温度例如会根据旋转输出、扭矩负载率发生变动。另外,温度传感器57的一个示例为电阻式温度检测器,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热电偶等其他传感器。这样,综合控制盘50监视电动电机6的温度变化,并基于温度传感器57的检测温度,检测电动电机6的故障、水冷系统的故障等意外情况。
接着,同时参考图5来详细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综合控制盘50的功能。图5是表示压桩系统3的控制系统的框图。图5所示的(1)~(8)对应于在各构成间输入输出的信息的下述(1)~(8)。
(1)从控制单元8到综合控制盘50:输出电动电机6的旋转输出信息(实时输出、扭矩的合计值(多个电动电机的合计值)、平均值、异常监视信息、电动电机6的电压值、电流值等)。
(2)从电动电机6到综合控制盘50:输出电动电机6的温度信息。
(3)从状况检测部56到综合控制盘50:输出供给到升降缸7的工作油的油压、压桩装置1的机械姿势、夹持器安全状态等。
(4)从综合控制盘50到控制单元8:通过由综合控制盘50计算压桩装置1的压入载荷、拔出载荷,从而算出设定扭矩(旋转扭矩信号),基于算出的设定扭矩向控制单元8输出逆变器指令。逆变器指令包含升压、电动电机的停止等。
(5)从综合控制盘50到升降油压控制阀54:阀的开闭信号。例如,当旋转扭矩达到规定值以上时输出阀关闭信号。
(6)从电动油压单元9到综合控制盘50:输出表示工作油的当前压力、流量等的工作油状态信号。
(7)从综合控制盘50到电动油压单元9:输出工作油的压力控制请求信号。收到压力控制请求信号后,电动油压单元9控制工作油的压力、流量。
(8)从综合控制盘50到电动泵控制部58:基于电动电机6的温度信息,输出表示冷却水的流量的流量信号。电动泵控制部58控制冷却用电动泵59以基于流量信号的流量输送冷却水。
如上述(1)~(8)所示,综合控制盘50中输入有表示桩4的压入载荷、拔出载荷、机械姿势、夹持器安全状态、电动电机6的温度、工作油状态等压桩系统3的机械状态的各种信息。并且,综合控制盘50以符合操作人员用操作盘51任意设置的值(载荷、扭矩)的方式自动控制机械状态。另外,综合控制盘50通过控制电动油压单元9的泄压压力来控制载荷,并通过控制控制单元8的逆变器指令来控制扭矩。此外,除了(1)~(8)所示的数据以外,视需要在各构成部间进行错误信号、异常信号等信号的输入输出。
以下,详细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综合控制盘50的各种控制。
综合控制盘50基于将由夹头5夹持的桩4压入时的电动电机6的旋转输出,来控制升降缸7使夹头5的上下移动。本实施方式控制旋转输出的一个示例为控制旋转扭矩,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基于转速、或旋转扭矩与转速的组合来进行控制。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夹头5旋转被用作升降缸7使夹头5下降的触发。即,在夹头5不旋转的状态下,升降缸7不会使夹头5下降。另外,当夹头5未夹持桩4时,升降缸7可下降或上升夹头5,以进行夹头5的位置确认等。
在此,对将桩4压入时的扭矩的算出进行说明。
首先,从综合控制盘50输入到控制单元8的旋转扭矩信号(逆变器指令:频率、电压的设定值)相当于桩4从地面受到的力的总量。并且,桩4的周面部与桩4的前端部产生的扭矩的比率根据地面条件而不同。该扭矩的比率例如可根据压入桩4时的夹头5的旋转扭矩(以下称为“压入时旋转扭矩”)与拔出桩4时的夹头5的旋转扭矩(以下称为“拔出时旋转扭矩”)的差进行推断。压入时旋转扭矩是桩4的周面部产生的扭矩与桩4的前端部产生的扭矩的合计,拔出时旋转扭矩是桩4周面部产生的扭矩。因此,桩4的前端部产生的扭矩可根据压入时旋转扭矩与拔出时旋转扭矩的差进行计算。并且,可根据桩4的前端部产生的扭矩的上升率或下降率等,获得地面的深度方向上的地面信息。
像这样,电动电机6的旋转输出反映压入桩4的地面信息。因此,压桩系统3基于电动电机6的旋转输出来控制升降缸7使夹头5的上下移动,从而能实现高效施工。并且,本实施方式的压桩系统3通过将桩4的压入力、拔出力、旋转扭矩的实测数值相关联而推断地面状态,从而可通过夹头5的最佳上下行程及旋转输出而进行自动运行。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综合控制盘50基于对电动电机6的逆变器指令来计算电动电机6的旋转输出(在本实施方式中的旋转扭矩)。由此,能够容易地把握电动电机6的旋转输出,换言之能够容易地把握地面信息。
进而,本实施方式的综合控制盘50还进行过载保护,当电动电机6的旋转输出达到规定值时,停止升降缸7对夹头5的下降动作(以下称为“夹头下降动作”)。
具体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过载保护。首先,操作人员通过操作盘51设定旋转扭矩的上限即上限扭矩。然后,通过升降缸7使夹持桩4的夹头5向压入方向下降。通过夹头下降动作继续进行桩4的旋转压入,压入力因地面对桩4的前端部的阻力而上升时,电动电机6的旋转扭矩相应地上升。当旋转扭矩达到上限扭矩时,综合控制盘50停止夹头5的下降操作、即停止升降缸7的动作。由此,可防止桩4的前端焊接的钻头(爪)因过大的地面阻力而损坏。另外,停止升降缸7的动作为,综合控制盘50向升降油压控制阀54输出阀关闭信号,并向电动油压单元9输出油压泵11及电动电机12的停止信号。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综合控制盘50根据电动电机6的负载状态来控制电动电机6的旋转输出。电动电机6的负载状态的一个示例为,根据从逆变器装置10向电动电机6输出的电流的值(电流值)进行判定。更具体来说,实际向电动电机6输出的电流值(以下称为“实际电流值”)与作为电流值上限而预先规定的上限电流值的差为负载状态,该差越小则负载状态越高。
即,综合控制盘50通过实时监视电动电机6的负载状态,利用逆变器控制将常用扭矩暂时过度增加(以下称为“扭矩升压”),来进行旋转桩4的控制、根据负载状态进行限制扭矩的控制。如果扭矩升压在电动电机6的输出(总转速与扭矩值的乘积)内,就将扭矩提高到额定值(100%)以上。
在此,参考图6来说明扭矩升压。图6是表示油压电机与电动电机的旋转特性的曲线图,6(a)表示油压电机的旋转特性,6(b)表示电动电机的旋转特性。如图6(a)所示,油压电机在旋转扭矩为100%时执行油压泄压控制,使工作油的流量为0而停止旋转。另一方面,如图6(b)所示,即使扭矩为100%时电动电机仍然可能会输出与输出线的交点处的转速,进而可能通过扭矩升压进行100%以上的输出。即,即使增加桩4的压入力,油压电机会在达到设定扭矩(扭矩100%)前降低转速,因此无法实现扭矩升压。另一方面,电动电机无需停止旋转就能实现扭矩升压。因此,电动电机能够设置在油压电机中无法实现的100%(额定)以上的扭矩。
因此,综合控制盘50根据电动电机6的负载状态,即在电动电机6的负载有余量时进行扭矩升压而暂时增大旋转扭矩,从而可实现高效施工。另外,因电动电机6的负载变大,因此仅在短时间内执行扭矩升压。
此外,综合控制盘50在电动电机6的负载状态过大时,进行降低电动电机6的旋转输出的控制。不仅可根据实测电流值与上限电流值的差判定负载状态过大的情况,还可以在电动电机6的温度达到规定值以上时判定负载状态过大的情况。
此外,在通常的控制中,冷却水以恒定流量均匀流向各电动电机6,但本实施方式的综合控制盘50也可以根据电动电机6的旋转输出或负载状态来控制冷却水的冷却量。即,综合控制盘50以电动电机6的旋转输出越大或负载状态越高则冷却水的流量越大的方式,向电动泵控制部58输出控制信号。
进而,综合控制盘50在设置于各电动电机6的温度传感器57检测到规定值以上的温度时设为高负载状态,以增加冷却水流量的方式向电动泵控制部58输出控制信号。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压桩装置1可根据地面状态更换夹头5。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压桩装置1更换夹头5的构成图。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压桩装置1中,包括夹头5、升降缸7等在内的构成(以下称为“夹头ASSY”)可根据地面状态进行更换。
图7所示的夹头ASSY60A为油压标准旋转规格,通过油压电机61使夹头5旋转。此外,夹头ASSY60B为油压高输出旋转规格,通过增加油压电机61的台数使其多于夹头ASSY60A,而使夹头5以高输出旋转。夹头ASSY60C是通过本实施方式的电动电机6使夹头5旋转的电动高输出旋转规格。
使用夹头ASSY60A或夹头ASSY60B时,经由旋转油压控制阀55连接供油线53B与油压电机61,从电动油压单元9向油压电机61供给工作油。
另外,油压高输出旋转规格的夹头ASSY60B在桅杆20上安装有箱,该箱包含与增加的油压电机61对应的旋转油压控制阀55、及用于中继从各油压电机61输入的各种信息并将其输出到综合控制盘50的中继控制盘。
此外,电动高输出旋转规格的夹头ASSY60C在桅杆20上安装有收束构件62,该收束构件62用于将供冷却电动电机6的冷却水流通的冷却配管41、及向升降缸7供给工作油的油压配管的吊架成为一体。由此,在使用电动高输出旋转规格的夹头ASSY60C时,也利用收束构件62收束冷却配管41与油压配管,从而进行高效更换作业。
以上,使用上述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记载的范围。可在不脱离发明主旨的范围内对上述实施方式施加多种变更或改良,且施加变更或改良后的形态也包含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变形例)
本变形例将电动电机6的冷却机构设为外部风扇型。即,本变形例的电动电机6通过空气冷却进行冷却。图8是本变形例的电动电机6的冷却机构的概略构成图,电动电机6的冷却机构为设置在电动电机6上的风扇65。
图8的示例中,风扇65设置在电动电机6的上方,风扇65的旋转轴65A与电动电机6的旋转轴6A直接连接。由此,风扇65从电动电机6获得驱动力,从而可通过简单构成冷却电动电机6。另外,图8中,电动电机6与减速器42经由基座66而连结,但这只是一个示例,电动电机6与减速器42也可以不通过基座66而连结。
本变形例中,从风扇65送风可冷却电动电机6的下方。此外,多个风扇67沿着电动电机6的高度方向、即送风方向设置在电动电机6的表面。由此,电动电机6的表面积增大,故空气冷却的冷却效果得到提升。另外,本变形例的减速器42是通过配置冷却配管41而利用冷却水进行冷却,但并不限定于此,如果风扇65的能力足够,也可以通过空气冷却进行冷却。像这样,本变形例通过空气冷却来冷却电动电机6,从而能以简单构成冷却电动机。
此外,风扇65也可以与电动电机6的旋转轴6A独立地设置。风扇65的旋转轴65A连结于电动电机6的旋转轴6A时,风扇65的冷却量取决于电动电机6的转速,难以控制风扇65的冷却量。因此,当风扇65的旋转轴65A不连结电动电机6的旋转轴6A时,可以控制风扇65的冷却量而不会受到电动电机6的转速制约。
即,综合控制盘50根据电动电机6的旋转输出或负载状态,来控制与电动电机6的旋转轴6A独立的风扇65的冷却量。更具体来说,综合控制盘50根据电动电机6的旋转输出或负载状态,来控制用于使风扇65旋转的电机(以下称为“风扇驱动电机”)的转速。例如,综合控制盘50以电动电机6的旋转输出越大或电动电机6的负载状态越高,则风扇65的转速越高的方式控制风扇驱动电机。由此,压桩系统3能够有效地冷却电动电机6。
符号说明:
1 压桩装置;
5 夹头(旋转机构);
6 电动电机(电动机);
7 升降缸(油压装置);
11 油压泵(油压产生装置);
20 桅杆;
41 冷却配管(冷却机构);
42 减速器;
50 综合控制盘(控制机构);
61 收束构件;
65 风扇(冷却机构)。
Claims (15)
1.一种压桩装置,用于一边旋转桩一边将其压入地面,且包括:
旋转机构,其用于夹持所述桩并使其旋转;
电动机,其作用于所述旋转机构,对所述旋转机构提供用于所述旋转的驱动力;
油压装置,其作为升降机构使所述旋转机构上下移动;以及
控制机构,其通过使所述电动机与所述油压装置联动来进行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桩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机构基于将由所述旋转机构夹持的所述桩压入时的所述电动机的旋转输出,来控制所述升降机构对所述旋转机构的上下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桩装置,其中,
所述旋转输出是基于对所述电动机的逆变器指令而计算的。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压桩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机构在所述电动机的所述旋转输出达到规定值时,停止所述升降机构对所述旋转机构的下降动作。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压桩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机构根据所述电动机的负载状态来控制所述电动机的所述旋转输出。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压桩装置,
其包括用于冷却所述电动机的冷却机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桩装置,其中,
所述冷却机构是与所述电动机的旋转轴直接连接的风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压桩装置,其中,
所述冷却机构是与所述电动机的旋转轴独立设置的风扇,
所述控制机构根据所述电动机的旋转输出或负载状态来控制所述风扇的冷却量。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桩装置,其中,
所述冷却机构是供冷却液流通的冷却配管,
所述冷却液将所述电动机冷却后,冷却与所述电动机的旋转轴连结的减速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压桩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机构根据所述电动机的旋转输出或负载状态来控制所述冷却液的冷却量。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压桩装置,
其包括将所述升降机构以能够在上下方向相对移动的方式支撑的桅杆,
所述桅杆安装有收束构件,该收束构件用于将供所述冷却液流通的冷却配管与向所述油压装置供给工作油的油压配管收束。
12.根据权利要求9~11中任一项所述的压桩装置,其中,
所述冷却液兼做将所述桩压入地面时从所述桩的前端喷出的水。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压桩装置,其中,
向所述油压装置供给工作油的油压产生装置由电动机驱动。
14.一种压桩装置,其通过电动机驱动多个驱动构件的一部分,通过油压装置驱动其他的所述驱动构件,其中,
该压桩装置包括控制机构,
该控制机构根据所述驱动构件的驱动状态来控制所述电动机与所述油压装置。
15.一种压桩方法,该压桩方法利用压桩装置进行,该压桩装置包括夹持桩并使其旋转的旋转机构、使所述旋转机构升降的升降机构、作用于所述旋转机构而向所述旋转机构提供用于所述旋转的驱动力的电动机、以及作为升降机构使所述旋转机构上下移动的油压装置,其中,
在一边旋转桩一边将其压入地面时,通过使所述电动机与所述油压装置联动来进行控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9-035736 | 2019-02-28 | ||
JP2019035736 | 2019-02-28 | ||
PCT/JP2020/006508 WO2020175269A1 (ja) | 2019-02-28 | 2020-02-19 | 杭圧入装置及び杭圧入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614311A true CN113614311A (zh) | 2021-11-05 |
Family
ID=722395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80017101.3A Pending CN113614311A (zh) | 2019-02-28 | 2020-02-19 | 压桩装置及压桩方法 |
Country Status (1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661717B2 (zh) |
EP (1) | EP3933113B1 (zh) |
JP (1) | JP6922115B2 (zh) |
KR (1) | KR102504160B1 (zh) |
CN (1) | CN113614311A (zh) |
AU (1) | AU2020229639B2 (zh) |
BR (1) | BR112021016168B1 (zh) |
CA (1) | CA3131769C (zh) |
CL (1) | CL2021002207A1 (zh) |
NZ (1) | NZ778623A (zh) |
PH (1) | PH12021552055A1 (zh) |
SG (1) | SG11202109254PA (zh) |
WO (1) | WO2020175269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808972A (zh) * | 2022-05-07 | 2022-07-29 | 浙江久鑫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地基加固基础锚杆静压桩设备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273864A (ja) * | 1999-03-23 | 2000-10-03 | Nkk Corp | ねじ込み杭の施工方法 |
JP2003213686A (ja) * | 2002-01-18 | 2003-07-30 | Giken Seisakusho Co Ltd | 土留め壁の構築方法 |
CN1540171A (zh) * | 2002-12-25 | 2004-10-27 | 福地一义 | 利用电动机的油压驱动装置 |
JP2006194004A (ja) * | 2005-01-14 | 2006-07-27 | Giken Seisakusho Co Ltd | チャック装置、杭圧入装置及び杭圧入工法 |
CN104452761A (zh) * | 2013-09-23 | 2015-03-25 | 湖北毅力机械有限公司 | 桩机内旋转夹持结构 |
CN106149714A (zh) * | 2016-08-25 | 2016-11-23 | 陕西桩鑫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一体化桩帽成形器及施工方法 |
CN207582463U (zh) * | 2017-09-04 | 2018-07-06 | 株式会社技研制作所 | 压桩装置、反力基座、闭塞部件附件、以及自走用适配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4440C (zh) * | 1990-11-10 | 1994-05-04 | 卢骥 | 截止控制直流变换器 |
JP2628287B2 (ja) | 1994-07-22 | 1997-07-09 | 株式会社技研製作所 | 鋼管杭並びに該杭を用いた鋼管杭壁構築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
JPH10140554A (ja) | 1996-11-14 | 1998-05-26 | Nakatomi Kurimoto | 地盤改良工法及びその装置 |
GB0013015D0 (en) * | 2000-05-26 | 2000-07-19 | Balfour Beatty Ltd | Auger piling |
JP4111329B2 (ja) | 2003-08-01 | 2008-07-02 |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 杭の回転圧入制御装置 |
JP4111330B2 (ja) | 2003-08-21 | 2008-07-02 |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 杭打ち機及びその杭圧入方法 |
US7914236B2 (en) * | 2005-03-02 | 2011-03-29 | Steve Neville | Screw pile substructure support system |
DE102005060418A1 (de) | 2005-12-15 | 2007-06-21 | Abi Anlagentechnik- Baumaschinen- Industriebebedarf Gmbh | Mehrfachpresse mit verstellbaren Abständen |
US8221033B2 (en) | 2009-09-12 | 2012-07-17 | Geopier Foundation Company, Inc. | Extensible shells and related methods for constructing a support pier |
JP5517841B2 (ja) | 2010-08-31 | 2014-06-11 | 日本車輌製造株式会社 | 杭打機 |
NL2005672C2 (nl) * | 2010-11-11 | 2012-05-14 | Hillcon Piling Equipment B V | Werkwijze en inrichting voor het brengen van een funderingselement in een ondergrond. |
JP5483739B2 (ja) | 2011-02-07 | 2014-05-07 | 調和工業株式会社 | 杭打機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杭打工法 |
JP5775899B2 (ja) | 2013-04-05 | 2015-09-09 | 調和工業株式会社 | 振動杭打抜機による杭の施工方法 |
DE102014002986B3 (de) * | 2014-02-28 | 2015-03-12 | Krinner Innovation Gmbh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Einbringen von Schraubfundamenten ins Erdreich |
CA3019280A1 (en) * | 2016-04-08 | 2017-10-12 | Junttan Oy | A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driving engine and hydraulic pumps of a hydraulic machine, as well as a pile driving rig |
JP6909640B2 (ja) | 2017-05-30 | 2021-07-28 | 株式会社技研製作所 | 杭圧入装置、杭圧入システム、及び杭圧入方法 |
JP6980416B2 (ja) | 2017-06-02 | 2021-12-15 | 株式会社技研製作所 | 回転圧入装置 |
US10907318B2 (en) * | 2018-10-19 | 2021-02-02 | Ojjo, Inc. | Systems, methods, and machines for autonomously driving foundation components |
-
2020
- 2020-02-19 BR BR112021016168-6A patent/BR112021016168B1/pt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20-02-19 WO PCT/JP2020/006508 patent/WO2020175269A1/ja unknown
- 2020-02-19 JP JP2021502078A patent/JP6922115B2/ja active Active
- 2020-02-19 US US17/433,343 patent/US11661717B2/en active Active
- 2020-02-19 AU AU2020229639A patent/AU2020229639B2/en active Active
- 2020-02-19 NZ NZ778623A patent/NZ778623A/en unknown
- 2020-02-19 SG SG11202109254PA patent/SG11202109254PA/en unknown
- 2020-02-19 CN CN202080017101.3A patent/CN113614311A/zh active Pending
- 2020-02-19 PH PH1/2021/552055A patent/PH12021552055A1/en unknown
- 2020-02-19 CA CA3131769A patent/CA3131769C/en active Active
- 2020-02-19 EP EP20762809.0A patent/EP3933113B1/en active Active
- 2020-02-19 KR KR1020217027379A patent/KR102504160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21
- 2021-08-19 CL CL2021002207A patent/CL2021002207A1/es unknown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273864A (ja) * | 1999-03-23 | 2000-10-03 | Nkk Corp | ねじ込み杭の施工方法 |
JP2003213686A (ja) * | 2002-01-18 | 2003-07-30 | Giken Seisakusho Co Ltd | 土留め壁の構築方法 |
CN1540171A (zh) * | 2002-12-25 | 2004-10-27 | 福地一义 | 利用电动机的油压驱动装置 |
JP2006194004A (ja) * | 2005-01-14 | 2006-07-27 | Giken Seisakusho Co Ltd | チャック装置、杭圧入装置及び杭圧入工法 |
CN104452761A (zh) * | 2013-09-23 | 2015-03-25 | 湖北毅力机械有限公司 | 桩机内旋转夹持结构 |
CN106149714A (zh) * | 2016-08-25 | 2016-11-23 | 陕西桩鑫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一体化桩帽成形器及施工方法 |
CN207582463U (zh) * | 2017-09-04 | 2018-07-06 | 株式会社技研制作所 | 压桩装置、反力基座、闭塞部件附件、以及自走用适配器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808972A (zh) * | 2022-05-07 | 2022-07-29 | 浙江久鑫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地基加固基础锚杆静压桩设备 |
CN114808972B (zh) * | 2022-05-07 | 2024-01-12 | 浙江久鑫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地基加固基础锚杆静压桩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20210132052A (ko) | 2021-11-03 |
EP3933113B1 (en) | 2023-08-16 |
AU2020229639B2 (en) | 2023-03-02 |
CA3131769C (en) | 2022-06-28 |
JPWO2020175269A1 (ja) | 2021-06-03 |
EP3933113A1 (en) | 2022-01-05 |
US20220042269A1 (en) | 2022-02-10 |
EP3933113A4 (en) | 2022-11-30 |
US11661717B2 (en) | 2023-05-30 |
NZ778623A (en) | 2023-03-31 |
AU2020229639A1 (en) | 2021-08-26 |
EP3933113C0 (en) | 2023-08-16 |
CA3131769A1 (en) | 2020-09-03 |
KR102504160B1 (ko) | 2023-02-24 |
PH12021552055A1 (en) | 2022-07-11 |
SG11202109254PA (en) | 2021-09-29 |
BR112021016168A2 (pt) | 2021-10-05 |
BR112021016168B1 (pt) | 2022-06-14 |
CL2021002207A1 (es) | 2022-03-25 |
JP6922115B2 (ja) | 2021-08-18 |
WO2020175269A1 (ja) | 2020-09-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2518218B1 (en) | System for driving a boom of a hybrid excavator,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same | |
EP2708661A1 (en) | Hybrid excavator including a fast-stopping apparatus for a hybrid actuator | |
JP2004003652A (ja) | 油圧再生システム | |
EP1199410B1 (en) | Construction machine | |
CN113482521B (zh) | 一种旋挖钻机并联式动力系统 | |
JP4937082B2 (ja) | 電気駆動式建設機械 | |
CN113614311A (zh) | 压桩装置及压桩方法 | |
JP5616086B2 (ja) | 車両搭載用クレーンの発電機駆動制御装置 | |
CN103758801B (zh) | 一种自动钻进液压控制系统、控制方法及作业车 | |
JP2008297031A (ja) | 産業車両 | |
KR101577762B1 (ko) | 유압식 영구자석척 운용을 위한 그래플 크레인 | |
JP4880642B2 (ja) | さく孔機 | |
JP5463046B2 (ja) | 油圧式作業機の緊急脱出装置 | |
JP6909640B2 (ja) | 杭圧入装置、杭圧入システム、及び杭圧入方法 | |
JP5462664B2 (ja) | 油圧モータ駆動装置 | |
JP5032073B2 (ja) | 作業機のブーム作動用油圧回路 | |
KR101665713B1 (ko) | 전동지게차의 에너지 회수 시스템 | |
JP5566264B2 (ja) | 杭打機 | |
CN101881141B (zh) | 液压油管装卸设备 | |
KR20130090675A (ko) | 굴착기 부착형 크레인 | |
KR101527221B1 (ko) | 건설기계의 선회장치 | |
CN118293127A (zh) | 用于工程机械的附属装置的温度调节装置和工程机械 | |
WO2023007318A1 (en) | Drilling machine with optimized tool rotation by means of energy accumulation system | |
JP4035433B2 (ja) | ボーリング機におけるロッドチャック保持回路 | |
SE532843C2 (sv) | Låglyftande lyftvagn med lyftanordning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63066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1105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