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57405B - 多层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装置及信息再现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多层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装置及信息再现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57405B
CN1957405B CN2005800170711A CN200580017071A CN1957405B CN 1957405 B CN1957405 B CN 1957405B CN 2005800170711 A CN2005800170711 A CN 2005800170711A CN 200580017071 A CN200580017071 A CN 200580017071A CN 1957405 B CN1957405 B CN 195740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ording layer
recording
layer
information recording
substrate thickn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58001707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57405A (zh
Inventor
小形哲也
横井研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9574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574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9574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5740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85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into, or out of, its operative position or across tracks, otherwise than during the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for adjustment or preliminary positioning or track change or selection
    • G11B7/08505Methods for track change, selection or preliminary positioning by moving the head
    • G11B7/08511Methods for track change, selection or preliminary positioning by moving the head with focus pull-in only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403Layers;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thereof
    • G11B7/24035Recording layers
    • G11B7/24038Multiple laminated recording lay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2007/0003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 G11B2007/0009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for carriers having data stored in three dimensions, e.g. volume storage
    • G11B2007/0013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for carriers having data stored in three dimensions, e.g. volume storage for carriers having multiple discrete lay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407Tracks or pits;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thereof
    • G11B7/24073Tracks
    • G11B7/24079Width or depth

Abstract

在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各记录层中,能够以单层信息记录介质中的信号质量同等的信号质量进行记录,并缩短跳层所需要时间。在由可对在单面具有一层记录层的单层信息记录介质和在单面具有多个记录层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两者进行记录以及再现动作的信息记录/再现装置使用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中,在所述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各记录层中,以作为基板厚度(从入射面到记录层的距离)的二次函数所设定的信迹间距而形成有引导槽,在所述多个记录层中形成所述引导槽,以使厚度最接近所述单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基板厚度的基板中的记录层的信迹间距最小。

Description

多层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装置及信息再现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层信息记录介质(包含二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多层结构、将信息记录在该信息记录介质上的信息记录装置以及从该信息记录介质再现信息的信息再现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实现信息记录介质的大容量化的手段,有多层信息记录介质。当前作为多层信息记录介质实用化了的有双层DVD-ROM(视频格式)或双层DVD+R等规格。
如图1所示,双层DVD+R的结构是将第一基板1、板透过膜(L0层)2、中间层3、金属反射膜(L1层)4、第二基板5依次层叠而成。
在图1中,信号信息作为图案形状被记录在半透过膜2的表面或金属反射膜4的表面上。第一基板1以及第二基板5一般使用聚碳酸脂,中间层3使用紫外线固化型或热固化型的树脂。此外,半透过膜2使用硅或银、铝等,金属反射膜4主要使用银或铝。
在可进行用户的数据记录的单层DVD+R和双层DVD+R中,由于基板厚度(从光束入射面到各记录层的距离)不同,因此产生球面像差。
进而,在图2(a)所示的双层信息记录介质和图2(b)所示的单层信息记录介质中,由于各记录层中信迹间距(track pitch)相等,因此在没有像差校正部件的同一光学系统中,数据的记录以及再现质量下降。
因此,在单层信息记录介质和双层信息记录介质中,作为使记录以及再现质量相同的技术,开发了搭载球面像差校正元件的光学系统。例如,已知如专利文献1所示,通过驱动物镜以外的透镜来改变射入物镜的光学倍率、校正球面像差的技术或如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利用液晶的折射率差使射入物镜的光的相位偏移,从而校正球面像差的技术。
此外,在利用这些球面像差校正技术的情况下,在将信息记录介质设置在记录装置中时,作为在单层信息记录介质和双层信息记录介质中,通过在同一位置识别球面像差校正元件,从而提高初始存取速度的技术,已知如专利文献3~5中记载的技术。
这些技术都使用使信息记录介质的记录层在单层信息记录介质和双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其中一个记录层中一致的方法。
近年来,强烈要求信息记录介质的存取速度的高速化,在多层信息记录介质中不仅需要实现初始存取速度还要实现进一步的高速存取。作为其中之一,举出缩短记录时或再现时的跳层(layer jump)(聚光点在各记录层间移动)的所需时间。
在以往的技术中,在进行跳层时,需要与物镜的聚焦移动同时也进行球面像差校正元件的移动,并需要长的所需时间。
因此,通过使用球面像差校正元件可进行高速的存取,并且作为用于在各记录层中将信号质量保持同等的技术,专利文献6公开了根据基板厚度差引起的线性的点径的劣化和信息密度对于点径的比例的关系来对各记录层的基板厚度差线性地改变各记录层的信息(信迹间距或最短标记长度)。
专利文献1:特开平05-266511号公报
专利文献2:专利第2895150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2002-352469号公报
专利文献4:特开2003-281779号公报
专利文献5:特开2003-346379号公报
专利文献6:特开平11-16207号公报
专利文献7:特开2003-91822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达到高密度化的下一代的信息记录介质(例如使用波长405nm的光源的记录介质)中,可知再现信号中的信号劣化中与伴随像差劣化的点径的扩大相比,伴随于像差劣化的光学分辨率的变动引起的部分较大。这是由于如表1所示那样,信迹间距或最短标记长度相对于点径的比例减小,信息量相对于单位点径增加。
[表1]
Figure G2005800170711D00031
在达到这样的高密度化的信息记录介质中,在信息量由于多层化而增加了的情况下,由于基板厚度误差引起的球面相差,不仅点径劣化而且光学分辨率变化很大。因此,在高密度的光盘中,期望能够抑制再现信号的劣化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或可进行对多层信息记录介质抑制了再现信号的劣化的记录的信息记录装置。
本发明鉴于这样的情况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能够以高密度进行大容量的信息记录以及再现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能够缩短盘跳跃的所需时间,而且在单层信息记录介质和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各记录层中,能够使信号质量同等,以及提供一种能够记录以及再现这些多层记录介质的小型的信息记录装置以及信息再现装置。
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中,作为从光入射面到各记录层的距离(基板厚度)的二次函数,可变地设定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各记录层中的信迹间距。
即,提供一种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用于可对在单面具有一层记录层的单层信息记录介质和在单面具有多个记录层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两者进行记录以及再现动作的信息记录/再现装置,
(a)在所述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各记录层中,以被设定为基板厚度的二次函数的信迹间距形成有引导槽,
(b)在所述多个记录层中形成有所述引导槽,以使最接近所述单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基板厚度的基板厚度中的记录层的信迹间距最小,在通过波长400~420nm、物镜的NA为0.63~0.67的光学系统进行记录/再现的情况下,设各记录层的基板厚度为di,信迹间距为Pi时,满足1.9×10-5×(di-600)2+0.45≤Pi≤(1.9×10-5×(di-600)2+0.45)×1.03。
在良好的结构例中,在通过波长为400~420nm、物镜的NA为0.63~0.67的光学系统进行记录/再现的情况下,将各记录层的基板厚度设为di,将信迹间距设为Pi时,满足
[算式1]
1.9×10-5×(di-600)2+0.45≤Pi    (1)。
在其它结构例中,所述各记录层中的引导槽被形成为例如螺旋状,形成所述引导槽,以使在以最接近于所述单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基板厚度的基板厚度的记录层作为基准层时,所述各记录层与该基准层的位置越远,所述信迹间距越大。
在其它的结构例中,在所述多个记录层中,相邻的记录层(m层、n层)的信迹间距TPm、TPn的关系满足
[算式2]
| TPm - TPn TPm | ≥ 0.043 - - - ( 2 ) .
在其它的结构例中,在所述各记录层中,基于被设定成为与所述单层信息记录介质的记录层的数据记录方向的光点的光学分辨率(MTF)同等的光学分辨率的最短标记长度,形成有所述记录标记。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中,作为从光入射面到各记录层的距离(基板厚度)的二次函数,可变地设定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各记录层中的记录标记的最短标记长度。
即,提供一种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用于可对在单面具有一层记录层的单层信息记录介质和在单面具有多个记录层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两者进行记录以及再现动作的信息记录/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
(a)在所述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各记录层中,在引导槽中形成有最短标记长度被设定为各记录层的基板厚度的二次函数的记录标记,
(b)在所述多个记录层中形成有所述记录标记,以使最接近所述单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基板厚度的基板厚度中的记录层的最短标记长度最小,在通过波长400~420nm、物镜的NA为0.63~0.67的光学系统进行记录/再现的情况下,设各记录层的基板厚度为di,最短标记长度为Si时,满足1.14×10-5×(di-600)2+0.24≤Si≤(1.14×10-5×(di-600)2+0.24)×1.03。
在良好的结构例中,在通过波长为400~420nm、物镜的NA为0.63~0.67的光学系统进行记录/再现的情况下,将各记录层的基板厚度设为di,将信迹间距设为Si时,满足
1.14×10-5×(di-600)2+0.24≤Si    (3)。
在其它的结构例中,所述各记录层中的引导槽被形成为螺旋状,形成所述记录标记,以使在以最接近于所述单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基板厚度的基板厚度的记录层作为基准层时,所述各记录层与该基准层的位置越远,所述最短标记长度越大。
在其它的结构例中,在所述多个记录层中,相邻的记录层(m层、n层)的信迹间距Dm、Dn的关系满足
[算式4]
| Dm - Dn Dm | ≥ 0.048 - - - ( 4 ) .
在其它的结构例中,在所述各记录层中,基于被设定为可达到所述单层信息记录介质的记录层的数据记录方向的光点的光学分辨率(MTF)同等的光学分辨率的最短标记长度,形成有所述记录标记。
也可以具有上述第一以及第二方面两者的特征。在该情况下,多层信息记录介质
(a)在所述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各记录层中,以被设定为各记录层的基板厚度的二次函数的信迹间距形成有引导槽,在所述引导槽中基于被设定为各记录层的基板厚度的二次函数的最短标记长度而形成有记录标记,
(b)在所述多个记录层中形成有所述引导槽和记录标记,以使最接近所述单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基板厚度的基板厚度中的记录层的信迹间距以及最短标记长度最小,在通过波长400~420nm、物镜的NA为0.63~0.67的光学系统进行记录/再现的情况下,设各记录层的基板厚度为di,信迹间距为Pi,最短标记长度为Si时,满足1.9×10-5×(di-600)2+0.45≤Pi≤(1.9×10-5×(di-600)2+0.45)×1.03以及1.14×10-5×(di-600)2+0.24≤Si≤(1.14×10-5×(di-600)2+0.24)×1.03。
在上述多层信息记录介质中,最好所述多个记录层中的其中一个记录层的基板厚度等于所述单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基板厚度。由此,实现大容量的记录层。
优选是所述各记录层的引导槽有表示记录介质固有的信息的摆动,所述各记录层的摆动被形成为,以使信迹间距相对于所述单层信息记录介质的记录层中的摆动位移量的比例和所述信迹间距相对于该各记录层的摆动位移量的比例相等,或以使最短标记长度相对于所述单层信息记录介质的记录层中的摆动周期的比例和所述最短标记长度相对于该各记录层的摆动周期的比例相等。
通过在各记录层中将摆动位移量或摆动周期最佳化,在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各记录层中,能够得到与单层信息记录介质同等的信号质量的摆动信号。
优选是所述各记录层中由摆动形成有与信迹间距或最短标记长度有关的信息,或设有用于记录与信迹间距或最短标记长度有关的信息的区域。
通过从各记录层的摆动或记录层信息区域中得到记录介质固有信息,从而能够更高速地实现跳层后的伺服。
在本发明的第三机面中,提供一种可对在单面具有一层记录层的单层信息记录介质和在单面具有多个记录层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两者进行记录动作的信息记录装置。该信息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
(a)在所述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各记录层中,最短标记长度通过形成被设定为各记录层的基板厚度的二次函数的记录标记而记录信息,
(b)在所述多个记录层中形成所述记录标记,以使与所述单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基板厚度相等的基板厚度中的记录层的最短标记长度最小。
在良好的结构例中,对于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数据记录时,随着从位于与所述单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基板厚度接近的位置的记录层向位于远离的位置的记录层进行记录,加快所述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转速。
或者,在对于所述多层记录介质的数据记录时,随着从位于与所述单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基板厚度接近的位置的记录层向位于远离的位置的记录层进行记录,延长设定记录脉冲的时间。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中,提供一种将上述多层信息记录介质中记载的信息再现的信息再现装置。该信息再现装置使用通过主光束和副光束的差动推挽法进行信迹控制,在信迹控制中,设定为根据各记录层中的引导槽的信迹间距来改变所述副光束的推挽信号的增益比。
通过在各记录层将信迹间距或最短标记长度最佳化,在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各记录层中,能够以与单层信息记录介质同等的信号质量记录数据。
在可进行大容量记录、再现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中,由于不需要球面像差校正元件,因此能够缩短跳层的所需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一般的双层DVD+R的结构的图。
图2(a)、图2(b)是表示一般的双层信息记录介质和单层信息记录介质的成像位置的不同的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半径方向(记录层中的半径方向)的光点的MTF的空间频率特性的曲线图。
图4是表示与图3的特性图同一条件下的对于基板厚度的最佳的信迹间距的曲线图。
图5是表示图4中的对于基板厚度的信迹间距的允许范围的曲线图。
图6(a)、图6(b)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中的各记录层的引导槽的结构和单层信息记录介质中的记录层的引导槽的结构的剖面图。
图7(a)、图7(b)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中的各记录层的引导槽的结构和单层信息记录介质中的记录层的引导槽的结构的剖面图。
图8是表示与图3同一条件下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切线方向(记录层中的数据记录方向)的光点的MTF的空间频率特性的曲线图。
图9是表示与图8的特性图同一条件下的对于基板厚度的最佳的最短标记长度的曲线图。
图10是表示图9中的对于基板厚度的最佳的最短标记长度的允许范围的曲线图。
图11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各记录层的最短标记长度结构的俯视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上的记录层信息区域的配置例的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信息记录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14是一般的差动推挽法的说明图。
标号说明
L1,...,Ln记录层
R1,...,Rn基板厚度
P0,P1,...,Pn各记录层的信迹间距
10多层信息记录介质
20信息记录装置
22主轴电机
23光拾取装置
26控制电路
28信号处理电路
40CPU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半径方向(记录层中的半径方向)的光点的MTF(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调制传递函数)的空间频率特性的曲线图。另外,条件如表2所示。再现装置的球面像差对于基板厚度(从光束入射面到记录层的距离)0.6mm被设计为最佳。
[表2]
波长 nm 405
  NA   -   0.65
  基板折射率   -   1.621
  半径RIM   -   0.5
  切线RIM   -   0.5
在没有球面像差校正部件的光学系统中,不论在基板厚度比0.6mm厚的记录层(黑三角、黑方块)中还是在薄的记录层(白三角、白方块)中,光点的MTF特性都降低。
因此,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半径方向上,为了能够实现与各记录层的MTF对于基板厚度0.6mm的分辨率相同的分辨率而变化各记录层中的空间频率(Spatial frequency)。
在信息记录介质中,半径方向的分辨率由信迹间距决定,信迹间距的1周期的频率为空间频率。从而,假设需要0.18以上的MTF时,求各基板厚度下的记录层中的信迹间距。
图4表示对于与表1同一条件下的信息记录介质中的各基板厚度的最佳信迹间距。可知最佳的信迹间距对于基板厚度以二次函数表示。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单层信息记录介质的记录层L0以信迹间距最窄的条件形成有信迹间距的引导槽。相对于此,在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记录层中,由于至少其中一个记录层的基板厚度与记录层L0的基板厚度不同,所以用图4提供的二次函数设定最佳的信迹间距。
在表1的条件下求出的各记录层中的最佳信迹间距Pi(μm)使用基板厚度di用算式5表示。
[算式5]
Pi=1.9×10-5×(di-600)2+0.45    (5)
从而,将光学分辨率保持为一定以上需要满足算式(6)的条件。
[算式6]
Pi≥1.9×10-5×(di-600)2+0.45    (5)
但是,将信迹间距Pi设定为过于大于算式5的函数的值时,能够记录在所述记录介质中的容量降低。因此,实际的信迹间距Pi最好允许由算式5提供的信迹间距的3%左右的增加。图5表示这样的信迹间距的允许范围。
图6(a)是示意地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中的各记录层的引导槽的结构的剖面图。在多层信息记录介质中,在与图6(b)所示的单层信息记录介质相同的基板厚度(从光入射面到记录层的距离)的记录层L0中,使信迹间距与单层信息记录介质一致。因而,成为随着远离作为基准的基板厚度的所述记录层L0使该记录层L1、L2中的信迹间距成二次函数地增大的结构。
在图6(a)的例子中,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各记录层被排列为信迹间距从基准层L0起在一个方向(基板厚度变薄的方向)上增大,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例如图7所示,也可以在基板厚度从基准层L0起变薄的方向和变厚的方向的两个方向上变化信迹间距来形成。
这样,通过根据离与单层信息记录介质的记录层对应的基准层的距离来成二次函数地变化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各记录层的信迹间距,可以将各记录层的信号质量维持与单层信息记录介质中的信号质量同等。
上述的结构应用于由波长为400nm~420nm、物镜的NA为0.63~0.67的光学系统记录、再现的情况。
此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由于不需要球面像差校正部件,所以能够提供一种在各记录层中往来时的控制不需要用于校正球面像差的驱动时间,可进行高速存取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
图4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切线方向(记录层中的数据记录方向)的光点的MTF的空间频率特性。另外,条件如上述表2所示。再现装置的球面像差对于基板厚度0.6mm被设计为最佳。
在没有球面像差校正部件的光学系统中,在基板厚度比0.6mm厚的记录层(黑三角、黑方块)中或薄的记录层(白三角、白四块)中,光点的MTF特性都降低。因此,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切线方向上,为了各MTF对于基板厚度0.6mm得到相同的分辨率而在各记录层中变化空间频率(Spatialfrequency)。
在信息记录介质中,切线方向的分辨率由记录数据的最短标记长度决定。最短标记长度的倒数为空间频率。
光盘中的信息的最小单位为信道位(channel bit)长(1T),标记长度对于信道位长为整数倍的nT。最短标记长度在EFM调制或2-7调制中n=3(3T),在MO、Blu-Ray、HD-DVD等1-7调制中,n=2(2T)。另外,多值记录(参照专利文献7)中的最短标记长度被定义为单元长度。
需要0.18以上的MTF时,求各基板厚度下的记录层中的最短标记长度。
图9表示作为与图8相同条件下的基板厚度的函数的最佳的最短标记长度。可知最佳的最短标记长度对于基板厚度以二次函数表示。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单层信息记录介质的记录层L0以最短标记长度最窄的条件形成坑(标记)。相对于此,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由于至少其中一个记录层的基板厚度与记录层L0的基板厚度不同,所以由图9提供的二次函数设定最佳的最短标记长度。
在表2的条件下求出的各记录层中的最佳最短标记长度Si(μm)使用基板厚度di用算式7表示。
[算式7]
Si=1.14×10-5×(di-600)2+0.24    (7)
从而,将光学分辨率保持为一定以上需要满足算式(8)的条件。
[算式8]
Si≥1.14×10-5×(di-600)2+0.24    (8)
可是,将最短标记长度Si设定为过于大于算式7的函数的值时,能够记录在所述记录介质中的容量下降。因此,实际的最短标记长度最好允许由式7提供的最短标记长度的3%左右的增加。图10表示这样的最短标记长度的允许范围。
图11示意地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各记录层的最短标记长度。在多层信息记录介质中,在与单层信息记录介质相同的基板厚度R0存在记录层的情况下,最短标记长度与单层信息记录介质一致。进而,随着基板厚度从该处远离(R0<R1<R2或R0>R1>R2),最短标记长度成二次函数地增大。
这样,通过根据离与单层信息记录介质的记录层对应的基准层的距离来成二次函数地变化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各记录层的最短标记长度,可以将各记录层的信号质量维持与单层信息记录介质中的信号质量同等。
此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由于不需要球面像差校正部件,所以能够提供一种在各记录层中往来时的控制不需要用于校正球面像差的驱动时间,可进行高速存取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
另外,如图4以及图9所示,在第一实施方式以及第二实施方式中,信迹间距以及最短标记长度最窄的条件是记录层L0的基板厚度d0时。从而,通过使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其中一个记录层的基板厚度与单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基板厚度相等,能够实现具有大容量的记录层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
图11的单层信息记录介质所示的引导槽在半径方向上细微地蛇行。这被称作摆动,记录有信息记录介质的固有信息(数据绝对时间、地址信息等)。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中,信迹间距在各记录层中不同。
因此,如算式9这样,设定各记录层的摆动位移量,以使各记录层Ln中的摆动位移量(蛇行量)Wn和信迹间距Pn的比例(Wn/Pn)在各记录层中一定。
[算式9]
Wn Pn = const - - - ( 9 )
由此,得到在各记录层能够得到稳定的摆动振幅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
基于摆动信号,通PLL(Phase Locked Loop,锁相环)电路生成其整数倍的倍增时钟时,能够作为主轴的旋转控制时钟或记录时钟使用,因此能够使PLL电路成为简易的结构。
因此,摆动的周期设定为信道位长度的整数倍。例如,在DVD+R/RW(1倍速)中摆动周期为32T(=818KHz),在DVD-R/RW中为186T(=141KHz)。
在各记录层中的最短标记长度在各记录层Ln中不同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中,设定摆动周期,以使各记录层Ln中的摆动周期Fn和作为最短标记长度的最小单位数据长度的信道位长Cn的比例(Fn/Cn)在各记录层中一定。即,最短标记长度和摆动周期Tn的比例也如算式10这样为一定。
[算式10]
Fn Tn = const - - - ( 10 )
由此,在各记录层中能够生成同一电路的主轴的电路时钟、记录时钟。
在一个实施方式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中,与信迹间距以及最短标记长度有关的记录介质固有信息被形成在摆动中。从而,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记录装置中,从各记录层中的摆动中读取它们的固有信息,并记录在记录层信息区域中。
此外,记录介质固有信息通过对全部记录层事先记录全部记录层的信息,在其中一个记录层存取数据时,能够预先得到记录介质固有信息。其结果,能够进行更高速的存取。
图12是表示为了存储记录介质固有信息而代替摆动设置在多层信息记录介质上配置的记录层信息区域的结构例。在再现多层信息记录介质中记录的数据时,根据在该信息记录区域中得到的信号,进行记录装置的各种设定。在图12的例子中,包含信迹间距以及最短标记长度的记录介质固有信息通过在各记录层L0、L1...Ln中事先记录有全部记录层的信息,在其中一个记录层中存取数据时也能够得到记录介质固有信息。其结果,能够进行更高速的存取。
图13使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信息记录装置20的结构的方框图。说明有关使用图13的信息记录装置20在上述结构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上记录数据的情况下的处理动作。
多层信息记录介质10被设置在信息记录装置20中,CPU40经由接口38从主机装置15接收记录请求时,使用由信号处理电路28的I/V放大器28a检测出的信号,在摆动信号检测电路28c中生成摆动信号、在解码器28e中将记录介质固有信息解调。使用这些信息,由CPU计算成为与各记录层对应的记录动作的条件的主轴旋转的时钟频率和记录时钟频率。
主轴旋转的时钟频率作为用于根据适于各记录层(例如L0)的记录速度来控制主轴电机22的旋转的控制信号,被供给到控制电路26的主轴电机(SP电机)控制电路26c。此外,根据适于各记录层(例如L0)的最短标记长度计算出的记录时钟频率的设定值被用作编码器25的动作时钟或激光器控制电路24的记录时钟,生成对多层信息记录介质10照射的记录脉冲串。
更详细地说,在多层记录介质10的旋转达到规定的线速度时,光拾取装置23首先由激光器控制电路24进行适于记录层L0的再现发光,并对最接近于记录层L0基板厚度的记录层进行聚焦控制以及信迹控制。此时,基于光拾取装置23的输出信号,由伺服信号检测电路28b检测信迹差错信号以及聚焦差错信号,并通过控制电路26的拾取(PU)控制电路26a驱动光拾取装置23的寻轨致动器以及聚焦致动器。
在最接近记录层L0的记录层中,光拾取装置23对多层信息记录介质10的记录层信息区域进行搜索,从记录层信息区域中读取与记录层有关的数据(信迹间距或最短标记长度)。光拾取装置23基于该数据识别适于在记录层中记录数据的记录脉冲长度或最佳主轴电机转速。记录标记长度的数据被传送到激光器控制电路24,光拾取装置23的激光发光受到控制。
主轴电机22的转速数据被从CPU40传送到SP电机控制电路26c,多层信息记录介质10基于该转速数据被旋转控制。然后,使用试写区域设定适于对记录层进行记录的发光功率。
在信号处理电路28,从来自光拾取装置23的输出信号的摆动信号中准确地取得地址信息,并通知给CPU40。进而,在信号处理电路28,CPU40将来自主机装置15的数据经由缓冲器管理器37存储在缓冲RAM34中。缓冲RAM34中存储的数据量超过规定值时,缓冲器管理器37对CPU40进行通知。
CPU40收到来自缓冲器管理器37的通知后,对编码器25指示进行写入数据的生成,同时基于来自将摆动信号解调了的信号处理电路28的地址信息,从控制电路26的搜索电机控制电路26b对搜索电机21输出指示光拾取装置23的搜索动作的信号,以使光拾取装置23位于规定的写入开始地点。
进而CPU40根据来自信号处理电路28的地址信息,判断为光拾取装置23的位置是写入开始地点时,通知给编码器25。然后,在编码器25中,通过激光器控制电路24以及光拾取装置23将写入数据记录在多层信息记录介质10的数据区域中,同时将从摆动信号中得到的记录层的记录介质固有信息记录在记录层信息区域中。
CPU40从主机装置15收到对其它的记录层的记录请求时,从主机装置15对信号处理电路28通知改变记录层的指示。光拾取装置23从PU控制电路26a收到改变聚焦位置的指示,基于与多层信息记录介质10的记录层的数对应而发生的聚焦信号来变化聚焦位置(跳层)。进而,临时停止记录动作,将进行再现发光的指示传送到激光器控制电路24,使光拾取装置23进行再现动作。
接着,光拾取装置23读取摆动信号中包含的记录介质固有信息(信迹间距或最短标记长度)。光拾取装置23基于该数据识别适于在多层信息记录介质10的记录层中记录数据的记录脉冲长度或最佳主轴电机转速。记录标记长度的数据被传送到激光器控制电路24,光拾取装置23的激光发光受到控制。
主轴电机22的转速数据被发送到SP电机控制电路26c,多层信息记录介质10基于该信息被旋转控制。然后,使用试写区域设定适于对记录层进行记录的发光功率。
然后,通过与上述同样的步骤进行实际的记录动作。在进行记录动作时,从最接近于单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基板厚度的记录层起依次进行记录时,记录顺序预先变得明确,使跳层为最小而能够进行高效率的记录。
在本实施方式的信息记录装置中,在对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记录时的信迹控制中,多是使用差动推挽法的情况。差动推挽法如图14所示是如下的方法,即对使用用于形成主光点和两个副光点的三个光束得到的推挽信号,即使引起光轴偏移也能得到没有偏置的信迹信号。
将主光点的推挽信号设为MPP,将先行副光点的推挽信号设为SPP1,将后行副光点的推挽信号设为SPP2时,差动推挽信号DPP由算式11得到
DPP=MPP-K(SPP 1-SPP2)    (11)
在算式11中,K被以主光点的光量和两个副光点的和光量的比率来提供。
在本多层信息记录介质中,由于信迹间距在各记录层中不同,因此副光点从岸台(land)部分偏离,MPP和SPP的比率变化。因此,通过将主光点的光量和两个副光点的和光量的比率的K作为与各记录层对应的副推挽的增益Kn对应于各记录层来进行切换,从而通过算式12能够得到稳定的差动推挽信号。
DPP=MPP-Kn(SPP1-SPP2)    (12)
本实施方式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中,由于随着记录层远离单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基板厚度R0,信迹间距以及最短标记长度变得稀疏,因此信息记录量降低。从而,通过从接近于基板厚度R0的记录层起依次进行记录,可以通过少的动作(跳层数)来记录大容量。
此外,由于在各记录层中最短标记长度不同,因此需要设定适于各最短标记长度的主轴转速。
即,将各记录层中的基板厚度设为R0、R1、...、Rn,将与各记录层对应的主轴转速(m/s)设为A0、A1、...、An(n:自然数)时,各记录层的记录脉冲的关系满足式13即可。
A0<A1<...<An    (13)
其中,在双层信息记录介质的情况下,设为满足式14。
A0<A1    (14)
在主轴转速达到物理上的许用值的情况下,通过代替主轴转速,作为脉冲时间进行记录时钟频率的变更,并在各记录层中进行设定,从而也能够进行最佳的记录。
在该情况下,将各记录层中的基板厚度设为R0、R1、...、Rn,将与各记录层对应的记录脉冲时间设为T0、T1、...、Tn(n:自然数)时,各记录层的记录脉冲的关系满足算式15即可。
T0<T1<...<Tn    (15)
其中,在双层信息记录介质的情况下,设为满足算式16。
T0<T1    (16)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信息记录介质。第三实施方式的信息记录介质具有螺旋状形成引导槽的记录层。另外,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参照第一实施方式以及第二实施方式所使用的图3~图14进行说明。
第三实施方式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中的半径方向(记录层中的半径方向)的光点的MTF的空间频率特性如图3所示。另外,条件如表3所示。再现装置的球面像差对于基板厚度0.6mm被设计为最佳。
[表3]
  波长   nm   405
  NA   -   0.65
  L0基板厚度   mm   0.6
  L1基板厚度   mm   0.575
  基板折射率   -   1.621
  半径RIM   -   0.5
  切线RIM   -   0.5
在没有球面像差校正部件的光学系统中,不论在基板厚度比0.6mm厚的记录层(黑三角、黑方块)中还是在薄的记录层(白三角、白方块)中,光点的MTF特性都降低。
因此,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各记录层中的MTF为能够得到与基板厚度0.6mm的记录层相同的分辨率,而在各记录层中变化空间频率(Spatialfrequency)。
在信息记录介质中,半径方向的分辨率由信迹间距决定,信迹间距的1周期的频率为空间频率。从而,假设需要0.18以上的MTF时,求出各基板厚度下的记录层中的信迹间距。
图4表示对于与表3同一条件下的信息记录介质中的各基板厚度的最佳信迹间距。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单层信息记录介质的记录层L0以信迹间距最窄的条件形成有信迹间距的引导槽。相对于此,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由于至少其中一个记录层的基板厚度与记录层L0的基板厚度不同,所以最佳的信迹间距设定得比单层信息记录介质的信迹间距略宽。
例如,单层信息记录介质的记录层L0的基板厚度R0、在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各记录层中与记录层L0相同的基板厚度的情况下为R0,将远离它的记录层L1、...、Ln(n:自然数)的基板厚度设为R1、...、Rn,将各记录层的信迹间距设为P0、P1、...、Pn时,第三实施方式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中满足算式17的条件的信迹间距的引导槽形成在各记录层中。
P0<P1<...<Pn    (17)
其中,在双层信息记录介质的情况下,设为满足算式18。
P0<P1    (18)
第三实施方式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中的各记录层的形成为螺旋状的引导槽的结构与图6(a)的剖面图同样。在多层信息记录介质中,在与图6(b)所示的单层信息记录介质的记录层相同的基板厚度(从光入射面到记录层的距离)的记录层L0中,使信迹间距与单层信息记录介质一致。而且,结构为随着远离作为基准的基板厚度的记录层L0,使该记录层L1、L2中的信迹间距扩大。
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邻接记录层的间隔dsp缩窄时,来自与再现中的记录层不同的邻接层的反射光射入光接收元件,常为偏置。将闪耀(flare)光量相对于信号光的比例设为α,将邻接记录层之间的折射率设为nsp,将物镜的NA设为NAobj,将检测透镜的NA设为NAdet,将光接收元件的一边的长度(光接收元件假设为正方形)设为Ld时,可知来自邻接记录层的光量α由算式19表示。
[11]
Figure G2005800170711D00181
R def = 2 d sp n sp ( NA obj NA det ) 2 tan { sin - 1 ( NA det ) } - - - ( 19 )
在nsp=1.62,NAobj=0.65,NAdet=0.065,Ld=100(μm)的光拾取器中,将来自邻接记录层的光量α允许到α≤1/10时,邻接记录层的间隔dsp允许到dsp≥30.3(μm)。
根据图4的结果,假设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记录层的第n层为0.6(mm)时,作为与该层相邻的记录层的第m层需要为0.6303(mm)以上的基板厚度。将第n层的信迹间距设为TPn,将与其相邻的第m层的信迹间距设为TPm时,通过信迹间距的差满足算式20的条件,从而抑制来自邻接层的闪烁光量,并能够在各记录层中得到充分的MTF。
[算式12]
| TPm - TPn TPm | ≥ 0.043 - - - ( 20 ) .
本实施方式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各记录层的排列也可以代替从作为基准的记录层向基板厚度减薄的方向形成的结构而形成为向基板厚度加厚的方向形成。或者,如图7(a)以及图7(b)所示,也可以从成为基准的记录层向基板厚度减薄的方向和加厚的方向的两个方向形成。
通过在各记录层中采用上述结构,可以使具有螺旋状的引导槽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各记录层的螺旋方向的信号质量与单层信息记录介质同等。
此外,由于不使用球面像差校正部件,所以能够提供在各记录层中往来时的控制不需要用于校正球面像差的驱动时间,可进行高速存取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在形成有螺旋状的引导槽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各记录层中,使切线方向上的信号质量如单层信息记录介质一样均匀。图8是表示切线方向(记录层中的数据记录方向)的光点MTF的空间频率特性的图。另外,条件如表3所示。再现装置的球面像差对于基板厚度0.6mm被设计为最佳。
在没有球面像差校正部件的光学系统中,在比基板厚度0.6mm厚的基板厚度下的记录层(黑三角、黑方块)或薄基板厚度下的记录层(白三角、白方块)中,光点的MTF特性都降低。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得到与各MTF对于基板厚度0.6mm的分辨率相同的分辨率而在各记录层中变化空间频率(Spatial frequency)。
在信息记录介质中,切线方向的分辨率由记录数据的标记线密度决定。标记线密度的倒数为空间频率。
位线密度为信道位长度(1T),标记线密度对于信道位长度为整数倍的标记长度nT。最短标记长度在EFM调制或2-7调制中n=3(3T),在MO、Blu-Ray、HD-DVD等1-7调制中,n=2(2T)。
需要0.18以上的MTF时,求各基板厚度下的记录层中的最短标记长度。对于与表3相同条件下的各基板厚度的最佳的最短标记长度是与图9所示的标记长度同样的关系。
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单层信息记录介质的记录层L0以最短标记长度最窄的条件形成坑(标记)。相对于此,在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记录层中,由于至少其中一个记录层的基板厚度与记录层L0的基板厚度不同,所以最佳的最短标记长度被设定得比单层信息记录介质的最短标记长度略宽。
例如,将单层信息记录介质的记录层L0的基板厚度设为R0,在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各记录层中,在与记录层L0的基板厚度相同的情况下设为R0,将远离它的记录层L1、...、Ln(n:自然数)的基板厚度设为R1、...、Rn,将各记录层的最短标记长度设为D0、D1、...、Dn。第四实施方式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中,满足算式21的条件的最短标记长度的为(标记)形成在各记录层中。
D0<D1<...<Dn    (21)
其中,在双层信息记录介质的情况下,设为满足算式22。
D0<D1    (22)
第四实施方式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中的各记录层的最短标记长度结构与图6的示意图的结构同样。在多层信息记录介质中,在存在与单层信息记录介质相同基板厚度R0的记录层的情况下,最短标记长度与单层信息记录介质一致。而且,随着基板厚度远离它,最短标记长度增大。
将来自邻接记录层的光量α可允许到α≤1/10时,根据图9以及图10的结果,相邻的记录层的最短标记长度满足算式23,从而能够抑制来自邻接层的闪烁光量并且在各记录层中得到足够的MTF。
[算式13]
| Dm - Dn Dm | ≥ 0.048 - - - ( 23 ) .
通过在各记录层中采用以上说明中的结构,可以使各记录层的信号质量与单层信息记录介质同等。进而,由于不使用球面像差校正部件,所以能够提供在各记录层中往来时的控制(球面像差校正的驱动)不花费时间,可进行高速存取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
另外,如图4、图5、图9以及图10所示,信迹间距以及最短标记长度最窄的条件是记录层L0的基板厚度R0时。从而,通过使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其中一个记录层的基板厚度与单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基板厚度相等,能够实现具有大容量的记录层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
如图11所示,引导槽在半径方向上微小地蛇行。这被称作摆动,记录有信息记录介质的固有信息(数据绝对时间、地址信息等)。在多层信息记录介质中,有信迹间距在各记录层Ln中不同的结构。
因此,设定各记录层的摆动位移量,以使各记录层Ln中的摆动位移量(蛇行量)Wn和信迹间距Pn的比例(Wn/Pn)在各记录层中一定。由此,得到能够在各记录层中得到稳定的摆动振幅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
基于摆动信号,通PLL(Phase Locked Loop,锁相环)电路生成其整数倍的倍增时钟时,能够用作主轴的旋转控制时钟或记录时钟,因此能够使PLL电路成为简易的结构。
因此,摆动的周期设定为信道位长的整数倍。例如,在DVD+R/RW(1倍速)中摆动周期为32T(=818KH z),在DVD-R/RW中为186T(=141KHz)。
在各记录层中的最短标记长度在各记录层Ln中不同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中,设定摆动周期,以使各记录层Ln中的摆动周期Wn和作为最小单位数据长度的信道位长度Cn的比例(Wn/Cn)在各记录层中一定。由此,在各记录层中能够生成同一电路的主轴的电路时钟、记录时钟。
在本实施方式的本多层信息记录介质中,与最信迹间距、短标记长度有关的记录介质固有信息被形成在摆动中。从而,在本发明的记录装置的实施方式中,从各记录层中的摆动中读取这些固有信息并记录在记录层信息区域中。
本实施方式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上的记录层信息区域的配置例子与图12所示同样,在再现多层信息记录介质中所记录的数据时,根据在该记录信息区域中得到的信号进行记录装置的各种设定。
对螺旋型的信息记录介质进行记录动作的信息记录装置的结构与图13所示的方框图同样。
如概略地叙述,多层信息记录介质10被设置在信息记录装置20中,CPU40经由接口38从主机装置15接收记录请求时,CPU基于来自信号处理电路28的摆动信号等,并基于适于记录层L0的记录速度,生成用于控制主轴电机22的旋转的控制信号。即,使用由信号处理电路28的I/V放大器28a检测出的信号,由摆动信号检测电路28c生成摆动信号,由解码器28e对记录介质固有信息进行解调。CPU将基于这些信息生成的控制信号输出到控制电路26的主轴电机(SP电机)控制电路26c,同时对信号处理电路28通知从主机装置15接收到记录请求的意旨,由RF信号检测电路28d进行处理。然后,在多层信息记录介质10的旋转达到规定的线速度的时刻,进行上述记录/再现处理。
本实施方式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由于随着记录层远离单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基板厚度R0的位置,信迹间距以及最短标记长度变得稀疏,因此信息记录量降低。从而,通过从其厚度接近于基板厚度R0的记录层依次进行记录,可以用少的动作(跳层数)记录大容量。此外,由于在各记录层中最短标记长度不同,因此需要设定适于各最短标记长度的主轴转速。
即,将各记录层中的基板厚度设为R0、R1、...、Rn,将与各记录层对应的主轴转速(m/s)设为A0、A1、...、An(n:自然数)时,各记录层的记录脉冲的关系满足算式24即可。
A0<A1<...<An    (24)
其中,在双层信息记录介质的情况下,设为满足算式25。
A0<A1    (25)
上述结构仅为一例,将CPU40通过程序处理实现的构成部分的至少一部分由硬件构成也可以,或者全部构成部分由硬件构成也可以。
如果主轴转速达到物理性的容许值,则代替主轴转速,通过在各记录层中设定适当的脉冲时间,从而也能够进行最佳的记录。
在该情况下,将各记录层中的基板厚度设为R0、R1、...、Rn,将与各记录层对应的记录脉冲时间设为T0、T1、...、Tn(n:自然数)时,各记录层的记录脉冲的关系满足算式26即可。
T0<T1<...<Tn    (26)
其中,在双层信息记录介质的情况下,设为满足算式27。
T0<T1    (27)
在对螺旋型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进行记录处理的情况下,在信息记录装置中,大多是对跟踪控制(track control)使用差动推挽的情况。如图14所示,通过使用对用于形成主光点和两个副光点的三个光束得到的推挽信号进行运算的动作推挽法,即使引起光轴偏移也能得到没有偏置的信迹信号。
这样的结构不仅应用于表3的条件,而且应用于由波长为400nm~420nm、物镜的NA为0.63~0.67的光学系统进行记录、再现的情况。
如以上所叙述的,通过将本发明应用于多层结构的DVD-ROM、DVD+R等,可以缩短跳层的所需时间。此外,可良好地应用于要求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各记录层中的信号质量与单层信息记录介质的信号质量一样的记录处理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此外,也应用于能够对这样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进行信息的记录以及再现的信息记录装置以及信息再现装置。

Claims (19)

1.一种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用于可对在单面具有一层记录层的单层信息记录介质和在单面具有多个记录层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两者进行记录以及再现动作的信息记录/再现装置,
在所述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各记录层中,以作为基板厚度的二次函数设定的信迹间距而形成有引导槽,
在所述多个记录层中,以使基板厚度最接近所述单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基板厚度的记录层的信迹间距最小,形成有所述引导槽,其特征在于,
在通过波长400~420nm、物镜的NA为0.63~0.67的光学系统进行记录/再现的情况下,设各记录层的基板厚度为di,信迹间距为Pi时,满足
1.9×10-5×(di-600)2+0.45≤Pi≤(1.9×10-5×(di-600)2+0.45)×1.0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所述各记录层中的引导槽被形成为螺旋状,以在将基板厚度最接近所述单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基板厚度的记录层作为基准层时,所述各记录层与该基准层的位置越远,所述信迹间距越大而形成有所述引导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多个记录层中,相邻的记录层m层和n层的信迹间距TPm、TPn的关系满足
|(TPm-TPn)/TPm|≥0.043。
4.如权利要求1~3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各记录层中,以被设定成为与所述单层信息记录介质的记录层的半径方向的光点的光学分辨率相等的光学分辨率的信迹间距,形成有所述引导槽。
5.一种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用于可对在单面具有一层记录层的单层信息记录介质和在单面具有多个记录层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两者进行记录以及再现动作的信息记录/再现装置,
在所述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各记录层中,在引导槽中形成有最短标记长度被设定为各记录层的基板厚度的二次函数的记录标记,
在所述多个记录层中,以使基板厚度最接近所述单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基板厚度的记录层的最短标记长度最小,形成有所述记录标记,其特征在于,
在通过波长400~420nm、物镜的NA为0.63~0.67的光学系统进行记录/再现的情况下,设各记录层的基板厚度为di,最短标记长度为Si时,满足
1.14×10-5×(di-600)2+0.24≤Si≤(1.14×10-5×(di-600)2+0.24)×1.03。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所述各记录层中的引导槽被形成为螺旋状,以使在以厚度最接近于所述单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基板厚度的基板的记录层作为基准层时,所述各记录层与该基准层的位置越远,所述最短标记长度越大而形成有所述记录标记。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多个记录层中,相邻的记录层m层和n层的信迹间距Dm、Dn的关系满足
|(Dm-Dn)/Dm|≥0.048。
8.如权利要求5~7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各记录层中,基于被设定成为与所述单层信息记录介质的记录层的数据记录方向的光点的光学分辨率同等的光学分辨率的最短标记长度,形成有所述记录标记。
9.一种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用于可对在单面具有一层记录层的单层信息记录介质和在单面具有多个记录层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两者进行记录以及再现动作的信息记录/再现装置,
在所述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各记录层中,以作为各记录层的基板厚度的二次函数设定的信迹间距而形成有引导槽,在所述引导槽中基于作为各记录层的基板厚度的二次函数设定的最短标记长度而形成有记录标记,
在所述多个记录层中,以使基板厚度最接近所述单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基板厚度的记录层的信迹间距以及最短标记长度最小,形成有所述引导槽和记录标记,其特征在于,
在通过波长400~420nm、物镜的NA为0.63~0.67的光学系统进行记录/再现的情况下,设各记录层的基板厚度为di,信迹间距为Pi,最短标记长度为Si时,满足
1.9×10-5×(di-600)2+0.45≤Pi≤(1.9×10-5×(di-600)2+0.45)×1.03
以及
1.14×10-5×(di-600)2+0.24≤Si≤(1.14×10-5×(di-600)2+0.24)×1.03。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各记录层中,以被设定为可达到与所述单层信息记录介质的记录层的半径方向的光点的光学分辨率同等的光学分辨率的信迹间距,形成有所述引导槽,
在所述各记录层中,基于被设定为可达到与所述单层信息记录介质的记录层的切线方向的光点的光学分辨率同等的光学分辨率的最短标记长度,形成有所述记录标记。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所述各记录层中的引导槽被形成为螺旋状,以使在以基板厚度最接近于所述单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基板厚度的记录层作为基准层时,所述各记录层相对于该基准层的位置越远,所述信迹间距越大而形成有所述引导槽。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所述各记录层中的引导槽被形成为螺旋状,以使在以基板厚度最接近于所述单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基板厚度的记录层作为基准层时,所述各记录层相对于该基准层的位置越远,所述最短标记长度越大而形成有所述记录标记。
13.如权利要求1、5或9所述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记录层中的其中一个记录层的基板厚度等于所述单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基板厚度。
14.如权利要求1或9所述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所述各记录层的引导槽有表示记录介质固有的信息的摆动,
所述各记录层的摆动被形成为以使信迹间距相对于所述单层信息记录介质的记录层中的摆动位移量的比例和所述信迹间距相对于该各记录层的摆动位移量的比例相等。
15.如权利要求5或9所述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所述各记录层的引导槽有表示记录介质固有的信息的摆动,
所述各记录层的摆动被形成为以使最短标记长度相对于所述单层信息记录介质的记录层中的摆动周期的比例和所述最短标记长度相对于相应各记录层的摆动周期的比例相等。
16.如权利要求1或9所述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所述各记录层中,由摆动形成有与所述信迹间距有关的信息,或设有用于记录与所述信迹间距有关的信息的区域。
17.如权利要求1或9所述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所述各记录层中,由摆动形成有与全部记录层的信迹间距有关的信息,或设有用于记录与全部记录层的信迹间距有关的信息的区域。
18.如权利要求5或9所述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所述各记录层中,由摆动形成有与所述记录数据的最短标记长度有关的信息,或设有用于记录与所述记录数据的最短标记长度有关的信息的区域。
19.如权利要求5或9所述的多层信息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所述各记录层中,由摆动形成有与全部记录层的记录数据的最短标记长度有关的信息,或设有用于记录与全部记录层的记录数据的最短标记长度有关的信息的区域。
CN2005800170711A 2004-05-25 2005-05-23 多层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装置及信息再现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5740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154629 2004-05-25
JP154629/2004 2004-05-25
JP2005062091A JP4515292B2 (ja) 2004-05-25 2005-03-07 情報記録装置および情報再生装置
JP062091/2005 2005-03-07
PCT/JP2005/009377 WO2005117005A1 (ja) 2004-05-25 2005-05-23 多層情報記録媒体、情報記録装置、および情報再生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57405A CN1957405A (zh) 2007-05-02
CN1957405B true CN1957405B (zh) 2010-06-16

Family

ID=354511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80017071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57405B (zh) 2004-05-25 2005-05-23 多层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装置及信息再现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924676B2 (zh)
EP (1) EP1752979B1 (zh)
JP (1) JP4515292B2 (zh)
CN (1) CN1957405B (zh)
DE (1) DE602005026278D1 (zh)
WO (1) WO200511700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40028B2 (ja) * 2007-12-05 2012-10-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多層情報記録媒体・層判別方法
JP5617561B2 (ja) 2010-11-25 2014-11-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撮像装置
CN111755033B (zh) * 2013-07-16 2021-09-21 夏普株式会社 再生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95150B2 (ja) 1990-03-16 1999-05-24 シチズン時計株式会社 光学装置
US5677903A (en) * 1991-03-25 1997-10-14 U.S. Phillips Corporation Multi-layer information storage system with improved aberration correction
US5157555A (en) 1991-12-04 1992-10-20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Apparatus for adjustable correction of spherical aberration
US5726970A (en) 1995-03-20 1998-03-10 Sony Corporation Multi-layer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US5764619A (en) * 1995-04-07 1998-06-0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having two separate recording layers
PT796492E (pt) * 1995-09-08 2003-09-30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Suporte de informacao de camadas opticas multiplas
US5974009A (en) * 1996-10-29 1999-10-26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Focus control device and method for use in multilayer optical disk reproduction system
JPH10269630A (ja) * 1997-03-27 1998-10-09 Toray Ind Inc 光記録媒体
KR19980064133A (ko) 1996-12-16 1998-10-07 히라이가즈히꼬 광 기록 매체
US5959961A (en) * 1997-02-19 1999-09-28 Nec Corporation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having multiple recording layers and method for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thereof
JP3658489B2 (ja) * 1997-06-19 2005-06-08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多層情報記録媒体及びその再生装置
JPH11328735A (ja) 1998-05-13 1999-11-30 Sony Corp 光ディスクとこれを利用した光学ピックアップ
US6175548B1 (en) 1998-06-29 2001-01-16 Sony Corporation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and optic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pparatus
US6738322B2 (en) * 1999-07-29 2004-05-18 Research Investment Network, Inc. Optical data storage system with focus and tracking error correction
JP2001176117A (ja) * 1999-12-15 2001-06-29 Olympus Optical Co Ltd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JP2001216655A (ja) * 2000-02-02 2001-08-10 Sony Corp 光記録媒体、光記録媒体製造用原盤及び記録再生方法
JP2002352469A (ja) 2001-05-25 2002-12-06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多層情報記録媒体及び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US6738324B2 (en) * 2001-05-29 2004-05-1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Recording and/or reproduction apparatus
JP2003091822A (ja) 2001-09-20 2003-03-28 Ricoh Co Ltd 光情報記録方法、光情報記録装置および光情報記録媒体
JPWO2003065359A1 (ja) * 2002-02-01 2005-05-26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記録媒体
JP2003281779A (ja) 2002-03-22 2003-10-03 Hitachi Ltd 光学的情報記録媒体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る光学的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US20030214898A1 (en) 2002-04-15 2003-11-20 Tetsuya Ogata Optical pickup device and optical disk drive using the same
JP4295474B2 (ja) 2002-05-24 2009-07-15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記録媒体、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ディスク製造方法
JP2004079071A (ja) * 2002-08-16 2004-03-11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光記録媒体及び光記録方法
JP3799318B2 (ja) * 2002-10-22 2006-07-19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光ピックアップ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光学的情報記録装置または再生装置
US7729226B2 (en) 2003-10-06 2010-06-01 Ricoh Company, Ltd. Wavefront aberration compensation element, optical pickup, and optical disk apparatus
JP4313648B2 (ja) * 2003-11-05 2009-08-12 Tdk株式会社 光記録媒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7738340B2 (en) 2003-11-27 2010-06-15 Ricoh Company, Ltd. Optical disk apparatus with aberration correcting part, and optical disk
WO2006051765A1 (ja) * 2004-11-15 2006-05-1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情報記録媒体及び光学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752979B1 (en) 2011-02-09
JP4515292B2 (ja) 2010-07-28
JP2006012383A (ja) 2006-01-12
WO2005117005A1 (ja) 2005-12-08
DE602005026278D1 (de) 2011-03-24
US7924676B2 (en) 2011-04-12
CN1957405A (zh) 2007-05-02
US20070230308A1 (en) 2007-10-04
EP1752979A4 (en) 2009-02-18
EP1752979A1 (en) 2007-0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54954C (zh) 光学头、光驱动设备和生成跟踪误差信号的方法
US6958971B2 (en) Method of retrieving information with layer identification data from a multi-layered optical disk
KR100327923B1 (ko) 광기억장치에서의기록조건제어방법,기록조건제어장치및광기록매체
CN100380474C (zh) 信息记录、再生方法和信息记录、再生设备
CN102298937A (zh) 光盘再现系统
CN100356465C (zh) 光盘
CN1957405B (zh) 多层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装置及信息再现装置
US6262950B1 (en) Optical disc recording method and access method, optical disc, optical disc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optical disc apparatus
US5907525A (en) Magneto-optical disk, optical pickup, and magneto-optical disk drive
US6324148B1 (en) Optical disk and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reproducing apparatus
CN100358029C (zh) 光学记录再生介质、光学记录再生介质制造用原盘以及光学记录再生装置
JPH11353681A (ja) 光再生装置および光記録媒体
CN102693733B (zh) 记录调整方法、推荐记录条件的决定方法
JPH01165052A (ja) 光ディスク
US20050201262A1 (en) Recordable optical storage medium capable of recording data without data loss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data thereon
KR100636726B1 (ko) 광 기록 매체 및 광 기억 장치
EP0653748B1 (en) An optical disk and a method for recording, reproducing, and deleting information on and from the optical disk
CN101452713B (zh) 光记录介质、光记录装置和光再现装置
JP2834991B2 (ja) 光ディスク記録再生消去方法及び光ディスク基板
CN102087863B (zh) 再现装置
CN101025958A (zh) 光盘装置及其调节方法
JP2923185B2 (ja) 光ディスク基板
CN100405478C (zh) 光学刻录及播放装置中的倾斜测定装置与方法
JPS6398498A (ja) 光学式カ−ド記録再生装置
CN101377932A (zh) 光盘的焦点位置调整方法及利用该方法的光盘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616

Termination date: 2019052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