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592887U - 车辆排气构造 - Google Patents

车辆排气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592887U
CN203592887U CN201320825104.7U CN201320825104U CN203592887U CN 203592887 U CN203592887 U CN 203592887U CN 201320825104 U CN201320825104 U CN 201320825104U CN 203592887 U CN203592887 U CN 2035928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cover plate
exhaust
platen case
horizontal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82510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本田敬
铃木贵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Boshoku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Boshoku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Boshoku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Boshoku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5928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59288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1/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of propulsion units
    • B60K11/06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of propulsion units with air cool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271HVAC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vehicle parts or components and being connected to the vehicle HVAC unit
    • B60H1/00285HVAC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vehicle parts or components and being connected to the vehicle HVAC unit for vehicle sea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507Details, e.g. mounting arrangements, desaeration devices
    • B60H1/00557Details of ducts or cables
    • B60H1/00564Details of ducts or cables of air duc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 B60K1/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of the electric storage means for propuls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271HVAC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vehicle parts or components and being connected to the vehicle HVAC unit
    • B60H2001/003Component temperature regulation using an air flow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 B60K2001/003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with means for cooling the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 B60K2001/005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with means for cooling the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the electric storage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 B60K1/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of the electric storage means for propulsion
    • B60K2001/0405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of the electric storage means for propulsion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osition
    • B60K2001/0433Arrangement under the rear sea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2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1M10/625Vehic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车辆排气构造,其用于将冷却配置在车辆中的座椅下方的蓄电池用的气体排出到车辆的后备箱中。车辆排气构造包括排气管道和排气通路。排气管道配置在蓄电池的后方,排气管道的入口位于面对蓄电池的第一端处并且排气管道的出口位于面向上的第二端处。排气通路接收来自排气管道的排出气体,以便将排出气体引导远离蓄电池。利用这种构造,通过面对靠背的背面的面上的通孔朝向靠背的背面排出气体。因此,用于冷却蓄电池的气体几乎不可能从没预想的部位泄漏。此外,排气构造的一部分由台板箱的前部的各面限定。能够提供具有简单构造的排气构造。

Description

车辆排气构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排气构造。
背景技术
诸如混合动力车辆和电动车辆等的具有作为电源的车载蓄电池的已知车辆,具有通过向蓄电池吹气来控制车载蓄电池(电池组)的温度的电池温度控制系统。向蓄电池吹出的气体需要被冷却和排出。为了这个目的,在车辆的后备箱中设置排气管道。排气管道从后备箱延伸到外侧,由此来自蓄电池处的排出气体被排到车辆的外侧。
在日本特开2010-149647号公报中说明了这种车辆的一个示例。
将来自蓄电池处的排出气体排到车辆的外侧所利用的构造需要长的排气管道。如果排气管道长,则排气管道占用后备箱中的大部分空间,由此在后备箱中可利用的空间尺寸减小了。这不是所期望的。因此提供了如下构造:后备箱的装配部件(例如,台板箱和车体)之间的空间被构造成排气路径的一部分(代替排气管道)以减小排气管道的长度。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
如果后备箱的装配部件之间的空间被用作排气路径的一部分,则与排气管道相比排气路径的气密性低。排出气体可能从排气路径的诸如装配部件之间的空间等的没预想的部位泄漏。
泄漏的排出气体可能使得车辆的乘员不舒服。例如,冷却气体被泄漏的排出气体迫入乘员侧并且乘员在冷却气体的条件下感到不舒服。如果车辆后备箱中的备用轮胎暴露于排出气体中,则备用轮胎的味道可能会使得乘员感到不舒服。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得用于冷却蓄电池的气体几乎不可能从没预想的部位泄漏的车辆用排气构造。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根据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排气构造,其用于将冷却配置在车辆中的座椅下方的蓄电池用的气体排出到所述车辆的后备箱中,所述车辆的后备箱位于所述座椅后方并且包括配置在盖板下方的台板箱,其中,所述车辆排气构造包括:排气管道,其配置在所述蓄电池的后方,所述排气管道的入口位于面对所述蓄电池的第一端处并且所述排气管道的出口位于面向上的第二端处;以及排气通路,其接收来自所述排气管道的排出气体,以便将所述排出气体引导远离所述蓄电池,其中所述排气通路包括台板箱部,所述台板箱部与所述排气管道的出口连通,所述台板箱部由所述台板箱的前部的配置在所述排气管道的出口上方的各面限定,所述台板箱的前部的各面中的一个面面对所述座椅的靠背的背面并且具有朝向所述车辆的前侧开口的通孔。
利用这种构造,通过面对靠背的背面的面上的通孔朝向靠背的背面排出气体。因此,用于冷却蓄电池的气体几乎不可能从没预想的部位泄漏。此外,由台板箱的前部的表面限定排气构造的一部分。能够以简单的构造来设置排气构造。
台板箱的前部可以被配置在排气管道的出口的上方。因为利用该前部盖住了排气管道的出口,所以车辆的乘员不会辨识出该出口。
根据第二方面,所述台板箱的用于从下方支撑所述盖板的盖板支撑部的后壁、顶壁和前壁的各面可以限定所述排气通路的台板箱部。所述盖板支撑部是所述台板箱的前部的一部分。所述后壁在所述台板箱的容纳凹部的前端处向上延伸。所述顶壁从所述后壁的顶缘朝向所述车辆的前侧延伸。所述前壁从所述顶壁的前缘向下延伸,所述前壁包括具有所述通孔的面。
通过由支撑盖板的盖板支撑部的顶表面限定排气通路的台板箱部,能够进一步简化排气构造的构造。
根据第三方面,可以通过所述台板箱的前部的水平壁的顶面进一步限定所述排气通路的台板箱部。所述水平壁从所述容纳凹部的前端朝向所述车辆的前侧延伸并且位于所述盖板支撑部的顶壁的下方。
根据第四方面,所述排气通路的台板箱部可以通过所述水平壁中的通孔与所述排气管道的出口连通。所述排气管道可以在第二端处具有围绕所述排气管道的出口的凸缘。所述凸缘被保持抵靠在所述水平壁的围绕所述水平壁中的通孔的部分处。
利用凸缘被保持抵在水平壁的围绕通孔的部分处的构造,台板箱部进一步确定地与排气管道的出口连通。
根据第五方面,所述排气通路可以包括由在所述盖板支撑部的前壁前方的所述水平壁的前端部的顶面、所述靠背的背面以及在所述靠背的背面和所述前壁之间配置的构件限定的空间部。
利用这种构造,从盖板支撑部的前壁的通孔排出的气体被朝向靠背的背面引导,然后被朝向后备箱引导。
根据第六方面,所述排气通路可以包括由在所述盖板支撑部的前壁前方的所述水平壁的前端部的顶面、所述靠背的背面以及从所述靠背的下端部延伸的座椅表皮的一部分限定的空间部,所述座椅表皮的远端部固定到所述水平壁的前端部的顶面。
利用这种构造,通过部分座椅表皮在台板箱和靠背之间的空间的下端处封闭该空间。物品几乎不会落到远于该部分座椅表皮的部位。
根据第七方面,通过所述盖板的前部的如下下表面可以进一步限定所述空间部,所述盖板的前部的下表面比所述盖板支撑部的前壁靠近所述车辆的前侧并且与所述水平壁的前端部的顶面相对。
利用这种构造,从盖板支撑部的前壁的通孔排出的气体在盖板的下方被引导,气体几乎不会在从通孔排出之后就立即向上流动。
根据第八方面,所述排气通路可以具有在所述盖板的前表面和所述靠背的与所述盖板的前表面相对的背面部分之间的开口。
利用这种构造,通过靠背阻挡排出气体,由此排出气体几乎不会朝向车辆的前部流动。
根据第九方面,所述台板箱部的后端由所述盖板支撑部的后壁和所述台板箱的前端部的水平壁闭合(close)。
利用这种构造,气体几乎不会朝向车辆的后部泄漏。
根据第十方面,所述排气构造还可以包括密封构件,所述密封构件安装到所述台板箱的前部的水平壁的下表面并且围绕所述水平壁中的通孔。所述排气管道的凸缘的上表面经由所述密封构件被保持抵靠在所述水平壁的围绕所述水平壁中的通孔的部分处。
利用这种构造,几乎不会在水平壁和排气管道的凸缘之间形成间隙。因此,气体几乎不会从水平壁和凸缘之间泄漏。
根据第十一方面,所述排气通路可以包括由在所述盖板支撑部的所述前壁前方的所述水平壁的前端部的顶面、所述靠背的背面以及所述台板箱的前部的从所述水平壁的前缘延伸到所述靠背的背面的延伸部限定的空间部。
利用这种构造,台板箱和靠背之间的空间在其下端处由延伸部封闭。物品几乎不会落到远于该延伸部的部位。
根据第十二方面,所述空间部的一部分可以由向下倾斜的所述延伸部限定。
利用这种构造,如果物品掉落在延伸部上,物品几乎不会朝向盖板支撑部的前壁的通孔(车辆的后部)移动。
根据第十三方面,所述空间部的一部分可以由向下倾斜的所述水平壁的前端部的顶面限定。
利用这种构造,如果物品掉落到水平壁上,则物品几乎不会朝向盖板支撑部的前壁的通孔(车辆的后部)移动。
根据第十四方面,所述台板箱部的一部分可以由所述前壁限定,所述前壁还包括在所述前壁的通孔中的栅格。
利用这种构造,物品或异物几乎不会进入盖板支撑部。
附图说明
图1是包括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排气构造的车辆后部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后备箱的示意性结构的车辆截面图。
图3是台板箱和排气管道的立体图。
图4是不具有盖板支撑部的图3中的台板箱和图3中的排气管道的立体图。
图5是台板箱和排气管道的平面图。
图6是图5中的台板箱的前部的放大图。
图7是沿着图6中的线A-A的台板箱的前部周围的车辆截面图。
图8是沿着图6中的线B-B的台板箱的前部周围的车辆截面图。
图9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台板箱的前部周围的车辆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将参照图1至图8说明第一实施方式。
车辆10是安装电池部11的电动车辆或者混合动力车辆。在车辆10中,安装前部座椅(未示出)和后部座椅15(参见图1)。
各后部座椅15(车辆座椅)包括座垫15A和靠背15B。座垫15A包括车辆10的乘员乘坐的就座面。靠背15B支撑乘员的后背和下背部。靠背15B从座垫15A的就座面的后部向上升起。
后部座椅15包括用于调整靠背15B倾斜的倾角调整机构(未示出)。多个后部座椅15(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两个)沿车辆10的宽度方向配置在车辆10的车厢中。
在本实施方式中,后部座椅15的座垫15A彼此连接。后部座椅15的靠背15B的角度是可单独调整的。在图1中未示出左侧后部座椅15的靠背15B。
安装在车辆10中的电池部11包括两个蓄电池。如图2所示,蓄电池中的一个配置在左侧后部座椅15的座垫15A下方的底板12上。另一个蓄电池配置在右侧后部座椅15的座垫15A下方的底板12上。各蓄电池是包括彼此连接的多个电池(单元电池)的蓄电池。利用金属盖盖住蓄电池。
在蓄电池中的电池的示例包括铅电池、镍镉电池和镍氢电池。蓄电池的构造和种类不限于上述的构造和种类,而是可以适当地改变。
如上所述,安装在车辆10中的电池部11包括配置在各后部座椅15下方的两个蓄电池。在以下的说明中,配置在左侧的蓄电池被称为左侧蓄电池11A,配置在右侧的蓄电池被称为右侧蓄电池11B。
后备箱13(车辆的后备箱)设置在后部座椅15的后方。在图2中示出了后备箱13的示意性构造。底板12具有向下凹陷并且向上开口的凹部12A。凹部12A中能够保持备用轮胎。
如图1所示,在后备箱13中设置能够保持物品的台板箱17A、17B和30。如图2所示,台板箱17A(17B)和30位于备用轮胎14的上方。在平面图中,台板箱17A、17B和30配置在备用轮胎14的周围。
具体地,台板箱17A和17B配置在后备箱13的左后侧和右后侧。台板箱30配置在后备箱13的前侧。如图1和图2所示,台板箱30位于与靠背15B的下端部大致相同的高度处。
台板箱30在顶部具有开口并且台板箱30的内部是容纳凹部31。台板箱30能够在容纳凹部31中容纳物品。台板箱17A在顶部具有开口并且台板箱17A的内部是容纳凹部18A。台板箱17B在顶部具有开口并且台板箱17B的内部是容纳凹部18B。
如图2所示,两块盖板19和20在后备箱13中沿车辆的前后方向(沿图2中的左右方向)配置。与另一盖板20相比靠近车辆后侧配置的盖板19被载置在台板箱17A和17B的上方。
盖板20被配置成盖住台板箱30并且由台板箱30的开口周围的部分支撑该盖板20。
车辆10包括用于将冷却蓄电池11A和11B的气体排到后备箱13的排气构造。接着,将详细地说明排气构造。
排气构造被设置成用于经由盖板20的前缘和靠背15B之间的空间将冷却蓄电池11A和11B的气体排到后备箱13。排气构造包括由台板箱30的前端部、盖板20的前端部和车辆10的其它部分限定的排气管道25A和25B以及排气通路。
如图3所示,台板箱30包括在车辆10的宽度方向上配置的两个部件。在下面的说明中,台板箱30的左侧部件被称为左侧台板箱构成部件30A,右侧部件被称为右侧台板箱构成部件30B。
用于排放冷却蓄电池11A的气体的排气构造的主要部分包括排气管道25A和由左侧台板箱构成部件30A的前端部和盖板20的前端部限定的排气通路。用于排放来自蓄电池11B的气体的排气构造的主要部分包括排气管道25B和由右侧台板箱构成部件30B的前端部和盖板20的前端部限定的排气通路。
除了对称的排气管道25A和25B之外,排气构造的与蓄电池11A相关的部分和排气构造的与蓄电池11B相关的部分具有相似的构造。因此,在下面的说明中将主要说明排气构造的与蓄电池11A相关的部分。
如图2和图3所示,排气管道25A被配置成比蓄电池11A靠近车辆10的后侧。排气管道25A在其一端(第一端)具有管道入口。管道入口朝向蓄电池11A开口。
如图2所示,排气管道25A以朝向车辆后上侧倾斜的方式沿车辆10的前后方向延伸。排气管道25A的上端(第二端)朝向车辆10的顶部开口。排气管道25A在上端处的开口是具有矩形形状的管道出口27。
如图3和图4所示,左侧台板箱构成部件30A包括台板箱主体32和盖板支撑部40。台板箱主体32包括凹部和从容纳凹部31的前壁的顶缘朝向车辆10的前侧水平地延伸的前水平壁33。前水平壁33不必须是完全地水平。盖板支撑部40被联接到前水平壁33。
台板箱主体32的前水平壁33(台板箱的前端部)具有沿车辆10的左右方向的长尺寸。以从上方盖住管道出口27的方式载置前水平壁33。在前水平壁33与管道出口27重叠的部分处,设置沿车辆10的上下方向延伸的矩形通孔。
排气管道25A在其上端(第二端)处具有围绕管道出口27的凸缘28。如图4和图7所示,具有矩形框架形状的密封构件28A配置在凸缘28的上表面上。
凸缘28经由密封构件28A安装到前水平壁33的绕着通孔33A的孔缘部33B。即,孔缘部33B被构造为用于保持凸缘28的凸缘保持部。
盖板支撑部40被包括在台板箱30的前部中。如图3和图7所示,盖板支撑部40沿水平方向延伸并且具有在车辆10的宽度方向上长的尺寸。盖板支撑部40向下开口。盖板支撑部40配置在管道出口27和通孔33A的上方以从上方盖住管道出口27和通孔33A。盖板支撑部40是用于与前水平壁33一起限定排气通路的台板箱部R2的部件。
如图7所示,盖板支撑部40包括顶壁41、后壁42和前壁43。顶壁41水平地配置在管道出口27和通孔33A的上方。后壁42是从顶壁41的后缘向下延伸的竖直壁。后壁42不需要完全地竖直。前壁43从顶壁41的前缘向下延伸。后壁42与台板箱主体32的凹部的前壁一起限定了容纳凹部31的前端。
前水平壁33(下壁)配置在盖板支撑部40的顶壁41的下方并且与顶壁41相对。由顶壁41、后壁42、前壁43和前水平壁33限定台板箱部R2。
如图8所示,顶壁41包括从顶壁41的下表面向前水平壁33突出的安装突起41A。安装突起41A在其侧壁上具有止动件。前水平壁33包括在其与安装突起41A对应的区域中向上突出的凸部34。凸部34在其顶壁中具有通孔34A。安装突起41A穿过通孔34A直到安装突起41A停止。当安装突起41A停止时,安装突起41A的止动件被保持成从下方抵靠通孔34A的缘。
盖板20的前缘被载置在盖板支撑部40的顶壁41的上表面。即,顶壁41被构造成用于从下方支撑盖板20的支撑壁。通过前水平壁33的上表面在盖板支撑部40的后壁42的下缘处支撑后壁42。
通过前水平壁33的上表面在支撑部40的前壁43的下缘处支撑前壁43。如图7所示,肋45设置在盖板支撑部40的内表面上。肋45从头至尾沿着前壁43、顶壁41和后壁42延伸。设置肋45用于加强盖板支撑部40。
前壁43与靠背15B的背面15C(车辆内部中的后侧的面)相对地设置。如图3所示,前壁43具有矩形形状的台板箱排气出口43A(在台板箱30中形成的排气出口)。如图8所示,各台板箱排气出口43A与靠背15B的背面15C相对,即,朝向车辆10的前侧开口。
台板箱排气出口43A被构造成使得栅格43B在台板箱排气出口43A中。具体地,以使得栅格43B在台板箱排气出口43A中的方式使多个通孔形成在前壁43中。利用栅格43B,异物几乎不可能通过台板箱排气出口43A进入到盖板支撑部40的内侧。
台板箱部R2被构造成通过通孔33A(台板箱部R2的入口)接收来自排气管道25A的气体并且从台板箱排气出口43A排出气体。利用这种构造,从排气管道25A的管道出口27排出的气体经过通孔33A和台板箱部R2。然后,气体从台板箱排气出口43A排出。
如图5和图6所示,台板箱排气出口43A比管道出口27靠近车辆10的前部(靠近图5和图6中的下部)。在前壁43中设置两个台板箱排气出口43A。
台板箱排气出口43A沿着车辆10的宽度方向(图5和图6中的水平方向)被并排地定位。台板箱排气出口43A中的一个从对应的管道排气出口27朝向车辆10的一侧偏移。另一台板箱排气出口从对应的管道排气出口27朝向车辆10的另一侧偏移。
靠背15B的与台板箱排气出口43A相对的背面15C分别由座椅表皮16覆盖。座椅表皮16可以由合成树脂、诸如牛皮等的兽皮(真皮)、织物、无纺布或其它材料制成。可以适当地选择座椅表皮16的材料。
各座椅表皮16包括从靠背15B的背面15C的下缘延伸的延伸部21(配置在靠背的背面和前壁之间的构件)。如图8所示,延伸部21从靠背15B的下缘延伸到前水平壁33的具有下垂部的前端部(位于靠近车辆10的前端的一端)。即,延伸部21从前水平壁33的前端部朝向背面15C的下缘垂下。利用诸如销22等的固定构件将延伸部21的远端(配置在靠背的背面和前壁之间的构件的端部)固定到前水平壁33的前端部。
位于靠背15B的背面15C和台板箱排气出口43A之间的排气通路包括第一空间部R3和第二空间部R4。由盖板20的第一部分、前壁43和前水平壁33限定第一空间部R3。第二空间部R4是在第一空间部R3的前端和靠背15B的背面15C之间的空间。延伸部21从下方盖住第二空间部R4。即,由延伸部21限定第二空间部R4的下端。在第二空间部R4中的排出气体或物品几乎不可能滚入(或进入)后部座椅15下方的空间中。
处于直立姿态的靠背15B的背面15C的下缘被定位成低于前水平壁33。因此,从背面15C的下缘延伸到前水平壁33的延伸部21被定位成低于台板箱排气出口43A。由靠背15B的背面15C和延伸部21限定的空间被称为下空间部21A。
本实施方式的延伸部21的基端随着靠背15B的移动而移动。如果靠背15B向前倾斜,则延伸部21的基端位于高于前水平壁33的位置。如果靠背15B处于直立姿态,则延伸部21的基端位于低于前水平壁33的位置。利用这种构造,延伸部21不会干扰靠背15B的移动。在图7和图8中,利用一系列双点划线来示出当靠背15B向前倾斜时的延伸部21和靠背15B。
各台板箱排气出口43A被定位在盖板20的下方并且比盖板20的前缘靠近车辆10的后部。通过间隙S2使得盖板20的前缘与靠背15B的背面15C分离。
排气管道25A(管道部R1)和台板箱部R2形成用于朝向靠背15B的背面15C引导冷却蓄电池11A的气体的第一排气路径H1。第一空间部R3和第二空间部R4形成用于将气体从台板箱排气出口43A引导到后备箱13的第二排气路径H2。排气构造设置了包括第一排气路径H1和第二排气路径H2的排气路径。
接下来,将说明与蓄电池11A相关的排气构造的机制。通过安装在车辆10中的诸如风扇等的鼓风机(未示出)朝向蓄电池11A吹气,气体使得蓄电池11A冷却。然后,通过排气管道25A的管道入口26将气体吸入排气管道25A。通过图2中的箭头F1示出该气流。
通过管道出口27和通孔33A,排气管道25A(管道部R1)中的上升气流被吸入盖板支撑部40(台板箱部R2)中。通过图7中的箭头F2示出该气流。
被吸入到盖板支撑部40中的气体被从两个台板箱排气出口43A排出。通过图6中的箭头F3示出该气流。从台板箱排气出口43A朝向背面15C引导气体。
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第一排气路径H1用于朝向靠背15B的背面15C排出冷却蓄电池11A的气体。通过管道部R1和台板箱部R2设置第一排气路径H1。
从台板箱排气出口43A(第一排气通路的出口)排出的气体经过由盖板20和前水平壁33限定的第一空间部R3,然后进入由靠背15B和台板箱30限定的第二空间部R4。
第二空间部R4位于靠背15B和台板箱30之间,通过延伸部21限定第二空间部R4的底部。因此,进入第二空间部R4的气体向上流动而不会向下流动。结果,从台板箱排气出口43A排出的气体通过盖板20的前缘和靠背15B的背面15C之间的间隙S2流动并且进入后备箱(更具体地是在靠背15B后方的且在盖板20上方的空间)。通过图8中的箭头F4示出该气流。
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第二排气路径H2用于将来自台板箱排气出口43A的气体引入后备箱13(用于将来自台板箱排气出口43A的气体引入间隙S2)。通过由盖板20和前水平壁33限定的第一空间部R3以及由靠背15B、台板箱30和延伸部21限定的第二空间部R4设置第二排气路径H2。
第二排气路径H2位于台板箱排气出口43A和靠背15B的背面15C之间。第二排气路径H2的第一端从台板箱排气出口43A连续并且第二排气路径H2的第二端是间隙S2(作为第二排气通路的出口的第二排气出口)。
如上所述,设置包括第一排气路径H1和第二排气路径H2的排气路径用于将冷却蓄电池11A的气体引导到第一排气路径H1、台板箱排气出口43A、第二排气路径H2、间隙S2,然后引导到后备箱13。
接下来,将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效果。根据本实施方式,从台板箱排气出口43A朝向靠背15B的背面15C排出气体。利用这种构造,用于冷却蓄电池11A的气体几乎不可能从没预想的部位泄漏。此外,通过台板箱30的前部(盖板支撑部40和前水平壁33)限定用于蓄电池11A的排气通路的一部分。因此,以简单的构造设置排气构造。
台板箱30的前水平壁33配置在管道排气出口27的上方,使得前水平壁33从上方盖住管道排气出口27。利用这种构造,通过台板箱30隐藏住管道排气出口27,因而管道排气出口27对于车辆10的乘员来说从上方是不可见的。
台板箱30的前部包括后壁42、顶壁41和前壁43。后壁42限定了容纳凹部31的一部分。顶壁41从后壁42的顶缘朝向车辆10的前部延伸并且从下方支撑配置在后备箱13中的盖板20。从顶壁41的前缘向下延伸的前壁43与靠背15B的背面15C相对地配置。由后壁42、顶壁41和前壁43限定了台板箱部R2。台板箱排气出口43A是从头至尾贯穿前壁43延伸的通孔。
通过设置具有由顶壁41限定的台板箱部R2的排气通路,能够简化排气通路的构造,其中顶壁41是用于支撑盖板20的支撑壁。
台板箱30的前部包括配置在顶壁41下方并且与顶壁41相对的前水平壁33。由顶壁41和前水平壁33限定台板箱部R2。从靠背15B的背面15C的下缘延伸的延伸部21的远端固定到第一水平壁33的第一端部。
利用这种构造,可以利用延伸部21使得在台板箱30和靠背15B之间的空间闭合。因此,物品几乎不可能落入该空间中。
排气管道25A在其第二端处具有凸缘28。前水平壁33具有作为台板箱部R2入口的通孔33A。绕着通孔33A的孔缘部33B被构造成用于保持凸缘28的凸缘保持部。
利用由孔缘部33B保持凸缘28的构造,排气管道25A可以适当地连接到前水平壁33。结果,管道部R1和台板箱部R2适当地连通。
延伸部21被定位在台板箱排气出口43A的下方。
利用这种构造,落入下空间部21A并且由延伸部21接收的物品几乎不可能处于台板箱排气出口43A的高度处。因此,物品几乎不可能阻塞台板箱排气出口43A。
排气构造包括由靠背15B的背面15C和延伸部21限定的下空间部21A。下空间部21A被定位成比第一空间部R3低。
利用这种构造,落入下空间部21A的物品被保持在下空间部21A中。
延伸部21是从靠背15B的背面15C延伸的座椅表皮16的一部分。
利用这种构造,不需要附加部件来限定排气通路的下端的部分。因此,排气构造可以被设置成具有简单构造。此外,因为座椅表皮16是外观部件并且延伸部21是外观部件的一部分,所以能够实现良好的外观。
盖板20配置在后备箱13中。台板箱排气出口43A配置在盖板20的下方并且比盖板20的前缘靠近车辆10的后部。
利用这种构造,从台板箱排气出口43A离开的气体在盖板20的下方流动。即,盖板20阻挡上升的气体。
从第二排气出口排出用于冷却蓄电池11A的气体并且将该气体引导到后备箱13,该第二排气出口是盖板20的前缘和后部座椅15的靠背15B之间的间隙S2。利用这种构造,用于冷却蓄电池11A的气体几乎不可能从没预想的部位泄漏。
利用从是盖板20的前缘和靠背15B之间的间隙S2的第二排气出口排出气体的构造,排出的气体被靠背15B所阻挡。因此,排出的气体几乎不可能朝向车辆10的乘员流动。
盖板20的前缘和后部座椅15的靠背15B之间的间隙S2被构造成第二排气出口。利用这种构造,从蓄电池11A到第二排气出口(间隙S2)的距离相对地短。不需要附加部件来构造第二排气出口。因此,可以提供具有简单构造的排气构造。
台板箱排气出口43A朝向靠背15B的背面15C开口。即,台板箱排气出口43A朝向车辆10的前部开口。
利用这种构造,排出的气体从台板箱排气出口43A流动到第二空间部R4(第二排气路径H2)中。当排出的气体撞到靠背15B的背面15C时,气体的流动速度降低。因此,排出的气体不会流过后部座椅15而到达乘员侧。
排气管道25A包括在第一端处的管道入口26和在第二端处的管道出口27。管道出口27向上开口。台板箱排气出口43A从管道排气出口27朝向车辆10的一侧偏移。
利用这种构造,来自管道排气出口27的排出气体撞到前壁43的未设置台板箱排气出口43A的区域。与管道排气出口27和台板箱排气出口43A关于车辆10的前后方向对齐的构造相比,能够降低从管道排气出口27经由台板箱排气出口43A朝向车辆10的前侧流动的排出气体的体积流速。即,能够降低从台板箱排气出口43A朝向靠背15B的背面15C排出的排出气体的体积流速。
第二实施方式
将参照图9说明第二实施方式。将以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组件并且将不说明这些组件。本实施方式包括台板箱130,其包括台板箱构成部件130A,该台板箱构成部件130A具有与台板箱构成部件30A不同的构造。
如图9所示,台板箱构成部件130A包括台板箱主体32,台板箱主体32具有在车辆10的从后向前的方向上向下倾斜的前部133。前部133包括比台板箱排气出口43A靠近车辆10的前部的下坡部133A。
前部133限定了台板箱排气出口43A的下缘。因为前部133向下倾斜并且比台板箱排气出口43A靠近车辆前部定位的下坡部133A向下倾斜,所以掉在下坡部133A上的物品几乎不可能朝向台板箱排气出口43A(朝向车辆10的后部)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没有设置第一实施方式的延伸部21。代替延伸部21,设置了从下坡部133A的前缘延伸到靠背15B的背面15C的延伸部121(配置在靠背的背面和前壁之间的构件)。延伸部121限定了位于靠背15B的背面15C和台板箱排气出口43A之间的第二空间部R4的下端。利用这种构造,在第二空间部R4中的排出气体或物品几乎不可能滚动(或进入)到后部座椅15下方的空间中。
效果
根据第一方面,车辆排气构造包括排气管道和排气通路。排气管道,其配置在所述蓄电池的后方,所述排气管道的入口位于面对所述蓄电池的第一端处并且所述排气管道的出口位于面向上的第二端处。排气通路,其接收来自所述排气管道的排出气体,以便将所述排出气体引导远离所述蓄电池。其中所述排气通路包括台板箱部,所述台板箱部与所述排气管道的出口连通,所述台板箱部由所述台板箱的前部的配置在所述排气管道的出口上方的各面限定。所述台板箱的前部的各面中的一个面面对所述座椅的靠背的背面并且具有朝向所述车辆的前侧开口的通孔。
利用这种构造,通过面对靠背的背面的面上的通孔朝向靠背的背面排出气体。因此,用于冷却蓄电池的气体几乎不可能从没预想的部位泄漏。此外,由台板箱的前部的表面限定排气构造的一部分。能够以简单的构造来设置排气构造。
台板箱的前部可以被配置在排气管道的出口的上方。因为利用该前部盖住了排气管道的出口,所以车辆的乘员不会辨识出该出口。
根据第二方面,所述台板箱的用于从下方支撑所述盖板的盖板支撑部的后壁、顶壁和前壁的各面可以限定所述排气通路的台板箱部。所述盖板支撑部是所述台板箱的前部的一部分。所述后壁在所述台板箱的容纳凹部的前端处向上延伸。所述顶壁从所述后壁的顶缘朝向所述车辆的前侧延伸。所述前壁从所述顶壁的前缘向下延伸,所述前壁包括具有所述通孔的面。
通过由支撑盖板的盖板支撑部的顶表面限定排气通路的台板箱部,能够进一步简化排气构造的构造。
根据第三方面,可以通过所述台板箱的前部的水平壁的顶面进一步限定所述排气通路的台板箱部。所述水平壁从所述容纳凹部的前端朝向所述车辆的前侧延伸并且位于所述盖板支撑部的顶壁的下方。
根据第四方面,所述排气通路的台板箱部可以通过所述水平壁中的通孔与所述排气管道的出口连通。所述排气管道可以在第二端处具有围绕所述排气管道的出口的凸缘。所述凸缘被保持抵靠在所述水平壁的围绕所述水平壁中的通孔的部分处。
利用凸缘被保持抵在水平壁的围绕通孔的部分处的构造,台板箱部进一步确定地与排气管道的出口连通。
根据第五方面,所述排气通路可以包括由在所述盖板支撑部的前壁前方的所述水平壁的前端部的顶面、所述靠背的背面以及在所述靠背的背面和所述前壁之间配置的构件限定的空间部。
利用这种构造,从盖板支撑部的前壁的通孔排出的气体被朝向靠背的背面引导,然后被朝向后备箱引导。
根据第六方面,所述排气通路可以包括由在所述盖板支撑部的前壁前方的所述水平壁的前端部的顶面、所述靠背的背面以及从所述靠背的下端部延伸的座椅表皮的一部分限定的空间部,所述座椅表皮的远端部固定到所述水平壁的前端部的顶面。
利用这种构造,通过部分座椅表皮在台板箱和靠背之间的空间的下端处封闭该空间。物品几乎不会落到远于该部分座椅表皮的部位。
根据第七方面,通过所述盖板的前部的如下下表面可以进一步限定所述空间部,所述盖板的前部的下表面比所述盖板支撑部的前壁靠近所述车辆的前侧并且与所述水平壁的前端部的顶面相对。
利用这种构造,从盖板支撑部的前壁的通孔排出的气体在盖板的下方被引导,气体几乎不会在从通孔排出之后就立即向上流动。
根据第八方面,所述排气通路可以具有在所述盖板的前表面和所述靠背的与所述盖板的前表面相对的背面部分之间的开口。
利用这种构造,通过靠背阻挡排出气体,由此排出气体几乎不会朝向车辆的前部流动。
根据第九方面,所述台板箱部的后端由所述盖板支撑部的后壁和所述台板箱的前端部的水平壁闭合。
利用这种构造,气体几乎不会朝向车辆的后部泄漏。
根据第十方面,所述排气构造还可以包括密封构件,所述密封构件安装到所述台板箱的前部的水平壁的下表面并且围绕所述水平壁中的通孔。所述排气管道的凸缘的上表面经由所述密封构件被保持抵靠在所述水平壁的围绕所述水平壁中的通孔的部分处。
利用这种构造,几乎不会在水平壁和排气管道的凸缘之间形成间隙。因此,气体几乎不会从水平壁和凸缘之间泄漏。
根据第十一方面,所述排气通路可以包括由在所述盖板支撑部的所述前壁前方的所述水平壁的前端部的顶面、所述靠背的背面以及所述台板箱的前部的从所述水平壁的前缘延伸到所述靠背的背面的延伸部限定的空间部。
利用这种构造,台板箱和靠背之间的空间在其下端处由延伸部封闭。物品几乎不会落到远于该延伸部的部位。
根据第十二方面,所述空间部的一部分可以由向下倾斜的所述延伸部限定。
利用这种构造,如果物品掉落在延伸部上,物品几乎不会朝向盖板支撑部的前壁的通孔(车辆的后部)移动。
根据第十三方面,所述空间部的一部分可以由向下倾斜的所述水平壁的前端部的顶面限定。
利用这种构造,如果物品掉落到水平壁上,则物品几乎不会朝向盖板支撑部的前壁的通孔(车辆的后部)移动。
根据第十四方面,所述台板箱部的一部分可以由所述前壁限定,所述前壁还包括在所述前壁的通孔中的栅格。
利用这种构造,物品或异物几乎不会进入盖板支撑部。
其它实施方式
此处说明的技术不限于在以上说明和附图中说明的以上实施方式。此处说明的技术可以包括下面的实施方式。
(1)排气构造可以安装在仅包括前排座椅(驾驶员座椅和乘员座椅)的双座车辆中。可以将以上实施方式中的后部座椅应用到双座车辆的前部座椅。
(2)台板箱排气出口43A可以与盖板20的与车辆10的前后方向相对应的前缘对齐。
(3)第一实施方式的台板箱主体32的前水平壁33可以在车辆10从后向前的方向上向下倾斜。
(4)可以适当地改变排气管道25A的形状或排气管道25A延伸的方向。例如,一部分排气管道25A可以沿车辆10的水平方向(宽度方向)延伸。

Claims (14)

1.一种车辆排气构造,其用于将冷却配置在车辆中的座椅下方的蓄电池用的气体排出到所述车辆的后备箱中,所述车辆的后备箱位于所述座椅后方并且包括配置在盖板下方的台板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排气构造包括: 
排气管道,其配置在所述蓄电池的后方,所述排气管道的入口位于面对所述蓄电池的第一端处并且所述排气管道的出口位于面向上的第二端处;以及 
排气通路,其接收来自所述排气管道的排出气体,以便将所述排出气体引导远离所述蓄电池,其中所述排气通路包括台板箱部,所述台板箱部与所述排气管道的出口连通,所述台板箱部由所述台板箱的前部的配置在所述排气管道的出口上方的各面限定,所述台板箱的前部的各面中的一个面面对所述座椅的靠背的背面并且具有朝向所述车辆的前侧开口的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排气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台板箱的用于从下方支撑所述盖板的盖板支撑部的后壁、顶壁和前壁的各面限定所述排气通路的台板箱部,所述盖板支撑部是所述台板箱的前部的一部分,所述后壁在所述台板箱的容纳凹部的前端处向上延伸,所述顶壁从所述后壁的顶缘朝向所述车辆的前侧延伸,所述前壁从所述顶壁的前缘向下延伸,所述前壁包括具有所述通孔的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排气构造,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台板箱的前部的水平壁的顶面进一步限定所述排气通路的台板箱部,所述水平壁从所述容纳凹部的前端朝向所述车辆的前侧延伸并且位于所述盖板支撑部的顶壁的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排气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气通路的台板箱部通过所述水平壁中的通孔与所述排气管道的出口连通,并且 
所述排气管道在第二端处具有围绕所述排气管道的出口的凸缘,所述凸缘被保持抵靠在所述水平壁的围绕所述水平壁中的通孔的部分处。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车辆排气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通路包括由在所述盖板支撑部的前壁前方的所述水平壁的前端部的顶面、所述靠背的背面以及在所述靠背的背面和所述前壁之间配置的构件限定的空间部。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车辆排气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通路包括由在所述盖板支撑部的前壁前方的所述水平壁的前端部的顶面、所述靠背的背面以及从所述靠背的下端部延伸的座椅表皮的一部分限定的空间部,所述座椅表皮的远端部固定到所述水平壁的前端部的顶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排气构造,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盖板的前部的如下下表面进一步限定所述空间部,所述盖板的前部的下表面比所述盖板支撑部的前壁靠近所述车辆的前侧并且与所述水平壁的前端部的顶面相对。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排气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通路具有在所述盖板的前表面和所述靠背的与所述盖板的前表面相对的背面部分之间的开口。 
9.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车辆排气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台板箱部的后端由所述盖板支撑部的后壁和所述台板箱的前端部的水平壁闭合。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排气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排气构造还包括密封构件,所述密封构件安装到所述台板箱的前部的水平壁的下表面并且围绕所述水平壁中的通孔, 
所述排气管道的凸缘的上表面经由所述密封构件被保持抵靠在所述水平壁的围绕所述水平壁中的通孔的部分处。 
11.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车辆排气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通路包括由在所述盖板支撑部的所述前壁前方的所述水平壁的前端部的顶面、所述靠背的背面以及所述台板箱的前部的从所述水平壁的前缘延伸到所述 靠背的背面的延伸部限定的空间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辆排气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间部的一部分由向下倾斜的所述延伸部限定。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辆排气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间部的一部分由向下倾斜的所述水平壁的前端部的顶面限定。 
14.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排气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台板箱部的一部分由所述前壁限定,所述前壁还包括在所述前壁的通孔中的栅格。 
CN201320825104.7U 2012-12-27 2013-12-13 车辆排气构造 Expired - Lifetime CN203592887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84916 2012-12-27
JP2012284916A JP5928822B2 (ja) 2012-12-27 2012-12-27 車両用排気構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592887U true CN203592887U (zh) 2014-05-14

Family

ID=506737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825104.7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592887U (zh) 2012-12-27 2013-12-13 车辆排气构造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180773B2 (zh)
JP (1) JP5928822B2 (zh)
CN (1) CN203592887U (zh)
DE (1) DE102013225849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06267A (zh) * 2013-10-31 2016-06-22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电池冷却结构
CN109625096A (zh) * 2018-12-28 2019-04-16 六安斯达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客车的发动机罩组件
CN111688460A (zh) * 2019-03-15 2020-09-22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排气结构
CN114585531A (zh) * 2019-10-25 2022-06-03 卡特彼勒公司 倾倒主体前壁加热通道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27615B2 (ja) * 2012-12-27 2015-12-02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車両用排気構造
JP5928822B2 (ja) * 2012-12-27 2016-06-01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車両用排気構造
JP5928821B2 (ja) * 2012-12-27 2016-06-01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車両用排気構造
DE112015002893B4 (de) 2014-06-18 2024-04-2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Magnetische Sensor-Einheit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derselben
KR101664602B1 (ko) * 2014-11-27 2016-10-10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통풍시트의 배터리 가스 포집 장치 및 방법
WO2016143214A1 (ja) * 2015-03-06 2016-09-1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高圧系機器ユニット、車両用バッテリユニット及び車両
JP6535569B2 (ja) * 2015-10-20 2019-06-2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
JP6337878B2 (ja) * 2015-12-10 2018-06-0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ハイブリッド自動車の車両下部構造
JP6244392B2 (ja) * 2016-03-17 2017-12-0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
JP6244391B2 (ja) * 2016-03-17 2017-12-0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
US10479422B2 (en) 2016-12-22 2019-11-19 Polaris Industries Inc. Side-by-side vehicle
US11046176B2 (en) * 2017-03-21 2021-06-29 Arctic Cat Inc. Off-road utility vehicle
US11548352B2 (en) 2018-10-12 2023-01-10 Fca Us Llc Interior trim storage bin/tray with integrated exhauster path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359Y2 (zh) * 1987-12-14 1993-01-21
JP3501006B2 (ja) * 1999-02-26 2004-02-23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バッテリ冷却ダクトの配設構造
JP3850018B2 (ja) * 2001-10-12 2006-11-29 河西工業株式会社 ラゲージフロアトリムの取付構造
JP3571704B2 (ja) * 2002-03-29 2004-09-2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蓄電装置の配置構造
JP2004026008A (ja) * 2002-06-25 2004-01-29 Honda Motor Co Ltd 燃料電池電気自動車
US6902020B2 (en) * 2002-07-29 2005-06-07 Daimlerchrysler Corporation Interior vehicle battery system and method
JP3784813B2 (ja) * 2003-11-26 2006-06-1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モータ用高圧電装の冷却装置及びハイブリッド車両
JP2007196911A (ja) * 2006-01-27 2007-08-09 Toyota Motor Corp 電源パックの冷却構造
JP4812529B2 (ja) * 2006-06-14 2011-11-0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源装置および車両
CN102050009B (zh) * 2006-09-07 2013-03-13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电气设备的冷却结构
US9126477B2 (en) * 2007-05-30 2015-09-08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Ductless cooling system for a vehicle power storage unit
JP4780050B2 (ja) * 2007-07-04 2011-09-2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の冷却構造
TWI338642B (en) * 2008-02-07 2011-03-11 Honda Motor Co Ltd Vehicular power supply system
JP5040905B2 (ja) * 2008-12-24 2012-10-0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蓄電装置の温度調節構造
JP5131182B2 (ja) * 2008-12-24 2013-01-3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蓄電モジュールの温度調節構造
JP2011057191A (ja) * 2009-09-15 2011-03-24 Suzuki Motor Corp 車両のバッテリ冷却構造
US8272685B2 (en) * 2010-02-09 2012-09-25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ehicle seat with air duct
US8118354B2 (en) * 2010-05-12 2012-02-21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Collapsible under-seat exhaust duct for battery compartment
KR101180954B1 (ko) * 2010-12-03 2012-09-07 기아자동차주식회사 자동차의 고전압 배터리 냉각 시스템
JP5928822B2 (ja) * 2012-12-27 2016-06-01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車両用排気構造
JP5827615B2 (ja) * 2012-12-27 2015-12-02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車両用排気構造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06267A (zh) * 2013-10-31 2016-06-22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电池冷却结构
US9893395B2 (en) 2013-10-31 2018-02-13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Battery cooling structure
CN105706267B (zh) * 2013-10-31 2018-07-06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电池冷却结构
CN109625096A (zh) * 2018-12-28 2019-04-16 六安斯达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客车的发动机罩组件
CN111688460A (zh) * 2019-03-15 2020-09-22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排气结构
CN114585531A (zh) * 2019-10-25 2022-06-03 卡特彼勒公司 倾倒主体前壁加热通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180773B2 (en) 2015-11-10
JP2014125159A (ja) 2014-07-07
US20140182957A1 (en) 2014-07-03
JP5928822B2 (ja) 2016-06-01
DE102013225849A1 (de) 2014-07-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592887U (zh) 车辆排气构造
US9623741B2 (en) Exhaust structure for vehicle
US10315499B2 (en) Ductless cooling system for a vehicle power storage unit
CN101909916B (zh) 蓄电池的冷却风取入结构
AU2008327219B2 (en) Vehicular power supply system
CN103943795B (zh) 蓄电池壳体
CN107199869B (zh) 车辆
CN103579545B (zh) 用于车辆的电池包
CN104425853B (zh) 车辆
US20160301120A1 (en) Cooling structure of battery and battery unit
CN105706267B (zh) 电池冷却结构
EP3699007B1 (en) Vehicle sunroof system, vehicle having same, and vehicle control method
CN105189166A (zh) 温度调节构造
CN203592888U (zh) 车辆用排气构造
KR101294170B1 (ko) 차량의 고전압 부품 냉각구조
CN107199867A (zh) 车辆
CN104553669A (zh) 车辆用空调装置
CN107848383A (zh) 机动车
KR101425078B1 (ko) 차량 후석용 통풍시트
CN108136883A (zh) 车辆的后部结构
CN217917547U (zh) 空调箱出风结构、空调箱以及汽车
CN218055371U (zh) 侧围总成后部密封结构及其车辆
CN201895644U (zh) 侧气囊的气袋结构
CN106058361B (zh) 电池的冷却结构以及电池单元
CN115195438A (zh) 车身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514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