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80259A - 保鲜膜 - Google Patents

保鲜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80259A
CN105980259A CN201480074239.1A CN201480074239A CN105980259A CN 105980259 A CN105980259 A CN 105980259A CN 201480074239 A CN201480074239 A CN 201480074239A CN 105980259 A CN105980259 A CN 1059802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ervative film
film
chloride
resin
polyvinylidene chlor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7423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980259B (zh
Inventor
增田键
增田键一
细田友则
田中幹雄
松崎光浩
江尻哲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reh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ureh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reha Corp filed Critical Kureh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9802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802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9802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8025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5/00Manufacture of articles or shaped material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5/18Manufacture of films or shee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27/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 haloge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327/02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 haloge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08J2327/04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 haloge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containing chlorine atoms
    • C08J2327/08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vinylidene chlorid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nufacture Of Macromolecular Shaped Article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Wrappers (AREA)

Abstract

一种保鲜膜,其特征在于,动摩擦系数为1.4以下,面剥离强度为7N/25cm2~20N/25cm2,且穿刺杨氏模量为17kPa以上。优选由聚偏二氯乙烯类树脂形成所述保鲜膜。

Description

保鲜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保鲜膜,其各特性间平衡良好,且操作性优异。
背景技术
以往,普通家庭或餐厅等中,在例如冰箱或冷冻库内保存食材、菜肴等食品的情况下,或者利用微波炉加热食材、菜肴等食品的情况下等,一直使用树脂制的保鲜膜。作为食品包装用的保鲜膜,主要使用以聚偏二氯乙烯类树脂、聚氯乙烯类树脂、聚乙烯类树脂、聚丙烯类树脂、聚甲基戊烯类树脂、聚丁二烯类树脂、聚苯乙烯类树脂(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等热塑性弹性体等)、聚酯类树脂、聚酰胺类树脂(尼龙)、或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等树脂为主成分的树脂膜。作为这些树脂膜,存在未拉伸薄膜、单轴拉伸薄膜或双轴拉伸薄膜,以及叠层薄膜,这些薄膜可以根据用途适当选择。
这些保鲜膜中,由聚偏二氯乙烯类树脂形成的保鲜膜的阻氧性、阻水汽性(防湿性)和透明性优异,且可进行微波炉加热,因此出于阻隔氧、防湿等目的被广泛用于鲜鱼、生肉、加工肉、新鲜蔬菜、副菜类等包装中。
作为形成保鲜膜的聚偏二氯乙烯类树脂,从薄膜的挤出加工性、结晶性、透明性、软化温度等观点出发,通常使用将偏二氯乙烯与氯乙烯等可与偏二氯乙烯共聚的其他单体(以下有时称为“共单体”)共聚而获得的偏二氯乙烯共聚物。
由聚偏二氯乙烯类树脂形成的保鲜膜通常通过将聚偏二氯乙烯类树脂熔融挤出,接着进行拉伸而制造,随后卷绕至纸芯上,在装饰盒(纸盒)中保管。通过使聚偏二氯乙烯类树脂中含有增塑剂、稳定剂、增粘剂等各种添加剂,可进行挤出加工性、薄膜特性的改善。
保鲜膜大多用于将食品放入餐具中以密闭状态保存,因此要求保鲜膜彼此之间或保鲜膜与餐具之间具有高密合性。但是,保鲜膜与餐具的密合性过高时,剥离性降低,有时变得不易从餐具上剥离保鲜膜,另外,保鲜膜彼此的密合性过高时,有时将不易从纸盒中拉出保鲜膜。另一方面,若保鲜膜与餐具的剥离性过高,则密合性降低,有时无法在餐具内以密闭状态保存食品。因此,要求保鲜膜而言具有适当的密合性和剥离性,密合性或剥离性的一者或两者较差的保鲜膜可以认为其在操作性上存在问题。
另外,保鲜膜的摩擦力过大时,有时不易从纸盒中拉出保鲜膜(静摩擦力的影响),并且保鲜膜缠绕在手上带来不适感、或者保鲜膜彼此挂住,导致操作性变差,同时在餐具中盛满食品想要叠盖时,保鲜膜有可能由于强摩擦而挂住餐具,该情况下有时也会引起餐具倾倒(动摩擦力的影响)。因此,要求保鲜膜具有低摩擦性。
此外,保鲜膜通常从纸盒中拉出,并使用纸盒刃切割成必要的长度而进行使用。利用纸盒刃等对保鲜膜进行切割时,如果保鲜膜没有强韧感,柔软且容易拉伸,则会感到切割性差,且有时切割线不是直线。因此,要求保鲜膜具有舒适的切割性,进一步要求其具有规定的强韧感。
为了改良保鲜膜所需的上述各特性,进行了各种尝试,例如进行了专利文献1~3中公开的改良,但并未发现兼具所期望的低摩擦性、密合性、剥离性和规定的强韧感的保鲜膜。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10-324809号公报
专利文献2:国际专利公开第99/45064号(对应EP1061099A1)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2004-20275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保鲜膜,其兼具低摩擦性、密合性、剥离性和规定的强韧感。
技术方案
本发明人等为解决上述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具有包括特有的动摩擦力、特定范围的面剥离强度和特有的弹性在内的特定薄膜特性的保鲜膜,能够解决上述课题,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根据本发明,可提供一种保鲜膜,其特征在于,动摩擦系数为1.4以下,面剥离强度为7N/25cm2~20N/25cm2,且穿刺杨氏模量为17kPa以上。
另外,根据本发明,作为实施方式,提供有以下(1)~(4)的保鲜膜。
(1)所述保鲜膜,该保鲜膜由聚偏二氯乙烯类树脂形成。
(2)所述保鲜膜,其中,聚偏二氯乙烯类树脂是由60~99质量百分比的偏二氯乙烯和可与偏二氯乙烯共聚的40~1质量百分比的其他单体(偏二氯乙烯与该其他单体的总量为100质量百分比)形成的聚偏二氯乙烯共聚物。
(3)所述保鲜膜,其中,聚偏二氯乙烯类树脂为偏二氯乙烯-氯乙烯共聚物。
(4)所述保鲜膜,其中,聚偏二氯乙烯类树脂中分子量为150,000以上的分子链的比例小于21质量百分比。
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起到如下效果,即通过特征在于动摩擦系数为1.4以下,面剥离强度为7N/25cm2~20N/25cm2,且穿刺杨氏模量为17kPa以上的保鲜膜,可提供一种兼具低摩擦性、密合性、剥离性和规定的强韧感的保鲜膜。
具体实施方式
I.保鲜膜
1.树脂材料
作为形成本发明的保鲜膜的树脂,可以使用形成以往在普通家庭或餐厅等中用于食品保存、进行微波炉加热的保鲜膜的树脂。具体而言,可列举聚偏二氯乙烯类树脂、聚氯乙烯类树脂、聚乙烯类树脂、聚丙烯类树脂、聚甲基戊烯类树脂、聚丁二烯类树脂、聚苯乙烯类树脂(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等热塑性弹性体等)、聚酯类树脂、聚酰胺类树脂(尼龙)、或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等树脂。从阻氧性、阻水汽性(防湿性)和透明性优异,以及可进行微波炉加热的角度出发,优选使用聚偏二氯乙烯类树脂。
2.聚偏二氟乙烯类树脂
对于作为形成本发明的保鲜膜的树脂优选使用的聚偏二氯乙烯类树脂,可以使用以往一直用于形成保鲜膜的聚偏二氯乙烯类树脂。具体而言,从挤出加工性、薄膜特性平衡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由偏二氯乙烯与可与偏二氯乙烯共聚的其他单体(共单体)形成的偏二氯乙烯共聚物。
[共单体]
作为形成偏二氯乙烯共聚物的可与偏二氯乙烯共聚的其他单体(共单体),可列举例如氯乙烯;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月桂酯或丙烯酸硬脂酯等丙烯酸烷基酯(烷基的碳原子数为1~18);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酯或甲基丙烯酸硬脂酯等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烷基的碳原子数为1~18);丙烯腈、甲基丙烯腈等氰化乙烯;苯乙烯等芳香族乙烯;乙酸乙烯酯等碳原子数为1~18的脂肪族羧酸的乙烯酯;甲基乙烯基醚、乙基乙烯基醚、异丁基乙烯基醚、月桂基乙烯基醚等烷基乙烯基醚(烷基的碳原子数为1~18);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马来酸、富马酸、衣康酸等乙烯基聚合性不饱和羧酸;马来酸、富马酸、衣康酸等乙烯基聚合性不饱和聚羧酸的烷基酯(可以为部分酯。烷基的碳原子数为1~18);等,以及二烯类单体、含官能团的单体、多官能性单体等。这些共单体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也可以组合2种以上使用。
对于偏二氯乙烯和共单体在偏二氯乙烯共聚物中的比例,可以考虑到偏二氯乙烯共聚物的制造的观点、挤出加工性、薄膜特性平衡的观点等而适当设定,但优选由60~99质量百分比的偏二氯乙烯和40~1质量百分比的共单体(偏二氯乙烯与共单体的总量为100质量百分比)形成的偏二氯乙烯共聚物,更优选由70~95质量百分比的偏二氯乙烯和30~5质量百分比的共单体形成的偏二氯乙烯共聚物,尤其优选由75~92质量百分比的偏二氯乙烯和25~8质量百分比的共单体形成的偏二氯乙烯共聚物。
另外,形成偏二氯乙烯共聚物的共单体中,优选氯乙烯、丙烯酸甲酯或丙烯酸丁酯。特别优选的共单体为氯乙烯,因此,特别优选的聚偏二氯乙烯类树脂为偏二氯乙烯-氯乙烯共聚物。
[分子量等]
对于作为形成保鲜膜的树脂优选使用的聚偏二氯乙烯类树脂,从聚合物的制造的观点、挤出加工性、薄膜特性平衡的观点出发,可以使用重均分子量通常为30,000~300,000、大多数情况为50,000~200,000,根据所期望为70,000~150,000的范围的聚偏二氯乙烯类树脂。进一步,从本发明的保鲜膜的低摩擦性、密合性、剥离性和规定的强韧感平衡的观点出发,作为聚偏二氯乙烯类树脂,优选相对于所有分子链的总质量,分子量为150,000以上的分子链的比例小于21质量百分比的聚偏二氯乙烯类树脂,更优选小于20质量百分比,尤其优选小于19质量百分比。对于分子量为150,000以上的分子链的比例的下限值没有特别限定,但从使聚偏二氯乙烯类树脂的重均分子量为适当的范围内的观点出发,相对于所有分子链的总质量,通常为5质量百分比以上,大多数情况为10质量百分比以上。聚偏二氯乙烯类树脂的重均分子量和分子量为150,000以上的分子链的比例利用凝胶渗透色谱(GPC)法进行测定。
3.树脂的制备
对于形成保鲜膜的树脂的制备,分别可以利用常规方法进行。
[聚偏二氟乙烯类树脂的制备]
例如作为形成保鲜膜的树脂优选使用的聚偏二氯乙烯类树脂、更优选由60~99质量百分比的偏二氯乙烯和40~1质量百分比的共单体(偏二氯乙烯与共单体的总量为100质量百分比)形成的偏二氯乙烯共聚物通常可以使偏二氯乙烯和共单体的规定量进行悬浮聚合或乳液聚合而制备。悬浮聚合法为下述方法:在含有悬浮剂的水性溶剂中,利用机械搅拌形成偏二氯乙烯和共单体的混合分散油滴,在该状态下利用聚合引发剂进行聚合。乳液聚合法为下述方法:使用乳化剂(表面活性剂)和水溶性聚合引发剂,在水性溶剂中的表面活性剂胶束中进行偏二氯乙烯与共单体的聚合。通常利用乳液聚合法制造的聚偏二氯乙烯类树脂由于乳化剂(表面活性剂)的残留,容易产生树脂的热劣化。本发明的保鲜膜如后述说明的那样,通常利用熔融挤出成型进行制造,因此优选利用使用悬浮剂的悬浮聚合法制造聚偏二氯乙烯类树脂、例如偏二氯乙烯共聚物。对于悬浮剂、乳化剂的种类、使用量和添加时期、聚合条件(温度、压力等)等,可以采用通常所用的条件。
另外,在制备聚偏二氯乙烯类树脂时,可以含有以用于开始聚合的聚合引发剂为代表的,通常在制备聚偏二氯乙烯类树脂时使用的各种其他添加剂。即,为了改善所获得的聚偏二氯乙烯类树脂的挤出加工性,或者根据目的平衡较好地改良由聚偏二氯乙烯类树脂形成的保鲜膜的各特性,可列举例如增塑剂、稳定剂、抗氧化剂、pH调节剂、紫外线吸收剂、增粘剂、防静电剂、防粘连剂、防雾剂、填充物(填充剂)、颜料等,可以根据用途选择最适当的组合。作为其他添加剂,有机物质(可以为其他聚合物)或无机物质均可以使用。对于这些其他添加剂的种类、使用量和添加时期,可以采用通常所用的条件。
4.保鲜膜的形成
本发明的保鲜膜可以由含有以往用于形成保鲜膜的树脂的树脂组合物形成。例如,可以由聚偏二氯乙烯类树脂和根据需要含有的其他添加剂和/或后述说明的含有其他聚合物的聚偏二氯乙烯类树脂的组合物(以下有时称为“聚偏二氯乙烯类树脂组合物”)形成。
[聚偏二氟乙烯类树脂组合物]
对于含有作为形成保鲜膜的树脂优选使用的聚偏二氯乙烯类树脂的聚偏二氯乙烯类树脂组合物,为了根据目的平衡良好地改良由聚偏二氯乙烯类树脂形成的保鲜膜、即聚偏二氯乙烯类树脂保鲜膜的各特性等,可以使如之前说明地制备的聚偏二氯乙烯类树脂中含有例如增塑剂、稳定剂、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增粘剂、防静电剂、防粘连剂、防雾剂、抗菌剂、填充物(填充剂)、颜料等,制成树脂组合物。更具体而言,利用悬浮聚合制备的聚偏二氯乙烯类树脂中残留含有聚合反应时添加的稳定剂、增塑剂其他各种成分,因此可以根据所需的聚偏二氯乙烯类树脂保鲜膜的各特性,进一步添加聚合反应时添加的各种成分,或者将聚合反应时未添加的各种新成分混配至酯聚偏二氯乙烯类树脂中,制成具有所期望的组成的聚偏二氯乙烯类树脂组合物。对于混配至酯聚偏二氯乙烯类树脂中的成分的量,可以根据成分的种类和所需的聚偏二氯乙烯类树脂保鲜膜的各特性适当确定。
[其他聚合物]
形成本发明的保鲜膜的树脂组合物中,作为树脂成分,除了形成保鲜膜的树脂(主要的树脂成分)之外,可以根据需要进一步含有其他聚合物。例如形成聚偏二氯乙烯类树脂保鲜膜的聚偏二氯乙烯类树脂的组合物中,作为树脂成分,除了聚偏二氯乙烯类树脂之外,可以根据需要含有其他聚合物。由此,可以改善聚偏二氯乙烯类树脂的挤出加工性,或者根据目的平衡较好地改良由该聚偏二氯乙烯类树脂形成的聚偏二氯乙烯类树脂保鲜膜的各特性。作为聚偏二氯乙烯类树脂组合物中所含有的其他聚合物,可列举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与丙烯酸、甲基丙烯酸或它们的烷基酯的共聚物、或MBS树脂(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等。对于含有这些其他聚合物时的含量没有特别限定,相对于100质量份聚偏二氯乙烯类树脂,通常为0.1~20质量份,大多数情况为1~15质量份。在除了聚偏二氯乙烯类树脂保鲜膜以外的保鲜膜中,所含的其他聚合物的种类、含量,可以同样地适当选定。
[保鲜膜的厚度]
对于本发明的保鲜膜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通常为1~50μm、优选为4~45μm、更优选为7~40μm的范围。厚度过大时,有可能切割性不充分,或者薄膜的触感差。厚度过小时,薄膜有可能容易破损。
II.保鲜膜的薄膜特性和感官评价
1.保鲜膜的薄膜特性
本发明的保鲜膜的特征在于,具有下述特有的薄膜特性:动摩擦系数为1.4以下,面剥离强度为7N/25cm2~20N/25cm2,且穿刺杨氏模量为17kPa以上。这些薄膜特性的含义和测定方法如下所述。
[动摩擦系数]
对于本发明的保鲜膜,通过使利用触觉接触器测定的动摩擦系数为1.4以下,能够具有低摩擦性和优异的触感。即,本发明的保鲜膜的动摩擦系数是使用触觉接触器测定的动摩擦系数。触觉接触器是指模拟几何学指纹图案,具有相当于指尖的硬度的接触器,发现其能够获得与操作保鲜膜的人指腹部结构的触感相应的摩擦感,因此在本发明的保鲜膜中,适合对动摩擦系数进行测定。
本发明的保鲜膜具有上述动摩擦系数,从而即使用手接触保鲜膜,也没有保鲜膜缠绕的触感,操作感优异。动摩擦系数过大时,有时会感到保鲜膜缠绕带来的不适感。对于保鲜膜的动摩擦系数的下限值没有特别限定,但为了避免产生光滑感、光亮的可能性,通常优选为0.02以上,大多数情况优选为0.05。
使用触觉接触器测定的动摩擦系数的测定方法如下所述。即,将保鲜膜以没有褶皱的紧张状态固定于摩擦测定机的工作台表面上,使触觉接触器以载荷20g重、200mm/分钟在保鲜膜表面移动,对保鲜膜与触觉接触器的摩擦力进行测定,计算出动摩擦系数。测定在23℃、50%RH的环境中进行,取5次试验的平均值。
[密合力]
本发明的保鲜膜的作为密合力指标的面剥离强度为7N/25cm2~20N/25cm2的范围,从而能够具有适当的密合性和剥离性。面剥离强度过小时,密合性有可能不足,面剥离强度过大时,剥离性有可能劣化。保鲜膜的面剥离强度优选为8/25cm2~18N/25cm2的范围,更优选为9/25cm2~15N/25cm2的范围。
保鲜膜的面剥离强度利用以下的方法测定并进行评价。即,将保鲜膜在没有褶皱那样的紧张状态下固定于底面积25cm2、质量300g的铝制的圆柱状的2个夹具的各个底面上。接着,按照保鲜膜面恰好相互重叠的方式,使2个圆柱状的夹具在垂直方向上重合,进行1分钟的压接。接着,使用株式会社Orientec制造的拉伸压缩试验机TensilonRTC-1210A,将以100mm/分钟的速度向与保鲜膜面垂直的方向剥开时所产生的最大应力(单位:N)作为保鲜膜的面剥离强度。测定在23℃、50%RH的环境中进行,取5次试验的平均值。
[穿刺杨氏模量]
本发明的保鲜膜的穿刺杨氏模量为17kPa以上,从而能够具有强韧感、且具有舒适的切割性。即,如果穿刺杨氏模量过小,则例如将放入纸盒的保鲜膜拉出并利用纸盒刃切断时,有时切割的触感不可靠,或者保鲜膜产生拉伸而无法进行平直地切断。从获得舒适的切割性的观点出发,保鲜膜的穿刺杨氏模量优选为18kPa以上,更优选为19kPa以上。对于保鲜膜的穿刺杨氏模量的上限值没有特别限定,但杨氏模量过高时,切割时所需的力增高,因而有时会感到难以切割保鲜膜,因此保鲜膜的穿刺杨氏模量通常为40kPa以下,大多数情况为35kPa以下,几乎所有情况为30kPa以下。
保鲜膜的穿刺杨氏模量利用以下的方法进行测定。即,使用拉伸压缩试验机,将保鲜膜固定于直径43mm的环上(保鲜膜的面积为14.5cm2),以50mm±5mm/分钟的速度按压JIS Z1707中规定的直径为1.0mm、前端形状半径为0.5mm的半圆形的针,由此时所获得的应力曲线,计算出杨氏模量,作为保鲜膜的穿刺杨氏模量(单位:kPa)。测定在23℃、50%RH的环境中进行,取5次试验的平均值。
2.保鲜膜的感官评价
本发明的保鲜膜兼具上述说明的薄膜特性,由此通过对属于感官评价的缠绕感、密合性、剥离性和切割性进行测定并评价,能够确认保鲜膜的效果。
[缠绕感]
保鲜膜的缠绕感的感官评价利用以下的方法实施并进行评价。即,10名熟练的评价者(包括男女)用手接触切成长和宽为30cm大小的保鲜膜,基于保鲜膜有无缠绕触感和其程度、操作性的好坏,以1分~10分的每1分(1分是完全没有缠绕感、最优异;10分是有缠绕感,最差)分别进行评价。基于10名评价者的平均分,利用以下的评价基准,对保鲜膜的缠绕感进行评价。若缠绕感的评价为“◎”,则可以说完全没有感到保鲜膜的缠绕感,操作性极其容易。若评价为“○”,则可以说保鲜膜稍微具有缠绕感,操作性容易。若评价为“×”,则可以说保鲜膜具有缠绕带来的不适感,操作性存在问题。
<评价基准>
◎:3.0分以下
○:超过3.0分且小于8.0分
×:8.0分以上
[密合性]
保鲜膜的密合性的感官评价利用以下的方法实施并进行评价。即,10名熟练的评价者(包括男女)对于使用切成长和宽为30cm大小的保鲜膜,覆盖开口部的直径为11cm的瓷器的开口部时所感到的密合性,以1分~10分的每1分(10分的密合性最优异;1分的密合性最差)分别进行评价。基于10名评价者的平均分,利用以下的评价基准,对保鲜膜的密合性进行评价。若密合性的评价为“◎”,则可以说保鲜膜的密合性优异,操作性极其容易。若评价为“○”,则可以说保鲜膜的密合性良好,操作性容易。若评价为“×”,则可以说保鲜膜的密合性差,操作性存在问题。
<评价基准>
◎:8.0分以上
○:超过3.0分且小于8.0分
×:3.0分以下
[剥离性]
保鲜膜的剥离性的感官评价利用以下的方法实施并进行评价。即,10名熟练的评价者(包括男女)对于使用切成长和宽为30cm大小的保鲜膜,按照覆盖开口部的直径为11cm的瓷器的开口部的方式使其密合后,将保鲜膜从瓷器的开口部剥离时所感到的剥离性,以1分~10分的每1分(10分的剥离性最优异;1分的剥离性最差)分别进行评价。基于10名评价者的平均分,利用以下的评价基准,对保鲜膜的剥离性进行评价。若剥离性的评价为“◎”,则可以说保鲜膜的剥离性优异。若评价为“○”,则可以说保鲜膜的剥离性良好。若评价为“×”,则可以说保鲜膜的剥离性差,操作性存在问题。
<评价基准>
◎:8.0分以上
○:超过3.0分且小于8.0分
×:3.0分以下
[切割性]
保鲜膜的切割性的感官评价利用以下的方法实施并进行评价。即,10名熟练的评价者(包括男女)对于用手拉出收纳于株式会社KUREHA制造的纸盒的保鲜膜,并利用纸盒刃切断时的切割性(薄膜能否没有拉伸、且能够以较轻的力进行平直地切断),以1分~10分的每1分(10分的切割性最优异;1分的切割性最差)分别进行评价。基于10名评价者的平均分,利用以下的评价基准,对保鲜膜的切割性进行评价。若切割性的评价为“◎”,则可以说保鲜膜具有舒适的切割性,切割性优异。若评价为“○”,则可以说保鲜膜的切割性良好。若评价为“×”,则可以说保鲜膜的切割性差,操作性存在问题。
<评价基准>
◎:8.0分以上
○:超过3.0分且小于8.0分
×:3.0分以下
III.保鲜膜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保鲜膜的制造方法可以利用其本身公知的保鲜膜的制造方法进行制造,对其制造方法没有特别限定。通常可以基于下述保鲜膜的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包括将含有形成保鲜膜的树脂的树脂组合物进行熔融挤出的工序以及根据所需进一步进行单轴或双轴拉伸的工序。更具体而言,通过使用亨舍尔高速混合机、叶片混合器、螺条混合器等公知的干燥混合装置,通常以常温~80℃的温度、根据情况加热至超过80℃的温度,将聚偏二氯乙烯类树脂等树脂和根据需要所含有的其他添加剂和/或其他聚合物混合的方法,或者在挤出机的机上料斗装置内使用螺旋给料机等将这些原料混合的方法,制成粉体混合物的原料,将其供给至挤出机,或者将暂时挤出加工为小颗粒的原料供给至挤出机,并熔融挤出为片状。熔融挤出时在料筒内使原料加热熔融,从T模头或环状模头(圆形模头)挤出,从而获得平板状薄膜或管状薄膜。管状薄膜可以根据所需在挤出轴方向切口,制成单层厚或多层厚的平板状薄膜。
接着,利用拉幅法、转鼓法、吹塑法等其本身公知的拉伸方法对平板状薄膜或管状薄膜进行单轴或双轴拉伸,从而能够获得聚偏二氯乙烯类树脂保鲜膜等保鲜膜。对于拉伸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优选吹塑法。需要说明的是,管状薄膜在拉伸后,可以根据所需在挤出轴方向切口,制成单层厚或多层厚的平板状薄膜。拉伸倍率可以适当确定,对其没有特别限定,但在纵方向(有时称为“MD”)和横方向(有时称为“TD”)通常分别为2~6倍,优选为2.5~5.5倍。
实施例
以下示出实施例及比较例对本发明进行深入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实施例。实施例及比较例中的树脂原料或者保鲜膜的特性或物性的测定方法如下所述。
[薄膜厚度]
保鲜膜的厚度使用株式会社Teclock制造的0.001mm刻度的千分表进行测定。
[重均分子量和分子量为150,000以上的分子链的比例]
形成保鲜膜的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和分子量为150,000以上的分子链的比例利用以下的方法,由凝胶渗透色谱(GPC)法进行测定。即,使用昭和电工株式会社制造的Shodex GPC-104,并使用昭和电工株式会社制造的LF-404作为色谱柱进行测定。将分子量已知的单分散聚苯乙烯用作标准物质计算出分子量,然后由所获得的分子量分布计算出重均分子量和分子量为150,000以上的分子链的比例。
保鲜膜由聚偏二氯乙烯类树脂形成的情况下,使保鲜膜5g溶解于温度为50℃的四氢呋喃300ml中,利用甲醇使聚偏二氯乙烯类树脂析出,并进行清洗、干燥。将所获得的聚偏二氯乙烯类树脂7.5mg溶解于温度为50℃的四氢呋喃300ml中后,冷却至室温,然后利用0.2μm的过滤器进行过滤,将滤液注入到液相色谱中,进行测定。
[偏二氯乙烯-氯乙烯共聚物中的偏二氯乙烯:氯乙烯的比例]
聚偏二氯乙烯类树脂为偏二氯乙烯-氯乙烯共聚物时的该共聚物中的偏二氯乙烯:氯乙烯的比例利用NMR进行测定,计算出质量比例。即,使用高分辨率质子核磁共振装置(株式会社JEOL RESONANCE制造“FT-NMR JNM-E×270”),对于氘化四氢呋喃(THF)中溶解有5质量百分比的偏二氯乙烯-氯乙烯共聚物的溶液进行测定,以四氢呋喃为基准,以化学偏移为横轴,获得波谱,计算出偏二氯乙烯:氯乙烯的质量比例。
[动摩擦系数]
保鲜膜的动摩擦系数是使用触觉接触器测定的动摩擦系数,利用以下方法进行测定。即,使用株式会社Trinity-lab制造的静动摩擦测定机Handy Tribo Master TL201Ts,并使用触觉接触器作为接触器。测定时,将保鲜膜以没有褶皱的紧张状态固定于摩擦测定机的不锈钢制工作台表面上,使触觉接触器以载荷20g重、200mm/分钟在保鲜膜表面移动,对保鲜膜与触觉接触器的摩擦力进行测定,计算出动摩擦系数。测定在23℃、50%RH的环境中进行,取5次试验的平均值。需要说明的是,作为保鲜膜,使用制造后在常温下养护一个月以上的保鲜膜(以下相同)。[密合力]
保鲜膜的密合力利用以下的方法测定面剥离强度进行评价。即,将保鲜膜在没有褶皱那样的紧张状态下固定于底面积25cm2、质量300g的铝制的圆柱状的2个夹具的各个底面上。接着,按照保鲜膜面恰好相互重叠的方式,使2个圆柱状的夹具在垂直方向上重合,进行1分钟的压接。接着,使用株式会社Orientec制造的拉伸压缩试验机TensilonRTC-1210A,将以100mm/分钟的速度向与保鲜膜面垂直的方向剥开时所产生的最大应力(单位:N)作为保鲜膜的面剥离强度。测定在23℃、50%RH的环境中进行,取5次试验的平均值。
[穿刺杨氏模量]
保鲜膜的穿刺杨氏模量利用以下的方法进行测定。即,使用株式会社Orientec制造的拉伸压缩试验机Tensilon RTC-1210A,将保鲜膜固定于直径43mm的环上(保鲜膜的面积为14.5cm2),以50mm±5mm/分钟的速度按压JIS Z1707中规定的直径为1.0mm、前端形状半径为0.5mm的半圆形的针,由此时所获得的应力曲线,计算出杨氏模量,作为保鲜膜的穿刺杨氏模量(单位:kPa)。测定在23℃、50%RH的环境中进行,取5次试验的平均值。
[缠绕感]
保鲜膜的缠绕感的感官评价利用以下的方法实施并进行评价。即,10名熟练的评价者(包括男女)用手接触切成长和宽为30cm大小的保鲜膜,基于保鲜膜有无缠绕触感和其程度、操作性的好坏,以1分~10分的每1分(1分是完全没有缠绕感、最优异;10分是有缠绕感,最差)分别进行评价。基于10名评价者的平均分,利用以下的评价基准,对保鲜膜的缠绕感进行评价。
<评价基准>
◎:3.0分以下
○:超过3.0分且小于8.0分
×:8.0分以上
[密合性]
保鲜膜的密合性的感官评价利用以下的方法实施并进行评价。即,10名熟练的评价者(包括男女)对于使用切成长和宽为30cm大小的保鲜膜,覆盖开口部的直径为11cm的瓷器的开口部时所感到的密合性,以1分~10分的每1分(10分的密合性最优异;1分的密合性最差)分别进行评价。基于10名评价者的平均分,利用以下的评价基准,对保鲜膜的密合性进行评价。
<评价基准>
◎:8.0分以上
○:超过3.0分且小于8.0分
×:3.0分以下
[剥离性]
保鲜膜的剥离性的感官评价利用以下的方法实施并进行评价。即,10名熟练的评价者(包括男女)对于使用切成长和宽为30cm大小的保鲜膜,按照覆盖开口部的直径为11cm的瓷器的开口部的方式使其密合后,将保鲜膜从瓷器的开口部剥离时所感到的剥离性,以1分~10分的每1分(10分的剥离性最佳;1分的剥离性最差)分别进行评价。基于10名评价者的平均分,利用以下的评价基准,对保鲜膜的剥离性进行评价。
<评价基准>
◎:8.0分以上
○:超过3.0分且小于8.0分
×:3.0分以下
[切割性]
保鲜膜的切割性的感官评价利用以下的方法实施并进行评价。即,10名熟练的评价者(包括男女)对于用手拉出收纳于株式会社KUREHA制造的纸盒的保鲜膜,并利用纸盒刃切断时的切割性(薄膜能否没有拉伸、且能够以较轻的力进行平直地切断),以1分~10分的每1分(10分的切割性最优异;1分的切割性最差)分别进行评价。基于10名评价者的平均分,利用以下的评价基准,对保鲜膜的切割性进行评价。
<评价基准>
◎:8.0分以上
○:超过3.0分且小于8.0分
×:3.0分以下
[实施例1]
使用具备真空料斗的直径为90mm的单轴挤出机,在温度180℃下将按照常规方法制备的偏二氯乙烯-氯乙烯共聚物熔融挤出为环状,在温度为10℃的冷却槽中进行快速冷却后,在室温下进行吹塑双轴拉伸,获得厚度为10μm的保鲜膜。该保鲜膜中的偏二氯乙烯-氯乙烯共聚物中,偏二氯乙烯:氯乙烯的质量比例(以下有时称为“VD:VC比”)为85:15,进行分子量测定时,重均分子量(以下有时称为“Mw”)为98,000,分子量为150,000以上的分子链的比例(以下有时称为“分子量为15万以上的比例”)为18.6质量百分比。以下,有时将VD:VC比、Mw和分子量为15万以上的比例统称为“树脂组成”。
对于该保鲜膜,测定动摩擦力、密合力和穿刺杨氏模量(以下有时统称为“薄膜特性”),另外,对于缠绕感、密合性、剥离性和切割性进行基于感官试验的评价(以下有时称为“感官试验评价”)。将保鲜膜的薄膜特性和感官试验评价的结果与树脂组成一同示于表1。
[实施例2]
变更偏二氯乙烯-氯乙烯共聚物的构成,获得保鲜膜。保鲜膜中的偏二氯乙烯-氯乙烯共聚物的VD:VC比值为85:15,Mw为98,000,分子量为15万以上的比例为18.8质量百分比。将该保鲜膜的薄膜特性和感官试验评价的结果与树脂组成一同示于表1。
[比较例1]
变更偏二氯乙烯-氯乙烯共聚物的构成,获得保鲜膜。保鲜膜中的偏二氯乙烯-氯乙烯共聚物的VD:VC比值为83:17,Mw为104,000,分子量为15万以上的比例为21.7质量百分比。将该保鲜膜的薄膜特性和感官试验评价的结果与树脂组成一同示于表1。
[比较例2]
变更偏二氯乙烯-氯乙烯共聚物的构成,获得保鲜膜。保鲜膜中的偏二氯乙烯-氯乙烯共聚物的VD:VC比值为82:18,Mw为120,000,分子量为15万以上的比例为27.3质量百分比。将该保鲜膜的薄膜特性和感官试验评价的结果与树脂组成一同示于表1。
[比较例3]
变更偏二氯乙烯-氯乙烯共聚物的构成,获得保鲜膜。保鲜膜中的偏二氯乙烯-氯乙烯共聚物的VD:VC比值为85:15,Mw为115,000,分子量为15万以上的比例为25.1质量百分比。将该保鲜膜的薄膜特性和感官试验评价的结果与树脂组成一同示于表1。
[比较例4]
变更偏二氯乙烯-氯乙烯共聚物的构成,获得保鲜膜。保鲜膜中的偏二氯乙烯-氯乙烯共聚物的VD:VC比值为86:14,Mw为123,000,分子量为15万以上的比例为28.2质量百分比。将该保鲜膜的薄膜特性和感官试验评价的结果与树脂组成一同示于表1。
[比较例5]
变更偏二氯乙烯-氯乙烯共聚物的构成,获得保鲜膜。保鲜膜中的偏二氯乙烯-氯乙烯共聚物的VD:VC比值为83:17,Mw为118,000,分子量为15万以上的比例为26.8质量百分比。将该保鲜膜的薄膜特性和感官试验评价的结果与树脂组成一同示于表1。
[表1]
由表1可知,动摩擦系数为1.4以下、面剥离强度为7N/25cm2~20N/25cm2、且穿刺杨氏模量为17kPa以上的实施例1和2的保鲜膜具有低摩擦性,因此可确认保鲜膜完全没有缠绕感,具有舒适的切割性,切割性优异,且未损害密合性和剥离性,二者均良好,是一种可平衡较好地兼具低摩擦性、密合性、剥离性和规定的强韧感的保鲜膜。
与此相对,可知动摩擦系数和面剥离强度过大的比较例1的保鲜膜稍微具有缠绕感,剥离性为“×”,操作上存在问题。另一方面,可知动摩擦系数过大、面剥离强度过小的比较例2的保鲜膜稍微具有缠绕感,密合性为“×”,操作上存在问题。
另外,可知穿刺杨氏模量过小的比较例3的保鲜膜,其没有强韧感、无法获得舒适的切割性,操作上存在问题。
进而,可知动摩擦系数过大的比较例4的保鲜膜,其具有保鲜膜缠绕带来的不适感,操作上存在问题。另外,可知动摩擦系数和面剥离强度过大的比较例5的保鲜膜,其具有保鲜膜缠绕的不适感,剥离性为“×”,因此操作上存在问题。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通过特征在于动摩擦系数为1.4以下,面剥离强度为7N/25cm2~20N/25cm2,且穿刺杨氏模量为17kPa以上的保鲜膜,能够提供一种兼具低摩擦性、密合性、剥离性和规定的强韧感的保鲜膜,因此工业上的可利用性高。

Claims (5)

1.一种保鲜膜,其特征在于,动摩擦系数为1.4以下,面剥离强度为7N/25cm2~20N/25cm2,且穿刺杨氏模量为17kPa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鲜膜,所述保鲜膜由聚偏二氯乙烯类树脂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鲜膜,其中,所述聚偏二氯乙烯类树脂是由60~99质量百分比的偏二氯乙烯和可与偏二氯乙烯共聚的40~1质量百分比的其他单体形成的聚偏二氯乙烯共聚物,偏二氯乙烯与所述其他单体的总量为100质量百分比。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保鲜膜,其中,所述聚偏二氯乙烯类树脂为偏二氯乙烯-氯乙烯共聚物。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保鲜膜,其中,所述聚偏二氯乙烯类树脂中分子量为150,000以上的分子链的比例小于21质量百分比。
CN201480074239.1A 2014-02-18 2014-12-11 保鲜膜 Active CN10598025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28717 2014-02-18
JP2014028717 2014-02-18
PCT/JP2014/082829 WO2015125384A1 (ja) 2014-02-18 2014-12-11 ラップフィル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80259A true CN105980259A (zh) 2016-09-28
CN105980259B CN105980259B (zh) 2018-02-02

Family

ID=538779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74239.1A Active CN105980259B (zh) 2014-02-18 2014-12-11 保鲜膜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310053B2 (zh)
CN (1) CN105980259B (zh)
TW (1) TWI567125B (zh)
WO (1) WO201512538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104698B2 (ja) * 2017-06-14 2022-07-21 株式会社キッチニスタ ラップフィルム巻回体、並びに、ラップフィルム収容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00151A (ja) * 1982-11-30 1984-06-09 Idemitsu Petrochem Co Ltd ポリエチレン系樹脂組成物
JPH0977827A (ja) * 1995-09-14 1997-03-25 Asahi Chem Ind Co Ltd 塩化ビニリデン系樹脂成形物
JP2001054937A (ja) * 1999-08-17 2001-02-27 Tokuyama Corp ストレッチ包装用フィルム
CN1911986A (zh) * 2002-04-23 2007-02-14 株式会社吴羽 薄膜及其制造方法
CN1964844A (zh) * 2004-04-08 2007-05-16 陶氏环球技术公司 具有改进的组件间粘合性的多组件结构
CN1989006A (zh) * 2004-07-23 2007-06-27 旭化成生活制品株式会社 丙烯基多层包装薄膜
CN101631664A (zh) * 2007-03-12 2010-01-20 旭化成化学株式会社 聚偏二氯乙烯系树脂保鲜膜及其制造方法
JP2011162231A (ja) * 2010-02-09 2011-08-25 Asahi Kasei Home Products Kk 詰替ラップフィルム包装体
JP2011168750A (ja) * 2010-02-22 2011-09-01 Asahi Kasei Home Products Kk ポリ塩化ビニリデン系樹脂ラップフィルム及びラップフィルム巻回体
CN102443231A (zh) * 2011-11-07 2012-05-09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一种消除晶点、提高阻隔的pvdc薄膜的制造方法
CN103224581A (zh) * 2012-01-30 2013-07-31 旭化成化学株式会社 偏二氯乙烯类共聚物、其组合物及其膜或片材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031220A (ja) * 2010-07-28 2012-02-16 Dic Corp 塩化ビニル系樹脂用可塑剤、それを用いた塩化ビニル系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の成形品
JP5539175B2 (ja) * 2010-12-09 2014-07-02 リケンテクノス株式会社 包装用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CN103224580B (zh) * 2012-01-30 2016-03-30 旭化成化学株式会社 偏二氯乙烯类共聚物、其组合物及其膜或片材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00151A (ja) * 1982-11-30 1984-06-09 Idemitsu Petrochem Co Ltd ポリエチレン系樹脂組成物
JPH0977827A (ja) * 1995-09-14 1997-03-25 Asahi Chem Ind Co Ltd 塩化ビニリデン系樹脂成形物
JP2001054937A (ja) * 1999-08-17 2001-02-27 Tokuyama Corp ストレッチ包装用フィルム
CN1911986A (zh) * 2002-04-23 2007-02-14 株式会社吴羽 薄膜及其制造方法
CN1964844A (zh) * 2004-04-08 2007-05-16 陶氏环球技术公司 具有改进的组件间粘合性的多组件结构
CN1989006A (zh) * 2004-07-23 2007-06-27 旭化成生活制品株式会社 丙烯基多层包装薄膜
CN101631664A (zh) * 2007-03-12 2010-01-20 旭化成化学株式会社 聚偏二氯乙烯系树脂保鲜膜及其制造方法
JP2011162231A (ja) * 2010-02-09 2011-08-25 Asahi Kasei Home Products Kk 詰替ラップフィルム包装体
JP2011168750A (ja) * 2010-02-22 2011-09-01 Asahi Kasei Home Products Kk ポリ塩化ビニリデン系樹脂ラップフィルム及びラップフィルム巻回体
CN102443231A (zh) * 2011-11-07 2012-05-09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一种消除晶点、提高阻隔的pvdc薄膜的制造方法
CN103224581A (zh) * 2012-01-30 2013-07-31 旭化成化学株式会社 偏二氯乙烯类共聚物、其组合物及其膜或片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67125B (zh) 2017-01-21
JP6310053B2 (ja) 2018-04-11
WO2015125384A1 (ja) 2015-08-27
TW201533124A (zh) 2015-09-01
JPWO2015125384A1 (ja) 2017-03-30
CN105980259B (zh) 2018-0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288754B (en) Block copolymers having high flow and high elasticity
CN104204087B (zh) 具有低密度的可再生聚酯组合物
JP6740205B2 (ja) バリアフィルム用塩化ビニリデンコポリマー
JPH0235779B2 (zh)
CN105408403B (zh) 具有形状保持性能的挠性聚合物材料
CN110099956A (zh) 树脂组合物
CN109021374A (zh) 一种氧化石墨烯-聚异丁烯改性的耐候防滑eva发泡材料
CN110615933A (zh) 抗菌防霉聚乙烯组合物和发泡珠粒及其制备方法和成型体
CN109863028A (zh) 多层结构体和其用途
CN105980259A (zh) 保鲜膜
CN109705446A (zh) 一种改性聚烯烃母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795249B (zh) 改性聚丙烯系树脂、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片材、发泡树脂制容器和改性聚丙烯系树脂制造方法
CN110128774A (zh) 一种热塑性弹性体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JPH08239537A (ja) 熱可塑性フッ素系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れから製造された成形品
CN105175979A (zh) 一种高回弹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896545B (zh) 成型体及其制造方法
JP4627469B2 (ja) 多層延伸フィルム
CN110615947A (zh) 抗菌防霉聚丙烯组合物和发泡珠粒及其制备方法和成型体
CN111849065B (zh) 发泡聚丙烯组合物、发泡聚丙烯板材及其制备方法
US20170273407A1 (en)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manufacturing footwear stiffeners
CN106661298A (zh) 包含乙烯‑乙烯醇共聚物的树脂组合物、成型体和多层结构体
JP2001106628A (ja) 貼付用基材フイルムおよび貼付材
CN111087798A (zh) 抗菌防霉尼龙6组合物和发泡珠粒及其制备方法和成型体
CN109401034A (zh) 一种自增强型聚烯烃发泡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TWI613087B (zh) 積層發泡片及發泡成形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