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89006A - 丙烯基多层包装薄膜 - Google Patents

丙烯基多层包装薄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89006A
CN1989006A CNA2005800248383A CN200580024838A CN1989006A CN 1989006 A CN1989006 A CN 1989006A CN A2005800248383 A CNA2005800248383 A CN A2005800248383A CN 200580024838 A CN200580024838 A CN 200580024838A CN 1989006 A CN1989006 A CN 19890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crystalline state
polypropylene
weight portions
top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8002483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桥本智志
向原隆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sahi Kasei Chemical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sahi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ahi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Asahi Chemic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9890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8900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0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32B27/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2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synthetic resins not wholly covered by any one of the sub-groups B32B27/30 - B32B27/42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1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al additi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2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olefi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3/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23/02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08L23/10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prop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3/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23/02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08L23/18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hydrocarbons having four or more carbon atoms
    • C08L23/20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hydrocarbons having four or more carbon atoms having four to nine carbon atoms
    • C08L23/22Copolymers of isobutene; Butyl rubber ; Homo- or copolymers of other iso-olefi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8/00Ancillary operations in connection with laminating processes
    • B32B38/0012Mechanical treatment, e.g. roughening, deforming, stretching
    • B32B2038/0028Stretching, elonga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5/00Condition, form or state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5/07Parts immersed or impregnated in a matrix
    • B32B2305/076Prepre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18/00Mineral based
    • B32B2318/02Oi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439/00Containers; Receptacles
    • B32B2439/70Food packag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5/00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 C08L2205/03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hree or more polymers in a blend
    • C08L2205/035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hree or more polymers in a blend containing four or more polymers in a blen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3/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23/02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08L23/18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hydrocarbons having four or more carbon atoms
    • C08L23/20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hydrocarbons having four or more carbon atoms having four to nine carbon ato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57/00Compositions of unspecified polym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L57/02Copolymers of mineral oil hydrocarb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7/00Compositions of polyest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91/00Compositions of oils, fats or waxe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thereof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Wrapp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作为多层薄膜的聚丙烯基包装薄膜,其包含:(A)表层,它含有:第一组合物,包含50~99wt%的(S1)晶态聚丙烯基树脂和1~50wt%的(S2)选自非晶态或低晶态丙烯-α-烯烃共聚物以及丁烯-1聚合物中的至少一种软化剂;以及以100重量份的第一组合物的总量(S1+S2)为基准,含有2~20重量份的(S3)松香衍生物和2~20重量份的(S4)矿物油;以及(B)芯层,它与表层相邻,含有80~99wt%的(C1)晶态聚丙烯基树脂和1~20wt%的(C2)矿物油;以及一种作为多层薄膜的聚丙烯基包装薄膜,其包含:(A)表层,它含有:第一组合物,包含大于80wt%并且不大于99wt%的(S1)晶态聚丙烯基树脂和1wt%或更多并且小于20wt%的(S2)选自非晶态或低晶态丙烯-α-烯烃共聚物以及丁烯-1聚合物中的至少一种软化剂;以及以100重量份的第一组合物的总量(S1+S2)为基准,含有2~20重量份的(S3’)选自1-甲基-4-(1-甲基乙基)-环己烯均聚物的氢化产物和氢化烃树脂中的至少一种粘合剂,和2~20重量份的(S4)矿物油;以及(B)芯层,它与表层相邻,含有80~99wt%的(C1)晶态聚丙烯基树脂和1~20wt%的(C2)矿物油。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令人满意的没有粘着感并且不会缠绕的包装薄膜。

Description

丙烯基多层包装薄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包装物品例如包装食品的薄膜。具体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出色的具有包装食品所需的粘附性、对手没有粘着感、并且在使用时不会缠绕在手上的聚丙烯基包装薄膜。
背景技术
热塑树脂薄膜已经在饭店、食品店、家庭中储藏食品或在微波炉中加热或烹制食品时被使用。其中,由偏氯乙烯基共聚树脂制成的包装薄膜由于具有出色的性能包括防潮性、氧气阻断性、耐热性、对容器的粘附性以及透明度,而经常被用于包装食品的包装薄膜。
近年来,出现了各种主要由聚烯烃基树脂制成的食品包装用包装薄膜。这种薄膜的例子包括聚乙烯基树脂、聚丙烯基树脂、和聚-4-甲基戊烯-1树脂。但是,这些薄膜基本上不具有足够的对于薄膜表面的粘附性,因此,例如作为食品包装用包装薄膜的关键性能,即对于容器的粘附性不足。为了满足这些所需的性能,提出了很多混入了各种添加剂或其他树脂、或与其他树脂进行层压的薄膜。然而,由于它们不仅提高了对容器的粘附性,也提高了薄膜与薄膜之间的粘附性,导致从存储盒中拉出的性能较差,因此实用性较差。
为解决上述各种问题,提出了各种有关包装薄膜的粘附性的方法。JP-A-10-202806中提出了一种由聚丙烯基树脂制成的芯层和作为粘附剂的表层所构成的自粘性包装薄膜,所述的表层含有脂肪族烃和被称为油和脂肪的脂肪族多元醇的脂肪酸酯的组合物。但是这种技术的一个问题在于,当用这种包装薄膜包装具有较高水含量的食品材料并在微波炉中加热时,由于水的作用,会产生包装薄膜表面的油和脂肪起泡的问题。而且,当这种油和脂肪存在于薄膜表面时,用手处理时会产生粘着感。
JP-A-2000-281861中提出了一种通过向丙烯基嵌段共聚物中加入特定量的脂肪族多元醇的脂肪酸酯而获得自粘性性能的技术。该专利文献中提出了加入氢化石油基烃树脂。然而,使用这种技术的产品被认为在提高粘性的同时,也提高了粘着感。
JP-A-2001-328223中提出了一种向聚丙烯基树脂中加入聚丁烯或聚异丁烯的技术。然而,由于该添加剂具有粘性,会造成在使用包装薄膜时与手的粘着。
从较高的刚度考虑,JP-A-2001-121660等专利中提出了一种使用聚(4-甲基戊烯-1)基树脂的包装薄膜。但是,由于由具有较高刚度的材料制成的包装薄膜与物品外形的吻合性能较差,因此需要使薄膜表面具有较高粘着性。由于这种较高的粘着性,导致了粘着感,或在使用包装薄膜时出现了缠绕在手上的情况。
JP-A-2003-19778和WO 2004/020195中提出了一种具有较高粘附性的包装薄膜。尽管这些专利文献提出了连续获得较高粘附性和易于拉出性的技术,但在手上缠绕和手部的触感并未改进。具体说,是当将薄膜从盒中拉出并使用盒子附带的刀片进行切割时,可能会使拿取薄膜的手被薄膜缠绕。而改进这个问题的方法,可以是使薄膜变厚或使薄膜具有较高的弹性。但根据该方法,薄膜与具有复杂形状的物品外形的吻合性变差,从而使作为包装薄膜初衷的对于物品的粘附性也显著变差。
为了加强包装薄膜对物品的粘附性,会出现使用手掌轻按薄膜的情况。当薄膜与于掌接触时,可能会带来粘着感。至今,为了抑制这种粘着感,已经降低了粘附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出色的耐热性和抗冷性的包装薄膜;当用手操作时,不会缠绕在手上,并且不会产生不愉快的感觉如粘着感;并且具有必需的粘附性。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者们进行了广泛并透彻的研究。并因此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主要涉及以下的包装薄膜:
一种作为多层薄膜的聚丙烯基包装薄膜,它包含:
(A)表层,它含有:第一组合物,包含50~99wt%的(S1)晶态聚丙烯基树脂和1~50wt%的(S2)选自非晶态或低晶态丙烯-α-烯烃共聚物以及丁烯-1聚合物中的至少一种软化剂;以及以100重量份的第一组合物的总量(S1+S2)为基准,2~20重量份的(S3)松香衍生物和2~20重量份的(S4)矿物油;以及
(B)芯层,它与表层相邻,含有80~99wt%的(C1)晶态聚丙烯基树脂和1~20wt%的(C2)矿物油;以及
一种作为多层薄膜的聚丙烯基包装薄膜,它包含:
(A)表层,它含有:第一组合物,包含大于80wt%并且不大于99wt%的(S1)晶态聚丙烯基树脂和1wt%或更多并且小于20wt%的(S2)选自非晶态或低晶态丙烯-α-烯烃共聚物以及丁烯-1聚合物中的至少一种软化剂:以及以100重量份的第一组合物的总量(S1+S2)为基准,2~20重量份的(S3’)选自1-甲基-4-(1-甲基乙基)-环己烯均聚物的氢化产物和氢化烃树脂中的至少一种粘合剂,和2~20重量份的(S4)矿物油;以及
(B)芯层,它与表层相邻,含有80~99wt%的(C1)晶态聚丙烯基树脂和1~20wt%的(C2)矿物油。
根据上述情况要求,本发明的包装薄膜具有出色的耐热性和抗冷性;当用手处理时,不会缠绕在手上,并且不会产生不愉快的感觉如粘着感;并且具有出色的粘附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由于本发明的包装薄膜同时具有抗冷性和耐热性,所以可以在较大的温度范围内使用,包括在冰箱中储藏以及在微波炉中加热。在最初能够被用于包装食品的树脂中,与聚乙烯基树脂、聚苯乙烯基树脂、氯乙烯基树脂等相比,聚丙烯基树脂在抗冷性和耐热性之间具有出色的平衡性,并且具有出色的透明度。但是,由于聚丙烯基树脂本身不具有粘附性,因此必需用添加剂等进行改性。
本发明中使用的聚丙烯基树脂在其聚合物分子链上具有一个丙烯单元,并且包括仅由丙烯单元组成的均聚物以及丙烯与乙烯、丁烯-1等的二元或三元共聚物。为了获得具有出色透明度的薄膜,优选使用无规共聚物。关于立构规整性,全同立构结构或间同立构结构中任何一种、或者二者的混合均可以采用。尽管没有进一步的限制,例如,考虑到薄膜用于包装食品,从安全角度考虑,优选为符合食品包装标准的薄膜。
根据ASTM D1238中定义的方法,在230℃下并且负荷为2.16kg时测得的聚丙烯基树脂的熔体流动速率优选为1~20g/10min。
表层(A)中含有的作为软化剂使用的组分为非晶态或低晶态丙烯-α-烯烃共聚物或丁烯-1聚合物。从安全角度考虑,优选为符合食品包装标准的类型。
非晶态或低晶态丙烯-α-烯烃共聚物是丙烯和具有4个或更多碳原子(如丁烯-1和戊烯-1)的α-烯烃的共聚物。其中丙烯的比例优选为65~85wt%。使用差示扫描量热计测定的非晶态或低晶态丙烯-α-烯烃共聚物的结晶度优选为在0~50%的范围内。
根据ASTM D1238中定义的方法,在230℃下并且负荷为2.16kg时测得的非晶态或低晶态丙烯-α-烯烃共聚物的熔体流动速率优选为1~10g/10min,并且根据ASTM D1505测得的其密度优选为0.85~0.89g/cm3
而非晶态或低晶态丙烯-α-烯烃共聚物,优选为本身具有充足弹性并且与晶态聚丙烯基树脂混合后可以使薄膜具有柔韧性而不影响其透明度的类型。非晶态或低晶态丙烯-α-烯烃共聚物的例子包括购自Mitsui Chemicals有限公司生产的TAFMER(注册商标)。
丁烯-1聚合物是通过聚合液态丁烯-1单体制得的均聚物。根据ASTM D1238中定义的方法,在190℃下并且负荷为2.16kg时测得的丁烯-1聚合物的熔体流动速率优选为0.1~5g/10min,并且根据ASTM D1505测得的其密度优选为0.904~0.920g/cm3
上述软化剂与晶态聚丙烯基树脂具有较好的相容性。混入适量的该软化剂会带来降低拉伸模量或绕曲模量的效果,即增加柔韧性的效果,同时不会对晶态聚丙烯基树脂本身原来具有的透明度、防潮性和耐热性造成较大的影响。
当使用松香衍生物(S3)作为粘合剂时,从制得的薄膜的柔韧性和手部触感以及与被包装物品外形的吻合能力考虑,组成第一组合物的晶态聚丙烯基树脂(S1)的量为在50~99wt%的范围内;并且也同样组成第一组合物的选自非晶态或低晶态丙烯-α-烯烃共聚物以及丁烯-1聚合物中的至少一种软化剂(S2)的量为在1~50wt%的范围内。
当软化剂的量小于1wt%时,薄膜的柔韧性不足,因此当使用该薄膜进行包装时,薄膜无法与被包装物品的外形吻合,因而无法获得薄膜和被包装物品之间的充分接触面。当软化剂的量超过50wt%时,薄膜过分软化,因此在将薄膜从存储盒中拉出直到使其覆盖被包装物品的过程中,薄膜与薄膜之间会产生重叠的褶皱,并且使包装薄膜的易使用性变差。
当使用选自1-甲基-4-(1-甲基乙基)-环己烯均聚物的氢化产物和氢化烃树脂中的至少一种组分(S3’)作为粘合剂时,从与上述相同的原因考虑,组成第一组合物的晶态聚丙烯基树脂(S1)的量为大于80wt%并且不大于99wt%;并且也同样组成第一组合物的选自非晶态或低晶态丙烯-α-烯烃共聚物以及丁烯-1聚合物中的至少一种软化剂(S2)的量为1wt%或更大并且小于20wt%。
当软化剂的量小于1wt%时,薄膜的柔韧性不足,因此当使用该薄膜进行包装时,薄膜无法与被包装物品的外形吻合,因而无法获得薄膜和被包装物品之间的充分接触面。当软化剂的量为20wt%或更多时,获得的粘附性过大,因此在将薄膜从存储盒中拉出直到使其覆盖被包装物品的过程中,薄膜与薄膜之间会产生重叠的褶皱,并且使包装薄膜的易使用性变差。
在表层(A)中作为粘合剂使用的组分(S3)选自松香衍生物、1-甲基-4-(1-甲基乙基)-环己烯均聚物的氢化产物和氢化烃树脂。作为粘合剂,优选为符合食品包装标准的类型。
松香衍生物是通过纯化松树中含有的树脂酸或能够衍生松香的化合物获得的。该松香是松香酸及其异构体的混合物。根据原料和加工过程可以将松香分类为树胶松香、木松香和浮油松香,这些材料均可使用。衍生物的例子包括由松香氢化制得的氢化松香化合物、松香和脂肪醇的酯化合物、以及氢化松香与脂肪醇的酯化合物。
酯化合物中使用的脂肪醇的例子包括甲醇、甘油和季戊四醇。在本发明中,优选使用显示了较为出色效果的氢化松香作为粘合剂,并且进一步优选使用氢化松香和多元醇的酯化合物。其具体的例子包括购自Eastman Chemical公司的FORAL(注册商标)105E和购自Hercules公司的FORAL(注册商标)105,均为氢化松香季戊四醇酯;以及购自Eastman Chemical公司的FORAL(注册商标)85E和购自Hercules公司的FORAL(注册商标)85,均为氢化松香甘油酯。
而本发明的松香衍生物,进一步优选使用高压氢化松香和多元脂肪醇的酯化合物。高压氢化松香和多元脂肪醇的酯化合物的例子包括通过将松香和多元脂肪醇酯化,并且在20MPa或更高并且不大于40MPa的压力下对该酯进行氢化制得的化合物,以及通过在20MPa或更高并且不大于40MPa的压力下将松香氢化然后将氢化松香与多元脂肪醇进行酯化获得的化合物。多元脂肪醇的例子包括甘油和季戊四醇。
上述氢化是通过将化合物与作为催化剂的铂族金属如钯和铑混合,并在20~40MPa的压力下氢化该混合物进行。反应温度优选为在200~300℃的范围内,并且反应时间优选为2小时或更久。
通过使用高压氢化松香和多元脂肪醇的酯化合物,可以大幅改善薄膜的粘着感。当氢化条件达到上述范围时,松香内不再具有双键,从而基本不会出现由双键引起的氧化。
1-甲基-4-(1-甲基乙基)-环己烯均聚物的氢化产物是产自松树皮或水果(如橙子)皮的α-蒎烯、β-蒎烯、柠檬烯、二戊烯等的共聚并且氢化后的纯化产物。并且可能含有纯化或聚合时形成的副产物。
氢化烃树脂是将在石油纯化过程中通过蒸气裂解获得的C5-馏分或C9-馏分进行氢化制得的化合物。具体说,优选将通过对C5-馏分中含有的环戊二烯进行二聚制得的二环戊二烯树脂进行聚合并氢化的产物。通过聚合C9-馏分并将聚合物进行氢化制得的化合物的具体的例子包括购自Eastman Chemical公司的REGALITE(注册商标);并且通过聚合C5-馏分并将聚合物进行氢化制得的化合物的具体的例子包括购自Eastman Chemical公司的EASTOTAC(注册商标)。
为了防止用手处理薄膜时产生粘着感或缠绕,以100重量份的晶态聚丙烯基树脂(Sl)和软化剂(S2)的总量为基准,粘合剂(S3)或(S3’)的加入量在2~20重量份的范围内,优选为3~15重量份,并且进一步优选为4~10重量份。当粘合剂的量超过20重量份时,虽然在处理薄膜时不会产生粘着感或缠绕,但也无法获得必要的粘附性。尤其在以较低负荷按压的情况下如包装食品时无法获得粘附性。当粘合剂的量小于2重量份时,无法获得必要的粘附性。
表层(A)中含有的矿物油(S4)被作为辅助粘合剂使用。从能够带来较好的手感及稳定的粘附性考虑,以100重量份的晶态聚丙烯基树脂(S1)和软化剂(S2)的总量为基准,矿物油的加入量为2~20重量份,并且优选为4~10重量份。
矿物油的例子包括通过纯化原油例如液体石蜡制得的产物、以及石蜡油。其中,优选具有环烷烃的比例为不大于33wt%的矿物油,并且进一步优选具有环烷烃的比例为不大于32wt%的矿物油。通过使用具有环烷烃的比例为不大于33wt%的矿物油,在处理包装薄膜时薄膜的粘着感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改善。为了获得更令人满意的粘附性,环烷烃比例的下限优选为28wt%。
通过组合使用特定量的作为粘合剂的松香衍生物和作为辅助粘合剂的矿物油,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在保持粘附性的同时没有粘着感并且处理时不会缠绕的包装薄膜。具体说,通过该组合,能够提供一种具有出色手感并且不会受到作为软化剂的非晶态或低晶态丙烯基-α-烯烃共聚物或丁烯-1聚合物含量的影响的薄膜。
通过以特定比例组合使用作为粘合剂的1-甲基-4-(1-甲基乙基)-环己烯均聚物的氢化产物或氢化烃树脂和作为辅助粘合剂的矿物油,能够提供一种在保持粘附性的同时在处理时没有粘着感并且不会缠绕的包装薄膜。
在含有聚丙烯基树脂组合物的表层(A)中,在不偏离本发明目的的范围内,也可以混入已知的添加剂,如抗氧化剂。
在本发明的薄膜中,芯层(B)位于与上述表层(A)相邻的位置。这样,由于表层(A)中的矿物油会通过渗透现象转移至芯层(B),因此可以使表层中仅保持适量的矿物油。
用于形成芯层(B)的晶态聚丙烯基树脂(C1)可以与表层(A)中的相同或不同。而表层(A)优选为符合食品包装标准的类型。
本发明的芯层(B)中使用的矿物油(C2)的例子包括通过纯化原油(例如液体石蜡)获得的产物、以及石蜡油。而表层(A)中使用的矿物油(S4)优选具有环烷烃的比例为不大于33wt%的矿物油,并且进一步优选具有环烷烃的比例为不大于32wt%的矿物油。环烷烃比例的下限优选为28wt%。而表层(A)中通过使用具有上述比例环烷烃的矿物油,在处理包装薄膜时,薄膜的粘着感和粘附性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将晶态聚丙烯基树脂(C1)和矿物油(C2)的总量定义为100wt%,为了抑制渗透现象并且随着时间推移仍可以保持粘附性和拉出性能,矿物油(C2)的加入量为1wt%或更大,并且从刚度和薄膜成型稳定性考虑,加入量不大于20wt%。矿物油(C2)的加入量优选为2~15wt%,并且进一步优选为2~12wt%。
由于表层(A)中存在的矿物油通过渗透现象从表层(A)转移至芯层(B),在表层(A)中上述矿物油与粘合剂的比值会下降。因此,在初期获得的粘附性和粘着感也随之改变。作为对策,可以增大表层(A)的层组成比例以防止出现渗透现象。然而,表层(A)的组合物是为了显现较高的粘附性的较软的组合物。因此,整个薄膜的模量下降导致刚度显著下降。
然后,根据本发明,通过在与表层(A)相邻的芯层(B)中加入特定量的矿物油,可以抑制渗透现象,并且在不使整个薄膜的模量大幅下降的同时保持粘附性和拉出性能。
为了确保成型的加工性能,也可以在不偏离本发明目的的范围内向芯层(B)的组合物中混入已知的添加剂如抗氧化剂。
关于本发明薄膜的层组成比例,当将包括两个表面的表层(A)与芯层(B)的体积比定义为f时, f优选为在0.2~2.7的范围内。当表层(A)的体积比小于0.2时,有可能无法使整个薄膜的表面表现出粘附性。当表层(A)的体积比大于2.7时,整个薄膜变得较软并且刚度下降,从而会使易用性变差。
虽然表层(A)的正反两个表面之间的厚度比并无特别限制,但优选这两个表面具有基本相同的厚度。
此外,在组成多层薄膜时,除了表层(A)和芯层(B)之外,在不影响本发明目的的范围内,可以采用例如由生产时修整的边缘形成的再生层等。从粘附性和拉出性能之间的平衡考虑,上述这样的其他层的厚度优选为不大于所有层厚度的5wt%,并且其具有的体积比优选为不大于所有层体积的5%。然而,需要在不影响表层(A)与芯层(B)互相相邻的状态下将上述这样的其他层进行层压。
在本发明的包装薄膜中,采用粘附能作为表示粘附性的系数。这里所说的粘附能是用于评估当包装薄膜包装容器或食品时薄膜与薄膜之间或薄膜与容器之间的粘附性的系数。如上所述,该粘附性与拉出性能同样都是重要的特性。上述粘附能是由将粘附在一起的薄膜相互分离时所做的功的量决定的。测定的方法将在下文中进行描述。从适当的粘附性考虑,该粘附能优选为0.8~1.5mJ,并且进一步优选为0.9~1.2mJ。
本发明中提及的包装薄膜的拉出力与粘附性同样都是重要特性,并且可以评估当薄膜从存储盒内的薄膜卷中拉出时的易于拉出性。测定的方法将在下文中进行描述。从较好的拉出性能考虑,该拉出力优选为100~400mN,进一步优选为100~300mN,并且更进一步优选为100~200mN。
当使用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e)(在下文中以“AFM”表示)探针(cantilever)激励造成的相的信息成像后进行观察时,本发明的薄膜表面优选具有特定的结构。当观察由探针的激励造成的相的信息时,具有较小延迟的部分,即较硬的部分被表示为亮相图,而较大延迟的部分,即较软的部分被表示为暗相图。
当通过该方法观察本发明优选的包装薄膜表面时,所述表面形成微丝网状结构,并且其间存在矩阵。这里的“网状结构”指的是看上去较亮的图像的连续部分,而“矩阵”是由该网状结构包围的看上去较暗的不连续部分。
平均微丝宽度优选为1nm或更大并且不大于100nm,并且进一步优选为10nm或更大并且不大于50nm。当平均微丝宽度在该范围内时,可以保持薄膜表面的平滑度,并且进一步提高粘附性。
矩阵尺寸的平均宽度优选为3nm或更大并且不大于1μm,并且进一步优选为10nm或更大并且不大于50nm。当矩阵的平均尺寸在该范围内时,组成矩阵的粘合组分会保留在薄膜表面的网状结构内,并且在表面不会出现超出必要的量。而且,薄膜表面用手处理时没有粘着感并且不会发生缠绕,同时可以保持粘附性。
在本发明的网状结构中,丙烯基树脂的晶态部分主要形成微丝。聚丙烯和软化剂的非晶态部分、粘合剂以及矿物油主要形成矩阵。如上所述,当采用具有特定尺寸的微丝网状结构时,保留了对矩阵部分的粘附性有很大影响的较软的组分,并且所述较软的组分在表面仅以显示粘附性所必需的最小的量存在。
当没有形成网状结构的薄膜表面本身存在较软的组分时,或当较软的组分以大于本发明中特定的网状结构的微孔尺寸并呈海岛结构形式存在时,粘合组分无法在表面均匀地存在,并且粘附性和拉出性能之间的平衡会下降。
本发明的薄膜优选具有特定的柔韧性。具体说,拉伸模量优选为200~1,000MPa。拉伸模量是根据ASTM-D-882中指定的方法,使用拉伸测试器(通用拉伸压缩测试器,ShinkoTsushin工业有限公司制造),通过测定应变为2%时的纵向(MD方向,即拉紧方向)和横向(TD方向,即与拉紧方向垂直的方向)拉伸模量的平均值测定的。从薄膜的柔韧性、刚度和易用性考虑,该数值优选为200MPa或更大,并且从薄膜的柔韧性、粘附性和易用性考虑,优选为不大于1,000MPa。该数值进一步优选为400MPa或更大并且小于700Mpa。
从作为包装薄膜时的强度和刚度以及包装时的易用性考虑,本发明的薄膜的厚度优选为3μm或更大,并且从对被包装物品的粘附性、薄膜的易用性、当制成家用食品包装薄膜时产品的重量和薄膜卷的直径、以及使用时易于操作的程度考虑,优选为不大于20μm。具体说,作为需要粘附性、易于拉出性等的家用食品包装薄膜,其厚度进一步优选为6~15μm。
本发明的薄膜可以通过使用已知的薄膜形成方法进行制备。表层(A)的聚丙烯基树脂组合物的制备是通过挤出机等熔融捏合进行的。由于软化剂和粘合剂在室温下为固态,因此将其以指定的量与购得的商品聚丙烯基树脂粒料一起加入混合机中,并且使混合物充分混合均匀。将制得的混合物注入表层用挤出机中。由于表层(A)和芯层(B)中的各种矿物油在室温下为液体,因此在表层用挤出机和芯层用挤出机的通道上分别配置有液体喷射装置,并且在螺杆的通道上向熔融并塑化的树脂加入矿物油。
将混合物在适当的挤出条件下进行捏合以制备均一的组合物,然后将其由多层的模头等挤出形成具有表层、芯层以及可任选的再生层的多层薄膜。也可以使用已知的设备(如允许中途加料的双螺杆挤出机)将用于表层(A)和芯层(B)的各个组合物充分熔融捏合,将混合物造粒,然后将粒料分别加入表层用挤出机中和芯层用挤出机中。
为了形成具有多层结构的薄膜,例如在形成三层结构的情况下,将上述表层用挤出机和芯层用挤出机平行排列,并且将指定的树脂注入各个挤出机中,然后进行充分的熔融及捏合。在下游处,将挤出机中的树脂融合为三层的层状结构,然后通过使用例如具有缝状出料口的环状模头或T形模头等将其塑模并挤出为薄片状。通过已知的方法例如将其送入冷水箱或使其接触冷空气或冷却辊,使挤出的树脂固化。这时,从表面平滑度和外观考虑,挤出的薄片表面的冷却温度优选为10℃或更高,并且从粘合剂由表层(A)中渗出到表面时的渗出特性和粘附强度考虑,优选为不大于50℃。
从可以使薄膜具有必要的强度并且当薄膜作为食品包装的包装薄膜使用时可以提供出色的切割性能考虑,优选以2或更大的比率对薄膜进行拉伸。拉伸是通过通常的方法进行的,例如通过辊轧法或拉幅法进行单轴或双轴拉伸,或通过管式法进行多轴拉伸。
当使用在纵向和/或横向依次双轴拉伸法时,在纵向和横向的拉伸次序并无特别限制。在纵向和横向的拉伸率可以互相不同。使用管式法进行多轴拉伸时优选在纵向和横向以2或更大的拉伸率对薄膜进行拉伸。拉伸完成后,通过对薄膜的端部进行修整、将薄膜切割为预期的尺寸、并将其绕在纸管上等,使薄膜形成为与预期产品的形状相配的产物。
使用管式法进行多轴拉伸时,为了调整薄膜的热收缩率,可以通过已知的方法热定型经拉伸的薄膜。可以使用的方法的例子包括在抑制薄膜在MD方向移动的同时使其由辊直接加热或通过红外线间接加热的方法,在抑制薄膜通过拉幅机在横向移动的同时通过热空气或辐射热进行加热的方法,以及在再次形成气泡的状态下通过热空气或辐射热进行加热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薄膜,不但在作为包装薄膜需要的性能,即粘附性和手感之间具有出色的平衡,而且具有出色的透明度、耐热性、适当的柔韧性、切割性能以及安全性,因此可以适合作为家用食品包装用的包装薄膜。
本发明将基于下列实施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与此。
评估实施例和对照例中制得的薄膜的方法如下所示。
(粘附能)
根据下列方法评估并测定当容器如碗碟或食品被包装薄膜所覆盖时的薄膜与薄膜之间的粘附性。
准备两个具有底面积为25cm2并且重量为400g的圆柱,并且分别在其底面预先粘附与其具有相同底面积的滤纸。在张力下将包装薄膜固定在各个粘附了滤纸的底面上,从而防止薄膜中形成皱纹。在温度为23℃并且相对湿度为50%的条件下,使两个圆柱的薄膜表面向内互相靠近,并且在500g的负荷下直接接合一分钟。然后,通过拉伸测试器(通用拉伸压缩测试器,Shinko Tsushin工业有限公司制造)将重叠的两层薄膜在与其表面垂直的方向以5mm/min的速率分离,并且将此时产生的能量(mJ)定义为粘附能。
AA:0.8mJ或更大并且小于1.5mJ
A:0.5mJ或更大并且小于0.8mJ,或1.5mJ或更大并且小于2.0mJ
B:0.3mJ或更大并且小于0.5mJ,或2.0mJ或更大并且小于3.0mJ
C:小于0.3mJ,或3.0mJ或更大
(粘着感)
将包装薄膜切割为300mm×300mm的尺寸,并且将其覆盖在一个圆柱形的直径为80mm并且高度为80mm的耐热玻璃容器上。使用手掌将覆盖了包装薄膜的玻璃容器的侧面压紧5秒,并且当手掌与包装薄膜的表面接触时,根据下列标准对感觉进行感观评估和评分。
有粘着感的情况定义为“0分”,而没有粘着感的情况定义为“1分”。随机选择50名主妇根据上述标准进行感观评估。并且将50名主妇的评分相加。
AA:总分为40或更大
A:总分为30或更大并且小于40
B:总分为20或更大并且小于30
C:总分小于20
(缠绕)
将包装薄膜切割为300mm×300mm的尺寸,并且将其覆盖在一个圆柱形的直径为80mm并且高度为80mm的耐热玻璃容器上。使用手掌将覆盖了包装薄膜的玻璃容器的侧面压紧5秒,然后手掌离开。在此时,根据下列标准对包装薄膜离开容器而粘附在手上的程度进行感观评估和评分。
3分:当手离开时,包装薄膜立刻与手分离。
2分:当手离开时,包装薄膜与容器分离,而小于容器表面积的1/10的包装薄膜粘附在手上。
1分:当手离开时,包装薄膜与容器分离,而容器表面积的1/10或更大并且小于1/3的包装薄膜粘附在手上。
0分:当手离开时,包装薄膜与容器分离,而容器表面积的1/3或更大的包装薄膜粘附在手上。
随机选择50名主妇根据上述标准进行感观评估。
AA:平均分为2.3或更大
A:平均分为1.7或更大并且小于2.3
B:平均分为1.0或更大并且小于1.7
C:平均分小于1.0
(拉出力)
拉出力是为了评估将薄膜由薄膜卷拉出时的拉出性能,并且根据下列方法进行测定。
将一段20m的切割为300mm宽度的薄膜,在20N的张力下以100m/min的速率沿着外径为41mm、内径为38mm并且宽度为308mm的纸管进行缠绕,以制备薄膜卷。
通过一个具有可以在较小的负荷下转动的旋转部分的专用夹合工具,将上述薄膜卷的纸管的两端夹住并固定,并且将该夹合工具固定在拉伸测试器(通用拉伸压缩测试器,ShinkoTsushin工业有限公司制造)的下部。然后将薄膜的端部粘合并固定于宽度为330mm的上部固定工具,并且测定以1,000mm/min的速率展开薄膜时产生的力。
为了研究拉出力根据时间的变化,分别测定样品形成24小时后的拉出力以及样品在温度为40℃并且相对湿度为20%的空气中储藏21天后的拉出力。
根据下列标准对储藏前的拉出力进行评估:
AA:100mN或更大并且小于400mN
A:400mN或更大并且小于600mN
B:600mN或更大并且小于1,000mN
C:小于100mN,或1,000mN或更大
(透明度)
根据如ASTM-D-103规定的方法,使用NDH-300A(Nippon Denshoku工业有限公司制造)测定薄膜的混浊度,并且根据下列标准评估透明度。
AA:小于1.0
A:1.0或更大并且小于2.0
B:2.0或更大并且小于3.0
C:3.0或更大
(耐热性)
为了评估耐热性,基于东京消费者生活条例第11条,对耐热温度进行测定。将耐热温度为140℃或更高的薄膜定为“AA”,将耐热温度为130℃或135℃的薄膜定为“A”,并且将耐热温度不高于125℃的薄膜定为“C”。
(柔韧性)
为了评估柔韧性,根据如ASTM D882规定的方法,使用拉伸测试器(通用拉伸压缩测试器,Shinko Tsushin工业有限公司制造),以2%的应变测定薄膜在纵向(MD)和横向(TD)上的拉伸模量。根据下列标准进行评估。
薄膜在MD和TD方向的拉伸模量的平均值:
AA:400MPa或更大并且小于700MPa
A:200MPa或更大并且小于400MPa,或700MPa或更大并且小于1,000MPa
B:100MPa或更大并且小于200MPa
C:小于100MPa,或1,000MPa或更大
(切割性能)
将薄膜沿着纸管进行缠绕,从而使其宽度为300mm并且卷长为20m,并且将制得的薄膜卷置于Asahi Kasei Life & Living公司制造的SARAN WRAP(注册商标)的存储盒中。使用盒子附带的刀片对薄膜进行切割。根据下列标准由当时的切割状态对切割性能进行评估。
AA:可以用较小的力锐利地切割薄膜
A:切割需要一定的力,但可以锐利地切割薄膜
B:可以切割薄膜,但不太容易
C:无法流畅地切割薄膜。有时无法切割而是被拉长或歪斜地破损,或由于用力过大而损坏存储盒。
(薄膜表面观察)
通过原子力显微镜获得的相图对薄膜表面进行观察。将薄膜粘合并固定在玻璃上,并且通过用Digital Instrument制造的NANO SCOPE(注册商标)IIIa在Tapping模式的相图对表面进行观察。通过使用硅单晶的探针(弹簧常数:0.07~0.58N/m)在扫描率为0.5~1Hz、扫描面积为2μm×2μm、Z极限为440V、并且取样划线(sampling score)为512×512的条件下进行测定。当控制探针的接触压力时,根据薄膜,在2V的目标振幅下设定点为在0.8~1.4V的范围内,并且在4V的目标振幅下设定点为在2.0~3.5V的范围内。将2μm×2μm的区域放大40,000倍,并且由获得的80mm×80mm的图像可以获得100个微丝宽度和100个微丝与微丝之间的距离。忽略最大的10个和最小的10个后,采用80个宽度或80个距离的平均值。根据平均微丝宽度按下列标准对表面结构进行评估。
AA:1nm或更大并且小于50nm
A:50nm或更大并且小于100nm
C:100nm或更大
同时根据下列标准对微丝与微丝之间的平均距离进行评估:
AA:10nm或更大并且小于50nm
A:3nm或更大并且小于10nm,或50nm或更大并且小于1,000nm
C:小于3nm,或1,000nm或更大
基于上述结果对薄膜进行综合评估。在各项中均定为“AA”的薄膜被判断为特别出色,只被定为“AA”或“A”的薄膜被判断为实际可用,并且有一项被定为“B”或“C”的薄膜被判断为不适合实际使用。
实施例1
将晶态聚丙烯基树脂(GRAND POLYPRO(注册商标)F327,丙烯、乙烯和丁烯-1的三元共聚物,Grand Polymer有限公司制造)以及作为软化剂的低晶态丙烯-α-烯烃共聚树脂(TAFMER(注册商标)XR110T,Mitsui Chemicals有限公司制造)以95/5的重量比进行混合。在搅拌机中向100重量份的该混合物中注入5重量份的购自Eastman Chemical公司制造的氢化松香季戊四醇酯FORAL(注册商标)105E,并且在室温下充分混合5分钟。
接下来,使用螺杆直径为37mm并且L/D为42的共旋转双螺杆挤出机(TEM-35BS,Toshiba Machine有限公司制造)将该混合物熔融捏合以制备粒料。此外,使用注射泵在筒内中途加入矿物油(石蜡油PAROL(注册商标),Crompton制造,40℃时的动态粘度为67cSt)。根据ASTM D-3238可以测得PAROL(注册商标)中含有32%的环烷烃和68%的链烷烃。以100重量份的上述晶态丙烯基树脂和软化剂的混合物为基准,该矿物油的加入量为5重量份。将该混合物作为表层用树脂。
使用螺杆直径为37mm并且L/D为30的共旋转双螺杆挤出机(TEM-35BS,ToshibaMachine有限公司制造)将与上述相同的晶态聚丙烯基树脂熔融捏合,并且使用注射泵在挤出机中途加入20重量份的矿物油(石蜡油PAROL(注册商标),Crompton制造)。以95/5的重量比加入上述晶态聚丙烯基树脂和矿物油。将制得的粒料作为芯层用树脂。各个层的体积比的关系等如表1所示。
通过使用上述树脂制备多层拉伸薄膜。首先,将上述制得的树脂混合物分别注入可以挤出表层/芯层/表层的对称的树脂层结构的多层挤出机的表层用挤出机和芯层用挤出机。在各个挤出机中完全熔融后,在220℃下用多层环状模头挤出粗制薄膜,然后用水冷却。
通过使用吹胀膜泡型拉伸机,在120℃下以在纵向为5并且在横向为4的拉伸率对制得的粗制薄膜进行拉伸。然后,对园筒状薄膜的端部进行修整,并且将薄膜分开并且一个接一个地拉紧(take up)。结果可以制得厚度为10μm、各层的厚度比表层/芯层/表层为0.20/0.60/0.20的基本均一的薄膜。该薄膜的物理性质如表1所示显示出较好的性能。
实施例2
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得厚度为10μm的薄膜,除了在表层用树脂组合物中将晶态聚丙烯基树脂(GRAND POLYPRO(注册商标)F327,丙烯、乙烯和丁烯-1的三元共聚物,Grand Polymer有限公司制造)以及作为软化剂的丁烯-1聚合物(TAFMER(注册商标)BL4000,Mitsui Chemicals有限公司制造)以95/5的重量比进行混合。该薄膜的物理性质如表1所示显示出较好的性能。
实施例3
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得厚度为10μm的薄膜,除了在各个表层和芯层的树脂组合物中使用矿物油(石蜡油KAYDOL(注册商标),Crompton制造,40℃时的动态粘度为67cSt)作为矿物油。根据ASTM D-3238可以测得KAYDOL(注册商标)中含有35%的环烷烃和65%的链烷烃。该薄膜的物理性质如表1所示显示出较好的性能。
实施例4
将在实施例1的表层中使用的晶态聚丙烯基树脂和低晶态丙烯-α-烯烃共聚树脂以60/40的重量比进行混合。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得厚度为10μm的薄膜,除了将表层用树脂改为通过下述方法制得的树脂:向100重量份的晶态聚丙烯基树脂和低晶态丙烯-α-烯烃共聚树脂的树脂组合物中加入5重量份的Eastman Chemical公司制造的氢化松香季戊四醇酯FORAL(注册商标)105E,并且向100重量份的上述晶态聚丙烯基树脂和低晶态丙烯-α-烯烃共聚树脂的树脂组合物中加入15重量份的Crompton制造的矿物油PAROL(注册商标)。该薄膜的物理性质如表1所示显示出较好的性能。
实施例5
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得厚度为10μm的薄膜,除了将表层用树脂改为通过下述方法制得的树脂:向100重量份的在实施例1的表层中使用的晶态聚丙烯基树脂和低晶态丙烯-α-烯烃共聚树脂的树脂组合物中加入15重量份的Eastman Chemical公司制造的氢化松香季戊四醇酯FORAL(注册商标)105E,并且向100重量份的上述晶态聚丙烯基树脂和低晶态丙烯-α-烯烃共聚树脂的树脂组合物中加入5重量份的矿物油。该薄膜的物理性质如表1所示显示出较好的性能。
实施例6
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得厚度为10μm的薄膜,除了将表层用树脂改为通过下述方法制得的树脂:向100重量份的在实施例1的表层中使用的晶态聚丙烯基树脂和低晶态丙烯-α-烯烃共聚树脂的树脂组合物中加入5重量份的Eastman Chemical公司制造的氢化松香季戊四醇酯FORAL(注册商标)105E,并且向100重量份的上述晶态聚丙烯基树脂和低晶态丙烯-α-烯烃共聚树脂的树脂组合物中加入15重量份的矿物油。该薄膜的物理性质如表1所示表现出较好的性能。
实施例7
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得厚度为10μm的薄膜,除了将实施例1的芯层中的晶态聚丙烯基树脂与矿物油的重量比改为97/3。该薄膜的物理性质如表1所示显示出较好的性能。
实施例8
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得厚度为10μm的薄膜,除了将各层的厚度比表层/芯层/表层改为0.15/0.70/0.15。该薄膜的物理性质如表1所示显示出较好的性能。
实施例9
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得厚度为10μm的薄膜,除了将各层的厚度比表层/芯层/表层改为0.35/0.30/0.35。该薄膜的物理性质如表1所示显示出较好的性能。
实施例10
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得厚度为10μm的薄膜,除了将表层用树脂改为通过下述方法制得的树脂:向100重量份的在实施例1的表层中使用的晶态聚丙烯基树脂和低晶态丙烯-α-烯烃共聚树脂的树脂组合物中加入5重量份的氢化萜烯树脂CLEARON(注册商标)P125,并且向100重量份的上述晶态聚丙烯基树脂和低晶态丙烯-α-烯烃共聚树脂的树脂组合物中加入5重量份的矿物油。该薄膜的物理性质如表1所示显示出较好的性能。
实施例11
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得厚度为10μm的薄膜,除了将表层用树脂改为通过下述方法制得的树脂:向100重量份的在实施例1的表层中使用的晶态聚丙烯基树脂和低晶态丙烯-α-烯烃共聚树脂的树脂组合物中加入5重量份的氢化C-9馏分石油树脂REGALITE(注册商标)R1125,并且向100重量份的上述晶态聚丙烯基树脂和低晶态丙烯-α-烯烃共聚树脂的树脂组合物中加入5重量份的矿物油。该薄膜的物理性质如表1所示显示出较好的性能。
实施例12
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得厚度为10μm的薄膜,除了将表层用树脂改为通过下述方法制得的树脂:向100重量份的在实施例1的表层中使用的晶态聚丙烯基树脂和低晶态丙烯-α-烯烃共聚树脂的树脂组合物中加入5重量份的氢化C-5馏分石油树脂EASTOTACH130L,并且向100重量份的上述晶态聚丙烯基树脂和低晶态丙烯-α-烯烃共聚树脂的树脂组合物中加入5重量份的矿物油。该薄膜的物理性质如表1所示显示出较好的性能。
实施例13
将在实施例1的表层中使用的晶态聚丙烯基树脂和低晶态丙烯-α-烯烃共聚树脂以85/15的重量比进行混合。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得厚度为10μm的薄膜,除了将表层用树脂改为通过下述方法制得的树脂:向100重量份的表层中的晶态聚丙烯基树脂和低晶态丙烯-α-烯烃共聚树脂的树脂组合物中加入5重量份的氢化萜烯树脂CLEARON(注册商标)P125,并且加入5重量份的矿物油。该薄膜的物理性质如表1所示显示出较好的性能。
实施例14
将在实施例1的表层中使用的晶态聚丙烯基树脂和低晶态丙烯-α-烯烃共聚树脂以95/5的重量比进行混合。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得厚度为10μm的薄膜,除了将表层用树脂改为通过下述方法制得的树脂:向100重量份的表层中的晶态聚丙烯基树脂和低晶态丙烯-α-烯烃共聚树脂的树脂组合物中加入15重量份的氢化萜烯树脂CLEARON(注册商标)P125,并且加入5重量份的矿物油。该薄膜的物理性质如表1所示显示出较好的性能。
实施例15
将在实施例1的表层中使用的晶态聚丙烯基树脂和低晶态丙烯-α-烯烃共聚树脂以95/5的重量比进行混合。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得厚度为10μm的薄膜,除了将表层用树脂改为通过下述方法制得的树脂:向100重量份的表层中的晶态聚丙烯基树脂和低晶态丙烯-α-烯烃共聚树脂的树脂组合物中加入5重量份的氢化萜烯树脂CLEARON(注册商标)P125,并且加入15重量份的矿物油。该薄膜的物理性质如表1所示显示出较好的性能。
实施例16
将在实施例1的表层中使用的晶态聚丙烯基树脂和低晶态丙烯-α-烯烃共聚树脂以95/5的重量比进行混合。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得厚度为10μm的薄膜,除了将表层用树脂改为通过下述方法制得的树脂:向100重量份的表层中的晶态聚丙烯基树脂和低晶态丙烯-α-烯烃共聚树脂的树脂组合物中加入5重量份的氢化萜烯树脂CLEARON(注册商标)P125,并且加入5重量份的矿物油;并且将芯层中的晶态聚丙烯基树脂和矿物油的重量比改为85/15。该薄膜的物理性质如表1所示显示出较好的性能。
实施例17
将在实施例1的表层中使用的晶态聚丙烯基树脂和低晶态丙烯-α-烯烃共聚树脂以95/5的重量比进行混合。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得厚度为10μm的薄膜,除了将表层用树脂改为通过下述方法制得的树脂:向100重量份的表层中的晶态聚丙烯基树脂和低晶态丙烯-α-烯烃共聚树脂的树脂组合物中加入5重量份的氢化萜烯树脂CLEARON(注册商标)P125,并且加入5重量份的矿物油;并且将各层的厚度比表层/芯层/表层改为0.35/0.30/0.35。该薄膜的物理性质如表1所示显示出较好的性能。
实施例18
将200g松香和0.4g5%的钯注入1升的蒸煮型高压锅。除去系统中的氧气后,用氢气使系统中的压力升高至25MPa,将温度升高至200℃,并且在相同的温度下进行8.5小时的氢化反应。将100g该高压氢化松香注入1升的搅拌型反应器。在氮气气封保护下将温度升高至180℃,并且在200℃下在熔融搅拌状态下加入14g季戊四醇。然后将温度升高至285℃,并且在相同的温度下进行12小时的酯化反应。这样从而制得高压氢化松香和季戊四醇的酯化合物。
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得厚度为10μm的薄膜,除了将表层用树脂改为通过下述方法制得的树脂:向100重量份的表层中的晶态聚丙烯基树脂和低晶态丙烯-α-烯烃共聚树脂的树脂组合物中加入5重量份的上述高压氢化松香和季戊四醇的酯化合物。该薄膜的物理性质如表1所示显示出较好的性能。
对照例1
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得厚度为10μm的薄膜,除了将表层用树脂改为通过下述方法制得的树脂:使用100重量份的在实施例1的表层中使用的晶态聚丙烯基树脂,而不加入低晶态丙烯-α-烯烃共聚树脂;并且向100重量份的晶态聚丙烯基树脂中加入5重量份的Eastman Chemical公司制造的氢化松香季戊四醇酯FORAL(注册商标)105E;外向100重量份的上述晶态聚丙烯基树脂中加入15重量份的购自Crompton的石蜡油PAROL(注册商标)。关于该薄膜的物理性质,如表2所示无法获得目标的粘附性。
对照例2
将在实施例1的表层中使用的晶态聚丙烯基树脂和低晶态丙烯-α-烯烃共聚树脂以40/60的重量比进行混合。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得厚度为10μm的薄膜,除了将表层用树脂改为通过下述方法制得的树脂:向100重量份的晶态聚丙烯基树脂和低晶态丙烯-α-烯烃共聚树脂的树脂组合物中加入5重量份的Eastman Chemical公司制造的氢化松香季戊四醇酯FORAL(注册商标)105E,并且向100重量份的上述晶态聚丙烯基树脂和低晶态丙烯-α-烯烃共聚树脂的树脂组合物中加入15重量份的Crompton制造的石蜡油PAROL(注册商标)。关于该薄膜的物理性质,如表2所示结果会造成手感变差。
对照例3
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得厚度为10μm的薄膜,除了将表层用树脂改为通过下述方法制得的树脂:向100重量份的实施例1的表层中使用的晶态聚丙烯基树脂和低晶态丙烯-α-烯烃共聚树脂的树脂组合物中加入25重量份的Eastman Chemical公司制造的氢化松香季戊四醇酯FORAL(注册商标)105E,并且向100重量份的上述晶态聚丙烯基树脂和低晶态丙烯-α-烯烃共聚树脂的树脂组合物中加入5重量份的矿物油。关于该薄膜的物理性质,如表2所示结果会造成手感变差。
对照例4
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得厚度为10μm的薄膜,除了将表层用树脂改为通过下述方法制得的树脂:向100重量份的实施例1的表层中使用的晶态聚丙烯基树脂和低晶态丙烯-α-烯烃共聚树脂的树脂组合物中加入5重量份的Eastman Chemical公司制造的氢化松香季戊四醇酯FORAL(注册商标)105E,并且向100重量份的上述晶态聚丙烯基树脂和低晶态丙烯-α-烯烃共聚树脂的树脂组合物中加入25重量份的矿物油。关于该薄膜的物理性质,如表2所示结果会造成手感变差。
对照例5
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得厚度为10μm的薄膜,除了使实施例1的芯层由单一组分的晶态聚丙烯基树脂组成。关于该薄膜的物理性质,如表2所示结果会造成较低的粘附性。
对照例6
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得厚度为10μm的薄膜,除了将实施例1的芯层中的晶态聚丙烯基树脂与矿物油的重量比改为75/25。关于该薄膜的物理性质,如表2所示结果具有粘附性,但手感变差。
对照例7
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得厚度为10μm的薄膜,除了将各层的厚度比表层/芯层/表层改为0.4/0.2/0.4。关于该薄膜的物理性质,如表2所示结果具有粘附性,但手感变差。
对照例8
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得厚度为10μm的薄膜,除了将各层的厚度比表层/芯层/表层改为0.05/0.9/0.05。关于该薄膜的物理性质,如表2所示无法获得目标的粘附性。
对照例9
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得厚度为10μm的薄膜,除了将表层用树脂改为通过下述方法制得的树脂:使用100重量份的在实施例1的表层中使用的晶态聚丙烯基树脂,而不加入低晶态丙烯-α-烯烃共聚树脂;向100重量份的晶态聚丙烯基树脂中加入5重量份的氢化萜烯树脂CLEARON(注册商标)P125;并且向100重量份的上述晶态聚丙烯基树脂中加入15重量份的Crompton制造的石蜡油PAROL(注册商标)。关于该薄膜的物理性质,如表2所示无法获得目标的粘附性。
对照例10
将在实施例1的表层中使用的晶态聚丙烯基树脂和低晶态丙烯-α-烯烃共聚树脂以75/25的重量比进行混合。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得厚度为10μm的薄膜,除了将表层用树脂改为通过下述方法制得的树脂:向100重量份的晶态聚丙烯基树脂和低晶态丙烯-α-烯烃共聚树脂的树脂组合物中加入5重量份的氢化萜烯树脂CLEARON(注册商标)P125,并且向100重量份的上述晶态聚丙烯基树脂和低晶态丙烯-α-烯烃共聚树脂的树脂组合物中加入5重量份的Crompton制造的石蜡油PAROL(注册商标)。关于该薄膜的物理性质,如表2所示结果会造成手感变差。
对照例11
将在实施例1的表层中使用的晶态聚丙烯基树脂和低晶态丙烯-α-烯烃共聚树脂以95/5的重量比进行混合。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得厚度为10μm的薄膜,除了将表层用树脂改为通过下述方法制得的树脂:向100重量份的晶态聚丙烯基树脂和低晶态丙烯-α-烯烃共聚树脂的树脂组合物中加入25重量份的氢化萜烯树脂CLEARON(注册商标)P125,并且向100重量份的上述晶态聚丙烯基树脂和低晶态丙烯-α-烯烃共聚树脂的树脂组合物中加入5重量份的Crompton制造的石蜡油PAROL(注册商标)。关于该薄膜的物理性质,如表2所示结果会造成手感变差。
对照例12
将在实施例1的表层中使用的晶态聚丙烯基树脂和低晶态丙烯-α-烯烃共聚树脂以95/5的重量比进行混合。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得厚度为10μm的薄膜,除了将表层用树脂改为通过下述方法制得的树脂:向100重量份的晶态聚丙烯基树脂和低晶态丙烯-α-烯烃共聚树脂的树脂组合物中加入5重量份的氢化萜烯树脂CLEARON(注册商标)P125,并且向100重量份的上述晶态聚丙烯基树脂和低晶态丙烯-α-烯烃共聚树脂的树脂组合物中加入25重量份的Crompton制造的石蜡油PAROL(注册商标)。关于该薄膜的物理性质,如表2所示结果具有目标的粘附性,但手感变差。
对照例13
将在实施例1的表层中使用的晶态聚丙烯基树脂和低晶态丙烯-α-烯烃共聚树脂以95/5的重量比进行混合。将通过下述方法制得的树脂作为表层用树脂使用:向100重量份的晶态聚丙烯基树脂和低晶态丙烯-α-烯烃共聚树脂的树脂组合物中加入5重量份的氢化萜烯树脂CLEARON(注册商标)P125,并且向100重量份的上述晶态聚丙烯基树脂和低晶态丙烯-α-烯烃共聚树脂的树脂组合物中加入5重量份的Crompton制造的石蜡油PAROL(注册商标)。同样,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得厚度为10μm的薄膜,除了使芯层由单一组分的晶态聚丙烯基树脂组成。关于该薄膜的物理性质,如表2所示无法获得目标的粘附性。
对照例14
将在实施例1的表层中使用的晶态聚丙烯基树脂和低晶态丙烯-α-烯烃共聚树脂以95/5的重量比进行混合。将通过下述方法制得的树脂作为表层用树脂使用:向100重量份的晶态聚丙烯基树脂和低晶态丙烯-α-烯烃共聚树脂的树脂组合物中加入5重量份的氢化萜烯树脂CLEARON(注册商标)P125,并且向100重量份的上述晶态聚丙烯基树脂和低晶态丙烯-α-烯烃共聚树脂的树脂组合物中加入5重量份的Crompton制造的石蜡油PAROL(注册商标)。同样,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得厚度为10μm的薄膜,除了将芯层中的晶态聚丙烯基树脂与矿物油的重量比改为75/25。关于该薄膜的物理性质,如表2所示无法获得目标的粘附性。
对照例15
将通过下述方法制得的树脂作为表层用树脂使用:向100重量份的实施例1的表层中使用的晶态聚丙烯基树脂和低晶态丙烯-α-烯烃共聚树脂的树脂组合物中加入5重量份的氢化萜烯树脂CLEARON(注册商标)P125,并且向100重量份的上述晶态聚丙烯基树脂和低晶态丙烯-α-烯烃共聚树脂的树脂组合物中加入5重量份的矿物油。同样,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得厚度为10μm的薄膜,除了将各层的厚度比表层/芯层/表层改为0.4/0.2/0.4。关于该薄膜的物理性质,如表2所示结果会造成手感变差。
对照例16
将通过下述方法制得的树脂作为表层用树脂使用:向100重量份的实施例1的表层中使用的晶态聚丙烯基树脂和低晶态丙烯-α-烯烃共聚树脂的树脂组合物中加入5重量份的氢化萜烯树脂CLEARON(注册商标)P125,并且向100重量份的上述晶态聚丙烯基树脂和低晶态丙烯-α-烯烃共聚树脂的树脂组合物中加入5重量份的矿物油。同样,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得厚度为10μm的薄膜,除了将各层的厚度比表层/芯层/表层改为0.05/0.9/0.05。关于该薄膜的物理性质,如表2所示无法获得目标的粘附性。
表1
 表层聚丙烯  表层软化剂  表层粘合剂  表层矿物油 芯层聚丙烯  芯层矿物油     各层总厚度     表层比率     芯层比率   表层与芯层的比率
 wt%  wt%  wt.pts.  wt.pts. wt%  wt%     μm     -     -    -
实施例1  F32795  110T5  F105E5  PAROL5 F32795  PAROL5 10 0.4 0.6 0.67
实施例2  F32795  BL60005  F105E5  PAROL5 F32795  PAROL5 10 0.4 0.6 0.67
实施例3  F32795  110T5  F105E5  PAROL5 F32795  PAROL5 10 0.4 0.6 0.67
实施例4  F32795  110T40  F105E5  PAROL15 F32795  PAROL5 10 0.4 0.6 0.67
实施例5  F32795  110T5  F105E15  PAROL5 F32795  PAROL5 10 0.4 0.6 0.67
实施例6  F32795  110T5  F105E5  PAROL15 F32795  PAROL5 10 0.4 0.6 0.67
实施例7  F32795  110T5  F105E5  PAROL5 F32795  PAROL5 10 0.4 0.6 0.67
实施例8  F32795  110T5  F105E5  PAROL5 F32785  PAROL15 10 0.3 0.7 0.43
实施例9  F32795  110T5  F105E5  PAROL5 F32795  PAROL5 10 0.7 0.3 2.3
实施例10  F32795  110T5  P1255  PAROL5 F32795  PAROL5 10 0.4 0.6 0.67
实施例11  F32795  110T5  R11255  PAROL5 F32795  PAROL5 10 0.4 0.6 0.67
实施例12  F32795  110T5  H130L5  PAROL5 F32795  PAROL5 10 0.4 0.6 0.67
实施例13  F32785  110T5  P1255  PAROL5 F32795  PAROL5 10 0.4 0.6 0.67
实施例14  F32795  110T5  P1255  PAROL5 F32795  PAROL5 10 0.4 0.6 0.67
实施例15  F32795  110T5  P1255  PAROL15 F32795  PAROL5 10 0.4 0.6 0.67
实施例16  F32795  110T5  P1255  PAROL5 F32785  PAROL15 10 0.4 0.6 0.67
实施例17  F32795  110T5  P1255  PAROL5 F32795  PAROL5     10     0.7     0.3    2.3
实施例18  F32795  110T5  P1255  合成酯化合物5 F32795  PAROL5 10 0.4 0.6 0.67
续表1
粘附能 粘着感 缠绕 拉出力 耐热性 透明度 柔韧性 切割性能 网状结构 平均微丝宽度   微丝与微丝之间的平均距离
  -   -   -   -   -   -   -
实施例1   AA AA   AA   AA   AA   AA   AA   AA   存在   AA   AA
实施例2   AA AA   AA   AA   AA   AA   AA   AA   存在   AA   AA
实施例3   AA A   A   A   AA   AA   AA   AA   存在   AA   AA
实施例4   AA AA   A   AA   A   AA   AA   AA   存在   A   A
实施例5   A A   A   A   AA   AA   AA   AA   存在   AA   AA
实施例6   AA AA   AA   AA   AA   AA   AA   AA   存在   AA   AA
实施例7   AA AA   AA   AA   AA   AA   AA   AA   存在   AA   AA
实施例8   AA AA   AA   AA   AA   AA   AA   AA   存在   AA   AA
实施例9   AA AA   AA   AA   AA   AA   AA   AA   存在   AA   AA
实施例10   AA AA   AA   AA   AA   AA   AA   AA   存在   AA   AA
实施例11   AA AA   AA   AA   AA   AA   AA   AA   存在   AA   AA
实施例12   AA AA   AA   AA   AA   AA   AA   AA   存在   AA   AA
实施例13   AA AA   AA   AA   AA   AA   AA   AA   存在   AA   AA
实施例14   AA AA   AA   AA   AA   AA   AA   AA   存在   AA   AA
实施例15   AA AA   AA   AA   AA   AA   AA   AA   存在   AA   AA
实施例16   AA AA   AA   AA   AA   AA   AA   AA   存在   AA   AA
实施例17   AA AA   AA   AA   AA   AA   AA   AA   存在   AA   AA
实施例18   AA AA   AA   AA   AA   AA   AA   AA   存在   AA   AA
表2
 表层聚丙烯  表层软化剂  表层粘合剂  表层矿物油  芯层聚丙烯  芯层矿物油   各层总厚度     表层比率     芯层比率   表层与芯层的比率
 wt%  wt%  wt.pts.  wt.pts.  wt%  wt%   μm     -     -   -
对照例1  F327100 0  F105E5  PAROL15  F32795  PAROL5 10 0.4 0.6 0.67
对照例2  F32740  110T60  F105E5  PAROL15  F32795  PAROL5 10 0.4 0.6 0.67
对照例3  F32795  110T5  F105E25  PAROL5  F32795  PAROL5 10 0.4 0.6 0.67
对照例4  F32795  110T5  F105E5  PAROL25  F32795  PAROL5 10 0.4 0.6 0.67
对照例5  F32795  110T5  F105E5  PAROL5  F327100 0 10 0.4 0.6 0.67
对照例6  F32795  110T5  F105E5  PAROL5  F32775  PAROL25 10 0.4 0.6 0.67
对照例7  F32795  110T5  F105E5  PAROL5  F32795  PAROL5 10 0.8 0.2 4.0
对照例8  F32795  110T5  F105E5  PAROL5  F32785  PAROL15 10 0.1 0.9 0.11
对照例9  F327100 0  P1255  PAROL15  F32795  PAROL5 10 0.3 0.7 0.43
对照例10  F32775  110T25  P1255  PAROL5  F32795  PAROL5 10 0.3 0.7 0.43
对照例11  F32795  110T5  P12525  PAROL5  F32795  PAROL5 10 0.3 0.7 0.43
对照例12  F32795  110T5  P1255  PAROL25  F32795  PAROL5 10 0.3 0.7 0.43
对照例13  F32785  110T5  P1255  PAROL5  F327100 0 10 0.3 0.7 0.43
对照例14  F32795  110T5  P1255  PAROL5  F32775  PAROL25 10 0.3 0.7 0.43
对照例15  F32795  110T5  P1255  PAROL5  F32795  PAROL5 10 0.8 0.2 4.0
对照例16  F32795  110T5  P1255  PAROL5  F32795  PAROL5 10 0.1 0.9 0.11
续表2
粘附能 粘着感 缠绕 拉出力 耐热性 透明度 柔韧性 切割性能 网状结构 平均微丝宽度   微丝与微丝之间的平均距离
  -   -   -   -   -   -   -
对照例1   C   AA   AA   AA   AA   AA   C   AA   存在   AA   AA
对照例2   B   C   C   C   C   A   A   B   存在   AA   C
对照例3   C   A   A   C   AA   AA   AA   AA   存在   AA   AA
对照例4   A   C   C   A   A   AA   A   AA   存在   A   A
对照例5   C   AA   AA   AA   AA   AA   B   AA   存在   AA   AA
对照例6   A   C   C   AA   A   AA   A   AA   存在   AA   AA
对照例7   AA   C   C   B   AA   AA   A   B   存在   AA   AA
对照例8   C   AA   AA   B   AA   AA   B   AA   存在   AA   AA
对照例9   C   AA   AA   AA   AA   AA   C   AA   存在   AA   AA
对照例10   B   C   C   C   A   A   A   B   存在   AA   AA
对照例11   C   A   A   C   AA   AA   AA   AA   存在   AA   AA
对照例12   A   C   C   A   A   AA   A   AA   存在   AA   AA
对照例13   C   AA   AA   AA   AA   AA   B   AA   存在   AA   AA
对照例14   A   C   C   B   AA   AA   A   B   存在   AA   AA
对照例15   AA   C   C   B   AA   AA   A   B   存在   AA   AA
对照例16   C   AA   AA   B   AA   AA   B   AA   存在   AA   AA
表中的缩写意义如下。
EX.:实施例CE.:对照例
F327:晶态聚丙烯基树脂(GRAND POLYPRO(注册商标)F327,Grand Polymer有限公司制造)
110T:低晶态丙烯-α-烯烃共聚树脂(TAFMER(注册商标)XR110T,Mitsui Chemicals有限公司制造)
BL4000:丁烯-1共聚物(TAFMER(注册商标)BL4000,Mitsui Chemicals有限公司制造)
F105:氢化松香季戊四醇酯(FORAL(注册商标)105E,Eastman Chemical公司制造)
P125:1-甲基-4-(1-甲基乙基)-环己烯均聚物的氢化产物(CLEARON(注册商标)P125,Yasuhara Chemical有限公司制造)
R1125:氢化C9-馏分石油树脂(REGALITE(注册商标)R1125,Eastman Chemical公司制造)
H130L:氢化C5-馏分石油树脂(EASTOTAC(注册商标)H130L,Eastman Chemical公司制造)
Parol:矿物油PAROL(注册商标)(石蜡油,Crompton制造)
Kaydol:矿物油KAYDOL(注册商标)(石蜡油,Crompton制造)
虽然本发明已经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描述,但显然对于本领域的熟练业者而言,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实质和范围的情况下可进行各种变化和修改。
本发明是基于2004年7月23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4-215956,其中全部内容引入本文以作参考。
工业实用性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较好的性能例如用手操作时既不会造成粘着感也不会发生缠绕,同时能够保持必需的粘附性。本发明还可以提供一种聚丙烯基多层薄膜,具有出色的拉出性能、透明度、耐热性、柔韧性和切割性能。此外,使用特定矿物油的薄膜可以改善与手的粘着。该薄膜可以适用于食品包装用的包装薄膜。

Claims (8)

1.一种作为多层薄膜的聚丙烯基包装薄膜,其包含:
(A)表层,它含有:第一组合物,包含50~99wt%的(S1)晶态聚丙烯基树脂和1~50wt%的(S2)选自非晶态或低晶态丙烯-α-烯烃共聚物以及丁烯-1聚合物中的至少一种软化剂;以及以100重量份的第一组合物的总量(S1+S2)为基准,2~20重量份的(S3)松香衍生物和2~20重量份的(S4)矿物油;以及
(B)芯层,它与表层相邻,含有80~99wt%的(C1)晶态聚丙烯基树脂和1~20wt%的(C2)矿物油。
2.一种作为多层薄膜的聚丙烯基包装薄膜,其包含:
(A)表层,它含有:第一组合物,包含大于80wt%并且不大于99wt%的(S1)晶态聚丙烯基树脂和1wt%或更多并且小于20wt%的(S2)选自非晶态或低晶态丙烯-α-烯烃共聚物以及丁烯-1聚合物中的至少一种软化剂;以及以100重量份的第一组合物的总量(S1+S2)为基准,2~20重量份的(S3’)选自1-甲基-4-(1-甲基乙基)-环己烯均聚物的氢化产物和氢化烃树脂中的至少一种粘合剂,和2~20重量份的(S4)矿物油;以及
(B)芯层,它与表层相邻,含有80~99wt%的(C1)晶态聚丙烯基树脂和1~20wt%的(C2)矿物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基包装薄膜,其中,将在20MPa或更大并且不大于40MPa的高压下氢化的松香与多元脂肪醇的酯化合物作为所述松香衍生物使用。
4.如权利要求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聚丙烯基包装薄膜,其中,使用具有环烷烃的比例为不大于33wt%的矿物油。
5.如权利要求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聚丙烯基包装薄膜,其在温度为23℃并且相对湿度为50%时的粘附能为0.5~1.5mJ、拉出力为100~600mN。
6.如权利要求1~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聚丙烯基包装薄膜,当使用原子力显微镜在40,000倍率下观察所述薄膜表面的相图时,其具有由微丝网格和其间的基质形成的结构,所述微丝具有1nm或更大并且不大于100nm的平均宽度,所述微丝与微丝之间的平均距离为3nm或更大并且不大于1μm。
7.如权利要求1~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聚丙烯基包装薄膜,其在纵向和/或横向上以2或更大的拉伸率被拉伸。
8.如权利要求1~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聚丙烯基包装薄膜,,所述薄膜的总厚度为3~20μm。
CNA2005800248383A 2004-07-23 2005-07-21 丙烯基多层包装薄膜 Pending CN198900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15956/2004 2004-07-23
JP2004215956 2004-07-2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89006A true CN1989006A (zh) 2007-06-27

Family

ID=357853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5800248383A Pending CN1989006A (zh) 2004-07-23 2005-07-21 丙烯基多层包装薄膜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EP (1) EP1772260B1 (zh)
JP (1) JP4832301B2 (zh)
KR (1) KR100852552B1 (zh)
CN (1) CN1989006A (zh)
ES (1) ES2488848T3 (zh)
TW (1) TW200619024A (zh)
WO (1) WO200600919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80259A (zh) * 2014-02-18 2016-09-28 株式会社吴羽 保鲜膜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G11202001968XA (en) * 2017-09-06 2020-04-29 Asahi Chemical Ind Wrap film and wrap film roll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605711B2 (ja) * 1987-04-07 1997-04-3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乾式転写材製造用インクリボン
JPH06166294A (ja) * 1992-11-27 1994-06-14 Tombow Pencil Co Ltd 感圧性転写誤字修正テープ
JPH08123061A (ja) * 1994-08-31 1996-05-17 Sony Corp 被転写体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静電画像記録方法
JP3415350B2 (ja) 1995-10-27 2003-06-09 新東工業株式会社 移動式ショットブラスト設備
JP2003019778A (ja) * 2001-07-09 2003-01-21 Asahi Kasei Corp ポリプロピレン系多層ラップフィルム
EP1457314B1 (en) * 2001-11-22 2012-12-19 Asahi Kasei Life & Living Corporation Polypropylene-based wrap film
JP4480578B2 (ja) * 2002-08-29 2010-06-16 旭化成ケミカルズ株式会社 ポリプロピレン系ラップフィルム
JP4187092B2 (ja) * 2002-09-17 2008-11-26 東セロ株式会社 二軸延伸防湿ポリプロピレンフィルム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80259A (zh) * 2014-02-18 2016-09-28 株式会社吴羽 保鲜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619024A (en) 2006-06-16
EP1772260A1 (en) 2007-04-11
WO2006009198A1 (ja) 2006-01-26
KR20070034068A (ko) 2007-03-27
KR100852552B1 (ko) 2008-08-18
JPWO2006009198A1 (ja) 2008-05-01
JP4832301B2 (ja) 2011-12-07
EP1772260B1 (en) 2014-07-02
ES2488848T3 (es) 2014-08-29
EP1772260A4 (en) 2007-08-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05302486B2 (en) Process for packaging plastic materials like hot melt adhesives
CN105026471B (zh) 保鲜膜
CA2773423A1 (en) Stretch packaging film
EP2666631B1 (en) Stretch packaging film
JP2018523590A (ja) 剥離可能なシール層の調製方法
CN1989006A (zh) 丙烯基多层包装薄膜
TW570873B (en) Polypropylene multilayered film
JP2021030501A (ja) ストレッチ包装用フィルム
JP4077549B2 (ja) ポリオレフィン系複合フィルム
JP3497767B2 (ja) ポリオレフィン系ストレッチ包装用フィルム
JP5730745B2 (ja) ストレッチ包装用フィルム
JP3746166B2 (ja) ポリオレフィン系ストレッチ包装用フィルム
JP2017087467A (ja) ストレッチ包装用フィルム
JP7251153B2 (ja) ストレッチ包装用フィルム
JP7299015B2 (ja) ストレッチ包装用フィルム
JP2003019778A (ja) ポリプロピレン系多層ラップフィルム
JP6415837B2 (ja) 積層フィルムおよび包装体
JP3764013B2 (ja) ポリオレフィン系ストレッチ包装用積層フィルム
US20150231865A1 (en) Stretch packaging film
JP7240906B2 (ja) 多層バリアシュリンクフィルム及び包装体
JP5749140B2 (ja) ストレッチ包装用フィルム
JP5660980B2 (ja) ストレッチ包装用フィルム
JP2000290403A (ja) 密着性耐熱ラップフィルム
JP2002226640A (ja) ポリエチレン組成物、これの押出成形物
JPH1034835A (ja) ストレッチ包装用積層フィル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70824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Applicant after: Asahi Kasei Chemical K. K.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Applicant before: Asahi Chemical Corp.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03690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103690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