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970791U - 汽车车门用嵌条的安装构造 - Google Patents

汽车车门用嵌条的安装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970791U
CN205970791U CN201620805893.1U CN201620805893U CN205970791U CN 205970791 U CN205970791 U CN 205970791U CN 201620805893 U CN201620805893 U CN 201620805893U CN 205970791 U CN205970791 U CN 2059707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ler rod
car door
outside
compartment
arrangemen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80589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吉田咲子
松浦利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IKAWA RUBB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IKAWA RUBB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IKAWA RUBB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AIKAWA RUBBER INDUSTRIES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9707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9707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3/00Elements for body-finishing, identifying, or decorating; 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for advertising purposes
    • B60R13/04External Ornamental or guard strips; Ornamental inscriptive devices there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10/00Sealing arrangements
    • B60J10/20Seal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 B60J10/26Seal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characterised by the surface shape
    • B60J10/265Seal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characterised by the surface shape the surface being primarily decorativ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10/00Sealing arrangements
    • B60J10/30Seal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fasten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10/00Sealing arrangements
    • B60J10/70Seal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ndows or windscreens
    • B60J10/74Seal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ndows or windscreens for sliding window panes, e.g. sash guides
    • B60J10/76Seal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ndows or windscreens for sliding window panes, e.g. sash guides for window sashes; for glass run chann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10/00Sealing arrangements
    • B60J10/80Seal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pening panels, e.g. doors
    • B60J10/86Seal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pening panels, e.g. doors arranged on the opening panel
    • B60J10/88Seal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pening panels, e.g. doors arranged on the opening panel mounted on, or integral with, the glass-run se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l Device For Vehicle (AREA)
  • Vehicle Interior And Exterior Ornaments, Soundproofing, And Insu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车门用嵌条的安装构造。在从车厢外侧将嵌条安装在车窗框架上的情况下,在外力作用到嵌条上时,嵌条难以偏离规定的装配位置,从而良好地保持外观美观性,而且做到不让嵌条脱落等。在车门凸缘(11d)上设置有外侧突出部(21e)和上侧阶梯部(20e)。嵌条(40)具备设计形成部(41)、嵌合部(46)、卡合部(43)和下侧抵接部(44),其中,外侧突出部(21e)在插入到嵌合部(46)中的状态下与嵌合部(46)嵌合,卡合部(43)从上方与上侧阶梯部(20e)卡合,下侧抵接部(44)从下方与车门凸缘(11d)的下表面抵接。

Description

汽车车门用嵌条的安装构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例如在设置于汽车侧部的车门上安装嵌条(moul)的汽车车门用嵌条的安装构造,属于嵌条的安装构造的技术领域,特别属于一种涉及在车窗框架上安装嵌条的构造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作为设置在汽车侧部的车门有:具有对窗玻璃的周缘部进行支承的车窗框架的车门和没有车窗框架的所谓的无窗扇车门。在为具有车窗框架的车门的情况下,在车窗框架上设置有用于对车身的开口部的周缘部与车窗框架的周缘部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的密封部件,进而嵌条是从车厢外侧被安装的。
然而,作为具有车窗框架的车门的构造,已知例如专利文献1~3中公开的多种构造。在专利文献1中的车窗框架中的沿车身的车顶延伸的上边部设置有向车厢外侧突出的车门凸缘,在该车门凸缘上设置有密封部件,该密封部件从车厢外侧覆盖该车门凸缘。在车门凸缘的基端部的上表面上形成有凹部,该凹部构成为:设置在密封部件上的凸状外周侧卡合部与该凹部卡合。
此外,在专利文献2中的车窗框架上也设置有向车厢外侧突出的车门凸缘。车门凸缘的车厢外侧的端部以形成向上方突出的突出部的方式弯曲。在该车门凸缘上安装有利用金属板材成形而成的金属嵌条。在金属嵌条的设计部的上部设置有形成为凹状以便收纳车门凸缘的突出部的弹性固定缘部,另一方面,在设计部的下部设置有车门窗玻璃导槽支承部。
而且,在专利文献3中的车窗框架上也设置有向车厢外侧突出的车门凸缘,该车门凸缘的车厢外侧的端部以形成向上方突出的突出部的方式弯曲。在专利文献3中的图3所示的结构中,在车门凸缘的上表面上形成有凹部。而且,在嵌条上形成有与车门凸缘的凹部卡合的凸部,其中,所述嵌条是以从车厢外侧覆盖车门凸缘的方式安装的。
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12-10671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524888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平7-195942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专利文献1中构成为使密封部件的外周侧卡合部与凹部卡合,其中,所述凹部形成在向车厢外侧突出的车门凸缘的基端部,但是,车门凸缘的前端部只是插入到密封部件中而已,车门凸缘并没有相对于密封部件固定。由此,如果假设例如在关闭车窗玻璃时等外力作用在密封部件上的情况,密封部件可能会偏离规定的装配位置而导致车门的外观美观性变差,最坏的情况下,密封部件可能会脱落。
此外,专利文献2中构成为嵌条安装在车门凸缘的前端部的突出部上,但是嵌条相对于车门凸缘的基端部并不是固定的。因此,如果假设外力作用在嵌条上的情况,嵌条可能会偏离规定的装配位置,最坏的情况下,嵌条可能会脱落。
进而,专利文献3中构成为使嵌条的凸部与在车门凸缘的基端部形成的凹部卡合,但是车门凸缘的基端部只是插入到嵌条中而已,车门凸缘并没有相对于嵌条固定。由此,如果假设外力作用在嵌条上的情况,嵌条可能会偏离规定的装配位置,最坏的情况下,嵌条可能会脱落。
本实用新型正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做到:在从车厢外侧将嵌条安装在车窗框架上的情况下,在外力作用到嵌条上时嵌条难以偏离规定的装配位置而良好地保持外观美观性,而且还使嵌条不会发生脱落等。
-用以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所述目的,在本实用新型中做到:在车门凸缘的车厢外侧的端部形成朝向上方突出的外侧突出部,在车门凸缘的上表面上形成上侧阶梯部,另一方面,在嵌条上设置了:供车门凸缘的外侧突出部嵌合的嵌合部;从上方与车门凸缘的上侧阶梯部卡合的卡合部;以及从下方与车门凸缘的下表面抵接的下侧抵接部。
第一方面的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车门用嵌条的安装构造,其中,车门凸缘以朝向车厢外侧突出的方式设置在汽车车门的车窗框架上,从车厢外侧将所述汽车车门用嵌条安装在所述车门凸缘上,第一方面的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在所述车门凸缘的车厢外侧的端部形成有朝向上方突出的外侧突出部;在所述车门凸缘的上表面中的相比所述外侧突出部的形成部位更靠近所述车门凸缘的基端部的部位,设置有上侧阶梯部,所述上侧阶梯部的形成为所述车门凸缘的上表面的车厢外侧的部分相比车厢内侧的部分更靠近上方,所述汽车车门用嵌条具备:设计形成部,所述设计形成部面向车厢外侧形成外观设计;嵌合部,所述嵌合部设置在所述设计形成部的上部,所述外侧突出部在插入到所述嵌合部中的状态下与所述嵌合部嵌合;卡合部,所述卡合部从所述嵌合部延伸至所述上侧阶梯部,所述卡合部从上方与所述上侧阶梯部卡合;以及下侧抵接部,所述下侧抵接部从所述设计形成部中的相比所述嵌合部更靠近下侧的部位开始延伸,所述下侧抵接部从下方与所述车门凸缘的下表面抵接。
根据该构成方式,由于车门凸缘的外侧突出部与上侧阶梯部是在车厢内外方向上相分开设置的,因此使得嵌条的嵌合部与卡合部也在车厢内外方向上相分开设置,由此,已安装在车门凸缘上的状态下的嵌条中的在车厢内外方向上相分开的多个部位被定位在车门凸缘上。因此,嵌条的下侧抵接部与车门凸缘的下表面抵接,由此,能够将嵌条的嵌合部的嵌合状态和嵌条的卡合部的卡合状态共同维持。由此,在外力作用到嵌条上时,能够做到:使嵌条的嵌合部保持与车门凸缘的外侧突出部嵌合的状态,并且,使嵌条的卡合部保持从上方与车门凸缘的上侧阶梯部卡合的状态。由此,嵌条难以偏离规定的装配位置,并且还抑制嵌条的脱落等。
第二方面的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面的实用新型的基础上,在所述车门凸缘的下表面上设置有下侧阶梯部,所述下侧阶梯部的形成为所述车门凸缘的下表面的车厢外侧的部分相比车厢内侧的部分更靠近上方,所述汽车车门用嵌条的所述下侧抵接部从车厢外侧与所述下侧阶梯部抵接。
根据该构成方式,在已将嵌条安装在车门凸缘上的状态下,嵌条的下侧抵接部从车厢外侧与车门凸缘的下侧阶梯部抵接。由此,嵌条的下侧抵接部被定位在车门凸缘上,因此在外力作用到嵌条上时,嵌条难以如倒塌那样活动,从而嵌条的位置不正的现象得到抑制。
第三方面的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或者第二方面的实用新型的基础上,在所述汽车车门用嵌条的所述嵌合部的内表面上设置有密封突起,所述密封突起用于与所述车门凸缘接触而对所述车门凸缘与所述汽车车门用嵌条的所述嵌合部的内表面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
根据该构成方式,在已将嵌条安装在车门凸缘上的状态下,雨水等难以附着在车门凸缘的外侧突出部,因此抑制生锈。此外,车厢外侧的噪音等难以进入车厢内,并且嵌条晃荡的现象得到抑制。
第四方面的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在第三方面的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述汽车车门用嵌条中的所述卡合部由相比所述密封突起更硬的硬质树脂形成。
根据该构成方式,由于嵌条的卡合部是由硬质树脂形成的,因此在卡合部已与车门凸缘的上侧阶梯部卡合的状态下,所述卡合部的无用的变形得到抑制,从而牢固地定位嵌条。
第五方面的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在第一至第四中任一方面的实用新型的基础上,在所述汽车车门用嵌条上安装有车门窗玻璃导槽,其中,以在所述车窗框架的内部升降自如的方式设置的窗玻璃的周缘部与所述车门窗玻璃导槽接触。
根据该构成方式,通过由分别独立的部件形成嵌条和车门窗玻璃导槽,从而嵌条和车门窗玻璃导槽各自的成形自由度提高。
第六方面的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在第一至第五中任一方面的实用新型的基础上,在所述汽车车门用嵌条的所述卡合部与所述下侧抵接部之间形成有引导口,所述引导口用于将所述车门凸缘的所述外侧突出部引向所述嵌合部。
根据该构成方式,在使车门凸缘的外侧突出部与嵌条的嵌合部嵌合时,如果将该外侧突出部插入嵌条的卡合部与下侧抵接部之间的引导口中,则该外侧突出部被引向嵌合部,因此嵌条的安装操作性良好。
-实用新型的效果-
根据第一方面的实用新型,在车门凸缘的车厢外侧的端部形成朝向上方突出的外侧突出部,在车门凸缘的上表面上形成上侧阶梯部,另一方面,在嵌条上设置了供车门凸缘的外侧突出部嵌合的嵌合部、从上方与车门凸缘的上侧阶梯部卡合的卡合部、从下方与车门凸缘的下表面抵接的下侧抵接部,因此在外力作用到嵌条上时,嵌条难以偏离规定的装配位置,从而良好地保持车门的外观美观性,而且能够抑制嵌条的脱落等。
根据第二方面的实用新型,由于嵌条的下侧抵接部与设置在车门凸缘的下表面上的下侧阶梯部抵接,因此在外力作用到嵌条上的情况下,嵌条难以如倒塌那样活动,从而能够抑制嵌条的位置不正。
根据第三方面的实用新型,由于在嵌条的嵌合部的内表面上设置了用于对嵌条的嵌合部的内表面与车门凸缘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的密封突起,因此雨水等难以附着在车门凸缘的外侧突出部上,从而能够抑制生锈。此外,车厢外侧的噪音等难以进入车厢内,从而能够提高车厢内的安静程度,并且能够抑制嵌条的晃荡。
根据第四方面的实用新型,由于用硬质树脂形成了嵌条中的卡合部,因此能够牢固地定位嵌条。
根据第五方面的实用新型,由于能够在嵌条上安装独立于所述嵌条的车门窗玻璃导槽,因此能够提高嵌条和车门窗玻璃导槽各自的成形自由度。
根据第六方面的实用新型,由于在嵌条的卡合部与下侧抵接部之间形成了引导口,该引导口用于将车门凸缘的外侧突出部引向嵌合部,因此能够使嵌条的安装操作性良好。
附图说明
图1是从车厢外侧看到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前车门的侧视图。
图2是沿着图1中的Ⅱ-Ⅱ线剖开的剖视图。
图3是相当于沿图1中的Ⅱ-Ⅱ线剖开的嵌条的剖视图。
图4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相当于图2的图。
图5是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相当于图2的图。
图6是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相当于图3的图。
-符号说明-
1-前车门;11-车窗框架;13-窗玻璃;20e-上侧阶梯部;21d-下侧阶梯部;21e-外侧突出部;30-车门窗玻璃导槽;40-嵌条;41-设计形成部;43-卡合板部(卡合部);44-下侧抵接板部(下侧抵接部);46-嵌合部;46a-密封突起;48-引导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下面说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是本质性的例示而已,并没有限制本实用新型、其适用对象或者其用途的意图。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从车厢外侧看到的汽车前车门1的侧视图,其中,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汽车车门用嵌条的安装构造应用于该汽车前车门1中。需要说明的是,在该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仅针对前车门1进行说明,然而对于未图示的后车门而言,也能够利用相同的安装构造来安装嵌条。此外,在该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将车辆前侧简称为“前”,将车辆后侧简称为“后”。
(车门的构造)
前车门1设置在汽车(未图示)侧部,其打开和关闭形成在该汽车侧部中前侧的开口部(未图示)。前车门1具有:构成该前车门1的大致下半部的车门主体10;以及构成该前车门1的大致上半部的车窗框架11。车门主体10的前端部经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转动轴的铰链而安装在车身的柱子上,但这并未图示。车门主体10由利用钢板等来形成的内板(未图示)和外板10a构成,在车门主体10的内部收纳有进行升降动作的窗玻璃13、用于使窗玻璃13进行升降动作的升降装置(未图示)等。
车窗框架11起到支承窗玻璃13的周缘部的窗扇(sash)的功能。如图2所示,将对钢板等进行冲压成形加工而形成的内板20和外板21组合起来而构成该实施方式的车窗框架11。需要说明的是,车窗框架11例如还可以通过辊轧成形法来形成,但是考虑车窗框架11的形状设计的自由度方面,优选将内板20和外板21组合而形成车窗框架11。此外,车窗框架11也可以利用均由树脂形成的内板20和外板21来构成。
如图1所示,车窗框架11由前侧框纵边部11a、后侧框纵边部11b以及框上边部11c构成。前侧框纵边部11a从车门主体10上缘的前部朝向上方延伸。后侧框纵边部11b从车门主体10上缘的后部朝向上方延伸。后侧框纵边部11b比前侧框纵边部11a延伸得更靠近上方。框上边部11c沿着车身的车顶侧缘部(未图示)在前后方向上从前侧框纵边部11a的上端延伸到后侧框纵边部11b的上端。
在车窗框架11的前侧框纵边部11a的前方,以朝向车门主体10的上方延伸的方式设置有车门后视镜安装部14,该车门后视镜安装部14供车门后视镜(未图示)安装。车门后视镜安装部14的上缘部形成为与车窗框架11的框上边部11c的前端部相连,其以越靠前侧就越靠下的方式倾斜地延伸。
而且,如图2所示,在车窗框架11上安装有车门窗玻璃导槽30和嵌条40,经由该嵌条40,密封条50也安装在车窗框架11上。
如图2所示,在内板20的上下方向上的中间部形成有朝向车厢内侧鼓出的内侧鼓出部20a。内板20中比内侧鼓出部20a更靠下侧的部分是以朝向下方延伸的方式形成的内侧接合板部20b。此外,内板20中比内侧鼓出部20a更靠上侧的部分是朝向车厢外侧延伸的内侧上板部20c。内侧上板部20c整体上按照下述方式平缓地倾斜,即:越靠近车厢外侧,则越靠近上侧。
此外,在外板21的上下方向上的中间部形成有朝向车厢内侧鼓出并且鼓出程度比内板20的内侧鼓出部20a小的外侧鼓出部21a。在外板21与内板20之间形成有中空部A,车窗框架11构成为截面封闭的构造。
外板21中比外侧鼓出部21a更靠下侧的部分是以沿着内侧接合板部20b朝向下方延伸的方式形成的外侧接合板部21b。该外侧接合板部21b与内侧接合板部20b是通过焊接等来接合在一起的。
此外,外板21中比外侧鼓出部21a更靠上侧的部分是朝向车厢外侧延伸的外侧上板部21c。外侧上板部21c整体上按照下述方式平缓地倾斜,即:越靠近车厢外侧,则越靠近上侧。
内侧上板部20c和外侧上板部21c的在车厢外侧的部分是在上下方向上重叠且通过焊接等彼此接合在一起的。由内侧上板部20c和外侧上板部21c构成朝向车厢外侧突出的车门凸缘11d。
在内侧上板部20c的上表面中,在车厢内侧的位置处形成有内侧阶梯部20d,并且,在比该内侧阶梯部20d更靠车厢外侧的位置处形成有上侧阶梯部20e。内侧阶梯部20d是按照车门凸缘11d的上表面中车厢外侧的部分相比车厢内侧的部分更靠上方的方式形成的部分。同样,上侧阶梯部20e也是按照车门凸缘11d的上表面中车厢外侧的部分相比车厢内侧的部分更靠上方的方式形成的部分。
此外,在车门凸缘11d的车厢外侧的端部形成有朝向上方突出的外侧突出部21e。外侧突出部21e是通过使构成车门凸缘11d的外侧上板部21c的外端部朝向上方弯曲而得到的部分,外侧突出部21e的上端部相比内侧上板部20c的上表面更向上方突出。
此外,在外侧上板部21c的下表面上形成有下侧阶梯部21d。下侧阶梯部21d是按照车门凸缘11d的下表面中车厢外侧的部分相比车厢内侧的部分更靠上方的方式形成的部分。该下侧阶梯部21d是伴随着在内侧上板部20c上形成了上侧阶梯部20e而在外侧上板部21c上形成的部分,下侧阶梯部21d相比上侧阶梯部20e更靠车厢外侧。
如上所述,通过在车门凸缘11d上形成了内侧阶梯部20d、上侧阶梯部20e、下侧阶梯部21d以及外侧突出部21e,从而补强了车窗框架11,由此能够提高该车窗框架11的刚性。而且,在该实施方式中,能够利用用于补强车窗框架11的上述的构造来牢固地安装嵌条40,在下文中对此进行详细说明。
(嵌条的构成方式)
嵌条40是以沿着车窗框架11的框上边部11c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方式安装在该框上边部11c上的细长的部件,嵌条40构成为:例如能够对前车门1赋予金属感。嵌条40例如由硬质树脂(例如是向作为烯烃类热塑性树脂的聚丙烯、聚乙烯掺合了大量滑石、玻璃纤维等补强材料而得到的树脂等)、铝合金、钢材、不锈钢等构成。
需要说明的是,在嵌条40由硬质树脂制成的情况下,还能够通过对面向车厢外侧的部分(设计形成部41)实施镀膜处理或安装金属板材来对该部分赋予金属感。
嵌条40例如通过挤压成形等方法来成形,成形后的形状为近似直线状延伸的形状,然而在将嵌条40安装在车窗框架11时,一边以与框上边部11c所折弯的形状相一致的方式将嵌条40折弯一边将嵌条40安装。
亦如图3所示,嵌条40具备:面向车厢外侧形成外观设计(design)的设计形成部41;从设计形成部41的上部向车厢内侧延伸的嵌条上板部42;从嵌条上板部42向下方突出并且向车厢内侧延伸的卡合板部(卡合部)43;以及下侧抵接板部(下侧抵接部)44。如图2所示,设计形成部41是板状部分,其配置成:从车厢外侧覆盖车门凸缘11d的车厢外侧的端部。设计形成部41的上缘部位于比车门凸缘11d的外侧突出部21e的上端部更靠上侧的位置处。此外,在从车厢外侧看到设计形成部41时,设计形成部41的下缘部是按照完全覆盖外板21中的形成有外侧鼓出部21a的区域的方式定位的。设计形成部41的车厢外侧的表面构成为平滑的面,另一方面,在设计形成部41的车厢内侧的表面中的上下方向上的中间部形成有凹部41a。
嵌条上板部42形成为从上方覆盖车门凸缘11d的外侧突出部21e,嵌条上板部42相比外侧突出部21e更向车厢内侧延伸。卡合板部43从嵌条上板部42的下表面中的在车厢内外方向上的中间部起向下方延伸后,再向车厢内侧弯曲,然后沿车门凸缘11d的上表面延伸至上侧阶梯部20e,所述卡合板部43从上方与该上侧阶梯部20e卡合。由卡合板部43覆盖车门凸缘11d的上表面中的直到上侧阶梯部20e为止的区域。此外,在卡合板部43的车厢内侧的端部形成有弯曲板部47,该弯曲板部47用作与车门凸缘11d的上侧阶梯部20e卡合的部分。弯曲板部47以向下方弯曲后再向上方弯曲的方式形成,从而弯曲板部47整体上具有向上方开放的近似“C”字的截面形状。而且,该弯曲板部47的外表面中的车厢外侧区域(用符号47b图示)构成第一抵接面,该第一抵接面从车厢内侧与车门凸缘11d的上侧阶梯部20e抵接,这只在图3中用符号图示。此外,弯曲板部47的外表面中的比第一抵接面47b更靠车厢内侧的区域(用符号47a图示)构成第二抵接面,该第二抵接面从上方与车门凸缘11d的比上侧阶梯部20e稍微靠近车辆内侧的部位抵接。此外,通过构成为在端部具有弯曲板部47这样的形状,从而能够做到卡合板部43难以变形的构造,其中,所述弯曲板部47具有近似“C”字状的截面。
在设计形成部41的上部设置有嵌合部46,车门凸缘11d的外侧突出部21e在插入到嵌合部46内的状态下与该嵌合部46嵌合。嵌合部46由下述部分构成,该部分是由设计形成部41的上部、嵌条上板部42、卡合板部43的基部(从嵌条上板部42向下方突出的部分)43c包围而成的部分,嵌合部46呈能够将外侧突出部21e从下向上插入的凹状。在该嵌合部46的内表面上设置有三个密封突起46a、46a、46a,上述的三个密封突起46a、46a、46a用于与车门凸缘11d接触而对该嵌合部46的内表面与该车门凸缘11d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各个密封突起46a由相比所述硬质树脂更柔软的弹性材料、使上述弹性材料起泡后得到的物质等等具有弹性并且还具有止水性的材料形成,其中,所述弹性材料例如有热塑性弹性体(例如TPO(烯烃类热塑性弹性体)、TPS(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软质树脂(例如聚氯乙烯、尼龙))。密封突起46a粘合在嵌合部46的内表面上。此外,如图2所示,密封突起46a构成为:其分别与车门凸缘11d的外侧突出部21e的车厢外侧的表面、车厢内侧的表面以及上端面接触而发生弹性变形。
此外,相同的密封突起43a设置在卡合板部43的下表面上的车辆内侧,该密封突起43a构成为:其与车门凸缘11d的上表面接触而发生弹性变形。在卡合板部43的下表面上的车辆内侧还设置有唇状的密封突起43b。
此外,下侧抵接板部44从设计形成部41中相比嵌合部46更靠下侧的部位开始沿着车门凸缘11d的下表面朝向车厢内侧延伸,该下侧抵接板部44从下方与该车门凸缘11d的下表面抵接。下侧抵接板部44以其车厢内侧的前端面44a与车门凸缘11d的下侧阶梯部21d相对的方式形成,在外力作用到嵌条40上时,下侧抵接板部44的前端面44a从车厢外侧与下侧阶梯部21d抵接。需要说明的是,还可以形成为下侧抵接板部44的前端面44a总是与下侧阶梯部21d抵接。此外,在下侧抵接板部44的上表面上设置有密封突起44b,该密封突起44b与车门凸缘11d的下表面接触而发生弹性变形。
在嵌条40中的卡合板部43的第一抵接面47b与下侧抵接部44的前端面44a之间形成有引导口48,该引导口48用于将车门凸缘11d的外侧突出部21e向嵌合部46引导,这只在图3中示出。在图3中示出的安装状态下看到嵌条40的情况下,引导口48在嵌条40的下表面上开口。此外,弯曲板部47的下侧表面被设置成与引导口48的缘部相邻。由于该弯曲板部47具有如上所述的近似“C”字状截面,因此弯曲板部47的下侧表面也由曲面或者弯曲面构成,能够利用该弯曲板部47的下侧表面将车门凸缘11d的外侧突出部21e引向引导口48。
此外,在嵌条40的嵌条上板部42的上侧表面上设置有朝向车辆外侧上方延伸的上部唇45,该上部唇45由与密封突起43a相同的弹性材料构成。
(车门窗玻璃导槽的构成方式)
如图2所示,车门窗玻璃导槽30安装在车门凸缘11d的下侧,窗玻璃13的周缘部与车门窗玻璃导槽30接触,其中,窗玻璃13被设置成在车窗框架11的内部升降自如。也就是说,车门窗玻璃导槽30是沿车窗框架11的框上边部11c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细长的部件,车门窗玻璃导槽30例如由EPDM(乙烯丙烯橡胶)、TPO(烯烃类热塑性弹性体)等具有弹性并且还具有止水性的材料形成。
如图1所示,车门窗玻璃导槽30具有沿车窗框架11的框上边部11c延伸的车门窗玻璃导槽上边部31、沿车窗框架11的前侧框纵边部11a延伸的前侧车门窗玻璃导槽纵边部32以及沿车窗框架11的后侧框纵边部11b延伸的后侧车门窗玻璃导槽纵边部33,车门窗玻璃导槽30是将这些一体化来构成的。
前侧车门窗玻璃导槽纵边部32和后侧车门窗玻璃导槽纵边部33的下部延伸至车门主体10的内部而位于该车门主体10的下部附近,它们被设置在车门主体10内部的支承部件(未图示)支承。前侧车门窗玻璃导槽纵边部32和后侧车门窗玻璃导槽纵边部33沿着在进行升降动作时的窗玻璃13的前缘部和后缘部的移动方向延伸,前侧车门窗玻璃导槽纵边部32与该前缘部滑动接触,并且后侧车门窗玻璃导槽纵边部33与该后缘部滑动接触。
如图2所示,车门窗玻璃导槽30具备:沿着外板21的下侧部分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内侧纵壁部36;从内侧纵壁部36的上端部开始朝向车厢外侧延伸的上壁部37;以及从上壁部37的车厢外侧的端部开始朝向下方延伸的外侧纵壁部38,车门窗玻璃导槽30向下方开放。在内侧纵壁部36下端部中车厢内侧的位置上形成有插入槽36a,其中,内板20的内侧接合板部20b和外板21的外侧接合板部21b在插入到插入槽36a内的状态下与所述插入槽36a卡合。此外,在内侧纵壁部36的下端部中车厢外侧的位置上以朝向上方延伸的方式形成有内侧密封唇36b,该内侧密封唇36b与窗玻璃13的车厢内表面接触。
在车门窗玻璃导槽30的上壁部37的下表面上,以朝向车厢外侧延伸的方式形成有上侧密封唇37a,该上侧密封唇37a与窗玻璃13的上缘部接触。该上壁部37从车门凸缘11d延伸至嵌条40的下侧抵接板部44,上壁部37的上表面与下侧抵接板部44的下表面抵接。此外,还可以为:上壁部37的上表面还与车门凸缘11d的下表面抵接。上壁部37的车厢内侧的端部突出成比内侧纵壁部36的上端部更靠近车厢内侧,在将车门窗玻璃导槽30安装到车窗框架11上的状态下,上壁部37的车厢内侧的端部插入到外侧鼓出部21a内而与该外侧鼓出部21a的外表面卡合。在上壁部37的车厢外侧形成有伸出部37b,该伸出部37b朝向车厢外侧延伸,并且朝向下方延伸。伸出部37b的前端部嵌合至嵌条40的设计形成部41的车辆内侧凹部41a内。
在车门窗玻璃导槽30的外侧纵壁部38的下端部设置有:朝向车厢外侧突出的外侧突出部38a;以及朝向车厢内侧突出且与窗玻璃13的车厢外表面接触的外侧密封唇38b。嵌条40的设计形成部41的下端部嵌合至外侧突出部38a的上部。
(密封条的构成方式)
密封条50不是直接安装在车窗框架11上,而是通过安装在嵌条40而处于安装在车窗框架11上的状态。密封条50沿着车窗框架11的外周延伸至车门主体10侧,密封条50以包围前车门1的方式形成。
密封条50整体上由比车门窗玻璃导槽30更加柔软的弹性材料构成,其在车厢内侧具有中空部B,另一方面,在车厢外侧设置有实心厚壁部51。在密封条50的下表面上形成有内侧嵌合槽50a,其中,嵌条40的弯曲板部47的上端部在插入到所述内侧嵌合槽50a内的状态下与所述内侧嵌合槽50a嵌合。此外,在厚壁部51的车厢外侧的面上形成有外侧嵌合槽51a,其中,嵌条上板部42的车厢内侧的端部在插入到所述外侧嵌合槽51a内的状态下与所述外侧嵌合槽51a嵌合。厚壁部51的下表面接近卡合板部43的上表面。
(嵌条的安装步骤)
接下来,说明将按照如上所述的方式构成的嵌条40安装在车门凸缘11d上的步骤。如图3所示,从车厢外侧将嵌条40安装在车门凸缘11d上。首先,将嵌条40布置在车门凸缘11d的车厢外侧,使嵌条40的引导口48与车门凸缘11d的车厢外侧的端部亦即外侧突出部21e相对。然后,如虚线所示,将车门凸缘11d的外侧突出部21e向嵌条40的引导口48插入进去。此时,使嵌条40发生弹性变形来扩大卡合板部43与下侧抵接板部44之间的间隔,从而使引导口48扩大,然后将外侧突出部21e向引导口48的进一步深的位置插入进去。这样一来,如图2所示,外侧突出部21e以插入到嵌合部46内的状态嵌合至嵌合部46内。在外侧突出部21e嵌合的同时,嵌条40的形状复原,从而卡合板部43的弯曲板部47的第一抵接面47b从内侧与车门凸缘11d的上侧阶梯部20e抵接,弯曲板部47的第二抵接面47a从上方与相比车门凸缘11d的上侧阶梯部20e稍微更靠近车辆内侧的部位抵接而与该部分卡合,并且下侧抵接板部44与车门凸缘11d的下表面抵接。由此,卡合板部43和下侧抵接板部44在上下方向上夹持车门凸缘11d,因此外侧突出部21e难以从嵌合部46脱离,并且卡合板部43的弯曲板部47难以从车门凸缘11d的上侧阶梯部20e脱离。
此外,嵌合部46的三个密封突起46a与车门凸缘11d的外侧突出部21e接触,卡合板部43的密封突起43a、43b与车门凸缘11d的上表面接触,下侧抵接板部44的密封突起44b与车门凸缘11d的下表面接触。
需要说明的是,在将车门窗玻璃导槽30安装在车窗框架11上时,使内板20的内侧接合板部20b和外板21的外侧接合板部21b插入至车门窗玻璃导槽30的插入槽36a内而与该插入槽36a卡合,并且使内侧突出部38a的上部与嵌条40的设计形成部41的下端部嵌合,进而使伸出部37b的前端部与嵌条40的设计形成部41的凹部41a嵌合。
此外,前部密封部49a与嵌条40的前部相连,其中,所述前部密封部49a延伸得相比前侧车门窗玻璃导槽纵边部32更靠近前方。
此外,前部密封部49a形成为沿着车门后视镜安装部14的上缘部延伸。
此外,后部密封部49b与嵌条40的后部相连,其中,所述后部密封部49b延伸得相比后侧车门窗玻璃导槽纵边部33更靠近后方。
此外,在将密封条50安装在车窗框架11上时,使嵌条40的弯曲板部47的上端部与内侧嵌合槽50a嵌合,并且使嵌条上板部42的端部与外侧嵌合槽51a嵌合。
(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
通过按照如上所述的方式构成,从而车门凸缘11d的外侧突出部21e难以从嵌条40的嵌合部46脱离,并且嵌条40的卡合板部43的车辆内侧端部的弯曲板部47难以从车门凸缘11d的上侧阶梯部20e脱离。由此,在外力作用到嵌条40上时,嵌条40难以偏离规定的装配位置,从而能够良好地保持前车门1的外观美观性,而且能够抑制嵌条40的脱落等。
此外,由于嵌条40的下侧抵接板部44与设置在车门凸缘11d的下表面上的下侧阶梯部21d抵接,因此在外力作用到嵌条40上的情况下,嵌条40难以如倒塌那样活动,从而能够抑制嵌条40的位置不正。
此外,由于在嵌条40上设置了用于对嵌条40与车门凸缘11d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的密封突起43a、44b、46a,因此雨水等难以附着在车门凸缘11d的外侧突出部21e上,从而能够抑制生锈。此外,由于将唇状的密封突起43b设置成其与车门凸缘11d的外侧突出部21e的根部弹性接触,因此也能够抑制内板20的车辆外侧上端部生锈。此外,车厢外侧的噪音等难以进入车厢内,从而能够提高车厢内的安静程度。而且,还能够抑制嵌条40晃荡来防止异常噪声的产生。
此外,由于由硬质树脂形成嵌条40,从而卡合板部43和下侧抵接板部44变得比较硬,因此能够将嵌条40牢固地定位。
此外,由于做到了能够将分别独立的车门窗玻璃导槽30安装在嵌条40上,因此容易地由不同的材质分别形成嵌条40和车门窗玻璃导槽30。此外,由于嵌条40和车门窗玻璃导槽30是分别独立的部件,因此还具有在车身棱角(corner)部等处的模制成形部形状不会变得复杂这样的优点,但对此省略图示。
此外,由于在嵌条40的卡合板部43的弯曲板部47与下侧抵接部44之间形成了引导口48,该引导口48用于将车门凸缘11d的外侧突出部21e向嵌合部46引导,因此能够使安装嵌条40的操作性良好。
(第二实施方式)
图4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汽车车门用嵌条的安装构造,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在嵌条40的卡合板部43上设置用于使弯曲比较容易的变形允许部47c,这一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而其它部分则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在下面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对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
变形允许部47c位于卡合板部43中弯曲板部47的形成部位附近。变形允许部47c只要构成为使弯曲板部47在上下方向上容易弯曲即可,在该实施方式中,作为变形允许部47c,在外表面上形成细微的凹凸,由此能够容易弯曲。通过设置变形允许部47c,安装嵌条40时能够容易扩大引导口48,从而使车门凸缘11d的外侧突出部21e与嵌合部46嵌合时的操作性良好。需要说明的是,作为变形允许部47c,例如还可以形成槽或薄壁部,或者形成孔部。
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在为该第二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嵌条40也难以偏离规定的装配位置,并且能够抑制嵌条40的脱落等,除此之外,还能够使安装操作性良好。
(第三实施方式)
图5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汽车车门用嵌条的安装构造,在该第三实施方式中,在嵌条40的卡合板部43上设置由具有柔软性的树脂形成的软化部47d,这一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而其它部分则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在下面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对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
软化部47d位于卡合板部43中弯曲板部47的形成部位附近,软化部47d与卡合板部43形成为一体。在将软化部47d一体成形时,例如能够使用二色成形法等。作为软化部47d的材料,只要是相比构成嵌条40的其它部分的树脂更柔软的材料即可,例如能够举出TPO(烯烃类热塑性弹性体)等。
通过设置软化部47c,能够容易使卡合板部43在上下方向上弯曲,由此,安装嵌条40时能够容易扩大引导口48,从而使车门凸缘11d的外侧突出部21e与嵌合部46嵌合时的操作性良好。
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在为该第三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嵌条40也难以偏离规定的装配位置,并且能够抑制嵌条40的脱落等,除此之外,还能够使安装操作性良好。此外,在第三实施方式中还可以为:在软化部47c的外表面上形成如第二实施方式所述的凹凸形状。
(第四实施方式)
图6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方式。在图6中用双点划线表示的形状是在图5中表示的第三实施方式下的形状。第三实施方式与第四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在将嵌条40挤压成形时,预先使弯曲板部47的从软化部47d开始到前端的部分如图6中的实线所示那样朝向车身斜下方旋转了的状态下进行成形处理而得到的。如果将这样成形的嵌条40安装在车窗框架11上,会产生斥力,在装配完后,嵌条40对车窗框架11的支承力进一步提高。该弯曲板部47的从软化部47d开始到前端的部分的构成方式还能够同样适用于在图4中表示的第二实施方式中。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第四实施方式中,针对作为车门凸缘11d的外侧突出部而在外板21的车厢外端部形成了外侧突出部21e的情况进行了说明,然而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在内板20的车厢外端部形成外侧突出部,还可以在内板20和外板21双方的车厢外端部形成外侧突出部。
上述实施方式所有的方面都只是示例而已,不能做限定性解释。而且,属于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等同范围的变形、改变等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产业实用性-
如以上说明,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汽车车门用嵌条的安装构造对于例如在前车门、后车门上安装嵌条的情况能够适用。

Claims (6)

1.一种汽车车门用嵌条的安装构造,其中,车门凸缘以朝向车厢外侧突出的方式设置在所述汽车车门的车窗框架上,从车厢外侧将所述汽车车门用嵌条安装在所述车门凸缘上,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车门凸缘的车厢外侧的端部形成有朝向上方突出的外侧突出部,
在所述车门凸缘的上表面中的相比所述外侧突出部的形成部位更靠近所述车门凸缘的基端部的部位,设置有上侧阶梯部,所述上侧阶梯部的形成为所述车门凸缘的上表面的车厢外侧的部分相比车厢内侧的部分更靠近上方,
所述汽车车门用嵌条具备:
设计形成部,所述设计形成部面向车厢外侧形成外观设计;
嵌合部,所述嵌合部设置在所述设计形成部的上部,所述外侧突出部在插入到所述嵌合部中的状态下与所述嵌合部嵌合;
卡合部,所述卡合部从所述嵌合部延伸至所述上侧阶梯部,所述卡合部从上方与所述上侧阶梯部卡合;以及
下侧抵接部,所述下侧抵接部从所述设计形成部中的相比所述嵌合部更靠近下侧的部位开始延伸,所述下侧抵接部从下方与所述车门凸缘的下表面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门用嵌条的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车门凸缘的下表面上设置有下侧阶梯部,所述下侧阶梯部的形成为所述车门凸缘的下表面的车厢外侧的部分相比车厢内侧的部分更靠近上方,
所述汽车车门用嵌条的所述下侧抵接部从车厢外侧与所述下侧阶梯部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门用嵌条的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汽车车门用嵌条的所述嵌合部的内表面上设置有密封突起,所述密封突起用于与所述车门凸缘接触而对所述车门凸缘与所述汽车车门用嵌条的所述嵌合部的内表面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车门用嵌条的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汽车车门用嵌条中的所述卡合部由相比所述密封突起更硬的硬质树脂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门用嵌条的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汽车车门用嵌条上安装有车门窗玻璃导槽,其中,以在所述车窗框架的内部升降自如的方式设置的窗玻璃的周缘部与所述车门窗玻璃导槽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到5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车门用嵌条的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汽车车门用嵌条的所述卡合部与所述下侧抵接部之间形成有引导口,所述引导口用于将所述车门凸缘的所述外侧突出部引向所述嵌合部。
CN201620805893.1U 2015-07-28 2016-07-27 汽车车门用嵌条的安装构造 Active CN205970791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48422A JP6585952B2 (ja) 2015-07-28 2015-07-28 自動車ドア用モールの取付構造
JP2015-148422 2015-07-2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970791U true CN205970791U (zh) 2017-02-22

Family

ID=577957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805893.1U Active CN205970791U (zh) 2015-07-28 2016-07-27 汽车车门用嵌条的安装构造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963088B2 (zh)
JP (1) JP6585952B2 (zh)
CN (1) CN205970791U (zh)
DE (1) DE102016213605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21765A (zh) * 2017-03-22 2018-10-09 白木工业株式会社 框架嵌条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04409B2 (ja) * 2016-03-11 2019-04-24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ガラスラン
WO2017200650A2 (en) * 2016-04-04 2017-11-23 Cooper-Standard Automotive Inc. Weatherstrip assembly and method of isolating dissimilar metals in the weatherstrip assembly
US10661643B1 (en) * 2016-05-05 2020-05-26 Cooper-Standard Automotive Inc. Bright strip retention clip assembly
DE102016110276A1 (de) * 2016-06-03 2017-12-07 Cqlt Saargummi Technologies S.À.R.L. Dichtung für eine versenkbare Fensterscheibe eines Fahrzeugtürfensters
DE102018110218A1 (de) * 2017-06-12 2018-12-13 Cqlt Saargummi Technologies S.À.R.L. Dichtungsanordnung zur Führung und Abdichtung einer vertikal bewegbaren Fahrzeugfensterscheibe
JP7018758B2 (ja) * 2017-12-13 2022-02-14 西川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ドア用シール構造
JP7099860B2 (ja) * 2018-04-13 2022-07-1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ドアのサッシュ構造
JP7137409B2 (ja) * 2018-09-06 2022-09-14 西川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ドア用シール構造
US10907891B2 (en) * 2019-02-18 2021-02-02 Whirlpool Corporation Trim breaker for a structural cabinet that incorporates a structural glass contact surface
USD949680S1 (en) * 2019-05-03 2022-04-26 George J. Partsch, IV Protective device for an edge of a glass object
KR20220087999A (ko) * 2020-12-18 2022-06-27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의 프레임 구조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738199B2 (ja) 1992-03-02 1998-04-0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回転又は移動検出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US5317835A (en) * 1992-09-10 1994-06-07 Gencorp Inc. Window enclosure for an automotive upper door frame
DE4339033C2 (de) 1993-11-15 1997-08-21 Metzeler Automotive Profiles Anordnung zum gleichzeitigen Abdichten einer Türscheibe und der Türöffnung an einem Kraftfahrzeug
EP1232887B1 (en) * 2001-02-15 2007-04-18 Toyoda Gosei Co., Ltd. Door frame structure of motor vehicle
DE20321549U1 (de) * 2002-10-02 2008-04-03 Gdx North America Inc., Dover Dicht-, Trimm- oder Führungsleiste
DE10247015B4 (de) * 2002-10-09 2005-02-03 Metzeler Automotive Profile Systems Gmbh Dichtungsprofil mit Zierleiste
DE10255251A1 (de) * 2002-11-26 2004-06-09 Wagon Automotive Gmbh Profilrahmen
FR2913215B1 (fr) * 2007-03-01 2011-07-29 Hutchinson Systeme d'etancheite pour ouvrant de porte d'un vehicule,son procede de fabrication et vehicule l'incorporant
JP5248885B2 (ja) 2008-03-07 2013-07-31 シロキ工業株式会社 ドアサッシュモールの取付構造
US8166708B2 (en) * 2008-07-30 2012-05-01 Ellis Peter J Integrated glass run and upper reveal with film
KR101163472B1 (ko) * 2010-06-08 2012-07-18 기아자동차주식회사 자동차의 오프닝 웨더스트립 고정구조
JP2012106715A (ja) 2010-10-26 2012-06-07 Aisin Seiki Co Ltd ガラスラン一体モール
US9114693B2 (en) * 2012-05-04 2015-08-25 Srg Global, Inc. Daylight opening system
KR101664083B1 (ko) * 2015-07-14 2016-10-24 현대자동차 주식회사 차량의 도어 몰딩 구조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21765A (zh) * 2017-03-22 2018-10-09 白木工业株式会社 框架嵌条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7024674A (ja) 2017-02-02
US20170028938A1 (en) 2017-02-02
DE102016213605A1 (de) 2017-02-02
US9963088B2 (en) 2018-05-08
JP6585952B2 (ja) 2019-10-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970791U (zh) 汽车车门用嵌条的安装构造
CN103009974B (zh) 玻璃滑槽
US10988012B2 (en) Automobile door sealing structure
JP4640144B2 (ja) ドアウエザストリップ
JP6910182B2 (ja) 自動車ドア用グラスラン
US10611223B2 (en) Glass run for automobile door
JP6700900B2 (ja) 自動車ドア用シール材
CN107433842B (zh) 汽车车门用玻璃导槽
US20130232881A1 (en) Glass run
JP6065798B2 (ja) 自動車用ガラスランの取付構造
JP6504409B2 (ja) ガラスラン
JP6390968B2 (ja) ガラスラン
JP6460397B2 (ja) ガラスラン
JP2012131304A (ja) グラスランの取付構造
US9950600B2 (en) Glass run for automotive door
JP5991692B2 (ja) ガラスラン
JP7183903B2 (ja) ルーフウェザストリップ
CN104837660A (zh) 车窗组件
JP5991691B2 (ja) ガラスラン
JP7008614B2 (ja) 車両のシール構造
JP5557042B2 (ja) クォーターウエザストリップ
JP2014196053A (ja) ウエザストリップ
JP2013154803A (ja) 自動車用ガラスラン
JP4106600B2 (ja) 自動車用ガラスラン
JP2016094025A (ja) グラスラ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